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候选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学生就业面试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WeiQin 2011-5-3 21:49
1. 写一份完美的简历(参考STAR策略,用真实数据和例子表明自己的能力)。 2.第一印象很重要,注意礼仪和着装。 3. 见到面试官,主动打招呼,握手,自我介绍(这时候只是名字),保持微笑和自信。 4. 准备好自我介绍(参考elevator pitch),然后保持良好互动,眼神交流,记笔记(允许的话)。 5.准备好回答100个可能问到的问题。如:为什么你是最优秀的候选人,为什么选这家公司,这个职位等。忌讳答非所问。回答要简单直接(参考STAR策略)。 6. 面试前要对公司文化历史,职位要求,个人期望值等做全面分析和了解。充分利用好你的人际网络资源。 7. 准备好20个你要问的问题。 忌讳只答不问。 覃伟 2011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
3046 次阅读|0 个评论
牛!‘长江学者级’副处
热度 4 lin602 2011-4-13 21:53
前年在飞机上,旁边坐着一位大学副院长(副处级),聊天中知道是一位‘长江学者’。 今年见一大学的竞聘副处长的候选人中,又见到一位‘长江学者’。当然,现在还不知道结果,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位‘长江学者’自己报名了,也通过初审了,开始进行与其他候选人PK的步骤。 曾经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务院一个工资调整的文件,大学正处的最低工资265元,大学的副教授最低一级工资275元。这个数据是绝对没有错的。 我校以前分房子,正处级最多住三室一厅,教授与副厅可以住四室一厅。 现在我们已经落后了,看不懂。
4255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科学网大学校花候选人(一):水仙女神
热度 7 xqhuang 2011-4-10 10:54
中国科学网大学校花候选人(一):水仙女神
中国科学网大学校花候选人(一):水仙女神 科学网大学由愚人节玩笑,到如今已经得到官方“认可”(见上图),得益于各位博主的努力和科学网领导的支持,期望《科学网大学》能梦想成真! 刘立老师提出要评“ 中国科学网大学的校花 ”,已有不少博主积极响应,推人荐花,献言献策。根据科学网大学校花遴选委员会刘立主任的指示,科学网将陆续推出“中国科学网大学的校花候选人”,今天推出的是第一位候选校花-水仙女神(见下图,应候选人的要求,先选择一张背影照片,入选第二轮后,她会华丽转身!),希望大家多多发表意见。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4140 次阅读|12 个评论
美联邦政府因70亿预算谈不拢被迫关门
热度 3 冯用军 2011-4-9 20:36
导语: 美国白宫官员7日说,由于政府临时预算到期日将至、两党谈判尚无结果,白宫方面当天启动应对联邦政府关门的应急计划。政府关门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对于美国来说却并不稀奇,美国政府不但可以关门,而且还关过许多次。 联邦政府也能“关门”? 美国政府可以关门,政府不过是一种对社会管理的“产品” 在美国,政府不过是一种对社会进行管理的“产品”。每次大选,各总统候选人都提出不同的政纲,告诉选民自己领导的政府是一种什么“产品”,让选民象消费者一样进行选择。总统当选后,他的政府作为一个“产品”,其“定价”也要买卖双方合意才行。政府所为“产品”的制造者,估价出制造成本,据此向国会要预算。 议员代表民众对“产品”评估,花钱过多选民可以选择“不买” 美国国会议员们则作为民选代表,对这个产品的“成本”估价进行核定,既要检查定价是否合理,又要衡量选民的支付能力。如果国会不批准预算,那就好像消费者向制造商说:“你的东西太贵,我不买了。”于是大家要讨价还价。比如,是否可以通过消减“产品”的若干性能而降低价格等等,都可以拿到桌面上来。 联邦政府为何“关门”? 预算几乎年年花超,奥巴马政府债务缠身国会不愿再“批钱” 在美国每个财年(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日)结束前,总统要签署13个拨款法案,也就是下一财年的政府开支。但有时总统提出的预算在国会很难通过,通常情况下是总统的预算开支太大,国会在对待总统的预算上会要求削减。而总统班子若不同意按照国会的要求削减预算,就会出现预算缺口。总统与国会之间会就此进一步协商,若在最后期限前不能达成妥协,政府就会关门。 今年,由于奥巴马向国会提交的2011财年预算方案会造成150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在2010财年结束时也没得到国会的批准,因此,从2010年10月1日起,美国政府一直在《应急预算方案》的支持下运转,而这个预算在3月4日已经到期,此后已经接连通过紧急追加预算,而目前概预算方案也将即将到期,若不能在期限前达成最终的预算案,政府就得“关门”。 联邦政府何时“关门”? 国会预算审批难并非一朝一夕,法律规定政府花钱超支就得关门 《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九款规定“除依照法律规定拨款外,不得从国库中提出任何款项,一切公款的收支报告和账目应定期公布”。针对宪法的该款规定,美国1870年通过了《反预算过度法》(ADA),明确了政府应该如何获得和使用预算,禁止政府超预算花钱,任何联邦公务员违反《反预算过度法》将被处以最高两年的监禁并罚款5000美元。在国会未能通过政府预算案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暂停除国防、基础医疗和社保等紧急公共服务外的机构。 联邦政府“关门”有何影响? 政府“关门”并非全关,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保障部门照常运行 根据《反预算过度法》,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MB)负责联邦政府关门期间的管理、协调工作,人事局(OPM)则为政府各部门提供人事管理的技术支持,尤其是政府关门期间公务员的工资和福利管理。政府关门并非所有部门都关门,根据法律,在政府关门期间,“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某个部门不履行职责,会造成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直接危害”,这些部门要保持运转。 非紧急型公共服务停摆,1995年造成20万护照申请延期,368个国家公园关闭 2004年9月20日,国会调研局(CRS)就政府关门的原因、程序及影响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报告,该报告对1995年12月16日~1996年1月5日政府关门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虽然整体上国家运行并未遭受重创,但在还是造成了一些具体影响:609个有毒废弃物搜集点的消毒、搜集工作停顿;酒类、烟草、武器和爆炸物品的申请程序延缓或停止,对3500件破产案的审理暂停,400名边境巡警在内的联邦司法人员的招考工作取消;368个国家公园景点关闭,每天损失1420万美元旅游收入;每天有2万~3万个签证无法处理,20万份护照申请延误,给旅游业和民航业造成巨大损失;在华盛顿180亿美元的联邦合同中,有37亿美元由于拨款缺口受到影响。 结语 表面上看,奥巴马和国会间的此次争吵是因为70亿美元的支出:放在联邦预算的背景下,这笔钱仅够联邦政府用17个小时。为了17个小时的预算争吵数天甚至关闭政府,这也并非一场简单的两党政治秀。 资料来源: 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governmentshutdown.html
个人分类: 国家评价研究院|2090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推荐的2位非双百博主1位入选
冯用军 2011-3-11 21:50
那就是丁甜mm,^_^:有目共睹、众望所归 顾问委员口号:集聚智慧群策群力 凝练思想越办越好 科学网好 恭喜科学网第二届博主顾问委员会履行,也预祝自己更好地履行“全国科学网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职责O(∩_∩)O哈哈~ 各位网友: 科学网编辑部就设立“顾问博主委员会”一事,经过公开征集意见和个别博主咨询两个阶段,现已基本成熟,现正式发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顾问博主委员会”是编辑部获取咨询建议的一种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任何博主都可以点击博客频道页面( http://www.sciencenet.cn/blog/ )右下角的“求助与建议”按钮联系我们。对于因各种原因未能接受邀请的博主,编辑部表示充分理解,并继续希望您们提出宝贵建议。 科学网编辑部 2010年7月7日 科学网顾问博主委员会工作细则(试行) 1)目标:在确保博客平台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促进多元化特色,提升科学网博客的活力和博文的质量;推动编辑部和博主之间的有效互动,体现自由和责任的统一。 2)首届组成:编辑部向博客排行总点击量前100名的资深博主和均排行前100名的资深博主(双百博主)以及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获奖者,发出了邀请。最终我们确定了由121名博主组成的科学网首届顾问博主委员会。 第一届顾问博主委员会名单请见下文。 3)任期:六个月。 4)改选:半年后,我们仍然向“双百博主”发出邀请;同时由第一届顾问博主委员会推选出20名顾问博主(候选对象为非双百博主)。两者共同组成新一届的顾问博主委员会。 5)退出:顾问博主可选择自愿退出;空出席位本届不再增补。 6)程序:科学网编辑部将对现有管理规则没有覆盖的问题或者超过12位(占全体顾问博主的10%)以上顾问博主的提议问题(提议汇总资料请发邮件至 blog@stimes.cn ),向全体顾问博主征集不同的解决方案,然后由全体顾问博主对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行投票作出决定。 超过二分之一的顾问博主参与投票即为有效投票;得票超过二分之一的结果即为有效结果 。 7)保密:对于单个顾问博主的意见实行保密制度;对于全体顾问博主的意见统计和汇总结果,将对全体顾问博主开放。 8)决策:科学网编辑部拥有博客平台的最终管理权。在特殊情况下编辑部 不能接受表决的有效结果时 ,需向全体顾问博主做出合理的解释。 9)修改:对于本规则的修订,需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顾问博主同意方可实施。 附:科学网第一届顾问博主委员会名单 1 黄安年 http://www.sciencenet.cn/u/ 黄安年/ 2 王鸿飞 http://www.sciencenet.cn/u/hongfei/ 3 杨学祥 http://www.sciencenet.cn/u/ 杨学祥 4 武夷山 http://www.sciencenet.cn/u/Wuyishan 5 周可真 http://www.sciencenet.cn/u/ 周可真 6 陈安 http://www.sciencenet.cn/u/ 陈安博士 7 王德华 http://www.sciencenet.cn/u/wangdh 8 许培扬 http://www.sciencenet.cn/u/xupeiyang 9 李小文 http://www.sciencenet.cn/u/lix 10 吴宝俊 http://www.sciencenet.cn/u/dabaoski/ 11 何毓琦 http://www.sciencenet.cn/u/ 何毓琦 12 蒋高明 http://www.sciencenet.cn/u/ 蒋高明 13 吴中祥 http://www.sciencenet.cn/u/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14 马臻 http://www.sciencenet.cn/u/zhenma 15 曹广福 http://www.sciencenet.cn/u/gfcao 16 任胜利 http://www.sciencenet.cn/u/rensl 17 陈龙珠 http://www.sciencenet.cn/u/ 陈龙珠 18 王志明 http://www.sciencenet.cn/u/zmwang 19 刘进平 http://www.sciencenet.cn/u/Bobby/ 20 王鹰 http://www.sciencenet.cn/u/ywang69 21 桂耀荣 http://www.sciencenet.cn/u/yaoronggui 22 陈儒军 http://www.sciencenet.cn/u/chrujun 23 孙学军 http://www.sciencenet.cn/u/ 孙学军/ 24 张学文 http://www.sciencenet.cn/u/zhangxw 25 蔣勁松 http://www.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26 曹聪 http://www.sciencenet.cn/u/ 曹聪/ 27 张志东 http://www.sciencenet.cn/u/ 张志东/ 28 马昌凤 http://www.sciencenet.cn/u/macf/ 29 迟菲 http://www.sciencenet.cn/u/cutefay/ 30 王应宽 http://www.sciencenet.cn/u/wangyk/ 31 鲍得海 http://www.sciencenet.cn/u/ 隔壁家的二傻子/ 32 冯用军 http://www.sciencenet.cn/u/ 冯用军/ 33 李泳 http://www.sciencenet.cn/u/yonglie 34 陈海春 http://www.sciencenet.cn/u/ 红色牧师 35 李飞 http://www.sciencenet.cn/u/lifei 36 唐凌峰 http://www.sciencenet.cn/u/lingfeng 37 沈阳 http://www.sciencenet.cn/u/sz1961sy 38 吕喆 http://www.sciencenet.cn/u/boxcar 39 李宁 http://www.sciencenet.cn/u/nli2233 40 黎在珣 http://www.sciencenet.cn/u/lzxun123 41 王号 http://www.sciencenet.cn/u/sheep021 42 武际可 http://www.sciencenet.cn/u/ 武际可 43 王晓峰 http://www.sciencenet.cn/u/slowlight 44 廖景平 http://www.sciencenet.cn/u/liaojp 45 廖永岩 http://www.sciencenet.cn/u/rock6783 46 刘红 http://www.sciencenet.cn/u/ 元宵 47 李维 http://www.sciencenet.cn/u/liwei999 48 郑融 http://www.sciencenet.cn/u/RongZheng 49 孙常全 http://www.sciencenet.cn/u/sunx0053 50 陈良尧 http://www.sciencenet.cn/u/ 陈良尧/ 51 朱猛进 http://www.sciencenet.cn/u/zhumengjin/ 52 贾伟 http://www.sciencenet.cn/u/weijia2009 53 唐常杰 http://www.sciencenet.cn/u/tangchangjie 54 陈湘明 http://www.sciencenet.cn/u/tashaxing 55 罗会仟 http://www.sciencenet.cn/u/Penrose 56 杨志 http://www.sciencenet.cn/u/minnongda 57 吴渝 http://www.sciencenet.cn/u/ 吴渝 58 金拓 http://www.sciencenet.cn/u/jintuo 59 徐磊 http://www.sciencenet.cn/u/AlecXu 60 刘耀 http://www.sciencenet.cn/u/liuysd 61 方唯硕 http://www.sciencenet.cn/u/wfangimm 62 邢志忠 http://www.sciencenet.cn/u/xingzz 63 饶海 http://www.sciencenet.cn/u/RAOH 64 张天翼 http://www.sciencenet.cn/u/tianyizhang6 65 刘广明 http://www.sciencenet.cn/u/lgmxxl 66 郭向云 http://www.sciencenet.cn/u/Guoxiangyun 67 徐耀 http://www.sciencenet.cn/u/ICF2009 68 梁进 http://www.sciencenet.cn/u/liangjin 69 张显峰 http://www.sciencenet.cn/u/ 张显峰 70 陈国文 http://www.sciencenet.cn/u/yatou 71 王晓明 http://www.sciencenet.cn/u/Synthon 72 籍利平 http://www.sciencenet.cn/u/jlpemail 73 王铮 http://www.sciencenet.cn/u/ 王铮 74 刘玉平 http://www.sciencenet.cn/u/ 刘玉平 75 万跃华 http://www.sciencenet.cn/u/wanyuehua 76 苏青 http://www.sciencenet.cn/u/suqing1961 77 李侠 http://www.sciencenet.cn/u/ 老李 78 王飞跃 http://www.sciencenet.cn/u/ 王飞跃 79 周涛 http://www.sciencenet.cn/u/pb00011127 80 葛肖虹 http://www.sciencenet.cn/u/ 葛肖虹 81 韩健 http://www.sciencenet.cn/u/SNPs 82 陈绥阳 http://www.sciencenet.cn/u/chensuiyang 83 刘全慧 http://www.sciencenet.cn/u/qhliu 84 鲍永利 http://www.sciencenet.cn/u/baoyongli800 85 杨海涛 http://www.sciencenet.cn/u/hty333 86 陈大钦 http://www.sciencenet.cn/u/fjirsmdqchen 87 吕琳媛 http://www.sciencenet.cn/u/babyann519 88 郭桅 http://www.sciencenet.cn/u/mullergw 89 刘红 http://www.sciencenet.cn/u/lh64 90 张立 http://www.sciencenet.cn/u/asterzhang 91 万赟 http://www.sciencenet.cn/u/ywan 92 王孝养 http://www.sciencenet.cn/u/DrWangXY 93 陈学雷 http://www.sciencenet.cn/u/ 陈学雷 94 李建立 http://www.sciencenet.cn/u/ 李建立 95 王进 http://www.sciencenet.cn/u/csruwangjin2 96 杨芳 http://www.sciencenet.cn/u/yangfangimr 97 张旭 http://www.sciencenet.cn/u/cwhm 98 盖鑫磊 http://www.sciencenet.cn/u/caxinra 99 田仁飞 http://www.sciencenet.cn/u/tianfei906 100 柳东阳 http://www.sciencenet.cn/u/liudongyang 101 陈永金 http://www.sciencenet.cn/u/tarimriver 102 金小伟 http://www.sciencenet.cn/u/yuewenzhu 103 张亮生 http://www.sciencenet.cn/u/zls111 104 耿文叶 http://www.sciencenet.cn/u/longfo 105 曾纪晴 http://www.sciencenet.cn/u/harmonism 106 肖继耘 http://www.sciencenet.cn/u/xiaojiyun 107 吴呈瑜 http://www.sciencenet.cn/u/jerry916 108 孔晓飞 http://www.sciencenet.cn/u/KONGX 109 舒佰坡 http://www.sciencenet.cn/u/jove20020 110 刘玉仙 http://www.sciencenet.cn/u/cosismine 111 徐耀阳 http://www.sciencenet.cn/u/yaoyangxu 112 王玉锋 http://www.sciencenet.cn/u/wangyf1970 113 张文卓 http://www.sciencenet.cn/u/sturman 114 杨晔 http://www.sciencenet.cn/u/stunme 115 王春燕 http://www.sciencenet.cn/u/wangproject 116 黄锦芳 http://www.sciencenet.cn/u/hjf306 117 吉宗威 http://www.sciencenet.cn/u/jizw0704 118 乔贝贝 http://www.sciencenet.cn/u/woxinfei 119 刘立 http://www.sciencenet.cn/u/liuli66 120 孟 津 http://www.sciencenet.cn/u/jinsblog/ 121 赵星 http://www.sciencenet.cn/zhaoxing ( 补充说明:因统计过程中的延时,现将孟津、赵星两位博主补充加入顾问博主名单。) 注:因部分网友对试行规则提出了积极建议,现在标红处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 各位网友: 为了更科学地维护科学网博客平台,编辑部通过广泛征询博主意见,于2010年7月正式组建首届科学网博主委员会。半年来,首届科学网博主委员会121位顾问博主为科学网博客的管理和建设出谋划策,给编辑部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编辑部非常感谢121位顾问博主在首届任期内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第二届顾问博主委员会选举工作已于2月28日启动。 第二届顾问博主委员会改选方式,遵循科学网顾问博主委员会工作细则(试行)http://bbs.sciencenet.cn /home.php?mod=spaceuid=45do=blogquickforward=1id=342166中第4项: 4)改选:半年后,我们仍然向“双百博主”发出邀请;同时由第一届顾问博主委员会推选出20名顾问博主(候选对象为非双百博主)。两者共同组成新一届的顾问博主委员会。 通过向“双百博主”和第一届顾问博主委员会委员以及第一届顾问博主委员会推选出的非双百博主候选人逐一征求意见,科学网第二届顾问博主委员会正式成立。 “顾问博主委员会”是编辑部获取咨询建议的一种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任何博主都可以通过发送邮件至blog@stimes.cn或点点击博客频道页面(http://www.sciencenet.cn/blog/)右下角的“在线咨询”联系我们。对于因各种原因未能接受邀请的博主,编辑部表示充分理解,并继续希望您们提出宝贵建议。 