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接班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谁将是Google Reader的接班人
nanoworm 2013-7-1 07:25
谁将是Google Reader的接班人 作者: 月光 (williamlong)   谷歌将于七月一日 关闭Google Reader ,作为一款RSS阅读器,Google Reader帮助用户从多个网站迅速获得信息。不过谷歌认为Google Reader还不够好,用户还不够多,因此需要被关闭,当谷歌宣布这一消息时,大大小小的多家公司都表示,将提供替代服务,吸引从Google Reader转出的用户。   在Google Reader关闭后,一个全新的市场即将出现。新的RSS阅读器最初都将提供与Google Reader类似的功能,随着6月即将结束,这场竞赛的参与者也在加速冲刺,都把目光瞄准了Google Reader可能释放出的庞大市场。在Google Reader关闭后,这些用户都将通过新的服务来汇总RSS信息。   那么,谁将是Google Reader的接班人呢?   1、 Feedly   Feedly显然是Google Reader关闭事件中的最大受益者,至少目前看来是这样的,这款早已存在的服务拥有和Google Reader差不多的功能,在Google Reader宣布关闭之后,Feedly官方网站一度因突增的访问量导致服务器瘫痪,这款阅读器的功能也相当全面,网页版有Chrome插件和Firefox插件,移动版有iOS应用和Android应用,Feedly甚至还支持API,这让那些调用Google Reader API的第三方应用有了一个好的替换产品。   2、 Digg Reader   三个月前Google Reader放出关闭消息不久,Digg就开始宣布要做阅读器,他们给自己设定的期限是90天,而现在,Digg Reader 的 beta 版已经发布了,不少人都开始内测这个产品,从目前这个版本的功能上看,Digg Reader做的还比较简单,甚至连搜索功能都没有,或许Digg 团队还在探索实现更大的需求,这需要用户花费更多的耐心和时间来等待。   3、 AOL Reader   AOL Reader的推出相对低调,但目前版本的功能比Digg Reader要多一些,界面几乎完全照搬Google Reader,提供各种不同的阅读视图,支持导入功能等,还提供API(应用编程接口),以便其他开发者能够将应用与AOL的数据源整合。与Digg Reader一样,AOL Reader也处于测试阶段。   相比这三家服务来说,其他类Google Reader服务也有不少,美国科技博客Marketing Land便对市面上多个RSS阅读器服务的功能和价格进行了对比。Marketing Land在以下表格中列出了对14款RSS阅读器的对比,列在上方的RSS阅读器相对而言更热门。这些RSS阅读器包括Feedly、Digg Reader、Newsblur、AOL Reader、BazQux、Feedbin、Feeder、FeedReader、FeedWrangler、G2Reader、InoReader、NetNewsWire、Ridly和The Older Reader。除NetNewsWire之外,其他均为网页版服务。大部分这些RSS阅读器自Google Reader宣布将关闭之后才推出,或开始开发新功能。   总的来说,Google Reader的两个特点就是速度和稳定性。这两点有赖 Google 非常出色的基础设施的支持。而其他阅读器要想复制这两点则存在非常大的挑战,至少我用过的几乎每一款阅读器,都难以达到Google Reader现有的层次,因此大家对Google Reader的关闭感到失望是个普遍的现象,Google曾经早就了RSS的行业标准,而现在Google却将其抛弃。
2055 次阅读|1 个评论
对科学的误解,何时尽头?
trust 2012-8-1 10:51
目前的不少学者和初学者,对于科学的误解是越来越深。 首先,这些人刚入门的时候,没有给自己一个清晰的科学定位,可能是上杆子走过来的。表现在当今学术水平每况愈下,学术会议质量每况愈下,可以说目前已经没有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研讨会了。 其次,大部分人喜欢向国外研究看齐,只可惜是邯郸学步,国外的研究求是精神没学到,反而多学会一身臭毛病。表现在乐于出国交流,花了国家大笔的科研经费实际上是给自己国外游,造成的浪费实在是科学界的损失,更糟糕的是,玩了之后没学到任何东西回国,却以出国的经历申请项目、职称诸如此类的福利,于是就造成第一点说的学术水平每况愈下情景。 最后,没有对科研的发展起任何推动作用,不管是学科的发展还是培养下一代年轻接班人。表现在底下的人嘴上不说,心里却想,你TMD学术带头人/负责人都这样敷衍,我们底下的人干个P,犯不着拼死拼活,反正最后的成果也不要求咋样,混着就过去了。 诸如此类,科学这一名称在中国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侯”(国歌的歌词,不陌生吧),可怕的是,没有多少人意识到,更可怕的是,没有人愿意为改变而牺牲,大家都乐于保护自己。 前几天群里盛行一个段子,在此拿出权当结尾了: 问: 举重为何频频失利, 答: 人们已经不堪重负了; 问: 为什么中国乒乓很强大? 答: 因为国人面对困难善于推和挡; 问: 为什么中国跳水是梦之队? 答: 因为他们是股民; 问: 为什么中国射击成绩好? 答: 因为大家习惯睁只眼闭只眼; 问: 为什么游泳能拿金牌, 答: 首都到处是泳池,游不好要命的…
286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所认识的知青运动2:再教育的破产
热度 10 王铮 2012-6-23 14:09
我所认识的知青运动 2 :再教育的辛酸 我全面已经说过,毛泽东的知青运动核心是再教育。所谓再教育是指知青在接受文化教育后需要进行思想与世界观与中国农民的趋同的教育。毛泽东这个思想是一贯的。 1945 年毛岸英扛着军衔从苏联回到中国,毛泽东就让他去接受再教育,随着陕北的劳动模范学农业生产技术,可惜这个模范,后来胡宗南进攻延安后,投降了国军。 1964 年 12 月 26 日,毛泽东生日请劳动模范参加他的寿宴,毛请陈永贵、王进喜、钱学森、邢燕子、董加耕同桌。毛泽东不让自己的女儿出席,说:“她不下乡,不配。”“我要坐在群众一边。”许多人注释这次寿宴意味着毛泽东决定反击刘。至少,这件事表明毛泽东把再教育看作他培养“红色接班人”,而不是像后来一些人认为那样是对红卫兵的处罚。 毛的再教育型的知青运动起源于 1968 年北京一些高干子弟要培养自己“老子革命儿接班”的理想,主动到内蒙古插队。在知青类型里,下乡知青有分为两个亚型,插队知青和插场知青。前者是到农村生产队工作生活,身份是农民,后者是到国营农场、林场生活工作,身份是工人。插场青年到农场就有工资,计算工龄,插队青年直到 1981 年才“落实政策”,把插队时间计入工龄。 1968 年底,大规模的知识青年运动开始了,作为一次运动,当时中央已经发展过多次运动,大量的中学、大学毕业生被送到农村去。这个活动,让造反多年的学生有了就业机会,至少有了不在城市“闹革命“的条件,把城市的生产重新组织起来。从这个逻辑上看,周恩来是这次运动的实际组织者。