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欣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换一种心情:澳大利亚艺术
suqing1961 2009-10-16 14:20
参观墨尔本美术馆时拍了许多艺术作品的照片,这次放一些比较现代的艺术作品,供大家继续欣赏。 两幅雕塑作品 素描作品,好像还有点中国画的味道 是不是莫奈的作品? 像是毕加索的画 画面很简洁,但我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意思 看了半天我也没搞清楚到底是摄影,还是油画 这两幅作品很前卫,力气大的话咱好像也能试试 很羡慕这样的讲座,很欣赏这样的听众
个人分类: 旅游采风|5288 次阅读|6 个评论
尊重,从彼此欣赏开始!
chrujun 2009-10-10 13:15
几天不上科学网,就形势大变。为国庆阅兵,尖锐矛盾又起。 看了N篇博文,有点想法。 鲍得海先生曾经对我对他博文的的评论回复到:把人按照正态分布排列,中间的是平庸的人,左边是疯子,右边是傻子。我想补充的是:干大事的人,不是疯子就是傻子。 没有缺点的人就是平庸的人,真正的天才肯定从有缺点的人中间产生。 对于优秀的人才,缺点肯定可以找到一大堆。是天天盯着这类人的缺点不放,而是欣赏这类人的优点,是做领导、老师、同事和同行需要作出的关键选择。很多时候,我们往往看见别人的缺点,并与自己的优点对比,由此获得满足感。如果我们把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对比,往往就会感到痛苦。人类从本能上就会禁止这类思考。欣赏别人的优点,首先要克服自己的本能,用理性来战胜自己。战争往往就是因本能引起的。 在这个假期中,我要求我的儿子必须把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脚》一天内背下来。儿子读了一整天,背的时候很长时间才挤出一句,经过漫长的等待,才把这篇课文背完,并且背出来的内容和课文有出入。如果和我当年读书的时候流利地背出来相比,儿子肯定是太差了。但我发现一个现象,儿子背出内容合符现代汉语语法,而且更通顺。他还说叶圣陶写的文章有的地方有问题,不能那样写。我说叶圣陶要是活到现在有100多岁了,他写的文章有点老。我觉得儿子不是在机械性背诵课文,而是理解的基础重构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我又让他读了另外一篇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抑扬顿挫。我觉得儿子在文章理解上比我当年强多了,这是他写的作文大部分得优的原因。因此我觉得, 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可能有更多更明显的优点。 我们需要换个角度思考,去发现和欣赏对方的优点。 想想看你最恨的人是谁?你最看不起的人是谁?再想想看这些人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优点?当你再进一步欣赏对方的优点的时候,你的理智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战争和仇恨往往来自人类的本能!欣赏对方的优点,是尊重对方的起点,是理性战胜本能的开始!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6346 次阅读|8 个评论
澳大利亚掠影:多彩的油画
suqing1961 2009-10-4 10:59
个人分类: 旅游采风|5068 次阅读|8 个评论
关于七夕的两首词
shushenlw 2009-8-26 16:26
高中阶段看过一本鲁迅作序的通俗小说,里面有两首词是关于七夕的,感觉还不错。我觉得除了专攻文学的大家外,很少有人会读过这两首词,应该不会有重复,所以原封不动地发在这里,供大家欣赏: 今夕何夕,正露凉烟淡,双星佳会。一带银河清见底,天意恰如人意。半夜云停,前宵雨过,新月如眉细。千家望眼,画屏几处无睡。最念思妇闺中,怀人远道,难把离愁寄。一朵娇花能解语,却又风前憔悴。红粉飘零,青衫落拓,都是伤秋泪。寒香病叶,谁知萧瑟相对? 露凉人静,双星会、今夕银河深浅?微雨惊秋,残云送暑,十二珠帘都卷。试问苍苍,当日长生殿里,私誓果能真践?只地久天长,离恨无限!何况,羁人乡书一纸,抵多少、回文新剪。细计归期,常劳远梦,输与玳梁栖燕。毕竟织女黄姑,隔河相望,可似天涯近远?恨无聊徙倚,阑干扪遍!
个人分类: 思想与生活|1067 次阅读|1 个评论
极品鸡血石欣赏(二)
黄安年 2009-8-3 21:47
极品鸡血石欣赏 ( 二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8 月 3 日发布 这里发布的好友许令仪传来的极品鸡血石 PPS, 笔者转成照片发布 , 分 ( 一 )26 幅 , ( 二 )13 幅 , 资源丰富。 附网上两篇报道 : *************************** 鸡血石    鸡血石 是辰砂条带的地开石,其颜色比朱砂还鲜红。因为它的颜色像鸡血一样鲜红,所以人们俗称鸡血石。 我国最早发现的鸡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鸡血石。后来又发现了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巴林鸡血石。 20 世纪 90 年代又在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等地发现了鸡血石。由于现在的昌化朱砂 ( 汞矿 ) 已近尾声,所以出产的鸡血石产量相当有限,市场价格日增不衰。   相传,古代有一种鸟,叫鸟狮,又称凤鸟,生性好斗。一天,觅食飞过玉岩山,见一凰正在孵蛋,顿生恶念,向其发起攻击。毫无准备的凰被咬断了腿。凤闻讯赶到,同仇敌忾,战胜了鸟狮。凤凰虽然胜利了,但凰鲜血直流,染红了整个玉岩山,遂成了光泽莹透如美玉的鸡血石。据考证,鸡血石的开采始于明代,而盛名于清代,康熙、乾隆、嘉庆等皇帝十分赏识昌化鸡血石,将其作为宝玺的章料。国家邮政局日前发行的一套《鸡血石印》特种邮票印的就是两方宝玺。   上世纪 70 年代初,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前外相大平正芳来我国访问,周恩来总理将昌化鸡血石对章,作为国礼馈赠两位贵宾。操刀奏石者是集云阁篆刻家沈受觉、刘友石先生。于是,鸡血石在日本名声大噪,掀起了一股收藏鸡血石热潮。大批日本游客来华时,必将鸡血石作为首选礼品带回国内。在我国,国人对鸡血石的收藏投资热情也逐年上升。 【主要成份】   鸡血石含有辰砂、 ( 朱砂 ) 、石英、方解石、辉锑矿、地开石、高岭石、白云石等矿物,且大部分含硫化汞等多种成份的硅酸盐矿物。产地不同,质地成分也不同,但都离不开硫化汞成分。   鸡血石由地和血两部组成。一般认为血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辰矽。地的成分,如昌化鸡血石,其地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中的地开石为主,也含有相当量的高岭石,明矾石、埃洛石、石英、黄铁矿等。   巴林鸡血石主要是高岭石和硬水铝石;而质地较为细腻的黑冻鸡血石和芙蓉冻鸡血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地开石和辰砂;前些年在吉林某金矿之顶部发现有近似金顶红的脉石英致密块体,其中辰砂非常细小,质地坚硬细腻,也是硬地含辰砂石料,当地称朱砂玉。 【形状】   鸡血石没有固定的形状,叫块石状,它的色状有块血、条血、梅花血、浮云血。   块血:分布没有规律,东生块、西生一块,有的块石表面有一大块红色,而里面一点红的都没有;有的恰拾相反,所以购买鸡血石毛料风险很大。   条血:分布有规律。   梅花血:象梅被开放一样,整个石头都是星星点。   浮云血:它生在宽带或条带的间接处,即象条血又象梅花血,血形象天上的浮云一样,故名。   【颜色】   鸡血石的颜色有鲜红、淡红、紫红、暗红等,最可贵的是带有活性的鲜红血形。 【所处位置】   鸡血石产自低温热液矿床、火山岩或热泉沉积矿的朱砂条带的头尾及边缘地带,产量相当有限。 【用途】   鸡血石主要用作印章及工艺雕刻品材料。 【鸡血石矿的形成和开采】    1 、形成   鸡血石为朱砂(硫化汞) 渗透到高岭石,地开石之中而形成,这样两者交融,共生一体的天然宝石,在国内外是极为罕见的。    2 、性状   鸡血的成份是硫化汞,石质则为地开石或高岭石,硬度为 2 3 度。石中时常带有水银斑及少量的石英颗粒突起于石表面。鸡血中除主要成份为硫化汞外,还含有少量的致色元素铁、钛,它们是深色染剂,它的含量多少是鸡血呈现不同红色的主要原因,含量多则血色呈暗红色。另外,鸡血石也含有不同的感光元素硒、碲,这也是鸡血在光照和热烤下退色或变色(呈现暗红)的主要原因。    3 、分布   昌化鸡血石产地在浙江省临安县上溪乡玉岩山,矿洞分布在康山岭一带。    4 、开采   鸡血石开采于明初,当时鸡血石露出岩石表层,古人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开采,在露出岩石表面的鸡血石上烧柴,岩石全部烧热后,用冰冷的溪水浇泼,使石头分裂,再用铁铲很容易即把鸡血石采下。这样的采法少有裂纹,但鸡血石在没有开采出前很可能多已变黑或变暗,而采出量也非常小。这种采法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基于表层露头的鸡血石都已采竭,改用炸药爆眼,再用手掘或机掘深挖    5 、如何鉴别真假鸡血石   带血色的石头称为鸡血石,不带血色的则称为昌化石。   品评鸡血石,首先是看血的红色,以其鲜、凝、厚为佳。鲜者红如淋漓之鲜血;凝者聚而不散;厚者指有厚度有层次深透于石层中者。另外鸡血石的地张也是判断鸡血石的重要依据。地张就是红色染在什么样的石头上。鸡血石的地张以纯净、半透明,无钉与血之鲜红色彩交相辉映者为上品。鸡血石的品样可分为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圆形、畸形,尺寸大致以 5 2 公分的径边为宜。   鸡血石的质地细腻,带韧性,结构紧密,受刀不崩。   好的鸡血石都不加雕琢,以做印章为最宜。可以这么说,凡是加雕刻的鸡血一般都为遮掩其疵,是不足为贵的。   由于鸡血石质佳价高,作伪者很多。鸡血石的作伪方法大体上有下面几种:   ( l )镶嵌法,采一质地较好的昌化石章,选择几面醒目的地方,分别挖出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小坑,然后用红色的流化汞涂料嵌入,待其自然阴干后,再磨光上蜡。不过,这种嵌入的鸡血(硫化汞)没有层次,同时血与昌化石的交接处色泽生硬,没有过渡。   ( 2 )浸渍法,取一方昌化石,在需要的地方涂上硫化汞,阴干再涂,再阴干,使其血稍有层次,然后放在透明的树脂里浸渍,务使周身浸到,拾起晾干,再用细水沙打光即成。用这种方法做成的假鸡血石,因树脂易老化,日久表皮会泛黄,与内部的石色不相协调;同时树脂表皮的毛孔比较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其表面有一点点细小的擦眼。   ( 3 )切片贴皮法,用切割机把石章的六个平面分别切割出薄如纸的六面。于其内需要的地方涂上硫化汞。待晾干后再用热烫的办法和以胶水把原来切割下来的六个薄片按原样贴回去,然后把薄片与胶合处的线角磨光。这样鸡血的红色看起来生在石章里面,而且自然分布。但血的层次毕竟只能停留在一个平面上。此类石章,只能局限于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石章,其他的都不行。因为圆形和畸形的石章无法割断和刻边款,这样薄片烫贴的痕迹就显露出来了。   ( 4 )添补法,这是在真鸡血石上,再添加硫化汞,并在添加的部分表面罩上一层极薄的树脂,磨光后即成。这类方法是在血上加血,无疑是锦上添花,价值大增。同时真中有假、假假真真。所以对于特别好的鸡血石,在观察时必须注意和联想到作伪者的手法,方可避免大意失荆州的后果。   目前,最著名的鸡血石按产地命名分别是昌化鸡血石和巴林鸡血石。按质地一般分为 4 大类:冻地鸡血石、软地鸡血石、软钢板地鸡血石和硬钢板地鸡血石。它同寿山田黄并列,享有印石皇后的美称,为中国印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品种与鉴赏】   昌化鸡血石可分为冻地、软地、刚地和硬地四大类。冻地鸡血石为玻璃冻、羊脂冻、牛角冻、桃花冻等,微透明或半透明,硬度在 2 3 级。软地鸡血石的硬度为 2 4 级,刚地鸡血石是高岭石、明矾石岩经后期硅化的产物,硬度在 4 7 级。硬地鸡血石是成矿过程中硅化作用的产物,地质学名为辰砂硅化凝灰岩或含辰砂硅质岩,主要成份 SiO2 ,其硬度大于 7 级。   昌化鸡血石的品质是血和地。血色为鲜红、正红、深红、紫红等,鸡血的形状有块红、条红、星红、霞红等,并能达到鲜、凝、厚为佳,深沉有厚度,深透石中,有集结或斑布均衡为佳。血量少于 10% 者为一般,少于 30% 为中档,大于 30% 者为高档,大于 50% 者为珍品, 70% 以上者珍贵难得。全红或六面血为极品。红而通灵的鸡血石称为大红袍, ?? 红色鸡血以外,底色尚有黑、白、黄、绿、蓝、灰褐、紫、青等基本颜色,再加上浓淡深浅不一的各种色彩相互融合,天然浑成,不须人工雕凿,已构成一幅幅自然美丽的图案。黑白地与鸡血三色的称为刘关张,也是奇妙之品,色彩奇丽,变化万千。除此之外,昌化鸡血石石质中,还具有细、红、润、腻、温、凝之六德。   根据鸡血石的血色和质地可分为:大红袍、玻璃冻、田黄冻、羊脂冻、牛角冻、朱砂冻、藕粉冻、五彩冻、桃红冻、豆青冻、玛瑙冻、木纹冻、鱼脑冻、鱼子冻、蛇皮冻、雪花冻等。   http://baike.baidu.com/view/33068.htm   ********************************* 苏州现世界最大鸡血石 主人称低于两亿不卖 ( 图 ) 2009 年 02 月 12 日 00:49 来源:北京晨报 从正面看,像只乌龟在伸头迎客,侧看又似恐龙又似盘龙   晨报江苏讯 连日来,刚运达苏州明琴缘国际翡翠珠宝城内的一块巨石吸引了诸多媒体的关注,该巨石色泽红艳,形态似龙又似龟,故得名龙龟献瑞。巨石的拥有者称,此石来自桂林龙胜县,重达 50 多吨,属于鸡血红碧玉,这么大的鸡血石,不仅在国内,就是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昨天,记者见到了这块令人关注的巨石,该石长约 3 米多,高约 1.5 米,从正面看,像只乌龟在伸头迎客,侧看又似恐龙又似盘龙。整块玉石以鸡血红色为主色调,还有金黄、白色作为衬托,全石颜色丰富多彩,显得鲜艳夺目。   明琴缘国际翡翠珠宝城有关负责人陆文珍介绍,该单位正在筹建江苏明琴缘地质博物馆和珠宝玉石文化展示馆,从桂林市龙胜县蔚青岭一带花巨资购买的这块鸡血石,无疑是镇馆之宝。据其透露, 50 多吨的那块鸡血红碧玉经过了一年半的挖掘方才露出真容,因整体态势似龙又像龟,故得名龙龟献瑞。我们花了几千万元方才买下。   陆文珍说,龙龟献瑞目前是世界上体积最大、最重的一块鸡血石。光是从桂林运来,就花了 20 多万,路上耗了整整 3 天。这块龙龟献瑞因其含瑞祥之寓意,所以馆方是不会轻易动它的,有人曾出价 1 亿都没卖,低于 2 亿是不会转手的。   http://news.sohu.com/20090212/n262190772.shtml ******************************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09A)|11725 次阅读|2 个评论
