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李开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俞敏洪、李开复等名人谈自己如何教育子女(转载)
liuysd 2009-12-3 08:46
原文地址: http://edu.sina.com.cn/l/2009-11-16/1748181199.shtml 俞敏洪、李开复等名人谈自己如何教育子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6日 17:48 中国青年报   11月14日清晨,北京气温接近0℃。一大早,国家图书馆嘉言堂门前排起了长队。这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家长是专程前来参加第二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的。   有人说,在中国,很容易认出谁已经为人父母,尤其是上学孩子的父母就更好辨认了。因为他们总是愁眉不展,他们有太多的困惑和压力了。   虽然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大家都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帮助孩子获得真正的成功。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谢琴说,什么是人的成功?是不是把孩子培养成高智商、高学历的人就是成功的教育?论坛的举办,正是为了帮助家长解开这些困惑,探讨家庭教育如何进一步发展。    父母的角色没法社会化   在一切高度社会化的今天,父母的角色是没法社会化的,家务活可以请人来帮忙做,但我们没有办法请人来做孩子的爸爸妈妈,同样,家庭教育也无法社会化。论坛上,北京师范大教育学院教授钱志亮的话,让不少家长陷入沉思。   一年前,钱教授到山西做完一场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后,有听众找到他,希望他能帮忙管教自己的孩子,并开出了惊人的酬劳:我给你50万,然后在北京给你买一套200平方米的房子,你帮我带孩子,你儿子在哪儿上学就让他也在哪儿上学,等我儿子高中毕业后,那套房子就归你了!   原来,这个家长是一名煤老板。在他的观念里,只要舍得花钱就能为孩子买来好的教育。煤老板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但在我国,只生不养的现象却不鲜见。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不少年轻人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而孩子则被交给家中的老人抚养,甚至有些孩子每天都是和保姆度过的。于是,孩子的心理问题、生理问题大量出现,亲子的矛盾也越来越凸显。   我就是一名教育的失败者!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陈向东面对台下听众,开诚布公地说。有一天晚上,他11点左右回到家,刚进门就听见大女儿宁宁的哭声。怎么这么晚了还不睡?我难过,我想妈妈了!妈妈不在家,爸爸在呀!爸爸你在家有什么用呢?你知道我的作业是什么吗?我的语文课本是哪本吗?你知道我在上什么培训班吗?听完女儿的倾诉,陈向东当时就傻了。   孩子和父母之间有着一种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从生命孕育之初就确定了这种关系,而且父母对孩子来说是唯一的。钱志亮说,在家庭教育中也会遵循这样的原则: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父母在早期不尽职尽责就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加倍去弥补。    给孩子有质量的时间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要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但在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看来,光给时间还不够,家长给孩子时间要给出质量,不是在家里陪着就行了!   俞敏洪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一些家长,自己在家搓麻将或看电视,却要求孩子在一边好好做作业。有些家长虽然推掉了应酬,腾出了时间待在家,可是注意力并不在孩子身上。   最好的办法是你拿本书翻翻,只要书不拿倒了就行。俞敏洪解释说,看书是为了给孩子营造一种学习的气场和氛围。在孩子眼里,父母看电视、看报纸杂志都是在做不正经的事儿。俞敏洪在家用电脑发邮件时,孩子经常会跑来看看爸爸是不是真的在工作,因为他们的意识中认为打开电脑除了找好玩的东西就是打游戏,所以他们不认为这是一种严肃的状态。   有一次俞敏洪在家做了一个试验,家里不准看电视和玩电脑,要求爱人和女儿一起跟他看书。一开始,儿子一个人在边上玩,最后玩着玩着发现自己一个人特没劲儿,便也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装模作样地看起来,尽管儿子当时还不识字,看不懂。这就叫环境氛围。俞敏洪说。   台湾彩虹儿童生命教育协会会长陈进隆自从有了孩子后,家里就再没有播放过电视节目。他的理由是,从电视的属性来看,大部分孩子看电视时,不会做太多的思考,大都是被动接受节目制作人设定好的议题。此外,电视节目通常比较吸引孩子的眼球,孩子看电视的时间长了,不仅会忽略很多该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会使亲子互动的时间减少很多。   现在,陈进隆的女儿已经上大学二年级。这么多年一家人虽然失去了电视节目带来的很多乐趣,但却养成了一起对话、讨论、阅读的习惯。每天孩子放学回来,大家总要聊聊天,孩子告诉他在学校发生什么事情,他也会分享自己工作中遇到的新鲜有趣的事情。在青少年时期,他跟你对话的关系已经养成了,所以当他面对人生很多问题的时候,不是只听他同学的,你也有机会参与。陈进隆说。    学会培养孩子的心情   怎么星星中间还会有白色的云呢?俞敏洪说起有一次和公司几个30多岁的中层干部躺在坝上草原看星空时,有人突然提出这样的疑问。一时间,台下听众都笑出声来。   我们这儿有多少家长带着孩子去真正看过银河呢?听完俞敏洪接下来的提问,台下一片寂静。   有一次俞敏洪带着家人到海边度假。因为刚好是农历十五,大家便到海边看月亮是怎么升起的。眼看着一点点的月牙渐渐探出头来,直到突然跃出水面,月光一泻千里投射到大家面前,顿时让人感受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意境。   1个小时后,俞敏洪说:有点凉了,回宾馆吧。爸爸我不走,我要看到月亮升到那个地方再走。女儿的回答让他感到有些意外,最后,大家在海边又待了3个小时。   还有一次,俞敏洪带儿子去野外露营,大家搭着帐篷睡了一夜。结果回到家里儿子在床边也搭了个帐篷,天天钻进去睡。有一天,儿子口里突然蹦出了一个让他特别难忘的问题:爸爸,我们什么时候再睡在星星下面?   你能说孩子内心没有美感吗?内心没有诗意吗?但如果我们不带孩子去体会这些东西,他的内心就是没有。孩子看到的都是高楼大厦,父母间的摩擦,老师的压迫,这样的孩子心理是不会健康的。   俞敏洪觉得,给孩子时间的同时,要学会培养孩子的心情。他的父亲从小潇洒、悠闲的生活态度,培养了俞敏洪性情中的豁达和不在意。当他遇到困难、挫折和痛苦的时候,这种个性就明显的发挥作用。    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   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平等的沟通。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主任孙鹏说,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总是以说教者的身份在对待孩子。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等的,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孙鹏说起教育界存在的一个怪现象:老师们往往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因为老师在学校里每天见到那么多优秀的孩子,他们的脑海中已经有了很多理想化的白马王子,所以见到自己的孩子时,他们不再是一个耐心的发现者,而变成了一个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说教者,孩子当然难以接受这样的教育。   孙鹏认为要改变这一点,要遵循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孩子仰头看着你,这本身在人格上就是不公平的,蹲下来跟孩子的眼睛平视着交流,这时跟孩子在人格上就是平等的了,平等的交流才有可能。   孙鹏介绍,到西方的幼儿园去考察时,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不是站着也不是坐着而是趴在地上,这不是在做游戏,而是一条教育原则,因为成人只有放下身段才能真正和孩子站在同样的高度,才能真正走近孩子。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也赞成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家长如果在孩子面前只是一位高高在上的长辈,把孩子作为成人的附属品,孩子就会变得保守、胆小、被动和听话。这种孩子在30年前的企业是受欢迎的,但是今天已经过时了,我们今天希望培养的孩子是快乐的、乐观的,是能够信任父母、能够彼此倾诉、能够爱自己也能爱别人的人。所以,我做爸爸总是告诉自己要放下架子,像一个朋友一样,拿出时间跟孩子疯玩,让孩子有话都跟我说。李开复说。   (记者/樊未晨 谢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597 次阅读|1 个评论
李开复的时光碎片
yyt1 2009-11-30 10:55
李开复的时光碎片 http://money.163.com/09/1023/13/5MAJU2BC00253G87.html 早在198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堂哲学课上,老教授对李开复说: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中有你,一个世界中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他,最大化你的影响力,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这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 我相信,无论时间如何流逝,那些时光对于当时的每一个人来说都会是一生的回忆,它们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或浅或深的痕迹。我知道,无论未来有多遥远,我们都终将面对灵魂的拷问。我深信,对于这种拷问,我将做出无愧我心的回答。 李开复 2009年9月18日,谷歌公司传统的星期五派对,这个原本是为了庆祝周末的派对,在这一天却有了特殊的意义。 下午4点半,李开复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走进精心布置的派对现场,看到谷歌员工们年轻的笑容,他有些感慨,和他们一起努力工作的情景恍如昨日,现在他和他们已经走在两条不同的路上。早在14天前,他公布了辞去谷歌中国总裁,创办创新工场的消息。 李开复在谷歌留下的都是精彩,带走的全是寂寞。派对主持人幽默地作开场白。这个下午,李开复与昔日的员工们聊天、拍照、开玩笑,还做了很多搞笑的游戏,他感到放松,快乐,但不免伤感。他知道,他们是想用搞笑的氛围来驱散离愁别绪,看到那么多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他忍不住想流泪。 派对结束后的当天晚上,李开复郑重地把创新工场002号员工牌交了出去,这意味着开启又一段新的征程。在此之前,他的人生是练就自己;从此以后,他的人生是成就他人。 早在1980年, 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堂哲学课上,老教授对李开复说: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中有你,一个世界中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化,最大化你的影响力,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 这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每当要作重要决定时,这句话都会让他的选择充满勇气、更加坚定。 在这个人生的节点上,他心头涌起他最喜欢的诗句: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我一生的道路 这一刻,他开始思绪万千地回顾往事,重拾那些追随我心的时光碎片 用苹果改变世界 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呢,还是要来真正地改变世界?1990年的夏天,苹果公司副总裁戴夫耐格尔在他家那片诗情画意的葡萄园里,举起一杯透亮的自酿葡萄酒恳切地对我说。 这句话直接击中了我。 如果不是这句极具煽动性的话,在计算机领域翘楚的卡内基梅隆大学,26岁就成为副教授的李开复,很可能成为该校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1988年,初出茅庐的李开复通过5年的钻研,把语音识别技术的识别率从40%提高到96%,不仅震撼了学术界,被美国权威杂志《 商业 周刊》评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还引起了不少IT巨头的注意。 苹果公司副总裁戴夫的话,将李开复推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岔路口。一边是继续留校,拿到终生教授这个铁饭碗,写一大堆论文;另一边是加入彼时计算机行业的老大、最酷的苹果公司,将语音识别技术运用在最酷的产品上,以此来改变世界。 论文里的技术如果不运用,终将成为废纸,即便一辈子论文等身,对世界又有多大的影响力呢?李开复越来越感到,象牙塔里的纯学术环境,已经变成束缚理想的桎梏,他的内心作出了决定:加入苹果,去改变世界! 1990年,李开复成为了苹果Mac III研发小组的一员,苹果希望将Mac III做成集语音识别、无线上网和视频会议为一体的最酷的产品。不到一年,他的研发使Mac III的语音识别速度提高了40倍,而且达到了很高的识别率。 1992年2月,在科技界的奥斯卡国际科技娱乐设计大会上,一台被称为小精灵的苹果电脑准确无误地执行着李开复用语言发出的指令。观众们都被小精灵的智慧震惊了。当李开复结束演示时,全场的专家们齐刷刷地站了起来,一起为他鼓掌。那一刻,他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做了英雄的激动。 1992~1996年,苹果是一个失去灵魂的公司。它的市场份额遭到了IBM微软联盟的猛烈冲击,一直在不断地萎缩。最后,苹果只能靠裁员和改组来节省成本。 1992年的一天,李开复走进办公室,看到戴夫正坐在他的椅子上,笑着对他说:开复,我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一个呢? 李开复心里一惊,先听坏消息吧。 你们的Mac III小组被解散了。 李开复心里一阵沮丧,强打起精神问,那好消息呢? 你被提升为ATG研发集团语音小组的经理了。 李开复吃惊不小:什么?可我一点管理经验都没有啊! 你的为人得到了大家的信任,你周围的人都说很喜欢与你共事,所以,我们相信你有管理的潜力。而且,我帮你找了一个管理导师,遇到棘手的问题,都可以向他请教。 管理导师由其他部门的资深经理担任,为新晋的管理者提供一对一的答疑解惑。这是苹果公司为初涉管理的员工提供的一项帮助制度,让他们更快地进入管理者的角色。 出色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使31岁的李开复得到了从工程师转变成管理者的机会。但考验也随之而来。 在他管理的小组里,有一位卡内基梅隆的同门师兄,由于平时工作散漫,没有太多的业绩,他和一个新来的年轻人一起被列入了裁员名单。李开复在心里掂量了一下,觉得应该留下还没有表现机会的年轻人。 师兄知道将被裁掉后,立刻跑来恳求李开复说,自己已经40岁了,又有两个小孩,希望念及同窗情谊,放他一马。卡内基梅隆的教授甚至打来电话,暗示李开复尽量照顾师兄。 本来就不忍心裁员的李开复,此时更是陷入了两难。不知所措的他找到了管理导师。 管理导师弗瑞德对李开复说:作为管理者,你的性格过于软弱。当你需要作正确选择的时候,你需要拿起手里的武器。尊重原则,有效执行,才是管理的真谛。 李开复告诫自己:如果徇私裁掉新员工,将违背自己基本的诚信原则,无法使自己做一个尽责的职业经理人。虽然裁掉师兄可能会让自己背上冷酷无情的罪名,但他最终还是用理智战胜了情感,做出了裁掉师兄的决定。 1995年,苹果的离职率达到了历史高峰,公司的COO、CFO、CMO都已离职,47个副总裁走了29个。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33岁的李开复成为苹果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负责多媒体研发。但苹果公司已经每况愈下,在认为苹果只有10%的几率可以独立生存下去时,李开复最终无奈地离开。 去微软,回中国 英特尔董事长克雷格贝瑞特劝我:虽然我们是一家以硬件为主的公司,但我们仍然很重视软件。