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金融市场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金融市场

相关日志

疯狂恐怖下流的金融市场
热度 2 大毛忽洞 2017-9-6 09:19
疯狂恐怖下流的金融市场 看看,这是一种虚拟货币,很下流的。 马勒戈币,是北方最下流的骂人语的谐音。 就像当年一个文科博士在解放日报上闹笑话: 语言≠文化:鸟=球, VS 卧槽泥马 马勒戈币 和 卧槽泥马 的骂人功效是一样的。 这是百度的结果。 一个比一个下流,而且是冠冕堂皇的,还带点仿生学。 侠客岛:监管层痛下杀手,一场暴富幻梦如何破灭 央行,联合了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以及网信办、工商总局和工信部,宣布此前大热、甚至可以用 “ 疯狂 ” 来形容的 ICO 属于 “ 非法公开融资 ” , “ 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之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应声暴跌,比特币已经在 4 天内跌掉了 30% 。 这个 ICO ,正好岛叔也关注了一阵子了。从 “ 暴富神话 ” 到定性非法,从投资狂热到泡沫破灭,这其中折射出人性的贪婪,也折射出市场的混乱。
个人分类: 时评:无刺儿非玫瑰|2860 次阅读|4 个评论
对“于学军:2年前准确预言人民币贬值 当时没人敢这样判断”评论
ericmapes 2016-12-2 16:04
针对“于学军:2年前准确预言人民币贬值当时没人敢这样判断”一文的评论:马后炮!当初不懂事后现在还装懂! 此文为我针对博文“于学军:2年前准确预言人民币贬值当时没人敢这样判断”网上评论集合,未作任何修改,供大众交流讨论。 我早就预判人民币对美圆贬值到7:1是必然的。 “这里我再大胆做一个预测,未来1到3年的短周期中,人民币汇率仍将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做出这个预测的背后更重要是各国的经济对币值的一个支撑,环顾未来,全球发展的大格局我认为一定是美强欧弱,美强日弱。” 这种预测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分析师说的,看不出是位专家,马后炮吧?金融市场最反感这样的似是而非言论。 你得说出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期间,从多少贬值到多少,并且运行轨迹和节奏,包括大幅反弹到哪儿,技术回调到哪儿,再反弹到哪儿,是盘升还是拉升赶顶,大波段走势、方向、节奏是必须给出的,这才就预判前瞻。 当然,那种会上不必这么细致,以前在哪儿发表过得指出吧? 给出一段我的预测: “下周(2015年9月28日至10月2日)几个月内预判前瞻性金银周评操盘要领”( http://blog.cnfol.com/Ericdeli/article/1443670709-107761753.html ) 基本面决定技术面,消息面在先技术面在后,重大消息均已出炉,黄金月周线均为多头,但日线又转空,4小时线乌云盖顶,预计下周(2015年9月28日至10月2日)黄金波动区间在1162到1102美元,极限区间1172到1092美元。 拟采取高空策略,持有现价空单:黄金1155.6损1161目标1127和白银15.14损15.30目标14.7( http://blog.cnfol.com/Ericdeli/article/1443105758-107603419.html )。 到达目标后平空并择机下多看反弹,平多后再空看黄金1105和白银14.3。下周五非农前平空。 非农利空下跌到黄金1105和白银14.3下面,极限1092和白银14后就该平空做多看震荡盘升前高上面,黄金1168和白银15.8,如非农利多更是如此。 低位小中多看前高上,如到达黄金分别在1152,1162,1168-72和1188-92狙击中线空下看1050,白银分别在15.2,15.6,16,16.6狙击中线空下看13.3。黄金与白银到此阶段终点平空中多,但止损要小。 (重点预测本周,顺便预测后期走势,本周市场验证已初步确认精准度高,现粘贴记录于此) 张德礼 2015.10.1 市场实际走势是黄金和白银从1155.6和15.14跌到1104和14.38,非农利好反弹到1192和16.33,再跌到1045和13.6,又反弹到1264和15.93。 这与该博文预判前瞻走势黄金和白银从1155.6和15.14跌到1105和14.3,非农利好反弹到1192和16.3-6,再跌到1050和13.3后展开中线反弹高度一致。 更重要的是,给出现价空单:黄金1155.6损1161目标1127和白银15.14损15.30目标14.7( http://blog.cnfol.com/Ericdeli/article/1443105758-107603419.html )中线目标1105和14.3非农前到达,非农利好平空下多反弹中线目标1192和16.3-6,平多下空中线目标1050和13.3,黄金与白银到此阶段终点平空中多,但止损要小。 这些中线多空单与顶底转换又是何其准确。 以上380字文章是为金银油汇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而备,作为核心内容完整展示在可行性分析报告中,绝非分析师博文。 以上内容才叫精准预测: “得到国际市场充分验证的金市传世经典力作诞生于神圣剑刃EricDeli之手”( http://blog.cnfol.com/Ericdeli/article/1455358100-114527960.html )。 我今晚发出短信全文如下: 刘总,我2月10日晚22时给您通过电话,11与12日两天黄金与白银的惊天突破确认了1045和13.6的年度大底,把反弹推升到初步反转小牛市雏形初现,中线行情虽基本结束,最大可能反弹到1282和16.33,但技术回调后再奔1307和1443的小牛市可能启动。 我去年国庆日发表预判前瞻的平空中多点位是黄金1050和白银13.3,与实际值1045和13.6一致。就是您让我写可行性分析报告后第二天国庆日上午快速写出发表的那篇博文,今天给出链接标题为“得到国际市场充分验证的金市传世经典力作诞生于神圣剑刃EricDeli之手”( http://blog.cnfol.com/Ericdeli/article/1455358100-114527960.html )。 “中线行情虽基本结束,最大可能反弹到1282和16.33,但技术回调后再奔1307和1443的小牛市可能启动。 我去年国庆日发表预判前瞻的平空中多点位是黄金1050和白银13.3,与实际值1045和13.6一致。” 实际上,2016年6月黄金与白银反弹最高1375和21.13。黄金价位接近2014年3月克里米亚公投前最高价位1393,如到达并冲破最终站上1393也就初步确立牛市了。 自然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以公开发表科技论文和获批授权发明创造专利文献为准,包括未公开发表会议文献等形式都不算数,金融经济分析预测应该以正式发表专题论文为准,非金融经济学术类的也得正式专题发表才行,而不至于被认为是马后炮吧? “其实当时在我看来,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自2005年7月人民币第二次汇改以来,至2013年末已累计升值约35%。当时1美元基本上大概接近6,马上要破6了,当时大家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是何时破6的问题。” 这段表述明显成问题,既然那么简单,为什么不告诉全国人民做好防范或自己投资或与机构合作投资大赚一笔。 本来外汇连直播都难,更别说预判前瞻了,真做到预测工夫在基本面与技术面之外,是难度极大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复杂工作,怎么能马后炮说成很简单呢!!!??? 这明显与缺乏实战经验分析师常用词类似,当初不懂事后现在还装懂。 博 主 蒋永华 回 复(2016-11-2518:16) : 谢谢分享。 谢博主蒋老师及时回复,作为交流讨论,请多批评指正,以便提高。 附上: 于学军:2年前准确预言人民币贬值当时没人敢这样判断 蒋永华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946do=blogid=1015865 2016年11月19-20日,由凤凰网与凤凰卫视联合举办的“2016凤凰财经峰会”在京举行。今年起,凤凰财经峰会将以“决策与市场”为永久主题,以“思想解放市场”为旨归,致力于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化投资与决策圈层交流平台。 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20日下午的“人民币的焦虑”主旨演讲上表示,自己两年前就 精准预言人民币贬值,那时没人敢这样判断。 他表示,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贬值始于2014年的2月,但主要集中在3月,当时累计贬值了约3% 。那时官方及主流媒体都认为人民币贬值是一个暂时现象,长期看人民币仍将面临升值压力。但他却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始于2014年2月出现的人民币贬值并非短期现象,而是重要的转折点,预计未来一到三年的短周期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在1:6到1:6.5之间波动”。当时几乎没有人敢做出这样的判断。 他讲到判断的依据和理由,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自2005年7月人民币实现第二次汇改以来,至2013年末已累计升值约35%。当时1美元基本上大概接近6,马上要破6了,当时大家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是何时破6的问题。而随着中国物价水平、劳动力成本、以及环境、资源成本的大幅度提升,中国的制造比较成本优势已受到各方的显著挤压,中国的出口还出现困难局面。单从贸易条件及商品比价来看,人民币汇率实际上从已无多大的升值空间,甚至还有可能存在币值高估现象。近几年常出国和做外贸生意的厂商有个共同的感觉,国内用人民币购物,其比价远不及美元在美国购物更便宜,更合算。 