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类中心主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关于菌心说和柔性辟谷的系列材料
zcgweb 2015-8-13 04:11
关于菌心说和柔性辟谷的系列材料 张成岗,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新星,北京市科技新星,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 1. 什么是“菌心说”? l 菌心说是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张成岗研究员在长期从事生物学、医学以及心理认知等研究的基础上,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来的关于医学和心理学的一种新的学说,认为由人体共生微生物菌群尤其是胃肠道菌群组成的人体第二器官,其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重要性比人体的器官尤其是大脑更加复杂和重要,即人体共生菌群可能构成了人体的核心、中心和重心,在结构上遍布于人体胃肠道粘膜表面,在功能上构成了人体的饥饿感的信号来源,并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欲望等心理活动。菌心说认为人体大脑决定了智商,而人体共生胃肠道菌群则影响甚至决定了情商。在人体的解剖结构中,通常认为,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可称之为脑心说;而张成岗研究员则认为由胃肠道菌群所构成的系统即心脑菌脑,比大脑更加重要,因而称之为菌心说。从人体解剖结构来说,人脑来源于受精卵的发育和分化,而心脑菌脑这一微生态群落则来源于胎儿出生后,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在内的环境微生物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婴儿胃肠道并伴随终生。从疾病与健康角度而言,菌心说认为人体的慢病主要源于胃肠道菌群即心脑菌脑的异常和紊乱,通过产生代谢性毒素例如内毒素等进入体内导致慢性炎症,累及人体多个脏器而表现出不同的慢病症状;而且证明通过纠正这种菌群紊乱则可显著改善慢病症状,甚至恢复人体健康。从医学的发展历史来看,菌心说可被认为是传统中医藏象学说的现代化升级版,即菌群相当于藏、而人体相当于象,从而与中医所主张的内藏紊乱则外象异常高度一致,很好地支持并升级了中医学的脏腑学说,对于慢病起源、发生发展以及治疗转归等具有重要意义,意味着中医现代化即将步入现代化中医的时代。相反,长期以来,西医主要研究人体本身的健康状态以及疾病症状,而未能发现人体慢病源于菌群异常的菌心说的关键认识,从而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不治本结果。菌心说认为,人菌平衡则健康、人菌失衡则慢病,而且认为人菌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体和菌群竞争碳源,因此,菌心说对于慢病防控与健康管理将产生重大影响,对于医疗改革也将产生巨大影响。除此以外,菌心说认为人类的情绪情感等精神心理活动虽然与人脑的结构与功能状态高度相关,然而,这些精神心理活动甚至包括信仰、犯罪动机等与心脑菌脑密切相关,例如异食癖、同性恋、孤独症、毒品成瘾甚至犯罪等复杂社会行为与菌群失衡密切相关,而且认为这些复杂的社会行为有可能通过改变心脑菌脑而予以改变。总体而言,菌心说对于脑心说的升级,与日心说对于地心说的升级具有可比性,意味着人类对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健康等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同时也是对人类中心主义之中的弱人类中心主义的有效升级,并将对医学、哲学、法律、道德、社会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2. 什么是“柔性辟谷”? l 柔性辟谷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张成岗研究员通过自身进行测试并进行科学研究、先后发现并证明饥饿源于菌群、进而提出新医学理论、菌心说学说、碳源论观点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一种健康养生手段,每天一日三餐使用柔性辟谷专用饮料喂饱菌群之后即可只喝水、不吃饭、正常生活 7-14 天甚至更长时间,在实现生理性减肥瘦身之余,能够显著提升身心灵健康体验,是对于传统辟谷的科学升华,不仅具有传统辟谷养生的健康促进作用,而且通过调理改善胃肠道菌群即人类第二基因组,可以显著减少甚至消除传统辟谷的不良反应例如饥饿感、低血糖、低血压等,是一种对于男女老幼都十分有益的健康养生手段,有利于身心灵健康状态的系统改善。与传统辟谷不同的是,柔性辟谷所依据的科学原理不同,主要是通过专用的柔性辟谷饮料喂饱菌群,从而减少或消除辟谷期间的饥饿感,这是因为柔性辟谷基于“人体饥饿感源于胃肠道菌群繁殖时通过攻击人体胃肠道粘膜获取碳源作为营养物质”这一科学原理。在柔性辟谷技术出现以前,传统辟谷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科学原理,而只是通过参与者的强烈的精神意志,通过脑肠轴来强行抑制胃肠道的饥饿感,因此在传统辟谷过程中,容易出现低血糖、高血压、胃肠道粘膜出血等异常反应导致健康风险。相关,柔性辟谷则是通过调理改善、优化胃肠道与饥饿相关的菌群,消除人体饥饿感,具有可靠的科学原理,即便参与者没有经过辟谷训练,也可以比较容易地完成柔性辟谷实践。柔性辟谷没有严格的打坐、站桩等传统辟谷的要求,只需要在每天的一日三餐时间或者感觉到饥饿的时候,使用专用的柔性辟谷饮料喂饱菌群之后,就可以进入柔性辟谷状态,期间可以正常工作、正常上下班、正常休息,一周时间可以生理性减肥 5-10 斤,也可以连续两周时间进行柔性辟谷,可以生理性减肥 5-10 公斤。在健康改善方面,通过柔性辟谷,人们能够体验和懂得人为什么吃饭这个亘古以来的重要道理,即人体吃饭的本质是菌以食为天、而并非民以食为天。对于肥胖人群以及三高人群来说,当人体处于体重超标状态以及高血糖、高血脂等状态时,通过柔性辟谷体验,人们将会发现,和骆驼在沙漠中的生活模式类似,人体并不是需要通过一日三餐摄入热量的,而且在柔性辟谷期间,人体通过消耗自身的脂肪储备等,会自然而然地获得体重生理性下降、血糖生理性下降、高血脂生理性下降等良好健康调理效果,而且人体的自我感觉将会越来越好,包括持续获得愉悦的心理状态。在应用上,柔性辟谷不仅可以作为生理性减重、改善三高症状等的健康管理方案,而且也可作为救灾食品用于消除地震等灾害救援时由于食品短缺所带来的强烈饥饿感,以及可用于在短期进行战争等军事行动的免食品供应的后勤保障。
39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即将被“菌心说”升级——来自于百度:人类中心主义
zcgweb 2015-8-13 03:17
