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魔咒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韩国总统的魔咒
热度 12 zywsict 2018-3-24 08:38
从1948年开始到2017年,韩国总统像是中了魔咒一样,没有一个善终的! 1948-1960 李承晚,流放海外。 1960-1962 尹普善,被监禁。 1963-1979 朴正熙, 暗杀。 1979-1980 崔圭夏,监禁。 1980-1988 全斗焕,判无期。 1988-1993 卢泰愚,监禁。 1993-1998 金泳三,驱逐出境。 1998-2003 金大中,监禁(任总统之前)。 2003-2008 卢武铉,自杀。 2008-2013 李明博,被起诉。 2013- 2017 朴槿惠,监禁 ………
个人分类: 随想|3879 次阅读|22 个评论
德国队打破魔咒的启示
热度 15 张海霞 2016-7-3 07:42
凌晨三点,欧洲杯的八强战,也是提前到来的冠军争夺战:德国对阵意大利,这是一对长期胶着的对手,相生相克,据媒体报道的数据说: 52 年来,德国队大赛遇意大利不胜,在球迷的江湖里有这样的传闻:从二战到足球,意大利存在的意义就是专门坑德国队!于是乎,这样的故事继续在今天凌晨的比赛中上演: 上半场刚开场,德国中场大将赫迪拉就被意大利人凶狠地拼抢受伤下场(上半场意大利就吃了好几张黄牌),队长小猪的进球也被吹犯规,下半场虽然厄齐尔等打出精妙配合进球领先,可是后卫核心博阿滕却是“谜”一般地在禁区里毫无意义地高举双手送给了对方一个点球,诺伊尔虽然扑对方向还是没能抵挡住比赛进入 1 : 1 的僵局。随后德国人更是小心翼翼,仿佛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被一个老奸巨猾的对手吓住了一样:不敢发挥技战术和体能的优势,显得反而被动起来,一直到比赛被拖入加时乃至加时赛结束,这样的局面都没有改观,只有点球大战了: 这是两个世界顶级门将的对决:新一代门神诺伊尔对阵常青树布冯。 谁能想到以大心脏著称的俺家二娃穆勒会罚丢第二个点球?!这可是二十多年来德国第一次在淘汰赛的点球大战中罚丢点球啊,看看球员的心理压力有多大吧,紧张的气氛连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都能够感觉到像是窒息一般。 还好,意大利也罚丢了三个,第五个点球只要小猪队长罚进就行,可是,我们可爱的小猪队长一脚把球打到天上去了,魔咒,真的是魔咒吗?!无坚不摧的德国战车遇到意大利就不胜?! 进入最残酷的点球淘汰赛, One by One ,谁先丢球谁出局! 第六个点球,意大利先进,德国也进; 第七个点球,意大利先进,德国也进; 第八个点球,意大利弹门横梁下沿而进, 第八个点球,德国队出场的是博阿滕,就是着魔一样在禁区里张扬双臂的博阿滕,真的很让心揪心啊,没想到,博阿滕的点球干净利落,一蹴而就,又平手! 第九个点球,意大利的球员达米安上场,助跑,起脚,稍有犹豫,诺伊尔神勇扑出! 转机,真的是转机吗?! 压力全部落在马上出场的德国队三号赫克托身上,看不出表情,放球,助跑,球直飞网窝! 就这样,郝克托一脚破了 德国队 几十年的心魔,开始疯狂庆祝,这个黎明,在足球迷的世界里一点也不静悄悄,每个人都开始宣泄自己的情绪:朋友圈里也炸开了锅,德国的球迷疯狂庆祝,意大利的球迷伤心遗憾,作为德国队的球迷,我也发了朋友圈表示祝贺: 不得不说意大利比之前马尔蒂尼时代和有皮尔洛的时代都差的太远了,除了布冯漫长看不到亮点,如果不是上天有意折磨德国,这场球根本没有悬念。德国队带着心魔与自己长期的对手周旋,最终能够取得胜利,还是实力说话,其实无论在哪个领域、哪个赛场,真正的冠军,靠的一定是真正的实力,而不是所谓的魔咒和奇迹!那只是媒体炒作的噱头,球王一定是在赛场上打出来的,不是在媒体上吹出来的! 这一届欧洲杯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 貌似强队的英格兰在冰岛的手榴弹面前撒腿就跑,其实英格兰之所以会被认为是强队,大家多数印象是来自英超,可是英超商业化如此成功,靠的却不是自己本土的球员,而是来自德国的厄齐尔、威尔士的拉姆塞等等“外援” …… 还有被意大利踢回家的西班牙,随着哈维和卡西一代名将的老去,支撑庞大西班牙联赛的是葡萄牙的 C 罗,阿根廷的梅西、法国的格雷丝曼、威尔士的贝尔还有克罗地亚的莫多里奇 …… 而化外之地的冰岛,用最冷的方式让全世界看到了这片最热的足球土地:全国 33 万人常年有 2.3 人看球自己不起眼的“业余”联赛,数百个专业球场和强大的专业教练队伍,把一个没有足球传统和专业队伍的小国带到了世界的舞台! 还有刚刚打破 52 年魔咒的德国,以平均年纪最轻的活力趟过了老迈年高、狐狸一般狡猾的老对手,昂首向前! 足球场上,我们要想成功也必须向德国和冰岛学习,建立完备的青训体系,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通过强大的联赛系统锻炼团队的技战术和球员的意志品质,这样才会江山带有才人出,才有打破魔咒、破茧成蝶的一天! 其实,国家强盛所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何尝不是如此 ? !都需要国家用最大的力度去建立自己完备的教育体系,通过强有力的公平公开公正的体系来锻炼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意志品质,培养和形成自己的人才梯队,才终会有我们打破创新魔咒、破茧成蝶的一天! 天已经亮了:开始工作吧,相信 Yes , iCAN ! Yes , We CAN !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9000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魔幻] 【沉睡魔咒 Maleficent (2014)】【美国】【720p】
