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二八定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火灾防控可预期实现的目标
dfedhw 2018-12-23 13:08
从事与火灾相关行业的人很多,关注和讨论火灾问题的人也很多,然而对火灾防控的目标值,首先应该达成一个较为清晰明确的概念共识。 有观点认为应该 通过 分析以往事故案例并采取预防手段来杜绝火灾出现,实现火灾事故零;也有观点认为需通过快速预警并加强专业救援力量建设,来降低火灾损失;还有认为需要依托微型消防站,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力量,及时扑灭初期火灾。 其实无论技术手段或管理措施,都必须设立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值,以此来检验相应措施及手段实施之后的实际效果。 事故零目标明显不现实;仅看火灾伤亡数字及财产损失的绝对值逐年同比下降实际也经不住推敲,由此反映出来的火灾防控水平依旧是模糊的。 假设用二八定律来描述火灾:当前有80%的火灾是较为容易控制的,或者说造成的损失是基本可以承受的;那么剩下20%的火灾则是不易控制的,甚至于已经造成了灾难性的事故后果。 那么,类似于这剩下的20%就是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能否从中再进行二八开,使得 严重性事故比例进一步降低为4%,哪怕先降至10% ,则应成为新一阶段的消防安全奋斗目标。 依照这样的目标值去衡量,则每年火灾基数的波动变化将对完成值的对标核查无任何影响,应该更能客观反映出社会火灾防控能力是否逐年得到有效提高,而不是每看见一次火灾事故就痛心疾首,待风平浪静之后,周而复始。 社会经济在持续发展,火灾损失也可能呈同步增长, 一定程度的损失不可避免 ,唯有将火灾严重程度的比例 控制在一个客观合理的极值之内,并有能力在不同的时期阶段实现自我超越 ,才是现实、理智、发展看待火灾问题应有的态度。 衡量火灾趋势向好的指标 国务院发布:《重点场所火灾情况通报及防控对策建议》之商业场所篇 国务院发布:《火灾情况通报及防控对策建议》之宾馆酒店篇 国务院发布:《火灾情况通报及防控对策建议》之生产企业篇 国务院发布:《火灾情况通报及防控对策建议》之物流仓储篇 国务院发布:《火灾情况通报及防控对策建议》之餐饮场所篇 冬季火灾占全年火灾的近一半 这些误区你一定也有!
17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改革开放进入“浅水区”
热度 2 lvnaiji 2018-2-28 17:16
吕乃基 近日,高铁扒门事件接连发生,看来只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不起眼的一个浪花,然而实际上是改革开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及关系到中国的主体:“二八”之中的“八”。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40年,时间上早已超过所谓“前30年”,期间,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警示一再响起。有人说,把眼下的问题全推向前30年已经说不过去了, 改革开放之初本无所谓深水区和浅水区。十年浩劫之后,几乎全民一起“朝着解放的路迅跑”。随着改革的深入,以及转向市场经济后各种利益阶层的浮现,面对改革的推进,在“过河”之时,面对深层次的问题,顺理成章出现“深水区”这一概念。在18大重启改革之时,面对正在并业已形成的利益集团,面对正在形成并渐次固化的各种“二代”,深水区越发深不可测。 李克强总理在2012年3月17日答记者问时说到,“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也可以说是攻坚期,的确是因为它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所幸的是,这些可以从我们的人民当中去汲取,来使改革迈出坚实的步伐”。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揭示了改革重启的一个关键之点:要从人民中汲取勇气、智慧和韧性,以使改革迈出坚实的步伐。 有“深水区”,必然就有“浅水区”。“人民当中”,就是“浅水区”,也就是“二八”之中的“八”。 以权力改革权力,调动市场的力量、基层民众的力量,以及受旧制度压制的力量,壮大改革的动力。相反,浅水区自身软弱可欺,甚至自甘堕落,深水区自然强大。由此看来,从制度层面、管理层面、文化层面把改革的力量释放出来,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在此意义上,改革在进入深水区的同时也进入了“浅水区”。没有浅水区的参与,深水区也就难以攻克;没有浅水区的自强,改革的成果难以巩固。进入深水区,并不是简单的一步跨入,“进入”,同时意味着对深水区的改造;此处进入浅水区的含义也不止于此,主要在于唤起和提升浅水区。 何谓“浅水区”?正如难以定义“深水区”一样,“浅水区”也难以界定。相对而言,深水区较多涉及部门机构及相关的制度体系,如握有审批权的政府机关、垄断的央企、正在并已经成形,进而巩固强化其地位的利益集团,与权力有着千丝万缕勾搭的民企,以及在官本位的权力体系中如鱼得水的获利个体,等等。 深水区的内涵与外延一直在变化中。1978年后,一开始的改革对象是相对单纯的意识形态,是有意无意坚持过往意识形态的官员和学者,还没有“深水区”这一概念。随后,一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入推进中越来越涉及体制与权力的核心,另一方面在转向市场经济后,金钱虽甫一登台便金光万丈,但其时还没有多少资本的属性;随后利益浮现,形成形形色色以权和钱为核心的利益集团。 浅水区主要是没有或较少制度化的无权无势的民众,以及在市场经济中靠自己力量奋力拼搏的大多数民企。 当然,所谓深水区和浅水区并没有清晰的界限,譬如深水区也由许多个体组成,其中的部分个体在工作之外的日常生活中与浅水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与浅水区中的个体或多或少类似的体验和感受。下文主要述及浅水区,但不排除深水区中的这些部分。顺便说,虽然难以判断高铁扒门事件的涉及者位于浅水区与深水区的何方,但是由此引发的舆情看来主要搅动的是“二八”中的“八”。 全文拟由以下部分组成。 一、进入浅水区是破和立的需要 二、进入浅水区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三、浅水区现状 四、深层的文化 结束语 一、改革进入浅水区之一:进入浅水区是破和立的需要 1. 破 18大三中全会确认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此必然要经由破与立的过程。破,主要在于政府要从过去对经济的过度干预退出。这种过度干预扰乱了资源在市场中的自由流动,造成市场主体间的不平等,剥夺了主体在市场经济中的自主选择权,侵犯了民营企业和个人的正当权利,“有关部门”和与之有牵连的个体往往由此寻租获利。显然,“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国家由上而下的文件固然起作用,但大多是原则精神,县官不如现管。在具体执行时,个中三味唯有被侵权的当事人明了。 被称为中国民企“教父”的柳传志2012年接受《财经》专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家是很软弱的阶层,不太可能成为改革的中坚力量…面对政府部门的不当行为,企业家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与政府抗衡,只能尽量少受损失。我们只想把企业做好,能够做多少事做多少事,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2013年5月接受央视专访时柳传志再次坦承,“我只能服从环境,我从来没有想过说坚决要给环境动个手术什么的,我没有这雄心壮志。大的环境改造不了,你就努力去改造小环境,小环境还改造不了,你就好好去适应环境,等待改造的机会。我是一个改革派,之所以到今天还算成功的话,因为我不在改革中做牺牲品,改革不了赶快脱险”。 时至2014年1月16日,中国企业家论坛轮值主席、TCL董事长李东生依然认为,非国有企业和企业家,有的人总是觉得自己矮人一等,不自信、不敢迎接挑战,以为没有好的资源好的政策,企业就做不起来,做不成品牌和名牌。另一位企业家王瑛则“不相信中国企业家跪下就可以活下去…改革开放以来,因为政治表达而被处罚的企业家有几个?因为和权力勾结而获罪的企业家又有多少?为什么大家对前者噤若寒蝉,但对后者前仆后继?” 中国有1086万私人企业主,3000多万个体工商户,将近5000万人,这样庞大的有产阶级团队,在整个改革历史的关键时刻,如果他们居然是一群沉默的人,那是一个惊人而不可思议的现象。 如果没有当事人的维权,政府,尤其是直接相关的部门,在路径依赖的情况下,多半不思进取而延续往日的轨迹,更不会选择自我革命。在由上而下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之时,民企和个人的坚决维权就起到了社会底层由下而上的响应,上下结合推进改革的作用。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浅水区的维权对于政府的退出是否彻底,对于市场经济能否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为此,有必要唤醒浅水区以搅动和改造深水区。眼下,在中央决心进一步推进反腐之时,来自浅水区民众的支持至关重要。 维权不仅指向越过边界的公权力,而且要指向其他市场主体,如食品、餐饮、房地产、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商家。没有消费者的坚决维权,就会发生商家的侵权,就不会有正常的市场秩序。此处的侵权与维权一部分发生在浅水区与深水区之间,如消费者与“两桶油”和通信领域的垄断企业等央企之间,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更细微直接地发生在浅水区内部。 2. 立 在“破”的同时及随后,必须有“立”。破,最终是为了“立”。确认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在于在清除不合理的干预后,建构适应于市场经济的法律和规则,培育遵守法律和规则的市场经济的主体。如果说“清除”意味着“破”,那么“建构”就意味着“立”。 然而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过程中,破字当头,立未必就在其中。破,固然不易,需要壮士断腕,“立”却或许更难。例如废除不合理的行政审批,削减办公用地、禁烟,由承载强大权力的一纸文件即可;然而一旦取消原有不合理的管制,而新的制度和规则尚处于缺失或不完善的状态,各个市场经济的主体往往自行其是,未必都指向未来,而且自诩为中国特色,历史上没有先例,国外没有参照;制度设计往往滞后于现实发展。 一旦个体由维权收回了属于自己的正当权利,也就意味着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那就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重建社会和权力的契约关系。在政府或多或少侵权之时,社会矛盾多发生在政府与民企及个人这样的个体之间;一旦个体拥有了权利,如果没有相应的规则和法律的制约和协调,往往会导致个体间的各种纷争,如各种假冒伪劣,开发商与业主的矛盾,食品安全,以及商家形形色色的霸王条款等。扒高铁车门之后及而后的某些“舆情”,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少数个体的违规。 在制定适应于市场经济的法律和规则之时必然会发生各方之间的博弈,需要坚守底线,在底线之上的妥协,以及伦理道德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引。 