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张铁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今日说教]白卷英雄张铁生扇谁耳光?
冯用军 2014-7-31 23:26
老冯故事会iStory of Feng(冯用军论教育)之“文革‘白卷英雄’张铁生成亿万富豪扇了谁的耳光”? 唐山著名教育学者、河北历史文化讲师、中国最年轻资深大学评价专家、中国高考考研辅导专家 冯用军博士 楔子 “白卷先生”张铁生的上市梦终于得以实现。昨天(2014年7月30日),7月份发行的最后一只新股禾丰牧业(732609)在上交所正式发行。作为东北最大的农牧集团之一,禾丰牧业5.88元的发行价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仅以发行价计算,张铁生的身价已高达1.89亿元。 禾丰牧业的官网还显示,除了是上市公司股东,张铁生目前还是禾丰牧业的名誉副总裁。 看点 1、 出生在辽宁锦州市兴城县的张铁生,1973年参加大学考试时,数理化试卷上仅做了3道小题,却在试卷背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一封信。这封信通过报刊媒体的刊载,使其成为当时名噪一时的“白卷先生”,并被铁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录取 。 2、 张铁生在“白卷”上写信并非一时冲动,事前就处心积虑写好了那封令他名扬天下的“白卷”信。 在县城参加文化考查时,张铁生并没有一上考场就给领导写信,前两科考试结束,大概对自己的成绩心里有数了,直到第三场考理化,只答了3小题,他故伎重演,才把事先写好的信誊写在考卷上。后来公开的情况显示,他语文得了38分,数学得了61分,理化仅仅得了6分———就是这6分,让他获得了有史以来独一无二的“白卷英雄”称号。看来,他的确早已盘算好了,如果前两科成绩可以,那就顺势而为,成绩不理想,则剑走偏锋赌一把,于是有了这份爆炸性的“白卷”。 3、 张铁生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 1973年并非一个寻常的年份,由于前两年大学按照新制度通过基层推荐而招收的工农兵学员多数文化水平低下,这一年国务院对招生政策做了调整,要求对被推荐对象进行必要的文化考查,虽然同时也强调防止“分数挂帅”,但究竟还是要看看考生的分数。这一变化曾引起经常插手教育领域的“四人帮”的不满,而张铁生所在的辽宁又是“四人帮”的得力干将毛远新一手遮天。 4、“白卷”信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后也遭到很多知青的嘲讽,但把持政局的“四人帮”一意孤行,他们要充分利用张铁生这个“白卷英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邓小平下台。张铁生把政治当作工具为自己青云直上架云梯,然后他自己又成了别人借以打击政敌的工具。“白卷英雄”与随后的“黄帅日记”和“马振抚事件”一起成了影响极其恶劣的重大教育事件,就事论事而言,这三起事件如果发生在今天,不过就是几条热闹一阵的教育新闻,很快就会被人忘记。 张铁生被利用其实完全是自觉自愿的,也只有这样,他才可以彻底摆脱农业劳动。 点评 1、读书无用论? 2、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 3、邓公因其下野,其因邓公致富,历史笑话耶?