极品鸡血石欣赏(一)
黄安年 2009-8-3 21:16
极品鸡血石欣赏 ( 一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8 月 3 日发布 这里发布的好友许令仪传来的极品鸡血石 PPS, 笔者转成照片发布 , 分 ( 一 )26 幅 , ( 二 )13 幅 , 资源丰富。 附网上两篇报道 : *************************** 鸡血石    鸡血石 是辰砂条带的地开石,其颜色比朱砂还鲜红。因为它的颜色像鸡血一样鲜红,所以人们俗称鸡血石。 我国最早发现的鸡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鸡血石。后来又发现了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巴林鸡血石。 20 世纪 90 年代又在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等地发现了鸡血石。由于现在的昌化朱砂 ( 汞矿 ) 已近尾声,所以出产的鸡血石产量相当有限,市场价格日增不衰。   相传,古代有一种鸟,叫鸟狮,又称凤鸟,生性好斗。一天,觅食飞过玉岩山,见一凰正在孵蛋,顿生恶念,向其发起攻击。毫无准备的凰被咬断了腿。凤闻讯赶到,同仇敌忾,战胜了鸟狮。凤凰虽然胜利了,但凰鲜血直流,染红了整个玉岩山,遂成了光泽莹透如美玉的鸡血石。据考证,鸡血石的开采始于明代,而盛名于清代,康熙、乾隆、嘉庆等皇帝十分赏识昌化鸡血石,将其作为宝玺的章料。国家邮政局日前发行的一套《鸡血石印》特种邮票印的就是两方宝玺。   上世纪 70 年代初,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前外相大平正芳来我国访问,周恩来总理将昌化鸡血石对章,作为国礼馈赠两位贵宾。操刀奏石者是集云阁篆刻家沈受觉、刘友石先生。于是,鸡血石在日本名声大噪,掀起了一股收藏鸡血石热潮。大批日本游客来华时,必将鸡血石作为首选礼品带回国内。在我国,国人对鸡血石的收藏投资热情也逐年上升。 【主要成份】   鸡血石含有辰砂、 ( 朱砂 ) 、石英、方解石、辉锑矿、地开石、高岭石、白云石等矿物,且大部分含硫化汞等多种成份的硅酸盐矿物。产地不同,质地成分也不同,但都离不开硫化汞成分。   鸡血石由地和血两部组成。一般认为血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辰矽。地的成分,如昌化鸡血石,其地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中的地开石为主,也含有相当量的高岭石,明矾石、埃洛石、石英、黄铁矿等。   巴林鸡血石主要是高岭石和硬水铝石;而质地较为细腻的黑冻鸡血石和芙蓉冻鸡血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地开石和辰砂;前些年在吉林某金矿之顶部发现有近似金顶红的脉石英致密块体,其中辰砂非常细小,质地坚硬细腻,也是硬地含辰砂石料,当地称朱砂玉。 【形状】   鸡血石没有固定的形状,叫块石状,它的色状有块血、条血、梅花血、浮云血。   块血:分布没有规律,东生块、西生一块,有的块石表面有一大块红色,而里面一点红的都没有;有的恰拾相反,所以购买鸡血石毛料风险很大。   条血:分布有规律。   梅花血:象梅被开放一样,整个石头都是星星点。   浮云血:它生在宽带或条带的间接处,即象条血又象梅花血,血形象天上的浮云一样,故名。   【颜色】   鸡血石的颜色有鲜红、淡红、紫红、暗红等,最可贵的是带有活性的鲜红血形。 【所处位置】   鸡血石产自低温热液矿床、火山岩或热泉沉积矿的朱砂条带的头尾及边缘地带,产量相当有限。 【用途】   鸡血石主要用作印章及工艺雕刻品材料。 【鸡血石矿的形成和开采】    1 、形成   鸡血石为朱砂(硫化汞) 渗透到高岭石,地开石之中而形成,这样两者交融,共生一体的天然宝石,在国内外是极为罕见的。    2 、性状   鸡血的成份是硫化汞,石质则为地开石或高岭石,硬度为 2 3 度。石中时常带有水银斑及少量的石英颗粒突起于石表面。鸡血中除主要成份为硫化汞外,还含有少量的致色元素铁、钛,它们是深色染剂,它的含量多少是鸡血呈现不同红色的主要原因,含量多则血色呈暗红色。另外,鸡血石也含有不同的感光元素硒、碲,这也是鸡血在光照和热烤下退色或变色(呈现暗红)的主要原因。    3 、分布   昌化鸡血石产地在浙江省临安县上溪乡玉岩山,矿洞分布在康山岭一带。    4 、开采   鸡血石开采于明初,当时鸡血石露出岩石表层,古人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开采,在露出岩石表面的鸡血石上烧柴,岩石全部烧热后,用冰冷的溪水浇泼,使石头分裂,再用铁铲很容易即把鸡血石采下。这样的采法少有裂纹,但鸡血石在没有开采出前很可能多已变黑或变暗,而采出量也非常小。这种采法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基于表层露头的鸡血石都已采竭,改用炸药爆眼,再用手掘或机掘深挖    5 、如何鉴别真假鸡血石   带血色的石头称为鸡血石,不带血色的则称为昌化石。   品评鸡血石,首先是看血的红色,以其鲜、凝、厚为佳。鲜者红如淋漓之鲜血;凝者聚而不散;厚者指有厚度有层次深透于石层中者。另外鸡血石的地张也是判断鸡血石的重要依据。地张就是红色染在什么样的石头上。鸡血石的地张以纯净、半透明,无钉与血之鲜红色彩交相辉映者为上品。鸡血石的品样可分为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圆形、畸形,尺寸大致以 5 2 公分的径边为宜。   鸡血石的质地细腻,带韧性,结构紧密,受刀不崩。   好的鸡血石都不加雕琢,以做印章为最宜。可以这么说,凡是加雕刻的鸡血一般都为遮掩其疵,是不足为贵的。   由于鸡血石质佳价高,作伪者很多。鸡血石的作伪方法大体上有下面几种:   ( l )镶嵌法,采一质地较好的昌化石章,选择几面醒目的地方,分别挖出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小坑,然后用红色的流化汞涂料嵌入,待其自然阴干后,再磨光上蜡。不过,这种嵌入的鸡血(硫化汞)没有层次,同时血与昌化石的交接处色泽生硬,没有过渡。   ( 2 )浸渍法,取一方昌化石,在需要的地方涂上硫化汞,阴干再涂,再阴干,使其血稍有层次,然后放在透明的树脂里浸渍,务使周身浸到,拾起晾干,再用细水沙打光即成。用这种方法做成的假鸡血石,因树脂易老化,日久表皮会泛黄,与内部的石色不相协调;同时树脂表皮的毛孔比较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其表面有一点点细小的擦眼。   ( 3 )切片贴皮法,用切割机把石章的六个平面分别切割出薄如纸的六面。于其内需要的地方涂上硫化汞。待晾干后再用热烫的办法和以胶水把原来切割下来的六个薄片按原样贴回去,然后把薄片与胶合处的线角磨光。这样鸡血的红色看起来生在石章里面,而且自然分布。但血的层次毕竟只能停留在一个平面上。此类石章,只能局限于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石章,其他的都不行。因为圆形和畸形的石章无法割断和刻边款,这样薄片烫贴的痕迹就显露出来了。   ( 4 )添补法,这是在真鸡血石上,再添加硫化汞,并在添加的部分表面罩上一层极薄的树脂,磨光后即成。这类方法是在血上加血,无疑是锦上添花,价值大增。同时真中有假、假假真真。所以对于特别好的鸡血石,在观察时必须注意和联想到作伪者的手法,方可避免大意失荆州的后果。   目前,最著名的鸡血石按产地命名分别是昌化鸡血石和巴林鸡血石。按质地一般分为 4 大类:冻地鸡血石、软地鸡血石、软钢板地鸡血石和硬钢板地鸡血石。它同寿山田黄并列,享有印石皇后的美称,为中国印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品种与鉴赏】   昌化鸡血石可分为冻地、软地、刚地和硬地四大类。冻地鸡血石为玻璃冻、羊脂冻、牛角冻、桃花冻等,微透明或半透明,硬度在 2 3 级。软地鸡血石的硬度为 2 4 级,刚地鸡血石是高岭石、明矾石岩经后期硅化的产物,硬度在 4 7 级。硬地鸡血石是成矿过程中硅化作用的产物,地质学名为辰砂硅化凝灰岩或含辰砂硅质岩,主要成份 SiO2 ,其硬度大于 7 级。   昌化鸡血石的品质是血和地。血色为鲜红、正红、深红、紫红等,鸡血的形状有块红、条红、星红、霞红等,并能达到鲜、凝、厚为佳,深沉有厚度,深透石中,有集结或斑布均衡为佳。血量少于 10% 者为一般,少于 30% 为中档,大于 30% 者为高档,大于 50% 者为珍品, 70% 以上者珍贵难得。全红或六面血为极品。红而通灵的鸡血石称为大红袍, ?? 红色鸡血以外,底色尚有黑、白、黄、绿、蓝、灰褐、紫、青等基本颜色,再加上浓淡深浅不一的各种色彩相互融合,天然浑成,不须人工雕凿,已构成一幅幅自然美丽的图案。黑白地与鸡血三色的称为刘关张,也是奇妙之品,色彩奇丽,变化万千。除此之外,昌化鸡血石石质中,还具有细、红、润、腻、温、凝之六德。   根据鸡血石的血色和质地可分为:大红袍、玻璃冻、田黄冻、羊脂冻、牛角冻、朱砂冻、藕粉冻、五彩冻、桃红冻、豆青冻、玛瑙冻、木纹冻、鱼脑冻、鱼子冻、蛇皮冻、雪花冻等。   http://baike.baidu.com/view/33068.htm   ********************************* 苏州现世界最大鸡血石 主人称低于两亿不卖 ( 图 ) 2009 年 02 月 12 日 00:49 来源:北京晨报 从正面看,像只乌龟在伸头迎客,侧看又似恐龙又似盘龙   晨报江苏讯 连日来,刚运达苏州明琴缘国际翡翠珠宝城内的一块巨石吸引了诸多媒体的关注,该巨石色泽红艳,形态似龙又似龟,故得名龙龟献瑞。巨石的拥有者称,此石来自桂林龙胜县,重达 50 多吨,属于鸡血红碧玉,这么大的鸡血石,不仅在国内,就是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昨天,记者见到了这块令人关注的巨石,该石长约 3 米多,高约 1.5 米,从正面看,像只乌龟在伸头迎客,侧看又似恐龙又似盘龙。整块玉石以鸡血红色为主色调,还有金黄、白色作为衬托,全石颜色丰富多彩,显得鲜艳夺目。   明琴缘国际翡翠珠宝城有关负责人陆文珍介绍,该单位正在筹建江苏明琴缘地质博物馆和珠宝玉石文化展示馆,从桂林市龙胜县蔚青岭一带花巨资购买的这块鸡血石,无疑是镇馆之宝。据其透露, 50 多吨的那块鸡血红碧玉经过了一年半的挖掘方才露出真容,因整体态势似龙又像龟,故得名龙龟献瑞。我们花了几千万元方才买下。   陆文珍说,龙龟献瑞目前是世界上体积最大、最重的一块鸡血石。光是从桂林运来,就花了 20 多万,路上耗了整整 3 天。这块龙龟献瑞因其含瑞祥之寓意,所以馆方是不会轻易动它的,有人曾出价 1 亿都没卖,低于 2 亿是不会转手的。   http://news.sohu.com/20090212/n262190772.shtml ******************************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09A)|10046 次阅读|1 个评论
毛泽东欣赏的“党内一支笔”
lih65 2009-8-2 18:26
曾担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舒同,被毛泽东主席赞扬为红军书法家、马背书法家、党内一枝笔。著名政治活动家何香凝也说过:国共有两支笔,国民党有于右任,共产党有舒同。我更喜欢舒同。 毛泽东多次赞扬过舒同的书法和文笔。舒同的书法飘洒圆秀,弯弓盘马,师古而不泥古,尊法而求新变,形成了舒体,也称七分半书,即楷、行、草、隶、篆各取一分,颜、柳各取一分。如今,舒体已被输入电脑广泛使用,显出其独特的魅力。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创始人和第一届主席、第二届名誉主席。 舒同1905年生于江西东乡县。6岁开始读书练字,10岁开始临摹了柳公权、颜真卿字体,尔后,又陆续练王羲之、何绍基、钱南园等名家字帖。早年毕业于江西抚州省立师范学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党的县委书记,后参加红军,经历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第一次反围剿前夕,中央苏区在赣南小布举行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毛泽东亲自书写了一幅体现作战方针的对联贴在大会主席台两边: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游击战里操胜券;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舒同参加了这一誓师大会,感慨万千,一方面称赞毛委员这幅绝代佳联的文笔,一方面反复欣赏毛委员大气潇洒的书法。大会结束后,舒同在小布各村庄大展身手,用石灰水书写了许多反围剿大标语。次日毛泽东看到后,对朱德说:总司令,你来看,数月前我们打长沙,红军出了个外交家何长工,他会讲几种外语,今天红军又出了个书法家,在墙上写了几种字体,都很好,但不知是何人?朱德说:我对此人略有所知,他是红四军政治部秘书,名叫舒同。他可不简单哩,是全国才子之乡临川师范毕业生。我听叶剑英说过,1926年夏,北伐军攻占抚州,部队举行群众集会,舒同为大会书写的欢迎北伐军群众大会横幅,曾引起他极大的兴趣。 1932年第四次反围剿前,红一军团攻打福建漳州,获得空前大捷,全军上下备受鼓舞。舒同奉命参加打扫战场,不期与毛泽东相遇,马上立正敬礼。毛泽东握住他的手说:小伙子,如果我没有猜错,你就 是舒同吧?我早就听说过你的名字了。二人边走边谈,毛泽东看见遍地有许多子弹壳,随手拾起一枚,诙谐而深情地说道:战地黄花,这就是战地黄花啊!