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海外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海外

相关日志

海外的男人都会做饭么?
cwhm 2009-10-13 22:32
在国内都不太习惯肯德基,麦当劳那里的西餐,唯一吃的上口的就意大利面和牛排。到了国外,更是吃不习惯,饿了几天肚子,还是得自己做饭。 在国内我是不做饭的,最多在寝室煮煮方便面,在家唯一做过的菜就是番茄炒鸡蛋和凉拌西红柿,呵呵。当然菜没做过,但是经常在老妈炒菜的时候,站在旁边跟老妈聊天,没炒过也看过。这就是在国内的做饭经历。 到了国外,差异最大的就是饮食,也是一时半会很难改变过来的,最大麻烦就是买调味料,折腾了好久才凑到四种调料,橄榄油、盐、酱油、辣椒粉。之所以这么难买,是因为这里没有中国人,不像美国50个人中就可能看到一个中国人,这里估计是一万个人才可能看到一个中国人,至少现在我还没在这里看到中国人,所以到中国城买东西更是不太可能,再就是这里不是英语国家,食谱袋上写的都是不懂的语言,这就更难办,只好看图购物。 之所以坚定要自己做饭,是因为唯一一次千辛万苦找到一家菲律宾开的亚洲面馆,可又很贵,由于实在馋的无奈,去了两次,每次都花了10欧,吃的也就是炒米饭和炒面,昂贵不说,还有就是太远了,离这里的大学太远了。 现在有了四大调料,也就开始了做饭之旅,国内总有男人说不会做饭,我在想全世界至少一半以上的人会做饭,做饭能难么,只是没做而已。网上找食谱,准备食材,回忆昔日老妈烧菜的情景,没几天,煮出来的米饭也香喷喷了,也能做意大利面了,还能炒几个菜了,不过都是最简单最简单的,洋葱炒鸡蛋,番茄炒鸡蛋,炒白菜,土豆炒肉,不丰盛,但至少有点中国味,这就是最满足了。 会做饭不知道是不是海外很多男人要修炼的一项基本活,也让我明白,没有做过的东西不代表不会,甚至可能慢慢你比那些做过的人做的还好。最后就是想到了独立,回忆起小时候,都是爸爸妈妈给我们做饭,现在自己可以做饭了,独立了,可是爸爸妈妈却老了,身体不好了,真希望自己永远没有长大,爸爸妈妈永远年轻,想到这,那天晚上我抑制不住眼里的泪花......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1426 次阅读|2 个评论
海外“中医热”日趋升温 中医教育正迈向主流化
sheep021 2009-9-18 13:06
资料来自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网站 http://www.fmprc.gov.cn/ce/cgny/chn/kjsw/t168934.htm 博大精深的中医学正在吸引更多境外人士拜师入门。正在上海举行的国际中医药教育研讨会披露,除每年有数千名海外留学生远赴中国攻读中医专业外,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其当地提供的专业中医教学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境外人士欢迎。   据介绍,近来海外中医学热升温现象,已得到西方主流医学界的重视。此次研讨会上,来自中、美、英等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专门论及了这一热门话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郑守曾称,近年来,西方主流医学界开始正视中医学,不少西方国家的正规大学已开始推出相关教学内容,原本在华人华侨聚居区民间性、小规模、低水平的中医药教育,正向主流化、规范化、精品化发展。   此次国际会议公布的一项调查称,近来欧美地区的中医学热尤其引人瞩目。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已有超过八十所的中医高等教育机构。如新英格兰针灸学院、纽约中医学院、美洲中医学院等规模较大,学生人数达四百或五百以上。此外,美国百分之六十的医学院开设替代医学课程,内容也涉及中医,包括哈佛、耶鲁、斯坦福、康乃尔等国际名校。   调查还显示,在欧洲范围内,法国和西班牙是较早提供中医课程的国家,其中在法国仅私人中医学校就超过三十所。欧洲其他国家诸如英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瑞典、挪威、芬兰等,也纷纷开办形式不一、规模不等的中医教育活动。据保守估计,目前欧洲地区的中医药学校已超过七十所,培养相关人才数千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有关专家称,办学规模扩大、层次提高、质量提升固然是海外科教领域对中医学热的一种回应,更让人欣慰的是, 中医学已获得不少国家和政府的明确支持,主流教育界也热衷加入。目前,中国编写的多语种中医教材在海外十分畅销,海外与内地中医院校的全面合作项目大幅增加,都得益于这股中医学热。   来自芬兰一位华裔专家介绍,目前海外的中医教学课程,已可以独立培养中医医生、牙医、护士、治疗师、康复人员等。老外们学习汉语、中国哲学、症候学、方剂学,乃至医古文等不亦乐乎。   中国中医翻译专业委员会主席谢建群倡议,乘着这股海外中医学热,在国际范围内,尝试规范中医经典典籍和教科书的英语翻译标准,未来将更有助于增进海外人士对中医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评论: 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医没有国界。总不能等到国外中医水平超过我们了,再引进中医吧?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1604 次阅读|4 个评论
海外的中医教育情况
sheep021 2009-9-18 12:40
写完昨天的博文走向世界的中医药之后,我很想知道,众多的海外中医学院的学生都学些什么课?洋学生们对阴阳五行能接受吗?初步网络搜索,发现发展不错,前景喜人( 其实,好中医都跑国外去了,真不知道是喜还是忧 )。 希望有经历者可以提供点资料。 以下是网络上的资料: 李强:以教学涉足美国中医界 南方中药港 2009年8月26日 http://www.zgygw.com/MedicinePeople/227/2009-08/677697.shtml?esohkb 讲授 中医诊断学 相对要轻松一些,对于这群中医盲的学生,科目的深奥难懂不言而喻。即使是一个浅显的基本概念,有时也会成为他们难以逾越的山峰,这时科班训练对中医理解的全面性得到体现,我的老师地位也在此时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当然也有个别学生不时耍刁,有位名叫Howard的医疗技师证书持有者是个代表。开始上课时,他常表现出对中医的轻蔑。对于这种学生,我便采取特殊办法加以对待,如不时在课堂针对上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这种方法很管用,不久他便在我的调教下,得到驯服。通过磨合,我们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后来大家都成了好朋友。 结束第一次教学后,我通过《纽约时报》的广告很快应聘到另一家单位教授《 中医基础学 》,主要介绍中医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八纲、脏腑、医史等。这里的学生虽然不多,但气氛活跃。 美国的中医教育 http://www.fx120.net/ZYBK/ZY-JQJD/ZYZGW/200503040942409935.htm 中医部分的教材大都是由中国高等中医院校统编教材翻译过来的。近年美国也开始出现一些较好的英文教材可供选用。现代医学部分的教材则选用美国医学院所用的教材。中医部分的教师主要来自中国,近年来不少中医学院也聘请美国中医学院的毕业生充实师资。现代医学部分的教师则来自美国的医学院或医院。绝大部分的教师均为业余或兼职教师,一般用英文教学,极少部分用中英文双语教学。学生上课时间也非常灵活,可选择全日、傍晚或周末上课,修满所需学分即可毕业。   中医学院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经络学、腧穴学、针灸治疗学、针刺技术、中医推拿、 中药 学、方剂学、气功、太极等以及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生化、病理、药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技术、放射学等。这些课程有的设为必修课,有的设为选修课。   中医学院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经络学、腧穴学、针灸治疗学、针刺技术、中医推拿、 中药 学、方剂学、气功、太极等以及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生化、病理、药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技术、放射学等。这些课程有的设为必修课,有的设为选修课。 美国西医师继续教育的中医课程   90年代开始,中医课程被越来越多地纳入美国各地主办的西医继续教育课程,并几乎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和抢手的热门课程。近几年来,哈佛大学医学院替代医学中心举办的包括针灸、中药、推拿,以及同类疗法、脊椎按摩等的替代医学继续教育课程已在美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这个课程每期一般4~5天,学费大约800美元。每期都吸引全美各地大量的西医师前来参加。近年来,美国的一些知名大学如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专为西医师开设医疗针灸课程 (Medical Acupuncture Course for Physicians) 。一般每期为6~9个月,上课时间为300小时,学生毕业后可在其临床上使用针灸疗法。 英国中医教育 http://www.chinesemedicines.net/global/yg/200903/182488.html?esohkb 英国的主要中医针灸机构40余家,一般均有医、教、研三重任务,英国的中医院校也多隶属于一个医疗、研究机构或学术组织,因此也有数十所。 在英的中医药工作者以欧洲白人为主流,主要语言为英语。因而,用于培训的资料,阅读书刊、计算机数据库软件等等,必须使用英语。然而,目前市售书刊资料多为基础知识,缺乏提高进修的专科英语教材。提高性教材要求各异,涉及各个专科的经典内容与新近研究成果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1059 次阅读|6 个评论