3. 西方国家由破到立的过程 西方国家也曾经历由破到立的根本转型,经历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历数百年的岁月方才走出中世纪,抵达亚当斯密“追求自利的经济人”的市场经济。 西方国家随后又在此基础之上经过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建构过程。也正是斯密,看到经济中的交换与分工必然培育合作精神,培育诚信。“看不见的手”开启了一个自组织进程。“一旦商业在一个国家里兴盛起来”,由于市场交易的自愿性和重复性——某个交易者在某一时刻可能会有欺诈行为,但出于自我利益最大化和长期化,最后自然而然“便带来了重诺言守时间的习惯。在未开化的国家里,根本不存在这种道德。这种差异并不是像一般人们想象的那样是出于国民性方面的原因”,而是由经济交往内在地产生出来 。 边沁认为仅靠这样的自组织还不够,必须辅以“功利主义”,任何社会组织和法律都必须按其对社会是否有用来衡量并取舍,可以说是提出了某种社会自组织原则。穆勒一方面承认规律,另一方面要求按有利于社会大多数人来调整分配。规律不再左右一切,价值开始介入其中。同时,“经济人”假设也得到修正。随着“边际效用”的提出,单纯的计算者有了思想,个人心理学进入了市场。 巴尔赞认为,就社会观而言,19世纪堪称“爱的世纪” 。个人和团体都参与有组织、有计划的救助工人、穷人和弱者,尤其在工业化先行一步的英格兰。在1819年英国枪杀示威工人的“彼得卢”事件后,政府迅速妥协,从而免于革命。促进立法,改进刑法,成立社团,教会也参加进来,传教士则在布道之余从事社会福利工作。空想社会主义也做出种种努力,狄更斯等小说家则以其笔墨唤起良知。 与此同时,工人的情况也在改变。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培育了具有特殊技能的工人,能获得较高的工资,达到相当舒适的生活水准,逐步进入中产阶级并接受其观念。随着英国政府的妥协,工人代表进入议会,“参政议政”。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逐步提炼出来并成为社会的榜样。在某种程度上,现代社会的自组织过程也就是中产阶级的自我塑造过程。新的社会秩序就是这样“涌现”出来。 曾经发生在18、19世纪西欧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建构过程,如今正在某种意义和一定程度上在21世纪的中国“重演”。虽然语境,时代和地域发生了很大变化,所涉及到的主体大为不同;了解那一段历史,对于当下的中国具有重大借鉴意义,这或许是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被推荐的一个理由。 大体看来,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自组织主要沿着以下路径进行:首先是对人性底线的坚守。包含普适价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这一点,接下来是以此规范和引导市场经济;其次,修正简化抽象的“经济人假设”,引入心理和精神因素;第三,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博弈和妥协;最后是形成规则并遵守规则,这是自组织基本成型的标志。 4. 中国的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相比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路,对于中国来说,破与立的困难还在于特殊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初始条件之一,由于种种原因,现代化至今没有完成;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纷纷由现代进入后现代。中国处于由传统经现代到后现代,这两次转型的叠加,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工信部”,也就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叠加。 在这样的叠加中,物质基础可以超越,但是作为现代性核心的制度和文化不能超越,市场经济不能逾越。中国由传统一步跨入后现代,在相当程度上缺失现代的制度与文化,回过头来还要补现代性的这一课。既然确认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相应的,也要补与市场经济相耦合的制度和文化。 初始条件之二,一方是在空间上全覆盖,时间上携带着强大惯性的权力,另一方是相当于强大权力而言,软弱以及自身缺少契约精神的民众。民众软弱,权力便任性;民众违规,有关部门便理直气壮“加强管理”。官民关系有待走出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死结。 边界条件是,从经济、政治到文化,并不理想的国际关系。 特殊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致使中国由破到立的过程“跌宕起伏”(借用某历史教科书上华丽的说辞)。 在某种程度上 成为悖论的是,这一过程本身需要权力的推进!于是,加强权力便顺理成章。 由破到立,是中国社会数千年来的根本转型。破与立,不仅是政府的职责,如果说“破”在当下主要需要由上而下的推动,“立”就更需要社会中所有主体的担当和参与。“破”的有效与否主要在于执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的中央和高层,类似于“二八定律”中的“二”;而“立”,却是实实在在需要动员“八”,动员“浅水区”,乃至全社会的参与。当前的关键就在于制定规则和遵守规则,这是市场经济重复博弈的前提,也是中国重建诚信的基础。 破的对象虽然是自己的“腕”,因伤及自身而难免痛苦;但由于“腕”——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利益集团——的边界相对清晰,以及处于国家权力的直接作用之下,只要下定决心,即可一刀两断;“立”则几乎在于全体国民,边界模糊,国家权力没法直接干预,其过程必定长期、藕断丝连,以及会有曲折甚至倒退。然而,没有“浅水区”的提升和参与,不仅“深水区”难以攻克,而且改革开放的大业将会停滞甚至瓦解。要断的只是“腕”,待建的是整个“体”。 21世纪的中国能否在破与立中完成自身的根本转型,不仅取决于如何进入深水区,而且越来越依赖于浅水区的作为。 向政府维权,向商家维权,面对他人维权,以及自己守法,一句话:确立契约价值观;以深化改革,构建市场经济的规则,建设一个现代社会。 二、进入浅水区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1. “统治”与“治理” 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对于为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而经历的破与立来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更需要浅水区的提升和参与。 从统治走向治理,是人类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 “少一些统治,多一些治理”,是21世纪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变革的重要特征。 治理与统治的主要区别是,统治的 主体 是国家,治理的主体多元,包括政府,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等,这些主体之间的主次关系模糊,包括政府在内,可以同时为治理的主体和对象。 统治的性质 是强制,而治理的性质在保留部分强制的同时,更多协商。 统治的合法性 源于法律;除了法律外,治理的合法性同时源于各种非国家强制的契约,源于民间、地方的传统习俗。 统治的“ 方向 ”是单一的由上而下,治理全方位,是各种方向之间的合作、复合与包容,因而更有效。统治的 边界 清晰,国家不能管到私人领域,不能越权进入社会领域。国家会情不自禁去管理和控制每一个个体,然而管得越细,越是力不从心,反过来,被管理和控制的个体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活力。 邓小平明智地告诫政府,不要去管“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国家权力以公共领域为边界;如果说统治的边界是一维,那么治理的边界会是高维或分数维,更加细微,如同“蓝牙”,而且柔性易变。 统治 管理 治理 主体 对象 主体单一,政府或其他国家公共权力 清晰 刚性 主体多元,政府,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和居民 自治 组织等 模糊 互易 性质 强制 更多协商 来源 强制性的国家法律 包括各种非国家强制的契约 向度 自上而下 上下 复合 合作 包容 更有效 权力 边界 不要去管 “ 不该管 管不好 管不了 ” 的事,国家权力不能越权进入社会领域。一维 以公共领域为边界,后者比前者要宽广、细微、柔性、“蓝牙”、高维、分数维 国家治理的条件:成熟的法治+公众参与+信息透明共享 显见,国家治理的每一个特征都包含有浅水区中更多乃至所有个体的参与,要求个体间由下而上的自组织,形成按兴趣、职业、行业、地域等各类协会和社群。有了这样千丝万缕并且包罗万象的组织,国家就不再直接建立于互不相干一盘散沙的个体之上,也不是以国家的下属机构如“单位”和街道去管理和控制个体。个体和社群都以全方位与国家治理的其他主体相关,彼此的边界模糊,共同参与国家治理,以及接受治理。 由这些描述可以联想到一个概念:“分形”。曼德勃罗,分形几何的提出者认为,欧几里得几何是“呆滞”的,而分形则活跃多变。分形是复杂性科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而复杂性科学则是后现代科学的主干。 作为21世纪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变革的重要特征,国家治理是后现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现代是对现代性的否定,否定对立、抽象、绝对、宏大叙事、非此即彼、静止、孤立、确定和因果决定论;后现代是对传统辩证的复归,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再现传统的某些特征:模糊、情感、生活化、艺术化、与语境不可分割。 有必要指出,后现代并不反对或抛弃现代性,而是将其作为“初级阶段”包容于自身之内。所谓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正-反-合”的第三阶段“合”,就是综合了前两个阶段。后现代必须经由现代,必须以现代为基础。 只有在现代性的基础上才可能增强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才可能推进后现代的国家治理 。 2. 中国,由大国到强国 中国面临两次转型的叠加,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尚未完成,以复杂性科学和高技术为基础的后现代已接踵而来。置身于后现代浪潮中的中国,在走向国家治理之时必须补现代这一课。需要补这一课的不仅是国家,而且是所有的个体。这就要求“浅水区”在参与国家治理中必须坚守现代性的基本准则: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则,诚信待人,诚信做事;不能突破做人的底线,核心价值观强调了这一点,这是改革开放走向浅水区的根本之点。 此外,为提升产业结构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居民的生活方式更为绿色以及合理,这同样需要浅水区的提升和参与。 