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案例研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何玲:西医传入中国——结核病案例研究(1900-1967)
fqng1008 2020-7-24 20:34
何玲 :西医传入中国 —— 结核病案例研究 (1900-1967) 摘要: 本文从结核病这一典型的慢性传染病入手阐述 “西医传入中国”这一主题。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 以肺结核为最常见。肺结核起病缓、病程长 , 咳嗽、痰中带血、低热、盗汗、疲倦、消瘦 , 这些症状会持续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肺结核病人到了晚期可能会大咯血 , 一般会出现高热 , 盗汗严重 , 咳嗽困难 , 往往因各种并发症而死亡。解放前 , 结核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 有 “十病九痨”的说法。根据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1926~1931年的统计 , 肺结核位列死因榜第一位。 1945年以来 , 由于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有效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卡介苗等预防措施的逐渐推广 , 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 患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 , 由死因榜首位降至 10位以后(根据上海市1983年的统计数据)。 一、西医结核病观念传入 中国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大潮中 , 西医学从各种途径传入中国。 1882年 , 科赫在实验室中成功分离和辨认结核杆菌 ; 到 1901年 , 在丁福保的《卫生学问答》一书中就可以找到 “结核杆菌”的概念 , 当时 “结核杆菌”被称作“肺痨虫”。从清末到解放初 , 建立在细菌学上的西式结核病观念逐渐被知识界接受 , 而 “痨病”这一旧称也逐渐被新名词“结核病”所取代。民国时期 , 中国出版了大量的介绍结核病的病因、传染、诊断、疗养、预防等西医知识的通俗性书籍 ; 这些书籍的出版极大的普及了西医的结核病观念。西医传入中国之后 , 传统中医受到了巨大冲击 , 在解放后出现了 “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局面。 二、西医结核病疗法传入中国 陈果夫是典型的肺结核病人 , 从他 20岁第一次吐血到60岁死于肺结核 , 陈果夫患肺病整整四十年。这四十年中 , 陈果夫几乎试遍了西医的疗法 : 疗养院静养疗法、钙剂、结核菌素注射、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等 ; 然而 , 这些西医疗法的疗效并不理想。对化学疗法成功之前的西医疗法进行分析表明 : 1952年前 , 西医治疗肺结核 , 比之中医并没有明显优势。 1854年 , 德国人赫尔曼 ·布雷默在西里西亚山区的Goerbersdorf创办了世上第一家肺结核疗养院 ; 此后一百年的时间里 , 疗养院疗养成为了西医治疗结核病的标准疗法。当时欧美的医学界认为 : 只要肺结核病人在风景优美的疗养院中静卧休息、呼吸新鲜空气、加强营养、过有规律的生活 , 结核病就会逐渐治愈。疗养院疗法无疑传到了中国 ; 在 30年代 , 北平至少有疗养院十处 , 较著名的有西山八大处天然疗养院、中华医院 ; 民国时期 , 上海的结核病疗养院至少有九处。上海澄衷疗养院被称之为 “中国之Goerbersdorf” , 完全是欧美疗养院在中国上海的复制和翻版。 19世纪末 , 西方的医生们开始采用外科手术来治疗肺结核患者。 1920年以后 , 以人工气胸术为主的外科萎陷疗法成为了肺结核的常规治疗手段。人工气胸术是意大利医师佛兰里尼于 1894年前后发明的外科手术 ; 该手术疗法很快传入中国 , 在 1928~1930年间 , 留德医师丁惠康在上海肺病疗养院施行人工气胸术治疗肺结核病人。到 30年代 , 在北平协和医院 , 人工气胸术已成为常规门诊治疗 ; 上海澄衷疗养院、上海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也已经开展人工气胸术。此后 , 这一疗法在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 直到 60年代中后期被化学疗法所取代。 三、西医诊疗预防结核病的技术传入中国 西医诊疗预防结核病需要依赖各种专门的 “技术” : 结核菌素、人工气胸术、卡介苗、抗菌药物等等 , 这些技术都相继传入中国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890年科赫宣布发明结核菌素 , 当年清政府官员薛福成就派遣赵元益前往科赫的实验室学习 “疗治痨症之法” ; 我国各西医诊所使用核菌素治疗结核病一直延续到 20世纪50年代。20世纪20年代人工气胸术在欧美成为了肺结核的主要疗法 ; 该手术疗法在 1928~1930年间即传入中国。卡介苗是法国科学家卡尔莫特和介兰发明的预防结核病的疫苗 ; 1921年 , 卡尔莫特首次将卡介苗用于人体 , 1927年 , 法国开始接种卡介苗 , 仅第二年 (1928年) , 中国官方就引入了卡介苗 ; 二战后 , 欧洲开始大规模接种 , 1947年 , 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向全世界推广卡介苗 , 中国从 49年即开始进行大规模卡介苗接种。链霉素1945年用于临床显示出治疗效果 , 1948年以后就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1952年国外报道了异烟肼治疗结核病的良好疗效 , 当年我国就能自行生产异烟肼。 四、日本与欧美 : 西医传入中国的两条途径 丁福保所著《肺病指南》和卢永春所著《痨病论》是民国时期结核病通俗性书籍中的经典之作。丁卢二人正好体现了西医传入中的两条途径 : 一条经由日本 , 一条源自欧美。丁福保比卢永春年长约二十岁 , 两位都是民国时期普及结核病西医观念的重要人物。丁福保通过翻译日文书籍习得西医知识 , 而卢永春毕业于湘雅 , 是接受美式医学教育的医学博士 ; 两位关于结核病的知识虽然来源不同 , 却是殊途同归。西医由日本传入中国主要借由翻译日文医书的方式。民国时期出版了许多译自日文的结核病书籍 , 这些书籍在中国一版再版 , 西医知识也就由此而普及于民间。西医由欧美传入中国则是通过教会或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医学教育的方式来实现的 , 而这无疑是西医传入中国的一条影响最为深远的途径 ; 因为正是医学院培养了中国最早的结核病专科医师 , 从此中国结核病专科医师群体逐步形成。对 1915年前出生的资深结核病科专家进行统计发现 , 绝大多数的结核病专科医师毕业于国内欧美背景的医学院。