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经络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经络

相关日志

与何琪老师探讨“经络学说”的起源
张三火 2014-1-22 22:24
geltern 6 小时前 三火老师,我想跟您探讨一下,“经络学说”的起源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 假设中国古人和我一样,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了,在随机选择刺激点(神经末梢聚集丰富)的情况下,可以对和视觉、听觉、免疫、呼吸等各个生理系统有关的多种疾病产生治疗效果。可是,基于当时生理学水平低下的缘故,中国古人意识不到这种针灸效应和脑、体调控机制有关,必然会虚构出一些理论来解释这一临床发现。这个理论就是至今不可考证的“经络学说”。 那么,您是如何看待这个基于我个人临床发现的推理呢? 张三火 刚刚 何老师好!三火认为,古人尤其是具有高智慧和能力的那些古代先贤基本上都是道德修养很高的人,对于生命规律和自然现象有一定的研究,也都是本着敬畏自然、探索规律的端正态度吧,讲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们善于运用总结归纳法、取象比类法、揆度奇恒法等对于世间万物进行研究归类,讲求真实求证、善心仁术,关爱人性、庇佑子孙万代,不追逐个人名利和得失,没有必要用欺骗和妄想来蒙后人。据我所知,《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研究范围是“上知天文”,包括天体星辰特别是日月及五大行星、二十八星宿等星辰对地球的影响作用及其规律;还要“下知地理”,下到大地上的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壮老已和生长化收藏的生命现象;还有天地之间智能生命——人,研究人在天地之间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受自然气候环境的影响及人体生命运动的各种节律,疾病发生规律、治疗预防原则与方法等。研究所涉及的是大到太阳系范围内的星体,小到构成人体的最小物质——气(肉眼看不见的物质)。而人体的经脉中有气血运行,经络中重要的是经气,针灸是调整经络之气,虚实补泻,经是运行气血的大的支干,络是经的细小分支,像网络一样遍布全身各部无处不在。大的经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上有经气出、入、行、流、汇等腧穴,即是那些被命名的穴位。小的络脉遍及在体表或身体末稍,随处可刺或放血进行通络,中医叫做缪刺。经与络是相通的,像自然界的江河湖海一样,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着。至于当今用现代的各种学说或知识体系来解释,空间很开阔,现在的说法也很多,将来还会更多。但无论如何,现在人研究医学的眼界还没有古人看的那么高远和细微。也许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会赶上,那时就会理解古人说的东西了吧!以上是我个人数十年、我家三代人近百年研究中医及实践中得到的些许认识。仅供参考吧!
个人分类: 中医研讨|50 次阅读|0 个评论
针灸的临床疗效和穴位选择无关(又名:揭开中医学变革的序幕)
热度 1 geltern 2014-1-15 14:58
原文地址:www.heqizy.com 作为一项拥有2500年历史的中医技术,针灸已流传至全世界 140 个多个国家及地区,可谓是家喻户晓。针灸的临床应用一方面被大众百姓所接受,例如: NCCAOM ( 美国国家针灸与东方医学委员会) 的一项全国调查显示,每 10 个成年人中,就有 1 个曾接受过针灸治疗;另一方面也被现代医学研究的所证实,例如: 2010 年,赵建浩、林顺潮等人通过 88 例 7 - 12 岁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随机临床对比试验证实,针灸有效率和遮盖法 (弱视的主流疗法之一) 相近。根据 WHO (世界卫生组织) 的官方资料显示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能够对二十多种疾病、症状及状态产生客观的治疗效果。 不过,盛名之下,也伴随诸多质疑。 根据《黄帝内经》的最早记载,针灸效应主要是指,当使用针刺、热灸刺激人体皮肤表面的一些特殊部位后,能够对心、肝、肾、眼、耳、鼻等生理器官及组织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这种生理效应可以对多种疾病产生治疗效果。其中,这些皮肤表面的特殊部位被称之为 “ 穴位 ” ,而这些 “ 穴位 ” 的分布则构建了针灸的理论基础 “ 经络学说 ”。但令人质疑的是 ,古书中并没有记载古人是如何发现这些穴位及经络,而中、西医学者至今也没有从生理学上找到支持穴位及经络存在的直接证据。从某种角度讲,来历不明的历史源头、无法验证的穴位及经络 是现代医学认可中医针灸的最大障碍所在,甚至认为针灸效应只是一种安慰剂作用而已。 为什么针灸是有效的,可又找不到穴位或经络的实质存在呢?围绕这个问题,中、西医学者一直争论不休。有学者认为,谁要是能够揭开针灸之谜,必然是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重大突破。但古人已逝,我们不可能去找伏羲 (被认为是中医针灸的最早发明人) 寻求真相。那么,针灸真的会成为一个无法考证的千古之谜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天津市河北区少儿斜弱视诊所的何琪中医师给了我们一个令人震惊、又令人深思的答案: 在公元 2 世纪,当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完整的“地心说”后,人们一直相信太阳、月亮等其它星球都是围绕地球转的。直到 16 世纪,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人们才意识到地球及其它星球都是围绕太阳转的。这段家喻户晓的科学历史告诉我们,在不同水平的科学背景下,人们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看法往往是不同的。就好比月食现象,在现代人眼中是地球遮挡太阳光导致,可在古代人眼中却是天狗啃月亮。 也就是说,古代人看到、经历的自然现象或许是真实的,但总结及传承的理论却不一定客观。比如:月亮的确存在阴晴圆缺的变化规律,但不意味着天狗真的存在;针灸的确具有对多种疾病的临床疗效,但不意味着穴位及经络真的存在。 当然,“针灸的临床疗效和穴位选择无关”,这个结论对大多数中国人、中医师及中医学者来说,恐怕很难接受,甚至会遭到强烈抵触。理由很简单,一方面,穴位(或经络学说)被认为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否定穴位(或经络学说)的存在就会被认为等同于否定中华古代文明的存在,被认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思想;另一方面,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美,很多人确实是被针灸治好过病,也就自然地会坚信传统中医理论。 不过,有句老话讲,行家伸伸手,才知有没有。在我们附近有个很有名的针灸师,能够治疗风湿等疾病。有一次,一个朋友找我一起去找这个医生看病,他告诉我们 8000元 包看好。这个事情要是搁在老百姓身上,恐怕要价再高也得看了。可是,我对他说,“你还是便宜点吧。”。他说,“不还价,祖传的技术,就这个价格 ... ”。这时,我说,“祖传的?要不这样吧,我随便选几个刺激点,就能治好你这里的病人,您信吗?”。他开始很疑惑地盯着我。过了一会儿,他和气地跟我说,“大姐,要不给 500元 吧,就当个辛苦费。对了,您姓什么,是做什么的 ... ”。 之所以我这么自信,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我本身就是在随机选择刺激点的情况下治好了斜弱视、神经性耳聋、免疫失调、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自闭症等多种疾病。第二、 我和很多在临床第一线的中医师曾交流过,有人认同我,也有人表示沉默,但从来没有一个中医师百分之百地确定针灸的临床效果和穴位的选择有关。 第三、欧美等国的针灸研究证实,针灸的临床效果和刺激点的选择无关。第四、很多公开声称证实穴位及经络存在的人却并没有参与过临床实践,没有亲自去治疗过任何一个病人,我很难相信缺乏临床实践的人会得出客观的结论。因此,我提醒大家,分析一个问题时,专业性很重要,因为有时候,眼见耳闻未必是真。 当然,我的话也只供参考,因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不是逻辑,而是可重复的现象。 如果大众有兴趣知道针灸临床操作的真相, 我个人 非常愿意在大众媒体的公开监督下,在北京协和、北医大等权威医疗单位做一次关于不需要刺激特定穴位,而是随机选择刺激点就能治愈斜弱视、神经性耳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自闭症等多种不同类型疾病的临床检测。这样一个临床检测的意义是重要的。往 小里说,将会影响全世界几十万中医针灸从业人员;往大里说,将会拉开一场中医学理论变革的序幕。 记得和一位中医师交流时,他一听我说针灸的临床效果和穴位选择没关系,就立刻表现得很激动,说我是中医黑、方舟粉之流什么的。我对他说,“我不是中医黑、也不是方舟粉,更不是否定针灸效应。相反,作为一名中医师,我通过针灸、按摩治好了很多病人,例如:斜弱视、神经性耳聋、睡眠障碍呼吸综合征、自闭症等。这些临床治愈病例有力地证实了,针灸能够客观地对多种疾病产生临床疗效。可是,我也必须实事求是地说,在我的临床操作中,针灸的临床疗效和穴位的选择无关...质疑传统不等于否定传统,而是为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和托勒密的地心说一样,经络学说只是一种基于古代医学水平背景下对针灸效应的初步总结及参考。伴随生理学的逐步发展,我们必然不再满足于照本宣科式的传承,必然开始产生对传统理论的质疑及挑战,必然构建一个堪比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新理论,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规律 ... ”。看完我的话,先前较为激动的他开始沉默不语。过了一会,他跟我说,“我突然发现,对经络学说这个词的定义很模糊 ... ”。后来,这位从成为挺我的粉丝。 的确,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再到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科学发展历史表明,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在理论变革中求得生存及发展的,中医学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可大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是,如果针灸的临床疗效和穴位选择无关,那是不是用针随便扎就能治好很多疾病呢?对此,何琪中医师坦言道: 当然不行。针灸的临床疗效和穴位的选择无关,而是和 神经系统的分布有关。 准确说,和人体的“脑-体调控机制”有关。 在 传统生理学中,人体生理通常被划分为九大系统,例如: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可是,脑科学的深入研究表明,人体生理还存在另外一种方式划分,即:“脑、体”划分。举个形象的例子:虽然中国分为中国分为河北、山东、辽宁等不同地区,但调控各个地区的核心却是在北京的中央政府,二者构成了一种中央政府调控地方政府的国家体制。同样,人体生理也存在这样一个机制。 虽然心、肾、眼、耳等器官及组织分布在人体各个部分,但控制心、肾、眼、耳等器官及组织的中枢却集中在神经系统的核心“脑”,例如:高级中枢大脑皮质控制视觉、听觉等感官及运动系统【下图】、低级中枢丘脑通过内分泌系统控制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从而构成了一种 “中枢系统调控外周系统”的关系,也就是我所说的“脑-体调控机制”。 那么,针灸和这个“脑-体调控机制”到底具有什么关系呢?我举个较为直观的实例 : 斜视(Strabismus) 是一种多发于发育期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双眼无法同时注视一个物体【下图】。 当斜视患儿就诊时,眼科医生往往会建议家长采用斜视矫正手术。对于一般的家长来说,自然是眼科医生建议什么就信什么。可是,对于一些懂英文的高级知识分子来说,当他们查询了国际上和斜弱视有关的研究资料后,往往会否定斜视矫正手术的建议。原因在于,斜视的病灶并不在控制眼球运动的六条眼外肌,而是在控制六条眼外肌活动的大脑视觉中枢。