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比尔盖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关于洛克菲勒慈善资助
热度 2 zls111 2011-12-31 17:49
刚才看了饶老师的文章 美国首富的财产:有价之物和无价之宝 ,蛮激动的,再激动说两句,美国的强盛与这些人是脱不了干系的,正是有这一群杰出的人士,才成就了美国,是 有人以人为本,很多人去做以人为本的事情 。这里我想说下鲍林,前段时间刚好看了点他的传记,其中提到洛克菲勒集团对他的资助。 洛克菲勒有个委员会,这些人决定捐助给谁。当然这些人"不懂"科学,就得找一个懂科学的人,作为他们的代理人,这个代理人负责找捐助对象,和委员会沟通。 鲍林传记里提到对鲍林的资助主要以一个人为主的,这个人就是洛克菲勒的代理人。从传记里看到这个人科学水平不错,他坚持的认为生物与化学的结合会出大成果,并且生物是越来越有前途的。当时支持鲍林就是看中鲍林做化学结构,与生物相关。资助鲍林后,而鲍林并没有在生物方面开展工作,而他就在后面催促,要他要做生物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鲍林只要写一些材料给他,他就能说服委员会进行资助。 具体的案例可以参考 蒋继平 老师的文章“ 如何获得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 ” 象这样的科学代理人越来越多,并且是专职的。前段时间看到Nature review genetic编委会好几个人是做了博士后,而专门来杂志委员会当编辑。这些人在科学的认识有相当深厚的功底。 饶老师提到的盖茨做慈善,我觉得十有八九会成功,并且又是一种另外的成功,带动慈善的发展。我对盖茨做慈善的印象是在科学网做了好几次的“ 盖茨基金会在中国” 活动。这个活动透露一种完全的民主,对民众一种完全的开放和信任。我觉得他的意义还是蛮大的,不单单是慈善,鼓励每个人的积极性,只要你有想法,写两页纸描述下你的想法,提交上去就ok了,一旦被相中,就是10万美元,做得好的话,后续还有大量的支持。但这个活动有个工作量的是,怎么从那么多申请中,判断那些是好的点子。真正想做事情的人,这个还是容易解决。从这点就看出国内各种体制的问题,根本不是以人为本为导向,是各种体制和利益的权衡。 从一个小的方面,对科研的资助,我觉得 盖茨做慈善是比洛克菲勒有跨越的。我觉得,当下,我们对慈善的认识还不足够,更何况怎么做慈善,当然这个有环境等各种因素,但是并不阻碍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以及更高层次的发展.
3859 次阅读|2 个评论
杭州尤思达获得比尔盖茨GCG大挑战项目重点支持
jinwsapa 2011-12-16 18:39
16日下午最新消息: 杭州尤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这次比尔盖茨基金会与加拿大政府联合资助的大挑战GCG评选中, 获得二项奖.是这轮3100万美元资助总额支持所有项目的最大赢家. 祝贺尤思达, 祝贺尤总和胡总! 创新创业不容易, 坚持就是胜利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Free Nucleic Acid Extraction System and an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Platform Primary Investigator: QiminYou , Ustar Biotechnologies (Hangzhou) Ltd. , China - CN Challenge: Develop Technologies that Allow Assessment of Multiple Conditions and Pathogens at Point-of-Care Grant funded by Grand Challenges Canada : Quimin You of Ustar Biotechnologies (Hangzhou) Ltd. in China will develop affordable, rapid, and simple nucleic acid extraction devices and an affordable, rapid and simple isothermal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assay that can be performed at the village level by minimally trained personnel. 2011年12月16日,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收到国际知名非盈利组织-比尔和美琳达盖茨基金会和加拿大有关机构合作的“大挑战”(Grand Challenge Canada, GCC)资助项目的通知,获得无仪器样本处理方法和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二项创新诊断技术的研发资助。“大挑战”项目是加拿大McLaughlin-Rotman全球卫生中心和比尔盖茨基金会合作的新尝试,目的是选择和整合全球创新理念,用以解决全球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的各种挑战,推动医疗卫生系统的改革。实施方案是通过资助世界领先的科学家,研究机构和高科技公司,对可能解决全球医疗卫生重大挑战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开发和商业化,使其能够为全世界人民大众服务,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的贫穷人群服务。 详见: 加拿大《大挑战》项目链接 http://www.grandchallenges.ca/pointofcare_grantees_en/qiminyou_en/ 比尔和美琳达盖茨基金会链接 http://www.gatesfoundation.org/press-releases/Pages/gce-point-of-care-diagnostics-111115.aspx 此次荣获资助的项目共11个,是由全球二百五十多个提出申请的项目中经过专家严格评审和激烈的角逐而胜出的。 其中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唯一获得资助的生物技术公司,也是全球唯一获得二个项目资助的公司。盖茨基金会和加拿大政府已于2011年12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全球公布该项目及入选机构的情况。 无仪器样本处理方法是指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申请并已获授权的专利技术:“过滤式微量核酸临床样品快速处理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纯化提取病原体微生物DNA/RNA的方法,使用核酸亲和膜从临床样品如痰液、血清或咽喉拭子中提取DNA/RNA。这个过程除优思达提供的微量核酸提取装置外,不需要其他任何仪器设备。GCC选择这种看似简单的技术其实包含着深刻的意义。众所周知,PCR以及荧光PCR技术作为分子水平的检测技术,已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公认并已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而制约这种技术更大范围使用的瓶颈就在于样本的前处理方法。如果把视野进一步拓展,以世界卫生组织启动了的一个专门项目“ASSURED”的标准来衡量,则优思达这项看似简单的技术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ASSURED”是英文单词Affordable便宜、Sensitive灵敏、Specific特异、User-friendly易使用、Rapid/Robust快速/稳定、Equipment-free无仪器和Deliverable易储运的第一个字母组成,其最终产品的目标是一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适用于现场的简便、快速的诊断试剂。 交叉引物核酸恒温扩增技术(CPA)的入选则可说是当之无愧。核酸扩增技术是现代生物和医药产业的核心基础。交叉引物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种核酸扩增技术之一,并具有独特的优势。该技术也是我国唯一原创发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扩增技术。CPA作为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之一,可在一个不变的温度条件下完成DNA的扩增,其最大的优点在于高效和不需要复杂的仪器,一个水浴锅或金属恒温器即可。事实上在CPA技术入选GCC项目之前,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基于CPA技术开发的产品肺结核核酸快速诊断试剂已获得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资助(与国内其它单位合作),其方法学《恒温扩增肺结核核酸诊断》已入选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推荐名录,见世界卫生组织网 http://www.who.int/medical_devices/gfmd/en/index2.html 。 作为中国唯一获得GCC项目资助的生物技术公司,也作为全球唯一获得GCC二个项目资助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杭州优思达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担负起全球范围内生物技术革命和创新的使命,是公司以尤其敏,胡林博士为核心的研发团队长期潜心探索,厚积薄发的结果。 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海归科学家尤其敏,胡林博士于2005年1月在杭州成立的。