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剩余价值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政治经济学笔记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7-11-27 20:13
十几年前第二次考研时候的“童子功”,只有用自己的话可以把一门功课比较完整的复述下来,才说明我们真正掌握了这门功课 1. “价值”是政治经济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价值”有很多概念,在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中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或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 2. 决定商品价值的 是“社会必要劳动”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商品等价交换的标准。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 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等价交换的实质是交易中买卖双方交换的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相等。价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 。 3. “劳动价值论”并不是马克思发现的,首先提出“劳动者价值论”的是资本主义古典经济学之父、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 斯密,亚当 . 斯密在他的代表作《国富论》中,论证了 市场经济按照商品价值进行等价交换,交换促进分工,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从而使资源优化配置,使社会商品丰富、经济和社会发展 。 4. 商品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劳动产品 。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出现 有两个条件,一是 社会分工,二是私有制,不同的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生产者 。 当然,商品出现是由于在 原始社会末期 生产力发展了以后, 出现了剩余产品,对剩余产品的分配和占有导致了阶级对立的出现 。 5. 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 社会大分工 ,发生在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 ,分别是 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这主要是自然原因),手工业者的出现、商人的出现 。 6.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 使用价值是商品自然属性 ,类似于现代西方经济学当中“效用”的概念,即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能力, 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商品首先是劳动产品,自然物可能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 。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或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种类的使用价值无法比较,所以价值是商品交换的标准。 使用价值与价值不能兼得 。商品的所有者 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失去其使用价值 (对于信息似乎不适用) 7. 交换价值是商品交换的比例 。 一般等价物是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 货币是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出现,是随着商人这一社会阶层出现和发展的,通过商人和货币作为媒介,交易中的买和卖的双方在空间上可以分离。 8. 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的社会属性),金银天然不是货币(金银的自然属性) 。如在原始社会有金银而无货币,在未来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时代,金银也不会是货币。 9. 货币的职能 :( 1 )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 2 )交换工具,( 3 )储藏手段 (退出流通,指金银等贵金属货币,存款和外汇储备都不是储藏手段),( 4 )支付手段(买和卖在空间上分离,不是一手交钱一首交货),( 5 )国际货币(硬通货) 10. 通过 商人和货币,商品交易的双方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 ,这促进了 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也使得经济危机(商品交易的中断)成为可能 ,商人或生产者当中有了大量的存货而找不到买家。 11. 贵金属数量有限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了出现了不足额的铸币和纸币。不足额铸币的交换价值(交换商品的数量和价值)大于其真实的价值(金属和铸造的价值)。纸币首先是金属货币的兑换凭证,随后演变成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合,真实价值远远<票面价值。 纸币的出现大大缓解了贵金属不足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制约。但纸币不能作为储藏手段,所以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成为了可能。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商品(包括服务)交易的总规模和货币流通的速度。交易规模扩大和流通速度降低,纸币需求量增加。纸币发行太多通胀,太少通缩 。 12. 从历史上看纸币的含金量(单位纸币的购买力)是长期下降的趋势,主要因为:( 1 )劳动力价格的上升,( 2 )国家货币当局有超发纸币的倾向(特别是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的时候) 13. 价值规律( lawofvalue ) 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 : 调节生产,价格上升,生产增加,反之下降,使 生产要素在不同的市场主体之间 流动;刺激生产者改进劳动技术,提高生产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最终导致垄断。 14. 亚当 . 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规律理论经过大卫 . 李嘉图等人的发展,即英法古典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之一 。但是在十九世纪上半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遭到了危机,在 理论上无法解释“等量的资本带来等量的利润”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矛盾”之间的悖论 ,实践上出现了 经济危机使价值规律失灵 。 古典经济学的危机促进了马恩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经济学)和以萨伊为代表的庸俗经济学的出现 ,这是十九世纪至今经济学发展的两条主线。