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欲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再论包子“撑着”
windlight 2010-5-10 19:44
赵凤光 你在食堂吃饭,自己打了20个包子全部吃下,撑得你满操场打滚,该骂的是食堂大师傅还是你自己 问题的解决,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计划体制配额制,一次只能买2个,让你有饥饿感,当然是外部对欲望的限制。一个是市场体制下,在资源供给接近无限的时候,采用什么方式,能防止类似金鱼被喂养撑死,实际上人体不同于金鱼,是有神经系统可以反馈给大脑,是否撑着了。但人们对美味的欲望好像无止境,所以各种撑死的传闻总是有所耳闻。 google 撑死 爱X仕的营销方式为饥饿式营销,当你从各种媒介了解到他的产品时,通常你会发现在他的商店里没有现货可买。即使你要定,也要排几年的队。我碰着一位在其店里大发雷霆的顾客,说想买什么都没有。但这家店依旧门庭若市,在那销售寥寥的商品。这也是撑死的反面做法吧。 去年听过的一堂课,商业模式里讲到,你的销售产品,是先销售期望给别人,但这个期望一定要控制好,要降低别人的期望,才能对你的货品满意。否则对你商品和商家的反面意见将把你打垮。 现在的科研计划申请也有类似的趋势,研发目标不再好高骛远,而是切实为主,否则交不了差,为后续的申请都有问题。
个人分类: 思辨|2521 次阅读|0 个评论
烟雾弥漫的城市
xiaobenji 2010-4-23 08:37
清晨起来,这座城市又被烟雾笼罩。晨练也因烟雾而草草结束,就这一会儿工夫吸了两鼻孔的灰。冰城2010年的春天就在这烟雾中开始了。学校地处城区与市郊交界的地方,只要风向合适无论是化工厂的毒烟还是平房区的炊烟都一股脑飘过来,弥漫在高楼之间。当然不仅仅是我们学校饱受烟熏之苦,这座城市很多地方都是。有一次听一位出租车师傅说,如果站在半山的高速公路看这座城市时,就会看到整个城市上面罩着一层妖气,他还打趣地说城里住的都是妖精,想吃唐僧肉的妖精。在城市里奔波忙碌的人们,不都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唐僧肉吗?这个欲望驱使我们堆起了高楼大厦,建起了冒着浓烟的工厂。烟雾弥漫的城市!弥漫的不是烟雾,是欲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发表的欲望:论文狂想曲
gaojianguo 2010-4-2 22:43
这年头,干啥都要有论文,这不学院已经开始统计发表论文数量了。大家的表情已经告诉鄙人:有论文(无论是不是垃圾)的喜气洋洋,无论文就垂头丧气。 硕士、博士学位要发表论文,评职称、评教授要论文,评院士更要有论文,现在当院长、校长都得有论文,不然怎么服众呢? 怪不得近几年出版商,编辑部都那么俏(引用导师妙语~),他们说收多少钱你就得给多少钱,想讨价还价?没门!既然那么赚钱,那咱们是不是也应该像编辑同志学习呢(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目前生命科学如火如荼,多几个杂志跟少几个杂志对学科影响微乎其微(不能捅太大娄子),对大家也是好事!咱们也来当次出版人吧,杂志名称绝对够品位: JournalofAppliedBiologicalScience IF=5.34 JournalofAppliedBi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 IF=3.89 JournalofAdvancedBiochemistryandCellTissue IF=6.54 AnnalsofBiologicalScience IF=9.12 (综述类期刊) 出版机构就叫MakeYouHighPublishingGroup吧,简称MPG,很有档次和性感的好名字。办刊宗旨: 1.只要给钱就给你发表; 2.谁给钱给的多就给谁优先发表; 3.如果想被多次引用,就得交额外的钱。 为了保证影响因子,办刊初期当然要邀请名人撰写好文或购买一些有潜力的文章了(万事开头难啊),另外本出版社的四大期刊坚决使用互引策略。凡是大批量引用本出版社的文章,优先接受发表或者让你少出点版面费,绝对厚道! 绝好的创业计划,可以当做十年后的创业蓝本,你愿意合伙或投资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519 次阅读|1 个评论
欲望
wph326 2010-3-30 14:08
2010年注定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过去的三个月中,我对很多生活中很多不可回避的问题有了新的思考。有些有了答案,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让我知道怎样的人生是值得过的。有些还在思考中,思考让我开始对原本以为重要的东西开始动摇。 人活下去的动力是欲望,因欲望的不同看出人的追求和境界。欲望管理不好就会让人生错乱,比如对满足身体欲望的过度追求。即便是懒惰和安逸的欲望过度纵容也是非常有害的,又何况是声色犬马呢?可是人如何能舍得放弃这些天生的获得满足的方式呢?因为有获得满足的更好方法。没有更高层次享受生活的智慧自然会在那些天生的欲望里打转沉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摘自《格言》上的几篇文章
rbwxy197301 2010-2-4 08:20
《格言》是由黑龙江出版集团格言杂志社出版的一本期刊,每期都摘录不少好的作品。下面是《格言》2010年第四期的四篇文章,虽然比较短小,但每个故事从不同角度给我们以启示。 最重要的义务教育 作者:徐立新 41岁时,她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离开上海,去了以色列,开始在那里艰难谋生。为了能养家糊涂,她想到做中国的传统美食春卷,然后卖给当地人吃,每个春卷能赚7毛钱。 然而,和面、包皮、煎炸,然后站在寒风凛冽的街头兜售,一切都是第一次,对她来说都是挑战。她跟三个孩子们说,现在我们的处境很糟糕,你们看该怎么办,才有可能走出这个困境?三个孩子,虽然其中最大的也才只有12岁,但却因为母亲的信任和求助,没有游离于困境之外,而是积极地与母亲同舟共济,一同参与到做卖春卷的生意之中,用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帮着妈妈的大手迎战生活。 晚上,当菜市场的摊主都打算收摊时,三个孩子便开始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去收购那些摊位上卖剩下来的菜,因为价格可以便宜很多,然后,再一步一步地将收购来的剩菜,一框框地朝家里提,因为力气小,三个人只好采取游击战,先合力提过去一筐,放那,再回去提另一筐,如此反复。然后跑到她的跟前,告诉她:妈妈,你的成本会低一点。 后来,大儿子发现中国的许多生活用品和民族特色产品,在以色列很受欢迎,于是便通过快递的方式,从中国进货,然后卖给以色列人,赚钱中间的差价。 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自立自强的品质, 她从没有向邻居借过一滴油、一勺盐、一粒米和一颗糖,家里的东西用完了,遗忘了,就没有得吃,只能饿一餐。 孩子们也在她的教导下,对社会和自己有了明确的认识,大儿子告诉她,妈妈,全以色列的华人都在开饭店,他们的儿子还是在开饭店,但我不会去开饭馆,那太辛苦了,我要去做其他华人没有做的事情,并且让妈妈过得快乐。 等两个儿子都当过兵,完成了为国家服役的责任后,她把三个孩子叫到面前,说,现在你们要承诺在几年后每人送一样东西给我,而且是能放在我手上的。孩子们都很聪明,知道母亲的言外之意,大儿子说,我会放一把房钥匙,二儿子说,我会放一把车钥匙,小女孩说,我还赚不了大钱,我会放一把首饰盒的钥匙。 为了兑现对母亲的承诺,几个孩子太开始拼命地努力,几年后,在以色列钻石交易所上班的大儿子给她买了一块劳力士金表,并在上海浦东给她买了一套288平方的房子。