成立之初,公司发展的宗旨就是致力于开发简单、快速、低价、无仪器的基因诊断产品,填补基层医疗单位缺乏先进技术产品的空白。把高技术转变为简单、易用的产品,就像把复杂、昂贵的光学照相机转变为人人能用,并用得起的“傻瓜机”,这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经过7年来的努力,公司克服了一系列的困难,通过自主创新,目前已建立了样品处理、恒温扩增、无仪器核酸快速检测,防实验室扩增物交叉污染和试剂玻璃化(使分子诊断试剂不再需要冷冻运输)等五个技术平台,并开发了肺结核、肺结核杆菌耐药基因、性病,肝炎和SNP核酸快速诊断系列产品。在开发过程中,优思达已申请了13项国家和国际发明专利,已有5项获得授权。其余的已经通过国家专利局初审并已公开发表。多项世界专利和美国专利的申请也已受理并已公开发表。这些发明专利涉及DNA无仪器恒温扩增、无仪器检测,并解决了实验室交叉污染而造成假阳性这一世界性难题。 随着优思达研发的进展,国际专利的公开,科技论文在国际杂志的发表,以及与多家国内、国际组织、公司的合作,其独特且国际领先的技术产品已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并获得支持。除上述GCC项目外,优思达还得到二项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国家中小企业创业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以及杭州滨江区5050计划的资助。 优思达已与国家及多个省级疾控中心、出入境检疫局、林业局和多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国际上,优思达除与世界卫生组织和盖茨基金会合作外,还与PATH、GE Global Healthcare, Qiangen, Quidel, Biohelix, Metaara等机构和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国际著名医疗组织PATH对优思达的性病衣原体(Chlamydia )恒温扩增核酸快速检测试剂作了评估,效果良好。与PATH在肺结核、性病诊断等方面的合作已启动。最近,优思达董事长兼总经理尤其敏应邀出席由比尔盖茨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家疾控中心以及PATH召开的研讨会,讨论在全世界消灭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重大项目。尤其敏全面介绍了优思达独创的分子诊断技术。会议建议以优思达技术平台为核心,由优思达研发、生产脊髓灰质炎病毒检测产品,用于该项目的全球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诊断和监测。 作为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主要技术核心人,尤其敏博士自2003年归国并最终决定在国内创业的理念就是将在国外掌握的先进的基因诊断技术带回国内,开发简单、快速和廉价的传染病和遗传病核酸诊断产品。尤其敏博士将WHO的产品标准,最先进的生物技术以及自己的理念结合在一起,带着自己的团队七年内一步一步地探索,一步一步克服着每个技术瓶颈,在完善自己的技术环节的同时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各种资源,将原先准备在医疗领域发展的技术平台扩展到了出入境检验检疫,林业,畜牧业,军事等相关行业内。 相信有GCC组织的支持,有国际国内专家的帮助,加上项目经费的落实到位,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不但能够完成GCC相关项目的研发和生产,而且能在全球范围内为国际医疗卫生事业作出进一步贡献。 关于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着重于分子诊断学产品研发的高科技生物技术公司,由美国回国的科技人员创办。公司拥有多种专利技术平台,并在此技术基础上开发了多种新型分子诊断产品。优思达的使命是作为沟通先进生物技术和人民大众间的桥梁,重点是开发可以适用于资源匮乏地区和基层医院的先进核酸诊断产品。经6年的专注研发,优思达世界性独创的配套技术平台包括: 1.无仪器微量核酸提取技术(优思达发明专利) 2.自主创新的交叉引物恒温核酸扩增技术(优思达发明专利) 3.核酸扩增产物纸条检测技术(优思达发明专利) 4.防实验室扩增物交叉污染装置(优思达发明专利) 5.核酸扩增酶试剂的玻璃化(全套试剂可在常温下运输和保存) 这些平台有助于开发快速,简便,低价的临床分子诊断产品。这些产品特别适合于突发性公卫事件病原体的现场检测。 优思达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已分别获得“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 11.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结核快速诊断和结核耐多药突变快速检测2项)、2008国家创新基金和浙江省重点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的资金支持,并承担多种传染病核酸快速诊断试剂产业化课题。优思达技术和产品已开始在国际上引起关注。 公司官网: http://www.bioustar.com/
90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放还是封闭?
热度 2 zhangxp 2011-12-8 00:53
  在2000年前的信息产业,以WINTEL为代表的开放系统,毫无悬念地战胜了苹果的封闭系统,那时候可能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没想到苹果竟然凭着一个ipod咸鱼翻生,接下来都是一个又一个红得发紫的项目:itunes,iphone,ipad,这真是奇迹!现在我们知道了,封闭的系统也有它的好处:简洁、流畅、干净,作为消费电子产品,这些很重要。开放的系统不容易做到这些,因为不受控。   接下来很有悬念的一场战争,又在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之间进行:安卓和iphone,这简直就和当年的情况一模一样。 我个人更倾向于比尔盖茨的说法:“苹果的封闭系统之所以也成功了,那是因为有乔布斯在掌舵。”,比尔盖茨现在还是认为开放系统是正道,苹果如果不是因为有乔布斯,早死翘翘了。但乔布斯不同意这一点,可能他知道他快死了,他不能让这种观念潜入人心。   现如今老乔不在了,我更看好安卓,虽然暂时苹果的东西从总体上来说感觉更好一些。   关于开放和封闭,这个问题太有得扯了,涉及到非常根本的“哲学”问题,以唯信息论的角度,也难以判断孰优孰劣,或许,什么事情对不对,并不一定在于这个事情本身,而更多的在于是谁来做这件事。   还是等着看实战吧。      
个人分类: 读书频道|116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今天的人和明天的人
lindentian 2011-11-30 13:26
今天的人和明天的人 校调进一位年轻教师,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讲: 考10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成为科学家; 考8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可能和你是同事; 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捐钱给学校的; 考试作弊的学生你也要对他好,他将来会当官的; 中途退学的学生你也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成为比尔盖茨或乔布斯; 爱打架的学生你要对他好,将来他会成为警察官; 早恋的学生你要对他好,将来他会成为文学家; 爱撒谎的学生你要对他好,将来他会成为名记者; 胡搅蛮缠的学生你要对他好,将来他会成为优秀城管; 考试弄虚作假的学生你要对 他好,将来他要进发改委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乔布斯(一)”
wujun 2011-11-14 22:30
这几天把乔布斯的传记看完了!美国人写的,美国人写的东西和中国人写的有两个最大的区别,一是中国人写的传记喜欢总结,美国人喜欢讲故事;二是中国人经常有些失实,美国人写的比较靠谱,毕竟老乔也是美国人。 在谈乔布斯只是想写一写以前的疑问,现在貌似有了些看法了! 首先我以前在想乔布斯和比尔盖茨谁更牛逼一些,毕竟现在的苹果市值比微软高很多,但是比尔盖茨比乔布斯有钱很多也出名很多!其实现在想想,不需要比较,也没必要比较。一个觉得东西比市场重要,认为他在做的不是电脑,不是手机,是艺术品,觉得好的艺术是封闭的,一个特别擅长市场操作,觉得电脑,软件,硬件都是开放式的!所以是对事物两种不同看法且比较极端的两种人最成功的表现! 很多觉得乔布斯的成功在中国很难复制,说中国的土壤中国的环境等等的不适合,其实世界上只有一个乔布斯,不仅仅是中国,包括英国甚至是美国都是难复制的!因为天生的成分比较大!因为他不是一个正常人。具体表现如下: 1.自己被抛弃,是个孤儿,但是在他做的父亲的时候,他也是抛妻弃儿!所以自己作为一个弃儿切实在情感方面有些变态了! 2.出卖朋友,乔布斯的软件上的技术很强但是不是最好,自己的一个朋友就比他技术好,因次他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公司叫他做一个软件的时候,他给他朋友做,最后因为这款软件做的特别成功的时候有很大奖金的时候却瞒着他的朋友!最后他朋友和他对峙的时候他还是否认。 3.两极性特别强,没有将就这个词,一个产品,一个人对于他来说不是垃圾就是棒极了!而且反复无常刚刚说是垃圾几分钟之后就说是棒极了! 4.说不过别人或是自己理屈时就是哭一博得别人的同情。 5.素食主义者,印度禅宗的膜拜者,利欲不强,对东西非常的挑剔,经常使用能让自己出现幻觉的药物,有时喜欢绝食,精神享受比物质享受要重要! 等等等等很多叫人难以置信的性格特点或是对事物的看法,所以他的不正常的,这种先天性的人什么时候都难以培养! 他的成功到底是为什么?如果一句话概括就是:科技和艺术的结合 乔布斯的传记看完之后就会让人觉得思绪很乱!很难想象确实是近乎神一样的人啊!