另一方面,美国自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后,经过多年不断调整,经济正在稳定下来并开始走强,失业率持续下降到一个正常水平,当时已开始讨论美联储QE政策的退出问题,这使美元出现明显的反弹趋势。 以下为演讲实录: 于学军: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很高兴来参加凤凰财经峰会, 这一节题目叫人民币的焦虑,我感觉这个题目很有意思,我就以这个题目谈一些个人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一些看法。 现在谈这个问题绝对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人民币未来走势如何?或市场定位怎么样?不仅备受市场关注,而且现在事实上老百姓都很关心。 我现在就经常收到一些人的提问,他们关心现在要不要把家里的钱 换成美元,或者人民币资产现在到底如何保值增值?当然了,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的。之所以提出要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实际上也是为了人民币资产的保值增值。 实际上差不多近一年的时间,许多人甚至我们一些银行的高管,也搞不明白一个问题,就是人民币曾经是何等的强势,长期保持升值压力,并持续不断的升值,现在为什么又开始贬值?并不断地出现贬值压力?其实讲人民币的焦虑,实际上也就是谈这些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还是从人民币何时出现贬值讲起。 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贬值始于2014年2月,但主要集中在3月,当时累计贬值了约3%。那个时候,官方及主流媒体都认为人民币贬值是一个暂时现象,长期看人民币仍将面临升值压力,我却不同意这种看法。我从一开始就认为此次人民币出现的贬值现象,与金融危机之后发生的几次短暂贬值不同,是一种长期的趋势性改变,即意味着过去长期以来人民币存在的升值现象已经开始走到尽头。 刚才讲的这段话都是当时的原文,当时这个题目叫做 “始于2014年2月出现的人民币贬值并非短期现象,而是重要的转折点,预计未来一到三年的短周期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在1:6到1:6.5之间波动”这个是当时的标题。都有据可考。 现在看来,当时讲的这个拐点是极其准确的。当时判断人民币汇率在未来一到三年中,应该1:6到1:6.5之间波动,大部分时间也不出上下。因为在中国今年10月1日 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即SDR之前, 人民币的上限就是1:6.6,比我两年半前讲的6.5这个上限仅仅是高了一点。现在出现的一个贬值是在10月10号以后加入SDR之后才风云突变,出现了持续贬值的现象,现在已经跌破1美元兑6.7、6.8元人民币。但愿在明年3月份之前,不要跌破7。这样看我当年的判断基本上还可以说八九不离十。 讲到这里,大家一定想提一个问题,当时几乎没有人敢做出这样的判断,你的依据和理由是什么?未来人民币的走势如何呢?这又回到我们开始讲的主题。其实当时在我看来,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自2005年7月人民币第二次汇改以来,至2013年末已累计升值约35%。当时1美元基本上大概接近6,马上要破6了, 当时大家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是何时破6的问题。 但随着中国物价水平、劳动力成本、以及环境、资源成本的大幅度提升,中国的制造比较成本优势已受到各方的显著挤压,中国的出口还是出现困难局面。根据这种情况,所以我当时讲,单从贸易条件及商品比价来看,人民币汇率实际上从已无多大的升值空间,甚至还有可能存在币值高估现象。 近几年常出国和做外贸生意的厂商有个共同的感觉,国内用人民币购物,其比价远不及美元在美国购物更便宜,更合算。这是当时的原文。 另一方面美国的情况呢。 美国自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后,经过多年不断调整,经济正在稳定下来并开始走强,失业率持续下降到一个正常水平,当时已开始讨论美联储QE政策的退出问题,这使美元出现明显的反弹趋势 ,这是2014年上半年的情况。所以,金融危机前后美元指数长期持续在80点上下的历史低位,随着美元走强,从80点反弹到 恢复到正常水平的100点上下,有约25%的上升空间,这就对人民币形成实质性的贬值压力。 现在来看,这两年来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走过来的。美元指数于2014年就快速回升到95点左右,并于2015年摸高到100点,以后又回到95点上下徘徊,前几天再次突破100点。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事件或节点不得不提及,一个就是2014年12月美联储正式宣布彻底告别QE政策,第二就是2015年12月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首次提高联邦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这种趋势现在仍在持续当中,原来预计美联储今年会加息3到4次,或是2到3次,现在均未能实现。现在看来12月第二次加息的可能性很大,但现在又受到美国大选的影响,增加了新的变数。但是不管怎么样,从历史经验来看,美联储正常的基准利率应该维持在5%到6%,现在随着现代电子信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经济一体化,历史的经验也不一定完全会恢复或者是适用。 但我认为,美联储的基准利率回调到4%到5%,应当极为合理。而要实现这一点,预计仍有较长的路要走,我觉得怎么也有2到3年的时间。 所以,这里我再大胆做一个预测,未来1到3年的短周期中,人民币汇率仍将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做出这个预测的背后更重要是各国的经济对币值的一个支撑,环顾未来,全球发展的大格局我认为一定是美强欧弱,美强日弱。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938 次阅读|0 个评论
俄罗斯:如何应对衰退中的通货膨胀?
lxj6309 2015-6-9 17:46
新华国际发出一篇深度文章:稳住卢布不算完 俄罗斯还要应对“二次危机”(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6/08/c_127890289.htm)。这篇文章似乎在证明美欧对俄罗斯镇压的即将胜利,但更使人感到一种寒意:如果中国敢于不听美欧指挥,也会面临相似的后果。 对于这个问题,下面想从经济学的角度随意想一想。 文章说:“目前的俄罗斯经济形势到底有多严峻?从卢布的币值角度就一目了然。尽管卢布汇率在外汇市场上保持了2个月的稳定,但去年至今一路飙升的通货膨胀率让卢布购买力在国内大幅下降。”通货膨胀这个经济现象实在有点怪:经济形势旺的时候会通胀,需要政府采取紧缩政策来应对;当有时经济衰退时也会发生通货膨胀。政府在此时一般很难行动,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经济学中,应对衰退的一般招数是增大公共消费、减税和增大货币供应,但是,当遇到“滞胀(又衰退又通胀)”时,则无良招,那些招数都不敢用。当滞胀在西方世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时,西方经济学甚至都无法解释,令萨缪尔森发出了某种慨叹。后来提出了一种“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来解释,但在治理应对上仍无良法。美国那时(里根政府时期)是通过人为制造的衰退来解决的。 “滞胀”危机与通常的经济危机不同在于:通常的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所以,发生的时候是通货紧缩,物价下跌,生产收缩;“滞胀”是供给不足的危机,是商品短缺的危机,并且是通过资源不足引起的。七十年代的滞胀就是“石油危机”引起的。这种危机时,一方面,居民的名义货币收入没有减少,甚至增加,同时供给不足,从而滞胀产生。对付这种危机的根本之策就是减少名义收入,即货币紧缩之策,从而造成人为的衰退。这实际上是短期内使社会分配结构重置的过程。 俄罗斯的这次危机,本质上也是供给冲击造成的:首先是出口遭受突然打击,因而外汇收入大幅减少,因而进口能力下降,从而国内供给减少。为了经济平衡,需要重新调整产业结构,把原来生产出口品的资源转为生产国内需求品的生产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开始的居民收入并不立刻下降,而且为了避免经济衰退,政府可能增大货币供应,因而“滞胀”出现。 应对这种滞胀,承受短期的经济衰退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如何又能避免严重通货膨胀。首先,不能饮鸩止渴,在此时大幅增大货币供给。此时,出现资本外逃,货币供给会被迫增大,为了不引发严重通货膨胀,就应设法把增发的货币引导到正确的投资方向。其次,应设法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加强政府对物价或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干预。这时,有相应的国营企业是很方便的。再次,必须加强国家对金融的控制,可以实行特别时期金融控制法,严控投机经济。 在现代市场资本经济制度下,金融资本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和控制力是非常强的,如果没有深厚的本国可控金融资本做基础,很容易被国际金融投机资本左右国家的经济主权。在我国不断走向资本自由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控好风险,牢牢掌握主动权,能放也能收!及早做好资本金融市场立法,做好突发危机应对预案!
