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关键科学问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如何凝练具体的关键科学问题?
热度 10 qsqhopeiggcas 2018-8-31 09:34
今年国基放榜后,有些未“中标”的申请人对评审意见“不服”,把本子和意见发给我看看问题出在哪。诚然,未“中标”的具体原因很多,在此不做详谈,仅聊聊涉及到的共性问题,即“关键科学问题”。 国基申请时,未中标的的一个常见重要原因是不少申请人没有提出明确的科学问题,或者凝练出的科学问题“欠火候”。 科学问题是指,在一定的认知水平下, 存在于科学知识体系内和科学实践中有待解决的难题。大家晓得, 提出和抓住问题是科学研究“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大科学家波尔曾指出:“准确地提出一个科学问题,问题就解决了一半。”重大科学突破往往始于凝练出关键科学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虽然解决问题很重要,但提出关键科学问题似乎更重要。 那么,关键科学问题的内涵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得满足:(1)若向前推进一步或解决之,有重要意义;(2)属于制约某具体学科领域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旦找到正确的“突破口”或开启“那把锁”的“钥匙”,则势若破竹,能深入揭示隐藏在“黑暗”中的自然现象演化奥秘。虽然自然现象的演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往往“万变不离其宗”,找到了这个“宗”,就等于找到了“突破口”或“钥匙”。有人提出的科学问题虽有重要意义,但太泛不具体,看不出“突破口”在哪儿,说明对关键科学问题的凝练不到位,容易被评审专家“灭掉”。 例如,降雨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大,有人以“强降雨作用下岩质斜坡失稳机理”为关键科学问题,这个合适吗?这个问题确实对减灾防灾很重要,值得研究,但太泛,不是一个好问题,因为岩质斜坡有好多种,科研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分类,如果改为“强降雨作用下顺层岩质斜坡失稳机理”要好一些。再深入想想,降雨是外因,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当降雨渗入到坡体内部潜在滑面上时,滑面介质的力学属性及其演化行为对斜坡稳定性起主控作用,如果降雨的作用未使其达到峰值抗剪强度,那么不管雨有多大,那么这个坡还是稳定滴。如能想到这一层,关键科学问题可改为“ 强降雨作用下顺层岩质斜坡滑面介质的软化效应 ”更好一些。再深入想想,由于降雨入渗作用很复杂,涉及到补-径-排-渗过程,难以量化,不如改为“ 顺层岩质斜坡滑面介质的水致软化效应 ”,更加具体明确,也便于制订可行的研究方案,貌似更能说服专家。 显然,关键科学问题的凝练与科学发展水平和人们对某一问题的认识程度有关,仍以上述问题为例,让“二班人”凝练,提出的关键科学问题会是“潜在滑面中多锁固段逐次累进性破裂导致大型斜坡失稳机理”,这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诸多大型斜坡滑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锁固段,斜坡稳定性主要受其支配;二是不管降雨或地震,都是外因对锁固段破裂过程的影响因素,在研究这类坡的失稳机理时,只要抓住最后一个锁固段是否发生宏观破裂这个“宗”就够啦,反正做预测就必须要进行监测,外因的影响完全可通过监测数据得以反映,依靠建立在机理清楚基础上的锁固段宏观破裂预测模型,可无需考虑很多难以量化的中间过程“细节”。 科学问题的凝练往往会引入新概念、带来新理论或方法的发展,其是构成人类知识体系的基石。对科学问题凝练的越深入,越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越能推动认识水平的提高,越能提出扎实的新理论或方法,这对推动科学发展大有裨益。 鉴于此,为了科学的进展,也为了基金能“中标”,童鞋们没事儿就深入琢磨本质科学问题和解决之道吧。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80406 次阅读|21 个评论
证候指数简介与证候关键科学问题的重大突破
热度 1 zhj71626 2014-5-21 20:30
证候指数简介与证候关键科学问题的重大突破 赵宏杰(吉林市中医院 吉林吉林 132011). 关键词:证候指数;关键科学问题;证候;重大突破;评价 摘要:国家、中医药学科需要取得证候关键科学问题重大突破。笔者提出证候指数方法自认为取得了证候关键科学问题的重大突破,寻求评价、确认、推广。 证候研究是中医学现代研究的重要方向。证候现代研究有若干关键科学问题,其中证候客观化、证候微观化、证候生物学基础、证候量化、证候疗效评价等问题,都涉及了中医学如何利用现代医学生物学和现代科技发展自己的问题。各种总结认为相关的研究项目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但是没有提关键科学问题取得重大突破。 笔者提出的证候指数,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综合评价方法和综合指数方法,综合利用证候传统四诊信息和现代医学生物学理化指标,并且可以形成无量纲的数量化表达,从方法学上实现了证候关键科学问题的重大突破。 