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国市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姗姗来迟的丙肝疫苗“突破性进展”说起
热度 3 fqng1008 2016-12-12 17:10
与艾滋病疫苗一样,丙型肝炎疫苗一种是传染病预防研究的瓶颈,迟迟得不到突破。最近,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黄忠课题组与钟劲课题组合作,在丙型肝炎病毒(HCV)疫苗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刊物《病毒学杂志》上。 他们以HCV包膜蛋白E2为疫苗靶点,利用果蝇S2重组表达体系,制备了可溶性E2蛋白(sE2)。研究结果表明,该sE2疫苗免疫小鼠能够诱导出针对全部7个亚型HCV的广谱中和抗体。更重要的是,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团队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合作,确定了sE2疫苗在人源化小鼠模型中能够有效预防HCV感染,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昆虫细胞表达的sE2蛋白与来源于哺乳动物系统的抗原相比较,其糖基化类型更为简单,而这种简单糖基化修饰对于sE2有效诱导广谱中和抗体是至关重要的。 专家认为,该项目研发的sE2亚单位疫苗在诱导广谱中和抗体方面,优于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HCV候选疫苗,且成分简单,产量高,具有很好的产业化前景。 此成果如果在3年前,一定具有轰动性效应,但是迟到今天,则要大大滴打上折扣。直接抗病毒药物的诞生,这一划时代的进步标志着 在 不久的将来, HCV患者 都可以治愈,预防接种还有多少价值? 的确,一项技术的突破往往带来一系列的产品问世,形形色色的“丙肝神药”在制药企业那里如雨后春笋。但是,跟风的与原研的有天壤之别,前者已经赚的金玉满盘,后者可能跌路深渊血本无归。“丙肝神药”就上演了这样一曲悲欢故事。 主角就是美帝攻克丙肝的宇宙第一神药公司:吉利德科学(GILD.O)。在这么一个像屌丝化工股的名字背后,是2015全球TOP100最畅销药品排行中总销量排行第一的牛逼公司,Gilead(6个)在表单的药物销售额达290亿美元,而紧随其后的是Roche(8个,280亿美元)和JJ(9个,200亿美元)。 三巨头中,吉利德的单药产出是最高的,其原因就是吉利德的治愈丙肝的神药Harvoni(138.64亿)和Sovaldi(52.76亿)战斗力实在是爆表,两个药合计提供了191.4亿美元的收入,下面是2015年的畅销榜: 看一眼被称作生物界苹果的吉利德科学( GILD.O )那波澜壮阔走势(月 K ): 其实, 吉利德科学公司(Gilead Sciences Inc)创立于1987年,公司原名为 Oligogen Inc,1988年公司改名为Gilead Sciences,创始人里奥丹(Michael L Riordan)曾在门罗风险投资公司工作。 吉利德成立5年之内,没有收入,8年内没有盈利。这段时间,里奥丹为吉利德融资成绩如下:1988年融资200万美元;1989年1000万美元;1991年4000万美元;1992年纳斯达克上市融资8600万美元;1995年通过股市获9400万美元;1996年再通过股市获得1.6亿美元。 从1998年到2001年,销售收入增长5倍。此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1988年成为吉利德的董事和资深顾问,1997年还成为吉利德的董事会主席。2001年他从吉利德辞职去做国防部部长时,手里有数千万美元吉利德股票。 著名的抗流感病毒药物达菲(Tamiflu)是由吉利德研发并拥有1996至2016年二十年的专利权,罗氏公司参与了临床试验,并负责该药的生产、注册、上市和营销,吉利德则收取12%的权益金。 吉利德最初是从抗HIV/ADIS药物(艾滋病)的“整合”(复合制剂,减少服药次数,甚至提高药物疗效)开始,目前其药品涉及HIV/ADIS、肝脏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疾病等领域,但数量最多的依然是HIV/ADIS用药,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抗艾滋病毒药物制造商,市值已经从上市之初20多亿涨到了300亿左右。 然而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2011年11月21日,吉利德科学公司以每股137美元,溢价97%,共计110亿美元购买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丙型肝炎病毒治疗药生产商Pharmasset公司。 