个人分类: 每周经济评论|2023 次阅读|0 个评论
Intensive course on Financial Crises
babyann519 2014-2-26 02:10
Dear all, on behalf of Professors Axel Leijonhufvud and Enrico Zaninotto of the University of Trento, it is our pleasure to inform you about the forthcoming 15 th Summer School organized by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Trento (Italy): “ Intensive course in “ Intensive course on Financial Crises ” that will be held at Hotel Villa Madruzzo in Trento (Italy), 16 - 27 June 2014. We would very much appreciate your bringing the attached announcement to the atten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Ph. D. students and post-docs.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school is available at the following web site: http://www-ceel.economia.unitn.it/school/s2014/index.html With best personal regards, Maria Grazia Zorzi Summer School Secretariat CEEL -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Trento - Italy mailto: ccschool@economia.unitn.it www-ceel.economia.unitn.it
3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预测的基石--中心极限定理
itellin 2013-2-2 17:34
金融市场预测的基石--中心极限定理
Fama的有效市场假设基本上否定了金融市场预测的可能性。大师级的人物肯特尔也发表过类似的言论:序列的数字好像在漫游,就如同机会的恶魔每星期从固定分散的对称母体中抽出一个数字,加上当前的价格以决定下周的价格为何。 其实他们都没有认真的分析中心极限定理定理讲的是什么,直接上图,繁琐的文字表述就省略了。 大意就是不管什么分布,随便折腾,到最后所有分布之和一定的正态分布。 高尔顿的豌豆机的模拟也说明了这一点。 注意看上图右边那个,已经有分形的味道了。 正太分布,说白了就是一个等腰三角形,这样变化万千的市场走势,到最后都得归并到等腰三角形中,这就有了一个参考依据,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已知两点可以求第三点的规律,价格的预测就变成了现实。 下面是期指周五的实际走势,验证了中心极限定理的伟大。
44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村金融制度有效性的条件
yanghualei 2013-1-25 13:31
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性或者农村金融制度是否配给扭曲取决于二个方面, 一是农民是否从农村金融市场贷到钱 , 二是农村金融市场是否贷错人 。前一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 个是农民不愿意从金融市场贷钱 , 二是农民从金融市场想贷款,但贷不到 。后一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贷到钱但不能致富 ,即不知道如何用或者胡乱用;二是 钱大多贷给有钱的、有技术的以及村干部 等人,造成收入差距。 一、农民从金融市场不愿意贷款的原因 : 1 无知识下,感觉贷款麻烦 :需要担保和抵押,即需要找有编织的上层人做担保,需要属于自己的可以变现的物品做抵押,找资产评估公司,找第三方签订法定合同,对于不识字的农民,对于连存款都找人的农民,这是很麻烦的。 2 亲戚借款相比银行贷款更有效,手续简单,且银行贷款无利率 。一般大多农村借贷,都是基于血缘的借贷,就是向兄弟姐妹,姑表姨舅等借,这部分借款不需要任何成本,不需要任何还本付息,源于乡村的熟人社会和血缘社会,亲情典当了利率,就是亲情和人性就是和等价为利率。 3 压根就不想贷款。 即一般的建房、娶媳妇、受教育以及看病,几乎自己都可以应付得了,一般绝症,几乎大多选择等死或者稍许看下(一般对于上年纪的老人,年轻人和小孩除外),但不会认真的,最主要是自己不愿意投资,因为投资是最需要大钱的,为什么不愿意投资(养殖、建厂以及做生意等,一般处在城郊的农民可能选择建厂、养殖、种植以及做生意,可能会选择投资,因为外界强迫其必须对经营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转变,如传统害怕风险,现在热衷风险投资,因为城市为风险投资量身打造一套风险化解制度),源于大多数农民一个求稳和害怕风险的心理,就是其宁愿干一天活,给一天钱,干一个月活,给一个月的钱,就是宁愿稳定的少赚,也不愿意把已经赚得钱,再赔血本,赔进去,因为这是其几十年的累计的钱,当然深层次的挖掘原因,源于,农民投资没有风险风险,为农民投资保险的工具,这种工具是能够保证农民投资只赚不赔,或者是少赚不赔,所以在没有投资保险下,现在最典型的农民投资是方式,就是存款,而银行存款,能做到的也就是只赚不赔(当然是政府有意的剔除通货膨胀,不包含通货膨胀,政策的存款行为应该是具有只赚不赔的性质)。 二、想贷款,但贷不到的有二方面。 1 、没有可以抵押的资产,没有合适的担保人,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一般大多数农民唯一拥有的可以抵押的就是宅基地,但是一般很少贷款用宅基地的,因为其还不可以买卖。即使有,也是在城市周边的农村存在。对于担保人,一般来说现在的担保人,特备是个人贷款的担保人,一般政府部分的在编人员,即公务员之类的或者企事业单位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部分。一般找不到担保人,主要原因:一个是不认识在编人员,二是认识,但在编人员不愿意为其担保。在编人员不愿意担保源于:一是怕贷款人将来没能力还钱,就是没有未来稳定的现金流,二是贷款人不误正业,贷款的钱可能用于消费,而非有用的投资。 2 、源于不知道如何贷款。 就是没有文化,贷款的程序不了解,需要什么东西,或者如何进行担保,如何抵押,找谁,上哪个部分。 一、穷人贷到钱,但不知道如何用,或者用于不务正业上。 即使农民贷到钱,但贷给了没技术和知识的农民,其没有合适的经营头脑或者合适的保险举措,即其没能力使得这部分资金增资,也不能给农民增收带来作用, 这就需要采取其他相互配套的措施,就是打组合拳,配套拳。如加以指导、培训以及其他技术和知识上的指导。 但是一般情况下这部分农民是很少能获得贷款,即使贷到款,要使得这部分资金增值,这部分农民增收,也需要政府的专门指导和培训, 使得这部分资金有效率的利用。或者把这部分钱贷给不务正业的人身上,那更是金融制度配给扭曲。 二、贷给有技术、有能力、有关系、有地位以及村干部上,会造成收入差距拉大。 这部分虽然能够使得其增收,但是会加大乡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就是有钱的人越有钱且越容易获得钱,没钱的越没钱且贷不到钱, 一般情况下,没钱的、没人的农民贷的钱的可能性是极小的,大多数农村能够贷到钱的是有技术、有能力、有关系、有地位人 。但真正需要钱的是那些没钱、没关系以及没能力、没地位的人。 要想让 没钱的、没人的农民 获得资金,就需要政府的专业政策,就是外部力量,靠市场自发作用,资金都会跑有技术、有钱、有地位以及有关系的人手中 。 总之,农村金融制度的扭曲,实际金融制度是为有钱人量身打造的用于赚钱的工具,现在还不存在为农民量身打造的赚钱工具,源于制度上或者穷人本身造就其身上存在一风险厌恶的心理,即是宁愿不赚,不希望赔本,宁愿少赚,也不希望血本无归。 现在还有一个大家忽视的问题,就是现在不是金融制度如何造就城乡差距或者三农问题的未解,而是农民从心里就不想贷款,这是让人匪夷所思的,仔细想想也是有道理的。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563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35
itellin 2012-8-23 16:11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35
2356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34
itellin 2012-8-21 17:28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34
1881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33
itellin 2012-8-20 15:24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33
1828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32
itellin 2012-8-17 15:25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32
1861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31
itellin 2012-8-16 15:34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31
1698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30
itellin 2012-8-15 15:17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30
1739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29
itellin 2012-8-14 22:34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29
1288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28
itellin 2012-8-13 16:01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28
1387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27
itellin 2012-8-10 21:10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27
1328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26
itellin 2012-8-9 16:29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26
1209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25
itellin 2012-8-8 16:06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25
1415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24
itellin 2012-8-7 15:35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24
1552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23
itellin 2012-8-6 15:27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23
1425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22
itellin 2012-8-3 15:41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22
1291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21
itellin 2012-8-2 15:25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21
1301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20