为了宣传和推广,所以写成此文,寻求质疑、批评、讨论、合作、支持。 1.国家、中医药学科需要重大突破;权威推动可以大幅提高推广效率 1.1国家、中医药学科需要重大突破 如同近30年的国内各个学科一样,中医科研人员在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兢兢业业殚思极虑;因为前些年的投入严重不足,大家的努力比其它学科还要多几倍。中医学现代研究不仅仅是中医人在做,近年来973计划等项目的资料显示国内多个高等院校、许多现代科技学科的众多学者参与了中医药的研究;这也是取得各种重要进展的重要因素。 习近平主席去年会见WHO总干事陈冯富珍时说要促进中西医结合。习主席说中国将迎难而上,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习近平版的医改中西医结合依然要发挥重要作用(可参看陈竺的讲话)。 一方面2015年的973计划指南中医理论专项的数目减少了;另一方面2014年全国政协委员吕爱平指出:“目前,传统中医药服务能力没有充分发挥,中医药临床服务能力在全国总体健康服务的比例有逐渐下降趋势,我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合作、融合的特色和优势没有凸显。” 所以说国家、中医药学科都需要证候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证候指数研究的深入开展和推广可以很好的促进上述问题的解决,在此恳请各位重视证候指数研究。 1.2权威推动可以大幅提高推广效率 中医学现代研究是学科交叉研究,而且由于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体系的差别、跨度大;其顺利开展的困难也更大。 笔者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一是得到评价的困难大,同时熟悉中医学和现代科技的学者极少,表现为对我的研究虽然基本上没有质疑,但是说赞同也非常困难;二是组建研究团队的困难大,中医学现代研究的队伍仍然不多,评价的困难大幅增加了组建研究团队的困难。笔者的证候指数研究在2010年和2012年两次获得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会议演讲的情况下仍然很难找到合作者,就是例子。 中医界的情况是学术权威推动的研究方向(包括基金指南支持的方向)非常容易得到追捧。因此我期待大家能够认可并且推动学术权威认可证候指数的研究,以便在国内推广的快几倍几十倍。 2.证候指数方法简介 证候指数的理论基础较多涉及证候模型观、黑箱理论(目前应用层面可以用隐函数解决,张连文等有研究)和王永炎院士证候概念中的内实外虚、多维界面。 四诊合参是中医证候分析的经典方法,四诊信息是多属性信息,或称多维信息;合参是多属性信息处理方法,合参得出的结果即证候类型。传统中医的做法中四诊信息的望闻问切获得的,合参用法是属性数学的方法(有的也称为圆机活法)。证候指数做法中,四诊信息包括了传统的望闻问切信息和理化检测指标:影像学指标、功能检测指标、生化指标、病理指标等;合参的用法采用现代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多属性综合评价、多属性整合判断、多指标评价这样的方法。合参得出的结果即包括证候类型也包括证候类型的具体量化数值。 综合评价法(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是指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标的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多变量综合评价方法,或简称综合评价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如不同国家经济实力,不同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小康生活水平达标进程,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等,都可以应用这种方法。 建立证候指数:搜集若干M疾病N证候疾病、证候诊断和理化指标的临床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基于四诊信息、理化指标的证候综合评价,给出评价的具体数值结果;这个结果我们称之为证候指数。根据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我们就可以对新的M疾病N证候的理化指标资料,进行证候指数的计算评价,得到证候类型和量化的数值。 3.证候指数方法的价值 证候指数方法差不多可以同时实现证候客观化、证候微观化、证候生物学基础、证候量化、证候疗效评价等问题在临床应用层面的解决。 3.1完整保存和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具备整体、动态、联系、协调的原则和方法,能够反应中医优势和特点。) 3.2实现了指标的客观化,吸收了证本质研究和证候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的成果,包容性强大,能够及时吸收传统证候研究和现代医学研究的进展; 3.3 与结局指标比,可以让患者和医生及时的看到变化,与量表指标比,适用面更广; 3.4过去有学者用证候积分,但是对于向其他学科和全社会介绍中医,展示中医的科学内涵,指数这个概念价值极大,因为指数概念与非线性,周期波动性、隐函数,复杂系统,信息这些概念的关联度远远高于积分这个概念; 3.5 对于基层单位和简便化需要高的地方和时刻、危机时刻有意义;有利于观察体内多层次、多环节之间的互动关系。 