人类中心主义 编辑 本词条缺少 信息栏 、 名片图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编辑 吧! 概念意义 人类中心主义总是作为一种价值和 价值尺度 而被采用的,它是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 道德评价 的依据,有且只有人类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 目录 1 核心观点 2 最高理想 3 具体分类 ▪ 强人类中心主义 ▪ 弱人类中心主义 4 一点评价 1 核心观点 编辑 1、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中,只有拥有意识的人类才是主体,自然是客体。 价值评价 的尺度必须掌握和始终掌握在人类的手中,任何时候说到“价值”都是指“对于人的意义”。 2、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中,应当贯彻人是目的的思想,最早提出“人是目的”这一命题的是 康德 ,这被认为是人类中心主义在理论上完成的标志。 3、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活动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一切应当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2 最高理想 编辑 人类中心主义实际上就是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目标的思想,它要求人的一切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一价值目标。马克思特别强调人的 主体性 ,他指出,人类主体性表现于精神生活中,就在于意识到了思维与存在的对立;人类主体性表现于现实生活中,则是以人对自然的全面控制与利用为标志的现代生活方式,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发展。 3 具体分类 编辑 人类中心主义观点主要有强人类中心主义和弱人类中心主义。 强人类中心主义 强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由于是一种自在的目的,是最高级的存在物,因而他的一切需要都是合理的,可以为了满足自己的任何需要而毁坏或灭绝任何自然存在物,只要这样做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供人任意索取的原料仓库,人完全依据其感性的意愿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全然不顾自然界的内在目的性。只有人才具有内在价值,其他自然存在物只有在它们能满足人的兴趣或利益的意义上才具有工具价值,自然存在物的价值不是客观的,而是由人主观地给予定义:对人有价值还是没有价值。 弱人类中心主义 弱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应该对人的需要作某些限制,在承认人的利益的同时又肯定自然存在物有内在价值。人类根据理性来调节感性的意愿,有选择性地满足自身的需要。 4 一点评价 编辑 虽然弱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落脚点和归宿点,与强人类中心主义一样,也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弱人类中心主义主张对人的利益和需要进行理性的把握和权衡,反对将人的利益和需要绝对化。自然存在物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们能够满足人的利益,它们还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自然物也有内在价值。 弱人类中心主义虽然承认人的优越性,但也承认其他有机体意识生命联合体的价值,人类有义务从道德上关心它们。 词条标签: 计算机术语 , 科技 , 哲学
1128 次阅读|0 个评论
清华大学蒋劲松副教授作客“红谷之声”讲坛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5-5-28 08:41
文: 易安雯 图: 熊红秀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5-26 点击次数:60 【关闭窗口】 5月25日上午,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蒋劲松副教授应邀作客“红谷之声”讲坛,在红角洲校区4309教室作题为“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题讲座。 蒋劲松分析了科学技术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着重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技术发展的配合”、“仅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足以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实验科学传统从根本上无法解决环境问题”等内容。蒋劲松还以人类主义的平等原则,阐释了动物歧视与动物保护的思想,强调了非人类动物奴隶制,强调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的重要性。蒋劲松提出,要从根本上实现生态文明就需要人类彻底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改变价值观,并倡导广大师生“生态文明建设从素食养生开始”。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人类主义、环保、素食与经济的关系等方面向蒋教授提问,蒋劲松耐心细致地解答。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正确处理环境与社会、社会与自然、自然与人的复杂关系,从自身做起,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http://cy.jxstnu.edu.cn/ShNav4/2015-05/27/NewsView-46005.html 【蒋劲松还以人类主义的平等原则,阐释了动物歧视与动物保护的思想,强调了非人类动物奴隶制,强调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应该改为: 蒋劲松还以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平等原则,阐释了反对物种歧视的动物保护思想,强调了必须彻底推翻非人类动物奴隶制,强调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231 次阅读|7 个评论
周日清华讲座: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吗?
热度 4 jiangjinsong 2014-6-11 09:33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学术资助项目 动物伦理学与护生文化系列讲座第28讲 主讲人 :郭鹏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 主题: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吗? (Against the Denial of Animal Language) 时 间 : 2014 年 6 月 15 日(周日)下午2:3 0- 5 :0 0 地点 :清华大学明斋241(图书馆北,万人食堂南,请从中门进入) 主持人 :蒋劲松(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 教授)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北京市哲学会 动保网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素食委员会 中国动保记者沙龙 绿野方舟 中国青年动保联盟 欢迎参加! 主讲人及演讲主题简介: 郭鹏,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哲学与动物伦理学。 摘要: 在当代语言学及语言哲学研究中,“语言是为人类所独有的”这种观点几乎是一个默认的前提,语言学家霍凯特(Charles Francis Hockett)和哲学家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是明确持这种观点并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的人。