科学网编辑部 2011年3月11日 附:科学网第二届顾问博主委员会名单 鲍得海 http://blog.sciencenet.cn/?5190 鲍海飞 http://blog.sciencenet.cn/?278905 鲍永利 http://blog.sciencenet.cn/?52239 曹广福 http://blog.sciencenet.cn/?40247 陈安 http://blog.sciencenet.cn/?53483 陈斌 http://blog.sciencenet.cn/?504218 陈国文 http://blog.sciencenet.cn/?66009 陈海春 http://blog.sciencenet.cn/?38949 陈龙珠 http://blog.sciencenet.cn/?39070 陈儒军 http://blog.sciencenet.cn/?39626 陈绥阳 http://blog.sciencenet.cn/?40049 陈湘明 http://blog.sciencenet.cn/?249679 迟菲 http://blog.sciencenet.cn/?200071 戴洪兴 http://blog.sciencenet.cn/?462620 丁甜 http://blog.sciencenet.cn/?89391 冯用军 http://blog.sciencenet.cn/?45571 盖鑫磊 http://blog.sciencenet.cn/?112358 葛肖虹 http://blog.sciencenet.cn/?39465 郭向云 http://blog.sciencenet.cn/?39232 何毓琦 http://blog.sciencenet.cn/?1565 胡锋 http://blog.sciencenet.cn/?43547 胡业生 http://blog.sciencenet.cn/?40486 黄安年 http://blog.sciencenet.cn/?415 黄庆 http://blog.sciencenet.cn/?2317 黄秀清 http://blog.sciencenet.cn/?480705 嵇少丞 http://blog.sciencenet.cn/?51597 籍利平 http://blog.sciencenet.cn/?255 贾伟 http://blog.sciencenet.cn/?265898 蒋高明 http://blog.sciencenet.cn/?475 蒋新正 http://blog.sciencenet.cn/?352782 金小伟 http://blog.sciencenet.cn/?200056 黎在珣 http://blog.sciencenet.cn/?3017 李宁 http://blog.sciencenet.cn/?71485 李世春 http://blog.sciencenet.cn/?2321 李万春 http://blog.sciencenet.cn/?40007 李维 http://blog.sciencenet.cn/?362400 李侠 http://blog.sciencenet.cn/?829 李霞 http://blog.sciencenet.cn/?4600 李学宽 http://blog.sciencenet.cn/?254303 李永丹 http://blog.sciencenet.cn/?281175 李泳 http://blog.sciencenet.cn/?279992 梁建华 http://blog.sciencenet.cn/?51231 梁进 http://blog.sciencenet.cn/?39446 廖俊林 http://blog.sciencenet.cn/?460310 林中祥 http://blog.sciencenet.cn/?279177 刘广明 http://blog.sciencenet.cn/?359436 刘进平 http://blog.sciencenet.cn/?39731 刘立 http://blog.sciencenet.cn/?71079 刘洋 http://blog.sciencenet.cn/?134 刘玉平 http://blog.sciencenet.cn/?27691 刘玉仙 http://blog.sciencenet.cn/?215715 吕喆 http://blog.sciencenet.cn/?111635 罗帆 http://blog.sciencenet.cn/?42818 马磊 http://blog.sciencenet.cn/?472423 马臻 http://blog.sciencenet.cn/?71964 马志飞 http://blog.sciencenet.cn/?258217 毛宁波 http://blog.sciencenet.cn/?339326 苗元华 http://blog.sciencenet.cn/?214181 彭思龙 http://blog.sciencenet.cn/?39416 齐霁 http://blog.sciencenet.cn/?296123 青秀玲 http://blog.sciencenet.cn/?266709 任胜利 http://blog.sciencenet.cn/?38899 沈海军 http://blog.sciencenet.cn/?39356 沈阳 http://blog.sciencenet.cn/?190 孙常全 http://blog.sciencenet.cn/?356017 唐凌峰 http://blog.sciencenet.cn/?2068 万跃华 http://blog.sciencenet.cn/?57081 王德华 http://blog.sciencenet.cn/?41757 王飞跃 http://blog.sciencenet.cn/?2374 王号 http://blog.sciencenet.cn/?45556 王进 http://blog.sciencenet.cn/?2644 王晓峰 http://blog.sciencenet.cn/?3176 王晓明 http://blog.sciencenet.cn/?2361 王孝养 http://blog.sciencenet.cn/?402046 王鹰 http://blog.sciencenet.cn/?39176 王铮 http://blog.sciencenet.cn/?2211 王志明 http://blog.sciencenet.cn/?57000 吴宝俊 http://blog.sciencenet.cn/?200147 吴云鹏 http://blog.sciencenet.cn/?392525 吴中祥 http://blog.sciencenet.cn/?226 武际可 http://blog.sciencenet.cn/?39472 武京治 http://blog.sciencenet.cn/?299127 武夷山 http://blog.sciencenet.cn/?1557 谢广明 http://blog.sciencenet.cn/?100463 信忠保 http://blog.sciencenet.cn/?58729 邢志忠 http://blog.sciencenet.cn/?3779 徐耀 http://blog.sciencenet.cn/?303939 许浚远 http://blog.sciencenet.cn/?67397 许培扬 http://blog.sciencenet.cn/?280034 杨海涛 http://blog.sciencenet.cn/?66090 杨秀海 http://blog.sciencenet.cn/?56669 杨学祥 http://blog.sciencenet.cn/?2277 曾庆平 http://blog.sciencenet.cn/?281238 张檀琴 http://blog.sciencenet.cn/?39774 张旭 http://blog.sciencenet.cn/?275634 张志东 http://blog.sciencenet.cn/?2344 赵明 http://blog.sciencenet.cn/?40615 周可真 http://blog.sciencenet.cn/?126 周耀旗 http://blog.sciencenet.cn/?472757 朱宏伟 http://blog.sciencenet.cn/?96754 朱猛进 http://blog.sciencenet.cn/?295006
个人分类: 和谐世界研究院|20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热烈祝贺科学网第二届顾问博主委员会正式成立
热度 5 xupeiyang 2011-3-11 16:20
通过向“双百博主”和第一届顾问博主委员会委员以及第一届顾问博主委员会推选出的非双百博主候选人逐一征求意见,科学网第二届顾问博主委员会正式成立。 科学网编辑部 2011年3月11日 附:科学网第二届顾问博主委员会名单 鲍得海 http://blog.sciencenet.cn/?5190 鲍海飞 http://blog.sciencenet.cn/?278905 鲍永利 http://blog.sciencenet.cn/?52239 曹广福 http://blog.sciencenet.cn/?40247 陈安 http://blog.sciencenet.cn/?53483 陈斌 http://blog.sciencenet.cn/?504218 陈国文 http://blog.sciencenet.cn/?66009 陈海春 http://blog.sciencenet.cn/?38949 陈龙珠 http://blog.sciencenet.cn/?39070 陈儒军 http://blog.sciencenet.cn/?39626 陈绥阳 http://blog.sciencenet.cn/?40049 陈湘明 http://blog.sciencenet.cn/?249679 迟菲 http://blog.sciencenet.cn/?200071 戴洪兴 http://blog.sciencenet.cn/?462620 丁甜 http://blog.sciencenet.cn/?89391 冯用军 http://blog.sciencenet.cn/?45571 盖鑫磊 http://blog.sciencenet.cn/?112358 葛肖虹 http://blog.sciencenet.cn/?39465 郭向云 http://blog.sciencenet.cn/?39232 何毓琦 http://blog.sciencenet.cn/?1565 胡锋 http://blog.sciencenet.cn/?43547 胡业生 http://blog.sciencenet.cn/?40486 黄安年 http://blog.sciencenet.cn/?415 黄庆 http://blog.sciencenet.cn/?2317 黄秀清 http://blog.sciencenet.cn/?480705 嵇少丞 http://blog.sciencenet.cn/?51597 籍利平 http://blog.sciencenet.cn/?255 贾伟 http://blog.sciencenet.cn/?265898 蒋高明 http://blog.sciencenet.cn/?475 蒋新正 http://blog.sciencenet.cn/?352782 金小伟 http://blog.sciencenet.cn/?200056 黎在珣 http://blog.sciencenet.cn/?3017 李宁 http://blog.sciencenet.cn/?71485 李世春 http://blog.sciencenet.cn/?2321 李万春 http://blog.sciencenet.cn/?40007 李维 http://blog.sciencenet.cn/?362400 李侠 http://blog.sciencenet.cn/?829 李霞 http://blog.sciencenet.cn/?4600 李学宽 http://blog.sciencenet.cn/?254303 李永丹 http://blog.sciencenet.cn/?281175 李泳 http://blog.sciencenet.cn/?279992 梁建华 http://blog.sciencenet.cn/?51231 梁进 http://blog.sciencenet.cn/?39446 廖俊林 http://blog.sciencenet.cn/?460310 林中祥 http://blog.sciencenet.cn/?279177 刘广明 http://blog.sciencenet.cn/?359436 刘进平 http://blog.sciencenet.cn/?39731 刘立 http://blog.sciencenet.cn/?71079 刘洋 http://blog.sciencenet.cn/?134 刘玉平 http://blog.sciencenet.cn/?27691 刘玉仙 http://blog.sciencenet.cn/?215715 吕喆 http://blog.sciencenet.cn/?111635 罗帆 http://blog.sciencenet.cn/?42818 马磊 http://blog.sciencenet.cn/?472423 马臻 http://blog.sciencenet.cn/?71964 马志飞 http://blog.sciencenet.cn/?258217 毛宁波 http://blog.sciencenet.cn/?339326 苗元华 http://blog.sciencenet.cn/?214181 彭思龙 http://blog.sciencenet.cn/?39416 齐霁 http://blog.sciencenet.cn/?296123 青秀玲 http://blog.sciencenet.cn/?266709 任胜利 http://blog.sciencenet.cn/?38899 沈海军 http://blog.sciencenet.cn/?39356 沈阳 http://blog.sciencenet.cn/?190 孙常全 http://blog.sciencenet.cn/?356017 唐凌峰 http://blog.sciencenet.cn/?2068 万跃华 http://blog.sciencenet.cn/?57081 王德华 http://blog.sciencenet.cn/?41757 王飞跃 http://blog.sciencenet.cn/?2374 王号 http://blog.sciencenet.cn/?45556 王进 http://blog.sciencenet.cn/?2644 王晓峰 http://blog.sciencenet.cn/?3176 王晓明 http://blog.sciencenet.cn/?2361 王孝养 http://blog.sciencenet.cn/?402046 王鹰 http://blog.sciencenet.cn/?39176 王铮 http://blog.sciencenet.cn/?2211 王志明 http://blog.sciencenet.cn/?57000 吴宝俊 http://blog.sciencenet.cn/?200147 吴云鹏 http://blog.sciencenet.cn/?392525 吴中祥 http://blog.sciencenet.cn/?226 武际可 http://blog.sciencenet.cn/?39472 武京治 http://blog.sciencenet.cn/?299127 武夷山 http://blog.sciencenet.cn/?1557 谢广明 http://blog.sciencenet.cn/?100463 信忠保 http://blog.sciencenet.cn/?58729 邢志忠 http://blog.sciencenet.cn/?3779 徐耀 http://blog.sciencenet.cn/?303939 许浚远 http://blog.sciencenet.cn/?67397 许培扬 http://blog.sciencenet.cn/?280034 杨海涛 http://blog.sciencenet.cn/?66090 杨秀海 http://blog.sciencenet.cn/?56669 杨学祥 http://blog.sciencenet.cn/?2277 曾庆平 http://blog.sciencenet.cn/?281238 张檀琴 http://blog.sciencenet.cn/?39774 张旭 http://blog.sciencenet.cn/?275634 张志东 http://blog.sciencenet.cn/?2344 赵明 http://blog.sciencenet.cn/?40615 周可真 http://blog.sciencenet.cn/?126 周耀旗 http://blog.sciencenet.cn/?472757 朱宏伟 http://blog.sciencenet.cn/?96754 朱猛进 http://blog.sciencenet.cn/?295006
个人分类: 科学博客|1716 次阅读|6 个评论
毛遂自荐——我推举我自己
热度 17 cosismine 2011-3-1 20:10
今天收到科学网的信,说是因为我是第一届顾问博主,所以被邀请推举2名博主作为第二届20名增选顾问博主候选人,我推举我自己,可以吗? 被选为第一届顾问博主,是因为我参加的团队在上次的域名杯的比赛中获得了优秀团队奖。但可惜没有到双百名单里面,换届的时候,没有当然的资格,只能争取增选的顾问博主候选人了。 这么些年,已经习惯于关注科学网的网事,很多事情都是从科学网上知道。是真的喜欢科学网这么一方水土,尽管争争吵吵,但人都是真心真意,可以开诚布公地谈自己的所好,所恶,平民一介,却能够在这里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因而真心想呵护好这片天地,为这里的健康发展作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应该是我希望自己继续当选顾问博主的原因吧。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喜欢这种被信任的感觉。顾问博主,科学网的网事,也就是公共事务中,所发表的意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以才被选为顾问博主,这让我很自豪。虽然没有任何的报酬,也没有任何的权势,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很大的影响,一年到头,不过是一支青花瓷笔。。。。。但其中的信任却是无价的,是我们人之为人的内在价值所在,因而也是自己所追逐的方向。我甚而至于感到,这种信任,以及被信任里所寄予的荣誉,比那些争权夺势而引起的种种委员,都有更大的价值吧......所以,那支青花瓷笔,可能类似于一支一支放在纳什面前的那支笔,是对人本身的敬意......所以,很看重这份荣誉,很看重这份信任,很希望自己的简历里有这么一笔,科学网的顾问博主。 附加的原因,很喜欢自己在科学网事中所发的议论能得到大家的承认,在种种争议中,所发表的意见被争议双方所采纳,诸如用洁尔阴洗洗脸,与辱骂同行等意见被大家推举上过首页。因为真诚,还交了很多朋友。在科学网升级之后,大家找朋友的时候,苏青老师以“刘老师好”来找我交朋友,让我感到那种厚重的理解。 一些零碎的原因,比方泄气时在科学网上得到的鼓励和支持,比方分享我的点滴感悟,比方被人评论为网上的女中豪杰......虽然和科学网顾问博主无关,但却是科学网之所以让人寄予希望,因而值得自己为之付出心血的原因所在。 我还有一个推荐名额,敢问那位博主和我有相近的看法,并愿意为科学网的建设出力的,愿意被我推举?也欢迎大家推举我。
4432 次阅读|17 个评论
Wiley-Blackwell上海办公室诚聘
热度 1 whocj 2011-2-28 21:38
Wiley-Blackwell生命科学部上海办公室目前有如下职务空缺: 作者服务经理 我们寻找一名具有宽广生命科学知识背景的候选人,负责我们本地和国际期刊的作者服务,以及与中国相关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进行联络,以便扩展我们的本地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作者和编辑的需要。 申请人应该拥有生命科学领域的硕士或博士学位(最好是分子生物学、分子医学、生物技术或其他相关领域,但并不仅限于这些领域)。我们希望申请人之前已在国际主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普通话流利,并能用自如地用英语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自我管理和领导才能也是需要的。如果有出版从业经验和国外博士后研究经历者,优先考虑。 作者服务培训生 我们在为国际著名的高影响力期刊《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 Electrophoresis 》 和 《 Proteomics 》的编辑部寻找一名作者服务培训生。申请人将会得到期刊出版相关的直接经验,如约稿、期刊运作、同行评议、为中国和国外的作者和审稿人提供支持 、选择合适的文章进行推广等等。 申请者需要拥有在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能够自我激励、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书面/口头沟通技巧、善于与人交往、思维灵活、熟悉相关的文字和图形软件,普通话流利,并能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如果有出版从业经验和国外博士或博士后研究经历者,优先考虑。 欢迎感兴趣的应聘者发送邮件至 hrasia@wiley.com 进行申请。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您申请的职位名称并附上您的简历,同时说明您目前的年薪水平以及期望的年薪水平。 详情请至: http://as.wiley.com/WileyCDA/Section/id-406620.html
51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阿里缘何高票当选连任
chile 2011-1-17 18:48
本报记者 肖连兵   今天是突尼斯共和国政治生活中十分重要的日子,在经过昨天数百万的选民投票,5年 一届的总统选举有了结果。在4位候选人中,现任总统、执政党宪政民主联盟的候选人本 ·阿里以94.49%的选票,再次当选突尼斯总统。今年68岁的本·阿里,在执政17年后再次 当选连任,原因何在在突尼斯共和国,记者经过大选前后9天的采访,得到了 答案。   从伦敦飞往突尼斯的途中,记者问一位非洲开发银行的职员为何去突尼斯,他说,非洲 开发银行的总部过去在科特迪瓦,后来迁至突尼斯。科特迪瓦曾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安 定的国家。但这些年来,由于政治上的不稳定,导致政局动乱。与其相反,突尼斯政治稳定 ,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经济发展最迅速,社会最安全的非洲国家之一。   突尼斯的一位高官告诉记者,本·阿里在政治体制问题上,没有盲目照搬西方的民主 政治,而是注重把政治民主进程与国情结合起来,对政治改革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针,并在 改革中特别重视他所领导的宪政民主联盟的执政能力建设。华为公司突尼斯分公司近来 年在突尼斯的业务突飞猛进,总经理韩俊生介绍说,这得益于突尼斯的投资环境不断地改 善,呈现出公平竞争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与本·阿里惩治腐败是分不开的。过去,一 位负责通信建设的部长在接受一家外国公司邀请去该国考察后,采购了该公司的设备,总 统知道此情后,当即决定撤消这位部长的职务。   除了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本·阿里的政绩使他赢得社会各阶层的支持。一位在公交 公司工作的司机拿着手机对记者说“我有住房,有汽车,有电话。”话语间显得很满足。 他投了本·阿里的票,在选举前,他就坚信本·阿里当选。的确,在本·阿里执政这些年里 ,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民经济一直保持5%的增长率,老百姓安居乐业。   旅游局局长易卜拉欣对本·阿里赞不绝口。他说,本·阿里制定了符合国情的经济发 展战略。突尼斯是一个矿产资源不足的国家,但有阳光、沙滩和地中海独特的宜人气候, 于是本·阿里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成效十分显著。只有980万人口的突尼 斯每年接待近600万的外国旅游者。在只有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800多家星级酒店。 突尼斯已成为中国的旅游目地国。作为执政党的一员,他感到十分自豪。他认为本·阿里 获胜是民心所向。   本·阿里的妇女支持率十分高。对外新闻署的官员玛尔基女士对本·阿里的3大业绩 尤为称道一是国家实行小学义务教育,使文盲率越来越低,国民素质得到了提高;二是提 倡男女平等,鼓励成年女性参加工作,现在像她这样的“职业妇女”越来越多;三是实行计 划生育政策,鼓励每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   本·阿里更受到青年人的爱戴。在旅游新城———阿玛麦特的一家大型家庭度假酒 店采访时,接待记者的是一位青年人。他自豪地说“这家酒店由私人企业投资,总额达到 1亿多美元,这一带共有40多家高档酒店。在非洲,突尼斯是相当发达的国家。”在苏斯市 ,一位负责旅游咨询的青年人告诉记者,他刚从大学毕业,他表示支持本·阿里,因为本· 阿里给青年人创造了受高等教育和就业的机会。本报突尼斯10月25日电
