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造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对肺脏是参与造血器官的新认识
热度 3 jhsbj 2017-3-30 07:50
血小板是血液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参与止血,凝血, 血栓形成和炎性反应的关键成分。经典血液学教课书均明确提出血小板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来源和生成的,成熟血小板的前身是骨髓内生成的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和原血小板(proplatelet),而骨髓是血小板生成的主要场所。 最近的一项研究显著改变了这个血液学的传统概念。采用双光子活体显微镜技术(2-photonintravital microscopy),对实验动物肺脏微循环进行了直接的影像学观察,显示大量的巨核细胞存在于肺微循环中,在血管内动态释放血小板。肺脏微循环中的血小板是来自肺脏之外,诸如骨髓等组织器官。然而,检测显示肺脏担负了全身50%的血小板生成的任务,小鼠体内每小时由肺脏产生1千万个血小板。显然,肺脏也是血小板生成的主要器官。研究表明,肺脏中的巨核细胞数量和骨髓中的巨核细胞数量相似,而比较细胞表型和表达基因组检测结果,均显示肺脏中的巨核细胞要比骨髓巨核细胞更为幼稚。 在肺可移植性模型中,供者肺来源的血小板可以存在长达3个月多之久,并且足以保持移植重建后血小板的数量,而通常小鼠血小板的寿命仅有3-5天,提示移植的肺组织中含有能够负责长期重建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祖细胞群体。 对造血干细胞缺陷的肺移植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移植肺血管外组织中除了含有成熟和幼稚巨核细胞,也含有造血祖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供者来源的血细胞中,不仅有血小板,也有粒细胞,T细胞和B细胞,证明肺组织所含造血祖细胞具备分化成为多种系列血细胞的多潜能的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肺组织中的造血祖细胞能够迁移,在骨髓中植入,纠正造血缺陷,并完成造血重建。这些结果表明,肺脏对于机体血液生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是终末血小板生成的主要部位,也是具有相当显著造血潜能的相关器官。 肺脏参与血小板生成的间接证据以往已有个别报道,这项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对于我们这些从事血液病和血液学的临床与试验研究人员而言,这是一种具有颠覆性和戏剧性的新认知,显然改变了长期以往的肺脏只是负责呼吸,骨髓负责造血的传统概念。由此看来,作为血小板生成的主要部位;储存具有显著造血重建能力多潜能造血干细胞的肺脏,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组织和器官。而肺脏和造血组织之间显然有着更为密切和复杂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从临床层面来看,治疗血小板减少和其他造血功能障碍,是否可以利用肺组织对造血系统的影响,建立新的治疗途径,相反,对肺脏造成的损伤,例如,吸烟,雾霾和肺纤维化等是否也会对血小板和其他造血功能造成影响都可能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The lung is a site of platelet biogenesis and a reservoir forhaematopoietic progenitors” 2017-3 Nature
个人分类: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4257 次阅读|4 个评论
从中医的“早就知道了”中吸取精华
热度 9 rongqiaohe 2017-3-24 08:27
中医理论认为:肺主一身之气,气能生血,气能行血。 《自然》本月 22 日报道了: 肺竟然还是造血器官 ,这一临床大发现。该工作颠覆了西医的概念,而证实了中医理论中 “ 肺主一身之气,气能生血 ” 的道理。 这一工作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UCSF ) Mark R. Looney 教授团队完成的重要研究成果, 他们首次证实肺是个造血器官,动物体内有一半以上的血小板来自于肺部;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首次发现肺部储存有多种造血祖细胞,这些细胞可以用于恢复受损骨髓的造血能力。 Lefrançais E, Ortiz Muñoz G, Caudrillier A, Mallavia B, Liu F, et al. 2017. The lung is a site of plateletbiogenesis and a reservoir for haematopoietic progenitors. Nature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我们为什么不从中医 “早 就知道 ” 的理论中,寻找我国医学前辈,几千知识积累的精华呢? 有人说,每当西医有了重大发现,都可以在中医理论中找到依据,中医都说,这在中医书里“早就知道了”。既然 “ 早就知道了 ” ,我们为什么不提早去研究,不去提早发现呢? 在我的博客中,反复强调在研究中药的同时, 要重视 “ 中医理论的研究 ” 。中医的理论也是建立在千千万万个患者用健康和生命累积起来的根基上,是几千年的工作积累,是血淋淋的积累过程。 当一个人诋毁某个事物的时候,他将失去在该事物中获得利益的机会。
