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卢沟桥事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7.7,我忘不了它
热度 1 yuguo2012 2018-7-7 11:26
凸凹的桥面,历史的波澜, 愤怒的狮眼,鬼子的嚣焰, 国都的梦魇,内心的呐喊。 卢沟桥事变, 中学历史课本里边, 我记得最牢固的就是这一篇! 2018.7.7
个人分类: 常识|160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冯学荣:日俄战争是为了争夺东北吗?
热度 7 winstonywu 2017-1-24 11:29
冯学荣:日俄战争是为了争夺东北吗? 对于1904年在中国东北地区打响的“日俄战争”,不少历史读物是这样说的:“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国争夺东北的战争,是一场狗咬狗的较量。”   “狗咬狗”的定性,大概并没有错,但是如果说“日俄战争是为了争夺东北”,恐怕是“关窗读史、闭门造车”的结果,很难认为是可以成立的。   那么“日俄战争”到底是为了争夺什么呢?   这还得从甲午战争说起。   甲午战争之后,朝鲜成立了一个名叫 “大韩帝国” 的国家。在此不得不提到:许多历史读物说“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吞并了朝鲜”,其实这也是不准确的。事实上,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并没有吞并朝鲜,反而是在朝鲜成立了一个号称“帝国”的国家——“大韩帝国”。“大韩帝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日本的影响,但同时在大体上也是基本算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才是更接近事实的表述。   “大韩帝国” 成立之后不久,它的宫廷内部分裂成 “亲日” 和 “亲俄” 两派。俄国的势力,在“大韩帝国”的朝野,迅速渗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大韩帝国的财政、军事等方面聘请大量俄国人为顾问;   2、俄语学校在大韩帝国的京城汉城出现;   3、咸镜道的矿山开采权被俄国人攫取到手中;   4、大韩帝国辞退很多日本顾问;   5、日本守备队被大韩帝国裁减;   6、一些日本外贸商人被大韩帝国驱逐。   ..........   换言之,甲午战争产生了“大韩帝国”,而“大韩帝国”却开始排日。于是,日本对“大韩帝国”的排日行为,感到十分不满、而且认为韩国人 “忘恩负义” 。当年的日本人认为:日本把朝鲜从大清国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朝鲜却倒向俄国的怀抱、对抗日本,同时也感到恐慌。关于这个,诸位可以参考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第1版的《大本营陆军部摘译》,在第47页。   总之,甲午战争之后,朝鲜半岛成为了日本和俄国互相争夺的对象。   为了解决对朝鲜半岛的控制权,日本开始与俄国谈判。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井上清所著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在第42页揭露:日俄两国谈到1898年,日本外务大臣西德二郎向俄国驻东京公使提出了“朝鲜归日本,东北归俄国” 的建议,但是,这个“分赃”提议被俄国公使拒绝了。   这个事实说明了:在当时日本的眼中,对日本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中国东北,而是朝鲜半岛。日本要朝鲜半岛,宁可不要中国东北,它也要朝鲜半岛。   在日俄两国为了争夺朝鲜半岛旷日持久的外交谈判当中,突然发生了对日本更加不利的事态:1900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沙俄军队以“义和团危及中东铁路安全” 为由,出兵东北,闪电式地占领了大清国东北三省的广大地区。并且俄军在东三省驻军,赖着不走,这个军事占领的事实,一共持续了四年之久的时间(1900-1904)。   沙俄的军队盘踞在大清国的东北大地上,日本坐立不安。日本认为:大清国的东北土地与朝鲜半岛仅是鸭绿江一水之隔。一旦宿敌沙俄经由中国东北杀进朝鲜,日本四岛则不再安全。《大本营陆军部摘译》这册史料在第61页揭示:当时的日本人认为:“占有朝鲜,是日本国防的绝对必要。绝不允许他国染指。”   此外,商务印书馆1959年11月初版的(日)东亚同文会编《对华回忆录》在第250页记录了当时日本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在日本议会上发表的演说。小村寿太郎当时是这样说的:   “各位皆知:韩国之独立和领土的完整,是帝国(日本)安全康宁所不可或缺,这一直是我们的国家大事。中国东北一旦被沙俄侵占,则朝鲜就难免受到沙俄的侵蚀,则东亚的和平,就成为不可能……”   又如,《大本营陆军部摘译》在第58页也记录了当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总务部长井口省吾的演说。