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静安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通州静安寺
热度 1 yag195544 2017-9-7 06:44
通州静安寺 为了给自己的一篇文章配一些照片,我专门去了一趟通州去进行拍摄。 我给自己制订的拍摄任务基本都完成了,于是决定返回。 当行至“绿地中央城”工地时(通州新华大街以北、北大街以东地段),我生出想进去一窥当下的念头,毕竟这一地域藏有我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部记忆。 找到工地出入口,我向保安人员讲明要进去照几张照片。因为还未正式开工,工地管理没那么严格,保安向我点点头,算是默许我进入工地了。 进入到被圈起来的工地里面,我努力在荒草萋萋中分辨着,试图在这一大片早已被夷为平地的所在找寻到我儿时的足迹…… 哪里还有什么足迹! 但忽然在荒草深处瞥见一处寺庙状的古建筑。在我的记忆中,这一带似乎从未有过一座古寺庙?为了求得答案,我踏过泥泞、踩着荒草,来到了明显是新修建起来的古寺庙前。看了庙前立着的文物保护单位标志和说明牌,我才知道,这座寺庙的名称是静安寺;同时我也回忆起来,当年离我的初高中母校不远,有个叫作静安寺的胡同,莫非这个胡同的名字就来源于这座古寺庙? 只见说明牌上是这样介绍的:静安寺座落于通州区新华街道静安寺胡同,金大定十三年(1173)创建,明洪武、万历年间重修,清康熙十八年(1679)震圮,后于原址复建,每年举办法会,是通州古代庙会场所。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农业干部培训所占用,后改为农业干部招待所。“文革”间拆改严重。1992年始作库房。南向二进院落。山门殿三间;正殿三间,台基甚高,为金代遗风,殿宇高阔,为区内鲜见;后殿五间,院内立有明代重建静安寺碑一通。2015年予以整体修缮,是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 到此时,我才真正知道了通州有个静安寺,且是历史上的热闹所在;静安寺胡同得名于静安寺。 我为自己对通州的身边事知之甚少而赧颜! 我问寺门外一位走来走去的老者,这里可以参观吗?老者回答,规定是不让进,但今天破个例,允许你进去,但时间不要长。我这才知道,这位闲遛的老者居然就是这座寺庙的看门人,我居然误打误撞问对人了。老者打开寺庙的门锁,当我推开厚重的庙门,一股浓浓的生漆味道直冲鼻呛,说明这座寺庙的翻建时间不是很长。越过山门殿,老者不允许我再往前走了,只让我站在山门殿的高基上照相。我可以看到正殿、东西配殿、说明牌提到的明代重建静安寺碑一通及一棵高大的柿子树。 虽然未能进到寺院的深处,但我已经很满足了,毕竟这是静安寺看门人为我开放的参观专场。 走出静安寺我在想,之前总以为,对于在这片土地长大的我来说,应该对其中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了如指掌的,可谁知在距自己这么近的地方就有不为自己所了解的事物。也许静安寺只是自己所不掌握的事物之一,必定还有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之二、之三…… 今天,我自认为自己已是跳出井底的蛙,但所见也仅是目力所及的一小片天空。天外有天,需要了解、需要学习的事物与知识还多着呢! 写于2017年9月7日
个人分类: 散文|5706 次阅读|2 个评论
外观静安寺
黄安年 2010-7-26 16:08
外观静安寺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7 月 26 日发布 6 月 29 日 -7 月 11 日我们在上海期间,住地距离静安寺仅仅 5 分钟步行路程,虽然没有进寺瞻仰,但是对于寺庙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不同层面,都进行过观察。处在市中心的静安寺引来了众多的信众和观众。我有机会不止一次地观察静安寺的外景,即时拍摄留作纪念。 附相关报道: 静安寺 静安寺是上海市的著名古刹之一,相传始建于三国孙吴赤乌年间,初名沪渎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 1008 年),更名静安寺。