微软软件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我们芯片的更新速度,所以我们需要研发软件来刺激微软。 微软领袖比尔盖茨劝我:首先我们非常认可你的技术,同时也在学习你;其次,你可以比较一下,是我们做得好,还是你以前的公司做得好。相比你之前的公司因为陷入困境而放弃你的研发项目,我们更有资源和耐心让这些技术慢慢孵化出来。 1998年春天,我分别见到了两大巨头的最高首领,也走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二个岔路口。 在当时一些留美的华人科学家看来,当时的中国与美国相比,学术环境不佳,生活条件较苦,回到中国很可能自毁前程。而李开复却不这么看。他的父亲生于四川,从来没有忘记对祖国的爱,晚年在美国时常劝李开复回国工作,在临终前告诉病榻前的李开复,自己梦见在水面上捡到一张白纸,上面写着四个字中华之恋。父亲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深深地震撼了李开复,他一直梦想着回到中国做一番事业。 离开苹果又在SGI度过了短暂的两年后,有技术背景、熟悉中国文化、曾任苹果副总裁的李开复,同时接到英特尔和微软这两大巨头到中国建立研究院的邀请。他一下子来了兴趣,但他必须两者选其一。 贝瑞特开出了非常高的条件亚太区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和中国研究院院长,待遇比微软的略高。本来李开复就很担心,在以硬件为主导的英特尔,软件工程师必然不会被真正重视。贝瑞特以软件来刺激微软的话,更让李开复沮丧:原来自己的工作并不是做出好产品来改变世界,只是为了刺激另一家公司。 而盖茨的话让李开复感到,微软真正地理解了他的工作,一来在以软件为主导的微软,自己的专业能够充分地发挥,二来微软让每一个书桌上有一台电脑的理想,也正符合李开复用技术和产品改变世界的志向。 1998年夏,李开复加入微软,准备回中国成立研究院。但是,什么人愿意跟他到中国来呢?他得到的回应是如潮水般的否定:在中国随便拉几个人,只不过是微软的小玩具。我已经习惯美国的生活了!别回去了!这件事几乎不可能!在中国哪能找到那么多高水平的博士啊! 越被泼冷水,李开复创造奇迹的渴望就越强烈。他打听到,在微软总部的研究院,40岁以下的研究员中,有10%是华人,这些人中总有几个希望回国打拼的吧。 李开复一个一个地给他们发邮件:我将开创微软中国研究院,它将跟微软美国、英国研究院一样伟大。我相信,这一开创性的工作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激情和成就。 有些人觉得他疯了,如同堂吉诃德,满怀理想,却注定要失败。但就有那么一两个志同道合的理想主义者,软件测试经理陈宏刚和资深软件工程师凌小宁,满怀激情地表示愿意跟随李开复回到中国。 李开复、陈宏刚、凌小宁加上秘书陈蕾,这个四人小团队迈出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的第一步,他们往返于中国的各个高校,通过演讲一来传播微软的先进技术,二来吸引、招聘人才。经过四个人紧张的前期筹备,1998年11月,微软中国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同时宣布了六年8000万美元的投资和在未来几年将研究院扩大到100人的决定。 此时的李开复明白,衡量研究院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当时,业内的华人科学家中,美国桑纳福研究院部门主管张亚勤,在论文方面是数一数二的。李开复决心力邀此人加盟,当时的张亚勤正想从纯科研的环境里跳出来,心怀跟李开复一样回国做一番事业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更重要的是,业界明星张亚勤的加盟,使得微软中国研究院形成了人才聚集效应,不少优秀的工程师听说张亚勤已经加入微软中国研究院,也就义无反顾地追随而来。 最火的研究院 1999年10月18日,微软总部8号楼,我向盖茨汇报中国研究院这一年来的进展。这令人又兴奋又紧张,因为盖茨往往能即时挑出报告里的毛病,然后步步紧逼,使汇报者无法招架。但这一次,盖茨听得非常专注。期间,有高管曾向盖茨询问,是否应该适时结束会议,盖茨说:不,我还想听听,我还有45分钟。汇报结束时,盖茨喜不自禁地说:太出色了!完美无瑕! 从最初三四个人的小团队,到令苛刻挑剔的盖茨心悦诚服,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李开复是如何做到的? 初创微软中国研究院之时,摆在李开复面前的难题是:如何在微软美国和英国的研究院的巨大规模下,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当时的微软中国研究院,除了李开复和张亚勤在内的六七个资深研究员,就是20多个几乎没有实际经验的毕业生,而微软美国研究院则拥有很多计算机界著名的大师,和300多名经验丰富的研究员,两者简直有天壤之别。 如果与微软美国研究院比研究项目的尖端和先进,无异于班门弄斧。李开复清楚,唯一的出路是:一定要有特色。他与同事们反复商量,得出两条结论:一是要做一个更有用的研究院;二是要做一个更像兵团的研究院。前者是一种差异化的战略;后者是一种提升总体战斗力的管理模式。 微软美国和英国的研究院把持的理念是,研究项目必须是最先进、最尖端的。尽管这要冒着可能在10年后才能有结果的风险,在这却是微软领先于行业的法宝。 而曾经苹果和SGI盲目追求创新而失败的例子,让李开复换了一个思路:最重要的不是创新,而是有用的创新。不能为了酷,为了前无古人,为了发表论文而作研究,一定要定位在有用的研究上!微软中国研究院的研究更实际,更能被用户理解。为了让研究具备近期产品的潜力而被产品部门接受,李开复把研究成果的周期从10年调低至3~5年。 在微软的美国和英国研究院里,尽管每个人都是著名科学家,但是整个研究院都处于一种散兵游勇的状态。每个研究员都被充分放权,都认为自己是大师,应该拥有自己的研究方向,谁都不愿意听谁的。 而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李开复拟定了三个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向:第一,如何让中国用户用更自然的方式使用电脑;第二,如何在多媒体崛起时处理带宽的供不应求;第三,如何使网络信息的无序变得有序。据此,他又将研究人员分成6个兵团,各个兵团各有专攻,但又通力合作。其中,音字技术、自然语言、用户界面和形象计算这4个兵团主要针对第一个研究方向;网络多媒体和多媒体计算这两个兵团分别针对第二和第三个研究方向。 每个兵团由一位深受大家敬重的专家担任司令,比如李开复领衔音字技术兵团;张亚勤领衔网络多媒体兵团等,6个司令把下属的意见汇总后,拟定有用的研究项目。出于对研究的激情和对司令的敬重,大家都用一种拼的精神来对待工作。 在向盖茨汇报之前,各个兵团都结出了硕果:音字技术兵团的语音识别系统已经装入5万个中文单词;形象计算兵团正在完善三维模拟环境,让用户进入一个逼真的三维环境,并漫步其间;网络多媒体兵团交出了多媒体压缩的成果,而且,在MPEG-4的标准里,组员李世鹏得到了一个国际标准,这不但是微软贡献的标准,也是中国贡献的标准。 两年之内,李开复的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论文28篇,在国际著名学术会议上作了11个主题报告,提出了49项专利申请,还在中国10所大学和15000名大学生作了交流。2001年11月,微软将中国研究院升级为亚洲研究院。后来,又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评为世界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 命运交响曲 2005年8月26日是法庭取证的日子。当比尔盖茨走进屋子里的时候,他并没有直视我,他已经把我视为敌人了吗?是不是他的律师团队教他这样做的?在这个时候,他想让我对我的背叛感到难过吗? 我想起曾经陪他来到中国,修复微软与中国的关系,晚上我曾经跑到他的酒店房间里告诉他:比尔,我会尽量帮你解决一切的!而他当时露出了多么无邪和信任的微笑。 李开复职业生涯的第三个岔路口如同一段命运交响曲,混合着的音符是:迎来希望的兴奋、遭受打击的消沉和战胜困境的勇气。 在微软中国研究院工作了两年后,李开复被提升为微软全球副总裁,调到美国总部。在此后五年中,他经历了对代表未来趋势的超级浏览器计划,因为保守的视窗派在公司内部占据主流而被迫搁浅的失落;经历了数万名工程师像搭建海市蜃楼般艰难地编写Windows Vista,最终因为研发方向上的错误,让三年的努力化为乌有的痛苦。 在这个庞大的体系里,他感到自己的声音无法发出,如同一部庞大机器上的零件,在没有任何发挥空间的环境下运行着。那种价值的缺失感以及精神上的落寞占据了他的内心。 是不是该离开呢?他那想要影响世界的内心回答道:Yes! 彼时在硅谷,谷歌已经名声大振。在谷歌,人们按照兴趣组成团队,每个人都是透明的,大家坦诚相待,每个人考虑的重点都是如何做出对用户有意义的产品,而不是如何扩张自己的帝国。很多从微软去了谷歌的朋友,都一改以往憔悴面色,把一种释放的喜悦写在脸上,开复,来谷歌吧,这里很有意思!这里的工作简直像打游戏那么有趣! 此时的谷歌正计划着进入中国,在李开复看来,回到中国,去一家很酷的公司,做一项创始的工作加盟谷歌就可以实现他的这三点愿望。 谷歌立刻对李开复张开了热烈的怀抱,提供的条件是:让李开复负责谷歌整个的中国业务,并放权让他负责一个可以长期发展而不是只注重眼前利益的公司。此外,他的薪水加股票也会超过在微软时的收入。谷歌研发部资深总裁艾伦尤斯塔斯对李开复说:我们一致认为能得到李开复是最好的! 眼睁睁地看着谷歌将人才一次又一次地吸引过去,微软终于怒不可遏了。鲍尔默强硬地告诫李开复:如果你真的要去谷歌,我们只要采取法律行动了,我们不是针对你,而是针对谷歌!盖茨也劝他:你还是别走吧,鲍尔默真的会起诉你,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遏制谷歌。 面对老东家软硬兼施的阻止,李开复用追随我心的原则固执地告诉自己,不能妥协也不应该妥协。 为了制裁谷歌,微软最终将李开复离职事件以违反竞业禁止之名诉诸法庭,一次普通的工作变迁竟引发了两大巨头的官司大战。 2005年7月18日,在得知已被微软起诉的那一刻,李开复强烈地感到来自心头的那种彻骨的寒冷和失望。他没有想到,这个他服务了7年、曾全力以赴来维护的公司,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和他告别。 为了给官司造势,微软启动了强大的公关机器,诸如微软表示李开复加入谷歌是违约行为、微软称李开复投奔谷歌蓄谋已久、给李开复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等令李开复感到触目惊心的标题开始见诸于各种媒体。 这年7月的西雅图对于李开复来说没有一丝温暖,他感到自己被淹没在负面新闻的漩涡之中,一时间,他陷入消沉,寝食难安。 远在台湾的母亲,看到李开复离职这条轰动一时的新闻后,给他打来电话。对于官司纷争,母亲只字未提,只是恳切地说:妈妈相信你,你要按时吃饭,保重身体啊!电话这边的李开复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的热泪。 家人的支持给了他无比的勇气,他意识到,失去勇气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还可能抱憾终身。此刻必须与谷歌站在一起,来面对这场挑战。在律师团队的努力和朋友们的支持下,李开复和谷歌最终胜诉。 这场一波三折的官司大幅增强了李开复的承受能力。在谈到开复最独特的领导力时,曾经有谷歌员工提到了无惧,而这都要归功于这场官司。最终,李开复用坦然之心定格了这段艰难的经历,后来有人问他怎么消瘦这么多,他幽默地回答,最好的减肥方式就是让微软告你。 谷歌中国,忍耐之痛 2006年2月14日,谷歌的几个首脑经过8小时的激烈讨论后,终于决定坚持进入中国。会后,谢尔盖赶忙打来电话对我说:明天我们将去国会听证,我们不得不坦白回答所有问题,这将会给你带来麻烦,你得扛一下! 谷歌中国命中注定多灾多难。 根据中国的法规,谷歌必须过滤搜索结果,屏蔽非法信息。然而,许多国外媒体不理解过多的互联网管制,批判谷歌违背了自己过去的客观、公正、完整、不人工干预原则。这不但掀起了谷歌总部坚持理念的工程师们的质疑,甚至还引起了美国国会对于谷歌的不解。 更糟糕的是,谷歌中国同时陷入了ICP牌照风波,国内媒体指责谷歌中国非法营运。内忧外患,加上员工们担忧谷歌中国被总部撤销,这一切,李开复必须扛下来! 他一方面直接负责和中国政府的沟通,探讨做合资公司的计划,同时争取总部对合资事宜的认可,费尽口舌地向总部的工程师们解释,消除他们的误解。另一方面,他必须保持冷静和理性,以稳定谷歌中国的军心。每天早晨他都让自己扛起所有的心事,精神抖擞地走出家门。每次走入会议室,他都尽量让自己的脸上带着微笑,让自己的语气平静和充满信心。 经历了两个月来的度日如年后,谷歌中国终于柳暗花明,内忧外患都得到了中美两国政府的合理解决。然而,危机却使谷歌中国损失了宝贵的市场份额。 此时的谷歌中国走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岔路口:是急着抢回市场,还是耐心提高搜索质量? 在国外,谷歌除了闻名世界的精确搜索之外,还有诸如谷歌地球、Gmail等风靡全球的产品。很多急于求胜的年轻员工想把这些又酷又炫的产品引入中国,来迅速吸引眼球,进而抢回市场。 赶紧做谷歌地球中文版!那是最酷的产品!国外YouTube最火,模仿YouTube做一个视频网站!国内 博客 最火,做博客搜索!这样的声音在谷歌中国的办公室里此起彼伏。 但李开复更清楚:搜索是整个谷歌公司的立业之本,不但是最核心的产品,也是用户最需要、最常用、最不能缺少的产品。而中文搜索恰恰是当时谷歌的致命弱点,甚至网上还流传着讽刺谷歌不懂中文的搞笑视频。此时,如果分心去追逐其他更炫更酷的产品,那一定会纰漏百出。就像是一艘航船,如果不先补好船上的漏洞却急于航行,那么早晚会沉没在汪洋大海中。 然而,如果强硬地掐灭员工们想做最酷产品的激情,那么势必会打击到大家的士气,这无异于把刚刚转危为安的谷歌中国再度推进火坑。此时的李开复清楚,他必须耐心地向大家解释,让大家都认同这一战略方向。 经过无数次战略会议,李开复让大家理解到:如果我们网页搜索取得成功,而所有其他的一切都失败,那我们依然是成功的。但如果我们做好了谷歌地球、视频、邮箱等,但放弃了搜索,那我们依然是失败的。 他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工程师们:那些又酷又炫的产品,我们一定要做,但不是现在,而是将来。而现在,我们希望大家都能全力以赴,专注搜索业务! 从此,李开复带领谷歌中国走上了一条寂静之路。改善搜索质量是最平淡、最艰辛的工作。即使工程师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改善了某项搜索指标,用户也不能立马就能体会到这种搜索效果的改善。内部员工因搜索质量的提升并未迅速带来流量的提升而悲观失望;外界也开始纷纷批评谷歌中国水土不服,在创新方面鲜有建树。李开复领导的谷歌中国,被竞争对手抢走了市场份额。 李开复默默地承受着那些误解、质疑和冤枉,一面耐心地安抚和激励员工,一面坚定地执行专注搜索的战略,并忍受着那些突破瓶颈之前的煎熬。这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与无奈,极大地考验着李开复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正是这样熬人的坚守,为谷歌后来的崛起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2007年初,中国网民们终于认识到谷歌搜索的巨大进步,发出谷歌中文搜索变好了的声音,这种声音很快便蔓延到整个网络。而谷歌搜索的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16%,经过2007年、2008年的逐渐提升,达到了2009年的31%。 2007年下半年,在搜索质量达到标准后,李开复放开了工程师们按捺已久的做产品的激情,谷歌中国陆续成功推出谷歌地图、视频搜索、博客搜索、音乐搜索等一系列更酷的产品,进一步提高用户黏度,抢占市场份额。2009年,谷歌地图、谷歌手机搜索、谷歌翻译的使用率,在中国的相关软件中排名第一,其年收入可能接近4亿美元,已经与百度2008年的31亿人民币相差不远。 人迹更少的路 2009年8月5日,当我把离开谷歌,创办创新工场的想法告诉谷歌研发部资深总裁艾伦尤斯塔斯时,他沉默了一阵。我想,他心里一定在说,李开复疯了吗?放着1400万美元的股票不要。但是,我已经想好了,不再动摇。 2009年,谷歌中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平稳的阶段,与主要竞争对手百度的市场份额大致形成30%对60%的稳定局面。对于谷歌中国,李开复已经完成了使命,没有留下遗憾。6月,李开复做完手术躺在病床上,一些记忆犹新的过往经历,在他脑海里如放电影般地逐一呈现 在橡树岭高中时,他参加全美高中生创业比赛,在商业志愿者的帮助下,他带领公司有板有眼地经营,最终获得年度杰出公司大奖。 2000年,他开始给中国大学生们写公开信,分享有益的人生观、价值观。2003年,他自己出资创办开复学生网与中国大学生们交流,后来这个网站更名为我学网,成为青年学子们共同维护的精神家园。在谷歌时,他又利用20%的时间,奔波于中国各个高校做演讲,所到之处,他能看见那一张张年轻的脸上,洋溢着的热情和透露出的渴望成功的眼神。 还要继续留在谷歌沉浸在光环与财富之中吗?那些熠熠生辉的时光碎片串连起来,在李开复心中汇集成一个振聋发聩的回答:不!我要和中国青年一起,创造新的技术奇迹! 正在此时,相识多年的老友、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多次找到李开复,谈论互联网的未来趋势和富士康的发展方向。你什么时候出来创业啊?5亿、50亿我都给!老友对李开复表示出了极大的希望和支持。两人经过多次深谈,一个在IT领域帮助中国青年创新、创业的构想渐渐浮出水面。 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随即也对李开复表示出了大力的支持,他既认可李开复个人的成功经验,又赞成这个可以带动整个行业的构想。 两个商界重量级人物的支持,让李开复下定了决心。