国人从来就“位卑者未敢忘忧国”。然而,历史上的中国多灾多难,“忧国”,在相当程度上都是让渡个人的权利,乃至牺牲报国。在“安不忘危”旗帜下,个体始终弱小。 建立于弱小个体基础上的国家可以是“大国”,却多半不是“强国”。 21世纪的中国必然奠基于独立自主自强的个体之上,这也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一致。个体未必高瞻远瞩,但只要做到坚守底线,维权、尽责和参与,“从自己做起”,“浅水区”也就由下而上参与了改革。 “体用之争”在中国已经延续了一个多世纪。 坚守底线,维权、尽责和参与的个体,是中国之“体”的基础。 中国的改革开放,乃至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在于对自身之“体”的改造。构建国家治理体系,不仅要“断腕”,而且要在断腕之后长出健康匹配的新“腕”,乃至新的“体”。 由上可见, 如果没有浅水区的觉醒和参与,改革将难以深入,国家治理体系也难以落到实处。在此意义上,浅水区同样成为改革的对象。一句话,改革在进入深水区之时也进入了浅水区。 遗憾的是,当前中国“浅水区”的现状与上述要求还有甚至较大距离。 三、浅水区现状 不可否认,对于改革开放30余年取得的成果,浅水区的贡献功不可没,浅水区孕育并为改革开放提供巨大的动力,是当今社会可贵的正能量;然而不得不承认,浅水区目前的状况存在种种不尽人意之处 。 可惜了。文革之后积淀的“朝着解放的路迅跑”的动力如今已经衰退。耗费了十年浩劫的代价,仅仅换来了短短几年的奋发,激情随即燃尽。既没有得到正确引导,也没有得到精心呵护 。90年代已经不再顾及人在精神上的解放,政治诉求衰竭,人人都去谋自己的经济利益。不过如果主要还是合法地凭自己的能力,同样可以凝聚起来推动经济进而社会的发展。 然而本世纪以来,随着国进民退的加剧和利益集团形成,合法地凭自己的能力谋利甚至谋生的欲望和信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侵蚀。一方面是知识改变人生的破灭,另一方面则想方设法进入体制内。政治诉求衰竭意味着改革动力消退,一夜暴富的诉求在社会弥漫,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质量。由于社会不公,社会上充斥违规和投机;意识形态的严控,致使企业家精神乃至全社会的原创精神衰减,知识枯竭、变质,这样的精神状态既无助于改革开放,也难以参与全球的竞争。 具体而言,当前“浅水区”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方面: 维权意识淡漠,逆来顺受。“中华民族不能算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他们的忍耐世界第一,他们甚至可以忍耐死亡。”(罗素)“中国人有一种特性,专能容忍罪恶。”(林语堂,《吾国与吾民》)“有关部门”发布政令后,黎民百姓的常态是,不问政令是否合法,接受下来,然后或是钻漏洞,以违规对违规,见招拆招(如假离婚,甚至父女结婚),导致全社会诚信缺失;或是想方设法加入深水区,如公务员热,乃至“死也要死在编制里”。对于分到的一杯羹,或视为母子情怀;若无感恩之心,则被斥为“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 维权的对方不仅是政府、中石化、开发商等,而且可能就是邻里熟人。有报道称 ,村民在村庄公众事件的参与热情弱化。人们谈论得更多的是如何赚钱,得罪人的事情则选择沉默。 在网络时代的中国,还有了某种另类的“维权”方式,那就是由微博、微信等途径调侃官员的腐败、城管的侵权,诉说拆迁中的不平事、食品安全,以及高企的房价和生活之不易。在嬉笑怒骂中释放情绪,消解改革和现代化的动力。即使这样的微信,依然不时被封。 社会对落马官员的关注不知不觉趋于八卦化,充满猎奇猎艳口味。偷窥落马官员私生活细节的快感里还掺杂了一种宣泄,成为一种畸形的心理补偿。在审判薄案中,“我烦透了”,一句话便消解了审判的严肃性和背后的大是大非。而无根据的捏造和非理性的转发,把网络双刃剑的负面效应发挥到淋漓尽致。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上还夹杂着大量日益崛起且难以操控的民意,诸如对传统的留恋、草根情结、非理性、反精英、仇富、民粹,甚至对文革的呼唤。经济总量壮大和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反差使许多中国人产生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在国外机场的“维权”是现实版的“抗日神剧”。千呼万唤的中产阶层却日渐萎缩且得不到自我认同,或者干脆移民一走了事。 所谓 公民,就是一个与自己的利益没有直接的关系,愿意且能够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以及为公共利益和他人福祉作出贡献的人。不愿付出,一心只想搭便车甚至逆来顺受的人,只能是一个臣民。 与“臣民”相对应的必然是不受约束的权力 。正因如此,把权力关进牢笼的一个前提就是公民自身的成长。大连市百年城雕上,薄留下的在设计上特别突起的铜质脚印格外醒目。高官的脚竟然也与众不同,这般土豪金。2012年7月被下移与其它脚印平齐,并补上了黑漆。 理想主义消退也是当代中国相当部分人的现状。其实,消退的岂止是“理想主义”,甚至就是理想本身。当把自己限定于“小时代”,当认定 “金钱等于成功”(国际调查,中国人同意率最高)之时,实际上理想已经泯灭。 平心而论,在“灭人欲”的漫长封建社会之后,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之后,金钱重新回到本来的地位,这未尝不是一种进步,实际上这也与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针相一致。眼下,国家正在走出唯GDP主义,是时候超越金钱,提升国民性了。 要是理想主义消退再遇上实用主义流行,问题就越发严重。即使在特定时期,金钱等于成功有其积极意义,问题还在于,经由什么途径获得金钱?合法途径来得慢,太辛苦,再加上不公平。“捷径”是想方设法进入深水区、与利益集团相勾结,或是自己违心违规,宁可在宝马车上哭。 山寨横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严重影响创新的积极性,以至创新是找死,不创新是等死。社会中有太多这样的案例。若是没有渠道成为深水区之一员,自己既不愿违规,又想一夜暴富,就走形形色色短平快之路:炒房、扫金、收藏,炒股票……,炒一切可炒之物: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投机之风盛行之时,实干与创新偃旗息鼓。 然而 浅水区最大的问题 还不在于上述种种,而 在于浅水区本身的分裂与对立。 值得注意的是, 主流媒体可以轻易操弄舆情。马斯克重型猎鹰成功发射后,人民日报等迅即发文,舆情随即一派清朗。由此可见,一旦主流媒体贡献正能量,浅水区分裂与对立的顽症便轻易化解。 四、深层的文化 浅水区的上述种种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 首当其冲的是延续数千年的官本位。整个国家只需简单地分为两部分:官与民。官,哪怕是七品芝麻官,即可为民做主;民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而是信奉和依赖于权力,从历朝历代或真实或虚拟的包公,到现今的上访,同样把希望寄托于清官,或是高一级的清官,怀疑和否定社会的自主性,放弃公共参与和社会自我管理。在组织的怀抱中,个体从来没有长大,没有担当,也不负责任。 其次,集体,进而民族本位。个体淹没在集体之中,没有独立。集体号召个体放弃权利,个体也甘愿向集体让渡权利,甚至为集体做出牺牲。这在战争等非常时期有合理之处,如果始终片面强调这一点,个体消弭之际,集体、民族也就丧失了内在的动力。 “你错了,”一位《南方周末》记者的母亲对他说,“为什么不跟着学校走呢?学校代表县里,县里代表市里,学校要保他,县里要保学校,市里要保县里,这不是很明白的事吗?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不信,却偏偏听信什么法律。”“你活在这个社会上就得随大流,搞特殊不会有好结果。” 另一位记者在家乡受到的围攻是:你看看人家;不呆、会做家务、能生娃;一个33岁的青年,如果在农村还不结婚,脸往哪儿搁?别人会觉得你不是生理有问题,就是脑子有问题。因为在农村,是不允许有个性这回事的。所有的人和物都必须从一个磨子里刻出来,不然你就是异类 。说极端点,就是对人性的理解还停留于动物世界。 复次,传统文化“人之初性本善”的原初假设,既然如此,只需伦理道德驯化,无需法律规则制约。 至于实用主义更是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这一点已经有透彻的研究,此处不再赘述。 中国国民性还有隐秘的一角,那就是“流氓”意识 。中国古代社会在国家之下从来就不缺各色流氓。从水浒传中的群氓到造反的孙悟空,一直以来都在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一席,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与国家分庭抗礼。 在朝代相对稳定之时,国家占优,而在朝代更迭之时,则流氓的势力大增,甚至在争斗中夺取政权。与项羽相比,显然刘邦更是流氓,可以泰然接受其父之羹,手下的韩信可以忍受胯下之辱;与刘备相比,显然曹操更是流氓,“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至于刘备,只是假装不是流氓而已。 在改朝换代之际,流氓向国家输送来自底层的野性,让千年古国恢复些许动力和活力;一旦刘邦、曹操夺取政权,便收起原来的流氓习性,摇身一变而成为正人君子,以正统示人,收编、规范、整合流氓意识,使之纳入国家意识形态之中。 所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以及“虎落平阳被犬欺”等等,就是国家与流氓此起彼伏的生动写照。 古往今来,世界各地,林林总总的文明中都有流氓的身影,各有巧妙不同。然而近代以降,特别是启蒙运动确立了普世价值之后,在现代国家中,基本上断绝了流氓和流氓意识直接进入国家和国家意识的道路,所有个人需以普世价值为前提和底线来提升和规范自身,或者接受宗教的指引,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内心的谴责。最终进入国家和国家意识的不再是“原生态”的流氓和流氓意识,而是既带有如同力比多那样的原始的动力,又经由宗教和现代性的熏陶和规约。 中国的流氓及其意识形态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其一,因人之初性本善的原初假设,以及在求同存异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的旗帜下,不知道庇护和遮掩了多少流氓和流氓意识。换言之,在中国的语境中,流氓和流氓意识具有较宽松的存在与发展空间。 其二,流氓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中华文明之所以在循环中周而复始延续至今不可或缺的一环;反过来,正是周而复始的超稳定结构,为流氓和流氓意识的长期存在并得以上升到半官方乃至官方地位提供了载体。 在漫长岁月里,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流氓意识可以归结为一个谱系的两端,一端是容忍,好死不如赖活。不仅政治权利可以被剥夺,而且生存权也可以一让再让,好死不如赖活。 另一端可以有多种途径,主要的途径是以种种方式进入、攀附利益集团,与之建立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巧取或强取豪夺另一部分人的权益。“为稻粮谋可以舔权贵的脚后跟”,做任何残暴的事情,接受任何无耻的任务,干任何下贱的营生,诸如打手、太监、特务、狱卒刽子手这样的职业,在21世纪的中国则是拦截上访人。触犯了法律后的回答是:这是领导让干的。违规和钻漏洞也是多种途径之一。 一端是个体没有自己不可侵犯的边界或底线。