3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The idea to see 《BBC‘s the virtual revolution》
jinkai719 2011-10-24 21:48
回到原点,应该是网络革命这个纪录片的目的。 网络最初是什么,最早是谁弄的,中间谁推进他,谁改变了它,他被谁限制了,他有什么新的遭遇,都被这个片子一一说来。开篇是什么呢?令人惊讶的是欧美早期的无政府主义热潮,也是自由主义的再次活动。是反智热潮(欧美是现代文化的开启区域,但是也不要忽视在西方文化中的迷信和玄同时与科学存在这个不易被人发现的文化基因。) 自由,(对了,在中国字典中常见,实际上在现实政治中是极少见的事情,但是这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自由是要成本的,例如是美国的最新事件“占领华尔街”)平等,共享,应该是网络最初的本意,就像我的外教教我的那样“think pair share”。所以,我们可以想到被有些人憧憬的要死的比尔盖茨先生是被多少网络原创者骂的。但是,应该知道的事情,就是网络有时候更像是一种现实的表现,“有些是需要付费的,有些则完全是也必须是免费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经济学上的地位这基本上跟毕达哥拉斯定理在世界上所有的建筑是一样的。 看到了新鲜的如网络这样的事物都有如此的原创思想和随之而来的如此的变化导致原本的思想的改变,我也不禁浮想联翩: 回到西方的文化体系,必须找到那些古希腊人及其发扬者文艺复兴的那些开创者(比大师要好听,大师感觉总是怪怪的,就像专家在网络中的含义一样),跟他们谈谈,他们是怎么想出的《几何原本》,怎么想出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标准,他们背后的目的。 其实,看看(莫里斯。克拉因)《古今数学思想》,我们可以理解,这些古希腊人被地球的自然的混乱震惊,和当时社会上的中的迷信所反感,希望通过最简单的事物,最简单的思想来阐述复杂的自然。自然被他们瞎猫碰到死耗子了?其实,这个归于他们的勤奋和善于思考的民族本质,及当时的思想自由:他们在思考用如何理性来表达这个复杂的必须用我们的感性才能感知的世界。而理性的表达的最好的语言,就是几何,而理性的表达是通过逻辑这样的工具来表现。 《原本》有最简单的定义(23条),最少的公理及最少的公设各五条,来推导更多的344条定理及推论,其实这也包括了另一本《圆锥曲线》所有的定理(很多人知道原本,不太清楚曲线这本书,但是我觉得这本书的意义才是近代的科学的巨著,公理(原本)很重要,但是他的衍生(曲线)岂不是更有意义,就是那个螺线就是自然给人类的指数曲线的最好提示,知道了他是指数曲线,最近我一直在寻找寝室的蜗牛,因为我的寝室很潮湿,按照逻辑推理,这是应该有的) 理解了古希腊人的哲学最初点,用基本的自然数(这个确实是自然给人类最好的礼物,基本上按照皮亚诺的思想,利用自然数,我们完全就建立了数学所有的知识体系)来表达我们的世界。最简单东西,最简单的比例(有了比例,我们有了n次方,也就有了轨迹)我们也就不要责怪他们隐藏了近代科学中关键的东西:例如无理数(不可公度比)------函数,近似,运动,连续;无理数是我最近认为最为有意义的一个数学符号,没有这个数字,估计数学也就只是尼玛所谓有教养的人的装饰品。 没写完,有机会在写吧,到了我学习的时间了,不好意思。。。。。。
26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辍学却取得巨大成功的三个人
热度 4 ywang69 2011-10-6 17:03
乔布斯的去世或许是今天最引人注目的新闻,全世界的苹果迷称他为苹果教父。  乔布斯(Steve Jobs ), 比尔盖茨(Bill Gates)和戴尔(Michael Dell)都是IT 界的翘楚,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 大学一年级就辍学创业。 1972年乔布斯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斯阿图斯的Homestead高中,后入读俄勒冈州波特兰的 里德学院 ,六个月后退学。在养父母的车库里创立苹果公司。 1983年,戴尔考入德州大学学习生物学,一学期后休学,创立Dell计算机公司。 1973年,盖茨考进了 哈佛大学 ,一年后辍学创立微软公司。 辍学后,三个天才成功了。 当然也还有另一种可能:继续完成大学学业后三个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个人分类: 道听途说|548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未来之路
dongzg101 2011-10-3 01:02
比尔盖茨《未来之路》(THE ROAD AHEAD ) liland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liland 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 2011-10-2 注册时间 2011-3-9 威望 8 活跃度 8310 ℃ 金币 1084 枚 积分 1134 精华 8 帖子 251 主题 39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 积分 11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66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3天前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打印 .pcb{margin-right:0} 本帖最后由 liland 于 2011-9-30 11:01 编辑   《未来之路》,通俗易懂,然而充满睿智、远见。它之所以能成为1996年度全球最畅销书,除了它引导人们走向“未来之路”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本身所具备的魔力,使得人们趋之若鹜。由于此书中无处不展示着比尔·盖茨的智慧与魔力,又由于此书中所涉及的内容与我们生活休戚相关,所以此书一出版,立即掀起了世界出版史上的一个高潮,并迅速跃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首位。 预言及其实现与否   (1)《未来之路》中写道:用户遗失或遭窃的 照相机 将自动发回信息,告诉用户它现在所处的具体位置,甚至当它已经身处不同的 城市 。    评注:盖茨的这一预言并没有实现。 但现在的手机大多有拍照功能,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用来发信息的手机同时也是照相机, 因此并不能说盖茨完全错误。   (2)《未来之路》中写道:如果您的孩子需要零花钱,您可以从电脑钱包中给他转帐5 美元 。此外,当您驾车驶过机场大门时,电脑钱包将会与机场购票系统连接,检验您是否购买了机票。   评注:如今的信用卡及 Ebay 的PayPal服务最接近 比尔盖茨 的预测,然而迄今为止 电子货币 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   (3)《未来之路》中写道:未来人们在观看电影 《飘》 时,可以用自己的面孔替换片中的嘉宝等知名演员,实实在在体会一下当明星的感觉。   评注:这种电影 卡拉ok 技术至今为止还没有出现。不过您可以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关掉声音,用自己制作的字幕来自娱自乐一下。   (4)《未来之路》中写道:可以亲自进入 地图 之中,方便的找到每一条街道或每一座建筑。   批注:这就是三维版本的MapQuest,但 目前还没有实现。   (5)《未来之路》中写道:未来您将可以选择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而不是被动的等着 电视台 播放。    评注:盖茨的这一预言很早就得以实现 ,Tivo技术出现在1997年。   (6)《未来之路》中写道:如果您计划购买一台 冰箱 ,您将不用再听那些喋喋不休的推销员唠叨,因为电子公告板上有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评价信息。   评注:用户已经可以通过 互联网 找到各种有用的信息,在电子购物方面要感谢 亚马逊 的努力。   (7)《未来之路》中写道:一对邻居在各自家中收看同一部电视剧,然而在中间插播电视广告的时段,两家电视中却出现完全不同的节目。中年夫妻家中的电视广告节目是退休理财服务广告,而年轻夫妇的电视中播放的是假期旅行 广告 。    评注:定制广告业务至今还没有完全实现 ,不过Open和Navic等公司已经开始向广播公司和广告客户推销这一技术。   (8)《未来之路》中写道: 音乐 销售将出现新的模式。那些对光盘和磁带等耗材产品感到头疼的用户将不会再受到磨损的困扰,未来的音乐将存储在一台 服务器 上,供用户通过互联网下载。    评注:这个预言已经变成现实。 如今人们可以自由自在的从网上自由自在地下载自己喜欢的音乐。不过这涉及到版权问题,几年以前百度MP3就曾因为供用户免费下载版权保护的音乐被起诉。现在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也有付费下载的音乐。 以上文字来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184251.htm#7 虽是老书,但仍有意义。 roadahead.part3.rar 3天前 上传 下载次数: 102 下载积分 活跃度 -20 ℃ 429.11 KB, 下载次数: 102 售价: 金币 1 枚 值得一读 roadahead.part1.rar 3天前 上传 下载次数: 107 下载积分 活跃度 -20 ℃ 4.73 MB, 下载次数: 107 值得一读 roadahead.part2.rar 3天前 上传 下载次数: 108 下载积分 活跃度 -20 ℃ 4.73 MB, 下载次数: 108 值得一读
79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真有影响,证据:我刚写完的文章,google立刻给收进去了
热度 14 陈安博士 2011-7-1 16:03
  我刚写完一篇博文,重发就立时三刻质疑说比尔盖茨真的是美国工程院的院士吗?   我为了让他相信,就去搜索一番,结果google一把,主体词“比尔 盖茨 院士 美国工程院”,第一篇文章就是俺刚写完的这篇。   俺似乎立刻成了权威来源,这个科学网真够牛的,被“谷歌”如此青睐,还没2分钟就给收进去了,厉害!