这种观点不仅影响着对人类的语言和认知的研究,也在大大影响对非人类动物的相关研究。在我看来,无论是霍凯特还是乔姆斯基都没有为此观点提出有效的论证,我将对他们的论证进行详细的剖析并提出自己的反驳和观点。 Abstract: Currently, linguistic research is dominated by the view that language is a phenomenon that uniquely belongs to humans。This claim has made a great impact on those experts who study animal language and animal cognition. Linguist Charles Francis Hockett and philosopher Avram Noam Chomsky are two representatives of this view. I intend to show that neither of them offered any valid argument to support this anthropcentric view. I found three problems in Hockett’s argument: 1. Even it is the case that there are certain features uniquely belong to human spoken language, we can use this features to characterize (or define) human spoken language but not language. 2. Our knowledge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s of other species is too limited to enable us to reach the conclusion that some features are uniquely belong to human, such as Duality of Patterning. It is impossible for us to do so before we know the meaning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ir (vocal) signals. 3. Hockett puts human communication in one category and put machinery communication, non-huuman animal communication in another category. We can see that some non-human animals communication systems share more features with human communication than machinery communication. In his earlier research, Chomsky (1957) insists that human being is the only animal has linguistic ability and he supports this idea by claiming that humans uniquely possess an innate universal grammar that is not possessed by other species. I call this approach ‘The Essentialism Approach’. My argument is that we cannot reach the conclusion that language is uniquely human from the uniqueness of human language. Other species can also possess some uniqueness of their languages and this does not make language a unique phenomenon of any of these species. In his later research, Chomsky(2004) shifted to what I call ‘The Great Leap Forward Approach’--after Alfred Russell Wallace, he believes that there is a great leap forward in evolution that rewired human brain and enable us to perform the linguistic tasks that other species are not capable of doing so. My argument against Chomsky is mainly based on biological individualism, which is inspired by the research of Marc Becoff and other ethologists. 描述:明斋路线图图片:眀斋路线图.jpg 动物研究读书会总汇 动物伦理学与护生文化系列讲座总汇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4989 次阅读|6 个评论
听孟老师关于“自然辨证法与科技伦理”数场报告感
热度 2 supeng19890307 2013-6-6 23:01
前言 自然辨证法与科技伦理的数场精彩报告接近尾声,心中颇感惋惜,担心这样全面的精神教育以后没机会听到,遗憾自己未能把老师传达的哲学思考全部领会。这里,我将把一学期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曾经的、近来的思考,给老师做个汇报。 浅谈中国古代自然观——易经 老师在论述自然观的历史发展时,对中国的古代自然观的发展,谈得很少,只用几张片子,很少的话语,简单的简绍了阴阳八卦说。在我看来,这部分也有必要多花些时间。 我自己觉得,用“阴阳八卦”这个名称,代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不太恰当,用“易经”或“太极”妥当。阴阳八卦应当只是易经(名字可与太极等同,下文以易经代替)的一部分,只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一个分支。而易经才是中华文化之始,是 华夏五千年 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 “ 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 。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伏羲是它的开山鼻祖,伏羲八卦,这本无字天书,他阐述了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最基本的元素,“一画开天”。伏羲八卦是数字和图像组成的,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提出“万物皆备于我”,意思是宇宙所有的东西在人身上都能找得到。周文王等人是其第二代发展人,文王六十四卦,解读了宇宙的 64 个密码。孔子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太极”这个名字出自孔老人只手。“太”,“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也反应了易经研究的范围包罗万象。 