例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视觉研究系、Sick Children医院的眼科主任Agens教授领导的团队证实,斜视不仅是一种眼疾,一种和大脑初级视皮质受损有关的疾病。 【下图】。 这个结论意味着,虽然手术可以矫正斜视患儿的眼位,但诱发斜视形成的病灶依然存在,而病灶的存在就意味着斜视复发的可能。也就是说,斜视矫正手术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美容技术,而不是治疗技术。 眼科医生推荐斜视矫正手术,主要是限于专业范围的原因,他们往往孤立地从眼科角度去理解及治疗斜视。可是,这种局部思维的代价就是斜视复发。只不过,付出血的代价的不是医生,不是家长,而是斜视患儿自己。事实上,如果想要 从根本上治愈斜视,就必须首先修复大脑视觉中枢损伤,去掉诱发斜视形成的病灶,这样才能矫正斜视并避免复发的可能。我的临床治愈病例也客观地证实了这一点。当我通过 针灸、按摩等中医技术将斜视患儿的VEP(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振幅恢复正常形态后,由于VEP是一种反映大脑视觉信号传导和大脑视觉中枢活跃程度的电信号,这个结果意味着大脑视觉中枢损伤得到了有效地修复。这时,斜视患儿的眼位 会自动矫正,无需手术矫正【下图】。 从1992至今,我已经治愈斜视上百例。可以说,这些病例就是一种 基于“脑-体调控机制”的典型临床应用。 更深入地说,在临床实践中,我不仅能够通过主动利用“脑-体调控机制”治疗斜视、远视、弱视等和大脑视觉功能有关的眼科疾病,而且能够治愈神经性耳聋、免疫失调、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自闭症等同样和脑功能有关的多种疾病。这不由得让我更加确认,“脑-体调控机制”不仅是针灸效应能够治疗多种不同类型疾病的真正奥秘所在,也是中医学中几个重要思想的具体化解释,例如:我们可以将“ 牵一发而动全身”理解为,通过针灸强化脑功能这一点来影响视觉、听觉、心、肾等整体生理机能;我们可以将“阴、阳平衡”理解为,脑、体之间存在相互调节、相互影响的调控关系等。 反观现代医学,生命是一个整体,但生命科学不是。现代医学虽然对脑功能有一定的研究,但更多的局限于认知科学,却并没有将脑功能引入临床应用。甚至来说,生理学虽然明确地将脑定义为神经系统的核心,但研究者却往往会选择性忽视 脑功能对视觉、听觉、免疫等生理机能的影响,而孤立地去看待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免疫系统等局部生理。这种“脑、体分割思想”不仅和生理学自相矛盾,也必然 会导致“眼疼医眼、脚疼医脚”的局部思维,而斜视矫正手术就是这一“脑、体分割思想”的赤裸裸表现。对此,引用A.Wilson的一句话就是,“学科的分类主动限制了研究者的探索范围,以至于看不到完整的风景...(瞎子摸象)”。 何 琪 中 医 师 的这一番话 让 我 们恍然大悟,原来是中、西医都误读了针灸效应。中医虽然歪打正着地发现了针灸这种基于“脑、体”机制的临床技术,却将其错误地总结为穴位及经络学说。西医虽然清楚地意识到,作为神经系统的核心,脑对眼、耳、心、肾等各个器官及组织具有整体调节作用,但由于缺乏类似于针灸这样的临床发现及应用,使其不知道该如何做到利用脑功能去预防和治疗疾病。也就是说,正是这一阴差阳错给针灸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可是 ,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作为一名中医师,何琪为什么要这么明确地否定穴位及经络的存在和指出现代医学的“脑、体”分割思想呢?说出这个事实真相,就不怕砸了自己的饭碗?不怕遭到中、西医全体医者的一致攻击?我们很难理解何琪中医师这种把自己放在尖刀上的做法。可是,何琪中医师却直言道 : 首先,每一个人都有权利知道、分享真相,就好比诺贝尔奖的核心精神是鼓励科技工作者不要首先以商业利益为目的,而是以无偿地分享发现、成果为首要目的。当我确认针灸治病的核心原理是基于人体自身的脑功能时,我认为 针灸不应该成为一种收费医疗项目,例如:治疗一次 100 元、包治好 8000 元等,而是应该成为 每个人都能掌握的一种普及性免费医疗技术。 当人们得病时,就不会首先考虑储蓄、医保、工作等经济因素,因为有机会可以自行治愈,这对减轻中低层收入群体的经济负担具有很大意义。同时,发病率、门诊率降低反过来又会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让国家的卫生经费不用投在更多的大楼、设备及人员,而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其它重大疾病的研究中,形成一个双赢的结果。在很多时候,普及一项能够治疗多种疾病的免费医疗技术要比医保更重要,例如:美国医疗花费占总 GDP 的 17.9% ,几乎是其他发达国家的两倍,但相比而言,美国人却不是最健康群体,肥胖、 AD (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疾病都是美国卫生系统所面临的巨大问题。 其次,“预防胜于治疗”不应该是一种推销保健品的广告词,而应该成为一种通过普及性推广针灸技术而建立起来的一个“七分自身防治、三分药物防治”的医疗体系。摆脱对药物的依赖,从根本上解决在目前“治病吃药”的单一模式下, 造成发病率年年增长和药物研发费用逐年递增造成的医患矛盾。在这个过程中,脑功能的研究,特别是脑、体之间关系的研究将是建立及发展这一医疗体系的核心所在。 最后,《周易》有话,变则通、通则久。目前的中医学既没有发展方向,也没有经过重大理论变革,其存在的意义就好象逢年必放花放炮一样,更多地依赖于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坚持,而不是先进的思想和可重复性的临床效果。因此, 我认为一场理论变革将是中医学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而揭开 这场中医学变革的序幕将会从解密针灸效应开始! 何琪中医师的话不由得让我们开始反思,现代科技是经历过了四次重大科技革命才发展到今天。可是,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中医学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重大理论变革,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中国古人具有优良的基因、超前的思维吗?当然不是,就好象那句电影台词一样,“他樊哙要是真有那么大本事,我们早打败项羽了,还用得着等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事实真相是,中国人习惯了对传统文化的照本宣科式、歌功颂德式传承,而缺乏质疑传统、挑战传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不可以再以缺乏经费投入、缺乏人才储备作为借口来解释中医学的没落,因为中医学真正缺乏的是一场 轰轰烈烈的理论变革 ...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260 次阅读|2 个评论
静下来,你就能发现经络的存在
热度 1 sheep021 2013-7-24 15:40
俗话说“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可见经络在中医中的重要作用。而经络的发现,当之无愧是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但经络是如何发现的,如何发现经络,这可是个争论了很久的一个问题。但是,发现经络,其实一点也不难,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静下来,彻底静下来,你就能发现经络的存在…… 当然,借助高科技设备,同样可以发现经络,这个已经有很多报道,不多说了。 1 经络起源新探.pdf 《陕西中医》2003年 第10期 | 章琪 作者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论述了经络是人体客观存在的生理巍象,并在前人关于经络学说起源的几种假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经络学说起源于远古时期道家修炼的观点,指出经络是古代学者通过打坐、观想及禅定等返观内照(或称内省体验)的方法认识到的人体无形的能量与信息通道的现象。 2 人体 经络探源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2525 次阅读|3 个评论
金凤汉经络研究科学作假案
热度 2 xie44025 2013-5-17 14:55
金凤汉经络研究科学作假案 经络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尤其是针灸方面的基本理论之一。中国古代医家根据医学的实践和观察体验,确认了经络系统的存在。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来,开始寻求对经络系统的实体性作出说明,虽然提出了一些假说,但都缺乏有说服力的实验结果支持。中国医学作为一种科学文化,对东方各国的医学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影响,其中经络学说尤为众所关注。 一,凤汉系统横空出世 金凤汉是朝鲜平壤医科大学教授, 1954 年起开始研究经络系统,他坚信机体经络系统必有其结构基础,遂决定投身于寻找经络系统的工作。尽管他的一些早期研究结果在学界引起很多爭议,但他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他的研究条件和研究队伍逐步改善和扩大。 1960 年 12 月,金凤汉的一篇研究报告称,他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他的小组发现了在经络上一些针炙穴位,存在一种特殊结构的“小体”。官方对他进一步增加了支持强度,在平壤大学为他建立了一亇“经络研究所”,并组织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他设备完善的实验大楼里,研究人员迅速增加到 300 多人。 1962 年 11 月,他的系统性研究报告《关于经络系统》发表,当年 11 月 30 日,平壤医科大学经络研究所举行了研究成果报告会,会上全凤汉报告了他们自 1961 年以来在经络系统的研究中取得成果,宣称通过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组织化学的研究,已发现了经络系统的实体结构,它就是由“小体”连结“小体”形成的一种管状结构,管内有流动的液体,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的结构。金凤汉说,这是一种新的、以前尚未描述过的、机能独立的形态系统。金凤汉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颂扬,他们建议把上述新发现的结构以金凤汉的名字命名,分别称为“凤汉小体”、“凤汉管”、和“凤汉液”。根据金氏理论,凤汉小体不但存在皮肤,还广泛散布全身各处。连接小体的凤汉管既存在于血管和淋巴管内,也存在于二者之间;凤汉液在经络系统中循环,其动力来自于心脏的博动,其循环速度比血循环慢;对一亇凤汉小体的剌激效应可通过凤汉管传导到寺一个小体;凤汉小体和凤汉管内含大量核酸,特别是 DNA ;凤汉管中的核酸以一种特殊方式存在,具有强传导能力。金凤汉出示了各种检测数据、组织切片的照片、并提出一套“自洽”的理论构架。金凤汉认为,他们的工作揭示了一个不同于血管、神经系统的新的组织学系统,用这个系统可以解释经络学说的许多观点。金凤汉认为,凤汉系统就是经络系统的实体结构。 二,中国方面的反应 金凤汉研究成果报告会后,朝鲜官方媒体的热闹反应自不待说,经络学说的发源地中国也对其极其关注。 1 , 人民日报的高调表态 。 1963 年 12 月 14 日《人民日报》罕见地以第四版半版,以及第五、第六版二个整版的版面,全文刊发了金凤汉《关于经络系统》研究报告。同时刊登的还有我国卫生部致朝鲜保健省的贺电。人民日报同时刊发的“为朝鲜科学研究的卓越成就欢呼” 评论员文章认为,金凤汉的发现表明,朝鲜科学家在经络系统的形态学、实验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组织化学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生物学中的许多基本问题,如遗传、细胞分化,蛋白质机能和代谢方面的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因此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贡献。态度鲜明,调子很高; 2 , 中国学术界的责疑 。对此,中国学术界的态度却不相同,在人民日报发文后第三天,即 12 月 17 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邀请在京相关学科专家举行了‘关于经络系统座谈会’;此前,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的科学家也自发地对金凤汉的研究报告进行了讨论。