舒同猛然想起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名句,这不是出自毛泽东1929年10月写的《采桑子重阳》一词么?许多指战员都把黄花理解为菊花,或其他花卉,而今作者毛泽东却对此做了另一番诠释!舒同比毛泽东小12岁。他十分崇拜眼前这位当代伟人,于是向毛泽东坦陈了自己对诗词和写作的兴趣,特别是自己把书法艺术视作自己第二生命的心愿。他深有体会地对毛泽东说:我参加革命后,把书法与革命熔为一体了,书法特长帮助我搞革命活动,而革命斗争又给了我书法艺术以深刻影响。我这个人呀,就是革命加书法。毛泽东笑呵呵地说:我几次见过你的书法,写得很好,有功底,有风度。你是红军书法家嘛!以后舒同一有机会与毛泽东会面,就向毛泽东请教书法和诗词。 长征路上,尽管天上有敌机,地上有追兵 , 舒同的文房四宝却从不离身。行军时,右手食指总是不停地在膝盖上练字,因而他的军裤往往是右腿膝盖处先破。行军每到一地,他就在门上、墙上、山坡上大写宣传标语。毛泽东打此经过,一看见是舒同写的,就带着赞赏的表情驻足观看。他对身边的警卫员说:小鬼,你懂书法吗?这是一种舒体字,别有风味,是我们红军自己创造的,不亚于古人的书法,将来革命胜利了,要推广呢! 舒同随红一军团长征到陕北时,一路上书写大幅标语,弄得身上全是石灰,衣服上也烧了好多洞。在行军途中,没有纸笔,舒同就捡了树枝在地上划拉;骑在马上,也用手指头在裤腿上划拉。有一次被毛泽东看到了,就笑着说:舒同,你成了马背书法家啦。从此,马背书法家的美名就传开了。 1936年延安创办中国抗日军政大学,负责筹备的同志请求毛泽东写校牌。此时毛泽东正在忙于撰写《实践论》,一时抽不出空,便向来人推荐:你们去请一军团的舒同写吧,他的字写得很好哩!我很欣赏。就这样,时任红一军团第四师政治部主任的舒同奉命书写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牌,还写了大门左右两边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字校训。从此舒同的名声便驰誉全党全军了。 舒同1954年出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兼济南军区第一政委。有一次毛泽东来到济南视察,一天晚上与舒同长谈书法直至深夜。舒同汇报他练写草书蛇字时说:我在少年时代,多次冒险进山,仔细观察蛇的行(走)、游(戏)、卧(眠)、攀(登)各种姿态,终于领悟到书写蛇字的秘诀毛泽东说:书法这门艺术,应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取诸家之长,创自己风格,这点你做到了。你这种认真琢磨的独闯精神,应当继续发扬。毛泽东点燃一支烟,接着说:我喜欢收藏你的字。有人说舒体字是七分半书,即楷、行、草、隶、篆各取一分,颜、柳各取一分,何绍基取半分。也有的书法家评价你的字体风韵是沉雄峭拔,恣肆中见逸气,忽似壮士如牛,筋骨涌现。这些我都同意。 两人相谈甚欢。 1959年的一天,舒同陪毛泽东去看济南郊外一座古寺,那里有一些古人墨迹,两人又侃谈起来。舒同问:主席,您的书法墨宝,中国人到处都可看见。您把草书艺术推到了一个划时代的高峰,堪称中国近代狂草第一人。毛泽东沉思后回忆道:我练字历经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1年以前,打下书法基础;第二阶段是建党后到抗战爆发,由于流动性和严酷斗争环境,留下的作品不多;第三个阶段是1938年到1949年,我用文房四宝打败了国民党四大家族;第四个阶段是进北京城后,全国人民兴高采烈,我的书法也就欢快飞动了。 还有一次,舒同陪毛泽东游济南大明湖,二人坐船在湖中游荡。舒同又问:主席,您见多识广,想必收藏了很多古人书法作品吧?能否评论一下?毛泽东笑道:我收存了600多种拓本和石刻影印件,看过400余种碑帖。我特别喜欢王羲之、王献之的行书帖及怀素的草书帖。对于乾隆的字,虽然到处都有,但它有筋无骨,我不喜欢。乾隆时期提倡赵书,代表人物是张照。弘历的书法功底较深,但气格不高。那个时期风行馆阁体,评价不一,有人就认为是钻进了书法的死胡同。毛泽东这番话,使舒同大长见识,豁然开朗。他回到家中,久久思慕,无法入眠,一方面深感主席以非凡的造诣驾驭书艺,成为中华民族的书法大家,无怪乎柳亚子曾说:中共方面,毛润之一支笔确是开天辟地的神手。另一方面他回忆自己走过的书艺道路,觉得主席的每句话,都为舒体字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舒同不仅书法自成一体,而且文章也写得特别漂亮,文采飞扬。刘继兴考证,毛泽东早在邓小平主编的《红星报》上,就经常看到舒同发表的消息报道、时事评论、诗歌散文等各类文章和作品,所以在江西时曾对舒同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在《红星报》上读过你的文章,像你的书法一样,写得很好啊!后来在延安,毛泽东在一军团司令部看到舒同用小楷写的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又大大赞赏了他的文采与功底。 1936年红军到达陕北边区政府管辖的旬邑县时,为团结抗战,中共拟请当地一位前清翰林出任边区参议员。那位老夫子说,我和没文化的人谈不来,拒绝参加。毛泽东知道后,就让舒同以中央名义给他写一封信,宣传我党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这位前清遗老读了信后连声称服:字美文雅,想不到共产党内也有人才啊!随即出山参政。 抗战开始后,舒同担任八路军总部秘书长,后又调到延安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任职,长期从事文字工作,因而当时党内和军内一些重要文章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起草的文件,语言精炼准确,文采飞扬,深得周恩来、朱德的赏识。有一次,毛泽东在总政视察工作,当谈到我军干部自学成才时,兴奋地说:舒同是党内的才子,是党内一支笔,他的东西一半是过去的,一半是自学的,而胡耀邦完全是自学的。 1939年9月17日,舒同在《抗敌报》上发表的一篇短文中写道:中日两大民族屹然立于东亚,互助则共存共荣,相攻则两败俱伤。此乃中日国民所共知,而为日本军阀所不察。又如后来他在文革中横遭林彪的迫害,写了一篇震惊世人的《致专案组的新年贺词》:专案组的迫害者们,值此专案审查第二个新年,我祝贺你们在专案审查方面不,在专门陷害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你们完全不顾事实根据,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地把一个经过42年长期考验的党和毛主席的好干部,打成各色各样的反革命,你们的本领比秦桧还要高明。祝你们在捏造陷害事业中,创造新的奇迹。舒同的如此犀利文笔,真不负党内一支笔之美誉。 1998年5月27日,走过近一个世纪风雨的舒同病逝,享年93岁。(刘继兴)
个人分类: 人物纪事|14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中国成立后全套人民币欣赏
lih65 2009-7-18 17:27
从,新中国成立在现在,一共发行过五套人民币,具体版式等如下: 第一套 人民 币 发行时间1949.1.10 第二套人民币 发行时间1955.3.1 第三套人民币 发行时间1962年4月20日 第四套人民币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环球网论坛( http://bbs.huanqiu.com ) 第五套人民币 发行时间1999年10月1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花枝招展中欣赏美女
liux831 2009-7-16 19:13
我到海南出差,遇到武汉大学一名教授。这天,教授见到我特别兴奋,和你这美女合影留念。 我笑了。 你们北方美女不会打扮,不懂花枝招展。 那你为什么还和我照相啊? 穿一身黑布,反倒越发美丽了! 教授真会形容。北方美女自有北方美女的韵味。 合影以后,我还是好奇。 你说我是北方的旱鸭? 是啊。 我们都是学生物学的,在生物学角度,那北方美女和南方美女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都是美女的美! 我问区别,不是共同点。 我已经主动。 教授,你知道欣赏一词的含义吗? 一是了解,二是理解,三是欣赏,欣赏其精彩之处。 哦!你了解我吗?你欣赏我的什么精彩之处? 美女到处都精彩,尤其是..... 我们都会心地笑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1975 次阅读|2 个评论
“情境驱动的交互式信息检索集成研究框架” 奇文欣赏
tengyi1960 2009-6-15 17:35
情境驱动的交互式信息检索集成研究框架 奇文欣赏 由彼得英格沃森著 秦喜艳等译的情境驱动的交互式信息检索集成研究框架一文,发表在《图书情报知识》-2008年6期上(原文见附件)。仅从《图书情报知识》编辑一般不发译文,但这次却放在学科前沿栏目,以及该文译自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这三个形式特征来看,不难判断此文值得一读。 近来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出现的一些热点中,图书馆实证研究和交互式信息服务似乎得到了追捧。图书馆实证研究的兴起也许就是对崇洋迷外和假大空式发展到极致后的一种逆向的学术反应回归实事求是的研究本质;而交互式信息服务则是顺应网络发展规律、追求信息增值和共赢的结果。 由于更关注信息对象的情境和研究框架是基于任务行为,是情境驱动的交互式信息检索集成研究框架一文的研究方法定位,所以对于大多数图书馆工作者来讲,比较容易产生思想的共鸣,也可能会有此发现一个研究问题的出发点。 情境驱动的交互式信息检索集成研究框架一文的作者认为:信息检索嵌套在信息查寻行为的情境之内,其本身则处于与工作相关或日常的工作任务情形和领域情境之中。如果将其观点放大而应用于图书馆学研究领域,那么我们就会想起一句行业老话: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本文的学院性的研究气息比较浓厚,其模型揭示全面但运行和统计的成本较高,不宜在实际工作中使用。正如将需求特征分组为:行政、科研、学生、其他用户的调查,只有助于形成报告却无助于指导实际工作。 专业图书馆支持用户创新工作的核心环节究竟是什么?如果假定知识创新来源于(会得益于)知识碰撞(社会性的交互过程),那么,本文给出: 人们发现,社会性的交互过程产生于个人、他/她所处的社会情境和从该情境中感知的工作任务之间。 情境驱动的交互式信息检索实践的关键在于对检索用户进行分组,分组的出发点有以图书馆为中心和以用户为中心两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特点是以用户的观点和利益为交互行为的主要驱动力,辅助以项目和研究的目的。 知识工作者的三种自我定向指出:尚不清楚的问题是理解个人用什么方式看待和利用知识,但知识在两方面对人是特质的, 以本性定向的人为知识而求知,并不断追求知识;以地位定向的人追求功能性知识;以行动定向的人往往追求交互型社会知识。 实践表明:情境驱动的交互式信息检索实践对于提升以地位定向的人追求功能性知识的用户群体的满意度基本是无效甚至是负面的。 因此,区分好这三类用户群体,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情境驱动的交互式信息检索实践方式,是一种可行的工作方案。 情境驱动的交互式
个人分类: 思想盆|3315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授真可爱!
liux831 2009-5-24 08:47
中国有7万教授,教授真可爱! 难道不是么?! 我们女孩有个秘密---找自己的意中情人,一看坚持,二要欣赏。 我要找对象,我首选教授。 教授入门条件也很离奇! 要发表70篇论文,我的一个老师说,发表论文,那样在实验室做实验,几年,几十年! 刷试管,洗瓶子,配试剂,测指标,要数据,学英语,没有一件事是美丽的。这些都不是女孩所追求的。 复旦大学还离奇,申报教授的副教授,第一要看达到正教授中等水平了没有?副教授没资源,如果有学生,有实验室,也不能和正教授比拼啊!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复旦大学申报教授的苛刻条件和离奇条件还多着呢! 北大,清华也离奇! 现在的平衡难啊,难也要平衡。 大庆人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上,上,上! 好在教授都是大学问家,这不,有教授提出了HF理论,很解渴,很中用。 请看---哈佛,剑桥,北大? 转载--- 哈佛、剑桥、北大? 一种趋势在蔓延,人们只认哈佛、剑桥、北大....... 北航引入人才硬性规定,被引入人才的第一学历必须是985院校毕业。 在美国,评价一个人才有两个标准:(1)受过什么教育;(2)IQ分数是多少. 这是有道理的。哈佛,剑桥,北大(简称哈剑北或老哈),老哈固然好,而且老哈的优良特性非老哈也难以具备。 理论上,北大、清华的学生都是各省状元,素质之高,那是公认的。 实践上,北大、清华的学生能力看方面也略高一筹。 如果按人的二分法,一个人要不就姓哈(哈剑北,或简称H),要不就姓非(非哈剑北系,简称F),不属哈。据我的统计(美国和中国的数据显示,世界上哈氏家族与非哈氏家族一样多的人口)。 并非所有领域,所有职业都是哈氏家族所垄断,在领导这个行业内,哈氏并不占优势,温家宝,贾庆林,李瑞环,更有意思的是还有张立昌都是F系。 在经济领域,H系更不占优势,邵逸夫,李嘉诚,李书福,都是F系。更有趣的是,比尔盖兹是H系,他进入了哈佛大学,他又放弃了作为H系的操守,没有坚持了,他毅然决定哈佛不哈佛并不重要,他自己成立了非H,也非F的B氏大学(因为比尔盖兹也不像H系,也不属于F系)。 赚钱很重要。或者经济实力很重要。你看,美国就打伊拉克,老萨(萨达姆)声称,美国人要入侵伊拉克,我让美国人血流成河!那是吹牛! 赚钱是一门艺术,赚钱是一种精神。哈佛的重点不在这门艺术课程的建设上,赚钱大亨们也不崇拜哈佛学子。 在世界上,小麦是第一作物。 在中国,水稻是第一作物。 为什么,面粉和大米各有所爱。 市场对人的诱惑最大。我们要尊重市场需求。 现在毕业生就业难,我的学生是热饽饽。清华大学就专门招收我的弟子做教授啊。 我在我教授的课程里,加了一门新课------《HF学》》(HF理论)欢迎选修。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3806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30 次阅读|2 个评论
老师啊,老师!