另一端则是随意触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这两端可以归结为没有底线。 简言之, 不择手段地活着,构成了中国流氓意识的硬核。 无论承认与否,悠久的中华文明的DNA中,镌刻有历代祖先中的流氓基因。作为中国人,这样的基因,或多或少,在这一面或那一面,会在各种环境中顽强地生存,并在时机适合的时候(包括出国旅游)以种种方式表现自己。 当代中国,彻头彻尾的流氓已属罕见,然而潜在流氓意识在不经意间的流露却是随处可见,对此的后果还没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一般说来,亡国奴分为亡于外国人的奴和亡于本国人的奴,它们的恶果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程度上都是后者为甚,而许多人都对后者麻木一些”。 结束语 行文至此,所涉及的问题已不只是深水区,甚至也不只是在浅水区,不在于水的深浅,而是深层的国民性。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之时,所面对的不仅是经济,也不仅是政治,必须从根本上重塑文化。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再次面对五四运动和上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重任:启蒙,这是数代中国人绕不过去的心结。 作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启蒙,既具有历史上启蒙的核心内涵,又打上时代和民族的印记。前者的核心内涵是天赋人权不容侵犯,“没有人能拿钱买断我的公民权”(吴稼祥),这是维权的底线,也是前述“破”的前提,至少与之同步进行。 没有维权,就会有擅权;囚禁权力的牢笼,说到底是个体的维权意识。 “维权是维稳基础,维稳实质是维权。” 令人欣慰的是,在2012年乌坎村举行的村委会重新选举中,看到了来自社会底层的担当。1978年凤阳农民的行为只是为了生计,而2012年乌坎村则是为了自捍卫自己不可剥夺的权利。最新的事态表明,在这一过程中还有曲折,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近年来,雷洋案和“北京折叠”等同样显示浅水区的觉醒。 80后、90后“农民工二代”是敢怒敢言、积极维权的一代,他们身上有着与父辈不同的时代烙印,他们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信息化时代成长,教育与文化水平比父辈高,多年的城市打工经验让他们开拓视野、增广见闻,他们的权益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然也比父辈更强烈,已组成一个拥有1亿多人口的庞大群体。寄希望于“二代”。同样是离土出村,农一代和农二代有着不同的经济社会特征和行为模式。 作为中华民族的启蒙,必须包含规则意识,这是“立”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立”的地基。如果说“破”要求政府放权,那么“立”就要求政府构建适应于市场经济的权力,加强这一权力的执行力。 这就是当代中国的启蒙:维权,规则意识,以及参与精神。站稳脚跟,堂堂正正做人,唤醒沉睡和分裂的浅水区。 中国的现代史上已经有过两次启蒙,五四运动和80年代的思想解放(有人把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和《天演论》也记为一次),五四运动及而后的科玄论战存在较为强大的反对者,在文革十年浩劫之后,思想解放运动在当时几乎全民参与。付出如此惨痛代价的激情,仅仅燃烧了十年。 而今,浅水区上述种种问题,特别是浅水区本身的分裂,使可能的启蒙变得越发艰难。在当下中国,80年代的激情燃烧已一去不复返,这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悲观,而是“激情燃烧”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已经不复存在。五四运动的启蒙意义也在后人的各种“反思”中褪色或变色。 中国,虽然启蒙还将进行,但是人们的精力更多是在物质层面,或者航母高铁,或者小富即安;在个人的权利层面,同样“小得”即安。还要分出大笔精力用于浅水区内对立面的纷争。这就是中国再度启蒙——如果会发生的话——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在看得见的未来,中国的启蒙,只会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以几乎难以觉察的方式,以至不知是否还称得上是启蒙。 按联合国的排名,中国的国民素质,已连续几十年排世界 160 位以后或倒数第二。邱晓华: 2014 中国变革与转型新观察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gwODA0MA==mid=200021362idx=1sn=7a1733cba34e14154cea9eeea2e48b5cscene=2uin=MjUyNTQyMTAyMQ%3D%3D 村庄公众事件参与热情弱化 赚钱成为舆论焦点 http://news.sina.com.cn/c/2014-02-07/173129409680.shtml 项继权,当代农民和现代中国的成长,南方周末 2013-4-23 , 26 版 柴会群,在故乡我众叛亲离;刘俊,逼婚,南方周末 2014-2-13 朱大可,流氓的盛宴 , 新星出版社 2006 年 11 月版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1947 次阅读|4 个评论
自然指数的“误读”与其中的“二八”现象
热度 6 coffer 2017-2-25 16:54
自然指数的 “ 误读 ” 与其中的 “ 二八 ” 现象 【导读】 依据自然指数的统计体系,从世界范围看,地球与环境科学前 20% 的高校做出了 80% 的贡献,化学前 18% 的高校做出了 82% 的贡献,生命科学前 14% 的高校做出了 86% 的贡献,物理学前 16% 的高校做出了 84% 的贡献。内地有 10 所高校同时进入世界排名地球与环境科学前 20% ,化学前 18% ,生命科学前 14% ,物理学前 16% ,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 【正文】 “ 误读 ” 指的是解读和运用产生误解与偏差。 “ 二八 ” 现象指的是社会学与管理学领域所用的 “ 二八定律 ” ,意指顶端的 20% 做出了 80% 的贡献。两个本毫不相关的事项,在文中被一并提出,并无特殊意义,只是想通过对 “ 误读 ” 的纠正,再为其中的 “ 二八 ” 现象做一个数据源选择的立论。 一、自然指数的 “ 误读 ” 自然指数( Nature Index )是自然出版集团推出的数据库,以专家咨询的方法遴选了全球 68 种一流期刊,分别从地球与环境科学、化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四个学科领域统计国家、研究机构等各个群体的年度发文表现,统计其发文数量( AC )、分数式发文数( FC ,根据作者人数和作者署名的单位个数对论文数量进行贡献的平均拆分)、加权分数式计量( WFC ,鉴于个别期刊的论文数量较大,对在其中发表的论文计数赋予了 0.2 的权重,以减小其对总体结果的影响)。 最新一期自然指数已经在其官网进行发布 ( 统计时间为 2015.12.1 至 2016.11.30) ,国内很多媒体进行了转载,根据四个学科领域总体 WFC 值的大小对国内高校进行了排序。然而这样的单一排序方式,会给读者造成一定的 “ 误读 ” 。主要原因在于,首先自然指数仅仅是对四个学科领域在某些高端期刊中发文数量表现的统计,然而,很多高校所涵盖的学科领域远远超出这个范围,以其作为高校的排名依据显然难以全面体现高校的学科特性,过以片面与局限。 当然自然指数的发布与存在必有其存在的道理,但作为读者而言,需要了解其内涵,对其进行准确的运用。笔者认为在参考自然指数的数据结果时,应该分学科的看待各研究机构在自然指数中的表现,切莫将以各学科的总计数作为衡量高校优劣的依据。 二、自然指数中的 “ 二八 ” 现象 以 CHINA 为关键字,在自然指数的官网中查询可得,如以 WFC 为排序依据,除生命科学领域排名在全球第 4 外,其它三个学科领域均在全球排名第 2 ,仅低于美国。 进而,以 CHINA 为关键字,统计了高校在四个学科领域中表现情况,发现 WFC 表现基本符合 “ 二八定律 ” 。 (一)地球与环境科学 共有 102 所高校有论文贡献,论文总数 759 篇, WFC 总值为 195.8 ,前 19% 的高校贡献了 82% 的 WFC 。前 19% 的高校共 20 所,情况如下: 排序 Institution AC FC WFC 1 Nanjing University (NJU) 56 20.02 20.02 2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UIST) 43 15.37 15.37 3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CUG) 37 15.18 15.18 4 Peking University (PKU) 64 14.38 14.38 5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34 13.48 13.48 6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NU) 38 11.36 11.36 7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OUC) 44 9.9 9.9 8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UCAS) 59 9.56 9.56 9 Lanzhou University (LZU) 14 6.71 6.71 10 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 26 6.35 6.35 11 Tsinghua University (TH) 32 5.34 5.34 12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9 5.31 5.31 13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14 4.3 4.3 14 Xiamen University (XMU) 14 4 4 15 Wuhan University (WHU) 11 3.91 3.91 16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 12 3.48 3.48 17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CUP) 7 3.26 3.26 18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olyU) 7 3.22 3.22 19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CNU) 10 3.1 3.1 20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 UST) 9 2.75 2.75 (二)化学 共有 377 所高校有论文贡献,论文总数 7036 篇, WFC 总值为 3269.77 ,前 16% 的高校贡献了 84% 的 WFC 。