南宋嘉定九年( 1216 年),寺从吴淞江畔迁入境内芦浦沸井浜边(今南京西路 1686 号),至今已近 780 年,早于上海建城。清末,寺成现今规模。民国 34 年( 1945 年),书法家邓散木题额静安古寺,沿用迄今。   静安寺位于静安区南京西路。原名重元寺、重云寺。静安寺是上海著名 静安寺 真言宗古刹。静安区由静安寺而闻名。是这闹市中难得的清修之地。 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三座主要建筑,雄伟壮观。寺内还藏有八大山人名画、文征明真迹《琵琶行》行草长卷。   清同治元年( 1862 年),租界筑跑马道至静安寺,形成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其后百余年间,因地利之便,以静安寺为中心构成的交通网络成为沪西城市化进程的起点。   静安寺旧有静安八景之说。元明以来为沪上游览胜地;近代因中西结合的营业性园林著称;今以现代化旅游设施称雄;可谓古与今的连接点,中西文化的汇合处。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是静安区历史发展的源头。光绪二十七年和民国 34 年( 1945 年)设置的警区和行政区,均以静安寺命名。 历史沿革   静安寺相传始建于三国孙吴赤乌十年( 247 年),初名沪读重玄寺,寺址位于吴淞江边,唐代该寺更名为永泰禅院,宋大中祥符元年( 1008 年)始名静安寺。宋嘉定九年( 1216 年),因寺址靠近江岸,寺基有倾圯危险,寺僧仲依将寺院迁至芦浦沸井浜畔,即今寺址。 清朝   元、明两代,静安寺屡经兴废。迨至清乾隆六年( 1741 年),礼部侍郎麦焕出资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又有歙人孙思望倡议捐资重修殿堂。同年巡道盛保修治寺前涌泉等名胜,并于寺东隅建报恩院供僧居,捐田 24 亩供香火。 清同治元年( 1862 年),租界筑跑马道至静安寺,形成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其后百余年间,因地利之便,以静安寺为中心构成的交通网络成为沪西城市化进程的起点。   静安寺庙会起源于一年一度的浴佛节。清光绪七年( 1881 年)重开,终于 1963 年。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商贾云集,游人如织。数十年来,庙会逐渐形成规模宏大的庙市,    静安寺 堪称静安区商业的渊源。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寺院相继出租土地营造商业用房和里弄住宅,变幽静乡郊为商街闹市,十里洋场西端市口日趋繁荣。至 20 世纪 30 年代,静安寺商市已初具规模,今发展为上海重要商业中心之一。   静安寺旧有静安八景之说。古寺山门前的涌泉,被誉为天下第六泉。元明以来为沪上游览胜地;近代因中西结合的营业性园林著称;今以现代化旅游设施称雄;可谓古与今的连接点,中西文化的汇合处。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是静安区历史发展的源头。光绪二十七年和民国 34 年( 1945 年)设置的警区和行政区,均以静安寺命名。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   静安寺遭兵燹,至同治年间( 1862 ~ 1874 年),仅存 1 座大殿。光绪初年,大殿塌记。光绪三年( 1877 年)住持僧鹤峰募捐重建山门和佛殿,因捐资不继,被迫停工,致使佛像戴笠披蓑,受雨淋日炙数年。后由李朝觐、唐景星等人合力劝募,并得邑绅姚曦、浙商胡雪岩等捐助,于光绪六年三月开工续建,次年四月初八日落成。僧鹤峰等勒碑记其事。此后静安寺多次修葺。光绪二十年,住持正生在大雄宝殿左右增建两庑房屋    静安寺 ,再次修葺全寺,静安寺渐成现今之规模。光绪二十五年,公共租界向西扩张至静安寺,租界当局迫令静安寺迁移历代祖师坟墓,并因筑路而拆除寺内大雄宝殿西侧房屋。 民国年间   静安寺又几度兴修。民国 10 年( 1921 年),沪西一带日益繁荣,静安寺香火旺盛,寺宇不敷应用,僧常贵及绅董姚文栋等,将寺产积余资金,在大雄宝殿以东空地上建 l 座三圣殿,扩充寺基至 5 亩。民国 34 年,回静安寺两边商店林立,山门被遮蔽,住持德悟和监院密迦在原山门东首另建新山门,并由邓散木题额:静安古寺。