井口省吾认为:   “……俄国在满洲迄未撤兵,对(日本)帝国之未来,其后果堪忧,故不能置之不问。为排除对帝国将来之危害,帝国应与英美两国共同向俄提出撤兵要求,且必须使远东的永久和平得到切实保障,如英美两国不同意共同提出,则帝国也应单独与俄国公开谈判。万一谈判破裂,以和平手段不能使俄国接受我方要求时,即使诉诸武力,也必须贯彻帝国之目的……”   读到这里,读者应该明白了吧:沙俄的军队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日本感到朝鲜半岛乃至日本四岛受到了俄国的军事威胁。这才是最重要的事实,也是日本发动日俄战争最主要的原因。   1904年2月6日,日本向沙俄发出《最后通牒》,一共有如下六条:   1、沙俄和日本在大清国的商业利益应该均等;   2、沙俄承认日本在朝鲜的特权,日本承认沙俄在中国东北的特权;   3、朝鲜铁路与中东铁路实行连接联运;   4、如果沙俄不从大清国撤兵,则日本就要出兵朝鲜;   5、沙俄不得干涉日本在朝鲜的作为;   6、废除以往日、俄之间关于朝鲜的一切条约。   什么叫 “最后通牒”?最后通牒,有以下两层意思:   1、这是日本所能接受的最优惠、最让步的条件,不能再商量了;   2、如果连这么优惠的条件,俄国都不答应,那么日本只好动武。   以上最后通牒一共六条,读者如果是明眼人,应该能毫不费力地读出来:除了第1条是关于大清国的商业利益以外,第2、3、4、5、6一共五条,日本都是为了朝鲜。换言之,日本向俄国摊牌、叫嚣动武,主要是为了争夺朝鲜。   拖了两天,沙俄没有回复,1904年2月8日,日本军队夜袭旅顺口的沙俄舰队,悍然打响了日俄战争。   打了一年多,一直打到1905年的“对马海战”之后,俄国才与日本谈和,并于当年10月14日签署了日俄《朴次茅斯和约》。   看一个国家发动一场战争的动机和目的,战后的和约是很好的切入点。   《朴次茅斯和约》的英文名叫《Treaty of Portsmouth》,让我们来看看日本在这个和约里面,向沙俄要的是什么东西。   首先看第一款,但是它很枯燥无味,写的是“停战”之类的套话,不必深究它。   第二款很关键,它的行文如下:   The Imperial Russian Government, acknowledging that Japan possesses in Korea paramount political, military and economical interests engages neither to obstruct nor interfere with measures for guidance, protection and control which the Imperial Government of Japan may find necessary to take in Korea. It is understood that Russian subjects in Korea shall be treated in exactly the same manner as the subjects and citizens of other foreign Powers; that is to say, they shall be placed on the same footing as the subjects and citizens of the most favored nation. It is also agreed that, in order to avoid causes of misunderstanding, the two high contracting parties will abstain on the Russian-Korean frontier from taking any military measure which may menace the security of Russian or Korean territory.   这个“第二款”写的是什么呢? 我将它翻译如下:   “沙皇俄国政府承认:日本帝国政府在朝鲜享有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的无上利益。俄国保证不阻止、不干涉日本帝国政府在朝鲜采取的指导、保护、控制措施。俄国承认:俄国臣民在朝鲜享有和其他列强的臣民同等的待遇。换言之,俄国臣民享受其他列强臣民的最优惠待遇。为了避免误解,日俄两国约定:不在朝、俄两国之间的地带采取军事措施、以免危害俄国和朝鲜的领土安全。”   看懂了吧?总之,就是一句话:从今以后,朝鲜半岛归我日本控制,你沙俄给我从朝鲜半岛滚得远远的。注意:这是整个和约当中的第一个要求、首要的要求、开门见山的要求。换言之,这是日本通过“日俄战争”最迫切的、最想要争取到的东西。   第三、第四款,也是套话,实质性不强,不谈。我们直接看第五款:   The Imperial Russian Government transfers and assigns to the Imperial Government of Japan, with the consent of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the lease of Port Arthur, Talien and the adjacent territorial waters, and all rights, privileges and concessions connected with or forming part of such lease, and it also transfers and assigns to the Imperial government of Japan all public works and properties in the territory affected by the above-mentioned lease.   