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权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自动灭火与人工灭火的关系
热度 1 dfedhw 2016-10-15 06:12
早期的灭火主要依赖于人工,并没有“自动灭火”这一概念,之所以会出现形形色色的“自动灭火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1. 意外火灾的隐蔽性,导致时间流逝 由于部分初始火灾距离较远,难以被及时发现,也就更谈不上灭火工作的及时开展,防火时间上的需求导致必然增设自动灭火装置,包括感知、决策、执行等环节和元件。 2. 虽然能及时发现,但输送大量灭火剂有困难 由于部分初始火灾较为猛烈,靠人力短时输送大量灭火剂有困难,为此需要提前备足灭火剂,并且能够自动释放。 在此,通过自动及半自动灭火袋的使用,并分别结合电缆隧道、餐馆厨房、加油站 3类 场景的应用来进一步阐释这之间的关系。 1. 电缆隧道 电缆隧道火灾大多数由电缆接头引起,初始火情并不严重,但是由于距离远,难于被及时发现,以致最终演变为重大火灾,因此必须采用自动灭火袋,并加大灭火剂的裕量,以确保在人力来不及干预的情形下,仅凭自动装置就可以“一击毙敌”。 (侧重于自动,时间是个大问题,数量则相对容易保证) 2. 餐馆厨房 由于厨房的空间有限,物品繁杂,可能安装自动灭火袋有困难,然而有利因素在于:随时都有足够的人员,因此,只要预备数量充足的半自动灭火袋,一旦意外起火,单靠人力也可以很快控制住火势。 (侧重于人工手段,时间和数量都不是问题) 3. 加油站 尽管人员足够,但是由于可燃物(油料)数量较多,蔓延迅速,一旦起火,需要有大量灭火剂自动投放,形成“主攻”力量,辅之以人工灭火,控制火势才能变得相对容易。(自动、人工兼而有之,时间不是问题,数量的矛盾更为凸显) 在这里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管第3类人工灭火从时间上看没问题,但是从空间上看则很难满足快速灭火的需求,为此,类似加油站的这种情形也必须采用自动灭火措施,以弥补关键时刻人力之“不足”。 灭火过程等同于数学中的 追及问题 , 人工灭火相当于“追”火,自动灭火相当于“等”火,从时间和空间上综合考虑,如果预判到时候肯定能“追”得上,就不用考虑“等”,如果有可能“追”不上,甚至无法及时获取“追”的相关信息,就一定要考虑提前去“等”。 自动与人工灭火是灭火技术的两个“极”,单纯依赖其中一个“极”也可以,处于两“极”之间,交叉混用也可以,两种手段究竟该如何搭配或单一使用,完全取决于实际情况,自动和人工方式看似有区别,却适宜采用同一工作原理及相同的灭火剂。 究其根本,两者始终都是在围绕实际的“火灾控制力”进行权衡,依据具体的燃烧物及蔓延趋势速度来设计,只要对火灾时间和空间的“控制力”够用,只要对可能预见发生的各种意外状况都能游刃有余,那么,无论防火技术偏重于人工还是自动,都是可以接受的。
3153 次阅读|1 个评论
安全装置不安全
热度 1 dfedhw 2016-3-14 20:05
泰国一银行误启灭火系统致缺氧 致10死 http://i.ifeng.com/news/sharenews.f?aid=107205585mid 自动灭火系统本意是为了消防安全,然而由于系统自带大量令人窒息的压力气体,所以对人而言,从某种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新的危险源。 误启动的原因无非两类:人为误启动和系统自启动,人为误启动很好理解,就如同误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一样;系统自启动的原因有:系统内部的不匹配,产品自身存在技术缺陷,特殊情况下产生的虚假电信号等。系统当然是机械的,所以哪怕是虚假的火灾信号,其喷发的气势依然与面对真实的火灾没什么两样。 此次事故原因疑有员工误把灭火系统开启,释出可降低氧气含量的化学品,令大楼突然缺氧。或许有人会说:既然是人为所致,只要加强管理,就能避免此类事故,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要是机器或装置,无论是生产型还是安全型,但凡是由人来操作,就存在误操作的可能性,只要现场多了一套装置,无论其用途是什么,就间接增加了一点安全风险。同类装置发生事故概率是相对固定的,那么基数越大,实际次数也就越多。 国外曾经有一起矿井火灾,起因竟是火灾报警器的电源短路所致,死伤达三百余人,换句话说:即使当初矿井内不安装这套火灾报警器,二三十年内,也未必会发生这样严重的火灾事故,为了安全,得到的竟是不安全,南辕北辙,令人唏嘘,安全装置当然不会因为其名称带有“安全”就是绝对安全的。 