liux831 2009-5-22 20:48
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我受教于这多老师。 小学的时候,老师教我语文,算术。 中学时,老师教我英语,分式。 大学了,老师说,高等教育不是中等教育。 硕士了,导师总是让我到她家吃饭。 博士了,导师和我发了一次火,我有能力培养优秀的博士! 今天来博客了,看到老师博文---服务一流,服务到位。原来,你们教授这样做学问啊! 转载---服务一流,服务到位。 服务一流 最近,我访问了一家信息工作站,很有感触。 站长思想是一流的,设施齐全,意识到位。可是,细细感觉,这信息工作站不是门庭若市。究其原因,没有做到服务一流,服务到位。 科学研究也是一样,NCBI的服务是世界一流,非常到位,值得学习。 在信息领域,是存在信息流的。其速度之广,内容之丰富,难于想象。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可谓求之若渴。 但是,信息不像团子,吃了不饿。日本曾有谚语---花不如团子,意为好看不如实用。因而,信息工作必须服务一流,服务到位。 现在学生又要答辩了,新的学生又要来了。 一般地,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缺乏深度。今天一个学生表现为缺乏耐性,很叹息。 我们是多么地需要资源!为了得到,我们多么需要服务一流,服务到位啊! 前不久,我为了获得,竟然苦心经营,最终如愿。 还记得几年钱,为了获得,我煞费心机,两条途径开进,逐如愿。 今日喜悦,当初付出多少辛苦! 服务一流,服务到位。我们多么需要这种体会和经历啊! 我要成就科学家,教育家,知本家的梦想,一定要做到服务一流,服务到位。 知我者,圣贤也; 欣赏我者,知己也。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3600
个人分类: 未分类|1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Auden的诗Who’s Who
Mech 2009-3-17 13:49
有些诗,语言平易,却回味无穷。我喜欢这样的诗, Whos Who 就是一例。特别诗英文诗,语言太丰富就超出了欣赏范围了。 Whos Who 这首十四行诗的上阕平平常常。穷孩子,苦出身,凭自己的奋斗成了大牛人。学界、政界、政界这样的人都不少。她们既通宵达旦工作,也劳逸结合。当然,还有常人的弱点,为爱而泪如雨下。 下阕峰回路转,突然写名人的妻子,平平常常的女人,平平淡淡的生活,包括娴熟的料理家务,而且也知书达理,能给名人回些信。足以使该诗不朽的,大概只有两处,一处是名人对妻子的态度, sigh ,换成 long, yearn 甚至 grief ,都不妥,因为思念之外还有可能表达 weariness 或 relief 的意思。另处是妻子对名人的态度, kept none ,对名人的信,回复如仪,但都没保存。 名人在 sigh 什么?通常的理解自然是思念,也符合中国 糟糠 之妻不下堂的古训,名人在私生活领域也是道德楷模。但想到 贵易交,富易妻 的说法,难道就没有厌倦或遗憾?甚至是不在身边的解脱? 妻子如何看名人?至少是相当淡漠,不然不会连信都不保存。即使不作为人手稿,毕竟也是丈夫家书,家书抵万金。莫非她也陌上忽见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除了家务,就是休闲,也是种令现代繁忙的都市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是否也会无聊? 附: Whos Who Wystan Hugh Auden A shilling life will give you all the facts: How Father beat him, how he ran away, What were the struggles of his youth, what acts Made him the greatest figure of his day; Of how he fought, fished, hunted, worked all night, Though giddy, climbed new mountains; named a sea; Some of the last researchers even write Love made him weep his pints like you and me. With all his honours on, he sighed for one Who, say astonished critics, lived at home; Did little jobs about the house with skill And nothing else; could whistle; would sit still Or potter round the garden; answered some Of his long marvellous letters but kept none. 摘自 Selected Readings in English Literature 3, pages184-185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5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汉诗歌翻译欣赏
sychun 2009-3-7 05:22
英汉诗歌翻译欣赏 Motto Sander Petrofi All other things above Are liberty and love; Life would I gladly tender For love : yet joyfully Would love itself surrender For liberty. Version 1 Version 2 自由,爱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我的全部憧憬!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作为爱情的代价我不惜 殷夫译 付出生命, 但为了自由啊,我甘愿 付出爱情。 飞白译 英译汉部分 Translated by Bi h ng ( 毕谹 ) (1) To Eletra 有赠 Robert Herrick (1591-1674) 罗伯特赫里克 赫里克性豪放,不拘拘于绳墨。而衣食驱人,去南杜文郡任教区牧师,日以宣扬教义为事,遂终老于是乡。然究其内心,未尝不神驰于美人鱼酒店中之高谈纵论时也。赫里克终身未娶。乡园寥廓,居尝与豕羊为邻,鸡鹅作侣。时复徜徉( changyang )于山水之间,与大自然狎。挹( yi )其生趣,发为小诗,颇清婉可诵。若《折蕊辞》与《有赠》,皆其选也。赫氏集中亦多精雕细镂之作。人或私议之曰:此乃氏早年尝从事于制作金饰之故,则谑而虐矣。 I dare not ask a kiss, 不敢吻朱唇, 不敢乞浅笑, I dare not beg a smile, 但恐笑吻后, 我心生怠傲。 Lest having that, or this, I might grow proud the while. No, no, the utmost share 我心无奢求, 至多只一缕: Of my desire shall be 愿言吻轻风, 轻风甫吻汝。 Only to kiss that air That lately kissed thee. 译后记:情而入痴,每涉痴想。所愿或差近事理,或纯属幻念。然其出诸衷肠,源于心灵则一也。 ( 2 ) Love Songs 情歌 Robert Burns (1759-1796) 罗伯特彭斯 凡民间歌谣,辄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出于肺腑,动人心魄。其言儿女之情者,奔放坦率,绝无隐饰,如汉乐府歌辞《上邪》云: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何其坚决乃尔!彭斯《我爱》一诗,源于民歌,故其真挚热烈,亦仿佛似之也。彭斯者,苏格兰农家子。苏格兰故为歌谣之乡,彭斯常撷其菁华,予以整理,或据原本而进行改写,或依旧曲而自制新词。注重声韵,善用方言。且关心时政,抨击邪恶;宣扬民主,鼓吹独立;又不仅若《我爱》之专尚爱情而已也。是篇曼殊上人昔曾译以五言。其后以新体重译者,不一而足,且有佳构。余稿为早年试笔,原应弃置。今乃仍予录存,诚如《典论论文》所谓家有敝帚,亨之千金者矣。彭斯又有情诗曰 《吉恩》,亦复韵致缠绵,感情强烈,语简而意长,因一并译之。 A. My Luve O my Luve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uves like the melodie Thats sweetly playd in tune. A Red,Red Rose 我爱 一朵红红的玫瑰 (毕 谹 译) 袁可嘉译 孙梁校 我爱如玫瑰,六月红蕾姣。 啊,我爱人象红红的玫瑰, 我爱如乐曲,妙奏声袅袅。 在六月里苞放; 啊,我爱人象一支乐曲, 乐声美妙、悠扬。 As fair art thou, my bonnie lass, So deep in luve am I: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爱卿无限深,如卿绝世妍。 你那么美,漂亮的姑娘, 直至海水枯,此爱永绵绵。 我爱你那么深切; 我会永远爱你,亲爱的, 一直到四海涸竭。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my dear, And the rocks melt wi the sun;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While the sands o life shall run. 直至海水枯,炎阳熔岩石。 直到四海涸竭,亲爱的, 但教一息存,爱卿无终极。 直到太阳把岩石消熔! 我会永远爱你,亲爱的, 只要生命无穷。 And fare thee weel, my only Luve! And fare thee weel a while! And I will come again, my Luve, Tho it were ten thousand mile. 离别只暂时,善保千金躯。 再见吧,我唯一的爱人, 终当复归来,万里度若飞。 再见吧,小别片刻! 我会回来的,我的爱人, 即使万里相隔! B. Jean 吉恩 Of a the airts the wind can blaw I dearly like the West, For there the bonnie lassie lives, The lassie I loe best: Theres wild woods grow, and rivers row, And mony a hill between; But day and night my fancys flight Is ever wi my Jean. 清风四面来,我最爱西方。 西方有佳人,情深不能忘。 林密河流广,连绵隔重冈。 心魂日夜驰,长在吉恩旁。 I see her in the dewy flowers, I see her sweet and fair: I hear her in the tunefu birds, I hear her charm the air: Theres not a bonnie flower that springs But by fountain, shaw, or green, There not a bonnie bird that sings But minds me omy Jean. 露滴芳蕊开,见伊容色鲜。 春禽婉转啼,闻伊歌缠绵。 清泉流汩汩,树丛草芊芊。( qian ) 花香鸟语处,总念吉恩妍。 译后记:情诗之源自民间者,常直而近,出于文士者,多婉而深,中外皆然。 ( 3 ) I Travelld Among Unknown Men 独在异乡为异客 I Travelld among unknown men In lands beyond the sea; 独在异乡为异客,茫茫人海寄浮萍。 Nor, England did I know till then What love I bore to thee. 此时方识家山好,祖国一声无限情。 Tis past, that melancholy dream! Nor will I quit thy shore 旧梦已逝勿复论,悲怀遣尽爱心存。 A second time; for still I seem To love thee more and more. 海滨不再轻离别,倍觉可亲是国门。 Among thy mountains did I feel The joy of my desire; 磴绕山环记此家,个中岁月乐无涯。 And she I cherishd turnd her wheel Beside an English fire. 炉边坐傍故园火,心上伊人摇纺车。 Thy mornings showd, thy nights conceald The bowers where Lucy playd; 暮霭朝霞掩复开,回光空照旧楼台。 And thine too is the last green field That Lucys eyes surveyd. 伤心原上青青草, 曾伺芳卿一顾来。 ( 4 ) On His Seventy-fifth Birthday 述怀 Walter savage Landor (1775-1864) 沃尔特萨维奇兰多 世传兰多性褊( bian )急,辄与人忤,而所遇亦辄左。家本富裕,因鬻( yu; 卖)祖产得巨赀,乃以争讼及挥霍,遂尽丧其所有。旋复为其子女所摈,愤而索居于埃文郡之巴斯,凡二十余载,至时赖挚友勃郎宁之周济以生。晚岁以避讼事,远走意大利而卒。兰多有文名,不以诗著,然其抒情之作,亦颇有足取者,是诗为其耄年自寿之什,称述好尚,故示闲适。然仍好用争字,虽言不争,似犹未能忘情于争也。 I strove with none, for none was worth my strife; Nature I loved, and, next to Nature, Art; 与人无所争,谁堪与我伦。 自然心所爱,艺术亦可亲。 I warmed both hands before the fire of life; It sinks, and I am ready to depart. 面对生命火,双手暖如春。 火冷我将逝,怡然谢世尘。 (6) She Is Not Fair to Outward View 伊人 Hartley Coleridge (1796-1849) 哈特利柯尔律治 作者为湖畔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之长子,亦善诗如其父而风格殊不类。其十四行诗奔放不羁,以此著称。然富于才而未能慎于行。尝以放浪失牛津大学奖学金,至不克竟其业。为杂志撰稿,亦以无恒心而无以自显,回乡郁郁而殁。其诗只零星见于选本,亦良可慨矣。 She is not fair to outward view 伊人初睹非殊色, As many maidens be; 未如众女逞婵娟。 Her loveliness I never knew 可人怜处不曾识, Until she smiled on me. 直至顾我一嫣然。 O then I saw her eye was bright, 方觉双睛明熠熠, A well of love, a spring of light. 是光之源爱之渊。 But now her looks are coy and cold, 而今眼波何冷怯, To mine they neer reply, 千番注目不回报。 And yet I cease not to behold 却见星眸深深处, The love-light in her eye: 爱意仍然光四照。 Her very frowns are fairer far 纵教双蛾含颦锁, Than smiles of other maidens are. 绝胜众女开颜笑。 ( 7 ) Poems on Slavery 奴役篇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1807-1882) 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 世有以朗费罗比于白傅者。其言曰:多产一也,老妪都解二也。白氏赋《春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朗费罗之《人生颂》则曰:时往沙迹在,人去足痕留。俱有生生不息,薪尽火传之意。虽二人诗论迥异,一主诗歌合为时而作,一言宜以愉悦、鼓舞、教导为先。然朗氏之《奴役篇》七首,抨击时弊,力主废奴,是亦《新乐府》之流亚也。凡所列举,不无可取。盖我人激扬文字,月旦人物,固不宜以偏盖全,亦不妨求同存异。质之识者,未审以为然否? 2 The Quadroon Girl 混血女 The Slaver in the broad lagoon 奴贩泊舟处, Lay moored with idle sail; 礁湖水浩荡。 He waited for the rising moon 正待晚风来, And for the evening gale. 天际皓月上。 Under the shore his boat was tied, 舟泊礁湖边, And all her listless crew 水手懒无力。 Watched the gray alligator slide 目送灰色鳄, Into the still bayou. 游入沼口侧。 Odours of orange-flowers and spice 橙花杂椒花, Reached them from time to time, 香气阵阵至。 Like the airs that breathing from Paradise 有如天国风, Upon a world of crime. 吹来万恶地。 The Planter, under his roof of thatch, 茅舍农场主, Smoked thoughtfully and slow; 拈烟心犹豫。 The Slavers thumb was on the latch, 奴贩抚门键, He seemed in haste to go. 似欲匆匆去。 He said, My ship at anchor rides 口言礁湖上, In yonder broad lagoon; 我舟正停泊。 I only wait the evening tides 但候夜潮生, And the rising of the moon. 云端见浩魄。 Before them, with her face upraised, 眼前混血女, In timid attitude, 仰面亭亭立。 Like one half curious, half amazed, 楚楚剧可怜, A Quadroon maiden stood. 惊奇又羞涩。 Her eyes were large and full of light, 星眸生光辉, Her arms and neck were bare; 袒露颈与臂。 No garment she wore save a kirtle bright, 罗裙色鲜明, And her own long, raven hair. 秀发长委地。 And on her lips there played a smile 笑意含芳唇, As holy, meek, and faint, 圣洁孰堪比? As lights in some cathedral aisle 灿灿教堂灯, The features of a saint. 盈盈天仙子。 The soil is barren, the farm is old; 地老田已荒, The thoughtful Planter said; 场主暗自语。 Then looked upon the Slavers gold, 一顾奴贩金, And then upon the maid. 再顾身旁女。 His heart within him was at strife 面临不义财, With such accursed gains; 胸中争持烈。 For he knew whose passions gave her life, 心知女谁生, Whose blood ran in her veins. 女脉流谁血。 But the voice of nature was too weak; 天性声过微, He took the glittering gold! 手攫黄金起。 Then pale as death grew the maidens cheek; 女手冷如冰, Her hands as icy cold. 双颊白似纸。 The Slaver led her from the door, 奴贩执女手, He led her by the hand, 步出大门口。 To be his slave and paramour 迢迢走异乡, In a strange and distant land! 为奴为情妇。 ( 8 ) The Rubaiyat of Omar khayyam (Extract) 莪 默伽亚谟作《鲁拜集》(节选) Edward FitzGerald (1809-1883) 爱德华菲茨杰拉德 莪 默伽亚谟为波斯诗人,其《鲁拜集》成于十一世纪之始,初未为人所识也。至十九世纪中叶,英诗人菲茨杰拉德以清新隽永之笔译之,遂大著于世。伽亚谟所著诗,大致以天地为逆旅,视人物如过客;悼年命之不长,伤欢乐之易逝;敝屐荣华,蔑弃圣哲;纵情诗酒,感怀古今;其中不乏与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开端数语,有近似之处。而情辞沉郁,韵味悠长,出自胸臆,萦人心肺,则作者与英译者之功力,均不可忽也。余之所译,于词句颇致力于声韵。倘稍有可取,则唯此而已,言之殊可 恧 ( n ǜ;羞惭 )焉。 20 Ah, my Beloved, fill the Cup that clears 美酒芳卿酌满瓯, To-day of past Regret and future Fears: 为侬消却古今愁。 To-morrow! Why, To-morrow I may be 此身明日知何处? Myself with Yesterdays Sevn thousand Years. 大限如临土一丘。 28 With them the seed of Wisdom did I sow, 学种智慧树, And with mine own hand wrought to make it grow; 枝叶看葱茏。 And this was all the Harvest that I reapd 所得知何似? I came like Water, and like Wind I go. 如水复如风。 49 But helpless Pierces of the Game He plays 昼夜一棋局, Upon this Chequer-board of Nights and Days: 我侪皆棋子。 Hither and thither moves, and checks, and slays, 摆布由造化, And one by one back in the Closet lays. 局终归匣里。 52 And that inverted Bowl they call the Sky, 穹宇四垂如覆盆, Whereunder crawling coopd we live and die, 众生扰攘个中存。 Lift not your hands to It for help for It 且休膜拜求天助, As impotently moves as you or I. 天亦徒劳似我人。 ( 9 ) The Eagle 鹰 Alfred Tennyson (1809-1892) 艾尔弗泪德丁尼生 鹰为 鸷 ( zhi; 凶猛)禽,威武冠于羽类,我国诗人常喜言之。杜老尝有《姜楚公话鱼鹰》诗云: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扌 双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楹轩势欲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状画上之鹰,呼之欲出。西人咏鹰之作,虽有而不多。丁尼生此什,貌其桀骜之态,乃有横绝四海,顾盼生风之致,亦复不同凡响。原诗六行,因以浣溪沙译之。 He clasps the crag with crooked hands; 铁爪如钩扼险磴, Close to the sun in lonely lands, 屹然独立近朝暾 ( tun ;太阳) , Ringd with the azure world, he stands. 四围天色碧无垠。 The wrinkled sea beneath him crawls; 身下层涛来淼淼, He watches from his mountain walls, 岩端巨眼视瞵瞵, And like a thunderbolt he falls. 迅如霹雳下青云。 ( 10 ) Alligoric Poems 讽谕诗 Emily Dickinson (1830-1886) 艾米莉狄金森 狄金森耽于诗而不欲求知于人,故人亦鲜有知之者。迨及身后,全集既行,声誉日著,衡以诗人之本性,或非其初衷也。狄金森离群索居,涉世不深,与世无争,然以冷眼观世事,每能察秋毫之末。发为短章,遂乃鞭辟入里。如下列二篇,或刺溺于自炫之辈,不惜陷身泥淖。或伤献身美与真理之士,赍( ji; 怀、抱)志以殁,终其生而湮没不彰。寻其旨趣,亦讽喻诗之流亚也。特表而出之,以见诗人于探索人生与大自然之奥秘而外,固未尝忘情于社会,而其诗歌亦不仅以超乎象外之意境见长而已也。 1 Im Nobody 我乃无名辈 Im nobody, who are you? 我乃无名辈,借问君为谁? Are you nobody too? 君亦少声誉?彼此一样卑。 Then theres a pair of us. 心照慎勿宣,我侪众人欺。 Dont tell theyd banish us, you know. How dreary to be somebody, 一旦为名人,无聊怎可耐。 How public like a frog 所慕在泥沼,有如青蛙辈。 To tell your name the lifelong June 长夏无休歇,自吹复自擂。 To an admiring bog. ( 泥塘,沼泽 ) 2 I Died for Beauty I died for Beauty but was scarce Adjusted in the Tomb 我为美亡身,入土未移晷。 ( gui ,日影,比喻时光;古代测日影的仪器) When One who died for Truth, was lain 复有后来者,乃为真理死。 In an adjoining Room 同在墓穴中,两室正相迩。 He questioned softly Why I failed? For Beauty, I replied And I for Truth Themselves are one We Brethren, are, He said 低声问死因,我道只为美。 彼言我亦然,捐躯为真理。 二者本无殊,我侪乃兄弟。 And so, as Kinsmen, met a Night We talked between the Rooms Until the Moss had reached our lips And covered up our names 夜台逢亲人,隔室话不止。 直至苔藓生,迤俪遍墓底。 封却唇与吻,复去名和氏。 ( 11 ) Rain 雨 Robert Louis Stevenson (1850-1894)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生 史蒂文生与威廉亨利为知交。亨利尝论之曰:史氏深于情,亦耽于欲。其喜也,如《暴风雨》中之精灵;其哀也,似《哈孟雷特》中之王子;惯于恶作剧,仿佛《仲夏夜之梦》中之顽童;而有时又俨然一加尔文教堂中之教士。如此则史氏诚奇人矣。史氏人奇书亦奇。若《宝岛》上之海盗,性暴而心慈;《化身博士》内之医生,昼善而夜恶。人物跃然纸上,情节诡谲可喜,宜其能脍炙人口也。