The two contracting parties mutually engage to obtain the consent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entioned in the foregoing stipulation.   The Imperial Government of Japan, on its part, undertakes that the proprietary rights of Russian subjects in the territory above referred to shall be perfectly respected.   以下是我对“第五款”的翻译:   “沙皇俄国政府在中国政府同意的前提下,向日本帝国政府让渡以下的权益:旅顺港、大连及其领海、及其租借地和附属于租借的不动产、建筑物。日俄两国同意:以上权益的让渡,需要经过中国政府的同意。日本帝国保证尊重上述地区内俄国臣民的专属权利。”   看懂了没?这是日本要沙俄转让两个租借地给日本:一个是大连,另一个是旅顺。说到这里,笔者不得不指出:由于沙俄和大清国在1898年签署的《旅大租地条约》,当时这两个地方,是沙俄的租借地。   再看第六款:   The Imperial Russian Government engages to transfer and assign to the Imperial Government of Japan, without compensation and with the consent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railway between Chang-chunfu and Kuanchangtsu and Port Arthur, and all the branches, together with all the rights, privileges and properties appertaining thereto in that region, as well as all the coal mines in said region belonging to or worked for the benefit of the railway. The two high contracting parties mutually engage to obtain the consent of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mentioned in the foregoing stipulation.   我对“第六款”的翻译是:   “沙皇俄国政府在不索求补偿、但是需要征得中国政府同意的前提下,向日本帝国政府让渡从长春府、宽城子到旅顺口的铁路,含其支线,也包含其他附属权益、煤矿等服务于该铁路的权益。日俄两国同意:以上权益的让渡,需要经过中国政府的同意。”   很明显,这是要沙俄转让从长春到旅顺的一段铁路给日本。这一段铁路,后世称作“南满铁路”。   第九款,是要沙俄割让“库页岛南部”给日本。这个与中国无关,相信中国读者对此兴趣不大,因此,我就不贴它的英文条款、也不作翻译了。   日俄《朴次茅斯和约》签署之后仅仅一个月,日本就迫不及待地和“大韩帝国”签署《乙巳条约》、使“大韩帝国”正式沦为日本的 “保护国”。五年之后的1910年,日本再进一步、通过《日韩合并条约》、这才正式吞并了朝鲜。   换言之,日本在吞并朝鲜之前,先后打了两场战争:1894年的甲午战争,以及1904年的日俄战争。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朴次茅斯和约》签署之后,日本和清政府签署了《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并从沙俄手中“继承”了大连、旅顺、南满铁路以及一些林产、矿产。同时,日本从大清国东北撤军,并将其控制下的大部分领土归还给了大清国。   我想,读者读到这里,总结起来应该不难了。日本发动日俄战争,主要目的是为了和俄国争夺朝鲜半岛,证据有如下:   1、战前日本军政界人士的言论和主张证明了:日本主要是为了争夺朝鲜;   2、发动战争前夕日本发出的《最后通牒》的内容证明了:日本主要是为了争夺朝鲜;   3、战争结束后签署的《朴次茅斯和约》的内容证明了:日本主要是为了争夺朝鲜;   4、战后日本控制、吞并朝鲜的行为也证明了:日本主要是为了争夺朝鲜;   5、战后日本将军事占领下的大部分土地归还给了大清国,这个行为也证明了:日本此战主要是为了争夺朝鲜。   综上所述,客观地看,日本发动“日俄战争”的动机和逻辑如下:   1、日本出于国防和殖民的考虑,需要朝鲜半岛;   2、俄国占领了大清国的东北三省,对朝鲜半岛乃至日本本土构成了军事威胁;   3、日本遂发动日俄战争,主要是为了和俄国争夺对朝鲜的控制权;   4、旅顺、大连、南满铁路、库页岛南部,这些都是次要的、顺带性的“战利品”,并不是日本发动日俄战争的主要目标。   这才是更接近历史事实的说法。只有通观中国、日本、俄国三方面的材料,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们有一些历史爱好者,出于闭塞的角度和狭窄的视野,看历史问题仅仅从自己的立场和眼界出发,所以看不到关于日俄战争比较全面的材料,也看不到朝鲜半岛是日俄战争的焦点,所以才会得出 “日俄战争是为了争夺东北” 这种“一叶蔽目”的史观
