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西方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西方

相关日志

李约瑟-钱学森问题
benlion 2015-11-27 10:46
关于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历史研究,国内外都已经讨论了很多。 现在该到了研究李约瑟之前的文化交流历史,西方汉学家和传教士,是否也研究过和是否把中国古代的科学或技术,也传入到欧洲了?如,地图学的历史、纺织技术的历史等考证。 在现代的例子,如,2014年是系统生物工程在中国提出20周年,从1996年在北京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阐述,到1999年在Nature刊登筹备国际会议和协会的通知,则是基因工程向合成生物学的转换时期,1996年就与国际上,包括美国胡德院士等有过通信, 到1999年胡德开始了做系统生物学。 然而,发展缺乏实力,不仅体现在科学研究和产业转化的社会机制上,而且,尤其由于国际上20世纪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等发展的欠缺。 因而,也到了该扎实补上西方现代哲学、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技术的课程了,19世纪尤其20世纪60年代之后,西方现代科学和工业制造技术,以及现代社会管理等,这则是当代科学家和人文学家的历史使命。 在教育和管理上,如果,当信仰成为衣裳,科学为的是经费,而商品只是工具;那么,一切社会疾病,就可能发生。科学和工业,在于知识的发现和技术发明,产业是创造财富和交易商品,钱币只是分配财富或购买力的分配。 - (11/27/2015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中国|20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黄卧云“为何没有出现东方民主”
热度 9 fqng1008 2015-11-24 17:31
尽管科学史专家陈方正研究员早就 指出,“李约瑟难题”并不存在,并以权威性科学史著作将其转化为另一命题——《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但《科学网》时不时地冒出一些破解“李约瑟难题”的博文,有时候甚至成为热点。 无独有偶,最近看到政治学者黄卧云先生的博文 《 为何没有出现东方民主 》,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奇怪的是,“五四”时代中国学者最钟情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后者一波又一波地追问“为什么没有在东方产生”,而前者却少有问津。 黄卧云先生,确实开创了一个先例,他明确提出 “ 为何没有出现东方民主 ”? 尽管这个设问很可能又会沦为一个“伪命题”,但是讨论讨论说不定会得出一些新的见解。 黄卧云在这篇博文中,巧妙地挑选了几个很有寓意的历史事件,把“为什么没有在东方产生”归结为文化原因。我对这个问题没有深入思考,特请教于《科学网》诸位贤达,民主“为什么没有在东方产生”,或者说“为什么民主产生于西方”? 附黄卧云:为何没有出现东方民主 一 公元前206年,抗击秦军的两支最大力量 —— 刘邦的10万之众和项羽的40万大军 —— 集结到了秦帝国首都咸阳附近,相距不过20余里。项羽的大本营就设在新丰鸿门。这天,总司令部正在等待一位特殊的客人 —— 刘邦 —— 的到来,项羽的亚父范增早已安排刀斧手布置好了口袋,到时只等项王一声令下就可以一劳永逸地不费吹灰之力解决刘邦。正在等待之际,刘邦率领一支百余骑的精干卫队来了,一下马就向项王谢罪,说,我没想到自己能先入关破秦,一直在等待将军的到来,您一定是误会了。项羽昨天就从项伯那里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看到眼前楚楚可怜的刘帮主,颇有几分歉意和心软,说,贤弟的左司马曹无伤告诉我你要称王,不然何至于此! 项羽被刘邦谦恭的表象蒙骗了,他哪里知道这个刘邦同他一样胸怀天下,是他最危险的对手。只有范增识破了刘邦的韬略,一个素来贪恋美色财货的人忽然变好了,志在天下啊。刘邦在项羽为他举行的招待宴会上遭遇了传奇般的项庄舞剑,然后利用上厕所的机会得以脱身而去。他回到军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处决了曹无伤。 鸿门宴的故事预示了此后楚汉争霸的结局,它千百年来在中国尽人皆知,对后人具有极大的警示作用。对于胜利,背弃就是信用,欺诈就是谋略,谎言就是智慧,而仁慈必定招致失败,相信对手只有自取灭亡。项羽在历史上从此也就永远定格在妇人之仁的失败者形象上。由于他放虎归山,4年之后只得自食其果,在四面楚歌声中他留下一首让世人唏嘘不已的悲歌《虞美人》,在乌江边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事情过去了2000多年后,到了1945年,鸿门宴故事重现江湖。中国人民的8年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共同抗日的中国两大武装部队立即转入楚汉争霸状态。8月28日,中共领袖和军事统帅毛泽东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一起坐飞机离开延安,到达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参加国共谈判。在8月14日,就是日本投降的同一天,国民政府主席和国军统帅蒋介石即向毛泽东发出邀请到重庆 “ 共商和平建国大计 ” , 此后又接连两次发出邀请电报。尽管有美国政府承诺保证毛在重庆的安全,中共中央还是担心重庆谈判是蒋介石安排的一次鸿门宴,它通告党内,蒋介石 “ 请毛往渝,完全是欺骗 ” ,而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也是为了揭穿国民党假和平的真面目 。 重庆以盛大的宴会接待毛泽东。蒋、毛两大军事领袖虽然互相看不起对方,一个绝对坚持民无二主,一个霸蛮要出两个太阳,但在欢迎酒宴上却相敬如宾,毛泽东一度高举酒杯高呼 “ 蒋主席万岁 ” , 这一刻可能造成蒋委员长短暂的失忆,忘记了毛泽东是自己的对手。在10月10日国庆节这天,国共共同发表了《双十会议纪要》的公报,双方同意建立政治民主,统一全国武装力量接受委员长领导。同毛泽东的多次会晤之后,蒋介石更加确信国共的政治和解是不可能的,中国分裂已不可避免,他甚至产生过对毛泽东进行 “ 拘留审判 ” 的念头。这次为毛泽东挡剑的不是项良,而是美国和苏联,是蒋介石慑于两大国的力量而不至于采取极端行动。毛泽东回到延安告诉他的同志,在重庆协商的声明 “ 还只是纸上的东西 ” 。 双方都只是把谈判当作斗争的策略,目的在争取斗争主动权,至少不能在国际和国内舆论中处境很被动。双方都相信,只有战场上才能见分晓。1949年,就在共产党军队将要取得彻底胜利的前夕,毛写诗告诫全党要以项羽为前车之鉴 : “ 宜 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 西楚霸王鸿门失败的教训两千多年来一直萦绕于人们心中 。 二 欧洲。公元前494年,罗马共和国与邻近部族发生战争,紧急关头,平民却拒不听从元老院召集打仗的命令,发表宣言称如果不废除对平民不公正的法律,不增加平民在公共事务上的权力,他们将不再替政府卖命。一场内乱可能将就此爆发。元老院和贵族被迫做出让步,同意平民的要求,设立民选保民官。平民运用自己的力量进一步要求将法律以明文的形式公之于众,直接促成了《十二铜表法》的产生,人类历史上于是有了第一部成文法。 1700多年后的1215年6月,一个类似的场面出现在英格兰的尼米德草地上。一小群贵族在等待他们的国王约翰到来。英格兰贵族对国王没完没了的征税、征兵以便继续与法国国王的战争已经忍无可忍,于是决定用军事手段限制国王的权力,其时,国王在对法战争的失败更加坚定了贵族们的信心。贵族们准备了一个简单的文件要国王签署,其中最著名的条款有 “ 任何自由人,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王国法律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 。 国王一行策马而至。国王虽然知道这是一份城下之盟,但在看了文件后当即表示同意。这个文件就是如今闻名世界的《大宪章》。英格兰法律至上的基本思想通过《大宪章》确立为指导王国不可动摇的原则 。 从罗马法律到英国宪政,构成了西方政治史的主要链条,这根链条一直延伸到现在。2015年6月15日,《大宪章》签署800年之际,英国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英国女王和政府首相出席了庆典,首相卡梅伦在演讲中称,《大宪章》改变了世界,永远改变了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权力平衡。 三 鸿门宴的故事和《大宪章》的故事代表了两种相反的行为哲学或者说行为方式,一种是谋略的行为哲学或方式,一种是法律的行为哲学或方式。谋略的行为哲学以获取绝对胜利为目的,其行为不需要规则,更确切地说,它是反规则的行为。文韬武略是该行为哲学的理想境界,斗争取胜在于掩饰自己,乘其不备,出其不意。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使诈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包括语言上的欺骗和行动上的欺骗。伪装,伪善,越具有欺骗性越好。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是最经常的使诈手段,而实则实之虚则虚之,同样是欺敌之法。一旦对手知道你的真实企图,识破你谋略,掌握你的意图,你就会遭受重大损失。没有欺骗性,或欺骗失败,就是战术失败,也是战略失败。诚实是谋略的大敌,所有按规则的行事或者按照常规出牌,是将自己完全暴露在对方的火力之下。双方的协议和承诺,仅仅是为了某种临时性目标的达成,或出于某种需要。协议和承诺本身就是一种麻痹对方的欺骗行为,而并不是需要兑现的约束,一如刘邦对项羽的 “ 承诺 ” 。 厚道的、轻易相信 “ 承诺 ” 的人必定上当 。 我们再来看法律的行为哲学,它在每一个方面都与第一种行为哲学相反,它是以包容所有人的利益为目的,一视同仁是其最基本的准则。一视同仁就是包容,每个人享有相同的权利,我能有的利益别人也能有,别人没有的利益我也不能有。理性地对待自我利益,也就是理性对对待他人的利益,它不是追求绝对的自我利益的方式,而是追求合理的自我利益的方式。它抑制人们的贪欲。法律就 是利益理性产物,所有人都受同样的法律约束。 人们不同的行为习惯、行为方式造就不同的政治。在法律至上的社会,政治也是法律行为,政治也在法治的框架之中。