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硕士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11硕士生入学考试-“机会的参与与公平”
zls111 2011-1-14 17:42
妹妹昨天已完成了2011年的硕士生入学考试,不管结果怎么样,参加的本身也是值得祝贺。 (前天写的草稿,想想还是写出来) 祝福老妹好运2011! 相对于继续深造,是工作。在当前社会中,工作中公平的机会更少些,会折腾与有关系的人是除外。 已经上完了本科,继续念书就眼前看来还算是一个比较公平的机会,当然也有很多学校大部分名额给了保送,还好大部分学校是没有招收和推荐保送生的资格。还有一条可能很多人觉的念研究生不是个划算的投资,越念越看不到前头等,还有一些人直接出国深造。这样我到反而觉的念研究生到更加不错,少了一些竞争多了一份清静,更能念好书。在这份清静中把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提高起来,那就更不错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真的不想学生延期毕业
热度 1 xiegming 2011-1-7 14:27
前两天写的博文 《 研究生延期毕业的失与得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1014 引来不少评论,其中不乏一些不同的观点。 我想这个事情应该就事论事,我写的只是针对我们这里的情况。我并不认为任何专业,任何实验室,任何导师都应该这样。专业、学校、 导师等各个方面差异很大,不可能用一个标准统一要求。 我写这篇博客主要就是想解释一下为什么目前我们实验室出现了不少延期的情况,并且为准备来这里读书的学生介绍清楚情况。 首先,我们这个专业隶属北京大学信息科学学部,发表论文的标准是统一制定的。 对其中一些专业来讲发表SCI论文确实非常困难,比如计算机,而对于我们专业来讲,发表一般性国际期刊的SCI论文相对容易一些,但是要想在专业比较好的期刊发论文就很难了。因此,根据这个情况, 我们觉得学校制定的标准偏低,必须限制所投 期刊的范围。所以我们指定了若干我们领域内的期刊,只有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才算数。 其次,我们考虑了与专业同行的比较。我们认为北京大学的学生,至少是我们实验室的学生的水平,虽然不能说是最高的,至少应该超出平均水平相当一部分。否则,你来北大拿学位和其他地方拿学位一样容易的话 ,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了。在美国好的学校拿学位一样很困难,一样会延期,甚至有很高的淘汰率,可是还有很多人想去读。这个是类似的。学生既然选择来这里读研究生,不要光想着拿到北大文凭之后的风光,更要意识到拿学位过程的艰辛。 再次,我们不是仅仅看学生发论文就让毕业,我们还有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我们不是只是把论文发表数量这一块板子提高,我们要把整个水桶的所有板子都提高。论文发表数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最后,我们博士生大部分找工作的方向是高校。当前的情况是, 学校的位子有没有?其实很有,但是人家要求的条件也很高。很多高校向我们主任要学生,但是我们主任有时候真不敢推荐。你真没有点儿 份量,你真就没有敲门砖。现在放手让学生凑凑合合出去了,可能连国内的对手都竞争不过, 绝对找不到理想位置,只能是将就找个地方待下去,再想换,可就难了。从长远发展考虑,其实是害了他。 补充一点,我们目前出现的情况是最多延一年,没有一个超过一年的。学生如果真的不努力,即使延一辈子也不行。 我当然想学生能够尽早毕业,你待在这里我还要掏钱不是。但是你要想清楚你来这里是为的什么,如果只是为了毕业,为了混一张博士文凭,你最好别来,容易毕业的地方多得是。
个人分类: 研究生培养|14440 次阅读|5 个评论
研究生延期毕业的失与得
热度 2 xiegming 2011-1-4 20:33
近两年来,实验室研究生延期毕业的情况出现较多。延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没有达到实验室设定的毕业标准。 这里强调的是实验室的标准,而不是学校的标准。一些学生想当然的认为只要完成学校的标准就应该给我毕业,这绝对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学校的标准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特别是论文发表记录方面,即使你满足了学校的条件,只能说可以给你举行毕业答辩的机会,但是答辩是否通过,学位委员会是否通过,都不是百分之百确定的事情。 显然,这里蕴含着这样一个事实实验室的标准要高于学校的标准。这个是实验室综合考虑了实验室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自行确定的。学生既然选择来这里攻读学位,就只能接受遵守这里的相关规则。如果不接受或者没有信心,就应该选择其它的地方。 这里必须声明,实验室制定的毕业标准并非高不可攀,脱离实际。实验室在制定标准的时候,是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的,包括相关研究方向的发展状况、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今后的发展、相近同行的学生毕业标准等,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标准。老师认为只要学生认真努力的做了,都是可以达到的。 我们特别考虑了今后学生的出路问题,而不仅仅是毕业问题。如果要求只限于让学生毕业,那么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毕业即失业,至少是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 现在高校的职位竞争非常激烈,动辄查三代,先来师资博士后,面对很多海归,。。。只满足学校的毕业标准的话,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这种情况下,你只能抱着一个北京大学的博士文凭,毫无用处。 毕业的终点,其实正是你事业的起点。起点过低,你实际上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将来可能会越落越远。读博士期间是纯做科研的时期,等你真当了老师,你会发现会有很多杂事压在身上,想做好科研,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了。同时也失去了实验室良好的科研条件与氛围,只剩下你一个人在战斗,那才是难了去了。 所以,为了让你的起点更高点,今后的路更顺点,实验室让没有达到实验室毕业标准的同学适当延长了学制。 表面上看,延期毕业损失了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你蒙受了损失;而实际上,让你获得了更高的起点,增加了找到理想工作的机会,整体上你是受益的。 值得庆幸的是,有些同学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并没有给老师在毕业时间上施加压力。作为老师,自然我这里也会更加尽心尽力。我希望他们都能够有一个好的未来。
个人分类: 研究生培养|15951 次阅读|8 个评论
师生见面座谈会上的谈话要点
metanb 2010-9-15 02:40
昨天下午和今年新招收的研究生见了面,即兴谈了几点,兹整理如次。 一、研究方向:太阳磁场计算 我这里目前主要是搞太阳磁场计算。诸位是学数学的,每天都在太阳地里走,可从来都不会想到太阳上会有磁场,现在听到太阳上居然有磁场,一定会感到很惊奇。可是,太阳上确实有很多很多磁场,这是天文学家 Hale 在1908年发现的。磁场是无色无味的东西,人们对它的了解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测量它与其它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效应来实现的。太阳上不光有磁场,还有很多其它东西,这些东西能够反映出磁场的存在与运动。通过观测可以了解到太阳磁场的一些信息,但这种观测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我们知道太阳距离我们很远,又具有非常高的温度,很多时候不能象研究地球上的东西那样去研究太阳。对于地球上的很多东西,你可以直接称量它,也可以触摸它。但是我们不可能直接去称量太阳的质量,这个是通过计算获得的。对于太阳磁场,我们也不能用直接的方法去测量它的强度。那些需要放到磁场里测量其强度及方向的仪器不能用来测量太阳附近的磁场。这个是通过测量太阳光线经过太阳磁场时产生的效应、并结合理论模型及数值计算实现的。即使是这样的测量,也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目前只能较好地测量到太阳表面的磁场,对于太阳表面以上高一些的地方虽然能获得一些图像信息,但很难获得可靠的磁场数据。这个也是通过理论模型结合数值计算获得的。太阳表面的磁场总是与表面以上的磁场相联系的,这个联系虽然很复杂,但总是能简化到人类的知识能处理的程度,同时不失其主要物理特征。对于太阳表面及其附近的磁场来说,可以认为它们满足同样的物理规律,表现在数学上,就是它们满足同一组微分方程。微分方程可以看作一个具有输入输出的系统。只要把表面的磁场数据输入到这个微分方程中,就能算出表面以上的磁场数据。 二、几点要求:编程、英语、目标 要搞太阳磁场计算离不开编程。数学系出来的学生接触编程不多。这个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要喜欢编程,还要有耐心。我个人的工作中,就有发展了七八年的程序,我也不去发表它,因为不到火候。当然,我也发表了一些相关的东西,都是为一件事情做准备的工作。要读我的方向就要有这个思想准备,就是长期坚持不懈地做一个东西,把它做好,再给大家用。今年假期抽空读了 牛顿 的 《光学》 。牛顿一生中主要写了两本科学著作,这是其中的一本。牛顿研究光学是从大学开始的,到他29岁时(1672年)已经获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当时报告过一些,不过直到30多年后他61岁时才在朋友的要求和劝说下正式出版他的《光学》,到1730年共出了四版。