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煤气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让骗子进了家门
热度 3 fdc1947 2016-7-31 07:52
我让骗子进了家门 上个礼拜的一个傍晚,门铃响了。这么大热的天,谁会来呢?我开门一看,一位穿着制服的青年男子,隔着防盗的铁门对我说:查煤气!(我们这里煤气抄表的人都这样说的,一边敲着门,一边大声的吆喝:“查煤气!”)。我看此人胸前挂着号牌,由于傍晚了,我自己看表是看不清楚了,就对他很客气地说,请进吧。他倒像很熟悉了似的,三步两步就走向了厨房。我心里还狐疑着,好像上次抄表的时间还不久似的(一般情况下,我们这里两个月来抄一次煤气表,然后在银行存折上扣钱),怎么又来抄表? “你们的软管怎么还没有换掉?该换了,不安全呢!” “我们的管子时间不长啊,怎么又该换了?” “现在有规定,一律要换成金属波纹管。” “都要换吗?” “对,必须要换的。” “今天就换吗?” “对,马上就换。” “怎么没有看到通知啊?” “有的,门口贴着呢!” 我记得大概几个月前单元门口好像是见过一张通知,不过以后就没有下文了,不知道是不是就是他说的那种通知。在这之后,煤气公司还有过一次检修户外煤气管道的大的行动,还停了两天气,也没有提到过换煤气灶软管的事情。 “你有通知吗?” “有!”他立刻从背着的包里拿出一个崭新的皮面的夹子,打开后递给我,我一看是“济南港华公司”的一个通知,打印得很漂亮,大致内容是,煤气灶软管不安全,要求全部换成金属波纹管,价格每米196元云云,下面盖着济南港华公司的大印(我们这里用的是天然气,但是大家还是称其煤气,管理的公司就是济南港华)。 他说我家需要两米软管,共计392元。我说,什么管子,我看看。他从包里拿出来一根,一米长的。 我太太问他,你们的人都来了吗?(因为煤气公司进行像这种涉及安全的大规模的行动,向来都是来很多工人,开着汽车,装着大量的材料,然后挨家挨户地工作) 他没有回答太太的问题。只是说,这是安全的大问题,不要光考虑钱。 我太太说,我们等着大家都换掉的时候一起换吧。 我突然问他,你不是来抄表的吗?怎么不抄表? “不是,我说的是查煤气,就是检查煤气管。” 我明白了,这个人不可靠,在门口装着抄表的那样吆喝“查煤气”就是要进来换管子。于是,把那根管子还给他,对他说,我们今天不换了,以后再说吧。 他无可奈何,只有悻悻地走了。 他走后,我上网一查。《齐鲁晚报》上今年6月份有文章,标题为“济南港华工作人员上门推销灶具?假冒的!”文章说:“现在好多地方都出现了打着“燃气公司”的幌子,上门检查居民家的燃气设备,并趁机要求居民更换胶管和灶具敛财的行为,‘最近通过热线接到了多起市民的反映。’……曾有骗子冒充燃气公司上门换软管,向市民要价180元一米。”文章还附有照片,照片的说明是“正规燃气公司人员在入户检查时都会着正式工装”。我想了想,那个人的制服与照片上济南港华煤气公司的工装在颜色和式样上有点像,但还是不同的。 像煤气这样的事情,安全确实是第一位的。如果随随便便让人换了,钱财的损失固然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被换上去的材料一旦出了毛病,那就是大事情了,我们还是应当谨慎一点为好。 从原则上说,城市公共服务也应当是有一定的竞争而不是垄断的,但是,如何建立真正的市场竞争体系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像这种假冒别人名义进行招摇撞骗的事情照理说是违法的,但是却很难对这些人进行制裁。真正重要的还是要有竞争,有了竞争的对手,这些从事公共服务的企业才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优质而便利的服务并把服务的价格降低到适当的程度。这些假冒正规企业名义的骗子也才难以有立足之地。 当然,无论如何,我们老百姓也应当自己提高一点警惕,既不贪小利,又不被吓到。虽然不容易完全做好,但也只有自己谨慎一点,平时多关心一点社会生活,多一点知识、多一点经验,如此而已,别无他法。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5406 次阅读|3 个评论