个人分类: Life Comments|23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蒯大富、张铁生更符合中国式英雄人物的特征
热度 4 lin602 2012-6-3 15:59
刚刚打开YAHOO中国网站,第一眼就是张铁生从‘白卷英雄’到‘亿万富翁’的文章(见 http://news.cn.yahoo.com/rw/zhangtiesheng/ )。上次还看了有关蒯大富类似的文章。 真有意思,中国真是出英雄的国度,毛泽东时代张铁生由于交白卷成了英雄,坐了十五年牢,出来后发财了,又是富翁英雄,而且总是在媒体上大红大紫。 而且他们那段英雄式的历史,也是赚钱的重要法码。 说不出来的味道,总之,平凡与普通是没有人尊重的。看看我们的媒体,看看我们的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许多人一段时间是‘渣’,一段时间是‘宝’;一段时间坐主席台,一段时间坐牢;一段时间训别人,一段时间被审讯。
2394 次阅读|10 个评论
又见白卷书生
热度 22 chrujun 2011-11-16 23:53
这个学期上了一门课,总感觉不对劲。 第一次课,就有不少学生没有来。第三次上课,发现只有两个学生有教材。 绝大部分学生对课程没有任何准备。我一看真的来气了,“你们相不相信?如果你们以这种态度学习,我可以抓30个学生补考。我不怕处罚我!” 我还每次花10分钟左右提问。提一个问题,随机点学生回答,回答情况记入平时成绩。大部分学生回答“不知道”,平时成绩至少被砍掉10分。我的心凉了大半。 今天开教学会议,从同事里了解到更吃惊的事。 有名学生竟然学习张铁生交白卷! 这个学生比张铁生更彻底,对试题没有写一个字的答案。同时学习张铁生在试卷上写一封致任课老师的信。 我大致看了几行,信的开头说这套试题一个也不会做。信的中间讲他去办培训班去了,挣了9000元(任课老师讲挣了3万元,我只看了部分)。 没有看学生在信尾写了什么,估计是希望老师让过关之类。 最后我看见任课老师给了0分。 写了祝你成功之类的话。 还有学生基本不来上课,说不想学这个专业,干其它事情去了。我觉得这样的学生最好学比尔盖茨,直接退学算了。自己不来上课,又希望老师手下留情。如果老师让这样的学生考试通过了,其他学生就更应该通过。 这样一来,考试形同虚设,不上课、不交作业、从来不学习也可以过关。 白卷书生之类不学习又对老师死磨硬泡要求过关的学生虽然不多,但造成的影响极坏。我上课发现的情况已经表明了这一点。如果大家都怕麻烦放这类学生过关,这一届学生真的会成为垮掉的一届。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5391 次阅读|20 个评论
[转载]文革四大风云人物
fuhonghai 2010-6-24 20:00
爬雪山过草地不如唱出《红灯记》 勤耕苦读几十年不如白卷香油甜 南征北战仗多少不如一个珍宝岛 俯首甘为孺子牛不如打场乒乓球 这四句话分别讲述了文革中后期四位大起大落的风云人物,他们的不同遭遇也许是那个年代的一个缩影。这四个人分别是:红灯记中李玉和的扮演者钱浩梁;白卷英雄张铁生;珍宝岛战役一战成名的孙玉国;偶然机会把自己推上乒乓外交的庄则栋。今天的人们对于他们也许不是很熟悉,可是在那个年代他们绝对是风云人物,绝对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 钱浩梁: 《红灯记》与钱浩梁的风雨人生 1964 年全国京剧现代戏大会演结束后 , 钱浩梁塑造的李玉和形象开始在全国打响。《红灯记》剧团到南方演出时 , 他一路担当主演。 钱浩梁的表现引起了江青的注意。她建议道 : 以后李玉和还是小钱演吧。李少春不像个工人 , 倒像个站长原来 , 在她所插手的《红灯记》修改中 , 有一次曾提出李铁梅的一段唱腔不行 , 下令修改。但从事唱腔设计的李少春在艺术上自有主见 , 没有理会江青的意见。这使江青非常生气 , 认定李少春眼里没有她 , 于是多次借题发挥指责李少春。有了江青的支持 , 钱浩梁有些飘飘然了 , 一时感觉自己好像成为李玉和的化身。 《红灯记》是样板戏中最早被树立的经典之一 , 也是江青重要的政治资本之一。 1967 年 4 月 , 江青派戚本禹带人进驻中国京剧院 , 授意钱浩梁起来革命造反。一些善于见风使舵的人 , 急忙张罗 , 帮钱浩梁成立了一个以他为首的红灯记战斗兵团。被推上政治舞台的钱浩梁对江青感激涕零。