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资料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资料

相关日志

《煤层气藏工程原理》译著简介,敬请赐教!
Rainbowcn2018 2019-12-10 09:22
《煤层气藏工程原理》是2017年出版的一本译著。百度了一下,到目前为止,该书还是相对比较系统全面的一本专著,因此,把相关介绍复制到这里,希望对相关专业人员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敬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们赐教! 《煤层气藏工程原理》译著简介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对缓解我国目前的能源供求矛盾、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降低煤矿瓦斯排放量、促进大气环境改善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煤层气藏工程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 尽管不同区域煤层气赋存条件存在着差异, 但近几十年随着煤层气产业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和日益全球化,目前该学科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学科框架已基本确定。 约翰·赛德编著的《煤层气藏工程原理》是一本简单易懂的煤层气入门读物,所提供的理论体系较为完整,研究方法切实可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作为从事煤层气研究及生产的气藏工程师、采气工程师、操作技师、地质工作者、一线工人以及相关院校师生必备的参考读物。 该书从煤层气定义开始,简要介绍了世界煤层气资源概况、典型煤层气藏特征、煤层气模拟模型的构建、先导性试验机理、开采特征以及煤层气开采面临的挑战,系统阐述了煤岩学基础知识、煤层气藏工程地质概念、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煤层气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煤层渗透率及其影响因素、煤层气井不稳定试井技术、煤层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和煤层气水流动方程、不同煤层气藏衰竭式开采特征、煤层气藏数值模拟技术、注气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和二氧化碳封存技术。 由于煤层气开发方面的一些英文专业词汇很难找到与之准确对应的中文词汇, 从而导致本书翻译工作极具挑战性。在翻译过程中, 得到多个领域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 为了力争给读者提供一本准确的专业技术译著, 我先后翻阅了许多相关技术论文和十多本煤地质学、煤层气开发等方面的相关专业书籍。虽然在翻译过程中字斟句酌, 反复推敲,力求以准确、流畅的文字将本书呈现给读者, 但由于知识面和水平有限, 书中难免还有错误和不妥之处, 敬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谢谢 !
个人分类: 好书快听&书评|2515 次阅读|0 个评论
探秘人类个体系统的逻辑结构
choudh 2019-11-12 18:13
人类的个体系统是指个人与自然界所组成的复合系统,这种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系统,每个元素之间都有着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它们各司其责,而且相互制约、相互推动。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并不清楚地知道它的真实结构,并不知道个体系统中各个元素所起的核心作用,并不知道各个元素之间存在何种形式的逻辑关系。显然,弄清我们个体系统的逻辑结构,对于整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人类个体系统的逻辑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层次结构与对称结构。 一、个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个体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基于这么一个客观目的:人通过借助于外界的各种自然资源,可以有效地延伸、加强、拓展人的劳动器官。从整体上讲,个体系统可分为三个基本层次:资料、行为和意识。 ( 一 )资料 较高等的动物由于能够对各种事物的价值特性进行分析与推理,较为容易发现各种外部物质和自然力量对于自己的生存意义,从而引导生物机体借助于外部物质和自然力量来替代、补偿、增强和扩展自己相应的劳动器官的劳动功能,以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并获取更多的价值资源。 我们知道 生产资料(或劳动工具)的根本目的在于 延伸、拓展和加强人的劳动器官(包括手、脚、身体与大脑等) 的劳动功能 ;同样,消费 资料(或 消费 工具)的根本目的在于 延伸、拓展和加强人的 消费 器官 的 消费 功能 。 不难发现 , “ 劳动能力 ”与“资料”的基本特性完全相同,因此“ 资料 ” 可以看作 一种特殊的 劳动能力 。 劳动能力与资料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二)行为 价值的本质是直接或间接的有序化能量,就是有序化的功能,价值的增长过程实际上就是功能的有序化增长过程。 “有序”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因此“有序化”实际上就是“规则化”。不难理解,“行为”的本质就是“有序化”,就是把许多无序化的资料,按照特定的规则和秩序,进行整理、监督、控制与使用,使资料的空间特性、时间特性、物理特性、归属特性、概率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改善其价值特性(即价值量或价值率)。由此可得: 行为 的 价值 本质 : 行为 就是关于 资料 的规则体系 ,其客观目的在于改善资料的价值特性 。 资料与行为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三)意识 主观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客观,人类所有主观意识均是由各种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形成了对于行为进行控制的各种规则,因此人类意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对人类行为进行 “有序化处理”,从而使行为的运动遵循着一定的法则,即对人的行为形成相应的约束性规则。由此可得: 意识 的价值本质 : 意识 就是关于 行为 的规则体系,其客观目的在于 改善行为的价值特性 。 行为与意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四)资料、行为与意识的逻辑关系 综上所述,资料 、 行为 与 意识 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 1、 行为 是一种特殊的 资料 。 行为 是关于 资料 的规则体系,其目的在于 改善资料的价值特性 ,并为 资料 的加速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因此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 资料 。 2、 意识 是一种特殊的 行为 。 意识 是关于 行为 的规则体系,其目的在于 改善行为的价值特性 ,并为 行为 的加速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因此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 行为 。由于 行为 是一种特殊的 资料 ,那么, 意识 也是一种更为特殊、更高层次的 资料 。 3、 资料 、 行为 与 意识 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行为 以 资料 为基础, 资料 以 行为 为导向; 意识 以 行为 为基础, 行为 以 意识 为导向; 资料 、 行为 及 意识 三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资料、行为与意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二、个体系统的对称结构 个体系统可分为资料、行为与意识三个基本的层次,其中每一个层次都含有两个对称元素:规范化元素与非规范化元素。 (一)资料的对称元素 资料非常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价值系统的不同,资料可分为生产性资料与消费性资料;根据主体类型的不同,资料可分为个体性资料与集体性资料;根据载体的不同,资料可分为物质性资料与非物质性资料。 人们在利用资料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其价值的效率性,往往 要进行 一系列的 “规范化” 处理 , 如内容的明确化、形式的标准化、数量的规模化、技术的专业化、主体的清晰化、过程的程序化、度量的精确化等。资料经过规范化处理以后,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资料。由此,提出 “工具”的概念。 工具 的本质 : 工具 就是规范化的 资料 。 之所以要对 资料 进行 “规范化” 处理 ,主要是基于如下目的: 内容的明确化有利于减少彼此的误会,形式的标准化有利于加强彼此的配合,数量的规模化有利于发挥规模化效益,技术的专业化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精细化水平,过程的程序化有利于过程的监控与反馈,度量的精确化有利于过程的微观调控 。 工具与资料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能够进行规范化处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发生随机性、形式多样性、运动多变性、内容模糊性、主体混合性、时间短暂性、价值零碎性、功能具体性、条件特殊性等特点的资料,如果进行规范化处理,将会大大提高其价值成本,反而降低其价值效率。由此,提出 “材料”的概念。 材料 的本质 : 材料 就是 非 规范化的 资料 。 材料与资料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随着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资料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范围越来越广泛。一般来说, 人类的 资料通常会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同时扩张:工具不断发展和材料不断发达。而且,许多的材料方式,将会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条件的不断成熟,逐渐由非规范化走向规范化,从而逐渐转化为工具方式;相反,许多的工具方式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条件的不断转移,逐渐由规范化走向非规范化,从而逐渐转化为材料方式。由此可见,工具与材料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同发展。 工具与材料是资料的两种对称元素,共同构成了资料的对称结构,如下图: (二)行为的对称元素 人类的行为非常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价值系统的不同,行为可分为生产性行为与消费性行为;根据主体类型的不同,行为可分为个体性行为与集体性行为;根据行为对象的不同,行为可分为人事行为、财产行为和物资行为。 人们在实施行为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其价值的效率性,往往 要 对行为 进行 一系列的 “规范化” 处理 , 如行为内容的清晰化、行为过程的程式化、行为方式的标准化、行为技术的专业化、管理指标的精确化等。行为经过规范化处理以后,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行为。由此,提出 “技术”的概念。 技术 的本质 : 技术 就是规范化的 行为 。 之所以要对 行为 进行 “规范化” 处理 ,主要是因为规范化的 行为 往往具有科学而合理的 行为 程序、公开而透明的 行为 内容、清晰明确的 行为 主体、稳定而持久的 行为 方式,从而使 行为 具有更高的 价值 效益、更低的 行为 成本、更大的 行为 规模,更广泛的 行为 范围、更持久而稳定的 行为 力度,更高的 行为 可预测性。 技术与行为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能够进行规范化处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发生随机性、形式多样性、运动多变性、内容模糊性、主体混合性、时间短暂性、价值零碎性、功能具体性、条件特殊性等特点的行为,如果进行行为的规范化处理,将会大大提高其价值成本,反而降低其价值效率。由此,提出 “个性”的概念。 个性 的本质 : 个性 就是 非 规范化的 行为 。 个性与行为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随着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行为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行为的形式越来越多样,行为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一般来说, 人类的 行为通常会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同时扩张:技术不断发展和个性不断发达。而且,许多的个性方式,将会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条件的不断成熟,逐渐由非规范化走向规范化,从而逐渐转化为技术方式;相反,许多的技术方式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条件的不断转移,逐渐由规范化走向非规范化,从而逐渐转化为个性方式。由此可见,技术与个性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同发展。 技术与个性是行为的两种对称元素,共同构成了行为的对称结构,如下图: (三)意识的对称元素 人类的意识非常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价值系统的不同,意识可分为生产性意识与消费性意识;根据主体类型的不同,意识可分为个体性意识与集体性意识;根据意识对象的不同,意识可分为人才意识、财富意识和物资意识。 人们在实施意识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其价值的效率性,往往 要 对意识 进行 一系列的 “规范化” 处理 ,主要包括:程序化、形象化、抽象化、特征化、典型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等方式。 意识经过规范化处理以后,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意识。由此,提出 “科学”的概念。 科学 的本质 : 科学 就是规范化的 意识 。 从规范化的具体内容来看, 意识的 这种 “规范化”主要包括:一是规范化的表述方式(如语言、文字、图像、雕塑、音乐、舞蹈、建筑等文学艺术形式),二是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如生活习俗、工艺品与食品制作流程等),三是规范化的逻辑结构 (如概念、公式、定律、理论等) ,四是规范化的判断标准(如审美判断标准、善恶判断标准与真假判断标准)。 之所以要对意识进行 “规范化”处理, 就是为了 使 意识 更加清晰明确,从而更加易于识别,易于理解,易于使用,易于判断,易于传播,易于继承,易于 规模化 发展 ,易于深入人心,从而提高意识的价值效率 。 科学与意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意识都能够进行规范化处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发生随机性、形式多样性、运动多变性、内容模糊性、主体混合性、时间短暂性、价值零碎性、功能具体性、条件特殊性等特点的意识,如果进行规范化处理,将会大大提高其价值成本,反而降低其价值效率。由此,提出 “作风”的概念。 作风 的本质 : 作风 就是 非 规范化的 意识 。 作风与意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随着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意识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意识的形式越来越多样,意识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一般来说, 人类的 意识通常会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同时扩张:科学不断发展和作风不断发达。而且,许多的作风方式,将会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条件的不断成熟,逐渐由非规范化走向规范化,从而逐渐转化为科学方式;相反,许多的科学方式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条件的不断转移,逐渐由规范化走向非规范化,从而逐渐转化为作风方式。由此可见,科学与作风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同发展。 科学与作风是意识的两种对称元素,共同构成了意识的对称结构,如下图: (四)资料、行为与意识的对称结构 综上所述,资料的对称结构是工具与材料,行为的对称结构是技术与个性,意识的对称结构是科学与作风。 个体系统的对称结构如下图: 根据以上的分析: 1 、 工具 是规范化的 资料,技术 是规范化 的行为 , 科学 是规范化 的意识。 2 、 材料 是 非 规范化的 资料,个性 是 非 规范化 的行为 , 作风 是 非 规范化 的意识。 3 、由于 行为 是关于 资料 的规则体系, 意识 是关于 行为 的规则体系 ,因此 当 工具 是 资料 的主流部分时, 行为 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关于 工具 的规则体系;当 技术 是 行为 的主流部分时, 技术 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关于 工具 的规则体系;当 科学 是 意识 的主流部分时, 科学 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关于 行为 的规则体系,还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关于 工具 的规则之规则体系。 个体系统的 逻辑 结构如下图: 参考资料: 1 、统一价值论,仇德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8 年 2 、数理情感学,仇德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8 年 3 、情感机器人,仇德辉著,台海出版社, 2018 年
个人分类: 统一价值论|176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的精准定义
热度 1 choudh 2019-6-30 20:37
人们都知道 “知识就是力量 ”、“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这些道理,但是理论界对于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 “ 科学 ” 与 “技术”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等一系列重要的问题都是含糊不清的 ,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理论。 一、 “科学”一词的演变 哲学家和科学家经常试图给何为 “ 科学 ” 和 “ 科学方法 ” 提供一个充分的本质 性 定义,可并不很成功。 1888 年,达尔文也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辞海》 1979 年版:“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 《辞海》 1999 年版:“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法国《百科全书》: “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前苏联《大百科全书》: “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目前,对于科学的权威性定义是: 科学指的就是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 , 它是关于探索自然规律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显然,科学的这个定义太啰嗦。 二 、 事物的层次结构 不难理解,科学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反映,属于意识的一部分。那么,就先从意识来开始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对于存在 (或事物) 的主观反映 。 存在与意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统一价值论认为,存在就是事物,事物(或存在)可以划分为四个基本层次。 1 、属性: 属性是指物质的外部联系方式,也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包括颜色、形状、大小、质量、力度、运动、距离、方向、规模、时间、速度、强度、硬度、温度、电压、氧化性、化学活性、能量、有序性、无序性等具体形式。根据事物的定义,物质的所有属性都属于事物的范畴。 2 、整体性: 某一事物所有属性的总和,构成了这一事物的整体性。如 “水”的整体属性包括无色、透明、无味、柔软、湿润、易蒸发、易流动等属性的总和。显然,整体性是属性的扩展与延伸。 3 、规律性: 整体属性与整体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运动轨迹与变化特性,称之为规律性。如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时间联系、空间联系、归属联系、因果联系、逻辑关联等。显然,规律性是整体性的扩展与延伸。 4 、系统性: 在众多相对独立的整体所组成的大型物质系统中,各种规律性之间在更高层次上存在着统一性与关联性,构成了事物动态的、多样的、复杂的系统性。例如,在经济系统中,商品的运动规律、货币的运动规律以及对外贸易的运动规律等往往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构成了经济系统的宏观规律。显然,系统性是规律性的扩展与延伸。 显然,事物的层次越高,它所包含的事物或物质的内容就越丰富,变量因素就越多,事物的多样性、动态性、复杂性、关联性就越强。 事物(或存在)的层次结构如下图所示: 三 、 意识的层次结构 统一价值论认为,意识是人脑对于事物或存在所产生的主观反映,有什么样的事物,就对应着什么样的意识,因此意识也可以划分为四个基本层次。 1 、属性 意识 : 是指 人脑对于 物质的外部联系方式 所产生的主观反映 。 2 、整体性 意识 : 是指人脑对于事物的整体性所产生的主观反映 。 3 、规律性 意识 : 是指人脑对于事物的规律性所产生的主观反映 。 4 、系统性 意识 : 是指人脑对于事物的系统性所产生的主观反映 。 显然, 意识 的层次越高,它所 反映 的事物或物质的内容就越丰富,变量因素就越多, 意识 的多样性、动态性、复杂性、关联性就越强。 意识的层次结构如下图所示: 四 、 命题的层次结构 心理学认为,大脑皮质最基本的活动是信号活动,从本质上可将条件刺激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的具体的刺激,如声、光、电、味等刺激,称为第一信号;另一类是现实的抽象刺激,即语言文字,称为第二信号。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是动物和人共有的;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或语言系统),是人类专有的。人类的意识可以通过语言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由此提出 “命题”的概念。 命题 :第二信号系统对于意识的表现形式(或语言对于意识的表现形式),就是命题。 由于意识是人脑对于事物的主观反映,因此,命题还可作如下定义: 命题: 人脑对于事物的主观反映并通过 语言 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命题。 每一个不同层次的事物分别形成不同层次的 意识,并形成不同层次的 命题,由于事物可分为四个基本层次:属性、整体性、规律性和系统性,与此相对应,命题也可以分为四个基本层次。 1 、印象 : 是指 人的头脑对于事物的单一属性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并通过 语言 表现出来的形式。事物某一种属性所发出的刺激信号,经过感觉器官的换能作用、编码作用以后,在人的大脑中的主观反映,并主要采用第二信号系统表现出来的东西就是印象。如人脑对于某事物的形状、色彩、气味、温度等属性所产生的印象。 2 、概念 : 是指 人的头脑对于事物的整体性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并通过 语言 表现出来的形式。事物的若干属性所发出的刺激信号,经过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以后,在人的大脑中的等主观反映,并主要采用 语言 表现出来的东西,就是概念。概念反映了人脑对于事物的整体性认识,广义 “概念”的涵义很广泛,包括狭义概念、定义、符号、文字(单词、词组)、图像、标识、模型、形象、分子式、函数以及各种复合属性(如熵、焓、功率)等具体形式。 3 、定律 : 是指 的头脑对于事物的规律性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并通过 语言 表现出来的形式。人的大脑把若干个概念有机地组合起来,并抽象出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概念,就可以确定一个定律。定律反映了人脑对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整体联系及其运动与变化规律,广义 “定律”涵义很广泛,包括狭义定义、公式、公理、定理、规律、推论、图表、化学方程式等具体形式。例如,“物质不灭定律”是由“质量”、“不”、“灭”等三个概念有机地组合起来的。 4 、理论 : 是指 人的头脑对于事物的系统性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并通过 语言 表现出来的形式。人的大脑把若干个定律有机地组合起来,并抽象出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概念,就可以确定一个理论。理论反映了人脑对于定律与定律之间的系统联系及其运动与变化规律,广义 “理论”涵义很广泛,包括狭义理论、观点、主义、学科、学说、体系、论点、思潮等具体形式。例如,“几何学”是由众多几何定理、几何推论、几何公式等定律有机地组合起来的。 命题的层次结构如下图所示: 事物、意识、命题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五 、 规范性意识与非规范性意识 意识可 分为 规范性意识 和非 规范性意识 两种基本类型。 (一) 规范 性意识 归纳起来, 规范性 意识 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 、 描述简洁 化 。 对于某一种意识的描述必须是简洁的,不能采用不大堆文字来描述一个意识,而且,在这一大堆文字中又含有大量内容比较模糊、歧义的词汇,就会把本来简单的概念复杂化了。描述语言中不能出现新的名词,否则必须对新的名词进行说明。例如,价值观的定义是 “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显然,价值观的这种定义就把原本简单的概念复杂化了。 2 、 分类明细化 。 意识具有复杂的层次结构,而且每一个层次的意识必须有非常明细的分门别类,分类的内容既不能有重复,也不能有遗漏。例如,真假意识、善恶意识、美丑意识分别是人脑对于资料类事物、行为类事物、思维类事物所产生的主观反映。 3 、 关系逻辑 化 。 意识在进行层次划分和形式分类以后,不仅详细阐述各种层次意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要详细阐述各形式意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意识可分为属性意识、整体性意识、规律性意识和系统性意识四个基本层次,其中,若干属性意识的有机组合形成了整体性意识、若干整体性意识的有机组合形成了规律性意识,若干规律性意识的有机组合形成了系统性意识。 4 、 计 算精确化 。 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不仅要善于定性地把握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而且要善于定量地把握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例如,古人对于时间的认识,往往只需要精确到时辰和分钟,而现代社会对于时间的认识,逐渐精确到了秒、毫秒、微秒。 5 、 参数 的标准化 。 要想实现对于事物的定量分析,就必须首先确立科学的计算模型和标准化的计算参数(或度量尺度)。例如,国际单位制长度单位 1 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从赤道到北极距离的 1000 万分之一,后来定义为:光在真空中 1/299792458 s (秒)的时间内所通过的距离,符号为 m 。 6 、 技术的专业化 。 随着分类的逐渐细化,人类的意识必然会朝着技术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例如,人类对于植物的深入研究,逐渐形成了植物学理论和植物学专家 。 7 、 内容 的 模式 化 。 将意识或意识对象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抽象化、标准化、程序化、模块化、正规化、理想化处理,以忽略或简化分析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次要因素。例如,物理学中 “理想气体”的模式化内容是:忽略气体分子的自身体积,将分子看成是有质量的几何点;假设分子间没有相互吸引和排斥,即不计分子势能;分子之间及分子与器壁之间发生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不造成动能损失。 规范性 意识 的特征如下图: (二) 非规范 性意识 归纳起来,非 规范性 意识 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 、混沌化描述 。非规范性意识对于事物的认识非常模糊,描述起来通常比较啰嗦,只能把大致的印象描述出来,而且每个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通常不一样。例如,每个人对于 “鬼”的描述,都是模糊的、混沌的、差异性很大的。 2 、大概化分类 。非规范性意识通常没有严谨的分类,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都是模糊的。例如, “大人”与“小孩”的区分通常是比较含糊的。 3 、粗略化关系 。 非 规范性 意识由于分类方法与分类标准的模糊性,必然导致各种意识之间的逻辑关系都是粗略而且含糊的。 4 、粗略化计算 。 非 规范性 意识对于各种事物的认识基本都是定性的,无法进行定量分析。 5 、随机化参数 。在 非 规范性 意识过程中,人们总是凭直观感觉、主观经验来评估各种随机性参数。 6 、通俗化技术 。 非 规范性 意识一般不需要专业化技术,通常都是通俗化、常识化、简易化的技术和经验。 7 、零散化内容 。 非 规范性 意识的具体内容往往都是零散的、细致的、具体的,无法确立其基本模式和标准样版。 非规范性意识的特征如下图: 五 、 科学与作风的全新定义 为了提高意识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必须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重要性、规模性的意识进行 规范性 处理,从而形成了科学。由此对 “科学” 作出 如下精确定义。 科学的本质 :规范 性 意识,就是科学。 意识与科学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科学作为 规范性 的意识,这种 “ 规范性 ”主要包括程序化、 条理化 、形象化、抽象化、特征化、典型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等具体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一是 规范性 的表述方式(如语言表述方式、文字表述方式、图像表述方式、雕塑表述方式、音乐表述方式、舞蹈表述方式、建筑表述方式等文学艺术) ;二是规范性 的操作流程(如生活习俗、工艺品与食品制作流程、社交礼仪等) ;三是规范性 的逻辑结构(如宗教与科学) ;四是规范性 的判断标准(如审美判断标准、善恶判断标准与真假判断标准)。 科学是经过 “ 规范性 ”处理以后的意识,这样将使意识更加简明扼要、更加清晰明确、更加通俗易懂,从而更加易于识别,易于理解,易于使用,易于判断,易于传播,易于继承,易于发展。 作风 的本质 : 非 规范 性 意识,就是 作风 。 非规范性意识通常适应于随机出现的特殊环境、特殊情况、特殊个人所面对的事物。 意识与作风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六 、 科学与作风的逻辑关系 意识 可分为规范性 意识 与非规范性 意识 ,其中,规范性 意识 就是 科学 ,非规范性 意识 就是 作 风。 科学与作风 是两种基本的 意识 ,其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 1 、 科学 以 作风 为 基础 。 所有的规范性意识都是从非规范性意识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科学是以作风为基础。 2 、 科学 与 作风 相互辅相成。 规范性意识与非规范性意识共同构成所有的意识,其中,科学是骨架,作风是血肉,两者互为补充、互为依靠 。 3 、 科学 与 作风 可以相互转化 。 规范性意识与非规范性意识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科学与作风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例如,有 些 作风类事物(即非规范性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 可以实施描述简洁化、分类明细化、关系逻辑化、计算精确化、参数标准化、技术专业化、内容模式化,从而逐渐转化为退坡的事物;有些科学类事物(即规范性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退化,从而转化为描述混沌化、分类模糊化、关系粗略化、计算简约化、参数随机化、技术通俗化、内容零散化,从而逐渐转化为作风类事物(即非规范性意识)。 科学 与 作风 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七 、 意识与行为的逻辑关系 (一)资料与行为 根据 “技术的精准定义”一文,行为的客观目的在于采用各种物理、化学途径,使事物的价值关系发生变化,使之朝着“价值率最大化”的方向发展。由于价值的本质就是“有序化的能量”,或者“能量的有序化”,因此, 行为就是人通过 采用各种物理、化学途径,使 资料实现功能性的有序化增长,从而间接地实现能量的有序化增长(或价值增长)。统一价值论认为, “有序化过程”实际上就是“规则化过程”,“有序化体系”实际上就是“规则化体系”。 归纳起来,行为的本质就是 “关于资料的规则体系”。 资料与行为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二)行为与意志 数理情感学认为,意志的本质就是人脑对于行为价值关系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具体而言,意志的强度取决于行为的价值率高差,即意志是行为的价值率高差在人的头脑中所产生的主观反映。 统一价值论认为,意志客观目的在于使人的行为按照 “最大价值率法则”或“最大价值率高差法则”来实施,因此意志的客观本质就是关于行为的规则体系。 行为与意志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三)行为与意识 人的意识可分为感觉、认知、评价与意志四个层次,其中,感觉是人脑对于存在关系所产生主观反映,主要解决 “有什么?”的问题;认知是人脑对于事实关系所产生主观反映,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评价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所产生主观反映,主要解决“有何用?”的问题;意志是人脑对于行为关系所产生主观反映,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意识的层次结构如下图: 由于认识世界的客观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感觉是为认知服务的,认知是为评价服务的,评价是为意志服务的,因此,感觉、认知与评价的最终目的都是为意志服务的,都是为了使人的行为遵循特定的规则并实现最大的价值率。这样, “意志是关于行为的规则体系”,就可转换为“意识是关于行为的规则体系”。 行为与意志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八 、 资料 、 行为与 意识的相互 关系 对于个人而言,价值可分为 资料 、行为与意识三个基本层次, 其 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 1 、 行为 是一种特殊的 资料 。 行为是关于资料的 规则体系,其目的在于提高 资料 的效率性和可持续性,并为 资料 的加速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因此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 资料 。 2 、 意识 是一种特殊的 行为 。 意识 是关于 行为 的规则体系,其目的在于提高 行为 的效率性和可持续性,并为 行为 的加速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因此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 行为 。 3 、 资料、行为与意识 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意识 以 行为 为基础, 行为 以 意识 为导向;意识以 行为 为基础, 行为 以意识为导向; 资料、行为与 意识三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资料、行为与意识 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 九 、 工具、技术与科学 的逻辑关系 工具 是 规范性资料 , 技术是规范性行为,科学是规范性 的 意识 ,而 行为是关于资料的规则体系,意识 是关于 行为 的规则体系。那么, 工具、技术与科学 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呢? 1 、 工 具是资料 的主流 。 资料 可分为 规范性资料 和非 规范性资料 ,其中, 规范性资料 就是 工具 ,非 规范性资料 就是 材料 。 当今社会, 由于 材料 通常涉及某些个体性、零碎性、局部性、微观性和支流性的 资料类 事物,对于 资料 的影响面、影响规模、影响深度往往较小,而 工具 通常涉及群体性、规模性、整体性、宏观性和主流性的 资料类 事物,对于 资料 的影响面、影响规模、影响深度往往较大。因此, 资料 的主流部分 是工具 。 2 、 技术 是 行为的主流 。 行为 可分为规范 性行为 和非规范 性行为 ,其中, 规范性行为 就是 技术 ,非 规范性行为 就是 个性 。由于 个性 通常涉及某些个体性、零碎性、局部性、微观性和支流性的 行为类 事物,对于 个体行为 的影响面、影响规模、影响深度往往较小,而 技术 通常涉及群体性、规模性、整体性、宏观性和主流性的 行为类 事物,对于 个体行为 的影响面、影响规模、影响深度往往较大。因此, 行为 的主流部分 是技术 。 3 、 科 学 是 意识 的主流 。 意识 可分为 规范性意识 和非 规范性意识 ,其中, 规范性意识 就是 科学 ,非 规范性意识 就是 作风 。 当今社会, 由于 作风 通常涉及某些个体性、零碎性、局部性、微观性和支流性的 意识类 事物,对于 意识 的影响面、影响规模、影响深度往往较小,而 科学 通常涉及群体性、规模性、整体性、宏观性和主流性的 意识类 事物,对于 意识 的影响面、影响规模、影响深度往往较大。因此, 意识 的主流部分 是科学 。 4 、 行 为 可以 近似地认为是关于 工 具 的规则体系 。 工具 是 资料的主流 , 技术 是 行为的主流 ,由于 行为 是关于 资料 的规则体系,因此 技术 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关于 工具 的规则体系。 5 、 科 学 可以 近似地认为是关于 工 具 的规则体系 之规则体系 。 工具 是 资料的主流 , 技术是行为的主流,科学 是 意识的主流 ,由于 意识 是关于 行为 的规则体系, 行为又 是关于 资料 的规则体系,因此 科学 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关于 工具 的规则体系 之规则体系 。 在当今社会, “工具”是资料的 主流 部分, “技术”又是行为的 主流 部分, “科学”又是意识的 主流 部分,因此可以说: “技术”是近似的关于“工具”的规则体系,“科学”是近似的关于“技术”的规则体系,“科学”是近似的关于“工具”的规则之规则体系。例如,把车床的制造和使用的各种规则组合起来,就形成了车床技术;把各种机械加工的技术(如车床技术、铣床技术、刨床技术、磨床技术、镗床技术等)组合起来,并将其共同的规则抽象出来,就可以形成“机械制造学”。 工具、技术与科学 的逻辑关系如下图(其中,虚线表示近似关系): 十 、 材料、个性与作风 的逻辑关系 根据 “工具的精准定义”一文,材料 是 非规范性资料;根据 “技术的精准定义”一文,个性是非规范性行为;根据本文,作风是非规范性 的 意识。可得出: 一是,由于行为是关于资料的规则体系,因此从近似的角度来看,个性是关于材料的规则体系;意识 是关于 行为 的规则体系。 二是,由于意识是关于行为的规则体系,因此从近似的角度来看,作风是关于个性的规则体系。 材料、个性与作风 的逻辑关系 如下图 (其中,虚线表现近似的关系):
个人分类: 统一价值论|5874 次阅读|1 个评论
心理学学习资源分享链接
flysky97 2019-2-19 17:57
仅供心理学初学者或有兴趣的同学参考: 1、 中国心理科学信息中心 (可点击打开) http://lib.psych.ac.cn/web/guest/bggk 2、心理学空间 (心理学相关书籍、视频、网址)强烈推荐!! ! https://www.psychspace.com/psych/category-696 3、很多PPT课件下载: http://www.kuaihou.com/pptlist/pptkejian/ 4、【资源共享】近400本心理学书籍共享~有图有真相_心理学吧_百度贴 吧 https://tieba.baidu.com/p/4584820910 5、心理学资料分享汇 - 主题小组 - 壹心理 http://group.xinli001.com/6/ 6、心理学书籍_社会心理学_恋爱心理学免费下载_心理学_爱问共享资料 (各种心理量表很全呀) http://ishare.iask.sina.com.cn/c/6655-all-p408.html 7、趣味心理视频_好看的心理学电影-NLP学院网 http://video.nlp.cn/ 心理电影评论 心理电影评论 放映周刊 实践与文本-电影研究 浊眼观影集 经典心理影片 阿甘正传 沉默的羔羊 肖申克的救赎 雨人 爱德华大夫 心灵捕手 灵异第六感 心理学系列美剧 犯罪心理 扪心问诊 心理学门户 心理学空间 心理月刊 科学松鼠会 Psytopic 中国NLP学院 蓝心网 华人应用心理网 39健康网-心理 世纪心理沙龙 中国心理学网 中国心理网 娅俐心理在线 丁香园 生物通 中育网 今日心理Psychology Today 科学美国人MIND ScienceDaily MIND 幸福课 心灵咖啡 心理学进取之路 我爱脑科学 爸妈在线 心灵部落 心理-译言网 心理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认知科学信息门户 心门网 中国心理科学信息中心 Science Watch 心理学百科 Psychology Wikia edge 休憩地 心理学导航网 积极心理学日报 华夏心理网 一起上NLP 晴空心理网 心优网 中国心理学留学生网 心灵咖啡网 心理学交流 快乐心理网 心理咨询 EurekAlert!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女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 中国心理学家网 心理学视频 心理访谈 普通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心理讲堂-超星 幼教名师 the science network 探索心理学 Discovering Psychology 心理咨询视频 咨询师操作技能光盘 精神分析 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 意象对话 叙事疗法 森田疗法 催眠专辑 萨提亚专辑 2009 白美正博士精神分析 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视频教程 心理学---视频在线学习网 http://www.cnpsy.net/mv/default.asp?Src_Child=4 https://pan.baidu.com/s/1zJLIY2cUyn7xgrWWtERFfQ
个人分类: 人文|10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
fqng1008 2018-12-27 11:51
一、古希腊的自然派哲学家 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和博物学还没有分开,处在囫囵一体的状态,比如生物学、力学、浮力学、机械论、生理学,所有这些学问总合在一起,没有分门别类,这个没有分化的科学叫“博物学”。他们研究自然的同时追问着“存在”,因此在古希腊博物学和哲学都是不分的,博物学家就是早期的科学家同时也是早期的哲学家,称为“自然派哲学家”,直到亚里士多德把博物学和哲学分开,并且把博物学分科,从而产生“科学”的概念,科学就是分科之学。 1. “质料”派 泰勒斯,古希腊第一位自然哲学家,只留下了“水为万物之源”这样一句话。这一句话里包含了几层含义:第一,这个世界都是假象,世界后面一定还有一个根源,要知道组成这个世界的根源是什么,必须突破世界直接呈现表象,因此只要追究这个世界之源,这种思想本身表明,他已经不承认他所眼看的这个世界是真实世界。 第二,如果认为这个世界的源头是水构成的,那么从世界源头演化出整个世界,一定有一个演化过程,表明他已经看出这个世界有一个演化体系。 第三,如果世界的源头只是一个东西,他已经看出这个世界最初是一个质,本质是一样的,包含两重意思:就是这个世界是由同一种东西构成的,即万物同质;第二,万物一系,就是万物是一系演化过来的,而在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不是世界的本真,也不是世界的本体。 阿纳克西曼德:他认为这个世界的根源是一个叫做“无定型”的东西或“无限定者”,有点像我们今天所说的“基本粒子”构成了世界的本源。 阿那克西美尼:他认为这个世界的本源是“气”。他说世界是由“气”演化过来的,这点跟我们中国人的看法非常接近,在《黄帝内经》里中医最早就认为这个万物是气,因此我们到今天讲人体还是只讲两个概念“气和血”,所以可以看出古希腊早期哲学家追究世界本源的这个想法跟我们中国人很接近。 以上三人来自希腊在小亚细亚的殖民地米雷特斯,因此可以称他们为“米雷特斯的哲学家”,他们三人都相信宇宙间有一种基本物质是所有事物的源头。 同时代在希腊另一块殖民地意大利南部伊利亚一群哲学家也关心这个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帕梅尼德斯:他认为万物都是一直存在的。世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变化,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变成另外一种事物。他不相信“眼见为实”,认为我们的感官使我们对世界有不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与我们的理性不符。 另一位与帕梅尼德斯同时代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则认为这个世界的本源是“火”。但他与帕梅尼德斯相反,认为“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因此“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同时他认为人的感官是可靠的。 他们两个人的观点南辕北辙,最后由恩培多克勒总结为世界不是一种物质构成,而是由“水”“火”“土”“气”四种物质构成,他是“唯物反映论”的鼻祖。他认为我们的感知是一个类似于真空的管道,外物直接投射进来就行,他甚至认为知识就是这些流射通过我们的感官进入血液,然后在心脏搅拌以后形成的就是知识,跟我们中国人说心里想是一模一样的概念。而同时代另外一位哲学家 阿那克萨哥拉 也认为世界不是由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也不相信是由恩培多克勒说的四种物质构成,他认为这个构成这个世界的本源叫“种子”,就像一粒种子撒在土壤里可以长成大树一样,那么这个世界本源一定也有一颗“种子”。直到自然学派最后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他是留基伯的学生,他们提出了“原子论”,认为这个世界的本源或本体根源是由“原子”构成的。 直到十九世纪末期,欧内斯特·卢瑟福第一个做出现代科学的原子模型。他用的词就是留基伯讲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同一个词,概念上完全相同。 2. “形式”派 毕达哥拉斯:“形式派”哲学家,也是古希腊第一个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有一句名言“万物皆数”,他发现物是漂乎不定的,而数学的逻辑模型是给定的。他指任何一个东西都是数学模型,他甚至用数学来解人类的音乐,发现音律在数上可以分12个格,他把所有音律的12个格计算完毕,后人连一条都加不进去。但他研究“数论”不是为了研究数学。目的是从数的关系这个永恒不变中,探寻世界的永恒不变的本源。他把数学研究到认为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都是数学问题,也就是他看这个世界全是数学模型,万物的本源就是他的“数论系统”。 这一脉走下来后来经过“埃利亚学派”巴门尼德(存在是一)和芝诺(芝诺悖论)过渡,一直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理念”而日臻成熟,欧几里得做“形论”继续表达,其目的纯粹是给伯拉图的“理念论”作证,证明伯拉图的“理念论”是正确的,最后到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视为总结。 柏拉图:“理念论” 柏拉图通过对毕达哥拉斯学说的理解,意识到这个世界最恒定不变的是一个“逻辑”,“逻辑”是这个世界的本体。伯拉图认为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只不过“理念的分有”。 比如桌子,任何一张桌子用上几十年一定朽坏,但世界让为什么永远桌子永存,是因为在木匠的头脑里有一个桌子的“理念”,因此当这张桌子坏了他就会再造一张桌子,桌子在世界上不朽是因为木匠头脑中桌子的“理念”不朽。 《对话录》后半部分,映衬毕达哥拉斯对世界的追问。(柏拉图转型) 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质料”和“形式”仍然不能揭示世界的本质。因此他继续追问,质料和形式从何而来?他提出“四因说”,是他学说的重点也可以视为对古希自然派学说做了总结。 第一叫质料因,第二叫形式因,第三叫动力因,第四叫目的因。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讨论这四大问题,才能追究世界的本体是什么。 “质料因”就是追究对象本源是什么; “形式因”就是追究这种思维方式,他认为这个世界的本体一定是一个逻辑形式,我们把它叫形式论; “动力因”就是万物为什么会演化,寻找推动力; “目的因”就是研究他朝着什么方向运行。 他开始把博物学分科,并创立“形式逻辑”,建立了第一个逻辑系统,即“ 三段论 ”理论。 3. 小结 从泰勒斯到留基伯,他们追究物的“质料”(质料论),到毕达哥拉斯至欧几里得他们走“理念”(理念论),这两派本质上都是在探讨物质的内涵或本体,只是探讨方式的不同而已,故称之为“本体论”。 古希腊哲人的“质料”和“形式”这两路,中国人认为“质料派”这一路接近于“唯物主义”,“形式派”这一路后来就是逻辑学这一路接近于“唯心主义”,实际上“质料”和“形式”这两路全都是逻辑之路,比如“原子论”根本不是看到了原子而是一个逻辑模型,又比如泰勒斯说世界的本源是“水”,他只不过是用了一个低端逻辑,用比喻的方式来形容世界之根脉,所以从根本上讲“质料”和“形式”这两路归根结底都是主观逻辑模型,从本质上讲没有区别,他们的区别仅仅是一个属于低端直观逻辑,一个属于高端狭义逻辑仅此而已。 中国文化学习坊 王东岳课程 二、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一般见解 古希腊自然哲学,始于公元前6世纪,终止于公元6世纪。 希腊哲学的主题是获得关于宇宙万物和万物的必然性或规律性的知识。 希腊人最初最主要的哲学研究对象是自然(研究自然的目的是“拯救现象”,为现象提供合理的根据和说明),研究自然的哲学叫做“自然哲学”。希腊人看待自然时,不同于神学家的地方就在于,他们不是以幻想和想象的方式,而是以理性认识的方式看待自然,他们试图以自然的东西说明自然,这就形成了希腊哲学的早期形态,即“自然哲学”也被称之为“宇宙论”或“宇宙生成论”,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生成演变过程。在希腊哲学中,自然哲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即使是在宇宙论衰落之后,自然哲学仍然构成了希腊哲学的重要内容,例如在亚里士多德留给我们的著作中,有百分之八十是自然哲学方面的著作。 前苏格拉底哲学作为自然哲学或宇宙论,以自然的本原为研究的对象。最初的哲学家们大多用构成万事万物的材料作为本原,例如水、火、土、气等,这些本原观体现了自然哲学家们的一个朴素的观念:本原是无定形的。万物从一个东西既本原中产生出来,生灭变化之后又回归本原,本原变化万物但终归还要回归自身,所以本原是一切,但又什么都不是,没有任何规定性。当哲学家们用无定形的本原来解释自然万物的流动和变化的时候,知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当一些哲学家们争论究竟什么是无定形的本原时,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本原必须是有规定的,这一派哲学家以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利亚学派为代表。毕达哥拉斯把数作为万物的本原,尽管“数”还不是一个思想概念,仍有感性的特征,但是与水火土气相比,毕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抽象性;巴门尼德和其他自然哲学家一样,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处于时空之中的对象,不同在于以前的哲学家所说的本原具有感性直观可把握的形体和性质,如可感的物理性质以及可用数字符号和图形象征的数学性质,而巴门尼德则说明本原的意义和性质只能是理性思辨和逻辑论辩所把握的“是者”。此后的自然哲学家为了解决巴门尼德提出的难题而采取了多元论的方式,最终形成了当时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即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然而,原子论哲学的创立也标志着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终结。尽管自然哲学后来仍然是希腊哲学所研究的重要问题,但是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宇宙论衰落了。至亚里士多德,试图将自然哲学与本体论结合,但认识论的缺失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匮乏等历史性局限,知识问题仍未解决。 年代 时期 / 人物 主题 哲学风格 公元前 600 年 宇宙论时期 ( 泰勒斯等自然哲学派 ) 外部世界 ( 自然界 ) 武断 公元前 450 年 人类中心论时期 ( 智者派 ) 内部世界 ( 知识、伦理学 ) 怀疑 公元前 400 年 体系化时期 (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 较平衡 三、古希腊自然哲学思想的流变演进   古希腊,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摇篮,也是欧洲乃至整个西方哲学的故乡,在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古希腊哲学是它的幼年时期,是它的发生、发展阶段。罗素在 《西方哲学史》 的开篇,也对 古希腊文明 和古希腊哲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以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直到最近的时代,人们还满足于惊叹并神秘地谈论着希腊的天才。”但是,古希腊哲学的兴起之路并不是无迹可循,它根植于古希腊神话传说的肥沃土壤,闪烁着当时的圣贤的知识和理性的光芒。    古希腊文明 最初起源于公元前2500—公元前1400年前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文化。克里特文明是一个航海民族的文明,与希腊大陆有着密切的商业联系,从艺术上来看,这是一个欢愉的、快乐的民族,并没有受到阴沉的迷信的很大压迫,它传到希腊大陆上,即慢慢演变成陆上文明“ 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 迈锡尼文明 中轻松的、欢愉的、经验的、理性的特质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即慢慢成为希腊人的精神气质。希腊分为许多独立的小国家,每个国家都包括一个城市及附近的农业区,它们的文化良莠不齐,仅有少数城邦如雅典对希腊成就的整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也代表了希腊文明的最高峰。   希腊人的精神气质也反映在他们所信仰的宗教中,大多数希腊人都信仰我们现在看来原始而肤浅的多神教,在多神教的体系中,众神都拥有着像人般姣好的容貌、优美的体形,像人一般的享受轻松而快乐的生活,同样,他们也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会犯错,并非十全十美,这表明在希腊文明里,神只是人们对现世生活中人的一种美化,并非是高不可攀的。希腊文化的世俗性和欢乐性遏制了向往来世生活的宗教的发展,却成了理性主义和哲学发展的温床。   在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城邦里,拥有公民权利的民众享受着优越的物质生活、极大的精神自由和广泛的政治自由,在这个我们所谓的“最好的时代”里,天性善于理性思考的希腊人可以毫无限制的发挥他的所长和所爱,穷究宇宙的来源,探索万物的真实,诘问人生的目的, 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天真”的好奇影响了整个希腊哲学史的走向。   古希腊哲学是以探究宇宙的来源为开端的,一般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在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古希腊的理性精神使科学成为可能。古代科学史专家劳埃德教授认为,古希腊自然哲学之所以与众不同的两个重要特点是:“自然的发现”以及“理性的批判及辩论活动”。大多数哲学家认为,哲学始于泰勒斯,他是米利都学派三杰之一,也是希腊的七哲之一,传说他的格言是“水是最好的”。他认为,水是原质,其他一切都是由水造成的,大地是浮在水上的。他的科学和哲学都很粗糙,却能激发科学与观察。米利都学派的第二个哲学家的思想比泰勒斯要深刻的多,在他看来,宇宙都出于一种简单的元质,它是无限的、永恒的且无尽的,元质可以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各种各样的实质,它们又可以互相转化。米利都学派三杰中的最后一个,阿那克西美尼,在 阿那克西曼德 的基础上同样也做出了一些重要的进步,他说基质是气,“正如我们的灵魂是气,并且把我们结合在一起一样,气息和空气也包围着整个世界”。米利都学派是重要的,米利都作为一个富庶的商业城市,在那里原始的偏见和迷信已经由于许多国家的相互交通而被冲淡了,三杰的学说可以被认为是科学的假说,而且很少有表现出来夹杂有任何不恰当的神人同体的愿望和道德的观念。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是很好的问题,而且他们的努力也鼓舞着后来的研究者。 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另一支就是 毕达哥拉斯学派 的神秘主义,在毕达哥拉斯主义中首先提出了灵魂不死的观点,它是近代唯心主义思想的开端,影响了后期西方哲学的整个发展历程,“不仅把古代世界,而且把大部分近代世界引入岐途”, 赫拉克利特 是毕达哥拉斯后又一个神秘主义者,他认为火是根本的实质,万物都像火焰一样,是由别种东西的死亡而诞生的,它的伦理是一种高傲的苦行主义。 赫拉克利特 认为万物都在变化着,另一位毕达哥拉斯的追随者则认为,世界上没有事物是变化的,巴门尼德在历史上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创造了一种形而上学的论证方式。而在罗素看来,相比于以上两位,“哲学家、预言者、科学家和江湖术士的混合体,在恩培多克勒的身上得到了异常完备的表现。”他的科学和宗教是彼此不相谐调的,他确立了土、气、水、火四种元素,并认为他们被爱结合起来,又被斗争分开。   原子论的创立者是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原子论的理论比古代所提出的任何其它的理论,都要更近于近代科学的理论。   前 苏格拉底 时期的自然哲学思想,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逐渐开始走向衰落,特别是在接下来哲学史上的三大巨人,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的进一步发展之后,就进一步走入了唯心主义的深渊。但在他们的发展下,哲学也愈加的精细而深刻。   四、西塞罗的理性主义自然法思想   西塞罗( Cicero公元前106-43年)出生在一个虽非贵族但家道殷实的家庭中, 自幼在罗马接受教育,年轻时便开始修习法律,在早年还曾游学雅典。出道不久,西塞罗在律师界就名声大震,旋即在政界崭露头角, 最后官至总揽罗马军政事务大权的执政官。公元前60年,西塞罗在政治斗争中失利, 被迫离开政坛;此后便潜心著述, 为后人留下了 《论共和国》 、《论法律》等传世之作。   西塞罗生活的时代正是罗马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 一方面, 自公元前2 世纪中叶时起,罗马共和国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吞并了马其顿、希腊、埃及和小亚西亚诸国, 一跃成为环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另一方面, 随着军事扩张和统治版图的扩大,独裁势力急剧上升, 原有的共和治理模式日趋衰微,国内奴隶起义频繁, 争权夺利斗争不断,共和制日趋衰落,帝制渐露端倪,罗马共和国陷入了历史性的危机之中。共和制向帝制转变, 是历经政坛沉浮又有着强烈的实践精神、对共和制情有独钟、与独裁者斗争不止的西塞罗开始其法哲学思考、构筑其理性主义自然法思想的时代背景。   理性主义是西赛罗自然法思想的精髓。斯多噶学派虽然也提出了宇宙即自然、理性即自然法的论断,但是给予自然、理性与正义和法律关系系统论证的第一人是西塞罗。西塞罗认为,人是自然界里最特殊的动物, 其特殊性就在于人是所有生物中唯一具有优越的理性的种类。人和神具有同一种德性,任何其他种类的生物都不具有它。这种德性不是什么别的, 就是达到完善,进入最高境界的自然。自然予人以理性,理性是上帝与人类的共同财产,是人与上帝沟通的桥梁。理性是从自然生出来的,它指导人们何事该做、何事不该做,当这种理性在人类理智中稳定而充分地发展了的时候,就是法律; 法律应是正确的理性、真正的理性。正确的理性是永恒的、不变的、唯一的。   西赛罗的理性主义自然法思想具有极强的践履性。西塞罗思想的践履性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 与古希腊学者和斯多噶学派不同,西塞罗对自然法、 对人类理性的论证没有停留在哲学思辨的层面, 而是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深深地扎根进了世俗的现实生活之中。在《论共和国》和《论法律》等传世之作中,西塞罗并没有将大量笔墨花费在对自然法、自然理性的理论阐述上,而是以自然法、自然理性为基本起点,详细论证了最好的政府形式、罗马共和国的历史、性质、正义的标准、教育的目标与功能、人定法与自然法的关系、宗教的功能、行政官制等罗马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西塞罗思想践履性的第二个表现是,他借助#上帝∃所指称的控制人类的自然理性具有普遍性、恒久性和惟一性,反映了罗马文明发展到鼎盛时期所达致的超越精神和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正是罗马文明的这种精神和气概在后来的岁月里孕育生成了普世性的罗马法体系和天主教一神教传统。 五、赵国珍. 先秦时期自然哲学与古希腊自然哲学之比较.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2):12-16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17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基”探测的空间
xuxfyuwp 2018-4-22 19:56
在数值预报模式中,卫星资料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已达90%以上。且随着时间推移,仍在增加。而地基观测或地对空的观测资料占比则持续减少,“天基”明显占了上风,“地基”节节退守。这是否意味着地基观测的重要性也在减弱或可能逐步退出呢?结论应不会这么简单。 在EGU-2018大会上,来自英国里丁大学的学者介绍了一项工作,从一侧面表明地对空的探测依然重要。报告的题目是:“用全球测温激光雷达探测网矫正ECMWF再分析资料(ERA-5)和季节预测在平流层上层的偏差”。老外也能忽悠,题目既长又大,但注意了一下,所谓全球测温激光雷达探测网好像也就是由布设在欧美区域的五部激光雷达组成。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再分析资料应是国际一流水准,不少国家在天气气候分析研究中都在使用。但这些资料对大气的描述是否准确,需要做哪些改进,还要不断通过与实测资料的对比进行验证。 通过5部激光雷达资料的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再分析资料还是季节预报模式在平流层高层都确实存在明显偏差。再分析资料的偏差在1-5度,月季预报偏差可达10度。 这些资料不仅可以验证再分析资料或季节预报存在的偏差,对于日常的数值模式天气预报的改进也同样重要。英国之所以要做这样的验证,是因为平流层的突然增温会给欧洲带来冷空气的影响,这可不是件小事,关系到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 对已完成的成果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这本是科技工作者的责任,而从这项工作可以得到的另一个启示是在大力发展卫星(天基)观测时,不能忽视地面或地对空观测的作用。从里丁大学给出的报告看,几个LIDAR组成的观测网范围虽还很有限,但仍能起到对数值场的订正作用,而中国区域还没有这类测站,这是需要引起关注的。 另一方面,连平流层高层的观测尚需要地基资料验证,近地面层的许多要素就更离不开实测对比了。发展好地基观测,既是做好预报的基础,也可以通过相互校正进一步促进卫星探测的精度,可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0 \0
个人分类: 杂记|70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祝贺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开幕
lulingkxw 2017-7-29 07:38
习近平致信祝贺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开幕 李克强作出批示表示祝贺 2017-07-24 18:21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 新华社深圳7月24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致信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大会的各国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欢迎。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深刻影响着地球的生态环境。人类对植物世界的探索从未停步,对植物的利用和保护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自古崇尚自然、热爱植物,中华文明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植物文化。中国2500多年前编成的诗歌总集《诗经》记载了130多种植物,中医药学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植桑养蚕而发展起来的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近年来,中国在水稻育种、基因组学、进化生物学、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广泛开展植物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同各国一道维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强调,国际植物学大会在推动全球植物科学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次大会的主题是“绿色创造未来”。希望出席本届大会的各国专家学者加强交流和对话,为倡导人类关心植物、关注未来,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表示祝贺。他在批示中指出,国际植物学大会是国际植物科学界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在全球植物科学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第十九届大会在深圳召开,对促进中国植物科学界与世界的交流、提升全球植物科学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向来崇尚自然,重视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中国政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注重加强植物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在相关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希望大会围绕“绿色创造未来”主题,深入交流、相互启发、凝聚共识,为推进植物科学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绿色文明的地球作出新的贡献。 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24日在广东省深圳市开幕。会上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和李克强的批示。 国际植物学大会创办于1900年,是植物科学领域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与代表约6000人参加会议。
个人分类: 其他|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Maryland University博士毕业生杨舒平个人资料暴光!
热度 1 ericmapes 2017-5-23 12:33
MarylandUniversity博士毕业生杨舒平个人资料暴光! http://jiangsu.china.com.cn/html/2017/kuaixun_0523/10450033.html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486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近期实验的几点总结
cy851610550 2016-8-9 17:24
纵观近期的实验结果,需要进行一些总结: 1.第一时间整理实验结果,及时进行整理分类; 2.查找有用的文献支撑自己的观点,所有的资料进行整理,要能够分析你的结果; 3.弄清楚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不要瞎做,求多求快都是不对的,要细心的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问题,不明白的要及时请教专业的人,不要闭门造车; 4.实验做完后要多进行写作的练习,别人是怎么做的,已经做到什么程度了,我们要达到什么预期的效果; 5.专心专心致志的做好手头自己的事情。
个人分类: 全面提升个人能力|280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众博主习惯翻墙了么?
热度 9 shenying1215 2016-7-21 23:02
谷歌已经很久不能用了,大家习惯翻墙了么?我现在 几乎开机就翻墙,不然一点有用的资料都找不到。而且我还发现,大墙似乎连许多 科研机构都封锁了,无语啊!
3076 次阅读|17 个评论
安全文化建设需要从家庭安全文化抓起的社会学佐证
wangbing187717 2016-7-11 17:02
我们常说安全文化建设(包括安全教育,其是安全文化的具体实践)应从家庭抓起,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这可使孩童从小就受到安全教育和安全文化熏陶,即安全文化建设需从娃娃出生的地方(即家庭)抓起,这极为重要。但具体理由,当然可以从多种视角谈,今天在探讨安全文化学与安全社会学的关联时,发现可从(安全)社会学论证上述观点,具体分析如下(不知是否对?): 根据安全社会学知识,安全文化(安全教育)的作用过程实则是主体安全的社会化(即安全化的过程)。而在笔者看来,主体安全的社会化(即安全化的过程)正是安全文化传承的主要机制与渠道,保证了安全文化在代际的习得、传递和延续。 社会学家将社会化分为2个阶段: 一个阶段是指初级社会化阶段,主要发生在幼年和童年时期,这应是安全主体学习安全文化的集中阶段。孩童时习得了基本的安全认识和安全行为规范,家庭安全教育则是这个阶段的安全主体的社会化的重要方式。换言之,家庭是这个阶段的安全主体的社会化,即安全化的重要机构; 另一个阶段是次级社会化阶段,发生在儿童阶段晚期一直到成年,持续时间较长。学校、社会组织、媒体、同龄人群体、工作单位 (同时也包括家庭) 都成为他们再社会化(即安全化)的重要机构。人们在其中与他人互动,以获得和强化安全文化模式的安全价值观、安全伦理道德、安全信仰方式与安全行为规范等。
2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ASP与DHTML资料集锦【清晰PDF版】
lcj2212916 2016-4-28 22:33
1 ASP是什么 2 我看 ASP 3 Web上著名 ASP站点 4 ASP中文日期函数 5 IE4模态对话框设计 6 关于 Session Object 7 IE4 DHTML + ASP实现滚动新闻 8 最终幻想 - 界面生成函数 9 VBScript特有的两个函数 10关于 ADO的简单介绍......... 共130页(清晰PDF版)。 下载地址: http://edu.ctfile.com/info/oYs14653 http://www.yimuhe.com/file-3034022.html
11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幻] [迷失空间(2016)][720p][中国大陆][主演:江奇霖]
lcj2212916 2016-4-4 21:15
《迷失空间》是国内第一部使用一镜到底拍摄手法的科幻,悬疑,烧脑网络电影,由江奇霖、刘语乔等人主演。 影片讲述 一念之间的欺诈,无意中打开了平行宇宙的大门,一份神秘的资料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份,强大的秘密组织、玄妙的宇宙奥秘,阴差阳错纠缠在一个女人身上。 以诈骗为生的林美乐与李轶,在本该收手的时候一念之差接到一名神秘人的订单,随即发生的离奇死亡事件使林美乐误拿了一个皮包,同时也开启了平行空间的大门,当她发现一切都不一样的时候,赵维一(教授)的面孔闪现在电视荧幕上,他竟然与李轶一模一样,根据线索林美乐在滨江大学找到了赵维一并使他相信自己真的穿过了平行空间来到另一个世界,在赵维一的帮助下,林美乐找到了返回的方法,而代价是把皮包中的资料留给赵维一。另一个空间中的李轶察觉事情又变,却为时已晚,一个拥有巨大能量的神秘组织已经介入,他已无路可逃。穿梭在空间中的林美乐恍惚间回到了自己与李轶相识的那一刻,就在那个瞬间,她爱上了这个男人。然而命运无常,再次见到李轶,他已经被绑架,而可能获救的唯一条件便是找回皮包里的资料,在焦急崩溃边缘的林美乐回到赵维一的世界,却发现洞悉一切奥秘的赵维一已经服下毒药,而资料也被他烧毁,林美乐绝望的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门,在门的另一边,会有什么在等待着她呢…… 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拍摄的网络大电影《迷失空间》(原名 空间魅影 )在重庆开机。《 太子妃升职记 》里扮演赵王的江奇霖倾情加盟该剧,携演员刘语乔、裴兴雷等主创共同出席了电影的开机仪式。江奇霖一人分饰两角,倾力演绎。 江奇霖表示自己本来在生活中对平行空间的话题就相当感兴趣,认为如果存在平行空间,同一时间的另一个平行空间里一定还有一个 江奇霖 。江奇霖觉得这个电影自己一定不能错过,希望播出时能给观众惊喜。 下载地址: http://page92.ctfile.com/fs/TFF147448787 http://www.yimuhe.com/file-3021402.html
12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之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小木虫
LeeBruno 2016-3-23 16:54
从新虫到银虫 1、了解小木虫的版块 按照每个划红线的部分分区,包括:科研生活、文献求助、学术交流、公派出国、资源共享、专业版块区、 网络生活以及新版块等等组成。 常用的还有:我的主页,包括求助提醒、回复提醒等。 2、看看“我的主页” 比较重要的是关心自己的成长,而不是人云亦云!所以这一部分要重点关注 。 其中,有一项是“淘贴”,里面相当于一个列表,一般比较精华,可以省去自己寻找的时间。 3、资料下载和回复 每次下载之后,拉至最下面,有一个回复功能,可以减少金币的损失。 4、订阅版块 一一点入版块中,然后加入到自己的版块中去! 5、SCI期刊是不能订阅的,需要时自己去找!
个人分类: 科研工具|1867 次阅读|0 个评论
查中国、美国、欧洲、日韩专利及标准的便利之处
lin602 2015-12-18 20:35
做科研特别是做应用研究的科研人员与研究生,查中国专利、美国专利、欧洲专利、日本与韩国专利是非常频繁的,查标准也是经常的。一般大家将这些网站收藏在自己的收藏夹中便于使用。 我的胶粘剂网站( http://www.adhesive-lin.com/ )将中国专利、美国专利、欧洲专利、日本专利检索与专利原文打包下载放在一个页面中,一个页面就可以便捷完成。网址: http://www.adhesive-lin.com/Item/list.asp?id=2308 。既方便于检索,又方便下载。 因为网站刚刚改版上线,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大家在使用过程中,欢迎提供意见便于我们改进。 我们网站提供的部分链接,是化学化工的免费数据库(见: http://www.adhesive-lin.com/Item/list.asp?id=2313 ),例如:质谱、红外、核磁、有机合成、国外大学重要的网站链接等,可能会对化学化工的从业人员及学生提供便利,欢迎光临,也欢迎提供建议。 欢迎提供更多的有用的网站链接,特别是免费数据库。 本网站培训中心中,将会有许多胶粘剂、化学、化工方面的书供下载(陆续会上载电子图书与视频),欢迎大家注册使用。一次注册可以给50积分,每三小时登录一次可以给一个积分用于下载电子书与资料。 如果各位老师与同学觉得方便,可以推荐给自己的学生与朋友使用。谢谢大家。 本人建这个网站已经五年多了,改版前达一千五百万总点击次数,应该说还是挺受行业欢迎的。新版刚刚上线。
30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肥胖机理 资料整理
hejiang090 2015-12-17 21:46
1.肥胖的前提条件: 肠壁破损,使LPS能够泄露。 2.肥胖的根本原因:肠道产LPS的革兰氏阴性菌增多~ 3.肥胖的过程: 4.肥胖只是LPS泄露入血后,不良后果之一。 5.如何治疗肥胖?
4 次阅读|0 个评论
雾霾资料照片对照(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附近):卡片机傻拍2015(
zlyang 2015-12-17 14:08
雾霾资料照片对照 (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附近): 卡片机傻拍 2015 (95) 佳能卡片机 SX170 IS 试拍。 感谢您的指教! 只 压缩 ,未做其它调整。 12月7日,华北地区迎战新一轮雾霾。 9日上午在去北洋园新校区路上拍摄的雾霾资料照片。 现将晴朗天空的同地点照片贴出,拍摄于2015-12-16 11:20~11:24许。 (1) (2) (3) (4) (5) 2015-12-15,中午 13:45 拍摄的卫津路校区晴朗天空。 相关链接: 新华网,2015-12-08,预警!应急!华北迎战新一轮雾霾 http://www.tj.xinhuanet.com/tt/2015-12/08/c_1117386896.htm 2015-12-11,本次雾霾资料照片(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附近):卡片机傻拍2015(8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42627.html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4011 次阅读|0 个评论
本次雾霾资料照片(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附近):卡片机傻拍2015(
热度 12 zlyang 2015-12-11 13:51
本次雾霾资料照片 (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附近): 卡片机傻拍 2015 (89) 佳能卡片机 SX170 IS 试拍。 感谢您的指教! 只 压缩 ,未做其它调整。 12月7日,华北地区迎战新一轮雾霾。 9日上午在去北洋园新校区路上拍摄的雾霾资料照片。拍摄于2015-12-09上午08:46~09:04许。 (1)去北洋园的路上。 (2) 去 北洋园的路上。 (3)北洋园新校区东门外。 (4) 北洋园新校区 东门外。 (5) 北洋园新校区 东门外。 (6) 请对照《今天去新校区讲第一堂课》的前两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27169.html (7) (8)2015-12-09 09:43拍摄。 今天(2015-12-11),中午 12:10拍摄的晴朗天空。 相关链接: 新华网,2015-12-08,雾霾红色预警下百姓可安好? http://news.xinhuanet.com/2015-12/08/c_1117398635.htm 新华网,2015-12-08,预警!应急!华北迎战新一轮雾霾 http://www.tj.xinhuanet.com/tt/2015-12/08/c_1117386896.htm 新华网,2015-12-08,雾霾卷土重来 北京雾霾红色预警 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15-12/08/c_1117393372.htm 2015-12-10,12月9日,本学期最后一堂本科生理论课:卡片机傻拍2015(8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42484.html 2015-10-10,今天去新校区讲第一堂课:卡片机傻拍2015(5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27169.html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5031 次阅读|26 个评论
赫克是幸运又幸福的!
热度 1 lulingkxw 2015-10-23 23:48
读到“赫克(诺奖得主因无钱支付药费悲惨离世)”的消息,感到他并不是那么悲惨,他是幸运又幸福的。 癌,本人听一位患癌的挚友生前说过,那是前年初的事情。他告诉我,自己没有任何感觉不舒适,但医生体检后告诉他,他患了癌,已经到了中晚期。他查寻资料、调查过,世界上,胃癌者从首次确诊到死亡,平均寿命只有1年半,但以目前的医学能力,治疗和不治疗的平均寿命却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治疗者痛苦更多,花钱更多,生活质量更差。他选择了不治疗或少治疗,利用最后的一年半时间,他做自己认为最应该做的事情:他拜访应该拜访的朋友,去了他认为应该去的地方……他还不到70岁,对于奋斗了大半生的科学家乃是金色的收获季,对生命当然特别依恋、他也希望活得更长。但也认为自己真的也活够,活得也很值得了,没有太多遗憾。后来,他到了已经体力不支的时候,才被劝入医院;他还叮嘱家人,当自己快不行的时候,不要硬性抢救,浪费资源,增加痛苦,让生命自然流逝就好了…… 不知道是一语成谶,还是科学的预见: 一年半过去了,他真的也从容而去了!听其夫人说,他走得特别安详。他在生前、他的离去,都给我留下了对生命的许多感悟:他那么勤奋,睿智、那么乐于奉献,他对我国的生态科学事业、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真英雄。我为曾经有一位这样的朋友感到骄傲。 生命不仅有长度,更有厚度,宽度。对生和死,对治疗和不治疗,对生命过程感到是否悲惨和幸福,每个人的感受和看法并非一样的。 即使从世俗的眼光来看,赫克本来可以进入公立医院的,只是他更相信私人医院而已。生前他还有两位私人护士和侄子一起在身边照顾,他生前还获得过诺奖,最后,还活到了84岁的高寿,也不算那么悲惨吧。 在我看来, 他甚至是幸运又幸福的! 转贴: 赫克(诺奖得主因无钱支付药费悲惨离世) 10月10日,美国化学家、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理查德·赫克因病在菲律宾马尼拉去世,享年84岁。 2010年,赫克因在“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作出贡献,与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铃木章共同获诺贝尔化学奖。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特拉华大学工作的赫克开始从事他现今被称为赫克反应的研究,而两位日本科学家相同的研究直到70年代末才取得成功。 2006年,赫克与菲律宾妻子索科罗在菲退休。2012年妻子去世后由其侄子迈克照顾。据迈克介绍,夫妻二人膝下无子,赫克靠每月2500美元养老金度日。赫克曾患前列腺癌,近年又饱受肺炎、糖尿病以及肝硬化折磨。最近数月以来,赫克由两名私人护士轮流在家照料。 据报道,赫克因严重呕吐被紧急送往一家私人医院,但因无法支付账单被拒绝,他们最终被迫将他送至公立医院,但赫克的病情在数小时内恶化,最终去世 。(栏目主持:周天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中国科学报》 (2015-10-23 第5版 人物)
845 次阅读|1 个评论
国庆节
hpuliyy 2015-10-4 07:38
最近在看煤层气裂隙方面的资料,总感觉自己进度太慢,如果只是去看的话,很快就会忘记,如果看着记录一下就会更加影响自己的速度。这还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啊,祝大家国庆节愉快。
1584 次阅读|0 个评论
情报资料工作
热度 1 terahertz 2015-9-11 23:32
《情报资料工作》创刊于1980年,由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该 杂志是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学报,连续多年入选“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也是人大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目前该刊为双月刊, 刊号:CN11-1448/G3,ISSN: 1002-0314。 《情报资料工作》为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理论探索、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实践研究等。 官方网站为 http://qbzl.zlzx.org/CN/volumn/home.shtml。 采用在线投稿系统进行投稿。 拥有新浪博客,网址为: http://blog.sina.com.cn/qbzlgz。
个人分类: 图情期刊|2711 次阅读|1 个评论
悼念十院士
热度 4 cxxiaocdut 2015-9-8 11:10
悼念十院士 据资料统计 ,新中国建国初期,于 1955 年正式成立中科院学部时,仅有学部委员 233 人,加上原国民党中央研究院的 14 人,共计 247 人。 1993 年,学部委员改称为院士,后来又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分,现有两院院士 1500 人左右。那些早年的 247 名院士,都是当代中国科技、人才中的顶尖者,多个学科的创始人和领头人,至今尚存者已很少了。回想当年,这些院士们都曾在那个极左思潮充斥的年代,遭受过多项运动不同程度的冲击、批斗和肃整,有的人落得家破人亡。这里主要讲述曾被批斗、肃整折磨自杀、伤病致死的十位院士。他们的不幸早逝,含冤离去,怎能不让后辈特别是一些尚不知其人的晚辈们深感悲痛,并不时产生对他们的深切怀念和哀悼!爱因斯坦曾在悼念居里夫人的悼词中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的意义,其人格的力量常常远胜于单纯的才智”。下面简述其中十位院士的遭遇。 第一位:谢家荣( 1898. 9. 7 — 1966. 8. 13 ),生于上海。地质学家,中国矿床学奠基人。他最早提出的陆相生油理论和石油地质理论及预测,直接导致了中国第一个油田——玉门油田和中国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的发现。 1957 年被整肃为右派,其长子谢学锦(中科院院士)亦同时划为右派。谢不堪摧残凌辱,于 1966 年服安眠药死于家中,时年 68 岁。 第二位:周仁( 1892. 8. 5 — 1973. 12. 3 ),祖籍南京,生于江苏江宁。冶金学家、陶瓷学家,中国特殊钢和合金铸铁最早研究和生产者之一。因其岳母是曾国藩的幺女,文革中遭批判斗辱,时年 75 岁的周被摧残至一眼瞎、一腿瘸,被关押至 1973 年逝世。 第三位:许宝騄( 1910. 9. 1 — 1970. 12. 18 ),祖籍杭州,生于南京。数学家、数理统计学科开创者,北大教授,出身名门。 1966 年拖着病弱的身躯,遭受批斗,经过三年的折磨,于 1970 年终因身体不支,染肺炎而死,年仅 60 岁。 第四位:叶企孙( 1898. 7. 16 — 1977. 1. 3 ),上海人,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奠基人之一。 1999 年中国表彰的 32 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 15 位在其门下,李政道、杨振宁、吴建雄都曾是叶的学生。 1966 年因肃整为“帝国主义走狗”、“ CC 特务头子”,于 1968 年被捕入狱, 1969 年在狱中被折磨至精神失常而出狱。 1977 死于北京。 1992 年国外 127 位学者呼吁为叶铸立铜像, 1995 年叶铜像落成仪式在清华举行。 第五位:饶毓泰( 1891. 12. 1 — 1968. 10. 16 ),江西临川人,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北大物理学院院长,一级教授。 1952 年三反运动肃整至昏倒,精神失常。 1966 年再遭批斗游街, 1968 年在清理阶级队伍中不堪凌辱,在北大燕南院寓所内一自来水管上自缢身亡。 第六位:张景钺( 1895. 10. 29 — 1975. 4. 24 ),祖籍江苏武进,生于湖北光化。北大教授,植物学家,中国植物形态学和植物系统学的开拓者。张长期患帕金森病,四肢活动困难,文革中被用平板车从家中拉到生物楼与妻子(教授)同场批斗。其妻 1975 年去世,张 1977 年在北大燕东园寓所溘然长逝。 第七位:邓叔群( 1902. 12. 12 — 1970. 5. 1 ),福建闽侯人。微生物学家,中国真菌研究奠基人,森林病理学创始人之一。 1966 年因其弟邓拓是“三家村”反党集团主帅而遭批斗,被扣上“三家村黑帮”、“三家村科学顾问”、“学霸”、“反革命”等帽子, 1970 年被拍害致死。 第八位:梁思成( 1901. 4. 20 — 1972. 1. 9 ),祖籍广东新会,生于东京。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其父梁启超。 1955 年因其复古建筑思想遭到批判, 1966 年被抄家、批斗游街。 1972 年不堪折磨长逝。 第九位:曾昭轮( 1899. 5. 25 — 1967. 12. 8 ),湖南湘乡人,曾国藩曾外孙。中国化学学科奠基人,北大教授。曾任教育部副部长、高教部副部长。 1957 年整风运动中,因主持撰写了《有关我国科学体制问题的几点意见》报告,被批判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科学纲领”,与钱伟长等六位教授一起被划为右派。文革中在武汉大学遭抄家、挂牌游街等凌辱, 1976 年不堪折磨自杀身亡。 第十位:王家楫( 1898. 5. 5 —— 1976. 12. 19 ),江西奉贤人。中国轮虫学开创人。 1966 年遭批判斗辱抄家, 1969 年被怀疑为国民党军统、中统特务遭刑、被监,后因身体不支被监外侯审。在 70 年代初,一直戴着“特嫌”帽子坚持工作,继续搞科研,至 1976 年终因病重不起而离世。 十院士永垂不朽! :资料来源于“ 1949 年后中国科学家景况一览”
个人分类: 悼念十院士|2526 次阅读|5 个评论
2015 8 15
zha8035 2015-8-15 16:29
昨天终于看完了 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前后有十天左右,看的比较慢。 这中间有过1天停电,还看了些其他的资料。 停电那天,到姑姑家看了下。因为停电,有了理由,反倒比较轻松。 重新翻阅了之前看的书,比如创造力倒数第二章。还有资源革命那本书前面一些章节。 昨天晚上,参加一个饭局,家乡朋友孩子又有考过去的。 今天主要在看精益创业这本书。还有同学参加省里互联网加创新创业大赛。
个人分类: 生活|1684 次阅读|0 个评论
汤定元院士95岁华诞庆典活动
热度 3 xiaoy 2015-5-12 23:40
今天恰逢汤定元院士95岁华诞,所内为其办庆典活动!有幸参加,观其人生事迹,听各方祝辞,图片记录如下。 汤定元院士在发言,95岁高龄,虽然身体略有不支,但头脑依旧清醒,这是搞物理的好处么? 下面为汤定元院士的人生轨迹资料:
4622 次阅读|4 个评论
终于明白
yanna1101 2015-5-7 11:27
原来我的耐心这么不好,现在非常感谢曾经帮助我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处理那些很简单的问题的人。 也让我明白,怎样问问题,思考之后,实在很棘手的再问。 也让我明白,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区别。当一个人一点点的问我一个很简单的操作步骤,该用哪一个工具的时候,我就立马火冒三丈了,这些可以百度的事情,可以自己查资料的时代,什么都不想,只等别人吩咐,真的是无语了。他甚至不知道该做什么,拿到数据之后,需要怎么处理,很简单的事情都不愿意去想,也不知道是想不到,直教人头皮发麻! 也让我明白,自己是从怎样的一个阶段来的,一个人的逻辑思维是曾经怎样的不成熟,自己的导师和师兄师姐同学是对自己多么的慷慨! 终于明白,你可以做的只有多努力、勤思考!
个人分类: 随想|15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最全各种SEO外链平台资料免费下载(华为网盘珍藏)
sw2015 2015-5-3 20:12
互联网可以比任何一种方式都更快、更经济、更直观、更有效地把一个思想或信息传播开来。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很多人看到了该市场的巨大资源,纷纷想要利用网络营销的方式来达到个人目标。正因为网络营销对人有巨大的诱惑力,所以很多人想要快速的得到效果,也就是挣到大钱。对于那些想要利用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从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人,显然是对于互联网这一行业太急功近利,不是速成的事物,往往急功近利反而会导致负面影响。想要做好网络靠的就是资源和人脉的积累,只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发生质的改变,这个“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成果。 行业没有速成,互联网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在做网络营销的时候,千万不能急功近利,要慢慢的积累再去突破,要真正理解“量变的积累才能带来质的飞跃”这句话,按照这句话的思想去做,我相信我们的网络营销会发展的很快,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互联网在现实的应用很广泛,每天有数以亿计的人使用互联网,大家用它来聊天,了解资讯,购物等种种,也不乏一些人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产品宣传,因此也促使了一些新兴行业的诞生,例如网络营销等等,互联网的影响正在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也将因此而获得更大的改变。 http://dl.vmall.com/c08nlevk6j http://dl.vmall.com/c00w4tiokl http://dl.vmall.com/c0d0me0t5r http://dl.vmall.com/c0be20vgzb http://dl.vmall.com/c0w51nlkd6 http://dl.vmall.com/c0ha4bv697 http://dl.vmall.com/c0954rnrye http://dl.vmall.com/c08f9enuul http://dl.vmall.com/c0sezrhaiw http://dl.vmall.com/c065oaeih8 http://dl.vmall.com/c0ig3u25qo http://dl.vmall.com/c000lnr3qc http://dl.vmall.com/c0uisnkln3 http://dl.vmall.com/c0sr5pcnkw http://dl.vmall.com/c0hap1osdp http://dl.vmall.com/c022zeqda6 http://dl.vmall.com/c0ke8takqc http://dl.vmall.com/c0onfu21fp http://wenku.baidu.com/view/a24b6773ba1aa8114531d91b 总结:面对互联网,我们要制定好目标和计划:如何去做;先做哪一块;后做哪一块;以及慢慢突破小目标。只有把事情分成很多不同的目标,前期慢慢的去突破各个目标,最终才能实现完整的终极目标。 对于那些想要利用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从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人,显然是对于互联网这一行业太急功近利,不是速成的事物,往往急功近利反而会导致负面影响。想要做好网络靠的就是资源和人脉的积累,只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发生质的改变,这个“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成果。我们要制定好目标和计划:如何去做;先做哪一块;后做哪一块;以及慢慢突破小目标。只有把事情分成很多不同的目标,前期慢慢的去突破各个目标,最终才能实现完整的终极目标。
个人分类: 网络时代|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资料
热度 1 ssglwu 2015-4-29 23:45
吴国林 这是硕士生生课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前三讲内容. 第0-2讲资料.zip
个人分类: 硕士生教学资料|370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wget的部分参数
opensesame 2015-4-18 21:59
原题: 《其实你不懂wget的心-05》 该系列共有5篇,来自: http://roclinux.cn/?p=2107。 由于wget在下载ARGO (国内再处理后的全球ARGO浮标资料可参考 http://www.argo.org.cn ,可下载或者免费索取)浮标资料时非常管用,因此转载至此,其中具体参数的用法,待细细体会(周锋注,2015/04/18)。 其他几篇参考: 《其实你不懂wget的心-01》 《其实你不懂wget的心-02》 《其实你不懂wget的心-03》 《其实你不懂wget的心-04》 上篇文章,给了大家不少误会,对于明白原理的朋友,不说自明;但对于不太精通Linux系统原理的朋友,上一篇的表述方法刚刚好。 今天我们继续了解wget的心,看看还有哪些体贴的功能,我们平时没有接触到的。 1 -t选项 即–tries= number ,用于设置wget下载时重试的次数,当设置为0(数字零)或inf时表示无限次重试。默认的重试次数是20次。 不过wget也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会傻傻的重试的,例如在发生“connection refused”或“not found”时,wget会立即退出,不会进行重试。 2 -o选项 即–output-file= logfile ,wget运行过程中输出到标准输出的内容都会被写到所设置的logfile文件中。 3 -O选项 即–output-document- file ,表示wget下载的所有文件的内容会被依次追加写到所设置的file文件中,而不会创建原本的文件。在下载单独文件时使用-O选项,可以避免wget下载同名文件时默认写到“.1”后缀文件中的问题。 4 -N选项 即–timestamping,表示开启时间戳机制,wget会下载远程时间戳更新的文件。 5 -nc选项 即–no-clobber选项。 在同一个目录中,如果一个文件被多次下载,那么wget的处理方式会取决于几个重要选项,这其中就包括了-nc选项。 当多次下载同一个文件时,本次文件会被覆盖,或者被重写,或者被保护,这都是有可能的。 当使用wget多次下载同一个文件,且不使用-N,-nc或-r时,那么wget会默认在第二次下载时自动在文件名后加上“.1”后缀,第三次下载时加上“.2”后缀,以此类推。 但当我们使用了-nc选项时,wget不会使用“.1/.2”的策略,而是拒绝下载同一文件(即使文件内容是更新的了)。这个功能用于有的网页被同时指向了很多遍,那么使用-nc可以避免多次下载。 当使用wget且使用-r选项,但不使用-N选项或-nc选项时,重新下载同名文件时,当远程文件的修改时间是更新的了,那么wget会选择覆盖当前目录已有的老文件,此时使用-nc可以禁止wget这样做。(但当远程文件的修改时间并不新,那么wget就会拒绝下载。) 当 使用wget且使用-N选项时,是否下载同名文件,完全取决于远程文件和本地文件的时间戳以及文件大小 。 -nc选项是不允许和-N选项同时设置的 。如果你同时使用了-N和-nc选项,会得到这样的错误提示“Can’t timestamp and not clobber old files at the same time.” 6 -c选项 即–continue选项,这就是大名鼎鼎的“ 断点续传 ”。无论你之前使用哪个下载工具下载了一半的文件,都可以用wget来继续下载此文件。比如: wget -c ftp://sunsite.doc.ic.ac.uk/ls-lR.Z 当前目录已有一个ls-lR.Z文件存在,wget将假定这是一个下载了一半的文件,然后提取本地文件的文件大小,并根据此值请求从远程文件的相应文件大小处开始继续下载。 你会发现,其实wget的此断点续传策略是有隐患的,因为如果远程文件的开头部分被进行了修改,wget在进行断点续传时是意识不到这一点的,它只会傻傻的从已传文件大小之后的部分继续下载。所以使用-c选项断点续传之后,务必进行md5校验。 7 –limit-rate= amount 选项 此选项适用于限速的,将速度限制在amount bytes/second, 当然也可以用单位k/m来表示,例如–limit-rate=20k将会限制速度在20KB/s。 请注意,wget实现限速的原理是在一次网络读取动作之后sleep一个特定时间段,以让平均的网络读速度降到限制值,这个策略最终会使TCP传输速度降到限制值左右。所以在传输超小文件时,可能无法达到限速的作用。 8 -w选项 即–wait= seconds 选项,用于设置wget每两个请求之间间隔的秒数。这个选项很有用处,可以降低远程服务器的负载。你除了可以直接设置秒数,还可以加上m表示分钟、h表示小时、d表示天。 9 –waitretry= seconds 选项 用于设置请求重试秒数。wget采用的是线性递增等待的方式,如果你设置的是10秒,那么第一次请求失败后,会等待1秒;第二次请求失败会等待2秒;直到最后达到10秒等待时间为止。所以当到达最后一次时,时间已经过了1+2+…+10=55秒。 over~ 作者 rocrocket 于 10:59 下午
个人分类: 软件技巧|26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奈的等待
热度 1 xcl2822 2015-3-4 03:28
白天忙碌,本以为晚上可以上网传资料,哪怕很晚都行。 可是等了几个晚上,都传不上去。 白天,就更别想登陆。 昨天早上2-3点时,传上去部分资料,由于太困,就没有继续。 可是今天3点多了,依然无法登陆上传。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也在迫切的等待。 改进是好事,可是如果节省了几个人的时间,浪费了更多人的时间,很难说好! 真是无奈,又何必自寻苦吃! 但愿网络速度快些,给大家节省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是效率,是一切!