个人分类: 历史|906 次阅读|12 个评论
火烧圆明园真相—文明国家的野蛮
热度 3 冯用军 2015-2-3 22:21
老冯故事会iStory of Feng(冯用军说时事)之“国耻难忘”(君阅历史之捭阖清朝) 唐山著名教育学者、河北历史文化讲师、中国最年轻资深大学评价专家、中国高考考研辅导专家 国家自主招生考试推荐专家 领袖教育学家 冯用军博士 导读: 中国有2个国耻日:一是1860年10月18日,英法为首的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野蛮火烧圆明园; 二是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国主义罪魁祸首裕仁领导下倭寇入侵中国野蛮实施南京大屠杀30万中国人。 这两笔账,既是全人类的浩劫,也是中国人的国耻。国恨家仇,血债血还! 材料: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听起来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被、桥涵闸路! 京大屠杀(日语:南京虐杀事件、南京大虐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2014年确定,每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英文原文地址: http://www.bbc.co.uk/news/magazine-30810596 The palace of shame that makes China angry By Chris Bowlby BBC News, Beijing 耻辱的宫殿,让中国永远气愤 圆明园,曾被称作中国的“地面零点”(ground zero),中国尽人皆知,海外知道的人却很少。 圆明园的命运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电影中经常描述,社交媒体时而热辩,国际间艺术品拍卖更会引发愤怒的争论。 圆明园也在英国艺术品收藏方面留下一份争议性遗产—劫掠的珍品。 巧合的是,圆明园命运的一个中心人物是埃尔金勋爵,也就是从希腊搬回大理石的那位埃尔金的儿子。不过其间也还有另外鲜为人知的一面,我一直在深究。这牵涉到我的祖辈托马斯•鲍尔比(Thomas Bowlby),他是英国最早的外派记者之一。 一名学者曾经这样描述说,托马斯•鲍尔比被中国人折磨致死、英国因此报复、火烧圆明园,这是“改变世界历史”的一个瞬间。 现在,圆明园只是一片废墟。每天吸引大批游客,到这里来接受政府组织的“爱国教育”。 鸦片战争末期,西方派军远征、强迫中国打开国门,统领英国军队的是第八代埃尔金勋爵。 清华大学数字技术“复原”圆明 随同埃尔金前往中国的是《泰晤士报》记者托马斯•威廉•鲍尔比。埃尔金形容鲍尔比“很好相处”,而且可以帮助自己提升在国内的形象。远征中国的途中,两人犹如文化游客、交往不错,曾一同在埃及游览金字塔。 抵达中国后,鲍尔比在报刊文章以及个人日记中描述了对中国生活许多方面的仰慕:比如卓越的建筑、精致的花园。 不过,文化仰慕也伴随着残酷的战争现实。鲍尔比还报道了英法联军“一边倒”地一路攻向北京;英军新型的阿姆斯特朗大炮给中国人带来“可怕的伤痛”,“碰上什么都彻底摧毁”。 军力强大,鲍尔比相信,中国统治者“不久就会求饶”。他希望能亲眼看到战争的结束,因此和由英法官员组成的代表团一道出发,前去谈判中国投降。 后来发生的事证明,这是致命性的失算。 与此同时,法国军队抵达北京和圆明园,开始动手收敛瓷器、丝绸、古籍,或者干脆销毁找到的东西。 不久,英国军队也加入进来。一位目击者这样描述,“军官和士兵好像暂时精神错乱。”埃尔金勋爵抵达后,最开始也曾在日记中描述他的震惊,“战争充满憎恨。看得越多、越憎恶。” 1860年左右,圆明园废墟 但是,掠夺早就是军队报酬的一部分。军队的传统是分享战利品,军官、士兵均有分成,部分现金用于补偿阵亡、受伤的士兵家属。 也许,这原本有可能成为劫难的终点。不过,后来传出消息,去和中国协商投降的使团被扣押,其中一些成员-包括鲍尔比-被酷刑折磨、惨死。 作为回应,埃尔金勋爵下令英国军队烧毁圆明园。后来,埃尔金曾经写道,纵火是为了“通过庄严的惩罚举动,表明一项严重的罪行给我们带来的……震惊与愤怒……” 他也非常担心自己在国内的声誉。据信,他曾经告诉一位法国指挥官,“如果我不为他们的记者报仇,《泰晤士报》会怎么说我?” 焚烧圆明园,用了好几天。 《泰晤士报》随军记者托马斯•鲍尔比 我前往埃尔金家族位于苏格兰的古宅,走访了现任埃尔金勋爵。他从家庭档案中拿出一张素描给我看,这是一位英国军官画的:英军总部,鲍尔比惨不忍睹的尸体装在棺材里。 谈到祖先,埃尔金勋爵说,“有些事,也许你会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但同时,你也必须判断那个特定时刻的感受,非常强烈的感受。” 中国拒绝这样的诠释。 中国学者王道成说,“他们这样说是为了给自己的行动找依据。