Pharmasset当时正在开发口服丙型肝炎病毒治疗药物,拥有刚进入Ⅲ期临床阶段的产品,这些产品离上市为期不远,在此之前丙肝治疗主要通过注射剂治疗。而根据Pharmasset第三季财务报告,该公司有82名员工,共发生9120万美元的净亏损,没有产品上市。这究竟是赌得多大… 当时业内分析认为,吉利德科学用自己1/3的企业价值,追求一个有临床试验失败风险的公司,这样的做法值得商榷;有投资者甚至认为这根本就是一项赔本买卖。而后来事实证明吉利德科学的这次收购行动是一个明智的决定。通过收购,吉利德科学获得了3个潜在的慢性丙型肝炎药物,其中就有后来成为丙肝明星药物的Sovaldi和Harvoni,还有一个 ledipasvir。不仅仅把丙肝的治愈率一把拉高到了90%以上,而且把治疗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市场从注射剂转移到口服给药。 Sovaldi ,适用于基因2,3型HCV患者(1,4型需与干扰素注射联用),一个疗程(12个星期)8.4万美元,2013年12月上市,当年即有1.39亿美元的收入,2014年创下102.83亿美元的年销售额,随后由于Harvoni上市,2015年收入下跌至52.76亿美元。 Harvoni ,则适用于基因1,4~6型患者,是Sovaldi与Ledipasvir二联复方组合,一个疗程(12个星期)9.45万美元,2014年10月上市,在当年就实现了21.27亿的销售额,2015年继续突飞猛进,收入达到138.64亿美金。 这两个以一己之力改写行业结构,突破医疗边界,打爆美国医疗保险,消灭丙肝的药,直接把吉利德科学的市值从2011年并购前的300亿左右直接保送到2015年7月顶峰的1600亿美金,保送进全球前10的药企 ... 2016 年Q2财报显示,6月28日才获得FDA通过的第一个全部基因1~6型HCV感染的药物Epclusa,按财报截止日6月30日来算,上市2天就大卖6400万美元,一个疗程(12个星期)7.45万美元。 可以说,吉利德在丙肝领域的牛逼主要体现在两点:一个是逆天的治愈率90%,另一个是超高的治疗价格。Sovaldi一个疗程8.4万美元;Harvon一个疗程9.45万美元,Epclusa一个疗程7.45万美元。这个价格实在是“牛”,幸亏欧美有牛逼的商业医疗保险,让它大赚一笔。但药物 疗效太好,能治愈丙肝,那就意味着病人是好一个就少一个,不像胰岛素、降压药那种慢性病,也不像乙肝药物、艾滋病药物那样细水长流。 这就是吉利德丙肝系列药的最大的bug,他的业务模式决定了必然是一个自我革命的市场。 全球丙肝药物市场规模2013年大约为50亿美元,在2013年12月6日Solvadi获批把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市场带入了新纪元,2014年市场规模突飞猛进至大约180亿美元,2015年再度飙升至240亿美元左右。 问题的关键是,吉利德2014年9月16日就授权7家印度药企业开始仿制,目前已有近20家公司在生产仿制版的Sovaldi和Harovni,并按照他们确定的价格(售价只有Gilead价格的1%)销往全球101个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这对其他制药企业是灾难性的打击。因为仅仅印度就有20家企业日夜兼程赶制“丙肝神药”,还有孟加拉国等制药企业也在“强制性仿制”,即使我们中国中国享受不到“发展中国家”待遇,但聪明的中国人已经“非法”购进大量“神药”,大量患者已经轻松地享受到现代科技伟大进步的成果。 有意思的是,现在还有好几个国际大公司的各种“丙肝神药”还在CFDA排队,等候审批过程中的各种套路。惭愧的是我们这些肝病医师,面对大量“神药”“非法”涌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根本不能名正言顺地观察和体会这一科技进步的成果。只能悄悄地怂恿患者去“找关系”弄药,而且是“高效”、实惠、疗程短、副作用小...... 去年开春时,我们就在盼望我们自己能够使用的“新药”问世,据说已经启动了“绿色通道”。但是,CFDA一拖再拖,到了又一年结束的时候,我们仍然没有盼到我们能够自己“开给”患者的“丙肝神药”。相信经过近两年的“非法”涌入,大量中国人已经享受到这个“福利”,而且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丙肝患者也已经寥寥无几的时候,那几个“跟风”的大药厂还能分到多少“羹”?因此说,中国的市场,看看就好,不会有量,也不会有好价格。
个人分类: 肝病手记|14514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全球咨询公司看重中国市场但行业面临洗牌
