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蒋介石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对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aohaifei 2010-1-25 09:39
对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鲍海飞 2010-1-25 喳喳! 谁?  对手在哪里?对手要干什么? 《西游记》中经典的一幕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表面上看,孙悟空的对手是白骨精,白骨精三次变化躲不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而唐僧乃肉眼凡胎终究被迷惑看不透了。相反,却赶走了孙悟空。除了一路妖怪,师傅也许就是一个最强的对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周瑜曾经是对手。但是,周瑜却被诸葛亮活生生的气死。只是因为周瑜没有那么宽广的胸襟。 刘邦和项羽本来是朋友,起义前约定谁先进咸阳谁为王,结果刘邦先进去了。后来,由于项羽的自负,而落得个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而自杀了。 毛泽东和蒋介石不是一般的对手,结果蒋介石在装备雄厚和外援有力的支持下,终究兵败如山倒。南撤,南撤,再南撤,最后终于定居在台湾岛了。毛泽东的胜利是发动群众工作做得好,蒋介石也可能是潜伏工作没有做好。不过,毛泽东的一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那就足够了。 个人的掐架可能演变为宗派之间的斗争,斗争激烈就可能演变为民族之间的斗争,最后演变为国家之间的战争。对手就是国家之间了。 伊拉克是美国的对手吗?显而易见,有几个国家能够与美国抗衡。结果伊拉克的总统逃不过悲剧。虽然这是个国家悲剧 ,但是这个国家、民族奋战到底的精神却是让人振奋。 拉登是美国的对手吗?答案同样显而易见。但是拉登却制造了世界上最为恐怖的活动。看来,过于傲慢和自大会惹下多大的祸患,由此可见一般。 对手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是一个帮派,有时候是一个国家;对手有时是各宗教集团之间;对手有时是国家之间。 心中有对手,对手处处有;心中无对手,对手亦空有。 对手不一定是敌人,对手未必无情。对手未必是男人,但可能难人。 因为没有对手,所以孤独求败在找对手。 认为是强手的未必是对手,对手也未必是强手。 成为对手,就要有足够的智慧,勇气和毅力。 真正的对手会令人敬佩,敬佩他的人格、德行、精神和力量。 对手有时侯在明处,有时侯在暗处;对手有时侯是人,有时侯不是人;对手有时候是别人,有时候最大的对手却是你自己。 对手是英雄,可能会把你造就成英雄;反之,会把你拉下马。 有时候,失败不是输给了对手,一个马掌不就是让一个军队,让一个国家灭亡了吗? 唐吉珂德大战的是风车,唐纪珂德是个英雄吗?他到底在和谁在战斗,是他自己,还是虚想的对手,还是他内心的恐惧? 对手使用长矛,对战一方使用火器,那也许就不用抗衡了。 对手采用计战,还是心战?是科技战,智慧战,还是信息战? 有真正的对手,有虚假的对手;对手可以成为朋友,朋友可以成为对手。 对手有时候假戏真做,有时候又真戏假做。 对手被打败了吗?对手还是越战越勇? 你恨对手吗?你有对手,也许这是一个存在的理由。 你爱对手吗?你也许还有胸怀。 小李飞刀的对手永远是幕后的下一个。 一个对手消失了,下一个对手又将出现。 喳喳! 是谁? 对手? 在哪里?
个人分类: 随想|3403 次阅读|9 个评论
蒋介石每日必唱三种歌
xupeiyang 2010-1-19 13:33
核心提示: 老蒋喜欢唱歌可是以前没有听说过的。沈先生说,老蒋不但每天必唱,而且有的时候能唱相当长的时间,颇为自我陶醉。警卫人员都听过他的歌。有趣的是,老蒋不唱京剧,不唱一般的歌曲,只唱三样:军歌、党歌、国歌。按照沈先生的记忆,如果唱国歌多的时候,就比较正常,如果唱军歌多的时候,那就是比较有麻烦了。党歌,一般都是有纪念日的时候才唱。老蒋的嗓音一般,但是就是这几首歌,居然百唱不厌,或许也是一种休息吧。奇怪的是,老蒋在公开场合从来没有唱过歌。 摘自《萨苏讲述老兵传奇故事:兵进北边》 作者:萨苏 出版社:中国书店 沈醉先生,原军统少将,曾是号称特工王的戴笠的得意部下。我有一位亲戚在80年代沈先生写*的时候曾经帮助他整理过文稿,算是沈先生的助手。因为沈先生的经历传奇有趣,我们平时谈天便不免向这位亲戚打听沈先生的故事。 我这位亲戚回忆(他姓杜,是基督徒,后来做税务工作了。后面,我就用杜公来称呼他吧),沈先生和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不同,身上没有官气,外表十分儒雅,虽然干了多年体力活,这时已经全然看不出来。他面色白皙,戴金边眼镜,常穿一件灰呢子的短大衣,风度翩翩,一只眼睛有些视力下降,看起来像一个大学教授,有一位中统的巨头徐恩曾,沈先生晚年和他形象很相似。但这只是他的外表,实际上沈生性好动,走路很快,杜年轻他三十岁,但根本跟不上他的步子。 更令人惊异的是,沈有一身很好的武功。沈先生总是拄一根拐杖,其实他根本用不着,那是他防身的武器。照他的说法,要是碰上劫道的七八个人他一根拐杖就应付了。劫道的没有见过,杜公可是见到沈先生吃核桃,从来不用锤子,都是手一捏就解决了那时候沈先生都七十多了。 他的武功是入军统前练成,并不是特务训练的结果。这一点在军统非常有名,也给他带来很大麻烦,1949年卢汉起义,沈醉和余程万等在昆明都被扣留,别人都是软禁,只有沈先生不但加上手铐脚镣,而且严令看守的哨兵到他身边盯着,他们怕我点穴。沈先生笑对杜公说。大概是做特工出身,观察东西非常细致,他说一般人睁眼看到的,只有一样东西,他呢,一睁眼,全屋里每样东西都能看到。某回来试了一下,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 杜公开始帮沈先生整理文件还相当拘谨。没想到沈先生交给他的第一个活儿就十分有趣。沈先生让他查一个人名龙飞虎。 杜公没反应过来,也不敢问,一想,说《封神演义》里头姜子牙有一个徒弟好像叫这个名字,等翻出来给沈先生,沈先生大笑,说不对不对,这个是龙须虎,龙飞虎要是有,肯定是现代人,共产党的,再查。末了,发现真的有这样一位人物,原来是周恩来总理的参谋,后来做到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原来沈先生回忆当年曾经见到一份共产党人士的名单,对这个名字印象十分深刻,别的都不记得了,前几天有人请他回忆,吃不准所以查查。因为那时候国民党内有一个李士珍,土法上马也搞特务活动,经常制造一些假情报骗取老蒋信任,看来仿佛侦探小说一般,实际全不可信,沈先生怕这个龙飞虎也是他伪造的,查了,才放心。 以后,杜公发现,和沈先生谈话十分随意,沈先生对自己的地位和价值非常明白,所以有关文史的问题,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现在的采访对象这样的可不多。但是他有两个原则,第一,绝少说人家的不是;第二,国共双方的争执,尽量不说。所以他的话语中,名人轶事比较多,而锋锐的地方就不多。比如杜公曾经好奇地向他打听白公馆烈士的事情,被他把话题引到中美合作所,知道了四川军阀白驹建造的白公馆,原来是很好的别墅,但是听得过瘾,最后自己要问的,却没有问出来。 杜公说,沈先生当年怕见三个人。 第一个,是军统局秘书长郑介民的老婆。这个半老徐娘是有名的财迷,经常指着名向军统要东西。沈醉本人是总务处长,正是首当其冲。找他要紧俏东西的国民党官员不少,唯有这位太太特别,她要东西,不是为了自己用,自己喜欢,而是为了送到当铺里头换钱,所以是个永远填不满的坑。而郑介民本人,沈先生颇为推崇,说这个人做官不在行,而且胆小,实际上是个情报专家,平时的乐趣就是阅读特务们送来的材料,他不审犯人(戴笠就不行,急了还有过亲自动手的时候),就是看材料,但是好多大案子都是这样破的,沈先生说起过的,一个是吴佩孚的日本混血女儿吴冰特务案,就是被他从一封可疑的信件中看出了端倪,一个是当年《永不消逝的电波》里李侠的案子,当然李侠的真名不是这个。说到这儿,沈先生就打住了。 第二个,是蒋介石,沈多次见过蒋,还差点当了宋美龄赴美的随从武官。但是他怕见蒋介石。原因是沈醉的性格活跃,喜动难静,而且随便惯了,而蒋介石对部下的仪表非常重视,往往从人的衣着、姿势、精神面貌,就决定他的好恶。戴笠是特别重视对蒋投其所好的,因此每有军统人员去见蒋,必要反复嘱咐、交待,有时还要向蒋的随员预先打听蒋的心情,决定何时谒见。这种严格的要求,对做惯了外勤的沈醉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另外,蒋说一口难懂的宁波官话,沈是湖南人,往往担心听错,心情很紧张。 但是对于蒋介石,沈先生有一个独家的新闻老蒋喜欢唱歌! 老蒋喜欢唱歌可是以前没有听说过的。沈先生说,老蒋不但每天必唱,而且有的时候能唱相当长的时间,颇为自我陶醉。警卫人员都听过他的歌。有趣的是,老蒋不唱京剧,不唱一般的歌曲,只唱三样:军歌、党歌、国歌。按照沈先生的记忆,如果唱国歌多的时候,就比较正常,如果唱军歌多的时候,那就是比较有麻烦了。党歌,一般都是有纪念日的时候才唱。老蒋的嗓音一般,但是就是这几首歌,居然百唱不厌,或许也是一种休息吧。奇怪的是,老蒋在公开场合从来没有唱过歌。 饱吹饿唱,难怪老蒋搞经济总是出毛病。 第三个呢,是蒋的侍从室主任钱大钧。钱是保定军官学校出身,黄埔军校军事教官,资格老得可以对陈诚一类的人物指手画脚。 此人形容威武,在西安事变的时候负过枪伤,对于特务颇有些瞧不起,因此也不太好相处。后来沈醉从别的特务嘴里听到钱大钧曾经为了娶太太险些自杀,让他大吃一惊之下,也对这位将军的看法大为改变。 那是钱大钧任武汉警备司令时候的事情了。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6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蒋介石的博客和毛泽东的窑洞
大毛忽洞 2010-1-19 05:38
蒋介石的博客和毛泽东的窑洞 大科学家 Pauling 能有博客,蒋介石当然也可以有博客。 真正的科学博客:大化学家 Pauling 的博客 不过现在蒋介石的博客(日记)散落在网络的各个角落,什么时候能规整到一处,谁也不知道。 蒋介石和毛泽东,既有斗争又有合作,斗争的时间多于合作的时间,斗争的强度也大于合作的强度。 用自然科学的话说,如果两人是对手,必有一镜面介于二人之间。 镜面两边的事物是互相对称的。 也就是说,如果能确定历史镜面的(历史唯物主义)坐标,就找到了毛泽东和蒋介石的镜面对称性的镜子。 让蒋介石照这面镜子,镜子里的图像就是毛泽东;让毛泽东照这面镜子,镜子里的图像就是蒋介石。 这就是镜面对称性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告诉我们: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唐太宗和魏征知道把镜子( 鉴 )置于什么地方(历史唯物主义坐标),因此,他们应用得很成功。 蒋介石一生中唯一一次到延安并且留念(网络照片) 国民党军的最高统帅以占领者的姿态进入共产党人的巢穴,这一事件在国民党方面看来极具象征意义。于是,接到蒋介石来延安的指令后,胡宗南立即忙碌起来。飞机在西安与延安之间往来多次,洋瓷脸盆、澡盆、马桶、沙发、钢丝床、山珍海味、西餐用具以及西餐厨师等等一应俱全地被运抵贫苦的延安。 八月七日上午 ,美龄号专机在延安简易机场尘土飞扬的跑道上降落,蒋介石被安排住进延安最好的边区外交宾馆里。 第二天一大早,蒋介石开始在延安城里转悠。没有人知道他此时此刻的感受。在枣园,蒋介石终于看见了他的对手毛泽东曾经住过的那间窑洞,与当地农民的窑洞没有任何区别,门窗是没有油漆过的陈旧的木头做的,窑洞内墙面剥落,靠窗的那张榆木桌的桌面坑洼不平,简陋的床也是榆木钉起来的。窑洞外面的院子里有棵树,树下有个石凳,还有架纺线的纺车。随从告诉他,这间窑洞的旁边和下面,是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等人的窑洞,这些窑洞无论外观还是内设都是一样的。尽管从一九二七年国共决裂开始,蒋介石就知道共产党人已被逼进了山林和乡村;特别是一九三四年,国民党军通过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占领了共产党人的首府江西瑞金,迫使他们千里万里地走向中国西部人烟稀少的地带之后,毛泽东与他的部队面临危境、身处绝境的情报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可是,此时,面对破败的延安小城和这些近乎原始的窑洞,蒋介石还是感到十分震惊。他无法想象毛泽东何以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有效地指挥着他的军队在全国的战场上与政府军对抗,并且能在这样的桌子上把文章写得既尖锐犀利而又文采飞扬。 蒋介石回到边区外交宾馆,审定了胡宗南送来的作战计划后,当天就离开了这个让他心绪不宁的地方。这是蒋介石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延安。 (以上红色段落,来自 2009 年 10 月 12 日 11:04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 蒋介石当时是怎么想的? 也许在蒋介石的日记里有记载。 很可能就是这次来延安,蒋介石看到了他的团队的未来。 毫无疑问,延安窑洞是蒋介石和毛泽东的一个镜面点。 参看阅读(点击可下载): 叶永烈:在美国看蒋介石日记(有蒋介石的日记) 叶永烈说: 蒋家后人把弥足珍贵的蒋介石和蒋经国日记原件,保存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胡佛图书馆。得知在那里可以查阅两蒋日记,来美讲学的我当然不会放过这一难得的机会。 我来到胡佛图书馆之后,却被告知,两蒋日记收藏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档案馆里。虽说胡佛研究所的档案馆就在图书馆附近,找起来却不那么容易。这个档案馆在地下,问了好几个路人,终于找到地下室的入口。沿着长长的斜坡走下去,尽头有一扇门,打开门之后,是一条与斜坡垂直的地下长廊。在幽暗的灯光下走过长廊,豁然开朗,里面是半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档案阅览室。不过,在进入阅览室之前,要凭身份证件办理阅览证。得知我要查看两蒋日记,管理员告知注意事项:不得携照相机、扫描仪、便携式复印机入阅览室,因为两蒋日记只准手抄,不得拷贝。手机不能带进去(因为许多手机有拍照功能),就连手提包、笔记本也不许带进去。 进入阅览室,档案管理员一听说要查看两蒋日记,马上递给我一份查阅须知,严格规定不得复制,并要我签字保证;接着又给我一份关于蒋介石日记的说明书,强调两蒋日记受美国著作权保护,而著作权属蒋氏家属所有,任何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出版。 蒋氏父子都有记日记的习惯。 1975 年,蒋介石去世之后把日记交给了儿子蒋经国。 1988 年蒋经国病逝前,把蒋介石日记连同自己的日记交给了笫三个儿子蒋孝勇。 1996 年,蒋孝勇去世,两蒋日记由蒋孝勇的妻子蒋方智怡保存。 2004 年冬,蒋方智怡决定把两蒋日记暂存胡佛研究所 50 年,而在这 50 年间蒋家可以随时撤回两蒋日记。两蒋日记共约 50 册,其中蒋介石日记可供查阅的是 1917 年至 1945 年底, 1946 年至 1975 年的蒋介石日记,尚待胡佛研究所研究人员阅定之后逐步开放。蒋经国日记( 1937 年至 1979 年)尚未开放。 蒋介石的日记是用毛笔端端正正写在专门的日记本上,不论他在戎马军营,还是在视察各地,都一天不漏写下日记,就连当天的气温、气候都一丝不苟记下。他的日记,除了记录每天的行踪、公务、会客外,也写下自己的思想及各种见解。在他 1927 年的日记中,差不多每篇日记末尾,都抄录有 24 字座右铭:立志养气,求贤任能,沉机观变,谨言慎行,惩忿窒欲,务实求真。 最使我感兴趣的是,按照当时日记的格式,除了每天写日记之外,还要写本周反省录和本月反省录。蒋介石认认真真地写下自己的反省感受,有的本月反省录甚至有 20 条之多,另外还有下周预定表和本月大事预定表,他都一一写上。 在蒋介石日记中,往往还粘贴着剪报。比如, 1945 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之后,蒋介石在日记中粘贴了中央社关于原子弹知识以及发展历史的文章剪报。在日本投降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关于战后美国外交 12 要点的谈话,蒋介石也剪存贴入日记本。 我注意到,蒋介石日记中有少许地方被黑笔涂抹。由于所看的是复印件,也就看不出这些涂抹是否原件如此?据我细细观察,涂抹处往往涉及政治敏感问题,估计是胡佛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审阅时涂抹在复印件上,然后再复印,供公开查阅。 用笔抄录毕竟太慢了,何况回去之后还要录入电脑。第二次去那里的时候,我带去了手提电脑,想提高工作效率。没想到管理员不允许,原因是担心有的手提电脑带有微型扫描仪。无奈,只有坐在那里和妻一起用笔逐字逐句抄录了。 蒋介石日记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文献,日记开放的消息引来了各方历史学家的关注。抄录者来自天南地北,络绎不绝。中午时分,抄录者们汇聚到阅览室外的休息室,一边吃着带来的干粮(附近没有餐馆),一边聊天,这里成了最好的交流场所。我在那里结识了来自南京的 历史学 教授,也结识了来自台湾的历史学家。最下功夫的是台湾的 卢 先生,他原本是国民党高官,如今退休,也在研究蒋介石,已经来此工工整整抄录了半年多。 由于曾经写过 50 万字的纪实文学《毛泽东与蒋介石》,我着重从国共关系的角度研读蒋介石日记,查阅了 1927 年四一二政变前后以及红军长征期间的蒋介石日记,特别是细细查阅了 1945 年8月至 10 月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如何在日记中记述他与毛泽东的见面、会谈以及他对毛泽东有何印象。我还把在北京协和医院查到的蒋介石病历跟蒋介石日记相对照,证实在红军长征前夕,蒋介石确实以为胜利在望,曾经住进北京协和医院检查身体。我将会把这些最新的收获补入《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新版本中。我期待能够读到 1949 年之后的蒋介石日记以及正在整理的蒋经国日记。 (来自: 《同舟共进》月刊 2008 年第 2 期 )
个人分类: 思想和方法|33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蒋介石一生清廉自律为何却纵容党内腐败?