itellin 2012-8-1 15:29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20
1468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19
itellin 2012-7-31 15:19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19
1418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18
itellin 2012-7-30 15:38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18
1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17
itellin 2012-7-27 15:26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17
1410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16
itellin 2012-7-26 15:23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16
1351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15
itellin 2012-7-25 16:19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15
1364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14
itellin 2012-7-24 17:26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14
1416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13
itellin 2012-7-23 15:33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13
1280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12
itellin 2012-7-20 15:58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12
1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11
itellin 2012-7-19 15:34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11
1272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10
itellin 2012-7-18 15:28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10
1392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9
itellin 2012-7-17 16:02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9
1409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8
热度 1 itellin 2012-7-16 15:35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8
1388 次阅读|2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7
itellin 2012-7-13 15:37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7
1484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6
itellin 2012-7-12 16:24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6
1683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5
itellin 2012-7-11 15:34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5
1360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4
itellin 2012-7-10 15:35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等腰三角形的叠加-4
用正态分布严格来讲不太准确,正态分布有一个特征是单峰,不满足。后来考虑使用对称分布,它所涵盖的范围要比正态分布广,但查了一下对称分布的定义,感觉还是有些不满足,对称分布的重心上下应该一致,显然有不满足对称分布的条件,后来想到了用谢尔宾斯基分布,但是哪里有这个分布呢,最后感觉还是用连我们初中生都懂的等腰三角形比较能够表达其中的意思。这种分布只要求空间对称就可以了,至于价格测度是否对称不做考虑。
2016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正态分布的叠加3
热度 2 itellin 2012-7-9 15:31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正态分布的叠加3
3115 次阅读|5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正态分布的叠加2
itellin 2012-7-6 15:48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正态分布的叠加2
1917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正态分布的叠加1
热度 1 itellin 2012-7-5 16:16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正态分布的叠加1
2478 次阅读|3 个评论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正态分布的叠加
itellin 2012-7-4 22:10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是正态分布的叠加
332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关于金融市场的有趣的行为实验
ytkui 2011-10-5 10:16
Margin Trading, Overpricing, and Synchronization Risk Sanjeev Bhojraj and Robert J. Bloomfield S.C. Johnson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Cornell University William B. Tayler Goizueta Business School, Emory University We provide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relaxing margin restrictions to allow more short selling can exacerbate overpricing, even though it reduces equilibrium price levels. This is because smart-money traders initially profit more by front-running optimistic investor sentiment than by disciplining prices. When short selling is not possible, competitive pressures among arbitrageurs rapidly drive prices to the equilibrium. However, the risk of margin calls slows the convergence process, because arbitrageurs who sell short too early face substantial losses if they are unable to synchronize their trades with other arbitrageurs (as in Abreu and Brunnermeier. 2002.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66(2–3):341–60; 2003. Econometrica 71(1):173–204). (JEL G14, C92) Margin Trading, Overpricing, and Synchronization Risk.pdf
个人分类: 学术资料|45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旧危机的新阶段- 许小年
热度 1 dongzg101 2011-9-27 05:18
旧危机的新阶段 2011年09月23日经济观察报      正值欧洲政府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之际,标准普尔8月5号宣布,将美国政府债券评级降为AA+,美债近百年来第一次失去AAA评级。消息传来,市场情绪急转直下,在浓重的悲观气氛中,研究机构纷纷提高了世界经济年内重陷衰退的概率估计,有人认为欧元难保,美国的经济霸权也行将结束。   世人过于悲观了吗?否,是先前过于乐观了。这不是二次探底,而是一次探底的继续。    V-型反弹如南柯一梦   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者曾欢呼,美联储于危急时刻干预金融市场,使全球金融体系免于崩溃,美国政府超常规的财政开支则防止了1930年代“大萧条”的重演。在执行了极度扩张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后,中国经济于短时间内强劲反弹。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的表现似乎验证了凯恩斯的见解,惊魂甫定的人们欣喜地发现,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不过如此,政府弹指一挥,便烟消云散了。   笔者那时就撰文指出(“复苏之道”,《财经》,2009年6月8日),这次金融危机不是一般的经济景气循环,而是全球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结果。美联储执行了错误的货币政策,2001年至2006年的低利率带来了流动性的泛滥,美国的家庭和金融机构过度借债,大量的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制造了战后历史上最大的资产泡沫。泡沫于2007年破灭,引发金融海啸。   既然过度借债是危机的起因,经济复苏的前提就是债务的削减,即我们所说的“去杠杆化”。判断经济复苏与否,不看GDP增长速度或者趋势,而要看去杠杆化的进程,在去杠杆化未完成之前,任何反弹都注定是昙花一现。   去杠杆化意味着衰退,但没有衰退便没有可持续复苏。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家庭要偿还贷款,为此不得不节衣缩食,消费需求因此而疲软。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企业和金融机构要降低负债,不得不缩小投资与经营规模,产出下降,失业率上升。   当债务人无力偿还而违约时,贷款变成银行的不良资产,银行必须动用拨备和资本金予以核销。若坏账数量超出其承受能力时,银行就要寻求外部融资。巴菲特最近入股美洲银行,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期间注资花旗银行,都是这方面案例。然而政府救援并不等于债务的消失,而只是债务的转移,从金融系统转移到政府,体现为政府债务的增加。   眼下形势的严峻在于政府的债台高筑。欧洲各国多年执行凯恩斯主义的赤字政策,福利开支超出财政能够支持的范围,金融危机期间,为了救助大型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政府再度借债,如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压垮了财政,金融危机就此转变为政府债务危机。更为糟糕的是,银行持有政府债券的价值因评级下调而大幅缩水,银行倒闭的风险陡增,投资者纷纷抛售银行股票,政府本来作为救援者出现,反而因自身的债务将银行拖入泥潭。   