萨伊的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其中的微观经济学(包括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等)的核心,主要为弗里德曼、萨缪尔森等人继承和发展,其主旨是“市场万能”。 1929 年开始的大萧条,促使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宏观经济学和“政府干预理论”崛起。左翼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如琼 . 鲁滨逊夫人等实际上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界所排斥。这就是经济学的“党性”(或者阶级性) 15. 当然与亚当 . 斯密、大卫 . 李嘉图、萨伊同时代的还有德、美的历史主义国民经济学派,代表人物有德国的 F. 李斯特和美国首任财长汉密尔顿。与亚当 . 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不同,国民经济学派主张关税保护,以促进后发展国家的工业化(这也是英法早期重商主义学派的主张)。汉密尔顿与杰斐逊,分别代表了美国独立后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大种植园奴隶主)两种不同的发展路线之争,直到 1860 年代的南北战争。 16. 亚当 . 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其实是代表了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他在论述中主要有以下问题:论证贸易促进经济发展采用了水平分工的模型,而实际上国际经济结构主要是垂直分工;第二,市场调节总有滞后性,因此价值规律使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只是偶然达到,而不可能是常态,资本流出部门会遇到危机;第三,“市场万能理论”假设资本存量是弹性的,是完全可以流动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的市场主体之间流动没有成本,这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第四,不论是亚当斯密和萨伊等不承认经济危机的存在,与实际情况背离。 17. 马克思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 剩余价值理论 ”,不仅关心价值的产生, 更关心价值的分配 ;揭示了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 资本周转和循环 的过程,从理论上指出了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矛盾 。从而论证了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必然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走向科学 。 18. 剩余价值: 由雇佣工人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出劳动价值那部分价值 。 19.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与劳动价值(工人工资)之间的比值。剩余价值率反映了工人阶级受剥削的程度,取决于工人、资本家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20. 资本是能够带来生育价值的价值 。资本有两种表现形式:实物的形态(如厂房、设备、原材料、燃料、劳动力等,即生产资本和产品资本)和价值(资金)的形态(即货币资本)。 2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西方经济学把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中的区别是, 劳动对象(原材料、能源燃料)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 生产工具(厂房、设备) 不变资本 固定资本 劳动对象(原材料、能源燃料) 流动资本 劳动力 可变资本 22. 不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只会转移 到商品和服务中去, 固定资本(生产工具,厂房、设备)是分次转移的,劳动对象(原材料、能源燃料)是一次性转移的 。劳动力作为 可变资本,是可增殖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出超出自身价值的价值 (即剩余价值)。 不变资本 即 生产资料 ,是生产力中 物的要素 ,其中, 固定资本 (生产工具,厂房、设备) 是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又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比如说铁质工具和牛耕的家庭小农的生产力水平,对应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而农场主的机械化大生产对应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但是不论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出来的小麦是没有差异的。 可变资本 是生 产力中人的要素 ,即劳动力, 劳动又分为简单劳动(重复性劳动)和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一份复杂劳动相当于几分简单劳动(三大区别和社会分配的问题 )。 不变资本与可变的区别是商品的价值会不会增加,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主要区别是资本周转与循环的形式不同(逐次和一次性 ) 23.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称为资本构成。资本构成包括有 机构成和价值构成 。 有机构成是 资本构成之间的 物的比例关系 ,即一个劳动者对应多少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它只 与 一定时期的 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有关,不受价格水平变化的影响 。资本的 价值构成 指的是以 资金的形式衡量 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受到价格水平变化的影响。 资本有机构成不同,产业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劳动密集型资本构成是低还是高?) 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全社会资本构成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也造成了经济危机的后果会越来越严重,破坏性会越来越大。 24. 必要劳动时间: 雇佣工人在生产中用于生产维持劳动者自身及其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即劳动力价格)的那部分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 必要产品 或必要 价值 。与 “ 剩余劳动时间 ” 相对。 25. 剩余劳动时间 :雇佣工人在生产中用于生产维持劳动者自身及其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即劳动力价格)以外的那部分时间,即生产剩余的产品或剩余价值的时间,或者说是被资本家无偿占用的劳动时间 26. 绝对剩余价值 :通过延长劳动者工作日,绝对延长劳动者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27. 