4.结语 习主席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落实到中医科研上,应该包括学术自信。中国人提出了中医学现代研究的课题,中国人应该能够评价这个课题是否取得重大突破了。我们不至于把这个评价权交给西方人吧。 还有就是怎样及时评价的问题了。 更多文章请登录cnki、万方检索赵宏杰吉林市中医院。 参考文献: 黎明全;赵宏杰;王洪峰;创立证候指数、证候替代指标的方法及方法学基础.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2010-07-01 张学斌;赵宏杰.证候指数证候替代指标方法对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关键突破性作用简介.中医临床研究杂志;2014-2: 作者简介:赵宏杰( 1971-),男,吉林吉林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学和证候现代研究方法学、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
个人分类: 证候指数.证候替代指标|160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yaozi824 2014-5-1 22:43
  许继军(长江科学院)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不同区域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也不一样。 好的水生态文明伦理形态,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 。现在我们设计人员和水利工作者需要人文科学。    盛东(湖南省水利厅) :不同的区域其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不同,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同。 水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及指标量化研究理论与实践 ,应成为一个研究课题。同时, 水生态文明的工程建设一定要与当地的水文化结合起来 。中外主要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人文与美学思考——还是从人水关系着手,论述水利工程的建设背景及其建成后产生的影响。有的甚至已成为著名文物古迹,有的是壮美风光,这些都值得我们总结和学习。    常留红(长沙理工大学) :评价指标应每个维度一个指标体系,最终实现全效益最优,确定综合评价指标。我们现在有个误区,认为一切都是可量化的,且多以有用论居多,这样会误导建设的实施,再次走上类似GDP考核的魔圈。因此,指标体系,应当是一个集量化指标和定性指标于一体的半结构模糊体系,如社会效益和部分生态效益,是无法量化的。面临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新挑战,适应经济社会和自然科学自身发展规律,水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发挥作用,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这是新起点上的新问题。    左其亭(郑州大学) :水生态文明伦理形态——属于“文化”研究范畴。研究水文化,形成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非常重要。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搞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试点工作,现在有些地方还是想着多争取工程,对“文明”或者“文化”层面的考虑偏少,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有可能仅仅带来新一轮的水利工程建设,而没有达到真正目的。    赵贵章(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涉及自然科学问题,更多地涉及社会科学方面的问题。    张凯(安徽宿州市水利局) :水生态建设需要循序渐进,不可盲目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们水利部门来说很好理解和支持,但对于地方政府来讲却有一定的难度。要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划,紧扣关键瓶颈问题,多领域协同推进。    李云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古代水利工程可以为“水生态文明”提供有益借鉴 。水利在历史上的区域特色是非常鲜明的,这是由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和区域文化的差别共同决定的。这些条件的差异现在仍然存在,但表现在水利工程上,差不多被水利技术的一元化抹平了。    夏寒(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 水生态文明建设应该统筹现有的农村建设 。