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蒋方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代笔疑云:蒋方舟是如何过关的?
热度 2 zbt92 2012-8-11 07:48
作者:江岳 2012年08月07日华声在线   没有人能猜到蒋方舟现在的心情。远在伦敦的她,或许正在祈祷奥运会能开 得更久一些,这样她就能晚些回国,不用直面那场围绕她而起的风波。   然而,一切终归要面对。互联网上,有关她是否存在代笔的质疑正愈演愈烈, 战火蔓延至大大小小的名人微博与众多粉丝微博之间。这一次,蒋方舟的对手强 大而又难缠。虽然同名“方舟”,但很明显的是,方舟子不会因此留任何情面。   这已经不是蒋方舟第一次遭受质疑。出道至今,围绕这位天才少女的争论从 未停歇。她应对的招式也一变再变:辩解愤怒、亲友澄清、不屑一顾以及这次的 沉默应对。   这一次,蒋方舟还能过关么?这场美少女与斗士的战争,谁又将获得最后的 胜利? “你在撒谎!”   风暴的导火索来自一篇题为《达尔文改变中国》的文章,这是蒋方舟近期为 纽约时报中文网撰写的专栏文章。   7月31日下午,该文章被方舟子看到,他认为写得很烂,“要文采没文采, 要思想没思想,一堆事实错误,就是一本书的概要,连读书笔记都算不上。”   方舟子随即发微博称:“南方报系捧出的另一个文学‘天才’蒋方舟(7岁 开始写作、9岁出书并在南都开专栏、11岁出版长篇小说)在刚出道不久就被多 位网友"证明"过是其母亲、作家尚爱兰的代笔,几年前她破格被清华录取时又被 证明了一次。”   在方舟子看来,代笔的“证据”众多而确凿,较有力的证据之一是母女二人 公开发布的文章曾有大量雷同,“写穿帮了”。   这只是战争的前奏。随后方舟子连发微博,质疑少年天才蒋方舟,其实是欺 世盗名。   于是,我们又看见了熟悉的“方舟子风格”。他的连续举证,往往能抓住要 害,让人无从反驳,同时语气也愈发嘲讽。   其中一条,是方舟子举证蒋方舟九岁发表的《白字先生》:“蒋方舟在17岁 时说,她写第一本书《打开天窗》(9岁时出版)的时候还不会写字,因为当时学 校还只教笔画和拼音,她是先写书再学字。但《打开天窗》里面有一篇散文说自 己是‘白字小姐’,10年来一直把‘善’字多写了一横,8岁才发现。这是未出 娘胎就会写字。这两个地方怎么圆,特向大家请教。”   方舟子称,《白字小姐》一文有两个版本,第二个版本把“去年我才突然发 现,‘善良’的‘善’是四横,我写成三横竟然写了十年,也没有人发现”这句 给删了。   “她在连受精卵都不是的时候就在写字了?”方舟子如是发问。   8月1日下午,方舟子在微博上继续提供蒋方舟的文章是母亲“代笔”的证据。   “2004年,蒋方舟出了一本‘十五岁少女解构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故事’的 书《邪童正史》, 里面有一篇《冲浪辣妹蔡姬》。一年后她母亲尚爱兰写了一 本《正说中国公主》,里面《戏水女郎——蔡姬》,是《冲浪辣妹蔡姬》的扩写, 其中有不少雷同语句……是母亲抄女儿吗?还是忘了代笔写过了?”   一切的证据都在指向一个可能:蒋方舟,你在撒谎! 神童、早熟、羡慕嫉妒恨   蒋方舟撒谎了么?   这其实是一个老问题。面对这位7岁写作、9岁出书、特招进名校、毕业做主 编的天才少女,世人早已有诸多疑惑。   资料显示,9岁时,蒋方舟在湖北襄樊市铁路一小上学。当年,她出版了第 一本散文集《打开天窗》。12岁时,读初一的她又出了第二本书《正在发育》。   《正在发育》面世之后,舆论一片哗然。因过早涉及“早恋”、“同性恋”、 “伟哥”等敏感话题,一入市就让老师和家长等“大人”们惊慌失措,蒋方舟亦 被卷入非议。普遍观点是,"12岁的未成年作家写这样的书(《正在发育》)很 搞笑。”   书中,被引用得最多的一段话是——“人一结婚,不出5年,男的就不敢仔 细地完整地看自己的老婆了,即使看了,也不会仔细看第二遍。然而,我找男朋 友,是大大地有标准的。要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潇洒如马哥(周润发), 浪漫如李哥(李奥纳多),健壮如伟哥(这个我就不解释了)。”   有评论家惊呼:“她才12岁。然而我怎么看都怎么觉得像一个身经百战的情 场老手的宣言。对人情的练达,对金钱和男色的痴迷追求……这真是一位风情万 种,令人想入非非的旷世才女。”   这可能是蒋方舟在天才道路上遭遇的第一波质疑。她最开始采用的是"神童" 的解释。面对质疑,蒋方舟在接受采访时回应说,“我就是知道这些词(伟哥、 同性恋等),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看成年人的书了,5岁的时候已经不看童话了。 对于成人的书,《百年孤独》看得懂,但卡夫卡就不懂了。”   然而众多质疑者并不接受这一解释。随着蒋方舟的名气越来越大,围绕着他 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喧杂。蒋方舟的回应开始变得强硬,她说那些非议她的人们 “只是在嫉妒而已”。   在这些早期的质疑声中,蒋方舟的母亲尚爱兰已经登上了“嫌犯名单”。   蒋方舟的母亲尚爱兰,也曾是名躁一时的美女作家,获得过首届“榕树下网 络文学大赛”金奖。而后,尚爱兰慢慢淡出文坛,成为襄阳市一所高中的语文老 师。   对于自己与母亲文笔相似的问题,蒋方舟回答,她甚至几乎没看过尚爱兰的 东西,“妈妈已经老了,长江后浪推前浪。”   尚爱兰也曾站出来力挺女儿。她说,蒋方舟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能读三毛的书, 在她还不会写字的时候就开始写书了。   不会写字就写书,这样的解释怎能让网民接受。2009年,知名网友“马日拉” (现更名为“马锐拉”,互联影库创始人)公开质疑时年20岁的蒋方舟所写的文 章,是由其母尚爱兰代笔:“现在抄袭代笔上位,是一种时尚,反正出名最重要, 手段卑劣不要紧。”   除却代笔,更有人质疑尚爱兰是整个成名大戏的幕后策划。   湖南80后作家张一一撰文怒问“抛开蒋方舟到底写过什么不说,如果她没有 一个作家母亲,如果她出生在一个穷乡僻壤,她的作品有机会出版吗?她有可能 被清华降低那么多分破格录取吗?”   然而,在方舟子出手之前,这些质疑声并未形成统一的声势。蒋方舟用"我 是早熟儿童,我是天才儿童,我是和我妈不一样的后浪儿童"等说法轻松过关。 从清华毕业后,她成为某知名媒体的副主编,一切看起来很美好。 一个字也不说   美好的日子在遇到方舟子后结束。   这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猎手,爱他的人唤他为教主,恨他的人称他是无赖。然 而,几乎所有人都不怀疑他的韧性和耐心,包括他的对手。   在方舟子眼里,7岁开始写作、9岁即开专栏的蒋方舟,表现得比自初中起就 发表文章的韩寒还神,所以证据其实更好找。   方舟子认为,塑造“天才”其实都一个套路,比如掉书袋。他转了网友的微 博—“既然韩寒能彻夜苦读《史记》和《论法的精神》,那么蒋方舟自然也能九 岁时就开始读《百年孤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然后读《尼采》。”   他已经认定了蒋方舟的要害——就是你妈代笔的。按照他的习惯,他将反反 复复说,反反复复举证,直到对手服了。至于持续时间多长,请参考春节至今的 韩方大战。   同韩方大战类似,这一次方舟子起兵讨伐,依然有众多看客被裹挟其间随波 逐流。   作家慕容雪村是挺蒋派。“我和蒋方舟不算熟,只见过几次,谈的多半都是 读书。她的阅读量让我很惭愧,比我见过的许多教授都渊博。我看过她的一些文 章,早年作品不算很好,但越写越好。以她的知识和见解,我认为不需要有什么 人来代笔。”   军事专家赵楚则拿身边的例子力挺蒋方舟。他称,自己认识一个6岁的小孩, 每天都在发愁,到底是玩呢,还是写一本关于二战的书。随后赵楚解释称,这孩 子3岁开始识字超过600个,5岁的时候整天读各种二战人物传记,目前还没决定 今年是否上学。   越众影视公司董事长邓康延则直接开始吐槽,“俩方舟,亦可青春济世,或 是中年毁人。”   连在韩方大战中坚定支持方舟子的“女侠”木子美,这一次也和方舟子唱起 了对台戏,她的搅局也让战局愈发混乱。不过有网友称,木子美临阵变节,其实 是为了炒作她的新书。   在喧嚣的战场中,主角选择了沉默。   也许是吸取了韩寒爷俩越抹越黑的教训,蒋方舟在伦敦一言不发。有记者在 微博上通风报信,“方舟子杀过来了”。副主编蒋方舟用微博私信做出批示“不 回应,别理他”。   奉行封口战术的还有她妈。尚爱兰面对反复发问无果最后将要抓狂的媒体, 最后给出了一个更令人抓狂的答案“我只能说我什么都没有说。”   8月3日,方舟子参加网络微访谈,再次谈及蒋方舟代笔疑云,他说“不是说 文二代就一定有问题,关键是看这个文二代是不是神奇得不合常识。”   两日后的凌晨,蒋方舟更新了微博,“孙杨加油!”。这些天,她在微博上 说王皓说汪鑫说黄帝内经,但关于她是不是“假冒天才”一事,她就是一个字也 不说。 (XYS20120809)
3274 次阅读|2 个评论
蒋方舟不搭理方舟子是对的
热度 1 Avalon2013 2012-8-10 14:49
方舟子弄了个法庭,身兼法官和原告多个职位,对一名作家进行指控。这种先把人“污名化”的指控本质上就是有预谋的构陷。 科学网上竟然有人觉得这很有意思,个人感觉有点不可理喻。 之前方舟子指控韩寒代笔,从草稿研究到身高和鞋。方粉们到现在都没说明白这样几个问题: 1 草稿什么样叫代笔,什么样不是代笔? 2 鞋什么样的作家是代笔出身的作家? 3 身高多高的作家作品都是自己写的? 方博士不是说“科学质疑”吗?科学就要准确一点。 方舟子指控蒋方舟的套路基本没变,还是这些东西。 作为一个玩微博的网民,最让我不能容忍的就是方博士对韩寒身高的所谓“质疑”。对人身高的指控本身就是侵犯个人私域的不道德行为,还要求当事人在舆论的逼迫下自证,这对人的尊严是一种亵渎。让人感觉回到了文革。 方粉的逻辑竟然是:你说你身高1.73m了,你就要自证。我记得某个女士说过自己“又美又纯”,是不是也该要求她脱了裤子自证一下?这样的混蛋和强盗的逻辑竟然在中国大行其道还有人支持,实在让人愤怒。 我不求中国的互联网必须传播正能量,作为一个大的有影响力的媒体平台,缺德的行为应该抵制是这个平台的底线。在言论自由的社会,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某些舆论都是每个人必须承受的,法律不会惩罚某些舆论的制造者。但做为网民和互联网的使用者应该分清善恶,抵制恶是共识这个国家才会正常,因为法律毕竟是底线。 蒋方舟不回应方舟子是聪明的行为,因为方舟子并没有定义代笔、润色等标准,在他奇怪的标准下你是洗不清的,这就是构陷。就是方舟子定了标准能不能得到公认还是另外一回事。在没有公认标准的情况下,社会上把方的这种行为定义为“打假”实在有些奇怪。 我理解方博士吸引眼球的生存模式,但是我始终不理解那些夸他理性、科学的人到底在想些什么。
4494 次阅读|1 个评论
蒋方舟神化,中国是骗子们的天堂?
热度 10 zbt92 2012-8-2 07:57
文 / 水博 最近,方舟子揭露出蒋方舟的母亲用欺骗的代笔手段,成功把蒋方舟打扮成神童。从而使她这位由其母打造的“神童作家”即使高考的作文写不出来,也还是进了中国的最高学府清华。 随着伪神童的长大,再加上清华的培养。现在的蒋方舟,确实可以写出一些像样的文章了。但是,客观的说其水平比起博客论坛,以及天涯、凯迪论坛上的那些匿名网友,差的决不是一点半点。然而,当看到博客中国上推荐了“禾青”写的为骗子蒋方舟狡辩文章《谈谈我对蒋方舟代笔的看法》,让我不禁想起当年的骗子唐骏,曾经大言不惭地公开说能够骗到大多数人也是一种成功。不过,蒋方舟比唐骏聪明一点,她不是自己说,而是让别人替她说出了同样的话。“能够骗人,也是成功”。 当然,这也许不是蒋方舟小姐自己刻意安排的。不过,我觉得这样更可怕,这说明“能够骗人,也是成功”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势力。就像当年蒋方舟力挺韩寒一样,成功的骗子们正在理直气壮助长骗子们的成功?我真搞不明白,难道我们中国社会真的已经彻底丧失了良知,成为了骗子的天堂? 对于“禾青”为骗子狡辩的文章,我也不想评论,只是给大家转贴一篇新语丝网友的文章,让大家在了解蒋方舟的骗术的同时,回顾一下什么叫诚信,什么是无耻,什么是人类良知的底线。 《清华园里的恶之花:神童蒋方舟成名揭密》   作者:汪北泉   早于 2000 年在湖北省图书馆的阅览室里,北泉就发现了湖北襄樊神童蒋方舟的资料,震惊之余,不免存疑。我们大陆这几代人中鲁迅的毒很深,脑子里总盘桓着一个句子,我已经说过: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这回也不例外。 以前只是知道中学生出版小说,首先有《花季雨季》的郁秀,此后有《三重门》的韩寒,还有郭敬明等少年朋友。这些美丽可笑的文坛风景,不过家长出钱,书商炒作、中学生捧场的文学的票友写作 ,博人一笑而已。但是,对于一个 7 岁就开始写作, 9 岁就开始出版小说的文坛神童、小姑娘蒋方舟,仅仅开始认字的年龄,就能够出书了,简直挑战人类认识水平的教育与心理极限! 由于无法收集到她写的书,不敢妄下断语,姑且存疑不论。再次偶遇蒋方舟的大作,是 2009 年 8 月 3 日 的《楚天都市报》博客版。上面刊载有蒋方舟的玉照与文字《望天论道,坐地调情》,这位几年前的小女孩,已经长成婷婷玉立的清华女大学生了。经过九年的培育,蒋方舟俨然成为中国文坛的神童名人了。细读文字,北泉觉得大有问题。而且冷静下来仔细分析,发觉蒋方舟的整个成名打造,完全是一起由作家母亲尚爱兰代笔、母女与书商配合,清华大学怂恿的成名工程。现在,北泉对名人蒋方舟的整个成名过程进行全面揭密,详细披露在天怨神怒的中国大陆,老千母亲、无知孩子、不法奸商、著名高等学府,为了各自利益组成战略同盟,如何欺骗大陆读者,而政府任丑恶横行无忌、严重渎职的事件真相,并分析事件真相背后,中国深刻的社会危机。   一、 精心炮制的成名神话   整个炮制蒋方舟成名的事件幕后主使者,为蒋方舟的母亲、作家尚爱兰。有关资料显示:尚爱兰,湖北人,自中学起就对女性历史很感兴趣,读过鲁迅文学院,曾在《南方都市报》等报刊开设专栏,目前出版有小说《永不原谅》,散文集《数字美人》、《蒋方舟的作文革命》等。曾获首届 “ 榕树下网络文学大赛 ” 金奖,是曾名躁时一的美女作家。   曾经在社会底层奋斗多年的尚爱兰,深深懂得成名的重要性。一个人,仅有才华还不够,还必须有知名度。一旦有了知名度,成为公众人物,社会就会主动将资源向公众人物倾斜,这个公众人物将比普通人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与生存空间。比较而言,尚爱兰的才力平平,要想在当今文坛一鸣惊人几乎没有这种可能性。当时,青少年写作刚刚兴起,开始成为文坛关注的热点。在鲁迅文学院就见惯了不法书商找人代笔内幕的尚爱兰,灵机一动:她深谙文坛铁幕,那点水平在成人作家当中,也许不值一提,但是,如果用来指导女儿写作,将女儿从小培养成美女作家,那么她的水平绰绰有余。成功之后,母女俩将有可能成为中国文坛或世界文学界关注的独特风景。于是,作家尚爱兰就将重点寄托在当时还牙牙学语的女儿身上。也许是出于生存的焦虑,尚爱兰决定从女儿身上开始她雄心勃勃的成名工程。一半是为女儿,一半也是为她自己。   要成名,首先得炮制神话。只有神话才能使一个普通的小女孩镀上一层名人的光环,超凡脱俗。于是,尚爱兰的女儿蒋方舟,这位 1989 年 10 月 27 日 出生于湖北襄樊的小姑娘,在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认字。在其他的孩子开始认字的 7 岁年龄,就尝试着写作。这些本无可厚非。这里所推崇的是,依靠还是涂鸦的文字,在其母尚爱兰的精心放大、虚构之下,一位 “90 后美少女作家 ” 的惊天神话开始诞生了。   下面是北泉整理的蒋方舟的大致年谱,由于资料不全,可能许多地方挂一漏万。   九岁: 1999 年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 (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 ,此书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书。   十一岁: 2000 年写成长篇小说《正在发育》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和讨论,并在台湾出版繁体版本。   十二岁: 2001 年写成长篇小说《青春前期》 (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都往我这儿看》,从此时开始成为多家报刊的专栏作家。   十三岁: 2002 年《青春前期》发表于《当代》 2002 年第三期,随后拍为电视连续剧。   十四岁: 2003 年 11 月起,在《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开设专栏《邪童正史》。   十五岁: 2004 年 8 月,获 “ 中国少年作家杯 ” 一等奖。   十六岁: 2005 年 10 月 1 日 当选为中国少年作家学会主席。   十七岁: 2006 年 7 月,长篇小说《骑彩虹者》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十八岁: 2007 年 7 月,出版《第一女生》。现已出版作品 9 部。   十九岁: 2008 年 7 月,被清华大学降 60 分录取,惹大争议。   至此,一个出版 9 本书的美少女作家的神话已经出现的世人的面前。经过分析研究,这个神话的炮制由如下部分组成的:   一、超低龄写作,挑战人类的认知极限。在世界文学史上极少有人出其右。   二、高中毕业之前,一个小女孩的九本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小说成就,足以令一个成人作家深感汗颜。几个世纪以来,书籍的出版与文章的发表,属于知识精英的专利,具有高度的稀缺性。因此普通人形成对书籍的出版、报刊发表文章的崇拜情结。   三、作品 “ 触电 ”—— 拍为电视剧可以使人一夜成名,家喻户晓。   四、获得官方颁发的全国性大奖荣誉,是对作品价值的直接肯定。这类大奖,体现的是以国家信誉为基础的符号权力。 “ 符号权力总是基于符号资本的占有。 那些能给别人的思想强加以社会区分的或新或旧的视界的权力,依赖于靠以前的斗争取得的社会权威。符号资本是一种信誉,是一种赋予那些已经得到足够认同人的权力。这种权力使他们处在一个能够强化其认同的位置上 ” 。 “ 符号权力充分实现的前提是支配者的统治得到了被统治者的支持,或者说,被统治者之被统治,它自身乃是统治者实施统治行为的一个同谋。因此,符号权力的可怕之处在于,被统治者是站在自己不知情的基础上赞同了统治者的统治逻辑,并构成了统治基础的重要一环。从这种意义上,符号权力又可以称之为符号暴力。 ” 拥有这个大奖,初步将作者提升为全国性少年作家。   五、被清华破格录取,成为中国著名高等学府清华大学的美女与才女,进一步完善塑造的神话。布迪厄考察了教育场与权力场的关联。布迪厄指出,学校贵族就是国家贵族,国家就好比中央银行一样,为教育提供最终的符号担保: “ 类似于贵族头衔,学校头衔确实为其获得者确保了由国家保护的合法垄断,也就是说,由凌驾于某些位置之上的国家权威在法律上所确保的合法垄断。官僚权威使得这些头衔成为进入公共服务位置的前提条件,它拥有确保这些头衔的稀缺性以及价值具有永久化效果的力量,也拥有保护头衔拥有者,使他们免于如下威胁的力量,即由于头衔拥有者的过度生产而导致的贬值和危机的威胁。 ” 清华这 样著名的国内高校的降分录取,意味着国家学术界对蒋方舟的完全承认。   这样,超低龄写书、媒体、大奖、著名高校,几乎所有的社会稀缺权威因素,一起参与了蒋方舟神话的打造。至此, 90 后美少女作家赢得了全国性的关注,蒋方舟成为中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中国文坛本身就乌烟瘴气,万马齐喑,所以,新世纪来一群孩子热闹热闹也好。    白烨 《遭遇 “ 媒体时代 ”—— 三谈 “ 新世纪文学 ” 》《文艺争鸣》 2007 年第 2 期。白烨在文章中说: “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 ‘80 后 ’ 写作从整体上说还不是文学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 ‘ 票友 ’ 写作 ” 。    Bourdieu , P. ,In Other Words , p. 139.    朱国华 《权力的文化逻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2004 年 3 月第 1 版。第 109 页。    Bourdieu , P. et al. , State Nobility , p.374.   二、代笔质疑   但是,伴随着神话诞生的,几乎是众口一词的代笔质疑。这个不是北泉的个人发现,是网上众口一词的呼声。在当下中国,我相信网上的语言是最民主的,而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没有时间与精力去披阅蒋方舟这么一位小姑娘写的作品,现将众多网民的观点以及北泉的证据汇聚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质疑一:我不否认,天才是存在的,但那并不包括散文及小说的写作者。作为资深写手都知道,散文需要很开阔的视野,小说需要有一定的组织架构能力。而年龄太小的写作者,无疑不具备这个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年纪小的写手,常是因为有背后推手的原因。比如,姚牧云。即便抄袭更改的能力,她也不具备,而是由其父代笔。   质疑二:蒋方舟七岁开始写作,八岁即在南方一些著名报刊上开设专栏,九岁即出书,速度之快,令人眼花缭乱。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说,八、九岁根本不识几个字,何况,孩子的视野和文笔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看过蒋方舟八、九岁时的专栏,不但涉及世界政治、经济、娱乐多个领域,其文笔之老辣,人情之练达,世事之洞察,绝不是出自一个八、九岁孩子之手,绝对是成年人所为。   质疑三:饶有意味的是,在写 2008 年湖北省的高考作文题《举手投足之间》时,这个声名远扬的才女竟然觉得无处下手。她说,自己研究了半个小时依然没写一个字,因时间紧张,只能给作文匆匆结尾。网友评论:高考就是试金石,在最有可能体现自己写作真实性的时候,出现了概率几乎为零的意外,确实值得深思,高考作文写不出,还不记得自己写了些什么,怎能不让别人质疑?历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语文考试时间就算不富余,也不会说时间不够,更何况她一个才女作家!高考看错时间?离结束半小时,一刻的时候,老师都会提醒,她怎么看错时间?就算是看错了时间,高考看错时间的概率几近于零,就算她正好是这几近于零的那几个考生之一,也不可能一字不写吧。   质疑三: 12 岁的心理不是这样的,这种文字绝对是失败的,应该继续用心改改(暗示此书系大人伪作)。 12 岁的未成年作家写这样的书(《正在发育》)很搞笑。   质疑四:蒋方舟出版的作品中的诸多精彩语言如下:   一、同性恋原文引用:一个可怕的人,一个被称为另类的人,一个知道爱滋病的人,可能听说过一个词:同性恋!这事在我身上发生了。放心,不是我恋别人,是别人恋我。一个同性恋我,我丝毫没想到。那人是蓝鹤。要知道她连乳房也不知道是个什么玩意。一个重大同性恋事件,发生在一个下午。那天老师教了一首歌 ...... 下课了,(蓝鹤把那支歌的词给改了): “ 我要和方舟一起学习 // 我要和方舟一起玩耍 // 我要和方舟一起睡觉 // 一起睡觉,一起睡觉 // 我要和方舟一起长大。 ” 耳边就想起了同学们的起哄,还一起睡觉呢,同性恋。(我这才知 道,她一直对我好)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二、婚外恋原文引用:我的婚姻观就是:宁死也不要结婚,要谈一个甩一个,谈一个甩一个。人一结婚 , 不出 5 年 , 男的就不大敢仔细地完整地看自己的老婆了(即使看了,也不会仔细看第二遍)。然而,我找男朋友,是大大地有标准的,要富贵如比哥(比尔 · 盖兹),潇洒如马哥(周润发),浪漫如李哥(李奥纳多),健壮如伟哥(这个我就不解释了)。   三、泡妞密笈(出自小说中一小男生之口)原文引用: 1 ,泡妞与被泡方法上有何不同; 2 ,做到自己的妞自己泡;(以下略) 9 ,饲养一只妞,观察妞的习性和特点; 10 ,把泡妞的体会写成日记。   四、厕所诗(出自小说中一小男生之口)原文引用: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 // 三年级的帅哥没人理 // 四年级的帅妹一排排 // 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 // 六年级的鸳鸯成双对 // 七年级的方舟向我下跪。   五、床上镜头(小说中,关于方舟父母夫妻生活的议论)原文引用:我奸笑一声,他们他们 ...... 鱼水缠绵啦!我不禁要发扬楼下男婆娘的罗唆精神了:你看他们年纪轻轻的,整天沉迷在这种勾当中。鱼水缠绵有什么意思嘛,不就是两个人赤裸裸地压成一团。这个压完了就让那个人压。据说还要什么功夫,不就是讲究个身轻如燕,不能把另一个人压扁嘛,一点意思都没有。何况一个是老得泡不动妞的(爸爸),一个是老得没人泡的妞(妈妈)。   六、思想原文引用:我真羡慕卡夫卡,他至少可以逃避阳光,放弃美好,我却没有办法逃避,更没有勇气放弃。他的逃避和放弃可以被人欣赏,而我却像细菌,被光明和美好追得无处躲藏 ...... 我希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怪胎,与所谓的俗人区别开来。我希望自己的审美观与凡人不同,就是把狗屎看成艺术品,把艺术品看成狗屎。大事赞扬阳光下的罪恶,批判罪恶下的阳光 …… 我希望自己是个半疯子 …… 但是说出来的话让人听着像是混帐话,干出来的事让人看着像是二术事 …… 我盼着长大,长大就不要上学了。可以天天在家里当疯子 …… 我要躲在角落里,像发怒的狮子,拼命地创作人们永远也读不懂,但我死后身价倍增的东西 …… 我要在湖里漂啊漂 …… 我是空心的魂魄。   对上述质疑前面三条,发生在一个超低龄普通女童身上的极度的成人化写作,没有质疑才是咄咄怪事。至于质疑四,我倒认为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的。蒋方舟的小说文字是虚构的,并不能等同蒋方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思想状态。蒋方舟的童年与其他的同龄女孩没有什么两样,所不同的地方,是她的母亲尚爱兰是作家,女儿在作家母亲的耳提面命之下,虚构一些故事与情节。从招人注意,挑起争议的姿态上来看,尚爱兰的策略是成功的。仅仅写些天真的童年、花草的美好虽然正常,但有谁愿意花钱买这样的正常的东西呢?成为一个女作家是要付出代价与牺牲的。文学作品上面的很多内容不是纯洁的,也不美好,甚至是色情与淫秽, 暴力与凶杀,对一个小姑娘的心灵是非得污染不可。这就是成为神童美女作家的代价,也是任何一个少男少女成长的代价!为了成名,为了进入成人世界,他们都必须付出,都必须告别那些纯洁与天真的童年。不是吗?   尽管我相信网络上的语言是最民主的,但最民主的乱侃中除了片言只语真理的碎片之外,绝大部分的是胡说八道、泼妇骂街。谁知道电脑背后坐着的是个什么样的人?身份、地位、文化程度以及与当事人什么样的利害关系?但是,网民的千夫所指倒是让我提高警惕。当我读了一遍蒋方舟的《望天论道,坐地调情》 她的文章,马上就发现出两个致命的问题: “ 每个大学女新生都会经历一段宝贵而不可追讨的桃花期。我前段时间就发现自己周围弥漫着蔷薇色的空气,自己也不时一边顾影自怜搔首弄姿,一边发出 ‘ 五陵年少争缠头 ’ 的感叹。我总结了一下自己的桃花,发现它们几乎都来自于同一种类型的桃花树。这是一棵怎样的桃花树呢?这是一棵与众不同的桃花树,这是一棵高瞻远瞩的桃花树,这是一棵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桃花树。我发现我的所有不甚纯洁的男女友谊,都来自于自恃纯洁的严肃论道。 ” 这段的议论入题,具有深刻的人生体验,调子高迈。文中男女交谈,没有一点少女的浪漫情怀与对异性的别样感受。在这样一个朦朦胧胧的花季里,她的眼睛并没有被对方的身影所点亮。在一段与男生的聊天和文字短信之后,文章结尾部分为: “ 但是我身边的男生似乎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和异性就算是聊再严肃的主题,内核也是两个性别之间的纠缠与博弈 —— 甚至谈不上博弈,就是一场驯服游戏。我并不女权,我甚至还是不太明白到底什么是女权,但是我擅长胡搅蛮缠和掉书袋,我的论道对象们总是觉得自己独孤求败的生涯中,我是思想上唯一和能他们交锋的对象,于是便引我为灵魂伴侣 —— 然而,也不管他自己是不是有灵魂。鲍勃迪伦在《随风飘荡》里有一句著名的歌 ‘ 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 ’ 让我小声地哼唱一句 ‘ 一个女人要路过多少烂桃花,才能把自己滋养成一棵不倚不靠的桃花树? ’ 答案在空中飘荡,我的朋友,答案在空中飘荡。 ” 结尾部分与开头部分一样,夹杂有一些很硬挺的词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这不是青少年思维,不像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小女生,她的背后有一位 “ 高手 ” :像一个中年狡猾的妖精居高临下的睥睨小小男生!