城市里大量的青年学生,三年来在城里造反、夺取、武斗的事,周作为一个关注国家有序的组织者,忠实地努力的实施了这个政策。“知青”这个几乎是刘少奇发明的拯救经济的政策,被用来同时拯救经济和政治。林彪的《 571 工程纪要》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失业”,反映了当时中央决策知青上山下乡主要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林的这个指责,获得了众多知青的好感。现在还不清楚,是“再教育”是毛的再次发现,而是周的政策无奈。可以肯定的毛是肯定这个政策提倡这个政策的。 这时的知青大致分为三类,回乡知青型、插队知青亚型、插场知青亚型。当时插场知青因为待遇好,基本上是大城市学生,像我们云南农场的基本上就是北京知青、上海知青、成都知青、重庆知青、昆明知青。我家乡的县有农场,到农场的几乎全部是上海知青,东川市来的,小地方,对不起,你就与当地人一样,当插队知青。内蒙、陕北这个地方有些特殊,是高干子弟集中的地方,插队为主。再差一点家庭地位的,去黑龙江,到云南、贵州的就家庭出身一般差一些。我有一个后来的同学,他因为女朋友去了黑龙江,自己也想去黑龙江。开始不行,因为他父亲懂英语。当然也不尽然。当时的流行歌曲《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反映了这种接班顺序。歌词唱道:“毛主席身边长成人,出发在天安门红旗下, 接过革命的接力棒,红色的土地上把根扎, 就像当年的红小鬼,满脸红光迎朝霞, 踏着前辈的脚步走,延安精神放光华。”这个歌的链接见 http://www.jungewang.com/Musicplay/5281.com.cn_3cc4c9a76724965b_1944.html 知识青年下乡前,的确有像《知青》里的高干子弟抱着“革命理想”的,特别是那些到“陕北”的。但是这种带着“两种教育制度”特色的运动,让最初的理想主义青年理想很快破灭了。破灭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再教育”是种原罪指责,知识青年只有老老实实的份,没有指手画脚的权利。其次,农村本来资源就紧张,粮食紧张,住房紧张,知青来了,住农民的房屋、分农民的粮食,农民的贫困加重了,不满意,二者敌对起来;第三、农村贫困完完整整的暴露在原来的理想主义的学生们面前,过去学校灌输的“社会主义好,人人吃得饱”的认识原来是谎言。以我为例,我下乡后,知道了我们大队的戈衣生产队,据说在 1959 年饿死了 6 家半,其中第 7 家女人饿不得,逃跑了到深山里去了。民兵队长告诉我:“刘少奇搞人民公社一平二调,到我们村来拉粮。我妈带着妇女睡在车轮下。粮食没有拉走。老社长(合作社)马轩说,我们做做工作,你们明天来拉吧。结果村里连夜地把粮食埋到马间下。第二天只拉走两牛车粮。公社马轩和老保管被吊着打了个半死,就是不说,所以我们村就只饿死了三家人,其中一家还是地主。这个故事有点像《知青》里收羊的故事。不过 1959 年的确是村村断炊。我当时问,“一平二调就是刘少奇政策?”他说,反正谁在台下,屎盆子就扣给谁。后来从一些文献知道,刘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和大食堂问题上,确实很积极。听了民兵队长的故事,看到了农村的现实,我对毛泽东产生了第一次怀疑。毛泽东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再教育,是这样展开的。知识青年改造社会的思想,即使少数人有,也很快破灭了。再教育导致的不是共产主义理想,而更多的是理想的破灭。 带着原罪的知青,在农村是不敢得罪干部和所谓的贫下中农即农民的。因为他们可以说你思想不好而让大队批评你的,有时还偶然有斗争会。特别是后来政策从知青中开始招生、招工,谁也不敢得罪农民干部。不过农民只是当乡亲一样对待着知青,因为他们清楚分他们的粮、住他们的房是大家都不得不接受的选择。知青来了可以帮助接个电灯,从城里买个东西,互相帮助。 在农村和农场,干部们对女知青的性侵犯普遍地发生,特别是农场。这些插场知青的苦难就大于插队青年了。我们公社有一个叫** 的,他爸爸是个国民党少将,当时关着,她自杀了。她自杀的地方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山坡,宽阔的高山草甸草丛,她静静地躺在那里死了,传言她吃了什么毒药我记不得了。死亡原因一直没有查清,据说她留了个纸条,纸条说懊悔没有把处女身給自己的追求者。这个男孩是她同学,据说他看了这个条子,精神就变得不正常了。还有一个女知青,当红卫兵是宣传队长,住在农民家楼上,农民的儿子从工地回来,没有住处,也住到楼上。半夜,小伙子禁不住荷尔蒙的冲击,要奸她,不知遂不遂。第二天她到公社里告状,公社干部说,她阶级立场有问题。为什么不可以爱贫下中农子女。当然这是我听说的。不是听说的,而是正式传达的是这些事:在农场里,大量发生干部奸污女知青的事,有的干部达到数十人。还有的干部让女知青脱光了,做模特儿讨论身上的穴位,因为那时候提倡针灸治病。周恩来后来下令枪毙了好几个农场干部。这些都是真实传达的。我们公社有一户女知青户,我不想讲她们的故事了。…… 知识青年们为什么这样逆来顺受,因为他们是贱民。当时干部们掌握着批准探亲假的权利,更掌握着招工名额、招生名额。人的权利被剥夺到极点,毛泽东最初的培养红色接班人的理想,完全成为了稀狗屎。 1990 年一个女知青对我说,虽然她承认毛泽东是伟人,但是我们每个知青都有一本血泪帐,她表示决不进毛的纪念堂。在农村,漂亮的她不迎合任何干部,所以, 1977 年才有机会考大学。在她的政审表上,让公社干部写了一笔,“看不起劳动人民,贫下中农建议不要录取”。结果比她考得差的上了上海交大,报考上海交大的她,进了一个普通院校。 后来我了解到,大学生知青们遭遇比我们好得多。还有一个黑龙江中学生知青对我说,他们那里没有这种现象,因为黑龙江农村基本上知青自己组织生产队,他就当过大队支部书记。所以我这里谈的知青的遭遇有地理差异的。 无论怎么说,领导人对知识分子的敌意给再教育的原罪注释,加上资源贫乏的现实,彻底破坏了他的培养接班人的政治理想。 知青的这些遭遇到 1973 年有所变化,因为出现了一个人,叫李庆霖。
个人分类: 我的故事|3605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华为往事(二十六)---任正非的接班人--任平
sunapple 2011-10-2 15:32