xupeiyang 2010-1-16 11:30
本文摘自《蒋介石传》 作者: (美)布赖恩克罗泽 出版: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其他军人政治家一样,蒋介石是个无所畏惧的人,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是这样。然而,他只是一个战术大师而非战略家。他的真正天才是善于搞政治阴谋。 蒋介石对希特勒纳粹及法西斯主义产生了极大兴趣,于是派次子蒋纬国赴德国深造,受到希特勒两次召见,并组建一个法西斯机构蓝衣社 蒋介石两眼长得炯炯有神,经常留着光头,蓄着短须,带有一股军人的风度。 但是,他的神情却不可思议--这并非因为他不擅言辞,而是因为他总是挂着一脸中国人特有的谦恭的微笑。 他演讲时带有浓重的浙江口音,声音高亢,语调急促。这使得他有别于来自外省的大多数僚属和追随者。 蒋介石从不费心思去学习北京话--标准的汉语,更不用说外语了。他掌权之后每月要向规模宏大的孙中山纪念会致辞。虽然他的方言刺耳难懂,但与会者却不得不洗耳恭听。此时的蒋,不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而且是一个典型的浙江人。 蒋介石不接受外国的影响,但却娶了一位中国基督教牧师的女儿,她受过美国教育,后来一直担任蒋的随身翻译。蒋介石不懂外文,他的官方传记作家董显光,20世纪20年代后期曾给他做过数月英文教师。 董后来披露说:蒋公因政务繁忙,很快放弃了英语。蒋介石后来教育其子蒋经国吸取他的教训,要学好外语。 蒋经国在《我的父亲》一书中引用了1922年和1923年他父亲的几封信。这些信要求他必须掌握英语。1943年,当蒋经国三十五六岁时,他父亲还致信要求他每周花6小时学习英语,尤其是英语语法与阅读。 老蒋乐观地说:吾儿俄文基础良好,学习英文必易。 蒋夫人宋美龄是举世闻名的美人,根据台湾的官方传记,她是蒋的第二个妻子,事实上如果把1912年蒋的一位侧室算上,她则可说是蒋的第三甚至第四个妻子。 蒋委员长及其夫人的确在民众中树立了无懈可击的美满姻缘形象。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时,他的青春之火正熊熊燃烧。 然而,青年时代的蒋介石,是个有名的风流人物,对上海的青楼了如指掌。他一方面放荡不羁,另一方面又遵循孔道,坚持克己自律。 他的确是一个意坚志强的孔道徒子。由于与基督徒结婚,他又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徒。 在他那个时代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中,此种怪诞的姻缘屡见不鲜。此外,其他许多事情同样是人们了解蒋的生平与性格的关键。他参加了推翻清王朝的1911年革命,是革命之父孙中山的信徒。他也因此自诩为一个革命家。 蒋介石以为,革命就是民族主义,对内推翻封建皇帝,对外结束民族屈辱。但是,在其他方面,在关于国家组织学说、社会行为方式以及中国传统社会和森严的等级制度等方面,蒋介石却是一个顽固的保守主义者。有人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反动分子。 尽管蒋介石参加过推翻清朝的革命,但他无法理解革命的勇往直前与锐不可挡之势。 他徒劳地阻止革命潮流的进一步发展,企图在军阀混战中夺取政权而黄袍加身。 蒋介石最后失败了,他被迫下野,并失去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而被迫逃至台湾,建立起他的避难所。 早期的葡萄牙探险家曾称台湾为美丽的岛屿。蒋介石晚年统治着一个微型的大国。他身后留下了一个富饶繁荣的工业化台湾。 每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总统都要主持双十节纪念民族主义革命。接之而来的是蒋家及其追随者于10月31日为蒋介石祝寿。 每年元旦,他总要向全民发布文告,宣扬反攻大陆。在他漫长生涯的最后两年里,他两腿瘫痪,从而不再会客。他的文告只好停而不发或由人代发。 1975年4月5日,星期六,87岁的蒋介石逝于心脏病,而大陆则依旧没有光复。 不仅如此,他拒不承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却进入了联合国,而他自己的中华民国则被赶了出去,屈辱与失败纷至沓来。 与一些军人政治家如戴高乐、佛朗哥及其他独裁者一样,蒋介石与他的国家紧密相连。 他的观点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的,但他确实为实现他的野心奋斗了终生。1925年孙中山逝世时,蒋的名字并未被列入继承者的名单。然而,他已建立了自己的权力基础。他是黄埔军校校长,黄埔毕业生被他塑造成自己的古罗马式禁卫军。他统率的国民军从广东出发进行北伐,不到两年便终于在名义上征服并统一了中国。那些分省割据的军阀有的战败投降,有的改旗易帜,表示归附。 但是,胜利是暂时的,在后来的十年里,蒋一直只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领袖,但绝不是中国无人挑战的统治者。 在蒋的早期生活中有两件事是不可忽视的,一是1923年底,蒋率领代表团访问莫斯科,回国之后他对俄国人很不信任,从而对共产主义仇恨万分。 但是革命之父孙中山的意见则不同,他摒弃了蒋的建议,从而求助于布尔什维克的使者鲍罗廷,让鲍罗廷当顾问,仿效苏联共产党改组国民党。 另一件事至今仍没有完全披露,即1912~1922年的十年,蒋介石在上海做股票生意经纪人的经历。那时候,蒋介石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卒。但在20年代初,上海的股票生意控制在上海黑社会青帮的手里,蒋与那些银行家和商人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虽然他没有正式加入青帮),于是上海成了蒋介石的第二个权力基地。 蒋介石与他那些富有的保护者进行交易:他们资助他的革命,而他则防止左派分子进政府。蒋与宋美龄的婚姻也是这种交易的产物。 1927年,蒋先后在上海与广东摧毁了共产党的地方政权。七年之后,在国民党的强大压力下,毛泽东被迫率领农民军队进行传奇式的长征,抵至荒僻的延安窑洞。 毛在延安窑洞里向蒋发动挑战,并最终打败了这位国民党领袖。 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7年又开始征服中国。在日本的挑战面前,蒋介石并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或爱国者;在他的军事战略中,摆在首位的敌人总是共产党,其次才是日本人。 他认为共产党是叛逆者,必须先征服他们;只有先安内,统一中国,才能抵御日本人。 结果这个做法导致了1936年的西安事变。少帅张学良绑架了蒋,要求他停止剿共,开始抗日,西安的一些激进分子要求杀蒋谢罪。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正是九年前国民党在上海追捕的周恩来担保了蒋的获释,同时蒋也答应抗日。然而,在蒋的心里,首位的敌人仍是共产党。 日本侵略中国之时,蒋介石的权力与地位正处于顶峰,他领导国民党已达十年之久。尽管他还没有完全统治全中国,但他的权力是其他对手无与伦比的。 1938年,董显光著的官方性的蒋介石传记出版时,把蒋吹捧为我们时代亚洲大陆最伟大的军人政治家。 然而,世界上的政治家没有一个像蒋介石那样,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威风扫地,名落千丈。 在董的蒋介石传记出版十一年之后,蒋家王朝被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彻底粉碎。国民党及其军队不得不逃至台湾避难。 上面所讲的两件事情是给蒋介石带来灭顶之灾的根本原因,但并非全部原因。蒋介石的秘史具有双重性。他是如何登上权力之峰的?又是如何从顶峰跌落下来的?最后又是如何在弹丸之地台湾岛上恢复统治并保持终生的? 要回答上述问题,必须从蒋介石复杂的个性和非凡的特点入手。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其他军人政治家一样,蒋介石是个无所畏惧的人,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精神上都是这样。 在决策时他虽然有时会瞻前顾后,但一旦作出决策,他就会毫无顾忌地以惊人的速度加以实施。那些向他挑战的人都一个个先后被处死或投入牢狱。 在军事谋略方面,蒋介石受过良好的训练,久经沙场,但他只是一个战术家而非战略家。他的真正天才是善于搞政治阴谋。观其一生,他总是使各个派系互相敌视,对自己的追随者也是疑心重重。按照儒家的传统,他是个脱离人民的人。 但有两个人对他来讲是例外--他的第三个妻子宋美龄和儿子蒋经国,蒋介石只信任他们二人。于是他的僚属及其助手们总是人心惶惶,不敢对他讲真话。 尽管他笑脸常开,但他的性情变化无常,令人难以捉摸。因此,他周围的人在他面前都畏惧三分,总是唯唯诺诺,点头称好。 据说,他年轻时经常欺凌原配妻子,后来也是喜怒无常。 有一次他在家看的一部电影冒犯了他,他马上呵斥放映师立即关掉放映机,而每当这时他都会暴跳如雷,掀翻茶几,摔烂茶杯。 蒋介石古板、暴戾、神秘的性格并非人们虚构。从1936年起,他与烟酒绝缘,外国来访者发现蒋已不饮中国烈酒,而换了白开水。战时,他的早点是牛奶和清茶。他不爱赌博,仅有的娱乐就是散步。平常他爱穿高领咔叽内衣,也不佩军衔和徽章,显得整洁。年轻的时候,这样的装束在老人看来是不体面的。那时他穿的是长袍马褂,戴的是室内便帽,像一个老书生。 蒋介石自己谦虚谨慎,两袖清风,但对周围的腐化现象他却采取宽容态度。他对其夫人家族(指宋子文家族)及其亲属便是如此。对于下层军官的腐化,蒋的态度则完全不同,有时会大发雷霆,下令将有关人员处死。1934年,七名军官贪污国家财产,蒋立即命令把他们全部枪毙。在另一个案子中,几位师长向蒋求情,要求他赦免一名犯罪的军官,但这几位师长一走,他便下令枪毙了这个军官。 有人认为,1927~1937年的十年是国民党统治相对稳定的十年,是国民党蒋介石建立自己专政的十年。在这期间,虽然工作中的贪污与低效现象不断出现,但多数官员都在努力工作。电报与长途电话已推广到各个地区,包括1937年才纳入全国统一范围的四川在内。中国与美国、德国的航线开通了。中国境内一些省份的航线也得以开通,国家修筑了75000英里的公路,1934年发行的以白银为储备的纸币得到稳定。三年后美国财政部通过《彼得曼法案》同意以白银交换黄金,从而帮助中国国民党政府进口武器。1932年,蒋夫人的哥哥、财政部部长宋子文平衡预算,转换内债,废除厘金--这是太平天国以来被人痛恨的捐税。 学术研究得到复兴。中国过去没有的标点符号也被引入到现代文学中。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胡适提倡的白话文得到普遍的推广。 1912年,即孙中山革命的第二年,全国只有2793633名儿童上小学,而到1935年入学人数已达11667888人。高中入学人数也由52100上升到500000。1912年,全国只有4所学院,1933年全国有40所大学、40所学院和29所专科学校。这一年,全国图书馆藏书达4500000册。 但是,按照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原则所应该实行的民主却没有得到实行。1928年10月4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制定的《中华民国组织法》规定,在人民懂得民主之前,党对人民实行监护。事实上,监护就是专制,就是警察国家。 1925年至1929年,蒋介石的秘密警察头子陈立夫建立了中央调查与统计局(中统)。占领上海后,一直到30年代中期,保安组织也在全国建立起来。 中央军事委员会下属的军事调查与统计局(军统)组织更严密,权力更大。军统头子戴笠被人称为中国的希姆莱。他以国家名义处理特务案件,实行恐怖政策。他的耳目遍布社会各个阶层,可以执行秘密逮捕与暗杀。 在国民党的警察国家里,出版要经审查,期刊要经许可。因此,有许多出版物都夭折了。有的刚出版几周或几个月就被查禁了,但同时又有许多新出版物取而代之。 出于早期对共产主义的警惕和与上海黑社会的暧昧关系,蒋介石学习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希特勒上台后,蒋介石派遣两名军官赴德国考察纳粹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蒋介石又派他的次子蒋纬国赴德国军事学院深造。蒋纬国受到希特勒的两次召见。据说他曾与德军一起开赴到奥地利。 蒋介石对纳粹发生兴趣的结果便是组建了一个法西斯式的机构--由10000名成员组织的蓝衣社,于是全国像一座兵营,连幼儿园与墓地也被军事化了。 蓝衣社的教育方针是国家化、军事化与生产化。 蓝衣社使用暴力打击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人,并清洗那些腐败的官员。他们从不关心孙中山的民主主义原则。蓝衣社的宗旨是集中控制。虽然蒋介石一直口说献身民主,但他无疑是一名蓝衣社分子。蓝衣社的许多成员都是蒋介石的黄埔骨干。 蓝衣社虽在国内外声名昭著,但他们只是从事秘密活动。在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中,蓝衣社起了重要作用。蒋介石发动新生活运动的目的,是试图仿效法西斯主义,重振儒教,并以此作为团结全国的基础。此外,他和宋美龄还把基督教纳入到新生活运动之中。儒家的四大原则,忠、诚、礼、信构成了新生活运动的精神基础。基督教的清教主义也被推崇。基督教青年会积极地投入运动之中。 在新生活运动中,蓝衣社发挥了它的作用。无论人们是否喜欢,它总是强迫人们成为清教徒与孔教徒。酒馆半夜被迫关门,跳舞也受到查禁,活跃分子被赶出舞厅与电影院;穿西服的人们身上被洒上硫酸。蒋介石夫妇通过树立模范人物,试图恢复古代中国那种毫无生机的精神传统,但运动的结果却令人沮丧:他的失败远不止于此。 蒋介石从不担心权力无法推行,但他的许多倡议都在官僚系统中被拖延耽误了。在国民党首都南京,有的文件要通过36道手续才能有最后结果,常常一拖再拖,一项备忘录的答复有时拖延长达六个月之久。 这种官僚系统有两种官员,一种是负责具体事务的,一种是负责全面工作的。蒋介石是属于第二种,一般不做具体事务。在二战期间,据说他担任了不下82个职务。下面仅列出一部分:国民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国民政府主席、全国军事委员会主席、海陆空三军总司令、中国战区最高长官、行政院院长、最高国防委员会主席、中央计划局总主任、国民党政治工作审查委员会主席、新生活运动协会主任、宪政起草委员会主席、全国滑翔者协会会长等。 l937年,由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蒋介石的新制度无论成败与否,均被迫停顿下来。蒋介石在日本留过学,知道自己的军队虽然兵额百万,但装备极差,与现代化的日本军队无法相比。