相对剩余价值: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劳动者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为什么说西方发达国家工人的工作时间有逐渐缩短的趋势,是否说明受剥削的程度在不断下降) 28. 剩余价值转化为社会平均利润,这是 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当中竞争和流动实现的,是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也是资本混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形成的一个原因。 全社会总利润和总剩余价值 是相等的, 都是劳动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这部分分析、判断、计算颇多) 部门 纺织厂 机械厂 钢铁厂 总计 资本构成 70/30 80/20 90/10 资本投入 100 100 100 300 剩余价值 30 20 10 60 利润 20 20 20 60 29.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利润为目标的商品经济,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剩余产品到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经过了偶然的、简单的商品交换,封建社会的小商品经济(互通有无,比如丝绸之路、茶马互市,商品交易的主要原因是地理条件的差异)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劳动者的需要,而是为了利润,这需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 30. 社会生产价格 指整个社会现有的生产条件下,生产的某种产品的价格。这种社会公认的价格,就是一般生产者都会出售的价格, 取决于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劳动耗时越长,社会价格越高,反之亦然 。 31. 超额利润:如果个别企业的生产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获得的超出社会评平均利润的利润。 31. 剩余价值 的分配:主要可以划 分为利润、利息和地租 ,实际上是 在工业资本、金融资本和土地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 。 20 世纪以来,国家税收在剩余价值的分配当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31. 绝对地租: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那部分超额利润,即土地所有者凭借土 地私有权的垄断 所取得的地租,这是由 最劣等土地 的劳动生产率决定的。如果农业资本家无法获得社会平均利润,就不会租赁土地,出现土地撂荒(农业税的问题,土地抛荒的问题)。随着资本构成不断升高,地租存在相对减小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工商业资本为什么可以战胜租佃土地的地主。 32. 相对地租(级差地租):相对于 绝对地租 ,即租佃较好土地的 农业资本家 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的 超额利润 , 相对地租(级差地租)是受土地数量(供求关系)和农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决定 (房价的问题) 33. 地价 = 地租 / 贴现率 (银行基准利率)(房价的问题)。 34. 剩余价值(利润)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是扩大再生产。 35.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也是生产关系的再生 产。物资资料的再生产即资本家出售商品以后得到货币资本,并用货币资本重新 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组织生产,生产新的物质资料。生产关系的生产是在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从而形成新的资本家与无产者。 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 。 36. 简单再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小商品经济资本积累缓慢,一般都是简单再生产。 资本主义 简单再生产则是指资本家把 剩余价值 全部用于 个人消费 ,再生产只是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37. 扩大再生产: 生产规模比原来扩大的再生产。 资本家把 剩余价值 除了用于 个人消费 以外,拿出一部分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生产比以往更多的物资资料就是扩大再生产 。封建社会的生产以简单再生产为主,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扩大再生产。科学技术研究也是扩大再生产的一部分。(创新的问题。) 38. 资本有实物的形式和货币的形式。 货币资本循环是从货币资本开始,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实现资本价值增殖,又回到货币资本 的运动过程,也就是说剩余价值(利润)在生产过程中由劳动者产生,在销售阶段得到实现。只有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才能实现剩余价值。 39.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资本运动的形式, 资本运动有 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 )对应 三种职能形式 (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 。资本循环资本的一次循环运动,着重考察资本运动的连续性,说明剩余价值如何生产和实现,揭示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的影响(这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内容)。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停止和中断就会产生经济危机 。 资 本运动或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 或补偿 ) ,在社会总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如何从社会总产品中得到补偿, 包括 价值 补偿 和实物补偿 ,价值补偿是指 卖掉商品取得货币 ,实物补偿是指用货币购 买新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也是市场经济的关键问题。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主义与萨伊的庸俗经济学有根本的不同。萨伊认为社会总产品可以自动实现。每一个产品都为和他相同价值的产品提供了市场空间,所以经济危机永远不会发生。经济危机过程中 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积累(相对生产过剩),商品的价值与剩余价值无法充分实现,从而造成货币资本不足,使资本循环中断,生产急剧下降,生产与商品资本减少。 40. 资本积累是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而资本积累则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是资本主义发展的 客观要求 和资本主义社会的 普遍现象 ,主要从价值角度考察资本大量的增加; 资本积聚是个别资本家 通过扩大自身生产规模,提高生产率,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使 社会资本 总额增加;主要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角度来考察资本总量的增大。