二地的科学家都一致认为,金凤汉的研究从实验方法、结果观察,及结论都存在许多问题。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认为,金凤汉的研究报告可能有真有假,但是真的不多。即使有真的,也与经络关系不大。神经生理学家冯德培说,按金凤汉的描述,凤汉小体和凤汉管够大,不用显微镜和解剖镜,肉眼就可见,而几百年来解剖学家却都没有看见,确实有点不可思议。许多生物医学家都对凤汉液中 DNA 的含量竟比肝脏高六、七倍之多都感到难以理解。有些学者直接怀疑金凤汉的研究可能是弄虚作假,他们担心,人民日报的高调报道,有可能产生政治上的被动。科学家们说,对金凤汉的工作我们是不相信的,但我们宁愿它是真的,如果是假的,那就太糟糕了; 3 , 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朝实地考察访问平壤大学经络研究所 :中国官方媒体不同,官方学术领导机构对金凤汉的研究结果,采取的是慎重的态度。 1964 年 1 月,一个阵容强大的中国科学家代表组成,团长是卫生部长钱信忠,副团长是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鲁之俊,成员有:生理学家张锡钧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组织学家李肇特教授(北京医学院),生理学家徐丰彦教授(上海第一医学院),病理解剖学家梁伯强教授(中山医学院),以及生理学家胡旭初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理所)。出访前,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明确指示:要团结友好,虚心学习;但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肯定的不要去肯定;要把政治上的支持与科学上的实事求是结合起来。代表团抵达平壤后,先听取金凤汉的介绍,然后参观经络研究所,并仔细观察了该研究所用兔子所做的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看了切片中的“凤汉小体”,观察了血管中的“凤汉管”。整个访问过程中,代表团只听只看,间或在不清楚的地方提些问题。但不议论,不表态。在访问中,代表团吃惊地发现,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之间从不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和讨论,个人研究结果都直接向金凤汉及其周围的二、三个人汇报,统一由金凤汉本人汇总成文发表。这明显与一亇创新研究团队的气氛不协调,但代表团对此也没有发表意见。 4 , 中国科学家的重复试验 。 1964 年 1 月 29 日,代表团回国。第二天就在卫生部召开了有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中国科协有关领导人参加的汇报会。由于部份领导人认为,经络系统存在是客观事实,其实体的存在也是符合逻辑的。为慎重,会上决定,在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实验室开展“金凤汉系统”的验证工作。 2 月 2 日验证工作正式启动。首先验证“凤汉小管”。此项研究由徐丰彦教授负责设计,胡旭初教授负责具体实施。开始采用金凤汉的方法,用兔子做实验。从兔的一条大腿血管输入生理盐水,另一条大腿血管开一口子,让血和生理盐水流出,十几个小时后血液流尽,血管内只剩盐水时,点滴停止。此时剪开大血管可以清楚地看到血管壁上有一条明显的白线,这就是金凤汉宣称的经络的固有结抅之一,“凤汉管”。但中国科学家认为,这东西很可能是在生理盐水点滴的过程中,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元随血液流动的方向凝固而形成的网状纤维蛋白。于是第二次验证实验启动,仍然重复金凤汉的方法,只是在设计上作了一个小改动,即在滴入的生理盐水中加进少量防血凝的肝素。结果与预期的一样,由于肝素阻止了纤维蛋白的形成,血管中的白线没有出现。进一步对白线的分析证明,其成份是蛋白质,而不是金凤汉宣称的 DNA 。中国科学家一个小招就将“凤汉管”的存在彻底否定了。验证“凤汉小体”的工作则由李肇特领导的小组进行。按照金凤汉的方法,李肇特小组进行了二个月的显微镜下的组织学观察,仍然找不到金氏宣称“到处都存在的”凤汉小体。后来验证组集中了 30 个人的队伍,把兔子全身皮肤都制成切片,在显微镜下一张一张地仔细观察,仍然没有结果,只是最后在兔子肚脐部位“看到了”似乎同“凤汉小体”相似的结构。至此,“凤汉小体”也被否定了。 三,“金凤汉系统”的末路 中国科学家用科学的方法无可置疑地揭示了金凤汉经络研究作假的事实。但由于政治原因,他们的工作报告上报封存,不能公开。实际上,金凤汉的作假手段十分拙劣,其宣称的结果甚至连常识都能判定是荒谬的。而且研究人体的经络结构用兔子来进行,其结果也是不可完全类比的。但金凤汉竟然胆大包天,敢宣称找到了经络系统的“实体”。金凤汉如此肄无忌惮地弄虚作假,并得到官方的大力支持,这不但说明金凤汉是一个学术野心家和骗子,也说明政治干预科学研究,也是培育科学术政客的土圵。金凤汉经络研究作假案过去整整 50 年了,这半个世记中,各种科学不端行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势,这不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吗? 但是 “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朝鲜方面大概也觉得金凤汉的国际玩笑开得太大了,再继续玩下去,对其国家形象损害太大。于是“由于其同事的揭露”,金凤汉的经络研究作假暴露。但此案的暴露及清理的过程,以及金凤汉本人的态度都不得而知。只是不久,人们被告之,金凤汉已经从人间消失了,对外公布的原因是“自杀”。
个人分类: 科学不端行为|899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古代中医与现代中医之不同
热度 5 张三火 2013-5-4 13:50
《侨报》——毛小妹医师专栏(37) 2007年12月6日 去年中美两地有人以中医“不科学、伪科学、骗术”为名,掀起废除中医的万人签名活动。香港电视节目还设“擂台”,让反对者与中医师辩论,结果成为一场鸡和鸭的斗嘴,中医用什么利器捍卫自己的科学性?观众没听懂。年初,纽约的十个中医组织也召开记者会,除了述说‘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有临床疗效、连西方也在研究中药’等等,义愤填膺之余却没有回应反对者的发难,说不清中医到底是怎样的“科学”! 9月22日在广州召开了每五年一次的《第三界中西医结合大会》,海外参加者有几百人,大多数的发言者都是西医西药学家。FDA的副总也出席了。他感慨地说:“30多年来只有“砒霜”一味(剧毒)中药通过FDA进入美国用于抗癌。我们也在反思,为什么中国在人体上实验了五千年证实安全有效又无副作用的中药,却无法通过美国的检验标准呢?显然是我们的法规出了问题。这些法规是针对实验室的化学药物制定的,而不适用于天然中药的大分子,因此我们需要给中药一个“量身制作”的法规。然而,我们却不清楚中药到底该怎样配方”。中国的学者们发言给人的印象是:按西方量化模式套用中医,以求得到削足适履的“标准”。只有我们海外回去的中医在大声疾呼:“继续中医古代科学模式,才是古为今用的正途”。 父亲病重时,在中国想找个纯中医真难!个个中医都称自己是“中西医结合”的医师,博士们不博学经典,精力都给了老鼠。在国外却人人都喊自己是正牌科班中医,祖传绝学,连西医的诊所也挂起了“针灸免费”的诱饵。中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难怪有的执照中医师要求各界及媒体保护和扶持中医,因为中医的生存受到威胁。试问中医到底是什么?是“科学”吗,为什么遭到如此的滥用和言废?若不科学,又为什么FDA要降低门槛拥抱中医,西医诊所用针灸招揽财富? 我的解释是:生命科学离中医越来越近,而现代中医离自己的根越来越远。 初期西医只重视解剖学意义的人体,后来发现心理问题会导致生理疾病,于是世界卫生组织修改了健康的定义。回头看,几千年前中医脏腑就承担着治理情志的功能,把七情致病作为内伤的主要病因,而且有专门治疗情志的方药。十年前美国人把调节精神抑郁的“逍遥丸”,改名为“Women balance”越卖越火。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找寻引起基因突变的原因。从抽烟引起肺癌,工业化污染导致小环境生态恶变,找到了气候变暖的大环境,可能导致全球的灾难和大传染病流行。再回头看,不可思议的是《黄帝内经》中的“运气学说” 就是研究大环境影响的理论体系,已将天灾与病患的规律编成公式来准确预测了。连SARS流行的时间和性质都讲了:早则壬午(2002)迟则癸未(2003),有“金疠”(肺的传染病)。上世纪初神效的青霉素创造了医学历史上的辉煌,人们以为从此可以消灭一切致病菌。好景不长,细菌耐药了。抗菌素升级与细菌耐药之间展开了赛跑,最终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电子显微镜的问世病毒也暴露了,人类已经没有资格与病毒变异赛跑了。当发现自己被封锁在由抗菌素和消毒剂喂得越来越强壮的微生物筑起的牢笼里时,人类渴望回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希望靠养生来防病,靠先进的仪器早期发现疾病了。再回头看呐!《黄帝内经》原来是一部医学最高境界——养生长寿的书。强调顺应自然才能健康防病,“顺阴阳则生,逆阴阳则死”,“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道理。因此,西方世界得出一个朦胧熟悉:中医属于宏观更高层次的科学,当现代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逐步熟悉它,靠近它。 为什么说现代中医离自己的根越来越远?因为现代中医丢了“天人合一”中“天”的部分,即推算天地规律的数术,就失去了中医“象数”合参的原貌。 象就是现象、藏象、病象,数即数量和计算。象的背后永远伴有数,数通过象来表达,象给出数的范围和程度。比如一个20岁人和50岁人从相貌很轻易估计出年龄(数)的范围。我们来比较一下古代中医、西医和现代中医大家就明白了。 西医化验单就是数,给出人体正常值范围。X光片等是凝固象,可以保留和对照。患者的面色、体征等是动态象,只代表现在的人体状态。西医是科学的,在于象数合参,获得相对准确的人体信息,疗效、是非才有评判的标准。 古代中医用肉眼观察天体运动(五运)星象,其时间和位移是有周期定数的。生日是时空数,可以推算体质,谁算都得到相同的结果。随天体运动而来的强大能量,称为“气”,虽然看不见但却可以感觉到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级别,故名“六气”。气候、物候(动植物)和病候(人体)都是反映五运六气作用强弱的像。因此,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是以推算天道的不变之数,来猜测气候变化和体质类型与发生疾病概率的方法。佐以望闻问切之像,就得到患者准确的标本信息,治愈率有十之八九。古代像数合参的诊治方法,也是科学的。它比西医先进,在于把握数(天道)的周期影响规律,所以可进行猜测,也就可以预防灾难和治未病,被称为上工之学。 现代中医讲“辨证论治”,证是已病的像,算不上早期;又不懂得推算体质和当前运气盛衰之数,就失去了“证”背后的病因(天道量化信息),似乎西医没有了化验报告一样的困境。《素问·六节藏象》中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然而,不能为的也为了,学位高不等于医术高。患者的舌象、脉象、病象都是动态像,时过境迁不能保留,因此治疗正确与否,问题出在哪里都失去了客观评判的标准,也不方便总结经验教训和与人交流,所以一个病人可以开出几种方子。下药和用针这等性命攸关的是非问题,也可以说成是“不同学术观点”之争,治疗水平怎能不下降?中医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又怎么与外国人沟通?干脆大家都不通,谁都可以针灸,骗子就有机可乘。人们能说现代搞的中医是科学的吗。中医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还能存活多久呢? 然而,如同古代的上工现在还有,我的老师田合禄就是。我们诊所已经多年实践象数合参的中医古法,还加上电脑经络测量获得的客观凝固像可以永久保留。治疗前后的对照,可以立即调整治疗,大大提高了疗效,也为积累成功的经验、临床教学、与患者及其他学科交流,提供了可信的证据和视觉平台。历年测量结果的对照,是最先进的健康治理数据,因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疾病形成的过程是:气的虚弱→经络不通→有形物质堆积→西医影像发现肿瘤或淤阻。因此,经络测量使得防治未病不再是一句空话。