更有可能是一个有一定文字功力的大男人!但不管怎样,我的结论是高度的成人化。它呼应蒋方舟人生一路相伴的致命功利化。最大的可能是一篇稚拙的文字,经过一双大手干练地裁剪、删补、润色。北泉是资深的汉语言教师,大、中学校都泡过,一双眼睛就是火眼金睛。特别是,他的文字感觉与直觉很敏锐,代笔无疑!   退一步来说,也请不要相信我。国家为蒋方舟举行一场严肃的测试,至少与其母亲隔绝开来,让她写一篇文章。事情不是真相大白了吗?    “ 神话都是假的,它或是一种善意的抚慰,或是一种恶意的欺骗,或是一种怯弱的妥协,都是与现实状态背离。人们因为没有足够的力量面对现实困境,需要借外力以壮其气,故神话便成为一大选择。既然是神话,它就不可能是真的,除了作假的动机是真的以外,其余皆假。 ”“ 神话当然不是编着玩的,它有着要你信以为真的严肃目的。神话只有在被人认为是真的时候,才能实现其价值,它的能量才能充分展现。神话一旦被人看破,就像火药着了潮,气球穿了孔,多半没用了。掩盖真相乃神话的又一基本原则。 ”“ 冲突是神话的灵魂,但冲突会随着矛盾的展开而又逐渐消解,犹如少女被恶魔吞噬,这一紧张随着少女被吐出而又松弛下来,故神话之功能还在于融化对立。 …… 。 ” 有代笔就有质疑。这是蒋方舟神话的矛盾冲突。代笔才是蒋方舟神话的真相。在这场冲突中,一方拼命遮掩,一方大声揭发。二者的较量是一场智慧与力量的角逐,有了出版社、文坛、著名的高等学府站在蒋方舟母女一边,所有的利益都向蒋方舟倾斜,几个网友的非议算得了什么?网友的质疑声音再洪亮,不过是给神童美女作家的神话添砖加瓦罢,只要不像姚牧云那样,一点抄袭更改的能力都没有,以致于当场戳穿,神话还可以欺骗很多、很多的善良读者的。   无锡彩塑的舞蹈女神,是一尊尊很美的艺术品。但在它的产地,人们永远忘不了它是泥胎。这个没有关系,外销不就行了?    2008 年 8 月 2 日 《楚天都市报》博客版。责任编辑:刘我风。    田兆元 《神国漫游》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1999 年 1 月第 1 版。第 3 页。    田兆元 《神国漫游》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1999 年 1 月第 1 版。第 8 、 13 页。    田兆元 《神话学与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7 年 2 月第 1 版。《论神话的矛盾法则》第 7 页、第 9 页。   三、清华园的考量   其实,我们周围的世界远比我们思考的复杂得多。清华园在录取蒋方舟之前,难道不能对这位谣诼纷纷的考生进行一场简单的测试?一座汇聚了 40 多位院士的中国著名高校,随便挑选一位,就能够洞悉蒋方舟作品的真伪,轮不到网友与北泉来分辨真假,解决这么个小小细节。   问题是,一旦知道蒋方舟神话是假的,就根本没有必要录取她。无论哪一方,尚爱兰、蒋方舟、出版社、清华园,都没有任何好处,只有社会公平与正义。而不打破这个美少女作家的神话的话,那么,任何一方,都是这场神话的赢家,牺牲的仅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道德良知。而且,清华园早在高考之前就看中了蒋方舟。甚至蒋方舟高考作文写不出,可能不是蒋方舟真的写不出,而是双方开始就安排好了的。与其写出舆论大哗的本真作文,砸了自家的台子,不如干脆不写。一句话,清华早已经看好了蒋方舟,无论高考多少分!从蒋方舟的降 60 分录取,亮出了清华园另一种不为人知的价值尺度。   清华园是一座名人的殿堂。在中国所有的大学中,没有一所大学拥有水木清华那么多的名人! “ 来到清华,才知道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有 22 位科学院院士,有 24 位工程院院士,这是全国两院院士最多的单位。每年招收四十多名各省状元,仅研究生就有一万多名。核研究院正进行着国家最尖端、最机密的研究,清华小卫星也飞上了天空。这到底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啊! ”“ 在清华院里一年见到的名人可能比在外面三十年见到的名人还要多。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博士来了,很有风度的两位学者;美国财长萨默斯来了,一个幽默又倔强的小个子;诺基亚董事长来了,一个有学者风度的富豪;网络英雄张朝阳和丁磊来了,两个充满活力、敢担风险的年轻精英;新经济的代表人物戴尔来了,一个鼓励大家敢想敢干的创业家;影视明星徐帆来了,体坛宿将汪嘉伟来了。这些名人你来我往,让人眼花缭乱。还有名人就是你的同学,跳水冠军伏明霞,乒乓名将邓亚萍,奥运冠军王志红 …… ” 甚至近十年来,从清华走出了一位国家主席与国务院总理!因为清华名人多,自然有独特的名人价值观。    “ 神话之所以成为神话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即神与现实的人相比,有着超然的力量,他们施加于自然和人类的影响强大无比,他们从出生到死亡都与常人有异。正是这一特征,神才登上庄严的殿堂。 ” 名人就是比普通人的影响强许多倍,甚至上几百、上几万倍,虽然他们也有特别多的不为人知的苦恼。   清华另一不为人识的价值尺度就是名人价值观。名人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名人就是当下芸芸众生中的无所不能的神!一个高等院校百年也许培养不出几个全国名人,何况还没有踏进大学殿堂的少男少女呢?无论好名声还是坏名声,清华也许认为名人就是影响力。一个著名的高等学府对社会的贡献不就是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力吗?非常遗憾,道德在这里的位置很容易遭到忽视!   名声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对于社会传播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即使是莱温斯基那样的桃色坏名声,只要稍加调整利用,也有可资利用的巨大价值。清华园录取蒋方舟不是很错,只是在求名若渴的时候,付出了些微的道义代价。毕竟,清华在国内虽然是首屈一指,但在国际高校的排名榜上,也在三、四百名之外。这些争议同网络上不断传出的代笔抨击声一样,同样是可以利用的。毕竟,尚爱兰操作之下的蒋方舟的神话已经制造出来了。这种神话经过媒体日复一日的炒作,蒋方舟已经成名了。按照美国训练特工的方法,不要被人当场抓住。抓住了死不承认。进入清华园,再在名师们的调教之下,在中国社会,绝对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具有超前意识的清华深深懂得。至于代笔一说,随着蒋方舟不断成长,总有一天,她的文笔超过了她的母亲尚爱兰。那个时候,时间、空间与文笔都站在她一边。她是蒋方舟她怕谁?!   四、 蒋方舟成名的价值   尚爱兰制造女儿蒋方舟成名的神话,具有丰厚的经济利益、极深远的学术研究价值与社会文化警示。很少有人理解尚爱兰对中国大陆现实生活的无奈与痛苦感受。她大约看够了文坛与出版社的嘴脸 —— 文坛对陌生人的面孔是最无情的!在当今生存竞争特别激烈的时代,作为一个普通人,也深深体会到弱者的痛切。在她人生当初,就输在起跑线上,好不容易在年华老大之时,依靠榕树下网络文学获得一点小名气,几乎全凭侥幸。可她的下一代呢?怎样才能让年幼的女儿,不像她那样,一开始就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呢?可以说,尚爱兰只是背着坏女人的声名,其实,她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成功的 “ 好 ” 母亲,尤其是她弄假成真的厚黑学手腕在文坛上是首屈一指的。更重要的是,尚爱兰为中国学界提供的成名神话的典型案例,值得许多学者长久地思考的。在千夫所指中,没有一个人理解她生存的焦灼以及对女儿的拳拳之心。而蒋方舟呢,虽然外表风光,但是一开始,就在母亲的严格督促下读书、写作。她写的文章要经过母亲的反复修改甚至完全代笔才能发表。有谁体会到她成长的失败感与焦灼呢?为此,她付出了整个残酷的童年。但是,她们母女的所有牺牲都是有回报的,就是她成名神话的巨大价值。    黑明 《走进清华》。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2001 年 1 月第 1 版。第 126 页。    黑明 《走进清华》。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1 年 1 月第 1 版。第 126 页。    田兆元 《神话学与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7 年 2 月第 1 版。   首先,蒋方舟成名神话的价值根基建立在巨大的经济回报上。没有代笔就没有神话。神话只要不被当场戳破,就仍然是神话。出版业惟利是图,没有道德良知。对于无名的新人,自己出钱好了。最少是 3000 册。书出版好了,自己拉回家,分赠亲友,自己欣赏还是直接送进废品回收站,都是作者自己的事了。而对于名人,情况则完全相反。一开机就是 5 万、 10 万册,赚得盆满钵满。出版业需要作者的名声,有神话自然喜出望外。因为神话意味着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无论是真是假,只要有广泛的知名度的神话,出版的书籍才能卖出去。以出版为核心的文化工业,它真正体现的是捉刀者、作者、书商、出版商各方面利益的博弈。通过出版畅销书,拍电视剧,可以令出版社赚得饱饱的,也可以为蒋家母女提供起码的或足够的金钱支持,至少能够使她们高踞于穷苦人激烈的生存竞争之上,可以从容地读书、写作。尚爱兰就做女儿蒋方舟的贴身老师与秘书好了。母亲做女儿的老师与秘书没有什么不好!代笔就一直代下去。反正女儿是她生的,母女一命!以一个半老徐娘练达的文字,挂上青春女儿的名字卖出去,合两代强强组合,将在中国文坛上战无不胜。经过若干年岁月的磨砺,总有一天,女儿蒋方舟的文字将超过母亲,蒋方舟不就弄假成真了吗?   其次,我们遭遇的是一个媒体时代,虽然,名声在任何时代都是一笔无形的资产,但从来没有像媒体时代这样,对成名产生巨大的渴望。现代文化工业 “ 实际上就是一种 ‘ 窥视欲 ’ 的生产与再生产。人们借助媒体窥视他人的生活,乃至犯罪过程、性与暴力的过程。人们的私有空间成了媒体聚焦之所,整个世界方方面面的事情不尽必要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 。人们对名人是高度关注的,而对于寂寂无名之辈则完全不屑一顾的,哪怕他或她的作品再好。这就决定了媒体对名人的热衷以及热衷于不断地制造 “ 名人与追星 ” 和消费热点,也诞生了一条隐秘的成名术与成名谱系。   唐代对隐士与高僧格外热衷。对功名有热望的又不爱考试的李白上嵩山隐居,结纳高僧,高僧进入宫廷推荐上李白。李白才有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的机会,进入皇宫,在翰林院当一段时间翰林的机会,才有日后的名满天下的声名。当时的人际传播效果不差,但高人推荐则是人际传播中的最有效果的门径。   美国作家马克 · 吐温有一本短篇小说集。其中一篇讲的就是如何靠作假成名的故事。四个画家穷愁潦倒。辛苦画出的画,没有人买,生计无着。于是,他们决心想一个办法:举办一个将要死去的画家的画展。并且在当地媒体上隔三差五地报告病情,吸引社会的注意。最后,这位画家不治而 “ 死 ” ,画家作品的身价顿时上涨百倍。其实,这四个画家一个也没有死,而是在家里拼命画画,都署上那位所谓已 “ 死 ” 画家的名字卖出去。最后,四个画家朋友狠狠地赚了一笔,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隐姓埋名,专门创作那个所谓已 “ 死 ” 去画家的画,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上个世纪 80 年代,日本有一篇纪实的短篇小说,内容也是一个以年轻少女的名义发表作品的故事。小说讲的是战后,一位声名狼藉的中年作家遭人鄙视,任何出版社与刊物都不发表他的作品。但是,这位作家始终不屈服,一个人在家里默默地写作。不久,文坛上出现了一位青春美少女的新人,刚刚读大学二年级。新人的作品以格外的文学才华摘取了一个重要的文学奖。然而,新人的获奖作品如此有才华,与美少女的年龄、经历很不相符,令人怀疑。最后,真相大白,原来是那位中年作家,借这位美少女展现自己的文学才华。当真相揭穿之时,中年作家已死。   还是上世纪 90 年代,有署名为 “ 雪米莉 ” 的艳情小说畅销一时。若干年之后,人们发现,是山西四个老男人,利用人们对年轻的美女作家的 “ 窥视欲 ” ,专门炮制的所谓雪米莉的故事。其实,雪米莉子虚乌有。到后来,狠赚一笔完事。   更近一点,是上世纪 80 年代,经常发生在鲁迅文学院的秘密交易。当时,尚爱兰身在其中。当时的鲁迅文学院招收的全是一些文学青年。他们擅长写作,但是,投稿出版无门,又急需生活费。而江浙一带的书商主动上门求购小说手稿。这种交易,让一些文学青年赚到了生活费。通常,小说稿是连署名权一同卖出去了。这些书商回家将小说署上自己儿女的名字出版,名利兼收。其实,整个文化工业一直在后台从事制造名人的成名术。那些报纸的污七八糟的八卦新闻,影星们的色情裸照,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制造名人与明星,制造公众热点与媒体卖点,不过,普通的公众不知道而已。   粗略地回顾这些文坛成名术与成名谱系,让我们知道,成名术是自古已有的终南捷径,只有极少数的精英浅尝辄止。成名术有着巨大的文学传播价值。作家尚爱兰对女儿蒋方舟的成名设计,不全算她的专利,但在电石火花的灵感之间,她的确走在时代的前列。成名有术!超低龄的写作神话+作品系列出版+拍成电视剧+全国性大奖+进入清华大学(美女与才女)。这些操作步骤,都是经典的成名术设计,令许多默默写了一辈子作品的作家汗颜。   中国大陆的文坛以及其出版行业是江湖。前者,只要能出版作品就算成功。至于说,由无名之辈写出的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很难有出版的机会。中国文学的一百年,成名才是一切。而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我们的文化名人之中,有几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家?鲁迅最后不想写了,因为他看透了中国人的虚妄。巴金干脆自认为是业余作家。他的作品也是应时之作,借助政治传播而成名,真正的文学价值他自己都知道没有。其他的人,不过是出版了书籍吧。出版行业讲究名声,至于作品的文学价值,那些出版书籍的双方,其实都不懂真经。文学的行情也年年在变!而出版行业则始终惟利是图,讲究畅销。如果连出版几本书都赔本,只能喝西北风了。所以,出版业热衷于名人与制造名人,讲究打动人心的选题。从蒋方舟的成名来看,连一个还没有社会阅历的小姑娘,都可以接连出版作品,可见,炮制神话,推出品牌,可以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文学传播专业研究几十年。   蒋方舟代笔成名具有深刻的社会警示意义。如同抄袭一样,以代笔制造神话成名是应该大加鞭挞的。蒋方舟以欺骗的手段,占有了更多的社会空间与生存资源,这对其他的人是很不公平的。但是,这起代笔成名神童美女作家大学生事件,并不是孤立的,也并不完全是单纯的对立关系。相反,有认同、利用、消解、破坏等一系列表现。整个文化工业与著名的清华愿所持的是利用,庞大的不明真相的读者是认同,充满正气的抗争,除了网友的声音之外,还有谁?而且,它与当前社会流行的人脉、加分、高考移民、暗箱操作、权力寻租、贿赂、假唱、代考、抄袭等是一致的。就像打朴克有人偷牌!所有的办私校、升官、参军、发财、结婚、出国、作生意、买卖期刊版面、假冒伪劣的商品与论文都在干着作弊的勾当!它们都是破坏社会运转游戏规则的作弊。我们的社会,却与这些作弊有着或明或暗的鱼水深情。作为本应该主持社会公道的公共权力机构,如政府机构,文坛主管部门,监督缺位或站在利益一边。而他们本应该为读者主持公道,扫除精神污染,纯洁社会空气。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周围的社会正时尚着作弊文化。到处都在欢天喜地地作弊!   其实,中国大陆上时尚的何止作弊文化呢?整个社会,多少罪恶假正义招摇过市,多少淫秽假爱情畅通无阻!当剥削已成为时尚,当贫穷已成为耻辱,当奢侈已转化为消费,当教育已转化为产业,当失业已消解为下岗,当国有企业全都流到工贼、贪官的帐户上去了,当执政的官吏的腐败愈反愈败,当中国人民都忙于建新房消费,赚钱去了,当中国青年的心忧天下苍生的热血与豪情,成功地消解到一己的衣食悲欢的忙碌之中去了 …… 整个社会正在盛世歌舞的升平声中,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呐喊声中急剧地堕落!当此之际,如果默默的众生过分地责备一位女作家尚爱兰母女的代笔成名,就显得太不厚道,太不公道!她们本身就是弱者,支配她们的是生存的压力形成的焦虑。她们是做得太不光明正大了。但是,她们给大家带来的不全是副面的东西。还是上床睡一觉,说不定你明天早晨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一夜成为名人了。张爱玲说,成名好哇,成名要早!一句瑞典格言说,我们都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当我一路跌跌撞撞登上山巅,蓦然发现,本来就有一条笔直的路,可以直达山顶。    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4 月第 2 版。第 390 页。
14096 次阅读|36 个评论
[转载]清华园里的恶之花:神童蒋方舟成名揭密
热度 5 zbt92 2012-8-1 08:40
  作者:汪北泉   早于2000年在湖北省图书馆的阅览室里,北泉就发现了湖北襄樊神童蒋方舟 的资料,震惊之余,不免存疑。我们大陆这几代人中鲁迅的毒很深,脑子里总盘 桓着一个句子,我已经说过: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这回也 不例外。以前只是知道中学生出版小说,首先有《花季雨季》的郁秀,此后有 《三重门》的韩寒,还有郭敬明等少年朋友。这些美丽可笑的文坛风景,不过家 长出钱,书商炒作、中学生捧场的文学的票友写作 ,博人一笑而已。但是, 对于一个7岁就开始写作,9岁就开始出版小说的文坛神童、小姑娘蒋方舟,仅仅 开始认字的年龄,就能够出书了,简直挑战人类认识水平的教育与心理极限!由 于无法收集到她写的书,不敢妄下断语,姑且存疑不论。再次偶遇蒋方舟的大作, 是2009年8月3日的《楚天都市报》博客版。上面刊载有蒋方舟的玉照与文字《望 天论道,坐地调情》,这位几年前的小女孩,已经长成婷婷玉立的清华女大学生 了。经过九年的培育,蒋方舟俨然成为中国文坛的神童名人了。细读文字,北泉 觉得大有问题。而且冷静下来仔细分析,发觉蒋方舟的整个成名打造,完全是一 起由作家母亲尚爱兰代笔、母女与书商配合,清华大学怂恿的成名工程。现在, 北泉对名人蒋方舟的整个成名过程进行全面揭密,详细披露在天怨神怒的中国大 陆,老千母亲、无知孩子、不法奸商、著名高等学府,为了各自利益组成战略同 盟,如何欺骗大陆读者,而政府任丑恶横行无忌、严重渎职的事件真相,并分析 事件真相背后,中国深刻的社会危机。   一、 精心炮制的成名神话   整个炮制蒋方舟成名的事件幕后主使者,为蒋方舟的母亲、作家尚爱兰。有 关资料显示:尚爱兰,湖北人,自中学起就对女性历史很感兴趣,读过鲁迅文学 院,曾在《南方都市报》等报刊开设专栏,目前出版有小说《永不原谅》,散文 集《数字美人》、《蒋方舟的作文革命》等。曾获首届“榕树下网络文学大赛” 金奖,是曾名躁时一的美女作家。   曾经在社会底层奋斗多年的尚爱兰,深深懂得成名的重要性。一个人,仅有 才华还不够,还必须有知名度。一旦有了知名度,成为公众人物,社会就会主动 将资源向公众人物倾斜,这个公众人物将比普通人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与生存空 间。比较而言,尚爱兰的才力平平,要想在当今文坛一鸣惊人几乎没有这种可能 性。当时,青少年写作刚刚兴起,开始成为文坛关注的热点。在鲁迅文学院就见 惯了不法书商找人代笔内幕的尚爱兰,灵机一动:她深谙文坛铁幕,那点水平在 成人作家当中,也许不值一提,但是,如果用来指导女儿写作,将女儿从小培养 成美女作家,那么她的水平绰绰有余。成功之后,母女俩将有可能成为中国文坛 或世界文学界关注的独特风景。于是,作家尚爱兰就将重点寄托在当时还牙牙学 语的女儿身上。也许是出于生存的焦虑,尚爱兰决定从女儿身上开始她雄心勃勃 的成名工程。一半是为女儿,一半也是为她自己。   要成名,首先得炮制神话。只有神话才能使一个普通的小女孩镀上一层名人 的光环,超凡脱俗。于是,尚爱兰的女儿蒋方舟,这位1989年10月27日出生于湖 北襄樊的小姑娘,在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认字。在其他的孩子开始认字的7岁 年龄,就尝试着写作。这些本无可厚非。这里所推崇的是,依靠还是涂鸦的文字, 在其母尚爱兰的精心放大、虚构之下,一位“90后美少女作家”的惊天神话开始 诞生了。   下面是北泉整理的蒋方舟的大致年谱,由于资料不全,可能许多地方挂一漏 万。   九岁:1999年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书被湖南 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书。   十一岁:2000年写成长篇小说《正在发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引 起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和讨论,并在台湾出版繁体版本。   十二岁:2001年写成长篇小说《青春前期》(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都往 我这儿看》,从此时开始成为多家报刊的专栏作家。   十三岁:2002年《青春前期》发表于《当代》2002年第三期,随后拍为电视 连续剧。   十四岁:2003年11月起,在《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开设专栏《邪童正 史》。   十五岁:2004年8月,获“中国少年作家杯”一等奖。   十六岁:2005年10月1日当选为中国少年作家学会主席。   十七岁:2006年7月,长篇小说《骑彩虹者》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十八岁:2007年7月,出版《第一女生》。现已出版作品9部。   十九岁:2008年7月,被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惹大争议。   至此,一个出版9本书的美少女作家的神话已经出现的世人的面前。经过分 析研究,这个神话的炮制由如下部分组成的:   一、超低龄写作,挑战人类的认知极限。在世界文学史上极少有人出其右。   二、高中毕业之前,一个小女孩的九本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小说成就,足以令 一个成人作家深感汗颜。几个世纪以来,书籍的出版与文章的发表,属于知识精 英的专利,具有高度的稀缺性。因此普通人形成对书籍的出版、报刊发表文章的 崇拜情结。   三、作品“触电”——拍为电视剧可以使人一夜成名,家喻户晓。   四、获得官方颁发的全国性大奖荣誉,是对作品价值的直接肯定。这类大奖, 体现的是以国家信誉为基础的符号权力。“符号权力总是基于符号资本的占有。 那些能给别人的思想强加以社会区分的或新或旧的视界的权力,依赖于靠以前的 斗争取得的社会权威。符号资本是一种信誉,是一种赋予那些已经得到足够认同 人的权力。这种权力使他们处在一个能够强化其认同的位置上 ”。“符号权 力充分实现的前提是支配者的统治得到了被统治者的支持,或者说,被统治者之 被统治,它自身乃是统治者实施统治行为的一个同谋。因此,符号权力的可怕之 处在于,被统治者是站在自己不知情的基础上赞同了统治者的统治逻辑,并构成 了统治基础的重要一环。从这种意义上,符号权力又可以称之为符号暴力。 ” 拥有这个大奖,初步将作者提升为全国性少年作家。   五、被清华破格录取,成为中国著名高等学府清华大学的美女与才女,进一 步完善塑造的神话。布迪厄考察了教育场与权力场的关联。布迪厄指出,学校贵 族就是国家贵族,国家就好比中央银行一样,为教育提供最终的符号担保:“类 似于贵族头衔,学校头衔确实为其获得者确保了由国家保护的合法垄断,也就是 说,由凌驾于某些位置之上的国家权威在法律上所确保的合法垄断。官僚权威使 得这些头衔成为进入公共服务位置的前提条件,它拥有确保这些头衔的稀缺性以 及价值具有永久化效果的力量,也拥有保护头衔拥有者,使他们免于如下威胁的 力量,即由于头衔拥有者的过度生产而导致的贬值和危机的威胁。 ”清华这 样著名的国内高校的降分录取,意味着国家学术界对蒋方舟的完全承认。   这样,超低龄写书、媒体、大奖、著名高校,几乎所有的社会稀缺权威因素, 一起参与了蒋方舟神话的打造。至此,90后美少女作家赢得了全国性的关注,蒋 方舟成为中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中国文坛本身就乌烟瘴气,万马齐喑,所 以,新世纪来一群孩子热闹热闹也好。    白烨 《遭遇“媒体时代”——三谈“新世纪文学”》《文艺争鸣》 2007年第2期。白烨在文章中说:“从文学的角度来看,‘80后’写作从整体上 说还不是文学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票友’写作”。    Bourdieu , P. ,In Other Words , p. 139.    朱国华 《权力的文化逻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4年3月第1版。第 109页。    Bourdieu , P. et al. , State Nobility , p.374.   二、代笔质疑   但是,伴随着神话诞生的,几乎是众口一词的代笔质疑。这个不是北泉的个 人发现,是网上众口一词的呼声。在当下中国,我相信网上的语言是最民主的, 而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没有时间与精力去披阅蒋方舟这么一位小姑娘写的作品, 现将众多网民的观点以及北泉的证据汇聚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质疑一:我不否认,天才是存在的,但那并不包括散文及小说的写作者。作 为资深写手都知道,散文需要很开阔的视野,小说需要有一定的组织架构能力。 而年龄太小的写作者,无疑不具备这个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年纪小的写 手,常是因为有背后推手的原因。比如,姚牧云。即便抄袭更改的能力,她也不 具备,而是由其父代笔。   质疑二:蒋方舟七岁开始写作,八岁即在南方一些著名报刊上开设专栏,九 岁即出书,速度之快,令人眼花缭乱。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说,八、九岁根本不识 几个字,何况,孩子的视野和文笔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看过蒋方舟八、九岁时 的专栏,不但涉及世界政治、经济、娱乐多个领域,其文笔之老辣,人情之练达, 世事之洞察,绝不是出自一个八、九岁孩子之手,绝对是成年人所为。   质疑三:饶有意味的是,在写2008年湖北省的高考作文题《举手投足之间》 时,这个声名远扬的才女竟然觉得无处下手。她说,自己研究了半个小时依然没 写一个字,因时间紧张,只能给作文匆匆结尾。网友评论:高考就是试金石,在 最有可能体现自己写作真实性的时候,出现了概率几乎为零的意外,确实值得深 思,高考作文写不出,还不记得自己写了些什么,怎能不让别人质疑?历来,对 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语文考试时间就算不富余,也不会说时间不够,更何况她一 个才女作家!高考看错时间?离结束半小时,一刻的时候,老师都会提醒,她怎 么看错时间?就算是看错了时间,高考看错时间的概率几近于零,就算她正好是 这几近于零的那几个考生之一,也不可能一字不写吧。   质疑三:12岁的心理不是这样的,这种文字绝对是失败的,应该继续用心改 改(暗示此书系大人伪作)。12岁的未成年作家写这样的书(《正在发育》)很 搞笑。   质疑四:蒋方舟出版的作品中的诸多精彩语言如下:   一、同性恋原文引用:一个可怕的人,一个被称为另类的人,一个知道爱滋 病的人,可能听说过一个词:同性恋!这事在我身上发生了。放心,不是我恋别 人,是别人恋我。一个同性恋我,我丝毫没想到。那人是蓝鹤。要知道她连乳房 也不知道是个什么玩意。一个重大同性恋事件,发生在一个下午。那天老师教了 一首歌......下课了,(蓝鹤把那支歌的词给改了):“我要和方舟一起学习// 我要和方舟一起玩耍//我要和方舟一起睡觉//一起睡觉,一起睡觉//我要和方舟 一起长大。”耳边就想起了同学们的起哄,还一起睡觉呢,同性恋。