资 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前提,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 。资 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 。它既可以采取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的形式,也可以采取组织股份公司的形式。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加剧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 并在二战以后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研究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对垄断资本主义的研究主要是列宁主义 ,主要体现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论)里面。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主要体系在唯物辩证法、帝国主义理论和领导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等方面。 41. 由于剩余价值的资本化,特别是 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资本主义发展有无限扩大的趋势,而消费者(主要是无产者和小生产者)却日益的相对贫困化 ,这就造成了 生产相对过剩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因此,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波浪形前进的。 4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的四个阶段是危机 - 萧条 - 复苏 - 高涨 。出于资本的逐利性和竞争的压力,在经济 复苏阶段大规模投资和固定资产更新,使经济逐渐达到高潮,但又为下一次危机准备了物质基础 。大规模投资使货币资本逐渐不足,而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积累(相对生产过剩),商品的价值与剩余价值无法充分实现,从而造成货币资本进一步短缺,使资本循环中断,即发生经济危机。在萧条阶段生产急剧下降,生产与商品资本减少,同时大量的小资本破产,使得资本进一步积聚与集中。生产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市场重新恢复平衡,生产从而不再继续下降;由于人口增长、市场空间扩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出现了新的市场需求,生产开始恢复性增长,从而进入了复苏阶段。在经济复苏阶段后资本会大规模扩大和更新固定资产,市场出现供销两旺,并超出了上一个经济发展的顶点,这就是高涨的阶段。但是高涨以后,就伴随着危机和萧条。 43. 市场经济危机一般十多年的时间会出现一次,三个或六个危机周期(一代人或两代人的时间)可能经历一次大萧条。大萧条的原因可能是资本高度集中引发的银行系统的不稳定,大量银行破产,从而发生深刻的通缩,当然银行破产会降低全社会资本集中程度。 1929 年大萧条以后,主要西方国家普遍采取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包括征收累计财产税、遗产税,改良社会政策,建立银行存款保险体制;以缓和资本集中的速度,稳定金融体系;但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变,资本主义危机也不会消失,经过了几次预演以后, 2007-2008 年,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引发了整个西方金融体系的整体性危机,波及整个世界,并持续 10 年之久,这是二战以后,影响最深刻的一次经济危机,并造成了世界地缘政治的剧烈变动。垄断资本主义之所以会出现僵而不死?究其原因,可能有三。第一,世界上还有至少 1/3 的人口处于前资本主义、前工业化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还在不断增长,地球市场空间尚未饱和,资本主义在扩展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之前,在其生产力充分发挥之前,不可能灭亡。第二,资本与传媒相结合,使个人中心主义与消费主义的消费观深入人心,配合以消费信贷,大量超前消费、随意消费、一次性消费,造成了大量的社会产品未能充分利用,客观上起到了为资本主义续命的作用。三消费主义对自然的不断透支使人与人的矛盾转化为人与自然的矛盾。 如果无法充分调动人类的消费欲,资本主义的总危机就随时有可能出现。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084843.html 44. 垄断: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联合起来,控制和独占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 。垄断是大资本对于某些经济领域和部门的排他性占领。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和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特别是经济危机中许多中小资本破产,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是生产逐渐向少数私人资本家集中,从而形成了垄断。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45. 生产集中和私人垄断的形成: 生产集中,是指社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使这些大企业在社会生产中所占份额日益增大。 生产集中是资本集中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和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的重要表现。生产集中是私人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形成垄断 。 46. 垄断资本的发展首先是大资本排挤中小资本,而后是大资本之间的联合,私人垄断的形式主要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 卡特尔、辛迪加主要是生产和销售的联合 ,即在 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中的价格同盟 (著名的 OPEC 就是一个国际卡特尔,前些年的国际铁矿石谈判也是一个辛迪加机制)。 辛迪加的垄断程度 比卡特尔 更高 ,在辛迪加体制中,成员企业虽然在资本上保持独立,但是 丧失了独立的经营管理权限(定价权,也就是我们讲的统购统销 )。 托拉斯是更高一级的垄断 形式,即 资本的联合 ,即一个行业中的大部分企业合并形成一个大的股份公司(最典型的是美孚石油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生产 集中发展到 跨部门的集中,甚至跨国兼并,垄断组织的规模 迅速 扩大 ,垄断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许多混 合联合公司(跨国公司,也叫做康采恩 ),垄断资本统治的进一步加强。混合联合公司( 康采恩 )是战后私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混合联合公司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金融垄断资本联合的产物,在康采恩体制下,处于 核心地位的大企业或大银行作为持股公司(母公司),通过收买股票,参加董事会和控制各成员企业的财务 ,将参加康采恩的其他成员企业置于其控制之下。