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效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消防设施“能耗”核算
dfedhw 2019-10-19 12:14
一年耗电超过三峡大坝发电量,中国数据中心需要降温黑科技 出于防灾减灾之目的,建筑内均配备了大量的消防设施,以应对不时之需,然而无法回避的现实是:由于火灾实际发生的极小概率,绝大部分的消防设施自始至终都没有机会 “派上”用场。 假设现场消防设施(包括固定式与移动式)的平均寿命为10年,粗略估算一下,在这10年当中,能够真正“遭遇”火灾的不超过5%甚至更低,这也就意味着:至少95%的消防设施“终其一生”未曾发挥出任何价值,直至报废。如果折算为每一年来看,也是一笔不菲的数字,背后则意味着大量的原材料及物资被白白“浪费”掉,从社会资源消耗的角度来看,也是极不经济的。 在生产、流通、安装、报废这些设备设施以及灭火剂、阻燃材料的过程当中,同时会消耗掉大量物资以及能源,如果再加上各种附属及配套设施,再算上日常备战中的人力精力,所有的这些成本消耗难以展开细算,或将是一笔巨大的数字。此时再把这个数字与最终参与到“实战”中的数字相比较,抑或是成百上千倍的关系,由此可以理解为:全社会为消防问题进行了海量的投入,如果参照上述“能耗”分析的核算方式,整体消防资源的实际利用率极低。 由于火灾风险的无限存在,防控成本可以随着外围的主观评价无限增加,无限铺开,然而 一昧地盲目增加成本,不仅见效甚微,反倒会越来越为成本所“累”,最终沦为经济发展的负担 。一边是大量“无谓”的成本闲置损耗,另一边是难以有效控制的火灾损失,很难说该行业效能水平有多么高,背后暴露出来的则是技术综合体系的效率问题,与偶然火灾事件的应用契合度问题,或者说与现实火场环境的“接地气”程度。 成本因素无形中决定了消防资源实地配置的众寡,同时也就决定了成败。“寡者,备人也;众者,使人备己也。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资源、技术、效率、成本、损耗、众寡、效能、可靠、安全......所有这些字眼交织在一起,隐隐揭示出 当前火灾现象存在的必然性以及相互间潜在的联系 。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保持原有效率的基础上,低成本、低消耗是每一个行业始终追求的目标,甚至需要引入更“自然”的解决应对方式,消防行业当然也不例外。同时需要明确的是:降低成本消耗与提升效率、安全性、可靠性等未必就会形成矛盾,进一步结合消防行业的特殊性来看,降成本并不意味着以牺牲风险抗衡能力为代价,甚至能明显有所增益。 应对火灾高风险不能依赖高成本
283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科技界低效能的原因浅析
热度 6 jiangjiping 2014-6-8 10:25
中国科技界低效能的原因浅析 蒋继平 2014 年 6 月 8 日 虽然中国科技界最近几年内在政府科技兴国的大政方针引导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科研实力和成就已经取得明显的进步,可是, 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科技的投入和产出效能还是比较低的。 这点在重大创新项目上更为明显。 到现在为止, 13 亿人口的大国, 几千万在科技战线工作的科技人员, 还没有一个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得者, 实在有点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我反复地思考导致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 结合对社会各方面的观察和分析, 我觉得造成这种低效能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 首先是中国人的政治意识强。 大概是国家教育政策造成的影响,中国的大中小学生的政治意识都很强烈, 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政治话题远比对科学话题感兴趣。 这点在科学网上就足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 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亲身经历。 