乾坤大挪移
entomology 2009-6-27 17:35
明天要去九连山,今天刚好和朋友聊起南非,而南非的2个教授也在昨天乘飞机回国了。想起了以前在南非的生活,就萌发了把旧文挪到这里的想法。google发现原来发了不少相关博文,一口气都挪过来,累坏了。希望大家不要认为我在灌水,呵呵。 下面是原来的目录: 南非杂记缓慢更新中 搜索Search: WWW 搜索Search: xinxinbao 狂野的非洲舞蹈,肩负百斤大蟒,美丽的沙滩,可爱的海豚、长颈鹿、斑马、大象......,风景如画精彩无限!我爱德班!我爱非洲!Fantastic African dance, one 50kg phython on the shoulders, beautiful beach, lovely dolphins, giraffes, zebras and elephants...... picturesque sceneries and many many wonders! I love Durban! I love Africa, so much! ------------------------宝宝妈所涂----------------------------------- 2005.10.19更新:琐事一堆,不是购物就是做菜 Trifling Matters 2005.09.30更新:又去老K家,认识新朋友 New Friends 2005.09.24 更新:日子重归平淡 Ordinary Days 2005.09.12 更新:亭阁洗照片 Developed Some Photos 2005.09.11更新:再游植物园 Durban Botanic Garden 2005.09.06-07更新:野生动物保护区游记 Travelledin Hluhluwe-Imfolozi Game Reserve1 在路上 On the Way 2保护区的动物照片(上、中、下)WildAnimals3 母爱天性 Motherhood 4 归途 Our Way Home 2005.09.05更新:做水饺请老板一家吃 Make Some Dumplings for the Duffys 2005.08.30更新:蔬果 Vegetable and Fruit 2005.08.28更新:遭遇玫瑰鱼 Rosefish 2005.08.27更新:做菜趣事录 Cooking 2005.08.20更新:做客 Be Guests 2005.08.16更新:长安米贵 High Rent 2005.08.14更新:荷式烧烤 Braai 2005.08.10更新:黑人的发型 African Women's Hairstyle 2005.08.09更新:第一场雨 First Rain 2005.08.08更新:海洋公园 Marine World 2005.08.07更新: 千山谷Valley of 1000 Hills之 1 尼罗鳄Nile Crocodiles 2 祖鲁舞Zulu Dance 3 蛇园Snakes Tortoises 2005.08.06 更新:1 街亭购物中心一行 Shopping at the Pavilion Centre 2005.08.06更新:1 平淡水逝的四天 Four Days Passed Queitly 2005.07.31更新:1 要钱的购物袋 Non-refundable Government-Regulated Shopping Bag; 2 再逛自由市场 Go to the Free Market Again (? Flea Market); 3 房东漂亮的家 Thelma's Beautiful House 2005.07.29更新:1 与房东的一席谈 A Conversation with Thelma 2005.07.28更新:1 无关歧视的恐黑症 Not Discrimination but Phobia 2005.07.27更新:1 德班吃住行 Food, Housing and Traffic 2005.07.25更新:1 德班印象 First Impressions of Durban 2005.07.24更新:1 南非东西不便宜 High Commodity Price 2005.07.23更新:1 Steed妈飞越重洋 Litchi's FirstForeign Trip; 2 宝宝妈初始南非人 South Africans at Litchi's First Sight -------------------------宝宝爸所涂--------------------------------------- 2005.07.08更新:1 床码 Bed Size; 2 南非的治安 Public Order; 3 私人动物保护区 Game Reserve 2005.06.27更新:大牛 Big Name 2005.06.26更新:罢工潮 Waves of Strikes 预告: 1 南非动物保护区印象(An impression of game reserve) 2 素食杀手(Vegetarian killers) 3 猎豹非豹(Cheetah and leopard) 更正: 1 奇蹄目、偶蹄目的意思不是蹄为奇数或者偶数,而是蹄上的趾为奇数或者偶数 补充:英文标题 English titles for South Africa Notes 1 高高的通讯费用 High communication costs 2 黑白犀牛 Rhinos: white or black? 3 犀牛非牛,河马非马 River horse is not really a horse *************************************************************** 我叫戴何骏(Steed) 我是男孩儿 我出生在2002年10月12日 我出生时的体重是 3.3kg 我出生在莆田市妇幼保健院 我的家在福建莆田 我的爸爸叫 Hunter 我的妈妈叫 Litchi 我的摇篮网页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6-1-31 20:07: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6/3391.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3706 次阅读|1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德班吃住行
entomology 2009-6-27 17:30
德班吃住行 第八天( 7/25 ),今天又去超市购物,小华所住的这个地方属于郊区,可以算是德班的富人区,所以一路走过,沿街的房子其外墙都用电网围起来,上面还有提示 ------ 意思是说,若有冒犯,可能开枪。由此可见德班的治安状况之严峻, KEVIN 说同若干年前相比,现在德班的市中心反而因为治安的恶化而被富人遗弃,成了贫民区, KEVIN 说他的 Auntie 十年前在市区买了一幢一百万元的房子,但是现在只能值二十万元。昨天我们一路驱车过去,还发现有些地方的房子都空着,荒凉得很,这种现象与国内大不相同,国内的市中心是繁华之地,城厢结合点的郊区反倒治安会更差一些。 KEVIN 还说在德班,因为能否看海景的缘故,这里的房价是每上一个坡,房价就会高一成。于是德班的房价就有这样的现象:坡越低房价越低,离海滨越远房价越低,离市区越近房价越低。 这里的交通也与国内不同,所有的车都是靠左行走的,初来乍到,每次过马路的时候我总是朝左看,这样真的够危险,车会在另一方向悄然驶进,吓得你出一身冷汗。而且因为这里的车多,有些地方设置的是单行道,又因为是单行道,所以车速也特别地快,所以在这里走路的时候须得小心又小心。 来这里睡的是软床,睡得腰酸背痛的,我呀,可真不是享福的命。 第九天( 7/26 )来这里的几天,肠胃一直不舒服,这里的大米真的是怪得很,怎么熬也熬不烂,小华说是什么 parboiled rice (半熟米,速煮米),结果却很经煮。我们到超市想看是否有产自中国的大米,但是只找到来自日本的米,售价一公斤要二十几兰特,太离谱了。米粉也是煮不烂的类型,只有方便面与中国大陆的相似,所以只能尽可能地多吃面了(steed妈)。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7-27 1:49:08 上一篇: 南非杂记缓慢更新中 下一篇: 7月27日近期更新 回复: 德班吃住行 说到交通,德班的红绿灯是可以由行人控制的,只要按一下人行道旁边的按钮,等一会就可以有绿灯。德班人少车多,自然可以这样;如果在国内也这样照搬,肯定乱成一锅粥了。 Post by steed 发表评论于 2005-7-29 15:10:55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4386.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424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南非东西不便宜
entomology 2009-6-27 17:29
南非东西不便宜 第三天( 7/20 )的白天,小华带我去逛了超市,购回 150 兰特的食品。这里的食品价格很贵,特别是肉类,猪肉一斤要卖到二十多元兰特,虾也贵得很,数得到数的几只就要卖二十多兰特,我估计那数目最多就五六只而已。这里的水果也挺贵的,但是个头虽小,味道却甜得很,比家里的好吃多了,家里的梨水份会多一些,但是不够甜,而苹果也一样。西红柿与家里的没有多大的区别。蔬菜的品种很少,只有一种包菜与家里的相似,当然价格会贵好多,西兰花与花菜的价格也很贵,但是相对其它蔬菜而言,这几种蔬菜的味道会更适合我们。 第四天( 7/21 )小华带我去了一下他的学校,德班理工大学,在学校认识了他的同事,一个印度血统的女孩子。五官很秀气,性格也很温和,这也许就是印度人的特色吧。晚上秀玛说今晚是月圆之夜,请我们去楼上花园看了一下满月,还与小华聊到很多关于中国的事。今晚又碰到了另外一个房客,看那个房客,年纪也不大,居然白胡子,白眉毛,样子象个圣誔老人,后来听小华说那人才三十九岁,也不知道为何会毛发全白。晚上看了新闻,知道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下调,从原来的 8.426 下调为 8.11 ,为自己的那 2000 美金而烦恼了一夜。 第五天( 7/22 )早上九点,秀玛带我和小华去看了一下照相机,这里的相机店,有两种商品卖,一边是新货,一边摆放着二手相机,二手相机的价格会稍微便宜一些,但是因为我们看不懂质量,所以没有打算买二手的。还可以租借相机,但我们问到租金时,那个印度小女孩却不知道,原来老板今天刚好不在,需得等老板在的时候才知道。另外一家店里面报出一架三星数码相机的价格是 1499 兰特,如果多加 100 兰特的话,可以搭送 128 兆的记忆卡和相机包。这个价格是可以退税的,当然前提是你在购买后三个月内出国,就能退 14% 的税。