这样做是为了保持他们所谓的道德高地。” 圆明园被烧毁之后不久,第八世埃尔金勋爵率军列队进入北京,排场,象征着英国和西方的强势、中国的羞辱。 此后的岁月,中国经历了现代化、结束帝制、战争、共产党建立政权等等历史事件,对圆明园的记忆有所淡忘。文革期间,圆明园遗址继续遭到破坏。 不过,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来,中国领导人试图通过强化历史的爱国自豪感加强统治,教导中国人只有今天强大的政府才能拒绝重演19世纪外国列强带来的耻辱。圆明园的一片废墟,正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中国也更加关注英法联军掠夺到欧洲的艺术品。 最近,成龙的一部电影又在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心中激起愤慨。《十二生肖》讲的是成龙苦寻圆明园最著名的流失文物兽首,与西方收藏家、博物馆斗智斗勇。 真正的流失文物调查人员虽然不会使用暴力,但看上去决心丝毫不次于成龙。 刘阳:流失文物的追寻者 中国文化部下属的国宝工程公益基金会负责人牛宪锋说,“我们正在计划采取一系列行动……中国永远不会放弃索回被掠夺、被偷盗珍品的权利。” 研究人员刘阳曾经花了15年的时间跟踪艺术品。他说,每次写信查问、“英国的博物馆从来不回信。”但是,他已经收集了一大批被掠珍品的照片。 他甚至还有一张英国士兵从圆明园抱走的那只哈巴狗的照片。这只“北京狗”后来被送给维多利亚女王。哈巴狗第一次进入英国,起名“赃物”(Looty)。 “赃物”一张画像仍然归属皇家艺术藏品。不过后来报纸报道说,皇室内其它的狗看不上“赃物”的“东方习性和外貌”,“赃物”从白金汉宫被流放到桑德林汉姆庄园(Sandringham)。 皇室还收藏着其它一些据信和圆明园有关的艺术品,包括中国帝王的权杖、屏风等。伦敦的“华莱士收藏馆”(Wallace Collection)有圆明园的杯。英国军事博物馆内也有不少物品。比如肯特郡的“皇家工程兵博物馆”内,副馆长詹姆斯•斯科特给我看了一件1860年远征带回来的珍贵玉雕。 他说,给这类物品贴标签“很敏感”,“实际上,我们根本不提抢掠(Loot)字样。我们希望尽可能提供中性的解说。” 拍卖行也需要保持同样敏感。 “赃物”是英国的第一只哈巴狗(“皇家收藏品基金“照片) 现在,有富裕的中国人竞拍(圆明园流失)文物,但是,这会引起更大的不满,因为在许多中国人看来,这等于花钱买回来被别人偷走的珍品。 那么,埃尔金家族呢?今天的埃尔金勋爵是否认为珍品应该还给中国呢?埃尔金勋爵承认,“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争论点。但是,物之美是固有的,不管它在什么地方。” 他拿出一对鹳鸟铜雕给我看。这是日本天皇赠送给中国皇帝的,第八世埃尔金勋爵当年从北京带回来。然后接着说,“这样的事会有发生。向前走更重要,而不是总在朝后看。” 英中关系确实是在展望一个新未来。 中国人意识到,索回流失文物非常困难,但他们非常希望,至少英国人应该更加公开承认历史。 法国人对昔日的遗憾更加公开。作家维克多•雨果曾经写道,“我们自称文明、说他们野蛮。这就是文明对野蛮的所作所为。” 近期,贝尔纳•布里泽(Bernard Brizay)所著的《圆明园劫难》(The sack of the Summer Palace)已经被译为中文,颇受好评。 2009年巴黎拍卖这枚玉玺引起中国抗议,中国称这是从圆明园掠走的 在英国,压倒性的重点是未来—中国的投资、贸易,而不是过去。 英国首相卡梅伦曾经说过,要和中国建立新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伙伴关系”。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剑桥公爵不久也将访问中国。 但是,也许有一天,构筑这样的关系意味着重提中国仍然没有忘记的痛苦过去。 但是,即使在中国,记忆也是选择性的。 我发现,1860年那段历史有些片断也已经被埋葬。我去寻找托马斯•鲍尔比的葬身处。没有找到墓地,看到的是一片高尔夫球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9360-865297.html 转引自戴德昌博主。
个人分类: GHCRC全球人类浩劫研究中心|4458 次阅读|20 个评论
七七事变七十五周年的讽刺
热度 2 cgh 2012-7-8 04:06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启了侵华。 2012年7月7日,日本首相如前所暗示的那样宣布要以政府的名义“购买”钓鱼岛。 我们中国人真行啊!
个人分类: 杂谈|3091 次阅读|3 个评论
《纪念七七事变75周年》以及科学网相关博文链接
热度 8 zlyang 2012-7-7 22:31
《纪念七七事变75周年》以及科学网相关博文链接