易经的思想,已经融入到中华名族的方方面面,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都受之影响。而且其哲学思想在现在也是很先进的。如男女平等的思想。虽然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男女是极其不平等的,这其实是由于封建势力对阴阳学说没有深刻的理解。男为阳,女为阴,而阴即是阳,阳即是阴。阴阳共存、阴阳合一:是不可分割的,一阴一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体两面,如影随形。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亦一亦二。这里可以看出,其实在易经的哲学思想里边,男女是平等的,没有尊卑之分。 费耶阿本德的科学哲学感 费耶阿本德区别于其他许多英、美哲学家的显著特点就是 , 他对科学所持的批评态度。费耶阿本德对科学的批评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关于科学的本性问题,其二是关于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问题。 我听了这节后,颇为震惊。讲到: 科学并没有固定的和普遍的方法论规则可以遵循,恰恰相反,科学得到发展,科学家“获得成功因为他们不允许自己受‘理性的规律’、‘合理性的标准’,或‘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所束缚。” 没有人会否认科学的成果,但假定科学成果的获得完全不借助于任何非科学的成分,它们也不能由于混杂有这样的成分而得到改进;更假定科学的成功归功于正确的方法,而不单纯由于幸运的偶然事件。这些假定都是站不住脚的。 以上两段文字我一字不动的摘自孟老师课件,说的实在是太好。我恍然大悟,读书读了这么多年,到了研究生了,还希望老师给本教材,然后自己看着书理解,感到非常惭愧。研究生阶段,当开辟新知识,而自己却老想着现成的东西,想着用最快的时间将陈旧的知识记住。就应该像费耶阿本德的哲学思想那样,抱着批判的态度,找出前人研究的漏洞,开辟新的研究方法。这样才算是“搞研究”。 还有他的其他的思考,也很让人振奋,是我以前都没有听到过的声音。提出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离是有害的。理由更为精辟,指出,科学只是人们发明的应付环境变化的其中额一种工具;科学,与其他文化,神话、宗教等意识形态没有根本的区别,他只是人们发明出的许多思想之一,没有必要值最好的;正是由于科学的最高统治地位,所以神话、宗教、魔术、巫术等等被当作不值一顾的东西。所以,老拿科学的思想来批评别人的理论,认为其不科学,当然不科学,因为可能那些文化本来就不是科学。 虽然有点偏激,但至少是不一样的声音。科学只所以能占居统治地位,肯定有它的道理在。曾经的神学、巫术、神话等都曾占居过统治地位,却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至于科学与其他的文化,神话、巫术等能不能同得对待,历史证明不行。至少,巫术、宗教等统治时期不能包容科学,而现在科学文化统治时期,我们却尝试着包容佛教、神学等文化。这就是科学优越的体现。 听讲座《“生态危机”的天人观反思与重建》与《说二战 看天下》感 夏劲老师谈到了几个话题,我感兴趣:一个是关于科技是中性的,还有是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辩,最后一个是关于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 “科技是中性的”这和孟老师课上的“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以及科学哲学的其他一些思考有关,我想谈谈我的看法。我的观点是:科学技术不是中性的。他的观点是:科学技术是中性的,关键看是谁在用,于是推出其本质为中性的。那意思是说科技是什么性质取决于人是什么性质的。这个问题就到了人性问题。我不知道人性在哲学界的划分是什么,我觉得是有好人有坏人,形形色色,这才是客观。所以至少,科学技术也应当是形形色色的。 而当我再听了宋忠平这个扯淡的军事评论员,《说二战 看天下》的讲座后,我坚定了科学技术不是中性的。宋忠平后边谈到:“军队一边战争,经济也照样发展。不需要人民捐款捐物。所以希望有一天真的和周边某个小国打起来希望人民支持”,“和平,绝不是一仗不大。我们绝不能和美国打仗,但是给周边这些弱国教训是可以的”,“打了仗才能暴露军队作战的问题”··· 好扯淡!至少可以看出,从现在这些军人看来,杀伤性武器就是用来杀人的!随时准备着杀人!什么出去杀人希望人民支持,扯淡!有准把你自己儿子老婆老爹送上战场!出去杀人,干坏事,为什么要支持你?我们希望的和平就是没有战争,全球乃至整个宇宙一场战争都没!都有动物保护组织,那些手握别人性命的军人,还整天想着杀人!就你们这么想,那还有何理由指责美国干预别多内政?还好意思说可以欺负下弱国,就这种思想,美国人能不对咱盯得死死么?现在反而觉得,美国在中国周边部署关系网是对的,因为你确实有欺负别人的想法。希望能推己及人,我们不希望为了发展经济而成为别人的杀父仇人,被其他名族一直仇恨,像我们仇恨日本人一样。因此 , 有了比别人更强大的杀伤性武器 , 就觉得自己从此不能吃一点亏 , 不然就开火 , 这种科技怎么还是中性的 ? 另一个问题是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辩论,我的支持人类中心主义的说法。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是从主客这个角度分析的,提倡以人为中心;非人类中心主义是从自然界来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类中心主义者存在的问题是为了自身的利益,破坏了环境,甚至破坏了生态平衡。而非人类中心主义提倡保护自然而放弃自身的利益。 我反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首先,把自己同其他生物放在平等的位置看待,那意味着推卸了自己作为一个人而应当承担的责任。人类承担着保护地球的责任,谁也不想看到,如果下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某种或全部的生物灭绝,就像曾经的恐龙身上的悲剧一样。就像一个家庭一样,虽然提倡人人平等,当是家长就有义务承担责任,保护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如果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占了统治地位,那么一个觉得孩子和家长平等的家长,很有可能造成自己的享乐主义,反正你和我平等,生命有限,你自己慢慢成长吧,我懒得理你。推理到生物界也是类似的。到时候,会不会可以让大猩猩或者某种植物、微生物去搞科研?还有就是,如果提倡自然界平等话,那绿叶一定会想,凭什么红花那么绽放,我们一群叶子就围绕着一两朵红花,凭什么?所以可以看出,自然界不同的阶层,都有主次之分,不同的阶层都有它的不同的责任,生物界把人类放在食物链的最高级,就希望人类能有主人翁的态度来保护地球,甚至宇宙。 听夏劲老师报告,还有一个疑问:为何保护环境也需要是, “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何又是“中国特色”?那可不可以是“我家特色”的致富方式,宪法你别管:“恐怖主义特色”的生存之道,美国你别管···我觉得不能任何东西都提“特色”,“特色”就容易产生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误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命题也是短暂的,而且是迫不得已的,以后也当改。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人类特色、生物界特色、地球特色或更大,更加和谐。 致谢 感谢孟老师的教诲,受益匪浅。 苏鹏 2013 年 6 月
个人分类: 业余爱好|849 次阅读|4 个评论