下午与妈聊到美金的事,估计是没有戏唱了,这次因为一念之差,亏了有 400 多元钱,真懊恼。明天也不知道小华的老板会不会来带我们去兜风。 第六天( 7/23 )早上九 点多,小华的老板打电话来说定下来明天要带我们去兜风的。适逢星期六,这里星期六会有自由市场开放的,于是我们出发前往自由市场,果然是热闹得很,卖各种各样物品的人都有,比商场里热闹多了。黑人,白人,印度人,都在兜售各自的产品,我们看中了一些非洲当地的特产,但是问了价格,那个黑人小女孩报出的数字,却贵得让我不能接受,一个小小的,拇指大的黑人妇女形象,居然要卖到三十五块钱一个。倒是一些木雕类的东西便宜些,但是再便宜,小小的一个也要 5 兰特,而这些东西在家里是只要一二元人民币的。谈到南非的物价,最离谱的是贺卡的价格,在家里一张小小的贺卡只要一元以下,买多的话甚至只要几毛钱,但是在商场里面,一张贺卡的报价是 17.95 兰特,在自由市场上会便宜一些,但是也要一张十兰特。这里串珠类的首饰很多,但是在我看来没有什么特色,因为这些东西只是花色有别于国内,其它的,比如材质与款式与国内没有什么区别。服装类除了印度人卖的那些有民族特色的之外,其它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有些估计是来自国内的,也不贵,一件挺好的厚外套也才 85 兰特。最吸引我的注意力的是那些非洲人制作出来的木雕作品。而且也可以讲价,我看中一个长颈鹿,问价格,那女的回答说原来卖三十元,现在只要二十元,还问我们出多少钱想要,看那样子还可以再便宜,我们决定在回国之前带一些回家,所以今天没有成交。 这日子过得太无聊了,不知道如何熬过这几个月的时间。没有宝宝在身边,而且这里好象邻居之间也没有怎么串门的,逛街又怕看到黑人,总是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想法,认为黑人都会抢东西,所以也不怎么爱逛街,如此一来,当真是寂寞得很(steed妈)。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7-24 2:27:58 上一篇: 南非杂记缓慢更新中 下一篇: 7月24日近期更新 回复: 南非东西不便宜 真的不便宜,特别是从国内来的人。但据说比先进国家便宜多了。谢谢你们的网站,让我多了解了南非。 Post by 秦始皇(游客) 发表评论于 2005-11-12 17:14:46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4312.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43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房东漂亮的家
entomology 2009-6-27 17:28
房东漂亮的家 快到月末了,网络流量快用完了,所以今天下午妈开视频,我们只是简短地讲了几句话就 OK 了。下午小华又到楼上去找秀玛聊天,小华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借此让我能多学些英语,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我觉得这样的聊天真的有帮助,至少我现在感觉有些词能够想起来并敢于说出来了。 秀玛是一个很爱美的人,她把她的大客厅装饰得很漂亮,客厅有个吧台,里面放置有很多的饮料和酒类,看来外国人很喜欢喝酒的。客厅的装饰品很多,有印度的织毯,有来自津巴布韦的铁制的公鸡,鱼,小鸟,很有特色,有南非当地的特产大象,还有我送给她的来自中国传统的圆扇,电视机旁边放着一个大金鱼缸,十数尾金鱼在里面悠悠然地游动着,门口挂着一串风铃,她说那个吊坠是购自中国商店的水晶石。她的厨房也有很多的饰品,有来自中国的铁制小蚂蚁,有布制的蝴蝶,有瓷制的贴图等等。最迷人的是她的花园,她选的植物是以观叶植物为主,盆栽植物与土生植物错落有致,布局巧妙,中间是木墩与石头以及小石子铺就的小路,聊天完后,她拿着一袋花肥给花花草草施肥,秀玛是属于那种南非的中产阶级,有钱有闲有修养,又是个有着丰富的生活情趣的性情中人,加上现在又退休了,有更多的闲情逸致来打理她的花园了,过她那样的日子也是我想往的,什么时候才能不为生活而烦恼,也象今天的秀玛那样,拥有一份闲闲的心,在冬日暖暖的太阳下与友人东聊西聊,或者抱着一本书,猫在大而温暖的沙发里,津津有味地看着,不知夕阳西斜。 后来是 GREIG 的朋友 LEE 加入了聊天,这个小伙子对汉语很感兴趣,原来他在教堂里认识了几个来自中国西安的朋友,他还能报出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叫孙文龙(这些人都是学生,在学商业管理的),那些中国人教他念拼音,教他学说一些简单的中国日常会话,他还给我们看了他的笔记本,里面记了几页关于拼音与一些常用的句子,真不简单,汉语的拼音这么难学,他却能学得这么认真,看着老外对中国这么有兴趣,身为中国人,我感到很高兴。 LEE 说他有个想法,是想到中国的西安去旅游,同那几个中国朋友一起去,有可能明年就会成行。 秀玛说她很喜欢养花,也喜欢养宠物,她还问小华在中国是不是很多人养宠物,她说对面有一个医生养了几只很凶恶的狗,并问我们曾不曾吃过狗肉。 我告诉她我不喜欢狗,因为小时候我妹妹曾经被狗咬过,所以我很怕狗。秀玛最近想买电脑,所以经常问到小华关于电脑的事宜。 秀玛对面那栋楼有十六层之高,这里的房价不象中国那样是按平米来算的,而是按套来算的,而且也不是楼层越高就越贵,不同的楼层的房价是一样的。 秀玛问我喜不喜欢运动,我说我不喜欢,若论到运动,在中国骑单车就算是运动吧,秀玛还问我们会不会游泳,说她自己很喜欢游泳,而遗憾的是我们两个都不会游泳。秀玛说每到夏天,小区里的游泳池里就非常地拥挤,很多人到那里去游泳,秀玛还说 BETRICE 的儿子曾经到这里面来游泳,差点溺水,这可是她唯一的儿子,幸好当时被 BETRICE 拉了起来,秀玛说那孩子二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学游泳了。 中午小华表情郑重地告诉我说好久都没有吃干饭了,所以晚上他想露一手,到作饭时间了,他做的一道拿手菜叫醋溜大白菜,浓浓的香气飘到秀玛楼上, GREIG 在上面大声地说好香呀,想不到这家伙还留有一手,煮的饭菜味道还相当不错,看来以后要多让他作饭了。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7-31 17:38:05 上一篇: 南非杂记缓慢更新中 下一篇: 7月31日近期更新 回复: 房东漂亮的家 宝宝爸很高兴宝宝妈的夸赞。可惜宝宝爸炒菜的颜色不好,只能自己家人吃,不能摆到台面上;而且成功率不高,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的。总体来说,还是宝宝妈的厨艺更高。 Post by steed 发表评论于 2005-7-31 17:57:27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4477.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33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与房东的一席谈(南非的工资与房价等等)
entomology 2009-6-27 17:27
与房东的一席谈(南非的工资与房价等等) 第十一天( 7/28 ),今天是我的生日,早上我们一起去超市买蛋糕,小华说这段时间南非好多公司都在罢工,除了南非航空公司外,还有我们天天去购物的 PICKPAY 也罢工了,我们去购物的时候,发现那里正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以应对这次罢工。后来我们又到另外一家超市去购物,发现这里的蔬菜比 PICKPAY 里面要便宜很多,一颗花菜在前者要卖 5 兰特,但是这里 5 兰特能买两颗。其它的东西物价差不太多,我们今天还买了一袋产自莫桑比克的冻虾,妹说我可以尝遍天下美食了,真有意思。去较远的那家超市,购物是愉快的,但是沿途总是有些担心,尤其是从大路去的时候,沿途比较没有安全感,但经由 DIT 的那条小路,虽然坡陡些,但是行人更少,更有安全感。今天路上还碰到一个黑人老妇女对着小华叽哩咕噜,不知道说些什么,后来秀玛说可能说的是祖鲁语,难怪听不懂,许是那个黑人很少见到老外(在这里,我们成了老外了)吧,所以那么好奇。 下午与妹妹聊天,妹说她的住处也拉了宽带网了,但是包年要 1980 元,虽然价格比南非的每月 650 兰特要便宜好多,但是同莆田的包年只要 668 元相比,还是贵了。总而言之,中国的网络比南非就是发达,价格又便宜,而且速度也快,又可以不限时,不象在南非,贵也就罢了,还限流量,并且速度也不快。在与妹妹的聊天中又把南非夸了一通,说实在话,对德班的自然景观真的是没得挑的,遗憾的是这座城市少了很重要的一份安全感,真可惜。 晚上吃过晚饭,切出三块蛋糕来拿到楼上去,只有秀玛一个人在,我们与秀玛一直聊天到十点钟才下楼。秀玛请我们喝了南非产的茶,加了牛奶与糖,味道不错,当她问我要加牛奶还是要加糖的时候,我说随便,但是小华告诉我外国人是听不懂随便的,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总得有个选择,所以我们干脆就两种都要,后来再问我加的牛奶是要全脂的还是要低脂的,我就不敢随便了,选了低脂的那种。秀玛听我们说是步行去购物的,告诉我们要小心些,路上碰到黑人同我们说话的,一概置之不理,只管走自己的路。我们谈到想用相机拍下德班街景的时候,秀玛说在郊区的街道上还勉强可以,但是在市区内则千万不可。从与秀玛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秀玛对当地治安也是颇有微词,当我们谈到中国每逢节日的时候,街道上可以说是人挤人时,秀玛的第一反应就是够不够安全,我则很干脆地回答说很安全,因为说真的,中国也许不是特别地富有,但是那份安全感却是南非这里不能比拟的。秀玛说南非的副教授月薪有 1.6 万兰特,普通的教师一个月也会有 8000 兰特,但是黑人的工资很低,最少的一个月只有 850 兰特,而且好多人还失业,所以造成南非黑人抢劫的非常多,相比之下的印度人,一般犯罪的方式就比较聪明,不会象黑人那么野蛮。秀玛还说 BETRICE 为她做清洁工作,她一般一次支付她 60 兰特,秀玛还说 BETRICE 的老公没有工作,她还有一个小孩正在念初中。其实在与 BETRICE 的接触中,我觉得有些黑人还是蛮可爱的,象 BETRICE 就是一个很踏实的人,象极了中国乡村那些勤劳能干的质朴的中年妇女。 在与秀玛的谈话中,我们发现秀玛对中国非常感兴趣,她会问到中国人最喜欢什么顔色,我们告诉她喜庆色是 RED ,悲伤的顔色是 WHITE AND BLACK 。她问我们中国的婚礼都有什么内容,我们告诉她一般女的会去化妆,男的在家里迎接,然后我们会有三拜,拜天地拜父母,然后夫妻对拜。