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只要看看它的司法状况就足够了,具有良好政治的国家,人民受到法律的公平对待,因此它的人民也普遍相信法律,国家受到良好的治理。在治理恶劣的国家,人民普遍不相信法律,因为法律没有在社会生活发挥权威作用,而是权力意志在发挥作用。宪法说到底是人民和统治者之间的契约,是两者相互之间的承诺,在没有成文宪法之前,这种契约和承诺就早已存在了,存在于社会习惯中。它不可能被随意解除。它也就是埃德蒙.柏克所说的,是现在活着的人、已经故去的人和即将出生的人之间的协议,而不仅仅是活着的人之间的协议。因此它具有不可违反的性质。成文宪法代表了国家的意志,它是国家承诺。当美国一位大法官说 “ 我国曾对一项原则作出过深远承诺:对公共事务的辩论应当不受限制、充满活力并广泛公开 ” ,指的就是美国宪法。国家承诺是极其严肃、必须敬畏、不可违反的誓言,变更宪法、违反宪法就更是大是大非之事,除非轻薄之徒,随意变更宪法或违反宪法是完全不可思议的 。 在依靠谋略治国的社会,政治被称为是一门艺术。说是艺术,是因为它变幻莫测,难以琢磨,因人而异。艺术不需要规则,艺术与一成不变的规则和法律格格不入。每个人都可以搞一套自己的艺术,挥毫泼墨,存乎一心。政治艺术只不过权术的代名词,听起来显得高大上。艺术和权术都天然地反抗规则,厌恶规则,它们需要突发奇想。皇帝依靠临时的命令进行统治,这些命令很多出自于皇帝对各类奏折的批示。皇帝要花大量时间阅览奏折,随即批发各种最高指示,交给大臣和各级官员去执行。它们可能相互矛盾。审时度势是政治艺术的根本,时和势是不断变化的,皇帝根据朝廷的利益需要发布命令。皇帝从来不需要对臣民承诺什么,朝令夕改是由于时和势的变化。最大的时势变化当然是权力的移交 —— 新皇帝上位,因此通常这也是改革开始的时候,新的皇帝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管理国家,包括整顿和调整班子。皇帝不受自己过去的约束,也不受自己前任的约束,因此在政治艺术中,改革就成了一种常态。除了皇朝的利益是不变的,不可改革的,不可违反的,其他什么都可以变,都可以改革,都可以违反。皇帝依靠自己的智慧治理国家,无论贤与不肖,聪慧与愚妄,明智与昏聩,他们的自负都是一致的,他们无不是圣明的,伟大的,洞察一切的。他们就是法。这样的社会不可能建立起对所有人都适用的法律体系,因为,首先,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法,其次,皇帝不在法律之中,而在法律之上,法律之外,再次,极少有长期发挥效力的普遍规则。只有两条规则适用所有的人,且长期有效,一条是对父母尽孝,人类和动物出于本能都遵循的法则,一条是死亡法则,皇帝也没有找到超越于它之外的办法 。 四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世界多数国家的都实现了民主制,如果在地图上用统一的颜色进行标志,那么便会看到在地球陆地部分连片的 “ 民主色 ” 相当可观。但如果我们退回到300年前,这个颜色就仅仅只出现在欧洲边缘的一小块部分。纵观历史长卷,它也只有几个小点,分别在希腊半岛、意大利半岛,再加上不列颠岛。也就是说,自由民主制度的出现是例外。今天民主在世界的大力扩张是其他国家广泛学习民主和复制的结果。供我们比对的三个样本也就是全样本不算多也不算少,十分有利于进行比较分析 。 自由,民主,法治,宪政,资本主义,这些都在同一个社会出现绝非偶然,它们的关系不是彼此独立,而是相互联系,有了其中的一个,就有两个,有了两个,就有三个。它们有一个共同特性,就是包容竞争各方的利益,反映了这个社会的人们普遍具有的利益理性。自由是指每一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由,这一自由是《大宪章》所肯定的自由,也是亚当斯密所指的自由,这位经济学家鼻祖发现的真理是,每个人自由追求个人财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远比那些声称自己为社会无私奉献的人的贡献大得多。 当不同阶级的人们以协商的方式协调他们的利益矛盾时,一种民主的和法律的解决方式就出现了。民主和法治制度是利益竞争和包容的产物,是对每个自由追求利益的人加以保障。梭伦对雅典民主的开创性贡献,是他平衡了富人和穷人的利益,一方面,他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担保,把穷人从富人手中解放出来,使平民获得自由,另一方面,他以财产划分阶层,财产多的在公共事务中获得权力更大,保护了富人的利益。梭伦让平民和贵族彼此有了更多的包容,缓和了过去少数人奴役大多数、平民反对贵族的激烈的阶级矛盾,使雅典的民主政体更加稳固。在罗马共和国,罗马贵族包容了平民的利益才建立了稳定的法律秩序,其中一些法律具有永恒的现实性和普世价值。 资本主义产生于自由社会,也只有自由社会中才能获得健康发展。资本主义就是每个人自由追求利益的经济制度。自由放任时期的资本主义,也就是资本主义初期或者称原始积累时期,带有强烈的血腥和野蛮气息,它与奴隶贸易、血汗工厂、卢德运动等历史性标志紧密联系在一起。工人与资本家一度处于尖锐对立状态。资本的海外扩张是在帝国主义枪炮的庇护下开始的,它曾经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但是,绝对利己主义的资本主义是没有前途的,靠通过拼命压榨工人来获取利益的资本家是没有前途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外殖民地随着殖民地人民的觉醒分崩离析。资本家的最大利益必须依靠最大程度的调动劳工积极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福特的汽车流水生产线早就证实了资本家和工人的双赢模式。资本家和工人不是天然的敌人,而是天然的盟友。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消除了血腥味,与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有一定联系,与本国民主法治制度的完善有一定的联系,但更主要的是资本主义内生动力使然。资本主义天然地具有利益包容性,它不仅在国内推动人们的普遍福利提升,还通过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推动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发展。跨国公司向劳动力便宜的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和输出技术,实现了互赢互利。资本主义第一次使人类财富创造力呈现爆发式的显著增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普及之前,世界的人均收入一直只有很低的水平,且只有很少的增长。 能够发展民主的社会有一个共性,即把融入作为解决阶级冲突的基本方式,通过融入实现了阶级合作。融入就是一种合作状态,不是一个阶级接纳另一个阶级,而是阶级的相互接纳,平民接纳贵族,贵族也接纳平民,工人阶级接纳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也接纳工人阶级。英国工人阶级对民主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争取普选权,通过获取选举权把自身融入到英国的宪政制度,反对按照马克思的建议建立自己的阶级专政。英国贵族对民主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它始终包容来自不同利益的诉求,从自由民到资产阶级,到工人阶级。英国国王不仅以逐步放弃权力来适应社会各阶级的利益要求,而且本身就是英国自由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人不习惯没有国王的自由,就像美国人不习惯有国王的自由。 五 中国是一个内战频繁的国家,内战一方面可能导致改朝换代,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国家分裂,频繁的战乱和政权变动成为阻碍建立稳定的法律体系一个显性原因。以最近这次战乱和政权易手为例,持续的内战和日本入侵打乱了国民党 “ 军政、训政、宪政 ” 的三步走,没能及时兑现它实施宪政的承诺,而抗战胜利后在内战的炮火中开始的 “ 行宪 ” 随着国民党快速败退台湾而告终 。 但战争只是表面的原因。历史上的英国也是战争频仍,除了同老冤家法国火拼不断,内战也没少,国王同贵族的战争,以及王室家族之间的王位争夺战,是英国政治的突出因素。贵族的重要职能就是打仗。贵族或者国会同国王的战争不是为了夺取王权,而是向国王争取权利,因而战争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抑制了王权。《大宪章》是国王在战争威胁下签署的。1688年,贵族把荷兰国王威廉的军队进入国内,赶走了专横的詹姆斯二世,从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和欧洲相比,中国的内战具有两大独特之处,第一,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反抗都是来自社会底层民众,主要是农民和游民。第二,夺取天下、建立政权是其最终目的。人们特定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是由特定的社会结构决定的。在权力高度集中的皇权社会,皇帝和依附于皇权的官僚阶级构成了统治阶级,这个阶级处于社会上层;在它之下,便是一个完全无权、也几乎没有财产的广大的农民阶级。官民两大对抗阶级在缺少一个强大的土地贵族阶级或中产阶级作缓冲的情况下,其对抗模式呈现如下特点: 首先,一个高度集权的社会只有一个权力中心,它必定也是一个权力通吃的社会,获取权力是人们向上流动、满足个人荣誉和野心的唯一方式,权力成为社会博弈的唯一对象。由此, 第二,科举考试虽然面向所有社会成员,为所有成员提供了向上流动机会,但这种机会之门事实上只对很少的人敞开。人们不能依靠土地和财富获得权力,而只能依靠权力获取土地和财富。科举考试进一步强化了权力通吃的游戏。 第三,夺权对希望改善生存状况的底层民众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以夺权为目的的社会反抗同皇权及其官僚阶级的利益是水火不相容的,由于没有一个更加克制的有产阶级从中协调,冲突只能以最惨烈的形式进行,即战争的形式,且只有一个结果,成或者败,生或者死,两个阶级的冲突具有彻底性,残酷性,不妥协性,不包容性。 第四,贵族和农民、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那样的阶级合作不可能在中国皇权社会出现,无论是贵族和农民之间,还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在利益上虽然有对立的一面,但更有包容和依存的一面,包容的一面超过对立的一面。