“以人为本”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热度 4 zbt92 2012-11-3 11:17
(旧文重发。原文2005年曾发表在《中国社科院院报》上)  文 / 水博 最近在敬畏自然与科学精神的争论中,人们不断的涉及到有关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自然)中心主义的争论。我认为在这一问题的理解上,辩论双方对名词的定义似乎还都不够清楚,需要加以说明。 以人为本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区别 一般来说,主张敬畏自然的观点都是采取“以生态为本”反对“以人为本”的态度,而反对敬畏自然、坚持科学精神的一方态度正好相反。但是,反对方一旦牵扯到论述人类中心和生态中心问题的时候,却因为不同的人们对“中心”与“为本”是否有区别的不同看法,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表述。一种表述认为;“中心”与“为本”没有区别,所以,他们认为敬畏自然就是强调以生态(自然)为中心,所以要反对敬畏自然就应该强调以人为中心。另一种表述认为;“中心”与“为本”是有区别的,所以,这种观点承认以自然为中心是客观现实的同时,强调“以人为本”,反对“以自然为本”,同时也不赞同以人类为中心的提法。   我认为后一种表述比较科学。从时间上,人是在自然界发展过程中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最终将会消亡,而自然界将会永存。从空间上看,自然界是整体,人只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因此,从客观现实来说,否认自然界的中心地位似乎不能说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态度。然而,承认“以自然为中心”并不是要实行“以自然为本”。我们说“为本”是人的意识的一种体现,是强调人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中心”既可以理解为人们考虑问题的中心(与为本同意),也可以理解为客观世界的中心。因此,反对敬畏自然、坚持科学精神一方出现的不同表述,主要是理解中心的定义上的差别所至。为了能够反映出“中心”和“为本”的差别,更客观的反映客观现实,我赞同采取第二种表述方法,即:强调以人为本,而不赞同以人为中心的提法。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和现有的一系列理论相衔接。同时,为了使公众也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本文将根据于海量同志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意蕴》一文中提供的相关的资料,进一步阐述如下;   二、从人类中心到生态中心   所谓人类中心主义是指这样一种思想: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内在价值,只有人才有资格获得伦理关怀,人作为理性存在物,是唯一的道德代理,其道德地位优越于其他物种,其他存在物都无内在价值,只具有工具价值,它们存在于人类道德共同体范围之外。人类中心主义可分为强式人类中心主义和弱式人类中心主义。前者主张人是一种具有自在的目的的最高级的存在物,其一切需要都是合理的,都应得到满足。后者则试图对人的需要作某些限制,承认自然的精神价值,认可人对自然的责任。   与人类中心主义相反,生态中心主义认为并非只有人类才具有内在价值,动物、植物、物种,甚至河流、岩石、生态系统及自然本身都具有内在价值,它们也是道德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和成员,是否具有理性和具有某些生物学特征并不能成为“有资格获得道德关怀”的必要条件。生物、物种在道德地位上是平等的,人类中心主义表现出人类这一物种的偏见,是物种歧视主义和人类沙文主义。生态中心主义主张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也纳入伦理调整的范围,人类的伦理规范应扩展到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即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一种由伦理原则来调节和制约的关系,把道德关怀的对象扩展至所有存在物,人类由自然的主人变为自然的普通成员和普通公民。   三、提出“以人为本”的意义   生态中心主义在处理现实世界中两大重要关系时,只注意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而忽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实际上,这两大关系是相互联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影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更深层次的因素,虽然其影响是间接的,但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生态中心主义看到了人与生物、物种、自然之间的不平等,却未深入思考隐藏在这一不平等背后的恰恰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不管生态中心主义者是否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当他们在强调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时,却忽略了现实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在客观效果上,当他们强调要关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问题时,却把人们的视线从贫困问题、社会公正问题以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问题上转移出去。此外,这种理论从纯“自然主义”的观点来考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完全否认人的主体性,势必陷入认识论上的误区,这也是其理论上的缺陷所在。   在社会实践中,极端环保主义强调绝对的以自然为中心,甚至认为人类社会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发展活动,才能停止对自然的破坏,防止社会的全面崩溃。极端环保主义者批评我们现代社会应该以自然为中心,不能以人为中心,要求人类一切顺其自然,人只能适应自然,不能改造自然。表现在水坝建设的争论上就是河流必须自由的流淌。人不能改变自然生态、丝毫不能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洪水的泛滥,河流改道都是理所当然的,人不能加以干预,只能被动的去适应。例如,美国作家卡迈利的《大坝经济学》一书甚至提出应该保持、恢复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不应该进行人为的耕种。显然,绝对的生态中心论实质上就是为了可持续就不能发展。 然而,根据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与人类为中心和生态中心主义者都不同的是,在承认人类不可能战胜自然的同时,也还是坚持认为人应该有意识的改造自然,让自然界向着更加适合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人应该与其他动物的区别,这种区别就在于具有能动的改造自然的能力。承认人与其他生物的差别,优先考虑人类的基本需求,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所提倡的“以人为本”。   