lcj2212916 2014-6-22 08:04
12 秒前 上傳 下載附件 (10.94 KB) 导演: 罗伯特·斯特罗姆伯格 编剧: 保罗·迪尼 / 琳达·伍尔芙顿 主演: 安吉丽娜·朱莉 / 艾尔·范宁 / 沙尔托·科普雷 / 莱丝利·曼维尔 / 伊梅尔达·斯汤顿 / 朱诺·坦普尔 / 萨姆·赖利 / 布伦顿·思韦茨 / 肯内斯·库兰汉姆 / 莎拉·弗林德 / 汉娜·纽 / 伊莎贝尔·莫洛伊 / 迈克尔·希金斯 / 艾拉·珀内尔 / 杰克逊·比尤斯 类型: 动作 / 爱情 / 奇幻 / 冒险 官方网站: movies.disney.com/maleficent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06-20(中国大陆) / 2014-05-30(美国) 片长: 98分钟(中国大陆) / 97分钟(美国) 又名: 黑魔后:沉睡魔咒(港) / 梅尔菲森特 / 玛琳菲森 / 黑法魔女 / 睡美人外传 IMDb链接: tt1587310 玛琳菲森(安吉丽娜·朱莉 Angelina Jolie 饰)曾是一个美丽纯洁,拥有翅膀能够飞翔的年轻仙子,生长于宁静祥和的森林王国。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王国突遭人类军队侵袭,玛琳菲森在战斗中逐渐成长为这片森林的守护者,同时也遭受到了无情背叛,从此她的心灵开始变得冷酷,脑海只剩复仇的念头。为了报复,她给人类国王的女儿爱洛公主施下恶咒;然而随着爱洛的成长,玛琳菲森才逐渐意识到——这位小公主不仅能给两个世界带来和平,也许还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6969449
27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奇幻】【沉睡魔咒 Maleficent (2014)】【美国】
lcj2212916 2014-6-16 23:03
导演 : 罗伯特·斯特罗姆伯格 编剧 : 保罗·迪尼 / 琳达·伍尔芙顿 主演 : 安吉丽娜·朱莉 / 艾尔·范宁 / 沙尔托·科普雷 / 莱丝利·曼维尔 / 伊梅尔达·斯汤顿 / 朱诺·坦普尔 / 萨姆·赖利 / 布伦顿·思韦茨 / 肯内斯·库兰汉姆 / 莎拉·弗林德 / 汉娜·纽 / 伊莎贝尔·莫洛伊 / 迈克尔·希金斯 / 艾拉·珀内尔 / 杰克逊·比尤斯 类型: 动作 / 爱情 / 奇幻 / 冒险 官方网站: movies.disney.com/maleficent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06-20(中国大陆) / 2014-05-30(美国) 片长: 98分钟(中国大陆) / 97分钟(美国) 又名: 黑魔后:沉睡魔咒(港) / 梅尔菲森特 / 玛琳菲森 / 黑法魔女 / 睡美人外传 IMDb链接: tt1587310 玛琳菲森(安吉丽娜·朱莉 Angelina Jolie 饰)曾是一个美丽纯洁,拥有翅膀能够飞翔的年轻仙子,生长于宁静祥和的森林王国。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王国突遭人类军队侵袭,玛琳菲森在战斗中逐渐成长为这片森林的守护者,同时也遭受到了无情背叛,从此她的心灵开始变得冷酷,脑海只剩复仇的念头。为了报复,她给人类国王的女儿爱洛公主施下恶咒;然而随着爱洛的成长,玛琳菲森才逐渐意识到——这位小公主不仅能给两个世界带来和平,也许还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6695195
16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奇幻】【沉睡魔咒 Maleficent (2014)】【美国】
lcj2212916 2014-6-6 20:19