采用安全装置是为了在关键时候可以救人一命,当然其成功率也只能是尽量接近百分百,退一步说,即使出现极小概率的功能失效也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平白无故反倒来一记“乌龙球”,而且动辄就会致命,似乎从情感上就没那么容易接受了。尽管“乌龙球”的实际概率也很低,但是如果仅仅为了应对概率非常低的事故,又增加一把无形的“剑”悬在头上的滋味想想也不太好受。 既然是安全装置,对其自身的安全性就应当比一般的设备装置要求更严苛,才不致于“大水冲了龙王庙”,才不致于“好心办坏事”,由此看来,安全装置带给人的综合利弊,安全装置的设计理念、实际用途、使用限制,人、机、物怎样和谐相处等诸多问题,仍需在长期的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反反复复进行权衡与斟酌。
2528 次阅读|1 个评论
说传统的计量(3)
热度 3 fdc1947 2015-11-27 07:59
说传统的计量(3) 重量是一般物质最重要的性质之一,“秤”就是用以称量重量的工具。虽然古人称秤字是称的一个俗字,不过我想我还是用“秤”来表示称量的工具,“称”表示称量,这样容易区别。我想,早期的秤应当是如天平那样的,把一个物体的重量与另一个物体进行比较。而当指定了某一个物体的重量为标准之后,其他物体的重量也就可以知道了。我们中国人熟知的传统的杆秤应当是秤的较进步的形式。它利用了杠杆原理,从而不需要携带许多的砝码,比天平这种形式的秤方便得多。从可以称人的“大秤”到称药称金子的戥(音 děng )子,杆秤为我们中国人服务了数以千年的时间。 无论是天平也好,杆秤也好。 称量的时候,总要求横杆水平。秤的横杆古人称横,而往往写作衡。 衡本是牛马驾车时架在牛马轭上的横木,战场相见,马车对马车,故曰“ 抗衡 ”。但是,人们往往以衡假借横,就用衡表示秤的横杆。 这样, 衡也就被引申作称重的意思 。衡还可以作为称重的用具即秤之类工具的一般称呼(如今称“衡具”)。古人用度量衡这三个字本来是各有所用的: 度——长短;量——多少;衡——轻重。 后来便混用了,像衡量,便不但用于物质的轻重多少,而且可以用于非物质的领域,衡量得失,衡量好坏等等。 衡是秤杆,称重时就必须放平,就称“ 平衡 ”。两边等重,称“ 均衡 ”。衡也有了平、均的意思,不平、不均,就称“ 失衡 ”。 杆秤必须要有秤砣,秤砣就是权,实际上也就相当于现代的砝码 。如今各大博物馆多藏有历代的“权”。下图是藏于山东烟台博物馆的秦代 嵌铜诏版铁权,底径24.7厘米,高20.5厘米,重32.5公斤。权侧嵌铜诏版,上面刻有秦始皇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有了权,才可能真正确定物体的重量。这样,权就有了称重的意思。孟子说:“ 权,然后知轻重 ”。 权是秤砣,衡是秤杆,都可能表示称重。更多的时候,可以放在一起,称“ 权衡 ”,更是称重的意思了。 权是秤砣,权大所能够称起的力也就大,所以就有词“ 权力 ”。力大势也大,称“ 权势 ”。权势大,就显得尊贵,于是有权有势的人称“ 权贵 ”,这样的人家称“ 权门 ”。 权是秤砣,秤砣是可以移动的,秤砣一动,秤杆就会失衡,事情就会起变化。所以 权就有变化的意思 。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男女授受不亲,是礼制;嫂子掉河里要拉她一把,是变通)。人们常常说“ 权变 ”,即通权达变。善于变化的称 机权,权谋 ,褒义的称 权略 ,贬义的称 权诈 。临时应付的办法,称 权宜之计 。暂时先这样做,称 权且如此 。 《汉书·律历志》说:“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 ”。汉代人把上面这五个重量单位称 五权 。重量与体积是相关的,一龠中能够盛下的黍米即一千二百粒中等大小的黍米就规定重十二铢(龠见本系列前文2)。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铢是一个很小的重量单位,仅100粒黍米重。成语“ 锱铢必较 ”,是说人 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锱在先秦时期也是一个重量单位,那时候各国的重量单位乱得很,有人说是一锱是六铢,有人说八铢,反正都很轻。 一两是24铢,也就是两龠黍米的重量,所以称为两。 一斤是16两。所以有成语“半斤八两” ,表示一样、没有差别。我小时候还是一斤抵十六两,直到1959年才改为一斤抵十两。记得刚改的时候,大家还很不习惯,于是有新秤(十两制)与老秤(十六两制)的说法。那时候已经实行粮票制,一碗“阳春面”是老秤四两,折合新秤二两半,就发行了二两半的粮票。 斤字的原义是斧子,是砍削木头所用 。而秦汉时代的一斤只有250克,这样轻的斧子显然不是真正的砍削器。但是,好像没有人解释这件事情。