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技术路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无人驾驶”的技术路线
QSThinkTank 2019-7-25 16:41
《中国社会科学报》 : “无人驾驶”的技术路线 郭喨 唐兴华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8年9月4日第1529期   无人驾驶车辆真要跑起来,需要解决感知、决策和执行等层面的技术问题。感知系统也称为 “中层控制系统”,负责感知周围的环境,并进行识别和分析;决策系统也称为“上层控制系统”,负责路径规划和导航;执行系统又称为“底层控制系统”,负责汽车的加速、刹车和转向。本文以“感知—决策—执行”的顺序呈现,是因为这样更加符合人类的驾驶模式。如,先看看前面——绿灯、周围无行人——收集信息;然后做出决策——可以通行;最后执行决策——开过十字路口。    自动驾驶的感知系统   感知系统的输入设备具体包括光学摄像头、光学雷达( LiDAR)、微波雷达、导航系统等。这些传感器收集周围的信息,为感知系统提供全面的环境数据。   光学摄像头是目前最便宜也是最常用的车载传感器,它的一大优点就是可以分辨颜色,因此也成为场景解读的绝佳工具。但其缺点也很明显: 1.缺乏“深度”这一维度,没有立体视觉就无法判断物体和相机(可以换算为车辆)间的距离;2.对光线过于敏感,过暗或过强的光线以及二者之间的快速切变,比如驶入和驶出隧道都足以影响它的成像。   激光雷达,即利用激光来进行探测和测量。其原理是向周围发射脉冲激光,遇到物体后反射回来,通过来回的时间差,计算出距离,从而对周围环境建立起三维模型。激光雷达探测精度高、距离长;由于激光的波长短,所以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小的目标,并且探测距离很长。微波雷达的原理和激光雷达类似,不过它发射的是无线电波而不是激光。微波雷达精度不及激光雷达,但胜在价格低、体积小,在某些车辆行驶辅助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精度低反过来又成了微波雷达的优点,因为它较大的波长可以穿透雾、烟、灰尘等激光雷达难以穿透的障碍,较好免疫恶劣天气。   光学摄像头和雷达测量在感知环境中相辅相成,共同为无人驾驶车辆提供完整、准确的外部信息。有了 “眼睛”接收信息,接下来就是利用深度学习等手段对信息进行识别。将多种传感器的信息相互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利用韦伯斯的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和先进的数字摄像技术对外界事物进行准确识别。   自动驾驶的感知系统不仅包括它的 “眼睛”,还包括它的“大脑”——高精度地图。人类驾驶者会调用记忆中熟悉的道路场景来辅助驾驶,自动驾驶也会通过高精度地图获取必要的环境信息特别是相对固定、更新周期较长的信息,如交通信号灯(请注意,这里是指物理的“灯”本身而非“灯的信号”即红、黄、绿)、车道标记、路缘等。这些信息还可以与传感器所获得的“即时信息”相印证,从而实现“多传感器融合”的效果,就像我们走路,不仅会用眼睛看前面的路,还会用耳朵听身后的车,甚至会用鼻子闻路边食品店里的香气一样。因此,自动驾驶去“感知”的不仅仅是“眼睛”,也是“大脑”。    自动驾驶的决策系统   自动驾驶决策系统负责路线规划和实时导航,这里主要涉及高精度地图,又称 “高清数字地图”。无人驾驶汽车用的并不是普通的导航地图,它在精确度和信息量上与普通地图差别很大,因而被称为“高精度地图”。普通地图比较粗糙——因为我们人类的认知能力足以“脑补”,通过简单的二维线条的表示就知道了道路的走向,线条的交叉点表示十字路口——这让目前的机器来“脑补”就太难了。高清数字地图的精度一般在厘米级,而且是立体三维的,包含车道线、周围设施的坐标位置等行车辅助信息。与人类当前使用的电子地图相比,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地图还有一个重要差异在于,高精度地图会收集道路激光雷达的反射强度——这是一个对人类驾驶者几无价值而对“人工智能驾驶员”意义重大的道路特征,它变化很慢而且小,是帮助自动驾驶车辆光学雷达定位的一个理想特征值。通过光学雷达扫描获取的信息跟已知的高精度地图信息对比,就可以确定当前车辆的位置。   自动驾驶的决策系统不仅需要独立的 “智能车辆”,也需要“智能交通系统”的支持,如V2V等。在高精度地图之外,另一个支持路径规划的技术是V2X,一般认为它是在V2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V2X意指将车辆和环境形成一个“物联网”,包括车对车、车对基础设施,以及车对行人等一系列通信系统。如果车辆能够直接“得到”,而不仅仅是“看到”信号灯的信息,就能保证绝对不闯红灯。这里“得到”的意思是,比如在离交通灯还有100米、传感器还“看不到”的时候,信号灯就主动“告诉”车辆自己的信号状态及变化时长,自动驾驶车辆无需直接“看清”信号灯的内容(“看清”有时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大雨、暴雪天气,狂风刮起的塑料袋,以及大货车的遮挡,都足以让车辆的摄像头“看不见”交通信号灯)。此外,如果能够提前得知周围车辆的行车意图,就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事故的发生。   