  原华为副总裁 刘平      任总再伟大,也逃脱不了中国传统的“父业子承”的观念。在他的心中,他一手创建的华为帝国的最理想的继承人就是他的儿子任平。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本关于IBM创始人老沃森和他的儿子小沃森的故事的书--《父与子》。老沃森一手创办了IBM公司,把一个生产打孔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生产计算机的国际大公司。但无论人们怎么劝说,老沃森在他的任内就是不把IBM上市,他在等待他的儿子小沃森的成长。小沃森在小的时候是个小混混,吃喝玩乐,到处闲逛。到了30多岁的时候才回到IBM公司。从公司销售员做起,在公司各个部门都工作过,最后在40多岁的时候,接过老沃森的班。小沃森上任后,大胆改革,组织开发了几款新型的计算机,一举奠定了IBM在计算机领域的霸主地位,并成功地带领IBM上市。热衷于学习IBM的任正非,当然希望沃森父子的故事在华为重演。    任总的女儿任晚舟是一个很可爱的女孩。我去华为的时候,中学毕业的她在公司前台当接待员。我一看到她,就知道她是任总的女儿,因为她长得酷似任总。她待人随和,毫无老板女儿的架子。没事时,我们经常在前台和她聊天。她非常勤奋,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最后拿到了天津南开大学的博士学位。在我离开华为时,她是华为香港公司的财务总监。可惜她是女儿身,不能接任总的班。    任总的儿子任平就没有他姐姐那么勤奋了。不过他继承了任总的霸气(这也是成为领导人的素质)。我在公司早期,在公司里见过他几次。一次是听到他在办公室里大声地给他爸爸打电话,说:“爸,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次考试我有一门课考了60分”。还有一次,他推荐一个朋友到我们项目组工作,被李一男拒绝,他拍着桌子大骂李一男。    后来,他去了中国科技大学读书。毕业后到华为的市场部,采购部,中试部等多个部门工作。他在中试部工作期间,中试部的总裁是李晓涛。在他离开中试部的时候,李晓涛给任总写了一份《关于任平在中试部工作的总结》的报告。任总把这份报告转发给所有副总裁。同时,任总还亲自写了一封感谢信,大意是:任平在公司工作期间,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支持,我代表任平向大家表示感谢。我收到这封信时还觉得莫名其妙,心想:“老板怎么这么客气呀”。也没做什么反应。过了一段时间,我和黄耀旭谈起这件事,他说:“我们反应都太迟钝了。老板发这封信的目的是想看各位副总裁的反应。结果没人给老板回信,老板很不高兴”。我这时才恍然大悟,真后悔错过了一次表忠心的机会。    在99年的时候,有一天忽然接到任总的电话,他说,任平一周后要去北京,到时候让他到北研所跟你学习软件开发。我满口答应,并做好接待任平的准备。但等了两周后,还没有任平的消息。我给任平打了几次电话,都是关机。好不容易打通了一次,他告诉我他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读英语,没时间到我这里来了。我又错过了一次机会。    在李一男第一次向我透露他将离开华为的消息时,我吃惊地问他:“你不是老板的接班人吗?怎么会想离开华为呢?”。李一男笑了笑,说:“哪里轮得到我呀”。以他的性格,他是不可能在任平的领导下工作的,所以只有早做打算。    任总已经为任平的接班做好了一切准备,包括管理平台,辅佐大臣,现在就等待任平的成长了!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9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谁是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kfysdszy 2011-6-25 08:16
31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受“唱读讲传”影响大四学生考研专业变了
wcswolf 2011-6-24 07:10
华龙网5月15日12时30分讯(记者康延芳) “我们一点都不觉得累”、“参加了这次演出,以后再也不逃思想政治课了”、“我们学校有个小朋友,发高烧都还坚持要演出,令我们很感动”……今日上午一回到重庆,每一位参加“唱读讲传”晋京演出的演职人员,都有很多感悟。 两个小女孩下了火车还一路哼歌 “不是那样唱的,是这样唱的。”刚下火车,两个小女孩就这样讨论着,说着说着还开心地哼唱起来。原来这两位小姑娘分别叫张欧和蹇洁,分别是谢家湾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她们这次晋京参演的节目是诵读《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共产主义接班人》。两位小姑娘告诉记者,在北京的这几天,她们基本上都是早上六七点起床,晚上十一点左右才睡觉。“那是不是很辛苦很累呢?”对于记者的问题, 小姑娘回答:“不觉得累,我们觉得挺好玩的。” 有个10岁的孩子发高烧还坚持演出 人和街小学副校长曾菁,带着学校的66名师生参加了这次的“唱读讲传”进京演出,她告诉记者,在演出第一天,学校一个叫李沁怡的小女孩就开始发起高烧,一度烧到39度多。这时老师建议她不参加演出,但小沁怡不肯,打电话给沁怡在重庆的父母,父母也觉得孩子参加这样的演出不容易,尽量不要缺席,最后,小沁怡还是坚持了演出。后来在清华大学那一场,小沁怡很期待,打扮得漂漂亮亮,但最后因为身体状况确实不允许,小沁怡最终还是没上场。 但学校的其他65名师生受小沁怡精神的影响,演出特别动情。 受“唱读讲传”影响大四学生考研专业变了 四川外语学院大四学生张毓鹏称,他以前经常在上思想政治课的时候逃课,但自从参加了“唱读讲传”合唱团,观念发生了变化,这次考研究生,他选择的专业也是西南大学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此次在北京演出,张毓鹏参演的是川外用八种语言诵读的《共产党宣言》,为此, 他专门学习了怎么用八种语言来诵读这一段。
个人分类: 见仁见智|1583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一轮译名PK接茬上演
huailu49 2011-6-18 11:41
新一轮译名PK接茬上演
下图中右面的这位(Ayman al-Zawahri)是左面这位(Osama Bin Laden)的接班人。在我国的主流媒体上,同其前任一样,其汉译名也有两个版本:一曰扎瓦赫里,一曰扎瓦希里。 参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889do=blogid=441774
个人分类: 国际纵横|30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571工程纪要
iwesun 2011-6-16 18:03
按: 王铮提到571其实和小平的改革思想基本吻合。 我还没真认真看过,找来看看,大家一起看看。 从这方面看,林立果同学也是个有理想的青年。 林彪“571工程纪要”的重大疑点 http://www.zxls.com/Article/Class109/Class106/200501/20050124094400_3394_2.html “571工程纪要”,是林彪反革命政变的纲领性文件。它的真实性,对整个案件的定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历经30多年的反复查证,这个所谓的“571工程纪要”,仍有重大疑点 。 (1) 至今没有查到关于林彪授意和批准这个“纪要”的直接证据。   “中央文件”中再三强调,“纪要”是林立果根据林彪授意搞的。但是,历经30年,始终没有查到林彪怎么授意,怎么审阅,怎么批准该“纪要”的证据。后来查获的“571工程纪要”,充其量,只是一个笔记,没有正式文本。也就是说,没有林彪对它的批语和认可的证据。为此,林案的专案人员,非常头痛。以致图门和高文明不得不推测说:有一个“正式文本”,被林彪一伙带上了飞机。遗憾的是,他们的推测,又与周恩来的话,发生了矛盾。