而自己开了一家跨国公司的二孩子则给她买了一辆豪华的汽车,还在读大学的小女儿,则靠着自己课余打工为她送上一窜窜首饰。 现在,她的两个儿子都已经是千万富豪,然而更让她高兴的是,孩子们却都很节俭,为了不费袜子,大儿子在卫生间里贴着一张纸条:不要忘记定时剪指甲。每次出门前,二儿子都要自己带上一瓶水,然后对她说,妈妈帮我做一块三明治吧。一个千万富豪,却从来不再外面吃饭。做父母的她感到无比欣慰。 不错,她就是犹太后裔沙拉女士,一个流着犹太血统的中国妈妈!上个世纪三四年代,为躲避德国纳粹的残害,沙拉的父亲来到中国上海,之后生下了她。1991年中国和以色列正式建交,也就在这一年, 41岁的沙拉去了以色列,作为第一个从中国去以色列的犹太移民,她的自立自强,被看成是中国女性的典范, 被以色列的各大报纸电视都争相报道。而当重回到中国时,许多媒体则对她的教子方式有着浓厚的兴趣,都想一问其中的秘诀,而她的回答却是,没有秘诀,因为我懂得在孩子面前示弱和索要!沙拉说,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时时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却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地朝他们索要! 摘自2009年11月《知识窗》 学会让欲望冷却 作者:张奉莲 如果你选择在旱季去澳洲荒漠旅行 ,肯定会有人跟你说起那里的动物。而最不能不看的不是袋鼠也不是野牛,而是一种名不见经传的小动物澳洲蹼鼠。 在澳洲的西北部,人烟稀少。天空是无杂尘的蓝,蓝的干燥干脆;天空尽头泼辣辣的铺开一片汹涌起伏的赭红,带着血液流动的气势,沉默中传递出深不可测的力度。此时,桉树的叶子已经落尽,都伸长了光秃秃的枝桠在烈日和高温下沉默着,只有桉树的种子漫山遍野。你可能会说,澳洲的动物有福了,这么多粮食等着它们来吃。动物们也确实都来了,并且疯狂地抢食,因为好不容易等到了食物如此丰盛的季节,还不开怀大吃一顿?可是这些食物却是不能立即食用的,如果动物们不能早点罢休,过不了多久,便会因缺水而死。在旱季,这些充足的食物并不能带给动物们生的希望,反而会因缺水而让生命更快的死掉去。 只有一种动物能靠这些种子生存下来,那就是澳洲蹼鼠。这种小动物有一习惯,它们从来不吃外面的果实,尽管旱季的种子满山遍野,尽管它们也跟其他动物一样饿得头晕眼花,但它们从来不立即使用那些种子。它们会将种子搬到洞里后,还要等上一段时间,等到种子吸饱了水分,变得柔软了,蹼鼠才会慢慢享用。蹼鼠就是这样通过植物的种子,从土壤中得到了水分。 很多人就是冲着蹼鼠来到澳洲的。导游会告诉你,澳洲荒漠上的小蹼鼠可是当地居民的偶像呢。因为蹼鼠有一种能力,那就是让欲望冷却。面对诱惑能让欲望冷却,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很多人就是来学习它们的这种能力的。与其他动物相比,蹼鼠的力量极其弱小,智商也不是最高的,就是耐旱和耐饥饿的能力也不及其他动物,为何它们就能够做到让种子吸饱了水分后再去食用呢?其实蹼鼠也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它只不过是比其他动物少了一点贪欲罢了。 生活中,不少人都知道贪欲的可怕,可是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又总是不够冷静,做出了一些失去理智的事情,等回过头来清醒了又后悔不跌。其实,人生处处都有诱惑,如果让欲望泛滥,必将危及生命。学会让欲望冷却,冷静的面对诱惑,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摘自《伴侣》2010年第一期 总要有一种品质 作者:宛文 欧洲的一位教育心理学家在一所大学进行过一项调研:让二百名大学生如实地说出自己更崇拜哪位名人,如果不欣赏可不必选择。提供的四个选项分别是:A巴尔扎克、 B毕加索、C贝多芬、D不知道或都不欣赏;并且在问卷上对三位艺术家进行了简单的生平介绍。 结果是:30%的学生欣赏巴尔扎克,20%的学生敬佩贝多芬,10%的学生崇拜毕加索,其余的40%选择了D。有的学生还在问卷上阐明了自己的理由。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这位教育心理学家对其中的大部分被调查者进行跟踪研究。若干年后,他发现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欣赏巴尔扎克的学生大多都在各自的公司干得颇有成就;敬佩贝多芬的学生中有的后来经历不少挫折但都挺了过来,而且事业发展也相当出色;崇拜毕加索的学生中显得更突出,有的成了老总,有的拥有自己的公司;而那些选择D 的学生,一些失业在家,一些虽有工作也大多略显平庸,只有极个别的有较好的发展。 心理学家作了深入分析:巴尔扎克是世界上最勤奋努力的作家之一,他常常通宵达旦、笔耕不辍,有一个精心安排的作息时间表,从不偷懒,最终写出几百部中长篇佳作。贝多芬历经生活坎坷、婚姻波折、耳聋困扰,仍创作了流芳后世的伟大音乐诗篇。毕加索是一位看似怪异的画家,他的作品并不被人欣赏,可他死后,世人惊奇地发掘出画作的伟大价值和艺术灵性。三位艺术家虽然都是才华盖世、成就斐然,可所具备的品质却各有侧重:巴尔扎克勤奋努力,贝多芬坚强有恒心,毕加索聪慧极具创新意识。 具备三位伟人身上任何一种品质,对生活和事业都会有帮助,怕就怕在自己身上找不到一点优良品格。懒散的人注定平庸,软弱的人不能经事,贫乏的人无法创新;生活总爱眷顾那些勤奋努力、意志刚强、聪慧能干的人。 调研结果证明,一个有所成就的人总要拥有一种优良的品质。 摘自2009年11月2日《海口晚报》 MBA的旁听生 作者:朱宏   原始人贝努努意外发现了通往文明世界的大门。   贝努努在文明世界闯荡了几年后回到了原始部落,并且带去了一件令整个部落轰动的东西。其实,那只不过是文明世界的人们司空见惯的自行车。   贝努努骑着自行车从一个部落到另一个部落。所到之处,人们争相围观。人们根本不相信这个只有两个圆圈的东西能够站起来走路。他们怀疑贝努努学到了什么魔法。贝努努因此成了名人。   贝努努成为名人后,就专门搞了一片场地,凡是想看他骑车表演的均要购买门票。尽管门票很便宜,贝努努还是凭着骑车的技艺赚得了第一桶金。   看到这门手艺能够带来财富,于是就有一些同伴向贝努努求教魔法。族人说,你教会了他们,那就不是你的独门绝技了。贝努努神秘地笑了笑。当然,贝努努的传授不是免费的,每个人都要交纳一定的费用。   在贝努努的传授下,学员们很快学会了骑车。可是学会骑车的学员们其实根本没车可骑,于是经常借贝努努的车骑,为此没少耽误贝努努的生意。贝努努就此放弃了表演,贝努努的眼球经济时代这么快就过去了。   贝努努失踪了。谣言和猜测满天飞舞起来。   贝努努再一次回到了部落。很快,一个简陋的自行车商店就开张了。早期的学员们很高兴,他们买到了自己的自行车,再也不用向贝努努借车了。而更加高兴的是后来的学员们,因为贝努努开始免费教学了。贝努努的部落以及临近的部落里学会骑车的人越来越多,因此贝努努卖车的生意异常红火。   凡是有利可图的事情总会有人效仿,文明世界如此,原始部落也一样。一些聪明人很快尾随着贝努努找到了通往文明世界的大门,自行车商店从一家发展到了两家,从两家扩充到了五家,导致自行车的利润急剧降低。   贝努努于是不再引人注意。直到某一天,人们才发现很长时间不见贝努努了。大家认为贝努努和自行车有关的生意彻底完蛋了。   再次回到部落时,贝努努只是带回了一些令人看起来很奇怪的工具。贝努努告诉人们,车子跑多了会生病,我要为车子开一个医院,医院你懂吗?   贝努努的修车行就此诞生了。生病的自行车很快都到贝努努这里求医来了。   修车的生意很容易被复制,不久,很多部落都出现了医院。   渐渐地,自行车在总量上接近了饱和,况且很多人学会了自己修车,因此跟自行车有关的生意成了最垃圾的生意。   骑车的熟练程度毕竟有所不同,而且骑车还有快慢之分。到底谁骑得更好、更快呢?部落里的人们常为这事产生争论和摩擦。有时,发生摩擦的人来找贝努努评理,这一来触发了贝努努的一个想法。   贝努努决定举办一场自行车比赛,看谁骑得更快、更远,他开出的奖金在部落之间产生了轰动。于是很多人前来报名。   比赛如期举行,选手的族人也组成了亲友团前来观战,他们让贝努努赢得了大把大把的赛会门票收入。   贝努努一连串的成功把所有的原始人都惊呆了。他们问贝努努从哪里学来的本事,贝努努说,我为一位MBA教授服务过,经常在他们的沙龙上倒茶。 摘自《羊城晚报》2009年11月6日
