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单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在外有礼在家狠?——“零距离效应”
热度 16 lvnaiji 2012-3-20 10:37
吕乃基 近日,在科学网上看到若干这样的文章:我们为何在单位,在社会上通常彬彬有礼,有什么不快的事情会容忍,而在家里则会随意发火,以及把在外面受的气倾泻到家人头上。网友从各方面作了探讨,诸如权力和权利等。 吴兄飞鹏把博主定义为“哲学家”,真是不敢当( 认识我自己,之一 —— 思维方式,附记一次学术沙龙 )。譬如说,对于上述个人在家和在外不同表现的复杂分析,博主倒是感觉好像没有那么高深复杂,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已。 如所知,人与人之间存在生理距离。陌生人相处需保持一定距离,保持沟通即可,靠得过近,会产生不快甚至不安全感。反之,要是熟人间也有了这样的距离,心理的隔膜可想而知。当然,这与环境有关。在拥挤的公交车上,陌生人之间也不得不“摩肩接踵”;在汶川地震之时,陌生人纷纷伸出援手。 心理距离也是如此。在心理上,你会知道陌生人怎么想?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宇宙。而在亲人间,往往心领神会。有时不用言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即可;甚至什么都不必,对方已经感受。 亲人间的这种关系就是彼此的相互拥有。这种相互拥有存在某种谱系,在其一端,是爱。试想,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无端地去爱陌生人吗?所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在那些感动……的事迹中,往往有这样的案例:不顾亲人的死活去救助陌生人,读来总有某种变态之感。在常理下,爱,首先是给自己的亲人。 既然如此,那么想想,在相互拥有谱系的另一端是什么?便是随意发怒,发泄。事情总会有另一方面。没有了距离,就要全身心感受对方的一切,优点缺点,以及爱与恨。只想得到一端而不要另一端,多半不现实。除非对方是神。可是,你愿意和神一起生活吗?或许正是在这一点,有“相敬如宾”之说,避免狠,当然也就得不到炽烈的爱。至于同事、朋友,更要保持距离: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 如此看来,轻易甚至无端向亲人发火,正是彼此间没有心理距离之故,与权力、权利等未必有何牵连。一句话,得到了爱,也须准备好学会和理解另一端的怒。 话虽这么说,并非意味着真的可以对亲人随意发火。如果说爱可以缩短心理距离,那么随意发火必然把亲人推离你的身边。难道不是吗?爱,让亲人间如此默契,在发火之时,你还会猜出亲人怎么想吗?随意发火,会把亲人变成陌生人,甚至连陌生人都不如。 总之,对亲人的“狠”,如同爱,不过是人之常情,或可称之为“零距离”效应。受气的一方要理解、宽容,而发怒的一方要冷静,要想想后果——零距离会在瞬间变为无穷大。 世界充满爱,首先要让家庭充满爱。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6907 次阅读|32 个评论
空中水的单位,划一为好
热度 1 zhangxw 2012-3-1 11:57
空中水的单位,划一为好 张学文, 2012/3/1 最近看到不同文章中对空中水的计量单位竟然有三种(毫米,厘米,公斤 / 平方米) ,这显然比较乱。 我认为统一为毫米厚度, mm, 为好。 l 关于空气湿度,早就有多种表示方法,相对湿度、水汽压力、比湿等等。这些都是针对测量点的空气中的水分的一种度量。但是,“空中水”则是泛指整个空中的含水量而不是指一个观测点的水分情况。 l 说是泛指空中的含水量又太泛,难道你一次测量就知道全球全部的含水量?显然不是,也显然不可能。所以目前人们在“空中水”三个字的名义下,实际是指当地单位水平横截面,从地面到充分高(一般取 12 公里以下)的空气柱内的含水量。所以它的单位应当是水汽质量 / 面积,如公斤 / 平方米等。 l 在气象学中对于降水的计量单位已经习惯了以毫米表示,这个“毫米”就是指降水的厚度。由于空中的含水量与降水量关系密切。把空中水直接以其在各个高度上含水量的累积厚度来计量是科学又便于比较的。所以很多场合, 空中水多以当地空气柱中的水汽折合的液体水分厚度来表示。而这个厚度自然以毫米为单位为方便 。其实,多数情况空中水的数量也就是 1-30 毫米厚,它全部凝结为雨水落地,也是这个厚度。空中水以毫米厚度计量是简单、方便、科学的。空中水也被称为可降水量,即空中水全部落地,它所形成的水深(量)。在这个名词下,空中水的单位与降水单位一致起来,显然是妥当的。 l 在地球科学中,对于液体水分的密度,取为 1 公斤 / 立方分米、 1 吨 / 立方米已经足够准确。所以空中水计量如果是以公斤 / 平方米为单位,它恰好等价与以毫米厚度为单位(无需补入另外的系数),即 (20kg/m^2) 的空中水 =20mm 厚的空中水。 l 如果你求的是某面积为 S 上的所有空中水的数量,它就是用该面积乘以空中水的厚度。厚度乘面积,为体积。确实,它是指该面积上所有空中水的总体积,而这个体积是指水汽转化为液体水(密度 =1 公斤 / 立方分米)的体积,它乘以水的密度就是该面积上空的空中水的总吨数。 l 全球全年空中水的平均值厚度大约是 25 毫米,它乘以地球的总面积,就得到包围地球的空中水总量大约是 12900 立方公里(折合的液体水的体积)。
个人分类: 空中水科学|3638 次阅读|4 个评论
【围观】中国有多少部长、副部长?
热度 3 曹聪 2012-2-19 22:13
中国有多少“部级”单位? 就至少有多少正部级干部和N倍的副部长 与科学网有关的部级单位:中科院 副部级单位:31所部属大学 享受副部级乘车和医疗保健待遇:院士
个人分类: 围观|8747 次阅读|3 个评论
自科申报面面观——单位篇
热度 1 liushangqing 2011-3-28 23:55
看了毛培宏老师的博文《 2011 NSFC 项目申请与评审的成本估算》,深有感触。他估算了基金委增加的标书评审成本,我想谈的是各申报单位的申报成本。 由于今年自科申报的改革,限项数增大,资助力度提高,女性申报青年基金年龄延后等,各单位对自科申报的高度重视,申报成本成明显增加。 单位一:各个科室要论证两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两次,部门组织专家审修两次(每份标书至少两个专家审修),单位组织专家审修一次(每份标书至少两个专家审修),论证和审修至少七次以上,每一次前后都是反复的修改。在这个过程中花费在请专家方面的钱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单位二: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专家帮扶计划。由有成功申报自科经验的人帮助申请者,付给 专家咨询费;如项目申报成功,专家可获得咨询奖励费。
个人分类: 科研感悟|2729 次阅读|2 个评论
勇气有余,效果不佳。评论废除摩尔单位的主张。
热度 1 liwei999 2011-3-6 08:43
勇气有余,效果不佳。评论废除摩尔单位的主张。 (1538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rch 05, 2011 06:36AM 《把摩尔从7个基本科学单位中开除出去》 是张老师的“历来”主张,镜某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人要跟这个摩尔过意不去,跟国际度量衡委员会过意不去。张老师还有几篇文章谈论相对量与绝对量的事儿,镜某认为那样的剖面可以有,但比较“业余”。 在相对论理论被学术界主流接受后,“绝对”和“相对”的事情已经不是个事儿了。从专业角度看,有几个事情必须要交待:一个是所谓的测量的可追踪性,一个是各类物理量的属性(广延性extensive property和示强性intensive property),以及单位选择的“任意性”。第一个事儿是对付“不确定性”的智慧,第二个事儿比较“高级”,涉及到量之间的关系(可加性的问题),第三的事儿是说单位选择的“相对论”,比如用A安培还是用C库伦是随意的。都“随意”了就是“有组织无纪律”,就不好办了。因此要有个规则。 选摩尔作单位也是一种人类的智慧。纺织业里说纱的粗细论“支”而不论毫米。从理论上看,说线的粗细不用度量衡的长度本身,按照张老师的说法,就是“违规”了。但是实际当中就是这么用的,正所谓:不合理也是合理的。 作为物质量单位的摩尔,既不是质量千克,也不是个数的阿佛加德罗常数。而是一个用千克来表达的不同质量(mass)物质量但具有同样“个数”的一个集团。阿佛加德罗数是有说法而不是到具体数量的一个数。今年的最新结果(Phys. Rev. Lett. 106, 030801 (2011)),精度不过是3e-8,比10e23的位数还要少得多。但是位数少也不是大问题,就如同钱少也得过日子的道理一样。 与张老师的主张相反,即将召开的国际计量大会恰恰是要废除今天千克的定义,用阿佛加德罗常数和摩尔的概念去定义千克。 理解不了摩尔的话,不妨先理解一下纺织用纱的粗细单位。这个单位“支”,就相当于化学中的单位“摩尔”。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6735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105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没有不能被放大的单位(尺度)呢?
