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助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疫情与牛顿“奇迹年”(链接,意识流)
热度 2 zlyang 2020-3-28 13:55
疫情与牛顿“奇迹年”(链接,意识流) 文双春老师 2020-03-27 的《牛顿有小孩还能宅家创造科学奇迹吗》是科学网博客头条。牛顿奇迹年(Newton's year of wonders)。 一、科学上的一些“奇迹年” (1)科学诞生 1543,维萨里与哥白尼,1543 – The year of science 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 1514-12-31 ~ 1564-10-15 ),著名医生、解剖学家,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与哥白尼齐名,是科学革命的两大代表人物之一。《人体构造》、《天体运行论》。 (2)牛顿1666,1666 – The year of wonders, Isaac Newton (3)爱因斯坦 1905,1905 – Albert Einstein 二、感谢科学史家、研究牛顿的专家们指教 (1)17岁的牛顿,当了一名“相当不快乐”的农夫。 1665,牛顿因为“伦敦大瘟疫 Great Plague of London”回老家, 不干活?光白吃饭? (2)1666年“奇迹年”前后,牛顿在老家,自己搞研究?还是有助手? (3)牛顿当了卢卡斯数学教授之后,是自己单独搞研究,还是有几位助手? (4)牛顿研究炼金术,有没有助手? (5)牛顿炒股,一生整体是赔是赚? 牛顿三叉戟函数 http://www.serengeseba.com/zonepic.php?wd=%E7%89%9B%E9%A1%BF%E4%B8%89%E5%8F%89%E6%88%9F%E5%87%BD%E6%95%B0img=http://i.serengeseba.com/uploads/i_0_496363180x1884677438_26.jpgtip=0 让牛顿崩溃的经济危机,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f5a54d499f2314bdb8ec5435fr=vipping 大科学家牛顿炒股狂亏十年薪水后说了一句话 https://cj.sina.com.cn/article/detail/5136310265/107423?column=fundch=9 https://www.brainyquote.com/quotes/isaac_newton_384639 “I can calculate the motions of heavenly bodies, but not the madness of people.” — Sir Isaac Newton 三、2020“科技奇迹年”的基本条件 没有感染疫病; 有集中的大块时间; 研究重大原创问题; 没有被“同行评议”! …… 参考资料: 中国国家历史,2018-10-12,让牛顿崩溃的经济危机,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 https://www.sohu.com/a/259075480_486911 文双春,2020-03-27,牛顿如果有小孩还能宅家创造科学奇迹吗?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1225501.html 陈德旺,2020-03-28,为什么今天我们没法和牛顿比较?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1225665.html 刘良桂,2020-03-27,刘良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已婚还带娃的牛顿还能愉快的科研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10526-1225565.html 施郁,2017-10-15,爱因斯坦奇迹年的五篇论文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95-1080881.html 史晓雷,2013-10-29,科学史上的奇迹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1927-737076.html 相关链接: 2018-03-14,爱因斯坦“奇迹年”的直接原因:没有“同行评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0941.html 2020-02-13, 02 今年会是科技“奇迹年”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8321.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7218 次阅读|7 个评论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75)