中国人接受欧美的西医教育之后从事西医行业 , 西医由此而扎根于中国 , 西医师群体的形成构成了西医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五、防痨卫生促成西医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1915年 , 伍连德在《中华医学杂志》创刊号上撰文呼吁中国政府开展防痨卫生 ; 1933年 , 上海发起防痨协会 ; 1935年 , 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开办 “结核病门诊处” , 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 ; 1945年国民政府开始在各大城市开展防痨卫生 ; 1949年解放以后 ,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 共和国建立了自上而下的防痨体系 , 防痨卫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解放后中央政府在人群中实施大规模的消灭结核病的公共卫生是西医技术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 : 因为要实施防痨卫生 , 就必须要采用西医的技术 , 必须大量的培养西医人才。卫生部 1951年开办了第一期防痨医师进修班 , 培养防治结核病的专门人才。到 1958年底 , 全国已经有结核病专科医师 1767名 , 而掌握各种西医防治技术的防痨人员已接近 2万人。设立防痨机构 , 培养防痨人才 , 根据西医学的知识、利用西医学的技术来监控和预防结核病 , 这就是解放后防痨卫生的方针和宗旨 ; 总之 , 实施防痨卫生的需要进一步地促成了西医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个人分类: 医学史话|6041 次阅读|0 个评论
案例研究方法
rbwxy197301 2015-11-23 15:43
在百度百科,MBA智库百科等网络百科上都可以找到一些案例研究方法的资料。它们对这种方法的定义是:案例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是结合市场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促使人们进入特定的营销情景和营销过程,建立真实的营销感受和寻求解决营销问题的方案。这种方法的理解远不止这个定义所描述的内容,它在许多学科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今天在查找一些资料时,发现在管理学领域有一个专门以案例为基础的学术论坛。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创办于2005年,自从2007年起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与《管理世界》杂志共同主办。论坛以案例研究为依托,深度发掘本土企业管理的优秀实践、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本土理论。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5)将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承办,并于2015年11月6-8日在中山大学隆重召开,论坛主题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管理理论构建”。 这个论坛每年一次,每次会议结束之后,都可以见到一些学者撰写的会议综述。通过这些综述,可以对某一年的论坛的相关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下面是会议综述的相关信息,与大家分享。 案例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及现状评估。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2007)综述 毛基业 张 霞 摘要: 本文试图阐明“ 什么是”以及“ 如何做到”规范的案例研究, 并提出一套具体的规范性指标。为此,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 2007) 的主题报告, 并对论文进行总体评价。然后本文回顾什么是案例研究方法的规范性以及学术界广为认可的具体实现手段, 并归纳出一套具体的规范性指标; 随后运用内容分析法, 以本次论坛上报告的 18 篇研究型案例为样本, 对其规范性状况进行评价, 希望由此“ 窥斑见豹”, 来审视我国目前案例研究的现状。通过比较发现样本中的案例研究在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与规范性指标相差甚远, 与国际学术界的差距尤其明显。本文也具体阐述了如何改善和提高案例研究的规范性, 以期能给案例研究学者带来启示。 关键词: 案例研究 综述 规范性 指标 评价 再探案例研究的规范性问题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2008)综述与范文分析 潘绵臻 毛基业 摘要:“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已成功举办四届,在不久前结束的 2008 年论坛上,我们欣喜地看到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较往届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参与论坛的专家和学者们普遍认为论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国内案例研究的最高水准。为促进案例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本文除了综述论坛概况以外,主要通过对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期刊 2005~2007 年的 3 篇最佳论文的深度解析,重点探讨案例研究的规范性问题。我们借鉴案例分析方法,通过归纳发现这 3 篇范文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强调针对现有文献的缺口明确提出具体研究问题;(2)详细地描述研究方法;(3)清晰且有说服力地展示研究发现;(4)突出研究贡献。针对以上发现和案例论坛的差距,我们给出了进一步提高理论构建型案例研究规范性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案例研究 定性研究 理论构建 规范性 理论在案例研究中的作用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2009)综述与范文分析 毛基业 李晓燕 摘要:本文除了简要综述“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2009)概况以外,主要通过对 3 篇高质量案例研究的深度解析,探讨理论在案例研究中的作用。借鉴案例分析方法,我们发现高质量案例研究具有以下特征:(1)针对现有理论缺口提出研究问题;(2)根据理论构建需要选择案例;(3)基于理论要素进行案例分析;(4)将研究发现与现有理论对比来突显理论贡献。