银行系统对于经济就像血液系统对于人体,血液流通不畅的肌体不可能健康,而银行要想恢复正常功能,企业、家庭、政府以及银行自身的负债率都必须降下来,这就又回到了复苏的关键——去杠杆化。   面对这样的局势,奥巴马政府再次祭出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减税,政府投资基础设施以创造就业;美联储也在议论第三轮量化宽松(QE3)。这些政策对于去杠杆化并无多少帮助,市场理所当然的反应冷淡。减税虽可暂缓债务人的现金压力,但不具备可持续性,且相当于私人部门的债务转到公共部门,整个国家的负债率并未因此而下降。中央银行的减息本来可以降低还款负担,但在基准利率已经为零的情况下,数量松宽仅仅视为通胀和资产泡沫积蓄能量。   货币政策失效的背后是基础货币转化为信贷的困难。当家庭和企业为高负债所困扰时,不敢再借新债,银行也担心产生更多坏账,对放贷格外谨慎。2008年年中,美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长率还是11%左右,一年后就变成了零增长和负增长。2011年初,贷款增长率恢复到正的2%,进入二季度又转为-2%。美联储投放的基础货币没有转化为实体经济中的信贷,而是以超额储备的形式沉淀在银行系统内。   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失灵并非新鲜事,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政府也执行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赤字多年超过GDP的10%,政府债务余额对GDP的比率从1980年代末的60%上升到2010年的190%,政府已无进一步举债的能力。至于零利率和数量松宽的货币政策,更是日本央行的发明,日本经济今日之状况,已清晰无误地宣告了这些政策的失败。笔者并不认为美国和欧洲将重蹈日本的覆辙,而是强调微观层面上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去杠杆化若不到位,政策性刺激带来的只是短暂的亢奋,随后必定是更大的动荡与失望。   复苏难道没有希望了吗?有,希望在于刮骨疗毒般的去杠杆化。负债过高的家庭只能破产,银行收回作为抵押品的房子,在市场上拍卖还债,这当然会引起房价的进一步下跌,更多的家庭和银行可能因此而倒闭。去杠杆化要求政府在衰退期间增加税收,减少开支,与经典的凯恩斯主义政策正好相反,其后果当然是更深的衰退,但舍此别无复苏之路。    天下没有免费午餐   这好像是个悲观的命定论,其实讲的不过是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也是最基本的常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赤字政策的实质为寅吃卯粮,向子孙后代借钱而已。借钱总归要还,击鼓传花,欧债五国的当代人不幸赶上了最后一棒。超发货币则是制造通胀,稀释所有持币者的购买力,向当代人征收“铸币税”,而中央银行的铸币税征收能力最终要受到物价水平的限制。极端的凯恩斯主义者试图使人们相信,天下确有免费的午餐,政府可以无中生有地创造财富。正宗的凯恩斯主义者承认,宏观政策不能创造财富,但可以削峰填谷,减少经济的波动,因此仍然是有意义的。   由于极端凯恩斯主义充斥西方和东方的主流媒体,知识界和民间信奉此道者大有人在,我们有必要在这里指出,宏观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之说纯属迷信,没有任何理论可以证明这一点。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表现也告诉我们,高速增长和宏观政策基本无关。从早期的日本和西德、七八十年代的亚洲“四小龙”,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战后重建的高投资、全球化、市场化改革和技术进步,即使东亚充满争议的“产业政策”,也不属于凯恩斯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范畴。   我们并不完全否认正宗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增加财政开支可以增加当期总需求从而增加当期GDP,但其作用远小于凯恩斯声称的乘数效应,即一元政府开支可带来多于一元的GDP增加。根据凯恩斯的计算,乘数等于1/(1-MPC),MPC为边际消费倾向,定义为当期新增消费对当期新增收入之比。如果MPC等于0.8,则乘数为5,1元政府开支可增加5元的GDP。然而弗里德曼和莫迪安里尼分别证明,当期消费和终身收入而不是当期收入有关,这意味着MPC是个很小的数,凯恩斯乘数的数值接近1。实证研究发现,乘数的确约等于1,财政开支不能创造财富,而只是一种跨期置换。当债务到期时,政府增加税收以兑付国债,而加税会减少未来几代人的收入、消费和GDP,赤字政策因此相当于透支未来财富以解当下的燃眉之急。   这样的透支不是简单的拆东墙补西墙,它会引起严重的债务问题。国债是当代人向子孙后代借钱,但债务人和债权人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子孙后代的发言权小得多,甚至因尚未成年或尚未出生而没有发言权,当代人可以轻易地得到他们想要的借款。这也是凯恩斯主义之所以流行的一个原因,它迎合了当代民众和政治家取得“免费午餐”的投机心理。如果每一代人都是短期行为,债务越积越多,一旦达到财政偿还能力的极限,债务危机就爆发了。今日之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都是赤字政策的受害者,美国国债的评级下调更是给世人敲响了警钟:借钱买来的繁荣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   借钱不可持续,印钱亦不可取。如果印钱能解决问题,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会有经济问题,因为印钞的成本几乎为零,哪里即将出现问题,撒一把钞票就可化险为夷。手中一部印钞机,从此可保天下太平?这个简单而强有力的逻辑,不知何故,公众和学术界长期不愿接受,人们总以为多印几张纸币,新的财富就可以被创造出来。   这并不是说,市场经济不需要货币。市场经济是交易的经济,货币的作用是降低交易成本,货币的数量因此与交易量相当即可。弗里德曼曾建议,货币增长每年3%~5%左右,大致等于GDP的增长速度。货币供应量与GDP同步变化,价格水平保持稳定,既无通胀,亦无通缩。   社会上流行的说法却是货币超发有益论,可以降低贷款利率,刺激企业的投资和家庭的买房,带动经济增长。短期来看的确如此,但正如奥地利学派所指出的,人为操纵利率所获得的短期繁荣有着巨大的成本,如同这次金融危机和上一世纪“大萧条”那样惨重的成本。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在下面介绍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并将其与凯恩斯学派进行比较。    结构性经济周期理论   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耶克认为,货币超发和低利率是引起经济周期震荡的元凶。为了说明这一点,设想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在这个经济中,初始的市场利率等于“自然利息率”,也就是社会总投资等于总储蓄时的利率。充分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的充分利用,社会上没有闲置资源。现在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中央银行增发货币,降低利率。资金成本的降低刺激企业增加投资,经济在需求的拉动下进入繁荣。在传统的经济学教科书中,故事到此结束,两个重要的问题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   第一个问题是资源约束。企业增加投资,对投资品如钢铁的需求上升,钢铁行业需要更多的资源,建更多的高炉以增加钢铁产量。但如我们已经假设的,社会上并不存在闲置资源,只能从消费品如服装部门转移出来。这就引起消费品生产的下降,供应短缺,消费物价上涨。当通货膨胀超过了社会的可承受度时,中央银行会加息以抑制投资需求,对钢铁的需求下降,资源回流消费品部门。   然而回流过程并不完全可逆,由于资本具有专用性,炼钢的电炉不能用来缝制牛仔裤,仅部分通用设备和人员转移到消费品部门。前期低利率下的投资高峰造成钢铁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企业亏损和倒闭,投资品部门率先进入衰退。钢铁业的萎缩最终也会影响服装生产,因为钢铁是制造缝纫机的原材料,衰退于是从投资品扩展到整个经济。   第二个也许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投资机会。低成本资金供应充裕,企业和个人急于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如果在实体经济中找不到,资金极有可能进入资产市场如股市和楼市。因短期内股票和房屋的供应不变,新进入资金引起价格上涨,立即产生不菲的“投资收益”。高收益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更多的资金进一步推动资产价格上涨,资金-资产价格-预期收益之间如此反复循环,资产泡沫不断膨胀,直到破灭的那一天。   这一概念模型意味着金融和经济危机或以实体经济的通胀为先导,或以资产泡沫为预兆,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后者的概率越来越大。上一世纪早期,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921年的66点涨至1929年崩盘前的300点以上,年平均增长速度为同期GDP的3倍多。在长达十年的减息周期中,日经指数从1982年的7000点,大涨至1989年底的39000点,此后不久,泡沫破灭,日本经济陷入20年的衰退。从1980年代中开始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泰国的银行贷款以年平均25%的速度增长,股票价格指数相应从1986年底的200点上涨6倍,达1996年中的1300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则源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2002年房地产价格指数还只是97,5年之后的2007年就翻番到201,年回报率达15%,除了新兴的技术行业,实体经济中哪里能找到这样的轻松赚钱机会?   泡沫虽壮观,终有破灭之时,刺破泡沫的往往是中央银行自己。担心通胀或者过高的资产价格,央行紧缩银根,灾难随即到来。日本央行于1989年五次加息,股市、楼市双双倒下。美联储从2004年中到2006年中,连续17次加息,次按违约率随还债成本上升,投资者恐慌性抛售以次按为基础的债券CDO,拉开了金融危机的序幕。   与哈耶克的“政府失灵”形成对照,凯恩斯认为萧条源于私人部门的开支意愿不足,特别是企业主对未来的前景感到悲观,用凯恩斯的话讲,受“动物精神”的支配而减少投资,引发了经济衰退。需要注意的是,私人部门开支不足意味着较小的MPC从而较小的乘数,但凯恩斯在计算乘数时,又悄悄地换上了正常状态下的MPC,这是凯恩斯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明显的自相矛盾。   企业和消费者的悲观情绪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凯恩斯也许会说,1929年的股票市场崩盘改变了市场气氛。那么,股票市场为什么崩盘了呢?凯恩斯除了再次求助于投资者的“动物精神”,不可能给出其他回答,但这只不过是循环论证而已。与他同时代的哈耶克则说:因为中央银行超发货币,市场利率偏离了“自然利息率”,跨期资源配置出了问题。从上面提到的战后资产泡沫与金融危机的历史可知,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更符合事实,因而更具有说服力。   暂且不论哪一派学说能够更好地解释经济周期,在经济已进入衰退后,失业率上升,社会上存在着闲置资源,如果政府的财政状况良好,为什么不可以增加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呢?遗憾的是,当今的欧美政府已经没有那样的财力了。即使仍有余力,赤字政策不过是用今天的政府开支替代明天的私人部门开支,用效率低下的官僚主义和贪腐替代企业和消费者的精打细算。   在衰退的经济中,货币政策能否有所作为?倘若哈耶克是正确的,危机的起因是利率过低,增加货币供应无异于饮鸩止渴,除了暂时托住资产价格,延缓去杠杆化的过程,就是维持扭曲性利率,为下一轮资产泡沫积蓄能量。   本文的分析给出一个暗淡的前景,在今后的三五年中,欧美经济将继续在痛苦的去杠杆化中挣扎,削减政府债务是最后也最为困难的一步。即使在去杠杆化完成之后,经济增长也不可能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因为危机前的繁荣部分地由信贷的过度供应支撑。除此之外,人们能做的就是让市场决定利率,不再自作聪明地操作货币政策。至于新的经济景气,完全依赖新增长点的出现,新增长点来自创新,而哺育创新的是市场竞争和企业的活力,与宏观政策无关。   对于这样的前景,当代人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他们的父辈以借债的方式透支了他们原本可享受的繁荣。萧条是对透支的偿还,人类生来是机会主义者,而上帝永远是公平的。