143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年吴阶平医学奖候选人的学术成就
xupeiyang 2009-9-13 20:51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9/223309.shtm 2009年吴阶平医学奖候选人公布 五位候选人为王正国、陈可冀、张涤生、彭淑牖及黎介寿 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网站消息,吴阶平医学奖是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设立,经卫生部和科技部批准的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个人奖项,主要奖励在医学临床、科研、教育、公共卫生和卫生事业管理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果的个人。评审委员会由15位著名医学专家组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韩启德院士担任评审委员会主席。 2009年吴阶平医学奖提名和候选人初审工作已经结束。评审委员会对被提名人进行了初审,初审通过5名候选人。分别为(按姓氏笔划排序): 王正国,创伤医学和野战外科专家,解放军文职特级,技术一级,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员、解放军交通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国际交通医学学会副主席、西亚地区主席,亚洲创伤学会主席等。 陈可冀,中西医结合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典委员会执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及中国老年学学会名誉会长等。 张涤生,整复外科、显微外科和颅面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 彭淑牖,外科学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外科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大外科主任,2004年被美国外科学院授予荣誉院士,2008年10月20日欧洲外科学院通知彭淑牖入选为该院荣誉院士(中国大陆唯一)。 黎介寿,外科学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内地和香港9所医学院校的客座教授、兼职或名誉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国际外科学会国家级会员、欧洲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会员、欧洲消化道外科学会会员。 王正国 男,汉族,安徽合肥人,1935年12月12日出生于福建漳州,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主任,重庆市科协二届副主席,重庆市医学会副会长,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50年12月入伍,195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先后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赴美高级访问学者,研究员等职。1994年遴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院士。1997年12月至2002年12月任重庆市科协一届副主席,2002年12月起任重庆市科协二届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总后卫生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第三军医大学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创伤杂志》(中、英文版)总编辑。曾先后被南斯拉夫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内第一、二、四军医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山东大学医学院,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福建医科大学,解放军卫生装备研究所,《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编辑部,《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等单位聘为名誉(客座/兼职)教授或高级学术顾问;被天津市政府聘为特聘专家。 我国冲击伤、创伤弹道学、交通医学研究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著名的创伤医学和野战外科专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5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0余篇,编著、主编专著20余部,参编10余部。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1999年3月17日,经江泽民主席亲自签发,中央军委通令给王正国同志记一等功1次。1996年获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1997年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医学科学技术奖,1998年获美国Michael DeBakey国际军医奖(成为该奖设立以来至今获此殊荣的唯一亚洲人),获重庆市首届争光贡献奖,2000年获陈嘉庚医学科学奖和国际交通医学重大贡献奖,2002年获第四届中国光华工程科技奖。 王正国2001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1983年以来,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7名,博士研究生40名,博士后7名。 序号 学者 学者单位 研究领域 文献篇数 基金论文数 核心期刊论文数 第一作者篇数 总被引频次 平均被引频次 总下载频次 1 王正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 外科学;基础医学;生物学; 445 250 292 52 2703 6.0742 16115 2 王正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外科学;基础医学;特种医学; 339 103 142 71 1135 3.3481 5001 3 王正国 中国工程院 外科学;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特种医学; 18 0 3 17 74 4.1111 339 4 王正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基础医学;外科学;心血管系统疾病; 7 5 5 0 60 8.5714 202 5 王正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 临床医学; 1 1 0 0 30 30.0000 83 陈可冀 序号 学者 学者单位 研究领域 文献篇数 基金论文数 核心期刊论文数 第一作者篇数 总被引频次 平均被引频次 总下载频次 1 陈可冀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352 72 133 105 2970 8.4375 15583 陈可冀 序号 学者 学者单位 研究领域 文献篇数 基金论文数 核心期刊论文数 第一作者篇数 总被引频次 平均被引频次 总下载频次 1 陈可冀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352 72 133 105 2970 8.4375 15583    陈可冀,男,汉族,1930年10月出生于福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内科、心脑血管科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4年7月毕业于福建医学院,1991年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 学部委员(院士)。现任 中国中医科学院 首席研究员,卫生部 中日友好医院 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 中华医学会 常务理事及老年医学学会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 名誉会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小组副组长;教育部中医内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高级专家顾问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医药专业顾问;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及多种学术团体、杂志的理事、编委等。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专家咨询团顾问。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特别是心脑血管病临床及研究50年,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为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奠基者及开拓者。20世纪50年代后期与已故郭士魁名老中医一起,首先倡导活血化瘀为主治疗冠心病,并进行冠心二号等复方系统临床和基础研究,得到国内外认同和推广应用;其基础研究与心血管科和有关科室从整体、细胞和基因蛋白表达分子水平科学阐释了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理,阐明血瘀证实质。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这一冠心病防治领域的国际难点,他首先运用活血化瘀中药进行多中心干预研究,临床和实验皆证实疗效,为再狭窄药物预防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他首先用活血中药川芎有效成分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获得显效,现为城乡常用药物之一。他还首先倡导用温阳益气活血法和附子活性成分去甲乌药硷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证实有显著提高心率作用。组织全国制定血瘀证诊断标准及冠心病辨证标准及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被广泛应用,其研究成果辐射全国。  其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证效动力学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研究荣获古籍整理金奖,并先后荣获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荣获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首届立夫国际中医药学术奖,求是杰出集体奖及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先后培养博士、博士后和学术继承人70余名。曾多次到欧美、日本、东南亚及东北亚各国讲学和访问,促进了国内外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和持续发展,扶植和造就了一大批新生力量。 早期主要成就   陈可冀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的研究,在活血化瘀及芳香温通方药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及疗效研究方面,在补益脾肾方药延缓衰老理论及临床研究方面,在清代宫廷医疗经验的继承研究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在著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整理方面,在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方面,在促进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方面,成就尤为突出。他医德高尚,治学严谨,亦为人们所称颂。   一、系统全面继承著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   自1955年底,陈可冀应调到中医研究院学习和研究中医,至今已近40年,他对祖国医药学宝库,进行不懈地探索、挖掘。从古医籍到现代医学最新文献,从《 黄帝内经 》到近代著述,他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有人曾认为他的成功在于天资聪明,智慧超凡,记忆力过人。陈可冀引用诸葛亮的一句名言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事业的成功要靠有志趣,有目标;肯学习,能坚持。   陈可冀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上的成就,还得益于几位名老中医的教诲和指导。他曾做过已故名老中医冉雪峰的助手和关门弟子,曾向北京名老中医王易门学习并同他共事两年余,1959年进行中医脉象现代化研究他又拜蒲辅周老中医为师,他曾多年随岳美中老中医临诊,1960年后他集中精力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又拜著名老中医赵锡武为师,并同著名老中医郭士魁合作共事20余年,志同道合,亲如家人。   在中医学术的继承上,中医研究院根据老中医岳美中的建议,安排陈可冀集中地继承、整理岳老的学术经验。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先后主持整理出版了《岳美中论医集》(已有日译本出版)、《岳美中医案集》(198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及《岳美中医话集》(卫生部部级成果奖)。这些医籍忠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岳老的学术造诣与卓越技艺,令人屡读不厌。陈可冀还参加整理出版了《冉雪峰医案》、《赵锡武医疗经验》等学术专著。   由于陈可冀有机会跟随数位全国著名老中医学习和共事多年,能够在学术上做到博采诸名家之长,枝叶交融,自成一体。他的成就,深受老中医们的赞赏,著名老中医岳美中教授曾写诗称赞他:英年绩学展鸿猷,中西结合喜善收,鸟影不移参邈邃,梅枝独侑企风流。   二、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   心血管病是当前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也是国内外瞩目的研究课题。自50年代,陈可冀就开始进行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的研究,30多年来取得了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医学界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1.为国内最早从事中医脉象的客观检测研究者之一。早在19571958年间,陈可冀与章宗穆研究员合作,依据中医传统学术思想,在中国科学院声学教授马大猷的协助下,制成以酒石酸钾钠为换能原件的寸关尺脉搏描记仪,由著名老中医蒲辅周、杨树干把脉,对400例17种脉象图与心冲击图、心电图及心音图作了同步描绘,为我国早期之压电晶体式脉象仪。在此基础上,在黄宛教授和张锡钧教授的指导下,陈可冀进行了高血压弦脉特点及其产生机制的研究,将弦脉分为三级,临床及在他自己身上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等试验证明,弦脉形成与儿茶酚胺水平及血管敏感性有关,后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1962年)。由于他在中医脉诊研究和中医学术继承方面取得成就,获奖出席1959年全国群英会。   2.高血压中医辨证论治研究。60年代前后,西方降压药有长足之发展,但调节症状效果似欠佳。陈可冀在著名老中医赵锡武、郭士魁及黄宛教授指导下,对262例高血压病分八型辨证论治,证明降压幅度虽不甚大,但缓解证候确较好。若能合理进行科际整合,相信患者是欢迎的,他以后的实践证实了这一点。其中针对肝风型之天麻钩藤饮不仅具有调节大脑第二信号系统功用,更有温和降压和改善脑血循环之效果,平肝熄风,解除头晕、耳鸣有效,可以减少西药降压药之剂量。陈可冀对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论治作了规律性总结,指出了中医药调节平衡缓解症状的优越性,可以补西药单纯降压之不足。1959年冬,他在西安召开的全国第一届心脏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上就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了专题报告。    3.脂质代谢与心血管病关系的探索。1963年,在陈可冀的倡议下,西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对当时尚健在的年龄在63岁以上、素食史达1472年的北京各寺院中的僧尼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血脂水平及中医证候特点进行研究,设有同龄之对照组。结果证明,长期过分严格素食和膳食之不平衡,可致内源性脂质代谢障碍,虽形体未必肥胖,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并不降低,与赛利调查欧洲僧侣资料略有差别。这107例北京广济寺等寺院之长期食素者,心肾阴阳两虚及肝风证候一般较突出。   4.博采众长,整理发扬名老中医治疗心血管病之经验。1962年以后,陈可冀集中进行冠心病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总结了中医治疗冠心病的辨证论治、活血化瘀、芳香温通、宣痹通阳、补肾助阳及含黄酮类中药的应用等几条途径。在1972年全国防治肺心病、高血压病、冠心病会议上他介绍了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全国进行这项研究工作的中西医结合起了积极作用。19611962年间,陈可冀结合郭士魁的经验写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规律探讨》一文,发表于《中医杂志》(1962年),注意到郭士魁在辨证施治基础上,善用血府逐瘀汤、失笑散、丹参饮和活血通脉汤,注重活血化瘀的治疗经验,同郭士魁一起,进行了一系列活血化瘀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的事业任重道远,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和谐的声音,但是陈可冀院士始终坚持科学研究的道路,每一项研究都扎扎实实,一项事业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开花结果。2009年10月20日是陈院士80大寿,祝他老人家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张涤生 序号 学者 学者单位 研究领域 文献篇数 基金论文数 核心期刊论文数 第一作者篇数 总被引频次 平均被引频次 总下载频次 张涤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外科学;口腔科学;基础医学; 218 26 50 46 702 3.2202 3881 张涤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外科学;口腔科学;基础医学; 20 6 14 6 22 1.1000 728   男,1916.6.12生, 江苏 省 无锡 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整复外科、显微外科及颅面外科专家,中国第七届光华工程奖获得者。   1941年毕业于南京前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现任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终身教授。   曾任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主任委员,第十届国际显微外科学会会议主席(1989),第三届世界美容外科学术会议主席 (2002),第三届亚太颅面外科会议主席(2003)等,是中国整复外科创始人之一及开拓者。   20世纪60年代在国内首先开展显微外科动物实验;创制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烘疗机;并在70年代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国内外首创前臂皮瓣一期再造阴茎手术,距趾关节移植重建颞颌关节强直等手术;在国内首先开展游离肠段移植再造食管,大网膜游离移植治疗颅骨暴露坏死等手术,并开展颅面畸形外科,胸骨裂心脏外露等首创性手术。 论文及获奖 张涤生领衔的的上海整复外科研究所拥有晚期烧伤、显微外科与四肢创伤、颅面外科、淋巴水肿和美容外科五大分支,成为专家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特色显著、设备先进的国内外整复外科中心之一, 1982年评定为上海市重点发展学科。1955年评为上海领先专业学科。张涤生先后荣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先进科技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国家教委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奖项25项。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获上海市医学荣誉奖。2000年获何梁何利奖,2008年6月荣获中国第七届光华工程奖 。   主编《整复外科学》、《修复重建外科学》、《实用美容外科学》、《颅面外科学》、《整形外科手术图解》、《张涤生整复外科学》等9部著作,参加中外文出版参考书专章编写共30余册,发表论文200余篇。另外还担任《The Princip and practice of Microsurgery》(1984)、《The Chinese Experiences of Plastic Surgery and Burn》(1987) 2本英文专著的主编。 人物经历   1916年6月12日,祖籍无锡的张涤生在吉林长春市诞生。