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青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追求爱情至上的婚姻是对年青人的误导
famingkuang 2009-9-25 10:41
爱情是生命之花,花哪有不美的?但再美的花也会凋谢,而且越美的花越经不起风雨的折腾。真正的婚姻生活往往是在爱情之花谢幕之后才刚刚开始。所以爱情不足以维持婚姻之果,真正能维持婚姻之果的是男女双方相近的思想、共同的口味、对家庭所下定义的雷同。 古代人对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是有其相当的正确性的,小时候共同的经历,相似的境遇,使人的思想处于相似的层次上,这使得沟通变成可能。现代人的婚姻大都以失败告终,其根源就在于两人的思想相去甚远,沟通无门所致。 新鲜感是年青人最容易擦出爱情火花的导火线,那是新鲜感来源于自己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而这种好奇的根源又在于自己对于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不了解。这就为未来的婚姻种下了不可逾越的障碍的种子。 婚姻不是爱情理想中的乐园,婚姻的最大目的是能让人类延续后代,婚姻是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的艺术,沟通与理解始终是它的主旋律。相似的经历、相通的思想是婚姻幸福的根本保障。 一个人想要改变另一个人,或为另一个人改变自己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可以说比戒毒还难。婚姻之初就不要妄图通过改变对方或改变自己能达到婚姻的和谐与幸福,那只是自己的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甚至比上天揽月更不现实。 爱情至上是现代婚姻的主题,但我还是想说适当的门当户对更是幸福婚姻的保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06 次阅读|32 个评论
青年基金给有志从事科研的青年即可
whitesun 2009-9-9 19:50
经过几年的对自然基金申请过程的了解,我认为青年基金作为人才计划,给有志从事科研的青年即可,无需评来评去,真不知道浪费那么多精力是为了什么。出于这样考虑,主要有如下原因: 第一,钱不多,支助谁都应该。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写了申请的青年学者绝大多数均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只要他/她已经坚持3-5年搞科研了,且投入较多精力(例如一半以上)从事科研工作,支助就是,考虑别的其实就是不公平。这是因为支助了也就区区20万,对比硕士毕业生在北京一年的工资(工作3年以上的,10万以上的占绝大多数),确实没多少。而多数长时间搞科研的青年学者要独立搞科研,确实需要点钱发论文,出差,买点必备的科研用品,否则只能不搞或靠老板等的项目去做事了,这样又很容易导致学术腐败,压制年轻人。 第二,取得特别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与青年基金支助没太大相关性。 从我国科研现状来看,大多数所谓的科研成果都没什么实质性的价值,大家也没必要再隐瞒什么,从万人以上选择支助对象,基本上不会影响天才的出现,因为目前的评审制度也不完善。 第三,得不到支助可能断送有能力青年的科研生涯。 大家十分清楚,靠科研发家致富很不现实,同样的精力投入到技术或商业上大多时候收益更高,能长期坚持科研的青年学者必定热爱科研,不支助可能导致这类人才流失,反而可能吸引进很多将来可能出现学术腐败的分子。 第四,代表国家未来的青年需要鼓励而不是不断的打击。 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没再三再四,如果一个青年经过3,4次的失败打击,如果没有其他途径对其自信有所挽回,那么很容易改变他对科研的看法和导致选用更现实的手段去获得支助。 第五,真真有意义的探索性科研是随着科研进展而有较大变化的 。科研是探索未知规律的,如果预先就确定研究什么什么具体内容,怎么怎么可行,且要一定取得什么什么样的成果,中途又不能做大修改,那只能是对已取得科研成果的总结,这其实已无需支助。因此,没必要评来评去,就那么3-5句话,没什么现实意义,如果评审者一眼就能看出能取得好成果的话,那估计这样的项目早被别人先做了,这类项目也无需支助。 第六,要支助而不一定是资助。 很多年青学者主要是缺乏必要的支助,而非资助,因为钱多了,顶多是出行、住宿、设备用的更好些,不一定增加太多的积极性,而更大的支持与帮助将更有助于人才成长。 乱七八糟说这么多,那么理想的激励年青人搞科研的做法是什么呢?我认为青年基金应该改革,先提个抛砖引玉的方案:例如分3-5个等级,占50%的支助1年,金额在2-3万,第二年见成果,考核后续几年是否该支助他,3-5万的,支持2年,占30%,5-8万的,支持3年,占20%。至少让80%的申请者在3内能获得1年的支助,总之,是要更好的支助青年从事科研,这是一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正常的权利。其他的不多说了,欢迎大家讨论,提出更有实现意义的做法。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3817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家自然基金连续均不中可能导致科研生涯中终止或巨大调整
whitesun 2009-9-6 18:56
从2005年到2009年,我从半职的做科研逐渐转到全职的做科研,其间经历了多次认识上的提高。所谓半职是指原来还在学校承担教学任务,还做点横向项目,所谓全职是指不上课了,不做横向项目了,到外地给别人当学徒,白干活学怎么做科研。然而这一过程的转变是有牺牲的,直接后果是经济、家庭以及心理等方面带来严重的艰难,自己把刚出世的一对双胞胎扔给父母和爱人以及姐姐去照顾,生活从此慢慢改变太多太多。例如,新婚不久就去外地过单身生活,孩子出生后还没出院就被调去写什么基金项目等等,逐渐开始不知道图什么,因为越来越什么都得不到了。所谓认识上的提高是指从原来的侥幸发点文章到这类水平的文章屡中屡不发,再到努力做出点什么再发文章,然而这也逐渐使我从周围环境脱离出来,开始不只是为了职称、博士毕业、奖金等发文章(因为目前我所在学校,ei论文还有奖励,很多老师还是能收就发,不管会议的水平,且ei收录成了科研成果最好的证明。)。因此,客观上来说,在科研上还是认识提高很多,确实比以前懂得更多了,开始在科研上开始追求真创新,为此,这几年一直在坚持着申请国家自然基金,从和教授们竞争,逐渐变成和青年学者们(35岁以下),青年基金变成了人才计划,感觉外部更对自己有利了。 然而真创新 谈何容易?计算机领域不是太难,在我看来有时简直是不可能,我认为目前很多方向发展到必须依靠大的科研环境才有可能提出有意义的真创新,例如Map/Reduce,大多数情况只能发个paper什么的而已,几年后大家最多只是看看,要是想用到实际中,几乎没可能,在国内,尤其是地方上,做技术可能更实际与合适。显然,科研环境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然而,我周围的大多数同仁还在为普通ei文章而努力时,科研环境可想而知是如何了。
个人分类: 科研实践|21 次阅读|0 个评论
作者:李开复——希望需要的人能够看到
maokebiao 2009-8-17 07:46
如果你到了 20 岁,还没到 25 岁 作者:李开复 希望需要的人能够看到 如果你已经过了 20 岁但还不到 25 岁的话,你必须找到除了爱情之外,能够使你用双脚坚强站在大地上的东西。你要找到谋生的方式。现在考虑不晚了。 我从来不以为学历有什么重要,天才都不是科班,但,不是科班,连龙套都跑不了。你必须把那些浮如飘絮的思绪,渐渐转化为清晰的思路和简单的文字。华丽和漂浮都不易长久。你要知道,给予文字阅读快感不够的,内容,思想,境界,灵魂,精神和智慧,这些才重要。不要多看那些和你一个路数的女作家的文字。不要琐碎,无病呻吟。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不要流连于小感伤和小感动。 我要你相信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这些老掉牙的字眼。我不要你颓废,空虚,迷茫,糟践自己,伤害别人。我不要你把自己处理得一团糟。节制自己的感情并且珍惜它,明白这种感情不是任何人都能要。体验生活,是另外一回事,并不意味着堕落和放纵。千万不要认同那些伪装的酷和另类。他们是无事可做的人找出来放任自己无事可做的借口,真正的酷是在内心。你要有强大的内心。要有任凭时间流逝,不会磨折和屈服的信念。不是因为在学校的象牙塔中,才说出我爱世界这样的话,是知道外面的黑,脏,丑陋之后,还要说出这样的话。好好去爱,去生活。青春如此短暂,不要叹老。偶尔可以停下来休息,但是别蹲下来张望。走了一条路的时候,记得别回头看。时不时问问自己,自己在干嘛 ? 伤心和委屈的时候,要嚎啕大哭。哭完洗完脸,拍拍自己的脸,挤出一个微笑给自己看。不要揉,否则第二天早上会眼睛肿。 给自己一个远大的前程和目标。记得常常仰望天空。记住仰望天空的时候也看看脚下。 任何时候,任何人问你,有过多少次恋爱,答案是两次。一次是他爱我,我不爱他。一次是我爱他,他不爱我。好的爱情永远在下一次。别给同一个人两次伤害你的机会。 不要与浪子,文艺青年交往,别和没心没肺的人在一起,别和没有正当职业混日子的人在一起。 别把犯贱当真爱。一个人作践自己来取悦你的时候,千万不要因此感动。一个男人的烟头烫在他身上,下一个就可能烫在你身上。同样的,当这个女人的刀片割断她的手腕,下次就可能割断你的。 千万别相信一个不准备将你介绍给他的朋友圈子的男人。一个女人只肯喊你 宝贝 的时候,坚持要她喊你的名字,因为你是男人。一个男人或者女人不再来找你的时候,就不要再去找他或者她。不要相信在恋爱上用手段的人。分手时不要口出恶言。吸取教训,但不要后悔。后悔没有用。 别去做撕照片,烧信,撕日记这样一类三流爱情电视剧中才有人干的事。相信爱情。相信好男人和好女人还存在,还未婚,还在茫茫人海中寻觅你。别说 男人(或者女人)没一个好东西 ,这样使别人误以为你阅人无数。 爱物质,适当地。永远知道精神更重要。比起那些名表,名牌,时装,更加美丽的是勤奋而有朝气的你自己。如果你 20 岁以后所花的每一分钱还都是伸手向父母亲人要来的,那你的满身名牌就只能衬托出你的无耻。别以为穿上名牌你就有品位,要知道如果没有真正的内涵,骡子配上金鞍也不会变成骏马。你还年轻,先不说开始你的事业,开创你的未来,但你已经成年,至少也要让自己不再成为父母的负担,让父母看到 20 年辛苦养育的希望。无所事事只会把你变成一个废物,一个被所有其他人鄙夷的废物,因为这样的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寄生虫。别以为弄个怪异的发型,穿上不男不女的衣服,喷上刺鼻的香水,别人就会注重你,要明白那样招来的眼光就是别人在看一只与众不同的猴子。许多有教养的人对另类的你的反感并不写在脸上,但这种反感确凿无疑肯定会给你带来极其不利的后果。 别瞧不起劳动人民。不要为劳动羞耻。土地不脏,汗味不难闻。请尊重那些似乎生活状况不如你,但仍然用自己的双手诚实劳动养家糊口的人,因为这样才是尊重自己。永远体恤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因为我们的亲人就是在这些人群中。我们不娇贵。我们必须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这是你的尊严所在。 不要小看一分钱。不妨自己去挣挣看。做人有时要强悍一点,被欺负的时候,一定要讨回来!但是不要记恨。小人之见,随他们去好了。有原则的宽容和怜悯,会使你高贵。 被朋友伤害了的时候,别怀疑友情,但提防背叛你的人。原谅,但并不遗忘。做人存几分天真童心,对朋友保持一些侠义之情。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暖。这和性格无关。但你要忠诚,勤奋,要真诚的尊重别人,这样你的人生才不会黑暗 .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3321 次阅读|1 个评论
青年教师申请NSFC的体会
kinglee 2009-8-11 18:49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60638 青年教师申请NSFC的体会 作为青年教师,撰写 NSFC 申请书是提高个人科研能力较好的途径,需要不断地尝试与创新。 平时也经常学习网上诸多牛人的经验,受益菲浅,也看了许多成功标书,的确让人叹服。但目前网上的标书及经验大都是自然科学类的学者提供,和自本人专业 经济管理仍有一些差异。在此报着学习的态度,分享自己一点不成熟的体会,请各位批评指正。 1. 文笔精练有力。 个人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简单地说,就是自已再看或者请他人评阅时,很难删除任何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需要带着强烈的自信心进行写作,逐字逐句地雕琢,尽可能用最朴实的文字描述自己的观点。 说到文笔的力量,这就要有多年的报告撰写功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第一部分 -- 第一段 -- 第一句就需要花费许多功夫思量。既要大气,也要切中研究重点。随便举二个农业方面的例子: 2009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农业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 XXXX ,是我国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 发展农业是我国当前的首要任务。 2009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 XXXX ,是我国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农业的重要方向。 然后就顺理成章地根据研究目的有层次地展开。 2. 研究重点明确。 这一条做得好,表明研究思路已清比较清楚了,让评委感觉申请基金是可行的。研究重点一般会在六个方面出现,一是研究意义的最后一段(一般是在提出意义之前的总结);二是在文献综述的最后一段(综述完文献后你要做什么,如何做);三是研究目标部分;四是研究内容的第一段(一般是总结性陈述);五是拟解决关键问题部分;六是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部分。研究重点在上述六个部分出现的时候往往是相互补充、互为依托的。这六个部分内容的撰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标书的研究重点 在第一处,应该是用一二句话对本研究要做什么进行点评,关键在于提出想法。例子如下: 本课题基于以上背景,结合 XX 理论和国际先进经验,从 XX 创新的视角出发,针对 XX 模式对 XX 的 XX 与 XX 进行数理推导与仿真分析 , 并量化 XX 等诸多因素对 XXx 的影响,最终提出适合我国的 XXXX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利于 XX 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有利于提升整 XX 的绩效和竞争力。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将为其它 XX 建构和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二处则是文献综述之后形成的观点及可能采用的方法。例子如下: 总之,国外对 XX 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本课题的后续展开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现有的文献很少提及 XXXXx ,同时也缺乏 XXXX 的实证研究。本课题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 XXXX 为研究对象,针对 XXXX 下的 XXXX 展开数理推导与仿真分析,进而构建 XXX 假设模型,并通过对 XXXX 的实地问卷访谈数据运用 XX 模型进行验证,具体量化各个影响因素对 XXX 的影响,最终为提出并完善我国 XXX 提供理论与实证的支持。 第三处是研究目标,需要更进一步细化。例子如下: 基于 XX 视角,本课题以现实中 XX 为研究对象,构建数理模型分析 XXXX ;更进一步的,通过建立 XXXX 模型从 XX 、 XX 、 XX 、 XX 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其对我国 XXXX 的影响,最终为促进我国 XXXX 与推动 XXXX 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具体研究目标如下: 第四处是研究内容的第一段总结性陈述,较之前面的表述又有所差异,但核心是一样的。只是换个说法。例子如下: 本课题的核心内容是分析 XXXX 的影响,主要包括 XXXX 分析以及 XXXX 分析这两个主要方面。本课题在综述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数理模型分析 XXXX 与 XXXX 下 XXXX 的条件;同时构建 XXXX 假设模型,在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基础上运用 XXXX 模型验证 XXXX 及其它诸多因素对 XXXX 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五处在拟解决关键问题部分,需要用心去写,但核心内容还是差不多的,只是需要分门别类地点出来并详细介绍如何实现之。例子就不举了。 第六处在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部分,这需要结合文献综述来写,内容也是一样的,只是要更突出研究重点的 创新 部分。 一般来讲,大部分评阅者都将很多注意力放在这六个部分,甚至是他们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标书中提示对方我们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而且这样做是有依据的,方法也比较可行,工作量及创新点也足够。 3. 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关键 研究范围 这是本人的一个心得。每份标书我都在这一部分特别用心,标书写作过程中一半的时间花在研究范围的界定上。一般来讲,要清晰地界定本研究的范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对本领域有较为深入地了解以及界定本研究在本领域之间的界限,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在这个范围里明确划分研究内容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并行的,有递进的,有交叉的 ,以及可能用到的模型、参数、研究过程等几乎所有研究内容里涉及到的关键点。 这说起来简单,但要用逻辑图展示出来就需要花工夫了。在研究范围没能界定的时候,我一般不倾向于拿来申请基金。自己都没搞清楚,你凭什么要求评委来理解你?这或许不是必需的,但是一旦画出来,一定是成功的!评委看到这里,再比比手中其他人的东东,如果不出意外应该给个 A 的。毕竟他手中几十份标书中能打到 B 以上的只有 1/5 左右,我的肯定在这里面,再加上这个图,想不给 A 都难。因为他看懂了啊,想想看,评阅也是人,也不是万能的,对帮助他能够看懂的标书肯定好感大增 . 说到画研究范围,我建议用 visio ,这是一个很方便的软件。当然,在 word 里画也可以的,只是效率要低得太多。 4. 研究的创新点与积累。 一份标书如何体现出 创新 ,是一个很难回答也很好回答的问题。个人认为 创新 有二层含义,一是选题在国际上比较新,是目前的焦点问题且国内很少有人涉足;另一则是当前的国内经济发展形势下迫切需要对这一新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证的研究。这二方面是互为依托的,缺一不可。 对第一部分的创新性体现在文献综述里,第二部分的创新性则体现在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因此在写作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而这就是所谓的 积累 。没有前期的积累,是无法提出创新点的。 在研究背景与意义部分,创新性应该紧扣二个主题,一是当前经济形势下这一新问题由于什么原因产生,目前已被国家决策层所关注,也出台了若干法规政策,但放眼国际形势,国对的应对措施仍然存上许多差距,这需要一一列出。在国内,尽管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这个问题迄今没有解决或没有妥善解决,列出主要存在的问题。 前面说了第一段的写法,第二第三段应该对上面的内容说的进行简练清晰的解释。这就需要之前对该问题有一段时间的研究积累了。 至于文献综述,则需要从学术的角度详细介绍该命题的起源,研究过程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新的观点,不同的研究思路,主要的研究方法等,需要层次递进,剥丝抽茧地提出。如果可能,在关键部分加粗体显示,方便评委阅读。同时在对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时,要不断地评价他人的研究观点、成果以及方法对自己得到的启示,这是文献综述中最难的一部分。很多人就栽倒在这里。 文献综述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高级逻辑思维的体现。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你倾向于哪一种,或者说你从别人的观点中得到了什么启发,这个启发在本项目中是如何体现的,是否符合国情及政策等等。都需要在文献综述中一一点到。同样,研究方法的综述也需要慢慢展开,前人用了什么方法和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如果是老外的方法,放在中国是否可行?需要怎样的改进?本项目的方法和他们的有何不同?创新在哪里?这也需要一一指出。还有就是国内的学者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如果已有人进行了实证分析或者说是较为深入的数理分析,那你要小心了,因为你的标书很可能就送到他手里。 还有就是对观点、思路、方法的评价最好分开,或者有详有略,不要并行。一般来讲,观点是一句而过,思路要详细一点,方法则需要详细展开,不是展开他的,而是自己的体会以及启示。这就是你的创新点。文献综述的每一核心部分都要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的每一个部分遥相呼应。这就意味着你的研究思路非常清晰,创新点体现在标书中的每一个部分,这只是评阅者的感觉,他或许不会查,但潜意识里一定会注意到这一点。他看到研究内容中的一条,自然就会想到这一点内容原来是在文献综述中的某一部分得到了启示而形成的。 再加上一个小技巧,在文献综述过程中自然会发现国内研究该问题的诸多学者,如果太多了,研究得也比较深,那还是别申请了。这份标书肯定到他们手里,呵呵。如果仍然要申请,建议用比较肯定加一点点崇拜,注意,是一点点,的语气评价他们的文献,如果标书能送到他们手里,或者就是这一句话会让他们给个 A 。但这不是必然的。 总之,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来源于积累,很多工作事先都应该有所做准备。之前没有积淀,而拿一个自认为有创新的标书去申请,一般的结果可想而知。
个人分类: 基金心得汇总|5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人辈出-北京青年呼吸学者沙龙活动侧记
DrSun 2009-8-10 07:50
