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美国总统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美国总统

相关日志

[转载]洪博培为孔庆东作证:谁是美国搞垮中国的汉奸同盟军
热度 1 jzlei 2011-11-22 11:23
孔庆东教授在微博上以“三妈”问候了“汉奸媒体”对他的骚扰,一时间油锅入水般热闹起来,文匪们聚啸于近百家平面媒体,发起一波又一波围剿孔庆东教授的战役,大有炸平北大,停止地球转动之态势。 孔庆东所指的“汉奸媒体”被“冤枉”了吗?否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境外的反共、反华群体站在了孔庆东教授的对立面一边(比如XX功的网站),就连“美国之音”之类的美国官方意识形态宣传工具也站出来参与围剿孔庆东教授。然而,高举民族主义大旗的孔庆东教授得到了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年网民的鼎力支持,几个参与围剿的媒体网站发起的所谓“投票”,以支持孔庆东教授者占绝对优势而灰溜溜地收场。 今天,又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在其演讲中为孔庆东教授的“三妈”问候对象坐实了证据,这位重量级人物就是前美国驻华大使、下届美国总统竞选人洪博培先生。 在一段美国广播公司CBS播出的总统候选人竞选辩论的视频中http://bbs.m4.cn/thread-3238793-1-1.html,洪博培发表了如下高论:So what should we be doing? We should be reaching out to our allies and constituencies within China. They're called the young people. They're called the internet generation. There are 500 million internet users in China. And 80 million bloggers. And they are bringing about change, the likes of which is gonna take China down. While we have an opportunity to go up and win back our economic manufacturing muscles. That's all I wanna do as president. 大意为:(对付中国)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当依靠我们在中国内部的同盟军,他们被称为年轻人、他们被称为网络一代。中国有5亿网民和8千万博客(微博)。而他们将引导中国的变革。这意味着将扳倒中国(take China down),这样我们将有机会重新崛起,赢回美国制造业的强大,这将是我作为总统想做的。 洪博培说得何等的直白,何等地好啊,好就好在洪博培有力地证实了,美国一直着手在中国培植他们的同盟军,在与中国的国家竞争中成为从内部搞垮中国的别动队,换言之,成为出卖国家利益、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连节目的主持人都觉得洪博培太赤裸裸,连连打岔,但怎奈洪博培谈性大发,根本不予理会。 汉奸有多种,有为美军带路的带路党汉奸,比如公开在强国论坛喊为美军带路的疯疯汉奸;有为美国资本进入中国打开法律之门的经济汉奸,比如原商务部高管郭京毅等;还有为美国搞垮中国在意识形态上打先锋的文化汉奸,被孔庆东教授以“三妈”怒斥的就属此类。 当然,洪博培恐怕被少数汉奸误导了,以为中国的5亿网民、8千万博客的博主,都会在美国的“振臂一呼”时打起白旗去带路,但洪博培也是有底气的,因为洪博培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确在中国找到过知音。 洪博培2009年7月被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在奥巴马访华期间,发生了一件与今日围剿孔庆东教授不无关联的不大不小的事儿。奥巴马的随行新闻班子“钦点”了中国国内唯一的一家媒体“专访”奥巴马,这家媒体是——南方周末。 2009年11月18日的《南方周末》“深度”版,刊载了一则被“南方”们认为是里程碑的事件“奥巴马接受南方周末独家专访”(http://www.infzm.com/content/20091118.shtml),请注意,三个符号:奥巴马、“南方周末”、“独家”。报道配有《南方周末》主编向熹与奥巴马相对而坐,“促膝谈心”的大幅照片。 南方系的欢呼声顿时震耳欲聋,与当年跪在慈禧面前的李莲英、安德海之流的感激流涕毫无二致,《南都周刊》的主笔,笔名“石扉客”的,在自己的twitter写道:“向熹泪流满面”,这恐怕是“南方”同仁们共同的感受。不久,参与“独家”的另外一位“南方”同仁张哲,被评为南方报系的“2009年度记者”,再看评选理由:“(张哲)与向熹一起坐在奥巴马对面的那一刻,注定将载入报史甚至中国新闻史。…”,草民不禁想起电影中慈禧与李莲英的对白:慈禧:小李子,李莲英:喳。 今日再听到洪博培直抒心意的发言,事情不是很清楚了吗?那些因为受到奥巴马的宠信而“泪流满面”的,不就是洪博培口中的“our allies and constituencies within China.”(我们在中国内部的同盟军)吗?不就是美国要搞垮中国的时候要依靠的对象吗?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巧,洪博培在任时,南方周末被奥巴马的恩泽进行了“独家专访”,激动得“泪流满面”。 南方系骚扰孔庆东教授被“三妈”侍候从而借机发起围剿孔庆东教授的时候,洪博培出来证实美国寄望于“在中国内部的同盟军”搞垮中国。今昔对比,两件事的关联度实在是紧密,这不是巧合,这是必然。“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孔庆东教授懂,南方系也明白。 南方系发动其伙伴们围剿孔庆东教授,焉知不是洪博培口中的“扳倒中国”战略的一部分,只有把影响青年人思想的爱国的、有影响力的孔庆东们扳倒,才能够更加肆无忌惮地成为美国在中国内部的同盟军。 奇怪的是,中国的主流媒体在报道这一消息的时候,把“同盟军”这一段隐藏了,突出了洪博培说其他对华强硬政客的“鲁莽”的段落。主流媒体对孔庆东教授如此在意,对洪博培要搞垮中国的说法却“视而不见”?事实一再证明,孔庆东教授骂对了,与所谓“道德”、“文明”无关,却事关国家、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难道美国要搞垮中国,骂一句美国的同盟军都不行,这他妈还是一个主权国家吗? http://bbs.m4.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39696分享1收藏1顶2踩0