张涤生从小好学,少年时代曾一度酷爱文学,梦想将来读文科,做一个记者或者作家。虽然后来志向改变,但良好的文学素养,使他这个外科医生不仅手术做得漂亮,而且能写能讲,从医60余年来,著书立说等身,培养后人无数。   艰苦磨练 成就神刀   1935年,张涤生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求学期间加入了进步组织南京学联,参与抗日活动。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张涤生积极投身学生抗日救亡后援团,被委任为救护队队长。1941年毕业时,他被分配前往贵阳市图云关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成为一名抗日救亡医疗工作者。1944年,张涤生又加入印度战区的远征军,在美军43流动手术队当外科医师。日军投降、战争结束后,张涤生受到表彰,于1946年被公派赴美留学,学习整形外科。学成归国后,张涤生先后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今长征医院)、同济医院工作,1952年晋升为教授,任颌面外科主任。   1951年12月,朝鲜战争爆发。张涤生又一次奔赴战场,任上海市抗美援朝医疗手术队副大队长兼颌面外科中队队长,在烧伤、战伤、冻伤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58年,张涤生参加抢救罕见大面积烧伤病人邱康财成功,受到卫生部表彰,在中国整复外科史上写下重要的一笔。1961年,张涤生在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成立整形外科,1966调任上海第二医学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1977年起担任第九人民医院院长。1982年,张涤生应邀赴美访问。   36年前,张涤生赴美是为了学习进修,36年后,张涤生的再访却使九院整形外科在美国一举成名。我国在整形外科专业方面的成就,已经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 从此,在张涤生的推动下,我国整形外科专业走上了世界舞台,不断前进,终于达到令天下英雄竞折腰的高度。   开拓创新 填补空白   张涤生是我国整复外科、显微外科奠基人之一与开拓者,也是我国颅面外科、淋巴医学的创始人。   20世纪60年代,我国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流行丝虫病。丝虫病到了晚期,患者发生肢体的淋巴水肿,下肢粗肿,形成了象皮腿。当时对于象皮腿的治疗,国外都采用手术切除的办法,但效果不好。张涤生受民间烘烤疗法的启发,亲自设计了安全、方便的电热烘箱,后又改进为微波治疗仪,使有效率提高到95%左右,迄今已治疗5000余例。张涤生的烘绑疗法被国际淋巴学会所承认,认为是世界上治疗肢体象皮肿最好的保守疗法之一,在不少国家推广应用。   1976年,张涤生为中国创造了第一例肠游离移植再造食管手术。1976年,张涤生又完成了中国第一例眶距增宽症的矫治手术。1982年,张涤生成功地进行了世界第一例一次性阴茎再造手术。消息传开,轰动了国际医学界。因为过去阴茎再造手术,整个手术至少要半年或一年,而且要经过三至五次手术。国际医学界将该手术称为张氏阴茎再造术、中国卷筒技术。1996年,张涤生以80岁高龄,创新性地完成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胸骨缺损移植修复手术,震撼了世界。   科学童心 伟大爱心   1996年,张涤生光荣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所以能在当时并不红火的整复外科获得如此高的荣誉,除了张涤生的勤奋、努力和机遇,要归功于他的科学童心和伟大爱心。   张涤生秉性好奇,对各种东西都感兴趣,且勇于探索。在他毕生从事的医学实践过程中,还常怀着一种强烈的敢为天下先的执著欲望,力求不断创造新技术,开拓新领域。要做到这点,须不断更新开拓自己的知识范围及其深度。不但要掌握自己专业的新知识技术,还应随时了解相关专业的新发展,甚至不太相关的科学进展。在他的生活中,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都可以成为信息来源,都是他开拓性思维的源泉。张涤生创制的烘疗机来源于学习祖国医学文献,以后又利用微波代替电热,可以说就是一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例证。他发明的张氏阴茎再造术,灵感则来源于火车上邻座小女孩的剪纸!   张涤生对病人,则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时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行医道路不可能是一条坦途,病人病情可以千变万化,各有不同,疑难杂症又是那么千奇百怪,但这才是考验医生技术和医德水平的试金石。要做一名能获得广大病人信赖的医生,还得要树立勇于探索,敢担风险的崇高精神。跳一跳可以摘下果子,但有时虽跳了可还够不着,这时就得想方设法,取一块砖石来垫脚,或请人托一把。张涤生很少对病人说不、没办法,他在遇到疑难重危病人时,虽介于可治和不可治的矛盾中,但总是想办法跳一跳,把不可治转化为可治。这种敢担风险,无私无畏,成就了他医学生涯中的无数个第一。   科普先行 惠泽大众   张涤生一贯认为向群众作科普宣传工作,是每一个科技工作者应尽的义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早在1948年,他的老友裘法祖教授担任本刊主编时,他就经常为本刊和其他报刊撰写文章。从中,张涤生获得了两点认识:第一点是写科普文章需要把一些医药常识或疑难杂症,特别是某些新医学科的发展,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短短两三千字道出主题、指出方针,使一般群众易于阅读,这可并非易事,非得多想多练多写。另一方面,对作者来说,科普文章也是一个展示特长、向病人宣传的窗口。这是一件利人利已的好事!   张涤生一生写了约百余篇科普文章,2003年又以院士名义出版了一本科普小册子《整形与美容》,以通俗的文字介绍了整形外科和美容外科的范围、内容和知识,使广大群众可以对这门外科新专业有所认识,使他们可以寻医问药,投医有门。   保健之道 贵在养生   如今,张涤生已迈入耄耋之年,他自嘲满头银发稀落,脸部散散的皱纹,眼睛也缩小不少,同时又自夸:只要理过发,穿上西装,打扮一下,走起路来还是腰背挺直、步履轻快,绝大部分人见到我,都猜我只有70余岁! 张涤生至今仍每年上两三次手术台,亲自为一些疑难病例做手术。   张涤生认为自己并没有特别的养生之道,因为养生之道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总的来说,贵在自我养生。张涤生在读书的时候,虽不是运动员,但每天都认认真真参加晨操,经常跑步。可以说勤锻炼,坚持锻炼就养生之本。张涤生迄今还保持做早操的习惯,但内容进行了调整,什么部位不好,就练哪一部位。   大学毕业后,张涤生参加了抗日战争,到过印缅战场,在枪林弹雨中做救治工作,后又参加抗美授朝医疗队,这不但锻炼了体魂,而且还培养了他临危不惧、坚忍不拔的意志。如今张涤生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晚都坚持用泠水洗脸,这是预防感冒的有效方法之一。   张涤生患颈椎和腰椎增生症已20余年了,这是外科医生的职业病,有个阶段经常感到头晕、颈腰部肌肉僵直疼痛,走路不稳,以致住院休息两个月。但现在稳定下来了,照常工作。不过参加会议或做手术,低头工作时得带上颈托和腰托以加强自我保护。   张涤生为患者做手术超过万例,但自己也挨过几刀。1988年他做了胆囊切除手术,1998年又做了肺癌切除手术,现在仍然健康地工作和生活着。这除了要感谢医护人员外,也是他对疾病采取乐观态度的结果。谁都难说一生之中不会和病魔打交道,一旦病魔来访,就得安然相处,除靠医生的药物进行治疗外,最重要的是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以乐观的心情来接受治疗。   年事高了以后,张涤生的工作生活有了些改变。早上6时起身,晚10时左右睡觉。上午到医院上班,下午睡个午觉,起来后再看看报纸、写写东西。近两年来还出版了三本书。晚上不工作已有十年以上了,看看电视。饮食不挑剔,荤素不拘,多鱼类少吃肉,吃个半饱是常事。所以张涤生说:保健之道,贵在养生。 彭淑牖 序号 学者 学者单位 研究领域 文献篇数 基金论文数 核心期刊论文数 第一作者篇数 总被引频次 平均被引频次 总下载频次 1 彭淑牖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459 49 201 131 2221 4.8388 17058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 教学与科研成果   1952年起开始从事外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曾留学于英国。截止到2009年,已培养研究生博士32名,硕士33名。承担了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肝、胆、胰、脾、胃、肠等整个普通外科临床实践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高难度肝癌、高位胆管癌、胆囊癌及肝移植的手术。特别是中晚期胆囊癌的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HPD)16例,中位生存期、3年生存率都得到明显提高;肝门胆管癌切除率82.5%,高于目前32.5%~60%的水平。获省级以上鉴定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5项,16项国家专利。参与撰写的主要学术专著有17本,主编卫生部和实用医学杂志社出版的医学影象像教材6部。发表论文178篇 。 主要职务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创伤学会委员   中华外科学会肝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胆道癌学组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研究所所长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大外科主任   清华大学医学院一附院消化医学中心顾问   香港中文大学曹光彪外科客座教授   美国外科学院荣誉院士(2004)   英国皇家外科学院荣誉院士(2006)   欧洲外科学院荣誉院士(2009) 所获荣誉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奖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全国五一劳动奖 黎介寿 序号 学者 学者单位 研究领域 文献篇数 基金论文数 核心期刊论文数 第一作者篇数 总被引频次 平均被引频次 总下载频次 黎介寿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外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1096 228 364 105 6399 5.8385 47997 黎介寿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外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81 19 34 3 246 3.0370 3917 (1924.10.11- )中国工程院院士,普通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家。湖南省浏阳市人。1949年毕业于国立中正医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临床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经长期探索与大量动物实验,攻克肠移植技术难关,在防治感染与促进功能恢复、排斥反应的监控等方面创造了新技术、新经验,成功地进行了亚洲首例全小肠移植与首例肝肠联合移植,使我国成为当时国际上8个能开展肠移植的国家之一。独创一系列国际最好水平的肠外瘘治疗原则与方法,推广全国。在国内率先研究临床营养支持,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在我国积极推广,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水平,影响深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多项,发表论文362篇,主编专著7部。现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科学委员会主任,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同时还是山东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大学、青岛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教授或名誉教授, 2000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曾任解放军医学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副会长。是国际外科学会国家级会员、欧洲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会员、欧洲消化道外科学会会员,同时还是中华外科学会委员、中华外科学会营养支持学组组长、中华创伤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外科学会胃肠学组顾问。是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主编,兼任解放军医学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等10余种学术刊物的编委或顾问。擅长于腹部外科,精于临床营养支持,对治疗肠外瘘、短肠综合症等复杂疑难疾病与危重病人有丰富的经验与卓越效果。1994年完成了亚洲第一例人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2003年4月又完成亚洲首例肝肠联合移植术、10月进行了亲体供肠移植,从而完成了肠功能障碍的系列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担任13卷巨著《手术学全集》总主编,主编《肠外瘘》、《临床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围手术期处理》等专著8部,参与21部著作的撰写工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各类重大科技成果34项。先后获何梁何利奖励基金医学与药学奖、国家科学大会奖、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各一次,荣立二等功二次、三等功四次,荣获总后勤部、南京军区有突出贡献的医学专家、培养人才先进个人、有突出贡献的名老医学专家、培养科技人才先进个人等10余次。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9年5月又和他弟弟黎磊石又荣获一等功
个人分类: 有待分类|276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
ranfen 2009-7-9 12:15
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 (各学部名单按照姓名拼音排序) 2009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工作已经结束。从 449 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 163 位。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现予公布。投诉受理截止日期 8 月 15 日。 中国工程院 2009年7月8日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9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董春鹏 66 水下兵器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五研究所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段正澄 75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华中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樊会涛 46 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部委遴选 甘晓华 52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及工程 空军装备研究院 部委遴选 郭东明 50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大连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侯世明 71 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 院士提名 黄松 61 车辆设计与制造 东风汽车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金东寒 48 动力机械设计制造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李崇坚 56 电力电子及控制设备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部委遴选 林忠钦 51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上海交通大学 部委遴选 刘永才 66 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陆俭国 72 电器设计制造 河北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孙聪 48 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部委遴选 孙逢春 51 车辆设计与制造 北京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田红旗 (女) 49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 中南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杨绍卿 68 武器系统与应用工程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三研究所 中国科协遴选 杨兆升 71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吉林大学 院士提名 张卫华 48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部委遴选 朱英富 67 船舶(与海洋机构物)设计制造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部委遴选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9 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陈志杰 46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空军装备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邓中翰 40 微电子技术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省、自治区、市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丁晓青 (女) 69 计算机应用技术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段宝岩 54 雷达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西军电)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桂卫华 58 控制理论与技术 中南大学 部委遴选 黄永勤 (女) 53 计算机系统结构 总参谋部某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李世鹤 68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刘泽金 45 激光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部委遴选 吕跃广 45 信号处理技术 总参第五十四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马佳光 67 光电子技术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部委遴选 彭翰生 72 激光技术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院士提名 王耀南 51 控制理论与技术 湖南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魏钟铨 71 信息与通信工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 院士提名 吴建平 55 计算机系统结构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吴曼青 43 雷达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于全 43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总参谋部第六十一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赵沁平 61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教育部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郑纬民 63 计算机系统结构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中国科协遴选 周万幸 47 雷达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部委遴选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18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陈祥宝 53 复合材料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付贤智 51 无机化工 福州大学 省、自治区、市遴选 李言荣 46 功能材料 电子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李元元 50 粉末冶金 华南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刘炯天 46 矿物加工 中国矿业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钱旭红 47 精细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 邱冠周 60 