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含沙射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以史为鉴,对含沙射影式批评的灾难性后果的反思
chrujun 2010-7-5 13:11
周可真教授喜欢含沙射影式批评(见附文)。但他可能忘记了,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的两大悲剧,就是起源于含沙射影式批评。含沙射影式批评对学者来说,往往是会收到迟到的绞索。 因此,毛泽东晚年对知识分子吐露心声:要光明正大,不要阴谋诡计。 在清代,由于部分文人写文章影射清政府,被杀的文人不计其数。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查清朝的文字狱处决了多少人。 十年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学者是一场真正的灾难。 这场灾难起源于部分学者利用《三家村札记》、《燕山夜话》和《海瑞罢官》影射毛泽东。三家村作者当时得到北京市领导的庇护,毛泽东一时打不开缺口。但毛泽东精心运作,从组织上海文人批《海瑞罢官》入手,掀开了文革的序幕。当年影射毛泽东的文人及支持者,在文革中被一网打尽。 文革中受害最大的是知识分子,受害的根本原因是他们中有部分人从1960年起长期写文章影射毛泽东。 以史为鉴,我觉得当代的学者不要搞含沙射影式批评了。这会导致矛盾日益积累,最终会酿成灾难。我们不要忘记文字狱和文化大革命的血雨腥风。 我们不要忘了,领导更愿意接受公开批评,而不会容忍别人背地捣鬼。 附:周可真教授原文 杂谈:含沙射影的批评与指名道姓的批评 含沙射影地批评一个人的行为与指名道姓地批评一个人的行为,我绝对倾向于选择前者,因为这种选择是意味着虽然对这个人有反感,但这种反感是因于其人的某种行为,所以觉得该批判的不是这个人而是这个人的那种令人反感的行为。 所以,含沙射影地批评一个人的某种行为,实质上是把这种行为当作一种社会现象来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这是一种超越了私情的理性行为; 反之,指名道姓地批评一个人的某种行为,则是尚未超越私情的非理性行为。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3397 次阅读|6 个评论
杂谈:含沙射影的批评与指名道姓的批评
周可真 2010-7-4 06:21
含沙射影地批评一个人的行为与指名道姓地批评一个人的行为,我绝对倾向于选择前者,因为这种选择是意味着虽然对这个人有反感,但这种反感是因于其人的某种行为,所以觉得该批判的不是这个人而是这个人的那种令人反感的行为。 所以,含沙射影地批评一个人的某种行为,实质上是把这种行为当作一种社会现象来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这是一种超越了私情的理性行为; 反之,指名道姓地批评一个人的某种行为,则是尚未超越私情的非理性行为。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5259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