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海外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海外

相关日志

驾照国外翻译的一个启示
uqysong 2012-3-9 20:37
国外驾车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就是代步工具。国内的驾照在澳洲是认可的,但必须经过翻译。 这翻译也不少钱100刀左右不等,而且费事。光这翻译费,国人不知道为他人做了多少贡献? 其实,我们国家自己在做一个让人不可理解的事情。如果你看看你的驾照,基本都有中英对照, 但你仔细看差什么,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名字没给注上拼音。 就这一下,人家就不承认,需要 你去翻译。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国内设计的这么个残缺的中英对照,请到位点,行嘛? 还有另外一个就是,毕业证书等也是很烦人的事,需要公证,其实只要学校备份个英文版的(当然我知道有些高校这么做了),现在出国跟回老家一样容易。 不知为学生或访问者或者工作在海外方便多少? 中国,确实很有特色!
4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解读“2011中国民企海外10大并购案”
brbaba 2012-2-6 07:34
2011年年初以来,中国民企在全球跨国并购的舞台上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浙商》杂志根据各种信息披露,按照并购金额大小排序,推出“2011中国民企海外并购十大案例”,其中浙商企业占了一半以上。 本文根据《浙商》杂志所列十大并购案,结合所参加的一些海外及境内并购案例,就相关项目进行粗浅解读,仅供感兴趣朋友参考。同时,收购看上去都很美,作者将就中国企业的境外并购陆续发表相关文章,也希望与大家多交流,共同提升。 NO.1 海航并购西班牙NH 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海航集团排名第7位,但其资产总额高居榜首,和频繁的国内资本市场并购一样,海航在海外并购方面也是大手笔。2011年10月,受西班牙股市震荡影响,西班牙NH酒店连锁集团被迫重新修订与中国海航酒店集团于今年5月签署的合作协议,最终海航仍决定参股20%,收购额为3.29亿欧元,比5月协议价4.31亿欧元下调23.5%。NH酒店在欧洲、拉美和非洲经营400家酒店,是西班牙最大的酒店经营管理公司之一。协议签署后,海航将以每股5.35欧元参股,预计今年12月15日之前完成收购。 解读:1、海航收购属于横向并购,该并购直接将其经营链条延展到国外,并通过NH400家酒店的实际运营及了解,进一步学习境外酒店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及技术;2、海航收购的时机选择在欧债危机逐步加深,并购目标公司估值大幅调减的情况下,并购对价比较合理;3、海航并购股权比例为20%,没有控股,这必然有内在的原因,如资金、并购股东意愿等,这同时也提示中国其他企业需要逐步摆脱“控股”方能控制企业的想法。事实上,中国公司通过少数持股,逐步了解和掌握境外公司运作,加强产业链上的联盟与合作,可能更容易达到并购目标。 NO.2 富丽达并购加拿大纽西尔 2011年2月1日,总部位于杭州萧山的富丽达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斥巨资2.53亿美元成功收购了加拿大纽西尔(NEUCEL)特种纤维素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纽西尔是加拿大专业生产特种溶解浆的三大厂商之一,产品为使用木材进行加工处理所得的普通和特种溶解浆,用于制造粘胶纤维等纺织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收购纽西尔,富丽达把触角延伸到产业链上游,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强了在粘胶纤维行业中的话语权。 解读:1、富丽达集团收购属于上游产业链收购,这种收购的确具有战略意义,它能够有效提升该公司在行业的话语权;2、该并购属于全资收购,对于中国公司境外的管理及并购整合能力提出挑战。 NO.3 美的并购开利拉美空调业务 2011年8月,美的电器宣布,将以2.233亿美元收购开利拉美空调业务的51%股权,收购标的为开利巴西、阿根廷、智利空调业务公司。2010年开利巴西、阿根廷与智利空调业务销售收入分别为4.89亿美元、1.19亿美元与0.13亿美元。并购开利拉美空调业务,延续了美的埃及扩张的路径。美的去年并购了开利在埃及的子公司Miraco公司32.5%股权。本次并购开利拉美业务,进一步加深了与开利空调业务的合作。 解读:1、近年来,美的逐步加大海外投资力度,2003年在越南成立生产公司,进行属地化运营及管理;2、美的的上述收购属于控股权收购,即通过持有目标公司51%的股权掌控目标公司的运作,实现海外渠道的有效拓展;3、美的的上述收购应该视为美的与开利公司进行战略上的进退合作,即美的逐步接受开利的空调业务,实现拓展。 NO.4 四川汉龙并购非洲SDL 2011年3月,四川汉龙集团旗下汉龙矿业出资约2亿澳元(折合人民币12亿元左右),收购了非洲大型铁矿石公司SundanceResourcesLtd(简称SDL)16%的股份。通过此次收购,汉龙拥有SDL公司19%的股份,成为该公司最大单一股东。在澳大利亚交易所上市的SDL,是目前世界上屈指可数未开发的大型铁矿石项目之一,预期百亿吨的铁矿石资源,将加强汉龙集团在铁矿石方面的话语权。该项目后期有望达到1亿-2亿吨的生产规模,届时汉龙也将跻身于世界五大铁矿石生产商行列。 解读:1、汉龙并购属于民营企业的境外资源并购,该并购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能源供应具有积极的意义;2、国家应该从政策、融资等方面积极为民营企业的境外并购提供支持,鉴于境外一些国家对于中国国有企业收购行为的敏感度,通过民营企业的收购亦可达到同等效果。 NO.5 均胜并购德国普瑞 2011年7月,宁波均胜投资集团完成收购德国普瑞(Preh)74.9%股份的交割,合并后双方将共同缔造一家年销售额超过60亿元的汽车电子产品企业。Preh是一家位于巴伐利亚的汽车部件供应商集团,产品包括控制单元和传感器系统,销售额达到3.51亿欧元,雇员2500人。此次跨国并购涉及金额超过10亿元,系中德汽车零部件并购第一案。均胜表示,此举旨在提振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的销售。 解读:1、均胜收购德国普瑞公司,可以实现掌控先进技术的目的;2、该收购有助于该公司提升整体研发能力及技术创新,并实现中国公司的制造能力与德国公司研发能力的有效组合,从而实现某一细分行业市场的竞争力迅速提升。 NO.6 卧龙控股并购奥地利ATB 2011年10月20日,总部位于浙江上虞的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维也纳宣布,基本完成了对欧洲第三大电机生产商ATB驱动技术股份集团的并购,并购额约1.05亿欧元(1.44亿美元),这是迄今中国企业在奥地利进行的金额最大的并购交易。