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地理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北京地理所所长与副所长角色互换
热度 8 tarimriver 2013-6-7 20:19
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地理所网站消息,地理所进行了换届,原所长刘毅不再担任所长,转而任副所长,所长一职由副所长葛全胜研究员担任。 换届本来是普通事情,但所长不干了还能转身担任副所长还是很难得的,因为在几乎所有人眼里当官的只能上不能下,最多原地不动。我就见过有的所长、书记不干,由更年轻的人来干,他们就表现出一种失落感,让他们当副职更相当于羞辱。而刘毅所长能勇敢地任副所长,还是说明很有文人科学家气质,不在乎官位的高低,只要能为所里做贡献,为科学研究做事情,就勇敢地去做,这应该成为一种时尚,中国官场也应该实践这种能上能下,不讲职位只讲贡献的先进理念。 http://www.igsnrr.ac.cn/xwzx/tpxw/201305/t20130530_3853872.html 地理资源所召开新一届领导班子宣布大会 2013-05-30 | 编辑: |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 访问次数 1644 5月29日下午,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召开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宣布大会。中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詹文龙,院人事局局长李和风、北京分院党组常务副书记、副院长马扬等出席了会议。研究所新老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职代会常设主席团成员,科研、管理和支撑部门负责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党支部书记等1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马扬主持。 李和风宣读了院党组的任免决定,葛全胜任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刘毅、周成虎、于贵瑞、高星任副所长。 詹文龙发表讲话。他代表院党组对地理资源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成立表示祝贺,对刘毅所长、成升魁书记带领的上一届班子5年来取得的各项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感谢上届班子为研究所发展做出的贡献。他对新一届领导班子和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一是要精心谋划、组织实施“创新2020”,推进落实“一三五”规划,进一步加强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注重学科建设,整合研究力量,发挥团队优势,做出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重大成果。二是要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强化科研经费监管和风险防控。三是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培养和引进并重,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积极性。詹文龙希望新一届领导班子继承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作风,谦虚谨慎,严格自律,开拓创新,团结进取,带领全所同志认真落实“一三五”规划,为“创新2020”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同时希望全所职工支持新班子的工作。
6504 次阅读|13 个评论
陈安出的一道填空题
blownsand 2012-11-22 13:16
陈氏博文“ 要做好科研,请到中科院 !”被悬梁示众,看热闹的人好多呀!里面有这样一道填空题: 地理:你能和.......(名字请地理所补充)比吗? 指名点姓地让地理所回答。郁闷,很多像俺这样在地理行当混日子的人连做题的资格都没有。这个题目出得高呀!谁都知道地学界喜欢排排坐吃果果。看看,又争起来了。没在地理学科评上院士的人就偷着乐吧!整天被徒子徒孙们抬来抬去不舒服死也会累死。 高应波 2012-11-22 09:59 地理学科方面,陈述彭院士国内国际都领先 邓海军 2012-11-22 10:13 顶楼主!就要有这种霸气!地理方面,现在刘昌明院士,已故的黄秉维院士,都是大家! 曾宇怀 2012-11-22 12:02 郑度、秦大河、陆大道、李小文、傅伯杰等等,都是地理学界院士。
318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遥感中心 招聘客座研究生 2人
tang11100 2012-9-4 14:49
因项目需要,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地理景观遥感学科组,紧急招聘客座研究生2人(男女不限),具体要求及相关待遇如下: 一、工作内容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遥感影像分类研究、景观格局动态、环境效应研究等。 二、应聘要求 1. 具有遥感、GIS、地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硕士研究生一、二年级; 2. 已经熟练掌握或者经过简单培训后,能够熟练使用各种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如ENVI、ARCGIS、ERDAS等; 3. 能够保证在本课题组6个月或更长的工作时间; 4.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待遇 1. 客座期间可在本课题组做毕业论文,我方会派相关人员对其毕业论文及发表论文等工作进行指导; 2. 可为客座研究人员提供住宿,并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900元每月。 四、提交材料 1. 申请信并附简历一份; 2. 在同意接收后,还需要导师提供允许做客座研究生的书面意见。 五、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任老师 13944101427 renchy@neigae.ac.cn 有意向者请速联系,名额有限!若外地学生,可提供往返车费!
