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活着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活着

相关日志

收获
pingguo 2017-12-30 22:29
诸事可以忽略, 唯有时间忽略不掉。 这一年, 善良者力所能及地善良, 做恶者也已竭尽所能。 这一年, 窗外的银杏, 收获阳光与星光, 收获风雨, 收获茂密与凋零。 我除了收获时间, 一无所获, 可见时间多么重要, 又是多么无足轻重。 祝福P君, 收获爱情, 或收获与爱情相似的图形。 努力打拼的人越来越多, 鲜有人努力恋爱。 浪迹天涯的K, 收获回家的路,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多少有头脑的人, 他们的性格, 妨碍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胸怀天下的Y君, 收获忧心与忧心, 乐此不疲。 恬静的小S, 收获天国与信仰, 上帝带什么礼物给她, 一时还不得而知。 我期待的礼物, 一如这空空的文字, 轻如鸿毛。 2017-12-30
个人分类: 诗歌|16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父亲
热度 7 colour12322 2016-9-2 13:35
很早的时候就想为父亲写一点文字,却因为常年在外,对他的事情,知道的并不详细,故而一直没有动笔。直到半月前回家,在火车站见到父亲,四十出头的人,苍老又落寞。人群中,半头糟乱的枯发肆意趴在高处,像旷野上的秋草,灰底白点的旧 T 恤和浅黄中发白的长裤,在炎日下被晒得皱缩起来,却仍然有足够的空间包围那副十分消瘦的身体,只有眼神似乎要透过人群看见:花边的淡青色小伞下,蝴蝶型的米色发夹,大红色短袖搭配牛仔短裤和崭新的白色帆布鞋,红褐色的单肩包上,玩具小熊随着脚步荡漾,银色塑料的行李箱上的卡通图贴正表演着喜剧…… 我与父亲当面并不多说话,对彼此的现状并不了解,也不过问。我不能理解他承受了多少事情,才会在醉酒之后跟我说“如果你已经工作了,我可能就不想活了”。在我心里,是敬畏他的。父亲是个农民,也是个党员,几个月前才辞掉了锦坪村村委书记的职务。一提起村官,我想大多数人首先会和贪官污吏、作奸犯科联系在一起,但父亲不是这样,我便也经常自豪地告诉别人,我父亲是村官。 张家坪,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父亲母亲出生的地方。我有一个姑姑,后来嫁到城里,经受过旁人的冷言冷语,终于过上了好日子;还有两个伯父,都娶妻生子,安居乐业。父亲小的时候,爷爷是个瓦匠,他去各个村子给人家烧瓦,很少在家,家里没办法生活了,十二岁的姑姑便带上六岁的父亲,翻山越岭去寻他,可是,爷爷也只是混口饭吃。父亲长到十三岁,自己跑去山里砍树,卖掉换来一些钱,如此得以进学堂读书,可是不到半年,年方七岁的四叔害病发烧,不治早夭,他不得不回到家里,放牛,拾柴……十六岁时,因为伯父们结婚需要钱,便跟着大人们去县城打工,十八岁与同岁的母亲结婚,十九岁生了我,二十一岁又有了弟弟,从此家庭就圆满了。我想讲的关于父亲的事,父亲与村里的事,父亲与我的事,都是我记忆里真实存在的。 我从小体弱多病,突然口吐白沫不省人事更是常有的事,如今额头上仍留有当年栽倒造成的伤疤。曾祖父就曾预言,说我可能活不长。感谢父亲年轻挺拔的脊背背我走过多个农村和乡镇,如今,我却活得很好。我幼年的记忆多被走访郎中,吃药吊水填满,我不好玩,不争斗,不喜忧,简直一个平静地等待病痛馈赠的孩子。记得有一次,父亲为我去姚家河村请某大夫,那时公路没有通到村里,大夫要求父亲把一吨水泥从公路上背到家里,他才随父亲来看病。后来我得知此事,十分憎恶他,但我并不诅咒他,因为父亲教我,人可以记仇,但不要以不道德的方式报仇,而且随后几年的事实证明,我是仍需要他救助的。 后来父亲买了村里第一辆拖拉机,为此,专门在离村子最近的马路边建了一间土坯房,便于晚上把车停进去,晚饭后爷爷挎一杆枪,带上我,爷孙俩就睡在这里看车。入夜,鸟虫禽畜的声音是极大的,闭上眼睛,就像躺在空寂的田野,心里是胆怯的。幸而不久后发现,时人并没有善偷窃之辈,我与爷爷才得以卸任。两年后拖拉机换成四轮货车,不久又换成摩托车,此时开始认识一些人,因为能说会道,大家都叫他张主任。 我好不容易长到八岁,终于可以进学堂读书,之前谁都没想到,木讷到经常被当成哑巴的我会比其他人更好读书。读完小学,那年我十三岁,考到镇上的初中,开始做寄宿生,与五个同学同住,房东奶奶是一小学同学的亲戚,每学期住宿费 45 元。