(我这才知 道,她一直对我好)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二、婚外恋原文引用:我的婚姻观就是:宁死也不要结婚,要谈一个甩一个, 谈一个甩一个。人一结婚,不出5年,男的就不大敢仔细地完整地看自己的老婆了 (即使看了,也不会仔细看第二遍)。然而,我找男朋友,是大大地有标准的, 要富贵如比哥(比尔·盖兹),潇洒如马哥(周润发),浪漫如李哥(李奥纳 多),健壮如伟哥(这个我就不解释了)。   三、泡妞密笈(出自小说中一小男生之口)原文引用:1,泡妞与被泡方法 上有何不同;2,做到自己的妞自己泡;(以下略)9,饲养一只妞,观察妞的习 性和特点;10,把泡妞的体会写成日记。   四、厕所诗(出自小说中一小男生之口)原文引用: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 贼//三年级的帅哥没人理//四年级的帅妹一排排//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六年级 的鸳鸯成双对//七年级的方舟向我下跪。   五、床上镜头(小说中,关于方舟父母夫妻生活的议论)原文引用:我奸笑 一声,他们他们......鱼水缠绵啦!我不禁要发扬楼下男婆娘的罗唆精神了:你 看他们年纪轻轻的,整天沉迷在这种勾当中。鱼水缠绵有什么意思嘛,不就是两 个人赤裸裸地压成一团。这个压完了就让那个人压。据说还要什么功夫,不就是 讲究个身轻如燕,不能把另一个人压扁嘛,一点意思都没有。何况一个是老得泡 不动妞的(爸爸),一个是老得没人泡的妞(妈妈)。   六、思想原文引用:我真羡慕卡夫卡,他至少可以逃避阳光,放弃美好,我 却没有办法逃避,更没有勇气放弃。他的逃避和放弃可以被人欣赏,而我却像细 菌,被光明和美好追得无处躲藏......我希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怪胎,与所谓的 俗人区别开来。我希望自己的审美观与凡人不同,就是把狗屎看成艺术品,把艺 术品看成狗屎。大事赞扬阳光下的罪恶,批判罪恶下的阳光 ……我希望自己是 个半疯子……但是说出来的话让人听着像是混帐话,干出来的事让人看着像是二 术事 ……我盼着长大,长大就不要上学了。可以天天在家里当疯子……我要躲 在角落里,像发怒的狮子,拼命地创作人们永远也读不懂,但我死后身价倍增的 东西……我要在湖里漂啊漂…… 我是空心的魂魄。   对上述质疑前面三条,发生在一个超低龄普通女童身上的极度的成人化写作, 没有质疑才是咄咄怪事。至于质疑四,我倒认为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的。蒋方舟的 小说文字是虚构的,并不能等同蒋方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思想状态。蒋方舟的童 年与其他的同龄女孩没有什么两样,所不同的地方,是她的母亲尚爱兰是作家, 女儿在作家母亲的耳提面命之下,虚构一些故事与情节。从招人注意,挑起争议 的姿态上来看,尚爱兰的策略是成功的。仅仅写些天真的童年、花草的美好虽然 正常,但有谁愿意花钱买这样的正常的东西呢?成为一个女作家是要付出代价与 牺牲的。文学作品上面的很多内容不是纯洁的,也不美好,甚至是色情与淫秽, 暴力与凶杀,对一个小姑娘的心灵是非得污染不可。这就是成为神童美女作家的 代价,也是任何一个少男少女成长的代价!为了成名,为了进入成人世界,他们 都必须付出,都必须告别那些纯洁与天真的童年。不是吗?   尽管我相信网络上的语言是最民主的,但最民主的乱侃中除了片言只语真理 的碎片之外,绝大部分的是胡说八道、泼妇骂街。谁知道电脑背后坐着的是个什 么样的人?身份、地位、文化程度以及与当事人什么样的利害关系?但是,网民 的千夫所指倒是让我提高警惕。当我读了一遍蒋方舟的《望天论道,坐地调情》 她的文章,马上就发现出两个致命的问题:“每个大学女新生都会经历一段 宝贵而不可追讨的桃花期。我前段时间就发现自己周围弥漫着蔷薇色的空气,自 己也不时一边顾影自怜搔首弄姿,一边发出‘五陵年少争缠头’的感叹。我总结 了一下自己的桃花,发现它们几乎都来自于同一种类型的桃花树。这是一棵怎样 的桃花树呢?这是一棵与众不同的桃花树,这是一棵高瞻远瞩的桃花树,这是一 棵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桃花树。我发现我的所有不甚纯洁的男女友谊,都来自于自 恃纯洁的严肃论道。”这段的议论入题,具有深刻的人生体验,调子高迈。文中 男女交谈,没有一点少女的浪漫情怀与对异性的别样感受。在这样一个朦朦胧胧 的花季里,她的眼睛并没有被对方的身影所点亮。在一段与男生的聊天和文字短 信之后,文章结尾部分为:“但是我身边的男生似乎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和 异性就算是聊再严肃的主题,内核也是两个性别之间的纠缠与博弈——甚至谈不 上博弈,就是一场驯服游戏。我并不女权,我甚至还是不太明白到底什么是女权, 但是我擅长胡搅蛮缠和掉书袋,我的论道对象们总是觉得自己独孤求败的生涯中, 我是思想上唯一和能他们交锋的对象,于是便引我为灵魂伴侣——然而,也不管 他自己是不是有灵魂。鲍勃迪伦在《随风飘荡》里有一句著名的歌‘一个男人要 走多少路,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让我小声地哼唱一句‘一个女人要路过多少 烂桃花,才能把自己滋养成一棵不倚不靠的桃花树?’答案在空中飘荡,我的朋 友,答案在空中飘荡。”结尾部分与开头部分一样,夹杂有一些很硬挺的词语,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这不是青少年思维,不像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小女生,她的 背后有一位“高手”:像一个中年狡猾的妖精居高临下的睥睨小小男生!更有可 能是一个有一定文字功力的大男人!但不管怎样,我的结论是高度的成人化。它 呼应蒋方舟人生一路相伴的致命功利化。最大的可能是一篇稚拙的文字,经过一 双大手干练地裁剪、删补、润色。北泉是资深的汉语言教师,大、中学校都泡过, 一双眼睛就是火眼金睛。特别是,他的文字感觉与直觉很敏锐,代笔无疑!   退一步来说,也请不要相信我。国家为蒋方舟举行一场严肃的测试,至少与 其母亲隔绝开来,让她写一篇文章。事情不是真相大白了吗?   “神话都是假的,它或是一种善意的抚慰,或是一种恶意的欺骗,或是一种 怯弱的妥协,都是与现实状态背离。人们因为没有足够的力量面对现实困境,需 要借外力以壮其气,故神话便成为一大选择。既然是神话,它就不可能是真的, 除了作假的动机是真的以外,其余皆假。 ”“神话当然不是编着玩的,它有 着要你信以为真的严肃目的。神话只有在被人认为是真的时候,才能实现其价值, 它的能量才能充分展现。神话一旦被人看破,就像火药着了潮,气球穿了孔,多 半没用了。掩盖真相乃神话的又一基本原则。 ”“冲突是神话的灵魂,但冲 突会随着矛盾的展开而又逐渐消解,犹如少女被恶魔吞噬,这一紧张随着少女被 吐出而又松弛下来,故神话之功能还在于融化对立。…… 。”有代笔就有质 疑。这是蒋方舟神话的矛盾冲突。代笔才是蒋方舟神话的真相。在这场冲突中, 一方拼命遮掩,一方大声揭发。二者的较量是一场智慧与力量的角逐,有了出版 社、文坛、著名的高等学府站在蒋方舟母女一边,所有的利益都向蒋方舟倾斜, 几个网友的非议算得了什么?网友的质疑声音再洪亮,不过是给神童美女作家的 神话添砖加瓦罢,只要不像姚牧云那样,一点抄袭更改的能力都没有,以致于当 场戳穿,神话还可以欺骗很多、很多的善良读者的。   无锡彩塑的舞蹈女神,是一尊尊很美的艺术品。但在它的产地,人们永远忘 不了它是泥胎。这个没有关系,外销不就行了?    2008年8月2日《楚天都市报》博客版。责任编辑:刘我风。    田兆元 《神国漫游》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9年1月第1版。第3页。    田兆元 《神国漫游》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9年1月第1版。第8、 13页。    田兆元 《神话学与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07年2月第1版。 《论神话的矛盾法则》第7页、第9页。   三、清华园的考量   其实,我们周围的世界远比我们思考的复杂得多。清华园在录取蒋方舟之前, 难道不能对这位谣诼纷纷的考生进行一场简单的测试?一座汇聚了40多位院士的 中国著名高校,随便挑选一位,就能够洞悉蒋方舟作品的真伪,轮不到网友与北 泉来分辨真假,解决这么个小小细节。   问题是,一旦知道蒋方舟神话是假的,就根本没有必要录取她。无论哪一方, 尚爱兰、蒋方舟、出版社、清华园,都没有任何好处,只有社会公平与正义。而 不打破这个美少女作家的神话的话,那么,任何一方,都是这场神话的赢家,牺 牲的仅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道德良知。而且,清华园早在高考之前就看中了蒋方 舟。甚至蒋方舟高考作文写不出,可能不是蒋方舟真的写不出,而是双方开始就 安排好了的。与其写出舆论大哗的本真作文,砸了自家的台子,不如干脆不写。 一句话,清华早已经看好了蒋方舟,无论高考多少分!从蒋方舟的降60分录取, 亮出了清华园另一种不为人知的价值尺度。   清华园是一座名人的殿堂。在中国所有的大学中,没有一所大学拥有水木清 华那么多的名人!“来到清华,才知道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有22位科学院院 士,有24位工程院院士,这是全国两院院士最多的单位。每年招收四十多名各省 状元,仅研究生就有一万多名。核研究院正进行着国家最尖端、最机密的研究, 清华小卫星也飞上了天空。这到底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啊! ”“在清华院里 一年见到的名人可能比在外面三十年见到的名人还要多。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 杨振宁博士来了,很有风度的两位学者;美国财长萨默斯来了,一个幽默又倔强 的小个子;诺基亚董事长来了,一个有学者风度的富豪;网络英雄张朝阳和丁磊 来了,两个充满活力、敢担风险的年轻精英;新经济的代表人物戴尔来了,一个 鼓励大家敢想敢干的创业家;影视明星徐帆来了,体坛宿将汪嘉伟来了。这些名 人你来我往,让人眼花缭乱。还有名人就是你的同学,跳水冠军伏明霞,乒乓名 将邓亚萍,奥运冠军王志红…… ”甚至近十年来,从清华走出了一位国家主 席与国务院总理!因为清华名人多,自然有独特的名人价值观。   “神话之所以成为神话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即神与现实的人相比,有着超然 的力量,他们施加于自然和人类的影响强大无比,他们从出生到死亡都与常人有 异。正是这一特征,神才登上庄严的殿堂。 ”名人就是比普通人的影响强许 多倍,甚至上几百、上几万倍,虽然他们也有特别多的不为人知的苦恼。   清华另一不为人识的价值尺度就是名人价值观。名人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名人就是当下芸芸众生中的无所不能的神!一个高等院校百年也许培养不出几个 全国名人,何况还没有踏进大学殿堂的少男少女呢?无论好名声还是坏名声,清 华也许认为名人就是影响力。一个著名的高等学府对社会的贡献不就是对历史进 程的影响力吗?非常遗憾,道德在这里的位置很容易遭到忽视!   名声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对于社会传播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即使是莱温斯 基那样的桃色坏名声,只要稍加调整利用,也有可资利用的巨大价值。清华园录 取蒋方舟不是很错,只是在求名若渴的时候,付出了些微的道义代价。毕竟,清 华在国内虽然是首屈一指,但在国际高校的排名榜上,也在三、四百名之外。这 些争议同网络上不断传出的代笔抨击声一样,同样是可以利用的。毕竟,尚爱兰 操作之下的蒋方舟的神话已经制造出来了。这种神话经过媒体日复一日的炒作, 蒋方舟已经成名了。按照美国训练特工的方法,不要被人当场抓住。抓住了死不 承认。进入清华园,再在名师们的调教之下,在中国社会,绝对会产生巨大的影 响,具有超前意识的清华深深懂得。至于代笔一说,随着蒋方舟不断成长,总有 一天,她的文笔超过了她的母亲尚爱兰。那个时候,时间、空间与文笔都站在她 一边。她是蒋方舟她怕谁?!   四、 蒋方舟成名的价值   尚爱兰制造女儿蒋方舟成名的神话,具有丰厚的经济利益、极深远的学术研 究价值与社会文化警示。很少有人理解尚爱兰对中国大陆现实生活的无奈与痛苦 感受。她大约看够了文坛与出版社的嘴脸——文坛对陌生人的面孔是最无情的! 在当今生存竞争特别激烈的时代,作为一个普通人,也深深体会到弱者的痛切。 在她人生当初,就输在起跑线上,好不容易在年华老大之时,依靠榕树下网络文 学获得一点小名气,几乎全凭侥幸。可她的下一代呢?怎样才能让年幼的女儿, 不像她那样,一开始就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呢?可以说,尚爱兰只是背着坏女人 的声名,其实,她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成功的“好”母亲,尤其是她弄假成真的 厚黑学手腕在文坛上是首屈一指的。更重要的是,尚爱兰为中国学界提供的成名 神话的典型案例,值得许多学者长久地思考的。在千夫所指中,没有一个人理解 她生存的焦灼以及对女儿的拳拳之心。而蒋方舟呢,虽然外表风光,但是一开始, 就在母亲的严格督促下读书、写作。她写的文章要经过母亲的反复修改甚至完全 代笔才能发表。有谁体会到她成长的失败感与焦灼呢?为此,她付出了整个残酷 的童年。但是,她们母女的所有牺牲都是有回报的,就是她成名神话的巨大价值。    黑明 《走进清华》。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2001年1月第1版。第126页。    黑明 《走进清华》。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126页。    田兆元 《神话学与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07年2月第1版。   首先,蒋方舟成名神话的价值根基建立在巨大的经济回报上。没有代笔就没 有神话。神话只要不被当场戳破,就仍然是神话。出版业惟利是图,没有道德良 知。对于无名的新人,自己出钱好了。最少是3000册。书出版好了,自己拉回家, 分赠亲友,自己欣赏还是直接送进废品回收站,都是作者自己的事了。而对于名 人,情况则完全相反。一开机就是5万、10万册,赚得盆满钵满。出版业需要作 者的名声,有神话自然喜出望外。因为神话意味着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无 论是真是假,只要有广泛的知名度的神话,出版的书籍才能卖出去。以出版为核 心的文化工业,它真正体现的是捉刀者、作者、书商、出版商各方面利益的博弈。 通过出版畅销书,拍电视剧,可以令出版社赚得饱饱的,也可以为蒋家母女提供 起码的或足够的金钱支持,至少能够使她们高踞于穷苦人激烈的生存竞争之上, 可以从容地读书、写作。尚爱兰就做女儿蒋方舟的贴身老师与秘书好了。母亲做 女儿的老师与秘书没有什么不好!代笔就一直代下去。反正女儿是她生的,母女 一命!以一个半老徐娘练达的文字,挂上青春女儿的名字卖出去,合两代强强组 合,将在中国文坛上战无不胜。经过若干年岁月的磨砺,总有一天,女儿蒋方舟 的文字将超过母亲,蒋方舟不就弄假成真了吗?   其次,我们遭遇的是一个媒体时代,虽然,名声在任何时代都是一笔无形的 资产,但从来没有像媒体时代这样,对成名产生巨大的渴望。现代文化工业“实 际上就是一种‘窥视欲’的生产与再生产。人们借助媒体窥视他人的生活,乃至 犯罪过程、性与暴力的过程。人们的私有空间成了媒体聚焦之所,整个世界方方 面面的事情不尽必要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人们对名人是高度关注的,而对 于寂寂无名之辈则完全不屑一顾的,哪怕他或她的作品再好。这就决定了媒体对 名人的热衷以及热衷于不断地制造“名人与追星”和消费热点,也诞生了一条隐 秘的成名术与成名谱系。   唐代对隐士与高僧格外热衷。对功名有热望的又不爱考试的李白上嵩山隐居, 结纳高僧,高僧进入宫廷推荐上李白。李白才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 蒿人”的机会,进入皇宫,在翰林院当一段时间翰林的机会,才有日后的名满天 下的声名。当时的人际传播效果不差,但高人推荐则是人际传播中的最有效果的 门径。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本短篇小说集。其中一篇讲的就是如何靠作假成名 的故事。四个画家穷愁潦倒。辛苦画出的画,没有人买,生计无着。于是,他们 决心想一个办法:举办一个将要死去的画家的画展。并且在当地媒体上隔三差五 地报告病情,吸引社会的注意。最后,这位画家不治而“死”,画家作品的身价 顿时上涨百倍。其实,这四个画家一个也没有死,而是在家里拼命画画,都署上 那位所谓已“死”画家的名字卖出去。最后,四个画家朋友狠狠地赚了一笔,到 一个陌生的地方隐姓埋名,专门创作那个所谓已“死”去画家的画,过上了富裕 的生活。   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有一篇纪实的短篇小说,内容也是一个以年轻少女的 名义发表作品的故事。小说讲的是战后,一位声名狼藉的中年作家遭人鄙视,任 何出版社与刊物都不发表他的作品。但是,这位作家始终不屈服,一个人在家里 默默地写作。不久,文坛上出现了一位青春美少女的新人,刚刚读大学二年级。 新人的作品以格外的文学才华摘取了一个重要的文学奖。然而,新人的获奖作品 如此有才华,与美少女的年龄、经历很不相符,令人怀疑。最后,真相大白,原 来是那位中年作家,借这位美少女展现自己的文学才华。当真相揭穿之时,中年 作家已死。   还是上世纪90年代,有署名为“雪米莉”的艳情小说畅销一时。若干年之后, 人们发现,是山西四个老男人,利用人们对年轻的美女作家的“窥视欲”,专门 炮制的所谓雪米莉的故事。其实,雪米莉子虚乌有。到后来,狠赚一笔完事。   更近一点,是上世纪80年代,经常发生在鲁迅文学院的秘密交易。当时,尚 爱兰身在其中。当时的鲁迅文学院招收的全是一些文学青年。他们擅长写作,但 是,投稿出版无门,又急需生活费。而江浙一带的书商主动上门求购小说手稿。 这种交易,让一些文学青年赚到了生活费。通常,小说稿是连署名权一同卖出去 了。这些书商回家将小说署上自己儿女的名字出版,名利兼收。其实,整个文化 工业一直在后台从事制造名人的成名术。那些报纸的污七八糟的八卦新闻,影星 们的色情裸照,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制造名人与明星,制造公众热点与媒体卖 点,不过,普通的公众不知道而已。   粗略地回顾这些文坛成名术与成名谱系,让我们知道,成名术是自古已有的 终南捷径,只有极少数的精英浅尝辄止。成名术有着巨大的文学传播价值。作家 尚爱兰对女儿蒋方舟的成名设计,不全算她的专利,但在电石火花的灵感之间, 她的确走在时代的前列。成名有术!超低龄的写作神话+作品系列出版+拍成电 视剧+全国性大奖+进入清华大学(美女与才女)。这些操作步骤,都是经典的 成名术设计,令许多默默写了一辈子作品的作家汗颜。   中国大陆的文坛以及其出版行业是江湖。前者,只要能出版作品就算成功。 至于说,由无名之辈写出的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很难有出版的机会。中国文学的 一百年,成名才是一切。而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我们的文化名人之中,有几个 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家?鲁迅最后不想写了,因为他看透了中国人的虚妄。巴金干 脆自认为是业余作家。他的作品也是应时之作,借助政治传播而成名,真正的文 学价值他自己都知道没有。其他的人,不过是出版了书籍吧。出版行业讲究名声, 至于作品的文学价值,那些出版书籍的双方,其实都不懂真经。文学的行情也年 年在变!而出版行业则始终惟利是图,讲究畅销。如果连出版几本书都赔本,只 能喝西北风了。所以,出版业热衷于名人与制造名人,讲究打动人心的选题。从 蒋方舟的成名来看,连一个还没有社会阅历的小姑娘,都可以接连出版作品,可 见,炮制神话,推出品牌,可以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文学传播专业研究几十 年。   蒋方舟代笔成名具有深刻的社会警示意义。如同抄袭一样,以代笔制造神话 成名是应该大加鞭挞的。蒋方舟以欺骗的手段,占有了更多的社会空间与生存资 源,这对其他的人是很不公平的。但是,这起代笔成名神童美女作家大学生事件, 并不是孤立的,也并不完全是单纯的对立关系。相反,有认同、利用、消解、破 坏等一系列表现。整个文化工业与著名的清华愿所持的是利用,庞大的不明真相 的读者是认同,充满正气的抗争,除了网友的声音之外,还有谁?而且,它与当 前社会流行的人脉、加分、高考移民、暗箱操作、权力寻租、贿赂、假唱、代考、 抄袭等是一致的。就像打朴克有人偷牌!所有的办私校、升官、参军、发财、结 婚、出国、作生意、买卖期刊版面、假冒伪劣的商品与论文都在干着作弊的勾当! 它们都是破坏社会运转游戏规则的作弊。我们的社会,却与这些作弊有着或明或 暗的鱼水深情。作为本应该主持社会公道的公共权力机构,如政府机构,文坛主 管部门,监督缺位或站在利益一边。而他们本应该为读者主持公道,扫除精神污 染,纯洁社会空气。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周围的社会正时尚着作弊文化。到 处都在欢天喜地地作弊!   其实,中国大陆上时尚的何止作弊文化呢?整个社会,多少罪恶假正义招摇 过市,多少淫秽假爱情畅通无阻!当剥削已成为时尚,当贫穷已成为耻辱,当奢 侈已转化为消费,当教育已转化为产业,当失业已消解为下岗,当国有企业全都 流到工贼、贪官的帐户上去了,当执政的官吏的腐败愈反愈败,当中国人民都忙 于建新房消费,赚钱去了,当中国青年的心忧天下苍生的热血与豪情,成功地消 解到一己的衣食悲欢的忙碌之中去了……整个社会正在盛世歌舞的升平声中,在 中华民族复兴的呐喊声中急剧地堕落!当此之际,如果默默的众生过分地责备一 位女作家尚爱兰母女的代笔成名,就显得太不厚道,太不公道!她们本身就是弱 者,支配她们的是生存的压力形成的焦虑。她们是做得太不光明正大了。但是, 她们给大家带来的不全是副面的东西。还是上床睡一觉,说不定你明天早晨一觉 醒来,发现自己一夜成为名人了。张爱玲说,成名好哇,成名要早!一句瑞典格 言说,我们都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当我一路跌跌撞撞登上山巅,蓦然发现, 本来就有一条笔直的路,可以直达山顶。    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2版。 第390页。 (XYS20120731)
4728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方舟子质疑蒋方舟代笔 称《白字先生》出自其母
热度 1 zbt92 2012-8-1 08:09
  央视网消息(网络新闻联播记者 祝娟报道)与青年作家韩寒“代笔”的口水仗还未结束,7月31日,“打假斗士”方舟子又发微博公开质疑蒋方舟作品《白字先生》为其母亲、作家尚爱兰代笔。对于蒋方舟九岁发表的《白字先生》中 “'善良'的'善'是四横,我写成三横竟然写了十年,也没有人发现”一段,方舟子微博表示“她在连受精卵都不是的时候就在写字了。”   31日下午,“打假斗士”方舟子发布微博称“南方报系捧出的另一个文学”天才“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9岁出书并在南都开专栏、11岁出版长篇小说)在刚出道不久就被多位网友证明过是其母亲、作家尚爱兰的代笔,几年前她破格被清华录取时又被证明了一次。证据众多而确凿,较强的证据之一是尚爱兰写的和以蒋方舟名义发表的文章有大量的雷同,写穿帮了。”   随后,方舟子再次发布微博,截取蒋方舟九岁发表的《白字先生》中一段作为质疑其作品有其母亲代笔的证据,蒋方舟九岁发表的《白字先生》说:“一个人总是有当'白字小姐'或'白字先生'的时代。不过,这个时代对我来说,一直持续到现在。我仍然没有摆脱'白字小姐'的称号。……去年我才突然发现,'善良'的'善'是四横,我写成三横竟然写了十年,也没有人发现。”在这条微博的最后,方舟子评论称“她在连受精卵都不是的时候就在写字了。”   这两条质疑蒋方舟代笔的微博,在几个小时内便被转发了5000多条。作家慕容雪村随后发微博对蒋方舟表示支持,并在微博中写道:“我和蒋方舟不算熟,只见过几次,谈的多半都是读书。她的阅读量让我很惭愧,比我见过的许多教授都渊博。我看过她的一些文章,早年作品不算很好,但越写越好。以她的知识和见解,我不认为需要有什么人来替她代笔,期待蒋方舟更好的文章。”   军事专家,专栏作家赵楚也对此发表微博称:“我认识一个六岁的小孩,她每天都在发愁,到底是玩呢,还是写一本关于二战的书。我说,还是玩吧,书长大再写呗,她说,我倒是想玩,可写这本书也是我喜欢的啊。PS,这孩子三岁开始识字超过600,5岁的时候整天读各种二战人物传记,目前还没决定今年是否上学。”   而较之于方舟子韩寒之间已经持续了几个月的“代笔”口水仗,也有网友预测,蒋方舟可能不会对此进行回应。记者也试图联系正在英国的蒋方舟,但截止记者发稿,蒋方舟仍未对此作出任何回应。   生在80后“尾巴”的蒋方舟曾被称为“天才美少女作家”,甚至比韩寒、郭敬明出名都要早。其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该书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书,目前,蒋方舟已出版作品9部。2012年7月初,蒋方舟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再次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
230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方舟子质疑蒋方舟
热度 2 xupeiyang 2012-7-31 16:07
南方报系捧出的另一个文学“天才”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9岁出书并在南都开专栏、11岁出版长篇小说)在刚出道不久就被多位网友证明过是其母亲、作家尚爱兰的代笔,几年前她破格被清华录取时又被证明了一次。证据众多而确凿,较强的证据之一是尚爱兰写的和以蒋方舟名义发表的文章有大量的雷同,写穿帮了。 蒋方舟九岁发表的《白字先生》说:“一个人总是有当‘白字小姐’或‘白字先生’的时代。不过,这个时代对我来说,一直持续到现在。我仍然没有摆脱‘白字小姐’的称号。……去年我才突然发现,‘善良’的‘善’是四横,我写成三横竟然写了十年,也没有人发现。”她在连受精卵都不是的时候就在写字了。 在国外科学界超感知觉也普遍被认为是伪科学。例如在美国科学院院士中,96%不相信超感知觉,只有10%的院士认为它值得研究。第六感还有别的含意,例如身体的平衡感,那是存在的。 @ 互动百科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倪士峰坦言,在我国,第六感经常被扣上“伪科学”的帽子。】 http://t.itc.cn/p6w2q
个人分类: 学术不端|3388 次阅读|2 个评论
思考
热度 1 zhao0 2012-3-24 21:40
似乎是思考,又觉得不够深刻,因为没有思考出结果。 目前我还不知道,参与科学网的人都有什么样的身份,所以没有加很多好友,而且我特别容易听取他人的意见,所以看太多他人的见地,不助于我形成独立的思考。 我有QQ,上了大学才申请的。我注册了人人网,也是大学之初弄着玩的。近期我申请了新浪博客,只关注了几位作家,有周国平先生,冯骥才先生,蒋方舟,还有方舟子先生,仅此四位。科学网博客也是犹豫了一下才申请的。 我企图让别人都了解我,却不曾试图理解别人的喜怒哀乐。 在QQ上,我是经常敲东西的,有些话是说给别人听的,有些话是说给自己听的,比起讲话,我更喜欢这样肆无忌惮地敲键盘。一个人静静地,故作思考状,却没有结果。不过心情会舒畅些。 这里没有人熟悉我,呵呵,将来会有的。 我现在在工作,在一家企业里,做一些别人吩咐我做的工作,不是很忙,也不是很累,不是很高难度,也不是很轻松。看着我身边的人,我也在思考自己将来的工作。现在我只是一个旁观者。 上高中的时候,物理老师调查过一次,让以后想当老师的同学举手,还记得当时寥寥无几。高考结束,我选择了师范院校,因为我最初的梦想便是做教师,本科结束,我又有了选择的机会,有太多的诱惑,我怕自己经受不住,就放弃了选择,还是在师范院校继续深造,现在我有些犹豫,我在想自己会不会在教师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我的个性以及心态到底是不适合做教师,如果做,我要做哪一阶段的老师,我在想,一直在想,诱惑物在诱惑,一直在诱惑。性格中的弱点难以克服呢,还是我真得不够坚强,要怎样锻炼自己,心动,一直在心动,让心动更有节奏吧,跟着心动的节奏继续规划吧,乐观,坚强!