ATB集团是欧洲著名的电机制造企业,其产品主要销往欧洲。该集团目前拥有员工3000多人,并在欧洲5个国家拥有10个制造基地。卧龙集团收购ATB集团及其原股东艾泰克工业股份公司所持的ATB全部股权和债权,ATB原执行总裁施密特继续留任这一职务。 解读:1、浙江上虞收购ATB公司,将有效提升该公司的在驱动技术领域的话语权,实现在欧洲国家建立和运营研发的目的;2、更为重要的是,ATB在欧洲拥有10个制造基地,这将进一步拓宽该公司的国际运营视野;3、该公司留任施米特总裁应为精明之举,这将有助于该公司在最短的时间,融入当地及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实现快速整合。 NO.7 复星国际收购Folli Follie9.5%股权 2011年5月19日,复星国际(00656.HK)与希腊著名时尚品牌Folli Follie集团签署协议,拟以8458.8万欧元,入股Folli Follie集团,持股9.5%,成为其最大战略投资者之一。Folli Follie集团是希腊上市公司,也是全球著名的时尚品牌,旗下拥有Folli Follie及Links of Lon-don两个时尚品牌,覆盖珠宝、手表、配饰、礼品等多个系列,是威廉王妃结婚首饰供应商之一。2010年,该公司的营业额约为9.89亿欧元,净利润约为8500万欧元,在中国市场的营业额约为9000万美元。这是复星首度涉足国际时尚品牌,将助其成为中国市场“消费得起的奢侈品”。 解读:1、复星国际的确是长袖善舞,先后参与多起跨境收购;2、复星具有很多民营企业没有国际化运营经验,包括资本运作、境外收购等,最为重要的是复星在国内具有比较强大的市场整合和产品切入能力,这是很大国外投资者愿意与复星合作的重要原因;3、复星并购的目的不是控制目标公司,而是通过少数持股,逐步了解,实现多方共赢。 NO.8 金亚科技并购英国哈佛国际 2011年9月28日,总部在成都的上市公司金亚科技(300028.SZ)与英国哈佛国际(Harvard International plc)签署协议,金亚科技全资子公司金亚香港拟通过全面要约收购的方式,以约人民币2.29亿元的现金对价收购其全部股权。Harvard为一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AIM市场上市的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63年的Harris Overseas Ltd,主营消费电子品,是英国主要的机顶盒经销商之一,拥有消费电子行业超过40年的经验。本次交易完成后,金亚科技产品可以借此融入当地市场,并获得英国和澳大利亚主流品牌;同时,公司获得了这些销售渠道,业务能够快速扩展到新的国际市场,增加国际业务收入。 解读: 1、金亚科技收购哈佛为全资控股收购,实现绝对控制;2、收购通过香港公司操作,这也是中国公司境外收购的基本思路。通过香港公司收购,可以减少境内审批机构的审批流程;3、该收购帮助 金亚科技拥有主流品牌。 NO.9 蒙努并购美国杰妮芙 2011年8月24日,国家商务部正式向蒙努集团下发企业境外投资证书。总部位于浙江海宁的蒙努集团以1737万美元收购杰妮芙90.1%的股权,收购出资以杰妮芙对蒙努的负债作抵,这是迄今为止经核准的浙商境外投资中第一起“债转股”并购。发源于特拉华州的美国杰妮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是美国最大的沙发床专业连锁零售店和皮革家具专业连锁零售店集团,旗下拥有两个全球家具业的著名品牌。 解读:1、该收购的最大特点是“债转股”;2、蒙努集团对杰妮芙的债权达到1737万美元,这似乎提示中国其他企业需要高度关注海外应收款的保障的问题。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债权人都能向蒙努集团如此幸运。 NO.10 一舟并购德国威运高 2011年6月,宁波一舟投资集团正式完成了对德国威运高 (Vivanco)股份公司的收购、控股。在本次收购中,宁波一舟共斥资1000万欧元,获得欧洲著名通信连接产品商——拥有90多年历史的德国上市公司威运高66.6%的股份。这也是近年来浙商首次以收购的方式控制德国上市公司。 解读:1、一舟收购德国上市公司具有很大的导向意义,也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动作;2、该公司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德国证券市场的游戏规则;3、该收购金额比较低,可以判断该股票的流动性或估值不是很理想,市场投资者对于威运高的评价应该不是很好。 (作者:何晓春 来源:浙商)
个人分类: 杂谈|28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异国他乡如何在一个小时内吃自己做的蒸包
热度 8 dearyajuan 2012-1-31 04:39
前言:刚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经常为做饭发愁,也不知道应该做多少,记得有一次买了一个大菜花,炖了一大锅,结果一连吃了几天都快吃腻了。做多了也没关系,更难解决的是还不敢炒菜,所以整天煮菜炖菜,后来有了蒸锅就开始蒸菜。。。 不过实践出真知,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我现在早已不为做饭发愁了,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比如,一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调馅、包包子、蒸包子的复杂过程,这种方法简单、实用、方便,具体怎么做呢? 原料:A,肉馅 酱油(生抽或日本酱油)20-40mL 醋(中国的醋或者意大利的balsam醋)15-30mL 10%脂肪的肉馅一盒,大约300g 小葱1到3根 披萨面饼卷一个400-600g(超市的冷藏冰箱里,已经和好、发好、擀好的面饼) 五香粉/十三香/肖家香料/其他香料/黑胡椒粉/味精/鸡精/糖/酒等,肉馅需要多加香料去腥,有什么就放什么 把肉馅、切碎的葱倒到一个大容器里,加酱油、醋和香料,混匀,酱油比醋稍微多放一点,具体放多少,根据情况而定,总之,要让肉馅跟酱油醋充分混匀,肉馅湿润,但是容器底部游离的液体不超过2mL,这样肉馅有滋味,也不需要放盐。 B,虾仁豆腐馅 小虾仁200g(小虾仁便宜而且不用切) 豆腐一块约400g 菜叶,葱,酱油,醋,披萨面饼 把豆腐隔着塑料袋捏碎,然后倒到大容器里,跟虾仁、菜叶、葱花拌在一起,倒少量的酱油和醋,因为虾仁很鲜,所以酱油和醋用一点点就够了,也不需要放盐或其他香料,以免掩盖了虾仁和豆腐的香味。 调好了肉馅或者虾仁馅,就可以打开面饼包装,平铺在桌上,用刀切成小块,比如边长6-8cm的方块。拿起一个方块,放上馅,然后把四角捏在一起,再把其他边挨个捏好,这样一个包子就做好了。全部包完之后,可以静置5-10分钟(可省略),剪一些跟包子底面积相似的烤纸片,放在包子和蒸笼之间,防止粘锅,包子之间间距大一点,至少3cm,因为蒸完会变大,蒸锅里放足够的水(2/3锅的容积,防止干了),就可以蒸了,开锅20分钟就可以了,或者多蒸一会也没关系,只要锅里有水就没事。蒸好后关好炉子,等一会再开盖。 这种方法就可以很快做出蒸包,缺点是,如果买的披萨皮质量不够好,蒸出来的包子不蓬松,不过一般还好了,还有就是用刀切成方块,包出来的包子可能不那么好看,可能是方形的,或者你可以包成圆形,不过还是没有圆形的皮包出来好看。 我觉得味道还不错,而且一下子可以包好多个,可以冻起来吃好几次呢。如果馅有剩余,可以下顿炒菜吃或者烧汤,如果皮有剩余,可以里边放糖或者巧克力或者水果。 实践证明,一个小时做出香喷喷的蒸包是完全可行的,好像有点quick and dirty,不过洗干净手,刷干净锅,就不dirty了,呵呵。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889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国外的商品和售后服务