从而用较少的资本实现了更高程度的控制。 47. 战后垄断资本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凯恩斯主义反经济危机的“政府干预”(如次贷危机中,美国政府对华尔街金融巨头和通用汽车等大垄断公司直接的资金救助), 私人垄断资本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相结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府作为总资本家,通过直接的国家投资、价格干预、税收和补贴政策来干预经济 。国家(甚至跨国)垄断资本的典范就是空中客车公司及其母公司欧洲航空防御及航天公司以及政企不分的 NASA (美国航天局)。通过国有化政策,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在经济下行时期扩大投资以维持生产或保持社会上货币资本的流动性(增发货币收购私人资本);在经济过热时期出售国有企业股份,吸纳社会中的剩余资本,控制通货膨胀。当然,国有化倾向也与国际政治环境和执政党的背景有关。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欧洲特别是在社会党执政的法国,国有企业一度占社会总资本的 1/3 以上,甚至接近 40% 。由于还存在大量的个体劳动者,中国国有经济的体量特别是其雇佣的劳动者的数量其实一直并不算高。(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垄断公司,这其实也是一个党性的问题) 48. 垄断的物质基础:一是自然垄断性 ( 对自然资源和机会的排他性占有 ),如矿山和能源工业一般都是高度垄断的工业部门,特别是石油工业如早期西方“七姐妹”( 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海湾、英荷壳牌、英国石油 )石油公司和后来发展中国家的 OPEC 和国家石油公司(如中国的两油一化,沙特、伊朗、俄罗斯、马来西亚、委内瑞拉、巴西等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对于公共服务性质的 交通、电力、通信、水力管网一般一个地区只有一套,太多就可能是浪费,这也是自然垄断 ;二是 资本和技术壁垒使得私人中小资本对很多生产部门望而却步 ,比如一个发电站动辄上百亿的投资,大部分私人资本都无能为力,只有采用国家投资或私人资本联合投资(股份公司)的形式, 技术壁垒在现代垄断资本主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如英特尔对消费级通用 CPU 的垄断, GE (通用电气)、普 . 惠、罗 - 罗(就是生产豪车的劳斯莱斯)对喷气发动机的垄断。 49. 垄断利润: 垄断企业凭借自己在社会生产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 平均利润 的高额利润,是超额利润的一种。高额垄断利润一般是通过规定 垄断价格 实现的,以高于 自由竞争 条件下形成的 平均利润率 的 “ 目标利润率 ” 为中心来制定,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来操纵生产,促使实际利润率和 “ 目标利润率 ” 趋于一致,当然垄断利润不可能无限制的上升,这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和买家的需求偏好(这可以解释奢侈品的高额价格,主要是垄断地位和饥饿营销)。 50. 垄断高价: 指垄断资本在出售自己产品时规定的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主要形式有 价格联盟、自然垄断、行政垄断 (以行政法规的形式限制竞争),垄断高价 反映了垄断资本无偿占有了产品和消费的购买者所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51. 垄断低价 :指垄断组织在向非垄断企业、小生产者和经济落后国家购买生产资料和原材料时规定的低于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的价格, 反映了垄断组织对非垄断的私人资本、小生产者和经济落后国家的剥削 (南北差距问题) 52. 垄断的出现既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又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的腐朽性与反动性,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 。 垄断资本通过垄断价格 不仅无偿占有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而且 剥削和压榨 消费者、其他非垄断资本、小生产者、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及其人民, 逐渐走向全人类的反面 ,特别是 大量和生产过程和科技进步无关的投机性的垄断金融资本为了追逐高额利润, 不断在国际金融市场 兴风作浪制造动荡和危机 更反映了垄断资本的腐朽性。为了高额垄断利润,垄断资本 滥用知识产权保护,抬高技术壁垒,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这也是垄断资本腐朽性的一个表现。垄断资本主义是 社会化大生产 ,其生产力和组织形式为无产阶级革命后的 社会主义经济提供了物质基础 ;所以列宁说 国家资本主义是通到社会主义门口的最后一个阶梯 。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组织形式中的有益元素也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提供借鉴,实现国有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如股份制),建立社会主义的跨国公司(国企改革的问题,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中的垄断公司的问题) 53. 垄断价格不能否定价值规律,也不能消灭竞争和经济危机 。首先,垄断价格改变的是 剩余价值的分配,并不能改变剩余价值 是无产者创造的被资本家占有的价值 的本质 。垄断资本主义 仍然存在激烈的竞争 ,表现在不同垄断资本之间、产业链条上前后阶段的垄断资本之间(所以战后出现跨部门、全产业链联合的康采恩)、垄断资本与消费者之间、垄断资本与私人资本和小生产者之间、先进的与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帝国主义与不发达的国家与民族之间。所以,列宁说,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帝国主义时代的绝对规律,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这也是 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取得胜利的理论基础 。 54. 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发展到了全世界,为了 争夺超额利润,以民族国家为载体,垄断资本在全世界争夺殖民地和市场空间的斗争非常激烈 。列宁说过,英国是殖民地帝国主义,法国是殖民地帝国主义,德国是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德国没有经过激烈的资产阶级革命,资本家主要从容克地主转型而来),沙俄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日本是带军事封建色彩的帝国主义,美国是托拉斯帝国主义。英法两国的垄断资本家 不是将超额利润用作扩大再生产,而是用于有更高利润的金融投资,这既充分反映了垄断资本的腐朽性,也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十九世纪英、法、俄等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逐渐取得了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老商业殖民国家的战略优势,占领了大量的殖民地,取得了对国际市场的控制权。