49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科院以项目名义发近亿元福利
热度 2 djlblue 2012-6-28 08:51
中科院以项目名义发近亿元福利 【问题】 中科院所属9个单位扩大科研经费等预算资金支出范围。其中, 2011年,地理所在项目支出中列支在职职工工资福利等2568.02万元。 2011年,动物研究所在项目支出中列支在职职工工资福利等2006.08万元。 2011年,空间中心在项目支出中列支在职人员工资福利等1706.77万元。 2009年至2011年,生物物理所在科研经费中列支工资福利费等1278.11万元。 2011年,数学院从项目支出中列支在职职工工资福利等840万元。 2011年,电子学研究所在项目支出中列支在职人员工资福利等729.75万元。 2011年,心理研究所在项目支出中列支在职职工工资福利等181.58万元。 【整改】 对扩大零余额账户资金和科研经费支出范围问题,已将资金归还原渠道,调整了会计账目。 10高校5亿收入未上缴 【问题】 2011年,所属科技发展中心6月收到部拨博士点基金预算资金3亿元,但至12月30日才向承担有关课题的高校拨付2.91亿元。 2011年,所属北京邮电大学等3所高校扩大支出范围,在项目支出中列支设备购置和教学费用等基本支出2406.74万元。 2011年,所属部分高校执行“收支两条线”政策不严格。其中:所属10所高校未按规定上缴各项收入共58677.74万元;北师大未将5个网络教育学习中心所收学费246.63万元纳入法定账册核算和按规定上缴。 【整改】 10所高校已将学费收入等58677.74万元按规定上缴。其他问题正在整改。 我可以理解,但不能容忍。因为科学家都是严谨的,而且有原则的。如果高水平教育后的博士、硕士没有了心理底线,这个国家也就没有底线。任何时代,知识分子都是最先开化,最有抗争意识的。这个群体是民族的未来,如果你们不严格要求自己,还敢要求谁?
3752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所了解的地理所考研录取方式
热度 1 qincz 2012-6-10 15:33
引子 我上一篇关于地理所考研、招生的博文《 中科院、地理所、GIS的研究生招生宣传这么薄弱吗? 》,不少评论都以为不然,觉得地理所招生方面的信息对高校学生并不陌生。近期这篇博文收到一条评论:“我觉得大家不考地理所硕士可能和他奇怪的录取方式有关。地理所硕士的录取方式是要考到该方向的第一名的学生,少数方向也考虑第二名。其他院校基本没有这样的吧?”其中所说的地理所硕士招生方式和我所了解的还是有较大不同,从中至少可见地理所的研究生招生方式并不一定为高校学生所真正了解。我不大了解学校的招生方式,但作为地理所的一名硕士生导师,我可以介绍一下我所了解的地理所考研录取方式。声明:以下仅针对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录取方式,不保证和研究生处正式发布的招生简章和录取方式严丝合缝,也不保证和中科院其他研究所的招生方式完全一样。 正文 地理所每年的招生简章均会列出若干方向,不同方向之间的可选考试科目可能不同。每一方向下有若干可招生的导师,地理所只有副研究员和极少数非博导的研究员可以招硕士(有若干博导会有硕博连读生名额,但我不确定是否限于保研生,而且好像占用的是博士招生名额),这和中科院有些研究所是不一样的。我知道每年都有学生联系要考博导或是未列入当年招生计划的硕导的学生,所以之前觉得有些奇怪。 列入当年招生计划的导师每人只能招收一个学生,学生在报考地理所前是要填报报考的导师的——地理所早先一向如此,前年似乎为改善生源,参照一些高校的方式,招生计划中只列出方向(例如信息室一共6个方向,其中有些方向比较重叠,导师并不一定受限于单一方向),不列出可招生导师(但信息室内部实际还是提前明确有当年不招生导师的),但操作效果并不好,所以还是改回来了。因此,学生报考前应提前与老师联系,进行双向选择,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一方面确定老师当年能否招生、招的是保研生还是考试生;另一方面看老师是否觉得学生条件合适,成绩够的话是否愿意录取(这点因人而异,有的老师喜欢差不多的就都同意考,最后根据成绩选;有的会劝退大部分考生,只建议少数学生继续报考。考虑到最愿意招的学生未必能考过线,我觉得这是在厚道与风险之间的权衡)。这一点我知道和部分学校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所里这种方式比较好。 