热度 2 Helmholtz 2012-1-15 23:00
国外的商品和售后服务 胡果威 多年前买了一双Stacy Adams的皮鞋,这在美国是极其普通的大众化皮鞋,多年未穿,最近旧鞋坏了,便穿上了那双新鞋。没想到穿了几个星期之后,“三接头”的鞋尖便塌陷下去了,虽然还可以穿,但是外形就不挺了,后跟和鞋底完好,扔了又可惜。苦于多年前买鞋的发票早已不知去向,无法与商店交涉。2011年12月30日我随便在网上查到了Stacy Adams总部的客服电话,便打电话去询问。我说明情况之后,那位客服代表非常客气,他向我解释,鞋尖内衬的材料也是牛皮,本应该是硬挺的,但是如果多年不穿,尤其是储存在有暖气的环境里,牛皮干了便会发脆。知道我没有收据,他让我将鞋的外形和鞋内的标签拍成照片,用电邮发送过去,并附上地址,他会酌情处理。随后便是过年,我也就忘了那码事。没想到1月5日便收到一封电邮,原文转抄如下: Thank you for providing your photographs and information. I’ve arranged to have your fresh shoes sent for you tomorrow from our Wisconsin facility. Please expect delivery in New York in a few days. We sincerely appreciate your patronage and the opportunity to serve you. 感谢您提供照片和说明。我已安排明天将您的新鞋从我们的威斯康辛工厂寄出,几天之后便会送达纽约。我们诚挚地感谢您帮衬我们的生意,很荣幸有机会为您服务。 没想到多年前买的一双鞋,连发票都没有,旧鞋也不用归还,居然还能换新的,而且连邮寄的费用都不用出。 第一次体会国外售后服务是1983年。当时我刚到美国,一切都是新鲜的,于是便买了一台30美元的廉价相机,好拍照寄给家人。用了几次,发现电池仓的盖子有点松动,其实只要贴上一块胶纸便能固定住,并不妨碍照片的清晰度。我到商店交涉,希望修理一下。那位店员问我有没有发票,我给他看了,他一句话都没说,将相机随手扔在废物篓中,从柜台中拿出一台新的给我。当时我真想让他把那台旧的还给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住了。我想大概是美国的人工太昂贵,也许修理的费用比换一台新的还贵,于是廉价的相机便成了“一次性”的消费品了。 还有一次也是买鞋,是一双很普通的Florsheim。其实那鞋的质量不错,牛皮很厚,但是新鞋非常硬,脚上磨起了一个大泡。我去交涉了一次,略费了一点口舌,他们便全数退款,并对我脚上的泡表示对不起。 我有一件旧的Burberry风衣,是那种经久不变的战壕风衣(trench coat)。既然原来曾是英国皇家军队用的,腰带上有几个“D形环”(D Ring),据说是当年英军用来挂手榴弹的,这款经典式样保持至今,D形环权充装饰品用。然而时间长了,两个D形环不见了,于是我便顺路到一家专卖店去看,是否能找到替换的配件。尽管我的风衣其实根本就不是那家店卖的,但是服务员却非常热情,二话没说便找到两个D形环给我换上。另外,风衣腰带上和袖子上的搭扣是金属外边包牛皮的,时间长了会磨损,看起来便显得很陈旧。他看见腰带上的搭扣旧了,便给我一个崭新的腰带搭扣换上,另外又主动给我两个崭新的袖子搭扣,让我回家自己换。本来是旧风衣,将几个小硬件换掉之后,再干洗一下,看起来几乎就是新的。好处是,旧衣服的布料比较柔软,穿起来比新衣服更舒服。 我喜欢搜集旧笔,就是那种用老式的“自来水笔”。我岳父有一支比我年纪大的派克51型金笔,知道我喜欢笔,便给了我。派克51型作为派克公司耗费巨资研发的笔款,在收藏家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视为是迄今为止最完美的笔,全球销售额超过4亿美元即证实了这一 点。51型的研制工作于1939年全部完成,这一年恰逢派克公司诞辰51周年,因此得名。当年派克公司的广告称,51型从飞机上扔下来都不会坏,而且是终生质量担保。话是这么说,好几十年的笔,吸水的胶囊老化了。到了美国之后,我与派克公司联系修理,他们马上便寄了几个专门用于邮寄笔的塑料筒,让我邮寄回公司。不久后,我居然收到了两支笔,一支是岳父的旧笔,另外还有一支新的派克笔。此外还有一封信,信中说,这款产品我们早就停产了,因为年代久远,现在连修理的配件都没有了,所以无法修理您的笔,我们深感抱歉。为此我们给您一支新的笔,表示我们对忠诚顾客的感谢。 国外的商家对品牌的声誉特别重视。只要是我的品牌,顾客有任何不满意,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买的,什么时候买的,只要是我的产品,我就无条件认账,绝不推诿。据先父说,当年的派克笔只要有一点瑕疵,派克公司负责修理。即使是顾客使用不当,把笔杆弄碎了,笔尖摔坏了,派克公司便换一支新的。没想到好几十年前做出的终生保修的承诺,如今没法修理,也没有同样的产品以旧换新,派克公司便送你一支不同型号的新笔。服务到这种境界,顾客怎么可能不满意? 对比之下,国内商家和商品的质量就望尘莫及了。首先是假冒伪劣产品防不胜防,如三鹿牌有毒奶粉,达芬奇的“进口家具”等。即使是真的产品,售后服务既少又差。国内的许多商店里对顾客有这样的“温馨提示”,“售出商品,离柜概不负责”。换言之,买东西时必须仔细看好,否则即便是在那家商店买的东西,而且还有发票为证,离开柜台店家便不认账。许多商品的瑕疵并非目视检查就能发现的,那顾客就只好自认倒霉了。更何况是不知从哪家店买的东西,连发票都没有,叫我负责修理退换?门儿都没有。用东北俗话来说,那叫做“砂锅捣蒜,一锤子买卖”。记得我曾在广州买过一双中国制造的耐克(Nike)跑鞋,在香港登太平山,没几次其中一只整个鞋底就脱胶了,我连想都没想,便扔进了垃圾堆,懒得去费那个口舌。 中国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工厂和消费品出口国,但是中国产品始终不能成为名牌产品,何以也?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售后服务,都不具备成为名牌的资格。希望我个人的经验能给国内的商店和厂家做参考,并希望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创造出世界名牌。
个人分类: 海外风情|3451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于留学--杂感:算笔账