个人分类: 物论|3186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中国——不遵守规则的世界
热度 3 phd9992000 2011-5-8 01:55
在我们对西方世界了解得太多时,却对自身了解得实在太少,乃至于一切的憧憬与蓝图都是建立在一个不能融合的土地上。首先我来讲个故事,这是发生在几年前的“安利退货门事件”,故事发生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上海(本人也是上海人):    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跨过企业进入中国,西方世界与中国才在基本的生活层面真正开始相互接触。在跨国企业大批量迁往中国的过程中,一家名叫“安利(Amway)”的美国保健品跨国公司,也希望在这片它并不熟悉的土地上开展蓝图。    作为一家排名世界500强、并且是前三十名的国际知名企业,安利公司直销制度体系显得非常独特,并且被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另眼相看,形容为“最无懈可击的激励制度”、被哈佛MBA和中国人大MBA列为教材案例,这家公司自然是实力雄厚,对中国市场充满了期待。    然而,正是这家巨型企业,在中国最繁荣的城市上海,领略到的是东方人的不可思议之处:    刚进入中国的安利,一切制度是以它在欧美的设计为标准。按美国安利规定,产品实行“无因全款退货”:不管任何原因,如果顾客在使用后感到不满意,哪怕一瓶沐浴露用得一滴不剩,只要瓶还在,就可以到安利退得全款——注意哦,是退全款!这项制度在美国施行了很久,一直是安利公司的信誉和品牌象征,退货率微乎其微(估计那“微”也是在美国的中国人),安利的产品是优质的。然而在中国,精明的国人很快以“特色”的方式震撼了美国人:很多中国人回家把刚买的安利洗碗液、洗衣液倒出一半,留用,然后再用半空的瓶子、甚至全空的瓶子去要求全额退款。在上海,刚刚开业不久的安利公司,每天清早门口排起了退款的长长队伍,络绎不绝,人潮涌动,一时间,令安利的美国人大吃一惊。    美国人怎么也搞不明白:作为拥有半个世纪经营经验、一整套完整制度体系的安利企业帝国,他们“全额退款制度”在西方实行一直良好,为何到了中国,竟然遭遇如此数量巨大的退货?真的是产品质量不好吗,以致于引起成百上千的中国老百姓要求退货?    但由于承诺在先,安利还是顶着每天的巨大亏损,忠实履行了退货承诺。然而,令人更加惊异的现象发生了:一方面是产品销售量剧增,大大超乎公司的预期;可另一方面,拿着空瓶子前来退货的顾客也越来越多,最后竟然达到每天退款高达100万元,还得倒贴30万元产品——终于让美国安利吃不消了!从这之后,安利公司迅速对中国的制度进行修改:产品用完一半,只能退款一半;全部用完,则不予退款!自此,安利(中国)改变了其公司制度,转变了原先安利(美国)的营销模式,开始逐步领悟“中国特色”。    傻乎乎的美国人被精明的中国老百姓耍懵了,上海市民们在这场“退货风波”中或许暗自冷笑,为自己得到的小便宜而沾沾自喜。很多美国人至今也搞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被哈佛大学引以为豪的最先进的制度体系、被誉为“完美无懈可击的一整套激励制度”,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壤上,竟遭遇滑铁卢般的惨败?    中国人,真是太奇怪了,这完全是一个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世界。    在已故的美国作家阿伦特、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的笔下,现实社会中有一群这样的人:群氓。他们并没有犯什么伤天害理的罪行,为的只是图自己的小便宜、或是盲目从众,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导致了整个社会群体的混乱、更大的丑恶,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害(信用损害、道德损害、物质损害——如果我们倒退回 30年前,是不是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情景?),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却无法从他们当中找到,因为他们每个人并不是大奸大恶。阿伦特因此也称之为“平庸的邪恶”。    事实上,这种“平庸的邪恶”现象普遍发生在我们中国民众身上,大大小小的事件,层出不穷,就在你我周围,也就是你我每个人心照不宣的小伎俩。尤其,发生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最具有现代公民素质的城市——上海,这样一件当年轰动的“退货门事件”,无疑是给国人自己打了一记重重响亮的耳光!    透过这个经济层面的现象,我们发现的是一个令人尴尬的中国现象:即使是西方最优的制度和文化(被哈佛与世界首富认可),到了中国,就陷入泥潭,不仅不能有效实行,反而被国人给“特色化”、同化了。    记不太清楚是谁(可能是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任何制度的设计、哪怕是世界顶尖学府和精英设置的体系,都经不起中国人的糟蹋,因为中国人是最精于钻空子的,无孔不入,即使是堪称完美的制度也仍然防不胜防,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专制手段。    这段话大概是这个意思,一直在我脑海中印象深刻。当然,这样的话会令今天我们所有有良知、有现代公民素质的中国人感到愤怒,会刺激我们大多数网上的愤怒青年们。我们的社会在发展,我们已经是全球不可忽视的力量,能够左右世界经济格局,我们应该有条件拥有最完善的制度、应该达到美国那样的社会憧憬。怎么可以说,我们没有资格具备现代公民的素质呢?    然而事实或许恰恰正是这样:我们确实仍然是一群群氓!并且,这种群氓心理在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无孔不在。    我有几位大学同学,在政府部门的县、镇一级做公务员,多年的好友,只要有时间,平常电话、网络常常联系,都能与他们交流一些东西。有一位同学就说,现在基层的问题多如牛毛,事情不大,却整天像苍蝇一样嗡嗡地难以处置,上也不得,下也不得,上不敢得罪,下也不敢得罪,而当地老百姓的一些作为更让他哭笑不得,理想被现实的无奈取代。    他说的有一个事件很值得让我深思:一个外地货车,运的是某种食用油(大概是吧,我是听说的),行至到该乡村的崎岖道路时,因为路面不平,翻了车,货袋破了,黄油流了出来。司机急的是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该地的村民们出现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越来越多,司机心想:这下有救了,有人帮忙来了!谁知这些村民们个个拿着袋子,并不是来救援,竟然是冲上前装油,一袋、两袋…… 装得满满,喜滋滋地拎回家去!司机惊得目瞪口呆,却又无可奈何,拦不住,而村民们更加有恃无恐,甚至去扯那些本没有破的货运袋子,把完好的口袋全撕破了,汩汩的油流出来,不长时间,一整车的货就分到了这些村民手中,他们一个个喜形于色,仿佛白白捡了天大的便宜,却把那司机气煞得是怒火朝天,却无计可施。    货运车不是一辆,后面跟着来的司机们全都怒了,联合起来找当地政府,要求赔偿,惩罚那些“刁民”。