秀玛还问中国人结婚后是不是都要带金戒指,我们告诉她一般要带在无名指上,问到她的手指上怎么没有戒指,才知道她原来没有结婚,她说自己很明智,选择了不结婚。秀玛每次谈话时都会问到我的小孩,问到小孩离开了我会不会找妈妈,会不会哭,问他在家里有没有伙伴,一般是谁带的他,我们告诉她在中国一个小孩会有好多的大人带他,她就问我们对小孩会不会很溺爱,是不是象地球围绕着太阳这个 CENTRE 那样地围着孩子转,她还问我喜不喜欢多些小孩等等问题,象她这么喜欢小孩的人不结婚,我觉得很可惜,因为与她的接触后,我觉得她是一个相当友善的人。 我们好奇地问秀玛的别墅会值多少钱,秀玛说对面 20 号楼当时售价是 120 万兰特,秀玛还带我们到她的三楼去参观,站在秀玛的三楼,窗户外面可以看到德班的迷人夜景的一部分,看来买房子买在地势高的地方也相当地不错,至少可以登高望远,视眼宽阔了许多。 谈话间,秀玛的一个房客带着他的未婚妻回来了, ADRIAN 结过两次婚,马上就要结第三次婚了,他的第一次婚姻只维持了二个月,第二次则维持了几年,两次结婚时对方都带着孩子,现在的这个未婚妻也有一个十几岁的女儿了,外国人的婚姻观与我们真的是大不相同啊。当 ADRIAN 知道晚上是我的生日时,他还提议大家 SING 生日歌,然后带头唱起 HAPPY BIRTHDAY 来,这是一个很乐观的人,与我们的谈话中,他时不时地发出爽朗的笑声,加上他的长相又象个圣誔老人,白眉毛白胡子的,让人印象特别地深刻,相比之下的 GREIG 就缅腆人许多,我们聊天完后下了楼,听到他在外面喊小华,原来他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特地跑下来向我说生日快乐,还问我们生日快乐汉语怎么说,但是他怎么也学不来生日这个词,因为生日两个字都带翘舌音,外国人一般学不来的,结果闹得他很不好意思地上楼去了,真有意思。 这个三十一岁的生日就这样在异国他乡度过了,平平淡淡却另有一番感受。吃着蛋糕,想着十月份宝宝的生日到来时,我该怎么为他庆贺,三十一岁了,最让我感到庆幸的是我拥有了一个 LOVELY 的宝贝儿子,这是上天赐与我的最好的礼物,感谢上苍! (steed 妈 )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7-29 14:20:23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4437.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3882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德班印象
entomology 2009-6-27 17:25
德班印象 第七天( 7/24 ),今天早上十点多, KEVIN 驱车来,带我和小华去兜风,行程之初,看着沿街的特色建筑和当地的特有的风光,我看得津津有味的,后来到了海滨,看到那碧蓝碧蓝的海,和远方若隐若现的海平面,以及在远方欲行还止的大轮船,那美丽如画的景致让人心旷神怡,真后悔没有带照相机来,否则的话就可以将眼前美好的一切都拍下来,带回家去可以与家人共享的。南非毕竟是南非,有很多的东西与家里不同,有装饰得很艳丽的人力拉车,沿海滨有几处自由市场在售卖当地的特产,一堆年轻人在沙滩上玩橄榄球,不时地有小快艇从眼前飞弛而过,听 KEVIN 说那些人是要坐着快艇去钓鱼的。后来 KEVIN 请我们到海滨的一家餐厅喝咖啡,咖啡的味道很苦,真不知道那些老外怎么会吃得习惯,一天内我看见他们会喝好几次。 本来 KEVIN 还打算带我们到另外一个海滩去玩的,但是因为我会晕车,所以后来就缩短了行程,直接驱车到 KEVIN 家的附近去吃中饭,这是一个露天的餐厅, KEVIN 的太太也来了,带了他们的两个小孩一起过来,大的是个男孩,今年七岁,头发细细卷卷的,而小的是个小女孩,居然是个黑人, KEVIN 夫妇两人都是白种人,在他们的前几代直系亲属中,有过黑色血统,所以生出一个黑皮肤的小孩来,若不是因为皮肤黑,看起来不习惯外,小家伙眼睛大大的,还是好可爱的,开始时,因为小家伙有些累了,懒懒的不想说话,我抱过她,居然窝在我的怀里一动也不动,这让我想起我的小孩,好想我的孩子呀。后来吃了点酸奶,小家伙来精神了,会让 KEVIN 带着他去滑滑梯,临出发前还不忘同我们说: BYE-BYE ,后来玩腻了,想回来了,一路上很快地跑过来,边跑还边扬手喊: MAMY ,看着她迈着小腿细细碎碎地跑步的样子,我就在想要是能把宝宝带到这里来玩不知道会怎么样。 我想德班的风景优美,而且气候温和,除了阳光有些毒之外,这里是一个挺适合于居住的地方,在德班我们的住处附近,平时我们见到的很多都是白人老太太,年轻人反而见得少,按我们的分析,这里一定是很多老年人养老的好地方。只可惜经济不允许,否则的话,我可以把老人家和宝宝都接到这里来住一段时间,这种感觉一定不错。 中饭请的是西餐,说到西餐,我真的是不习惯,小华给我点的一道菜叫 MUFFIN, 听名字让人很好奇,但是等菜上来之后才发现是一个小小的蛋糕不象蛋糕,窝头不象窝头的东西,真难吃,而且份量也少,让人吃不饱。倒是小华的那道菜有面包,有牛肉,有青菜,有薯条,味道也好多了,所以说在外国点菜时认不得英文,乱点的话是会饿肚子的。 吃完后稍微逛了一下餐厅里面的小商场,这里卖的东西有衣服,有南非特产,但是南非的特产又是那些串珠类的东西,没有新鲜感。木雕类的还可以,就是会贵一些,我想回国的时候可以买一些回去当成礼物送给亲友,难得来一次南非嘛,总得有些记忆带回家。 小华这几天看新闻,说这几天南非航空公司举行罢工,四五趟的航班中只能有一趟起飞,其它的都停了,小华说我的运气挺好的, 7/17 日从家里出发后,第二天家里就起台风, 7/18 到南非后,第四天(星期五)这里就闹罢工,若是再迟一两天过来的话,我可能就要在约堡那里住下了,而想起约堡的治安,如果当真在那里滞留的话,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况那天我出发的时候,身上一分美金都没有带,如果当时要缴纳各种费用的话,我当真要哭鼻子了,总算是一路有惊无险地过来了(steed妈)。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7-25 13:49:42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4335.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3327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无关歧视的恐黑症
entomology 2009-6-27 17:24
无关歧视的恐黑症 第十天( 7/27 ),今天又是星期三, BETRICE 中午十二点多的时候就过来收床单去洗了。于是我们早早地就出去购物,今天小华提议说到另外一家商场去看看有否新鲜的东西,一路上,我们看步行的比较多都是黑人,只能偶而看到一二个白人,看来白人的经济条件更好,他们一般都有车,只有买不起车的黑人才步行。不知道为什么 ,我对黑人那种畏惧心理总也挥不去,一路走过,总觉得对面的黑人也好,身后的黑人也罢,好象都有袭击我们的架式,一路上都紧张兮兮的。带着这样的心态来德班旅行真是好辛苦,少了一份悠闲的心情,再靓的美景都要打折扣了。 一路走过,沿街的建筑物相当地有特色,一般的建筑物不高,以别墅居多,错落有致的布局,尖尖的屋顶,五顔六色的外墙,宽敞的庭院,当地的一种类似于朱鹭的特色大鸟会在绿地上闲庭信步,时不时地有麻雀之类的鸟儿的叫声在耳旁响起,悠扬而惬意,其实只要当地的治安状况能够改善,这里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安居之所。这样的好景,我却压根儿不敢拿相机出来拍摄,怕黑人会抢劫。有这想法真要命,但没有办法,万事小心,终无大错。 在商场里买了袋玉米回来,以为会跟平时吃的甜玉米一样好吃,但回来后熬了好几个钟头都熬不烂,太可恶了,怎么这里的什么主食都煮不烂,真受不了。面包类的东东会好吃些,但也不能老是吃,毕竟这不是在国内我们惯用的主食(steed妈)。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7-28 15:22:51 上一篇: 南非杂记缓慢更新中 下一篇: 与房东的一席谈(南非的工资与房价等等) 回复: 无关歧视的恐黑症 原来不是乳糖不耐,而是牛奶蛋白过敏,但成人过敏比较少见。 Post by steed 发表评论于 2005-7-29 19:40:25 回复: 无关歧视的恐黑症 说起南非的食物,宝宝妈除了对面包和蛋糕还算满意外,其它皆不太感冒。还要提到这里的全脂鲜奶,宝宝爸和宝宝妈喝了居然身体会出现不明瘙痒,难道是乳糖过敏,但在国内喝鲜奶都不会这样。 Post by steed 发表评论于 2005-7-29 15:01:32 回复: 无关歧视的恐黑症 昨天与Thelma聊天时说到黑人,Thelma倒不觉得黑人可怕。宝宝爸也认为主要是因为贫穷的缘故,就比如国内城里人对民工的看法。宝宝爸说,民工其实也对城市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宝宝妈可能受一些旅游书籍,网站资料还有一些人的影响,所以有某种程度的恐惧吧。 Post by steed 发表评论于 2005-7-29 14:58:13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4423.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3144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再游植物园
entomology 2009-6-27 17:22