热度 1 liwei999 2011-1-30 07:49
有没有不能被放大的单位(尺度)呢? (529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28, 2011 10:13PM 或者说是放不大的测量尺度呢?这个问题与gyro的提问有关。 引用: 问题是这样的: 金属形变能力一般很小,但拉力弹簧为什么可以被拉长一倍以上而不超过弹性限度? 这个思考可以抽象为:尺度扩大后会超过界限,导致破坏。如果人们认为有效的扩大方式对那个物理量并没有作用,事态就变得有意思了。 也不要绕弯子了,这个量就是“角度”。角度的单位是“糊涂”,所以让很多人搞不明白。角度的不变性与旋转半径的可变性联系在一起,就可以有相当大的“放大作用”。AFM可以看到原子的排列也都凭借着这个原理。知道这个道理后再回头看gyro的提问,答案也就有了。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5823,75823#msg-75823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209 次阅读|1 个评论
药物安全:混淆毫克与毫升导致病人过量服用吗啡而中毒
chemicalbond 2011-1-11 11:01
今天,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 Roxane Laboratories 发布了一条药物安全警示:由于单位的混淆导致病人过量服用 吗啡 ( morphine ,高效止痛药)而中毒,甚至导致了死亡事件。【1】 原来,那个含有吗啡的药物(Morphine Sulfate,吗啡硫酸盐 ,结构见上面图示【2】)是FDA批准的口服液,浓度是每5毫升液体含有100毫克的吗啡硫酸盐,或者说20毫克每毫升(20mg/mL)。但是,在给病人药物时,如果病人需要20毫克的剂量,却错误的弄成了需要20毫升,那么最后实际服用的吗啡硫酸就是400毫克,远远地过量了。还有的错误是没有准确理解浓度的概念。这个应该是医务人员的错误,要么是开药方的医生,要么是药剂师。【没有看到具体案例,也许有人要成为被告。】 为了避免继续出现同样的错误,Roxane Laboratories 提供了一个详细解释的文件,提示医生在开药方的时候,需要写明药液的浓度,病人服用的剂量,包括质量(毫克)和体积(毫升)。比如: 15 mg (0.75 mL) orally every 4 hours prn。【3】最后那个prn来自拉丁文 pr o re nata, 意思是as needed。那就是说,需要的时候,那个口服药物的用量是每4个小时服用0.75毫升,里面的有效药物成分是15毫克。 参考 1. FDA发布的相关药物安全信息 2. 药物信息 【上面有如下文字:Check Dose Carefully】 3. 制药公司给医务人员的详细解释
个人分类: 科普与新知|4115 次阅读|2 个评论
闲话“单位”
boxcar 2011-1-4 07:43
曹大侠广福兄昨天下午的一篇博文 博士生,你愿意选择什么样的单位? 【 1 】端的是火热无比,在十几个小时里已经获得 2200 多次点击、 25 个推荐和 25 个评论。我在草草看过该文之后,迫不及待地在下面的评论区抢了个沙发坐了,留下一条 忽然发现, 单位 二字其实很有意思。 的评论后就忙别的事去了,今天早上看到曹大侠的回复 吕兄又有什么拆字游戏可玩? 是的,我确实要拿这两个字作些文章。闲话一番单位,不过这次可不是说俺所学的专业物理学意义上的单位,而是俺喜欢玩的悟理学意义上的单位。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单位这个词有四种涵义:1.机关、团体、法人、企业等非自然人的实体或其下属部门。2.工薪阶层上班的地方。3.计量用的最小单元。4.单位原指佛教禅林僧堂中僧人坐禅的座位。【2】曹大侠文章中所指以及我们寻常老百姓最关注的,应该主要是指第2个涵义,即工薪阶层上班的地方,说得明白一点儿,大家关注的就是去哪儿工作,以及这份工作能带来怎样的收入或者待遇这个问题。 从字面上去理解,单位有点儿一个萝卜(单)一个坑(位)的感觉。不过,如今大学生和研究生毕业已经不再按照计划进行分配,而是自己找单位去就业,加上资讯发达,人们消息灵通,一个萝卜可以找N个坑为的是广种薄收,与此同时,一个坑也很可能会引来M个萝卜往一块堆儿挤,到最后坑里却还不一定会有萝卜。签就业协议的过程就是在签单,其原因在于都用人单位和人才(或者人力资源)们都怕(畏)口头答应了不算数。 说了半天,其实大多数人(世俗一点儿的)找单位其实是在找啖位,也就是混口饭吃的位子而已。当然也会有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不会满足于一个啖位,更不喜欢很多虽然待遇丰厚却暮气沉沉的单位的那种淡味,而思量着要有所作为,那就不妨找个担为,即能有担当、有作为的工作岗位。 一个人想去某单位,又觉得该单位有些地方让人很不满意,一开始就想着日后的跳槽或跨界,却要担心会有很多羁绊走不顺利,对这样的单位的感觉就如钱钟书的小说《围城》里的名言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这时候单位的感觉就是惮围(忌惮围城)。 单位还有一个撷英是胆胃,很多单位可以象消化食物一样改造一个人,当然在一个风气很好的单位里,这种改造是建设性的,如果在一个风气很坏的单位,则这种改造可能是破坏性的。 最后,再用拆字学的思路剖析一下单位。单字的头顶向上长角,,中间的田字和下面的十字,其寓意是在单位这块田地上应该十分努力地耕耘,不断向上进取。位字是人和立组成的,其寓意在于有个人的位置,能够立得起来。 以上是我对单位的理解,年轻的毕业生们,你们会把单位看成什么? ////////////////////////////////////////////////////////// 参考: 【1】 曹广福: 博士生,你愿意选择什么样的单位?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0543 【2】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42835.htm
个人分类: 社会|5115 次阅读|10 个评论
【水煮物理】(23):化作单位永流传
热度 2 Penrose 2010-12-20 23:11
物理光年玄月蚀日,物理学家小朋友们在 Delta星球玩捉迷藏游戏。爱因斯坦小朋友蒙上眼睛喊道:一、二、三 ,其他物理学家小朋友赶紧各自找个黑洞躲了起来。等他一睁眼,却发现牛顿小朋友正若无其事地看着他。抓到你了,我抓到牛顿了!爱因斯坦憨厚地笑了。狡黠的牛顿却辩解道:不,你抓的不是牛顿,而是帕斯卡!他指向脚下那块一平米见方的木板,因为一个牛顿站在一平方米上就等于一个帕斯卡。爱因斯坦小朋友很无辜,只好悻悻钻进时空飞车去找帕斯卡做他的接替人了。以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皆属波函数坍缩所致。牛顿在故事中诡辩的奥秘在于:牛顿和帕斯卡即是人名,也是物理单位名。牛顿本人当然不能变身为帕斯卡,但一牛顿力和一平方米面积相除就可以得到一帕斯卡压强,这就是用人名做单位的有趣之处。科学史上,有很多用人名命名的公式、定理、单位、材料、天体、生物体和元素名称等等。物理学中也会用人名作为单位以纪念该科学家伟大贡献,这种情况在电磁学领域最为盛行,下面我们就来翻阅一下这些化作物理单位的物理学家们。 库仑( Charlse Coulomb,1736~1806,法国物理学家) 。 库仑对电磁学最大的贡献在于静电力和静磁力的精确测量。他发明了库仑扭秤用于测量静电力,用一根细如头发丝的金属丝线悬吊测量金属球,细丝的扭力矩将和扭转角度成比例关系,通过测量不同电荷在不同距离下相互作用时细丝的扭转角度就可以比较电荷作用力的大小。据此,库仑总结出了静电相互作用定律也即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所带电量的乘积成正比,和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这两个点电荷的连线 ,同种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异种电荷相互作用关系是通过电摆实验确定的)。后来,库仑还将静电力公式推广到磁相互作用,描述了两个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库仑定律是经典电磁学的基础,为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开拓了道路。库仑在科学上的贡献不仅局限于静电磁学方面,他还在工程力学做出了杰出的工作。库仑出身在一个富庶家庭,毕业于巴黎军事工程学院并在西印度马提尼克皇家工程公司工作了八年,然后到部队服役。在军队里,库仑做了许多关于建筑力学方面的研究,他提出了计算物体应力和应力分布的方法。库仑还对摩擦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关润滑剂的理论,表述出摩擦定律、滚动定律和滑动定律。为了纪念库仑的伟大贡献,人们将电量的单位称为库仑,符号为C,1库仑=1安培 秒。 伏特( Alessandro Volta,1745~1827,意大利物理学家) 。 伏特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天主教家庭,从小就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他对诗歌和自然科学同样具有浓厚的兴趣。年青时的伏特就喜欢做一些科学实验,并经常和当时知名的科学家写信交流思想。伏特的第一个重要发明是静电起电盘把一块导电板放在一个树脂圆盘上端,然后用一个绝缘柄与金属板接触,使它接地,再把它举起来,通过摩擦起电就把金属板充电到高电势,这个方法可以用来使莱顿瓶持续不断地充电。他还据此设计了一种相对静电计用于测量电势差。凭借静电盘的发明, 29岁的伏特成为了科莫皇家学校教授,并在1779年起任帕维亚大学物理学教授。随后伏特开始在瑞士等欧洲各国游历,拜访了伏尔泰、拉普拉斯和拉瓦锡等人。1791年伽伐尼实验发现静电会使青蛙的肌肉发生收缩,伏特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发现不同的金属之间相互接触会出现电势差,而金属和液体(电解质)之间接触则没有电势差,于是他把泡在电解质液中的不同金属板堆积获得了较高的电势差,这个电堆能够持续产生很强的电流。这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池伏特电堆(又称伏打电堆),正是有了电堆提供的持续电源才使得后期的电学研究顺利进行。在电学研究以外,伏特还发现过沼气并制作了沼气灯。虽然出身天主教家庭,但伏特却和一个歌女同居多年而在五十岁左右和另一个女人结了婚。伏特在巴黎时候在拿破仑面前表演了神奇的电堆,拿破仑非常赏识他并赐予他金质奖章,甚至到他要求退休时,拿破仑没有同意反而授予他伯爵称号并赏赐更多的荣誉和金钱。然而,拿破仑的倒台对伏特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因为他只关心自己的科学研究而对政治漠然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尊敬。1827年,隐居八年之久的伏特在别墅去世,为纪念他在电学上的成就,人们将电动势的单位取名为伏特,符号为V。 安培( Andr -Marie Amp re , 1775~1836,法国物理学和化学家) 。 安培出生于富商家庭,他父亲深受卢梭教育理论的影响,从小就给他设立了一个私人图书馆,记忆力超群、数学天赋出众的安培也因此得到了非常优秀的教育。从中学教师到大学教授,到帝国大学总监,再到法国科学院院士,安培的学术之路可谓顺风顺水。也正是如此,安培在自然科学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贡献。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使得磁针偏转,激起了物理学界关于电和磁关系问题研究的热潮。安培在得知奥斯特实验结果后第一时间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并更加深入地研究了电流和磁、电流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他明确指出磁针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关系符合右手定则,两条互不接触的平行载流导线之间存相互作用。安培总结了两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同两电流元的大小、间距以及相对取向之间的关系,后来人们称之为安培定律。安培还发现电流在线圈中流动的时候表现出的磁性并制出了第一个螺线管,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度量电流的电流计。安培并不满足这些实验研究成果,而是更进一步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他认为磁体的分子周围存在环形的分子电流,使得磁体分子像一个个小磁极,磁极的有序排列使得磁体整体呈现磁性。在当时人们还不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情况下,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也为后来人们对磁性起源的认识提供了一些线索(电子的磁性来自于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材料的磁性主要是电子磁矩的有序排列形成的)。安培除了电学上的伟大成就,他还研究过概率论和积分偏微分方程等高深的数学问题,他几乎和戴维同时发现氯和碘,比阿伏伽德罗晚三年但独立导出了阿伏伽德罗定律,论证过恒温下体积和压强的关系,还试图寻找各类元素分类和排序的规律。安培的逸闻趣事也有不少,有一次安培在塞纳河边他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沿途拣鹅卵石并扔出去玩,然而等到了学校却发现兜里的怀表变成了鹅卵石,原来怀表被不幸扔进了塞纳河;又有一次,他在逛街途中想起了一个科学问题,于是拿起随身的粉笔就在街头的一块黑板上演算起来,没想到黑板开始动了并越跑越远,安培却拿着粉笔满大街追起了黑板,直到实在追不上了才停下,原来黑板是一辆马车的车厢后板。1836年安培在法国马赛逝世,享年61岁。为纪念安培在电学上的巨大贡献,人们将电流强度的单位取为安培,符号为A。   奥斯特( Hans Oersted,1777~1851,丹麦物理学家) 。 如果非要在电磁学领域找第一人的话,那就非奥斯特莫属。 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并发表《论磁针的电流撞击实验》一篇短论文,引发了欧洲物理界对电和磁动力学关系的一系列研究,并因此逐步建立了电磁学。奥斯特深受康德和谢林哲学的影响,为此他深信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通过仔细研究库仑的实验结果,奥斯特认识到静电和静磁确实不能相互转化,于是开始思考运动的电荷即电流与磁的关系。一次物理讲演中,奥斯特意外发现导线在通电的瞬间使得旁边的磁针发生了跳动,激动万分的他紧紧抓住这个现象深入研究。通过大量的实验,奥斯特发现闭合回路中电流确实能够使磁针发生偏转,并且偏转方向与电流和磁针的相对位形有关系,同时他也确认电流不能与非磁性物质发生相互作用。除了电磁学以外,奥斯特还对化学亲和力、温差电效应、提炼金属铝、抗磁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他是一名热情洋溢且非常注重实验科研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演说家和科普家,在他的倡议下创建了丹麦第一个物理实验室。奥斯特还和小他28岁的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有着亲密的友谊,安徒生经常是奥斯特家的座上宾,每个圣诞节都给他家里装饰圣诞树并写诗在圣诞礼物上。奥斯特曾是安徒生报考哥本哈根大学时的主考官,两人由师生关系演化成了朋友关系。安徒生甚至一度暗恋奥斯特的小女儿,而他的童话《两兄弟》正是以奥斯特他们两兄弟为原型的。奥斯特给安徒生讲述的科学哲学观影响了他的童话,而安徒生的文学气质也感染了奥斯特写诗歌和散文,两人的友谊可谓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碰撞中闪亮的火花。