2373 次阅读|3 个评论
PSK的MATLAB仿真资料
热度 2 yuexuanliu 2014-12-25 22:47
PSK的MATLAB仿真资料 8QAM与16QAM.doc MATLAB-QPSK在AWGN信道下的仿真.doc MATLAB环境下16QAM调制及解调仿真程序说明.doc QPSK调制与解调在MATLAB平台上的实现.doc QPSK系统的误码率和星座图仿真.doc 毕业设计基于matlab的QPSK系统仿真.doc 基于MATLAB的16QAM通信系统的仿真.doc 基于Matlab的QPSK系统设计仿真.pdf
1772 次阅读|2 个评论
扩频通信有关资料
yuexuanliu 2014-12-25 22:41
扩频通信有关资料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毕业论文设计和仿真实现.doc DS扩频通信毕业设计.doc 基于matlab的扩频通信设计.doc 基于matlab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doc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matlab仿真.doc
1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相关博士生17-18周的讲课资料与准备讨论的问题
热度 4 ssglwu 2014-12-8 23:02
学生资料与讲授文件.rar 吴国林 华南理工大学本届博士生,第17-18周为相关问题的讨论时间,请各位同学做好准备,3-5分钟。另外是讲课的有关资料,供参考。
个人分类: 科学技术的哲学与教学问题|3533 次阅读|12 个评论
姑息疗法:延长生命,减轻痛苦(转)
热度 27 何裕民 2014-8-28 22:13
最近,看到一份关于美国癌症姑息治疗的资料,颇有意义,便转载于下: 越早接受越好 美国许多肿瘤科医生建议:癌症患者越早主动要求接受姑息治疗,对病情越有利。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梅赛癌症研究中心的医学部主任托马斯·史密斯说,一旦被确诊为得了重症,患者就可以开始接受姑息疗法,即便所患的不是不治之症。 晚期卵巢癌患者库尼从姑息治疗中已经获益,她说:提供姑息疗法的团队主要是同病人交谈,试着去理解病人的价值观,然后根据病人想达到的效果实施治疗方案。 新罕布什尔州利巴嫩的达特茅斯-希契科克医疗中心姑息治疗部主任 Ira Byock介绍道,姑息疗法团队通常由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药剂师、营养师和牧师组成,同时也结合医院的治疗,因为如果病人的病情很复杂的话,医院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姑息治疗团队中也需要包括家庭护理,这对病人的健康非常关键。 需患者需主动要求 三年前,库尼被诊断出得了晚期卵巢癌。她因为工作的原因(有医学背景),知道姑息疗法的益处,故主动要求接受此类治疗。 58岁的库尼是佛罗里达州棕榈滩县安宁疗护医院的医疗助理总监,她说:“我希望接受姑息疗法。之前我接受了副作用很强的化疗,姑息疗法帮我控制住了病情,我才得以接受化疗。” 除了在医院接受手术和化疗,库尼通过一个门诊中心—棕榈滩癌症康复医院的Sari Asher中心获得了姑息治疗。 虽然80%的大医院都会或多或少地提供一些有关姑息疗法的信息,但除了棕榈滩癌症康复医院外,病人在其他医院很少能获得支持。如今许多癌症患者都在这里接受治疗。 库尼接受了传统的自然疗法,包括草药及针刺疗法,同时服用一些常规的药物来遏制恶心,这样她才吃的下去奶昔,以此来保持体力和体重。 她说姑息疗法对癌症治疗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都有助益,两年来她的病情已经得到缓解。 她还加入了一个卵巢癌患者帮助中心,获得一对一咨询一位肿瘤学社会工作者的机会,还可以跟一位护理教育者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她正在服用的药物。 去年秋天,她的癌症复发,她再次接受静脉化疗,希望可以控制住病情。 库尼说,她希望更多的患者及他们的家庭护理懂得主动要求去接受姑息疗法。她说:“患者认为‘如果我需要这种疗法的话,我的医生会告诉我的’,可事实上,患者得自己去要求。因为让医生主动的话他们还有为难之处。如果病人自己要求,一般情况下医生都会同意的。”这有点像中国的西医师,很少会主动提出让病人接受中医治疗,尽管他们(西医)手段已经穷尽,但往往执迷于下一次化疗,其实不然,极早进行姑息治疗,将会大有益处。 节省治疗费用 医学专家史密斯研究后认为:姑息疗法可以让患者省下一大笔医药费。研究显示,因为姑息疗法可以让患者在院外接受治疗,或者不必住在费用高昂的重症病房,每天可以省下数百美元。 Kaiser Permanante是棕榈滩癌症康复医院构建的一个综合性医疗系统,其中有医院,有保险项目。该系统研究发现:接受姑息疗法的患者可以和接受医院常规治疗的患者活得一样长,甚至更长,并且症状要少得多。 史密斯说,接受姑息治疗后,照顾患者的人也少了很多负担,因为姑息疗法团队会解决患者的许多需求。 他说:“我们这里的死亡人数没有增加,事实正好相反,(患者的)情况常常大有好转。” 他还介绍道,姑息疗法的各种项目虽然于患者有利,但要让每一位有此类需要的患者都活得治疗还很有难度,主要是因为像Kaiser Permanante这么完备的医疗系统还很少。 关于姑息治疗的利弊得失 史密斯说:“如果可以获得更多的家庭和教会支持那就好极了。大多数治疗团队没法为这部分出资。 梅赛癌症中心通过降低医师的部分工资聘请了一位心理学家。史密斯的医疗团队还集资请了一位牧师,他说:“牧师对重症患者,对那些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Byock说,由于资源缺乏,姑息疗法项目团队通常只能优先考虑晚期癌症患者以及癌细胞扩散得特别快的患者,比如胰腺肿瘤患者。 他说:“即便是最完备的姑息疗法项目组也面临着资源不足的问题。所以当某位患者被确诊患了某种重症,但严重程度只是‘一般’的话,我们很有可能先不考虑他。” 他们强调:无论如何,病人自己不应该放弃。 Byock说:“这种疗法的确需要患者自己向医生要求。你自己得有意识去主动要求,你只要对医生说‘为了爱我的人,我想要接受最好的治疗’”。 其实,对待癌症,姑息不是消极治疗,根治有时看似积极,但并不能够解决问题!相反,合理的姑息,患者很多情况下反而能够活得更长,活得更好,这就是辩证法。
3807 次阅读|27 个评论
油气沸腾包裹体群视频资料
xieguangcheng 2014-8-8 23:1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直罗油田长8油层油气沸腾包裹体群研究》一文,于 2011 年 6 月 发表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第 33 卷第 2 期)。当时曾将部分录像放到了“长安大学地质构造研究所”的网页之上。意外脱网之后没有再恢复原状,现在,把该文中的10幅油气沸腾包裹体群的录像全部上传到“腾讯视频”中,只要用下面的网址在因特网上搜索,即可看到相应的录像。希望有兴趣的同行观看研究。以下是 上传到QQ—腾讯视频的录像网址: http://v.qq.com/boke/page/c/8/p/c0411txhp8p.html 富北 9 井长 8 油层 http://v.qq.com/boke/page/m/k/z/m0411ttyukz.html 图 4-a: 富南 3 井长 8 油层 http://v.qq.com/boke/page/k/0/x/k0411i18o0x.html 图 4-b: 富南 3 井长 8 油层 http://v.qq.com/boke/page/s/v/o/s0411slz7vo.html 图 4-c: 富南 3 井长 8 油层 http://v.qq.com/page/x/g/3/x0411wy4gg3.html 图 4-d: 富南 6 井长 8 油层 http://v.qq.com/page/v/m/3/v0411c92zm3.html 图 4-f: 英 16 井长 8 油层 http://v.qq.com/boke/page/v/m/3/v0411c92zm3.html 图 6-a: 富南 3 井长 8 油层 http://v.qq.com/boke/page/m/o/i/m0411ps0voi.html 图 6-b: 富南 6 井长 8 油层 http://v.qq.com/boke/page/s/i/o/s04117ac6io.html 图 6-c: 英 16 井长 8 油层 http://v.qq.com/boke/page/y/1/n/y0411e0nj1n.html 图 6-d: 富南 3 井长 8 油层
个人分类: 地壳波浪运动|26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石油勘探相关的资料
xwl0765 2014-5-22 19:02
Clyde H. Moore http://gen.lib.rus.ec/search.php?req=petroleum+migrationopen=0view=simplecolumn=def Geochemistry: GeochemicalThermodynamics . Nordstrom, Darrell. 2nd ed. 1994. Boston : BlackwellScientific Publications. QE 515.5 T46 N67 1994 Geochemistry: an introduction . Albarede, Francis. 2nd ed.2009. Cambridge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QE 515 A52713 2009 Isotope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 Faure, Gunter. 3nded. 2005 Hoboken, N.J. : Wiley. QE 501.4 N9 F38 2005 Principlesand Applications of Geochemistry . Faure, Gunter.2nd ed. 1998.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rentice Hall. QE 515 F28 1998 RadiogenicIsotope Geology. Dickin, Alan. 2nd ed. 2005. Cambridge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QE 501.4 N9 D53 2005 Geophysics: EncyclopedicDictionar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s . Sheriff,Robert. 4th ed. 2002. Tulsa, OK : Society of ExplorationGeophysicists. TN 269 S524 2002. Also available as an electronic resource. Fundamentalsof Geophysics . Lowrie, William. 2nd ed. 2007.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QC 806 L67 2007 AnIntroduction to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Kearey,Philip; Brooks, M. 3rd ed. 2002. Oxford ; Malden, MA: Blackwell Science, 2002. TN 269 K37 2002 Introductionto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 Dobrin, Milton. 4thed. 1988.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 TN 269 D6 1988 MulticomponentSeismology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 Tatham,Robert H. 1991 : Tulsa, OK : 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 TN 271 P4 T363 1991 SeismicData Analysis : Processing, Invers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Data. Yilmaz, Özdogan. 2001. Tulsa, Okla. : Society of ExplorationGeophysicists. TN 269 Y55 2001 V.1 and V.2 TheSolid Earth : Introduction to Global Geophysics .Fowler,C.M.R. 2nd ed.. 2005. Cambridge, UK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QC 806 F625 2005 WholeEarth Geophysics . Lillie, Robert. 1999.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QC 806 L48 1999 Petroleum Geology: PetroleumGeology . North, F.K. 1985. Boston : Allen amp; Unwin. TN 870.5 N59 1985 Elementsof Petroleum Geology . Selley, Richard. 2nd ed.1998.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Petroleumgeosciences. Gluyas, Jon. 2004. Malden, MA :Blackwell Pub. TN 870.5 G582004 PetroleumFormation and Occurrence . Tissot, Bernard. 2nd ed.1984. Berlin ; New York : Springer-Verlag. TN 870.5 T53 1984 PetroleumProduction Systems . Economides, Michael. 1994. Englewood Cliffs, N.J. TR Prentice Hall. TN 870 E29 1994 PetroleumGeology eTextbook . Bend, Stephen. 2008. Tulsa, Okla.: AAPG/Datapages. CDROM 2394 PetroleumRelated Rock Mechanics . Fjar, Erling. 2008. Amsterdam ; London: Elsevier. TN 870.5 P48 2008. Also available as an electronic resource. Sedimentology and Stratigraphy: AeolianSand and Sand Dunes . Pye, Kenneth; Tsoar, H. 1990.London ; Boston: Unwin Hyman. GB 631 P9 1990 BasinAnalysis :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 Allen,Philip A.; Allen, John R. 2nd ed. 2005. Malden, MA : Blackwell Pub. QE 571 A45 2005. Also availableas an electronic resource. Carbonate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 Scholle, P.A.; Bebout,D G.; Moore, C.H.. 1983. Tulsa, Okla : American Assn. ofPetroleum Geologists. AAPG Memoir 33. TN 860 A5 V.33 CarbonateSedimentology . Tucker, Maurice. 1990. Boston : BlackwellScientific Publications. QE 471.15 C3 T831990 Evaporites: Sediments, Resources and Hydrocarbons. Warren,John K. 2006. Berlin: Springer. QE 471.15 E8 W37 2006 FaciesModels : Response to Sea Level Change . Walker,Roger G.; James, Noel P., editors. 1998. Toronto: Geological Association of Canada. QE 651 F285 1998 Introductionto Carbonate Sediments and Rocks . Scoffin,Terence. 1987. Chapman amp; Hall. QE 471.15 C3 S381987 Mud andMustones . Potter, Paul Edwin. 2005. London : Springer. QE 471.15 M83P68 2004 Principlesof Sedimentology and Stratigraphy . Boggs, Sam. 4thed. 2006.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earson Prentice Hall. QE 571 B66 2006 Principles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 Catuneanu, Octavian.2006. Amsterdam ; Boston : Elsevier. QE 651 C35 2006. Also availableas an electronic resource. Sand andSandstone . Pettijohn, Francis John. 2nd ed. 1987.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QE 471.2 P57 1987 SedimentaryEnvironments : Processes, Facies, and Stratigraphy .Reading, H.G.,editor. 3rd ed. 1996. Oxford ; Cambridge, Mass.: Blackwell Science. QE 471 S378 1996. Also available as an electronic resource. Sedimentologyof Shale . Potter, Paul Edwin. 1979.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QE 471.15 S5 P67 SequenceStratigraphy . Emery, Dominic; Myers, Keith.聽1996. Oxford ; Cambridge, Mass.: Blackwell Science. QE 651 S458 1996. Also available as an electronic resource. StratigraphicSystems : Origin and Application. Visher, Glenn S.1999.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QE 651 V57 1999 TEXT and CDROM StratigraphicalProcedure . Rawson, P.F., et al. 2002. London : GeologicalSociety. QE 651 S75 2002 TerrigenousClastic Depostional Systems . Galloway, William.2nd ed. 1996. New York: Springer. QE 571 G27 1996 Seismology: Earthquakes . Bolt, Bruce. 5th ed. 2004. New York : W.H. Freeman QE 534.3 B65 2004 Elementsof 3-D Seismology . Liner, Christopher. 2nd ed.2004. Tulsa, Okla. : PennWell. TN 269.84 L561999 ExplorationSeismology . Sheriff, R.E.; Geldart, L.P. 2nd ed.1994. Cambridge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N 269 S52415 1994 GlobalTectonics . Kearey, Phillip. 2009. Hoboken, NJ: Wiley-Blackwell. QE 511.4 K43 2009 Introductionto Petroleum Seismology . Ikelle, Luc T.; Amundsen,Lasse. 2005. Tulsa, Okla. : Society of ExplorationGeophysicists. TN 271 P4 I45 2005 Introductionto Seismology . Shearer, Peter M. Shearer. 2nd ed.2009.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QE 534.3 S54 2009 AnIntroduction to Seismology, Earthquakes and Earth Structure . Stein, S. Malden. 2003. MA :Blackwell Pub. QE 534.3 S74 2003 QuantitativeSeismology . Aki, Keiiti. 2nd ed. 2002. Sausalito, Calif.: University Science Books. QE 539.2 M37 A45 2002 TheoreticalGlobal Seismology . Dahlen, F.A. 1998.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QE 534.2 D34 1998 Structural Geology and Tectonics: GlobalTectonics . Kearey, Philip; Klepeis, Keith.A.;Vine, Frederick J. 3rd ed. 2009. Hoboken, NJ : Wiley-Blackwell. QE 511.4 K43 2009. Also available as an electronic resource. AnOutline of Structural Geology . Hobbs, B.E.; Means, W.D. 1976. New York : Wiley. QE 601 H6 Principlesof Structural Geology . Suppe, John. 1985. Englewood Cliffs, N.J. rentice-Hall. QE 601 S94 1985 StructuralGeology : An Introduction to Geometrical Techniques . Ragan, Donal. 4th ed. 2009.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QE 601 R23 2009 StructuralGeology . Twiss, Robert. 2nd ed. 2007. New York, NY: W.H. Freeman. QE 601 T894 2007 StructuralGeology of Rocks and Regions . Davis, G.H. 1984. New York : Wiley. QE 601 D3 1984 TheTechniques of Modern Structural Geology . Ramsey,John. 1983. London ;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QE 601 R254 1983 v.1-3
个人分类: 地质学科|0 个评论
[转载]Excel函数学习——数据关联
lengxiaozi 2014-1-19 12:38
今天遇到一个问题:Excel中有两个工作薄,一个是机构的一些基本信息,另一个是是机构的统计信息,需要把基本信息和统计信息合并到一起。这在SQL Sever中很容易就实现了,但是又不想来回导数据,于是查找了一些资料,利用VLOOKUP函数可以实现。 语法规则 该函数的语法规则如下: VLOOKUP(lookup_value,table_array,col_index_num,range_lookup) 参数 简单说明 输入数据类型 lookup_value 要查找的值 数值、引用或文本字符串 table_array 要查找的区域 数据表区域 col_index_num 返回数据在区域的第几列数 正整数 range_lookup 模糊匹配 TRUE(或不填) /FALSE 例1:如下图所示,要求根据表二中的姓名,查找姓名所对应的年龄。 公式:B13 =VLOOKUP( A13 , $B$2:$D$8 , 3 ,0) 参数说明: 1 查找目标 :就是你指定的查找的内容或单元格引用。本例中表二A列的姓名就是查找目标。我们要根据表二的“姓名”在表一中A列进行查找。 公式:B13 =VLOOKUP( A13 ,$B$2:$D$8,3,0) 2 查找范围( VLOOKUP( A13 , $B$2:$D$8 ,3,0) ) :指定了查找目标,如果没有说从哪里查找,EXCEL肯定会很为难。所以下一步我们就要指定从哪个范围中进行查找。VLOOKUP的这第二个参数可以从一个单元格区域中查找,也可以从一个常量数组或内存数组中查找。本例中要从表一中进行查找,那么范围我们要怎么指定呢?这里也是极易出错的地方。大家一定要注意,给定的第二个参数查找范围要符合以下条件才不会出错: A 查找目标 一定要在该区域的第一列。本例中查找表二的姓名,那么姓名所对应的表一的姓名列,那么表一的姓名列(列)一定要是查找区域的第一列。象本例中,给定的区域要从第二列开始,即$ B $2:$D$8,而不能是$ A $2:$D$8。因为查找的“姓名”不在$ A $2:$D$8区域的第一列。 B 该区域中一定要包含要返回值所在的列,本例中要返回的值是年龄。年龄列(表一的D列)一定要包括在这个范围内,即:$ B $2:$ D $8,如果写成$ B $2:$ C $8就是错的。 3 返回值的列数( B13 =VLOOKUP( A13 ,$B$2:$D$8, 3 ,0) )。 这是VLOOKUP第3个参数。它是一个整数值。它怎么得来的呢。它是“返回值”在第二个参数给定的区域中的列数。本例中我们要返回的是“年龄”,它是第二个参数 查找范围 $ B $2:$ D $8的第3列。这里一定要注意,列数不是在工作表中的列数(不是第4列),而是在查找范围区域的第几列。如果本例中要是查找姓名所对应的性别,第3个参数的值应该设置为多少呢。答案是2。因为性别在$ B $2:$ D $8的第2列中。 4 精确OR模糊查找( VLOOKUP(A13,$B$2:$D$8,3, 0 ) ),最后一个参数是决定函数精确和模糊查找的关键。精确即完全一样,模糊即包含的意思。第4个参数如果指定值是 0或FALSE 就表示精确查找,而值为 1 或TRUE 时则表示模糊。这里兰色提醒大家切记切记,在使用VLOOKUP时千万不要把这个参数给漏掉了,如果缺少这个参数默为值为模糊查找,我们就无法精确查找到结果了。 其中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要填充的单元格的格式设置成 常规。 样例来源:http://www.excelpx.com/home/show.aspx?id=31325
个人分类: 工作心得|25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的资料 使用起来好找 MATLAB画曲线交点和曲面交线
luzeyuan 2013-11-20 08:54
​ ​ 下面列出了各类图形的交点和交线程序,在这里谢过上述原创作者! %直线与直线相交 function =pll(X1,Y1,X2,Y2) % 直线相交求交点 A1=Y1(1)-Y1(2); B1=X1(2)-X1(1); C1=Y1(2)*X1(1)-Y1(1)*X1(2); A2=Y2(1)-Y2(2); B2=X2(2)-X2(1); C2=Y2(2)*X2(1)-Y2(1)*X2(2); D=det( ); X=det( )/D; Y=det( )/D; 调用格式: x1= ;y1= ;x2= ;y2= ; =pll(x1,y1,x2,y2); plot(x1,y1,'r'); hold on plot(x2,y2,'b'); plot(x,y,'ko'); 直线与多条直线相交 xi= ;yi= ; plot(xi,yi);hold on x1= ;y1= ;line(x1,y1); x=zeros(size(xi)); y=x; for i=1:5-1 x2=xi( );y2=yi( ); =pll(x1,y1,x2,y2); plot(x,y,'ro') end %直线与曲线相交 x=-8:0.1:8;y=x; =meshgrid(x,y); R=sqrt(X.^2+Y.^2)+eps;Z=sin(R)./R; contour(Z,3);hold on c=contour(Z,3); x= ;y= ; y=(y(2)-y(1))/(x(2)-x(1))*(x-x(1))+y(1);z= ; line(x,y,z);c=c'; X=c(:,1);Y=c(:,2); r0=abs(Y-(y(2)-y(1))/(x(2)-x(1))*(X-x(1))+y(1))=0.5; zz=0;yy=r0.*Y;xx=r0.*X; plot(xx(r0~=0),yy(r0~=0),'ro') %曲线与曲线相交 x=0:pi/400:2*pi; x=x'; y1=sin(pi*x);y2=cos(pi*x);plot(x,y1,x,y2);hold on r0=abs(y2-sin(pi*x))=0.02; yy=r0.*y1;xx=r0.*x;plot(xx(r0~=0),yy(r0~=0),'r.') %直线与曲面相交 x=-8:0.3:8;y=x; =meshgrid(x,y); Z=X.^2+Y.^2; mesh(X,Y,Z);hold on x= ;y= ;z= ;line(x,y,z); r0=(abs(Y-y(1)-(y(2)-y(1))/(x(2)-x(1))*(X-x(1)))=0.45)... (abs(Z-z(1)-(z(2)-z(1))/(x(2)-x(1))*(X-x(1)))0.45)... (abs(Y-y(1)-(y(2)-y(1))/(z(2)-z(1))*(Z-z(1)))=0.45); zz=r0.*Z;yy=r0.*Y;xx=r0.*X; plot3(xx(r0~=0),yy(r0~=0),zz(r0~=0),'r*'); %平面和曲面相交 x=-8:0.1:8; y=x; =meshgrid(x,y); Z1=2*ones(size(X)); Z2=X.^2-Y.^2; mesh(X,Y,Z1); hold on mesh(X,Y,Z2); r0=(abs(Z1-Z2)=.65); zz=r0.*Z1;yy=r0.*Y;xx=r0.*X; plot3(xx(r0~=0),yy(r0~=0),zz(r0~=0),'k*') clc disp('观察曲面后,按任意键画交线'); pause clf plot3(xx(r0~=0),yy(r0~=0),zz(r0~=0),'k*'); %曲面与多个截平面相交 y=-10:0.5:10; z=y; =meshgrid(z,y); X=Z; X1=0*ones(size(Z)); X2=3*ones(size(Z)); X3=-3*ones(size(Z)); Z4=(X.^2-Y.^2)/10; mesh(X1,Y,Z);hold on mesh(X2,Y,Z) mesh(X3,Y,Z); mesh(X,Y,Z4); r1=(abs(X1-X)0.05); r2=(abs(X2-X)0.05); r3=(abs(X3-X)0.05); zz1=r1.*Z4;yy1=r1.*Y;xx1=r1.*X; zz2=r2.*Z4;yy2=r2.*Y;xx2=r2.*X; zz3=r3.*Z4;yy3=r3.*Y;xx3=r3.*X; plot3(xx1(r1==1),yy1(r1==1),zz1(r1==1),'k*'); plot3(xx2(r2==1),yy2(r2==1),zz2(r2==1),'k*'); plot3(xx3(r3==1),yy3(r3==1),zz3(r3==1),'k*'); colormap(hsv) disp('观察曲面后,按任意键画交线'); pause clf plot3(xx1(r1~=0),yy1(r1~=0),zz1(r1~=0),'k*');hold on plot3(xx2(r2~=0),yy2(r2~=0),zz2(r2~=0),'k*'); plot3(xx3(r3~=0),yy3(r3~=0),zz3(r3~=0),'k*'); %曲面与曲面相交 =meshgrid(-2:.1:2); z1=x.^2-2*y.^2; z2=x.^2+y.^2-5; mesh(x,y,z1); hold on mesh(x,y,z2); r0=(abs(z1-z2)=0.1); zz=r0.*z1;yy=r0.*y;xx=r0.*x; plot3(xx(r0~=0),yy(r0~=0),zz(r0~=0),'k*') colormap(cool) hold off
47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枣的夏天:2013傻拍(55)
热度 1 zlyang 2013-11-14 20:44
大枣的夏天:2013傻拍(55) Cannon 550D + EFS 18-135 (老镜头) , 都是手持拍摄的。今年8月份,还没买新镜头。 除了缩小外,没有其它调整。 请您指教! (1) (2) (3) 时光1 (4) 时光2 (5) 时光3 以下是虬龙枣: (6) (7) (8) (9) (10)虬龙枣树全貌
个人分类: 1 科学资料摄影|3653 次阅读|2 个评论
【引用网络资料】一点面子也不给
热度 1 ljxm 2013-11-13 16:02
沪 指大跌1.83%失守2100点 金融能源板块砸盘 。 香港恒生指数下跌1.7%,金融股领跌,上证综指下跌1.8%。日经225指数收盘下跌0.15%,报14,567.16点。韩国综合指数收盘下跌1.6%,报1,963.56点。澳大利亚标普ASX200指数下跌1.2%,报5332.9点。台湾加权指数跌1.11%。 四次三中全会中,会前后上涨只有1次,占25%;会前后横向振荡也只有1次,占25%;会前后下跌有2次,占50%.可见会前后下跌比上涨概率大一倍. 此外, 从2010.10月在3186点下跌以来周k线在一个标准的下降通道中运行,三年来3次触及上轨均反压向下,本周在 周k线上轨2250左右再次遭到反压长阴杀跌,见下图.后市向下应是大概率.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日-14日,会议前大盘上涨半个月,会议结束以后上涨保持了1个月,然后下跌。 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日-14日,会议前大盘上涨2个月,会议结束以后上涨1个月,然后下跌。   近两届的三中全会前后A股表现参考价值或更大。 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日-14日,会前大盘持续下跌,会议结束以后继续下跌1个月,然后上涨。   长期来看,在2005—2007年的大牛市中,有色、煤炭、钢铁金融和地产等行业上涨幅度最大,与十六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息息相关,投资成为当时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 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10月9日-12日,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善土地流转,激活农村金融。会议前大盘持续下跌,会议结束以后继续下跌1个月,然后上涨。
190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相关资料
热度 1 edileoner 2013-11-11 17:02
DL是人工智能的一场革命 1 第一人(提出者) 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系 ( Departmentof Computer Science , University of Toronto ) 的教授 Geoffrey E. Hinton 于 2006 年提出。 其个人网站是: http://www.cs.toronto.edu/~hinton/ science 上的那篇论文: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13/5786/504.full 2 中文的资料(不含论文):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9964678.htm CSDN 博客 - ,机器学习 —— 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 http://blog.csdn.net/abcjennifer/article/details/7826917 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 综述 http://www.cnblogs.com/ysjxw/archive/2011/10/08/2201819.html “ 深度学习 ” 是人工智能的一场革命吗?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371738/341235 科学家称,深度学习是硅谷科技企业的未来 http://www.36kr.com/p/175229.html 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 算法简介 http://hi.baidu.com/yimizizizi/item/4d32615787772a05e6c4a5e1 程序员杂志 201302: 深度学习 —— 机器学习的新浪潮 http://blog.csdn.net/datoubo/article/details/8577366 机器学习、大数据、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统计、决策和风险分析、概率和模糊逻辑的常见问题解答 http://blog.csdn.net/yihaizhiyan/article/details/8266045 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 Deep Learning 教程翻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d0a3930101h6nf.html Deep Learning (深度学习)学习笔记整理系列 http://blog.csdn.net/zouxy09/article/details/8775360 Deep learning 非常好的中文学习笔记 http://www.cnblogs.com/tornadomeet/archive/2013/03/14/2959138.html Deep Learning 入门之路一、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b75a293010176km.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b75a29301017dd5.html UFLDL 教程 http://deeplearning.stanford.edu/wiki/ 机器学习前沿热点 –Deep Learning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15535-663215.html UFLDL 教程 (中文版) http://deeplearning.stanford.edu/wiki/index.php/UFLDL%E6%95%99%E7%A8%8B Deep Learning 学习(开篇) http://www.cnblogs.com/JackOne/archive/2013/02/19/DeepLearning-FirstBoold.html 深度学习: 推进人工智能的梦想 http://www.csdn.net/article/2013-05-29/2815479 3 英文的资料(不含论文): http://deeplearning.net/ ( 内容很多很丰富 )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ep_learning http://cs.nyu.edu/~fergus/tutorials/deep_learning_cvpr12/ http://ufldl.stanford.edu/wiki/index.php/UFLDL_Tutorial (很好) http://www.iro.umontreal.ca/~pift6266/H10/notes/deepintro.html http://reading-group.net.technion.ac.il/2012/11/27/deep-learning-introduction/ http://www.socher.org/index.php/DeepLearningTutorial/DeepLearningTutorial Reading List : http://deeplearning.net/reading-list/ Learning Deep Architectures for AI :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6110040.htm 4 论文(中文和英文): 论浅层学习与深度学 习 深度学习研究综 述 深度学习结构和算法比较分 析 英文的看 Geoffrey Hinton 和 Andrew Ng 的论文就够了: http://www.cs.toronto.edu/~hinton/papers.html http://ai.stanford.edu/~ang/papers.php
2453 次阅读|1 个评论
18.3会议资料
liuli66 2013-11-10 09:31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sbjszqh/zywy.shtml 图解中央委员
个人分类: 杂感|1 次阅读|3 个评论
稀缺音频资料下载链接
byk0104 2013-11-7 13:41
稀缺音频资料下载链接 ——极难找到唱片的世界各国音乐作品。 1-5辑 http://www.emus.cn/8727/viewspace-45914.html 6-10辑 http://www.emus.cn/8727/viewspace-45913.html 11-15辑 http://www.emus.cn/8727/viewspace-45912.html 16-20辑 http://www.emus.cn/8727/viewspace-45911.html 21-25辑 http://www.emus.cn/8727/viewspace-45910.html 26辑 http://www.emus.cn/8727/viewspace-45520.html 27辑 http://www.emus.cn/8727/viewspace-46934.html 28辑 亚美尼亚音乐作品 http://www.emus.cn/8727/viewspace-47377.html 29辑 http://www.emus.cn/8727/viewspace-47880.html 30辑 日本音乐作品 http://www.emus.cn/8727/viewspace-48605.html 31辑32辑 葡萄牙作曲家的作品 http://www.emus.cn/8727/viewspace-49351.html 33辑 罗马尼亚作曲家作品 http://www.emus.cn/8727/viewspace-51580.html 34辑 阿塞拜疆作曲家作品 http://www.emus.cn/8727/viewspace-52843.html
2457 次阅读|0 个评论
首届可拓学国际会议照片——可拓学创立卅周年资料十七(1)
anley 2013-11-5 14:52
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 暨可拓学创立卅周年庆典介绍 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暨可拓学创立卅周年庆典于2013年8月16-18日在北京西郊宾馆隆重举行。 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印度、罗马尼亚、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学术精英 120 余名 汇聚北京,交流可拓学的研究成果。这里将陆续介绍大会的盛况与照片。 中国工程院李幼平院士致辞并宣读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院士贺词 首届可拓学国际会议主席、可拓学创立者蔡文研究员致开幕词
个人分类: 可拓学的学术机构与学术活动|10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求教文化学或社会学学者——资源不足时候种群间竞争资料哪里有?
热度 1 mountainwind1 2013-11-2 11:26
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除了偶然性因素之外,主要是围绕资源——人性两个极而变化的,地缘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群体文化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因素则有时通过资源,人性对原先稳定的社会状态形成巨大的影响,例如爱尔兰土豆灾害,很大程度上造成欧洲人向美洲迁移,带来美洲社会,美洲自然界的巨大变迁。 例如突厥灭东罗马与黑死病在欧洲蔓延等,造成欧洲中世纪社会思想上的急剧动荡。 但是现在的资料多集中在人群之间的合作,竞争等,人群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作用,淘汰等我一直查不到多少资料,能否教教我个笨家伙一些已经形成的概念,有较大价值的综述论文成果啥的? 人与生物种群不一样在于人有理性,对于缺乏理性的动植物种群,其“社会关系”我该怎样去理解? 按照生物学研究中,当植物群体遭受虫害时候,他们不像动物会去反抗去迁移,有时会互相通知一起分泌化感物质,慢一些而已弱一些而已,这种行为对当地小生态会可能形成什么样子的长期影响?? 我现在是越来越发现自己笨了,啥也不懂。。。。。
2684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学生数学竞赛资料合集
热度 1 zjzhang 2013-10-31 10:32
悉尼大学 2012 数学竞赛试题 http://adf.ly/YXkjA 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类决赛试卷参考答案 -- 非数学类 http://adf.ly/YXkjB 复旦大学 2008 年数学竞赛试题解答 http://adf.ly/YXkjC 复旦大学 2008 年数学竞赛试题 http://adf.ly/YXkjD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类试题 http://adf.ly/YXkjE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预赛 ( 数学类 ) 试题评分标准 http://adf.ly/YXkjF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预赛 ( 非数学类 ) 试题评分标准 http://adf.ly/YXkjG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预赛 ( 非数学类 ) 试题评分标准 http://adf.ly/YXkjH 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预赛试卷数学类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http://adf.ly/YXkjI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试题_数学类 http://adf.ly/YXkjJ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试题_非数学类 http://adf.ly/YXkjK 2013 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预赛试卷 ( 非数学类 ) http://adf.ly/YXkjL 2012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预赛试卷 ( 非数学类 ) http://adf.ly/YXkjM 2007 年第 4 届南昌大学高等数学竞赛经济类试题 http://adf.ly/YXkjN 2003 年电子科大高等数学竞赛试题与解答 http://adf.ly/YXkjO 1991 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非理科专业本科高等数学竞赛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http://adf.ly/YXkjP 1991 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非理科专业专科高等数学竞赛试题 http://adf.ly/YXkjQ 1991 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非理科专业本科高等数学竞赛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http://adf.ly/YXkjR 1991 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非理科专业本科高等数学竞赛试题 http://adf.ly/YXkjS 南开大学数学竞赛练习题 08sxjs7 第七讲 曲面积分 http://adf.ly/YXkjT 南开大学数学竞赛练习题 08sxjs6 第六讲 曲线积分 http://adf.ly/YXkjU 南开大学数学竞赛练习题 08sxjs5 第五讲 积分计算 http://adf.ly/YXkjV 南开大学数学竞赛练习题 08sxjs4 第四讲 微积分等式的证明、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 http://adf.ly/YXkjW 南开大学数学竞赛练习题 08sxjs3 第三讲 导数与微分的应用、不等式的证明 http://adf.ly/YXkjX 南开大学数学竞赛练习题 08sxjs2 第二讲 函数的连续性与导数 http://adf.ly/YXkjY 南开大学数学竞赛练习题 08sxjs1 第一讲 函数与极限 http://adf.ly/YXkjZ 中国石油大学第五届数学竞赛试题 http://adf.ly/YXkja 中国石油大学第四届数学竞赛 http://adf.ly/YXl4h 中国石油大学 2006-2007 数学竞赛考试题解答 http://adf.ly/YXl4i 中国石油大学 2006-2007 数学竞赛考试题 http://adf.ly/YXl4j 浙江省 09 年高等数学(微积分)竞赛试题 http://adf.ly/YXl4k 浙江省 05 年年大学生高等数学(微积分)竞赛试题 http://adf.ly/YXl4l 浙江省 03 届数学分析竞赛试题 http://adf.ly/YXl4m 浙江省 03 届高等数学竞赛试题 http://adf.ly/YXl4n 浙江省 02 届数学分析竞赛试题 http://adf.ly/YXl4o 浙江省 02 届高等数学竞赛试题 http://adf.ly/YXl4p 浙江省 01 届数学分析竞赛试题 http://adf.ly/YXl4q 浙江省 01 届高等数学竞赛试题 http://adf.ly/YXl4r 浙江大学 82 年竞赛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4s 西安交通大学 89 年试题 http://adf.ly/YXl4t 西安交通大学 82 年试题(第二试) http://adf.ly/YXl4u 微积分中不等式证明探讨 http://adf.ly/YXl4v 同济大学 2005 数学竞赛试题 http://adf.ly/YXl4w 同济大学 96 年竞赛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4x 天津大学 95 年竞赛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4y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第一届高等数学竞赛试题 http://adf.ly/YXl4z 数联天地 10 年大学数学竞赛试题 http://adf.ly/YXl50 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赛区赛试卷 - 数学类 http://adf.ly/YXl51 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赛区赛试卷 -- 非数学类 http://adf.ly/YXl52 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赛区赛试卷 -- 非数学类 http://adf.ly/YXl54 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赛区赛试卷参考答案 -- 数学类 http://adf.ly/YXl56 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赛区赛试卷参考答案 -- 非数学类 http://adf.ly/YXl57 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类决赛试卷参考答案 -- 非数学 http://adf.ly/YXl58 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试卷 -- 数学类 http://adf.ly/YXl59 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试卷 -- 非数学类 http://adf.ly/YXl5A 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试卷参考答案 -- 数学类 http://adf.ly/YXl5B 上海市 91 年高等数学竞赛试题(专科) http://adf.ly/YXl5C 上海交通大学 1982-1995 年高等数学竞赛试题精解 http://adf.ly/YXl5D 上海交大 95 年景福奖竞赛试题 http://adf.ly/YXl5F 上海交大 95 年第十二届试题 http://adf.ly/YXl5G 上海交大 91 年试题 http://adf.ly/YXl5H 上海交大 89 年试题 http://adf.ly/YXl5I 上海第一届高等数学竞赛试题(本科) http://adf.ly/YXl5J 陕西省高校 85 年试题 2 http://adf.ly/YXl5K 陕西省高校 85 年试题 1 http://adf.ly/YXl5L 陕西省 99 年竞赛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5M 陕西省 90 年第二次竞赛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5O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辅导讲义 ( 南开 )5 http://adf.ly/YXl5P 清华大学 91 年试题 http://adf.ly/YXl5Q 清华大学 90 年试题 http://adf.ly/YXl5R 清华大学 85 年竞赛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5S 前苏联竞赛试题精选 3 http://adf.ly/YXl5T 前苏联竞赛试题精选 1 http://adf.ly/YXl5U 普特南数学竞赛 http://adf.ly/YXl5V 普特南 2006 http://adf.ly/YXl5W 美国赛题精选及答案 2 http://adf.ly/YXl5X 美国赛题精选及答案 1 http://adf.ly/YXl5Y 美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例题选讲 2003 年出版 http://adf.ly/YXl5Z 江苏省 91 年非理科本专科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5a 华东工学院 89 年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5b 哈工大 02 年高等数学竞赛试卷 http://adf.ly/YXl5c 哈工大 01 年高等数学竞赛试卷 http://adf.ly/YXl5d 哈工大 00 年高等数学竞赛试题 http://adf.ly/YXl5e 关于一道高等数学竞赛试题的探索与拓广 http://adf.ly/YXl5f 高等数学中不等式证明的研究 http://adf.ly/YXl5g 高等数学竞赛练习题 http://adf.ly/YXl5h 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预赛试题(数学类) http://adf.ly/YXl5i 东北大学 87 年高等数学竞赛试题 http://adf.ly/YXl5j 电子科大 06 年数学竞赛 x http://adf.ly/YXl5k 电子科大 04 年高等数学竞赛试题与解答 http://adf.ly/YXl5m 电子科大 03 年高等数学竞赛试题与解答 http://adf.ly/YXl5n 电子科大 02 年高等数学竞赛试题与解答 http://adf.ly/YXl5o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预赛试卷参考答案 ( 非数学类 ) http://adf.ly/YXl5p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预赛试卷 ( 数学类 ) http://adf.ly/YXl5q 大学生数学竞赛试题 http://adf.ly/YXl5r 大学生(非理科)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5s 大连市第五届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试题(理工类本科) http://adf.ly/YXl5t 大连市第四届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试题 http://adf.ly/YXl5u 大连市第三届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试题 http://adf.ly/YXl5v 大连市第七界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试题(理工类本科) http://adf.ly/YXl5w 大连市第九届大学生数学竞赛理工本科 http://adf.ly/YXl5x 大连市第八届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试题(理工类本科) http://adf.ly/YXl5y 大连市大学生第六届高等数学竞赛试卷 http://adf.ly/YXl60 北京邮电大学 96 年竞赛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61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89 年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64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88 年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65 北京信息工程大学 98 年试题 http://adf.ly/YXl66 北京石化学院 04 年文科高等数学竞赛试题 http://adf.ly/YXl67 北京轻工业学院 92 年竞赛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68 北京理工大学 90 年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69 北京理工大学 89 年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6A 北京理工大学 88 年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6B 北京科技大学 97 年竞赛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6C 北京解放军防化学院 92 年竞赛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6D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88 年竞赛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6E 北京化工大学 91 年竞赛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6F 北京化工大学 91 年竞赛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6G 北京航空大学 99 年竞赛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6H 北京工业大学 94 年竞赛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6I 北京第 12_19 届大学生数学竞赛全部试题解答 http://adf.ly/YXl6J 北京第 12_19 届大学生数学竞赛全部试题 http://adf.ly/YXl6K 北京 19 届本科丙组试题及解答 http://adf.ly/YXl6L 北京 18 届甲乙组 http://adf.ly/YXl6M 北京 18 届本科丙组试题与解答 http://adf.ly/YXl6N 北京 17 届甲乙组解答 http://adf.ly/YXl6O 北京 16 届甲乙组解答 http://adf.ly/YXl6P 北京 11 届大学生数学竞赛 http://adf.ly/YXl6Q 北京 11 届(非数学专业)数学竞赛本专科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6R 北京 10 届甲乙组 http://adf.ly/YXl6S 北京 10 届大学生数学竞赛 http://adf.ly/YXTXx 北京 10 届(非数学专业)数学竞赛本专科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TXj 北京 09 届(非数学专业)数学竞赛本专科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TXk 北京 08 届生数学竞赛 http://adf.ly/YXTXl 北京 08 届甲乙组 http://adf.ly/YXTXm 北京 06 届甲乙组 http://adf.ly/YXTXn 北京 05 届甲乙组 http://adf.ly/YXTXo 北京 05 届(非数学专业)数学竞赛本专科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TXp 北京 04 届甲乙组 http://adf.ly/YXTXq 北京 04 届(非数学专业)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TXr 北京 03 届甲乙组 http://adf.ly/YXTXs 北京 03 届(非数学专业)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TXt 北京 02 届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TXu 北京 01 届甲乙组 http://adf.ly/YXTXw 北航 06 年数学竞赛试卷及答案 .ppt http://adf.ly/YXl6T 北方交通大学 94 年竞赛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6U 北方工业大学 99 年竞赛试题及答案 http://adf.ly/YXl6V 08 年高等数学竞赛试题 http://adf.ly/YXl6W 04-05 年数学竞赛试题解答 http://adf.ly/YXl6X 清华大学大学数学竞赛培训教材 http://adf.ly/YXMJd 南开大学数学竞赛练习题 08sxjs7 http://adf.ly/YXLNB 南开大学数学竞赛练习题 08sxjs6 http://adf.ly/YXLNA 南开大学数学竞赛练习题 08sxjs5 http://adf.ly/YXLN9 南开大学数学竞赛练习题 08sxjs4 http://adf.ly/YXLN8 南开大学数学竞赛练习题 08sxjs3 http://adf.ly/YXLN6 南开大学数学竞赛练习题 08sxjs2 http://adf.ly/YXLN5 南开大学数学竞赛练习题 08sxjs1 http://adf.ly/YXLN4 2013 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预赛试卷 ( 非数学类 ) http://adf.ly/YQpJO 第五届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试题 http://adf.ly/YP99d 线性代数 http://adf.ly/YP6Ly 家里蹲大学数学杂志第 4 卷第 254 期 _ 第五届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 数学 http://adf.ly/YP5c2 矩阵代数中可乘保范映照的显形式 http://adf.ly/YLuae 关于幂等矩阵秩的一个命题的证明和推广 http://adf.ly/YLuKZ 关于幂等矩阵和对合矩阵的几个结果 http://adf.ly/YLuB9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类试题 http://adf.ly/YLu4G 抛物线和心脏线 http://adf.ly/YJI4O
个人分类: 数学|8997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普研究进展综述方面的一份资料
热度 1 kepusuowdp 2013-10-30 20:55
今年10月份,《中国科技传播与普及报告—中国科普研究进展报告(2008-2012)》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份报告对于当前的科技传播与普及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性分析,其报告本着“有限研究边界,突出重点内容”的原则,对相关数据库中与科学传播相关的文章和报告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而形成了《中国科技传播与普及报告—中国科普研究进展报告(2008-2012)》。 这份报告秉承了2006年出版的《中国科普研究进展报告(2002-2007)》的体例,首先是科普各个方面的发展综述,然后是近5年来中国科协库自助研究类项目成果精选。 第一份报告的主要综述包括:科普理论研究综述,科普政策研究综述,科学素质研究综述,科技教育研究综述,城市社区可以研究综述,农村科普研究综述,大众传媒科普研究综述,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研究综述,高校研究生科普研究状况综述。而第二份报告则将“综述”二字改为了“进展”,主要涉及到科普理论研究进展,科普政策研究进展,科学素质调查研究进展,青少年科学素质建设研究进展,农村科普研究进展,社区科普研究进展,科普资源研究进展,科普创作研究进展,大众传媒科普研究进展,科普基础设施研究进展,高校科普研究进展,科普人才研究进展,科普评估研究进展,科普产业研究进展,科研与科普结合研究进展。 从中可以看出,第二份报告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和当前的工作密切相关的,比如科普资源建设,繁荣科普创作,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高校科普,科普人才规划,科普产业以及科研与科普结合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科普理论研究进展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石顺科主笔,他是从事科普研究较早的一批学者,同时对国际发展趋势也有深入的了解。因而他分析了我国科普工作的发展阶段,论述了科普理论研究的特点,同时也对科普理论研究进行了评述,可以说是对科普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该报告是在对过去5年来国内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而撰写的,并没有涉及到国际发展趋势方面的内容。而实际上,我们的很多研究都在和国际的发展趋势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但是对于国际发展趋势,我们知晓的并不多;就个人理解而言,国际研究趋势的追踪以及相关文献的梳理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同时,近期以来,新媒体给科学传播甚至是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是在该报告中并没有直接涉及到新媒体科学传播方面的内容。 总之,这份报告应该是科普研究综述类方面的一个有益尝试,同时也可以作为一本可供参考借鉴的报告。
3689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2级信科专业选修课程资料
sobolev 2013-10-30 13:33
面向对象:2012级,信科专业 总学时:大于等于136 2012级信科专业选修课程学生选课(2013.10.30).rar
2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3年景德镇国际瓷博会资料瓷器精品选(一)
黄安年 2013-10-29 09:21
2013 年景德镇国际瓷博会资料瓷器精品选(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 10 月 29 日 发布 笔者有关 2013 年景德镇国际瓷博会的博文都是叙述性撰写,而且是从瓷器艺术的视角感言的,观点是否正确见仁见智。我需要说明的是 , 这里并不涉及所议瓷作的政治倾向评价,不宜将瓷器作品和政治挂钩。这里选登的是从资料中选登部分精品,已经刊登的不含在内。(一) 26 张 , (二) 10 张。 (一)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230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ma资料
xiaoxinghe 2013-10-28 16:13
arma-资料.part1.rar arma-资料.part2.rar arma-资料.part3.rar
个人分类: arma|0 个评论
可拓工程专委会机构名单 ——可拓学创立卅年资料之十五(4)
anley 2013-10-26 21:04
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机构组成人员名单 ——可拓学创立卅周年资料之十五(4) 荣誉主任:蔡 文 Honorary director: Cai Wen 荣誉副主任:陈文伟 Honorary deputy director : Chen Wenwei 主 任: 杨春燕 Director : Yang Chunyan 副 主 任:邹广天,赵燕伟,杨国为,李兴森 Deputy director : Zou Guangtian , Zhao Yanwei , Yang Guowei , Li Xingsen 秘 书 长:李兴森(兼) Secretary-general : Li Xingsen 可拓学学术委员会: 荣誉主任:谭建荣院士 主 任:刘 巍 常务副主任:杨国为 副 主 任: 方耀楣,余永权,黄金才,田英杰 Extenics academic society: Honorary director: Academician Tan Jianrong Director: Liu Wei Standing deputy director: Yang Guowei Deputy director: Fang Yaomei, Yu Yongquan, Huang Jincai, Tian Yingjie 青年部 : 部 长:张玲玲(兼) 副部长:陈 建(兼),朱正祥(兼), 李小妹,汤 龙,丁 怡 Youth department: Director : Zhang Linglin Deputy director : Chen Jian , Zhu Zhengxiang , Li Xiaomei , Tang Long , Ding Yi 国际学术交流部 : 部 长:田英杰(兼) 副部长:李桥兴(兼),孙佰清,单 伟,连 菲,朱歆华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 department : Director : Tian Yingjie Deputy director : Li Qiaoxing , Sun Baiqing , Shan Wei , Lian Fei , Zhu Xinhua 宣传部 : 部 长:秦建军(兼) 副部长:王 涛,薛名辉,李毓洲,宋新祥,潘旭伟 Propaganda department : Director : Qin Jianjun Deputy director : Wang Tao , Xue Minghui , Li Yuzhou , Sun Xinxiang , Pan Xuwei
个人分类: 可拓学的学术机构与学术活动|10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社区养老的老年社区规划设计的一些基础资料
guxgu2012 2013-10-25 13:57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南通市从1982年起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南通市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有186万,达人口总数的24.2%,高出全国9.93个百分点,成为全国地级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源于: http://js.qq.com/a/20131025/004483.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 据南京市老龄委透露,截止到2012年底,南京市60岁以上的老人达116万,根据“每年以4%—5%的比例递增”这个趋势,到2013年底,全市老人将超过140万,占全市614万户籍人口总数的22%,老龄化程度位居全国前列。 ※据2013年10月11日召开的江苏省老龄委第七次全委会上透露,江苏省老龄化程度较高,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达18.89%,养老服务能力远不能满足需求增长。 根据“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江苏省社会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由20%增至50%。但到去年底,全省35.2万张养老床位中民办床位仅8.4万张。护工队伍不稳定、不专业,也是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全省1400多万老年人,按15%的护理比例,有210多万老人需护理。如1个护理员照顾20个老人,就需10.6万护理员,但全省持证上岗的护理员仅1.7万人,专业养老护理人员属于紧缺专业。【 http://js.qq.com/a/20131014/004787.htm 】 ■名词解释: ※以房养老:日前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 “以房养老”是指老人通过抵押房屋产权,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这种养老方式被视为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补充。“以房养老”实则是一款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牵涉到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家庭养老、以房养老、社区养老、消费养老、社会保险、土地养老】。 ※养老公寓尝试“以房养老” 2005年,南京汤山的温泉留园老年公寓,在全国率先创立“以房养老南京模式”,但最终没有推行成功。这个模式提出,对南京市拥有60平方米以上产权房、年满60岁以上的孤残老人,健康状况不论,自愿将其房产抵押,经公证后入住老年公寓,以后终身免交一切费用,待老人去世,房屋产权归养老院所有。 这是按照当时的价格测算,1套60平方米的房子约三四十万元,一个老人每年花费约1万元,老人如果不生病,顺利度过余生没有问题。如果老人忽然因病瘫痪或长期住院,养老院支付的医疗费用就是无底洞了。 ※2013年8月26日,南京建邺区南苑街道爱达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正式挂牌,这是首个智能居家养老模式,不能“常回家看看的”儿女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了解父母的健康状况。爱达社区有800多位老人,空巢、独居的不少。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布局,面积240㎡,设立了电脑室、图书室、健身馆等多功能活动室。爱达社区的老人们每天都可以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免费去看书、上网、健身,享受泡脚、按摩、刮痧等服务。 提供智能化服务:涉及老人行踪GPS定位、突发事件SOS紧急呼叫、安全健康远程监护等服务,“他们定期派人上门帮老人检测血糖、血压,并做好健康档案,发到网上,好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子女也可通过网络‘常回家’看看。” 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很多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即使生活困难重重,也不愿意去养老院,他们更希望居家养老。 ※江苏在财政上重点支持半护理/护理型养老机构。对于能够自理的老人,鼓励居家养老,提供上门护理,定期为老人进行送医,上门护理;其次是增加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配餐、陪医等服务。” 从养老服务的各个环节上看,能推向市场的尽量推向市场,不能推向市场的由政府来兜底。比如,养老保险、护理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等。 养老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有钱的大多希望是居家养老,没钱的就需要政府和社会来帮助养老。但是也有一部分老人有钱但没有子女或者子女无法长时间在身边陪伴,这部分的养老就需要社会的有偿服务,以提高他们的养老质量。
个人分类: 社会评述|31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很好的气象资料下载网址
热度 3 yangpengucas 2013-10-24 12:08
http://gis.ncdc.noaa.gov/map/viewer/#app=climcfg=cdotheme=hourlylayers=1node=gis 这个是美国NOAA的一个专门下载全球气象站数据的网站,不需要注册,不需要项目权限就可以,基本上中国所有县级气象站都有,还有其他国家的。三个小时一次的观测,气温降水等。 下载方法:进入网站后直接按照里面的提示来就行,我已经成功下载兰州气象站的57年以来的数据,很简单,基本不用专门查找载方法。大概步骤为选择需要的区域,然后从台站选择框里面选择你需要的台站,进入获取数据界面后会提示如何下一步,经过简单的两步后九可以下载到。
10907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全球遥感资料下载地址
hanzhicong 2013-10-23 16:35
Online Global Satellite Image and Atlas http://library.gmu.edu/resources/sci/Geog579.htm 可以下载 Aster,QuickBird,IKonos,OrbView,LandSat, SRTM,MODIS 数据的网站 : http://glcf.umiacs.umd.edu/data/ http://ladsweb.nascom.nasa.gov/data/ NASA 数据站 ... 推荐 National Geophysical Data Center GSHHS - A Global Self-consistent, Hierarchical, High-resolution Shoreline Database v1.3 (13 Oct 2005) National Geophysical Data Center Coastline Extractor U.S. Geological Survey GTOPO30 is a global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with a horizontal grid spacing of 30 arc seconds (approximately 1 kilometer) HYDRO1k Elevation Derivative Database | Australasia National Geophysical Data Center GLOBE Project 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 Global Topography | FTP site http://www.modis.net.cn/ * 国家MODIS数据共享平台 , http://www.noaa.gov/ *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 , http://www.gispart.com/ *GIS 公园-很多GIS知识和信息 , http://glcfapp.umiacs.umd.edu * 可以下很多的免费数据 , http://www.vgt.vito.be/ * 用法国SPOT卫星生产的植被数据分辨率1Km , http://nfgis.nsdi.gov.cn/ *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网站 , http://satelliteNaNa.gov.cn/ * 中国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网-可订购多种遥感数据 , http://www.naturalresources.csdb.cn/ * 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 , http://www.gisforum.net/ * 地理信息系统论坛-学习交流好去处 , http://www.spatialecology.com/ * 提供很多有用的GIS扩展模块和工具 , http://cdcNaNa.gov.cn/ *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 卫星资料: http://www.nsoas.gov.cn/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Aviation model 的 avn data : http://weather.unisys.com/aviation/index.html Topex/Poseidon 卫星资料: http://sealevel.jpl.nasa.gov/mission/topex.html http://www-ccar.colorado.edu/research/topex/html/topex.html 免费的遥感卫片资料: http://poet.jpl.nasa.gov// ENSO 指数 /El Nino3/SOI http://www.lasg.ac.cn/cgi-bin/forum/topic.cgi?forum=2topic=3718 http://www.cdc.noaa.gov/ClimateIndices/List/ http://tao.atmos.washington.edu/pacs/additional_analyses/soi.html NDVI 资料 http://cybele.bu.edu/modismisr/products/avhrr/avhrrlaifpar.html 地面探空资料- MICAPS 数据 http://www.lasg.ac.cn/cgi-bin/forum/topic.cgi?forum=13topic=357 http://www.cdc.noaa.gov/cdc/data.ncep.reanalysis.derived.html#surface_gauss 台风资料: http://www.lasg.ac.cn/cgi-bin/forum/topic.cgi?forum=2topic=3689 全国台站号的资料 http://www.lasg.ac.cn/cgi-bin/forum/topic.cgi?forum=13topic=1085 一些预报网址:   http://www.opc.ncep.noaa.gov/shtml/pacsch.shtml http://www.soa.gov.cn/yubao/ http://www.wunderground.com/MAR/wpacm.html http://polar.ncep.noaa.gov/cofs/ 国内外地型 / 地图资料: 全球地形资料: http://www.ngdc.noaa.gov/ngdcinfo/newdownloads.html http://www.cdc.noaa.gov/Datasets/ferret/data/etopo60.cdf http://www.lasg.ac.cn/cgi-bin/forum/topic.cgi?forum=13topic=615 中国近海的地形数据: http://www.whigg.ac.cn/bbs/dispbbs.asp?boardID=2ID=51page=1 ETOPO5: 全球 5 分* 5 分的地形资料。就怕是对中国近海水深等值线而言分辨率不高 http://www.lasg.ac.cn/cgi-bin/forum/topic.cgi?forum=2topic=2550 www.odci.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 edina.ed.ac.uk/digimap/ edina.ed.ac.uk/ukborders data.geocomm.com/catalog/index.html www.maproom.psu.edu/dcw/ www.english-nature.org.uk/pubs/gis/GIS_register.asp glcf.umiacs.umd.edu/index.shtml www.landmap.ac.uk http://www.whigg.ac.cn/bbs/dispbbs.asp?boardID=2ID=51page=1 地 面 气 象 电 码 手 册  http://218.22.141.109/ywk/dzgf/Dmsc001.htm http://www.wmo.int/web/www/DPS/NewCodesTables/WMO306vol-I-1PartA.pdf 遥感数据存 http://www.geog.nott.ac.uk/hypertex/home.htm 英国丹迪大学 TBUS/SST http://sbgil.nesdis.noaa.gov:8080/EBb/ml/ NOAA GMS http://www.underground.org.hk 香港 Meteosat http://www.crs4.it/~luigi/METEO/meteo.html 意大利 CSP ERS-1/SAR http://tracy.esrin.esa.it:8001/www/ 欧空局 Radarsat http://www.on.doe.ca/ice/picmonth/radarsat.html 加拿大空间 JERS/ERS 等 http://www.restec.or.jp/restec-e.html 日本遥感技术中心 浮式资料 http://www.pmel.noaa.gov 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 Geosat http://www.grdl.noaa.gov/SAT/gdrs/geosat.html NODC AVISO-T/P http://www-aviso.cls.cnes.fr 法国空间局 高度计资料 http://www.grdl.noaa.gov/SAT/SAT.html NOAA 散射计资料 http://manati.wwb.noaa.gov/oceanwindsl.html NOAA 表 2: 遥感应用及相关内容网址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模拟与应用 http://sparclk.images.alaska.edu/SSUG.html 加拿大海洋服务中心 http://www.on.doc.ca/ica/home.ice.html 卫星海洋监测 http://www.nrsc.no:801/bilder/JRC/project.html 国家环境预报中心 http://polar.wwb.noaa.gov/seaice 全球变暖模拟 http://mri-jma.go.up/Proj/goin/GOIN.html 全球变化文献 http://geohange.er.usgs.gov/pub/info/html/bibliogrphy/ 遥感技术监测评估自然灾害 http:// www.elsevier.nl:80/inca.Publications/store/ 灾害监测 http://www.belspo.be/telsat/sumtab/ap_disol.html 减灾的遥感需求 http://ltpwww.gsfc.nasa.gov/ndrd/res2.html 灾害管理中航天遥感应用示例 http://ltpwww.gsfc.nasa.gov/ndrd/ex2.html 自然减灾中遥感用途 http://www.vtt.fi/aut/ava/rs/docs/annual92/ 亚洲灾害管理 V2 , N4 , 94.12 gopher://emailhost.ait.ac.th:70/00/AsiaInfo/jnl/AsiaDM 风暴遥感监测 http://marine.rutges.edu/mrs/storm94/storm94.html 网上台风、洪水与全球数据 http://ns.noaa.gov/IESDIS/NCDC_Apr96.html 热带气旋( GMS-5 等风场) http://cimss.ssec.wisc.edu/tropic/tropic.html 台风跟踪与制图实习指南 http://www.best.com/~paradisc/hurr3.html 最佳的客观分析系统 http://www.fnoc.nsvy.mil/otis-info.html 自动云动风向量系统性能 ftp://winds.ssec.wisc.edu/www/cgms/wincgms.html 由 GEOS-8/9 推出的风场产品 http://orbit7i.nesdis.noaa.gov:8080/windinfo.html 海洋物理过程 http://manti.wwb.noaa.gov/ 海表风场( RRS-2 , NSCAT ) http://manati.wwb.noaa.gov/oceanwindsl.html 散射计风场数据 http://www.jpl.nasa.gov/wind/nscat-data/index.html 海岸带资源遥感 http://tritonNaNs.udel.edu/crs/pages/coastal-resources.html 海岸带管理及连结 http://www.wantree.com.au/~kays/subjects.html 海岸带管理 http://seagrant.gso.uri.edu/risegrant/links-crc.html 海洋水色 http://seawifs.gsfc.nasa.gov/scripts/SEAWIFS.html NOAA 卫星应用 http://www.itc.nl/-bakker/noaa.html CEOS 定标 http://southport.jpl.nasa.gov/calceos/calceos.html 最新的 AVHRR 定标公式 http://orbit-net.nesdis.noaa.gov/ora//calib 全球海平面 http://www.grdl.noaa.gov/SAT/SAT.html 卫星高度计海洋环流应用研究 http://earth.agu.org/revgeophyaics/fu01/fu01.html 海军 GFO 数据校正 http://gfo.bmpcoe.org/ 表 3: 常见问题网址 内 容 地址( URL ) 航天常见问题 http://www.cis.ohio-state.edu/hypertext/faq/usenet/space/top.html NASA 常见问题 http://www.nasa.hqpao/top10.html 空间飞行 http://www.jpl.nasa.gov/basics/ 新盛世计划 http://nmp.jpl.nasa.gov/About/Faq/ 地球科学资源网络 http://atlas.es.mp.edu.au/users/pingram/v_earth.html NSAS 教学资源 http://sapacelink.msfc.nass.gov/Spacelink.FAQ/FAQ-Spacelink 气象卫星业务运行 ftp://kestrel.umd.edu/pub/wxsat/docs/FAQ GIS http://www.census.gov/geo/gis/faq-index.html scigeo.eos ftp://eos.nasa.gov/EosDis/sci.geo.eos 地球科学资源网络 Gopher://una.hh.lib.umich.edu/00/intetdirsstacks/earthsci%3athoen 气象常见问题 http://www.cis.ohio-state.edu/hy ... net/wether/top.html 热带气旋常见问题 http://cimss.ssec.wise.edu/tropic.html/FAQ.html Topex/Poseidon Gopher://quest.arc.nasa.gov/11/interactive-project/topex/QA 区域制图学软件 ftp://charon.er.usgs.gov/pub/bd.projections.FAQ 数据格式 http://fits.cv.nrao.edu/traffic.scidataformats/faq.html 数字高程数据 http://www.geo.ed.ac.uk/home/ded.html 卫星图像 http://www.geog.nott.ac.uk/remote/satfaq.html SAR http://www.asf.alsaska.edu/user_serv/sar_faq.html 植被指数遥感 ftp://kepler.gps.caltech.edu/pub/terrill/ravegfaq.txt 地球物理与 GIS http://www.gisnet.com/gis/ores/gis/faqs.html 海洋学 http://www.caweb.com/~tesmith/ores/ocean/faqs.html 地质 http://www.caweb.com/~tscmith/ores/geology/volcano/faqs.html 火山 http://www.caweb.com/~tcscmith/ores/geology/volcano/faqs.html 地球物理 http://www.caweb.com/~tcscmith/ores/geology/geophx/faqs.html 表 4: 各国航天、遥感机构与相关组织 内 容 地址( URL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 http://www.gsfc.nasa/gov/NASA_omepage.html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 NOAA ) http://www.noaa.gov/ NASA 航天器系统部 http://ranier.oact.hq.nasa.gov/CRS_page/SCHP.html 俄罗斯空间研究所( IKI ) http://www.iki.rssi.ru/ 日本宇宙事业开发团 http://hdsn.eoc.nasda.go.jp/ (NASDA) 日本遥感技术中心 http://www.restec.or.jp/restec_e.html 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 http://www.cnes.fr/ (CNES) 意大利空间局( ASI ) http://hp835.mt.asi.it/ 加拿大空间局( CSA ) http://www.space.gc.ca:7100/ 加拿大遥感中心( CCRS ) http://www.ccrs.nrcan.gc.ca/ccrs/homepge.html 德国航天研究所( DLR ) http://pid.da.op.dlr.de/welcome/html 德国遥感数据中心 http://www.difd.dlr.de/welcome/html 欧盟地球观测中心( CE ) http://ceo-www.jrc.it/ 欧空局 http://www.esrin.esa.it/ 英国空间中心 http://www.open.gov.uk/bnsc/nain001.html 英国国家遥感中心 http://www.nrsc.co.uk/ (NRSC) 丹麦遥感电磁研究所 http://megasat.emi.dtu.dk/ 瑞典空间合作( SSC ) http://www.ssc.se/ 瑞典空间物理研究所 http://aurora.irf.se/ 挪威空间与遥感中心 http://www.nrsc.no:8001/ 荷兰国家航实验室 http://www.nlr.nl/ 巴西国家空间局( INPE ) http://www.inpe.br/ 泰国遥感中心 http://www.nrct.go.th/htmlpages/TRSC/re-e-1.html 澳大利亚遥感中心 http://www.auslig.gov.au/acres.html 新加坡遥感图象处理中心 http://www.crisp.nus.sg/ (CRISP) 韩国航天研究所 http://150.197.50.63/kari.html 韩国遥感中心 http://sat.kaisat.ac.kr/ 印度国家遥感局 http://www.stph.net:80/nrsa/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http://solar.rtad.utk.edu/~china/ins/IRSA/irsa.html 中国卫星气象中心 http://www.edcwww.cr.usgs.gov/china/china.htm $gt 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局 ftp://ns3.hq.eso.org/pub/un/un-homepage.html 国际空间站 http://issa-www.jsc.nasa.gov/ 马里兰大学 ftp://glcf.umiacs.umd.edu 表 5: 协会刊物网址 协 会 与 刊 物 地址( URL ) 美国航空航天协会 http://www-leland.standford.edu/group/aiaa 国家空间协会 http://www.nss.org/home.html IEEE 地球与遥感学报 http://www.ieee.org/pub-preview/grs-toc.html 欧洲遥感实验协会( EARSeL ) http://gds.esrin.esa.it/Cearsel_root 国际光学工程联合会( SPIE ) http://www.spie.org/
28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资料:财政部长楼继伟详析财政科技资金管理五大问题
liuli66 2013-10-23 10:24
财政部长楼继伟详析财政科技资金管理五大问题 作者:刘莉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3-10-23 8:52:43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10/284182.shtm 今天(10月22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作了 《国务院关于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的报告》。报告中详细分析了我国财政科技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楼继伟说,科技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不确定性,成效显现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科技资金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很大。当前,我国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总体效益仍需提高,主要存在五大问题: ——些科技资源分散封闭重复。资源布局条块分割,部分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共享机制不健全。科技计划、专项数量较多,部分边界不够清晰,综合评估和终止机制也不健全。一些科技计划、专项建立了查重机制,但总体覆盖面不够。 ——投入结构不尽合理。基础研究主要靠中央财政,地方和企业投入较少,基础研究占RD支出比例仍然较低。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的协调机制建设进展不平衡,部分地方和领域依然存在稳定支持不足、竞争过度的现象,不利于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和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结构也需进一步协调优化。 ——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引导支持机制不够完善。由于企业科技活动界定比较复杂,有的部门在项目具体组织过程中,存在对政府科技投入边界把握不当、代替市场配置资源的现象。对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方式的系统性不强,按研发阶段部署和支持创新的方式,导致创新链条各环节不能有效衔接,与产业结合不充分;对部分地方的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做法,亟需国家层面的指导规范。 ——绩效管理亟待加强。绩效管理理念尚未牢固树立,制度不够健全,重立项、轻绩效的问题仍然存在。战略性综合性绩效评价和机构绩效评价还处于探索阶段,开展得较少,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也不充分。项目绩效评价往往流于形式,兼顾科研工作特点不够。 ——项目经费使用存在违规违纪问题。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科技经费监管的制度体系,但项目承担单位责任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执行中依法依规管理的意识不强,处罚措施落实不到位。在近年的审计或专项检查中仍发现不少虚假报销、挤占挪用、违规转拨等违规违纪行为。 分析这些问题,报告称,除了资金管理使用自身存在的问题外,体制机制等方面也存在一些深层次原因。 一是科技宏观管理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形成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相应进行了一些调整,但仍未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且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 二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政府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方面越位和缺位并存。一方面,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过度干预,不利于企业成为真正的技术创新主体。另一方面,政府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方面着力不够,基础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市场竞争不规范、不充分,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产业和融资环境较差,创新人才缺乏,影响了企业创新的动力、能力和绩效。 三是科研项目管理亟需改进。科研项目管理改革跟不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和经费规模快速增长的需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市场导向的科研项目立项机制没有真正建立。项目数量庞大,多头申报现象一定程度存在。各类项目主要采取竞争性课题制组织方式,部分应用型项目缺乏系统协作,跨领域、多单位共同承担的项目衔接不紧密,牵头单位协调不力,各课题各管一段,合作薄弱,难以形成重大成果。项目验收不够谨慎严密。 四是科技评价导向不尽合理。科技评价多以发表论文数量和争取科研项目数量作为衡量标准,容易引发过度竞争,助长科研功利主义和短期行为,科研人员疲于应付。此外,科研道德和创新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自律功能需要加强,科技人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需要强化。 五是创新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与创新有关的产业、科技、知识产权、贸易、财税等政策缺乏顶层设计和有效衔接,促进技术供给的政策多,促进市场需求的政策少,一些部门仍习惯于通过新设专项和平台的方式支持创新。绩效工资分配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个人分类: 科技与创新政策|1 个评论
[转载]资料存档
jlpemail 2013-10-20 19:16
Broadening of SLR Network in Chinese Mainland ************************************************************** Presentation Instructions Instruction for Oral Presentation Please submit your presentation file to (available from 1 October 2013) no later than one hour before the start of the session. Please include your article number with your email. Acceptable File Types: PowerPoint (2002 - 2010),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PDF) (ver. 1.5 - 1.7), or Open Office Impress (ver. 3.0 - 4.0) Each presentation file should not exceed 10MB. Instruction for Poster Presentation The dimensions of a poster board are 120 cm wide x 180 cm high. The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print the poster by themselves in advance (there is no poster-printing facility around the venue) and to display it before 9.30 am, Monday, 11 November 2013. Please submit your poster file to , preferably during the workshop, or before 22 November 2013. Please include your article number at the top of your poster. Also, include your article number with your email. Acceptable File Types: PowerPoint (2002 - 2010),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PDF) (ver. 1.5 - 1.7), Adobe Illustrator (CS1 - CS6) or Open Office Impress (ver. 3.0 - 4.0) Each poster file should not exceed 10MB. Instructions for Proceedings Papers Please submit your paper to Z-LW18@jaxa.jp by 25 December 2013 . The template of paper is available here . Detailed rule is described in the template file. Acceptable File Type: Microsoft Word (ver. 2003-2010). Please note that the proceedings papers are distributed online only. Please read the following note - your agreement is automatically regarded by submitting the manuscript. ----- Copyright Transfer All copyrights of the manuscript, including rights for publishing in any media, are transferred to ILRS/NASA CDDIS. The authors retain the following rights: 1.All proprietary rights other than copyrights. 2.Re-use of all or part of the manuscript in their work. 3.Reproduction of the manuscript for author's personal use or for company/institution use provided that (a) the permission of the 18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laser ranging is obtained prior to reproduction, (b) the source and ILRS/NASA CDDIS are indicated, and (c) the copies are not offered for sale. 4.The consent of the author (or one of the authors) is sought as a condition in granting republication permission to others.
个人分类: 卫星与激光|2421 次阅读|0 个评论
采集实物资料移交归档20131019
liuli66 2013-10-20 09:16
20131019下午移交采集资料。 10箱货。预约搬家公司。 搬家公司严重晚点,从2点到4点才到车。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采集馆藏基地。 移交手续5点到11点,谭LILI协助, 小郭基础清单做的好。 得到签字的验收单。 部分资料留在馆藏基地,待归档。
个人分类: 杂感|1 次阅读|1 个评论
提交“采集”预评审资料
liuli66 2013-10-10 23:55
采集工程 在最后“一分钟”提交:23:45 emailed 部分资料: 1)PPT 2)工作总结 3)清单 4)年表 研究报告传记尚未完成,暂未提交。 TMD,太繁琐了!