蒋介石打算抗日,但采取了大撤退战略。 放弃首都南京后,他在西部的长江三峡入口处的重庆建立了战时首都。此地在军事上具有战略地位,但在社会与政治方面这里却是蒋介石末日的开始。广大的地区、众多的人口落入了日本人之手。 沦陷区的人民期待着共产党游击队,而不是逃命的国民党来抗击侵略者,保家卫国。 在江西建立苏维埃根据地以后的十年里,毛泽东学到了很多东西。毛泽东善于动员农民,发挥农民的无穷力量,而蒋介石却视农民为群氓,威胁他们驯服于自己。 毛泽东善于诱导农民认清农村现状的实质。毛的人民军队不抓壮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并帮助农民收获庄稼。毛泽东还没收土豪的田地,重新分给农民。而国民党正好相反,他们违反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推行可怕的国有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成了蒋介石与美国的联盟,但也带来了新课题。罗斯福总统认为领导中国军队及中国战场的美军总司令,应该是热爱中国人民、性格内向、中文地道而沉默寡言的人。 醋鬼约瑟夫史迪威,1942年抵达重庆担任蒋委员长的参谋长,两人从一开始就发生了矛盾。史迪威是位战将,希望他的中国同盟军赴前线作战,并主张整治军官腐败现象,直接从战时首都挑选人才。史迪威认为中国政府的全部机构像一个臭气熏大的大粪池,他还蔑称蒋介石为花生米。由于双方互相反感,1944年,美国总统解除了史迪威的职务。 此前一年,当蒋介石与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以四巨头的身份出席开罗首脑会议时,他享有了世界性的威望,美国人的援助滚滚而来,资金、武器、医药等各种战备物资运到了蒋介石的后方。但是,大多数物资又流入了黑市,物价开始飞涨,其惊人程度在近代史上只有德国的魏玛共和国可与之相比。 战争结束时,蒋委员长的统治已面临严重危机。内蒙古大部分与东北处于共产党控制之下。战争最后几天,苏联红军出兵中国,将缴获日本人的大量武器与军火移交给毛泽东。 1945年底,杜鲁门总统派遣马歇尔将军出使中国,调解国共两党的关系,以实现和平。双方政治上毫不妥协,注定了调解必然失败。内战的乌云笼罩全国。事实上,1946年内战就爆发了。 起初,国民党很快赢得了表面上的胜利,但1948年春天人民解放军发动了全面攻势。蒋介石方面士气一片沮丧,华盛顿最终对蒋介石政府感到厌烦,不愿再将美元供给这个没有希望的政府。国民党全军崩溃。 蒋介石作出可怜的姿态,于1949年1月21日正式辞去总统一职,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蒋重返浙江老家。蒋介石自年轻时起就表现过一系列的辞职意向,然而只是到最后时刻才暂时辞职让位。而每次辞职后,他总使继位者表现得无能为力,好让他东山再起,重掌政权。 共产党占领南京、广东、重庆之后,蒋介石带领几十个师的精锐部队逃离大陆,来到台湾。 他失去了中国。虽然他后来在台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无法弥补他在大陆失败的灾难性屈辱。 成年后的蒋介石爱写日记。这个在公开场合自负而顽固的人,在他的日记中常常深刻地批评自己。每天,他与夫人一起双膝长跪,祈祷上帝保佑。 1975年3月29日,他的遗愿表达了他至死不泯的梦想: 吾之同人及同乡正值国家渐渐强大之际,汝勿因本人之故去而忘却国家之悲哀与希望。吾之天灵将永远与吾之同人及同乡一起实现三民主义、光复大陆、恢复吾之民族文化。 他还以谦虚和自傲相混杂的口吻说道:余自束发以来,即追随总理革命,无时不以耶稣基督及总理信徒自居。 蒋介石死了,他那不可思议的梦想也被带进了坟墓。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8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蒋介石:儒家思想的陪葬者
chrujun 2010-1-10 15:12
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关于蒋介石的书籍和电视剧。 用新观点、新视觉评价蒋介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也得到宽容。蒋介石一度兵多将广,气势如虹,但在短期内被毛泽东领导的军队击败。这是很值得反思的历史事实。 这里面暗藏的事实是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较量。蒋介石的失败表明,在激烈的竞争中,儒家思想完全不敌法家思想。这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历史上,曹操是法家思想的忠实实践者。曹操赏罚分明,任人唯才,为中国的最终统一打下了坚实基础。刘备是儒家思想的忠实实践者,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开始,刘备一会儿认干儿子、一会儿认哥们。 搞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儒家的哥们义气与法家的赏罚分明、任人唯才理念往往是背道而驰的。《三国演义》褒儒家而贬法家,刻意美化哥们义气,把曹操的法家管理思想贬得一钱不值。 谁相信《三国演义》作者观点,谁就注定了喝了迷魂毒药。蒋介石就是喝了这种迷魂毒药,导致一败涂地。20世纪的中国,主要是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大戏上演。 毛泽东是法家思想的忠实实践者,对曹操厚爱有加,革命成功后为曹操翻案不息。蒋介石则不然,喜欢哥们义气、喜欢孔子的治国理念,为尊孔不遗余力。 说蒋介石是现代项羽和刘备,一定都不为过。 蒋介石迷信哥们义气,军队中真正有才能的将领得不到重用,反而受到打击。 卫立煌、孙立人和陈明仁,是不亚于林彪和彭德怀一流军事指挥人才,却得不到蒋介石的放心使用和大胆提拔。 手下的哥们犯了错误,却一再容忍。搞得腐败横行、物价飞涨。 而毛泽东呢,尽管林彪怀疑红旗能打多久,还一度要求毛泽东交出军事指挥权,在战场上也经常我行我素,多次顶毛,却一再得到毛泽东的重用。毛泽东还重用曾经是王明手下的康生,保证每个共产党员的忠诚度。 毛泽东任人唯贤,蒋介石却任人唯亲。 迷信儒家思想后,蒋介石还有妇人之仁,相信fair play,相信穷寇勿追。 而毛泽东呢,却相信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跑到台湾去后,蒋介石才痛改前非,学毛泽东搞土地改革,重用能人,实现了台湾经济的腾飞。 蒋介石的失败,再一次证明了儒家思想在政治和管理上的孱弱。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在政治和管理上没有一个不是实践法家赏罚分明、任人唯贤的核心思想。 毛泽东靠法家思想解放了中国。 中国要真正得到发展,还是要靠法家思想。 搞哥们义气、称兄道弟,只会导致腐败横行、竞争力低下。 只有真正有了赏罚分明、任人唯贤的政治实践和社会治理,中国才能够真正成为世界强国,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才能够得到有效发挥。
个人分类: 历史忧思|9337 次阅读|9 个评论
大陆兴起‘蒋介石热’(ZZ)
chrujun 2010-1-9 12:43
大陆兴起蒋介石热 (2010-01-09) 昨日,2010北京图书订货会开幕,预计会有1000多家图书馆参与现场采购。在订货会现 场,可以看到巨幅的《蒋介石传》海报。近年来,中国大陆逐渐兴起了一股蒋介石热,研究蒋介石的论文、书籍逐渐增多。在蒋介石的故乡浙江奉化,连他最爱 吃的千层饼都卖火了一条街。有台湾媒体称,在大陆,只要是蒋介石留下的一点一滴,现在全成了宝。(中新社) 来源: http://www.zaobao.com/photoweb/pages1/jiangjieshi100109.shtml
个人分类: 转载精品|6388 次阅读|12 个评论
蒋介石从一支烟判定毛泽东是厉害角色
xupeiyang 2010-1-5 12:10
蒋介石曾对秘书陈布雷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绝不抽一支。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 本文摘自《史间道》 作者:朵渔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1944年7月,蒋介石在黄山召开整军会议,气愤地说:自从中原会战与长沙会战失败以来,我们国家的地位,军队的荣誉,尤其是我们一般高级军官的荣誉,可以说扫地已尽。外国人已经不把我们军人当作一个军人,这种精神上的耻辱,较之于日寇侵占我们国土,还要难受现在是什么时候,前方官兵过的是什么生活?而我们天天还在宴会,我曾经三令五申,不许随便请客,但是大家一点都没有做到,腐败堕落到了这种地步,试问我们成什么军队?成什么政府? 1945年,美英苏在雅尔塔密约,让外蒙独立以换取前苏联出兵。蒋经国到前苏联签约时,向斯大林解释中国不能让外蒙古独立的理由:我们抗战的目的,就是收复失地。今天日本还没有赶走,东北、台湾还没有收回,反而把这样大一块土地割让出去,岂不失却了抗战的本意?我们的国民一定不会原谅我们,会说我们出卖了国土。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国民一定会反对政府,那我们就无法坚持抗战。所以,我们不能同意外蒙古独立。斯大林回答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我不是不知道。但你也应该知道,今天并不是我求你来帮忙,而是你求我来帮忙。如果你本国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会提出要求。今天,你没有这个力量,还要讲这些话,就等于废话! 1945年8月9日,前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斯大林说:我们已经等了40年。他指的是19041905年日俄战争的失败。 1945年9月初,第一批出关的八路军冀东部队进入沈阳,就遇到了苏军抢劫事件,且有不少中国百姓前来诉苦。八路军一面电告中央苏军衣衫褴褛,纪律甚坏,一面要求苏军严肃纪律。苏军答复说:士兵们对法西斯极为仇恨,在德国时他们就是这么干的。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当时,美联社、合众社、路透社、国际社和中国中央通讯社的记者们都摩拳擦掌,不幸的是现场只有一部通讯用无线电台。一番争吵后,大家商定抽签决定。结果,中国中央通讯社的曾安波最幸运,他第一个向全世界报道了日本投降的消息。 1945年8月日本向联合国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即命令八路军、新四军等共产党系统的军队原地驻防,不得独自行动。朱德则拒绝这项命令,并特别声明解放区军队有参加敌人受降及各项国际会议的权利。 日本投降后,头颅低垂,失眠的眼眶深深下陷的蒋介石发表了他那著名的以德报怨的演讲:我们武装之下所获得的和平,并不一定是永久和平的完全实现,一直要作到我们的敌人在理性的战场上为我们所征服,使他们能彻底忏悔,都成为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分子,像我们一样之后,才算达到了我们全体人类企求和平及此次世界大战最后的目的。如果以暴行答复敌人从前的暴行,以奴辱来答复他们从前错误的优越感,则冤冤相报,永无终止,决不是我们仁义之师的目的。 亲历者忆抗战胜利:不相信,感觉时间停止 一位年逾八旬的亲历者回忆当年抗战胜利时的情景:胜利日的那天下午,我们在做工,发现身边的监工总是窃窃私语,不久就集合开会去了,接着厂里的机器就陆续停了。门口军营守卫的日本兵不见了,然后就听到楼外卖报纸的小孩喊:号外!号外!日本宣布投降!我们当时真的不敢相信。觉得肯定是小孩把戏。可又想这玩笑也开得太大了不是,于是就有个人说要下去买报纸,当他拿着报纸上来时是哭着走上楼的。他磕磕巴巴的念给大家: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厂子里一下子变得特别安静,我根本没缓过神来。好像时间停止了几秒钟,但瞬间就像炸了锅似的热闹起来。年轻人把手里头的工具都给扔了,蹦了起来,压抑太久,蹦的那个高啊 1945年8月27日,冷欣中将率部乘美军军机抵达南京,成为战后最早进入南京的中国将领。当飞机到南京上空盘旋下降时,俯瞰南京城,河山虽然依旧,却是满目疮痍。冷欣联想到总理陵墓,别八年矣,不知尚完好否? 曾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大法官的梅汝璈曾说: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胡兰成被汪伪政权拉拢过去,大节尽失,却对抗战评价甚高:抗战是非常伟大的,它把战前十年间种种奢侈的小气的造作都扫荡了,于是中华民国便非常清真。抗战的伟大便是中国文明的伟大。中国是干戈遍地亦能有清平世界,荡荡乾坤,且更觉有日常人事的亲切,所以那八年的抗战又是非常真的。 1945年8月抗战刚胜利时,远在美国的胡适给毛泽东发了一份电报,大意是说:日本既已投降,共产党就再没有正当的理由来继续保持一支庞大的私人军队,共产党现在更应该学英国工党的好榜样。这个劳工党没有一兵一卒,但在最后一次的选举中,却得到了压倒优势的胜利。 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七大所做的闭幕词中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1945年,毛泽东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激情洋溢地描述了光明的新中国:我们建立的将是这样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它的各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遍平等无记名的选举产生,并向选举它们的人民负责。它将现实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第一,言论的自由;第二,信仰的自由;第三,不虞匮乏的自由;第四,免于恐惧的自由)。 1945年7月1日,傅斯年一行六人在王若飞的陪同下抵延安访问。傅斯年与毛泽东是二十多年前的北大旧识,在谈到五四运动时,毛称颂傅的贡献,傅则以陈胜、吴广自况,说你们才是刘邦、项羽。毛泽东报之以微笑,并未作正面回答。傅向毛索墨宝,毛遵嘱慨允,写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唐人咏史诗一首书呈孟真先生,毛泽东。 1945年7月4日,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机场共话天下。