热度 2 WHQ2015 2016-11-4 17:37
20 世纪 90 年代末,当第一批小型合伙制公司试图在中国以“咨询公司”的名义注册时。自那以来,中国的咨询公司发展得有些过了头。目前全国各地有数百家咨询公司,有的只有几名雇员,也有十几家在短短几年内发展到约 1000 名雇员。相比之下,麦肯锡 (McKinseyCo) 在全球拥有 1.8 万名雇员,其中在大中华区雇佣了 500 名研究员和咨询顾问。中国咨询行业诞生不到 20 年后,本土咨询公司即将面临一场洗牌,只有实力最强的公司才会幸存下来。各公司激烈争夺合同,却往往只能向客户提供肤浅的建议,中为咨询认为这种情况对任何人都不利。 近年来,中国咨询市场一直有两大特点:一是它对于全球咨询公司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二是客户需求增长比公司本身的发展速度还要快。找出正确的方式,更快地提高品质能力、扩大规模以满足战略性客户的需求,这已经成为在市场中获胜的定义。在咨询公司看来,中国业务的成功能够巩固其与全球性客户——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前景光明的中国公司——之间的联系,为长期全球增长提供支持。中为咨询认为对咨询公司来说,全球性客户代表着一种利润更为丰厚的关系,因此在过去十年里,它们对全球性客户的关注日益增强。 中国公司显然尚未全球化,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例外。虽然如此,咨询公司已将中国许多大型企业,定位成未来全球客户的目标关系。随着不确定性所有消退,由于客户对商业环境的挑战做出了明确反应,人们预期,咨询业务需求会出现反弹。对中国企业而言,其咨询需求最有可能是关于通过国际扩张和全球化来实现增长。对跨国企业而言,项目更可能会侧重于通过利用中国成本较低的供应链优势,或利用国内增长,来尽力应对不利形势。全球咨询公司看重中国市场信息情况: ( 1 ) http://cuomi.com/html/content/15/0814/19/27155608_491653547.shtml ( 2 ) http://www.92to.com/bangong/2016/04-08/2990507.html ( 3 ) http://www.05935.com/bok/1597960/ ( 4 ) http://www.66test.com/Content/3732409.html ( 5 ) http://www.92to.com/bangong/2016/04-08/2992145.html ( 6 )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306797077061478379.html ( 7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823/23/19125495_585461605.shtml ( 8 ) http://cuomi.com/html/content/16/0123/23/23003737_530129747.shtml ( 9 ) http://www.itzzw.com/news/it/2335.html ( 10 ) http://www.05935.com/bok/1359196/ ( 11 ) http://www.3023.com/154/035834.html ( 12 ) http://www.66test.com/Content/4184226.html ( 13 ) http://www.dengzhuo.net/article.php?aid=154552461cid=8lz=1type=cn ( 14 )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306797013183191579.html ( 15 ) http://cuomi.com/html/content/16/0627/13/26671403_571115791.shtml ( 16 ) http://www.hz7788.com/news/aF85MWVkZjY4YWJiNjhhOTgyNzFmZWZhOTc_1/ ( 17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408/09/32290581_548777490.shtml ( 18 ) http://cuomi.com/html/content/16/0313/11/26970434_541785208.shtml ( 19 ) http://www.8252.com/zixun/caijing/2016/06-18/16976.html ( 20 ) http://www.xxdao.com/260000/257001.shtml ( 21 ) http://www.yhinstitute.com/focus.asp?tid=7303 ( 22 ) http://www.66test.com/Content/3687332.html ( 23 ) http://www.zuinow.com/n1551056.html ( 24 ) http://www.92to.com/shehui/2016/04-15/3385254.html ( 25 ) http://cuomi.com/html/content/16/0512/22/27894997_558638728.shtml ( 26 ) http://www.wosoni.com/view/tushuguan16/0109/09/21935220_526559083.html ( 27 ) http://www.duwenxue.com/html/2828/2828893.html ( 28 ) http://www.66test.com/Content/3918857.html ( 29 ) http://www.zuinow.com/n1218136.html ( 30 ) http://www.duwenxue.com/html/2783/2783216.html ( 31 ) http://www.sanwen8.com/p/4wnghgdo.html ( 32 ) http://cuomi.com/html/content/16/0911/13/27155608_590002162.shtml ( 33 ) http://www.92to.com/shehui/2016/10-13/11458281.html ( 34 ) http://www.ailab.cn/view/2016093010603.html ( 35 ) http://www.haixiaol.com/n2260837.html ( 36 ) http://www.duwenxue.com/html/2179/2179332.html ( 37 ) http://www.8252.com/zixun/caijing/2016/06-14/4337.html ( 38 ) http://www.duwenxue.com/zixun/caijing/2016/06-18/13757.html ( 39 ) http://www.tuxi.com.cn/viewtsg-15-1031-23-20968698_509774637.html ( 40 ) http://cuomi.com/html/content/16/0406/22/26688982_548447572.shtml 中国的第一波对外投资往往遭到当地劳动法和环境法规阻碍,面临一些中国公司在国内不常遇到的问题。目前中国的大型国企在启动国际项目之前,会以可行性研究为依据,而私企也日益青睐这种做法。中国的其他咨询公司则专门从事尽职审查,警告客户不要收购或是避开有问题的商业伙伴——习惯于更严格监管环境的外国咨询公司可能注意不到这些问题。中国社会有许多特色,不仅是文化不同,发展情况、政治背景和公司内部结构也不同。因此纯中国的咨询公司在这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中国的咨询公司也面临中国特色的问题。国企客户的庞大规模足以带来许多业务,但它们不愿支付服务报酬却是出了名的。小型咨询公司往往开低价以赢得业务,但除了客户最初的定金之外,它们很难再得到什么。中为智研认为未来 10 年,行业整合程度注定将提高。少数几家大咨询公司将脱颖而出,小公司生存将变得很艰难。如果中国的咨询公司希望继续服务于中国几家最大的公司,就必须维持较庞大的业务规模,因为这些客户公司已在数十个国家开展业务。
1633 次阅读|7 个评论
是机会把德国车赶出中国市场了
热度 6 gaoshannankai 2015-9-26 09:23
全世界都在整德国车,八成有经济危机的因素。 中国这里又是毫无作为,能不能干点事。 整天空喊口号,中国就崛起了么? 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对中国境内的德国车进行严打。 罚他几百个亿,把他从中国人民身上榨取的血汗钱收回来。 这么好的时机,现在全世界都在反对他,我们完全 是顺势而为。如果不是现在这个时机,你自己搞大众, 恐怕全世界都要反对你。 德国是最早来到中国市场的,残酷压榨了中国人这么多年, 我们给了市场,没有换来多少技术。 现在中国国产汽车竞争残酷,我们自己要生存,就要吃掉别人, 这次干掉德国人,就可以收复失地,拿回中国市场, 而且合理合法,这就是顺势而为的好处。 社科院的专家呢,都出来说话啊,现在是时机发动 汽车市场的战略决战,彻底消灭德系车,拿回中国市场。
158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明明:谁会是中国首个治疗丙肝的DAA?