周恩来说,林彪除了那本林立果的“讲用报告”外,什么文件,也没带走。因此,所谓“林彪授意”,只是一种猜测! (2) 在林彪反革命集团中,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个“571工程纪要”的“目击证人”。   根据现有的材料,不仅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这些集团“主犯”,没有看到过这个“政变纲领”,而且,在所谓政变“指挥班子”的所有成员中,也没有一个“目击证人”。就连参加过“南苑机场密谋”的成员和被“571工程纪要”列为“保密范围”之内的所有活着的“联合舰队”的成员,以及所谓“分舰队”的“上海小组”的成员,竟也都没有一个人,看到过这个“571工程纪要”。也就是说,所有被关押审查的数万名涉案人员,没有一个人,看到过那个神秘的“571工程纪要”。   一位“权威”人士,在《谋害毛泽东的黑太子》一书中说:据那个在直升飞机上被俘的李维新供认:在“571工程纪要”的制定过程中,他曾“断断续续”地在场外,作过一些服务工作,但没有直接参加“纪要”的制定,更没有亲眼目睹过这一重要文件。且不论李维新,这样一个求生心切的阶下囚的话,是否可以采信。充其量也只能算“半个”孤证!仅凭这样“半个”孤证,怎能支撑得起“571工程纪要”,如此重大的历史情节呢?   因此,历经30多年的审查,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令人十分尴尬的、却又是不争的事实:似乎死了的(指飞机上摔死的),都是“571工程纪要”的目击者,而活着的,却没有一人见过这个“纲领”!!! 世人不能不怀疑,究竟有没有那个“571工程纪要”?!是不是又象“毛泽东在滴水洞给江青的信”一样,是“四人帮”凭空杜撰出来的?! (3) 关于“571工程纪要”的出处,有着许多版本:57号中央文件中讲,是在空军学院的一个“秘密据点”的保险柜内查到的;后来作为“四人帮”时期,林彪专案组负责人之一的纪登奎,又说是在被迫降的直升飞机上缴获的;还有一个版本,说是一位空军学院的普通工作人员—王某某,事隔几天后,在清扫已是一片灰烬的“秘密据点”时,在桌子上的乱纸堆里,无意中发现的。而且是记录在一个被遗弃的小本子上。换句话说,还不是正式的文本。人们不禁要问:这么一个事关重大的机密文件,怎么会“无意之中”,遗落在一个已经被翻得狼狈不堪,已经被烧得遍地灰烬的垃圾堆里?让一位普通的工作人员,将这么一个至今找不到“目击证人”的“绝密文件”,豁然之间,“大白于天下”?   根据一位对林彪一案颇有研究的“舒云”作者的最新版本说,就在林立果销毁了“秘密据点”的所有材料后,李维新曾鬼使神差地到过“秘密据点”,并逗留了一段时间。这就为最后揭开“为什么林立果在‘秘密据点’,烧尽所有材料后,竟会留下最重要的‘571工程纪要’”之谜,打开了想象空间!   正是这些在时间、地点、目击证人等关键情节上,前后难以相互印证的“权威”证据,才使人们不能不疑窦丛生!!!   在林彪反革命集团内部,至今找不到一个“目击证人”的“571工程纪要”,被“正义的法庭”作为定案的最重要的证据。这种情况,在国、内外法律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查清李文普那一枪! 李文普本是林彪身边的一位保卫参谋,是一个小人物。但是,他向专案组提供了一个重要证据:他在林彪逃亡机场的车子里,听到林彪问及“伊尔库斯科有多远?”,从而确认林彪要叛国投敌。之后,他命令林彪的坐车,停下来。 他跳车时,被林立果开枪打伤。   李文普的证词,就成为林彪企图投靠苏联,卖国求荣的重要证据。   我们且不去说李文普提供的证据,仅是一个孤证的问题。也不提作为林副主席的随从人员,车行半路,命令林彪的驾车,停下来的可能性问题。我们在此只研究一下,李文普下车时,被林立果开枪击伤的问题!研究一下李文普有没有说谎的问题!   凤凰卫视在采访参与坠机现场勘察的苏方人员时,苏方当事人说:到场的苏方的法学专家,在勘察现场时,提出机上无“枪战”的结论。证据就是:苏方察看了林彪座机人员的全部武器,机上枪支毫无击发痕迹!!!对于这一点,苏方人员的说法是可信的。因为世人无法相信,苏方专家,连枪支是否击发,这样简单的技术问题,都鉴定不了!   这样,问题就出来了:既然苏方现场勘察人员认定:所有枪支均无击发。也就是说,包括林立果用来向李文普射击的那支枪,也是没有击发痕迹的。那么显然,李文普身上那一枪,就不是林立果打的,而是李文普自伤!林豆豆和张**是在现场给李作临时包扎的当事人。当时就作证,此一枪是李文普自伤。但李矢口否认!后来给李文普包扎的人,不止豆豆和张。还有其他医务人员。他们都是重要当事人。走访一下这些当事人,就可搞清楚李文普是自伤,还是他伤!另外,李文普自己的那支枪,事后专案组肯定已经收缴。专案组对枪支的使用情况,必然了解!实际上,李文普挨的那一枪,是他自伤,已无疑问!因此,李文普在枪击问题上,作了假证,说了谎,就确凿无疑了!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李文普为什么要在自伤和他伤的问题上,说谎?!他又是怎么说得谎?期间,他与专案人员之间,有没有互相默契,又达成怎样的妥协条件?!这样看来,人们完全有理由怀疑:与李文普挨的这一枪同时提出的林彪问的那句“伊尔库斯科有多远?”的话,也是李文普在专案组的逼迫下,一块儿造假的产物!   有一点刑案经验的人都知道,实际上,在刑案中说谎和作假证,也很难。造假后,往往难以自圆其说,一旦细察,总会漏洞百出!   总之,查清那一枪是否李文普自伤,非常重要!这是一个林案的突破口。因为李文普是提供林彪叛国投敌证据的唯一证人。(是孤证)既然,他在枪击问题上做了假,说了谎,那么,人们对他提供的关于林彪要去苏联的证据的真实性,可信性,就不能不提出质疑了!!! 谁掌握了破解林彪案的钥匙?   纵观林案的重要证据,实际上只是三位小人物在支撑。其一,是李维新(原上海空四军的宣传干事),他是“571工程纪要”的半个见证人。其二,是李文普,他是林彪企图叛逃苏联的唯一证人。其三,是空军学院的普通工作人员—王某某,他是“571工程纪要”的“缴获”者。这么大的一个林案,靠这么三个小人物来支撑,实属滑天下之大稽!   随着香港卫视对林案的质疑节目的播出、“重审林彪罪案”和解放日报对舒云女士质疑林案文章的连载,党内、军内、国内、世界史学界、传媒界对林案的质疑,真是“甚嚣尘上”。 但是,官方面对这些来自全世界的言之有物,掷地有声的质疑和挑战,为何一言不发?如此低调?!   凤凰卫视揭示了一个谜底:实际上,官方并不掌握破解林案的钥匙、第一手材料和“王牌”。 当年,官方为了在全国人民面前摆脱,“林彪,这个毛的接班人,在一夜之间,变成谋害毛的刽子手”的被动局面,把手中所有的牌,都一古脑地打了出去,以正视听。甚至不惜编造谎言,蒙骗世人。没想到纸包不住火。33年后,官方面对来自全世界“甚嚣尘上”的质疑声,落的个无牌可打的地步。   事实也正是如此:当年,第一个赶到现场的,不是我们的孙一先参赞,而是苏联人。到现场次数最多的,是苏联人。在现场时间最长的,也是苏联人。最要命的是,从现场拿到“黑匣子”和大量物证的,还是苏联人。时至今日,这么多第一手材料都在俄国人手里,而且至今没有向世人公布。其间,暗藏着多少玄机?还不得而知。当年,周恩来似乎只关注林彪是否确在机上,是否确已死亡,这些事关尽快给林彪结案,以便摆脱政治上的被动局面的问题,还来不及搜集有关坠机证据的技术细节!结果,丧失了取得第一手证据的时机。这就造成了今天破解林案的钥匙和王牌,都攥在俄国人手里,而不在中国官方手里的被动局面!