2009年8月,李开复向谷歌总部表明不再续约,在谷歌1400万美元的股票和更高职位的挽留下,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追随我心,转而开始投身于创业的准备工作,一个名为创新工场的公司,和它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逐渐从原先的构想上脱胎而出。 在职业生涯的第四个岔路口,李开复无疑是走上了一条人迹更少的路,在这条略带理想主义色彩的道路上,谁才是最合适的同路人? 李开复对投资人的期望是:第一,投资人可以胜任中国青年的创业教父,能够对创业提供帮助和指导;第二,投资人所属的公司跟IT领域的创业方向有契合点,甚至可以达成某些合作;第三,在筹备阶段,投资人必须对创新工场的商业模式保密。 成就他人,重塑自己 2009年9月,我在给创新工场员工们的电子邮件中写道:从现在开始,我要忘掉谷歌的龙虾、鲍鱼,和大家一起吃15元的盒饭,吃、住、用都尽量简朴一些。我们在花每一分钱时,都要想想,如果这钱是自己的,我们该怎么花。我们要营造一种奋斗创业的氛围。 2009年9月7日,李开复第一次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的身份亮相。这一次,他身后站着一个超豪华的投资者阵容:中经合集团创始人刘宇环、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YouTube联合创始人陈世骏和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 刘宇环是投资界的大佬,除了成为创新工场的主要投资人,还可以帮助李开复完成融资。柳传志和郭台铭都是中国商界的教父级人物,他们可以在电脑、移动终端等领域为李开复提供丰富的资源。陈士骏对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有着独到的理解,俞敏洪近年来已经把自己打造为年轻创业者导师。 同时,创新工场神秘而独特的商业模式,也在这一天见了分晓。 李开复把创新工场涉及的领域,瞄准于他再熟悉不过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为了避免组织臃肿而导致效率低下,他将创新工场的规模设定在110人,其中包括创业者、工程师、产品经理,以及支持性的法务、财务和人事。 在这个以创意为灵魂的公司里,员工们将大量地提交关于前沿技术的产品开发设想和创意,然后在公司内部进行投票排序,并由李开复做出最终评定。每年创新工场将挑选出20个创意去尝试,然后经过3~5个月的测试留下一半,最后再经过6~9个月的筛选成立5个独立的分公司。 创新工场将为5个公司搭建产品经理、工程师研发和市场推广等职能支持的团队,注入5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最终把它推向商业运营的正式轨道,让其自负盈亏。此后,创新工场还会帮助这些公司寻找风险投资,甚至与风险投资一起追加投资。随后,创新工场每年会补充被5个公司带走的约50个人员,持续保持110人的规模,同时进行新一轮的创意项目筛选。 在时下的中国投资界,天使投资的孵化能力并不高,风险投资又苦于找不到较为成熟的项目,而创新工场一站式支持创业的模式,正好填补了两者之间的真空地带。 李开复用了一个算术式来总结创新工场的商业模式:(天使投资+创新产品)规模化。中间那个乘号的力量,则来源于投资团队在未来5年8亿人民币的投资,目前这笔资金已经到账1500万美元。 对于李开复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的转型,人们普遍的疑问是,他能够找到那种野蛮生长的狠劲吗? 从零开始的过程,对于李开复来说,已是轻车熟路,微软和谷歌刚来中国时也都是如此。他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招聘的第一天收到1000份简历,在谷歌中国招聘的第一天收到3000份简历,而现在的创新工场,这一数量是7000! 几周前才拒绝了谷歌1400万美元的李开复,已经开始了精打细算、艰苦奋斗的征程。当初在购买创新工场域名时,对方开价2600美元,这个是可以接受的数字,然而李开复最后硬是把价格砍到了1000美元。 目前创新工场的写字间,200多平方米,没有重新装修,办公设施有些陈旧,一切显得简朴,但却洋溢着奋斗的气息。这个设在清华科技园C座的办公室,恰好与毗邻的谷歌、微软呈三角之势,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本刊记者两度前往创新工场,看见很多创业者聚集在公司门外的走道上。尽管创新工场无数次地表示,目前处在招聘阶段,暂时不接待项目申请,但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还是在执着地等待,他们很有信心:李开复总会出来上卫生间的。 9月以来,48岁的李开复几乎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但他时时刻刻都显得精神百倍,他希望创新工场早一天做出成绩,不负大家的期望。 李开复职场大事记 1990年,李开复加入苹果公司,成为了苹果Mac III研发小组的一员。 1995年,李开复成为苹果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 1996年夏,李开复离开了每况愈下的苹果,加入SGI,担任副总裁,负责互联网产品部门。 1998年夏,SGI资金链紧张,不得不卖掉李开复的部门,李开复离开SGI,加入微软,到北京组建中国研究院,并担任院长。 1999年秋,李开复在中国研究院做出的成绩,得到了比尔盖茨的赞扬,被誉为世界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 2000年夏,李开复被调回微软美国总部,升任微软全球副总裁,成为新一代网络平台.NET主管之一。 2001年初,视窗派在微软内部占据主流,微软取消了李开复向往的.NET计划。 2002年初,李开复加入了Windows Vista的团队,组建自然互动服务部。 2004年秋,Windows Vista的研发达不到预计目标。微软不得不推翻之前长达三年的艰苦研发,而从零开始。 2005年夏,李开复因为跳槽到谷歌而遭到微软起诉。在纷纷扰扰的官司中,李开复跌入职业生涯的低谷。 2006年初,谷歌中国遭到外国媒体的口诛笔伐,随后又遭遇ICP牌照风波,谷歌中国总裁李开复带领团队渡过难关。此后,他又力排众议,顶着压力,使谷歌中国专注于提高搜索质量。 2007年初,李开复专注于提高搜索质量的战略收到了效果,中国网民发现,谷歌中文搜索变好了。 2008年,李开复领导下的谷歌中国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分别在雪灾和地震时,推出春运地图和亲人搜索,赢得了网民的口碑。 2009年,谷歌中国市场份额升至31%,与百度的市场份额大致形成30%对60%的稳定局面。9月,李开复作别谷歌,创立创新工场。 (本文来源:商界 作者:周攀峰 李正曦 曹一方)
个人分类: 茶余饭后|14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自李开复的博客:不明了自己的兴趣,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liqin860408 2009-11-21 09:17
不明了自己的兴趣,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大学学习 2009-07-14 11:37 阅读 45784 评论 135 字号: 大 大 中 中 小 小 lac198268 : 我现在还是一个学生,在中国的某重点大学读书,刚开始的专业是工业设计,其实这不是我喜欢的专业,因为高考的时候发挥的不是很好,所以到最后没有选择专业的机会。 在大学期间,我的专业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我在我感兴趣的领域做了一点东西,也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大学毕业,学校保送我上研究生,当时单看我的成绩根本不可能被保送的,但学校有一个创新人才保送项目,这些学生用学校的话就是怪才,偏才,我就是作为这样的怪才被学校保送上了研究生。我可以重新选择专业,于是我选择了我喜欢的机械专业。去年,我作为学校的交换留学生来到了日本。转眼间都已经八个月了,但在这八个月里常常会觉得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虽然很多的朋友还在说你已经出国了,前途不可限量,但他们毕竟不是当事人,很多事情他们可能根本不了解,甚至也不能理解。现在开始一次一次的否定自己,开始觉得自己不喜欢现在的专业,但当问自己:你到底喜欢什么时仿佛又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开始变的没有自信。不知道您在学生时代是否也曾经历过这样的迷茫?期待您的帮助。 开复: 一般来说,我总是鼓励那些对专业没兴趣的学生一方面寻找自己的兴趣,一方面尝试培养对已经开始读的专业的兴趣。对于你来说,因为你已经开始读研,而且有很好的机会到日本读书,我会更建议你把时间放在后者。 一个人对自己的专业喜欢与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我发现,学生受老师影响很大,如果遇到较有启发性的良师,往往能刺激学生的求学好奇心。另外,对有些课业如果你有特别的天赋,即便是很难的课,你学起来也很轻松,那么你也不会不喜欢。 自己喜不喜欢只有自己才会知道。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喜欢一件事,我觉得这样的情况还是乐观的,因为要一个人去喜欢一件事情是可以慢慢培养的,但不喜欢一件事情是不需要培养的。我很讨厌的事情我一看到就知道我不会做,所以我觉得,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没有反感就可以慢慢地培养兴趣。你也可以看看你的专业有没有什么你特别喜欢的领域,多做一些尝试,试试与本专业相关的跨学科领域,慢慢就你会找到自己的兴趣。 如果你进入一个系学习,又没有觉得不喜欢,我想你总会在这个专业中找到一部分你喜欢的东西。比如你在心理学系学习,但是你很喜欢计算机,那么你可以去学习用户界面设计,通过尝试跨学科的学习,把两个专业结合在一起,我相信这是可行的办法。 关于在专业上的发展,我觉得首先不要把专业当作职业。比如说,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可能做很多职业,例如:测试工程师、程序员、技术支持专员、产品经理、解决方案专员你应该先找到一个你向往的职业,然后再去了解从你现在的专业如何能够进入这个职业。我建议你多去公司咨询,寻找打工的机会,问问你的朋友、师兄等等。 一个人的兴趣当然可以培养,大至棋王林海峰、音乐家马友友、运动员姚明等的养成,小至一般人自娱的嗜好,都和先天才情、后天努力及从环境中获得的支持有关。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凡事鼓励孩子尝试的态度就提供了培养兴趣的最佳养分。 就算前面说的都对你没用,你最好的路应该还是读完你现在的日本学校。毕业后,还有很多不同的就业机会可以又利用到你的专业而且你对工作又有兴趣,而且也会有很多机会可以转行。不要认为你的专业就固定了你一生的道路。 所以我认为一个自信、虚心、有良好出发点和动力的人完全可以培养出自己的兴趣,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培养自己兴趣的动力。比如我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中提到的演讲的例子,由于演讲对我的人生目标有着重大的帮助,因此我必须掌握演讲的技巧。后来,我发现自己变得很喜欢演讲,因为我在演讲时会选择富有激情的题目,而且对听众能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lac198268 : 开复老师,谢谢您在百忙之中看了我的文字,而且还回复了我。前几天去找在日本这边的老师好好地聊了聊,其实思绪还是有些乱,可能还是在选择面前不知如何是好。今天同时看到了您的回复以及那个老师的邮件,让我浮躁的心安静了很多。很多事情可能是因为我们都太年轻,所以太敢去奢望,这样的奢望导致了有的时候我们不能脚踏实地,也许之前的我就是这样,总觉的自己前边的路很多,自己的选择也有很多,但真正的静下心来想想的时候,原来不是这样的。有些路只是自己给自己想象出来的,其实是走不通的。 我不知道我是否喜欢我现在的专业,可能是因为我并没有很了解它。就像您说的,只要我确定我现在不是讨厌它的,我就一定可以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然后做好它。您的这些话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想也会对像我一样被同样问题困扰的人们带来帮助,谢谢您。我们会努力的。 未来朱勇: 我的一些经历可以和你一起分享,愿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其中有只言片语能触动你想清楚你目前的状况,我将十分开心! (1)我已经参加工作两年多了,工作中应用的知识全都是毕业后自学的!如果在学校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以后毕业了学习机会还有更多,其实在学生阶段,培养好自己的基础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如外语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在工作中至为关键,培养起来最花时间,所以在学校时你最好能全面培养这些基础能力,如果具备了它,你在将来最终会发现它能加快你接受新知识的速度! (2)其次要读一些优秀的自传,这样你在做人生选择时,就可以有所参照,这些自传的间接经验能帮你少走许多弯路,但是不要迷恋一本自传,而是素材要足够多,还要融会贯通! (3)大学期间与大学毕业工作后,我有一个最大的体会,事情只有条件具备时才能更好更顺利地进行,如果想有更深一步发展,你必须跳出你目前所处的阶段。比如在学校怎么学课程都觉得那是单纯用脑袋在学,可是工作中,做与学结合,更能加深你的满意度,以致于你迫不急待想继续深入学习,心脑并用学习,所以试着工作一下吧(兼职也行,不过兼职心态是达不到正常工作心态的,重要差别:我的体会是在感知工作责任的轻重上面),工作中找到自己的方向,然后更好的发展自己,最终使自己身心处在最佳状态! 我的高考也不如意,尽管我在当时尽了我最大的努力(也曾复读),但是仍进了一所不太好的学校,幸好我选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电子商务),尽管我们专业并没有教会我什么东西,但是至少它打开了我的视野!直接这样表述,你可能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打开了我的视野,其实是使自己身心完全进入了一个互联网行业,从那时起所思所想,都是与互联网有关的,看新闻也是关注互联网方面最多这种现象心理学上好像叫选择性记忆,就是自己无形会过滤掉与自己无关的信息,而保留自己最关心的部分我想这应该就是一个找到兴趣的人应该时刻具有的最佳状态! 你的工作经历(包括兼职)就是要帮你打开视野,增加你对某事的吸引力,最终使你身心处在最佳状态了,我想那时候你面临的问题也在解决了! (4)你写道在这八个月里常常会觉得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不要想得太远,等路真正在脚下的时候,你就知道应该怎么办了! (5)随着对一个行业(或专业)的深入,除非你做与人有关的工作,否则你的路会越来越少。因为转行的成本太高了,有关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你不妨读一读下面文章,我想会开阔你的思路! 职场成长必读: 你为什么还没有好工作 。 我们的时间都是有限的,真的不能太分散自己的精力与时间!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开复谈如何攻克英语
pikeliu 2009-10-31 13:02