闲话煤气的爆炸
热度 3 fpe 2012-11-25 14:08
闲话煤气的爆炸 看了 山西晋中火锅店爆炸事故,我一直在等更详细的数据,或者有水平的科普出现,可惜没有。 我来解释几个关于安全的技术问题。 1. 为什么煤气会爆炸而日常使用不会? 简而言之,日常使用的煤气浓度比较高,高浓度的煤气本身不能支持火焰燃烧,因为缺氧。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或者氧化反应,反应放热需要有燃料和氧气的共同参与,放出的热量被燃料和氧气,以及惰性气体(氮气)所吸收,才能维持。 如果燃料浓度过高,那么燃料本身就相当于惰性气体,把火焰熄灭了。 让燃气泄漏发生在封闭室内,或者教封闭的空间,会发生稀释而又不会过度吹散的情况,这时候氧气和燃料的比例接近化学当量比,这时候释放的热量最多(基于氧气和燃料的共同作用),而吸收热量的产物差不多,结果就是快速燃烧反应。 顺便说一下,小车的油箱从上面加油,为什么不怕静电?因为汽油浓度高,很难点火。飞机的油箱就因为不能密封(外部气压变化大,不能封闭。封闭就抽不出油),所以非常害怕静电,飞机加油都是从下面通过油层打进去,害怕产生Mist ,害怕加油过程的静电把飞机的油箱炸掉。两者的差距在于,小车的油箱基本没有空气,而飞机的油箱一直都有空气,所以就害怕混合气体爆炸了。 2. 为何煤气快速燃烧会导致爆炸 ? 煤气如果按照理想气体发生燃烧受热膨胀,按照热力学定律,最多也就体积增加 8 倍左右,还不会产生高压高速的爆炸波(一种激波)。 如果煤气快速燃烧遇到障碍,会发生加速,加速靠压力波,而压力波会预热气体,导致气体在高压下点燃,压力就很容易超过理想气体的规律了。所以,煤气爆炸的危害,与燃料的种类,环境封闭性,混合程度,流动湍流效果,等因素有关,较难准确估算。 3. 什么样的点火源可以造成煤气爆炸? 今年 5 月 24 日,成都青白江区幸福家园 3 栋 20 楼发生天然气爆炸,点火原因是电话铃声带来的微量电弧。预混燃气的点火能量依赖燃气与氧气的化学当量比,如果在最佳当量比( =1 )附近,最低点火能量只需要 0.3mJ (豪焦),这种能量密度,脱一次衣服就可以轻易达到(摩擦静电)。所以当发生煤气泄漏时,电话铃,门铃,点灯,甚至脱衣,都有可能成为爆炸的点火源。 发生泄漏,需要绝对避免任何与能量有关的操作,赶快开窗通风,减少煤气浓度的水平。 由于预混气体的高度危险性,那些最可能产生最佳当量比气体的场合,如油罐区,需要对衣服和鞋子进行控制,防止产生静电,把整个罐区炸上天。 4. 煤气爆炸谁的错? 为什么罐装煤气比管道煤气危险?阀门的泄漏可能性很低(因为压力波动很小),而山西晋中火锅店有 17 个煤气罐,煤气罐的密封垫圈有泄漏的危险,特别是放气和充气的压力变化,很容易导致煤气罐的密封线圈失效。所以商业场合禁止使用煤气罐。如果使用,需要隔离,并配备可燃物报警器。显然,我国消防管理的标准有问题。 我看山西晋中火锅店爆炸事故,显然是消防制度的缺陷造成的。我国的非职业化消防制度,重灭火轻防火,没有贯彻安全管理的能力。 商用建筑不能使用罐装煤气,这是 1971 年韩国首尔大然阁旅馆火灾的经验(中华民国的外交人员都不得不跳楼逃生),是消防领域的常识,为什么还会接二连三地在国内发生?一种可能性是消防标准落后,另一种可能性是消防管理的制度有缺陷。我国非职业化的消防管理,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做法。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6559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5 fdc1947 2012-5-23 09:07