如果现在官方再象图们之流那样,不知天高地厚地摆出“教师爷”、“专案权威”的架式,贸然出来说三道四,俄国学者一旦出来说话,打一两张小牌,官方就会十分被动!因此,面对甚嚣尘上的质疑,官方只能一言不发,也算是“以静制动”。   按理,林案已时过境迁33年了,前苏联也成为过眼烟云。揭露林案的真相,对俄国人已没有任何利害关系。为何至今那个黑匣子还不解密呢?从利害关系犯罪学的角度分析,这些林案第一手证据的解密,对我国官方利害关系最大:林案真相直接关系到我国官方,是否曾向全世界撒下一个弥天大谎?关系到官方在世界范围的“诚信力”“公信力”!关系到毛晚年的一项重大罪恶和本来面目!因此,林案不解密,政治上,对我国官方最有利!那么,为何俄国会按我方的利益,压着林案的王牌,不出牌呢?!   四人帮以后,邓和江都多次去过俄国。就他们两人的性格和为人而论,不能想象他们二人在谈话中,会不涉及林案,这个敏感的话题。其间,我方是否和俄国有什么政治交易呢?!是否林案又会成为双方达成“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一个筹码呢? 是交易就会松动。我们总不能老是让人家楸着小辫子,老是让自己头上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剑,过日子。俄国也不会让手里的王牌烂在手里。 571工程纪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d57800100bq73.html   1970年3月23日至24日,于新野执笔起草了《“571工程”纪要》。原稿后来被缴获。《纪要》分九个部分,可能性;必要性;基本条件;时机;力量;口号和纲领;实施要点;政策和策略;保密和纪律。   1971年年终由官方正式公布 《571工程纪要》 (一九七一、三月二十二---二十四) (一) 可能性 (二) 必要性 (三) 基本条件 (四) 时机 (五) 力量 (六) 口号和纲领 (七) 实施要点 (八) 政策和策略 (九) 保密和纪律 可能性 Δ9.2后,政局不稳,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右派势力抬头 军队受压 十多年来,国民经济停滞不前 群众和基层干部、部队中下干部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不满情绪日益增长。敢怒不敢言。甚至不敢怒不敢言 统治集团内部上层很腐败、昏庸无能 众叛亲离 (1) 一场政治危机正在蕴「酝」酿, (2) 夺权正在进行。 (3) 对方目标在改变接班人 (4) 中国正在进行一场逐渐地和平演变式的政变。 (5) 这种政变形式是他们惯用手法 (6) 他们“故计(伎)重演”。 (7) 政变正朝着有利于笔杆子,而不利于枪杆子方向发展。 (8)因此,我们要以暴力革命的突变来阻止和平演变式的反革命渐变。反之,如果我们不用“五七一”工程阻止和平演变,一旦他们得逞,不知有多少人头落地,中国革命不知要推迟多少年。 (9)一场新的夺权斗争势不可免,我们不掌握革命领导权,领导权将落在别人头上 我方力量经过几年准备,在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的水平都有相当提高。具有一定的思想和物质基础。 在全国,只有我们这支力量正在崛起,蒸蒸日上,朝气勃勃。 革命的领导权落在谁的头上,未来政权就落在谁的头上, 取得了革命领导权就取得了未来的政权。 革命领导权历史地落在我们舰队头上。 和国外“五七一工程”相比,我们的准备和力量比他们充分得多、成功的把握性大得多和十月革命相比,我们比当时苏维埃力量也不算小。 地理回旋余地大 空军机动能力强。 比较起来,空军搞五七一比较容易得到全国政权,军区搞地方割据。 两种可能性: 夺取全国政权, 割据局面 必要性、必然性 B-52好景不长,急不可待地要在近几年内安排后事。 对我们不放心。 如其束手被擒,不如破釜沉舟。 在政治上后发制人, 军事行动上先发制人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正在受到严重威胁, 笔杆子托派集团正在任意纂改、歪曲马列主义,为他们私利服务。 他们用假革命的词藻代替马列主义,用来欺骗和蒙蔽中国人民的思想 当前他们的继续革命论实质是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 他们的革命对象实际是中国人民,而首当其冲的是军队和与他们持不同意见的人 他们的社会主义实质是社会法西斯主义 他们把中国的国家机器变成一种互相残杀,互相倾轧的绞肉机式的 把党内和国家政治生活变成封建专制独裁式家长制生活 当然,我们不否定他在统一中国的历史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革命者在历史上曾给过他应有的地位和支持。 但是现在他滥用中国人民给其信人和地位,历史地走向反面 实际上他已成了当代的秦始皇, 为了向中国人民负责,向中国历史负责,我们的等待和忍耐是有限度的! 他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列主义者,而是一个行孔孟之道 借马列主义之皮、执秦始皇之法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封建暴君。 基本条件 有利条件: 国内政治矛盾激化 危机四伏 ——独裁者越来越不得人心, ——统治集团内部很不稳定,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几乎白热化。 ——军队受压 军心不 高级中上层干部不服、不满,并且握有兵权 ——小撮秀才 仗势横行霸道,四面树敌 头脑发胀,对自己估计过高。 ——党内长期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被排斥和打击的高级干部敢怒不敢言。 ——农民生活缺吃少穿 ——青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等于变相劳改。 ——红卫兵初期受骗被利用,已经发 充当炮灰,后期被压制变成了替罪羔羊 ——机关干部被精简,上五七干校等于变相失业 ——工人(特别是青年工人)工资冻结,等于变相受剥削。 国外矛盾激化 中苏对立。整苏联。我们行动会得到苏联支持。 最重要的条件:我们有首长威名望、权力和联合舰队的力量 从自然条件上讲 国土辽阔、回旋余地大,加之空军机动性强,有利于突袭、串联、转移,甚至于撤退。 困难 △ 目前我们力量准备还不足 △ 群众对B-52的个人迷信很深 △ 由于B-52分而治之,军队内矛盾相当复杂,很难形成被我们掌握的统一的力量。 △ B-52身(深)居简出,行动神秘鬼(诡)窄(诈),戒备森严,给我们行动带来一定困难 时机 敌我双方骑虎难下 目前表面上的暂时平衡维持不久,矛盾的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是一场你死我活斗争!只要他们上台,我们就要下台,进监狱。卫戍区。或者我们把他们吃掉,或者他们把我们吃掉。 战略上两种时机: 一种我们准备好了,能吃掉他们的时候; 一种是发现敌人张开嘴巴要把我们吃掉时候,我们受到严重危险的时候;这时不管准备和没准备好,也要破釜沉舟。 战术上时机和手段 △ B-52在我手中,敌主力舰均在我手心之中。 