再游植物园 第五十一天( 9/8 )第五十二天( 9/9 )早上比较累,睡到很迟才起床。中午与妈聊天,下午与妹聊天,给妹讲解那些相片的内容。 晚饭后格莱格在门口叫小华,定下星期日的时候带我们到亭阁去洗相片,所以我们必须这两天内把五十张要洗的相片整理出来,这次去保护区虽然拍了二百九十多张的相片,但是都是动物的,没什么好洗的,保存在电脑里去就可以了 ,但尽管这样,要洗五十张还是有得挑的。 晚上将昨天那些混合菜作馅包了一些饺子,到这里后,因为无聊,所以常常会想出一些点子来作菜,比如昨天带回来的那些混合菜,里面有面条,肉,虾,面包,生菜,蘑菇,土豆,蛋,加了酱油,姜,洋葱,葱,用了很多油炸的,所以味道还很不错,但愿作出来的水饺会好吃些。 第五十三天( 9/10 )今天十一点多到超市去购物,然后回来,刚好与妈和妹三人聊天,到五点多她们才去休息,我作晚饭,今天买回了一种象闹钟内的齿轮那样的意大利面条,晚上煮来吃,还挺不错的,只是不知道这种机械要到哪里去买,这可真不错,把面条作得跟大米一样,更容易入味了,老意们可真有创意。我把这种面条发给妈和妹看,都说没有见过,叫我用照相机照了传给他们看看,另外我今天还买了一些仙人掌,龙华居然懂得如何作这道菜,他说削皮,然后跟平时炒菜一样地炒来吃。老妹今天放了一些魔幻表情,真不错,比 QQ 表情来得更大,更丰富,但是要用 Q 币来买,每个月如果有优惠价的话是十元钱。 第五十四天( 9/11 )今天十一点本来小格说好要带我们去亭阁的,但是因为今天有个新房客要来,小格要帮忙搬东西,所以改为明天了。前次去植物园,知道 9/11 会在那里举行春节音乐会,所以我们今天就索性去植物园一游。 路上本来想在一处山坡照几张相的,因为从那处山坡,刚好可以看到德班城市的全景,相当美丽,但是我们快走到那的时候,却远远的发现有一个黑人坐在路口的石块上,对面马路上也有一个,这阵势让我们心里有些打鼓,战战兢兢地下了石阶,又发现前面有两个黑人慢慢吞吞地走着,这架式有点象要对我们进行前后包抄似的,太可怕了,偏偏那两个黑人又因为好奇,不时地回头来打量我们,这更增加了我们的恐惧,勉勉强强地走到坡下,有一辆车开过来,心里才如释重负,然后发现那两个黑人是朝别的路走去的,顿时感到脚下变得轻松了许多。 植物园的门口停着非常多的车,一条路都泊满了,把临近的几条路也占了些,可见老外对音乐会的热情之高,进了园,里面有一半的范围被铁丝网围着,音乐会的门票是 30R ,有些人可能是不想全程欣赏,就在外围的空地上铺上布,躺在那儿,有些人则自己带折叠椅来,三五成群地坐着。我们照了几张相,走到植物园的正大门,想拍一张有清真寺的相片,但摆好 pose 才发现相机没有电池了,这时有一个白人好心地过来要帮我们合影,小华换好电池后相机仍然不工作,白辜负别人的好心了。只好回家,路上不时地拿起相机乱按,有时也能拍下,这时又有一个印度人想帮我们合影。看来老外都挺热心的,真不错。 回来路上,再从那个斜坡上去,生怕那些黑人还在,发现远远地走来的是一个白人老妇,心情马上变轻松了好多,只可惜没电池了,否则真该在这里拍几张。 路上发现有一种豆荚树,果实的外壳有点象乌龟,捡了几个回来。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9-12 4:47:51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830.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32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野生动物图文(上)
entomology 2009-6-27 17:21
野生动物图文(上) (1) 狮子 lion :老 K 说狮子也会感染 HIV ,这一点我相信,人畜共患的疾病是很多的,而况 HIV 也是猩猩传给人类的呢。到保护区内,我们根本就没有发现狮子,老 K 说他到保护区那么多次,也只看到过一次,而且是在夜里,用手电筒刚好照到狮子的脸。第二天早上我正在作饭,听老 K 进来跟小华说什么有人看到外面有狮子的叫声,认为这附近有狮子,我误听成是房子的外面就有狮子,放下手中的东西就想往外跑,老 K 连说 sorry ,我才知道是自己闹了个笑话,不懂英语真可怜,一路上看到动物的,有些遗忘的单词居然还会想起,然后就是英文中文串着说,小华在旁边时不时地补充完整,真有意思。( 看狮子要等晚上才行,但是概率很低,他老板 Kevin 去了保护区多少次了也只是看到一回而已,在晚上的时间,用手电筒刚好照到狮子的脸。 584 上面的狮子皮,是一只公狮子,因为杀了很多人,所以被杀掉了。) (2) 非洲象 African elephant :老 K 说 有人 (Natal 大学的一位老师 ) 能够远距离地发现大象,甚至大象小到只有蚂蚁那么大,他们居然也能发现,当然这种人一定是经验非常丰富的人(夸张的说法而已 J )。听老 K 说,大象虽然数量比犀牛更多,但是由于形体庞大的缘故,所以一头也要五万兰特才能买到。( 646 是大象,也只是惊鸿一瞥,刚好碰到它穿路而过,远远的才拍到,等我们的车开近,只看到大象钻进灌木里去了。 650 就是大象的远影 651 、 652 也是大象。因为大象是这里除了肉食动物之外,最难见到的,所以只能看看大象的痕迹。 KEVIN 也之前也仅仅只看到过 4 次大象。 627 是大象的大便。 707 后面的大树就是被大象推倒的,如果大象生气了或是吃不到食物,就会把大树折断,有时会推倒,所以林区有很多推倒的大树。 567 的大树是被大象撞断的。 585 里的象牙非常长,野牛也很大,照片拍得小了,那野牛比刚才那张野牛还要大,在这里比起象牙来还是显得小。 ) 书上说成年公象最高的会有 4 米,体重最多的有 6 吨,平均身高也会有 3.5 米,体重有 4 吨,但是今天看到的大象,许是距离远的缘故,或者是因为这只是一只刚刚成年的大象,根本就不是想象当中的那么庞大,老 K 说很多人在没有看到大象之前,都认为大象会有多么地庞大的,但是看到之后都认为与想象当中的不一样。 (3) 犀牛 Rhino :分成黑犀牛与白犀牛两种,这两种犀牛其差别并不大,白犀牛也并非身上的肤色是白色的,只不过是因为唇部显 方形 ,后人误译为白犀牛 (wide - white) ,相比之下,白犀牛更显珍贵。书上说犀牛的角最长的会有一米之多,因为犀牛角能做药,所以招致很多人的猎杀。老 K 讲到一种鸟能够与犀牛共生存,那不就是犀鸟吗,这我以前生物课上曾经学到过。( 619 里有一只小犀牛,如果在母牛与小牛同时在场的情况下,人是万万不能下车的,因为这时的犀牛是相当危险的。它的角非常尖利,很可怕。 616 是大犀牛,是濒危动物,保护区内要花五万兰特从别的地方买回来放养,但却经常被大象撞死。因为犀牛比较笨,大象经常从犀牛的侧面冲撞。)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9-7 18:38:22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780.html
个人分类: My Album 图片集|35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野生动物图文(中)
entomology 2009-6-27 17:20
野生动物图文(中) (4) 野牛 Buffalo :野牛和河马是这里伤人最多的动物,力气特别大,所以尽管是非肉食动物,但是比起狮子与猎豹而言却更甚。可惜的是这两天我们没有看到河马与鳄鱼,因为我们经过的地区没有什么水域,而河马与鳄鱼一样,虽然能够离开水上岸,但是不会离得很远。小华以前他到过的那个保护区,虽然面积更小的,但是却能看到更多的野生动物,并且看到了很多的河马。鳄鱼之前看过了,没有什么稀罕的,倒是挺想近距离地看看河马。( 657 是远处的野牛群,野牛也是这里特有的,跟中国不一样; 532 是野牛,类似水牛,但是身上有毛的,特别是颈部。很凶,据说这里伤人最多的不是狮子和猎豹,而是野牛与河马,因为这两种动物力气很大,虽然它们不是肉食动物。) (5) 角马 wildebeest :身体的后半部类似于野马,但前半部却有些象牛,具体名称叫什么,还没有查清。后来小华查了一下,原来根本不是什么马,连牛也不是,只是一种大型的羚羊罢了。( 726 是一种长得象马的动物,名字我不会叫。也是特有的。) (6) 疣猪 warthog :那天傍晚又看到成群的疣猪,但是这家伙好象很怕人,哧溜一下就集体钻进地下水道里去了。疣猪长着两个弯曲的大牙,体形比家猪稍小,而且头部大些,尾部小些。( 729 是一种疣猪,个头比猪小。有两个弯曲的大牙。) (7) 长颈鹿 giraffe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它,也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察长颈鹿,让我非常兴奋。没想到体形那么大,脖子那么长,以前看的画报,因为观察距离的缘故,总认为不过如此,只是脖子长了些罢了。看它们悠闲极了的啃食树叶,觉得如果所有的动物都能如此,那地球该有多么地宁静!!!( 693.694.695 是一只长颈鹿,那是它坐在那儿吃树叶,我们等了很久,可它就是不站起身来。尽管这样,它的长长的脖子也有小树那么高 。 740 的那只长颈鹿有三米多高,但也只算中上的,最高的四米到五米之间。 )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9-7 18:51:52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781.html
个人分类: My Album 图片集|3682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Steed妈飞越重洋
entomology 2009-6-27 17:19
Steed妈飞越重洋 南非的行程 ------7/17 整理行装直到 2 : 15 我才从家里出发到车站,原来想买 2 : 30 的车票,但是听说最近去厦门的高速车票好紧张,不得已只好买 3 : 20 的票,在候车的时候我估计我自己又烧得更严重了,妈说我的脸很青,但是额头却很烫。大约坐了二个小时,路上除了有一小段路上有塞车,也还顺利,约 5 : 30 时下的车,有个湖北来的摩的司机挺好心的,他告诉我可以坐高速车与机场的联运车,该车可以免费送你到机场,但是等我拉着重重的行李走到车前时,却被告知只有坐厦门高速车才有这个待遇。不得已回来,坐上湖北那个摩的司机的车,花了 7 元钱到机场,然后自己拉着行李进去,我舅妈已经在机场上面等了十五分钟了,原来我以为她六点半才会到,但是她说她六点的时候已经在机场等着了,她怕找不到我,一趟一趟地在机场内来回地走,真难为她了。而且还给我带来扑感敏片,原来是妈担心我发烧没好,特意打电话让舅妈再带药来。 大约等到六点五十分时,爸的战友启华帮忙将机票送到,原来我染了头发,他也有些认不出来,也来来回回地走了好几趟,真后悔没有说清楚,害人家麻烦。然后他又帮忙带我去换登机牌,去给行李打包,然后托运行李,再送我上楼过了边防检查与安全检查。我开始一个人在那里候机,等到快 8 : 00 时才等到同去南非的老乡俞阿宝以及他的朋友小洪。一路上我们就跟着阿宝走,心里踏实些。我们一开始乘的那趟港龙航班坐着很舒服,我能数到的有 150 个座位,香港的空姐漂亮得很,香港的夜景也相当不错。从厦门到香港只花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先是飞机起飞,然后没多久就降落了,快得让人感觉不出这是在远程旅行。 到香港后,后面有一个人问我是不是第一次坐的飞机,原来她也是第一次坐飞机,打算去约堡 ,想找一个人带,于是我让他也跟着阿宝一起走。我们一起坐地铁到了换登机牌处,原来在这里换登机牌的时候是有些麻烦的,那个工作人员先是问到一个中年人,问他身上是否有带一千美金,那人说没有,于是就被告知没有办法继续乘机了。轮到我的时候,我告诉她我是陪伴签证,于是顺利过关,而那个山东的小李,她就很聪明,她骗那些工作人员说身上有一千美金,于是他们三个人也顺利过关,其实机场里的人根本就不会去检查你身上是否真的有带那么多的钱。 11 : 00 时改乘南非航班,这个飞机上的座位比港龙航班多了很多,我能数到的有 400 多个座位的,而这些只是经济舱的,不包括商务舱和头等舱的。因为座位多,每个座位又很窄,加上要在机上呆十三个小时,所以这一趟行程坐得很辛苦。 