个人分类: 点滴|319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控诉理科男__蒋方舟
热度 1 xyysh2008 2012-3-20 22:35
这事是真的。在某著名理工科大学教室的打水房里,一男一女在排队。女生忽然回头对男生说: “ 我拧不开杯子了。 ” 男生说: 长大 ” ;可他们的优越感,几乎喷薄而出,让人难以忽略不计。从小到大,无数老师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 “ 理科学不好了才会去学文科。 ” 于是,我们就生活在一种印象之下:学文的人比学理的人普遍智力更低。事实到底是不是如此,谁都没有统计和证实过,说到底,检验智商这回事,发言权不还是在学理的人手里么?于是,文科的人在学理的人面前多少有点自卑,相信他们情商低是因为智力过高,毫无情趣是因为不拘小节,内心虽然干瘪,可他们提高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 我曾经与一个理科生争辩 “ 到底是曹雪芹伟大还是袁隆平伟大 ” 的问题长达两个月之久,最后谁都没有说服谁,他以 “ 没有人研究怎么种水稻曹雪芹早就饿死了 ” 的结论单方面宣告了自己的胜利。 这就是理科生,觉得天降大任于斯人。在国外,法律系是总统的摇篮,制度立国;而在中国,近几年国家领导人皆出自于理工科大学理工系,技术治国。理科生的法宝是《大学》里的话: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欲正心先诚意,欲诚意先致知,欲致知先格其物 —— 这句话用现代文翻译过来,就是 “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 。 理科生们总是认为 “ 空谈误国 ” ,口头禅是 “ 做大做强 ” 。他们觉得蛋糕做得越大越好,怎么分并不是那么重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有一种 “ 情怀党 ” 和 “ 工业党 ” 的划分方法很是有市场。所谓 “ 情怀党 ” ,不分左右,都是叉着腰骂街的发牢骚的;而 “ 工业党 ” ,则是埋头为这个国家和人民干活的。 理科生们把自己放在 “ 俯首甘为孺子牛 ” 的道德高地上,让人也无从辩驳,从小就被灌输 “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 的文科生们,只好承认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铁分文,百无一用是书生。从前,理科生们把人分成 “ 文青 ” 和 “ 非文青 ” 。现在,他们把人分成 “ 文傻 ” 和 “ 非文傻 ” 。所谓 “ 文傻 ” ,或受限于先天智力的缺陷,或受困于后天的教育,对事实和逻辑罔顾,不仅无用,简直愚蠢,只会抒情,毫无智力活动的迹象。《麦田守望者》里有一段对文学艺术的讽刺,很有代表性 ——“ 我由于自己愚蠢,一直以为她十分聪明。我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她对戏剧文学之类的玩意儿懂得很多。要是一个人对这类玩意儿懂得很多,那你就要花 “ 哦,那我先打水吧。 ” 很大功夫才能发现这人是不是真正的愚蠢 ” 。 而微博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掐架,是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女神王菲与科学青年心目中的男神方舟子。大年初三,王菲在其微博上转了一条 “ 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丝毫无恙地屹立在夕阳中 ” 的微博,还说 “ 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遍知佛尊 ” 。 方舟子回应道: “ 还有无数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别忘了顶礼。谁要觉得这尊佛像不可思议的,拿来点把火试试? ” 在一部分理科生眼中,宗教是跳大神,文学是扯淡,经济学是骗钱,法律是无中生有,历史都是骗人的,政治就是 “ 综合国力 ” 的成王败寇。这种认识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因为把人掰开了揉碎了,也只不过是 60 多种化学元素。美剧《生活大爆炸》让理科生们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叫做 “geek” ,表示自己智力超群,性情古怪。 “geek” 让他们的毫无个性忽然变得时髦奇突起来。 我心目中的 geek ,是《美丽心灵》中的纳什,他的同事曾经这样描述他: “ 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 真正的 geek ,内心有一个纯净如水的科学世界,他们孤僻,但对于俗世人间的浪漫却有含蓄的向往。 还是这所著名的理工科学校的 BBS 很大功夫才能发现这人是不是真正的愚蠢 ” 。 而微博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掐架,是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女神王菲与科学青年心目中的男神方舟子。大年初三,王菲在其微博上转了一条 “ 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丝毫无恙地屹立在夕阳中 ” 的微博,还说 “ 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遍知佛尊 ” 。 方舟子回应道: “ 还有无数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别忘了顶礼。谁要觉得这尊佛像不可思议的,拿来点把火试试? ” 在一部分理科生眼中,宗教是跳大神,文学是扯淡,经济学是骗钱,法律是无中生有,历史都是骗人的,政治就是 “ 综合国力 ” 的成王败寇。这种认识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因为把人掰开了揉碎了,也只不过是 60 多种化学元素。 美剧《生活大爆炸》让理科生们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叫做 “geek” ,表示自己智力超群,性情古怪。 “geek” 让他们的毫无个性忽然变得时髦奇突起来。 我心目中的 geek ,是《美丽心灵》中的纳什,他的同事曾经这样描述他: “ 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 真正的 geek ,内心有一个纯净如水的科学世界,他们孤僻,但对于俗世人间的浪漫却有含蓄的向往。 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热帖,叫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长大 ” ;可他们的优越感,几乎喷薄而出,让人难以忽略不计。从小到大,无数老师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 “ 理科学不好了才会去学文科。 ” 于是,我们就生活在一种印象之下:学文的人比学理的人普遍智力更低。事实到底是不是如此,谁都没有统计和证实过,说到底,检验智商这回事,发言权不还是在学理的人手里么?于是,文科的人在学理的人面前多少有点自卑,相信他们情商低是因为智力过高,毫无情趣是因为不拘小节,内心虽然干瘪,可他们提高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 我曾经与一个理科生争辩 “ 到底是曹雪芹伟大还是袁隆平伟大 ” 的问题长达两个月之久,最后谁都没有说服谁,他以 “ 没有人研究怎么种水稻曹雪芹早就饿死了 ” 的结论单方面宣告了自己的胜利。 这就是理科生,觉得天降大任于斯人。在国外,法律系是总统的摇篮,制度立国;而在中国,近几年国家领导人皆出自于理工科大学理工系,技术治国。理科生的法宝是《大学》里的话: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欲正心先诚意,欲诚意先致知,欲致知先格其物 —— 这句话用现代文翻译过来,就是 “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 。 理科生们总是认为 “ 空谈误国 ” ,口头禅是 “ 做大做强 ” 。他们觉得蛋糕做得越大越好,怎么分并不是那么重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有一种 “ 情怀党 ” 和 “ 工业党 ” 的划分方法很是有市场。所谓 “ 情怀党 ” ,不分左右,都是叉着腰骂街的发牢骚的;而 “ 工业党 ” ,则是埋头为这个国家和人民干活的。 理科生们把自己放在 “ 俯首甘为孺子牛 ” 的道德高地上,让人也无从辩驳,从小就被灌输 “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 的文科生们,只好承认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铁分文,百无一用是书生。从前,理科生们把人分成 “ 文青 ” 和 “ 非文青 ” 。现在,他们把人分成 “ 文傻 ” 和 “ 非文傻 ” 。所谓 “ 文傻 ” ,或受限于先天智力的缺陷,或受困于后天的教育,对事实和逻辑罔顾,不仅无用,简直愚蠢,只会抒情,毫无智力活动的迹象。《麦田守望者》里有一段对文学艺术的讽刺,很有代表性 ——“ 我由于自己愚蠢,一直以为她十分聪明。我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她对戏剧文学之类的玩意儿懂得很多。要是一个人对这类玩意儿懂得很多,那你就要花 主贴是怀旧自己少不更事的青葱岁月: “ N 年前某天我约了我刚表白没几天的 mm 很大功夫才能发现这人是不是真正的愚蠢 ” 。 而微博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掐架,是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女神王菲与科学青年心目中的男神方舟子。大年初三,王菲在其微博上转了一条 “ 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丝毫无恙地屹立在夕阳中 ” 的微博,还说 “ 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遍知佛尊 ” 。 方舟子回应道: “ 还有无数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别忘了顶礼。谁要觉得这尊佛像不可思议的,拿来点把火试试? ” 在一部分理科生眼中,宗教是跳大神,文学是扯淡,经济学是骗钱,法律是无中生有,历史都是骗人的,政治就是 “ 综合国力 ” 的成王败寇。这种认识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因为把人掰开了揉碎了,也只不过是 60 多种化学元素。 美剧《生活大爆炸》让理科生们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叫做 “geek” ,表示自己智力超群,性情古怪。 “geek” 让他们的毫无个性忽然变得时髦奇突起来。 我心目中的 geek ,是《美丽心灵》中的纳什,他的同事曾经这样描述他: “ 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 真正的 geek ,内心有一个纯净如水的科学世界,他们孤僻,但对于俗世人间的浪漫却有含蓄的向往。 一起出去吃宵夜,吃完宵夜又在校园里闲逛,然后送出了我的 first kiss 。逛到十一点钟回宿舍,她的宿舍已经锁门了,在快到她们楼的时候她忽然说,要是锁门了今天就不回去了。可是我听了这句话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屁颠屁颠地跑到她们门口拉了一下门,门开了 …… 然后我很 haippy 的说,还没锁!!然后 …… 就没有然后了 ……” 底下众多人回帖: 控诉理科男 蒋方舟 这事是真的。在某著名理工科大学教室的打水房里,一男一女在排队。女生忽然回头对男生说: “ 我拧不开杯子了。 ” 男生说: “ 哦,那我先打水吧。 ” 还是这所著名的理工科学校的 BBS 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热帖,叫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主贴是怀旧自己少不更事的青葱岁月: “ N 年前某天我约了我刚表白没几天的 mm 一起出去吃宵夜,吃完宵夜又在校园里闲逛,然后送出了我的 firstkiss 。逛到十一点钟回宿舍,她的宿舍已经锁门了,在快到她们楼的时候她忽然说,要是锁门了今天就不回去了。可是我听了这句话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屁颠屁颠地跑到她们门口拉了一下门,门开了 …… 然后我很 haippy 的说,还没锁!!然后 …… 就没有然后了 ……” 底下众多人回帖: “ 伊是隔壁班的美女,上大课的时候要到了我的手机号。某次约出来了,晚秋,夜晚,小树林边。美女说:我冷。我说:咱一起跑跑,跑跑就暖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某女当年约会俺,悄悄和我说:谁谁谁都以为我们是男女朋友呢,真过分。我说,是啊,咱身正不怕影子歪,让他们说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师妹说要给我介绍女朋友,明天早上图书馆门口约给我见,然后第二天到图书馆门口,没见到她说的女朋友,只见到穿了一身新衣服的师妹。俺大呼上当,扬长而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发帖者们回忆自己当年错过了许多暗示,语带懊悔,但是也有些微妙的得意 —— 觉得这种 “ 不解风情 ” 并不是什么愚钝的表示,觉得这顶多算 “ 傻得可爱 ” 。 经常会有人羡慕理工科学校的女生,觉得物以稀为贵,的确,她们少得像快要灭绝的稀有动物,可在那些男生眼里,她们也仅仅是稀有动物而已。理工科男生们经常哭天抢地说自己没有女朋友,可内心深处,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条件太差、活成卢瑟儿(失败者)、没人喜欢,而是一心向学、为人正直、坐怀不乱,待到功成名就的时候,车子会有的,房子会有的, mm 也会有的。 这就是理工男最不让人喜欢的地方:他们的木讷固然也是一种美;他们的实际大多数时候能派上用场;他们的不解风情,总有一天也会 “ 学着自己 “ 伊是隔壁班的美女,上大 课 的时候要到了我的手机号。某次约出来了,晚秋,夜晚,小树林边。美女说:我冷。我说:咱一起跑跑,跑跑就暖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长大 ” ;可他们的优越感,几乎喷薄而出,让人难以忽略不计。 从小到大,无数老师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 “ 理科学不好了才会去学文科。 ” 于是,我们就生活在一种印象之下:学文的人比学理的人普遍智力更低。事实到底是不是如此,谁都没有统计和证实过,说到底,检验智商这回事,发言权不还是在学理的人手里么?于是,文科的人在学理的人面前多少有点自卑,相信他们情商低是因为智力过高,毫无情趣是因为不拘小节,内心虽然干瘪,可他们提高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 我曾经与一个理科生争辩 “ 到底是曹雪芹伟大还是袁隆平伟大 ” 的问题长达两个月之久,最后谁都没有说服谁,他以 “ 没有人研究怎么种水稻曹雪芹早就饿死了 ” 的结论单方面宣告了自己的胜利。 这就是理科生,觉得天降大任于斯人。在国外,法律系是总统的摇篮,制度立国;而在中国,近几年国家领导人皆出自于理工科大学理工系,技术治国。理科生的法宝是《大学》里的话: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欲正心先诚意,欲诚意先致知,欲致知先格其物 —— 这句话用现代文翻译过来,就是 “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 。 理科生们总是认为 “ 空谈误国 ” ,口头禅是 “ 做大做强 ” 。他们觉得蛋糕做得越大越好,怎么分并不是那么重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有一种 “ 情怀党 ” 和 “ 工业党 ” 的划分方法很是有市场。所谓 “ 情怀党 ” ,不分左右,都是叉着腰骂街的发牢骚的;而 “ 工业党 ” ,则是埋头为这个国家和人民干活的。 理科生们把自己放在 “ 俯首甘为孺子牛 ” 的道德高地上,让人也无从辩驳,从小就被灌输 “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 的文科生们,只好承认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铁分文,百无一用是书生。从前,理科生们把人分成 “ 文青 ” 和 “ 非文青 ” 。现在,他们把人分成 “ 文傻 ” 和 “ 非文傻 ” 。所谓 “ 文傻 ” ,或受限于先天智力的缺陷,或受困于后天的教育,对事实和逻辑罔顾,不仅无用,简直愚蠢,只会抒情,毫无智力活动的迹象。《麦田守望者》里有一段对文学艺术的讽刺,很有代表性 ——“ 我由于自己愚蠢,一直以为她十分聪明。我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她对戏剧文学之类的玩意儿懂得很多。要是一个人对这类玩意儿懂得很多,那你就要花 “ 某女当年约会俺,悄悄和我说:谁谁谁都以为我们是男女朋友呢,真过分。我说,是啊,咱身正不怕影子歪,让他们说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很大功夫才能发现这人是不是真正的愚蠢 ” 。 而微博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掐架,是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女神王菲与科学青年心目中的男神方舟子。大年初三,王菲在其微博上转了一条 “ 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丝毫无恙地屹立在夕阳中 ” 的微博,还说 “ 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遍知佛尊 ” 。 方舟子回应道: “ 还有无数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别忘了顶礼。谁要觉得这尊佛像不可思议的,拿来点把火试试? ” 在一部分理科生眼中,宗教是跳大神,文学是扯淡,经济学是骗钱,法律是无中生有,历史都是骗人的,政治就是 “ 综合国力 ” 的成王败寇。这种认识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因为把人掰开了揉碎了,也只不过是 60 多种化学元素。美剧《生活大爆炸》让理科生们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叫做 “geek” ,表示自己智力超群,性情古怪。 “geek” 让他们的毫无个性忽然变得时髦奇突起来。 我心目中的 geek ,是《美丽心灵》中的纳什,他的同事曾经这样描述他: “ 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 真正的 geek ,内心有一个纯净如水的科学世界,他们孤僻,但对于俗世人间的浪漫却有含蓄的向往。 “ 师妹说要给我介绍女朋友,明天早上图书馆门口约给我见,然后第二天到图书馆门口,没见到她说的女朋友,只见到穿了一身新衣服的师妹。俺大呼上当,扬长而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控诉理科男 蒋方舟 这事是真的。在某著名理工科大学教室的打水房里,一男一女在排队。女生忽然回头对男生说: “ 我拧不开杯子了。 ” 男生说: “ 哦,那我先打水吧。 ” 还是这所著名的理工科学校的 BBS 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热帖,叫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主贴是怀旧自己少不更事的青葱岁月: “ N 年前某天我约了我刚表白没几天的 mm 一起出去吃宵夜,吃完宵夜又在校园里闲逛,然后送出了我的 firstkiss 。逛到十一点钟回宿舍,她的宿舍已经锁门了,在快到她们楼的时候她忽然说,要是锁门了今天就不回去了。可是我听了这句话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屁颠屁颠地跑到她们门口拉了一下门,门开了 …… 然后我很 haippy 的说,还没锁!!然后 …… 就没有然后了 ……” 底下众多人回帖: “ 伊是隔壁班的美女,上大课的时候要到了我的手机号。某次约出来了,晚秋,夜晚,小树林边。美女说:我冷。我说:咱一起跑跑,跑跑就暖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某女当年约会俺,悄悄和我说:谁谁谁都以为我们是男女朋友呢,真过分。我说,是啊,咱身正不怕影子歪,让他们说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师妹说要给我介绍女朋友,明天早上图书馆门口约给我见,然后第二天到图书馆门口,没见到她说的女朋友,只见到穿了一身新衣服的师妹。俺大呼上当,扬长而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发帖者们回忆自己当年错过了许多暗示,语带懊悔,但是也有些微妙的得意 —— 觉得这种 “ 不解风情 ” 并不是什么愚钝的表示,觉得这顶多算 “ 傻得可爱 ” 。 经常会有人羡慕理工科学校的女生,觉得物以稀为贵,的确,她们少得像快要灭绝的稀有动物,可在那些男生眼里,她们也仅仅是稀有动物而已。理工科男生们经常哭天抢地说自己没有女朋友,可内心深处,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条件太差、活成卢瑟儿(失败者)、没人喜欢,而是一心向学、为人正直、坐怀不乱,待到功成名就的时候,车子会有的,房子会有的, mm 也会有的。 这就是理工男最不让人喜欢的地方:他们的木讷固然也是一种美;他们的实际大多数时候能派上用场;他们的不解风情,总有一天也会 “ 学着自己 ……” 发帖者们回忆自己当年错过了许多暗示,语带懊悔,但是也有些微妙的得意 控诉理科男 蒋方舟 这事是真的。在某著名理工科大学教室的打水房里,一男一女在排队。女生忽然回头对男生说: “ 我拧不开杯子了。 ” 男生说: “ 哦,那我先打水吧。 ” 还是这所著名的理工科学校的 BBS 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热帖,叫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主贴是怀旧自己少不更事的青葱岁月: “ N 年前某天我约了我刚表白没几天的 mm 一起出去吃宵夜,吃完宵夜又在校园里闲逛,然后送出了我的 firstkiss 。逛到十一点钟回宿舍,她的宿舍已经锁门了,在快到她们楼的时候她忽然说,要是锁门了今天就不回去了。可是我听了这句话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屁颠屁颠地跑到她们门口拉了一下门,门开了 …… 然后我很 haippy 的说,还没锁!!然后 …… 就没有然后了 ……” 底下众多人回帖: “ 伊是隔壁班的美女,上大课的时候要到了我的手机号。某次约出来了,晚秋,夜晚,小树林边。美女说:我冷。我说:咱一起跑跑,跑跑就暖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某女当年约会俺,悄悄和我说:谁谁谁都以为我们是男女朋友呢,真过分。我说,是啊,咱身正不怕影子歪,让他们说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师妹说要给我介绍女朋友,明天早上图书馆门口约给我见,然后第二天到图书馆门口,没见到她说的女朋友,只见到穿了一身新衣服的师妹。俺大呼上当,扬长而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发帖者们回忆自己当年错过了许多暗示,语带懊悔,但是也有些微妙的得意 —— 觉得这种 “ 不解风情 ” 并不是什么愚钝的表示,觉得这顶多算 “ 傻得可爱 ” 。 经常会有人羡慕理工科学校的女生,觉得物以稀为贵,的确,她们少得像快要灭绝的稀有动物,可在那些男生眼里,她们也仅仅是稀有动物而已。 理工科男生们经常哭天抢地说自己没有女朋友,可内心深处,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条件太差、活成卢瑟儿(失败者)、没人喜欢,而是一心向学、为人正直、坐怀不乱,待到功成名就的时候,车子会有的,房子会有的, mm 也会有的。 这就是理工男最不让人喜欢的地方:他们的木讷固然也是一种美;他们的实际大多数时候能派上用场;他们的不解风情,总有一天也会 “ 学着自己 —— 觉得这种 “ 长大 ” ;可他们的优越感,几乎喷薄而出,让人难以忽略不计。 从小到大,无数老师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 “ 理科学不好了才会去学文科。 ” 于是,我们就生活在一种印象之下:学文的人比学理的人普遍智力更低。事实到底是不是如此,谁都没有统计和证实过,说到底,检验智商这回事,发言权不还是在学理的人手里么?于是,文科的人在学理的人面前多少有点自卑,相信他们情商低是因为智力过高,毫无情趣是因为不拘小节,内心虽然干瘪,可他们提高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 我曾经与一个理科生争辩 “ 到底是曹雪芹伟大还是袁隆平伟大 ” 的问题长达两个月之久,最后谁都没有说服谁,他以 “ 没有人研究怎么种水稻曹雪芹早就饿死了 ” 的结论单方面宣告了自己的胜利。 这就是理科生,觉得天降大任于斯人。在国外,法律系是总统的摇篮,制度立国;而在中国,近几年国家领导人皆出自于理工科大学理工系,技术治国。理科生的法宝是《大学》里的话: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欲正心先诚意,欲诚意先致知,欲致知先格其物 —— 这句话用现代文翻译过来,就是 “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 。 理科生们总是认为 “ 空谈误国 ” ,口头禅是 “ 做大做强 ” 。他们觉得蛋糕做得越大越好,怎么分并不是那么重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有一种 “ 情怀党 ” 和 “ 工业党 ” 的划分方法很是有市场。所谓 “ 情怀党 ” ,不分左右,都是叉着腰骂街的发牢骚的;而 “ 工业党 ” ,则是埋头为这个国家和人民干活的。 理科生们把自己放在 “ 俯首甘为孺子牛 ” 的道德高地上,让人也无从辩驳,从小就被灌输 “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 的文科生们,只好承认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铁分文,百无一用是书生。从前,理科生们把人分成 “ 文青 ” 和 “ 非文青 ” 。现在,他们把人分成 “ 文傻 ” 和 “ 非文傻 ” 。所谓 “ 文傻 ” ,或受限于先天智力的缺陷,或受困于后天的教育,对事实和逻辑罔顾,不仅无用,简直愚蠢,只会抒情,毫无智力活动的迹象。《麦田守望者》里有一段对文学艺术的讽刺,很有代表性 ——“ 我由于自己愚蠢,一直以为她十分聪明。我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她对戏剧文学之类的玩意儿懂得很多。要是一个人对这类玩意儿懂得很多,那你就要花 不解风情 ” 并不是什么愚钝的表示,觉得这顶多算 很大功夫才能发现这人是不是真正的愚蠢 ” 。 而微博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掐架,是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女神王菲与科学青年心目中的男神方舟子。大年初三,王菲在其微博上转了一条 “ 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丝毫无恙地屹立在夕阳中 ” 的微博,还说 “ 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遍知佛尊 ” 。 方舟子回应道: “ 还有无数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别忘了顶礼。谁要觉得这尊佛像不可思议的,拿来点把火试试? ” 在一部分理科生眼中,宗教是跳大神,文学是扯淡,经济学是骗钱,法律是无中生有,历史都是骗人的,政治就是 “ 综合国力 ” 的成王败寇。这种认识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因为把人掰开了揉碎了,也只不过是 60 多种化学元素。美剧《生活大爆炸》让理科生们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叫做 “geek” ,表示自己智力超群,性情古怪。 “geek” 让他们的毫无个性忽然变得时髦奇突起来。 我心目中的 geek ,是《美丽心灵》中的纳什,他的同事曾经这样描述他: “ 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 真正的 geek ,内心有一个纯净如水的科学世界,他们孤僻,但对于俗世人间的浪漫却有含蓄的向往。 “ 傻得可爱 ” 。 经常会有人羡慕理工科学校的女生,觉得物以稀为贵,的确,她们少得像快要灭绝的稀有动物,可在那些男生眼里,她们也仅仅是稀有动物而已。 理工科男生们经常哭天抢地说自己没有女朋友,可内心深处,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条件太差、活成卢瑟 儿(失败者) 很大功夫才能发现这人是不是真正的愚蠢 ” 。 而微博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掐架,是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女神王菲与科学青年心目中的男神方舟子。大年初三,王菲在其微博上转了一条 “ 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丝毫无恙地屹立在夕阳中 ” 的微博,还说 “ 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遍知佛尊 ” 。 方舟子回应道: “ 还有无数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别忘了顶礼。谁要觉得这尊佛像不可思议的,拿来点把火试试? ” 在一部分理科生眼中,宗教是跳大神,文学是扯淡,经济学是骗钱,法律是无中生有,历史都是骗人的,政治就是 “ 综合国力 ” 的成王败寇。这种认识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因为把人掰开了揉碎了,也只不过是 60 多种化学元素。美剧《生活大爆炸》让理科生们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叫做 “geek” ,表示自己智力超群,性情古怪。 “geek” 让他们的毫无个性忽然变得时髦奇突起来。 我心目中的 geek ,是《美丽心灵》中的纳什,他的同事曾经这样描述他: “ 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 真正的 geek ,内心有一个纯净如水的科学世界,他们孤僻,但对于俗世人间的浪漫却有含蓄的向往。 、没人喜欢,而是一心向学、为人正直、坐怀不乱,待到功成名就的时候,车子会有的,房子会有的, mm 也会有的。 控诉理科男 蒋方舟 这事是真的。在某著名理工科大学教室的打水房里,一男一女在排队。女生忽然回头对男生说: “ 我拧不开杯子了。 ” 男生说: “ 哦,那我先打水吧。 ” 还是这所著名的理工科学校的 BBS 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热帖,叫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主贴是怀旧自己少不更事的青葱岁月: “ N 年前某天我约了我刚表白没几天的 mm 一起出去吃宵夜,吃完宵夜又在校园里闲逛,然后送出了我的 firstkiss 。逛到十一点钟回宿舍,她的宿舍已经锁门了,在快到她们楼的时候她忽然说,要是锁门了今天就不回去了。可是我听了这句话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屁颠屁颠地跑到她们门口拉了一下门,门开了 …… 然后我很 haippy 的说,还没锁!!然后 …… 就没有然后了 ……” 底下众多人回帖: “ 伊是隔壁班的美女,上大课的时候要到了我的手机号。