个人分类: 浅谈|3505 次阅读|15 个评论
造血功能离不开肠道里的共生微生物
hongkuan15 2017-3-22 08:44
近期,有关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研究非常多。这些 微生物对人类的免疫和代谢、生殖和发育、大脑和神经发育、心理和行为、疾病和健康都有影响。 今日,一项发表在《Blood》的研究表明,肠道共生微生物还能够影响动物的造血功能。 在他们的研究中,Josefsdottir等证明,对小鼠进行大于2周的广谱抗生素处理,杀死肠道中的微生物后,最终可导致骨髓中干细胞和祖细胞数目的减少,并且伴随贫血,白细胞减少和标记的淋巴细胞减少。 重要的是,作者提供了实质性的实验证据,证明了 这些变化不是抗生素对造血细胞的毒性作用,而是由于抗生素处理消除肠道微生物引起的。 并且,这种因 抗生素处理产生的影响,也在无菌小鼠中观察到,并且在菌群移植处理后可恢复。 肠道微生物通过促进造血作用来抵御 细菌感染 无菌小鼠的造血能力和免疫系统受损明显。 实际上,在用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氏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 )感染后,无菌和口服抗生素处理的小鼠显示出病原体感染增加,并出现急性死亡。 然而,当用复杂的微生物群移植给 无菌小鼠时,无菌小鼠 骨髓生成得以 恢复,并且对 李斯特菌的耐受能力增强。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肠道细菌 通过促进造血 引导先天免疫细胞发育,有助于我们了解哺乳动物和他们体内的共生微生物的协同进化。 广谱抗生素可破坏肠道共生菌导致造血功能受损 肠道共生微生物产生的化合物会刺激固有层中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并产生一系列外在刺激。这些微生物和细胞刺激一起维持造血干细胞(HSC)和造血祖细胞(HPC)以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因此,微生物化合物有助于保持血细胞生成的稳定,增强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抗细菌和病毒感染。广谱抗生素治疗(ABX)可显着破坏共生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和多样性,导致造血功能受损和对感染的高敏感性。 血细胞生成不仅由外源调节剂如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调节,还由内源表观遗传和转录调节剂调节。内源表观遗传和转录调节剂共同调节干细胞,通过一系列祖细胞分化为所有类型的完全成熟的血细胞。 共生微生物通过其代谢产物影响免疫和造血 功能 最近的研究发现, 共生肠道微生物群控制免疫功能和造血的分子机制部分依赖于微生物的产物,例如脂多糖,其维持嗜中性粒细胞的稳态生产和它们通过Toll样受体/ MyD88-介导的信号传导。 上述专业插图由Patrick Lane,ScEYEnce工作室完成,引自参考资料。 肠道微生物通过激活Stat1信号传导维持血细胞生成 重要的是,Josefsdottir等人能够证明广谱抗生素治疗对血细胞生成的影响是在Stat1敲除小鼠中表现出来的,这表明微生物群通过激活Stat1信号传导维持稳态血细胞生成。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开由共生肠道微生物群介导的Stat1信号传导的直接或间接活化的细胞类型。 Josefsdottir等人的新发现扩展了一系列关于宿主 共生 微生物的最新研究,表明肠微生物群是先天和适应性免疫以及造血的关键外源调节剂,其最终保持免疫系统对细菌和病毒感染 的敏感性 。 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失调是关键 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的平衡和多样性的改变,称为生态失调。最近,单中心研究甚至表明,在移植时的微生态失调是异体干细胞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且,这个研究小组的一项随访研究进一步表明,用特异性抗生素(亚胺培南 - 西司他丁和哌拉西林 - 他唑巴坦)进行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后,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导致生态失调,可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 - 相关死亡率。 在免疫受损和抗生素治疗的癌症患者中共生肠道微生物的恢复就变得十分重要了。该研究有助于改善化学疗法和免疫治疗,以及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引起的不良后果。 参考资料: King K, Josefsdottir K, Baldridge M. Antibiotics Impair Murine Hematopoiesis by Depleting Intestinal Microbiota . 2016. Theilgaardmönch K. Gut microbiota sustains hematopoiesis. . Blood, 2017, 129(6):662. Khosravi A, Yáñez A, Price J G, et al. Gut microbiota promote hematopoiesis to control bacterial infection. . Cell Host Microbe, 2014, 15(3):374.