有了高精度数字地图和 V2X通信网络,系统就可以应用搜索算法评估各种驾驶行为所花费的成本,包括信号灯等待时间、道路拥堵情况、路面维修情况等,以此获得最佳行驶路径。    自动驾驶的执行系统   执行系统也是底层控制系统,负责执行汽车的刹车、加速、转向的具体操作。工程师们通过特制的 “线控装置”控制方向盘和油门,取代人类司机的手和脚,并配置多个处理器组成的子系统,以此来稳定、准确地控制汽车的机械系统。这些子系统,包括引擎控制单元(ECU)、制动防抱死系统(ABS)、自动变速箱控制系统(TCU)等,它们通过一个“总线”来进行内部通信,在汽车中称作CAN总线协议。   CAN总线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带宽(bandwidth)和网络稳定性。带宽是指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最大速率,通常以每秒多少bits为单位来计算。对于无人驾驶汽车来说,精准的控制和快速响应至关重要,这意味着要提高总线带宽的传输速度,对需要处理庞大数据的无人驾驶系统而言存在较高挑战。同时处理各个传感器传递过来的数据流时,带宽有时会面临挑战,系统速度会大为下降。对整个反应执行过程而言,CAN总线的响应时间变得很慢,这在实际驾驶中是不能接受的。其次,控制的平滑性也影响乘客体验。此外,作为一个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也不容忽视,如果黑客成功攻击了CAN总线,就能对汽车进行控制。因此,提高底层网络系统的防御能力和网络容错性非常重要。   通过以上感知、决策与执行三个系统分工合作,责任明确地控制汽车的运行,就可以使无人驾驶汽车具备理论上 “行驶”的条件。但正如《无人驾驶》一书作者胡迪·利普森和梅尔巴·库曼所指出的,“虽然这种技术几近准备就绪,但是这一独特技术所依存的社会环境可能还未准备妥当”。比如,相关立法较为滞后。然而,由于效率和安全方面的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无人驾驶的时代终将到来。   (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科技与法律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个人分类: 自动驾驶|18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人机灭火随想
热度 1 dfedhw 2019-7-4 11:34
我国研制成功世界首台无人机灭火救援装备(图) 中国高层建筑火灾数据分析 无人机技术自身发展日新月异,各方面性能均得以大幅提升,广泛用于各个行业领域,于是出现了无人机 + 高层建筑灭火这一新兴技术方向。 一项新型灭火技术能够顺利通过模拟实验,不代表就能适用于真实的火场,这中间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意想对无人机与真实火场的情景融合过程提出一些质疑(双盲条件下无人机到达火场时间、建筑物周边环境设施影响、灭火救援中协调干扰问题、 建筑内外信息沟通传递、 无人机载荷与自重的关系、无人机的实际破拆能力、灭火药剂快速喷射对户内人员的误伤、操作人员处于紧急状况下的操控能力、热浪烟雾爆炸的影响、无人机现场意外坠落风险、 夜间灭火作业能力、 低慢小航空器空域管理、器械药剂日常维护保养等),然而在此之前,还是应该先看看相关的火灾统计数据。 从近十年统计数据来看,高层建筑火灾的起数、火灾损失、人员伤害分别仅占到所有建筑火灾的2~5%,如果再剔除几起重大的人为意外火灾事故,这个占比则会变得更低。对烟花燃放及施工动火作业引发的火灾本身可以通过管理措施予以控制和降低,未必都要等到火起之后再来想办法。 通过对以往的数据进行静态分析,在所有的建筑火灾类型当中, 高层建筑火灾并非一个突出矛盾 ,也许只是一个被人为放大的“痛点”问题,痛点不“痛”,相较于总体建筑火灾,高层起火所造成的损失概率并非完全不可承受,将来如果地面建筑的防火水平及能力得以普遍提升,则高层建筑也会相应受益。建筑火灾所带来的“麻烦”更多出自于火灾问题本身,并不意味着因其位于高层就有必要采取更为特殊的应对方式。 地面灭火方式推广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即使到了高层也同样要面对 。 建筑火灾本身就是极小概率事件,高层建筑火灾更是小概率中的小概率,由此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更是极端罕见。高层建筑防火综合条件本身就很优越,灭火控火措施相对完备,专业救援也早有一套自己的“章法”,那么是否还有必要予以“重兵”投入?总体技术经济性如何?等到与真实的火场环境“碰撞”之后 ,这条路是否“走得通”?复杂的技术产品还将牵涉到一系列后勤保障问题,可靠性会变得更低,在如此广阔的地域与时间背景下,使用频率极低的产品,如何整体布局,关键时刻究竟能发挥出多大的实战效果? 其安全投入产出比与 实用性问题始终无法回避。 高层与地下建筑火灾 今天要发生的一切,百年前就有人为你画好了
2338 次阅读|3 个评论
再论转基因的技术路线和挺转逻辑
热度 1 蒋高明 2018-8-2 10:04