攻克英文(2009-10-29 )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去美国之前,我只学过半年英语,因此,语言障碍成为我面临的最大难关。刚开始,同学和老师说的话,我几乎一句也听不懂,那种感觉非常痛苦,那催眠一般的语速,总让我在课堂上打起瞌睡,有时候,听到同学们因为老师的一句笑话笑得前仰后合,我才从梦中惊醒,但还是摸不着头脑。天书一般的英文,开始让我有些望而却步,后来,我干脆带几本中文的武侠小说到课上去读,因为觉得怎么听也听不懂,还不如看小说。美国的教育颇为宽松,修女老师看到了,多半不会当面指责你,而是听之任之。   其实,我心里是暗暗憋了一股劲的。那么聪明的我,不应该被语言绊倒啊!于是,我找了一大本英文单词来背,经常背到半夜,不会的就一次次地翻厚厚的中英对照字典。不过,没多久,我就发现这并不是学英文的最好方法,因为,即使当时记住了一个单词,但是使用率不高的话,就会完全忘记。我终于悟到了,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背单词是没用的。   后来,我还是下定决心用多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英文。下了课,我不再胆怯,站在同学中间听他们说话。如果5个词当中有4个听懂了,只有一个听不懂,我也会赶紧问,同学们会再用英文解释一遍给我听。回家以后,我会默默回忆我听不懂的单词,然后记下来。而上课的时候,遇到听不懂的,我也勇敢举手问老师,Sorry,I didn?t follow? Can you say again what you mean?(对不起,我没跟上,可以再说一遍你的意思吗?)   在到橡树岭圣玛丽学校的第一年,修女老师们也对我十分照顾。校长玛丽大卫修女(Sister Mary David)甚至牺牲自己的午饭时间帮我一对一地补习英文,她复印了小学一年级的课文,每天拿来给我念。我还清晰地记得,她教我的第一篇课文是:   I have a dog named Spot(我有一条叫小花的狗)   See Spot walk (看小花走)   See Spot run (看小花跑)   从这样简单的课文起步,我们坚持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我的英文水平迅速提高。学校里所有的老师还允许我享受开卷考试的特殊待遇,她们让我把试卷带回家,并且告诉我,题目里不认识的单词,你就查字典吧,但是你不能看书找答案噢。   我每次回到家都严格按照老师说的做,题目里不认识的单词就去查字典,但是从来没有去翻书找过答案。因为,我觉得这是老师给我的最大信任,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通过种种渠道的学习,我的英文终于逐渐接近同龄人的水平了。一年以后,我完全可以听懂老师讲的话了,英文会话也没有问题了。我想,这和我年龄小,容易接受新的语言不无关系,但也和我大胆地使用,不怕出丑有关。后来我也发现,那些12岁以前到美国的孩子,往往都能学会没有口音的英语。   到了暑假,我和妈妈经常去三姐在亚特兰大的家里玩,而她们也经常给我布置很多背单词的功课。到了初中三年级,也就是到美国两年之后,我写的作文《漠视新世纪美国最大的敌人》居然获得了田纳西州的前十名。这对于我的英文水平,无疑是一个莫大的肯定。   州际作文比赛都是订一个笼统的题目,然后让写作者在这个范围内写一篇文章。当时美国即将进入建国以来的第三个世纪,因此,当年州际作文比赛的题目是《美国第三世纪最大的挑战》,当时,很多参赛者将挑战定义为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而我另辟蹊径,将挑战定义在了精神层面,那就是漠视。   我在文章里写道:   美国的成功是来自美国人对自由和快乐的追寻。但是,随着越战和其他社会问题的出现,许多美国人不再通过参与来实现价值观,他们不再积极、漠视精神、放弃理想。他们失去了那种让美国伟大的积极精神。许多美国人越来越冷漠,抽烟酗酒、吸食毒品,没有目标。人们在心理上什么都不在乎。以前,人们说美国人只关心自己,现在,美国人甚至连自己也不再关心,这是最大的问题。这种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变化,会使得人类一切进步的因素得以减弱,甚至倒退。因此,当今美国社会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不是别的,而是我们如何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漠视。   作文比赛的名次一公布,整个学校就轰动了!人们不敢相信,这个中国台湾的男孩,来美国不过两年,居然就在英文方面取得了这样的成绩。   但是,这并非故事的结尾。州作文比赛的传统是评选出前十名优胜者,这十名优胜者还要通过一轮答辩决出第一名,谁的问题回答得好,谁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当时,答辩在距橡树岭四个小时车程的另一个小镇举行。那个周末,嫂嫂驱车几百公里把我送到了答辩地点。在答辩的过程中,戴着厚厚眼镜的女老师温和地问我,如果你认为美国人当中缺乏热情,存在漠视的情况,那么你如何看待拉尔夫纳德(Ralph Nader)的观点呢?   What?Who is Ralph Nader?(什么?谁是拉尔夫纳德?)我被这个问题问得措手不及,脑子一片空白。我眼神里流露出的惊讶被老师捕捉到了,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失去了得到州际作文比赛第一名的机会。   回到橡树岭,我对这个让我与第一失之交臂的神秘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赶紧去学校的图书馆寻找答案。我得知,纳德是一个著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倡导者,促成了一系列法案的产生。他一生都在与人们的漠视作斗争,他的行为与抗议漠视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件事情给了我很深刻的启示,尽管纳德在美国算不上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他确实和我的作文有着紧密的联系。我终于理解了,对于一种语言文化的掌握,远远不只是会说当地的语言,了解当地的风俗,更要对这种文化的历史和这个国家的制度有深刻的了解。另外,在写作方面,不仅仅要靠犀利的观点、华丽的语言,还需要充足的论据,而这都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和多年的积累。   有了这次印象深刻的答辩,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我也更加关注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我知道,只有多读书,多查阅资料,多了解历史,才能真正深入一种文化的内核。我徜徉在语言的汪洋大海里,乐此不疲。   在努力攻克英文的同时,我也没有忘记对中文的持续学习。妈妈每年来陪我住6个月,这期间,我们自然是用汉语交流,另外6个月,她要求我每星期给她写一封家信,而且必须用中文写,这样我就不会忘记中文。而妈妈每次在给我回信的同时,都会把我的信寄回来,她会认真地修改,标出错别字和用词不当的地方,就跟批改作文一样。我几乎每天都在用中文写作,这样的习惯,让我没有像很多小留学生一样,习惯了新的语言,却渐渐丢掉了自己的母语。   我没有忘记中文,还要归功于大哥大嫂家成套的金庸小说和琼瑶小说,那个时候,中文小说是我放松神经的一种方式,在哥哥嫂嫂家里住了6年,我居然把金庸和琼瑶的每一本书都读了,金庸的小说还读了整整5遍。   当时回台湾度暑假,我从来都不好意思主动说我读过全套的琼瑶小说,倒是经常跟外甥们比赛谁读金庸小说读得多,人物记得牢。他们后来都不和我比了,因为比不过我,就算某个人不自量力非要同我较量,也总是被人拉住好心地劝阻:别,他真的谁都知道! 注:本文摘录自新书《世界因你不同》。 -------------------------------------------------------------------------------------------- 这是李开复唯一的一本自传,字里行间,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 透过这本自传,李开复真诚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也首次全面披露了他亲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意真情切,字字珠玑。 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将因你不同。
个人分类: 爱的教育|22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因你不同》---- 李开复自传
xupeiyang 2009-10-25 22:30
刚看完CCTV面对面节目主持人董倩与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的访谈,前几天看了我儿子买的李开复自传 《世界因你不同》 ,很受启发和教育,建议我的研究生也看看这本书。  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加盟Google,担任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4日,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世界因你不同》中信出版社,2009年   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   4年前,两家全球最大的IT公司,微软和谷歌对簿公堂,演绎了一场轰动世界的世纪官司,这只为争夺一位优秀的华人职业经理人。   10年间,他在中国的高校中,做了上百场的演讲,超过百万的中国年轻人受到他的鼓励和指引。   他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创办了谷歌中国, 如今,一个更加宏大的计划正在酝酿,那就是帮助中国的年轻人创业!让中国的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平台!   如何从一个淘气的小皇帝,走向全球化的职业经理人,成为员工们喜爱的开复总裁,成为学生们尊敬的开复导师?   这本书是李开复唯一一部自传,他将毫无保留地讲述他   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烛照人生的心灵史。   并首次全面披露了他亲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   在过去的20年,我有幸在乔布斯、盖茨、施密特等身边学习成长。   有幸在PC时代历经了苹果和微软,有幸在互联网时代历经了谷歌,   我有幸看到这三个世界一流的公司的成长和成功。   我有幸在美国硅谷和中国中关村崛起的时候,在这两个地方做过最有创意的工作,   这些职业经验才是我最有价值的资产,我非常希望把这些告诉中国的青年人。李开复   内容简介   这是李开复唯一的一本自传,字里行间,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   透过这本自传,李开复真诚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也首次全面披露了他亲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娓娓道来,字字珠玑。   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将因你不同。    十句箴言   ●成功箴言之一:   自信不失谦虚 谦虚不失自信   李开复1961年出生于台湾,母亲在43岁高龄时生下他前,被医生数次劝阻。因为医生透露,如此高龄的产妇很可能生下白痴。但是母亲不顾一切劝阻生下了这个幺儿。这个幺儿在母亲的极度宠爱下自由自在地成长着,喜欢做很多恶作剧。把家里所有的钟表调慢一小时以便晚上床睡觉。把邻居池塘里的水放干以证实邻居池塘里有没有100条鱼。这一切母亲都只是报以宽容的一笑。但是母亲不允许孩子傲慢和目中无人。   当5岁的李开复得意洋洋地对邻居阿姨表示上小学以后就没有见过99分后。母亲不允许这样的狂放存在于孩子身上,有史以来第一次打了开复。母亲告诉他,不只要好好学习,还要改掉骄傲的毛病。自夸是要不得的。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母亲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做人的道理告诉开复。这一次强烈的记忆,使得开复懂得如何在谦虚和自信中保持平衡,而不会在自卑或自负中跌倒。   ●成功箴言之二:   天赋就是兴趣 兴趣就是天赋   李开复11岁留学美国之后,一直在美国成长。1972年,他进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科学专业。然而两年的学习让他知道自己的兴趣并非在政治方面。学习的枯燥经常让他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学习成绩也不尽如人意。但是,他发现他在选修的计算机课上,有着惊人的天赋。往往是别人还在苦思冥想如何写出程序时,他早就把程序写完而无所事事。后来,他发现他像发疯一样爱上了这门学科。因此,在大学二年级时,他自己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转系!这意味着他将从一个全美排名第3的专业转到一个毫无名气可言的专业。但是,他听从了内心的选择,还是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而这个决定,改写了他一生的轨迹。   ●成功箴言之三:   思考比传道重要 观点比解惑重要   李开复以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以后,顺利进入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在读博士之前,他的系主任Haberman就告诉他,读博士的目的,就是要做出世界上一流的博士论文。至少在本领域是世界顶尖的。这句话让李开复十分震撼。然而,下面一句话,让他受益更深,Haberman说,做出一流的博士论文,也不是读博士的最终目的。而是你在读博士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思考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将使你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获得顶尖的成功!而李开复的努力证实了这种说法。李开复关于统计学方法做出的语音识别博士论文至今还是语音识别产品的理论基础。而李开复也在博士生涯中,学会了解决问题,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成功箴言之四:   我不同意你 但我支持你   李开复在读博士期间选择的研究方向是语音识别。师从博士生导师罗迪。罗迪教授鼓励李开复用专家统计的方法来研究语音识别,而李开复在这个领域经过了一番研究后,发现语音识别用这个方法可以获得特定语者95%的语音识别率。李开复把整个研究过程写了一篇论文。一经发表,得到了很正面的回馈。但是他最终发现,专家系统是有严重局限性的,无法延伸到做不特定语者的语音识别。他认为有数据的支持的统计模式是唯一的希望。当他把想法告诉导师,罗迪告诉他,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这样的说法让李开复备受感动,成就了李开复博士论文的成功。他的论文当年被评为《商业周刊》最杰出创新。   ●成功箴言之五:   挫折不是惩罚 而是学习的机会   李开复在博士生生涯里,成绩依然优秀。他用统计学做出的语音识别率大大地提高了,而博士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让全美的科技界震惊。这样一个明星学生可以说在卡内基梅隆里没有什么忧愁可言。然而,一次暑期课程让他经历了不小的挫折。1983年暑假,李开复得到了暑期工的工作。   其任务就是教宾夕法尼亚州60个最聪明的高中生计算机课程。李开复自己对那段时光非常享受,每天忙碌地备课,还想出各种教学方法。但是,他领取薪水的那一瞬间看到学生的评语,才知道学生认为,李老师的教学就像催眠曲!这样的评价无疑使得李开复备受打击。   然而,李开复并没有气馁。他把失败当成了学习的机会,因此获得了成功。他在此后的生涯里,尤其是回到中国以后,做了上千场的演讲。这无疑得益于学生时代的练习。   ●成功箴言之六:   创新不重要 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在苹果和SGI李开复度过了八年科学家到产品副总裁的路程。在这段路程上,他有许多成功,例如苹果的QuickTime,但是在SGI他碰到了巨大的挫折。他的团队发明的三维浏览器,在市场上失败,整个团队和产品被公司廉价卖掉。这时,他又发挥了从挫折中学习的反省。他理解了,仅仅有科学家的新、酷的创新是不够的。创新必须是针对用户的,必须是有用的。做产品的管理,必须把用户放在第一位。李开复1998年夏天回到中国,在中国开创微软中国研究院。这时,他把这个教训带入中国团队。   ●成功箴言之七:   完美的工作 成长兴趣 影响力   2000年,李开复被调回微软总部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几年工作后,他深深地体会了一个完美工作的标准,那就是自己有浓厚的兴趣,能有成长的空间,并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他怀念着在中国研究院的兴趣,还有在刚调回美国的学习,但是他期望着有更大的影响力。当他发现谷歌将开始在中国创建时,他主动找到了谷歌CEO施密特,并表示愿意加入谷歌。而施密特十分高兴,在一个月之后就给了李开复OFFER。李开复说,当你遇到喜欢的工作机会,不需要任何的迟疑,而需要积极主动来争取。因为这样的机会往往炙手可热,一秒钟的犹豫你就可能与之失之交臂。   ●成功箴言之八:   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   2005年,是李开复的转折年。他没有想到,一次普通换工作的经历引发了一次地震。微软的诉讼使他陷入了人生最低的低谷。对他的虚假负面报道铺天盖地而来。但是,他想到了他一生的座右铭: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于是,他全力以赴地投入了这场战斗,不再理会那些不能改变的谣言。将从微软提取的30万份邮件资料中找寻有利的证据以证明自己的清白。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法庭同意李开复到谷歌工作。最后,当李开复回到媒体面前开始工作时,他发现,没有一个记者还提问与诉讼有关的问题,因为作为官司的胜利者,媒体不再相信那些谣言。   ●成功箴言之九:   做最好的领导 让员工做有兴趣的事   谷歌公司聚集着世界上最天才的工程师们。如何管理这些天才,是摆在李开复面前的另一个课题。李开复非常推崇放权式的管理, 他深知在以创意为主要生产力的公司里,不能严格地恪守那些死板的规定。他可以让员工自己提出研究的方向。大家讨论决定。也可以让员工用20%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项目。他甚至可以让员工对公司提出建议。如果合理就采纳。谷歌里自由的环境非常有名。作为管理者,他主要是在公司战略、每年的目标、合作伙伴、总部沟通上努力,其他的时间,他更是一个企业文化的维护者、公司的发言人、员工的教练。   ●成功箴言之十:   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 而是你留下多少   什么是成功?是否拥有了名利就算成功。对此,李开复回答,你的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当他的一个同事赚够了钱而发现失去人生目标时,才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和对他人的影响。   李开复曾经有过一个独特的梦想,就是在中国创建一所一流的,有世界影响力的私立大学。他甚至身体力行地为此多方奔走。但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用另外的方式实践梦想。他说:我不能改变教育,但是我可以帮助学生。他给中国的大学生写信,写书,办了我学网,每年面对十万学生做演讲。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李开复看到中国大学生的成长。他说,他曾经想过自己的墓志铭应该有科学家或者企业家的注脚。但是,他说他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想法,如果他的墓志铭上有热心教育者的字样,他会感觉到内心 的温暖。