北京青年呼吸学者沙龙 2009年第4次活动 于 2009 年 7 月 6 日举行。本次活动的 主要内容是沙龙通讯员工作会议, 各单位推荐的新通讯员与沙龙主要发起人和核心成员齐聚一堂,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希望通过更多的年轻新成员的加入,会使呼吸沙龙办得更好,更富于青春活力。 王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北京青年呼吸学者沙龙于 1996 年成立,在 2006 年沙龙成立 10 周年时出了一本纪念册,其中有很多好文章,是沙龙发展历史上很好的文献记录。总的来说,沙龙取得了很大成功;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沙龙没有所谓的组织机构,也就是每次大家轮流坐庄,能够充分发挥各单位和沙龙成员的积极性;但其不成功之处也在于这种形式显得有点松散,看来还是有必要适当进行一些组织和管理。青年学者沙龙成立至今十余年,如果没有新鲜血液融入,是不是会显得有点儿老了。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老沙龙通讯员工作会,就是希望沙龙实现新老交替,希望更多的青年骨干加入到沙龙中来。新的沙龙成员年龄大多应该在 40 岁以下,当然也不排除 40 岁以上的。孙永昌教授是一位老通讯员,也是沙龙的核心成员之一,目前兼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建议新的沙龙组织主要由孙教授负责。各单位原通讯员视年龄、时间及精力可继续担任,或推荐更年轻的医生担任。对新一批通讯员的要求是要有活力、激情四射。沙龙活动欢迎老通讯员继续参加,但应以新人为主,这样才能实现新老交替,沙龙才能久远。近两年的沙龙活动总体上不错,但有失活跃,希望能通过沙龙组织的更新和年轻化,把沙龙活动做得更好。 孙永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我们的沙龙成立已经有十几年了,在座的很多专家都是第一代的核心成员。北京呼吸沙龙办得很成功,可以说为全国的各种学术沙龙树立了标杆。近两年的沙龙通讯择优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刊登,在呼吸学界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也得到全国各地很多专家的肯定。刚才王辰教授谈到了,其实在沙龙十周年庆典时大家也已谈到,沙龙变得有点儿老气了。这种老气,一是反映在沙龙核心成员的年龄在变老,已经成为各单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了;二是反映在沙龙的氛围不再那么富有朝气,争论和思想的交锋越来越少。我想,年轻不仅仅是指年龄上的,更重要是要保持思想及心灵上的年轻。关于以后沙龙的组织形式问题,我首先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我愿意拿出更多时间负责组织并更多地参与沙龙活动。今天希望各位新、老沙龙通讯员对以后沙龙活动多提建议。 徐作军 (北京协和医院): 大家都希望沙龙不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变得更活跃些,年轻医生的加入对沙龙活跃气氛及思路开阔很有好处,所以非常支持沙龙新老更替的建议。关于如何使沙龙形式更新颖、更活跃的问题,在每年的总结会上已经提过很多次,这里再次强调的是有些形式必须要放弃: 第一, 尽可能不要用讲课形式;第二,严格控制发言时间;第三,参加前要做点准备,否则现场发挥可能稍逊色,影响到整个内容的质量。个人认为一些比较活跃的形式可以继续做,如病例讨论、辩论等,都受到大家欢迎。 代华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沙龙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大家都是伴随着沙龙成长起来的。虽然在其成长过程中有一些不够令人满意的地方,但我们总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以使其发展得更好。这次活动提出,以后沙龙将由更多的年轻医生承担、参与,相信沙龙会办得越来越好。建议:第一,要选择好的议题;第二,活动前把议题发给大家以便有所准备,这点比较重要。如果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拿到题目讨论,效果不一定很好,尤其在辩论时可能需要准备一些素材。 张波 (空军总医院): 同意大家的观点。我以前参加沙龙活动很积极,这几年参加的相对少一些。我认为,大家能否积极参加,主要看议题是否有吸引力,所以在议题上应该好好下功夫。尽量选大家感兴趣的、不太熟悉的、热点的、有各家医院特色的以及有学科优势的题目,这样的题目更加吸引人。各单位报沙龙活动议题之前,可以在科里开个小会讨论一下,这样能提高议题的质量,使之更加新颖、完善。选择议题可以有以下 3 个方面考虑:挑战性、实用性、先进性,如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等。很多年轻医生对实用性很感兴趣,而先进性对我们的临床思维及科研思维会很有启发。另外,题目要小而精,不要太大(如合理应用抗生素等)。另外,有时题目讨论不透,原因是大家听的多、说的少,发言单位已经做了充分准备,但参加人员抱着来学习、接受新知识、新观点的想法,坐享其成的比较多,并没有主动思考。这方面要有所改进。有以下几点提议:第一,前期的准备工作很重要,沙龙通讯员事先一定要通知到;发言前要有构思,包括理论上的、经验上的,这样讨论会更加激烈、透彻。第二,活动形式上多一点辩论、争论,如 ARDS 的诊断标准( 1994 年),符合这个标准就都是 ARDS 吗?很多这样的实际问题可以辩论、争论下去。第三,通讯工作要通畅,几家核心单位要加强沟通,组织者在沙龙活动之前把各自的重点稍做分工,加以明确。沙龙活动本质上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过程,这样就可以把问题讨论透,讨论出观点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是想到哪说到哪。 王广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呼吸沙龙已经有十几年了,在王辰教授的领导下,其影响力已经不限于北京市,得到了全国很多同道的认可。在一些其他学科的沙龙逐渐杳无声息的时候,我们一直在坚持。并且就呼吸这一学科,其他地区医学会也都有效仿。以上说明沙龙这种形式很有创意。我个人对沙龙的总体评价是很肯定的,主要是比较符合年轻人的特点,而且有学术氛围。如何把沙龙办得更好?第一,要确定沙龙的定位及宗旨,与学术会议有何区别。如果把沙龙开成学术会议,那么沙龙的特色就完全没有了,吸引力也就不存在了。个人认为,沙龙可以由以下几个词概括:奇思不猎奇、追踪热点。这样,对大家开拓思路、促进思考很有帮助。呼吸科医生相对比较内敛,沙龙可以培养年轻医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第二,沙龙活动选题最重要,如前所述。选题内容不拘于一个层面,只要是呼吸科甚至呼吸科以外的比如临床科研等,都会受欢迎。第三,主持也非常重要,要改变以往学术会议及讲课的套路,主持者要很好地思考,提出些问题。另外,组织者可以做些工作,比如有些话题可以安排特定的人不发言,而是提问题。既然来参与沙龙,就是沙龙的一员,大家都有相同的发言权,无论对错都有评判。第四,不崇洋媚外,这点现今很重要。过去我们与国外的差距很大,认为国外一些学术思想及观点都是对的,实际有很多内容,包括各种指南,我们应该提出,他们的观点都对吗?要有自己的思路,否则中国永远不可能站在国际的前列。初期我们可以指出国外思想及观点的问题,后期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关于活动形式,个人认为是次要的,当然希望有非常活跃的氛围。我认为沙龙的主要成员可以每季度开个会,时间 1 小时左右,大家总结一下沙龙这段时间的问题,互相借鉴经验,提些要求。另外,对新一代的沙龙成员提个建议,大家要积极参加、积极发言。因为活跃气氛是沙龙的生命,气氛活跃起来了沙龙就有生命力。 刘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这 12 年来对沙龙挺有感情的,我们都各自推荐了科里的一些新人加入,让沙龙更加年轻、活跃。建议讨论的题目要集中,要追踪热点,还要有自己的想法。比如 sepsis 需要液体复苏,那么什么叫液体复苏,进 5000 ml 出 5000 ml 就等于液体复苏了吗?这种问题看上去虽然小,但在临床中经常遇到,拿出来讨论也很有吸引力。关于讨论的形式,我也同意上述看法,主持人很重要,他的问题一定要很新颖。另外一定要组织一批人回答这些问题。也就是说题目好、吸引人,那么达到的效果就事半功倍。 许文兵(北京协和医院): 沙龙活动是不拘形式的。实际上以前做过的病例讨论,甚至有的讲课,都非常精彩。现在的学术活动很多,要决定参加哪一个,就在于它对大家的吸引力上。建议: ( 1) 内容新,能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 2) 实用,对于初学者很有用,同样的东西,不同人用起来可能千差万别。比如讨论一个指南,这个指南在用的过程中就需要经验,这方面每个医生会有所不同,还有就是适用范围,再有,它可能也有短处,这个短处是什么,在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如果参加这样的讨论,大家就能学到很多东西。在 12 年的沙龙活动中,该讨论的大的问题都讨论过了,所以该轮到一些更具体、更细的问题,比如抗生素方面,可以单独讨论一些新的或者老的抗生素。老的抗生素在临床上经常用,用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多问题,怎么发挥它的优势,避免它的缺点。再有,像斯沃、威凡这种比较新的药物,大家尚缺乏经验,可以让有使用经验的医生,通过具体的病例来加以介绍。这样不管是讲课、还是辩论和讨论,只要内容新颖、有特色,就对大家有吸引力。病例讨论的形式之所以受欢迎,可能是因为各种会议大多采用讲课形式,而病例讨论可以给大家指出一种思维。当然沙龙不仅仅要告诉大家怎么做,更应该激发大家思考一些问题。关于沙龙新老更替的问题,为了保证沙龙的水平和吸引力,可能仍需新老搭配,但主要的发言和组织应该由年轻医生承担。沙龙作为一个平台,应该给大家锻炼的机会、展示的舞台,也是为年轻医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 黄克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同意上述观点。今天提出将以年轻医生作为沙龙的主体,年轻人思维活跃,对活跃沙龙的氛围很有好处。关于沙龙的内容和形式,有以下考虑。从我个人的角度,参加沙龙或其他会议前可能有 3 个想法: ( 1) 学新知识,基本上只听,不发言; ( 2) 自己有希望和大家分享的东西,要讲给大家听; ( 3) 自己对某个问题很感兴趣,但搞不懂,带着问题来,寻求大家的帮助。以上 3 个目的有 1 个符合就会参加,如果都没有,可能就不参加了。所以沙龙可以采用讲课的形式教授新东西,小范围地讨论某个问题也可以。另外,沙龙以前也有跨专业跨学科的内容,但我们提的问题都很宽泛。那些花了时间讨论但讨论不起来的问题,大多都是问题提的不够具体;但是,拿出一个很小很细的问题来讨论,别人有可能都不感兴趣,会冷场。在沙龙上提出临床或科研问题时,可以同时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包括基础和临床专业的,这样大家一起讨论收获可能更大。总之形式不要过于单一,各种形式都可以。 童朝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沙龙总结会每年都开,上面提的这些关于形式、内容的问题,包括氛围活泼一点、不要讲课、不要讲太长时间、多讨论病例等,以前不是没提过,而是还没解决、没落实。所以关键问题是怎么落实,大家应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要让每个单位在主办活动时,实实在在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否则应该减少其主办机会,营造一点儿竞争的氛围。 韩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第一,建议听听年轻一代新的沙龙通讯员们怎么想的,对沙龙有什么期望,他们的思路和我们的可能会有些差别。第二,过去沙龙涉及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呼吸领域的某个方面,很可能只有感兴趣的、有限的几位医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我认为,除了知识性、热点问题、新的内容以外,还可以涉及一些共性的内容,包括人文的、交叉的、带动学科发展方向的内容。希望沙龙除了加强组织和形式等方面的工作外,其内容在大的方向上也能够有所调整。 王萍 (解放军 306 医院): 虽然我参加沙龙的时间不长,总的来说感觉不错,每次参加都有一定收获。同意大家的观点。题目应该很具体,能解决临床的问题,比如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重锤猛击应该怎么锤等,给人以深刻印象。另外,带着一个具体的临床问题,如刚才谈到的 sepsis ,或带着具体的疑难病例来,大家讨论分析,治疗的优点在哪、缺点在哪、怎么改进等,这样具体的问题比较有吸引力。还有,可以带着临床或科研方面的问题来,向各位请教。总之,形式多样化,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都比较好。 新沙龙通讯员发言汇总: 关于内容:( 1 )沙龙要有趣味性,不应该太严肃。以往务实的东西太多,如疑难病例讨论等,同时务虚的东西也要有,包括哲学、人文方面,比如现在医疗环境不太好,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拒诊?这类的问题可以增加大家发言的机会。再有,科学性的问题,可以在前辈、专家指导下进行。另外,可以就前瞻性的问题展开讨论,比如预测明年这一领域会有什么进展,在某一方面会有什么突破。( 2 )希望沙龙更有实用性,能解决实际问题。除了分享成功病例,还可以分享、讨论失败病例。另外,活动之前可以征集一些疑难病例或者未定论的病例,拿过来向各位专家请教。此外,希望沙龙可以增加更多科研方面的内容,比如请有经验的专家介绍发表过的文章,当时设计课题的思路等。议题可以跨学科,只要跟呼吸相关的都可以。关于形式:( 1 )让沙龙活跃的关键点是要勇于提出问题,这样才会有辩论、讨论。( 2 )赞成目前轮流坐庄的形式。选题新颖,并提前通知,通过手机短信通知比较便捷、及时。主办单位要做更多的充分准备,例如病例讨论可以做成像娱乐节目一样,有主持人,有设置关节,设计问题,引导与会人员互动。沙龙活动要做得吸引人,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新通讯员可以动员更多年轻人参与,多宣传沙龙。( 3 )办一个北京青年呼吸医师沙龙网站,每个月都有更新内容,比如说最新的指南、基础医学进展等。其他内容还可考虑医学网站的分享、新书介绍等。网站论坛这一形式很受欢迎,大家可以定期登陆,可以把搜集到的有针对性、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沙龙活动议题来讨论。 白鹭 曹彬 整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46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第十届中科院研究生暨两岸青年大气科学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
lindzen 2009-8-4 19:41
8月1日,第十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暨两岸青年大气科学学术研讨会在宁夏银川隆重开幕。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王会军研究员、台湾气象学会理事 长刘广英教授担任会议主席,中国科学院黄荣辉院士担任会议顾问。国台办交流局严中洲副局长、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助理屈冬玉、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 夏普明局长、中科院研究生院王颖副院长出席研讨会开幕式,来自海峡两岸气象科学领域的140余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大会。 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主任王英辉研究员主持。大会主席王会军所长和刘广英教授分别致辞并回顾了十多年来两岸青年交流的历 程,屈冬玉主席助理、严中洲副局长、曾庆存院士、黄荣辉院士、周定文院长、王颖副院长、周广胜副院长也分别作了讲话。他们都对年轻代表寄予厚望,并希望代 表们在学术上勇于创新,为中华民族大气科学迈向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会议由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云南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台湾大学、龙华科技大学、南荣技术学院和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等十多家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共同举办。 两岸青年大气科学学术研讨会自1987年创办至今,以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增进友谊为宗旨,分别在大陆和台湾举办。会议不仅为海峡两岸广大 青年学者的学术交流和展现自己的科研成果提供了平台,而且增进了海峡两岸青年学者之间的友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华民族大气科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 8月1日,第十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暨两岸青年大气科学学术研讨会在宁夏银川隆重开幕 来自海峡两岸气象科学领域的140余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会议 转自 http://news.gucas.ac.cn/detail.asp?Newsid=16229
个人分类: 科学观察|61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开复先生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
maokebiao 2009-6-28 13:38
引自: http://education.163.com/06/0926/13/2RUTUT0Q00290006.html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 此前,我和中国学生的多次交流都是围绕如何达到优秀和卓越、如何成为领导人才而展开的。最近,在聊天室和我收到的许多电子邮件中,我发现更多的中国学生需要知道的不是如何从优秀到卓越,而是如何从迷茫到积极、从失败到成功、从自卑到自信、从惆怅到快乐、从恐惧到乐观。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2004年2月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马加爵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4名同学。但从马家爵被捕后与心理学家的对话内容看来,他应该不是一个邪恶的人,而是一个迷失方向、缺乏自信、性格封闭的孩子。他和很多大学生一样,迫切希望知道如何才能获得成功、自信和快乐。 我这一封信是写给那些渴望成功但又觉得成功遥不可及,渴望自信却又总是自怨自艾,渴望快乐但又不知快乐为何物的学生看的。希望这封信能够带给读者一个关于成功的崭新定义,鼓励读者认识和肯定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人。也希望这封信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成功、自信、快乐是一个良性循环:从成功里可以得到自信和快乐,从自信里可以得到快乐和成功,从快乐里可以得到成功和自信。 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 中国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人们对财富的追求首当其冲,各行各业,对一个人的成功的评价,更多地以个人财富为指标。但是,有了最好的成绩就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吗?有名利就一定能快乐吗? 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凌志军在其《成长》一书中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也就是说,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成功的第一步:把握人生目标,做一个主动的人 在新浪聊天室里,当网友问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时,我是这么回答的: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impact),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我回答这个问题时丝毫不需要思考,因为我从大学二年级起就把影响力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 对我来说,人生目标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我最好的智囊,它曾多次帮我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我当初放弃在美国的工作,只身来到中国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就是因为我觉得后一项工作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我的人生目标更加吻合。此外,当我收到一封封迷茫学生的来信,给他们写回信时,我也会想:如何让回信有更大的影响力?我先后公开的三封给中国学生的信都是如此诞生的。 马加爵也悟出了他的人生目标,只可惜他是在案发被捕后才悟出的。他说:姐,现在我对你讲一次真心话,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在这次事情以后,此时此刻我明白了,我错了。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如果马加爵能早几个月悟出人生目标,他在做傻事前就会问问自己,充满真情的父母、姐姐会怎么看待这件事?这样,他可能就不会走上歧途了。 所以,无论是为了真情,为了影响力,还是为了快乐、家人、道德、宁静、求知、创新一旦确定了人生目标,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果断地做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是独特的。最重要的是,你要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你千万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崇高,或为了模仿他人而随便确定自己的目标。 那么,该怎么去发现自己的目标呢?许多同学问我他们的目标该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因为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个地方你能找到你的目标,那就是你心里。 我建议你闭上眼睛,把第一个浮现在你脑海里的理想记录下来,因为不经过思考的答案是最真诚的。或者,你也可以回顾过去,在你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时光里,是否存在某些共同点?它们很可能就是最能激励你的人生目标了。再者,你也可以想象一下,十五年后,当你达到完美的人生状态时,你将会处在何种环境下?从事什么工作?其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当然,你也不妨多和亲友谈谈,听听他们的意见。 成功的第二步:尝试新的领域、发掘你的兴趣 为了成为最好的你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追逐最感兴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你会在走路、上课或洗澡时都对它念念不忘,你在该领域内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进一步,如果你对该领域有激情,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连睡觉时想起一个主意,都会跳起来。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无疑问的,你将会从此得到成功。 相对来说,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只会事倍功半,有可能一事无成。即便你靠着资质或才华可以把它做好,你也绝对没有释放出所有的潜力。因此,我不赞同每个学生都追逐最热门的专业,我认为,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的兴趣、激情和能力(也就是情商中所说的自觉),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你醒来的时候,都会为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看出他对软件技术的兴趣和激情。1977年,因为对软件的热爱,比尔盖茨放弃了数学专业。如果他留在哈佛继续读数学,并成为数学教授,你能想象他的潜力将被压抑到什么程度吗?2002年,比尔盖茨在领导微软25年后,却又毅然把首席执行官的工作交给了鲍尔默,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投身于他最喜爱的工作担任首席软件架构师,专注于软件技术的创新。虽然比尔盖茨曾是一个出色的首席执行官,但当他改任首席软件架构师后,他对公司的技术方向做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他更有激情、更快乐了,这也鼓舞了所有员工的士气。 比尔盖茨的好朋友,美国最优秀的投资家,华伦巴菲特也同样认可激情的重要性。当学生请他指示方向时,他总这么回答:我和你没有什么差别。如果你一定要找一个差别,那可能就是我每天有机会做我最爱的工作。如果你要我给你忠告,这这是我能给你的最好忠告了。 比尔盖茨和华伦巴菲特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他们热爱的并不是庸俗的、一元化的名利,他们的名利是他们的理想和激情带来的。