纪念七七事变 75 周年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7/02/content_948535.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3%E4%B8%83%E4%BA%8B%E5%8F%98 七七事变,又称 卢沟桥 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亦称 芦沟桥 )的中日 军事 冲突, 日本 就此全面进攻中国。 七七事变 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http://baike.baidu.com/view/35377.htm 为了不被下岗,累糊涂了。 居然忘了是国耻日! 祝愿中华民族更加觉醒, 团结一心,和平发展,捍卫真理,国泰民安! 一组《科学网》相关博文的链接: 卫军英 《今天科网上没看见这样的文章挺郁闷的》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8418-589897.html 黄安年 《七七事变该不该唤起记忆!》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15-589837.html 黄安年 《警惕日本走向扩军备战之路, 莫忘抗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589654 许培扬 《七七事变 历史回顾》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80034-589691.html 杨肖 《“爸,妈,请你们别哭”---神风特攻队员的遗书》 http://bbs.sciencenet.cn/blog-605891-589712.html 吕秀齐 《七七,踏上卢沟桥,探访宛平城》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38991-589853.html 杜立智 《又到七七,七七事变的联想》 http://bbs.sciencenet.cn/blog-327757-589660.html 王保魁 《 七七事变》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48110-589873.html 王春艳 《恨可以有(一)》---日本日本》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659-582548.html 徐耀 《七七事变纪念日,反思中国外交》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3939do=blogid=589933 徐迎晓 《七一,七夕,卢沟桥,高考,熔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4160-589489.html 杨永田 《难忘抗日七十五周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3628-589710.html 朱圣鑫 《科技创新是对七七事变最好的纪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35189-590242.html 陈桂华 《七七事变七十五周年的讽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3355-589950.html 请您提供更多链接。 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正直的纯正品性? 《大国崛起》解说词 : 二战前, 斯大林 说: 中国没有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从晚清到民国,中国一直就像一个富裕、漂亮、柔弱的寡妇一样,谁都可以掠夺她,欺辱她。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徐耀教授(2012-7-9 12:51): 我开的药就是,抛开美国式生活梦想,重新回到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的传统生活方式,遏制人们的欲望,将暴富群体的财富部分收缴国有,降低社会发展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从而减少别国对中国的担心,利用资本主义危机的大好时机输出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结合的价值观,扩大全球对社会主义的认可程度,提高恢复中华文化应有的受尊敬地位。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3939do=blogid=589933
7705 次阅读|33 个评论
又是77事变纪念日
热度 3 shandongxie 2012-7-7 22:07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夜间军事演习,一名日本士兵“失踪”,日军凭此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20分钟后,这个士兵自行归队,但日军大队长仍下达命令,攻击宛平城。此时已是次日凌晨4时50分. 卢沟桥事变”启动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 历史在变,直接侵凌中国可能性变小,可钱字当头的社会大环境使许多人(包括高官)蠢蠢欲动,为了自己的小小的利益把洋人当亲人,把助手(may be 间谍) 当情人,把提意见者当敌人,把国家项目当空手套白狼的工具. 谁都知道该咋作对国家长远利益有利,可为眼前的个人利益不愿变.