四、以人为本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唯物辩证主义的自然观   承认以自然为中心,不能忽略以人为本。因为,自然界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物种提供了竞争发展的舞台,每一种生物都要为自己在自然界的生存而抗争。任何一种生物,如果他不是考虑自身的生存,而首先是为了其他物种的生存的话,那么它就无疑的会被自然界淘汰。所以,尽管我们人类的智慧已经使我们大大的超越了其他任何生物,为了人的更好的、更长久的生存发展,我们必须在很多场合自觉的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善待自然界的其他物种。然而,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人类首先还是生命体,还是必须首先考虑自身的生存问题。当我们把维持生命是第一需要的范围,从个体扩大到整个人类的时候就是以人为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并不是人们的觉悟提高了不想征服自然了,而是人们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了,人根本不可能征服自然。人类的明智选择就是和自然和睦相处,与自然和谐发展。然而,敬畏自然的一方单方面的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愿望,无视客观现实中自然界根本不会按照人的意志,处处表现出与人类的不和谐。他们不仅强调绝对的生态(自然)中心,而且,更要强调以自然为本,他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反对以人为本。相反,反对敬畏自然、坚持科学精神的一方,也应该在认识到自然界的中心地位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发展,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对自然界进行能动的改造,必须克服自然的桎梏去创造和谐。 总之,承认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时坚持为了人的目的能动的改造自然,人类改造自然的目的不是为了征服自然,而是为了更好的在自然界中生存、发展。这就叫“以人为本”,这也是我们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
5204 次阅读|7 个评论
都市生灵 何时远离血光之灾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2-7-23 16:54
素食护生:都市生灵 何时远离血光之灾 2012年06月23日 09:02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 郭耕 字号: T | T 0 人参与 0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在现代大都市,因高楼玻璃幕墙的反射导致鸟类判断错误而撞死的悲剧时有发生,尤其是在鸟类迁徙季节,更是经常有数百上千的鸟类撞上高楼而殒命。(图片来源:资料图) 某日,在三环路上行车,蓦然瞥见一只大鸟划过天际,“红隼!”我脱口喊出其名,令旁边的朋友惊愕不已。其实,隼这种猛禽在城市楼宇间的亮相并非罕见。夏日黄昏,京城上空不时会出现三五成群的夜鹭,不慌不忙缓缓飞过,全然一副安详舒展之态,令人赏心悦目。冬季城市的楼头树梢,总有乌鸦桀骜不驯的身影,这些,无不构成了城市野生动物的一部分。也许你会说,城市里除了麻雀、喜鹊,还有什么动物呀?当然有,只要你注意,像燕子、斑鸠、啄木鸟还是容易见到的,我作为一个观鸟爱好者,总会左右逢源,并得意于这句话:“如你学会观鸟,就像获得了一张进入自然剧场的门票,而且是终身免费。” 如果稍加留意,你会发现我们身边的动物简直异彩纷呈,像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蝙蝠、古老的爬行动物壁虎、家鸭的祖先绿头鸭、被人们奉为大仙的“黄鼠狼”、还有大大小小、昼伏夜出的老鼠……昆虫种类更是不计其数,所以,说起城市野生动物——注意我强调的是“野生”(Wild),首先应肯定,有!其次,它们只能在生态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生存,即有栖息和隐蔽之处、有水和食物来源,且无过度的污染,否则,树砍了,水污了,空气脏了,动物自然流离失所,更会中毒身亡,销声匿迹,那不就成了美国环保发起人蕾切尔卡逊所描述的《寂静的春天》了吗?而这种情形对人的生存也一样险象丛生,因为人也是一种动物,我们跟它们乃是远亲,本是同根生,害人即害己,生活在一个生物圈的各位会同样遭到环境荷尔蒙中毒之厄运,说白了,就是导致恶性肿瘤即癌症。 动物园是城市一景,现代动物园起源于1752年的维也纳,动物园的出现,是工业化的产物,更是人类妄图征服自然的例证。尽管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起到拯救个别濒危物种“进行迁地保护”的庇护所作用,也对人们分门别类认识生物起到辅助作用,但我一直认为动物园更是人类进行扪心自问的反思之所,毕竟,动物园中的动物不是真正的城市野生动物,只能算身陷囹圄的“驯服”(Tame)动物。 近年,猫狗等宠物在现代城市中大行其道,甚至有不少被人无情地抛弃,成为城市流浪儿。但它们也不算野生动物,而是野化了的“驯化”(Domestic)动物。诚然,我们身边的猫狗宠物对过分紧张或孤寂的城市人的心理,起到了很大的抚慰作用,但“福兮祸所伏”,它们往往是病害的携带者,仅犬的身上就会有约50种使人致病的病毒病菌,那些与宠物亲密无间的行为必须有所收敛和适可而止。 中国古代的建筑房梁以榫卯结构著称于世,除了建筑美学和精巧的力学作用之外,大量的空洞也正是为小鸟们筑巢做窝提供了方便。体现出了祖先的睿智和好生之德,(图片来源:资料图) 此外,尽管北京奥运的一个经典之作国家体育场叫“鸟巢”,但在城市中,真正能够供鸟营巢的建筑简直凤毛麟角,现代城市建筑甚至使野生动物的生存险象横生。本来古人设计的房子是鸟类——特别是雨燕、蝙蝠理想的栖息之所,表现出先人的睿智和好生之德,并留有“燕子不愁住房”、“此蝠与福同”的民谚。现代的高楼大厦不仅使鸟无以栖身筑巢,那些镜子般的玻璃幕墙更是误导飞鸟的死亡陷阱。最近,加拿大魁北克博物馆为秋季撞死大楼玻璃幕墙的鸟类做了一个展览,共2000余只,30余种,摆在我们面前的那尸骨成堆的曾经鲜活的飞舞生灵,与其说是一个生物科学的展览,不如说是一次生态伦理的控诉。但愿有一天某某建筑师能够良心发现,在设计人居建筑时,也稍带着顾及一下鸟,给鸟设计一些生息之所,而非制造血光之灾。 作为当今地球绝对优势物种,作为城市主人、动物“远亲”的我们,须谨记,一个地方能否有野生“近邻”的生存,不仅是该地生态质量好坏的标志,也是衡量民情世风、生态道德及生存质量优劣的一种尺度。应知,爱护动物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保护环境,是持续发展的需要。毕竟,只有大千世界生物的多样性,才有人类生活和谐永久的稳定性。只有解放全世界的生灵,才能最后真正地解救自己! 转自: http://fo.ifeng.com/sushi/sushihusheng/detail_2012_06/21/15479638_0.shtml 蒋科学按: 非人类动物(简称动物)与人类动物(简称人类)虽也有局部的冲突,但是在本质上具有深刻的一致性。夸大这种冲突性,无视这种一致性,蔑视非人类动物的存在,是今天人类认识的一大误区,也导致了对人类自身认识的严重不足。人类只有重新思考与动物的关系,重新认识自己和动物,才能超越今天的不足,避免人类和动物的每天上演的悲剧,建立一个美好的未来社会。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5366 次阅读|5 个评论
素食护生:搜救犬 无言的英雄生死与共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2-7-23 10:19