1851年3月9日奥斯特在哥本哈根逝世,享年74岁。1908年,丹麦设立奥斯特奖章以表彰做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1937年美国物理教师协会设立奥斯特奖章,用以奖励在物理教学上做出贡献的物理教师。1934年,人们在高斯单位制中采用奥斯特作为磁场强度的单位, 符号为 Oe,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高斯( Johann Carl Gauss,1777~1855,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 。 数学王子从小就展露出他神奇的数学天赋,尽管贫寒的工匠家庭,但因他聪敏过人的头脑而得到了一些贵族的资助进了学校受教育。高斯先后在 Carolinum学院和哥廷根大学学习,在他20岁以前就有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数学成就。高斯的母亲是个文盲,父亲只是个小工匠,据说三岁的高斯就能帮助父亲纠正一些账目的错误。还有个故事是说在高斯9岁的时候,老师出了一道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题,高斯用极短的时间就给出了正确的结果5050。根据史书记载,实际上那个求和的等差数列要更为复杂,是81297+81495+......+100899(公差198,项数100),这恐怕是中学生都要为此抓耳挠腮半天的题目,而高斯则能够在头脑中进行快速复杂的运算得出正确结论。高斯在数学上的贡献有很多:15岁的高斯独立发现了二项式定理的一般形式和数论上的二次互反律;18岁的高斯发现了质数分布定理和最小二乘法;针对多次测量的数据结果分布,高斯得到一个概率性质分布函数标准正态分布也称高斯分布;19岁的高斯仅用直尺和圆规便做出了规则的正十七边形,超越了阿基米德和牛顿。5年后,高斯又证明了形如Fermat素数边数的正多边形可以由尺规作图完成;他证明了n阶的代数方程必有n个复数解(即代数基本定理或高斯定理),导出了三角形全等定理的概念。在天体物理研究上,为了计算谷神星的轨道,他引进或证明了诸多数学定理,天文学家在他预测的轨道上发现了这颗小行星,从此高斯声名鹊起。1818年至1826年,高斯主导了汉诺威公国的大地测量工作。通过他发明的以最小二乘法为基础的测量平差的方法和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显著的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并因此还发明了日光反射仪,可以将光束反射至大约450公里外的地方。为了用椭圆在球面上的正形投影理论以解决大地测量中出现的问题,高斯发展了曲面和投影的理论,并因此他成为了微分几何的重要始祖人物之一。他还独立地提出了不能证明欧氏几何的平行公设具有物理的必然性,但他的非欧几何理论并未发表。19世纪初的电磁学热潮也吸引了这位数学天才,50多岁的高斯发明的磁强计,现在被称为高斯计。他和比他小27岁的韦伯一起进行电磁学的研究,他们制作了第一个电话电报系统,从理论上画出了第一张地磁场图并给出了地磁南极和地磁北极的位置,在次年被美国科学家实验观测证实。63岁高龄的高斯甚至决定开始学习俄语,并且他迅速掌握了这门外语。高斯喜欢随时做笔记,但他只把成熟的理论付诸发表,在他去世后人们发现了20多部笔记,据说这也只是高斯笔记的一部分而已。1855年2月23日清晨,一代数学巨星高斯陨落。为了纪念高斯在科学上的贡献,人们取磁感应强度单位为高斯,符号为 G 。在电磁学单位制中,形成了一套标准单位制称为高斯制( CGS制),它和国际标准单位制(SI制)的换算关系比较复杂,其中磁感应强度的换算关系是:10000 高斯=1特斯拉,磁场强度换算关系是1000 安培/米=4 奥斯特。 欧姆( Georg Simon Ohm,1787~1854,德国物理学家) 。 欧姆的父亲是一个自学数学物理知识的锁匠,这位父亲教育出了一名著名物理学家乔治.欧姆和一名著名数学家马丁.欧姆。16岁的欧姆便到埃尔兰根大学,然而却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一直到他26岁才完成博士学业。欧姆的职业生涯有很长的一段都是中学教师,缺乏实验仪器设备,但这并不磨灭他对科学的热情,为了进行电学实验他经常亲手制作仪器。根据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磁效应和库仑发明的静电扭秤,他制作了一个电流扭秤用以测量电流大小。为了避免伏特电堆的电动势不稳定性,他采用温差电池做电源,测量了不同长度导线在相同电压下的导电电流大小,得出了欧姆定律( 具体故事请参考 (2 1 ):电荷的买路财 )。欧姆定律及其公式的发现,给电学的计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人们为纪念他,将电阻的单位定为欧姆,简称欧,符号为(欧米伽)。 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1791~1867,英国物理学家) 。 铁匠的儿子法拉第靠自学成才,成为了一代科学巨匠,最高任职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英国皇家实验室主任。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说明不仅电可以产生磁,磁也可以产生电。在库仑的静电和静磁研究之后,有了动电和动磁学研究,这些详尽的实验结果为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学大厦的理论提供了必要的基石。有关法拉第的故事,读者可以参考 (22): 学电磁三侠、闯物理江湖 。 人们为了纪念法拉第的科学贡献,取电容单位为法拉第,符号为 F。 亨利( Joseph Henry,1797~1878,美国物理学家) 。 亨利也是个自学成才的物理学家,他仅读过小学和初中,但靠勤奋自学考进了纽约州奥尔巴尼学院,并准备做一名医生。毕业后他留校任教,教的却是自然科学和数学,直到他 50岁左右才结束教师生涯去新成立的斯密森研究所就任秘书和第一任所长,主要研究气象学。然而亨利的大部分科学贡献都是在物理学领域:1829年,亨利改进了威廉 史特京发明的电磁铁,即让组成线圈的导线彼此绝缘,这一改进使得小小的电磁铁可以吸起数百公斤甚至上吨重的铁块,这为将来电磁起重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1830年,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前一年,亨利实际上就观察到了绕在软铁棒上导线回路中存在电磁感应现象,遗憾的是因为公务和教学的繁忙他当时并没有公布实验结果;1832年,亨利发现通有电流的线圈在断路的时候有电火花产生并发表《在长螺旋线中的电自感》一文,宣布发现了电自感现象;其实亨利早在赫兹实验40年前就在实验中观察到了电磁波传播现象,只是受当时认识局限并没有意识到该发现的重要性;亨利甚至在莫尔斯之前发明了电报,他也发明过电动机的原始模型,然而淡薄名利的他并没有去为此申请专利。尽管如此,亨利仍然不失为公认的著名电学家,为了纪念亨利的贡献,电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国际单位以亨利命名,符号为H。 韦伯( Wilhelm Eduard Weber,1804~1891,德国物理学家) 。 韦伯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他在哈雷大学主要研究的是声学并撰写了关于簧风琴管的理论。1831年起,韦伯任哥廷根大学教授并和高斯成为挚友,两人在有线电报、地磁场测量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且因此发展出了多种灵敏的磁强计和其他磁学仪器,并电磁学的单位制高斯制。韦伯测定了电量的电磁单位和静电单位的比值接近于光速,这是麦克斯韦认为光也是电磁波的重要实验依据。韦伯最重要的物理学贡献在于提出了电作用的基本定律,基于运动电荷之间的基本相互作用力决定了各种电的和磁的作用这个物理思想,他将库仑静电定律、安培电动力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力统一在了一个公式中。韦伯还用电流体和电粒子模型试图解释电阻和电导率,这为德鲁特和洛伦兹发展电子论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后者则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摇篮。为了纪念韦伯对电磁学的贡献,人们取国际单位制中磁通量单位为韦伯,符号为Wb。 赫兹( Heinrich Rudolf Hertz,1857~1894,德国物理学家) 。 赫兹对电磁学的主要贡献在于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从而使得麦克斯韦理论得到大家的认可,完善了电磁学大厦。赫兹在柏林大学师从著名的亥姆霍兹教授,28岁的他就担任卡尔鲁厄大学物理学教授,并在四年后接替克劳修斯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1886年 至 1888 年,赫兹 试验验证了无线电 輻 射具有波的所有特性,并发现电磁场方程可以用偏微分方程形式的波动方程来表达,进一步完善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得出了更加优美、对称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现代形式。他发现电磁波与光有相同的速度,同时有反射、折射等现象,而且对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做 了 定量的测定。这些实验结果,引发了关于光的 本质的新一轮大讨论。赫兹还通过研究紫外光对火花放电的影响,发现了光电效应,这一效应直到爱因斯坦才给出理论解释,也因此孕育了量子力学。赫兹也同时发展出电磁波发射、接收的方法,可谓是 无线通讯的始祖。无线电的推广和应用使得十九世纪人们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线电调音调频广播、雷达通讯、卫星电话、调幅调频电视、卫星导航、微波加热、射电天文学等等都是无线电的用武之地。赫兹一家可谓科学家家族,除物理学家海因里希 赫兹以外,他的侄子古斯塔夫 赫兹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 而古斯塔夫的儿子卡尔 赫兹则发明了超声影像医学(如 B 超等)。 1894年,年仅37岁的赫兹因为败血症英年早逝。为了纪念赫兹的科学贡献,人们取频率的单位为赫兹,1赫兹=1/秒,符号为Hz。 特斯拉( Nikola Tesla,1856~1943,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物理学家) 。 关于尼古拉.特斯拉的科学贡献,人们认为他人类有史以来继里昂纳多.达芬奇之后的旷世奇才。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电的使用,而只要用到电的地方,几乎都离不开当初特斯拉的科学贡献,特斯拉被誉为创造出二十世纪的人。1856年,特斯拉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塞尔维亚小村庄,他一生可谓是神秘而传奇。特斯拉似乎天生就不是一个好学生,他在格拉兹科技大学修读电子工程,但只在大一上过一学期课,没有毕业;1878年,他离开格拉茨并且与家里断绝了所有的联系,消失之后的特斯拉去了斯洛文尼亚工作,期间患上了精神衰弱;1880年在父亲的劝说下回到布拉格大学就读,然而父亲去世后他立马离开这个也只读了一个学期的学校。特斯拉的思考和记忆能力异乎于常人,他每天只睡眠2个小时,而他的记忆是照相机一般的生动记忆,他能在病痛中通过炫目的闪光和幻觉来想象事物的细节,这便是视觉思维的奇特技巧(恐怕只有达芬奇的特异功能才能与之媲美)。1881年,特斯拉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开始了他的发明之路,在那里他发明了扬声器和感应马达。1884年,特斯拉携带一纸推荐信来到了爱迪生公司,正是在这里,特斯拉为爱迪生公司的共发明了24项新设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直流电机的发明。然而,企业家们用特斯拉的发明聚敛了大量财富,当特斯拉向爱迪生提出每周薪水从18美元涨到25美元时却被无情地拒绝了。而爱迪生对交流电的顽固排斥使得特斯拉最终愤怒地离开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在公司的最后一个小时,他用挖水渠的方式讽刺了整个公司的势利和无情。1888年,特斯拉获得西屋公司的支持开展了交流电传导的研究,他很快发明了交流发电机并向公众展示交流电的优势。遗憾的是,爱迪生及其追随者们却用电刑和电椅来处决囚犯的形式不断打压特斯拉,并冠以科学异端之名。事实上,交流电在很多情况下还是非常安全的,为此特斯拉还进行了一系列人体交流电实验,这些实验场面看起来都非常恐怖,但人却安然无恙。有意思的是,如今美国还有一种叫做微电流面霜的化妆品,他们声称面霜中的金属颗粒可以在皮肤表面产生微电流,可以刺激肌肤的新陈代谢而防止皮肤角质化。在交流电最终战胜直流电成为输电的首选之后,许多企业家意图独占牟利,但特斯拉却选择放弃交流电专利,条件是让交流电专利永久公开,成为一项永远免费的发明,只是这一举动使得特斯拉长年处于穷困潦倒的境地。不过,特斯拉的贡献并局限于交流电。1889年,特斯拉在美国科罗拉多开展了无线电的一系列实验和发明,他甚至记录到了外太空电波信号并尝试向火星发讯息。特斯拉还发明了特斯拉变压器,交流电摩打,太阳能系统,雷达装置,机器人,死光,测谎仪,提出电磁射频武器概念...这些发明和发现大大超越了时代,有的理论就连现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无法完美解答。晚年的特斯拉还致力于提出各种奇怪的物理理论模型,他尝试推导用电和磁来弯曲时间和空间的可能性;深深着迷于光的波粒二象性,并试图建立电磁波的光之墙让时间、空间、重力和物质被意志所改变;发明了意识摄像机通过机器把人类视网膜看到的图像投影出来;81岁的特斯拉提出了《重力的动态理论》,似乎已经是场论的雏形。特斯拉能流利地说8种语言:克罗地亚语、捷克语、英语、法语、德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拉丁语。他和作家马克.吐温是好友,两人一起在实验室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1943年,特斯拉在纽约的旅馆因心脏衰竭而去世,享年86岁。特斯拉的身后,是因为放弃诸多发明专利权而导致的累累债务。为了掩盖特斯拉的科学贡献,美国政府甚至偷偷删去了有关他的历史记载,并把他的许多发明和研究成果没收或列为高级机密,一位有史以来最为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便这样悄然淡出了公众的视线。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科学是不会被人轻易遗忘的,为了纪念特斯拉的科学贡献,人们把国际单位制中的磁感应强度单位取为特斯拉,符号为T。 C 、 V、A、Oe、G、、F、H、Wb、Hz、T一个个符号组成了电磁学的基本单位,而这些物理学家们也因此让后世所有学习物理和使用物理的人们不断想起他们的杰出贡献和趣闻典故,可谓是化作单位永流传。有趣的是,科学家人名除了在单位中可以流传,他们同样可以化作money常流通。本文最后,让我们来认识一些印在钱币后面的科学家头像(钱币上的头像可不是领导人的专利哦!)。最早的科学家是德谟克利特,他被印在了100希腊德拉马克上。面值最小的钱币是牛顿1英镑,其次是爱因斯坦5以色列里拉还有史蒂文森5英镑。大面值的是特斯拉5000000南斯拉夫第纳尔。世界上最大面值的钞票是南斯拉夫的500000000000 ( 五千亿是个天文数字,但是不要惊讶,它只等值于 5 美元,目前收藏价值为 70 元人民币 ) 第纳尔,票面上印着兹马耶他是南斯拉夫的一位诗人。
个人分类: 水煮物理|14765 次阅读|15 个评论
基金没中会丢谁的人?