针对以上发现和与案例论坛论文的对比,本文给出提高案例研究质量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案例研究 研究方法 理论 案例研究:从好的故事到好的理论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理论构建研究论坛(2010)综述 黄江明 李 亮 王 伟 摘要:本文以回顾总结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和《管理世界》杂志联合主办的“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理论构建研究论坛(2010)”的成果为基础,针对当前中国管理案例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案例研究中“讲好故事”与“构建理论”两者的相互关系。论文结合三篇优秀的单案例研究范文,从“把故事讲好”和“把故事升华”两个侧面阐述了如何做优秀的案例研究,并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好的故事来构建理论这一重要课题。本文作为管理案例论坛的综述性文章,对推动中国管理案例研究的进步,实现深度发掘本土企业管理优秀实践、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本土管理理论这一长远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理论构建 单案例研究 管理情景 过程理论 国内企业管理案例研究的进展回顾与改进步骤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理论构建研究论坛(2011)综述 张 霞 毛基业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回顾本届案例论坛,之后对近五届案例论坛收录的论文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内容分析与文献研究,本文发现本土案例研究在过去的 5 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规范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总体上仍然理论贡献不足,原因在于研究者在案例研究的几个关键环节上没有做到位。因此,本文就理论抽样、数据分析和与现有理论比较等关键步骤给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案例研究 理论抽样 数据分析 理论贡献 质性研究设计与写作的若干策略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2)”会议综述 苏芳,黄江明 摘要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本届案例论坛的概况 ,然后从质性研究的步骤 、内容分析法和写作策略等几个方面总结各主题报告的主要观点 。在此基础上 ,对比本届论坛的部分稿件 ,强调目前案例研究在数据分析和内容呈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建议 。 关键词 案例研究步骤 质性研究 写作 策略 案例研究的“术”与“道”的反思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3)综述 毛基业 李高勇 摘要:本文在本届论坛的两个主题报告基础之上,首先通过分析统计检验的局限性来强调案例研究的意义,之后分别讨论当前国内管理案例研究在“术”与“道”两个层面存在的常见主要问题和改进策略。前者主要涵盖论文规范性以及写作技巧,后者侧重如何做出理论贡献,特别强调了理论贡献的必要性和已有理论的指导作用,并说明案例研究的归纳逻辑和基本过程。本文对于基于大样本的实证研究论文写作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案例研究 规范性 理论指导 理论贡献 归纳逻辑 案例选择与研究策略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4)综述 李高勇 毛基业 摘要:案例选择对于案例研究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研究中存在许多误区。根据本届案例论坛的若干主题报告,本文首先重点阐述什么是有趣的案例研究,并通过实例说明有趣的案例一般是反直觉的、能够弥补理论上的缺口或是对现象提出新的启发性解释。之后,本文针对目前国内案例研究现状提出若干改进建议,以及如何做出理论贡献。 关键词:案例研究 案例选择 研究策略 理论贡献 下面是上面综述的电子版 会议综述.rar , 大家参考。另外这人会议每年还以评选一些最佳论文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最佳论文(2007-2015).xlsx (注:2015年的教学型最佳论文信息暂时没收集到。)这些论文很好地应用这种方法展开相关研究,并得到了学术同行的认可,后面附上一个篇名和作者信息,有兴趣可以查找全文学习一下。 在对《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和《情报学报》检索时发现,在这三种期刊上,《大学图书馆学报》案例分析的论文稍多一些,另两种期刊的相关论文较少。这既可能是案例收集的比较困难,也可能是这种方法的应用相对较少。在图书情报学领域越来越注重定量研究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案例研究等定性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一些方法。
个人分类: 研究方法|107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案例研究方法与案例研究报告
热度 1 ljrsch 2014-12-10 15:19
案例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一定时间内各种事件之间的关系,回答“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重要的是理论构建和研究方案设计阶段,从根本上决定了研究的质量。 一般 MBA 论文进行案例研究时往往只注重对现实的描述并的出几条经验和教训,但没有理论基础支撑,不能算是合格的案例研究论文。案例研究论文必须以文献综述和理论构建为基础。 ( 一 ) 、案例研究过程 图 1 案例研究过程 ( 二 ) 、收集资料(数据) 1 、资料收集原则 使用多种来源的资料 建立案例研究数据库:记录详细信息(收集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易检索 记录本:记录和总结 档案袋:收集纸质资料 电子文件夹:存放电子版资料 组成完整的证据链(研究设计) 2 、资料类型:文献、直接观察、记录 2.1 文献 信件、 备忘录 和各种公报 议事日常、报告、会议记录和其他事件的书面报道 管理文件:方案、进展报告和其他内部记录 相同研究领域的正式研究报告 大众媒体文章 2.2 档案记录 服务记录,如关于某一时间段内客户数目的记录 组织记录,如组织图标与财政预算 地图与图表 名单 个人记录,如日记、日程表等 例如,为研究高层领导对 ERP 的支持,领导参与相关活动的记录及发言可作为有力材料 2.3 访谈 按照研究设计进行 有重点的访谈 所提问题有一定的结构、规范 2.4 直接观察 包括参与性观察 2.5 实物证据 ( 三 ) 、分析数据 1 、一般建议 按照时间顺序整理数据 用各种图表分析数据 构造类别矩阵,将资料放入不同类别 进行二级数据定量分析,如均值、方差等,检验一些关系 2 、总的分析策略 建立总的分析策略非常重要,这应该是研究设计中选确定的 遵循案例研究的理论假设进行数据分析 案例研究的初衷和方案设计都是以理论假设为基础。