而德国、美国、日本等新兴帝国主义国家,虽然由于充分利用了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在经济发展上后来居上,美国的工业生产和经济总量连续超越法、德、英成为世界第一,德国超法赶英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但是在瓜分殖民地与世界市场方面缺乏发言权,从而产生了激烈的矛盾,表现在欧洲主要是法兰西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失败后建立的“维也纳体系”支离破碎,出现了德国与以英、法、俄为首的老牌帝国主义、殖民国家的激烈对抗,这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则投机于两大阵营之间。“二战”以后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世界殖民体系崩溃,在东西方“冷战”的铁幕之后,帝国主义与不发达国家与民族的矛盾由赤裸裸的殖民征服转变为经济上的控制与反控制,但是帝国主义通过垄断价格榨取超额利润的本质没有变。面对苏东社会主义与亚非新兴民族国家的竞争与对抗,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特别是老牌欧洲强国之间由对抗转向妥协和联合,出现了欧洲一体化。帝国主义阵营分化成美、欧、日三大板块,三大板块虽然在对抗社会主义和压榨发展中国家方面有共同的政治利益,但是在瓜分世界市场上仍然有激烈的竞争与冲突。战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最新表现是在日本的带领下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开始崛起,日本连续超越英、法、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号经济强国。苏联、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特别是中国的工业崛起打破了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垄断和技术壁垒,消解了垄断资本的超额利润,加速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外矛盾的发展。 “ 冷战 ” 结束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在美国建立“一极独霸”、“千年帝国”的霸权主义政治野心与经济实力相对下降之间的矛盾。 55. 金融 (垄断) 资本 : 银行和工业 垄断 资本 形成后, 相互渗透、溶为一体形成 的 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金融资本取代工业资本占统治地位,是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 金融资本进一步集中和垄断形成了金融垄断 资本 (金融寡头)。 银行和工业资本渗透 融合是双向的 ,一方面金融资本大量控股工业企业,另一方面工业资本开办银行、发行股票。如美国十大财团中,第一花旗银行财团首先是银行资本;洛克菲勒(石油大王,美孚石油的创办者)摩根(钢铁大王)和梅隆(美国铝业大王)财团首先是工业资本,然后再创办银行和保险公司;杜邦、波士顿、克利夫兰、芝加哥财团主要是工商业资本,在金融上还需要摩根和洛克菲勒的支持。美国西南部新兴的德州和加州财团在发展过程中一开始就是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相结合。日本的私人垄断资本主要是由战前拥有特权的财阀(如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四大财阀)转化而来。大银行、综合性商社(如三菱商事、三井商事、伊藤忠商事、丸红商事、住友商事、日商岩井、东棉商事、兼松江商事与日棉商事)和大型制造企业三位一体是日本垄断资本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菱、三井、住友、富士、第一劝业和三和等六大财团 的核心都是大银行。大银行与工业资本荣辱与共的关系,也是 1990 年以后,日本经济近 30 年没完没了的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 55. 金融资本(金融寡头)对国民经济实行统治的主要手段是 参与制, 即通过持有大量公共公司的股份达到排挤和控制小资本的目的,可以掌握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几的社会资本,把经济触角伸向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国家机器的渗透与控制,主要是通过 人事参与,实行“个人联合” ;这种“个人联合”,可以直接由金融资本家或其代理人担任政府职务的办法来实现,也可以用收买政府高级官员或议员的办法来达到目的。二战以前美国总统很多是独立领袖和战争英雄。最后一位由高级将领登上美国总统宝座的是二战时期西欧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 - 尼克松政府与洛克菲勒财团关系密切,尼克松执政时期,洛克菲勒家族的成员曾经出任副总统。而艾森豪威尔、尼克松之间的肯尼迪总统本身就出自波士顿财团的政治家族。美国近几十年的总统除了老布什是二战时期的空军英雄外,基本上都没有从戎经历。里根、布什总统代表了加州和德州财团的崛起,出了两任总统,父子共执政 12 年的布什家族实际上就是德州财团的一份子。现任的特朗普总统,虽然不是典型的共和党人,但也是出身于纽约的大富翁 的儿子 (这也是竞选时期一直被希拉里 . 克林顿攻击的)。倒是最近三位的民主党总统卡特、克林顿、奥巴马,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财团背景也不突出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克林顿政府特别是他的副总统戈尔与以信息、新能源等为噱头的西部新兴财团关系密切(戈尔虽然没有继任总统,但是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克林顿时期动用了巨额政府投资建立了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互联网这一“冷战遗产”的军转民(我在中学时,关于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发表在《科幻世界》上) 。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2292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产者是最反对腐败的
jiangming800403 2014-9-22 18:34
中国新生的有产者是最反对腐败的,因为他们不想将有限的剩余价值与政治精英分享,但他们又是腐败的制造者。 因为中国的文官体系并没有区分事务官(国家公务员)和政务官,因此也就没有西方严格意义上的政务官,均属于职业化的国家雇员。实际上,西方国家也只有政务官是通过选举产生的。 西方的政务官基本上不是一种职业,而是政党分肥体系中的代言人罢了。当然,由第二国际转化而来的西方左翼政党(工党、社会党、社民党)更多的是职业(终身)政治家,这更接近于苏东国家。 而右翼政党领袖,大多数本身就是大资产阶级,自然不需要寻租,对经济发展没有太大的兴趣,比如意大利的贝卢斯科尼,但贝氏的腐化堕落是路人皆知的,为了避免刑事调查,贝氏的政党竟然公然滥用多数地位,修改法律。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13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只有小农经济才能避免土地撂荒
jiangming800403 2013-10-25 16:07