boxcar 2010-8-31 07:53
在学术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称国基或基金)是每年9月初的热点话题,这就像10月初的热点话题是诺贝尔奖一样,不但在人群中被热议,而且科学网的博友们也总要顺乎潮落,围绕着它写上点什么。这时候可以谈自己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失败教训,可以公布基金高中的喜讯和大家一起分享,还可以把没中的本子和评审意见贴出来让大家评说一番讨个非官方的公道。 基金中标当然可以很长脸,申请人满脸喜色以至于高兴得到小木虫上去撒金币;以后课题组写文章的时候可以在下面写上获得国基资助项目编号等信息(有的是N个资助项目后面来个N+1);有诸多基金中标的单位领导在总结工作的时候会报出基金数和经费总额的增长点出来。基金不中(特别是像我这样年年勤劳地种庄稼却屡屡绝收的超级倒霉蛋)的则不免会在一脸晦气的同时发出庄稼不收也要年年种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毒誓,这时候说不丢人主要是安慰自己,在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里可能还真没几个人信。但是,丢人其实也不简单,就像败家有时败的是别人的家一样,其实很复杂,所以我要分析一下基金没中可能丢哪些人? 首先是丢自己的人,这一点没人会怀疑的。脸长在自己的脑袋上,基金杯具了以后出现的低头沉脸堆苦笑无疑是大家都看得到的反应;如果心态甚好尚能强颜欢笑,也不免被早就在网上得知了中标名单(没上去的就是没中的和没种的)的旁人视作不知愁的怪物。在很多人都具有简单的两极化思维的情况下,丢人就是必然的。知道没拿到基金会丢人,好处是可以让人知耻近乎勇,继续努力直到成功。基金没中还感觉憋气窝火很丢人的坏处是可能严重打击申请人及其课题组的信心,可能会认为这个方向或者课题没有希望和前途(其实是没有钱途),急忙忙地转向找别的热门方向,丢掉一个挖了一半的井换个地方去重新刨坑,结果可能是不断地试却不断地逝。 其次,丢了所在单位的人。现在是网络时代,信息公布的快传播得更快,但其实都没有排行榜生成的快(计算机排序很容易),所以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排行榜,自然会看到各家单位在排行榜上的浮沉。几家欢乐几家愁,项目拿得多、地位上升快的高兴,开会的时候也可以不大不小地骄傲一下,项目拿得少、排位迅速下降的不免觉得失落甚至在寒暄交谈中觉得抬不起头来。 第三,偶尔也会丢评议人和主管部门的人。虽然说这种话莫名其妙的话本来可能会没来由地得罪人,但也不能不说。总体来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是很公正公平的,但也不是绝对无可挑剔的。评审通过的申请书本子中可能会有 绣花枕头(语词包装到位而极其动人,方案却不切实际),评审之后不幸没有通过的申请书里面可能也有不少被埋没的金子(想法极好但表达不好,有重要创新却不被理解)。如果这些不能被明辨,让大忽悠们得逞快快乐乐地数钱,把真正有研究实力和创新想法的人晾到一边慨叹不公和默默垂泪,在中标项目结题时乏善可陈,没中标的项目却意外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错判的评议人和主管部门其实是挺丢人的(特别是当成功者拿出了错判的证据的情况下)。只不过,这种人丢的不明显,因为评议人是匿名的,主管部门看走眼埋没掉的好项目也只是个别的,所以丢也只丢在暗地里(在学者心目中的形象)而不是明面上。要防止这种丢人,其实也很简单,可以进一步增加资助面,先给更多的人以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去尝试,然后根据进展和成果水平,决定后续的投入,甚至完全采用小额科研贷款的模式进行(前几天看过一篇博文有此建议),做成了根据成果水平和进展情况继续投入帮您把研究做得更深入,一直干不成的话也做个科研信用记录,对以后的申请加以限制和约束。 总之,丢人这事儿关乎脸面形象,无论是具体的人还是略显抽象的单位机构都会很重视,大家总该想办法多做些长脸的事儿,少干丢人的事儿。想在基金这个问题上不丢人,申请人、所在单位、评议人和主管部门都该努力、用心地做好自己这段的工作才是。 本文背景: 名博王宝山老师前几天扬言要开始戴围脖【1】,不过两篇新作申请基金不是发论文【2】基金没中丢不丢人?【3】还都是头巾(头版头条金不换)级的大作,算不上围脖看来积习难改呀。关于基金,俺也早想说两句,今天不妨接着宝山兄起的话题,说说基金没中会丢谁的人。 ~~~~~~~~~~~~~~~~~~~~~~~~~~~ 参考: 【1】 王宝山: 无论冷热,从此只着一条 围脖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6051 【2】 王宝山:申请基金不是发论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7193 【3】 王宝山:基金没中丢不丢人?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7777 本文接受《科学新闻》约稿。
个人分类: 科学网|8621 次阅读|9 个评论
逻辑
metanb 2010-7-6 23:09
你既然要来,你就不得不来。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22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其他单位
yaoronggui 2010-6-11 08:30
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其他单位 Other Units outside the SI Accepted for Use with the SI 量的名称(Quantity) 单位名称 (Name) 符号 (Symbol) 与SI关系 (Value in SI units) 时间(time) 分(minute) 小时(hour) 日(day) min h d 1min = 60s 1h = 60min = 3600s 1d = 24h = 86 400s 角(angle) 度(degree) 分(minute) 秒(second) 。 1 。 =(/180) rad 1 = (1/60) = (/10 800) rad 1 = (1/60) = (/648 000) rad 体积(volume) 升(liter) L 1 L = 1 dm 3 = 10 -3 m 3 质量(mass) 吨(metric ton) 原子质量单位 (unified atomic mass unit) t   u 1 t = 10 3 kg   1 u 1.660 54 x 10 -27 kg 衰耗(attenuation) 奈培(neper) Np 1 Np = 8.686 dB 电平(level) 贝尔(bel) B 1 B = (1/2) ln 10 Np 能(energy) 电子伏特 (electron-volt) eV 1 eV 1.602 18 x 10 -19 J 天文学单位(astronomical unit) 天文学单位(astronomical unit) ua 1 ua 1.495 98 x 10 11 m
个人分类: 大学化学|22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单点课程之数字1
liwenbianji 2010-5-11 18:25
单点课程之数字 1 数字可以在文章中起到多种作用。 出现在句首的数字应该完整拼写。 16 species of whale have been added to the list of the world`s endangered animals. 【 错误 】 Sixteen species of whale have been added to the list of the world`s endangered animals. 【 正确 】 如果数字以及度量衡或时间单位出现在句首,数字和单位均应完整拼写。 15 mL of buffer was added to the solution. 【 错误 】 Fifteen milliliters of buffer was added to the solution. 【 正确 】 如果句首的数字超过100,为了表达清晰,最好改写这句话。 Three hundred and sixty-seven participants took part in the study. 【 错误 】 A total of 367 participants took part in the study. 【 正确 】 练习 您可以根据以上的总结尝试改写下面几句话,答案将在本周五公布在本帖内。 Three hundred people took part in the trial, of which only 30% completed it. 17 of the thirty parrots captured in the forest during the defined time period were found to have the infection. 15 cm thick cable was laid for five hundred meters. 20 sensors were placed at 25 meters intervals.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14 次阅读|1 个评论
mirror - 1+1=4?的话题
liwei999 2010-3-10 19:44
1+1=4?的话题。 (573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27, 2009 01:42AM 能正确说出波的能量密度与波振幅的平方成正比很好。能量与波振幅的平方成正比是个陷阱。 但是两个密度相加意味着什么呢?=4的道理就在其中了。以前论证过加法和乘法的问题。两倍是乘2,三倍是乘三。但也有一倍的说法。这时就要用加法了。也就是说一倍就是两倍。 量里面有示强性的量(intensive)和延展性(extensive)两种,也有不具有单位的纯数量。密度是示强性的,不可加。10%浓度的盐水加多少也是10%的浓度。 速度是个容易出错的单位。比如从北京到天津去是距离是100公里。去时260公里小时,回来240公里小时。问平均速度是多少。答250就是250了。250是速度的平均,不是平均的速度。 弧度的糊涂。 (464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27, 2009 01:58AM 量角度用度。一周360度,直角90度等等的,从小学就用了。感觉就是跟cm一样的单位。到了中学度就要实数化了。导入了弧度量角,使人们糊涂。说不糊涂的往往是没有整明白。连度量衡的单位里,弧度(rad)也是最近才给注册上的户口,从前都是暂住证(辅助单位)。 弧度的定义是一个弧度是一米半径对一米圆弧的角度。单位米对单位米,约分后单位就没有了。但说没有了也不是回事儿,总不能曲直不分么。那么就叫糊涂好了。站直了就是一排糊涂,找不到北了就是一塔糊涂。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204 次阅读|0 个评论
mirror -《从单位的选择看人的思维的变迁》
liwei999 2010-2-27 02:22
立委星湖沙龙的原按语: 这篇是镜子的代表作之一,特予推荐。镜子也是两岸三地、脚池星湖的老人了,本来应该由他自己来上新贴的。但不久前星湖搬家,新程序居然连大名鼎鼎的镜某人都不认识了。镜兄感叹一番以后,就没在星湖露面了。我就先代劳转帖吧。 从单位的选择看人的思维的变迁 作者:mirror 即便是没有新的素材,人的思维也是在变。最典型的事例要数度量衡的单位了。 MKSA的量纲属于常识了。长度的单位用米,角度用什么?小学水准是用度。到中学就是糊涂了。文理的分水岭是对弧度糊涂不糊涂。 糊涂的单位是什么?这是个难题了。至少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糊涂的单位是不入正册的。所谓正册就是国际单位制(SI)中的基本单位。糊涂是另册=辅助单位。90年代之后就扶正了。大约的理由就是与其立个辅助的另册,不如取消另册,统一到正册里来。 这里面有什么新的科学发现么?根本没有。那么又有问题了:以前的人为什么要立另册?道理何在? 糊涂的单位是什么? 圆周分360份儿,一份为1度。这是小学水平也是最重要的、最基础的东西。至少这个时候,人们知道有个叫度的单位。 弧度的难处在于没有单位了。按定义,圆弧长度为半径的平面角叫1糊涂。所以,弧度是长度除以长度,成无量纲的单位。中等数学告诉人们角度就是个实数。那么糊涂的rad何来呢? 一个解释是直线与曲线的维数不同,不可约的结果有个了rad=弧度,同时,1=rad。 可见,一个堂堂的科学,让人在定义上就有分歧。是算基本单位?还是算导出单位呢?从用长度定义的观点看,应该算导出单位。但是,导出来的是个什么都没有=无量纲,这就犯难了。主张曲线和直线不同吧?可是长度都用米来量。怎么办? 智慧就发挥作用了。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中间,立个辅助单位,先晒几年。 头疼的2 2就是360度。这是个简单地单位换算。角频率和频率等价么? 各位都是考过大学伍的,知道=2/sec=2,=Hz。如果写全了,就是=2(rad/sec)。可是2(rad)=1转,=2=(2rad)/sec=转/sec=。 如何读解这一连串的等式?角频率是按全平面角为单位的频率,频率为以糊涂为单位的频率。这里可以看出rad=1的特性来。 辅助这个东西挺烦的。有反对意见的委员们都死了之后,新一代就要改革了。制度不是人定的么?