热度 12 JRoy 2011-12-27 08:24
这是一篇抛砖文章,还没有引玉结论呐....鄙人也在纠结中...何去何从? 看《2011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以及网易的《另一面》第510期《海龟已死》,今个刚好跟着血拼shopping了一把,觉得有些账不得不算(英镑结算)... 先说几个不确切的人物,都是英国华侨,也刚好都是房东。 1 首先是我第一个房东夫妇 :来英十年稍多些(两个人一起来这边自费读大学),还算年轻(40)但还没有小孩。他们那时的房子flat估价在25w到30w之间,我在那儿住的时候跟他们一起去北london去看过房子。因为他们想要小孩,而且是打算试管婴儿的。所以在北london一所比较好的小学旁边看了一处房子house(把现在在市里的flat租出去,典型华侨的发展思路),当时要价42w,虽然后来因为觉得街道有点吵没谈成,但是说明他们有这个资本。加之他们也有辆小车以及其他硬件,算个10W吧,所以他们家的资产怎么地也在80w英镑以上。 男的职业是在金融城(这点有保证,金融城的2010年的人均年薪我记得好像是8~9w左右,人民币合90w吧),女的是销售助理之类的(也负责到中国采购)(整个london的人均年薪4w多些好像)。后来我跟在这工作的一个中国人明问核实过,这些薪水他认为并不好达到,毕竟的考虑华侨的工作处于中下的偏多,那么正式的平均薪水就是打个对折也算是毕竟可观了,因为 中国人过日子很节省,不是西方年轻人的周末光 。 女房东对中国有点怨恨似的,反正一提起中国骂声稍多。男房东人超级好,一看就是忠厚和蔼中国人,对中国热爱不热爱的我不知道,但是不抱怨也不谩骂。和我怎么都可以,很随意不为难人。总体两个人都是本分的中国人,算是我见过最本分的一类了,至少从他们的作息时间上,极少有人晚回家。因为那时候和房东住,交谈的时候多。女房东提及过点出国之前,他们在北京打工之类的,好像受过苦,一直到自费留学整天吃pizza也是熬过来的~ 总结:他们的出国是很成功的,也是很值得,在物质上极大的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对女房东算是精神上在一个自己更喜欢的国度吧。唯一的遗憾是太多的奋斗没有来得及要小孩吧。 2 第二个是我现在的房东 : 人家三十年钱是国家公派哦,他说他那时候的标准是300镑每月~~他和自己留学期间接触的单位保持了较好关系,然后公派留学完回国服务,服务到期又跟这边联系出来的。这类案例不少见,时至今日仍占多半。这里不讨论这个的道义问题,也别扯爱国不爱国,在国外待着的也不见得不爱国 他就属于比第一个房东早几年也更快一步的人(按人民币来算的话,就是千万级别的啦),因为典型的他已经把自己在市里的房子做出租用,自己在郊区买了房子,和西方人一样。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都上大学了,小女儿差不多初中。他在一个大学教书,是doctor,但是大学很一般,他现在也只是doctor以及跟他的接触可以发现,他还远远不是 饶毅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施一公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这等堪称华人学术骄傲的人啦。 房东在家里也有会计的很多书籍,也有很多的信件称他为 会计的,房东之前也搞过 中国按摩的生意....看来房东大有来头,三头六臂称不上,也算是个典型的为钱而生的上海人的形象(他是上海人)。和他的接触我也深刻的了解了上海人的个人,事无巨细,不怕烦琐,分毛计较,但也脾气温和,你强他弱,万事好商量。 也许他的价值观就和西方社会的价值观更为相符,和第一个男房东比,他更像是融入了这个西方社会的,要比第一个房东过得看着更滋润更快乐(来家里,经常有说有笑的,春光满面),第一个房东总觉得风平浪静甚至有点麻木似的。 3第三个再补充一些老华侨: 一个是朋友的房东,很多年前来的时候是劳务输出,也搞得有事业(小买卖生意,不再是劳务输出了)有房了。第二个是我现在短期租住的房子的主人更老华侨,从这个房子看,独院的house,干净整齐卫生宽敞(单一个厨房得有40个平面以上,我见过的最大的),怎么也得50w镑子以上,其他的对这个房东不了解。他们是已经彻彻底底被西方改变了的华人,也算是定格了。如果说我上面的两个房东有可能后半生回国再干一番事业(比如趁着国家吸引高水平人才战略东风),甚至安度晚年的话很可能,后面这个年纪更大的就够呛了。这又让我想起,我们教研中心的两个中国老师:一个45岁左右,一个62岁左右。45岁的那个两个儿子还没上大学(一个正备战牛剑,至少确保帝国理工了),还在拼搏,从他的谈吐上能看出他已经将全部的人生精力放在儿子身上。60岁的已经抱孙子了,儿子牛津毕业,金融城工作。45岁的这个老师特别爱国,甚至爱政府,我在他面前都不敢说一句中国不好(即使有些人还认为我爱国),60岁的这个就很老滑睿智了,闭口从不谈国事,也经常回国。但是他们一点相同: 儿子的教育事业是重中之重(甚至是精神支柱) ,单从大学来看,也是成功的。 -------------------------------------------------------- 上面提到的都是成功的案例了,事实上能做到就很不容易。因为至少那个年代出国的机会就不多见,说 “优中选优” 不为过 我觉得 只做一直挣钱的机器的生活没劲,也许早已忘了理想和自我;至少新华侨不应该还是照搬老华侨的路走,也搬不成了 时代变了,就说英国2005年之前移民签证,劳力工作都相对好办,现在要难很多哦,华侨也越来越不好混了~~单从人民币的升值上就能看出,有些新华侨可能转身往国内一看,自己啥也没有 以前华侨,国内国外都热:国外热你的勤奋 吃苦 能干;国内热你的有见识 先进;而现在,国内国外都不热,国外能干不再是好事也不受欢迎,回国吧还不一定谁的见识广呐 --------------------------------------------------------------- 这上面的还没进入正题呐,稍微有点罗嗦了,现在进入正题。 算一笔账:英国的劳力标准是6.7镑左右(反正6镑多),稍微高级点的可能8.3镑(如我教研室同事在upcrust干了5年,都升为supervisor了,),至于黑工的话就对半砍了,我知道饿的有3镑的(就是给一些店打工不限制与签证上的20h/w时间,结账也是现金cash啦)。那么如果还要学习的话,我觉得一周也就干个40小时算是很多的啦,当然了拼命三郎另算。那么收入应该在200-300镑每周之间,恨人每周400镑也不是难事。不过我们有个粗略的概念,也就是最多一个学生纯粹劳力打工的话也就是1000镑封顶了,500镑都算是可观的了,吃喝房租可能都赚回来了。就是200-300镑每月也够吃喝花销的了。所以,我们也常常听说能挣够吃喝住的就是很强的啦,还没听说过吧把学费也给挣回来的。就是每年能有1w左右的劳力打工的,那样的话身体估计吃不消.... 试想,就是有这样的好机会,碰到的薪水也很高,活也不是很累的,还真有猛人年薪1w镑(10w人民币)呐,吃喝住加学费都有了。咱们先假设这类人存在 那么我要问:他能学了习吗? 也就是说,他很可能在国外辛辛苦苦的一年, 实质的交换就是一年的劳务换一年的“忙”呆着,这类的学生大有人在 ,当然了,三年或四年后 有一纸文凭~~但是可以确定的:这类的学业一定是大打折扣了的。我倒不是说不好(而是他可以更好),人家牛剑的人这么干的也很多,反而长见识长知识呐(如恰当的在高级圈子工作,能更好的学习英语和西方文化), 人家牛的不行怎么都成 。