考试成绩出来后,地理所会划定一个复试分数线(应该是不区分方向)和单科分数线,没过任一条线的考生就到此为止了。过复试线的参加复试(大约是录取考生数的120%),复试一般是信息室自己组织本室的复试小组,以当年招生的硕士生导师为主体,考虑到复试考生数,通常分两组,考生一定会被分到所报导师的那一个复试小组,对每个考生复试情况的评价由复试小组集体给出,但其中通常会比较尊重所报考导师的意见。复试成绩也有分数线,不过的不能录取,我见过考试成绩好而面试惨不忍闻的,但通常极少会给不及格。复试成绩和笔试成绩加权后是最终成绩(大约复试成绩占30%或40%),之后报同一导师的学生中,录取最终成绩的第一名(注意:不是该方向的第一名,也不是报考该导师的考试成绩第一名)。此时如果导师不录取第一名,室里和研究生处会难以通过。 如果一个导师没有成绩过线的学生可招,则在复试后通过室里和研究生处的复试情况联系可调剂的学生,这也是双向选择。如果某导师对所有报考他且过线的考生都不满意(如果考生提前沟通过的话,这种情况应该很少),而同一方向有可以调剂的学生,其最终成绩又显著高于报考这个导师的所有学生的最终成绩的话,好像也可以向研究生处申请招这个调剂生,但好像通常研究生处那边会有阻力。 以上是我所了解的地理所(尤其是信息室)的考研录取方式。 ===================== 补注 :据我现在知道的消息,好像目前地理所考研生网上填报时不填导师,只填考研方向。这样情况下如何双向选择比较合适,我就没有经验了。等我今年完成招考研生的过程之后再来补充一些感想。 有一点填报提示:如果是报考地理所信息室的,在几个不同的方向之间,如果考的专业课程一样,则填哪个都行,不影响后期的选择导师。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544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科院、地理所、GIS的研究生招生宣传这么薄弱吗?
热度 16 qincz 2012-4-14 11:58
有时上网浏览会见到一些本科生关于考研方面问题的询问,以及不少热心学生的回复,从中明显觉得中科院、地理所、直至我们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太薄弱。 许多本科生根本不知道中科院还招研究生,不知道中科院研究生院与各个研究所都招研究生! 具体到GIS这个专业,见到网上太多热心学生的回复,会给出各种版本的地信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排名,但据我的印象,这些信息中,相当一部分只有高校,完全没有研究所;部分有提及中科院的,又有相当部分提及中科院研究生院、中科院遥感所、以及其他一些院内地学类与GIS有关的所,却没有提中科院地理所——很觉诧异,不是因为高校或中科院内其他所不好,而是因为地理所的GIS不差啊? 科研环境不差——怎么说还是陈述彭先生创建的国内第一个GIS国家重点实验室啊,日常工作还是以科研为主(这个科研与研究生培养不矛盾吧)。 带学生的质量总体不差——至少我看到周围同事带研究生普遍还是认真负责的;好像没有谁是没有科研项目的;而且,每年一个硕导最多招一个硕士生,因为总体招生名额原因,连招两年还要停招一年,因为学生多而放羊的情况应该不太会。 业内名声不差——国内做GIS的与实验室有渊源的应该也数不胜数吧? 待遇也不差啊——中科院不收学费,每个硕士生扣掉每月的住宿费发到手里的补助根据年级不同大约在900~2000元/月(这大致是所里规定的最低补助额,第一年硕士生在研究生院上课,所以最低额才会低于1000元/月),还没有包括除了所里规定的之外导师额外发给学生的补助,以及研究生处对学生的科研奖励。这跟正式工作的工资当然没法比,但比大多高校的研究生补助肯定不差吧? 招生规则方面也不差啊——我知道现在有许多所谓“招生潜规则”的说法,但中科院本身没有本科生,所有硕士生都是从外面学校里招进来的,报考制度方面一视同仁。由于学生报考前都是自己应先与打算报考的导师联系,具体到每个导师而言,可能会对生源学校有等级的印象,但我看到的周围的同事判断的时候大多是以具体这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何为主要依据的。把生源学校(包括教学、科研、之前见过来自同一学校的学生情况等方面的平均水平,注意,是“平均”)作为一个参考指标,如果这也算潜规则或是歧视的话,我只能建议同学们让心态更阳光、积极一点,多关注自身科研能力的锻炼(不光是背课本或是社会活动啊)。科学院里的老师和所有高校的老师一样,都是社会人,我不认为这方面科学院老师的平均水平会更差。 招的学生少,有组织的业余生活丰富程度远逊于高校,这倒很可能是真的。不过这么大人了,有自己的业余兴趣还需要等别人组织吗? 综上,我只能说中科院、地理所、直至我们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太薄弱,学生听都没听说过,你让他怎么选择呢?sigh!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19927 次阅读|33 个评论