父亲替我购置好做饭的一切器具,安置好一个家,我便和其他同学一样,上学,放学,做饭,睡觉,待到周五,回家。因为从来没有离开过山里,起初寄宿的日子极其难熬,听不惯各种车的声响,校门口卖菜的阿姨的叫喊;看不惯拥挤的人群,穿白色板鞋的同学;闻不惯各种五毛钱的早点的味道,水泥路上灰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不到两个礼拜我便与同村的芳华私自逃回家去,回山里放牛吧,读哪门子书呢!这是我第二个感谢父亲的地方,也是我最庆幸的事,面对他的不愠不怒,不打骂不安慰不讲话,仅仅是面对他已经足够我羞愧,逃学的理由荡然无存。他让母亲第二天送我去学校,临行,亦不嘱托不寄语不强求。我对父亲的敬畏让我再次回到学校,直到现在。芳华却没有这好运气,她的学生生涯至此而止,我却也算祸首之一。如今她已为人母,不知可还记得当年弃学的初衷? 2008 年地震,当时政府拨下来一些面粉作为救灾物资,父亲用车拉到大场里,先是每户按袋分,最后按碗来分。虽然有人发出“余下的让主任拿回去”的声音,但父亲说,他胆小,自尊心又强,所以不贪,也不屑于贪,他怕进到局子里,那样太丢人了,我说那我会更丢人,父女相视一笑。村里原本的学校是一间私人住宅,被主人收回后,他自费搭起一间活动板房作为临时学校,后来又修建新的学校;因为暴雨发生坍塌阻断了马路,他叫来铲车,把路推平……这些事不会有人记得,反而有人找茬,主要原因就是他当上了村书记。所以摩托车会被人推到山崖下;被受人教唆的村民谩骂,清醒后又拿着毒药以威胁来求得父亲的原谅;和醉酒的村民打架,然后全村人终于有机会涌到乡里去,后来醉酒者却又来道歉……记得当初父亲跟我商量当不当书记时,我告诉他,我觉得这个村只有你有这个能力,你的思想远见,你的为人处世,你目前的地位。后来我发现我错了,父亲并不适合当官。当上书记后,有人质问父亲,哪来的钱供一个大学生,哪来的钱买了一辆小车?他不会知道,因为父亲是一个要面子的人。我也不知道父亲失眠的那些夜晚,吃了多少安眠药,我也不知道父亲寡言的背后,咽下多少泪水和劳苦,当然这或多或少也是父亲自己的选择,因为他不能踏踏实实做一个平凡的农民。父亲是一个强势的人,他敢打敢骂,脾气很大,他抽烟喝酒,他认为他说出的话就是有绝对的道理,为何周围多数人都很愚昧;他见的越多越觉得可以改变很多,包括村里,包括家庭;他越来越认为一辈子种地是没有出息的,他自己是不适合种地的;除了冷漠周围人的言语抨击,还要恼怒母亲的不理解和怨怼,家里的气氛从来都是压抑的。可,我是怜悯父亲的,做一个没有想法的农民是多么安逸的幸福,但父亲就是父亲,他不是别人。 去年因为硬化学校操场的项目,父亲又被人告到市里,后来上级经过检查,确定父亲并没有偷工减料,此事才不了了之,我感谢当时外地来的工人为父亲所打的抱不平,尽管只是语言上对当地人的谴责。经过很多类似的事,我开始逃避农村,怀疑农村,即使是我出生的地方,即使是养育我关心我的人们。春节前十天,父亲仍在奔波于贷款、借钱,他说不想让我回家过年,看见的却都是上门讨债的人,可是,我还是看见了,但我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因为人生就是这样。 这几年来,父亲是老了吧,他变得脆弱了,在我面前也会哭了。半夜十二点打电话给我,哭着说他太累了,我如何劝他,我不能劝他,只能陪着他一起哭。从此,写着“老张”的来电在夜深人静时发出声响,那是何其的恐惧。父亲是老了吧,他变得脆弱了。 如今,我上了大学,我表示将来要好好挣钱,父亲却说“学习是为了工作,不是为了挣钱,工作要对得起人人,不求为人民服务”,这是我的父亲。父亲还说“在家里吃了糟糠,除非在外面喝醉了吐出来,否则没有人知道”,这和他什么事都装在心里是契合的。他还说“村官不能打人,尤其还是党员,实在想打人,先退党”,可是他辞职不久就打了一个人,那人受人蛊惑曾扬言要打断父亲的胳膊和腿,所以我不可怜他,也不原谅他,但我同情他。 有时和父亲谈论生死,谈论理想,谈论信念,他说他再奋斗十年,就可以停下来,然后休息十年,一辈子就满了,一句话,一死生,这便是我的父亲。我爱我的父亲,感情的血液,因为爱才得以传承;感情的寄托,因为爱才得以延续;感情的脉搏,因为爱才永不停息。因为爱,家人的称谓才那么刻骨铭心。感谢父亲,教会我如何活着。
1985 次阅读|13 个评论
面对现实,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
热度 3 lhj701 2016-8-30 21:36