个人分类: 中医研讨|4642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二陈丸——人体经络的“清道夫”
热度 2 sheep021 2013-4-2 16:45
本文摘自《药房里买的到的传世名方》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标题有所改动。 痰湿不仅存在于肠胃,而是顺着经络周流于全身,所以称其为人体经络的清道夫亦不为过。 二陈丸给胃肠去污的“清道夫”最早出处: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使用时间: 930 年,生要成分: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典型症象:胃口差,舌苔腻。别小看这个用上了橘皮的小方子,虽然看着像祛痰、助消化的药,但后来很多怪病用的药,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完善起来的,甚至包括什么药都治不好的失眠。这个方子的真正缘起还要往前推到《黄帝内经》,《灵枢 邪客》篇里就记载了一个半夏汤“厥气客于五脏六腑”,阳气“不得入于阴”、“目不瞑”者,“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方子就秫米、半夏两味,却可以很神奇地使不能入睡的人迅速入睡,算是冶疗怪病的最早范例了,而二陈丸就是在《灵枢》用半夏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医所谓的“痰湿”,就是没排出去的代谢废物,它是很多疾病发生的诱因和基础。往小了说,二陈丸可以给胃肠做“清道夫”,清除停留在胃肠的痰湿、积滞。往大了说可以治怪病,甚至可以用它来治失眠。其实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祛除痰湿而起效的,所以,适合吃二陈丸的人一般都有胃口差、舌苔腻的痰湿特点,借助陈皮和半夏化痰去湿,帮他们达到“吃嘛嘛香,躺下就着”的境界。 吃补药前先用二陈丸清肠胃。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吃补药,南方人还讲究吃“膏方”,就是把一个适合自己体质的大方子熬成膏,以补益药为多。在立秋之后,每天吃几勺,通过吃一个冬天的补膏可以把身体调养好,所谓“秋冬进补,开春打虎”,借此提高体力。之所以总是想方设法地补,一个是生活好了,想锦上添花。另一个原因是现在人总觉得疲劳,觉得自己欠补。但无论哪个原因,吃补药前如果你的舌苔是腻的,那就算是体质已经虚弱到走路都喘,夜里总出虚汗的程度,也一定要先用药物“开路”,清理“内环境”, 否则肯定欲速不达,变生新病,因为体内有痰湿,这个时候就需要吃二陈丸了。 舌苔可以很准确地反映消化系统的功能和状态,舌苔腻预示着体内有痰湿,胃肠里面不干净,有这些“脏东西”留存在身体里,吃什么营养也吸收不了。更何况,补药中甘味的居多,比如阿胶、熟地黄、山茱萸都是补血的,但是很滋腻,本身就比其它药物难以消化吸收,即便是平时胃口好的人,吃了这种药物之后,胃口都会被滞住,食欲变差。如果这时候你身体里原来还有痰湿,消化起甘温药物就更难了,结果往往得出结论说自己“虚不受补”。不能吃补药,其实,不是不受补,而是不会补,补的不是时候。 遇到这种舌苔,要先吃两三天二陈丸,因为这个药中的陈皮是向上散气的,半夏、茯苓是向下降气的,这么一来,中医说的气机就顺畅了,通调了,脏腑的功能就能正常。一般情况下,吃了两三天之后舌苔会干净一点,但不会一点苔都没有,而是会变成一种薄薄的白苔,这是有胃气的正常舌苔 ( 一点苔都没有的“镜面舌”是胃气阴双虚的标志 ) ,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吃补药了。 平时如果发现自己舌苔很腻了,虽然此时没有马上出现其它症状,但还是继续饮酒,吃油腻、甜的、黏的食物,很快会出现胃口变坏,嘴里有臭味,甚至身体发沉的状况,如果是男性,还可能有阴囊瘙痒,湿疹等症状,都是湿热引起的。因为痰湿积滞久了可以化热,如果早一点吃二陈丸是可以防微杜渐的,特别是在现在这个食物极为丰富的时代。 有的人为了吃补药而吃二陈丸开路,结果居然发现几包二陈丸吃过之后身体就已经不那么疲劳,身体不那么发沉了,可是他还没吃补药呢。这种情况一出现就说明他原本就不虚,他的疲劳也好,身体发沉也好,其实就是痰湿导致的。因为中医说的湿,性质是黏滞、重坠,身体里有湿的人,总会感到身体发沉,如果是因为湿邪导致的头痛,也是觉得头发蒙、发沉,好像有块湿布裹住了一样。 为什么人在夏天,特别是七八月份的时候,容易犯困,下午尤其提不起精神?就是因为这个季节是中医的“长夏”,是湿气最重的季节,下午阳气渐弱,湿气更要作乱,侵犯人身,所以即便是正常人也会觉得周身沉重,昏昏沉沉的。这个时候人如果感冒,往往要夹带着湿,也因此很难好,不像冬天着凉,出点汗就解决了。长夏的感冒,在很长时间里身体都会感到很沉,就是因为受了湿邪。 这个时候,医生一般会开藿香正气水,这个药里面就包含二陈丸,感冒好了身体也就轻快了,这个原理和吃二陈丸开路时获得了补药一样的意外收获是一致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 不是所有自我感觉的虚弱、无力、困乏,都是气虚血虚,还可能是被湿邪缠上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先吃了二陈丸,而是直接就吃了阿胶之类的补药,人只会感到疲劳加重,虚弱加重,而且病也更复杂了,由原来的单纯的虚,变成虚实夹杂了。 舌苔白腻和舌苔黄腻,用药性质不同 。舌苔在腻的时候还有偏白、偏黄的不同。 腻而偏白是寒湿,腻而偏黄是湿热 。治疗起来也是不同的。前者要用温的药物去燥湿,后者要用苦寒的药物去清利。 寒湿可以用二陈丸加三子养亲丸 。三子养亲丸是由三子养亲汤衍化过来的,现在在药店也能买到。这个药过去是开给那些消化不好的老年人,吃多了,食积住了,结果痰多,坐在那里就呼噜带喘,“亲”是双亲的意思。这三个“子”分别是萝卜子、芥菜子、苏子,这三个子都是性质偏温的,因为只有偏温的药物才能胜湿,才能把寒湿给蒸化出去。除了老年人之外,这个药很适合那些舌苔白腻的胖子,他们往往属于寒湿体质,别看胖,但胖反倒容易阳虚,而且已经虚到了和老年人一样的地步。 中医讲的阳气就是功能,阳气虚的时候各方面功能都会下降,其中主要的就是代谢功能的下降,没代谢出去的脂肪停在身上就是肥肉,停在肚子里就成了高血脂、高血糖。无论是胖,还是肚子里需要清除的“脏东西”,都需要通过功能的提高,也就是阳气的振作而驱邪外出。所以,中医减肥,最正宗的办法不是泻肚,而是壮阳。不是吃泻药,而是吃补药。这个三子养亲丸具备的温性也包含了一种补阳的含义,只是除了用其温性去补阳,还借助了三个“子”的除痰化湿作用。 如果 舌苔是黄腻的,就说明是湿热 ,这时就不能用补药了,而要用 清热祛湿的办法,要用二陈丸配合二妙丸 。二妙丸这个中成药,其实是金元时期朱丹溪创制的方子,一直沿用至今,现在在药店苫就可以买到。这个药里面就有黄柏和苍朮两味,前面说的因为湿热引起的男性的阴囊湿疹、瘙痒,女性白带黄、臭,泌尿系统感染都可以用它洽疗。这两种药都是治疗下部湿热的,即便没有上述这几个症状,但小便黄,也可以吃,吃它是为了给湿热之邪以出路。 如果湿热很明显,在同时服用这两种药的时候,还可以再配合米红豆粥。 薏米和红豆也是利湿的,很多利湿方子都有薏米,但是加在汤药里的薏米不能超过 50 克 ,再多熬起来就要糊锅了,但是熬粥的时候就可以多加了,甚至可以在湿重的时候每日都喝这种粥,比放在汤药里效力更集中。用薏米红豆粥配合前面两个药物,去湿的效果更好一点,因可以利水的红豆和薏米也等于给湿邪辟了一条出路。 橘子皮加半夏能让你沾枕头就睡着 。 “半夏汤”的最早方解中说它可以治疗“目不暝”,就是失眠。“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意思是:喝了很快就有效果,所谓“沾枕头就着”。很多长期失眠的人,也曾四处求医,用了西药安眠药,也用了中药安神药,还是睡不着,后来居然用简单的橘子皮,就是陈皮,加半夏就给治好了!这不奇怪,靠的就是它们的开合气机的作用,前面我说了,陈皮是往上散气的,半夏是往下降气的。 人为什么能入睡?按照易卦的说法,日入地为“明夷”,“明”是光明,“夷”是伤的意思,明伤了就晦暗了,入夜的时候是晦暗的时候,就是“明夷”,这个时候人是要睡觉的。 具体到“明夷”这个卦的结构,是“坤”上“离”下,具体到五脏,就是属于“坤土”的脾气要是升上去,属于“离”的心火要降下来,这样才能到达“明夷”状态,人才能进入睡眠。 在脾土升和心火降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通道作为其交通的保证,能化痰湿的陈皮和半夏,又具备一升一降的作用,就提供了这种通到的保证。因此,虽然这二陈丸里没有安神、镇静的成分,但它保证了上下气机的开合、交通,这也是在最早的《内经》中,就明确点出半夏汤能治“目不瞑”的原因了。 汉代的医圣张仲景有个名方“半夏泻心汤”,对《伤寒论》有研究的中医,经常用它治疗失眠,而且是那种不容易入睡的失眠。半夏泻心汤除了包含二陈丸,还有黄连、黄芩丶人参、干姜丶大枣。黄芩、黄连就是入心的,可以降离火。人参、干姜、大枣是入脾经的,可以升坤土,两组药物在半夏、陈皮的帮助下一会合,人就睡着了。 但是,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知道“半夏泻心汤”的人都能把它运用到失眠上,即便用了,也是以为这个方子解决了胃肠积滞问题。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很多人只是机械地把这句话理解胃不舒服的时候睡不着,但你去问那些被“半夏泻心汤”治好了失眠的人,他们很少有胃里不舒服的表述。这里的“胃不和”,实际上指的是脾胃之气,也就是脾土没有升上去,没能造成“明夷”状态,所以难入睡。 服用方法: 你能买到的二陈丸主要是水丸,最好是空腹吃,便于吸收。可以是早上起来或者是两顿饭之间吃,一天吃两次。如果舌苔腻很严重,胃口也很差的,可以每天吃三次。还可以配合酵母片一起吃,每次加酵母片三五片,酵母片是助消化的,所以也可以使舌苔的腻尽快减退。 作用类似的中成药《香砂平胃散》 。原来胃肠没毛病,脾胃很壮实,只是因为吃油腻的食物的同时喝了冰水,比如把烤鸭或者涮羊肉和冰淇淋一起吃了。结果回来就开始胃不舒服,呕吐腹泻,或者根本吐不出来,只觉得吃的东西全堵在胃里,胃那个地方好像“板结”了。好几天一点食欲都没有,甚至闻到食物的味道就恶心,这就是典型的寒湿阻滞了。 和二陈丸相比, 这个药物的燥湿行气的力量更大一些,可以帮助那些脾胃不虚弱,只是一次吃坏了胃口的人的胃肠系统运动起来,把滞留的东西排出去 。 还有一个中成药叫《香砂养胃散》,虽然就一个字的区别,但“养胃”比“平胃”补的作用要大。因为其中有白朮,更适合原来就脾虚,消化功能弱,结果又吃了不消化的食物的人。用香砂养胃散可以一边助推留在肚子里的“脏东西”,一边补补被损伤的胃气。 这两个药虽然都是中成药里的“胃动力药”,但“平胃”助推的是本来不弱的胃气,“养胃”养的是脾胃本身就是薄弱环节的人。 《 藿香正气水 》这个药大家都知道是祛暑的药,总觉得只是夏天吃,一般说是“胃肠型感冒”。其实,在娴熟的中医手里,这个药四季都可以用,只要舌苔很腻很厚就可以吃。藿香正气水比藿香正气胶囊的效果要好,因为“正气水”是用乙醇提取的,里面有酒,而酒是温性的,可以帮助蒸化、驱除寒湿。 一般情况下,夏天中暑,觉得恶心而且还有点发热的时候,这个药最适合。但有的时候,只是胃口很差,没有发热,也可以照常吃。你会发现,吃了两天之后舌苔变薄了,胃口也好了。还有的时候,只是感冒发热,或者扁桃体化脓,吃消炎药之后嗓子好了,但舌苔还是很腻的,这个时候人肯定不喜欢吃东西,“霍香正气水”还可以用,即便是冬天也没问题。因为它可以去内湿,内湿不去,就要把脏东西留在体内了,逐渐地会化热,很多人的“上火”问题其实就是从湿没清出去转化而来的。 藿香正气水内服可以清除内湿,外用还可以去外湿。比如夏天的湿疹、痱子,或者夏季皮疹,一到夏天就开始起,秋风一起就下去了,究其原因全是湿邪导致的。如果是成年人,可以在服用二陈丸加二妙丸的同时,把藿香正气水倒入洗澡水里,或者洗完澡之后用它擦在有皮疹的地方,等其自然吸收。过去有说法叫“外科不治癣”,是说皮肤病很难治,其中原因就和湿邪的纠缠有关,湿除了重着 ( 性质里带湿的病症会使人感到身体沉重 ) 之外,还有一个特点是黏腻,就是缠着你很难迅速痊愈,皮肤的湿性疾病尤其如此。而藿香正气水的清利湿热的本事,远比其它专门的皮肤科用药要有效。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691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医经络穴位分布和传导到一个实验设计构想
热度 3 seawan 2013-2-22 07:28
中医经络穴位分布和传导到一个实验设计构想