浪花
热度 1 dreamgirl 2011-6-10 12:13
浪花
9号、10号“ 东北亚、中亚区域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 ”在我所举行,有意无意地看见了有关该论坛的粘贴海报,对今天第一分会场的“全球变化与生态样地”比较感兴趣,就过去听了会儿。 看了下论坛手册,参与国基本上就 中国、俄罗斯、蒙古和乌兹别克斯坦 4个国家。今天上午共10个被告人,基本都是这些国家的在读或刚毕业不久的博士或者助研,2/3中国人(地理所1/2),1/3别国人。 到了会场,不多会儿第一个报告人就讲完了,主持人问下面有没有提问,下面没有反应;于是,陆续上了第二三四个人,叽叽咕咕讲完了,没有任何提问,报告人听完掌声就下来了。感觉很没意思,我一面拿着一篇讲贝叶斯推断(Bayesian inference)何时成为贝叶斯(Bayesian)的review读着,一面安慰自己:坚持吧!到饭点就撤出去好了。 又上台了一位,叽咕叽咕(心想应该说的是俄语吧)了一番之后,竟然有中文翻译配合着。俄语虽然听不懂,但至少很流畅,中文翻译口齿也很清晰、平稳;于是,就这样一段俄语一段中文地继续...大概讲得内容是当前气候变暖对落叶松生长的影响,有关物候、冻土、年际气温变化的研究。听着这报告,看着统计发展史上的伟人们的工作,这氛围不禁令人遐想连篇...做个真正的科学家(散发着让人眼前一亮或严谨的学术气质和美感)其实挺美挺美的O(∩_∩)O~ 看不见报告人的脸(个子不够高),也找不着翻译者,一度在想‘ 难道这俄语和中文都出自台上人之口? ’。通过中文讲解,能很清楚地知道报告人的工作做得很不错,条理很清晰,选题也很有意思,研究结果也很不错。报告结束后,坐在前台有人举手提问,用的是不流畅的英语,这时候报告人也终于站在观众的眼前了,个子不高,穿着墨绿色的衬衫,微微发胖,一看就是非常朴实的学者,长相么?很像黑龙江大山里的鄂伦春族人。显然,他听不懂英文,台下有人(应该是俄罗斯人)在指手划脚地帮他翻译,场面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还微微有点乱,又出了一位帮手,用俄语也用中文,哈哈,那就是他了!报告人的临时翻译,一个高挑、干瘦的中国人,他忙着在提问者和报告者之间协调,还没结束后面又有人举手提问... 很有趣!我想语言真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不同的人表达出来差别竟然那么大?但不管怎样,流畅的表述,即让听众听得懂是第一位的。比如,会场同样流畅的俄语和中文,让人听着就是很舒服。而那些叽咕叽咕英语,很难听懂的表达让人越听越别扭。当然,也有语言讲得好,讲得很没意思的情况,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就遇见不少,相反那些带着很浓重家乡口音的老师的课却是颇有趣味的。很矛盾,呵呵! coffee break之后,接着上台是来自母所(硕士时候的研究所)的一位年轻的助研,英语表达不很流畅却不失鲜活(基本能听懂),台上的控制能力远较之前上台的国人强,回答问题时候的反应和表达都不失自如,做报告就应该这样呵,我心里不相干地想着。之后的报告又回复到了沉闷的‘怪圈’之中,呜呼哀哉! 我喜欢这激起平静会场的小小浪花,也要争做这样的浪花。一直在想,真正的学术交流,是必会有激烈的争辩讨论场面的,而不是无趣、沉闷的形式主义!囧
个人分类: 专业学习|564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地理景观遥感学科组招聘客座客座研究生3~4
velabenz 2011-4-5 10:06