fqng1008 2015-9-14 08:22
在8月31日,歌礼生物对外宣布,目前公司开发的中国首个全口服免干扰素慢性 丙肝 治疗方案 已取得台湾“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TFDA)颁发的临床批件,其临床试验获准直接从II期开始。 近日,歌礼生物对外宣布,公司已成功完成3500万美元(约2.2亿人民币)融资。本次融资由康桥资本领投,天士力和新加坡兰亭资本共同参与完成。投资前歌礼估值为3亿美元。本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产品研发管线的拓展、扩大全球研发团队和能力及加强生产基地产业化能力。 作为一家特色研发型医药公司,外界对歌礼生物的了解不多。根据公司官网的介绍,公司主要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本土制药企业,但是公司官网招聘标注性质为外商独资企业。歌礼由富有创业精神的管理和科研海归团队组成。公司创始人吴劲梓博士拥有GSK、安进、诺华、安万特等多家跨国药企的研发经验。 从公司的产品线来看,目前歌礼生物主要致力于传染性疾病和癌症新药的发现、开发和商业化。截至目前,歌礼共拥有四个已进入临床阶段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候选药物:从罗氏引进的HCV NS3/4A抑制剂ASC08;从美国Presidio公司引进的HCV NS5A抑制剂ASC16;从美国Alnylam公司引进的 RNAi 靶向治疗肝癌药物ASC06;从杨森公司引进的HIV蛋白酶抑制剂ASC09。 目前公司还没有上市的产品,产品线都处于在研状态,丙肝治疗药物更是公司的核心在研药物。在8月31日,歌礼生物对外宣布,目前公司开发的中国首个全口服免干扰素慢性丙肝治疗方案已取得台湾“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TFDA)颁发的临床批件,其临床试验获准直接从II期开始。 据了解,目前欧美等主流市场,以吉利德的索菲布韦为代表的 DAA 成为丙肝治疗的主力军,而在此前,利巴韦林和干扰素的联合治疗是市场的主流。索菲布韦的上市,是丙肝治疗史上的创举,标志着人类彻底攻克丙型肝炎。当然,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也是收益丰硕,数据显示,自索菲布韦2013年末上市以来,到2014年销售额就高达为102.83亿美元,一跃成为全球最畅销TOP10榜单第二名。 遗憾的是,由于我国DAA的研发起步较晚,目前在国内还没有DAA上市,《中国丙型肝炎治疗指南》也还停滞在2008版上。按照该指南,我国丙肝标准治疗方案仍然是以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为主,尽管其治愈率仅为44%~70%。 目前国内研发丙肝DAA的企业约有五、六家,主要分为两类。其中科伦药业、江苏豪森等从事索菲布韦仿制药的研发。但由于专利保护的限制,上述申报厂家只有在索菲布韦相应专利失效后才能生产和销售。 另一类企业专注于自主研发有知识产权的抗丙肝药物,CFDA有记录的国内自主研发丙肝DAA的企业只有三家:东阳光、银杏树和歌礼。如NS3/4A蛋白酶抑制剂,包括苏州银杏树的赛拉瑞韦、杭州歌礼从Roche引进的danoprevir(ASC08)、正大天晴从 BioLineRx 引进的BL-8030。另外广东东阳光申报了NS5A抑制剂依米他韦,杭州歌礼也在今年4月份申报了NS5A抑制剂ASC16。
个人分类: 肝病手记|1563 次阅读|0 个评论
本田中国的销售及利润:中国市场盈利能力超过了美国
toloding 2012-9-26 20:40
2008年: 本田在中国的某合资企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层对本报记者说:“2008财年(2008年4月1日~2009年3月31日) 本田在全球的纯利润是15亿美元,但中国市场就有13亿美元,本田社长称,是中国市场挽救了本田全球的命运。 ”东风本田总经理仓石诚司声称:“2009年是本田全球战略的重要拐点,世界主战场已经由美国转向中国。” 2009年: 盖世汽车讯 综合外电报道,本田汽车(Honda Motor Co.)于4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益于亚洲销量的增长以及成本削减,本田2009财年的净收入和营业收入涨幅均超过90%。 2009财年,本田的净收入为2684亿日元(约28.6亿美元),同比上涨了95.9% ;营业收入为3637.8亿日元(约38.8亿美元),同比上涨了91.8%;销售额为8.58万亿日元(约914.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4.3%。2009财年,本田全球汽车销量为339.2万辆,同比下降了3.6%。受益于日本政府推出的消费刺激措施,本田日本国内销量上涨了16.2%,至64.6万辆。 