某次约出来了,晚秋,夜晚,小树林边。美女说:我冷。我说:咱一起跑跑,跑跑就暖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某女当年约会俺,悄悄和我说:谁谁谁都以为我们是男女朋友呢,真过分。我说,是啊,咱身正不怕影子歪,让他们说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师妹说要给我介绍女朋友,明天早上图书馆门口约给我见,然后第二天到图书馆门口,没见到她说的女朋友,只见到穿了一身新衣服的师妹。俺大呼上当,扬长而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发帖者们回忆自己当年错过了许多暗示,语带懊悔,但是也有些微妙的得意 —— 觉得这种 “ 不解风情 ” 并不是什么愚钝的表示,觉得这顶多算 “ 傻得可爱 ” 。 经常会有人羡慕理工科学校的女生,觉得物以稀为贵,的确,她们少得像快要灭绝的稀有动物,可在那些男生眼里,她们也仅仅是稀有动物而已。理工科男生们经常哭天抢地说自己没有女朋友,可内心深处,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条件太差、活成卢瑟儿(失败者)、没人喜欢,而是一心向学、为人正直、坐怀不乱,待到功成名就的时候,车子会有的,房子会有的, mm 也会有的。 这就是理工男最不让人喜欢的地方:他们的木讷固然也是一种美;他们的实际大多数时候能派上用场;他们的不解风情,总有一天也会 “ 学着自己 这就是理工男最不让人喜欢的地方 : 他们的木讷 固然也 是一种美 ; 他们的实际大多数时候能派上用场 ; 很大功夫才能发现这人是不是真正的愚蠢 ” 。 而微博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掐架,是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女神王菲与科学青年心目中的男神方舟子。大年初三,王菲在其微博上转了一条 “ 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丝毫无恙地屹立在夕阳中 ” 的微博,还说 “ 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遍知佛尊 ” 。 方舟子回应道: “ 还有无数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别忘了顶礼。谁要觉得这尊佛像不可思议的,拿来点把火试试? ” 在一部分理科生眼中,宗教是跳大神,文学是扯淡,经济学是骗钱,法律是无中生有,历史都是骗人的,政治就是 “ 综合国力 ” 的成王败寇。这种认识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因为把人掰开了揉碎了,也只不过是 60 多种化学元素。美剧《生活大爆炸》让理科生们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叫做 “geek” ,表示自己智力超群,性情古怪。 “geek” 让他们的毫无个性忽然变得时髦奇突起来。 我心目中的 geek ,是《美丽心灵》中的纳什,他的同事曾经这样描述他: “ 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 真正的 geek ,内心有一个纯净如水的科学世界,他们孤僻,但对于俗世人间的浪漫却有含蓄的向往。 他们的不解风情,总有一天也会 “ 学着自己长大 很大功夫才能发现这人是不是真正的愚蠢 ” 。 而微博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掐架,是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女神王菲与科学青年心目中的男神方舟子。大年初三,王菲在其微博上转了一条 “ 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丝毫无恙地屹立在夕阳中 ” 的微博,还说 “ 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遍知佛尊 ” 。 方舟子回应道: “ 还有无数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别忘了顶礼。谁要觉得这尊佛像不可思议的,拿来点把火试试? ” 在一部分理科生眼中,宗教是跳大神,文学是扯淡,经济学是骗钱,法律是无中生有,历史都是骗人的,政治就是 “ 综合国力 ” 的成王败寇。这种认识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因为把人掰开了揉碎了,也只不过是 60 多种化学元素。美剧《生活大爆炸》让理科生们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叫做 “geek” ,表示自己智力超群,性情古怪。 “geek” 让他们的毫无个性忽然变得时髦奇突起来。 我心目中的 geek ,是《美丽心灵》中的纳什,他的同事曾经这样描述他: “ 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 真正的 geek ,内心有一个纯净如水的科学世界,他们孤僻,但对于俗世人间的浪漫却有含蓄的向往。 ”; 可他们的优越感,几乎喷薄而出,让人难以忽略不计。 长大 ” ;可他们的优越感,几乎喷薄而出,让人难以忽略不计。从小到大,无数老师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 “ 理科学不好了才会去学文科。 ” 于是,我们就生活在一种印象之下:学文的人比学理的人普遍智力更低。事实到底是不是如此,谁都没有统计和证实过,说到底,检验智商这回事,发言权不还是在学理的人手里么?于是,文科的人在学理的人面前多少有点自卑,相信他们情商低是因为智力过高,毫无情趣是因为不拘小节,内心虽然干瘪,可他们提高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 我曾经与一个理科生争辩 “ 到底是曹雪芹伟大还是袁隆平伟大 ” 的问题长达两个月之久,最后谁都没有说服谁,他以 “ 没有人研究怎么种水稻曹雪芹早就饿死了 ” 的结论单方面宣告了自己的胜利。 这就是理科生,觉得天降大任于斯人。在国外,法律系是总统的摇篮,制度立国;而在中国,近几年国家领导人皆出自于理工科大学理工系,技术治国。理科生的法宝是《大学》里的话: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欲正心先诚意,欲诚意先致知,欲致知先格其物 —— 这句话用现代文翻译过来,就是 “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 。 理科生们总是认为 “ 空谈误国 ” ,口头禅是 “ 做大做强 ” 。他们觉得蛋糕做得越大越好,怎么分并不是那么重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有一种 “ 情怀党 ” 和 “ 工业党 ” 的划分方法很是有市场。所谓 “ 情怀党 ” ,不分左右,都是叉着腰骂街的发牢骚的;而 “ 工业党 ” ,则是埋头为这个国家和人民干活的。 理科生们把自己放在 “ 俯首甘为孺子牛 ” 的道德高地上,让人也无从辩驳,从小就被灌输 “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 的文科生们,只好承认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铁分文,百无一用是书生。从前,理科生们把人分成 “ 文青 ” 和 “ 非文青 ” 。现在,他们把人分成 “ 文傻 ” 和 “ 非文傻 ” 。所谓 “ 文傻 ” ,或受限于先天智力的缺陷,或受困于后天的教育,对事实和逻辑罔顾,不仅无用,简直愚蠢,只会抒情,毫无智力活动的迹象。《麦田守望者》里有一段对文学艺术的讽刺,很有代表性 ——“ 我由于自己愚蠢,一直以为她十分聪明。我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她对戏剧文学之类的玩意儿懂得很多。要是一个人对这类玩意儿懂得很多,那你就要花 从小到大,无数老师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 “ 理科学不好了才会去学文科。 很大功夫才能发现这人是不是真正的愚蠢 ” 。 而微博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掐架,是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女神王菲与科学青年心目中的男神方舟子。大年初三,王菲在其微博上转了一条 “ 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丝毫无恙地屹立在夕阳中 ” 的微博,还说 “ 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遍知佛尊 ” 。 方舟子回应道: “ 还有无数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别忘了顶礼。谁要觉得这尊佛像不可思议的,拿来点把火试试? ” 在一部分理科生眼中,宗教是跳大神,文学是扯淡,经济学是骗钱,法律是无中生有,历史都是骗人的,政治就是 “ 综合国力 ” 的成王败寇。这种认识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因为把人掰开了揉碎了,也只不过是 60 多种化学元素。美剧《生活大爆炸》让理科生们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叫做 “geek” ,表示自己智力超群,性情古怪。 “geek” 让他们的毫无个性忽然变得时髦奇突起来。 我心目中的 geek ,是《美丽心灵》中的纳什,他的同事曾经这样描述他: “ 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 真正的 geek ,内心有一个纯净如水的科学世界,他们孤僻,但对于俗世人间的浪漫却有含蓄的向往。 ” 于是,我们就生活在一种印象之下:学文的人比学理的人普遍智力更低。事实到底是不是如此,谁都没有统计和 证实 过,说到底,检验智商这回事,发言权不还是在学理的人手里么? 于是,文科的人在学理的人面前多少有点自卑,相信他们情商低是因为智力过高,毫无情趣是因为不拘小节,内心 很大功夫才能发现这人是不是真正的愚蠢 ” 。 而微博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掐架,是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女神王菲与科学青年心目中的男神方舟子。大年初三,王菲在其微博上转了一条 “ 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丝毫无恙地屹立在夕阳中 ” 的微博,还说 “ 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遍知佛尊 ” 。 方舟子回应道: “ 还有无数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别忘了顶礼。谁要觉得这尊佛像不可思议的,拿来点把火试试? ” 在一部分理科生眼中,宗教是跳大神,文学是扯淡,经济学是骗钱,法律是无中生有,历史都是骗人的,政治就是 “ 综合国力 ” 的成王败寇。这种认识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因为把人掰开了揉碎了,也只不过是 60 多种化学元素。美剧《生活大爆炸》让理科生们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叫做 “geek” ,表示自己智力超群,性情古怪。 “geek” 让他们的毫无个性忽然变得时髦奇突起来。 我心目中的 geek ,是《美丽心灵》中的纳什,他的同事曾经这样描述他: “ 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 真正的 geek ,内心有一个纯净如水的科学世界,他们孤僻,但对于俗世人间的浪漫却有含蓄的向往。 虽然 干瘪 , 控诉理科男 蒋方舟 这事是真的。在某著名理工科大学教室的打水房里,一男一女在排队。女生忽然回头对男生说: “ 我拧不开杯子了。 ” 男生说: “ 哦,那我先打水吧。 ” 还是这所著名的理工科学校的 BBS 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热帖,叫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主贴是怀旧自己少不更事的青葱岁月: “ N 年前某天我约了我刚表白没几天的 mm 一起出去吃宵夜,吃完宵夜又在校园里闲逛,然后送出了我的 firstkiss 。逛到十一点钟回宿舍,她的宿舍已经锁门了,在快到她们楼的时候她忽然说,要是锁门了今天就不回去了。可是我听了这句话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屁颠屁颠地跑到她们门口拉了一下门,门开了 …… 然后我很 haippy 的说,还没锁!!然后 …… 就没有然后了 ……” 底下众多人回帖: “ 伊是隔壁班的美女,上大课的时候要到了我的手机号。某次约出来了,晚秋,夜晚,小树林边。美女说:我冷。我说:咱一起跑跑,跑跑就暖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某女当年约会俺,悄悄和我说:谁谁谁都以为我们是男女朋友呢,真过分。我说,是啊,咱身正不怕影子歪,让他们说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师妹说要给我介绍女朋友,明天早上图书馆门口约给我见,然后第二天到图书馆门口,没见到她说的女朋友,只见到穿了一身新衣服的师妹。俺大呼上当,扬长而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发帖者们回忆自己当年错过了许多暗示,语带懊悔,但是也有些微妙的得意 —— 觉得这种 “ 不解风情 ” 并不是什么愚钝的表示,觉得这顶多算 “ 傻得可爱 ” 。 经常会有人羡慕理工科学校的女生,觉得物以稀为贵,的确,她们少得像快要灭绝的稀有动物,可在那些男生眼里,她们也仅仅是稀有动物而已。理工科男生们经常哭天抢地说自己没有女朋友,可内心深处,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条件太差、活成卢瑟儿(失败者)、没人喜欢,而是一心向学、为人正直、坐怀不乱,待到功成名就的时候,车子会有的,房子会有的, mm 也会有的。 这就是理工男最不让人喜欢的地方:他们的木讷固然也是一种美;他们的实际大多数时候能派上用场;他们的不解风情,总有一天也会 “ 学着自己 可他们提高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 我曾经与一个理科生争辩 很大功夫才能发现这人是不是真正的愚蠢 ” 。 而微博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掐架,是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女神王菲与科学青年心目中的男神方舟子。大年初三,王菲在其微博上转了一条 “ 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丝毫无恙地屹立在夕阳中 ” 的微博,还说 “ 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遍知佛尊 ” 。 方舟子回应道: “ 还有无数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别忘了顶礼。谁要觉得这尊佛像不可思议的,拿来点把火试试? ” 在一部分理科生眼中,宗教是跳大神,文学是扯淡,经济学是骗钱,法律是无中生有,历史都是骗人的,政治就是 “ 综合国力 ” 的成王败寇。这种认识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因为把人掰开了揉碎了,也只不过是 60 多种化学元素。美剧《生活大爆炸》让理科生们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叫做 “geek” ,表示自己智力超群,性情古怪。 “geek” 让他们的毫无个性忽然变得时髦奇突起来。 我心目中的 geek ,是《美丽心灵》中的纳什,他的同事曾经这样描述他: “ 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 真正的 geek ,内心有一个纯净如水的科学世界,他们孤僻,但对于俗世人间的浪漫却有含蓄的向往。 “ 到底是曹雪芹伟大还是袁隆平伟大 ” 很大功夫才能发现这人是不是真正的愚蠢 ” 。 而微博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掐架,是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女神王菲与科学青年心目中的男神方舟子。大年初三,王菲在其微博上转了一条 “ 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丝毫无恙地屹立在夕阳中 ” 的微博,还说 “ 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遍知佛尊 ” 。 方舟子回应道: “ 还有无数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别忘了顶礼。谁要觉得这尊佛像不可思议的,拿来点把火试试? ” 在一部分理科生眼中,宗教是跳大神,文学是扯淡,经济学是骗钱,法律是无中生有,历史都是骗人的,政治就是 “ 综合国力 ” 的成王败寇。这种认识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因为把人掰开了揉碎了,也只不过是 60 多种化学元素。美剧《生活大爆炸》让理科生们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叫做 “geek” ,表示自己智力超群,性情古怪。 “geek” 让他们的毫无个性忽然变得时髦奇突起来。 我心目中的 geek ,是《美丽心灵》中的纳什,他的同事曾经这样描述他: “ 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 真正的 geek ,内心有一个纯净如水的科学世界,他们孤僻,但对于俗世人间的浪漫却有含蓄的向往。 的问题长达两个月之久,最后谁都没有说服谁,他以 “ 没有人研究怎么种水稻曹雪芹早就饿死了 ” 的结论单方面宣告了自己的胜利。 长大 ” ;可他们的优越感,几乎喷薄而出,让人难以忽略不计。从小到大,无数老师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 “ 理科学不好了才会去学文科。 ” 于是,我们就生活在一种印象之下:学文的人比学理的人普遍智力更低。事实到底是不是如此,谁都没有统计和证实过,说到底,检验智商这回事,发言权不还是在学理的人手里么?于是,文科的人在学理的人面前多少有点自卑,相信他们情商低是因为智力过高,毫无情趣是因为不拘小节,内心虽然干瘪,可他们提高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 我曾经与一个理科生争辩 “ 到底是曹雪芹伟大还是袁隆平伟大 ” 的问题长达两个月之久,最后谁都没有说服谁,他以 “ 没有人研究怎么种水稻曹雪芹早就饿死了 ” 的结论单方面宣告了自己的胜利。 这就是理科生,觉得天降大任于斯人。在国外,法律系是总统的摇篮,制度立国;而在中国,近几年国家领导人皆出自于理工科大学理工系,技术治国。理科生的法宝是《大学》里的话: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欲正心先诚意,欲诚意先致知,欲致知先格其物 —— 这句话用现代文翻译过来,就是 “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 。 理科生们总是认为 “ 空谈误国 ” ,口头禅是 “ 做大做强 ” 。他们觉得蛋糕做得越大越好,怎么分并不是那么重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有一种 “ 情怀党 ” 和 “ 工业党 ” 的划分方法很是有市场。所谓 “ 情怀党 ” ,不分左右,都是叉着腰骂街的发牢骚的;而 “ 工业党 ” ,则是埋头为这个国家和人民干活的。 理科生们把自己放在 “ 俯首甘为孺子牛 ” 的道德高地上,让人也无从辩驳,从小就被灌输 “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 的文科生们,只好承认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铁分文,百无一用是书生。从前,理科生们把人分成 “ 文青 ” 和 “ 非文青 ” 。现在,他们把人分成 “ 文傻 ” 和 “ 非文傻 ” 。所谓 “ 文傻 ” ,或受限于先天智力的缺陷,或受困于后天的教育,对事实和逻辑罔顾,不仅无用,简直愚蠢,只会抒情,毫无智力活动的迹象。《麦田守望者》里有一段对文学艺术的讽刺,很有代表性 ——“ 我由于自己愚蠢,一直以为她十分聪明。我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她对戏剧文学之类的玩意儿懂得很多。要是一个人对这类玩意儿懂得很多,那你就要花 这就是理科生,觉得天降大任 于 斯人。在国外,法律系是总统的摇篮,制度立国 ; 而在中国,近几年国家领导人皆出自于理工科大学理工系,技术治国。理科生的法宝是《大学》里的话: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 控诉理科男 蒋方舟 这事是真的。在某著名理工科大学教室的打水房里,一男一女在排队。女生忽然回头对男生说: “ 我拧不开杯子了。 ” 男生说: “ 哦,那我先打水吧。 ” 还是这所著名的理工科学校的 BBS 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热帖,叫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主贴是怀旧自己少不更事的青葱岁月: “ N 年前某天我约了我刚表白没几天的 mm 一起出去吃宵夜,吃完宵夜又在校园里闲逛,然后送出了我的 firstkiss 。逛到十一点钟回宿舍,她的宿舍已经锁门了,在快到她们楼的时候她忽然说,要是锁门了今天就不回去了。可是我听了这句话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屁颠屁颠地跑到她们门口拉了一下门,门开了 …… 然后我很 haippy 的说,还没锁!!然后 …… 就没有然后了 ……” 底下众多人回帖: “ 伊是隔壁班的美女,上大课的时候要到了我的手机号。某次约出来了,晚秋,夜晚,小树林边。美女说:我冷。我说:咱一起跑跑,跑跑就暖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某女当年约会俺,悄悄和我说:谁谁谁都以为我们是男女朋友呢,真过分。我说,是啊,咱身正不怕影子歪,让他们说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师妹说要给我介绍女朋友,明天早上图书馆门口约给我见,然后第二天到图书馆门口,没见到她说的女朋友,只见到穿了一身新衣服的师妹。俺大呼上当,扬长而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发帖者们回忆自己当年错过了许多暗示,语带懊悔,但是也有些微妙的得意 —— 觉得这种 “ 不解风情 ” 并不是什么愚钝的表示,觉得这顶多算 “ 傻得可爱 ” 。 经常会有人羡慕理工科学校的女生,觉得物以稀为贵,的确,她们少得像快要灭绝的稀有动物,可在那些男生眼里,她们也仅仅是稀有动物而已。理工科男生们经常哭天抢地说自己没有女朋友,可内心深处,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条件太差、活成卢瑟儿(失败者)、没人喜欢,而是一心向学、为人正直、坐怀不乱,待到功成名就的时候,车子会有的,房子会有的, mm 也会有的。 这就是理工男最不让人喜欢的地方:他们的木讷固然也是一种美;他们的实际大多数时候能派上用场;他们的不解风情,总有一天也会 “ 学着自己 身 先正心,欲正心先诚意,欲诚意先致知,欲致知先格其物 —— 这句话用现代文翻译过来,就是 “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 。 很大功夫才能发现这人是不是真正的愚蠢 ” 。 而微博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掐架,是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女神王菲与科学青年心目中的男神方舟子。大年初三,王菲在其微博上转了一条 “ 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丝毫无恙地屹立在夕阳中 ” 的微博,还说 “ 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遍知佛尊 ” 。 方舟子回应道: “ 还有无数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别忘了顶礼。谁要觉得这尊佛像不可思议的,拿来点把火试试? ” 在一部分理科生眼中,宗教是跳大神,文学是扯淡,经济学是骗钱,法律是无中生有,历史都是骗人的,政治就是 “ 综合国力 ” 的成王败寇。这种认识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因为把人掰开了揉碎了,也只不过是 60 多种化学元素。美剧《生活大爆炸》让理科生们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叫做 “geek” ,表示自己智力超群,性情古怪。 “geek” 让他们的毫无个性忽然变得时髦奇突起来。 我心目中的 geek ,是《美丽心灵》中的纳什,他的同事曾经这样描述他: “ 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 真正的 geek ,内心有一个纯净如水的科学世界,他们孤僻,但对于俗世人间的浪漫却有含蓄的向往。 理科生们总是认为 “ 空谈误国 长大 ” ;可他们的优越感,几乎喷薄而出,让人难以忽略不计。从小到大,无数老师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 “ 理科学不好了才会去学文科。 ” 于是,我们就生活在一种印象之下:学文的人比学理的人普遍智力更低。事实到底是不是如此,谁都没有统计和证实过,说到底,检验智商这回事,发言权不还是在学理的人手里么?于是,文科的人在学理的人面前多少有点自卑,相信他们情商低是因为智力过高,毫无情趣是因为不拘小节,内心虽然干瘪,可他们提高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 我曾经与一个理科生争辩 “ 到底是曹雪芹伟大还是袁隆平伟大 ” 的问题长达两个月之久,最后谁都没有说服谁,他以 “ 没有人研究怎么种水稻曹雪芹早就饿死了 ” 的结论单方面宣告了自己的胜利。 这就是理科生,觉得天降大任于斯人。在国外,法律系是总统的摇篮,制度立国;而在中国,近几年国家领导人皆出自于理工科大学理工系,技术治国。理科生的法宝是《大学》里的话: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欲正心先诚意,欲诚意先致知,欲致知先格其物 —— 这句话用现代文翻译过来,就是 “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 。 理科生们总是认为 “ 空谈误国 ” ,口头禅是 “ 做大做强 ” 。他们觉得蛋糕做得越大越好,怎么分并不是那么重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有一种 “ 情怀党 ” 和 “ 工业党 ” 的划分方法很是有市场。所谓 “ 情怀党 ” ,不分左右,都是叉着腰骂街的发牢骚的;而 “ 工业党 ” ,则是埋头为这个国家和人民干活的。 理科生们把自己放在 “ 俯首甘为孺子牛 ” 的道德高地上,让人也无从辩驳,从小就被灌输 “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 的文科生们,只好承认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铁分文,百无一用是书生。从前,理科生们把人分成 “ 文青 ” 和 “ 非文青 ” 。现在,他们把人分成 “ 文傻 ” 和 “ 非文傻 ” 。所谓 “ 文傻 ” ,或受限于先天智力的缺陷,或受困于后天的教育,对事实和逻辑罔顾,不仅无用,简直愚蠢,只会抒情,毫无智力活动的迹象。《麦田守望者》里有一段对文学艺术的讽刺,很有代表性 ——“ 我由于自己愚蠢,一直以为她十分聪明。我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她对戏剧文学之类的玩意儿懂得很多。要是一个人对这类玩意儿懂得很多,那你就要花 ” ,口头禅是 “ 做大做强 ” 。他们觉得蛋糕做得越大越好,怎么分并不是那么重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 有一种“ 情怀党 ” 很大功夫才能发现这人是不是真正的愚蠢 ” 。 而微博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掐架,是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女神王菲与科学青年心目中的男神方舟子。大年初三,王菲在其微博上转了一条 “ 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丝毫无恙地屹立在夕阳中 ” 的微博,还说 “ 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遍知佛尊 ” 。 方舟子回应道: “ 还有无数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别忘了顶礼。谁要觉得这尊佛像不可思议的,拿来点把火试试? ” 在一部分理科生眼中,宗教是跳大神,文学是扯淡,经济学是骗钱,法律是无中生有,历史都是骗人的,政治就是 “ 综合国力 ” 的成王败寇。这种认识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因为把人掰开了揉碎了,也只不过是 60 多种化学元素。美剧《生活大爆炸》让理科生们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叫做 “geek” ,表示自己智力超群,性情古怪。 “geek” 让他们的毫无个性忽然变得时髦奇突起来。 我心目中的 geek ,是《美丽心灵》中的纳什,他的同事曾经这样描述他: “ 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 真正的 geek ,内心有一个纯净如水的科学世界,他们孤僻,但对于俗世人间的浪漫却有含蓄的向往。 和 “ 工业党 ” 的划分 方法 很大功夫才能发现这人是不是真正的愚蠢 ” 。 而微博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掐架,是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女神王菲与科学青年心目中的男神方舟子。大年初三,王菲在其微博上转了一条 “ 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丝毫无恙地屹立在夕阳中 ” 的微博,还说 “ 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遍知佛尊 ” 。 方舟子回应道: “ 还有无数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别忘了顶礼。谁要觉得这尊佛像不可思议的,拿来点把火试试? ” 在一部分理科生眼中,宗教是跳大神,文学是扯淡,经济学是骗钱,法律是无中生有,历史都是骗人的,政治就是 “ 综合国力 ” 的成王败寇。这种认识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因为把人掰开了揉碎了,也只不过是 60 多种化学元素。美剧《生活大爆炸》让理科生们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叫做 “geek” ,表示自己智力超群,性情古怪。 “geek” 让他们的毫无个性忽然变得时髦奇突起来。 我心目中的 geek ,是《美丽心灵》中的纳什,他的同事曾经这样描述他: “ 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 真正的 geek ,内心有一个纯净如水的科学世界,他们孤僻,但对于俗世人间的浪漫却有含蓄的向往。 很是有市场 。 所谓 “ 情怀党 ” ,不分左右,都是叉着腰骂街的发牢骚的 ; 而 “ 工业党 ” 控诉理科男 蒋方舟 这事是真的。在某著名理工科大学教室的打水房里,一男一女在排队。女生忽然回头对男生说: “ 我拧不开杯子了。 ” 男生说: “ 哦,那我先打水吧。 ” 还是这所著名的理工科学校的 BBS 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热帖,叫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主贴是怀旧自己少不更事的青葱岁月: “ N 年前某天我约了我刚表白没几天的 mm 一起出去吃宵夜,吃完宵夜又在校园里闲逛,然后送出了我的 firstkiss 。逛到十一点钟回宿舍,她的宿舍已经锁门了,在快到她们楼的时候她忽然说,要是锁门了今天就不回去了。可是我听了这句话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屁颠屁颠地跑到她们门口拉了一下门,门开了 …… 然后我很 haippy 的说,还没锁!!然后 …… 就没有然后了 ……” 底下众多人回帖: “ 伊是隔壁班的美女,上大课的时候要到了我的手机号。某次约出来了,晚秋,夜晚,小树林边。美女说:我冷。我说:咱一起跑跑,跑跑就暖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某女当年约会俺,悄悄和我说:谁谁谁都以为我们是男女朋友呢,真过分。我说,是啊,咱身正不怕影子歪,让他们说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师妹说要给我介绍女朋友,明天早上图书馆门口约给我见,然后第二天到图书馆门口,没见到她说的女朋友,只见到穿了一身新衣服的师妹。俺大呼上当,扬长而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发帖者们回忆自己当年错过了许多暗示,语带懊悔,但是也有些微妙的得意 —— 觉得这种 “ 不解风情 ” 并不是什么愚钝的表示,觉得这顶多算 “ 傻得可爱 ” 。 经常会有人羡慕理工科学校的女生,觉得物以稀为贵,的确,她们少得像快要灭绝的稀有动物,可在那些男生眼里,她们也仅仅是稀有动物而已。理工科男生们经常哭天抢地说自己没有女朋友,可内心深处,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条件太差、活成卢瑟儿(失败者)、没人喜欢,而是一心向学、为人正直、坐怀不乱,待到功成名就的时候,车子会有的,房子会有的, mm 也会有的。 这就是理工男最不让人喜欢的地方:他们的木讷固然也是一种美;他们的实际大多数时候能派上用场;他们的不解风情,总有一天也会 “ 学着自己 ,则是埋头为这个国家和人民干活的。 理科生们把自己放在 “ 俯首甘为孺子牛 ” 的道德高地上,让人也无从辩驳,从小就被灌输 “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控诉理科男 蒋方舟 这事是真的。在某著名理工科大学教室的打水房里,一男一女在排队。女生忽然回头对男生说: “ 我拧不开杯子了。 ” 男生说: “ 哦,那我先打水吧。 ” 还是这所著名的理工科学校的 BBS 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热帖,叫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主贴是怀旧自己少不更事的青葱岁月: “ N 年前某天我约了我刚表白没几天的 mm 一起出去吃宵夜,吃完宵夜又在校园里闲逛,然后送出了我的 firstkiss 。逛到十一点钟回宿舍,她的宿舍已经锁门了,在快到她们楼的时候她忽然说,要是锁门了今天就不回去了。可是我听了这句话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屁颠屁颠地跑到她们门口拉了一下门,门开了 …… 然后我很 haippy 的说,还没锁!!然后 …… 就没有然后了 ……” 底下众多人回帖: “ 伊是隔壁班的美女,上大课的时候要到了我的手机号。某次约出来了,晚秋,夜晚,小树林边。美女说:我冷。我说:咱一起跑跑,跑跑就暖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某女当年约会俺,悄悄和我说:谁谁谁都以为我们是男女朋友呢,真过分。我说,是啊,咱身正不怕影子歪,让他们说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师妹说要给我介绍女朋友,明天早上图书馆门口约给我见,然后第二天到图书馆门口,没见到她说的女朋友,只见到穿了一身新衣服的师妹。俺大呼上当,扬长而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发帖者们回忆自己当年错过了许多暗示,语带懊悔,但是也有些微妙的得意 —— 觉得这种 “ 不解风情 ” 并不是什么愚钝的表示,觉得这顶多算 “ 傻得可爱 ” 。 经常会有人羡慕理工科学校的女生,觉得物以稀为贵,的确,她们少得像快要灭绝的稀有动物,可在那些男生眼里,她们也仅仅是稀有动物而已。理工科男生们经常哭天抢地说自己没有女朋友,可内心深处,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条件太差、活成卢瑟儿(失败者)、没人喜欢,而是一心向学、为人正直、坐怀不乱,待到功成名就的时候,车子会有的,房子会有的, mm 也会有的。 这就是理工男最不让人喜欢的地方:他们的木讷固然也是一种美;他们的实际大多数时候能派上用场;他们的不解风情,总有一天也会 “ 学着自己 ” 的文科生们,只好承认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铁分文,百无一用是书生。 从前,理科生们把人分成 “ 文青 ” 和 “ 控诉理科男 蒋方舟 这事是真的。在某著名理工科大学教室的打水房里,一男一女在排队。女生忽然回头对男生说: “ 我拧不开杯子了。 ” 男生说: “ 哦,那我先打水吧。 ” 还是这所著名的理工科学校的 BBS 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热帖,叫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主贴是怀旧自己少不更事的青葱岁月: “ N 年前某天我约了我刚表白没几天的 mm 一起出去吃宵夜,吃完宵夜又在校园里闲逛,然后送出了我的 firstkiss 。逛到十一点钟回宿舍,她的宿舍已经锁门了,在快到她们楼的时候她忽然说,要是锁门了今天就不回去了。可是我听了这句话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屁颠屁颠地跑到她们门口拉了一下门,门开了 …… 然后我很 haippy 的说,还没锁!!然后 …… 就没有然后了 ……” 底下众多人回帖: “ 伊是隔壁班的美女,上大课的时候要到了我的手机号。某次约出来了,晚秋,夜晚,小树林边。美女说:我冷。我说:咱一起跑跑,跑跑就暖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某女当年约会俺,悄悄和我说:谁谁谁都以为我们是男女朋友呢,真过分。我说,是啊,咱身正不怕影子歪,让他们说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师妹说要给我介绍女朋友,明天早上图书馆门口约给我见,然后第二天到图书馆门口,没见到她说的女朋友,只见到穿了一身新衣服的师妹。俺大呼上当,扬长而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发帖者们回忆自己当年错过了许多暗示,语带懊悔,但是也有些微妙的得意 —— 觉得这种 “ 不解风情 ” 并不是什么愚钝的表示,觉得这顶多算 “ 傻得可爱 ” 。 经常会有人羡慕理工科学校的女生,觉得物以稀为贵,的确,她们少得像快要灭绝的稀有动物,可在那些男生眼里,她们也仅仅是稀有动物而已。理工科男生们经常哭天抢地说自己没有女朋友,可内心深处,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条件太差、活成卢瑟儿(失败者)、没人喜欢,而是一心向学、为人正直、坐怀不乱,待到功成名就的时候,车子会有的,房子会有的, mm 也会有的。 这就是理工男最不让人喜欢的地方:他们的木讷固然也是一种美;他们的实际大多数时候能派上用场;他们的不解风情,总有一天也会 “ 学着自己 非文青 ” 。现在,他们把人分成 “ 文傻 ” 很大功夫才能发现这人是不是真正的愚蠢 ” 。 而微博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掐架,是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女神王菲与科学青年心目中的男神方舟子。大年初三,王菲在其微博上转了一条 “ 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丝毫无恙地屹立在夕阳中 ” 的微博,还说 “ 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遍知佛尊 ” 。 方舟子回应道: “ 还有无数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别忘了顶礼。谁要觉得这尊佛像不可思议的,拿来点把火试试? ” 在一部分理科生眼中,宗教是跳大神,文学是扯淡,经济学是骗钱,法律是无中生有,历史都是骗人的,政治就是 “ 综合国力 ” 的成王败寇。这种认识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因为把人掰开了揉碎了,也只不过是 60 多种化学元素。美剧《生活大爆炸》让理科生们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叫做 “geek” ,表示自己智力超群,性情古怪。 “geek” 让他们的毫无个性忽然变得时髦奇突起来。 我心目中的 geek ,是《美丽心灵》中的纳什,他的同事曾经这样描述他: “ 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 真正的 geek ,内心有一个纯净如水的科学世界,他们孤僻,但对于俗世人间的浪漫却有含蓄的向往。 和 “ 非文傻 ” 。所谓 “ 文傻 ” ,或受限于先天智力的缺陷, 很大功夫才能发现这人是不是真正的愚蠢 ” 。 而微博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掐架,是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女神王菲与科学青年心目中的男神方舟子。大年初三,王菲在其微博上转了一条 “ 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丝毫无恙地屹立在夕阳中 ” 的微博,还说 “ 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遍知佛尊 ” 。 方舟子回应道: “ 还有无数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别忘了顶礼。谁要觉得这尊佛像不可思议的,拿来点把火试试? ” 在一部分理科生眼中,宗教是跳大神,文学是扯淡,经济学是骗钱,法律是无中生有,历史都是骗人的,政治就是 “ 综合国力 ” 的成王败寇。这种认识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因为把人掰开了揉碎了,也只不过是 60 多种化学元素。美剧《生活大爆炸》让理科生们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叫做 “geek” ,表示自己智力超群,性情古怪。 “geek” 让他们的毫无个性忽然变得时髦奇突起来。 我心目中的 geek ,是《美丽心灵》中的纳什,他的同事曾经这样描述他: “ 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 真正的 geek ,内心有一个纯净如水的科学世界,他们孤僻,但对于俗世人间的浪漫却有含蓄的向往。 或 受困于后天的教育,对事实和逻辑罔顾,不仅无用,简直愚蠢,只会抒情,毫无智力活动的迹象。 长大 ” ;可他们的优越感,几乎喷薄而出,让人难以忽略不计。从小到大,无数老师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 “ 理科学不好了才会去学文科。 ” 于是,我们就生活在一种印象之下:学文的人比学理的人普遍智力更低。事实到底是不是如此,谁都没有统计和证实过,说到底,检验智商这回事,发言权不还是在学理的人手里么?于是,文科的人在学理的人面前多少有点自卑,相信他们情商低是因为智力过高,毫无情趣是因为不拘小节,内心虽然干瘪,可他们提高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 我曾经与一个理科生争辩 “ 到底是曹雪芹伟大还是袁隆平伟大 ” 的问题长达两个月之久,最后谁都没有说服谁,他以 “ 没有人研究怎么种水稻曹雪芹早就饿死了 ” 的结论单方面宣告了自己的胜利。 这就是理科生,觉得天降大任于斯人。在国外,法律系是总统的摇篮,制度立国;而在中国,近几年国家领导人皆出自于理工科大学理工系,技术治国。理科生的法宝是《大学》里的话: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欲正心先诚意,欲诚意先致知,欲致知先格其物 —— 这句话用现代文翻译过来,就是 “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 。 理科生们总是认为 “ 空谈误国 ” ,口头禅是 “ 做大做强 ” 。他们觉得蛋糕做得越大越好,怎么分并不是那么重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有一种 “ 情怀党 ” 和 “ 工业党 ” 的划分方法很是有市场。所谓 “ 情怀党 ” ,不分左右,都是叉着腰骂街的发牢骚的;而 “ 工业党 ” ,则是埋头为这个国家和人民干活的。 理科生们把自己放在 “ 俯首甘为孺子牛 ” 的道德高地上,让人也无从辩驳,从小就被灌输 “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 的文科生们,只好承认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铁分文,百无一用是书生。从前,理科生们把人分成 “ 文青 ” 和 “ 非文青 ” 。现在,他们把人分成 “ 文傻 ” 和 “ 非文傻 ” 。所谓 “ 文傻 ” ,或受限于先天智力的缺陷,或受困于后天的教育,对事实和逻辑罔顾,不仅无用,简直愚蠢,只会抒情,毫无智力活动的迹象。《麦田守望者》里有一段对文学艺术的讽刺,很有代表性 ——“ 我由于自己愚蠢,一直以为她十分聪明。我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她对戏剧文学之类的玩意儿懂得很多。要是一个人对这类玩意儿懂得很多,那你就要花 《麦田守望者》里有一段对文学艺术的讽刺,很有代表性 —— “ 控诉理科男 蒋方舟 这事是真的。在某著名理工科大学教室的打水房里,一男一女在排队。女生忽然回头对男生说: “ 我拧不开杯子了。 ” 男生说: “ 哦,那我先打水吧。 ” 还是这所著名的理工科学校的 BBS 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热帖,叫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主贴是怀旧自己少不更事的青葱岁月: “ N 年前某天我约了我刚表白没几天的 mm 一起出去吃宵夜,吃完宵夜又在校园里闲逛,然后送出了我的 firstkiss 。逛到十一点钟回宿舍,她的宿舍已经锁门了,在快到她们楼的时候她忽然说,要是锁门了今天就不回去了。可是我听了这句话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屁颠屁颠地跑到她们门口拉了一下门,门开了 …… 然后我很 haippy 的说,还没锁!!然后 …… 就没有然后了 ……” 底下众多人回帖: “ 伊是隔壁班的美女,上大课的时候要到了我的手机号。某次约出来了,晚秋,夜晚,小树林边。美女说:我冷。我说:咱一起跑跑,跑跑就暖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某女当年约会俺,悄悄和我说:谁谁谁都以为我们是男女朋友呢,真过分。我说,是啊,咱身正不怕影子歪,让他们说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师妹说要给我介绍女朋友,明天早上图书馆门口约给我见,然后第二天到图书馆门口,没见到她说的女朋友,只见到穿了一身新衣服的师妹。俺大呼上当,扬长而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发帖者们回忆自己当年错过了许多暗示,语带懊悔,但是也有些微妙的得意 —— 觉得这种 “ 不解风情 ” 并不是什么愚钝的表示,觉得这顶多算 “ 傻得可爱 ” 。 经常会有人羡慕理工科学校的女生,觉得物以稀为贵,的确,她们少得像快要灭绝的稀有动物,可在那些男生眼里,她们也仅仅是稀有动物而已。理工科男生们经常哭天抢地说自己没有女朋友,可内心深处,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条件太差、活成卢瑟儿(失败者)、没人喜欢,而是一心向学、为人正直、坐怀不乱,待到功成名就的时候,车子会有的,房子会有的, mm 也会有的。 这就是理工男最不让人喜欢的地方:他们的木讷固然也是一种美;他们的实际大多数时候能派上用场;他们的不解风情,总有一天也会 “ 学着自己 我由于自己愚蠢,一直以为她十分聪明。我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她对戏剧文学之类的玩意儿懂得很多。要是一个人对这类玩意儿懂得很多,那你就要花很大功夫才能发现这人是不是真正的愚蠢 ” 。 而微博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掐架,是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女神王菲 与 很大功夫才能发现这人是不是真正的愚蠢 ” 。 而微博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掐架,是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女神王菲与科学青年心目中的男神方舟子。大年初三,王菲在其微博上转了一条 “ 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丝毫无恙地屹立在夕阳中 ” 的微博,还说 “ 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遍知佛尊 ” 。 方舟子回应道: “ 还有无数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别忘了顶礼。谁要觉得这尊佛像不可思议的,拿来点把火试试? ” 在一部分理科生眼中,宗教是跳大神,文学是扯淡,经济学是骗钱,法律是无中生有,历史都是骗人的,政治就是 “ 综合国力 ” 的成王败寇。这种认识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因为把人掰开了揉碎了,也只不过是 60 多种化学元素。美剧《生活大爆炸》让理科生们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叫做 “geek” ,表示自己智力超群,性情古怪。 “geek” 让他们的毫无个性忽然变得时髦奇突起来。 我心目中的 geek ,是《美丽心灵》中的纳什,他的同事曾经这样描述他: “ 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 真正的 geek ,内心有一个纯净如水的科学世界,他们孤僻,但对于俗世人间的浪漫却有含蓄的向往。 科学青年心目中的男神方舟子。大年初三,王菲在其微博上转了一条 “ 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丝毫无恙地屹立在夕阳中 ” 的微博,还说 “ 控诉理科男 蒋方舟 这事是真的。在某著名理工科大学教室的打水房里,一男一女在排队。女生忽然回头对男生说: “ 我拧不开杯子了。 ” 男生说: “ 哦,那我先打水吧。 ” 还是这所著名的理工科学校的 BBS 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热帖,叫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主贴是怀旧自己少不更事的青葱岁月: “ N 年前某天我约了我刚表白没几天的 mm 一起出去吃宵夜,吃完宵夜又在校园里闲逛,然后送出了我的 firstkiss 。逛到十一点钟回宿舍,她的宿舍已经锁门了,在快到她们楼的时候她忽然说,要是锁门了今天就不回去了。可是我听了这句话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屁颠屁颠地跑到她们门口拉了一下门,门开了 …… 然后我很 haippy 的说,还没锁!!然后 …… 就没有然后了 ……” 底下众多人回帖: “ 伊是隔壁班的美女,上大课的时候要到了我的手机号。某次约出来了,晚秋,夜晚,小树林边。美女说:我冷。我说:咱一起跑跑,跑跑就暖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某女当年约会俺,悄悄和我说:谁谁谁都以为我们是男女朋友呢,真过分。我说,是啊,咱身正不怕影子歪,让他们说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师妹说要给我介绍女朋友,明天早上图书馆门口约给我见,然后第二天到图书馆门口,没见到她说的女朋友,只见到穿了一身新衣服的师妹。俺大呼上当,扬长而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发帖者们回忆自己当年错过了许多暗示,语带懊悔,但是也有些微妙的得意 —— 觉得这种 “ 不解风情 ” 并不是什么愚钝的表示,觉得这顶多算 “ 傻得可爱 ” 。 经常会有人羡慕理工科学校的女生,觉得物以稀为贵,的确,她们少得像快要灭绝的稀有动物,可在那些男生眼里,她们也仅仅是稀有动物而已。理工科男生们经常哭天抢地说自己没有女朋友,可内心深处,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条件太差、活成卢瑟儿(失败者)、没人喜欢,而是一心向学、为人正直、坐怀不乱,待到功成名就的时候,车子会有的,房子会有的, mm 也会有的。 这就是理工男最不让人喜欢的地方:他们的木讷固然也是一种美;他们的实际大多数时候能派上用场;他们的不解风情,总有一天也会 “ 学着自己 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遍知佛尊 ” 。 控诉理科男 蒋方舟 这事是真的。在某著名理工科大学教室的打水房里,一男一女在排队。女生忽然回头对男生说: “ 我拧不开杯子了。 ” 男生说: “ 哦,那我先打水吧。 ” 还是这所著名的理工科学校的 BBS 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热帖,叫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主贴是怀旧自己少不更事的青葱岁月: “ N 年前某天我约了我刚表白没几天的 mm 一起出去吃宵夜,吃完宵夜又在校园里闲逛,然后送出了我的 firstkiss 。逛到十一点钟回宿舍,她的宿舍已经锁门了,在快到她们楼的时候她忽然说,要是锁门了今天就不回去了。可是我听了这句话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屁颠屁颠地跑到她们门口拉了一下门,门开了 …… 然后我很 haippy 的说,还没锁!!然后 …… 就没有然后了 ……” 底下众多人回帖: “ 伊是隔壁班的美女,上大课的时候要到了我的手机号。某次约出来了,晚秋,夜晚,小树林边。美女说:我冷。我说:咱一起跑跑,跑跑就暖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某女当年约会俺,悄悄和我说:谁谁谁都以为我们是男女朋友呢,真过分。我说,是啊,咱身正不怕影子歪,让他们说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师妹说要给我介绍女朋友,明天早上图书馆门口约给我见,然后第二天到图书馆门口,没见到她说的女朋友,只见到穿了一身新衣服的师妹。俺大呼上当,扬长而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发帖者们回忆自己当年错过了许多暗示,语带懊悔,但是也有些微妙的得意 —— 觉得这种 “ 不解风情 ” 并不是什么愚钝的表示,觉得这顶多算 “ 傻得可爱 ” 。 经常会有人羡慕理工科学校的女生,觉得物以稀为贵,的确,她们少得像快要灭绝的稀有动物,可在那些男生眼里,她们也仅仅是稀有动物而已。理工科男生们经常哭天抢地说自己没有女朋友,可内心深处,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条件太差、活成卢瑟儿(失败者)、没人喜欢,而是一心向学、为人正直、坐怀不乱,待到功成名就的时候,车子会有的,房子会有的, mm 也会有的。 这就是理工男最不让人喜欢的地方:他们的木讷固然也是一种美;他们的实际大多数时候能派上用场;他们的不解风情,总有一天也会 “ 学着自己 方舟子回应道: “ 很大功夫才能发现这人是不是真正的愚蠢 ” 。 而微博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掐架,是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女神王菲与科学青年心目中的男神方舟子。大年初三,王菲在其微博上转了一条 “ 木制佛像在大火中竟然丝毫无恙地屹立在夕阳中 ” 的微博,还说 “ 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遍知佛尊 ” 。 方舟子回应道: “ 还有无数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别忘了顶礼。谁要觉得这尊佛像不可思议的,拿来点把火试试? ” 在一部分理科生眼中,宗教是跳大神,文学是扯淡,经济学是骗钱,法律是无中生有,历史都是骗人的,政治就是 “ 综合国力 ” 的成王败寇。这种认识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因为把人掰开了揉碎了,也只不过是 60 多种化学元素。美剧《生活大爆炸》让理科生们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叫做 “geek” ,表示自己智力超群,性情古怪。 “geek” 让他们的毫无个性忽然变得时髦奇突起来。 我心目中的 geek ,是《美丽心灵》中的纳什,他的同事曾经这样描述他: “ 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 真正的 geek ,内心有一个纯净如水的科学世界,他们孤僻,但对于俗世人间的浪漫却有含蓄的向往。 还有无数尊葬身火海的佛像你也别忘了顶礼。谁要觉得这尊佛像不可思议的,拿来点把火试试? ” 在一部分理科生眼中,宗教是跳大神,文学是扯淡,经济学是骗钱,法律是无中生有,历史都是骗人的,政治就是 “ 综合国力 控诉理科男 蒋方舟 这事是真的。在某著名理工科大学教室的打水房里,一男一女在排队。女生忽然回头对男生说: “ 我拧不开杯子了。 ” 男生说: “ 哦,那我先打水吧。 ” 还是这所著名的理工科学校的 BBS 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热帖,叫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主贴是怀旧自己少不更事的青葱岁月: “ N 年前某天我约了我刚表白没几天的 mm 一起出去吃宵夜,吃完宵夜又在校园里闲逛,然后送出了我的 firstkiss 。逛到十一点钟回宿舍,她的宿舍已经锁门了,在快到她们楼的时候她忽然说,要是锁门了今天就不回去了。可是我听了这句话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屁颠屁颠地跑到她们门口拉了一下门,门开了 …… 然后我很 haippy 的说,还没锁!!然后 …… 就没有然后了 ……” 底下众多人回帖: “ 伊是隔壁班的美女,上大课的时候要到了我的手机号。某次约出来了,晚秋,夜晚,小树林边。美女说:我冷。我说:咱一起跑跑,跑跑就暖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某女当年约会俺,悄悄和我说:谁谁谁都以为我们是男女朋友呢,真过分。我说,是啊,咱身正不怕影子歪,让他们说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师妹说要给我介绍女朋友,明天早上图书馆门口约给我见,然后第二天到图书馆门口,没见到她说的女朋友,只见到穿了一身新衣服的师妹。俺大呼上当,扬长而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发帖者们回忆自己当年错过了许多暗示,语带懊悔,但是也有些微妙的得意 —— 觉得这种 “ 不解风情 ” 并不是什么愚钝的表示,觉得这顶多算 “ 傻得可爱 ” 。 经常会有人羡慕理工科学校的女生,觉得物以稀为贵,的确,她们少得像快要灭绝的稀有动物,可在那些男生眼里,她们也仅仅是稀有动物而已。理工科男生们经常哭天抢地说自己没有女朋友,可内心深处,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条件太差、活成卢瑟儿(失败者)、没人喜欢,而是一心向学、为人正直、坐怀不乱,待到功成名就的时候,车子会有的,房子会有的, mm 也会有的。 这就是理工男最不让人喜欢的地方:他们的木讷固然也是一种美;他们的实际大多数时候能派上用场;他们的不解风情,总有一天也会 “ 学着自己 ” 的成王败寇。这种认识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因为把人掰开了揉碎了,也只不过是 60 多种化学元素。 美剧《生活大爆炸》让理科生们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叫做“ geek ”,表示自己智力超群,性情古怪。“ geek ”让他们的毫无个性忽然变得时髦奇突起来。 我心目中的 长大”;可他们的优越感,几乎喷薄而出,让人难以忽略不计。 从小到大,无数老师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理科学不好了才会去学文科。”于是,我们就生活在一种印象之下:学文的人比学理的人普遍智力更低。事实到底是不是如此,谁都没有统计和证实过,说到底,检验智商这回事,发言权不还是在学理的人手里么?于是,文科的人在学理的人面前多少有点自卑,相信他们情商低是因为智力过高,毫无情趣是因为不拘小节,内心虽然干瘪,可他们提高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 我曾经与一个理科生争辩“到底是曹雪芹伟大还是袁隆平伟大”的问题长达两个月之久,最后谁都没有说服谁,他以“没有人研究怎么种水稻曹雪芹早就饿死了”的结论单方面宣告了自己的胜利。这就是理科生,觉得天降大任于斯人。在国外,法律系是总统的摇篮,制度立国;而在中国,近几年国家领导人皆出自于理工科大学理工系,技术治国。理科生的法宝是《大学》里的话: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欲正心先诚意,欲诚意先致知,欲致知先格其物——这句话用现代文翻译过来,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理科生们总是认为“空谈误国”,口头禅是“做大做强”。他们觉得蛋糕做得越大越好,怎么分并不是那么重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有一种“情怀党”和“工业党”的划分方法很是有市场。所谓“情怀党”,不分左右,都是叉着腰骂街的发牢骚的;而“工业党”,则是埋头为这个国家和人民干活的。理科生们把自己放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道德高地上,让人也无从辩驳,从小就被灌输“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的文科生们,只好承认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铁分文,百无一用是书生。从前,理科生们把人分成“文青”和“非文青”。现在,他们把人分成“文傻”和“非文傻”。所谓“文傻”,或受限于先天智力的缺陷,或受困于后天的教育,对事实和逻辑罔顾,不仅无用,简直愚蠢,只会抒情,毫无智力活动的迹象。《麦田守望者》里有一段对文学艺术的讽刺,很有代表性——“我由于自己愚蠢,一直以为她十分聪明。我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她对戏剧文学之类的玩意儿懂得很多。要是一个人对这类玩意儿懂得很多,那你就要花 geek ,是《美丽心灵》中的纳什,他的同事曾经这样描述他:“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真正的 geek ,内心有一个纯净如水的科学世界,他们孤僻,但对于俗世人间的浪漫却有含蓄的向往。 来源: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89803f0102e6b2.html ) - 控诉理科男 _ 蒋方舟 _ 新浪博客
1965 次阅读|4 个评论
清华才女蒋方舟的作品其母尚爱兰代笔?