2847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越两国科技工作者的困惑——从学习外语到发表sci论文的现实
热度 1 yangsk 2011-11-10 23:22
今年根据中越两国科技交流计划,本人随团访问了河内的越南工贸部食品工业研究所。除了按照计划交流了预订的项目外,其余的两天时间同越方相关人员的交往中,仍然存在语言沟通交流问题。越方陪同我们的一位中青年女士英语口语可以较好沟通外,多数人的口语仍然有障碍,虽然他(她)们也正好像我们国内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科技人员的英语热一样,都想迎头赶上全球化潮流。据那位中青年女士讲,她是地道的河内人,初级中学时,由当时的苏联教师教习俄文,只是近10年才又改学英语。她的话当时就让我情不自禁地脱口喊出一句:“哈拉锁!”(俄语“好”的口语)。的确,我们这一代人的前30年,经历了中学时期全学俄语,到大学1,2年级仍然学俄语(生物医学专业俄语读本),刚好要在大学选修第二外语——英语时刻,就来了“文化大革命”的无奈岁月,其后的到军垦农场“接受再教育”......,1972年伴随着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国内科研院所中的我们这批人又开始在大声朗读“Long live chairman Mao”的声浪中开始了英语学习,目标是为实现我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再次向科学进军。 又一个30年——弹指一挥间,天翻地复慨而慷。我们走过的路,越南的同工们仍然在重复着我们昨天的故事。加之,结合着当下科学网上有关发表sci论文的现实讨论,这使我自然产生了本博文如标题所示的随感:中越两国科技工作者的困惑——从学习外语到发表sci论文的现实。 总之一句话,在这个问题上的思维哲学基础应该是要将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与西方学术界的“思想自由,学术民主”很好的结合起来,要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丢弃“皇权政治”式的思维模式;应该再次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讲些《工程》《计划》之类的空话假话,13亿人大系统摆平了,就可以说诸事和谐了。
个人分类: 心理诊疗|2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总统奥巴马
dongzg101 2011-11-5 00:10
汉语托福考题:攘外必先安内?假如你是美国总统,请你根据这句话写篇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8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胡锦涛简短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组图)
dongzg101 2011-11-4 05:24
胡锦涛简短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4日01:25 新华网   11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法国戛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交谈。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11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法国戛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交谈。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新华网法国戛纳11月3日电 国家主席胡锦涛3日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戛纳峰会期间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简短会见。双方就中美关系以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戛纳峰会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836 次阅读|0 个评论
【陈氏微博】嘲笑美国总统的2个笑话
热度 3 陈安博士 2011-10-22 22:44
  美国总统带着第一夫人去视察养鸡场。   总统夫人问了问公鸡和母鸡敦伦之事,问完,她对养鸡场的人说:你得把公鸡一天能敦伦十几次的事情告诉总统。   而总统也在问完这个事情之后,对养鸡场的人说:你们得把公鸡每次敦伦的对象都是不同母鸡的事情告诉第一夫人。 再补充一个:    美国人对某国人说:我们很民主,我们敢嘲笑总统   某国人骄傲地对美国人回道:我们一样很民主,我们也可以嘲笑美国总统,不就是奥巴马嘛,算个球啊!   当然,这是老笑话了。
个人分类: 趣论|3021 次阅读|4 个评论
新保守主义的谬误
techne 2011-10-17 13:22