不久 , 他就按照江青的意见 , 在中国京剧院召开批判大会 , 矛头直指剧院领导及文化部负责人。 1968 年底的一天 , 江青在与几个样板戏文艺战士聊天的时候 , 忽然走到钱浩梁面前 , 亲热地拍拍他的肩膀说 : 小钱 , 祖姓是封建的象征 , 而钱字更是资本主义的 , 无产阶级怎能要钱 ? 不能要这个钱字 , 更不能做钱的栋梁 , 必须改名。我给你取个名字 , 就叫浩亮吧 ! 浩亮立刻受宠若惊 : 谢谢您给我取的名字 , 我感到非常幸福。 不久 , 钱浩梁在江青的支持下 , 担任了中国京剧院党委副书记 , 实际上是一把手。 1972 年 , 钱浩梁坐上了政治火箭。这年的大年初一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 在江青的极力要求下 , 首都几个样板戏团的主要演员都被邀请来列席会议。在会上 , 江青发言称 : 这几年我一直在考虑 , 由谁来领导革命文艺呢 ? 我物色了几个人 : 于会泳、浩亮、刘庆棠 , 让他们主持文化部的工作 , 以后就不要再演戏了。他们以前都是搞样板戏的 , 对文艺都是内行 , 肯定能胜任。最后 , 会议决定 , 于会泳任文化部长 , 浩亮、刘庆棠任副部长。 不过凭心而论 , 与于会泳、刘庆棠相比 , 钱浩梁在歧路上走得还不算远。有时 , 他也办一些好事。在中国京剧院排演《红色娘子军》的时候 , 连长的角色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这时江青忽然出来发话 , 要云南京剧院的著名演员关肃霜调来演连长。当有人提出关肃霜的爱人有历史问题不能进样板戏团的时候 , 江青随口说 : 让她跟爱人离婚不就行了嘛 ! 关肃霜接到调令 , 不敢不来 , 只好硬着头皮来到北京。钱浩梁小时候曾与关肃霜一起练过功 , 有些兄妹之情。他得知这件事后 , 在江青面前为关肃霜说话。江青无奈 , 只好又让关肃霜回云南去了。 四人帮垮台后 , 钱浩梁也被抓进了监狱。鉴于他民愤较小 , 他只被定为犯有严重政治错误 , 免于起诉。 1988 年 11 月 , 中国戏曲学院筹备校友义演 , 钱浩梁 ( 他又改回了以前的名字 ) 也得到了邀请。消息传出 , 寂静的中山公园突然喧闹起来 , 人们纷纷拥向音乐堂去看京戏。据说 ,10 元一张的戏票 ( 这是建国以来京剧的最高票价 ), 黑市交易高达 30 元 ! 演出那天晚上 , 许多人替钱浩梁担心 , 怕他拿不下来。直到他上了场 , 走出趟马的那个大踩泥 , 稳稳地跺在台上 , 获得满堂喝彩声后 , 大家才长嘘了一口气。 常言道 : 夫妻本是同林鸟 , 大难临头各自飞。但曲素英与钱浩梁的爱情故事 , 却让人刮目相看。 作为全国第一个演《红灯记》中李铁梅的京剧演员 , 曲素英当年正处在事业上升期。 1964 年 , 她和钱浩梁结了婚。后来《红灯记》拍电影时 , 已当了领导的钱浩梁愣是说服了妻子不出演李铁梅。在以后几十年的风雨变迁中 , 曲素英为了对爱人的承诺 , 从此再未踏上她挚爱的舞台 , 这成了她一生最觉遗憾的事。 正如曲素英所说 : 我们的经历其实也正是证明了爱情常在 , 如果没有爱情 , 我们哪会走过这么多艰难岁月 , 正是我们俩有忠贞的爱情 , 才使我们经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 张铁生: 张铁生, 1950 年生,辽宁兴城人。 1968 年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曾任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第四生产队队长。 1973 年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时,因解答不了试题而在空白试卷的背面写了一封信,被树为反潮流的英雄。同年入辽宁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学习。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5 年任中共铁岭农学院核心小组副组长、院党委副书记。同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 1976 年 10 月后被撤销所担任的党内外职务,并被开除党籍。 1983 年被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阴谋颠覆政府罪判处有期徒刑 15 年,剥夺政治权利 3 年。 