矿物加工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谭天伟 45 生物化学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王海舟 69 钢铁冶金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部委遴选 王耀华 59 材料合成与加工 解放军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 翁宇庆 69 金属材料 中国金属学会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徐惠彬 49 功能材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张宝砚 (女) 66 高分子化工 东北大学 院士提名 张建春 51 高分子化工 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张生勇 69 精细化工 第四军医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周玉 53 无机非金属材料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周克崧 68 材料合成与加工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院士提名,省、自治区、市遴选 宗保宁 46 化学工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20 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蔡美峰 66 非能源矿产开发 北京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程树康 63 电气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李阳 50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李夕兵 46 非能源矿产开发 中南大学 部委遴选 李晓红 50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 重庆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林集明 68 电气工程 中囯电力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中国科协遴选 马永生 47 油气资源与勘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毛景文 52 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欧阳晓平 48 核科学技术应用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部委遴选 沈平平 68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院士提名 万元熙 69 核科学技术应用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武强 49 矿山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院士提名 于俊崇 68 核能工程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袁亮 49 煤炭开发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院士提名,省、自治区、市遴选 岳光溪 63 热能动力工程 清华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张伯明 60 电气工程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赵文智 50 油气资源与勘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赵宪庚 55 核科学技术应用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周守为 58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庄灿涛 66 地质与矿产探测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9 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程良奎 73 岩土工程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崔愷 51 建筑学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杜彦良 52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石家庄铁道学院 省、自治区、市遴选 郭仁忠 52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 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 院士提名 何华武 53 道路与铁路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部委遴选 李建成 44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武汉大学 院士提名 吕西林 54 结构工程 同济大学 院士提名 聂建国 50 结构工程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中国科协遴选 秦顺全 45 桥梁工程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全永燊 67 城市规划(含城市交通规划)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院士提名,省、自治区、市遴选 任辉启 56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 部委遴选 任南琪 50 市政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王超 50 水文学与水资源 河海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杨永斌 54 结构工程 云林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张建云 51 水文学与水资源 水利部、交通部、电力工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张泽明 68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所 部委遴选 张正宇 71 岩土工程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院士提名 钟登华 45 水利水电工程 天津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周绪红 52 结构工程 兰州大学 部委遴选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12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陈坚 47 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江南大学 院士提名 陈立奇 64 海洋化学工程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部委遴选 侯立安 51 环境工程 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所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蒋兴伟 50 海洋技术工程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孟伟 52 环境区域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曲久辉 51 水污染防治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石碧 51 皮革化学与皮革工程 四川大学 部委遴选 孙宝国 48 食品工程 北京工商大学 省、自治区、市遴选 奚旦立 70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东华大学 院士提名 谢剑平 49 烟草科学与工程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部委遴选 徐祥德 66 气象科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张嗣良 68 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华东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 农业学部(21 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曹福亮 51 森林培育 南京林业大学 院士提名,省、自治区、市遴选 曹卫星 50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南京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陈剑平 46 植物病理学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省、自治区、市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陈温福 53 作物栽培与作物育种 沈阳农业大学 省、自治区、市遴选 何启伟 68 蔬菜学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院士提名,省、自治区、市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康绍忠 46 农业水土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李玉 65 微生物工程 吉林农业大学 省、自治区、市遴选 李德发 55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中国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刘旭 55 作物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部委遴选 刘务林 56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 省、自治区、市遴选 罗锡文 63 农业机械化工程 华南农业大学 省、自治区、市遴选 麦康森 50 水产养殖 中国海洋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南志标 57 草业科学 兰州大学 院士提名 王保海 57 农业昆虫与有害生物防治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省、自治区、市遴选 熊范纶 68 农业信息化工程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于康震 49 预防兽医学 农业部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张改平 48 预防兽医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省、自治区、市遴选 张守攻 51 森林经理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赵匀 65 农业机械化工程 浙江理工大学 省、自治区、市遴选 周定国 59 木材科学与技术 南京林业大学 院士提名 邹学校 45 蔬菜学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院士提名,省、自治区、市遴选 医药卫生学部(21 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程京 45 医学生物物理学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丁健 56 药理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部委遴选 付小兵 48 外科学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韩德民 58 耳鼻咽喉科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院士提名,省、自治区、市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黄璐琦 41 中药资源与鉴定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院士提名 蒋国梁 61 肿瘤学 复旦大学 部委遴选 郎景和 69 妇产科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廖万清 70 皮肤病与性病学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院士提名 林东昕 53 医学遗传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刘又宁 63 呼吸系统病 解放军总医院 部委遴选 钱忠明 58 药理学 香港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田志刚 52 免疫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王辰 46 呼吸系统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院士提名,省、自治区、市遴选 王学浩 67 普通外科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院士提名 王振宇 44 消化系统病 香港大学 院士提名 吴以岭 59 中医内科学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 院士提名,省、自治区、市遴选 夏照帆 (女) 55 烧伤外科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徐建国 57 医学微生物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院士提名 杨宝峰 51 药理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省、自治区、市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周良辅 67 神经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中国科协遴选 朱宝泉 62 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学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工程管理学部(14 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凤懋润 67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胡文瑞 59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花禄森 68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栾恩杰 68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部委遴选 王安 50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王陇德 62 医药卫生工程管理 中华预防医学会 院士提名 王天义 62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管理 河北钢铁集团 省、自治区、市遴选 夏国洪 69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 杨善林 60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合肥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叶天竺 68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部委遴选 袁家军 46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张基尧 64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赵晓哲 45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部委遴选 郑健 47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铁道部,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部委遴选
个人分类: 未分类|137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诺贝尔物理学奖候选人
liuxiaod 2009-6-7 21:08
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物理研究所的Khriplovich在1969年提出强相互作用渐近自由和对称自发破缺理论,比西方学者早4年,可惜在90年代以前不为西方学者熟悉,现在他已72岁,他的学术成就已经被欧美学者承认, 参见 http://cerncourier.com/cws/article/cern/29840/2 ,估计会得诺奖,特立此存照。
个人分类: 物理大发现|4316 次阅读|2 个评论
祝贺动物学及野生动物相关专业17位学者入选2009年两院院士候选人
李丕鹏 2009-5-21 21:08
候 选 人 名 单 (排名不分先后,相关信息摘录自网络报道) 姓 名 年 龄 专 业 工 作 单 位 吴孔明 44 昆虫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宋微波 50 动物学 中国海洋大学 张树义 45 兽类学、动物生态学 华东师范大学 徐安龙 46 比较与进化免疫学 中山大学 桂建芳 53 鱼类遗传育种学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贾晓平 59 渔业资源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李德发 55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中国农业大学 李思发 71 水产养殖 上海海洋大学 刘家富 68 水产养殖 福建省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刘务林 56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 麦康森 50 水产养殖 中国海洋大学 王保海 57 农业昆虫与有害生物防治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相建海 63 动物(水产)生物工程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杨忠岐 57 农业昆虫与有害生物防治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张国范 55 水产养殖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张润志 44 农业昆虫与有害生物防治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张学成 68 水产养殖 中国海洋大学 .................................................................................................................... 简 要 统 计 一、单位入选人数 单 位 入选人数 单 位 入选人数 中国海洋大学 3 中国农业科学院 1 中国农业大学 1 上海海洋大学 1 华东师范大学 1 中山大学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1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1 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 1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1 福建省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1 17人中高校 8人,国家科研机构6人,地方科研机构3人。 二、学科专业入选人数 专业 入选人数 水产养殖 5 农业昆虫与有害生物防治 3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1 动物(水产)生物工程 1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1 鱼类遗传育种学 1 渔业资源 1 比较与进化免疫学 1 兽类学、 动物生态学 1 昆虫学 1 动物学 1 .................................................................................................................... 候 选 人 介 绍 (注:选用此部分的目的是供学生熟悉和了解院士候选人的一些情况,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所有资料查自网络,以介绍为首选,如未查到介绍时选用事迹报道。此外,由于未找到个别候选人的简历介绍和全面的事迹介绍,采用了连接方式) 吴孔明 来源 : 农大校友录。作者 : 农大校友会 吴孔明( 1964.8 ? ),男,河南省固始县人,中共党员, 1984 年毕业于河南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兼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吴孔明 1987 年取得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 1994 年 7 月取得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业昆虫学专业 农学 博士学位; 1987 至 1992 年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现在中国农科院工作,主要从事棉花害虫的生物学及控制技术和 Bt 棉花环境生态安全性的研究;先后主持科技部攀登计划棉铃虫迁飞扩散规律研究专题, 973 计划植保项目植物害虫天敌间的协同进化机制子项目,九五 863 计划转 Bt 抗虫基因棉花害虫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的研究课题,十五 863 计划 Bt 棉花生态安全性课题和九五科技攻关计划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课题,十五科技攻关计划棉花重要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课题及 Rockefeller 基金会课题等研究项目。