个人分类: 生活随想|26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少妇更吸引人??兼谈感情
wangyong77 2009-10-30 13:36
少妇更吸引人??兼谈感情 看到一篇文章《少妇为啥能比少女更吸引男人》,感觉是一面之词,反驳一下。 人总是喜欢同类的人,总是认为自己的性格是正确的,应该的,并且非常欣赏这个性格,而对于这个性格的不是则非常的宽容。这样就为自己保持这样的性格建立了一个堡垒,而且还会使得这种性格更加强烈,这大概是人为什么越是老,性格越是固执强烈,记得小时中对守财奴也是这样说的。 性格异于常人,让我深知这样的道理:单纯的人喜欢单纯的人,成熟的人喜欢成熟的人。色鬼喜欢色鬼。有人说少妇更吸引人,但是我就很喜欢单纯的少女,虽然更多的是羞涩和矜持,看着清纯的人会非常的动心,有心心相印,一见倾情的感觉。 我也发现,妖艳的女人以为妖艳必然会有男人喜欢,其实未必,或许是物以类聚吧。曾几何时,我曾经对浓妆艳抹,高跟鞋非常讨厌,并且觉得那样并不漂亮。但是时移世易,发现自己也悄悄地改变了,不是那样讨厌了,甚至有点受到诱惑,但是心里会明白,这个女人不好。 专情的人喜欢专情的人,因为她们专情,要求对方也专情,因为她们专情,所以无需与他人滥情,无需对方给予自由,由于把情放在一棵树上,所以无需介意失去森林;而滥情的人也喜欢滥情的人,因为他们滥情,所以对方的分量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给予她自由,这样她有更多交往空间,虽然其实她们也喜欢另一半专情,但是她们更渴望自由,因为有那么多朋友去分担他的感情,他已经不是非常看重另一半的感情。自私的人也羡慕自私的人,他们觉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傻瓜。他们觉得自私是对的,根本不会改变这一切。 然而,在这个社会,人的一生转变却似乎是从前者到后者转变的倾向,或许我们已经渐渐地接受不专一,渐渐地宽容,渐渐地发现对许多不能让人接受的负面新闻不再那么愤怒了。当然或许是不愿意地,被动地接受,而且变化也很小,也希望保留那份传统。许多人口中的成熟或许是这样的。 假如我来安排这个世界,我一定把同类的人安排在一起。自私的人和自私的人安排在一起。专一的人和专一的人在一起互相深爱,滥情的人和滥情的人一起自由。好人和好人在一起和睦相处,坏人和坏人在一起互相折磨。当然相比较而言,其实坏人更愿意和好人在一起,滥情的人更愿意和专一的人在一起。自私的人更愿意和无私的人在一起。 让不同类型的人在一起生活始终会觉得世界不是那么兼容,发生碰撞多,麻烦多。 自己以为自己不会受到污染,但是,多多少少还是发现和童年少年时期相比较有了变化,而社会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一般美好,而遇到的人也不是自己心目中那么好,就像那首歌唱的,到哪里找那么好的人呢? 附:少妇为啥能比少女更吸引男人 一个少妇为啥能让男人们恋恋不舍,其最大原因就是她比少女来得淡雅,这一种淡雅的气质不是一日所能形成的,这需要一段婚姻的磨炼、一段感情的经历,只有这样的女人才是完整的也是完美的,一个能吸引男人眼光的女人她一定有着少女无法拥有的很多东西。少女拥有的是她们青春的活力,而少妇们的身上则散发着一种成熟的女人味,这是一种由内而发的美,她像一朵不是很美的花,但香气袭人,让你欲罢不能,这样的美才是男人最喜欢的。 反驳:少妇肯定是没有少女淡雅的,少女更多的是羞涩和矜持,因此,是否少妇用自己的各种言行给了人更多的诱惑呢?相貌来看,少女也不比少妇差。或许现在的女孩变得更加妖艳,但是,等她变成少妇的时候更加妖艳。 少妇是一个可以说经历了人生很多事情的女人。从懵懂的少女到了孩子的母亲,正是这样的一个角色的改变,才让男人们对那些少妇有着一种近乎疯狂的痴迷。曾经一个和我一起招聘进公司的同事,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自己估计),在他刚进单位半年后就喜欢上了一个 30 的少妇,而那个少妇的老公是一个海员,由于长期的不在身边,受不住那份寂寞,就和我那同事好上了,而且一好就是 4 年,直到我同事的父母苦苦相逼给他完婚之后还和那个女人在一起,也许是真的恋上了那个女人的身体,或许是爱上了那个女人的气质和魅力吧。我想这样的一种瘾不是在瞬间就可以结束的吧。很多时候,做为一个已婚男人的我可以控制住少女对自己的那种诱惑,但会在某些时候就控制不住少妇们的那些坦然。有时候即使是没有什么事情发生,自己也会想入非非地胡思乱想,可见少妇们的杀伤力有多大。 反驳:我们无法去了解为什么会迷上少妇,但是既然承认那个男人可能迷上的是她的身体,或许是因为欲望及其瘾让男人不能自拔。可能已婚的女人对于男人的诱惑更倾向于欲,而少女更能够让人动情,真感情。当人成熟的时候,渐渐地,对于感情越来越淡薄,甚至许多人都说自己的心不再痛了,不再动心了,而对于欲却越来越不可自拔,而且少了羞涩,变成习惯,所谓的老油条就是这个意思吗? 少妇的诱惑力来自内在,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让男人们觉得无法掌控,这就是她们与少女的最大的差别。现在很多的老板找个小秘都要是已婚的女人,想来就是受不了那种人世间最强劲的诱惑吧。少妇的魅力的确很大,我们男人们为什么不能控制的原因就是因为那样的美发自内在,显与表面,一气呵成。没有经历过风雨洗礼的女人是永远不会达到那种境界的,这也是她们与少女的最大不同,更是吸引男人的最真实所在。少妇是诱人的,但我们还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结,千万不要让那种诱惑成了你的致命伤,否则你一定不会是一个优秀的男人。请大家发表以下自己的看法 ; 反驳:如果说浑然天成的美,少女显然是占据优势的,她们不是靠技巧、心机,而少妇则更多的是后天的雕琢和自己用心做作。我实在不懂为什么许多人都更为少妇所动心,但是知道一些这样的人确实是对于感情已经很淡薄,不再有心动的感觉,是否那种诱惑是来自于少妇对人欲望的一种激发?成熟的人似乎更善于挑逗。实际上情与欲是不同的,有时候情可以把欲掩盖,当专注于款款深情的时候,可能会忘记去考虑欲。人来到世界,似乎就是在受到社会这个大染缸的洗涤,无论你多么不适应,天然地反感它,但是最后总是多多少少受到它的影响,不再那么讨厌,甚至有点点上瘾。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少妇可能有一些好的地方。成熟意味着更多的经历,也能够更加适应社会,更多理性的考虑,更能够吸取教训,思考也会更加全面,不感情用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08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有多少种欲望
newnt191919 2009-10-26 20:29