从90年代,就把辅助单位取消了。规定基本单位里有个角度的单位叫糊涂,与长度的矛盾是爱咋咋地了。 什么东西变了呢?思想方法变了。误差的概念给剔除去了,改叫不确定。定义真空中的光速为无误差的一个恒定量,很有些人说了算的气概。由时间和光速定义长度。 为什么思想方法要变?因为测量技术发达了之后,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有效数字,使人的思维与现实匹配。用时间定义长度的大事定下来之后,一个小小的糊涂的定义就显得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了。 这个智慧对于其它学科、领域也应该是可行的。因为这是个人类的智慧。 始皇帝统一天下,自然要统一度量衡的标准。这样的思路,古今中外没有例外。同理,为了表示不同,另立标准是个最简洁的方法。有趣的是国人的尺是来自手,英国人的尺是来自脚。最终都是30cm左右。 法国人在大革命之后,也要重新制定度量衡标准了。如何选择这样的标准?需要给个说法。人这个种很有意思,凡事要有个说法。第一个说法是要10进位。因为交通发达之后,贸易往来增加,计算量也多。十进方便。第二个说法是要有个基本单位。大航海之后,人们知道了地球,干脆,定义地球子午线为4千万米好了。也就是讲,法国人定义了一个米,1米为地球子午线的4千万分之一。英国人自然对法国人的这个做法不感冒,定了个磅-码法来抗衡。看来邻居难处也是个普遍真理了。 磅-码法至今仍然在某些特殊的领域里使用。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人在这些领域的领先地位。航空、宇宙、武器等领域,英制的尺寸是主流了。美国人不改英制的理由是至今的积累太多了,改制的成本太高。 日常生活中,最令人头疼的英制问题是相机的固定用螺丝孔。想固定个相机很难。 言归正传,回到米上。既然定义了米是分割地球子午线,自然要测量地球的周长了。这时需要有智慧,不能认为是用地球子午线的定义,就真去测量整个地球。摆个姿态,测量了欧洲大陆的部分子午线就了结了。按照测来的尺寸,工匠们作了个原器。 可见,定义是个虚设的,最终又回到了原器上,与用国王的胳膊腿的定义也差不了多少。费这么大劲量地球图个什么呢?一个说法就是创造历史。 作原器就要讲究材料。从立法到实现,不能要太长的时间。所以,就用黄铜先做了一个暂定的米尺。就两条刻度线,两线的间隔是按照1米的定义的长度。 这样的尺子可谓是个样子货,没法用。比如买布,尺子要恰好长度的才好用。这就是量规的用法。第二代的原器,改用了白金,约两公斤的分量(现价10万刀),宽26mm,厚4mm,长正好1m。看架势是打算要用。 原料的价钱且不论,做工钱也不得了。这样做出来的原器是能用又不能用,是个核武器的概念。一用就要有损耗,所以不能用。不能用,量规的概念就不如第一代的刻度尺了。这就有了第三代原器。 第三代原器的材料,为了增加材料的强度,改用铂铱合金。横断面的形状也从单纯的长方形改成撇开腿的H型,横断面的大小约2020mm。第三代的原器有了立体感,也有了艺术性。 作到这个分上,新的问题又出来了。面和面的接触,理论上只有3个点接触,其它的地方都是空气。米原器作为长度标准,其安置方法也需要定义了。原器的放置方法是放在间隔570mm的圆棒上,保证尺的两点支持。这是支撑一个梁的科学方法,支撑点也有特别的命名。具体的解说,可由J师傅给出,省得他总是吵架不干正事儿。 第一代的米的定义是按地球的子午线,这时1799年的事儿。到了1875年,制定国际米制条约的第三代原器时,已经知道米原器的长度的4千万倍与地球的子午线长度不相符了。怎么办?只好改定义为:就是它了--第三代原器刻线间的长度。 一方面定义了原器的安置方法,机械方面作到了最佳的处理。但另一方面,温度、刻线的宽度(8微米)等等的条件能烦死人。20世纪初期,分光学的发达,使人们认为用光的波长定义1米更佳。1960年的定义改为某某条件下Kr86某某发光的波长的某某倍。 在定义的层次上,没有误差的概念。但是,一旦将定义在现实中再现,误差的问题就出来了。粪青们之所以能够一贯正确?是因为他们没有作过任何一个具体的事儿。 单位的定义和选择单位是两个事情。弧度以及电磁单位等是选择的问题。还有一类是单位定义的问题。这可以认为是第二种类型的选择了。 从自然物的属性定义了单位之后,就要按定义做原器。但是一旦有了原器,原器与定义就成了两个事儿,人们只能是随其中的一个了。这个过程实际上是重复了一个崇拜自然的属性到 崇拜人造物的属性的过程。 量子力学之后,人们认为有必要重新定义单位。第一,要排除对原器的依赖,以手续定义单位。第二,要用微观的量子现象来实现这样的定义。从议论到修正,大约又是几十年的时间。今天米的定义是用时间和光速来定义的。曰1/299792458秒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距离。 定义很明确,但令人找不到北。至少要知道光速,再通过这个时间的定义就可以知道长度的单位了。如此看来,这个长度居然成了导出的单位了。在此之前,光速可是个导出的物理量,是用长度和时间来定义的。这里人们的思维有个大转变。 这里需要回顾一下光速的测量。 真空中的光速不变。这是相对论的结果。但是究竟是多少呢?测量的故事有很多。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c=299792458m/s成了一个人为的定义值了。在此之前是个实验的测量值。 光速是自然的属性,真空中光速不变也是自然的属性。为什么又来了个人为的定义值呢?理由只有一个:人需要这么一个东西来说事儿。认为光速是有误差的实验测量值有道理,认为光速是人为定义值也有道理。比如,新星一类专业的人干脆就把光速定为1,连单位都不要。光速也成了糊涂了。对信仰科学的人来说,对这一段不大好理解。既然是光速是自然的属性,为什么可以人为地乱定? 著名的光速测量是麦克逊在上个世纪初做的。应该是属于最出类拔萃的测量实验了。名人效应使得几十年中,各实验室的数据都以能够靠近麦克逊的测量值为荣。二战后用雷达测光速时,发现电波的光速与可见光的不一致。电波的光速接近今天的定义值的麦克逊的测量值中有个系统偏差。差从哪里来的呢?问题是来自麦克逊总是白天测设备之间的距离,晚上测光速。 距离定不下来,光速也就受影响。谁是鸡谁是蛋?前辈们已经指鹿为马了一次了,今天不妨再来一次,于是,从1986年起,光速就是299792458m/s了,一米就是1/299792458s光行进的距离了。 文学家也许认为这是有些人好事、矫情。事实上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高的测量精度。这么费劲的定义有什么用呢?这就不是说事儿的级别了,是霸权,春秋时代的那种霸权。 从上个世纪的70年代,历法上新添了闰秒的定义。就是让不变的原子钟的时间与不太规则的地球时间一致。这个一秒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这0.9秒的修正,就可以保证卫星定位系统在地面的最大误差不超过400m。对飞机和船只,军事上对导弹的诱导等都有意义。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Comments (6) liwei 02月 19th, 2009 at 2:21 pm edit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20382,20382#msg-20382 没想到度量衡单位能够衡量人的思维 (237 bytes) Posted by: 子期 Date: July 24, 2007 10:35PM 镜子老师真饱学之士 这句话不懂:因为这0.9秒的修正,就可以保证卫星定位系统在地面的最大误差不超过400m。 时间如果是人为设定单位的,那只要同意统一使用单一的原子钟的时间,卫星时间地面时间一致,误差还会产生,但和时间确定还有什么关系? 镜子的回答 (2073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July 25, 2007 12:57PM 子期还是到怜香惜玉的脚池露个面吧,我也不用转来转去了。 斜对门的友好邻居,沙龙斑竹子期请教镜子。 (100217)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July 25, 2007 05:58AM 转贴了镜子的单位说以后,曲高和寡,有意思的是那位子期妹妹什么都能插一句。身为斑竹,苦心经营,笑迎四海客,也难为她了。可她这一问,我傻眼了。专事收集编订《镜子大全》的立委其实对镜子一知半解,整理《镜子》乃造福网民之举。附庸风雅,好夫似镜而非镜者也。 还是镜子兄移步去辅导一下进步女青年吧。重新注册沙龙也就5分钟的事情。 ================= 时间原本是按地球的自传公转定义的。自传每天4万公里, (100227)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25, 2007 08:02AM 每秒400米左右。 如果地球旋转不均匀,差了一秒,将发生什么事情呢?如果这个问题不好理解,不妨假定时间差了12个小时,那将怎么样呢? 还不能理解,假定有个盲人,只知道时间。他能知道白天黑天么?如果这个时间有误差10个小时,他还能够知道白天黑天么?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闰年的道理人们知道。闰秒的道理理解的人就少了。 (100228)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25, 2007 08:06AM 为什么要闰秒?而且是发生差距了就闰?卫星定位的需要是个答案。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虽然重新注册沙龙也就5分钟的事情。但是, (100229)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25, 2007 08:12AM 这个工作必须是在搬家的时候要顾及到的。这是个尊重个人权利的问题。 比如这里,用读书的名字和密码就可以登坛。可见,技术上是可行的。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斜对门的友好邻居,沙龙斑竹子期请教镜子。 (1099 字节) - liwei999 07-07-25, 05:58AM (100217) 地球自转速度不恒定 (129 字节) 应该是地球公转速度不恒定 (空) 虽然重新注册沙龙也就5分钟的事情。但是, (134 字节) - mirror 07-07-25, 08:12AM (100229) 时间原本是按地球的自传公转定义的。自传每天4万公里, (243 字节) - mirror 07-07-25, 08:02AM (100227) 闰年的道理人们知道。闰秒的道理理解的人就少了。 (60 字节) - mirror 07-07-25, 08:06AM (100228) 子平 02月 19th, 2009 at 4:04 pm edit 谢谢 mirror. 虽然说的是从单位的选择看人的思维的变迁,更可以看到科学研究的进行时态。这个定义的变化,代表着研究能力和结果的升级。这个升级也是科学的一个属性。不过,中国人可以例外,能以不变应万变,或者说以不会应万会。当然,中国人实际上很精明的,懂得捷径,这个引进一千人的大师,足以摆平西方人了。就是天上掉馅饼,不服不行。 A foreigner once wondered that what the Chinese were busy with when Westerners were doing all that science? 路人 02月 19th, 2009 at 8:58 pm edit 真空中的光速不变。这是相对论的结果。,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真空中的光速不变是相对论的假设。 mirror 02月 20th, 2009 at 12:05 am edit 应该是等价的。当初是假设,今天是结果。 liwei 02月 20th, 2009 at 8:58 pm edit 回子平: 你老弟也镜子化得厉害,引号用得溜熟。原以为只有文傻立委这样的容易被镜语忽悠,看来不止如此,无怪科学集中营需要大剂量消毒 - 为苍生计。 还要谢谢你对我的《岁月如歌》专栏里面推荐分享的音乐的不断鼓励。有了好歌,就想与友人分享。音乐爱好相近的人,感觉思想感情也亲近很多。 回子平和路人: 谢谢二位常来光顾并留言。桃李纵不言,感念存诸心也。 子平 02月 20th, 2009 at 9:15 pm edit 立委,你老弟也镜子化得厉害,引号用得溜熟。你知道以其治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吧?这个引号,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也算是 mirror 自讨苦吃。I was kidding! http://www.de-sci.org/blogs/liwei/archives/19485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669 次阅读|1 个评论
文博问答 之 交通工程我唯同济大学马首是瞻
weberfrank 2010-1-20 20:42