政府倒是挺重视,派人前来处理,可村民们不答应,死活不肯把黄油还给司机,双方发生冲突,有人员损伤。闹到后来,村民们不肯善罢甘休,大骂政府是吃里扒外的东西,向着外地人,要求政府必须对村民们赔偿精神、损伤。于是乎,这件令人无奈而两边不是人的事件,最终还是让当地政府做出让步,对两方都进行安慰,自己掏腰包补偿双方,才得以消停。    该同学是当事人之一。他在大学时,也曾是愤世嫉俗的青年,侃侃而谈天下大事,动辄自言“以后我要是当政了就如何如何”之类话语,如今在基层干了两年,当年的意气风发早已不见,有的只是无奈的苦笑,说:罢了罢了,在中国,就是这样……想必再多过几年,这样的事再见得更多,也就心态麻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它风雨欲来,我已岿然不动了。    农民们辛苦,但并不一定善良;农民们不容易,但他们同样愚昧无知。对于当代的知识分子来说,我们似乎天然地把农民这个群体当作值得同情的对象,但我们恰恰没能够真正深入他们的生活,了解到他们思维的本质。这些“群氓”们在自己田间地头、自己狭小地盘上,同样为了争夺利益而相互内斗:为占小便宜而损人利己的群体思维模式、农村里为争灌水溉田而相互拆台、为争山林而两村人大打出手、为了点蝇头小利不惜偷盗电线放火烧山、还有最为频繁的地方利益两伙村民相互间、动辄就是扛锄头群殴不怕事小、或是张家长、李家短然后恩怨相互往死里整……总之,鲁迅的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中国地域差距之大,现象可谓千差万别。上海的市民们疯狂退货的举动、与田村老农们疯狂抢货的举动,在我看来,却并无二致,恰恰是映照了我们这个时代——或者说是千百年来一直未变的国人群体心理。我的眼前浮现出的是这样的群氓——无论是在高楼大厦的繁华城市、还是在穷乡僻壤的山间田边,他们都为着自己心里的小算盘、小利益做精确的打算,想着的是那点便宜,如何才能最快、最有效地到达自己手里?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个中国特色的现象:领取退休金。    中国老一代人们的退休,通常是从自己单位、机关里领取退休金,而由于老人们的行动不便,这种按时领取退休金的行为通常由子女们代领。而在中国,许多老人去世之后,子女们不主动通知原单位、并且继续以老人的名义领取养老金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新闻报道曾有老人去世十年后,其子女依旧在以老人的名义去领养老金。事实上,这种“群体贪小便宜”的现象在中国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全国大大小小成百上千城市、乡镇,不知有多少老人的子女们在钻这样漏洞。乃至于传出某市镇的单位,大呼退休金不够发,不得已要求退休老人必须拿当天报纸亲自拍照片,证实本人还活着,才能领取养老金——当然,这引起老人们的子女群体的抗议,认为是对人格的歧视。而在领取退休金的背后,却通常是人们潜意识里的心态:反正是国家的钱,既然没阻止我领,也没发现,我为什么不领?我这不算贪污犯罪吧?    中国有成千上万个城市、乡镇和单位机关,这种公然在老人死后、继续以老人名义领取退休金的中国特色方式,数目之多,倘若真的一五一十严查起来,恐怕严重得惊人。这其中,数量上占多数是平头百姓的退休职工,他们的子女为贪图老人的几百元退休金,年年月月如此,尽管他们个体认为区区几百元并不算违法,但这种“群体犯罪”的可怖性恰恰展现了中国人内心的劣根。这让我想起了八十多年前的鲁迅所写的《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一个有着千百年历史背景、西湖十景之一的文物建筑——雷峰塔,因为老百姓们传说此塔的砖块搬回家可以“辟邪”,于是纷纷偷挖雷峰塔的砖头,你一块,我一块,纷纷搬回家,按人民群众的说法是:我就搬一块砖头,不算犯法啊。于是,最终,雷峰塔在这样“集体无意识犯罪”的行为下,轰然倒塌,尸骨无存!    这,才是我们的人民的真实本质。    这种思维的普遍性,深入每个人的内心,不论是高高在上的官员,还是普通的平头百姓,只要任何人得到了钻空子的机会,就会不择手段地去捞取最大利益,并且,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可耻,而是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一切、身体力行地去为之去“争取”。    现实社会中的许多现象,给予我们一个巨大的问号:难道制度真正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吗?对于精明算计的国人来说,恐怕任何完美的制度都依然能被钻漏洞,所有的体制都约束不了国人。    当这个时代的人们在高呼“完善体制”时,我恰恰认为,制度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其实质的问题首先在于“人”。同样是乘坐公交车,在美国为了鼓励人们出门坐公交,规定凡乘坐四十五次以上(无人监督),就可申请领取一定的奖金,美国人都很遵守这条规则,而不少中国人却借此虚报次数,以获取奖金;在澳洲,有一条规定“不得擅自从国外寄食品、或不知名中草药物进入澳洲,否则将严厉查处,如果难以查到国外的寄件人,就会对该国国内的收件人进行罚款”,澳洲人从未想过这条规则有何漏洞,而有中国人却为了整别人,竟故意寄违禁品去澳洲,利用该规则,以使收件人受到惩罚。    同样的制度,同样的环境里,美国、澳洲可以遵守,而国人却绞尽脑汁地寻找漏洞。对此,我们该做如何解释呢?    鲁迅笔下,雷峰塔的轰然倒塌,归功于每个“百姓”的功劳,每个人贪一点小便宜,抱一块砖回家,造就了一个悲剧。而如果全民参与这种“群体犯罪”的话,恐怕倒掉的就不只是一座雷峰塔那么简单。    我不禁要问:谁说人民就是善良的、无辜的?    如果说那些借老人名义领取退休金的子女们,贪的只是一点点小钱。那么在曾经《南方周末》所报道的一则“重庆市民假结婚骗取房子”的新闻中,我们看到的是平民百姓们更加触目惊心的“群氓”行为:    重庆市的一个小镇—人和镇,竟然在2005年创造了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离婚记录。这个人口仅有2万人的小镇,短短一年时间里竟有1795对夫妇离婚,然后是假结婚、假再婚、复婚。这种滑稽的群体表演,原因在于重庆市的一份徵地补偿办法规定:一、一对夫妻只能分一套房,但离了婚单独立户,就可以各分一套房,并以优惠的价格购买;二、配偶为城镇户口且无住房,可以申请多分配一间屋,从一室一厅变为一室两厅。    如此优惠、良好的保障制度,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壤上,再一次遭遇类似“安利退货”般的嘲弄,这再一次让我质疑:究竟是制度本身的问题,还是这个社会群体出了问题?    据《南方周末》报道,该镇的老百姓无论年龄大小,纷纷踊跃加入离婚队伍。“村里老太爷老太婆都来离婚了”,“七八十岁走不动路,儿孙扶着来的、背着来的都有,一大家人,有说有笑地排队”。面对如此离婚热潮,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徐南雄很无奈地说:“55号令规定离婚分户可分房,新婚姻法又简化了离婚程序,我们没有理由去阻止离婚。”    而对于大多数村民们来说,离婚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更加复杂的任务:再婚。于是人们又一次行动起来,最关键的是找人。