3260 次阅读|2 个评论
邯郸市喇叭鸣笛3次,每次3分钟----纪念7.7事变
热度 1 hdmutong 2012-7-7 10:38
刚才,整个邯郸市的喇叭2次鸣笛,每次鸣笛3分钟。 时间是10点10分--13分,20分--23分。 还记得么?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政府真正抗日的开始,此前是“不抵抗”政策。可怜了内忧外患的蒋介石政权! 目前,国家尚未统一,我在“掏光养贿”,同胞努力捞钱!有多少海岛被侵占?我们搁置争议,人家共同开发!
个人分类: 凡人琐事|43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大师远去,再无大师--南渡、北归、离别
liuyingxiang 2012-3-7 06:09
[转载]大师远去,再无大师--南渡、北归、离别
《南渡北归》第一部“南渡”,描述了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时间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长沙后昆明、蒙自办学的岁月,同时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烽火中艰难跋涉的历程。突出地描写了蔡元培、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济、林徽因、金岳霖、梅贻琦、冯友兰等大知识分子的生活、学术、精神与情操,搜罗宏富,规模宏大,意旨宏远,堪称中国知识分子抗战时期的群雕。 《南渡北归》第二部“北归”,着重描述了抗战胜利前后,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的学术追求、思想变化与不同的人生遭际,时间跨度约为抗战中后期至1948年末,国民政府抢运国宝与“抢救学人”计划,连同选举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为止。突出地再现了董作宾、李约瑟、童第周、陶孟和、沈性仁、梁思永、蒋梦麟、闻一多、刘文典、罗庸、郑天挺、吴晗等中外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艰难岁月里,颠沛流离,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西南联大学潮与闻一多被刺案真相,对自由知识分子群体于时代大潮中的分化与演变,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究,被蓄意掩盖的历史隐秘得到了充分揭示。 《南渡北归》第三部“离别”,描述了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在回归久违的故土家园之后,因内战爆发和各自的政治歧见,不得不忍痛离别,遥天相望,以及在海峡两岸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政治氛围中所遭遇的命运剧变。除述及迁往台湾的几位大师级人物,着重描述了留在大陆的吴金鼎、曾昭抡、曾昭燏、陈梦家、穆旦、向达、叶企孙、饶毓泰、吴宓、钱锺书等知识分子群体,不同的政治追求与爱恨情仇。令读者感知历史真相并扼腕浩叹的同时,也生发出“在史中求史识”的冲动,并从中吸取一些“历史的教训”。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4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北京到南京,从国民党到共产党
热度 1 longfo 2012-2-25 13:03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 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 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 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2012年某月某日夜,日军借口和中国进行南京大屠杀事实辩论,要求进入南京,后果可想而知〉〉〉〉〉〉〉〉〉〉〉〉〉〉〉〉〉〉〉〉〉〉〉〉〉〉〉〉〉〉〉〉〉
1840 次阅读|1 个评论
西北大学将举办“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论坛”
热度 4 kexuechuanbo 2012-2-25 09:44
西北大学将举办“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论坛”
西北大学将举办“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论坛” 为全面梳理西北联大的历史脉络、教育思想、学术贡献,准确把握我国高等教育光荣传统,西北大学将在建校110周年前夕(2012年9月10日),协调相关高校,举办“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论坛”, 希望通过回顾西北联大的历史,更加全面地了解20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精神传统、传承和创新大学文化。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7年9月10日,国民政府教育部第16696号令:“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设备为基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同时创设长沙临时大学与西安临时大学,并以此为示范,成功组织了牵涉70万师生员工、百余高校、200余次,逐渐向大后方空前的战略迁徙。