个人分类: 有待分类|18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牛慎谈爱国
chile 2009-10-23 13:41
海外牛人,陆续的回国,也陆续的在大陆谋得在中国高位。惹得众多观望的大牛们也想抢滩登陆。 各色人物也是悉数登场,表现出各自的是多么爱自己祖国。 随后又来了好多质疑声音,惹得牛人们又要多次表示自己爱国之心是真实的。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朴实的爱国心里,尽管有时候可能深藏多年,尽管也不知道是爱那个中国,但是那份对自己族群的爱应该会还是有的,或者是对自己族群的依恋还是有的。 再者 ,中国现在是大舞台,有时候会让牛人们发挥些更多影响,并且也可以期望发自内心的对国内现状有所改变,所以好多受人敬重教授的归来,也有了让科研领域面貌一新。 但 现在的牛人还有那些在观望的,那些将来想回来的,不要再用爱国为借口,不要用那些新闻的口吻说什么放弃了这个放弃了那个高薪,都是为了中国而回来,就让人感觉有点反感,尽管这些由衷的反感不一定是大牛希冀的,但是过多的爱国宣传只会适得其反。 其实 像李开复先生的当年到中国为谷歌做事情的,他没有说多么爱这个国家,尽管他的肤色也减少和我们的距离,他的那个将自己影响力发挥到最大的理由就让大家没有去追究他是爱那个国家的问题,而开复先生的多篇写给大学生的信,也让更多迷途的大学生以启迪,而最近他又开始帮助更多的年轻的人创业,也还是让我由衷的敬重和仰慕其高的境界,他做的事情确实可以给国内不少人以帮助。 尽管一直都希望网络质疑的言论少些施一公这些大牛少些,但是那些过多媒体宣传爱国的言论确实会让质疑更加多了。 所以建议:大牛慎谈爱国,尤其不要将过多的宣传自己是多么爱国,将爱国放在心里,为国家做事情放在手上。 所以还是 饶毅 教授说的好, 不仅要问中国还有什么问题,而且要问你可以为中国解决什么问题 (ask not only what problems China has, but also what problems you can solve for China) 。 爱是要做的不是谈的。 【注】本文是受导师建议读 饶毅:从美国梦到中国梦 的读后感受。
个人分类: 自愚自乐|3194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开复的新公司:创新工场
cuncaoxin 2009-10-8 23:48
创新工场 来源:李开复的博客 http://kaifu163tech.blog.163.com/blog/static/54381270200987102530360 李开复,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研究院(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SGI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苹果电脑公司副总裁等职。李开复博士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美国百人会会员。创办中国青年学生成长离不开的互助平台我学网,是我学网理事长,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曾多次面向青年学生校园演讲,并出版《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一网情深》等作品。 今天我宣布了我的新公司创新工场 ( www.innovation-works.com )。 回顾我的职业生涯,可以说,创新、中国、青年是深深打动我的主旋律,今天的创新工场就是基于这三点,所以,创新工场看起来是一个转折,实际上却是一种自然的延续,一种跳跃中的传承。 什么是创新工场呢? 创新工场是一种新的天使投资和创新产品的整合。我们是一个公司,自己做创新产品,但是做到一个阶段,会为这个产品开一个公司,再找其他的风险投资,一起投这个新公司。所以,创新工场的产品就是更多的高科技产品。 创新工场是创业者的黄埔军校。我们会招聘最有能力最有潜力的创业者和工程师,我和我的团队会指导、培养他们,除了我们自己做创业教练外,我们的知名投资人(柳传志、俞敏洪、郭台铭、陈士骏)也会抽空来指点公司的精英团队。 创新工场填补了中国天使投资的空缺。在美国,是天使投资人带动了高科技革命,教导了苹果的乔布斯和谷歌的拉里、谢尔盖。在中国,创新工场将把好的创意、好的创业者结合,并帮助他们获得下轮投资,最终上市。 创新工场提供了丰富的后援,给我们培养的企业提供法律、财务、机房等服务;也提供共享的软件平台和模块,还有搜索引擎优化等服务;最重要的,我们能招到最好的工程师,搭配互补的团队,增加了成功的概率,也加快了产品的开发。 所以,创新工场是一个崭新的模式,是一条未选之路。而且,我相信我们的模式是符合中国的。我相信,我的技术背景、我过去20年职业经理人生涯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产业关系、我在业内人才中的影响力、国际化的视野和沟通能力,都能够很好地帮助创业者组建团队、建立团队文化、提升领导力、提高创业成功率。我相信,我们能够在后面的十年里培养50个创新公司,500位优秀的创业者,为中国公司和中国品牌作出贡献! 最后,想到创新工场的未选之路,就让我想到罗伯特弗罗斯坦《未选之路》 的最后一段: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个人分类: 技术创新|39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李开复:青年人缺情商培养
rbwxy197301 2009-10-3 17:51
转载:李开复:青年人缺情商培养 http://blog.qq.com/qzone/622005008/1254122447.htm 六十年风雨,中国由弱而强,中华民族已经走进世界大舞台的中心,开始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今天,没有人怀疑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领军地位,更没有人怀疑中国这个巨大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看到成功,一些头脑发热的人可能会说,中国已经成功崛起,赶超美国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真的是这样吗?中国真的可以轻松成为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吗?中国的崛起之路如此平坦吗? 数一数中国制造,却不拥有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产品有多少;和欧美一流的大学比一比,看中国高校在代表科研水平的核心期刊里的曝光率是多少;或者,和发达国家比较一下最能转化为产品和财富的专利数量很明显,一些盲目自信的人只看到了中国的经济总量,却看不到中国在经济发展源动力上可能存在的不足。他们只知道用看得见的经济数据来衡量中美之间的差距,却并不懂得,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比如对创新的激情,成熟的市场机制,完善而人性化的教育体系,才是美国之所以能作为超级大国立足世界的根本。 如果苹果公司在推出手机产品的时候,不是用颠覆性的创新思维重新定义手机是什么,而是亦步亦趋地沿用成熟的软硬件平台和传统设计思路,那么, iPhone 的全球销量很可能还不及一部普通的中国山寨手机。如果谷歌公司在诞生时,不是用颠覆性的创新思维重新定义什么才是最好的搜索结果排序方式,而是满足于实现一个足够好的搜索引擎,那么,今天的谷歌也许只是一家为某些网站提供搜索服务的小公司。难以想象,离开了创新,一个国家的高科技产业该何去何从。而离开了科技,任何与崛起有关的话题就只能停留在梦想阶段了。 青年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中国有为数众多的受过良好教育,聪明、勤奋的青年,他们从来都不缺乏理想。但是,青年一代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要助力中国崛起,最最欠缺的还是创新的思维方式,以及创新所必备的多元化的能力。我接触过很多青年创业者,他们或是有想法,或是有技术特长,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合作,如何管理和运营。许多创业者的知识积累过于单一,缺乏多角度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例如,一个擅长软件开发,拿过无数编程比赛冠军的年轻人,他虽然可以开发出精妙的代码,但如果他不理解市场需求,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并推销自己的创意,他的创新就很难落实为具体的产品,也不会有多少投资人愿意支持这样的创业者。 归根结底,中国青年一代普遍存在的缺少情商培养,视野狭窄,不够主动等问题,主要还是偏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造成的。比较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教育虽然有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注重培养组织纪律性和逻辑思维能力等优势,但在创新最最需要的素质,如跨领域思维,多元化思维,自我表达,沟通合作等能力的培养方面,与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鼓励青年学生多实践,多表达,勇于突破既定模式的原因。 我一直在探索一种可以帮助青年创业者实现创新梦想的有效方法。我亲手创建的创新工场就是希望帮助缺少经验的创业者,通过培养有创业潜力的青年,开发有商业价值的创意,以批量化方式向市场输入创新公司,并持续提供创新人才、专业人才和资本支持。这样的方式可以将中国本土人才的创新能力,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国际化的创新运营体系结合起来,尝试一种全新的批量创新之路。 创新是中国崛起不可或缺的一环,而青年一代是创新的主角。如果让年轻人在更注重素质培养的教育体系中成长,如果能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最好的创新平台与产业环境,将年轻人的创新激情转化为市场上的成功,也许,不久的将来,中国就会出现乔布斯那样的风云人物和全球化的高科技企业了。
个人分类: 文章转载|21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开复:我不同意你 但是我支持你(转)
maokebiao 2009-9-20 19:28
引自:http://book.163.com/09/0918/23/5JHH8L6U00923M2M.html 李开复:我不同意你 但是我支持你 2009-09-18 23:38:41 来源: 网易读书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这句话不仅仅是胸怀表示,也成为了我未来成功领导力里面最重要的一种。这样子能够容忍别人持有不同的观点,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你会看到这本书一次次呈现我的导师如何对我,我如何对我的员工。 李开复新书发布现场精彩演讲。 李开复作演讲。 网易读书讯 9月18日下午,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在北京举行全球首发式,在会上,李开复作了精彩演讲。网易读书作为全程独家直播媒体见证了这一重要活动。演讲精彩内容如下: 自传背后:开复原是大胖子 谢谢各位,各位媒体朋友们,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这本书是怎么形成的,里面讲了什么样的故事,为什么我期望它会是我所写的书里面最有影响力的一本?其实可能你们以为这是一篇新的《自传》,其实在我的家族里面已经有另外一个人写了篇自传,今天我带来的,这本是我女儿写的自传,她今年13岁,她写这本自传的时候7岁,当时她写这本自传的时候,我就问了她,我说你才7岁写什么自传?人家都是70岁才写自传,她说当我到70岁的时候我已经记不得我7岁发生什么事情,到了70岁以后我一共写10本,每7年写一本。开复你年纪没那么大,为什么写自传?用我女儿方式回答怕以后忘记。 说真的,这本书是怎么来的?其实以前我也写过三本书,而且也都还是比较畅销的书,可是总是看到,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发问,说李开复写的某某书谁有读后感我想抄一抄,很多人想抄别人读李开复书的读后感,为什么要去抄不读?有很多理由,其中一个可能是那些书写得相对说教育,不足够描述很生动的故事,而更多的是该这么做人、求人、勤奋、价值观、诚信等的。虽然都是我心中的领悟也是我想做的事情,帮助中国学生成长,但是它的描述方法可能不是最合适的。有很多学生可能会觉得开复你写的书真好,但是我还是喜欢读书中的故事,翻了5页是讲说教的,看到一个故事真好,是不是我应该下一本书写一个更可读、更有故事性的,让大家愿意去读,而不是抄袭别人的读后感?非常凑巧我在一年前认识的范海涛小姐,当时她提出了要不要写一本自传?就让我在脑海里沉淀了很多年能不能写更生动的书凑合在了一起,于是我就想如果真的写一本非常生动的书,有很有趣的故事,让大家读得放不下手的,那不是我作为作家能力可以做到的,当时我看到范小姐写的其他文章,我看到她是有这样的能力,我跟她合作,过去一年多经过很多次的采访、电话、线上的及时通讯交流,彼此花了不少的功夫把这本书写了出来,我想我在这本书上应该是花了几百个小时,文本非常好,都是范小姐的功劳,但是里面的故事,里面很多历史的事情,都是我一步一部挖掘出来的,把过去很多书、同学签的名字、发邮件名字,几乎是做了很多发掘式的工作,让我感觉女儿说的对的,7岁写自传每7年写一本就不用花这么多功夫了。如果我花了200个小时写这本书,范小姐可能花了2000个小时,你阅读的时候会发现这真是用心写作一本书,是一个非常可读的书。 我相信里面的很多故事,像刚才短片上所说的是大家会更有趣的,过去未曾过的,比如说你会发现,从我小时候成长的时候,原来我是一个小皇帝这个可能有人知道,但是我还是一个大胖子里面有珍藏的照片,是在两位编辑强迫之下放进去的,你们就可以知道当时到底多胖,另外你会看到我会在非常温暖、放权的家庭之中长大的,5岁的时候父母让我自己决定上小学,是这样的环境成长才上我今天有这样做一个有自信、重新选择的一个人。 成功领导力:我不同意你 但是我支持你 你也会看到我在大学的时候是怎么样在一个世界上最优秀、最好的一个大学得到了一个通才的教育,不仅学到了技能、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多方面得到了多伦比亚大学通才教育的宣考,在大学时代用很多空间做自己的选择,也学习了很多做人方法。你也会看到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以前未曾公布的我自己的恋爱故事。 在读博士这一段,你会看到就像慈父的博士老师,是他教了我这一生最重要的话之一,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这句话不仅仅是胸怀表示,也成为了我未来成功领导力里面最重要的一种。这样子能够容忍别人持有不同的观点,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你会看到这本书一次次呈现我的导师如何对我,我如何对我的员工。你会看到在苹果的时代,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公司,聪明的人,但是失去了他的灵魂,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挫折,一年又一年需要解雇员工,让你更能了解到,我非常崇拜的精神领袖,他回到苹果做了什么事情。 世纪官司:勇于改变 包容接受 智慧分辨 你会看到我一生很痛苦的失窃,在SGI,最后把公司卖掉造成100人失去工作,让我自己情绪进入抑郁状态,加入微软以后,如何尝试做了让大部分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1998年创立世界一流亚洲最好的研究机构,这本书非常感谢凌志军追随智慧里面有非常好的描述,在这里非常感谢凌志军先生上我参考了《追随智慧》这本书。在微软,除了在研究院时代,大家读了这本书。