关于经络的存在与否和物理实质的实验和争论很多。 有些实验使用红外成像方法。有些使用电位测量等。 昨天看到1999年的一个关于经络传感诱导的实验: 梁勋厂,粟载福,杨仲乐. 动态分维地形图对经络感传者诱发电位分析 .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4). 该实验将电极在头部放置,如下图: 也有人设计出全身电位的同步测量方法: 房兴业,俞尧荣,王卫红. 全身井穴电位同步检测系统的研制 .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5,(2). 想到,现在的技术应该可以做到覆盖全身的电极的全面电位测量,甚至使用外加电流测量输入信号在全身覆盖的电极网络中的传感分布。 这样可以得到非常多的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数据挖掘等方法,可以来研究各个穴位的聚类关系、关联关系、相关性分析等 (这个就可能和经络结构、重点穴位等中医经验有关了) 。 这个构想的关键部分在于: 使用数据挖掘的分析方法来处理采集自全身传感器的大量的数据。 有点像蜘蛛侠的图 : 其他相关的一些资料: 多通道 经络 电学 检测 系统的研制 乔月印 ; 邱少林 ; 王新宇 ; 杨文修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1998/01 经络 可视化研究中多通道 经络 检测 系统的设计 张碧仙 ; 陈新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1/05 经络 动态电阻 检测 取样电路的噪声分析 边永生 ; 王亚盛 ; 李惠军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07/02 人体 经络 动态电阻 检测 电路的设计 王亚盛 ; 许萍 传感器技术 2004/10 经络 轨迹的叩击、电阻、电流综合 检测 实验研究 翁泰来 ; 陆美芬 ; 卢献群 ; 陆文英 ; 周倩娜 针刺研究 1990/01 基于无线穴位探测仪的中医 经络 信息 检测 系统 朱颖 ; 奚日辉 中国医疗设备 2009/07 基于图形变换的人体 经络 可视化 李鹏锋 ; 陈新 计算机应用 2011/11
个人分类: ★创意★|2426 次阅读|3 个评论
对经络的亲身体验
热度 7 cutefay 2013-2-20 20:30
西医解剖学找不到中医中所说的经络的存在,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医不是科学。经络到底是什么?这两天有了一点亲身小体验。 最近在做火疗保健。在做火疗的时候,如果哪个部位酸痛,那个地方的皮肤容易有种很热的疼痛感,而不酸痛的部位则火烧得很热也不会觉得皮肤很热。我在做火疗的时候,还感到身体两侧从上到下各有一条线路感觉特别痒,一受热就觉得痒,火疗一结束就一点反映也没有了。后来我看了一下墙壁上挂的经络和穴位图,发现这两条很痒的线路,和经络图上指示的胃经的线路是一样的,包括稍微有点拐弯的地方,也都是一样的。而我最近就是有胃不舒服的症状。这是第一次体验到“经络”的存在感。 有好长时间总感觉胸闷、胃不舒服,颈椎疼、腰疼。最近做了几天火疗,效果立竿见影。不得不说,中医保健还是很有效果的。 为什么做火疗的时候病症的地方以及相应的经络的地方会比起其他部位更怕热且觉得很痒?它的生物学机理是什么?火疗的时候相应的细胞、肌肉组织、血管组织、器官等会产生哪些变化?会产生哪些信号传导?为什么这种方式会对病症有效?我认为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科学问题,而无奈中医不会用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方法去研究其机理,西医又认为这种现象是胡说八道不存在的,更不会去研究。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3829 次阅读|10 个评论
经络与神经
热度 1 diana767 2012-12-30 13:44
经络就是神经,神经就是经络。
140 次阅读|1 个评论
46、感觉的辨认与定位_“求道”与医理研究的方法
热度 1 baishp 2012-12-2 19:12
46、感觉的辨认与定位_“求道”与医理研究的方法
我在《 9、小谈中医 》讲了,中医现在这么式微,是由于整个历史文化的变迁所致。中医的根源来自于道家,而道家的学问知识与古人的宗教哲学观密不可分。道家修道与医生治病,遵循的是同一个模型(用于治病就叫“医理模型”,用于修道就应该叫“生命科学模型”了)。道家与医家的区别,在于道家的医学经验知识来自于自身修道,来自于自身的体验;医家的医学经验知识来自于临床治病,来自于别人的体验。二者孰能更准确地理解并掌握这个模型,不言自明。所以道家必定是医家,反之则不一定。古代的大医家,全都来自于道家。不懂道家的医家,永远顶多是个二流医家。 对于中国人来说,“求道”“修道”“悟道”,这些词,可能个个都耳熟能详,但是对它的具体含义,知之者可能就寥若晨星了。关于“道”字的用法,根据南 怀 瑾先生的总结,大约有5种(见附)。其中“(2)一切有规律而不可变易的法则,也统称为道”,我觉得这是一种广义的说法。狭义的说法,应该是专指关于生命的规律、法则。从这一点来说,中医医理属于“道”的范畴是没有任何疑义的。更具体地说,“求道”“修道”是指“求道者”对自己身体的种种感觉的辨认、定位与控制。 由于整个文化环境的变化,现在要“求道”,比古时要难的多,因为没法找到师承,也很难碰到能够切磋的道友,因此只能以书为师,以书为友。不知“求道”的朋友有没有这种感觉:看的书哪怕真是汗牛充栋(当然也包括南怀瑾先生的书在内了),可是总感觉书是书,我是我,书里面那么多的知识,始终无法真正在这个“我”的身上发生作用,使得这个“我”朝着好的方向发生改变?这个问题,十多年前曾深深困扰过本人。由于罹患关节疾病,那时我的“求道”之路进入到“华山一条道”的状况。看书失望之余,我干脆将所有这些书都甩到“九霄云外”,而采用了一个极其“笨拙”的办法来“求道”。不过我还是极其感谢南怀瑾先生在“道家”与“医理”方面给我的许多原则性的提示。 道友们对《周易》中“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一定耳熟能详,另外,对中医中“调节阴阳平衡”这句话也一定如雷贯耳。那我就用药物来调节一下我的“阴阳平衡”吧。我最初的想法,是想通过药物的“精确调节”,来找到身体的那个(静态)“精确平衡”点,犹如用天平称量物品重量。此时我使用的药物也只有两种:补阴的“六味地黄丸”,补阳的“龟鹿补肾丸”。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后,我就发现,我根本永远也无法找到那个(静态)“精确平衡”点,犹如天平放置在一辆颠簸不已的舟车上,或者物品重量永远在自行变化。因为身体的气机,它本身是在不断的流动、变化当中的。这时我很快意识到,所谓的“平衡”,其实指的是身体气机是按照“阴阳对称”的规律来运行的,同时所有的中医治疗方法也应该是符合“阴阳对称”规律的。这也就是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含义。我坚定地相信,人的千变万化的生理、病理反应,是遵循着这么一个大法则的。我一定要研究、掌握这个大法则。此后我使用的药物,也根据需要而添加到数种。 我的研究方法,就是将不同时期身体不同的“症状、感觉”、所服用的各种不同的药物,并及在身体里所引起的各种不同的反应(其实也是“症状、感觉”),尽量多地记忆下来,然后按照“阴阳对称”的规律,来一一排列、识别、定性。 这些症状、感觉,举例如下:入睡晚、入睡早、晨醒晚、晨醒早、睡酣、睡浅、多梦、食欲好、食欲差、喜食甜或酸、苦、辣、咸……、口易渴、喜热饮、喜冷饮、头脑昏沉、头脑清明、发烧、低体温、胸闷气短、呼吸通畅、目涩、目眩、耳鸣、心悸、大便干硬、大便糖稀、小便短(少)赤(黄)、小便清(白)长(多)、大汗不止、汗出即止、微汗、睡眠中出汗、性亢、性萎、某处疼痛增加或减轻或消失、打哈欠、打喷嚏、肠鸣、放屁、怕冷、怕热、容易发火,没脾气…… 这些“症状、感觉”有无数,我们看中医时被医生问来问去,也很熟悉了。它们有些会同时出现,有些绝不会同时出现。以后我就把一次“症状、感觉-治疗(药物或非药物方式)-反应”的过程称为一次“治疗行为”。其中某时刻所有的“症状、感觉”,对应着此时的一条“经络”(一种身体“状态”,参见我前篇博文《44、经络通释--一个病理医理小模型 》)。我要指出的是,这些“症状、感觉”,绝大部分并不是“病人”才会有的,“正常人”也一样存在这些问题,只是比较轻微,人们都不注意而已。“求道”、“修道”就是“正常人”对这些“症状、感觉”的辨识与把握。大家不要被不懂装懂、故弄玄虚之人迷糊住了。 我的研究原则是决不为做试验而试验,而是在治病(“阴阳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累积“研究资料”。用药方式,哪怕是根据书上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医药知识,也一定是要有“理论指导”的。研究过程中,比如某个时候我服用了某种药物,身体的生理、病理症状发生了某些变化。首先我必须在我的记忆中寻找并假设出与此次治疗行为相对称的那起治疗行为(“配对假设”),由于服药前的生理、病理症状与可选用的药物分别都有极多种,对它们是要求一一对应的,因此这种配对假设是极为复杂的。又由于服药后的变化有可能是药物造成的,也可能是身体自然的变化,与药物无关(这时可能是用药量相对太少,也可能是尚未到药物反应的时间),因此,我必须还要作出这两种情况的假设。又由于药物反应与身体自然变化分别都具有多个方向,所以服药后总的变化方向就更多了。对它们也是要求一一对应的。因此这种配对假设所存在的空间就更大了。 对一起新的治疗行为,如果我在记忆里找得到尚未配对且可以配对的,那么暂时说明我以前的各种配对假设是正确的,如果我找不到尚未配对的,那么立刻就可以肯定我以前的配对假设中有错误,必须全局修改。 在我这种研究的初期,我所有的配对假设几乎都是错误的。 将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次错误配对假设都否定之后,剩下那一个就是那个唯一的、永远正确的答案。这个答案,说明了症状、药物与反应之间确定无疑的因果关系。这当中既包括服药的情况,也包括未服药(含服药量相对太少)的情况(身体自然变化);在服药的情况中既包括正确用药的情况,也包括了错误用药(含药别正确但服药量相对太多)的情况。 一起治疗行为的“配对假设”方法如下图所示: 图46-1 治疗行为配对示意图 这种“配对”,仅仅是主观上面把它们看成“一对”就可以了,不需要再做任何其它工作。颇象《笠翁对韵》中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都是主观作为。 研究过程中的难点,是对那些极其相似但却分属于不同的经脉状态的症状、感觉的分辨。比如人在正常睡眠前首先会感到一种“昏沉”,对治方式就是睡眠;但是身体欠佳的人,常常会出现另一种“昏沉”,与“睡前昏沉”极其相似,难以分辨。但此时如果去睡觉,会越睡越睡不着,起来活动活动反而神清气爽了。 我的“配对假设-检验-淘汰-确认配对”的研究方式,原理如下:设双胞胎分别叫A与B,外表极其相似,极易被搞混淆,但却是两个不同的人,绝对不可以搞混淆。他们的妻子分别叫a与b。a与b不是双胞胎,很好辨认。四个人的关系特点是:A与a有时候睡在一张床上,有时候不睡在一张床上;B与b有时候睡在一张床上,有时候不睡在一张床上。但A与b永远不会睡在一张床上,B与a永远不会睡在一张床上。通过“配对假设-检验-淘汰-确认配对”的方式,最后得到的配对结果,必定是A与B配成一对,a与b配成一对。这样,对a与b的辨认,就等效于对A与B的辨识。A与a是夫妻,相当于可能发生“经变”的两条经脉状态中的两种“症状、感觉”;B与b亦如是。A与B能够被有效辨识,即相当于两条不同经脉状态被有效辨识。“辨病施治”变成了“辩证施治”。 说得更具体点。比如有A、B、C、D等4种症状感觉,它们所有可能的配对方案有3种:(1)A=B、C=D;(2)A=C、B=D;(3)A=D、B=C。假如经过一段时间,发现A感觉经过某种治疗措施后,出现了B感觉,C感觉经过某种治疗措施后,出现了D感觉,于是前述3种配对方案,采取第(2)种方案,另外两种方案弃置不用。 上面选择方案(2),还是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不可靠性的,因为每次对A、B、C、D症状感觉的判断,都不一定准确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方案(2)可能维持下来,也可能改成方案(1)或方案(3)。随着时间的无限推移,这种判断的准确稳定性也越来越高,并最终确定下来。 这是一种最简化的情况。实际操作中,每一次的“配对假设”被否定之后,都需要将记忆中的“治疗行为”全部“调出来”,将它们的“症状、感觉-治疗(药物或非药物方式)-反应”3个阶段酌情打散,再从全局的层面进行组合,得到一组新的“治疗行为”。 配对之前,要求参加配对的症状感觉数目保持为偶数。如果不是偶数,就要采取“分”、“合”的措施,把“一种”症状感觉,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细微差别,分为两种;或者把不同时期“两种”极相似的症状感觉合并为一种。经过这种配对后,各种极相似的症状感觉便被区别开来。 注意,在每一起治疗行为“症状、感觉-治疗(药物或非药物方式)-反应”中,“症状、感觉”与“反应”我都没有强行给其套用医书上面的名字。它们只是在我的脑海里被辨认。而治疗所用的药物(或非药物方式)名称却是确定的,从世人约定成俗的医书中得来。它与“症状、感觉”的关系就像“钥匙”与“锁”的关系一样。钥匙之于锁,有两种作用:开锁、代表锁。“症状、感觉”通过治疗所用的药物(或非药物方式)而被赋予了意义。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牵涉进了对易学基本模型(河洛理数,先后天八卦、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思考。