再论转基因的技术路线与挺转逻辑 蒋高明 转基因使原本不带毒的植物带了毒,转了抗草甘膦除草剂基因就会使植物吸收更多的草甘膦。转基因不能停止农药化肥使用,相反需要购买生物技术公司的专用农药除草剂与化肥。转基因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造成不利影响,内外夹击 进而影响固氮解钾解磷微生物群落;目标害虫被控后次要害虫上位; 抗草甘膦作物会富集草甘膦,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植物为生产毒蛋白会消耗部分光合产物,原本代谢途径可能被扰乱,造成营养成分发生变化。有害成分增加,营养成分减少就会使人体免疫系统受损。因此,从生态平衡和人体健康角度来看,转基因技术是典型的按了葫芦起了瓢的做法。其受益方是生物技术公司和相关科学家,受害方是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农田生态系统,潜在受害方是消费者。 挺转派的神逻辑:我说转基因是科学的,你那是不懂,你没有资格质疑,目前还没有发现一例转基因有害的证据。等质疑方拿出了大量的证据来,他们一句话把你否定,你那是谣言。等你再拿出证据来说明那不是谣言,是科学论文,他们索性来个封杀。由趾高气扬,到气势汹汹,到声嘶力竭,到花重金搞封杀,他们那里来的那么多钱?不要苦口婆心说安全说无害,带头吃就行了。吃一顿吃一种不说明问题,要把你们认为无害的几十种上百种食物(从植物到动物到微生物,从蔬菜到水果,甚至中草药)作为一日三餐吃下去,长期无负面作用后,大家自然信服了。转基因先生女士们有这样的勇气吗?如果没有,那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好东西为什么怕标识,为什么不卖高价不送家人吃呢?在转基因问题上,中国大妈的智慧是在转基因专家之上的。 一个简单的道理都没有搞明白,转个基因容易呢?还是引个物种或者直接保护或利用一个物种容易?物种带的基因该用多少?另外,我国粮食问题不是数量是质量危机,是农业机制问题。太多了不值钱,大量进口后更不值钱,农民都不愿意种地了。转基因又没有市场,搞出来只能做饲料,而能做饲料的物种多的去了。合理利用就行,还保护了生态环境。有人说农民愿意高价买转基因种子种啊,你问问他们种出来自己吃吗?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3072 次阅读|1 个评论
基金撰写: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篇
热度 7 medjaden 2015-3-17 09:16
研究方案指的是解决科学问题的详细方案,是研究思路的具体落实,需要从方法,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说明。如果说基金的摘要是脸面,可以给评审专家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那么研究方案就是双手,当你拥有一双勤劳灵巧的双手,就会让专家们相信你有能力完成所要研究的实验内容。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要认真对待,写的太简单或者是错漏百出,作为评审人会觉得申请人所提到的理论研究不切实际,又或者是认为申请人对于这块研究是不甚了解的,所以仅用简单几句话来形容是十分不妥的,需要认真对待。但是也要掌握好度,不要太具体化,不能暴露过多“技术细节”,一不小心就容易出漏洞,关键是不能让评审专家抓住小尾巴!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的撰写 一定要紧紧围绕研究内容 ,切忌出现研究方案与研究内容脱节,也就是实施研究方案后并不能回答研究内容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注意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的一致性。 好的研究方案是能够让审阅人清晰的了解研究内容将通过哪几个方面的实验分析去完成,预期用到的方法和理论基础、需要的实验流程、用于分析的样品数量和分析位点等,所以这些方面尽可能写详细一些,以免得到“研究方案不具体”、“技术路线粗略”、“关键仪器设备不落实”等评语。 另外,这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也 与经费预算紧密相关 的,做多少分析才能预算多少经费,如果不一一对应,评审专家还会给出“分析/试验内容与经费预算不匹配”的评语。所以在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时,需要给出实施研究内容的具体的方案和流程,一定要与基金各个部分的内容相联系和统一,并且方法需要注意正确性和统一性。 重要的是,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最好要做一个图表,因为审批专家们都很忙,没有那么多耐心细致的看一大段一大段枯燥的文字描述。所以一个好的技术路线图,胜过大段的文字描述,仅从图中就可将各个研究内容和研究步骤之间的关系看的清清楚楚。 技术路线图的制作需要简单明了 ,切忌内容上有错漏,或者过于复杂以及没有逻辑性,这样也会让审稿人理不清头绪。图片的制作也不能耍绚耍酷,要尽量整洁、美观大方、配色合适,在结构上不要头重脚轻或者左右不平衡出现。 在美观方面,大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仔细考虑,看看如何制作和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流程图: l 要不要外框? l 外框选择直角还是圆角? l 使用箭头还是直线? l 如果使用箭头的话,用单线箭头还是立体箭头? l 实线还是虚线? l 是否某些部分需要加粗? l 图片设定为彩色的还是黑白的? l 技术路线图中除文字外是否加入图片? 美捷登:Lauren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及相关|51884 次阅读|7 个评论
