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介孔材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介孔材料合成中的相转变:介绍一篇文章的来龙去脉
热度 4 Synthon 2011-11-19 13:38
介孔材料合成中的相转变:介绍一篇文章的来龙去脉
最近跟CC师妹合作的文章在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发表,简单写一博文介绍一下此文的成因。文章信息: Title: Surfactant chain length effect on the hexagonal-to-cubic phase transition in mesoporous silica synthesis Author(s): Liu, Changchang; Wang, Xiaoming; Lee, Sungchul; et al. Source: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Volume: 147 Issue: 1 Pages: 242-251 Published: 2012 CC于2008年加入我们课题组,2009年夏天正式开始实验工作。当时她的课题尚未确定,导师让我想一个小题目,让她学习一下实验室的基本技能,也感受一下课题组大概的工作方式。我当时在做碳纳米管负载催化,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就是碳载体的石墨化程度,对催化效果有什么影响。那么一个简单的可以想到的实验,就是用孔径差不多的碳纳米管(高度石墨化)和介孔碳(石墨化程度很低)做个对比。最早文献中出现的介孔碳,是用介孔材料MCM-48合成的。所以我向导师建议,可以让CC尝试一下MCM-48的合成。导师也很赞同,不过是从另外的角度。我们实验室对MCM-41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十年有余。MCM-48可以保持跟MCM-41差不多的孔径,但是结构由一维变成三维,对某些受传递影响较大的催化反应可能更有利。所以我们确定下来,CC同学花2-3个月的时间,对MCM-48的合成做一点研究。 做过介孔材料的同学,基本上都做过MCM-41和SBA-15两种材料,原因之一,就是这俩材料太容易合成了,MCM-48就不那么容易了。相信很多做过介孔材料的同学都看到过下面这张图。这张图告诉我们以下的信息:1)改变实验参数,比如温度、浓度等,可以实现从六方相一维管状的MCM-41,到三维立方相的MCM-48,再到二维层状的MCM-50的相转变;2)MCM-48稳定存在的条件范围比较窄,需要严格控制条件才能得到。在试验中,通常是采用加入共表活剂的方法。 我之前已经做过一点MCM-48的合成,初步摸索到了比较合适的合成条件。于是向CC建议,采用DOE的方法,对MCM-48的合成条件做一个系统的探索。一方面,学习一下科学的实验设计方法,另外一方面,如果实验室以后需要大规模做MCM-48的话,也为后人(也可能是CC本人)的工作提供一些基础。 于是我们设计了正交试验,然后CC同学非常辛苦的做了二三十个样品,我只是在一开始帮了一些忙,手把手的教会了各种操作之后,大多数样品就交给CC完成了。一分析试验结果,我们发现很有意思。随着表活剂分子量(链长)的变化,我们也发现了类似上述温度、浓度等的影响,即从MCM-41(六方相)到MCM-48(立方相)的转变。最初我们是希望看看我们的结果是否与文献一致(心想这么明确的东西,肯定有人做过了呀),但是文献检索的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MCM-48的文章,都是用同一种表活剂CTAB来做的。很奇怪的是,关于共表活剂的研究有很多,甚至有人研究过共表活剂的链长对六方相到立方相转变的影响,但是表活剂本身,这个合成里面最重要的东西,为什么没有人想过去换一换呢?于是我对CC说,我们可以写文章了,这个收获,虽然对我们自己的研究没什么用处,但是可以供同行参考。 这篇文章如果要我来写,这样就差不多了。但是CC同学来自中科大一个非常牛的组,大概peer pressure也不小,对自己要求很高。我前面博文不是说过CC嫌我做实验粗放么?这里她又嫌我写文章粗放了。所以CC没有着急写文章,而是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并且发现了几十年前的一个关于表活剂在溶液中形态的模型,可以解释我们的相转变结果。根据模型来预测,如果我们增加表活剂用量的话,相转变的转变点会向长链方向移动。于是CC又补做了一组实验,证明在改变表活剂用量的情况下,相转变确实符合模型的预测,于是才开始写文章。 这中间又经历了CC换题目、我毕业、导师出国做访问学者等诸多事情,文章差不多在CC动笔两周年之际正式发表。这是CC在美的第一篇文章,也希望CC能够在科研中有更多的收获! 最后附上文章的TOC图,从XRD结果可以清楚的看到,随着表活剂链长的增长,材料由六方相变为无序相又变为立方相。
个人分类: 科研涂鸦|11409 次阅读|8 个评论
Elsevier出版的《微孔与介孔材料》发文统计与投稿指南
热度 1 wanyuehua 2010-7-18 06:09
Elsevier出版的《微孔与介孔材料》发文统计与投稿指南
万跃华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微孔与介孔材料》 ISSN:1387-1811,1981年创刊,全年30期,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 1998年前刊名为 Zeolites ( SCI 收录期刊), 1998 年改名为现名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微孔与介孔材料》。 SCI 、 EI 收录期刊, Elsevier出版集团( ELSEVIER SCIENCE BV,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1000 AE )出版,1998年改为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仍旧 入选 Web of Science 的 Science Citation Index 和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目前在SCI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改名为 《微孔与介孔材料》 的1998年第26卷第1期到2010年的第133卷第1-3期共4421篇论文。 该刊 SCI 2005 年影响因子 3.355 , 2005 年 EI 收录 387 篇。 2006 年影响因子 2.796 , 2007 年影响因子 2.210 , SCI 2008 年影响因子 2.555 , SCI 2009 年影响因子 2.652, 2009 年 5 年期影响因子 3.168 。 该刊是 EI 收录期刊, EI 从 1991 年开始收录, EI 共收录了该刊 1991-2010 年 4377 篇论文。 SCI收录改名为 《微孔与介孔材料》 的4421篇文章包括学术论文3863篇、会议论文444篇、评论41篇、社论33篇、更正15篇、通讯13篇等。 4421篇文章的主要国家分布: 中国 868 篇(其中台湾地区 82 篇), 美国729篇,日本430篇,德国414篇,法国411篇,西班牙280篇,意大利208篇,韩国204篇,印度196篇,英国151篇,荷兰125篇,比利时115篇,加拿大102篇,波兰86篇,葡萄牙、瑞士各76篇,巴西、希腊各75篇,澳大利亚69篇,瑞典65篇,俄罗斯60篇,捷克、新加坡、土耳其各54篇,挪威53篇,墨西哥51篇等77个国家与地区。 