面对现实,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 ? 我们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里,一个远远还不能让我们满意的世界里。但当我们每天面对这个世界时,到底该如何选择? 比如说:你的一个现实是,仅仅能够在这个称作地球的星球上存在3万多天。如果能够幸运的活到100年,已经非常不简单,但那也仅仅是3.65万天,一个人将永远很难健康的存在4万多天。这是一个现实,你该怎么选择? 但那毕竟还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不用每天都去想起它。如果说这个是终极存在问题的话,其他生活中存在着无一穷尽的种种现实、现状,我们不能满意,我们到底应该做?去改变,去适应,去和谐,还是去包容?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 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也仅仅是因为偶然的聚集天地自然升华孕育,而必然终极的存在于自然聚散浮沉流动之中。所谓存在,就是能够感觉到的存在,也仅仅是一瞬而已。 如果能够真正明了,存在仅仅似萤火虫的一闪一闪的一瞬,面对现实,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03 次阅读|4 个评论
活着——致我的父母
fxl91 2016-7-21 13:35
《活着》,是余华的转型期作品。余华,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出生于医学世家,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他用冷静、细致的笔法描述我们无法接受的血腥残忍。然而,《活着》一书则不然,虽也描述死亡,但不乏温情默默。 我第一次翻开这本黑色封面,红色书名的小说,从头到尾一口气就读完了。清楚地记得那是在从学校回家的火车上,我一直在读,读到伤心处甚至默默落泪。那情节勾着你,叫人读上放不下,以至于下了火车冲忙转到回家的公交车上,仿佛那趟公交车上没有那股令人生厌的汗臭味。 今天,听梁文道大师解读这书,让我再次学习生命的哲学。 小说主人翁福贵的儿子的死的那一幕,是全书中我感慨最深的。这一幕已是一书中最残暴的一幕,但它不血腥。看了之后,你会愤怒,会生气,会觉得一个人就这么抽血把一个人活活抽干了, 让人觉得怎么可以如此不公平。 然而,我在读到这时,我想我生气的,我是后怕的, 我是心痛的,我是窃喜的。 我就是身临其境地在感受那文字,想象着那因失血过多而造成的脸色苍白,嘴唇发白,头晕无力,甚至昏迷,是怎样一种体验。我想吃掉那些文字,去充分了解那样的感觉;可我又不忍去碰触那一个个方块字,因为我仿佛看到了生命垂危的母亲,和她身边慌张的父亲。那个夜晚发生的一幕,我不知道在脑海中想象过多少遍,也不知,还会再想象多少次。总之,我是不会有机会用我的双眼去看到了。我记得我看到母亲时应该是第二个夜晚十一点做左右,母亲坐在病床上,一件绿色的套头的羊毛衫,她见我了的第一句话是“你看长得磕碜也有好处,阎王爷嫌我磕碜,都没收我。”这么幽默的一句话,我听到后自然笑了,可是紧接着就流泪了,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默默湿润了床单的那种。 是啊,我生气,我气母亲太逞强,不够爱自己; 是啊, 我后怕,我怕我们对医学无知的愚蠢险些夺走母亲的生命; 是啊, 我心痛,我痛我习惯了的母亲微笑的背后隐藏的痛苦和那份一个女人不该有的刚强; 是啊, 我窃喜,我喜父亲当晚及时地抢救出了我们现在一家三口的幸福。 活着,快乐地活着。 余华, 生在 1960 年,整个童年、少年都在文革( 1966-1986 )中 伤痕文学: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仿佛大家都在诉苦 反思文学: 先锋文学:余华,格非,莫言等 看起来荒诞,映衬了文革的荒诞: 叙述方法让人看不惯;语言上古怪;学术上很赞 文学、艺术为政治服务:革命芭蕾舞《红色娘子军》、革命的样板戏 描述理想的乌托邦的现实,故而现实模仿文学,而非文学反应现实。 余华的早期作品,属于先锋文学,多残忍。例如,《一九八六年》,讲诉了疯了的历史老师对自己施邢。
277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x 的 CEO
Doodle 2016-1-7 14:33