夏天到了。关于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区分,中国 传统的分法 与现在根据温度的分法是不同的。传统的分法是有立春的那个月,便是春季的开始;有立夏的那个月,便是夏天的开始,如此等等。所以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现在(夏历四月)是夏季的第一个月,也就是所谓孟夏之月了。 在古代,每个月上至天子下至百姓要做的最要紧之事,是写在“月令”上的。祭祀当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夏天祭祀什么?《礼记·月令》(或见《吕氏春秋》)说的很清楚:夏季的三个月“其祀灶,祭先肺”。夏天属火,祭祀当然与火有关,灶里的火对人最有益,因而祀灶。据说肺属金,火胜金,于是先把肺奉上,先享用最好享用的。古人们对于被祭祀的对象考虑的很是周到。不过,那都是祖宗们的祖宗的事情了,夏天祀灶早就不时兴了。祀灶不时兴了,灶还是有的,只是花样变化了。 我小时候,苏州人所用的燃料主要是稻草,所以苏州人把稻草叫做稻柴。街上经常会有挑着稻柴的农民,挑草人差不多被埋在前后两堆稻草之中。城里人的稻柴就是从他们那里买来的。由于稻柴体积庞大,家家户户都有堆放稻柴的地方,即所谓柴房间,至少也有半间房子。家家户户都有一副柴灶,苏州人称灶头。灶由砖砌成,南方的砖都是青色的,与北方红砖或青砖相比,厚度几乎只有北方的一半,但密度似乎要大一些。灶台与桌子差不多高,大约八十多厘米。有两个(也有三个的)独立的灶膛,各置一口铁锅,一口略大,做饭、烧水;另一口略小,烧菜。两个灶膛公用一个烟囱,两个灶膛会合处置一小而深的铁罐,名曰汤罐。汤字原意就是热水,汤罐就是利用烧饭、烧菜的余热烧热水。稻柴不是很好的燃料,烧之前需要把稻草打成 Q 形的草把。放入灶膛后,草把应当架空,燃烧到一定程度时,用火夹把草把打散,使其充分燃烧。为不使稻草及灰尘落入锅内,灶口与锅台之间用两米多高的墙隔开,墙上只透一小孔以使烧火者能观察到锅台上的情况。墙的端头极高处留一孔洞作为神龛,供奉灶神。稻柴燃烧后灰烬颇多,过一些日子就要请农民把稻柴灰清走,当然,这是免费的,因为农民得到了肥料。鲁迅写的故乡中,闰土就运走了稻柴灰。 那时,市场也有卖一种陶制的炉子。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上径约一尺,三个突起,用以架锅,炉篦子与炉身烧制在一起。这种炉子用木头或木炭做燃料,苏州人称之为行灶。大多数人家一般只是临时用一用而已,毕竟烟熏火燎,室内使用不很方便。 到了 1952 或 1953 年,苏州人就改烧煤球了。由煤球厂压制的小煤球,像小鸡蛋大小。共产党做事雷厉风行,不到两三年时间,煤球炉迅速淘汰了柴灶。每天早晨马路两侧,两排点炉子的,成了一道新的风景线。一个个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或蹲着、或撅着,手里各拿着一把破芭蕉扇,啪叉啪叉的扇着前面的小炉子。街上看不见挑稻草的农民了,商店却多了一种——煤球店,煤球厂做好的煤球,由工人用手推车运到煤球店里出售。从此,“灶头”从各居民家里消失了,只有在饭店等地方才有所谓“大灶头”。 60 年代,小煤球被蜂窝煤所取代,炉子也换成了蜂窝煤炉。在大街上点炉子的明显少了,因为蜂窝煤炉晚上基本上能够“封住”。而提了一块蜂窝煤到邻居家换一块已经点着了的,这样的事就很是“时兴”。 大学毕业后,我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申请到一间住房,与矿工家庭为邻。在山沟里,一排排的平房,每家大概十五六平米。一道间壁墙,把住房分成南北两套间,进门是北边的小间,约五个平米,里边是大房间。里外两间的西面都是一铺火炕,东面是炕下的地面。