理论假设帮助提出一系列问题,指导检索已有文献,制定资料收集方案,进行数据分析,产生新的假设与理论。 确立和检验竞争性解释 2.3 为案例研究开发一个描述性框架 3 、具体的分析技术 3.1 模式匹配 将建立在市政基础上的模式与建立在预测基础上的模式相匹配 3.2 建构性解释 通过建构一种关于案例的解释来分析案例研究的资料 3.3 时序分析 基于理论假设,找出特定的指标,划分合适的时间段,提出几个事件之间假定存在的因果关系。可采用编制大事年表的方式。编制过程以分析事件为目的,即分析假定有因果关连的事件。 3.4 逻辑模型 一定时期内各个事件之间复杂而精确的链条。这些事件能展示“原因 - 结果 - 原因 - 结果”的重复与循环。 运用逻辑模型时,要将世纪观察到的事件与理论预测到的事件相对比。 要在收集资料之前选定逻辑模型,然后通过考察资料是否支持这个模型而对其进行检验。 3.5 跨案例聚类分析 ( 四 ) 、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1 、案例研究报告的结构 1.1 线性分析式结构(后面详述) 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 1.2 比较式结构 把同一个案例重复 2 次以上,比较对相同案例的不同陈述或解释 1.3 时间顺序结构 依据时间顺序陈述案例研究的例证 1.4 理论建构式结构 依照理论构建的逻辑安排章节 1.5 悬念式结构 先写结果,再写结果的形成及采用的方法。 1.6 无序(混合)式结构 2 、线性分析式结构的论文构成 绪论 选题背景和意义 研究目标和内容 论文组织 文献综述 与该现象相关的比较广泛的文献综述 论文采用理论的相关理论综述 研究方法 / 研究设计 研究方法的选择 案例研究的重要性、案例研究方法的具体分析 理论模型与假设 数据收集方法 数据分析方法 结果(案例描述) 案例背景 关键事件、决策或活动的理论(可以分阶段) 可采用图表等多种形式进行主要数据的展示和分析 讨论 得出的理论模型及其关键构成的解释 现有文献的相关解释 基于本案例对模型的调整和改进 第六章 结论 研究的结果、发现、结论、理论贡献、实践价值、未来研究方向等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六、一篇案例研究示例 简单来说,案例研究过程是:建立现象的理论假设——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验证理论假设。具体见文献3。 参考文献: Shan L. Pan, Barney Tan,Demystifying case research: a structured-pragmatic-situational (SPS) approachto conducting case studies. Information and Organization, 2011,21,161-176. 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重庆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2004 Gary Pana, Ray Hackneyb, Shan L. Pan , Information Systems implementation failure: Insights from prism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8 (2008) 259 – 269
9085 次阅读|1 个评论
多元资助格局下的科学基金绩效评估:案例研究与学术履历分析
热度 1 mliang 2011-7-3 08:59
张凤珠, 马亮, 吴建南. (2011). "多元资助格局下的科学基金绩效评估:案例研究与学术履历分析."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32(6): 5-11. 多元资助格局下的科学基金绩效评估_案例研究与学术履历分析.pdf 多元资助格局下的科学基金绩效评估:案例研究与学术履历分析 【作者】 张凤珠; 马亮; 吴建南; 【机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摘要】 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的快速增长既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支持,也对科学基金划分科研成果归属并开展绩效评估提出了挑战。探讨了多元资助格局对科学基金绩效评估提出的方法论挑战,认为深入的项目资助案例研究与受资助者的学术履历分析是破解这一难题的两条重要途径。阐述了两种方法的特点与用途,并对多元资助格局下的科学基金绩效评估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改善多元资助格局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学基金; 绩效评估; 多元资助; 案例研究; 学术履历; Science Funding Agenc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the Pattern of Multi-Funding Sources:Case Study and Curriculum Vitae Analysis 【Author】 ZHANG Fengzhu1,MA Liang2,WU Jiannan3 (1.Department of Health Sciences,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Beijing 100085,China;2.School of Management,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China;3.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China) 【Abstract】 The rapid increasing of national ST expenditure not only gives more support for ST innovation,but also makes science funding agencies encounter difficulties to delimit ownership of ST achievements and conduct performance evaluation.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issued by the regime of multi-funding sources on science funding agency performance evaluation,and argues that in-depth case studies of granted projects and analyses of grantees’ curriculum vitas are two key avenues to reconcile the paradox.The characteristics and usage of the former mentioned approaches are elaborated,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cience funding agenc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the regime of multi-funding sources are also concluded. 【Key words】 science funding agenc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ulti-funding sources; case study; curriculum vitae;