前 16% 的高校共 62 所,情况如下: 排序 Institution AC FC WFC 1 Peking University (PKU) 491 172.84 172.84 2 Nanjing University (NJU) 244 154.06 154.06 3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264 140.37 140.37 4 Tsinghua University (TH) 275 134.98 134.98 5 Nankai University (NKU) 254 104.31 104.31 6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159 101.95 101.95 7 Xiamen University (XMU) 149 90.49 90.49 8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UST) 133 78.96 78.96 9 Soochow University 128 77.11 77.11 10 Fudan University 144 75.32 75.32 11 Lanzhou University (LZU) 110 73.5 73.5 1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UCAS) 381 70.61 70.61 13 Wuhan University (WHU) 113 70.08 70.08 14 Hunan University (HNU) 106 68.15 68.15 15 Sichuan University (SCU) 103 68.14 68.14 16 Jilin University (JLU) 123 64.1 64.1 17 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 105 58.59 58.59 18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CNU) 89 52.74 52.74 19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88 49.61 49.61 20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JTU) 107 47.09 47.09 21 Shandong University (SDU) 79 44.78 44.78 22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ST) 84 40.34 40.34 23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108 39.89 39.89 24 Tianjin University (TJU) 174 39.6 39.6 25 Southwest University (SWU) 41 36.16 36.16 26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70 35.81 35.81 27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Tech) 79 34.28 34.28 28 Southeast University (SEU) 54 33.56 33.56 29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CNU) 41 33.54 33.54 30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92 32.69 32.69 31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SDNU) 38 31.92 31.92 3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UCT) 59 29.95 29.95 33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 86 29.25 29.25 34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UT) 66 28.74 28.74 35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JTU) 62 27.15 27.15 36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NENU) 38 25.19 25.19 37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IT) 41 24.54 24.54 38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ityU) 72 24.13 24.13 39 Fuzhou University (FZU) 34 24.12 24.12 40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NU) 52 23.91 23.91 41 Beihang University (BUAA) 55 22.35 22.35 42 Northwest University (NWU) 32 21.88 21.88 43 Chongqing University (CQU) 39 19.51 19.51 44 Zhengzhou University (ZZU) 32 19.23 19.23 45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CPU) 24 19.14 19.14 46 Sout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SUSTech) 40 18.09 18.09 47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SNNU) 26 17.37 17.37 48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JSNU) 24 17.31 17.31 49 Shanghai University (SHU) 50 16.39 16.39 50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32 16.2 16.2 51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HTU) 21 15.18 15.18 52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HKBU) 61 15.06 15.06 53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NU) 33 14.8 14.8 54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olyU) 36 14.32 14.32 55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31 13.85 13.85 56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UST) 27 13.83 13.83 57 University of Jinan (UJN) 18 13.32 13.32 58 Changzhou University (CZU) 20 13.13 13.13 59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U) 28 12.31 12.31 60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CAMS PUMC) 29 12.28 12.28 61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JXNU) 22 11.96 11.96 62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AU) 20 11.43 11.43 (三)生命科学 共有 211 所高校有论文贡献,论文总数 2240 篇, WFC 总值为 527.28 ,前 18% 的高校贡献了 82% 的 WFC 。前 18% 的高校共 39 所,情况如下: 排序 Institution AC FC WFC 1 Peking University (PKU) 137 54.35 54.35 2 Tsinghua University (TH) 110 42.07 42.07 3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95 28.84 28.84 4 Fudan University 101 23.56 23.56 5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JTU) 88 22.74 22.74 6 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 77 21.01 21.01 7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UCAS) 128 19.16 19.16 8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 53 13.24 13.24 9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CAMS PUMC) 56 11.55 11.55 10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ST) 44 10.68 10.68 11 Nanjing University (NJU) 35 10.47 10.47 12 Sichuan University (SCU) 55 10.46 10.46 13 Wuhan University (WHU) 25 10.23 10.23 14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TMMU) 39 9.54 9.54 15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40 9.54 9.54 16 Tongji University 40 9 9 17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24 8.9 8.9 18 Shandong University (SDU) 35 8.3 8.3 19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25 7.81 7.81 20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NU) 20 7.81 7.81 21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ZAU) 23 7.55 7.55 22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CNU) 29 7.45 7.45 23 Soochow University 29 7.16 7.16 24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41 6.26 6.26 25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AU) 27 6.23 6.23 26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MC) 23 6.06 6.06 27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JMU) 25 5.43 5.43 28 Nankai University (NKU) 18 5.25 5.25 29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SMU) 17 4.89 4.89 30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U) 14 4.88 4.88 31 Xiamen University (XMU) 18 4.2 4.2 32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U) 27 4.08 4.08 33 Lanzhou University (LZU) 11 3.96 3.96 34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UST) 32 3.83 3.83 35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31 3.73 3.73 36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MU) 21 3.71 3.71 37 Jilin University (JLU) 17 3.56 3.56 38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IT) 7 3.43 3.43 39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MU) 14 3.3 3.3 (四)物理科学 共有 298 所高校有论文贡献,论文总数 5913 篇, WFC 总值为 1432.26 ,前 16% 的高校贡献了 84% 的 WFC 。