外间的炕沿连着一个灶台,做饭或烧火时先把外屋的小炕烧热,然后烧热南屋的大炕。这样的布局对矿工家庭或许是合适的,因为他们一般家里总有人,冬天一天到晚烧着火。对于我却有点麻烦,下班后我一个人要烧多长时间才能烧热我的火炕。于是,我动手改造我的灶台,让灶台直接连着南屋的大炕。我从来没有干过泥水匠,但是,万事总有头。我不但改造了灶台,而且还砌成了一段火墙。与其他人的火墙不同,我在火墙上嵌进了一块铁皮,这样,点上火以后,屋子能够很快热起来,这也算是我的发明。在那里,我和大多数矿工家庭一样,使用的燃料是煤泥。那是矿上的水里沉淀出来的,非常非常细。五块钱一地排车,多少不论,只有地排车能够装得下,车胎能禁得住。从几里路之外拉回后,打成煤坯,晾干后即可使用。 1974 年,我到了内蒙古草原上的一个国营农场。开始与我在一起的是几十个“知识青年”,我是他们的“带队干部”。一年以后,我留在了农场,成为农场的工作人员,我太太也来到农场。与大多数北方农村一样,我们睡的是火炕,灶台在外屋。农村的灶台由于烧柴禾,比矿里烧煤的灶台体积要大得多。内蒙古农场那里的农民过去最常用的燃料是牛粪。提起粪,一般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臭,其实,草原上的干牛粪一点都不臭,也很干净。我们用手掰开牛粪,扔在炉子里,拍一拍手,就拿筷子吃饭,习以为常,大家都这样。后来,人口越来越多,政府又号召保护草场肥力,让牛粪烂在草原,牛粪也越来越贵。随着天气日益干旱,水源减少,农场由主产水稻改种玉米。灶中的燃料也改为玉米秸和玉米芯,其中玉米芯更为好烧,火力更强,灰烬较少。 从 1980 年起,我的家就定在了济南。所使用的灶具和燃料,跟所有的人一样,也逐渐进步。一开始是烧罐装液化石油气,以后变成了管道煤气,现在又变成了天然气,但口头上还是称煤气。灶具也随之变化。这比过去使用的灶具都方便许多,室内空气污染也少得多。现在我用煤气的量越来越少,大多数灶具都用电。厨房里微波炉、电高压锅、电饼铛、电磁炉、电水壶一字排开,只剩下炒菜还是煤气灶,因为毕竟煤气灶功率最大,炒菜有时还是大火好。 柴灶用了几千年,变化不大。可是在短短几十年里,灶具就变了又变。不知道再过十年八年,又会变成怎样。 著名画家颜文梁的油画《厨房》,画中是旧时一家大户人家的厨房,厨房里有柴灶,这是有三口锅的大灶。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8532 次阅读|18 个评论
与煤气相伴的那些日子
热度 3 jiangjiping 2012-4-10 07:02
与煤气相伴的那些日子 蒋继平 2012 年 4 月 9 日 1986 年的四月份, 也就是我到达美国后的第四个月,我搬到了一个新的住地。这是我到达美国后的第三次搬家。 这个房子是两个中国学者共租的,单间独户, 有一个不大的院子。 房子是典型的两间一厅一厨房和一个卫生间的小型房。 在我搬进去之前, 已经有五个中国学者住在里面。 加上我,现在这个房子住了 6 个人。 在我搬到这个住地前,我是和一位美国学生共租一套公寓房。 这个公寓房几乎和现在这个房子差不多大小, 但是房租要稍微贵一些。这个公寓房的房租是每月 $420.00 。 我和那位美国学生各付 $210.00 。 我们两人各自有自己的房间和卫生间,共用一个厨房。虽然住得舒服,但是这个月租对我来实在太贵了。 这是因为国内单位给我的每月生活费是 $360.00 。 这份生活费扣除房租就剩下 $150.00 。 这 $150.00 要用来支付所有其他的生活开销,包括吃饭, 医疗保险, 日常用品,买书等等。 这点钱怎么够用呢。 正因为如此,几位好心的中国学者决定让我和他们合住, 搬到他们那里去。 这套房子的月租金是 $360.00 。 六个人合租,每人每月交 60 美元。 我想也没想,就同意搬过去。 房子的两个卧室已经有四个人占了。他们都是访问学者,资历比较老,而且是先到这个房子住下来,所以,他们住在卧室是理所当然的。 剩下我和一个上海来的留学生, 我们两人被安排住在客厅的沙发和地板上。 