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故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故土的信息
pingguo 2019-11-7 15:26
八十年代我考上大学, 远去武昌就读。 临行时父亲交给我一个信封, 装了少量泥土。 那时候环境污染小, 水泥地面远不像现在这样夸张。 父亲的话向来不多, 父亲说, 如果拉肚子, 水土不服, 拈一点放在水杯里喝下, 不要多, 有就行。 这件事我不曾试过, 可是一直记得。 2019-11-06
个人分类: 诗歌|18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幻][遗落战境][720P][中英字幕][BD-MKV]
lcj2212916 2014-3-10 21:29
剧情介绍: 在遗落战境最新电影中,2017年,母星遭到毁灭的外星流亡者入侵地球。人类虽然用核武器打败对手,但也付出失去家园的惨痛代价。在接下来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中,人类移民泰坦星,不过仍有极少部分人类留在故土,扫荡残存的外星掠夺者。杰克·哈珀与维多利亚即是留守者中的一员,他们的主要任务为保障遍布各地守护水萃取塔的无人机正常运行。看似永无止境的任务终于接近尾声,而就在此刻,不明飞行器坠落一处无人区。杰克在当地发现数名人类伤员,可是他们却遭到无人机的屠杀。危急时刻,杰克救下了一个名为茱莉亚的女子。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59596310
50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兰州,兰州
热度 1 sstone2009 2012-1-7 23:16
晚上七八点,到达兰州,雷亲自来接,说几次来接都没结成,这次一定要来。 兰州还没有下雪,空气还是很冷的感觉,但,踏上这片土地,就感到亲切、温暖,就像以前每次来到一样。 1995年7月至今,也是一晃而已,十六七年光阴,说过去就过去了。 兰州,一直是我心底最真切的记忆和生活。 兰州,兰州!
个人分类: 随笔|2527 次阅读|4 个评论
抓石螺与河蚌记
liuchunming 2010-7-19 19:36
仲夏,回归故里,烈日普照,无处纳凉,儿时游玩于池塘抓鱼、摸石螺、河蚌之记忆准时浮现于大脑。离开故土已有多年,此种娱乐方式久已舍弃,试想:在烈日炎炎之下,游走于蓝天碧水之间,或藏于水底,或浮于水面,或游于水中,天奈我何?且时不时有鲫鱼滑于手指间,一阵窃喜滑过心头,儿时俗语说明,鲫鱼是跑不远的,故沿池塘底的脚印往往能捕获那条刚刚窃喜没有被抓住的小鱼,如能在众多小伙伴中能抓到鲤鱼或更大的鱼时,则是能笑傲池塘。石螺、河蚌更不在话下,每每是以桶为计量单位。当量多时,还能拿到市场上去进行交易。 游玩于水中的欲望陡然剧增,故提桶来于池边,时值雨季后,池中碧波荡漾,忙宽衣解带,人翔浅底,几番水底翻腾,终应了老话:水至清而无鱼,仅得几颗石螺和两块河蚌而上岸。另觅一池,池水虽不深,然水底无污泥,石螺和河蚌何以为食?终无果。只得裸行于田野,游走于杂草与禾苗之间,大有儿时之记忆,最妙的是路过亲朋种植之瓜地,恰好有人,故能于阴凉处觅得甜瓜,一拳下去,香甜四散,于旷野狼吞虎咽,甜水从嘴角边直流至脚尖,又何妨? 裸行于儿时捉鱼的小溪边,此时流水潺潺,虽没有了儿时之踪迹,然还是可见悠闲之小鱼,且隐约见晒太阳的石螺。故来于溪边,滑落溪中,终见久违之石螺,其好不悠哉,当砂石从脚趾缝中穿过时,拾起悠闲之石螺,吾岂不快哉!不过惊扰石螺之幽梦,亦有所不妥。低头拾起午休中的石螺,却不知惊扰睡梦中之牛牤,于是我喜欢上了小溪中的石螺,小溪边的牛牤却喜欢上了小溪中的我! 沿着小溪一路下来,也小有收获,石螺把桶底铺满了,虽不像原来那样多,但能在小溪中如此收获,也是意外之事了。 既然水清无鱼,那么水浊又如何?沿着小溪来到另一池塘,水混浊,且浅,下水一探,水底有厚厚的淤泥,很适合石螺和河蚌生长,故用脚在水底横扫,一遇硬物,用手一探,四块肥美的河蚌挤于一处,此时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高兴的呢?心里深处几声嘿嘿的欢快声从口中爆发出来,试问笑容何时最灿?吾谓:正当其时!当周游池塘一周后,河蚌已经是满满一水桶,已无处可纳,再说也得留点以待明年。 从水中出来,全身已是黄毛加身,猛一看,会有一种返古之嫌。此水不可濯我身,故裸身游走于田埂之上,穿梭于禾苗之间,重归清水之塘,如鲤鱼跃入水中,耳边水声轰鸣,浅于水底,睁眼看着这不同的世界,于烈日中能有如此享受,快哉! 钻出水面,仰头浮于水上,眼观蓝天白云,耳听水底之声,此招式为水中最休闲之方式,最省力之游姿,双手缓缓地拨开水中之蓝天白云,此时之人不亦游淌于蓝天白云之间? 偶有一句浮现于浮在水面之上的脑袋:故土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身;故土之水浊兮,可以果我腹。
个人分类: 感想|616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15: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