因为那些“配对”好了的治疗行为,必须要用一个模型来装载。中医经典中用的都是五行、干支模型。但在我的研究方式中,我最先用的是八卦模型,而且是先天八卦模型。因为我是按照“阴阳对称”的方式来排列、识别各次“治疗行为”的,而先天八卦模型具有完美的对称结构。事实证明上述二者具有很好的匹配性。乾、坤二卦对应病解,其余六卦分别对应六淫,各卦(淫)代表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待先天八卦模型熟知之后,就会明白其它模型的意义、包括其它模型不对称之处的缘由。将来有机会我会将各模型中各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一一列出来。近现代有很多人做过这种对应,但我没看到一个对对了的。 大家小时候可能都玩过这种小游戏:用一张白纸覆盖在一面硬币上,然后用一支铅笔在白纸上胡乱扫动。不久,白纸上就会呈现硬币的图案轮廓。我的这种研究中医的方法,与这个游戏很有些相似:由于还不懂医理,所以服用药物的选择是盲目的,这就如同在白纸上盲目扫动铅笔;通过脑力智慧分析综合,找出各起治疗行为中,症状、药物与反应之间确定无疑的因果关系,这就如同硬币图案在白纸上呈现出来。   从第一天使用“六味地黄丸、“龟鹿补肾丸”调节身体“阴阳平衡”算起,到我完全熟知“先天八卦”模型,前后经历了大约三年半的时间。在这三年多期间里,每天二十四小时中,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对这些症状、感觉、反应的分析、辨认上面了。最初的时候,一种药服了好几个月都难以断定它对身体的影响是什么。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判断速度也越来越快了。到了现在,我在快则几秒钟内,慢则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判断出一种药物对身体的影响。现在我可以说,这也是研究中医医理法则的必要条件、必经之门。而“阴阳对称”的法则,在我的研究开始的时候,如果说它是一个哲学直觉和信仰,那么现在我可以说它是一条科学定律。它成了我“求道”路上一盏永可信赖的指路明灯。它从来没有欺骗我、辜负我。 以上本人经验之谈。有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陛下彼时正龙体欠安,故可因势利导,化害为宝,可以使用药物进行这项实践研究。微臣一向身体棒棒,牙好,胃口也好,吃饭怪香。无端服药,违背自然的方法,求出来的还是“道”吗?不会损害健康吗? 依愚之见,此话不然。因为:⑴、从佛道的角度来说,除了“童真入道”者外,其余成年人,都是“破了体”的“有漏”之体,都可认为是有病之躯;⑵、即使有人认为自己是非常的健康,但是他的气机运行规律与病人并无两样。一幅画缩小成一个小黑点,但它还是一幅画,因为它的结构没有变。由于药物不是白开水或大米饭,吃到肚子里,对身体必定会有显著影响。这又如地质勘探中使用爆破回声信号分析法一样,不管地下地质结构如何,从爆破回声信号中都是可以提取到地质结构信息的。关键是你的信息提取技术如何。生命系统与物理系统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 从道理上来讲,药物服下去,不是有益便是有害。如果药别较多而又不是在一种很深刻的理论指导下服用,那么这种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害的。不过我觉得根本也没担心的必要,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干的比这对身体有害得多的事多了去了。此时药物的主要作用,不是为了开锁,而是为了给“症状、感觉”赋予意义。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最少的药量。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症状、感觉”的辨认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敏感,便可以逐步减少、直至完全取消药物的使用,而完全代之以非药物的方法。 非药物的“治疗”方法,不借助外力外物,二分为身、意两方面,身、意又可各二分为动、静两方面。身动即为运动,身静即为休息,意动即为炼气,意静即为观空。继续细分那就多了,但总可归为这四大类。它们对于经脉“症状、感觉”的调控作用,与药物相比,有同类归并的关系。区别在于其轻重缓急的不同。药物起效慢,失效慢,有时延;身心调控方式,起效与失效是即时的,没时延。以非药物方法调控身心,那就是无可置疑的“修道”了。本文开头的那一段论述,可不是本人凭空瞎编乱造出来的。(此文毕) 附:儒道不分家的“道”字的含义(摘自南怀瑾先生《禅宗与道家》)   关于道字,也有相同于天字的复杂,大概归纳周、秦之际,学术思想中所用的道字,约有五类观念,也都混在道字之内:(1)形而上的本体观念,简称为道。(2)一切有规律而不可变易的法则,也统称为道。(3)人事社会,共通遵守的伦理规范,也称为道。(4)神秘不可知,奥妙不测,凡是不可思议的事,便称为道。(5)共通行走的径路叫道。于是儒、道等学,诸于百家之言,也便各自号称为道,例如阴阳家、名家、法家、兵家等等,统统都有提到我这种所说的便是道。这些各家之言,除了在某些地方,特别讨论到形而上道以外,大多数都归于我们所举的第二类规范之道的道字范围,不可与形而上道混一而看,即如五经中的道字。有些地方,在同一观念中,便作两个不同观念的用法,或为名词,或为动词,而且在名词当中,或属于第一类,或属于第五类,变化不同。这都因为古代名词简单,词汇不够甩,而且在普通的观念中,大约都很习惯而了解,只是后世的人读来,便有混淆不清的感觉了,例如《老子》一书,他所用的道宇,就不可视同一例来读,所以千载以下,注释老子,各自成一家之言者,对于道字的解释和了解不同,也正如我们现在对于事物的观察,因立场不同,观点各别,就都别出心裁,自成别见了。 (本文首发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d0d3de01017q9l.html 首发时间:2012-10-16 11:27:20)
个人分类: 夸夸其谈|2352 次阅读|1 个评论
44、经络通释_一个病因病机小模型
baishp 2012-12-2 16:27
44、经络通释_一个病因病机小模型
说起经络,一般人就想到它在人体上到底存不存在?能不能用什么方法看到或证明它的存在?这么想的人,其实对经络的真正意义都还没有理解。 一条经络对应于人体某特定区域,这只是经络意义的一部分。其实,除非做针灸,否则并不用太考虑它的具体位置。经络更重要的意义,是表示我们身体的状态,是一个一个可数的,数量有限。当我们的身体处于某个状态时,就不可能处于其它状态。就好象我们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了多个窗口,在某一时刻,处于“激发状态”的窗口只有一个。而这个处于“激发状态”的窗口,可以表征整台电脑的工作状态。 由于“络脉”只是“经脉”在身体空间上面的扩展,因此,表征身体状态的,只用“十二经脉”就可以了。用经脉表征的、身体的每一个特定状态,对应于一些特定的生理病理表现形式,与一些特定的对治措施。只要把这个状态判断准了,治疗行为就会是有利无害的。 “经脉”的流注,可以看成是身体“气机”在经脉上运行、流动的结果。它对于我们身体状态的表征作用,还可以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我们可以想象“气机”在经脉上的流动--我们的生命活动,就像一座冰山在大海中翻滚。冰山露出海面的只是一小部分,就像我们的某条经脉只是我们身体上的一小部分;冰山露出海面的这一部分,与其它部分都不一样,但它却可以代表整座冰山的状态,犹如我们身体正处于流注状态的某条经脉,可以代表我们整个身体的状态;冰山在海水中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个数,是可数的有限个数,就好象我们的经脉是可数的有限个数;冰山在海水中不断从一个稳定状态翻滚到另一个稳定状态,正如我们身体的“气机”,从一条经脉流注到另一条经脉,如环无端,周流不息…… 冰山在海中会翻滚,是我的假设。这假设等价于冰山受到一个无形的外力(扭矩)作用。我们身体的“气机”会在经脉上流注,是实际情况。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身体的“气机”一直受到某种“外力”的作用;同时,我们的身体有一种维持原状态不变的“对抗力”。两种力量在此消彼长当中维持着相对平衡。当此相对平衡点逐渐向某一临界点转化时,两种力量造成的身体“紧张”状态也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身体疾病的产生。当相对平衡点达到彼临界点时,身体状态便会突然发生改变,“外力”与体内“对抗力”也同时消失,身体“紧张”状态解除,疾病痊愈。这里“外力”的“外”是一种方便说法,它实质是指“形而上”的某种法则。“有生于无”,包括我们身体在内的形器世界的运动、变化规律便受此法则的支配、影响。 上面的过程可以用下面的一个简单模型来说明,如图44-1。 图44-1 图中左边是一个圆柱体,代表“外力”源;右边是一个多面体,代表人体。按“十二经脉”算的话,本来应该画一个十二面体的,但为了图面的简洁,就只画了一个四面体。四面体任何时候最多只有一条边与台面重合。就以此边命名四面体的“状态”。 圆柱体与四面体之间有一根弹性连接。当四面体刚刚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时,四面体平放在台面上,弹性连接中没有力,人体处于健康状态。当圆柱体开始运动,弹性连接中产生一个对四面体的牵引力F,同时台面对四面体也产生一个摩擦力f(假设摩擦系数足够大)。F与f形成一个扭矩M1,使四面体要从A状态翻转到B状态。同时,四面体受到的重力G与台面的压力(支撑力)N所形成的扭矩M2,要使四面体保持原状态A不变。 随着圆柱体的继续运动,弹性连接中的力F越来越大,人体的疾病状况也越来越严重。当扭矩M1达到并超过扭矩M2时,四面体便会突然翻转,其状态由A状态变成B状态。弹性连接中的牵引力F与台面的摩擦力f也都突然消失,人体恢复健康。 状态转变的时刻,可以选为四面体重心Q跨过截面S、R的瞬时时间点。在这样的时间点上,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有一个突变,对应的生理、医学信号也会有一个突变。寻找到这些“突变点”,即获得某个人的“状态-时间函数”(Y = ƒ(t),Y ∈{A,B,C,D……},t = 1,2,3……) ,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关键,现在也是我的一个基本“信仰”。 寻找到各“突变点”,是属于“诊断”的范畴。“诊断”完成了,“诊疗”工作便完成了百分之七、八十。剩下的“治疗”措施就很简单了:在四面体上人为施加一个扭矩M,用它代替M1。这样的话,弹性连接中的力F就被消除了,疾病也因此得到解除。 当然,对应四面体不同的A、B、C、D状态,M的产生方式也不同。这就是所谓“辩证施治”。 上面只是一个极简单的模型,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先后天八卦,河图洛书等都还不能直接往上面套,但是这些相对复杂的模型,都会离不开这个简单模型的“精神”。 图44-1中的四面体,如果是用来表示衰老之极的人体状况的话,那么相对比较健康的人体状况,就可以用下面图44-2中的“圆角四面体”来表示。 图44-2 “圆角四面体”要从一个状态A翻转到另一个状态B,所需要的扭矩M1,比起“方角四面体”来要小,因此弹性连接中的牵引力F也会更小,人体更不容易生病。此特点可以理解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四面体越接近圆形,人体正气越强。如果变成纯圆形,那就是得道成佛,羽化成仙了。 需要再补充说明三点:1、图中四面体标注的状态顺序是A、B、C、D,但这种顺序只是一种概率统计意义上的顺序,实际当中并不一定完全按照这个顺序变化的。就是说,“子午流注”中的经脉流注次序只是一种理想模型,实际的流注情况要复杂的多。2、左边外力源画成一个圆柱体也是为了简化模型,实际上它应该也是一个多面体。3、左边外力源不但会作远离右边四面体的运动,也会作趋近右边四面体的运动,由此形成《内经》中“迎之随之”的关系。 (本文首发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d0d3de0101840e.html 首发时间:2012-08-10 21:51:33)
个人分类: 夸夸其谈|3543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络存不存在?仅仅从中医的角度谈谈。
热度 1 huaxia2011 2012-10-26 18:52
经络毫无疑问就是存在的,本人通过学习经络理论,用针灸治好了数以万计的病人就能证明这一事实。 或许有一天科学家们在经络的问题上会给出其它的解释,但这些解释是不会与事实发生冲突的,这一点我是相信的。因为科学阐述的就是事实背后的道理。 还有些反中医人士认为巫术能治病,如果巫术真能够治病,那么要给病人们省去多少医药费啊,无脑的行为还是少点好。
2621 次阅读|2 个评论
“神明”——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起源