水生态文明建设不应该是水利部门的事,应该成立一个综合协调小组,下属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水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在生态文明的理念下,实施水利工程。    姜双林(浙江农林大学) :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个世界性难题,至今尚无绝对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或许需要科学技术、市场力量和法律规范的共同作用,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制度文明去规范人的用水行为,才能做到人水和谐。当前,改革水行政管理制度应是当务之急,要把权力关进笼子,改变对资本的偏爱和仁慈,让排污者或不当用水者负起应有的责任,建立起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一起合作监管的新型伙伴关系,是未来中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但采用什么方法将两者融合是个难点,单靠制度肯定不行,更依赖于人们社会文明意识的增强和理念的提高。    刘汪洋(安徽安庆市水利局) :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就像两个模型一样,需要耦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作用,这个耦合过程就是融合和创新。人文是一种关怀,自然科学是技术手段,融合了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层次更高,也就越接近文明。水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如此。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4年4月17日 责任编辑:陈帅
个人分类: 水资源|19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解决中医学现代研究关键科学问题 开拓973计划中医研究新领域
热度 2 zhj71626 2014-3-5 21:25
解决中医学现代研究关键科学问题 开拓973计划中医研究新领域 To solve the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in modern research of TCM Open up new research fields of 973 Plan’s TCM research 赵宏杰 (吉林市中医院 吉林吉林 132011) 关键词:中医学现代研究 关键科学问题 973计划 证候 Key words: modern research of TCM; the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973 Plan;Syndrome 摘要:如何评价中医学现代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否解决,是确认相关研究是否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笔者利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阐释中医学科学内涵,从多个角度取得了突破。期待更多的认可。 Abstract : I recently completed and published dozens of papers use modern scientific methods to explain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CM theorys, brief summary is as follows。 中医学的现代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得到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项目和973计划的支持,相关的总结认为研究项目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但是没有提关键科学问题已经解决或者重大突破。对其他中医学现代研究情况的总结,也没有提关键科学问题已经解决或者重大突破。 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或者重大突破意义重大,其评价标准和评价流程如何能够做到及时准确,是个新的问题。笔者近年来完成并发表了几十篇利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阐释中医学科学内涵的文章,自认为多项研究符合评价标准;为响应习主席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号召,扩大影响,特扼要总结如下。 1. 如何评价中医学现代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否解决了? 笔者以为至少有两点,一是从事现代科学前沿研究的人能够读懂理解中医学所讲的内容、或者无法质疑中医学的内容。二是中医学能够利用现代医学生物学的知识充实发展自己,同时可以为中医学开拓出许许多多的新的研究领域。这两方面包括解释性的阐述和应用性阐述。 