次年,在新山门前建成 1 座印度阿育王式石幢,称梵幢,以为佛寺标志,并疏浚涌泉,整修全寺殿宇,使之面貌一新。 上海解放后   市人民政府将静安寺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 1951 、 1954 年 2 次拨款共 2 万多元 静安寺 对静安古寺进行修复。 1953 年 4 月,住持持松法师在寺内复兴自唐代以来失传已久的全国唯一的真言宗(密宗)坛场,是年 5 月 20 日(农历四月初八日)举行开光仪式。嗣后每逢春秋两季举行修法大会,传授密法,逢农历正月初一及四月初八日(佛诞日)对外开放,游人前往瞻仰、礼佛者众多。 文革时期    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静安古寺遭受严重冲击,住持持松法师遭到迫害,所有佛像、法器悉被捣毁,僧众被迫还俗,寺舍被占用。 1972 年,大雄宝殿失火焚毁,古刹废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逐步落实。 1983 年,国务院确定静安古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庙之一。 1984 年,成立静安古寺修复委员会,由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贾劲松居士主持按历史原貌修复。是年,市人民政府又拨专款 30 万元。至 1990 年,静安古寺修复工程基本完成。经全力修复, 1998 年,为配合轨道交通 2 号线静安寺站的建造,静安寺又一次进行了改造。现为上海市中心地区佛教开放场所之一。 主要景点   元人有所谓静安八景,即赤乌碑、陈朝桧、讲经台、虾子潭、涌泉、绿云洞、沪读 静安寺 垒及芦子渡,历代题咏甚名,今均湮没。涌泉即沸井,俗称海眼,泉旁筑石栏,四周有铁栅,旁竖阿育王式石柱梵幢,题曰天下第六泉。寺内尚有云汉昭回之间石刻,是南宋淳熙十年( 1183 年)光宗赵谆当太子时为学士钱良臣之藏书阁所题,阁毁后移于寺内。近年经过大修,重现古寺风貌。   静安寺庙会起源于一年一度的浴佛节。清光绪七年( 1881 年)重开,终于 1963 年。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商贾云集,游人如织。数十年来,庙会逐渐形成规模宏大的庙市,堪称静安区商业的渊源。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寺院相继出租土地营造商业用房和里弄住宅,变幽静乡郊为商街闹市,十里洋场西端市口日趋繁荣。至 20 世纪 30 年代,静安寺商市已初具规模,今发展为上海重要商业中心之一。   赤乌碑,在静安寺,乃孙吴赤乌中创寺碑刻。宋祥符中迁寺而碑没于江。元钱岳诗:悲凉断刻三江底。想象雄文六代前。   陈朝桧,在静安寺。相传陈朝植双桧于殿庭之左右。宋政和间,媚臣朱勔图以进徽庙,遣使求之。暴风震雷忽碎其一。今殿右者尚存。元成廷珪诗:香骨自来盘左纽,苦心未忍弃前朝。 重扬汉地佛教密宗   静安寺在近代由禅宗趋向密教, 1947 年由子孙丛林改为十方选贤制丛林,即方丈不再由本寺和尚师徒继承,而是向全国招聘,选贤能住持。 1953 年,当时的方丈持松法师在寺内设立真言密宗坛场,复兴了自唐代以来失传的汉地佛教密宗。现在寺院楼上仍设有密坛,挂有甚多曼茶罗。   持松 (1894 1972 年),俗姓张,湖北荆门人,少年出家,敏而好学,曾住持常熟    静安寺 兴福寺、主持上海华严大学。曾三次去日本求学,习两部大密法,得阿阇黎位。归国后曾在武汉、上海、杭州等地讲经灌顶。持松在抗日战争期间,保持气节,拒绝敌伪诱迫。持松后来曾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并赴东南亚、南亚诸国访问。一生学通显密,诚为密宗大德,著述有《密教通关》等二十六种行世。 中国最大玉佛    1991 年,大雄宝殿重建竣工。殿中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来自缅甸,纯玉雕成。玉佛高三点八七米,宽二点六米,重一万一千公斤。由于玉佛太高大,奉安时不得不拆除门墙,真可叫破门而入了。玉佛的修饰按照汉族传统佛像的样式,面如满月,庄严吉祥,慈和安静。这尊玉佛比著名的玉佛寺中的两尊玉佛要大得多,也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玉佛。 