美国一所著名的经管学院曾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虽然大多数学生在入学时都想追逐名利,但在拥有最多名利的校友中,有90%是入学时追逐理想、而非追逐名利的人。 我刚进入大学时,想从事法律或政治工作。一年多后我才发现自己对它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也只在中游。但我爱上了计算机,每天疯狂地编程,很快就引起了老师、同学的重视。终于,大二的一天,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放弃此前一年多在全美前三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已经修成的学分,转入哥伦比亚大学默默无名的计算机系。我告诉自己,人生只有一次,不应浪费在没有快乐、没有成就感的领域。当时也有朋友对我说,改变专业会付出很多代价,但我对他们说,做一个没有激情的工作将付出更大的代价。那一天,我心花怒放、精神振奋,我对自己承诺,大学后三年每一门功课都要拿A。若不是那天的决定,今天我就不会拥有在计算机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而我很可能只是在美国某个小镇上做一个既不成功又不快乐的律师。 即便如此,我对职业的激情还远不能和我父亲相比。我从小一直以为父亲是个不苟言笑的人,直到去年见到父亲最喜爱的两个学生(他们现在都是教授),我才知道父亲是多么热爱他的工作。他的学生告诉我:李老师见到我们总是眉开眼笑,他为了让我们更喜欢我们的学科,常在我们最喜欢的餐馆讨论。他在我们身上花的时间和金钱,远远超过了他微薄的收入。我父亲是在70岁高龄,经过从军、从政、写作等职业后才找到了他的最爱教学。他过世后,学生在他抽屉里找到他勉励自己的两句话: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最令人欣慰的是,他在人生的最后一段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最爱。 那么,如何寻找兴趣和激情呢?首先,你要把兴趣和才华分开。做自己有才华的事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为自己做得好就认为那是你的兴趣所在。为了找到真正的兴趣和激情,你可以问自己:对于某件事,你是否十分渴望重复它,是否能愉快地、成功地完成它?你过去是不是一直向往它?是否总能很快地学习它?它是否总能让你满足?你是否由衷地从心里(而不只是从脑海里)喜爱它?你的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不是和它有关?当你这样问自己时,注意不要把你父母的期望、社会的价值观和朋友的影响融入你的答案。 如果你能明确回答上述问题,那你就是幸运的,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大学四年里都在摸索或悔恨。如果你仍未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那我只有一个建议:给自己最多的机会去接触最多的选择。记得我刚进卡内基梅隆的博士班时,学校有一个机制,允许学生挑老师。在第一个月里,每个老师都使尽全身解数吸引学生。正因为有了这个机制,我才幸运地碰到了我的恩师瑞迪教授,选择了我的博士题目语音识别。虽然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这样的机制,但你完全可以自己去了解不同的学校、专业、课题和老师,然后从中挑选你的兴趣。你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讲座、社团活动、朋友交流、电子邮件等方式寻找兴趣爱好。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你的最爱。 我的同事张亚勤曾经说:那些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会输,因为他们即使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所以,只有那些不敢尝试的人,才是绝对的失败者。希望各位同学尽力开拓自己的视野,不但能从中得到教益,而且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成功的第三步:针对兴趣,定阶段性目标,一步步迈进 找到了你的兴趣,下一步该做的就是制定具体的阶段性目标,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首先,你应客观地评估距离自己的兴趣和理想还差些什么?是需要学习一门课、读一本书、做一个更合群的人、控制自己的脾气还是成为更好的演讲者?十五年后成为最好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会有什么差别?还是其他方面?你应尽力弥补这些差距。例如,当我决定我一生的目的是要让我的影响力最大化时,我发现我最欠缺的是演讲和沟通能力。我以前是一个和人交谈都会脸红,上台演讲就会恐惧的学生。我做助教时表现特别差,学生甚至给我取了个开复剧场的绰号。因此,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给自己设定了多个提高演讲和沟通技巧的具体目标。 其次,你应定阶段性的、具体的目标,再充分发挥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勤奋、向上和毅力,努力完成目标。比如,我要求自己每个月做两次演讲,而且每次都要我的同学或朋友去旁听,给我反馈意见。我对自己承诺,不排练三次,决不上台演讲。我要求自己每个月去听演讲,并向优秀的演讲者求教。有一个演讲者教了我克服恐惧的几种方法,他说,如果你看着观众的眼睛会紧张,那你可以看观众的头顶,而观众会依然认为你在看他们的脸,此外,手中最好不要拿纸而要握起拳来,那样,颤抖的手就不会引起观众的注意。当我反复练习演讲技巧后,我自己又发现了许多秘诀,比如:不用讲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时,我会表现得更好,于是,我仍准备讲稿但只在排练时使用;我发现我回答问题的能力超过了我演讲的能力,于是,我一般要求多留时间回答问题;我发现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就无法讲好,于是,我就不再答应讲那些我没有兴趣的题目。几年后,我周围的人都夸我演讲得好,甚至有人认为我是个天生的好演说家,其实,我只是实践了中国人勤奋、向上和毅力等传统美德而已。 任何目标都必须是实际的、可衡量的目标,不能只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口号或空话。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进步,不去衡量你就无法知道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所以,你必须把抽象的、无法实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标简化成为实际的、可衡量的小目标。举例来说,几年前,我有一个目标是扩大我在公司里的人际关系网,但多认识人或增加影响力的目标是无法衡量和实施的,我需要找一个实际的、可衡量的目标。于是,我要求自己每周和一位有影响力的人吃饭,在吃饭的过程,要这个人再介绍一个有影响的人给我。衡量这个目标的标准是每周与一人一餐、餐后再认识一人。当然,我不会满足于这些基本的指标。扩大人际关系网的目的是使工作更成功,所以,我还会衡量每周一餐中得到了多少信息,有多少我的部门雇用的人是在这样的人际网中认识的。一年后,我的确从这些衡量标准中,看到了自己的关系网有了显著的扩大。 制定具体目标时必须了解自己的能力。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目标也不可定得太低。对目标还要做及时的调整:如果超出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提高;如果未达到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调低。达成了一个目标后,可以再制定更有挑战性的目标;失败时要坦然接受,认真总结教训。 最后,再一次提醒同学们,目标都是属于你的,只有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制定最合适的目标,主动提升自己,并在提升过程中客观地衡量进度,这样才能获得成功,才能成为更好的你自己。 自信是自觉而非自傲 自信的人敢于尝试新的领域,能更快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华,更容易获得成功。自信的人也更快乐,因为他不会时刻担心和提防失败。 很多人认为自信就是成功。一个学生老得第一名,他有了自信。一个员工总是被提升,他也有了自信。但这只是一元化的成功和一元化的自信。 其实,自信不一定都是好事。没有自觉的自信会成为自傲,反而会失去了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好的自信是自觉的,即很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自觉的人自信时,他成功的概率非常大;自觉的人不自信时,他仍可努力尝试,但会将风险坦诚地告诉别人。自觉的人不需要靠成功来增强自信,也不会因失败而丧失自信。 自信的第一步:不要小看自己,多给自己打气 自信的关键在于自己。如果你自己总认为自己不行,你是无法得到自信的。例如,马加爵曾说:我觉得我太失败的,同学都看不起我很多人比我老练,让我很自卑。虽然马加爵很聪明也很优秀,但他从没有真正自信过。 自信的秘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中国古谚:天生我才必有用,一枝草,一点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长处,值得看重和发挥。我记得我11岁刚到美国时,课堂上一句英语都听不懂,有一次老师问1/7换算成小数等于几?我虽然不懂英文,但认得黑板上的1/7,这是我以前背过的。我立刻举手并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不会背书的美国老师诧异地认为我是个数学天才,并送我去参加数学竞赛,鼓励我加入数学夏令营,帮助同学学习数学。她的鼓励和同学的认可给了我自信。我开始告诉自己,我有数学的天分。这时,我特别想把英文学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这种教育方式不但提高了我的自信,也帮助我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式教育认为人的成长是不断克服缺点的过程,所以老师更多是在批评学生,让学生弥补最差的学科。虽然应把每科都学得足够好,但人才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挥个人最大的优点。美国盖洛普公司最近出了一本畅销书《现在,发掘你的优势》。盖洛普的研究人员发现:大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试着改变自己的缺点,希望把缺点变为优点,但他们却碰到了更多的困难和痛苦;而少数最快乐、最成功的人的秘诀是加强自己的优点,并管理自己的缺点。管理自己的缺点就是在不足的地方做得足够好,加强自己的优点就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上,从而获得无比的自信。 凌志军的《成长》一书里还有很多得到自信的例子: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张宏江说他从小就相信我是最聪明的。即使再后来的日子里我常常不如别人,但我还是对自己说:我能比别人做得好;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主任研究员周明小时候在学生劳动中刷了108个瓶子,打破了纪录,从而获得自信。他说:我原来一直是没有自信心的,但是这件事给了我自信。这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经验,散发着一种迷人的力量,一直持续到今天。我发现了天才的全部秘密,其实只有6个字:不要小看自己。 自信是一种感觉,你没有办法用背书的方法学习自信,而唯一靠学习提升自信的方法是以实例训练你的大脑。要得到自信,你必须成为自己最好的拉拉队,每晚入睡前不妨想想,今天发生了什么值得你自豪的事情?你得到了好的成绩吗?你帮助了别人吗?有什么超出了你的期望吗?有谁夸奖了你吗?我相信每个人每天都可以找到一件成功的事情,你会慢慢发现,这些小成功可能会越来越有意义。 有个著名教练在每次球赛前,总会要求队员回忆自己最得意的一次比赛。他甚至让队员把最得意的比赛和一个动作(如紧握拳头)联系起来,以便使自己每次做这个动作时,就会下意识地想到得意的事,然后在每次比赛前反复做这个动作以训练大脑,提升自信。 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自己最好的拉拉队,同时多结交为你打气的朋友,多回味过去的成功,千万不要小看自己。 自信的第二步:用毅力、勇气,从成功里获得自信,从失败里增加自觉 当你感觉到自信时,无论多么小的成功,你都会特别期望再一次得到自己或别人的肯定,这时,你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只要你有毅力,就会像周明所说的那样,什么事情只要我肯干,就一定可以干好。你能学会你想学会的任何东西,这不是你能不能学会的问题,而是你想不想学的问题。如果你对自己手里的东西有强烈的欲望,你就会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尤其当你是普通人的时候。 有时,你可能没做过某一件事,不知道能不能做成。这时,除了毅力外,你还需要勇气。我以前在工作中,一般的沟通没有问题,但到了总裁面前,总是不敢讲话,怕说错话。直到有一天,公司要做改组,总裁召集十多个人开会,他要求每个人轮流发言。我当时想,既然一定要讲,那不如把心里话讲出来。于是,我鼓足勇气说:我们这个公司,员工的智商比谁都高,但是我们的效率比谁都差,因为我们整天改组,不顾到员工的感受和想法我说完后,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会后,很多同事给我发电子邮件说:你说得真好,真希望我也有你的胆子这么说。结果,总裁不但接受了我的建议,改变了公司在改组方面的政策,而且还经常引用我的话。从此,我充满了自信,不惧怕在任何人面前发言。这个例子充分印证了你没有试过,你怎么知道你不能这句话。 有勇气尝试新事物的同时,也必须有勇气面对失败。大家不能只凭匹夫之勇去做注定要失败的事。但当你畏惧失败时,不妨想一想,你怕失去什么?最坏的下场是什么?你不能接受吗?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总裁否定了我的看法,他会不尊重我吗?不但不会,别人很可能还会认为我勇气可嘉。而且,自觉的人会从失败中学习,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做什么事情,再提升自己的自觉。因此,不要畏惧失败,只要你尽了力,愿意向自己的极限挑战,你就应为自己的勇气而自豪。 一个自信和自觉的人,如果能勇敢地尝试新的事物,并有毅力把它做好,他就会从成功里获得自信,从失败里增加自觉。 自信的第三步:自觉地定具体的目标,虚心地听他人的评估 培养自信也要设定具体的目标,一步步地迈进。这些目标也必须是可衡量的。我曾把我在总裁面前发言的例子讲给我女儿听,因为她的老师认为她很害羞,在学校不举手发言,我希望鼓励她勇于发言。她同意试一试,但她认为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有最好的意见时才愿意发言。但是,我认为有了最好的意见这个主观的评估,目标就很难衡量。于是,我和她制定了一个可衡量的、实际的目标:她每天举一次手,如果坚持一个月就有奖励。然后,我们慢慢增加举手的次数。一年后,老师注意到,她对课堂发言有了足够的自信。 自信绝非自我偏执、不容许自己犯错,或过度自我中心,失去客观的立场。我有个绝顶聪明的同事,他一生认准了我永远不会错这句真理。他表现得无比自信,一旦证明他某句话是对的,他就会提醒所有人几个月前他早就说过了。但因为他几乎是为了自信而活着,一旦证明他某句话是错的,他就会顾左右而言他,或根本否认此事。虽然他的正确率高达95%,但5%的错误让他失去了自己的信誉和他人的尊敬。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自傲的自信或不自觉的自信甚至比不自信更加危险。 情商中的自觉有两个层面:对自己和环境皆能俱到,掌握主客观的情势。有自觉的人不会过度地自我批评,也不会天真地乐观,他们能客观地评估自己。所以,他们会坦诚地面对自己的能力极限,不会轻易地接受自己能力范围外的工作。当然,他们仍乐于接受挑战,但会在接受挑战时做客观的风险评估。这样的人不但对自己坦诚,对他人也坦诚。坦诚地面对失败会得到别人的信赖,因为他们知道你接受了教训。坦诚地面对自己的缺点也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因为他们知道你不会自不量力。所以,自觉的人容易成功,也容易自信。 自觉的人不但公平地评价自己,还主动要求周围的人给自己批评和反馈。他们明白,虽然自己很自觉,但别人眼中的自己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别人眼中的自己更为客观,另一方面,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Perception is reality),也就是说,如果别人都认为你错了,只有你自认为没有错,那么在社会、学校或公司眼中,你就是错了。所以,你必须虚心地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想法,而且以别人的想法作为最终的目标。比如,我女儿可以每天评估自己的发言,但最终,只有当老师和同学们认为她是个开朗的、有想法的学生时,她才达到了最终的目标。 获得坦诚的反馈特别是负面的回馈并不容易。所以,你最好能有一些勇敢坦诚的知心好友,他们愿意在私下对你说真心话。当然,你不能对负面的反馈有任何不满,否则你以后就听不到真心话了。除了私下的反馈外,在美国的公司里,还有一种360度意见调查,可以对员工的上司、下属同时做多方面的调查。因为这种调查是匿名的,它往往能获得真实的意见,如果很多人都说你在某方面仍须改进,这样的说法就比自己的或老板的看法更有说服力。虽然在学校里没有这种正式的调查,但是你仍然可以尽力地去理解他人对你的想法。我的父亲常教诲我们凡事谋之于众,就是指开放心胸,切勿以井观天,局限了自己的视野。 马加爵说:同学都看不起我。其实,如果他有勇气向他信任的同学求证,他也许会发现自己错怪了同学,也许会发现交错了朋友,也许会证实同学确实看不起他并了解其中的原因,然后自我改进。坦诚的交流和真心的朋友或许都可以帮助马加爵避免悲剧的发生。 有自觉的人会为自己制定现实的目标,客观地衡量自己,并会请他人帮助评估。这样的人能持续提升自己的自信,并能避免自信发展为自傲。 快乐比成功更重要 科学研究证明:心情好的人最能发挥潜力;快乐能提高效率、创造力和正确决策的概率;快乐的人有开明的思想,愿意帮助别人。但与其说快乐带来成功,还不如说成功的目的是带来快乐。我曾建议同学们追逐自己的理想和兴趣,其实做自己理想的、有兴趣的事情就是一种快乐。所以,快乐比成功更应成为我们的最终目标。 快乐的第一步:接受你的父母、环境、自己 不快乐的人总对一些无奈的事生闷气,不喜欢自己、父母和老师,不愿意读枯燥的书、不愿意应付考试。对于这些无奈的事,我希望同学们能学会坦然地接受它们。 在所有不能改变的事情 中,最不能改变的是父母,最应接受的也是父母。有不少学生说:父母不理解我,不接受我,不体会我的想法,总要求我用他们的价值观和理念来做事、读书、求学。所以我总是避开他们,越来越孤独。对这些同学,我的回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你应该接受你的父母,千万不要因为感觉父母不理解你而自我封闭。父母的成长环境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成功的定义可能也不同,对你的期望与你对自己的期望就有较大的差异。但他们人生的路走得比你长,经验比你丰富,你不能先入为主地排斥他们。另外,你必须理解,父母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他们也是唯一可以无条件为你付出的人,你应该无条件地接受你的父母。作子女的经常把父母亲过度理想化,而疏忽了绝大多数的父母,在他们生长的环境中,比我们更为匮乏、不足,他们可能没有机会学习如何当一个称职的父母,但以他们的条件,也尽力了。如果我们鄙视、排斥父母,无异是对自己生命的来源不敬,那如何能快乐? 第二,你可以试着去改变父母的想法,但你首先应反问,你理解和接受你的父母吗?你能体会父母的想法吗?当你抱怨父母总是期望你完美时,难道你不也是在期望父母完美吗?凌志军建议说:父母对你们的期望没有错,只是你们应该让父母了解,你们对他们的期望。所以,在要求他们理解你之前,你应先去理解他们,这样才能更成功地和他们沟通。相互了解后,也许你们仍有不同意见但能彼此谅解,也许你或他们会改变原来的看法而达到共识。为此,你首先应和父母建立一个坦诚的沟通关系。也许起初你们会觉得别扭,但我相信你们很快就会体会到亲情与温馨。 除了接受父母,你还应接受环境中不能改变的事情。有些同学期望着不必考他们认为没用的题目,不必上他们认为没用的课,不必听他们不信任的老师讲课。但在社会中生存,我们必须学会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凌志军说:如果我遇到应该做的事情和喜欢做的事情之间的冲突,我会给自己安排一个时间表,每天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应该做的事情时间表能激励你集中精力并提高效率。然后去做喜欢做的事情。人生是有限的,大家应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喜欢做的事情上,但必须先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得足够好。 最无谓的发愁就是对自己不满意。这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会造成事倍功半。所以,同学们一方面要培养自己的自信,以每一个小的成功来激励自己,另一方面也必须能接受自己,理解你们是为自己而生活的。为自己而生活就是要为了自己的快乐、兴趣和人生目标而努力,不要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小时候一直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为了第一名拼命,但是有一天,我忽然意识到原来的想法错了。打败别人,得第一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学会尊重你自己,能不能发现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当你开始为自己而生活,接受并喜欢你自己,接受并接近你的父母,接受环境中不能改变的事情,你就会发现你开始快乐了。 快乐的第二步:宣泄你的情感,控制你的脾气 心理学家认为,马加爵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因为他总不愿与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是一个情绪反应相当激烈的人,但是他外表上又是一个相当压抑的人。马加爵给亲人的信上也写道:我这个人动情的话历来就讲不出口。如果马加爵能直接地宣泄自己的感情,他也许可以防止悲剧发生。事后马加爵也想到:逃亡的时候觉得自己傻,可以选择吵架就算了,没有必要杀人。 中国人总认为矜持、含蓄是美德。但我认为,在今天的时代里,直截了当的沟通更为重要。拐弯抹角、言不由衷、瞻前顾后、当面不说、背后乱讲都是坏习惯。有一位中国老板和他的下属吵架,他问我是不是该请第三者调解,我给他的建议是:因为这是情感的事情,你应该直接去和下属沟通;第三者为了做和事佬,可能会说出违背你或你的下属意愿的话(例如谎称你已经认错,但其实你没有),这反而会造成更多的麻烦。 当然,在情感问题上,直接沟通也需要技巧。例如,那位老板如果第一句话就对下属说:你错了,但是我不和你计较。那么下属肯定会反感。如果老板说:你在那么多人面前骂我,很显然是你想抢我的工作。结果就更不堪设想。显然,当你直接沟通时,不要论对错,不要猜测别人的动机,更不要再趁机补一句。最有效的沟通就是直接谈到你的感情,比如那位老板可以说:当你在那么多人面前骂我时,我感到失去尊严,非常为难。这样一句话是不能反驳的,甚至可能会引发理解和同情。 当你怒火中烧时,把愤怒的话转变成感性的话并不容易。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又需要依靠自觉和 自控。自觉不只是认识自己的能力,更是认识自己的感情。自觉的人知道自己何时会喜怒哀乐,也理解喜怒哀乐的宣泄会造成何种后果。如果他感到气愤,他不会瞬间爆炸,因为他知道爆炸的后果,但他也不会压抑自己的感情,因为那会对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他通常会尽量自控地用最有建设性的方式处理。正面、感性的沟通可以降低火爆的气氛。感情和沟通都是最有感染性的,你完全可以用有建设性的、宽容的态度来与他人沟通并影响他人。 自控是一种内心的自我对话,可以提醒自己不要落入恶劣态度的陷阱。除了上溯的理智分析外,深呼吸是最快、最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中国人说:心浮气躁、心神不宁、心乱如麻、心焦如焚,指的都是心情紊乱和情绪及精神状态的关系,而气定神闲、心安理得最方便的作法就是深呼吸,也就藉由调气调息,把气调顺了,比较能摆脱情绪的牵扯,回到理性思考。