我讲这个例子,就是强调不必急于发表。当然,我想如果很努力又有老师倾力指导,两三年内还是能做出好的工作。 再说英语。天文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学科,重要工作一般都会发表在国际期刊上,你们要阅读的文献主要是用英语写成的。你们可能会怀疑自己有没有资格看英文文献。不要以为你们现在还不到读英文文献的年龄,不要以为等到60岁再开始看英文文献会更简单一些。不会的。你们现在开始看英文文献如果感到困难,那么你们等到60岁再开始看时感到的困难是一样的,而且到那时力气也变小很多。所以一定要尽早开始看英文文献,尽早去和那些困难见面。 最后谈谈目标。你的目标一定要非常高,就是要作出很好很好的成果。定了很高的目标到最后可能也只做到中等。但如果你定的目标是中等,到最后可能才得25分。每天空气中都会传来很多很多暗示,这些暗示打算钻到你的心里,并对你说:你做不了研究,你做不了研究,你做不了研究……我建议你们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就立刻做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我能做研究,我能做研究,我能做研究……重复很多遍,时间久了你就能抵御那些通过空气传来的不良暗示。在我们这里,硕士生就是学生中的最高级别,因此你们会得到很好很好的对待。做研究一定要有老师带领,要不然你很难知道该研究什么,研究出的东西可不可以发表,往哪里发表,等等。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你什么也不知道。我会给你们一些启动想法,给你们一个第一推动力。最理想地,培养一个学生就好比制造一颗卫星,还要把它发射上天并送入轨道。卫星是不会自己飞到轨道上去的,一定要有外力推动,不但要有外力,还要有足够的外力。当然,你们自己一定要有这种意愿。我很乐意充当这个外力。 就到这里。欢迎你们选我的方向! 三、答问 同学问:天文和航天关系密切吗? 就业情况怎样? 答: 1. 这两样都是关于天上飞的东西,在天文学里面这些东西是大自然制造的,或者按照西方某种观念是上帝制造的;航天里的这些东西则是人造的,不过人也是大自然的产物,或者说上帝制造的。对了,你的问题是什么?(同学们笑,重复问题)天文和航天关系当然很密切。这里涉及到空间天气的概念。我们知道飞机在天上飞,就是在地球附近飞,天气对它的影响会很大,天气预报对飞机很重要。同理,航空器在太空中飞行,空间天气对它的影响也很大。我国发射神七的时候就要征询天文学家的意见,特别是太阳物理学家的意见。现在确实有空间天气方面的研究。2. 关于就业。(1)如果你硕士毕业就希望工作,那我可以告诉你CAE方面有很多工作,就是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当然要很优秀才行。现在有很多小公司在做。你是陕西来的是吗?西安就有一家,是国外回来的博士后开的公司。这个我是从一个美国教授那里知道的。西工大计算很强,这个美国教授就出自西工大,他还是美国一个实验室的主任。在美国当个助教都很难,他不但做到教授,还当实验室主任,是非常强的。我和他有时会通信。(2)如果你希望进高校,现在必须读博士。我们这里有四川大学的博士,今年刚来的。要读博士的话我建议你到发达国家去读,最好去欧洲国家,比如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也很不错。我不建议去美国读博士。现在美国有博士本土化趋势,就是要挤走外国学生,具体做法之一是培养的博士数量是实际需要的两倍,这造成很大的就业压力,竞争很激烈,对于外国学生很不利,近年的海归潮就是例子。不要以为在国内读博士会容易,做到同样的水平,在国内要多花好几倍的努力。如果博士毕业再去国外读博士后,那你要和那些发达国家培养出的学生竞争,可能会很难。
个人分类: 精选博文|38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实验室教育杂谈——实验室师兄师妹见习制度
ffchocolate 2010-9-14 11:02
选择做博士生的人多多少少希望以后能成为老师。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很喜欢成为老师,因为我愿意分享我的所得。 虽然是博士生,但是在实验室中可以作为桥梁用。硕士生们的经验没有我们多,他们不明白的我们可以带,正好补上了老师没空的遗憾。 硕士生在外人看来是研究生,但是进入了大学实验室,硕士生是最底层。所以很多不明白的事情,需要博士生来带。现在老师通常很忙,一些经验性的东西,就需要让博士生带硕士生。这其实是个很好的学习制度,跟什么华山派师兄师弟师姐师妹的传承制度,大的带小的,类似见习。 我比较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自己的师弟师妹,因为我觉得对于他们最宝贵的就是你交给他们的知识。大的如何做科研,小到如何排版文章,如何做报告,如何汇报工作。 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发现有专门的机构会培训学生如何做科研,写报告,但是我们学校还没有这样的培训中心,所以学习这些只能依靠从老师和学长那里获得。我就是愿意跟师弟师妹们分享这些经验,也喜欢他们给我提问题。我个人也喜欢提问题,因为从来只有愚蠢的回答,没有愚蠢的提问。 所以呢,当师弟师妹们有困难的时候,博士生们帮帮他们,乐于分享才是好啊。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48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硕士生、博士生是否需要独立思考?
cutefay 2010-9-9 09:53
前几天和几位来自不同专业的朋友一起小聚,在谈论到各自的课题的时候,其中一位同学(其他研究所的博士生)跟我说,他很怕他导师把他的论文投在一个很差的期刊上,因为他导师对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东西总是打压。他导师最喜欢那种很听话的学生,导师说什么就做什么,自己不需要思考。而他是一个总是很有想法的人,所以导师不喜欢他这样的学生。 因为我不了解实情,我不知道他的话中关于导师的打压是否夸大其词,但是有一点我想是真的:他的导师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喜欢学生听他的话按照他的想法做课题。 通过这件事情,我在思考一个话题:硕士生、博士生是否需要独立思考?这个话题需要根据导师的情况来分类考虑,还要根据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情况分类考虑。 如果导师在某个课题上的水平不太厉害,也就是说导师在这个课题上也没什么好的思路的话,那显然不管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需要独立思考,否则课题就做不好。 如果导师在某个课题上的水平很牛,导师总是有很多很好的思路,那么这个时候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有不必独立思考的条件,导师说做什么就做什么,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去找导师问。按照这样的路走下去,自己的硕士或者博士课题应该会一帆风顺,很容易顺利毕业,并且最后发的文章可能还都是很不错的文章。这是因为姜还是老的辣,导师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那么多年,水平可不是盖的。这种情况在不需要做实验的理论研究方面更为突出,因为不需要做实验的话,要出成果就是靠思路了。而在需要做实验的研究中,这种情况还会稍微有所不同,因为好的思路做实验不一定有好的实验结果,还需要在实验的实践过程中多思考总结,不断地调整实验方案。 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不必思考对自己好吗? 如果是一个硕士生,并且将来不准备搞科研的话,那么完全按照导师的思路去做,自己不独立思考倒也还行,因为毕竟对硕士生的要求不高。 如果是一个博士生,那么完全按照导师的思路去做,自己不独立思考那就有问题了。这样的情况培养出来的博士生,如果未来还继续科研,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就不会再有这样一个保姆式的导师来给自己提供思路,就需要自己独立思考。而博士生期间没有培养出这样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未来如何独挡一面呢?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如果一个学生很爱独立思考,但总是不听导师的指导,那也有问题,因为大多数学生在这个课题领域的眼界和水平不如导师,自己思考的东西未必正确,不听指导的话容易走死胡同。 因此,从导师的角度来说,即使自己很有想法,也不要拼命限制学生们自己的思考,应该留给学生一点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并且对于学生们的独立思考的想法,要经常和学生们讨论这样的一些独立思考的新想法。如果学生们的想法正确,那么就应该给予鼓励继续思考和做下去,如果学生们的想法有问题,那就要多交流指导,从道理上说服学生放弃原有的想法。另外,我觉得导师应该给那种聪明并且爱思考的学生更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空间,因为这样的学生的创造力很高,很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课题上做出一些很漂亮的成果。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即使导师很牛给的指导很多,也要多去思考,思考导师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思路思考这个课题,在导师的思路基础上是否有改进之处等等。如果在思考中觉得导师的思路有问题,那应该通过查阅文献、推理论证或者实验论证等方式,证明导师的思路有问题,然后跟导师交流。这样有理有据地跟导师交流,我觉得绝大多数的导师都不会反对的。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10716 次阅读|21 个评论
硕士生怎样进行双向选择?