至其《儿童诗园》,追咏儿时之印象与感情,极为真挚动人,乃诗歌中别开生面之作。兹译其二首,一为《献给母亲》,一即此诗。试用六言,以备一格。 The rain is raining all around, It falls on field and tree, 处处纷纷雨点,蒙蒙树杪田边。( miao; 树梢) It rains on the umbrellas here, And on the ships at sea. 飘落此间伞顶,飞随海上航船。 ( 12 ) Pictures in the Fire (Extract) 炉中图景 Robert Louis Stevenson (1850-1894)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生 余之以古今体诗译西诗,至史蒂文生之咏《雨》而自五言至七言已俱备矣。词可存者二首,惟曲则尚付阙如。因取史氏《炉中图景》一篇,摘其首章,译为散曲,以备一格。意近而辞拙,于作者殊有愧焉。 The lamps now glitter down the street: Faintly sound the falling feet; And the blue evening slowly falls About the garden trees and walls. 闪烁街灯点点明,零落步声渐渐轻。园柯与壁瓴( ling; 盛水的瓶子),苍烟冥冥萦。 ( 13 ) When You Are Old 当汝年老时 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 威廉巴特勒叶芝 叶芝邃于诗,亦长于剧,而其致力于斯二者,乃欲以唤起爱尔兰人之民族意识,则叶氏者,诚一杰出之爱国者也。叶氏驰誉文坛,垂数十载,于一九二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及谢世,英词林名家艾略特以当代最伟大之诗人称之,其推崇可谓至矣。叶氏待人接物,亦颇饶风趣。美名诗人庞德曾任其秘书,尝言曰:叶芝年四十五,始学击剑,其姿态乃若鲸鱼,有类白痴。又曰:叶氏某日尝以诗示余。余欲阻其发表,乃曰:此垃圾耳!然叶氏仍以付印,而于序中附言云:庞德谓此为垃圾也。观乎此,可以想见其为人矣。此诗淡而有味,言近而意远,从中可以窥见其诗风之一斑。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当汝年老时,昏昏常思睡。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萧疏发已斑,朦胧壁炉次。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取此书徐读,悠悠怀往岁。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眼波何温柔,眸影深如黛。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多人曾恋汝,芳年好仪态。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或真或虚假,喜汝容光丽。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有士爱汝诚,拳拳香客意。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颦蹙每无端,常带凄婉味。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俯身傍炉栅,栅红火方炽。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黯黯独怆神,喃喃暗思议。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不知款款情,如何忽远逝。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漫步众峰巅,掩面群星际。 (14) Like Barley Bending 咏大麦 Sara Teasdale (1884-1933) 萨拉蒂斯代尔 余不善书,而索书者不乏,且常以录所译西诗为请。然余旧译短章,率多哀感顽艳之什。其可置之座右,用以励志者盖寡,辄为之慊然。繇是乃取狄金森之《希望歌》,亨利之《励志篇》及蒂斯代尔之《咏大麦》等章译之,以应所请。得者颇喜之,以其读之能令人奋发也。蒂斯代尔为美国女诗人,名不甚著,而诗则颇有感染力。衡以此篇,可略见一斑矣。 Like barley bending 大麦生海滨,托根低地上。 In low fields by the sea, Singing in hard wind 长日迎疾风,摇曳复吟唱。 Ceaselessly. Like barley bending 我当如大麦,吹弯又仰起。 And rising again. So would I, unbroken, 起自苦痛中,昂然直似矢。 Rise from pain; So would I softly 不问昼和夜,低唱断还续。 Day long, night long, Change my sorrow 将我纡郁情,化作长短曲。 Into song. (15) The Solitary Reaper 孤独的割禾女 William Wordsworth 威廉华兹华斯 杨德豫译 Behold her, single in the field, 你瞧那孤独的山地少女, Yon solitary Highland Lass! 一个人在田里,割着,唱着; Reaping and singing by herself; 别惊动她呵,快停下脚步, Stop here, or gently pass! 要不就轻轻走过! Alone she cuts and binds the grain, 她独自收割,独自捆好, And sings a melancholy strain; 唱的是一支幽怨的曲调; O listen! For the Vale profound 你听!这一片清越的音波 Is overflowing with the sound. 已把那深深的山谷淹没。 No Nightingale did ever chaunt 夜莺哪有这样美的歌吟 More welcome notes to weary bands 来安慰那些困乏的旅客 Of travelers in some shady haunt, 当他们找到了栖宿的树荫, Among Arabian sands; 在那阿拉伯大漠? A voice so thrilling neer was heard 杜鹃的歌喉怎及她宛转 In spring-time from the Cuckoo-bird, 当它们在春日纵情啼啭, Breaking the silence of the seats 在千里迢迢的赫布里底 , Among the farthest Hebrides . 啼声划破了海上的岑寂? Will no one tell me what she sings? 谁能告诉我她唱些什么? Perhaps the plaintive numbers flow 也许这凄婉的歌声是咏叹 For old, unhappy, far-off things, 古老的、遥远的悲欢离合, And battles long ago; 往昔年代的征战? Or is it some more humble lay, 要么是一支平凡的曲子, Familiar matter of today? 唱的是当今的寻常琐事? Some natural sorrow, loss, or pain, 常见的痛苦,失意,忧伤, That has been, and may be again? 历来是如此,今后也一样? Whateer the theme, the Maiden sang 这姑娘,不论唱的是什么, As if her song could have no ending; 仿佛能唱个没完没了; I saw her singing at her work, 只见她一边唱、一边干活, And oer the sickle bending; 弯腰挥动着镰刀; I listend , motionless and still; 我一动不动,悄悄听着; And, as I mounted up the hill, 直到我缓步登上山坡, The music in my heart I bore, 那歌调早已寂无声响, Long after it was heard no more. 却还在心底悠悠回荡。 汉译英部分 以下诗篇译者:王知还 ( 16 )咏史 (之二) On History 左思 Zuo Si 郁郁涧底松, Luxuriant grow pine trees in the deep ravine; 离离山上苗, On hilltops are saplings, few and far between. 以彼径寸茎, Yet how the inch-thick stems do cast their shade 荫此百尺条。 Athwart the tall trunks of a higher grade! 世胄蹑高位, The titled heirs are highly placed in power, 英俊沉下僚。 The cream of talent sink down lower and lower. 地势使之然, The actual terrains ordained it this way, 由来非一朝。 Its o the fashion not only of a day! ( 17 )春夜喜雨 The Good Rain Of A Spring Night 杜甫 Du Fu 好雨知时节, The good rain knows its proper time 当春乃发生。 It comes when Springs in full array, 随风潜入夜, Stealing with the wind into the night, 润物细无声。 To moisten things or permeate, In such a coy and noiseless way. 夜径云俱黑, O er all the paths and fields around, 江船火独明。 The black clouds form a glowing Sight, Brightness being seen only on the river boats. 晓看红湿处, At dawn, where wet patches of red 花重锦官城。 Are, I find the City of Brocade 1 Resplendent with flowers dewily- weighed. Note: 1. An ancient small suburb town west of Chengdu , Sichuan Province. The beautiful brocade produced in this ancient town used to be washed in a crystal-clear river nearby, hence the name Brocade City. (18) 赋得古草原送别 Farewell On The Prairie 白居易 Bai Juyi 离离原上草, Lush grass grows on the expansive plain; 一岁一枯荣。 Each year it dries up, then it thrives again. 野火烧不尽, The prairie fires cannot burn it out, 春风吹又生。 Once spring breeze blows, its back and all about, 远方侵古道, Extending far, invading ancient roads, 晴翠接荒城。 Its bright emerald reaching ruined abodes. 又送王孙去, Its seeing a wanderer off once more, 萋萋满别情。 Full of parting melancholy, as of yore . (before) Note Bai Juyi (772-846) was an important poet of the middle period of the Tang Dynasty. His life spanned the reign of 6 emperors a period marked, on the whole, by political deterioration, usurpation of power by eunuchs and intensified exploitation of the peasants. First as a low-ranking local official and then as an advisor-admonisher in the imperial court, still later demoted to local administrative posts, Bai Juyi was torn between his natural sympathy for the people s sufferings and conformity with officialdom required of him. The best of his poetry expresses the former to good effect. (19) 陋室铭 Inscription For My Shabby Hut 刘禹锡 Liu Yuxi 山不在高, Mountains need not always be high, 有仙则名。 Theyre famed if therein fairies abide. 水不在深, Waters need not always be deep, 有龙则灵。 Theyre hallowed 1 where dragons are spied 2 . 斯是陋室, This is a simple, mean abode, 惟吾德馨。 Only my virtue lends it fragrance. 苔痕上阶绿, Moss smears a fringe of green upon The stone steps forming the terrace; 草色入帘青。 And peering through the screen, there throbs The emerald of the lush grass. 谈笑有鸿儒, Great scholars drop in casually, And talk and laugh in abandoned ways; 往来无白丁。 While in this cordial company Nonentities have neer a place. 可以调素琴, The ancient zither we might play, 阅金经。 Or golden-lettered scriptures peruse. 无丝竹之乱耳, No concert bands our ears confuse, 无案牍之劳形。 And no official files await Our tackling to excruciate. ( 使 剧痛 的 ) 南阳诸葛庐, To Zhuges cottage at Nanyang, 西蜀子云亭。 Or Ziyuns pavilion in Sichuan , mine may well be compared. 孔子云: So, as Confucius once had said, 何陋之有? How could it be considered mean ? 1. 神圣的; 2. discovered Notes 1. The Chinese character ming ( 铭 )originally means an inscription on a metal slab or an engraving on a sacrificial utensil. Later it became the name of a particular literary genre. 2. Some rare Buddhist Scriptures were written with gold powder mixed with gelatin on dark surfaces. 3. One of the best known great statesmen and military geniuses in Chinese history, Zhuge Liang (A.D. 181-243), helped Liu Bei (A.D. 161- 223) found one of the Three Kingdoms the Shu Kingdom at the end of the Han Dynasty. Before he was persistently sought out and made prime minister by Liu Bei, he had lived in retirement in a simple cottage in Nanyang, now west of Xiangyang , Hubei Province. 4. Ziyun is another name of Yang Xiong (53 B.C. A.D. 18), a great scholar of the West Han Dynasty. For a long time he had confined himself to his simple lodgings in Chengdu , Sichuan , writing an erudite book. The quotation is from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Once when Confucius became unpopular and slighted, he said he would go and settle down in some far-away minority region. Someone suggested that the place would be too shabby and mean to live in, Confucius replied: when inhabited by a (righteous) gentleman, how could it be considered mean? (20) 水调歌头中秋感怀 Ruminations On The Mid-autumn Festival 苏轼 Su Shi (To My Brother Ziyiu) (Tune: Prelude To The Water Melody ) 明月几时有? O brilliant Moon, since when have you been there? 把酒问青天。 Raising my cup of wine, of Heaven I inquire, 不知天上宫阙, Wondering: at the celestial palace, to what year 今夕是何年? Does this evening of ours correspond? 我欲乘风归去, I would so Like to go 又恐琼楼玉宇, Astride a wisp of wind, but fear At that height, where the 高处不胜寒。 snow-and-ice palace is, The cold would be too much to 起舞弄清影, stand. Yet rising to dance, enjoying my 何似在人间! shadows lyric cadences, Being on earth still seems without 转朱阁, compare. Around red gables, into latticed 低绮户, windows peering low, The moon many a sleepless man 照无眠。 would find. 不应有恨, Oh, no grudge you bear us (isnt that so?), 何事偏向别时圆? Then why, when weve our dear ones left behind, 人有悲欢离合, Should you be so enviably full? 月有阴晴圆缺, O Man has his joys and sorrows, partings and reunions, 此事古难全。 As the moon will fill out or wane, The weather change from fine to 但愿人长久, rain; Through the ages, that has neer 千里共婵娟。 been all perfect and well. Let us pray That we all may Be long hearty-and-hale; Though a thousand miles apart, well fare Well, and of this lunar beauty share. Compare several versions of the first two sentences: Version 1 Bright moon, when was your birth? Winecup in hand, I ask the deep blue sky; 杨宪益,戴乃迭译 Version 2 How long will the full moon appear? Wine cup in hand, I ask the sky. 许渊冲译 Version 3 How rare the moon, so round and clear! Wine cup in hand, I ask of the blue sky. 林语堂译 Version 4 When shall we have a bright moon? Holding up a wine cup I queried the Blue Heaven. 龚景浩译 Notes 1. Su Shi (1036-1101) was the great Song Dynasty poet, essayist, calligrapher and painter. Even during his lifetime, his works were widely acclaimed and coveted. Some were block-printed by friends or carved on stone tablets. A few trickled into Korea and Japan where Su Shi has, to this day, many admirers. His two most popular fu (descriptive prose interspersed with verse) are included in Japanese middle-school text books. 2. This poem was written on the Mid-Autumn Festival of 1076, when Su Shi was ousted from the capital Loyang as a political dissident and demoted to a local administrator, to Mizhou, now Zucheng County in Shandong Province . He had been severed from his brother Ziyiu, also a famous writer, for seven years, which fact, together with the chagrin caused by his political failure, accounts for a hint of sadness and a universal concern in this famous lyric. (21) 饮湖上初晴后雨 To West Lake, Hangzhou 苏轼 Su Shi 水光潋滟晴方好, When sunny, with its waters glittering, full, 山色空蒙雨亦奇。 In beauty consummate appears the lake; 欲把西湖比西子, When it rains, under an ethereal veil, 淡妆浓抹总相宜。 The hills exude a glamour all unique. O, West Lake ! Could it be apt to compare Thee to peerless Xizi Maid of the West Who was always, invariably fair With or without make-up, however drest? (22) 满江红怒发冲冠 Hair On End 岳飞 (Tune: The River All Red ) Yue Fei 怒发冲冠, Hair on end and shoving my hat, 凭栏处, In wrath I lean on thbalustrade, 潇潇雨歇。 While th rain leaves off its 抬望眼, pitter-pat. 仰天长啸, Eyes fixed skyward, I sigh long and 壮怀激烈。 loud. 三十功名尘与土, A heros fury fills my breast, 八千里路云和月。 At thirty, nothing achieved, 莫等闲, unknown, 白了少年头, but these to me are light as dust 空悲切! Ive fought through eight-thousand li Holding the field, under cloud and moon. What I do mind, is not to let My young head turn white in vain, And be gnawed by empty sorrow then. 靖康耻, With the Jingkang Humiliation 2 yet 犹未雪, Unavenged, unredressed, 臣子恨, How can a subjects grievance be 何时灭! Ever effaced from memory? 驾长车踏破, Ill send war-chariots rough-shod 贺兰山缺。 Through the gorges of Mt. Helan ; 壮志肌餐胡虏肉, To quench my thirst, Id drink the 笑谈渴饮匈奴血。 blood 待从头, Of Huns, while laugh and chat I 收拾旧山河, can; 朝天阙! Heroic-minded, to satiate hunger, I would make Tartars flesh my fare. Til our lost land is all retrieved, Then to the Imperial Palace , there Ill make obeisance*, relieved! * 深鞠躬;施敬礼 Notes 1. Yue Fei (1103-1141) is among the most revered and commemorated national heroes in Chinese history. He is chiefly remembered for his unswerving, staunch and successful resistance of the Jin (the N ǚ Zhen nationality) invasions and his tragic end murdered for his very merits. But what is handed down of his poetry can hold its ow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s seen in the instance of this poem. 2. The Jingkang Humiliation refers to the capture of the two emperors Qinzong and Huizong by the Jin invaders in 1127. (23) 示儿 To My Son 陆游 Lu You 死去原知万事空, That after death everything Becomes void, I sure perceive; 但悲不见九州同。 