中国学者在该期刊发表论文的主要单位有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 SCI)225篇、吉林大学(JILIN UNIV)88篇、复旦大学(FUDAN UNIV)73篇、南京大学(NANJING UNIV)37篇、华东理工大学(E CHINA UNIV SCI TECHNOL)34篇、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28篇、南开大学(NANKAI UNIV)26篇、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22篇、大连理工大学(DALIAN UNIV TECHNOL)21篇、清华大学(TSING HUA UNIV)20篇、香港科技大学(HONG KONG UNIV SCI TECHNOL)18篇、北京化工大学(BEIJING UNIV CHEM TECHNOL)14篇、太原理工大学(TAIYUAN UNIV TECHNOL)13篇、天津大学(TIANJIN UNIV)12篇、同济大学(TONGJI UNIV)12篇、兰州大学(LANZHOU UNIV)11篇、北京大学(PEKING UNIV)11篇等。 在该刊发表论文最多的前十位研究机构为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 SCI)225篇、吉林大学(JILIN UNIV)88篇、复旦大学(FUDAN UNIV)73篇、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73篇、印度国家化学实验室(NATL CHEM LAB)65篇、、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UNIV TECHNOL)62篇、法国上阿尔萨斯大学(UNIV HAUTE ALSACE)57篇德国莱比锡大学(UNIV LEIPZIG)57篇、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49篇、法国巴黎第六大学(UNIV PARIS 06)48篇。 4421篇文章共被引用57141次(其中2006年被引用6196次、2007年被引用6364次、2008年被引用8818次,2009年被引用10574次,2010年被引用6816次),平均引用12.92次,年均引用次数4395.46,H指数为72(有72篇文章每篇最少被引用72次)。 利用Scopus统计该刊2007-2010年1944篇文章的参考文献发现,1944篇文章共引用了41324篇参考文献,其中下面刊物被该刊引用最多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2,238)篇(自引)、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1,430)篇、Chemistry of Materials(1,322)篇、Journal of Catalysis(1,280)篇、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208)篇、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906)篇、Chemical Communications(876)篇、Langmuir(855)篇、Carbon(728)篇。 利用Scopus统计该刊2007-2010年1944篇文章的关键词发现,1944篇文章关键词为 Zeolites(516) 篇、 Mesoporo us materials(480)篇、Silica(472)篇、Adsorption(465)篇、Adsorption (465) 篇、Synthesis (chemical) (370) 篇、Silicate minerals (216) 篇、X 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207) 篇、 Mesoporous (178) 篇、Surface active agents (144) 篇、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138) 篇、Gas adsorption (124) 篇、 Pore size (123) 篇、Zeolite (122) 篇、Catalysis (120) 篇、Calcination (119) 篇、Hydrothermal synthesis (119) 篇、Catalyst activity (110) 篇等。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微孔与介孔材料》投稿指南: 该刊是国际分子筛协会的官方期刊,主要刊载巨细多孔固体列为微孔(孔宽度达200纳米)或孔,典型的例子是,沸石分子筛类材料,还是撑不撑粘土、clathrasils、锗、硅、碳分子筛孔或硅铝,尿素和主相关物质,或多孔金属氧化物、盐类和复合材料,天然和合成材等方面的论文、短篇通讯、评论。 网址: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13871811 编委会: http://www.elsevier.com/wps/find/journaleditorialboard.cws_home/600760/editorialboard 作者指南: http://www.elsevier.com/wps/find/journaldescription.cws_home/600760/authorinstructions 在线投稿: http://ees.elsevier.com/micmat/ 该刊在 SCI 数据库被引最多的 10 篇论文: 1.标题: Ordered mesoporous materials 作者: Ciesla U, Schuth F 来源出版物: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卷: 27 期: 2-3 页: 131-149 出版年: FEB 1999 被引频次: 514 2.标题: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 new class of porous materials 作者: Rowsell JLC, Yaghi OM 来源出版物: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卷: 73 期: 1-2 页: 3-14 出版年: AUG 6 2004 被引频次: 451 3.标题: Ordered mesoporous materials in catalysis 作者: Taguchi A, Schuth F 来源出版物: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卷: 77 期: 1 页: 1-45 出版年: JAN 3 2005 被引频次: 435 4.标题: Sulfated zirconia and its modified versions as promising catalysts for industrial processes 作者: Yadav GD, Nair JJ 来源出版物: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卷: 33 期: 1-3 页: 1-48 出版年: DEC 15 1999 被引频次: 322 5.