个人分类: 发表论文|4549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中国女博士的案例研究初探
热度 5 ydabdn 2011-3-26 21:33
1. 背景 近几年,女博士群体开始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无论是第一类人还是第二类人,学术界还是职业界,股票市场还是菜市场,都对于女博士队伍的壮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群体之所以常被推到饭后谈资的焦点,源于其将两个本就热门的词汇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更为热门的词汇。首先,“女”这个词,在社会学里,就具有不一般的修饰效果。传统意义上,“女”只适合在某些特定的领域里进行修饰,而到了其他其不属于的领域,一个普通的词,前面加上女,就容易变成易受关注的对象,尤其是易受男人和“正常”女人(存在于传统领域的女人)的关注,譬如:古时的女皇,现代的女总统。其次,“博士”,也同样是一个适用性狭小的词汇,在过去的旧时代,其并未因为“稀”而“贵”,反而因“稀”而“另类”。那么,当博士前面又加上个女,其产生的效果则不仅仅是1+1=2所带来的双倍效应,显然在这个咨询发达又畅通的时代,被有限的放大。 千禧年以来,即安然财务丑闻暴发,安达信事务所永远退出审计行业,五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变为四大后,会计界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便是会计女博士数量的激增,其他行业同理类推。在中国,这个全球发展速度最快 最大的新兴资本市场,这个现象尤为明显。因此,对中国女博士进行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不仅决定着未来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方向,也决定着整个人文社会的价值观。 2. 文献回顾 纵观欧美市场,对女博士进行的研究非常稀少,可谓前无古人。但是我们可以合理推断,此类研究在未来几年必会增多,基于目前欧美市场对于女性研究者的关注程度,譬如,荷兰皇家社科研究项目,欧盟研究项目,都明确突出对于女性研究者的重视,同时对于妇女地位和社会作用方面的研究,也在欧洲得到了极大的支持。那么,对于女博士的研究,也必将成为短期内欧美社会学的研究热点。 就中国市场来看,已有相关学者开始了对于女博士的研究,具体文献可见2009年发表于 http://yangdan0459.blog.163.com/ 的《说说女博士》一文,此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以说理为主,对女博士群体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作用尝试了初步的阐述。同时,不同行业的女博士对于此文纷纷表示不同程度的支持,具体可见nan等人对于此文的评论。可以说,在女博士这个热点问题上,中国市场首次先于欧美市场推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可见,目前关于女博士的研究,仍处于学术界的盲区,虽然已有相关研究产出,但仅局限于定性分析,相应的定量和实证分析仍非常匮乏。因此,本研究旨在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之上,进行具体的案例实证分析,以进行证实或驳斥已有的理论分析,同时达到补充中国乃至世界此领域的研究的目的。 3. 研究问题 基于文献回顾,本文将立足已有研究成果,采用实证方法对中国女博士进行深入剖析,将回答以下研究问题: 女博士的生活是否与常人不同?女博士=师太?! 4. 研究假设 为具体回答以上研究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具体假设。 首先,从思维角度,由于女博士隶属于博士领域,长期的从事研究工作,面对大量需求客观性和逻辑性的阅读材料,理性细胞大量杀死感性细胞,因此我们合理推断,女博士所经营的博客,多为学术性和政论性文章,文艺女青类文章较少。 假设1:女博士博客中,文艺类作品将明显少于学术类作品。 其次,从生活习惯角度,由于女博士承受较大科研压力,生活相比较为单一,我们可以推断,女博士多为宅女,空闲时间多蜗居在家,消遣方式也以坐在电脑前为主。 假设2:女博士中,宅女相对较多,且普遍不具有正常女性爱好的逛街,唱K,八卦等特征。 第三,从社交圈角度,基于上述的宅女假设,我们可合理推断,长期的科研工作,会使女博士丧失与人沟通的能力,只保留与电脑沟通的能力,因此,多数女博士喜好独来独往,社交圈逐渐缩小。 假设3:女博士中,独行侠居多,平时少社交活动。 第四,本文同时立足社会热点,研究关于女博士的感情生活状态,我们在此合理推断,多数女博士已经或者有潜质成为“灭绝师太”级达人,因此,境界高至自认无男人可匹配。 假设4:女博士中,剩女和御姐占较大比例。 5. 方法论 为验证上述提出的三项假设,需要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中目前最流行的是大样本统计分析法,然而对于女博士的研究,这个方法的使用目前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是关于大样本的确定和数据的收集方面的困难,其次由于生活习惯和社交等社会特征,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时间、精力、资金等方面也成为使用大样本分析的不可避免的困难。既然大样本分析时机不成熟,本文只好选择案例研究法,选择一单一案例进行主要的具体研究(以下称为“研究对象”),同时为消除个体差异性所带来的研究误差,选择几例其他案例作为辅助研究和必要的补充(称为“辅助对象”)。研究的参考点,也就是控制主体,则为市场上普通女性的相应社会特征。 6. 数据收集 相关数据收集主要来自于女博士的博客,通过其对于内心,生活,周遭的记录,来研究其社会特征。同时,为保证数据的全面性,生活习惯和社交等社会特征,需要进行实地的长期观察。因此,我们合理保证,研究所用数据均为观察法得来的一手数据。 7. 案例分析及结果 通过对所选案例的社会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长达三年的观察,研究发现,三年前,“研究对象”的博客文章多为小篇幅的调侃式、抒情式、回忆式博文,学术性和政论性文章所占比例为0;自从进入女博士群体后,研究对象的博文风格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博文的篇幅有所增长,牢骚式、抒情式文章仍占较大比例,同时增加了很大比例的看图说事类文章,学术性和政论性文章有了0的突破,但是,数量仍非常之少。此外,发现研究对象博客的另一大变化为,在经营博文的同时,增加了对于视频类项目的经营,更发现其主要为MV和晚会演出视频,令人瞠目。