我猜想,斤并非是真正砍削器的重量,而是作为货币之用的铜斤模型的重量。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解释古文中的赠多少金就是赠多少斤铜。 钧的意思是 制陶器所用的金属转轮 (用陶土所做的转轮为均),转轮必须转动均匀,所以称钧(或均)。显然,它又必须较重,才能够载得住上面的陶土模型(碗瓶瓮之类的)。一钧为三十斤,这才有 千钧一发 和 雷霆万钧 这样的成语。 古代的石是重量单位 ,音 shí ,一石为一百二十斤(到了近代,石的读音才成了dan4)。在汉代,官员们的俸禄与他们的官职相关,就以石为单位。大官们如各郡的太守,俸二千石,各县的县令,俸六百石。说二千石和六百石,往往就是指郡守和县令。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山高皇帝远,所以郡太守的权力很大,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 其唯良二千石 乎!”这里的二千石,就是指各个郡守。 石是石头,据《说文解字》,作为衡重单位的石是䄷字的假借,“䄷,百二十斤也”。清·段玉裁注解道:“稻一䄷为粟二十斗,禾黍一䄷为粟十六斗大半斗”。实际上,自古以来,人们极少用䄷字,都写为石。 石不但是衡重单位,也是容量的单位。《史记·滑稽列传》中淳于髡对齐威王说:“ 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水经注》:“汉大司马张仲议曰: 河水浊, 清 澄一石水,六斗泥 ”(河水,就是黄河水)。这些都是以斗、石并提的。不过,在宋以前,似乎石和斛都是十斗。到了宋代,才定下来一石是二斛,一斛才五斗。 到了唐宋时代特别是宋代,衡重单位中的铢似乎也不大用了,代之以钱。 一两为十钱,一钱为十分。两、钱、分是十进制,这是一个进步,而且分这个单位更小了。 对于容量,古代似乎没有必要有很小的单位,因为容量主要用于粮食。而对于重量,则需要有较小的单位,因为对于金银、特别对于药物的重量需要精确的计量。古代的戥子主要是用于金银和药物计量的。 在宋代以后至明清民国、一直到共和国的1959年,重量的单位为一石为一百二十斤。一斤为十六两。一两为十钱。一钱为十分。 而在历朝历代,斤一直是最基本的重量单位。把它折合克数,各个时代的大致变化如下:秦汉——250或220,魏晋南朝——220,北朝北魏——440,北周隋唐——660,宋元——633,明清——590或605。 实际上人们使用的秤,重量是相差很大的。鲁迅的小说《风波》中有一位九斤老太,她的儿子为八斤,孙子名七斤,七斤的女儿叫六斤。文中七斤的妻子七斤嫂有这样一段话:“ 六斤生下来的时候,不是六斤五两么?你家的秤又是私秤,加重称,十八两秤;用了准十六,我们的六斤该有七斤多哩。我想便是太公和公公,也不见得正是九斤八斤十足,用的秤也许是十四两……”这里面提到的秤就有:十八两秤、准十六两秤、十四两秤,真够乱的。 1928 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决定用公制,而把市制作为过渡,规定1斤为公制500克。1959年,国务院决定一斤仍然为500克,但是变一斤为十两。这样,一两就是50克。 在所有的传统度量衡单位 中,斤和两似乎是仍然在使用较多的两个量。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7512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们研究组关于野生动物生活史权衡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热度 8 wangdh 2013-11-5 21:50
我们研究组关于野生动物生活史权衡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德华) ( 特别说明:这些工作是一位博士生和两位85后的硕博连读生完成的 。) 动物繁殖更多的后代无疑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可以使其更多的基因传递下去。所以,自然选择过程倾向于生产更多后代的动物。那么为什么还有一些动物生产的后代较少呢?因为动物的生活史对策中存在权衡( trade-off )机制。母体繁育后代具有昂贵的代价,甚至可能导致母体的死亡。动物产生更多的后代,就意味着可能会加速它们的死亡速率,最终导致其在一生中所产生后代的总量实际上是偏低的。所以,动物会优化每次繁殖过程所产生后代的数量,这样就使后代的总量最大化。 动物生活史的权衡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可决定后代的数量。