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基因沉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基于脱氧核酶的基因沉默研究进展|Science China Chemistry综述
sciencepress 2017-3-14 16:37
脱氧核酶凭借其对RNA底物高选择性及高活性的切割特点,目前已在基因沉默方面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其本身很难进入细胞,并且在细胞内易被降解以及缺乏足够的辅因子,导致其催化切割效率大大下降,限制了其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 最近《中国科学:化学》编辑部邀请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张晓兵 教授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陆艺 教授 结合其课题组研究工作,撰写了综述文章“ Recent advances inDNAzyme-based gene silencing ”,发表在英文刊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上。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为提高脱氧核酶的基因沉默效率而提出的各种方法,包括:开发运载体系来提高其进入细胞的效率,利用化学修饰来增强其稳定性,利用纳米复合材料体系增加细胞内辅因子的含量。作者也对该领域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原文限时免费阅读和下载,欢迎阅读: 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CC/doi/10.1007/s11426-016-0472-1?slug=full%20text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5100 次阅读|0 个评论
纳米粒子可降低胰腺肿瘤生长(附原文)
热度 1 zhpd55 2016-8-10 17:24
纳米粒子可降低胰腺肿瘤生长(附原文) 诸平 物理学家组织网( phys.org ) 2016 年 8 月 8 日转载了来自澳大利亚 新南威尔士大学 (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简称 UNSW ) 提供的 消息, UNSW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 Monash University )以及英国的华威大学( University of Warwick )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了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可以改善胰腺癌( pancreatic cancer )治疗的纳米粒子,胰腺癌也是澳大利亚最致命的癌症。此研究成果 2016 年 6 月 15 日在 《生物 大 分子 》( Biomacromolecules ) 杂志发表—— Joann Teo, Joshua A.McCarroll, Cyrille Boyer, Janet Youkhana, Sharon M. Sagnella, Hien T. T. Duong, Jie Liu, George Sharbeen, David Goldstein, Thomas P. Davis, Maria Kavallaris, and Phoebe A. Phillips. A Rationally Optimized Nanoparticle System for the Delivery of RNA Interference Therapeutics into Pancreatic Tumors in Vivo. Biomacromolecules , 2016, 17 (7) : 2337–2351. DOI:10.1021/acs.biomac.6b00185 . Publication Date (Web): June 15, 2016. 澳大利亚癌症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技术,将沉默基因药物( gene-silencing drugs )用来治疗胰腺癌,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类星状 POEGMA 纳米粒子( Star-POEGMA nanoparticle ),将此类纳米粒子与干涉性小分子 siRAN(Short-interfering RNA) 混合,二者可以自组装形成星状 POEGMA-siRNA 复合体( Star- POEGMA-siRNA complex ) , 便可以将 siRNA 转送到胰腺肿瘤之中。设计的这些星状聚合物含有不同长度的阳离子聚合物支链作为侧臂,此聚合物为聚(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英文全称为 poly(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 ,简称为 PDMAEMA 。此外还有数量可变的 POEGMA 聚合物, POEGMA 是聚 ,英文名称为 poly 。星状 POEGMA 聚合物对正常细胞是无毒的、可以高效地将 siRNA 传送到胰腺癌细胞,使 TUBB3/βIII-tubulin 基因沉默,这是目前通过使用化学药剂不能成药的,但是,它涉及到对肿瘤生长的调节与转移。值得注意的是 , 服用合成的星状 -POEGMA-siRNA 纳米粒子之后,导致实验鼠原位胰腺癌肿瘤内 siRNA 的高积累,并且使胰腺肿瘤内的特定基因上 βIII-tubulin 沉默表达达 80% ,还影响到蛋白质含量。这些新奇的发现提供了使用星状 POEGMA 聚合物作为将 siRNA 运送到胰腺肿瘤的运载工具的强有力的依据。 胰腺癌是最抗化疗( chemo-resistant )和致命的癌症。据美国胰腺癌行动网( Pancreatic Cancer Action Network ) 2014 年的报道,美国胰腺癌患者死亡人数在美国癌症死亡人数排名第四位,估计到 2020 年会上升到第二位。胰腺癌是美国 最致命的癌症之一, 5 年相对存活率仅有 6% 。据估计 , 有 73% 的患者会在被确诊为胰腺癌之后一年内死亡。 2014 年 , 估计美国将有 46420 人被诊断患胰腺癌,大约有 39590 人将死于此病。基于美国人口不断变化的人口统计数据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变化 , 估计到 2030 年美国胰腺癌的新病例数量将会增加超过 2 倍 , 死亡人数将会增加 2.4 倍。据美国癌症学会(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网站提供的信息, 2016 年 美国将会有 53070 人 被诊断患有胰腺癌,其中男士 27670 人,女士 25400 人;而死于胰腺癌的人数为 41780 人,其中男士 21450 人,女士 20330 人。胰腺癌患者在美国所有癌症患者中的比例约为 3% ,死亡人数约为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 7% 。更多信息可以浏览美国癌症学会癌症统计中心 ( American Cancer Society’s Cancer Statistics Center )的最新统计结果。 据 2013 年 11 月初《 健康报 》报道,胰腺癌因其死亡率极高而被称为 “ 癌中之王 ” 。在 2013 年 11 月 1 日召开的第 22 届亚太抗癌大会上,与会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胰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已非传统概念中的 “ 小病种 ” ,但目前防治现状不容乐观,医患双方均应提高警惕。