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故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豫之行(一):游古都开封感怀
hxdai2008 2010-9-16 10:21
昔日东京今尚在,只是繁华已远逝。 清明上河园难觅,琼楼碧水朱颜改。 往日君王何处息,白云千载空悠悠。 曾经沧海难为水,繁台春色应犹在。 殿宇峥嵘人踪灭,铁塔行云临仙境。 世事轮回古来是,时过境迁兴衰换。 欲问青天几多愁,鸳鸯蝴蝶各分飞。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1807 次阅读|1 个评论
西安何以成为古都的首选之地
sungennian 2010-9-13 18:02
孙根年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西安 ( 古称长安 ) 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周、秦、汉、唐等 12 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建都历史长达 1132 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 西安何以如此受到封建帝王的青睐,成为我国古代历史时期都城的首选之地,这需要从其周边的山川大势及独特的水土环境来进行说明,这就是传统的风水,被喻为中国古代地理之正宗。 一、地缘政治:高屋建瓴之地 古人择都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要从地缘政治上考虑都城对全国的控制。西安地处黄河中游,具有制六合,高屋建瓴、俯瞰河东的地缘政治优势。古代交通工具落后,河道水路以行舟船,田园土路以行车马,此乃古代两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西安居于华北、中原的动脉黄河的中游,其战略地位是十分有利的。当年刘邦为定都征询张良,张良对关中地理形势做了如下的评价:阻三面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 ; 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由于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西安地处黄河中游,犹如一个中国的制高点,在古代地理学中叫做建瓴之势。田肯给刘邦分析关中的形势时曾指出:秦,形胜之国也。带河阻山,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辟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清代地理学家华湛恩在《天下形势考》里更是直截了当地说:都长安为建瓴之势。 作为古代地理环境的风水说中也有类似的看法,风水说将山脉称为龙,关中则是中原的龙首。明代学者缪希雍在《葬经翼》中指出: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风水说还认为,中原的龙脉皆发端于关中,所以长安高居龙首,占尽地利。其实,把长安视为中原龙首并非风水的独创,民间早已有此传说,据郦道元《水经注》十九载,秦朝时有条黑龙从南山出,饮了渭水,经过的路线后来变成山脉,长六十多里,头临渭水、尾达樊川。汉朝时萧何建造未央宫,斩龙首而营之,头高二十丈,尾部逐渐降为五六丈。由此可见,所谓龙首山就在西安的未央宫,龙首山的民间传说,反映了古人对西安在全国地理形势中战略地位的认识。 二、军事地理:山关环布、易守难攻 安全防卫是古人择都一个重要的出发点。西安位于关中盆地,四面环山,进可攻、退可守,有所谓四塞之固。西安所具备的山川大势十分有利于防守,当年刘邦之所以择长安而弃洛阳,娄敬的劝说起了关键作用。而娄敬所列举的三点理由,第一点便是长安的山川大势和天然防护屏障:夫秦地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四塞之固的说法便由此而来。《广舆记》中也称西安为山河四塞,形胜甲于天下。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考察,西安的四周大山环峙:东有峻峭的华山、王顺山、骊山,其脉东延为肴山,横亘于黄河与洛水之间; 南有太白山、首阳山、终南山,高耸入云、峪壑万仞,雄峙于关中平原的南部; 北有尧山、黄龙山、嵯峨山、九峻山、梁山等,构成逶迤连绵的北山山系,屏屏玉立; 西有岐山、杜阳山、陈仓山等,孤峰突起,阻隔于关中西部。这种四面环山的地形,就是娄敬所称的四塞。 四塞之中犹以东南为险要,成为西安的天然防线,故而荀况谈到访秦观感的第一印象,便是:其固塞险,山木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好处还不止于此,绵延起伏、层峦叠嶂的山脉,还在西安四周形成了许多雄关险隘,成为易守难攻的门户。张衡在《西京赋》中曾经将洛阳与长安进行过比较,发现定都洛阳的孱弱贫困,定都长安的强盛安泰。原因是长安左有崤函重险、桃林之塞,右有陇坻之隘、隔华戎。实事上西安周围关隘远不止于此,关中之所以得名,皆因其四周关隘林立,举其要者有四处,东有潼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西安居其中,故称关中。这些关隘皆为天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功效。潼关是东部进入关中的天然防线,古称桃林塞,南依秦岭,有禁沟深谷之险, 北有渭 ( 河 ) 洛 ( 河 ) ,会黄河抱关而下之要,西有华山之屏,东面山峰连接,谷深崖绝,中通羊肠小道,仅容一车一骑,险厄峻极,有所谓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武关是西安的南方门户,建在丹凤东 20 千米处的商山谷涧,悬崖深壑,石环水绕,险阻关成,号称三秦要塞; 大散关西扼关中交通要道,锁蜀秦往来之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萧关位于六盘山东麓,控扼塞北通向关中的交通要道。此外,还有五里关、临晋关、牧虎关、金锁关、石门关等,这些关险为都城长安在军事安全上提供了天然屏障,诚如娄敬所言: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有也。 三、农业地理:八水环绕、地平土肥 从较大的空间尺度和物资供给来看,关中地区平原舒展、土地肥沃、河流密集,十分适宜农耕生产,能为人口众多的京城提供充足的生活资料。战国时期的苏秦,称秦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关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西汉时张良也称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 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是所谓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关中为渭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肥沃,在《尚书禹贡》中被列为最上等的土地,号称八百里米粮川。从小尺度水土条件来看,西安一带河流交错,素有八水绕长安之说,灌溉极为便利。八水绕长安被誉为关中形胜之一,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赞叹道:荡荡兮,八川分流,此八川即泾河、渭河、灞河、皂河、谲河、沣河、镐河、涝河。值得注意的是,从自然风水的角度来考察,西安正好处于渭河与灞河两水相夹之间,古人称之为岗位,风水中称之为水口,是古代聚落布设的首选之位,具有科学的内涵。因为,岗位 ( 水口 ) 是两河或多水作用力不同,力量相互抵消而逐渐沉积下来的三角洲,这种三角洲不仅土质疏松,排水性好,土壤肥力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泥沙的增多,三角洲还会获得不断扩张。这种地利自然会使长安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为其作为国家之都奠定环境之基础。选择一个富庶之乡为国都,这是古代帝王们定都的重要经济标准。 虽然时过境迁,从宋朝以后我国的国都东迁再也没有返回西安,过去的地理环境上的这些优势有些已变为劣势,如山关环布、四塞之固已成为区位闭塞的代名词,但认识地理环境与政治的关系,认识行政中心的区位选择,对我们来说仍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分类: 旅游管理|7938 次阅读|3 个评论
布谷鸟畅想曲
yangyongtian 2010-7-15 05:53
布谷鸟畅想曲 星寥布谷啼,报晓胜雄鸡。 扰我惺忪睡梦浓,慵懒慢披衣。 古都轶闻奇,风光添绮丽。 天蓝云白群山黛,百鸟慕归期。
个人分类: 诗词|236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