58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肠道共生微生物维持造血功能
hongkuan15 2017-3-19 19:55
近期,有关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研究非常多。这些 微生物对人类的免疫和代谢、生殖和发育、大脑和神经发育、心理和行为、疾病和健康都有影响。 今日,一项发表在《Blood》的研究表明,肠道共生微生物还能够影响动物的造血功能。 在他们的研究中,Josefsdottir等证明,对小鼠进行大于2周的广谱抗生素处理,杀死肠道中的微生物后,最终可导致骨髓中干细胞和祖细胞数目的减少,并且伴随贫血,白细胞减少和标记的淋巴细胞减少。 重要的是,作者提供了实质性的实验证据,证明了 这些变化不是抗生素对造血细胞的毒性作用,而是由于抗生素处理消除肠道微生物引起的。 并且,这种因 抗生素处理产生的影响,也在无菌小鼠中观察到,并且在菌群移植处理后可恢复。 肠道微生物通过促进造血作用来抵御 细菌感染 无菌小鼠的造血能力和免疫系统受损明显。 实际上,在用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氏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 )感染后,无菌和口服抗生素处理的小鼠显示出病原体感染增加,并出现急性死亡。 然而,当用复杂的微生物群移植给 无菌小鼠时,无菌小鼠 骨髓生成得以 恢复,并且对 李斯特菌的耐受能力增强。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肠道细菌 通过促进造血 引导先天免疫细胞发育,有助于我们了解哺乳动物和他们体内的共生微生物的协同进化。 广谱抗生素可破坏肠道共生菌导致造血功能受损 肠道共生微生物产生的化合物会刺激固有层中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并产生一系列外在刺激。这些微生物和细胞刺激一起维持造血干细胞(HSC)和造血祖细胞(HPC)以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因此,微生物化合物有助于保持血细胞生成的稳定,增强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抗细菌和病毒感染。广谱抗生素治疗(ABX)可显着破坏共生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和多样性,导致造血功能受损和对感染的高敏感性。 血细胞生成不仅由外源调节剂如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调节,还由内源表观遗传和转录调节剂调节。内源表观遗传和转录调节剂共同调节干细胞,通过一系列祖细胞分化为所有类型的完全成熟的血细胞。 功能 最近的研究发现, 共生肠道微生物群控制免疫功能和造血的分子机制部分依赖于微生物的产物,例如脂多糖,其维持嗜中性粒细胞的稳态生产和它们通过Toll样受体/ MyD88-介导的信号传导。 上述专业插图由Patrick Lane,ScEYEnce工作室完成,引自参考资料。 肠道微生物通过激活Stat1信号传导维持血细胞生成 重要的是,Josefsdottir等人能够证明广谱抗生素治疗对血细胞生成的影响是在Stat1敲除小鼠中表现出来的,这表明微生物群通过激活Stat1信号传导维持稳态血细胞生成。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开由共生肠道微生物群介导的Stat1信号传导的直接或间接活化的细胞类型。 Josefsdottir等人的新发现扩展了一系列关于宿主 共生 微生物的最新研究,表明肠微生物群是先天和适应性免疫以及造血的关键外源调节剂,其最终保持免疫系统对细菌和病毒感染 的敏感性 。 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失调是关键 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的平衡和多样性的改变,称为生态失调。最近,单中心研究甚至表明,在移植时的微生态失调是异体干细胞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且,这个研究小组的一项随访研究进一步表明,用特异性抗生素(亚胺培南 - 西司他丁和哌拉西林 - 他唑巴坦)进行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后,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导致生态失调,可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 - 相关死亡率。 在免疫受损和抗生素治疗的癌症患者中共生肠道微生物的恢复就变得十分重要了。该研究有助于改善化学疗法和免疫治疗,以及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引起的不良后果。 参考资料: King K, Josefsdottir K, Baldridge M. Antibiotics Impair Murine Hematopoiesis by Depleting Intestinal Microbiota . 2016. Theilgaardmönch K. Gut microbiota sustains hematopoiesis. . Blood, 2017, 129(6):662. Khosravi A, Yáñez A, Price J G, et al. Gut microbiota promote hematopoiesis to control bacterial infection. . Cell Host Microbe, 2014, 15(3):374.