同学dandan,提问: 老师您好,同济大学和我们学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哪个实力更强,可不可以做些比较; 我们这个专业的基础技能有哪些,哪些课程是最重要的; 要是你本科毕业就去找工作,你会去哪些单位应聘 我们这个专业自己去找实习的话一般有哪些途径 有没有搞交通的企业 请老师赐教 =====================答复======================= 一、强弱之说 坦白讲,就交通工程学科教育实力,我唯同济大学马首是瞻。据我接触和了解,其师资、科研在国内是一流,眼界也是国际化的。教学,我没接触过,不过我认识的一些同济毕业的师友水平都在我之上。 值得说明,交通工程学科前沿研究,那是战鼓擂鸣、群雄争霸、风云变幻的另一番天地。目前我看到,北交、北航、同济、中科在国内赛场杀在最前面。放眼国际,诸家面目仍皆模糊。 如果你要考研过去,该另当别说。具体要看,导师、方向以及你是否有机会作一线学生。一些情况下,留在我校,可能有另一番天地。 回过头来,如果你要考研过去,该另当别说。具体要看,导师、方向以及你是否有机会作一线学生。一些情况下,留在我校,可能有另一番天地。 事实上,大到学校、学科,小到学院、系所,牌子口碑其实是靠毕业生建立起来的。我们一代胜过一代,杀出一条血路,学院交通工程才可能有朝一日傲视一方。 二、重要课程 交通工程学科只有不足百年历史,学科内容架构远未尘埃落定。因此,凡与交通有关的知识皆重要。杨东援大教授,曾在我校讲过,交通工程的人才要不断地更新补充自己的知识结构!我想,他是有类似认同的。不过,就本科生而言,打好基础是首要,从这个角度而言,交通工程、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调查与分析的重要程度无以复加。特别的, 在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之外, 我特别看重交通需求分析的思路. 三、去向与技能 去向选择不同,技能要求有差。目前,你在课程设置中看不出这种体现,那么我来说破它吧: 甲、如果你去向志在交通研究单位, 那么在掌握专业之外,再练一门足以表演的功夫吧,例如GIS二次开发\GPS+GIS开发\数据库开发\GISDK\WebGis或者甚至熟练使用CAD\TransCAD\TransModeler\PTV也好; 乙、如果你去向志在事业单位,那么会喝酒、能摆之外如能再对word ppt excel熟点,你可以在我的课上睡觉了(一笑); 丙, 如果你竟然想搞搞研究, 作个学者, 培养兴趣, 在思考问题中生活, 不停地读阿读,写啊写, 乐于交流, 用啥学啥. 最后, 如果我选,因性格局限,本科的我会走研究单位或私人企业, 现在的我高校仍是无悔不二之选。你多留意,会发现国内私营交通工程、咨询、技术企业,很多而且越来越多。国营企事业单位,那就更多了。
个人分类: TRANSPORTATION|39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故地重游
yuliping 2009-11-23 17:49
昨天有饭局,我在外面办事,去得较早。由于饭店地点离我以前工作过的单位很近,虽然都在扬州,也和以前的同事经常联系,但是自从 98 年离开原单位后一直没有去过,当时就有一种忍不住的冲动,想回去看看,于是便一路走过去,从博物馆到史可法东路,几分钟步行便到了。 我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是扬州经济干部学校,她还有另外三个名称:江苏工学院扬州分部、江苏省扬州机械工业干部培训中心、扬州市经济管理中等专业学校。我在这里度过了 9 年青春岁月,对单位充满了感情。我才开始工作的时候正是单位的鼎盛时期,当时单位主要从事扬州市经委的干部培训,效益不错,人气很旺,后面由于经济转型,企业大量改制,单位培训办不下去了,就开始办经济管理中专,相当于职业中专,再后来职业中专也难以为继,加上单位主要领导更替,接任的领导没有办法继续让单位生存下去,于是主动和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联系,将单位拱手相送,时间大概在 2004 年前后。其实单位当时只有 30 个员工,坐拥 20 亩地,还有不小的固定资产,无论干什么生存还是没有问题的,单位变迁令人唏嘘不已。 单位马路边的招待所正常营业,但是设备已经相当老化。大门的传达室已经取消,外人可以随便进出。礼堂和我当初作为单身宿舍的平房已经拆了,变成了一片绿地,可能疏于管理,草长得层次不齐,一片衰败景象。教学楼还是老样子,但是已经很破了,所有的教室大门紧锁,一看便知至少数月没有用过。整个单位里面就看到一两个行人。以前作为图书室的小平房还在,里面似乎住着一户人家,可能是留守人员的宿舍。 我在院子里站立了片刻,想着以前的人和事。 89 年,是单位 LZC 书记在我找工作无门的时候把我收下来,至今依然非常感激。当初单身汉的时候,吃过百家饭,元宵节时 LSH 老师让她上幼儿园的女儿给我送过汤圆; SHN 老师也送过自己做的饼子;中秋节在 LCH 老师家吃过饭;食堂的 L 师傅打菜时会给我打很多,而且经常多找菜票,他后来因为好打麻将,出了点事,给单位开除了单位的领导和同事真的不错,当然也难免有些小小不快。现在想想,中国任何单位的都会有的好事和坏事,以前的单位都有过。 单位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当时我几乎是一个没有什么情商的人,很多事情不懂,很多事情也不会做,都是单位同事在潜移默化影响我,等我慢慢明白了许多东西,单位生存也有问题了,无奈便调到了现单位。九年时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这和生活似乎一样,充满了酸甜苦辣,是平常人的人生。晚上吃饭时听现在的一个同事讲,旧单位可能要整体出售了。 当年才到单位时, 6 棵柏树仅一人多高, 20 年,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 2009.11.23 俞立平 于邗上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362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可快速定位论文作者单位及其相关文章的网站(Springer开发)
yahuang 2009-6-15 08:15
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研究,觉得有些用处,与大家共享。 http://www.authormapper.com AuthorMapper searches journal articles and plots the location of the authors on a map. 以下内容来源于图书馆介绍: Springer近期推出了AuthorMapper服务AuthorMapper网站提供浏览模式的搜寻,亦可以用关键词来搜寻,还可以取得各种相关的统计资料利用Google Map来呈现,该数据库目前已经有三百万篇期刊学术论文,透过这个服务使用者可以很方便了解一个学术领域或议题,在各国/各研究机构之间的论文发表数量的比较。
个人分类: 资源|4058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个大小写,相差十亿倍:单晶密度的错误单位mg/m3
热度 1 jiangxh 2008-10-25 15:32
一个大小写,相差十亿倍:单晶密度的错误单位 mg/m 3 蒋晓晖 中国 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联合编辑室 《中国化学》编辑部 , 上海 零陵路 345 号 , 200032 摘要 在来稿中单晶密度计算值的单位 Mg/m 3 不时地由于 SI 数量级词头大小写混淆而错为 mg/m 3 ,引起高达十亿倍的误差!这一错误不仅大量地出现在尚未正式出版的来稿中,而且广泛地存在于国内外已正式出版、涉及单晶密度的化学类学术现刊里。为了防止这一错误在我国的化学类学术期刊里泛滥成灾,一是建议广大投稿者采用另一与 Mg/m 3 完全等价而又不易出错的传统性单位 g/cm 3 ;二是广大审稿者和期刊编辑,特别是统稿编辑和主编,要对密度单位 mg/m 3 这一错误高度重视,对作为 SI 数量级词头的英文字母大小写细致区分严格把关;三是审编者在来稿中发现 mg/m 3 这一错误后,不能只将小写词头 m 改正为大写词头 M 就算完事,而是应向作者明确指出并强调其错误所在和错误的严重性,以利作者日后不再重犯。 关键词 单位、 SI 词头、英文字母大小写、单晶密度、 mg/m 3 、误差、期刊编辑质量 A billion(10 9 )-fol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pital and the lowercase of a letter M(m) used as two different SI prefixes: a wrong unit mg/m 3 for calculated density of a single crystal JIANG Xiaohui Abstract In the manuscripts submitted to Chinese J Chem the single crystal calculated density unit Mg/m 3 is frequently found to be mistaken as mg/m 3 , which means a deviation as high as a billion(10 9 )-fold from the correct value. Such a serious mistake not only can be found in manuscripts but also exists world-widely in the formal chemical-academic publications dealing with single crystal density. In order to prevent this mistake from extending in our relevant journals the following approaches are suggested: 1. the traditional equivalent unit g/cm 3 that is not easily mistaken is adopted instead of Mg/m 3 by authors; 2. referees and editors, especially editors-in-chief, should pay much attention to carefully discriminating between the capital and lowercase English letters M and m to strictly control this error; and 3. detail explanation of this wrong unit mg/m 3 should be provided for the authors who have made the confusion to prevent them from confusing again. Keywords unit、 SI prefix、 capital and lowercase of English letter、 single crystal density、 mg/m 3 、 deviation、 journal editing quality Authors address : Editorial Office, 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345 Lingling Road, Shanghai 200032, China 笔者在长期的编辑工作中,不时地在来稿中会碰到 mg/m 3 ( 包括 mgm -3 和 mg m -3 , 全稿同 ) 这样的单晶密度错误单位。例如,一投稿者在来稿中声称其所获单晶的 X 线计算密度 D c =1.717 mg/m 3 ,即 1.717 毫克每立方米 , 也就是说 1 立方米 大小的该晶体重才 1.717 毫克 ! 迄今为止 , 地球人类世界从来没有发现更没有得到过如此之轻、密度如此之小的物质。众所周知,水的密度为 1 g /cm 3 , 则该物质密度 1.717 mg/m 3 仅为水密度的 10 亿分之 1.717, 即约为水密度的 10 亿分之 2 {(1.717 mg/m 3 ) ∶ ( 1 g /cm 3 )= ∶ ( 1 g /cm 3 )=(1.71710 -3 10 -6 g /cm 3 ) ∶ ( 1 g /cm 3 )=1.71710 -9 2/10 9 } ! 很显然 , 投稿者在这里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错就错在他(她)将密度单位 Mg/m 3 的 SI 数量级词头大写体 M (10 6 , 兆 ) 不小心弄错为小写体的 SI 数量级词头 m (10 -3 , 毫 ), 每立方米重数兆克 ( 吨 ) Mg 的密度单位 Mg/m 3 也就错为每立方米只重数毫克 mg 的错误密度单位 mg/m 3 。 仍以 D c =1.717 mg/m 3 的错误为例,让我们看看这一错误的绝对误差 D c 与相对误差 R : D c = D c , 错 D c, 正 =(1.717 mg/m 3 ) (1.717 Mg/m 3 )= 1.717 Mg/m 3 ( 负号表示减少 ) 相对于正确值的相对误差 : R 正 =| D c |/ D c, 正 =(1.717 Mg/m 3 ) ∶ (1.717 Mg/m 3 )=100% 相对于错误值的相对误差 : R 错 =| D c |/ D c, 错 =(1.717 Mg/m 3 ) ∶ (1.717 mg/m 3 )=1 Mg/mg= 10 6 g / ( 10 -3 g ) =10 9 错误值与正确值之比 r : r = D c, 错 / D c, 正 =(1.717 mg/m 3 ) ∶ (1.717 Mg/m 3 )=1 mg/Mg=10 -3 g /( 10 6 g )=1/10 9 也就是说 , D c =1.717 mg/m 3 的误差相对于正确值来说已是百分之百地完全错了 , 相对于错误值本身来说则高达十亿倍。