当然,本身出国交钱“闲呆着”的富有阶层比较特殊,本文不涉及。 但是也别忽略了有一类很强的人,能跑业务能用脑袋赚钱的。如"投机倒把"(往国内买卖奢侈品),为有钱中国人服务(导游,接机,会议安排,富家子的论文,课堂作业服务等等)甚至开门店,开网店,炒股票等等....这里面确实有很能赚的,运气成分很大,个人能力很重要,已经和他的学生身份关系不大了。 但也有例外,比如读博士的可以担任授课:以南岸大学讲课的报酬为例:每小时55镑很客观。也就是说如果一学期带两门课,每周保证有6-8小时课的话,每周400镑很轻松。甚至看似都不耽误多少时间。 ok,我们就暂且以这个每小时55镑=550人民币作为留学生打工挣钱的理想版:估计大家没啥意见:1,给学生授课就讲自己专业知识,很多人认为还能增长见识,也为将来希望继续做科研的人锻炼的机会,2,也是提高自己交际,英语口语等能力;3 甚至更好的是,让学生给你做一些工作,如,你需要什么地方的资料收集和编程,,甚至4 你的教学最后也纳入你的博士贡献考虑范畴,一大笔苦劳呐。。。。。怎么看都觉得是理想版 但是以教研室的两个实例来说:完全没有那么理想:1,占用时间是必须的,钱不是好赚的,你得备课,而且英国教育很认真动不动学生投诉你了;2,工作的转换也占用时间,不要以为从课堂回来就可以做自己的研究了:有时候是稍稍觉得又累又赚钱了,有理由给自己放轻松假呐,所以常常是一天就下午带了两个小时的课,结果一整天啥自己的(科研)事没干。 这才是真相! 这不是瞎掰。是以我身边的例子来说的:教研室一个四年的印度的哥们,基本每天都不干正事了,就躺在替老板带们课和一门实验上,另一个哥们是口口声声好好学习的典范,但是实际上教学任务很影响他的工作。 ok话有说回来了,即使不影响,满足这个55镑每小时现状的话,绝不是改变世界的jobs的人生,很可能: 他们也许就这样混个饭碗教一辈子教学,我倒不是说这没意义,只是有点过早的放弃人生的追求和选择安逸 ............ 因为小小的安逸的生活是最容易腐蚀人的,让你不要再前进。正如你本来明天有个挣一千万的计划,但是今天给你1百万,你可能就变了。不能只赚小钱 乱世出英雄,多少伟人商人和大家都是没有安逸或者摒弃安逸才得以建立新世界 ----------------------------------------------------------------------------- 每小时打工挣8.3镑的看打黑工挣3镑的好可怜似的 做智力服务的如家教教学看劳力打工的也是好可怜的份,百步笑五十嘛 然后做生意,做投机的能赚更多,可能看前面的也都是毛毛雨啦.... 这条路,没有走到黑的地方 ,多年后暮然回首,想当初为钱折腰也许是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 因为年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理想和志向,方向感更重要 -------------------------------------------------------------------------------- 虽然我自己给自己戏称:谁给我没事扯皮,就是每小时拿走我500块。每小时我没事溜达网页,看bbc,看搞笑视频,每小时500块。当然了,这篇博文已经花费了快700了,估计最后的1000块(两个小时)才能下来。 现在很多的留学生都打工,甚至也传为佳话了。 因为这个一直都有优良的传统,比如我们说某某牛人当年在国外留学吃多少苦打多少工....... 事实上,这个东西就跟乡下孩子进城读大学,做家教一样;绝对不超过这个....... 事情本身无可厚非,没有还坏,有的只是会不会骑在上面安逸,以至于忘了明天的千万计划? 但是,时代变了,现在不是那个你懂别人不懂的年代了,现在全世界的竞争异常激烈, 还局限于眼前的一点点小利润(那怕是几十万)都不足以保证你的人生不是失败的啦,甚至是无知的 《海龟已死》《2011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提到的留学生不在光艳了,因为他们真的没什么可光艳的啦:就在国外买了两年包子,回国就摆脸色?现在单是每年毕业的华人博士每年就得5000+,想想吧.... 早已不是出国就镀金的时代了,有可能是出国就毁人啦~~ 因为兔子的自以为跑得快了些,睡了一觉醒来的时候,乌龟已经完成了比赛 --------------------------------------------------------------------------------------- 这篇博文想说什么,没说清;有些问题,答案我也在纠结.....  
个人分类: About me|5420 次阅读|15 个评论
赌与搏:华人在海外的印象难道就是赌?
热度 14 neilchau 2011-12-22 01:44
前两天,大学一同学突然给我来电话,问我来新加坡有没有多带的钱。一问才知道,他前几天去赌场输了两万多新币(十万多RMB),苦闷的他憋在家里好几天了。我还说呢,前几天还说带我逛新加坡呢,怎么一直没消息,原来赌博输了。 赌博对海外的不少中国人来说,一定不陌生,想必不少人都有体验。曾在机场等飞机时,遇到一个悉尼的年轻人,聊天中得知,中国人给他的印象居然是: 个个都爱赌博 。其实更确切说,应该是年轻的中国人。我一点都不怀疑他对中国人的这个印象。身边认识的,听说过的赌博输的悲剧故事太多了。有留学生在赌场把学费都输进去了;有工人把辛辛苦苦打工赚的钱输进去了,一个人憋在家里不去上班,面临着被遣送回国的处境;有官二代富二代在赌场输掉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都有。 虽然也听说过美国某名校的几个数学天才组队去拉斯维加斯大赌大赚,赚得后来赌场老板都不敢让他们入场了。但大家也许更明白: 赌博最终肯定是要输的 ,因为普通人不是数学天才。那为什么还要赌阿?弱智?当然不是了,要知道我那个大学同学当年把本专业最漂亮的女生都搞定了,如果是弱智他能吗?那为啥还赌阿? 因为赌徒们有不劳而获的心理。这种赌博中的侥幸心理也许每个民族都有,但在一个欠成熟、欠民主和公平的体制下生活的人,这种侥幸心理尤为严重。当一个社会上的多数人相信:人生重要的不是你所朝的方向,不是你个人有多聪明多能干,而是取决于你是谁(官员和富商)的精子;领导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学得好、干得好,都不如嫁得好时,当社会上的许多人不再相信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时,他们把有限的钱用于冒险赌博以期发财也就可以理解了。 所以如果留意赌场中的顾客,会发现有趣的想象:里面的多数赌徒都是亚裔人的面孔,尤其是中国、越南和泰国人居多,当地的白人反倒不多。自己国家开设的赌场中,作为顾客的当地人却不多。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价值体系(比如说多劳多得,能者居之)还没有崩溃,在他们的体制下,人们还推崇靠自己才能拼搏奋斗创造生活,而不是拼爹、拼关系的价值观。另外也可能因为政府通过政策限制本国人进赌场消费,比如新加坡人进新加坡赌场,就先要交100新币,而国外人凭护照就可以免费进入。 总结: 不成熟、不民主、不公平的社会体制下的人们,喜欢寄希望于 赌 。希望通过赌博,一夜暴富。但不要忘了:赌,是需要本钱的,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就不要试;因为你赢得了一时,赢不了最终。 在一个相对成熟、民主和公平的体制下,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 搏 的。因为他们相信如果自己足够聪明、能干,好生活还是会有的;如果没有,就是自己还不够优秀。 最后希望海外的所有华人能共同努力扭转外国人对我们 个个都喜欢赌博 的印象——因为我们永远赢不过赌场,赌场永远是赚钱的,有下表为证:
个人分类: 分享生活|9786 次阅读|40 个评论
海外教授如何实施年薪制
热度 15 changliu8888 2011-11-21 23:09
教授年薪制最近被讨论。这里面的年薪制度,和现行的制度有几点不同: 现行制度下,教授拿低工资,用论文数,经费数,学生数挣“津贴”公分。这里谁都明白,很多教授的基本工资是很低的,教授的很多福利都靠津贴实现。这个制度好的一面,是让很多教授成了大款,这实际上造成一种社会现象。这个制度不好的一面,就是造成人心惶惶,不能安心作深入的工作,跟着领导指挥棒转。学生对老师的很多意见,也是源于这种指挥棒的效应。 新的年薪制,将把工资和津贴和为一体。这就象海外的工资制度一样。在海外,教授只拿一份工资,这个工资是固定的,不论你是不是有终身教职。这个工资是不会降的,每年的“业绩”只能决定涨幅。在过去(2006经济开始转坏之前,一般涨幅在每年3%,好的更高)。现在,一般的基本涨幅是0。5%,好的1%, 坏的不涨。相对通货膨胀,也就意味大家的工资都在降低。 中国在讨论的年薪制,有如下好处:一是减少对教授的行政干预和指挥棒效应,将教授工作回归本来。二是减少教授的不安心,可以让很多人降低工资的欲望。(见我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42132do=blogid=500615 )。这对中国教育是有好处的,因为教授会对教学更加关心。 北美的年薪制,包括如下具体细节: 1。 年薪是“只涨不降的”,就象事业企业一样。如果教授年薪可以降,那作用就被取消了。 2。 年薪是因人而议的。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同比大多数教授工资差别其实并不大。作了15年的工程正教授,在什么地方的工资都差不多。(公立学校比如UCLA甚至有最高封顶工资。私立学校最高工资不封顶)。但同时特殊贡献教授和一般教授工资可以差很多,私立学校差的比例可以更大,但拿特殊工资的教授不多。比如同一个系里好教授工资可以是一般教授工资的3倍,这一般是因为这个“好”教授可以威胁学校走人。在北美学校是不会主动给你涨工资的。你经费很多,系主任最多祝贺你一下,心中暗喜。你说我的了院士,系主任最多祝贺你一下,不会说明天给你提薪。只有今天你说我要走了,工资才会上去。你说要走的次数越多(当然必须是真的,不能虚晃),你的工资就越高。所以“教授走人”是唯一的涨薪“硬筹码”。这是大家公认的不争事实。能“走人”,说明你水平高。别的学校挖你,或者是需要你,或者是看重你的钱脉,或者是看重你的名气,总是是好事。但是必须当心。如果你的系里巴不得你放弃终身教职走人,也不会提薪的。你就“被走人”了。很多教授滥用筹码,威胁走人,最后不仅工资没涨,在系里也没有升迁的机会。 3。 年薪是保密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传,当然教授之间心里有数,但具体细节没有人知道。一个系,一个教研组,大家的工资都很不同。一般是公平的,没有人抱怨太多。(公立学校的工资是对外公开的,任何有兴趣的人可以到指定地方去查。但这个信息也是比较隐蔽的。私立学校的工资就没法查了。) 4。涨幅是用来激励,不是用来惩罚。靠涨幅是无法致富的。 教授年薪制应该是好事,关键是如何实施。年薪太低,降低工作热情,降低社会上教授的地位。年薪到底有多高?凭我的估计,起码应该是现在系里教授的平均工资加正常津贴。之后可以对做的好的予以逢年涨薪,但不能把涨薪变成变相的“考察”,不能把大家工资公开,变成攀比。另外不能给大家每人每年很大的固定涨幅,那就变相惩罚涨幅小的人。美国的具体实施,就是大家不仅薪水固定,而且涨幅也是固定的,基本随通涨浮动。除了你有特殊的“硬筹码”,否则没有“狂涨”。 总之,教授年薪制应该是通向中国式“准终身教职”的一个重要关口,对提高科研质量和待遇,社会地位有好处。没有年薪制,就没有tenure。年薪制和终身教职,都是要让行政干预和变相“惩罚”的机制消失。中国年薪制的制定必须考虑很多方面,包括年薪数量,是否议价年薪,谁管提薪,提薪标准,保密程序。需要慎之又慎,否则只会越搞越乱。 链接文章 老校长称灰色收入拉开教授距离
个人分类: 教育研究|9186 次阅读|25 个评论
一边是沙漠,一边是海洋:苏丹之行记
热度 4 LLM 2011-9-10 22:33
一边是沙漠,一边是海洋:苏丹之行记
刘亮明 上月,应朋友之邀,到苏丹考察矿业。行前经历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在首都机场登机前给一北京朋友打电话,这朋友还反复叮嘱,到了那边可千万注意安全,一定不要单独外出,免得遭人绑架。正是怀着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苏丹这片神秘的土地。 十几天的行程,从苏丹首都 Khartoum 到北部红海的 Sudan Port ,来去匆匆,对苏丹有个了跑马观花的了解。实际的苏丹与我们想象的相差甚远,远没有我们相象的那么恐怖,我们看到的是和平、安静和友好,当然也还有贫穷、落后和极端干热环境。 客观地看,这是一个极为矛盾的国家,这种矛盾已充满了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在这里:一边是漂亮的红海,一边却是干热贫脊的沙漠,红海的漂亮程度和红海边上的戈壁沙漠的干热程度都超出了我的想象;这里居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但你却看不到他们的历史,原因可能就是这里的人不会做建筑,只会用木棍和树枝搭建简易的“鸟巢”;这里有美丽的风光,但到处都是垃圾,特别是无处不在塑料垃圾更是扎眼,(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人真的要感谢那些捡废品和收购废品的劳动者,要不是他们的辛辛勤劳动,我们也早就被塑料垃圾包围了);这里的人们很友好,对中国尤为友好,但却不守规矩,海关工作人员可以找借口卡住你的行李向你要钱,没有美元和苏丹镑,人民币也要,但只要你找到关系,最终也可以不要钱,公路收费罚款时可以讨价还价,不要发票可以少交罚款。 在苏丹,我们更看到中国人民的伟大,这里的主要的公共建筑、电站、工厂、通讯设施无不有中国人留下的痕迹,连公路超速罚款单也赫然印着“中兴”的标志。这里的中国人不但多,而且能干,还能吃苦。连普通话都讲不好的中国人,却能用苏丹话跟当地人交流、谈判,甚至吵架。他们可以 8 个人挤在一个集装箱改造的房子里(当然要加装空调,要不没法呆下去),并且快乐地生活着、工作着。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下面是随手照下的几张照片,也许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神秘的国度。 Khartoum的夜景,尼罗河边,斋月晚上人们都在街上休闲 Khartoum的夜景 路边的饭店 饭店大厨 尼罗河边的椰枣 干枯的戈壁 作者在野外考察 干枯的戈壁也会发洪水 奇特的石山 神奇的动物,据说是变色龙 神奇的动物 神奇的动物 戈壁日出 沙漠中逮个大陆龟 这家伙真沉 看谁更牛? 沙漠中的巨石阵,“大石龟” 非洲单峰骆驼 驼群和羊群 悠闲的牧羊人 红海 红 红海中采珊瑚 休息一会儿 红海日落 被垃圾包围的贫民区