黄金周看了一本《白话山海经》,受益颇多,远古时代人类的思想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让今人惭愧。关于人究竟有多少种欲望,看看山海经里怎么说的吧: 大禹文命治水时曾到过天帝的宫城,有羽士带路,那羽士道:天宫城内,有五百零四条陌,陌就是世间之所谓街道,条条相通。其中除仙人所居外,有七个市:一个是米谷市,一个是衣服市,一个是众香市,一个是饮食市,一个是华鬟市,一个是工巧市,一个是淫女市。大禹听了,非常不解,便问道天上神仙,一切嗜欲应该已经净绝,与凡人不同,何必要设这许多市?而且既是神仙,具有广大法力,即使有所需要,自可以无求不得,无物不备,何必还要设起市来做买卖呢?第七个淫女市尤不可解,难道神仙亦纵欲么? 那羽士笑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未成神仙时,想成神仙要绝嗜欲,到得根柢既固,道行既纯,无论如何不怕堕落,那么一切饮食男女之事都与世人无所分别。神仙燕饮的情形即是龙肝凤髓,玉液琼浆,若不是仍有饮食的嗜欲,何必奢侈至此?西王母是你所知道的,若不是仍有男女之欲,何以儿子女儿生了这一大批?天上的神仙与人间凡夫差不多,不过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一个得志一个不得志罢了。 大禹问道:那神仙法力广大,有什么用处?羽士道:那是一时救急之用,或者是幻景,或者是从别处移来。从别处移来的亦只可暂用,且须归还,否则便是盗窃了。大禹道:据上仙说,神仙仍不能无嗜欲,但是淫女公然设起市来!那羽士道:男女之欲是天地化生之本,何处能绝?何时能免?亦无法可禁。设起市来,可以有一个分别,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庶几不会混淆,比那鬼鬼祟祟、暗昧不明的,总要好些。天上虽无浪子,但是以此为修炼根本的神仙亦甚多。譬如从前一个容成子,以阴阳采战之法得成神仙。现在下界还有他著作的一部书,叫《容成御女术》,流传各处。你看他既然以此道而成仙,成仙之后,难道他就肯决然舍去么?还不是仍旧要干这个勾当。天上神仙如此者岂只容成一人?淫女市之设,正是为这班人呢。 这七个市,除米谷、衣服二市之外,都可说是奢侈淫乐之市。众香市所陈列的无非是什么龙涎香、百合香之类,华鬟市所陈列的无非是女子、男子珠玉金翠装饰品之类,饮食市陈列的无非是奇珍异味之类,工巧市陈列的无非是奇器异械之类。大概天上神仙最是逍遥无事,便竭力从这个奢华淫乐上去讲求,所以有这种现象。你们下界凡人,终日劳碌,担忧怀恐,含辛茹苦,到头来还不能长久,因此羡慕天上的神仙,真是难怪的。 中学时就听生理老师讲课,老师说人的心脏有左、右心房,左、右心室,每个房和室都各有进出口各一个,因此 人有八个心眼,在这一点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由此看来, 神有七种欲望,人也不离此大概吧。
个人分类: 杂文|3699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欲望的几大定律
zhulin 2009-10-22 11:30
欲望三定律: 1 、在没有欲望的作用下,内心处于自然而然的状态。 2 、条件一定情形下,欲望与成就成正比,与幸福成反比。 3 、无欲则刚,寡欲则强,极欲则亡。 万有欲望定律: 人人心底(或一切事物中)都存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欲望。欲望与 痛苦和成就 的乘积成正比,与觉悟和幸福的乘积成反比。当欲望极大或觉悟为零时,痛苦也将达到难以控制的极大状态,人便毫无幸福可言,人生可能会趋向于毁灭的危险状态。 哈哈,咱也当一回研究欲望方面的牛顿来过过瘾,但可千万别被谁较真给证伪了。否则,还得去劳思苦想爱因斯坦相对论什么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道德之欲和理
xuhaibo 2009-9-30 22:47
道德最为本质的特征就是一种践行。然而什么样的行为是道德的,却莫衷一是。在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传统中他们对道德的对错认识有时是如此之差异,甚至完全相左。就是在同一文化背景的社会对词问题也是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出自道德理性的行为是道德的自觉因此,是道德的;也有人认为只要是道德的行为,无论是否出自道德理性的指引都应该算做道德的。暂且抛开这些争论,我们单看这些践行,什么使得他们做出如此道德的行动呢?换句话说,他们行动的动机是什么呢?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先哲们对人类动机系统的建构。古希腊哲学家们将人的灵魂理解为由理性的部分和非理性的部分组成。柏拉图是持这一观点的最典型的代表。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有理智、激情或欲望构成,不同的人所拥有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热爱思考拥有理智,有的充满激情,追求名誉和权力;而大部分人渴望满足低级的欲望,对金钱与美色情有独钟同时柏拉图还认为,作为理性的存在,人们应该善生,要求灵魂所拥有的诸多德性协调一致,和谐统一。也就是说,人的理性管制人的激情和欲望使人成为一个正义的人。 对于人的行为的动机问题,经验主义的哲学家代表大卫修谟与柏拉图有着不同的观点。大卫修谟明确提出只有人们灵魂中非理性的部分,即修谟所说的激情( passion )才是构成人们行动的来源,才能算做动机。而理性是人们实现激情所指向的目标而选择最佳方式的能力,在修谟看来,理性是激情的奴隶 不论这两个哲学派别之间争论的结果是什么样子的,但他们中间却存在着这样一个共识:即人类行动的机制中存在着两个系统:欲念系统和理智系统,前者代表非理性的部分,后者代表的是理性部分。这里我们的理性是指一种理性的反思活动,主要是澄清概念和证明论题。无论是澄清概念还是证明某种理论,都需要摆事实、讲道理,都需要充分的理由。一个人如果违反了这些理由,非要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是非理性的。 为了探究这两个系统是相互独立还是实际等同,我将用反证法,假定他们等同看推论出有无不合理的结论。 首先假定 Y= 欲念, Fn= 理智,若 Y=Fn, 欲求的内涵则由理智全部来表达,人们所欲求的东西都是绝对正确的、善的东西。这一理论展示的就是哲学史上的至善论至善论就是把所有理性存在所欲求的东西当作善,将最大的恶当作理性所要避免和反对的东西。根据至善论,任何其他的东西都可以当做实现被称为善的东西的条件和手段。燃而我们的实际情况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绝对的善。相反地,我们的困境往往却是多善选择的两难。比如说,平等和效率那一个更重要、应该优先考虑人权还是国家安全等等,都是理性行为者为之争论不休的最好明证。就是同一理性者在自己的不同人生阶段也会对自己的理性原则或内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修正。那么理性者统一的最高的善或绝对的恶也不可能存在。总之 , 我们定义 Y=F(n), 实际是把理性存在者欲求的事物当作善的事物,把理性者所反对的事物当作恶,要求价值的一元论成立,这与人类社会的现实并不相符合。因此,将欲念系统定义为理智是不可取的。 那么将理智定义为欲念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假定 Y = 理智, F (n)= 欲望。若 Y = F (n) ,按照 R.F.(Robert F.Ladnson) 的酷时刻理论( cool-moment theory 1970 所描述的,我们剔除掉行为者欲求的内容和实现这种欲求的途径,如果行为者会在某一个很酷的瞬间欲求某样东西,那就是行为者而言很好的东西,如果行为者在某一时刻想要避免的东西,那就是行为者所恶的东西。由于酷时刻理论没有参考任何客观的标准来判断人类的欲求,也没有对人们欲求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进行任何的限制,直接导致人类的理性评价系统变成了一个完全主观的评价体系。通过我想做的等同于正确的。因此,行动者无论做什么都不需要做任何的解释,他的欲求就是他的行动的理由。在这个纯粹主观的价值体系中,行为者拥有任何行动的权利。没有了判断什么是正确的客观标准,价值判断完全丧失了存在的理由。如果任何价值判断的功能都丧失了,那么这个完全主观的价值系统也没有了任何存在的理由了! 到此我们不难发现,欲望和理智更本无法等同起来,否则,我们要么导出绝对善,要么支持一个没有人何意义、没有任何功能的主观的价值体系。因此欲望和理智是够成人类行为动机的两个独立的系统。