史料记载   宋代绍熙《云间志》:静安寺,在沪渎。按寺记,吴大帝赤乌中建,号沪渎重玄寺。 《景筠石幢记》中,间号永泰禅院。本朝祥符元年改今额。 《释迦方志》云:晋建兴元年,有二石像浮于吴淞江口,吴人朱膺等迎至沪渎重玄寺,像背题曰维卫、曰迦叶。《松陵集》:建兴八年,渔者于沪滨沙内获石钵,以为臼类,荤而用之,佛像见于外,渔者异之,乃以供二圣。今佛与钵皆在。有毗卢遮那佛,吴越王瑜伽道场中像,佛五脏皆书钱氏妃嫔名字。有陈朝桧,皮日休、陆龟蒙等重玄寺双桧诗。   元代周弼《寺记略》 、清代嘉庆《松江府志》、同治《上海县志》和《法华乡志》均有附载,今按《法华乡志》:华亭东北百里,松江绕焉。有寺在沪渎,曰重玄。大中祥符元年,因避讳改今额为静安。嘉定九年,僧促依以旧基迫近江岸,涛水冲汇,迁于芦浦之泉,即沸井浜也。中流数尺,独深如井,昼夜沸腾,或指为海眼,因寺而异其名。寺之灵验最显著者,西晋建光元年,有二石像浮于江浦,吴县人朱膺,迎置于寺,视其背,则有铭,盖七佛中之二,曰维卫,曰迦叶。后六年,渔者又获两石钵于沙际,大如臼。羯辛稍触之,则变怪辄现,因以为石像供具。佛阁则因异僧智严而立。严有异行骇俗,号虾子僧,常敛蒲草为万余绳,挂诸廊庑,且曰:我将作大缘事。继而示寂。人竞乐施以钱,绳皆满足,阁果成就。是皆传于闾里,著于杂书,彰新者也。自佛法渡江而南,浙西信乡将甚,精蓝净舍,所在布满,究其从始,其最远者,极天监、大同而止。孙吴赤乌十年,康僧会始至建业,建寺以居,谓之    静安寺 建初。此寺实相踵而成焉。自石像既迁于吴门开元寺,而钱氏瑜伽道场卢舍那宝像与永熙、宣和两偈、屹然尚存。双桧偃蹇,如虬如凤,则鲁望、袭美之所题咏也。风恬月淡,钟声梵响,悠扬于沧波浩渺之外,与天无际,安知无石像再浮而致发光彩于芦苇之间哉。华亭吾外氏所宅,少所闻而异焉,故述而为记。元代至元《嘉禾志》:静安寺在府东北一百里,考证元沪渎也。按寺记,吴大帝赤乌中建,号沪渎重玄寺。《景筠石幢记》中,间号永泰禅院。宋祥符元年改今额。   元代寺宁《静安八咏集》杨维桢《序》 :淞东北去九十里支邑为上海,邑之阴,古伽蓝曰静安,建自吴赤乌年。钱(才鼎)《静安八咏事迹》中述赤乌碑:孙吴赤乌中,天竺僧康僧会始入建业,创寺曰建初,华亭继有重玄,勒碑记事。宋祥符间,教名静安。至嘉定依师以址薄江,迁是地,碑未徒,而水啮没之。张抑《重刻静安八咏集后序》:静安寺者,建自孙吴赤乌中。《大明一统志》卷九松江府   山川沪渎江,在府城西北六十里。松江东泻海而灵恠者,曰沪渎。 《广韵》 ,沪,水名。《白虎通》 ,发源而注海,曰渎。渎上有垒。晋虞潭、袁崧防海寇处。傍有芦浦,俗呼为芦子城。    静安寺 唐皮日休诗;全吴临沧溟,百里到沪渎。涌泉,在上海县静安寺。泉涌如沸,上有亭。   宫室讲经室,在静安寺。宋嘉定间,僧仲依尝筑土台,跌坐讲习。元杨瑀诗:华宁不归千载鹤,至今遗迹锁空山。钱岳诗:江月夜摇金篆冷,天岁风送宝花来。   寺观静安寺,在上海县治西北一十里。吴赤乌中建,号沪渎重玄寺,宋祥符中改今名。 清代乾隆《上海县志》:静安教寺,初在沪渎。吴赤乌中建,号重元寺。唐更永泰禅院,宋祥符初改今额。   清代王韬《瀛壖杂志》 :静安寺建自赤乌,僧寮数众,苦行清修,香火梵呗,昔称极盛。每逢四月八日浴佛大会,士女毕集,施舍无算,春秋传戒之期,远近众观者趾相错也。 玉佛和银佛   静安寺玉佛并非我国最大玉佛,我国最大玉佛应该是辽宁省鞍山市玉佛苑 静安寺 中的玉佛,是世界最大玉佛,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    2009 年 12 月 19 日,静安寺 15 吨纯银浇铸的如来佛祖银身像进驻寺内。大雄宝殿上,未来将添置菩萨、诸弟子等十余座 3 吨重银像。   静安寺的建筑风格是仿明代以前的建筑风格,典型的代表就是斗拱的形制。静安寺很小,却很别致,大雄宝殿后的藏经楼至今尚未完工,完工后的静安寺会更加雄伟辉煌!   静安寺的邻居有著名的百乐门、梅龙镇、恒隆等著名娱乐、商业中心,佛门清静之地似乎不再了。每天早上的诵经很好,很有感染力,诸多居士和僧人的制造出一种很有感染力的声效,不妨可以去听听。 历史背景    静安寺古泉天下第六泉 上浮起两尊佛像,背上有佛名,吴县信士把佛像迎到了重元寺。唐代改寺院名为永泰禅院,宋代始改为静安寺。寺院的原址在吴淞江畔,因江水波涛冲击,危及寺基,乃于南宋嘉定九年 ( 一二一六年 ) 迁至现在的地址。静安寺久经风雨,也不知建了多少次,毁了多少次。比如,太平军东进时,静安寺一带战火连天,巍峨的殿宇被大炮轰成一堆颓垣残壁。