个人分类: 游走天下|6626 次阅读|4 个评论
做一年漂洋的飞鸟
热度 7 sivaxin 2011-9-2 17:41
新学期伊始,就接到院长的通知,上学期申请的教委的青年留学基金获批了,可以让我到国外访学一年。得知这个消息,既感到欣喜,又有点焦虑。欣喜的是作为资深土鳖,老听海龟们谈国外学校的零零总总,终于有机会可以去喝一下洋墨水,感受一下异国文化和科研氛围。焦虑的是,刚准备在这个学期,静心看点书,写点文章,便又要开奔忙于接下来为出国访学要办理的一系列事情中了。细细一想,基金批下来了,但要顺利出去,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要完成。 1)选择合适的学校、专业和导师,访学的机会难得,希望通过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一年时间内,可以有所收获,希望去美国欧洲的大学,首选当然是美国,毕竟学术实力还是美国的比较强,我从事的是海事事故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特别是海上溢油事故应急管理,这方面美国有不少大学的研究所都在做相关的课题,不过不知道没有熟人联系,人家导师会不会接受我去访学。 2) 制定一个可行的访学proposal,戴世强老师给我的意见很中肯,目标不能定的太高,也不能定得太低,有可行性,也使自已有浪费时间,提升自已各方面的素质最重要。 3)提高外语水平,尽管对自已的外语水平还算有信心,但口语和听力还是需要加强,回来学院可能会安排给外国学生开全英文的课,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乘出国的机会一定要把语言关好好过一下。 4)安排课程交接。出去一年肯定原来由我上的课要让其他老师帮忙带了,在我们学院师资缺编的情况下,自然给其他老师增加工作量了,幸好学院因为“085”工程非常重视老师的出国深造。 5)办理签证。鉴于之前有老师访学被拒签,所以还是得悠着点,仔细地办,估计到时材料要上交不少。 科学网上有不少国外回来的老师,还有不少身在国外的老师,希望给我多点有关访学的经验和建议吧,帮助我这只小小小小鸟能顺利,漂过重洋,越飞越高!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08 次阅读|15 个评论
[博后生活感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热度 2 ffchocolate 2011-8-19 06:48
在国外做博后已经快大半年了,虽然时间不长,也发生了很多事情,酸甜苦辣,只能自己慢慢体会了。 随着各种生活的变化,我自己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有一点就是会勇敢的说“I do not know”. 两个高级研究助理(白人)总是给我不断的布置任务,话说这两个人跟我的关系,一半是work for,一半是work with。 布置后我就埋头苦干,结果发现总是来不及做,因为有很多新的东西,我也是第一次接触,但是他们却希望我是在hours内 给结果,因为他们觉得我是这个行当的。造成这样的误会,一个是我没有会问,后来才发现他们给的任务,十有八九也都是 即兴的,没有深思熟虑的,见我没反抗,就觉得我也认为这样做有道理。另外,就是我没表示过这个是新的东西,我也需要学习。不敢说我不知道,一方面是面子问题,觉得博士毕业了,把你招来工作,你咋不会呢?另一个方面,就是习惯问题了,习惯沉默话少,习惯不说“我不知道”。在国内,上级生气的时候,不说话是表示听从和恭敬,可是国外行不通,他们认为你不说话是反抗,漠视,不感兴趣,不参与。 当我把此事,在一次吃饭的时候跟我一个国外朋友说的时候,他告诉我,没关系啊,这里的教授都常说我不知道,比如上次我问他什么什么, 他就说,sorry i dont know. 没过多久,在group meeting上,我发现另外一个教授也说不知道,问题是关于他科研范围的,他还是不知道。 最近发生一个事情是关于计算机什么存贮字节的,我去问学院专门支持IT的老师,博士毕业,工作多年。他说他不知道。当时我想,你怎么不知道呢,工作很多年了。后来他说,这个是很具体的东西,所以我不清楚的。 不知道,不代表无法解决问题,往往表示不知道后,可以寻求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我也开始自然而然的回答“不知道了”。如果我不知道,或者不清楚,就解释原因。并不是因为不努力而不知道,所以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回头一想,小时候背诵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怎么到现在才明白过来呢?
4124 次阅读|3 个评论
英国怀特岛偶遇 经典跑车大聚会,赏心悦目饱眼福长见识
JRoy 2011-7-21 05:48
下午前去怀特岛 Isle of Wight 的 Cowes ,时而小雨蒙蒙,时而一缕挂晴,心情不错。碰上皇家帆船挑战赛 --Royal Yachts Challenge ,港口上挤了一大堆的帆船,快艇等,煞有活力。对于我来说,吸引眼球的确实旁边的一些经典跑车大聚会 ---MG , JACUAR , TRIUMPH , AUSTIN , PORSCHE.... 虽然大多数不认识,也没见过,但美得东西总是看着心里那个兴奋啊(一下午的时间都花在这个上面了,可怜了急着去 shopping 的老婆)。 同样是上年代的东西,要比 Castle, Palace 等有活力的多,毕竟这些车子虽有年数,但是还能跑动。想想,平时在大街上看到那么一辆就够拉风的啦,结果今天他们一个个的开进这么不起眼的小场地,跑来跑去的,这辈子估计也就这么一次有这眼福了。 闲话少说,赏图吧: 1 ,MG 家族          MG: Loio Jiana 这两个 MG 的 GT 很像哦 再来两个 MG 不同颜色的,但是仍是 “ 大头脸 ” 风格。 2 JACUAR家族 这个JACUAR应该很老 JACUAR相比MG更有圆润的元素,包括后面的车 这个和MG风格很像,属于GT那号,动力大,跑的远 这三个不同颜色啦,鸭舌流线前脸,速度更快? 3 TRIUMPH家族 4 AUSTIN AUSTIN Cooper 两个AUSTIN HEALEY 5 RILEY 6 PORSCHE 这个大家可能都知道,保时捷 7 FIAT 8ALFA ROMEO 9 LANCIA 10 LOTUS 11 BENZ  奔驰还靠边站了,没进场,也没人理睬,在场边上呆着。听着几个英国佬在那嘟囔着,哪个上了年头,哪个保养怎么个好。人家炫的根本不是富,而是贵(当然也许不是在炫)。这个贵是贵族的贵,不是金钱。有人说,文革之后大陆不存在贵族,只有富人。 12 后补----还有两个没记下名字的,只知好看,所知太浅啦.... 每辆车子一发动,都很拉风,即使边上很多经典老车,相互观摩
个人分类: 娱乐新闻|4781 次阅读|0 个评论
80后--我辈需努力 更名为:英语互助圈。欢迎大家加入!