标题: Zeolite membranes - state of their development and perspective 作者: Caro J, Noack M, Kolsch P, et al. 来源出版物: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卷: 38 期: 1 页: 3-24 出版年: JUL 2000 被引频次: 304 6.标题: Methanol-to-hydrocarbons: catalytic materials and their behavior 作者: Stocker M 来源出版物: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卷: 29 期: 1-2 页: 3-48 出版年: JUN 1999 被引频次: 263 7.标题: Recent developments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 chemistry: design, discovery, permanent porosity and flexibility 作者: Rosseinsky MJ 来源出版物: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卷: 73期: 1-2 页: 15-30 出版年: AUG 6 2004 被引频次: 230 8.标题: Zeolite-based materials for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with hydrocarbons 作者: Traa Y, Burger B, Weitkamp J 来源出版物: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卷: 30 期: 1 页: 3-41 出版年: AUG 1999 被引频次: 226 9.标题: Functionalized micelle-templated silicas (MTS) and their use as catalysts for fine chemicals 作者: Brunel D 来源出版物: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卷: 27 期: 2-3 页: 329-344 出版年: FEB 1999 被引频次: 217 10.标题: Novel pathway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esoporous MCM-41 materials: control of porosity and morphology 作者: Grun M, Unger KK, Matsumoto A, et al. 来源出版物: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卷: 27 期: 2-3 页: 207-216 出版年: FEB 1999 被引频次: 207 中国学者为通讯作者在该刊发表论文被引最多的 5 篇论文: 1.标题: Immobilization of enzymes in mesoporous materials: controlling the entrance to nanospace 作者: Lei J, Fan J, Yu CZ, et al. 来源出版物: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卷: 73 期: 3 页: 121-128 出版年: SEP 6 2004 被引频次: 90 Zhao, DY ( 通讯作者 ), Fudan Univ, Dept Chem, Shanghai Key Lab Mol Catalysis Innovat Mat, 220,Handan Rd, Shanghai 200433, Peoples R China 2.标题: The preparation of highly ordered MCM-41 with extremely low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作者: Cai Q, Lin WY, Xiao FS, et al. 来源出版物: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卷: 32 期: 1-2 页: 1-15 出版年: NOV 15 1999 被引频次: 83 Pang, WQ ( 通讯作者 ), Jilin Univ, Key Lab Inorgan Synth Preparat Chem, Dept Chem, Changchun 130021, Peoples R China 3.标题: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zeolite-based microreactors and membrane microseparators 作者: Wan YSS, Chau JLH, Gavriilidis A, et al. 来源出版物: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卷: 42 期: 2-3 页: 157-175 出版年: FEB 2001 被引频次: 77 Yeung, KL ( 通讯作者 ), Hong Kong Univ Sci Technol, Dept Chem Engn, Kowloon, Hong Kong Peoples R China 4.标题: Preparation of high-surface-area activated carbons from coconut shell 作者: Hu ZH, Srinivasan MP 来源出版物: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卷: 27 期: 1 页: 11-18 出版年: JAN 1999 被引频次: 65 Hu, ZH ( 通讯作者 ), Tongji Univ, Dept Chem, 1239 Siping Rd, Shanghai 200092, Peoples R China 5.标题: Removing nitrosamines from mainstream smoke of cigarettes by zeolites 作者: Xu Y, Zhu JH, Ma LL, et al. 来源出版物: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卷: 60 期: 1-3 页: 125-138 出版年: JUN 19 2003 被引频次: 62 Zhu, JH ( 通讯作者 ), Nanjing Univ, Dept Chem, Nanjing 210093, Peoples R China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微孔与介孔材料》每年出版的文献数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微孔与介孔材料》每年的文引文
个人分类: 中国学者发文较多的期刊|2166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