68岁的黄炎培直言相问: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53岁的毛泽东肃然作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梁漱溟去延安同毛泽东谈话时,毛泽东放任不羁,脱略形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有时,会把手伸到裤裆里抓虱子。后来有人将此向梁印证,梁公微微一笑,没作否认。梁曾极度赞赏延安时代的毛泽东的天马行空、豁达大度、察纳雅言。他用了四个字:轶群绝伦。有问蒋介石同毛泽东对比如何,梁答曰:差远了! 蒋介石: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 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给毛泽东发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电文中说:大战方告终结,内战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有赖于先生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会,岂仅个人而已哉!两天后,毛泽东回电:为团结大计,特派周恩来同志前来晋谒。转天,蒋介石再去电邀毛泽东:承派周恩来先生来谕洽商,至为欣慰。唯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特备飞机迎近,特再电驰速驾。这时斯大林也来电,主张毛泽东应赴重庆谈判。在此情况下,毛泽东再不去重庆就十分被动,于是给美国总统特使兼驻华大使赫尔利去电,要求美国在谈判期间保证他的人身安全。8月27日赫尔利亲赴延安,接毛泽东和周恩来到重庆。 蒋介石曾对秘书陈布雷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绝不抽一支。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 毛泽东在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期间,曾两次约见王芸生,单独交谈甚久。后来大公报馆回请毛泽东,宴会后,毛当场为《大公报》题词:为人民服务。 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请张申府吃饭,十分客气。但当张把自己写的一本书送给他时,毛泽东面上顿现不豫之色。张在这本书扉页的题词是:润之吾兄指正。 1945年10月8日,胡风前往重庆九龙坡机场欢送前来参加国共谈判的毛泽东回延安,这已是几天里他们的第三次见面了,但交情难说深厚。在欢送的人群中,虽然胡风被徐冰从背后往前推了一下,但仍然没好意思走上前去握手。 1946年8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 1946年,战争的硝烟散去不久,美国《时代》杂志第一期登载了一篇回忆驼峰空运的文章:战争结束,在长520英里、宽50英里的航线上,飞机的残骸七零八落地散布在陡峭的山崖上,被人们称之为铝谷。在晴朗的天气中,飞行员可以把这些闪闪发光的铝片当作航行的地标。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损失在驼峰航线上的战机就达468架,牺牲飞行员1579人。 1945年,晏阳初在一次与蒋介石的会面中说:我们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晏阳初说:如果你只看到军队的力量,而看不到人民的力量,那么你会失去中国。 二战末期,罗斯福总统提出了著名的四大自由,即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及免于恐惧的自由。晏阳初补充了一条,就是人民要有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 二战后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上最富裕的一个中央政府,黄金美钞,飞机大炮,史所未有。美国的魏德迈将军说,国民党如还剩下几把扫帚柄,也可把长江堵住,为什么汤恩伯的四十万大军竟连几把扫帚柄也不如?岂不怪哉! 1945年刚胜利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因为接收大员们似乎只关心五子登科:条子、车子、房子、日本女子和票子。 《论语》杂志149期载: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一副流传的对联《赞财政当局》: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谓屁无捐。 《论语》刊载民谣以讽法币:平平涨涨涨平平,涨涨平平涨涨平,涨涨平平平涨涨,平平涨涨涨平平。 黄炎培给15年来国民政府的金融政策算了一笔账:上海有一个文化机关,15年前,得一位热心家捐了银元55万元,约定存入8家银行,只用息,不动本,规规矩矩地照办。一会儿法币政策实行了,合成法币55万元。上海陷敌了,法币2对伪币1,合成伪币25万元。胜利了,伪币200对法币1,合成法币1250元。金圆券颁行了,法币300万对金圆券1,合成金圆券4毫1丝;金圆2对银元1,合成银元2毫零5息。15年间,绕了一个大圈子,55万元几乎等于零,闹了一个大笑话。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44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毛泽东与蒋介石
热度 3 dulizhi95 2009-12-18 10:18
毛泽东与蒋介 石 蒋介石 38 岁出任黄埔军校校长, 39 岁任北伐军总司令, 40 岁先是在上海四一二动手,随后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自任国民政府主席。其上升轨迹之迅速显著,即使在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上亦属罕见。 毛泽东率几个农民老土加几杆破枪上井冈山,始终瞄准最高目标作不屈不饶之奋斗,终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夺取了全国政权。其个人奋斗史在中华历史上同属罕见 。 然而,毛蒋的个人性格及为人方式却是绝然的不同 。 蒋每到一个环境均为该环境的掌权者所喜欢所重用,毛则恰恰相反,每到一个环境均为该环境的掌权者所不喜欢所打压 : 小时蒋在家里即是宠儿,备受宠爱。中学时为老师和校长所喜爱,推荐到保定陆军士官学校,在该校又为老师和校长所喜爱,推荐到公派赴日留学。在日本结识了革命党,又受重视,被介绍到上海金融界。在上海又为金融大亨们所另眼相看,以至遇金融风暴破产后又被推荐到孙中山手下任职,在孙手下很快被重视重用,及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从此独步天下 。 毛呢?小时在家里即具叛逆性格,经常遭父打骂。读书时老师领导均不喜欢,以至在湖南师范被开除(这或许是毛当权后特不喜欢老师的心理根源)。可能有人要举杨昌济的例子,其实杨氏父女当年属意的目标是萧氏兄弟,而非毛泽东。只是由于萧氏兄弟出国后联系不上,毛才拣了个便宜。进入中共党内后,毛一直为党内当权者所讨厌所打压。从陈独秀衢秋白李立山到罗章龙王明等都是如此 。 若有人要问,对毛泽东掌权帮助最大的人是谁,我的回答是:蒋介石。为什么 ? 毛在党内权力斗争或曰“路线斗争”中最大的三个对手分别是:王明、张国焘和林彪。三人中的任何一人毛都无把握取胜。正是在蒋的帮助下毛才得以战胜这三个对手。王明的口号是一切服从统一战线,蒋介石对此不仅不加配合或利用,而是反其道行之,结果使王明在中共党内失势。张国焘的精锐主力被蒋介石手下的宁海二马打得七零八落,使张国焘在党内斗争中失去了依托,从而败北(张个人面对逆境的意志较弱亦是原因之一)。至于林彪,若林当时身体状况很好,则: 1. 党内跟风派在面对年轻健康的林和已趋衰老的毛时,会如何作出选择?这无疑会为林带来无形的政治优势; 2. 设若林彪身体不那么衰弱,毛是不会那样容易得手的。林彪的身体是谁搞坏的呢?蒋介石手下阎惜山士兵的那一枪。 此外, 45 年蒋邀毛赴重庆对等谈判,不仅在全国人民面前抬高了毛的威望,而且也在共产党内抬高了毛的威望,蒋此举是绝对的偷鸡不着失把米。 当然,毛对蒋的发迹也并非没有帮助。当年蒋介石四一二动手,之所以能得到全国响应,与当时农民运动中的过火行为不无关系,而毛正是这种过火行为的推动者 。
个人分类: 未分类|2644 次阅读|3 个评论
毛泽东蒋介石孙辈握手
xupeiyang 2009-11-20 14:08
核心提示:11月16日,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在台北国民党中央党部访问时遇到蒋介石之孙、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二人应媒体的要求在孙中山先生的油画前握手合影。 11月16日,蒋介石之孙蒋孝严(左)和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右)在台北国民党中央党部孙中山先生油画前合影。 中新网11月16日报道 随团到台湾访问的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今天(16日)与蒋介石孙子、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见面握手。孔东梅表示,见面是巧合,是否一扫毛蒋恩怨,她没想这么多。 中央社报道,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在希率领的文化教育交流团上午拜会国民党中央,随团来访的孔东梅被媒体记者要求与蒋孝严握手合照。 孔东梅下午在台湾大学参访接受中央社记者访问时表示,今天是非常偶然的机遇,很高兴拜访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同时也拜访蒋孝严,一个巧合吧。 不过,她透露,蒋孝严之前在大陆出版的自传,她曾拜读过。 毛泽东和蒋介石孙辈握手是否代表两家恩怨一扫而空,她说:没想这么多。 孔东梅现为北京东润菊香书屋董事长,不时举办有关毛泽东的展览,对于何时会在台湾举办毛泽东的展览,她说:不太好说,要等各方面时机成熟的时候。 孔东梅已经来台湾4次,她说,对台湾的印象非常好,台湾在文化、教育、创意方面,走在相当前面,有许多值得交流学习的地方,她希望能寻求来台湾拓展文创业务的机会。 (本文来源: 中国新闻网 ) 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现身台北 被赞年轻标致(图) 2009-07-09 17:06: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北京)  跟贴 31 条 手机看新闻 孔东梅   中新网7月9日电据台湾媒体报道,第二届两岸四地女企业家经贸论坛9日上午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共计有近百位大陆女企业家随团来台,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是毛泽东的外孙女孔东梅也现身论坛。   1972年出生在上海的孔东梅,目前担任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董事长。台媒形容说,孔东梅长得相当年轻标致。   被问及外公毛泽东,孔东梅半开玩笑地表示,背景都有事前调查吗?尽管行事低调,可当她看到舞台上的台湾小朋友时,不由得发自内心地说:他们好可爱喔!对于未来是否考虑将菊香书屋或其它事业体延伸到台湾发展,孔东梅称还没考虑过。   全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也出席了两岸四地女企业家经贸论坛。第二次来台访问的杨绵绵表示,台湾企业家成功经验相当多,她此行最主要是来台学习找讯息,也希望从台湾充沛的消费者讯息中,找出让客户最满意的服务,而最想学的是,台湾的面板、电子、计算机设计和外包服务业。   此外,曾被《财星》杂志评选为全球50大女强人之一的澳门赌业大亨何鸿燊的千金何超琼也现身论坛。不过,对于台湾民众关切何鸿燊会不会来台湾投资赌场相关事业,何超琼低调未回应。    (本文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个人分类: 情报机密|2503 次阅读|1 个评论
伟人的一隅
BaoHaifei 2009-9-28 12:53
伟人的一隅 鲍海飞 2009 年 9 月 28 日 《建国大业》中有几组镜头还是蛮吸引人的, 在展现波澜壮阔场面的同时,导演以独具匠心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伟人的另一面。 正是那些点点滴滴,让我们看到了伟人的风采,于平凡中透露出不平凡之处,于不平凡中透露出的平凡之处。 毛泽东主席并没有总是出现在画面的正中心,相反却总是出现在画面的后侧,在那并不十分抢眼的一隅,露出半个身子。他会倾斜着身子坐在那里,他一直在会心地聆听着别人说话,他一直在思考。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他会偶尔插上几句,没有多余的话,没有骇人耸问的言语,也没有高谈阔论的气势。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大家在酒桌前拥抱欢歌,而他却喝醉了酒,独坐在后面的椅子上,两眼似迷失但却炯炯有神,他的双眼一直凝视着远方。在即将检阅出发的时刻,他站在巡礼车上,仔细倾听着前面那个战士用全身心喊出的每一句话,而此时,他的眼睛已经湿润了。他缓慢地举起手,向战士敬礼! 蒋介石主席则拄着拐杖,站在窗前凭栏远眺,台阶上目送将军离去,或缓慢步行与儿子交谈,一个个略微背驼、孤独而又暗淡的高大身影,还有那黯然神伤的眼神。独自坐在台阶上,并让自己的儿子也坐下来,怅然若失。当命令取消轰炸北平计划时,他那低沉的声音,平静而又安详的语气,他面无表情,那份忧伤、那份哀愁、还有那不服输的刚毅全都深深地隐藏在心底,然后转身离去。 一前一后,一站一坐,一车一拐,一众一寡,胜负已定。
个人分类: 随想|261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北军撤出东北的原因