前 16% 的高校共 50 所,情况如下: 排序 Institution AC FC WFC 1 Peking University (PKU) 592 138.38 107.39 2 Tsinghua University (TH) 520 113.43 106.28 3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413 121.38 101.34 4 Nanjing University (NJU) 409 139.98 99.41 5 Fudan University 136 52.55 51.43 6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151 49.23 49.23 7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JTU) 96 37.7 37.65 8 Soochow University 71 35.59 35.59 9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135 32.89 32.89 10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JTU) 245 38.75 31.1 11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UCAS) 264 43.86 28.57 12 Beihang University (BUAA) 109 29.27 28.1 13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IT) 61 27.77 26.77 14 Nankai University (NKU) 67 26.07 26.07 15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ST) 85 28.71 24.73 16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 151 26.52 20.38 17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42 20.41 20.36 18 Shandong University (SDU) 157 32.39 20 19 Wuhan University (WHU) 51 18.17 18.17 20 Southeast University (SEU) 42 18.08 18.08 21 Xiamen University (XMU) 57 24.59 17.75 22 Lanzhou University (LZU) 45 17.9 17.3 23 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 88 21.1 17.04 24 Tianjin University (TJU) 44 15.46 15.46 25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NU) 90 26.14 15.05 26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olyU) 36 14.16 14.16 27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ESTC) 44 13.74 13.74 28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100 14.38 12.51 29 Jilin University (JLU) 49 13.82 12.02 30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31 11.88 11.88 31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24 11.16 11.16 32 Shanghai University (SHU) 28 10.93 10.93 33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CNU) 80 11.4 9.78 34 Shanxi University (SXU) 34 9.98 9.71 35 Chongqing University (CQU) 39 12.26 9.29 36 Shenzhen University (SZU) 30 8.97 8.97 37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NCEPU) 15 8.94 8.94 38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Tech) 27 8.57 8.57 39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RUC) 27 8.65 8.52 40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CNU) 29 8.18 8.18 41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UST) 26 8.1 8.1 42 Sichuan University (SCU) 28 8.18 7.99 43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NPU) 15 7.97 7.97 44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ityU) 26 7.94 7.94 45 Hunan University (HNU) 20 7.93 7.93 46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UST) 15 7.08 7.08 47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UPT) 25 6.88 6.88 48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JUT) 18 6.8 6.8 49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23 6.74 6.4 50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CNU) 12 6.37 6.37 三、结语 从以上情况看,高校在自然指数四个学科领域中的贡献情况基本符合 “ 二八定律 ” ,不知是一种巧合,还是 “ 二八定律 ” 的魅力所在。 所有在自然指数中有表现的高校均为国家在自然指数中的表现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相对来说,前 “20%” 的高校贡献度更高。 在四个学科领域中的 WFC 表现均进入前 “20%” ( 20% 是个虚指,具体百分比参见上述各学科分析结果中的百分比)的高校共有 14 所,其中内地高校有 12 所,分别为: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 目前正值国家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时期,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 2017 年 1 月 24 日联合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一流大学的遴选条件: “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是经过长期建设、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高的高校, 须拥有一定数量国内领先、国际前列的高水平学科 ,在改革创新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成效显著。 ” 在界定是否 “ 拥有一定数量国内领先、国际前列的高水平学科 ” 时或许有多种测算标准,自然指数作为在相关学科领域高端科研表现的一种测算方式,在其四个学科领域的 WFC 表现均进入全球前 “20%” 的高校亦或可以作为遴选一流大学的一种参考。 从世界范围看 , 地球与环境科学前 20% 的高校贡献了 80% 的 WFC ,化学前 18% 的高校贡献了 82% 的 WFC ,生命科学前 14% 的高校贡献了 86% 的 WFC ,物理学前 16% 的高校贡献了 84% 的 WFC 。 同时进入世界排名地球与环境科学前 20% ,化学前 18% ,生命科学前 14% ,物理学前 16% 的中国内地高校共有 10 所,分别为: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 具体表现如下 : 高校名称 地球与环境 化学 生命科学 物理学 排名 WFC 排名 WFC 排名 WFC 排名 WFC 南京大学 24 20.02 3 154.06 240 10.47 15 99.41 北京大学 44 14.38 1 173.02 43 54.42 9 107.39 中科大 49 13.48 5 140.37 319 6.26 13 101.34 北师大 63 11.36 173 23.91 286 7.81 220 15.05 科学院大学 80 9.56 37 70.61 150 19.16 108 28.57 中山大学 123 6.35 52 58.09 136 21.01 199 17.04 清华大学 147 5.34 7 134.98 60 42.07 10 106.28 浙江大学 181 4.3 20 101.95 95 28.84 46 49.23 武汉大学 194 3.92 38 70.08 243 10.23 184 18.17 华东师大 224 3.1 60 52.74 296 7.45 333 8.18 吴云峰、程红光、张丽
10041 次阅读|5 个评论
再议:学者到底能否从科研经费中获利?