权衡机制和最佳对策的选择是动物生活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动物生活史的权衡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如可以预测动物权衡应对环境变化(如气候)的能力等。那么,为什么动物生产更多的后代就会加速死亡速率呢? 一种解释是,动物在繁殖期间其身体本身生理过程发生了变化。试想,如果动物把所有的能量都投入到繁殖过程中,那么将没有多余的能量投入到免疫功能和氧化防护等自身保护的其它生理过程中。从这个角度来讲,繁殖对于动物来说可能会产生三方面的挑战和压力,即繁殖过程损害了动物的免疫功能,增加了有害物质的产生,也损害了防御有害物质的能力。这方面最重要的有害物质可能是氧自由基,它们能直接损害动物体的身体组成如 DNA 、蛋白质和脂质等,这就是氧化应激。氧化应激降低了动物的生理功能,导致生理功能失常,甚至死亡(衰老)。如果自由基是动物生活史权衡重要的潜在机制,那么动物繁殖期的氧化损伤将会增加。野外的一些相关研究也表明,动物在繁殖期氧化损伤的水平确实较高。然而,实验室中的一些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发现繁殖期动物的氧化损伤并没有发生变化,甚至有降低的现象。导致野外和实验室研究所获得结论差异的原因,学界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 基于这些科学问题,我们研究组近几年以栖息于内蒙古草原的布氏田鼠 ( Lasiopodomys brandtii ) 和长爪沙鼠( Meriones unguiculatus )的室内繁殖种群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我们 采用双标记水稳定同位素技术( doubly labeled water, DLW ),直接测定了布氏田鼠( Wu et al., 2009 )和长爪沙鼠( Yang et al., 2013a )在哺乳高峰期的每日能量消耗量(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DEE )和泌乳量( milk energy output ),对哺乳期母体的能量代价、最大持续能量收支 (maximum metabolizable energy intake) 的生理限制因素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母体在哺乳高峰期的持续能量收支和繁殖输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限制因素是不同的。高温环境时,受动物自身散热能力的限制(符合散热能力限制假说, heat dissipation limitation hypothesis ),而低温环境时,受乳腺泌乳能力等外周能量消耗器官的限制(符合外周限制假说, peripheral limitation hypothesis )。研究结果阐释了动物最大持续能量收支限制的机理,对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下恒温动物的适应策略,甚至人类的一些生理适应变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研究组又从生态免疫学 (ecological immunology) 和氧化应激(胁迫)生态学 (oxidative stress ecology) 的角度对动物的生活史权衡(繁殖和生存)潜在的生理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动物在哺乳期的高能量代价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即动物在哺乳和免疫功能之间是否存在权衡)依赖于所选择的免疫指标( Xu et al., 2012; Yang et al., 2013b )。通过测量繁殖期动物血液和肝脏中的氧化损伤指标,发现血液中的氧化损伤升高,而肝脏中的氧化损伤则下降( Xu et al., 2013; Yang et al., 2013b )。因此,学术界研究结论不同的原因,在于野外实验的科学家总是倾向于测定血液样品中的氧化损伤( oxidative damage ),而实验室中则大多关注实际组织中的氧化损伤,所以研究结论依赖于所选择测定的组织和指标。选什么组织,测定什么指标,是很重要的。认识到这一点非常关键,这对我们理解生态免疫学和氧化应激生态学领域已有的工作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因为我们不确定是血液损伤重要还是组织损伤重要。