jiangjiping 2019-4-19 07:38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75) (七十五) 人生大多数都不容易 蒋继平 2019年4月19日 今天公司的一位同事给团队发了一个电邮, 说她的一个助手辞职了 。 她的这个助手是上个月初刚招聘的。 在这一个半月的时间内,主要任务是接受各方面的培训。 一个半月下来, 培训刚刚完成就辞职, 确实令人感到很震惊和惋惜。 据同事说,辞职的原因是家庭问题。这个人1992年生, 已经结婚, 夫人没有工作, 是全职家庭主妇, 有两个孩子, 一个4岁, 一个还不到一周岁。 住的地方离公司单程需要一小时的时间,每天来回在路上就要花去将近两个小时。因为他在我们团队的职称是技术员, 属于最低档次的正式雇员, 他的工资不高, 因而, 不足以养活一家四口。 这是他辞职的最主要原因。 他要到建筑行业找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 现在我们这个区域正在大搞社区开发, 到处都是繁忙的建筑工地, 所以, 到建筑行业找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对于这个年轻人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 不过, 话说回来,找工作,面试, 入职登记, 签合同等一些列程序也是很烦人的。 虽然美国没有人事档案等繁琐的手续, 毕竟还是有一些必须签订的文件合约。 看到同事的这个电邮, 我心中首先是为这个年轻人感到惋惜, 同时也在脑海中产生一个人生感悟, 这个人生感悟就是: 大多数人的人生都不容易, 一个人在一生中不管家庭背景如何, 不管个人资质如何, 都会遇到难题和挑战的。 俗语云: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我的说法是: 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19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像农民一样劳动
热度 11 lixiong45 2015-4-30 18:42
故乡今年的蚕豆成熟的比往年早,清明节刚到,家人已经开始收割,并催促我尽快回家处理用作我的实验田中的材料,再晚蚕豆就要脱落了。 时间不等人,我趁把毕业论文交给导师修改的空隙,带上 “ 助手” 赶回家做实验去了。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拉样方调查统计单位面积不同蚕豆果荚类型的数量和比例。但是我计划中在一天之内完成,所以时间还是很紧迫。 云南的雨季还在不知所踪,太阳每天都会准时烘烤着大地。家乡的人民为了多享受一时清晨的凉爽,起得特早, 6 点左右就逐渐下田干活了。我们自然不敢和他们相比,虽说要抓紧时间,依然到了阳光很灿烂的时候才起床,做足了准备工作,已经到了 10 点多的样子,我们才各自戴上草帽,像农民一样下田去了。 村民们就是勤劳,视野里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影子,有的在田野里割蚕豆,有的在马路上 “ 轧 ” 蚕豆,有的在自家的屋顶晒蚕豆,我们往田里一站,和村民们也没什么两样。虽然我们的工作只是拉着一株株蚕豆数数记记,不用直接耗用体力,但在简单的弯腰、屈膝和直立的过程中,还是会源源不断的产生乳酸;而且太阳正逐渐的火辣起来,汗水也不由自主的分泌出来,这种 “ 脸朝黄土背朝天 ” 的行为总是比静坐在办公室或游荡在实验室要辛苦几分。 当然,这点劳动对做着农活长大的我实在是小 case ,而且久离乡土的我已经习惯以劳动为乐。但我的美女 “ 助手 ” 不仅基本从未干过家务以外的农活,而且来自很难见着太阳的山城,腰酸背痛对她是自然少不了的,而且云南 “ 赤裸裸 ” 的太阳对她简直就是一种威胁。不过,美女 “ 助手 ” 颇具责任心和事业心,只在吃午饭的时间歇息了一会儿,硬是奉陪着我劳动下去。下午的太阳肆意的榨取着人们的汗水,空气偶尔流动一下制造一丝微风,我让她累了就先回去歇着,等稍微凉快的时候再来,她硬是不肯撇下我独自去纳凉。出于对其的照顾,也估摸着可以超计划较早的完成工作,我只好带着她一起回去躲过这最酷热的时刻。大约一小时后,我们再次回到田里,继续我们的工作,直到黄昏时分,我们带着 “ 大功告成” 后美滋滋的心,在夕阳下胡乱的拍了些照片,正好赶上吃晚饭的时间。 尽管戴着草帽的我们从远处看就是两农民,但路上过往的行人还是很容易看出我们的异样,首先是太阳光下明晃晃的 A4 纸出卖了我们,其次便是调皮的 “ 助手”,她基本是坐在田里干活的,时不时又起来到处走走,比如偷拍我埋头苦干的画面。村民总是对传闻中的研究生回家干活很感兴趣(参考博文:一个研究生的挖田故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8137-869816.html ),田里干活的人们,趁着起身歇息的间隙,好奇地看着我们,马路上的行人也放慢脚步或干脆驻足观望我们一阵子,我想那时在他们心里一定会涌起关于我们 who 、 what 或 why 的联想。村里的李大爷就在我们下田必经的马路上“打”自家的蚕豆,每一次路过,我都和他打招呼,他对我拿着纸笔,挎着相机下田也不加多问,似乎只对我的礼貌很满意,“关切”地说让我们等天凉了再下田。