其中长沙临时大学不久转徙云南,后至重庆,合组西南联合大学。而西安临时大学复迁陕南汉中,组成西北联合大学。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大,弦诵不辍,艰苦办学九年,直到1946年才陆续在平、津、冀复校。 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大办学过程与办学体制基本相同,都云集了一批著名学者,培养了上千名学子。其中在西北联大执教的就有徐诵明、李蒸、李书田、胡庶华、马师儒、汪奠基、刘及辰、罗章龙、袁敦礼、黎锦熙、许寿裳、曹靖华、罗根泽、陆懋德、黄文弼、曾炯、傅种孙、张贻惠、虞宏正、张伯声、黄国璋、李仪祉等一大批学者。特别是西北联大所提出的“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愿景,清晰地表达了传承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融会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建设祖国辽阔西部的高远追求。所提炼的校训“公诚勤朴”,其中“公”是以天下为公,“诚”是不诚无物,“勤”是勤奋敬业,“朴”即质朴务实,表达了西北联大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赤子情怀。 与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几乎全部北归不同,西北联大除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迁回原址复校外,主体永留西北,留下了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师范学院等国立五校。其母体诞生的子体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均有或多或少的源流关系。 西北联大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是中国高等学校区域分布由“点”、“线”布局向“面”的布局演化的历史性转折,将高等教育制度系统地传入西北,奠定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基础。它从知识、思想、文化等方面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社会进步,为战后中国西北建设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为21世纪的西部大开发蓄积了宝贵的人力资本。特别是它凝聚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共赴国难的团结精神,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凝聚了两大光荣传统:文化传统与革命传统,西北联大是20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精神传统的生动体现。 西北联大保留至今的重大历史文献有《西安临大校刊》、《西北联大校刊》,重要历史文化遗址有西安临时大学礼堂、汉中西北联大校舍遗址、各学院办学遗址,但有关西北联大学术研究极为薄弱。文献未见整理,遗址缺乏有效保护。 欢迎对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有研究的学者专家,届时光临西北大学出席会议并发表宏论。(姚远2012-01-24草拟于西北大学桃园校区格致斋)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2103 次阅读|4 个评论
九一八,九州去一只剩八
xuyingxiao 2011-9-18 22:47
九一八——九州去其一只剩八州 (广义上的九州)。 LED数字版:91日——九州与日本,不是 1 衣带水,而是对决。 撷英版:九一八——就医吧。那时其实已经病得很重,感冒有症状时一般之前都已经潜伏很多天了。 1937年七月七日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高考的时间也逐步稳定在七月七日开始,这还是很有意义的。只可惜七月份天气太热,七月七日的高考持续十几年后改到六月份去了。 八十年前的九一八,抗战其实已经爆发,所以如今不再说八年抗战,而是十四年抗战。 也有人说,抗战其实自日军踏上我们的国土的时候就已经爆发,1894年甲午战争,日军进入中国境内。 摘抄历史上的今天: 1880年9月18日 李鸿章于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架设天津、上海间电线,次年年底通电。 1924年9月18日 中国国民党发表《北伐宣言》。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36年9月18日 阎锡山发起“牺牲救国同盟会”。 1947年9月18日 根据美国国会制定的《国家安全法》而成立了美国中央情报局。 1961年9月18日 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遇难 1973年9月18日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时被接纳进入联合国。 1997年9月18日 日本超市巨头八百伴公司破产。 1999年9月18日 为“两弹一星”专家授予功勋奖章
个人分类: 生活|281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7: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