热度 19 lvnaiji 2016-8-18 11:14
吕乃基 所谓“额内劳动”与超额劳动的区分是存在的,因而做课题从经费中获得部分报酬具有合理性。现在的问题是,这两种劳动之间难以划出明确的界线。 如果说按“超额劳动”付酬理所应当,应得之酬与所付之劳相对应,那么甲乙双方的合同到此为止。然而实际情况是,课题可以堂而皇之折算成额内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有没有课题,那一级的课题,经费多少,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衡量研究者水平高下的依据。在课题费里拿到真金白银之后,回过头来再与老老实实在“额内”干活的研究者pk,升职称,拿奖项,职称等已经成为课题的报偿。于是,超额劳动在“额”的内外一鱼两吃,名利双收,难怪会有那么多的反对声音。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有必要清晰划清“额”内外的关系。拿了额外课题的钱,就要减少课题在额内升职称之类的权重,例如是否拿到课题、什么“级别”的课题,经费多少,都不成为升职称评奖的依据,否则就与“额内”劳动不可比。 可比的是在课题基础上完成的论文和著作 。 “二八定律”为人所熟知,科研领域的情况基本上也是这样,20%的科研人员拿出了80%的科研成果。与此同时,20%的科研人员拿到了80%的科研经费。 这两个“二”与“八”在多大程度上相吻合? 纯粹的学术能力当然不是“公权力”,然而在目前情况下, 拿到课题的能力是一回事,而科研能力在相当程度上是另一回事。 前者关系到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握有课题经费分配权的有关部门有着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也就是涉及到公权力。如果新政落地,不可避免会有更多的公权力介入其中,这种情况会给从经费中获取收益的合法性蒙上阴影。 总体而言,且不说科研与教学的均衡,也不涉及初次分配问题,就事论事来说,就是两个“区分”。 区分内外,拿了“外”的钱,就别在“内”获利。区分“拿”课题与出成果。 不要把 拿 课题的 “拿” 太当回事。
个人分类: 科技|9879 次阅读|52 个评论
人才培养应遵循“二八定律”,治病救人应遵循“木桶理论”
热度 2 wangxh 2014-8-21 12:18
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经常有人拿出西方的某些经济理论来指导自己的革命实践,除不知有些理论不能瞎套,如果不符合客观规律,套来套去也无法得到理想结果。 比如, 所谓的 二八定律(巴莱多定律)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80%利润、总量却仅占20%的关键客户,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领导人要对工作认真分类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决主要问题、抓主要项目上。 很多人(尤其是教育决策与管理部门)认为,受高等教育的人越多越好——直接导致大学毫无节制地盲目扩招,其实就是违反了反映自然规律的“二八定律”。清华北大等985学校照样有毕不了业的、退学的、甚至走极端的,而像我们2.5流学校也照样能够成长出国家栋梁、专业精英。因此各项政策就应该引导出这样的结果:50%有潜质的学生进入顶级学校,30%此类学生进入很不错的学校如前三四十位,15%进入较好的二流学校,5%进入其它学校( 数字只是为了说明问题,并没有睡觉意义,请不要过于吹毛求疵 ),这样可以使这些真正有潜质的学生“总成活率”保持很高的水平。 另外,俺在这里发明一个“逆二八定律”,就是“ 在任何一个群体中,无论初始的质量或性能如何,经过一定时间的演化,总会有20%的个体在退化,使其品质上不再适应属于这个群体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当一个群体的基数达到一定程度时,教育者的精力就不应该继续平均分配到各个个体上去,就应该有意识地“放弃”某些个体,因为你无论如何努力结果都是“失败”。人才培养可千万不能用下面这个理论—— 木桶理论 —— 来衡量或决策,否则就遭殃了。既然是人才培养嘛,就不是指初等教育喽! 木桶理论 , 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如果我们用木桶理论来衡量一个高校的教育水平,那只能看或考核“综合社会效益”最差的学生。这样的话,许多著名高校的教学水平还真不一定比得过很一般的学校,因为能够进入著名高校的学生一般来说都很聪明,那么做起坏事来一个顶十个的,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就更大,学生的排名就会更差。 但是,木桶理论完全可以用于医院这种救死扶伤的单位。医院面对病人是不能选择的,而且越是难于医治的病人越能体现出医院的医术与水平。当然了,这是医疗系统的话题,俺们就不必在这里深入讨论了。 免责声明:图片来自微信圈,非营利目的!
7376 次阅读|6 个评论
富人对国家(财政)的贡献最大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3-5-7 20:02
以间接税为主的国家财税体制,商品是税收的载体,决定了即使真实收入难以稽核,但是除非您向老葛朗台一样一毛不拔(当然黄金交易也是要纳税的),否则任何消费和投资活动都无法脱离国家财税制度。 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土地和房产、石油制品和烟酒(特别是高档烟酒),而基本消费和服务,由于大量的非正规经济和地下经济(农贸市场、游商小店以及农村的以物易物)而脱离了国家税收体系,从而表现了低税和低价。 取消农林特产税以后,村里每年售出几百万公斤水果,似乎就没交过什么税。城市里农贸市场中的交易也游离于国税、地税系统之外,这也是农民卖的农副产品比超市里便宜得多的原因之一。在北京大兴区的西红门我买到过 5 块钱 3 斤的香蕉(亚洲) 因此,胡温 10 年,增加了农村以及城市平民集团的稳定,但积累了富人,以及(特别是)城市中产阶级的不满。当然,几乎在所有东亚国家,都存在这种矛盾,比如泰国与最近的马来西亚。作为富人的盟友,中产阶级正在日益反对普惠式的公共财政政策。 因为,国家财政主要靠剥夺富人和中产阶级的收入,而国家财政提供的公共服务是普惠每一个公民,比如北京庞大的公共和轨道交通的投资来源主要是依靠高房价和高房价,但是这些公共设施并不主要是为有产者服务。 当然这增加了某些人,特别是中产边缘人群的痛苦,但是痛苦来源于错误的选择,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当普通劳动者仍在为给孩子买一个笔记本电脑攒钱的时候,因买不到廉价的 iphone 或者酷奇包而苦恼,就有点矫情了。 五一节刚刚过去,劳动万岁!人民万岁!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3869 次阅读|4 个评论
二八定律与C指数
热度 1 mohsh 2013-4-20 13:31
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发现,在财富的占有上存在一个规律,前约 20% 的人占有了约 80% 的财富。这种规律在很多情况下都存在。该现象被称为帕累托定律,也叫二八定律、巴莱多定律、 80/20 定律、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指数 C( 聚集度 ) 来表征财富等的聚集程度。针对财富而言,如果比例约为 a 的人占据了比例约 1 - a 的财富,则 C = (1 - a)/a 。针对二八情况, C 指数为 4 ;而理论上完全平均时, C 指数为 1 。该指数也可以用于科学计量学分析中,如文献引用聚集度可以用来评价科技期刊的水平,对于具有高影响因子的期刊,聚集度低表明了期刊的整体水平高;而聚集度高可能仅反映其刊载的个别文章具有高的引用次数,期刊整体水平可能并不高。这样可以避免单独采用影响因子来判断期刊水平而产生的假象的误导。
3458 次阅读|4 个评论
红花绿叶,科学网的二八定律,冗余,基因
热度 3 lvnaiji 2012-7-23 08:28
吕乃基 写完标题和关键词发现,标题就是关键词。 红花绿叶。红花尚待绿叶扶持。在物质层面,绿叶由光合作用等为红花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在精神层面,试想满眼全是红花,不仅毫无美感,简直就是不堪入目!想想中国从古到今对“红色”的迷恋,到文革期间达到顶峰——全国山河一片红,至今仍有相当市场,譬如说,红歌。红到这个份上,色彩与声音,两个不同领域的艺术完美结合,实属不易。只不过,既然有红花绿叶之说,因而似乎还要来点“绿歌”助兴,以与红歌相匹配。因而,歌的颜色似乎不必格外提倡,特别还是借助了权力的因素,就更为不妥。其实,只要不黄就行。 当技术功能的意向性因素过分地取用技术结构的“有用”元素而忽视“冗余”元素,将会导致技术的二元结构失衡,技术进化或技术知识的发展会出现瓶颈现象。 这是我的一位博士的论文中的几行字。当时我的批注是: 有价值的观点。有案例吗?注意,冗余是一个重要的有待深究的概念。联系人类基因, 95 %以上是冗余。还有计算机和通信领域,都有类似的现象。它们真的是“冗余”吗? 某中性基因在此语境为中性,在彼语境就可能为优势或劣势而被选择或淘汰。或许是面对选择压力更有韧性和耐力的潜在的优势基因。 中性是韬光养晦是生物进化对策。从总体上看,在空间的角度在于维持基因库的丰富性,时间的角度作为因选择而导致进化的必要的中间环节和辅助手段。 桂起权:我的生物学哲学研究,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2004 , 1 (底线是博主所加) 类似的情况还有二八定律、长尾定律,等等。其实,在科学网上就存在清晰可辨的“二八定律”的证据。 20% 的作者,吸引了 80% 的注意力;反之 80% 的作者,大概只吸引 20% 的注意力。然而,正是这 80% 的作者,构成了科学网的雄厚基础,维系了科学网的丰富性。他们的博文,但凡引起注意,就会是靓丽的风景线,影响那 20% 、 80% 和 100% ……。为此,博主建议,编辑部和网友们更多关注 20% ,推荐 20% ,特别是推荐其中与科学网的主流有所不同的文章。因为这样的文章,这样的作者,有可能成为红花,成为进化中更有优势的基因。
4347 次阅读|6 个评论
云中漫步之五——数量:多数的弱势vs少数的强势
热度 2 lvnaiji 2011-1-18 09:55