个人分类: 杂感|1 次阅读|0 个评论
21世纪的编程语言-Go语言学习资料完全总结(第二版)
热度 2 bigdataage 2013-10-7 17:52
21世纪的编程语言-Go语言学习资料完全总结(第二版) 第一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30496do=blogid=689520 只包括中文和英文资料。 草稿未完待续。
339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三大比特币证券平台证券中文资料汇总
isen2007 2013-10-6 17:20
三大比特币证券平台证券中文资料汇总【最后更新日期:2013年9月17日】 Summary of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Securities of 3 Major Stock Exchanges 【Last updated: 17th Sep, 2013】 收集整理Sorted by:miner/hl5460 ***此帖我将长期跟踪,不定期更新 I shall update this thread on irregular basis*** 鉴于国内比特币证券玩家不断增加,翻译的作品也日渐丰富。为便于大家了解相关证券的背景资料,尤其是其IPO的资料,收集整理了此帖。并有如下说明: As # of Chinese BTC investors growing and so does the translations, I feel it would be convenient to bring them together to facilit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securities, especially IPO prospectus. It took me a while to sort it out and here are some disclaimers: ? 链接尽量争取都是首发地址,并署名,如有遗漏错误,请指正。 I try to link the 1st post to each security and with the translator’s name. Please let me know if there is any mistake or miss. We respect each individual’s effort on this. ? 本人没有对链接的翻译资料进行核对,不能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请大家自行甄别。 I didn’t have time to verify the translation with the original IPO file. And I can’t guarantee the integrity of those securities. Please do your homework. ? 【风险提示】比特币证券交易无任何限制,风险巨大。不要做超出个人风险承受能力之外的投资。本帖不作为任何投资参考,请以教育和娱乐心态视之。 Warning: There is no limit on the fluctuation of BTC securities (not like A share, there is a 10% limit lockdown). Rewards are usually shadowed by risks. Don’t invest more than you can lose. The thread shall not used as guidance for any kind of investments. Please view it from educational and entertaining perspective. 一、三大平台简介 ? https://btct.co /security【13/39】 = 【translated #/total #】 近期改版后共分为9大类36个品种(13种已译或有相关资料):股票(2/3)*,收入股份(1/8),存托凭证(5/9),债券(1/1),采矿合约(2/5),贷款(0/3),期货(0/4),基金(2/6),管理投资组合(0/2)。 备注:括号内数字表示已有资料证券数量/证券总数,如“股票(1/3)”表示该类内共3个品种,其中1种已译成中文或有相关的中文资料。 BTCT.CO是目前全网交易量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2013年8月份借labcoin及activemining上市的机会,当月交易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近200,000币。俗话说,树大招风,站长曾有一段时间想要禁止美国IP登录,以规避潜在的监管风险,后来在社区反对下没有实施。借此风波也可看出比特币证券交易在目前监管滞后的情况下,网站运营面临着不少风险。 ? https://bitfunder.com/market【10/39】 交易活跃的只有10只左右。各证券品种没有分类,打开页面时默认按24小时成交量排序,可以比较清楚地知道场内资金流向。这一做法后来也被BTCT.CO采用。 ? https://www.havelockinvestments.com/ 【6/13】 已翻译数量/总数:6/12。Havelock 是位于加拿大的网站。以小盘股为主,近来在TAT的推动下,IPO不断,发展势头迅猛。 此外,还有一些“自弹自唱”的股份,网站自己发行,也只能在该网站交易。分红多数与网站运营交易量挂钩。如796, mcxnow,btc-dice等。将另文介绍。 二、三大平台证券资料汇总 BTCT.CO 【13/39】 1. Asicminer:烤猫股票IPO时是在GLBSE网站(现已关闭),现在各个平台的烤猫股票都属于PT性质。 ASICMINER烤猫股票交易及周边信息 【Miner翻译整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3b90b760101b8he.html Asicminer(AM或烤猫)2013年1季度财报【Miner翻译整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3b90b760101aq99.html ASICMiner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投资者个人分析)及新闻 【Blues翻译整理】 http://www.btcpie.com/blog_2013/09/asicminer-q2-financial-report 2. 大爆料!Labcoin—烤猫的潜在强力对手?【Blues翻译整理】 http://www.btcpie.com/blog_2013/08/labcoin-news 3. NeoBee-比特币银行(塞浦路斯)-LMB控股公司【Blues翻译整理】 http://www.btcpie.com/blog_2013/09/neobee-bitcoinbank-lmb 这个股的pre-ipo日期在9月17日,IPO日期在9月25日。三个平台同时进行。 4. CIPHERMINE.B1——固定年利率22%的虚拟企业债券【qiurong910326翻译整理】 http://bbs.btcman.com/forum.php? ... 6890fromuid=44 5. 加密货币交易所Crypto-trade.com 股票介绍【金太阳翻译整理】 http://8btc.com/thread-712-1-2.html 6. 比特币DMS证券组合解析【独行的巨蟹翻译整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9bedb0101bkte.html 7. 比特币网游股TAT-MiniGame及其作品Eulora(罗拉颂) 【爱比特(聂)翻译整理】 http://btc8.com/thread-7-1-1.html 8. 固定算力债券PMB简介【Miner翻译整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3b90b760101aux6.html 9. 电子安全公司SA BTC债券介绍【木风翻译整理】 http://8btc.com/thread-505-1-2.html 10. 固定算力债券SELLING介绍【虎嗅翻译整理】 http://8btc.com/thread-602-1-1.html 11. 介绍CryptX 发行的矿机股票PETA-MINE【木风翻译整理】 http://8btc.com/thread-619-1-1.html ? Bitfunder.com 【10/39】 1. 澳大利亚勘探公司KENILWORTH股票介绍【虎嗅翻译整理】 http://8btc.com/thread-600-1-1.html 2. Btcquick网站基本情况及分析【Miner翻译整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3b90b760101c3yb.html 3. 比特币文化衫电商:Bitcoin Pride 股票介绍【aisen翻译整理】 http://8btc.com/thread-555-1-2.html 4. 比特币投资基金discovery【Miner翻译整理】 http://8btc.com/thread-774-1-1.html ? https://www.havelockinvestments.com/ 【6/13】 1. 沙尘暴来了!公募基金Sandstorm介绍【Blackbeard翻译整理】 http://8btc.com/thread-732-1-1.html 2. 小盘股比特币交易所Dealcoin股票介绍【Blockchain翻译整理】 http://8btc.com/thread-728-1-2.html 3. 比特币博彩公司CasinoBitco.in公开募股说明书【潇湘夜雨翻译整理】 http://bbs.btcman.com/forum.php? ... 58extra=page=1 讨论帖:http://8btc.com/forum.php?mod=vi ... page=1#pid1598 三、展望 在BTC生态圈内,证券融投资可能是终极的应用之一。创业者通过BTC融资获得初创资金,投资者通过分红及证券卖卖获得收益。当然创业也有可能失败,投资者也可能血本无归。无论如何,BTC提供了一个无国界,不分种族的渠道。这也是我对此深深着迷的原因。 Inside the BTC ecosystem, stock exchange might be the ultimate application of all. Starters may acquire much-needed funds from investors all over the world and investors are rewarded with dividends and stock buying selling. However, starters may fail and investor’s stake will be gone. The nature of BTC provides us an access for the same goal, which is the reason of my obsession with BTC. 最后,抛砖引玉,提供一个翻译的模板,仅供参考: • 公司名称: • 公司网址: • 股票代号:(以交易平台上的代号为准) • 行业:(采矿、博彩、基金?) • 融资目的: (进行IPO筹得的资金将用在哪里?) • 相关文档:(财务数据等,提供链接) • 业务范围概要: • 股份总量: • IPO发行数量: • IPO价格:(可能会有阶梯式的价格) • IPO日期时间:(请转换成北京时间) • IPO平台网址: • IPO招股书全文翻译: 为避免翻译撞车,如有意翻译无中文资料证券的请跟帖说明。 翻译完成后,请跟帖说明,我会汇总到此帖里面。 欢迎大家多提意见,进一步丰富完善此帖。 感谢以下所有译者,更加欢迎原创: Changjia长铗(operator of 8btc.com, he is the first to publicize offers to pay BTC to translators); Blues(btcpie.com);Blackbeard;Blockchain;潇湘夜雨;独行的巨蟹;爱比特(聂);aisen;虎嗅;木风;qiurong910326 (chinese forum ids) 特别感谢长铗(8btc.com),他首先对所有原创和翻译作品进行奖励,使得中文论坛内短时间内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原创及翻译作品。 为了推动BTC证券的传播和发展。借鉴长铗的作法,我也设立一个BTC捐赠地址,如收到捐赠将对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奖励。钱包地址BTC: 1EpVna5v8erwgiJrh2raUmLvjZuiMUJwV4 Learning from Changjia's (operator of 8btc.com) practice on tipping translators, which has attracted many good translators to join in th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I shall set up a tipjar to encourage those diligent promoters/translators of BTC securities among Chinese BTC circles or you may place a bounty for translation of securities that you specified BTC: 1EpVna5v8erwgiJrh2raUmLvjZuiMUJwV4 Have fun! Wink
1090 次阅读|0 个评论
1994-2011年国内期刊的可拓学论文——可拓学创立卅周年资料之八
热度 1 anley 2013-10-3 07:47
1994-2011 年国内期刊发表的可拓学论文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论文数量 17 37 46 46 84 73 47 101 64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论文数量 71 79 90 227 175 271 408 385 371 1994-2011 年国内期刊发表的可拓学论文数量变化情况
个人分类: 可拓学---学科介绍|973 次阅读|1 个评论
习近平:最大限度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资料]
liuli66 2013-10-2 09:26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10/283374.shtm 习近平:最大限度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 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中关村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这是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参观中关村科技创新企业、科研单位重要创新成果。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中关村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这是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参观中关村科技创新企业、科研单位重要创新成果后,边交谈边走向会场。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 9月30日上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4周年国庆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采取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上午8时30分,习近平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各同志集体从中南海出发,前往中关村。9时许,习近平等来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听取了中关村管委会负责人关于中关村创新发展情况的汇报。听说中关村近年来创新效率显著提高、力争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习近平十分高兴,对此表示肯定。 随后,习近平等前往展厅参观。展厅内,一幅幅显示屏、一张张图片、一件件产品,展示了科技创新企业、科研单位研发的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在3D打印、集成电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和健康、航空航天等展区,习近平等仔细察看和了解情况,同企业负责人和科研人员深入交谈,询问增材制造、云计算、大数据、高端服务器、水处理、纳米材料、生物芯片、农作物精准生物育种、量子通信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情况。习近平对我国科研人员勇攀科学高峰、不断掌握和突破核心技术的拼搏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参观结束后,习近平等来到展示中心会议室,听取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我国科技创新总体情况,并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习近平指出,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习近平强调,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习近平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习近平就此提出5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要积极作为,加强支持和协调,总体确定技术方向和路线,用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二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当务之急是要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三是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到我国工作。四是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要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完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五是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最后,习近平指出,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高技术园区,也是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过20多年发展,这里聚集了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实现总收入2.5万亿元,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56万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是集中展示中关村自主创新成就的平台和窗口,也是北京市重要科普基地。(原标题: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 ) 更多阅读 习近平考察中科院:树立创新自信 圆梦科技强国 习近平: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
2 次阅读|0 个评论
签证
LanJiangCAS 2013-9-28 18:25
签证官方网站 http://www.ibiochina.org/sem/newSem.htm
2071 次阅读|0 个评论
Fellowship 列表
LanJiangCAS 2013-9-28 18:20
Damon Runyon Postdoctoral Fellow http://www.damonrunyon.org/for_scientists/more/fellowship_award_application_guidelines
2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已出版的可拓学中文简体专著——可拓学创立卅周年资料之五(3)
anley 2013-9-28 14:21
已出版的可拓学中文简体专著 ——可拓学创立卅周年资料之五(3)
个人分类: 可拓学书籍出版消息|10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拓新领域 研究新方法——可拓学创立30年资料之一
anley 2013-9-22 21:01
可拓学创立30年 —开拓新领域 研究新方法 “ 经历20多年连续研究,蔡文教授等人已经建立一门横跨哲学、数学与工程的新学科 —— 可拓学,它是一门由我国科学家自已建立的、具有深远价值的原创性学科。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院士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 对成果“可拓论及其应用研究”的鉴定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 广东工业大学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 2013 .8 人类的历史, 是一部处理矛盾问题的发展史. 根据一定的程序解决矛盾问题, 以至于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帮助人们处理矛盾问题, 称为矛盾问题智能化处理。为了实现矛盾问题智能化处理, 必须研究如何用形式化表示矛盾问题及其解决过程, 研究处理矛盾问题的规律, 建立处理矛盾问题的方法体系, 研制处理矛盾问题的计算机软件, 这就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可拓学。 可拓学是用形式化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解决矛盾问题的科学。 可拓学的研究对象是矛盾问题,基本理论是可拓论,方法体系是可拓创新方法(也称可拓方法),逻辑基础是可拓逻辑,与各领域的交叉融合形成可拓工程。可拓论、可拓创新方法和可拓工程构成了可拓学。 可拓学的学科框架:
个人分类: 可拓学的学术机构与学术活动|9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感于查阅社科院近代史所图书资料和特藏档案
黄安年 2013-9-16 15:23
有感于查阅社科院近代史所图书资料和特藏档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9 月 16 日 发布 中国近代史图书资料档案的收藏资料档案丰富,今天上午在社科院近代史所的二楼和五楼分别查阅近代史所的图书资料和特藏档案 , 由于事前该所的宋广波先生的铺路 , 所以一切顺利 , 凭借我的身份证和名片 , 可以查阅目录柜的卡片 , 然后填卡索取所需资料翻阅。感到不方便的是这些目录柜里的卡片并没有提供电脑查阅的便捷方法 , 也没有汉语拼音的检索目录,更不允许进入库房查看,就是说 , 书库基本上是不开放的。图书资料室允许对所需目录照相,但是文献档案馆的目录是不可以照相的。 该所图书资料档案的对外单位人员开放时间是每周一、四上午 8 : 30-11 : 30 ; 13 ; 30-17 : 30 。这就意味着有可能再来几次,才可查清自己所需图书资料的内容。 联系到在台北几家图书馆查阅,感到对于外单位即使大陆读者是一视同仁的 , 而且还可以进入书库查阅,感到更显方便。 照片一张是二楼该馆一侧的图书资料目录柜。 概况: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作者: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2992 更新时间:2005年09月22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图书 馆创建于1950年。现有藏书60万册, 档案 19万件,馆舍面积3400平方米.设有目录厅、综合阅览室、外文阅览室、中文报刊阅览室、地方志阅览室、特藏阅览室,是一所中等规模的专业 图书 馆。 一、馆藏内容及其特色 图书 馆馆藏主要由旧期刊、书籍和 档案 三部分组成,分别介绍如下: 1. 旧期刊 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报刊是最具代表性的馆藏之一。目前共收藏旧报刊6460种,其中报纸660种、期刊5800种,收藏量和珍贵性为国内外所知晓,尤以清末民初报刊最为珍贵。共有清末报纸79种,期刊195种,合计274种,占当时报刊创办总数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较珍贵者有: 1897 年出版的《汉报》, 1898 年 2 月在广州创刊的《广智报》, 1904 至 1906 年在北京出版的《中华报》, 1909 年至 1910 年发行的《华商联合报》, 1911 年至 1917 年出版的《妇女时报》。民国初期的期刊中, 1912 年创刊的《交通旬报》,为本馆所独藏。五四运动时期杭州的学生刊物《浙江新潮》,目前国内仅本馆有收藏。 1913 年至 1914 年创办的《中华实业丛报》,是民国初期最重要的经济类期刊,本馆是唯一收藏齐全的 图书 馆。 2. 藏书 近代史所 图书 馆共有藏书35万册,绝大部分是有关中国近代史的专业书。一般而言,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各个 专题 ,在本馆都能够找到相应的藏书。其中,线装书14400余种,14万余册,内有1911年以前的木刻本、石印本、抄本、稿本约78000册。平装书16万册,其中1949年以前的有29246种,约5万余册。外文书有5万多册,其中西文书15696种,日文书20000多册,俄文书8000册。许多是100年前的 出版物 。其中《美国外交文件》、《英国外交文件》、《日本外交文件》等重要国家的文书,都是从19世纪开始出版发行,本馆自其出版初期起,就一直有收藏,至今基本全套收齐。 3. 档案 。近代史所 图书 馆珍藏各种 档案 资料19万件,其中80%以上是原件,有文稿、书信、日记、奏折、地图、碑帖、契约等。中国近代史110年间许多著名人物的手稿如信件、日记等本馆有收集,如: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荣禄、张之洞、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蔡元培、胡适、黄炎培、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颖超、蒋介石、张学良、 范文澜 、吴晗、郭沫若等,这些人物,就所涉及的历史事件而言,包括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以及整个民国时期各个重要时期。 二、自动化状况 图书 馆共建立了22个数据库,其中9个面对读者查询,13个供 图书 馆内部使用。 图书 馆的基本业务从书刊采购、编目、入库到读者检索,均可通过 图书 馆的网络平台加以处理。为了方便读者查询,建立了不同语种与类型的书刊目录数据库,包括:近代史所中文总库、馆藏中文平装书库、中文编目库、English Book(近代史所西文总库)、近代史所日文总库、满铁剪报库(1)、满铁剪报库(2)、井上清文库、井上清期刊库;当年报刊库、读者既可在目录厅的 图书 馆工作平台上直接查询,也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通过登录。 为了建立 图书 借阅的计算机管理模式,已将有数据的 图书 帖上条码,准备将读者借阅记录与 图书 数据库联系起来,达到计算机统计借阅的手段。该项技术现已成熟,只待院文献中心统一更换韩国软件后再实施。 目前 图书 馆计算机管理水平与院馆保持同步。现有两台服务器用于数据存储与数据发布,本所办公楼内的任何一台计算机均能访问 图书 馆的网页,浏览数据信息,可供查询的书目数据共计125034条(每天都在增加),即将增加 图片 、珍希期刊的全文。 除此之外,本馆目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已经不仅仅是针对书目数据的管理,对 图片 、文字、 音像 制品也同样具备管理能力。只要时间与经费允许,数据量会陆续增加。 三、 借阅对象及服务范围 本馆服务于以下人员: 1 .本院及各省社科院研究人员(本所以外人员须出示本人工作证和单位介绍信) 2.大专院校历史系教师(须出示本人工作证和单位介绍信) 3.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学者(需经本所科研处批准) 本馆各部门提供以下服务: 1.目录厅:提供馆藏中、西、日文书、当年期刊的计算机目录检索,以及1998年以前的所有馆藏书刊的卡片目录检索。 2.综合阅览室:提供近期大陆及港台出版的中文新书,各种工具书、大型多卷次资料丛书、《申报》影印本、 图片 集等书刊的开架阅览。 3.报刊阅览室:提供当年报刊阅览。 4.地方志阅览室:提供新出版的地方志及影印旧地方志的阅览。 5.特藏阅览室:提供 档案 阅览。 6.外文阅览室:提供外文工具书、资料书及港台报刊的阅览。 本馆开馆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上午:8:30─11:30 下午:13:30─16:30 (星期三下午闭馆) 本所以外读者的借阅时间为星期一、四上午。 四、人员构成 闵 杰 馆长 研究员,负责全面工作,分管采购。 张秀清 副馆长 副研究馆员,分管 图书 流通典藏管理 段 梅 副馆长 副研究馆员,分管日文、港台书编目及数据库管理 岳小玉 馆员,负责书库典藏 刘 丽 馆员,负责报刊采购、编目,报刊阅览室 汤立峰 馆员,负责中文书采购 胡 槿 副研究馆员,编目组长,负责中文书编目 平国良 实习馆员,负责复印及照相室 杜 华 馆员,负责中文、俄文书编目 卫香鹏 馆员,负责综合阅览室 仇 力 实习馆员,负责目录厅借阅 王北红 馆员,负责外文书刊采购、编目,外文阅览室 茹 静 实习馆员,负责特藏室整理、借阅 刘贺文 实习馆员,负责计算机控制 http://jds.cass.cn/Item/1210.aspx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36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常看的科学资料视频网站
sdzjh870 2013-9-10 11:06
常看的科学资料视频网站: 1. http://cctv.cntv.cn/lm/zoujinkexue/走进科学官网 2. http://songshuhui.net/科学松鼠会 3. http://www.swarmagents.cn/swarma/复杂性知识集锦 4. http://story.kedo.gov.cn/蝌蚪 五线谱 5. http://www.bjscivid.org/北京科技视频网 6. http://www.guokr.com/果壳 7. http://www.huanqiukexue.com/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 8. http://www.ecocn.org/portal.php经济学人中文网
个人分类: 科学素养|23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培养计划-资料
xiaoxinghe 2013-9-8 10:29
http://gsinfo.whu.edu.cn/ 欢迎使用武汉大学研究生信息系统!
个人分类: PH.D|19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机器学习资料
lijiankou 2013-9-3 23:21
一 经典教材 1.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豆瓣评分9.5 2.Machine Learning: A Probabilistic Perspective 豆瓣评分 9.4 3.统计学习方法 李航 豆瓣评分 8.5 4. Bayesian Reasoning and Machine Learning 豆瓣评分9.3 1和2是机器学习的经典教程,内容很全,值得慢慢精读,3介绍了十种常用机器学习方法,相对简练,支持向量机部分写得很精彩,可以结合1和2阅读;4还没有仔细读,编排顺序和其它区别比较大 二 视频教程 1. https://class.coursera.org/ml-003/lecture/index Andrew Ng 非常适合入门 2.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machinelearning.html 有点难度,可以在看完1的基础上再看 3.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317792394uk=604818347 http://bigeye.au.tsinghua.edu.cn/DragonStar2012/download.html 龙星计划, 信息量很大,讲得不是很细,可以先看一遍,等有了一定基础以后再细看。 4 . http://blog.videolectures.net/100-most-popular-machine-learning-talks-at-videolectures-net/ 100 most popular machine learning talks at videolectures.net 5. http://work.caltech.edu/telecourse 三 代码库 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6aa0540101lx9l.html 2. http://blog.mashape.com/post/48074869493/list-of-40-machine-learning-apis 3. http://www.cs.princeton.edu/~blei/lda-c/ LDA Blei 大作 四 领域专家 1. http://www.cnblogs.com/finallyliuyu/archive/2010/12/27/1917839.html 2 . http://www.cs.princeton.edu/~blei/publications.html Blei主页 主题模型专家 3. http://www.cs.berkeley.edu/~jordan/ 4. http://www.cs.toronto.edu/~hinton/ 神经网络 五 笔记 1. http://blog.coursegraph.com/%E5%85%AC%E5%BC%80%E8%AF%BE%E7%AC%94%E8%AE%B0%E5%A4%A7%E7%9B%98%E7%82%B9 一些公开课笔记 2. http://www.zhizhihu.com/html/y2012/4017.html Max Welling教授 笔记 六 最佳论文 1. http://jeffhuang.com/best_paper_awards.html 七 其它推荐书籍 以下是Mike Jordan 推荐的: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1055389 1.) Casella, G. and Berger, R.L. (2001). Statistical Inference Duxbury Press. 2.) Ferguson, T. (1996). A Course in Large Sample Theory Chapman Hall/CRC. 3.) Lehmann, E. (2004). Elements of Large-Sample Theory Springer. 4.) Gelman, A. et al. (2003). Bayesian Data Analysis Chapman Hall/CRC. 5.) Robert, C. and Casella, G. (2005). Monte Carlo Statistical Methods Springer. 6.) Grimmett, G. and Stirzaker, D. (2001). Probability and Random Processes Oxford. 7.) Pollard, D. (2001). A User's Guide to Measure Theoretic Probability Cambridge. 8.) Bertsimas, D. and Tsitsiklis, J. (1997). Introduction to Linear Optimization Athena. 9.) Boyd, S. and Vandenberghe, L. (2004). Convex Optimization Cambridge. 10.) Golub, G., and Van Loan, C. (1996). Matrix Computations Johns Hopkins. 11.) Cover, T. and Thomas, J. Elements of Information Theory Wiley. 12.) Kreyszig, E. (1989). Introductory Functional Analysis with Applications Wiley. 八 一些数据集 1. movielens http://www.grouplens.org/datasets/movielens/ 2. netflix http://www.datatang.com/data/10135 3. jester http://www.datatang.com/data/13953 4. amazon http://www.datatang.com/data/651
个人分类: 机器学习|32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代”李冰“7-一点背景资料1
热度 1 supdesign 2013-9-3 10:24
张光斗先生前期工作的背景。以下内容来自百度。 反右 运动 为中国1957年开展的反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政治 运动 。1956年11月召开的 中国共产党 八届二中全会,决定从1957年起开展党内 整风运动 。 1957年4 月27日,中共中央公布《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 为主题,以反对 官僚主义 、 宗派主义 和 主观主义 为内容的整风运动,发动 群众 向党提出批评建 反右运动大型集会 议。 这是发扬 社会主义民主 ,加强党的建设的正常步骤。广大 群众 、党外人士和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对党和政府的工作以及党员干部的作风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批评、建议。 针对这种情况,1957年5月15日 毛泽东 撰写了《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要求认清阶级斗争形势,注意右派的进攻。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 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 右派分子 进攻的指示 》,同日, 《人民日报》 也发表了《这是为什么?》的社论。从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反击右派的斗争。在当时的形势下,对极少数资产阶级 右派分子 的进攻进行反击是正确的,必要的,这对于分清大是大非,稳定新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对1957年春夏的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又采取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在全国开展了一场 群众 性的政治 运动 ,致使反右运动被严重扩大化了。一大批忠贞的中共党员、有才能的知识分子、有长期合作历史的 民主党派 朋友、政治上不成熟的青年 反右运动集会游行 被错划为 右派分子 。他们被下放进行劳动改造,身心受到严重伤害,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损失。大多数 右派分子 遭受长达20多年的歧视和迫害,尤其是在文革期间再次遭到猛烈冲击。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绝大多数被错划的 右派分子 都得到了平反。 “右派分子”虽然从此成了历史名词,但“右派分子”当中绝大多数从历届政治运动中“死里逃生”的知识分子,已被世所公认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社会良心的典范,学人人格的楷模,回忆和缅怀“右派分子”的文章论著更是层出不穷,历史永远记住了他们,许多“右派分子”用自己的正直的社会良心、高尚的知识分子人格、问心无愧的坦荡心态和因此为之付出的蒙冤受屈22年惨痛人生代价换来了名留青史的不朽。
个人分类: 09杂谈|14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官方资料显示:内地31名高院院长中7人无任何法学学历
lzxun123 2013-8-28 19:45
这也许暗示,法律、法院在许多时候只是一个摆设,是一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或傀儡。否则,无法理解没有任何法学学历的人还做专业性很强的高院院长。 这一暗示正好与现实中的法院所谓的职能相称。 高院院长成官员升迁重要位置 作者:申欣旺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 http://politics.inewsweek.cn/20130826/detail-69636-all.html 虽然法院以独立审判为宪法要义,但在中国,无论是地方官员升迁至高院院长,还是最高司法机关“空降”,抑或是政法机关内部交流,高院院长作为副省部级职位,仍是官员获得升迁的重要位置。  原题:大法官的学历   大法官的任命映射着司法现实中的两难,如果倚重本级党委的建议权,司法容易陷入地方化,审判独立难保障。如果偏重上级法院的协管权,这种自上而下的人事本身也是司法行政化的表现,容易影响现有的上诉制度    本刊记者/申欣旺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因为法官嫖娼事件和“敌对势力”论,让今年4月刚刚调任上海市高院代院长的崔亚东成了关注焦点。   上海高院法官嫖娼事件发生后,崔亚东在一次针对上海法院系统的“集中教育专项整顿”大会上说,“虽然只是少数法院干部严重腐化堕落,但却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上海良好法治形象和法治环境的质疑,也给境内外敌对势力借机攻击党和政府、攻击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网友根据公开资料,对崔亚东的学历提出疑问,称其只拥有“中央党校在职大学学历”。   不仅如此,根据官方资料显示,全国31名高院院长中,大学学历17人,党校学历(含党校在职研究生)14人;法学科班出身11人(含研究生);没有任何法学学历的7人;没有法学学历且无大学经历的3人。    高院院长什么学历   法官要懂法,更不要说身居二级大法官的高院院长,他们的知识背景备受关注。   15年前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一篇《复转军人进法院》提出法院专业化的问题。此后,职业化成为法院系统的推进目标。   不过,由于“党管人才”的组织原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一府两院”体制,现实中大法官的来源多种多样,知识与学历背景也完全不一样。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最高法院1997年发布的《法官等级暂行规定》,国家实行法官等级制度,大法官设一级、二级,其中最高法院院长为首席大法官,副院长为一至二级大法官,审判委员会委员至多评为二级大法官,高级法院院长评二级大法官。   当前中国一二级大法官的总数是47人,包括最高司法机关13位大法官,31个地方高院的32位大法官(新疆高院党组书记与院长分设,均任二级大法官),以及军事法院的两位大法官。这一数字远远高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9名,日本最高法院大法官15名的人数。   据最高法院官网显示,13位现任大法官,除最高法院党组成员徐家新,最高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学文、贺荣三人无具体学历资料,其他人均为法律本科科班出身。   相比之下,地方高院的二级大法官的学历则繁杂得多。32位地方高院二级大法官中,仅有天津、吉林、浙江、山东、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青海等9省市高院院长为法律本科科班出身,另有福建高院院长马新岚为华东政法大学法律专修科毕业,江西高院院长张忠厚曾在西南政法大学函授专业学习。   与其他党政系统官员类似,有十余位地方高院大法官的资料中,或无法完整显示第一学历,或者第一学历为技校、中专、函授大专,大多通过中央党校学习或进修达到本科或研究生学历。    大法官的升迁路径   学历背景的不同,大法官升迁路径也不相同。   最高人民法院的13位大法官中,多数人长期从事法律工作,并多在法院系统工作多年。首席大法官周强虽然从湖南省委书记任上升迁,但早先进入共青团中央之前,曾在司法部工作,并任职法制司司长,长期从事法律相关工作。一级大法官沈德咏从江西省高院刑一庭庭长、副院长任上短暂转任江西省纪委副书记,旋即在1998年年底升任最高法院副院长。   最高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奚晓明,最高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高憬宏等人则一毕业直接进入最高法院,从普通的审判员升至大法官。   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侯猛认为,“尽管大法官很少通过审判案件对法律和司法做出贡献,但大法官个人的法院工作经验会对其公信度有比较大的影响。”   与最高法院不同,地方高院的大法官很多来自于司法系统外部。据公开资料,内蒙古、河南、广西、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的高院院长在任二级大法官之前主要在地方担任党政职务。   比如,内蒙古高院院长胡毅峰于包头铁路技校桥隧专业毕业后,从呼和浩特铁路局下属工务段做起,历经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等多个岗位。   宁夏高院院长李彦凯从海原县一名助理征税员起步,由海原县法院一般干部,再到吴忠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宁夏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等将近十余个岗位,最后得以升任宁夏高院院长。   长期从事中国法院研究的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忠认为,“除去成文法和司法解释,各种实体法、程序法的非正式渊源、习惯做法和各种地方性司法知识,使得法院院长进入的知识壁垒越来越高,非长期在法院工作,即使曾经法律科班出身,对厚实的司法知识亦感觉困难。”   崔亚东由中共贵州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转任上海高院代院长。在其长达四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自1974年从部队退伍后,始终从事公安工作。人们担心,这种职业经历与司法工作存在着巨大的知识鸿沟。    谁能担任大法官?   虽然法院以独立审判为宪法要义,但在中国,无论是地方官员升迁至高院院长,还是最高司法机关“空降”,抑或是政法机关内部交流,高院院长作为副省部级职位,仍是官员获得升迁的重要位置。   行政化的任命,对于“独立审判”影响深远,这在建国后对法院院长的任命制度的变迁中可见一斑。   1949年建国之初,政务院曾规定“今后各地调用司法工作主要干部时,应事前经上级司法部门的同意”。最高人民法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并负责领导和监督全国各级审判机关的审判工作。   但1954年《人民法院组织法》改变了此前法院上下级之间的体制,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由政府的司法行政机关管理。   文革后,中共中央恢复上级公、检、法机关协管权,地方党委对公、检、法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的调配,应征得上级公、检、法机关的同意。1983年干部组织人事管理体制大调整的时候,亦保持了这种“主管+协管”的做法。   由于位列副省级干部行列,高院院长由中央管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32条规定,“属于上级党委(党组)管理的,本级党委(党组)可以提出选拔任用建议。”据此,本级党委具有任用建议权,最高法院拥有协管权。   2007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具体规定,党委组织部门考察人民法院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时,上级人民法院党组应当派员参与考察。地方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和院长的任免、调动,应征得上级人民法院党组同意。   根据刘忠的研究,“由于法院是一个专业性知识很强的业务型机构,尤其是法院之间有着审级分工、工作指导等关系,对于现任法官和即将出任法官的人员所需要的业务水准、专业技能,在内部信息识别上,上级法院具有超出地方党委的优势。”   但地方党委并非毫无作为。在刘忠看来,同级党委“对于院长之外的其他人员的任免决定权和编制、职级、行财装备等事项上的审批权对于院长构成一种反制。”   在学者看来,现实中,如非征得地方党委同意,最高法院对于高院院长人选的协管权很难行使。由于地方在法院院长人选中的强势地位,司法容易陷入地方化,审判独立难保障。   为了防止“外行领导内行”,最高法院将协管权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强化。2001年新修改的《法官法》对法官任职资格做了进一步限制:“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   按照刘忠的说法,“此处的学历增加为本科,不是关键修改。许多党政领导干部在党校、函授和各种业大、夜大、自考教育中获得了本科文凭。党校的学历教育中,人数最多的两个专业一个是行政管理,另一个就是法律。关键之处在于将原来笼统规定的‘工作’改为‘从事法律工作’。”   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从事法律工作”做出的解释是:从事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工作;从事审判、检察工作;从事公安、国家安全、司法行政工作;从事律师、法律教学和研究工作;从事党的政法委员会以及政府部门的法律工作。这意味着,法官的来源被大大限制。   即便如此,“从事法律”工作的范围仍然很宽泛,地方在高院院长的任命上仍有广泛的选择空间,当公安局长被任命为法院院长时,尽管公众有颇多质疑,但从制度看,却无可指责。   此后,差额推荐和实行异地交流任职的做法被认为旨在防止司法地方化。不过,在侯猛看来,实行异地交流任职,实际上使得上级法院更便利于下派干部,而这样做可能会影响现有上下级法院的独立地位。   道理很简单,上级法院的法官面对原来的同事在下级法院所做的判决时,要做出改变就变得很难,最好的选择可能是维持原判,这将使得上诉制度形同虚设。   同样不能回避的是,上级法院对下级法官的人事安排本身也是司法行政化的表现,后者正是影响司法公正的痼疾之一。
个人分类: 博览|16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统计
jerrycueb 2013-8-20 19:58
◇ 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 ◇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 ◇ 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 ◇ 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 ◇ 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 ◇ 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 ◇ 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 ◇ 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 ◇ 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 ◇ 200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 ◇ 200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要览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个人分类: 基金主题|33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公益倡议:大家多拍科学记录摄影和视频音频!
热度 8 zlyang 2013-8-18 19:11
公益倡议:大家多拍科学记录摄影 (和视频音频) ! 在孟津老师2013-08-18《夕阳下的独尾草花》的“评论”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99-717712.html 余海涛 2013-8-18 11:25 照片上的昆虫貌似没有照全,谢谢老师精美的照片,我从事农业杂草防治,很多专业书上的照片比老师您的照片差远了,向您学习。 真傻2012-11-05的《 这是什么菌类?很像毒蘑菇“毛头鬼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629466.html 2013-05-05《虬龙枣的初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686896.html 就是此意。只是俺相机不好,拍摄水平不够。 请大家方便时多拍摄些科技资料照片吧! 建议加入中文、英文、拉丁文等名称,以便他人搜索并免费下载! 并可否请各位博主建立自己的博文分类“ 科学资料摄影 ”, 并自行加工以前的博文,增加便于检索的关键词、名词、术语(最好有英文、拉丁文)?特别是相关专业的博主。 我这里只连接各位博主的“科学资料摄影”? 到一定规模后,可否建议 科学网博客 建立“ 科学资料摄影 ”之类专题? 这类资料应该是真正的“科学”——《中国科学网大学》资料库。 实实在在的做点实事吧!比吵架有用多了。 已有优良科技资料摄影的部分博主如下: ———— 以下各位博主顺序偶然形成,无隐含意思 ———— 苏德辰 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317 嵇少丞 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1597 孟津 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699 戎可 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9438 李土荣 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29259 廖景平 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998 李璐 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4526 张庆费 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8415 赵序茅 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90233 刘伟 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3092 等等许多老师( 欢迎您提供 ), 就有好多漂亮的资料照片,效果超过了目前教材和专业书籍里的。 最后友情特别推荐 李学宽 研究员摄影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 的科学资料摄影。实现了科技资料和艺术的成功结合! 娱乐自己,回报科网,造福社会!
个人分类: 1 科学资料摄影|4947 次阅读|24 个评论
资料整理:30年来我国省部级以上腐败等原因垮台的官员一览
热度 2 nqed 2013-8-18 00:05
30年来我国省部级以上腐败,违纪及其它原因而垮台的官员一览 前言:要说明我国官员腐败的严重性,并不需要那些耸人听闻的谣言,只要搜集可靠的官方资料就够了。 陈希同 : 党和国家领导人 北京市委书记, 1998 年 7 月以贪污罪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6 年 陈希同任北京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自 1991 年 7 月至 1994 年 11 月,在对外交往中接受贵重礼物 22 件,总计价值人民币 555956.2 元,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公,由个人非法占有。被告人陈希同任北京市市长期间,于 1990 年和 1992 年指使、纵容 王宝森 动用财政资金,在北京市 八大处公园 和 怀柔县 雁栖湖 畔修建两座豪华别墅。违规建造别墅及购置设备款共计人民币 3521 万元。陈希同任北京市委书记后,自 1993 年 1 月至 1995 年 2 月,经常带情妇某某与王宝森等人,到两座别墅吃住享乐,两座别墅成为陈希同、王宝森享乐的场所。其间,耗用服务管理费人民币 240 万元,吃喝挥霍公款人民币 105 万元。一审法院认定陈希同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犯玩忽职守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决定执行有期 徒刑十六年 。赃物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陈良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 2008 年4月11日,陈良宇被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 受贿罪 、 滥用职权罪 两项罪名一审判处 有期徒刑18年 ,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 。根据检方的指控,陈良宇所犯受贿罪,主要是利用职权为他人提供帮助,由其本人或通过家人收受财物, 总计折合人民币239万余元 。 成克杰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2000 年 9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 死刑 : 成克杰通过批项目、要贷款、提职级等多种方式,伙同李平或单独非法收受贿赂款、物 合计人民币 4109 万余元 。 国家部委正部级干部( 6 人) 田凤山:国土资源部长 ,2005 年 12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 无期徒刑 多次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 共计 400 余万元 。 沈 图:民航总局局长 , 中央委员 ,1987 年 7 月因以权谋私被撤职 高 严:国家电力公司总经理 ,2002 年 9 月失踪 .2003 年 11 月因涉嫌经济犯罪被双开。 潜逃海外。 陈同海 :中国石化董事长, 2007 年 6 月 22 日被双规,辞职; 2009 年 7 月 15 日上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总经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陈同海做出一审判决,认定陈同海犯受贿罪,判处 死刑,缓期二年 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判决认定, 1999 年到 2007 年 6 月,陈同海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钱财人民币 70 万元、欧元 30 万元、美元 156 万余元、港币 1.78 亿余元。案发后,陈同海退缴了全部赃款。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认为,陈同海身为 国家工作人员 ,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财物 共计折合人民币 1.9573 亿余元 ,其行为构成受贿罪。陈同海受贿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论罪应当判处死刑。鉴于陈同海在因其他违纪问题被调查期间,主动交代了办案机关未掌握的上述全部受贿事实,具有自首法定从轻处罚情节;此外,陈同海还具有认罪悔罪,检举他人违法违纪线索,为查处有关案件发挥了作用,以及积极退缴全部赃款等酌情从宽处罚情节,故对其判处死刑,可不立即执行。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遂依法做出上述判决。 于幼军:文化部党组书记, 2008 年被免去中央委员,党内察看处分 2011.02— ,根据国务院决定,任命于幼军为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 副主任。 朱志刚: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8 年 10 月因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被双规 2010 年 5 月 10 日,河南信阳中院对朱志刚宣布一审判决,认定犯受贿罪( 744 万余元 ),判处 无期徒刑 。 省、市、自治区正部级干部( 7 人) 程维高:河北省委书记 ,2003 年 8 月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 , 撤销正省级待遇。 没有发现程维高应当负刑事责任。降了半级, 保留了副省级待遇 。 刘方仁:贵州省委书记 ,2004 年 6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合计人民币 677 万余元 。 倪献策:江西省省长 ,1987 年 4 月因徇私舞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2 年 张国光:湖北省省长 ,2004 年 12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1 年, 收受贿赂,以及收受礼金、贵重物品共计折合 人民币 96 万余元 。 李嘉廷:云南省省长 ,2003 年 7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 死刑缓期 2 年 执行, 单独或伙同其子李勃(另案处理)收受他人贿赂共计折合 人民币 1810 万余元 。 韩桂芝:黑龙江省政协主席 ,2005 年 12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 死刑缓期 2 年 执行, 多次非法收受上述人员给予的款物共计 人民币 702 万余元 。 宋平顺:天津市政协主席, 2007 年 6 月 3 日自杀身亡,被开除党籍 国家部委副部级干部( 18 人) 邱晓华:国家统计局局长, 2007 年 1 月 23 日以经济问题、生活腐化被开除党籍 , 并给予行政开除处分 郑筱萸 :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 2007 年 7 月因受贿、玩忽职守罪被判处 死刑 , 共计折合 人民币 649 万余元 。 李效时:国家科委副主任 ,1994 年 3 月 , 以受贿罪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20 年。(合计人民币 10 万元 左右) 徐鹏航: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 中央候补委员 ,2000 年 10 月因违纪收受股票被撤职留党查看 李纪周:公安部副部长 ,2001 年 10 月以受贿罪、玩忽职守罪被判处 死刑缓期 2 年执行 . 收受厦门远华公司董事长赖昌星 ( 在逃 ) 通过各种手段贿赂的人民币 100 万元、美元 50 万元、港币 3 万元,收受广东 开平 建安公司董事长周民兴 贿赂 一万美元。( 合计 600 万元人民币左右 ) 罗云光:铁道部副部长 ,1990 年因收受贿赂立案侦查,因在规定期限内自首,被免于起诉 张辛泰:铁道部副部长 ,1992 年 6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3 年缓刑 5 年。(受贿约 5 万元 ) 郑光迪:交通部副部长 ,2002 年 9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 受贿 9 万元 。 吴文英:纺织总会会长 ,2000 年 10 月因违纪收受股票被撤职留党查看 王乐毅:海关总署副署长 ,2001 年 9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3 年 (合计 145 万元 )。 边少斌:民航总局副局长 ,1997 年 8 月因受贿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 收受下属 30 万元。 王雪冰:中国建设银行行长 ,2003 年 12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2 年。 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款、物,共计价值人民币 115 万余元 。 张恩照:中国建设银行行长 ,2005 年 3 月因涉嫌犯罪辞职 , 接受审查。 多次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款物共计人民币 400 万余元 。 [ 金德琴:中信公司副董事长 , 原中行行长 ,2000 年 6 月以挪用公款罪被判处 无期徒刑 。 金德琴挪用公款共计 4991478 . 59 美元及 216381263 . 76 港元,归个人使用或进行营利活动,非法获利 87 万美元及 8892478 . 95 港元。( 非法获利约 1600 万元 ) 朱小华:光大公司董事长 ,2002 年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5 年。 收受他人股票及现金折合人民币共计 405.9 万余元 。 李大强:神华公司副董事长 , 原湖北省副省长 ,2000 年 9 月以违法违纪受贿被双开 . 李大强收受贿赂共计 12.6 万元,收受礼金折合人民币共计 16 万元 。 查克明:华能公司副董事长 , 原电力部副部长 ,2001 年 9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 有期徒刑 13 年 。受贿 50 万元 。 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贪污受贿 510 万元 。 决定执行 无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省、市、自治区副省级干部( 60 人) 王宝森: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1995 年 4 月因经济犯罪畏罪自杀 铁 英:北京市人大副主任 ,1997 年 8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 有期徒刑 15 年 。 收受贿赂款物共计人民币 43 万余元 。 刘志华:北京市副市长 ,2006 年 6 月因生活腐化堕落被撤职立案审查。 2008 年 10 月 18 日,衡水市中院一审以刘志华犯受贿罪,判处其 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单独或者伙同其情妇 王建瑞 ,索取或者非法收受 10 个单位和个人的钱物合计折合人民币 696.59 万元 。其中刘志华单独受贿的金额为 48 万余元。 黄纪诚:北京市政协副主席 ,1997 年 8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 有期徒刑 10 年。受贿 22 万元。 李宝金:天津市检察院检察长, 2007 年 12 月因经济问题被判处判处 死刑,缓刑二年执行 。 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 562 万余元,挪用公款共计人民币 1400 万元。 丛福奎: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2003 年 6 月以受贿罪被 判处死刑缓期 2 年执行 。索取、非法收受贿赂共计人民币 936 万余元 姜殿武:河北省人大副主任 ,1998 年 11 月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0 年 平义杰:河北省高法院长 ,1995 年 5 月因违纪被撤销党内外职务 侯伍杰:山西省委副书记 ,2006 年 3 月因涉嫌受贿被起诉 . 此前已被双开 庞家钰: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2007 年因经济问题、生活作用问题被判处有期徒刑 12 年 朱 川:辽宁省副省长 ,2000 年 4 月,因严重违纪,被留党察看2年 刘克田:辽宁省副省长 ,2005 年 2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2 年 慕绥新:沈阳市市长 , 2001 年 10 月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 死刑缓期 2 年 执行。 受贿价值人民币 661 . 4 万余元 的财物,并有人民币 269 . 5 万余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 。 田凤岐:辽宁省高法院长 ,2003 年 5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 无期徒刑 。 收受他人贿赂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 330 万 余元。 杜世成: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 2006 年 12 月涉嫌犯罪被双规。 2008 年 1 月 10 日,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审理了此案。法庭审理认为: 被告人杜世成身为 国家工作人员 ,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 626 万余元 ,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受贿数额特别巨大。起诉书指控杜世成犯受贿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罪名成立。杜世成在审查期间,如实交代了有关部门尚未掌握的部分犯罪事实,具有坦白情节;检举揭露他人违法行为,为侦破有关案件起到了积极作用;认罪、悔罪、赃款已全部退缴,故 犯罪不属于情节特别严重 。 2008 年 2 月 4 日,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如下判决: 一、被告人杜世成犯受贿罪,判处 无期徒刑 , 剥夺政治权利 终身,没收个人全部 财产 。 二、追缴的被告人杜世成受贿犯罪所得人民币 288.27 万元和闽 DA0001 白色捷豹汽车一辆、厦门市湖里区兴隆路 228 号博士山庄 33 号别墅一套、 佛山市 城门头西路 2 号之二座 402 房产一套的变价款上缴国库。 潘广田: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2004 年 4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 无期徒刑 。 共非法收受 11 个单位和个人的财物,总价值 157 万余元 。 段义和:济南市人大主任, 2007 年 7 月雇凶杀人、受贿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徐国健: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2006 年 2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 死刑缓期 2 年 执行 。 受贿 641 万元。 王武龙:江苏省人大副主任, 2008 年 1 月 31 日因受贿罪被判处 死刑缓期 2 年 执行。 受贿,共折合人民币 683.64 万元 。 许运鸿: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 ,2000 年 10 月以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0 年 王钟麓:浙江省副省长 ,2004 年 8 月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2 年 王昭耀:安徽省委副书记 ,2005 年 9 月因涉嫌犯罪被撤职。 2007 年 1 月 12 日被法院以受贿罪、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一审判处 死刑、缓期二年 执行, 剥夺政治权利 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非法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 704 万 余元,另有折合人民币近 650 万 元的财产明显超过合法收入,本人不能说明合法来源。 洪清源:安徽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1987 年 2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0 年 陈维席:安徽省人大副主任 ,2005 年 10 月因失职被撤职 , 降为正厅级巡视员 王怀忠 :安徽省副省长 ,2003 年 12 月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 死刑 。 索取、收受贿赂共计 517 万 余元人民币。共追缴王怀忠家庭财产总计人民币 1059.64 万元;首饰 162 件 ( 套 ) 等物品。 何闽旭:安徽省副省长 ,2006 年 6 月因涉嫌腐败被双规。 索取或者非法收受财物,折合 人民币 共计 841 万 余元。以 受贿罪 判处何闽旭 死刑,缓期二年 执行,没收个人全部 财产 。 胡长清 :江西省副省长 ,2000 年 2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死刑, 3 月 8 日执行。 是改革开放以来,因经济犯罪被处以 死刑 的省部级高官第一人。 索受贿折合人民币共计 544 万 余元,另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 丁鑫发:江西省检察院检察长 ,2006 年 1 月以受贿罪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7 年 石兆彬:福建省委副书记 ,2002 年 3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3 年 荆福生: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2006 年 7 月因严重违法违纪被双开 陈少勇:福建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2008 年 7 月被双规 丘广钟:福建省副省长 ,2001 年 11 月被罢免职务 王有杰:河南省人大副主任 ,2005 年 9 月 , 因涉嫌受贿被双开 吕德彬:河南省副省长 ,2005 年 9 月因 买凶杀妻被判处死刑 孟庆平:湖北省副省长 ,1999 年 12 月 , 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0 年 陈水文:湖北省副省长 ,1995 年 7 月因违纪炒股被撤职 吴振汉:湖南省高法院长 ,2004 年 6 月因违纪并涉嫌犯罪被双开 欧阳德:广东省人大副主任 ,1996 年 4 月 , 以受贿罪被判处徒刑 15 年 于 飞:广东省人大副主任 ,1998 年 10 月因以权谋私被开除党籍 张 凯:广东省人大副主任 ,2005 年 1 月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并撤职 麦崇楷:广东省高法院长 ,2003 年 12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5 年 李恩潮:广西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 因违纪被开除党籍 徐炳松:广西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1999 年 8 月 , 以受贿罪被判处 无期徒刑。 先后 7 次收受他人财物共 55 万元 人民币。案发后,被告人未退完赃款,且认罪态度不好。 刘知炳:广西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2002 年 6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5 年 韦泽芳:海南省人大副主任 ,1997 年 2 月 , 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 辛 业:海南省人大副主任 ,1998 年 6 月 , 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 王厚宏:海南省人大副主任 ,2005 年 10 月因违纪被终止人大代表职务 ,最后对王厚宏的处理是“开除党籍保留副厅级待遇”。 李达昌:四川省副省长 ,2005 年 1 月涉嫌滥用职权罪被逮捕 张宗海: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2005 年 5 月以受贿罪 , 被判处有期徒刑 15 年 秦昌典:重庆市人大副主任 ,2002 年 6 月以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6 个月缓刑 1 年 王式惠: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2000 年 5 月因玩忽职守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 . 不追究刑事责任 刘长贵:贵州省副省长 ,2004 年 4 月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1 年 常 征:贵州省政协副主席 ,1999 年 7 月 , 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3 年缓刑 3 年 孙小虹:云南省高法院长 ,1999 年 12 月因严重违纪被撤职 韩福才:青海省人大副主任 ,1991 年 11 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8 年 周文吉:宁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 ,2000 年 8 月因以权谋私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 马烈孙:宁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1994 年因教派冲突指使杀人而被判处有期徒刑 15 年 托乎提沙比尔:新疆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1989 年 9 月因腐化堕落被撤职开除党籍免于起诉 阿曼哈吉:新疆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2004 年 10 月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 , 已涉嫌犯罪 陈 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 ,2000 年 2 月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 米凤君:吉林省人大第一副主任, 2008 年 4 月被双规 解放军系统( 8 人) 王守业 :海军副司令员 , 中将 ,2006 年 4 月以贪污罪挪用公款罪被判处 死刑缓期 2 年 执行。 在 2006 年王守业 63 岁时因 贪污一亿六千万元人民币 ,包养五名 情妇 ,在接到其 包养 的情妇蒋某的举报信后被中央军事法庭判处 死刑 缓期执行,他是 解放军 目前为止公布贪污赃款数额最高且职务最高的军官。在他作案的五年里有四年被评为 “ 优秀共产党员 ” 、 “ 优秀干部 ” ,还立过二次三等功。 蒋某,为王生下私生子,索要数百万元补偿不成,联合其他情妇历时 2 年写了 58 封告状信。 肖怀枢:兰州军区副政委,中将, 2003 年被停职接受双规 姬胜德:总参二部部长 , 少将 ,2001 年以受贿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被判处 无期徒刑 刘连昆:总后军械部长 , 少将 , 因间谍罪被判处死刑 刘广智:空军指挥学院院长,少将, 因间谍罪被判处死刑 孙晋美: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副司令员,少将, 1990 年因受贿被双开 邵松高:第 38 集团军政委,少将, 1996 年因贪污受贿案被判处 12 年有期徒刑。 廖伯年: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少将, 2000 年判死缓,同年 6 月 28 日自杀身亡。 许宗衡:深圳市市长,正在处理中 刘铁男 :根据国家发改委 20138 月 12 日的内部通报,刘铁男与其子刘德成通过非法经营所得约 1.1 亿元,其妻子郭静华非法所得 3800 万元左右,并收受礼品折合约 41 万元。加之刘铁男受贿金额,已经查明的非法所得超过 1.5 亿元。 刘志军 : 受贿 6000 万元。 未完待续。欢迎补充,改正。
996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全球遥感资料下载地址(整理)
zht410728 2013-8-6 19:52
Online Global Satellite Image and Atlas http://library.gmu.edu/resources/sci/Geog579.htm 可以下载 Aster,QuickBird,IKonos,OrbView,LandSat, SRTM,MODIS 数据的网站 : http://glcf.umiacs.umd.edu/data/ http://ladsweb.nascom.nasa.gov/data/ NASA 数据站 ... 推荐 National Geophysical Data Center GSHHS - A Global Self-consistent, Hierarchical, High-resolution Shoreline Database v1.3 (13 Oct 2005) National Geophysical Data Center Coastline Extractor U.S. Geological Survey GTOPO30 is a global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with a horizontal grid spacing of 30 arc seconds (approximately 1 kilometer) HYDRO1k Elevation Derivative Database | Australasia National Geophysical Data Center GLOBE Project 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 Global Topography | FTP site http://www.modis.net.cn/ * 国家MODIS数据共享平台 , http://www.noaa.gov/ *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 , http://www.gispart.com/ *GIS 公园-很多GIS知识和信息 , http://glcfapp.umiacs.umd.edu * 可以下很多的免费数据 , http://www.vgt.vito.be/ * 用法国SPOT卫星生产的植被数据分辨率1Km , http://nfgis.nsdi.gov.cn/ *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网站 , http://satelliteNaNa.gov.cn/ * 中国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网-可订购多种遥感数据 , http://www.naturalresources.csdb.cn/ * 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 , http://www.gisforum.net/ * 地理信息系统论坛-学习交流好去处 , http://www.spatialecology.com/ * 提供很多有用的GIS扩展模块和工具 , http://cdcNaNa.gov.cn/ *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 卫星资料: http://www.nsoas.gov.cn/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Aviation model 的 avn data : http://weather.unisys.com/aviation/index.html Topex/Poseidon 卫星资料: http://sealevel.jpl.nasa.gov/mission/topex.html http://www-ccar.colorado.edu/research/topex/html/topex.html 免费的遥感卫片资料: http://poet.jpl.nasa.gov// ENSO 指数 /El Nino3/SOI http://www.lasg.ac.cn/cgi-bin/forum/topic.cgi?forum=2topic=3718 http://www.cdc.noaa.gov/ClimateIndices/List/ http://tao.atmos.washington.edu/pacs/additional_analyses/soi.html NDVI 资料 http://cybele.bu.edu/modismisr/products/avhrr/avhrrlaifpar.html 地面探空资料- MICAPS 数据 http://www.lasg.ac.cn/cgi-bin/forum/topic.cgi?forum=13topic=357 http://www.cdc.noaa.gov/cdc/data.ncep.reanalysis.derived.html#surface_gauss 台风资料: http://www.lasg.ac.cn/cgi-bin/forum/topic.cgi?forum=2topic=3689 全国台站号的资料 http://www.lasg.ac.cn/cgi-bin/forum/topic.cgi?forum=13topic=1085 一些预报网址:   http://www.opc.ncep.noaa.gov/shtml/pacsch.shtml http://www.soa.gov.cn/yubao/ http://www.wunderground.com/MAR/wpacm.html http://polar.ncep.noaa.gov/cofs/ 国内外地型 / 地图资料: 全球地形资料: http://www.ngdc.noaa.gov/ngdcinfo/newdownloads.html http://www.cdc.noaa.gov/Datasets/ferret/data/etopo60.cdf http://www.lasg.ac.cn/cgi-bin/forum/topic.cgi?forum=13topic=615 中国近海的地形数据: http://www.whigg.ac.cn/bbs/dispbbs.asp?boardID=2ID=51page=1 ETOPO5: 全球 5 分* 5 分的地形资料。就怕是对中国近海水深等值线而言分辨率不高 http://www.lasg.ac.cn/cgi-bin/forum/topic.cgi?forum=2topic=2550 www.odci.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 edina.ed.ac.uk/digimap/ edina.ed.ac.uk/ukborders data.geocomm.com/catalog/index.html www.maproom.psu.edu/dcw/ www.english-nature.org.uk/pubs/gis/GIS_register.asp glcf.umiacs.umd.edu/index.shtml www.landmap.ac.uk http://www.whigg.ac.cn/bbs/dispbbs.asp?boardID=2ID=51page=1 地 面 气 象 电 码 手 册  http://218.22.141.109/ywk/dzgf/Dmsc001.htm http://www.wmo.int/web/www/DPS/NewCodesTables/WMO306vol-I-1PartA.pdf 遥感数据存 http://www.geog.nott.ac.uk/hypertex/home.htm 英国丹迪大学 TBUS/SST http://sbgil.nesdis.noaa.gov:8080/EBb/ml/ NOAA GMS http://www.underground.org.hk 香港 Meteosat http://www.crs4.it/~luigi/METEO/meteo.html 意大利 CSP ERS-1/SAR http://tracy.esrin.esa.it:8001/www/ 欧空局 Radarsat http://www.on.doe.ca/ice/picmonth/radarsat.html 加拿大空间 JERS/ERS 等 http://www.restec.or.jp/restec-e.html 日本遥感技术中心 浮式资料 http://www.pmel.noaa.gov 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 Geosat http://www.grdl.noaa.gov/SAT/gdrs/geosat.html NODC AVISO-T/P http://www-aviso.cls.cnes.fr 法国空间局 高度计资料 http://www.grdl.noaa.gov/SAT/SAT.html NOAA 散射计资料 http://manati.wwb.noaa.gov/oceanwindsl.html NOAA 表 2: 遥感应用及相关内容网址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模拟与应用 http://sparclk.images.alaska.edu/SSUG.html 加拿大海洋服务中心 http://www.on.doc.ca/ica/home.ice.html 卫星海洋监测 http://www.nrsc.no:801/bilder/JRC/project.html 国家环境预报中心 http://polar.wwb.noaa.gov/seaice 全球变暖模拟 http://mri-jma.go.up/Proj/goin/GOIN.html 全球变化文献 http://geohange.er.usgs.gov/pub/info/html/bibliogrphy/ 遥感技术监测评估自然灾害 http:// www.elsevier.nl:80/inca.Publications/store/ 灾害监测 http://www.belspo.be/telsat/sumtab/ap_disol.html 减灾的遥感需求 http://ltpwww.gsfc.nasa.gov/ndrd/res2.html 灾害管理中航天遥感应用示例 http://ltpwww.gsfc.nasa.gov/ndrd/ex2.html 自然减灾中遥感用途 http://www.vtt.fi/aut/ava/rs/docs/annual92/ 亚洲灾害管理 V2 , N4 , 94.12 gopher://emailhost.ait.ac.th:70/00/AsiaInfo/jnl/AsiaDM 风暴遥感监测 http://marine.rutges.edu/mrs/storm94/storm94.html 网上台风、洪水与全球数据 http://ns.noaa.gov/IESDIS/NCDC_Apr96.html 热带气旋( GMS-5 等风场) http://cimss.ssec.wisc.edu/tropic/tropic.html 台风跟踪与制图实习指南 http://www.best.com/~paradisc/hurr3.html 最佳的客观分析系统 http://www.fnoc.nsvy.mil/otis-info.html 自动云动风向量系统性能 ftp://winds.ssec.wisc.edu/www/cgms/wincgms.html 由 GEOS-8/9 推出的风场产品 http://orbit7i.nesdis.noaa.gov:8080/windinfo.html 海洋物理过程 http://manti.wwb.noaa.gov/ 海表风场( RRS-2 , NSCAT ) http://manati.wwb.noaa.gov/oceanwindsl.html 散射计风场数据 http://www.jpl.nasa.gov/wind/nscat-data/index.html 海岸带资源遥感 http://tritonNaNs.udel.edu/crs/pages/coastal-resources.html 海岸带管理及连结 http://www.wantree.com.au/~kays/subjects.html 海岸带管理 http://seagrant.gso.uri.edu/risegrant/links-crc.html 海洋水色 http://seawifs.gsfc.nasa.gov/scripts/SEAWIFS.html NOAA 卫星应用 http://www.itc.nl/-bakker/noaa.html CEOS 定标 http://southport.jpl.nasa.gov/calceos/calceos.html 最新的 AVHRR 定标公式 http://orbit-net.nesdis.noaa.gov/ora//calib 全球海平面 http://www.grdl.noaa.gov/SAT/SAT.html 卫星高度计海洋环流应用研究 http://earth.agu.org/revgeophyaics/fu01/fu01.html 海军 GFO 数据校正 http://gfo.bmpcoe.org/ 表 3: 常见问题网址 内 容 地址( URL ) 航天常见问题 http://www.cis.ohio-state.edu/hypertext/faq/usenet/space/top.html NASA 常见问题 http://www.nasa.hqpao/top10.html 空间飞行 http://www.jpl.nasa.gov/basics/ 新盛世计划 http://nmp.jpl.nasa.gov/About/Faq/ 地球科学资源网络 http://atlas.es.mp.edu.au/users/pingram/v_earth.html NSAS 教学资源 http://sapacelink.msfc.nass.gov/Spacelink.FAQ/FAQ-Spacelink 气象卫星业务运行 ftp://kestrel.umd.edu/pub/wxsat/docs/FAQ GIS http://www.census.gov/geo/gis/faq-index.html scigeo.eos ftp://eos.nasa.gov/EosDis/sci.geo.eos 地球科学资源网络 Gopher://una.hh.lib.umich.edu/00/intetdirsstacks/earthsci%3athoen 气象常见问题 http://www.cis.ohio-state.edu/hy ... net/wether/top.html 热带气旋常见问题 http://cimss.ssec.wise.edu/tropic.html/FAQ.html Topex/Poseidon Gopher://quest.arc.nasa.gov/11/interactive-project/topex/QA 区域制图学软件 ftp://charon.er.usgs.gov/pub/bd.projections.FAQ 数据格式 http://fits.cv.nrao.edu/traffic.scidataformats/faq.html 数字高程数据 http://www.geo.ed.ac.uk/home/ded.html 卫星图像 http://www.geog.nott.ac.uk/remote/satfaq.html SAR http://www.asf.alsaska.edu/user_serv/sar_faq.html 植被指数遥感 ftp://kepler.gps.caltech.edu/pub/terrill/ravegfaq.txt 地球物理与 GIS http://www.gisnet.com/gis/ores/gis/faqs.html 海洋学 http://www.caweb.com/~tesmith/ores/ocean/faqs.html 地质 http://www.caweb.com/~tscmith/ores/geology/volcano/faqs.html 火山 http://www.caweb.com/~tcscmith/ores/geology/volcano/faqs.html 地球物理 http://www.caweb.com/~tcscmith/ores/geology/geophx/faqs.html 表 4: 各国航天、遥感机构与相关组织 内 容 地址( URL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 http://www.gsfc.nasa/gov/NASA_omepage.html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 NOAA ) http://www.noaa.gov/ NASA 航天器系统部 http://ranier.oact.hq.nasa.gov/CRS_page/SCHP.html 俄罗斯空间研究所( IKI ) http://www.iki.rssi.ru/ 日本宇宙事业开发团 http://hdsn.eoc.nasda.go.jp/ (NASDA) 日本遥感技术中心 http://www.restec.or.jp/restec_e.html 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 http://www.cnes.fr/ (CNES) 意大利空间局( ASI ) http://hp835.mt.asi.it/ 加拿大空间局( CSA ) http://www.space.gc.ca:7100/ 加拿大遥感中心( CCRS ) http://www.ccrs.nrcan.gc.ca/ccrs/homepge.html 德国航天研究所( DLR ) http://pid.da.op.dlr.de/welcome/html 德国遥感数据中心 http://www.difd.dlr.de/welcome/html 欧盟地球观测中心( CE ) http://ceo-www.jrc.it/ 欧空局 http://www.esrin.esa.it/ 英国空间中心 http://www.open.gov.uk/bnsc/nain001.html 英国国家遥感中心 http://www.nrsc.co.uk/ (NRSC) 丹麦遥感电磁研究所 http://megasat.emi.dtu.dk/ 瑞典空间合作( SSC ) http://www.ssc.se/ 瑞典空间物理研究所 http://aurora.irf.se/ 挪威空间与遥感中心 http://www.nrsc.no:8001/ 荷兰国家航实验室 http://www.nlr.nl/ 巴西国家空间局( INPE ) http://www.inpe.br/ 泰国遥感中心 http://www.nrct.go.th/htmlpages/TRSC/re-e-1.html 澳大利亚遥感中心 http://www.auslig.gov.au/acres.html 新加坡遥感图象处理中心 http://www.crisp.nus.sg/ (CRISP) 韩国航天研究所 http://150.197.50.63/kari.html 韩国遥感中心 http://sat.kaisat.ac.kr/ 印度国家遥感局 http://www.stph.net:80/nrsa/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http://solar.rtad.utk.edu/~china/ins/IRSA/irsa.html 中国卫星气象中心 http://www.edcwww.cr.usgs.gov/china/china.htm $gt 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局 ftp://ns3.hq.eso.org/pub/un/un-homepage.html 国际空间站 http://issa-www.jsc.nasa.gov/ 马里兰大学 ftp://glcf.umiacs.umd.edu 表 5: 协会刊物网址 协 会 与 刊 物 地址( URL ) 美国航空航天协会 http://www-leland.standford.edu/group/aiaa 国家空间协会 http://www.nss.org/home.html IEEE 地球与遥感学报 http://www.ieee.org/pub-preview/grs-toc.html 欧洲遥感实验协会( EARSeL ) http://gds.esrin.esa.it/Cearsel_root 国际光学工程联合会( SPIE ) http://www.spie.org/
4602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据可视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资料及数据下载
热度 2 jerrycueb 2013-8-4 11:36
基本信息 陈为 , 张嵩 , 鲁爱东 . 《数据可视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 ISBN 978-7-03-037488-2. 购书网址: 亚马逊中国 教材的彩图的下载地址 第一章 数据可视化简介 第二章 视觉感知与视觉通道 第三章 数据 第四章 数据可视化基础 第五章 时空数据可视化 第六章 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 第七章 高维非空间数据可视化 第八章 层次和网络数据可视化 第九章 跨媒体数据可视化 第十章 可视化交互与评估 2013年浙江大学数据可视化研讨会课件 1、 数据可视化简介 2、 视觉感知与视觉通道 3、 数据基础 4、 数据可视化基础 5、 统计图可视化 6、 时空数据可视化12 7、 时空数据可视化12 8、 跨媒体数据可视化与可视工具 9、 高维非空间数据可视化1 10、 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 11、 层次和网络数据可视化12 12、 层次和网络数据可视化12 13、 文本数据可视化 14、 可视化交互与评估 15、 高维非空间数据可视化2 数据 1、 墨尔本人行道监控数据 2、 好莱坞电影数据集 3、 VAST Challenge 2013: Mini-Challenge 3 数据集 (数据来源:VAST Challenge 2013) 视频 under construction… 勘误表与意见反馈 under construction… 更改历史 更新课件“可视化交互与评估” 更新研讨会课件 更新亚马逊中国购书网址 更新课件,修复所有课件中部分视频不存在的问题 更新VAST Challenge 2013: Mini-Challenge 3 数据集 更新墨尔本人行道监控数据与好莱坞电影数据集 更新课本彩图与2013年7月份版课件
个人分类: 会议|1366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日语学习资料——新日语基础教程(全四册,视频音频俱在)
swallowqiu 2013-8-2 20:33
不多介绍了,看文件截图吧。CSF格式,清晰度很好。 金山快盘下载地址.txt
60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资料备存:群租房vs大学生宿舍
arithwsun 2013-7-21 21:03
最近群租房的报道纷至沓来, http://news.china.com/social/1007/20130718/17952603.html “ 100平方米住近30人 。。。 客厅内的床位550元,空调费40元。” 看一下我们的大学生宿舍,我们学校的本科生,8个人一间20平米,按人均面积,恐怕比不上群租房,更别说空调了。 我当年上本科生宿舍,其实就是这个水准,20多年过去了,还是这个水准。各地高校的大楼不断建起,但是本科生宿舍却远远落后于这种发展速度。 因为什么,这就是实在处,哪个学校说重视本科生教学,那就先看看他们的宿舍吧。
个人分类: Book-W|30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资料下载土茄网
xiaoxinghe 2013-7-14 18:57
资料下载土茄网 http://www.tuqie.com/?fromuid=843037 QQ​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37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ENVI/IDL培训班讲义与视频、Esri用户大会遥感专场资料现提
zoelu 2013-7-4 22:16
好消息,ftp更新资料啦,诸如2011年ENVI培训班讲义与视频、IDL培训班讲义与视频、2011Esri用户大会遥感专场讲座资料均已上传。 FTP地址:124.205.245.98,匿名即可。 详细参考Esri中国社区贴: http://bbs.esrichina-bj.cn/ESRI/thread-51726-1-1.html 。 FTP登陆后目录文件列表为:
个人分类: IDL|0 个评论
关于转基因作物有害的资料
tianzhongyan 2013-7-2 10:14
最近农业部又批准了3个转基因大豆进口,支持者与反对者掀起新一轮的口舌大战,本人对转基因大豆持坚决的反对态度,为什么国人要当小白鼠。在网上搜集些转基因作物有害的报导,供大家参考: 1999 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约翰 • 洛希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用涂有转 Bt 基因玉米花粉的叶片喂养斑蝶,导致 44% 的幼虫死亡。  2004 年,瑞士联邦技术研究院踢球植物学研究所海尔比克教授发现,先正达研发的转基因 Bt-176 玉米中,用来毒杀欧洲玉米螟的 Bt 毒素,无法分解,最终毒死了奶牛。 2005 年 5 月 22 日,英国《独立报》又披露了知名生物技术公司 “ 孟山都 ” 的一份报告,以转基因食品喂养的老鼠出现器官变异和血液成份改变的现象。 2005 年的 11 月 16 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CSIRO )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一项持续 4 个星期的实验表明,被喂食了转基因豌豆的小白鼠的肺部产生了炎症,小白鼠发生过敏反应,并对其他过敏源更加敏感,并据此叫停了历时 10 年、耗资 300 万美元的转基因项目。 2006 年,俄罗斯科学院高级神经活动和神经生理研究所科学家伊琳娜 • 艾尔马科娃博士研究发现,食用转基因大豆食物的老鼠,其幼鼠一半以上在出生后头三个星期死亡,是食用非转基因大豆老鼠死亡率的 6 倍。 2007 年,在奥地利政府的资助下,泽特克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对孟都山公司研发的 “ 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 NK603 和转基因抗虫玉米 MON810 的杂交品种 ” 进行了实验。在经过长达 20 周的观察之后,发现转基因产品影响了小鼠的生殖能力。 2007 年 10 月和 11 月,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经过长期周密跟踪观察,发现有两种转基因玉米种植导致伤害蝴蝶生存,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威胁程度已经超出可接受水平。为此,欧盟已经做出了初步决定、禁止该转基因玉米的种子销售使用。 2008 年,美国科学家也证实了长时间喂食转基因玉米,小白鼠的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同年《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 2009 年 12 月,法国科学家发表了新的研究结果并证实,孟山都公司出产的转基因玉米对大鼠的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这些副作用是性别依赖的、也时常是剂量依赖的;其他副作用也见于大鼠的心脏、肾上腺、脾和造血系统。 2010 年 4 月 16 日,俄罗斯科学家公布了新的独立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仓鼠食用转基因大豆三代就会绝种! 看看这些真让人惊心,小生物体受害反应快,人体积累到一定的量后也会起反应,只是时间问题。也许要50年或100后,我们才知道今天的举措不是自掘坟墓也是自毁种族。
个人分类: 心情随笔|65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热点文章看规范:是否标注了资料的出处?