1991 年 10 月刑满获释。 1973 年,正在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插队的张铁生被推荐参加大学考试。 6 月 30 日,在理化考试时,他仅做了 3 道小题,其余一片空白,却在试卷背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张铁生诉说了自己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的心理冲突,发泄他因不忍心放弃集体生产而躲到小屋里去复习功课,而导致文化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不满情绪。 同年 7 月 19 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了张铁生的信。编者按说:张铁生的理化这门课的考试,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问题,却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 8 月 20 日,《人民日报》又转载了张铁生的信,又另加编者按语这封信提出了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确实发人深思。随后,全国各地报刊纷纷转载,张铁生一夜之间成了名噪全国的勇于交白卷的反潮流英雄。 四人帮一伙对张铁生交白卷的行为赞不绝口。 1973 年,张铁生顺利地被铁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录取。 1975 年,第四届人大在北京召开,张铁生当选为人大常委。江青、王洪文亲自接见他,以示笼络。 1975 年 8 月张铁生升任铁岭农学院领导小组副组长、党委副书记 从此,红得发紫的张铁生开始频繁参加社会活动,成了绑在四人帮战车上的一名打手 四人帮被粉碎后,张铁生的政治靠山冰消雪融。 1983 年 3 月 23 日,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公审张铁生反革命案件。 3 月 25 日,该法院判处张铁生 15 年徒刑,剥夺政治权利 3 年,刑期从 1976 年算起。张铁生在辽宁省凌源监狱里度过了漫长的刑期。 1991 年 10 月,张铁生出狱。 孙玉国:(转载:辽宁之子) 1964 年以后,前苏联在中苏边界大量增兵,恶化边界形势,制造了一系列流血事件。珍宝岛地区是双方边界斗争的焦点之一。   1969 年 3 月 2 日清晨,孙玉国和战友们顶风冒雪又出去巡逻去了。孙玉国的巡逻队刚向珍宝岛进发,苏军就马上集结兵力,分兵两路,包抄过来。 苏军手持弹匣冲锋枪的 40 多人,在珍宝岛中央与我军遭遇了。苏军首先开枪,我军的几名战士倒下。在这种形势下,孙玉国被迫挥动手枪喊:开火!顿时,珍宝岛枪声大作,不到 5 分钟,苏军几十人无一生还,全部被击毙在中国的珍宝岛上。   3 月 15 日,震惊世界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终于爆发了。   孙玉国和他的战友们冒着苏军猛烈的炮火,给不可一世的苏联入侵者以歼灭性打击,共打死打伤苏军 60 余人(其中击毙 38 人),击毁装甲车、指挥车、卡车各一辆。在这场战斗中,苏军上校指挥官列昂诺夫、中校指挥官杨辛被击毙。最让人自豪的是,击毁了一辆 T62 坦克,如今这辆坦克被放置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的陈列室内。 珍宝岛战役以我军的胜利苏军的惨败而告终。珍宝岛之战,使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英雄们大放光彩,孙玉国便是这些英雄中的杰出代表。 珍宝岛的炮火硝烟刚刚散去, 4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就在北京隆重召开。孙玉国登上人民大会堂讲台一霎那,他的心都要蹦出胸口,他的身后主席台上,正中是毛泽东,正全神贯注地听他发言。当孙玉国讲到 3 月 2 日全歼入侵珍宝岛苏军时,毛泽东从座位上巍然地站了起来,为孙玉国鼓掌,紧接着,场内代表群起响应,掌声雷动,如同钱塘江大潮。  