新保守主义的谬误 王 键 此文草稿最初曾发布于科学网博客,不过很快被有关部门下令删除。现已发表于“爱思想”学术网。(http://aisixiang.com)。   “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这一概念,在欧美很早就已流行。有别于“新自由主义”或“新右派”,新保守主义更偏向于作为一个政治领域的概念,其特征尤其集中地表现于国际政治领域,而不只是局限于国内的政治立场或经济政策。基本上可以认为,新保守主义是始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对当时欧美激进左派的“大拒绝”和“革命”主张的反动过程中破茧而出。而新保守派第一次在欧美政坛获得巨大的影响力,是在里根-撒切尔执政时期。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本人就是共和党内的著名保守派,他获胜当选时也创造了美国历史上年龄最大总统的纪录。欧文·克里斯托等新保守主义思想的最早推动者,在这一时期开始绽放光彩,拉姆斯菲尔德等新保守派政坛明星,也开始冉冉升起。   在里根之后的老布什时代,美国意外地在顷刻间赢得了冷战胜利。由于突然失去了战略目标,老布什之后的克林顿代表民主党上台执政并奉行基于多边主义和相互合作的战略导向,新保守主义在美国一度走向了沉寂。但是,此后小布什总统的上台和911事件的发生,改变了新保守主义遭到冷落的命运。在短时间内,新保守主义突然变得大放异彩。在政府高层,以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副部长沃尔福威茨为代表,三位倾向于新保守主义主张的保守派高官,在布什内阁中拥有空前强大的决策影响力。此外,新保守派在布什政府中还有相当多的智囊人物。而在政府之外的民间,第二代新保守派思想家兼旗手威廉·克里斯托(欧文·克里斯托之子)以及罗伯特·卡根等人,更是摇旗呐喊,新保守主义犀利的新思想和创造,及其战略主张,一时之间成为了美国对外政策的新共识。   新保守主义对全球秩序的核心主张到底是什么?以下笔者对其进行简单地概括:   1、不同于以新左派为代表激进势力所鼓吹的,对于西方自由民主的颠覆性的批判主张,新保守主义认为,自由民主制度(宪政民主,政教分离,市场经济)是迄今为止人类所能找到的最不坏的选择,因此人类社会制度的颠覆和革命的历史实际上“已经终结”了。   2、新保守主义是“美国例外论”的坚定信徒,他们认为,美国是自由民主制度和西方价值观的最佳范本,鉴于地缘和历史的机遇,美国必然具有特殊的身份和责任。因此美国应当对外传播民主价值观,不断推广民主制度。但是,有别于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所代表的理想主义民主和平论,新保守主义并不忌讳通过武力手段来实现民主的外部植入。   3、尽管在美国国内,新保守主义支持自由民主制度,因此必然在最低的意义上支持多极化的社会结构。但在国际社会的环境中,新保守主义却完全是单极世界的支持者。新保守主义认为,由于美国具备全世界最佳的自由民主制度,美国的国内法就高于浑浊不清的国际法,美国国内提出的政策主张也就比国际社会的政策主张更具合法性,更加“自然正当”。因此用多边框架、国际法和国际体系来约束美国的行为,将必然是缺乏合法性的。所以,美国应当也必须摆脱多边主义和国际因素的束缚,以美国自身的影响力来主导并塑造国际格局。   4、新保守主义有意打造出一个“美国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的世界图景。在这个图景中,人类历史上将第一次实现了这样一种和平:由于一个单一国家(美国)的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导致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同其相抗衡,那么军备竞赛将完全失去意义。美国随之彻底摆脱其他国家对其构成的军事威胁,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山巅之城”(A City Upon A Hill),并维持全世界基于自由价值观和民主制度的持久的和平和稳定。   从上述宏大(甚至狂妄)且不乏令人触目惊心之处的主张可以看出,新保守主义虽然名为“保守”,但却同激进的新左派类似,其所沾染的“理想主义”色彩丝毫不逊风骚。笔者以为,先不论新保守主义的主张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我们先要承认:新保守派的成员,确实是一帮非常出色乃至出类拔萃的精英干将。从思想的鼻祖列奥·施特劳斯,到克里斯托父子,以及弗朗西斯·福山等人,再到政府里的高官和智囊如拉姆斯菲尔德和沃尔福威茨之辈,新保守派确实是人才辈出。在各个方面,他们的深刻洞察力,源源不断的革命创新和新思想,比起那些极具颠覆性的后现代解构思想和艺术,也毫不逊色。   但新保守主义在小布什的第一个任期走到辉煌和高潮之后,却很快开始退潮了。除去美国政治本身特有的两党轮换、左右摇摆的自我平衡机制的规律性影响,伊拉克战争的影响是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布什的第一个任期,由于911的发生,新保守主义的主张得到了从上到下的大力支持。布什顺利地发动了两场战争,首先在阿富汗,其次在伊拉克。尤其是伊拉克战争,在已有的证据颇为可疑的情况下,布什仍然下决心对伊拉克动武,实施政权更迭,实现新保守主义的“大中东”战略规划,试图在伊斯兰地区树立伊拉克的民主样板,造成多米诺骨牌的连锁效应,最终全面改造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制度。   伊战当然是充满争议的,也是令人遗憾的。虽在欧美早已闻名,但“新保守主义”这个词在中国大陆广为人知,恐怕基本上还是始自伊拉克战争。笔者至今还清晰地记得,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的接连发生,对当时很多中国学生的影响。当时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通过网络电视可以看到香港凤凰卫视对伊拉克战争的直播,笔者当时情不自禁地连续观看现场即时直播的战争画面,印象深刻。