liuli66 2013-6-20 12:16
见专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701164.html
个人分类: 杂感|14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英文论文写作的初步总结和资料推荐
热度 44 lingfeng 2013-6-14 18:22
关于英文论文写作的初步总结和资料推荐 虽然我英文写作的经验不多,但是用英文做学术报告和教学的经验还是不少的。而且我的学术报告和写的中文文章一般都清晰易懂,所以以前一直以为英语写作对我而言不成问题。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周耀旗老师的一篇文章 《写好英语科技论文的诀窍:主动迎合读者期望,预先回答专家可能质疑》 。这篇文章对我启发非常大。我印象最深的是: 论文写作时,新的信息和旧的(熟悉的)信息要合理安排,旧的信息在前,新的信息在后,而且新的信息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必须介绍清楚。 正是因为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很多论文即使发表了,读起来也非常难懂。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感自己的英语写作需要提高的地方还有许多。 如果新旧信息的安排不合理,文章就会难以理解。此外,作者和读者思维方式的不同也会使文章难以理解。在我做 PPT 的时候,导师常常指出我的一个问题:缺乏连贯性。两张相连的幻灯片之间没有平滑的过渡,听众往往不理解为什么突然从一个话题讲到另外一个话题去了。一开始,虽然我也会听从他的建议,但是我从内心里对他的建议不以为然。几年之后,我终于领悟到: 不同的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而演讲者应该使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听众的思维方式一致,听众才易于理解。 具体到我的身上而言,我的思维方式跳跃性很强,但是听众需要连贯性的理解,所以当我在缺乏过渡的情况下,从一个话题切换到另外一个话题,听众就会感到不解。即使同是跳跃性的思维,如果双方每一次“跳跃”的位置不一样,跳跃性的表达也会难以理解。 所以思考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地跳跃性思考,表达的时候,则需要步步为营地连贯性表达。 做学术报告如此,写论文同样如此。 文章难懂的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整体构架不好。整体构架不好的文章第一个特点是抓不住重点。要么是在细枝末节上解释太多,对于关键的内容却一笔带过;要么是把关键内容放在不显眼的位置。正常情况下,重要内容应该放于段落的开头( topic sentence ,主题句)或者末尾。开头是最常见的位置,因为读者阅读一个段落,首先看的就是第一句话。当把 topic sentence 放到段落中间的时候,就会被读者忽视。以前我带教的课程需要学生写比较正规的实验报告,当时写作要求里就硬性规定:每一段的开头必须是 topic sentence 。整体构架不好的文章第二个特点是抓住了重点,但是逻辑不流畅。这与新旧信息的合理安排和思维方式的一致也有相关性。例如先介绍自己做了哪些实验,再介绍存在的问题及为什么要做这些实验,从逻辑上来讲顺序就不对,反过来才讲得通。 正常情况下,写论文应该先构思整体的提纲,然后构思每一部分( introduction , methods , results , discussion )的提纲,最后构思每一段的提纲。只有当提纲构思好了之后,才动笔详写段落和句子。一篇整体构架好的文章,是容易提炼出提纲或者摘要的文章:只要把每一段的 topic sentence 拿出来就行了。正因为如此,这样的文章才是最容易理解的文章。 其实英文写作和中文写作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上述的三个要点同样适合中文论文的写作。只有当中文写作条理清晰、简明易懂的时候,才考虑怎样写出好的英文论文来。 在考 GRE 和托福的时候,我总结出了一个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把基本的表达方法背下来(我称之为 “表达单元” ,例如“ A 长期被认为”: A haslong been thought to be ),然后熟练运用。我总结了几百个这样的表达单元,反复背诵(文末可以下载)。事实证明,这是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对于英文论文写作而言,看十几篇经典文献,从中提炼出自己写作能用得上的表达单元,反复背记,是提高英语论文写作能力的快速方法。 快速提高英文表达能力的另一个方法就是记下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常常复习,并避免下次重犯。 人们犯一个错误,是因为有犯这个错误的“易感因素”,只要这个易感因素没有消除,这个错误就会不断的重复。解决的方法就是记住这个错误,有意识地避免重犯。所以我会把导师对我写作的修改建议保存下来。电子版的直接存档,手写的,我扫描下来存档。然后经常复习。我发现:自己经常犯的错误主要就是那么几个。所以今后在写作时,我就重点注意防止同样的错误。因此,我推荐两篇关于中国人英语写作的常见错误的总结的文章(见下面):《中式英语与美式英语对照表》和《 The Most Common Habits from more than 200 English Papers written byGraduate Chinese Engineering Students 》 此外,导师或者他人帮自己修改论文的时候,不能简单地采纳他们的修改意见,而要仔细思考为什么需要那样改?好在哪里? 只有弄明白了这些问题,将来才能独立写出好的论文来。 遇到不会的表达怎么办? Google : 检索英文网页,直接输入自己不确定的表达方法,例如不清楚“在 10 月 1 日”的表达方法是 On October 1st ,还是 At October 1st ,就可以分别检索这两种表达方法。正确的检索结果远多于错误的结果。当然还有更基本的检索方法,就是直接输入中文 + 英语翻译,例如“在显微镜下观察 英语翻译”。 CNKI 翻译助手: http://dict.cnki.net/ 遇到专业名词不知道翻译怎么办? CNKI 翻译助手以中国知网数据库里面的中英文标题和摘要为依据,提供专业名词的翻译。不过由于都是中国人写的,翻译可能不十分准确,但是至少提供了一个参考。建议对查到的译法用 Google 学术进一步验证(下面会详述)。检索方法简答,就是直接输入中文,点击搜索即可。例如“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搜索结果是: http://dict.cnki.net/dict_result.aspx?searchword=%u663E%u5FAE%u955C%u4E0B%u89C2%u5BDF 爱词霸英语句库: http://dj.iciba.com/toast/ 有大量例句。直接输入中文,检索英文。不过不是每一个表达方法都是地道的,所以还需要用 Google 学术进一步验证。 Google 学术: 优点是可以对发表的论文进行全文检索,所以适合用来参考论文写作的表达方法。假如不知道“帕金森病患者”怎样翻译,就可以在 Google 学术里面输入“ patient Parkinson's disease ”,然后搜索,可以看到正确的用法是 patientwith Parkinson's disease. 值得注意的是,检索的结果也有出错的可能,所以一般选用使用频率最高的表达方法,这样的表达应该最可靠。 我常犯的一些错误 : 1. 缺乏参考文献。每一句话,除非是常识,如果是事实性的,都需要参考文献支持。 2. 句子太长。一般而言是短句比长句好,常用单词比生僻单词好。 3. an , a 不分 4. 单复数不分:例如该加 s 的地方没加 s ,该用 have 的地方用了 has 等。 5. the 的用法不对 推荐的文章: 周耀旗(印第安那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写好英语科技论文的诀窍: 主动迎合读者期望,预先回答专家可能质疑》 http://sparks.informatics.iupui.edu/Publications_files/write-chinese.php 这篇文章值得精读十遍,但最重要的是要熟练运用。 《 The Science of Scientific Writing 》 http://192.38.112.111/write/Science_writing.pdf 是《写好英语科技论文的诀窍: 主动迎合读者期望,预先回答专家可能质疑》一文的主要参考文献,同样建议精读和熟练运用。 吴健生 : 《中英文论文写作的最大不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0983do=blogid=405761from=space 文中关于新旧信息顺序的举例很好。 《 The Most Common Habits from more than 200 English Papers written byGraduate Chinese Engineering Students 》 http://papertalks.org/p/resources/Academic/EnglishWritingSkills/MostCommonEnglishWritingHabitsOfChinese.pdf 《中式英语与美式英语对照表》 http://wenku.baidu.com/view/3bfd047302768e9951e738f5.html 总结了大量中国人写英语的常见错误及正确的表达方法 施一公:《如何提高英文的科研写作能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212-349932.html 孙常全:《提高写科研论文效率之“化整为零法 (Modular approach)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56017do=blogid=291556 任胜利:《科技写作》系列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899do=blogview=meclassid=4170from=spacepage=1 推荐的书籍: The elements of style ( 51 页) 这是很多人推荐的书籍,主要讲的是写作的细节问题。我认为做事情应该“先战略,后战术”,所以对于写作而言,第一步是建立起好的框架(提纲),然后是段落和句子的组织,最后才是具体的表达。不过这本书不长,也值得一看。 表达单元下载(可能不完全正确,欢迎指正): 表达单元.docx
个人分类: 科学人生|62516 次阅读|85 个评论
[转载]收集到的小资料-偶极-偶极作用力
xsbsn2012 2013-6-13 22:28
Dipole-Dipole Forces.docx
个人分类: 知识点|10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ansys学习资料大分享
热度 1 cccln827 2013-6-5 11:52
《有限单元法》王勖成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9extra=page%3D2 ANSYS 12.0 有限元分析完全手册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98extra=page%3D 1 《 ANSYS10 有限元分析自学手册》 pdf+ 光盘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36extra=page%3D1 ANSYS 基本过程手册(彩图,文档, PDF 格式)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43extra=page%3D1 ANSYS 有限元分析完全自学手册(视频 V110 )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7extra=page%3D2 ansys 终极学习教材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77extra=page%3D2 ANSYS 高级工程有限元分析范例精选 _ 祝效华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95extra=page%3D2 ANSYS 基础培训练习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69extra=page%3D2 ANSYS 基础教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68extra=page%3D2 ANSYS 理论与应用(英文版译)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15extra=page%3D2 ANSYS. 结构有限元高级分析方法与范例应用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3extra=page%3D1 精通 ANSYS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22extra=page%3D2 ANSYS基本分析过程指南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6extra=page%3D3 ANSYS_2008_年会文集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2extra=page%3D4 ansys 14 下载地址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3 ※ ANSYS 专项学习 ANSYS 工程计算应用教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7extra=page%3D1 ANSYS工程结构数值分析/王新敏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3 ANSYS 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6extra=page%3D2 ANSYS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3extra=page%3D3 基于ANSYS的桥梁结构分析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79extra=page%3D1 《 ANSYS 机械工程应用精华 30 例》(第二版)高耀东 编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6extra=page%3D3 上海交大 ANSYS 实例教程(新手入门)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9extra=page%3D4 ※ ANSYS 单项学习和技巧 ansys 中文帮助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7extra=page%3D3 ANSYS的帮助文件使用说明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42extra=page%3D2 ANSYS 技巧小汇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9extra=page%3D3 ANSYS技巧与命令大全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extra=page%3D4 ANSYS 使用技巧24则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21extra=page%3D2 ansys 警告信息汇总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2extra=page%3D3 ANSYS 常用命令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64extra=page%3D2 Ansys_ 命令翻译 -353 条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1extra=page%3D1 ANSYS 单元手册摘要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21extra=page%3D2 Ansys单元手册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8extra=page%3D3 Ansys 单元介绍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20extra=page%3D2 ANSYS 有限元分析中的单位设置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66extra=page%3D1 ansys弹簧单元的使用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32extra=page%3D3 基于 ANSYS 单元生死技术的焊接模拟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53extra=page%3D2 谈ANSYS的“单位”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36extra=page%3D2 关于Ansys13 的单元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65extra=page%3D3 ansys表面效应单元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17extra=page%3D3 如何实现 ansys 倒退功能 undo ,并添加 toolbar 模式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9extra=page%3D2 ansys 曲线建模方法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03extra=page%3D2 Ansys 多工况组合的方法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51extra=page%3D2 复杂函数加载及实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04extra=page%3D3 将复杂机械结构ProE模型导入到ANSYS中的方法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93extra=page%3D3 simwe Ansys经典帖子汇总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56extra=page%3D3 有限元分析用的材料属性表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08extra=page%3D3 ANSYS(子结构)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0extra=page%3D4 ANSYS中MPC的应用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8extra=page%3D4 Ansys后处理及高级分析技术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67extra=page%3D2 ANSYS 高级工程实例——施加梯形载荷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27extra=page%3D3 ※ ANSYS 结构优化与分析相关资料 【力学园原创】港口机械—ansys参数化建模及分析总结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4 结构优化的理论和方法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23extra=page%3D1 ANSYS 优化技术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9extra=page%3D3 ANSYS 的设计优化理论及应用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50extra=page%3D1 ANSYS10.0 结构分析从入门到精通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9extra=page%3D1 ANSYS 结构分析入门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48extra=page%3D1 ANSYS结构分析指南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91extra=page%3D2 结构优化的理论和方法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23extra=page%3D1 ANSYS优化大揭秘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15extra=page%3D2 优化设计资料打包全下载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30extra=page%3D1 结构优化设计(哈工大课件)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19extra=page%3D1 ANSYS_WORKBENCH设计、仿真与优化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5extra=page%3D2 ansys 结构优秀论文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76extra=page%3D2 ANSYS 稳定性分析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45extra=page%3D1 ANSYS 模态分析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1extra=page%3D3 ANSYS模态分析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2extra=page%3D2 某复杂模型的模态分析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7extra=page%3D2 ansys 谱分析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2extra=page%3D3 (ansys 课件 ) 第四章 谱分析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4extra=page%3D3 Ansys 谐响应分析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3extra=page%3D3 谐响应分析视频演示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72extra=page%3D3 Ansys 非线性分析在线视频教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7extra=page%3D3 ansys非线性弹塑性分析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55extra=page%3D1 整编LS-DYNA中文教材下载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88 清华ANSYS-LSDYNA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87extra=page%3D1 ANSYS 7 个动力学分析实例源文件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15extra=page%3D3 ANSYS 动力学分析的几个入门例子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43extra=page%3D2 UDF 经典案例 --Temperature Dependent Viscosity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23extra=page%3D1 热-结构耦合分析算例 (ANSYS)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2extra=page%3D3 ANSYS 分析实例汇总( 72 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1extra=page%3D3 ※ ANSYS 建模与网格划分 ANSYS 建模与网格划分指南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44extra=page%3D1 ANSYS 建模与分网手册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5extra=page%3D1 机械产品结构参数化建模实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8extra=page%3D2 框架结构模拟建模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extra=page%3D2 ANSYS自适应网格划分视频教学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5extra=page%3D4 ansys之网格划分大全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5extra=page%3D4 经典网格生成书籍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93extra=page%3D3 ※ ANSYS 命令流和参数化编程资料 ANSYS 常用命令流和使用技巧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19extra=page%3D2 APDL参数化有限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实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25extra=page%3D2 ANSYS参数化编程与命令手册 龚曙光等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27extra=page%3D2 ANSYS操作命令与参数化编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37extra=page%3D2 ANSYS常用命令对照表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65extra=page%3D2 ※ ANSYS 实例和课件集锦 基于ANSYS的飞机机翼模态分析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3extra=page%3D2 ansys 剪力墙实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5extra=page%3D3 ansys 经典实例汇集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78extra=page%3D1 ANSYS 实例(大部分为 GUI 资源)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20extra=page%3D2 混凝土之 ANSYS 高级算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2extra=page%3D2 钢筋混凝土梁的数值模拟分析在 ANSYS 中的实现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46extra=page%3D2 3d 平行梁 接触 176- 钻井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7extra=page%3D4 FLUENT 6.3 Tutorial Guide 算例所需文件及求解文件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94extra=page%3D2 ANSYS 进行悬索结构的找形和计算(命令流)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3extra=page%3D3 ANSYS 分析钢筋混凝土桥塔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1extra=page%3D3 (陆新征)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 ANSYS 入门及学习方法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68extra=page%3D1 王新敏 ANSYS 讲义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4extra=page%3D3 高校毕业班 ansy 课程设计实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74extra=page%3D2 中南大学研究生 ANSYS 教学课件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70extra=page%3D1 Ansys_Example_ 教程 老美大学生 13 例题 MHTML(E)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1extra=page%3D4 ANSYS 实例操作录像合辑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33extra=page%3D2 ANSYS- 【材料学与接触分析】 接触分析中文帮助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7extra=page%3D1 ANSYS接触分析与经典接触分析研究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6extra=page%3D1 ansys接触分析中文总结版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5extra=page%3D1 ansys中过盈装配的正确设置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2extra=page%3D1 ANSYS(workbench)接触问题的计算方法及参数设置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07extra=page%3D1 ANSYS接触分析培训专用PPT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86extra=page%3D1 Ansys_高级接触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4extra=page%3D3 ANSYS- 【电磁场 声学分析】 ANSYS电磁场分析经典教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97extra=page%3D1 ansys电磁分析解决方案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98extra=page%3D1 ansys10.0电磁学有限元分析实例指导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2extra=page%3D1 电磁有限元分析实例apdl语言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69extra=page%3D1 ANSYS- 【 CFD 与热分析】 北航CFD(课堂讲义)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91extra=page%3D1 ANSYS热分析培训手册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1extra=page%3D1 ANSYS_CFD_技术交流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61extra=page%3D1 ANSYS工程应用教程——热与电磁学篇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24extra=page%3D1 ANSYS热分析指南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98extra=page%3D1 ANSYS+ICEM+CFD+六面体网格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64extra=page%3D1 ICEM+CFD+Tutorial+13.0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62extra=page%3D1 ANSYS_ICEM-CFD中文入门教材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58extra=page%3D1 ansys焊接中的生死单元问题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53extra=page%3D2 北航CFD(课堂讲义)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90extra=page%3D2 ansys热分析教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2extra=page%3D2 ansys 热分析专题讲座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4extra=page%3D2 ANSYS热分析教程 2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5extra=page%3D2 CFD讲义-湍流模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94extra=page%3D2 ICEM教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50extra=page%3D2 ICEM+CFD+13.0用户文档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56extra=page%3D2 ICEM+CFD+13.0操作文档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57extra=page%3D2 Ansys 焊接资料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99extra=page%3D2 ANSYS- 【二次开发】 python语言在abaqus中的应用随书光盘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35extra=page%3D1 ANSYS与FORTRAN的相互调用方法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5extra=page%3D1 Ansys程序员手册(英文)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53extra=page%3D1 Programmer'sManual for Mechanical APDL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52extra=page%3D1 ansys二次开发资料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61extra=page%3D1 ansys二次开发初步知识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4extra=page%3D1 ANSYS二次开发使用经验+培训资料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1extra=page%3D1 ANSYS UPF指南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0extra=page%3D1 Ansys+二次开发手册(Ansys+Programmers+Manual)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0extra=page%3D3
376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转载】Matlab最全资料集锦
cccln827 2013-6-5 11:49
MATLAB/Simulink 建模与仿真实例精讲 张德丰等编著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89extra=page%3D1 初学者的MATLAB Simulink翻译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86extra=page%3D1 基于MATLAB 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41extra=page%3D1 MATLAB 手册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5extra=page%3D1 数字信号处理(北大全套教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6extra=page%3D1 MATLAB iges Tool Box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1extra=page%3D1 《MATLAB应用程序接口用户指南》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35extra=page%3D1 有限元 分析基础篇 ANSYS 与Matlab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83extra=page%3D1 《结构分析的有限元法与matlab程序设计》书中源程序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3extra=page%3D1 Matlab/Simulink实验_传递函数表示方法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49extra=page%3D2 Simulink机械振动仿真简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45extra=page%3D2 MATLAB智能算法30个案例分析(源程序)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65extra=page%3D2 多项式和非多项式曲线拟合视频教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80extra=page%3D2 《高等应用数学问题的matlab求解》pdf+光盘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82extra=page%3D2 《MATLAB6实例教程》郝红伟 编著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36extra=page%3D2 Simulink建模与仿真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09extra=page%3D2 演示视频——MATLAB控制摄像头获取外界图像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4extra=page%3D2 《MATLAB 6.0时尚创作百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39extra=page%3D2 MATLAB经典案例系列视频代码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3extra=page%3D2 《精通Matlab7》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52extra=page%3D2 几个不错的Matlab学习资料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1extra=page%3D2 MATLAB英文图书大合集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98extra=page%3D2 解偏微分方程的MATLAB解法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8extra=page%3D2 《MATLAB 7.0实用指南》上、下册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40extra=page%3D2 FFT实践及频谱分析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82extra=page%3D2 Matlab关于用FFT作谱分析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81extra=page%3D2 MATLAB绘图 ppt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0extra=page%3D2 《Matlab宝典》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38extra=page%3D2 MATLAB最优化计算源代码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59extra=page%3D2 主要函数与命令总结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49extra=page%3D3 matlab数学建模实例与编程教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58extra=page%3D3 《Matlab7.x界面设计与编译技巧》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90extra=page%3D3 演示视频——MATLAB与Excel交互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2extra=page%3D3 《MATLAB6.5辅助图像处理》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80extra=page%3D3 MATLAB揭秘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51extra=page%3D3 《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53extra=page%3D3 《MATLAB数据处理与应用》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92extra=page%3D3 《智能控制及其Matlab实现》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36extra=page%3D3 《系统辨识及其MATLAB仿真》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37extra=page%3D3 《Matlab高级编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40extra=page%3D3 《M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的分析与应用》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95extra=page%3D3 《Matlab图形图像》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50extra=page%3D3 《MATLAB_遗传算法工具箱与应用》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11extra=page%3D3 《Matlab工程数学》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89extra=page%3D3 《数字图像处理及Matlab实现》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87extra=page%3D3 概率统计matlab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60extra=page%3D3 数值计算方法(北理工第二版)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33extra=page%3D3 《MATLAB6.5辅助图像处理》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29extra=page%3D3 《详解MATLAB 工程科学计算与典型应用》 程序源代码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63extra=page%3D3 《高等应用数学问题的MATLAB求解》薛定宇 著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12extra=page%3D4 Matlab航天器工具箱(tool box) space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00extra=page%3D4 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算法的Matlab实现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37extra=page%3D4 神经网络Matlab程序(2001年北大B题)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33extra=page%3D4 精通MATLAB—综合辅导与指南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13extra=page%3D4 《Matlab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88extra=page%3D4 matlab数学手册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79extra=page%3D4 《Matlab仿真技术与应用教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32extra=page%3D4 《Matlab与通信仿真》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93extra=page%3D4 《电子系统仿真与MATLAB》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86extra=page%3D4 Matlab 和 Simulink 开发视频和图像处理系统 (二)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2extra=page%3D4 Matlab5.3精要、编程及高级应用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51extra=page%3D4 《数学物理方程的MATLAB解法与可视化》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46extra=page%3D4 数据传递和多窗口编程视频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7extra=page%3D4 《MATLAB神经网络30个案例分析》视频目录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29extra=page%3D4 MATLAB常用的基本数学函数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0extra=page%3D5 matlab从入门到精通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29extra=page%3D5 matlab各种插值算法应用实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9extra=page%3D5 MATLAB 数学工具软件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1extra=page%3D5 matlab曲线拟合与插值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2extra=page%3D5 matlab提供的各种绘图功能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0extra=page%3D5 Matlab教程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9extra=page%3D5 Matlab命令大全 http://www.cnmech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21extra=page%3D2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7950-585723.html
20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日和约及有关问题资料目录(1950-1958)
黄安年 2013-5-31 15:09
对日和约及有关问题资料目录(1950-1958)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5月31日发布 围绕1951年旧金山对日和约及有关问题,《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二辑上,第254-258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年版),集中汇集了资料目录(1950-1958),对于我们了解美国片面制订的非法的1951年旧金山对日合约的来龙去脉很有帮助。下面是目录的PDF版,共5页, 1 , 2 , 3 , 4 , 5 ,
个人分类: 世界历史研究(07-11)|24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资料:我感觉对研究者有价值
热度 1 zhaodl 2013-5-9 11:30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网络版)》(CSA)现行收录期刊数统计 ​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对外联络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 国际检索系统咨询部 查询、翻译、整理:朱 诚;完成日期:2013-05-08 CSA把所收录期刊分为两大类。自然科学(含以往的工程技术):58 种;社会科学(含以往的艺术与人文):11 种。本表只统计了现行索引(Actively Indexed),剔出了中止索引(Indexing Ceased)期刊。 表内“期刊数”为该文摘现行索引期刊总数,“中国数”为该文摘现行索引中国期刊数。 No. English titles Chinese titles 期刊数 中国数 类 别 1 Advanced Technologies Database with Aerospace 宇航高技术数据库 4374 490 Natural Sciences 2 Aerospace Database 宇航数据库 3911 471 Natural Sciences 3 AIDS Cancer Research Abstracts 爱滋病与肿瘤文摘 1509 129 Natural Sciences 4 Algology Mycology and Protozoology Abstracts (Microbiology C) 藻类、真菌学与原生动物学文摘 (微生物学 C) 1183 81 Natural Sciences 5 Aluminium Industry Abstracts 铝工业文摘 3155 441 Natural Sciences 6 Animal Behavior Abstracts 动物行为文摘 372 13 Natural Sciences 7 ANTE: Abstracts in New Technology Engineering 新技术与工程文摘 3658 444 Natural Sciences 8 Applied Social Sciences Index and Abstracts 应用社会科学索引与文摘 572 0 Social Sciences 9 Aqualine 水资源学数据库 496 66 Natural Sciences 10 Aquatic Science Fisheries Abstracts (ASFA) 1: Biological Sciences Living Resources 水产科学与渔业文摘 1:生物科学与生物资源 4105 110 Natural Sciences 11 Aquatic Science Fisheries Abstracts (ASFA) 2: Ocean Technology, Policy Non-Living Resources 水产科学与渔业文摘 2:海洋技术、政策和非生物资源 3551 159 Natural Sciences 12 Aquatic Science Fisheries Abstracts (ASFA) 3: Aquatic Polluti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水产科学与渔业文摘 3:水污染与水环境质量 2742 75 Natural Sciences 13 Aquatic Science Fisheries Abstracts (ASFA) Aquaculture Abstracts 水产养殖文摘(水产科学与渔业文摘) 1666 25 Natural Sciences 14 Aquatic Science Fisheries Abstracts (ASFA) Marine Biotechnology Abstracts 海洋生物技术文摘(水产科学与渔业文摘) 199 20 Natural Sciences 15 Aquatic Sciences Fisheries Abstracts (ASFA) 水产科学与渔业文摘:水产科学与渔业文摘 5098 213 Natural Sciences 16 ARTbibliographies Modern (ABM) 现代艺术文献 286 3 Social Sciences 17 Bacteriology Abstracts (Microbiology B) 细菌学文摘 (微生物学 B) 1083 98 Natural Sciences 18 Biological Sciences 生物科学 8604 339 Natural Sciences 19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Abstracts 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文摘 2716 175 Natural Sciences 20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bstracts 生物技术研究文摘 1278 109 Natural Sciences 21 British Humanities Index (BHI) 英国人文索引 418 1 Social Sciences 22 Calcium Calcified Tissue Abstracts 钙与组织钙化文摘 888 59 Natural Sciences 23 Ceramic Abstracts 陶瓷文摘 3725 454 Natural Sciences 24 Chemoreception Abstracts 化学感应文摘 562 14 Natural Sciences 25 Civil Engineering Abstracts 土木工程文摘 4014 494 Natural Sciences 26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Abstracts (Module) 计算机与信息系统文摘 4161 473 Natural Sciences 27 Copper Technical Reference Library 铜技术参考图书馆 3697 453 Natural Sciences 28 Corrosion Abstracts 腐蚀文摘 3702 454 Natural Sciences 29 Design and Applied Arts Index (DAAI) 设计与应用艺术索引 214 2 Natural Sciences 30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bstracts 地震工程学文摘 3671 447 Natural Sciences 31 Ecology Abstracts 生态学文摘 700 48 Natural Sciences 32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bstracts 电子与通讯文摘 3906 474 Natural Sciences 33 Engineered Materials 工程材料 3762 458 Natural Sciences 34 Engineering Research Database 工程研究数据库 6877 683 Natural Sciences 35 Entomology Abstracts 昆虫学文摘 697 22 Natural Sciences 36 Environment Abstracts 环境文摘 1775 97 Natural Sciences 37 Environment Abstracts (Meta) 环境文摘() 694 36 Natural Sciences 38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bstracts 环境工程文摘 958 93 Natural Sciences 39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Management 环境科学与污染管理 7632 347 Natural Sciences 40 Genetics Abstracts 遗传学文摘 861 57 Natural Sciences 41 Health Safety Science Abstracts 健康与安全科学文摘 1065 49 Natural Sciences 42 Immunology Abstracts 免疫学文摘 576 100 Natural Sciences 43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 Abstracts (Microbiology A) 工业与应用微生物学(微生物学 A) 1054 73 Natural Sciences 44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 of Art (IBA) 国际艺术文献 386 1 Social Sciences 45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IBSS) (Module) 国际社会科学的参考书目 2906 13 Social Sciences 46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bstracts (LISA) (Module) 图书馆与信息科学文摘 410 8 Social Sciences 47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Behavior Abstracts (LLBA) (Module) 语言学与语言行为文摘 1340 33 Social Sciences 48 Materials Business File 材料贸易数据库 3725 447 Natural Sciences 49 Materials Research Database 材料研究数据库 3904 467 Natural Sciences 50 Mechanical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Abstracts 机械与交通工程文摘 3996 478 Natural Sciences 51 METADEX 金属合金文摘库 3762 458 Natural Sciences 52 Meteorological Geoastrophysical Abstracts 气象学与地球天体物理学文摘 917 79 Natural Sciences 53 Neurosciences Abstracts 神经科学文摘 1517 70 Natural Sciences 54 Nucleic Acids Abstracts 核酸文摘 511 75 Natural Sciences 55 Oceanic Abstracts 海洋文摘 669 47 Natural Sciences 56 Oncogenes and Growth Factors Abstracts 癌基因及生长因子文摘 180 48 Natural Sciences 57 PAIS 派斯数据库 1104 6 Social Sciences 58 Physical Education Index (Module) 体育索引 435 22 Natural Sciences 59 Pollution Abstracts 污染文摘 1084 98 Natural Sciences 60 Risk Abstracts 风险文摘 1324 21 Natural Sciences 61 Social Services Abstracts (Module) 社会服务学文摘 2641 41 Social Sciences 62 Sociological Abstracts (Module) 社会学文摘 2783 43 Social Sciences 63 Solid State and Superconductivity Abstracts 固态与超导材料文摘 3875 469 Natural Sciences 64 Sustainability Science Abstracts 可持续性科学文摘 2972 161 Natural Sciences 65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 技术研究数据库 7448 700 Natural Sciences 66 Toxicology Abstracts 毒理学文摘 694 49 Natural Sciences 67 Virology and AIDS Abstracts 病毒学与爱滋病文摘 1134 91 Natural Sciences 68 Water Resources Abstracts 水资源文摘 1241 115 Natural Sciences 69 Worldwide Political Science Abstracts (Module) 世界政治学文摘 2691 42 Social Sciences
个人分类: 出版视点|2298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的宣传资料
热度 1 gzchengzhi 2013-4-21 09:53
  前几天有幸得到学生们的推荐,成为学校最受欢迎教师候选人,并被告知需要准备个人照片等资料。下面就是我的照片和对学生的寄语: 个人照片 任教科目: 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 对学生寄语:   我们生活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年轻一代面临着比我们这一代人更严峻的现实: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教育问题等。然而年轻一代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我们正生活在信息化社会之中,互联网的发展促进地球村的形成,使得人类能够更广泛和充分地讨论自己的生存问题,这也是同学们今后能够做出比我们更大成绩的基础。期待同学们能够淡泊名利,不畏艰辛、勇于探索,实现精彩的人生价值。 座右铭: 格物致知
2908 次阅读|2 个评论
NASA资料-qoca
xiaoxinghe 2013-4-3 16:04
个人分类: QOCA|1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校图书馆非书资料管理问题的思考
weiqsh 2013-3-26 11:18
非书资料( Non-bookmaterials, 简称 NBM )是 1974 年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 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AssociationandInstitutions, 简称 IFLA )对非纸张型文献的规范化称谓,我国国家标准局也在 1985 年制定《非书资料著录规则》也正式使用了“非书资料”这一术语,国内对这一术语的具体看法主要都基于两个基本的出发点即文献的载体类型和文献的记录方式,基于文献的载体类型的定义有:非书资料是指各种记录有信息并专用于保存和传递信息的非纸张印刷型物质载体(陈源蒸 非书资料采访)。非书资料是有别于传统印刷型的各类资料的泛称。也称为非印刷品资料( Non-printmaterials ) ( 周文骏 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 1991) ;非书资料指不按传统的印刷方式而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知识等信息记录和储存在纸张以外的物质载体上的所有文献。(王绍平 图书情报词典);非书资料是指以音响、形象等方式记录有知识的载体。(非书资料著录规则)。基于文献记录方式的定义有: 非书资料是以音响、声像等方式记录信息、知识和美学内容的非书载体 , 包括录音制品、录像制品、电影制品、投影制品、缩微制品、全息照片、图片、模型制品以及多载体非书资料。 一般来说根据载体类型非书资料可以分为缩微资料、视听资料、机读资料、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等。存储类型有:音频 WMA 、 MP3 、 RM ,视频 WMV 、 RM 、 AVI 电子图书 PDF 、 HTML 、 CHM 、 EXE 、 DOC 、课件 FLASH 、 PPT 、 HTML 、 EXE 、 CSF ;与纸张型文献相比,非书资料具有存储类型多样化、易保存、易存储和检索、查询,易于共享等特点。同时也具有:使用要受阅读设备,时间和地点限制,需要相应软硬件配合等不足。 传统国内非书资料管理办法 1 与纸本资料一起流通 将书后光盘和其他格式的非书资料编目或整理后,进入图书馆 OPAC 系统,读者可以通过书目查询系统查询到需要的书后光盘、磁带、视频资料,通过借阅使用。 2 设立专门阅览室 将 VCD/DVD 这类影视作品、磁带、缩微资料等需要专门设备的资料,图书馆建立设备的视听室或阅览室,供读者在指定的地方使用这些非书资料,图书馆统一管理,读者可在这些专门阅览室使用。 3 建立 ftp 站点下载或自行开发软件 将书后光盘放在图书馆特定的 ftp 服务器上,提供读者下载服务;或者自行开发程序,将书后光盘、磁带、视频资料电子化后供读者使用; 4 建立导航系统 对一些电子期刊、数据库和电子图书等专业化强的数据库,建立导航系统将期刊、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等分类排列,供读者使用。 5系统管理 杭州卓源科技有限公司采用“ CDTower 系统”,建立各参与图书馆提供数据, 分为光盘点播、 VOD 点播和电子文件三大功能,通过编目 856 字段,实现 OPA 链接,为参与馆用户提供网络非书资料流式在线运行服务,以“大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为参与馆提供服务,实现非书资料的共享和传播。目前收录光盘 13768 种。 “ 博文非书资料系统”采用不同服务器管理不通格式文件的方式,实现书后光盘、电子文件、流媒体资料的电子化管理。同过网页跳转的方式,实现了 OPAC 与非书资料系统的链接,将 VCD 、 DVD 转化为流媒体格式通过流媒体服务器可以发布。供读者使用。 “畅想之星” 采用资源对象的方法来管理,资源对象可以随时增加自己的属性(元数据),每种属性具有自己的方法去访问相应的物理数据(对象数据),引入了“主题对象”的概念,实现了 基于内容的 跨媒体检索功能 , 从而能轻易实现各种电子资源的整合。 资源逻辑复制与移动指可以实现一个资料可以出现不同的类别下,而不需要一个同样的资料制作多个,这能为制作专题提供很大的方便。在 OPAC 整合方面,畅想之星采用 WebInsepection ( Web 检测)和 WebIntelligence ( Web 智能)技术,通过跟踪 TCP 会话和深入检测 HTTP 内容,将不同系统下的资源整合到 OPAC 检索页面,用户只要通过一个 OPAC 系统界面,提交一次检索,即可检索到相关信息,并在 OPAC 页面中显示出来。并可以对资源进行浏览,查看资源详细信息,获取和下载资源原文等。通过 基于 OPAC 的数字资源整合, 配合渐近的引导,用户不需要去学习太多新的、复杂的检索技术,就可以利用图书馆各种新的数字化资源。畅想之星资源整合系统采用多任务并行的检索各资源库,将检索到的资源实时显示出来而不需要等待将所有的库检索完成一次显示。实时检索各资源库,不存在“死链接”问题。既可以对所有商业资源库 (超星数字图书馆、Apabi数字资源平台、中国期刊网、Elsevier学术期刊全文库、SpringerLink科技期刊及丛书及PQDD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等)进行 资源整合,也可以对学校自建的特色资源库进行资源整合。
个人分类: 特色库建设|36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短缺资料时设计年径流的频率分析计算
gosci 2013-3-25 21:26
5.3短缺资料时设计年径流的频率分析计算 内容提要 1.有较短年径流系列时设计年径流频率分析计算2.缺乏实测资料时设计年径流的估算3.流量历时曲线 学习要求 1.了解参证变量的选择原则2.掌握年径流与参证变量-水位、径流、降雨的相关分析方法3.年径流估算的参数等值线图法4.了解年径流估算的经验公式法和水文比拟法5.掌握流量历时曲线的绘制方法 短缺径流资料的情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设计代表站只有短系列径流实测资料﹝n≤30年,其长度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另一种是设计断面附近完全没有径流实测资料。对于前一种情况,工作重点是设法展延径流系列的长度;对于后一种情况,主要是利用年径流统计参数的地理分布规律,间接地进行年径流估算。 一、有较短年径流系列时设计年径流频率分析计算 本法的关键是展延年径流系列的长度。方法的实质是寻求与设计断面径流有密切关系并有较长观测系列的参证变量,通过设计断面年径流与其参证变量的相关关系,将设计断面年径流系列适当地加以延长至规范要求的长度。当年径流系列适当延长以后,其频率分析方法与本章第二节所述完全一样。 1、参证变量的选择 最常采用的参证变量有:设计断面的水位、上下游测站或邻近河流测站的径流量、流域的降水量。参证变量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参证变量与设计断面径流量在成因上有密切关系。 ②参证变量与设计断面径流量有较多的同步观测资料。 ③参证变量的系列较长,并有较好的代表性。 图5-2某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2、年径流系列的展延 (1)利用本站的水位资料延长年径流系列,如图5-2所示。 (2)利用上下游站或邻近河流测站实测径流资料,延长设计断面的径流系列,如图5-3是甲站与乙站年径流的相关图,可以用来将乙站系列展延。 (3)利用年降水资料延长设计断面的年径流系列 径流是降水的产物。流域的年径流量与流域的年降水量往往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又因降水观测系列在许多情况下较径流观测系列长,因此降水系列常被用来作为延长径流系列的参证变量(见图5-4)。 图5-3甲站与乙站年径流量相关图图5-4某站年降雨径流相关图 3、注意事项 利用参证变量延长设计断面的年径流系列时,应特别注意下列问题:一是尽量避免远距离测验资料的辗转相关。二是系列外延的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控制在不超过实测系列的50%为宜。 二、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的估算 在部分中小设计流域内,有时只有零星的径流观测资料,且无法延长其系列,甚至完全没有径流观测资料,则只能利用一些间接的方法,对其设计径流量进行估算。采用这类方法的前提是设计流域所在的区域内,有水文特征值的综合分析成果,或在水文相似区内有径流系列较长的参证站可资利用。 1、参数等值线图法 我国已绘制了全国和分省(区)的水文特征值等值线图和表,其中年径流深等值线图及Cv等值线图,可供中小流域设计年径流量估算时直接采用。图5-5为湖北省部分地区年径流深均值等值线图,图5-6为湖北省部分地区年径流Cv等值线图。 图5-5湖北省部分地区年径流深均值等值线图图5-6湖北省部分地区年径流Cv等值线图 (1)年径流均值的估算 根据年径流深均值等值线图,可以查得设计流域年径流深的均值,然后乘以流域面积,即得设计流域的年径流量。 如果设计流域内通过多条年径流深等值线,可以用面积加权法推求流域的平均径流深,见图5-3-6。计算公式为: (5-5) 式中:R i --分块面积的平均径流深,mm; A i --分块面积,km 2 ; R--流域平均径流深,mm。 其中流域顶端的分块,可能会在流域以外的一条等值线之间,如图5-7中的 。 图5-7用面积加权法求流域平均径流深 图5-8用直线内插法求流域平均径流深 在小流域中,流域内通过的等值线很少,甚至没有一条等值线通过,可按通过流域重心的直线距离比例内插法,计算流域平均径流深,见图5-8。 年径流深均值确定以后,可通过下列关系确定年径流量: W=KRA (5-6) 式中W--年径流量,m 3 R--年径流深,mm; A--流域面积,km 2 ; K--单位换算系数,采用上述各单位时,K=1000。 (2)年径流Cv值的估算 年径流深的Cv值,也有等值线图可供查算,方法与年径流均值估算方法类似,但可更简单一点,即按比例内插出流域重心的Cv值就可以了。 (3)年径流Cs值的估算 年径流的Cs值,一般采用Cv的倍比。按照规范规定,一般可采用Cs=2~3Cv。 在确定了年径流的均值、Cv,Cs后,便可借助于查用P-Ⅲ型频率曲线表,绘制出年径流的频率曲线,确定设计频率的年径流值。 2、经验公式法 年径流的地区综合,也常以经验公式表示。这类公式主要是与年径流影响因素建立关系。例如,多年径流均值的经验公式有如下类型: (5-7) 或 (5-8) 式中 --多年平均流量,m 3 /s; A --流域面积,km 2 . --多年平均降水量,mm; b 1 ,b 2 、n 1 、n 2 、m--参数,通过实测资料分析确定,或按已有分析成果采用。 不同设计频率的年平均流量Q p ,也可以建立类似的关系,只是其参数的定量亦各有不同。 这类方法的精度,一般较等值线图法低。但在进行流域初步规划,需要快速估算流域的地表水资源量及水力蕴藏量时,有实用价值。 3、水文比拟法 水文比拟法是无资料流域移置(经过修正)水文相似区内相似流域的实测水文特征的常用方法,特别适用于年径流的分析估算。 常用年径流移置的公式形式如下: (5-9) 式中 , --分别为设计流域和参证流域的多年平均流量,m 3 /s; K 1 、K 2 --分别为流域面积和年降水量的修正系数, K 1 =A/Ac, ; A、Ac--分别为设计流域和参证流域的流域面积,km 2 ; 、 --分别为设计流域和参证流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mm。 年径流的Cv值可以直接采用,一般无须进行修正,并取用Cs=2~3Cv。 如果参证站已有年径流分析成果,也可以用下列公式,将参证站的设计年径流直接移用于设计流域。 =K 1 K 2 p.c (5-10) 下标P代表频率,其他符号的意义同前。 三、流量历时曲线的绘制 在有部分径流资料的情况下,还可以用绘制流量历时曲线的方法,满足某些工程,如小型水电站、航运和漂木等在规划设计中确定对水资源利用保证率的初步需要。在一些有径流频率分析计算成果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为了专项设计任务的需要,有时也可以绘制这种曲线,作为深入分析研究的辅助手段。在我国的小型水力发电站水文计算规范中,已将此法列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流量历时曲线是累积径流发生时间的曲线,表示等于或超过某一流量的时间百分数。径流统计时段,可按工程的要求选定,常采用日或旬为单位。当资料年数较多时,为简化计算,也可以按典型年或丰平枯代表年绘制流量历时曲线。当资料年数较少时,也可采用全部完整年份的流量资料绘制流量历时曲线。图5-9给出了某水文站日平均流量历时曲线的一个示例。 图5-9某水文站日平均流量历时曲线 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1-1、用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求图5-10所示的设计小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深 y 0 为 。 a、y 0 =y 1 b、y 0 =y 3 c、y 0 =y 5 d、 【 答案 】 1-2、在设计年径流的分析计算中,把短系列资料展延成长系列资料的目的是 。 a、增加系列的可靠性;b、增加系列的一致性; c、增加系列的代表性;d、考虑安全。 【 答案 】 图5-10用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求设计小流域的 1-3、某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如图5-11所示,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深y0为 。 a、y 0 =y 03 ;b、y 0 =y 02 ; c、y 0 =y 01 ;d、 【 答案 】 1-4、用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求小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时,其值等于 。 a、该流域出口处等值线值;b、该流域重心处等值线值; c、以上二值的平均值;d、该流域离出口处最远点的等值线值。 【 答案 】 图5-11用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 二、填空题 2-1、当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可以基于参证流域用______法来推求设计流域的年、月径流系列。 【 答案 】 2-2、年径流设计成果合理性分析,主要是对______进行合理性分析。 【 答案 】 2-3、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雨量与年径流量之间的关系不密切,若引入______为参数,可望改善年雨量与年径流量的关系。 【 答案 】 三、是非题 3-1、利用相关分析展延得到的年径流资料不宜过多,否则有使设计站设计年径流量减小的趋势。 【 答案 】 3-2、参证变量与设计断面径流量的相关系数愈大,说明两者在成因上的关系愈密切。 【 答案 】 四、问答题 4-1、若年径流量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回归线近似为幂函数,试以分析法为例说明推求其回归方程的方法步骤? 【 答案 】 4-2、资料情况及测站分布如表4223和图4223,现拟在C处建一水库,试简要说明展延C处年径流系列的计算方案? 【 答案 】 4-3、缺乏实测资料时,怎样推求设计年径流量? 【 答案 】 4-4、为什么年径流的 C V值可以绘制等值线图?从图上查出小流域的 C V值一般较其实际值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 答案 】 4-5、资料情况及测站分布如表4226和图4226,已知甲、乙、丙三站的流域自然地理条件近似,试简要说明插补丙站流量资料的可能方案有哪些? 【 答案 】 http://jpkt.whu.edu.cn/jpkc2008/gcswx/swx/cc/hydrology05/5_3.htm
个人分类: 水土保持|5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好的学习资料
lifengli 2013-3-15 12:03
book://ss2path.chaoxing.com/ss2path/ss2path.dll?ss2pathssnum=12733279dpi=0usestyle=2tid=24nettype=dianxin http://book.chaoxing.com/ebook/read_11845710.html struts2 注册了超星网站, bhlifengli2006@163.com 19870114 大华注会群号 281733240 邮箱 zksf2012@163.com 密码:sf2012
1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典材料、物理、材料物理、催化类图书原价出售
anhz 2013-3-11 10:05
有一批经典材料物理领域教材及资料出售,希望对有志于在物理领域探索的学子有所帮助。种类及报价如下。注:如果下述报价与书后实际价格有出入,以书后实际价格为准 1. 《固体物理学》,黄昆,5元 2. 《催化化学》,吴越,上下册,98元 3. 《材料能量学》,肖纪美,朱绛吾;49 4. 《群伦及其在固体物理中的应用》,徐婉棠,喀兴林 5. 《无机材料合成》,刘海涛,35元 6. 《数学物理方法》,梁昆淼,16.1元 7.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12.6元 8. 《固体理论》,李正中,3元 9. 《高等量子力学》,喀兴林,44.6元 有意者请联系:15001312481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几个电镜公司的资料
ysk1982 2013-3-8 06:22
下面对几个主要公司的主要产品作一简介,供国内广大用户参考: 1、 FEI 公司简介: FEI公司是一家在纽约NASDAQ上市的高科技公司, 是 “TOOLS FOR NANOTECH” 解决方案的创新者和领先供应商, 主要面向半导体、数据存储、结构 生物 学、材料和工业领域。 FEI公司由荷兰飞利浦电子集团电子光学公司(PEO)和原美国FEI公司于1997年合并而成。荷兰飞利浦电子集团是FEI公司的最大股东。 飞利浦电子光学公司的历史已经超过半个世纪。1949年, 它向世界推出了第一台商用透射电子 显微镜 “EM100”。五十几年来, 致力于开发 电子显微镜 技术和产品, 先后设计制造了EM200系列、EM300系列、EM400系列、CM系列和全数字化的Morgagni、Tecnai系列透射电子显微镜, 以及SEM500系列、PC机控制的XL系列和最新的Quanta、Nova NanoSEM系列的扫描电子显微镜, 是举世公认的 电镜 产业领袖之一。1996年, 飞利浦电子光学公司购并了专门从事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技术研究开发的美国ElectroScan公司, 并设计制造了XL ESEM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 原美国FEI公司成立于1971年, 最初致力于提供场发射材料。1981年, FEI开发成功了 “液态金属离子(LMI)源”, *****成功生产了世界第一台 “聚焦离子束(FIB)” 工作站, 为今天日益兴旺的聚焦离子束设备奠定了基础。 1999年, 新的FEI公司成功收购美国另一家FIB设备开发生产商Micrion公司。使新的FEI公司成为世界领先的电子显微镜、聚焦离子束以及 “DualBeam(双束, 即电子束+离子束)”设备的开发制造商,它的不少技术已经成为行业标准。FEI公司在高端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0%,而聚焦离子束以及双束设备领域全球占有率超过90%,。 FEI公司在全球有员工1700多人, 其中研发人员超过400名。2006年销售额近6.5亿美元。 目前FEI公司产品主要包括: - 扫描电子显微镜。包括: Inspect系列扫描电子显微镜, Quanta (FEG)系列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 Nova NanoSEM系列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 透射电子显微镜。包括: Morgagni透射电子显微镜, Tecnai G2系列透射电子显微镜和, Titan 80 - 300系列透射电子显微镜。 - FIB设备和DualBeam设备。包括: Helios NanoLab系列Nova NanoLab系列,Strata系列, Vectra系列, Expida系列。 FEI香港有限公司是FEI公司在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的分支机构, 全面负责其产品在国内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目前设有北京、上海、香港、广州和武汉五个维修站, 有售后服务工程师25人;有 应用 工程师3人,其中TEM 1人, SEM/FIB 2人;在北京和上海办公室设有零备件仓库,另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设有零备件保税库。另外, FEI公司在亚太地区的新加坡、日本、韩国、台湾等地设有零备件仓库, 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区域内快速调配。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快速发展的市场,FEI公司于2007年初成立了飞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FEI Trading (Shanghai) Co., Ltd.),并在上海建有全球第四个应用实验室FEI NanoPort Shanghai。 FEI最新的透射电镜Titan 80-300特点: - 面向下一代的透射电镜平台,2004年开始进入市场,2006年世界上第一台 分辨率 优于0.5埃的Titan 80-300面世。 - 在电镜基本系统上可选配一到二个球差矫正器,和/或单色器。 - 加速电压范围80- 300kV。对80kV、200kV和300kV均进行了优化设计,一台电镜相当于购买了三台高、中、低压透射电镜。 - 优异的亚 纳米 分析能力:束斑尺寸0.1nm时,束流仍可达60pA, 电子束 能量分辨率优于0.12eV。 - 完全的数字化 成像 , 操作 者从此告别观察 荧光 屏的时代。 FEI最新的超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Nova NanoSEM特点: - 世界上唯一在高、低真空条件下均达到1nm分辨率水平的肖特基场发射 扫描电镜 。在纳米尺度下进行种类最广的材料表征、分析和原型加工。 - 世界上首台具有大于100nA束流的超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无论高、低真空下都具有优异的分析能力。 - 最宽的着陆电压范围:50V – 30kV。 - 灵活而稳定的独特纳米加工平台:能按客户苛刻的加工要求进行电子束沉积纳米原型加工或电子束曝光。 2、日本电子公司: 本次在BCEIA的展会上,日本电子共展出了钨灯丝扫描电镜JSM-6390LA机及制样设备,截面抛光仪,400兆核磁,能量色散型X荧光光谱仪,气质连用几种设备。在今后日本电子将把更多优秀的科学仪器引入中国市场。 日本电子在2007年4月推出最新热场电子显微镜JSM-7001F,这是在日本电子的热场电镜JSM-7000F的升级,在保持热场电镜大束流高达200nA特点的同时,更进一步引入冷场电镜中采用的GB(Gentle Beam)的模式,提高了低电压观察的图像质量。电镜采用无漏磁设计,使得磁性样品观察再无障碍,结合它的长时间稳定性以及束流大等特点为 EDS,EBSD等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期热卖的产品还有新推出的冷场发射扫描电镜JSM-7500F和生物透射电子显微镜JEM-1400,冷场发射扫描电镜JSM-7500F这款电镜在电子显微镜减震设计方面做出了突破,使得冷场发射电镜具有了更高的稳定性,并且有效应对了低频震动,在高倍数观察下得到更加优质的照片。 JEM-1400是在JEM-1230型电镜的升级,保留了JEM-1230电镜传统电子光学优势的同时,在软件操作方面,更适合不同级别水平的操作者,整个软件更加容易掌握和人性化。 日本电子株式会社还全球同步推出新一代核磁共振波谱仪JNM-ECS 系列。该产品为液体测定用NMR波谱仪,具有谱仪小巧,磁体性能好,探头灵敏度高等特点。 3、天美公司: (1)最新1500,TM-1000+EDX的性能特点:天美公司在2007BCEIA期间发布了日本日立公司最新扫描电镜SU-1500,并在会场上展出了SU-1500。该电镜的突出特点是简洁和高性能。 SU-1500集成了大量的自动功能,开发出了操作导航等功能。而维护方面采用动画演示技术,把复杂的维护用动画生动地描述下来。使电镜的操作结果不再依赖于操作人员本身。SU-1500主机宽度只有55cm,虽然主机的外观尺寸比较小,样品仓和样品台设计可装载最大直径为153mm的样品,厚度为60mm的样品,还可以进行图像观察和能谱分析。可以满足观测大样品的要求。配有低真空功能,可以对不导电样品进行无喷涂观察。所配背散射电子检测器为日立最新开发的高灵敏度四分割半导体检测器,可以在低真空和低加速电压下获得优秀的背散射电子图像。SU-1500的出现体现了扫描电镜发展的重要趋势,以更加方便用户的方式来实现更好的性能,设计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天美公司在本次展会期间发布了TM-1000+EDX的组合。TM-1000自从2005年4月推出以来以小巧的体积、灵活的移动性能、优良的性能为人称道。然而客观上也增加了添加能谱的难度。日立通过与牛津仪器合作为TM-1000开发出了专用的能谱。实现了分析功能,在进行图像观察的同时可随时转入能谱分析。满足了更多用户的需求。天美公司自2003年接手日立电镜销售及维护以来,日立电镜在中国的销售获得大幅度的提高,每年的增长率在20%以上。天美公司努力把优秀电镜产品引入中国,活跃中国电镜市场。为中国用户提供了一大批性价比优秀的产品,如高端场发射电镜S-4800已经成为纳米材料和半导体研究领域的首选型号之一,而H- 7650透射电镜也已经成为生物研究领域的首选品牌之一。天美公司分公司遍布全国大中型城市,非常重视为用户提供本地化服务。 4、日本岛津公司: 日本岛津公司EPMA-1600 电子探针有以下特点: 预对中的W灯丝或LaB6灯丝,二次电子像分辨率6nm(W)/5nm(LaB6),可以在工作状态下加以外部调节,确保电子束流变化(从图像观察到定量分析或相反)时无需繁琐的合轴; 全聚焦分光晶体,配置在101mm的罗兰圆上。由于全聚焦晶体兼顾了高计数率和高分辨率两个方面,所以在晶体配置上能对所有的元素进行优化,典型的配置(4通道)是LiF/PET,LiF/ADP,RAP/LAS70,PbST/LAS120; 采用大物镜镜间取光,X射线检出角52.5°,不但在重元素测量方面没有问题,而且对于吸收系数很大的超轻元素(4Be~9F),检测限和定量准确度均有良好的表现; 真空系统采用RP(旋转泵)+DP(扩散泵/高抽速)的方式,真空腔室比较大,波谱仪位于真空室内部,抽空速度比较慢(30分钟左右),但是由于谱仪与外界隔离,其温度(影响分光晶体的晶格常数)基本上不随室温变化而变化,所以谱仪稳定性好; 定量分析软件齐全,具有各种保护(高压、真空)联锁装置; 具备光学偏光观察装置,可以适应地质样品分析需要。 5.北京中科科仪公司 作为国内在电子光学仪器领域唯一的参展公司,这次展出了KYKY-EM3900型高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采用最新设计高性能锥形物镜,优化设计电子光学镜筒,翻开式电子qiang。新设计的操作界面友好、直观、方便,新手也很容易掌握。有9个外接窗口,可接WDS,EDS,BSE 等多种附件和探测器。 该设备其性能指标虽然不是最先进的,但价格便宜,其性价比是同类仪器中较高的,全新的KYKY-EM3900型高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引领中国电镜制造技术进入新的阶段。 6.CamScan 公司 英国CamScan 公司参展的CS3000扫描电镜,采用了用户化分析系统,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来订制,其优中心样品台实现了电子束、样品以及探测器几何位置的最优化,确保了多信号探测器的同时使用的可靠性。可提供低温样品室,适合各种高含水量的生物样品。软件实现完全交互式互动,操作者可以按需要设定电镜参数,可进行多任务处理,有完善的网络电脑平台,该平台确保了多用户环境下操作的有效性。 其特殊的设计特别适合衍射分析,高温加热样品台可以在高达1500℃下使用,对材料的高温分析和相变研究是非常有用的。 7.韩国Mirero株式会社 这次作为韩国唯一的电镜生产厂商韩国Mirero株式会社也首次来参展,其产品AIS2100扫描电镜,以其优异的电子光学系统,可靠的机械结构,进军中国市场。采用Dual Slit Lens 设计保证了图象3 .5nm的高分辨率,可按用户要求定制系统设计,全面采用数字驱动控制方式,极大的方便了操作者使用。图象可以拼接,重构,还予留了配接各种附件的窗口,并承诺以最低的维护成本为用户服务。
个人分类: EM|4836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上分享宝贵资料,建议完整打包上传,谢谢
热度 1 xugq 2013-3-2 21:38
网上分享宝贵资料,因数据量较大需要打包,建议完整打包上传,否则,解压不了,你无法拜读!谢谢!
2994 次阅读|1 个评论
[毕业论文记] 有笔记才有收获
fireworking 2013-2-21 11:04
近期憋毕业论文,深感无力。文献读了不少,有很多想法,但始终不能付诸笔端。随着时间推移,忘性增加,新的内容又不断覆盖,整个脑袋就显得特别的膨胀、凌乱,直接导致,索性罢工! 自我分析一下,是因为在面对文献和资料时,没有及时做好总结,提炼出有用的观点,写成相关段落。目前论文的框架已经搭就,剩下的就是不断充实内容。这个阶段只有不断的阅读文献和资料,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厘清其中要害,分析与自己主题相关的核心内容,生成结论并转化为论文内容,才能将论文做得务实不虚。生成的这些内容应该是结构化的,可复用的,只有这样,未来要调整论文结构或者是某些章节的结构时,才能省心省力。做好这一步,将之不断循环迭代,才不会浪费了大好的阅读时间和从中得到的灵感!才能读有所用,提高效率! 以此立据自勉,欢迎阅过此文的老师和同学们多做指点,以求进步!
个人分类: 毕业论文|2842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家沟大队文化教育状况资料PDF版(1965)
黄安年 2013-2-20 07:31
李家沟大队文化教育状况资料PDF版(1965)
李家沟大队文化教育状况资料 PDF 版 (1965)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 2 月 20 日 发布 本资料汇编为 中共陕西省委西乡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团杨河公社李家沟大队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组编撰,由我负责执笔、统稿和责任编辑, 1965 年 5 月由陕西汉中日报社印刷 , 内部资料交流。 1964 年冬至 1965 年 5 月,李家沟大队经历了一场自上而下的群众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为了确切反映这一场 “ 四清 ” 运动的全貌,我们编辑了《李家沟大队社会主义教育运劫资料汇编》,作为运动的宝贵资料永久保存起来,教育干部,教育社员,也教育年青的下一代。资料汇编包括大事纪要、自然、阶极、组织、经济四清、生产生活、文化教育状况、社会调查和群众创造,还按原来面貌汇集了一些历史资料,共十一部分,二十六万字。 这份资料如实地反映了 48 年前一个生产大队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历史资料,如实记载了由中共中央高级党校理论班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师生、地方干部组成的社教工作队按照中央部署精神进行工作的全过程和社会调查基础资料,具有基础性、史料性、社会性的研究价值。需要特别提出的是 史向生、陈思恭、宋致和三位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理论班成员均是当时省委书记级干部。 这份资料告诉我们 1964 年整个李家沟大队不仅经济落后而且文化水平落后。初、高中文化程度仅占总人口 19% 的初小及以上文化程度中的 5.3%, 全大队失学儿童占 56% 。全嗯大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学生仅 3 人。 现在发布这份资料汇编的第七部分李家沟大队文化教育状况资料 PDF 版,共 8 张 含 第七部分 文教状况资料 * 表四十五:大队 1964 年人口文化程度普查统计表 * 表四十六:大队返乡知识青年统计表 * 表四十七:大队在校小学生和失学儿童统计表 * 表四十八:上坝生产队在校学生与人口文化程度调查 * 表四十九:大队民办半耕半读招生布告 * 附:半耕半读小学初级班课本(自编)(共 22 课)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3216 次阅读|0 个评论
程 楠
genesquared 2013-2-19 11:07
【基本资料】 •姓 名: 程 楠 •性 别: 女 •年 龄: 25 •居住地: 广州市 •学 历: 硕士 •专 业: 生物信息学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健康状况:良好 •联系方式: 18620464915 •E-mail: chengnannwsuaf@163.com 【求职意向】 生物信息高级分析员 【个人经历】 工作经历 2012.4-至今 广州瑞科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信息部研发组组长 教育经历 2009.9-2012.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物信息学 2005.9-2009.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物工程 【负责项目】 •无参考基因组的转录组数据分析 1. 制定转录组数据分析策略及分析流程制定; 2. 转录组数据信息挖掘 测序数据质量检测及优化;转录组拼装及优化;表达量及差异表达分析;ORF区域及编码蛋白预测;Unigene功能注释;基因功能富集(GO,COG/KOG)与KEGG通路分析;与近源物种比对分析; 3. 撰写分析报告,书写SCI论文。 •基因组特定区段数据分析 1. Ion torrent平台测序数据质量检测及过滤; 2. 测序区段的基因组定位; 3. 有参考基因组的序列组装及优化,序列de novo组装与优化; 4. SNP位点检测。 •甲基化分析(研发项目) 1. 甲基化位点的检测及统计; 2. 甲基化位点在基因组中的分布统计; 3.甲基化与基因表达水平关联分析。 •线粒体信号肽预测 预测序列中是否存在定位于线粒体的信号肽。 •物种分类及SNP检测 检测特定物种不同个体间的SNP位点,并依此将物种进行分类。 •公司数据库建设 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及miRNA数据搜集、存储、格式转化及数据初步处理; 【获得成果】 1.2012年8月 以第一作者在《PLoS ONE》杂志(影响因子4.092)发表SCI论文一篇: Coevolution in RNA Molecules Driven by Selective Constraints: Evidence from 5S rRNA 2.2012年9月 独立开发完成一款转录组分析软件RDAsoftware,已完成版权注册; 3.2012年12月 与客户合作完成转录组数据挖掘相关SCI论文一篇,已投出。 4.2013年1月 以第三作者在《Gene》杂志(影响因子2.341)发表SCI论文一篇: Universally increased mRNA stability downstream of th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site in eukaryotes and prokaryotes 【个人技能】 外语水平:CET-6,具有良好的口语及书写能力,具有熟练查阅及翻译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 计 算 机: 熟练掌握Linux操作系统及Linux shell脚本,熟悉计算机集群的使用; 掌握Perl、python等编程语言,并可熟练应用于生物数据处理; 其他技能: 了解Illumina Hiseq 及Ion Torrent等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序原理及数据特点; 熟练使用UCSC,NCBI, EBI, Ensembl等常用的生物数据库; 熟练使用bowtie、bwa、blast、MEGA、IGV等生物信息学相关专业软件; 【个人评价】 自信乐观,诚信务实,具有主动合作和全情投入的激情。
个人分类: AC|0 个评论
[转载][分享] 【转载】让英语水平暴涨的超棒方法!!!!!
热度 1 chenflowers 2013-2-14 14:45
很久没有深入细致地学英语了,越来越懒惰、钝化了!这个年代无疑还是要把英语学好。今天看到这篇文章感触颇多,就摘抄下来和大家分享,共勉! 网络时代学英语其实很简单,但是大部分人花在找英语学习资料上的时间比学英语本身还多,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结合网络学习的方法,信不信由你,我三年间从四级勉强及格到高级口译笔试210,口试232。找工作面试时给我口试的老外考官听我说了一分钟就说你的英语不用考了。我不敢说我的方法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我敢保证从现在开始随便谁不要再去找学习资料,每天花两个钟头照我说的做,坚持三个月的提高会超过你过去三年。 不废话了,就按照听说读写一个个来。 听: 网上比较有代表性的论坛是普特 www.putclub.com 上面的听力资源很丰富,沪江www.hjenglish.com 和旺旺www.wwenglish.com上一些材料的也很不错,从中间随便挑一个网站坚持即可。但是千万不要一个个都听过来。记住,开始阶段100篇文章听一遍,不如一篇文章听100遍。如果基础比较弱,那么每天慢速VOA(大概比四级听力稍难一些)听两篇,每篇10遍以后再看原文,弄清楚每个单词的意思,看完以后再听10遍以上。保证两周以后你回去听四六级听力会很不耐烦。过了慢速就可以听常速了,还是精听为主泛听为辅。 常速还不过瘾,可以去找talkshow来听,譬如Saturday Night,在优酷或者土豆上都有。 不要问这样做有没有效果,我坚持了三个月,以后看美剧大部分时间不需要看字幕。 顺便说下论坛的作用,上论坛不要问这个词什么意思这类低级问题,不要指望别人替你查字典,别人的时间也是时间。但是一个句子弄不懂,就不要自个儿纠结了,尽管去问。另外要懂得投桃报李,有能力也尽量去回答别人的问题,教学相长。 说: 说起来很奇妙,我起初也只是打算先过听力关,按照上面的步骤坚持了3个月,不过在听的同时跟着读,后来因为听的太烂太无聊,会跟着录音一起背,两个月下来发现开口说英语变成了很自然的事情。回头来看,英语的口语真的是看似入门很难,但是真的进去了也就那么回事。不过高口训练的英汉对译还是很有用的,实际上拿新概念的材料就可以做,无非是看这英文说汉语看着汉语说英文,然后再对照原文进行纠正。 再强调一下,我不是生来语言高手,四级考了两次,现在周围人觉得我英语很牛,实际上只要我的方法谁都能学会,看你能不能坚持。 读: 读的一个基础是单词量,单词不够的话读书是痛苦不是享受。四级单词是最最最起码的要求,有了四级基础,语法还凑合的话,建议直接看上国外报纸网站看文章,建议看经济学人,www.economist.com,或者纽约时报 www.nytimes.com 每天不要看多,看一篇就够了。开始碰到生词会很多,感觉很难受,但是一定要坚持,碰到所有不会的单词,都要记下来弄懂。碰到不会的单词怎么办,查谷歌字典 http://dict.google.com,或者 韦试辞典的在线版 www.merriam-webster.com/ 单词如果今天记住明天忘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找本专门的本子记下来,不要大本子,要可以随身带的那种;如果能经常上网,也可以试一下一起背单词这个网站 www.17bdc.com,可以让你在线背单词,跟本子比最大好处就是不怕学习记录丢了,而且它有记忆曲线的功能可以提醒你复习。 再说一点,英语阅读材料中,最简单的是专业文章,其次是新闻,最难的是小说。我花了一年多时间就毫不费力的可以读懂纽约时报,但是很久以后才能勉强读完Da Vinci Code。但是真的读完一本几百页的小说,带来的成就感是读几篇文章难以比拟的。 写: 这个其实要看个人目标了,如果是达到和他人书信email交流的目的,其实前面3个步骤下来,写已经完全不是问题了。 如果还要追求文笔,可以去看看华尔街日报中文版http://www.cn.wsj.com/ 上的双语内容,可以通过比较来学习如何用于英语来进行正确和优美的表达。另外译言www.yeeyan.com 也是不错的选择。 每当看到这样的文字,都会激情澎湃,但是往往三分钟热度才会如此平庸.坚持坚持! 加油!↖(^ω^)↗ 还有一些资料!想学英语的好好留着 这些网站是从新东方尹圆圆老师的博客上找来的,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1.http://www.texun.cn/addrso/index.htm特训网:English Learning Websites 2.http://broadcast-live.com/Live Radio and TV from Around the World 3.http://www.nxenglish.com/voa01_1.aspxVOA Special English Introduction 4.http://www.vocaboly.com/vocabulary-test/Various Vocabulary Test online 20-40 quick- medium – thorough different levels of test 5.http://www.tomx.com/listen/vocabulary/1402.htmlVOA Special English Vocabulary 1500 6.http://tv.etshow.net/ETSHOW 网络电视其次推荐我和同事们一起收集的网址:(特别要强调一点:希望大家对这些资源要取之,学之,用之!因为If you don’t use it, you will lose it!) adventuretv,提供视频资料,内容多是各地的风土人情,很不错:http://www.adventuretv.com/ 纽约时报,网上看新闻的好地方http://www.nytimes.com/ 英文MP3下载的好地方http://www.mp3raid.com/archive/archive/m/2/ 英文剧本下载的好地方http://huajun.com/juben.htm 一个个人主页,从这里可以在线收听新东方的25盘磁带http://www.intron.ac/study/toefl.html 英文锁定,每日读图http://www.icansay.com/index.php?ChannelID=12 英文锁定,综合学习网站,全面的英语教堂www.icansay.com 旺旺英语网,英语语音电子杂志www.wwenglish.org Englishtown ,专业英语培训www.englishtown.com 新东方网络课堂,名校在线 class.tol24.com 疯狂英语俱乐部,李阳疯狂英语www.crazyenglish.org 天英语,词汇中心 english.chinaschool.net 时尚英语,丰富的学习资料www.oh100.com/huayuan/english 当当当,免费英语学习资料www.downdowndown.net 英语时空,英语文章大全www.yysk.net 英语麦当劳,英语教学快餐 english23.6to23.com 听世界,各级听力训练www.icanlisten.com Be Beyond,英美风土人情www.bebeyond.com.cn 洪恩,英语学习的好去处www.hongen.com 空中美语http://www.englishtide.com 英国教育部和中国教育部联合搞的免费学习网站,适合初学英语者http://www.in2english.com.cn/ GARFIELD官方网站www.garfield.com 语法http://www.dailygrammar.com/ 大量的資料﹐非常不錯http://www.english.ac.cn/ 无忧雅思http://211.147.1.40; 雅思的官方网站http://www.ielts.org/ 雅思考试网东西不多http://www.ieltsnet.net/index.htm 关于雅思的一些资料http://www.rotolife.com/cgi-bin/newarticle/list.cgi?class=1amp;type=4; 英文电影剧本站专题 提供14部电影英文剧本http://snowbear.3322.net/spelling/film.htm 提供了24部英文电影剧本http://www.c2000.com.cn/mov/m4.asp 提供了10部英文电影剧本http://goldnets.myrice.com/navi/50250.html 子曰电影网的电影剧本下载太多了http://www.ziyue.com/downloads/s.php?type=s|http://www.21zx.net/movie/m4.htm 银海网 下载电影剧本好多啊http://www.filmsea.com/download/_index.asp?swzm=a Screenplay电影剧本http://www.babelcn.com/ebook/screen/index1.htm 这里的囊括了现在流行电影的剧本http://www.english.ac.cn/movies/playwright.htm 一个教育网站提供的英文剧本下载http://www.dreamabroad.net/chinese/html/download/movie_01.html 看电影学英语http://211.154.143.185/gate/gb/www.chenhen.com/html/english/speech/movie-english.htm 听力专题 一个很不错的英语学习网站,VOA资料很全http://zflyingbird.myetang.com/index.htm http://www.quancheng.org/tabwork/catelist.asp?cateid=23一些VOA新闻的文本 http://www.icanlisten.com/standard_english/index.htm有一部分听力 http://www.englishabc.net/ae/《美国习惯用语 Words Idiom》是Voice of America推出的免费广播讲座 http://mpfree.org/english/voamain.htm自由MP3的VOA资料下载不少哦 http://edu.china.com/zh_cn/elearn/second/test/index.html中华网关于VOA的听力技巧的一些文章,当然也有别的好东东 http://www.cgeng.com/memberarea/listen/listen.asp很不错的听力网站,有初级中级高级 http://www.22av.net/免费的听力新闻,带文本 http://www.xsrtvu.com/jiao/lgs/wangye/VOA1.htmVOA英语广播收听技巧听VOA的朋友可以看看 http://www.100steps.net/newsshow.php?serial=311good=%CA%C7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听力样题录音下载 http://www.xsrtvu.com/jiao/lgs/wangye/VOA1.htmVOA英语广播收听技巧很不错的技巧文本 http://www.english.ac.cn/listen/index.htm超酷的英语听力站,也是个老站点了,有如下内容:新概念英语 听力入门 现代文阅读 ESL-Lab分级测试 CNNSF新闻测试 《圣经》在线 ,强烈推荐 http://putclub.6to23.com/普特英语听力网站 http://www.oeol.net/“牛津英语在线” ( Oxford English On line ) http://www.putclub.com/英语新闻听力Put English Club,网站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 A. 新闻英语;B. 英语教程;C. 资料下载; D. 科技英语; E. 普特论坛 通用英语百句(视频)***http://www.ol.com.cn/class/train/english.htm CNN英语学习资源*****http://literacynet.org/cnnsf/ 现代交际英语(视频)****http://www.gz.supergnet.com/local_content/zhang/edu/index.html
个人分类: 英语学习|2222 次阅读|1 个评论
看不完的文献
chunguang 2013-1-31 15:49
上午正在拷贝资料,突然发现千人刘刚刚转过来几篇文献,没有附言。前几天转给我的综述还没有完全看懂,新的文献又来了。压力比山还大。过几天就回老家过年了,接着就是天天串亲戚。节后武汉会议的材料,我还一点都没有准备。回家之前,跟时间比比吧。
18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英语飙升的好方法
yzcck 2013-1-28 15:02
很久没有深入细致地学英语了,越来越懒惰、钝化了!这个年代无疑还是要把英语学好。今天看到这篇文章感触颇多,就摘抄下来和大家分享,共勉! 网络时代学英语其实很简单,但是大部分人花在找英语学习资料上的时间比学英语本身还多,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结合网络学习的方法,信不信由你,我三年间从四级勉强及格到高级口译笔试210,口试232。找工作面试时给我口试的老外考官听我说了一分钟就说你的英语不用考了。我不敢说我的方法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我敢保证从现在开始随便谁不要再去找学习资料,每天花两个钟头照我说的做,坚持三个月的提高会超过你过去三年。 不废话了,就按照听说读写一个个来。 听: 网上比较有代表性的论坛是普特 www.putclub.com 上面的听力资源很丰富,沪江www.hjenglish.com 和旺旺www.wwenglish.com上一些材料的也很不错,从中间随便挑一个网站坚持即可。但是千万不要一个个都听过来。记住,开始阶段100篇文章听一遍,不如一篇文章听100遍。如果基础比较弱,那么每天慢速VOA(大概比四级听力稍难一些)听两篇,每篇10遍以后再看原文,弄清楚每个单词的意思,看完以后再听10遍以上。保证两周以后你回去听四六级听力会很不耐烦。过了慢速就可以听常速了,还是精听为主泛听为辅。 常速还不过瘾,可以去找talkshow来听,譬如Saturday Night,在优酷或者土豆上都有。 不要问这样做有没有效果,我坚持了三个月,以后看美剧大部分时间不需要看字幕。 顺便说下论坛的作用,上论坛不要问这个词什么意思这类低级问题,不要指望别人替你查字典,别人的时间也是时间。但是一个句子弄不懂,就不要自个儿纠结了,尽管去问。另外要懂得投桃报李,有能力也尽量去回答别人的问题,教学相长。 说: 说起来很奇妙,我起初也只是打算先过听力关,按照上面的步骤坚持了3个月,不过在听的同时跟着读,后来因为听的太烂太无聊,会跟着录音一起背,两个月下来发现开口说英语变成了很自然的事情。回头来看,英语的口语真的是看似入门很难,但是真的进去了也就那么回事。不过高口训练的英汉对译还是很有用的,实际上拿新概念的材料就可以做,无非是看这英文说汉语看着汉语说英文,然后再对照原文进行纠正。 再强调一下,我不是生来语言高手,四级考了两次,现在周围人觉得我英语很牛,实际上只要我的方法谁都能学会,看你能不能坚持。 读: 读的一个基础是单词量,单词不够的话读书是痛苦不是享受。四级单词是最最最起码的要求,有了四级基础,语法还凑合的话,建议直接看上国外报纸网站看文章,建议看经济学人,www.economist.com,或者纽约时报 www.nytimes.com 每天不要看多,看一篇就够了。开始碰到生词会很多,感觉很难受,但是一定要坚持,碰到所有不会的单词,都要记下来弄懂。碰到不会的单词怎么办,查谷歌字典 http://dict.google.com,或者 韦试辞典的在线版 www.merriam-webster.com/ 单词如果今天记住明天忘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找本专门的本子记下来,不要大本子,要可以随身带的那种;如果能经常上网,也可以试一下一起背单词这个网站 www.17bdc.com,可以让你在线背单词,跟本子比最大好处就是不怕学习记录丢了,而且它有记忆曲线的功能可以提醒你复习。 再说一点,英语阅读材料中,最简单的是专业文章,其次是新闻,最难的是小说。我花了一年多时间就毫不费力的可以读懂纽约时报,但是很久以后才能勉强读完Da Vinci Code。但是真的读完一本几百页的小说,带来的成就感是读几篇文章难以比拟的。 写: 这个其实要看个人目标了,如果是达到和他人书信email交流的目的,其实前面3个步骤下来,写已经完全不是问题了。 如果还要追求文笔,可以去看看华尔街日报中文版 http://www.cn.wsj.com/ 上的双语内容,可以通过比较来学习如何用于英语来进行正确和优美的表达。另外译言www.yeeyan.com 也是不错的选择。 每当看到这样的文字,都会激情澎湃,但是往往三分钟热度才会如此平庸.坚持坚持! 加油!↖(^ω^)↗ 太棒了!想学英语的好好留着 (转) 这些网站是从新东方尹圆圆老师的博客上找来的,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1. http://www.texun.cn/addrso/index.htm特训网:English Learning Websites 2. http://broadcast-live.com/Live Radio and TV from Around the World 3. http://www.nxenglish.com/voa01_1.aspxVOA Special English Introduction 4. http://www.vocaboly.com/vocabulary-test/Various Vocabulary Test online 20-40 quick- medium – thorough different levels of test 5. http://www.tomx.com/listen/vocabulary/1402.htmlVOA Special English Vocabulary 1500 6. http://tv.etshow.net/ETSHOW 网络电视其次推荐我和同事们一起收集的网址:(特别要强调一点:希望大家对这些资源要取之,学之,用之!因为If you don’t use it, you will lose it!) adventuretv,提供视频资料,内容多是各地的风土人情,很不错: http://www.adventuretv.com/ 纽约时报,网上看新闻的好地方 http://www.nytimes.com/ 英文MP3下载的好地方 http://www.mp3raid.com/archive/archive/m/2/ 英文剧本下载的好地方 http://huajun.com/juben.htm 一个个人主页,从这里可以在线收听新东方的25盘磁带 http://www.intron.ac/study/toefl.html 英文锁定,每日读图 http://www.icansay.com/index.php?ChannelID=12 英文锁定,综合学习网站,全面的英语教堂www.icansay.com 旺旺英语网,英语语音电子杂志www.wwenglish.org Englishtown ,专业英语培训www.englishtown.com 新东方网络课堂,名校在线 class.tol24.com 疯狂英语俱乐部,李阳疯狂英语www.crazyenglish.org 天英语,词汇中心 english.chinaschool.net 时尚英语,丰富的学习资料www.oh100.com/huayuan/english 当当当,免费英语学习资料www.downdowndown.net 英语时空,英语文章大全www.yysk.net 英语麦当劳,英语教学快餐 english23.6to23.com 听世界,各级听力训练www.icanlisten.com Be Beyond,英美风土人情www.bebeyond.com.cn 洪恩,英语学习的好去处www.hongen.com 空中美语 http://www.englishtide.com 英国教育部和中国教育部联合搞的免费学习网站,适合初学英语者 http://www.in2english.com.cn/ GARFIELD官方网站www.garfield.com 语法 http://www.dailygrammar.com/ 大量的資料﹐非常不錯http://www.english.ac.cn/ 无忧雅思 http://211.147.1.40; 雅思的官方网站 http://www.ielts.org/ 雅思考试网东西不多 http://www.ieltsnet.net/index.htm 关于雅思的一些资料 http://www.rotolife.com/cgi-bin/newarticle/list.cgi?class=1type=4; 英文电影剧本站专题 提供14部电影英文剧本 http://snowbear.3322.net/spelling/film.htm 提供了24部英文电影剧本 http://www.c2000.com.cn/mov/m4.asp 提供了10部英文电影剧本 http://goldnets.myrice.com/navi/50250.html 子曰电影网的电影剧本下载太多了 http://www.ziyue.com/downloads/s.php?type=s|http://www.21zx.net/movie/m4.htm 银海网 下载电影剧本好多啊 http://www.filmsea.com/download/_index.asp?swzm=a Screenplay电影剧本 http://www.babelcn.com/ebook/screen/index1.htm 这里的囊括了现在流行电影的剧本 http://www.english.ac.cn/movies/playwright.htm 一个教育网站提供的英文剧本下载 http://www.dreamabroad.net/chinese/html/download/movie_01.html 看电影学英语 http://211.154.143.185/gate/gb/www.chenhen.com/html/english/speech/movie-english.htm 听力专题 一个很不错的英语学习网站,VOA资料很全 http://zflyingbird.myetang.com/index.htm http://www.quancheng.org/tabwork/catelist.asp?cateid=23一些VOA新闻的文本 http://www.icanlisten.com/standard_english/index.htm有一部分听力 http://www.englishabc.net/ae/《美国习惯用语 Words Idiom》是Voice of America推出的免费广播讲座 http://mpfree.org/english/voamain.htm自由MP3的VOA资料下载不少哦 http://edu.china.com/zh_cn/elearn/second/test/index.html中华网关于VOA的听力技巧的一些文章,当然也有别的好东东 http://www.cgeng.com/memberarea/listen/listen.asp很不错的听力网站,有初级中级高级 http://www.22av.net/免费的听力新闻,带文本 http://www.xsrtvu.com/jiao/lgs/wangye/VOA1.htmVOA英语广播收听技巧听VOA的朋友可以看看 http://www.100steps.net/newsshow.php?serial=311good=%CA%C7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听力样题录音下载 http://www.xsrtvu.com/jiao/lgs/wangye/VOA1.htmVOA英语广播收听技巧很不错的技巧文本 http://www.english.ac.cn/listen/index.htm超酷的英语听力站,也是个老站点了,有如下内容:新概念英语 听力入门 现代文阅读 ESL-Lab分级测试 CNNSF新闻测试 《圣经》在线 ,强烈推荐 http://putclub.6to23.com/普特英语听力网站 http://www.oeol.net/“牛津英语在线” ( Oxford English On line ) http://www.putclub.com/英语新闻听力Put English Club,网站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 A. 新闻英语;B. 英语教程;C. 资料下载; D. 科技英语; E. 普特论坛 通用英语百句(视频)*** http://www.ol.com.cn/class/train/english.htm CNN英语学习资源***** http://literacynet.org/cnnsf/ 现代交际英语(视频)**** http://www.gz.supergnet.com/local_content/zhang/edu/index.html
个人分类: 英语学习|1 次阅读|0 个评论
申请专利到底有无必要找代理
热度 2 yijiusier 2013-1-19 08:29
1. 代理不懂我们的技术,只能进行形式上的审查与修改,有可能只是一点点; 2. 专利申请非常方便,邮寄资料即可; 3. 专利审查后的回复仍然要靠申请人自己; 4. 动不动要价3000元,甚至4500元,但却无法保证能申请下来,而且申请不下来费用也不退,如果专利创新性不强,有可能打水漂,代价太高。如果创新性较强,则本来就可以申请下来,更不必要找代理了。 我只是向各位前辈和同行请教。
1239 次阅读|2 个评论
第一篇博文
热度 2 AL123 2013-1-6 18:41
发现“科学网”这个网站的过程挺有意思的,当时在查找地震作用下桥梁易损性分析的相关资料,看到了一篇学习心得的博文,呵呵,当时是为了看那位博士的心得体会从而注册,然而,注册后竟然找不到他了 今天收到邮件说我成功通过审核,我很激动,也很开心,可以在这上面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各位前辈交流 Happy day
2732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收集资料:MS 计算磁性【来自小木虫】
stonezhj 2013-1-2 21:42
1、MS可以做关于FM和AFM的计算,在结果中不是会给出 2*Integrated Spin Density和 2*Integrated |Spin Density| 这两个结果么?如果两者数值都比较大,并且接近那么体系为FM,前者为0(数量级在-5左右)后者数值较大为AFM,两者都为0是非磁结构。 不过这样只是定性的比较,文章中一般要求有AFM和FM的总能曲线比较。可以通过建立超胞来实现,首先选择spin polarize计算一次,通过上面所说的判定方式大概判断一下体系是AFM还是FM,如果体系是FM,那么在接下来对胞中的磁性原子的磁矩方向进行标定,具体方法是 : 选定原子--modify--spin标签中的下面有定义自选方向和自旋大小的选项。(这里要注意,如果没有选择P1结构是不能对每个原子都标定方向的,因为对于特定对称性结构体系来说,不同位置的原子可能是同一对称性的原子也会被自动的标定自选方向,所以AFM的磁矩标定一定要用P1结构)。在计算的时候还要注意:electronic标签--more--SCF标签最下面的optimize total spin前面的对勾要去掉,否则就会自动对自旋方向进行优化,结果仍然是得到FM态的总能,不能得到AFM的总能。 2、 磁矩的产生是上下自旋电子的数量不同,2*Integrated Spin Density和2*Integrated |Spin Density|就是对DOS的积分。2*Integrated Spin Density是DOS的上自旋与下自旋的差,这个结果就是晶胞的玻尔磁矩。2*Integrated |Spin Density|是上自旋电子和下自旋电子态密度积分的和。如果前者不为0,那么体系为FM,如果为0,那么体系为非磁或者AFM,接下来看后者,如果后者的值也为0,那么说明胞中没有磁矩的存在,也就是非磁,如果后者的值不为0,则说明胞中存在磁矩,只是磁矩相加为0,就是AFM。至于说那个数量级,没有科学依据,这里像大家道歉。另外强调下,对于AFM体系,计算时胞中至少要有两个磁性原子,否则结果一定是FM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只有一个磁性原子的话必定会有磁矩,如果没有另外的磁性原子和它的磁矩抵消那当然是FM的结果。 3、
0 个评论
[转载]转载http://blog.sciencenet.cn/u/tgzxzqj/2009-8-23 09:49
wyjshxs 2013-1-1 13:24
【专题】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 总结 本人觉得实验室废液处理废液回收同样很重要 ,故查了一些资料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支持 谢谢会不断更新最新资料 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 1.废液处理原则:对高浓度废酸、废碱液要经中和至中性时排放。对于含少量被测物和其他试剂的高浓度有机溶剂应回收再用。用于回收的高浓度废液应集中储存,以便回收;低浓度的经处理后排放,应根据废液性质确定储存容器和储存条件,不同废液一般不允许混合,避光、远离热源、以免发生不良化学反应。废液储存容器必须贴上标签、写明种类、储存时间等。 2.处理方法: 含汞、铬、铅、镉、砷、酚、氰的废液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实验室处理方法如下: 2.1含汞废弃物的处理 若不小心将金属汞散落在实验室里(如打碎温度计)必须及时清除。如用滴管或用在硝酸汞的酸性溶液中浸过得薄铜片、铜丝收集与烧杯中用水覆盖。散落在地面上的汞颗粒应撒上硫磺粉,生成毒性较小的硫化汞;或喷上用盐酸酸化过的高锰酸钾溶液(5:1000体积比),过1至2小时后清除;或喷上20%三氯化铁水溶液,干后再清除(但该方法不能用于金属表面,会产生腐蚀)。 对于含汞废液的处理,可先将废液调至PH8~10家入过量硫化钠,使其生成硫化汞沉淀,再加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生成硫化铁沉淀可将硫化汞微粒吸附沉淀,然后静止分离,清液可排放,残渣可用焙烧法回收汞或制成汞盐。 2.2铅、镉 用碱将废液PH调至8~10,生成Pb(OH)2和Cd(OH)2沉淀,再加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沉淀物可与其他无机物混合进行烧结处理,清液排放。 2.3铬 含铬废液中加入还原剂,如硫酸亚铁、亚硫酸钠、铁屑,在酸性条件下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然后加入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等,使三价格形成Cr(OH)3沉淀,清液可排放。沉淀干燥后可用焙烧法处理,使其与煤渣一起焙烧,处理后可填埋。 2.4砷 加入氧化钙,使PH为8,生成砷酸钙和亚砷酸钙沉淀,在Fe3+存在时共沉淀。或使溶液PH大于10,加入硫化钠,与砷反应生成难容、低毒的硫化砷沉淀。产生含砷气体的试验在通风橱中进行。 ……
1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专业相关资料