Yet, not to have seen my country Unified is still what makes me grieve. 王师北定中原日, When the Kings northward-bound Army 家祭无忘告乃翁。 The Central Plains does reaquire, In your ancestral sacrifices Forget not to tell your sire! ( 24 )竹 石 Bamboo Growing Out Of A Rock 郑燮 Zheng Xie 咬定青山不放松, Tenaciously, biting the blue hill, 立根原在破岩中。 Never letting go, 千磨万击还坚劲, Its roots are sunk through the 任尔东西南北风。 deep crack Of a broken rock. Wear and tear, blow after blow, Find it firm and tough still, Regardless of every winds wrath, From the east, west, south or north. Note Zheng Xie (1693-1765) was a prominent painter, calligrapher and poet, and one of the Eight Eccentrics of Yangzhou in the Qing Dynasty. A man of great integrity, he scorned the corrupt practices of officialdom, always sympathizing with the people s sufferings. He had served as Chief Magistrate of Fan-County ( 范县 ) and Wei-County (潍县) in Shandong Province. After retirement he made a living by selling his paintings and works of calligraphy. (25) 己亥杂诗 Miscellaneous Poems Written in 1839 2 龚自珍 Gong Zizhen (二) (II) 九州生气恃风雷, On cyclonic storms the vitality 万马齐喑究可哀。 Of our native Nine States 3 我劝天公重抖擞, depends; 不拘一格降人材。 When hordes of horses all mute stay, A sadness on the spirit descends. I would advise the Lord of Heaven His great initiative to renew, And give us men of genius, even Men that accepted mores outgrow. Notes 1. Gong Zizhen (1792-1841), from Zhejiang Province , became a 6 th -grade official during the reign of Qing Xuanzong (1821-1850). He is best known as a progressive thinker, scholar and poet, and a protagonist of reform and change. Patriotic fervour throbs in the best of his poetry. Miscellaneous Poems Written in 1839, from which one is selected here, were composed soon after Gong resigned from his post. He had long resented the corruption and incompetence of the Qing government, yet he still hoped for the best in regard to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 as is evident in these poems. 2. This was written as the poet, on his way home from the capital, passed Zhenjiang, Jiangsu Province, were the people were just then holding a sacrificial ceremony for the god of thunder and rain. This became an apt opportunity for him to express his suppressed political sentiments apparent in the lines. 3. From the earliest recorded Chinese history, China was divided into nine states. The names differ in various books of different periods. But it has become customary to refer to China as The Nine States . (26) 为了忘却的纪念 Commemoration, In Order To Forget 2 鲁迅 Lu Xun 1 惯于长夜渡春时, Inured to pass my prized springtime 挈妇将雏鬓有丝。 In such long, long nights and dead, 梦里依稀慈母泪, I take with me my wife and child, 城头变幻大王旗。 While with silver my templesre shed. 忍看朋辈成新鬼, In a late dream I dimly find 怒向刀丛觅小诗。 My kind, dear mothers face in tears, 吟罢低眉无写处, When oer the city gate the chieftains 月光如水照缁衣。 Each signal flag in turn appears 3 . And O, how could I bear to see My late friends turned to new ghosts, And myself, in anger, only seek Small poems in groves of bayonets! But, having sung, I lower my brow, Can find nowhere to write it down, With only the white moonlight around, Awash over my black silk gown. Notes 1. Lu Xun (1881-1936) is the most important great thinker, writer and revolutionary of modern China , regarded as an unprecedented national hero by Mao Zedong. Lu Xun s excellent stories and militant essays have been widely translated into foreign languages and become a part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world. 2. In January, 1931, five leftist writers Rou Shi, Li Weisen, Hu Yeping, Yin Fu and Feng Keng were arrested and soon executed by the Kuomintang government. Lu Xun was shocked and indignant, and wrote this poem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martyrs. Referring to Jiang Jieshi s evil doings worked out in Nanjing . (27) 无题 (赠日本友人) To A Japanese Friend, 1932 鲁迅 Lu Xun 血沃中原肥劲草, Where blood has fattened the Central Plain, 寒凝大地发春华。 There tough grass is shooting up again. 英雄多故谋夫病, Though the lands hard-frozen by the cold, 泪洒崇陵噪暮鸦。 Ye spring flowers will still unfold. The heroes are playing many a gimmick, 1 While schemers proclaim themselves sick; 2 And at Suns Mausoleum sad tears are shed, 3 Where homing ravens crow, ready for bed. Notes 1 and 2. Heroes and schemers refer to Jiang Jieshi and Wang Jingwei and their political lackeys. The chief schemers were Hu Hanmin and Wang Jingwei, who at the time declared themselves ill and were actually instigating a division of the K.M.T. 3. Sun Yat-sen s son, Sun Ke, was then being ousted from his post in the Administrative Yuan, and he went and had a good cry at his father s Mausoleum outside of Nanking . (28) 自嘲 Self Derision (Oct. 1932) 鲁迅 Lu Xun 运交华盖欲何求, To what could I aspire, ill-starred as I am? 未敢翻身已碰头。 Ere the tables are turned, Ive knocked my head! 破帽遮颜过闹市, A shabby hat shading my face, 漏船载酒泛中流。 I glide about downtown; 横眉冷对千夫指, Taking wine in a leaky boat, 俯首甘为孺子牛。 Yet I stay firm in midstream 1 . 躲进小楼成一统, Confronting the potentates reproof, ( 君主,统治者 ) 管他冬夏与春秋。 I keep a cold, fierce frown; But, or-like, bowing my head, Ill willingly serve a child. Myselfs own master, inside My small flat I shall hide, Whether it be winter, summer, Autumn, or spring in the wild! Note 1. The Chinese proverb a pillar in midstream implies someone who stays firm as a rock in turbulent times. (29) 沁园春长沙 Changsha* (Tune: Spring In A Pleasure Garden ) 毛泽东 Mao Zedong 独立寒秋, Alone, erect, in the autumn cold, 湘江北去, At the tip of Isle of Orange I stand, 橘子洲头。 While the Xiang River northward 看万山红遍, flows. 层林尽染; Lo! All the thousand hills shine red, 漫江碧透, Each layer of the forests richly dyed. 百舸争流。 The entire stream is sheer emerald, 鹰击长空, Where scores of junks, competing, 鱼翔浅底, speed. 万类霜天竞自由。 The eagle hurls itself against 怅寥廓, The spacious sky; 问苍茫大地, While fish fly oer the shallow 谁主沉浮? riverbed. All forms of life, in the frosty air, 携来百侣曾游。 For freedom vie. 忆往昔峥嵘岁月绸。 Moved by the vastness of it all, 恰同学少年, I ask the boundless Earth: In whose 风华正茂; Hands rests the fate to rise or fall?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I used to take some scores of friends 指点江山, This scenic spot to see. 激扬文字, How crowded are the eventful years 粪土当年万户侯。 That are wont to flee! 曾记否, Just adolescent schoolboys, all 到中流击水, Of talent blooming to full prime, 浪遏飞舟? With scholars verve we were headstrong, Denouncing state affairs of the time, Or writing essays pro and con. Lords of ten-thousand-household fiefs Of yore, seemed mere dungdust to us. Remember? swimming midstream once, We struck waves to halt the fleeting skiffs ? Note * Changsha , the capital of Hunan Province . Young Mao Zedong went there to study at the First Normal School from 1914 to 1918. (30) 沁园春雪 Snow (Tune: Spring I A Pleasure Garden ) 毛泽东 Mao Zedong 北国风光, A northern landscape comes into view: 千里冰封, Oer a thousand miles ice fetters all, 万里雪飘。 Oer ten thousand miles snowflakes alight. 望长城内外, Lo! In- and out-side the Great Wall 惟余莽莽; An exclusive, vast expanse of white; 大河上下, And up and down the Yellow River, 顿失滔滔。 Of a suddens ceased the mighty flow. 山舞银蛇, Like silver snakes the mountains roll, 原驰蜡象, And plateaus race like wax elephants, 欲与天公试比高。 Aspiring to vie with Heavens 须晴日, height. 看红装素裹, It takes a clear, fine day to get 分外妖娆。 The snow-wrapped beauty of it all, And feel how superbly it enchants. 江山如此多娇, My country lies so full of charms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That innumerable heroes have 惜秦皇汉武, sped 略输文采; To make obeisance at her call. 唐宗宋祖, A pity! the Emperor of Qin 稍逊风骚。 And Wudi of Han 1 somehow lacked 一代天骄, Refinement, verse and elegance, 成吉思汗, And Tangzong and Songzu 2 , too, 只识弯弓射大雕。 smacked 俱往矣, Of want of cultural excellence; 数风流人物, And Genghis Khan 3 , the Heaven-sent, 还看今朝。 Pride of his time, knew but to bend His bow at giant eagles on high. But all these have passed away; For great accomplished men, lets syp Among those acting pat today. Notes 1. Emperor of Qin Ying Zheng (159-210 B.C.), was the founder of the first centralized feudal empire in China, after vanquishing one by one the other six of the Warring Nations. Emperor Wu of Han Liu Che (156-87 B.C.), whose reign marked the peak of the Former Han Dynasty s military might, political renovation,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cultural achievements. 2. Tangzong is the abbreviation of Tang Taizong Li Shimin (A.D. 599-649). During his reign there was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ity,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relatively peaceful relations with the border minority tribes. Songzu abbreviation of Song Taizu Zhao Kuangyin (A.D. 927 976) , founder of the Song Dynasty which put an end to more than 50 years of bloody strife during the Five Dynasties. 3. Genghis Khan (1162-1227), founder of the largest empire in Chinese history, who first unified his Mongolian tribes before conquering the whole of China and then regions as far as Asia Minor and southern Russia. Additional Poems (1) 七律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排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The Long March A Qil ǜ Poem The Red Army fears not the trials of the Long March, Holding light ten thousand crags and torrents. The Five Ridges wind like gentle ripples And the majestic Wumeng roll by, globules of clay. Warm the steep cliffs lapped by the waters of Golden Sand, Cold the iron chains spanning the Tatu River . Minshans thousand li of snow joyously crossed, The three Armies march on, each face glowing. (2) 念奴娇 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 * 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 前人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Kunlun to the tune of Nian Nu Jiao October 1935 Far above the earth, into the blue, You, wild Kunlun , have seen All that was fairest in the world of men. Your three million white jade dragons in Flight Freeze the sky with piercing cold. In summer days your melting torrents Flood the streams and rivers, Turning men into fish and turtles. Who has passed judgement on the good and ill You have wrought these thousand autumns? To Kunlun now I say, Neither all your height Nor all your snow is needed. Could I but draw my sword oertopping heaven, Id cleave you in three: One piece for Europe , One for America , One to keep in the East. Peace would then reign over the world, The same warmth and cold throughout the globe. 再别康桥 ( 中英文对照 )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 徐志摩( 1896-1931 ),浙江海宁人。 1920 年曾留学英国。 1923 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 (摘自 09 年 3 月 6 日 http://bbs.transn.com/viewthread.php?tid=17434 ) 轻轻的我走了,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 正如我轻轻的来;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我轻轻的招手, Quietly I wave goodbye 作别西天的云彩。 To the rosy clouds in the western sky. 那河畔的金柳, The golden willows by the riverside 是夕阳中的新娘; Are young brides in the setting sun; 波光里的艳影, Their reflections on the shimmering waves 在我的心头荡漾。 Always linger in the depth of my heart. 软泥上的青荇, The floating heart growing in the sludge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Sways leisurely under the water, 在康桥的柔波里, In the gentle waves of Cambridge, 我甘做一条水草! I would be a water plant! 那榆荫下的一潭, That pool under the shade of elm trees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Holds not water but the rainbow from the sky; 揉碎在浮藻间, Shattered to pieces among the duck weeds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Is the sediment of a rainbow-like dream. 寻梦?撑一支长篙, To seek a dream? Just to pole a boat upstream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To where the green grass is more verdant; 满载一船星辉, Or to have the boat fully loaded with starlight 在星辉斓里放歌。 And sing aloud in the splendour of starlight. 但是我不能放歌, But I cannot sing aloud: 悄悄是别离的笙萧; Quietness is my farewell music; 夏虫也为我沉默, Even summer insects keep silence for me;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Silent is Cambridge tonight! 悄悄我走了,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 正如我悄悄的来;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我挥一挥衣袖, Gently I flick my sleeves, 不带走一片云彩。 Not even a wisp of cloud will I bring away.