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我们在未来相关研究的实验设计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Functional Ecology 和 PloS One 等学术期刊上。 相关论文: Wu SH, Zhang LN, Speakman JR and Wang DH(2009) Limits to sustained energy intake. XI. A test of the heat dissipation limitation hypothesis in lactating Brandt’s voles ( Lasiopodomys brandtii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12 : 3455-3465. Xu YC, Yang DB and Wang DH (2012) No evidence for a trade-off between reproductive investment and immunity in a rodent. PLoS ONE 7(5): e37182.doi:10.1371/journal.pone.0037182. Xu YC, Yang DB, Speakman JR and Wang DH (2013) Oxidative stress in response to natural and experimentally elevated reproductive effort is tissue dependent. Functional Ecology doi: 10.1111/1365-2435.12168. ( http://www.functionalecology.org/view/0/summaries.html#yanchaoxu ) 。 Yang DB, Li L, Wang LP, Chi QS, Hambly C, Wang DH and Speakman JR (2013a) Limits to sustained energy intake. XIX. A test of the heat dissipation limitation hypothesis in Mongolian gerbils ( Merionesunguiculatus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16 : 3358-3368. Yang DB, Xu YC, Wang DH and Speakman JR (2013b) Effects of reproduction on immuno-suppression and oxidative damage, and hence support or otherwise for their roles as mechanisms underpinning life history tradeoffs, are tissue and assay dependen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16:4242-4250. 王德华 Researchgate 网页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Dehua_Wang/publications/ 文章PDF文件,点击下载: WuSH-JEB-2009.pdf Xuyc-PLoSONE.pdf YangDBJEB2013.pdf YangDB-JEB2013.pdf Functioanal Ecology: http://www.functionalecology.org/view/0/summaries.html#yanchaoxu
个人分类: 科普随笔|6655 次阅读|12 个评论
生态学文献讨论43: 花的大小和数量的权衡?
mengchanghe 2013-6-13 16:33
好一篇好无趣的文章:Ec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a Flower Size/Number Trade Off in Tropical Forest Trees Kettle, C. J., C. R. Maycock, et al. (2011).pdf 本文提出了6个假设,分别是验证是否花越大产量越低传粉者越大花数量等越小等问题,然后运用了结合野外观察、实验和分子的方法来做这些,得出来的结论是符合那些假设的。但是毫无疑问,假设都很明显,并没有大多新意,且图1太明显,图2、3没有明确的格局且意义不大……文中6个假设91篇引用文献,实在是很无语。 标题党威武! 接:拒=3:5.