内容重于形式 - 从“标书哥”的标书被毙谈起
热度 29 xucq45 2014-10-28 23:11
内容重于形式 - 从“标书哥”的标书被毙谈起 今年 8 月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结果陆续浮出了水面。消息传来,有人欢喜有人愁。 如果说申请人听到自己标书被毙时的第一反应是高兴,显然是自欺欺人。所以,当我听到本人今年申报的基金“ 钙敏感受体II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耐受中的作用和机制 ”名落孙山的消息时,第一反应是有些失落。后来,基金委转来了评委们的评审意见。在仔细阅读并认真思考后,觉得评委提的意见很恰当、很中肯。这时,我心里的感受要比刚听到项目被毙时舒坦了许多。 迄今,本人中标过 7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包括国家基金委和俄罗斯基础研究会的 1 项国际合作项目)。 10 多年来,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通讯评审专家,每年都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的通讯评审工作。 为了帮助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更好地撰写标书,我在科学网发表了 20 余篇有关基金申请的博文 , 讲述自己的经验、体会和看法。从抛砖引玉的目的出发,我在科学网发表了同样题目(“ 献丑了,晒晒我的标书、进展和结题报告 ”)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404572. html )和帖子(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 202073-1-1.htm l ),将本人中标的 4 份标书上传,供有兴趣的朋友自由下载。这些有关基金申请的博文,深受读者欢迎。例如,那篇“ 献丑了,晒晒我中标的几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 ”的 精华帖 ,浏览量达 10 万多人次,下载量超过 3 万人次。全国许多高校曾邀请我去做有关基金申请的专题报告,例如,新疆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兰州大学、深圳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佳木斯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和我校各学院等。由于我写过一个博文“ 标书歌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536655.html ),所以一些网友戏称我为“标书哥”。 这次“标书哥”的标书被毙,问题出在哪里?为探究其原因,还是看看本人写的标书和评委们的评审意见吧。 由于篇幅的问题,这里我只给出本人标书的题目、摘要和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 标书的题目是:“钙敏感受体在 2 型糖尿病大鼠 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和机制”。摘要如下: 【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代谢综合征,II型90%。II型糖尿病源于胰岛素抵抗(IR),机制不详。炎症、线粒体受损、氧化应激、脂毒性等假说未获共识,亦无有效防治方法。钙敏感受体( CaSR)是G 蛋白耦联受体,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激素分泌等调节。我们首次发现:CaSR在心肌功能表达,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心肌肥大、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内质网应激的发生。前期研究显示,糖尿病心肌病大鼠CaSR表达降低;CaSR激动剂能增加其表达,降低胰岛素水平,减轻心肌损伤。鉴此,我们推测 “CaSR表达变化导致靶器官敏感性降低是IR的重要机制”。为验证该假说,我们将复制2型糖尿病在体和细胞模型,采用CaSR激动剂/抑制剂或基因过表达/沉默,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CaSR的表达规律,揭示CaSR和IR的内在关系和信号通路,为源头防治II型糖尿病及并发症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三位评委的评审意见汇总如下: 一、简述申请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申请者提出的科学问题或假说 ( 1 )该项目依据前期在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发现的 CaSR 表达降低; CaSR 激动剂能增加其表达并降低胰岛素水平,减轻心肌损伤的结果,推测 CaSR 表达变化导致胰岛素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机制,将应用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验证此推论。 ( 2 )研究钙敏感受体在 2 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 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确定 CaSR 在组织的表达情况,揭示 2 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靶组织 CaSR 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和细胞分子机制。 二、具体意见 (一) 申请项目的预期结果及其科学价值和意义 ( 1 )该项目的预期结果是检测糖尿病时胰岛素靶组织中 CaSR 的表达规律,揭示其表达与胰岛素耐受的关系,阐明胰岛素耐受的分子机制,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 2 )对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有新的见解,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 3 )课题预期可以揭示 CaSR 的表达规律,但是与胰岛素信号通路及 2 型糖尿病的关系从本课题很难得出确定的结论。 (二) 科学问题或假说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创新性 ( 1 )科学问题明确,但立项依据不够充分。 ( 2 )研究目标明确,立论尚合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工作基础较薄弱。 ( 3 )本课题提出的科学问题不够深入,研究主要停留在现象观察的层次,创新性较低,需要更多的工作基础,提出更深入的机制,如 CaSR 和胰岛素信号通路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机制。 (三) 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 ( 1 )申请人主要的工作是关于心肌的,对于胰岛素靶组织(脂肪、肌肉和肝脏)的相关技术没有前期工作基础,也无预实验结果,主要是参照文献。检测骨骼肌、脂肪组织和肝脏中 CaSR 的蛋白表达是比较简单的实验,最好有预实验结果。 ( 2 )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尚合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3 )所采取的研究技术路线基本合理,可以验证相对应的研究内容和目标,但是通过高糖培养复制 2 型糖尿病细胞模型有待商榷。细胞模型如何模拟 2 型糖尿病? (四) 申请人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条件 ( 1 )申请人有很好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具备完成本项目的样本和设备,但缺少与本项目直接相关的前期结果。 ( 2 )研究能力和研究条件较好。 ( 3 )申请人具有良好的科研经历和科研团队。 (五) 其它意见或修改建议 ( 1 )① 申请者发现 CaSR 在 DCM 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据此推论在 CaSR 与肝脏、脂肪和肌肉组织中胰岛素抵抗有关,明显立项依据不足,建议增加相关前期实验; ② “II 型糖尿病 ” 应统一为 “2 型糖尿病 ” ;③如果要研究大鼠整体的胰岛素抵抗水平,建议使用胰岛素钳夹实验;④如果要测量胰岛素靶细胞的胰岛素抵抗水平,建议增加葡萄糖转运实验。 ( 2 )未提。 ( 3 )注意书写规范,如申请书中 2 型糖尿病 or II 型糖尿病? 读了这些评审意见后,我感觉这三位是认真负责的 评审专家 ,更是熟悉研究内容的行家里手,他们所提的问题切中要害。众所周知, 课题的创新性、技术路线和前期研究基础是决定申请项目能否中标的三大要素。平心而论,本人的标书在这三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这三位评委 在指出我们标书存在不足的同时,还就如何完善技术路线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所以,对于本项目的被毙,我们心服口服。前几天,我还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针对评委提出的问题,就如何凝练创新点、完善技术路线和加速预实验的进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人作为“标书歌”的作者和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对于标书的书写要求和技巧了如指掌。