我的一些关乎到中美关系的博文, 经常被精选, 或者会有很多的评论。 而一些非常专业的科普博文, 这些博文的内容非常专业,也对当前中国的社会现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可是很少被精选,也很少被推荐和获得大量的评论。 这个现象很让我觉得不解。但是,经过反复的思考, 觉得政府的做法可能是高明的。 教育首先应该培养有高度政治觉悟的人。 所以,一旦有些科学家作出了成就, 他们首先得到政府宣传的素质不是他们的科研方法和所作出的努力, 而是他们的爱国情怀。 所以,中国的科技界似乎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那就是成名的科学家一般也成了政治活动家。 这样的社会环境, 如何能够保证优秀的科研人员全心身地投入科学活动? · 科学逻辑思维薄弱。 我从许多方面感觉到大部分中国人的科学理性逻辑思维比较薄弱。 中国科学家的感性思维远比理性思维严重。 他们经常对人不对事 。 这个可能受到“打狗也要看主人”这样的中华文化的影响。 我最近在我的一个博文中看到一个匿名评论。 评论的大概内容是他 / 她在生命科学领域问了许多人, 大家不知道我的身份, 他 / 她经常看我的博文, 认为我这样身份的人写出这样的文章, 实在出于意料之外。 这个评论, 加上科学网编辑的精选趋向, 使我真切地感到中国人的感性办事风格和原则。 在面对人和理的选择时,中国人会选人, 而不顾理。西方的对人处事风格和原则却却相反。 而科学却却需要的是认理不认人。 · 个人英雄主义。 中国人的团队合作精神实在不敢恭维。 这点在体育方面已经得到充分的证明。 单项比赛中国人在许多方面还是行的, 可是需要团队集体合作的项目就很少有建树, 足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许多重大的科研项目必须要有一个团队来完成。 可是, 中国科技界有多少团队在真心实意地合作, 现在到处可见一些科研人员为了一个科研成果而争功夺利。 最近就有一对师生为了一篇文章的署名问题闹得风风雨雨。 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倾向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无为的争斗和妒嫉, 而且可能导致相互拖后腿。 据说,当年中国的科技界首先合成胰岛素,一些科学家被提名成为诺奖的候选人, 可是, 中国人内部自己摆不平, 结果错失了这样的机会。 · 生存压力太大 。 对于绝大多数奋斗在科研第一线的中国科技人员来说, 他们面临的生存压力要比西方国家大得多。 首先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 国家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或者说, 掌握行政权力的人就有对科研经费的支配权。 因而,一些科研人员为了获得一些必要的科研资源, 就得想方设法获得一个行政职位。 这样的话, 会花去很多时间和精力。 这就是所谓的人际关系的社会背景。 其次, 年轻人虽然处于科研创新的最佳时段, 可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为了生活的安定费尽心思。 房子, 车子, 孩子的教育, 配偶的身份等等, 中国的行政关卡实在令人感到头痛。 房价高涨,收入有限。 买车要摇号,还有严重的交通堵车现象。 科技人员男女比例失调, 找对象结婚后易地迁居的一方的户口要受到当地政府的审批等等。这些繁杂的生活负担给中国的科研人员在无形中增加了许多负重,使他们不能全心身地投入科研的纯静境界中, 在科研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以上的四个方面对中国的科研效能是很不利的。 希望中国的科技界能够认识到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 即使有高级的实验室, 那也仅是一种摆设。
个人分类: 国家时事|3431 次阅读|20 个评论
金钱的价值、效能及其他
fqng1008 2012-7-29 16:30