导演 : 罗伯特·斯特罗姆伯格 编剧 : 保罗·迪尼 / 琳达·伍尔芙顿 主演 : 安吉丽娜·朱莉 / 艾尔·范宁 / 沙尔托·科普雷 / 莱丝利·曼维尔 / 伊梅尔达·斯汤顿 / 朱诺·坦普尔 / 萨姆·赖利 / 布伦顿·思韦茨 / 肯内斯·库兰汉姆 / 莎拉·弗林德 / 汉娜·纽 / 伊莎贝尔·莫洛伊 / 迈克尔·希金斯 / 艾拉·珀内尔 / 杰克逊·比尤斯 类型: 动作 / 爱情 / 奇幻 / 冒险 官方网站: movies.disney.com/maleficent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06-20(中国大陆) / 2014-05-30(美国) 片长: 97分钟 又名: 黑魔后:沉睡魔咒(港) / 梅尔菲森特 / 玛琳菲森 / 黑法魔女 / 睡美人外传 IMDb链接: tt1587310 玛琳菲森(安吉丽娜·朱莉 Angelina Jolie 饰)曾是一个美丽纯洁,拥有翅膀能够飞翔的年轻仙子,生长于宁静祥和的森林王国。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王国突遭人类军队侵袭,玛琳菲森在战斗中逐渐成长为这片森林的守护者,同时也遭受到了无情背叛,从此她的心灵开始变得冷酷,脑海只剩复仇的念头。为了报复,她给人类国王的女儿爱洛公主施下恶咒;然而随着爱洛的成长,玛琳菲森才逐渐意识到——这位小公主不仅能给两个世界带来和平,也许还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6052415
2594 次阅读|0 个评论
没有“魔咒”,应有“磨”和“轴”
boxcar 2010-10-7 10:37
刚才看了淀粉专家余世锋老师的新博文 中国年轻的土鳖如何打破魔咒 , 获得诺贝尔奖 (Nobel Prize)? 。文中给中国的年轻小土鳖们提出七点建议,期望他们秉持此七项原则打破中国本土科学家一直没有获得NB奖(诺贝尔奖,戏称炸药奖的又一个新外号)的魔咒获得NB奖。这余七点基本切中了要害,如果土鳖们当中有一批人真的做到了,是大有机会的。不过,我一直不大相信什么魔咒,却认为当下更需要磨和轴。为此,我将再次借着余老师的话题(上次是类SCI影响因【2】,恶搞的是余老师的 2010 最新出炉食品类 SCI 影响因子排行榜 ),写篇新博文。 众所周知,当代的年轻土鳖(中国本土培养博士的谐音)们有很多优点,例如朝气蓬勃、乐观向上、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等等。不过,他们多少也会有些缺点或者问题,有些是个人的,不好一一分析,有些则是群体性的,是和文化背景、学术生态以及外部社会环境之类有关的。其中,对其未来学术发展不利的一类缺点是意志品质方面的。很多年轻土鳖还不定性,想法和行为太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改变。这种善变本身是比较中性的,并不算是坏事,环境适应能力强有利于生存和较快的发展,但就科学研究而言,善变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容易陷入跟风研究的误区。所谓跟风,就是什么热门就立刻跟过去做什么,趁着热火劲儿能出一些短平快的成果。但由于现在那些很多人都去挤的热门研究方向一般难以坚持得很持久,所以很多工作都是阶段性的,很难做到有足够的深度,在这个过程中更多是在突出急学先用,这样根基也不容易打得很牢靠。面对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做研究不妨轴一点(意思不大好,有点儿一根筋、死心眼儿的味道,做人别这样),认准一个方向之后要勇于坚持,在一段时间内围绕着这一个方向的核心开展工作。这就像轮子绕着车轴转动,虽然轴没有变化,车轮已经滚滚向前走出了很远,这是一种别样的灵活。从这个意义上讲,选好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就象是用好钢打造好了一根车轴,能够承载足够的负荷,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围绕着它转动。 轴还意味着一种坚韧,要能耐得住长时间的磨。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成果都像刚刚公布的诺贝尔物理奖的那样传奇和速效,更多的高水平研究成果都是在很长时间的工作积累的基础上取得的突破或者最终完成的。这时就需要研究者能够耐得住性子去长时间坚持,连续做一些貌似没有太多新意的东西和枯燥,但却是必须的,这就是磨。磨的是人的意志,磨的也是时间和精力,磨到了精益求精的境界之时,才能磨出来高质量的成果。只图速度的萝卜快了不洗泥在科学技术革命初期,新发现很多、新理论也容易被建立的阶段或许还成,在常规发展阶段是很难有大的作为的。不幸的是,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经历的是常规发展阶段,也就都需磨。 在我看来,如果年轻的土鳖们能够认识清楚磨和轴的关系与重要性,或许我们也可以像日本那样在未来的某些年份期间不断有NB奖入账,让咱国人也借机NB一把。 ~~~~~~~~~~~~~~~~~~~~~~~~~~~~~~~~~~~~~~~ 参考: 【1】 余世锋: 中国年轻的土鳖如何打破魔咒 , 获得诺贝尔奖 (Nobel Prize)?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0375 【2】 吕喆:类SCI影响因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7075 刚刚看到,mirror大侠对本文的评论文章,加个链接: 李维: 给余老师们泼些凉水:年轻的土鳖如何能拿NB奖?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0750
个人分类: 科学网|9319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