属于自投罗网式 △ 利用上层集会一网打尽 △ 先斩局部爪牙,先和B-52既成事实,逼迫B-52就范, 逼宫形式 △ 利用特种手段如毒气、细菌武器、轰炸、543、车祸、暗杀、绑架、城市游记小分队 基本力量和可借用力量 基本力量 △ 联合舰队和各分舰队(上海、北京、广州) △ 王、陈、江四、五军骨干力量 △ 九师、十八师 △ 二十一坦克团 △ 民航 △ 三十四师 借用力量:国内 △ 二十军 △ 三十八军 △ 黄军委办事处 △ 国防科委 △ 广州、成都、武汉、江西、济南、新江、西安 △ 社会力量、农民、红卫兵青年学生、机关干部、工人 国外: 苏联(秘密谈判) 美国(中美谈判) 借苏力量(箝)制国内外其他各种力量。 暂时核保护伞。 动员群众口号、纲领 全军指战员团结起来! 全党团结起来! 全国人民团结起来! 打倒当代的秦始皇--B-52!, 推翻挂着社会主义招牌的封建王朝, 建立一个真正属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外: 全世界真正的马列主义者联合起来!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 我们对外政策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承认现有的与各国的外交关系,保护使馆人员的安全。 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全军指战员团结起来,全党团结起来 用民富国强代替他“国富”民穷 使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政治上、经济上组织上得到真正解放 用真正马列主义作为我们指导思想,建设真正的社会主义代替B-52的封建专制的社会主义,即社会封建主义。 全国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各行各业要坚守岗位,努力生产,保护国家财富和档案,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 因此,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之间,不准串联。 全国武装力量要服从统率部的集中统一指挥,坚决严厉镇压反革命叛乱和一切反革命破坏活动! 实施要点 三个阶段 第一、 准备阶段 (1) 计划 (2) 力量 △ 指挥班子 江、王、陈 △ 两套警卫处 公开的李松亭 秘密的 上海小组负责。 新华一邨 教导队 △ 四、五军部队训练(地面训练) △ 南空直属师工作 (十师) 周建平负责 争取二十军 (江、王、陈) -----------扩大舰队 -----------加速根据地建设 京、沪、杭、蜀、穗、 (3) 物质准备 武器 领 自造 通讯器材(包括01工程) 车辆 掌握他们仓库地点、只要军械库 (4) 情报保障 掌握三个环节 搜集 分析 上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奇袭式 一个先联后斩 上面串联好,然后奇袭。 一个先斩后联。 一个上下同时进行。 一定要把张抓到手,然后立即运用一切舆论工具,公布他叛徒罪行。 总的两条: 一是奇袭 二是一旦进行开始、坚持到底。 第三阶段 巩固阵地,扩大战果 夺取全部政权 (1)军事上首先固守阵地 △ 尽力坚守上海 占领电台、电信局、交通 把上海与外地联系卡断 △ 力争南京方面中立,但做好防御 △ 固守浙江、江西 △ 掌握空降、空运 (2)政治上采取进攻 △ 上面摊牌 △ 掌握舆论工具 开展政治攻势 (3)组织上扩大 △ 迅速扩军 △ 四方串联 政策和策略 打着B-52旗号打击B-52力量 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 缓和群众的舆论 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解放大多数 集中打击B-52及其一小撮独裁者 我们的政策 解放一大片(大多数) 保护(团结)一大片 打击一小撮独裁者及其身边的 他们所谓打击一小撮保护不过是每次集中火力打击一派批,各个击破。 他们一批今天利用这个打击那个;明天利用那个打击这个。今天一小撮,明天一小撮,加起来就是一大批。他们这样做,不 他利用封建帝王的统治权术 不仅挑动干部斗干部、群众斗群众,而且挑动军队斗军队、党员斗党员,是中国武斗的最大倡导者 他们制造矛盾,制造分裂,以达到他们分而治之、各个击破 巩固维持他们的统治地位的目的。 他知道同时向所有人进攻,那就等于自取灭亡,所以他今天拉每个时期都拉一股力量,打另一股力量。 今天拉那个打这个,明天拉这个打那个; 今天甜言密(蜜)语那些拉的人,明天就加以莫须有的罪名置于死地;今天是他的座上宾,明天就成了他阶下囚; 从几十年的历史看,究竟有哪一个人开始被他捧起来的人,不被到后来不曾被判处政治上死刑? 有哪一股政治力量能与他共事始终。他过去的秘书,自杀的自杀、关压(押)的关压(押),他为数不多的亲密战友和身边亲信也被他送进大牢,甚至连他的亲身儿子也被他逼疯。 他是一个怀疑狂、疟(虐)待狂,他的整人哲学是一不做、二不休 他每整一个人都要把这个人置于死地而方休,一旦得罪就得罪到底、而且把全部坏事嫁祸于别人。 戳穿了说,在他手下一个个象走马灯式垮台的人物,其实都是他的替罪羊 过去,对B-52宣传,有的是出于历史需要;有的顾全民族统一、团结大局;有的出于抵御外来侵敌;有的出于他的法西斯的压力之下;对广大群众来说,主要是有的是不了解他的内情。 对于这些同志,我们都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予以谅解和保护。 对过去B-52以莫须有罪名加以迫害的人,一律给于(予)政治上的解放。 保密、纪律 此工程属特级绝密,不经批准不得准向任何人透露。 坚决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发扬“江田岛”精神。不成功便成仁 泄密者、失责者、动摇者、背叛者严厉制裁。 段注:B-52指 毛泽东 敌主力舰 指 当时的中央负责同志 王、陈、江指 王维国、陈励耘、江腾蛟,林彪的几个干将。 核保护伞指的是投靠苏联,把国家置于苏联的核保护范围。 01工程指林立果主持设计的一种收发报机。 江田岛,日本海军学校所在地,专门以武士道精神训练法西斯死士
1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红歌事业有了红色接班人 红歌传万代
xupeiyang 2011-6-13 08:06
红色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红歌需要一代一代传唱下去,教育我们的儿童和青年不忘中国历史,不忘革命先烈,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184 次阅读|0 个评论
据传重庆监狱犯人唱红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wliming 2011-6-5 10:43
根据辩证法,犯人不一定就是坏人,在这个领域是犯人,在别的领域可能是伟人;今天是犯人,明天可能是好人;文革时期坐牢的犯人不是有很多好人么?况且,人之为人孰能无过?所以,犯人未必就不能做接班人。再况且,根正苗红未必就是个好接班人。滑稽!