老友即将退休,在中层干部会上我们坐到了一起,自然地谈起了孙子,以及她们的童车。他女儿买的是4000多,我们买的是300多,由此看出消费观念及其消费水平的差异。但是,那天与亲家一起购买时我们眉头都没有皱一下,他们窃窃私语:“到底是有钱人”。带着这个问题,我忽然想到《政治经济学 》,不禁钻起了牛角尖。 记得30多年前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 一般等价物 的商品。 货币 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 世界货币 的职能。”“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根据以上定义,我发现虽然童车的质量(交换价值)不同,但是使用价值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无论是300多元还是4000多元的童车,孙子们都是用不坏的。如果按照亲家的观念,300多元的童车也是可以省下来的:我们的孩子都没有用过童车,但他们一样长大了。那么就使用价值而言,4000多元=300多元+0元。这时候,我又想起许多奢侈品,比如汽车,为什么要那么贵的?私人飞机有必要吗?也许区别就在于此,如果大家都这么想,岂不是富人=中产阶级=穷人?财富就变得可有可无,贫穷的社会主义、甚至“土豆烧牛肉”、“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共产主义也不难实现 。 但是,人类的特质就是具有贪欲:当生活能够得到起码满足的时候,他又要追求新的目标;当财富积累到一定时候,他就要追求更高的享受。这样 ,“奢侈品”(英文中的luxury)就自然而然地诞生了。“奢侈品” 的含义大致有三个重点:好的、贵的、非必需的 。 记得 上世纪80年代,人们心目中的“奢侈品”就是 手表 、 缝纫机 、 自行车 “三大件”,此后渐渐衍变成 电视机 、 电冰箱 与 电话 ,随后这些物品又从“奢侈品”转而成为了如今的必需品,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自由经济就形成这样一种状态,为了满足人们无止境的消费愿望,而想方设法地更新产品 。 当然,人类追求奢侈品大约有三个主要动机:( 1)奢侈品的价值比较持久,因而可以作为贮藏财富的有效工具。( 2)奢侈品可以显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特征。对于大多数物种来说,它们通过体型的大小来决定其地位;人类社会中,地位不仅仅取决于体力,更多的表现在财富、能力等多个方面。( 3)人类对美的追求也是产生奢侈品需求的重要因素 。 因此,从更深层次来看,奢侈品消费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 我有时候想,财富的积累使人们拥有更多的金钱,而金钱的膨胀会不会让有些人忘记了产品本身的实用性,而一味追求使用之外的价值。或者说,人们忘情于财富追求本身而忽视了对生活本身的享受 ( 惊喜于物质产品的日新月异,而与人类的另一高贵品质——精神升华渐行渐远)...... 附范思哲: 十大奢侈品系列   一、十大服装: 唐纳·卡兰 、 Louis Vuitton 、 Chanel 、 范思哲 、 Dior 、 GUCCI 、 瓦伦蒂诺·加拉瓦尼 、 PRADA 、 GUESS 、乔治·阿玛尼(GiorgioArmani)。   二、十大珠宝: 卡地亚 、 蒂芙尼 、 ENZO 、 Oxette 、 宝诗龙 、 Bvlgari 、 御木本 、Graff、 Georgjensen 、 波米雷特 。   三、十大 皮具 : 爱马仕 、Louis Vuitton、Chanel、Dior、 古驰 、瓦伦蒂诺·加拉瓦尼、PRADA、LEESIZHE、 芬迪 、 coach 。   四、 十大顶级 名表 : 百达翡丽 、 江诗丹顿 、 爱彼 、 宝玑 、 伯爵 、卡地亚、 劳力士 、 积家 、IWC万国、 芝柏 。   五、十大汽车: 劳斯莱斯 、 迈巴赫 、 宾利 、 布加迪 、 法拉利 、 玛莎拉蒂 、 兰博基尼 、 帕加尼 、 阿斯顿马丁 、捷豹。   六、十大豪宅:“三湖” 别墅 、曼德勒农场、“向往东方”的海滩、"燃点"的海滩、“拉·阿密提”、“迪奥”宫殿、 纽约 曼哈顿区的一座大厦顶楼三层、佛罗里达 棕榈滩 的“观光别墅”。   七、十大化妆品: La Prairie 、 赫莲娜 、 兰蔻、 海蓝之谜 、 乔治阿玛尼、 伊丽莎白·雅顿 、 雅诗兰黛 、 娇兰、Dior、Chanel。   八、十大高尔夫球具:登禄普、TaylorMade、阿迪达斯、耐克、Ben Hogan、Etonics、威尔森、 马基高 、Callaway、ping。   九、十大顶级眼镜: 普拉达 、奥克利、珠迪丝·雷伯、唐那·凯伦、 圣罗兰 、唐纳·卡兰、 路易·威登 、chanel、 迪奥 、卡地亚。   