飞机快起飞时认识了邻座的一个日本导游,我跟他说了一会儿的英语,还好他认得一些汉字,我们得以借助纸笔进行交流,那个日本人也真有耐心,我这么烂的英语,他居然有耐心听了这么久。 后来大家都困了。十几个小时的行程,要窝在那么窄的位置上睡觉,其痛苦可想而知,睡到后来我腰酸背痛。但是一开始的时候由于我本身发烧,整个人头晕眼花的,后来临下飞机了却突然不再头晕了,好象发烧也好了,不知道是不是吹了空调的缘故,居然连发烧也好了。 南非时间 7.08 时下飞机,是降落在一个离机场较远的空地上,有车把我们接送到机场去,在机场,阿宝帮忙我填好入境卡,他自己就到国际机场上去候机了。我开始一个人了,先是跟着一大堆人排队,等着入境,但是后来突然发现登机时间是 8.25 ,而那个时候时间已是 8.05 了,而我居然还没有办好入境,还没有取行李,托行李,紧张得很,先是找到一个台湾女教师,但是那个人不肯帮忙,她的学生也骄懒得很,于是另外找了一个台湾人,那个女青年比较好心,帮忙我过去听那个入境官说什么,却原来是告诉我要排队才能给我盖章,真是的。 只好排队,盖了章,过了境,找到一个小年青,那人告诉我如何取行李,于是去取了行李,才发现行李箱上的两个拉手都已经被扯坏了。然后还是那个小年青,他很好心地帮我去询问接下来该怎么办,他怕我听不懂英语,还打算过检查口带我进去,但是却不被允许。我只好一个人进去,先是让他们开箱检查完行李,然后打算上楼,问到一个黑人,那个人穿着红黄色的工作服,想帮我带路,我以为那就是小华上次碰到的要小费的那种人,于是拼命摆手不让他带路。又换上另外一个黑人,好象身上也没有工作牌,他帮我按了电梯按纽,然后跟着我进了电梯,还满嘴酒气的,我吓坏了,等出了电梯,看他还要带路,我使劲地摆手,他看出来没戏,就去帮另外一个人带路了。 在二楼国际候机厅,我又问到另外两个来自中国的父子,那个父亲帮我问到我要到另外一幢楼去 BOOK AGAIN ,于是我自已拖着行李出了国际候机厅,这时一个大约五十多岁左右的人看我不知道用推车,于是帮我去取了推车来,我看他不象黑人,人也比较慈祥,于是就拿出机票与登机牌,打手势告诉他我的情况,他很热心地帮我把行李一起推到国内候机厅内去改签了新的班次,然后还带我去托运行李,聊天中我得知他来自东非的莫比亚,要去西非的纳米比亚三个月时间然后再回国。托运完行李后,他还帮我 SHOW 新的登机口,是在国内的 E9 登机口。 是下午 12 : 55 的飞机,登机时间为 12 : 25, 离登机时间还早呢,一个人无聊地吃了中餐,然后看了一会儿杂志,看到邻座一对夫妇有些象中国人,就跑过去打招呼,但是那个人不会中文,好象是马来西亚,或是印尼人,他也很好心地帮我指出要看一个指示牌,就能明白接下来要于几时于哪个登机口登机。后来等了好久,许是怕我听不明白,再一次地跑过来带我再去看了一下那个屏幕。后来他从 E8 登机。等他走后,刚好有一个白种人坐在我旁边,我看到他的登机牌上的班次与登机时间都与我的类似,于是拿出自己的登机牌给他看,他说我的时间与他相似,然后带我去了 E2 登机口,结果没人又回到 E9 登机口,但是却又被告知要从 E2 登机,这次的队伍中没有一个中国人,而且好象人种特别多,有白种人,有黑种人,有阿拉伯装束的人,男的戴着白色的圆顶帽,女的则穿着黑袍,还用黑纱遮脸。好象还有印度人,男的五官很象我看的印巴电视剧中的形象,而女的则穿着彩色的衫裙。 出了登机口,又是一辆车拉着我们去登机,由于只有从约堡到德班的航班是白天的,且我的座位又靠近窗旁,于是一路上都在靠窗看风景,到后来许是飞机要降落了,我开始感到头晕眼花,想吐的样子,人特别地难受。 刚上飞机的时候,我在猜想着坐在我旁边的会是谁,我想要是黑人或者是阿拉伯人的话就不好了。想不到我旁边却来了一个漂亮的金发碧眼的小女孩,那个小孩子的头发是白色当中透出一点金色,而眼睛是大大的,亮亮的,浅蓝色,皮肤好得不得了,白嬾的肌肤,让人忍不住想去摸一摸,太可爱的小孩子了,我真后悔没有带相机,否则的话,我真的会给她照一张相。我用英语对她的父亲说: your daughter is very beautiful ,并对她的女儿说: you are beautiful 那个小女孩回答说: Thank you 。我还问了那个小女孩: how old are you ? 小孩子用手摆出四的动作,并说: four. 没多久,飞机降落,我下了飞机,走了几步,就发现小华在门口等着,他让我去取行李,等我很久才等到我的行李,却发现行李的轮子都已经不知去向了,那个老伯带着小华去找机场的人理论,想不到行李单上去写着我的行李早就坏了,这样的话就没有地方说理了,小华还怪我在约堡机场没有找他们说,我想我能顺利到德班已经谢天谢地了(steed妈)。 一句话,我非常佩服宝宝妈,虽然是第一次出国,虽然是一个人来,虽然语言不通,还是顺利到达了。我给她准备的资料基本没有用,除了我的电话号码。在约堡的时候她居然能找到一个好心的白人,用手机联系我,告诉我改签的事情。看来,不管哪里,都有好人坏人,但好人总归要多些。宝宝妈送了几个中国结,表示对这些朋友的衷心感谢。(Steed爸)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7-23 2:38:20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4287.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29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做水饺请老板一家吃
entomology 2009-6-27 17:18
做水饺请老板一家吃 第四十四天( 9/1 )今天早上九点半,格莱格开车带我们到植物园去玩,这个植物园比较一般,没啥好写的。我对里面的一丛光秃秃的树印象比较深刻,因为这丛树给人的感觉很沧桑很苍凉,小华说等过一二月,看看春天到了这树会不会抽出新芽。 第四十五天( 9/2 )早上格莱格拿了一些光盘到这里来 copy ,我请他喝了奶茶,居然还赢来一句 nice ,后来听他说了一句: ***is died 就见他匆匆离去,我吓了一跳,以为什么人死了,问了小华才知道是他的手机没有电了,这一点倒让我很感新鲜,又学到了一句表达法。 下午开始准备饺子,不知道明天老 K 会不会有空,我只好先作准备了,不然明天真要去了,可是会手忙脚乱的。今天在馅里加了一些胡椒粉,挺香的,还算满意。 下午看两岸万事通,里面说到踢键子的事,想到我小时候在乡下上三四年级时,也是这方面的高手,我记得我最多的一次能踢二百个,中间累了,用右脚暂时接了一下,这可是我的记录。我还会踢很多的花样呢。另外还会玩踢房子,玩丢沙包,扔飞碟,跳皮筋,跳绳,手翻花线,丢手绢,丢石子(一般拿五个小石子玩,也可以用小沙包袋玩,)小时候的趣事太多了,想一想,总有一种近在昨天又恍若隔世的感觉,那个时候阿梅还在,玩这些把戏总输给我,所以很崇拜我,经常找我玩,亲密无间的昨日光景分明还在,而伊人已在别个世界,上帝不公呀,夺去了我童年梦中最重要的主角。 第四十六天( 9/3 ) 早上看天涯共此时,介绍中年妇女创业的,有几个项目还不错。中午做面条,可惜没有擀面棍,做出来的面条粗细不一,不够美观,不过却挺有嚼头的。 第四十七天( 9/4 )早上与妈聊天,今天下午三点开始忙着准备要带到老 K 家的菜,先煮饺子,再煎土豆饼,然后再炒饭,晚上五点钟,老 K 准时地来到门口接我们过去,因为时间来不及,我没空在家煎饺子,到他家里去煎。我煎好后过去,两个小家伙已经开始吃上了,老 K 说莎莎看到我在做菜,很兴奋地叫着,而 她的哥哥 kian 凯恩则不怎么喜欢吃,芭芭拉由于本身的饭量很小的缘故,倒是老 K 今天吃得真多,看得出来,他觉得今天我瞎做的几道菜还不错。饭后喝咖啡,聊天。 老 K 说这里虽然有私人医生,但是看病也非常贵,比如只是去诊个病,不包括药,每次至少要 300R ,这 300R 就好象家里的挂号费一样,我说家里的挂号费只要 8 元,老 K 很惊讶,而这八元还是专家门诊,如果是挂普通号,则只要二元就可以了。但我告诉他在中国如果是得大病的话,也很贵,老 K 说这里如果是大病的话要五万到十万兰特,前次听芭芭拉说生个小孩的话要一万兰特,这也比中国贵。我告诉他原来看病更便宜,但是慢慢涨得好厉害,他说这里也是,于是就聊到物价的上涨上来了,南非也一样,特别是最近我们去购物,发现什么东东都涨价了。老 K 说十年前他的别墅只要十万元,几年前他买的时候是 40 万兰特,今天这个房子至少要 100 万,我说前五六年我那城市的房价每平米只要 500-600 元,但是现在也涨了 4 倍到 5 倍了,如果是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现在房价都贵得可怕,象老 K 这样的房子,在这几个地方至少要一千万,而在莆田市区则也要一百万,如果是在乡下的话则大概要三十万。这里的房租也贵得可怕,象秀玛这样的地下室在莆田的话一般也就二百元,如果包水电的话就三百元,小华说在广州可能要五六百吧,但是这里却要 1650R ,贵得可以。 莎莎好可爱,她会去找玩具杯子来,给我和小华每人一个,然后找了一个咖啡壶,给我们倒上,说 tea more 然后还跟我们 cheers ,老 K 开玩笑地叫她: tea girl ,真有意思。后来莎莎又在地上搭起了积木,搭了四块没倒,我说莎莎好厉害,鼓掌表扬她,她也高兴得着跟着鼓掌,然后还要大家都鼓掌,一开始看到谁没鼓掌,就会喊谁的名字,后来看到老 K 没鼓掌,就跑去拉住他的双手做鼓掌的动作才放过,对她的妈妈与哥哥也是这样,这个样子跟囝囝一样,小孩都是这样的。莎莎放四块的时候好好的,只要她再加上一块,肯定会倒,她就会很开心地笑起来,莎莎的性格真好,如果是囝囝碰到这种情况早就急哭了 ------ 囝囝是个急性子。 后来哥哥要到楼上去,莎莎也跟着去,还跟我们说 bye bye 。后来又下来了,拿了一个写字板给我,我装着要拿走,她急得大声地说 no ,我拿起写字板写字,教她念汉语的一二三 . 小家伙居然学得很象,发音很准,后来又自己拿起笔来乱画,我说:把戏真多她也学说了一句,发音很象。 莎莎会把衣服掀起来,露出圆鼓鼓的小肚肚,然后走到每个人的面前,让大家摸她的小肚子,这把戏咱家的囝囝也会,囝囝有时会把衣服掀得高高的,然后大家假装要呵吱他,他就会哈哈大笑。 然后又自己跑起来,要他的爸爸去追她,说 one more , 老 K 追了一次,我说让哥哥追她,然后凯恩就去追她,然后小孩闹在一起,真开心,有两个小孩就是比较好,不会孤单,生活里也会有更多的乐趣,对小孩的成长也更有好处。我们临走前,我对莎莎说跟我们一起走吧,莎莎真的就跟她的父母说 byebye 了,真有意思。 7 : 30 老 K 送我们回来,约好明天早上一起去购物,明天下午出发。 第四十八天( 9/5 )今天早上八点就起来,昨晚三点才睡,今天很疲惫,十一点时老 K 打电话要我们去购物,说明天晚上要烧烤,然后我们到 Pickn Pay 去购物回来,小华很紧张地摆出一副随时要走的架式,但是一点钟时老 K 又打电话来说因为忘了订保护区的房间,所以行程只好推迟到明天早上,今天算白紧张了一天了。老 K 这人做人非常讲信用,如果他答应什么时间到就一定什么时间到,如果临时来不了,他肯定会打电话来讲一下的。一直都说老外比较守时,看来真是这样。 晚上作梦,梦见在准备烧烤的东西,并且把那些鱼和肉切成小块来先煮了再烤。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9-5 1:28:50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709.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3028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荷式烧烤