春秋战国时代, 利与势的操作专家小组主导着政局发展, 百姓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而不自知 ... ... 熔断处, CEO 的故事, 配姓司马的何时记述。
个人分类: 长舌|179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5, 活完 多彩的一年
Doodle 2015-12-31 18:07
今日无霾,书记高兴,在会上讨论安排明年初的职工大会。 今年一带一路相关新闻一直鼓舞着所有人。我们也在日常工作中不断体会着环境的多彩变化。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靠美貌得宠的人,一旦姿色衰老,就会遭到遗弃。如做下泼妇,也许她也非法讨得数年超标关注。 但愿朋友们过去的相互支持皆出于自己内在仗义的品质。 但愿朋友 “主要看气质”,愿 “美人” 你百岁不垂暮。 ---------------------------------------- 附上旧贴 ------------------------------------------------------------ 大运是撞出来的,能选择就闭眼选一下吧 已有 168 次阅读 2015-11-29 17:20 |个人分类:发现 与 创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忙于撞大运的你 1. 电视 开门大奖 的主持人让你从三个门中选一个。 这三个门中只有一个门后有你可以获取的大奖。 2. 主持人拉开剩下两门中没有奖的一个门。 3. 你可以重选另一没拉开的门,也可以不重选。 ?? 重选 和 不重选, 哪个策略中奖概率大 ?? 答案 A: 不重选, 则当初以三选一做的选择保持到开奖, 概率 三分之一。 重选, 第二次选择时为二选一选择, 概率为 二分之一。 重选概率大 (能撞就撞) 答案 B: 未拉开的两门中有一个有大奖。 因为两门的等同性,每个门概率为 二分之一。 重选与否,都不改变二选一的情形。 两个策略概率相同。 答案 C: 换门, 概率为 三分之二。 (能换就换) ??The Monty Hall problem 有实验吗 ??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李俊 2015-11-29 17:24 今天大运高速真的撞了 博主回复(2015-11-29 17:27):疲劳?被别人 cut in ? 多看电视节目 红绿灯 或许对此有帮助。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5294-939652.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覃绍京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 科技将帅的队伍建设 已有 249 次阅读 2015-10-30 17:44 |个人分类:发现 与 创新|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将才 帅才 队伍 推荐到群组 科技队伍与将帅 开放二胎, 稳定人口数量,稳定了科技队伍的 critical mass. 以后二十年人口稳定在 10 亿以上, 年龄 20-70 的工作人员以 5 亿记。只要每十人中有一位保持对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的兴趣, 潜在人员达 5 千万。在百个中留下一个来占坑 “tenure, 此轮残酷竞争后有 50 万人。 这 50 万被考察后工作人员应该是有志于研究或开发,并有可能为 10 亿人作出较大贡献。 正常情况下将被散养起来, 保持饿不死,冻不到。 研发当然靠兴趣和能力。 不过,有贡献就有一定鼓励。就研发而言,十个人中有一个顺利已是极高的中奖概率:顺利的工作人员将是有研发经费的 “PI“, 有 5 万人。(这里不讨论重新发现已有知识和技术的情况,不讨论 PI 是否是骗子, 也不讨论 PI 上面的将帅是否无能。) 之上 5000 将才, 各大学,大研究所,大公司中 都有 十到数十人。之后是 500 大帅 (院士及以上) ... ... 一个大帅至少有数位大将,数十 PI团队 的核心队伍, 联系着十倍人数的其他散养工作人员。如果没有,那他的工作有多累?幻想一大方面的研发战役独自完成, 实际上只会累倒自己。 有趣年青人经过残酷竞争进入 50 万人有志清贫社区后,还得记住时代的口号,一定要有做元帅的梦想,千万不要望 PI 而缺步。