个人分类: 未分类|34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割断欲望之绳
ChinaAbel 2009-9-17 13:53
转载 http://user.qzone.qq.com/70899447/infocenter?ptlang=2052 一只风筝,再怎么飞,也飞不上万里高空,一头马再怎么烈,也被马鞍套上任由鞭抽,皆是因为被绳牵住。那么,我们的人生,又常常被什么牵住了呢? 一块图章,常常让我们坐想行思;一个职称,常常让我们辗转反侧;一回输赢,常常让我殚精竭虑;一次得失,常常让我们痛心疾首;一段情缘,常常让我们愁肠百结;一份残羹,常常让我们蹙眉千度。 为了钱,我们东西南北团团转;为了权,我们上下左右转团团;为了欲,我们上上下下奔窜;为了名,我们日日夜夜窜奔。 快乐哪去了?幸福哪去了? 因为一根绳子,风筝失去了天空、牲畜失去了自由。 我们在一件事里团团转,在一种情绪里团团转,为什么挣不脱,为什么拔不出?皆因绳未断。 名是绳,利是绳 ,欲是绳,尘世的诱惑与牵挂都是绳。 我们的心常常被欲望之绳牵引,欲望往哪儿走,心就往哪儿走,而欲望总是只顾自己的需要,心因此不得不围着欲望转。我们总感觉心累,心累其实是因为欲望在飞,只有割断欲望之绳,还心灵以澄澈,我们才会真正活得轻松自如。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身体即欲望
pingguo 2009-8-30 14:06
性命要是鲜活的 总得先有欲望吧 年龄的欲望 一半在女人身上 藏不住的饱满地鼓起 藏住了的 比如闭目塞听 女人 言或是不言 看或是不看 有事或是无事 若有或是若无 一回事 很自然 身体即欲望 因此而孕育情感 孕育爱 孕育生命
个人分类: 诗歌|3053 次阅读|1 个评论
pingguo 2009-8-6 10:10
一 将肉体当做欲望的试验田 日出而作 日入而新 把灵魂当做欲望的实验室 昼夜不舍 心思不空 二 烟瘾酒瘾毒瘾 谓之常见 还有更普遍者 只是人们不以为然 子曰食色性也 很多人超喜欢这话 只需按自身要求引申一点 即刻得现花之天酒之地 掌控烟草 把玩酒色 只需将它们从眼前移开 便知 谁为主子 谁为仆从 三 美食在装进肚子之前装进脑袋 一餐吞下多头牛 佳人在藏进金屋之前装进大脑 一夜享尽无数欢 耳闻一道菜 即刻涌出绵延唾液 笨重的身躯不惧山高水远 眼睛进化为欲望器官 或以探财寻宝 或露色之深浅 四 欲望的本性从来如此: 欲望为欲望所强化 总是美其名曰:自我完善 欲之大者谓之权欲 瘾之深者谓之权瘾 历史的基岩上刻划刀光剑影
个人分类: 诗歌|25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fuyuncas 2009-8-4 17:29
在一个朋友的QQ留言里,看到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使我沉思了很久。是啊,年轻时为了房子而奋斗,车子房子都满足了以后,那我们就幸福了吗?看看周围的有钱人就知道了。2008年北京统计局的调查也表明,人的幸福感并不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升。小山村里平静的生活也许是快乐的,大都市里花红酒绿的生活也许是痛苦的。一切的一切都取决于人的心境。 痛苦来源于现实与预期之间的差距,当欲望很大,但现实又不具备实现这种欲望的条件时,这个人只能沉浸在痛苦中。著名科学家古尔也认为人的痛苦来自于现实与预期的差距。现实短期内变化较小,要减少痛苦只能适度降低我们的欲望,尤其是那些不切实际的欲望。也许我们会想到现在人们会萌生出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欲望?其实,欲望是随时随地都存在的。没有欲望,人也就失去了动力,但是不是欲望越大越好,它要有个度。多大的度是好呢?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你一个农民想在1年内拥有100万,有点不太现实;你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想去做国家主席,也太离谱了。 之所以产生痛苦,主要是因为预期脱离了现实。现在媒体对少部分先富群体大肆宣传,大款的炫耀性消费,激发了人们攀比的心理,也使得他们的欲望迅速膨胀,预期严重脱离实际。当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痛苦,当这种痛苦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他会做出否定社会的行为,比如群体性事件、自杀、他杀和抢劫等等。前几天,北京科技大学一学生抢银行,就是因为这种情感得不到释放的结果。 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制定自己的预期,用平静的心态去面对未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353 次阅读|1 个评论
欲望 科学 道德
windlight 2009-7-24 15:35
赵凤光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3332 武老师提到科学也具有心灵调节剂的功能。比我的签名认识更多一个角度。 求知欲一直是人类不会有道德限制的一个欲望,尽管有好奇害死猫等俚语,但人们对求知欲和上进心都是持褒奖的心态。 昨天听锵锵三人行,老窦几人谈到 道德限制与医疗科学的发展有关 ,比如手淫,从道德限制,禁欲宣传等,逐渐转变为不禁止,不鼓励。而科学狂人如种族病毒等对道德的无所顾忌好像也还是有的。 科幻小说里经常有的情节,一个是上古或史前时期就有很先进的文明,文明进化的后来崩溃或毁灭,而将先进的技术湮灭,但有时也是某些精英为了文明能够延续,而自我放弃或自我牺牲来将某些超越时代的技术毁灭。这个层面的求知欲与人类的生存欲望又有所冲突,所以道德也好,什么也好,求知欲让位于人类的生存权利。
个人分类: 思辨|228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类的绿色故事
pingguo 2009-6-18 14:38
从前,也就是没有人类之前 有一颗后来被称为地球的星体 它的颜色是绿色的,而且透明 它的卫星叫月亮,因为亮得名 月亮也是绿色的,也一样透明 最初的人也是绿色的 这一点很容易想到: 因为人们生活在绿色世界里 淋着透明的雨,迎着透明的风 身上洒着透明的月光或阳光 可上帝造人的时候出了点差错 造出来欲望,颜色太深,竟是黑的 一半放在大脑里,一半置于心灵上 本来这点黑色不算什么 没想到欲望膨胀,黑色蔓延 天地之神不敢大意 想了很多办法来警示: 包括 酸雨、 干旱、高温、沙尘暴 但是人类几乎不愿理睬 因为欲望太黑、太强、太顽固 这时候的人已近于黑色 黑,正无限贪婪地吞没掉地球的绿 月亮也开始变黑,因为人爬了上去 自然母亲真是痛彻心扉: 如果阳光变黑,人类无处躲藏 附: 到了该确立地球生态代言人的时候了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8887
个人分类: 诗歌|4435 次阅读|1 个评论
到了该确立地球生态代言人的时候了
pingguo 2009-6-18 14:36