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 100 余篇,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 7 项。 吴孔明 1995 年被评为中国农科院优秀青年, 1997 年当选中国农业科学院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并获中国昆虫学会第 2 届青年科技奖, 1998 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9 年被农业部授予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2001 年被中国农业科学院授予院文明职工标兵荣誉称号, 2002 年获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科技奖及农业部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他还担任国家第一届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九届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科协第三届病虫害防治专家组成员,农业部第三届农业有害生物抗性风险评估与对策专家组成员、中国植保学会常务理事兼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和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植物保护》、《昆虫知识》和《植保技术与推广》编委等职。 宋微波 摘录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627826.html?fromTaglist ( 最近承担或完成的主要课题和 近期主要学术论文未录 ) 宋微波 教授 留德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命学科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1999 2004 ),《 J. Eukaryot. Microbiol. 》及《 Protozool. Monographs 》编委,中国原生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原生动物生物学及病害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 973 课题、教育部重点项目等多项,发表 学术论文 240 余篇 ,其中 SCI 收录 100 余篇 。 所主持完成成果曾先后获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 2004 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张树义 由于在 google 检索未找到 张树义 博士的系统性文字介绍,有关其个人简历和科学研究等情况连接华东师范大学网页 http://life.ecnu.edu.cn/teachers/zsy.htm 徐安龙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徐安龙, 1963 年出生于江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992 年获得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分子免疫学博士学位。 1992 年至 1994 年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从事 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红血细胞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994 至 1996 年就职于美国加州圣迭戈联合制药公司,任研究员,主要负责抗肿瘤药和抗炎症药的筛选和开发。 1996 年回国后主要从事医药功能基因及其分子机理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63 计划和攻关项目的资助。发表论文近 100 篇 , 被 SCI 收录的有 42 篇 , 他引 100 多次。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14 项,国际发明专利( PCT ) 4 项。现任主要职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家十五 863 海洋生物技术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广东省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获得广东省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 2004 年入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桂建芳 转录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学科组长介绍 http://www.ihb.ac.cn/person.aspx?id=12 桂建芳,男,汉族, 1956 年 6 月 28 日 出生,中共党员,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9 年至 2007 年任水生所常务副所长、所长;现为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农业部第八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湖北省遗传学会和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鱼类学会理事,中国遗传学会理事;《水生生物学报》主编,《 Cell Research 》、《 Pakistan Journal of Zoology 》、《实验生物学报》、《遗传学报》、《遗传》、《动物学研究》、《海洋与湖沼》、《中国水产科学》编委;国家科学技术部 973 计划 重要养殖鱼类品种改良的遗传和发育基础研究 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 1982 年 1 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4 年 12 月在武汉大学遗传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 1995 年 6 月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1 年 12 月至 1994 年 9 月曾在美国俄亥俄医学院和加州大学圣迭戈校区进行工作访问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 RNA 剪接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关系。现在主要从事与鱼类育种生物技术相关的遗传、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研究。已在《 Nature 》、《 PNAS 》、《 Mol.Biol.Evol. 》、《 Dev.Biol. 》、《 J. Virol.. 》、《 Dev. Comp. Immunol. 》、《 Gene 》、《 Aquaculture 》、《 J. Mol. Evol. 》、《 J.Fish Biol. 》、《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 220 多篇,其中 SCI 刊源论文 90 多篇,被 SCI 引用 1000 多次,在国内外作大会或特邀报告 60 多次,出版论著 6 部。已培养毕业博士 38 名,硕士 5 名,出站博后 6 位,毕业的博士中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1 名,优秀奖 2 名。作为主持人培育出水产新品种 1 个(异育银鲫中科 3 号),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 项( 2003 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 2005 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 项( 1995 年),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 1 项( 1996 年),作为第二完成人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 项( 2004 年),参与完成的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 项( 1995 年);授权专利 5 项。 1988 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1989 年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二等奖, 1990 年获湖北省青年科技精英称号, 1994 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5 年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一等奖, 1996 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 1997 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1998 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1998 年获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2003 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2003 年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2004 年获湖北省劳动模范, 2004 年获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主持的学科组已创建了进行鱼类雌核生殖和性反转分子机理研究体系,克隆鉴定出一批与鱼类性别决定及分化相关基因和内分泌调控相关基因;建立了研究鱼类抗病毒基因的细胞模型,鉴定出一批参与鱼类抗病毒和免疫反应的基因,尤其是干扰素系统基因。近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鱼类发育遗传学和遗传育种工程。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两个方面,一是在鱼类生殖和免疫相关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研究方面,试图揭示鱼类雌核发育和卵子发生的调控机理,阐述鱼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的时空表达,鉴别鱼类抗病基因;二是在水产动物分子遗传标记的鉴定和应用方面,试图找到用于区分水产动物不同种群或不同品系的分子标记,并将其应用于生态遗传和遗传育种研究。此外,还致力于鱼类细胞工程技术研究,如细胞培养和基因组操作等。 贾晓平 转录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896108.html?fromTaglist    贾晓平  1949 年 11 月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渔业水域污染事故技术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水产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学会理事。他长期从事海洋渔业环保研究工作,在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渔业环境质量监控、海洋渔业环境污染监控技术、海洋渔业环境影响评价、海洋污染渔业损失调查与评估及海洋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他提出和建立了生态背景特征研究 -- 数值模拟 -- 类比分析相结合的污染影响效应评价方法与模式;创建了贻贝观察体系监测系统与分析技术。他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专项、国家攻关、部省重点等科研项目多项。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他的科研成果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 5000 ?多万元。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中国水产科研院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论文 50 多篇。 1991 年被评为全国渔政先进工作者; 1997 年获农业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8 年获广东省第五届丁颖科技奖; 1999 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李德发 转录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874001.html 李德发,男,出生于 1953 年 12 月,院长,教授。 1992 年 1 月从中国农业大学畜 牧学 博士后流动站,现工作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李德发 博士 1992 年获国家技术监督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 年获国家八五攻关先进个人奖; 1996 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 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 获亚澳动物科学协会杰出研究奖; 2000 年获中 国优秀 博士后奖; 2000 获宝钢教育理事会优秀教师奖; 2000 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1 获国家九五攻关先进个人奖; 2001 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3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 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德发 博士 1989 年获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学博士学位, 1990 年回国,现任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名誉会长,动物营养与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研究、技术集成与转移、工程支持和人才培养工作多年,是我国该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主要研究单胃动物营养、营养与代谢调控、营养与免疫、饲料生物学价值评定和饲料加工工艺等。倡导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1996 年创建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并在此基础上,于 2000 年组建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4 年 10 月成立农业部饲料效价与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主持国家攻关课题 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项,国家和农业部专项工程建设项目 4 项。是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畜禽规模化养殖营养调控关键技术主持人。 2004 年 9 月 李德发 教授被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 973 计划)畜禽肉品质性状形成的营养代谢与调控机理项目首席科学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奖 6 项,国际学术奖 1 项。 1996 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998 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入选百千万工程一、二层,神农计划首选人才。 2000 年入选中国农业大学新世纪人才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000 年被人事部评为中 国优秀 博士后(全国共十名)。获宝钢教育基金理事会 2000 年度优秀教师奖。已发表论文 400 余篇,其中 80 余篇被 SCI 收录,英文期刊和著作引用 183 次。 1999 、 2000 连续两年 SCI 收录论文数农学类全国个人第一名(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001 年度和 2005 年度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的首席专家。已申请专利六项。主编论著《猪的营养》、《现代饲料生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中国饲料大全》、《饲料工业手册》和《配合饲料制造工艺与技术》、《大豆抗营养因子》等 10 余本,已 毕业 博士后 8 名,博士研究生 36 名,硕士研究生 27 名。 李思发 转录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706267.htm 上海水产大学首 席 教授 男, 1938 年 4 月出生,江苏镇江人。毕业于上海水产学院, 1979 年至 1981 年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海洋渔业部淡水研究所访问学者。现为上海水产大学首 席 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海洋大学兼职教授 和 博士导师。 1990 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大水面鱼类增养殖教研室主任、农业部水产增养殖生态、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现任该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农业部渔业专家组成员,国际水产养殖遗传研究网指导委员会中国委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淡水鱼类组专家,国际科学基金会( IFS )顾问,国内 2 家和国际 3 家学术刊物编委等。 80 年代前主要从事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教学和研究, 80 年代后订书机从事水产动物种质资源和种苗工程研究。先后主持国家攻关项目 7 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4 项。目前主持的项目有:中华绒螫蟹种质鉴定技术、尼罗罗非鱼选育、鱼类种质标准、团头鲂选育及团头鲂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曾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国内外发表专著 7 部、译著一部,论文 100 余篇。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五项。 刘家富 转录自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网页 http://www.fjof.gov.cn/article.htm1?id=4546 一条鱼育出大产业 记省优秀共产党员刘家富 他是渔民的后代,学的是鱼类学与水产资源专业,对水产事业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从事水产工作 30 多年,是一位年过花甲而又有着旺盛斗志的人。 他从 1987 年以来的十几年里,先后被中共宁德地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获宁德地区拔尖人才称号,被评为闽东十佳科技人才,被宁德市政府授予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先进个人称号;被省水产厅评为水产科技推广先进个人、八五期间科教兴渔先进个人,被我省五单位联合授予福建省十佳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称号,被省政府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获原国家科委全国重大科技成果推广突出贡献者称号,获农业部的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被国家科技部与农业部授予全国星火计划先进个人,被中国水产学会授予全国优秀水产科技工作者称号。 他先后组织实施了《大黄鱼养殖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大黄鱼病害防治技术研究》、《大黄鱼健康养殖技术》、《大黄鱼染色体组操作技术培育单雌良种及应用技术研究》、《香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及其成果转化、《三都湾赤潮监控区》等一大批省、部级科技项目。他就是省优秀共产党员刘家富。 大黄鱼是我国海洋四大主捕对象之一,也是我省最具地方特色的海产经济鱼类。由于从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初期的过度捕捞,资源严重衰竭,成了珍稀鱼种。 1983 年,刘家富大胆提出了利用官井洋这一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的独特自然条件,开展大黄鱼人工繁殖及其增养殖应用技术研究的设想,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通过 1985 年的初试,这一课题终于被列为省、部级七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水产界的人都清楚,当时国内外对于大黄鱼的人工繁殖和人工增养殖的研究罕见报道,只是对大黄鱼的卵子和仔稚鱼的形态特征有过研究,攻关难度之大不言而喻。但是,刘家富凭着自己工作 10 多年来搜集、整理的大量技术资料和积累的鱼类人工繁殖及养殖经验,对此充满了信心,他毅然挑起了课题主要攻关者的重担。他为课题设计了至今仍不失其先进性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并倾全力组织实施。 