sqdai 2010-9-8 13:01
【按】开学了,成群的新生涌进校园,带着各种不同的心态。他们之中谁最为惴惴不安?博士生?他们在寒窗中已度过 15 年左右,研究方向和导师已定,就差制订培养计划了,因此最为淡定;本科生?他们刚摆脱老师 - 家长双重保姆的管教,正瞪着眼睛看大学,对未来充满着好奇和憧憬;高中生?刚过了中考关,而高考关还远着呢!乐得逍遥一阵;初中生?还朦胧着呢! 最为焦躁不安的是硕士生,他们中的大部分正面临着双向选择,研究方向和导师没选定之前,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 去年的今天我给硕士生写了如下博文,看了看,还有参考价值,就在这里重发,供大家讨论之用。 硕士生怎样进行双向选择? 按目前我国的硕士生招生制度,考生报名时只选定二级学科,不选导师,因此,新生一入学,马上面临着选择导师的问题,导师也会紧锣密鼓地选择学生,这个阶段称为双向选择阶段,其时间长短和进行方式各院系不尽相同。我所在这方面一向做得比较到位,用九月份整整一月来做此事,通常通过召开师生见面会和个别交谈,让新生有足够的时间了解信息、选定研究方向和导师。 研究方向和导师的选定极其重要,事关学生后几年(有时是一生)的发展,必须慎之又慎。尽管因为年龄关系,两年前我已停招硕士生,还是愿意与青年朋友谈谈:硕士生怎样进行双向选择? 总的原则是: 全面审慎,深入调研,冷静分析,客观选定。 切忌瞎子摸鱼,心血来潮,草率决定。 硕士生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主要应考虑如下各点: 1. 该研究方向本人是否喜欢? 2. 该研究方向是否适合自己的基础和特长?(工科类 - 理科类?实验类 - 理论类?基础研究 - 应用基础研究?) 3. 自己是否有能力适应未来的研究? 硕士生选择导师主要应留意以下各个方面: 1. 该导师在师德和学问方面的口碑如何? 2. 该导师是否真有学问(不仅仅留意他们头上的光环,当然光环是一种参考点)? 3. 该导师以何种方式指导研究生 ? (引领型 - 手把手型?粗放型 - 密切关注型 ? ) 4. 自己能否适应该导师的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 5. 自己的性格与该导师是否合得来? 自然,必须在预先调研上狠下功夫,可以阅读相关的资料(例如,查所关注的导师最近是否发表论文?是第几作者?手里是否有科研项目?)、与自己可能选择的老师交谈、考察相关导师的已有的培养研究生的历史记录等等,看来最有效的方式是与高年级的师兄师姐们交谈,了解你想要知道的情况,这样的信息最为鲜活、实在。当然,有时间最好浏览一下已毕业的历届生的学位论文,了解一下他们的现状(如答辩、分配情况)。 在选择研究方向和导师时,未来的就业问题应该是一个因素,但不必对此太看重,因为事物总在不断发展变化,很少有永远的热门方向或冷门方向。比方说,有谁事先知道,当初炙手可热的 IT 专业会渐渐冷下来呢?再比方说,我乐观地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维模式会再度盛行于华夏大地,数理化专业方向会重新吃香,你信吗? 以上看法不一定正确,仅供年青学子参考。 写于 2009 年 9 月 8 日晨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13423.html
个人分类: 寄语学子|8706 次阅读|6 个评论
给新硕士生选择导师的建议
Mech 2010-8-18 21:39
上海大学力学学科很早以来就是就实行硕士生报名录取时不定导师,入学后再双向选择的的招生政策。因此,每年都有熟悉或者原来不认识的新硕士生询问我关于选导师的意见。说实话,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因此很难给出中肯的意见。但我完全理解这些学生对选导师的谨慎甚至忐忑。在一定意义上讲,导师的选择不仅影响攻读硕士学位的三年,而且可能对一生的专业和职业发展都有影响。这里只谈一般的原则和步骤。 所谓原则,在我看来,主要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自己的兴趣;对力学学科的那个分枝更感兴趣,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还是工程力学;自己更喜欢主要进行理论分析、数值计算还是实验研究;是喜欢进行基础性的研究还是应用开发。第二是自己职业发展的需求;如果要继续攻博,最好跟学术造诣高、知名度大、以往指导学生业绩好的导师;如果想硕士毕业后就到公司工作,那就应该跟横向课题比较多,在企业界有较多合作关系的导师;如果打算投考公务员,就要跟比较和气、给学生压力小、比较容易毕业的导师。第三,选导师不能一厢情愿,还要考虑到现实可行性;本科毕业学校和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等因素,大致决定了每个学生的选择范围,对此每个人应该对自己实际能选到的导师有恰当的认识,特别是如果想跟可能在自己选择范围之外的导师,自然要有特别的理由。 选导师步骤大致给分为六步。第一步是根据上述原则确定所考虑导师的名单,这个名单可以大些,多留余地。第二步是与名单上导师的研究生做些交流,了解他们课题组的情况;要注意需要听取的是学生对导师的具体描述,而不是笼统的好或差的意见;例如,导师每周见几次面、布置工作是否要按时完成等属于事实描述,而导师要求严格与否只是研究生的个人看法,更何况同样是认为导师要求严,有点学生认为好,有的相反。第三步,根据从研究生那里了解到的情况,对名单上的导师进行筛选,确定需要先行接触的导师。第四步,与导师联系,我个人认为初次联系邮件最好,电话次之,面谈更次之,但我不肯定是否所有导师都这样认为。第五步,分析所联系导师的意见反馈;如果没有任何回复,本身也是种态度,基本就可以排除了;每个导师风格不同,有的导师可能马上答应,当然这种答应最后是否作数有时也不好说;我个人是没有兴趣的通常会婉言谢绝,但一般不会直截了当地说明原因,感兴趣的会说愿意考虑,但也希望学生再考虑多比较,而且明确说明不到报名截止日期不会做出决定,我自己指导的本科生继续读硕士的自然不在此列。第六步,根据联系导师的回复做出志愿选择。 希望上述泛泛之论,对新硕士生能有帮助。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10164 次阅读|7 个评论
可以论证博士生、硕士生的生活资助与导师协商制
热度 1 lin602 2010-8-13 22:05
给在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多少生活资助?这些钱谁给?让导师还是学校出?这个问题争论也挺多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看你站在什么角度与位置上了。 研究生们也是人,特别是博士生们,不少博士研究生都有家了,怎么办?众口难调! 工科导师,可能经费好挣点,理科比起工科来,总体上平均经费要少点但还行,但文科及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导师们,经费来得就要困难多了。许多重点大学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导师经费很少的,当然,给各级政府提供咨询的大牌导师(北大,清华,社科院等)除外。而许多二流、三流学校,项目少的导师,不管什么学科经费都不多。 其实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按利益运行的,念研究生,也是为了生活、工作、事业与家庭,能够有个好的生活状态。如果念完研究生出来后,找工作还很困难,那么这研究生还有谁念呢。可能大家有点不相信这句话,如果五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感受到,我们那个文革时期,读书无用论是非常正常的。 现在有人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大家也是在权衡自己前途的结果。大学与研究所招研究生,也是为了发展自己,不被社会淘汰的选择! 所以,也可以实行研究生与导师进行商议生活费、学费的做法。导师们可以在网上及招生简单上公布研究方向,课题,资助,要求等信息,让研究生们来选。如果研究生们来选了,就招,如果没有来报考,就招不上。 也会有人说,严格的导师,经费少的导师报的研究生人数肯定少甚至招不到。我觉得不一定。八十年代日本一个导师,对研究生非常严,不但骂还会动拳头。但非常奇怪,报他的研究生还非常困难。我问曾经在他手下做研究的朋友为什么(那时候我三十多岁呢),他说,他的研究生到社会上非常得到认可,工作非常好找,大家争着要他的研究生。他的研究生们都是好样的,社会上得到了认可。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报考研究生的时候,会找资助多的导师,但他的学习与科研一定要比别人出色,家庭经济好的学生,可以放松一点。如果家庭经济不好,再学习差点,那就别上了嘛,如果确实学习与科研做得好,肯定有好的导师愿意多出资助让他来。 如果这个导师指导出来的研究生们找工作困难,到社会上没有竞争力,可能学生就不太愿意报他了。如果导师一般,加上又没有多钱给研究生们资助,那他招研究生就不行了。现在网如此发达,形成一个习俗后,可能大家能够了解各自的导师的。 当然,其中还有许多问题,但可以商量解决呀。要知道,社会是工科与工科竞争,理科与理科竞争,人文学科与人文学科竞争,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竞争。只要你在你的学科或领域内能够站住脚,你会招到研究生的。 至于腐败与权力的问题,在此没有考虑。年轻导师如何培养的问题,可以与国外一样学院补贴研究生一届或二届助教费呀。第三届还不行的话,只能自受了。还有可以在招研究生的指标上作一些条例宏观规定呀。 再说一句,不是所有的副教授都必须招到研究生,不是所有学校的所有专业,都有招研究生的能力与竞争力。 现在一个怪现象,硕士点博士点越来越多,博导硕导也越来越多,研究生招生人数也越来起多,不管社会是否需要。
个人分类: 未分类|609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博士生传给硕士生的经验
shelly80 2010-4-27 11:25
博士生传给硕士生的经验 ( 转载共享,出处不明 , 请原作者见谅 !) 1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 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 集中时间看文献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 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 pdf 或 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6. 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 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9. 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 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 , 一张表 , 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说,我不学 PCR ,不学 spss ,只要学会 ppt ( powerpoint )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 实验室的 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 ppt 行走江湖的。 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 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 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10. 学好英语,不学二外。 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个人分类: 学习体会|214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博士生传给硕士生的经验!