一 人类的所谓理性,指向的目标却是无节制地满足非理性的欲望。此深刻的自相矛盾也,我们能够解决这个矛盾吗?人类活动越来越显著地从根本上乱了生态、乱了地球,从而也必将乱了人类自身。 承认这个自相矛盾,承认人类理性的贫困,我们即刻就当追问:发展这个硬道理到底有多硬?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可持续的、不退转的、危害小或没有危害的?我们即刻就该明了个人、集体、国家的发展必须同人类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一起加以考虑;世上有一种需要加以鼓励和赞美的毫无节制的自私的欲望吗,无论这个自私主体是个人、家庭、党派还是民族、国家?天经地义的财富追求是否造成这样的事实:让一小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同时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以牺牲人类长久的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是谁凭借什么力量使他们先富裕起来?这种力量是正义的吗?各国的所谓发展战略事先征求地球的同意吗,我们给予地球法律援助并为它找到代理人了吗? 二 一切生命活动,除去人类活动而外,可以说都是自然活动的一部分,都是自然活动本身。高度发达的人类活动不再是自然活动的一部分,唯有人类才构成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唯有人类活动才到达与自然非和谐的程度:与自然不相和谐,必然与自身不相和谐,因为人本身根本上依然是自然的一部分。 与自然不相和谐的人类活动普遍存在,自然生态对于不和谐的活动的响应也必然是不和谐的,愈演愈烈的结果就是:自然生态以非和谐的方式限制乃至消灭这个不和谐的始作俑者。一种病毒或寄生者欲致它的宿主于死地,会是正常的自然状态吗?如是,那么恐怕就为恐龙灭绝提供一种新说了。接下来的问题是:人类是下一个超级恐龙吗?地球是活的生命体,有几十亿年的生命史,人类短暂的历史微小得算不得什么。假如病毒要杀死它的宿主人,大概不是出于它自告奋勇的自我牺牲精神,而是出于自然意志的深刻而隐秘的表达。 三 固然我们终将会获取清洁能源,但这绝不是我们今天任意开发能源、破坏环境的理由。今天出现的问题必须在今天加以考虑解决。在地球生态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放纵物欲的生活方式难道不应当有所收敛?欲望膨胀难道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挥霍享受才代表有意义的人类生存?明显的事实是,发展带来的物质享受跟不上欲望膨胀的步伐。明天依然会有明天的问题。 在以国家为主体的发展、竞争、乃至对抗中,更是理所应当地强化了并继续强化着这个非理性的人类活动。作为自私主体的国家比起作为自私主体的个人,不知要强大多少倍。对自然之源的争夺与破坏,水污染,有害气体排放,疯狂的军备等等,无不是国家这个主角所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被标榜为真理,国家这个超级恐龙的极端的自私自利被标榜为正义,从而国家把自私的欲望推向了极致:人们正是凭借着国家观念不断地强化着自身的疯狂欲望。 解铃还须系铃人。国家作为生态环境的最大破坏者,作为经济活动、人类活动的管理者,作为自私的利益主体,到了坐在一起认真对待环境问题的时候了。任何对地球生态造成重大影响的人类活动的实行,都必须要有受影响者地球的参与。到了该确立地球生态代言人的时候了。 2009-6-18 附:人类的绿色故事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8889
个人分类: 随笔|35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对宗教的意义理解
windlight 2009-6-8 09:56
赵凤光 看了武老师的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6639 有感 曾听cctv对话的制作人讲一个例子,一个是基地组织攻击世贸,一个是反恐24小时里,一个孤胆英雄,在举国之力的支持下,与敌人斗,与自己人斗,美国这种个人英雄背后的财力和基地组织的911后面的资源是无可比拟的。但基地组织的成本却远远小于美国的特种部队。关键因素在于宗教信仰的模式其社会组织成本很低,很有效,这两种组织形态一个是经济社会的契约维系通过物质鼓励,一个是精神层面的认可单方面的跟随,基本不需要物质层面的反馈和激励。 而组织成本低实际是宗教信仰的副产品,宗教本身的追求或意义是终极关怀。终极关怀怎么理解,我个人还很难表达。但对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宗教或信仰寻找他们的共同点,终极关怀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共同点之一,简单或片面的说,即人为什么活,人为什么死。 不谈这个终极关怀,那么以我的签名档或者称为平面经济学视角来说也好,宗教与文化艺术的作用之一又体现在对人的欲望的节制或转移。这点应该也是宗教的共同点吧。
个人分类: 思辨|3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道德的命运
duke01361 2009-3-11 09:46
道德状态是一种体系稳定,低能耗,高效率,可以带给体系中成员相互协调,和谐的能力。它基本上可以说是遵循热力学三大定律(后来了解到热力学定律应该有五个,除了先前的三个定律还有第零定律和第五定律,即整合定律)。而这热力学定律又是对迄今为止的开放,封闭和孤立体系的规律性概括和总结。社会本质上说应该是开放的,但有时却可以人为地造成封闭,半封闭,也可以呈现为孤立的状态。社会这个体系是需要进行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交换的。而这也正是所谓经济所要研究的内容之一。因此尽管热力学三定律最先源于对模型体系的表征,但对于社会这个体系来讲其实更意味着一种实践。也就是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一个过程。而这和道德有什么联系吗?其实道德的本意也就是探索或表征的社会,自然和人的一种“本质”状态。它的目的性非常明确。说白了也就是探索此三者存在,运动,作用的本质,寻求一种和谐状态。而这不也是经济和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内容? 一、道德的种类和寿命问题 生活艰难的时候需要道德仁义,生活富裕了还需要这些吗?生活的艰难,富裕与否最直接的影响到的是人的欲望的实现和满足,而欲望并不是由道德仁义能够包打天下的。也就是讲究仁义道德的社会可以部份缓解人的欲望。这点看上去有些情同“望梅止渴”,所以还需要一种更强制性的约束机制,那就是法律和专政。仁义道德和法律是制约人的欲望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所衍生的社会张力的两道大灞或者是两道围墙。否则人欲横流势必冲击社会安定。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德仁义的理念既有教育引导作用,又有束缚制约作用。因此它们并不是单纯的“好” “坏”和“善”这些属于人的品行的东西所能替代的。尽管世俗地理解道德仁义在很多的情况下就是如此,但理性地分析这些东西就不一样了。 另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是,如果经济发展,生产力提高到了极高,比如在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人的欲望基本上都能够满足,但老实说这种满足也只能局限在衣,食,住,行这样的层面上。理所当然地还有非常多的欲望是没法尽情满足的。比如爱情这东西就是其中之一,还有就是诸如心理来源的那些欲望也是不好尽情满足的。在70年代,西方有一本书叫“joy of sex",可谓穷极”做爱“之奥妙。结果西方人就开始了”性解放“,人们之间都可以发生性关系。颇具讽刺意味地是很快就有了爱兹病,结果人们都不敢了。但退一步讲就是爱兹病可以从根本上治愈,不会使人因此死掉,那是否这样的滥交就可以继续下去?那些仁义道德还起不起作用?