mohsh 2009-9-21 08:50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对东北军发动攻击,而后东北军几乎不做抵抗就撤入关内,放弃了东北。一般宣传皆曰:是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但我总觉得这个理由比较牵强。主要原因是:(1) 东北是张学良和东北军的基业,放弃东北就等于放弃祖宗,而寄人篱下;(2) 张学良与日本人有杀父之仇;(3) 东北军虽然已宣布加入国民政府,接受国民政府领导,但实际上仍然是割据的政权,完全具有不接受政府命令的情势和特权,事实上国民政府也无法干涉;(4) 在中原大战的关键环节,张学良表示拥护国民政府,解决了蒋介石的困境,同时也结束了中国军阀混战的格局,因此可以说张学良对蒋介石有大恩,张学良如果在东北作战,蒋介石不会而且也不能干涉,事实上虽不情愿蒋介石根据需要还可能给予一定形式的支持。因此说,张学良绝对不会仅因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而放弃东北。 为何张学良放弃了东北呢,我以为有如下原因:(1) 张学良是官宦风流子弟,不具备足够的军事指挥才能,但又不想也不能放弃对东北军的指挥权;(2) 东北军内部派系林立,有亲日的、有抗日的、也有亲国民政府的,张学良作为公子哥没有足够的威信和能力领导和控制东北政权和军队;(3) 张作霖与日本人的多年合作以及日本对东北及东北军的多年渗透和情报调查,日本军队可以说对东北军了如指掌,可以说一旦作战,东北军必将一败涂地,至少张学良和东北军的一些主要将领认为如此。在这种形式下,张学良不得不要放弃东北,以求东山再起。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正好为张学良找了台阶。因此,与其说张学良为蒋介石背负一时骂名,还不如说是蒋介石为张学良背负了千古骂名。 蒋介石为何替张学良背负骂名呢,我以为理由如下:(1)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越来越不得人心,蒋介石不希望形成东北战场,而想尽快解决共产党;(2) 蒋介石清楚东北根本守不住;(3) 东北被日本占领,有利于减少与苏联的磨擦,日本成为中国和苏联共同的敌人,而有利于与苏联结盟;(4) 东北军一入关,就不得不接受中央政府的指挥,成为蒋介石可以利用并可以牺牲的军队;(5) 东北割据政权真正被消灭,蒋介石有把握一旦光复中央对东北的控制;(6) 自己身上的骂名已经很多,虱子多不痒,再加一个又如何。 蒋介石给张学良提供了放弃东北的台阶,并替张学良背负了骂名,可以说对张学良有大恩,因此他敢于在特殊形势下到西安视察,但他可能万没有想到张学良会发生军事政变。该政变可以说使蒋介石的苦心经营一败涂地,直至败走台湾。
个人分类: 未分类|667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抗日战争省思录
sicqls 2009-9-20 10:23
转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抗日战争省思录   ( 2009-09-18 )   今天是 2009 年 9 月 18 日 , 918 事变 78 周年了。面对 70 多年后仍然歧乱对立的抗战史学,中国人更应该痛切反思。中国抗战史学有三大混乱甚至对立的基本点。一是全面抗战之前,国民政府对日的妥协退让是否 投降主义路线 或者 卖国路线 ?二是抗战中,国民党与共产党谁发挥了领导和主力作用?三是战后国民党政府和共产党政府 以德报怨 的对日战略是否对头?本文先说说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是一块测试中华民族是否从知识上、心态上、智慧上做好复兴准备的试金石。   抗日战争的三个长度   八年抗战,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在大陆大多数人的知识结构里,抗日战争的长度是八年。而在国民党的话语里,抗日战争是14年(1931-1945年)。二者的差别在于过去共产党认为1931-1937年国民党没有抗日而是卖国,而国民党认为1931-1937年是为局部抗日阶段。现在大陆史学界和官方一定程度上接受了14年的概念。   不过关于抗日战争除了抗战、全面抗战这两个长度外,还有一个长度概念 全民抗战。习惯上我们都把全面抗战和全民抗战混同了,起码在时间上视为一致,就是说八年全面抗战等于八年全民抗战。其实不然。中国的全民抗战仅仅存在了四年。1937年 9 月 2 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事实上宣布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全民抗战正式开始;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全民抗战结束。为什么说太平洋战争开始标志着全民抗战的结束呢?   1937-1941年,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亡之秋,迫使内战了10年的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如果不团结抗日,中国这个 皮 就不存在了,那共产党、国民党这些 毛 就无处可附了。团结的基础和逻辑就是不抗日会亡国亡党。但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改变了这个基础和逻辑。延安和重庆的领袖远远比日本的倭王清醒,他们马上从珍珠港的硝烟中看到了日本必败的历史结论,但是这个结论激发的并不是抗日的热情,而是激发了如何应对战后国内政治局面的思考。也就是说,这个提前知道了的结论取消了国共团结抗日的基础和逻辑。1941-1945年的中国,抗日已经从关系中国存亡的战略问题变为如何在美军打败日本之前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战术问题,而国共两党谁能在战后控制中国主导局面则上升为战略问题。   这不是哪个党不爱国的问题,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因应民族危机而产生的政党,孙中山建立同盟会-国民党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陈独秀建立共产党首先不是为了共产主义而是救亡。两党都有强大的民族主义基因,爱国不是问题。问题是为什么在很多国家可以多党并存,而国共两党一定要你死我活呢?   回顾历史,人们总喜欢说蒋介石、汪精卫、陈独秀、鲍罗廷等人的历史责任,其实这个悲剧是难以避免的。中国有能力抗日是以北伐战争及其后的统一战争为基础的。为什么1924年孙中山改造之前的同盟会-国民党在与北洋军阀的斗争中每战必败,不堪一击,1924年以后国民党能够摧枯拉朽地消灭北洋军阀实现国家统一的原因是什么?不是蒋介石领导的好,历史证明蒋本人的军事才能非常不能恭维。原因在于孙中山对国民党的改造,这次改造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全面引进了 布尔什维主义 ,在意识形态结构上、组织上、军事领导上等方面与共产党没有两样,而这恰恰是乱世中政党战斗力的来源。   遗憾的是国民党的 布尔什维克化 在迅速改变国内政治局面的同时,也埋下了与共产党势不两立的根由。因为 布尔什维主义 是一个完全排他性的政治体系,以全面彻底控制政权和社会为目的。这样两个实行 布尔什维主义 的党就必然以对方为寇仇了。很多人认为如果当年蒋介石不发动内战,中国的和平和民主就实现了,这完全是一相情愿的看法。看看内战后的大陆和台湾,两党都没有给任何反对势力留下任何空间,这是党的性质决定了的,除非党的性质发生改变(现在的国民党就转性了,因为也没战斗力了)。从这个角度看,国民党在内战中的失败的根本原因乃是它的 布尔什维克化 程度与共产党差一个数量级。   历史发展到今天,依然处在高压下的中国(过去的存亡的高压,现在是兴衰的高压),还是没有多党和平竞争的大空间。危机意识下的国家领导集团的战斗力和包容性两个选项中还是选择了前者。   蒋介石是投降主义吗?   关于全面抗战前的路线问题,可以从蒋介石本人、抗战准备、 攘外必先安内 战略、 持久战 发明权这样四个角度来看。    1 、蒋介石是不是爱国者?   看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领袖是否是一个爱国者,关键要看他的作为。许多人都可能慷慨激昂地发表过爱国言论,而台面上的政治人物基于立场、事势、策略等也都可能讲些妥协的场面话。但这不是判断一个弱国政治家的标准。重要的,唯一重要的是作为。汪精卫投敌了,他过去的慷慨言论都作废了。张自忠为国捐躯,他在北平与日本周旋时的言论都作废了。蒋介石领导八年抗战,直至全胜,特别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四年多孤军奋战,抗日之决心、意志充分显现,再说他不爱国,中国就没有爱国者了。这里介绍一个历史细节。 1935 年北平保卫战其间,蒋介石在亲自视察芦沟桥防御工事时更是在日军阵地前匍伏爬行千余米至我方河边堤下考查地形,并命令在永定河我方略高之河岸下构筑反斜面阵地,该处阵地在阻击日军对我军主阵地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蒋介石是否为全面抗战做了准备   九一八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开始了全面备战。 1933 年 , 蒋介石提出了以西南地区为抗战时期根据地的主张,其后利用两年时间,控制了四川的军阀。为了加强战备 , 蒋介石积极加强军队和军事工业建设,从德国等国引进了大批军火和军工设备,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国民政府按国防需要把全国分成华北正面、晋绥侧面、东正面、南海区和警备区五大备战功能区,在郑州、开封、徐州、海州和京沪一带设置防御工事,其中,在江浙区的五个防区 , 十六个阵地上,计划建造 2606 个工事,至 1937 年初已建成 2264 个,豫北分区九个阵地计划建造 1353 个工事,至 1937 年初已建成 1273 个,而上海、杭州、南京三线的工事构筑任务至 1937 年春全部完成,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速,连日本侵略者也叹为观止。从这些事实看,蒋介石是积极备战的。    3 、蒋介石于 1932 年提出的 攘外必先安内 对不对?   晚清时期中国外战必败一是因为军力存在代差,二是因为没有举国动员的体制。民国前 20 多年,日本能够步步进逼中国,由山东而东北,由东北而华北,一是从甲午开始确立的对华军事优势,二是利用了中国的军阀割据和混战局面。当时军阀们各有靠山、挟洋自重的局面使国家实质分裂。 1928 年国民政府仅仅是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其实际控制地区不足三分之一。面对当时局面,是先抗日,还是先建立国家的实质统一是个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蒋看到了日本侵华的决心的同时也看到日本还没有准备好全面侵化的事实,于是决策先安内,先建立国家的实质统一。到西安事变为止,国家统一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国民政府有效控制了多数国土和人口,为全民族在统一领导下进行抗战奠定了制度和体制的基础。国共内战仅仅是这场统一运动的一个局部,蒋坚决反共的立场应该反思(这个立场在战后酿成了国家的沧桑之变),但不能因此颠覆对国家统一运动的基本评价。    4 、 77 事变之前的妥协战略到底对不对?   蒋介石最大的污点就是 918 及其后的在华北的退让。大陆史家一致指为 卖国路线 ,海外也有不赞同者。那么蒋为什么不在 918 时候全面抗日?蒋介石自己说: 我们是弱国,要对自己的国家有忠实的估计 。他认为 1931 年的中国没有抗日的实力,抗日反而会亡国。所以要忍耐,要准备, 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 。蒋的战略是:一要抗日,二要抗则必胜。所以要争取时间,安内,备战。东北、华北的退让,就是 以空间换时间 大战略的前奏。平心而论,毛泽东《论持久战》( 1938 年 5 月)写的很精彩,但蒋一直以来的战略就是持久战。 1937 年 10 月 28 日 蒋介石在苏州淞沪前线召集第三战区师长以上官长会议上讲话说: 在我们预定的消耗战和持久战的策略之下,已使敌人受到意外大的打击,在精神上我们实在已打败了举世共弃的倭寇! 当此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军人有一分力量,就应为国家作一分的牺牲,以一分牺牲,就要挽回一分国运,再接再厉,坚持到底,就是我所说的,流尽最后一滴血,射尽最后一颗弹,准备最后的牺牲,直到消灭倭寇的侵略,获得最后的胜利为止,才算尽到了我们后死者的责任! 这里 预定的消耗战和持久战的策略 是很明确的。反过来说,如果 918 时候就全面抗战会怎么样?正规军是肯定抗不住的,从当时国内战力最强大的东北军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许多人批评蒋迷信正规军,不相信人民,不相信游击。意思是没有正规军中国也能嬴。事实会是怎么样呢?首先中国当时要亡国成为殖民地,尽管遍地游击,也改变不了日本全面控制中国的命运。今日伊拉克游击不少吧,能改变国家被占领的格局吗?不要举越战的例子,越战的窍门是美军害怕中国的正规军干预,所以从来没有占领北越。我们倒可以举俩中国的例子。马关条约,台湾割台,人民拼命抵抗了,也游击了,结果 50 年下来,反抗力量几乎没有了,倒是很多人皇民化了,真心诚意地成为了日本人。 50 年太久,我们看看东北,日本人占领东北 14 年,残余东北军、共产党的抗联都抵抗了,游击了,结果到 1942 年基本凋零殆尽。日本把东北统治得铁桶一般,许多东北人都濒临皇民化了。总之,国家兴亡,一靠实力,二靠智慧,三靠团结。绝对不能仅仅靠意气和愤怒。清流误国,粪青亡国!    以德抱怨 错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要求中国人民以德报怨,不要仇恨日本人民。将200战俘和日侨 礼送出境 ;反对废除天皇制;反对分割占领日本;反对向日本索取战争赔款(蒋说: 发动这场战争的是日本军阀,要求日本人民赔偿战争损失是不公平的。 )1970年代毛 ZD 、周恩来完全继承了蒋介石的政策和逻辑,政策上以德报怨,大方放弃了对日索赔,理论上坚决 把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和广大日本人民分开 。   60年后回头看,以德报怨政策完全失败。不仅少数军国主义分子疯狂反华,多数日本人民也仇华、蔑化。反华最坚定、参拜靖国神社最积极的小泉一直拥有很高的民意支持,甚至打破的自民党的派系政治左右,而同样鹰派的安倍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稍微态度一模糊,马上民意就跌的很惨地位岌岌可危。什么原因呢?日本人民不喜欢不反华的领袖!