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文章数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在美国当教授要发多少篇文章?
热度 72 weijia2009 2011-2-20 01:33
在美国当教授要发多少篇文章? 贾伟 这两天科学网上在议论一个老话题 - 发文章先讲数量还是先讲质量?我同意鸿飞的观点, 写文章的唯一标准应该是质量,不过我倒不同意他的担忧,说这个(发文章先讲究数量的)观点是“误导人的”。科学网的可爱之处就是各种观点都可以“飞”一阵子,说实在的,很多年轻的博士生、博士后和青年教师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理念不见得比我们一些“名博”或“资深”教授们差。 国内不少高校现在已基本不再追求论文数量了,因为人们已渐渐看清,科技刊物多如牛毛,发一篇论文其实并不难,而高质量的论文才能真正受到(国际和国内)同行的关注。记得5-6年前我在上海交大的课题组招聘青年教师,有一个985高校的在读博士生跟我联系想竞聘这个岗位,他的简历中列了15篇SCI论文。一个年轻的学生在3年半的博士研究阶段(尚未结束)已发表十几篇论文,这委实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我思考了很久,没想让我的那些(毕业前也就能发1-2篇论文的)博士生们向人家学习,反而跟两个助手私底下说了这么一个观点,这个人不能要,我们组永远也不能这么做研究!这十几篇论文的数据来源于两三个不大的实验,要搁在我们组至多也就能发2-3篇文章,那些多发出来的论文里面要么是重复性的发表,要么里面有更糟糕的情况。 这两年里我评审过几个从助理教授晋升(终身)副教授的材料,在美国大学称之为PT ( Promotion and Tenure)。考核指标包括教学、科研经费、论文、公共服务几项。其中申请人的论文数量都不多,多的在三五十篇,少的只有14篇(跟我们的那个博士生差不多)。但这些申请者(除了一个没过以外)大多数顺利拿到了副教授和终身教席的位置。那个文章发的最少的很顺利就通过了,因为她有较好的科研经费,教学和公共服务做得很好。在我担任遴选委员会主席招聘一名终身正教授职位时,我淘汰了一名在名校当大教授的候选人,他的论文数量有三四百篇,但多年没有NIH的经费,最终向学校推荐录取的是一名论文数量只有三四十篇但有几个RO1项目的教授。当时那个名校的资深教授咽不下这口气,给我们院长和学校领导写信告了我的状,当然结果是学校压根儿没有理他。因为眼明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候选人多年没有像样的经费资助说明他的研究方向和水平已是明日黄花,剩下的本事就靠 “灌水”写文章了。 在美国当教授,文章不是最重要,承担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才是至关重要的。说得再直接点,科研经费是第一指标!文章的发表是上一个科研项目的结果,也是下一个项目的开端,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文章的发表是为了申请经费服务的。 最后还是想提一下,在美国当教授,文章数量尽管不重要,也从不在招聘和评审过程中有明确的界定,但多少还是有基本要求的,因为这也是衡量科研活动productivity的一个指标。那么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所须的文章数量是个什么样的基本要求呢?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尽管每一所大学情况都不一样,但同一档次的学校对文章的要求从质量和数量上大同小异。我关注过两个学校,一个是我们北卡的UNC Chapel Hill,另一个是Wake Forest University(一个是州立大学,一个是私立大学),在全国排名处于26-30这个范围。这两个学校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心理价位”比较一致,正教授的“门槛”大致在60篇文章左右,副教授在30-40篇左右,助理教授因人而异,主要看方向和基础,没有明确的文章数量要求。助理教授在岗位上每年适宜发3篇左右在领域内“过得去”(譬如JBC)的文章。当然我们谈到的论文数量都是建立在行业内较有影响的刊物这个基本共识上的,不包括“灌水”性的论文。另外,还有一个我们国内高校目前不太推崇的的评判标准 - 这里比较鼓励科研交叉合作以及所发表的合作性论文,多机构多学科合作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很被看重,即便被评审的人不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45332 次阅读|111 个评论
祝自己在JAS上发的文章在国内当了一次冠军!
ldh 2010-8-12 20:44
今天我上美国气象学会 (AMS) 网站查了一下国内学者在美国大气科学杂志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 简称 JAS ) 发表论文的情况,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在这个刊物上已发表论文 13 篇 ( 第一作者 12 篇 ) 了,位居大陆学者在这个刊物发表论文的榜首。在这13篇论文中,自己坚持近二十年所提出的那套理论模型在 JAS 上连续发了 12 篇,另一篇则是学生作的工作。 不好意思,特在此祝贺一下自己,希望自己再接再厉,作出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JAS 是国际大气科学界著名的顶尖的专业刊物,它有悠久的历史,以发表理论性和原创性研究而闻名于世( http://journals.ametsoc.Org /toc/atsc/0/0 ) . The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publishes basic research related to the physics, dynam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atmosphere of Earth and other planets, with emphasis on the quantitative and deductive aspects of the subject.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7480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一个人能发表的文章数量
热度 1 derongliu 2010-7-2 15:44
一个人能发表的文章数量 刘 德 荣 按每一位博士生经过 4 年学业,在毕业前需要发表两篇杂志论文计算,每位博士生平均一年要发表 0.5 篇杂志文章。这样算下来的话,如果一个博导在国内带了 X 名博士生,自己没时间写论文,全部论文都由博士生来完成的话,这位博导每年发表 X/2 篇杂志论文是正常的,不属于多发。美国教授一般带 3-5 名博士生,博士毕业需要 3 篇以上杂志论文,所以我们领域里的美国教授正常情况下一年发表 3-6 篇杂志文章。一个教授从他自己读博士生阶段算起到退休大概有 30 年时间,一辈子一般也就发表 100-200 篇杂志论文。这算是正常的。碰到能量大的教授,经费多学生多加上产量高,一辈子发表 300 多篇杂志论文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如果一辈子发表 600 篇以上的杂志论文,那一定是有什么特殊情况了,如论文同盟、夫妻店、父子店、灌水等等。再说国内的情况,国内许多博导带 30 几名甚至于 100 名博士生,博士生为了毕业,没有论文不行,所以就造成了有些博导每年能发 20 篇以上甚至于 50 篇杂志论文,产量出奇的高。是什么造成的?很显然,制度是一个因素。假如一个博导带 30 名博士生,每个博士生每星期需要跟导师见面讨论 2 个小时,一个星期一共需要 60 几个小时。而我们每天按 8 小时工作制,一个星期 7 天工作日计算,一共只有 56 个小时,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博士生,何况博导们都要经常出差。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算法,一个博导,如果精力充沛,同时带 7 个博士生是完全可以的,自己可以亲自指导每一位博士生的成长,每一位博士生也都能得到导师的精心指导。否则,博士生人数太多的话,自己没那么大精力,都交给助手来带或由学生自学成才,则会对大家造成诸多不便。对自己而言,因为博士生人数太多,必然会有些差的学生发表差的文章,给人把柄,迟早导致被人攻击灌水。对学生来讲,这样做也很不公平,有误人子弟之嫌。有些同事会说,别人都这样做,带 30 几名博士生,每年发表 20 多篇杂志论文,我不这样做,会吃亏会被比下去。但是,其实只要你自己想一想后果,就真的不必这样做了。你只要按部就班,每年发表 3-5 篇杂志论文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还可以保证高质量,积攒几年后你就有了 30-40 篇高质量的论文,这也就达到了高水平的正教授的标准了! 2010 年 6 月 22 日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6860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