而贵族与其土地上的农民近距离的生活和相处,在感情上的接近更加密切了两者间的关系。中国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则在利益上是绝对对立的,统治阶级可以对被统治阶级施舍恩惠,但双方不可能平等协商、达成协议和共同遵守。农民感受不到对皇权和官僚阶级的依赖,山高皇帝远只会让他们觉得有更多的自由和更少的苛捐杂税,而皇权和官僚阶级的利益倒是完全依赖于底层生产者(农民)的税收,这种单方面的依赖使底层生产者更加容易走向反叛,而统治者只有镇压一途。官民之间是一种零和游戏,官之所得就是民之所失。 第五,战争是解决阶级冲突的唯一方式,但是由于官民两大阶级不能产生共存共享的利益包容制度,阶级冲突是永恒的。战争并没有消除冲突的根源,社会并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战争仅仅是消灭了旧的压迫阶级,但没有消灭压迫本身,战争的胜负只是决定由哪一部分人来垄断社会资源和掠夺天下人财富。 六 民主制度就是利益包容制度,自由,法治,宪政,也是利益包容制度,民主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自由、法治和宪政制度,自由、法治、宪政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民主制度。它们起源于利益各方的协商和协议的达成,形成于对协议的共同遵守。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利益理性或者说包容理性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只要一个社会的人们或掌权者还抱着赢者通吃的信条,拒绝与社会利益各方达成利益共享协议,或者拒绝不折不扣地遵守已经达成的协议,民主和法治制度就不会产生。利益理性包括如下几个要点:(1)承认他人的利益的正当性一如承认自己利益的正当性;(2)通过达成协议、形成规则,来确立利益的共同分享机制;(3)遵守承诺和规则。 中国缺少的就是这种利益包容理性。有官民两大阶级构成的社会主体,其利益不包容的冲突性质,限制了他们以理性地态度看待彼此。谋略政治是把社会治理始终看成军事行动,这是因为官民之间始终处于战争状态,即使在和平时期,在全面战争结束之后,局部战争也从未结束,官民只是暂时的休战。因此之故,维护社会稳定其实是一种准军事行动,半军事化行动,军事谋略在政治中自然延伸。在法治社会,政治则不需要任何韬略,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法治秩序。 把民主制度看成利益包容制度,那它对立的那种制度 —— 专制制度就是利益排斥制度。经常有人预言民主制度的衰落,好像只有高明的人治才是医治民主弊端的良药。如果这个世界真有这么一天,抛弃包容所有人利益的制度而去选择排斥大多数人利益的那种制度,那这个世界的所有人,至少是大多数人就真是疯了,或吃错了药导致深度脑残,而且不可救药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2383 次阅读|25 个评论
对西方民主的意外发现(第二版)
热度 2 zlyang 2015-11-7 10:59
对 西方民主 的 意外 发现 (第二版) 西方民主,实际上是 一种“大家观点”的“加权平均”。 这样,美国 等发达国家“加权平均”的结果,可能会 相对接近真理 (客观规律) 。 相反, 机械 照搬西方民主 (照猫画虎,鹦鹉学舌) , 在后发国家“加权平均”的结果,可能会离真理更远。 因此,在后发国家, 照搬美国的民主, 可能会发展的更慢, 被美国拉得更远, 差距加速增大。 上述思考,是否有一定道理? 感谢您的指教! 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柏拉图)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列宁) 真傻 瞎想: 先进的真理,几乎必然在少数人手里? ————————————————————————————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时,毛泽东同志以长沙代表的身份参加,是12名出席代表之一。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1935年1月15至17日的遵义会议之前, 毛泽东的所有正确建议 ,长期饱受错误路线的排斥。这是一个长达14年的经 常“被”陈独秀、王明等“合法”地“民主”掉的艰 苦岁月。 甚至是被光明磊落的 陈毅以“维护党内团结”名义 处理掉。 以至于湘江战役,2天牺牲了3万多红军战士。 真理(客观规律) 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 100个雷锋,任你再独裁,还是雷锋精神; 100个强盗,凭你再民主,还是强盗逻辑! 相关链接: 新华网,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8/content_695544.htm 新华网,2011-01-05,毛泽东落选红四军前委书记始末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11-01/05/c_12946824.htm 1929年6月22日 ,为解决红四军党内军内发生的分歧和争论,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龙岩城中的公民小学一座名叫“兴学祠”的院内吵吵闹闹中举行。大会的主持者是陈毅。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11-01/05/c_12946824_2.htm 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由此召开。会上,主持会议的陈毅号召“大家努力来争论”。会场空气紧张激烈。 陈毅担心再争论下去,红四军会产生分裂。为了求得和解与团结,他尽力做了协调工作。 对不同意见的偏激之处,采取“各打五十大板”,都作了批评。其中 对毛泽东予以严重警告,对朱德予以书面警告。 在进行前委书记选举时,陈毅的票数明显占上风,他赶紧摆手说:“不行,不行,我干不了这个前委书记。”但不管陈毅怎么推辞,还是被选为前委书记。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11-01/05/c_12946824_4.htm 陈毅毫不犹豫地说,“ ‘七大’把毛泽东选下来了,我们有责任 。解铃还需系铃人,我回去一定要请毛泽东复职。 等我完成了这个任务以后,可以随时听候中央调动 !”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11-01/05/c_12946824_5.htm “陈毅主义”虽然主观上是 为了维护党内团结 ,但 没有支持正确主张,实际上压抑了正确主张。 人民网,2011-03-08, 陈 毅在红四军七大上如何选掉 了毛泽东的前委书记?( 5 ) 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4087194.html 对事关建党建军原则 性问题的争论,绝不可能以这种“和事老”的方法求得一致。陈毅后来也说,这种做法造成的结果,是 无原则的团结,是和稀泥。 人民网,?,专家:遵义会议前毛泽东被剥夺红军指挥权两年多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387/4744191.html 从1931年起,亲自创建了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的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处于被排斥和打击的局面。1931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通过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占据了中共中央的统治地位。同年11月召开的赣南会议,撤销了毛泽东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和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书记职务,剥夺了他的党领导权。 1932年10月 的宁都会议,又进一步撤销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职务。从此, 毛泽东被完全排斥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岗位之外。 新华网,2014-04-02, 红军史上最惨重战败:一仗损失 3 万余 全军人数减半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14-04/02/c_126346155.htm 红军指战员面对着国民党30万大 军的“围剿”,经过七天七夜的浴血奋战, 以6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的巨 大代价,胜利地渡过了湘江! 新华网,2011-05-26,湘江之战:我军历史上三大悲剧之一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05/26/c_121458734.htm 一批一批将士倒下来,一批一批又往前冲。此时集党政军权于一身、年仅27岁的博古全然没有了当初的自信,方才意识到共产国际对他这个全无军事斗争经验年轻人的任命是如此荒谬。 周恩来 在过江人流中发现了 毛泽东 。这对昔日的战友相互对视却 只能默默无语 。毛泽东这位卓越军事家面对这惨烈的一幕,却 无能为力 。 从此, 当 地有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在以 后的年代里,聂荣臻元帅回忆起1934年11月30日和12月1日这两天,认为那是长征途中最危险的时刻。 本可避免的历史悲剧 悲剧,本可避免。只是,历史无法改写。 本来,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后,毛泽东曾建议,利用湘南守敌比较薄弱,而我党在该地区影响比较大的条件,在湘南地区打几仗,消灭敌军一路或一部,以扭转战局。 一如毛泽东之前提出过的所有正确建议一样,这条建议毫无例外地被掌握着红军指挥权的博古、李德等人拒绝了。 