休息时,周总理走到孙玉国身边提醒他道:你在发言中毛主席站起来为你鼓掌,你要过去,去致敬握手! 孙玉国愣住了,让我和毛主席握手?  过去向他老人家致敬握手!战斗英雄勇敢些嘛! 周总理从习惯交叉的双手中,抽出一只有力的手臂一挥,像在鼓励他,也许没有这有力的一挥,孙玉国是不敢去握毛泽东那双巨人般的手。孙玉国壮着胆子走向主席台正中,冲破心腔闸门,高喊一声:毛主席万岁!然后,他正规地行军礼,握住了毛主席伸过来的手。 1969 年 9 月 20 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孙玉国等 10 位同志战斗英雄称号后,他的提升似乎上了火箭,他的职务从连职奇迹般地被任命为边防军副团长,全国一圈演讲之后,他又被告知副字已取消了。 1973 年,他被直接提升为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他在这个职位上,凳子还没坐热,下属的师团长们还没认全, 1974 年,他又被提拔为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年仅 33 岁。   粉碎四人帮后, 1977 年 7 月 1 日,经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孙玉国被勒令停职审查。同年 10 月 5 日,经党中央批准,免去其军区副司令员职务。    1982 年 11 月 18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中央军委纪委对孙玉国的审查结果作了批复:经中央军委批准,同意你们对孙玉国同志所犯错误的审查结论和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按正团职作转业处理。    42 岁的孙玉国转业了,被分配到沈阳军区后勤部门管辖的兵工厂担任副厂长。工厂在沈阳郊区,上班很远,他必须每天早晨 5 点起床,坐上 6 点的通勤车,晚上下班 8 点才能到家。春夏秋冬,年年如此。当时他基本工资只有 70 元,妻子 40 元,抚养两个孩子,生活的拮据可想而知,对于这一点,他从不向工人透露。    1988 年 1 月 3 日,孙玉国又接到调令,调到 3301 厂,职务仍是第二厂长。虽然职务没变,但 3301 厂是个大型企业,全厂 4000 多人。而且由于这个军械维修厂转民的步子还没有迈开,计划内又吃不饱肚子,已经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孙玉国就是在这个时刻调来的。   果然, 1989 年春夏之交后,这个大厂效益开始滑坡,工人们发不出工资,干部们想着调走。上级为了稳住大局,来厂内宣布由孙玉国主持工作。   孙玉国没有推托,为了救活这个庞然大物,他豁出命四处奔走,从东北到海南,从部队到地方,马不停蹄,废寝忘食。  短短的 3 个月,内部捋顺了,人心稳定了,生产正常地运转了。孙玉国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表扬,工人们也发自内心地感叹:到底是从战场上走出来的英雄!   经过 10 多年的历练,孙玉国终于从人生的坎坷中站立起来。 1991 年,他调到沈阳金城电子大厦任副总经理,而后又担任过沈阳军区后勤部经贸局政治部副主任、工会主席、军区后勤部经贸局副局长(副师级)。在主持对外贸易期间,他把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融为一体,极大地发挥了他的优势。尤其是他主持负责对苏易货贸易时,亲自制定和指挥了一个又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役,最多时一年能给军区上交上千万元利润。    1998 年,金城集团公司这个拥有 68 个单位、行业遍布全国的偌大军队企业移交给地方时,改名为金圣集团公司。换句话说这个部队企业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卸甲归田当老百姓了。然而在这特殊时期,部队没有忘记他这个对军队充满挚爱的人,经沈阳军区首长特批,他是惟一一个把档案与人事关系留在了沈阳军区总院,按副师级转业的退伍军人。   