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如此直接、即时地对战争的现场画面进行直播,让公众如此迅速、快捷地了解前线状况。新保守主义依据他们的“大中东”计划而发动的这样一场充满争议的战争,可能影响甚至改变了一代人的观念,让他们因而对自己无意中忽略的很多问题进行更自觉和深入的思考。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伊拉克战争是新保守主义最辉煌的时刻,也是新保守主义走向没落的开始。在伊战久拖不决的情况下,新保守主义者的众星逐渐从雄才大略的高级智囊变成了要拿来顶罪的披着羊皮的狼。伊拉克的战后重建屡屡受挫,武装分子的恐怖袭击再三发生,伊拉克平民和美军的伤亡不断。此外还有虐囚等众多不光彩的丑闻……拉姆斯菲尔德、沃尔福威茨相继被从国防部离职,在这一阶段,美国的政界和公众开始对这场战争进行反思,而新保守派在内部也开始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此时,新保守派的旗帜之一弗朗西斯·福山就发表文章,弱化了原有的立场,认为通过武力来扩散民主制度和传播自由价值观是不可取的行为。也很快速地,新保守主义就退了潮,转眼间“neo-cons”这一词语,仿佛变成个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贬义词。   但世事难料,转眼间事情又起了变化。在奥巴马上台之后,民主党重新掌控白宫。单边主义主张自然早已被摒弃,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进行进一步调整,基于多边合作和国际体系来实现“威尔逊主义”的主张再度成为主流。但伊战中美军的大批伤亡以及虐囚丑闻反复被曝光等事情仿佛犹然在耳,在中东和北非地区就突然又爆发了“茉莉花革命”。先是突尼斯,此后是埃及,接着又是也门,阿尔及利亚,约旦,利比亚,叙利亚……   关于这场“茉莉花革命”同此前伊拉克的民主化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直接的关系,这一点仍然是需要存疑的。比如就不乏有著名华人学者撰文指出,北非和中东的变局,已经凸显出在金融危机之后传统的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正在走向衰落和瓦解。西方世界,尤其以美国为代表的霸权体系,已经无力继续控制中东和北非。然而,在“茉莉花革命”之后,中东和北非的阿拉伯地区最终究竟会形成何种局面还尚数未知。但无论如何,新保守主义此前提出的错误政策主张,却仍然表现出了某种先见之明: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宏大构想,以及在伊拉克战争之后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在毗邻伊拉克的中东和北非国家就发生如此之多的连锁反应,也难免会不让人在“失败”这个词之外多联想些内容。   伊拉克战争确实是非常残酷的,很多平民付出和生命和健康的惨痛代价,即使这种伤害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免要归咎于丧失人性而采用人弹攻击方式的恐怖分子的歇斯底里,但美国却仍然不可避免地要对此负首要责任——因为它毕竟是这场充满争议的战争的最初发动者——尽管没有这场战争伊拉克人也并不幸福,甚至会痛苦的更深刻。而美国的新保守主义分子事先搜肠刮肚地寻找萨达姆同基地组织的关联,以及编造的萨达姆政权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最后都被证明是虚构的和不能成立的,这更让让绝大多数人去怀疑这场由新保守派所设定的正义战争的非正义性。   不过,问题似乎并不这么简单。就如同在1930年代的世界大萧条时期,整个世界仿佛都充满着绝望的气息。而那些因为看到了自由资本主义世界和民主制度的腐朽衰败、崩溃瓦解和不可救药,而坚定地选择去鼓吹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AZI)的主张,或者支持苏俄红色布尔什维克的广大劳苦大众,却都因为更加追求那些看起来更冠冕堂皇,或某种看来异常完美的东西,或早或晚地,最终被证明为更彻底地丧失了人性和希望。   这也容易让人联想起麦卡锡时代的诸多令人遗憾的遭遇。尽管身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并领导了曼哈顿计划,功勋科学家奥本海默似乎仍然亲共嫌疑而遭受了某种政治迫害。然而,因为这一点而将麦卡锡的错误简单等同于纳粹党首的种族暴行,或等同于红色领袖的大规模政治清洗,却是更加政治幼稚的。即使是在麦卡锡时代,关于奥本海默“对美国不忠”的指控都是需要严格的程序和听证的。即使在1954年原子能委员会听证会宣布他为“政治不安全人物”之后,奥本海默也只是辞去了官方职务。而直到临终前的1966年,他仍然担任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院长职务。   也许,正如卡尔.施米特所说,政治成熟就得能够正确区分敌友。成熟的人更应当有能力去判断是非对错。作为终有一死的凡夫俗子,在历经越来越多的风雨和坎坷之后,我们终究会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无论把持着多么崇高的理念,我们所面对的,都是个很不完美的世界。而且,这个世界不会完美,也永远不会有一个完美世界。政治成熟,正在于面对这一不完美的世界,不沉溺陶醉于完美理念,也不因不完美而走向虚无堕落——同时去识别并坚持那些正确美好的理念。如果说那些虽然才华横溢但却又太野心勃勃的新保守主义者的主张存在着某个最明显的谬误,那就是他们太过于期待去赢得一个完美的世界了。但与此同时,对于这种谬误的显而易见的批评也应当同时让我们意识到同样的问题:我们——也包括那些尖刻的批评者,同样不能过分奢望一个太完美的世界。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14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奥巴马为何 不惧 “占领华尔街”?