网易,2015-03-26,澳报:西方民主为 何令世界失望(图) http://news.163.com/15/0326/13/ALKSLJ4M00014AEE.html 参考消息,2015-03-26,澳报:西方民主为何令世界失望 http://column.cankaoxiaoxi.com/2015/0326/719546.shtml 苗元华,2015-06-18,朝花夕拾:民主选举大家一时半会还真接受不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4181-898867.html 2015-09-29,功利的教育:不见棺材不落泪?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24294.html 2015-09-04,1900年以来,被拒绝发表的重大科技成果实例(搜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18419.html 2015-01-03,Zenas公理被外国人实证!(提出的沿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56131.html 我国历史学界1980年代发 现的“中国定理”: 新制度几乎总是在旧制度“薄弱环节”首 先建立。 刘昀献,2013-10-15,《百年困惑的破解——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首先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105/c40531-20094621.html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2015-06-18 科学网—朝花夕拾:民主选举大家一时半会还真接受不了 - 苗元华的博文.pdf
1956 次阅读|5 个评论
4世界理论 - 社会与文化
benlion 2015-11-4 22:20
自埃及-巴比伦文明到现代全球社会,形成了东-西方文明模式。 体现在思维和行为上: A)思维循环论,周而复始的反复争辩,导致停滞发展; B)逻辑发展论,科学管理和技术发明,导致推陈出新。 人类起源非洲,迁徙而发展到全球,建立了文化体系结构。 体现在精神和知识上: A)名与实、理与心和道与器、兵与法的哲学思维; B)数学与技术、计算机与工程和图论与生物电子的科学方法。 -(04/11/2015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模式|1630 次阅读|0 个评论
碳火与氮火
热度 2 kiwaho 2015-7-10 10:57
本来这篇博文是镶嵌在我的另外一篇: 《炒:水火平衡调控的热力学,中华文明的瑰宝!》 ,现觉得不过瘾,还是单独成篇以肆我眷顾的读者为好。 味蕾的需要于万年前催生了华夏的烹饪文化,而烹饪最质朴的热能来源,当属来自农耕时代的柴禾树枝的燃烧。那时候元素周期表压根就没有听说过,先人当然不知道其燃料的本质,就是今天众人皆知的“碳”元素。 再后来,古人觉得柴禾树枝储存搬运起来太占空间,就发展了最原始的燃料预处理技术----焦炭化。 并随着易货贸易的出现,产生了相应的供销职业----烧炭和卖炭,正如语文课文《卖炭翁》所描述的那样。 焦炭进一步演化,古人就发明了黑色火药。这也就是中国人至今引以为傲的华夏四大发明之一。 这 就是中华火文化的进化 主线条。 中华的火文化从化学角度归纳,本质就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碳火文化”,而西方民族却只是近代才把“氮火文化”修成正果。 然而, 会吃的民族不一定强大,强大的民族不一定会吃 。西方列强的实力正是由船坚炮利来支撑的,而这需要的是另外一种火,且仅面世一个多点世纪:氮火。 “氮火”的迟到,要怪罪于人类迟迟搞不定氨的合成,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Haber 的合成氨技术才姗姗来迟。而这之前工业化制氨竟然要靠鸟粪: guano ,以至于鸟粪资源丰富的国家,成了地缘政治必争之地,滑稽不?近代中国鸦片战争的惨败,也许与天朝缺乏大储量鸟粪资源有一点关系,尽管这有点拉不出屎来怨茅坑之嫌。 这氮火也真奇妙:既可以用来杀人,也可用来养人--氮肥刺激植物生长--从而间接供应人体蛋白质的氮素需求。 碳火的威力远逊于氮火,要不然诞生了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我天朝,足以令全球诸侯臣服! 这“氮火”玩得最好的洋人,非诺贝尔莫属,真没想到烈性炸药的发明者,“得道成仙”后竟成为科学界人士膜顶崇拜的圣人,其每年的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都是为人类科技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精英科学家! 碳火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而氮火爆炸的气体产物,就主要是可以把弹壳劈开的、桀骜不驯的氮气了。显然,仅有碳火才与水是天生的一对冤家。 西人对碳火怀着神秘主义的 想象,和崇敬的心情 ,恐怕 永远掌握不到 碳火真谛, 只能当 门外汉。前些年西方国家级团队,竟然把中国的爆米花机当炸弹研究;且逢重大节日必进口中国焰火来庆典。这些都说明西方 远不得碳火的要领。 仅 凭这些笑点,龙的传人就该引以自豪 。 下图形象对比了两类截然不同的碳火驾驭神态。左边展现了:我的同胞使用碳火爆米花时, 那种 悠然自得的蛋定;右图展现了洋人如临大敌的那种紧张----防爆服、防震耳塞等保护措施一应俱全。 其实,还有一种看不见 的 火,且世界上 仅有我观察到 并承认的火:红外火 。该类火焰要借助特殊红外 仪器才能看到,其焰形 也为 通常明火具有的沿重力线伸展的 羽毛形-- 简称羽焰 。 羽焰沿重力线伸展指向天空,可以托起比空气重很多的物体。例如随手可做如下实验:打火机将一张纸点燃后,该纸或其灰分残骸就能漂浮在空气中。 云朵其实是正在凝结的成片聚集的微水珠。水的凝结过程伴随着大量的热辐射,因而云朵中就有一团肉眼看不见的准“熊熊燃烧”的红外火,下雨前的闷热就是它干的坏事。积雨云的比重比空气大很多倍,而之所以至少上百吨重的云能浮在空中,正是这红外火的举升作用。如果没有红外火焰,积雨云立即会整体掉到地面,虽然不至于自由落体那样快。 上述观点为我 独创的“民科”理论 ,正由某杂志进行同行评议,等发表后就可转正成官科。至于 现有 官科的云悬浮解释,我认为不靠谱。我的解释信不信由你,反正我已经利用此机制发明了自由能源发动机,只不过功率的体积密度低于明火热机。 最后顺便提一下当今最猛烈的火----核火,即核反应火。原子核裂变和聚变都能产生当量级大的惊人的爆炸火!上世纪,西人早一步,华人晚一步都相继研制出核火武器,且日本国头一遭尝到其厉害。
3948 次阅读|4 个评论
西方研究咨询智库比较及发展经验,客观理性
sw2015 2015-6-16 10:04
智库在现代社会影响巨大,而中国正处于智库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借鉴西方智库的发展经验。以英、法、德三国为代表的欧洲智库及美国智库的发展概况,比较分析了欧美智库的特点,并从中得出启示,即要大力推进民间智库建设,理顺智库与政府的正确关系;要加强智库专业化建设,完善管理体制;要努力构建智库市场化运作体制,应对市场变化;要创造智库好产品,积极宣传推广。 西方的智库发展较早,有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和行业规范。在欧洲,智库的发展起步较早,而美国后来居上,欧美的咨询业成果斐然,声名显赫,值得认真深入地进行研究。中国智库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①,更应注重对发达国家智库进行研究,吸取其经验,借鉴其方法,加快中国智库走向国际的步伐,赶超世界先进智库的发展水平,以促进有中国特色的智库的发展和繁荣。本文将就欧美智库的发展状况作一些分析比较,望能对中国智库的发展有所启示。 1 、欧洲智库的发展概况 英国是老牌的工业强国,英国的智库几乎是与工业革命同时起步的,英国被认为是欧洲智库的创始国,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英国的智库已经发展成了一个规模较大、行业发展较成熟的体系。英国的智库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工程咨询的智库,它们起步很早,因适应早期工程发展的需要而迅速发展;第二类是技术服务咨询方面的智库,主要以提供新技术、新知识为业务方向,服务项目包括设计新产品、对产品进行技术评定、对企业进行新技术改造、培训新技术人才、提供新技术咨询等;第三类是管理咨询公司,服务范围很广,包括财政管理与行政管理、生产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查与产品营销、提供情报与设计程序等各方面的咨询。 英国智库的发展有三种趋势:一是随着智库的发展壮大不断地分化出新的咨询机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转变为合伙人,成立新的机构,分化出更专业的咨询方向;二是从制造商、承建商企业中分化出技术人员,成立新的咨询机构,建立了与工程发展联系更密切的咨询机构;三是适应大型化、复杂化工程项目的需要,建立多学科、多专业协调的大型咨询机构,形成更大规模的智库。 目前,英国智库中在影响上排名比较前的四家智库是:查塔姆大厦、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海外发展研究所、亚当·斯密研究所①。其中,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在英国的许许多多智库中,是久负盛名的,它于 1958 年由战略问题方面的专家阿拉斯泰尔·巴肯创办,该所有比较明显的“国际”特色,几任所长都是国际知名人士,该所经常聘请来自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中国、日本等国的研究人员,该所的理事会成员来自欧洲、北美、中东、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 16 个国家,会员来自八十多个国家,国际色彩很浓厚。该所坚持经常性的研讨活动,每年 9 月举行一次年会,一次纪念创始人巴肯的大型讲座,每月至少组织两次讨论会。该所的研究期刊,如《军事力量对比》、《战略研究》、《年会报告》等被视为国际战略研究的权威著作。如果说英国的策划咨询机构是老牌的智库,那么,德国的智库则是后来居上。冷战后,德国 研究咨询 智库呈现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年增长率远远高于德国国民经济的年增长率。在现代德国,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著名的大型综合性咨询公司,产业高度集中,并实现了跨国经营。