美国对有暴力行为的加害人,都会施以团体教育,而教导他们认清暴力的毁灭性,学习控制自己的冲动,也就是懂得叫停或离开现场,以保护自己和对方的安全,避免铸成大错。 如果认为自控不容易,那么,你可以请你的知心好友随时提醒你。我过去的一个老板常常一生气就一发不可收拾,而且他生气都有前兆:他会先用刁钻的问题考倒你,然后他开始战抖,最后他才发脾气。但他想改掉这个毛病,于是他要求我在每次看到前兆时,用一句密语(如让我们言归正传吧)来提醒他。几次密语提醒之后,他就有了自觉和自控的能力,再也不需要别人提醒了。 快乐的第三步:有人分享快乐加倍,有人分担痛苦减半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调节自己的心情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知心的人倾诉和沟通。科学的根据是,感情源于人脑的lymbic系统,而该系统主要靠与他人的接触调节。科学证明,在一起交谈的两个人会慢慢达到同样的心理状态(喜怒哀乐)和生理状态(体温、心跳等)。因此,若想达到感情的平衡,我们必须懂得依靠别人。与人沟通是提升你的情商和快乐的唯一方法。与世隔绝的人只会越来越苦闷。西方有一古谚:有人分享快乐加倍,有人分担痛苦减半。马加爵所谓的真情,应该就是指能分享心情、内心的人吧! 所以,如果你情绪不好,或受了委屈时,应多向父母、朋友倾诉,不要像马加爵那样总把话闷在心里,只对日记倾诉。马加爵很苦闷,却没有倾诉苦闷的渠道。他说:我在学校一个朋友也没有,我在学校那么落魄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马加爵在人际交往中碰到很多障碍,这些障碍带给他苦闷,而这些苦闷又没有渠道宣泄,进而造成更大的苦闷。这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其实,马加爵的内心独白,证明他是一个有自觉的人,他能看清自己的困境,可惜他将自己锁在自我封闭的牢笼里,让仇恨把他带向毁灭。记得去年,非典风波,最恐怖的威胁就是被隔离,可是平日里我们却常忽略了心里的孤立,使我们和快乐绝缘。 要得到快乐,你需要幽默、乐观的想法和沟通。在所有的沟通中,笑的感染力是最大的。耶鲁大学的研究发现,笑的感染力超过了所有其他感情,人们总会反射式地以微笑来回报你的微笑,而开怀的大笑更能迅速创造一个轻松的气氛,此外,幽默的笑也能促进相互信任,激发灵感。乐观、正面思考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忧郁症已成为全世界来势汹汹的心理疾病,而其和负面思考有极大的关系,有些人习惯钻牛角尖,往悲观无助的方向想,困在死胡同中。如果能换个角度,半杯水有一半满的而非一半空的!现在的不如意,代表有无限成长进步的空间。学习检查自己,常保正念。 无论是驱逐悲伤或是获取快乐,我们都需要从倾诉和沟通中得到正面的激励。最自然的沟通对象可能是你的亲人,特别是你的父母。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愿意听孩子的倾诉。 但是,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所以我们也需要和知心朋友沟通、倾诉。交朋友时不要只看朋友的嗜好和个性,更重要的是,你需要一些会鼓励人的、乐观的、幽默的、诚恳的、有同理心的、乐于助人的、愿意听人诉说的朋友。也许你会说:我没有这样的朋友,也不敢去乱找朋友,如果别人拒绝怎么办?如果别人拒绝你,你没有失去任何东西,但如果别人接受你,你可能因此找到你自己。 我希望你也会在寻找好友的过程中,也让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会鼓励人的、乐观的、幽默的、诚恳的、有同理心的、乐于助人的、愿意听人诉说的人,并尽力去帮助你周围的亲人和朋友。唯有更多人愿意付出,快乐才能更迅速地通过人际网扩散。 给中国学生的祝福 我一直信奉以下做事的三原则: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祝福中国的学生,当你碰到挫折时,能用这三个原则,以度量、勇气、智慧来帮助你渡过难关。 祝福中国的学生,当你追求成功、自信、快乐时,不要忘了成功是多元化的,不要忘了自信是自觉而非自傲,不要忘了快乐的人总能理解、接受和喜欢自己。 祝福中国的学生,当你逐步获得成功、自信、快乐时,会发现一个良性循环:从成功里得到自信和快乐,从自信里得到快乐和成功,从快乐里得到成功和自信。 祝福中国的学生,当你拥有成功、自信、快乐后,不要忘了帮助他人获得成功、自信和快乐。 李开复 2004年5月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36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开复先生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
maokebiao 2009-6-19 20:37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 2006-09-26 13:27:02 来源: 网易论坛   网友评论 7 条 进入论坛 三年前离开中国时,我在《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中,与广大青年学生一道,讨论了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就青年学生如何对待机遇、学业、工作、他人、自己等问题,阐述了我的个人意见。我提出诚信和正直、主动意识、交流和沟通、努力一生学习这几个个人素质方面值得中国学生高度重视, 在这三年,许多中国学生,经过电子邮件、讲座后的问答、座谈、和其他渠道(例如在电视节目对话中),常对我提到如何成才的问题。对于这个大家关注的问题,我整理了许多材料,集成这封第二封信。 在第一封信力所提到的个人素质或价值观是成材的必要的基础。但是,除了素质之外,成才同样的需要领导能力(leadership)。很多人误以为领导能力最重视的是天资、号召力、管理能力。但是,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最近一些研究的结论,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成功的领导,最重要的不是你的智商(IQ),而是你的情商(EQ)。最重要的不是要成为一个有号召力令人信服的领导,而是要成为一个有 谦虚、执著和勇气 的领导。 这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是为那些希望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学习事业成功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领导艺术的人所写的。第一部分重申了《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中讨论过的有关个人素质的话题;第二部分阐释了领导能力中最重要的情商;第三部分给出了卓越的领导所必须具备的、有别于普通人的基本特质。 如何提高个人素质 诚信和正直 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直接决定了这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而在与人品相关的各种因素之中,诚信又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微软公司在用人时非常强调诚信,我们只雇佣那些最值得信赖的人。去年,当微软列出对员工期望的核心价值观时,诚信(honesty and integrity)被列为一位。 在我发表第一封信后,曾经有一位同学问我:为什么一个公司要涉入员工的道德呢?我回答:这是为了公司自己的利益。例如,一位应聘者在面试时曾对我说,如果他能加入微软公司,他就可以把他在前一家公司所做的发明成果带过来。对这样的人,无论他的技术水平如何,我都不会雇用他。他既然可以在加入微软时损害先前公司的利益,那他也一定会在加入微软后损害微软公司的利益。 另外有一位同学看了对话后问我,为什么我会把诚信放在智慧之前呢?难道我们会去衡量员工的诚信和他们的智慧而给诚信更高的比重?其实,我们的衡量都在直接的工作目标上,并不会对诚信或智慧做直接的衡量。但是,作为第一核心价值,诚信是我们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 我们根本不会去雇用没有诚信的人。如果一个员工发生了严重诚信的问题,他会被立刻解雇。 当一个公司这么重视诚信,员工一定更值得信赖。因此,公司对员工也能够完全信任,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微软公司,公司的各级管理者都会给员工较大的自由和空间发展他们的事业,并在工作和生活上充分信任、支持和帮助员工。只要是微软录用的人,微软就会百分之百地信任他。和一些软件企业对员工处处提防的做法不同,微软公司内的员工可以看到许多源代码,接触到很多技术或商业方面的机密。正因为如此得到公司的信任,微软的员工对公司才有更强的责任心和更高的工作热情。 培养主动意识 坦白地说,中国的学生和职员大多属于比较内向的类型,在学习和工作中还不够主动。在学校时,学生们往往需要老师安排学习任务,或是按照老师的思路做课题研究。在公司里,中国职员常常要等老板吩咐做什么事、怎么做之后,才开始工作。此外,许多中国人并不善于推销和宣传自己,这恐怕和中国自古以来讲求中庸的文化氛围有很大关系。 但是,要想在现代企业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在工作中要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并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此外,还应当培养推销自己的能力,在领导或同事面前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优点,有了研究成果或技术创新之后要通过演讲、展示、交流、论文等方式和同事或同行分享,在工作中犯了错误也要勇于承认。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机会。 客观、直接的交流和沟通 开诚布公的交流和沟通是团队合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人与人之间遮遮掩掩、言不由衷甚至挑拨是非的做法都会严重破坏团队中的工作氛围,阻碍团队成员间的正常交流,并最终导致项目或企业经营失败。 比如,在开会讨论问题的时候,与会的所有人员都应当坦诚地交换意见,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如果某个人因为考虑到某些其他因素(比如不愿反驳上级领导的意见)而在会议上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味地唯唯诺诺,会后到了洗手间里再和别人说其实我不同意他的观点,这种戴着假面具工作的人不但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还会破坏公司内部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对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 微软公司有一个非常好的文化叫开放式交流(Open communication),它要求所有员工在任何交流或沟通的场合里都能敞开心扉,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微软开会时,大家如果意见的不统一,一定要表达出来,否则公司可能错过良机。当Internet刚开始时,很多微软的领导者不理解、不赞成花太多精力做这个不挣钱的技术。但是有几位技术人员,他们不断地提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虽然他们的上司不理解,但是仍然支持他们开放式交流的权利。后来,他们的声音很快的达到比尔?盖茨的耳里,促成比尔改变公司方向,彻底支持Internet。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开放的交流环境对微软公司保持企业活力和创新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彻底的开放式交流也有缺点。开放式交流有时会造成激烈的辩论甚至是争吵,而吵到气头上有时会说出不尊重别人的语言,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微软公司的总裁史蒂夫?鲍尔默去年在微软的核心价值观中,提出我们要把这种开放式交流文化改进成开放并相互尊重(Open and respectful)。这要求我们在相互交流时充分尊重对方。当我们不同意对方的意见时,一定要用建设性的语言提出。 挑战自我、学无止境 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程序员,再到一位管理者,在软件人才的成长历程中,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在大学期间,我们要打好基础,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工作以后,我们应当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新的技术并积累相关经验;即使走上了管理岗位,我们也应当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软件产业本身就是一个每天都会有新技术、新概念诞生,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的产业。作为软件产业的从业人员,如果只知道闭门造车、抱残守缺,我们就必然会落伍,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许多中国学生喜欢与别人竞争,但这种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零和游戏,无法使自己和他人得到真正的提高。我建议大家最好能不断和自己竞争不要总想着胜过别人,而要努力超越自我,不断在自身的水平上取得进步。 在学习的过程中,打好基础最为重要。从软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我们必须学好数学和英语这两门基础学科。数学是所有工程科学的基础,无论是软件产品的开发,还是软件技术的研究,都要大量使用数学方法和数学原理。英文则是软件行业中的国际语言,要想了解国际上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是与国外同行进行技术交流,就必须掌握英文的听、说、读、写,能够在工作中熟练使用英文来解决问题。 情商和领导能力 同学们都希望增进自己的leadership skills(领导能力)。从我的经验和一些最近的研究结果看来,领导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所谓的情商( EQ)。 智商(IQ)反映人的智慧水平,情商则反映了人在情感、情绪方面的自控和协调能力。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大家都知道智慧的重要,但是情商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智商。我看过一篇文章,该文的作者调查了188个公司,他用心理学方法测试了这些公司里每一名员工的智商和情商,并将测试结果和该员工在工作上的表现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经过研究,该文的作者发现,在对个人工作业绩的影响方面,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的两倍。此外,他还专门对公司中的高级管理者进行了分析。他发现在高级管理者中,情商对于个人成败的影响力是智商的九倍。这说明,智商略逊他人的人如果拥有更高的情商指数,也一样可以获得成功;反之,智商很高,但情商不足的人欠缺领导能力,很难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 什么是情商? 在现代社会,如果你只知道智商而不晓得情商的话,你至少在意识上已经落伍了。许多心理学家早已明确地指出,单单使用智商的标准考察一个人在才智方面的表现,并不足以准确预测这个人在事业上可能取得的成就。为了全面考察个人能力,特别是考察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心理学家们提出了情商的概念。 情商主要是指那些与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相关的个人能力。在情商所描述的各项能力因素中,自觉、同理心、自律和人际关系是四种对现代人的事业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 智商是先天赋予的,但是情商是可以培养的。多花功夫理解和应用这四种情商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因为情商不是自己能看清楚的,我建议可多理解别人对你的看法、多吸取别人(尤其是情商高的人)的意见。 自觉 中国人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实际上是说,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的素质、潜能、特长、缺陷、经验等各种基本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在社会工作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心理学上把这种有自知之明的能力称为自觉,这通常包括察觉自己的情绪对言行的影响,了解并正确评估自己的资质、能力与局限,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等几个方面。 我的下属中有一个自觉心明显不足的人:他虽然有一些能力,但是他自视甚高,总是对自己目前的职位不满意,随时随地自吹自擂,总是不满现状。前一段时间,他认为我不识才,没有重用他,决定离开我的组,并期望在微软其他组中另谋高就。但是,他最终发现,自己不但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公司里的同事也都对他颇有微辞,认为他缺少自知之明,期望和现实相距太远。最近,他沮丧地离开了公司。接替他职位的人,是一个能力很强,而且很有自觉心的人。虽然这个人在上一个职位工作时不很成功,但他理解自己升迁太快,愿意自降一级来做这份工作,以便打好基础。他现在的确做得很出色。 简单地说,一个人既不能对自己的能力判断过高,也不能轻易低估自己的潜能。对自己判断过高的人往往容易浮躁、冒进,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在事业遭到挫折时心理落差较大,难以平静对待客观事实;低估了自己的能力的人,则会在工作中畏首畏尾、踟蹰不前,没有承担责任和肩负重担的勇气,也没有主动请缨的积极性。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情况,个人的潜力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人事业也不可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有自知之明的人既能够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也不会刻意掩盖自己的欠缺。谈成自己的不足而向他人求教不但不会降低了自己,反而可以表示出自己虚心和自信,赢得他人的青睐。比如,当一个领导对某个职员说在技术上你是专家,我不如你,我要多向你学习的时候,职员不但认为这个领导非常谦虚,也一定会对这个领导更加信任,因为他理解自己的能力。 在微软公司,大家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在工作中互相鼓励,没有谁天天都摆出盛气凌人的架子,也没有谁自觉矮人一头,这就自然营造出了一种坦诚、开放的工作氛围。 有自知之明的人在工作遇到挫折的时候不会轻言失败,在工作取得成绩时也不会沾沾自喜。认识自我,准确定位自我价值的能力不仅仅可以帮助个人找到自己合适的空间及发展方向,也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各司其职、协同工作的优秀团队。有自知之明的人让人感觉他是一个自信、谦虚、真诚的人。 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心理学概念,但解释起来非常简单:同理心指的是人们常说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也就是说,在发生冲突或误解的时候,当事人如果能把自己放在对方的处境中想一想,也许就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对方的初衷,消除误解。我们在生活中常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是这个道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要从关心别人、体谅别人的角度出发,做事时为他人留下空间和余地,发生误会时要替他人着想,主动反省自己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只要有了同理心,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就能避免许多抱怨、责难、嘲笑和讥讽,大家就可以在一个充满鼓励、谅解、支持和尊重的环境中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对于软件企业中的管理者来说,体现同理心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要体谅和重视职员的想法,要让职员们觉得你是一个非常在乎他们的领导。拿我自己来说,我在工作中不会盲目地褒奖下属,不会动不动就给职员一些非常好、不错、棒极了等泛泛的评价,但是我会在职员确实做出了成绩的时候及时并具体地指出他对公司的贡献,并将他的业绩公之于众。例如,我会给部门内的全体职员发电子邮件说某个员工在上一周的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并详细说明他的工作成果,列举他的工作对于公司的重要价值,给出具体的表彰意见。这种激励员工的方式能够真正赢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能够对企业的凝聚力产生巨大的影响。 同理心也是一种了解和认识他人的有效方法。我被调到新部门担任领导职位的时候,部门中有400多名员工,我都不认识。于是,我每周选出了10名员工,与他们共进午餐。在午餐时,我详细了解了每一个人的姓名、履历、工作情况以及他们对部门工作的建议。这些信息对于一个部门领导来说非常重要。在午餐会后,我立即根据这10名员工对部门的建议,安排部署相关的工作,并给这10名员工一一发回反馈意见,告诉他们我的处理方法。我的计划是在一个不长的时间里,认识并了解部门中的每一位员工,并在充分听取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工作。 自律 自律(Self-Regulation)指的是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的能力。这包括:自我控制不安定的情绪或冲动,在压力面前保持清晰的头脑;以诚实赢得信任,并且随时都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将影响他人。 自律对于领导者来说更为重要。作为软件企业的领导,要管理别人,要让下属信服,就要先从自我做起。这是因为,领导的做法通常是大家做事的目标和榜样,领导的每一次举手投足都会给下属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可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当公司或团队处于危急时刻,需要领导带领大家克服困难、冲出重围的时候,如果领导表现得比职员还要急躁,翻来覆去拿不定主意,大家就会对领导丧失信心,公司或团队也会因此而走向失败。 有一次,我见过公司里的两个组即将被合并。第一个组的经理缺少自律,开会时对他的队伍说合并不是他的决定,他自己也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这个经理对未来没有信心,并猜测自己的队伍可能会被裁员。而第二个组的经理则在合并后告诉他的队伍这次合并对公司的好处。他也坦诚地说自己并不掌握所有的信息,但是他承诺会提醒上级尽快地做决定。并且,第二个经理还告诉大家他会尽其所能,帮助每一个员工安排最合理、最公平的出路。最后的结果是,第一个组的人很快就散了,他们的经理离开了公司,而第二个组的经理接管了合并后的机构。 自律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为了表现所谓的自律而在他人面前粉饰、遮掩自己的缺点,刻意表演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只有在赢得他人信任的基础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真正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包括在社会交往中的影响力、倾听与沟通的能力,处理冲突的能力、建立关系、合作与协调的能力,说服与影响的能力等等。 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影响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在参加酒会或庆典的时候,只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和所有人交上朋友。