在我回到总部之后,在了不起的软件公司,在了不起的软件帝国里面我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你会看到比尔盖茨一生最伤心的流泪是怎么造成的,你会看到微软公司是如何做成这样航空表现,能够让几万人齐心协力搭这个软件,你会看到在这个过程中看到内部问题,最后会看到我离开微软世纪官司,我很感谢这个官司,虽然是我人生最痛苦的两个月,在事隔4年之后我回顾我觉得这个官司带给了我一种坚韧、无惧,再也没有任何事情会比这个官司给我造成更大的伤害和恐惧,也带给我信心,我深信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来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确实应该是我的座右铭,也是这三句话带着我脱离官司的困惑,最后打赢了这场官司。 我看到这个官司的过程中,微软提供给我3万封邮件,我看到了我的朋友如何在困难的情况下毅然的支持我,也看到一些我曾经认为是朋友,而且是我帮助多年的朋友在这样的环境中背叛了我,让我觉得一方面这种温暖非常的温馨,也包括我的家人朋友包括徐小平先生对我当时的支持,也让我看到人生非常残酷的现状,最重要的是我觉得在这段时间我真的看清楚就像一块试金石一样谁是我真正的朋友,也让我真的理解在这段时间里面发生所有的好的事情、坏的事情,其实我应该接受它。我不想说谁好谁不好,我希望你读到非常真实的对这个官司的描述你会看到这个官司在怎么样的影响我的心情,怎么样帮助我的成长?今天回顾一下真的可能是这一生对我帮助最大的事情之一,我在里面所学习到种种。 离开谷歌:寄语中国青年注重培养能力与创新 你也可以看到我来Google这了不起的公司,在周围聪明人里面学习到互联网怎样做出创新,你也可以看到是怎样互联网时代的领导,一个奇迹10年之内达到1千多亿市值公司是怎么打造成的?你更会看到Google中国的发展,包括我们做的很好的事情包括我们曾经碰到的挑战和挫折。 在这本书里面最后你会看到创新工场,我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做出这样重大决定,离开Google的关怀,离开了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公司,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我不会用任何的职位来交换我曾经在Google拥有的职位,但是我还是离开了它,放弃了这样的职业生涯,而决心来做创新工场,创新工场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这么深入我的心?让我做了这么大的舍弃的抉择呢?在这本书里面你都会看到。 这就是这本书里面讲得各种不同的故事,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其实要回到为什么要写这本书?我写这本书就和我原来的三本书一样,它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帮助中国的青年学生,我们希望这次经过和范小姐的合作让这本书能够更可读,更有趣,更生动,实际上它的目的和我的前三本书是一样的,所以我真心的希望,当中国的父母亲读到我在美国11岁到美国成长的时候,可以帮助他们决定他的孩子是否应该做个小留学生,中国父母亲读到我父母1960年年代能够放权给我让我成长,我希望能够让他们知道是不是孩子长大以后对这些90后、00后放权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能力,知道他们有选择的权利。 我也希望大家看到,尤其大学生看到有些成功并不是偶然,成功是因为我勇于选择,是因为我跟随自己的心,是因为我愿意放弃种种我如何做决定,做了什么样的决定,我希望大家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想法。 大家看到我碰到种种挫折无论是官司或者卖掉自己的公司,我希望这些青年学生理解挫折不是惩罚是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最好的氧分,我也希望更多的国有企业希望能够打造世界品牌的,希望能够把中国的公司走向世界,当他们的员工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也会看到苹果、微软、谷歌这些了不起的公司是如何得到他们今天伟大的地位,也能够帮助启发他们把品牌走向世界的目的。 虽然里面的故事是很生动、轻松、有趣的,但是希望读者读完以后对自己或对他周围的人有帮助,最后我想说这本书和我过去书一样的,我所有版税都会捐赠出去,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网易读书 )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2886 次阅读|1 个评论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七封信(2000-2009)
rbwxy197301 2009-9-16 11:31
新浪科技讯 2009年9月4日早间消息,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将于今日正式辞职,在四年任期结束后最终选择离开。苹果、SGI、微软、谷歌,每一次的选择和离开都让人们感到意外,也不断在创造着惊喜。 从2000年开始到今,李开复先生已经公开给中国学生写了七封信,每一封都从不同方面传递与共享着关于做人和做学问的一些信息。这份坚持不断在给我们启发,也让我们感觉到他在工作之外的一份真诚。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内容提要:我在苹果公司工作时,曾有一位刚被我提拔的经理,由于受到下属的批评,非常沮丧地要我再找一个人来接替他。我问他:你认为你的长处是什么?他说,我自信自己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诉他:当初我提拔你做经理,就是因为你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管理经验和沟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学习的,但一颗正直的心是无价的。我支持他继续干下去,并在管理和沟通技巧方面给予他很多指点和帮助。最终,他不负众望,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人才。现在,他已经是一个颇为成功的公司的首席技术官。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 内容提要:这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是为那些希望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学习事业成功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领导艺术的人所写的。第一部分重申了《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中讨论过的有关个人素质的话题;第二部分阐释了领导能力中最重要的情商;第三部分给出了卓越的领导所必须具备的、有别于普通人的基本特质。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 内容提要:我这一封信是写给那些渴望成功但又觉得成功遥不可及,渴望自信却又总是自怨自艾,渴望快乐但又不知快乐为何物的学生看的。希望这封信能够带给读者一个关于成功的崭新定义,鼓励读者认识和肯定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人。也希望这封信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成功、自信、快乐是一个良性循环:从成功里可以得到自信和快乐,从自信里可以得到快乐和成功,从快乐里可以得到成功和自信。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这样过 内容提要: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致学生的父母 内容提要:我的理念就是:如何培养一个理智讲理、成功学习、自主独立、自信积极、快乐感性的孩子;然后和他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中国的家长:最重要的不是你认可多少我这些理念,而是希望你知道你的孩子心中有话。如果这封信能够促使一些家长问问你们的孩子心里的话,彼此沟通理解,甚至成为朋友,那么我写这封信的目的就达到了。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 内容提要:我能帮你做的不是选择,因为你自身的问题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未来也只有自己最在意。我能做的只是传授给你选择的智慧,帮你聆听自己心底里最真实的声音,帮助你做出智慧的选择。 我提出选择成功的智慧共有8种:用中庸拒绝极端;用理智分析情景;用务实发挥影响;用冷静掌控抉择;用自觉端正态度;用学习积累经验;用勇气放弃包袱;用真心追随智慧。 以上详细内容可以查看: http://www.xdnice.com/html/2006-09/7552.html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七封信 http://www.51youcai.com/n/babb812d23852b4f012387d7d665004c.html http://www.5xue.com/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主要栏目:智慧宝藏、成长顾问、互助论坛、实习实践、我的主页
个人分类: 生活随想|6761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开复辞职所想到的专业问题
yinsha 2009-9-9 23:48
李开复最近辞去谷歌全球副总裁一职,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按他的说法是追随内心的想法而做出的选择。追随内心是很难在年轻的时候就做到的,因为客观的事实条件不允许我们有太大的成本去追求,不过也因为这样,大多数的人都很平庸。 我也是属于这个时间范畴的青年了,可是很多时候却会觉得没有任何可以用来谋生的具体方式,难道读书读多了真会成这样吗,其实推到自己头上的事情发现也是可以完成很好的,只不过。。。有些感触不能用语言来描述,我所受到的教育只是形式而已,有时我这么想。 有时我也会开阔乐观一下,原来不太喜欢基础科学,觉得太缺乏活力。事实证明我错了,原来有这么多的人和我从事着同样的事情,而且他们是很优秀的,力学人里有很多的科学家,他们用传统的或创新的理论创造性地用在的当前的高新科技中。之所以错,完全是因为自己。有这样的一个现像存在,所学专业比较新的,关注新鲜的东西就会比较多,而力学这个基础学科,如果仅仅是学好力学的基础知识,而不去思索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狭义的去理解专业,自然是不易发现出路的。 所以,这才发现,原来专业只是一个简单的分类或归属,或基础,它不应该是用来 限制 我们学习的方向和内容。也就是说力学专业的人不应该就是学习单纯的力学知识,而应该和现在的时代保持同步,力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计算机学习英语,学习其它一切想学习的东西的,而且没有理由比计算机专业或英语专业的人差。我们的内心一定要保持这样的一种傲气。另外,如果这些人继续做研究的话,也应该把新时代所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力学研究当中,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学科交叉,而这些人便可以成为这些交叉学科的领军人物。换句话可以说,我们由于年轻,做什么都可以。 附:给 20 到 25 岁的青年 ( 李开复 ) 如果你已经过了 20 岁但还不到 25 岁的话,你必须找到除了爱情之外,能够使你用双脚坚强站在大地上的东西。你要找到谋生的方式。现在考虑不晚了。  我从来不以为学历有什么重要,天才都不是科班,但,不是科班,连龙套都跑不了。你必须把那些浮如飘絮的思绪,渐渐转化为清晰的思路和简单的文字。华丽和漂浮都不易长久。你要知道,给予文字阅读快感不够的,内容,思想,境界,灵魂,精神和智慧,这些才重要。不要多看那些和你一个路数的女作家的文字。不要琐碎,无病呻吟。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不要流连于小感伤和小感动。   我要你相信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这些老掉牙的字眼。我不要你颓废,空虚,迷茫,糟践自己,伤害别人。我不要你把自己处理得一团糟。节制自己的感情并且珍惜它,明白这种感情不是任何人都能要。体验生活,是另外一回事,并不意味着堕落和放纵。千万不要认同那些伪装的酷和另类。他们是无事可做的人找出来放任自己无事可做的借口,真正的酷是在内心。 你要有强大的内心。要有任凭时间流逝,不会磨折和屈服的信念。不是因为在学校的象牙塔中,才说出我爱世界这样的话,是知道外面的黑,脏,丑陋之后,还要说出这样的话。好好去爱,去生活。青春如此短暂,不要叹老。偶尔可以停下来休息,但是别蹲下来张望。走了一条路的时候,记得别回头看。时不时问问自己,自己在干嘛 ?   伤心和委屈的时候,要嚎啕大哭。哭完洗完脸,拍拍自己的脸,挤出一个微笑给自己看。不要揉,否则第二天早上会眼睛肿。  给自己一个远大的前程和目标。记得常常仰望天空。记住仰望天空的时候也看看脚下。
个人分类: 评论|2984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开复的职场建议、学习建议、人生规划建议文章59篇
luffybear 2009-9-9 21:53
李开复精品文章汇总,算是李博士多年来投入教育事业的结晶吧。 作者:Carl Cheung 本文链接: http://livefordream.yo2.cn/archives/kaifulee-articles/
个人分类: 转载|3538 次阅读|0 个评论
黄埔军校:李开复 vs 蒋介石
drqian 2009-9-9 16:32
最近刚辞去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的李开复又成为IT界一大舆论焦点,新闻媒体对其离职后的去向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各种猜测、杜撰不断。9月7日,李开复自己将谜底揭开,宣布他将在北京创办旨在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的创新工厂,开启自己人生的新篇章。并在其 博客 中称要将创新工厂建立成创业者的黄埔军校。 在人类军事史上,很少有一个军校像黄埔军校那样,极大地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而说到黄埔军校不免让人想起其第一任校长蒋介石,就是凭借着黄埔军校,蒋介 石才慢慢地构筑起他的职业生涯,并最终爬向到权利的顶峰。而如今李开复号称也要创办另一个黄埔军校,其抱负昭然若揭。经笔者观察,发现两者确实有很大 的共同点,试分析如下: 1.李开复和蒋介石都是读书人出身,而且都是海龟。蒋介石学鉴真东渡,李开复则剥开美利坚果。前者是灰溜溜地回来的,后者则是带着博士、助理教授、主任、总裁等诸多光环回来的,从这点看,李开复的资质还是更好一点。 2.两人的统领过的地域差不多。不小心看了一下蒋介石的维基百科,原来他号称至今 唯一 同时统治过大陆和台湾的近代中国领导人,李开复是Google大中华区总裁,权力自然也是同时覆盖大陆和台湾,至于会不会和蒋介石一样成为 唯一 ,我觉得可能性很大。还有一点,蒋介石当时是被美国人管着,李开复也没逃脱这个命运。 3. 都是靠玩辞职取得校长职位。蒋介石自从刺杀陶成章以及永丰舰护驾孙中山之后,就成了王的男人,笃定孙中山对他的信任后,他便驾驭起孙中山来。孙中山让 他筹备黄埔军校,却不给他校长之名,他就玩辞职,孙中山对这个活宝没有办法,最终只好提名他做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自此一个无名小卒走向了飞黄腾达。李开 复同样玩辞职,但却不需要像蒋介石那样虚晃一枪,他凭借个人魅力揭竿而起,并以巨大的勇气自我任命为黄埔军校校长。 4.两个黄埔军校 的办校理念差不多。蒋介石的黄埔实乃精英学校,学员得到专业的军事、政治训练毕业后,分配到各个教导团,从低级士官干起,浴血作战。黄埔军系的血统,直接 决定了其学员今后的战绩与仕途。现在李开复搞的是创业者的黄埔军校,其做法是吸收学员进入其公司,通过系统的创意、创业培训,筛选出优秀的创意以及对应的 小团队进行初期演练,再把这个小团队分出去成立子公司,最后拉其他的投资机构一起投资这个子公司。而母公司则再次吸收其他新鲜血液,重新开始生产子公司的 轮回。笔者是学生物的,这很容易让我联想到细胞分裂的机制(准确点是干细胞的非对称分裂),而正是这种机制,保证了子代细胞的纯正性。这种纯正性将让这些 子公司具有非常强大的竞争力。而既然母公司是个天使投资公司,这就注定了他也将是一种精英模式,否则母代的合成原料不好,很难保证子代具有好的竞争力,那 么投资人何从获得收益? 5.黄埔一期均是500人。蒋介石的黄埔一期号称五百同窗(约数),现在李开复也说十年要培养500个创业者,这还真是惊人的巧合。期待李开复的黄埔一期能创造出如前者般的辉煌。 李开复的这种财+才的天使投资模式让人耳目一新,凭借其在个人能力+人脉,只花一周就拉来柳传志、郭台铭、俞敏洪、陈士俊、刘宇环等知名投资者,一 个月就搞定4亿的人民币的投资,真是不简单。希望我们这位年轻人的精神导师,能给我们带来惊喜,说不定有一天,我们也去黄埔一期训训? 最后送上李开复博客里面引用的一首诗,告诉大家,我们都在路上... 罗伯特弗罗斯坦《未选之路》 的最后一段: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首发新科学,欢迎转载:http://www.xinkexue.com/space-1-do-blog-id-873.html
个人分类: 头脑风暴|4570 次阅读|1 个评论
李开复创立天使投资 柳传志郭台铭等投资八亿元(转)