吕乃基 未来是‘云’中漫步的世界,这是南方周末对《连线》创始主编凯文·凯利( Kevin Kely )的专访报道。凯文·凯利(以下简称 KK )是闻名的“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专访中有多处观点值得关注。博主已就其中所涉及的“对称”、“创新”、“共同进化”,以及“权”等做了评述,并且写了“什么是当前国人心目中的关键字”。此文“数量”是最后一篇。 在被问及未来中国会扮演怎样的角色时, KK :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题目,将来拥有 15 亿人口的中国,肯定会越来越重要。无论是“一台虚拟机器”中,还是云环境中,用户数量是决定性的因素,尤其中国拥有如此庞大的移动手机用户。 确实如此。看看微博,看看网络在当今中国社会越来越大的影响,应该不难做出判断。无独有偶,不久前受到关注的“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说的也是原先在市场上处于弱势的 80% ,以及处于“长尾”中的芸芸众生,同样也是因了互联网而日益受到重视。 无疑,眼下的中国可以简单地区分为弱势和强势群体(参见 你,是弱势还是强势? )。强势群体形成较稳定的结盟(利益集团),具有相当大的社会能量,对整个社会生活开始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 第一,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如一些房地产商赞助经济发展研讨会,由经济学家出面呼吁政府实行宽松的财政和金融政策。近年来,在诸如拆迁、征地等问题上,资本与地方政府的结盟关系,已经清晰可见。 第二,影响社会公共舆论和话语形成。传媒更多地受这个强势群体的影响。而由某些知识分子制造的主导性话语也更直接地体现了这个群体的价值和主张。对上打着保卫 “ 国家经济安全 ” 、 “ 产业安全 ” 等冠冕堂皇的口号索取政策保护,对下则玩弄 “ 国际惯例 ” 和 “ 中国特色 ” 这两手盘剥消费者,上下要挟,左右逢源。 第三,形成了弱势群体对强势群体的依附型关系,不管是否承认,弱势群体的许多机会,是由强势群体提供。 最后,形成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弱势服从强势的格局。强势群体瓜分鲸吞国有资产,占据和挥霍本应属于全民所有的公共资源,如石油和矿山资源等。 这样的格局,破坏市场公平和社会公正,打击社会创新冲动,扭曲价值取向,毒化社会风气。 “ 增加生产的动力减退了,而企图多占有一些产品的动力则增加了 ” ,最终将 “ 改变社会演化的方向 ” (奥尔森)。 博主曾写过 沿马斯洛需求层次的逆向移动 ,以及 一个没有底线的民族 。 为什么“逆向”,为什么“没有底线”?强势之所然! 这样的格局,能否因 kk 所说的“数量”,以及“长尾”和“八”而有所改观? 放眼世界,中国人多,能否也因此而改变世界格局? 仅仅数量就可以吗?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3284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改变命运的办法首先是改变自己
cryogenics 2010-6-28 10:00
  二八定律和帕累托积累: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同样帕累托积累告诉我们: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以上两项铁律已被社会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比如以下:20%的产品或20%的客户,为企业赚得约80%的销售额;20%的罪犯的罪行占所有犯罪行为的80%;20%的驾驶员,引起80%的交通事故;20%的已婚者,占离婚人口的80%;世界上大约80%的资源,是由世界上20%的人口所消耗;世界财富的80%,为20%的人所拥有;在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中,20%的人口与20%的疾病,会消耗80%的医疗资源......二八定律和帕累托积累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现实:这个世界原本是不公平的,公平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              关于20%富人和80%穷人相互流动的问题解释:社会的各个阶层正在悄悄形成,从房地产开始,富人与富人住在一起,穷人与穷人挤在一处,将来社会阶梯一旦形成,攀登起来将是十分辛苦的,因壁垒会越来越难以逾越,所以说所谓的流动,在未来10年内会逐渐趋于封闭,直到最后形成世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打地洞,不是开玩笑,这种局面真的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现实中,受到良好教育的富家子女在辛苦打工积累社会经验,获取相关知识,以便日后管理庞大的家族资产。而有些穷家子女却在家里作威作福,讲吃讲穿,即使有个温饱工作也惦记着超前消费,真正的贫家出娇儿。要知道压力不仅在于一代人,因若不努力,一代过得不好,必然会殃及下一代,使他们世世代代不得翻身,因那时梯子已经形成,投机的机会越来越少,对于许多能力平平的人来讲,制度设计得再平等也没有用,因为很多事情从出生时就注定了。20%和80%的社会结构最终会趋于封闭,然后毁灭,这是必然。但是新成长起来的王朝或力量,不出几年还是会变成20%和80%的结构,就好比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朝代更替,但本质都没有改变,无非是农民造反成了皇帝反过来再压迫农民,这就是人类私欲的结果,无穷无尽。因此不管是当年的20%落魄为如今的80%,还是当年的80%摇身一变挤进了如今的20%,大局总会是二八定律衍生出的金字塔结构,在动态中稳定,直到人类毁灭。              事情的本质是一个朴素而简单的道理:个人经济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价格涨跌,而在于你身处哪种阶级地位。有本事混到那20%的统治阶级当中,无论价格怎样涨跌,都不会影响你的决策,甚至强大到一定程度,你还可以做局来操纵价格的涨跌。没本事的普通人永远属于那80%的被统治阶级范围内,所以一边被控制,一边不服气,这就是结果!你们记住被统治阶级就是统治者圈养的牲口,是食利集团一生追逐的唯一且最大的血源。      人类社会是分等级的:社会阶级构成在100年以内肯定都是金字塔型的,不论怎么改朝换代,永远是少数人掌握大部分资源,永远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人与人之间永远是有差别、有等级、有层次,这就是结果!千秋万代也不要指望80%的人有一天能同时生活的很富裕,这是幻想。即使未来某一天能实现,我们这代人也早死了几百年了,骨灰都没有了,见不到那一天的,这就是结果!细心反思一下:普通人几乎在所有的经济问题上都捉襟见肘,比如:买个小房、结个小婚、生个孩子、给老人看个病......          社会的本质:就是人吃人。所谓双赢,实际上就是说:A和B联合,共同吃掉C,然后A和B一致对外宣布我们实现了双赢。        社会的真相:就是动物世界,遵循丛林法则。从大的方面来说社会只存在2种力量: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决定谁成为统治阶级没有那么复杂,比的不是谁更聪明、也不是谁更有创造性....根本实力的对决就比的是谁比谁更能伤害谁,拥有最大伤害能力的人一定会拥有最终统治权,来决定利益分配。              什么是乌合之众?乌合之众指的就是那80%的普通人或被统治阶级。既没有发言权,亦没有决定权,更没有操纵控制权。人多势众,浩浩荡荡,却永远不会团结,目光短浅且不会为长久利益而做出暂时的整体调整。面对困难和诱惑,一定会被分化瓦解的那一群人。              什么是精英?精英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博弈论:一帮小蚂蚁在这种博弈力量不对称的前提下,讨论这个趋势,分析那个走向,都是很可笑的。你的结局早就被你的社会地位、阶级地位所决定,站在奴隶的平台上,意淫主人的思维,最终不过是春梦一场。你以为自己是在和某种力量博弈,而实际上你只是在和自己过不去,没有任何人在与你博弈,博弈首要条件是对手,你恐怕连对手这个范围都挤不进去。玩博弈论,先问一问自己是否算棋手,焉或是旁边卖煎饼果子的。正如:没有钱交首付的人在这里讨论房价,是没有意义的,连分母都不算。房价涨跌只对买得起房和有很大希望买得起房的人有意义,对于无论涨跌都交不起钱的人是没有意义的。              改变命运的办法首先是改变自己:总指望着靠外部环境的变化来提升自己的命运是非常懒惰且愚蠢的生活方式。殊不知,人的命运需要自己掌握,你努力赚钱,爬到上层社会,自然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指望依靠外界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尤其是指望通过第三方的变化来改变自己的未来生活,最终只能证明自己很不成熟。除非你做生意或违法成功,否则的话指望靠打工赚的薪水来解决你所有的经济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童话。              时间、机会、资源:时间比财富更重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比学会赚钱更重要!人生有五种直接彻底改变命运的机会:1、出生有个好爸爸;2、嫁入豪门;3、买彩票中大奖;4、关键几步总有贵人相助;5、子女争气。同理,人生有五样资本:1、政治资本;2、经济资本;3、关系资本;4、健康资本;5、能力资本(含自我学习能力和竞争能力)。机会有时候也算资源,属于稀缺资源。而获得资源的最终途径是血与火,是暴力!              结果:从终极角度来讲,我们都会死,而且什么也带不走,什么也留不下。就看你在乎过程,还是结果。但是...你一定会既在乎过程又在乎结果!为什么呢?因为你一定和所有人一样是个普通人。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173789fpage=1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3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4: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