谁说农民种地热情不高? 实际上目前华北地区租一亩水浇地需要600-800元,甚至更多,农忙时期一个农工需要100元,这都是前所未有的。 至少老秦人是勤朴和重农的。房前、屋后、路边,只要有小片的地,即使大机器上不去,靠人力也要撒下种子。 事实上,只有小农经济才能避免土地抛荒,况且中国农村并不缺乏劳动力。 如果资本经营的大农场将有更多的边际土地被抛荒,因为从那些土地无法得到足够的剩余价值。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32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厂还是老板创造了剩余价值
lixiangfm 2013-10-2 17:50
马克思说工人创造了剩余价值。 很多人不同意,说,同一批员工,不同的老板,有的倒闭了,有的效益很好。 是老板创造的。 其实这个反驳不了马克思的理论,因为老马首先声明了,他的理论有阶级性。是无产阶级的工具。 那非要争执起来,就是阶级立场不同而已了。你们说的那是资产阶级的理论。 现在和谐社会嘛,我来和稀泥,调和下。 我本人倾向于,没有剩余价值。 老板之所赚的钱多,那是跟歌星一样的。 本来他们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不少。 可是他们这个群体,亏本的,勉强维持惨淡经营的多啊。 然后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被少数的成功者分,显得钱多而已。
个人分类: 我的各种谬论|1716 次阅读|0 个评论
马克思经济学错在哪里?——图说《资本异论》
hj58 2013-6-27 11:13
个人分类: 经济学|2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提高生活水平”更多的是资本实现剩余价值的需求,而非人的需求
热度 5 jiangming800403 2012-6-30 10:51
现在,“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幸福感,已经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性。但是,请 国家不能硬逼着人们“提高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水平”其实更多的是资本为了实现剩余价值的需求,而不是人的需求。在乡中老年农民的生活方式其实比城里人更绿色、更科学。.............那些没有什么财产,在村街上晒太阳的老汉未必比城里人缺乏幸福感。 由于生理机能的限制,人的需求总是有一定限制的,特别是基本需求如食品消费量不可能无限制增加,而市场经济本质上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因此,大型农业-食品集团面临着严重的生产过剩的问题,只能通过一切手段调动人的食欲,而并不顾及消费者是否真正需要这些影响。而由于人类走出饥荒的时间太短,从进化上人类无法抵御对美味的诱惑、对劳累的厌恶,因为在千百万年的历史中,这意味着更多的能量储备和更高的生存机会,从生理上人类总相望更高的“生活水平”。实际上,大型农业-食品集团和烟草、烈性酒制造商一样,已经成为了现代人健康的主要杀手。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包括中国,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尼古丁依赖、酒精中毒和营养过剩,解决了这些人均预期寿命应该可以轻松超过80岁,而且公共卫生开支应该减少1/3-1/2,因为50%的医疗开支集中用于5%的危重病人身上,而且治疗后效果也不佳,这些病症大都不是传染病,而或多或少与多食、少动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幸的是我们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都会最终成为这5%,在一大堆仪器的维持下了却余生。 正如反对汽车的滥用一样,我反对北美低价大豆对中国市场的倾销。因为不管有没有转基因,都是不利于国民健康的,因为它造成中国人的脂肪摄入量超标。目前进口油料占我国食用油供应的50%以上,食用油表观消费量突破2500万吨,人均达到每年20kg,日均50g以上,而按照现有的居民热量摄入,特别是动物性食品消费,我国成人日均食用油摄入不应超过30g。高油、高盐、高糖的饮食结构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杀手。成年人肥胖发生率已经超过了30%。居民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像发达国家。我们正在重复别人过去的错误,这似乎是人类的宿命。 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口爽,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行方,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回到释迦摩尼,回到《道德经》。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3319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中医药的立法保护与科学逗士们的剩余价值
热度 3 zhanghuatian 2012-3-8 16:08
由于科学逗士们的恶搞,以“科学理性”为借口的一场“废除中医药”的文化霸权游戏的价值已经逐渐趋近于零。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讲,他们还有另类的“剩余价值”,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 中国对在世界文化融合中的有效策略没有足够的研究,缺乏系统的策略和实施路线图。譬如中医中药政策,没能有效地整合成中国卫生保健体系的主要因素之一。其间全盘西化的倾向非常严重,以致严重影响到中国经济改革的健康发展。我们的文化和文艺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有效引导,逗士们的举动也使国人开始直面这些纰漏,而思亡羊补牢。 在美国学术界开始以中国的视点研究中国文化的当今,中国的学术界却沉沦于用西方的视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实在令人叹息和百思不得其解!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文化品牌更加难以确立。中国文化的地位也更加难以定位。中医之所以区别于西医正是因为二者理论思想的不同,中医理论才是标准的“中国视点”。 华夏文明的复兴才是中国真正的复兴。张某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331 次阅读|3 个评论
如果马克思剩余价值存在,股票天天涨,月月红。
baijiab 2010-10-18 08:03
如果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存在,股票天天涨,月月红。公司不会破产,资 本 家不会扫地出门。永远没有经济危机。
个人分类: 哲学观点|541 次阅读|1 个评论
资本主义总公式的推导
fanxiaoyingz 2010-7-11 14:56