不仅如此日本政府、法院、企业坚决不在任何个案上对中国受害慰安妇、劳工等赔偿,连基本的人道都不讲。   与此同时,日本对给他们扔俩原子弹、驻军控制的美国是什么态度呢?就是仆人对主子的态度,仰其鼻息。全社会亲美、崇美,在反华的同时巩固日美同盟。   以德报怨政策为什么失败?   首先,这是中国领袖把处理国内关系的古老伦理错误移植到对外关系上了。结果是对内你死我活,对外以德报怨。   其次,这是中国领袖对国家关系的错误认识导致的。中国领袖希望 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这种希望是完全虚妄的乡愿。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也很难存在 世世代代友好 的国家。竞争是国际社会的活力,有竞争就有冲突, 世世代代友好 的希望根本违背社会科学的基本逻辑。   第三,对日本的国民性缺乏深刻认识。日本民族生与忧患、崇拜强者,以德报怨只能被日本人视为软弱。   今日中国必须放下任何对日本人民整体的幻想,必须放下 世世代代友好 的乡愿,只有采取强硬政策才可能使得日本政府谨慎行事,任何姑息都只能养奸,任何善意都可能被理解为退让,任何退让都只是鼓励对方进一步冒险。不能让北大营事件重演。当年苏联一战就打消了日本侵苏野心,值得学习。   对日友好,都是日本尊重中国之后的事!   我们该如何爱国?    918 后,抗日怒潮,遍及全国。 9 月 28 日 ,中央大学学生四千余人,罢课游行,打伤外交部长王正廷,要求对日宣战。到当年 12 月外地来京请愿学生达七万之众。学生高呼对日绝交、宣战的口号,震动南京!蒋介石为平息群众情绪,接见学生代表,他说: 关于抗日情势,假如本人要想全国国民拥戴我,是最容易做到的。只要对日本宣战,全国人民一定称赞我。我为什么不这样做,反给一般人疑我不抵抗呢?不是我怕死,而是我不能把国家的命脉断送;不能使民族的生命危殆。我要为国家前途打算;要为民族前途着想。不能为个人名誉而使中国灭亡!纵令不致永久灭亡,或者灭亡不过几十年或几百年,还是可以复兴的话。但是如果现在我们有方法可以使国不亡,使中国不致受几十年或几百年亡国痛苦,我们为什么不采用?为什么反而愿意冒几十年或几百年的痛苦!   半个多世纪以来,蒋介石一直因为拖延与日决战时间被说成是卖国贼,这样的论断的另一个含义就是应该当时马上就与日本决战,不惜全军覆灭与日本决战,不如此就是不爱国。按这个标准,张学良肯定是卖国贼,蒋介石肯定是卖国贼。但是如果严格执行这个评判标准,那些当时骂蒋介石的人也可能是卖国贼!否则我们怎么解释全面抗战开始后八路军的 不打硬仗 的策略呢?怎么评价延安整风批评 百团大战 的作为呢?怎么理解 论持久战 的思想呢?   是否卖国贼,并不取决于是否寸土必争,也不取决于是否一遭侵略就全面宣战。而是取决于是否为捍卫国家的主权与领土而从各个领域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是否在遭逢侵略时刻积极采取有利于战胜敌人的战略与战术,是否把抵抗坚持到底。这三条是对判断一个政治家特别是政治领袖国难时期是否爱国的标准。斯大林符合这样的标准,丘吉尔符合这样的标准,蒋介石也符合这样的标准。   我们的教育已经把爱国简化为一种 情操 ,甚至一种情绪,爱国好象就是一个字 打。面对欺负我们的强权,越快越狠地打过去的越爱国,谈判者、拖延者、媾和者都是不爱国者。按这样的标准,对强占我钓鱼岛的日本应该打,对炸我大使馆的美国应该打,对霸占我领土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应该打,甚至侵吞我 100 多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俄国也应该打。事实上,毛没有打,毛是卖国贼吗?邓没有打,邓是卖国贼吗?现在的国策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是否卖国路线?投降主义?   爱国不应该仅仅是一种情绪或者情操,还应该是一种立足国家民族长远和根本利益的的理性。这种理性需要我们知己知彼,需要我们 对自己的国家有忠实的估计 (蒋介石语),需要我们清醒考虑一切爱国、救国行为的效果,否则我们都学义和团就好了。    1938 年,日本占领武汉后,在 11 月 8 日 ,蒋介石又发表《中国抗战与国际情势》: 我们一贯的根本方针,就只有持久抗战,抗战到底。所谓抗战到底究竟是怎样讲呢?抗战目的,如何乃能达成?率直言之:就是要与欧洲战争 世界战争同时结束。亦即是说:中日问题要与世界问题同时解决。现在欧战既起,我们已经获得一个中国问题将随世界问题之解决而解决的基础。 可以说,国共两党采取的 持久消耗 战略,以及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结盟的战略,是唯一正确的战略。而蒋介石在欧战全面开始之前就能作出 中日问题要与世界问题同时解决 不能不说是远见卓识。    70 年前,中国伟大的爱国者们领导全民族开始了洗雪百年耻辱的全面抗战,血战八年,全面胜利,一举摘掉了半殖民地的帽子,成为世界五大国之一,奠定了中国此后的国际政治地位。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爱国?是义和团式的爱国、红卫兵式的爱国?还是 1937 年式的爱国?是口号爱国?还是实力爱国?   于由 北京 《联合早报网》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62 次阅读|1 个评论
蒋介石对联
zjzhang 2009-9-18 22:53
题台湾某荣史室三联: 冬天饮寒水; 黑夜渡断桥。 忍性吞气,茹苦饮痛。 耐寒扫雪,冒热灭火。 夏不挥扇,雨不撑伞。 千秋气节久弥著; 万古精神又日新。
个人分类: 文学|6830 次阅读|0 个评论
扁胞弟盼為兄化解官司 赴中正紀念堂道歉【轉帖】
jiangjinsong 2009-9-12 15:18
扁胞弟盼為兄化解官司 赴中正紀念堂道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12 10:02:30    中評社台北9月12日電/台灣蘋果日報報道,陳水扁的胞弟陳文狩,昨在哥哥一家人判刑前說,阿扁沒有包容種族的智慧,因為拆了中正紀念堂的匾,蔣中正陰 魂不散,才會讓阿扁卸任後官司纏身。為此,兩個月前他還專程跑了一趟中正紀念堂,找蔣中正談和解,希望幫阿扁化解官司。   稱拆匾致陰魂不散   陳文狩只有陳水扁一個哥哥,其他都是姊妹,目前無業。他說,哥哥阿扁幸運當了總統,本該秉持天命、心存無私地執政,但哥哥卻糟蹋老天 爺厚愛,辜負陳家祖宗的期盼。他說:我哥哥和大嫂把玉山官邸搞成談錢的地方,對不起國家。並指阿扁沒有種族相互包容的智慧,堅持要拆中正紀念堂的匾, 挑起族群衝突,台灣人民間本該互相尊重。   因阿扁拆匾,陳文狩認為蔣中正陰魂不散,哥哥才會官司纏身;他希望化解蔣、陳兩家恩怨情仇,七月時到中正紀念堂蔣中正靈前道歉,找蔣中正談和解。   昨天下午,陳文狩得知審判結果後,一個人靜靜坐在三合院主廳低頭沉思,難掩失落、悲憤,對記者上門訪問氣罵:別惹我!還給我們安靜,拜託!轉身走回房間,不再表示任何意見。
个人分类: 怪力亂神|3874 次阅读|1 个评论
黄埔军校:李开复 vs 蒋介石
drqian 2009-9-9 16:32
最近刚辞去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的李开复又成为IT界一大舆论焦点,新闻媒体对其离职后的去向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各种猜测、杜撰不断。9月7日,李开复自己将谜底揭开,宣布他将在北京创办旨在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的创新工厂,开启自己人生的新篇章。并在其 博客 中称要将创新工厂建立成创业者的黄埔军校。 在人类军事史上,很少有一个军校像黄埔军校那样,极大地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而说到黄埔军校不免让人想起其第一任校长蒋介石,就是凭借着黄埔军校,蒋介 石才慢慢地构筑起他的职业生涯,并最终爬向到权利的顶峰。而如今李开复号称也要创办另一个黄埔军校,其抱负昭然若揭。经笔者观察,发现两者确实有很大 的共同点,试分析如下: 1.李开复和蒋介石都是读书人出身,而且都是海龟。蒋介石学鉴真东渡,李开复则剥开美利坚果。前者是灰溜溜地回来的,后者则是带着博士、助理教授、主任、总裁等诸多光环回来的,从这点看,李开复的资质还是更好一点。 2.两人的统领过的地域差不多。不小心看了一下蒋介石的维基百科,原来他号称至今 唯一 同时统治过大陆和台湾的近代中国领导人,李开复是Google大中华区总裁,权力自然也是同时覆盖大陆和台湾,至于会不会和蒋介石一样成为 唯一 ,我觉得可能性很大。还有一点,蒋介石当时是被美国人管着,李开复也没逃脱这个命运。 3. 都是靠玩辞职取得校长职位。蒋介石自从刺杀陶成章以及永丰舰护驾孙中山之后,就成了王的男人,笃定孙中山对他的信任后,他便驾驭起孙中山来。孙中山让 他筹备黄埔军校,却不给他校长之名,他就玩辞职,孙中山对这个活宝没有办法,最终只好提名他做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自此一个无名小卒走向了飞黄腾达。李开 复同样玩辞职,但却不需要像蒋介石那样虚晃一枪,他凭借个人魅力揭竿而起,并以巨大的勇气自我任命为黄埔军校校长。 4.两个黄埔军校 的办校理念差不多。蒋介石的黄埔实乃精英学校,学员得到专业的军事、政治训练毕业后,分配到各个教导团,从低级士官干起,浴血作战。黄埔军系的血统,直接 决定了其学员今后的战绩与仕途。现在李开复搞的是创业者的黄埔军校,其做法是吸收学员进入其公司,通过系统的创意、创业培训,筛选出优秀的创意以及对应的 小团队进行初期演练,再把这个小团队分出去成立子公司,最后拉其他的投资机构一起投资这个子公司。而母公司则再次吸收其他新鲜血液,重新开始生产子公司的 轮回。笔者是学生物的,这很容易让我联想到细胞分裂的机制(准确点是干细胞的非对称分裂),而正是这种机制,保证了子代细胞的纯正性。这种纯正性将让这些 子公司具有非常强大的竞争力。而既然母公司是个天使投资公司,这就注定了他也将是一种精英模式,否则母代的合成原料不好,很难保证子代具有好的竞争力,那 么投资人何从获得收益? 5.黄埔一期均是500人。蒋介石的黄埔一期号称五百同窗(约数),现在李开复也说十年要培养500个创业者,这还真是惊人的巧合。期待李开复的黄埔一期能创造出如前者般的辉煌。 李开复的这种财+才的天使投资模式让人耳目一新,凭借其在个人能力+人脉,只花一周就拉来柳传志、郭台铭、俞敏洪、陈士俊、刘宇环等知名投资者,一 个月就搞定4亿的人民币的投资,真是不简单。希望我们这位年轻人的精神导师,能给我们带来惊喜,说不定有一天,我们也去黄埔一期训训? 最后送上李开复博客里面引用的一首诗,告诉大家,我们都在路上... 罗伯特弗罗斯坦《未选之路》 的最后一段: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首发新科学,欢迎转载:http://www.xinkexue.com/space-1-do-blog-id-873.html
个人分类: 头脑风暴|4575 次阅读|1 个评论
毛泽东和蒋介石眼中的对方是个啥水平
lih65 2009-9-2 19:20
一、毛泽东眼中的蒋介石是一个地方级长官的水平 近日,人民网有一篇姜毅然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关系》文章。该文介绍:在美国人的活动下,台湾政坛上出现了推举总统候选人的活动。有人推举陈诚,也有人推举胡适。而美国人是倾全力支持陈诚,意在搞所谓的两个中国(蒋介石是反对两个中国的)。正当此时,毛泽东也表示一种态度,他在一次接见外宾时说:台湾是蒋介石当总统好还是胡适好、还是陈诚好,我看还是蒋介石好。但凡在国际活动场合,有他我们不去。至于当总统还是他好十年、二十年会起变化,给他饭吃,可以给他一点兵,让他去搞特务,搞三民主义。历史上凡是不应当否定的,都要作恰当的估计,不能否定一切。 当然,这里主要谈的是政治倾向,但也不乏对蒋介石治台能力的肯定。尽管蒋介石在张学良改旗易帜后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甚至在二战中也一度跻身所谓世界四巨头(另外三巨头分别是苏联的斯大林,美国的罗斯福,英国的丘吉尔)之列。但却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单就国内,各地实际上仍是军阀割据。所以,蒋介石的执政使命,一是剿共,二是削藩。只不过这两个使命没有完成之前国民党已经败退台湾了。也就是说,蒋介石治国的能力是明显不胜任的。但不能全盘否定它的治政能力。退到台湾,蒋介石的能力也就适当了。不要只看到他离开大陆时掳走了多少黄金,还要看到他到台湾也带去了大量的军队,确实也是一个负担。这样平抑之后,治理台湾也就靠蒋介石的本事了。说实话,蒋介石治理台湾也还是富有成效的。所以,毛泽东会说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这也许就是毛泽东眼中的蒋介石,当个台湾的地方长官还是适当的。 此外,在人民网的一篇评论研究文章《周恩来与解决台湾问题历史进程》(作者系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的林雄辉,该文入选《周恩来百周年纪念论文集》)中也有一些介绍:(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确定下来后)在提到对蒋介石的安排时,周恩来在1956年一次对记者谈话中说(注:这应该得到毛泽东授意的):如果蒋介石在统一问题上进行合作,他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留在中国的任何地方;如担任公职,这个职务将要高于部长级。可以理解为国家级副职兼任地方(也只能是台湾)的一把手。从中也印证了,在毛泽东眼中,蒋介石是一个地方级长官的水平。 二、蒋介石眼中的毛泽东是一个国之领袖的能人 一个外国记者听到的传说。说是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回到南京,他的朋友部下纷纷前来祝贺他侥幸脱险,此刻,蒋却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如果我因为生病,或因为别的什么不幸而下野的话,你们猜我会提名由谁来接任我?   于是,这些人就都装模作样地猜起来。有人猜是程潜,有人猜是汪精卫,有人猜是孔祥熙。但蒋介石都摇头说不是。望着这些呆头呆脑的部下,蒋介石一语挑明:作为我的继承人,我自己要选择白崇禧将军这多少令蒋身边的人感到惊讶,因为白崇禧是桂系军阀,是蒋在军阀混战中强有力的对手。但更令在座的人目瞪口呆的还是下面的话。蒋介石顿一下,说出一句语惊四座的话:   第二人选,我要提毛泽东!?   这个传说的寓意很清楚,就是蒋介石不得不佩服毛泽东这个与他较量了10年的对手的能量,他曾发誓用20万元买毛泽东的头。当然,这里最主要说的是两人作为蒋的对手的军事才能,因为,无论是小诸葛白崇禧,还是一介书生毛泽东,都曾在战场上让蒋介石铩羽而归。 第一个传说是否真实是有疑问的,但第二个传说却是有案可查的。60年代初期,世界头号强国,也是中国当时的主要敌人美国,其总统却在认真研究毛泽东的军事著作。就在1965年1月毛泽东与斯诺的谈话中,毛泽东说:美国总统肯尼迪为对付亚非拉的新兴力量,提出了特种战争、局部战争。有消息说,他也看我的军事文章,这可能是真的。这个消息来自何处,不得而知。但这年7月,程思远在陪同归国的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去见毛泽东时也曾向毛提起,美国总统肯尼迪生前,在他的办公桌上就摆着一部《毛泽东选集》。   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战争史几乎就是这个时期中国历史的全部。从本世纪初年一直到1949年,战争就从来没有在中国大陆上停息过,不仅没有停息,而且越打越大,直到国共决战,几百万士兵呐喊拼杀的大战席卷神州大地。   世界史上罕见的漫长战争必然孕育出丰硕的军事思想。丰厚的战争泥土上早已生长出丰硕的兵学理论。毛泽东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军事思想就是在这片泥土和本世纪的战争风云中诞生的。毛泽东作为伟大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是连他国内和国外的对手也不否认了。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怎样,似乎是要告诉人们,在蒋介石眼里,毛泽东确实是一个国之领袖的能人。