xiangzr1969 2010-3-19 21:16
1.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集中时间看 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6.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 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9.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 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 实验室 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行走江湖的。经常有 研究生 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10.学好英语,不学二外。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 英文 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英文文章写作 1.阅读10 篇文献,总结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经常复习。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2.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写出 论文 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3.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4.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5.找英文高手改。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找提供英语论文编辑服务(English correction and improvement,not translation)的公司,在此向有钱没时间的人强烈推荐。 文献 管理 1. 下载 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 以及换行符删掉。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 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 3.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4.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5.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10-15)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10-20/个)。我们经常会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聪明,殊不知这些都会降低论文质量。 1.知而不引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2.断章取义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 3.引而不确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 4.来源不实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 5.盲目自引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 国内文章水平不高的几个原因: 1.审稿人知识陈旧。年纪大的审稿人查文献和和上网的能力相当有限,无法核实该研究是否有意义,创新点在那里,方法是否可靠,结果是否可信。但匪夷所思的是他们经常提的审稿意见是参考文献不够新。 2.选错审稿人。虽然一般指定两名审稿人,但编辑部经常让不懂分子生物学的人审分子生物学的文章,让不懂统计的人审统计处理比较复杂的文章。出于爱面子,很少有人提出我不适合审这篇文章。 3.关系文章。有了关系,什么都简单了。 4.不承认阴性结果。诚实的阴性结果被认为无意义。怪不得有人大声疾呼我要办一本阴性杂志。 5.造假。任何人都不愿意成为制度的牺牲品。出不来预期结果就没法交差。为生存计,为按期毕业计,造吧。 动态的科学 1.科研靠积累。象伦琴发现X 射线那样凭借一次简单观察就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科研成果来自于实验室长期积累。最终实至名归。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设计课题不要好高骛远。基金评审也是这样。没有前期积累,获得资助的可能性小。选导师要想好:你是要白手起家,还是要为人作嫁? 2.文献要追踪。开题时通过查文献了解的情况,到结题的时候可能有很大不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写论文之前一定要重新查一遍文献。 3.记录要复习。前面的实验记录要经常复习。随着经验的增加和认识的提高,你会发现最初的判断未必正确。 我曾经向一些比我有经验的人请教什么是科研,他们没有正面回答我,只是给我打了五个比方。 1.科研是流行歌曲。什么流行用什么,什么流行做什么。张口生物芯片,闭口纳米技术。老板是追星一族,流行的就是最好的。 2.科研是移花接木。设计课题?课题怎么是设计出来的呢?是拼出来的。A 的材料,B 的方法,C 的指标,D 的意义。 3.科研是傻瓜相机。原理搞不懂?恕我老朽,没时间看原理了。我能折腾,多折腾几次就出来了。为什么要做这一步?老板心里明白就行了!他每周安排的活儿我还干不完呢。 4.科研是照葫芦画瓢。综述不会写?抄啊。论文不会写?套啊。反正不会有人追究。无知者无畏! 5.科研是垃圾。实验完成了,论文发表了,答辩通过了。老板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走后,这些都是垃圾。晕!倒!挣扎!再倒!他们没有骗我,实用主义自有它的道理。但我从此不再随便批判国内的科研水平了,因为在某些时候我也重复着同样的故事。 写毕业论文 1.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上来就写,是坏习惯。几百字没问题,几千字勉强,几万字就难了。必须列出写作提纲,再充实完善,以保证思路的连贯和字数的均衡。 2.平时多写。及时总结阶段性的工作,多写文章多投稿。到最后阶段,把这些文字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毕业论文。 3.不要罗列所有数据。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分量,研究生往往会观测较多的指标。但毕业论文并非数据越多越好。一定要舍弃那些与主旨关系不大的数据。否则,要么显得累赘松散,要么成为破绽。 4.打印修改。在电脑上直接修改,会遗漏很多错误。要尽可能地减少任何错误,一定要打印出来修改。 5.让别人指出错误。自己修改,仍然受个人习惯的局限。错误摆在那里,却熟视无睹。让别人给你指出错误吧,不管他与你是不是同一专业。 怎样读文献 1. 目标:漫无目的则毫无效率,抓不住重点才效率低下。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即使导师不导,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 2. 层次: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例如有人研究干细胞定向分化治疗帕金森病,对他来说,研究方向就是帕金森病,研究领域是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课题是某种物质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看文献时要分清手上的文献是属于那个层次,这决定你对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3.形式:广义的文献包括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比如要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书;要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最好是看专著;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 4. 程度: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新手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老手搜索式阅读,已熟悉各种研究的常见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经常不按常规顺序阅读。有人看图说话,有人辨数识字。高手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所在。实际上没有一篇论文是无懈可击的。新手要稳,老手要准,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研究生、导师和审稿人,但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 5. 矛盾: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循证医学划分临床试验证据的等级;同理,我们看文献也要重视实验证据的强度。发现矛盾,是第一步;找出异同,是第二步;思考解决,是第三步。从相互矛盾的结论推导中发现矛盾的根源,此时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维定势,从原始的科学问题出发,无招胜有招,真正是到达另外一种境界了。何必翻译外国人的综述谎称自己的综述?何必重复别人做过的实验谎称自己的思路? http://bbs.sciencenet.cn/showtopic-81224.aspx
个人分类: 学习论坛|42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报考的人多,是否应该适当增加名额?