sheep021 2012-9-5 14:33
按:本文由龚博士主讲,qq群讨论,本博整理,略有修改。 其实中医针灸 ( 经络穴位 ) 的起源就是“神明”。 劳动人民不会随便跌一交就正好跌在穴位上,更不会生病乱吃草才发现的中药。可以承认有部分药和穴位是经验的积累,但这绝不是主流。但是,难道一对杂乱无章的经验堆积在一起,就是中医吗?跌交、烤火就产生针灸么? “神明”是什么?道无鬼神,为什么会承认神明?因为神明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元气,是生命的本能。中医和针灸的产生,有人操纵,这类人就是大祭祀,又称原始部落的巫师。各位可以讨论下,其他民族有针灸么?尤其是懂得经络穴位么?如果世界其他民族或者说中国其他民族都不会针灸,那这些跌交、烤火发现经络穴位的概率都落汉族身上了?这合理么?如果说他们有部分会?那他们是怎么会的?原始部落,大家都有图腾,都有巫师,现在各民族其实都有自己的医学。那如果经络穴位是汉民族独树一帜的发现,却可以通用世界其他人类,这是为什么?是谁发现了经络穴位? 按我所知,世界上有些民族,比如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有砭石。但是,放眼全世界,所有我可以得到的资料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地区和民族如同华夏一样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经络穴位系统,这是为什么?包括印度的瑜伽等等所了知的,都和中医经络相去甚远,而和解剖学相距较近。 其实说来也简单,因为古代中国,秦汉,春秋战国,乃至周殷商…… 推及文明之始,均能少量出产一种特殊类型的人,这些特殊类型的人,就是通神明者,或者可以说修道者,或者修道的先行者。据各种记载可以得知,这种人在秦汉及秦汉以前的中国,不是偶然出现,而是师徒相传,精工生产,有一定数目的,马王堆发现的帛书,记载的正经已经是十一条——《阴阳十一脉灸经》,这从一个侧面更加证实,针灸的起源一小部分靠经验或者补充,但是,最主题和重要的部分,是一次成型。而且,经络系统,是先有经后有穴,不是靠一个个的穴连成经,而是经上布穴。 那种跌倒、烤火偶然发现穴位,连成经络的说法,真是无法自圆其说。反问一下,为什么这些穴位要这样连而不那样连呢?跌倒发现经络穴位的几率,实际比师徒相传,培养出通神明者的概率低多了。 这些通神明者,或者说完全达到了反观内视之人,发现并记录和描述了经络穴位系统,医的起源也正是这些通神明者的发现,虽然他们现在被贬低成巫了,但是我们可以看看,秦汉以前的巫是何等智慧而重要的存在。中华文明的开创者,黄帝本身就是一位大巫。过去,巫的意思是沟通天地人,所以是个美称。 什么能使天地人沟通,是神明!而神明不是什么离奇的东西,正相反,它是天地万物都具备的元真之气。过去一切的道书,前贤口水说干,一再强调要保真、保元、复真、归根…… 无非是为此。 神明,元真,元气,阳神…… 说到底,为的还是这个,然后复归于天地未开之初,全德同道。 经络的发现,是修炼中的副产品之一而已。现在,国家曾经花了 N 多钱,几乎很多中医学校都曾经有研究“经络实质”的项目。结果是什么?是一堆含糊其辞,说什么和血管神经电生理都有相关云云…… 骗了国家的钱钱不了了之。最后有些人没招了,干脆说经络是空间结构,然后一定要找到组成经络的实质性管道壁…… 经络不是玄学,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因为理念的错误,使得那么简单的东西,变成了难理解的玄学。 实际上,很多人想错了,方向错误,一切皆错。古人一句话就说清楚的事,他们要去瞎忙活。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曾这样记载 : “内景隧道 , 唯反观者能照察之。大家可以看看,有不少人红口白牙说经络就是血管,神经干,淋巴结等等,实际可以看看,经络的走向和这些都有差距,传导和神经的分布更加有区别。 经络系统绝对不是说理工具。可以用一句话很简单的来概括经络: 经络是气运行而成的“气道”,是能量流 。它流行不息,如同血液之流行,所不同的是,它虽然流过神经,血管,肌肉,淋巴等等,它却并没有壁,就好像天地之间都充盈着气,但是没有人可以为气定义壁。而且这种流行不是单向的甚至也不是双向的,至少是三向的。 经络上有一些分布较浅的 “节”。 “节”是人体与天地之气交互往来的窍 。 这里的气,简单地说,是能量。 神的本质是气 , 精气神三者的本质都是气 ,都是不同能量态的气。看上去都是气,实际气的能量值不同。所以道书上对气有至少三个写法 “炁”、“氣” , (气火)。 经气的流行至少有三向,因为它不是流过去又流回来。哪怕一个普通的人,他的身体也时刻在向周围散发着气,而修行有一定成就的人,他周身都可以吸入和呼出气。 在现代摄影技术下,它们一个是强光点,而一个是弱光点。有时看见就是那些亮晶晶的小点,运动轨迹好像没有规律,有时候又聚为一个小棒状的各种形状,运动也不规律,估计是两种类型的气。 关键是西方科学试图就人类这个个体认识自身,而不是以天人合一的观点来看人自身。只是认识基础不一样,其实不见得不可以进步,其实西方现在已经开始注意整体观了,但那种方法研究的是尸体,我知道,气和气有别 但是都是能量,只是这些能量的运行方式好像不太一样,我们目前利用各种高科技测出来的那谢气估计只其中的一部分。是的,能量在不同值(状态)之下,运行方式是不相同的。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古书也是讲了很多,但是现代人一定要问,经络实质是什么?气是什么? XX 又是什么?这是人的内心试图用所谓现代科学的观点来解构中医和道学,那只有等科学足够先进再来吧,因为根本上,科学连最简单的生命实质是什么这个问题,都没有回答。 所以如果想知道经络到底是什么,想要“看见”经络,最靠谱的办法就是实证,目前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办法。 翻翻书堆,搞搞仪器,做做试验,是没有办法令一个人得知生命真相的。就个人所知,可以去参加王力平老师的学习班,但他每年的地点不一样。 至于我个人,我和高人们不能比,我就是个蚂蚁,自己还被水泡着呢。 西方国家还进行过“生命实质的研究”。真的很傻,当一个人一定要用自己狭隘的知识、见解、心胸来解构非范畴的东西,就是这么傻,就是一个弯一层纸而已。其实,西方有很多不错的人,有些比中国人还更有一颗中国心,比如《空谷幽兰》的作者,比如很多求道修行的人。道不分南北东西,而且有些人来中国学中医,学的很棒。 为什么那些特殊类型的人,都产生在中国呢?说中原难生的背景是什么呢?首先,有那么久远历史的(国家)不多,其次,貌似中国地理特殊,再有,师之所在道之所在,传承必须要有源,才能有流。而源,正好选择了中国。 这个地理特殊也是的,听高人说,某些修行步骤,非要在中国的某些地方才 OK ( 12 福地, 36 洞天?) 源,说的是什么?源,观天地而自悟的圣人啰,师祖中的师祖。 对了,祝华英道长的《 人体十二经络揭密 》,要是出版,一定要拜读一下。我这样的愚人庸才,自己证不到,全靠少少学习高人们的言行了。 (书中)祝道长照片下: 自习中医 理繁眩迷 感通天地 方获真机 皈依武当悟玄机 专研天人合一理 今向世上献真言 但愿人类共勉力 祝华英道长: 如想医学升华,必须明白人体十二经脉的运行规律。 我们中国历代相传,有“十道九医”的言论。这即是说:一个超凡脱俗出家的修道之人,一定深明本体的五脏、六腑、阴、阳十二经脉和五行、四象及奇经八脉的生理知识,才能胸有定见的而修炼自己。既明白了人体之内的脏、腑、阴、阳和经络学等生理结构,便具备了一般的医学基础知识,兼怀着慈悲济苦治病救人的思想,故或多或少就能够给患者们解除一些疾苦。这即是“十道九医”渊源流传至今的因由。 作为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化与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学习的文化 ,如道家的自然观、辩证法、环保思想、人本思想以及对人的终极关怀。 后记: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奇症卷》一书记载了一个医案,足以证明“返观内视”是可能的。 水明内视 症 :一人闭目。即内见脏腑。头眩心悸。三月不能寐。江苏名医 吴安庆 以大甘草作丸与服。数日渐瘥。
个人分类: 大医将成|2295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命科学猜想(6) 尚难直接检测到的信号系统
drYZZ 2012-7-19 15:20
生命科学猜想(6) 尚难直接检测到的信号系统
一提起中医的经络,人们常常会觉得神秘或不可思议。甚至会有人认为是迷信。但是,在不同经络上取穴,不论是按压、针刺、温灸,都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保健、治病,或麻醉等效果。 本人是经“科学精神”培养起来的人。曾经相信“宇宙是物质的,物质都是可被感知的,或者是可以被仪器所检测到的”。对于看不见、摸不到的,甚至用仪器也都检测不到的“事物”一般是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 但是,从1998年妻子被大面积烫伤之后,吃了几次“祖传秘方”中药之后,竟然很快就好了。而且没有留下任何疤痕,甚至面部皮肤比过去的还要更好些,黑斑不见了。另外,还亲见中医接骨的膏药非常见效。所以也就慢慢地接受了中医。喜欢上了中医。按照中医的一些保健方法进行自我保健。也使个人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提高。前些天又去美国的北左治亚州讲了一些关于中医文化与养生的课。但是,对中医的经络还是百思不得其解。经络到底是什么? 人体中是不是存在一套(或更多)尚不能被直接检测到的信号系统呢?这使我联想到从胚胎形成之前的卵子开始,其中就有了不同物质的空间定向分布。这在无尾两栖类的卵中最为典型。是什么信号来调节、调整这种分布的呢?微管?分子浓度梯度?卵子的位置效应?重力效应?总之,现在还不大很清楚。但是,相信会有一套信号系统在那里起作用。 在受精时,精子与卵子相遇,又往往需要有特定的位置关系正确了之后才能完成授精。 爱精之后,不管是调整型的、嵌合型的卵,不管是均等卵裂、不均等卵裂、螺旋状卵裂。卵裂沟的方向、卵裂球的分布、卵裂球的分化方向、不同结构的空间分布、不同器官分化的部位、血管神经形成和发育的方向、肢体形成的部位和空间伸展方向等等。都有特定的规律。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认为这与基因的程序化表达、部位调控,局部诱导作用,信号分子的梯度分布等等有关。但是,部位性、方向性的最终确定者,尚不很清楚。但是,相信会有一套信号系统在那里起作用。 胚后发育过程中,不同肢体、器官、组织之间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等相互联络。但是,从生活实践中还是觉得有另外的信号系统在起作用。经络可能就是其中之一。但不能确定经络是否从卵子发生、受精、胚胎发育之时就有萌芽?就有前体?经络到底是不是(其中)一套尚难以直接检测到的生物信号系统呢?从个人的分析来看,怀疑它就是一套尚难以直接被检测到的生物信号系统。
个人分类: 生命科学猜想|37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推荐:《易经》专家认为经络如航道,看不见却存在
热度 5 xyysh2008 2012-6-18 12:15
推荐 : 《易经》专家认为经络如航道 , 看不见却存在 近日,看到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上讲述《易经的奥秘》的视频片断,其中,提到 中医里的经络现象 ,并把它比喻为飞机的空中航道, 看不见却客观存在 ! 他首先谈到, 阴阳是分不开 的观点,即阴阳合一、阴阳是相对的、阴阳会变动的 。 然后提到, 中国人想事情都是合起来想;西方人想事情都是分开来,尤其是分科教育,越分越碎,分到最后,支离破碎。只有了知识,而损失了智慧。 接着,他讲到西医中医。 西医里分科太细,老百姓搞不清楚,医生也会犯糊涂。 “你去看医生,他问你挂什么科。‘糟糕了,我又不是医生,我怎么知道挂什么科?’医生治了半天,才说:‘你搞错了,你应该看这里才对!’” 而“中国人就不一样,中国人就是去找中医, 中医是通才。 他会告诉你‘这是哪里引起的?’因为全身是一个整体系统,不可分割。而且,更妙的是, 我们会针灸 !” 接着他由针灸,谈到经络。“我在英国的时候,很多英国同学,一听到针灸,他就害怕,‘怎么拿针往身上乱插呢?’有些医生,他就跟我讲,他说:‘针灸是没有道理的’我说:‘为什么没有道理?’他说:‘你针血管,那血不是流出来吗?’ 我说:‘我们不会针血管。’‘针骨头,根本针不进去!’‘谁会针骨头呢?’‘针肉有什么意思呢?’我说:‘我们这些都不针, 我们专针 一种你们不懂的东西,叫 经络 !’ 他一听经络,他就傻掉了!” 然后,他开始阐述经络。“ 因为你全身解剖,找不到经络。经络是你活着的时候才有。你一死,它气门闭了,经络就没有了! 所以,有阳就有阴,有虚就有实!有看得见的,就有看不见的。有摸得着的,就有摸不着的。你看天上的飞机,它能随便飞吗?” “那怎么可以?它有航道。” “可是,你去看,航道在哪里啊?” “汽车的轨道我看得到,航道看得到吗?” 航道是飞机飞的时候,它有航道;飞机不飞了,它的航道就不见了! “ 那就是天上的经络 !”