antenna 2012-12-30 10:09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相关资料 来自: 司黎明的博客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电子工程系,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Millimeter Wave and Terahertz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P. R. China 一、 专业简介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英文为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Microwave Technology 。 在招生方面,国内将其归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代码: 0809 ),其二级学科代码为 080904 ;国外一般将其归为 Electronics/Electrinical Engineering (EE) 或者 Electron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 ECE )。 在基金申请方面,国内将其归为信息学部(学部代码: F )电子与信息系统学科(学科代码: F01 ),研究方向和申请代码如下: 电磁场与波 (电磁场理论 、计算电磁学 、散射与逆散射 、电波传播 、天线理论与技术 、毫米波与亚毫米波技术 、微波集成电路与元器件 、太赫兹理论与技术 、微波光子学 、电磁兼容 、瞬态电磁场理论与应用 、新型介质电磁特性与应用 ) 此外,还有一些交叉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申请代码: 雷达原理与技术 、雷达信号处理 、射频技术与系统 、新型电磁材料与器件基础研究 、电磁场生物效应 、纳米尺度 CMOS 集成电路设计理论 、新型半导体光电子器件 、光电子器件封装与测试 、 RF/ 微波微纳机电器件与系统 、光子与光电子器件 (有源器件 、无源器件 、光子晶体及器件 、新型光电子器件 )、太赫兹波技术及应用 、新光学材料 等等。 二、 专业知识 书本: 英语、数学物理方法、矩阵分析、数值分析、电磁场理论、微波理论与技术、天线理论与技术、计算电磁学、半导体物理、电路、雷达原理、微波固态电路、微波通信技术、电磁兼容、信号与系统 软件: Windows 、 Microsoft Office (Word, Excel, PowerPoint, Visio) 、 Matlab 、 C/Fortran/C++ 、 Latex 、 Origin 、 Ansys HFSS/CST Microwave Studio 、 Ansys Designer/IE3D/Sonnet/Momentum 、 Comsol 、 Agilent ADS 、 Cadence 、 LabView 、 Protel 、 AutoCAD 、 Solidworks 、 HTML 、 Linux 仪器: 万用表、示波器、功率计、信号源、(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仪、频率计 三、 专业期刊 英文期刊: Full SO IF Publisher Subject Categories: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43.933 AMER PHYSICAL SOC PHYSICS, MULTIDISCIPLINARY Nature 36.28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 Nature Materials 32.841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CHEMISTRY, PHYSICAL ; MATERIALS SCIENCE, MULTIDISCIPLINARY ; PHYSICS, APPLIED ;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Science 31.201 AMER ASSOC ADVANCEMENT SCIENCE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 Nature Photonics 29.278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OPTICS; PHYSICS, APPLIED Physics Reports-Review Section of Physics Letters 20.394 ELSEVIER SCIENCE BV PHYSICS, MULTIDISCIPLINARY Nature Physics 18.967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PHYSICS, MULTIDISCIPLINARY 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 14.72 IOP PUBLISHING LTD PHYSICS, MULTIDISCIPLINARY Advanced Materials 13.877 WILEY-V C H VERLAG GMBH MISTRY, MULTIDISCIPLINARY; CHEMISTRY, PHYSICAL; NANOSCIENCE NANO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 MULTIDISCIPLINARY ; PHYSICS, APPLIED;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9.681 NATL ACAD SCIENCES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7.396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7.37 AMER PHYSICAL SOC PHYSICS, MULTIDISCIPLINARY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6.81 IEEE-INST 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2.151 IEEE-INST 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TELECOMMUN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1.853 IEEE-INST 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New Journal of Physics 4.177 IOP PUBLISHING LTD PHYSICS, MULTIDISCIPLINARY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3.844 AMER INST PHYSICS PHYSICS, APPLIED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3.792 AMER GEOPHYSICAL UNION SCIENCES, MULTIDISCIPLINARY Physical Review B 3.691 AMER PHYSICAL SOC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Optics Express 3.587 OPTICAL SOC AMER OPTICS Optics Letters 3.399 OPTICAL SOC AMER OPTICS Applied Physics Express 3.013 JAPAN SOC APPLIED PHYSICS PHYSICS, APPLIED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3.009 IEEE-INST 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COMPUTER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S ; 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Physical Review A 2.878 AMER PHYSICAL SOC OPTICS ; PHYSICS, ATOMIC, MOLECULAR CHEMICAL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2.849 IEEE-INST 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2.784 IEEE-INST 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OPTICS; TELECOMMUNICATIONS IEEE Photonics Journal 2.32 IEEE-INST 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 OPTICS; PHYSICS, APPLIED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2.318 IEEE-INST 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 PHYSICS, APPLIED Physical Review E 2.255 AMER PHYSICAL SOC PHYSICS, FLUIDS PLASMAS; PHYSICS, MAtheMATICAL 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2.191 IEEE-INST 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 OPTICS; PHYSICS, APPLIED Applied Physics B-Lasers And Optics 2.189 SPRINGER OPTICS; PHYSICS, APPLIED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Optical Physics 2.185 OPTICAL SOC AMER OPTIC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2.168 AMER INST PHYSICS PHYSICS, APPLIED Thin Solid Films 1.89 ELSEVIER SCIENCE SA MATERIALS SCIENCE, MULTIDISCIPLINARY; MATERIALS SCIENCE, COATINGS FILMS; PHYSICS, APPLIED;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IEEE Journal of Quantum Electronics 1.879 IEEE-INST 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 OPTICS; PHYSICS, APPLIED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Optics Image Science And Vision 1.562 OPTICAL SOC AMER OP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1.095 IEEE-INST 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ENGINEERING, AEROSPACE ;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TELECOMMUNICATIONS Annals of Physics 2.857 ACADEMIC PRESS INC ELSEVIER SCIENCE PHYSICS,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hysics-Condensed Matter 2.546 IOP PUBLISHING LTD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 2.544 IOP PUBLISHING LTD PHYSICS, APPLIED Journal of the Physical Society of Japan 2.364 PHYSICAL SOC JAPAN PHYSICS, MULTIDISCIPLINARY Physica Status Solidi-Rapid Research Letters 2.218 WILEY-V C H VERLAG GMBH MATERIALS SCIENCE, MULTIDISCIPLINARY; PHYSICS, APPLIED;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EPL 2.171 EPL ASSOCIATION, EUROPEAN PHYSICAL SOCIETY PHYSICS, MULTIDISCIPLINARY Optical Materials 2.023 ELSEVIER SCIENCE BV MATERIALS SCIENCE, MULTIDISCIPLINARY; OPTICS Journal of Physics B-Atomic Molecular And Optical Physics 1.875 IOP PUBLISHING LTD OPTICS; PHYSICS, ATOMIC, MOLECULAR CHEMICAL Applied Optics 1.748 OPTICAL SOC AMER OPTICS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1.717 IEEE-INST 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Physics Letters A 1.632 ELSEVIER SCIENCE BV PHYSICS,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of Optics 1.573 IOP PUBLISHING LTD OPTICS IEEE Sensors Journal 1.52 IEEE-INST 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INSTRUMENTS INSTRUMENTATION ; SICS, APPLIED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1.374 IEEE-INST 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TELECOMMUNICATIONS Radio Science 1.075 AMER GEOPHYSICAL UNION ASTRONOMY ASTROPHYSICS; GEOCHEMISTRY GEOPHYSICS; METEOROLOGY ATMOSPHERIC SCIENCES ; REMOTE SENSING; ELECOMMUNICATIONS IEEE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Magazine 0.968 IEEE-INST 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Electronics Letters 0.965 INST ENGINEERING TECHNOLOGY-IET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PIER 5.298 E M W PUBLISHING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 YSICS, APPLIED; TELE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Applications 2.965 VSP BV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 PHYSICS, APPLIED; PHYSICS, MAtheMATICAL Applied Physics A-Materials Science Processing 1.63 SPRINGER MATERIALS SCIENCE, MULTIDISCIPLINARY;PHYSICS, APPLIED Journal of Physics A-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 1.564 IOP PUBLISHING LTD PHYSICS, MULTIDISCIPLINARY; PHYSICS, MAtheMATICAL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B 1.534 SPRINGER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Physica E-Low-Dimensional Systems Nanostructures 1.532 ELSEVIER SCIENCE BV NANOSCIENCE NANOTECHNOLOGY;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Optics Communications 1.486 ELSEVIER SCIENCE BV OPTICS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D 1.476 SPRINGER OPTICS; PHYSICS, ATOMIC, MOLECULAR CHEMIC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1.466 SPRINGER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MATERIALS SCIENCE, MULTIDISCIPLINARY; PHYSICS, APPLIED Physica Status Solidi A-Applications And Materials Science 1.463 WILEY-V C H VERLAG GMBH MATERIALS SCIENCE, MULTIDISCIPLINARY ; PHYSICS, APPLIED ;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Chinese Physics B 1.376 IOP PUBLISHING LTD SICS, MULTIDISCIPLINARY 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1.373 ELSEVIER SCIENCE BV PHYSICS, MULTIDISCIPLINARY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1.367 AMER INST PHYSICS INSTRUMENTS INSTRUMENTATION; PHYSICS, APPLIED Jetp Letters 1.352 MAIK NAUKA/INTERPERIODICA/SPRINGER PHYSICS, MULTIDISCIPLINARY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321 SCIENCE PRESS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 Physica Status Solidi B-Basic Solid State Physics 1.316 WILEY-V C H VERLAG GMBH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Infrared Physics Technology 1.296 ELSEVIER SCIENCE BV INSTRUMENTS INSTRUMENTATION ; OPTICS; PHYSICS, APPLIED Physica Scripta 1.204 IOP PUBLISHING LTD PYSICS,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of Low Temperature Physics 1.188 SPRINGER/PLENUM PUBLISHERS PHYSICS, APPLIED; SICS, CONDENSED MATTER Journal of Modern Optics 1.17 TAYLOR FRANCIS LTD OPTIC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Materials international 1.099 ELSEVIER SCIENCE INC MATERIALS SCIENCE, MULTIDISCIPLINARY Physica B-Condensed Matter 1.063 ELSEVIER SCIENCE BV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Acta Physica Sinica 1.027 CHINESE PHYSICAL SOC PHYSICS, MULTIDISCIPLINARY Chinese Optics Letters 0.967 CHINESE LASER PRESS OPTICS Optical Engineering 0.959 SPIE-SOC PHOTO-OPTICAL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S OPTICS ETRI Journal 0.897 ELECTRONICS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China-Physics Mechanics Astronomy 0.779 SCIENCE PRESS PHYSICS,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0.747 SCIENCE PRESS ENGINEERING, MULTIDISCIPLINARY; MATERIALS SCIENCE, MULTIDISCIPLINARY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0.731 IOP PUBLISHING LTD PHYSICS, MULTIDISCIPLINARY IET Microwaves Antennas Propagation 0.681 ST ENGINEERING TECHNOLOGY-IET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TELECOMMUNICATIONS Semiconductors 0.627 MAIK NAUKA/INTERPERIODICA/SPRINGER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0.618 WILEY-BLACKWELL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OPTICS 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 0.388 SCIENCE PRESS COMPUTER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S 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058 JAPAN SOC APPLIED PHYSICS PHYSICS, APPLIED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Applied Physics 0.771 CAMBRIDGE UNIV PRESS PHYSICS, APPLIED Radioengineering 0.739 SPOLECNOST PRO RADIOELEKTRONICKE INZENYRSTVI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frared Millimeter And Terahertz Waves 0.738 SPRINGER OPTICS; PHYSICS, APPLIED; Radiophysics And Quantum Electronics 0.715 SPRINGER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 PHYSICS, APPLIED Technical Physics Letters 0.565 MAIK NAUKA/INTERPERIODICA/SPRINGER PHYSICS, APPLIED Optik 0.51 ELSEVIER GMBH, URBAN FISCHER VERLAG OPTICS Technical Physics 0.499 MAIK NAUKA/INTERPERIODICA/SPRINGER PHYSICS, APPLIED Modern Physics Letters B 0.474 WORLD SCIENTIFIC PUBL CO PTE LTD PHYSICS, APPLIED;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MAtheMATIC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0.468 HINDAWI PUBLISHING CORPORATION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 TELE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the Korean Physical Society 0.447 KOREAN PHYSICAL SOC PHYSICS, MULTIDISCIPLINARY Acta Physica Polonica A 0.444 POLISH ACAD SCIENCES INST PHYSICS PHYSICS, MULTIDISCIPLINA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s 0.44 TAYLOR FRANCIS LTD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IEIC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ics 0.4 IEICE-INST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ENG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Electronics 0.383 MAIK NAUKA/INTERPERIODICA/SPRINGER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TELE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0.324 WORLD SCIENTIFIC PUBL CO PTE LTD PHYSICS, APPLIED;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 PHYSICS, MAtheMATICAL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 0.316 SCIENCE PRESS OPTICS Frequenz 0.124 WALTER DE GRUYTER CO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LECTRONIC 中文期刊: 《物理学报》( Acta Physica Sinica ) SCI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 ) SCI 《浙江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 )SCI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电子学报》 EI 《通信学报》 EI 《电波科学学报》 EI 《东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 EI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光学学报》 EI 《光子学报》 EI 《仪器仪表学报》 EI 《太阳能学报》 EI 《兵工学报》 《中国科学 -E/F/G 》 《遥感学报》 《微波学报》 《天线学报》 《现代雷达》 《计量学报》 四、 专业会议 国际学术会议: IEEE Conf. 国内学术会议: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全国天线年会 五、 专业协会 国际组织: IEEE Antenna and Propagation Society (APS) 、 IEEE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Society (MTT) 、IEEE Photonics Society 国内组织: 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分会、电波传播分会、微波分会、电磁兼容分会 六、 专家与实验室 国外部分 USA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Center for Nanoscale Materials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rof. James T. Aberle Antenna Prof. Constantine A. Balanis Antenna Prof. Cun-Zheng Ning Nanophotonics Prof. Maxim Sukharev Plasmonics Auburn University Prof. Ramesh Ramadoss Prof. D. Gary Swanson Prof. Edward Thomas, Jr. Boston College Prof. Krzysztof Kempa Plasmonics / Composite nanomaterials Prof. Willie J. Padilla Metamaterials Prof. Zhifeng Ren Carbon nanotube Boston University Center for Nanoscience and Nanobiotechnology Prof. Richard D. Averitt THz / Metamaterials / Plasmonics / MEMS Prof. Luca Dal Negro Nanomaterials and Nanostructure Optics Prof. Antonio H. Castro Neto Graphene Prof. Roberto Paiella Photonic devices / Surface plasmonics Prof. Xin Zhang MEMS / Metamaterials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Prof. Michael A. Jensen Prof. Justin Bruce Peatross Brown University Prof. J. M. (Jimmy) Xu Prof. Rashid Zia Surface plasmon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ARPA Center for Optofluidic Integration Novel Devices for Plasmonics and Nanophotonics Networks Prof. Harry Atwater Surface plasmon Prof. Oscar P. Bruno Prof. Hyuck Choo Plasmonics Prof. Ali Hajimiri Prof. Axel Scherer Prof. John Preskil Prof. David Rutledge Prof. Kerry J. Vahala Prof. Oskar Painter Prof. Demetri Psaltis Prof. Roy W. Gould Plasma Prof. Yu-Chong Tai Prof. Changhuei Yang Biophotonics Prof. Amnon Yariv Optics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at Fresno Prof. Young Wook Kim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of. Hongjoon Kim Metamaterials / Microwave circuits Clemson University The Center for Optical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COMSET) The Clemson Vehicular Electronics Laboratory (CVEL) Prof. Todd H. Hubbing EMC / Automotive electronics Prof. Sung-O Kim Microplasma Prof. Lin Zhu Nanophotonics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Prof. Branislav M. Notaros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Columbia University Prof. Tony F. Heinz Prof. Philip Kim Prof. Richard M. Osgood, Jr. Prof. Chee Wei Wong Cornell University Center for Nanoscale Systems Superconducting Radio-Frequency (SRF) Group Prof. Ehsan Afshari Prof. Alexander L. Gaeta Nanophotonics Prof. Michal Lipson Nanophotonics Prof. Farhan Rana Semiconductor optoelectronics / Semiconductor plasmon laser Prof. Frank W. Wise Dartmouth College Center for Nanomaterials Research at Darthmouth (CNR@D) Drexel University Prof. Kapil R. Dandek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uke University Prof. Steven A. Cummer metamaterial Prof. Dan Gauthier Prof. David R. Smith metamterial Prof. John E. Thomas Prof. Tuan Vo-Dinh Plasmonics / Nanoimaging Prof. Gary A. Ybarra Prof. Tomoyuki Yoshie Dr. Xomalin G. Peralta Grish Dr. Zhaoming Zhu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Prof. Wenzhi Li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Prof. Peter Ceperley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of. Edward Van Keuren Nanophotonics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eorgia Center for Ultrafast Optics Frequency Resolved Optical Grating Optics + Photonics @ Georgia Tech Prof. David S. Citrin Surface plasmon Prof. Thomas K. Gaylord Prof. Elias N. Glytsis Optics Phonics Prof. Maysam Ghovanloo Wireless neural interfacing Prof. Mary Ann Ingra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f. Joy Laskar Microwave applications Prof. Ioannis (John) Papapolymerou Prof. Chris Summer Nanophotonics / Photonic crystals Prof. Madhavan Swaminathan Prof. Manos M. Tentzeris Antenna Prof. Douglas Yoder Computational semiconductor photonic and electronics devices Prof. Zhuomin Zhang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Prof. Mark I. Stockman Surface plasmon Harvard University Center for Nanoscale Systems (CNS) Harvard Center for Microfluidic and Plasmonic Systems Prof. Federico Capasso Prof. Kenneth B. Crozier Nanophotonics Prof. Donhee Ham Microwave circuit Prof. Lene Vestergaard Hau Prof. R. Victor Jones — RVJ's Soliton Page Prof. Marko Loncar Nanophotonics Prof. Charles M. Lieber Prof. Mikhail D. Lukin Quantum optics Prof. Eric Mazur Prof. Hongkun Park Prof. Robert M. Westervelt Prof. X. Sunny Xie Dr. Qianqian Fang Dr. Frank Vollmer Biofunctional photonics Dr. David W. Ward Idaho State University Prof. Yujong Kim accelerator physics Iowa State University Photonic Band Gap Homepage Prof. Jaeyoun (Jay) Kim Plasmonics Microphotonics Prof. Costas Soukoulis Prof. Jiming Song Prof. Kai-Ming Ho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of. Jin U. Kang Prof. Jakob B. Khurgin Theoretical optics Dr. Alexander L. Pokrovsky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Prof. Alexander G. Ramm Mathematical physics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Dr. Cameron Guy Robinson Geddes Laser acceleration / Plasma Lehigh University Prof. Filbert Bartoli Nanophotonics / plasmonics Prof. Boon S. Ooi Photonics and semiconductor nanostructur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of. Jonathan P. Dowling Photonic band gap Prof. Dooyoung Hah Prof. Georgios Veronis Surface plasmon Louisiana Tech University Prof. Dentcho A. Genov Nanophotonics / metamaterial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 Center for Bits and Atoms The Hermann Anton Haus Fund Microphotonics Center MIT Center fo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IT Media Laboratory MIT Open Courseware MIT Photonic-Bands Plasma Science Fusion Center Research Laboratory of Electronics at MIT Space Nanotechnology Laboratory Prof. Marc Baldo Light emitting and photovoltaic devices Prof. Gang Chen Prof. Noam Chomsky Prof. Isaac Chuang Prof. Nicholas X. Fang Nanophotonics Prof. Yoel Fink Photonic crystal Prof. John D. Joannopoulos Photonic crystal Prof. Steven G. Johnson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 MEEP / Photonic crystal Prof. Sang-Gook Kim MEMS Prof. Lionel C. Kimerling Prof. Leslie A. Kolodzijski Prof. Jin Au Kong Electromagnetics Prof. Keith Nelson Prof. David Perreault Power electronics Prof. Rajeev Ram Prof. Marin Soljačić Nanophotonics /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Prof. David H. Staelin Prof. Richard J. Tempkin Prof. Mehmet Fatih Yanik Dr. Mehmet Bayindir Dr. Henning Braunisch Dr. Tomasz M. Grzegorczyk Dr. Mihai Ibanescu Dr. Bae-Ian Wu Metamaterials / Surface plasmon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 Group Dr. Fei Zhang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Microsoft Dr. Gerald R. DeJean Antenna Middle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 Prof. William Robertson Minnesota State University Prof. Qun (Vincent) Zhang Micro/nano-cale optoelectronic integrated circuits (OEIC) 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Laboratory Prof. Alexey Yamilov Random laser / Nanostructures / Cavity electrodynamics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Prof. David C. Jenn Antenna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of. John Dederici Norfolk State University PREM Photonic Metamaterials Prof. Mikhail A. Noginov Surface plasmon / Nanophotonics Prof. Kyo D. Song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Prof. Michael Escuti Prof. Hans Hallen Prof. Ki Wook Kim Prof. David Schurig Metamaterials Prof. Michael Steer 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Prof. Bejamin D. Braaten RFID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of. Hossein Mosallaei Prof. Srivas Sridhar Negative refracti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of. Vadim Backman Prof. Richard P. Van Duyne Plasmonics Prof. Seng-Tiong Ho Nanophotonics / Quantum electronics Prof. John B. Ketterson Prof. Prem Kumar Quantum information Prof. Hooman Mohseni Prof. Teri W. Odom Surface plasmon Prof. Manijeh Razeghi Prof. Cheng Sun Metamaterials / Plasmonics Prof. George C. Schatz Surface plasmon Prof. Tamar Seidman Surface plasmon Prof. Selim Shahriar Prof. Allen Taflove FDTD Dr. Alexander Heifetz Biophotonics Dr. Sangwon Lee D r. Junjik Bae Dr. Boyang Liu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The ElectroScience Laboratory Prof. James V. Coe Surface plasmon/ Subwavelength hole Prof. Ronald M. Reano Optical and wireless nano device Prof. Patrick Roblin Prof. Fernando L. Teixeira Electromagnetic modeling / Nanophotonics / Metamaterials Prof. John L. Volakis Antenna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Ultrafast Terahertz Research Group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Prof. Yun-Shik Lee THz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of. Craig A. Grimes Electrically small antenna Prof. Iam-Choon Khoo Metamaterial / Liquid crystal Prof. Raj Mittra Webpage 1 / Webpage 2 Electromagnetics Prof. Akhlesh Lakhtakia Metamaterial Prof. Zhiwen Liu Prof. Doug Werner Metamaterial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of. I-Tai Lu Wave propagation Purdue University Prof. Alexandra Boltasseva Plasmonics / Nanophotonics Prof. William J. Chappell Prof. Vladimir M. Shalaev Metamaterial Prof. David B. Janes Prof. Young L. Kim Biophotonics Prof. Kevin J. Webb Metamaterial Prof. Alexander Wei Prof. Andrew M. Weiner Prof. Xianfan Xu Near-field optics / Laser-based nano-lithography Dr. Vladimir P. Drachev Plasmonics / Metamaterial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inceton Plasma Physics Laboratory (PPPL) Princeton Plasma Physics Laboratory (PPPL) Theory Department Prof. Bruce T. Draine Discrete dipole approximation (DDA) for scattering and absorption of light Prof. Kirk T. McDonald Prof. Paul J. Steinhardt Prof. Stephen Y. Chou Nanofabrication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Center for Terahertz Research Lightning Research Center Prof. Sang-Kee Eah Nano-optics Prof. E. Fred Schubert Semiconductor devices Prof. Michael S. Shur THz Prof. Ingrid Wilke THz Prof. Masashi Yamaguchi THz spectroscopy Prof. Xi-Cheng Zhang THz Rice University Laboratory for Nanophotonics Prof. Stephan Link Plasmonics / Nanoscience Prof. Daniel M. Mittleman THz Prof. Naomi J. Halas Nanophotonics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of. Zhaolin Lu Negative refraction / Photonic crystal Rutgers University Prof. James A. Harrington Optical fiber Prof. Sophocles J. Orfanidis Prof. Michael A. Parker The South Dakota School of Mines and Technology Prof. Dimitrios E. Anagnostou Antenna Prof. Keith W. Whites Electromagnetics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SMU Photonics Group Stanford University Center for Probing the Nanoscale Stanford Linear Accelerator Center (SLAC) Stanford Photonics Research Center Prof. Mark Brongersma Plasmonics Prof. Robert L. Byer Prof. Shanhui Fan Nanophotonics / Metamaterials Prof. Martin M. Fejer Prof. Lambertus Hesselink Prof. Umran S. Inan Prof. Robert B. Laughlin Prof. Thomas H. Lee RFIC Prof. Teresa H. Meng Bio-implant technology / Neural signal processing Prof. David A. B. Miller — Research Group Prof. Daniel Palanker Prof. Peter Peumans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Prof. Calvin F. Quate Prof. Anthony E. Siegman Prof. Olev Solgaard Prof. Jelena Vuckovic Prof. Yoshihisa Yamamoto Dr. Peter B. Catrysse Mr. Mukul Agrawal Mr. Sukru Ekin Kocabas Plasmonic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The Institute for Lasers, Photonics and Biophotonics Prof. Natalia M. Litchinitser — Optical Waveguides: Numerical Modeling Metamaterials Syracuse University Prof. Tapan K. Sarkar Texas AM University Electromagnetics and Microwave Laboratory Tufts University Prof. Mohammad N. Afsar Prof. Jeffrey A. Hopwood Microplasma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Prof. Lan Yang Nanophotonics / Photonic materials University of Akron Prof. Nathan Ida Prof. Igor A. Tsukerman Computer simulation of nanoscale and molecular-scale system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Prof. Yehia Massoud Nanophotonics / Plasmonics University of Alabama in Huntsville Nano and Micro Devices Center Prof. Junpeng Guo Surface plasmon University of Arizona Optical Data Storage Center Prof. Steven L. Dvorak Prof. Masud Mansuripur Prof. Jerome V. Moloney Arizona Center for Mathematical Sciences Prof. Mark A. Neifeld Prof. Hao Xin Metamaterials / Nanodevices / Microwave circuits Prof. Richard W. Ziolkowski Metamaterials Dr. Aycan Erentok Dr. Yong Zeng Nanophotonics University of Arkansas Prof. Vasundara V. Varadan Prof. Zhiming M. Wang Semiconductor nanostructur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Prof. Paul Alivisatos Prof. David Attwood Prof. Connie J. Chang-Hasnain Prof. Raymond Y. Chiao Prof. Joel Fajans Prof. Luke P. Lee Prof. Michael A. Lieberman Prof. Yuen-Ron Shen Prof. John P. Verboncoeur Prof. Ming C. Wu Prof. Jonathan Wurtele Prof. Eli Yablonovitch Prof. Xiang Zhang Dr. Kevin J. Bower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Prof. M. Saif Islam Prof. Neville C. Luhmann, Jr. High power vacuum electronic source Prof. Stephen O'Driscoll Analog and RF circuit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Prof. Peter John Burke Nanotechnology Prof. Filippo Capolino Metamaterials / Plasmonics / Antennas / Microwaves Prof. Aleksander Figotin Prof. Franco De Flaviis Electromagnetics Prof. Alexei A. Maradudin Surface phenomena Dr. Artan Qerushi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enter for Embedded Networked Sensing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Prof. Chandrashekhar J. Joshi Prof. Waren B. Mori Prof. Francis F. Chen Plasma Prof. Michael Fitz Prof. Daniel Heuhauser Nanopolaritonics / Spintronics Prof. Chih-Ming Ho Molecular mechanics / Nano fluidics / Surface plasmon sensing Prof. Tasuo Itoh Microwave engineering Prof. Daniel Neuhauser Nanopolaritonics Prof. Aydogan Ozcan Nanoscale imaging Prof. Yahya Ramat-Samii Antenna Prof. Behzad Razavi Prof. James B. Rosenzweig Prof. Kang L. Wang Dr. Josh Conway — Plasmonic Focus Dr. John P. Gianvittorio Antenna Dr. Sungkyu Seo Nanophotonics /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Nonneutral Plasma Group Prof. Prab Bandaru Prof. Dimitri N. Basof Electronic and magnetic materials Prof. James Buckwalter Microwave circuit Prof. Sadik Esener Prof. Yeshiahu Fainman Nanophotonics Prof. Zhaowei Liu Metamaterials Prof. Vitaliy Lomakin Enhanced transmission / plasmonics Prof. Shayan Mookherjea Prof. Sheldon Schultz Metamaterial Prof. Daniel Sievenpiper High impedance surface Prof. Deli Wang Nanoelectronics / Nanophotonics Prof. Edward T. Yu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Kavli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Prof. Elliot R. Brown THz Prof. Evelyn Hu Prof. Bob York Microwave circui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Prof. Wentai Liu Bioelectronics Prof. Ali Shakouri Quantum electronics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College of Optics Photonics Prof. Nader Behdad Antenna Prof. Glenn D. Boreman Prof. Aristide Dogariu Prof. Xun Gong Prof. Eric G. Johnson Prof. Pieter G. Kik Surface plasmon Prof. Winston V. Schoenfeld Prof. George I. Stegeman Nonlinear optics Prof. Parveen F. Wahid Antenna Prof. Shin-Tson Wu Liquid crystal Prof. Thomas Xinzhang Wu Prof. Shengli Zou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and nanomaterial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of. Norbert F. Scherer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Micro Optical - Imaging Systems Laboratory Prof. Dejan S. Filipovic Prof. Edward F. Kuester Prof. Wounjhang Park Metamaterial / Photonic crystal Prof. Rafael Piestun Prof. Melinda Piket-May Prof. Zoya Popović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Colorado Springs Center for Magnetism and Magnetic Nanostructures Prof. Yalin Lu Nanotechnology / Surface plasmon Metamaterial / THz Prof. Hoyoung Song Plasma / RF microwave systems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Prof. Rampi Ramprasad University of Dayton Prof. Andrew Sarangan Photonics Prof. Qiwen Zhan Nanophptonics University of Delaware Prof. Ian Appelbaum Prof. Siu-Tat Chui Metamaterials Prof. James Kolodzey THz Prof. Dennis W. Prather Photonic band gap Prof. John Q. Xiao Electromagnetic materials Dr. Caihua Chen University of Florida Prof. Ho Bun Chan Subwavelength metallic structure Prof. David Tanner Prof. Rizwan Bashirullah RFIC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Hawaii Center for Advanced Communications Prof. Sungkyun Lim Antenna Prof. Michael P. De Lisio Antenna University of Houston Applied Electromagnetics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Idaho Prof. Dennis M. Sullivan FDTD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Andrew Electromagnetics Laboratory Prof. Hung-Yu David Yang Electromagnetics Mr. Jing Liang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Prof. Jennifer T. Bernhard Antenna Prof. Andreas Cangellaris Prof. P. Scott Carney Prof. Weng Cho Chew Electromagnetics Prof. Shun-Lien Chuang Optoelectronics Prof. Brian T. Cunningham Microfluidics / Photonic crystals / Nanosensors Prof. J. Gary Eden Plasma Prof. Nicholas Fang Metamaterials Prof. Taekjip Ha Single molecule nanometry Prof. Jianming Jin Electromagnetics Prof. Gabriel Popescu Optical imaging Prof. Jose E. Schutt-Aine Dr. Florencio Garcia Santamaria The University of Iowa Research in Plasma Physics Prof. David R. Anderson Graphene / Plasmon University of Kentucky Prof. Stephen D. Gedney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Prof. Jeffrey Todd Hastings Surface plasmon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Laboratory Laboratory for Millimeter Wave Devices and Applications Prof. Do-Hoon Kwon Metamaterials / Cloaking Prof. David M. Pozar Antenna / Microwav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Dartmouth Prof. Branislav M. Notaros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Lowell Center for Electromagnetic Materials and Optical Systems (CEMOS) Prof. Alkim Akyurtlu Metamaterials Prof. Dikshitulu Kalluri Plasma waves Prof. Victor Podolskiy Metamaterials Prof. Tenneti Rao Prof. Dan Wasserman Plasmonics / Subwavelength optic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County Dr. Zhihang (Jonathan) Hu Leaky mode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Electronics Applied Physics Prof. Steven Mark Anlage Prof. Thomas M. Antonsen, Jr. Prof. Christopher C. Davis Surface plasmon Prof. Mario Dagenais Integrated optoelectronics / Surface plasmons Prof. Victor L. Granatstein High power microwaves Prof. Ping-Tong Ho Prof. Ki-Yong Kim Optics / Plasma Prof. Howard Milchberg Prof. Thomas Edward Murphy Prof. Patrick G. O'Shea Prof. Martin M. Reiser Prof. Moon-Jhong Rhee Plasma Mr. Mohammad Haeri Kerman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Intense Energy Beam Interaction Laboratory Radiation Laboratory Prof. Stephen R. Forrest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s Materials Prof. Anthony Grbic Metamaterials / Microwave circuits Prof. Mona Jarrahi Metamaterials / Terahertz Prof. Pei-Cheng (P. C.) Ku Nanophotonics / Nanofabrication Prof. Mark J. Kushner Plasma Prof. Roberto D. Merlin Quantum optics / Photonics Prof. T. -C. Nguyen Prof. Kamal Sarabandi Prof. Gabriel M. Rebeiz Prof. David Wentzloff Wireless integrated circuits Prof. Kim Winick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Prof. Anand Gopinath Prof. Sang-Hyun Oh Nanophotonics / Plasmonics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Prof. Atef Z. Elsherbeni Prof. Allen W. Glisson Prof. Darko Kajfez Prof. Ahmed Kishk Prof. Kai-Fong Lee Prof. Alexander Yakovlev Leaky wave Prof. Fan Yang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Prof. Jichun Li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Prof. Robert A. Schill, Jr.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Dr. Bogdan Diaconescu Surface plasmon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of. Carl E. Baum Prof. Steve R. J. Brueck Prof. Christos G. Christodoulou Prof. Mark A. Gilmore Prof. Stanley Humphries, Jr. Prof. Kevin J. Malloy Prof. Edl Schamiloglu Prof. Mansoor Sheik-Bahae Nanophotonics / Semiconductor optics / THz Prof. Jamesina J. Simpson FDTD Prof. J. Scott Tyo Dr. Mankei Tsang Nano-optics University of North at Chapel Hill Prof. Rene Lopez Nano-optical materials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rlotte Center for Optoelectronic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Optical Science Prof. Vasily Astratov Microcavities and mesoscopic systems Prof. Wei Cai Prof. Greg Gbur Nanosclae light interaction / Singular optics / Coherence theory University of Oregon Prof. Miriam Deutsch Prof. Jens Uwe Nkel Prof. Hailin Wang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of. R. Agarwal Prof. Nader Engheta Metamaterial / Plasmonics Prof. Dwight L. Jaggard Prof. Vadim A. Markel Optics of nanostructures Prof. Edward N. Pugh, Jr. Dr. Eugene Garfield Dr. Alexander A. Govyadinov Metamaterial / Nanophotonics / Nanoplasmonics / Slowfast light Mr. Jingjing "Dennis" Li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eterson Institute of Nano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 Hong Koo Kim Surface plasmon Prof. Hrvoje Petek Ultrafast dynamics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The Institute of Optics Prof. Govind Agrawal Nonlinear optics Prof. Robert W. Boyd Nonlinear optics Prof. Chunlei Guo Femtosecond laser Prof. Lukas Novotny Nanophotonics Prof. David Williams Prof. Hui Wu Microwave circuit Prof. Geunyoung Yoon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Prof. Huseyin Arsla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Prof. John D. O'Brien Prof. Hossein Hashemi Microwave circuit Prof. Michelle L. Povinelli Photonic crystal / Metamaterials Prof. Ari Requicha Prof. Robert Scholtz UWB Prof. Tom Katsoulea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pi Prof. Zhaoxin Zhou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of. Mohammod Ali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Prof. Hua Cao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at Knoxvill The Antennas and Microwave Systems Group Prof. Jayne Wu Electromechanics / Transducer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Prof. J. -C. Chiao Prof. Robert Magnusson Guided mode / Leaky mode Mr. Darmindra D. Arumugam RFID University of Texas at Brownsville Prof. Fabio Urbani Antenna / Metamaterials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Prof. Jeong-Bong Le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Prof. Andrea Alù Metamaterial / Plasmonics Prof. Adela Ben-Yakar Prof. Ray T. Chen Optical interconnects Prof. Shaochen Chen Plasmonics / Nanophotonics Prof. Mike Downer Prof. Richard Fitzpatrick Lecture notes Prof. Robert W. Heath, Jr. Prof. Hao Ling Antenna Prof. Dean P. Neikirk Prof. Gennady Shvets Metamaterials Prof. Nan Sun Analog, mixed-signal, and RF integrated circuits design Prof. Toshi Tajima Computational plasma physics Prof. Rodger M. Walser Prof. Ali E. Yimaz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University of Utah Prof. Steve Blair Nanophotonics Prof. Alexei L. Efros Metamaterials Prof. Cynthia Furse Electromagnetics Prof. Gianluca Lazzi Bioelectromagnetics Prof. John Lupton Nanoscale Optoelectronics Prof. Graeme Milton Prof. Ajay Nahata Suirface plasmon University of Vermont Prof. Kurt Edmund Oughstu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of. Karl F. Bhringer Prof. Michael Hochberg Nanophotonics Prof. Vikram Jandhyala Prof. Yasuo Kuga Prof. Akira Ishimaru Elctromagnetics Prof. Lih Y. Lin Nanophotonics Prof. Babak Parviz Prof. Markus B. Raschke Prof. Joshua R. Smith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Prof. Leung Tsang Prof. Gunther Uhlmann Invisibility cloaking and electromagnetic wormholes Prof. Sinclair Yee Xiaoyu Miao Surface plasm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Madison Center for Plasma Theory and Computation Networked Electronics Resources for Vacuum Electronics (NERVE) Plasma Physics Theory Group Research Programs in Plasmas and Fusion Technology Prof. John H. Booske Prof. Ian Dobson Prof. Susan C. Hagness FDTD Prof. Akbar M. Saye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f. John E. Scharer Prof. Carl R. Sovinec Prof. Daniel van der Weid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Milwaukee Prof. George W. Hanson Leaky wave / Carbon nanotube Prof. Arash Mafi Photonics Utah State University Prof. Randy J. Jost Vanderbilt University Prof. Jason Valentine Nanoscale optics and materials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Electromagnetics group Prof. Majid Manteghi Antenna Villanova University Mr. John A. McVay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Prof. Deuk Heo Prof. John Brand Schneider FDTD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of. Ivan Avrutsky Metamaterial / Surface plasmon / Nanophotonics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Prof. Alexander M. Wyglinski Wireless communication Yale University Prof. Hui Cao Prof. Robert Grober Prof. Daniel E. Prober UK Aston University Prof. Sergei K. Turitsyn Nonlinear optics City University Dr. M. Rajarajan Surface plasmon Heriot-Watt University Dr. George Goussetis Leaky wave / Metamaterial Dr. Jia-Sheng Hong Microwave devices Imperial College Condensed Matter Theory Group Prof. John B. Pendry Metamaterial Dr. Peter Trk Optical imaging / Diffraction / Optical data storage Dr. Stefan A. Maier Plasmonics Dr. Ben Wood Metamaterials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Prof. Michael Kong Prof. Yiannis Vardaxoglou Dr. Alexanddros Feresidis Electromagnetic bandgap / Leaky waves/ Metamaterials University of Bath Photonics Photonic Materials Group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Prof. Peter S. Hall Antenna / Applied electromagnetics University of Bristol Prof. Michael Berry Wave mechanics Prof. Sandu Popescu Quantum physics Dr. Mark Dennis Optic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rof. Jeremy J. Baumberg Plasmonics / Metamaterial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Dr. Nicole Coriolan Panoiu Metamaterials / Plasmonics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Prof. David L. Andrews Nanophotonics /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Dr. Tong-Boon Tang Biomedical implants University of Exeter Prof. Bill Barnes Subwavelength transmission / Plasmonics Prof. J. Roy Sambles Subwavelength transmission / Plasmonics Dr. Euan Hendry THz plasmonics Dr. Alastair P. Hibbins Subwavelength transmission / Plasmonics Dr. Ian R. Hooper Surface plasmons Dr. Matt J. Lockyear Subwavelength transmission / Metamaterials University of Glasgow Prof. Nigel P. Johnson Metamaterials Prof. Miles Padgett Metamaterials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Dr. Sebastien Guenneau Metamaterials / Photonic crystal fiber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George Green Institute of Electromagnetic Research University of Oxford Dr. Michael B. Johnston Terahertz photonics Dr. Chris Stevens Magneto-inductive waves University of Salford Prof. Allan D. Boardman Metamaterial / Surface plasmon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Prof. Kishan Dholakia Prof. Thomas F. Krauss photonic band gap Prof. Ulf Leonhardt Metamaterial / Invisibility / Quantum levi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Nanophotonics Portfolio Centre Prof. Nikolay I. Zheludev nanophotonics Prof. Jeremy Baumberg Dr. Darren Bagnall Dr. Timothy Andrew Kelf Dr. Otto L. Muskens Integrated nanophotonics Mr. Alexander S. Schwanecke Metamaterials / Plasmonics / Enhanced optical transmission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Institute of Photonics University of Surrey Prof. Ortwin Hess Metamaterial Prof. Mike Underhill Antenna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Antennas Electromagnetics Group Dr. Yang Hao Queen's University of Belfast Nanostructured Media Research Dr. Anatoly V. Zayats nanophptonics AU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Research 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Optical Sciences Group Prof. Allen W. Snyder Prof. Nail Akhmediev Prof. Yuri S. Kivshar Metamaterial / Photonic crystal / Nonlinear optics Dr. G. G. Borg Macquarie University Prof. Karu Esselle Electromagnetics / Antenna Prof. Michael Steel Microphotonics theory Dr. Yuehe Ge Electromagnetics / Antenna Monash University Prof. Paul Cally MATHEMATICA short course Dr. Nemai Chandra Karmakar Antenna / Defected grounded structure Dr. Weiren Zhu Metamaterials/Plasmonics/Nanophotonics Prof Malin Premaratne Metamaterials/Plasmonics/Nanophotonics 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enter for Micro-Photonics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Adelaide T-Ray Group THz imaging Prof. Christophe Fumeaux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optics / Antenna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Dr. Udaya K. Madawala Power electronics /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Prof. Richard Blaikie Metamaterials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Dr. Mehmet Rasit Yuce Biomedical circuits University of Sydney Prof. Benjamin J. Eggleton Prof. Brian W. James Dr. Ferg Brand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Prof. Tadeusz Wysocki CA Carleton University Prof. Stoyan Tanev Concordia University Prof. Christopher W. Trueman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waves, education, lecture Dalhousie University Prof. Zhizhang (David) Chen Prof. Michael Cada Ecole Polytechnique Montreal Poly-Grames Research Center Prof. Christophe Caloz Metamaterials / Microwave circuits Prof. Ludvik Martinu Functional coatings and surface engineering / OpenFilters Prof. Maksim Skorobogatiy Photonic crystal Dr. Halim Boutayeb Laval University Prof. Yunlong Shen Nanophotonics McGill University Prof. Pat Kambhampati McMaster University Prof. Wei-Ping Huang Prof. Natalia K. Nikolova Prof. Dmitry Pelinovsky Ian Breukelaar Surface plasmon Simon Faser Universityc Prof. Karen Kavanagh Nanomaterials University of Alberta Prof. Abdulhakem Y. Elezzabi Nanophotonic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of. Michel Blades Prof. Kenneth J. Chau Plasmonics / THz Prof. Shahriar Mirabbasi SOP Prof. Tom Tiedje Molecular beam epitaxy Multilayer dielectric stack calculations Prof. Jeff F. Young University of Calgary Institute for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Applied Electromagnetics Group University of Manitoba Prof. John H. Page Photonic band gap University of Ottawa Prof. Pierre Berini Surface plasmon Prof. Sergey Loyka Prof. Lora Ramunno Surface plasm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of. J. Stewart Aitchison Prof. Keith G. Balmain Prof. Henry M. van Driel Prof. George V. Eleftheriades Negative refractive index Prof. Sean Victor Hum Antenna Prof. Sajeev John Photonic band gap Prof. Mohammad Mojahedi Metamaterial / Nanophotonics / Superluminality Prof. Joyce Poon Micro/Nanophotonics Prof. Ted Sargent Prof. John E. Sipe Photonic band gap Prof. Aephraim M. Steinberg Prof. Gilbert C. Walker Mr. Navin Bhat Nanophotonics Mr. Ashwin K. Iyer Negative refractive index University of Victoria Prof. Alexander G. Brolo Surface plasmon Prof. Reuven Gordon Surface plasmon Prof. Wolfgang J. R. Hoefer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University of Waterloo Prof. Achim Kempf Information theory / Quantum theory / General relativity Prof. Amir Hamed Majedi Superconductor devices / Plasmonics / THz Prof. Omar M. Ramahi Electromagnetics Prof. Safieddin Safavi-Naeini Electromagnetics Dr. Henghua Deng University of Windsor Prof. Chitra Rangan EU Albert-Ludwigs-Universitt Freiburg THz Physics in Freiburg Dr. Markus Walther THz AMOLF (The Institute for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 Prof. Dr. Albert Polman Nanophotonics Dr. Jaime Gómez Rivas Nanowire photonics / plasmonics Dr. A. F. Koenderink Resonant nanophotonics Prof. Dr. L. (Kobus) Kuipers Nanooptics Ben-Gurion University of the Negev Dr. Eugene O. Kamenetskii Electromagnetic waveguide theory Bilkent University Prof. Vakur B. Erturk Millimeter wave / Antenna Prof. Mehmet Bayindir Prof. Hilmi Volkan Demir Nanophotonics Prof. Ekmel Ozbay Metamaterials Prof. Levent Gürel Mr. Koray Aydin Centro Mixto CSIC-UPV/EHU Prof. F. Javier Garic ía de Abajo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of. Per-Simon Kildal private page Charles University Prague Prof. Jan Valenta Czech Technical University in Prague Prof. Jan Macháč Leaky waves / Metamaterials Danmarks Tekniske Univeritet Optofluidics.dk Prof. Christophe Peucheret Prof. Sanshui Xiao Metamterials / photonic crystals / nanophotonics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ptics Research Group Dub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of. Max Ammann Friedrich-Schiller-Universitt Jena Prof. Falk Lederer Metamaterials / Nanooptics / Solitons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Dr. Uriel Levy Silicon photonics 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adio Laboratory Prof. Sergei Tretyakov Prof. Ismo Lindell Prof. Pivi Trm Dr. Stanislav Maslovski D r. Pekka Martti Tapio Ikonen Horia Hulubei National Institute for Physics and Nuclear Engineering Prof. Dumitru Mihalache The Institute of Photonic Sciences (ICFO) Dr. Aude L. Lereu Institut Fresnel Dr. Stefan Enoch Photonic crystal Institute of Radio Astronomy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of Ukraine (IRE NASU) Prof. Sergey Prosvirnin Metamaterials Institute of Radio-Physics and Electronic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of Ukraine (IRE NASU) Group "Modeling of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Antennas" Dr. Andrey F. Rusanov Plasma waveguides Instituto Nazionale per la Fisica della Materia Dr. Enrico Prat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Bremen Prof. Dr. Dietmar Knipp Electronics device Nanophotonics Johannes Gutenberg University of Mainz Prof. Carsten Snnichsen private page Karl Franzens University Graz Prof. Joachim R. Krenn Prof. Alfred Leitner Surface plasmon / Near-field optics Koc University Prof. Şükrü Ekin Kocabaş r Surface plasmon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t München Prof. Dr. Jochen Feldmann Plasmonics / THz Prof. Roland Kersting THz Lund University Electromagnetic Theory Group Prof. Mats Gustafsson Electromagnetics / Antennas / Metamaterials Max Planck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 Dr. Rainer Hillenbrand Nanoscale microscopy / Surface phonon polariton nanooptics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olymer Research, Mainz Dr. Jakub Dostálek Novel optical structures Prof. Dr. Wolfgang Knoll WINSPALL: Reflectivity of optical multilayer systems Dr. Maximilian Kreiter Optical near field methods / Plasmonics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li State Research Dr. Ralf Vogelgesang Nano-optics Middle East Technical University Prof. Tayfun Akin MEMS Prof. zlem (Aydin) Civi Antenna Prof. Mustafa Kuzuoğlu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 metamaterials Prof. zlem zgün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 metamaterials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TNU) Prof. Ralf R. Müller Prof. Ingve Simonsen Prof. Johannes Skaar Pierre et Marie Curie University Prof. Said Zouhdi Institute of Fundamental Technological Research,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Prof. Wojciech Nasalski Photonics / Nanotechnology, / Nanomaterials / Optoelectronics The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TH) Alfvén Laboratory Prof. Min Qiu — F2P (FDTD 2D Simulator for Photonic Devices) Ruhr Univerisitt Bochum Dr. Ioannis Kourakis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Dr. Valery N. Konopsky Surface plasmon / Near-field microscopy Sabanci University Prof.Gullu Kiziltas Electromagnetics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usanne (EPFL) The Carbon Nanotube Group Prof. Olivier J. F. Martin — Old webpage Prof. Dusan Vobornik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 ü rich (ETH) Composite Doped Metamaterials (CDM) Laboratory f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Microwave Electronics Network of Optic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at the ETH (optETH) Prof. Tilman Esslinger Prof. Christophe Fumeaux Prof. Christian Hafner Prof. Ralf Hiptmair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sm Prof. Peter Günter Prof. Ursula Keller Prof. David J. Norris Prof. Daniel Erni Prof. Franck Robin Prof. Vahid Sandoghdar Nanophotonics Dr. Nicolas Guérin Photonic crystal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Prof. Niels Asger Mortensen Surface plasmon / metamaterials Prof. Ole Sigmund Topology optimization Prof. Sanshui Xiao Plasmonics / Metamaterials / Subwavelength optics / Photonic crystal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Gdansk Prof. Michal Mrozowski Technische Universitt Kaiserslautern Prof. Dr. Rene Beigang Ultrafast photonics / THz physics Technische Universitt München Prof. Peter Russer Antenna Technische Universitt Wien Dr. Stefan Rotter Particle-like scattering Technion -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of. Erez Hasman Nanophotonics / Surfance plasmon photonics Prof. Yehuda Leviatan Prof. Meir Orenstein Plasmonics / Metamaterials Prof. Levi Sch chter Tel Aviv University Prof. Amir Boag Prof. Ehud Heyman Electromagnetics Prof. Eli Jerby Prof. Raphael Kastner TOBB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Technologyy Prof. Hamza Kurt Nanophotonics / photonics crystals Universidad Autónoma de Madrid Prof. Jorge Bravo-Abad Nanophotonics / Atom optics / Extraordinary optical transmission Prof. Juan Jose Saénz Prof. Manuel Nieto Vesperinas Prof. Francisco J. Garcia Vidal Nanophotonics / Plasmonics Universidad Pública de Navarra Ms. Elena Sáenzx Sainz Metamaterials Universidade de Aveiro Prof. Paulo J. S. G. Ferreira Superoscillation Universidade de Coimba Prof. Mário Gonalo M. V. Silveirinha Metamateials Università del Salento Prof. Luciano Tarricone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Università di we Pavia Laboratorio Microonde Microwave Lab / Computational software Università "La Sapienza" di Roma Laboratorio di Campi Elettromagnetici Prof. Fabrizio Frezza Leaky wave / Metamaterials Dr. Paolo Burghignoli Leaky wave / Metamaterials Dr. Giampiero Lovat Leaky wave / Metamaterials Universitt Autònoma de Barcelona GEMMA Universitt Basel Prof. Bert Hecht Prof. Dieter W. Pohl Nanophotonics Universitt Duisburg - Essen Prof. Dieter Stefan Jger Optoelectronics Universitt Erlangen-Nürnberg Prof. Lorenz-Peter Schmidt Universitt Karlsruhe Institute of High-Frequency and Quantum Electronics DFG-Center for Functional Nanostructures Prof. Kurt Busch Dr. Sergei F. Mingaleev Dr. Georg von Freymann Universitt Kln Prof. Günter Nimtz Universitt Osnabrück Prof. Klaus Betzler Prof. Ekaterina Shamonina Universitt Paderborn Prof. Dr. Thomas Zentgraf Universitt Stuttgart Prof. Martin Dressel Prof. Dr. Harald Giessen Metamaterials / Plasmonics Université Paul Cézanne Aix-Marseille III Prof. Gerard Tayeb photonic crystal Université Joseph Fourier - Grenoble Prof. Serge Huant Université Louis Pasteur StrasbourgI Prof. Thomas W. Ebbesen Enhanced optical transmission Université Paris-Sud 11 Prof. Said Zouhdi Metamaterial / Antenna Dr. Raffaele Colombelli Quantum-cascade photonic-crystal laser Universiteit Gent Electromagnetics Group Photonic Research Group Universiteit Leiden Quantum Optics Quantum Information Prof. Martin van Exter Enhanced optical transmission / Surface plasmon Universiteit Twente Integrated Optical MicroSystems (IOMS) Group Dr. Manfred Hammer Integrated optics Prof. Niek van Hulst D r. Milan Maksimović Metamaterials / Nanophotonics Dr. Henri P. Uranus — Free Software Universiteit Utrecht Gerard 't Hooft Nobel prize / How to become a good theoretical physicist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Prof. James Rice Metamaterials / Nanomaterials / Nanoimaging University of Belgrade Dr. Zoran Jakšić University of Crete Prof. Eleftherios N. Economou Prof. Costas Soukoulis (Photonic, Phononic and Metamaterials Group) University of Lisbon Dr. Yuliy Bludov Nonlinear wave / surface polaritons University of Negev Dr. Eugene O. Kamenetskii University of Neuchtel Prof. Hans Peter Herzig University of Perugia Prof. Roberto Sorrentino University of P écs Prof. Sergei V. Kukhlevsky Subwavelength optics University of Sannio Prof. Vincenzo Galdi Metamaterials / Photonic crystals University of Siena Prof. Stefano Maci 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 Prof. Sergey I. Bozhevolnyi Plasmonics University of Trento Prof. Lorenzo Pavesi Silicon photonics Universidad de Sevilla Prof. Francisco Medina Mena Uniwersytet Warszawski Mr. Tomasz Antosiewicz Metamaterial / Plasmonic waveguide / SNOM V. Karazin Kharkov National University Dr. Svetlana V. Boriskina 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of. Klaus Scharnhorst 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 Prof. Klaus Scharnhorst Prof. Taco D. Visser 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 Prof. Dr. ir. Wendy Van Moer Microwave measurement Warsaw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of. Jacek M. Kubica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 Mr. Boris Levant ‒ Collection of Online Notes Prof. V. G. Veselago JP Chiba University Prof. Koichi Ito Antenna Prof. Josaphat 'Josh' Tetuko Sri Sumantyo Antenna Prof. Masaharu Takahashi Antenna Fukuok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of. Koki Watanabe Electromagnetic wave theory Hokkaido University Dr. Timothy Andrew Kelf Surface plasmon Keio University Prof. Tadahiro Kuroda Ultra-low-power CMOS circuit Kyoto University Prof. Yoichi Kawakami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devices Prof. Masao Kitano Prof. Naoki Shinohara Microwave power transmission Prof. Sasumu Noda Photonic crystal Kyushu University Prof. Koichi Okamoto Plasmonics / Nanophotonics Prof. Kiyotoshi Yasumoto Electromagnetics / Photonic crystal Prof. Keiji Yoshida Antenna / Microwave circuit Tohoku Un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Communication WPI Advanced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Research Prof. Mitunobu Miyagi Waveguide Prof. Taiichi Otsuji THz electronics Prof. Masahiro Yamaguchi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of. Makoto Ando Antenna Prof. Takuichi Hirano Numerical analysis / GSM solver Prof. Junichi Takada Nagoy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r. Georgios Zouganelis — Metamaterials PLUS Applications Nagoya University Dr. Ivan P. Ganachev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Molecular Photonic Project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 Dr. Hideki T. Miyazaki NTT Bas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Dr. Masaya Notomi Photonic crystal Osaka University Prof. Junichi Takahara Nanophotonics Prof. Satoshi Kawata private page Nanophotonics Prof. Prabhat Verma Plasmonics RIKEN (The 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search) Prof. Teruya Ishihara Exciton engineering / Surface plasmon Dr. Hiromasa Ito THz Prof. Kodo Kawase THz Prof. Satoshi Kawata Nanophotonics Prof. Franco Nori Plasmonics / Surface Waves / Metamateraisls Dr. Chiko Otani THz Dr. Takuo Tanaka Metamaterials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Institute for Nano Quantum Information Electronics Research Center for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ophotonics Research Center Prof. Yasuhiko Arakawa Nanophotonics Prof. Yoshihiro Arakawa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Prof. Kimiya Komurasaki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Prof. Makoto Kuwata-Gonokami THz / Nano-optics Prof. Hideki Hashimoto Electromagnetic resonance coupling sensing Prof. Yoichi Hori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Prof. Motoichi Ohtsu Nanophotonics Prof. Takayasu Sakurai Wireless superconnect and interconnect Prof. Hiroyuki Shinoda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Prof. Takashi Yatsui Nanophotonic device / Nanomaterials Waseda University Waseda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WIAS) Yamaguchi University Prof. Atsushi Sanada Metamaterials 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 Prof. Hiroyuki Arai Antenna Prof. Toshihiko Baba Prof. Koichi Ichige University of Tsukuba Prof. Kazuahiro Hirasawa Antenna Prof. Kazuaki Sakoda TW Academia Sinica Research Center for Applied Sciences Nanoscience / Optoelectronics Prof. Jyhpyung Wang Dr. Pei-Kuen Wei Near-field optical imgaing and lithography / Nanoplasmonics Chang Gung University Prof. Jeffrey S. Fu MMIC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Prof. Shih-Hung Chen Plasma physics / Microwave Physics Prof. Tai-Lee Chen Leaky wave Prof. Pi-Gang Luan Photonic crystal / Negative refraction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Prof. Shih-Hui Chang FDTD / Plasmonics Prof. Yung-Chiang Lan Surface plasmon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Prof. Jyh-Long Chern Optical design Prof. Yang-Tung Huang Nanophotonics / Biophotonics Prof. Po-Tsung Lee Photonic crystals / Organic electronics / Solar cells Prof. Yi-Hsin Lin Liquid crystal Prof. Chung-Hao Tien Optical data storage / Micro-optics devic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Prof. Kin-Lu Wong Antenna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Prof. Ray-Kuang Lee Nonlinear optics / Quantum optics Prof. Chi-Shung Tang Prof. Ta-Jen Yen Metamaterials / Nanodevice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Prof. Wei-Chih Liu Near field optics / Surface plasmo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of. Chih-Wei Chang Nanophotonics Prof. Hung-Chun Chang Nanophotonics / Plasmonics / Photonic crystal /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 Optical waveguide devices Prof. Ruey-Lin Chern Prof. Shen-Iuan Liu Analog and 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systems Prof. Din Ping Tsai Metamaterial / Plasmonics / Nanophotonics Prof. Jean-Fu Kiang Electromagnetics Yuan Ze University Prof. Dau-Chyrh Chang Microwave Prof. Chien-Chang Huang Microwave Prof. Song-Tsuen Peng Electromagnetics / Optics KR Ajou University Prof. Kyung-Young Jung Plasmonics Prof. Kihong Kim Prof. Hai-Young Lee Prof. Hanjo Lim Prof. Ikmo Park Antenna Prof. Han S. Uhm Plasma Chung-Ang University Prof. Sang June Hahn Prof. Ho Jung Hwang Nanoelectronics Prof. Hyeong-seok Kim Prof. Jeong Phill Kim Antenna Chungbuk National University Prof. Bierng-Chearl Ahn Prof. Yong-Hoon Cho 'Nano-Bio-Photonics Lab.' Prof. Nam Kim Prof. Nam-Sik Yoon Chungju National University Prof. Jeong Won Kang Nanoelectronics Daegu University Prof. Youchung Chung Antenna / RFID Dong-A University Prof. Bong-sik Jeong Dongguk University Millimeter-wave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Dongseo University Prof. Jong-Ig Lee Elctromagnetics Ewha Woman's University Prof. Jeong Weon Wu Photonic crystal Gwangju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d Photonics Research Institute Prof. Yong-Hoon Kim Prof. Youngjoo Chung Optical device Prof. Byeong Ha Lee Prof. Sung Ho Jeong Prof. Kyunghwan Oh Prof. Dug Y. Kim Prof. Jongmin Lee Prof. Jong-Hyun Lee Hankuk Aviation University Prof. Taek-Kyung Lee Hansung University Prof. Kwang-Chun Ho Electromagnetics Hanyang University Quantum Photonic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Prof. Jaehoon Choi Antenna Prof. Young-Dae Jung Plasma Prof. Hyeongdong Kim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Prof. Jin-Suk Park Prof. Seok Ho Song Nanophotonics Prof. Tae-Yeoul Yun Antenna Hongik University Prof. Hosung Choo Antenna Prof. Kyo-Bang Chung Photonic crystal Prof. Jeong-Hae Lee Metamaterials Prof. Yisok Oh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Hoseo University Prof. Baek-Ho Jung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University Radio Educ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Prof. Seong-Ook Park Antenna Inha University Micro Photonics Advanced Research Center Optics and Photonics Elite Research Academy (OPERA) Prof. Dongwoo Cha Prof. B. S. Ham Prof. El-Hang Lee Prof. Seung Gol Lee Prof. Beom-Hoan O Prof. Se Geun Park Kookmin University Prof. Won-Kwang Park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 Choong-Seock Chang Prof. H. Y. Chang Prof. Sung Oh Cho Prof. Young-Ho Cho Prof. Wonho Choe Prof. Kyung Cheol Choi Prof. Hyo Joon Eom Electromagnetics Prof. Byoung Yoon Kim Prof. Joungho Kim Prof. Hong Jin Kong Prof. Young-Se Kwon Prof. Hai-Woong Lee Prof. Chang-Hee Lee Prof. S. S. Lee Prof. Yong-Hee Lee Prof. Won-Jong Lee Prof. Bumki Min Metamaterials / Plasmonics Prof. Noh-Hoon Myung Prof. Chang Hee Nam Prof. Hae Yong Park Prof. Jae-Eun Kim Prof. Sang-Yung Shin Prof. Seung-Man Yang Prof. Jun-Bo Yoon Prof. Euisik Yoon Prof. Jong-Won Yu Korea Maritime University Prof. Tae-In Jeon THz Prof. Kyeong-Sik Min Antenna Korea University Prof. Jinsoo Joo Organic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Prof. Hwi Kim Nanophotonics Prof. Young-Sik Kim Antenna Prof. Q-Han Park Nanophotonics Prof. Sungkyu Seo Nano-optics / Biomedical electroncis Kwangwoon University Prof. J. J. Choi High power microwaves Prof. Y. -S. Chung Prof. Ui-seok Hong Prof. Nam-Young Kim Prof. Byungje Lee Antenna Prof. Jong-Chul Lee Microwave devices Prof. Jae Y. Park Kyungpook National University Prof. Young Ki Cho Prof. Suk-Geun Hwang Prof. Joohee Jeong Prof. Dong-Hun Kim Prof. Kang Wook Kim Prof. Sang Bub Lee Prof. Heung-Sik Tae Mokwon University Prof. Yong Heui Cho 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hang Accelerator Laboratory — LIGA Beamline Prof. Haewook Han THz Prof. Woonbong Hwang Nano structures / Composites Prof. Gyeong Soon Im History Prof. Bong Koo Kang Prof. In-Soo Ko Accelerator Prof. Bumman Kim Power Amplifier Prof. Ohyun Kim Prof. Young-Soo Kim Radar / Electromagnetics Prof. O'Dae Kwon Laser photonics Prof. Dong-Eon Kim Plasma Prof. Hyo-Tae Kim Electromagnetics Prof. Kwang Soo Kim Theoretical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 Nanosciences Prof. Sungjee Kim Plasmon Prof. Yoon-Ho Kim Quantum Optics Prof. Jae Koo Lee Plasma Prof. Won Namkung Prof. Moohyun Cho Prof. Soo Yong Park Prof. Wee Sang Park Antenna Prof. Moohyun Yoon Accelerator 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 for Dielectric and Advanced Matter Physics Prof. Hae June Lee Plasma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Information Center for Physics Research (ICPR) Physics Department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s Interdisciplinary 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 Prof. Ki Woong Hwang Prof. Gun-Sik Park Plasmonics / THz Prof. Youngwoo Kwon mm-wave / MMIC Prof. Dai-Sik Kim Plamonics / THz Prof. Sung June Kim Bioelectronics Prof. Yong-Kweon Kim Prof. Sangwook Nam Microwave Prof. Namkyoo Park Prof. Kwang-Seok Seo Prof. Kwang-Sup Soh Prof. Kyungwon An Prof. Byoungho Lee Plasmonics Prof. Sin-Doo Lee Liquid crystal Prof. Jong Duk Lee Prof. Byung Gook Park Prof. Hyungcheol Shin Prof. Heonsu Jeon Prof. Hyun-Kyo Jung Electromechanics Prof. Sang Hee Hong Prof. Yong-Seok Hwang Prof. Gon-Ho Kim Prof. Wonho Jhe Dr. Minah Seo Sogang University Prof. Young-Hee Chang Prof. Kiejin Lee Microwave Prof. Bum Ku Rhee Prof. Doseok Kim Prof. Bumkyoo Choi Prof. Yong Jee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Prof. Dae Joon Kang Prof. Young Hee Lee Carbon nanotube Prof. Bong-Shik Song Photonic crystal Ulsan University Prof. Hyoungsuk Yoo MRI University of Incheon Prof. Sungtek Kahng Microwave University of Seoul Prof. Changyul Cheon Prof. Moon-Que Lee Yeungnam University Prof. Ki-Chai Kim Electromagnetics Prof. Ki Hyeon Kim Electromagnetic materials Yonsei University Prof. H. K. Baik Prof. Woo-Young Choi Prof. Jae W. Hahn Nanophotonics Prof. Shinill Kang Nanofabrication / Microoptics Prof. Kyoungsik Kim Optical nanoscience Prof. Kyunghwan Oh Photonic device physics Prof. Han-kyu Park Prof. Young-Pil Park Near-field optics Prof. Seung Han Park Prof. Jong-Gwan Yook Antenna Prof. Young Joong Yoon Antenna 国内部分 院士:林为干、保铮、黄宏嘉、简水生、金亚秋、李树深、刘国治、王启明、王守觉、王阳元、王越、吴德馨、吴一戎、许宁生、薛永祺、姚建铨、郑有炓、郑耀宗、周炳琨、朱中梁、刘盛刚、吴培亨、贲德、陈敬熊、方家熊、姜景山、金国藩、毛二可、牛憨笨、孙忠良、王小谟、张履谦、张明高、张钟华、周立伟、庄松林 IEEE Fellow: 陆贵文( Kwai-Man Luk )、梁国华( Kwok-Wa Leung )、刘盛刚、方大纲、章文勋、陈志宁、李乐伟、冯正和、洪伟、余志平、金亚秋、毛军发、聂在平、何赛灵、尹文言、郝阳 教学名师:梁昌洪 七、 青年教师须知 合同聘期: 讲师为固定聘期(一般为三年);副教授任职满五年以上者,方可长期聘(无固定期合同);教授长期聘。 教师属于专业技术岗,专业技术岗位分为 13 个等级,其中高级岗位分为 7 个等级,即一至七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正高级岗位分为 4 个等级,即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分为 3 个等级,即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 3 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 3 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 教师职称分类: 1 、教学科研系列:助教 - 讲师 --(2 年后可申请 )- 副教授 --(5 年后可申请 )- 教授 2 、科研研究系列:研究实习员 - 助理研究员 --(2 年后可申请 )- 副研究员 --(5 年后可申请 )- 研究员 职称晋升条件: 教学( 1 门核心课程 / 学年) + 项目( 30 万 / 年) + 学术(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或专著 5 篇 / 年) 科研项目: 1 、校级科研项目:北京理工大学基础研究基金,每项 5 ~ 10 万元。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每项不超过 20 万元。北京理工大学杰出中青年教师发展支持计划,不超过 30 万元。 2 、横向科技项目:兵器工业集团创新基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创新基金,中国计量科学院创新基金,其他企业项目等 . 3 、国防科学技术预先研究基金:包括跨行业基金和行业基金两部分。 4 、国防科研项目:武器装备研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基础研究和其它研究等项目。 5 、北京市及其他省市部委科技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重点支持基础研究,设立研究项目、人才项目和环境条件项目三大资助系列。研究项目系列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联合基金项目、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人才项目系列包括: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地区科学基金; 环境条件项目系列包括: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重点学术期刊专项、科普、青少年科技活动等专项。 7 、教育部科技项目: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养资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等。 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计划 ) :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 5 年,强调国家需求与重大科学问题的紧密结合。 9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计划 ) :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统筹高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引领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计划。 10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资助分为两类, A 类为 1500-3000 万元, B 类为 1000 — 1500 万元。项目执行期一般为 5 年。 科研成果奖励 1 、国家科技奖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类分设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专利奖;人文社科类分设一、二、三等奖。 3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设重大科技创新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退休年龄:教授 63 周岁,其他男 60 ,女 55 。 常用网站: 1 、管理机构办公电话: http://www.bit.edu.cn/ggfw/bgdh18/gljgdh/29084.htm 2 、通知公告: http://www.bit.edu.cn/ggfw/tzgg17/index.htm 3 、教学网: http://courses.pku.edu.cn 4 、讲座网: http://lectures.pku.edu.cn 5 、教学促进网: http://fd.pku.edu.cn/ 6 、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网站: http://www.casad.ac.cn/ 7 、中国工程院院士网站: http://www.cae.cn/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页: http://www.nsfc.gov.cn/ 9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网址: http://program.most.gov.cn/
个人分类: 科研方法|1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教专利的申请程序-请申请过专利的高手进
热度 3 yijiusier 2012-12-28 06:25
我看了一些专利方面的PPT资料,感觉申请程序比较复杂。 不知为何突然有个自称专利代理公司的打电话给我,说发明专利5500元,其他专利2500元代理费。 我的问题是: 1. 专利自己搞行不行?最好找代理吗? 2. 这个代理费用高不高?我老担心会不会有骗子。 3.谁能推荐几个信誉较高的专利代理公司?
个人分类: 科研生涯|912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基于VS2008和Matlab R2010b版本的混合编程的实现
grapeson 2012-12-26 11:29
众所周知Matlab的强大运算能力让各种工程软件望而却步,而VC程序的友好界面又让人爱不释手,如果能够让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的话,势必能让程序员欢欣鼓舞。还好MathWorks已经为我们想到了,基本上现在市面上主流的Matlab版本都可以支持VC和Matlab的混合编程。但是目前网上资料基本上都是基于Matlab 6.0和VC 6.0的,和新版本的实现方法有所不同,因此笔者通过不断的尝试和研究,终于调试通了基于VS2008和Matlab R2010b的混合编程。 为了更加直观的说明如何实现混合编程,笔者写了一个简单的程序作为测试。先在Matlab里面写一个M文件,代码如下: function b = MyFunc(a) b = a.*a; 将M文件保存为MyFunc.m,保存在F:/test文件夹中。然后在Matlab主窗口中将当前文件夹改为F:/test: cd F:/test; 为了能够让VC调用Matlab程序,我们可以采用将Matlab程序包装成动态链接文件DLL的形式,然后让VC调用动态链接文件,因此在Matlab中,我们需要设置一下Matlab的编译库,在Matlab主窗口中键入如下代码: mbuild –setup 然后出现 Please choose your compiler for building standalone MATLAB applications: Would you like mbuild to locate installed compilers /n? 键入y后回车,出现 Select a compiler: Lcc-win32 C 2.4.1 in D:\PROGRA~1\MATLAB\R2010b\sys\lcc Microsoft Visual C++ 2008 SP1 in D:\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 9.0 None Compiler: 由于我们是需要用VC来调用Matlab函数,因此我们选择2,回车,出现 Please verify your choices: Compiler: Microsoft Visual C++ 2008 SP1 Location: D:\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 9.0 Are these correct /n? 确定,键入y后回车,出现 **************************************************************************** Warning: Applications/components generated using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require that the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run-time libraries be available on the computer used for deployment. To redistribute your applications/components, be sure that the deployment machine has these run-time libraries. **************************************************************************** Trying to update options file: C:\Users\张智宇\AppData\Roaming\MathWorks\MATLAB\R2010b\compopts.bat From template:D:\PROGRA~1\MATLAB\R2010b\bin\win32\mbuildopts\msvc90compp.bat Done . . . 如果出现以上说明,则证明Matlab编译器设置成功了。接下来是生成M文件的DLL文件。 在Matlab主窗口中键入如下代码 mmc –W cpplib:MyDLL –T link:lib MyFunc.m –C 其中cpplib:后面的是需要生成文件的文件名,是自己取的,link:lib后面的MyFunc.m是转换为DLL的M文件的文件名。-W/-T/-C是参数,具体含义可以通过mcc –help命令查看,注意参数的大小写。 Matlab编译后会在Test文件夹下生成9个文件,分别是: mccEcxludedFiles.log MyDLL.cpp MyDLL.ctf MyDLL.dll MyDLL.exp MyDLL.exports MyDLL.h MyDLL.lib readme.txt 其中MyDLL.dll,MyDLL.lib,MyDLL.ctf,MyDLL.h是我们需要的文件,至此,Matlab方面就已经设置妥当了。 打开VC2008,新建一个工程,然后将上述四个文件复制到工程目录下。选择“工具-选项-项目和解决方案-VC++目录”,在“显示以下内容目录”里选择“包含文件”将“D:\Program Files\MATLAB\R2010b\extern\include”添加进去,然后选择“库文件”将“D:\Program Files\MATLAB\R2010b\extern\lib\win32\microsoft”添加进去,其中D:\Program Files是Matlab的安装目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然后选择“项目-属性-配置属性-链接器-输入”,在右边“附加依赖项”一栏填入“myDLL.lib mclmcrrt.lib”,其中MyDLL.lib就是刚刚用Matlab生成的lib文件。 在编写代码时首先得包含头文件“MyDLL.h”,然后开始编写需要的代码,我为了说明问题编写了一个测试代码如下所示: { MyDLLInitialize();//初始化DLL动态连接文件 double _x = {1,2,3,4,5};//输入数组 double _y ;//输出数组 mxArray* x = mxCreateDoubleMatrix(1, 5, mxREAL);//创建1*5矩阵 memcpy(mxGetPr(x), (void*)_x, sizeof(_x));//拷贝输入数据 mxArray *input = {x};//将矩阵x的指针作为输入参数传递进去 mxArray *output ;//定义输出参数指针 mlxMyFunc(1,output,1,input);//调用m函数 mxArray *y;//定义输出结果指针 y = output ;//将输出参数传递给输出结果 memcpy(_y, mxGetPr(y), sizeof(_y));//拷贝输出数据 MyDLLTerminate();//结束DLL库 //显示数组中的数据 CString str; str.Format("%f %f %f %f %f",_y ,_y ,_y ,_y ,_y ); MessageBox(str); } 其中MyDLLInitialize(),mlxMyFunc(),MyDLLTerminate()等函数可以在MyDLL.h中找到函数原型,mlxMyFunc函数原型为: mlxMyFunc(int nlhs, mxArray *plhs ) nlhs代表输出参数个数,plhs 中存放的是输入参数的指针。上例中由于输入输出参数只有一个,因此在plhs 中存放的就是M文件中b的指针,prhs 中存放的就是M文件中a的指针。 编译运行之后就可以在弹出的消息框中得到所要的结果。将项目文件夹下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复制出来,将MyDLL.dll文件、MyDLL.ctf文件和.exe文件放在同一目录下便可脱离VC++独立运行。如果需要在其他未装Matlab的机器上运行,则还需要将“D:\Program Files\MATLAB\R2010b\toolbox\compiler\deploy\win32”中的MCRInstaller.exe复制出来,在未安装Matlab的电脑上运行此程序,才可使得刚刚生成的可执行文件顺利运行。 以上程序在Windows 7家庭普通版+ Visual Studio 2008专业版SP1 + Matlab R2010b下编译运行通过。
2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愿意与有意者联合培养研究生
yijiusier 2012-12-25 14:01
1. 两种培养形式 1.1 原地合作培养方式 研究生本人不离开原培养单位,由原导师和合作培养导师联合培养,可以做原导师的课题,也可以做合作培养导师的课题。 1.2 异地合作培养方式 研究生本人部分或全部科研在合作培养导师的单位完成,由原导师和合作培养导师联合培养,只做合作培养导师的课题。 2. 待遇 2.1 生活费补助 自签署合作培养协议起,每月补助300元,一年补助10月,最多2年,计6000元。 对于1.2中的培养方式,由合作培养导师每月再补发补助300-500元生活费(根据研究生的目的发放,仅求毕业的300元,勤奋努力的500元),提供免费住宿。 2.2 科研经费补助 每年1500元,共3000元,由合作培养的研究生提供发票,由原导师和合作培养导师签字后在合作培养单位报销,如交通费、资料打印复印费、试剂耗材费等。 3. 要求 除原培养单位和原培养导师的要求外,一般不作其他要求。但双方合作取得的成果应署合作培养导师的名字。 随时招生,仅限微生物、环境工程、环境生物物理类二年级硕士研究生,所有待遇签署合作协培养协议后生效,比较理想的是现在就谈好办手续,明年开春之后步入正轨。联系邮箱: yctu_shengwu@163.com 。 谢绝毕业研究生求职(求职请另谋他途)。
个人分类: 科研生涯|9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簡體字幕][美国NBC喜剧][生活向前冲][第一季][第1集]
lcj2212916 2012-12-22 17:13
◎译  名 生活向前冲 第一季 ◎片  名 Go On Season 1 ◎国  家  美国 NBC 电视台 ◎类  别  喜剧 /剧情 ◎首播时间  2012 年08月09日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英双语 字幕 ◎资料整理 Lillianchan@YYeTs人人影视转贴请注明出处 ◎文件格式 HR+RMVB+MP4  ◎片  长 每集20分钟左右 ◎官方网站 http://www.nbc.com/go-on/ ◎主  演 马修·派瑞 Matthew Perry       朱丽·怀特 Julie White....Anne       Seth Morris....Danny       Brett Gelman....Mr. K       比尔·考布斯 Bill Cobbs....George       Khary Payton....Don       Terrell Owens ◎剧情简介 该剧的 主人公 Ryan(Matthew Perry)是一个粗野但是迷人的体育播音员,最近生活上的不幸在他的内心深处留下一些阴影。上级命令他参加「集体心理治疗课」,Ryan出人意料地在那里找到了心灵慰藉。Julie White扮演治疗课上的一名学员,个性好强的寡妇,因为过度悲伤而导致心中怨气淤积。Suzy Nakamura扮演另一名学员,因为难以接受父母离异的现实才会参加治疗课。Khary Payton扮演治疗课上的学员Don,工薪阶层,老是入不敷出,妻子一怒之下带着孩子们离他而去。Laura Benanti扮演治疗课的召集人Lauren,一个有些死板但又总想表现得「很酷」的女人。Allison Miller扮演Ryan 性格 古怪的助理。 下载地址 : http://www.ctdisk.com/file/14045240 http://radarew.5d6d.net/thread-1064-1-1.html
24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作小总结
热度 2 huangdanping 2012-12-15 15:38
月底就要离职了,所以最近开始忙着交接手头上的一些工作,在移交的过程中也学到了一些小道理。 因为我主要是保管财务上的一些资料(我和移交人都非财务科班出身),所以移交手续很正式,在移交前我将自己的原始凭证全部订好交出,接手的人想学习怎么装订,因为凭证一月一订还是有点小厚,在打孔的时候一般都会先将凭证弄整齐拿夹子先固定再送到打孔机中打眼,这样打孔的时候不会移动,而且也比较美观(如果凭证黏贴的好的话) 接手人在装订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他打的凭证是我移交前的),一个月的凭证已经整整齐齐的放在那里,并用夹子固定好,他拿到后,把夹子去掉,送到打孔机上打孔,我立马说用夹子固定这样孔打得好些,他略有不爽的说,我试试,因为凭证有点厚,最后打的孔也不行,还打了三次,整个凭证也不齐,里面的内容伸到凭证封面外边来。非常难看,心里有点不舒服,但也没有说什么,他做完后很自然的将凭证和其他的放一起,丝毫不觉得自己的这本打的不好,我很诧异的是他之前的表现算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什么事都要求做得漂亮,像这样大的瑕疵他不可能没有看到。 总结了以下我觉得的可能 1、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很懂,热心的去指导别人(比如我),而很多人恰恰是反感这种指导的,尤其是不熟悉的人,他会觉得你是在故意显摆,或是挑毛病 2、懂的东西不需要表现出来,如果别人开口需要,可以帮助,工作上的事不要太过热心的去帮助别人 3、生活上也是,其实懂的多的人往往都是低调的人
个人分类: 工作感言|53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我喜欢的几个视频:信息可视化的美丽
zhengxuejun 2012-12-14 08:44
[转载]我喜欢的几个视频:信息可视化的美丽
1、资料视觉化的美丽(TED) http://www.iqiyi.com/jilupian/20110321/462d3648a6a3cac7.html 2、Understand Music http://www.gooood.hk/UnderstandMusic-finally-Studio.htm 3、第六感技术的惊异潜力(TED)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wMDMyODAw.html 4、爱上设计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5MDcyMjg4.html
2537 次阅读|0 个评论
[簡體字幕][美国ABC剧情][破釜沉舟 - Last Resort ][第一季][第1
lcj2212916 2012-12-11 21:26
◎译  名 破釜沉舟 第一季 ◎片  名 Last Resort Season 1 ◎国  家  美国 ABC Family 电视台 ◎类  别 剧情 ◎首播时间  2012 年09月28日 ◎语  言 英语 ◎字  幕 YYeTs人人影视出品中英双语 字幕 ◎资料整理 Lillianchan@YYeTs人人影视转贴请注明出处 ◎文件格式 HR+RMVB+MP4  ◎片  长 每集40分钟左右 ◎官方网站 http://beta.abc.go.com/shows/last-resort ◎主  演 奥米德·阿布塔希 Omid Abtahi....Nigel (1 episode, 2012)       马克斯·埃德勒 Max Adler....Stern (1 episode, 2012)       Daisy Betts....Lieutenant Grace Shepard (1 episode, 2012)       Raj K. Bose....Island Villager (1 episode, 2012)       安德鲁·布劳尔 Andre Braugher....Capt. Marcus Chaplin (1 episode, 2012)       Jessica Camacho....Seaman Pilar Cortez (1 episode, 2012)       布鲁斯·戴维森 Bruce Davison....Admiral Arthur Shepard (1 episode, 2012)       卡米丽·德帕兹斯 Camille De Pazzis....Sophie Girard (1 episode, 2012)       Kamakani De Dely....Marine Staff Sergeant Unger (1 episode, 2012)       保罗·埃德尼 Paul Edney....U.S. Navy Lieutenant (1 episode, 2012) ◎剧情简介  《破釜沉舟》讲述了在不远的未来当美国已经变得千疮百孔之时,美军的一艘核潜艇因为忽略了一个射击核导弹的指令而成为猎杀目标。他们逃出北约前哨监听系统宣布自己独立,并自称是世界上最小的有核 国家 ,掌握着24枚核弹头。剧集将探索一个由逃犯组建的社会,当他们遭遇传统是如何面对的以及他们如何影响整个群体和责任。 下载地址 : http://www.ctdisk.com/file/13304599 http://radarew.5d6d.net/thread-998-1-1.html
6435 次阅读|0 个评论
[簡體字幕][CBS:天赋秉异 - A Gifted Man][第一季][第1集]
lcj2212916 2012-12-5 20:52
【频  道】:CBS 【剧  名】:天赋秉异 - A Gifted Man 第一季 【资料翻译】:Jeanne kcguy@FRM转贴请注明出处 【制 作】:风软FRM字幕组+风软FRTVS压制组 【首  播】:2011年9月 【每集长度】:40分钟 【类  型】:剧情 【主 演】: Jennifer Ehle 饰演 Anna Paul Margo Martindale 饰演 Rita Perkins-Hall Patrick Wilson 饰演 Michael Holt 【剧情简介】: Michael Holt是一个出色的外科医生。他的生活因他死去前妻的“出现”而颠覆。原本他的病人非富即贵,他也因此过着奢侈的生活。他前妻Anna是一个免费诊所的医生。Anna的突然离世又突然“回归”将他有序的生活翻得底朝天。Michael的妹妹Christina是一个单身母亲,她和她的儿子Milo都很开心Anna的到来,哪怕仅仅是“幻觉”,因为每当Anna在Michael身边时,他总是特别温柔。Anna请求Michael帮她的免费诊所继续经营下去,在那里Michael遇见了帮助Anna打理慈善事业的义工Autumn。由于Michael逐渐接受了Anna的善良,也被那些需要救助的穷人打动,他对待穷人和富人的态度变得大相径庭,并且开始意识到他的生命应该为所有人打开。 本剧由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获得者,《沉默的羔羊》导演乔纳森·戴米担任制片人,并亲自导演了首播集。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12905692 http://radarew.5d6d.net/thread-948-1-1.html
37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说科学网博客(40) 个人首页资料真的看不见吗?
热度 3 sz1961sy 2012-12-4 11:56
说说科学网博客(40) 个人首页资料真的看不见吗?
今天有一位科学网博客 老师 加了我好友, 然后问本人: 你在山东工作吗? 我昏厥! 问他是否看得见本人信息,他说看不见。 我再昏!! 现在只能 公示一下本人本增博客 个人首页 网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90 本人公开的工作单位真实信息: 个人首页资料真的看不见吗?
个人分类: 说说科学网博客|267 次阅读|4 个评论
2007-2012埃及教育战略计划
panfq 2012-11-30 10:15
2007-2012埃及教育战略计划 http://www.maktoobblog.com/email_post.htm?uid=PSPUpost=898994 使用分析预测模型Analysis and Projection Model (ANPRO) 进行资料和需求分析 /成本和投资资料准备 /决定和设计优先计划;体系调整和评价 1-分析目前大学前教育的形势 *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和普通中学和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现状分析 * 工作阶段: a.数据收集和验证 b.请参阅最新的教育研究,及研究的结论和建议 c.在教育过程中不同兴趣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s //FocusGroupDiscussions)是定性研究方法的一种,它是指一个小组的成员,在一个主持人的带领下,根据研究目的,围绕某个问题或某项研究主题,进行自由的、自愿的座谈讨论// 2- 分析及预测模型 :ANPRO Model
个人分类: 国际|15 次阅读|0 个评论
部分SCI资料——来自小木虫
热度 1 changru123 2012-11-22 18:22
答应帮忙下资料的,但是不知道怎么传给对方,就上传到这里吧。 2011年SCI中科院杂志分区表-TOP杂志统计(13大类).rar 2011年SCI综合性期刊杂志分区.rar 2012年SCI杂志中科院分区表(完整版)-Office2003.rar 2012年六月SCI影响因子(13469种期刊).rar 2012年SCI杂志中科院分区表(完整版).rar 2011年SCI数学类杂志分区.rar
26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资料放在哪
estudy 2012-11-21 22:16
Dropbox - Complexity -- CAS - Simulation -- ABM -- Simulation and Game Theory - Evolutionary Economics - Complexity Economics - Behavioral Economics - Game Theory --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 Complex Network -- SNA - Writings - Resume 文献检索记录 Good JASSS papers JEBO JEDC Unposited My-diary.Org Writing Skills Sky Drive - 文学类的资料(书籍、文章等) - 常识性知识(有学习英语单词之用) Google Drive - 农地制度相关 - 新制度经济学 Laptop - Modules - Research - Readings 资料命名: - 书籍文件名都加作者,用【××】表示 - 重要的论文的文件名加作者,用 表示
个人分类: 学习笔记|2 次阅读|0 个评论
11-20-2012 以前的资料真是白看了
yaoyy27 2012-11-20 21:31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0 个评论
意外发现
yaohuijun 2012-11-10 23:17
今天无意中发现自己竟然还有个人主页,且信息比较全面。原来是两年申请硕士生导师时填写的一些资料并上传到网上,又被我今天无意中发现,感觉挺好,便在此写博文以示纪念。 浏览我的人个主页请点击这 里 ,谢谢大家关注!