德国的智库主要分为四类:一类是政府决策的咨询机构,主要为政府部门提供新兴技术和行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咨询报告,对一些重大课题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同时将科研部门的研究成果向企业推广转让;第二类是兼有投资功能的咨询机构,它们属于集团性的咨询机构,常常以协会或科技部门作后盾,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各种咨询活动,另一方面又对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提供资金,扮演投资人角色;第三类是以技术转让为主的咨询机构,它们将科研部门和大学院校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而有效地向企业推广,促进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第四类是纯盈利性的咨询机构,它们主要是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研究产品促销,预测市场发展,探索新技术发展方向,协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等。 最能代表德国智库特点,且最有影响的咨询公司是“德国系统工程与技术革新研究所( ISI )”。这个研究所是德国半官方咨询机构,隶属于弗朗霍夫协会②,研究所的咨询课题始终坚持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尽可能适应德国工业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而深受工业企业界的欢迎。正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造就了系统工程与技术革新研究所的优势,也使这个研究所在德国国内外享有盛誉。该研究所实行分级管理体制,由所长、室主任、课题组长逐级管理,各司其职。所长和 3 个室主任组成专家委员会,负责对全所人员工作成绩和业务水平进行考核。他们实行“课题工作时核算制”,注重对课题研究进度和效果进行监控,而对研究人员的上下班时间不作硬性规定,在研究过程中,管理人员不干预,只在最后对研究成果进行考核。 每个课题的经费,除提交 20% 由所长或室主任管理外,其余都由课题组长支配,职权分明。法国在欧洲是继英、德之后,智库比较发达的国家。法国智库的发展在战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1945 年到 1993 年是第一阶段,属于战后经济恢复期,当时大批企业生产水平低,管理人才缺乏,竞争力低下,众多的企业需要生产技术、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帮助,咨询业适应这一需求,发展了技术咨询、财务会计、法律合同等方面的智库; 1955 年到 1975 年是第二阶段,这时法国加入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法国企业开始进军国际市场,与国外企业展开激烈竞争,法国的咨询业逐步转向市场开发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咨询,各种专业的咨询企业由小到大快速发展,建立起大型的管理咨询公司; 1974 年经济危机之后是第三阶段,在此阶段,法国的经济进入缓慢的发展期,法国的咨询业越发重视国际市场, 调查研究 发展中国家对咨询的需求,咨询业进入了变革的时期,咨询重点转向了企业的战略研究方面,大踏步地进军国际市场。 2 、美国智库的发展概况 与欧洲的智库相比,美国的智库起步比较晚,但在战后,美国智库的发展跃居世界首位。美国的大型咨询公司实力雄厚,机构庞大,经费充足,人才集中,经常从事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其竞争力很强,经济效益也很好,可以说是全球智库中的“巨无霸”。仅在华盛顿特区,大型的咨询公司就有近百家。美国的大型咨询公司常常被称为“影子内阁”、“影子政府”、“美国政府的外脑”等,它们对美国决策的影响举足轻重,能在相当的程度上左右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在美国,“智库”成员出入政界已成为美国政治的一大特色,一方面“智库”将精英输送到政府机构任职,由研究者变为决策参与者;另一方面也为在政府换届中下台的官员提供容身之所,从而蓄积了很大的人脉资源。在美国,咨询机制上有所谓的“旋转门”,即智库在机制上能够辅助决策,智库成员的身份在政要与研究者之间转换,智库的研究员经常能有机会进入政府机构,成为政要,而重要官员离职后又常进入智库,成为研究人员,由此而“旋转”,有的甚至“旋转”了两三次,这一方面使政府保持着活力,官员有智库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智库成了为政府培植、储备人才的地方;另一方面,有丰富政界经验的人进入了智库,能强化智库咨询服务的人缘资源和实效性,对智库发展的意义也非常重大。在美国,从总统顾问到普通的安全要员,他们在坐上这个位置之前很多都是智库的成员、大学教授。当他们所跟随的这一届总统任期结束后,又会回到智库或者大学里面,轮流“旋转”,几十年来,在“旋转门”的运转过程中,涌现大量名人,前美国国务卿赖斯即是最典型的例子,她在被美国前总统布什任命之前,是大学教授,随着美国总统换届,赖斯也结束了自己的国务卿生涯,好几所大学向赖斯发出了邀请,但赖斯还是回到原先所在的斯坦福大学,进入该大学著名的胡佛研究所。 美国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智库的作用。如尼克松政府和福特政府,依托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进行重大问题的咨询,遇到重大的决策,很重视听取该研究所的意见;卡特政府依靠布鲁金斯学会为其出谋划策,常请该学会就重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里根政府把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所作为自己的智囊团,让该智囊团频频为政府出招。智囊机构为历届政府提供智力支持,被称为美国政府的外脑,是“影子政府”。而美国政府则对咨询机构给予优惠扶持。根据中为咨询观察,美国政府历来都是美国大型咨询公司的重要客户,咨询公司有时直接受某一届政府的委托,接受重大的咨询课题,有时通过投标的方式取得政府咨询项目。政府还规定咨询费可以纳入成本,不征所得税。政府规定,超过 100 万人口的城市要建立区域发展综合咨询机构,政府决策过程参考咨询方案成了法定的程序,政府新项目的实施,要在立项、论证、投资、验收等各环节有咨询报告。 3 、欧美智库特点比较 欧洲和美国的智库由于历史发展过程不同以及具体的国情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作为老牌工业国的咨询机构,英国智库有着鲜明的特色:一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因为其咨询业的发展早于其他国家,有百年的历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咨询经验,有大批老练的咨询专业人才,有相当稳定和长久的业务关系,拥有有利的咨询业发展条件。二是组织严密、作风严谨。英国智库的行业管理非常严格,咨询人员须由咨询工程师协会审查合格后才能吸收为会员,咨询企业申请入会,须由咨询社审批,未经审批入会的个人和企业,不能开展咨询业务。而向海外开展咨询业务,须由海外协作事业部统一管理。咨询组织之间互通情报、交流经验,咨询项目的实施和验收都非常严谨,极力维护客户的利益,注重信誉。三是行业高尚、社会支持。英国的智库得到社会的充分尊重,从事咨询业的人员属于高水平的知识行业,得到了社会各部门的支持和赞许,一些大型的咨询工程竣工后,有时女王都会参加颁奖仪式。四是向外拓展、跨国经营。英国智库非常重视向海外拓展业务,政府鼓励咨询业进军海外,沿袭原来在殖民地积累的资源优势,同时用驻外使馆搜集的情报支持咨询公司,在经费上也对咨询公司提供帮助,许多智库在海外设有多个咨询工作总部,指导海外咨询业务,对海外的咨询工作做得很细,虽然英国的智库没有美国的大型智库在海外那么张扬,但其影响也是实实在在的。德国智库后来居上,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特点:首先,德国咨询业紧紧依托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时满足市场的需要,为激烈竞争中自主决策的企业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德国咨询业的发展大大快于经济的增长。其次,德国咨询业十分重视人才的质量,咨询公司对咨询人员的素质要求很严格,一般说来,只有拥有某专业的专家资格,如经济师、建筑师、会计师或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等,才有条件加入咨询组织。咨询公司在录用新的咨询人员时,要组织专家进行集体评定,既注意其专业学历,又重视其资历和经验。再次,德国咨询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积极作用。 1954 年,德国成立了德国咨询协会( BDU ),现在的会员单位已近 500 个,协会有 6400 个专业咨询人员。该协会帮助会员单位改善咨询行业的经济环境,通过定期出版刊物、资料,为咨询业作宣传,同时为会员单位提供咨询经验和信息方面的交流服务,培训咨询人员,还帮助会员单位协调各种社会关系,有时还帮助会员单位开发市场,寻找客户等。此外,德国智库非常重视咨询的规范性和咨询活动与新技术的结合,以科学规范的咨询程序,来保证高水平的咨询结果。 法国的智库也有其重要的特点:首先,咨询公司与政府关系密切。法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理论基点之一是“主权在民”,国民对政府的行政工作有权咨询和监督,咨询机构在法国的行政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咨询公司经常根据政府行政管理的需要,对各自专业领域所发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分析结论和建议方案,供决策者参考。法国政府对咨询业给予很大的关照,不仅提供咨询资金,而且还在投资、人才和情报。方面给予很大的支持。其次,注重自身形象,善于推广宣传。根据中为咨询观察,法国咨询业积极开展国外业务,并在项目的委托国广泛宣传法国咨询业的优势,极力提高法国咨询企业的国际知名度。