如今,当年那个珍宝岛上英气逼人的孙玉国,已经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   他的同事们还习惯地叫他司令,但他还是那样低调生活,谨慎从事。他出现在哪里,哪里的人们便夹道欢迎这位昔日的英雄,请他讲讲珍宝岛战役,他却从来不讲。在记者如云的企业庆功会上,当有人好意介绍他时,他却脸色铁青,拂袖而去 他说,心灵的伤口已经愈合,他不愿意去揭开伤疤,平凡地生活着。 庄则栋: 庄则栋, 1940 年生于北京, 1960 年参加国家乒乓球队, 3 次获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冠军。文化大革命中曾任中央委员、国家体委主任。 1976 年 10 月被监护审查; 1980 年赴山西省乒乓球队工作; 1984 年回北京少年宫工作。目前,他在北京海淀区办了一所少年乒乓球学校,也常到外地讲学。 乒乓英雄 在当今中国和世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创造过世界乒乓球史上辉煌的业绩,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体育的疆界,使整个民族,整整一代人扬眉吐气,雄心振奋。他成为一种象征,一个标志。 1966 年,庄则栋登上了他事业的巅峰。然而,灾难的阴影已经在步步逼近。庄则栋和他的伙伴们连续登顶夺魁,无敌于天下,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外国人称中国为乒乓王国,乒乓球被誉为国球。这个胜利在当时像爆炸了一颗精神原子弹,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它的能量简直无法估量。男女老幼都着了魔似的迷上了乒乓球。一夜之间,庄则栋成为无人不晓的风云人物,成了一个传奇的英雄。 江青垂爱 1970 年访美归来,他的政治影响开始超过他作为运动员的声誉。一种比奖杯和金牌更耀眼的东西在诱惑着他。 这时,一个女人的身影在他面前出现了,她就是江青。他见过江青,那是在人们狂热般的欢呼声中,他怀着虔诚和崇拜的心情仰望过这个显赫的文化大革命的旗手。 他第一次那么近地面对面地站在她面前,是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前夕,中央首长集体接见乒乓球代表团。 江青首先来到接见大厅。她见到庄则栋就走过去,亲切地招呼道:小庄,听说你爱人是弹钢琴的? 庄则栋没想到江青见面的第一句话就这么亲切随便,原来紧张的情绪顿时放松了,显出他平时坦然憨厚的态度:中央音乐学院的。 江青问:弹得怎么样?李讷插话道:得过几次奖。江青很有兴趣地说:现在就叫她来弹给我听听。庄则栋说:她在干校里。噢江青略一思索,笑了笑说,正好,我要找一个女的弹样板戏,把她调来吧。 过了不久,鲍蕙荞就从外地干校调回北京,进了样板团,这在当时是非常特殊的例外和非常特殊的荣誉。 接见结束后,江青兴致勃勃地对他们说:来,我们一起打乒乓球。 江青情绪好极了,打完球,她一边擦汗,一边问着一位女运动员:你知道鸿门宴是怎么回事吗?女运动员摇摇头。江青又问:项庄舞剑你知道吗?女运动员又尴尬地摇摇头。江青眯缝起眼睛笑着说:你穿着红衣服,你知道红孩儿是什么人吗?女运动员涨红了脸,还是摇摇头。江青抿着嘴笑了,亲切地说:你们运动员要多读书,读点中国历史。江青给庄则栋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对她充满了崇敬和感激之情。 江青亲自给他们运动员拍照,每人送了一张,唯独送给庄则栋两张。他当成宝贝,一张压在办公桌玻璃下面,一张装上了镜框挂在家里,每次见到自己的照片都不由得想到江青。 一跃升天 不久,他又进了王洪文主持的中央读书班深造,这是一种更高的待遇和信任。 在中央读书班里,他是唯一特殊的学员,除他之外,几乎每个学员都有一段光荣的造反史。他们都是所谓九次和十次路线斗争中冲杀出来的英雄,是全国各地叱咤风云的群众领袖,是响当当的造反派。他们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传奇故事。 唯独他,曾经是个老保,他的造反也平淡无奇,连说出来都难为情。他想到这些就脸红心跳,觉得自己简直不配坐在他们中间。学员们对他却很宽容,也很亲切,休息时都喜欢找他打乒乓球。 他们也把他看作一位特殊的伙伴。他在中央读书班里与祝家耀、金祖敏这些人交上了朋友。这些新显贵从中央读书班毕业,都分别占据了中央各个要害部门。