热度 2 dongzg101 2011-10-11 05:02
奥巴马为何不惧“占领华尔街”? 2011-10-10 08:23:34 浏览 31382 次 | 评论 47 条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蔓延至全美各地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显示民众对美国金融行业存在广泛的不满。他借机将矛头指向共和党人,指责共和党过去一年,一直阻挠他推动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甚至希望回到金融危机之前缺乏监管的时期。    奥巴马在白宫的记者会上,首次正面回应这个已经怒烧三周的抗议活动,他表示,自己已经听到民众的诉求,也通过电视了解抗议运动的情况。 他说:“美国民众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和全球各地、各行和各业都遭受重大损失,可是至今金融行业仍充斥着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些抗议运动表达了美国人民对金融系统的不满。” 奥巴马指出,一个健康的金融系统要求银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通过良好服务、价格和产品进行竞争,而非通过欺诈性操作、隐性收费和无人能懂的衍生性产品交易。此前,他动用了大量的政治资本,力主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就是为了加强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 他还表示,共和党议员一直阻挠他推动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甚至表示要废除该法案,但这些都不是美国人民所期待的。奥巴马说,他将继续为推进金融改革而战。 “占领华尔街”行动自上月17日展开,此抗议活动没有领袖,也没有具体的目标,不过活动的矛头主要指向华尔街“贪婪”、金融系统弊病和政府监管不力,以及高失业率等社会问题。目前抗议浪潮已扩散到洛杉矶、波士顿、芝加哥、华盛顿、纽约等美国多个大城市。 从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声援华尔街游行,到金融大鳄索罗斯声称理解民众愤怒,还有多个美国大型组织加入“占领华尔街”游行活动的情形表明,华尔街金融机构的贪婪和腐败,已经超出美利坚民众承受的心理底线。 在本次抗议者中间,美国工会、社会团体、大学生和失业者称自己是“99%”,“他们受到控制着美国财富40%、却遭到只占总人口的1%的最富有阶层的剥削”。抗议者指责政府对少数金融机构的救助导致美国绝大多数人的经济困境。 因腐败与贪婪造成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体的恶性肿瘤。如果这些危机得不到有效的化解,“癌细胞”会扩散到所有的器官,那么全球经济的复苏将遥遥无期。 “占领华尔街”的抗议者到底想要什么?其实并不明确。最早发起这个运动的媒体称:“在运动成气候之前,提出具体目标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的目标就是占领本身──占领意味着直接民主,而直接民主有可能产生特定目标,也可能不。那些主流媒体不停地问什么是目标,错了。”台湾知名政治与文化评论人张铁志在《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抗议者有不满的方向与目标,但缺乏改革的具体目标,很难与美国社会形成共识。然而这场行动激发了青年人的热情,让他们相信可以改变些什么。他们终究会离开广场,可能没有达成任何具体目标,但只要他们把改变的火种带回去,继续去思考、辩论和行动,这个国家仍然会前进。 张铁志称,他们的目的就是“占领”本身,或者说是形成一个运动;尤其在占领过程中,由于民众们无领导、水平化的特性,可以透过直接民主的方式讨论进一步的目标与策略。而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民主实践。 文章引用一个大工会Team master的领袖所说:“这个运动的要求是很清楚的,是关于把美国从华尔街的CEO和百万富翁手中夺回来;是关于创造充分的工作机会;是关于美国的企业界能够用诚实和公平对待他们的员工,并且能够对社会付出公平的贡献来刺激经济。”
795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美国专利法最近展开历史性变革
热度 1 wangql 2011-10-8 11:24
**美国专利法最近展开历史性变革** 美国专利法最近进行了一次历史性变革,变革幅度之大被有些专家称之为自1952年美国近代专利法制定以来最大幅度的一次变革。下面,我们请美国亚太法学研究院执行长、知识产权专家孙远钊谈谈这次专利法改革的具体内容。 美国最新的专利法改革从提案到正式成为法律历时6年的时间。最初,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个版本,然后交由众议院审议,众议院作出修改后于2011年6月23日以304票对117票通过。之后,众议院又把修改过的版本送回参议院批准。参议院在9月8日以 89票对9票原封不动地通过,最后由美国总统奥巴马在9月16日正式签署成为法律。 亚太法学研究院执行长、知识产权专家孙远钊教授首先介绍了诉讼方面的变革。他说,专利法自制定以来,经过多年演化,在诉讼方面出现了一个被外界称为专利蟑螂,又称专利蟑螂或流氓(patent trolls)的现象,它说的是,几个律师组成一个小公司,既并不从事生产,也不从事研发,而是重点收集专利,即取得专利的许可授权或直接购买专利,得到这些专利之后再去法庭起诉他人,请求损害赔偿。 孙远钊指出,这使专利从一个鼓励创新研发的工具逐步变成一个逼迫他人就范以获取私利的手段,从而导致很多人不愿创新和研发,甚至退出市场,以至好的产品无法进入市场。因此,美国最新的专利法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孙远钊还指出,专利权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是公示周知(public notice),即专利人必须对专利产品作出明确标示,以便他人知道专利人的权利而且可以去检索,知道其权利范围以加以回避。