17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采用Material Studio进行晶体建模的基本步骤
chnfirst 2012-11-8 21:55
http://www.soudoc.com/bbs/thread-9046137-1-1.html 采用Material Studio进行晶体建模的基本步骤 Material Studio对于做材料方面的研究是一个很强大的工具。这段时间自己开始摸索使用Material Studio,网上这方面的资料挺少的。偶尔在一个网友的博客里发现博主写的这篇利用Material Studio进行晶体建模的使用说明,喜出望外!因为最近在学习薄膜物理,碰到一些固体物理里关于晶体结构、结构对称性方面的知识,利用Material Studio建立晶体结构3D模型,进行直观的观察,对于理解薄膜结构方面的知识大有帮助。所以就转载过来跟各位花友一起分享。原文链接为: http://old.blog.edu.cn/user2/lanjh/archives/2007/1692958.shtml 下面是引用过来的文章: 引用: 第一种情况: 从程序自带的各种晶体及有机模型中导入体系的晶胞 1. 打开MS,由fileimportstructuresmetals\pure-metalsFe导入Fe的晶胞。 2. 由buildSurfacescleave Surfaces打开对话框. 在对话框中输入要建立的晶面(hkl),选择position,其中depth控制晶面层数。 3. 进入buildSupercell,输入A 、B 、C的值,得到想要的超晶胞。 4. 到该步骤,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周期性的超晶胞。如果要做周期性计算,则应选择buildCrystalsbuild vaccum slab,其中真空层通常选择10埃以上。如果建立团簇模型则选择buildSymmetryNon-periodic Structure,去掉模型的周期性,并跟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删除部分原子,得到想要的团簇模型。 5. 在表面插入分子时通过菜单栏上的几个小图标添加即可。 第二种情况: 手动建模,优点是可控制晶格常数。 6. 首先从文献中查到晶体的晶格常数的实验值。 7. 打开buildCrystalsbuild crystals,可见到对话框。 在对话框中选择空间群与点群,然后在Lattice Parameter中设置晶胞基矢的长度及夹角。 8. 然后打开buildAdd atom,从对话框中输入坐标。这里只需输入几个有代表性的原子的坐标,不必全部输入。在坐标输入前首先在option页面中选择coordinate system,或者分数坐标或者卡迪尔坐标。 9. 以下步骤重复2-5步。 10. 需要注意的是,采取什么样的团簇并不是任意的。原因是很多模型构造出来后在优化过程中往往不收敛。要避免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查阅文献,参考文献上模型进行选取,因为它们的模型通常是经过试验证实收敛的。 几点说明 1. 与高斯相比,dmol3能够计算的体系更大。如果要研究表面的吸附,而模拟表面的团簇模型又比较大,建议采用dmol3。如果计算的是局部化学反应,而体系也不是很大,则可以使用高斯。 2. 关于是否考虑周期性条件的问题 研究金属表面时,团簇计算方法在前些年由于计算量小曾经被广泛的应用过,直到现在也被很多人在使用着,主要被用来计算吸附和多个分子的共吸附等,即不考虑化学键的断裂。 近年来由于国际上计算能力的提升,人们开始考虑周期性条件,这点从JPCA,JPCB,PRL,PRB,JACS等杂志上刊出的文章里也可以看出,但是计算量要大很多。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团簇计算方法没有考虑周期性,即在k空间里只计算了Γ点,采用该方法计算表面的化学键的断裂(即表面扩散问题等)时有可能受到质疑。 3.在研究表面时,通常把团簇固定,只优化吸附在表面的分子,这一点可以通过菜单栏上的ModifyConstraint实现。首先选定团簇中需要固定的原子,然后在下面的对话框中打勾。同时也可以在Measurement里固定部分键长和键角。 4. 关于计算参数设置 主要有几个参数需要注意 1 对于Electronic页面,需要注意的是Core treatment,对于过渡金属原子通常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因此一般不使用All Electron方法。其他几种方法任选。 Basis set应为DNP,Setup下的Quality一般选fine。为了提高计算速度,一个较好的办法是先用粗糙的Basis set和Quality进行优化,然后再提高精度。 2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选项是ElectronicMoreSCF里的Use smearing。这个关键字有助于加快收敛,但是设的多大往往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它也相当于允许的误差范围。具体设置办法可参考help。 其他的关键字可酌情设置。 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以后有自己的使用心得也会上来多跟各位花友分享交流。
个人分类: MS|0 个评论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定性评价的有益尝试
热度 5 yuliping 2012-11-1 13:04
10 月 30 日参加“学术期刊与学术评价论坛暨‘复印报刊资料’品牌创建 50 周年”庆典,加深了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了解。目前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每年从国内公开出版的 4000 种报刊 40 万篇文献中精选 15000-20000 篇精华,按学科门类进行分类,并且编辑出版。 在工作过程中,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对所有的有效文章进行编号,由工作人员进行初选,再送给各学科专家进行评审,然后进行精选,最后再进行终审确定。工作量之大确实超乎想象,所有工作由近 200 名工作人员和 100 多名各学科专家完成。 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也面临很多考验: 第一,网络媒体非常发达,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出版纸质版?能否用电子版代替纸质版。相关的技术及认定问题应如何解决? 第二,我始终有这么一个感觉,即人大复印资料收录的人文社科定量方法创新的文章不多,至少是某些学科如此,比如图书馆、情报学。其他学科有没有类似的现象,或者还是我的感觉不客观?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近 10 年来,很多数学、系统工程、经济学、情报学等学科的方法在人文社科各学科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而相关学科的专家们可能对这些方法不敏感,尤其是方法的跨学科应用,因此往往会漏掉一些方法创新的论文。 对于方法创新的问题,是否可以成立一个以方法见长的专家小组,必要的时候请两拨专家同时把一下关,第一批专家以思想为主,第二批专家以方法为主。 第三,专家定性评价打分均值不一如何处理? 这涉及到一些并不复杂的技术问题,但往往容易被忽视。比如,是否应该将专家打分的均值处理为相等?专家打分的离散系数不一如何处理?专家打分的数据是否可以进行点数据挖掘和深度分析? 也许人大复印资料已经做了相关工作,只是我不了解内情而已。 第四,复印资料只是收录结果,没有区分度。如果公布专家打分结果,恐怕争议会更多。 第五,期刊评价体系太多了,当然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理论上讲,各有特色,或许可以互相补充,也给一些期刊寻找自己的亮点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政府部门少评价是对的,评价是有成本的,毕竟用纳税人的钱,至于科研机构做期刊评价,在保持自己特色的情况下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当然,最好是不要做或少做重复的事情,以避免资源的浪费。 2012.11.1 俞立平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3935 次阅读|8 个评论
佛肚树和珊瑚花:麻风树属的姐妹花
热度 3 turongl 2012-10-31 15:49
佛肚树和珊瑚花:麻风树属的姐妹花 在大戟科麻风树属中,有几种观花植物,其中有日日樱(变叶珊瑚树),其次就是这佛肚树和珊瑚花了。将这3种植物的花来比较一下,确实它们都很相似啊:花朵红色,花粉较多,花期很长,只是树形和叶片有较大的差异而已。日日樱相信大家在科网上已经看过了,而现在就把佛肚树和珊瑚花贴上来,供大家做一个比较。 根据有关资料,先介绍佛肚树和珊瑚花的简单文字: 佛肚树( Jatropha podagrica Hook. ),别名 : 玉树珊瑚、瓶子树、纺锤树、瓶杆树,大戟科麻风树属的多肉落叶小灌木,原产中美洲西印度群岛或南美洲的热带地区。株高 0.4-1.5 米,茎干基部通常膨大呈瓶状,或卵圆状棒形。茎皮粗糙,叶盾状着生,叶形近圆形至椭圆形, 6—8 片簇生于枝顶,叶背粉绿色,叶面绿色。聚伞花序顶生,长约 15cm ,小枝红色,多分枝,花瓣长圆状倒卵形,橘红色。蒴果椭圆形,种子黑褐色。 在我国作为观赏植物进行栽培。 珊瑚花: Jatropha multifida L. 灌木或小乔木,高数米。叶片掌状深裂,裂片线状披针形;叶面绿色,叶背灰绿色,聚散花序顶生,花梗短,花密集;花瓣红色或桃红色。原产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南部各省区的园林有栽培(中国植物志和百度等)。 下面分别看图片。 先看佛肚树吧: 1. 2. 3. 4. 5. 6. 7. 8. 9. 10.植株 下面是珊瑚花,但树干是直的,不像佛肚树那样基部膨大;叶片深裂;但花还是很近似啊,但桃红的颜色好像好看一点,您看呢? 1. 2. 3. 4. 5. 6.
12283 次阅读|8 个评论
远离钱色
xupeiyang 2012-10-30 10:11
金钱,女色(也有男色)害死人啊! 官员被终止人大代表资格:钱和女人是主因 过去四年,有47名全国人大代表的资格被终止。据公开资料,已有多名省部级高官被终止全国人大代表资格。探究原因,贪污腐败和生活作风问题仍占主要部分。截至10月27日,本届人大已有50余名代表资格终止。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9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安卓手机系统损毁情况下挽救重要资料(联系人,短信等)方法
Lovewkr 2012-10-28 02:46
很晚了,现在才写出来贴上,只因为刚刚把方法摸索出来。 今天晚上看到机锋论坛上新的帖子,说我的E120s可以通过替换修改过的framework.ta文件去掉漫游标志,回复下拉中的数据开关,我兴冲冲地就用RE浏览器替代。因为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自从刷了4.0每次打开数据连接都要进入设置点打开漫游,麻烦死了,好容易才等到有解决的方案,我就兴冲冲弄去了。 谁知,悲剧了,替代完成后重启无法进入系统,这次亏大了,framework是系统关键文件,可能是修改后的不兼容,导致系统无法进入。没有办法,只有重新刷机。但刷机前后要双wipe才能顺利完成,那也就意味着我的所有资料都要丢失了(除了sdcard里面的)。天呐,我上次备份联系人还是几个月前,这段时间内手机里面新增了很多客户电话,这样搞丢了我就惨了! 但依稀记得以前刷recovery的时候,里面有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忽然灵光闪现,哈哈,也许我的资料还可以弄回来。 兴冲冲地重启至recovery,才发现我手机里是原生recovery,连个备份功能都没有,靠,三星的原生RC也太简单了。没办法,只有找合适的第三方RC了。机锋论坛里真是藏龙卧虎,很快就找到CMW10 recovery,适用E120s,二话不说,ODIN打开,开刷。刷完进入recovery,眼泪都快激动出来了,我亲爱的backup and restore选项终于出现了。赶紧备份至内置sd卡,速度相当给力,不到两分钟备份完毕。 双wipe(sdcard内的东西不会删掉哦),进入挖煤模式开始刷系统,还是原来的系统,很快刷完,不表。再双wipe,重启顺利进入系统。这时的系统是全新的,自己的资料都没有加载。关机,重新进入recovery,点recovery date from sdcard,注意,千万别点recovery system from sdcard,不然恢复的是原来的烂系统,悲剧又循环了。很快,恢复完毕,迫不及待重启。 感谢上帝啊,重启之后和刷机之前所有东西都一样,不仅是联系人恢复了,连自己装的软件的设置都恢复了。之前更改的E网和GPS参数也恢复了(当然,这个我是在工程模式修改的,当然不会变,此处只是连带表示一下兴奋之情),完全就和当初一模一样。 至此,所有工作顺利完成。该死的发帖者,修改的系统文件不成熟就发出来,害人哪!但仔细想还是要感谢这些大牛们啊,不然咱们的Galaxy II HD LTE 家族现在还是鸡肋呢。 提示:以上方法适用于所有安卓机型,只是刷recovery和刷系统以及进入recovery和进入挖煤模式各种机型各有不同。由于各种品牌和机型的recovery不一样,所以也可以用recovery里面的mounts and storage 功能把备份的data文件(原始格式是.tar)转成压缩包拷贝到电脑里面(有些机型需要先mount USB STORYGE,把USB存储挂载上,才能用电脑在recovery下连接手机),然后从压缩包里提data/data/com.android.providers.contacts文件夹。手机重刷系统后用RE管理器把这个文件夹拷贝到系统对应位置覆盖即可(需要先获得root权限)。 最后,呼吁一下大家还是要养成及时更新备份的好习惯啊,哪天系统烂了刷完直接导入就行,不用这么麻烦了。 依然在等待成熟的framework,让我的数据开关能用啊,别再每次都要点漫游了。
个人分类: 事实|4230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仰疗法是什么?
热度 2 zhanghuatian 2012-10-27 21:36
查阅了一些资料,所谓信仰疗法就是通过患者的宗教信仰来治疗生理和心理疾病。医学认识到许多由病人的思想状态引发或因此恶化的生理疾病。这些疾病常常能通过心理治疗得到治愈或减轻症状——是通过改变病人的看法而不是开药治疗。对宗教或宗教遗址的治愈力量持坚信的态度常常让病人的思想发生变化。信仰疗法被认为是心理疗法的一种。 对于信仰疗法我个人是不信的,虽然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都有相关的研究,但我还是持怀疑态度,因为本人没有经历过。 有人说中医是信仰疗法,我实在没看出来中医这样充满辩证的学说哪里像宗教,不过中医确实有心理疗法,比如气功。难道有些人习惯把他们不明白的东西称为宗教?这个习惯可不好,要是这些人再弄出个轮子怎么办?这种现象值得警惕啊!!!! 不得不说中医黑的一些伎俩真的很低级,稍微百度一下就看得明明白白了。
260 次阅读|3 个评论
人大复印资料又录了一篇论文
热度 6 yuliping 2012-10-24 19:17
人大复印资料录用了我第 5 篇论文 “元评价对提高科技评价质量的影响研究”,该文原来发表在 2012 年第 4 期《科学学研究》上,不同的是以前几次收录发表的源刊都是普通的 CSSCI 期刊,这次期刊要好一些,宁波大学将其定为一级 B 类期刊。 今年团队总体成就不错的,虽然没有拿到什么大课题,但论文产出不错,在《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等期刊已经发表了近 20 篇论文了,目前尚有《统计研究》、《科研管理》等期刊上已经录用但还没有发表的论文 14 篇。对人文社科而言,目前学校的政策基本可以支撑论文写作的成本,想想当年每年倒贴 1 万左右写论文的岁月,现在真是太幸福了。 附件是论文。 2012.10.24 俞立平于宁波 元评价对提高科技评价质量的影响研究.kdh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685 次阅读|11 个评论
网络上的资料,能利用好么?
热度 1 jameshzd 2012-10-23 14:18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习惯,反正我是有的。就是从各个网站上下载很多的资料然后存储取来。奢望的认为只要我的材料多了,我的知识库大了,我个人的实力就 提升上去了。事实上,这是非常错误的事情。记得小时候看到爱因斯坦说过“无用的知识不用记,到时候去查就好了”。这句话影响了我好长时间,但是一次次的失 败导致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到底什么是“无用的知识”?我们到底能不能像爱因斯坦那样灵活的搜集知识。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我终于明白了。“无用的知识” 指的是那些你已经学会的而觉得自己不会再使用的知识。那些知识在我们的hard drive中。而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见不到它们,这样我们就创立一个类似于hash table一样的东西,把这个知识mapping到一个特殊的key word,或者是book or somewhere else。这样就可以不用管这个知识,重要的时候只要去找hash table就可以了。当然,最重要的是: 你一定要有这个知识!!!! 如果我们在大脑中都没有这个知识的话。那么就不可能建立这个mapping也就谈不上“去查”了。因此,我们还要好好学习、好好记忆。才能达到爱因斯坦所需要的那个境界。 而网上资料泛滥也对我们学习相当于是“双刃剑”:我们有很多的资料可以保证我们的思路开阔。但是如果下了太多的资料却又不好好利用的话,那么就和废物占着硬盘空间一样。因此我觉得要适合利用这些知识,最重要的是要: 知道这个资料的用处是什么 是不是与书本知识重复?重复,删掉。要是特殊地方不多。记录在书本上。很多地方不一样。留着 我觉得如果有这两个规则,我们就能更好的运用网络上的资料。 你们认为呢?
个人分类: 自我感悟|2805 次阅读|1 个评论
【每日一药】之7--防风
热度 2 jzc88 2012-10-15 11:17
【每日一药】之7--防风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与主治】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临床应用】   1. 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恶风寒者,常配伍荆芥、羌活、独活等;治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与羌活、藁本等同用;治风疹瘙痒,多配伍苦参、荆芥、当归等。   2. 用于风湿痹痛。适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常配合 羌活 、 桂枝 、 姜黄 。   3.用于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抽搐痉挛等症。该品入肝经,有祛风解痉之效。常与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等同用,如玉真散。 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泻作用,如用于腹痛泄泻,常配合白芍、白术、陈皮等同用;如用于便血、崩漏,一般炒炭应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和外用:适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产地】野生于丘陵地带山坡草丛中,或田边、路旁,高山中、下部。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湖南等地。 【各家论述】   1.《药对》:(防风)得葱白能行周身,得泽泻、 藁本 疗风,得当归、芍药、阳起石、 禹余粮 疗妇人子藏风。   2.李杲: 防风,治一身尽痛,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 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凡脊痛 项强 ,不可回顾。腰似折,项似拔者,乃手足太阳证,正当用防风。凡疮在胸膈以上,虽无手足太阳证亦当用之,为能散结去上部风。病人身体拘倦者风也,诸疮见此证,亦须用之。 钱仲阳 泻黄散中倍用防风者,乃于土中泻木也。防风能制 黄芪 ,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   3.《本草经疏》: 防风治风通用,升发而能散 ,故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周身骨节疼痹,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下乳,金疮因伤于风内痉。其云主目无所见者,因中风邪,故不见也。烦满者,因风邪客于胸中,故烦满也。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祛风燥湿,故主痹也。发散之药,焉可久服,其曰轻身,亦湿去耳。《别录》云,叉头者令人发狂,叉尾者发痼疾,子似胡荽而大,调食用之香而疗风更优也。   4.《本草汇言》:防风,散 风寒湿 痹之药也,故主诸风周身不遂,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痿躄癎痉等证。又伤寒初病太阳经,头痛发热,身痛无汗,或 伤风咳嗽 , 鼻塞 咽干,或痘?将出,根点未透,用防风辛温轻散,润泽不燥,能发邪从毛窍出,故外科痈疮肿毒、疮痍风癞诸证,亦必需也。为卒伍之职,随引而效,如无引经之药,亦不能独奏其功。故与芎、芷上行,治头目之风;与羌、独下行,治腰膝之风;与 当归 治血风;与 白术 治脾风;与苏、麻治寒风;与芥、 连治 热风;与荆、柏治肠风;与乳、桂治痛风,及大人 中风 、小儿惊风,防风尽能去之。若入大风 厉风 药中,须加杀虫 活血药 乃可。   5.《本草正》:防风,用此者用其气平散风,虽膀胱脾胃经药,然随诸经之药,各经皆至。气味俱轻,故散风邪治一身之痛,《本草正义》:防风,通治一切风邪,故《本经》以主大风三字为提纲。头痛恶风,及风邪而目盲无所见,其外感风邪之盛可知,风行周身,而骨节为之痛痹,亦风邪之深且重者,而防风皆治之,诚风药中之首屈一指者矣。 《别录》 主烦满胁痛,亦风淫于外而遏抑其清阳之气,不得宣布也。胁风二字,太不经见,而下文接以头面去来一句,则所谓风者,盖即指头面去来之风邪,胁字盖误,濒湖《纲目》引此无胁字,亦疑而删之也。四肢挛急,即 《本经》 风行周身、骨节疼痹之证。字乳者,产育乳子之时。金疮则破伤也。内痉二字,直接字乳金疮作一句读,即新产之中风及破伤风二证,皆有发痉一候,是血虚而内风煽动,非外来之风邪,故曰内痉,而防风亦能通治,颇似合外风内风而一以贯之。然古人以中风一证,无不从外来风邪治疗,是以产后发痉,角弓反张, 《千金》 、《外台》均用豆淋酒等方,纯以发表祛风为主。究竟产后痉厥、金创破伤二者,虽有猝为寒风所乘,宜于 解表 之一证,要知二者皆在血脱之后,阴不涵阳,肝风内煽,发为痉瘈,尤其多数,此则宜于潜阳息风,镇定为亟,万不可再用风药,助其暴戾。《别录》内痉二字,必非防风之辛温发散者所可妄试。防风为风病之主药,《本经》所主,皆风门重证,故首以大风一句表扬其功用,则驱除外风,兼能通痹起废,其效最弘,《本经》列于上品,正以其足当大任而推重之,非无故也。后人但以为感冒风寒,轻疏发散之用,未免视之太浅。防风为泄风之上剂,然以走窜宣散成功,必其人气血充足,体质坚实,猝为外邪所乘,乃能任此辛温宣泄,而无流弊。几古人治风诸方,皆不能轻用于今时东南之人者,以质脆阴薄,不能胜此燥烈之性也。防风虽不至如乌、附、姜、辛之刚烈,然温燥之气,扑人眉字,确是温辛一类,所以温热之风邪外受,凡柴、葛、羌、防皆当审慎,而肝阳之动风,血虚之风痉,又必柔润息风,方为正治,散风诸剂,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防风相关图片】若有不正确的图片,欢迎纠错。谢谢。 【特别说明】“每日一药”系本人温习知识的一种方式,所有资料与图片均来自网络,个人仅仅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适当的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防风 防风1 防风2 防风3 药用防风 药用防风1 药用防风2 药用防风3
个人分类: 中医药学|5700 次阅读|6 个评论
【每日一药】之6---荆芥
热度 1 jzc88 2012-10-13 14:34
【每日一药】之6---荆芥
【特别说明】“每日一药”系本人温习知识的一种方式,所有资料与图片均来自网络,个人仅仅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适当的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概述】原名“ 假苏 ”,土名“姜芥”,是 唇形科植物 ,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荆芥是 唇形科 植物中的一个 种 ,多年生 草本 ,株高约30-40cm,主要生长于 亚热带 如 台湾 地区之 海拔 800m以下的开阔地及荒废地。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多系人工栽培。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湿。 【归经】:入肺、肝经。 【功效与作用】: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临床应用】 1.外感表证。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缓和,为 发散风寒药 中药性最为平和。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 【文献论述】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②《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③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④《食疗本草》:助脾胃。   ⑤《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⑥《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⑦《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⑨《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蔬菜上的“荆芥”】 河南一带所说的蔬菜“荆芥”,并非植物学上的荆芥,而是罗勒。可直接凉拌食用。罗勒 Ocimum basilicum 在我国河南称为“荆芥”,作为配菜、作料,用于制作菜肴或与蒜等一起捣烂作为面条浇汁或者饺子蘸料。 我国部分地区把蔬菜“荆芥”嫩芽作为蔬菜或作料食用,俗语中也称为西方芥、荆菜。每逢夏季,蔬菜“荆芥”嫩芽都作为清热的佳品被人们端上餐桌!采摘下来的蔬菜“荆芥”嫩芽、嫩叶,清洗过后或直接拿来凉拌,或与黄瓜丝一同凉拌,味道鲜美可口。有时也把蔬菜“荆芥”叶和姜蒜和调味料一同捣烂,做成饺子的蘸料或面条的浇汁,有时也用作朝鲜冷面的配菜!蔬菜“荆芥”清热去火,味道清香宜人,是很好的食材!   【荆芥相关图片】 说明:以下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不正确的图片,请各位行家指点修正。谢谢。 荆芥1 荆芥2 荆芥3 荆芥4 荆芥5 荆芥6 荆芥7 荆芥8 荆芥9 荆芥10 荆芥11 荆芥12 荆芥13 荆芥14 荆芥15 荆芥16 荆芥药 荆芥药1
个人分类: 中医药学|7221 次阅读|4 个评论
讨论:你的研究有何意义?
liwenbianji 2012-10-10 11:20
“ 讨论”部分非常重要。在这部分,你要把“结果”中展示的证据线索和“引言”中的背景资料关联起来。遗憾的是,许多作者(特别是来自非英语国家的作者)常常 不够重视“讨论”部分,认为只需把结果罗列出来,然后让读者自行去得出结论即可。但是,给出结果而不说明其意义只会造成随意解读,从而影响研究获得应有的 影响力。而期刊编辑往往希望论文能推进该研究领域,并形成影响;所以有必要善用“讨论”部分来尽可能增强论文的影响力。 好的“讨论”可以 在开头先重申一下“引言”中提出的研究问题和假设,接着总结一下你的主要研究结果。这样一来,读者对于你是否推进了该领域的研究就一目了然了。从最重要或 最相关的结果写起,然后再转向相对次要的内容。此刻暂不要讨论有争议或者难以解释的结果。这个阶段,你只须描述那些能直接回答“引言”中提出的问题或与假 设直接相关的主要结果。不要用那些数据不支持的“大而空”的语言,也不要夸大结果的重要性。用“suggests” 比用“shows”更好,切忌使用 “proves”。此外,要尽量不要重复结果”部分的内容,而只需简要说明主要结果然后再谈其含意。这部分需要变换时态,叙述你的结果以及文献结果时用过 去时,论述其意义时用现在时。 “讨论”的第二部分常被忽视,并往往造成拒稿。重申问题和结果之后,还需要陈述其相关性和重要性。你需要把 你的结果放在文献研究背景中加以比较,并讨论其意义。这部分构成了“讨论”主体;他告诉读者(当然还有编辑):从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来评价,你的结果到底有 什么意义?它们与其他研究者的工作之间存在什么关联。你的研究可能存在备择解释,对此应予提及并尽可能排除(或者至少论证它们的可能性很低)。如果仍有备 择解释无法排除,你的研究就属于“尚未完成”,或者至少是“尚在进行中”;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在“讨论”的结尾部分,提出将开展哪些实验来进一步排除备 择解释或确认哪种解释才是正确的。 主要结果和背景的关系理清之后,就可以提及有争议或难以解释的发现,并提出可能的解释。没问题,这里你 可以猜测,只要不要太过分。关键的问题是,你讨论和阐述了这些问题,而不是置之不理。“讨论”部分不能出现新术语或新结果;所有结果都该在“结果”部分叙 述完整;所有术语也应在“引言”中就提出。最后,“讨论”部分要解释一下此研究的局限性。与其等审稿人指出,不如自己提出;这样也许反而会增加正面审稿意 见从而缩短发表周期。一个研究存在局限性本身并不是问题,大多数研究都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所以重要的是要承认它并提出在进一步研究中如何克服。在阐述完 局限性之后往往紧接着就是描述未来的研究。 有些期刊有单独的“结论”部分;就算没有,也要在“讨论”的最后一段点明研究的结论。最后一段 (或最后一部分)应简要复述一下主要研究结果及其重要性,陈述该研究如何推进了本领域的研究,但不要用完全相同的语言。要提及结果的新颖性和重要性,但再 说一次,不要夸大其词。如有必要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如果本工作是初步研究则进一步研究可放在最后一句。若不是初步研究,就可以用明确的措施来总结本研究 的影响,但仍要注意不要夸大其词。。 示例 下图节选自《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一论文的讨论部分(doi:10.1172/JCI37622; 经同意转载)。其中显示了讨论部分的一些要素,其末尾是一个结论段落。 核对清单 1. 开始先复述研究问题,然后陈述主要结果。 2. 过去时叙述结果,现在时谈意义。 3. 将研究结果同现有文献作比较,陈述其意义。 4. 陈述所有结果的意义,不要忽略那些“不便提及”的内容。 5. 不要在“结果”部分简单重复其他部分已有的内容,不得引入新术语/报告新结果,或夸大其词。 6. 给出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将来研究方向。 7. 结尾用明确的措辞陈述本研究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英文原文 Discussion: what does it all mean? The discussion section of your manuscript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It is where you pull together all the ‘threads’ of evidence you have presented in the resul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background you presented in the introduction. Unfortunately, many authors, particularly those from non-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overlook the importance of this section considering it sufficient to merely present their results and allow the reader to draw their own conclusions. However, presenting your results without describing their implications leaves them open to interpretation and reduces the impact they could have. Journal editors want papers that will advance the field and generate an impact; therefore, use the discussion wisely to maximize the impact of your findings. A good discussion will begin by restating the study question and any hypotheses presented in the introduction. This should be followed by a summary of the major findings of your study so that it is immediately clear how you have advanced the field. Start with the most important or relevant finding and then move to progressively less important ones. However, do not yet discuss results that are perhaps controversial or difficult to explain. At this stage you only want to describe the major findings that directly answer the research question you set out in the introduction and/or those that directly relate to your hypotheses. Avoid making grand statements that are not supported by your data and/or overstating the importance of your findings. The word “suggests” is preferable to “shows”, and the word “proves” should never be used. Also, there should be minimal repetition with the results section, with only brief descriptions of the main findings required before launching into their implications. A mixture of tenses is required, with the past tense used to describe individual results and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the present tense used to describe their implications. The next part is the component of a discussion that is often overlooked and a frequent cause of rejection from journals. Having reiterated your initial question and major findings, you need to describe their relevance and significance. This is where you put your findings into the context of previously published literature and discuss their implications. This part forms the bulk of the discussion section, showing the reader (and importantly, the journal editor) what your findings actually mean in the light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how they relate to the efforts of others. All possible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s of your study should be described and excluded (or at least shown to be unlikely) wherever possible. If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s remain viable, the study is considered ‘incomplete’, or at least ongoing, and experiments to rule out the alternatives or determine which of the alternatives is correct should be described at the end of the discussion section as future research. Once the major findings have been put into context, any controversial or difficult to explain findings should be mentioned along with plau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em. It is perfectly OK to speculate here (but not too wildly), but it is absolutely essential that these findings, and any inconsistencies, are discussed and addressed rather than ignored. No new results or terms should be introduced in the discussion section; all findings should be described in the results section and relevant terms will all have been introduced in the introduction section. Finally, any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study should be explained. Peer reviewers are likely to comment on such limitations anyway, so it is best to be ‘up front’ about them and state what they were; doing so might even improve your chances of a positive peer review and thereby shorten the time to publication. The fact that your study has certain limitations is not a problem in itself, and most studies have limitations of some sort.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acknowledge these and describe how they can be addressed in future research. For this reason, the description of limitations is usually followed by a description of future research. Some journals have a separate conclusions section, but even in those that don’t, the same content should be merged with the discussion and contained in the last paragraph. This final section/paragraph should briefly restate the key finding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describing how your study represents an advance in the field, but avoiding direct repetition. The novel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se findings should be mentioned, but again, it is important not to over-emphasize either of these. Future studies should be mentioned where relevant, and can be the subject of the final sentence if the current study is preliminary. If your study is not preliminary, end with a strong statement that summarizes the impact of the study without over-stating its importance. Example The figure below, showing excerpts from the discussion section of paper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doi:10.1172/JCI37622;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shows som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a discussion section and the concluding paragraph at the end. Checklist 1. Start by restating the problem/research question and then state the main findings of your study 2. Describe results in the past tense, but implications in the present tense 3. Put findings in the context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o describe their implications 4. Describe the implications of all results obtained; do not ignore ‘inconvenient’ ones 5. Avoid repetition, introducing new terms or results, and making grand statement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your findings 6. Describe the limitations of your study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in the field 7. End with a strong statement describing the relevance and significance of your study Dr Daniel McGowan 分子神经学博士 理文编辑学术总监
30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卫星影像免费下载地址
热度 3 yaogan2 2012-10-2 18:56
ENVI5汉化补丁-beta.zip 卫星影像免费下载地址 遥感资源网址 各种卫星数据 http://gcmd.gsfc.nasa.gov/ CEOS Meteosat http://www.crs4.it/~luigi/METEO/meteo.html 意大利CSP 浮式资料 http://www.pmel.noaa.gov 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 Geosat http://www.grdl.noaa.gov/SAT/gdrs/geosat.html NODC 高度计资料 http://www.grdl.noaa.gov/SAT/SAT.html NOAA 表2 遥感应用及相关内容网址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模拟与应用 http://sparclk.images.alaska.edu/SSUG.html 加拿大海洋服务中心 http://www.on.doc.ca/ica/home.ice.html 卫星海洋监测 http://www.nrsc.no:801/bilder/JRC/project.html 国家环境预告中心 http://polar.wwb.noaa.gov/seaice 全球变暖模拟 http://mri-jma.go.up/Proj/goin/GOIN.html 全球变化文献 http://geohange.er.usgs.gov/pub/info/html/bibliogrphy/ 遥感技术监测评估自然灾难 http://www.elsevier.nl:80/inca.Publications/store/ 灾难监测 http://www.belspo.be/telsat/sumtab/ap_disol.html 减灾的遥感需求 http://ltpwww.gsfc.nasa.gov/ndrd/res2.html 灾难管理中航天遥感应用示例 http://ltpwww.gsfc.nasa.gov/ndrd/ex2.html 自然减灾中遥感用途 http://www.vtt.fi/aut/ava/rs/docs/annual92/ 亚洲灾难管理V2,N4,94.12 gopher://emailhost.ait.ac.th:70/00/AsiaInfo/jnl/AsiaDM 风暴遥感监测 http://marine.rutges.edu/mrs/storm94/storm94.html 网上台风、洪水与全球数据 http://ns.noaa.gov/IESDIS/NCDC_Apr96.html 热带气旋(GMS-5等风场) http://cimss.ssec.wisc.edu/tropic/tropic.html 台风跟踪与制图实习指南 http://www.best.com/~paradisc/hurr3.html 最佳的客观分析系统 http://www.fnoc.nsvy.mil/otis-info.html 自动云动风向量系统性能 ftp://winds.ssec.wisc.edu/www/cgms/wincgms.html 由GEOS-8/9推出的风场产品 http://orbit7i.nesdis.noaa.gov:8080/windinfo.html 海洋物理过程 http://manti.wwb.noaa.gov/ 海表风场(RRS-2,NSCAT) http://manati.wwb.noaa.gov/oceanwindsl.html 散射计风场数据 http://www.jpl.nasa.gov/wind/nscat-data/index.html 海岸带资源遥感 http://triton.cms.udel.edu/crs/pages/coastal-resources.html 海岸带管理及连结 http://www.wantree.com.au/~kays/subjects.html 海岸带管理 http://seagrant.gso.uri.edu/risegrant/links-crc.html 海洋水色 http://seawifs.gsfc.nasa.gov/scripts/SEAWIFS.html NOAA卫星应用 http://www.itc.nl/-bakker/noaa.html CEOS定标 http://southport.jpl.nasa.gov/calceos/calceos.html 最新的AVHRR定标公式 http://orbit-net.nesdis.noaa.gov/ora/calib 全球海平面 http://www.grdl.noaa.gov/SAT/SAT.html 卫星高度计海洋环流应用研究 http://earth.agu.org/revgeophyaics/fu01/fu01.html 海军GFO数据校正 http://gfo.bmpcoe.org/ 表3 常见问题网址 航天常见问题 http://www.cis.ohio-state.edu/hypertext/faq/usenet/space/top.html NASA常见问题 http://www.nasa.hqpao/top10.html 空间飞行 http://www.jpl.nasa.gov/basics/ 新盛世计划 http://nmp.jpl.nasa.gov/About/Faq/ 地球科学资源网络 http://atlas.es.mp.edu.au/users/pingram/v_earth.html NSAS教学资源 http://sapacelink.msfc.nass.gov/Spacelink.FAQ/FAQ-Spacelink 气象卫星业务运行 ftp://kestrel.umd.edu/pub/wxsat/docs/FAQ GIS http://www.census.gov/geo/gis/faq-index.html scigeo.eos ftp://eos.nasa.gov/EosDis/sci.geo.eos 地球科学资源网络 Gopher://una.hh.lib.umich.edu/00/intetdirsstacks/earthsci%3athoen 气象常见问题 http://www.cis.ohio-state.edu/hy ... net/wether/top.html 热带气旋常见问题 http://cimss.ssec.wise.edu/tropic.html/FAQ.html Topex/Poseidon Gopher://quest.arc.nasa.gov/11/interactive-project/topex/QA 区域制图学软件 ftp://charon.er.usgs.gov/pub/bd.projections.FAQ 数据格式 http://fits.cv.nrao.edu/traffic.scidataformats/faq.html 数字高程数据 http://www.geo.ed.ac.uk/home/ded.html 卫星图像 http://www.geog.nott.ac.uk/remote/satfaq.html SAR http://www.asf.alsaska.edu/user_serv/sar_faq.html 植被指数遥感 ftp://kepler.gps.caltech.edu/pub/terrill/ravegfaq.txt 地球物理与GIS http://www.gisnet.com/gis/ores/gis/faqs.html 海洋学 http://www.caweb.com/~tesmith/ores/ocean/faqs.html 地质 http://www.caweb.com/~tscmith/ores/geology/volcano/faqs.html 火山 http://www.caweb.com/~tcscmith/ores/geology/volcano/faqs.html 地球物理 http://www.caweb.com/~tcscmith/ores/geology/geophx/faqs.html 表4 各国航天、遥感机构与相关组织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http://www.gsfc.nasa/gov/NASA_omepage.html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 http://www.noaa.gov/ NASA航天器系统部 http://ranier.oact.hq.nasa.gov/CRS_page/SCHP.html 俄罗斯空间研究所(IKI) http://www.iki.rssi.ru/ 日本宇宙事业开发团 http://hdsn.eoc.nasda.go.jp/(NASDA ) 日本遥感技术中心 http://www.restec.or.jp/restec_e.html 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 http://www.cnes.fr/(CNES ) 意大利空间局(ASI) http://hp835.mt.asi.it/ 加拿大空间局(CSA) http://www.space.gc.ca:7100/ 加拿大遥感中心(CCRS) http://www.ccrs.nrcan.gc.ca/ccrs/homepge.html 德国航天研究所(DLR) http://pid.da.op.dlr.de/welcome/html 德国遥感数据中心 http://www.difd.dlr.de/welcome/html 欧盟地球观测中心(CE) http://ceo-www.jrc.it/ " target="_blank"www.jrc.it/ 欧空局 http://www.esrin.esa.it/ 英国空间中心 http://www.open.gov.uk/bnsc/nain001.html 英国国家遥感中心 http://www.nrsc.co.uk/(NRSC ) 丹麦遥感电磁研究所 http://megasat.emi.dtu.dk/ 瑞典空间合作(SSC) http://www.ssc.se/ 瑞典空间物理研究所 http://aurora.irf.se/ 挪威空间与遥感中心 http://www.nrsc.no:8001/ 荷兰国家航天实验室 http://www.nlr.nl/ 巴西国家空间局(INPE) http://www.inpe.br/ 泰国遥感中心 http://www.nrct.go.th/htmlpages/TRSC/re-e-1.html 澳大利亚遥感中心 http://www.auslig.gov.au/acres.html 新加坡遥感图象处理中心 http://www.crisp.nus.sg/(CRISP ) 韩国航天研究所 http://150.197.50.63/kari.html 韩国遥感中心 http://sat.kaisat.ac.kr/ 印度国家遥感局 http://www.stph.net:80/nrsa/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http://solar.rtad.utk.edu/~china/ins/IRSA/irsa.html 中国卫星气象中心 http://www.edcwww.cr.usgs.gov/china/china.htm$gt 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局 ftp://ns3.hq.eso.org/pub/un/un-homepage.html 国际空间站 http://issa-www.jsc.nasa.gov/ " target="_blank"www.jsc.nasa.gov/ 马里兰大学 ftp://glcf.umiacs.umd.edu 表5 协会刊物网址 美国航空航天协会 http://www-leland.standford.edu/group/aiaa 国家空间协会 http://www.nss.org/home.html IEEE地球与遥感学报 http://www.ieee.org/pub-preview/grs-toc.html 欧洲遥感实验协会(EARSeL) http://gds.esrin.esa.it/Cearsel_root 国际光学工程联合会(SPIE) http://www.spie.org/ 1.modis L1B 1km: http://daac.gsfc.nasa.gov/data/d ... _Level_1/index.html 免费注册,免费下载,daily data 2.http://edcimswww.cr.usgs.gov/pub/imswelcome/ 3. http://glovis.usgs.gov/ 4.landsat etm+ and tm images for free http://www.landsat.org/ortho/index.htm 5.EarthEtc ER MAPPER公司示范网站 http://www.earthetc.com/imagery.aspx 该网站上可以欣赏世界各地的高清楚度卫星照片,以及覆盖全球的1990年版LANDSAT卫星拼图(NASA命名为 Circa 1990)。该网站不提供文件下载,只能通过浏览器观看。 6.NASA已经将中国地区的卫星图像发表在其网站上,免费供公众下载。 https://zulu.ssc.nasa.gov/mrsid/mrsid.pl 7.ENVISAT ASAR数据 http://ds.rsgs.ac.cn 或者 http://datashare.rsgs.ac.cn ENVISAT卫星是欧空局迄今为止研制的最大的环境监测卫星,其高级合成孔径雷达(ASAR)在C波段具有多极化、可变观测角度、宽幅成像等特性。其数据可以广泛应用于自然灾难监测、资源环境调查、雷达遥感教学与科研等领域。 8.美国航天飞机 SRTM 高程数据 SRTM高程数据由NASA航天飞机 上的雷达在2000年2月搜集,覆盖南纬56度到北纬60度之间的陆地区域。该数据分辨率为30米,但NASA出于“安全性”考虑将美国以外的地区缩减为90米分辨率。数据格式为HGT格式,采用ZIP压缩,文件名以经纬度网格的左上角点命名。该系列数据是“未完成”数据,里面有很多地方有数据空洞存在。 ftp://e0dps01u.ecs.nasa.gov/srtm/Eurasia/ http://strm.usgs,gov/data/obtainingdata.html (“unfinished”Grade) http://edc.usgs,gov/products/elevation.html (“finished”Grade) Easy Download Site—GLCF ftp://ftp.glcf.umiacs.umd.edu/gl ... 0/SRTM_u03_n040e116 上述数据覆盖范围1*1度 n040—北纬40度 e116—东经116度 9.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全国1:400万数据库 http://nfgis.nsdi.gov.cn/sdinfo/download.asp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全国1:400万地形数据库,是在1:100万地形数据库基础上,通过数据选取和综合派生的。数据内容包括主要河流(5级和5级以上)、主要公路、所有铁路、居民地(县和县级以上)、境界(县和县级以上)。 水平基准: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基准。出版日期:1999年。 2009-11-24 15:34全球DEM、遥感图像、矢量图像免费下载(转帖) 全球各国shape数据下载,包括矢量要素、dem数据、遥感图片,免费,精度不知。 http://biogeo.berkeley.edu/bgm/gdata.php 全球各国eoo格式数据下载,包括矢量要素、dem数据、遥感图片,需付费,也有部分类型数据免费,精度不知道。 http://data.geocomm.com/ 1.公开的DEM数据SRTM3 SRTM数据主要是由美国太空总署(NASA)和国防部国家测绘局(NIMA)联合测量的,SRTM 的全称是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即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2000年2月 11日上午11时44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卡那维拉尔角的航天发射中心 发射升空,“奋进”号上搭载的SRTM系统共计进行了222小时23分钟的数据采集工作,获得 北纬60度至南纬56度之间,面积超过1.19亿平方公里的9.8万亿字节的雷达影像数据,覆盖 全球陆地表面的80%以上,该计划共耗资3.64亿美元,获得的雷达影像数据经过两年多的处 理,制成了数字地形高程模型,该测量数据覆盖中国全境。 SRTM数据每经纬度方格提供一个文件,精度有1 arc-second和3 arc-seconds两种,称 作SRTM1和SRTM3,或者称作30M和90M数据,SRTM1的文件里面包含3601*3601个采样点的高度 数据,SRTM3的文件里面包含1201*1201个采样点的高度数据。目前能够免费获得中国境内的 SRTM3文件,是90米的数据,每个90米的数据点是由9个30米的数据点算术平均得来的。 SRTM数据下载的地址是: http://srtm.csi.cgiar.org/SELECTION/inputCoord.asp 。我国境内的数 据在Eurasia目录下,每经纬度方格一个文件,文件命名方法是X1X2X3X4.hgt.zip,X1是N或 S表示南北,X2是下方纬度数,X3是E或W表示东西,X4是左方经度数。 Documentation目录下有这些数据的介绍。 2.公开的三波段遥感合成图像GeoCover GeoCover是使用LANDSAT5卫星在1990年左右采集的数据合成的,LANDSAT5是美国太空总 署(NASA)于1984年3月1日发射的地球观测卫星。LANDSAT5 TM(Thematic Mapper)有7个波段: 波段1:0.45–0.52um蓝绿波段 波段2:0.52- 0.60绿色波段 波段3:0.63 - 0.69红色波段 波段4:0.76-0.90um近红外波段 波段7:2.08-2.35um短红外波段 其中波段1-5和7为可见光及近红外波段,分辨率为30米,波段6为热红外光分辨率为120 米。LANSAT5每景扫描耗时约26.31秒,覆盖185公里×170公里,扫描影像重叠率超过10%。 GeoCover使用了742波段分别作为红色、绿色和蓝色进行了假彩色合成,也许假如使用1、 2、3三种可见光波段合成的话会使我们看起来更舒适一些,不过我们现在能拿到的只能是这 种742的合成假彩,通过观察发现其中的绿色通道对地形有较好的反应,实际操作中可以将这 种假彩图像反相取其中的绿色通道来作为地形底图。GeoCover图像文件使用WGS84 UTM坐标, 采用TIFF或MrSID格式分发,图像中每个像素28.5M-30M,一般以28.5M计算。 GeoCover的下载地址是: https://zulu.ssc.nasa.gov/mrsid 。可从全球地图页面上选择 你需要的区域下载。GeoCover文件每个在东西方向跨越一个UTM分区,在南北方向跨越5个纬 度,东西提供50KM的富裕,南北提供1KM的富裕。文件命名方法是X1-X2-X3.tar,X1是N或S表 示南北,X2是UTM带数,X3下方经度数。 3.其他渠道 NIMA地名数据库:可以提供大多数国家的地名英文拼写及坐标,包含中国境内大约6万个地方, 可以在以下地址下载中国地名库:ftp://ftp.nga.mil/pub/gns ;data/cn.zip。 SPACEIMAGING 1M分辨率卫星图像预览:虽然只能免费得到预览图像,但其分辨率也已经不算 太低了,并且可以随预览图提供图像的一些数据信息,非常方便将图像用工具软件进行较正, 下载地址:http://www.spaceimaging.com/default.htm ;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全国1:400万数据库全部数据均可浏览。其中, 中国国界、省界、地市级以上居民地、三级以上河流、主要公路和主要铁路等数据可以自由下载。 下载地址为: http://nfgis.nsdi.gov.cn/nfgis/chinese/c ;xz.htm。可以在这里预先浏览供下 载的数据内容有: (1)国界 国界与省界 地市级以上居民地 一级河流 三级以上河流 主要公路 主要铁路 (2)地级以上境界 县级以上境界 县级以上居民地 四级以上河流 五级以上河流 从公开发行的地图上获得数据信息:可以直接从某些电子地图提取到不错的数据,也可以从 纸介地图上测量或数字化某些信息,目前正在进行这方面的试验,已取得一定量数据。
11873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英语学习的一点资料
热度 1 Irasater 2012-9-26 21:39
句型宝典完整版.doc 英语课堂之短语精解.doc 英语口语集粹.exe 走遍美国.chm
个人分类: About life|159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一些51单片机的资料
热度 1 outcrop 2012-9-23 00:54
100_000s以内的计时程序_-_Proteus仿真电路与C51单片机源程序 单片机向主机发送字符串_-_Proteus仿真电路与C51单片机源程序 单片机之间双向通信_-_Proteus仿真电路与C51单片机源程序 LED模拟交通灯_-_Proteus仿真电路与C51源程序 定时器控制4个LED滚动闪烁_-_Proteus仿真电路与C51单片机源程序 外部INT0中断控制LED_-_Proteus仿真电路与C51单片机源程序 定时器控制数码管动态显示_-_Proteus仿真电路与C51单片机源程序 开关控制LED_-_Proteus仿真电路与C51源程序 播放音乐_-_Proteus仿真电路与C51单片机源程序 单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_-_Proteus仿真电路与C51源程序 8只数码管滚动显示数字串_-_Proteus仿真电路与C51源程序 8只数码管闪烁显示数字串_-_Proteus仿真电路与C51源程序 51单片机通过对P0口地址的操作流水点亮8位LED_-_C51源代码 SolidWorks 2013 ‎ 单片机视频教程 ‎ 8051单片机引脚图 ‎ 16X16汉字点阵生成软件 ‎
个人分类: 机电工程|3740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2-26读者之声
kejidaobao 2012-9-21 15:31
别了,“杰青” 今年的“杰青”申请以失败告终。其实这事早在预料之中,因为今年准备申请资料的时候,就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差距,那时候我在总结中就认识到了自己的严重不足和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性不足、系统性不足、总结不够。 在春天开学的第一次组会上就跟学生们讲了这个总结,也提出了解决方案。这个学期有一定的进步,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很大的问题是出在我的身上——我有太多的事情要做:iCAN国内和国际比赛都压在我的身上,还有两门本科生的课、一门新开课、一门课新增加了很多内容,这些都让我辛苦之极,真的是很多时候都到了自己偷偷哭的状态,可是又能怎么样呢?哪一件不是你必须做的呢?都是!作为一个老师,不上课不行,不认真上课不行,不做对年轻人和国家有利的事情不行!所以,我要坚持做。虽然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挨过来的,而且没有Fiona的帮助就更没有可能(她也是在繁重的学业之中抽出了大量的时间来做比赛相关的工作,让我才有机会这样坚持在课堂上和科研上)。然而,尽管已经很努力把时间安排好利用好,可是我花在课题上的时间还是不够的,内心里感到很惭愧和纠结! 其实,作为一个大学教授,我知道我必须要做好科研,无论有多少人控诉目前的评价体系和体制的问题,可是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影响力严重不够。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教学和科研上的付出不够、取得的科研成果不够突出和响亮。教学的成绩虽然考核很难,可是看学生的口碑和社会的评价,就知道我们有多少长路要走! 教学相长,对老师来说科研和教学的实质其实是一致的,一个严肃认真、积极进取的老师必然会带出好的学生。老师就是一面镜子,要带给学生对未来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不能偷懒,不能随便原谅自己的过失,不能无所作为。今年的“杰青”申请是失败了,但是未来还有几年的机会,要继续努力。尽管是不是“杰青”并不重要,可是如果没有对“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的追求,人生就会失去意义。我从来就不是一个怯懦的人,也从来都不是一个想混日子碌碌无为的人,所以,还是要振作起来,努力地向着更高的目标去前进。我相信只要不停地努力和要求自己进步,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这么多年,我们已经追求梦想走了这么远,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就是要做个“知道天的方向的蜗牛”,永不停下自己的脚步,一样会看到那片蓝天! 这次的“杰青”申请不利,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教训。我告诉自己:需要更加努力,需要进一步沉下心去,有恒心、有耐心、有信心地做好教学和科研的事情,学会更加集中精力地做好这些必须做好的事情。 窗外雷雨,给我一份清醒的认识:我知道今天又将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一起努力吧!因为有着更远大的梦想等着我们去实现。2012的“杰青”,暂别了,但是明年、后年乃至以后,我都会不停地朝着你前进! ——北京大学信息学院教授 张海霞 研究生课题厉行中期检查很有必要 不管导师是“贴身指导”还是“遥控”,研究生毕业论文毕竟还是研究生本人做的。研究生一边做课题、一边领悟课题设计的真谛,有的很快就能把握课题的实质方向,并逐步将之推向纵深,但有的却自始自终没能真正理解个中含义,甚至出现研究方向的偏差,常常如“坠入五里迷雾”——这就凸显出“掌舵”的必要性。 适时调节研究“主旋律”的方法很多,包括导师随时跟进、学生自行矫正,等等。如何及时发现课题有无“脱轨”现象?我认为对研究生课题厉行中期检查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研究初期检查太早,因为那时研究生还没有进入角色,研究后期检查又太晚,即使发现研究做错了也难以回头、于事无补。我这里说的中期检查不同于日常所做的Seminar,而是比较正式的、相当于毕业论文答辩那样的课题汇报会。 研究生们经过一年半载的研究,一般都会积累一大堆数据。有的数据很好解释,有的数据通过查文献可以解释,但还有一些“异常”数据,研究生自己无法解释,请教导师有时也因学科领域的局限而解释不了,不知是新发现还是错误信息。我们既不希望埋没可能的新发现,也要尽可能杜绝错误信息,最好的办法就是像对待医疗难题那样进行专家“会诊”。做生物的不大懂物理、化学,做物理、化学的也不见得懂生物,“隔行如隔山”嘛,这时集思广益就显得很重要。 如果把课题组或本单位内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请过来集体“把脉”,那么就可能达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之效。有些不好解释的难题在行家看来可能压根儿就不是难题,而有些交叉性技术难点在行家那里也能迎刃而解。我进一步建议,在不涉及核心机密的前提下,多请一些大同行专家解读难点,这对研究生、导师、课题组都将大有裨益。专家从他的专业角度思考问题,不仅可以给出极好的解决问题的建议,而且他们一句不经意的点评,也许就能切中问题的要害,成为未来研究中取得突破的“定海神针”。 在课题组内,经常组织Seminar很有好处。研究生们经过工作小结和汇报,可以锻炼自己组织数据、分析结果、口头表述、回答质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在毕业论文答辩时必不可少的。例如,有的学生不会用PPT、EXCEL,不能规范引用参考文献,不知道如何致谢合作者,等等,这些基本常识都可以在多次实战演练中逐步学会并得到提高。 研究生的能力培养不能单一化,除了训练科学思维,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也是“必杀技”。无论导师多么繁忙,都要抽出时间让学生多做课题汇报,并进行详细点评和悉心指导。同时,还应鼓励他们多听学术报告、多参加学术会议,不断提高综合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曾庆平 (责任编辑 秦政,张杰青)
个人分类: 栏目:读者之声|2592 次阅读|0 个评论
win7瘦身,关闭虚拟内存,页面文件,休眠
热度 1 fengjian1000 2012-9-19 16:31
自从WindowsXP开始支持 ACPI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 以来,Windows 系统便有一个]叫做休眠的功能。当我们对电脑下达休眠指令的时候,它会把目前所有的工作状态(也就是内存中的资料)储存到硬盘里的某个文件然后关机,当下次电脑启动时便可以还原关机前的最后工作状态。   通常休眠所需要的文件大小是与内存的容量相同,当内存容量越大,休眠所占用的文件大小也就越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用到这项功能,在这种情形下,休眠文件便会浪费硬盘空间]。    如果电脑支持 ACPI 的话Windows 7预设会开启「休眠」功能      在 Windows 7 里,会使用 C 盘里一个名称为「 hiberfil.sys 」的档案来储存休眠时内存里的资料。不过这个文件的属性是隐藏,所以必须在文件夹选项里设定显示隐藏的文件才会看得到。目前的内存都是以 GB 计算,所以 hiberfil.sys 的档案大小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如果你没有习惯让电脑休眠的话,可以把这项功能关闭,C 盘还会因此而腾出几 GB 的空间。   如何关闭 Windows 7 的休眠功能,并删除 hiberfil.sys?    第一步、 在开始的功能表的搜索栏里输入 cmd,然后在搜索结果中的 cmd 按下右键,点选【以系统管理员身分运行】    第二步、 在命令提示符窗口里输入下面命令然后按下Enter:    powercfg –h off    完成上面的动作之后重新启动电脑,hiberfil.sys 会在电脑重启后自动被删除。    小贴士:「睡眠模式」与「休眠模式」有什么不同?   老实说,我以前常常搞不清楚睡眠与休眠的差异在哪里。也许是中文字义太过相近,容易使人产生混淆。   「 睡眠(Sleep Mode )」在 Windows XP 里又称为「待机(Standby)」,当电脑进入睡眠模式时,它并不会完全关机,而是关闭屏幕、硬盘以及其它一些用不到的设备,以极低的耗电量保存内存里 的资料,达到「节能减碳」的目的。之后当我们「唤醒」它的时候,又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让电脑恢复之前的工作内容。   「 休眠模式(Hibernate Mode) 」与睡眠不同的是,它会让电脑完全关机,但是在关机之前会把工作内容储存到硬盘里,以Windows 7来说就是 hiberfil.sys。当下次开机时便可以从这个文件还原最后的工作内容。 一、win7减肥之删除休眠文件hiberfil.sys   我相信很多人用电脑用了这么长时间都还不了解到底什么是电脑休眠。其实电脑有两种省电的方式:休眠和睡眠。经常使用的功能就是睡眠功能,当电脑一段时间不用之后进入的就是睡眠功能,也就是电脑不用一定时间后, 进入低功耗状态, 工作态度保存在内存里, 恢复时1-2秒就可以恢复到原工作状态。这个功能是很实用的, 也是最常用的。然而休眠是把工作状态即所有内存信息写入硬盘,以4G内存为例,即要写入4G的文件到硬盘,然后才关机。开机恢复要读取4G的文件到内存,才能恢复原工作界面。而4G文件的读写要花大量的时间,已经不亚于正常开机了,所以现在休眠功能很不实用。而休眠的HIBERFIL.SYS这个文件就是用来休眠时保存内存状态用的。会占用C盘等同内存容量的空间(以4G内存为例,这个文件也为4G),所以完全可以删掉而不影响大家使用。   删除方法: 以管理员权限运行CMD, 打以下命令: powercfg -h off 即自动删除该文件。   (PS:如何以管理员运行:在“所有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上右键,选“以管理员运行”)   二、win7减肥之正确设置 win7虚拟内存    内存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很大,电脑中所有运行的程序都需要内存,如果执行的程序很大或很多,就会导致内存消耗殆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WINDOWS运用了虚拟内存技术,即拿出一部分硬盘空间来充当内存使用,这部分空间即称为虚拟内存,虚拟内存在硬盘上的存在形式就是PAGEFILE.SYS这个页面文件。虚拟内存只是物理内存不足的补充,所以不要加以神化,虚拟内存的读写性能(即硬盘的读写速度)只有物理内存性能的几十分之一,而且高频率的读写操作对硬盘损伤很大!容易出现硬盘坏道!能不用则不用,能少用则少用!原则是够用+留少量余量即可。   Win7系统环境下,一般512MB内存,根据实际使用内存占用,可以设虚拟内存为512-768MB(内存+虚拟内存之和一般比正常占用高256MB即可)。1GB内存,根据实际使用内存占用情况,可以设虚拟内存为128-512MB(内存+虚拟内存之和一般比正常占用高256-512MB即可)。内存为2G及以上的,一般可以禁用虚拟内存(有软件限制的可以设少量虚拟内存,如128MB)。部分确实会使用大量内存的人,如玩大型3D游戏、制作大幅图片、3D建模等,并收到系统内存不足警告的,才需要酌情增加虚拟内存。   一般可以先把虚拟内存禁用,重启电脑进安全模式(这时不要运行大量程序),然后进行碎片整理,完成后重新设定虚拟内存,可使页面文件不含碎片,读写更快。或用PE/应急盘引导进系统,删除页面文件,整理磁盘,重启即可。 以WIN7为例,“计算机”右键,属性,高级系统设置,性能>设置...,高级,虚拟内存>更改...,自动管理取消,自定义大小,设置,确定,退出重启。   三、win7减肥之压缩C:Windowswinsxs文件夹   这个文件夹是系统安装文件夹,大部分时间是用不到的,压缩后可节省1GB多的磁盘空间。方法:先取得WINSXS文件夹的读写权限(默认管理员对这个文件夹只有读取的权限),然后选择WINSXS点鼠标右键,常规-->高级...-->压缩内容以节省磁盘空间。压缩过程需时10-30分钟,视硬盘性能而定。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设置,你的Win7纯系统应该只占6G左右了,而且系统的性能和安全与减肥前没区别。
个人分类: 电脑相关|5473 次阅读|2 个评论
资料:为什么中国的腰围越来越大?(蒋方舟)
liuli66 2012-9-18 09:33
为什么中国的腰围越来越大? (2012-09-17 10:21:4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075660102dyaf.html?tj=1 转载 ▼ 标签: 杂谈 分类: 《新周刊》每期亮点 现在,已经上升为一个道德问题。 中国问题专家查尔斯·钱斯说,老年退休金制度带来的压力,会因为肥胖人口的增加而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因为肥胖的人较健康的人寿命短,所以,可以少领取若干年的退休金。 2002年,一位来自威尔士的女士在横越大西洋的航班中被邻座的胖子挤到,导致胸腔积血、腿部肌肉拉伤、严重的坐骨神经痛,她卧病一个月。为此,航空公司付给她24100英镑作为补偿。 从经济学层面上来看,胖子也是给大家增添麻烦的一个消费品。2000年之后,澳航上的乘客平均体重增长了两公斤,为此,从悉尼飞伦敦要多耗472美元的油。 最忧伤的关于胖子的故事发生在德国,一家火葬场在火化一个440磅的尸体时,火焰忽然失控,35尺的金属烟囱都被熔化了。火焰失控的原因是因为燃烧的尸体脂肪含量过高,导致热量过高。把这个胖子的尸体烧成骨灰一共花了四个小时。胖子不仅活着的时候挤压空间、抢夺食物、身上散发出让人不悦的味道,甚至死后都要给人添麻烦,连鞠躬道歉的机会都没有。 丹麦已经开始征收脂肪税,征税对象不是胖子,而是所有含饱和脂肪的产品,包括黄油、牛奶、比萨饼、油类和肉类。不免阴谋论地猜想,这是不是只是地球剿灭胖子的第一步,今年之后,胖子会像烟民一样,被隔离起来,不受公共场合的欢迎而惶惶如丧家之犬。 对于中国肥胖问题唯一保持乐观的人,是中国问题专家查尔斯·钱斯,他说,老年退休金制度带来的压力会因为肥胖人口的增加,而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因为肥胖的人较健康的人寿命短,所以,可以少领取若干年的退休金。以上这个原因给了减肥充足的理由:减肥吧,胖子,哪怕只是为了不给政府省钱。 欲望的解放在中国近十年来是全方位的。观察当今中国的狂欢与元气,在历朝历代恐怕只有以胖为美的唐朝能够齐肩。肥胖从审美问题变成了一个健康问题,现在已经上升为一个道德问题。 文/蒋方舟 中国站起来了,中国富起来了,中国胖起来了。 中国的胖,吹气球一样,胖得大张旗鼓。美国每三个人中有两个人是胖子,即使政府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治疗肥胖,美国人仍然没有瘦下来的迹象。而中国——据《富态:腰围改变中国》(Fat China: How Expanding Waistlines are Changing a Nation)一书计算,体重超标的人口应当已经超过了两亿,相当于美国胖子的总和,而且将在二十年左右达到美国人的肥胖比例。 没有了自己那份,这才渐渐放下心来,学会了从容地——像个正常社会的人那样活着。中国的肥胖症,一部分是因为食物的富足,一部分是因为纵欲——对食物有种穷凶极恶的热情,这种热情,像是对饥饿记忆的一种报复。 现在的人却误把“饕餮”当成是对食物的赞美,很多人自称“饕民”来表示自己爱吃会吃,而忽略了这个词本身的惩戒与训诫意味。 欲望的解放在中国近十年来是全方位的。观察当今中国的狂欢与元气,在历朝历代恐怕只有唐朝能够齐肩,奢侈的欲望、暴露的欲望,爱欲、情欲与食欲之间都有联系,解放一个,便是全盘放纵。所以唐代以胖为美,所有塑像的美女乳房都大得惊人,是生殖能力、性欲和食欲赤裸裸的展示。西方人明白这个道理,“七宗罪”中有一个罪是“暴食”,因为对食物的欲望,是通向其他一切人间的、肉体的欲望的门。 中国自古以来也有“饕餮”的说法,贪甚曰饕,饕餮是传说中的恶兽,见到什么就吃什么,以至于最后撑死。古人在青铜器上铸饕餮纹,意思是不要贪食,旨在训诫,而非鼓励,“饕餮”意味着懒惰、意志薄弱、毫无自控的能力与欲望。而现在的人却误把“饕餮”当成是对食物的赞美,很多人自称“饕民”来表示自己爱吃会吃,而忽略了这个词本身的惩戒与训诫意味。 所有的勤劳,都是为了变得再懒一点。肥胖从审美问题,变成一个健康问题,而现在,已经上升为一个道德问题。 中国人因为富裕起来,而变得肥胖。可肥胖却恰恰说明中国还不够富裕。 “肥胖病”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常见,以墨西哥为例,1989年,超重墨西哥人还不足全国人口的10%,主要的社会问题是饥饿与贫困。到了2006年,71%的墨西哥女性和66%的墨西哥男性体重超标。中国的情况与墨西哥类似。城市化节奏加快、竞争剧烈、人们压力变大,对食物的要求变得很低,便宜快捷的快餐成了第一选择。 一个韩国教授来到中国对我说:“我发现你们中国人都喜欢边走边吃。”他所在的地方是北京的五道口,这里有搜狐、新浪、网易等等网站,周围来来往往的都是在城市奋斗的年轻白领。他又说:“韩国也一样,午餐时间只有二十分钟,每个人都狼吞虎咽快快吃完。” 吃饭都如此仓促,更毋论抽出什么时间锻炼了。比起费半天劲找一个干净宽敞又便宜的运动场所,晚上在家吃外卖看美剧似乎显得要合理和划算很多。 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勤劳,中国人也变得越来越“短”。对于与生存没有那么多关系的事情,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付出时间成本。“送货上门”贯穿着中国整个服务行业,“让您足不出户,就可以……”的标语显得越来越吸引人。人们变得连寻找自己爱情的体力和时间都没有,“摇一摇手机”就可以选择方圆三米内的可恋爱对象,如果没有合适的,那么就“再摇一摇”,换一批选择的对象,所有消耗的体力不过是摇晃一下手臂,这大概消耗不到1个焦耳吧。所有的勤劳,都是为了变得再懒一点。中国要是再胖下去,该怎么办?肥胖从审美问题,变成了一个健康问题,而 中国曾经是一个没有胖子的国家。在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于1972年拍摄的纪录片《中国》里,人人都是瘦子,男人女人裹在黑蓝制服里,仍可以看出形销骨立,腰肢细得没有什么肉。 中国的肥胖症,一部分是因为食物的富足,一部分是因为纵欲——对食物有种穷凶极恶的热情,这种热情,像是对饥饿记忆的一种报复。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部分记忆都与饥饿有关。2009年1月,中国作家莫言在斯坦福大学发表演讲,题目叫做《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财富》,讲座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饥饿的经历,当时还是孩子的他,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才能搞到食物,孩子们像一群饥饿的小狗,在村子中嗅来嗅去,寻找可以果腹的食物,吃树上的叶子,叶子吃完了,就吃树的皮,树皮吃光后,就啃树干。孩子们练出了一口锋利的牙齿,后来其中一个当了电工,他的工具袋里没有钳子也没有刀子,像铅笔那样粗的铁丝毫不费力就可以咬断。 欲望的解放在中国近十年来是全方位的。观察当今中国的狂欢与元气,在历朝历代恐怕只有以胖为美的唐朝能够齐肩。肥胖从审美问题变成了一个健康问题,现在已经上升为一个道德问题。 文蒋方舟 中国站起来了,中国富起来了,中国胖起来了。 中国的胖,吹气球一样,胖得大张旗鼓。美国每三个人中有两个人是胖子,即使政府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治疗肥胖,美国人仍然没有瘦下来的迹象。而中国——据《富态:腰围改变中国》(Fat China: How Expanding Waistlines are Changing a Nation)一书计算,体重超标的人口应当已经超过了两亿,相当于美国胖子的总和,而且将在二十年左右达到美国人的肥胖比例。 中国曾经是一个没有胖子的国家。在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于1972年拍摄的纪录片《中国》里,人人都是瘦子,男人女人裹在黑蓝制服里,仍可以看出形销骨立,腰肢细得没有什么肉。 中国的肥胖症,一部分是因为食物的富足,一部分是因为纵欲——对食物有种穷凶极恶的热情,这种热情,像是对饥饿记忆的一种报复。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部分记忆都与饥饿有关。2009年1月,中国作家莫言在斯坦福大学发表演讲,题目叫做《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财富》,讲座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饥饿的经历,当时还是孩子的他,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才能搞到食物,孩子们像一群饥饿的小狗,在村子中嗅来嗅去,寻找可以果腹的食物,吃树上的叶子,叶子吃完了,就吃树的皮,树皮吃光后,就啃树干。孩子们练出了一口锋利的牙齿,后来其中一个当了电工,他的工具袋里没有钳子也没有刀子,像铅笔那样粗的铁丝毫不费力就可以咬断。 那时候,莫言的邻居是一个被打成右派的大学生,两人经常在劳动的间隙分享对食物的记忆和欲望。大学生说他认识一个作家,白白胖胖的,写了一本书,得了成千上万元的稿费,每天吃三顿饺子,肥肉馅的。咬一口,那些肥油就唧唧地往外冒。为了每天能吃三顿饺子,莫言决定当一个作家。那个时代的记忆,是生存的艰难与饥饿考验、土地的贫瘠与现实的困窘。如今的莫言也变得白白胖胖,饥饿只不过是一段记忆,一个谈资,一段令外国人啧啧称奇的故事。 人为什么会肥胖?这和记忆有关。在石器时代,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食物是活下来的条件,人们靠此储存能量。现代社会的人,已经没有了远古时期人类的巨大劳动量和体能消耗。可是记忆里却仍然保持着对高热量食物的欲望。 中国人为什么会肥胖?这也和记忆有关。中国人饥饿太久了,对于大饥荒年代的记忆仍然保留着,在大脑里,在胃里,在见到食物之后分泌的唾液里。曾经听过一个70年代生人形容自己的母亲——“无论是吃饭还是买东西,她永远都在抢,永远怕轮不到自己,晚了就没有了,她的人生就是处于一种惊弓之鸟的状态。”后来,她母亲的“饥饿症”在香港待了三个月就痊愈了,因为发现那里的人都是有序的,并不会因为排队或者等待,而 那时候,莫言的邻居是一个被打成右派的大学生,两人经常在劳动的间隙分享对食物的记忆和欲望。大学生说他认识一个作家,白白胖胖的,写了一本书,得了成千上万元的稿费,每天吃三顿饺子,肥肉馅的。咬一口,那些肥油就唧唧地往外冒。为了每天能吃三顿饺子,莫言决定当一个作家。 那个时代的记忆,是生存的艰难与饥饿考验、土地的贫瘠与现实的困窘。 如今的莫言也变得白白胖胖,饥饿只不过是一段记忆,一个谈资,一段令外国人啧啧称奇的故事。 现在,已经上升为一个道德问题。 中国问题专家查尔斯·钱斯说,老年退休金制度带来的压力,会因为肥胖人口的增加而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因为肥胖的人较健康的人寿命短,所以,可以少领取若干年的退休金。 2002年,一位来自威尔士的女士在横越大西洋的航班中被邻座的胖子挤到,导致胸腔积血、腿部肌肉拉伤、严重的坐骨神经痛,她卧病一个月。为此,航空公司付给她24100英镑作为补偿。 从经济学层面上来看,胖子也是给大家增添麻烦的一个消费品。2000年之后,澳航上的乘客平均体重增长了两公斤,为此,从悉尼飞伦敦要多耗472美元的油。 最忧伤的关于胖子的故事发生在德国,一家火葬场在火化一个440磅的尸体时,火焰忽然失控,35尺的金属烟囱都被熔化了。火焰失控的原因是因为燃烧的尸体脂肪含量过高,导致热量过高。把这个胖子的尸体烧成骨灰一共花了四个小时。胖子不仅活着的时候挤压空间、抢夺食物、身上散发出让人不悦的味道,甚至死后都要给人添麻烦,连鞠躬道歉的机会都没有。 丹麦已经开始征收脂肪税,征税对象不是胖子,而是所有含饱和脂肪的产品,包括黄油、牛奶、比萨饼、油类和肉类。不免阴谋论地猜想,这是不是只是地球剿灭胖子的第一步,今年之后,胖子会像烟民一样,被隔离起来,不受公共场合的欢迎而惶惶如丧家之犬。 对于中国肥胖问题唯一保持乐观的人,是中国问题专家查尔斯·钱斯,他说,老年退休金制度带来的压力会因为肥胖人口的增加,而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因为肥胖的人较健康的人寿命短,所以,可以少领取若干年的退休金。以上这个原因给了减肥充足的理由:减肥吧,胖子,哪怕只是为了不给政府省钱。 人为什么会肥胖?这和记忆有关。在石器时代,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食物是活下来的条件,人们靠此储存能量。现代社会的人,已经没有了远古时期人类的巨大劳动量和体能消耗。可是记忆里却仍然保持着对高热量食物的欲望。 中国人为什么会肥胖?这也和记忆有关。中国人饥饿太久了,对于大饥荒年代的记忆仍然保留着,在大脑里,在胃里,在见到食物之后分泌的唾液里。曾经听过一个70年代生人形容自己的母亲——“无论是吃饭还是买东西,她永远都在抢,永远怕轮不到自己,晚了就没有了,她的人生就是处于一种惊弓之鸟的状态。”后来,她母亲的“饥饿症”在香港待了三个月就痊愈了,因为发现那里的人都是有序的,并不会因为排队或者等待,而没有了自己那份,这才渐渐放下心来,学会了从容地——像个正常社会的人那样活着。 中国的肥胖症,一部分是因为食物的富足,一部分是因为纵欲——对食物有种穷凶极恶的热情,这种热情,像是对饥饿记忆的一种报复。 没有了自己那份,这才渐渐放下心来,学会了从容地——像个正常社会的人那样活着。中国的肥胖症,一部分是因为食物的富足,一部分是因为纵欲——对食物有种穷凶极恶的热情,这种热情,像是对饥饿记忆的一种报复。 现在的人却误把“饕餮”当成是对食物的赞美,很多人自称“饕民”来表示自己爱吃会吃,而忽略了这个词本身的惩戒与训诫意味。 欲望的解放在中国近十年来是全方位的。观察当今中国的狂欢与元气,在历朝历代恐怕只有唐朝能够齐肩,奢侈的欲望、暴露的欲望,爱欲、情欲与食欲之间都有联系,解放一个,便是全盘放纵。所以唐代以胖为美,所有塑像的美女乳房都大得惊人,是生殖能力、性欲和食欲赤裸裸的展示。西方人明白这个道理,“七宗罪”中有一个罪是“暴食”,因为对食物的欲望,是通向其他一切人间的、肉体的欲望的门。 中国自古以来也有“饕餮”的说法,贪甚曰饕,饕餮是传说中的恶兽,见到什么就吃什么,以至于最后撑死。古人在青铜器上铸饕餮纹,意思是不要贪食,旨在训诫,而非鼓励,“饕餮”意味着懒惰、意志薄弱、毫无自控的能力与欲望。而现在的人却误把“饕餮”当成是对食物的赞美,很多人自称“饕民”来表示自己爱吃会吃,而忽略了这个词本身的惩戒与训诫意味。 所有的勤劳,都是为了变得再懒一点。肥胖从审美问题,变成一个健康问题,而现在,已经上升为一个道德问题。 中国人因为富裕起来,而变得肥胖。可肥胖却恰恰说明中国还不够富裕。 “肥胖病”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常见,以墨西哥为例,1989年,超重墨西哥人还不足全国人口的10%,主要的社会问题是饥饿与贫困。到了2006年,71%的墨西哥女性和66%的墨西哥男性体重超标。中国的情况与墨西哥类似。城市化节奏加快、竞争剧烈、人们压力变大,对食物的要求变得很低,便宜快捷的快餐成了第一选择。 一个韩国教授来到中国对我说:“我发现你们中国人都喜欢边走边吃。”他所在的地方是北京的五道口,这里有搜狐、新浪、网易等等网站,周围来来往往的都是在城市奋斗的年轻白领。他又说:“韩国也一样,午餐时间只有二十分钟,每个人都狼吞虎咽快快吃完。” 吃饭都如此仓促,更毋论抽出什么时间锻炼了。比起费半天劲找一个干净宽敞又便宜的运动场所,晚上在家吃外卖看美剧似乎显得要合理和划算很多。 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勤劳,中国人也变得越来越“短”。对于与生存没有那么多关系的事情,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付出时间成本。“送货上门”贯穿着中国整个服务行业,“让您足不出户,就可以……”的标语显得越来越吸引人。人们变得连寻找自己爱情的体力和时间都没有,“摇一摇手机”就可以选择方圆三米内的可恋爱对象,如果没有合适的,那么就“再摇一摇”,换一批选择的对象,所有消耗的体力不过是摇晃一下手臂,这大概消耗不到1个焦耳吧。所有的勤劳,都是为了变得再懒一点。中国要是再胖下去,该怎么办?肥胖从审美问题,变成了一个健康问题,而 现在的人却误把“饕餮”当成是对食物的赞美,很多人自称“饕民”来表示自己爱吃会吃,而忽略了这个词本身的惩戒与训诫意味。 欲望的解放在中国近十年来是全方位的。观察当今中国的狂欢与元气,在历朝历代恐怕只有唐朝能够齐肩,奢侈的欲望、暴露的欲望,爱欲、情欲与食欲之间都有联系,解放一个,便是全盘放纵。所以唐代以胖为美,所有塑像的美女乳房都大得惊人,是生殖能力、性欲和食欲赤裸裸的展示。 西方人明白这个道理,“七宗罪”中有一个罪是“暴食”,因为对食物的欲望,是通向其他一切人间的、肉体的欲望的门。 没有了自己那份,这才渐渐放下心来,学会了从容地——像个正常社会的人那样活着。中国的肥胖症,一部分是因为食物的富足,一部分是因为纵欲——对食物有种穷凶极恶的热情,这种热情,像是对饥饿记忆的一种报复。 现在的人却误把“饕餮”当成是对食物的赞美,很多人自称“饕民”来表示自己爱吃会吃,而忽略了这个词本身的惩戒与训诫意味。 欲望的解放在中国近十年来是全方位的。观察当今中国的狂欢与元气,在历朝历代恐怕只有唐朝能够齐肩,奢侈的欲望、暴露的欲望,爱欲、情欲与食欲之间都有联系,解放一个,便是全盘放纵。所以唐代以胖为美,所有塑像的美女乳房都大得惊人,是生殖能力、性欲和食欲赤裸裸的展示。西方人明白这个道理,“七宗罪”中有一个罪是“暴食”,因为对食物的欲望,是通向其他一切人间的、肉体的欲望的门。 中国自古以来也有“饕餮”的说法,贪甚曰饕,饕餮是传说中的恶兽,见到什么就吃什么,以至于最后撑死。古人在青铜器上铸饕餮纹,意思是不要贪食,旨在训诫,而非鼓励,“饕餮”意味着懒惰、意志薄弱、毫无自控的能力与欲望。而现在的人却误把“饕餮”当成是对食物的赞美,很多人自称“饕民”来表示自己爱吃会吃,而忽略了这个词本身的惩戒与训诫意味。 所有的勤劳,都是为了变得再懒一点。肥胖从审美问题,变成一个健康问题,而现在,已经上升为一个道德问题。 中国人因为富裕起来,而变得肥胖。可肥胖却恰恰说明中国还不够富裕。 “肥胖病”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常见,以墨西哥为例,1989年,超重墨西哥人还不足全国人口的10%,主要的社会问题是饥饿与贫困。到了2006年,71%的墨西哥女性和66%的墨西哥男性体重超标。中国的情况与墨西哥类似。城市化节奏加快、竞争剧烈、人们压力变大,对食物的要求变得很低,便宜快捷的快餐成了第一选择。 一个韩国教授来到中国对我说:“我发现你们中国人都喜欢边走边吃。”他所在的地方是北京的五道口,这里有搜狐、新浪、网易等等网站,周围来来往往的都是在城市奋斗的年轻白领。他又说:“韩国也一样,午餐时间只有二十分钟,每个人都狼吞虎咽快快吃完。” 吃饭都如此仓促,更毋论抽出什么时间锻炼了。比起费半天劲找一个干净宽敞又便宜的运动场所,晚上在家吃外卖看美剧似乎显得要合理和划算很多。 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勤劳,中国人也变得越来越“短”。对于与生存没有那么多关系的事情,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付出时间成本。“送货上门”贯穿着中国整个服务行业,“让您足不出户,就可以……”的标语显得越来越吸引人。人们变得连寻找自己爱情的体力和时间都没有,“摇一摇手机”就可以选择方圆三米内的可恋爱对象,如果没有合适的,那么就“再摇一摇”,换一批选择的对象,所有消耗的体力不过是摇晃一下手臂,这大概消耗不到1个焦耳吧。所有的勤劳,都是为了变得再懒一点。中国要是再胖下去,该怎么办?肥胖从审美问题,变成了一个健康问题,而 中国自古以来也有“饕餮”的说法,贪甚曰饕,饕餮是传说中的恶兽,见到什么就吃什么,以至于最后撑死。古人在青铜器上铸饕餮纹,意思是不要贪食,旨在训诫,而非鼓励,“饕餮”意味着懒惰、意志薄弱、毫无自控的能力与欲望。而现在的人却误把“饕餮”当成是对食物的赞美,很多人自称“饕民”来表示自己爱吃会吃,而忽略了这个词本身的惩戒与训诫意味。 所有的勤劳,都是为了变得再懒一点。肥胖从审美问题,变成一个健康问题,而现在,已经上升为一个道德问题。 中国人因为富裕起来,而变得肥胖。可肥胖却恰恰说明中国还不够富裕。 “肥胖病”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常见,以墨西哥为例,1989年,超重墨西哥人还不足全国人口的10%,主要的社会问题是饥饿与贫困。到了2006年,71%的墨西哥女性和66%的墨西哥男性体重超标。 中国的情况与墨西哥类似。城市化节奏加快、竞争剧烈、人们压力变大,对食物的要求变得很低,便宜快捷的快餐成了第一选择。 一个韩国教授来到中国对我说:“我发现你们中国人都喜欢边走边吃。”他所在的地方是北京的五道口,这里有搜狐、新浪、网易等等网站,周围来来往往的都是在城市奋斗的年轻白领。他又说:“韩国也一样,午餐时间只有二十分钟,每个人都狼吞虎咽快快吃完。” 吃饭都如此仓促,更毋论抽出什么时间锻炼了。比起费半天劲找一个干净宽敞又便宜的运动场所,晚上在家吃外卖看美剧似乎显得要合理和划算很多。 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勤劳,中国人也变得越来越“短”。对于与生存没有那么多关系的事情,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付出时间成本。“送货上门”贯穿着中国整个服务行业,“让您足不出户,就可以……”的标语显得越来越吸引人。人们变得连寻找自己爱情的体力和时间都没有,“摇一摇手机”就可以选择方圆三米内的可恋爱对象,如果没有合适的,那么就“再摇一摇”,换一批选择的对象,所有消耗的体力不过是摇晃一下手臂,这大概消耗不到1个焦耳吧。 所有的勤劳,都是为了变得再懒一点。 现在,已经上升为一个道德问题。 中国问题专家查尔斯·钱斯说,老年退休金制度带来的压力,会因为肥胖人口的增加而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因为肥胖的人较健康的人寿命短,所以,可以少领取若干年的退休金。 2002年,一位来自威尔士的女士在横越大西洋的航班中被邻座的胖子挤到,导致胸腔积血、腿部肌肉拉伤、严重的坐骨神经痛,她卧病一个月。为此,航空公司付给她24100英镑作为补偿。 从经济学层面上来看,胖子也是给大家增添麻烦的一个消费品。2000年之后,澳航上的乘客平均体重增长了两公斤,为此,从悉尼飞伦敦要多耗472美元的油。 最忧伤的关于胖子的故事发生在德国,一家火葬场在火化一个440磅的尸体时,火焰忽然失控,35尺的金属烟囱都被熔化了。火焰失控的原因是因为燃烧的尸体脂肪含量过高,导致热量过高。把这个胖子的尸体烧成骨灰一共花了四个小时。胖子不仅活着的时候挤压空间、抢夺食物、身上散发出让人不悦的味道,甚至死后都要给人添麻烦,连鞠躬道歉的机会都没有。 丹麦已经开始征收脂肪税,征税对象不是胖子,而是所有含饱和脂肪的产品,包括黄油、牛奶、比萨饼、油类和肉类。不免阴谋论地猜想,这是不是只是地球剿灭胖子的第一步,今年之后,胖子会像烟民一样,被隔离起来,不受公共场合的欢迎而惶惶如丧家之犬。 对于中国肥胖问题唯一保持乐观的人,是中国问题专家查尔斯·钱斯,他说,老年退休金制度带来的压力会因为肥胖人口的增加,而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因为肥胖的人较健康的人寿命短,所以,可以少领取若干年的退休金。以上这个原因给了减肥充足的理由:减肥吧,胖子,哪怕只是为了不给政府省钱。 中国要是再胖下去,该怎么办?肥胖从审美问题,变成了一个健康问题,而现在,已经上升为一个道德问题。 欲望的解放在中国近十年来是全方位的。观察当今中国的狂欢与元气,在历朝历代恐怕只有以胖为美的唐朝能够齐肩。肥胖从审美问题变成了一个健康问题,现在已经上升为一个道德问题。 文蒋方舟 中国站起来了,中国富起来了,中国胖起来了。 中国的胖,吹气球一样,胖得大张旗鼓。美国每三个人中有两个人是胖子,即使政府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治疗肥胖,美国人仍然没有瘦下来的迹象。而中国——据《富态:腰围改变中国》(Fat China: How Expanding Waistlines are Changing a Nation)一书计算,体重超标的人口应当已经超过了两亿,相当于美国胖子的总和,而且将在二十年左右达到美国人的肥胖比例。 中国曾经是一个没有胖子的国家。在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于1972年拍摄的纪录片《中国》里,人人都是瘦子,男人女人裹在黑蓝制服里,仍可以看出形销骨立,腰肢细得没有什么肉。 中国的肥胖症,一部分是因为食物的富足,一部分是因为纵欲——对食物有种穷凶极恶的热情,这种热情,像是对饥饿记忆的一种报复。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部分记忆都与饥饿有关。2009年1月,中国作家莫言在斯坦福大学发表演讲,题目叫做《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财富》,讲座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饥饿的经历,当时还是孩子的他,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才能搞到食物,孩子们像一群饥饿的小狗,在村子中嗅来嗅去,寻找可以果腹的食物,吃树上的叶子,叶子吃完了,就吃树的皮,树皮吃光后,就啃树干。孩子们练出了一口锋利的牙齿,后来其中一个当了电工,他的工具袋里没有钳子也没有刀子,像铅笔那样粗的铁丝毫不费力就可以咬断。 那时候,莫言的邻居是一个被打成右派的大学生,两人经常在劳动的间隙分享对食物的记忆和欲望。大学生说他认识一个作家,白白胖胖的,写了一本书,得了成千上万元的稿费,每天吃三顿饺子,肥肉馅的。咬一口,那些肥油就唧唧地往外冒。为了每天能吃三顿饺子,莫言决定当一个作家。那个时代的记忆,是生存的艰难与饥饿考验、土地的贫瘠与现实的困窘。如今的莫言也变得白白胖胖,饥饿只不过是一段记忆,一个谈资,一段令外国人啧啧称奇的故事。 人为什么会肥胖?这和记忆有关。在石器时代,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食物是活下来的条件,人们靠此储存能量。现代社会的人,已经没有了远古时期人类的巨大劳动量和体能消耗。可是记忆里却仍然保持着对高热量食物的欲望。 中国人为什么会肥胖?这也和记忆有关。中国人饥饿太久了,对于大饥荒年代的记忆仍然保留着,在大脑里,在胃里,在见到食物之后分泌的唾液里。曾经听过一个70年代生人形容自己的母亲——“无论是吃饭还是买东西,她永远都在抢,永远怕轮不到自己,晚了就没有了,她的人生就是处于一种惊弓之鸟的状态。”后来,她母亲的“饥饿症”在香港待了三个月就痊愈了,因为发现那里的人都是有序的,并不会因为排队或者等待,而 中国问题专家查尔斯·钱斯说,老年退休金制度带来的压力,会因为肥胖人口的增加而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因为肥胖的人较健康的人寿命短,所以,可以少领取若干年的退休金。 2002年,一位来自威尔士的女士在横越大西洋的航班中被邻座的胖子挤到,导致胸腔积血、腿部肌肉拉伤、严重的坐骨神经痛,她卧病一个月。为此,航空公司付给她24100英镑作为补偿。 从经济学层面上来看,胖子也是给大家增添麻烦的一个消费品。2000年之后,澳航上的乘客平均体重增长了两公斤,为此,从悉尼飞伦敦要多耗472美元的油。 最忧伤的关于胖子的故事发生在德国,一家火葬场在火化一个440磅的尸体时,火焰忽然失控,35尺的金属烟囱都被熔化了。火焰失控的原因是因为燃烧的尸体脂肪含量过高,导致热量过高。把这个胖子的尸体烧成骨灰一共花了四个小时。 胖子不仅活着的时候挤压空间、抢夺食物、身上散发出让人不悦的味道,甚至死后都要给人添麻烦,连鞠躬道歉的机会都没有。 欲望的解放在中国近十年来是全方位的。观察当今中国的狂欢与元气,在历朝历代恐怕只有以胖为美的唐朝能够齐肩。肥胖从审美问题变成了一个健康问题,现在已经上升为一个道德问题。 文蒋方舟 中国站起来了,中国富起来了,中国胖起来了。 中国的胖,吹气球一样,胖得大张旗鼓。美国每三个人中有两个人是胖子,即使政府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治疗肥胖,美国人仍然没有瘦下来的迹象。而中国——据《富态:腰围改变中国》(Fat China: How Expanding Waistlines are Changing a Nation)一书计算,体重超标的人口应当已经超过了两亿,相当于美国胖子的总和,而且将在二十年左右达到美国人的肥胖比例。 中国曾经是一个没有胖子的国家。在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于1972年拍摄的纪录片《中国》里,人人都是瘦子,男人女人裹在黑蓝制服里,仍可以看出形销骨立,腰肢细得没有什么肉。 中国的肥胖症,一部分是因为食物的富足,一部分是因为纵欲——对食物有种穷凶极恶的热情,这种热情,像是对饥饿记忆的一种报复。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部分记忆都与饥饿有关。2009年1月,中国作家莫言在斯坦福大学发表演讲,题目叫做《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财富》,讲座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饥饿的经历,当时还是孩子的他,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才能搞到食物,孩子们像一群饥饿的小狗,在村子中嗅来嗅去,寻找可以果腹的食物,吃树上的叶子,叶子吃完了,就吃树的皮,树皮吃光后,就啃树干。孩子们练出了一口锋利的牙齿,后来其中一个当了电工,他的工具袋里没有钳子也没有刀子,像铅笔那样粗的铁丝毫不费力就可以咬断。 那时候,莫言的邻居是一个被打成右派的大学生,两人经常在劳动的间隙分享对食物的记忆和欲望。大学生说他认识一个作家,白白胖胖的,写了一本书,得了成千上万元的稿费,每天吃三顿饺子,肥肉馅的。咬一口,那些肥油就唧唧地往外冒。为了每天能吃三顿饺子,莫言决定当一个作家。那个时代的记忆,是生存的艰难与饥饿考验、土地的贫瘠与现实的困窘。如今的莫言也变得白白胖胖,饥饿只不过是一段记忆,一个谈资,一段令外国人啧啧称奇的故事。 人为什么会肥胖?这和记忆有关。在石器时代,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食物是活下来的条件,人们靠此储存能量。现代社会的人,已经没有了远古时期人类的巨大劳动量和体能消耗。可是记忆里却仍然保持着对高热量食物的欲望。 中国人为什么会肥胖?这也和记忆有关。中国人饥饿太久了,对于大饥荒年代的记忆仍然保留着,在大脑里,在胃里,在见到食物之后分泌的唾液里。曾经听过一个70年代生人形容自己的母亲——“无论是吃饭还是买东西,她永远都在抢,永远怕轮不到自己,晚了就没有了,她的人生就是处于一种惊弓之鸟的状态。”后来,她母亲的“饥饿症”在香港待了三个月就痊愈了,因为发现那里的人都是有序的,并不会因为排队或者等待,而 丹麦已经开始征收脂肪税,征税对象不是胖子,而是所有含饱和脂肪的产品,包括黄油、牛奶、比萨饼、油类和肉类。不免阴谋论地猜想,这是不是只是地球剿灭胖子的第一步,今年之后,胖子会像烟民一样,被隔离起来,不受公共场合的欢迎而惶惶如丧家之犬。 对于中国肥胖问题唯一保持乐观的人,是中国问题专家查尔斯·钱斯,他说,老年退休金制度带来的压力会因为肥胖人口的增加,而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因为肥胖的人较健康的人寿命短,所以,可以少领取若干年的退休金。 以上这个原因给了减肥充足的理由:减肥吧,胖子,哪怕只是为了不给政府省钱。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075660102dyaf.html ) - 为什么中国的腰围越来越大?_新周刊_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感|2 次阅读|0 个评论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有关“黄金大米”的资料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9-16 09:04
四川在线 - 天府早报 有关 “黄金大米”的资料 2012 年 09 月 15 日 03:58 四川在线 - 天府早报 发表如下资料: 报道 天府早报记者采访“黄金大米”人道主义委员会执行秘书 AdrianDubock 博士给记者回信。 给出了有关实验的具体资料,指出: “黄金大米”实 验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该论文所有作者均签字,但 除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荫士安外, 所有中方人员都否认签字。 值得分析、思考! 全文如下:    原标题: 天府早报记者采访“黄金大米”人道主义委员会执行秘书论文签名 谁在撒谎?   委员会宣称,所有作者均已签字同意涉事论文发表,此前涉事中方机构否认 8 月 30 日,绿色和平在其网站上发布文章,揭露中美两国的科研人员用中国湖南儿童做“黄金大米”试验。上周,天府早报记者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了基于人道主义目的在全球推广“黄金大米”的机构,“黄金大米”人道主义委员会。近日,“黄金大米”人道主义委员会执行秘书 AdrianDubock 博士给记者回信,对 “黄金大米”事件作出相关回应。   深度答疑 委员会:   “黄金大米”无害曾在美国试验过   针对天府早报记者提出的问题, AdrianDubock 在回信中表示,早在 2009 年,科研人员就曾以美国成年人作为被试对象,研究结果显示食用“黄金大米”没有对被试者的健康产生任何不良影响。他还引用了本次“黄金大米”论文中的内容,以证明“黄金大米”对儿童同样安全:“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对于所有试验被试儿童,都未发现任何不良症状……在试验结束后对这些儿童进行的长达一年的跟踪调查,也未发现有任何不良症状”。    AdrianDubock 还提到, 2004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 “迄今未在全球任何地区发现食用转基因食品会招致明显的毒副作用”。而在提供的材料中,天府早报记者看到了很多著名的科研机构,如英国皇家学会、中国科学院等。   为何不用动物 ? 对人体指导意义小    AdrianDubock 还对为什么不用动物进行试验进行了解释:一方面是其它动物和人体在β - 胡萝卜素的吸收和代谢的方式上有所不同,所以使用动物进行该项研究的结果对人体的指导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如果所涉及的食品和营养成分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 认定为“公认为是安全的”,并且在研究中使用的量为普通膳食中的常规剂量,那么这些食品和营养成分无需在动物中进行研究。而β - 胡萝卜素、菠菜以及黄金大米,均被 FDA 认定为“公认为是安全的”。   新闻回放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网站 8 月 1 日发表论文 《黄金大米中的β - 胡萝卜素与油胶囊中的β - 胡萝卜素对儿童补充维生素 A 同样有效》。论文称, 2008 年,湖南 80 名 6-8 岁的小学生为对比试验摄入了“黄金大米”。 8 月 30 日,绿色和平在其网站上发布文章揭露此事。    焦  点    1 . 所有作者均签字 VS 所有中方人员都否认签字   “黄金大米”人道主义委员会执行秘书表示,涉事论文在发表前,所有作者均已签字同意发表,中方涉事机构此前声明,除荫士安外,其他所有中方人员都否认签字同意发表。    AdrianDubock 宣称,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黄金大米”涉事论文在发表前,所有作者均已签字同意发表。在 AdrianDubock 提供的《杂志作者声明及版权让渡协议》的表格末尾,天府早报记者发现,该项协议明确要求手稿的所有作者签字署名。   而根据此前中方涉事机构的声明,除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荫士安外,其他所有中方人员都否认曾签字同意论文发表。现在看来似乎有两种可能: 1. 涉事的中方人员和机构在撒谎。 2. 当事人汤广文或荫士安伪造了其他人员的签名。    2 . 伦理审查未规定期限 VS 有明确试验期限   委员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浙江医科院的伦理审查没有对研究的时间期限做任何规定。浙江方面此前声明,报告明确表示将于 2004 年 3 月 1 日到 2005 年 2 月 28 日开展试验。    AdrianDubock 同时给天府早报记者提供了一份记录“黄金大米”涉事研究的表格,这份表格涵盖了从 2003 年 11 月至 2012 年 8 月该研究与中方相关的重大事件。根据这份表格, 2003 年 11 月 27 日,浙江医学科学院的伦理审查委员会通过了对该项研究的伦理审查。但是,与浙江方面的声明不同,该表格明确提到伦理审查的评审意见中没有对研究的时间期限做任何规定。   该材料还称,在 2005 年追加的内容中,明确允许“出于一些不可预期的因素,将该项研究的实验地点迁移到其它地区。”    3 . 2005 年在杭州试验 VS2004 年在仙居县试验   资料显示,早在 2005 年,该项研究的预试验即在浙江杭州展开。而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表示, 2004 年该项目在浙江省仙居县开展试验。   这份表格中还提到,早在 2005 年,该项研究的预试验即在浙江杭州展开。在这项预试验中,共涉及 32 名被试人员,但试验只涉及菠菜和β - 胡萝卜素,不涉及“黄金大米”,因为在此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资助,贝勒医学院标记的“黄金大米”尚未准备完成。该委员会认为这项预试验可能就是一些中国媒体报道的“中方相关机构宣称的‘不涉及黄金大米’的研究”。 此前,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就表示, 2004 年该项目在浙江省仙居县开展了菠菜和β - 胡萝卜素胶囊转化成维生素 A 的效率研究的部分工作。在项目试验中,未涉及“黄金大米”,上述声明似乎与“黄金大米”人道主义委员会提供的信息有一定的差别,很难判断两者是否为同一试验。   驳斥   指控“绿色和平”错误且不道德的犯“反人类罪”    AdrianDubock 也明确表示绿色和平的指控“错误且不道德”。 AdrianDubock 将绿色和平称为一个“恶意反对转基因生物的组织”,并称“绿色和平只是在虚伪的假装关心该项研究中涉及的中国儿童。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在推行其对基因工程应用的反对,而这种反对是基于意识形态的,长期以来未取得任何结果。他们对基因工程的反对只限于转基因作物,从不反对其它的基因工程产品:药物、啤酒、面包、奶酪、胰岛素……” AdrianDubock 同时提供了一篇绿色和平组织创始人之一 PatrickMoore 博士的文章。 PatrickMoore 称,针对绿色和平这种恶意阻碍“黄金大米”推广,导致世界上一些贫穷国家儿童维生素 A 缺乏现状得不到改善的行为,指控绿色和平犯“反人类罪”。   天府早报记者 陈彬   透露   为何迁至湖南?浙江暴发疫情   对于为何论文所涉的正式试验改在湖南进行,该份材料也给出了解释: 2008 年 3 月,用于试验的“黄金大米”已经准备就绪,但是此时浙江省暴发了麻疹疫情,而维生素 A 缺乏会提高麻疹的死亡率 (麻疹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另外参与该项试验的被试均为维生素 A 濒于缺乏的儿童)。因此,试验不得不迁至其它地方进行,最后选在论文作者之一胡余明的家乡所在省份湖南进行。 ( 责任编辑: UN628)
个人分类: 其它|2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风景资料
huailu49 2012-9-14 16:58
[转载]风景资料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3 次阅读|0 个评论
氢气的毒理学资料
孙学军 2012-9-6 12:59
氢气生物学效应研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氢气是否存在毒性,根据目前的研究资料,没有发现任何氢气的毒性作用。当然,这并等于说氢气是绝对没有毒性的物质。这里将氢气的毒性研究资料进行汇总,以方便查阅。关于氢气对人体的毒性主要来自潜水医学的研究 一、高浓度氢气无特异性毒性效应。 根据危险物质研究数据资料库,可以检索到来自《默克索引》的资料显示。氢气对人体的危害性主要是在呼吸高浓度氢气可以引起窒息,其原因是由于氧气浓度的相对减少,氢气本身并不具备这一作用。这种情况类似氮气的作用。 二、接触液氢可导致冻伤或严重皮肤烧伤 主要是因为液体氢的极端低温作用和燃烧导致的烧伤效应。任何超低温液化气体都可能导致这类伤害。例如液态氮、甲烷等。 三、中枢麻醉作用。 高分压氢气具有一定麻醉作用,但许多惰性气体都具备这样的作用,同样压力条件下,氢气的麻醉作用只相当于氮气的 0.26 倍。潜水呼吸氢气的原因之一正是利用氢气的麻醉比较小这一特点。 四、对眼睛的作用 曾经有报道,在兔子的前房内注射氢气气泡,三天后消失,对眼睛无明显伤害作用。 参考文献 来源 http://toxnet.nlm.nih.gov/cgi-bin/sis/search/r?dbs+hsdb:@term+@rn+1333-74-0 Human Toxicity Excerpts: NO SPECIFIC TOXIC ACTION. IN HIGH CONCN CAN ACT AS A SIMPLE ASPHYXIANT. **PEER REVIEWED** Contact with liquid will cause frostbite or severe burns of the skin. Simple asphyxiant. **QC REVIEWE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NS depressant/ effect of nitrogen and that of hydrogen is 1:0.26. **PEER REVIEWED** HYDROGEN HAS NO KNOWN TOXIC EFFECT ON THE EYE. **PEER REVIEWED** Animal Toxicity Studies: Non-Human Toxicity Excerpts: A LARGE BUBBLE OF THE GAS INJECTED INTO ANTERIOR CHAMBER OF RABBIT EYES WAS ABSORBED WITHIN THREE DAYS CAUSED NO INJURY. **PEER REVIEWED**
个人分类: 氢气效应基础|8519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J1签证通过
热度 1 lunar321 2012-9-4 14:03
没有去签证之前,在网上浏览了很多帖子,看到很多被拒签者的怨言,感觉这个面签老难了,心里着实很打怵。 精心准备了相关的资料,包括大使馆要求必须提供的以及网上经验贴中罗列的。我老公说我准备得过度了(关心则乱么,可以理解吧)。 在八月底,去美国的留学生签证洪流已经过去,每天面签的人不多,排队等候的时间也很短暂。 看了很多帖子,所以大致的程序也都明白,进行得很顺利。 签证官有一个很nice,喜欢用中文,喜欢问人家的家长里短,可惜我没有分到他那一列。 我的面试官连我的邀请函、资助证明都没看,只问了几个问题就给我通过了,看来我的回答很可信。 我准备的资料目录和大家分享一下(虽然大都没用上,不过不准备就是心不安) CHECKLIST FOR J1 VISA APPLICATION 1. Passport (护照 ) 2. Visa Application Fee Receipt( 申请费收据) 3. Photo (照片) 4. DS-160 ( DS-160 表确认页) 5. DS-2019 form ( DS-2019 表) 6. SEVIS fee receipt ( SEVIS 费收据) 7. Invitation Letter (邀请信) 8. Certificate of financial support (资助证明) 9 . Resume (个人简历) 10. Support letter from Prof. XX ( 往来邮件) 11. Certificate of Ph.D candidate (学位证书、毕业证书) 12. Original of my several publications (几篇发表的论文) 13 . Property to prove ( 房产证明、购房合同、购房发票 ) 14 . Some photos of my family (全家福) 15. Household registration book ( 户口本 ) 16 . Marriage certificate( 结婚证 ) 17. Teacher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 教师资格证书 ) 18 . Certificate of employment (工作证) 19 . Identification Card (身份证)
5478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的车辆管理机构(DMV, BMV, MVA)?