但也有些人并不具备这样的天赋,他们在社交活动中常常比较内向,宁愿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也不愿主动与人交谈。 我个人就缺乏人际交往的倾向。以前,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直到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具有个人影响力的经理为止。那个经理没有超人的智慧,但是他自称他认识了公司中几乎每一个有能力的人,并和其中的许多人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但我很快就发现,他的这种能力对公司非常有用。比如,我需要在公司内部选拔一些职员到我的部门工作时,我就可以从他那里获得许多有关该职员的详细信息;与公司其他部门协调工作时,他的人际关系网也可以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从那时起,我发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对于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领导者来说非常重要,我开始特别注重培养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影响力。 在技术研究和开发方面,沟通和说服的能力也至关重要。比如,我们开发出了一项先进的技术,要把它变成公司的产品。这首先要说服公司的决策层。我们必须细心准备我们的产品建议书,并通过精彩的演讲和现场展示让领导者相信我们研究出的技术对公司来说大有裨益,让决策层认为即将开发的产品可以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具备处理人际关系、展示自己、影响他人的能力。 从优秀到卓越 在著名企业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中信出版社,2002年)一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调查和统计,讨论并分析了一家企业或一位企业的领导者是如何从优秀(Good)上升到卓越(Great)的层次的。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耗费了10.5个人年,阅读并系统整理了6000多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对1435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28家公司过去50年甚至更早的信息,进行了大范围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如何使公司和公司的管理者从优秀跨越到卓越的令人惊异而振奋的答案。 根据吉姆柯林斯得出的结论,优秀的公司和优秀的领导者很多,许多公司都可以在各自的行业里取得不俗的业绩。但如果以卓越的标准来衡量公司和个人的成绩,那么,能够保持持续健康增长的企业和能够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领导者都非常少。一位企业的领导者在成功的基础上,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使自己的企业保持持续增长,使自己的个人能力从优秀向卓越迈进,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在谦虚、执著和勇气这三个方面的品质。 谦虚使人进步。许多领导者在工作中唯我独尊,不能听取他人的规谏,不能容忍他人和自己意见相左,这些不懂得谦虚谨慎的领导者也许可以取得暂时的成功,但却无法在事业上不断进步,达到卓越的境界。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领导者必须不断学习,善于综合他人的意见,否则就将陷入一意孤行的泥潭,被市场所淘汰。比尔盖茨就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例如,他在每一次演讲结束后,请撰写演讲稿的人分析一下他的演讲有哪些不足之处,以便下一次改进。 执着是指我们坚持正确方向,矢志不移的决心和意志。无论是公司也好,还是个人也好,一旦认明了工作的方向,就必须在该方向的指引下锲而不舍地努力工作。在工作中轻言放弃或者朝三暮四的做法都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微软公司在Windows 95操作系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比尔盖茨仍然坚持发展企业级的Windows NT和Windows 2000操作系统。这是因为,他看到了企业级市场的广阔前景和微软在此方面的巨大潜力。经过几年的发展,微软公司的企业级操作系统终于在原本被Unix统治的市场上取得了成功,现在,包括个人操作系统在内的所有Windows产品都已经被构建在了更加安全、可靠的Windows NT架构之上。 成功者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挑战。任何事业上的成就都不是轻易就可以取得的。一个人想要在工作中出类拔萃,就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必须正视事业上的挫折和失败。只有那些有勇气正视现实,有勇气迎接挑战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超越自我的目标,达到卓越的境界。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勇气不是缺少恐惧心理,而是对恐惧心理的抵御和控制能力。 结论 很多人认为,在IT和其他高科技领域内,西方人表现得更为出色,因此中国人只有吸取西方的企业文化才能获得一席之地。的确,IT产业内的一些新观点、新理念,与中国古老的东方文化之间确实有差异(例如,西方文化直截了当的沟通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不过,从本文中我们不难发现,成功所需要的一些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大多还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在故宫里,我看到正大光明的匾额,其含义也就是诚信和正直;学无止境、人贵有自知之明、将心比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都是中国历来推崇的道德观;人际关系更是在西方人公认在中国成功的秘诀;而最重要的谦虚、执著、勇气这三点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因此,我认为中国人的EQ决不低于西方人,我对中国卓越的人才无比乐观。 在今天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里,在软件产业这个高速发展、不断创新的领域内,只有那些不懈努力、善于把握自己、勇于迎接挑战的人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我个人衷心地希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能够在新世纪中蓬勃发展,中国的人才能够在事业上不断取得成功,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李开复 2003年12月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18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开复先生给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maokebiao 2009-6-18 15:17
虽然已经过去几年了,但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学生应该经常读读开复先生写的信件,这对我们青年一代包括青年科研人员成长都非常有利。 2008/05/12 开复 (阅读: 23244) 给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引 言    2000年,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时,一位来自名牌大学的同学问我:开复博士,我希望自己能像您一样成功。根据我的理解,成功就是管人,管人这件事很过瘾。那么,我该怎么做才能走上管理者的岗位呢?    很显然,这位同学误解了成功的真谛。在与中国大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这种对成功的误解竟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许多同学都会不自觉地在成功与有财富、有地位或是做领导、做管理之间划上等号。归根结底,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一种迷茫,他们在多元化社会和多种价值观的冲击下丧失了自己独立的判断力,并逐渐背离了正确的价值观。    看到这样的情形,我内心非常焦虑。其实,真正的成功并不是简单地复制别人的成功之路,也不是盲目地追随某种社会风潮。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功,必须首先做一个诚信为先的好人,并需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在不断学习和不断与人交流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可是,我该如何把这些想法告诉数以千万计的中国学生呢?也许,我该拿起笔来,以自己对成功的思考和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为基础,给广大中国学生写一封诚恳而热情的信我觉得,这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愿望,也是我作为一个有机会融会中西的华人学者所应尽的义务。    当时,我要给中国学生写信的想法遭到了身边许多人的反对,他们怕我因此而惹上麻烦,或者被人讥笑为多管闲事,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到公司的形象。但最终,我还是决定以个人名义在媒体上发出这封公开信当时使用的题目是《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因为还没有打算写后续的第二封信,第三封信    该文首先在《光明日报》刊载,随即便被全国各大媒体转载。几乎在一夜之间,网络上各大论坛、各大社区都在迅速转载这封公开信,信的内容在无数所大学里口耳相传。这样巨大的反响的确是我始料不及的,但它也恰好印证了我先前的想法:中国学生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需要更多的指引,而我自己有能力也有意愿为他们提供最有效的帮助。    今年5月23日,比尔盖茨先生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支持和敦促美国政府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国待遇。文中,他特别谈到了在清华大学与中国大学生那次对话的愉快经历以及因此而留下的深刻印象。    这篇文章令我不禁想到,在中国的这两年来,我工作中最大的享受也是到国内各高校与学生们进行交流。这些访问和交流使得我有机会与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就他们所关心的事业、前途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中国学生的聪明、好学和上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与这些青年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问题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那些已经获得国外大学奖学金的学生,大都希望我谈一谈应该如何度过自己在美国的学习生涯;那些决定留在国内发展的学生,非常关心如何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并以最快的速度在科研和学业方面取得成功;还有那些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则希望我能讲给他们一些学习、做人的经验之谈。最近,更有一些学生关心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希望了解美国的大学生是如何创业和致富的。    看到这么多双渴求知识、充满希望的眼睛,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冲动,那就是给中国的学生们写一封信,将我与同学们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以及我要对中国学生的一些忠告写出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留学、工作或者创业的过程中能够人格更完美、生活更顺利,事业更成功。 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     我在苹果公司工作时,曾有一位刚被我提拔的经理,由于受到下属的批评,非常沮丧地要我再找一个人来接替他。我问他:你认为你的长处是什么?他说,我自信自己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诉他:当初我提拔你做经理,就是因为你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管理经验和沟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学习的,但一颗正直的心是无价的。我支持他继续干下去,并在管理和沟通技巧方面给予他很多指点和帮助。最终,他不负众望,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人才。现在,他已经是一个颇为成功的公司的首席技术官。    与之相反,我曾面试过一位求职者。他在技术、管理方面都相当的出色。但是,在谈论之余,他表示,如果我录取他,他甚至可以把在原来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随后他似乎觉察到这样说有些不妥,特作声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后做的,他的老板并不知道。这一番谈话之后,对于我而言,不论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样,我都肯定不会录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诚实和讲信用。如果雇用这样的人,谁能保证他不会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把在这里的成果也当作所谓业余之作而变成向其它公司讨好的贡品呢?这说明: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的。    在美国,中国学生的勤奋和优秀是出了名的,曾经一度是美国各名校最欢迎的留学生群体。而最近,却有一些学校和教授声称,他们再也不想招收中国学生了。理由很简单,某些中国学生拿着读博士的奖学金到了美国,可是,一旦找到工作机会,他们就会马上申请离开学校,将自己曾经承诺要完成的学位和研究抛在一边。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已经使得美国相当一部分教授对中国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应该指出,有这种行为的中国学生是少数,然而就是这样的少数,已经让中国学生的名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另外,目前美国有很多教授不理会大多数中国学生的推荐信,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推荐信根本就出自学生自己之手,已无参考性可言。这也是诚信受到损害以后的必然结果。    我在微软研究院也曾碰到过类似的问题。一位来这里实习的学生,有一次出乎意料地报告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结果。但是,他做的研究结果别人却无法重复。后来,他的老板才发现,这个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挑选,只留下了那些合乎最佳结果的数据,而舍弃了那些不太好的数据。我认为,这个学生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学术突破,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员。    最后想提的是一些喜欢贪小便宜的人。他们用学校或公司的电话打私人长途、多报销出租车票。也许有人认为,学生以成绩、事业为重,其它细节只是一些小事,随心所欲地做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就是那些身边的所谓小事,往往成为一个人塑造人格和积累诚信的关键。一些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的行为只会把自己定性为一个贪图小利、没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终因小失大。对于这些行为,一言以敝之,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 生活在群体之中    与大多数美国学生比较而言,中国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要相对欠缺一些。这也许是由于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的不同而造成的。今天,当我们面对一个正在走向高度全球化的社会时,生活在群体之中,做出更好的表现,得到更多的收获,是尤为重要的。    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你做出了怎样优秀的工作,不会表达,无法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几乎等于白做。所以,在学习阶段,你不可以只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而应当尽量学会与各阶层的人交往和沟通,主动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甚至在公众集会时发表演讲,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绝不只是你的口才。哈佛大学的Ambady教授最近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让两组学生分别评估几位教授的授课质量。他把这几位教授的讲课录像带先无声地放两秒钟给一组学生看,得出一套评估结果。然后与那些已经听过这几位教授几个月讲课的学生的结果进行对比,两个小组的结论竟然惊人的相似。这表明,在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非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同样重要,有时作用甚至更加明显。这里所讲的非语言表达方式是指人的仪表、举止、语气、声调和表情等。因为从这些方面,人们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判断你为人、做事的能力,看出你的自信和热情,从而获得十分重要的第一印象。    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国家,团队精神都是非常关键性的。微软公司在美国以特殊的团队精神著称。象Windows 2000这样产品的研发,微软公司有超过3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5000万行代码。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这项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相对来说,以前我在别的公司时也曾见到这样的现象。一项工程布置下来,大家明明知道无法完成,但都心照不宣,不告诉老板。因为反正也做不完,大家索性也不努力去做事,却花更多的时间去算计怎么把这项工程的失败怪罪到别人身上去。就是这些人和这样的工作作风几乎把这家公司拖垮。    为了培养团队精神,我建议同学们在读书之余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团体的工作。在与他人分工合作、分享成果、互助互惠的过程中,你们可以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你千万不要不愿意把好的思路、想法和结果与别人分享,担心别人走到你前面的想法是不健康的,也无助于你的成功。有一句谚语说,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试想,如果你的行为让人觉得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当你需要帮忙时,你认为别人会来帮助你吗?反之,如果你时常慷慨地帮助别人,那你是不是会得到更多人的回报?    在团队之中,要勇于承认他人的贡献。如果借助了别人的智慧和成果,就应该声明。如果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就应该表示感谢。这也是团队精神的基本体现。 做一个主动的人    三十年前,一个工程师梦寐以求的目标就是进入科技最领先的IBM。那时IBM对人才的定义是一个有专业知识的、埋头苦干的人。斗转星移,事物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人才的看法已逐步发生了变化。现在,很多公司所渴求的人才是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的人。    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你应该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想想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有几个是唯唯诺诺、等人吩咐的人?对待自己的学业和研究项目,你需要以一个母亲对孩子那样的责任心和爱心全力投入不断努力。果真如此,便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到的。    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还应该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意见。其实,这也是一种进取心的体现。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并从中汲取教训,就不可能有更大的进步。比尔盖茨曾经对公司所有员工说过:客户的批评比赚钱更重要。从客户的批评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汲取失败的教训,将它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除了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你还应该努力寻找一位你特别尊敬的良师。这位良师应该是直接教导你的老师以外的人,这样的人更能客观地给你一些忠告。这位良师除了可以在学识上教导你之外,还可以在其它一些方面对你有所指点,包括为人处世,看问题的眼光,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等等。我以前在苹果公司负责一个研究部门时,就曾有幸找到这样一位良师。当时,他是负责苹果公司全球运作和生产业务的高级副总裁,他在事业发展方面给我的许多教诲令我终身受益。如果有这样的人给你帮助,那你成长的速度一定会比别人更快一些。    中国学生大多比较含蓄、害羞,不太习惯做自我推销。但是,要想把握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就必须学会说服他人、向别人推销自己或自己的观点。在说服他人之前,要先说服自己。你的激情加上才智往往折射出你的潜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化学反应。一般来说,一个好的自我推销策略可以令事情的发展锦上添花。    例如,有一次我收到了一份很特殊的求职申请书。不同于已往大多数求职者,这位申请人的求职资料中包括了他的自我介绍、他对微软研究院的向往、以及他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合适的人选,此外还有他已经发表的论文、老师的推荐信和他希望来微软作的课题等。