xiegming 2010-3-15 23:29
周四晚上去长沙,周五晚上赶回北京。 因为周日下午要参加博士研究生考试阅卷工作。 下午一点半开始,其他专业大概就1~2个考试,所以相关老师很快就判完走人了。我们专业有8个报名,7个参加考试。又是数学,又是专业课,我判到快5点了才搞定。教务老师有点着急了,毕竟是周末,人家也想早点回家。 我也尽快努力的判,但是每个人的答题思路不是那么好看明白的,需要动一番脑筋,所以我有时要出去喘口气,放松一下,否则肯定支撑不下去。为了加快速度,我就没有把所有分数加完,让教务老师帮我加了 。 结果晚上我就感冒了,口腔上部疼得不行,清鼻涕象水一样的流。今天上午接着进行了面试,3个都给过了,就看他们的英语成绩如何了。 我们专业博士生今年总共才有4个名额,包括保送直博生、硕士转博生和考博生。目前是已经录取一个保送生,还只剩下3个。而硕士申请转博的已经有3个。这样形成6个人竞争3个名额的局面。 根据有关规定,如果考试的学生面试给通过的话,如果笔试成绩也都合格,就必须招。所以,如果3个考试的学生都录取的话,那么今年就没有硕士可以转博了。 关于硕士考试,我们专业也是工学院最多的,总共参加考试的45人,其中24人为我们专业,占了50%还多。可是我们也没有正常名额录取,只有所谓调剂名额,即要导师交培养费的名额(每个学生4万零八百)。 目前工学院的研究生招生名额的分配,大原则是按照专业人头分,然后给一些优秀的教师适当的奖励,这个规定看起来已经比较完善。但是我觉得还应该进一步改进。 改进的理由如下:研究生招生是双向选择,学生选择专业,专业也选择学生。某个专业报名的学生多了,说明这个专业的市场需求量大,或者学生基数就大,就应该适当增加该专业的招生名额;相反,某个专业报名的学生不多,说明这个专业的市场需求就小,或者学生的基数就小,就应该适当减少该专业的名额。我想,这样在大原则下加上这样一个小原则,根据报名人数动态地调整专业的招生名额,是一种更科学的学生名额分配方式。
个人分类: 研究生招生|574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硕士生调剂需求(华中农大动科动医学院)
liudongyang 2010-3-15 10:44
请博友转告之: 动科动医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拟需求调剂信息 专业 方向 需求信息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01.分子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免疫遗传学、功能基因组学与动物育种 需求人数: 10人左右 ( 3 月 10 日 更新) 02.分子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分子数量遗传与动物育种 需求人数: 12人左右; 学生专业背景: 动物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动植物检疫、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 03.发育生物学与家禽遗传育种 需求人数: 5人左右 04..动物生殖生理与生物技术 需求人数: 10 人左右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需求人数:若干 其他要求: 总分300分以上,英语45分以上。 ( 3 月 12 日 更新)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所有方向 需求人数: 10 人左右 基础兽医学 01-03方向 需求人数: 若干 其他要求: 总分300分以上,英语45分以上。 04.动物病理学 需求人数: 3-4人; 学生专业背景: 最好是动物医学专业 05.06方向 需求人数: 6 人 07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 需求人数: 5 人左右 其他要求: 男生(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大学毕业,英语 40 分以上,已过四级,最好过六级) 预防兽医学 01-05方向,国家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需求人数: 10人左右 其他要求: 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总分300分以上, 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大学毕业,英语 40 分以上,已过四级,最好过六级) 08 . 寄生虫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需求人数: 7 人左右 临床兽医学 需求人数: 4-5人 学生专业背景: 最好是动物医学专业背景 农业推广(养殖) 需求人数: 10 人左右 兽医硕士 需求人数: 10 人左右 注:调剂生信息后期会有更新,请随时关注。 导师简介及联系方式请查询网址 http://my.hzau.ed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10 联系人: 黄丹老师 E-mail: hd2003@mail.hzau.edu.cn 联系电话:027- 87281255 链接: http://my.hzau.ed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922
个人分类: 教育八卦|716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研究生期间的收入以及开支情况
热度 3 hughliu 2009-7-3 20:53
我研究生期间的收入以及开支情况 最近网络上比较热衷谈论研究生期间的收入以及开支情况,我这个人最喜欢跟风,我也写写我研究生期间的收入以及开支情况。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中科院沈阳某研究所的硕博连读生,有工商管理知识和工作背景(大学时辅修过工商管理两年,大四一年基本在外帮朋友弄公司出任该小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研究生以学习过程为坐标,大体上分为硕士阶 段和 博士阶段;以老婆为坐标,大体上分为追求老婆,老婆毕业前,老婆工作三个阶段。 我是 04 年 9 月进入我们所学习,也即是我的硕士阶段。因为我是 10 月 8 日 认识我老婆的,也可以说是追求我老婆的阶段。我记得那时候我一个月的补助是 700 ,房费是 180 ,那就剩了 520 。那时候食堂一顿饭基本在 3 - 5 元。本人没有太多的爱好,打篮球吧,我们所的室内场地不花钱,(篮球衣服是高中时,运动鞋是大四的),手机费也在 50 元左右,那时还没有下室,一般去网吧上网(宿舍上网太贵),支出 50 元左右。吃点零食和水果什么的,和同学出去吃饭之类应酬,一个月基本够花了。认识我老婆之后,频频出没一些小饭店,一顿饭在 50 元左右,还有一些其他的消费, 520 坚持不到一个周。先是到处借钱,借钱花的时候比较爽,但到还钱的时候就不是很爽了。到头来还是要借钱。人穷疯了,啥都干,后来拼命做兼职,在硕士阶段还是以家教为主的,硕一时家教能占到 95 %左右,一个月能多收入 3000 吧,本人信用和教学效果不错,后来家教越来越多,自己实在忙不过来了,分给我老婆和我同学一些,但是他们都搞黄了。研一时,买了同学的一台二手台式电脑 1000 ,一个二手的文曲星 100 ,一个手机 1200 ,领我老婆去我家,(从沈阳坐火车到济南,玩了一天,然后从济南回烟台,从烟台坐船到大连,到大连玩了一下海底世界等等,然后后大连回沈阳 3000 元左右),小饭店的一顿饭的支出也从 50 上升到 100 元(并已经时不时出没一些中档饭店),其他的花费就是买衣服之类的吧,两个人的衣服买了不少吧,几乎没有低于 100 吧,我老婆是东北大学的,距离很近,几乎天天见面。我总结见面基本上都差不多要出点血,过年回家的时候给了父母 5K 养老金。研一时,曾随班级出去旅游过,没有花钱。硕二时,补助是 800 ,房费没有变,仍是 180 ,每个月在食堂一个人的消费能涨差不多 50 吧,网吧费用消失,因为我已经下室了,基本在实验室上网就可以了。兼职时间下降,下室了,时间不太好安排,但是家教仍是兼职中的重头戏,和老婆的感情稳定,用于和老婆交往的费用下降幅度很大,过年回家的时候给了父母 5K 养老金,比较吃力。 博一时,补助是 1200 ,申请单人间(本人睡觉质量不好) 300/ 月,我老婆毕业去大连工作,由于每天和老婆见面带来的花销迅速下降,但是每个月要去大连一趟,我一般坐最便宜的火车要 60 元来回,在她那里基本不怎么花钱,一趟下来也就 100 元。吃食堂每个月大约在 500 左右,本人发胖之后饭量降低,导致食堂花销下降。手机费在 100 左右(除了我的正常费用之后,还加上了我们大客户费用),其他的零食和水果以及正常的人际应酬之类的,基本每个月发的补助差不多都花完了。博一时曾随班级出去旅游过,没有费用支出。因为已经正式开展工作,所以家教只保留一个,一个月 8 个小时能给我带来 400 的收入。博一最大的花费就是买了一台华硕的笔记本花了 8550 (动用了一部分硕士阶段的积蓄),回家时给父母 2K 的养老金,比较吃力。 博二时,补助是 1300 ,其他的费用如房间费用和去大连的费用基本没有变,但是可能由于工作比较累,每个月在食堂的消费降低为 400/ 月左右,手机费在 60 元左右。在我老婆的怂恿之下家教不做了。做了一些有点技术含量的工作(如企业培训,心理咨询,对缝)。兼职时间短了,但是不稳定,算下来兼职收入平均提高到 1000/ 月。这一年里最大的支出是买了一些基金还有为老婆买了一个钻戒。当然这一年里最大的事情就是我和我老婆登记了!因为老婆不在身边了,衣服类花费一年也就在 500 左右。