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英科学家研制人造血 两年内进行临床试验
alick1 2011-11-1 09:58
利用干细胞制成的血液将会改变输血现状,避免医学的供血短缺,而且能够拯救在战场和车祸中受伤的人的性命 科学家把干细胞转变成红细胞,干细胞是万能细胞,被视为人体的修理工具箱 北京时间10月28日消息,科学家利用干细胞制造人造血,两年内将在英国进行试验。进行该研究(能够提供工业规模的生产)的科学家认为,这将改变输血的现状,避免医院血源枯竭,能够救助数千名在战场和车祸中受伤的生命。心脏移植、心脏搭桥手术和癌症患者也能从中受益,这确保了他们在手术期间有充足的血液供应。 这是血液研究的“圣杯”,人造血能够避免传染病,它几乎能为不同血型的每一个人提供血液。爱丁堡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人员为很多人提供了生的希望,他们首次利用从骨髓里提取的干细胞(是万能细胞,被视为人体的修理工具箱)培养出几十亿个红细胞。但是普通输血一般包含2.5万亿个红细胞,因此他们目前培养的数量还无法满足输血需要。从处于生命前几天的人体晶胚里提取的材料,更容易分裂成大量细胞,但是至今研究人员还未成功研制出真正的血液。 如果科学家最终找到制造真血的方法,从理论上来说只要一个胚胎就能提供英国供血所需的所有细胞。爱丁堡大学的马尔科-特恩教授希望制造出O型阴性血的细胞供应品。这种“万能供血者”能为多达98%的人口提供血源。安全的血液供应还将造福发展中国家,这种国家每年有数千人因产后大出血死亡。据他预测,他准备在2到3年内把一茶匙人造血注入到健康志愿者体内,在英国对利用干细胞制成的血液进行首次试验。 随后会进行大规模试验,不过他们将在10年内对这种血液进行常规应用。不出20年,他们可能一年就能生产200万品脱人造血,这足以满足英国的供血量。采用的任何胚胎干细胞都必须是从刚形成4到5天的晶胚里提取出来的,这些晶胚是试管受精剩余物,它们都是人们自愿捐献给研究项目的。评论家称,把未出生的孩子作为“零部件”,用来提高医学水平的做法是不对的。 但是特恩说:“有大量规章制度用来确保这些细胞是被用来进行正当治疗,或是用于真正的科学和医学目的,而不是用在不好或者不重要的方面。”该研究由韦尔科姆基金会提供资助。他表示,最近欧洲人决定禁止基于胚胎干细胞的专利治疗,这意味着他们的注意力将会转移到其他细胞源上。伦敦大学学院的再生医学教授克里斯-梅森形容这项研究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安全供应,它将会令患者产生‘巨大不同’”。 梅森称,该产品将会满足供需需求,令车祸和枪击事故更常发生的夏季拥有更加充足的血液供应。虽然有人担心利用干细胞生成的其他“身体部件”会引发癌症,但是血细胞应该能避免这种风险。英国和爱尔兰的献血服务正在为科学家提供实际性帮助和专门知识。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血液和移植局的洛娜-威廉森表示,该研究一直受到鼓励,但是“我们将继续依靠忠诚可靠的常规献血者,帮助我们满足患者对生命攸关的血液的需求”。 苏格兰国家输血服务的特恩并不是想要“攻占”数十亿英镑人造血市场的唯一一人。法国人已经开始进行干细胞血液的早期人类试验,世界各地的其他科学家也正在制造血色素,这是用来把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红细胞蛋白。其他地方正在验证的想法包括:把从母牛体内提取的血色素当作血液代用品。每年大约有160万名英国人献血。在节假日,英国的血液储备会下降,尤其是需求量很大的万能血液O型血更易受此影响。 来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0/254665.shtm
个人分类: 应急 救灾|143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