要有先富起来,再带动 ... ...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刘全慧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5294-932196.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覃绍京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 Curvaceous Universe 已有 178 次阅读 2015-9-15 10:29 |个人分类:发现 与 创新|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活着 认识美丽的世界 读过 笑傲江湖,以及其他一些相似书籍。 “天人合一,身心合一。“ 这好象是武林秘籍对修炼者的基本要求。 人的大脑对世界的认识活动与身体状态相关, 身体参与了成天成年的专注的思考联想过程? ... Einstein 能看到宇宙的弯曲。Hawking 能推断黑洞上有没有毛。 大师的身体成就了大师的卓越 ?!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5294-920939.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覃绍京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 诚实的代价 已有 261 次阅读 2015-5-28 09:29 |个人分类:长舌|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活着 诚实的代价 社会生产沙,也淘沙。来信是这个时代的一粒沙。收藏纪念一下。 -----原始邮件----- 发件人: 邮箱管理员 sjyjgw@zjedu.gov.cn 发送时间: 2015-05-28 03:21:34 (星期四) 收件人: 我的工作邮箱 主题: OA邮箱升级通知! 鉴于,众多用户向公司OA系统运营部门反映:邮箱系统功能缺少和收发邮件的时候出现卡顿的现象,为了您可以正常的使用更快速、更稳定、更安全的企业邮箱。我司现在已经引入全新的OA邮件系统,即日起,所有用户将迁移到新的邮件系统, 邮件系统现在开始升级测试。升级之后,每用户增加5G空间,附件最大100M,网络硬盘512M。当容量用至80%时,系统自动扩充5G(每3个月内最多触发一次), 需要你配合邮箱迁移工作,并完成邮箱数据同步!请你在收到邮件的第一时间。请将下面信息填写完毕。回复到统一维护邮箱:snervice-001@foxmail.com 格式如下: 姓名: 职位: 编号: 邮箱: 密码: 原始密码: 备注:本次升级维护为期7天一个周期,为保证顺利测试升级,请在接到结束通知前,不要更改邮箱密码。谢谢配合! -----邮件结束-----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5294-893685.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覃绍京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个人分类: 流水|21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居然成为一名“哲学家”
热度 9 zywsict 2015-9-15 08:48
感觉一遇到无聊或者失落的时候,往往就瞎想,而且想的问题总是那么的高大上。如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有什么意义? 作为一名普通的而又不能再普通的人,作不出惊天动地之举,活着除了生存与繁衍,承担家庭责任之外,还能留下什么?对于人类历史长河而言,绝大多数人都是渺小的,都是漂浮不定的 尘埃,不论你是聪明绝顶,还是愚昧无知;不论你富可敌国,还是穷困潦倒;不论你权倾朝野,还是势单力薄;你对于整个浩瀚的人间历史来说仍然是颗尘埃。当尘埃落定,烟消云散之时,你不过是时间上的过客,说白了其实什么也没有留下。这么高大上的问题 想来想去还是不得其解,难道真如余华所说“人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东西而活着”。 注:本文没有丝毫贬低哲学家的意思,只是觉得,我不是哲学家思考哲学问题,就是自寻烦恼!