entomology 2009-6-27 17:17
荷式烧烤 第二十四天( 8/11 ),今天与几个人探讨了一下从事外贸的可能性。白天做了一道炒土豆的菜,结果发现这里的土豆与家里的根本不同。这里的土豆是很适合于炸薯条的。小华可贪吃了,吃了好多。但是与这种贪吃的情况相反的是这家伙又特小气,我想买些面粉回来都不肯,说面粉比大米贵,抠门吧。 第二十五天( 8/12 ),中午到 Everfresh Market 购物,发现小白菜好贵呀,小小的三棵要 5.99R ,太可怕了,在咱家里,这可是不要五毛钱的。然后回到家,我自己一个人去买面粉,面对那么多陌生的英文单词,好傻的样子。 下午又与小华出去,拍了几张相片,但是今天拍的一些效果都不好,许是光线与心情都不对吧。 晚上发了一些相片给龙龙,托他洗了寄回家去。龙龙也将上次宝宝在连城时拍的几张相片发过来,快两年了,看那时候的宝宝好小呀,真可爱,表情与现在的全不相同,小孩子家家就是变化大。 第二十六天( 8/13 ),早上一起去跳蚤市场看了一圈,东西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今天发现了一种让我感到新奇的东西 --- --- 当地的黑人妇女会拿豆子来串成项链,就如同秀玛戴的那种用树枝串成的项链一样,这种创意让人惊叹。而且这样方式制作出来的项链价格比其它的项链便宜,并且在美观大方上也丝毫不逊色,黑人的创造力由此可见一斑。 然后顺路去 Picknpay 去看了一下,有些东西涨价了,比如通心粉,原来一公斤只要 6.99R ,但是今天居然要 9.99R ,这样的涨幅让人难以接受。 上午小华向秀玛落实这个月的房租与网络费的帐单,格莱格在厨房里说明天要请我们吃饭 ,晚上他还特地下楼来,问我们吃不吃肉,说明天将于中午 1 : 00 时请我们吃烧烤,小华说这种烧烤是荷兰人的风格,这倒挺新鲜的。 第二十七天( 8/14 ),中午十二点多的时候,马丁在门口与小华打招呼,我们以为他要请我们到楼上坐坐,于是 12 : 20 我们就上去了,叫了门,格莱格来开门,见我们手上拿着相机,来不及拿钥匙开门,就叫小华给他拍一张,然后才上楼拿钥匙开门,真逗趣,上楼后才发现只有格莱格在,原来秀玛她们知道今天格莱格要请客,因为她们都不吃肉的,所以都避开了。因为来得早了,格莱格有些手忙脚乱,只见他把一个烧烤炉放到花园的空处,放了一些煤球进去,还挤进一些绿色的胶状物,估计是助燃用的,点了很多次的火柴,好不容易点燃,然后将微波炉煮过的鸡块和牛肠放在烧烤板上烘烤,只见随着火势的越燃越旺,鸡皮和牛肠的油慢慢地滴下来,滴到煤球上,助长了火势,没过多久,就飘来一阵阵的香味,真不错。格莱格又拿起三个土豆放上去烘烤,这三个土豆就算是今天的主食了。 格莱格拿出三个圆盘,将鸡块,土豆,牛肠装盘后,又拿出牛油,沙拉酱,蕃茄酱,盐,让我们根据需要自己取用,老外不象我们,味道由厨师添加了算,而是比较有自主权,另外还有一罐不知名的紫色罐头蔬菜和一罐罐头豆子搭配着吃,算是今日的蔬菜了。总结一点,西餐的有些搭配还是很科学的,比如有荤有素,有主食附食,而且饮料是伴随着就餐的前前后后的,这些都很可取。 开始吃了,我看着格莱格左叉右刀的,也跟着这样,但是毕竟不熟,操作得很不熟练,格莱格就去找了一双筷子给我 ------- 从飞机上一直到这里,很多老外都知道中国人是用筷子的,看来中国的筷子与中国的美食一样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跟我比起来,小华因为在这里练过多次,所以用起刀叉就顺手多了。 吃完后我们又与格莱格拍了几张合影。还问到另外一个新房客的事,格莱格说那个女孩比较孤僻,整天都 Hide in 房间,一个星期只能见到一次,所以我们也没有机会跟她见面了。格莱格还告诉我们他有 4 个兄弟,一个哥哥,二个弟弟,最大的在美国,三十多岁,已经结婚了,最小的才 15 岁,他的父母都是老师,他自己也从事问题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主要是负责十个男孩子的教育,每天只要下午上班,工作的时间性要求不强,但是压力比较大。他的父母年纪比较大了,住在千山附近,离这里要 40 分钟的车程, 他每个月回去一次。小华开玩笑问他为何不骑自行车回家,他说因为都是坡,如果真的要骑回去的话要半天呢。 我们邀请他下楼看看电脑里面的相片,结果他走到门口又折回去,不好意思进来,接触了几次,总的说来,别看他长得高高大大的,却是一个很缅腆很害羞的人,是同女孩子说话都会脸红的那种,老外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应该都比较大胆外向的,格莱格算是一个例外吧。 到这儿吃了四次西餐(二次是 Kevin 请,一次是马丁,一次就是今天),都是没过多久就饿了,真佩服老外,那么小的胃腔容量,居然还能吃得高大壮实。下楼看电视没多久,小华就喊我快些作饭,其实我自己也没吃饱,要让老外知道咱那么能吃,恐怕反倒是他们要佩服我们的饭量了。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8-14 4:41:51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129.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29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遭遇玫瑰鱼
entomology 2009-6-27 17:16
遭遇玫瑰鱼 第四十一天( 8/28 ),今天到 Picknpay 去买了一些 Jacopever 鱼,这种鱼是红色的,看起来挺漂亮,我们很好奇就买了,但是买回来后,查了电脑却发现这种鱼中文名字叫鲉,是有毒的,害得我们有些害怕,不敢吃,问了秀玛,她说这种鱼她没有吃过,如果是生的鱼,超市一般还会将内脏处理好的,如果是冻鱼就不会帮你杀好,但既然超市敢拿出来卖,肯定就没有问题,否则一旦出事的话超市的麻烦可就大了,对于她的这个回答,我不满意,打算到超市去问一下工作人员,到门口时碰到碧兹,叫她回来看了一下,她说这种鱼她做过,不会有危险,只要将内脏,鱼头和刺处理掉就可以了,碧兹说这种鱼可以将调料煎来吃。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又到超市去问了里面的售货员,她告诉我们只要将头与内脏与刺处理掉就可以了,我们问她刺会不会有毒,她说没有,但是被刺到会痛的。经过三个人的证实,我们这才放心大胆地处理起这条鱼来。真的是,花钱事小,却买回一堆担惊受怕来,真不值得,电脑上说了,越是漂亮的鱼其毒性就越大,所以以后买鱼还是挑那些看起来熟悉的面孔来买吧。 (查了一下非常可能是玫瑰鱼 rosefish, redfish, 学名 Helicolenus dactylopterus , 鲉科。鮋科生物,包括素有海中花蝴蝶之稱的獅子魚以及身懷擬態絕技的石狗公、石頭魚等。以獅子魚來說,牠發動攻擊時張牙五爪張開鰭的模樣活像隻老虎,所以這也是其被稱『虎』的原因了,其背、腹、臀鰭不但具有銳利的毒棘,上面更分佈著強烈的毒腺,屬蛋白質性毒。石頭魚毒素位於背鰭基部皮下,它的神經性毒素是魚毒中最厲害的,只要被石頭魚的一根棘刺傷,就有可能會造成痙攣和昏迷,若是被數根棘所刺傷,那麼症狀很可能會延續數個月才能康復,史上甚至還有人被刺傷致死的紀錄。石狗公背鰭上則有 11~12 枚鰭條,頭頂上有一個硬棘,鰓蓋骨上也有硬棘,好在這些刺的毒性並不像石頭魚那麼強。鲉鱼属于海洋底栖鱼.他们往往在岩石和珊瑚间缓慢地游动。有些种类的鲉鱼如美丽的蓑鲉,色彩艳丽。有些种类颜色暗淡,成为极有效的伪装。当他们静静地趴在海底的沙石上的时候,和周围的岩石及海藻简直无法分辨开来。鲉鱼的头较大,长着很多刺.鳍上也有硬刺。有些种类的鲉鱼刺上有剧毒。最危险的鲉鱼是毒鲉。 全世界的鲉鱼有 300 多种。不同种类的鲉鱼生活在大洋中不同深度的水层中。浅水鲉是鲉鱼科中最毒的。它的身上长着带有剧毒的刺。鲉鱼的毒性在海洋鱼类中是数一数二的。被任何一种鲉鱼刺伤都是非同小可的事。许多受伤的人要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才能从麻痹和其他不良反应中恢复过来。但是,这些受害者往往会留下后遗症。 鲉鱼从浅海到深海都有分布,而大部分种类的鲉鱼都分布在潮间带到水深 90 米的浅水海湾和近岸处。鲉鱼的脾气秉性一般是不大爱活动的,它经常是伏在海底一动不动。 鲉科鱼类的毒素大多数是一些对热很敏感的蛋白质形成的。蛋白质在遇高温、遇碱、遇酸和重金属时都会被破坏。所以,根据蛋白质遇高温分解的特性,人们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治疗鲉鱼中毒的方法。如果游泳者不幸被鲉鱼的毒刺刺伤,那么应该马上将伤口处放在水温 45 ℃以上的热水中浸泡半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这样,第一可以缓解疼痛,第二可以分解一部分毒素。然后,病人应该尽快的就医或者使用药物治疗处理伤口。还好只是蛋白质毒素,煮了吃没问题)。 昨晚梦见邻居阿生带我去他们家开的海滩去看鱼,真有意思,海居然跑到山上去了,在那里看到很多的海产品,然后又跑到姑婆家去了,她们请我们吃饭 ,姑爷爷也还活着,好热闹的样子。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8-28 4:59:38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134.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48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黑人的发型
entomology 2009-6-27 17:15