这次本人项目被毙的主要原因,不是由于书写格式和技巧问题,而是实质性的内容问题。它再一次提醒我们:标书的撰写,内容胜于形式。 新的一轮国家自然基金申请行将拉开序幕,希望有意申请的朋友要在课题的创新性、技术路线、研究基础(预实验)下大力气,早做准备。当然对于一些小的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例如,本标书出现的书写不规范, 2 型糖尿病和 II 型糖尿病的混用)。 记得毛主席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但是,我在这里想说的是:评委,谢谢!评委,再见! 附: 钙敏感受体在 2 型糖尿病大鼠 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和机制 NSFCproposal2014-3-12.doc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30730 次阅读|57 个评论
技术路线,什么该走,什么不该走?(110504)
热度 4 ymin 2011-5-4 16:11
技术路线,什么该走,什么不该走?(110504) 闵应骅 技术的发展需要战略性的思维,而战略性思维需要战术研究的支撑。一个国家的技术路线还同时要考虑国情。我们国家,许多人都是战略科学家,一般都爱谈技术路线。但是,我看到的都只有“我们应该走什么技术路线?”,可没听说过谁谈不应该走的技术路线。没有对比,就很难有说服力地说明:为什么要采取你所指出的技术路线? 今年3/4月的IEEE DesignTest上面发表圣地亚哥加州大学Andrew B. Kahng的文章,就内嵌存储器,讨论什么路该走?什么路不该走?简单介绍如下。 我们知道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是由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专家共同编制的的一个文件,是产业界(芯片制造商、设备和材料供应商)、政府部门和大学、研究机构,对当前半导体技术进行评估,对未来10-15年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每年更新。它包括许多工作组,例如研究新元件的工作组、研究新材料的工作组,提出了许多关于内嵌存储器的方案,全部公开,进行比较。譬如包括电阻存储器、自旋转移力矩磁阻存储器(spin-transfer torque magnetoresistive RAM,STT-MRAM)、相变存储器等等。确定走什么路比较好有三个条件: 1.该存储技术已知存储机制,而表现出来的性能好; 2.在16纳米以下的多代技术可扩展; 3.在5-10年内可投产。 经过广泛讨论以后认为,自旋转移力矩磁阻存储器和Redox RAM将加速研究,走向商业化。有人比较了8种技术,得出了此结论。该文谈到的一些技术细节这里就不谈了。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见 IEEE Design and test of computers,March/April 2011,pp.74-75 or http://159.226.100.157/sess_25827/http182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tp=arnumber=5739844 。当然,这既然是一种预测、一种分析,并不能保证100%变成现实。这就是战略研究的成败问题了。越是集中全世界的智慧,越是经过广泛的讨论,成功的希望当然也就越大。越是过分集中几个人的意志,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我国在水利建设方面这样的教训比较大。 技术路线对于国家研发经费的投资取向至关重要。公司技术路线,走得好,公司就能兴旺发达;走错了,损失很大,甚至倒闭。而技术路线的确定要融入国际。我们不是经常喊要有话语权吗?在半导体技术方面,我们就应该参与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单打独斗不行,跟着人家跑也不行。
个人分类: 微电子|4273 次阅读|9 个评论
mirror - 和谐的技术路线:论坛掐架灭火器
liwei999 2010-7-26 15:10
看来,老兄所要表达的不是不同意,而是怀疑技术的可能性。 (10797)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y 24, 2006 09:04AM 如果没有些修炼,就要打起来了。能够实现没有可以怀疑的。问题是在这个系统里,低成本能实现否。  没有跟帖的长帖,总是哪里有些问题。有时为了表示敬意,应付一下。一行的帖子,不碍大局。只要能够控制好吵架的帖子,版面和人的印象就大不一样。探戈在红墙反舟子的帖子,问题不在这一个帖,而是其一系列的随帖。到了好得很与好个屁的回合时,可能就要启动更高级的治安条例了。逆溯删帖删到什么地步,也是个技术问题。不知道这里用的是什么语言,这些个功能能否简单地实现。 hard core的问题,很容易有共识,不会为此争吵。 (10776)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y 24, 2006 08:14AM 而要争吵,都是些意气用事的东西。意气用事一来,也就讲不清为什么了。 讲到参数感觉难,实际上不会难。不过是过几道滤波器罢了。