除了打篮球和兼职时应酬外,基本把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博二这一年我的前两篇 JAC 终于诞生了。虽然影响因子在 1.5 左右,但是很让我兴奋了一段时间。过年回家时给父母 5K 。 博三时,补助是 1760 ,房间费和大连的费用基本没有变。兼职时间更短了,但为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当然之前一年的工作为了我做了一些人际和经验方面的铺垫),兼职收入平均提高到 3000/ 月,其实就做了半年,因为我毕业了。每个月在食堂的消费降为 200 (兼职应酬多了,在食堂吃的就少了)。兼职应酬时我没有付钱过,爱好也只有打篮球, K 歌跳舞之类的,本人因五音不全和运动协调能力比较差不会。衣服类花费没有,当然老婆帮我买了一些衣服。这半年最大的费用是我父亲病重以及我出国要准备的一些东西。除了兼职外,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于 2009 年 3 月进行了博士毕业答辩。 本人没有应酬时不吸烟不喝酒。没有什么爱好,爱好支出可以忽略不计。没事的时候就喜欢躺着,看看下载的电子书,不分内容。或者看看碟片之类的。除了兼职外,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里泡着。吃穿都不挑,用我老婆一句话来说就是好养。惭愧的是本人在读研究生期间没有获得任何奖学金,所以我的收入中不含有奖学金成分。当然毕业之后获得了两个奖学金共计 2600 。读研究生的基本都已经 20 周岁以上了吧,都会有一些正常的应酬呀,恋爱支出之类。如果补助不够的话,我建议大家可以去做一些兼职。家教时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但是我一般不推荐大家做家教,根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对自身没有太大的提高。另外,家教也不好做,特别是对博士生来说,自己曾经高中时啥水准自己清楚,何况去辅导成绩好一点的小孩,况且现在家长也看成绩来决定是否继续聘用你。现在中学基本上1-2个月就要考一次,频率太快,家教的压力满大,会占用过多的精力影响自己正常的工作!(记得我曾经辅导过一个初中的物理奥赛学生,45分钟150元,把我累的,整高深了,他没学过,必须用初中的方法来讲解,太难!太累!虽说我曾经初中时参加过物理奥赛,也得过山东省一等奖,现在我也算从事材料物理类的。但是我自认为水平无法赚那45分钟150!还有一个例子,我曾经接过一个沈阳省实验的学生,他已经在班级稳居前5,但是还想更进一步,一小时150,沈阳的省实验中学,我高中也就那水准,也只偶尔能进班级前三,辅导过一次就自动辞职,怪在怪他父亲请我的时候说的太含糊,差点丢人丢大了)。 体力为主的也不要去做,毕竟搞科研身体都累的差不多了,体力活确实也不怎么适合我们去做。还是以脑力兼职为主,这样还可以活跃自己的思维,可以让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你现在所做的项目,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呀!当然能找到有自己所学相关的兼职就太好了!兼职时没有必要穿的特别好,普普通通就好了,但是一定要干净整洁!做脑力兼职时最重要的是要有idea,否则会沦落成从事脑力劳动的力工了......
个人分类: 心情|6320 次阅读|11 个评论
繁忙的六月,无限的希望
xcl2822 2009-6-13 20:46
肖长来,吉林大学,2009-6-13 6月是非常忙碌的,忙于正常的讲课,忙于研究生毕业答辩、本科生毕业答辩;还忙于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申请的申报、实习基地建设材料的编写、出本科生课程考试题等等。 现在本科生、研究生做毕业论文也很忙,他们忙于考研、靠博,忙于找工作、签单位,忙于毕业材料填写、完善,忙于临别同学聚会! 人生总是要忙的,但一定要忙得有意义,有收获! 每年都有一批年轻的毕业生走出学校,走向其他院校和单位,走向社会! 我祝愿他们再接再厉,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步入社会,走向成功! 我也由衷地希望走出校门的同学,经常回母校看看,给我们提出更好的建议,使未来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3299 次阅读|0 个评论
硕士生该如何进行科研创新?
hxgwzu 2009-5-20 12:53
今年我院化学类几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数已经突破80名,同比去年增加了45%还多。目前一位在册导师带10名以上硕士生的现象已非常普遍。在传统理解上,硕士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做研究,一般是第一年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的学分,第二、三年完成毕业论文参加答辩。但事实上,在扩招的形势下,硕士生是在接受后本科教育或者博士预科教育。他们中在2 ~ 3年后通过考博获得继续深造机会的人数能够达到三分之一已经很了不起了,目前在我院硕士毕业生中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这意谓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今后将不再从事纯粹的科研工作。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形下,一方面,有些本科生即使考上研究生了,也最终决定不去读,而选择先就业。连续几年,我指导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多位同学考上了某些名校的硕士生,但最后都因先就业的理念而主动放弃了深造机会。另一方面,硕士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可能更大些,处于一个就业夹层之中,很多硕士生毕业后实际是不得不跟本科生抢饭碗,临近毕业时不得已到处奔波,屡屡碰壁。期间还面临各个高校大多设有的研究生毕业出口标准的考验,他们也是够艰辛的。以前很多硕士生毕业后可以进入大专院校工作,而目前各高校招聘硕士生的岗位也不断缩减,即便是博士生去应聘也不见得时时处处如愿以偿。我校近年就曾发生过一个辅导员岗位招聘引来上千硕士、博士应聘的情况,其中不乏来自名校的毕业生。 在这样的形势下,改革硕士生的培养模式亟待进行。其中核心的问题我认为,一是硕士生人才培养的定位与导向,二是硕士生该如何进行科研创新?这两个问题实际是紧密相关的。只有培养定位定好了,才有正确的培养导向,也才能对硕士生的科研创新活动作出正确的指引和评价。这似乎是具体操作问题,实质是认识理念问题。只有在思想认识上充分理解和重视当前硕士生教育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才能实事求是地作出培养策略和思路上的合理调整。 硕士生与本科生的差别,通常认为在于硕士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但这种基础和能力往往又比不上博士生。在大学本科教育成为普及教育之后,研究生教育也顺势而上,成为准普及教育,而不仅仅是一种博士前教育了。因此,研究生教育势必要更多地面向社会的需求。一个创新型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应用型的人才。 具有创新应用能力的硕士生,必须在心理、意识、行为、学习和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其基本素养包括:第一,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第二,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第三,在竞争环境下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第四,有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知识框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第五,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第六,有丰富多彩的个性特点;第七,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协调能力。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硕士生教育应该强调面向社会的创新应用能力培养。对于理工科而言,有良好的工程意识、集成创新意识的硕士生是社会所迫切需要和欢迎的。而在目前的培养体系下,硕士生的课题研究与实践需求严重脱节,广大硕士生基本上是导师固有研究方向的接力者。导师为了自身晋职、评级等等的需要,往往要求硕士生也要出一定数量的SCI论文。实际上导师自身的研究方向往往也早已脱离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真正产学研合作的研究工作不在多数。很多基础研究工作基本上是停留在发表更多SCI论文的层次,进一步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往往不再开展,或者根本无暇顾及。 有一种观点甚至认为搞应用研究的不应该带研究生,这是思想观念上的一个极端,也是非常负面的一种认识。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方面,不仅要积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有用人才,而且要为社会提供以知识创新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服务。