2010年: 本田公司28日公布的 2010财年年报显示,净利润为534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25亿元),较上年增加99.0% ,几乎翻了一番。这主要受惠于汽车在北美及亚洲地区销量上升,以及摩托车在亚洲及南美的新兴市场国家销势良好。销售额为89368亿日元,增幅为4.2%。年报显示,汽车销量为351.2万辆,增幅为3.5%;摩托车销量为1144.5万辆,增幅为18.7%。本田称,在东日本大地震中因建筑损毁等造成的损失为457亿日元。此外,公司并未公布2011财年业绩预期,理由是存在零部件供应不稳定等不确定因素。 凤凰网汽车讯 1月27日本田总部公布了其2010年度(非财年),汽车产销量数据。中国以65.5万佳绩成功超越日本本土,成为仅次于美国市场的,本田第二大市场。 2011年: 据日本共同社4月27日消息,本田公司27日公布的年报显示,其2011财年净利润为211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5亿元),比上财年锐减60.4%。 有消息称,预计日本的本田汽车2011财年(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在中国赚得700亿日元(约人民币55.7亿元)。中国利润几乎占据本田汽车全球合并利润的三分之一。2011财年,本田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5%,年销售汽车62.2万辆。其原因有多种,一是由于上半年日本地震、下半年泰国地震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本田汽车零部件供应不足,导致中国产销量一度锐减;二是中国汽车增长放慢。 至于广汽本田,一直受益于雅阁畅销。2010年雅阁销量为171728辆,2011年降至160735辆。在中国汽车市场上,中高级汽车高利润率人所共知。CR-V上市八年,从最初年销量1.0459万辆,至2011年销售16万余辆。 2012年: 本田公司7月31日公布的2012财年第一财季(4~6月)财报显示,净利润达到131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7亿元),约为去年同期的4.1倍。销售额为24,359亿日元,同比增加了42.1%。 本田汽车一位高管称,由于各大汽车公司在中国销售的汽车售价均偏高等,在中国市场的“盈利能力超过了美国,跃居全球首位”。 本田在中国市场上颓势已经显现。本田在中国的销量不够理想,在2009年就已经露出苗头。2009年、2010年、2011年,中国市场整体增幅分别达到46%、32%和2.5%,但本田销售增幅分别为22%、12 %和-4.5%。 汽车专家余建良分析,表面看,本田在中国市场近三年的疲乏表现主要是由于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采取的战略收缩造成,但根本上是本田自始至终对中国市场重要战略地位的把握不足,以至于新品跟进速度缓慢,并且不能适应中国市场。 余建良分析说,本田在中国市场的失利,最大的掣肘就是日方对中方两大个合资企业的管控过于严密,熟悉本土文化、市场环境以及消费心理的中方人员所拥有的话语权过弱,最终导致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两大合资企业的机动性被大大削弱。 统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发布的汽车召回信息,2012年一季度中国市场共17次召回问题汽车,数量为73万辆,其中本田汽车召回5次,共涉及53.7万辆汽车,占全国召回总数的73.5%。
个人分类: 社会大势|5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2011上升66%, 达到1210亿美元
zhpd55 2012-3-20 16:35
据 SFGate 2012年3月17日报道,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网上付款是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与2010年相比较跃升了66%,已经达到1210亿美元。外国公司像易趣的贝宝( eBay 's PayPal)等 单位也希望能够得到其中的一份,而且贝宝(PayPal)已申请许可在中国开办电子支付业务,这样意味着中国国内的电子商务企业如阿里巴巴集团下属的支付宝(Alipay)将会面临新的挑战。 Read more: http://www.sfgate.com/cgi-bin/article.cgi?f=/c/a/2012/03/17/BU5R1NJKK2.DTL
个人分类: 新观察|26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谷歌还能回来吗?