资本主义总公式的推导 首先来推导资本主义总公式,第一步来推导生产领域的公式: 假设有某个产品,其生产厂家有 P 个,第 i 个生产厂家的每个该商品的剩余价值为 M i ,该厂每年生产的该产品数量为 N i ,那么该产品每年生产的数量 S 为 S=N 1 +N 2 +N 3 +.........N i +......N P ............................... 公式 1 用求和公式就是 S= N i (i=1~p) .......................... 公式 2 所生产的剩余价值总和 M 总 为 M 总 = N 1 M 1 +N 2 M 2 +.........+N i M i +......N P M p ......................... 公式 3 用求和公式就是 M 总 = N i M i (i=1~p) ........................ 公式 4 以上公式, . 公式 1 和公式 2 等价,公式 3 和公式 4 等价,仅仅是书写形式不同而已。 假设某个行业一共生产 T 中商品,每一种商品的生产公式都和公式 1 和公式 3 相同。那么这个行业总商品量公式 S 行总 就是 S 行总 =N 11 +N 12 +N 13 +.........N 1i +......N 1p +...... +N i1 +N i2 +N i3 +.........N ii +......N iP + ........... +N t1 +N t2 +N t3 +.........N ti +......N tP = N i (i=1~tp) .................... 公式 5 那么这个行业总剩余价值公式 M 行总 就是 M 行总 =N 11 M 11 +N 12 M 12 +.........+N 1i M 1i +......N 1p M 1p + +N i1 M i1 +N i2 M i2 +.........+N ii M ii +......N iP M ip + N t1 M t1 +N t2 M t2 +.........+N ti M ti +......N tP M tp = N i M i (i=1~tp) ......................... 公式 6 那么再假设,一个国家(或者说一个市场经济体)中有 F 个行业,每一个行业的商品生产都符合公式 5 ,其剩余价值都附和公式 6 ,那么整个市场经济体生产的总商品数量为 S 国 = N i (i=1~ftp) ................... 公式 7 整个市场经济体生产的总剩余价值为 M 国 = N i M i (i=1~ftp) ...................... 公式 8 其实以上公式并不复杂,仅仅是把商品数量相加,把每个商品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加。只不过使用了连加符号而已。 第二步推导消费领域的公式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生产的商品能不能兑现为新增加的资本主要在于能不能全部销售掉。而消费的规律和生产的规律是完全不同的。西方经济学认为消费需求是由商品的自身价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关联商品的价格、消费偏好和价格预期等五个方面决定的。但是我发现,消费本质上是个物理概念,与以上五点的关系并不大,而是最终决定于一个消费常数,不同消费者的消费常数有一定的差别,这些差别范围从十分位到数十倍之间,所以所有消费常数的集合构成一个消费区间,一个商品的消费区间是固定不变的,是个和生产没有关系的自然函数。 例如,一个人一年需要多少粮食呢?一个小孩和老人,他们的消费量很小,一天大约吃二两粮食,即 0.1 公斤,那么一年消费量就是 37 公斤。而一个钢铁工人,每天吃 1.3 公斤粮食,粮食年消费量为 475 公斤粮食。所以粮食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就是粮食的消费区间,粮食消费量在 37 475 公斤之间,在此区间内应该有一个平均值,中国人的这个平均值大约是 200 公斤。中国有 13.8 亿人,所以,当中国的粮食产量超过 13.8 475=6555 亿公斤时,粮食出现绝对过剩,当粮食产量不足 13.8 37=510.6 亿公斤时,粮食出现绝对不足(意味着全国人都要饿死),而当粮食产量超过 13.8 200=2760 亿公斤时,中国人达到了温饱水平,粮食产量出现相对过剩。而粮食产量在 510.6 4140 之间时,粮食产量是相对不足。 在中国历史上, 1929 年至 1931 年北方大旱,出现了粮食的绝对不足,中国有近一千万人饿死,而解放后到 1990 年前后,中国的粮食一直是相对不足,中国就一直有乞丐和饥饿的人。而在最近 20 年之内,中国生产的粮食也是只有几年是相对过剩的,基本没有出现粮食绝对过剩的现象。 这里必需增加一个新概念理想平均值:就是说如果让全国所有人都吃饱,那么每年每人平均消费的粮食是一个固定值 理 ,那么 就是 理想平均值。除此之外就存在每年实际平均消费值 i 。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消费需求的大小决定于需求区间,需求区间包括最小值、最大值、实际平均值和理想平均值等系列概念组成。 第二,在消费区间最低要求以下,消费多数是刚性需求。 第三,在消费区间之内消费是软需求,人们可以通过节约开支、控制需求、使用替代品来抑制需求,也可以通过奢侈消费、超前消费增加需求。在这个区间内的消费符合西方经济学所描述的需求曲线,而在此之外基本不符合。 第四,在消费区间之内的消费可以有一个消费平均值。这个平均值是社会消费水平的反映,但是这个平均值和理想平均值并不一定完全相同。例如粮食,当 i 小于 理 的时候说明社会整体处在饥饿状态,粮食产量是总体不足的,当 i 大于 理 的时候说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粮食生产是充足的; 第五,消费的这些性状是由消费者的物理属性决定的,与生产没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我把某种商品消费的这种自然的数量(消费需求的大小)称为消费值(暂时这样叫吧),用代号 R 表示,而把其它指标例如最小值、最大值、实际平均值和理想平均值,用 R min , R max , R tver , R 理 表示。这样就可以用以上概念来描述消费公式了。 假定,一个消费单位,这个消费单位可以是一个村子、一个乡、一个县,一个省,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之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这个消费单位的总人数为 W ,那么这个消费单位每年所消耗的商品数量的最小数量为W R min , 每年所消耗的商品数量的最大数量为W R max , 每年所消耗的商品数量的实际数量为W R tver , 每年所消耗的某商品数量的剩余价值为M 均 W R 理 。 M 均 表示该商品的全社会所提供的平均剩余价值。 其中 M 均 = M 总 /S= N i M i / N i ........................... 公式 9 那么,这个消费单位为市场所提供的剩余价值就是 M 均 W R 理 。单个商品提供的剩余价值就是 M i ,单个人提供的剩余价值量就是 M j R i 。而全部消费者提供的总剩余价值量是 M j R j (j=1~w) 。理论上 M j R j =M 均 W R 均 这样,当生产的商品能够全部销售的时候,该商品的生产销售总公式就是: M 均 W R 理 N i M i M j R j (i=1~p,j=1~w) ................... 公式 10 而行业的总的销售生产总公式就是各个商品本性所决定的销售数量和生产数量的平衡体。 假定某个行业有 T 种商品,那么每一个商品的消费常数为R 1 R 2 ...... R T ( 由R Tmin ,R Tmax ,R Ttver ,R T理 组成)。每一种商品的平均剩余价值为M 均 1 , M 均 2 , .......... M 均 T , 那么该行业总的商品剩余价值为 W M 均 j R j 。 这样,行业生产销售总公式就是: W M 均 j R j = N i M i M j R j (i=1~tp,j=1~tw) ..................... 公式 11 同样的道理,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消费总公式就是: W M 均 j R j = N i M i M j R j (i=1~ftp,j=1~ftw) ............. 公式 12 公式 12 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发展总公式,我把它简称为资本主义发展总公式,因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科技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归根结底都来自于这个公式,它表明了资本主义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本质。 在这个公式中 p 是某商品的工厂数量, t 是谋行业的商品种类, f 是该国家的所有行业部门, W 是该国人口数量, R i 是谋商品的消费常数, Mi 为单个商品的剩余价值,之所以用 , 而不用 = 是因为公式两边并不是完全平衡的,而且当平衡的时候也是动态平衡,而不是恒等的。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527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