maokebiao 2009-9-7 16:05
李开复创立天使投资 柳传志郭台铭等投资八亿元 2009-09-07 10:41:42 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   跟贴 231 条 手机看新闻 网易科技 讯 9月7日消息,刚刚辞去谷歌大中华区总裁职务的 李开复 今早举行发布会宣布创办天使投资创新工场,并出任董事长兼CEO,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等嘉宾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开复 创新工场是一个创业平台,旨在培育创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业,将吸引一批优秀的创业者和工程师,开创最有市场价值和商业潜力的项目,进行研发和市场运营,当项目成熟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剥离母体成为独立子公司,直至最后上市或被收购。创新工场将主要关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并选择相关技术作为创业的起点。 创新工场在未来5年将投入8亿人民币,投资牵头者为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郭台铭的富士康集团以及 柳传志 的 联想 控股、 俞敏洪 领导的新东方集团、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等。 李开复表示:现在是中国崛起的时代,机会蕴藏在每一个创新的企业里。中国经济的复苏、中国创业板的设立、中国优秀人才的云集、3G和云计算时代的来临 -- 这些都让我们确信今天是做创新工场的完美时机。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在我们的帮助下实现梦想;从公司商业运作的角度,我们希望每年能够创建出3-5个公司,辅助它们成长,甚至诞生几个影响世界的中国品牌;从投资者的角度,我们希望在几年之后就能够对投资者有优厚的回报。 谈到创办创新工场的初衷,李开复坦言:过去10年来,我的职业梦想一直与中国、中国青年牢牢结合在一起。这些年来,我因工作吸引了一大批在美国工作多年的优秀华人回到中国。他们和中国青年的热情、才智、创造力和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极大地触动了我,成为我今天转型的一个诱因。创新工场能够发挥我过去20年科研和职业经理人生涯积累的经验,发挥我对中国和中国青年人的了解,以一个可持续、规模化的模式,更直接地帮助他们。 (方堃) 相关报道: 李开复:新公司今日起开始招聘 创新工场今日起开始招聘,不接受投资项目,只接受人带着想法来投奔我们。李开复表示。 郭台铭:最佩服李开复对科技领域的精确把握 我想创新工场最重要的产品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人才,如何将网络科技与中国最优秀的人才结合,才是创新工场的优势。郭台铭表示。 【专题】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离职创业 (本文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 作者:方堃) http://tech.163.com/09/0907/10/5IJQE1ST000915BF.html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3266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开复 人生总能更圆满(转)
maokebiao 2009-9-6 20:48
引自: http://linjun1024.blog.163.com/blog/static/78542351200984103518177/ 李开复 人生总能更圆满 默认分类 2009-09-04 10:35 阅读 13187 评论 26 字号: 大 大 中 中 小 小 李开复的人生,总是在圆满和不圆满的状态之间来回切换。 每次圆满的人生状态到来,跟随着的那段人生总是有着这样和那样的不圆满。以当下来说,正当Google在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上不论口碑、流量还是收入都达到了一个历史最好的时候,媒体正在讨论这样的一个命题:李开复能否成为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最成功的外企经理人。Google中国遭遇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又一次严格监管,而这次,谷歌首当其冲,而对应的,坊间则流传着李开复可能要离开谷歌的传言(最新的消息是这个传言成真),而这个时候,又正值李开复的四年合同到期。 其实不只当下,李开复的一生和我们诸多平常人一样,总是祸福相倚,悲喜参半,虽然有诸多的快意人生,也有那么一些不堪回首的日子。 他最开始读法学,进常青藤名校哥伦比亚大学,对一个11岁才到美国念书的台湾青年可谓很圆满,可他着实提不起兴趣,成绩烂的一塌糊涂,大一的平均成绩刚刚及格,勉强保住奖学金资格,由此可想之狼狈,更谈不上什么圆满。 大二一开始,李开复自作主张,转去读谁也不知道未来,甚至连工作都不知道在哪里的计算机专业,没人理解和支持,只有自己一腔欢喜。不过,最后却以全A成绩,全校计算机专业第一的身份毕业,可谓不圆满的开局,圆满的结尾。 有了全A的成绩,李开复很志得圆满的进了卡内基梅隆大学读博士,博士之初李开复不管不顾,选择与其博士导师不同的一个研究路径做博士论文,很长时间是一个人在摸索前行,这种情况下的人生虽然有坚持自我的些许快乐,但更多时候是充满苦闷和彷徨,这段人生难说圆满。 但一开始的不圆满换来的是结局的大圆满做出世界级影响力的博士论文,并让李开复由此在语音识别研究领域形成终身美名。 再之后的故事顺理成章,进入工业界,加入明星公司苹果,意图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产业化,但这一圆满的开局带来的是一个超级不圆满的结尾,在苹果和SGI的连续失败,让李开复甚至对自己在未来前景产生怀疑和摇摆,他对研究生涯虽然眷恋,但终是无法全心回归,他对工业界有诸多想法,但又业界无人对他有足够的信心,进退两难之间,其人生处于低谷之中,更何论圆满一词。如此不圆满下,李开复却有惊天大手笔,几乎是只身回到中国,帮助微软创建中国的研究院。 站在李开复的角度,1998年回到中国创办微软研究院其实是圆满的,一方面,父命所托,道义上李开复别无选择。另一方面,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发挥其学术研究明星和高科技企业管理背景双重岗位,对于其职业生涯也增色不少。 但这个圆满选择的实现路径是如此的不圆满,不要说妻子家人的内心不乐意,最开始美国没有足够的人愿意跟随李开复回去,在中国内地也因为从上到下的仇视和误解招不到足够的好学生,但这些诸多的不圆满最终反而写就了圆满的结局:张亚勤等著名科学家的回归中国,中国政府和大学生们上下对微软中国研究院和微软中国其他部门的区别对待,以及比尔盖茨本人对微软中国研究院研究成果的充分肯定,让李开复的人生又一次步入圆满的状态。 但每次李开复的圆满人生状态总是不能保持足够的时间,在中国获得崇高威望和巨大影响力的李开复在微软中国研究院创办两年不到的时间内就被召回美国,虽然李开复由此成为微软的第一位华人副总裁,并委派主持参与微软的.net计划的诸多重要项目,但失去主场之利的李开复也逐步在微软边缘化,微软中国研究院虽然最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但李开复在微软的影响力始终未能更进一步。 在公众都以为李开复会在微软终老退休的时候,李开复跳槽到微软最大的对手Google,由此引发了一场世纪讼诉。李开复的每一次转身,在一开始都是极度不圆满的,跨度太大,争议性太强,让人给他捏一把汗。这一次也不例外,围绕这场官司前后的故事李开复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总是有意无意的回避,但在2005年,这场官司充斥了媒体的大小版面,想要随风而去断然没有可能。 李开复在Google开局是那么的不圆满,这种不圆满甚至延续到他到中国履新后两年时间里,但幸运的是,李开复的每次充满争议,总是不圆满的开局迎来的总是圆满的结局。进入2009年,谷歌中国不论是市场份额还是朝野的影响力,都达到了历史的最好成绩,李开复也因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在中国获得成功的海外互联网的中国区负责人而被人铭记和追逐。 反之,李开复每次看上去圆满的开局的结局总是那么不圆满。 比如苹果,再比如SGI。李开复都是志得满满的进入,但其结果却不那么圆满。 人们好奇的是,如果有一天(这一天还真的到来了),他结束他在谷歌中国的任期,他的下一个开局将从哪里开始,他将怎么样让自己的人生更圆满呢。 有可能是一家海外的互联网巨头,诸如雅虎。如果李开复能再帮助一家跨国的互联网公司在中国获取认可,站稳脚跟,其个人职业生涯是相当圆满的。只是这个选择的一开始是不圆满的,只说一点,之前从微软到 Google的跳槽带来的道德质疑会再度沸扬。 有可能是一所私立大学的校长,这是一个超级圆满的结局,李开复在过去十多年来,在中国人心目中已经建立起李开复老师的美名,而且以李开复在中美高科技领域和教育行业所积累的人脉和影响力,募捐足够多的钱也不是一件不能完成的任务,至于政府关系,这个应该是李开复的强项,只要能与政府有好的互动,中国私立大学的市场空间是显而易见的。不过,真要实施起来,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其失败的概率远大于成功的可能,李开复愿意拿一世英名去赌吗? 有可能是创办或者加入一家有声望的海外VC,海外资本一直窥视着中国和中国的创业者们,但他们不知道怎么样在中国播种乃至开花结果,不论是李开复在Google中国还是微软中国的经历还是他技术背景以及他在中美文化对接上的优势,以及他在诸多青年创业者的声望,都决定他干这个事情是可行的。 不论如何,李开复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生活的过程就是圆梦的过程,只要我们付出努力、激情和热爱,我们一定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圆满,梦想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人生总能更圆满。 (本文系我一本新书的开篇,半年前蓝狮子吴晓波在杭州请我吃水煮鱼的时候,我贸然断定,李开复年内离开Google是时间问题,一语中的。关于李开复在Google中国的故事,可以参阅我的新书 《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 )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30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 李开复撰文作别谷歌:离职是追随内心的选择
liuysd 2009-9-4 15:49
李开复撰文作别谷歌:离职是追随内心的选择 2009年09月04日 13: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it/it-itxw/news/2009/09-04/1850635.shtml   中新网9月4日电 谷歌中国已经宣布,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正式辞职,将于9月中旬离开谷歌独立创业。李开复也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了《再见,谷歌》一文,以作为从谷歌离职的个人正式声明。   李开复在文章中称,尽管加州的山景城再次向我伸出了橄榄枝,希望我再续约四年,但是我却在此刻做出了发自内心的选择,我希望帮助年轻人圆梦的同时也圆自己的创业梦想。   他在文章里提到,这个周末,他终于能够从业务发展、战略策划、离职宣布、工作交接中松一口气。这个周末,他会把思路理顺,并于下周会和大家分享的他的从心选择计划。   在文章最后,李开复引述了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名言:   最重要的,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它事物都是次要的。    李开复《再见,谷歌!》全文:   时光荏苒,时光匆匆走过了一个四年,回望过去四年我在谷歌的职业生涯,所有的快乐、成就以及曾经面对的困难与挫折,所有的这一切如同一部电影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闪过。在这离别之际,我不禁百感交集。在这四年时光里,谷歌中国从一个很小的雏形一直慢慢发展壮大,一直到今天,它成为了一家平稳,成熟,走上轨道的公司。   在整整四年的时光里,我努力地把Google平等、创新、快乐、无畏的精神带到中国。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是我们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与价值观,保持着超强的耐心精耕细作。   我们压抑着做更酷、更炫的产品的欲望,努力耕耘最佳中文搜索。今天,谷歌中国的搜索质量已堪称最精确、最完整、最即时。优化中文搜索后,我们又开启了数十个产品,让谷歌中国的版图渐渐清晰。其中谷歌地图、谷歌手机地图、谷歌手机搜索、谷歌翻译都已经达到中国第一。另外,音乐搜索的推出,可以让网民首次享受到正版免费的音乐,创立了全球音乐下载的崭新模式。   特别令我难忘的是我们热爱中国的员工面临雪灾、地震、风灾做出的及时产品和贡献,证实了谷歌中国人爱谷歌也爱中国,证实了谷歌中国人既能创新又有爱心。   当我随意走进咖啡馆,看到年轻人在用谷歌的整合搜索查询信息,用地图查看实时交通流量,在iGoogle上挑选自己喜欢的皮肤(计算机界面),或者在用谷歌音乐听正版歌曲时,我都会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   谷歌是一个伟大又可爱的公司,我非常感谢有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从无到有地打造谷歌中国。在谷歌,我学到太多太多,无论是互联网技术、创新模式、价值观。   对于谷歌,我现在已经没有遗憾,但我的人生还有一个缺憾没有实现,我想去弥补它。在过去的20年,我有幸在乔布斯、盖茨、施密特等身边学习成长,我有幸在PC时代历经苹果微软,我有幸在互联网时代历经谷歌,我有幸看到三个世界一流的公司的成长成功,我有幸在美国硅谷和中国的中关村崛起时,在这两个地方做过最有创意的工作。我拥有更多的是在科技领域的知识,更了解是企业成功的秘笈。这些职业经验才是我最有价值的资产,我非常希望能够把这些资产传授给中国青年。   我的下一步就是和中国青年人一起打造新奇的技术奇迹,我想用自己的主动性做一个掌控全局的工作。我已经到了这个人生阶段,再不去做,我真的很怕来不及了。   所以,尽管加州的山景城再次向我伸出了橄榄枝,希望我再续约四年,但是我却在此刻做出了发自内心的选择,我希望帮助年轻人圆梦的同时也圆自己的创业梦想。   这个周末,我终于能够从业务发展、战略策划、离职宣布、工作交接中松一口气。这个周末,我会把我的思路理顺。下周,我会和大家分享的我的从心选择计划。   每当我想到我将迈出的一步,我就会想起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名言:   最重要的,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它事物都是次要的。 按 : 追随内心的选择! 羡慕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45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开复走进“咏乐汇吧”
rbwxy197301 2009-4-18 12:28