考虑到是否此研究对象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我们同时观察了“辅助对象”们的博客,结果发现,几乎全部辅助对象的博客有着相似的风格,多以抒情式,看图说事式博文为主,更有案例整个博客都是不同分类的照片秀。因此,研究发现此为女博士博客的主要代表风格,假设1,未得到验证。 女博士生活习惯方面,研究发现,一周5天工作日,“研究对象”和“辅助对象”活动规律基本一致,穿梭于办公室,住所和超市之间,3年来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偶尔的不符可视为小概率事件予以剔除。然而进入周末,“研究对象”和“辅助对象”则极少出现在办公区,最大比例休息时间花在逛街上,且偏爱top shop,miss selfridges,river island, zara等区域;第二大比例为小团体聚会,内容包括聚餐,胡侃,出游,臭美,拍摄MV,排练节目,看电影;最小比例为极少情况下,“研究对象”和“辅助对象”各自在家看娱乐节目和电视类节目。同时,还发现,“研究对象”和“辅助对象”都偏爱八卦,据不完全统计,其每日至少花费1-2小时于娱乐新闻和娱乐网站,即便在5天工作日期间,也风雨不误,此外,“研究对象”近1年,每天还花费1小时左右于钢琴教室,同样工作日期间风雨不误。因此,研究假设2,未得到证实。 女博士社交活动方面,研究发现,“研究对象”和“辅助对象”大部分的社交活动为,召集大家一起聚餐,地点多为“研究对象”的住所。观察“辅助对象”发现,部分辅助对象会定期参加教堂活动,目的和动机则均与教堂无关。绝大多数时间,“研究对象”的社交对象都是女博士群体,与外界接触机会则为每年华人春晚、或者中国学联举办的其他活动。由于研究发现,虽然“研究对象”的社交活动较多,但绝大部分集中于女博士自己的圈子,因此,女博士与其他人的社交情况如何,从目前观察结果,难以下定论,假设3,未得到证实,也未得到驳斥。 关于女博士感情生活方面,研究发现,全部“研究对象”和“辅助对象”中,若不考虑港澳台同胞,则单身女博士比例为0,若将港澳台同胞纳入考虑范围,则单身女博士为极少数。有趣的是,不完全统计周边男博士,3年前,单身男博士比例高达70%,然而3年后比例骤降至20%,下降速度惊人。相比于男博士感情生活的大起大落,观察的3年内,女博士们感情生活状态基本无变化。因此,研究假设4,未得到证实,却引出另一有趣的可深入研究的问题。 8. 结论及局限性 从以上实证分析可得到,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1,2,4均未得到证实,假设3虽未得到证实,但也未得到驳斥。从目前观察来看,女博士的生活与常人差异不大,反而由于身在校园,压力缓解之时,更喜好丰富多姿的生活方式,从其发展娱乐副业方面可见;女博士是否等于师太,此命题目前未得到证实,但是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发现在研究末期,即“研究对象”即将进行博士答辩前两周,其开始以自己生活为案例写作学术模样的博文,名为“关于中国女博士的案例研究”,篇幅创其开博以来长度之最,因此,虽然目前并未发现女博士已成师太,但根据“研究对象”末期的举动,可以合理推断,前景并不乐观,其已具备“师太达人”的潜质,并随时可能向“师太”之路进行大的突破。 研究方法未使用大样本的统计分析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局限,这也给未来的研究指引了一定的方向。未来研究可选取大样本的女博士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样数量的传统领域女性作为控制样本,进行数值统计分析。研究模型可采用logistic回归,具体可如下: 女性因变量=a0 + a1*博客中文艺女青类文章所占比例 + a2*每周上街时间比例 + a3*每天花费于娱乐新闻时间比例 + a4*每周聚会时间比例 + a5*聚会是否为同类人 + a6*是否单身 + a7*近5年男朋友个数 + a8*近5年感情是否变动 + a9*控 制变量 + e 因变量,若为女博士,可取值为1,若非女博士,可取值为0;控制变量可选年龄,专业,土鳖or海龟,城市等等,e服从标准正态分布。通过运用logit回归分析,可以得到统计意义上各个自变量与因变量间是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此将作为后续此类研究的主要方向。 9. 参考文献 “说说女博士”,2009,来源: http://yangdan0459.blog.163.com/blog/static/19278868200991231940900/ “首支山寨MV问世”,2009,来源: http://yangdan0459.blog.163.com/blog/static/19278868200971094941253/ “给硕士生上课”,2009,来源: http://yangdan0459.blog.163.com/blog/static/19278868200911473817229/
6786 次阅读|10 个评论
Case Study Methodology in Business Research
feicheng 2010-9-17 07:07
The role of case studies in research is a paradox. On the one hand, case studies are widely used by many communities in business research; for example case study research has consistently been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methods in operations management, particularly in the building of new theory. It is clearly accepted that case study research in management can be rigorous, as is evidenced by case-based papers in both top European and US journals.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is strong resistance to case study research in some communities and its use has been rather narrow, often restricted just to exploratory research. In addition there is confusion in the minds of many as to what exactly is case study research: is it about practice or theory, and is it about theory-building or testing? 详见: Case Study【Book】
个人分类: 一般认识|3136 次阅读|0 个评论
非优区旅游开发新思路
sungennian 2010-8-28 23:01