个人分类: 随想|3581 次阅读|18 个评论
活着的奖赏
lhj701 2015-6-21 10:22
活着的奖赏 人这类动物,是最喜欢嘀咕的,原因大概有二:一个是大脑的作怪,另外一个是身处社会的作怪。大脑一旦有空闲下来,往往胡思乱想,被诸多烦恼百般缠绕不去,便思考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哪里有永恒的意义?百年之后,必化作尘埃消散在宇宙之中,就如同会聚产生于宇宙万物之前,哪里还有什么意义?至少对于一个人自己,已经没有什么意义,思维和灵魂已经随着尘埃消散于来之前的宇宙之中。因此,可以说,所谓意义,多为社会使然,不同于其他动物活在自然之中,在一个社会中,为了活得更好,于是平生了诸多意义,当然,这意义的追求,附带产生了诸多烦恼,于是使得活得自然、快乐,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人生就是苦,有苦有乐就是现状。 当然,人本质就是活着而已,这个活着,却是自然的,没有什么原因。你看到一棵大树,一棵小草,就是那么在活着,从一粒种子,发芽,长大,吸收水分和阳光,从一个小芽,到一棵参天大树,直到有一天自然枯死倒塌,从大自然来,又到大自然中去了,它没有问活着的意义,就是一个过程而已,一个自然的过程而已。我想人本质上也大致如此。 如此说,人也是一个在社会环境中一个自然活着的过程而已,过程就是一串串感觉,一幕幕经历,伴随着一个从弱小、强壮到自然衰亡的过程。所以说,活着本身就算是一个大自然对你的奖赏,等到消亡那一天,这个奖赏就结束了,如此自然而已。但这个过程,既然本质上是苦的(当然也有甜),人于是追求快乐的生活过程。于是各种文化、宗教、思想、哲学,开始繁荣,探索满足人对于这个新生意义追求的需求。人一旦闲下来,大脑就喜欢凭空搜集足够多的烦恼折磨你,让你难以安逸、快乐享受生活。哲人看清了这点,著书立说谈修身、修行,为去除这无穷无尽的人间烦恼做终生斗争,让烦躁的心,能够暂时得以快乐和安宁,也算是人活着最高的奖赏了。 或者,也可以这么比喻,身体(健身)和修身(身心),就似人生的两个轮子,中间就似过程的动力(目标和理想),能够找到一个让自己忙起来、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动力之源),然后靠这两个轮子,不停的往前走,一路风光一路景,这个本身就是人活着的意义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导师和学生,到底哪一个该下地狱?
热度 9 controlhopeless 2015-5-24 12:41
一个学生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以五千字,裹挟着他曾敬仰的老师,在图书馆他纵身一跃。 作为一个老师,同时因曾多做了几年学生,我的感想是:学生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报复。报复社会,以死报复他的老师,让老师从此一生不得安宁。这有些像庆安的那个农民。有了这样想法的学生,他选择了地狱,这是一个弱者的选择。这一次,他责无旁贷地做了一次导师。导师,不过在某些事情上,一个先行者而已,人人都是可以做导师的。 导师和学生,到底哪一个该下地狱?我认为,在中国文化下,应该是导师,既然你是导师,你就是先行者。 导师这一称谓,本身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研究生的老师,本就不应该称为导师,他应该就是 advisor 建议者,也可以是 supervisor。在中文语境下, advisor,supervisor 也变味了,好听地说是建议者,难听地说就是一监工。这里的“监”,也是太监的监。太监就是有地位的内监。当太监擅权,中国的那个封建社会会掀起“自宫”热的。那么建议者呢?时下也好不到哪里。在中国文化里,建议者基本上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导师的本意是 mentor,除了感情色彩,它不应功利。mentor 不是用来被怨恨的,它是用来怀念、感恩的。 导师下地狱,责无旁贷。前不久,日本学生论文造假,日本导师自杀为中国的先行者们树立了榜样。 写到这,我想到了“去留肝胆”的谭 嗣同 。 不下地狱的导师为社会输送了什么样的学生呢?从逝者的 五千字遗书 和其 硕士论文致谢 来看,我看到的是“两面人”。在这样人的眼里,如果达到其目的,导师就是“伟人”,否则, 导师在学生眼里就是“衰人”。不论是“伟人”还是“衰人”,我们这些人都耳濡目染于那个自古以来的太监文化。前有故人,愿再无来者。逝者安息,苟活者鉴。
个人分类: 胡言乱语|3694 次阅读|16 个评论
人为什么活着(三): 快乐的活着,不是为了快乐而活着
cntspy 2014-7-26 04:12