69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金融学基本知识(金融数学系列博文之一)
jiandanjinxin 2011-9-22 13:46
由于最近要给金融数学专业的上一门课(当然是数学课,其实金融我也不懂!),所以需要知道一些金融方面的常识,以免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特收集一些金融数学方面的博文,全是转载的,没有自己的修改和观点。欢迎各位博主拍砖!谢谢! 1. 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 . 主要包括金融市场的一些基本结构 / 组成 / 运作机制 / 各种金融产品的基础知识 , 央行货币政策的理论和实际操作 , 利率 / 通货膨胀 / 失业 /GDP 等影响因素 . 2 、财务会计。主要是怎么做三大表,尤其是现金流量表怎么做,财务报表中的操纵手法。 3 、公司财务 . 主要是企业制度 /MM 理论 /MA 操作和定价 / 公司治理结构 / 融资决策 / 投资决策 / 股利政策 / 公司定价 ( 知道 DCF/FCFE/FCFF/RI/NOI 方法 ) 等 4 、证券定价 . 效用理论,股票定价 ( 包括 MPT,CAPM,APT 等 ), 债券定价 (YTM,SPOT,Duration,Convexity, 利率期限结构等 ), 衍生品定价 ( 期货定价 . 二叉数 , 简单随机过程模拟 ,BSM 定价模型等 ) 5 、证券市场 . 各种金融产品的类别 , 交易机制(不需要太深,只要知道基本交易规则和交易价格怎么产生就行了) , 投行业务流程等 6 、国际金融 . 外汇市场各种金融产品 / 外汇市场机制 /BOP 项目 / 各种汇率制度 / 汇率调整机制 . 推荐一本书 —— 斯蒂格里茨的 7. 企业战略 . 公司战略决策、产业分析框架( PORTER'S FIVE FORCES 、 BCG Matrix 等)、产品分析工具( SWOT )。推荐一本书 ——BCG 的一本书,我借出了,想不其名字(现在记性不好,借给谁都忘了,想起来再帖出来) 8 、微观经济学。价格、成本、生产、定价、税收、垄断、市场类型、外部性等。 9 、关注政治经济时事。现在经济类报纸杂志很多,报纸不用看。可以看看新浪财经自己关注的细分板块有什么事件就行了。推荐两本杂志,《财经》和《新财富》,《财经》我从高中就开始看,里面有很多政策、案件的深度调查。《新财富》从创刊就开始看,这个是专门给券商和基金等看的,内容比较深,开始看可能有些困难,不过坚持上一年,水平会大有长进。现在这两本书基本成为各家券商和基金的必定书目。《新财富》这本书,现在被我推广到整个系都看了(偶曾是分管学术的研究生会副主席)。 10 。信息。现在川大比其他地方落后最多的地方就是信息,很多同学连一些大机构的名称都不知道,这个就看自己努力,多看杂志,多联系外面的朋友。特别有条件的话,多找一些券商或者基金的研究报告看,有产业的,还有宏观的,或者金融工程等等。 11 、考试。目前金融类考试主要有 CPA/CFA/ACCA/ 精算。首先,除了精算考试能保证考了就有一个好工作之外,其他考试都不行,所以不用花太多时间在考试上,看书和实习更重要。 CPA 值得一考,不过近年类难度越来越大,考了不仅对进券商有帮助,而且能够有报表签字权。 CFA 基本是一个国外的金融硕士课程体系(这个我在全程陪同一美国商学院院长访问时和他交流过),考出来之后一般国外金融硕士课程需要的东西也就可以了,五六年前,考过 CFA 就能保证一个大券商 50 万的年薪,不过现在不行,国内考的人很多,海归很多再国外也考过。 ACCA ,考了还是不能签字,不过明年起中国会计的 GAAP 要和国际 GAAP (不是美国 GAAP) 接轨,所以 ACCA 现在有些用处了,主要是现在不少国内企业到海外 IPO 或者并购时会用得上。精算对于做保险和金融工程的同学来说时非常有用的,不过考这个也是持久战。 12 、英文。进外资券商或者基金,英文要求不是很高,口语能基本应付对话就行(现在很多外资券商都本土化了,基本都是中国人,也没几个讲英文的),不过阅读和写作能力要比较好(要读写英文的研究报告)。国内的机构对英文更加不在乎了,除了要进国际业务部(这里面海归居多)。现在经济学院很多人整天啃英文,但个人不建议整天搞英文,毕业后专业一塌糊涂(我同导师去国际顶级券商的百万富翁室友英文也一般),也许到时能找个外资日化(偶特别讨厌 PG ,好多产品都有问题,而且每次出问题后很傲的样子, JJ 差点就用 sk2 了,一好友去退 SK2 还不给退)、电子等企业做做销售、财务。可以说日后的收入很大可能没有在国内券商高,更不用说基金公司或者外资机构了 —— 虽然国内券商的初始工资不如这些企业,但是工资对于这些人来说只是小部分,主要靠自己炒股赚钱。 13 、理论与实践。偶现在就读的学校理论培养不怎么好,学生理论功底都不怎么行,上手工作还是比较快,但后续发展总是遇到瓶颈。国内目前理论培养最强的是北大 CCER ,出来的人在看一些问题上比我们全面,也更有深度,后劲很足。个人意见还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现在川大有些科研项目不是太偏向市场或者偏向证券业,这是一个问题,但是个人建议还是好好做,至少培养自己一种做研究的能力,因为多数同学进入证券业是从做研究开始。现在券商和基金都比较看重论文,尤其是中资。 14 、社团活动。这个不是太重要,对于打算做投行业务的同学来说,因为经常要和公司、政府、交易所打交道,人活络一点比较好,但不需要 social butterfly 。做这行的只有政府最大,关键还是看能不能提出让几方都满意的方案,再会吹牛没方案都不行。而其他部门就更无关紧要了,只要不是不能和别人一起工作就行。社会活动可以多参加一点。我前几天就参加了一个 lawyer , consultant , banker 的聚会,认识了不少现在人。虽然几乎就是交换名片和简单交流,但认识一个人总是好的。我的一个 lawyer 好朋友做一个外资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时很多东西不懂,就是我给她介绍的信托、券商和 CBRC 里面的人指导她的。也许你说成都没有类似的活动,但是我本科的时候就参加过类似的社会聚会,虽然不全是金融业的,但总还是多认识了几个人。 15 、对于工科背景的同学。我是计算机出身的,这其实很有优势。现在很多券商或者基金的行业研究员都是要本科工科,研究生金融的;甚至有本科工科毕业直接做行业研究,像什么化工、医药、 IT 这些行业没学过工科根本就不懂。另外,如果有工科背景的话,做相关行业公司的投行业务的时候,也比较容易上手,而且不容易上当受骗;有些不懂行业的投行业务分析师去公司做尽职调查的时候,基本公司说什么就是什么。另外工科背景的同学在数学和计算机能力上比较强,这在做固定收益和衍生品的定价、金融工程(包括产品开发)以及交易员时特别有优势,因为这里面需要大量的数学工具和计算机编程,这些职位经常要的是数学、计算机、物理出身的。华尔街最牛的人就是一些天体物理博士出身的对冲基金经理。 16 、数学。除了做固定收益、衍生品分析师、金融工程和证券交易员对数学要求比较高(主要是统计、最优化和随机微积分,很厉害的人物会用混沌和测度论建模),其他只需要初中数学就行了。如果行业研究员的话,对于计量还是要懂一点的,基本只需要会做回归就成。 17 。比赛。有空多参加一下比赛是好事情。比如 GMC 、达能的什么(不记得了)、欧莱雅的什么,一些案例分析比赛等等。 18 。中文能力。这个现在要大力培养。我几次面试,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中文写作归纳能力都不过关。如果做投行业务的同学一定要特别重视中文,因为所有文件都是要中文提交给政府审批,而且在国内 IPO 或者 MA 的所有文件都是中文。前段时间我向国内某券商的副总裁请教的时候,他就特别看重下属的中文写作能力,说一次他让手下写一个发言稿。结果收到的东西根本就不想发言稿的文风,而且病句、错别字一大堆。 19 。机构。现在很多同学都想进大券商,的确收入远高于其他行业和同行业其他机构,但这些机构每年几乎只要几个人,而且特别看重出身(学校或者家势,很多时候是本科学校,我也吃过这个亏),所以即使申请了没回音业不用太在意。先找一个一般的券商好好做,以后争取跳槽比较好;而现在国内一般的券商对人才的要求都比较高,硕士居多,而且很少看到来川大招人,所以大家需要留意各个机构的网站和各大招聘网站,多投投,以后来招聘的就会越来越多;而且成都作为西南重镇,金融机构的集聚会慢慢多起来。 下面我列出国内证券业的机构分类:证券公司(中资、外资、中外合资)、基金公司(中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投资部、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商业银行资金运营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信达、华融、东方、长城)、交易所、期货公司、外汇交易中心、私募基金、 PE (私人股权投资机构)、 VC (创业投资)、地产投资公司、企业战略部等。 券商部门分类:经纪部(代客交易)、研究部(行业研究、宏观研究,为自营部提供研究报告,同时也卖研究报告给基金公司)、自营部(自己做投资)、资产管理部(代客理财,基本以公司客户和富人为主)、投行部( IPO 、 MA 、财务咨询)、固定收益部(债券市场的研究、债券 IPO 、债券投资)、金融工程部(新产品开发、开发新模型)、国际业务部(卖研究报告给外国投资者,给投资建议等)。投行部会经常喝酒,而以前女孩进这个部门还比较危险,以前很多项目是女孩用身体换回来的,不过现在情况好多了。 基金公司部门分类:研究部(行业研究、宏观研究、为投资部提供研究报告,主要是买券商的报告看)、投资部(以基金经理为核心,进行宏观、行业和个券的资产配置)、销售部(主要对象为大机构、另外保持和散户销售渠道的联系,主要是银行和券商),基金公司对人才要求比券商高。
2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学家麦金农教授复旦论道
freedom110110 2011-5-22 18:29
2011年5月18日下午,著名金融学家、当代金融发展理论奠基人、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大金报告厅做了了一场主题为“中国及盯住美元汇率制度:能发挥全球稳定性的作用吗?”的精彩演讲。   该讲座为“上海论坛2011”专题学术活动,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论坛组委会和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主任刘红忠教授主持了整场讲座。本人有幸及时赶到,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麦金农教授。早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系就读期间,我选修了多门金融学的课程,例如,货币银行学(甘当善教授)、国际金融(徐少强教授)、金融市场学(张纪康教授,因病已故)、外汇管理(许少强教授)等,都听各位老师或多或少谈起麦金农教授的“金融抑制理论”。但是,很可惜没有见到真人,麦金农教授来中国包括复旦大学我也没有机会见到。这次终于抓住了机会拍马杀到,大金报告厅人山人海。   麦金农教授首先分析了近年来中国汇率数据及经常账户情况,并指出对于像中国这样的经常账户盈余的债权国,货币升值并不一定能减少盈余,而且如果该国家是一个不成熟的债权国及拥有巨大的贸易顺差,那么即使是浮动汇率也不可行,同时麦金农教授结合日本经验,指出升值并不会明显减少贸易顺差,反而可能会危害本国经济。   200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对美国的最大贸易顺差国,然而不像日本,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盈余来自低附加值制成品。由于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美国通过在进口上的限制等措施对中国施加的巨大的压力,而中国近10年来不断进行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升值。然而人民币的升值有效吗?麦金农教授从弹性汇率法和吸收法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接下来,麦金农教授分析了中国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的上涨、世界性通货膨胀及美国货币政策等方面对中国对外贸易以及汇率的影响,并指出了中国货币政策上的两难问题(通货膨胀与升值压力)。 在演讲的最后,麦金农教授通过对中国、亚洲及世界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对“中国能否成为世界的稳定者?”做了总结,指出从1994年开始,由于实行固定汇率及经常项目的可兑换,中国实现了每年8%-10%的经济增长,并在2000年贸易盈余超过日本,巨大的盈余及固定汇率平滑了中国自身的经济周期。而且在2008-2009的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对世界经济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稳定作用,然而在美国过度的低利率政策带来全球通货膨胀和热钱的情况下,中国这种稳定性作用并不能持续。