或者说,将 1.717 Mg/m 3 的密度一个大小写错误写为 1.717 mg/m 3 以后,该单晶的密度便被缩小到了原值的十亿分之一! 一般地说,相对于学术内容及英文语法等方面的错误而言,英文字母大小写的混淆属于一种微不足道的小错误。实际情况下,人们很多时候的确并不去区分这种大小写。即使是对同样作为 SI 数量级词头使用的小写体 k (10 3 , 千 ) 、 c (10 -2 , 厘 ) 来说 , 错误的 Km 、 KJ 、 KeV 、    KHz 、 Cm 等的使用几乎已成为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现象。由于它们的大写体 K 、 C 并不作为另外的数量级词头使用 , Km 、 KJ 、 KeV 、 KHz 、 Cm 等仍然被人们理解为千米 km 、千焦 kJ 、千电子伏特 keV 、千赫 kHz 、厘米 cm 等,从而并不引起什么严重后果。但在英文第 13 个字母的情况下,问题则截然不同:由于其大写体 M 与小写体 m 分别被用作为代表不同数量级的 SI 词头 10 6 ( 兆 ) 与 10 -3 ( 毫 ), 其 微不足道 的大小写混淆引起的差错则将高达九个数量级 (10 9 ) !在这里真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也! 稿件中的单晶密度错误单位 mg/m 3 会不会逃过某些粗心审稿人和编辑的审查最后出现在正式出版发行的期刊里呢?带着这一疑问,笔者核查了国内外一些涉及单晶密度的化学类学术现刊 (2002-01 到 2007-09)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 结果发现,不仅在我国的这类期刊里 ,在美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等发达国家的这类著名国际 期刊里也都程度不同地出现这种错误。由参考文献 不难看出 , 包括台湾地区 在内 , 我国几乎所有涉及单晶密度的化学类学术期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种错误。一般情况下 , 出错文章的中、英摘要及正文各部分都同时使用错误的 mg/m 3 ; 有的则是同一篇文章里正文部分使用正确的 Mg/m 3 , 但中英摘要里却使用错误的 mg/m 3 , 或恰恰相反 。更有甚者,在同一正文部分晶体学参数文字描述处用正确的 g/cm 3 , 但参数列表里却使用错误的 mg/m 3 。 犯这一错误的人可以说与其国别或人种无关。不只是中国 、阿尔及利亚 、土耳其 、墨西哥 、印度 等发展中国家的作者,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以色列 等发达国家的 优等民族 作者也都犯这一错误。资料同样地显示,尽管这一组 SI 数量级词头 M/m 属于西语体系的大小写字母 , 但以西语为母语的作者 , 既使是英 美 人士 , 也仍然与非西语体系的人一样易犯这一错误。也就是说,犯这一错误的人与其语种亦无关。这些都说明,这一大小写错误是整个人类都容易共犯的一大通病。 这一错误基本上也与期刊本身无关,而只取决于作者,取决于作者撰写论文时将 Mg/m 3 误写为 mg/m 3 的最原始性错误。因为在这之后 , 这一错误便很少再受到期刊审编方面的干预而一路绿灯最后直接出现在正式出版物里。 例如我国某教授 S 氏作为通讯联系人在 Journal of Rare Earths 和 中国稀土学报 发表的文章里 , 反复多次将 Mg/m 3 误写为 mg/m 3 , 而没有得到两刊审编方面的及时更正 ; 2006, 24(3): 264 - 267 ; 2005 , 23(6) : 653 - 656 ; 2003 , 21(5) : 505 - 509 ; 2002 , 20(6) : 592 - 595 ; 2002, 20(5): 374 - 377; 2002, 20(5): 370 - 373; 中国稀土学报 见 2005, 23(6): 650-653; 2003, 21(6): 626-630; 2003, 21(5): 608-611; 2002, 20(5): 398-401], 从而使单晶密度单位错为 mg/m 3 的文章占其 2002-2006 年度在这两刊发表的所有涉及单晶密度论文的绝大部分。又如美国密歇根大学 ( Uni v ersity of Michigan) 的 Vincent L. Pecoraro 也在多种期刊里 自由地 使用错误的 mg/m 3 。这些都充分地说明,发生错误的这些期刊,不但其广大的审稿队伍没有意识到这一词头大小写错误,而且编辑部本身也没有意识到这一严重错误,或者工作粗枝大叶欠仔细,在内审、编辑加工、校对 ( 包括互校 ) 、统稿及主编最后把关等各个环节都没有发现并及时为作者订正这一错误,结果使得作者的 mg/m 3 这一初稿中的原始性错误得以逃过审编两道大关 , 最后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正式出版物里。因此可以说,正式出版的期刊里出现这一错误 , 编辑部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 时至今日 , S 氏也似乎仍没有意识到这一词头大小写错误。尽管早在 2003 年 科学通报 就为其错误改正为 Mg/m 3 后发表 , 但就在最近的一些文章里 S 氏仍在使用错误的 mg/m 3 。这很可能是 科学通报 当时的修改并没有与作者见面 ( 因为有可能被认为仅仅是很小的改动而忽略 ), 或者虽然告知了作者 , 但只是简单地将 mg/m 3 中分子的 m 修改为 M, 并没有明确地向作者指出和强调其大小写混淆之错误所在及误差高达九个数量级之严重性而引起该作者的充分注意。 这一错误基本上与期刊本身无关一说的另一层意思 , 是指与期刊的种类无关 。不管是综合化学类 ( 一级学科类 ) 的综合性杂志 , 还是结构化学类 ( 二、三级学科类 ) 的专业性期刊 , 只要涉及到单晶密度 , 就都会犯将其单位刊印成 mg/m 3 的错误 。 Journal of Rare Earths 和 中国稀土学报 是我国期刊里犯这一错误次数较多的典型代表,而 J Am Chem Soc 、 Inorg Chem 、 Organometallics 、及 Crystal Growth Des 则是美国杂志 mg/m 3 泛滥的重灾区。 人们为什么如此容易和频繁地将 Mg/m 3 错写为 mg/m 3 、职业编辑也难以发觉这一错误呢 ? 究其深层原因 , 可能有五。一是小写体字母 m 与大写体字母 M 在结构形状上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 M 很有可能被写为 m 。二是小写体 m 被使用和出现的字频比大写体 M 更高、更被人们所熟悉和习惯性使用, M 也就很容易被人们顺手写为 m 。三是分母的小写体字母 m 对分子中也使用同样的小写体字母 m 而不是大写体字母 M 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 结果导致 mg/m 3 而非 Mg/m 3 。四是全小写 mg 组合比大小写 Mg 组合写起来更顺手 , 看起来也更匀称和谐。五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 毫克 mg 的出现和使用远比兆克 Mg 多得多 , 很大程度地更被人们所熟悉和习惯性使用。比如 : 某药片重 100 mg, 含药 10 mg; 新国家标准中规定室内甲醛含量不能高于 0.08 mg/m 3 ; 饮用水氟化物指标为 1.0 mg/L 等等。相反地 , 兆克 Mg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却很难碰得到 , 也就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几乎没有什么空间和地位。从而要书写 Mg ( 兆克 ), 必须要在明确提醒和格外牢记于心的情况下才不至于被不自觉地写为 mg ( 毫克 ) 。这可能与 Mg ( 兆克 ) 这个单位所描述的量相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来说太大 , 大得人们难以想像有关。 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在我国相关期刊里继续出现 Mg/m 3 误为 mg/m 3 的错误呢 ? 一是建议广大投稿者采用另一与 Mg/m 3 完全等价而又不易出错的传统性单位 g/cm 3 。 Mg/m 3 既然容易出错,就有理由尽可能回避之。而且 Mg 正好与金属镁的化学符号 Mg 相同 , 极易引起某种错觉。同时 g/cm 3 也是一个使用 SI 词头后的国际通用 SI 组合式导出密度单位 , 其描述的每立方厘米重数克的质量大小也便于想像。该办法特别适用于那些常将 Mg/m 3 弄错的人。如坚持使用 Mg/m 3 作单位 , 则必须注意 SI 词头 M 不得大小写错为另一 SI 词头 m 。二是广大审稿者和期刊编辑,特别是统稿编辑和主编,要对密度单位 mg/m 3 这一错误高度重视,对作为 SI 数量级词头的英文字母大小写细致区分严格把关。首先编辑部要选用那些能识别这一大小写错误、心细的学者当审稿人。然后编辑部内部各环节的工作都要细致认真,细致到不放过任何一个字母大小写的误差 ; 再不能面对作者原稿中的 mg/m 3 这一错误无所觉察和干预 , 任其蒙混过关。鉴于 mg/m 3 这一错误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 建议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将这一错误收于《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等文件中,在期刊编校质量检查和评比时,每发现一处 Mg/m 3 错为 mg/m 3 , 便课以高分重罚 , 促使各编辑部为确保和提高其期刊编辑质量而杜绝 mg/m 3 的错误。三是审编者在来稿中发现 mg/m 3 这一错误后,不能只将小写词头 m 改正为大写词头 M 就算完事,而是应向作者明确指出并强调其错误所在和错误的严重性,以利作者日后不再重犯。 编辑工作是一项细致的工作 , 要细到一个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 细到大写英文字母O与阿拉伯数字 0 、小写英文字母 l 与阿拉伯数字 1 的区分 , 细到一对结构形状完全相同英文大小写字母 C/c 、 K/k 、O / o、 P/p 、 S/s 、 U/u 、 V/v 、 W/w 、 X/x 、 Z/z 等的区分 , 等等。 M 与 m 的区分还不是太难的 , 更难区分也更容易混淆的是同样作为我国 SI 数量级词头使用的 P (10 15 , 拍 ) 与 p (10 -12 , 皮 ) 、 Z (10 21 , 泽 ) 与 z (10 -21 , 仄 ) 这两对。因为它们大小写的结构形状完全相同,所不同的仅仅是相对的大小尺寸。而它们一旦大小写混淆 , 误差则更巨大,将分别达到 27 个和 42 个数量级!因此对英文字母大小写的错误 , 特别是在作为数量级词头使用的情况下 , 决不能等闲视之 ! 本文的发表如能引起我国化学类学术期刊 , 特别是参考文献 里 榜上有名 的那些期刊对 mg/m 3 这一问题的关注 , 从而在今后杜绝掉这一已经十分普遍而性质又极端严重的错误 , 其主要目的便达到了。 本文曾得到南京大学 杨侠 博士、本室鲁亚娟、丁卫峰同志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忱! 参考文献 1 Du QY, Qin JH, Wu HX.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Supramolecular Compound n Constructed from Hg I and C-H O Linkage.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2007 , 26(7) : 817 - 821 . 2 蒲红玉 , 李海 霞 , 杨秀培 , 等 . 晶体的水相合成与表征 . 化学研究与应用 , 2007 , 19(6) : 675 - 678. 3 眭云霞 , 温丽丽 , 张欢 , 等 . (NH 4 ) 2 (15-crown-5) 3 及 (NH 4 ) 2 (benzo-15-crown-5) 4 0.5H 2 O 配合物单晶 的结构和电子顺磁共振 . 中国科 学 B 辑 : 化学 , 2007, 37(2) : 164 - 169 ; 英文版 Sui YX, Wen LL, Zhang H, et al. Crystal structure and single crystal EPR of (NH 4 ) 2 (15-crown-5) 3 and (NH 4 ) 2 (benzo-15-crown-5) 4 0.5H 2 O.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2007 , 50(5) :607-613 4 赵丽芳 , 陈亚芍 . 稀土配合物 2 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 化学学报 , 2007 , 65(8) :667-672. 5 黄蓓 , 辛凌云 , 杜巧云 . 超分子化 合物 2NO 3 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 化学世界 , 2007 , 48(3) : 132-134. 6 张建臣 , 曹书霞 , 赵军峰 , 等 . O- 磷酸 - L - 丝氨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 有机化学 , 2007 , 26(2) :218-222 . 