法国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海外技术援助协会,帮助法国咨询企业拓展和完善国外的咨询业务。再次,十分注重咨询活动的实用性,咨询公司的顾客中有私人企业、国营企业,也有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法国咨询公司注重为客户做实际的服务,它们一般不搞纯理论的研究,而是注重对具体的、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咨询,非常重视其咨询的实用性、有效性。 美国作为咨询业最发达的国家,其 咨询研究 智库的发展表现出非常成熟的、不同于欧洲智库的一些显著的特点:第一,美国智库既依托政府又独立于政府。美国智库和政府保持着密切联系,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得到政府的优惠资助,优先获得政府的咨询项目,甚至在人才上也有不少是从政府部门流入的。但是,美国智库又不隶属于政府部门,它们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其研究过程、研究结论均不受政府制约,各政府部门无权干预智库的研究咨询工作。政府部门需要咨询服务时,一般采用招标方式,委托智库自主进行,咨询人员和咨询机构不受任何社会力量和利害关系的左右,他们站在客观独立的立场上,凭借自己的信息资源、业务准则、智力判断来获得结论和提供咨询。美国智库的这种独立性确保咨询行业的自主立场和超脱态度,保证了咨询服务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第二,美国智库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和人才优势。美国是西方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竞争异常激烈,充满了发展的机遇,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面临激烈的挑战,企业、单位、组织、团体随时面临着发展过程中的决策选择,这就使智库的服务成为一种客观需要。所以,在美国,从个人生活到企业发展,从党派活动到政府决策,从技术、工程、管理、咨询到会计、法律、医药等各方面,从军事战略到外交决策,等等,需要咨询,需要智库的服务,也都能找到相应的智库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美国的咨询业一方面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服务越来越多样化;另一方面综合性越来越强,以应对复杂性、综合性的大型课题的咨询需要,为大型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关于重大课题的咨询服务。美国咨询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但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从业人员要有法律、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又要有职业道德和咨询经验,人才优势非常明显。 第三,美国智库有规范的行业管理措施和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美国设有“咨询协会”,协助政府管理咨询产业,咨询协会一方面将政府的法规、政策转化为具体的行业制度,对会员行为进行约束,对行业实行自律性管理;另一方面又负责与政府及相关团体进行联系协调,为咨询机构服务,维护咨询机构的权利。规范的咨询行业管理,加上丰富的咨询管理经验,高水平的人才优势,使美国的咨询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贸易的自由化,美国咨询业也越来越国际化,一些大型的咨询公司把触角伸到世界各地,美国许多大型咨询公司在国外纷纷设立了办事处和分支机构,聘用越来越多的外籍咨询人员,推进咨询人员的国际化。
个人分类: 观点认识|1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方人比中国人更喜欢和善于比较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5-6-7 23:05
西方人比中国人更喜欢和善于比较 蒋继平 2015 年 6 月 7 日 有的人说中国人喜欢“比”, 我也有这种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 谁家的老公怎样怎样, 谁家的媳妇如何如何, 谁家的孩子什么样子,某某同学何种德性等等。对于这样的议论,更确切地说, 我觉得是人与人之间的“攀比”。 在西方生活了将近 30 年, 对西方社会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后, 我觉得西方人比中国人更喜欢比, 而且比中国人更善于比。 在我的印象中,西方人不但喜欢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比较, 而且更善于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状态进行比较。 现在让我用一些大家知道的信息来支撑我的观点。 先从科学领域说起。大家知道,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是一种比较, 即相对而言,也就是在某一个参数或者背景的前提下进行比较推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 也是建立在对自然界生物的形态结构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来的论点。进一步来说, 在科研领域做研究的人, 一定知道, 科研项目大多数都需要一个参照系。 这个参照系就是一个比较的背景。 西方的科研成就遥遥领先世界, 就是因为他们喜欢比较, 而且善于比较而获得的结果。 再从经济领域来看,世界上首先对富人进行排名的是西方人。著名的“富比世( Forbes )”杂志每年几乎都要对世界各国的富人进行对比排名。 中国人现在只是跟着学。还有, 各国的 GDP, 人均收入, 等等,都是用来比较的。 还有其他许多的这种比较。 例如:大学的排名, 医院的排名,军事力量的排名等等都是西方人首先搞起来的。 综上所述, 喜欢比较是人类的共性,中国人喜欢比, 西方人同样喜欢比。 不过, 中国人侧重于个人之间的攀比,而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对自然现象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 西方人则相反, 很少花心思进行个人之间的攀比, 而是对总体和全局进行分类比较, 更喜欢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比较。正是这种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比较, 建立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础。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人的比较, 几乎都是个人和家庭之间的事, 西方人的比较大多数属于一个专业机构的事。 因而, 中国人的“比较”也可看成是民科,西方人的比较属于专业水平。 总之,在我看来,人类的攀比之心是天生的, 也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动力之一。 不过, 把这种比较之心用在何处, 会有不同的结果。 现代世界的现状已经充分地显示了这点。
个人分类: 现象分析|4501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何近代科学不是诞生在希腊或罗马?
benlion 2015-5-23 10:52
李约瑟提出疑问,中国为何没有诞生近代科学,之原因在于古代中国的发现和发明数量多而又类同于近代科学,所以才会有古代中国是否有科学的问题。 这个现象,也同样发生在中国学者对西方近现代文明的研究上,就是难以相信或很惊讶于竟然其中有来自东方,尤其吸收了中国的哲学、技术和艺术乃至体制等因素。如,意大利、英国的纺织技术,钟表、透镜、小孔成像等。创造与发明,基本是继承的发展过程,如,波音飞机与莱特飞机,以目前常言的山寨或仿制思维,就难以理解近现代欧洲文明的建立与发展历程。 希腊拜占庭,公元5世纪到15世纪雄踞在欧洲东部的巴尔干半岛,5世纪阿提拉入侵整个欧洲也未能拿下,维京民族南下也只到了英吉利海峡和俄罗斯。 公元7世纪到13世纪的阿拉伯世界,横跨欧亚非大陆,架构了拜占庭与中国的丝绸之路,并控制了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南部等,13世纪的蒙古汗国则覆盖了波斯湾到伏尔加河流域的东欧和中东区域。 13 世纪查理曼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启于亚得里亚海的威尼斯商业发展,以及中欧瑞士和英国的教权与君权分离体制形成。15世纪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而后,拜占庭灭于奥斯曼,导致了欧洲探寻新的海上丝绸之路,而后,商业中心转移到荷兰 – 东西方贸易。 历史上最大一个误读近代科学的起源,欠缺在一个时间和空间的基本概念上。而且,忽视了贸易和迁徙,如11世纪可萨民族进入中欧和东欧、12世纪中国开封犹太会堂的建立等。近现代科学和工业文明的建立与发展,恰好位于波兰、西班牙到意大利和以荷兰为中心的北海区域之间的欧洲。 在齐曼的技术哲学里提到荷兰的风车来自中亚,荷兰的尼德兰革命导致了政权与商权的分离,以及公司组织和股市交易所的建立,近代科学的关键实验技术发明,如,光学仪器和钟表技术等,以及荷兰与日本的贸易 - 带来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欧洲现代艺术发展等。 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带来了中国、欧洲双向文化交流,影响中国的是希腊拜占庭、罗马文化,这也许是现代化历程在中国与日本不同的一个重要因素。罗马的军队等级与宗教结合的模式、希腊循环论辩的形而上学,不同于欧洲文化 - 13世纪意大利阿奎那的经验主义、16世纪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的3次思想运动。 也就是指出,以意大利到英国长轴线、瑞士到荷兰的内轴线,以及法国和德国为2翼,构成近现代科学建立和发展的核心区域,却不可能诞生在希腊或罗马 - 缺了科学诞生必须的其它要素。 注:丹麦、荷兰和英格兰区域特指北海区域 - 荷兰是贸易中心同丹麦一同是低地德语地区,英格兰2部落也是来源于这一带,2战之前的英国皇室仍叫汉诺威王朝。 - (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人类历史|2709 次阅读|1 个评论