热度 9 WeiQin 2011-6-18 19:37
圈子建立之初,命名为: 80后--我辈需努力(1) ,其目的是鞭策更多和自己一样,没有经验,刚接触科研的年轻人。即便如此,很多非80后的前辈和90后的朋友都积极响应纷纷加入,一时间受宠若惊,也没有认真想过如何把圈子的功能发挥起来。今天转发了一个关于英语语法: If从句的博文(2) ,突然想科学网中是否存在那么一个英语圈子,结果出乎意料,居然没有。所以我想,何不利用这个机会,把这个没有的补上,成立科学网第一个英语为主的圈子,也算是回应了我早些时候发的一篇博文: 科学网缺了些什么(3) ,我自己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调动用户自主积极性,提高科学网服务功能的号召。 现在,80后--我辈需努力 更名为: 英语互助圈(1) 。欢迎大家加入!目前,圈子定义的互助范围主要是以英语互助为主,但生活是多元化的。大家在这里可以一起分享所有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和问题,这其中可以是科研,英语,就业,海外求学的咨询等等等等。更多的互助范围有待大家的反馈。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圈子搞好,利用好圈子里的活跃成员,让英语互助网能够更好的服务大家!最后,诚挚期待大家的加入,发帖发问,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相关链接: (1)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groupfid=254 (2)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9569do=blogid=456715 (3)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9569do=blogid=456526
4241 次阅读|21 个评论
海外发展壮大了,才能在国内有话语权
sheep021 2011-1-10 10:10
呵呵,佛家也没跳出三界外啊。中国特色竟然也如此明显: 海外发展壮大了,才能在国内有话语权。 国人够悲哀了,不要说科学,中医之类的要跟在洋人屁股后,看人脸色行事。就是学佛,也要看洋人的指挥棒。 释永信:少林寺海外买地建房 全球将开40家公司 来源:新京报 2011年01月09日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昨天,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透露说,少林寺(在国内)都不是法人单位,媒体却在说我们商业化,但少林寺在伦敦柏林等地直接办了40多家公司。   柏林伦敦等地开办公司   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举行的第八届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发表演讲时, 释永信表示,少林寺目前发展的重点是在海外,在国内没有做太多,重点主要在海外,我们的武僧和法师都用英语、德语、西班牙语在当地传播,海外发展壮大了,才能在国内有话语权。   据他透露,目前少林寺在柏林、伦敦等地直接办了40多家公司,另外还间接办了一些公司。 侧重在海外发展的 释永信感觉到,国外对佛教的研究重视程度超过了中国 。有一次在美国国会图书馆,馆方向释永信展示了明代清代的中国佛教文献,还向释永信展示了少林寺的拓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谈谈在美国读研的科研情况
pony911 2010-11-18 15:48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4794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16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海外博后指南
bingoal 2010-11-15 22:31
一、博后申请过程和经验分享 1.关于申请国外博后的一点经验和想法: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162462fpage=1 2.本虫联系博后的经历和一些经验教训: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57412fpage=1 3.海外博后申请之我见: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056520view=old 4.我的博后申请过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037111fpage=1 5.也来说说我的博后申请经历: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998807page=1#pid354221 6.绝对经典! 博后申请全过程指导!不看后悔!: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582704 7.博士后申请经验总结和申请过程步骤: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03735 8.我的博后申请经历从陶瓷到Offer过程: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30282fpage=1 9.美国博士后申请经验: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32639fpage=1 10.在美国工作和博后申请经验: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40866fpage=1 11.我的国外博士后申请经验: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41400fpage=1 12.我的申请经历,和志同道合者共勉: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42118fpage=1 13.博后申请,两年半的起起伏伏: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58121fpage=1 14.我对在美国作博后的认识: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46001fpage=1 15.漫漫寻博后路: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356762fpage=0view=highlight=page=1 16.海外博后申请过程: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340998 17.从大陆申请到海外的postdoc: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354709fpage=1 二、博士后基金和奖学金申请 1.洪堡基金会项目对外宣传介绍材料(2009年最新中文版):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369164fpage=1 2.德国洪堡基金会的介绍及其奖学金种类和申请技巧: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282748 3.老海龟为洪堡基金会背书做宣传:历史、现状、中国的情况: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571466 4.关于申请德国洪堡基金时专家推荐信的几点理解: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621923fpage=1 5.洪堡奖学金申请注意事项及建议-1: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663442fpage=1view=highlight=page=1 6.洪堡奖学金申请注意事项及建议-2: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663448 7.聊聊自己申请德国博后和洪堡的经历: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91777fpage=1 8.我来谈谈关于洪堡和JSPS :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479561 9.jsps中了,发一半的金币谢谢大家和小木虫!另附经验: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478613 10.申请洪堡,JSPS和玛丽居里等海外博后奖学金之经验! :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38704fpage=1 11.应版主要求,再发玛丽居里IIF介绍!: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46377pid=734755page=1#pid734755 12.关于英国牛顿国际奖学金(Newton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49338page=1#pid766576 13.海外博后不只洪堡系列之--澳大利亚篇: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01918 14.给正在写洪堡 proposal 的虫子的一点建议: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58658fpage=1 15.JSPS又是一年申请时。: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65899pid=951706page=1#pid951706 16.新加坡李光耀博士后奖学金介绍: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69334fpage=1 17.应邀发表一点洪堡申请经验: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95818fpage=1 18.申请洪堡的经验(Version.Dice):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330445fpage=1 19.我的洪堡申请经历: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330447 20.转:怎样申请Marie Curie Fellowship(欧盟玛丽居里奖学金) :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397418fpage=1 三、在国外做博后的感悟和经验分享 1.在日本怎么做博后-经验和体会-1 :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81915fpage=1 2.日本博后经历谈-2: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86947fpage=0view=highlight=page=1 3.到韩国做博士后的经历: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302346pid=1363206page=1#pid1363206 4.新加坡做博士后的日子: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366520fpage=0view=highlight=page=1 四、博士后申请材料的准备 1.海外博后申请相关资料大全(非常全面),不容错过: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403566 2.网上收集的博士后留学资料,个人感觉挺全,附截图: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370620 3.博士后申请套词信(CoverLetter)指导与模板(斯坦福大学):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279749 4.留学申请资料+博后申请材料: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030599view=old 5.关于海外博士后申请信和简历制作的一点建议: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00872fpage=1 五、其他 1.博后去哪个国家好?: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186002fpage=1 2.CSC公派留学人员在外延长、转博、继续做博士后手续的答疑: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297706 3.CSC的访问学者(博士后)申请攻略 :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017161fpage=1 4.美国博士后申请注意点--(美国国家博士后协会发布):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278970 5.留美博士后常见问题: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27193fpage=1 6.申请欧洲博士/博士后职位网站汇总: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708416 7.申请国外博士后的好网站(更新!!!!!):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004106view=old 8.海外博士后、博士信息网站: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28539fpage=1
个人分类: 科研人生|96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小姐观念:“姐妹们快来,这里钱多人傻!”
大毛忽洞 2010-3-25 20:26
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小姐观念:姐妹们快来,这里钱多人傻! 澳大利亚在上海有个什么托公司, 公司有几个海外高层次人才, 他们 卖东西 的同时还要收受贿赂, 奇怪! 海内的医院高层次人才 买东西 的时候要收回扣, 回扣的钱最后要打到药品设备的成本里。 海外高层次人才就是高, 吃了买家吃卖家,吃了娘家吃婆家, 于是他们的内心 向 小姐一样激动, 于是他们 向 小姐一样向同类高呼: 姐妹们快来,这里钱多人傻!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354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一个清华学生留学香港后对人生的思考
pony911 2009-12-14 11:00
是否出国继续学习?是否做研究?是否选择新的环境?是否在年轻时去冒险? 看看这位师兄的真实体会吧。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8019
个人分类: 交流|204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4: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