村民们发动一切亲朋好友,在政策划定的“老重庆9区12县城镇户口”范围内寻找结婚对象。村民们甚至开始“悬赏”,赏价从最初的六七千元一路飙升到上万,重赏之下“丈夫”和“妻子”源源不断涌来。    这样的事例我不想再说了,在我们这片特色的土地上,一切皆有可能。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国人对于体制、环境的超强适应能力,还有极具特色的现实想象能力,真是令人惊叹叫绝而又不可思议。    历朝历代,百姓们通常会大骂贪官、大骂权力垄断者,因为那些人往往有比我们更顺捷的渠道,去获取本不应得的利益。我们常常说:官是黑的、丑恶的,而民都是无辜的、善良的——其实这是自欺欺人的说辞。在“安利退货”、“农民抢黄油”、“退休老人子女冒领退休金”这些发生在平民百姓身上的事情中,我没有发现“人民”的任何善良之处,恰恰相反,我发现的是:普通百姓只要一旦获得了某种权力(哪怕是临时的),有机会更改游戏规则时,他们表现出来的群体犯罪行为、集体窃取,与那些贪官、腐化分子的作为没有两样,甚至表现得更明目张胆,更加令人可怖,因为——每个人都堂而皇之地认为自己无错。民与官,不过是同属一个共同的群体罢了。而这个群体,就是我等诸位国人。    当阿伦特在用其笔调描述“群氓”的现象时,她是否知道,这个词语真正、彻底地适用于我们这个国度。    个体的行为,孤立来看,并不足以产生多么严重的影响,而一旦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都如此的话,将会汇聚成为一股洪流,产生极大危害。对于国人来说,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公正。倘若有一天,我们真能施行一个公平公正的体制、或是自上而下的进行全面改造,那么我相信,这一切终究被国人的小便宜、小利益、小团体心理所取代,渐渐演化的仍然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你我之间的算计、抢夺,乃至亘古不变的“窝里斗”、“相互拆台”。    在今天国人的思维里,1966-1976这段延续十年的历史事件一直是国家与民族丑陋的伤疤(文化大革命)。作为每一个平头百姓的个体,都有理由对这段历史充满了义愤填膺般的愤恨。几乎所有的人民都将其归罪于国家的领袖,认为这完全是个人集权下的恶果——这种说法尤其盛行于今天40-60岁这一代人当中,他们今天成为了社会的主导群体,自然有了对过往历史的评价权。    然而事实恰恰不是这样。如果不是国人群体本身就拥有惊人的破坏力,如果不是因为人们相互之间本就有猜忌、嫉妒、互整的传统心理,如果不是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群体犯罪思维,我很难相信,仅仅凭藉某个人的号召,就能掀起如此大的一股浪潮?国人的“选择性失明”的劣根性再一次暴露无遗:恰恰是40-60岁这一年龄阶段的人们,在当年那场延续十年的事件当中,正值他们青春岁月的愤怒青年时代——正是他们,主演了这场悲剧,他们举一反三地发挥自己的破坏力和想象力,将整个民族的劣根性进行了一次经典的登场演出。    回想当年,这些20多岁的年轻人,与今天许许多多的网上的愤怒青年一样,高呼“革命”、“革新”、“造反有理”,对现行制度的一切充满了愤恨和挑衅,他们目中无人、见人就咬。这个群体对上级、长辈的反叛,演化成从“文斗”的大字报、“破四旧”,发展到“武斗”的打砸抢、抄家,红卫兵秉持着“激进的就是正义”的狂热信仰,对国家机关、政府体系进行破坏性的冲击,尤其在对待那些当年打江山的老革命、老同志时,这些年轻人把他们内心的狠毒表现得淋漓尽致:肆意踢打、辱骂,剃成癞痢头以示人格侮辱,戴高帽、挂贴牌进行游街,私闯民宅抄家,肆意没收他人财产……这无异于一场大规模群体犯罪,而犯罪的人们竟然将此称作“正义”。发展到后来,就是砸教堂、捣庙宇、挖坟墓、焚烧文化典籍、毁坏文物古迹,以后的受害者逐步涉及到工商业者、上层民主人士、名作家、名演员、中学教师——而在这其中,红卫兵们的内部又演化出不同的势力代表,“造反派”、“极左派”、“保守派”,他们相互间争权夺利,大打出手,俨然是整个社会以“正义红旗”的名义,变成了黑社会式的江湖世界。    中国式的“群氓”们无比狂热,群体犯罪的丑恶心理下,是比“安利退货”、“搬倒雷峰塔”严重数千倍的社会损伤。    我们需要真正反思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领袖的三言两语,就能轻而易举地调动起整个群体的狂热?——这根源恰恰不在某个人的威信力量,而在于这个群体本身就拥有着恐怖的群体犯罪心态。这是一场规模浩大的“中国群氓们”的历史性演出。而作为民族的最高领袖者,无疑是洞悉了民族心理的这种丑恶心态的。只不过,领袖负责打开了这个潘多拉魔盒后,魔盒里的所有卑劣人格、心态都一涌而出,就再也控制不住,延续达十年之久。    与其说是领袖引导了民众的行为,倒不如说,这是民众们集体无意识的利用领袖的言辞、来达到人民内心深处隐藏的目的。当年的红卫兵、红小兵们肆意抄家、打人、凌辱他人的人格时,往往藉助的是领袖的语录,一句“毛主席教导我们”就足以掩盖他们自身的邪恶。我的外公、爷爷当年都曾被游街示众,而将他们打倒、羞辱的那些红卫兵们,恰恰是当年那些他们用尽心血培养的青年干部。与今天的社会现状类似,在那个年代的这群年轻人心里,对老一辈人充满了不信任,在这些青年眼里,那些老顽固思想落后、早已被糖衣炮弹的“资产阶级”、“里通外国”所腐化,他们正是“祸国殃民”、“残害群众”的罪魁祸首——怎么办?红卫兵们,兄弟姐妹们,都响应起来吧,“革命无罪,造反有理”——革那些老顽固的命、打烂他们的旧世界、抄他们的家、把他们游街示众、让他们受尽折磨!——这,就是“群氓”们心底最真实的本质,群体犯罪的最经典的一次上演。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领袖,就有什么样的国民。我看来恰恰相反,应该是有什么样的国民群体,才会产生什么样的领袖。领袖不过是看透了民众们的内心世界,洞悉了他们的所思、所想,于是,领袖们的轻轻撩拨,就足以把这个群体引导到一个狂热的状态。与之类似,德国的纳粹思潮、日本的军国主义,都无疑彰显了这样一个事实:领袖可以更换,但群体思潮依然狂热,人民的群体思维代代相传。    红卫兵的主体正是当年20岁左右的年轻学生,正是这群愤青而无知的学生,在今天已成为40-60岁的社会中坚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这个年龄段的人们自然而然拥有了经济上、社会舆论的话语权,这伙当年“群体犯罪”的人们,没有丝毫的忏悔与反省,今天依旧用谎言自欺欺人,把历史的罪责推到某个个人的身上,却把自己打扮成无辜受害的模样——这个群体的犯罪心理,与那“安利退货”、“农民抢黄油”、“搬垮雷峰塔的百姓们”一样,竟然表现得心安理得、理所应当!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反而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大众中的一员:既然大众都这么干了,我一个人又需要承担什么过错呢?    中国有句名言:法不责众。这正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最大丑陋之处。一个人犯错,遭到千夫所指、过街喊打;而一群人犯罪,则是理所应当,集体无意识地掩饰。    这是整个民族的悲哀。    尽管今天的中国已经改革开放了30年,社会硬件方面的发达已经登峰造极。但我依然看到,上海的市民、田间的农夫乃至网络上无处不在的愤怒青年,他们的心态与30年前红卫兵没有丝毫差别。    而倘若我们将目光再回望千百年的历史长河,遥伸至历朝历代,会看到在各个时代里,这样相同本质的“群氓”是何其多也:仇视一切外来事物而又愚昧无知的义和团、刚刚进城就立刻腐败堕落的太平天国式农民、刚刚占领北京城就贪图享乐迅速灭亡的李自成农民军、把明末抗清将领袁崇焕碎尸万段、分尸吃肉的北京城百姓…… 