2727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中的物理现象--读经济物理学
热度 2 yanghualei 2011-5-20 13:34
RosarioN.Mantegna与H.EugeneStanley 一群现代物理经济学家,其把物理经济学的界定为“那些运用物理学的新概念、新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的物理学家的活动”。如其把相变临界以及扰动湍流中的标度理论应用到金融时间序列分析中以解释金融市场的行为,用超度量空间和交叉相关概念集中对金融市场建模。当物理学家在临界相变理论、统计力学、非线性动力学以及自组织理论等领域取得进展的同时,也促使其把其中的幂律分布、随机过程、不可预测以及标度理论应用的金融市场分析中,可以 追溯到帕累托在对稳定经济系统中个人财富分析中对无尺度幂律分布的引入。庞加莱在确定价格变化概率中对维纳过程满足扩散方程的认知,最终促使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的建立。而对于股票价格变动所遵从的法则在某种程度几乎就属于几何的布朗运动。随着对资产价格研究的深入,发现其不可预测性可能源于类似社会系统的混沌现象,即其是一个确定的非线性系统,这与自然系统也是高度吻合的 。总之,这些不论是在数学方程的形式上,还是内在法则和研究方法上都存在高度的相似性。 最近越来越多物理学家开始对经济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这同样可追溯到Majorana一篇对物理系统中的统计法则与社会科学中统计法则的类比,但此篇论文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型的,但在以后半个世纪里几乎除少数几个物理学家从事过社会经济系统的研究之外,很少有人涉足。 随着经济系统中,特别金融市场中控制规则的稳定,系统的演化被连续监控,同时大型经济数据库的建立,使得通过数据进行建模预测以及判定真伪成为可能,使得一大批物理学家开始对经济系统进行实证研究,并把最近几十年统计物理发展起来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应用到经济系统的研究中去努力寻找一个包容经济系统所有特征的理论模型。 建模方法主要利用标度、普遍性无序受抑系统和自组织概念进行建模,研究焦点集中在衍生品定价,资产组合与动态最优,标度资产遵从什么样的的随机过程以及价格动力学和由其引致的湍流现象。 金融物理学 (Econophysics),波士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斯坦利在解决“为什么物理学专业的学生从事金融学研究并取得物理学位这一实际问题”中提出的。 其 是用统计和理论物理的方法和 复杂系统理论、非线性科学、应用数学等 工具 研究金融市场,并通过自组织而涌现的宏观规律及其复杂性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把经济系统看做一个复杂系统,把其中的各种数据看做类似物理的实验数据,力图寻找和阐述其中的物理规律 ,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金融系统中的统计规律,特别是其中的涌现的具有普适性的标度律,证劵的相关性、极端事件、金融风险管理和投资组合,宏观市场建模和预测,微观市场动力学模型(伊辛模型和少数博弈模型),就因为金融市场中个体的非理性才塑造才使得金融市场并非是完全有效的市场,进而使得其生成一个非线开放的复杂系统,使得宏观上的现象和法则通过自组织生成。由于建立在量子力学之上的信息计算科学的发展,使得海量数据的可得,促使大量物理学家携带物理理论和研究方法开始在经济领域小试牛刀,但其由于缺乏经济理论和过度简化条件,使得其发现的规律多重复和缺乏经济内涵。 其 研究方向金融市场中变量的统计规律,特别是金融市场中涌现的具有普适性的标度律,如关于收益率尖峰胖尾的分布;再则是关于证劵的相关性,极端事件,金融风险的管理和投资组合,分形市场假说研究相关变量的长期记忆性和自相关性,价格演化中存在自相似的结构,多重分形在金融的时间序列的分析 ;其还包括宏观市场的建模和预测,如用随机过程对收益率建模和对数周期性幂律模型,对金融市场的微观模型,包括噪声交易者博弈、逾渗模型、伊辛模型以及少数博弈模型等,同时对微观模型的研究,有助于对金融市场的微观结构和价格的形成机制的阐述有益。程序化规律是金融市场中涌现出来的宏观规律,其包含除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之外的尖峰胖尾分布,收益率的不相关性,波动率的长期记忆性和簇聚、泡沫和崩盘、间歇性和多重分形的特性、杠杆效应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文献:周炜星 金融物理学导论 上海财大出版社 2007,(10):11-13 斯坦利经济物理学 中国人大出版社 2006,(1):1-8
个人分类: 交叉科学|435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一个数学公式摧毁美国
lysyxcs 2011-3-9 19:19
华尔街金融危机有商业根源、政治根源、学术根源,很多人还想了解,这些问题在技术上是如何实现的?为什么华尔街能够创造出那么多的金融衍生品?本节我们就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 一个数学公式摧毁美国 一年前,人们总认为,像李祥林这样的数学天才可能会得到诺贝尔奖,因为金融学家的确获得过诺贝尔奖。李祥林的成果与以前获诺贝尔奖的学者的贡献相比,更有广泛影响力。 李祥林的研究是确定资产间的相关性,也就是将不同事件之间的联系用数学模型来量化。这是金融领域中的一大难题。李祥林的公式能以数学手段衡量风险。基于这一公式,金融机构能够大胆地出售金融衍生品,将金融市场扩张至几乎不可思议的水平。 从债券投资者、银行,评级机构、监管机构,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使用李祥林的公式。很快,利用这一公式来衡量风险的方法已经在金融领域深入人心,并且帮人们赚到了大量金钱,使得任何对此公式局限性的警告都被人们忽视了。 然而,突然间,使用这一公式的人们发现,金融市场开始出乎他们意料之外地变化。小小的裂缝在2008年演变成了巨大的峡谷,瞬间吞噬了成千上万亿的资金,将全球银行体系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并引发了这场波及全球各个角落的经济危机。 可以肯定地说,李祥林在短期内不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了。 一个数学公式怎会给金融界带来如此毁灭性的结果?随着全球金融市场快速扩张,数以万亿计美元要进入市场,若投资者能够找到确定资产间相关关系的方法,这些资金便能顺利进入市场。这个问题谁解决了,华尔街都会非常感谢他。 李祥林,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中国农村,成绩优异,获得了南开大学的经济学硕士学位,后来去美国留学,获得魁北克拉瓦尔大学的MBA学位。在此之后他继续深造,先后获得了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精算学硕士学位和统计学博士学位。1997年他在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开始了他的金融职业生涯,后来就职于巴克莱资本,并在2004年负责重建其数量分析小组。 李祥林在《固定收益杂志》上发表了一份名为《论违约相关性:相依函数方法》的论文。该论文以相对简单的数学方法判断违约相关性的依据。这是对一个对复杂问题巧妙简单化。只用一个最终的相关性数据,一个简单明了的数据就代表所有需要考虑的东西。 有了这一风险定价公式,华尔街的精英们看到了新的无限可能。他们马上着手创造大量新的3A证券。而像穆迪这样的评级机构再也不用管这些证券背后所代表资产的各种风险,他们只需要考虑这个简单的相关性数据,然后就出来了一个评级,告知人们这些资产的风险到底多高。 后来,已经没有人真正知道他们的产品包含了什么基础资产,一切只需要李祥林的函数公式就可以了。这一公式几乎是普遍适用,于是,无论是银行打包新的债券,还是交易员、对冲基金对这些债券进行复杂的交易时,大家都会用到这一公式。   读者可能很想了解这个公式的内容,对不起,李祥林的论文及公式目前还没有汉化的版本,在中国也没有应用。其实我们也没必要看看它到底是个什么公式,我们只需要知道它就是个数学公式就可以了,这个公式也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可能从此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而在过去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房价一直在上涨,因此住房贷款之间违约的相关性就相对比较小。一旦房市的繁荣时代结束,整个国家的房价都下降,房贷违约的相关性就会骤然飙升。其实对房贷进行资产证券化的银行也明白,这一公式对房价的上涨非常敏感。一旦房价下跌,所有被评为3A的无风险债券都会瞬间崩塌,没有退路可寻。但面对眼前巨额利润的诱惑,没有人能抵抗得住,他们要做的就是一边享受暴利一边祈求房价继续上涨,然而不幸必然会到来。 金融危机中,李祥林不应该被指责。2005年秋,李祥林也曾在《华尔街日报》表示,很少人真正理解这一公式的核心。毕竟,他只是发明了这一数学模型。应该指责的是那些滥用模型的金融机构,是他们的贪欲导致整个金融界盲目地逐利,对这一模型的局限型忽略不计,对外界的警告充耳不闻,这才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这就象爱因斯坦的公式被用来制造原子弹,但应该受谴责的是爆炸原子弹的人. 2008年,李祥林回到北京,现任中金公司执行总经理、首席风险官。2 谈到这里,我们实际还是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那就是华尔街为什么那么偏爱数学公式,这还要从经济学的数学化说起。 深层次根源 数学公式在金融上的应用,只是数学公式在经济学应用的冰山一角,现在的经济学到处充斥着数学工具的身影。以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为例,书中满是各种函数曲线的应用和函数表达式的推导。而这只是经济学的入门课本。而在整个经济学领域里,边际分析、均衡论、线性规划、投入产出分析、博弈论以及随机数学、模糊数学和非线性科学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些与一般人认为的“经济学是文科”的概念大相径庭。数学模型与经济现实难以吻合。经济理论用数学模型表示出来也就偏离了现实,经济理论若符合现实,则无法数学化,即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目前经济学的选择是:宁肯不符合现实也要做数学模型。现实世界太复杂了,数学工具根本无法驾驭,数学模型,大都对现实进行了简化。 数学模型的结论只适用于一种假设情况。对于复杂的社会现实,数学模型的参考价值不大。最差的情况就是模型完全曲解了现实,经济学做了一堆模型,但现实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 因此,表面上是李祥林的数学公示摧毁了华尔街,但经济学的数学化,经济学过度的引入数学模型导致经济研究偏离现实才是产生这种问题的大背景及最根本原因。 (摘自高连奎《中国大形势》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
23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庞氏骗局”很流行