反过来,专利人如果在产品专利过期后仍不把标示撤掉,就会让人误以为此产品仍具有有效专利,这样做也是不对的。 孙远钊说:“按照过去的法律,一旦发生这种问题,除了美国政府之外,任何人都可以起诉,而且可以分享处罚金额。过去的法律规定,每个违反专利法的行为,可以被罚款500美金。设想一下,如果你生产了成千上万的产品,每个被罚500美金,乘下来的数字就相当可观,而且如果任何人都可以起诉,而且对拆一半,就会形成不当得利。这就是一个法律漏洞。过去的法律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直到有些专利蟑螂借助这个法律漏洞,到处去找,看看有哪些厂商不小心或没注意就去告他们,让许多厂商吃了很大的亏。” 孙远钊介绍,改革后的专利法作了两方面的改动:“第一,由于许多产品标示不是那么容易,容许专利人在网站上标示清楚即可。专利人只要在产品的说明书或者其它地方注名网站的地址,让别人可以查得到,仍然可以达到所谓公示周知的效果。这样就可以接受,另外一方面,对于已经过期的专利权,如果权利人没有把标示撤掉,不再是任何人,而只有政府可以告专利人。当事人可以检举,由政府出面去告专利人,当事人不再有资格分享处罚金额,因此用这样的方式完全杜绝这种法律漏洞造成的问题,而且也规定,目前依照从前法律在法院起诉中还没有结案的案子立刻全部结案,也就是说,无论是专利蟑螂也好,还是任何想从中图利的人也好,从此再也没有办法走法律漏洞从中谋利。” 孙远钊教授进一步介绍了专利法改革的第二个方面。他说,专利法本来有一个很独特的规定,叫作最佳模式(best mode)。根据这个规定,专利人提出诉讼时必须证明自己在申请专利时用的是在当时最好的格式,换句话说就是,自己没有留一手。但是,这个最佳模式往往会造成一些困扰。新的法律把这个条款取消了,今后无须作这样的举证。 孙远钊说,另外,新的专利法还扩张了一个新的抗辩手段,也就是个人对于专利的优先使用权(prior user rights)。 孙远钊说:“有些时候,有些人基于种种原因没有去申请专利,因为专利的申请费、维持费等交易成本是相当的高,所以就选择不去申请,而后来的人去申请了一模一样的东西或非常类似的发明。后来的人是不是可以反过来告前面的人呢?过去法律规定,原则上,只有企业才可以举证说自己已经从事了一定时间的商业使用,并且抗辩说:‘只要我仍然留在我的使用范围之内,你就没有办法告我。只有我超越了我既有的范围,我才需要支付损害赔偿。’新的法律把这个范围扩大到个人,让个人也可以提出这样的主张。” 孙远钊教授说,这次专利法改革把专利申请从传统的发明优先制(first-to-invent),转化成或发明人申请优先制(first-inventor-to-file)。 孙远钊说:“以后在美国申请专利,不再是以什么时候让一个好的点子具体成形(reduce to practice)作为专利的起始点,而是以正式向专利商标局提出申请的当天作为专利有效期间的起始点。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小小的附带条款,虽然某甲去申请了专利,比方说早上去申请,但是,今天如果有人能够证明说,他这个点子其实是基于某乙的点子,而且是之前就有的点子才衍生出来的,某乙当天下午才去申请专利,某乙还是有机会去获得胜诉,让真正首先产生发明概念的发明人还是有机会扳回一成,因此有这个小小的例外。但是,这次专利法改革基本上已经让美国能够彻底地与国际公约接轨,改成了申请优先的制度。” 亚太法学研究院执行长、知识产权专家孙远钊教授介绍说,在专利性(patentability)方面,经过改革的专利法也排除了过去引发纷争的规定,明文禁止把规避税务的策略以及人体组织器官等拿来申请专利。 孙远钊补充说,专利法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是审后异议制度(post-grant opposition) 。根据这个制度,任何人在发明人得到专利后的9个月窗口期内,都可以基于任何原因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异议,挑战这个专利的有效性。但是,若超过9个月,就只能以专利性或者既有的先前技术(prior art)来挑战这个专利的有效性。这个规定旨在避免审后异议制度被人滥用,造成整个专利权的不稳定,以至于人们不愿意和发明人商谈授权许可。孙远钊指出,审后异议制度的目的是尽量把专利是否有效的问题在行政审查环节确定下来,从而减少司法诉讼,让专利的效力及早确定,使市场更加活络。
259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仍然强大的美国,也谈民间精英在关键时刻为国家出力
热度 3 xiatiecheng 2011-9-20 16:18
就在全世界纷纷议论美国即将衰败的时候,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讲话给全世界的人士上了一堂好课!什么好课呢?就是民间精英在关键的时刻,为国家想办法,出大力!这是本文想要表达的!请看 北京时间昨天(19日)深夜,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演讲,提出了一项削减美国赤字3.6万亿美元的计划。备受瞩目的是,其中几乎一半来自于对富人税收的增加。也就是到2021年,美国政府赤字占 国内生产总值 的比例将从目前的9%降到2.3%。 方案公布之后,其中一项增加15000亿税收的计划引发了热议,这项税收计划是要年收入百万以上的富人多缴税,会影响全美0.3%的纳税人,也就是将近45万富人。分析人士指出,奥巴马昨晚在白宫公布的计划是政府为参众两院联合特别委员会今后两个月减少赤字谈判的开局行动,如果到12月23日达不成协议,各政府机构预算则自动受到削减。 我们预测,参众两院是会通过的,他们谁也不愿意看到国家就此衰落! “ 我所缴的税仅占应税收入的 17.4% ,这明显低于我们办公室的其他 20 个雇员,他们任何一个的缴税比例都比我多。 ” 上个月,股神巴菲特的一句话,引起了奥巴马的注意。以 “ 向我开炮 ” 的姿态呼吁政府对富人增加收税,因此这次奥巴马提议对富人提高的税收也被成为 “ 巴菲特税 ” 。 国家的精英大部分应该隐藏在民间,也就是通常不去当官,但在关键时刻,或是生死存亡的时刻为国家出力,为国家想办法!如果到这时国家就真正强大了,否则是貌似强大!我们的精英该怎样想呢?