笔者下面的研究:证候的模型观;宏观方法、宏观学科、宏观模型;五行藏象、关系医学与复杂系统的相关性解读;证候指数与四诊合参;中医之医学生物学与中医之理论生物物理学(参见下面的介绍);都体现了上述特点。 虽然科技部基础司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每年和每个五年计划都征求中医学现代研究重要的研究方向,但是由于此研究学科交叉的特殊性和笔者自身的不足,所以未能进入相关研究。 1.1 973 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中医理论专题只有基于临床的气血相关理论研究和基于临床的灸法作用机理研究两个重要支持方向,明显低于历年3-4个方向。以国家把中医药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决心看,这只能解释为指南的编写者认为中医学现代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没有解决,找不到更多的领域和方向来支持。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曾经对973中医研究提出期望,其三是要加强团结合作,注意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动员中医界以外的更多学科参与,共同发扬光大中医理论。历年的973中医项目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次支持方向的缩水,与关键科学问题悬而未决关系几何?以后会不会再减少甚至取消?笔者不知道。但是笔者知道自己的研究可以帮助指南的编写者多找几个方向。 如果充分体现基础性和前瞻性的973项目都减少了对中医学的支持,那不能不说关键科学问题对中医学术发展有巨大的制约作用。 指南的编写者应该至少包括两部分专家,中医方面的和现代科学方面的。我推测的情况是,现代科学方面的专家不知道中医学科的全面情况,所以找不出他们认可的方向;而中医学方面的专家根据自己的看法推荐的许多研究方向,往往得不到现代科学专家的认可。这里面可能的问题一是漏选了若干方向,一是对所选方向的科学内涵的解释,没有能够让现代科学专家听懂。 1.2 其实,这是一个交叉学科研究普遍遇到的问题,加上中医学的特殊性。同样是现代科学内部的学科交叉都极其困难,加上中医学不同于现代科学的体系。过去的中国科学界并没有几项在国际领先的研究,对前沿问题的评价自然比较陌生,所以困难更加严重了几倍。过去有钱学森这个科学大家为中医界的多学科研究做支持,情况稍微好一些;我的研究成型的过程中,钱学森年事已高请教起来极为不方便,所以得到认可的慢是正常的。现代科技界的一些超前研究得到诺贝尔奖为代表的评价尚且需要几十年,笔者的研究被认可的晚一些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以笔者目前单位所处的情况看,973计划中医项目多少、有没有跟这太遥远。所以,笔者只是客观的介绍介绍观点。 2. 中医学现代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与解决 《中医药学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现代研究》提出了证候、方剂、针灸原理三大核心科学问题,笔者主要研究的是证候,认为证候即是中医学现代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因为文章比较多,所以扼要的总结如下。 2.1 证候的模型观 证候是应用宏观方法建立的宏观的人个体整体层次的病理生理学模型 。古典西医的四行体液模型是与中医 五行藏象证候大体近似的层面的模型 。 近100多年来现代西医更加熟悉还原论,所以对古典西医的这个模型相当生疏。 吴睿指出:今天有许多生物学家的确是从“计算”的角度,来看待数学对生命科学的作用的。然而,对于理解生命现象来说,计算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今天的生物学者,数学的价值应该体现在“模型化”(modelling)方面。通过模型的构建,那些看上去杂乱无章的实验数据将被整理成有序可循的数学问题;通过模型的构建,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本质将被清晰地抽象出来;通过模型的构建,研究者的实验不再是一种随意探索,而是通过“假设驱动”(hypothesis-driven approach)的理性实验,就如同物理学家的工作一样。 如果采用这样的假设:生命的本质最终是体现在数学规律的构成上,那么,没有数学显然就不能真正和彻底地揭示出生命的本质 。 系统生物学快速发展以来,模型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如何建立宏观的人个体整体层次的病理生理学模型,对接中医宏观模型与生物医学的微观数据,笔者给出了自己的方法。比如以代谢物组学为参照介绍血液指纹图谱中医药信息学研究方法 。 医学系统生物学即系统医学,开始把整合数据指标建模作为自己的灵魂,向宏观医学回归,国际系统生物学、代谢组学的前沿人物频频光顾中国关心中医,可以看作是认可中医模型方法的巨大潜在价值。 古希腊的土、气、水、火四元素模型和中国的阴阳五行模型为什么容易被认为是伪科学呢?(先不讨论伪科学的提法的属性) 从模型角度看,四元素模型和阴阳五行模型都是topdown模型,即对研究域或者论域的全域进行模块化分,模块化分之后的层级嵌套,以及相关性分析。这是对复杂系统进行约简化研究的方法,由于划分的层级和模块之间可以有多个联系或者制约反馈通路,所以,对于仍然习惯线性思维的人来说,理解起来困难巨大。而且解释起来经常是随意性太大,所以,易于被污蔑为伪科学。把四元素和阴阳五行理解为符号以及基于符合的逻辑运算,而且是高度抽象的类的符号,这样方便理解中医模型。 