  先推荐一个网站:原:开复学生网,现更名为我学网。http://www.5xue.com/   为了帮助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李开复在2004年创办了这个网站。如今,网站已从单纯的交流解惑发展到覆盖自助他助互助实践等各个学习环节,从一人答疑发展到日益增多的成长顾问,从论坛的一支独秀发展在整个网站各模块的百花齐放。通过它,李开复与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进行了交流,也希望您来到这个网站能有所受益。 我学网(原开复学生网)07年10月13日晚6点到10点举行三周年庆暨更名仪式,隆重庆祝网站成立三周年,并正式宣布开复学生网更名为我学网,域名也由 www.kaifulee.com 改为 www.5xue.com 。   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博士4月11日晚做客央视《咏乐汇》栏目。与咏歌在边吃边聊过程中,李开复先生谈及了童年时与姐姐、初中同学、大学同学的恶作剧;大学时眼中的奥巴马;从法学到计算机;语音识别技术与语音识别电梯;一顿吃三斤牛排。后来他还现场给大家秀了魔术。   最后,他回答了场外和现场观众的提问。从这些提问和回答中,也许可以找到一些问题答案。 以下资料转自:李开复做客央视《咏乐汇》实录http://tech.sina.com.cn/i/2009-04-13/18002998115.shtml 1李先生: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如何来选择呢? 李开复:毕业之后第一份工作。我觉得要多方面来考量了。一个当然就是说,它的条件待遇如何,第二个是是否你有兴趣。第三个是你是不是有天赋和自信能把它做好。第四个最重要的是,你能否学习。我觉得第四个最重要的理由是这样的,因为大学它不能把所有你就业的知识都交给你,那么95%以上,你未来需要的知识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学习的。 2小张:我想问一下李老师,现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您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什么建议?能给我们指指方向吗? 李开复:我想第一个建议就是说,要接受现实,今年的就业机会确实比去年会差很多。我们要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更好的自觉,不要期望太高。第二个就是,金融危机都是循环性的,它一定会过去的,而当它过去的时候,就是机会的来临了。 3观众:首先我想问一下开复老师,就是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上,对谷歌公司影响大不大,在金融危机当中谷歌公司是怎样应对的。 李开复:谷歌比较幸运的就是,互联网业相对被金融危机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对谷歌中国,我们在中国的业绩成长还是非常快的,但是未来我觉得这个金融危机呢,我想对任何的公司,互联网公司,搜索公司都会有影响。我们希望就是在这段时间,我们能做的措施就是节省开销,不要花不必花的钱,然公司有足够的储蓄,足够的现金能够度过这段时间。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好的。 4观众:我现在才18岁,现在是中国传媒大学大一计算机系的学生,我希望李开复老师能够给我一些指点,让我在大学四年历,能够有一些针对性的发展,或者做一些自己的努力。 李开复:对于计算机系的学生,我认为今天在国内的教育,有几个方面特别需要重视的。一个就是说,不能只学理念,不去动手实践。刚才我谈了一些恶作剧,虽然是好笑的,但是其实都是实践的机会,让你能够经过有趣的事情,引发你更深层的对编程的这种理解和爱好。我会建议每一个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最好都要有十万行编源代码这样的经验,达不到十万行,至少要有四五万行,我觉得这样去任何一流公司面试,都会比较有底。另外我会建议你暑假的时候,千万不要回家闲着,找最好的打工的机会,到一个尤其是能够磨炼你专业的编程的工作。 5观众:李老师,您好,我想问您的问题是。当您在面试一个年轻人的时候,您除了对他的专业知识有所要求之外,您还对这个年轻人其他方面有什么期待? 李开复:会有几个方面的期待。第一个最重要的就是人品。人品往往从小地方,从一个人的举止,他的说话是否有礼貌,他的穿着是否整洁。第二我在谷歌特别重视,除了人品之外,是创新的能力。这些方面我们会出一些问题,看你是否能够有新的思考方式,来解决一些问题。 6现场面试 李开复:刚才我最后一个魔术,你觉得是怎么变的。 观众:说实话,我觉得李老师兜里面还应该有一副牌。 李开复:兜里面还有一整幅牌。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观众:因为我也是刚才听到别人说了一下,谈论了一下。当那个人看完那个牌之后您又换了一副牌,那副牌所有的牌都是没有他那个牌。是换了,是不一样的牌。 主持人李咏:经过这样的一番对答,您的提问和他的回答,您怎么考量这么一个年轻的学生。 李开复:我觉得他思考问题还是想得比较清楚,就是少至少把一半的这种可能性推测出来。那么魔术本身,既然是魔术,就是不容易猜出整个答案的,所以我也不期望,他能整个答出来。所以我觉得思考能力还是不错的,当然你刚才说你听了周围德人说,兜里还有一副牌,那我就不知道你是不是自己想的了。 主持人李咏:顺便也说明,他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他是听周遭人讲的。 观众:不一定。 主持人李咏:其实我跟你讲及,小伙子,你要回答这个问题的话,非常简单。因为明明你要知道,这个问题你一下没法回答清楚,你干吗非要这么去狡辩呢?你说李开复老师,您的魔术都神奇。我们都知道,魔术是一个障眼法,您变得非常非常的好。哈哈,完了。如果我要这样回答,李开复先生,定怎么办呢? 李开复:绝对扣分的地 主持人李咏:为什么扣分? 李开复:没有证实思考的能力,只有奉承别人的能力。 主持人李咏:拍马屁,他拍到点上,他也不得了啊。 李开复:在有些公司重视拍马屁的,可能就应该像你这么回答,谷歌是不重视这方面的。 李开复:刚才我最后一个魔术,你觉得是怎么变的。 观众:说实话,我觉得李老师兜里面还应该有一副牌。 李开复:兜里面还有一整幅牌。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观众:因为我也是刚才听到别人说了一下,谈论了一下。当那个人看完那个牌之后您又换了一副牌,那副牌所有的牌都是没有他那个牌。是换了,是不一样的牌。 主持人李咏:经过这样的一番对答,您的提问和他的回答,您怎么考量这么一个年轻的学生。 李开复:我觉得他思考问题还是想得比较清楚,就是少至少把一半的这种可能性推测出来。那么魔术本身,既然是魔术,就是不容易猜出整个答案的,所以我也不期望,他能整个答出来。所以我觉得思考能力还是不错的,当然你刚才说你听了周围德人说,兜里还有一副牌,那我就不知道你是不是自己想的了。 主持人李咏:顺便也说明,他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他是听周遭人讲的。 观众:不一定。 主持人李咏:其实我跟你讲及,小伙子,你要回答这个问题的话,非常简单。因为明明你要知道,这个问题你一下没法回答清楚,你干吗非要这么去狡辩呢?你说李开复老师,您的魔术都神奇。我们都知道,魔术是一个障眼法,您变得非常非常的好。哈哈,完了。如果我要这样回答,李开复先生,定怎么办呢? 李开复:绝对扣分的地 主持人李咏:为什么扣分? 李开复:没有证实思考的能力,只有奉承别人的能力。 主持人李咏:拍马屁,他拍到点上,他也不得了啊。 李开复:在有些公司重视拍马屁的,可能就应该像你这么回答,谷歌是不重视这方面的。 附:李开复简历(http://tieba.baidu.com/f?kz=560342210)   出生年月:1961年   籍贯:中国   毕业院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   就职单位:Google   职位: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经历:   1961年生于中国台湾。   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   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   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2000年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原为卡耐基梅隆大学副教授,曾获《商业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称号。   李开复,于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李开复博士曾任微软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务部,致力于开发使用户界面变得更加简便自然的技术和服务。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加盟Google,担任中国区总裁一职。      经历:   李开复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并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   李开复博士于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2005年7月20日,原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将负责Google中国研发中心的运营,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   成就:   在位于匹茨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任助教期间,他以精深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享誉全球。就在这里,他开创性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商业周刊授予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确立了他在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泰斗地位。   他所开发出的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黑白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   在苹果公司工作的六年间,他主管多媒体技术研发,计算机迷们所熟悉的QuickTime系列音频产品就是他们的一项研究成果;他还担任过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   在加盟Google之前,李开复博士任微软公司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负责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使得人机界面更加简便和自然。该部门负责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的使命就是要让所有这些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微软的客户。
个人分类: 生活随想|4105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八封信
吴信 2009-4-12 08:41
看到 李开复 博士的信,每一封都很经典!大家可以搜索来看看。 这里也 谢谢开复 老师,向您学习了。 李开复:看到这么多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突然产生一种冲动。 引言 我觉得,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的准则或方法,而是在复杂情况下权衡各种影响因素,并以最为智慧的方式作出正确抉择的能力。我把这种能力称为 选择的智慧 ,它的思想核心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承了 2000 多年的 中庸 之道。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 德鲁克曾说, 21 世纪是一个选择的世纪,因为未来的历史学家如果回顾今天,他们会记得的今天最大的改革并不是技术方面或网络方面的革新,而是 人类将拥有选择的权利。他说这句话是因为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人人都能获取信息、学习知识、靠脑力上进,人人都有机会,那么人的成功就更要看各人积极地争取和智慧地选择。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 从诚信谈起   内容提要:我在苹果公司工作时,曾有一位刚被我提拔的经理,由于受到下属的批评,非常沮丧地要我再找一个人来接替他。我问他: 你认为你的长处是什么? 他说, 我自信自己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 我告诉他: 当初我提拔你做经理,就是因为你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管理经验和沟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学习的,但一颗正直的心是无价的。 我支持他继续干下去,并在管理和沟通技巧方面给予他很多指点和帮助。最终,他不负众望,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人才。现在,他已经是一个颇为成功的公司的首席技术官。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 从优秀到卓越   内容提要:这 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 是为那些希望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学习事业成功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领导艺术的人所写的。第一部分重申了《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中讨论过的有关个人素质的话题;第二部分阐释了领导能力中最重要的情商;第三部分给出了卓越的领导所必须具备的、有别于普通人的基本特质。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 成功、自信、快乐   内容提要:我这一封信是写给那些渴望成功但又觉得成功遥不可及,渴望自信却又总是自怨自艾,渴望快乐但又不知快乐为何物的学生看的。希望这封信能够带给读者一个关于成功的崭新定义,鼓励读者认识和肯定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人。也希望这封信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成功、自信、快乐是一个良性循环:从成功里可以得到自信和快乐,从自信里可以得到快乐和成功,从快乐里可以得到成功和自信。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 : 大学四年应这样过   内容提要: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 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 你有选择的权利   摘要 : 有一位中国留学生看完了我《写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后,感触很深,他写了一封信给我 . 当我为这位中国留学生终于理解他 有选择的权利 感到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不禁想到,还有更多的年轻人依然在被动的道路上迷茫地生活着。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 选择的智慧   内容提要:我能帮你做的不是选择,因为你自身的问题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未来也只有自己最在意。我能做的只是传授给你选择的智慧,帮你聆听自己心底里最真实的声音,帮助你做出智慧的选择。   我提出选择成功的智慧共有 8 种:用中庸拒绝极端;用理智分析情景;用务实发挥影响;用冷静掌控抉择;用自觉端正态度;用学习积累经验;用勇气放弃包袱;用真心追随智慧。 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 21 世纪最需要的 7 种人才   人才的标准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东方的战国时代和西方的骑士时代里,最受器重的是力敌万夫的勇士和巧舌善辩的谋臣;在中国的科举时代里,靠着 死记硬背 和 八股文章 而金榜题名的书生最容易出人头地;在西方工业革命风起云涌的日子里,善于用机器的力量改变 ? 世界的发明家以及那些精通专业、埋头苦干的工程师成了所有人才中的佼佼者;即便是在刚刚过去的 20 世纪中,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还停留在专注、勤奋、诚实、服从等个体层面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八封信:致学生的父母   内容提要:我的理念就是:如何培养一个理智讲理、成功学习、自主独立、自信积极、快乐感性的孩子;然后和他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中国的家长:最重要的不是你认可多少我这些理念,而是希望你知道你的孩子心中有话。如果这封信能够促使一些家长问问你们的孩子心里的话,彼此沟通理解,甚至成为 朋友 ,那么我写这封信的目的就达到了。    李开复博士, 1961 年 12 月 3 日 生于中国台北, 11 岁时游学美国。拥有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李开复于 1998 年 7 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 11 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 ( 现微软亚洲研究院 ) 李开复博士曾任微软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务部,致力于开发使用户界面变得更加简便自然的技术和服务。 1998 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 2005 年 7 月加盟 Google ,担任中国区总裁一职。
个人分类: 社会百态|7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5: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