法律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根据某些人的理论,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法律和阶级都不存在了,因为天下大同了,没有差异了还要那些东西干吗?!那按照这个逻辑推下去,仁义道德当然也没有必要存在下去了。所以似乎就到了一个不需要仁义道德的社会状态,或者是根本没有仁义道德的社会了。那人还是人吗?人们会因为全部的欲望都可以满足而生活下去吗?能够幸福,快乐吗? 上面简单地谈了道德的两个范畴情况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很泛泛。 前一种应该是中国本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针对的是社会整合,社会教化在资源短缺条件下的可能应用价值和功用。因此应该是地道的中国文化。但是必需指出的是尽管这样一种直接用来调理生产关系的道德理念是否能够解决在资源相对过剩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道德与否既使有章可循也是无法监督的。舆论的力量虽然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人性(权且承认人性本善)起到强力的制约效果,难保就不会在经济发达了,资源过剩了的时候就会”沉默“无声。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经济发达了,人之欲望基本上均可以满足了那你说的这种中国式的道德功能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下去了。事实上这种所谓的经济发达和满足人欲很多的时候只是一种假设而已,中华民族绵延近五千年了,绝对的资源过剩时期从未出现过。 道德所承载的第二种意义就不分东西了,因为他已经不考虑资源问题了。也就是假想人欲是可以满足的,那么这个时候的道德就可以彻底消失了。因为无论人们怎么做,怎么想都是可以的,可以被接受的。但必须说明的是这绝对是一种理想状态,很有可能缺乏现实的可能性。既使是到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尽管衣食住行等等物质和生理层面的欲望可以得到满足,但上文述及的心理和社会的欲望可能也没法子从根本上得到满足。因此很难预测到了一种特定的社会道德就不存在了。可能的情况是道德会变得比较仁慈和宽容了。 二、道德能够进步吗? 这个问题和上面的问题一样是比较难于回答的。原因是这关乎一个人对现有道德模式的满意程度。也就是说这在很多程度上依赖一个人和现有道德的作用关系。因为道德所追求的目的之一是整合和教化社会,使之能够谐调,能够把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放在一起取一个“最佳值”,因此如果你是既得利益者,而且又处于“食利”的生态位上,那么道德这东西可能会制约你的欲望的满足,使你自觉地让出一些利益以利他。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时的道德对于你来讲就是“不道德”的,因为它要求你在个人利益上主动地作出让步。但如果你接收并认同道德的这种目标,自觉自愿地配合道德的要求,通过丧失部分个人利益换取和维护整体的利益,这自当别论。要做到这些就要看人性究竟是“本善”还是“本恶”了。其实这涉及到了另外一个命题,即“仁义”问题。“仁义”“道德”和“人性”的相互关系早经争论的多了,特别是在中国道德观念初期阶段。所以只好另外讨论了。 另一个层面上的道德进步是指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道德内涵的动态变化过程。这也是个难于回答的问题。从本文第一部分可知,道德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会有不同。它所关心的焦点问题不是一承不变的。但总体来讲,道德进步必须依赖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而这些又不单纯地反映在道德的进步与否上。但估计在一个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社会背景之中的道德也许会更进步些,也许会因此而消亡了。但是如果人们的观念是进步的,那道德自然就会随之更加进步了。 三、经济社会需要体现仁义关怀 笔者曾经系统学习过老庄和孔孟等人的道德概念,知道他们所划定的那些道德标准是一种类似终极理想式的东西。一般人很难完全做到。前一路子有些搞经济的人为经济和经济学是不是可以或不可以讲道德而争得不亦乐乎。因为笔者对经济这玩艺是一窍不通的,所以也就只有看热闹儿的份。从我收集到的一些资料来看,似乎有很多的经济学者是重视道德的,诸如张曙光,何怀宏,茅于轼,厉以宁,韩得强等等。这些人的观点我是比较赞同的。但我觉得这次道德争论更应该说是“仁义”的争论。是有关经济和经济学和“仁义”的争论。因为我理解“道德”如果不被看成是那种如马克思所讲的是一种社会价值规律规范总合的话;如果依旧承认“道德”具有中西方差异的话;如果依然承认它既具有约束教化个人,整合人类社会功能,又有维持和塑造生产关系功能的话。那么那场有关经济和经济学讲道德的争论应该是被理解为经济和经济学讲不讲“仁义”的问题更准确些。核心的问题应该是在经济过程中,在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在为此而重新配置资源,进行选择和决策的过程中要不要体现人之关怀,人之道义?而这其实就是在说,在经济过程中的“仁义”问题。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正好新加坡联合早报登出了一篇题目为“中国要谨防社会分化”的社论文章(联合早报,2002-04-17),意思是提醒大家要注意中国的“弱势群体”的问题。文章引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结果,说是在目前中国的十大社会阶层中,处于绝大多数的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城市无业人口都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成了“弱势群体”。也就是说中国目前的状况是绝大多数的人是“弱势群体”。而这要是借用Ismail Serageldin的观点就是相当危险的情况了(“a world divided cannot stand; Humanity cannot suivive partly rich and mostly poor" 见Ismail Serageldin,World poverty and hunger--the challenge for Science. Science 2002,296:54-58)这必将威胁社会的稳定,导致社会秩序出现动荡。从这个情况来看,经济和经济学就必须体现人文关怀和人之道义,否则后果是可以预见的。 18/04/2002
个人分类: On Culture|340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就是一趟名叫欲望的街车
qqyang 2008-10-11 22:42