中医学把阴阳五行模型应用于人体形成藏象模型和证候模型,笔者提出内环境自稳态可以作为藏象模型的生物学原型 。 有了生物学原型的中医模型可以是复杂,但不会是玄虚。 2.2 证候:宏观方法、宏观学科、宏观模型 2.2.1 对于中医的宏观方法,人们往往是笼统的承认;但是对宏观学科基本上是没有概念。笔者提出 中西医-宏观学科-微观学科对照表。 宏观 微观 医学 中医、西方传统医学(宏观医学) 西医(微观医学) 物理学 热力学 统计物理学 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方法 宏观方法 微观方法 优缺点 表1. 中西医-宏观学科-微观学科对照表 诘难中医的人往往说化学、物理系全世界只有一个,为什么在西医之外要有一个中医?看上面的表,可以发现问者既忽略了物理学和经济学中的宏观学科、微观学科之差别,更完全无视了古典西医。 2.2.2 中医方法的特点 中医方法的核心特点是整体方法 。细分下来,①分析方面是整体-还原法;②综合方面是合成-整体法,即多属性整合判断。③干预方面是整体干预。 整体包括空间整体、时间整体和时空整体。 ① 整体-还原法把时空整体还原为时间整体、空间整体;对时间整体、空间整体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单元化分 (此方法现代科学中称为聚类分析、时间聚类分析) ;并且对划分的单元赋予阴阳五行属性;比如对舌象、面部的区域划分,以及对区域以阴阳五行脏腑分属。对季节的时间段划分以及五行分属……。 划分的单元不都是5个。五色、五季、五声、五志、五味,是5个单元;三阴三阳是6个单元;十天干,十二地支,是10个和12个单元,但是每个单元都要赋予阴阳五行的属性。 ② 合成-整体法对时空整体实际运行状态的多属性整合判断。比如,脉象是由脉位、脉体、脉力、脉率、脉律、脉幅、脉形七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由此组合出诸多脉象,即多属性整合。 以望闻问切获得的信息四诊合参得出机体的证候; 四诊合参 是多属性整合判断。 在现代学术界,多属性整合判断、多指标评价这样的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蓬勃发展起来的,与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大体同步。 2.2.3 整体-还原法的新发展 ① 对系统、器官、细胞、基因、代谢、蛋白质等层次的阴阳五行划分。 对每一层次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单元划分,并且对各区域赋予阴阳五行属性。 此研究将是个长期的过程。 ② 整体-还原法≈全域还原≈(全周期+全界面+全组分)分类 全界面+全组分分类: 传统:面诊:脏腑分属,全面部;舌诊:脏腑分属,全舌面--全截面映射。 西医近似方法:血清蛋白质电泳,清蛋白、α1、α2、β及γ球蛋白 -- 全组分。 中医现代研究中违反全组分分类的情况: 证本质研究中:一个指标对应藏象证候,这个已经被组学研究的多指标对应纠正了。 蛋白质组:肾虚咳嗽A、肾虚腰痛B、肾虚眩晕 C 错:肾虚 = A∩ B∩ C、错:肾虚= A∪B∪C,不完全归纳。 另外,这无法避免 指标非特异性的问题出现。 正确:笔者把蛋白质组的全组分划分为5组,依据藏气法时理论(生物节律)划分。在一个昼夜周期中,根据每一种蛋白质的血中含量峰值所处时间段的不同,聚为五个单元。 肝、心、肾、肺、脾 。 (此方法现代科学中称为时间聚类分析temporal clusting analysis) A 血中含量-- 肝 B 血中含量-- 心 C 血中含量-- 脾 D 血中含量-- 肺 E 血中含量-- 肾 日出 最高 日中 最高 日昳 最高 日入 最高 夜半 最高 表2:藏气法时血液组分含量表 ③ 合成-整体法的新发展: 应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这样的综合评价方法和数学工具,把中医的多属性整合判断方法予以现代数学运算以及结果的数字化表示,具体如证候指数 、证候综合指数、藏象指数……。 结构方程模型证候研究,成功利用了传统四诊信息(已经经过脏腑分属阴阳五行划分属性)。 证候指数:把综合指数方法推广到传统四诊信息和西医检测数据,把综合判断无量纲数量化表达;证候综合指数体系,可以多角度认知证候。 中医证候量化应该细分为属性量化和评价量化。属性量化即对单一的症状、体征等的量化。评价量化即对四诊合参过程和结果的量化。 2.3 五行藏象、关系医学与复杂系统的相关性解读 王永炎教授的证候研究中提到关系医学,申漳的著作《中医今解与关系医学》亦有同样的提法。笔者从五行藏象、复杂系统建模的角度讨论关系医学。 从现代数学观点看,两个集合没有关系则相关系数是 0 ,正相关则相关系数为正数,负相关则相关系数为负数。相关系数又称皮(尔生)氏积矩相关系数,说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相关系数用希腊字母γ表示,γ值的范围在 -1 和 +1 之间。γ 0 为正相关,γ 0 为负相关。γ =0 表示不相关;γ的绝对值越大,相关程度越高。 中医五行藏象的系统建模过程中,首先是无极生太极,划定系统的边界,然后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五行,即对系统内部进行子系统划分,太极生两仪即把系统划分为 2 个子系统,他们之间是完全负相关。五行是阴阳的细分。五行子系统的划分方法是与系统完全正相关的那部分为土集合,与土集合中高度正相关的那部分为金集合,与土集合中低度正相关的那部分为火集合,与土集合中高度负相关的那部分为水集合,与土集合中低度负相关的那部分为木集合。 