后来,由红顶商人胡雪岩的资助,重修山门殿宇,又将山门外的涌泉安置井阑。涌泉,昼夜沸腾,状似温泉,又名海眼,深可通海,有人将之题为天下第六泉,以沸井、涌泉而在天下名泉谱中占据一席之地。文革时,静安难逃,庙亦不庙,变成织染厂的天下。拨乱反正之后,大力修复,寺院获得新生。   静安寺风景独秀,元代诗僧寿宁将寺院之景吟为静安八景,历代文人对此题咏很多而今已灰飞烟灭。虾子潭只留一段趣话:宋代寺僧智俨,一次啖虾一斗。渔公来要他付钱,智俨没钱可付,就将虾子全部吐回寺门前小潭中。虾子居然全活了,但已无芒。此后,潭中便产这种无芒虾,直至一九一九年沸井被填死后,虾便就此绝迹。最后一景涌井也因为修路而被加盖了。   近百年来,静安寺周围渐成商业闹市,寺屋多被蚕食或被迫出售,寺院规模日小,甚至山门被商店遮蔽。一九四五年,只好另建新山门,即现在的山门。寺院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楼、念佛堂等。 http://baike.baidu.com/view/30314.htm?fr=ala0_1_1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7565 次阅读|2 个评论
静安寺以香火费代门票为变相涨价
黄安年 2010-7-20 09:54
静安寺以香火费代门票为变相涨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7 月 20 日发布 静安寺的门票变相涨价有花样 , 可惜管理者聪明才智花错了地方。 门票是门票,香火费是香火费 , 两相互补又不干扰。前来瞻仰新修的静安寺的不仅是虔诚的信徒和香客,还有不少游客,现在以香火费代门票的规定把两者混同 , 等于只有奉献 30 元香火费才能进入静安寺 , 除非等待每逢初一和十五的免费开放 , 这种做法侵犯了广大游客的权益,根据消息灵通人士提供的消息 , 原来这里的门票收 10 元。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5358 次阅读|2 个评论
静安寺连接公交枢纽站和地铁站的地下通道
黄安年 2010-7-20 09:33
静安寺连接公交枢纽站和地铁站的地下通道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7 月 20 日发布 在静安寺中心的北京西路胶州路、常德路口,有条赵家桥路,它的旁边就是建设中的静安寺公交枢纽站。从这里不用出站就可以通过地下通道进入静安寺的 2 号地铁线和 7 号地铁线站,从这里抵达上海世博会 , 只需 15 分钟光景。这条地下通道可以通向静安寺的四方八面,由北京西路可以通过底下通道直达南京西路等于贯通两条主要干道。从这里还可以抵达著名的久光百货大楼和静安寺庙 , 于老百姓提供了极大便利。 附相关照片9 幅为笔者即时拍摄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74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设中的静安寺公交枢纽站
黄安年 2010-7-20 07:41
建设中的静安寺公交枢纽站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7 月 20 日发布 6 月 29 日 7 月 11 日在上海期间,我们住在位于静安寺中心的北京西路胶州路口 赵家桥小区的堂弟家。七八十平方米的住房,设备一应俱全,由我们三人 ( 含大外孙 ) 独住,实在比起旅馆还要舒心和便捷。和我们住地相隔几米就是正在日夜紧张施工中的静安寺公交枢纽站, 21 公交车等线路起终点就设在这里,从这里不用出站就可以通过地下通道进入静安寺的 2 号地铁线和 7 号地铁线站,从这里抵达上海世博会 , 只需 15 分钟光景,从赵家桥小区住地到静安寺公交枢纽站只需二分钟步行路程。这里通过附近华山路可以转入延安中路高架桥,很快连接四面八方。 建设中的静安寺公交枢纽站预计明年完工交付使用。由于施工带来的噪音扰民 , 施工单位给每户 10000 元的补偿金,深夜和清晨即使窗户紧闭,仍能感受工人们在夜以继日地赶工的声音。待到静安寺公交枢纽站启用时 , 这里的出行更方便了。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513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