个人分类: 博主简介|13169 次阅读|2 个评论
河流与山峰
lvnaiji 2009-1-28 17:27
理解及欣赏现代音乐的两个视角 神秘、鬼气、朦胧往往是古典音乐爱好者在听中国现代青年作曲家的作品时的感受,或者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听不懂啦,现代音乐。音乐界对此也褒贬不一,说改变了世界音乐格局,开创了中国交响曲创作新路者有之;说脱离现实生活,是皇帝的新衣者亦或有之。究竟该怎样看待包括中国青年作曲家在内的现代音乐呢?音乐史和文明史可以为此提供新视角。 从音乐史上看,可以认为现代音乐继承近代音乐的两个基本类型----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广义的)。浪漫主义与个性、主观、非理性想象和感情共为一体,并往往以历史、民族奋斗和壮美的自然为其素材,情感要突破形式的束缚。古典主义则要求尊重曲式结构、逻辑、形式规范。现代音乐尽管流派纷呈,各领风骚,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灵魂深处的独自宣泄,或下意识的感受;另一类则超越个人乃至全人类,以纯粹的形式来表达对茫茫宇宙的领悟。借用现代画家康定斯基的观点,前者可称为主观的抽象艺术,后者则是客观的抽象艺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前者是对浪漫主义的继承,而后者则沿袭了古典主义的传统。然而必须指出,在与近代音乐的关系上,现代音乐更多的或主要的是否定,浪漫主义尽管要突破形式,但毕竟仍有明确的旋律、曲式与和声,主观的抽象音乐则全然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形式。古典主义尽管强调形式,但毕竟为感情留下一席之地,客观的抽象艺术则完全排斥感情,有趣的是两极相遇,在现代主义的旗帜下,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在对近代音乐否定的道路上走到一起来了。 主观抽象音乐与客观抽象音乐的共同特点之一是;否定近代音乐明确的旋律、严谨的曲式结构与和声,代之以无调性、无曲式与不协和音、无音阶无音准的诵经声,共同特点之二是;非具象,无论是纯主观或纯形式,真实的客观世界已悄然隐去,不可能从现代音乐中寻找其表现了什么具体的事物。因而,现代音乐与近代音乐的关系,从本质上说是否定。 现代音乐在否定近代音乐时正在向古代乃至远古时期的音乐回归,远古时代的音乐----如果说有音乐的话,那只是万籁之声以及人类的歌唱性口语,这种音乐节奏不稳定,更谈不上结构;没有音阶,没有固定音高;除了若干骨干音外,其它音都是偶然的、摇摆不定、含糊不清的。然后有1/3音或1/4音,这是现代人的测定,实际上在远古时期,与其说是整音的1/3或1/4,不如说是模糊、不准确。据说中国在史前,有一位伶人建成了12音的体系,而有确切音程的五音体系还是很久以后的事情。由此可见,自远古而近代,在音乐(实则更广泛的领域)中有一个从混沌、模糊不清的有序、确定的过程。这一规律还可由系统发育的关系得到说明,在生物学中有海克尔的生物重演律.人类胚胎的发育过程浓缩了生物亿万年的进化史。作曲家的作曲过程也是如此。1806年,贝多芬在创作热情奏鸣曲最后乐章时,先是沿着音阶上上下下喃喃做声或大声叫喊出各种声音,却没有一定音准。然后再将处于混沌、模糊状态的音乐上升为有序状态。作曲家个人的创作过程浓缩了音乐史由混沌到有序的过程。 近代,在有序得到充分发展之后,现代音乐在否定近代音乐的同时,正在向远古的音乐复归。是的,我们在现代音乐中又体验到了无调性(1/4音、12音体系)、无曲式与不协和音,但现代音乐经过了近代音乐有序的阶段,是在近代音乐全部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复归不是简单地再现,而是在更高的水平上,或者说是一种辩证的回归。 如果把现代音乐置于整个文明史中考察,也会得到有益的启示,当代文明潮流林林总总,从整体上大致可以看到三个共同特点: 首先是非理性。非理性表现在各个领域,在心理学,有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和梦,有柏格森的直觉;文学中有意识流、达达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等;美术中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流派;科学中有非对称、非平衡、不可逆、随机涨落、模糊数学、突变论和混沌理论;在音乐中有加料钢琴和前述种种。这种现代的非理性是对近代理性的否定,同时又将近代理性包含于其中,因而是近代意义下理性与非理性的融合。 其次是多元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含义在于时、空两个方面。在空间上,于同一时期存在多种流派;在时间上,任何一个流派都不会长期存在,舞台上不存在主角,各种角色均如流星般匆匆而过,我们不能期望现代作品有如近代作品那样有广泛的影响和永久的魅力。然而,多元的整体却显示出一种因广泛积极参与所形成的异常的活力和永恒的沸腾。 最后,现代文明具有突出主体的趋势,在近代文明,人被物所淹没,甚至沦为物。现代文明的各种领域都显示主体的觉醒。例如近代初期的荷兰画派的静物画如同照相一般,从中看不到主体的作用。近代后期,尤其在印象派,在凡高等人的作品中,主体的感受得到充分展现。现代进一步抹去主客体的界限,甚至消解客体的存在。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突出主体走到极端,便失去了客体。随着客体的消解,主体也就隐去。主体与客体的对立不复存在。 以上的情况正是远古的情景,在人类之初,无所谓理性,也无所谓非理性。每一个人都是元,又都不是元;物我不分。没有客体,也没有主体。文明在经历漫长的发展后,在否定近代文明之时正在向远古文明回归,这不是回到蛮荒时代,而是在高度文明基础上的回归。 上述音乐史和文明史的考察可以提供欣赏现代音乐的新视角。一方面,根据现代音乐个性化,非具象和非理性等特点,不必强求与他人的感受一致与否,每个人均可有自己的欣赏角度;不需进行推理,以理性的心理去欣赏,只能去体验,去感受,去领略其意境和气氛。简言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站在否定近代音乐的立场上才能去欣赏现代音乐。另一方面,人类行将跨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时代必须要产生也必定会产生新的音乐语言,音乐与人类的其它创造一样,就像一条河流,有自己特定的流向或规律----自混沌到有序到新的混沌。现代音乐的出现有其必然性。 然而,艺术史、文学史等和科学史、社会史有着根本的不同,在科学和社会领域,虽然局部会有反例,但从总体上说,后者必定包容、超越前者,显示出前者的局限、错误、幼稚或落后,而在艺术史、文学史中,往日的成就如一座座高峰屹立于历史中。沿时间回溯,我们向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薄伽丘和歌德,对唐诗宋词以及莫扎特、贝多芬等表示永久的敬意,这些伟人及其伟业不仅是永恒的,而且就他们所达到的高度和影响而言也是难以逾越的。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他们处于有序或一元阶段,他们是珠穆朗玛峰;而现代趋于混沌或多元的艺术则是无数的不断生成中的山丘。 音乐史、艺术史就是这样的河流与山峰----由河流可见发展趋势,由山峰可见超越时空的光辉。
个人分类: 音乐|6153 次阅读|2 个评论
推荐那些事
考槃在涧 2008-12-1 10:56
实在没想到,推荐这点事也可以惹出不少风波,因为我从来没有把它当回事。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头版头条和编辑推荐总是某些类型的文章?我并不是质疑编辑们的水平和倾向,我想提醒大家,编辑的推荐,主要还是根据读者的口味来的。读者爱读哪些话题的文章,他们就会选择这些类型的文章里的精品。同时,一个官办网站,有的文章是不能推荐的。 我的文章也有不少被置顶过,我个人认为那些文章不是我的最美,它们只不过是符合某种倾向而已。 任何人、任何编辑都会有倾向,我完全理解编辑们的苦衷和不得已,其实当初弄这个博友推荐,只怕也有这样的原因在里面:有的违背社会和谐的文章,编辑不好推荐,干脆博友们自己推荐,这样有的好文章而编辑又不便推荐的,大家就可以读到了。 这恐怕就是博友推荐的真正玄机,否则把这个栏目去掉,剩出的空间全部由编辑推荐不就得了,何必那么费事? 大家有没有感觉,我们有的阅读习惯是不对的,是不科学的?尽管很多人都在期望能够读到更多美丽的、科学性更强的文章;但是不是每次都是那些跟基金、教学、评价、期刊乃至吵架的文章,点击率更高?这些话题我们当然可以关注,但我们能不能把 60% 的精力放在科学和讨论科学本身? 另外,作为学者,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在意编辑、博友的推荐,而不是自己去发现适合自己的文章?诚然,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任何人都很难读完科学网目前的所有博文;但每个人的阅读习惯、感兴趣的话题,是不是只有自己最清楚?编辑和博友的推荐,只是统计意义上的推荐,不可能是量身定做的推荐。 我可以分享我的阅读习惯给大家,我很少关注头版头条和编辑、博友推荐。我都是点开最新博文,把所有感兴趣的题目点开,然后我熟识的博主的文章会仔细阅读,读了 300 字觉得不得要领,后面就会粗看;不熟悉的博主会看得粗一些,但如果读了 300 字觉得不错就会细读。之后有时间,才去读一读编辑和博友推荐的而又没读的文章。任何人对自己熟悉的人都会更关注、更认可,我想这不是问题。最关键的是,不要在一开始就堵了新人的路: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人的文章不管好坏,根本不读。而同时对于新人来说,不要发一些文不对题、三言两语而又不得要领的文章。我读过不少新人的文章,我实话实说,有的文不对题,有的只有寥寥数语,有的发了一篇就没有下文,你说这样让我们这些老人如何关注、帮助大家?韦佳的文章很不错,周末我粗看了几篇,只是因为老婆的两台电脑都坏了,帮她修电脑去了,没有来得及细看细评,可是看起来他自己就先退出了,其实我觉得没必要。 适合自己口味的东西都只能自己去发现,尤其是科学工作者,应该是我们牵着媒体的鼻子走,怎能让媒体牵着我们的鼻子走? 我感谢大家居然称我为大牛,我看了一下排行榜,我真是觉得排在我后面的 Ising 、张志东、周旭、黄庆等人的文章写得比我好,而且,他们很纯粹,主要精力都放在跟科学密切相关的主题上,大家是不是可以更关注他们的文章些?还有很多博友的文章起码不逊于我,我就不一一列名字了,相信大家都有判断力。 推荐和排行这些事,不值得我们去关注。当然,我花了半小时写这篇文章已经是有碍修行了,就此打住。我希望大家能够严格要求我,每周只推荐一篇我的文章,可不可以?这样让我能够精益求精。 最后和大家分享几句话:如果你心中没有先认可自己的话,别人也很难认可你。我就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不需要和任何人比,不需要任何人,任何机构,任何学历,任何形式的认可。而我棒,也不妨碍我认为别人棒;不懂欣赏自己的人,他真的能够欣赏别人吗?不懂欣赏别人的人,他真的懂欣赏自己吗? 引用昌凤兄大作《 喝火令 象棋 》:看破死生荣辱,汉界楚河宽。
个人分类: 求道|4666 次阅读|19 个评论
五十个细节教你做一个男人欣赏的女人
sxzx 2008-11-2 21:54
五十个细节教你做一个男人欣赏的女人 作者:三峡在线 不久前,三峡在线曾经写过一个 《十个细节教你做一个女人欣赏的男人》 ,文章在我的新浪博客发布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其中有很多男人,也有N多的女人。有很多朋友给我留言:你为何不写一个关于教你做一个男人欣赏的女人呢? 是呀,为什么不呢?于是今天完成这个心愿吧,也算是给那些期待与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们一个交待吧。结合自己的一些理解加上一些查阅的相关资料,感觉10个太少,50个吧。 我们的生活就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细节是对生活的一种滋润,是我们内在情感的外在体现,由于女人生性腼腆、敏感、多思、所以女人更需要细节。在这个讲究品位、追求品位的年代里,一个女人到底能活出多少品位,很多的细节同样能让人一目了然。做一个精致有魅力的女人,做一个备受男人欣赏的女人,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细节呢?下面,三峡在线来给大家做一个盘点,与大家分享。 1、说话稳重,谈吐不俗,说话可以出口成章,但绝对不要在人前讲无聊的笑话与荤段子。 2、吃饭、喝汤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这样才不会引来异样的眼光让你尴尬不已。 3、不要穿太短的短裙,多穿那种带小花和小圆点的淑女裙吧,另外,鞋跟一定要注意要不高不低不粗不细。 4、电话号码不要随便留给别人,特别是在酒吧、舞厅这样特殊场合里认识的男子。 5、一定要爱你的工作,但不要爱上你已婚的上司。三峡在线特别提示你。 6、千万不要给人做情妇。想的时候,想想再说。不想的时候,说不。 7、很私人的朋友最好私人化吧,不要让他(她)常到你的办公场所找你。 8、定期做一次全面的妇科检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为了自己的健康,更为了家人的幸福。 9、随便两个字不要轻易说。要知道任何人长期被自己关爱的人这样随便地对待,最后不心灰意冷才怪。 10、多运动吧,保持一个好的身材,三峡在线提醒你:在男人心目中的分量,和浴室磅秤上的永远是成反比的。呵呵。 11、女人的微笑最动人。始终要记住一点:微笑是写在女人脸上的名片,是心灵美的外在表现。 12、别把大把大把的钱花在名牌衣服上,永远记住一个真理:人穿衣,而非衣穿人。 13、永远别逼男人撒谎,这样他会恨你。也别把他的话全部当真,这样你会恨他。 14、无论在什么场合,也不管你讲的是普通话、外语、还是方言,吐字要清晰,音量要适度。 15、男人从不开口向人请教如何才能让婚姻和事业两全其美。在这一点上,多学习一下男人的做法吧。 16、开车的时候,尽可能做到目不斜视,不要随手将杂物从车窗里扔出来。这是一种习惯。 17、替自己的男人准备一个精致的酒杯,一个烟灰缸,一双拖鞋吧。三峡在线觉得这是生活中的一种气质。 18、记住:衣服要讲究服装的面料。柔和、温润的羊绒、丝质面料能将女人独有的温柔韵味展现出来。 19、和上司谈话时,关掉你的手机,和客户通电话时,不要先挂掉电话。 20、白天穿正装,体现专业性;晚上多加一些修饰,保持与潮流大势同步。 21、餐馆用餐时,如需要自己移劝坐椅时,避免发出刮地板的声音。用餐时,不要弄响餐具,或对菜品的口味指指点点。 22、小孩,就算你再怎么不喜欢,但一定不要说出来。至于为什么,三峡在线就不多说了。 23、干净是秀发时尚前提。长发也好,短发也好,不张扬,不媚俗才是女人选择发型的方向。 24、千万另走这样的两个极端:要么死心塌地的相信男人,要么把男人怀疑得一塌糊涂。 25、经常回家看看老人吧,多多孝敬父母吧,尤其是自己的公公与婆婆! 26、不是不可以喝点酒,但女人在酒精的作用下,不要失去了常态。 27、俗女人才喜欢那些是是非非。远离吧!三峡在线真诚地建议你,尤其是在单位。 28、善良是人最原始的天性。多做善事,保持善良的天性吧,用一颗平常心看待世界,用理智的头脑来思索人生。 29、任何时候都要记住:好管闲事是一个女人致命的缺点。 30、三峡在线特别提示:与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拍欢爱镜头。当然也包括自己的老公,爱永远保存在心里与记忆之中就行了。 31、无论是站还是坐,都要给人以精神的感觉。相信在任何时候都会给你带来帮助的,当然,很多是潜在的。 32、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也许你的一句赞美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33、用一个有品味的钱包。这一点与男人一样同样重要。 34、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丝巾、腰带、挂件等富有线条的配饰,这样才富有飘逸浪漫的女人风情。要么就什么也不用吧。 35、不要嫉妒别人。三峡在线觉得:用很多精力去嫉妒别人,还不如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如何转危为安,如何反败为胜更为实在一些。 36、千万别装嫩、装妖。自然一些,让别人对你看上去多大其实就多大。 37、有时间可以种点花草,除了可以美化生活空间以外,花花草草,点缀生活,让人生更富诗意,让你的性情更美好。 38、有些事情并不是男人的才会做的,修修马桶、装一个杀毒软件别都等着男人,万一他出差了呢? 39、快乐处处有的,就看你会不会寻找。多为自己找些快乐的理由吧,三峡在线一直认为:如果你能找个理由悲伤,也一定能找个理由快乐。 40、大事坚持原则,小事学会变通。男人与女人都应该做到这一点。 41、唇膏是为了赋予口唇的色彩,唇膏色彩要清秀、淡雅,质地轻盈、薄若无物。 42、喜欢偶像可以,但别走火入魔。要是这样,还不如多爱一些睡在自己身边的那个男人。 43、隆胸这样的手术是没有必要的,一个真爱你的男人是不会在意你胸的大小的。 44、指甲和手部清洁才是最重要的,长并不代表美,适中的长度才是最适合你的。 45、不必过份好奇别人对你的评价。做好自己的那一份,其它的交给别人吧。 46、学做几个好菜,做好一个家庭主角,设计一个充满情调的家,让家有家的感觉。 47、为了一辈子的舒服,床上用品一定要品质好的。记住:男人也是一种床上用品。嘿嘿 48、偶尔,还是应该按响邻居家的门铃,别忘了中国的一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 49、女人有时候适当的装装傻,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围城里的女人。三峡在线认为装傻并不是忍气吞声,也许是为了更好地防守。 50、珍惜自己身边的一切吧,有很多东西,只有当我们失去了我们才能体会到它存在的珍贵。 细节虽小,却构成了人生的全部,关注细节就是关注人生,讲究细节就是讲究人生的质量与品位。三峡在线一直觉得,对于女性来说,对于细节的把握更是体现了一种气质、一种智慧。读了三峡在线的这篇文章,但愿你能真正成为一个备受男人欣赏的女人。 要是觉得不错,请点后面的投票投我一票吧 : 投票