我想他们这一辈人是很崇尚劳动的,从他随和而友好的话语中,我仿佛感受得到他心里或许在想:小伙子不错啊,还会下田干活!前些年和我有些接触的李大叔也在不远处的田里收割蚕豆,凭借和我的“熟悉”,他在回家的时候“顺路”走到我们边上,问我在干什么,我想能否彻底跟他讲清楚“我在做什么”是件很没底的事,为了不越说越糊涂,我只好简单地说我就数数这个蚕豆的数量,说得他似乎更迷惑了,然后无奈的走了。李大叔的迷惑必然是复杂的,一方面他并不清楚我在“干什么”,另一方面他也会纳闷我在外读了那么多年书为何如今又回到了农田里?不能否认这其中可能带着一份鄙夷, 如今把读书建立在物质条件上,许多大学生或研究生开始看不起自己,其他人也越来越看不上读书人,或许在他们心头会在想:是不是我读书失败,找不到工作,又得回来干农活了! 这些,只是一种遐想,其实我埋头工作的时候,根本不会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想,只想早点把工作做完。 不同资历的人对读书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羡慕,有人敬佩,有人嫉妒,有人鄙视,当在学堂里“享受”久了的读书人又回到“泥田”里干活,必然引起人们更为强烈和鲜明的思想,赞扬或佩服,讥笑或鄙视! 无论遇上哪一种,我想我们都应该淡然一笑,我想 正因为我们读了那么多年书,所以更应该尊重和崇尚劳动,无论我们是什么职位和地位,当我们还可以和愿意劳动,就是一件无尚光荣的事,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呢?女人以“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为贤惠的标杆,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上得战场,下得泥塘”,没有什么能比踏踏实实的工作和辛辛苦苦的劳动更值得尊敬的了。 对于我,无论是如今还在读研,还是以后工作,甚至将来也有幸成为教授之类,如果有机会,我是很乐意回家像农民一样劳动。因为: 劳动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财富! 专心致志地劳动的作者 聚精会神地劳动的“助手”
个人分类: 生活缩影|3576 次阅读|23 个评论
以雪为敌
jlpemail 2015-2-28 09:16
1987的雪 首先说的是1987年 10月和12月的那两场雪,都是下在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附近。两场鹅毛大雪,都是我们这些肩负火箭使命的军旅人员的结结实实的敌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不是诗人,我是要干实际事情的人。10月的雪,显然阻滞了我们的正常行动,减缓了我们抵达宿营地的行进速度。军用羊皮大衣本来是御寒用的,我们却不得不铺在了雪地上、甚至雪泥里。为了防止卡车轮子打滑甚至陷入坑里。从列兵到基地司令员,整个参加火箭发射的梯队人员,都参加进了抵抗大雪的行列中了。 那雪用浩浩荡荡可以形容,用铺天盖地可以铺陈,用调皮捣蛋可以描绘,用无耻透顶也可以诅咒。总之,大雪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好事情,好运气。要是逆向思维的话,那就是那两场非常狗血的雪,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我们在冰天雪地里竟然热气腾腾啦——推车推的!那两场和凛冽朔风一起袭击我们的雪,让我们知道了,晋西北高原的冬天,可以比西北高原的某些角落还要冷酷一些;那两场发出过狼嚎鬼哭一样叫声的雪让我们知道了为什么雪大了可以成为灾难——像青海省电视广播几乎每年都在冬天报道的那样果洛、玉树、唐古拉山地区的牛羊又被冻死了许多! 在遥远的唐朝,雪夜行军袭击蔡州的李(愬)家军,被冻死了多少?反正是连旌旗都已经开裂!1980年代的军旅御寒能力,比11个世纪前强了许多。在冰天雪地里,感觉浑身赤裸、四肢麻木,可是半点也没有夸张的!而我们,不过是一次检验性的演习,一次增程试验,一次后来证实有经济价值的行动,千军同握(没有万马)一支长缨,欲朝九天歌! 我们的敌人何止一场、两场雪;还有意想不到的技术考研呢!我知道的就有,由于某种缘故,那次火箭发射演习到了30分钟准备的时候,竟然被迫暂停了。液体燃料不得不卸了下来。一些细节描写请参阅阎连科,他在《生死晶黄》里有些夸张,但情感是非常低真切。 而当燃料再次装入弹体,再次进展到了30分钟准备的环节,趴在山头上准备目击火箭腾空的人们,怎么能不再次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当火箭终于腾空而起,大地激动剂痉挛时,我们怎么能不欢喜雀跃! 这,一切都是战胜了不仅仅是雪的捣乱或者折磨!这一切都是.......... 这是遥远的、近28年前的雪! 2004的雪 我是在京西山区中看到肆虐的雪的。看看它的劣迹吧!——折断了许多树叶未落的杨柳枝。绝对不是情意绵绵的送别和留客!压弯了多少松柏,绝对不是为了衬托松柏的高洁!摧毁了多少白杨树,绝对是以上史无前例的浩劫!看吧,多少公园、行道旁的树木,不得不锯掉!惨不忍睹呀!它们有的劈了,有的斜了,有的倒了!完全丧失了绿化环境的职责。听吧,到处是吱吱吱的摩托锯声。