老蒋按:人类中心主义是当今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它极大地阻碍我们对非人类动物的认识,许多人毫无根据对动物有一些教条刻板的观念,听到任何不一样的说法,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就会随便评论,这种做法是违反科学精神的。 素食护生:搜救犬 无言的英雄生死与共 2012年06月29日 10:21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 字号: T | T 73 人参与 5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编者按: 无论是危机四伏的灾难现场,还是温暖安详的宁静家园,作为人类最好的朋友,它们都以无条件的爱和信任,感动着我们。无论是生死关头的一线生机,或者在你落寞时对你轻轻摇动的尾巴,都千百年如一日地守护在我们的身边,乃至,慰藉着我们的心灵!不论是金玉满堂,也不论家徒四壁,它们都与我们生死与共,不离不弃。它们,是人类最忠诚、最可信赖的朋友。可是我们对它们做了些什么?浙江金华狗肉节恶名远播,哈尔滨打狗令余音回荡,近日,广西玉林狗肉节又正在血腥上演,亲爱的网友们,读完今天的这篇文字,凤凰网华人佛教恳请您再一次认真的思考:自诩为文明、高贵、万灵之长的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这些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无言而英勇、平凡又伟大的——生命!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天地浩劫,牵动着世界各地善良人们的心,爱的大潮从四面八方涌向灾区。在灾难面前,我们的搜救犬朋友与往常一样,和我们生死与共,并肩奋战! 智慧加爱心 顽强奋战在第一线 5月14日,在一处废墟里,这个名叫“麦兜”的救援犬突然趴下,发出了呜咽般的哀鸣。平时训练时,都是以隐藏的活人为搜寻目标,训犬员要求它们嗅到人的气息就吠叫“报告”,但这一次,吠叫变成了呜咽。训犬员分析,被埋在下面的人很可能已经遇难。果然,之后的营救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四川都江堰灾区救援现场,来自山东的消防搜救队和搜救犬紧张工作。(图片来源:资料图) 面对巨大的废墟,面对悲痛的人们,充满灵性的搜救犬也会悲伤落泪,为素不相识的遇难者哀泣。懂得用不同的叫声报告不同的发现,这不仅是因为它们的智慧,更源自犬这种动物对于人类与生俱来的依恋与热爱。 由于连续奋战,搜救犬大多极度疲劳,几近虚脱。(图片来源:资料图) 随着救援工作的深入,关于搜救犬的感人事迹不断传来:有的搜救犬们经过长达20小时的飞行才到达现场,就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冲进废墟。正在都江堰抢险的北京军区某工兵团在废墟中救出38名幸存者,全部是由搜索犬定位后救出的,其中8名被埋在深层的幸存者是搜索犬率先发现的。由于救援现场瓦砾成堆、碎玻璃遍地、钢筋裸露,加之连续作战,许多消防搜救犬的爪子和身上被刮破划伤。加之为了搜救,它们常常用爪子奋力刨挖,一只搜救犬工作数十个小时后,爪子都已经磨光,留下四五厘米长的伤口。在被命令接受治疗时,它仍然将身体探向废墟,鼻子不停地用力嗅着。不少搜救犬的脚掌被玻璃划破,还不知疲倦地工作,留下一路斑斑血迹,那是它们用生命书写的伟大诗篇。 为脚爪受伤的战友疗伤(图片来源:资料图) 灵敏又准确 为灾民带来生机 在艰难的搜救工作中,救援的战士们依靠两大法宝:搜救犬和生命探测仪搜寻废墟中那些顽强求生的人们。相比之下,搜救犬更为迅速、灵敏和准确。特别是一些被埋在深层(即使深达20米)、无力叫喊的幸存者,基本依靠搜索犬发现。靠电力工作的生命探测仪把探头深入缝隙中,只能探测到很小的区域,而搜救狗则在更大的区域内迂回搜索。一旦发现废墟下有生命迹象,便发出叫声,提醒训练员。它们能辨认出活生命体和死生命体,还能区分压在废墟下的是人还是动物。在2003年5月阿尔及利亚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搜救犬“超能”在生命探测仪毫无反应的情况下,发现了一名躺在废墟下的小孩,并因此荣立二等功。 连续的救灾工作让这些第一时间冲到灾难前线的消防战士和搜救犬十分疲倦(图片来源:资料图) 优异的嗅觉、听觉和耐力 天生的救援高手 犬的嗅觉是人的一百万倍,嗅细胞数量是人的40倍,能辨别10万种以上的气味。犬的听觉是人的16倍,能分辨高频率的声音,睡觉时都能听到半径1公里以内的声音。犬有超感觉,可以帮助它辨别方向,预感自然灾害的发生,甚至预知癫痫等疾病的发作。 消防队员和他的搜救犬战友,在经过近八十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后,趁救援命令间隙休息片刻(图片来源:资料图) 搜救犬在我国的出现是几年前的事,但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950年。瑞士一位修道士训练圣伯纳犬进行雪地救援,为遭遇雪灾的人们带去温暖和希望。其后300年间,有记载的搜救犬仅在该地区就挽救了2500多人的性命。一般选用中型犬,如金毛猎犬,拉布拉多犬,德国牧羊犬,比利时牧羊犬,史宾格犬等。 它们在最危险的灾难前线,以自己无畏的勇敢和禀异的天赋,谱写了生命的动人篇章。(图片来源:资料图) 灵敏的嗅觉,加上好奇心,超强的耐力,是成为搜救犬的前提。训练任务可分为三大项,即坍塌现场被困人员搜救、火灾现场遇难者搜救和森林救援、水上救援等 户外 搜救。成为一只出色的火灾搜救犬至少需要两年时间。在训练中,它们要克服内心的恐惧,习惯在火焰中穿行,在爆炸声中找到幸存者,在复杂危险的地形中攀高钻低,甚至被空投到海面上,拖着救生圈,独自游到遇难者身边,或是象现在这样,在不断的余震中冒险救援……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搜救犬,至少需要两年的艰苦磨练。 亲爱的朋友们,关于搜救犬的故事暂时说到这里,事实上,不论是搜救犬,还是导盲犬,或者缉毒犬、乃至警犬等等,对于犬类品种的选择从来就不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任何品种的狗狗都有可能胜任以上所列种种能够帮助人类的工作,即便是一只宠物犬,也可能会在最危急的关头拯救您的生命,所以,凤凰网华人佛教在这里恳请您,请好好对待它们,不遗弃,不虐待,不伤害。尤其,如果您暂时还做不到素食,那也请您一定不要食用它们的肉,因为它们不是食物,它们是我们永远的——朋友!  它们是战士,是恩人,是救星,是最可信赖的挚友! 转自: http://fo.ifeng.com/sushi/sushihusheng/detail_2012_06/29/15658102_0.shtml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5249 次阅读|8 个评论
不必在意,还有好几十亿地球人可以吃呢!
热度 10 jiangjinsong 2012-5-16 22:25
不必在意,还有好几十亿地球人可以吃呢!
# 老蒋动保每日谈 #20120515 : 不必在意,还有好几十亿地球人可以吃呢! 國人一般都只關心瀕危動物,那是只從種群延續的角度看問題, 只從人類可以永續利用的角度看問題, 而完全忽略了動物個體 本身 的生存狀態。這 就 好比,如果有外星人統治地球,讓地球人活得很慘。有個善良的外星人說,要保護地球人,讓他們少受點苦。馬上就有外星人 站出來 說,人類還有好幾十億呢,又不是瀕危動物,只要他們還可以繁殖, 我們還可以長期吃地球人,你 不必太在意。 你會怎麼想?即使某一物種的動物數量再多,每一個痛苦哀嚎的動物,每一個骨肉分離的動物,他們的痛苦也沒有因此有絲毫的減少。這個道理很簡單清楚,但是,許多人是被自私的想法遮蔽住了自己的心靈。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4162 次阅读|71 个评论
地外文明探索中的科学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