137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比尔盖茨的人生11个建议
yanghang 2011-4-18 22:56
多年前看到比尔盖茨曾在某个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对毕业生提出十一项极为睿智的人生建议。直到两年前才知道这是一本书的中心观点,也有幸看到了全书。不愧是比尔,思想也那么富有。先看看这11个建议吧: 1.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接受吧。 2.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来的成绩,然后再去强调你的感受。 3.你不会一离开学校就有四万年薪、你不会马上就是拥有公司配属手机的副总裁,二者你都必须靠努力赚来。 4.如果你觉得你的老板很凶,等你做了老板就知道,老板是没有工作任期保障的。 5.在快餐店打工并不可耻,你的祖父母对煎汉堡有不同的看法:机会。 6.如果你一事无成,不是你父母的错,所以不要对自己犯的错发牢骚,从错误中去学习。 7.在你出生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现在这般无趣,他们变成这样是因为忙着付你的开销、洗你的衣服、听你吹嘘你有多了不起。 所以在你拯救被父母这代人破坏的热带雨林前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间吧。 8.在学校里可能有赢家输家,在人生中却还言之过早。学校会不断给你机会找到正确答案,真实人生中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9.人生没有寒暑假,人生不是学期制,没有哪个雇主有兴趣帮你寻找自我,请用自己的时间来做这件事吧。 10.电视上演的并非真实人生。现实生活中每人都要离开咖啡馆去工作。 11.对书呆子好一点,你未来很可能就为其中一个工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7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研项目申请可否借鉴“比尔盖茨”模式?
热度 17 qpzeng 2011-4-5 21:30
中国科研项目申请可否借鉴“比尔盖茨”模式?
从2008年开始,比尔/梅莲达盖茨基金会推出了总金额高达一亿美元的“ 探索大挑战 ”(Grand Challenges Explorations,简称“GCE”)全球健康研究资助项目,每年接受两轮申请,为期五年。这个资助计划有四个特点:(1)不论国家、学科、年龄、个人、团体、企业都可提出申请;(2)申请者只需在线提交两页纸的英文申请报告;(3)评审者是由专业背景不强的人士组成的独立评估小组;(4)首期资助十万美元,追加资助可达一百万美元。目前, 中国已有来自北京、上海、青岛、海口、香港的五位申请者获奖。全世界则有34个国家的405位申请者获奖! 为什么盖茨基金会敢把十万美元交给一个只有创意而完全不了解其学术背景、个人操守、科研能力的地球人?个中原因绝对不是“不差钱”的做派,更不是“风险投资”的心态,而最可能的原因是, 在盖茨基金会看来,做研究,除了创意新颖独特之外,就是你如何用好这笔钱,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申请书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回答创意是什么 ,首先要求简洁地说明创意的精华之处,然后论证所提创意为何与众不同,再陈述创意的科学基础及可行性; 第二部分是回答准备怎么做 ,要求大致交待实验方案(包括开发新技术和新工具)、经费预算、初期数据,并介绍若能获得追加资助后又准备怎么做。 中国科研项目不可谓不多,中标机会不可谓不大,但申请书的写作难度极大,很多有才华的人就输在起跑线上,很多有潜力的创意被扼杀在摇篮中!最有核心价值的创新性在申请书中被挤到了次要地位,而一些鸡毛蒜皮的“写作技巧”却被人为放大!有的申请书动不动就十几页,甚至几十页,技术路线要描画得一清二楚,预期结果也要表述得具体而细致。 这样,不仅申请者疲于奔命,而且评审者也穷于应付。事实上,一项研究,只能创意,不能规划细节,更不能预期研究方向,往往突破性成就是在过程中初见端倪,而不是在动手前就已了然于心。如果某项研究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那不叫研究,而叫有目的地“烧钱”! 假如中国的科研项目申请都只要求两页纸,不管你是谁,也不管你在哪里,更不管你怎么做,那么一切都将变得简单,因为不用靠关系,不用讲资历!也许只有这样,世界级的创新才会真正崭露头角! 这个做法很大胆,但盖茨基金会却一直是这样做的,没有看到“出乱子”,也没有揪出“骗子”,应该有他的高明及合理之处,值得我国科研管理部门借鉴! 本人曾在前年提交过一份有关艾滋病治疗的申请书,虽然功败垂成,但为了展示一下申请书的格式,我还是拿出来在此献一回丑吧!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5085 次阅读|38 个评论
消灭一切榜样?绝不成为榜样?
热度 10 陈安博士 2011-2-13 00:19
1 有这样一个说法:巴菲特绝对不会告诉你,他第一次去证券交易所是他做国会议员的爸爸领去的;比尔盖茨在介绍成功经验的时候也绝对不会告诉你,他从IBM拿到的DOS操作系统的订单是因为他妈妈是IBM的董事。 2 如果以上说法为真,看来老外们在当广大人民学习榜样的时候也是不好意思说最开始的那一桶金是凭关系淘来的——他们也觉得那会掩盖自己的光辉啊。 3 中国人也和外国人一样,喜欢宣扬自己从啥都不是到巨大成功的经验。去台湾撒钱的巨富也不会说自己在老家买通官员买卖土地得到第一桶金的事实,而华西村也绝对不提自己开始是走私走上的致富道路。 4 可是,我们需要榜样啊,上帝啊,给我们降下几个榜样吧? 5 尼采早就说:上帝已死,偶像的黄昏。 于是,德国出了希特勒。 不过,好在今天的德国没有了偶像,也绝对不允许再出现偶像。 6 我想给很多人做榜样,能不能帮我实现这个梦想? 7 没有问题,这是生产线上早就做熟了的产品。 把你人生中最悲哀的事情全部罗列出来,最后罗列到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一生或者半生竟然如此不幸。 把你生命中所遇幸运的事情都和你的努力扯上因果关系,因为努力,所以XX;因为勤奋,所以ZZ。那偶然得到的幸福,也有之前之前的努力和它遥远地相关。 你很快就是榜样。 甚至你的成功日记都可以从第一篇开始做起,就象当年的雷X日记一样。 8 因为榜样,所以西单地下道里会充满了梦想的小姑娘吗?甚至东单都会盛满带吉他的小姑娘吗? 深圳的TT广场也会充满有点舞蹈兴趣和天赋的农民工。 还会有《秋天里》、《冬天里》、《夏天里》那嘶哑的歌喉在欢唱吗? 9 这个世界没有偶然,也没有必然。 没有个上帝掷骰子啥的? 没有,不过发达的国家有中帝掷骰子,不发达的国家只有下帝在掷骰子。 这个世界只以给定的概率存在,下帝在看着人掷骰子。虽然也有掷不准的时候,但很少。 为什么不能让“下帝”看见你? ——你以为下帝真眼瞎啊?! ——你以为不给点贿赂下帝会自动把眼光转向你,凭什么呀!