pengfeig1223 2012-9-2 23:07
最近查了一下美国机动车通行规则的资料,经常需要在美国各州的车辆管理网站查询,虽然我知道美国作为联邦国家,除了联邦宪法外,各州都有各州的法律,但美国各州所谓“车辆管理局”构成之复杂,还是让我这个习惯统一法规的人觉得眼花缭乱。 现在查到的大概有三种 (可能还有 N 多种),希望熟悉的博友能指出。 1. DMV ( 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 )比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内华达州等,叫 DMV 的,我看了一下应该是直属州政府的一级局,大概相当于国内的公安厅(局)、交通(厅)局这个级别。 2. BMV (Bureau of Motor Vehicles), 比如俄亥俄州的 BMV ,是隶属于 Ohio Department of Public Safety (俄亥俄州警察局)下面的二级局。 3. MVA ( Motor Vehicle Administration ) , 比如马里兰州的 MVA ,是隶属于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州交通运输部 ) 下的二级局。 为什么在美国各州没有统一的规定,是出于何种考虑,这三种情况哪种是主流,是否还有其他情况,希望熟悉的朋友能指点一下。
168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资料积累
lishuangshuang 2012-8-31 20:31
地震资料积累
虽然看的不是很懂,但是感觉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在台站不足条件下,如何获取余震空间分布和活动趋势。 分享……
个人分类: 生活|25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Endnote 中国科技大学罗昭锋
chnfirst 2012-8-31 10:46
http://blog.csdn.net/hero06/article/details/7724124 Endnote X5软件使用教程推荐以及资料下载 2012-07-07 10:36 43人阅读 评论 (0) 收藏 举报 http://hi.baidu.com/woaichawenxian/blog/item/a026d0c901fff32b5982dd90.html 网上有关Endnote软件使用教程很多,但最好的还是中国科技大学罗昭锋老师的。我把他们的初级、高级教程和最新X5版教程,放在一起做了个压缩包,另外还有他们的《文献管理与文献信息分析》课程讲义,学过这四个之后,必成高手无疑。 另外还提供了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和浙江大学的Endnote软件使用教程,供大家参考。 看过这些资料之后,无需再花时间看别的了。 中国科技大学Endnote软件使用教程全集 http://good.gd/1945047.htm 中国科技大学《文献管理与文献信息分析》讲义 http://good.gd/1945057.htm 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Endnote软件使用教程 http://good.gd/1945065.htm 浙江大学Endnote软件使用教程 http://good.gd/1945071.htm
个人分类: 电脑、办公|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真正的】ENDNOTE文献的管理
taodan2003 2012-8-25 09:55
[转载]【真正的】ENDNOTE文献的管理
六、文献的管理   配合嵌套文件夹的使用,即可进行海量文献的管理。以综述为例,确定范围和题目后,就可以充分利用EndNote的功能进行文献搜集、整理和阅读了。    (1)充分收集文摘   通过在线数据库查找的文摘都可以导入EndNote文献图书馆中,为了充分收集资料,还有一些资料可能要通过图书馆复印的途径获得,这些资料一般数量不多,可以手动输入。   我的经验是,尽量细化检索词组合,对每一种检索策略建立一个独立的enl图书馆,并放在同一级文件夹下。细化检索词是为了让每一个enl库中的记录尽可能少,最好不要超过100。    (2)筛选文摘   通过Annotated模式对每个enl图书馆中的记录进行逐一筛选。多数情况下,都可以筛掉很大一部分相关度较差的文献。对于要保留的文献,不妨在Notes中随时记录下观感或一些关键词,便于后面进一步整理。这一步工作比较枯燥,但却是后面所有工作的基础。    (3)合并记录   对检索策略相近的几个文献图书馆筛选完毕后,可以将它们合并成一个库。在这一步,推荐采用Edit--FindDuplicates菜单筛去重复的记录。这样,就能形成一个次级库。通过这样的方法,在次级库中进行合并,就能获得一到若干个最终库。   形成最终库时,需要对综述的结构有所规划。这些规划体现在Notes中。有些文献要用在背景部分,Notes中可以标注“backgroud”,有些可能要用在展望部分,Notes中可以标注“view”之类。通过Reference--SearchReferences操作,In"Notes"Search"CertainKeywords",就可以把它们分别显示,并归入不同的目标库中。    (4)收集全文   在最终库里的文献就是所需要的。接下来尽可能把它们的全文都弄到手,并按二(4)节所述,做好LinktoPDF和Image。以后写论文需要参考全文时,右键OpenPDF即可,十分方便。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84734do=blogid=367968 按照课题建立数据库 撰写文章
48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zhuan:国内从事CV相关的企业 .
openmind 2012-8-13 21:33
http://blog.csdn.net/carson2005/article/details/7356225 经常碰到朋友问我国内从事计算机视觉( CV )领域的公司的发展情况,产品情况,甚至找工作等问题,这里,我给出自己收集的国内从事 CV 相关领域的公司网址及其主要产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另外,资料整理的不是很完善,后续我会继续更新和添加,并及时在我博客进行更新( blog.csdn.net/carson2005 )。 (1) 北京北方猎波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northwh.com/beifangliebo/main1.html 红外探测成像产品 (2)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http://www.superd.com.cn 立体显示设备 (3) 深圳尤利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http://www.unier.com.cn/index.asp 森林防火,监狱报警监控 (4) 深圳市宜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http://www.easou.com/index.html 中文手机搜索引擎 (5) 北京六所华胜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ce6.com.cn/default.aspx 通信,医疗电子、半导体 (6) 佳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http://www.canon-ib.com.cn/ 相机、扫描仪、 OCR (7) 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http://www.canon-ib.com.cn/ 图像芯片 (8) 北京凌云光视数字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lusterinc.com/ 工业相机,机器视觉软件 (9) 北京京天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lusterinc.com/ 铁路车辆行业相关软件及智能视频分析软件 (10) 北京金菩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gpmedical.com.cn/ 医疗诊断设备、试剂、生物传感器 (11) 北京中天荣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http://www.romtek.cn/ 测控与信息技术、飞行器零部件综合优化设计、图像处理、软件系统综合开发等 (12) 北京和为永泰科技有限公司 : http://www.hewei110.com/ 安防、安检、防爆、排爆、反恐侦察、刑侦设备等设备研制及经营 (13) 北京多维视通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visystem.cn/ 警用图像分析、视频侦测、人像分析; (14) 北京智安邦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zanb.com.cn/ 智能视频分析、监控 (15) 北京东方红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dfhh.net/ 智能交通、监控、人的行为分析; (16)北京竞业达集团: http://www.jyd.com.cn/ 楼宇监控、智能交通 (17)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irisking.com/index.html 虹膜识别 (18)北京思比科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superpix.com.cn/cn/index.asp 图像传感器芯片 (19) 北京汉泽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hanzetech.com/ 智能交通 (20)北京吉威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geoway.com.cn/ 遥感、航拍 (21)中国大恒图像: http://www.daheng-image.com/index.html 视频采集卡、智能相机、工业检测、医疗图像; (22)北京硅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sishield.com.cn/ 监控、 3D 视觉浏览 (23)北京思创贯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http://www.crealifemed.com/index.html 医学图像 (24) 北京云加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cloudacc.cn/ 智能视频分析、高清网络相机 (25)北京汇影医疗: http://www.unimaging.com/_d1479.htm 核磁共振、彩超 (26) 辉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http://www.wisland-tech.com/ 高清相机、监控 (27)新博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symbowmed.com/cn/ 医疗图像、医疗器械 (28)中科宇图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mapuni.com/index.htm 遥感图像 (29)北京科天健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rocketech.com.cn/index.asp 工业相机 (30)纳通医疗集团: http://www.naton.cn/index.asp 医学图像 (31)航天光达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casic27.com/index1.html 监控、智能视频分析 (32) 北京国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http://www.epri.sgcc.com.cn/gwfd/ 电力监控 (33)北京中科卓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http://www.visione.com.cn/ 智能交通、安防 (34)苏州海博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http://www.hierstar.com/ 身份识别 (35)中兴智能交通无锡有限公司: http://www.zte-its.com/ 智能交通、监控 (36)北京文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vion-tech.com/ 智能交通、安防 (37)理光软件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 http://www.ricoh.com/srcb/cn/ 投影仪、打印机、传真机 (38) 北京京威时代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www.geoway.com.cn 遥感图像、地理信息 (39)北京清网华科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thnet.com.cn/ 人脸识别、车辆故障检测、图像自动识别 (40)北京中电万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cevlink.com/index.html RFID 、无限网络监控 (41)北京声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www.telesound.com.cn 安防 (42)北京赢销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www.winchannel.net 安防、监控 (43)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www.dayang.com.cn 高清数字电视 (44)北京博瑞凯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boruikaicheng.com/Ch/Index.html 智能交通 (45)北京信路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signalway.com.cn 智能交通 (46) 百度: http://hr.baidu.com/static/index.html 图片检索分类 (47) 北京光达光电新技术公司: http://www.casic27.com/ 智能交通、天网、人脸识别、安防; (48)北京黄金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gev.net.cn/ 硬盘刻录机、视频服务器、安防、智能交通 (49) 上海汇纳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winnerinf.com/ 流量统计、安防; (50)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hikvision.com/ 安防、监控、智能交通; (51)中视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www.vrp3d.com 增强现实; (52)上海先锋商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www.pioneer.co.jp DVD 刻录、车辆主动安全 (53)上海视龙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visualon.com/ 手机多媒体应用 (54)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hite.com.cn/ 监控、智能交通; (55)科达通信集团上海研发中心: www.kedacom.com 视频编解码 (56)四川华雁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www.whayer.cn 监控、安防 (57)浙江创亿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zjcywl.com 数字高清电视 (58)杭州龙鑫科技有限公司: www.longx.com.cn 医疗器械 (59)杭州图酷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tucue.com 监控、安防 (60)杭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nationalchip.com 数字电视芯片、数字电视接收终端 (61) 美国虹软公司: http://arcsoft.com.cn 数码多媒体 (62)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jieshun.cn/list.php?catid=40 停车场、门禁系统、安防 (63)成都之维安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cdzvan.com/ 系统集成、安防、智能交通 (64)四川浩特通信: http://telecom.haotel.com/ 系统集成、安防 (65)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dahuatech.com/ 系统集成、安防、监控 (66)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seisys.cn/ 系统集成、安防、监控、智能交通 (67)成都术有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holdtecs.com/ 缺陷检测、工业检测、视觉测量 (68)深圳市蓝盾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landuntec.com/ 智能交通、系统集成、雷达测速 (69)深圳市银之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yinzhijie.com/cn/index.asp 票据印验 (70)成都奥泰医疗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http://www.alltechmed.com/ 核磁共振 (71)成都恒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http://www.everimaging.cn/index.htm 图像处理软件 (72)福特安苏州图像管理公司: http://www.photoann.cn/ 图像管理软件 (73)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 http://www.its.cn/ 智能交通、系统集成 (74)北京原力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forcetech.net/ 视频会议 (75)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geostar.com.cn/Index.shtml 遥感图像 (76)深圳中兴力维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ztenv.com.cn/ 系统集成、监控 (77)合肥博微安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brainwaretech.net/default.asp 安防、智能交通 (78)北京百联智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vroad.com.cn/index.aspx 视频监控 (79)重庆港宇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http://www.camyu.net/2010/ 工业相机 (80)杭州藏愚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sharpwisdom.com/ 安防、智能交通 (81)成都聚思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synnex.com/ 单据分类、字符识别、软件外包; (82)杭州联图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liantu.com.cn/ 智能交通; (83)北京易华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ehualu.com/ 系统集成、安防、智能交通、数字城市; (84)北京宇航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yuhangshidai.com/ 卡口、电子警察 (85)成都威路特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百联智达): http://www.vroad.com.cn/ 卡口、电子警察、事件检测 (86)上海波创电气有限公司: http://www.botrong.com/ 工业相机、 (87)上海银晨智能识别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isvision.com/cn/index/ 人脸检测、人脸识别 (88)北京数字奥森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authenmetric.com/ 人脸识别、人脸检索 (89)广东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xtnet.com.cn/zh-CN/index.html 高清网络相机、视频服务器,智能安防 (90)先进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http://www.asmpacific.com/asmpt/index.htm 机器视觉,半导体集成封装 (91)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crystalcg.com/en/index.aspx 增强现实、人际交互 (92)广州浩云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haoyuntech.cn/ 人脸检测、人脸识别、大屏幕拼接、硬盘录像机、网络相机 (93)博康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bocom.cn/cn/ 安防、摄像机、事件检测、车载监控 (94)欧蒙(北京)医学诊断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oumeng.com.cn/ 医疗诊断 (95)北京中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zksoftware.com/ 指纹识别 (96)南京云创存储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cstor.cn/ 云视频监控、云存储 (97)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sinodata.net.cn/ 数据中心、票据验证 (98)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nuctech.com/index.aspx 辐射成像技术 (99)腾讯: http://www.tencent.com/zh-cn/index.shtml 图片检索、识别、分类 (100)北京海鑫科金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hisign.com.cn/ 指纹识别、掌纹识别、人脸识别 (101)浙江捷尚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icarevision.cn/ 智能交通、人脸识别 (102)北京智慧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a-eye.cn/ 人脸识别 (103) 杭州图酷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内容的图片检索 (104)北京鼎汉科技成都研发中心: http://www.dinghantech.com/ 机器视觉、轨道交通安防、监控 (105)成都凯智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kise-tech.com/index.html 安防、智能交通 (106)北京博视智动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vision-smart.com/ 工业相机、镜头、视频采集卡、机器视觉 (107)东软集团先行汽车电子研发中心: http://www.neusoft.com/cn/solutions/1047/ 汽车辅助驾驶 (108)深圳朗驰欣创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launchdigital.net/ 硬盘录像机、视频服务器、安防、智能视频分析 (109)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shining3d.com/zh-cn/index.html 三维扫描仪、三维成像 (110)成都深港路通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sgits.com/ 系统集成、智能交通 (111)杭州立讯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lsun.cn/ 智能交通、安防、 GIS (112)成都臻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vzenith.com/index.asp 安防、监控 (113)深圳先创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szcentral.com/index.asp 系统集成、智能交通、安防 (114)陕西维视数字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microvision.com.cn/ 视频采集卡、工业相机、机器视觉 (115)北京博思廷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boostiv.com/ 智能视频分析、安防、监控 (116)东方网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7)北京博睿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http://www.bravevideo.com/index.asp 安防; (118)江苏视软件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http://www.visionsis.com/default.aspx 智能交通、安防、油画生成; (119)保定市天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galaxy-elec.com/main/user/index.asp 通信、安防、监控 (120)成都慧拓自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hitoai.com/ 特种机器人; (121)深圳市博安盈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boanying.com/ 流量统计、安防; (122)成都新舟锐视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cdxzrs.com/ 安防、监控; (123)东莞微模式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icropattern.com/ 单据分类、字符识别、安防、智能交通 (124)成都四为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http://www.syswareonline.com/index.asp 智能交通、系统集成; (125) 上海智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icar-electronics.com/index.asp?lan=zh-cn 汽车辅助驾驶 (126) 成都主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http://www.sclead.com/Default.aspx 工业检测、缺陷检测 (127) 东莞盟拓光电科技: http://www.smt-aoi.com/default.asp 工业检测、缺陷检测
个人分类: 科普天地|0 个评论
有趣资料:we do chicken right; LG管理条 寒山拾得
liuli66 2012-8-12 20:52
有趣资料:we do chicken right; LG管理条 寒山拾得
整理旧资料,发现一些有趣的东东,存于此。 LG管理条例仿CCTV 老公.wma We do chicken right 有趣翻译PPT WE_DO_CHICKEN_RIGHT.pps
个人分类: 杂感|12 次阅读|1 个评论
玛雅文破解的历史(编译版 上)
热度 3 gothere 2012-7-31 12:16
篇首语:国内关于玛雅文的资料非常少,国外却很多,今日放出来一篇编译稿。这是翻译的草稿版,会有错误和不通顺的地方,欢迎讨论指正。 translated by 李斌 gothere@126.com,转载请保留此信息。 玛雅文字 两个重要的网站 FAMSI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esoamerican studies 中美洲研究基金 1993 年建立的机构 UNAAHIL B’AAK 玛雅文化 编译自: Maya Hieroglyphs 玛雅象形文字 前言 玛雅文的正字法转写给研究带来了不少困扰。玛雅词语依然使用不同的方式书写。比如,“ lord ”或“ king ”在玛雅文中有 5 种书写形式: ahua , ahaw , ajau , ajaw 和 ’ajaw 。自从危地马拉的玛雅文字母得到了公认后( 1988 年左右),学者们开始使用新的转写方式。 Me :转写都是转写为表音文字形式,在我看来是不合适的,我们古代汉字的研究方式,就是重意义而轻音的。所以要看玛雅文本身是表意的还是表音的,如果表意为主,那么采用汉字研究法应当更合适,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推定具体的读音上。 概论 已知最早的玛雅文本是公元前 3 世纪的,最晚的则是西班牙人征服时期。粗略估计,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发现的、馆藏的、私藏的玛雅书籍约有 10000 部。这些文本大致写于古典时期 Classic period (公元 200-900 年),刻于陶器和石质纪念碑,如石柱 stelae 和门楣上。其他的还有绘于建筑物、洞穴墙壁、动物贝壳、兽骨、玉石、黑曜石、粘土上的法律、木头门楣、粉画壁画上。 玛雅文字的书写系统由 1000 多种不同的符号构成。但是很多符号只是同一个符号的变体( allographs )或者同义不同形的同音符号( homophones ),或者是只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使用。由此,共时条件下使用的符号不会超过 500 个。 玛雅文书写系统在语言学上被认作是 logosyllabic 系统(表音系统),由代表整个词语( logograms )和音节(音节符号)的符号构成。在玛雅文中,约有 200 中不同的音节 / 语音符号,其中大约 60 种是由 logograms (单音节?)构成。因此,在古典玛雅语种,约有 80 种语音的音节和 200 种符号 graphemic (图形)音节。如果和其他中美洲的书写系统比较,就会明显地看出来,古玛雅语使用了一个书写系统,具有一种特殊的潜力,可以记录的语言结构,像在口语表达中的句法表示一样复杂。但在实际使用中,书写系统是高度复杂的句法结构的一个字形 graphemic 缩略。因此,许多省略的部分都必须由熟悉该语言的读者来完型。 1.1 解读的历史 玛雅文字的解读史充满了神秘色彩,在长达 500 年的岁月中,对于这种文字的理解有所进步,这是一种看一眼就觉得是外星人的文字。 1862 年,马德里的皇家历史学院,为了寻找新世界的研究材料,一个法国牧师 Charls Étienne Brasseur de Bourbourg 拿出了一本 Diego de Landa 主教手写本的《 Relación delas cosas de Yucatán 8 》。 2 年后, Bourbourg 出版了这部手稿的双语版(西班牙语和法语),书名为《 Relation des choses de Yucatán de Diego de Landa . 》 30 年前,美国律师、行旅作家 John Lloyd Stephens 和英国艺术家 Frederick Catherwood 同行,从纽约出发,经洪都拉斯首都 Belize ,到达玛雅地区。 1839-1842 的旅居生活,他们探索了玛雅遗迹,撰写报告、绘制地图、描绘了古代的雕塑和建筑。通过努力,他们建立了“失落的城市”, 2 卷本的“ Incidents of Travel in Central America, Chiapas, and Yucatan ” 1841 和“ Incidents of Travel in Yucatan 尤卡坦半岛 ”( 1843 ) 。开篇部分,描写了 Copan : In regard to the age of this desolate city I shall not at present offer any conjecture. Some idea might perhaps be formed from the accumulations of earth and the gigantic trees growing on the top of the ruined structures, but it would be uncertain and unsatisfactory. Nor shall I at this moment offer any conjecture in regard to the people who built it, or to the time when or the means by which it was depopulated, and became a desolation and ruin; whether it fell by the sword, or famine, or pestilence. The trees which shroud it may have sprung from the blood of its slaughtered inhabitants; they may have perished howling with hunger; or pestilence, like the cholera, may have piled its streets with dead, and driven forever the feeble remnants from their homes; of which dire calamities to other cities we have authentic accounts, in eras both prior and subsequent to the discovery of the country by the Spaniards. One thing I believe, that its history is graven on its monuments. Who shall read them? (Stephens 1993 : 59). 大概是 Stephens 提出了这个挑战,由于埃及文字已经被 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 (商博良) 在几十年前破解。不过,在 Stephen 的时代,还没有研究玛雅语的罗塞塔石碑。直到 Landa 的 Relación 之后,人们才认为找到了玛雅语的罗塞塔石碑。 Landa 在他的书中写到,他认为玛雅文是拼音文字。这就是所谓的 Landa 字母(见图 26 ),一般被作为是这个西班牙牧师的误解。因此,这个字母表被认为是没有用的。此后几百年没有实质性进展。 问题之一就是 Landa 和 19 世纪晚期乃至 1950 年代的学者们没有注意到,玛雅文字并不是 alphabetic (字母的)的或者表音的。最初,学者们尝试直接用 Landa 的字母表来转写玛雅文,但总是不成功。同时,在 Relación 中用于研究历法符号的 logograms 的路子,应用于玛雅文本的转写中获得了成功。在音节符号成功的基础上,和音素字符的失败上,人们认为玛雅文是基于音节的而非音素。 玛雅文的研究,直到 1950 年代,都保持着这样的水平,特别是在历法方面。也许,作为一种直接的结论,我们可以认为,玛雅文是纯粹 logographic 的。同理( in the same vein ),人们假设,铭文( inscription )的内容更像是天文方面的而非历史的。 尝试解读玛雅文的语音模式被废弃了。但是,在 19 世纪初,研究者已经成功解读了部分玛雅文。但是,这些研究者并没有将自己的方法系统地阐释出来。 1876 年,一位法国学者 Léon Louis Lucien Prunol de Rosny 发表了 Déchiffrement de l’Écriture Hiératique de l’AmériqueCentrale ,该文部分地使用了语音符号。他对材料的分析,以及语言学背景,使他得出结论,玛雅文同时是 logogram 和 phonetic 符号(音节、音素文字)。然而,该世纪的三分之一过去了, Rosny 的有关玛雅文的系统语音研究工作才见到了曙光。 在 1950 年代初,列宁格勒的民族学院的学者 Yuri Knorozov ,再次测试了 Landa 字母,并与现存的少量拷贝做了比较( Villacorta and Villacorta 1933 ),这些拷贝是 3 种著名的玛雅古抄本( codice ),发现于柏林(按:二战的战利品)。 Knorozov 的方法,是研究已被破译的那些文本。比较破译文字的相似点,每个书写系统的符号数量,他指出,玛雅文是音节和音素文字。简单地说,就类似日语文字。 Knorozov 为了验证他的想法,便使用了 Landa 字母表,虽然它不是因素的符号而是音节的。基于音节的方法,已经被其他古老文字的研究证明是古文字的一个特点。他使用了其中的一些符号,直接解读玛雅古抄本。其中一个符号便是 Landa 的 cu ,紧跟着另外一个未知的符号。这些符号处在一个意思为火鸡的符号上面,于是他假设,这个 glyph (字形)代表动物的意思。这个假设在其他的火鸡上下文中得到了验证。 在 Yukatek 玛雅文中,火鸡的词是 kutz (古字形是 cutz )。他推断,第一个字符也许代表音节 cu ,这是 Landa 字母表中的符号,其次,应该为 tzu (假设最后一个元音脱落,因为玛雅词语的音节以辅音结尾。在词末的元音,根据 synharmony 的原则, 他假设为 /u/ )。 因此,他得出结论,这些符号读作: cu-tz ( u )。为了证实,他着手寻找开头为 tzu 的符号。最终在一个表示狗( Yukatek 中 tzul )的图形上方发现了。因此,这些符号应该读作 tzu 和 lu (在 Landa 表中, lu 表示为 l )。(按:这说明图像和文字的对应关系很重要) Knorozov 继续研究其他的符号,其结果将西方的玛雅文研究做出分水岭。 这个直接的理论 theorem 和相关的方法,为玛雅文的各种字形的解读带来了钥匙。不可替代地改变了玛雅文的研究路径。但是,在 20 年中,这一改变并没有凸显出来。出于铁幕下的冷战政治、语言障碍以及学术交流的缺乏。( me :原来国内引进的是真货,西方不认,咱中国可跟得紧,呵呵) Knorozov 的工作之外,在 1950-60 年代玛雅文的研究中,出现了其他的 2 个发展。 1950 年代末, Henrich Berlin ,一位住在墨西哥的德国批发商,发现了他称为“ el glifo ‘ emblema ’”( Emblem Glyphs 象征符号)。 1960 年代, Tatiana Proskouriakoff ,一位俄裔美国人,发文首次证明玛雅纪念碑上确实包含了历史记录。(下图) 同时, J. Eric S. Thompson and Sylvanus G.Morley 两位大牛声称,玛雅语料在没有历史信息时很少包含日期。还说,在纪念性的陶器上的文字是粗俗的,并没有意义或语言学价值。 2. 玛雅文的起源 在中美洲,玛雅人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好一个种族发展自己的书写系统。在已知最早的玛雅文(公元前 3 世纪)书写系统已经在该地区的至少三个文明区出现了:在墨西哥湾南海岸的所谓的 Olmec 中心区(奥尔麦克), Oaxaca 流域,南危地马拉的 Alta Verapaz 高地流域。 中美洲的文字系统在 Olmec 时代的晚期得到了发展,约在公元前 700-500 年。也可能起源于略早的 Olmec iconography (插图)。无论这种早期的文字是不是文字,或者只是一些图画元素的组合,并不是某种语言的语音表示。这种早期的文字系统,后来在两个地区发展为不同的传统:墨西哥高地,危地马拉高地和 Chiapas (墨西哥南部的一个州)以及危地马拉太平洋海岸的周边地区。 现知最早的可以作为玛雅文字的符号,可以在 San Bartolo (现在危地马拉北部)找到。在结构上 Structure 1 , San Bartolo 可以找到至少 4 种早期的符号(音节 / 音节串 ja , mo , po ,主人的符号, AJAW )。其他的文献线索,从玛雅低地的北伯利兹城的 Cerros 。在砖石结构的建筑 Stucture 5C-2nd 的 2 个符号: YAX (蓝绿 / 第一), K ’ IN (太阳 / 日)。面具的脸部 Lamanai Structure N9-56 的字符 , AK ’ AB ( 夜 / 黑暗 ) 。 另外一个早期的玛雅文,是在一个再使用的 Olmec 绿石胸部(敦巴顿橡树园绿玉饰物,图 5 ) 在更早的文献中,圣地亚哥的悬崖上的石刻,南 Peten ,一个站立的玛雅统治者旁边有双行的 19 个符号。这些符号表明了记录日期的格式(开头的两个丢失的字符,大的起始介绍符号(一般称为 ISIG 符号),后面跟着 4 个符号),非常变易和不稳定。这个石刻以及 Dumbarton 的 Oaks jade pectoral ,代表了玛雅例行纪念活动的格式,如 bloodletting 和皇室继承。从古典时期开始(公元 250 年),玛雅文发展为更为稳定和严格的系统,后面章节将展开。 translated by 李斌 gothere@126.com,转载请保留此信息。 logograms Noun a single written symbol that represents an entire word or phrase without indicating its pronunciation; "7 is a logogram that is pronounced `seven' in English and `nanatsu' in Japanese" 单字符的意思?
个人分类: Linguistics|11140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黄刚老师博客地址http://hg.iap.ac.cn/mylink.htm
lincystar 2012-7-30 15:47
技术篇 from http://hg.iap.ac.cn/mylink.htm http://hg.iap.ac.cn/data.htm 资料及方法、模式库 附录 B: 技术篇 东亚季风研究资料及方法库的建立 为了研究东亚夏季风的年际以及年代际变化,作者收集了近些年来能够找到的气候资料以及常用的方法和模式组建了东亚季风研究数据及方法库,它具体包括大致如下两个部分(表 6.1 ) , 注以下列出的资料大部分为资料中心未收集的 , 是作者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谨向曾经提供资料的国内外同仁及朋友致以衷心的谢意。 表 6.1 资料 ( 数据 ) 库的组成: 其资料目录包括: ★ 综合资料: 1 NCAR/NCEP ( 1949-2001 )再分析资料 时间: 1949 年 1 月到至今 资料性质:月平均,日平均,格点: 2.5*2.5 ,垂直层次: 17 层,分为 1000 , 925 , 850 , 700 , 600 , 500 , 400 , 300 , 250 , 200 , 150 , 100 , 70 , 50 , 30 , 20 , 10hPa 目前,由于资料量大,只收集了等压面的资料。 其中 1949 年 1 月到 1957 年 12 月无日资料,并且月资料尚需验证 本文主要研究的资料为此资料。该资料能够较好的反映东亚地区的气候变化 日平均资料(1948-2001年) 2 ECMWF 再分析资料 资料性质:月平均 ; 格点: 2.5*2.5 时间: 1979 年 1 月到 1999 年 12 月 资料性质:月平均;格点: 2.5*2.5 该资料目前的时间长度尚只有十几年资料,不过从总体上,若对东亚地区气候变 化而言,该资料较 NCAR/NCEP 的再分析资料为好。 ★ 大气资料: 1 全球逐旬及逐月向外长波辐射( OLR )资料 时间: 1974 年 6 月 1 日到至今,网格点: 2.5*2.5 资料性质 : 月平均;侯平均;日平均 2 NMC 北半球风场资料 格点: 2.5*2.5, 经度 :0-360, 纬度 :90N-20N 时间: 1962 年 12 月到 1992 年 12 月 资料性质 : 侯平均 3 Xie and Arkin 的全球降水资料 格点资料: 2.5*2.5 , 时间: 1979 年 1 月到 1999 年 12 月 资料性质 : 月平均 现受到最新更新资料到 1999 年 3 月 4 北半球海平面气压资料 资料来源: P.D.Jones, CRU(Climate Research Unit,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英国 时间: 1873 年 1 月到 2000 年 12 月 资料性质:格点, 5*10 5 全球海平面气压资料 资料来源: NCAR/NCEP 的再分析资料 资料性质:格点; 2.5*2.5 时间: 1958 年 1 月到 2000 年 12 月 6 NASA Water Vapor Project-NVAP 总云量和各层的水汽资料 资料来源: NASA 时间: 1988 年到 1994 年日和月平均资料 联系地址: ringrud@stcnet.com ★ 台站资料以及全球气候变化资料: 1 GHCN V1 资料,全球台站资料, 英文: The Global Historical Climatology Network: Long-Term Monthly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Sea Level Pressure, and Station Pressure Data 资料来源: NCDC,NOAA, 美国 温度:月平均, 6039 站,时间: 1701 年 -1990 年 降水:月平均, 7533 站,时间: 1697 年 -1990 年 SLP: 月平均, 1883 站,时间: 1755 年 -1988 年 台站气压:月平均, 1873 站,时间: 1768 年 -1988 年 2 GHCN V2 资料,全球台站资料, 英文: The Global Historical Climatology Network: Long-Term Monthly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Sea Level Pressure, and Station Pressure Data 资料来源: NCDC,NOAA, 美国 包括温度、降水、 SLP 、台站气压; 1880 年 1 月到 1997 年 12 月 另外,包括格点温度异常资料 ( 平均温度,最大温度,最小温度 ) 资料性质: 72( 经度 )*36 (纬度), 5*5 时间: 1880 年 1 月到 2000 年 12 月 3 日本、韩国的气温和降水月平均资料 韩国的 14 个代表站( 1953-1994 年)的温度及降水资料 日本 36 个台站( 1951-1986 年)的降水资料以及 50 个台站( 1946-1996 年)的 温度资料 4 中国 160 台站的气温和降水月平均资料 时间: 1951 年 1 月到2000 年1 2 月 资料:气温和降水资料 5 中国地温月平均资料 时间: 1951 年 1 月到 1997 年 12 月 6 中国地面气候资料( 1961-1990 ) 资料来源:国家气象中心气候应用室 全国 196 站, 资料性质:台站(包括气压、气温、空气湿度、云、降水、天气日数、蒸发、积 雪、风、地温、冻土、日照 7 中国高空气候资料( 1961-1990 ) 资料来源:国家气象中心气候应用室 全国 124 站,包括从地面、 1000 、 850 、 700 、 500 、 400 、 300 、 250 、 200 、 150 、 100 、 70 、 50 、 30 、 20 、 10 百帕的气压、温度、温度露点差、风速 8 全球长时间温度资料 资料来源: P.D.Jones , CRU(Climate Research Unit,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英国 时间: 1856 年 1 月到2000 年 12 月 资料性质:格点, 5*5 9 全球长时间序列降水资料 资料来源: Mike Hulme, CRU(Climate Research Unit,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英 国 时间: 1900 年到 2000 年 资料性质:格点,分为两种, 2.5*3.75 和 5*5 格点 ★ 积雪资料: 1 北半球雪盖和海冰密集度资料: 资料来源:美国 National SnowIce Data Center 资料性质:每周, 时间: 1971 年 1 月 4 日到 1995 年 9 月 3 日 联系地址: nsidc@kryos.colorado.edu ★ 海温资料: 1 Gisst Version3 海温资料,其中包括海冰资料 资料来源:英国 hadley 中心 资料性质: ascii 码和 grd 数据格式,其中单位应除以 100 , 海冰以 -1000 记,缺测值为 -32768 ,资料为月平均, 1*1 网格 起始点为 179.5W , 89.5N ,终点为 179.5E , 89.5S 时间: 1870 年到 1999 年12 月 2 日本 JMA 的全球月平均海温资料( 1946 年 1 月到至今) 资料名称: Glob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GLBSST) data set 资料来源: Oceanographical Division ,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时间: 1946 年 1 月到至今 数据格式: 2*2 格点,月平均, GRIB 格式 80S 到 80N ,其中气候海温: 30 年平均, 1961 到 1990 年 联系地质: ocean@umi.hq.kishou.go.jp 3 全球海洋不同深度的海温及热含量资料 ( 第一版 ) 资料来源: Joint Environmental Data Analysis Center(JEDAC) 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 La Jolla, California. 资料性质:从 0 到 400 百米的海温异常以及热含量资料, 时间: 1950 年 1 月到 2000 年 12 月 (1) 格点: 5 (纬向) *2 (经向) , 范围:纬向为 60N 到 60S. 资料分为 0 , 20 , 40 , 60 , 80 , 120 , 160 , 200 , 240 , 300 , 400 米共 11 层 缺测码: 9999 网络地址: http://jedac.ucsd.edu/ 4 全球海洋不同深度的海温及热含量资料 ( 第二版 ) 资料来源: Joint Environmental Data Analysis Center(JEDAC) 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 La Jolla, California. 资料性质:从 0 到 400 百米的海温异常以及热含量资料, 时间: 1955 年 1 月到2000 年 12 月 (2) 格点: 5 (纬向) *2 (经向) , 范围:纬向为 60N 到 60S. 资料分为 0 , 20 , 40 , 60 , 80 , 120 , 160 , 200 , 240 , 300 , 400 米共 11 层 缺测码: 9999 网络地址: http://jedac.ucsd.edu/ ★模式 资料: 1 日本CCSR/NIES AGCM20个初始场积分40年资料(用观测海温1958年1月-1997年11月) T21高斯格点,18层大气模式,主要可以研究可预测性问题。(This work is made by me and Prof.Xie Shangping(UH,U.S.A) and Shiji Matsumura) 2 世界几个主要模式对未来的预测 包括(CCSR/NIES,ECHAM4,HADCM3,CISRO AGCM,CCM3,CSM etc.) 300年的积分资料 ★ 综合图表及资料: 1 气候系统监视报告 时间 :1980 年 1 月到 1999 年 ( 至今 ) 资料来源:日本气象厅 资料性质:月刊 http://ddb.kishou.go.jp/climate/MRCS/mrcs.html email:lfd_diag@hq.kishou.go.jp 2 Climate Diagnostics Bulletin 时间 :1996 年 1 月到 2001 年 ( 至今 ) 资料来源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NOAA, U.S.A 资料性质:月刊 http://www.cpc.noaa.gov email:wd52mh@hp16.wwb.noaa.gov 3 CDIAC’s Numeric Data Package Collection 资料性质: 2 张光盘, 资料来源: Carbon Dioxide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Envirormental Sciences Division;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指数 资料: 1 大气环流异常指数( SOI,NAO,….. ) SOI 指数 资料来源: CPC (NOAA, 气候预测中心 ) 时间: 1882 年 1 月到 2001 年至今 NAO 指数 资料来源: CRU,UK,P.D.Jones 时间: 1821 年到 2001 年至今 SOI 指数 资料来源: CRU,UK,P.D.Jones 时间: 1866 年到 2001 年至今 Nino1+2,Nino3,Nino4 海温指数 时间:月平均( 1950 年 1 月到 2001 年至今) 周平均( 1990 年 1 月到 2001 年至今) 资料来源: CPC(NOAA, 气候预测中心 ) 2 14 种大气环流指数分布 资料来源:美国 CPC(NOAA, 气候预测中心 ) 时间: 1950 年 1 月到 2001 年至今 包括: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 East Atlantic Pattern (EA) East Atlantic Jet Pattern (EA-JET) West Pacific Pattern (WP) East Pacific Pattern (EP) North Pacific Pattern (NP) Pacific/ North American Pattern (PNA) East Atlantic/West Russia Pattern (EA/WR) Scandinavia Pattern (SCA) Tropical/ Northern Hemisphere Pattern (TNH) Polar/ Eurasia Pattern (POL) Pacific Transition Pattern (PT) Subtropical Zonal Pattern (SZ) Asia Summer Pattern (ASU) 3 国家气象局发布的 74 个要素场指数资料。本人还整理了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各指数( 1951 年 1 月到至今) 资料来源:国家气象局 ★ 图集: 1 中国气候图集,中央气象局编制,地图出版社, 1966 年 2 热带季风图集 乌元康编著 气象出版社, 1987 年, 图集情况: 1979 年 -1984 年 5 月到 8 月的欧洲中期预报中心的气象资料而成。 3 全球大气环流时间平均统计图集,吴国雄,刘还珠著,气象出版社, 1987 年 图集情况: 1979 年 9 月到 1984 年 8 月)每日 4 次的 13 层资料 4 热带太平洋物理气候图集,符淙斌,章名立, J. 弗莱彻 , 苏炳凯 , 全小伟著 科学出版社 ,1990 资料情况 : 利用全球综合海洋大气资料集 (COADS) 提供的海面气象观测资料,时间: 1950 年到 1979 年逐月热带太平洋物理气候基本要素场,包括海面大气热状况、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辐射、热量、水分和动量交换与热量的水平输送,以及它们的年变化和年际变率。 5 中国气候灾害分布图集,主编:黄荣辉,郭其蕴,孙安健,海洋出版社, 1997 年, 图集情况:包括 1951-1990 年每年四季的气候灾害分布图 160 幅, 1951-1990 年我国 7 种气候灾害发生频率的分布图 22 幅,以及全国及我国东部的华南、长江中、下游和华北三个区的干旱和雨涝的年际变化图 6 幅。它可以作为研究气候灾害的基本资料。 方法库: 方法库包括数据分析库以及常用软件库以及模式库 ★ 数据分析库: 包括常用的 Fortran 程序: 经验正交函数 (EOF) 复经验正交函数 (CEOF) 扩展经验正交函数 (EEOF)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 (REOF) BP 典型相关 奇异值分解 (SVD) 小波分析 功率谱分析 最大熵谱分析 奇异谱分析 (SSA) 多通道奇异谱分析 (MSSA) 回归分析 POP 分析技术 滤波方法 ( 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带通滤波器 ) 等程序。 ★ 气象常用的软件目录: 利用一些商用或科学上的软件,常常可以事倍功半,下面我就列举一些我所使用过的软件,它们均可较好的解决各种气象问题。在此总结的目的也是希望广大气象工作者开阔思路。 1 Matlab (version 5.0,5.1,5.2 and 5.3)—( 目前在美国气象界使用非常广泛,它拥有非 常强大的 toolbox, 利用其 toolbox 可以解决气象上大多复杂问题,例如 SVD 分析, 小波分析,常用的统计分析、傅立叶分析等) 2 Visual Fortran 6.0A and Array Visulation (支持 Fortran90 标准,并且带有可视化工具,功能强大,支持多种编译系统,是 DEC 公司 1998 年最新的产品,方便调试程序) , 现收到最新更新 6.0C 3 Fortran Powerstation 4.0 和 4.1 (同样为 DEC 公司出品,较 2 为早,支持 Fortran90 标准,是较为完备调试程序的工具,较 2 简单) 4 Origin 5.0 和 patch2 (非常好的两维数据场绘图,且可以进行简单的统计计算,并直接画图) 5 Mathmatic3.0 和 4.0 (功能强大的数学运算软件,可以利用它进行公式推导或数据分析,较程序直观,且可以直接成图。 6 SPSS V7.5; 8.0;9.0( 专业的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可直接绘图,可利用它进行气象资料场的诊断分析 ) 7 SAS V6.12 (专业的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可直接绘图,也可利用它进行气象资料场的诊断分析,和 SPSS 功能不相上下) 6 Sigmal Plot v3.04 and v4.0 (非常好的两维数据场绘图,带有简单的统计功能,直 观,简单,方便) 7 Excel2000 (目前属 office2000 的一个组件,它可以简单的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 处理,并直接成图,很方便的把图插到 word 里进行编辑) 8 Grads v1.7.9( 气象上最常用的绘图软件,并且它还可以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对目前气象流行的 netcdf 格式的数据可直接处理,目前它有各种版本的软件,分别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完全免费 ) 9 Vis5d (气象上三维作图软件,它可以动态的显示三维资料场的变化,非常直观, 目前也有各种机器的版本,最近,北京大学暴雨实验室已经把它移植到微机上, 并对它成功的实行汉化工作,属免费软件) 10 NCAR Graphics ( NCAR 开发的气象作图软件,目前,最新版本为 NCAR Version4.1, 它的功能强大,既可画两维的数据场,又可以画三维数据场资料的变化。新版增 加了人机对话的功能。用它做出的图较 Grads 做出的图美观,清晰,但属于商业 软件,目前较贵,我所已购置 NCAR 作图的最新软件。 11 PCMDI (属于模式后处理软件,可以和气象模式紧密的结合起来,做到数值模式的可视化,同时也可进行常用的气象作图) 12 Gsview (可以处理和显示及其打印各种 PS 图形和文字) 13 Latex (例如 wintex , scientific workplace 2.5 , winedt , scientific notebook v3.0 , wincct , Emtex )(国外各种气象杂志最常用的排版格式,对气象科研人员推广自己的成果非常有用) 14 Powerpoint2000 (属 office2000 的一个组件,利用它可以做出各种生动的胶片,同时若配合计算机和多媒体投影仪可以将个人的工作生动的展现出来。) 15 WPS2000 (支持动态 gif, 另外,有大量的数学公式、化学公式等,并且集中了 office2000 的大部分性能。对论文排版以及演示等方面非常有用) 16 Photoshop v5.02,v5.5( 可以对气象图形进行后处理以及重新着色等,是非常强大的图形处理软件 ) 17 Smartdraw v4.14 (专长画各种流程图,以及各种概念图,和 visio v5.0 的功能类似,不过该软件短小精悍,是非常好的工具之一) 18 Winsurf (适合画各种等直线,结合中国地图等,可用于画较为复杂的台站数据图) 19 Grapher (类似 winsurf 软件,适用于两维等直线作图) ★ 模式目录: 目前只涉及全球大气环流模式,以后将逐渐加入海洋模式及其海气耦合模式以及区域模式。 全球大气环流模式 1 新版的大气所的两层模式(格点模式) 研制人:曾庆存,梁信忠,张学洪,袁重光,林朝辉 它是一个对流层大气的有限差分模式,模式顶为 200 百帕,但考虑了平流层臭氧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作用。该模式在垂直方向采用 δ 坐标系,分为等质量的两层大气,在水平方向上采用了余纬 - 经度坐标,变量按 C 网格分布,其水平分辨率为 4*5 。模式的控制方程组是经过坐标变化和变量替换等特殊处理的球面斜压原始方程组。 新版本的模式对整个模式程序进行了结构优化和向量化,从而提高了模式的效能,同时还修正了模式程序中的一些错误。另外,还改进了模式的地表反照率参数化方案。它在进行气候数值模拟等方面,仍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它最大的优点就是模式比较省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较长的积分试验,本论文的模拟工作就采用了大气所的两层模式,不过采用的是林朝辉博士在 lasg2000 上最新的新版本模式,该模式在去年的气候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模式的动力框架经过了大量的检验,并同其他模式进行了比较。 2 大气所的九层模式(格点模式) 研制人:曾庆存,梁信忠,张学洪, R.D.Cess, 毕训强 大气物理所九层大气环流模式是一个包括对流和低层平流层的全球格点模式。大气所九层模式是曾庆存、梁信忠、张学洪和 Cess 联合发展的 IAP/SUNY 9L AGCM 模式的继续,与国外同类模式相比, IAP 9L AGCM 不仅在模式动力框架和计算格式方面有较优越的特性,而且在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等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另外,毕训强博士对该模式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及重新调试工作,重新调试了模式部分参数及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控制参数,另外引入了先进的 FFT 算法,并进行了对整个模式程序的结构优化和全面向量化优化,全面提高了模式性能。 IAP 9L AGCM ,该模式垂直方向有 9 层,为一包括对流层和低层平流层的大气环流模式,模式顶取为 10 百帕,为细致描写上下边界层的行为,对模式 δ 坐标进行了不等距分层,垂直方向变量分布采用 lorenz 状的结构,模式水平方向采用均匀经纬度网格,水平格距为经向 4 ,纬向 5 ,水平分量分布采用 Arakawa-C 网格。 该模式是参加 AMIP 第 2 阶段研究计划( AMIP2 )的 IAP GCM 之一。 3 大气所 LASG 研制的九层模式(谱模式) 研制人 : 吴国雄,刘辉 IAP L9R15 AGCM 是一个在引进基础上改进的谱模式( Lin,1991 )引入的澳大利亚 9 层谱模式( Simmonds,1985 )。在水平方向为菱形 15 波截断,水平分辨率约为 7.5 ° (经度) *4.5 ° (纬度);在垂直方向采用δ坐标,分为不等间距的9层,其中有三层位于行星边界层,故对边界层的刻画比较细致.该模式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引入了 ” 标准层结扣除 ” ,这样大大提高了模式的性能(Wu,et al.,1996) 4 美国 NCAR 的 CCM3.6 模式(谱模式) 研制人: Erik B.Kluzek,Jerry Olson,James M.Rosinski,John E.Truesdale,Mariana Vertenstein Climate and Global Dynamics Division of NCAR,Boulder 如何获得: ftp.ucar.edu Name:anonymous Password:username@domain cd ccm bin get ccm3.6.code.tar.gz get ccm3.6.datasets.tar NCAR CCM3.6 是最近的一版模式,它是由 NCAR 的气候动力小组研制的。早期的 CCM 模式是基于澳大利亚数值气象研究中心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大气环流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CCM3 模式是 CCM 模式的第四代,也是最新版本。 CCM3 相对于 CCM2 对一些重要的物理过程参数化都作了许多重要的改进。 NCAR CCM3.6 为其最新的模式,它相对于早些的 CCM3.2 主要作了如下几种改变, 1 物理过程的改变(如修正了表面压力的计算,增加了计算地球轨道参数的能力,另外辐射计算包括了 19 个波段等), 2 改变了输入输出的格式(主要输入输出格式改变为 netCDF 格式等), 3 改变了用户界面 4 修订了原有模式的 Bug 等。 http://www.cgd.ucar.edu/cms/ccm3/index.html 5 COLA模式( 6 ECHAM4模式 7 日本CCSR/NIES模式(18 levels) *IAP 大洋环流模式 研制人:张学洪、梁信忠、俞永强 第一代 IAP 大洋环流模式( OGCM )是一个 4 层、 4*5 分辨率的模式 , 该模式未采用“刚盖”近似,而是一个具有自由面的模式。 第 2 代 IAP 大洋环流模式是一个 20 层, 4*5 分辨率的模式,包括一个热力学海冰模式,简称 ML20 。该模式有 3 个版本,即 ML20-0 (陈克明, 1994 ;张 1996 ) ,ML20-1 (俞永强, 1997 ) ,ML20-2 (俞永强,周天军, 1998 ) 新一代的 IAP 大洋环流模式,模式空间分辨率提高,垂直方向有 30 层,水平分辨率相当于 63 个波的三角形谱截断( 1.875*1.875 ),同时模式采用了沿等密度面扩散格式以及比较成熟的参数化方案。 除了上述全球海洋环流模式, IAP 还推出了太平洋区域海洋环流模式(张荣华, 1989 ; Zeng,1991 )。 * 大气物理研究所海气耦合模式 A 用 4 层海洋环流模式与两层大气环流模式的耦合。 B 利用 20 层海洋环流模式的原始版本( ML20-0 )与两层大气环流模式耦合 C 用 20 层海洋环流模式的修订版本( ML20-1 )与一个多层的大气环流模式( 9 层 15 波菱形阶段大气环流谱模式 -L9R15 耦合。 D 建立了一个全球海洋 - 大气 - 陆面系统模式,即 GOALS/LASG 。目前,已发展了 4 个版本的 GOALS 模式 * 东亚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 该模式的动力框架与美国 NCAR/PENN MM5 相同。一些物理过程来自于 NCAR RegCM2 。在模式系统中发展并改善了两个重要的部分:大气 - 植被相互作用和气候 - 气溶胶相互作用。在陆面物理过程方面,还发展了大气 - 植被 - 土壤界面模式,增加了一个直接与树冠面相连的近地层,用该方案与 MM5 耦合。还在区域气候模式中增加了一个气溶胶传输模式。一系列研究表明,该模式在模拟亚洲季风气候结构和潜在变化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有关信息 :http://ast590.tea.ac.cn 以上所述资料和方法,你可以陆续在作者的主页中见到,主页的地址 http://monsoon.iap.ac.cn/~hg/, 或直接 email 给作者 另外,我将同资料中心的王鹏飞一起尽快将该资料库系统建成,也希望所内同仁提供宝贵意见以及相关资料。 我的 email 为: hg@mail.iap.ac.cn 或 hg@lasgsgi4.iap.ac.cn hgiap@hotmail.com(persistent) 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今后将和资料中心的同仁们一块完善该资料库。 ★ 对资料库建设等展望和讨论: 以上这些资料、程序、方法以及模式等只是作者历年来收集和整理的一部分,当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但作者认为目前这方面工作亟待开展,而此种工作在国外已有专门人员(特别是专门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工作人员以及专门的技术人员)的参与并参加开发工作。而此种工作对科研人员的论文写作以及文章质量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中国在资料验证和处理方面已远远地落后于美国以及欧洲气象部门。我们的资料仅仅停留在台站观测资料的基础上,而最新的资料的获取又十分的困难,研究人员的资料选取方面常常是拿到资料后就用,对资料的好坏并没有进行验证。所以急需一部分专门人员对资料以及方法等进行二次开发和验证,在资料的使用上把关,另外也急需对有中国特色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开发利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科研工作有创新性,而不是总依赖于国外的资料。本人希望借此论文的资料部分能够引起同仁们对气象研究资料以及方法等这方面的重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效率,并做到兄弟单位间资料的共享。 (2001年更新)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0 个评论
[转载]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预测方法总结和资料汇总
charles08 2012-7-26 16:39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预测方法总结和资料汇总 “折叠(fold)”的概念 “折叠(fold)”是近年来蛋白质研究中应用较广的一个概念,它是介与二级和三级结构之间的蛋白质结构层次,它描述的是二级结构元素的混合组合方式。 二级结构的预测方法介绍: Chou-Fasman算法:   是单序列预测方法中的一种,它是使用氨基酸物理化学数据中派生出来的规律来预测二级结构。首先统计出20种氨基酸出现在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中出现频率的大小,然后计算出每一种氨基酸在这几种构象中的构象参数Px.构象参数值的大小反映了该种残基出现在某种构象中的倾向性的大小。按照构象参数值的大小可以把氨基酸分为六个组:Ha(强螺旋形成者)、ha(螺旋形成者)、Ia(弱螺旋形成者)、ia(螺旋形成不敏感者)、ba(螺旋中断者)、Ba(强螺旋中断者)。Chou和Fasman根据残基的倾向性因子提出二级结构预测的经验规则,要点是沿蛋白序列寻找二级结构的成核位点和终止位点。这种方法可能能够正确反映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形成过程,但预测成功率并不高,仅有50%左右 GOR算法:   也是单序列预测方法中的一种,因其作者Garnier, Osguthorpe和 Robson而得名。这种方法是以信息论为基础的,也属于统计学方法的一种,GOR方法不仅考虑被预测位置本身氨基酸残基种类对该位置构象的影响,也考虑到相邻残基种类对该位置构象的影响。这样使预测的成功率提高到 65% 左右。GOR方法的优点是物理意义清楚明确,数学表达严格,而且很容易写出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但缺点是表达式复杂。 多序列列线预测:   对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并利用多序列比对的信息进行结构的预测。调查者可找到和未知序列相似的序列家族,然后假设序列家族中的同源区有同样的二级结构,预测不是基于一个序列而是一组序列中的所有序列的一致序列。 基于神经网络的序列预测:   利用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序列的预测,BP (Back-Propagation Network) 网络即反馈式神经网络算法是目前二级结构预测应用最广的神经网络算法,它通常是由三层相同的神经元构成的层状网络,使用反馈式学习规则,底层为输入层,中间为隐含层,顶层是输出层,信号在相邻各层间逐层传递,不相邻的各层间无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输入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的关系的信息不断调整各单元之间的权重,最终目标是找到一种好的输入与输出的映象,并对未知二级结构的蛋白进行预测。神经网络方法的优点是应用方便,获得结果较快较好,主要缺点是没有反映蛋白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而且利用大量的可调参数,使结果不易理解。许多预测程序如PHD、PSIPRED等均结合利用了神经网络的计算方法。   基于已有知识的预测方法(knowledge based method): 这类预测方法包括Lim 和 Cohen 两种方法。Lim 方法是一种物理化学的方法,它根据氨基酸残基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疏水性、亲水性、带电性以及体积大小等,并考虑残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制订出一套预测规则。对于小于50个氨基酸残基的肽链, Lim 方法的预测准确率可以达到73%. 另一种是 Cohen 方法,它的提出当时是为了α/β蛋白的预测,基本原理是说:疏水性残基决定了二级结构的相对位置,螺旋亚单元或扩展单元是结构域的核心,α螺旋和β折叠组成了结构域。 混合方法(hybrid system method): 将以上几种方法选择性的混合使用,并调整他们之间使用的权重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率,目前预测准确率在70%以上的都是混合方法,其中,同源性比较方法、神经网络方法 和 GOR方法 应用最为广泛。 三级结构的预测: 同源性建模:   假设对已知结构的另一个蛋白质序列来排列一个蛋白质的序列,如果靶序列和已知结构序列在整个序列的全长有很高的相似性,在合理的信任度上,我们可以使用已知结构作为靶蛋白质的模版。 “串线(threading)”算法:   串线结构分析是试图把未知的氨基酸序列和各种已存在的三维结构相匹配,并评估序列折叠成那种结构的合适度。串线法最适用于折叠(fold)的识别,而不是模型的建立。它是快速用未知序列的氨基酸侧链替换已知序列中的氨基酸位置。Jones等首先从蛋白质结构数据库中挑选蛋白质结构建立折叠子数据库,以折叠子数据库中的折叠结构作为模板,将目标序列与这些模板一一匹配,通过计算打分函数值判断匹配程度,根据打分值给模板结构排序,其中打分最高的被认为是目标序列最可能采取的折叠结构。Threading 方法的难点在于序列与折叠结构的匹配技术和打分函数的确定。(Jones等,1992)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预测通常被认为是蛋白结构预测的第一步,是根据它们被预测的局部结构,对蛋白序列中的氨基酸进行分类。二级结构的预测方法通常分为多序列列线预测和单序列预测的方法。由于单序列预测所提供的信息只是残基的顺序而没有其空间分布的信息,所以单序列预测的算法预测准确率并不高而且对于一些特殊结构,这些算法很难预测成功。多序列列线预测和神经网络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二级结构预测的准确度,通过对序列比对的预测可以明确的提供单一位点在三维结构上的信息。这样通常二级结构预测的准确率比单序列预测能够提高10%.许多方法据说可达到70%-77%,目前较为常用的几种方法有:PHD、PSIPRED、Jpred、 PREDATOR、PSA。其中最常用的是PHD。PHD结合了许多神经网络的成果,每个结果都是根据局部序列上下文关系和整体蛋白质性质(蛋白质长度、氨基酸频率等)来预测残基的二级结构。那么,最终的预测是这些神经网络每个输出的算术平均值。这种结合方案被称为陪审团决定法(jury decision)或者称为所有胜利者(winner-take-all)法。PHD被认为是二级结构预测的标准。 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 蛋白质三维结构的预测方法通常包括:同源性建模和从头开始的预测方法。对数据库中已知结构的序列的比对是预测未知序列三级结构的主要方法,也即同源建模的方法。通常对于同源建模的方法过程并非统一,但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基本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使用未知序列作为查询来搜索已知蛋白质结构。 2.产生未知序列和模版序列最可能的完整比对。 3.以模版结构骨架作为模型,建立蛋白质骨架模型。 4.在靶序列或者模版序列的有空位区域,使用环建模过程代替合适长度的片段。 5.给骨架模型加上侧链。 6.优化侧链的位置。 7.使用能量最小和已知的优化知识来优化结构。 在进行序列比对时,最容易使用 BLASTP 程序比对 NRL-3D 或 SCOP 数据库中的序列。如果发现超过100个碱基长度且有远高于40%序列相同率的匹配序列,则未知序列蛋白与该匹配序列蛋白将有非常相似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同源性建模在预测该未知蛋白精细结构方面会有非常大的作用。同源性建模的成功的关键通常不是建模使用的软件或服务器,在设计与模版结构好的比对时的技巧更加重要。   结构预测相关程序及数据库: 常用蛋白序列和结构数据库: 数据库说明网址链接 PDB蛋白质三维结构 http://www.rcsb.org/pdb SWISS-PROT蛋白质序列数据库 http://kr.expasy.org/sprot/ PIR蛋白质序列数据库 http://pir.georgetown.edu/ OWL非冗余蛋白质序列 http://www.bioinf.man.ac.uk/dbbrowser/OWL/ EMBL核酸序列数据库 http://www.embl-heidelberg.de/ TrEMBLEMBL的翻译数据库 http://kr.expasy.org/sprot/ 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 http://www.ncbi.nih.gov/Genbank/ PROSITE蛋白质功能位点 http://kr.expasy.org/prosite/ SWISS-MODEL从序列模建结构 http://www.expasy.org/swissmod/SWISS-MODEL.html SWISS-3DIMAGE三维结构图示 http://us.expasy.org/sw3d/ DSSP蛋白质二级结构参数 http://www.cmbi.kun.nl/gv/dssp/ FSSP已知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家族 http://www.ebi.ac.uk/dali/fssp/fssp.html SCOP蛋白质分类数据库 http://scop.mrc-lmb.cam.ac.uk/scop/ CATH蛋白质分类数据库 http://www.biochem.ucl.ac.uk/bsm/cath/ Pfam蛋白质家族和结构域 http://pfam.wustl.edu/ 蛋白质功能预测:   相关概念: 1. 重叠群(contig): 基因组测序中将许多序列片段经过比对找到重叠区,从而连接成长片段,称重叠连续群,简称重叠群。 2. 序列模体(motif): 通常指蛋白序列中相邻或相近的一组具有保守性的残基,与蛋白质分子及家族的功能有关。 3. Smith-Waterman算法: 1981年,Smith 和Waterman提出的一种用来寻找并比较这些具有局部相似区域的方法,即常用的Smith-Waterman算法,它也是一种基于矩阵的方法,而且也是运用回溯法(backtracking)建立允许空位插入的比对。这个算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矩阵中每个单元均可以是比对结果序列片段的终点,该片段的相似性程度由该单元中的分数值表示。 4. 计分矩阵(scoring matrix): 记分矩阵是描述残基(氨基酸或碱基)在比对中出现的概率值的表。在记分矩阵中的值是两种概率比值的对数,一个是在序列比对中氨基酸随机发生的概率。这个值只是指出每个氨基酸出现的独立几率的概率。另一个是在序列比对中,一对残基的出现的有意义的概率。这些概率来源于已知有效的真实的序列的比对的样本。 蛋白质功能确定的思路及方法: 1. 通过相似序列的数据库比对确定功能 具有相似性序列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因此,最可*的确定蛋白质功能的方法是进行数据库的相似性搜索。需要明确的是,一个显著的匹配应至少有25%的相同序列和超过80个氨基酸的区段。对于不少种类的数据库搜索工具,快速搜索工具(如BLASTP)速度快,也很容易发现匹配良好的序列,一般就没必要运行更花时间的工具(如FASTA、BLITZ);但当BLASTP不能发现显著的匹配时,就需要使用那些搜索速度较慢但很灵敏的工具了。所以,一般的策略就是先进行BLASTP检索,如果不能得到相应的结果,就可以运行FASTA,如果FASTA也无法得到相应结果,最后就需要选用完全根据Smith- Waterman 算法设计的搜索程序,如 BLITZ。 比对所选用的记分矩阵对最终预测结果影响也很重要,首先,选择的矩阵须与匹配水平相一致。PAM250应用于远距离匹配(25%相同比率), PAM40应用于不很相近的蛋白质序列,BLOSUM62为一个通用矩阵。其次,使用不同矩阵,可以发现始终出现的匹配序列,这样可以减少误差。 2. 确定序列特性:疏水性、跨膜螺旋等 许多功能可直接从蛋白质序列预测出来。例如,疏水性信息可被用于跨膜螺旋的预测,还有不少小的序列模体(motif)是细胞用于特定细胞区室(cell compartment)蛋白质的定向。对于跨膜螺旋的预测涉及到对跨膜蛋白跨膜区域的识别,这就需要鉴定序列中可以折叠成螺旋并存在于膜的疏水环境中的区域。跨膜序列一般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比如,为了跨膜α螺旋必须有大约17~25个氨基酸长度,因为细胞膜内部是由脂肪酸的长的碳氢链组成,所以膜中的 α螺旋必须存在相对的面向膜的非极性面才能在能量上是有利的。早期的算法程序会直接分析这些特征,并通过分析序列的17~25个氨基酸的窗口,对每个窗口产生的疏水性得分,得分高的即被预测为跨膜螺旋,现在一些经过改进的更精确的算法,不仅提高预测准确性到90%以上,而且可以预测跨膜螺旋的一些其他特征,比如在膜上的方向。这些都依赖于一系列对已知跨膜螺旋的特征研究的成果。 3. 通过序列模体数据库等的比对确定功能 蛋白质不同区段的进化速率不同,蛋白质的一些部分必须保持一定的残基模式以保持蛋白质的功能,通过确定这些保守区域,有可能为蛋白质功能提供线索。主要有两种方法可用于序列模体的查找。一种方法是查找匹配的一致序列或序列模体。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快捷,序列模体数据库庞大而且不断被扩充;缺点是有时不灵敏,因为只有与一致序列或序列模体完全匹配才被列出,而近乎匹配的都将被忽略。使在做复杂分析时候受到严重限制。第二种方法是更加精细的序列分布型方法。原则上,分布型搜索的是保守序列(不只是一致序列),这样可以更灵敏的找出那些相关性较远的序列。但分布型和分布数据库需要大量的计算和人力,所以分布数据库的记录没有序列模体数据库多。在实际分析时,应同时对这两种类型的数据库都进行搜索。 结构密码蕴藏在排序中 这是一个复杂但很有意思的生命过程——基因承载了生命的遗传信息,生命的功能则是藉由蛋白质执行的;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的肽链,而DNA中的基因控制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的排序。蛋白质只有在折叠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生命的功能,但折叠是如何自发形成的呢? 氨基酸序列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关系研究源于美国生物化学家安芬森(C.Anfinsen)。1961年,他研究了核糖核酸酶的去折叠和重折叠过程,发现在相同的环境中去折叠的蛋白质都会恢复到原来的空间结构,认为蛋白质链会以自由能最低的方式形成三维结构,由此推测蛋白质的折叠密码隐藏在氨基酸排序中,即所谓的安芬森原则:蛋白质一级排序决定三维结构。因为“对控制蛋白质链折叠原理的研究”,安芬森获得1972年诺贝尔化学奖。 然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极其复杂,该如何确定呢?现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实验测量,包括用X射线衍射和核磁共振成像;一种是理论预测,利用计算机根据理论和已知的氨基酸序列等信息来预测,方法包括同源结构模拟、折叠辨识模拟和基于第一性原理的从头计算。 1913年,劳尔和布拉格父子第一次发现X射线通过晶体可以产生衍射现象从而确定原子在晶体中的位置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1957年,剑桥大学的肯德鲁用劳尔-布拉格的方法确定出第一个蛋白质(肌红蛋白)的三维结构从而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此后18年间,人类共测出38个蛋白质结构;至1980 年,这个数目增长到184个。 显然,用实验方法测量蛋白质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相当繁琐。张阳说:“蛋白质结构的实验测定十分费时费力。多年前测定一个蛋白质的结构就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实验测蛋白质结构的时间和花费已经大大地减少了,但测定一个蛋白质结构的平均费用也在100万美元左右。” 自然界有大量种类的蛋白质,实验只能测出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目前“蛋白质数据库”中只有3万多个蛋白质的结构。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更快、更经济地测量出大量蛋白质呢? 物含妙理总堪寻 既然蛋白质结构的密码隐藏在序列中,那么解开这个密码就可以通过序列来解开蛋白质的结构。张阳说:“我们的目的就是用计算机从氨基酸的序列来直接预测蛋白质的结构。将序列输进计算机里,设计一套程序,让计算机去计算和确定蛋白质中每个原子的三维坐标。如果这种理论方法经实验数据的验证可行,那么就可能通过计算机自动预测出蛋白质的结构,这几乎是免费的。” 然而,用序列预测结构谈何容易。驱动氨基酸折叠形成特定三维空间的作用诸多,包括氨基酸侧链分子间作用力、水分子表面张力、氨基酸侧链分子间的电偶极距和电磁力以及它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等。根据数学计算,由100个氨基酸构成的小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可能会有1050种空间结构。 物含妙理总堪寻。一种氨基酸序列只可能有一种蛋白质结构,这就是计算机预测蛋白质结构的意义所在。根据安芬森的热动力学原理,蛋白质在细胞中应该处在它与环境的自由能最低态。这意味着可以根据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知识来设计蛋白质的能量函数,因此寻找这种最低自由能所代表的结构。 科学家们使出十八般武艺来预测序列与结构间的密码,寻找出三种有代表性的预测方法:同源结构模拟(Homology Modeling)、折叠辨识模拟(Fold Recognition)和基于“第一原则”的从头计算方法(Ab Initio)。 同源模拟又称为比较性模拟。如果目标蛋白质与已测出结构的蛋白质的序列有30%以上的相似,那么这两种蛋白质可被视为同源,它们也应该有类似的空间结构。因此,若知道同源蛋白质家族中的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就可利用它们作为模板来模拟目标蛋白质的结构,这种方法速度较快,精度也比较高。但是这种方法有局限性,毕竟已知结构的蛋白质数量很少,而且很多蛋白质没有同源系列。 折叠辨识模拟又称串线指认方法,意思是指把目标蛋白序列与蛋白质数据库中所有的蛋白质结构进行逐一对比。自然界中有些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大相同,但其结构极为相似。张阳说:“这对我们建立新计算机模型非常有用。在无法进行序列比对的情况下,我们就想办法用目标序列直接与已有的其他蛋白质结构进行比较。具体做法是,设计一个打分系统,让计算机来识别这个序列放在被比较的其他蛋白质上是否‘舒服’,再根据得分高低判断序列是否会折叠成这种结构,评分系统是这种方法的关键。” “从头计算”方法源于安芬森的“最低自由能构型假说”。前两种方法是用已知结构的蛋白质为模板来构建新的结构,而“从头计算”不需要模板,它是以物理为基础来研究蛋白质的折叠方法,怎样设计适当的能量函数,怎样找到相应的最低自由能是这种方法的关键。 蛋白质结构预测免费服务 目前已经有许多蛋白质结构预测服务通过因特网对公众免费开放。由于结构预测技术本身的局限性,每种预测服务都各有得失。 我们简要介绍几种国际上较为常用的预测服务的优缺点、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 三级结构预测(同源建模): 瑞士生物信息研究所 SWISS-MODEL  丹麦技术大学生物序列分析中心 CPHmodels 比利时拿摩大学 ESyPred3D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 3DJigsaw 二级结构预测(折叠识别):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PredictProtein 英国瓦卫克大学 PSIpred  印度昌迪加尔的微生物技术研究所 APSSP  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Jpred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SSpro α-螺旋倾向性预测(从无到有):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 AGADIR AGADIR Service AGADIR —— 一种预测肽链中螺旋含量的算法   AGADIR 是一种基于螺旋/卷曲转化理论,可以在残基水平上准确预测单体肽螺旋行为的算法。利用此算法,可以预测肽链的平均螺旋含量、α碳和α氢原子的构象、偶合常数、及N-Cap、C-Cap等参数。通过用圆二色性法和核磁共振法的测评,此算法对短肽链,即三级相互作用不明显时,预测准确很高。 利用AGADIR的预测数据,可以参考之对肽链螺旋,及至蛋白结构进行适当修饰,以达到特定的实验目的,或进行其它应用。 到目前为止,蛋白质结构解析的方法主要是两种,x射线衍射和NMR。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新的方法,叫做Electron Microscopy。 其中X射线的方法产生的更早,也更加的成熟,解析的数量也更多,我们知道,第一个解析的蛋白的结构,就是用x晶体衍射的方法解析的。而NMR方法则是在90年代才成熟并发展起来的。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和缺点。 首先来说一下,这两种方法的一般的步骤和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y)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目前的应用还是非常少,并且比较狭窄,到最后在给它作些介绍,而且相信绝大多数人也没有听说过,也不会有很大的兴趣。 首先是X晶体衍射。首先要得到蛋白质的晶体。 通常,都是将表达蛋白的基因PCR之后克隆到一种表达载体中,然后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提纯之后摸索结晶条件,等拿到晶体之后,工作便完成的80%,将晶体进行x射线衍射,收集衍射图谱,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很快就能得到蛋白质的原子结构。 用x射线的优点是:速度快,通常只要拿到晶体,甚至当天就能得到结构,另外不受大小限制,无论是多大的蛋白,或者复合体,无论是蛋白质还是RNA、DNA,还是结合了什么小分子,只要能够结晶就能够得到其原子结构。 所以x射线方法解析蛋白的瓶颈是摸索蛋白结晶的条件。这个时候运气就显的特别重要。关于这个有好多有趣的离子。据说国外一个同学在摸索两个月无果之后,毅然去度假,就将蛋白扔在一个很随便的地方,等度假回来之后,却发现已经结晶了。 然后,来说一下NMR。 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现象早已发现了很久,然后将这种方法用来解析蛋白结构,却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不过到今天为止,用nmr方法来解析结构已经十非常成熟的方法。 原理暂且放在一边,先说常规步骤。 首先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表达出目的蛋白,提纯之后,摸索一下蛋白稳定的条件,如果蛋白没有聚合,而且折叠良好,便将蛋白样品(通常是1mM-3mM, 500ul,Ph6-7的PBS)装入核磁管中,放入核磁谱仪中,然后用一系列写好的程序控制谱仪,发出一系列的电磁波,激发蛋白中的H、N13、C13 原子,等电磁波发射完毕,在收集受激发的原子所放出的“能量”,其实也是小磁场,通过收集数据、谱图处理、电脑计算从而得到蛋白的原子结构。 它的优点就是,蛋白在液体中得到结构,是一个动态的结构,事实上所有在pdb中或者文献中发表的NMR结构都是十个或者二十个结构的ensemble(集合),这就是因为这些结构都是进行能量优化后符合条件的结构,或者说就是溶液中的蛋白结构。因为是动态就很容易的研究蛋白与其他蛋白或者配基的相互作用。缺点是,受大小的限制,到目前为止NMR解析蛋白结构的上限是50kd。 无论是晶体还是NMR,蛋白都要符合下面的条件:首先表达量要大,象NMR要求1个mM500UL,这就要求十几个毫克,结晶要摸索很多的条件也需要大量的蛋白。所以蛋白一定要在胞质中表达才行。其次,蛋白要折叠。我们知道许多蛋白,尤其是真核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是以包含体的形式存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行的,除非复性。如果你的蛋白在胞质中表达,如果你不确定是不是表达,可以从分子筛上的位置,或者扫CD确定一下,当然最简单的是做一个NMR一维谱,只需要几分钟。 小于20Kd的蛋白可以考虑NMR,因为NMR研究功能核相互作用方面是更加擅长的,而且不需要结晶,现在速度也不慢。如果比较大,可以考虑晶体解析。 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 关于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的预测,In general,预测方法分为3个步骤。首先,为每一类亚细胞locations构建客观而具有代表性的数据集。其次,从数据集中提取特征参数或 descriptor。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算法比较查询序列中所包含的特征参数与各类相应的location的相似度,作出判断,一般会用一组概率的形式来表述。很明显,其中大量运用的是机器学习理论和统计学的方法。对算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下面这一篇综述,“An overview on predicting the subcellular location of a protein” In Silico Biology 2002 http://www.bioinfo.de/isb/2002/02/0027/main.html 以下是该综述中涉及的部分server,都是比较经典的。 PSORT: http://psort.nibb.ac.jp By amino acid composition information and sorting signal knowledge TargetP: http://www.cbs.dtu.dk/services/TargetP/ By discriminating the individual targeting signal peptide MitoProt: http://ihg.gsf.de/ihg/mitoprot.html By discriminating mitochondrial and chloroplast signal peptide Predotar: http://www.inra.fr/Internet/Produits/Predotar/ By discriminating mitochondrial, chloroplast signal peptide NNPSL: http://predict.sanger.ac.uk/nnpsl By amino acid composition SobLoc: http://www.bioinfo.tsinghua.edu.cn/SubLoc/ By amino acid composition SubLoc: http://www.bioinfo.tsinghua.edu.cn/SubLoc/ By more sequence information besides th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一篇文献: http://cubic.bioc.columbia.edu/papers/2003_loci_3dnet/paper.html “Better prediction of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by combining evolutionary and structural information” 找到一些晶体学的原理。