热度 14 Majorite 2012-1-28 07:11
清华才女蒋方舟的作品其母尚爱兰代笔? 造假造出一个个奇迹。但是,假的终究是假的,迟早被揭发、被曝光! 若蒋方舟作品真为其母尚爱兰代笔,这就是湖北又一造假丑闻! 清华大学应该认真核实调查,若属实,应取消其学籍。 领导有政绩工程、地方有形象工程、母亲就有育儿工程。你们能把兵娃子吹成雷锋,母亲能把孩子树为神童,放卫星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那位作假成性的院士带的一位大学生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论文奖,他说“感谢导师、感谢师姐师兄,没有他们我就不可能获这个奖”,内中含义,不要我说,大家知道。还是这位院士,把一位地大校友在美国加州河边分校一位老美教授指导的一篇博文拿到中国教育部获优秀博士奖,他变成这个博士生唯一的指导老师,脸皮厚嘛?培养学生关键是要培养他们对科学严肃认真、求真求实求真理。所以说,这位院士是误人子弟。他自己得手骗个院士,总想把自己的实战经验授予学生。这年头,小学生参加竞赛的图画、书法、作文也都拼爸拼妈, 作假从娃娃抓起了。不择手段,捞名捞利,不要脸。 “对学术造假零容忍”迄今还停留在口头上,有人将之归因于文化,我却不以为然。寄希望窃国者惩罚窃钩者,不太现实,于是越来越多形形色色的窃钩者。只有得民心者得国,窃钩者自然不敢行凶作恶。 ------------------------------------------------------------------------------------- 蒋方舟,又一个假造的高人 文/广州老农 (万维网) 蒋方舟这孩子,我老早就知道了。据 说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写文章,且在广州某著名报纸上开过专栏。说心里话,看着这样骄人的成绩,除了让人感觉后生可畏之外,就是满心的妒忌了。但不管怎样, 在以前很长时间中,我是从来没有想到其成名的背后会有什么隐秘的。直到今天,当我无意中在某网站看到“飞鸟与恰克”网友的文章《蒋方舟作品为其母代笔》后,才忽然意识到这种可能。 “飞鸟与恰克”对其母亲代笔的可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其主要的论据有三:“第一, 我不否认,天才是存在的,但那并不包括散文及小说的写作者。做为资深写手都 知道,散文需要很开阔的视野,小说需要有一定的组织架构能力。而年龄太小的写作者,无疑不具备这个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年纪小的写手,常是因为有背 后推手的原因。比如,姚牧云。即便抄袭更改的能力,她也不具备,而是由其父代笔。第二,蒋方舟七岁开始写作,八岁即在南方一些著名报刊上开设专栏,九岁即出书,速度之快,令人眼花缭乱。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说,***岁根本不识几个字,何况,孩子的视野和文笔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看过蒋方舟*** 岁时的专栏,不但涉及世界政治经济娱乐多个领域,其文笔之老辣,人情之练达,世事之洞察,绝不是出自一个***岁孩子之手,绝对是成年人而为。第三,倘若 我以上两点都不成立,那么,为什么做为一个写过那么多作品,头上有那么多桂冠的资深作者,为什么高考作文竟然不着一字?就算是看错了时间,高考看错时间的 概率几近于零,就算她正好是这几近于零的那几个考生之一,也不可能一字不写吧。” 由以上三个依据,“飞鸟与恰克”得出了最后的结论:“她以往所有作品均为其母代笔,高考作文之所以不着一字,是担心没有其母代笔,写出来的作文,与以往风格层次完全不同,反而成为自荐进入清华的绊脚石,所以干脆以看错时间为由,不着一字。” 认 真研究“飞鸟与恰克”如上的言论,我认为其观点是可以信服的。首先,关于写做能力的问题,我同意“飞鸟与恰克”的看法。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来说,写点小记 叙文也许是不太困难的。但如果真要写出象其专栏中的那些文字来,我真的非常怀疑其能力。那是需要非常多的社会和生活阅历的,而那种文字给人的感觉,似乎更 象她母亲的作品。而关于她高考作文一字不写的问题,其中就更有猫腻了。我不会相信她看错时间这种可能,而唯一可信的解释,应该是她根本不会写作文。 对马上要进入清华大门的蒋方舟来 说,被暴出这样的奇闻来,无疑如粪坑里被人扔进半块砖头,浑身上下是擦不去的恶心。但做为更象行政机构的清华大学来说,必然是不在乎这样的闲言碎语的。他 们相信天才,信奉有教无类,当然更相信自己的权威。即使“飞鸟与恰克”的推理就是事实,即使有人拿出了客观的证据,那又能如何呢?在如今的社会,连造了假 老虎都能被扯淡,还有什么假造行为见不得人呢?但从本质上说,清华想招的不过是个名人而已,他们是不会在乎这女孩会不会写文章的。这似乎早已成了清华这样 伟大的学校的规矩,这也恰好彰显出名人的威力。 著名作家王蒙最近说过:“全国每年都要生产大批文学作品,但实情是著名作家越多,著名作品 越少,文坛越热闹离文学越远。”由王先生的话里,可以看到如今文坛的悲哀。中国历史上凡是出了名的大家,几乎都是名与书相伴的。想到了《三国演义》,必然 知道有个罗贯中;想到《西游记》,必定知道吴承恩。这些顶级的文人,不是因为自己的出名才被后人牢记,而是因为他们伟大的作品才让人们牢记他们这些写书的 人的。而如今的文坛,表面上越来越热闹,却越来越象演闹剧。凡是出了名的人,几乎全是靠恶炒为人所知,没有什么人能拿出被世人牢记的作品。对于如此名人, 我们能说他们是真正的作家吗?但那些所谓的作家自己是不会主动摘掉自己的头衔的。即使抄袭被世人共知,即使由他人代笔成了名人,他们也依然会面不改色心不 跳,依然恬不知耻地做自己的名人。他们那脸皮的厚度,真难在地球上找到另外一个物种可以与之比拟。 姚牧云与蒋方舟的出名历程大体相同,但前者显然并不聪明。如果真的想出名,抄袭是迟早都会被人发现的。这不能怪姚牧云这个傻孩子,要怪只能怪他那弱智的父亲。而相比之下,蒋方舟的母亲就高明多了。蒋母尚爱兰本人就是个挺有名的作家,曾经在某报纸开设专栏,且出版有小说《永不原谅》、散文集《数字美人》、《蒋方舟的作文革命》等作品,尚获得过首届“榕树下网络文学大赛”金奖,是名躁一时的美女作家。对于这样专业的作家,为几岁的孩子随便写上几笔,必然足以惊世捍俗。这就如清华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同写一道作文题,那小学生哪个能是其对手? 由此可见,蒋方舟这 母亲确实非等闲之辈,其幕后的杰作也许比其自身在文坛上的成就更加骄人。但不知其有没有想过,一旦到了类似考试作文的时候,难道能永远以“看错时间”为借 口吗?因此,这貌似伟大的母亲,似乎与姚牧云伟大的父亲一样愚蠢,因为她幕后所做的一切,终有一天会被“飞鸟与恰克”这样的人士怀疑、追究,并查得水落石 出,最后岂能不臭名昭著? 如今的作家啊,如今的名人,还有谁不是造假的高人?
个人分类: 学术与学养|6926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珍稀物质荷尔蒙/蒋方舟 :许多年之后,我仍然记得自己荷尔蒙
hailang0 2012-1-14 17:34
按语:小蒋,蒋小妹是俺呆过七年,博士毕业后又像杀回去的地方(wh)诞生的学生作家。记得后来知道他被清华降分以录的消息以后,大为自己感到不平! 自己当年高考之际,曾经以铁路局三好的身份寄望加分,能够进入武大。谁料俺的母校师长都是傻冒,不知道去省里讨得一个红色的标签贴在我们的档案袋上面。结果我变成了武汉稀饭学院的大学生,从此走上了现在舞文弄墨、三寸讲台奉献一生的做梦也想不到的“光荣岗位”——“教书育人”! 唉,谁怪自己学生时代没有小蒋那么优秀呢? 大家下面看到的是我从她的博客上竊来的东东,版权属于原作者,引用地址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89803f0102e3m6.html 珍稀物质荷尔蒙 蒋方舟 许多年之后,我 仍然记得自己荷尔蒙勃发的那个 下午。 我还在上初中 ,不记得是十三岁还是十四岁,炎热的暑假我在电脑前写作,蝉在下午两点的热浪中竭力叫嚷,汗把我黏在椅子的竹坐垫上。 我写作的电脑不能上网 ,唯一在写作间歇的 消遣和奖赏是能看个盗版 DVD 影碟。那天我看的是迈克尔·杰克逊的 MV ,屏幕上 , 已经变得雪白的迈克尔 · 杰克逊在古巴的 一个 街区舞蹈,数万棕黑皮肤的人跟他身后,鸣鼓狂欢。我瞥见迈克尔 · 杰克逊腾起的纤细身体,以及 歌唱时 兴奋扭曲近乎狰狞的脸。 那一瞬间我只觉得有电流击穿大脑皮层,刺激十分,震荡非常,久久不能复位。到现在,我跟人说起自己第一个有非分之想的对象是迈克尔·杰克逊,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没办法,神经中枢的事情我也不能解释,就是爱他那时已经备受摧残的脸。我那时看了眼时钟,默念下时间,心想人生从此刻变得不同。 人生从此大概也就不同了。 在此之前,我是没有性别的人。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对门住了个和我差不多大的男孩,非常调皮,他的父母惩罚他的办法是剥光了他,让他在门口罚站。 有一次,我闹着要离家出走,父母说:“你走可以,但是衣服鞋子都是我们家的,你不能带走。”于是我火速把自己剥光,冲出家门。走到家属院门口,听到依稀有行人和摩托车的声音就害怕了,一路小跑着回到家门口,碍于面子也不敢敲门,怕灭自己威风长他人志气,就这样畏畏葸葸地全裸站在门口。 站了不久,邻居的小男孩也被全裸着扔出来。 我们两个裸体小人相对站着,距离不过两三米。到了下班的点儿,大人三三两两地回来。上楼时,看着我俩门神一样相对站着,黝黑嶙峋的两具身体,赤身裸体还要维持尊严地绷着脸,大人们都忍不住笑,一边上楼一边回头看,继续笑。 后来,我看美剧和外国电影,看到萝莉和正太相爱,在夕阳下献出初吻,夕阳照耀他们的金发,我总是非常羡慕,羡慕他们小小年纪就意识到自己性别的魅力,多健康多美好。而我的童年对异性最深刻的记忆,就是那面面相觑、不辨男女的两具裸体,像女娲刚造出来的小人。 十二岁的时候,我写了本书,书引起了一些诧异,主要还是因为涉及了一些所谓的“成人话题”。早恋、性启蒙之类的。对我来说,反而诧异于大人的诧异。因为那时的我,视全世界的人都是没有性别的人,并没有真正性意识的觉醒,荷尔蒙也远远没被唤醒。 住在拥挤不堪的小房间里,父母做爱,我们假装熟睡——这对我来说不是色情刺激,而是生活本身。 性荷尔蒙和爱情无关,只和性成熟有关。被称为“早熟”的我,如果按照荷尔蒙的标准来推算,反而晚熟了。在那个被迈克尔·杰克逊弄得 血脉贲张 的下午之后,我才开始变得不一样了。开始矫揉和扭捏,知道大脑里总是让人恼怒地源源不断分泌、让人脸红傻笑的东西叫做荷尔蒙。 十五六岁的时候,隔壁班有个骨骼清奇的男生,瘦高个,戴眼镜,头发软,爱穿白青两色,秋天爱穿毛衣。他大提琴拉得好,是学校乐队的首席,每次演出总在最靠前的位置。班里也有女生偶尔会提到他,我总是假装记不全他的名字。 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总是在上课上楼的时候碰到,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在楼梯两侧各自低头走。我心跳很快,脑浆要沸腾成一锅浆糊。 人脑中有三种物质,一种是让人兴奋的多巴胺,一种是去甲肾上腺素,另一种是苯和胺的化合物。当人脑浸入这些化学物质的时候,就会坠入情网。 在那一段时间里,我大脑每天都咕嘟咕嘟地煮在这复杂的混合物中,一度以为所有的脑细胞都会烧干烧烬。 荷尔蒙是粉红色的,每天在楼梯间里如梦似幻一分半钟,渲染清教徒一样黯淡的高中生活。 我那时候写了本言情小说,男主人公照着隔壁大提琴男的样子写。小说里的爱情活动主要是散步,并肩行走就已经是获得感情享受的标准动作,写作时会幻想偶尔意外的肢体相碰,自己用左手去抚摸右手手背模拟,就已经害羞得快要中风。 言情小说写完之后,我和隔壁的大提琴男还是连互相问好都不曾有过。我非常天真地以为已经有了互有好感的默契,把沉默视为男女双方渴望接触而形成的张力。那时候的我,雌性激素根本不需要对方的回应来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它自己就旺盛澎湃得能在空中自燃。 我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话,是快要高中毕业的时候,两人仍是前后脚在楼梯上。我在前他在后,他忽然快几步追上我,要我给他签个名,说以后可能会升值。我非常谨慎害羞地表示:恐怕要等我死后一百年,签名才有升值的可能性。 那段少女时期是后无来者的吧。因为我上大学之后就陷入了激素干涸的危机当中,常常干笑,几乎不再有心跳加速的经历,且视男性美貌如粪土,偶尔托腮表演对美男子的憧憬,内心也有一个知根知底的声音说:“呸。” 我一度以为是因为来到北京,天气太干,空气太差,冬天太长太凌烈,冻结了我的荷尔蒙。后来想想,觉得北京是无辜的,是自己失去了憧憬的能力。 还是人变得现实了,知道荷尔蒙是不可靠的。人大脑中分泌出令人陷入爱河的那三种物质,目的是让两人干柴烈火,交配生出载有双方基因的后代。可这三种物质终会消失,因为从概率上来看,只有交配得足够多,才能试出最好的基因组合,有最好的后代。 从这种角度上来说,人的生理结构是拒绝“从此幸福美满生活在一起”这一种结局的。 我慢慢长大,自己还没有经历什么,已经听说过足够多他人的生活。有人怀孕,有人离婚,有人玩心不改,有人红杏出墙,有人趟过男人河终觅得良人前世勾销,有人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也要一鼓作气隐忍强撑下半生。 了解得越多,越会得出“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这样的大俗结论,那些看上去很美的人,也会苦笑说:“其实你不懂。”而且他们竟然不是在撒谎。 知道人人皆有憾,似乎也不该瞬间幸灾乐祸。正确的反应似乎该是别过脸去,对他人的生活礼貌地丧失好奇,没有谁的生活值得羡慕,自己的生活也没有那么难以忍受。不知道能不能埋怨现实是抽干了荷尔蒙的东西,只是觉得对二十多岁的我来说,荷尔蒙已经近于鸡肋,用理智满打满算地使用好,才是持家之道。
3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给清华大学的 一封 信
dongzg101 2011-12-15 00:58
恋,还是不恋 乞力马扎罗山手记 蒋方舟/文 给清华大学的一封信 2011-04-02 16:24:48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 字号 大 中 小 订阅 清华,你好! 和你的故事要从头说起,虽然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开头可言。2008年,我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被清华降分录取。夏天自己拎着大包小包来学校,报道的地点已经有媒体围追堵截,要求我畅想校园生活,我那时说“记录生活的日子结束,生活开始了。”——奋不顾身飞蛾扑火,有“时间开始了”的自我感动劲儿。 如今我已大三,却还没有真正融入校园生活。现在在学校还常常迷路,同学讨论的成绩与保研,我也大都一头雾水。嘟嘟囔囔对学校的不满却说了很多,拿人不手软,吃人不嘴短。时值百年校庆,我想说给学校的,也不是感恩与颂圣,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怨言。 因为身在学校,所以不能仅抱怨些片儿汤的话。白衣飘飘的年代没了,就别再紧紧拽住时间的裙角嗫嚅呻吟;学术之不知礼之不存,也已经没有再捶胸顿足的必要;大师离去,微斯人吾谁与归。大势如此,学院当然不能幸免,所以也别再长歌当哭了罢。 然而,除去以上这些,我对大学仍有抱怨,仍有不满,仍有震恐,仍有大惊小怪,仍有不情之请。 大一、大二的时候,我喜欢拽着人聊政治。当然,大部分情况是我支离破碎地复述着我在网上看到、饭局上听到的只言片语,骇人听闻。我的同学们总是左顾右盼坐立难安,一副盼着人把他们解救走的样子,实在被逼急才敷衍笑道:“中国就是这样的。” 我那时还觉得奇怪,二十出头正是对政治敏感的时期,即使是纯生理上也应有些喷张和兴奋,可他们是如此漠然或畏葸。那时,常常涌到我嘴边的话是:“你们到底在怕什么?” 现在我发现,他们并不是漠然,我的同学们不是不关心,而是自动维护着政府——仿佛维护着自己将要继承的遗产。清华人是可爱的,愤青少,领导多,内心大概还是有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悲壮,表现出来却是高屋建瓴,虚头八脑的老干部摸样。 陈冠中的小说《盛世》里有个叫做韦国的青年人,理想是进入中宣部,因为“一个国家民族不能只靠物质力量,还要有精神力量,人民才会团结在一起。硬实力重要,软实力一样重要……我是学法律的,可以替中宣部的每一项决策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配合依法治国的国家政策。” 韦国加入读书会,组织同学有系统的驳斥网上反动言论,举报反动网站,举报“危险”教授。是年青一代的美丽领袖。 韦国说:“我今年已二十四岁。二十岁那年我做的十年计划,正一步步实现,但我不能自满。毛主席三十岁的时候在做什么?中共中央局五个委员之一。这样一想,我知道我要加倍努力了。” 我身边就有韦国这样的年轻人,越是高等的院校,就越多的如斯荒谬。这也不难理解,北大清华的学子一路都是教育和体制的少年既得利益者,成熟了,自然也是要沿着同一轨迹,而不能跌落到食物链的底端。于是,大学成了掠夺政治资本的地方。 我曾经旁观过学校的干部们做事,与教育和世俗标准下少年得志的成功者打过交道,他们毫无障碍地接受学校给予的一切价值观,自诩主流,一百年不动摇、一百年不怀疑;他们青出于蓝地运用官场技巧与规则,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有时,我看着他们滔滔不绝地在课堂、在会场说些“主流价值观”的话,心想:“他们真相信这些,真可怕。”过了一会儿,又打了个寒战:“他们其实并不相信这些,那就更可怕了。” 天真与成熟、愚昧与清醒、单纯与复杂、糊涂与揣着明白装糊涂,我无法分辨他们是哪一种,也无法分辨哪种更可怕。 可是,你分辨,或者不分辨,他们就在那里。我的同学们,我的精英同学们,以后必然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学术圈或者官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手握生杀大权。空气中有种紧张的成分,未来里藏着某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东西。 百年校庆快到了,学校里大兴土木黄沙飞扬,新的大楼和建筑一天天显现规模,学术成果在日夜赶工,我刚路过操场,看到四千人规模的团体操在训练彩排。 百年建筑清华学堂去年年底在修缮过程中被烧,现在仍罩着绿色的大罩子,依稀只能看见脚手架。忽然想到,文革时清华“百日大武斗”中损毁的建筑,也早就被修复痊愈了吧。记忆失,而永远不会复得。回顾既往岁月,将会把历史理直、理顺,甚至磨灭,下一个百年,又不知后人会怎样回忆起现世。 百年校庆快到了,逢此盛世,锦上添花的话也不缺我一个人来说,泼冷水却是我所擅长的。往小了说,“母校就是你每天骂八百遍,但不许别人骂一句的地方。”往大了说,“为何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那么,就此搁笔,是动情是矫情,就听收信人的吧。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蒋方舟 2010年3月20日 发表于《看历史》 2011年4月1日出刊
1396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清华才女蒋方舟:长安青年与《等待野蛮人》
Helmholtz 2011-11-1 22:22
长安青年与《等待野蛮人》 蒋方舟 (九十后的蒋小MM也能有如此不凡的识见,说明中国社会的确是进步了。博主评论) 东莞某镇的电视台,正在举办着歌唱大赛的决赛。 比赛的形式学的是已经流行了很多年的选秀比赛,每周都在电视台播放着海选以来的淘汰过程,参赛选手们也在小小的城镇里成为了颇有知名度的偶像。最后进入决赛的有十个选手,比赛完第二天早上就会飞到北京,录制一张唱片。当地年轻的宣传局局长说:“要让他们也进录音棚,圆梦,感受一下当明星的感觉。 ” 宣传局局长是个八零后,漂亮精干,坐在决赛现场的第一排,不时打电话给导播下指示,埋怨主持人不到位,没有把握好泪点,没有“成功催泪”。能看得出,她有层出不穷的想法,用之不竭的动力去把活动办得精良热闹——就像她经常在湖南卫视上看的“快乐女声”那样。想要有模有样,想要样样不输人,可永恒无解的难题是城镇的平台太小,架势再像,最多也只能模仿到两成相似。 选手的专业程度也只能模仿两成。最后进入决赛的选手是从两百多个报名者中选出的10个人,几乎全是90后,唱着那些理发厅、餐厅经常放的港台流行歌曲。对他们来说,这次比赛并不是什么演艺生涯的起点。未来回忆起,大概也只是某个狂野的暑假而已。 歌唱的水准只是平平,不过是班级公开表演的水平。直到最后的选手,一个胖胖的女孩,唱着《我是一只小小鸟》,开口刹那便引得观众头接耳,因为一听就是专业的水准,水平高出他人太多。 歌词是:“我是一直小小鸟,想要飞呀却飞也飞不高。我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这歌一直是怀才不遇者的悲情主题曲,字字都是自怜,都是尖利冰冷的控诉。 女孩一共唱了三首歌,难度俱高,高音凄厉,直冲上演播厅棚顶。歌词也尖锐:“你当我是浮夸吧。夸张只因我很怕。似木头、似石头的话,得到注意吗?至放大来演吧。”观众无法应和她的音调与节奏,只能愣愣地听,比赛的气氛突然转变,从之前“众宾欢也”、自娱自乐的乡亲之乐,变得略微有些尴尬。 比赛的主办方不想让这个女孩得冠军,甚至之前对三个评委暗示——不要让她夺冠。 原因有两个:第一,她之前学过声乐,对其他选手不公平。第二,她是外地人。这个原因更重要一些,因为比赛的目的本来是弘扬和宣传本地文化,若让外地人夺冠,恐怕会引起镇里人的不满。 女孩最终没有夺冠,拿着亚军奖杯笑容尴尬。她之前的忿忿与悲情似乎也找到了解释:只因为是外地人啊。 这个镇子叫做长安,和唐诗中的古都并没有什么关系,没有“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古意,倒是更有些“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气质。 它是东莞最富裕的镇子。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东莞是中国的加工厂,长安是东莞的加工厂。最著名的企业是步步高和做饮料的加多宝集团。 长安镇像个小小的乌托邦,环境好,人富足。近几年,它也赶急赶慌地抓了些缥缈的名号,例如“中国摄影之乡”、“中国书法之乡”,想摆脱大家对东莞“性都”的概念,变成“文化之都”。镇子虽然袖珍,可是什么都不缺。仅仅五星级宾馆就有三个,环境最好的叫“莲花山庄”,是靠山依水的别墅群。山庄旁有高尔夫球场,亦是国际水准。 我不知道它到底是谁的乌托邦,是谁的天空之城。长安镇有只有三万本地人,其余七十多万人全部是外来打工者。虽然外来人被称为“新莞人”,他们是被注射进的活力,却始终与城市的动脉无法融合,格格不入。 三万本地人统治着七十多万的外来打工者——这样的说法也许会有些用词过猛。然而差别确实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年轻人一代来说。 长安本地青年人是理所当然的富二代,他们的成年礼物常常是一辆价值三十多万的车。去年年底,长安镇就发生过一件争议事件:富二代驾奔驰撞死人逃逸,而仅仅被判一年半。肇事者的父亲曾经担任长安镇夏岗村委书记。讽刺的是,肇事者撞死的也是富二代,不过是外来的富二代。死者的父亲是从外地来长安开厂的生意人,生意也做得成功红火,他对最后“一年半”的判刑结果也不满意,却也无奈。原来,即使财富也能够被战胜——被财富+族群认同感战胜。 对本地的年轻人来说,“奋斗”是个陌生的词汇,他们的父母也不太希望他们奋斗。与其出外打拼,还不如固守好家族产业,抑或是进入当地的政府机关,成为体制内的一员。 长安镇为了教育“富二代”煞费苦心,建立了一个“骄子计划”,每个月请一些名人来讲课讲座;举行青少年“文明使者”的评选;包括这回的歌唱大赛,也是一种努力,希望他们在物质富裕的情况下,精神也不贫瘠。 为这些计划而工作的宣传局年轻人,也是本地人,家境优越,刚刚大学毕业。她从地球另一端的澳洲留学归来。最后仍然回到了家乡,在家人的怂恿下进入政府机关工作。 长安本地的年轻人,守着也许几辈子也用不完的财富。外来打工者,则越来越清晰地品尝着“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苦涩。 中国的优势是出口廉价劳动力制造的商品,比如出口衣服和鞋子——就像东莞另一个富镇虎门,是衣服的集散地;另外还有些稍微高端些,电子产品之类,比如长安的“步步高”和深圳的“富士康”。 不断上升的人力物力成本让珠三角不再有竞争优势,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则是更大的打击。珠三角的“倒闭潮”也是从2008年开始的,东莞倒闭了几千家工厂,大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 那一年年底,长安镇最大的台资鞋厂倒闭了,老板突然人间蒸发,剩下两千多名工人索薪无门。也许很多长安人还记得那时的场景:已经入冬了,数百个愤怒的工人走上长安的街头,他们聚集在自己曾经工作的厂子门口,签名、按手印,要求政府偿还契约终止金。街上有防暴警察警惕布阵。冬天的东莞并没有想象中温暖,工人身上蒸腾出白色的热气,倒让人恍惚想到当年铁西区倒闭,众多工人下岗时的无助茫然。 这件事以政府垫付700万拖欠的工资为结束,但这结束远远称不上“皆大欢喜”。对打工者来说,每个月将近3000块的工资,虽然谈不上什么梦想成真,也几乎没有任何或创业成功或点石成金的机会,但与家乡种田收入结合,二一添作五地齐心戮力过日子,倒也值得背井离乡。 工厂倒闭,逼得他们不得不被打成原型,回到家乡。坚守下来的那些人,也许在工作机会上能守得云开,可需要忍受的隔阂与不公却无法修复。 前两年,长安镇封闭了一条路。那条路叫做铜古上路,附近有公园和小学。有许多打工者在附近租房,人们去公园,家长送孩子上学一般都会走这条路。 有一天,路口设立了治安岗亭,岗亭上贴了一张通知:“外来车辆及人员禁行”。岗亭里也有治安员,拦住企图穿行的外地人,告之这条路本地人可走,外地人(打工者)禁止通行。社区区委会的解释是维护治安,但封路的隐喻却呼之欲出,让人心寒,外地打工者被屏蔽、被隔离、被禁止通行的,是这里的文化、娱乐以及教育。 库切写过一部反种族隔离的小说,叫做《等待野蛮人》,假设了一个无时空限制的帝国,在它荒凉的边境小镇,有一天传来了消息,说首都已经注意到边境线附近的野蛮人正在联合起来,对帝国形成了眼中的威胁。所谓野蛮人,所谓的敌人,其实不过是一些世代生活于边境的游牧民族而已。帝国却挑起了一场不存在的战争,搜捕危险敌人,并且扩大了战争的规模。 相对于野蛮人,帝国自视为文明的象征。库切这样形容帝国的矛盾:“它注定要在历史中再现一个反历史角色。帝国的意识就是:如何确保政权的长治久安,避免分崩离析。一方面,他们处心积虑地搜捕宿敌,到处布下他们的鹰犬;另一方面,则以灾难滋养自己的想象:城邦凋敝、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千里赤地。 ” 帝国充满了臆想症,为自己塑造出无中生有的敌人。最后,不存在的野蛮人真的来了,他们开始反击,开始骚扰着边境各处。帝国士兵们逃亡腹地,而边境小镇则越发荒凉。 宜居不易居的长安,在乌托邦般的布景下,酝酿着隔离、不公、歧视的紧张氛围。敌我矛盾变成人民与人民,而地点就在城市内部。 今年6月份,广州新塘,打工的四川人和本地人发生矛盾,发生聚众事件。从歌唱比赛只得了亚军的女孩,到棍棒相向的本省人与外省人,让人生出有些老套的感慨:野蛮人并不是等来的,而是被制造的。 来源:蒋方舟的博客10/10/2011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2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蒋方舟“关于LOSER 和WINNER 标准问题的讨论”