个人分类: 人论|3565 次阅读|16 个评论
李光耀希望去世后拆除故居 拒绝成为国家圣地
热度 2 DNAgene 2011-1-23 10:04
欢迎大家讨论一下李光耀做的对不对。他的故居是不是应该保留下来,做文物,教育下一代?我们的纪念堂、故居是否太多了? 我的个人看法是,社会不缺名人、不缺英雄,名人英雄年年出、代代有。如果每一个人的鞋子、袜子都留下来做文物,时间长了,地球将变成一个大“什么”,自己想吧。 苏东坡说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弯曲一下他的意思。风流人物可以分为:千古风流人物(如孔子、岳飞、诸葛亮等)、百年风流人物(如比尔盖茨、杨振宁等)、十年风流人物(如芙蓉姐姐、跨栏王子等)。千古风流人物需要千古才会被大浪淘尽,百年风流人物则只要百年就会被大浪淘尽、百年后只有博学多闻的人才能知晓,十年风流人物很快就会被历史的大浪淘尽啦,只有历史学家才会知道他们的名字。如果一个十年风流人物非要保留一个千年的纪念堂或故居,结果怎么样?看过西游记吧,孙悟空见人就说,“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别人问“没听说过,孙悟空是谁?”我猜,孙悟空内心中气呼呼地想,“你真是孤陋寡闻,连我都不知道。” 建议,对很多风流人物来说,最合适的纪念方式是塑一尊泥像。反对蜡像,历史要淘汰蜡像只能靠火灾,火灾可不是本人希望看到的。 以下新闻转自 http://news.sohu.com/20110123/n279030373.shtml ------------------------------------------------------------------- 李光耀希望去世后拆故居   据新华社电 新加坡内阁资政、前总理李光耀接受采访时说,他希望在他去世后,能够拆掉家族住所,而不是使之成为国家圣地。   李光耀说:“我已经告诉内阁,我死后,拆了它(住所)。”这段采访内容刊登于22日出版的新加坡《海峡时报》。   李光耀说:“我看过其他房屋,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的,英国伟大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一段时间后都成了废墟,人们从中穿行。”   李光耀所指这一住所位于新加坡著名购物区,本身建于100多年前,后为李光耀购得。   对于这处住所,李光耀说:“由于我的房屋存在,周围房屋不能建设过高。如果拆掉它,改变规划,让房子建得更高,土地价值将会增加。”   李光耀现年87岁,1965年领导新加坡取得独立,担任总理25年,自1997年任内阁资政至今,获称新加坡“国父”。
个人分类: 未分类|4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硅谷传奇》
kloving 2010-12-8 15:41
花了 2 个小时,把硅谷传奇看了两遍(第二遍是跳着看的,看第一遍的时候有的地方没看明白)。看完以后,感触颇深,终于明白比尔盖茨为什么千方百计地阻止这部影片。我想从这部半记录的电影我们能够看出微软和苹果的几十年的恩恩怨怨对就是这个词,有恩有怨。我想说的是,在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时候需要像比尔盖茨这样,永远地保持那般清醒。 1975 年, 比尔盖茨 和自己的儿童玩伴兼哈佛同学 保罗艾伦 ( 1983 年因疑似癌症,也由于个性理念的差异离开了微软, 2000 年退出了微软董事会保罗注重生活享受,盖茨却是个工作狂)辍学了。在学校的时候就给第一台计算机牛郎星 8080 开发了 BASIC 语言,让这个当时只是通了电的盒子变成了魔力盒,而后是 DOS 的开发。 1977 年,微软在阿尔伯克基成立里自己的第一个办公室。和 IBM 的合作( IBM 想对付苹果)可以看出盖茨的魄力和野心,在没有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却和 IBM 签下了协议。而后,更有趣的是花了 5 万美金就从一个家伙手里买来了操作系统。就是凭借着这个合同,凭着比尔盖茨的魄力。微软一步一步,变得越来越大。 同样在 1975 年,在伯克利, 史蒂夫乔布斯和同学史蒂夫沃兹,伊莉莎白,丹, 在史蒂夫养父母的车库里做出了比牛郎星更高级的 computer ,第一台卖出了 50 刀。然而 IBM 错失了这个机会,他拒绝了 steve 个人电脑的理念,他认为没人会需要个人电脑,结果造就了苹果。当然这一切还不能忘记麦克考克利, 1977 年,这位当时仙童半导体公司的销售总监,来到了史蒂夫他们的车间,给他们带来了二十五万美金。从此苹果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就像影片里描述的一样。苹果几乎成为了一种宗教,一种信仰。史蒂夫成为了打破党和老大哥( IBM )的英雄(苹果广告片《 1984 》)。是的,史蒂夫不愧是英雄,他那富有远见的敏锐洞察力无人能及。但是,他的火爆脾气与不合群的个性也罕有其匹。最终,在其 30 岁过后 3 个月,麦克,约翰(以前百事总裁,后被史蒂夫请到苹果做总裁你想在你的后半辈子还一直卖糖水吗?)等联合起来,史蒂夫被赶出了他一手创立的苹果王朝。 施乐公司是拥有顶尖的工程师,他们开发出了鼠标及配套设备,还有那革命性的图形界面视窗系统。然而施乐的老总却并没有看好这些,他们甚至以鄙夷的口吻对着那些工程师说 a mouse ! ahha 。史蒂夫的远见卓识让他率先拥有了视窗系统,然而微软却从 maconish (苹果第二代)中盗版了它,并创造了 windows ,并且卖到了全世界。这是微软和苹果的怨,也是毕加索名言在硅谷的真实上演, 好的艺术家复制,伟大的艺术家偷窃。 苹果抢了施乐,微软抢了苹果。没有谁对谁错,有的只是谁比较善于掌握游戏规则。 史蒂夫退出了苹果大家庭,回到了自己的小家庭,回到了自己的女儿丽莎身边(也是苹果第一代系统丽莎的名字)。让他有时间体会家庭的温暖,学会更多的关心别人,而不是一味地工作工作。 1997 年,史蒂夫重返苹果。 2000 年(?)微软拥有部分 Apple 股份。苹果和微软又走到了一起,史蒂夫和比尔盖茨又走到了一起。
个人分类: 随感|445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看他的成功是如何复制的?
BihongFu2010 2010-7-9 15:36
看他的成功是如何复制的 ? 有这么个故事,是讲杰克是如何将他的儿子打造成为比尔盖茨的女婿,而且还当上世界银行副总裁的。故事如下( 本人稍加修改 ): 杰克对儿子说:我想给你找个媳妇。 儿子说:可我愿意自己找! 杰克说:但这个女孩子是比尔盖茨的女儿! 儿子说:哦,这样呀,要的! 然后杰克找到比尔盖茨,说:我给你女儿找了一个老公。 比尔盖茨说:不行,我女儿还小! 杰克说:可是这个小伙子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比尔盖茨说:啊,这样,我看行! 最后,杰克又找到了世界银行的总裁,说:我给你推荐一个副总裁! 总裁说:可是我有太多副总裁了,多余! 杰克说:可是这个小伙子是比尔盖茨的女婿! 总裁说:嘿 , 您早说呀,中! 杰克到底是谁呢,他不会特指某一个人,他有可能是你,也有可能是我,但凡是你可以促成二者以上的对象获得收益,你的儿子就可以成为那个比尔盖茨的女婿,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成功常常就是这样复制的
个人分类: 天涯论道|236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