黑人的发型 第二十三天(8/10),早上KEVIN要过来。所以我们早早地就做好准备,但是等到十点二十分时他才来,与小华聊了一会儿,小华请他帮忙带到沙滩那里的柯达店去买冲电电池,我一个人在家。没过一会儿,碧兹要来洗床单,我说天气不是下着雨吗,她说有洗衣机什么的,她又问我小华呢,是不是出去购物了,我说他要十二点半才能回来,我让她一点的时候到这里。天哪,几句简单的英语居然让我想了半天还表达不清,真差劲。 后来小华回来,说到刚才与KEVIN的谈话,KEVIN说星期一那天家里油漆,结果那个小女孩不懂事,将油漆桶旁的一罐水喝了下去,幸好不严重,后来送去洗胃,真让人担心,看来小孩子真的要小心呵护才行啊。 KEVIN给小华送来生活费,然后我们就到银行去转账,到了银行,门口有个保安先是拿着个探测器检测了一下小华,看看他是否随身携带有武器,然后才能放他进去,但是那二层的玻璃门每次只能准许一个人进去,必须等到绿灯亮时那门才能开,让第二个人进去,女的是没有探测的,所以我随后也就进去了。除了门口把得严外,里面则同其它国家的银行没有啥两样。由此我联想到沿街的电网和百货商场门口携带警棍的保安,我打算拍几张相片,这可是与世界许多地方都不同的现象呢。 这里的很多报纸是free的,我们见到最多的是商场的DM传单,这里的DM可不会象中国那样沿街撒放,一般是投递到每户人家的邮箱内,到商场也可自己取用。此外较多的是旅行社印制的关于旅游类的DM,房产商印制的房源DM等。比较少见的是南非一些新闻报纸,这些报纸会根据不同的场合有所不同,比如Daily报,在商场里很多是售价6.6R的,但是在稍远些的商场,则通常会当成FREE的小报来搭送,以此吸引顾客,。 去商场的次数多了,见识了很多种黑人妇女的发型,有的头发几乎剃光,只有短短的一些黑绒毛在头上,有的则会稍长些,类似中国常见的平板头,但是因为头发是卷的,所以风格不同,最常见的是编成细细长长的辫子的,数也数不清,真不知道搞这样的发型每天要耗多少的时间呀,也有烫成毛毛虫的,有编成天津麻花样的,有编成一层层梯田样的,有在则把短短的头发上揪成许多小花,今天在商场上见到一个,是编成细细长长的辫子之后,在每个辫子下面再系上塑料球,然后再扎成一束,当然一般的黑人主妇则会用头帕将头包起来。那天见到的祖鲁族妇女则有的会戴一个圆顶帽,有的则会用珠饰来装饰头发,真是千姿百态。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8-10 4:39:09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128.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32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再发] [南非杂记] 野生动物保护区行程小记
entomology 2009-6-27 17:13
野生动物保护区行程小记 第四十九天( 9/6 )早上七点就起床,然后一切准备就绪,从八点开始,等到八点四十分时,老 K 才来接我们,原来芭芭拉今天感冒了,所以由老 K 送他的儿子去上学,所以迟来了。我们沿着海滨公路向北行进,今天天公不作美,雨时大时小,没有片刻停息,我们到一处加油站加油,因为这个加油站不接受信用卡,所以老 K 只好去取现金,他叫我们先去喝些咖啡等他,我们进了小店,那个老人家看到我是中国人,就问我要不要喝绿茶,挺有意思的,看到我看到牛肠很好奇,就撕了一段给我吃,那里面加了蒜,味道非常地难吃,我都差点吐出来,后来又让我尝了加了奶酪和胡椒粉的牛肉片,这个就好吃多了。等老 K 来了之后,那老板又拿出一种饼让我们尝,虽然加了咖哩,但是味道真不错,老 K 就每样买了一个,我和小华则每人一个虾馅与土豆馅的。 然后再往前走了没多久,经过一处小型的保护区,使用了一下那里的厕所,因为后面是森林,给人感觉好阴凉,所以匆匆离去。 一路上的风光真不错,看到的都是南非农村的景象,这里由于地广人稀,所以在广阔的空间里,只是星星点点地分布着一些民居,根本就不象中国那样,密密麻麻都是房子。低平的丘陵地上种植着很多的甘蔗,这种甘蔗比中国的品种来得矮小,当地人也不象中国那样拿它来当水果吃。靠海岸比较多地种植着速生的桉木林,一排排整齐地站着,象哨兵,但我不喜欢,我对森林一向没有好感,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片林地,只要我从这头望不到那头,不够透明我就不喜欢,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草原风光,非洲的草原是枯黄的草与些许低矮的灌木为主色调,然后在上面稀稀疏疏地点缀几棵猴面包树之类的枯树,视野开阔,衬以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这里由于气候比较湿,没有大草原,但也能看到小块些的类似草原的景观,聊作安慰。 进入国道后,老 K 的车开始飞速前行,最高的车速居然达到 150KM/H ,这可不是高速公路,这在中国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国的高速公路的速度一般也才 120 公里每小时,许是因为这里人很少的缘故吧,这种现象使来自都是 person, person ,person 的中国的我大为惊讶,在中国的国道上,路上行人不但多,而且对红绿灯不够重视,时不时会有人横穿马路,如果车速这么快,哪里来得及刹车。一路上,在路两旁偶而会有些黑人在行走,以及有些黑人在路一侧摆着菠萝守株待兔之外,除了经过两个农村的小型集市才会看到比较多的人,这里的行人之少让人印象深刻,去时正碰上一处学生们放学,所以有很多的孩子,但是这里在路的两旁各自修条小路以供学生行走,这点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也是为了提高国道的行车速度,这点很值得借鉴。 老 K 说他十二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开车了 ,十四岁时就会独立开车,还带着他的妹妹,有次路上碰到惊险时,他的妹妹吓得惊叫起来。他说当凯恩四岁的时候,他就让他坐在方向盘前,手把手地教他了。在南非这里,无车且不会开车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老 K 的车龄这么长,难怪开车的时候轻松得很。 老 K 说他的曾祖父是一兄一妹二人,他的祖父是,他的父亲也是,到他这一代,他也是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更神奇的是他的妹妹也生有一男一女,而且都是男大女小,老 K 还说指不定这样的传统至今已有一千年了呢。这一点倒是挺有趣的。 一路上经过两个收费站,第一站收费 6R ,第二站收费就贵了,要 21R ,下午一点半到达保护区,这里的收费标准是每人 70R , 16 岁以下的儿童减半,当然如果是南非的永久居民的话则只要 35R ,然后儿童再减半。老 K 是以科研的名义进去的,小华说可能收费比较优惠。整个保护区的外围都用铁丝网围着,老 K 说,这铁丝网对猎豹是无效的,但是由于保护区内有足够的食物,所以猎豹一般也不会出保护区,对人类没有多大的威胁,老 K 还说大象在生气的时候会把铁丝网撞开,当然是 seldom. 进山的路弯弯曲曲,才走了没多久,就听老 K 说有长颈鹿,果然在远处,看到几只长颈鹿在吃树叶,我们以为一路上肯定会看到很多,但是继续前进, nothing, nothing, nothing, 让人失望。一路上常会看到路边的灌木被火烧了的痕迹,老 K 也不知道那是自然火还是人为的,我以为肯定是人为的,因为这样可以让路边的视野更加开阔,才方便游览者能够发现路边的动物,否则的话丛林太茂密的话,肯定找不到的,岂非让人白来。到了山顶,我们住进专攻科研人员使用的房子,这里收费每晚只要 35R per person ,比起那些纯粹观光旅游的人要收三四百兰特的住宿费用,便宜得很。 作了些中饭,草草吃了,三点老 K 就带我们四处去找 animal 去了,阴雨天,雾蒙蒙的,只能看到路两旁十米以内的范围,以为会失望而归,但是居然让我们看到了野牛,长颈鹿,犀牛,狒狒,疣猪,以及一些鸟类,由于下雨天,雨点飄湿了镜头,所以拍出来的效果不好。六点时我们赶回住处,因为住处是六点关的门。怕有狮子,居住区外有铁丝网护着。 晚上作了一些中国菜,炒面,糖醋荔枝肉,象胆蛋,炸土豆,看起来,他还算比较满意,但由于作菜的时间太长了,他可能有些等不及的样子,中间还去了别的地方。我告诉他在中国,春节前的几天,经常要忙着作食物 untill 深夜,他说这里的圣诞前夜也是这样的。我问他是否他们作菜都要用柠檬,他说芭芭拉会加,但他则很少加,他说他非常喜欢咖哩与生姜,有一次作菜,他连下了三包的咖哩粉,真够辣的,我告诉他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可以到中国的四川与江西去,我们曾经在江西吃到的鱼汤里面放着非常之多的辣椒与姜丝,辣得够呛。 小华开玩笑地对老 K 说,既然我作菜好吃,不如也把我招为博士后吧,老 K 说,那就招成作菜的博士后吧。 十点洗涮完毕,休息。作梦中仍然在找动物。 第五十天( 9/7 )早上 5 : 40 起床,门外与窗外绿阴阴一片,我叫起小华一起准备早餐,作了一道蛋饺,炸了超市买回的鸡肉饼,把昨天的象胆蛋再热了一下,给老 K 吃,但是他早餐吃得相当少,只吃了一片面包就说饱了,而且他很有趣,许是尝了一口,那个鸡肉饼不合口味,居然就这么放在那儿。 八点半收拾行装,再次踏上寻找动物的行程。先是看到犀牛,然后居然看到大象,真够难得的。刚看到斑马的时候,兴奋极了,拍了很多的相片,但是后来发现,原来只要天气适宜,比如象今天这样的阴天,就很容易看到斑马,后来果然一路上看到的斑马不仅数量多,而且还常与羚羊呆在一起。 .. 回来的路上,在路边看到一些家畜,我也高兴得哇哇大叫,以为是又发现了野生动物,惯性真大。( 749 不是什么野生动物,是回来的路上,因为惯性的缘故,看到路旁有动物就大喊大叫,拍的是一些家牛,家马。 751 是路旁有人搭个小屋,坐在里面,外面摆的是手工制作的野生动物,因为已经上了国道, kevin 的车速非常快,所以只能快速地拍一下。 ) 又往前走,路上有个黑人打着搭车的手势,老 K 的车速太快,都前进了很远,可他却倒回车去,让那黑人搭车,因为此前我们接受的观点,总是认为黑人很可怕,所以若按常理,碰到这种情况,一般人都会怀疑这个人是不是个劫车者,但是老 K 真的是一个很单纯很善心的人,与人方便是他作人的一个很大的特点。他以前就告诉我们百分之八十的黑人都是好的,只有一部分黑人比较差一些。我想让小华说他就象雷锋那样,但是又想想现在连中国的许多娃娃都不知道雷锋是谁,更别说是老外了。 路旁经过一个驼鸟养殖场地,车已经朝前开了一段,但是老 K 看到我那么想看,还是把车倒了回去,在场外拍了几张相片,算是到此一游了。( 772 是驼鸟,人工养殖的,在路旁发现的。野生的我们在保护区没有看到,只好在这里过把瘾 ) 回来路上小华给当地的甘蔗拍了一张相片,( 674 是这里的甘蔗,比咱中国的甘蔗矮小多了。 )另外还拍了几张当地农村的相片( 574 是这里的农村,因为当地人口少,所以房屋只是星星点点的,不象中国那么密集。) Post by 戴何骏 发表于 2005-9-6 1:41:07 http://www.xinxinbao.com/oblog31/user1/198/archives/2005/5710.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291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