想看《欲望号街车》,是因为看了白先勇写田纳西威廉斯的一篇文《人生如戏》(我又土了,人都死了这么久我才缓过神来看他的片子),写得不长,却足够勾起我我对威廉斯的兴趣。白先勇说得对,戏如人生的作家,人们才会对他本人的生活有兴趣。威廉斯,少年时期的落寞,壮年的叱诧风云和晚年的众叛亲离以及死亡时的孤独怪异,他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出有关爱和欲望的戏。 这是部黑白片,改编自戏剧,因此对白和表演中有明显的舞台剧风格。片中女主角白兰芝(费雯丽)因为和比自己小很多的16岁少年有染而在当地名声扫地,走投无路,千里迢迢来投奔已嫁作人妇的妹妹。虽然已经落魄不堪,白兰芝依然努力保持着高贵的生活习惯华美的衣物,高雅音乐,暖暖的热水浴。她用这些来逃避衰老和现实的绝望不堪。粗犷的妹夫斯坦利(马龙白兰度)当然看不惯白兰芝的装腔作势,出言不逊并通过追查将白兰芝的不堪过往大白于天下,白兰芝究竟还是毁于欲望,达不到她想要的天堂。 看过一些影评,记得某个人说费雯丽把白兰芝演得像一根稻草,在世间的爱和欲望中摇摇欲坠直到崩溃。喜欢费雯丽神经质的表演,有点矫情虚伪,活在幻想中却还对爱有期待。投奔妹妹是她最后的希望,却让她受到最致命的打击。欲望号的终点是崩溃是死亡。 刚刚看了潘写的《画皮》的观后感。又是一场爱和欲望的较量。所谓欲望,是对年轻和美的追逐,是天性,得到了便是爱,得不到便成了妄念和恨。适时的欲望是爱,不合时宜的就成了横刀夺爱。其实是道德约束了欲望,守护了爱情。所以对于《画皮》中王生的所谓精神背叛,我给予的更多的是遗憾同情而不是唾弃。动心这回事其实很简单吧,爱情也根本不是唯一的,唯一的是人对某人的执着和忠诚,是长相厮守的缘分。PS:周迅扮的狐妖也未免太善良太惹人怜了,然而演技确实好,喜欢她的眼神,期待《女人不坏》。 两部电影,都有关于爱和欲望。从来都推崇规则的重要性,玩什么游戏就要守什么规则,爱情也一样,否则害人害己。而爱情这场游戏,规则是忠诚和唯一。Funny games?哈哈。
个人分类: 未分类|2999 次阅读|0 个评论
爱情不必要钻石装饰
考槃在涧 2008-9-8 11:29
http://ent.qq.com/a/20070410/000059.htm http://www.joyqf.org/jddy/266.htm http://pic.joohe.com/picture.asp?artid=163 用什么样的钻石,才能配得上你的爱情?有人在开心网上发起了一个投票,问要用几个月的工资买婚戒才算隆重。也许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到非洲去看一看《血钻》。 《血钻》以赛拉利昂 1999 年的血腥内战为历史背景,描述了各路神圣为了一颗意外发现的粉红大钻石而残酷厮杀的故事,在这颗罕见的钻石身上,流尽了无数人的鲜血。 非洲大陆长期以来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 如果你想长命百岁,那么就别碰钻石 (If You want long life , never touch the diamond) 。 在部分非洲国家,钻石是军队用来购买军备的资金来源,也是连年征战的原因。战争国家出产的每颗钻石都粘有非洲采矿工人,或者战争牺牲者的鲜血。因此这里的钻石被称为 血钻 ,这也是本片片名的由来。在被由血钻引燃的战火中,西非国家塞拉利昂经历了十一年漫长煎熬。 透过影片我们看到,由于人们对钻石的狂热需求,使钻石上附加了过分多的价值,而钻石体积小容易走私,成为滋生钻石走私的温床。为了获得武器以在军事冲突中获胜,武装组织强迫平民开采钻石,他们利用钻石换来的武功互相攻击,抢夺地盘,并屠杀平民;为了维持战争,他们又必须开采更多的钻石,换取的利润又用于永无休止的战争 联合国由此有了一个冲突钻石的说法:产自获得国际普遍承认的,同具有合法性的政府对立方出产的钻石。由于销售钻石得到的高额利润和资金会被投入反政府或违背安理会精神的武装冲突中,故而得名。 在钻石背后,是扭曲的人性。为了这颗大血钻,各路人马各显神通,玩命厮杀;反抗武装组织甚至把儿童也武装起来,给他们武器,让他们杀人;在这样的扭曲下,儿子甚至不再承认他的父亲,把冒死前来解救自己的父亲出卖给胁迫自己的武装组织 最后抢夺这颗钻石的人两败俱伤,都死了。钻石的发现者在记者的帮助下带着钻石来到欧洲,在橱窗里,他看到那些闪透着光芒的钻石戒指,他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作为赛拉里昂战乱的见证者,他向全世界发出呼吁。 影片最后说: 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是属于她的人民的财产,那不是我们可以偷取的,也不能打着帮助、合作或者消费的旗号进行开发。 尽管 2003 年四十个国家就阻止冲突钻石流入市场而达成了所谓的金伯利进程,仍然有大量的冲突钻石以各种各样的渠道流入市场。真正能够阻止冲突钻石泛滥的,是钻石的消费者。 ( In Jan 2003, forty nations signed The Kimberley Process an effort to stem the flow of conflict diamond. But illegal diamonds are still finding their way to market. It is up to the consumer to insist that a diamond is conflict-free. ) 《色戒》中有不少和钻石相关的情节,我听说王佳芝看到所谓鸽子蛋 ,电影院的观众发出了惊叹,流光四溢的鸽子蛋散发出不可阻挡的魅力,那不但是美丽的艺术品,那还是物质和财富的象征,它代表着赠送者的财富、地位,也代表着惊叹者们过剩的欲望。我相信王佳芝也好易先生也好,都真爱着对方;只是如同爱情救不了两人不同的政治立场一样,钻石也救不了爱情。 当媒体喋喋不休的放出艳光四射的钻石照片,当钻石商喋喋不休的把爱情婚姻和钻石挂起勾来的时候,我们大概也真的这么认为。我听说贝克汉姆、科比之类被媒体发现了小三(第三者)后立即给老婆买多少克拉的钻石以挽救他们的婚姻,看来金钱虽然买不来忠诚,但是钻石却可以买来原谅。 一年以前我写文《 原罪 . 宿命 》,批评人类永无休止的欲望,得到李飞兄的反馈。其实我并不反对人的欲望,我反对的是无休止的欲望,也就是贪婪。欲望是生存之道,进步之源;然而贪婪却能毁了人类。你不可能不吃饭,但可以不一而再再而三的用奢侈品来证明你的才华,一而再再而三的用奢侈品挽救你的爱情。 钻石也许可以见证你的爱情,但它绝对不会挽救或者保护你的爱情。当你需要用钻石来证明彼此相爱时,你只是对抗不了你心中的欲望。今天的社会已被绝对的物化了,那些本不需要用物质来感受的美好也被打上了深深的物质烙印,人们不是在享受物质给自己带来的美丽,而成为了物质的奴隶。一少部分人生活品质的背后是大多数人生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挣扎在温饱和小康之间,既不能为自己赢取丰富的物质,又不能在保证生存的基础上获取自己的幸福,就连星星,也被都市的霓虹所淹没 每个人可以追求自己认为的幸福,但物质极大化不应该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价值观。我希望有一天,每个人都不用为他人的幸福买单,他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他自己的幸福之中,也许这些幸福与钻石、别墅、游艇、汽车统统无关,他只是个人心灵的幸福,他是人与人之间的承诺,以上帝之名,以星空之名,以人类曾经伟大过的灵魂之名。 尽管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钻石,但每个人都有爱和被爱的权利,我见过不少白头偕老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以月光、星子为他们爱情的见证,不是钻石。 百度百科 滴 血钻石 网易博客 色戒、鑽石、鴿子蛋 《血钻》的迅雷下载地址 许茹芸 齐秦 熊天平 星星是穷人的钻石 爱是眼泪爱是真心被呵护的感谢 爱是了解爱是春去又秋来的体会 爱是防备爱是午夜在梦回的伤悲 爱是误解爱是浮云来去多少回 爱是等待埋怨欢喜隐瞒的交会 谁不是付出一切收回一些 还苦苦追随 星星是穷人的钻石 幸福本来就是简单的事 星星是穷人的钻石 一份真诚伴你日日夜夜 星星是穷人的钻石 一颗真心不需任何装饰 星星是穷人的钻石 不去珍惜爱不会一生一世
个人分类: 入世|4755 次阅读|1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5: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