huiee 2011-6-14 23:26
本文转自 水木社区http://www.newsmth.net/guest-frames.html 清华百年校庆的时候,有人在网上发帖问:“校庆期间的清华普通毕业生可以回母校吗?” 有人回帖说:“可以啊,可以搞一个LOSER方队,校庆的时候走一走。” LOSER,五个字母,字字血泪,无限依依无限惋惜,多少咬牙切齿尽在不言中。LOSER,卢瑟儿,失败者,它可以是人们温暖亲切的摇头自嘲,也可以是相互攻击时最锋利的暗箭。卢瑟儿所对应的反面人生当然是WINNER,温拿,赢之大者,则称为大拿。 我大学刚入学时,看到大家在水木BBS上热火朝天的讨论。一群从火热的高中教育中大逃亡还没几年的年轻人,没有享受胜利者的喜悦,迷迷糊糊又要被一脚踹入社会,参加讨论的这些满怀失意的人,相互确认着自己是不是失败者国的常住居民。 证明自己不是LOSER的底限,当然是有房有车有老婆。 有人忐忑地问:“那如果娶了个丑老婆,算不算LOSER呢?” 大家纷纷表示,那当然也是要列为失败者的。发问者黯然,百密有一疏,原来自己无意中还是输了。 钱不是检验LOSER的唯一标准,但却是最不容动摇的门槛:“年近30或者年过30,工作一般5年以上。总资产200万以下,年收入50万以下,无车或15万以下的车(15万以下的车等同无车)。” 同 时可以检验是否LOSER的,还有和钱有关的生活趣味。他们的特征是:“名牌大学,博士,海归,朝九晚五打卡,坐在格子间的电脑旁,MSN,麦当劳,卡布 奇诺,网恋,丁克,地铁,打的,坐经济舱,住星级宾馆,泡吧,煲电话,听蓝调,加班,夜生活,圣诞节,一夜情,斯诺克,暂住证,红酒,抽555,住租来或 按揭的公寓,买简约的宜家家具,收藏CD,谈论《老友记》,向往去西藏,留恋于丽江,铁杆驴友,不看中文报纸不看中国电影,看卡夫卡看张爱玲看伊朗电影, 洁癖,乡愁,健身,瑜伽,养吉娃娃,香水衣服鞋子泡吧旅游鲜花买书买CD看电影”。 这基本概括了一个大城市,收入尚可且沾沾自喜的年轻人生活所有组成,甚至可以被年轻潮流杂志引为生活样本,但是,一盆冷水浇下——这其实是失败者的生活。 所谓温拿,WINNER,他们提前五十年过上了退休老干部的生活,收藏是唯一的幸福,饭局多到没空上网,永远不会花自己的钱,学习都是脱产的,休假都是带薪的。 ——这就是大家基本上讨论出的关于判断卢瑟儿和温拿的硬指标。这些标准听得简直让人心惊胆战不是?这种指标下,大多数人甚至连失败者俱乐部都没有资格进入。 每到年终,水木BBS上就会掀起晒工资单和年终奖金的热潮,年薪十几万几十万都会被笑话,被反问:“这样在北京怎么活?” 除非收入高到每天拿小推车从银行运钱才能达到的数目,才会被封为大拿,引起围观群众真心诚意的崇拜。 前两年,一个浙大的讲师跳了楼,他当年是清华水利年级第一,西北大学全额奖学金,六年博士后毕业。他拥有一份完美的履历表,大学生活需要解决的所有已知选项他都交出了完美的答案,可是发现最后导出的X是每个月仅仅2000块的工资。 不知道他有没有过夜深人静看着同学晒工资单的时候,或是在疲惫的生活中默默用被别人不断发问的句子问自己:“这样的收入,怎么活啊?” 也许是因为最高学府的起点高,所以大家对于生活的期待和胃口都要大些。收入的意义不是为了自己活,同时也是为了与他人——那些起点差不多的人比较。 LOSER的主要沮丧和怨念的重点,在于他们读了这么多年书,做了这么多年题,一路打败这么多人才擎出青天来,可在被量化的个人收入报表前,努力被瞬间抹杀,所有过去的骄傲,变成了羞于翻检回归的记忆——它们都是对今天的冷笑。 一个著名的抱怨,是说自己从小一路最高学府,一路笑傲家族,兄弟姐妹全部生活在自己的阴影之下。而他过年回家,发现表哥当兵回家后在卫生局工作,表姐当了法院公务员,表妹成了警察,堂妹嫁给官二代,堂弟做生意赚了钱。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阴德,原来五才是学习。 学历越高的人越失败,博士生最爱自怜自己赚的还没有中专毕业的人多。 LOSER是战战兢兢步步为营的人,WINNER是不劳而获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人。 LOSER是按部就班种瓜得瓜的人,WINNER是靠爹靠老公靠关系靠机遇靠蛮力就和前者平起平坐的人。 有一种人是免检的WINNER,就是成功进入体制内的人。他们的后半生甚至无需检查工资单,就可以放在荣誉橱窗和展览室里。 新闻上有公务员考试发榜的报道,看到年轻人喜极而泣的脸,确实感到那是无数人一夜间翻身农奴把歌儿唱的时刻。 我的同学大一大二的时候在背GRE单词的红宝书,到了现在,大三,他拿的是公务员考试的复习资料。 我说他投靠,他被招安,我指责他堕落了不再理想主义了,他辩驳说:“我进入了体制,才能对社会有所改变……” 我被他一番进入体制的热血沸腾的宣言说得哑口无言,最后不得不拍着他的肩膀,认可他的决定,说:“好吧,体制内有你,我就放心了。” 可他反而颓然了,嗫嚅道:“我也不确定自己会不会被体制化。” “体制化”不只是个行政词汇,也是一个人被塑造的过程吧。一开始你的目的是试图改变它,后来你只能抵制它,渐渐你熟悉它,最后只能依赖它。 我和我同学似乎同时看到他在办公室里舒服安乐的后半生,一下子有些冷场,他生硬地说自己要去背《申论》(中国大陆国家公务员进行资格考试的其中一个科目)了。 进入体制意味着户口房子工作,意味着稳定福利和保障。进入体制意味着成为真正统治意义上的精英,意味着不再求人,而是被求着办事。而这些是几十万的年薪也换不来的——岌岌可危时代中的安全感。 进入体制的WINNER也有抱怨,例如日子太悠闲,升官太过慢,但是在大多数同学眼中,这些无异于撒娇了。 WINNER和LOSER是我所见过最简单粗暴,也最残酷的划分标准,对WINNER的肃然起敬,对LOSER的讥诮冷语。 这 让人无法不联想到王蒙20世纪60年代写过的《组织部里来了年轻人》。40年前,年轻人还对组织适应不良,一到工作岗位就被打了英雄主义鸡血,要对坏事绝 不容忍,要勇敢地进行斗争。而现在,组织部里涌入了一群青年老干部,体制与他们的天性中没有一天冲突的地方,一去就能迅速融入,迅速汲取自己所需的养分, 甚至不需要任何适应过程。能挤进去的就是赢家。时代不一样了。 “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是每个年轻人进入高等学府时第一句向自己说的话。 这种想法让人思维简单如猩猩够香蕉,放弃自己形而上的思考,被迫去想象工具性的无聊问题,一步步走向一个心理极权的国度,放弃自己脑袋里的想法,而走向卑 贱的实用理性领域。想的只是“怎样用这个得到那个”的问题。 WINNER和LOSER的划分,也是我见过对年轻人最简单粗暴、也最残忍的评判。除了简单的收入,标准无休无止:进入不了体制的文科生,比工科生失败;出国留学再回来的人,比留在国内累积资本的人失败;整天批判改变规则的人,比默默按规则办事的人失败…… 对WINNER肃然起敬,对LOSER讥诮冷语。成王败寇啊,这想法,终于在年轻人中被表达得如此露骨而凄厉。 《信睿》5月号
988 次阅读|1 个评论
由清华百年校庆想起
热度 2 zls111 2011-4-23 22:12
清华的百年校庆,小胡提前过去视察,看来中央肯定是已经在其中了,作为旁观者从一般道理上就要泼几碗冷水,这个时期泼下可能某些人会受刺激,这就是我想看到的。最早看到对清华校庆泼冷水是清华的本科生蒋方舟的一篇文章《 给清华大学的一封信 》 就由三峡说起吧,当初三峡截流,江主席是发表了重要讲话,而到最后三峡的机组发电或者完工我们是看不到一个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大家也就只知道三峡的问题。想当初我们对它的喝彩是那么多的,现在看来那些不和谐的声音反而尤其珍贵。这又不能不提到清华的两个先辈, 黄万里与张光斗 ,从两位先辈的发展历程,我们能看到一些清华的发展历程,在共和国几十年成长过程中清华所起的角色。 看到“ 巍巍清华,我爱我的母校 ”,这篇文章我都没认真看下去,就直接去看了评论,直接过掉那些毫无意义的评论,选一些反对的声音: 匿名 2011-4-23 12:57 首先,向校友们问好。其次,谈谈个人不太成熟的看法。 批评或歌颂一个人,我始终相信,批评者是真的爱这个人。 我始终认为,中国最缺乏的是基本逻辑,包括这篇“好评如潮”的博文。 如果真的爱清华,就像苛求一个服务员一样苛求她,好吗? 学校是教育的载体,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当我们对服务员不是吹毛求疵,而是歌功颂德时,服务质量是永远得不到提升的。 也许,我们无法批评,但是,我们可以停止歌颂。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福我们的母校,早日达到与国家投入相对应的水平,早日培养出与其生源质量与数量相称的国际大师级人才。 tianyizhang6 2011-4-23 10:51 如果有30%的清华毕业生能真心感恩母校,那清华其实就已经是世界一流。 cooboy640 2011-4-23 19:53 欣赏10楼,如果所有“清华人”都像TA,清华已不再是今日之模样!歌功颂德谁都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的,前者的结果是被别人落了很远自己还不知道,相反后者的结果别人还不知道就让别人落得很远了! wangcongrong 2011-4-23 21:19 百年的清华,也许并不值得如此大张旗鼓的庆祝和宣扬。国家投下去的几十亿的钱,也许大部分造了高楼大夏,被中国的一句老古话——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行言中,又与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一句话背道而驰:“所谓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 一百年的清华,没有下过一个叫做诺贝尔的蛋,但成为了诺贝尔奖得主的养老院,杨老年近90还在“吃老本“的工作。 这是清华最好的时代,也是清华最坏的时代,就像残缺了双臂的蒙娜丽莎,虽然微笑,但其间夹杂着一丝哀愁和无奈。 zls111 2011-4-23 21:47 我也欣赏10楼的,前几天不是有篇文章讲到清华学院的腐化,近亲繁殖,还有清华本身的产出,有那么好的学生,那么好的资源,现在的产出与这些成比例吗?当然这种很难比,因为这个时期乌鸦**。真正厉害的是吹起某个领域的号角的先行者。我觉得可能从某个角度清华享有的资源可能是腐化我们的教育,如果是这样,我们的歌颂又是什么呢? 我觉得知道事实,再去讲一些东西可能会好些。 最后一条是我的评论,接着再说一些。 不单单清华,还有北大,在我们近这几十年教育发展上到底起着什么作用,到底是促进还是阻碍?可能也不用问这个问题,不是促进也是促进,某些人怎么受得了阻碍,至于事实反而不是重要的,我觉得可以这么讲。竟然能这么讲,也就大概知道我们的教育的阻力在哪了。在清华的百年校庆时,如果对促进与阻碍不能得到一些答案,校庆什么呢?又在欢呼什么呢? Ps:文章没有任何其他意图,打着哈欠才写完。我曾经还在清华学习过一个月,享受过清华对我的招待,可能正是这些享受更让我激动的写出上面的一些东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56 次阅读|6 个评论
湖北:一片神奇的地方
热度 10 qlms 2011-4-13 22:15
湖北,是一个让我感觉很神奇的地方! 过去感觉湖北神奇,是因为守着三峡,每年都缺电,以至于要到内蒙去求爷爷告奶奶的弄煤。 后来感觉湖北神奇,是因为湖北的某人敢于在庄严神圣的人民大会堂抢夺记者的录音笔。以我的理解,录音笔应该算财物吧。更神奇的是,这个涉嫌违法犯罪的人不仅一点问题没有,而且还高升了。当然了,可能决定他命运的人不知道这事。不过当时火热的讨论时,有个好像福建还是什么地方的网友还报警了。警察好像还做了记录,后来怎么样了,不详。 如今,湖北依然让我感觉神奇,今天新华网的报道——《 湖北称再提拔29岁副市长基于广泛认可等四点考虑 》。其中的两点,让我感觉很神奇。原文如下:   第二,周森锋同志得到多数群众认可。2009年6月,他在宜城市第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全票当选市长 。周森锋在当选市长之前,没有任何在宜城市的经历,为啥这些宜城市的人大代表这么信任他呢?真让人感觉神奇!如今,这成了他更进一步的资本! 第三,周森锋同志有一定的发展潜质。作为同济大学本科生、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从这里看,同济和清华给他的学位,是周森锋提拔的基础之一。 关于同济大学的情况了解不多。关于他在清华的情况,根据官方的说法是,他在清华读了不久,就去挂职去了。这个清华的硕士,是不是应该给,争议还很大呢,这个,大家都懂得,不多说了。关于那两篇文章是否抄袭的问题,羊城晚报有如下报道——《 湖北省委组织部破格提拔周森锋符合规定 》。文章最有一段话很有意思: 11日,记者还联系了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欲了解周森锋论文是否抄袭的鉴定报告出来了没有,被告知要先发采访函。记者随后传真了采访函,至截稿时止清华大学尚未答复 。作个火星上的神奇的假设,万一清华收回这个硕士学位,湖北省委组织部是否就认为周森锋没有潜质了。 最最让我感觉神奇的是,湖北人其实把这些都看透了。来自湖北的大三女生蒋方舟在《 给清华大学的一封信中 》中总结的就很到位:北大清华学子一路都是教育和体制的少年既得利益者。“他们毫无障碍地接受学校给予的一切价值观,自诩主流,一百年不动摇、一百年不怀疑;他们青出于蓝地运用官场技巧与规则,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神奇事还真多!
个人分类: 媒体的文章|3756 次阅读|18 个评论
[转载]蒋方舟具备基本科学素养
xscjack 2011-4-10 20:12
蒋方舟具备基本科学素养 众所周知,科学精神就是诚实的质疑精神和怀疑精神、是一种真实的、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这种思维也可能会犯错误,但却是诚实和真实的意识表示!蒋方舟具备科学精神和素养。 附: 作者:徐天 来源:法制晚报 发布时间:2011-4-10 15:30:11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清华学生蒋方舟撰文直指百年清华需要反思 系领导收到匿名状告信;校方称会包容蒋方舟这样的观点 百年校庆前撰文批评母校,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三学生、作家蒋方舟4月9日表示,她的出发点是热爱母校。学校表示,会包容蒋方舟的观点。 在近日出版的《看历史》杂志中,蒋方舟撰文指出,一些清华人表现出来的是“虚头巴脑的老干部模样”、“大学成了掠夺政治资本的地方”,直指百年清华需要反思。 此文一出立即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蒋方舟表达自己的心声无可厚非,但也有人表示,她是在和母校“唱反调”。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在 微博 上称,自己收到了一封群发的匿名信,“状告蒋方舟和管教无方的新传院”。尹鸿认为,一个学生为母校生日说点自己意见并非什么大事。他并不认同匿名信的作为。 清华大学宣传部副部长于世洁表示,作为一个包容的学校,也会容纳蒋方舟这样的观点。 核心对话 第一次亮出我的站立面 9日,记者联系到蒋方舟,她对网上的质疑作出了回应。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FW):你知道匿名信的事吗? 蒋方舟(以下简称蒋):我自己并没有收到这封信,我是从尹鸿老师的微博上知道的。我听说是一个在清华从教22年的老师写的。 我以为(我)写的都是大白话,但是引起这么多的反应和讨论,才是不正常的地方。 FW:你当时写信的出发点是什么? 蒋:我确实很爱清华,我也有维护它的时候,但我并不像一些人,维护它就去说假话,或者把没有的说成有的。 FW:这封信发出后,有人对你公开指责吗? 蒋:今天我就收到了一封公开信,是清华的一名法学博士写给我的。其实一看就知道,他就是我在文中所说的那种虚头巴脑的老干部。 FW:学校表示会接受、容纳你的观点,你有什么感觉? 蒋:我很开心。其实我的信,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只是希望能引发更多人的讨论。 在这之前,我也经常会说一些抱怨的话,但对象一向是虚无缥缈的。这一次,是我第一次亮出我的站立面,我把对象落实到了清华的一部分人身上。所以,有人跳脚也是正常的。 更多阅读 北青报:“反思”应成大学校庆的重要内涵
个人分类: 按类别|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蒋方舟
热度 3 xupeiyang 2011-4-9 21:45
蒋方舟唱百年校庆反调 称清华成了掠夺政治资本之地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年已经正式启动,作为清华在读大三本科生,天才作家蒋方舟有什么话要说呢? 昨日,她在自己的微博上链接了一篇博文——《给清华大学的一封信》。 清华校方回应“蒋方舟信件” 蒋方舟称北大清华学子是“既得利益者”;校方表示值得反思 《看历史》杂志最新一期做了“百年清华”专题, 在“给清华的一封信”的部分,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08级学生蒋方舟撰文说,北大清华学子一路都是教育和体制的少年既得利益 者。“他们毫无障碍地接受学校给予的一切价值观,自诩主流,一百年不动摇、一百年不怀疑;他们青出于蓝地运用官场技巧与规则,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昨天,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旭表示,蒋方舟同学在信中写了一些感受和体会,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学校需要认真反思。但她同时还说,随着每个人融入学校集体,以及个人成长经历的变化,对学校的理解会慢慢加深。“清华精神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完全掌握了。”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也看了蒋方舟的这篇文章,“学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相信每一个清华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母校是深深的热爱,爱之越深,责之越切。”
个人分类: 教育问题|2502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蒋方舟:“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tian2009 2010-6-25 08:47
蒋方舟六岁的时候,就与常童有异。幼年成名,而未为名毁,殊为不易。我读蒋方舟文章,常为之拍案。 下面是蒋方舟在 《新周刊》(2010年6月15日) 发表的文章 《没有想过退学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之片段。 同一个梦想,同一种绝望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我想,只要是上过学的人都见过这句话。它印在中小学语文课本最后几页,示范冒号的用法,被誉为课本上被隐藏得最深的冷笑话。 中学的时候,老师每每讲到这句话时,总会面露尴尬地说:现在时代不同,这三者的命运差别还是非常大的,所以还是要好好学习。 看每年录取季的新闻图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大学生或喜不自禁或涕泗纵横,他们的高兴,不仅仅来源于十八年后,终于被教育海关大手一挥,允许通过,驯服和隐忍终于换得网开一面的大赦。更多的,他们开心是因为得到了来自未来的承诺,一个光明的前途,至少是一个区别于上技校的李萍,和当售货员的我的前途。 然而,上了大学之后,我们才发现,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是错的,知识只能延迟命运,而一星半点不能改变考不上大学,18岁就失业;上了大学,22岁就失业。我周围许多同学也认识到这个悲凉的现状,他们攒眉抿嘴沉痛良久,又迷茫仰头望天半晌,才轰然叹气道:那就读研吧。 把未来推得更远一点,也许人生就好过一点。 我小学的同学大多数都上的是三类学校,或者二级学院之类似是而非的大学。我假期回去和他们交流,总是被他们身上笼罩的巨大绝望所震撼。他们虽然上了大学,但没有半点优越,对未来也没有一点憧憬和期待。其中有些人,会做些务实的打算,比如为了好找工作去当兵。大多数人,过早就有了将来被社会抛弃的预期,拒绝去改变这种认知,可是又不敢去面对迎面而来的现实,他们变换各种花腔嘲讽大骂社会,既冷漠又易燃易爆。青春仅存的遗物只是戏谑冷笑的面孔。而内心已自视为泥土般,早就把身体平摊成一块让人踩踏的土地。 而我的大学同学,就读于国内最顶尖的大学。相对于我三类高校同学的无所事事,他们总是显得那么忙碌,有志,对前途胸有成竹,对自己胜券在握。无论是走在学校什么地方,我都可以听到我大学同学们谈论的问题,这些问题永远不离以下任何一个:成绩排名、奖学金、推研保研,GRE分数对于未来这个未知项X,这些是他们仅有已知的题设,好像完美解好了这些问题,就能担保导出一个美丽的X。 这导致老师和学生、学校和学生之间有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学生毫不隐瞒自己是为了好分数而学习,老师也无奈却善解人意地发放学生所需要的分数。学生毫不隐瞒自己是为了累计个人资本而积极参与学校活动,而学校也大发慈悲地允诺一个和苦累程度相应的报偿。 大学里无论是学风森严还是严肃活泼的集体美感,揭开了都是学生对个人利益的锱铢必较。 而具体到每个大学生,每个排得满满当当的课程表和日程表,揭开了看,都是表演结束后的空虚啊都是空虚,虚无啊都是虚无。 可近段时间,我发现,我忙碌有为的精英同学的绝望并没有比我的三类高校的同学更少。尤其是这段时间连续发生的名校学生自杀,更是让这种绝望日渐明朗。 去年9月,一个浙大的讲师跳了楼,他当年是清华水利年级第一,西北大学全额奖学金,六年博士后毕业。有六篇google学术收录文章,三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SCI目前是衡量国内大学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的唯一标准)。 他拥有一份完美的履历表,大学生活需要解决的所有已知选项他都交出了完美的答案,可是发现最后导出的X是每个月仅仅2000块的工资。 用工资来衡量前途固然功利而不公平。但是对于入学第一天就被成功学洗礼的大学生来说,似乎也没有其他更为高级的评价尺度。不同形态的青春,大家都只有买得起房子的同一个梦想。同一个梦想,也共享着同一份绝望。在高校录取又将进入新一轮的疯狂扩招之际,大学生们恐怕也只能用冷笑话来解嘲: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没有前途。
个人分类: 借花献佛|457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