孙根年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博主说明:本文写于2004年,发表于《旅游时代》,后被安康市政府采纳。今录入本博客,以交流区域旅游开发之思想。 本文以陕西安康为研究案例,阐明了作者对西部旅游优势较弱的非优区开发的新思路。 在 西部大开发 战略的实施中,西部许多省市都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发展,由于交通闭塞,区位条件差, 经济 基础薄弱,国内需求不旺,实施四年来效果并不明显。对于西部众多的旅游非优区,如何摆脱这种被动落后的状态,作者曾撰文论旅游业的区位开发与区域联合开发,强调着眼于区位开发、走区域联合开发之路,受到国内学术界的认可。安康地处陕南秦巴山地之间,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是典型的旅游非优区,作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安康旅游开发的新思路。 一、突出山水特色、发展生态旅游 旅游业的发展是以独特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吃、住、玩、游、购、娱,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安康地处秦岭深处,是一个欠发达的中等城市,文物古迹资源不敌西安,人文风情难敌人文初祖黄帝陵和革命圣地延安,然而山、水、林特色突出,有着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安康旅游的资源区位和卖点。 随着绿色 文明 的倡导,生态旅游已经风靡全球,成为新的时尚和热点。发展生态旅游要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发掘深层的自然生态文化和人文生态文化,为游客提供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和文化熏陶。安康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秦巴山地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界线,山地垂直高度大、气候复杂多变,森林垂直带谱明显,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是陕西难得的生态旅游资源集中之地。另外,汉江从西向东纵贯全市,两山夹一川的地形格局尤为典型,一坝横断汉江筑起20km2的赢湖,已开发成陕南著名的风景游览区,是陕西山水自然生态旅游景区的佼佼者,为发展自然生态旅游奠定了自然基础。安康的生态旅游资源,不仅包括了上述自然生态资源,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古代传说中的女娲补天、太极城文化、鬼谷子文化、南宫山、香溪洞道教文化和三沈纪念馆,以及后来的汉江龙舟文化、紫阳茶文化等,展现出安康生态旅游的立体网络结构,在陕西生态旅游开发中具有独特作用和无可替代的地位。 因此,安康生态旅游开发应以青山秀水为底色,重点突出以山、水、林自然生态旅游和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生态旅游,从而与 陕北 的三黄两圣、关中的文物古迹旅游遥相呼应,定位于陕西南北纵向旅游的南翼和西安的后花园,为陕西旅游业的区域联合开发,实现以西安为中心、关中为轴线,逐渐向陕北、陕南扩展旅游发展大战略奠定基础。 二、策划两个卖点、吸引国内游客 安康发展生态旅游最缺乏的是区位优势,如何提高其在区域及全国的知名度,要在形象策划上下大工夫。只有通过独具特色的形象策划,来提高对外的旅游吸引力,吸引国内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才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我在声誉区位的形象策划中提出两点,一个是作为鸡心的地理位置策划,二是作为安乐康泰之地的地名策划。 在一个国家地理版图中,有许多地理点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果能抓住地理位置进行策划,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翻开中国的地理版图,像一只放声高歌的大公鸡,东北三省是鸡头,新疆是鸡尾,安康正好处于鸡心的位置。无独有偶,在安康市的东南角镇坪县有一个鸡心岭,处于陕西、湖北、重庆三省市的交界处,是大巴山的主峰之一,古有鸡鸣闻三省之说,经过精确的大地测量,它是中国雄鸡版图的几何中心。我们常讲爱国主义教育祖国在我心中,在安康的鸡心岭上可修建一个大地中心点,游客登上此点即可自豪地说我在祖国心中。抓住这一点进行对外宣传策划,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 安康地名的由来始于西晋太康元年(公元前325年),是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而设置的小城镇,取万年丰乐,安乐康泰之意;汉唐之后,这里是陕西、湖北、四川物品交换和省际贸易之地,做生意、发展商贸最讲究安乐康泰,安康之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安康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形象策划,在城市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其他旅游活动意外伤害不断发生的今天,赴安康旅游能使你和 家人 安乐康泰,这一旅游心理的策划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三、联合三大城市、实施联合开发 相对于西安、武汉、重庆旅游业的发展来说,安康市旅游开发在资源区位、客源区位、交通区位、声誉区位上都相差甚远,缺乏独立发展强势旅游的客观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康不能发展旅游业,关键在于转变思想观念,走区域联合开发之路,重点发展中转旅游。对于安康这一旅游非优区,应攀龙附凤走区域联合开发之路。通过区域联合开发,实现资源互补、客源共享,重组旅游路线、改变交通区位,此为安康旅游开发惟一正确选择,也是安康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可行途径。 安康地处西安、武汉、重庆三市之间,随着西康铁路的开通,成为连接三大城市的交通枢纽,为攀龙附凤走区域联合开发提供了可能。安康的山林水景与西安的文物古迹形成反差,取名西安的后花园可资源互补;安康的汉江赢湖虽远小于长江三峡,但湖光山色俊秀之气好似长江三峡的微缩景观,也是长江三峡胜景的补充;地处中国鸡心位置,2200多年一直沿用安乐康泰的地名,使这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汉唐以来近2000年的区际贸易,使这里成为南北文化的交融荟萃之地,这一切构成了区域旅游联合开发的物质基础。现在路经安康的列车有23个班次,连接着陕西、四川、重庆、湖北、河南等多个省区,改变了本区的交通区位,为区域联合开发创造了条件。 要实现旅游业的区域联合开发,关键是要与周边省市重组旅游路线,建立区域联合政府协议和企业协作的分工机制。依据现有铁路、公路交通干线,可策划如下五条精品旅游路线:第一条延安-黄陵-西安-安康,从北向南纵贯陕西,串珠状连接革命圣地、人文初祖、古城西安和小江南安康,跨越三种典型的自然人 文景 观;第二条西安-安康-襄樊-武汉,从西北向东南,串珠状连接古城西安、小江南安康、襄樊 武当 山、大都市武汉,形成以山水奇观为景色的专项旅游线路;第三条西安-安康-达县-重庆,从东北向西南,串珠状连接古城西安、小江南安康,直至山城重庆,形成以山林奇观为景色的专项旅游线路;第四条重庆-安康-郑州,从西南向东北,连接山城重庆、小江南安康、中原郑州;第五条汉中-安康-商洛,从西向东纵贯汉江谷地的旅游专线,串珠状连接汉中南湖、安康赢湖、商洛榨水溶洞。 