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农村地区上升明显,城市地区上升速度略缓。《 2012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胰腺癌已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排行榜的第 9 位,发病率为 8.19/10 万。由于该病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 5 年生存率仅为 4% ,低于其他所有癌种。 据英国癌症研究( Cancer Research UK )网站报道, 2013 年英国胰腺癌新增 9408 例, 2014 年胰腺癌死亡人数 8817 人。 2010 年英格兰和威尔士胰腺癌存活 10 年或者以上的患者不足 1% 。 关于胰腺癌的致病因素,目前可以说还不明确,但随着研究的进行,大家还是有了一些倾向性的看法,比如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的人群中发生胰腺癌的比例比正常人群高一些。但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孰因孰果,目前尚有争议。因为确实有些胰腺癌病人,在早期是以糖尿病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方面,唯一得到共识的是吸烟,烟民患胰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 3 倍以上。其他方面,比如所谓的 “ 三高 ” 饮食,即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品会对胰腺癌的发生起到一些不好的影响,这里面典型的例子就是意大利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和香港的艺人沈殿霞。还有具有胰腺癌家族史、年龄以及患有慢性或遗传性胰腺炎的人群 , 也具有相对较高的患病风险。 澳大利亚癌症研究人员开发的此项技术在对小鼠进行的实验中 , 新纳米粒子导致肿瘤的增长减少 50% ,并降低胰腺癌的扩散。 UNSW 领导的此项研究,为胰腺癌患者提供了新希望,因为 胰腺癌 患者 其中大部分人在被确诊之后的三到六个月便死于此种疾病。 来自澳大利亚 UNSW 罗伊癌症研究中心( UNSW's Lowy Cancer ResearchCentre )的首席研究员菲比·菲利普斯博士( Dr Phoebe Phillips )说 , 胰腺癌对于她的临床同事来说,简直就是毁灭性的,爱莫能助,实在令人痛心。因此,他们不得不告诉胰腺癌患者,就是最好的化疗药物也只能延长寿命 16 周。 “ 对化疗反应迟钝的主要原因是胰腺肿瘤有广泛的瘢痕组织( scar tissue ),甚至可以达到肿瘤的 90%,” 菲利普博士说, “ 此疤痕导致胰腺癌细胞化疗抵抗和是化疗药物输送到肿瘤一种物理屏障。最近 , 我们发现了一种关键促进肿瘤生长、癌症扩散、在胰腺肿瘤中抗化疗的促进剂,称为 βIII- 微管蛋白( βIII-tubulin )。这个基因抑制导致老鼠体内的 肿瘤生长 减少了 50% ,并对降低胰腺癌细胞扩散有作用。 ” 微管蛋白 (tubulin) 就是组成 微管 的蛋白质。 微管 蛋白是球形分子,有两种类型,其一是 α 微管蛋白 (α-tubulin) ,而另一种是 β 微管蛋白 (β-tubulin) ,这两种 微管 蛋白具有相似的三维结构,能够紧密地结合成 二聚体 ,作为微管组装的 亚基 。 α 亚基 由 450 个氨基酸组成, β 亚基是由 455 个氨基酸组成,它们的分子量约 55 kDa 。 针对这种基因治疗的问题就是难以使药物到达肿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澳大利亚的研究者们已经开发出了一种纳米粒子,是由一种先进的纳米颗粒组成,纳米粒子可以包裹小型的 RNA 分子 (siRNA), 形成星状 POEGMA-siRNA 复合体( Star- POEGMA-siRNA complex ),极大地抑制 βIII- 微管蛋白。研究人员已经证明 , 他们的新型纳米颗粒可以提供治疗剂量的小分子 RNA(siRNA) 到小鼠的胰腺肿瘤 , 尽管存在 疤痕组织 ( scar tissue ) , 并成功地抑制了 βIII- 微管蛋白。 菲利普博士说: “ 我们的纳米粒子技术的意义就在于其抑制任何促肿瘤基因,此项工作针对这种耐药癌症有可能开发出新疗法,提高目前化疗的有效性 , 这可能会提高 胰腺癌 患者 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原文: 2016 acs.biomac.pdf 。 Abstract Pancreatic cancer is a devastating disease with a dismal prognosis. Short-interfering RNA (siRNA)-based therapeutics hold promise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However,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and safe delivery vehicles for siRNA remains a challenge. Here, we describe the synthesis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star polymers (star 1, star 2, star 3) using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polymerization (RAFT) for the delivery of siRNA to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These star polymers were designed to contain different lengths of cationic poly(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 (PDMAEMA) side-arms and varied amounts of poly (POEGMA). We showed that star-POEGMA polymers could readily self-assemble with siRNA to form nanoparticles. The star-POEGMA polymers were nontoxic to normal cells and delivered siRNA with high efficiency to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to silence a gene ( TUBB3 /βIII-tubulin) which is currently undruggable using chemical agents, and is involved in regulating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es. Notably,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star-POEGMA-siRNA resulted in high accumulation of siRNA to orthotopic pancreatic tumors in mice and silenced βIII-tubulin expression by 80% at the gene and protein levels in pancreatic tumors. Together, these novel findings provide strong rationale for the use of star-POEGMA polymers as delivery vehicles for siRNA to pancreatic tumors.