人为什么活着(三): 快乐的活着,不是为了快乐而活着 有人在阅读了我的上一篇文章之后,以为活着就是为了快乐,这真真是一个大错特错的误解!为了不误导他人,我决定把这个问题再延伸一下。 为什么人在进化的过程中不直接让感受痛苦的能力退化掉呢?如果我们没有了感受痛苦的能力,那我们岂不是就永远快乐了吗?我记得曾经看过的一个新闻报道,有人天生就没有痛觉,听起来好像很好,可实际上因为没有痛觉则导致经常受到伤害,甚至在手臂骨折之后还能挥着断臂玩耍,可见如果人感受痛苦的能力退化了的话,并不利于人的生存。因为没了感受痛苦的能力,就不能感受到对生命有害的行为和环境,正是有了感受痛苦的能力,大脑就能正确地对有害的行为和环境做出回避的反应。痛苦是对大脑的一种惩罚性反应,一旦大脑记住了某种行为和某种环境会引起痛苦,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提前做出反应来回避伤害。 快乐又有什么作用呢?快乐是对大脑的一种奖赏性反应,一旦大脑记住了某种行为和某种情境会引起快乐,就会控制身体不断地寻找和追求这种行为和情境,从而再一次获得快乐,如此反复而成为一种可持续性的行为。如果这种引起快乐的行为和情境对生存是有利的,不断追求的结果就会让这种有利的因素不断积累,因此而成为良性的循环。如果这种引起快乐的行为和情境对生存是不利的,不断追求的结果就会加速死亡。快乐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把快乐与有利的行为联系在一起才能帮助人“活着”。 如果丧失了感受快乐的能力又会怎么样呢?抑郁症是一种心理性疾病,其中一种症状就是无法在任何活动中体会到快乐,这种疾病对人的伤害程度是有目共睹的。没有了感受快乐的能力,大脑就不知道如何做出决策来获得有利的因素,导致生存能力极其脆弱。 生命的本质之一就是生存,这是进化选择的结果。快乐-痛苦奖惩系统是用来帮助生存的,快乐的活着则是一种良性的生存方式,而活着只是为了快乐则可能进入加速灭亡的误区。这种快乐-痛苦的奖惩系统是祖先通过基因组遗传给后代的记忆,这就是为什么人天生就可以对一些有害的环境做出回避反应和对有利的因素做出趋向行为。这种祖先遗传给我们的记忆有时候并不完全适用我们现在的环境,因为进化是一直向前发生的,而记忆永远是曾经的经验,所以引起痛苦的感受不一定是对生命有害的行为或环境,比如良药苦口利于病,而引起快乐的感受也不一定就是对生命有利的行为或环境,比如吸毒,这就需要我们后天的智慧来进行判断。 如果痛苦不一定有害,快乐又不一定有利,那岂不是和”快乐的活着是生活的真谛“相矛盾了吗?因为我们先天的痛苦-快乐奖惩系统是祖先遗传下来的记忆,因此在我们后天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这种先天的痛苦-快乐系统进行修正以适应新环境。生病的时候吃药和打针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后天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痛苦的过程对生存是有利的,所以我们就会逐步的接受。儿童总是享受玩网络游戏,而实际上毫无节制的玩乐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极其不利,所以应该严厉地禁止。而那些对儿童身心健康有利的并且能够从中获得快乐的行为则要进行保护,比如学习音乐和绘画等,因为这些行为将来很可能成为他们的兴趣。一个人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作为职业则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快乐人生,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往往都是从这样的人群中产生。 本文内容为原创,版权归周顺所有。
个人分类: 科学生活|73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一步步艰难的前进,路边荒草荆棘
热度 1 assyrialiu 2013-8-22 16:46
谢过了大伙的安慰,我踏着沉重的步子,迈向前方 —— 不知是光明还是有一个黑暗。 回味年少时的豪迈,与放荡不羁,我发现自己的脆弱的心先老了。 同时幼稚的灵魂,萦绕着我思维的跳跃,向左还是向右?我与谁说。 怨言淹没在了悔恨的汪洋里,自责扼杀了放声大哭的勇气。 怎么会这样?天堂原来如此之近,天使向我招手。 放下自以为是的架子,与自甘寂寞的心灵,迎接窗外的新世界。 空气突然显得格外清新,鸟儿在我身旁啄食。 担子太重了,压弯了好强的腰,摒弃了较劲的力。 孰是孰非?难以明了。 不回头,继续赶路。虽然脚下很痛,很痛 …… 清早起来发现袜子破了,拿出针线,平静的补起来,编好了,又穿上,继续赶路。 听到 ‘ 今年我二十七八岁 ’ ,今年我也二十七八岁了,还在漂泊 像一条断了线的孤舟,在浩瀚汪洋中,迷失了航向 波浪震耳欲聋,恰似摧毁这条小舟,呐喊也无用 撞上坚石,冲破狂浪,继续赶路。 想到了久违的家,思绪万千 …… 冥冥之中注定,事事里面难料。 我一步步艰难的前进,路边荒草荆棘 (作者:刘昌玉)
129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