他在进行海区采卵的同时,就开始天然大黄鱼的保活、驯化与人工培育亲鱼的试验,大大缩短了研究周期,终于在 1987 年 5 月成功地培育出成熟的亲鱼,并首次催产成功。这一成果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在开展大黄鱼人工育苗的同时,刘家富就一直在考虑,如何使大黄鱼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新品种。于是,他与课题组的同志一起,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从 1985 年起,花了整整 7 年的时间,进行大黄鱼海区网箱养殖和土池人工养殖试验,获得了大量技术数据,为大批量养殖生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时间进入了上世纪 90 年代。当大黄鱼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研究课题在 1991 年结束后,当大家对该成果应用众说纷纭,许多人怀疑大黄鱼养殖可行性之时,刘家富凭着自己的前瞻思维,力排众议,把目光瞄准上大黄鱼养殖技术的深化研究与成果应用和推广上。他于 1991 年 3 月,向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写了建议意见,呼吁开展大黄鱼产业开发,首次提出创立闽东大黄鱼支柱产业的设想。该建议引起了省人大常委会领导温秀山等的高度重视,报省人大常委会建议立项。此后,省水产厅、科委、计委加大力度,支持他进行大黄鱼养殖中间试验与深化研究。 1992 年,当项目取得批量培育在规格鱼种的重大进展,正要转入首轮批量养成试验阶段之时,由于上头的项目变故,经费渠道受阻。在这课题面临中途夭折的关键时刻,刘家富没有退却,他主动申请成立了宁德地区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试验场。靠着借贷来的少量经费,一班人因陋就简,继续开展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开发试验,先后获得大黄鱼的网箱、土池养殖及秋季、夏季人工育苗成功。 1996 年,我市的大黄鱼养殖产业开始兴起,原省科委与水产厅成立了大黄鱼养殖产业化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刘家富作为工作小组的主要成员,针对产业发展中的布局、养殖技术、种质、病害、饲料等问题,积极献计献策。同时,他作为省大黄鱼技术服务队队长,承担占全省大黄鱼养殖面积 95% 以上的宁德、福州两地区的技术服务任务。他还先后主讲了农业部、省科委及重点养殖县(市)组织的大黄鱼养殖技术培训班,承担了大黄鱼养殖的示范基地建设与病害防治技术研究课题,技术服务与咨询遍及省内外。 在他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大黄鱼养殖终于成为闽东经济的支柱产业。 1999 年,养殖网箱 12 万个,产量 1.5 万吨,产值 10 亿元以上; 2002 年,养殖网箱 30 多万个,产量 4 万吨。同时,大黄鱼养殖还带动了渔网具制作、土木工程、饲料等渔需物资的供应、技术服务、交通运输、内外贸易、餐饮服务等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直接与间接的从业人员达 20 多万人,为闽东地区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了重大贡献。(闽东日报) 刘务农 转录自 中国西藏新闻网 http://www.chinatibetnews.com/xizang/renwu/2003- 08/05/c ontent_15329.htm 高原生态的活地图记自治区林勘院研究员、野生动植物专家刘务林 作者 : 李文健 主人翁小传:刘务林,男,汉族, 1953? 年出生于山西省兴县,研究员,自治区林勘院常务副院长。进藏工作 24 年来,一直从事林业生态及野生动植物、西藏生态保护的考察研究。曾多次主持完成国家林业部、西藏自治区重点科研项目以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先后发现西藏地区濒危动物 7 种,并主持建立多处自然保护区,发表有关科普文章 300 余篇。多次获得国家、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被国务院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被林业部授予全国林业优秀科研工作者称号。 年轻的青藏高原令世人向往,吸引着众多人的目光。这片富饶而神秘的土地,以其博大的胸怀,展现了从热带到寒极的独特自然景观:茂密的原始森林,广袤的雪山草原,星罗棋布的高原湖泊,峭壁千仞的冰峰雪岭还有那高原特有的野生动植物。 在西藏这片 12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一位对西藏的山川河流、野生动植物家族浸含深情, 20 多年如一日,足迹踏遍了全区 74 个县市的大山、大沟、大川,在国际、国内野生动植物界享有盛名的科研专家,他,就是被称为高原生态地图的生物学研究员、自治区林勘院常务副院长刘务林。 1979 年的春天,刘务林从山西省林业学校毕业后,只身来到西藏。那一年,他 26 岁。参加工作后,刘务林感到自己仅仅经过林业学校学习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研读有关林业、野生动植物栖息生存等有关方面的书籍,后来他又先后到林业部西南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野生资源学院研究生班学习进修,为了更好地与国际野生动植物研究机构合作,他又前往美国纽约州保罗史密斯林学院留学一年,掌握了关于生态方面的知识,全面系统地了解熟悉了国内外野生动植物和生态保护研究领域的情况。 作为每个行业的学者,都想将自己学科的精华展示于世人,为人类作出贡献。刘务林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去做的。羌塘,藏语意为北方空地,她以空旷、博大、幽僻、荒寂而著称于世,使得这里聚集了大量的野生珍稀动物,可谓神秘莫测。谈起在羌塘草原的经历,刘务林感慨万千。 1996? 年 6 月,刘务林与国内外科学家们一起深入到藏北,参加关于藏羚羊的考察,不幸遇到了百年不遇的雪灾。千里之内,茫茫一片雪海,在海拔 5000? 多米的羌塘草原里,科考队员们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刘务林与国内外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寻求突围路线。经过 9 天 9 夜的艰难跋涉,饱尝艰辛的每天一包方便面充饥的日子后,刘务林带领的一组队员终于冲出了雪海,与前去营救的部队会合。涉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羌塘大地,并不是刘务林所遇到的最大艰难险阻,更为同行们与知情人称赞的是他为深入了解掌握被誉为世界生物的发祥地之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考察,先后 6 次徒步进入全国惟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考察研究,攀悬崖、穿密林、抢越泥石流、勇闯飞石区对刘务林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同时他还要面对蚂蝗、毒虫、毒草、瘴气的袭击,以至连偏僻的墨脱县的老百姓对他的名字也耳熟能详。 西藏万丽千奇的风格,一旦离开原始的自然美,就失去了一切。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西藏野生动植物资源,刘务林于 1987? 年 1990? 年主持了由自治区林勘院主持,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西藏珍稀野生动物考察队。他们跋山涉水,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 47 种珍稀野生动物的分布区及数量调查,发现了滇金丝猴、水鹿、黑颧等珍稀野生动物在西藏分布的新记录。与此同时,刘务林还与同事们一起承担并完成了西藏麝类动物资源及利用现状研究和西藏熊类动物资源及利用现状研究课题,有关专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获得国家林业部和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刘务林在进行科研的同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写成论文或著书出版,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发表有关科普文章 300 余篇,其中《西藏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雅鲁藏布大峡谷生物多样性研究》等 27 篇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获得了较高的评价;他还有《西藏珍稀野生动物与保护》等 6 部专著问世;更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刘务林和他的同事们的科考研究,我区已经有多处野生动植物分布区建立了国家、自治区级保护区,为我区动植物领域的研究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麦康森 转录自百度百 http://baike.baidu.com/view/1627830.htm?func=retitle 麦康森 教授 1958 年 10 月生,广东化州人, 1985 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 1990 年赴爱尔兰国家大学学习, 1995 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现任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鲍鱼协会理塥、中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会副理事长、二十一世纪山东省农业发展青年论坛副主席和山东省趱协委员等职,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 《 Aquaculture Research 》等学术刊物的编委。长期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教学、研究与开发工作。先后主持了教育部优秀教师基金、跨世纪人才培养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 973 、国家 863 、科技攻关等一系列科研项目。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 863 计划海洋生物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专 家组成员和 973 评审专家组成员。共发表学术论文 90 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8 项,国际奖 1 项。 麦 康森 教授在 2007 年 11 月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中就曾预言,国内的水产饲料和其他动物饲料都存在添加三聚氰胺的问题,包括奶粉。在 2008 年 9 月出现的问题奶粉,一月后又出现问题鸡蛋,印证了此预言。值得我们深思!   王保海 摘录自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网页,详细内容连接 http://www.taaas.org/news_view.asp?newsid=95 主要成就、贡献 该同志从事农业科研工作 25 年,行程 26 万余公里,考察西藏七地(市) 71 县,采集标本 6.5 万余号,有新种和西藏特有种 1260 余种。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研究了农业三大害虫,麦长管蚜,西藏飞蝗,麦红蜘蛛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有效控制了三大害虫的为害,每年挽回粮食损失上千万斤。同时开展了昆虫区系演化等应用基础研究,其论点被十多个专家和刊物引用或摘录。获各种奖 23 项(次),发表论文 78 篇,主著专著 5 部,参加撰写 7 部,有 70 多个国家有其研究专著、论文或文摘。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 主要获奖成果: 1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西藏农业病虫及天敌资源调查研究; 2 、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西藏昆虫区系及其演化和夜峨研究(填补西藏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空白); 3 、西藏科技进步一等奖,西藏农业病虫及天敌资源调查研究; 4 、西藏科技进步一等奖。西藏昆虫区系及演化和夜峨研究; 5 、国家农业部科技丰收二等奖,西藏优质油菜大面积丰产栽培; 6 、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西南地区叶蝉和雄尾螨区系与分类研究; 7 、中国林科院科技推广一等奖, ABT 生根粉推广; 8 、西藏科技进步三等奖,麦蚜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 9 、西藏科技进步三等奖,西藏麦类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 10 、西藏科技进步三等奖,西藏蔬菜病虫种类调查及主要病虫防治研究; 11 、西藏科技进步三等奖,西藏特有昆虫发生与为害调查研究; 12 、西藏科技进步四等奖,麦长腿红蜘蛛发生规律研究; 13 、西藏科技进步四等奖,西藏飞蝗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 14 、西藏农牧科学院特等奖、西藏昆虫、蜘蛛分化中心的形成及开发利用研究。 15 、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中国蝶类志》; 16 、北方十省(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西藏夜峨志》; 17 、北方十省(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西藏昆虫区系及其演化》; 18 、中南五省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西藏昆虫区系及其演化》; 19 、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西藏飞蝗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 20 、中国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 21 、西藏拉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千亩冬小麦连片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22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西藏农作物品种资源考察参加者; 23 、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西藏农作物品种资源考察参加者。 相建海 转录自中国海洋学会网页 http://www.cso.org.cn/cso/article/list.asp?id=202 相建海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男, 1946 年 5 月生。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实验海洋生物学开放室主任。 1969 年南开大学生物系毕业。 1980 年派出到西德康斯坦茨大学。南京大学、青岛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兼职教授。甲壳动物学会理事长、海洋学会、海洋湖沼学会、水产学会等学会的副理事长、常委。国家攀登计划 B 海水增养殖生物优良种质和抗病力的基础研究副主持人,国家九五 863 项目海洋生物技术主题( 819 )第二届专家组组长,十五 863 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第一届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海水重要养殖生物病害发生和抗病力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发表论文、专著和报告近百篇,专利 3 项, 1994 年以来先后被评为中科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杨忠岐 转录自中国科技创新网 http://www.zgkjcx.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933 杨忠岐,男, 1952 年 4 月出生,籍贯陕西省岐山县。现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0 年 7 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专业为昆虫学。曾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学习昆虫学 2 年( 1981 - 1983 ),在美国学习生物防治 1 年半( 1986 - 1988 )。在西北林学院工作多年,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1993 年起兼任西北林学院科研处处长。 1996 年 3 月调入中国林科院森林保护研究所(现为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森林保护学研究,研究方向为森林害虫生物防治和天敌昆虫分类。 现为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昆虫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林联东北亚森林保护学分会主席;国家林业局高级专家组成员、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专家组成员、基因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北京市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成员;中国林科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张国范 转录自中国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网页 http://www.qdio.ac.cn/01yjsgk/0404ZhangGuoFan.htm 张国范, 1954 年 4 月出生,海洋生物学家,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海洋生物技术中心主任。 1978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海洋系, 1978 年 8 月至 1980 年 8 月在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工作, 1982 年 12 月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1982 年 12 月至 2000 年 9 月在大连水产学院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其中 1992 年 12 月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2000 年 10 月至 2006 年 9 月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导,生物技术中心主任; 2006 年 10 月至今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生物技术中心主任。 张国范长期从事贝类养殖与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皱纹盘鲍杂交技术、雌雄同体形贝类遗传育种体系研究等方面, 创立了贝类家系育种新途径,构建了新的育种模式,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在研究成果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申报中国发明专利 12 项,已授权 6 项(均第 1 名),申报国际发明专利 1 项,发表论文 60 篇(其中 SCI8 篇);并且获得 1994 年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4 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 1995 年辽宁省优秀青年科学家称号, 1995 年 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6 年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1997 年大连市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2000 年获大连市优秀人才奖, 2000 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 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 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 年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 2005 年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05 年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模范, 2005 年青岛市突出贡献人才奖; 2006 年获辽宁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先进个人。 目前主要社会兼职:国家 863 计划海洋生物主题专家组成员,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成员,中国贝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水产科学编委,中国水产学会、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理事。 张润志 转录自北京支部生活 网页 http://bjzbsh.bjdj.gov.cn/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618 虫博士张润志 张润志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由于科研工作的需要,他长期从事艰苦的野外工作。 1997 年,他获得中国科学院野外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1999 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二等奖。 张润志和新疆结下了不解之缘。 