因项目需要,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地理景观遥感学科组,拟招聘客座研究生 3~4 名(男女不限),具体要求及待遇如下: 一、工作内容 土地利用 / 土地覆盖变化研究(如面向对象的分类技术、景观格局动态、环境效应等)。 二、应聘要求 1. 具有遥感、 GIS 、地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硕士研究生一、二年级; 2. 已经熟练掌握或者经过简单培训后,能够熟练使用各种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如 ENVI 、 ARCGIS 、 ERDAS 等; 3. 能够保证在本课题组至少半年的工作时间; 4.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待遇 1. 客座期间可在本课题组做毕业论文,我方会派相关人员对其毕业论文及发表论文等工作进行指导; 2. 可为客座研究人员提供住宿,并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 四、提交材料 1 . 申请信并附简历一份; 2 . 在同意接收后,还需要导师提供允许做客座研究生的书面意见。 五、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 系 人:任春颖 杜嘉 电子邮件: renchy@neigae.ac.cn jiaqidu@126.com ; 电话号码: 0431-85542233 0431-85542364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通信地址:长春市蔚山路 3195 号 邮政编码: 130012
24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endnote X3找全文
fatmoon599 2010-1-22 10:17
Endnote自从x2版本实现了可以直接找到全文的功能,很受大家欢迎,但也很多人反馈为什么很多全文明明有权限看却不能够找到全文? Endnote 找全文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 ISI web of knowledge和全文数据库做的链接(ISI上面的数据是文摘, 全文 字样是因为和全文数据库做了链接,可以直接通过链接到全文数据库下载全文) endnote web服务 DOI Pubmed的linkout链接 open url 因此最大化endnote找全文功能请: 关注是否有使用权限的全文数据库都和ISI做了链接 注册endnote web可以增加找全文的可能性 关注DOI号是否在DOI这个字段下,如果不在想办法归位 不要关闭IE的cookie保存 ps. 以前都在鸿波网开设博客,最近鸿波上不去了,转战到此,希望有老朋友惠顾!
个人分类: endnote问题|8530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之垣翰 智惠四方-衷心感谢科学院
热度 2 zhoumeng 2009-10-28 02:39
前几天陪我们西藏阿里地委行署领导到北京针对科技援藏进行调研,专门去了中科院地理所,和樊杰研究员、陈田研究员等专家就中长期发展综合规划等内容进行调研和交流,又一次使我们感受到了国家最高学术研究机构高超的科研水平、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服务国家的胸怀与眼光,受了一次教育。 当我在7月份经引见和樊老师联系求教时,听说我来自阿里,他电话中即表示能为艰苦的阿里做些工作即是把区域经济规划研究做深做好的需要,也是一个国立机构科研工作者的职责和良知,专门从郊区晚上赶回来和我见面,介绍了工作基础。本来我是担心名专家有架子的,况且手中的各类项目繁多,加上阿里的工作条件不是一般的艰苦,经费也远不能和沿海地区比。听了他的热情介绍心里感到热乎,自己作为一个援藏干部很振奋和光荣。尽管合作项目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完全成型,应我们的邀请樊老师还是在百忙之中专门来到西藏,后因在拉萨期间反应过大加之感冒而没有来阿里调研,但还是尽量了解相关情况,帮助阿里发展之情浓烈!我以为这很不容易。我接触很多单位的技术人员,水平不一定咋样,架子大得很,没钱更是别办事。后来我还了解到樊老师还曾给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专门讲解区域发展相关问题,中科院院士候选人,更加敬佩。