个人分类: 中医|2786 次阅读|17 个评论
拍痧疗法是复兴中医的技术
huangzhong 2012-6-14 09:19
拍痧疗法是复兴中医的技术
摘要: 黄俊红自 1997 年发现了经络的病理学基础,继而成功地创新出拍痧疗法。在对百万患者的拍痧治疗中,验证了中医经络学说和理论的正确性,为经络存在找到了人人可见的病理学基础;并首次以大量图片和事实证明经络可运行血液,但并不是动静脉血管。揭示了中医药疗效倒退的根源是经络淤阻,为疏通经络开辟了新的途径。认识到疾病是现象,经络阻滞是本质,中医是从根本上让身体平衡而不生病的,一定会成为世界的主流医学。其首创的拍痧疗法,在冠心病、颈肩腰腿痛、慢性胃炎、结肠炎等现代医学棘手的诸多疾病上均有重大突破,使中医在临床疗效上产生了质的飞跃,有望成为复兴中医的中坚技术。 关键词:拍痧 经络 病理学基础 复兴中医 主流医学 正文: 中医的废存之争,凸显了中医的发展困境,既然治病救人、祛痛延年是医学的目的和使命,那么走出中医困境就应当把研究重点放在困扰百姓的常见病、慢性病和疑难病上,发挥中医标本兼治的优势,以解决“已病”为己任,兼顾未病的防治工作,重塑中医的神奇与不朽。 从 1997 年至今,笔者做为中医外治疗法的大众传播者,与其团队辗转全国各省会城市,接触的都是久治不愈或被多种慢性疾病折磨,失去生活信心和勇气的患者,对他们施以刮痧和拍痧疗法,少则一两次,多则十多次,他们的身体素质均明显改善,多种疾病均在短期内得以减轻或康复。现代医学棘手的诸多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腰腿痛、慢性胃炎、结肠炎等均可通过拍痧疗法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疗效。拍痧疗法使中医在临床疗效上产生了质的飞跃,有望成为复兴中医的中坚技术。 一、拍痧疗法发现了经络的病理学基础 笔者自 1988 年开始接触刮痧疗法, 1997 年创新出拍痧疗法。十三年来,笔者先后在江苏、福建、广州、杭州、云南等省会电台长年推广拍痧疗法,受益者甚众。在对百万患者近千万次的拍痧治疗中,验证了中医经络学说和理论的正确性,也为经络存在找到了人人可见的病理学基础。如图所示: 血液在体内周而复始的流动,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再把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排出体外,这种血气交换和新陈代谢功能必须建立在机体肌肉放松和接近体温的恒温状态中进行,由于情绪、温度和疾病的影响,会使新陈代谢产物积聚在体内而形成痧毒。传统的刮痧疗法对于排除背部的痧毒非常有效,而对于四肢经络上的痧毒却爱莫能助。这一点不论是从中医的角度,还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都能找到其理论根源。中医学认为,背为阳脉之海,阳气在表,经脉较浅;而四肢的经脉则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从局部解剖我们也不难发现,背部肌肉较薄,使用刮痧手法即可把痧毒排出体外;而四肢肌肉丰厚,刮痧的力度难以达到分肉之间,故而经络中的痧毒常常深伏其中。 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创新出了拍痧疗法,主要作用于四肢肌肉丰厚处,可以把堆积在分肉间深层的痧毒排出体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拍痧,人们看到了大量的黑痘痧沿古典的经络线分布。十三年来 , 笔者与其团队接待了数以百万的患者 , 千万次的拍痧实践证明了随着这些黑痘痧的减少,经络所属脏腑和循行部位的相关疾病都很快减轻或痊愈,如:在手臂内侧心包经的偱行路线上进行拍痧可以缓解和治疗心脏病,在腿外侧的胆经上拍痧可以缓解和治疗胆囊炎、偏头痛、耳鸣,在腿后侧的膀胱经上拍痧可以减轻腰背疼痛;由此证明这的确是经络的病理学基础。 假如说,经络的循经感传现象只是一种主观的感觉体验,而循经皮肤病又只是极少数的个例,电阻抗测试和叩击声音探测法还是无法让大众信服经络是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那么,拍痧疗法的出现,百万患者近千万次的拍痧实践,不但让大众“眼见为实”地看到了所谓的经络现象,更可以让大众通过这种疗法领略到中医的速效、治防结合等现代医学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和特色。 二、拍痧实践首次证明经络可运行血液 , 但并非动静脉血管 百万患者近千万次的拍痧实践证明了拍痧所产生的黑痘痧,不仅具有沿经络路线进行分布的特性,而且含有衰老或变异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所固有的成分 , 最重要的是它可使经络所属脏腑或偱行路线上的相关疾病减轻或康复,如:在手臂内侧心包经的偱行路线上进行拍痧可以缓解和治疗心脏病;在腿外侧的胆经上拍痧可以缓解和治疗胆囊炎、偏头痛、耳鸣;在腿后侧的膀胱经上拍痧可以减轻腰背疼痛; 这些相关疾病的康复 只能用经络学原理解释,用现有的动静脉血管原理是无法解释的。 同时认识到,痧是一种病理产物和导致疾病的因素,而不是毛细血管的破裂现象。举例说明:用小刀去刺破一个人的皮肤,这个人会流血,不管你重复多少次,只要生命存在,这个实验永远成功。而当你在一个患者身上实施拍痧疗法时,刚开始他的这些黑痘痧会很多,但经过多次拍痧治疗后 , 这种黑痘痧会越来越少 , 疾病也开始好转和痊愈。当患者经络通畅时,就不再能拍出这些黑痘痧。如图所示 : 由此也证明刮痧和拍痧所产生的痧并不是以往医学界和学术界认为的是毛细血管的破裂现象,而应该认为是一种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则更为确切。 既然拍痧所产生的黑痘痧含有血液的基本成分 , 作为经络的病理学基础客观存在 , 它的减少或消失又代表着血液循环和经络的通畅程度 , 那么这就有力的证明了经络可运行血液 , 但并非动静脉血管。 三、拍痧疗法揭示了中医药疗效倒退的根源是经络瘀阻 中医是以五脏为中心,以经络为纽带,把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既是中医整体观念的具体体现,又是辩证论治的基础。早在 2500 多年前,中医的经典著作《灵枢﹒经别》就明确记载:“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即经络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它是形成疾病的根源,也是疾病得以康复的根本。它必须畅通无阻,人体才能获得长久的安康。 中医讲经络、讲气血,气血在经络中运行不畅则经络受阻,产生各种局部病变和脏腑病变。而针灸,点穴等中医的治病方法都是疏通经络的。中草药更是讲“归经理论”的,如生姜发汗和胃,是因为生姜走手臂内侧肺经和腿外侧胃经的原故;丹参活血治心脏病,是因为丹参走手臂内侧心包经的缘故。如果经络严重受阻,药物的疗效将大打折扣。再加之近百年来,百姓治病以西医为主,只有遇到西医难以奏效的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时才会求助于中医。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用进废退”的原理,经络系统因长期得不到及时调理,已处于“瘀阻”状态,经络系统对身体的调控功能出现了退变。 1997 年,笔者首创拍痧疗法,为疏通经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十三年来 , 笔者与其团队在全国各省会城市通过电台推广和普及这一疗法,受益者甚众。通过百万患者近千万次的拍痧实践,观察的病种涉及了八大系统的常见病、慢性病和疑难杂病,通过近期疗效观察和远期效果回访, 90% 的患者均感觉到中医是如此的神奇和不可思议。如:一患者头痛十余年,在某著名中医名家那里被诊断为厥阴头痛,长年服用疏肝理气的汤药缓解头痛,而笔者运用拍痧疗法在足厥阴肝经上治疗五次后痊愈,随访五年未见复发;又一患者,慢性胆囊炎多年,长期服用中药而疗效不佳,通过在足少阳胆经上数次拍痧后竟不药而愈,随访十年未见复发。又一患者,腔隙性脑梗,中西医束手无策,通过在相关经络上拍痧治疗,七次而愈。实例之多,不胜枚举,这就有力地证明了中医之所以成为百姓心目中的“慢大夫”,完全是经络瘀阻惹的祸。 四、拍痧疗法证实了中医将是未来的主流医学 西方医学主要是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中医学是辨证论治,起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十三年来,笔者接诊的均是被多种疾病折磨,久治不愈而走投无路的患者,对他们施以拍痧疗法,少则一两次,多则十多次,他们的身体素质均明显改善,多种疾病均在短期内得以减轻或康复。百万患者的拍痧实践证明了中医不但可以快速治疗已有的疾病,更可以切断疾病链,使患者远离各种慢性疾病的困扰,这才是中医治未病的真正内涵。 中医治病是把人体从一个生病的功能状态调节到一个健康的功能状态,而笔者与其团队十三年来在对百万患者近千万次的拍痧治疗中,证实了生病的功能状态其实就是相关经络阻滞的功能状态,疾病就是某一经络阻滞所导致的病理现象。疾病是标,经络阻滞是本;疾病是现象,经络阻滞是本质。折磨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多种慢性疾病和重大疾病,均是自身某一特定经络阻滞的结果;多种疾病的出现,则是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同一经络阻滞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现象。 这里,就以胆经为例来说明“疾病是现象、经络阻滞是本质”。比如,某个人是腿外侧胆经经络不通的体质,在他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会不同程度的被胆囊炎、胆结石、偏头痛、高血压、坐骨神经痛、耳鸣、失眠等多种慢性疾病所困扰。当他有了胆囊炎或胆结石,他会去看消化科;当他有了偏头痛,他会去看神经科;当他有了高血压,他会去看心血管科;当他出现耳鸣,他会去看耳鼻喉科。现代医学总是孤立的来看待疾病,而笔者多年的“经络感知”与拍痧实践,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这些疾病只是胆经经络不通的一些病理现象。假如他患有胆结石,按西方医学的手段就是手术切除,且不说手术费高达几千至上万块钱,更不用说以后还有可能再长肝内胆管结石,关键的问题是胆结石只是一个病理产物,而病因是胆的经络阻滞,他不知道疏通胆的经络,结果几年或十几年之后,他一定会出现这条经络不通的其他病症,诸如高血压或坐骨神经痛之类的疾病。 当一个人患有胆经经络阻滞所导致的任何一种疾病时,那么他的一生就会被与这条经络有关的多种病症折磨。换一句话说,现代医学的对症治疗只能起到消除或减轻某一疾病的作用,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他的身体素质,让他从这些慢性病中解脱出来。而笔者多年的拍痧实践证明,中医的这种以治一种病为切入点,却能有效阻止和预防更多疾病的治病理念和模式,以及在治疗一种病的同时可以治好困扰他多年的多种慢性疾病;这种治防结合,治已病更治未病的思想,这种多病同治、让身体平衡而不生病的大智慧,以及对身体素质的综合调理优势都是西方医学所不可替代的,是故中医成为主流医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西方医学由于对中医了解不够深刻,认为中医应该属于从属地位,是替代医学,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悲哀。 五、结论: 复兴中医的首要问题,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问题。现在老百姓不愿看中医 , 主要是因为中医对已有的病疗效欠佳 , 中医成了名符其实的“慢大夫”。 究其成因,不外乎重西医而轻中医,重内治而轻外治,针灸推拿与医药分家导致经络系统对身体的调控功能出现退变,致使经络系统严重瘀阻,从而使中药、针灸、点穴等一系列依靠调理经络来保持健康的中医疗法疗效大打折扣,中医进入了举步维艰的状态。 十三年来,笔者首创的拍痧疗法,以疏通经络,排除痧毒为先导,以百万患者的亲身验证为依托,证明了中医具有速效、治已病更治未病、多病同治、治防结合等特点和优势。而且,多年的拍痧实践证明了疾病只是现象,经络阻滞才是本质;重视西医的对症治疗而忽略中医的疏通经络,最终只能让各种疾病包围着你,在疾病间流转不休。笔者深刻体会到,中医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重中之重。切断疾病链,让患者不再在疾病中流转,走出疾病的泥潭只有中医才可以做到。在此非常时期,大力推广拍痧疗法,发挥中医标本兼治的特色和优势,重树中医的神奇与辉煌,已迫在眉睫!如此而行,不但求医难、看病贵的问题可迎刃而解,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和医疗支出,更强健了我中华民族。中医之复兴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而努力! 六、典型病例: 病案1:姜某,女,现年 75 岁,教师,家住辽宁瓦房店六中小区,被胆结石、头晕、高血压、失眠、坐骨神经痛所困长达 10 年之久,于 2006 年 7 月初接受拍痧疗法。经6次治疗,血压平稳(原服药也只能降到 180/95mmHg ,现在不服药 150/80 mmHg ),睡觉正常(原每晚只能睡 2 个小时,现每晚能睡 7 、 8 个小时),头不晕了,胆区不适未再出现过,坐骨神经痛消失。 病案2:赵某,女,现年 77 岁,农民,家住辽宁普兰店市元台镇吴窑村,身体状况如下:偏头痛、坐骨神经痛三十多年,高血压、胆结石十多年,口苦七八年。于 2006 年 10 月底接受拍痧疗法。经15次治疗,头痛消失,坐骨神经痛好转,血压平稳,胆区无不适症状,口苦基本消失, 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病案3:王某,女,现年 51 岁,大连铁路系统干部,二十多年前出现美尼尔氏病(晕眩症)、梅核气、耳鸣,六年前出现偏头痛,两年前出现胆囊炎、口干、失眠至今,倍受疾病煎熬。于 2006 年 12 月拍痧治疗,经11次治疗,上述症状均已消失,身体素质彻底 好转 , 至今 未见复发。 参考文献 钱学森 . 论人体科学〔 M 〕 . 北京 :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88. 王敬 . 中国刮痧健康法〔 M 〕 .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 李定忠 . 中医经络探秘〔 M 〕 . 北京 : 解放军出版社 ,2003. 祝总骧 . 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 M 〕 . 北京 : 北京出版社 1989 何裕民 . 中医药揭秘〔 M 〕 . 北京 :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6. 黄俊红 . 气功感应与经络调理是中医的复兴之路〔 C 〕 . 世界医学气功学会论文集 ,2007.
5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2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