个人分类: 社会时评|21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十个细节教你做一个女人欣赏的男人
sxzx 2008-11-2 21:49
十个细节教你做一个女人欣赏的男人 作者:三峡在线 细节成就品位。在这个讲究品位、追求品位的年代里,一个男人到底能活出多少品位,很多的细节能让人一目了然。做一个精致男人,做一个备受女人欣赏的男人,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生活中的细节呢?下面,三峡在线来给大家做一个盘点,与大家分享。 1、不留长指甲。 男人应该有一双干净的手,更应该有修剪整齐的指甲。三峡在线觉得这可能是很多男人容易忽视的一个细节。一个男人,像女人一样留一手长指甲,总让人感觉有些不伦不类。再说研究者发现,高出指尖三毫米以上的指甲与短指甲相比,其指甲下会携带更多有害的细菌和酵母菌哟。 2、手腕上的名牌手表扬得飞扬跋扈。 对于一些收入颇丰的白领人士及商人来说,拥有一块可以象征身份和地位的名表,是绝对必要的。一只名牌手表就象征着身份或者所谓的有形。但三峡在线认为,手表再名贵,但绝对不能把手腕扬得飞扬跋扈。飞扬跋扈原指意气举动,超越常规,不受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不尊法度。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也就明白我所想要表达的意思了吧? 3、腰间别悬挂物品。 三峡在线曾经发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满大街的男男女女,腰间的皮带上都挂上了一串串钥匙,叮叮碎响,似乎诉说着生活的日益富裕。前些年,手机也在一夜之间成了男女老少腰间最灿烂的风景。但我觉得腰间挂满钥匙给人感觉像个管家或者仓库管理员样的,总让人感觉不雅。手机嘛,别在那里也让人感觉有些不爽。另外,从医学角度来看也不要将手机挂在腰间,因为手机在收到来电铃响时,那一煞那,讯号最强,电磁与幅射会引起腰及肾病变;手机的位置在骨盆附近,也会引起病变。钥匙、手机等虽然是自己的随身物品,但最好别挂在腰间的皮带上,这是一个细节,不管从形象还是对自己身体负责的角度考虑,你都需要注意一下哟。 4、吃饭时不要发出声音。 小时候吃饭时若在桌上发出声音,就有筷子敲过来。吃饭时,咀嚼的时候不可以发出声音,要不然给我感觉象动物吃东西。喝汤的时候也不可以吸出很大的声音,这样很不礼貌。就像大家都在吃饭的时候有人放了一个响屁一样,这样的感觉你自己去体会一下吧。三峡在线建议你还是把所有的声音都调成震动吧,嘿嘿 5、频繁使用礼貌用语。 谢谢你、对不起和请是常用的礼貌用语,如使用恰当,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同时,你身边的女人也会对你的印象发生很大的改变,但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把握好度,要是频繁到了令人起鸡皮疙瘩的程度,那就适得其反了。 6、随身携带的打火机不要是一次性的那种塑料打火机。 对于抽烟的男人,打火机自然是少不了的。但要是一次性的那种塑料打火机,会改变一个女人对你的印象。三峡在线建议:省省几包烟钱吧,搞一个Zippo吧。因为在很多男人眼中,打火机就是Zippo。呵呵 7、用一个有品味的钱包。 钱包往往是男人忽视的一个体现品位的细节,尽管有人声称男士的品味不是看钱包的形式,而是里面的内容,但是毫无疑问,钱包是否精致将会直接影响到男人大方买单时的光辉形象。所以,三峡在线认为:买一只高档钱包的钱是怎么都不能省的。钱包是男人的致命武器,因为你经常有机会当着众人的面掏出钱包,并且打开钱包。品质如何既是身份的体现,也是博得他人好感的印象之一。试想,如果你替别人付了账,别人却因为你的钱包太土而小瞧了你,那不是世界上最冤的人吗? 8、有品味的手链与领带。 一个男人想显示自己的时尚、自然的个性,没有比手链与领带更合适的了,一条简单的手链就能无声地表述你与众不同的品味和个性。领带也是一样的,三峡在线提醒你记住一点:永恒的时尚搭配是白色或浅蓝色衬衫配单色或有明亮图案的领带。这是永不过时的搭配,而且适合任何场合。 9、送女人回家,看着她上楼,房间灯亮后再转身离开。 无论她是女孩子还是女同事,你既然在送她回家,至少说明关系还不错。记住做到这一点,说明你很细心,不管她知道还是不知道,这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至于为什么,自己想想吧,三峡在线给你留点想象的空间吧 10、等待对方先挂电话。 对于自己的恋人或者爱人,你最好做到这一点。也许刺耳的嘟嘟声刺伤的不仅仅是她的耳膜,而是她的心。当然,那些骚扰电话除外,嘿嘿 总之,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细节同样可以改变命运,男人可以通过一些有品味的细节来塑造自己的魅力。读了三峡在线的这篇文章,但愿你能真正成为一个备受女人欣赏的男人。 要是觉得不错,请点后面的投票投我一票吧 : 投票
个人分类: 社会时评|23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欣赏艺术作品
热度 1 laozu 2008-10-31 16:10
杨玲早就建议我搞搞美术科普,其他博友也提出过同样的建议。最近 gid 网友在评论中说: “我可以说在艺术上是个‘氓民’,你应该讲讲艺术欣赏的知识,扫扫盲。” 看过之后很有感触。其实无所谓懂不懂艺术,觉得自己不懂艺术,并不是真的不懂艺术,而是在对艺术的认识和欣赏方法上存在着问题。那我就当仁不让,指出问题的所在。我只谈两点,把这两点搞明白了,就不会再说自己是艺术上的“氓民”了。 一、具象与抽象 咱科网博客有很多哲学大家,对具象与抽象都有各自高深的理解和认识,现在我们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看如何理解具象与抽象。我们先看几幅作品。 (图-1) (图-2) (图-3) (图-4) 图 1-2 是俄国画家马列维奇的作品;图 3-4 是美国画家怀斯的作品。之所以以这两个人的作品为例,是因为他们是具象和抽象的两个极端,也更容易比较。 毫无疑问,马列维奇的画是抽象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第一个反应也许就是看不懂,原因是他什么都没画。果真如此吗?如果我们把这两幅画拿给孩童去看,他们肯定会说一个是黑方块,一个是白方块。对!这两幅画的名字就是“白底上的黑方块”和“白底上的白方块”。小孩是不会受任何已有概念的束缚的,或者说他们没有概念,而我们却容易被左右,一想到抽象画就会觉得它高深莫测,其实不然,这两个方块很具体,就是实实在在的两个方块,不敢面对它是因为想的太多了。怀斯的画似乎比较容易理解,因为他是具象的。怀斯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画细致入微,个别地方是在放大镜下完成的,应该说是非常具象了吧,可怀斯却一直说自己是抽象画家,我认为他说的是对的。看他的画你会感到时间在瞬间凝固了,大多伴着空灵和孤寂,而这些就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抽象的意味。这样解读他们的作品是为了要说明在绘画艺术领域没有绝对的具象,也没有绝对的抽象,所谓的写实画派也好,抽象画派也好,那只是称谓,仅是为了在形式上的区别,如果把它当成是一种界定,那你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第一步就错了。模糊具象和抽象的概念实际上是树立一种大艺术观,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够去掌握欣赏方法,也才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 二、欣赏方法 我把我们常用的欣赏方法作了一下总结。分三个步骤: 1 、这是什么。 2 、看到了什么。 3 、感觉到了什么。 你也许会说老祖在兜圈子,应该是先看到了什么才能知道这是什么,不看到什么怎么知道是什么?其实不然,我们中国人在看事物的时候,虽然在看,但完成的是第一步骤,也就是说在极力判断这是什么?一旦得到了准确的信息也就截止了,就不再走第二步,更不要说第三步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写上一个“ 10 ”,因为它很简单,所以在看的一瞬间就作出了判断——是数字。完成了第一步骤,至此也就结束。如果再问“你看到了什么?”回答肯定是数字。再接着问“你感觉到了什么?”十有八九他会认为你有病。其实“ 10 ”还有很多信息,是数字没错,它同时也是一条竖线和一条封闭曲线的组合,还会让人感到一胖一瘦。当然,你也可以说它一宽一窄,一大一小等等。其实我要说的是: 第一步完成的是“义”;第二步完成的是“形”;第三步完成的是“悟”。 我们之所以看不懂一些艺术作品,是因为陷在第一步的泥潭里不能自拔,在找不到明确的“义”的情况下,就会对眼前看到的东西视而不见,这也是不能理解艺术作品的 死穴 。我们说在具象与抽象的问题上不能想的太多,但在应该获得应有的信息时又不能丢失。如果你身上没带那根天线,即使信息传过来你也收不到。怪谁呢!?在我们的骨子里一直追求的是“义”,体现在传统中,也体现在民俗中。画两个蝙蝠叫“双福”;中间再画上一枚铜钱(有眼儿)叫“福到眼前”;一只喜鹊站在梅的树梢上叫“喜上眉梢”。等等。有一个真事儿。文革时期有一个画家画了四个柿子和一颗白菜,这还了得,这不是想翻案吗(四世清白)。我的天!要了俺的亲命了!可以看出,为了“义”我们可以不顾一切。蝠和福、钱和前、梅和眉、柿和世,这都哪儿跟哪儿呀?只要“义”好,谐音就行,至于“形”吗,去他妈嘀,才不管呢。好像除了中国,在其他国家蝙蝠是邪恶和恐怖的象征。再者说,蝙蝠的形象好看吗?但是,为了这个“蝠”的音儿其它的就可以不管了。你也许会说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不会。非也!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相信大家都看见过过年时贴的福字吧,多好的福字呀,愣倒过来贴,四脚八叉、拿着大顶躺在门上,多难受呀!不管!义好就行。按照这个习俗那我们的福、禄、寿、禧好像都可以倒过来,果真如此的话,那我们以后收到的新年贺卡说不定会有一半儿字是倒着写的。 绘画也好,雕塑也好,有一个总的称谓,叫“造型艺术”。可见“型”和由“型”衍生出来的“形”有多重要。长期以来我们太忽视“形”了,而在世界范围内艺术的发展又是很快的,又是以不同的“造型”出现,所以,在现代艺术面前你感到迷茫了,不懂了。这并不奇怪,“大傻”说: 艺术没进步。 虽然有些片面,但就中国的情况来说,他说对了。 回到正题。还说“三个步骤”,还以马列维奇为例。看他的这两幅作品,你甚至可以不管它是什么,可以先进入到第二个步骤,就是你看到了什么。方型——没错。我想你一定能感受到它是理性的,又对了。第二幅只是在此基础上所做的秩序上的变化。就这么简单吗?就这么简单。但你不能因此就小瞧了它。马列维奇开创了“至上主义”,至上主义的精神实质就是理性。他的艺术实践从平面扩展到了三维空间,他把理性的几何形运用到建筑上(见图 5 ),现在所谓的国际主义建筑风格始作俑者就是他。一个小小的方块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一个小小的方块造的孽,百年之后的中国正是它疯狂的实践者。图 5 中的景象,现在的人们一定非常熟悉,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还是我在前面的博文中所说的,我们自己变不行,却又容易接受外来的东西。 (图-5) 又扯远了,还回到“三个步骤”。我们的欣赏习惯是“为义而舍形”,这就是我们长期游离在现代艺术之外的症结所在。尝试着往前迈一步,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迈出这一步就可以说懂艺术了,再迈一步就可以真正欣赏艺术了。艺术没有那么深奥,是你把它想深奥了。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判断和感悟。说不定你的感悟正是艺术家想表现的呢。一帮哥们糊里糊涂乱画一通,最后一位评论家说:“我看不过是个印象而已。”从此“印象派”诞生了……
个人分类: 漫话|10198 次阅读|21 个评论
博客主题之欣赏
fxf 2008-9-7 11:00
??读书、做事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五彩的世界,准确地说,是残缺的世界,依照我们的愿望,近乎贪婪的愿望,这个世界及人们总是不能完美,这是个很伤脑筋的问题。 ??能力极其有限的人类,为什么在内心中,会有那么不可思议的东西,比如对圆的理解,几乎现实中没有任何一个圆能够满足人的内心,哪怕在视觉上,我们已经认为它很圆,我们还是能够在理论上,推导出,现实的圆永远没有意念中的那个圆。 ??这样的推论,对于人,对于人世,何尝不是如此的苛求,甚至对于自己,也从来没有真正满意过,自己的相貌、出生、能力等等,都可以成为责备或遗憾的对象,再就是对于自己命运的慨叹,这一切的发生,都来源于人的局限。 ??这种局限如同在探讨宇宙有无边际一样,我们经常有能力提出一些自己根本没有能力解答或解决的问题,于是,困惑永在,遗憾长存,各种宗教在表面上是解决人的现世的苦恼,弘扬善良,在根柢上,其实就是通过各种解释和劝解,让我们抛弃这种与生俱来的、永不满足的贪婪,突破人的局限,不要苛求。 ??在现世中,能够应对这一困境的,只有欣赏,我所说的欣赏是真心、积极的,不是当面奉承,转身一脸鄙夷的那种。作为人,没有欣赏的心态,是非常可怜的,容易看山山愁,见水水忧,其实全是自家心态。人生和自然一样的自然,各种味道全是自然,而是人心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强行想把自然变成如愿,事实上,根本没有可能,拿人这把小小的尺子来衡量自然,不可笑才怪。 ??欣赏要积极,要保持欣赏的习惯,一肚子不满意只能用在学问上,不能用在人世上,人世的确百态,各种各样的花花事情,层出不穷,但只要与我们有牵连的,就有应该欣赏的东西在,老话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道理很简单,你不欣赏,不调整自己欣赏的角度,如以一已之私,挑三拣四,哪难受的还是自己。觉得这个世界浑身是毛病的人,自己肯定是浑身毛病,因为这个世界之所以成了这样,与每一个人都有关系,如果我们都没有毛病,那么,这个世界的毛病是从哪里来的? ??欣赏在我心里,排在第三,原因很简单,就我个人的生存或生活来说,读书、做事之中、之余,唯有欣赏才是正道,才是我与这个世界发生关系的途径,我可以欣赏自己赞同的观点,也可以欣赏自己反对的意见;我可以欣赏自己的亲朋,也可以欣赏根本不认识的人;我可以欣赏家乡最普通的景色,也可以欣赏天上闲散的白云。 ??人生百年,刹那之间,不容弹指,何不欣赏?何苦挑剔?凭啥不满意?凭啥都随我愿?欣赏,说来简单,真正落实起来也难,人的追求和领悟,落实起来并不比落实公家的政策容易。欣赏,最末了的是,要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人生,无论酸甜苦辣咸,欣赏不是自恋,欣赏是自珍,珍惜自身的能量,珍惜自己的时间,珍惜做人的快意。 ?? 人,只有真正欣赏自己,才能欣赏自己之外,信不信由你,我的美人。
个人分类: 关于博客|3524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2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