7 饶小平 , 宋湛谦 , 姚绪杰 , 等 . 脱氢枞胺 (5- 硝基 ) 水杨醛 Schiff 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 林产化学与工业 , 2007 , 27(1) : 1-7. 8 Zhou JL, Chen QY, Gu YY, et al.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and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polymeric W(Mo)-Cu-S cluster.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 2006 , 16(S1) : S178-S182. 9 鞠艳玲 , 张婷婷 , 李夏 . 镝与对氟苯甲酸、 2,2- 联 吡啶三 元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表征 . 应用化学 , 2006 , 23(12) : 1047-1049. 10 Li YF, Zhang LM, Wu LL, et al. 12- Ring Network Coordination Polymer { 2 H 4 V 4 O 14 } n Formed by Linking cyclo- 4 - with Cu(C 4 N 2 H 10 ) 2 +4 Cation Clusters.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 2006 , 22(6) : 688 - 691. 11 陈永宽 , 谢冰 , 刘欣宇 , 等 . 圆柚酮 的晶体结构及在烟用香精香料中的应用 . 精细化工 , 2006 , 23(10) : 980-982. 12 薛慧清 , 薛慧峰 , 吴彪 , 等 . 8-hydroxyeremophil-7(11)-ene-12,8(4,6)-diolide 分子的晶体结构 . 化学物理学报 , 2006 , 19(6) : 519-522. 13 冯巧,马江涛,崔丽娜 . 配位聚合物 的合成和光谱性能研究 . 化工时刊 , 2006 , 20(6) : 23-26. 14 周健 , 刘星 , 陈振锋 , 等 . Schiff 碱吡啶 -4- 甲醛缩氨基脲钴 ( Ⅱ ) 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 合成化学 , 2006 , 14(5) : 471-475, 483. 15 Peng HM, Yao YM, Deng MY,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Polynuclear Yttrium Trifluoroethoxide and its Activity for Oligomerization of Phenyl Isocyanate. Journal of Rare Earths , 2006 , 24(4) : 509-512 . 16 张发亮 , 贾恒庆 , 胡宁海 , 等 . 2 Yb(-Br) 2 Li(THF) 2 THF 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 中国稀土学报 , 200 6 , 24(4) : 495-498. 17 韩巧凤 ,  王瑛 , 杨绪杰 , 等 . 正丁基 黄原酸铜与三苯基膦配合物的结构和表征 . 化学通报 , 2006 , 69(2) : 148-150. 18 Ren N, Zhang JJ, Wang RF, et al.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Complex 0 .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 2006 , 53(2) , 293 - 298. 19 郑玉婴 , 吴文士 . 水杨醛缩氨基 硫 脲合钴 ( Ⅱ ) 的晶体结构及其荧光性质 . 分子科学学报 , 2006 , 22(1) : 41-46. 20 Fan G, Gao SL, Chen SP, et al. Mixed-valence copper coordination polymers based on CuSCN or CuN 3 as bridging motif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Chemistry , 2005 , 48(S1) : 41-44. 21 李筱芳 , 冯亚青 , 尤旭东 , 等 . 喹唑啉 稠合螺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 构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2005 , 26(2) : 270-272. 22 王君 , 张朝红 , 孔玉梅 , 等 . 九配 位 Sm 3+ , Eu 3+ 和 Gd 3+ 与 EDTA 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 . 稀土 , 2005 , 26(1) : 5-11. 23 徐强 , 杜淼 , 宋仲容 , 等 . DACO-Cu Ⅱ -SCN - 三元配 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结构研究( DACO=1,5- 二氮环辛烷) . 无机化学学报 , 2005 , 21(1) : 109-112. 24 Yang BH, Zhang WD, Gu ZB, et al. A New Labdane Diterpenoid from the Bark of Larix olgensis Henry var. koreana Naka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 2004, 15(8) : 919-920. 25 李增和 , 银陈 , 王如骥 , 等 . Co( 2 -bpy)V 2 O 6 (bpy=4,4- 联吡啶 ) 的水热合成和晶体结构 . 物理化学学报 , 2003 , 19(12) : 1133-1137. 26 Yu HT, Zhang WX, Bai DR, et al .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a Novel Molecule Containing a Triarylamine and an Oxadiazole Unit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 2002 , 20(10) : 1060-1064. 27 Boyer JL, Ramesh M, Yao HJ, et al. Redox-switched Complexation/Decomplexation of K + and Cs + by Molecular Cyanometalate Boxes. J Am Chem Soc , 2007 , 129(7) : 1931 - 1936. 28 Kawano M, Hirai K, Tomioka H, et al.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Triplet Diphenylcarbenes by in situ X-ray Crystallographic Analysis. J Am Chem Soc, 2007 , 129(8) , 2383-2391. 29 Beckmann J, Heek T, Takahashi M. The First Mixed-valent Antimony(III/V) Oxo Clusters (2,6-Mes 2 C 6 H 3 Sb) 2 (ClSb) 4 O 8 and (2,6-Mes 2 C 6 H 3 Sb) 4 (ClSb) 4 (HOSb) 2 O 14. Organometallics , 2007 , 26(15) : 3633-3635. 30 Duboc C, Phoeung T, Zein S, et al. Origin of the Zero-field Splitting in Mononuclear Octahedral Dihalide Mn II Complexes: An Investigation by Multifrequency High-field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Inorg Chem , 2007 , 46(12): 4905-4916. 31 Khramov DM, Bielawski CW. Donor -a cceptor Triazen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Study of Their Electronic and Thermal Properties. J Org Chem, 2007, 72(25) : 9407-9417 . 32 Lucassen ACB, Karton A, Leitus G, et al. Co-crystallization of Sym-triiodo-trifluorobenzene with Bipyridyl Donors: Consistent Formation of Two Instead of Anticipated Three NI Halogen Bonds. Crystal Growth Design , 2007 , 7(2) : 386 - 392. 33 Nehete UN, Chandrasekhar V, Anantharaman G, et al. Molecular {(SnO) 6 } Trapped by Two {R 2 Si 2 O 3 } Fragments: X-ray Single-crystal Structure of . Angew Chem Int Ed , 2004 , 43(29) : 3842-3844. 34 Hodgson DM , Fleming MJ , Xu ZQ , et al . 3-Hydroxypyrrolidines from epoxysulfonamides and dimethylsulfoxonium methylide. Chem Commun , 2006 , 3226-3228. 35 Barnes NA , Godfrey SM , Halton RTA , et al. Preference for a C 3 conformation in tris-dimethylaminophosphonium cations: acomparison of the reactions of (Me 2 N) 3 P with IX (X = Cl, Br, I, CN). Dalton Trans , 2007 , 3252-3258. 36 Cheng HY, Liu SX, Xie LH, et al .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 Supramolecular Compound Based on Waugh-type Polyanion and Moroxydine. Chem Lett , 2007 , 36(6): 746 - 747. 37 Djeghri A, Balegroune F, Guehria-Laidoudi A, et al.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anhydrous copper suberate: . Journal of Chemical Crystallography , 2007 , 37(2 ): 97-101. 38 Sezer S, Ozdemirhan D, Sahin E, et al. Conformational control on remote stereochemistry in the intramolecular PausonKhand reactions of enynes tethered to homoallyl and homopropargyl alcohols. Tetrahedron: Asymmetry , 2006 , 2981 - 2986. 39 Burgueno-Tapia E, Hernandez-Carlos B, Joseph-Nathan P . DFT, solution, and crystal conformation of eremophilanolides.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 2006 , 825(1-3) : 115 - 123. 40 Kumar S, Kaur P, Mittal A, et al. Regio- and stereochemical aspects in the synthesis of homoallylic alcohols from benzoins and their iodocyclisation to 2,3-diphenyltetrahydrofurans. Tetrahedron , 2006 , 62 : 4018 - 4026. - - 转载自 编辑学报 2008 , 20(5): 402-404. 有修补
个人分类: 科技编辑与出版|2325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2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