尽管他毕业的学校不是中国最有名的学校,但他的自我推销奏效了。我从这些文件中看到了他的热情和认真。在我面试他时,他又递交了一份更充分的个人资料。最后,当我问他有没有问题要问我时,他反问我,:你对我还有没有任何的保留?当时,我的确对他能否进入新的研究领域有疑虑,于是就进一步问了他一些这方面的问题。他举出了两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最后,我们雇用了这名应聘者。他现在做得非常出色。 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    我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有一天,老板突然问我什么时候可以接替他的工作?我非常吃惊,表示自己缺乏象他那样的管理经验和能力。但是他却说,这些经验是可以培养和积累的,而且他希望我在两年之后就可以做到。有了这样的提示和鼓励,我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果然,我真的在两年之后接替了他的工作。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领导素质对于他将来的治学、经商或从政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里,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同时, 我建议你给自己一些机会展示这方面的能力,或许象我一样,你会惊讶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潜力远远超过了想象中那样。    给自己设定目标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是目标千万不可定得太低。在二十一世纪,竞争已经没有疆界,你应该放开思维,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给自己设定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标准,才会有准确的努力方向和广阔的前景,切不可做井底之蛙。另外,只在一所学校取得好成绩、好名次就认为自己已经功成名就是可笑的,要知道,山外有山,人上有人,而且,不同地方的衡量标准又不一样。所以,在订立目标方面,千万不要有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思想。    一个一流的人与一个一般的人在一般问题上的表现可能一样,但是在一流问题上的表现则会有天壤之别。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更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更强。你应该永远给自己设立一些很具挑战性、但并非不可及的目标。    在确立将来事业的目标时,不要忘了扪心自问:这是不是我最热爱的专业?我是否愿意全力投入?我希望你们能够对自己选择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和想象力,对前进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无所畏惧。谈到对工作的热爱,我认识的一位微软的研究员曾经让我深有感触。他经常周末开车出门说去见女朋友,后来,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办公室里看见他,问他女朋友在哪里?他笑着指着电脑说:就是她呀。对于工作的热爱,比尔盖茨也曾有过非常精彩的阐述,他说: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    几个月前,《北京青年报》上曾有一场探讨比尔盖茨和保尔柯察金谁更伟大的讨论。由于从小在美国长大,我并不知道保尔和他的那些事迹。但是,我非常赞同保尔的这段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所以,选择一个你真心热爱的事业,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的一生过得精彩和充实。 客观、直接了当的沟通    有一次,一位中国的大学教授找到我,希望我帮他找一位国外的专家在他组织的会议上去作主题演讲,末了还特意加了一句,最好是一个洋人。我很不以为然地对他说:这个领域最具权威的人士就是在北京的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你一定要找一位洋人呢?他表面上同意我的说法,但是他仍然请了一个美国人来作这个演讲,结果效果很差。所以,我们不应该陷入盲目的崇洋情结。我们应该用客观的眼光来判断事物,而不是以他的肤色或他的居住地来决定。    有一句话说,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我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有自己的眼光,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一定大多数人认可的,或某个权威说的,就是对的。不论是作学问、搞研究还是经商,我们都不能盲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    有了客观的意见,你就应该直接了当地表达。如果做任何事情都象打太极拳,会让人不知所云,也会造成很多误会。有一次,在微软研究院工作的一位研究人员就自己所选择的研究方向来征求我的意见,我作了一番分析,认为这个方向有不少问题,我个人认为对学术界的贡献不大,但如果他坚持,我愿意支持他试着去做。结果他认为我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不允许他去做,所以他就选择了其它的方向。后来他要出差时,负责行政事务的人告诉他,你可以选择坐火车或者坐飞机。他认为行政人员实际上是在暗示他坐火车,因为坐飞机太贵。其实,他的猜测都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沟通方式是直接了当,而他却在打太极拳。这之后,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公司文化讲座,让员工们了解到:心里想什么就讲什么,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现在,研究院里这类的误会少了很多。    拐弯抹角,言不由衷,结果浪费了大家的宝贵时间。瞻前顾后,生怕说错话,结果是变成谨小慎微的懦夫。更糟糕的是还有些人,当面不说,背后乱讲,这样对他人和自己都毫无益处,最后只能是破坏了集体的团结。这样的人和作风既不能面对社会,也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中走出新路,更不可能在激烈的商战中脱颖而出。    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到开诚布公,敢于说不,这才是尊重自己思想意愿的表现。当然,在表达你的意见时,无论反对和批评都应是建设性的,有高度诚意的,而不是为批评而批评,为辩论而批评。我赞成的方式是提供建设性的正面的意见。在开始讨论问题时,任何人先不要拒人千里之外,大家把想法都摆在桌面上,充分体现个人的观点,这样才会有一个容纳大部分人意见的结论。当然,你也要学习用适当的方法和口气表达你的意见,比如说不要在很多人面前让别人难堪。这样,你的批评才会奏效。 珍惜校园学习生活    几天前,报纸上登出一条消息,说有中学生辍学去开网络公司。我认为这并不值得提倡。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在校生活是系统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方式的好机会。这些知识将成为你未来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就象建一栋高楼,如果不打好基础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的研究水平无疑是世界一流的。而除了美国之外,你会发现英国的研究水平也是相当突出的。究其原因,其实就是语言问题。英国人可以毫无阻碍地阅读美国乃至全球各种最新的英文研究报告和资料。这对于他们把握研究方向,跟踪最新进展,发表研究成果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英语学习对于我们作研究的人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加强这方面素质的培养,才能适应将来的发展。我建议:学英语先学听说,再学读写,而且务必在大学阶段完全解决英语学习的问题。等到年龄大了,要付出的代价相比就会大得多。    除了英语之外,数学、统计学对理工科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基础课程,是不可忽视的。数学是人类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你们一定要用心把它学好,不能敷衍了事。我今天就很后悔自己当初没有花更多功夫把数学学得更好些。另外,计算机应用、算法和编程也都是每一个工科学生应该熟悉和掌握的,它们是将来人人必须会用的工具。    科技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在校学习的目的,其实就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将来利用这些工具和方法,再去学习新的东西。比如:上课学会了C++, 能否自己学会Java? 上课学会了HTML, 能否自己学会XML? 与其说上大学是为了学一门专业,不如说是为了学会如何学习,让自己能够无师自通。    大学毕业后的前两年,同学们聚到一起,发现变化都还不算大。五年后再聚到一起,变化就大多了。一些人落伍了,因为他们不再学习,不再能够掌握新的东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社会发展的后面。如果我们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永不落伍,那就得永远学习。    我的老板 - Rick Rashid博士是目前微软公司主管研究的高级副总裁,他已经功成名就,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学习和进取的心。现在,他每年仍然编写大约50,000行程序。他认为:用最新的技术编程可以使他保持对计算机最前沿技术的敏感,使自己能够不断进步。今天,有些博士生带着低年级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做项目,就自满地认为自己已经没有必要再编程了。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    每次到清华和其它学校访问,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学生打工的问题。我认为,打工从总体来说对学生是一件好事,是拓宽视野的一种方式。例如:在研究机构打工,可以学到最新的科技;在产品部门打工,可以学到开发的技术和技能;在市场部门打工,可以理解商业的运作。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打工的经验,但不要打一些没用的工。首先要明白打工只是学生生活中的一种补充,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打工的目的是开阔眼界,不是提前上班。如果你把翻译书本、录入数据库所花的时间投入学习,将来可以赚更多的钱。那些钱将远远超出目前打工的收入。    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受到目前退学创业的鼓励,为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和迈克尔戴尔而中途辍学。以我的观点,除了十分特殊的情况,我不建议在校学生退学创业。你所看到的那些退学创业的成功者实际上少之又少。目前,大部分学生虽有创业的想法,但缺少创业的经验,所以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要成功,我建议你们先把书读好。如果是要学习创业的经验,你完全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先去一间公司边打工边学。比尔盖茨也曾说过,如果你正在考虑自己成立一家新公司,你应该首先明确地知道:创办公司需要巨大的精力投入,要冒巨大的风险。我觉得你们不必象我,一开始就创办一家公司。你应该考虑加盟其他公司并在这家公司中学习他们的工作、创业方法。 你想戴一顶什么样的博士帽    在我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时,系主任曾对我讲,当你拿到你的博士学位时,你应该成为你所从事的研究领域里世界第一的专家。这句话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简直高不可攀,但也让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就这样,在经过五年寒窗、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后,他所期待的结果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个打算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就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很高的目标。如果没有雄心壮志,就千万不要自欺欺人,也许经商或从事其它工作,会有更大的成绩。    在目标确立之后,我建议你为自己设计一个三年的学习和科研计划。首先,你需要彻底地了解在相关领域他人已有的工作和成绩。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做脚踏实地的工作。另外,还要不断跟踪这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握好方向,避免重复性工作,把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上。    在学术界,人们普遍认为名师出高徒。可见导师在你的成长道路中作用是多么的大。所以,你应该主动去寻找自己所研究的领域里最好的老师。除了你的老师之外,你还应该去求教于周围所有的专家。更不要忘了常去求教最博学的老师- Internet!现在,几乎所有的论文、研究结果、先进想法都可以在网上找到。我还鼓励你直接发电子邮件去咨询一些世界公认的专家和教授。以我的经验,对于这样的邮件,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会很快给你回复。    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时,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大量的统计结果和分析报告几乎让我崩溃。那时,同领域其他研究人员采用的是与我不同的传统方法。我的老师虽然支持我,但并不认可我的研究方向。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真的能够成功。但终于有一天,在半夜三点时做出的一个结果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滋味。后来,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导师也开始采用我的研究方法。我的博士论文使我的研究成为自然语言研究方面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工作之一。读博士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切忌浮躁的情绪,而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工作。也不可受一些稍纵即逝的名利的诱惑,而要200%的投入。也许你会疲劳,会懊悔,会迷失方向,但是要记住,你所期待的成功和突破也正孕育其中。那种一切都很顺利,谁都可以得到的工作和结果,我相信研究价值一定不高。    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人如果打算一辈子从事研究工作,那么从他在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形成的做事习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他未来工作的轮廓。所以,你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 写在最后的话    上述一些观点,是我在与同学们交往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我希望这些建议和想法能对正在未来之路上跋涉的你们有所启发,能对你们目前的学习有所帮助。或许因为观点不同、人各有志,或许因为忠言逆耳,这封信可能无法为每一位同学所接受。但是只要一百位阅读这封信的同学中有一位从中受益,这封信就已经比我所作的任何研究都更有价值。我真诚地希望,在新的世纪,中国学生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做研究,还是经商,都显得更成熟一些,成功的机率更大一些。 归类于: 公开信 , 推荐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1684 次阅读|0 个评论
青年遥感科研人员责任重大
maokebiao 2009-6-6 15:32
     在给研究生讲课的时候,我总喜欢谈一些自己的个人观点,以激起年轻人的斗志和兴趣。趁周末有点时间,将PPT打开,拷贝并回忆一下,写点什么。 最近我在看美国的电视剧,24小时反恐,我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觉得怎么样?我相信很多男生应该很感兴趣,有没有谁愿意谈谈自己看法,特别是站在一个学遥感的人角度谈......有多少人用过 Google-earth,有没有在上面发现你家在那栋楼,有没有看见汽车和人......最近的流感与几年前的非典,你们有什么看法?有没有想过。 PPT 对以下事件有什么感想        v 24 小时反恐(七季)( GPS,  遥感,与文化) v Google-earth (遥感发展) v 非典与流感(政治等)    我谈自己的看法,24小时反恐里面情报人员用的卫星遥感以及GPS定位跟踪技术高得非常惊人,我问在座看过的人,你们认为美国现在是不是已经达到了电视剧或者电影里的水平,或者将来几年内会达到?大家回答我,........     我没有看 Google-earth上面照片及其查询定位的时候,我认为将来几年之内应该能实现,但当我看完之后,我认为美国人现在已经做到了,只要你从左边输入你的目标就能从右边的遥感影像找到位置,这种分辨率还是民用的,想想军方和情报部门。太可怕了,美国军方和情报部门做到24小时反恐里面的要求并不困难,如果夜晚再加上高分辨率的热红外遥感仪器,进行准确袭击一点问题都没有。     你们听到这里,看到这里时候,有什么样想法?对比一下我们国家的遥感技术,民用数据,我们有多大的差距,经常我们听到要保密,是保后还是保先?在这种信息化手段情况下,你对对方毫无秘密可言。不光是农业、气象、军事也一样。对方对你了如指掌,在这样情况下,怎么办?那就要去了解对方,你知道我有什么,我也知道你有什么。这样我们就平等了,否则在国际事务,包括农产品贸易等等,无法与人谈判,对方知道你的底线,他可以最大程度地要挟你。所以当经融危机来的时候,全世界人民养活美国人民.......     年轻人,当我们想到这里的时候,我们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啊!!!我们国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星上的传感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该怎么办,首先我们要看到自己国家和美国的差距,我们还很落后,我们还要加大发展,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怕找不到工作,将来你做好了,各个部门都会来挖你,你都想不到是那些部门?我们崇拜24小时反恐里那些高技术的人才吧,你一样也可以做到......        从24小时反恐里面同时我们也要去学习或者洞察美国的文化,他们在宣扬美国文化,是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从前面几季他们歧视穆斯林(东方人),他们是主要恐怖分子,怎么样处理恐怖危机......到后来他们把最后恐怖分子列为自己本国人,然后怎么和穆斯林化解矛盾,特别是第7季最后几集......整个电视剧把美国总统的形象塑造得非常高大,这就有利于民众团结在总统周围,理解他(她),支持他(她),通过电视剧进行宣传和潜移默化,这种效果是巨大的。奥巴马能上台,24小时反恐里面黑人当选总统帮他做了一个很大宣传。从后面几季来看,未来几任总统里面,美国必出现女总统......这在我们国家是看不到的,我们总弄一些古装戏,最近又是什么薛仁贵,还在宣扬封建传统思想,人家是往前看,我们往后看,怎么跟人家比啊?怎么创新啊?我们要宣扬法制,民主思想......我们要向美国人学习....... 从某种程度上讲,很多电影推动了创新, 他们高于现实生活, 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人会有意或者无意地朝里面描述的方向走, 比如说007有一集里面描述007背着一个包飞上天空,从而躲避对方追踪, 最近科学网上报道前FBI人员已经研制出来了......我们的创新不是仅仅玩名词.......   另外一个事情就是美国人走在前面,确实是这样的。你们分析一下非典和现在的流感,你们觉得是这是自然产生的病毒,还是人为的?是个人行为还是政府行为?你们可以去大胆猜测和假想,这个没有关系。如果是自然产生,估计问题不大,没什么关系。但如果是人为或者政府行为,怎么办?目的何在?将来发生这种事情,我们怎么应付?个人怎么应付,政府怎么应付。   美国人聪明啊,他们的电视剧就是把将来要发生的事情提前预演了,看24小时里面的恐怖袭击,绝大部分都是生化武器,遇到这种事情怎么处理?我相信,如果将来美国发生生化恐怖袭击,他们思维里面已经习以为常,而且每个人知道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而且还塑造了一个英雄人物Jack,让大家去模仿他,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流感可能是实验室(猜测)放出来对世界进行测试,如果真是这样,不见得是件坏事。这会让人们有意识,早点建立防御体系,当更厉害的生化病毒来临之时,不会手足无措...... 日本人早年拍了一个电影,叫《日本的沉没》,大意是日本沉入海底之前,科学家和政府之间争论怎么决策,然后他们移居到世界各个国家,他们想象的一部分是居住在中国长江流域,人家已经看上我们这个地方,如果真发生了,我们让不让他们住,人家早就在做宣传......,我们的导演是不是也可以预想一下将来,帮我们的国家和民众做去一些合理的选择,从而现在可以预防一些事情,在国际外交谈判中占主动地位.......电影拍得好,是可以帮助国家在外交谈判中造成一个无形的背景,无须自己说,对方会主动做去让步...... 年轻人,我们读书的时候,对生活中的事情要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主见,比如法航失踪,现在还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原因,你可以去猜测原因,是外星人干的,恐怖分子,你们对家庭有责任,对社会和国家更有责任......因此,我们要清楚自己的位置,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学好自己的专业,为自己,社会和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现在的网络信息传播非常快,不一定非得出国外,当然能出去见识一下,多点经历更好。我给大家列了一个书单,稍微用一点功,肯定都比我强...... 遥感学习书单 : 1. 遥感概论 ( 地理系 ) 2. 数字图像 ( 计算机系 ) 3.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地理系) 4. 信号处理 ( 电子系 ) 5. 模式识别 ( 电子系 ) 6. 数据挖掘 ( 计算机系 ) 7. 大气辐射传输学 ( 大气系 ) 8. 傅立叶光学(物理系) 9. 微波理论 ( 物理或电子 ) 10. 微波遥感(电子或物理或地理系) 毛克彪 2009 视频: 911恐怖大骗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2NTAxMjQ=.html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3762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只同意支持好的科学家!
jiangnianyun 2009-6-2 17:31
看到饶毅老师的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5585 ,不能够很同意他的说法 。或者说同意他关于好的青年科学家也应该支持这部分意思 。 我希望我们应该尽量做到支持好的科学家!而不论其是什么年龄,老、中、青都可以,只要是好的! 实际上我们貌似在强调青年方面已经有些过了!