著名的Stanford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就是美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最成功的实践。由Stanford大学促进和带动的硅谷,不仅打开了世界经济的崭新局面,也对加州、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军事、社会和政治的演变产生了源远流长的广泛影响。 科技创新的方式有多种,包括原始创新、累积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国内高校的科研创新活动中,目前更多的是以知识创新为导向的所谓的原始创新和累积创新,其中又以累积创新占大多数。在博士生这样的层次,以基础研究为目标,应该更多地从事这样的创新活动。而在硕士生这个层次,以应用研究的视角,鼓励积极从事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而片面地以发表SCI论文作为硕士生培养的出口标准是不符合当前的社会现实需求的。 事实上,国家和地方的有关部门也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了。有些省份甚至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山东省就积极鼓励硕士生从事应用研究。浙江省近期也推出了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举措,从省属、市属高校的角度,主要是面向广大的硕士生。创新实践基地的一个根本宗旨就是要引导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生走进企业寻找研究课题,在生产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应用能力。 这方面已不乏非常成功的先例。最近,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透露,由中心内在孵企业和华东理工大学合办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已成功孵化出第一位硕士研究生。上海市教委认为,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旨在促进高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高校科研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环境,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使高校增强创新应用能力。 总之,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改进现有的硕士生培养模式,让广大硕士生在实践中寻找研究的课题,在实践中锻炼研究的能力,在实践中体会创新的乐趣,以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应用能力的硕士生,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个人分类: 杂谈|8440 次阅读|4 个评论
【论文写作】给硕士学位论文的共同点评(转载)
zhxkun 2009-5-2 06:54
原文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8323 引言 最近得知,虽然没有宣传,学生们已经在跟踪我在科学网的博文。既然如此,我也就把学生培养工作中遇到的共同问题整理在此,以便做到师生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性话语(低年级的同学都可以参看)。 后续内容整理自今天我在学生QQ群中发布的共同点评内容。此前一直都在断断续续进行共同点评,但一口气写这么多还是第一次,所以就特别转帖归纳一下,还补充了此前的一些内容。因为来自正在评审论文的点评,遇到共同问题才说一说,内容不一定很系统。 1. 关于项目和论文 论文工作在写作时需要系统整理,不是你在某个项目组就一定要把该项目组的标签文字(某理论、某方法)放入论文内容中。自己没有研究某现象或理论而勉强写之,这样对你的答辩会相当不利,专家不认可。一定去掉不适合自己论文实际工作的说法,注意就事论事,而不是带一个不适合你的帽子。 由于项目组有共同的文档(比如申请书、整理的综述等),在一个项目组中的同学,发现现状综述部分相当重复。强调论文所有文字自己写,不要抄申请书这样的文档(恐怕也找不到引用出处),多人重复后就出现不当。每位同学要自查论文,恐怕多多少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一定要去掉现抄的,除非你能确保文字都进行了恰当的引用。 之所以出现这些共同的问题,是你们对自己的工作还缺乏真正的顶层设计,即不明白自己工作的实际所处位置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已经返回论文修改的同学也注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论文最后参加项目列表中,写自己实际参加的项目(参考发表论文的资助信息,也参考平时参加的课题讨论组的项目列表),而不是把老师的所有项目列上,后者是适得其反的。 2. 论文的写作和结构 还有一个明显问题,多个同学都是这样,内容缺乏整体性和逻辑内在关联。其实,我已经反复强调过这一点(从研一的课程起,一直到审定论文目录、论文的集体点评会)。 比如,摘要可以采取两段式(不一定是两个段落,这只是一个说法),第一段是第一章和每章引言的摘要(背景和提出问题),第二段是全文个人工作的摘要(可以来自最后一章)。 关键词一般5个左右。其中一个词涵盖论文的最近上层领域即可,其余词是选自论文核心部分。关键词要用行业规范,不要自己造,尽量避免大家不熟悉的简写。随时记住关键词是他人用来检索论文的,关键词不恰当(过大或过细都不妥)会造成你的论文漏检或误检。 第一章的内容和论文题目高度关联,但是讲总体情况,而部分和内容工作密切相关的他人工作的细节是在第二章中给出(即后续工作的基础或对比试验的他人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总体和局部细节的关系。不要写出来一看,第二章和第一章没有什么关系,即第一章的综述写偏了。 第一章的综述篇幅不宜过少(这是多数学生的通病,不看重综述),大约5-10页,高度提炼,体现最新和全貌,要提出个人的见解和评述,比如指出现状的不足或问题。综述领域必须是恰当的,和个人工作吻合的,不要写偏了。可以在背景中提及工作中的最近上层领域(对应关键词之一),其余都是较密切相关的工作,可以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最忌讳罗列一堆论文,却缺乏整理和个人见解,可读性差。 第二章是他人的工作介绍,必须是后文自己工作的基础,即你后面直接相关的他人工作的细节介绍。这些工作在综述部分是提到了,而后文也用到了(比如参考、改进、对比实验等)。必须把个人工作和他人工作分开。至少这是我认为研究生论文写作的基本要素。不当的位置和语气,都可能误导读者,把他人工作误读为个人工作,这是不妥当的。第二章不是纯教科书的扫盲。如果你改进了很多方法之一的算法,就只介绍这个方法好了(包括这个方法在所有方法中的位置、类别等整体信息),不要把这些方法的细节全部罗列在第二章,这根本就是故意挤占有效篇幅。 用到某些软件工具的同学,在第二章介绍基础时,可以淡化理论等公式,毕竟这不是你论文工作的主体,你没有围绕这个工具展开研究,可以介绍该平台和通用步骤,后文你用到各个环节算法的基本思想和来源即可。对你而言,这只是工具(就好像vc一样),只不过大家不熟悉,所以要简单介绍。不要搞成教科书式的,偏重扫盲而冲淡主题。而且,抄一堆自己都不明白的文字,是给你自己找麻烦。 第三章开始是自己的工作介绍。除了最后一章全文总结,论文中间的每章都用引言开始,本章小结结束。 我也多次强调,不管是论文整体,还是每一章、每一节,你一定要注意系统性,即先给意图(工作背景、意义,提出问题),然后是整体工作介绍(比如思路、系统架构等),其次才是各个部分细节所对应的局部介绍。不要一上来就是细节介绍,读者根本不知道你要讲什么。(软件工程的思想在这里一直在反复使用) 各个章节之间都是有机联系的,不是分割孤立的。读者读后的感觉是一气呵成、连贯的。不这样,恐怕你自己作为读者来读都不会满意。 论文需要顶层设计。有同学的个人工作写两章,也有写三、四章的。那么,你在什么地方说明这些章节之间的关系呢?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顶层设计可以在第一章模板中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和篇章结构介绍中给出,好像一个指南一样,用系统流程图画出个人工作(后面几章)的关系。这通常适用于章节较多,各个部分有有机联系。 部分同学也可以在第三章个人工作开始时给出系统整体情况,即后续章节都隶属于这个整体(比如下一章就只是系统测试了)。 还有,部分读者是大同行(不是小同行),也不排除还有外行。你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整体性,这其实也是可读性的一方面。他人可以不关心你的技术细节而明白你做了什么工作,做得如何。 事实上,每个评审人不会在你的论文上花特别长的时间,良好的论文结构有助于读者在最短时间捕捉到有用信息。这是一个信息爆炸时代,很多人不得不快餐式阅读,所以也必须这样做。 3. 其他写作细节 关于中文和西文的困惑。