因为那个上海来的留学生也比我先到这个住地,他理所当然地占了客厅的沙发位子。 我也没有任何意见。 看看客厅内只有一块很小的空地可以勉强地放一个铺位, 我没有床,也没有其他选择,就决定在那里打个地铺。 还好,地上是地毯, 我只要在地毯上铺一块床单就可以睡觉了。 我打地铺的地方紧靠着一堵墙。 这堵墙是横在客厅和卧室之间的。墙内有一个暖气装置。这个暖气装置使用的是煤气。 我睡在地铺上, 通常很快就睡着了。 一开始的时候,也没有觉得什么 , 后来在半夜醒来, 总觉得闻到一股很重的煤气味道。 我不知道这煤气是从怎么产生的,是漏气, 还是煤气炉本身就有这种味道。不过,凭我直觉,煤气炉本身的味道没有这么重。 就这样,我在煤气的伴随下, 在那里住了三个月左右。后来我自己从学校的学生宿舍管理处申请到了一个学生公寓。我就搬到这个公寓去了。 这就是我初到美国不久后的三个月炼狱经历。天天地铺,天天在煤气熏陶下昏昏睡觉。 这正像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炼丹炉内的经历一样。 这是不幸,但是也是万幸。 我没有死, 在不幸的人生中又躲过了一难。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3785 次阅读|7 个评论
天下月亮居然一样圆吗?—英国的民主政府竟无权控制煤气电价格!
热度 1 laserdai 2011-10-27 06:03
博主按:以前学英文时候,就对有个叫做林肯的家伙猛烈鼓吹民主的英文课文印象很深刻,他说的大概意思是民主政府是民有民享和民治的(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and for the people ) ,当时对民主制度羡慕地不得了。后来2008经济危机来到之前,大西洋一场大风掀开了美国的裙子,露出了其脏兮兮的内裤(新奥尔良事件),真丑陋,后来2008危机来了,看到大批人失业,才真正明白林肯的话的确是胡扯。现在居然看到美国的对岸的情况了,呵呵!天下月亮真的不一样圆,进一步证明林肯的胡扯。 今冬不敢取暖点灯 腾龙 仅今年以来,从一月到十月英国六大公司最新一轮涨价完毕,涨幅达15%-19%。英国的家庭煤气、电费窜升到平均一年1345英镑! “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把厚厚的书拆散,一打一打的书页扔进壁炉。 焚书,是为了取暖,因为付不起煤气、电费。 读到这个报道,让我想起雪地里一根接一根划火柴取暖的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不同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人物。焚书取暖的老妇人生活在今天。 英伦遍地“卖火柴的小女孩” 在今天的哪里?西伯利亚、北朝鲜?不,是在今天的大英帝国。 “燃料贫困”,fuel poverty,就是因取暖、烧饭、照明等使用燃料的开销导致家庭陷入贫困,是英国面临的一大问题。 英国目前的界定标准是,如果购买燃料的费用占到了一个家庭总收入的10%,就构成了燃料贫困。 英国能源部的数字显示,仅英格兰地区就有400万个家庭陷入燃料贫困。 记者动笔写这篇文章时,看到政府指派的专员刚刚公布的独立调查报告说,英国每年冬天因为燃料贫困导致的死亡达2700人。 这 些人不是在屋外的冰天雪地中冻死的,而是在自己家里,因没钱开暖气烧壁炉取暖,冻得引发呼吸道或心肺疾病,导致死亡。 2700人是个什么概念?做一个对比,英国去年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是1857人。 英国 首相说,货比三家,哪家便宜选哪家嘛(还好,没有林肯的胡扯大) 冬天转眼就要到了,套用一句咱们媒体的八股,“党和国家领导人心急如焚”,英国首相卡梅伦亲自出面召集英国“六巨头”,即瓜分英国家庭燃料能源市场的六大公司,在上周开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峰会”。 