个人分类: 政策:高谈阔论|2978 次阅读|0 个评论
思想解放
zls111 2009-5-29 17:51
我觉的我们年轻人现在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思想解放和使自己有正确的思想。为什么这么讲呢?主要是我们的这个教育决定的。我们的教育没有真正的教给你什么思想,但我们教育的那一套在影响你的思想,左右你得思想,我觉的我们教育教给我们的思想基本上是错误的,不对的。当然不能全盘否定,但确实没有多少是好的,因为本来有些观念是很好的,但通过我们的教育教给我们就变味了,使一些不错的观念变味了,比如政治课上的那些东西,里面有许多是好的,但参进了某些的观念就变味。 一个国家的年轻人没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对自己,对国家绝对是一个巨大的玩笑,但我们国家就有。所以我们现在要解放自己的思想和重塑自己的思想,怎么办呢? 我觉的大家首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我们的教育把我们打部分人的思想麻木了,要改变我们所接受教育的那一套思想。怎么改变呢?sina bolg 里面有些文章挺不错的,还有新东方教的那一套可以作为初步的教育,余世维的讲座可以作为进一步思想解放的材料,余世维那一套东西学的后很实用,都是我们现在所受的教育所得不到的。人的成长可以从小时候开始用正确的思想教育成长,但我们的教育不是这样的,我觉得可以反演,就是等你长大后了意识到以前的问题,那么把以前接受的思想重新来,接受正确的。 思想决定行动,决定你的高度! 民思国进,民愚国退!
个人分类: 转载和评述|3215 次阅读|1 个评论
九十来五四青年学生的追求和知识分子的作为(增补)
王铮 2009-5-4 08:51
1919 :青年学生:打倒孔家店,迎接德先生与赛先生。知识分子:为天下兴旺著书结社。 1929 :青年学生: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知识分子:革命?躲进小楼成一统吧。 1939 :青年学生: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消灭尽。知识分子:中华不可亡,吾辈不可欺! 1949 :青年学生:把一切不民主的制度埋葬。知识分子:留下来迎接民主的新中国。 1959 :青年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知识分子:放卫星。 1969 :青年学生: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知识分子:我的检讨。 1979 :青年学生: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我要做个陈景润。知识分子:请回德先生与赛先生! 1989 :青年学生:打倒官倒,。知识分子:孩子们,你们吃了没有? 1999 :青年学生:学历比什么都重要。知识分子:选举陈绍基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2009 :青年学生:公务员。知识分子:从平民化到商业化,还有些没有本领的,在写博客。 知识分子一般比青年学生思想领先一步,而知识分子的这种思想一旦为青年学生接受,在下一个十年会激进起来。如1919年知识分子 为天下兴旺著书结社,1929年青年学生就选择为天下兴亡献出生命。1999年知识分子选举陈绍基,2009年青年学生就把考公务员作为第一选择。当然外部的强干扰会改变这种潮流。如1929的知识分子思潮没有为1939年的青年学生发扬,因为日本鬼子来了。 按照这种规律,2019的青年学生一部分会商业化,成为第三阶级,一部分人,没有本事的从商从政的,希望不要出现12月党人。 当然,这是以外部没有强干扰为前提的推测。
个人分类: 在历史中思考|3738 次阅读|5 个评论
拿什么面对三十岁
stoness 2009-5-2 22:30
(由 前文 引申而来,2009年4月演讲于 中科院研究生院 ) 关于时间、理想、选择   走进中科院,想想我的第三十个年头大抵和那所计算机大楼共同见证了。三十,一个对我周围的计算机而言或微乎其微的数量,对我来说是一个人生的拐点。以前从未想过,猛然一听,抖落了不少满手捧着的理想,洒在地上。   三十,是否还有资格去谈论青春的梦想,如果那时已失去了时间的准备和基础的积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时间,是我们现在极有份量的筹码,所以我们才有底气去酝酿每一个远大的理想,然后拿到社会这个竞技场上博弈。然而这筹码的价值不在其本身,而是其暗示的所能换回的收获。正如我们进入二十岁到三十岁的游乐场,将每一分每一秒的游戏币投入各种人生的投币口。可以选择一场激动人心的经历,一笑了之,两手空空的走出。或者可以选择一份创业、一份研究,这样当我们走到三十岁的出口,满载的是创业的资本、科研的技术或是社交的关系。   时间从不着急到来不及,一步一步把我们推向一个理想的选择。在三十岁的当口,我们将手中华丽的理想一个一个的丢掉,因为已经没有时间的资本,剩下的只是一些大米饭、一些婴儿床或是老花镜之类的以养终老。除非在二十岁的迷茫中坚持一个朴素的理想坚持下去,以致在三十岁以后可以延续这最有活力的季节。   理想有多大?小时候愿把理想放置在整个地球上,要成为什么,要拥有什么云云。渐渐的发现要把它放在一个可以触及、可以开始的地方,所以越变越小,小到一座城镇、小到一张办公桌。但这绝不是一个无奈的变化,因为在这个年岁应该开始决定应该做什么了,找一个可以小到可以镇得住的地方,以跨越一般人不能逾越的阻隔。   理想又有多远?譬如当科学家,从小学一直想到中学,然后从外界中得到很多诱人的修饰追加的这个朴素的名词上,什么享誉全球的、富裕殷实的等等,反倒把最初的中心词挤到了最末尾而被忽略。然后十年中全速的努力,就是为了这几个华丽的形容词而已。丢失了中心的理想,则丢失了自我的特点。可能太注重了已被社会同质化的结果,而忽略了我们个性中独一无二的目标。   理想、时间、选择,即将汇聚到这个三十岁,虽然现在可能还没有成熟到以适应这个数字,或者从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个社会阶段,但是我们手握着十年的资本,可以去充实、锻造自我,去抓住内心的那一份本我的理想,去努力、去实现,给我们的三十岁一个事业的肩膀、一个自我的高度。                2009-04 于计算技术研究所
个人分类: 半月学谈|4373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年龄的下一阶
stoness 2009-4-6 16:51
拿什么应对中年,一个放弃梦想的季节 即奔三十,一个以前未曾想过的年龄,猛然一听,冷不丁抖掉了手捧着的许多梦想。 对于青年梦想的箭头来说,三十大凡一个不应触及的渐近线,至少在实现之前应该还有很远。但还是碰到了,这个应该收敛了畅想、以及开始亦步亦趋如临深渊的规划鞋袜与花镜的起点。有酋长说后三十年,不要悔,未有大志,何以面悔? 即奔三十,想想要面临三十的深渊,不得不把多么美好的理想丢下去,可留之无用;然后拣出几个可以活命的,抱着它一起跳下去。因为那样的梦想已经失去了不可或缺的投资青年的积累。难道不应该在这几年做再一次的冲刺?没剩多少机会,宁可是因为害怕,也要凭着这股害怕走一程这个即将无效的理想之旅。 (to be continued...) 昨天的失望印证着前天的希望 1. 急速上升的现状可能引发着变化更快、更大的未来。 2. 在好的环境下往往趋向于期待好的未来。 3. 真的是这样吗?f(x)=xsinx,处在波峰八十年代的新一辈,看到了九十年代重头的梦想。 4. 所以不企望、不观望。而且不抛弃、不放弃。 即使受伤也要努力 喷薄着血液的年代,即使受伤也要向前。无论是谁的伤口,完美的破缺大抵预示着新生的开始。一个充满压力与激荡的时代,不能给自己一点喘息的机会,我们也不能给时代一点滞后的喘息。如舒所言,我们被挟持着向前飞奔,无从呼救,但不放弃挣扎。 记三月下科学社会主义课程 stoness
个人分类: 半月学谈|3422 次阅读|0 个评论
青年人如何经营人生和事业(一)
gjszhangtong 2009-2-7 21:14
论勇与智 古往今来,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很清楚地认识到人生无常,即个人人生的历程难以预料。最近几年,中国人无论老少,逢初一、十五入寺庙烧香的越来越多, 2008 年遇到金融危机香火更盛往日。这中间的缘由不是大家都开始信佛信道了,而是见庙就拜、见香就烧,期待把握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而已。 在电子娱乐的时代,许多中国青年人曾经热衷于玩日本 KOEI 公司的战国系列游戏,记得笔者也曾体验过《信长之野望》和《太阁立志传》,除去各种娱乐元素之外,吸引人的实际是一个普通青年人如何取得成功(古代乱世就是成就霸业)的故事,因此它们被归入较为高雅的励志游戏类型。在颇为陌生的日本战国故事的感召下,笔者抱着补课的想法较为系统地看过描写日本战国背景英雄人物的所谓大河剧集,也读过日本战国简史,对于理想主宰人生的武田信玄、织田信长、毛利元就、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之流甚至更下层一点的武家终于有所理解,顺带也认识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公家文士和僧侣。 提到日本风物,似乎与时下国人的民族情绪有矛盾,因此首先要声明,笔者并非迷恋日本文化,好像《海角七号》中的南台乡下人,或是《非诚勿扰》中女主角的北海道情结,想想中国春秋战国一时多少风流人物,扶桑终究还是与之相形见拙。笔者这里提到日本战国历史事例,实际是试图揭示一个道理,即对青年来讲,对成功人生、成功事业的追求历来都是其行为最大和最根本的动力所在。 全球正遭遇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打击,有人用普遍情绪低落来形容人们的思想状况。面对不确定时代的诸般不确定性,思古及今,感触良多。以下是笔者对青年如何经营人生和事业的若干随想,许多内容纯属个人看法尚待商榷,但求助人缓解压力、积极乐观。 一、安全与成功的关系 在指导现代青年职业规划、职业发展时,有一句至理名言常挂在指导者嘴边,就是先生存后发展。它的意思是说,你在觅得更好、更风光的职业岗位之前,不妨先委曲求全、屈尊俯就,熬过眼前难关再说。用类似的中国老话讲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里的生存概念实际是等同于基本安全的概念,是表示设法满足人最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满足了基本需求,自然人类个体就基本安全了。因此,先生存后发展看起来是很正确的观点,特别是当个人处在经济社会发展低潮时期。 同时,先生存后发展似乎也是符合职业生涯理论和创业理论的:先业务后管理、先基层后骨干、先通才后专才是经验历练;先择业而后创业是知己知彼、推陈出新,老树发新枝。不过,生存虽然很重要,终究只能达到基本安全的效果,成功才能带来个人人生和事业的长治久安在不确定中相对确定,否则自己就会终身不安定,随时可能出状况。因此,青年人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追求成功,以成功为目标,即使在低潮时期。停留在生存水平上是不安全的。 人在任何时候都以追求成功为目标,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人有很多种,这里需要先将所谓天才和普通人做一番区分,不同个体之间确实存在一定差别,过去有句经典名言说天才出于勤奋,实际其中提到的天才并不是指具有特殊天赋和才能的人,而是指的普通人。普通人追求成功,绝大多数时候是为了安全而不是理想。有些普通人为了安全,始终坚持比他人付出更多一些,由此慢慢地与其他人拉开了差距,最后人生回头看,结果发现原来比实际自己为确保安全而需要付出的努力多出了一些。不过当时是不可能精打细算的。 世上确有少量天才,造物主神奇地将各种好的元素添加到了一些人身上,他们起点高、得天时,又能主动不受条件制约,取得成功的过程常给人一种生而想成就能成的印象。虽然今天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很自信,特别是 90 后的青年人常怀抱我最大的思想,再加上社会包容多样性使得人们各自的特长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面展示出来,导致现在提天才高于常人的观点注定会受到强烈抵触,但是单就个人发展受条件制约显著与否这一点看去,人和人就确有差别。学术界有句名言人的境界决定人的成就,便是指一般学人动与静、言与行被环境牵动,动机来得快去得也快,容易停步也容易满足,而大学者则不大为环境所动。从个人安全的观点分析,普通人基于安全判断而行事,天才则基于自我判断而行事。 天才和普通人都需要也都可能取得人生和事业的成功,只不过普通人对于条件的依赖性很大。此处尤其要提一下机遇的意义。天才不一定需要机遇垂青,天才常常能够自我强化、自我修正,甚至突发创造奇想,而对普通人来说机遇很重要。机遇最重要的意义不是机会给予,而是帮助个人在十字路口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的契机。普通人的机遇通过个体感知、评判、反馈而成为人生与事业旅途中的加油站。机遇之于普通人好比是在黑暗旅途中闪现的明灯,没有不断出现的明灯照亮,普通人的成功之路是走不到底的。 二、勇与大勇的境界 笔者前面谈的是成功的重要性,后面想探讨一下成功的过程。要剖析成功的过程,首先得明确成功的定义和成功的标志。从日常经验出发,我们都很清楚个人成功与否不是太好界定。 Google 的李开复曾说成功就是快乐,是自己认为活得有价值,他认为成功的含义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其他一些人的观点也列举如下:如成功就是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成功就是有步骤地实现有社会价值的目标;成功就是可以自我掌控、不断主动创新、不断自我调整的过程;成功就是发自内心的开创事业的过程等等。归纳起来,当代人将成功更多地看作是过程而不是特定结果,当然这个过程是可以自我控制的过程。 排斥成功的多样性和个性显然是不合时代潮流的,但是如果与个人安全和职业发展联系起来,成功的含义就不应该这么宽泛了,成功的标志也相对明确,即成功标志着一种领先他人、与众不同、难以超越、难以替代、业绩突出的个人发展状态或趋势,它既反映某一阶段的人生和事业的结果,又是一种在预见之中可以持续下去的良性过程。 从世事动态变化观察,成功的过程不一定导致某种确切的最终结果,还是举个通俗的史例略做解释,日本战国三雄信长、丰臣、德川前赴后继终使国家统一起来,然而用北方做大饼的过程来形容,信长是和好面的人,丰臣是做成面饼的人,德川是把它吃下肚的人,要是以结果论只有一人是成功者,而以过程论三人都是成功者。 那这其中关键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是个人行为过程中的境界,以及由境界导致的行为性质、效率、效果。因此个人境界决定成功与否的过程,并影响最终成功与否的结果。境界是否就是个人价值观呢?也不尽然。个人价值观能够被他人或自我比较清晰地认知,境界有时个人却无法透过反思调控,比较复杂微妙。尤其是天才型人物的境界很难说是由什么特别内因或外因造就的。 勇就是一种导向成功的境界。简单地说,勇就是敢干,无所畏惧地甚至是不顾一切地去做。西方存在主义有一种你认为你是你就是的自我形成论哲学观念,它可以将人推向勇的境界、外化出勇的表现。因为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人们在分析自己为何会在此时此地、做此事并获得此结果时,常常以为是因自己的能力所导致的,但实际却是由自己的选择所决定的。现实中,个人所处的位置与个人的主体行为联系在一起,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天赋和后天能力。每个人面对自己不确定的未来发展道路时,需要跟着自己的信念走。普通人与社会精英相比不见得智商低,但是显然欠缺冒险之心。李嘉诚曾回顾创业生涯,个人经验总结为一句话:无我才有自我,其中深刻地包含着勇的境界。 勇的外部表现似乎很多,譬如香港警匪片里的黑社会大哥有勇,原因是他们以为江湖就是这样的,提着脑袋过日子;国内最早下海经商的个体户也有勇,因为他们当时是社会边缘人角色,不得不拼命讨生活。不过,这些人严格说来是被迫而为,不是主体自觉选择。相比之下,日本战国人物织田信长的人生五十年就自觉了许多,例如为天下布武的雄心而发动以寡击众的桶狭间合战。勇有时表现为不计后果、雷厉风行,这也是历朝历代改革者常有的境界,例如近年来社会上比较热的明史研究,往往提到万历年间的张居正,在今天看来此人有时可谓不择手段地达到改革的目的,本来在明朝已经高度腐败的官场必然阻力重重,但恰巧遇到了还算不太坏的太监冯保,联手同盟做成了不少在当时看来正确的事情。 如果一般意义上的勇,主要是出于个人发展需要,则所谓大勇就是推己及人、胸有大志,由个人成功而达致社会发展的目标。大勇者常怀抱着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的关爱去尽力工作,不以个人荣辱得失为牵挂。细细观察,大勇者往往是各方面比较和谐的人,包括环境和谐、家庭和谐、身心和谐、人际和谐等等,勇而不和谐做不到大勇。但是,大勇又不是要你患得患失,勇者往往因无所顾忌而自然粗豪,勇不能保证和谐,甚至勇者也难以经营编织和谐。那么和谐从哪里获取呢?第一,是靠对环境做出力所能及的选择,第二,还是要靠点运气。故而,历史上勇而无畏者不少,因无畏而取得成功结果者少。当然,人们不应因此而灰心丧气,前面已经说过了,并不是完全以结果来论成功,而是更看重过程中的积极境界。 三、智与大智的境界 勇是导致成功的一种境界,智是另一种境界。勇是敢想敢干,智是明智地选择判断。勇的努力过程也包含个人选择,就是无所畏惧、敢于亮剑、自我形成。但智的选择有所不同,它有时是以有舍有弃来换取局部的优势、独特的业绩。智者可以以智谋和高人一筹的判断来取得成功,弥补自身某些方面相比他人的不足。现实中,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基础不同,可能导致勇与智的不同境界。因此,智者和勇者有可能结合,也可能是分离的。智者和勇者构成了复杂多元的社会群体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如果要分析不同境界之于成功过程的优劣判断,那么究竟是勇在前、智在后,还是智在前、勇在后呢?笔者以为,这就好比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一样难以回答。