个人分类: 社会|19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畅想——海洋环境变化可望成为“气候变化”的继任者或合作者
热度 1 hillside 2011-5-31 11:00
全球变化已成大众话语。全球经济、全球技术、全球文化等,全球气候变化更是名扬中外。 从地球系统来看,自然资源类型常(或环境)采用八分法(或称七个半)主要有水、土、气、生、矿、能、海、旅(旅游资源包含自然与人文两方面,亦称半个)。 谁将是气候变化的继任者?这个问题跳入我的脑际。当然,我内心希望没有继任者或合作者,一个气候变化已经搅得全球不宁了,再加上一个,岂不闹翻天了。可惜,世界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只是从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观察而已。有人会问,你做过综述类工作吗?别人是否已提过?这我并不在意,博客不是期刊,如果意欲发表,我会检索别人是否讲过,我是否老调重弹。 当下,日本的某些海产品人们似乎避之唯恐不及。海洋环境变化问题由局部化逐渐区域化,甚至全球化。 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来看,只有大气、水、海洋是流动的。水、海是水文循环一体化的分阶段主角。淡水问题的国际化已几成定论,从跨国河流纷争频频可见端倪。已有不少研究者给出,新世纪及至下世纪的战争热点将不再是石油而是淡水。 淡水、海水其实一家,河水脏了,海水还会好吗? 按中国的故训: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一江春水向海流,全球国家可能都想将污染从领海扫入公海。现在,在国内,所谓的国家、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正火(正像人生病了,拼命拜读医书一样),我想问一句,海洋环境承载力有无研究? 我已听闻过人类不能将海洋当成污水处理池的说法。海洋的自净能力是无限的吗?它的自净能力的机理是什么?谈到机理,我不由得有些沮丧。比如,中国湖泊的污染程度与有关的机理研究可能几乎是同步的(此处是推断,并无贬低机理研究价值之意,如果研究缺失,情况可能更糟。此处的观点似与诗人、光明日报记者冯永锋的书籍《不要指责环保局长》相似)。 我标题中尽管是“有望”,但我内心里又希望预言破产,不要被言中。
个人分类: 大气科学|3024 次阅读|2 个评论
宪法明确指定一个组织是领导集团本身是违反先宪法自己的
热度 8 iwesun 2011-5-11 17:15
宪法明确指定一个组织是领导集团本身是违反先宪法自己的   中国很搞怪。   形式逻辑可以不讲。   搞神秘主义的实质逻辑。   宪法可以确定国教,主义,或者意识形态,或其他任何准则。   但如果宪法确定一个组织是该意识形态的指定合法代表,就会出问题。   就如同党章可以指定领导人的标准,但不能指定某某人是接班人。   考大学,你只能指定分数线,不能指定录取某某人,某某班级,某某地区。   因为你的主义自身是反对这种封建集权(包括其他任何集权)和形式的,本来就是讲实质逻辑的。   也就是说,无论叫啥名,只要是实质满足条件,就可以成为其合法代表的。   作为一个法律,是要穷尽全部分支的,你别搞到最后,你的法律死机了。   这个组织自身如果不符合这个主义,还如何办?   死机?   不过,有人会说,那时宪法的序言,正文中并未明确。   序言,有法律效力么?   可以有,也可以无。   俺是搞不清。   俺不知,这样的笑话,是不是要演个千秋万代?   总不会,留给我们的子孙除了原子弹,就是一部笑话史吧?   鲍仙还多一样,就是罐头。
386 次阅读|10 个评论
沿着把自己培养成灭绝师太的道路奋勇前进
热度 8 陈安博士 2011-4-12 21:01
【摘要】本文对灭绝师太的产生、特征与演化路径进行分析,并从时间维上对几位典型灭绝师太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灭绝师太 女教授 女博士 愚众 一,引言   科学网上的女同胞不少,面目可憎的一个都没有。   为啥?   因为在这里表达的每个女博士女教授都不是灭绝师太的范儿。所以,当然可爱者居多。   本文将对灭绝师太的产生、特征与演化路径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   灭绝师太的名字来自《倚天屠龙记》,女主角之一的周芷若即是灭绝师太之徒弟,最后顺利成为灭绝师太的钦定接班人,沿着郭襄女侠开辟的灭绝道路进行前行。   书中,说到:郭襄这么一可爱的小姑娘,咋弄出个峨嵋派来神经古怪的?   忘记这句话是谁说的了,不过其意思很清楚,黄蓉和郭靖的女儿,不应该呀!   后,灭绝师太被拿来用以描述那些没有七情六欲的人。      由于女博士女教授们容易被没见过更不了解她们的人理解为只懂在学术期刊上进行鬼画符的研究,所以,愚众也称这批人为灭绝师太。   我家陈热闹的亲妈和干妈不是女博士(后)就是女教授,我从来没发现她们任何灭绝特色,所以,深感奇怪。我同时相信,陈热闹的干姨干姐等也都至少是博士学位,如果不是双博士的话。   等陈热闹长大了,我也准备让她沿着这些前辈的足迹继续下去,成为愚众口中灭绝师太的第N代候选人。 三,灭绝师太之特征研究   灭绝者,非但灭绝坏蛋,且要灭绝人性本身。   非但要灭绝男人,连女人都要变得不再象女人。   此为灭绝之基本特征。   还可以对灭绝进行其他方面的特征刻画,比如,不与异性对话,更不得与异性怀孕,杨逍之类潇洒小生更不可与之有任何接触。如有违反,则全派人共弃之。   灭绝者,应以练习武功为第一且唯一之要务。女教授只写论文不写博文,女博士只念文献不读杂书。违抗者逐出门墙。 四,灭绝师太之比较研究   李莫愁,虽独门独户,但是因爱而不得从此生恨,从而一把利剑,闯荡江湖,见到结婚者即杀之,见到与自己所爱之人同姓者亦必杀之。快意恩仇,真乃灭绝之典型人物也!   