至此整个系统被划分为 5 个子系统。 为什么这 5 个子系统中间的是土集合?因为它代表了系统,尤其是动态系统发育发展的巅峰状态。 这样我们也就把五行和相关性,五行藏象和关系医学联系起来了;把五行藏象和复杂系统也联系起来了。在动态系统中,各子系统不仅有内容相关性,而且有次序相关性,整个次序相关性,五行藏象里面用的术语与集合内容正相关是同一个术语是“相生”,因此,五行藏象的五脏不仅有相关性的内涵,而且具备协同学的序参量的意味。 阴阳五行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和逻辑,只是一种工具,具体到各个学科,就象应用数学的研究那样需要结合各学科自己独特的情况建立数学模型那样,建立的具体模型也是不同的中医就有五行藏象和六经藏象的不同…… 现代数学有许多分支,阴阳五行具有属性数学的特征。 孟凯韬著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上的应用,提出阴阳五行数学是哲理数学的分支学科。论及阴阳五行数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特别是辨证论治中的应用。其中的数十个定理是根据从阴阳五行的特征抽象出的3个公理严格推导出来的 。耿志琦在阴阳五行进入现代的数学模型解析中用“离散数学”中的“图论”里的“有向图”和“关联矩阵”表示出阴阳五行,建立“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图形和数学表达式,使阴阳五行数学化 。 众多关于阴阳五行的现代数学研究,因为笔者找到了五行藏象模型的生物学原型,就成为中医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利器了 。 2.4 钱学森、中医、医学生物学与理论生物物理学 钱学森先生对中医的发展帮助巨大,他最感兴趣的其实是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研究领域,即理论生物物理学,中医里面气、经络是与这个关系最密切的,由于理论生物物理学在全世界仍然是发展的初始阶段,所以可借鉴的国际资源少。但是,这正是中医学能够在国际上作为原始创新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啊。973中医项目不借此推到中国的中医和理论生物物理学研究,是不是好可惜啊?中医界不借此吸引更多的现代科学家参与进来,是不是更可惜啊? 2.5 证候指数与四诊合参 以证候相关的理化指标(理化检测指标:影像学指标、功能检测指标、生化指标、病理指标等)为样本,采用线性或者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证候指数证候替代指标,对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有突破性作用。 2.5.1 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具备整体、动态、联系、协调的原则和方法,能够反应中医优势和特点。) 2.5.2实现了指标的客观化,吸收了证本质研究和证候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的成果,包容性强大,能够及时吸收传统证候研究和现代医学研究的进展, 2.5.3 与结局指标比,可以让患者和医生及时的看到变化,与量表指标比,适用面更广, 2.5.4过去有学者用证候积分,但是对于向其他学科和全社会介绍中医,展示中医的科学内涵,指数这个概念价值极大,因为指数概念与非线性,周期波动性、隐函数,复杂系统,信息这些概念的关联度远远高于积分这个概念, 2.5.5 对于基层单位和简便化需要高的地方和时刻、危机时刻有意义;有利于观察体内多层次、多环节之间的互动关系。 3 结语 经济、精力和能力条件所限,笔者不方便更多的深入讨论问题,如果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持,笔者还是愿意进行相关研究的。更多文章请登录cnki检索。 参考文献: 路甬祥.百年物理学的启示 . 科学中国人.2005,7: 吴家睿.抽象的价值——数学与当代生命科学 . 科学(上海).2002,54(4):23-25 赵宏杰,雷钧涛.以代谢物组学为参照介绍血液指纹图谱中医药信息学研究方法.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25(9):1903-1904 林宇春.赵宏杰.张学斌.略论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08): 宋玉玲;赵宏杰;张笑波;中医学为复杂性科学的涌现性及其方法论难题提供了解决之道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09): 黎明全; 赵宏杰; 王洪峰;创立证候指数、证候替代指标的方法及方法学基础.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2010-07-01 孟凯韬.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上的应用. .科学出版社.北京.2007-8 耿志琦.阴阳五行进入现代的数学模型解析.天地生人讲座快讯.2009. 李富仁,赵宏杰,雷钧涛.中医系统生物学研究几个关键问题.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8, 2: 81-83 . 朱瑞生; 林宇春; 赵宏杰;四行体液学说与五行藏象理论及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的关系 . 中国医药导报.2010(01) 作者简介:赵宏杰( 1971-),男,吉林吉林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学现代研究方法学、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