个人分类: 未分类|5138 次阅读|3 个评论
今日数据说话
xupeiyang 2011-9-20 12:21
第三军医大学唐古拉山高原医学研究基地,9月18日在 海拔4980米 的唐古拉兵站正式挂牌。这是迄今为止世界海拔最高的医学研究基地。 世界银行发表《2012年世界发展报告:性别平等与发展》指出,高儿童死亡率和重男轻女的观念 每年在全世界造成大约400万女童死亡。 牙齿矫正被曝乱收费 万元正畸费材料成本500元 3000人村庄有100多人因抢劫入狱 贫穷引发犯罪 上海公示火灾善款支出:中秋国庆慰问费413万 广州十一五期间年均土地出让收入约230亿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民生》显示, 目前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为3.23:1,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美国总统奥巴马19日宣布了一项将在 未来10年内大幅削减3万亿 美元 联邦财政赤字的计划。 除在医保等项目上节约的资金以及美军撤出伊拉克和阿富汗将节省的1.1万亿美元外,其余1.5万亿美元来自对富裕美国人和大公司的增税以及取消部分税收减免优惠措施 。 19名80后网络攻击敛财7000万 主犯个个千万富翁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8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帮美国总统创造就业机会
热度 4 SNPs 2011-9-10 01:44
昨天晚上美国总统在国会演说公布以增进就业为中心的新一论经济刺激计划。刚好我在下午有安排好的有关iCubate2.0开放平台的讲座,我就修改了幻灯片(见图),说:“在今晚你们听总统演讲以前,我也想公布一下我们增进就业机会的宏伟计划。(下面听众大笑)” “我是07年秋天加入HudsonAlpha研究院的,在研究院的研究小组创造了3-5个就业机会。在这里研发出了arm-PCR多重PCR技术,以此为核心技术成立了两个公司(iCubate, iRepertoire),又增加了十几个就业机会。iCubate公司与当地的几家公司合作,由Inergi帮我们做仪器的原型设计,由Microarray研制芯片,现在又有Sanmina做整机生产。这些都促进了当地的就业市场,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至少避免了失业)。 现在,我们推出iCubate2.0开放平台,培养一批掌握mPCR新一代分子技术的研发人员,这又是全新的就业机会。产品在网上商店销售并进入国际市场。在此之前还有试剂评估公司,生产公司,和销售公司,都需要大量的新型高科技人才。都是未来的就业机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张幻灯片最后我说:“If I stop here, I am already a good politician, but as an entrepreneur, we need to let action do the talking." 我接下去讲arm-PCR原理,和开放平台 软件的使用示范 。 一个星期前,我给UAB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的生物技术系(硕士班)讲课,介绍了开放平台,现在他们全班20个同学被分成四组,分别为我们开发产品作为他们的毕业设计。我还答应从毕业班至少聘请一个优秀的试剂开发人员。十一月初,在UAH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Huntsville)的生物技术系还有类似的讲座,也会有一批年轻的研发人员参与到新产品研发的队伍中来。 众人拾材火焰高,一个新的技术平台就好比是一个全新的大舞台,可是我们光搭戏台还不够,还要想方设法去找演员,找导演,然后还要去找具有欣赏力的观众。。。创新创业就是这样一天天干出来的。 总统的宏观政策,也要靠我们这些小企业去实现。其实,我们已经得到了不少美国政府的政策实惠。上次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有给高科技企业研发经费退税,我们公司就得到了二十多万美金。也使得我们能多雇用一两个研发人员。不知道这次的刺激计划是否还有我们的机会。
个人分类: 生物技术创新创业|5194 次阅读|4 个评论
波音公司博物馆的美国总统座机-----空军一号
热度 1 黄安年 2011-9-6 08:59
波音公司博物馆的美国总统座机-----空军一号
波音公司博物馆的美国总统座机 ----- 空军一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9 月 5 日发布 8 月 28 日 , 我在西雅图美国波音公司的总部,参观了在展览广场展示的 美国总统座机 ----- 空军一号 , 并且登上了机仓 , 参观了内部设施和飞机外景。 展品片段照片 26 张为即时拍摄。
个人分类: 美国纪行见闻(09-11)|4176 次阅读|2 个评论
奥巴马玩的开心
热度 1 xupeiyang 2011-8-21 07:44
奥巴马17日晚抵达马撒葡萄园岛后,将一直留在当地至本月27日(下周六)。 美国总统奥巴马17日在外界“荒废国事”的指责声中,如期前往高级 度假 胜地马撒葡萄园岛休息10天,期间他将和家人进行户外活动及打高球。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1458 次阅读|1 个评论
生日礼赞-- 献给美国总统Barack Obama先生五十岁生日
hucs 2011-8-5 07:45
生日礼赞 献给美国总统 Barack Obama先生 五十岁生日 胡春松 八尺男儿汉,五十知命天。 爱好蓝高球,喜食 H.H.Pz 。 戒烟已成功,派头又可爱。 早生几华发,家国事操心。 经济渐复苏,就业缓增旺。 生日收大礼,债务解危机。 竞选新征程,期待获连任。 美中祈友好,人民盼幸福。 注: 作于中国南昌, 2011 年 8 月 4 日夜 21 时。 胡春松: 南昌大学(医学院) 在职博士生 ---- 您好! “保健康才能奔小康” 欢迎介绍您在南昌的朋友来看看心血管。 欢迎访问我们的科学网博客和搜狐微博。 胡春松 大夫 在职博士生 南昌大学医学院门诊部心内科(南昌大学东湖医院) 南昌市八一大道 463 号 就诊预约电话(短信优先): 18970816800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966view=hucs 微博 pine : http://t.sohu.com/u/132051852 主要研究方向: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与心血管(基础与临床),等 also Dr. HU Chun-So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Medicine Medical College of Nanchang University No. 463 Bayi Ave , Nanchang 330006 P.R.China Tel: +86-(0)189 7081 6800(mobile) Blog: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966view=hucs Email: chunsong_hu@yahoo.com.cn or cs_hu@yahoo.cn Micro Blog: http://t.sohu.com/u/132051852
个人分类: 博士建言|353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令奥巴马赞叹不已的中国高铁咋这么不给力?