你们是写中文论文,那么文字都是中文为主。不止一个同学在算法里面用step来替代步骤,这不规范。 在中文正文里面,括号都用全角。唯一例外是和数字、字母在一起表示编号,用西文的半角,比如(1),(3.1), (a)。 算法描述也要规范化。比如:算法3.1,名称,输入、输出、步骤,算法结束。不要把算法混合在正文中。 图表前后根据情况空一行或半行,区分正文。图表中的字体不要超过正文字体大小,要匹配。图形要考虑打印效果,比如避免大片的灰色和黑色背景,不要仅以彩色来区分不同曲线,而是辅助以线型、线上的不同符号等。 ( 刚才有同学在群里问,我给某个同学的批注是不要图表前后空一行,所以后面大家都不空行了。 特此补充:我给很多同学都加了空行,并非在正文那里回车加的,而是在图的标题后面加的,二者行距不一样,总之看上去视觉不错。如果发现加行有问题,你会发现我是调整了段前或段后距离,只是多了半行。有时,版面限制,半行也多不了,无论怎么调整文字,比如尽量多写或少写前后文字来调整版面,那种情况下偶尔不空也是可以的。总之,情况是灵活的,目的就是版面清爽。我的话有语境。 这里也涉及到论文模板问题。难道真的有一个统一天下的论文模板吗?没有。没有自由或过度自由的写作都有问题。 ) 论文中切忌开天窗,即大段空白。要调整文字,使得论文的版面是充分利用的。 还有很多同学都出现的小问题。中国人写作喜好用冒号,切记,冒号表示后面是完整的内容,那么,你一定要用列表符号或编号来表示后面内容和冒号一起组成一个完整部分。原则上,每段结束不用冒号结束,句号才是合法的中文句子结束。你要用冒号,下面必须是列表!这样,能清晰地区分其他正文内容。 看这样的文字很累,要极力辨别你在冒号后面给出的内容到底在哪里结束。全部混合在一起,在排版上也不能区分。 还有如下(上)图所示这种说法也要避免,用绝对引用,比如,如图3.2所示。这样,排版时,无论图形位置怎么改变,正文是有效的。 更重要的技巧,每个图的编号你可以用word的宏插入,引用也是,这样,无论这些内容跑到哪里,相对顺序是word维护,你可以减少很多手工管理的工作量。(不过,到这个时候,你们来不及这样做了。) 参考文献的管理可以用endnote等软件,word也提供了这样的工具。开始不免麻烦,在后期总的看来,还是大大减少了修订的工作量。 文章的各级标题是统一的,尤其是没有出现在目录上的四级标题,在正文中也要严格坚持格式,不要混乱,自身都不统一。 还有引用不当的例子。通过对产生过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具有的很多典型特征 : 1. ,这样读者会以为下面的内容全是你抄的。 引用参考文献的位置一定要注意,不要引起歧义。搞不好就是无心的学术不当了,或者对你自己不利,明明是自己的,别人看的时候以为是他人的。 暂时的结束语 论文写作质量是无止境的,也取决于你们的写作水平和认识水平。学位论文答辩恰恰是对你们综合能力的考察,所以这个环节不可忽视。做得好,更要写得好。这三年中,我也强调多次了。写作能力强似乎是一个表象,其实它里面隐含着你的综合素质。科技论文写作尤其强调逻辑性。 其实,我写得最多的评语和批注就是论文框架(涉及整体性和逻辑性)和排版细节。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技能,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以认真的态度进行长期积累,用心体会和提高,水滴石穿,才能突现成效。 (本文思想也适用于各种有关的学位或学术论文格式参考。)
个人分类: 教育教学|50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础学科招生的困惑
天空 2009-4-30 17:23
按理说今年的扩大招生是个有利的优势,可是没想到难度不比往年容易,经历了调剂,复试,大概到此尘埃落定了,可回顾起来感触很深。 也许学院不是一流的,导师也不是著名的,报考我们基础学院的硕士生本来就微乎其微,而上线的更是寥寥无几,加上本大学是地域性,而该地区的孩子本科毕业以就业为主,很少考研,过去干脆没有,近几年一个班级还会有几名。于是每年我们几乎是最后接着全国的调剂生,今年也不例外。 也许带过的都是女生,今年有联系的还是重点抓女生,的确从其他院校调剂来的条件不错,分数高,外语过六级,尽管都是综合院校的,但只要生物基础相关课程也学了些就可以,要想完全有学医学药背景的难找,也只能从生物工程之类中挑选了。可尽管如此,一联系看到简历,还是失望的多,有些院校写着这个专业,却是没学多少相关课程,让人头疼。没办法我们也想放宽条件,只要肯学,来了弥补课程的缺陷,可我们复试要笔试一门医学基础课,没学的学生,自己也就没信心来复试了,由此也动摇的一些想来但怕复试不录取的调剂生,因为他们毕竟还有其他选择机会,宁可寻找把握大的院校。再说女生犹豫多多,考虑多多,有的开始像表决心一样一定要来,也没少鼓励和花费精力指导看书准备,可结果种种原因没来。 原因很多,最现实的还是就业问题。有的跨专业调剂生,一联系首先就问:老师,我毕业后好找工作吗?在就业竞争这么大的今天,我很难回答,何况三年后呢?我说有机会老师会全力帮助你,但没人保证你一定会怎么样,就算你的父母都没办法保证,何况导师。学生的担忧也是常理,本来考临床的没如愿,调剂到基础,本身就不情愿。没人愿意来基础读研,即使将来毕业干上这个学科,也是清水衙门,不能跟临床相比,这是人人皆知的。 学生选专业,为将来的就业。而老师选学生,也为课题顺利实施着想。的确,一些跨度太大的专业,甚至从来很少接触过实验的学生想来读,不得不考虑做课题的难度,总不能每一步老师跟着。比如有的学针灸的、学器械的、学管理的,一了解就婉然的拒绝了,希望他们读自己的相关专业为好。有过相关的一些实验技能,即使没做过本学科的东西也没关系,至少该方面有一定得动手能力,这也是我们大多数老师招学生的共同想法。 经过千辛万苦的联系筛选,总算到了面试这道关,我们基础分两大组,我们这组9个学生,8个外地大学的,有几个还是很有名的大学本科生,只有一个本地一所大学的,9人中7个男生,2个女生,今年没想到这么多男生来做基础研究生,以往大多都是女生,呵呵,倒也欣慰,男生有力,不愁搬仪器之类的活了。但从面试的感觉上真的不如往年水平,包括外语的阅读翻译能力、科研的综合能力,尽管考研的总分都不低,但英语都是过四级,记得去年几乎都是过六级的。其中一北方的学生复试现场说出了老师的心里话:老师,不要对我们期望过高,扩招了嘛,我们不能同以往的学生相比,水平肯定不如他们...呵呵,说的我们在场老师都笑了起来。据说复试后没两天,又有两个学生不来了,估计去了其他地方,唉!基础,还是不愿读。 说归说,笑归笑,一年一度循环往复,今年如此,谁知明年? 祝福大家五一快乐!
个人分类: 心情随笔|3392 次阅读|2 个评论
硕士生就业前景看上去很美
ywang69 2008-10-26 20:42
明年我有将三名硕士生毕业,其中一名女生,这一直让我很担心她的就业问题。按照惯例,每年的这个时候是中国各大设计院和工程单位到学校招聘明年毕业生的黄金时段,镜湖宾馆的走廊和公告处以及就业处的网页会贴有各种招聘信息,学生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大多数奔走相告,往返于各招聘代表下榻的房间为签下理想单位煞费苦心。 昨天收到小杜的短信得知她已经签约铁三院,真为她高兴。虽然这名女生是保送研究生,各方面都很优秀,但中国目前就业的大环境存在的对女生的变相歧视政策让我也很担忧就业这个问题。还好,今年交大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似乎是这几年最好的,另外两名男生也分别和二院和四院签了意向合同。 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扩大铁路投资,2万亿的投资可以修建大约3-4万公里铁路,这需要大量的铁路工程技术人员。 交大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的好日子也许真的到来了!!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公路运营里程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也许5年后,中国的铁路的总运营里程也会进入世界前列。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铁路也许是中国最经济也最环保的的长途交通工具了。 ********************************************** 两万亿铁路投资计划获批 新华社近日消息,铁道部传出消息,国务院批复两万亿铁路投资计划。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表示,现在国务院批复的铁路投资额已经达到2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的投资规模超过了1.2万亿。他特别指出,这些数字只是现在确定的数字,有的比十一五规划的数字已经有了提高,未来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有些数字可能还会增加。可以想见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将有很多重大项目投入施工。据悉,发改委正就铁路改革的细节进行研究。
个人分类: 教育教学|5398 次阅读|4 个评论
新生入学
龚胜生 2008-9-7 23:01
至上海开会,在华东政法大学明德楼与今年毕业之硕士生通话后,得知他今天正好到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报到,又想到暂时还未与自己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见面,有感,诌此短章,无他,识心情也。 老生走了新生来,一样憧憬一样材; 夫子不知年岁老,犹梦青春去复回。
个人分类: 师生情谊|369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