后来他和我说:不怕吃苦、做好学问、服务国家需求是中科院的传统,地理所的传统,很多老先生在60年代研究青藏高原的条件比现在艰苦多了,他们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做项目钱不是重要的。 在我援藏请教中科院有关部门单位中处处感受到这样的氛围和精神,一听说我为西藏阿里求教,他们总是放下手中的工作,悉心解答我的问题,热情地帮我释疑,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力所能及地想为阿里、为西藏尽可能做些什么,不论是领导、专家。高技术局的田静局长、规划处的戴博伟处长、信息处的付广义处长、能源处的季路成处长,环境资源局的庄旭亮处长、院地合作局的张长城处长,电子所的邹谋炎教授、声学所的唐晖教授、周旭博士、成都分院的赵永涛副院长、王嘉图教授、研究生院的邓书记、赵壮教授等等,和他们的接触和交流使人感到一种温暖,一种力量,一种鼓舞、一种信心。 特别要感谢的是微系统所的刘海涛副所长,亲自率队不辞辛劳、从拉萨行程七千余华里来到阿里,拖着氧气瓶帮助我们开展感知边疆试验项目,为遥远偏僻的阿里三围的干部群众带来了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他们的到来受到了我们阿里党政军和9万各族百姓的最热烈、最诚挚的欢迎!我们阿里的主要领导表示刘所长一行的到来让我们感受到了国家最高科研机构科学家的风范,坚定了我们把做过西南边陲阿里稳定和发展工作好的信心!后来听说,无锡市同志对我们颇为抱怨,刘所因为来阿里,错过了总理来无锡视察汇报的珍贵机会。 刘所一行返回内地后不久,一支由中科院有关院所组成技术小组携带大量科研设备很快从北京、上海汇集阿里并主动与我们联系,其工作速度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刘所他们还没有和我们谈过费用问题呢。阿里海拔4200米,工作条件远比其他地区艰苦,更不用说北京和上海了。他们没有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野外工作没电缺水,漠漠荒滩渺无人烟,暴雪冰霜常至,他们以乐观的精神面对,无所畏惧,逐一解决困难。国庆节期间没有 休息。当地干部和我们援藏干部为之感动! 如果说蒙国家培养我们也忝列为科技工作者的话,和中科院诸君的请教与合作使我亲身体会到了科学家的境界、学识和眼光。我想,在当今科技界诚然有贪图安逸、夸夸奇谈、故弄玄虚、甚至弄虚作假、见利忘义等种种之不良,但却绝不是主流。有一批为国分忧、目光远大、胸怀宽广、学养深厚、品德高尚的学人在用科技推动着国家的发展。他们是我们可爱、可敬的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洁白的哈达献给尊贵的人们!受我们阿里党政军领导的委托,代表最边远最艰苦的地区,在中科院即将迎来60年华诞的时候衷心祝愿科学院事业长青!学术辉煌!天地有正气,于今曰浩然!敬祝科学家们身体健康!扎西德勒!
个人分类: 未分类|5966 次阅读|3 个评论
917退回到循环赛制, 参赛球队大大缩水
ycy 2008-10-15 20:58
关于地理资源所第六届917杯足球赛分组情况及赛程的通知 2008 年第六届地理资源所 917 杯足球赛比赛小组赛阶段为循环赛,依据循环赛的积分进行半决赛和决赛。小组赛分为 A1 、 A2 、 A3 、 A4 四支队伍,经抽签决定, A1 为信息、 A2 为数据 、 A3 为人文 、 A4 为生态。 比赛对阵情况如下: 日期 时间 对阵形式 小组赛 10 月 20 日 (周一) 3 : 30-5 : 30 信息-数据 10 月 21 日 (周二) 3 : 30-5 : 30 人文- 生态 10 月 22 日 (周三) 3 : 30-5 : 30 信息- 人文 10 月 23 日 (周四) 3 : 30-5 : 30 数据- 生态 10 月 24 日 (周五) 3 : 30-5 : 30 信息- 生态 10 月 27 日 (周一) 3 : 30-5 : 30 数据- 人文 半决赛 10 月 29 日 (周三) 3 : 30-5 : 30 积分后两名球队 决赛 10 月 30 日 (周四) 3 : 30-5 : 30 积分前两名球队 研究生会 2008-10-15
个人分类: 足球|159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5: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