10 多年来,张润志去过新疆 30 多次,不是走马观花参观访问,而是扑下身子做农业害虫防治和技术推广工作;不是住几天,而是一住就是三四个月,最长一次达八个月;不是住宾馆吃大餐,而是跑到田间地头和农民朋友打成一片。 为了防治农业害虫和技术推广,新疆 86 个县,张润志的足迹踏过 80 个县。在别人看来,到野外作业,一去就是几个月,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张润志没觉得这是一件苦差事,相反,和西部的人们一道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一点工作,他觉得是很自豪和光荣的事情。张润志说,如果自己还算为西部的发展做出了一点贡献的话,西部的土地能记住,就足够了。 张润志说,害虫防治到底能产生多大效益,谁也说不清。棉蚜虫等害虫,能让棉花产量减产 10% 到 20% 。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棉基地,棉花产量占全世界的 1/12 ,其产量的增减直接影响全球的棉花价格,也关系到我国的国际贸易。张润志研制的新疆棉花害虫生态治理技术,得到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采纳并予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有人估计,这个项目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 3 亿元,节省农药 2000 吨。 张润志到过的很多地方不光路途遥远,而且生活条件很差,有时候还要自己做饭吃,做一顿饭一连吃好几天,身边没有同事朋友陪伴,没有商场可逛。有人问,一个人一住就是几个月,什么感觉?张润志说,很寂寞。 为什么张润志还对新疆这么情有独钟他坦言,一开始就是为了去那里做试验,后来对西部和西部的人们有了感情,打心眼里希望那里的发展再快一些、人们更富裕一些。 张学成 摘录自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网页,详细信息连接 http://222.195.158.131/hysm/005184.htm 主要学术成就: 长期潜心从事大型藻类和微型藻类生物工程基础研究,系统地进行了龙须菜等江蓠属海藻的遗传学研究,螺旋藻等微型藻类的生物学研究,编著了我国首部《海藻遗传学》等专著和 130 篇学术论文,丰富了海藻遗传学理论体系,为以上物种种质改良和栽培 / 养殖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将产、学、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作为主创人员参与了龙须菜的南移栽培并取得成功,开创了我国继海带紫菜之后的第三大海藻栽培业,创立了我国北方螺旋藻生态养殖模式、小球藻生态调控模式和盐生杜氏藻在线养殖控制理论,促进了我国北方微藻产业的建立和发展。 一、在大型藻类生物工程基础理论和应用上的建树 江蓠属红藻是重要的产琼胶藻海藻。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以江蓠属的龙须菜、提克江蓠和细基江蓠等物种为材料,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学研究。包括诱变和突变体筛选,不同性状的藻体受控杂交和遗传分析和杂种优势研究等。学术创新主要体现在:成功地进行了互补和基因内重组实验,首次发现了龙须菜的基因内精细结构;证明了龙须菜的性别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通过体细胞重组可产生二倍的配子体,通过杂交形成多倍的孢子体;首次发现和报道了大型海藻中的跳跃基因及其遗传规律。从 1998 年起,率先在国内进行江蓠属海藻分子生物学研究,包括用 RAPD 和 ISSR 做为品系、性别和世代的分子标记, EST 分析,龙须菜不同世代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构建 cDNA 文库,并克隆了藻红蛋白( PE )基因、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和 small GTP 基因,并进行了这些基因的结构功能分析,进行龙须菜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另外,还研究了龙须菜 a- 半乳糖苷酶活性及不同时代和性别的琼胶质量的对比分析。揭示了龙须菜色素组成,发现了龙须菜藻胆蛋白及藻胆体在光谱和荧光动力学上的新特性,进一步加深了对藻类光合机理的认识。这些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江蓠遗传学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建立了江蓠遗传育种学研究方法与理论,丰富了海藻遗传学理论体系。同时,在江蓠遗传学研究过程中建立起了藻类诱变育种技术体系,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但为龙须菜新品种选育、工业化养殖和提高琼胶质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参考,对其它海藻(如条斑紫菜)的良种选育也起到了指导作用。 从 1987 年起,作为主创人员参与了龙须菜南移栽培试验,在福建省连江和三沙地区栽培成功,参与了龙须菜优良 [ 品系 KFGL981 的筛选和分子鉴定,由于该品系的推广,目前在广东、福建等省年栽培面积超过 10 万亩,年产量超过 20 万吨(干品),成为我国继海带和紫菜后的第三大海藻栽培业,龙须菜栽培业不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使水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在微型藻类生物工程基础理论和应用上的建树 在微藻生物工程理论研究中,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微藻的诱变和突变体筛选,通过营养生理研究,系统掌握了各种营养元素和环境因子变化对螺旋藻生长繁殖的影响规律,为在工业化养殖中降低成本和进行生态调控奠定了基础;螺旋藻高值化开发应用的基础研究,深入研究了螺旋藻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的药用价值及作用机理,临床研究证明了螺旋藻作为益生元在构建肠道良性微生态和调节肠菌群失调症中的促进作用,实验确证了螺旋藻多糖和藻蓝蛋白对病毒和肿瘤的免疫抑制作用,并进一步开展了作用机制研究,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螺旋藻药物和相关产品的深度开发;微藻分子生物学研究,建立了一整套适用于螺旋藻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和研究平台,首次建立了螺旋藻遗传转化体系,克隆了螺旋藻的藻蓝蛋白基因、 rDNA 基因、 rbcL 基因和氢代谢相关基因等重要功能基因,大量功能基因,以及这些基因多样性和分子进化研究。建立了以集胞藻和酵母表达牙鲆生长激素和鲑鱼降钙素的表达体系,为微藻作为表达药用基因的生物反应器打下了实验基础。 在进行基础研究的同时, 张学成 教授始终注意将科研与开发、生产密切结合,创立了我国北方的螺旋藻产业。从 1995 年起,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建立了我国北方首家螺旋藻养殖基地 ?? 无棣县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诱变和良种选育培育出良种 S66 ,这一品种在 10 年的工业化养殖中始现出优质、高产、抗逆等优良品质。因地制宜选育良种,优化培养基配方,创立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北方地区螺旋藻养殖的生态调控模式。 张学成 教授根据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和当地的环境条件,选育出生长快、适温性广、抗逆性强的螺旋藻良种 S66 , 1995 年实验性养殖成功, 1996 年在 30000 平方米 的半封闭式养殖池中进行了大规模生产, 10 年来该品种始终保持优良性状。同时,根据当地的水质条件,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室研究和大田试验,优化了培养基配方,改造后的配方既保证了藻粉的质量,还使成本降低了 50% ,大大提高了我国螺旋藻藻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该公司目前已形成年产螺旋藻藻粉 40 吨的产能。 推动产品深度开发,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以螺旋藻大规模养殖为基础, 张学成 教授积极推动了以螺旋藻制药为代表的相关产业的兴起和产业链的延伸。为了保证螺旋藻药用系列产品开发中原料的质量,系统研究并确定了 g- 亚麻酸及蛋白质等物质在螺旋藻 S66 中积累的适宜生态条件。 1998 年,无棣县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基地,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药用微藻供应基地和微藻养殖技术辐射中心。在 张学成 教授的支持和积极推动下, 1998 年,山东天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成功螺旋藻胶囊与片剂,成为首批被国家卫生部批准的螺旋藻药准字产品,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2002 年取得国家 GMP 认证。其原料药就是以 S66 为出发藻种,通过生态调控而获得的高 g- 亚麻酸、高蛋白含量的螺旋藻藻粉。项目实施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投产后,该公司螺旋藻药品的产值达 3.5 亿元,销售收入 3.2 亿元,实现利税 5500 万元。目前螺旋藻药品的市场年销售额近 3 亿元,公司的销售额达 8000 万元。除了制药产业外,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品、食品、酒等产品也相继开发成功。 目前无棣生物工程公司的微藻养殖业和山东天顺药公司的螺旋藻制药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致富的机会。黄河三角洲有大面积的盐碱地,无法耕种,但是这里的土地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无工业污染,地下水丰富,对于微藻养殖实理想之地。通过 10 年来在无棣发展螺旋藻和小球藻工业化养殖,开辟了一条在黄河三角洲发展新型养殖业的新路。 山东天顺药业公司是我国首批得到螺旋藻药准字号批号的企业, 1998 年投产以来,产品深受患者青睐,尤其是非典期间和以后,更是供不应求。公司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对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 如有遗漏或错误,敬请指出,并予以修改。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10588 次阅读|1 个评论
[zz]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土木学部)
luoyunbiao 2009-5-20 17:40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54 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查宗祥 58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部委遴选 陈同滨 (女) 55 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院士提名 陈政清 61 桥梁工程 湖南大学 院士提名 程良奎 73 岩土工程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崔愷 51 建筑学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杜修力 46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北京工业大学 省、自治区、市遴选 杜彦良 52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石家庄铁道学院 省、自治区、市遴选 鄂栋臣 69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武汉大学 部委遴选 傅学怡 63 结构工程 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郭仁忠 52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 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 院士提名 何华武 53 道路与铁路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部委遴选 胡 越 45 建筑设计及理论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省、自治区、市遴选 胡春宏 47 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霍 明 56 道路与铁路工程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李华军 47 港口、水道、海岸及近海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 院士提名 李建成 44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武汉大学 院士提名 李金城 45 道路与铁路工程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林宗坚 66 摄影测量与航天测绘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刘加平 52 建筑环境工程与建筑技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省、自治区、市遴选 吕西林 54 结构工程 同济大学 院士提名 马 军 46 市政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部委遴选 缪昌文 51 土木工程材料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省、自治区、市遴选 聂建国 50 结构工程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中国科协遴选 秦 荣 73 工程力学 广西大学 院士提名 秦顺全 45 桥梁工程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全永燊 67 城市规划(含城市交通规划)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院士提名,省、自治区、市遴选 任辉启 56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 部委遴选 任南琪 50 市政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邵益生 51 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部委遴选 沈保汉 71 岩土工程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 院士提名 时匡 6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苏州科技学院 省、自治区、市遴选 孙永明 64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省、自治区、市遴选 谭述森 67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卫星导航定位总站 部委遴选 王 超 50 水文学与水资源 河海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王 炜 49 城市规划 东南大学 部委遴选 王建国 51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东南大学 院士提名 王世江 53 水利水电工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 省、自治区、市遴选 王亚勇 65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吴庆洲 64 建筑历史与理论 华南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吴晓平 56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部委遴选 吴欣之 59 结构工程 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 省、自治区、市遴选 吴志强 48 城市规划 同济大学 院士提名 辛平 58 道路与铁路工程 甘肃省交通厅 省、自治区、市遴选 杨林江 47 土木工程材料 贵阳高新兰亭高科有限公司 省、自治区、市遴选 杨永斌 54 结构工程 云林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张琨 46 结构工程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张建云 51 水文学与水资源 水利部、交通部、电力工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张泽明 68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所 部委遴选 张正宇 71 岩土工程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院士提名 张仲卿 69 水工结构工程 广西大学 省、自治区、市遴选 钟登华 45 水利水电工程 天津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周璧华 (女) 68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解放军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 周厚贵 46 水利水电工程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部委遴选 周绪红 52 结构工程 兰州大学 部委遴选
个人分类: 未分类|8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珍贵照片:奥巴马从孩子到美国总统候选人成长历程(图)
sxzx 2008-11-5 00:26
珍贵照片:奥巴马从孩子到美国总统候选人成长历程(图) 作者:三峡在线 大家都知道,11月4日,美国总统大选日。美国总统大选今天已经开始投票。三峡在线看到新华网的如下报道: 美国东部时间4日零时(北京时间4日13时)左右,新罕布什尔州两个小镇迪克斯维尔山口和哈特的选民率先开始投票,标志着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选举投票正式开始。 新华社记者在迪克斯维尔山口镇的投票现场看到,有19名选民到现场投票,未到场的2人此前已通过邮寄方式提前投票。主持投票的官员托马斯当场公布了计票结果。结果显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以15票对6票在此地战胜共和党对手麦凯恩。前来投票的选民和组织投票的一些官员高呼奥巴马的名字,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小镇的投票活动吸引了不少媒体记者前来采访。 托马斯随后对新华社记者说,奥巴马在一直由共和党占上风的地方大幅领先麦凯恩,实在令人意外,但从另一方面讲,这也是意料之中。目前经济形势很不好,人心思变,大家希望奥巴马能给国家带来变化。还有一位选民告诉记者,这个结果是一个风向标,表明奥巴马获胜已是大势所趋。 11月3日晚,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马纳萨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中)参加竞选集会。当晚,奥巴马在马纳萨斯举行总统大选前的最后一场竞选活动,为他长达1年多的竞选划上句号。新华社记者侯俊摄 11月3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在竞选活动中发表讲话。当天距美国总统选举投票日只剩一天,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均马不停蹄地做最后的竞选拉票活动。新华社/法新 就如同上面提到的主持投票的官员托马斯所说的那样:奥巴马在一直由共和党占上风的地方大幅领先麦凯恩,实在令人意外,但从另一方面讲,这也是意料之中。目前经济形势很不好,人心思变,大家希望奥巴马能给国家带来变化。或许如那位选民所讲的那样:这个结果是一个风向标,表明奥巴马获胜已是大势所趋。 三峡在线觉得,对于奥巴马来说,一位黑人极有可能在这一天创造历史:他将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黑人总统! 众所周知: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因此总统大选日的投票结果,产生的实际上是代表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538位选举人。真正的总统选举是在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2008年是12月15日)。届时,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被推选出的选举人将前往各州的首府进行投票。获270张选票以上的候选人将当选总统,并于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职。 所以,对于最后结果,我们或许还有一个漫长的等待。三峡在线觉得,但对于奥巴马来说,无论最后是否获胜,他能够从一名黑人小孩成长到今天的总统候选人,可以说已经创造了奇迹。在此,我们祝福并期待他能够获胜 下面这样一组珍贵的照片,记录了奥巴马从孩子到美国总统候选人成长历程,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这估计应该奥巴马最小的一张幼年照了 奥巴马的小自行车 站得高,看得远!看来他从小就明白呀! 在海边张开双臂 这个漂亮女人应该是他的妈妈吧? 从小就喜欢棒球? 跟爷爷奶奶在一起 父子俩 奥巴马与继父、妈妈和妹妹 与爷爷斯坦利在一起 奥巴马在夏威夷上初中时与同学们合影 奥巴马当年曾经是校篮球队成员 在老家 奥巴马在哥伦比亚大学上学时与佬佬、佬爷合影 任《哈佛法律评论》董事长时的奥巴马,人太多了!三峡在线觉得最中间的那个应该就是他吧? 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书 任伊利诺斯州议员时,奥巴马深入群众中去。 难得一见的婚纱照 奥巴马与妈妈在一起 童心未泯!奥巴马陪女儿萨莎玩碰碰车。 奥巴马与女儿 浪漫时刻!拥吻妻子。 幸福的一家人 2008年11月3日,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举行的竞选集会上,奥巴马提到外祖母时潸然泪下。奥巴马现年86岁的外祖母邓纳姆因癌症医治无效,于2日在夏威夷去世。 要是觉得不错,请点后面的投票投我一票吧 : 投票
个人分类: 社会时评|338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