传统与未来,继承与发展
benlion 2015-4-30 00:16
结构论是避开物质与精神属性的元素与关联的探讨;然而,在西方社会的经历,却发现是充满宗教及其类别的社会,回到中国参与创新型创业,又不得不思考工业的制造,从而,导致了精神论和机器论的探索。证明不了离体的灵魂,但能见人的精神意志,也就是人类社会的文化世界与行为活动的关系 - 这也是当今中国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也是维持社会成为社会的诚信或伦理基础。 爱因斯坦奇妙于人类能够理解宇宙,这个问题我在大学时代思考过,理由是人脑是宇宙进化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以及人的繁殖可以导致相同的机体而可以交流。而后,人工智能和平行宇宙又引发重新思考,在不同年代出国和不同国家的华侨交流时,却惊讶发现文化和思维是出国前年代的文化与侨居所在国文化的汇合,导致了思维和文化的软件概念,却在图灵测试和人的创造力和理解力不同于形式语言和数理逻辑的符号和形式,发现到语言和数学的内涵和逻辑不同于外形的符号和文字,也就是技术的形态与发明的思路分属不同。 希腊神话到分析哲学,中国人伦哲学到实践技术,分别构成东西方的思维模式;然而,实证逻辑范式的科学却包含了数学的逻辑主义与经验主义的技术结合,并在20世纪发展到集合、关联和场论的系统思维,以及分析、解构与集成、综合的汇合,导致了实验与系统科学的方法整合,在生物科学体现为分子生物学和转基因技术转换到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在医药技术体现为传统医学的工程范式、实验医学的生物学范式到当代的工程科学 - 转化与工程医学的发展趋势。 -(2011年-2015年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中国|2139 次阅读|2 个评论
爱因斯坦的发现与发明观
热度 2 benlion 2015-4-18 17:24
20 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中国学者,几乎是在景仰爱因斯坦的文化氛围下,走向了理工科的求学道路,初中时代,我读了欧几里德几何,1977年读到《趣味物理学》和随后《物理世界奇遇记》,以及《福尔摩斯探案集》等,印象非常深刻。 欧洲科学的发展过程,文艺复兴时期是工程技术和文学艺术,自培根的实验方法和笛卡尔*的逻辑学论述以来,17世纪到19世纪奠基了实证的物理、社会和生物科学,而19世纪进入现代工业和艺术设计发展时代;然而,局限于波普尔3世界理论,经历几十年的困惑,终于以人工或工程科学和4世界理论得以解决。 在进入大学的1981年,刚拿到图书证就借读了许良英译的3卷《爱因斯坦文集》,以及波林著《实验心理学史》、贝弗里奇的《科学研究的艺术》和现代绘画等书。近日,又见重新翻译爱因斯坦1953年有关科学方法论和发现、发明的信件,于是,参与了讨论。 仔细查看原稿复印件,“e”与“o”的区别,前者模糊,并有右边一个相同的突点,后者清晰,分析前一个是“these”steps,后一个是“those” discoveries,后从A.F.Wright在1957年所用版本得到查实;因而,可能多数学者一直以来,前后词都用成these或都用those,导致了解读的困境。 爱因斯坦的信件,其实,格式非常工整、条理很清晰。 第一段讲近代“西方”科学,格式 - 方法发明、发现可能:逻辑a方法(对应爱因斯坦童年对欧几里德几何a的惊奇)发明和发现b系统的实验可用于找出因果关系(理论或规律); 第二段讲中国古代智者,格式 - 2步方法、那些发现:没有这2步a方法发明,但那些发现b很惊奇(对应爱因斯坦童年对指南针b的惊奇)。 而且,现代科学哲学有操作主义、约定主义等现代学派,其中,就含有理论作为工具的观念,工具就是发明,而不是发现。 其中,a和b是一对平行对偶关系,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色列展览馆是阴阳图设计,犹太教与儒家文化彼此存在一些相同观念的认同,爱因斯坦对中国古代发现和发明的惊奇合乎情理,其实,我首次读到有关资料时也很惊奇。 例如,事实上存在*: 1)古代中国是声学、光学、磁学、化学等简单层次、单一形态的知识和经验、实践方法的技术; 2)近代西方是动力学(力学和声学)、热力学、电磁学(电学、磁学和光学)的3次综合,以及b)体系化的实验方法找寻a)因果关系和推理化的逻辑、数学论证等。 显然,从中古代中国到近代欧洲,注意时间的前后,就是一个发展和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而且,古代中国也有实践\经验模式的社会理论和技术,包括兵家、法家和刑侦(侦探和司法可能最早具备实证科学形态)等,爱因斯坦也比喻科学研究为侦探过程。 实证方法或科学形态的社会科学,包括教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18世纪在启蒙运动的过程奠基,可以考证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创建过程的这段历史。 实际上,近现代文明的发展路径为:1)中国文明;2) 阿拉伯文明;3)查理曼文明(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荷兰为核心区域;4)英联邦文明(英国到北美和澳洲),而后,科技中心和文艺中心是否再转移到中国,则是一直以来我的探索兴趣所在。 注*:系统生物学概念和方法,其实,就是基于工程理念而提出与发展,参考“科学究竟是什么?”( 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AGHGF41xpos=1 )和“中国古代科学史纲”( http://www.bookschina.com/1237801.htm ),其中,大量用于“科学”观测的仪器发明,尽管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用“工程”或“前科学”更恰当。 历时百余年的中西医学争论,关键就在没有分别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2个不同概念,即,前者属于生物科学,后者是工程范式、临床经验和实践操作技艺的应用。 —( BJ.Zeng )—
个人分类: 科学哲学|4595 次阅读|8 个评论
权威型与创新型 - 东西文化思维
benlion 2015-3-11 07:12
约20世纪90年代,美国外教在北京,就说过一点:中国比较粗略、比较不敏感、比较吵闹、比较杂乱、比较不清净,在欧洲也有类似的观点,并提到中国与印度的不同在于操作技巧与思维分析,如今可能仍然适合。 原因,可能:分析逻辑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教育,都比较欠缺,导致难以深究事物的内在精神和细微潜在的变化,也导致了创新型与权威型社会的不同,创新在显现出来时,已经成为了权威,而在创新的过程是潜行隐在的微小渐变。 西方社会强于分析哲学和内在思维,过于敏感,中国社会过于整体思维和外观表现,比较迟缓,存在在面对中西媒体和文章时,可能导致解读的误差比较大。 在科学和技术、产业和金融的发展和策略上,中西社会也存在显著的差距,乃至相互对映的镜像关系,在文化发展的方向上,中国古代社会,走过了从图腾的原始文化形态到理性的诸子百家文化,从而,在欧洲处于中世纪黑暗时期,中国却能够释放出耀眼的文明之光芒。 然而,大航海时代为界线,中西方文明走向了不同的发展路径,西方社会向东方文明学习,东方社会不仅异变了文化传统,而且,不愿意虚心向西方文明学习,从而,导致了距离越拉越大。 西方社会,对自我的落伍和缺损极为超前的敏感,对外界的新鲜和变化极为超前的危机思维,而中国往往在症结已经浮在表层,人皆能看见时,仍然不愿意正视现实,也不主动探寻良策进行改进。 -(改革方略)-
个人分类: 201415|2209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
热度 4 ailincnj 2015-2-28 17:45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也要准备上讲台了,遵照党中央战略部署和袁部长讲话精神,坚决拒绝西方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乍看起来与西方宣扬的那套东西没有多大差别,这么好的东西难道西方也拒绝?经过认真学习、深刻体会、对照反思,终于发现了差别还是蛮大的,本文不想全面展开,只谈笔者认为差别最大的几个,如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民主:我们不搞西方那一套,不要宪政、不搞普选,搞党的领导下的民主集中。尽管我们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还是担心中国人素质太低(宣传时还是要讲中华民族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如果用选票可能保证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另外那种选举成本高,大家投票也麻烦,所以坚决不搞那种民主。民主同样两个字,关键是解释不同和加了定语,也就是中国特色式的社会主义民主。   自由、平等:这些表面上看起来是西方的天赋人权的范畴,即天赋人权论认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前,受自然法则支配,人人都平等享有自然权利: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等;但我们必须要用社会主义的特色加以限定,也许马列原著没有,是后来领袖发展的。例如自由,西方人享受法律允许或没有限定的自由;社会主义的自由就完全不同了,如《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你要是真的相信或做了试试看,所以在做之前一定要了解实施的条件。再说平等,表面上当国家主席与掏粪工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但你去政府大楼或去职能部分办事,你就清楚了。更不用说开会的位置、发言的顺序,与领导进餐的规矩等,所以要理解平等是相对的、变化的,最多是圈子里的平等。所以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自由、平等的本质区别。 