gl6866 2010-6-30 15:21
谷歌地图在新一轮的标的中落选了。而百度、搜狗等其他地图搜索则榜上有名。现在问题似乎还不在于此,关键是谷歌在中国的运营牌照到期后该如果?目前中国的搜索引擎时代已经进入所谓后谷歌时代,谷歌退出留下的空白正在由其他公司逐渐瓜分掉。可是,如果中国真的取消了谷歌的牌照,那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业界称,中国威胁不再发给谷歌(Google)运营牌照,使得后者极有可能被完全禁止进入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互联网市 场,并最终危及它全球领先互联网广告公司的地位。这或许才是谷歌的软肋。而且,谷歌高管也表示,如果没有牌照,谷歌将被迫关闭在华业务其中包括音乐、地图和翻译服务。 熟悉谷歌在华业务的人士表示,该公司在华拥有约350名工程师,总计约500名雇员。该人士称,如果谷歌丢掉牌照,许多最有才华的员工很可能会迅速跳槽到 其它公司。 北京互联网研究公司易观国际(Analysys)首席执行官于扬(Edward Yu)表示:今年上半年,谷歌与中国政府间的对峙只产生了一些心理影响,但这次的冲击将是真实而巨大的。于扬表示:如果牌照到期、用 户无法再访问Google.cn,肯定会影响到用户流量,从而对广告收入造成直接冲击。 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今年一季度,谷歌在华互联网 搜索收入中的份额从35%降至30%。在该季度,谷歌先是发誓停止在华审查搜索结果,随后又将中国用户重新定向至谷歌香港网站。二季度的统 计数据还未公布。但于扬表示,谷歌在华互联网搜索收入在二季度有所增长。 短期而言,即使丢掉牌照,谷歌也有望保住至少一部分来自中国客户的 广告收入。谷歌没有公布在华收入,但分析师估计,其30%至40%的在华收入来自中国客户在Google.com(而不是Google.cn)上发布的广 告。理论上,这些收入不会受到谷歌中国网站关闭的影响。易观国际互联网搜索专家李智认为,如果谷歌被迫退出,部分中国客户可能会将广告从 Google.cn转至Google.com,减少关闭带来的损失。 但前提是,中国用户仍可访问Google.com.hk和 Google.com如果谷歌继续触怒中国政府,这一前提可能变得不确定。一位接近谷歌的人士称,中国可能报复谷歌,采取激进举措在中 国境内屏蔽中文版Google.com。即使中国不采取这种举措,谷歌在中国境内的搜索流量也会大幅下降,因为许多中国用户不知道谷歌国外网站的URL地 址。 如果丢掉牌照,谷歌能否在中国境内继续开展业务、销售Google.com上的广告?在这个问题上,谷歌内部昨日也出现了意见分歧。分析师们已经表示,较小的中国搜索引擎最可能受益于谷歌的退出。微软(Microsoft)一直在做出调整,以从谷歌的麻烦中获益。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 尔默(Steve Ballmer)近期的言论表明,该公司相信,继续全力投入在华业务会收到成效。微软已在中国推出必应(Bing)搜索服务,但知道这项服务的中国人还不 是很多。 无法进入中国市场很可能会打压谷歌的长期前景,该公司的股价可能已经因此承压。Caris驻旧金山分析师 桑迪普阿加华尔(Sandeep Aggarwal)估计,谷歌今年有望从中国获得3亿至3.5亿美元收入。他补充称,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增长,这些收入可能已经占到谷歌总收入的至多5%, 而且未来5年该比例还有可能增长3到4倍。另一位硅谷金融家预计,无法进入中国市场的风险已经让谷歌市值下跌了10%至15%。 阿加华尔表 示:如果谷歌想成为全球头号广告公司,就必须进入中国。但问题是,能行吗?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5024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