tian2009 2010-7-17 11:20
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 年 7 月 1 日 , B14 版 地外文明探索中的科学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 田 松 地外文明和外星人一向是科幻小说和电影的重要题材,今年火爆的《阿凡达》以及不大火爆但同样深刻的《第九区》,都说到了地外文明和外星人。同时,探索地外文明竟然也 可以作为现实的科学问题加以讨论。 贴身的科学外衣 顾名思义, 所谓地外文明,是地球以外的文明;所谓外星人,是地外文明中的文明主体,某种智慧生物,乃至于某种人形的智慧生物。其逻辑是: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生命与人是地球物质自然演化的结果;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普通星系,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数不胜数的银河系;所以,在整个宇宙之中,地球和太阳都不是独一 无二的,必然存在大量与地 - 日系统具有相似物质属性、物理条件的恒星 - 行星系统。在此系统中,演化出生命、智慧生命,乃至于人形的智慧生命,也不是没有可能性的。 如吴国盛教授所说,人对于地外生命的想象,是随着科学的进展而不断推向远方的。在哥白尼时代,整个宇宙无非太阳系大小,地外文明只能存身于月亮和火星之上。在布鲁诺 把天球打碎、把群星撒向无际的太空之后,科幻作品中的地外文明,依然要随着天文观测的延伸而渐行渐远。倘非如此,连命名都大有问题。关于地外文明的讨论一 直有着一件极为贴身的科学外衣。 在当下的工业文明中,科学不仅是抽象的认知体系,还可以化身为具体的工具,为资本和国家政府服务。在对地外文明的探索和讨论中,同样包含着这两重属性。 资本主义的惯性 寻找地外文明,是西方资本主义开疆拓土的惯性使然。资本按照其内在的逻辑,总是需要新的市场和原料基地,于是有资本主义早期的大航海时代。二战之后,地球仪上已无任何空白,再想发现新大陆,就只能到外太空去打地外文明的主意了。 地理大发现是早期资本主义列强竞争的产物,科学意义上的地外文明探索也是出于人类内部的竞争。起初,太空争夺是冷战的表现形式之一。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苏联发射的,这让美国人感到巨大的压力,于是启动了阿波罗计划。 1969 年, 阿波罗登月成功,美国在太空竞争中扳回了一分,也引发了更多的地外文明想象。这并不只是一场仅为荣誉而战的抽象竞赛,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争夺竞争双 方都相信,太空之中存在着可能开发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可能导致平衡倾斜,决定胜负。所以不难理解,寻找地外文明曾经是美国的官方计划。 1971 年,美国航天局就试图用射电望远镜从太空电磁波中寻找智慧生命的信 息。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四次向地外文明发出信息漂流瓶,分别由太空探测器先驱者 10 号、 11 号,旅行者 1 号、 2 号送入太空。先驱者送出的是一个金属盘,上面标示着地球的位置和人类文 明的一些基本信息。旅行者送出的是一个可以保存十亿年的金属唱片和一根金刚石唱针,唱片上记录着地球上的声音、人类的语言(其中包括汉语的几种方言),以及人类的音乐(包括中国古曲《高山流水》)。这些漂流瓶的设计者是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冷战结束后,两大对立阵营突然消失。美国 官方寻找地外文明的热情迅速下降,但民间依然热度不减。卡尔萨根和拍摄过《 E.T 》(意为外星人)的大导演斯皮尔伯格都热衷于此。 以全人类的名义 科学既能以 其衍生的技术服务于国家和资本,也能因其所追求的普适性,超越具体的国家立场。当然,也的确有人努力超越国家利益,从人类的视角来看待地外文明的探索。美 国 70 年代发射的漂流瓶一定程度上也在试图超越美国立场, 代表全人类向地外文明示好。由此延伸出来的话题是,太空的和平利用!不是某一个国家去寻找服务于该国的资源;而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去寻找服务于人类的资源。 对于太空的和平利用!以全人类的名义探索和开发太空资源!人类的狂妄与自大膨胀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人类中心主义和科学主义常常是一对连体婴儿,形影相随。 很多人真诚地相信,依靠科学及其技术,人类可以走向宇宙深处,与地外文明交流,做生意,并且移民就像哥伦布遇到美洲之后所发生的那样。为全人类而开拓,寻找地外文明就被染上了浓郁的科学的英雄主义和科学的浪漫主义色彩。这在库布里克的经典《太空奥德赛》之中,有非常生动的呈现。在太空中飞船缓慢行进的画面 上,配乐是蓝色的多瑙河 对于陌生的 人和事,人类的本能反应是防范和恐惧。所以早期的外星人故事,常常表现人类与外星的战争,比如奥逊威尔斯恶作剧般的广播剧《火星人来了》( 1938 年)。西方社会经过一系列的权利运动之后,权利的主体从白人扩大到 黑人,从男人扩大到女人。外星人不再被视为绝对的异类,于是在很多科幻作品中,外星人被赋予了善的特征。比如斯皮尔伯格的《 E.T. 》。在一定意义上,人类所想象的地外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镜像! 地外文明的讨论中,还隐含着更基本的人类中心主义预设:人类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所以在地球上,人类注定是孤独的。人类只有在外太空才能找到自己的伙伴。人类在自己与地球其它物种之间,划上了一条截然分明的界限。并相信自己是地球的主宰。所以才幻想着,一旦地球上资源枯竭,人类就移民太空。人类不仅在地球上可以 为所欲为,到太空还可以耀武扬威寻找地外文明的人,把自己想象成了拯救人类文明、延续人类文明的英雄! 这种探索与开发地外文明的企图,是工业文明内在逻辑的自然延伸。 毫无益处的安慰剂 不过,《阿凡达》和《第九区》却是两个难得的异数,表达了很强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在《阿凡达》中,人类作为地外文明的入侵者,被描写成被高科技武装起来的野蛮的强盗。在《第九区》中,人类被描绘成奴隶主,无知无耻无情地奴役流落地球的外星人。 这两部电影虽然名为科幻,但更像反乌托邦的寓言,它们的作者没有尽可能从科学的角度想象、计算和设计地外文明,而意在表达对于人类社会的批判。就像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发明了铁幕,但他并不关心铁幕在技术上怎样实现。铁幕只是一个隐喻。 今天关于地外文明探索的讨论只是科学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一点回声。对于当下的人类文明,并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在梦想征服太空的同时,人类进入了有限地球时代,全球性的环境危机、生态危机愈演愈烈,工业文明已经穷途末路。但是,工业文明的惯性依然存在,很多人希望以科技无限来突破地球有限,于是,地外文明探索被赋予新的使命:即使暂时不能将人类移民太空,也要尽快将太空资源运回地球,甚至有人说,要将垃圾送到太空。 但我相信, 人类等不及来自遥远的地外文明的拯救。地外文明充其量是一种安慰剂,对于当下的人类危机,没有丝毫益处,相反,会使得我们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在本来错误的方向上走得更远,让世界变得更糟。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个人分类: 科学文化|4045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