应该如此看,没有勇的行为,就不需要智的判断;反过来,没有智的判断,勇的行为就陷入盲目失控。当然,根据个人的条件和基础甚至还有特定环境因素,人们会择其一而有所侧重。更多的时候人们会依靠人生的经验、惯性行事。因此,个人如果不能做到勇,做到智也是可以的,反过来也是一样。 中国古代评价一个理想英雄人物时,常用的词汇是智勇双全。智勇双全者可以成为社会的领袖人物,但除了少数天才以外,智勇双全不仅仅是个人境界修为的主观目标,也需要后天锻炼和机遇,可以努力但不一定能达到。古今许多英雄豪杰、素有志向的人都想不依赖天赋而成为智勇者,努力寻找各种修炼方法,例如茶道和禅学就成为日本为王道服务的修炼之术。日本战国时期的千利休的茶道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从织田信长到丰臣秀吉的霸业兴衰中都发挥了特殊的政治和教育作用。茶道也好,枯禅也好,都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找到人的心之安放处,体验一般人很难理解的真正的自我。禅和茶中都提到所谓不动智的修炼,是指心不停留在某一事物上,看见某物的时候,心不为其所留便是不动。无心不是瓦石那样的没有心灵,只是心不住一处,随时随地地自由运动,随时随地地自由应用于任何事物,且随物而行。这样的训练显然不止是要达成智的境界,也是在完善勇的境界。 至于由智到大智的升华,古今人皆有不少议论。人们也熟知所谓小聪明与大智慧的区分。简单理解,大智就是从智眼前到智长远,从智已到智人,乃至从智到愚的境界。大智如常人所说的胸有宏图、心若止水,看似矛盾,实则不然。一个是从事理逻辑上思考问题和认识问题,另一个是从自我到无我、再从无我到自我的升华。 智的核心是个人选择判断。在个人选择与时代需要的矛盾里面,包含着客观条件与主观判断之间的制约关系。一般来讲,寻求个人成功的过程或者个人利益的追求过程,必然与社会、组织、他人的利益发生一定的矛盾,个人需要付出较大的精力去缓解、克服矛盾,这中间包括了许多个人的精心设计、与他人繁复的博弈过程。个人常会因此而感到孤独与迷茫。如果个人的判断选择不自觉之间和时代的客观需要相契合,那么在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也不容易感到孤独。根本上,个人设计、个人选择判断不可能超越时代需要。智还是要尽可能理解和适应客观需要,而不宜追求过度的人为博弈。 四、在智与勇之间的人 大勇大智是既靠天赋又靠修炼,普通人既无大勇之基础,也无大智之基础,甚至都没有单独依靠智或勇的底气,这又当如何呢?现实情况就是,大多数人大部分时间处于智与勇之间的区域,有些人智的表现多一些,有些人勇的表现多一些,只适宜在智与勇之间寻找到某种中间境界。针对青年人而言,所谓智与勇之间就是要将创新和坚持适当结合起来,创新为智,坚持为勇,成功过程是既要智又要勇,既要创新又要坚持,最理想的状态是在创新中坚持、在坚持中创新,即便做不到结合也要分阶段调整侧重点。特别要克服因智而无勇、因勇而无智的情况。 中国社会青年群体中,农民工青年常常使人感到有勇而少智,城市青年学生是有智而少勇。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突出地需要勇,需要迅速而及时的体力、精力转化为劳动力付出,排斥选择判断而后动的职业行为,也就是说智靠后了,农民工青年相比之下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当前经济面临衰退挑战的时期,却是既需要勇更需要智,城市青年学生如在善智的基础上还有勇,则将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农民工青年则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需要政府和社会更多的指引、引导,特别是帮助他们具备智的基础。正因为如此,人们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现在经济振兴计划中,提出特别要加强老少边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工作。 俗话说,狗有狗道、猫有猫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某种特长,都有满足社会需要的那一面。如果不是因为客观上社会职业岗位常常缺乏和变动,原则上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目前青年学生遇到很大的困难,但即使这样也不是只有求学一条道干到黑,求学也是为了更好地进入社会。如何适应当时的社会和抓住机遇十分重要,自身的积极设计和学业竞争手段,同被动的打工生活比较起来,的确是更能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但是否能如愿以偿,还是要看适应社会的能力,将自己的特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智和勇摆在一起,智不是审慎的退缩,而是对环境力所能及、适可而止的选择,是对勇的过程的条件进行明智选择。假使一时失意,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那就让命运来决定好了,先走下去再说,过一段再去做选择判断。 普通人的人生包含自我选择,但个人的成功并不都是有意识的选择,有时甚至是一种无可选择的行为的结果。当人们在难以选择和判断的情况下,仍然希望坚持生活下去并设法逐步生活得更好,那么最需要的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将选择放到另一时间去,坚持说不定就是未来成功的踏脚石,何况坚持中也需要局部创新行为。个人以为自己将前因后果都想清楚了,因此便不去做了,反而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功。 职业是现代人社会性行为的重要基石之一,生存先于发展,在生存中发展,是现代职业分工的过程实质。目前的情况是,后现代时期社会普遍感觉到职业精神逐渐缺失,人们因为难以坚持和不愿创新而陷入经常性的职业倦怠之中,这反映出当代社会的共同问题。职业精神是职业岗位的重要任职标准,职业精神是个人理想的现实表现,职业精神也是维持大众生存发展动力的基本元素,既是经济繁荣时期社会进步前进的基石,也是经济衰退时期改变社会和大众自身命运的基础。商业化和实用主义对职业精神已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此时尤其需要勇与智结合的现代职业人,以及坚持与创新结合的职业精神。
个人分类: 职业发展|44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思想汇报·开放获取
moxj 2009-1-10 23:35
不管是大学,还是研究生,都是学生入党的高峰期.写思想汇报就成了很多学生的功课.虽然我不求上进,入党申请书都没有写过,但,大学担任团支书的时候要和大家交流这些事情,所以很长时间都很关注这件事情. 也不知道自己怎样能说清楚今天的想法,借用了 王志明 老师的开放获取.当然不要误会了是在指当下写思想汇报都是在网络上共享,大家随便拼凑点交差.至少我很久以来提议大家做的是――思想汇报不要拘泥形式,先真实记录自己的感受,再深入思考.不要参加过高考了就只知道写议论文,本来没有什么感触,胡编乱造说大话,生搬硬套往什么主义,什么思想,什么观点上凑热闹.有感而写了,即使大部分是记述的内容,或者抒情了,或者干脆用擅长的诗歌表达情感了....都可以写出来,大家可以再继续交流,毕竟思想汇报不是让你每天写日记,何况现在申请入党人员的知识水平都很高,即使学理工科,表达能力也比过去入党成员普遍提高了.所以我当时很注重这件事情和大家的交流. 昨天晚上写了《猥亵女童的是清官》.大概有不少老师有意见了.老师们何必这样呢?不过是些年轻人的真实想法,和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的真实表达.即使会让一些人看了后,对我们的执政党很有意见. 但那也只是遵守了我们执政实事求是这一最大的原则. 今天,我之所以要提思想汇报这个事情. 就是因为认为有些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教育,只听得表扬的话,听不得意见,更不用说批评,现在学生的思想汇报都写成了什么样子,又有多少作用.本来共产党是非常重视 党的建设 这一部分的.胡主席倡导了前两年的保鲜,现在正学习科学发展观,党员们可以回顾一下,大家开了多少没有意思的座谈会,又拿着答案抄了多少字,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中国的党员众多,我们这些旁边的群众看了有什么想法?那些即将入党和已经入党的年轻人又有什么想法? 前辈们的行为对年轻人有什么影响?当有老师反问我:你们这代人,入党的,除了脑袋进水的,就是心机太重,想往上爬的.我怎么回答?是不是这样?有多少成分是这样?如果是这样,将来培养起来的干部―― 腐败的数量只能增加,因为大家都是冲着有所回报入党的. 很多问题不去深入一点思考,不关心它的后果,连让年轻人说实话的勇气都没有.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怎么能有希望?我们这个执政党怎么能有更好的明天? 大家讲了实话,很多是对政府和执政党不利的.但在这些讲乱说话的孩子眼力,那些正义的偶像是谁? 还不也是这个执政党里的另外一些优秀成员吗? 为什么就不能给孩子们客观看问题的机会,他们不会思考吗?难道我们认识的世界就只能有好和坏两种东西?那大家要什么情感?还谈什么鼓励?还用什么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直接告诉年轻人什么是好,什么就不好,行了.最好前面再加上 凡是 这个修饰词. 还是把话说近点.思想汇报,要开放点.它会更有意义,不但要走出八股的氛围,还要走出考试的范围.它对人的教育作用,比用考试选拔人的方式有更大可革新空间和实际意义.即使像办比赛一样搞活动也是一种好形式. 刚才团支书和另一位优秀学生和我一起观看散打王 柳海龙的复出比赛,他们虽然都是 85 年生的,但都有几年的党龄了.平常如果听到我说什么话是对政府不利,向着老百姓,那我就和大家一起是叼民了.今天就这么一个比赛,我没有说话,只看热闹.他们到是沉不住气了.一会骂丑陋的中国人,一会说领导出来搞这些形式做什么?一会说裁判给分和踢足球的裁判一样无聊,中国人怎么就这么输不起... 学生们在学校的时候就引导他们用皆大欢喜,什么事情都是胜利表现的阿 Q 精神.引导他们圆滑...引导他们善意的谎言...他们走出来怎么办?看到社会怎么办?看了电视都这个样子... 今天学生有批评的言论,那是他们客观看问题的开始,学生只是说了实话,你就随便猜测是对政府和执政党的挑衅,把自己的情绪加进来,你是什么意思?还有一些人,你是什么肚量?
个人分类: 成长思考|3967 次阅读|2 个评论
相逢是首歌——东北亚青少年论坛题记
jesonlee 2008-10-24 00:04
前言 有一些日子,也许并不华丽,但铭记着真挚; 有一种经历,也许并不复杂,但承载着欢悦; 有一份情谊,也许不曾记起,但永不会忘记; 有一段生活,也许并不深沉,但见证着使命。 这就是我们,来自中华大地四面八方的十九个青年学生,因为参加了这次活动,相识于北京,相聚在首尔,相知于心间。 2006 年 8 月 24 日 至 8 月 29 日 由世界道德重整(韩国本部)发起的,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与世界道德重整(日本本部)共同参与的韩中日东北亚发展论坛在韩国首都首尔隆重举行了,来自韩中日三国的近百名青年学生济济一堂、相互交流,用自己的真知和探寻点燃对未来的希望,用青年学生的火热和激情尝试对东北亚地区的和谐与繁荣做些积极的贡献。 五天六夜的时间,我们朝夕相处,不仅彼此之间成为密切的兄弟姐妹,也认识了一大批新朋友,在异国他乡我们组成了一个新的大家庭。来自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的单秀芝女士是我们的妈妈,团中央国际联络部的刘凯老师是我们的掌门。在这个团队里,我们有二十四五岁的大哥、大姐,也有十八九岁的小弟、小妹。白天我们聆听主题报告、进行分组讨论,晚上我们载歌载舞、共同联欢。其间我们与日韩的老师、朋友一起交流、互通有无、一起生活,点滴花絮组成了我们多彩的生活,语言的障碍也阻止不了我们亲密的交往。课堂上,我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讨论中,我们各抒己见、探寻真谛;联欢会上,我们欢歌雀舞,追逐嬉戏;晚宴席间,我们相互谦让、彬彬有礼;民宿中,我们体验民俗,感受热情;游览时,我们悉心学习,观光揽胜。时光犹如音符就这样在音乐的流淌中无声地流逝,正如我们满载欢快与新鲜轻松地到来,离别时的惆怅与不舍,让我们都难以忘怀。 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没有人愿意别离,几天的生活让我们从陌路变成邻里,即使相隔万里也心心相依,搭建一个网路平台,留下我们共同的美好回忆,每个人都可以留下最真诚的话语 记得,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即使再远也要共同努力,心手相连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个教师节我收到了学生最好的礼物:学业进步了
wangdh 2008-9-10 00:28
这个教师节我收到了学生最好的礼物:学业进步了 什么样的礼物老师最喜欢?我在2007年我的博士生导师孙儒泳院士 80 寿辰的庆祝大会上发言时曾说:作为老师再没有比看到自己的学生进步更高兴的事情了。 这几天不断收到国内外学生们的电子邮件、电话或网上留言等,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祝贺节日快乐。 在这个教师节我收到了学生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学业进步了!这个礼物是我最喜欢和一直期待的。 在美国的学生小陈打来电话聊了很久,告诉我学业进步很快,生活很好。电话里爽朗的笑声仿佛那个一身灵气的小伙子就在我的眼前。听到他讲了不少留美期间学问上的感想和经历,很是欣慰。 今天下午学生小孙打来电话,告知今年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批准了,尽管语气很平和,听得出他的兴奋劲,可以想象他是多么得兴奋。 不一会儿,收到了学生小赵的 email :是个好消息!刚刚收到,教师节给您的献礼。说实话,是您的宽容、理解、关爱、支持与帮助,给了我信心和动力,使我不仅走了过来,而且还要继续走下去。祝您节日快乐! 并转发了基金委的通知:您申请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科学部初审、同行专家评议、学科评审组评审和基金委委务会议审批,现获得批准资助,在此向您表示祝贺! 这真是个好消息,好礼物! 我问了身边的学生小张,你今年申请的基金是什么结果?她转发了基金委的通知:您申请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科学部初审、同行专家评议、学科评审组评审,未获资助。 专家评审组意见:经学科评审组讨论,投票结果同意票未过半数,不予资助。她看到这个结果自然会有些沮丧,长叹了一声。我回到办公室认真阅读了专家的评阅意见,三位专家的意见是:一位建议优先资助,一位建议给与资助,一位建议不予资助。 三位专家的意见还算中肯。我给学生发了个 mail :我又仔细看了评审意见,感觉还是不错的。第一次就获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应该感到高兴的。 晚上打开信箱,学生小刘也转来了他的基金委的通知书,他今年又失利了,但评审意见比去年好多了:一位建议优先资助,一位建议资助该项目,一位建议可以资助。 但经学科评审组讨论,投票结果同意票未过半数,不予资助。 他自己也很高兴。我告诉他获得这样的评价很不容易。 这四位同学的基础都不错,也有很好的积累,都在国内外发表了不少的高质量论文( 见下面的附录 )。除小刘的以外,其他申请书的初稿我都看过,并参与了修改。获得资助的 2 位同学都是连续两年申请了。说实话,这三份申请书写得都不错。我今年也评审了基金委发来的一些申请书,比我这三位同学写得好的申请书还真不是很多。 当老师的看到学生的进步,打心坎里高兴。在地方院校,只要获得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他们就可以延续他们的科学研究工作了。我自己也有过他们的经历,深知在这个时候能够获得基金资助有多么重要,也能够体会他们得到获资助的消息后是多么激动和酬躇满志。 如果可能,国家真的应该多支持这些在科研事业上刚刚起步的年轻学者。他们十分渴望,也非常需要,因为他们的科研激情尚存。一旦热情消失,再点燃就难了。只要他们有潜力,有基础,希望各位评审专家手下留情。当然,青年学者需要具备百折不挠的坚韧性格,不要期盼任何事情都一帆风顺。无论怎样都不要放弃追求和事业。老话说了:有志者,事竟成。成功 = 机遇 +努力+毅力。 这个教师节很高兴,在节前收到了这么好的礼物。为师,真的很高兴,很欣慰。 (王德华 2008.9.9 ) 附录: 1、获得资助的一位同学(博士毕业2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代表论文 (5+1)篇: Hormones and Behavior IF=3.79 . Physiology and Behavivor IF = 2.45 Comparative and Biochemical Physiology A , IF =1.55 Journal of Thermal Biology IF = 0.95 动物学报 Physiological Biochemistry Zoology ( 修回 ) 2、没有获得资助的一位同学(博士毕业一年) 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代表论文(5 篇): Hormones and Behavior. IF=3.79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IF =2.63 Comparative and Biochemical Physiology C IF =1.99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B IF=1.74 Zoology IF = 1.39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6759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