热度 2 yzhang111 2011-7-26 03:06
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二月宣布了一个6年530亿美元的乘用高速铁路计划,遭到共和党的口诛笔伐+实际抵制而频临破产。本来中国高铁的高速发展被奥巴马用来教育共和党向中国看齐的,现在看来这个打个雷就撞车的高铁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下看奥巴马如何收拾。起码他不敢用中国的高铁技术了。我也就纳闷了,我们好不容易有个东西领先世界,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好好珍惜呢?这可不光是个国家荣誉问题,老百姓的性命能用来做试验吗? 向遇难的同胞表示哀悼!
3753 次阅读|6 个评论
美国总统提名能源部主管化石能源的新助理部长
毛宁波 2011-7-21 07:05
On Friday(2011.7.15) President Obama announced his intent to nominate Charles McConnell to serve as assistant secretary of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s Office of Fossil Energy . This position is subject to Senate confirmation. Mr. McConnell currently serves the office as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Below is Mr. McConnell’s biographical sketch provided by the White House . Charles McConnell, Nominee for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Fossil Energy, Department of Energy Charles McConnell is the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in the Office of Fossil Energy at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DOE). Prior to joining DOE in 2011, Mr. McConnell served as Vice President of Carbon Management at Battelle Energy Technology from 2009-2011, with responsibility for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He previously spent 31 years with Praxair, Inc., in various positions in the U.S. and Asia, including as Global Vice President. Mr. McConnell has held a number of advisory positions including chairmanships of the Gasification Technologies Council and the Clean Coal Technology Foundation of Texas. He has served on the FutureGen Advisory Board in Texas, the Gulf Coast Carbon Center, TP Syngas Company, the Pittsburgh Coal Conference and the Coal Utilization Research Council. Mr. McConnell holds a B.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from 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 and an M.B.A. in Finance from Cleveland State University.
个人分类: 世界能源|29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巴马会见达赖尽管由他,我不说只做
热度 1 Flyingriver 2011-7-17 08:38
中国的崛起使得外国正要刮目相看,可不,现在美国总统也屈尊会见中国的普通国民、有点无赖的达赖。 中国政府不必生气也不要说太多的话,如果还有谁要会见尽管由他,我只用经济大棒奉陪。 须知晓:行胜于言!
个人分类: 小品——不止一笑|175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下届美国总统可能姓洪
xupeiyang 2011-7-15 15:12
上月,洪博培自己揭开了谜底——他宣布参加2012年美国总统竞选。他的参选,能否给群龙无首的共和党带来希望? 洪博培正变得日益引人注目,奥巴马竞选团队的经理普罗夫评价他是“共和党内唯一有潜力成为(2012年)总统竞争对手的人”。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13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巴马国债谈判 剑拔弩张 愤怒离场
热度 1 xupeiyang 2011-7-14 15:26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会领袖周三就提高国债上限继续进行谈判。 奥巴马总统说:我已到我的极限,这或使我失去总统职位,但我不会屈服。 奥巴马对共和党人说:“不要试图试探我的底线!” 共和党议员要求通过一项短期提高债务上限的议案,奥巴马威胁做出否决。 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发飙,他对共和党国会领袖直截了当地说,如果美国政府要避免在债务问题上违约,共和党人就必须尽快做出妥协。 但在接近两个小时的会议中,奥巴马与众议院共和党2号人物坎托激辩,共和党要求推出更多短期解决方案,但奥巴马反对,发言时多次遭坎托打断,坎托会后说奥巴马愤离而场,但民主党方面否认,但指出奥巴马会上曾强调容忍是有极限的,又批评坎托打断发言的行为幼稚。 http://news.ifeng.com/world/detail_2011_07/14/7690773_0.shtml http://v.ifeng.com/news/world/201107/afdb2f4d-15ac-4417-8889-8a43f180c2ba.shtml?_from_ralated http://v.ifeng.com/news/opinion/201105/7408fed3-3b9c-4ec3-ad86-c94924e1ded1.shtml?_from_ralated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2132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2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