卡梅伦发誓,要把六巨头“置于永远的监视之下”,让“能源市场真正具有竞争力”,要发动一场降低家庭能源开支的“冬季行动”。 很动听。具体行动方案是什么?首相说,峰会达成共识,所有六家公司立即着手给每一个用户写信,鼓励用户货比三家,然后选择最便宜的一家,该跳槽就跳槽,别当冤大头。(首相的原话当然更文绉绉的,但意思一点没走样) 政府会后发表的声明说:“(英国)联合政府承诺要让家庭更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能源开支,这是朝向兑现这一承诺的一个里程碑”。 肉太贵?吃虾嘛? 里程碑?难道通胀也体现在词汇的意义上?看着电视上英国首相卡梅伦一副“急群众所急”的诚恳模样,让我想起一个关于中国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笑话,说是群众强烈反应猪肉太贵,吃不起。 老革命家困惑不解,说,肉太贵?可以改吃虾嘛! 我很怀疑卡梅伦是否曾看过一眼自己家的煤气、电费账单。 “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市场”,应该是买方市场,顾客是大爷。为了保住客户,公司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比着杀价。 而英国的能源市场,被六大公司瓜分,互相比着涨价,货比六家,家家皆贵。店大欺客,用户像瘪三。 仅今年以来,从一月到十月六大公司最新一轮涨价完毕,涨幅达15%-19%。英国家庭煤气、电费窜升到平均一年1345英镑!(等于人民币1万3千4百5十元) 货比三家?跳槽?能得你! 就算是想比、想跳,那也得有数学家的大脑、会计师的算盘和跑马拉松的毅力。 这不是我夸张,是英国能源监管机构Ofgem自己承认的。英国煤电帐单上,各类不同的收费细则(tariff)多达400种!等你看明白算清楚了,想跳槽,那还得脱层皮。 一个令人不舒服的事实 六大能源公司觉得自己比谁都冤。石油天然气等原材料批发价格一直在涨,他们也只能水涨船高,提升供应用户的零售价格。六巨头之首,英国天然气公司总裁本特里(Phil Bentley)预言:“能源零售价格只能会继续攀升,这是一个令人不舒服的事实,an inconvenient truth”。 这个“令人不舒服的事实”的另一面恐怕六巨头老板更不愿意面对:原材料涨价时,他们跟着提价,原材料价格回落时,他们乐得坐收渔利。 英国能源监管机构Ofgem上周公布的报告说,自六月份国际能源批发价格回落以来,六大公司从每一个客户身上赚取的利润差额,从25英镑飙升到目前的125英镑! 还有一个“令人不舒服的事实”:面对百万陷入燃料贫困的英国家庭,面对能源公司高额的利润,除了让用户货比三家外,政府还能做什么?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2944 次阅读|2 个评论
电冰箱不应放在有煤气和液化气的房间
yaoronggui 2010-7-12 00:11
煤气的成分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为丙烷、丁烷等有机化合物,都易燃易爆且有毒,腐蚀性也很强(例如 CO 等)。它能够与钢板制作的电冰箱外壳起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形成铁锈,破坏电冰箱的美观,严重的会使电冰箱保温能力变差。一般情况下,新的电冰箱,外壳虽经油漆保护,如果放置在有煤气或液化气的房间中,少则 1~2 个月,多则半年或一年,就会锈迹斑斑,十分难看了。
个人分类: 化学与生活|328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