个人分类: 观点述评|373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央大学顶撞蒋介石的故事
陈学雷 2009-6-14 12:58
看了蒋高明先生写的刘文典顶撞蒋介石的故事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8100),不由得想起了不久前看的朱东润先生自传里写的抗战时期中央大学顶撞蒋介石的故事。顺便说说,朱先生以传记文学(《张居正大传》,《陆游传》等)出名,当时是中大教师,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系主任,他的这本自传里有许多非常好笑的故事,每看几页就让人不由得莞尔一下。 话说老蒋当黄埔校长当出了甜头,所以老是好为人师,也兼了中央大学的校长。到学生毕业的时候,老蒋兴致勃勃来参加毕业典礼,准备一份一份把毕业证书发给学生,以建立某种师生情谊。拿起一张毕业证书,叫了名字,却不料无人回应,过了半晌才有一个学生起来说,该生没有到场,我先替他领了吧。又叫一个名字,又是同样。如此叫了几个人,没有一个毕业生上来,老蒋兴致大坏,于是把颁发证书的事扔下,走出会场来。校方安排的下一个节目是与教师座谈,为此早就提前通知,还专门准备了在当时颇为难得的牛奶茶点。不料蒋校长来到座谈地点,发现只有职员在门前迎候,教师竟一个都没有来,气得老蒋拂袖而去。 这个故事固然说明了老蒋不得人心,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知识分子是有点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自尊的,而如此顶撞之后老蒋也没把他们怎样,这又不能不让人有点同情老蒋了。
个人分类: 读史偶得|6568 次阅读|7 个评论
从秉志刘文典怠慢或顶撞蒋介石看当年知识分子的气节
热度 1 蒋高明 2009-6-14 10:16
蒋高明 晓庄师范学校是陶行知先生1927年创办的,原名 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由于地点在南京的晓庄,简称为晓庄师范或晓庄学校。当时在学校任教的既有国民党员,也有共产党员。从用人的态度上,可看出陶行知先生是兼容并蓄的,尽管他对共产党颇多同情,但毕竟那个时候是国民党执政。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远离政治,安心做学问,才使得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科学,在全球科学中保有较高的地位;中国知识分子表现出的科学态度,远不似今天这样中国科学家没有自信心。晓庄学校第三期(1928-1930)学员刘季平的回忆录里有这样一段话: 学校里有些老师也瞧不起国民党。一次,有名的生物学家秉志先生(当时兼任晓庄学校的生物教师)带我们到燕子矶去上课,正好蒋介石带了几个人到这里来游玩,秉志先生看见蒋介石来了,理也不理,继续上课,蒋介石也无可奈何。以后有人和陶行知先生谈起这件事,他听了之后哈哈大笑了一阵就过去了。虽然陶先生不知道他的学校里有共产党的地下支部,但是学校里这些人办的事情他都是知道的,有些事他是公开支持我们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72辑,p174)。    1927年9月,中国科学社生物学研究所邹秉文、胡先骕、秉志联名致函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简称中基会)董事会干事长范源濂(字静生),建议中基会在北京设立生物调查所。1928年春,中基会致函中国科学社理事会,商借秉志每年两个月到京主持静生所事务,科学社理事会同意。4月31日,秉志向中基会干事长任鸿隽推荐胡先骕共同筹办静生所,他不在北京时,由胡先骕主持所务。同年10月1日,静生生物调查所在北平成立,胡先骕任植物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大事记 http://www.ibcas.ac.cn/80/developmentCourse/01_ibcas_1928-1949.html ) 那个曾经怠慢过蒋介石的秉志担任动物学部主任。现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追溯各自的光荣历史时,均将1928年成立的静生生物研究所视为其前身。    从上面的简要介绍来看,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对政治是不敏感的,他们的主要精力是做学问,连蒋介石这样的领袖都敢怠慢的。要说我的本家蒋先生也够惨的,他还挨知识分子的当面骂呢。这个骂他的人就是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 1928年刘文典出任安徽大学校长,学校设在省府安庆。是年11月23日,安徽学界爆发了一场颇具规模的学潮。时恰蒋介石抵安庆,见到此情此景十分恼怒,认为安徽学风不正,学潮嚣张是共产党活动猖獗的反应,决心严惩。29日下午,蒋介石传刘文典觐见。此前,刘文典就曾扬言:我刘叔雅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之而去。我师承章太炎、刘师培、陈独秀,早年参加同盟会,曾任孙中山秘书,声讨过袁世凯,革命有功。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刘文典自视甚高,蒋介石挟北伐之功,更是盛气凌人。两人一见面便展开了唇枪舌剑。    因有怨气,见蒋时,戴礼帽着长衫,昂首阔步,跟随侍从飘然直达蒋介石办公室。见蒋介石面带怒容,既不起座,也不让座,冲口即问:你是刘文典吗?这对刘文典正如火上加油。也冲口而出:字叔雅,文典只是父母长辈叫的,不是随便哪个人叫的。这更激怒了蒋介石,蒋一拍桌子,怒吼道:无耻文人!你怂恿共党分子闹事,该当何罪?刘文典也应声反驳蒋介石所言为不实之词,并大声呼喊: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躬身向蒋碰去,早被侍卫挡住。蒋介石又吼:疯子!疯子!押下去!。(上面两段文字见凤凰网转载的新华网文章,出处: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200801/0111_335_361010_2.shtml ) 不过,刘先生的这一举动付出了被关押的代价。后经安徽省各界人士联名援救,蔡元培、胡适、蒋梦麟力保,方准予保释。1929年由罗家伦介绍,任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同时在北大兼任教授任课。刘文典的作风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注重气节操守的传统、不畏强暴,不媚时俗的传统精神。今天这样正直的知识分子现在少多了,人们都向权钱看,文人的傲骨换成钞票廉价卖掉了。  
个人分类: 科学人生|5292 次阅读|2 个评论
“蒋介石是潜伏的中共间谍”
王铮 2009-6-5 00:24
电视里放《保卫延安》,网上一篇文章就流行起来,叫做《胡宗南是中共间谍》( http://www.mcyz.net.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6 )。据说文章的原稿来自一个嫁了英国人的前红色接班人,叫张戎什么的。看了这个英籍女作家的作品,我才知道瞎编捞钱是容易的。因为我也可以突然发现蒋介石是中共间谍,何以见得,让在下细细道来。 张戎文字: 胡宗南是第一期毕业生。军校里,大家都认为他是共产党。这是因为他与军校卫兵司令胡公冕过从甚密,胡公冕是公认的共产党员。这时贺衷寒等有影响的人物为胡宗南说话,加上胡又发起组织了反共的孙文主义学会,他就没有被当作共产党人对待。两胡一直是好友,抗战时蒋介石派胡宗南守在延安的南边,胡宗南有时派人去延安,派的就是胡公冕。今天,中共正式承认胡公冕是地下党员。胡宗南有个亲密朋友是军统头子戴笠。胡结婚是戴笠做的媒。戴笠命令胡军中的特务把上报的情报抄送胡一份,这么一来,没人敢报告任何对胡的怀疑。 鹿鸣于野文字 蒋介石是黄埔校长,军校里,大家都认为他是左派人士。当年代表孙中山访问苏联,主动提出让中国国民党加入共产国际。蒋介石与斯大林、布哈林会谈,把儿子送到斯大林那里。与斯大林接下关系,斯大林是公认的共产党员,布哈林也重新被承认为共产党人。访苏回来,蒋介石受到孙中山批评后,蒋介石为了掩盖自己,制造了中山舰事件, 他就没有被当作共产党人对待。接着又制造四一二政变,就掩盖了自己的共产党人面目。蒋介石和斯大林一直私交很好,西安事变,张学良要杀蒋介石,斯大林坚决反对,后来又出动空军帮助蒋介石打日本,斯大林肃反杀人无数,却留在蒋介石儿子,还给他配了个俄国姑娘,让他当厂长。蒋介石有个亲信叫戴笠,戴笠发现了蒋介石的真实身份,可是戴笠命令国军中的特务把上报的情报报送蒋一份,这么一来,没人敢报告任何对蒋的怀疑。 张戎文字: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蒋介石从南京电召胡,部署进攻延安。同一天,毛就得到了情报,决定延安紧急疏散。 三月十八到十九日,胡宗南占领了延安。国民党大吹大擂称这是伟大胜利。但是胡占领的不过是一座空城。 鹿鸣于野文字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蒋介石从南京电召胡宗南,部署胡进攻延安。同一天,让胡故意透给熊向辉,通报共产党。毛就这样得到了情报,决定延安紧急疏散。 三月十八到十九日,胡宗南占领了延安。国民党大吹大擂称这是伟大胜利。但是蒋让胡占领的不过是一座空城。 张戎文字: 毛在陕北只留下两万来部队,不到胡宗南二十五万大军的十分之一。他坚持不准其他战场抽调兵力入陕增援。对延安即将失陷而惴惴不安的高级将领们,看到毛泽东如此胸有成竹,既吃惊,又敬佩 。(注:实际上2万多人只是彭德怀部队,还有贺龙部队和陈赓部队与胡宗南作战) 鹿鸣于野文字: 1946 年毛泽东只有 90 万共军,不到国民政府 600 军队的六分之一。毛却敢坚定不移的迎战国军。他坚持把精锐部队派往东北,自己的陕北只留下两万来部队,不到国军二十五万大军的十分之一。蒋介石还把这25万部队化了些对付贺龙、陈赓。战争开始,毛坚持不怕丢了城市,说什么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对解放区城市失陷而惴惴不安的高级将领们,看到毛泽东如此胸有成竹,既吃惊,又敬佩。 张戎文字: 更令他们和毛身边人惊叹的是,向来注意安全的毛,在胡宗南进城前几小时才离开。胡军的枪声一阵紧似一阵,警卫员们催了又催,他就是不走。最后说走,车门为他打开了,司机啓动了发动机,再次提醒他,他却背着手站着不动,眼睛凝视着延安的标志宝塔山。国民党的枪声已在近处响成一片时,毛才不慌不忙地向北动身,乘坐原美军观察组留下的吉普车。跟他同车的有现任参谋长周恩来和毛夫人江青。一路上,毛和周说説笑笑,用警卫员的话说: 好像这不是一次撤离后的行军,而是平常的旅行。 鹿鸣于野文字: 更令他们和毛身边人惊叹的是,向来重视建立根据地的毛,在蒋介石部队发动内战了却离开延安。还命令陈毅撤出自己的根据地。蒋军的进攻一仗紧似一仗,中共让他离开陕北,催了又催,他就是不走。赖在陕北农村。最后说走,还在黄河边大张旗鼓搞送行。更早,国民党的进攻江西全面展开是,毛泽东不慌不忙地到于都调查,乘坐当年地主老财留下的担架离开江西。长征一路上,毛和张闻天、王稼祥说说笑笑,讨论党内斗争,不管国军。用邓小平的话说:长征就是跟着走。国军总是让红军绝处逢生。 张戎文字: 到了延安东北三十公里的青化砭,毛叫司机把车开慢,凝神四下看着。行车的公路沿着一条狭长的河谷,两边是黄土大山,被山洪暴雨冲刷成无数崖峁沟壑,是打埋伏的好地方。警卫员看见毛一边细看,一边 情不自禁地点着头 ,觉得 很迷惑,不知道他的眼神和动作是什麽意思 。一个星期后他们才明白。三月二十五日,胡宗南的第三十一旅旅部和二千九百官兵在这里走进了中共设下的埋伏圈。 鹿鸣于野文字 到了瑞金西南三千公里的贵州遵义,毛泽东让长征队伍停下来,开会把自己选成军事领导人。还有兴趣写诗。 1947 年他说 5 年打倒国民党政府,结果蒋介石的大部分军队在三年内就被消灭。其中国军在孟良崮消灭国军 74 师,毛泽东说有两个人想不到,一个是他毛泽东,一个是蒋介石。他怎么想到说蒋介石没有想到,欲盖弥彰嘛。还有毛泽东看到在江淮河汊地区,机械化部队展不开,结果蒋介石就派机械化的黄维兵团去这个地区,进了共军的包围圈。 张戎文字: 四天前,毛在陕北的全部军队两万余人就已在青化砭设伏。而胡宗南的三十一旅是在中计的头一天,才从胡宗南本人那里接到命令去青化砭。据少将副旅长周贵昌说:还未到青化砭时,他们探知那里有伏兵,当即电报胡宗南。胡 来电斥责说: 贪生怕死,畏缩不前,非军人气概,绝对要按规定北进,迅速占领青化砭,否则以畏缩不前论罪。 这个旅只好硬着头皮往前,结果被全歼。这时,胡把主力派往另一个方向的安塞,使他们不可能来青化砭救援。 鹿鸣于野文字 冬天里,黄维兵团出动之前,刘伯承、邓小平 20 万军队已经双堆集附近集结。空军报告,共军已经集结完成,粟裕的部队正在南下,但是蒋介石还是命令黄维前进,也不管白崇禧反对;黄维只好硬着头皮往前,结果被全歼。这时国军主力还在徐州附近,使他们不可能来双堆集救援 张戎文字: 三个星期后的四月十四日,胡军一三五旅在延安正北羊马河又同样中了埋伏,死伤加俘虏五千人。就像在青化砭一样,可能援助的胡军主力远在西南方被高山深峡阻隔的另一端。 