个人分类: 新科技|5364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个转基因工作者在笔者博客上的留言
热度 1 蒋高明 2010-7-10 22:24
蒋高明 有名心一的网友,为一名转基因研究工作者。他(她)在笔者新浪博客上留言,介绍了有关转基因安全性的知识,一些介绍具有哲学思维,笔者很是收益。这里,特在这里转发, 因为无法与心一网友联系,没有征得本人同意。但因为留言也是公开的,想必他(她)不会介意。对于癌症基因的介绍,以前也听说过不少被医生判了死刑活过来的不少人,生命 是很奇妙了,基因更是奇妙,人类掌握的知识毕竟很有限,现在,人类的做法是为了一己私利,公开对自然宣战,对生命宣战,牺牲公众利益,牺牲生态环境利益,这样的行为理 应受到谴责。目前,转基因技术在西方各国遇到围追堵截,因为这个技术从本质上看是反自然、反人类、反社会的,唯有在中国畅行无阻,这是很有问题的。现在,连转基因超级大国美国也在反思转基因技术,其态度从改造自然转 变为尊重自然,我们呢?一味狂妄下去吗?历史会记住现在发生的一切的,谁将是历史的罪人?自有公断的。题目是本博加的。 转基因的风险不仅仅在所转的基因本身 作者:心一 我们实验室也在做转基因,所以了解一些。从事转基因的工作人员在考虑转基因是否安全,往往仅仅停留在转入的基因本身的安全上,或通过特异表达,让转入的基因之在叶片或 茎秆中表达,而不在被人们使用的种子中表达。这里有几个误区。一单个基因的表达或许对于余人的健康几乎没有危害,但是其表达产物往往不是孤立的,表达产物往往会调控其 它基因的表达。其复杂性远远超过人类的了解。 即使是选择RNA沉默技术,其影响也绝非该基因本身。一个基因往往是多效,但认为关闭其一方面的功能(比如看似有害的)时,而起另一方面的功能也是影响。比如人体的癌症, 人体内与癌症相关的基因被敲除后,也许人没有机会患癌症,癌症相关的基因原本是沉默的,只有当受到某些环境的刺激后才表达。而这个环境是对于正常细胞有害的,也就是说 最初癌症基因表达是人体内部自我调节、发生免疫反应的过程。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需要注意的信号而已。如果我们接受了这个信号,调节自身的环境,清除有害环境,我们的组 织器官仍然是健康,所产生的少量癌症细胞也会被清除。只有当我们对于这个信号置之不理,我们体内的环境越来越差,癌细胞才会无限增长之我们不可控制的程度,成为令人恐 惧的癌症。试想如果我们敲除与癌症相关的基因,似乎我们不会得癌症了,然而随之而来其他疾病就会更加复杂,我们的组织器官坏死的概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我们视之为公敌的 癌症基因尚且如此,何况其它?其实癌症看似恐怖,常被医院判处死刑,但是那些癌症晚期被医院诊断寿命不足三个月的患者,依然有很多自愈的例子。如我们单位一个退休职工 四十岁患了淋巴癌,但是从那时她开始重新认识生命,开始学习太极拳,如今二十余年过去了,她不但没有死于癌症,反而身体好与同龄人,成了太极拳的教练。上海一个企业的 成功人士也换了淋巴癌,晚期,医院诊断最多还有三个月的寿命,身体非常虚弱,承受不了医院的治疗。被家人送到鸡足山,放下了红尘的一切,半年后居然自愈,从此他自愿留 在山上当义工。这说明癌症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是可以相互转变的,而如何转变则取决人自己的心态。 上面举癌症的例子,似乎与转基因无关,但是我意在说明基因功能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我们的认识,用我们有限认识去判断优劣,并急匆匆地改变它,倒头来也许是一种灾 难。我们为什么不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方式重新认识生命呢?
个人分类: 科学人生|5014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5: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