公正、法治:公正以什么作为评判标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也可能有本质区别。那些上访的人肯定认为法院或领导办案、办事不公正, 2014 年 11 月 25 日 , 美国 90 座城市爆发 游行示威,抗议弗格森镇枪杀黑人青年迈克尔· 布朗的白人警官达伦 · 威尔逊被免于起诉,肯定是认为不公正。公正社会的政府、法院应有公信力,我们的公正主要体现在人民当家作主,也即国家代表人民意志、党又代表国家。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政府、政党是一体的,那些想把它们割裂开来的肯是西方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是在政法委的领导下的,这与西方司法独立是有本质区别的,由党掌握方向是保证不被坏人利用的法治,虽然出了周永康,但很快被抓出来了,因此我们有自纠机制,不靠相互监督。 改革进入了深水区,现在很难摸到石头了,其实领路人也蛮拼的。有习总带领我们过河,莫愁到达不了幸福的彼岸。这么大个国家带这么多人过河实属不易,不允许贺卫方们说三道四,非要说那边有桥,因为那是资本主义的桥,特别是青年学生又没有辨别能力,经不起诱惑,到时很多人想去过桥,岂不是将他们引上了邪路。   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我们教专业课的老师,上课主要是教专业知识就行,育人主要是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有党委、团委和政治辅导员,用不着专业教师操心了。但最后请教一下袁部长,西方企业管理经验、市场营销的东西能不能讲;听说工程招标也是西方传过来的,还有马列主义、政党制度、一夫一妻制等都是西方传过来的,还能不能讲;科技论文写作能不能讲,因为中国过去只做八股文;吸收世界先进的文明成果能不能讲,这些都是出现的新问题,还在不断地学习探索中。新的一学期里,希望学校党委能集中办个培训班,继续提高我们的政治觉悟和辨别是非能力、避免不小心犯错误。
2638 次阅读|10 个评论
文明开放的历程
benlion 2015-2-19 01:17
自组织或进化的特征是开放系统,文明进化,也是面对观测、实践和文化的开放系统。四色定理、五行稳态和六度小世界理论,可能显示了基本结构的图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维度为:儒、释、道和墨家。 13 世纪元朝在欧洲是文艺复兴、 15 世纪明朝郑和下西洋到哥伦布大航海,而后, 18 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等,构成欧洲文明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哲学思想的开放系统是推进文明进步的关键,从 19 世纪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到新教育运动,又构成新的思想运动。 在以色列和欧洲,就社会的文化交流中,提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兴趣点,可以画出一个图案,如,以色列科学家提到中国的禅家,德国科学家提到中国的道家等。
个人分类: 201415|16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步步‘收紧’
热度 2 lin602 2015-1-29 07:36
近期与不少企业及校友交流,好象生意不怎么样,经济不如以前。 看看媒体报道,不少产品与行业受到发达国家的限制甚至制裁,以各种理由抵制中国产品的出口,在稀土等问题上,联手对付中国。 许多大的代工厂移出中国。 ‘新的八国联军’以另一形式延续着对中国经济的‘围剿’。 许多事情是密室中商议进行的,摆不上桌面。但实际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中国的经济强,别的国家就不舒服,当然中国有时候也有点‘小富则狂’,有时候说话也不注意,让其他国家感觉到中国的‘暴发户’姿态。 其实中国别的不怕,就怕内乱。身体虚弱风就可吹倒,强壮的人是风吹不到的。而这种虚弱往往是内斗开始的。
160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写在一百年后被灭亡的中国墓志铭
热度 1 wzpwlsbio 2015-1-23 11:06
曾经有这样一群生物活在一个辽阔的东方世界,他们拥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史,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了五千年的历史直到我们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我们可以无所顾忌的抢夺他们的资源,奴役和屠杀他们的生命,因为在我们眼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卑贱的劣等人,我狂笑着践踏着广袤的土地,我们所向披靡。直到我们遇到了一个东方的圣人,他有着和大多数东方人一样的面容,可是他的心却是那么与众不同,他就像西方的上帝带给这片土地上的人极大的希望并阻止了我们的野蛮践踏,我们恐惧颤抖的注视这个东方的上帝,他的压倒一切的魄力、顽石般的意志力、以及强有力的手腕把我们的幻想击的粉碎,强有力的统治、战斗、巨大的牺牲以及他所领导的如虎狼之师的天神般的队伍将我们的意志彻底击垮,我们狼狈的撤出了这片恐怖的土地,从此视他为不可侵犯的神!我们在这种恐惧中挣扎了30年,然而终究这个神还是离开了这片土地走向天堂,我们怀着战战兢兢的心情重新踏上这片土地不敢有丝毫懈怠,令我们喜出望外,这片土地上的生物已经没有了他主宰时刻的精神,没有了团结牺牲意志无私和巨大的战斗力,我们窃喜我们的希望又出现了,这些生物重新抛弃一切最高贵的品质,重新奴化为最低贱的动物本能,我们胜利了,不是我们多么高明,而是这群生物真的太卑贱了,我们可以主宰他们的思想行为言论以及他们日渐沦丧的道德水准,我们狂笑着再次耀武扬威的践踏这片我们曾经逃跑的土地,感谢上帝收走了那位让我们恐惧颤抖的东方之神。我们用我们的秘密武器摧毁了这些生物,让他们灭绝,失去生育能力和抵抗力,就如我们的先辈用鸦片消磨他们的意志摧残他们的身体一样让他们失去战斗力和意志力。铭刻此墓志铭,借以炫耀我们的优等和胜利,并警醒我们的民族记住这个可耻的被灭绝生物群的深刻教训!---2115年
个人分类: 理想|2259 次阅读|2 个评论
文明的转换
benlion 2015-1-14 07:11
人类文明的演进,以轴心时代文化、丝绸之路和大航海时代为3条基准线。 1)从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到黄河、长江流域为轴心时代古典文化奠基的文明轴线; 2)从中亚经咸海、里海、黑海到中欧的丝绸之路和民族迁徙的文明轴线,从阿拉伯架接南欧、中东到中亚,而后,蒙古汗国到达伏尔加河、波斯湾和地中海的文化交流桥梁; 3)大航海时代,奥斯曼、莫卧尔和清朝时期,查理曼欧洲进入近现代科学与工业文明的建立与发展。 其中,以意大利北部港口到荷兰北海区域为轴线,1)英国、法国到北美洲和澳洲,2)葡萄牙、西班牙到拉丁美洲和3)捷克、波兰到乌克兰、俄罗斯为欧洲文明的扩展。 附、文明的机遇 游牧民族,5世纪(匈奴)、13世纪(蒙古)进入罗斯和波斯,近代进入拜占庭和印度(帖木尔)等,东方文明西传。 19世纪,西方文明,进入环太平洋发展,走向科学和工业文明,中国的3次机会:1)19世纪机械化和电气化工业时代,2)20世纪微电子和信息技术时代,3)21世纪的转化医学和生物工业时代。 -(传统与未来)-
个人分类: 201415|17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的解放
benlion 2015-1-11 18:14
- 工具的理论、理论的工具 宗教是统治的工具,或宗教是精神家园,这就是 2 个不同的表述和信仰方向。作为科学的理论,包括,自然、社会和人工科学,理论是揭示规律和机理,或理论用来论证先入的观念或目的,就存在本质不同的方向。追求科学知识和发现规律的探索与精神,不同于作为获得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的科学生涯,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任何个体,可以有自己的内在信仰和外在言行,也可以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商言利、在官尽职、在学求实;然而,一个社会的教育与媒体、管理与体制,却可能导致、推动或限制个体内在心灵和外在行为的导向可逆转换。 教育和实践,包括,理解、思维能力和言行、操作能力等,睿智可以洞察人的灵魂和人造物的设计精神,文化和理论的思考与建立,也体现出内在思维本质的灵魂和外在表述或展开的探索,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上的学问,也必然存在 2 类型的理解与探讨,从而,导致传承和拓展与曲解与抛弃的不同思维和行为模式。 - (传统与未来) -
个人分类: 人文精神|1976 次阅读|1 个评论
文化之谜
benlion 2015-1-10 08:19
一定程度,中美文化互补,彼此学习而分别发展,构成一个人才流动的国际循环。 自从,达芬奇技术发明的艺术设计到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构成了科学发展的2个传统,欧洲、美国的几百年,一个方面是研究东西方古代文化遗产,一方面是发展近现代科学和工业,同时,中国人去西方,一方面是形成传统手工艺的唐人街,一方面是留学学习近现代科学和文化。 然而,一个本质上的区别:美国,一旦欧洲有学术创新成果,往往不久就为美国挖走,而又不断引进年轻学子逐渐走进美国主流社会,中国,一般瞄准有学术头衔或奖励的权威学者,往往看重大学、企业的排名和任职级别。 从而,恰好构成一个创新与传播的跨国企业模式 - 研究与开发中心建立在美国,如,加州等地区,制造与物流中心建立在中国,如,沿海城市等。 -(全球商权社会)-
个人分类: 201415|14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唱衰中国者当诛
热度 5 jiangming800403 2015-1-10 00:45
西方国家一直期待着中共体制从内部崩溃,一直期待了近三十年,错失了遏制与颠覆中国最好的时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前期其实是中美国力差距最大的事情。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1769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