鹿鸣于野文字: 几天后杜聿明将军在陈官庄被共军围歼,国军20多万被歼灭。本来杜聿明将军是不选择这条路线的,可是蒋介石强令他走这条路线。就像双堆集一样,可能救援的国军战略集团白崇禧部队,远在西南方被长江阻隔的另一端。 张戎文字 中共的第三个轻而易举的胜仗,是打下延安北边五十公里处的蟠龙,那里储存着面粉四万多袋,军服五万多套,武器弹药不计其数,是胡宗南全军的补给基地。胡宗南只派一个团加旅部直属队守卫,把驻扎在那里的两个兵团七个半旅派往远在北方的绥德,说是中共主力在那里。四月二十六日两个兵团从蟠龙出发,两天后发现中共好几个旅的大部队正朝跟他们相反的蟠龙方向运动。他们认为 部队不宜前进 。但胡宗南仍坚持命令他们 急进绥德 。五月二日到达绥德,等待他们的是空城一座。就在这一天,已把蟠龙团团围住的中共军队开始进攻。战前一两天,蟠龙守军发现四周有大量伏兵,据守军一六七旅少将副旅长涂健说, 我们判断解放军主力确已在蟠龙地区集中,并有积极围攻蟠龙的企图,于是我们即刻向胡宗南报告。不料胡宗南接到这一报告后 , 认为我们是有意夸大敌情 。 蟠龙两天后失守,胡宗南在陕北的前进补给站的物资、武器便全部落在中共手里。据胡手下连长徐枕说:由于物资尽失,部队主食靠空投,天气热了,还脱不下充满血腥味和汗臭的冬衣,单军装都因储在蟠龙而落到中共手里。士兵没有鞋穿,只好从共军腐尸中脱取布鞋,虽然竭力清洗,依然恶臭扑鼻。疾病蔓延,但是药品也都随蟠龙而失去。 对战力之损耗,实难以估计。 中共在胡宗南占领延安不到两个月就打了三场大胜仗,新华社向全国广播,宣布毛泽东依然留在陕北。这一消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毛不在延安市内,他没有像国民党宣传的那样被赶走,陕北还是他的天地。 鹿鸣于野文字: 中共的第三个轻而易举的战役,是打下古都北平。北平失守后,中共改北平为北京,按照中国传统成为了正统。北平这样有重大意义的城市,蒋介石只派杂牌军傅作义守卫。北平丧失,使得国军精神上倍受打击。徐蚌会战前,已经发现苏北共军集结,蒋介石却不让部队迅速靠拢,结果让黄伯韬兵团孤立被歼灭。 杜聿明后来回忆,在考察东北后,他建议把国军收缩关内,在考察淮海后建议把国军境收缩长江以南。白崇禧也建议退守长江,不料蒋介石根本不理睬,还暗示是桂系要夺权。使得国军主力被共军各个击破。徐蚌会战阶段,国军被围,饥寒交迫,许多国军生病爬到共军阵地投降就为吃口饭。徐蚌会战后,国统区经济十分困难,物价飞涨,金圆券如同废纸,上海资本家纷纷外逃香港,国家经济崩溃 。国军斗志丧失。 中共在胡宗南占领延安后不到两年就打了三场大胜仗,新华社向全国广播,解放军要打过长江去。这一消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毛还只有半壁江山,他没有像国民党宣传的那样被打败,半个中国特别是中华民族的龙兴之地中原已经是他的天地。 张戎文字 在胡宗南占领延安的一年中,胡军被调来调去,从来找不到中共主力,反而不停地中埋伏,一场大似一场。中共牢牢掌握着陕北大部分地区,毫无顾忌地热火朝天搞土改。毛离延安不出一百五十公里。他的随从从八百人增加到一千四百,包括一个骑兵连,还有一组规模庞大的电台,一天二十四小时工作,跟苏联以及全国各地的部队、根据地保持联系。每天,毛都用电报向全国各战场发出指示。 毛第一次在他的领地长途旅行。跟长征不一样,这次他谢绝坐担架,自己走路、骑马,身体练得十分强壮。旅途中厨师为他预备好了他爱吃的香肠、辣椒。毛通常不在老百姓家或餐馆里用餐,怕不卫生或被人下毒。他睡得香,甚至不用吃安眠药。他兴致勃勃地游山玩水,还让专门从东北前来为他拍电影的摄影队拍了好些镜头。江青弄了一部照相机,整天摆弄来、摆弄去,她未来的摄影爱好就此开始。 鹿鸣于野文字 在内战爆发的三年中,国军军被调来调去,往往找不到中共主力,反而不停地中包围,一场大似一场。中共牢牢掌握着华北大部分地区,毫无顾忌地热火朝天搞土改。当年毛离延安不出一百五十公里。他的随从从八百人增加到一千四百,包括一个骑兵连,后来又到距离北京不到 200 公里的西北坡,还有一组规模庞大的电台群,一天二十四小时工作,跟苏联以及全国各地的部队、根据地保持联系。每天,毛都用电报向全国各战场发出指示。蒋介石也不派强大的轰炸机群去轰炸。从陕北到西北坡,毛第一次在他的领地长途旅行。跟长征不一样,这次他谢绝坐担架,自己走路、骑马,身体练得十分强壮。旅途中厨师为他预备好了他爱吃的香肠、辣椒。毛通常不在老百姓家或餐馆里用餐,怕不卫生或被人下毒。他睡得香,甚至不用吃安眠药。他兴致勃勃地游山玩水,还让专门从东北前来为他拍电影的摄影队拍了好些镜头。江青弄了一部照相机,整天摆弄来、摆弄去,她未来的摄影爱好就此开始。斯大林的官员不时从欧洲来与毛会谈的,然后向斯大林汇报。 张戎文字 有一次,毛差点儿遇险。那是一九四七年六月,他在一个叫王家湾的村子里逗留了将近两个月,住在农民家里,头一回跟老百姓同在一个屋檐下。胡宗南手下的军长刘戡带着部队突然出现在附近。。刘戡出其不意的到来,使毛泽东朝周恩来大发雷霆。他们争吵着怎么办,往哪里逃去。要彻底安全只能往东走,过黄河进入根据地,船和汽车一直停在黄河边日夜待命。但问题是路太远了,他们跑不过刘戡的人马。毛只能往西去,朝戈壁滩走。决定作出后,村里老百姓被集中起来往相反方向 转移 ,想引开国民党军。 那天下着大雨,山路太滑没法骑马时,专门挑选的膀大腰圆的警卫把毛背在背上。电台不出声了,以防被发现。只有一架电台在紧张地工作着,显然是跟胡宗南联系要他把刘戡调开。毛在陕北时,跟胡军中的电台联系从未中断过,管发电报的机要人员告诉我们: 他们的行动完全掌握在我们手里 ,还说: 我们的人的身份有的直到现在也没公开。 刘戡真的被调走了。一九四八年二月,胡宗南下令他带两个师,增援延安与黄河之间被中共军队包围的宜川。此行有三条路可走,胡指定刘戡走经瓦子街的洛宜公路。刘戡是二月二十六日得到命令出发的。三天前的二十三日,彭德怀的军队就已经在瓦子街设伏击圈。彭在视察地形时,看到这里的公路两侧,山高坡陡,沟深谷狭,遍布梢林,满意地说: 这真是歼敌的天然好地形啊! 刘戡的先遣队发现中共大军埋伏,向胡宗南要求先打伏兵, 解除翼侧威胁, 如不先去掉这一翼侧威胁,仍沿洛宜公路前进,不但不能完成解围任务,而且解围部队本身必遭危险 。胡宗南一口回绝,要该军 按照原定计划,沿洛宜公路迅速前进 。刘戡手下的二十七师中将师长王应尊回忆道:胡宗南的命令 使全军官兵大失所望,忧心忡忡,但亦无可奈何。 在行军中大家低头不语。 他们就这样明知走进 口袋 里而不得不走进去, 全军士气颓丧已达极点 , 刘戡十分冲动地对我说: 算了,打完了事! 。两天激战,数名将领被击毙后,刘戡在重围中自戕身死。王应尊师长有幸乘夜色脱逃,到西安见到胡宗南。 他虚伪地表示惋惜,并说什么只有这点部队你为什么要去呢?我心想我的部队都被你绥署胡的司令部指挥得七零八落,难道要增援宜川时你还不知道我二十七师有多少部队吗? 王师长写道: 刘戡整编第二十九军被歼后,胡宗南集团军心涣散,固不待言,连蒋管区的人心亦十分动荡,特别是关中一带,人心惶惶,一片混乱 。陕北战场国民党彻底完蛋的命运就此定下,蒋介石想利用 收复延安 鼓舞人心的初衷,断在胡宗南手里。 鹿鸣于野文字: 内战一开始,共军几乎被消灭。精锐国军被派到东北,共军在东北的部队被国军追击,一直追到黑龙江,就要被消灭,用黄克诚的话说,东北国军就要成为那年红军的西路军。可是蒋介石突然命令追击部队停止。杜聿明指挥东北战场,节节胜利,蒋介石竟然把他调走了。周恩来提出停战三个月和谈,蒋介石居然同意了,临阵换帅,让陈诚停下来和谈。后来派往东北的部队果然让共军消灭。当时全国形势不好,杜聿明建议把国军全部撤到国内,并且说关外共军战斗力极强,一旦在国外得胜,入关就不得了。蒋介石不同意,还斥责杜聿明这个黄埔一期的竟然怕林彪这个黄埔四期的。结果让共军在东北大围歼国军。廖耀湘从锦州外围撤退,本来可以退回沈阳,可是蒋介石命令廖耀湘走葫芦岛,结果让共军追上。在整个内战中,任何紧急情况,毛泽东至少有一个电台始终工作,这就是为了与蒋介石联系。共军干部后来泄露说:蒋介石的算盘从来就是我们毛主席拨动的,这就泄露了秘密。东北国军被歼后,国军军心涣散,固不待言,国统区的人心亦十分动荡,特别是各大城市,人心惶惶,一片混乱 ,连美国人都动摇了 。后来徐州撤退,本来可以有两条路,开始,杜聿明已经走西线,粟裕后来回忆说这样就追不上了。可是蒋介石下死命令让杜聿明走黄泛区,而且是粟裕部队可以追赶上的地区。大陆战场国民党彻底完蛋的命运就此定下,国民政府通过消灭共产党的初衷,断在蒋介石手里。 张戎文字: 在胡的鼻子下转了一年后,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三日,毛泽东离开陕北东渡黄河。渡口的河滩山坡上站满了组织起来送行的老百姓,毛上船前还跟区镇干部一一握手话别。这样闻所未闻的透明度,意在显示他不是偷偷摸摸地溜走的,而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告别的。一个月后,胡宗南在损兵折将十多万后,乾脆放弃了延安。毛对中共的胜利没有大事张扬。师哲说: 我以爲毛主席会发贺电,便等在一旁,准备执行任务,可是没有。 显然毛不想让胡召来太多的谴责,以防蒋介石真的撤他的职。胡宗南继续给蒋带来一次次全军覆没,最后一共有几十万大军丧失在他手上,连同美国援蒋武器的三分之一。 鹿鸣于野文字: 毛泽东在大陆转了三年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宣布成立了自己的政府,广场上站满了来庆祝的人,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后还与附共党派一一问好。也不怕国军来轰炸。国军空军做好了轰炸准备,蒋介石突然命令取消。二三个月后,蒋介石在损兵折将数百多万后,干脆放弃了大陆。毛对中共的共产主义大陆没有大事张扬,还是尊孙中山为国父,留着台湾让蒋介石安身。1949年后,许多国民党人就以为毛泽东会投靠苏俄,没想到他几年后与苏俄翻脸,然后炮打金门,打打停停,玩似的,显然毛不想让蒋在美国人面前召来太多的谴责,以防国民党真的撤他的职,政他的变。蒋介石就是这样给国民党带来一次次全军覆没,最后一共有几百万大军丧失在他手上,连同美国援蒋武器的大部分。 张戎文字: 胡宗南身边有一些中共情报人员,最知名的叫熊向晖。但熊等不是决策人,不可能下一系列具体命令,导致胡军一再被歼。熊本人在 1947 年 5 月 21 日就离开了胡宗南。 鹿鸣于野文字: 蒋介石身边有一些中共情报人员,最知名的叫刘菲。但刘等不是决策人,不可能下一系列具体命令,导致蒋军一再被歼。刘本人在 1948 年离开了蒋介石。 张戎说:不怕胡宗南儿子与她打官司。 鹿鸣于野说:不拍蒋介石儿子与鹿鸣于野打官司。 鹿鸣于野评: 同样的故事,不同立场看出不同东西。长期以来的电影、电视中,共产党部队总是百战百胜,共产党首脑打仗决策谈笑风生,让人感到的的确确胡宗南、蒋介石是共产党人的间谍。时下的许多回忆录,一点事实,任意发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这样的回忆录像张戎的作品一样信不得。 这个故事也表明,要陷害一个人是很容易找到证据的,要证明一个人爱自己或者恨自己,也是容易找到证据的。
个人分类: 也算作品|10252 次阅读|5 个评论
专家 :1948年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真正原因__引人深思
dragon513 2008-11-14 13:49
我(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统)今天讲1948背后的故事就是想给大家澄清一些误区,讲一些真实的历史。我们现在改革开放20多年,可以说在战争题材上也比较开放,但是不管怎么开放,给大家总是有这么一个印象:我们共产党、解放军的形象曾经塑造了两个代表性人物,一个是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一个是《亮剑》中的李云龙,这其实是文人写的军人,不是真正的解放军。如果解放军的将领都像石光荣和李云龙这样满口的粗话、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仗能打过国民党吗?国民党将领许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是留过洋的,而且人家一开会的时候都是军装笔挺、将星闪耀,咱们解放军的干部开会有的蹲在凳子上,有的叼着烟袋,什么样的都有,这么土里土气的共军怎么能把国民党打的落花流水,这里必有非常重要的原因。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录,一提起三年的解放战争,几乎没有一个服气的,像胡琏,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18师的师长,在华东战场几次跟粟裕较量,在淮海战场上只身逃脱。最后胡琏打胜的一仗就是金门。胡琏说共产党打仗是人海战术,前面一群老百姓拿着手榴弹往阵地上冲,我们能忍心开枪吗?我很负责任的对大家说,我查遍了解放战争的档案,可以说解决战争重要战役的档案我都看了,但是没有看到一个战例解放军是这么打仗的。胡琏可能是一种误解,因为我们解放军当时装备、服装肯定不如国民党军,有很多战士是装不上正规军装的,所以胡琏的这种说法没有根据。 另外,我对国民党没有那么深的成见,我还是能比较客观地看国民党的战争档案。看后我有一个感觉,蒋介石不像是我们书里描写的样子,专横跋扈、一意孤行、心胸狭隘。 我看了蒋介石的全集,尤其是跟共产党决战几年中他一系列的讲话、决策,我发现他的想法大多数都是对的。早在1948年初他就预感到东北守不住,于是让卫立煌把东北的精锐部队全部撤到关内,应该说蒋介石当年的这个决策是对的如果卫立煌把60万部队及早撤到关内来,那么解放战争要打多少年还说不定。第二个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卫立煌守不住的时候,蒋介石做傅作义的工作,让他放弃北平天津,把华北的50多万精兵撤到长江以南。结果傅作义也没有答应,如果他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做了,那么我们的平津战役也找不到战机了,不能在黄河以北歼灭国民党军的主力,那我们国家说不定真要出现南北朝划江而治的局面。但是蒋介石两大决策都没执行,是什么原因?主要是国民党里面派系林立,各有各的盘算。卫立煌想,蒋介石一贯嫁祸于人,万一出现问题,他到时候把责任推给我我就完了。傅作义想,我本来是华北人,华北是我的天下,我到了江南我算什么?一个地方军政的长官怎能没有根基。蒋介石的种种决策都是因为下面的扯皮、推诿不得以实现,所以蒋介石才越来越着急上火。 个人的理解:蒋介石在国民党内权力和威望都很高,个人军事才能也不低,但下面高级官员派系林立、勾心斗角,在关键时刻不能做到令行禁止。其实令行禁止对于一个国家、单位、公司高效运行都很重要。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midang/200811/1114_2664_877714.shtml 引自凤凰网
个人分类: 心得偶记|299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2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