个人分类: 文献阅读及心得|286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老记忆力减退是由于大脑没有空间了
热度 17 wangdh 2013-2-7 18:33
人老记忆力减退是由于大脑没有空间了 (王德华) 人老了喜欢唠叨。唠叨,往往是不断重复说过多次的话,重复频率很高,自己竟然没有感觉。每次说跟第一次说的都一样。正因为如此,所以如果想找点过去的感觉,读点同龄人回忆性的文字是可以找到这种感觉的。我更喜欢读青春的文字,青春的文字新意多,每篇都有新,不重复,变化多,风采也多变。所以,青年人应该多写点文字,记录自己的青春岁月,展示自己的青春智慧。最有创造力的年华,应该多留下点青春的印迹。 年长有年长的好处,看的多,经历多,吃的盐巴多,走过的桥多,早就体验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踏遍了人生的崎岖坎坷。曾听说过一个调侃,说人老了的几个典型特征是:躺下睡不着,坐着睡不醒,现在的事情记不住,过去的事情忘不了。很形象。 最近读到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减弱的原因。主要结论是大脑里已经塞满了对过去事情的一些记忆,已经没有空间储存新的信息了。这似乎对“过去的事情忘不了,现在的事情记不住”找到了科学的证据。由于大脑没有空间了,所以也就无法吸收新的信息。研究者将此比喻为就像用水笔在一张报纸上记录信息,信息记录的多少,与墨水的浓黑还是暗淡没有关系,主要是报纸上早已经有文字了,所以就没有空间记录新的信息了。记忆有两种细胞。一种是负责长期记忆的,一种是负责短期记忆的。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更要珍惜青春时光了。趁年轻,多读书,读好书。多思考,思考重要的问题。多吸收新信息,有用的、重要的信息。可不要乱读书了,更不要随便记忆一些“没用”的信息,要给重要的信息留出一些空间来。理性选择记忆的知识,是必要的。 最近有学者在果蝇上研究发现,大脑是最消耗能量的,对生存也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资源(能量)不足的情况下,动物会减少对大脑的能量供应,从而保证动物的存活。如果对能量不重新进行分配,对大脑的能量供应过多,动物的死亡率就会增加。 存活与繁殖对于生物永远是一对矛盾,存活的目的意义之一就是繁衍后代,保证家族的延续。 没有繁殖功能的生存,对于生物界是一种浪费。一个家族成员都会参与家族的繁衍过程,为家族的复兴做点事情,如充当繁殖的帮助者(如工蚁、工蜂等)。没有贡献,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概念(原则),如: 能量再分配原则 :生物摄取和吸收的能量是有限制的。生物不同的生理功能、不同的器官在不同的状态下,对能量的需求是具有动态变化的。所以,生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生理状态下,会根据生理需求,对能量进行再分配。 能量最大化原则 :经济学原则在生物的行为和生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生物也会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这就是能量最大化原则。在行为决策和生理对策中,经常会发现这些符合经济学原则的例子。生物是懂经济学的,很多的生理功能所遵循的原则是“足够多,但不过量”。 权衡原则 :由于资源是有限的,生物体对某个方面的投入增加,就会相应减少对其他方面的投入,这就是权衡。生物的各种生理功能是同时进行的,但是不同的功能在不同的状态下对能量的需求是不同的。生物在保证整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前提下,会对不同的功能进行资源再分配。在某些条件下,有些生理功能的供应是可以维持不变或稍微降低的,有些则必须增加。如季节性繁殖的哺乳动物,在繁殖季节,母体为了保证繁殖功能的能量需求,会减少脂肪积累(甚至会利用身体储存的脂肪),也会降低适应性产热的能力,还可能会减低免疫能力等。 优先供应原则 :这个原则是对能量再分配原则、权衡原则的补充(扩展)。生物在生命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对不同生理功能(器官、系统)的投入次序是不同的。如性成熟前,生长发育是重要的,繁殖功能的投入就很少。性成熟后,在繁殖季节,对于繁殖功能的投入就增多。恒温动物不论在何种状态下,维持一定范围内的体温的恒定是最最重要的。任何生物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内稳态),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遵循的很多原则,对于人类同样是适合的。 如人们常说,红颜薄命,说明红颜们的生存代价要比一般人大。 生命中有很多矛盾,如生存和繁殖,生长和繁殖,寿命和衰老,等等。
个人分类: 科普随笔|9248 次阅读|18 个评论
工作开头难
lili80212 2010-7-19 11:00
从博士毕业到参加工作,9个月了,今天总算是体会到最艰难的一步。虽说万事开头难,但一遭接一遭,真让我手足无措。 也许,这也是个机会,让我重新思考一下:高校教师,如何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3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