与敏感词的技术也差不多。 国人的民主派多是从价值观上理解民主。这还很不够。还必须从技术上理解这些问题。因为具体解决问题不是靠理念而是要靠具体的技术。 具体地讲就是如何让机器识别吵架的问题。应该不难。遗憾的是这么些年,这么多的坛,都没有一个像样的技术的意见。令人汗颜。镜某的意见,第一是由技术能力的触发,第二是由这么多无意义的、可分为两派掐架的触发。如果不能通过从人格和修养上来杜绝骂架帖的话,从技术上走,也可能获得成功。就看本领了。甚至还可以申请专利。题目就叫论坛掐架灭火器技术。机械处理后,给出个提示来:本坛机械裁判认为这里进入了吵架状态,启动治安防暴措施1等等。还可以给出溯上删帖的信息根据治安防暴措施第N,此处删去口水帖N条等等的。 这时候,人之间的骂仗就会变成如何欺骗机器认定吵架的问题了。斑竹也有事情可以做了。 使用马甲,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值得称赞的。因为匿名性已经有了保障, (10763)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y 24, 2006 05:29AM 再披马甲,要增加议论成本。 左右派的论战,大约是个永恒的。禁止不是个办法。左右派没有必要相互攻击,不过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吵架的原因往往不在于观点的左右,而在于没有个像样的观点。比如愤青的言论,根本就够不上观点。 版主独裁说是陷斑竹于不义的做法。不可取。应该是机器独裁(=程序独裁)。这样就没有人有意见了。 别的坛里的例子也可拿来借鉴一下么。 (10761)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y 24, 2006 04:35AM 不过是要费些气力罢了。然后就可以写一篇论文《试论中文坛中吵架的模式》云云的就可以作出来了。 什么平均长度,平均响应时间,平均参战人数,平均参战帖数等等的都可以统计出来。 基本是用词的感觉引起的麻烦。还应该从技术上考虑这个问题。 (10755)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y 24, 2006 02:59AM 封、禁等词儿,天然就给人带来一种反抗的情绪。 维持秩序,一个办法是权威,一个方法是面子。对权威,读书人有种天然的反抗心。因此靠权威不是好办法。但是作为最终手段,又不能放弃。 权威不可轻易动用,面子人家不买账的时候,就需要人们用智慧了。投票说,显然是没有什么新意。因为投票的行为本身,往往就没有什么合理的保证。只有分析这种口号、口水帖的特征,从技术上把关,才能抑制住大量口水帖的现象。 这类提案最好不要由镜某这样的横扫之徒提出来,由大伙儿提出来最有分量。可惜,大伙永远是靠不住的,只有镜某出主意了。应该可以给出个描述口水帖特征的指标来。比如: 1)若干个ID,2)在比较集中的时间带内,3)有标题、少内容的帖跟帖。 当坛里有这样特征的现象出现时,就可以预警了。必要时可以切断跟帖,限制少内容的回帖,拉长跟帖的接受时间等等,通过这样的技术手段,就可以避免无意义的吵架现象了。 对象是人,就要有人吵架。对象是机器时,就没有人来吵了。剩下的,就是具体的问题了:多少个ID,多少个空帖,最低的内容量是多少等等的,解剖几个吵架的段子就可以有个大概的模式了,也就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摧毁口水仗了。 封是为了什么呢?总不能讲是为了过瘾吧?那么通过技术手段达到抑制吵架的方法,应该是个良策。并且也应该相信,有这个技量完成这个吵架抑制功能。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1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技术打天下,中南大学校友出了全国首富和湖南首富
chrujun 2010-7-21 20:26
中南大学出了一批埋头干实事的校友,不张扬和踏实干活是中南大学校友主要特色。 其中的代表人物是2009年富豪榜全国首富王传福和湖南首富梁稳根。 王传福一手创建和发展了比亚迪集团,近年得到金融大王巴菲特的战略投资,发展势头看好。 王传福早期做充电电池,独创了一套大量利用人力资源的生产线,成了亚洲电池大王。之后,王传福做汽车,也取得很大成功。最近几年,王传福又代工手机,同样取得了成功,并和郭台铭打起了官司。王传福被称为技术狂人,所从事的全是高端制造业,在与欧美和台湾地区企业竞争中多次立于不败之地,并快速发展壮大。 湖南首富梁稳根一手创建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大的上市公司三一重工。三一重工拥有核心技术,创建了多项世界第一。在工程机械行业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打败了进口产品的竞争,核心产品占据了大部分国内市场份额。2010年,梁稳根以36亿美元资产高居全国第七,全球第249。 纵观中南大学的两位首富校友,都是以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实业家,都是从事高端制造业。其发展潜力是内生性的,也是我们国家现阶段所大力推崇的。可以预期,走技术路线的两位首富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6694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