他以此为荣耀。他从一个普通运动员一跃成为国家体委的负责人,更重要的,他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列主义党的中央委员。 自杀未遂 四人帮倒台了,庄则栋也被监护审查。 1977 年 5 月 22 日,在他的一生中,这是最难忘的一天。 窗前,值班的人影一晃,不见了。他们每天这个时候换班吃饭。庄则栋跳起来,机敏地向外窥视了片刻,轻轻地推上门,悄悄地走到床前,从床铺底下抽出根尼龙绳,用手一抛,绳子一头穿过屋梁下银白色的暖气管。他搬过一张椅子,下意识地摇了摇,椅子是结实的。他缓缓地站上去,腿在颤抖,他双手抓着尼龙绳 椅子的倒地声和挣扎声惊动了值班人员,他们大惊失色,立即冲进屋去。一个抱住他的大腿,一个用小刀割断了尼龙绳,他们摸摸年轻人的胸口,心脏还在跳动。 来人哪!快抢救!庄则栋自杀了! 家庭破裂 1980 年 10 月 6 日,凌晨。一列墨绿色的快车在石(家庄)太(原)线上隆隆飞驰。硬卧车厢的窗口,露出了庄则栋激动的脸庞,可以看出,他起得很早,正在细细观赏窗外一闪而过的景色。 4 年来,庄则栋第一次远行。几天前,中央组织部和国家体委决定解除对他的监护,派他暂去太原协助山西省乒乓球队工作。他告别了亲人,踏上了新的征途。 整整 4 年了,每一天,他都度日如年。他绝望过,悔恨过,也自杀过。党和人民向他伸出了热情的手。 4 年了,眼前的一切他都感到陌生了。儿子小飒已经长得个子跟自己差不多高了,女儿娴娴也成了漂亮的小天使,他都不敢认了。他和鲍蕙荞已经分离了,他们是平平静静地分手的。在那个恶梦般的年月里,他们常常争执,鲍蕙荞常常流泪,而现在他们都平静了。 政治上的悲剧导致了家庭生活的悲剧,裂痕已经难以弥合了,再生活在一起已经没有意义了,他们像朋友一样分手了。庄则栋曾获 3 次世界冠军,当过两年的国家体委主任,然而当他离开鲍蕙荞家的那个小院子时,他的全部财产只够放一个三轮车,这辆车还是他自己蹬着走的。他回到北京交道口他母亲的家里,住进了一间 10 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在他的财产中,还保存着当年他与毛主席、周总理的合影。 异国婚恋 庄则栋与佐佐木敦子已经决定要登记结婚了。庄则栋兴冲冲地来到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的官不大,权可不小。他们见了庄则栋,也只得抱歉地说:你的身份毕竟不同于一般人,你同一个外国人结婚,必须经过上级批准才行。 庄则栋又一次到街道办事处,也许上面的精神已经下达了,他们又告诉他:你曾经当过中央委员、国家体委主任,掌握有大量的国家机密,不能同外国人结婚。当头一棒,庄则栋差点晕了过去。 事后,庄则栋哭笑不得地说:我现在与世无争,还能掌握什么机密?文化大革命过去已经 10 年了,社会上关于我的小道消息不少,什么与江青睡过觉等等,都是些无稽之谈。我当时所掌握的机密,现在已经都失效了,而且我是一个打球的,毕竟不是搞政治的,我当时所知道的,现在大家都知道了,无机密可言。 尽管街道办事处不同意登记结婚,但是并不能阻碍敦子前来看望庄则栋。她相信,什么都是可以改变的,但只有一条不能改变,这就是她对庄则栋的爱情。 为了他,她曾经等待了 10 多年,在日本,她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现在同庄则栋已经共誓白头了,怎么能够轻易地分离呢? 庄则栋感到想不通,他与敦子是真诚地相爱,没有任何政治因素,他了解敦子,这是一个十分纯朴的普通日本女人,为什么我庄则栋在文化大革命中犯过错误,连同相爱的人结婚都不行,甚至还影响她到中国来工作。 在相当一个时间内,庄则栋时常练习书法,他的书法荣宝斋曾专门来看过,也有人打算收购,可见他的书法水平非同寻常,但现在就连练习书法的情绪也没有了,他常常沉浸在对敦子同他相处一年多的回忆之中,他把每一个细节都记录了下来。他说,总有一天,这会成为一部书稿,拿去发表,人们会同情他们的爱情,会从中受到感动的。 1987 年 12 月 15 日,这对恋人终于拥抱在首都机场,庄则栋经过传奇般的曲折道路,似乎找到了生活的归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7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6: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