huangwd99 2009-2-9 22:2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34ba900100d66c.html 作者: 刘仰 大约两个月前, 美国纳斯达克前主席莫道夫因欺诈行为被逮捕 ,使得庞氏骗局一词被很多中国人所熟悉。庞氏骗局意思很简单,就是用后来者的钱,为前面的人提供回报。只要后来者源源不断,这个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但是,哪里都不可能有无穷无尽的后来者,因此,所有的庞氏骗局即使不被拆穿,都必将因资金链条断裂而破产。而在这样的骗局中,最有可能得利的,就是队列中最上端的人,尤其是当他可以逃脱制裁的话。倒霉的,只能是后面跟进的人。或者说,最后跟进的人必定损失惨重。这话听起来怎么像说股市?对了。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庞氏骗局在世界各地大量流行,包括股市。 近年来,中国人越来越多地听到、看到、经历过各种非法集资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一不是以发财为诱惑。比方说传销,就是一个庞氏骗局。再比如说万里大造林也属于庞氏骗局。当我们说传销是庞氏骗局的时候,可以稍微分析一下。传销活动中,都有一个被传销的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被传销物。这个被传销物可以是一个有真实用途的产品,也可以是一个没有任何用处的东西。从传销理论上说,路边随便捡来的石头也可以当作被传销物。关键是:只要所有人相信它能赚钱就行。相信非常重要。 如果这种相信转移到了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那么,一个上市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就可以成为被传销物。当然,由于上市公司在传销过程中使用的是股票,而非低水平街头传销那样直接使用钞票,因此,证券大厅里使用股票的间接传销行为,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街头传销由于太赤裸裸,只能是非法的。在进一步解释之前,必须申明一下。 股票的价值如果同上市公司的真实盈利水平紧密挂钩,它应该不属于传销,这本来是股市出现的良好意图。 但事实上,自从股票市场诞生以来,股票的真实价值经常与上市公司的真实盈利水平严重脱节。以至于发展到现在,有一种专炒ST(垃圾股)的方式,也能赚大钱。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要让股民们相信:垃圾股未来能赚钱。相信很重要,但仅仅是相信。 现代股票市场一般认为诞生于荷兰。其实,在荷兰股票市场诞生之前,荷兰出现的 郁金香泡沫 ,就是一次大规模的全民传销。之所以没有将其称之为庞氏骗局或传销,可能是因为郁金香泡沫没有一个准确的源头。股票市场在荷兰的最初建立,可以看作是既想借助传销的神奇号召力,又想对其有所规范。 股票市场作为现代经济的有效方式很快传到了其他地方。18世纪初,法国财政部长约翰-劳,以国家名义发行了一种股票,叫做密西西比公司股票,也就是法国在北美洲新建立的殖民地。财政部长许诺股票有200%的股利。成功炒作者,一年有30倍的盈利。于是,贷款利息涨到100%人们也在所不惜,无所畏惧,因为,所有法国人都相信这个神话,相信是多么重要!于是,法国全民借钱炒密西西比股票,最终整个国家破产,人民被洗劫一空。约翰-劳贫困交加地死于威尼斯。我时常想,如今以庞氏骗局而名垂史册的骗术,其实应该叫做劳氏骗局。之所以没有这么叫,是因为有些人不想让股市给人留下骗钱的印象。 意大利人庞齐制造他的骗局 的时候,没有利用股市。于是,用庞氏骗局来命名这种骗术,可以把股市解脱出来,显得自己是合法的。而事实上,这种骗局在股票历史上屡屡发生。 就在法国发生密西西比泡沫的同时,18世纪初的英国也发生了所谓南海泡沫。英国南海公司使人相信的被传销物是美洲殖民地的金银矿,当然,还有黑人奴隶贸易。南海公司带动的传销活动,也以一年赢利十几倍的速度狂飙,它还带动了一大批其他的上市公司迅速加入传销队伍,每个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被传销物。看一看以下这份清单:1720年英国一些上市公司的盈利项目: 1、向伦敦供应海煤; 2、全英格兰房屋建筑和重建; 3、改良英国土地; 4、头发贸易; 5、经营和承揽巨大好处,但没人知道是什么; 6、英国各地葬礼装饰; 7、永动轮; 8、进入海关装卸货物,并与商人进行谈判; 9、为所有被仆人蒙骗的主人提供保险; (资料来源:马克斯-维尔特《商业危机史》,共有200多个公司,只摘录一小部分) 所有这些赢利项目都是莫须有的,人们不经查实,也不看业绩,只要编一个概念上市,就疯狂抢购。在这场股市传销中,英国所有的泡沫公司总市值约5亿英镑,相当于当时包括英国在内全欧洲货币流通量的五倍。但是,人们相信!当然,这种相信也不是没有道理100多年后,这个目标差不多达到了。但在当时,无数人都倾家荡产,以至于后来的100多年,在英国人的眼里,股票交易所就是赌场,股票经纪人与街上的小偷处于同一地位。 遥远的事情也许属于历史的不成熟,那么今天呢?确实成熟多了,骗局已让人难以察觉。随便假设一个上市公司的例子。一家上市公司把股票作为主要盈利手段,上市公司具体做什么并不重要,如同上面提到的18世纪初英国涌现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公司,具体的被传销物并不重要,股民懂也行,不懂也没关系。为了让人们相信公司未来能赚大钱,有很多种手法。制造概念是常见的,假造大量订单合同也是一个办法,用自己的影子公司自买自卖抬高身价也不少见。还有一种方法是,把成本伪装起来,给人以盈利优秀的假象。比方说,公司所有的员工薪水都不高,甚至很低,于是账面上的利润就出现了,或者很大了。于是,股价就涨了。那么,员工的真实收入来自哪里?员工持股。只要股价涨了,员工将股票变现,就成了个人收入。但是,这些收入本来应该是成本。很多账面盈利的上市公司,如果把这种收入当作成本,其实是亏损的。然而,制造盈利的目的是吸引股民,吸引投资,只有吸引来了,员工股才能变现。利用配股、增发等手段,要维持这种变现的持续增长,就必须吸引更多的股民和投资。这是一个典型的伪装起来的庞氏骗局。 在上述员工持股的游戏中,当然包括公司的CEO或上层领导人。他们的变现比普通员工更容易,因为他们可以制定普通员工变现的约束条件,还可以制定员工持股的份额,他们自己肯定是最大的。他们还在公司经营情况上,比他人有更多的知情权。因此,化名职业经理人的CEO们,挂着MBA之类的金字招牌,成为庞氏骗局的领头人。一旦股票无情下跌,骗局或传销就结束了,没有来得及变现的人就被套牢。而这种时候,公司CEO们基本上已经提早或悄悄变现了。比方说,在 美国著名的安然公司丑闻中 , 公司高层就提前卖出了大量股票 。 像安然公司这样被抓住的,只是少数,大量没有被抓住的,都借助股市这一合法外衣,在一个骗局成功后, CEO变现了,扬长而去 ,留下一大堆凄惨的股民。世界各地的股市经常周期性地出现暴涨暴跌的现象,每一次暴涨都是股市价值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表现。但是,各种各样的人都向股民们宣传,一定会赚钱的。比方说,在中国股市已经高得离谱的时候,有人高喊股市10000万点,其实是跟美国人学来的。美国人几年前出了一本书,书名叫《道指36000点》(指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现在大约只有8000点)。但是,当初股民们大多也都相信了。相信依然很重要。相信能赚钱是传销和庞氏骗局的核心。如今,在世界性金融危机面前,这种相信叫做信心。中国现在提倡信心,那是对于实体经济的信心。如果只针对股市,信心常常就是贪婪之心不死。贪婪,在股市里尽情地成长。 我曾经和很多人一样,把股市的某些表现看成是赌场。细想一下,传销性质的股市与赌场还不一样。去赌场的人虽然也想赢,但输的准备还是有的。充满庞氏骗局的股市,到处都是美好的希望,输的思想准备比赌场小得多。而且由于充满希望,往往容易投入全部,甚至超额投入。而在赌场里,更多人由于有输的思想准备,比较容易控制自己。因此,在充满庞氏骗局的股市传销中被骗,往往比在赌场输掉更痛苦。 在我看来,股市的每一次大涨大落都是一轮庞氏骗局的结束,周期性的出现,不过是新的一轮庞氏骗局的开始。因此,只有在新骗局开始的时候,抓住见底的机会,让自己成为庞氏骗局队列中的排在前面的人,才有可能捞得好处。但是,小股民的这种好处,与股市庞氏骗局的操盘手相比,太微不足道了。而且,这一轮骗局游戏中小股民也许赚了,很可能在新一轮的股市庞氏骗局游戏中,你就被扫荡一空。也许,这番话说得过分了。但是, 只要股票严重脱离了企业的真实利润,只要股市疯狂地背离整体经济的真实价值,它就是合法的庞氏骗局。 遗憾的是,大量的大资本都经常在人为制造这种脱离实际的泡沫,而人们对他并没有办法。现在全世界和美国人都说要加强监管,谁知道能否有效?当年,年轻的小布什在他父亲老布什当总统的时候,就是利用这种办法赚到了第一桶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为此也对小布什展开了调查。但是,做出裁决的人是他父亲老布什总统任命的,这个人曾经是小布什的私人律师。所以,小布什当然无罪,清清白白,后来还当了美国总统。 所以,以股市为主的金融圈合法的庞氏骗局,近年来才会在美国风起云涌,并席卷世界。尤其是在新经济年代,大量新技术公司都属于庞氏骗局。美国在一系列金融庞氏骗局中,积累了大量的泡沫,如今开始破了,但是, CEO们照常拿着高新 。如今,美国又要增发大量国债,用《货币战争》一书的编著者宋鸿兵的话说,美元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稍有一点不同的是,美元对于下线的关系是借,只有永远没完没了地能够借到钱,美元的庞氏骗局才能维持。但是,它终究会有破灭的那一天。
个人分类: 转载|14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股市或类似金融市场是洗劫老百姓财富的赌场,应予以取消
热度 1 huangwd99 2008-9-7 23:57
股市或类似金融市场是洗劫老百姓财富的赌场,应控制炒作 黄卫东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wd99.htm 我们办股市的目的是融资,从而获得资金搞建设。当前国家搞建设并不缺资金。根据我国的外汇制度,我们的外汇顺差约2万亿美元需要银行给企业相应的人民币约15万亿。这15万亿是凭空增发的,没有对应的物质财富。如果我们没有这2万亿美元,一样可以印刷15万亿人民币贷给企业,用于投资。实际国家搞建设,往往缺的是原料和设备等物资,我们需要外汇去国外购买。国内建设任何时候都不缺自己的货币人民币,我们可以开动印刷机印刷我们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人民币。当前我国也不缺外汇,我们积累的2万亿美元外汇都不知道怎么用。 我们的股市实际成了洗劫老百姓的赌场。每一次股市下跌,意味着老百姓手里的一大笔资金被转移到股市做庄人手里。也许某些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在股市的涨跌中赚了,但总体来看,必然是资金很少的普通老百姓的资金被手握雄厚资金的人卷走。因为股市的涨跌受到人为控制,显然资金大户控制股市涨跌的能力较强,他们赚钱的可能性大。我们的股市涨跌频繁,每一次涨跌都表明老百姓手里的资金被资本家掏走了一部分。(个人认为,没有外资进入股市时,国家总体财富并不受股市涨跌影响,因为股票所代表的财富并没有随股票价格变化而变化,因此,任何救市行动对国家来说都是不必要的。) 普通股民资金损失意味着消费市场萎缩。我们知道,中低收入者的资金主要用于消费,而资本家从股市赢得的资金主要用于投资。因此,股市涨跌导致的普通股民资金损失,意味着消费市场减小。目前我国经济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国内生产能力过大,消费市场不足,甚至连国外发达国家普通商品市场都被我们占领,换来了高达2万亿美元外汇用不掉。因此,股市下跌导致的消费减少将加剧当前经济发展生产和消费的不平衡,进一步抑制经济发展。由于股市盈利相对较容易,还导致一些公司不事生产,将资金投入股市,对经济发展阻碍作用极大。况且现在外汇管制越来越松,国外游资也进入中国股市,它们从中国股市洗劫的财富就意味着中国财富的流失了。 从历史来看,苏联建国初,发展速度很快,并没有建股市;我国解放前30年,也没有股市,发展速度明显超过后三十年(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570 ,这些历史都表明,发展经济并不一定需要股市。 ) 由于企业可从多家银行进行贷款融资,不存在只能通过一家银行融资,带来的垄断所产生的问题。个人可以独自办企业,也可以多人合伙办股份制企业。因此,企业能通过多种形式融资,即使有问题,也应改进现有的银行融资系统,而不是引入一个有害经济发展的股市来改进企业融资。 由此可见,股市的融资作用无实际意义,而股市经常性涨跌减少了消费能力,抑制了经济发展,还被外来游资卷走我们的财富,因此,我们应取消股市。即使不取消股市,我们也应制定政策,抑制股市投机行为。例如,规定买进股票必须一年后才能卖出,否则利润归上家。 其他金融市场的作用类似,王小强先生所著《投机赌博新经济》,揭示了美国金融市场的投机本质。我们应坚决反对引进类似美国的金融市场,它必然给我们的经济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当今美国的金融市场实际是美国资本家洗劫他人财富的场所,更是洗劫国外资金的赌场,我国进入美国金融市场的外汇必将损失(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536 )。 我国当前发展遇到困难的根本原因是普通劳动者(包括民工)工资过低带来的内需不足,与资金不足毫无关系。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问题的根本措施(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282 )。发展经济最重要的是遵循经济规律,提高普通劳动者工资,使生产和消费平衡,这与政治关系较小(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031 ),呼吁不管是左派,还是右派,一起先解决经济问题,使我们的经济工作走上正轨。这有利于所有人,包括资本家和工人(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737 )。
个人分类: 经济|308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