十、十大名笔品牌:帕克、 万宝龙 、威尔·永锋、华特曼、卡地亚、犀飞利(sheaffer)、地球牌、 奥罗拉 、高仕、Montegrappa。   十一、十大手机/电脑品牌:Fozens 福盈氏 、VERTU威图、Bling My Thing、Goldvish、Ancort、gressosteel、mobiado_stealth、苹果amosu版iphone、DIOR迪奥、TAG Heuer豪雅。   十二、十大皮鞋品牌:芬迪、 古奇 、迪奥、圣罗兰、 费拉格慕 、chanel、普拉达、蒂埃利·爱马仕、 都彭 、 登喜路 。   十三、十大名酒: 绝对伏特加 、 轩尼诗 、 尊尼获加 、 芝华士 、铭悦香槟、 人头马 、 马爹利 、 百加得 、 家豪威士忌 、 尊荣极品威士忌 。   十四、十大 雪茄 品牌: 高斯巴 、阿波罗、 大卫杜夫 、圣罗兰、丹纳曼、渥文、高雅、蒙坦尼而、宾治、百得佳士。   十五、十大顶级烟具: Zig-Zag 、GIZEH、Colibri、登喜路、STANWELL、VAUEN、Mastro de Paja、Peter Matzhold、Savinelli、Chacom。   十六、十大打火机品牌: 纪梵希 、卡地亚、都彭、 比克 、 IMCO 、 ZIPPO 、登喜路、 帕克 、Colibri、Flamidor。   十七、十大 香水 : 香奈尔 、雅诗兰黛、 兰蔻 、 Calvin Klein 、古驰、迪奥、伊丽莎白·雅顿、 大卫·杜夫 、 娇兰 、 拉尔夫·劳伦 。   十八、十大洁具品牌:高域、高仪、乐家、美标、东陶、伊奈、卡德维、和成卫浴、 科勒 、艾一若。  十九、十大游艇:Riva、WALLY、Sunseeker、Beneteau、Bertram、princess、FEADSHIP、Larson、Ferretti、PERSHING   二十、十大私人飞机品牌:Raytheon、Cessna、Learjet、Beechcraft、Hawker、Gulf Stream、Falcon、Swift、Grumman、Thunderbird。   二十一、 十大茶叶奢侈品牌: Harney sons、Seasons Tea、TWG、Twings、鄂尔泰、Dilmah、Goodearth、Chaitime、红岁、Girnar。   二十二、十大奢侈品商店:Barneys 巴尼斯精品百货店( 美国 纽约)、Bergdorf Goodman 波道夫·古德曼百货公司(美国纽约)、Neiman Marcus 内曼·马库斯百货旗舰店(美国 达拉斯 )、Van CleefArpels 梵克雅宝珠宝店(美国弗洛里 达州 Bal港)、Harvey Nichols 夏菲尼高时尚百货( 英国伦敦 )、Kaviar And Kind 珠宝店(美国 洛杉矶 )、Rene Caovilla 鞋店(意大利米兰)、Printemps 巴黎春天 百货公司( 法国 巴黎))、Prada 普拉达旗舰店(日本 东京 )、Joyce 百货(中国香港)。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3560 次阅读|0 个评论
用SAS分析员估计样本含量和效能计算
agri521 2010-7-16 10:09
估计样本含量时应当具备的条件如下: 确定检验水准(第Ⅰ类错误的概率) 越小所需要的样本例数越多。一般情况下选=0.05,同时根据专业知识确定单侧或双侧检验。如果A优于B或B优于A两种结果都可能发生,用双侧; 从专业上可以判定只可能出现一种结果时用单侧检验。 提出所期望的检验效能(1-) 假设检验的效能是指当对立假设 H 1 .为真时拒绝 H 0 的概率。也 即,在特定的水准下,若总体间确实存在着差异,此次实验能发现此差异的概率。要求检验效能越大,样本含量也就越大。实际上检验效能由Ⅱ类错误大小所决 定,一般情况下选在0.25-0.1之间,相应的检验效能在0.75-0.9之间。在实验设计时。检验效能不宜低于0.75,否则检验的结果很可能反映 不出总体的真实差异,出现非真实的阴性结果。在 查阅文献 时, 这个问题应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容许误差= 1 - 2 比较2个总体间的差值,若研究者无法得到总体参数的信息,可做预实验或用专业上认为有实际意义的差值代替。 总体标准差,或总体率 可根据经验或预实验用样本标准差或样本率来估计参考值。 摘自:冯丽云等著,SAS for Windows 医学统计分析操作指南,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1
个人分类: 统计计算|403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