个人分类: 重点推荐文章|2089 次阅读|5 个评论
重大科学项目的申请和实施案例
热度 5 wya 2012-3-12 17:08
一、有段时间心血来潮,曾想筹划一个名为“中医个体辅助诊疗系统”的科技支撑项目。 研究目的: 中医是数千年来我国人民与疾病抗争实践的知识积累结晶,其振兴发扬必将提高整个人类的健康水平。但中医过于高深,不是一般人的智慧能够学会、用好的。一个好中医的精力毕竟有限,只能服务极少数患者,对于更多亚健康、保健、调理等小疾病则基本无暇顾及。本项目希望能够集合各学科的专业力量,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方式,把一些优秀中医人才的知识、经验加以整理、整合,用公众容易接触到的方式为更多的人服务。 国家需求: 目前虽然发现有相似的系统,但价格较贵,约数万元,不太适合家庭使用。希望能研究出一套价格低廉的硬件系统和知识共享的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中医治未病和预防、保健的优势,提升全民族的健康水平,降低国家的医药费支出。 关键科学问题: 探讨中医理论实践的可视化技术,进而推动中医的理论研究、临床实践及正确的研究方法 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加强中医理论和实践方法的研究和传承,提高人类的健康体质。 课题设置及研究内容: 1、症候分析方法(临床医学) 2、辩证分析方法(中医理论) 3、方剂选择方法(中医方剂学) 4、自助诊脉装置的研发(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件、数据挖掘等) 该项目研究内容庞大,涉及中医药、电子传感器、软件开发、数据库设计、决策分析方法、网络服务等诸多学科,需要各相关研究机构、公司及个人的广泛协作。 该项目即使启动,以目前的科研管理体制,科技部等体制内的经费管理者是不会批准一个非医学专业的普通资历的科研人员申报该课题的。因为大项目都是牛人申报,即使他不亲手做,也能获批。而一般资历研究者,即使满腔热情,也会被各类资格卡下来。 加之,各类公费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归属不明晰,除非那些假、大、空的无实际经济社会价值的研究,凡是有巨大经济价值的项目,申请的时候还需考虑清楚,免得所有收益权利充公。 这里只想举此例子来说明真正科学项目的申请思路应该是非常明确,并顺理成章的:现实需要--国家需求--关键科学问题--课题设置...等等。 之后,再根据各课题对专业研究领域的具体需求,寻找合作单位和专家。 而非事先确定参与的单位和专家,再一起去找关键科学问题。 二、有些大项目申请流程是: 1、具备资格的牛人根据项目指南,在借鉴历年资助项目目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领域想出一个尚未研究的题目。 2、找熟悉的合作者,每人分配一个课题,开会讨论如何写本子。 3、各课题提交本子初稿,开会讨论如何装入一个盘子,把分散的研究内容凝练成关键科学问题。 4、整合后的初稿给更牛的人看,提意见修改,最终提交科技部。 5、背后公关工作... 三、政府下属“社科”类事业单位对科技部大型科研项目(5千万以上)的预执行: 1、通过国内外开会和各类人士的鼓吹,感觉一些所谓的高级方法可以唬住一些上级领导。(这些方法通常已经提出若干年、理论很完美现实难操作、为个别专家团队所应用、业界普遍不用...) 2、构建项目初稿,请外单位的高级领导挂名担任项目负责人,并找几个御用牛人推荐,通过大项目的可行性评价。 3、组织各下属部门领导开会,每个行政部门的中层领导分配一个课题,并让所有职工(专科以上)参加课题。另外,不定期请外单位的专家来指导这些职工一下。 4、各部门领导每周召集课题组开会,要求各职工(包括行政人员)广泛搜索相关文献、图书(包括教材),摘录与项目有关的理论、模型、公式、方法。经费分配方法一概不提,领导高兴了就不定期以发票报销的方式发劳务费。 5、将整理好的模型、公式交给合作的计算机公司,让其按照公式进行软件开发。 6、开发完成,找熟悉的、好说话的专家进行项目评审。评审合格予以结项。 于是,一个数千万的科技项目,变成了“教科书中找方法---各行职工找资料---外单位专家搞讲座---收集材料交给计算机公司编软件”的执行模式。科研项目变成了收集教科书公式和购买外国现成模型的复制和改造,科学问题在哪里?研究基础是否还重要? 博主注: 本文的第一个例子不是做广告也不是想在此讨论该项目。仅希望告诉大家,如果真正希望做某方面的研究,而不是圈钱的话,现实需求、国家需求、特别是关键科学问题等都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不用绞尽脑汁地考虑如何将若干单位、若干方向、若干领域的人的研究凝练成一个整体性的关键科学问题。 可见,科技部给出的项目书提纲应该是比较符合科学规律的,但由于个人的申请目的不纯,导致申请书难写、难统、难服众。 如果真的是想做科研,再大的项目也会让人感觉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而非生硬、拼凑、夸大和不知所云。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7225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