郭襄,因爱杨过而不得,本来挺阳光一小姑娘,渐渐郁结于心,又无处发泄,本来金庸想给她安排一昆仑三圣何足道先生进行一次轰轰烈烈的爱情来着,可惜金庸大侠写作期间出差,回来后颇觉没劲,换了思路,才使得郭襄作为抑郁症女子以绝其欲,创建如此无人性之派。   灭绝师太,郭襄之再传弟子也,深得师祖之抑郁症精髓,并又发展发扬发挥之,非但自己灭绝,且让徒弟灭绝,且想让天下男男女女全部灭绝,其行为超过李莫愁若干,且因执行微暴力不合作政策,对李莫愁杀伐过重之其尤有拓展之。终成峨眉集大成者。 五,结论   综上所述,灭绝成派殊为不易。   下一步应该进行沿着前辈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把灭绝进行到底。 【附录】   论文写作,题目和小标题不宜用动宾结构和介词结构词组,但是本文属于传达文件性质,故例外。请勿模仿,以免东施效颦。 参考文献: 1,倚天屠龙记,金庸,XX出版社,1970年【原为明报连载之小说,某某年某某期某某版】 2,新华字典,很多作者,XX出版社,1956年 3,十X大报告,集体作者,文件出版社,XXXX年
个人分类: 人论|3943 次阅读|15 个评论
院士也愁-后继乏人?
热度 2 lxchencn 2011-1-6 12:12
与学生对话引出的话题-院士也愁接班人? 一天碰到几个本科生交流学习问题,问同学准备考研究生吗?同学答曰:不考,问为什么?答曰:不想做科研,再问为什么?答曰:太辛苦,因为曾经有个著名教授来学校做学术报告,之间谈到他自己的科研经历,特别提到做实验的时候每天早上6点钟就起床去实验室做实验了,学生觉得这样的科研生活实在是太辛苦了,故而不想走科研这条职业道路。学生的一席话让我深思一个问题,科研队伍的接班人如何来呢?谁来继承发展科研事业呢?想起不久前去西安参加学术会议,一个著名科学家院士在他的一辈子科学研究总结后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事业后继乏人,尽管事业辉煌,著作等身,院士的弟子没有一个人来继承其衣钵,传承其事业,在一个需要交班的时节,谁来继承我的事业,院士发出了自己的忧虑,我大为惊讶,难道院士也缺事业继承人吗? 再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想起读博士期间,看到导师如此辛苦忙碌的工作生活,有同学发出相似的感慨,说毕业后坚决不做科研了,确实不少同学离开了科研领域。 观察一下科研领域的接班人问题,大体可以发现有以下几种方式:1.弟子接班:最常见,导师功成身退,学生学有所成,顺利接班;2.同行接班:学术梯队合理,退进接续,成功继承;3.引进接班:国内外遍访,引进高手,接班开户;4.隔代接班:中间断层,衰败一段时间后,后起之秀再接班;5.分裂式接班:各奔前程,自立门户,一枝多开;6.间接接班:移花接木,借壳生蛋,关联学科借壳发展,间接接班,.....。 有人接班总是幸运的,事业后继有人,只是科研事业有足够的后备力量吗?为什么年轻人在科研领域的门外徘徊呢?如何创造条件吸引未来的才俊加入科研队伍中来?不得不引起大家深思讨论,欢迎提出真知灼见!
个人分类: 未分类|3406 次阅读|6 个评论
钱老们,我对您诸位有意见
wangxh 2009-11-16 19:25
无名鼠辈,竟然口出狂言,竟敢对钱老们大不敬! 按照鼠目寸光的角度,吾等小儿觉得钱老们应该肩负起三项艰巨的任务: 第一,带领队伍攻克两弹一星之重任。你们已经非常出色地完成,使美帝国主义等商量事儿时,不敢忘记中国的存在; 第二,培养一批出色的科学家接班人。诸位好像做得也不错,神州X-Y就是在老人家们不在场的情况下完成的; 第三,努力为后人 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科研环境 。鄙人单方面觉得老人家们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虽说有些强人所难,但 诸位是仅有的可以拿拐棍教训 任何 不听话者 的人 ! 刚做老师的时候发生过一件事儿:系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张老教授,整天领着三位年青教师及一帮研究生忙乎着。有一天,突然电出问题了,好像线路有毛病了。赶紧上报、维修,否则影响科研工作...... 三天过去了,没有什么动静,再去催;一周又过去了,仍然没有什么动静,张老可失去耐性了......第二天一大早到学校大门口等校长,校长的专车一进校门口,张老张开双臂就要螳臂当车。司机从来没遇到这阵势,急刹车,吓得脸都绿啦,刚想对张老发作,被校长制止。校长出了轿车,问张老有什么事儿,另外即使有事儿也不能这样干呀,撞着您老怎么办呢?校长的态度好极了......知道问题的原委之后,张老的电几分钟就欧了!【 注:总的来讲这位校长很差劲,但正所谓邪不压正嘛! 】 这么大一个国家,只有两弹一星远远不够,还应该有自己的CPU和操作系统,还应该有自己的大飞机、航母...... 这么多人口的一个国家,只有几个神州、嫦娥科研团队不行,还应该拥有CPU科研团队、操作系统科研团队......但不能出现假CPU团队、院士造假团队、抄袭校长团队等! 从小就唱,美丽的祖国像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可是偌大的花园只有几朵盛开的牡丹能够装扮出万紫千红的春天吗?没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科研环境,能够培育出勤劳的园丁和争奇斗艳的其它鲜花吗? 【钱老们,请原谅给您诸位提意见,您老人家们知道我想说什么;再说了,在您诸位老前辈面前,我不仅属于鼠辈,而且还是儿童呢,正所谓童言无忌嘛!】
个人分类: 教之道|4223 次阅读|1 个评论
日韩猜测金正日接班人,长子三子成热门人选(转载)
iwesun 2009-1-16 22:20
日韩猜测金正日接班人,长子三子成热门人选(转载) http://msn.huanqiu.com/world/roll/2009-01/347198.html 2009-01-16 05:25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