四、定位中转旅游、开拓三环市场 在区域旅游开发中,产业的定位和市场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依据对安康旅游资源及区位条件的分析,我认为安康旅游开发应定位于国内中转旅游,即定位于重点发展国内旅游,为陕西、四川、重庆、湖北、河南周边省市近三亿人口抵达国中、享受安乐康泰的心理需求提供生态体验。同时,又依据对资源丰度和区位条件的分析,安康缺乏独立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只有依据铁路、公路干线与周边大中城市联合,组建跨行政区划的企业集团发展中转旅游,才能使生态旅游做大做强。 基于上述分析,在客源市场拓展上要着重考虑三个环带:第一环带是以安康为中心,重点开拓西安、汉中、达川、石堰、商洛,形成半径250公里较为稳定的市场域;第二环带重点开拓关中平原渭南、咸阳、宝鸡,以及湖北的襄樊、武汉,重庆的万州区、重庆,四川的广元、成都,河南的洛阳、郑州等,形成半径500公里由大中城市组成的市场域;第三个环带包括整个陕西、河南、湖北、重庆、四川以及甘肃、宁夏、山西的部分地区,形成半径1000公里的市场域,并通过陇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向东延伸。 从时间尺度上考虑,安康旅游市场的拓展可分三步走:目前,可主攻本地市场和关中客源市场,既要攀上关中经济产业带这条龙,还要附上古城西安这只凤,为安康旅游开发奠定基础;然后,创造条件将客源市场扩展到周边500公里的大中城市,将陕西、四川、重庆、湖北、河南等省区纳入客源市场,第三步实施以五条旅游专线为骨架的中转旅游战略。
个人分类: 旅游管理|3322 次阅读|0 个评论
案例研究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绩效评估——医学科学部的实践
mliang 2010-7-16 11:11
张凤珠 马 亮 吴建南 董尔丹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 北京 10085; 2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西安710019; 3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西安 710049) 中国科学基金 24(4): 239-242. 论文
个人分类: 发表论文|35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基金国际评估的框架、内容与方法——基于多案例的跨国比较研究
mliang 2010-7-4 00:41
【文献出处】 科学学研究,2010 年05期 【作者】吴建南; 马亮; 郑永和 【作者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 【摘要】 从国际评估的委托方、评估目的、被评估方、评估方、评估议题、评估方法与信息来源、评估程序与周期、评估报告、评估效果与影响等维度,对包括德意志研究联合会、日本学术振兴会、欧盟第六框架计划、挪威研究理事会、奥地利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德科学中心等在内的6个科学资助机构的国际评估案例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科学基金国际评估的共同特点与主要特色,为设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的方案设计与组织实施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际评估; 绩效评估; 公共部门; 案例研究; 跨国比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基金项目(J0910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J0910012,70873092);; 西安交通大学腾飞人才特聘教授项目 The framework,issues and methods of international evaluation of national science funding institutions:a cross-national comparative multi-case study 【Author】WU Jian-nan1; MA Liang2; ZHENG Yong-he3 【Affiliation】(1.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3.Bureau of Planning;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Beijing 100085; China) 【Abstract】 The principals,agents,objects,purposes,issues,methods and sources of information,procedures and duration,results and reports,as well as effectiveness and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evaluation of several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s,including 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JSPS),Austrian Science Fund(FWF),Research Council of Norway(RCN),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DFG),the Sixth Framework Programmes(FP6),and Sino-German Center for Research Promotion(SGCRP),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which in turn results in a summary of common attribut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evaluation.Such analysis supplies suggestions and directions for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funding and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NSFC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 evalu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ublic sector; case study;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 【Source】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2010 (5) 论文
个人分类: 发表论文|331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