看吧,到处是飞扬的锯末;不要嗅了,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树脂的呛人味道。 当然,狂风为暴雪助纣。它不是值得讴歌的“大风”! 再来一次逆向思维?---- 假定,那次暴风雪协助公安破了一个离奇的命案!这是有可能的。 假定,在一个远离闹市的所在,一个没有出阁的大姑娘在做了6年临时工之后,回乡成亲。她到家的当天,火车站附近发生了一场车祸。来接站的哥哥眼看着妹妹遭遇了不行,却束手无策。伤心的母亲,因为思念唯一的女儿精神失控,成了令人厌恶的疯婆婆。她,在葬礼之后,还是不愿意承认失去女儿的事实,失去女儿的痛苦让她无心做活,她外出找女儿去了。假定,那是1994年的事情。 2004年的大雪过后,一辆警车居然开到了她(假定名为黄艳)的门前。警察带着四只眼的人犯,前来核实一些细节....... 怎么回事呢?! 这要感谢2004年的那场暴虐的雪。它和狂风一起,推倒了两棵柳树,砸倒了一座房子;房子居然还有铁皮壳(简称铁皮房)。.......... 早起的悲愤的独眼老临时工(简称为蔡老点)看到了惊人的画面——墙的角落里居然露出了尸骸!蔡老点哆哆嗦嗦打电话给派出所.......... 经辨认核实,死者是10年前“离开”这里的黄艳。 事实上,黄艳的哥哥看到的是一个和自己妹妹长相酷似、衣着相仿的同龄人。........ 安葬和移葬的细节,不再细说。令人惊奇的是,在北方某大城市地铁里流落的 黄母,居然突然间清醒过来了。她回到了家,赶上了女儿的“第二次葬礼”。我们,还可以假定,葬礼那天,居然也下着雪,一场粒粒可数的雨夹雪! 聪明的读者自然会问,那个凶手,那个四只眼是谁呢?他就是长相斯文的(.........)。在黄艳告别时图谋不轨,遭遇反抗时杀害了黄艳。喝过了践行酒的黄艳的尸体,被藏在了“(废弃多年)铁皮房”。直到10年后独眼的蔡老点在早期的时候发现了........ 为什么说,独眼的蔡老点心情悲愤呢?因为,他差一点遭遇和黄艳一样的命运。因为力气大,才保住了性命,尽管失去了一只完好的眼。(具体过程.,还要追溯到.........) 蔡老点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补偿。 不过,也可以说他得到啦——他报了案,他看到了一个还算公正的结果!—— 虽然,这不过是对那场大雪的一个假定,它让人看到了真相! 四眼人犯说,雪是我的敌人,揭开了我的罪恶.......... 2015.2的雪 而眼前的雪,我也不看好它!它能为我(们)解决什么世纪问题呢!不能!还是添乱!哎!这令人厌倦的雪! 我步行上班的路上,被雪迷了眼.........。所以,我只好说,以雪为敌..........
个人分类: 散文广场|21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惊悚】【人类资金 人類資金 (2013)】【日本】
lcj2212916 2014-5-15 22:05
导演 : 阪本顺治 编剧 : 阪本顺治 / 福井晴敏 主演 : 佐藤浩市 / 香取慎吾 / 森山未来 / 观月亚理莎 / 岸部一德 / 刘智泰 / 小田切让 / 寺岛进 / 三浦诚己 / 石桥莲司 / 丰川悦司 / 仲代达矢 类型: 惊悚 官方网站: www.jinrui-shikin.jp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3-10-19(日本) 片长: 140分钟 又名: Jinrui shikin / Human Trust IMDb链接: tt2700114 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战败的前夕,狂热的军国分子原打算将藏在日银内的黄金作为复兴的基金,谁知却被陆军大尉笹仓雅实克留。从此这批黄金以M资金的名义隐退在历史幕后,操纵着日本乃至世界政经局势的走向。进入21世纪,以M资金作为欺诈手段的真舟雄一(佐藤浩市 饰)意外接到神秘人物“M”(香取慎吾 饰)的委托,对方要求真舟及其最信赖的助手石(森山未来 饰)从名为日本国际文化振兴会的组织手中骗取高达十兆日元的钱财,而这笔钱正来源于传说中的M资金。据说当年笹仓雅实祈愿将M资金用于民族和世界复兴的正途,但时至今日这笔钱早已沦为贪心之徒以钱生钱的工具。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真舟和伙伴们上路。环绕世界的征途,凶险接二连三袭来……   本片根据福井晴敏的原作改编。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4769890
1909 次阅读|0 个评论
04-2 争取去做一名知识工作者的助手 2004
tengyi1960 2011-3-8 13:50
04-2 争取去做一名知识工作者的助手 2004.pdf
个人分类: 工作感悟|11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名人的秘密
pikeliu 2010-7-6 17:58
7月6日,听了一位国内著名学者的报告。他讲自己一年第一作者发表近20篇论文,还有多篇参与的论文。听者愕然。 笔者如果一年第一作者发表3篇,就觉得对得起自己、单位、纳税人。 后来,名人解释,自己口述,秘书、研究生记录、整理。原来如此!!!!!
个人分类: 导师与研究生|309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