一起学习。 蛋白质纯化与结晶 获得蛋白质的晶体结构的第一个瓶颈,就是制备大量纯化的蛋白质(10 mg),其浓度通常在10 mg/ml 以上,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结晶条件的筛选。运用重组基因的技术,将特定基因以选殖(clone)的方式嵌入表现载体(expression vector)内,此一载体通常具有易于调控的特性。之后再将带有特定基因的载体送入可快速生长的菌体中,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在菌体快速生长的同时,也大量生产表现载体上的基因所解译出之蛋白质。一般而言纯度越高的蛋白质比较有机会形成晶体,因此纯化蛋白质的步骤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在取得高纯度的蛋白质溶液后,接下来就是晶体的培养。蛋白质晶体与其他化合物晶体的形成类似,是在饱和溶液中慢慢产生的,每一种蛋白质养晶的条件皆有所差异,影响晶体形成的变量很多,包含化学上的变量,如酸碱度、沈淀剂种类、离子浓度、蛋白质浓度等;物理上的变数,如溶液达成过饱和状态的速率、温度等;及生化上的变数,如蛋白质所需的金属离子或抑制剂、蛋白质的聚合状态、等电点等,皆是养晶时的测试条件。截至目前为止,并无一套理论可以预测结晶的条件,所以必须不断测试各种养晶溶液的组合后,才可能得到一颗完美的单一晶体(图一) 。 蛋白质晶体的培养,通常是利用气相扩散法(Vapor Diffusion Method) 的原理来达成;也就是将含有高浓度的蛋白质(10-50 mg/ml)溶液加入适当的溶剂,慢慢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其接近自发性的沈淀状态时,蛋白质分子将在整齐的堆栈下形成晶体。举例来说,我们将蛋白质溶于低浓度(~1.0 M) 的硫酸铵溶液中,将它放置于一密闭含有高浓度(~2.0 M)硫酸铵溶液的容器中,由气相平衡,可以缓慢提高蛋白质溶液中硫酸铵的浓度,进而达成结晶的目的(图二)。 蛋白质晶体在外观上与其他晶体并无明显不同之处,但在晶体的内部,却有很大的差异。一般而言,蛋白质晶体除了蛋白质分子外,其他的空间则充满约40 %至60 %之间的水溶液,其液态的成分不仅使晶体易碎,也容易使蛋白质分子在晶格排列上有不规则的情形出现,造成晶体处理时的困难及绕射数据上的搜集不易等缺点。但也由于高含水量的特性,让蛋白质分子在晶体内与水溶液中的状态,极为相似。所以由晶体所解出的蛋白质结构,基本上可视为自然状态下的结构。 绕射数据的记录 X 光绕射点搜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由早期以闪烁计数器(scintillation counter) 一次记录一个点及使用许多X-光片(X-ray film) 拍下绕射点,每张X 光片都要经过显影的步骤;之后进而使用多重金属丝板(multiwire)自动记录每次侦测到的绕射点。目前使用的荧光记录板(image plate),则是利用磷化物经X 光激发后会产生荧光,经荧光扫描仪记录成数字模式的图像文件后,再以灯光照射一段时间去除记录板上的荧光点,即可再进行下一次的记录工作。电荷耦合器 (charge-coupled devices, CCD) 的出现及技术的改良,可以不断地记录绕射点,而不需荧光板扫描及去除步骤,如此将加速绕射点的搜集。目前的同步辐射光源几乎全部使用CCD 来记录绕射数据(图三)。 在实验室中的X 光光源的产生,一般使用铜作为旋转式阳极靶(rotating anode),可以产生波长为1.54 Cu Kα放射光。不过,以目前发表的文献来看,在同步辐射(synchrotron)光源所搜集的资料有增加的趋势,因为同步辐射所提供的X 光束,其强度较实验室强约百倍、甚至上千倍,同时它也可以改变不同频段的波长,以供非寻常散射(anomalous dispersion) 的实验研究 绕射原理 单一分子在X 光下的讯号极弱,无法被记录下来,然而在晶体中通常是由许多排列整齐的蛋白质分子所组成,当晶体内所有的分子(数量约在1015 个以上)一起在同一个方向上进行绕射且绕射波皆同步时,即足以使所产生的讯号被记录下来。每一个绕射波的强度与其振幅(amplitude)的平方成正比。但绕射波的另一个变数,绕射波的相角(phase),则无法直接测量得到,必须利用其他的方法方能获得(见相角决定方法)。若是绕射点振幅与相角都可获知,则可以进一步地来计算晶体中的电子密度图。 下列方程式即是著名的傅立叶转换公式,ρ表示在晶体中任何一个位置上(x, y, z) 的电子密度,φhkl 为绕射光相角,|Fhkl|为绕射光振幅,可由实验测得的绕射光强度开平方获得。 所以若是记录了所有的绕射波的强度(h,k,l),并计算出所有绕射光的相角,带入这个公式,蛋白质在晶体内的结构,就以电子密度图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图四)。 相角决定方法 决定相角通常有三种常用的方法,分别是同型置换法(isomorphous replacement method) 、非寻常散射法(anomalous dispersion method) 以及分子置换法(molecular replacement) ,现在分述如下: (1)同型置换法 同型重原子置换法最早的应用是在1954 年,用来解出血红蛋白hemoglobin 的相角,需要在晶体蛋白质的内部加入重原子。通常以浸泡的方法使重原子能够渗透(diffuse) 进入到晶体内部和蛋白质结合。这些重原子对X 光产生较大的绕射,对绕射点的强度会有明显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可定出重原子的位置,并进而推算出蛋白质晶体绕射光的相角。理论上,若是只获得一组重原子衍生物数据(single isomorphous replacement, SIR),经计算后,其解并不是唯一的;因此通常会结合数个不同的重原子衍生物所得到的数据(multiple isomorphous replacement, MIR), 来求得更精确的相角。 (2) 非寻常散射法 较重的原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X 光,运用接近吸收边缘(absorption edge)的X 光进行绕射实验时,会产生不寻常的X 光散射或吸收现象,称为非寻常散射(anomalous scattering),此一现象可导致绕射振幅及相角的改变。经由数个不同波长的X 光照射,记录吸收边缘前后所产生的不同绕射结果,可依此计算出相角。由于它使用数个不同波长,所以称为「多波长非寻常散射法」 (multiwavelength anomalous dispersion, MAD) 。使用这个方法的前提是X 光的波长需依重原子的特性加以调整,而一般在实验室的X 光通常是属于固定波长的,并无法满足这个方法,所以非寻常散射法就需要利用同步辐射可变波长的光源来完成(5)。目前很多实验室使用硒化甲硫胺酸 (selenomethionine)来取代甲硫胺酸 (methionine),在养菌的同时加入硒化甲硫胺酸,使蛋白质的形成过程带入含有重原子硒的硒化甲硫胺酸,接下来养出蛋白质晶体,在硒的吸收边缘进行绕射实验,并运用MAD 的方法来计算出蛋白质晶体绕射波的相角(图四)。 (3) 分子置换法 若是一个未知的蛋白质与另一已解出结构的蛋白质,在胺基酸序列具有30 %以上的一致性(identity),表示这两个蛋白质的结构可能类似,可以利用分子置换法来计算出未知蛋白质的相角。利用已知蛋白质之结构分子带入晶体中寻找旋转及位移的可能位置,解析出结构。随着蛋白质结构的增加,可以发现类似的蛋白质具有相同的折迭方式,而出现新的折迭的机率也相对减少,所以只要未知的蛋白质在蛋白质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 PDB )中,找到序列上具有同源性(homology)的已知结构时,即可在取得晶体绕射数据后,快速地运用分子置换法来解决相角问题。 三维结构模型之建立及修正 藉由电子密度图的三维构形,可将每一个胺基酸依蛋白质序列建立蛋白质的起始模型。蛋白质的起始模型,常由于相角的解不够完美,使计算出来的电子密度图产生误差,误导模型的走向,因此需要做进一步的改善,称为修正(refinement)。修正的目的在于进行立体化学(stereochemistry)(如胜键键长、键角、胺基酸构形)优化的同时,减少计算与实验绕射点强度的差异,用来评估的数值则是「剩余值(R-factor)」: 其中 Fobs 及Fcalc 分别表示观察值与计算值的绕射光振幅。尽可能将剩余值降到最低,直到进一步的修正无法减少其值为止,即达最终的蛋白质结构模型。大部分修正后可接受的剩余值约0.2 (20%)。但低的剩余值,并不代表其结构就是正确的。已有数个例子显示在蛋白质结构上的某些部分不正确时,仍可能获得较低的剩余值。因此Brünger (7)在1992 年提出一个交互验证的程序,也就是取出部分的绕射点(建议为10%),排除于修正的程序之外,以对结构的正确性,提供个别的检查,称为「自由剩余值(R- free) 」,其计算方式同剩余值。除了剩余值外,分辨率是另一个判断晶体结构可信度的重要数值。分辨率在蛋白质晶体结构中通常是定义为:可以分辨二个平面的最小距离。分辨率对模型的建构所造成的影响,可以直接由电子密度图看出,在低分辨率(~6 )时,只能观察到由α螺旋(α-helix)所形成的圆柱形密度图;随着分辨率提高(3 ~ 2 ) ,主链与支链结构就会出现,但个别原子仍无法由密度图中看出,除非分辨率可以达到1.0 或更高的分辨率。蛋白质结构所能达到的分辨率,主要是取决晶体内分子排列的整齐程度。小分子晶体内并没有太多的水分子,所以常能得到分辨率高于0.5 的绕射数据。但因蛋白质结构由长的胜链所组成,其间又是由较弱的氢键及凡得瓦力所维系,造成蛋白质结构富有弹性,蛋白质分子与分子的堆栈也就没有那么整齐。同时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空隙由水分子来填补,也因这些空隙的水分子排列比较紊乱,所以蛋白质晶体绕射出的结果,仅有少数高分辨率晶体,一般蛋白质晶体结构的分辨率约在2.0 至3.0 之间。 生物信息学简概及教程(经典) 一、数据库 注:Display中选FASTA形式,显示原始的核苷酸数据,便于复制。 (2)dbEST EST来源于mRNA -基因片度(300-400bp,数据长度足以分析编码的产物)或者全基因(已知) -5’端或3’端的cDNA序列(EST) -300-400bp single-pass sequence (可能有误,如果要求0.1%的错误率,需要测序8-10次) -GenBank中71%以上的是EST序列。 http://www.ncbi.nlm.nih.gov/dbEST/index.html (3)UniGene 来源于同一基因的非重复EST,组成基因序列群(contig) 注:不同实验室各自采用poly(T)15法和随机引物合成的cDNA(不完整),不同的cDNA的加工、拼接,形成重叠群(Contig) http://www.ncbi.nlm.nih.gov/UniGene/ (4)dbSTS (sequence tagged sites) a.短序列(200-500bp) b.已完成染色体上的定位 c.可以与电子PCR相连用 http://www.ncbi.nlm.nih.gov/dbSTS/index.html (5)dbGSS (genome survey sequence) a.基因组短序列 b. cosmid、BAC、YAC外源插入片断末端序列 c. Alu PCR 序列 http://www.ncbi.nlm.nih.gov/dbGSS/index.html (6)HTG (high-throughput genome sequence) 尚未完成测序的重叠群(2kb) 更新快!!! http://www.ncbi.nlm.nih.gov/HTGS/ (7)dbSNP 每100-300bp有一个SNP http://www.ncbi.nlm.nih.gov/SNP/ (8)EMBL http://www.ebi.ac.uk/embl/ (9)DDBJ http://www.ddbj.nig.ac.jp/ (10)EPD (Eukaryotic Promoter Database) 启动子数据库 http://www.genome.jp/dbget/dbget2.html 2.蛋白质数据库 (1)SWISS-PROT http://us.expasy.org/sprot/ 有详细的注释序列;与44个数据库相互参照(cross-reference) (2)TrEMBL (translation of EMBL) (3)PIR (Promoter information resource) http://www-nbrf.georgetown.edu/pir/ 表明了结构域 (4)PRF (Promoter research foundation) http://www4.prf.or.jp/ (5)PDBSTR (Re-organized Protein data Bank) http://us.expasy.org/sprot/prosite.html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α-碳位置 (6)Prosite 蛋白质家族、结构域 http://us.expasy.org/prosite/ 3.结构数据库 (1)PDB (Protein Data Bank) http://www.rcsb.org/pdb/ (2) NDB (Nucleic Acid Database) http://ndbserver.rutgers.edu/NDB/ndb.html (3)DNA-bind Protein database http://ndbserver.rutgers.edu/NDB ... /protein/index.html (4)swiss-3D IMAGE http://www.expasy.ch/sw3d/ 4.酶和代谢数据库 (1)KEGG (Kyoto Eneyclopedin of genes genemes) http://www.genome.ad.jp/kegg/ (2)PKR (Protein Kinase Resource) http://www.sdsc.edu/kinases 5.文献数据库 (1)PubMed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 (2)OMIM http://www.ncbi.nlm.nih.gov/Omim (3)Agricola http://agricola.nal.usda.gov/ 农业相关的文献 6.提交数据 GenBank BankIt提交 网上直接提交,立即得到临时编号(1周内提供Aceesion No.) SequIn提交 下载软件填写表格,自动确定CDS、ORF和查找重复序列、查载体序列 用Update功能修改 二、检索数据库的方法 1、用关键词或词组进行的数据库检索 Text-based database searching 2、用和甘肃或蛋白质序列进行的数据库检索 Sequence-based database searching 关键词:名词;描述性词、词组;Accession number 体系:Entrz;Sequence retrieval system (SRS);Integrated database retrieval system (DBGET) 检索须知 1、连接词:AND OR NOT 用引号将两个词组成一个词组 “disease resistance” 表示必须两个词先后顺序连续出现;disease resistance 表示默认AND 2、wild card “*” 放在单词后使检索范围扩大,但是专一性降低 Wan*=所有以Wan开头的单词 enzyme*=enzyme + enzymes 单复数同 (1)Entrz(NCBI) 优点:三种检索体系中最容易操作的; 缺点:检索范围有限 8大类29个与Entrz体系相连的数据库 1、Nucleiotide sequence database GenBank; SNP; Gene; Homologene; UniSTS; ProSet 2、Protein sequence database(1) Proteins 3、Structure database(4) Structure; PubChem; Compound; 3D-Domain; CDD 4、Taxonomy database(1) Taxonomy 5、Genome database(2) Genomes; Genome Project 6、Expression database(4) UniGene; GEO Profiles; GEO database;GENSAT 注:数据库来源于mRNA-cDNA-protein(更确切) 7、Literature database(7) PubMed(文摘); PubMed central(全文); Books; OMIM; Journals; NLM catalog; MeSH 8、Others PubChem substance; Cancer chromosome; PubChem BioAssay; SiteSearch 检索方法:a、数据库间的检索 b、选择数据库 (可以限定检索内容和时间范围) (2)SRS (Sequence Retrieval System) http://srs.ebi.ac.uk/ 有不同的版本,可以下载。 EBI 优点:检索面宽 缺点:检索复杂 17大类194个数据库与SRS体系相连 检索方法:a、快速检索(操作简单,检索的数据库有限,适用于明确目标的检索。) b、深入检索(检索稍微复杂,检索全部的数据库,适用范围广泛的检索。) (3)DBGET http://www.genome.jp/dbget/dbget2.html 优点:与KEGG相连,操作较SRS简单 缺点:检索面较窄 检索方法:a、Basic search b、Advanced search 三、核苷酸和蛋白质序列为基础的数据库检索 Sequence-based database searching 1、序列对位排列(sequence alignment) 2、将两条或多条序列对位排列,突出相似的结构区域(分析功能、分析物种进化、检测突变,插入或缺 失、序列延长、序列定位、基因表达谱分析) 3、序列对位排列分析种类 a、序列对库对位排列分析 (从数据库中寻找同源序列,主要涉及核苷酸库和蛋白质库) b、两序(多序列)列对位排列分析 (一)序列对位排列分析的基本原理 1、记分矩阵(scoring matrix) a、蛋白质序列对位排列分析记分复杂 b、一致氨基酸记分不同 稀有氨基酸分值高,普通氨基酸分值低 c、相似氨基酸也积分,如D-E 用“+”表示氨基酸残基性质相似 2、空位(间隔)罚分(gap penalty) 基因进化过程中产生突变(插入、缺失) 序列对位排列分析是允许插入空位 空位罚分涉及两个参数:空位开放(gap opening) 空位延伸(gap extension) (二)序列对库对位排列分析 对待分析的序列对库进行相似性分析;重复许多次的两序列对位排列分析;从数据库找出所以的同源序列 主要检索体系:BLAST、FASTA、Blitz 1、基本概念 a、sequence identity 两序列在同一位点核苷酸或氨基酸残基完全相同 sequence similarity(or opositive) 两序列在同一位点核苷酸或氨基酸残基化学性质相似 b、Global alignment 完整的序列比较 Local alignment 两序列相似程度最高的片断相比较 c、Gapped alignment 为达到最佳alignment序列中加入空位 Ungapped alignment 相比较的核苷酸或氨基酸残基连续 d、Alignment score 衡量两相比序列相似程度的标准 E (expect) value 期望得到的,完全由机会造成的,相当于或大于目前分值的alignment次数 Raw score 原始分,分值较大,两个比较序列相似性程度较大 Bit score 采用统计学方法以原始分为基础计算 E=10 ;表示方法5e-46=5×10-46 E越小越好 可以接受的标准:E=10-5 (重叠位置40bp;identity94%;远大于杂交标准) E=10-30 基因组分析,功能与序列中相似 E取决于alignment分值,相比较序列的长短和库中数据数量 e、Low-complexity alignment region(LCR) 核苷酸序列中短的重复序列或由少数几种核苷酸或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序列(如polyA) 数据库中半数以上的序列至少带有一处LCR 序列alignment 应避免LCR相互配对得分 BLAST用Filter功能避免比较LCR 用X和N分别代表LCR中的每个氨基酸残基和核苷酸 2、BLAST(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 (1) Nucleiotide Blast (Blastn) (2) Protein Blast (Blastp、PSI blast、PHI blast;Conserved domain (rpsblast) (3) Translated blast (blastx;tblstn;tblsatx) (4) Special Blast (Blast 2 sequence;bl2seq;VecScreen) BLAST program Blastn 用核苷酸序列检索核苷酸库 BlastP 用氨基酸序列检索蛋白质库 Blastx 用核苷酸序列通过6种阅读框翻译成不同的氨基酸序列检索蛋白质库 tblastn 将蛋白质序列译成不同的核苷酸序列检索核苷酸库 tblastx 将核苷酸序列通过6种阅读框翻译成 不同的氨基酸序列检索核苷酸库(库中的序列也被译成不同的氨基酸序列) Blast database nr (nucleiotide blast) GenBank(无EST、STS、GSS、HTGS) nr (protein blast) GenBank CDS translation + PDB + SwissProt + PIR + PRF (1)BLASTN 序列的粘贴(或用GI号)-选择database-Autoformat(full/semi) (2)BLASTP (3)PSI-blast (Position Specific Iterated Blast) 氨基酸序列检索;重复循环检索数据库。 注意: PHI和PSH同一网页,需要设定。 (4)PHI-blast (Pattern Hit Initiated Blast) 蛋白质并带有特殊的结构域(pattern)检索库中的 相似蛋白质(带有同样的特殊结构域或者这一临近的序列与被查找的序列相似。) 与PSI-blast相连,可 以循环检索。 (5)Translated Blast Conserved Domain Blast (rpsblast) 3、FASTA www.ebi.ac.uk/fasta33/index.html fasta3 用DNA序列检索核苷酸序列,用氨基酸序列检索蛋白质库。 Fastx3/fastay3 将DNA序列及其互补的序列通过6种读码框翻译成不同的氨基酸序列检索蛋白质库 注意:提交结果的形式与Blast不同(表格形式) 4、Blitz http://www2.ebi.ac.uk/bic_sw/ 能检索出远缘的序列;发现家族成员上可*;只用于蛋白质库;慢!一般用email服务。 (三)两序列对位排列分析 全局(贯穿整条序列长度);局部(相似性变大区段) 1、Blast 2 sequence 任两条序列,允许空位。 blastn, blastp, tblastn(比较蛋白质序列1与核苷酸序 列翻译成蛋白质序列2比较。 blastx 比较核苷酸序列(译成蛋白质)(seq1)和蛋白质序列(seq2) tblastx 两条核苷酸比较(译成蛋白质) 2、Global alignment program (GAP) 两条序列,允许空位, 可以选记分的矩阵,全局对位排列,提交有格式。 sequence 1 ATGTGAGGTCCCTGA sequence 2 GCTGCAAGTCGTAGC 四、多序列对位排列分析和系谱分析 主要用于分析基因或蛋白质的进化;通过分析各 个基因和蛋白质序列的同源性确定它们在进化上的关系;分析基因或蛋白质的功能。 1、多序列对位排列 分析(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 -两条以上序列排列分析 -可以发展保守的结构域(重要的功能 位点?) -多序列允许插入空位 -Clustal W 目前公认的最好的序列alignment的方法之一(可以下载) 对要分析的序列输入格式有要求 FAST(Pearson)格式 sequence 1 ATGTGAGGTCCCTGA sequence 2 GCTGCAAGTCGTAGC -分析方法(举例) Bayor college of medicine (BCM)生物信息学主页 http://dot.imgen.bcm.tmc.edu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 –Clustal W 1.8-结果 full options form 修改 -可以修改分析参数 一些参数的定义: (1)Gap opening penalty 增大数值使Gap 数减小; (2) Gap extension penalty 增大数值使Gap变短; (3)Weight transition penalty A-G转 换成C-T 转换(multiple DNA alignment) (4) Hydrophilic gap 选“on”将增加形成gap的机会.
个人分类: 科研资源|12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讨论:你的研究有何意义?
liwenbianji 2012-7-25 10:47
“ 讨论”部分非常重要。在这部分,你要把“结果”中展示的证据线索和“引言”中的背景资料关联起来。遗憾的是,许多作者(特别是来自非英语国家的作者)常常 不够重视“讨论”部分,认为只需把结果罗列出来,然后让读者自行去得出结论即可。但是,给出结果而不说明其意义只会造成随意解读,从而影响研究获得应有的 影响力。而期刊编辑往往希望论文能推进该研究领域,并形成影响;所以有必要善用“讨论”部分来尽可能增强论文的影响力。 好的“讨论”可以 在开头先重申一下“引言”中提出的研究问题和假设,接着总结一下你的主要研究结果。这样一来,读者对于你是否推进了该领域的研究就一目了然了。从最重要或 最相关的结果写起,然后再转向相对次要的内容。此刻暂不要讨论有争议或者难以解释的结果。这个阶段,你只须描述那些能直接回答“引言”中提出的问题或与假 设直接相关的主要结果。不要用那些数据不支持的“大而空”的语言,也不要夸大结果的重要性。用“suggests” 比用“shows”更好,切忌使用 “proves”。此外,要尽量不要重复结果”部分的内容,而只需简要说明主要结果然后再谈其含意。这部分需要变换时态,叙述你的结果以及文献结果时用过 去时,论述其意义时用现在时。 “讨论”的第二部分常被忽视,并往往造成拒稿。重申问题和结果之后,还需要陈述其相关性和重要性。你需要把 你的结果放在文献研究背景中加以比较,并讨论其意义。这部分构成了“讨论”主体;他告诉读者(当然还有编辑):从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来评价,你的结果到底有 什么意义?它们与其他研究者的工作之间存在什么关联。你的研究可能存在备择解释,对此应予提及并尽可能排除(或者至少论证它们的可能性很低)。如果仍有备 择解释无法排除,你的研究就属于“尚未完成”,或者至少是“尚在进行中”;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在“讨论”的结尾部分,提出将开展哪些实验来进一步排除备 择解释或确认哪种解释才是正确的。 主要结果和背景的关系理清之后,就可以提及有争议或难以解释的发现,并提出可能的解释。没问题,这里你 可以猜测,只要不要太过分。关键的问题是,你讨论和阐述了这些问题,而不是置之不理。“讨论”部分不能出现新术语或新结果;所有结果都该在“结果”部分叙 述完整;所有术语也应在“引言”中就提出。最后,“讨论”部分要解释一下此研究的局限性。与其等审稿人指出,不如自己提出;这样也许反而会增加正面审稿意 见从而缩短发表周期。一个研究存在局限性本身并不是问题,大多数研究都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所以重要的是要承认它并提出在进一步研究中如何克服。在阐述完 局限性之后往往紧接着就是描述未来的研究。 有些期刊有单独的“结论”部分;就算没有,也要在“讨论”的最后一段点明研究的结论。最后一段 (或最后一部分)应简要复述一下主要研究结果及其重要性,陈述该研究如何推进了本领域的研究,但不要用完全相同的语言。要提及结果的新颖性和重要性,但再 说一次,不要夸大其词。如有必要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如果本工作是初步研究则进一步研究可放在最后一句。若不是初步研究,就可以用明确的措施来总结本研究 的影响,但仍要注意不要夸大其词。。 示例 下图节选自《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一论文的讨论部分(doi:10.1172/JCI37622; 经同意转载)。其中显示了讨论部分的一些要素,其末尾是一个结论段落。 核对清单 1. 开始先复述研究问题,然后陈述主要结果。 2. 过去时叙述结果,现在时谈意义。 3. 将研究结果同现有文献作比较,陈述其意义。 4. 陈述所有结果的意义,不要忽略那些“不便提及”的内容。 5. 不要在“结果”部分简单重复其他部分已有的内容,不得引入新术语/报告新结果,或夸大其词。 6. 给出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将来研究方向。 7. 结尾用明确的措辞陈述本研究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英文原文 Discussion: what does it all mean? The discussion section of your manuscript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It is where you pull together all the ‘threads’ of evidence you have presented in the resul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background you presented in the introduction. Unfortunately, many authors, particularly those from non-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overlook the importance of this section considering it sufficient to merely present their results and allow the reader to draw their own conclusions. However, presenting your results without describing their implications leaves them open to interpretation and reduces the impact they could have. Journal editors want papers that will advance the field and generate an impact; therefore, use the discussion wisely to maximize the impact of your findings. A good discussion will begin by restating the study question and any hypotheses presented in the introduction. This should be followed by a summary of the major findings of your study so that it is immediately clear how you have advanced the field. Start with the most important or relevant finding and then move to progressively less important ones. However, do not yet discuss results that are perhaps controversial or difficult to explain. At this stage you only want to describe the major findings that directly answer the research question you set out in the introduction and/or those that directly relate to your hypotheses. Avoid making grand statements that are not supported by your data and/or overstating the importance of your findings. The word “suggests” is preferable to “shows”, and the word “proves” should never be used. Also, there should be minimal repetition with the results section, with only brief descriptions of the main findings required before launching into their implications. A mixture of tenses is required, with the past tense used to describe individual results and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the present tense used to describe their implications. The next part is the component of a discussion that is often overlooked and a frequent cause of rejection from journals. Having reiterated your initial question and major findings, you need to describe their relevance and significance. This is where you put your findings into the context of previously published literature and discuss their implications. This part forms the bulk of the discussion section, showing the reader (and importantly, the journal editor) what your findings actually mean in the light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how they relate to the efforts of others. All possible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s of your study should be described and excluded (or at least shown to be unlikely) wherever possible. If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s remain viable, the study is considered ‘incomplete’, or at least ongoing, and experiments to rule out the alternatives or determine which of the alternatives is correct should be described at the end of the discussion section as future research. Once the major findings have been put into context, any controversial or difficult to explain findings should be mentioned along with plau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em. It is perfectly OK to speculate here (but not too wildly), but it is absolutely essential that these findings, and any inconsistencies, are discussed and addressed rather than ignored. No new results or terms should be introduced in the discussion section; all findings should be described in the results section and relevant terms will all have been introduced in the introduction section. Finally, any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study should be explained. Peer reviewers are likely to comment on such limitations anyway, so it is best to be ‘up front’ about them and state what they were; doing so might even improve your chances of a positive peer review and thereby shorten the time to publication. The fact that your study has certain limitations is not a problem in itself, and most studies have limitations of some sort.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acknowledge these and describe how they can be addressed in future research. For this reason, the description of limitations is usually followed by a description of future research. Some journals have a separate conclusions section, but even in those that don’t, the same content should be merged with the discussion and contained in the last paragraph. This final section/paragraph should briefly restate the key finding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describing how your study represents an advance in the field, but avoiding direct repetition. The novel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se findings should be mentioned, but again, it is important not to over-emphasize either of these. Future studies should be mentioned where relevant, and can be the subject of the final sentence if the current study is preliminary. If your study is not preliminary, end with a strong statement that summarizes the impact of the study without over-stating its importance. Example The figure below, showing excerpts from the discussion section of paper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doi:10.1172/JCI37622;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shows som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a discussion section and the concluding paragraph at the end. Checklist 1. Start by restating the problem/research question and then state the main findings of your study 2. Describe results in the past tense, but implications in the present tense 3. Put findings in the context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o describe their implications 4. Describe the implications of all results obtained; do not ignore ‘inconvenient’ ones 5. Avoid repetition, introducing new terms or results, and making grand statement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your findings 6. Describe the limitations of your study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in the field 7. End with a strong statement describing the relevance and significance of your study Dr Daniel McGowan 分子神经学博士 理文编辑学术总监
35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训与反思(1)
dongzg101 2012-7-22 08:43
这段时间,看了不少书,听了不少讲座。重新对过去十年做了回顾,发现有许多可以汲取的经验教训。一开始回来,想了解企业是怎么运作和管理研发的,先选择进了一家企业。没有进本地的大学。这个思路是没有问题的。参与了三个项目,获得了企业的科技成果奖。但是在改制裁员的时候,主动申请去销售部门,这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销售部门得钱多,锻炼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结果最后一天,听说本来安排好的岗位安排给别人,一冲动就辞职了,就是几分钟的事情,年轻冲动啊。本来董事长单独安排了一项任务,写企业的发展规划,写了一半。半年前整理资料的时候才发现,很多想法在当时比较超前。能够直接和一把手对话,站在一个企业领导者的高度去思考问题,仅仅是几分钟的冲动,就这样放弃了。或许,这就是年轻的代价。三个月后,研发部的部长,科长等三个人辞职了,研发部成了真空,我没预见到。那时候缺乏对整个企业人际关系的认识!那时候就没想过人的问题!机会就这样放弃了!
个人分类: 心情随笔|22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资料:江苏地震局称该省未来10年可能有6级以上地震
热度 1 杨学祥 2012-7-22 06:10
资料:江苏地震局称该省未来10年可能有6级以上地震 2012-07-21 16:49:21   共0条跟帖  我要报料 昨天晚上8点11分许,扬州市高邮市、宝应县交界发生的4.9级地震牵动着不少江苏民众的神经。据扬子晚报 2010年5月12日报道,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两周年暨全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2010年5月11日,省地震局副局长倪岳伟、应急救援处原处长邓民宪、预报研究中心主任冯志生研究员、震害防御处宋峰副处长回答了大家对于地震关心的几大问题。 龙虎网讯 昨天晚上8点11分许,扬州市高邮市、宝应县交界发生的4.9级地震牵动着不少江苏民众的神经。据扬子晚报 2010年5月12日报道 既然目前地震预报水平很低,地震局根据什么平息谣言?听到新闻里报道未来10年内江苏会有6级以上地震,请问是如何预测出来的?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两周年暨全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昨天(2010年5月11日),省地震局副局长倪岳伟、应急救援处原处长邓民宪、预报研究中心主任冯志生研究员、震害防御处宋峰副处长做客“中国江苏网”,回答了大家对于地震关心的几大问题。 问题1 “地震不可测”和“近期无震”矛盾吗? “很多时候,地震部门一方面说地震是不可预报的,但是另一方面却又说近期不会出现地震,这样的说法不是自相矛盾吗?”访谈才一开始,这个“热点问题”立即就有网友提出来了。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冯志生研究员介绍说,第一,谣言是在社会群体中流传的无事实根据的信息。因此,既然无事实根据,地震部门当然可以否定地震谣言;事实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只有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才有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意见。第二,根据多年来的地震预报研究和实践经验,绝大多数5级以上地震前是有异常变化的,且异常的数量、幅度和空间分布范围随震级增大而增大。因此,在未发现地震异常时,地震部门可以很有把握地判断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很小,或不会发生地震; 但是,在发现有地震异常时,地震部门的预报水平又很难将地震的发生时间、空间范围和震级水平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简言之,无异常报无震的把握性较大,有异常报准地震的把握性很低。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科学难题,总体而言地震预报水平都不高,但相对而言中期和长期预报水平略高一些,而短期和临震的预报水平则更低。统计表明,能作出较满意的短临预报地震不超过10%。 问题2 江苏未来十年有没有6级以上地震? 在去年举行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地震部门认为根据国务院批准的2006—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判定结果预测,江苏省未来十年或稍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发生6级甚至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在昨天的访谈里,这个问题被好几个网友都问到了,甚至有网友还问到能否预报到哪一年。 “从时间尺度而言,地震预报可大致分为长期,也就是几年到几十年;中期也就是几个月到几年;短期时间为几天到几个月和临震,也就是几天之内这几大类。”冯志生表示,预测未来10年江苏会有6级以上地震的主要依据,是江苏存在发生相应地震的构造、以及历史上江苏曾发生过类似地震等分析结果。 问题3 真有地震发生,该如何预警? “听说日本在做地震发生预警工作,在地震预警方面我国的情况如何?”地震预警一直是市民们关注的焦点。 地震发生以后,根据地震波传播的速度比电磁波信号的速度慢的原理,这就使得利用时间差做一些预警成为现实,比如高速铁路,如果地震比较大,有可能导致出轨事件发生。所以,通过这个时间差做一些预警,使高速铁路及时制动。“还有要及时切断煤气水电,这些方面都是一些实际工作。”宋峰副处长说,我国已着手这方面研究,通过国家立项,地震部门将联手有关部门,在经济发达、地震活动性强的大中城市,开展城市与重大工程地震预警示范系统建设,以提升重要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应对破坏性地震的能力。    (朱 姝) 附:小问题集锦 问:请问专家,地震的发生是否与人为地破坏大自然有关? 冯志生:目前未发现大地震的发生与人为地破坏大自然有关的现象和研究结论,但煤矿及石油的开采等会引发小地震是公认事实。 问:近期,世界一些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极端气候现象,像冰岛的火山灾害,这种现象与近期的地震活动有无关联? 冯志生:火山活动不是气象现象,火山活动和地震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与地震活动一样,都属于地壳构造活动,当全球地震活动较多时,火山活动也会增多。 问:李四光是中国优秀的科学家,在地震地质领域建树极高。他当年预测过4个城市将发生地震,分别是唐山、四川、邢台、临沂。据说,李四光前辈去世前,念念不忘的就是郯—庐地震带,他曾经预测,一旦发生地震,其毁灭性可能是唐山大地震的好几倍。专家如何看待李四光的预测? 冯志生:临沂附近莒县1668年曾发生过8.5级大地震,郯—庐地震带一直是我们地震预报人员重点关注的地方,国家在该地区也投入了专门的物力和人力。 http://news.longhoo.net/js/content/2012-07/21/content_9549206.htm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26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学资料分享(1)——地质勘查规范、资源量、储量类
热度 2 tangang 2012-7-19 14:54
笔者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习惯从网站、论坛上收集一些平时经常用到的地质资料,按照大类分,这些地质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基础地质教材:地学科学概论、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矿床成矿模式、矿床成因等; ②各矿种的文献资料:比如铜铅锌金银锡钨钼及稀有、稀土元素文献; ③规范类:各矿种地质勘查规范、资源量储量分类、矿床规模划分标准、精矿粉质量标准等; ④地学相关软件:coreldraw,Micromine,Autocad,surfer,googleearth,等以及其他一些小软件。 这些资料给我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裨益。于是,我想借助于科学网这个平台,把我平时收集到的一些地质资料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需要提醒你的是,一旦发现我的料涉及到了版权问题,请及时告诉我,我会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第一部分: 1.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_0214-2002.pdf 2. 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oc 3. 铝土矿勘查规范.doc 4. 稀土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doc 5.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oc 6. 中国地质原始编录规程.pdf 7. 钼行业准入条件.pdf 8. 国内矿床规模划分标准.doc 9. 矿山生产规模分类标准.doc 10. 矿床最低及工业品位及精矿质量标准.pdf
3796 次阅读|5 个评论
HMM隐马尔科夫(自学资料推荐)
bzsy911 2012-7-10 14:43
HMM隐马尔科夫算法,其基本理念是融合可观察的数据和过去的不可观察的数据推测现在的不可观察的数据。这种定义太抽象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小明今天相约小红出去玩,不知道会不会被拒绝。那他需要考虑小红今天心情是好是坏(可观察的数据),也要考虑昨天小红是否出去玩(过去的不可观察的数据)。 当然啦,HMM应用较广的是声音和行为的识别领域,网上的资料较多,往往好多公式太学术。 博主去其糟粕,推荐以下资料: 国外网站 (专门介绍HMM,举例说明循序渐进) 国内翻译 ( 崔晓源把上面这个国外网站翻译成中文) HMM学习最佳范例 (综合上面两个网站) HMM例子 (很好很详细的例子) 看完这些,你应该终于恍然大悟了,原来HMM好简单,公式把它伪装成可怕的老虎。。。
48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数值变量和计数资料
taodan2003 2012-7-9 09:34
【提问】请教数值变量和计数资料有什么区别? 【回答】学员hzy876,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本题答案为A。 计量资料 是 由 数值变量 组成的、通过测定观察指标数值大小所获得的资料 。一般都有单位。在临床科研中,收集的数据中往往包含了很多数值变量。由这些变量组成的计量资料必须根据资料设计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计量资料统计分析主要分为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主要描述资料的分布规律及其数量特征,如对资料进行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描述,可以计算均数和标准差等。统计推断主要是估计均数的可信限以及作假设检验,如均数95%可信区间的估计以及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等。 计数资料 是 由 分类变量 组成的,是研究不同类别或属性中频数的多少或频率大小所获得的资料 。在临床科研中,收集的数据中往往包含了一些分类变量。由这些变量组成的计数资料必须根据资料设计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主要分为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主要指可以计算相对数的指标,如率、构成比和相对比。统计推断主要是估计相对数指标的可信限以及做假设检验,如率的95%可信区间的估计以及进行卡方检验等。 http://www.med66.com/new/201204/yz201204019887.shtml
个人分类: 统计学|18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果局限于学术讨论和学术资料收集那才是科学网的悲哀
热度 13 hanshiqing 2012-7-2 23:59
常有人在博客中认为,科学网博友应该多写研究学术的博客,或者提供学术资料信息,不应该写非专业的东西。本人深以为否。 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有大量的专业学术期刊可以发表和阅读,每一个学术期刊就是科学家讨论学术问题的可靠又有保障的场所,为什么要到科学网上来研究讨论学术问题呢?更何况还存在一个研究阶段学术观点需要保密的问题,毕竟没有达得研究成果公开发表的地步。而如果仅仅是收集提供科研资料信息,那样的网站太多了,则科学网的思想性全丢失了,科学网还有什么深度加高度、有价值和值得骄傲的东西?! 我一直以为,做专业研究不是人生的全部,而做研究过程中的人生感悟和成长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以及在科研实践中形成的完整的人生思想,是达到完整人生的必经途径。 这些东西需要与人交流,人类的智慧需要代代相传,而科学网就应当担当起此独特的重任。 西方国家的智者早就彻悟了科学家最后的完满不在于他所从事的那个狭小的学科领域,而在于哲学观和他的完整的思想(世界观)。 这就是为什么理工科博士都叫哲学博士的缘故。 从小的方面说,理工科学者在哲学思辨、人文理工艺全学科整合、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比文科学者更具优势,走得更深更远; 知识的全面性和高度整合,使理工科学者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文科学者所不能及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从大的方面说,苦苦研究了一辈子的学问,也应该为人类的心灵归真、国家管理建设、人民生活导引、民众的自我完善、年轻人才培养等等方面提供思想和方法,才不枉做了一辈子学问啊! 因此,我支持科学网多多发表 科研感悟、人生思想、心灵归依、灵魂真迹、管理献策、人才培养、个人修炼 等方面的东西。这才应该是科学网博文的小而美的精华所在。 科学网,站在高处,站在人类思想的前沿,敢于率先倡导真而实的人生,去除浮华,引领国家和人民的进步和返真。
个人分类: 莘莘网虫|5491 次阅读|21 个评论
有用的资料
positron 2012-6-30 21:23
Can hot water freeze faster than cold water? Is it true that hot water freezes faster than cold water or that cold water boils faster than hot water?
个人分类: 物理相关|478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问题很多
热度 7 xupeiyang 2012-6-28 07:42
1、研究起点上就渗入功利因素。取经费、应考评、上职称,严重的名利取向破坏了以求道为目的的单纯之心; 2、找材料盖过读书。读书本是与智者交心,体玄悟道,有了心得自成文章。做课题则重在各取所需地淘资料,立论草率,学养无从积累; 3、赶时间交任务,忽视质量。要求半年、一年完工,本不合科研章法。但作者只要能对付交差就好,垃圾多多; 4、成果的通过、发表过程中人格受辱。高级别刊物大家都往上挤,于是水平差不多时看谁敢送又会送,做研究还要赔上人格; 5、报账做假。
个人分类: 科技评价|2440 次阅读|6 个评论
地震资料阅读——地震预测预报能与不能的争论
热度 2 lishuangshuang 2012-6-27 10:32
地震资料阅读——地震预测预报能与不能的争论
368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SVM全面学习资料
graice 2012-6-27 10:24
文章地址: http://www.ilovematlab.cn/thread-35262-1-1.html 如果图片看不到,自己注册一个账号
个人分类: 学习资料|1465 次阅读|0 个评论
饮酒的危机传播
kepusuowdp 2012-6-12 22:09
目的为抑制饮酒过度的危机传播是传播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很大程度上由于过度饮酒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一系列消极的后果。根据疾控中心的资料显示,过度饮酒是公共健康危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实际上,重度饮酒(每个男性平均每天喝两瓶酒或者每个女性平均每天喝一瓶酒)酗酒(每个男性一次喝超过五瓶酒或者每个女性一次喝超过 4 瓶酒)是美国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此外,过度饮酒还是社会病的寄主,包括交通事故,犯罪活动,饮酒者间的人身伤害等。显然,政府和其他社会机构投入了大量经费来减少过度饮酒产生的不良后果。 和过度饮酒相关的负面结果促使基于媒体的社会营销运动的出现,以努力来阻止或者节制饮酒。然而意识到下面的问题是重要的,即这种基于媒体运动的成功取决于那些一方面展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又对这种威胁健康行为(包括过度饮酒)的负面效果轻描淡写的媒体的可信度,尤其是电视。研究表明了社会营销运动的复合结果。反过来,这引发了另外一个研究流派,即采用人际交流方法,还有人聚焦于经验学习。 保护动机理论 在保护动机理论( PMT )方面做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研究的是罗纳德 W 罗杰斯,他为那些包括抑制过度饮酒在内的社会营销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保护动机理论概述了在什么条件下个体会获取改变个人行为以保护自身健康的动机。根据这个模型,当 1 )他们认为他们面临的健康威胁很严重, 2 )他们认为自己容易受到健康行为消极效果的影响, 3 )改变行为方式很有可能在减轻他们意识到的健康威胁方面很有效, 4 )改变生活方式的成本很低以及 5 )他们认为他们能够改变当前的行为时,他们更可能会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方式。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而开展的反对过度饮酒的社会营销运动一般是依靠他们的恐惧心理,强调过度饮酒以及酗酒的危害性后果。这种运动已经在全球很多国家开展了,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美国。虽然这些运动在传播与饮酒相关的威胁方面是成功的,但是研究人员表明在帮助个体意识到自己能够摆脱危害的饮酒行为方面是不太成功的,主要是因为该运动在避免导致危险饮酒行为方面没有提出什么建议。 传播的文献展示了诉诸恐惧心理的效果是多样结果。对近年来健康传播信息策略的荟萃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在那些接受聚焦于个人健康行为后果的信息方面,男性和女性的健康意图是不同的:男性对无感情的信息表现出积极的反馈,而女性则对有感情的信息反馈积极。类似的,对个人后果的鲜活信息更能增加白人受众的健康意图,而对非白人受众则有明显下降。这些发现表明针对特定受众群的抵制酒精运动会更有效果。 社会规范运动 大学生面临很高的酗酒行为的危险。根据一些研究人员的研究,这是因为大学生一般认为在大学期间喝很多酒是家常便饭,他们酒量大是在同龄人中提升个人社会地位的一个途径,宿醉以及与危险饮酒相关的消极后果是个人成熟的一个仪式。在一个对全国超过 1 万 7000 名学生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中, H 韦斯利铂金斯和亨利韦克斯勒发现大学期间对饮酒规范的认识能力是学生个人过度饮酒的最大的预兆:学生越认为酒精在他们大学的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在大学期间遇到过度饮酒问题的可能性也越大。 作为抵制这些观点的一个手段,几乎超过一半的大学采取了基于社会规范的阻碍过度饮酒和酗酒行为的媒介运动;很多运动得到了联邦经费的支持,目的是改变高校学生对待饮酒的态度。这些运动努力确保让学生了解在大学里饮酒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流行。比如,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展了一场“不要告诉我如何聚会”的运动,其特色是由在校学生和众人分享他们节制饮酒的能力并仍然可以享受美好时光的经历。这些运动的设想是一旦那些过高估计他们同学饮酒能力的学生理解了实际的规范,他们饮酒的行为很有可能会与这些规范相一致而下降,从而降低大学里过度饮酒和酗酒的机会。 根据公开的研究,社会规范运动的结果也是错综复杂的。比如,在他们就某个较大高校开展有关社会规范运动评估的时候,林赛 D 普朗克,安玛丽马杰和 L. 欧文阿特伍德发现虽然超过 90% 的学生知道他们学校的这项运动,这项活动的特色是在校园中及周边社区投放广告,但是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真的相信该运动的信息,而这些学生大多数在聚会中的饮酒量都在 4 瓶以下。他们的研究表明过度饮酒者——社会准则运动的主要目标群体——是该运动影响最弱的一个群体,他们从朋友的行为那里获取一些提示,而不是从大学校园中。 其他的研究则支持了这一发现。比如,广泛与健康相关的社会规范议题的研究,包括锻炼,吸烟,酗酒等,发现在酒精方面,酗酒最明显的征兆就是个人对酒精的态度;也就是说,那些说自己喜欢喝到酩酊大醉的学生更容易酗酒,而那些认为喝多了对身体有害的学生则不容易酗酒。大学里“普通”学生饮酒的规范判断不是那个研究中酗酒行为的显著征兆。 在这里最广泛的研究中,于 1992 年开始并于 2006 年结束的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酒精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和那些没有开展社会规范运动的学校相比,在开展了该运动的学校里,其学生的饮酒行为并没有明显下降。然而,酒精研究院的这些研究结果被广泛地争论,主要是因为该研究院并没有纳入这项运动质量的任何措施以及行政管理者对社会准则运动存在的自我报告被用来决定该分析中社会规则和非社会规则的资料库。 社会的体验式学习模型 个人经历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对饮酒的态度在决定学生是否参与与酒精相关的危害行为方面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学生,家长以及全体教员共享虚构的校园饮酒情景信息,因而强化了大学期间过度饮酒是一个规范。从一个人把饮酒行为的大量信息传递另一个人的现实促使一些研究人员探讨一种有关酒精仪式运动的人际传播模型。琳达 C 赖德曼和琳达斯图尔特研究社会体验式学习( SSEL )模型的工作被用来开发新的运动,包括中介信息和人际互动,并把学生的同学作为传播中介。 设计体验式学习在健康运动中有效性的关键是参与。参与式学习意味着学生必须参加那些强化反对危险饮酒的活动。比如,杜克大学在 2000 年通过一系列无酒水聚会来尝试着抑制过度饮酒行为。然而,当他们意识到他们的目标受众——过度饮酒者和酗酒者——并不参加这个活动时,他们就终止了这个策略。 鼓励学生参加健康运动的一个方式就是通过课程的灌输。采用这种方法,传播抵制危害饮酒行为信息的学生可以把这些活动作为其作业的一部分。比如,罗格斯大学承担的“ RU 保证”运动提前给学生提供传播课程,让学生有机会把这些信息直接地传播给大一学生,并通过在宿舍楼开展一系列活动,设计海报并对运动的效果进行研究而执行这些运动。很多学生认为参与这个运动的经历对年轻学生来说这个榜样对他们饮酒行为有积极影响,让他们更加意识到同龄人的压力并更少地参与危险的饮酒行为。一般学生群体对该运动有所认识也理解该运动的信息,但是还不清楚该运动是否对大学中危险饮酒行为的减少有所贡献。 特殊群体 虽然大学生是抵制饮酒运动的主要关注群体,但是其他的运动则把目光聚焦于那些有着危险饮酒行为的特殊群体。其中一个群体就是未成年的饮酒者,虽然青少年饮酒是违法的,但是还有人顶风作案。因为酒精广泛的可获得性,美国卫生部把它称为青少年的“最好的药物”。一个调查显示在美国 12 年级的学生中,有四分之三曾经尝试过饮酒, 29% 在 2 周的时间里有过酗酒的行为。 鉴于未成年饮酒的危险后果——包括对内分泌系统可能造成损害,而内分泌系统负责管理骨骼,器官和肌肉的正常发展——美国酒精滥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把采取措施控制未成年人饮酒作为首要工作。美国政府表示基于家庭和学校的干预项目(交流和体验式学习是该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减少未成年人饮酒是重要的干预措施。通常,这些人际间的方法会和环境干预(比如,通过征税提高酒类的价格,加强法律宣传,零容忍政策)和媒体活动一起为未成年人,以及为社区中有意或者无意向未成年人卖酒的成员营造一个促使未成年人意识到饮酒有害健康的环境。政府的制止未成年人饮酒运动包括为家长,学校和社区提供资源,以及 Deutsch 广告公司以及 Global Hue 公司发起的“在他们饮酒之前就告诉他们饮酒的危害”的一个公共服务宣言运动。这个媒体运动的成员包括电视和商业电台,以及杂志和电视广告,并鼓励家长和在他们的孩子未成年之前就和他们交流酗酒的危害。 危险酗酒行为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怀孕的妇女的饮酒行为可能会给胎儿带来直接的影响,因为通过从母体内接受酒精可能会导致胎儿有酒精谱系障碍,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的药物滥用和精神健康服务管理局把其描述为“毫无庇护条款”,其涵盖一系列可能的身体,精神,行为和学习障碍。避免酒精谱系障碍的唯一途径就是怀孕期间戒酒,美国疾控中心建议所有怀孕的妇女——甚至是那些计划怀孕的妇女——绝对不能饮酒,因为没有证据表明怀孕期间饮酒是安全的。然而,研究表明政府来源的绝对戒酒的信息的一个问题是它和孕期妇女收到的信息相抵消了,这些孕期饮酒要有“安全限制”的信息都是来自于媒介以及她们的医生。 被用来抵消孕期妇女收到的关于饮酒的信息——包括酒类广告中包含的积极信息——的一个活动就是基于社区的小范围传送运动。小范围传送运动利用媒介渠道针对小型受众群,特别是面临危险的人群。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南加利福尼亚两个较为落后的社区开展了两个社区驱动的活动——包括在公共设施,零售商和诊所中发放印刷广告,其目标受众是 18 到 35 岁的女性。他们发现到诊所的女性会看抵制酒精谱系障碍的广告信息,这表明计划生孩子的妇女更关注相关信息。因为它表明利用昂贵的大众媒体,比如广播和电视,也许不能把相关信息传递给首要受众,所以这个发现是重要的。 从人际关系的视角来看,对话研究被用来采集一些信息,即对于女性来说,在她们怀孕期间,哪种声音能在她们是否饮酒的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个基于爱荷华大学的研究发现目标群众为孕期女性或者认为自己怀孕的女性的反对饮酒的媒体信息应该在个人层面上(在孕期决定不饮酒是一个积极地决定)以及母性的层面上(好妈妈在做决定的时候会考录到胎儿的健康与福利)进行强调。该研究还表明关系较亲密的人很有可能会告诉其他人自己孕期饮酒的一些事情。这表明也许可以利用家庭成员向可能存在危险的个体传播相关信息。 结论 显然,在抵制危险饮酒行为方面交流是一个重要的武器。斡旋运动已经表明它在提醒人们关于危险饮酒和酗酒的潜在威胁方面是成功的。但是保护动机模型表明对威胁的理解以及治疗方法的低费用和可行性会促使人们改变消极的行为习惯,研究发现诉诸恐惧心理可以改变危险人群饮酒行为,部分原因是大学生把喝酒看作是短暂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因为他们认为喝酒可以让他们实现个人社会目标并融入潮流,因而他们愿意承担过度饮酒的消极后果。该领域的研究还在持续,目前则集中于把媒体运动和人际交流策略结合起来去影响人们行为的改变。 实际上,饮酒的危机传播的一个主要趋势是多元的信息传播。这个趋势在为特定群体制定的高度个性化的运动中十分明显,包括未成年饮酒者和容易让胎儿换上酒精谱系障碍疾病的孕期妇女。在不同媒体中采用酒精危害提示的组合策略,通过不同的人际渠道,包括基于学校的和社区的活动,以及同龄人的建议不仅仅会提升人们的意识,还会促使他们行为的改变,这也是所有饮酒危机传播最希望达到的结果。 (摘译自 ESTC, 纯粹为了个人练习)
3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大学者在重要会议上引用科学网资料
热度 5 liuli66 2012-6-10 15:53
有大学者在重要会议上引用科学网资料
(shuangqing conference,20120609-10)
个人分类: 杂感|1177 次阅读|8 个评论
《科学 Science)》和《自然 Nature》属于科普杂志
热度 2 xupeiyang 2012-6-6 10:04
有人对《科学》与英国的《自然》周刊,如此权威的学术杂志列入科普杂志感到奇怪。其实,《科学》和《自然》杂志一样都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5982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五大科普杂志
热度 1 xupeiyang 2012-6-6 09:42
   《科学》(Science)周刊   该杂志于1880年在爱迪生的资助下由一名纽约记者创办,几经周 折于1894年转卖给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可能会有人 对我把《科学》这份与英国的《自然》周刊齐名的权威学术杂志也列 入科普杂志感到奇怪。其实,《科学》和《自然》杂志一样都属于综 合性科学杂志,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 权威的科普资料。《科学》杂志也供一般读者阅读,他们基本上也就 是阅读科普方面的内容。发行量为十五万多份(1999年上半年的统计, 下同),但因为往往是由团体(比如实验室)订阅,多人传看,实际 读者数在五十万以上。 《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月刊   这份由科学美国人公司主办、创刊于1845年的老牌杂志,是美国 可能也是世界上最为权威、质量最高的科普杂志。它的所有科普文章 均由那个领域的学术权威撰写,科学家也将被《科学美国人》邀请撰 文视为一种荣誉。它面向的是文化程度较高(大学程度以上)的一般 读者,发行量近七十万份。 《美国科学家》(AmericanScientist)双月刊   该杂志于1912年由美国科学研究会(SigmaXi,一个以优秀科学家、 工程师为会员的荣誉社团)创办,也是一份权威的、高质量的科普杂 志,文章也由专家撰写。但是它面向的读者是科学家,所以内容并不 通俗,程度较深,有相当的专业难度。发行量只有九万多份。   《发现》(Discover)月刊   这是由迪斯尼公司主办的杂志,1980年才创刊,面向的是广大不 同文化程度的普通读者,侧重最新的科技成果,大都由专业作家、记 者撰写,较为通俗,但深度不够,也不具有权威性。是典型的通俗科 普杂志,发行量为一百二十多万份。 《国家地理》(NationalGeographic)月刊   这是著名的老牌杂志,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在1888年创办。也是 美国发行最多的杂志之一,发行量达八百六十多万份。以精美的照片 闻名,但内容限于地理、地质、考古、生态等方面,以介绍风土人情 为主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15317 次阅读|2 个评论
今年开始对“懒”学生说不!
热度 2 zlhua 2012-6-4 20:20
今年毕业论文已近尾声,总体而言,比任何一年都显得轻松,主要的原因是把该做的工作提前都做了,之前几乎是每个月两次的集体讨论会,总体而言,效果还是不错,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比较乖,写之前都认真查了资料,写了读书笔记,而且文章字里行间看得出有自己的思考,今年一辩评审给了两个优,两个良,余下的都放到了二辩,二辩的四位同学中,小雷的文章其实是可以参加一辩的,但是很遗憾,他“不小心”错过了一辩论文的提交时间,其余三位同学都是因为工作,至今没有匀出时间写出成型的文章。而我只能祝福他们,因为从今年起,我不打算再培养“懒”学生,他们懒得思考,懒得提问,懒得写,那我也只有配合型的“偷懒”了....呵呵.。
个人分类: 自省自立|314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常用微积分公式及数学资料(doc)
Irasater 2012-5-29 14:50
方便新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 常用微积分公式.doc 符号的英文读法.doc 数学网站.doc 数学系出来之后能做什么工作.doc 数学学科分类.doc
个人分类: Else|3895 次阅读|0 个评论
纳米银技术——求专业人士解惑
热度 2 foxkingdom 2012-5-28 15:18
上海有一家公司叫 碧爱家(官网: http://www.sunsing.com/index.aspx )~ 开发了纳米银消毒液产品 基于中国自古以来对银器消毒和验毒的信任,我对此也充满了期待 同时在网上所到 署名为 蔡钱应博士的纳米银介绍资料,旁征博引了纳米银的发展和其功用~ 困惑: 1,纳米银要达到有效杀菌和24小时抑制细菌(假设24小时打扫一次)的作用,对纳米银的浓度应该有怎样一个要求,该产品是否符合? 2,银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对人无害的金属,但纳米银是否真正对人体无害?检验报告主要涉及的是48至72小时内的动物体毒性反应,但作为日常消毒用品,长期使用是否安全呢?
个人分类: 惑而不解|512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控制推荐经典资料
热度 2 onewaystreet 2012-5-19 18:32
线性系统: 属陈启宗的《Linear sysytem thoery and design》和凯拉斯的《Linear systems》。 最优控制理论从运筹学等数学理论发展过来,推荐一本《The robust maximum principle》,这本书理论起点较高,几乎囊括了最优控制的所有精华。 系统辨识的经典是瑞典的L.荣,在此基础上的自适应控制的经典是Goodwin的《自适应预测,滤波和控制》。 关于鲁棒控制的经典力作,无可厚非当属周克敏教授的《鲁棒与最优控制》,是美国各大研究生院的指定教材,据不完全统计周教授的SCI论文和这本书已被引用六千余次,这是我们搞鲁棒控制的偶像! 关于非线性控制著作:Hassan K. Khalil 写的曾获IFAC控制工程教材奖的《非线性系统》有中译版的。
个人分类: 控制|464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一位名师40年教学之20条经验
热度 2 williammilo 2012-5-19 16:30
博主按:春风化雨,万象更新~ 一、备课的经验   1、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   2、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包括各次考试的题目,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然后才上课。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   3、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只能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二、上课的经验   4、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坚决守时,决不压堂。   5、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6、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7、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   8、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三、考试的经验   9、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建构的、主动的、体验的、合作的进行学习。   10、要从“逻辑”、“操作”、“艺术”、“交往”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考试。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年中都曾有获得前三名的经历,对你的教学留下美好的回忆。   11、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正有效的促进方法,是让他们深切地知道:“不进则退”。考试要让他们感受到一定压力,保持必要的张力。避免他们盲目自满,但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信与自尊。   12、每次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要学生“趁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于有效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问的经验   13、设计教案的核心是设计问题。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奠基;问题解答要及时反馈,真正巩固。   14、提问与思维。“选择思维”的问题是:“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还有其它解决办法吗?”,增加思路。“前瞻思维”的问题是:“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要有预见。   15、“情感思维”的问题是:“出现这样的结果满意吗?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吗?”尝试体验;“换位思维”的问题是:“别人怎样看这个问题?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设身处地。   16、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要将学生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研究。努力做到针对性强,切实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从问题到问题,学无止境。   五、综合的经验   17、对学生好的言行,要及时给予肯定的回应;对学生不好的言行,及时给予否定的回应。大多数应是“肯定回应”;“否定回应”只占少数。   18、每一学年都要调查统计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力争在自己最弱的一项上,有所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出“审美和立美”,艺无止境。   19、每上一节课,要设想全人类都在倾听,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力戒偏见。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一节课,让学生如坐春风。“生命和使命”,价值统一。   20、要珍惜时间。力争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培养较强的能力,学会独特的审美,发展良好的人格。知识、能力、审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2686 次阅读|3 个评论
网传浙大博士生月补助要涨到3500元(搜集相关资料报道应该真的)
热度 2 bennyg 2012-5-17 19:36
网传浙大博士生月补助要涨到3500元(搜集相关资料报道应该真的)
食品系和化工系是真的 12级开始博士会硬性淘汰20%(可转成科学硕士),但是月钱涨到3500了 至少我们系上周已经有消息流出了 博士是一个月3500,但是有20%的末尾淘汰,被淘汰的是需要4年拿硕士。。所以目测这个考评or淘汰是在博四年级的时候。。只是这个事下半年还是明年还是后年开始执行,还不知道。 之前的博士,估计就没有考评淘汰风险,所以月钱应该不会大变。 以下是引用 xuelang在5/14/2012 2:07:09 PM 的发言: 已经问过了,说12级3500基本属实,但是老生怎么办还没下决定 比较官方版本 以下是引用 where在5/14/2012 5:59:43 PM 的发言: 学校于2012年5月10日召开了关于博士招生计划弹性调整的改革会议,根据学校会议精神,5月14日下午学院召开党政会议,讨论并通过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招生将实施此项改革,并制定出相应的改革方案。 此项改革的主要内容: 1、 C9高校将每年增加20%的博士招生指标,同时按1:1的比例减少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博士研究生培养将实行淘汰制,淘汰比例20%左右。 2、 学院根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淘汰机制,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相应的考核指标; 1) 核心课程、参与学术报告等的考核; 2) 博士生毕业标准的考核; 3) 中期考核; 4) 自然淘汰。 3、 学校将提高博士研究生工资,将博士研究生工资提高到每月不少于3000元,其中学校资助大部分。 4、 学院将成立博士研究生培养考核委员会。 以下是引用 缘梦在5/14/2012 8:40:15 PM 的发言: 这个是真的,老板给我们发了邮件 以下是引用 dukehong在5/14/2012 10:24:30 PM 的发言: 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嗯,直博2010级的和考博2012级的是一起毕业的,那么这个淘汰20%是指所有同时毕业的博士淘汰20%,还是就考博和硕转博的淘汰20%呢?如果是一起的话,那直博凭什么不涨月钱?如果不是,非直博的人也太少了吧,而且同一个专业才有可比性,更少了啊。。。。。。。。。。。。。。。。一两个个人怎么淘汰? 就是~我也觉得,各种没法比啊,不知道领导们仲末想出来的,ym。。
14717 次阅读|2 个评论
白术病毒病
lucking1974 2012-5-16 17:45
一提到病毒病,无论是我们以人类为代表动物的,还是植物的,都比较麻烦,基本无特效药可治! 近来,有大学生村官在白术种植中就碰到了这一难题,在友人介绍下,转辗找到我,希望能够有什么方法能够帮助他,毕竟大学生村官肩上的责任还是比较大的。现将他碰到的问题记录在这,供大家探讨,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后来者提供一些资料,免得再走弯路。 发生背景:前期天气持续干旱无雨。 种茎来源:安徽亳州药材市场。 植株大小:二年生。 症状:植株叶尖向内卷缩,以上部幼嫩者表现严重。 分布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受害率10%左右。 诊断结论:蚜虫传播病毒性病害。 防治方法:防治蚜虫,清理病株。 预防措施:(1)选用健康种茎。 (2)移栽前,种茎用清水淋洗后再用40%多菌灵300-400倍或80%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浸泡1小时,沥干后再栽种。
个人分类: 关注三农|4042 次阅读|0 个评论
普法:如何获取美国联邦政府官员的详细财务资料
热度 1 yuedongxiao 2012-5-16 00:06
根据1978年的“政府操守法案”(ETHICS IN GOVERNMENT ACT OF 1978),美国行政、立法、司法三个权利分支的官员达到一定级别都必须递交详细的财务资料,详细列出其财产及收入来源、金额或价值。故意隐瞒不报的后果很严重。前两年,一年迈美国参议院因在申报财产时遗漏了一些得到的好处,被刑事起诉。 但是美国官员的资料一般并不在网上公开。我们看到的网上公开的资料一般是民间组织从政府相关部门索要过来登在网上的。显然这些组织最感兴趣的是那些职务较高的一群人。因此有时候,如果你对某美国政府官员财务感兴趣,就需要自己去咨询了。 举例说明。如果一名法官与诉讼一方存在经济利益关系,则必须规避。比如说,如果诉讼一方是一个上市公司,那么只要法官有该公司的一股股票,就必须规避,不得主审,否则可能违纪。 如果该法官是ARTICLE III法官,则其资料一般在网上可以查到。但如果只是Magistrate Judge,则其资料一般没有公布。这时你就要稍微费点功夫了。 首先你得传真一份表格AO 10A给相关政府机构。 然后该机构工作人员会跟你联系,确认你的身份。然后你得缴纳复印的费用,大概每页几美分。大概一两个星期就能收到相关资料。 我在一起知识产权案件中就这样调取了一名法官的相关资料。值得注意的是,该法官会得到通知,告知某某在索取其资料。 一般来说,法官确实与诉讼一方存在经济关系,会自动退出。我的知识产权案件中,有名法官就自己退出了。因为一名被告是上市公司,而法官有该公司的股票。
个人分类: 法律|3587 次阅读|1 个评论
讨论:你的研究有何意义?
热度 2 liwenbianji 2012-5-15 10:22
“ 讨论”部分非常重要。在这部分,你要把“结果”中展示的证据线索和“引言”中的背景资料关联起来。遗憾的是,许多作者(特别是来自非英语国家的作者)常常 不够重视“讨论”部分,认为只需把结果罗列出来,然后让读者自行去得出结论即可。但是,给出结果而不说明其意义只会造成随意解读,从而影响研究获得应有的 影响力。而期刊编辑往往希望论文能推进该研究领域,并形成影响;所以有必要善用“讨论”部分来尽可能增强论文的影响力。 好的“讨论”可以 在开头先重申一下“引言”中提出的研究问题和假设,接着总结一下你的主要研究结果。这样一来,读者对于你是否推进了该领域的研究就一目了然了。从最重要或 最相关的结果写起,然后再转向相对次要的内容。此刻暂不要讨论有争议或者难以解释的结果。这个阶段,你只须描述那些能直接回答“引言”中提出的问题或与假 设直接相关的主要结果。不要用那些数据不支持的“大而空”的语言,也不要夸大结果的重要性。用“suggests” 比用“shows”更好,切忌使用 “proves”。此外,要尽量不要重复结果”部分的内容,而只需简要说明主要结果然后再谈其含意。这部分需要变换时态,叙述你的结果以及文献结果时用过 去时,论述其意义时用现在时。 “讨论”的第二部分常被忽视,并往往造成拒稿。重申问题和结果之后,还需要陈述其相关性和重要性。你需要把 你的结果放在文献研究背景中加以比较,并讨论其意义。这部分构成了“讨论”主体;他告诉读者(当然还有编辑):从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来评价,你的结果到底有 什么意义?它们与其他研究者的工作之间存在什么关联。你的研究可能存在备择解释,对此应予提及并尽可能排除(或者至少论证它们的可能性很低)。如果仍有备 择解释无法排除,你的研究就属于“尚未完成”,或者至少是“尚在进行中”;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在“讨论”的结尾部分,提出将开展哪些实验来进一步排除备 择解释或确认哪种解释才是正确的。 主要结果和背景的关系理清之后,就可以提及有争议或难以解释的发现,并提出可能的解释。没问题,这里你 可以猜测,只要不要太过分。关键的问题是,你讨论和阐述了这些问题,而不是置之不理。“讨论”部分不能出现新术语或新结果;所有结果都该在“结果”部分叙 述完整;所有术语也应在“引言”中就提出。最后,“讨论”部分要解释一下此研究的局限性。与其等审稿人指出,不如自己提出;这样也许反而会增加正面审稿意 见从而缩短发表周期。一个研究存在局限性本身并不是问题,大多数研究都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所以重要的是要承认它并提出在进一步研究中如何克服。在阐述完 局限性之后往往紧接着就是描述未来的研究。 有些期刊有单独的“结论”部分;就算没有,也要在“讨论”的最后一段点明研究的结论。最后一段 (或最后一部分)应简要复述一下主要研究结果及其重要性,陈述该研究如何推进了本领域的研究,但不要用完全相同的语言。要提及结果的新颖性和重要性,但再 说一次,不要夸大其词。如有必要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如果本工作是初步研究则进一步研究可放在最后一句。若不是初步研究,就可以用明确的措施来总结本研究 的影响,但仍要注意不要夸大其词。。 示例 下图节选自《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一论文的讨论部分(doi:10.1172/JCI37622; 经同意转载)。其中显示了讨论部分的一些要素,其末尾是一个结论段落。 核对清单 1. 开始先复述研究问题,然后陈述主要结果。 2. 过去时叙述结果,现在时谈意义。 3. 将研究结果同现有文献作比较,陈述其意义。 4. 陈述所有结果的意义,不要忽略那些“不便提及”的内容。 5. 不要在“结果”部分简单重复其他部分已有的内容,不得引入新术语/报告新结果,或夸大其词。 6. 给出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将来研究方向。 7. 结尾用明确的措辞陈述本研究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英文原文 Discussion: what does it all mean? The discussion section of your manuscript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It is where you pull together all the ‘threads’ of evidence you have presented in the resul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background you presented in the introduction. Unfortunately, many authors, particularly those from non-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overlook the importance of this section considering it sufficient to merely present their results and allow the reader to draw their own conclusions. However, presenting your results without describing their implications leaves them open to interpretation and reduces the impact they could have. Journal editors want papers that will advance the field and generate an impact; therefore, use the discussion wisely to maximize the impact of your findings. A good discussion will begin by restating the study question and any hypotheses presented in the introduction. This should be followed by a summary of the major findings of your study so that it is immediately clear how you have advanced the field. Start with the most important or relevant finding and then move to progressively less important ones. However, do not yet discuss results that are perhaps controversial or difficult to explain. At this stage you only want to describe the major findings that directly answer the research question you set out in the introduction and/or those that directly relate to your hypotheses. Avoid making grand statements that are not supported by your data and/or overstating the importance of your findings. The word “suggests” is preferable to “shows”, and the word “proves” should never be used. Also, there should be minimal repetition with the results section, with only brief descriptions of the main findings required before launching into their implications. A mixture of tenses is required, with the past tense used to describe individual results and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the present tense used to describe their implications. The next part is the component of a discussion that is often overlooked and a frequent cause of rejection from journals. Having reiterated your initial question and major findings, you need to describe their relevance and significance. This is where you put your findings into the context of previously published literature and discuss their implications. This part forms the bulk of the discussion section, showing the reader (and importantly, the journal editor) what your findings actually mean in the light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how they relate to the efforts of others. All possible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s of your study should be described and excluded (or at least shown to be unlikely) wherever possible. If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s remain viable, the study is considered ‘incomplete’, or at least ongoing, and experiments to rule out the alternatives or determine which of the alternatives is correct should be described at the end of the discussion section as future research. Once the major findings have been put into context, any controversial or difficult to explain findings should be mentioned along with plau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em. It is perfectly OK to speculate here (but not too wildly), but it is absolutely essential that these findings, and any inconsistencies, are discussed and addressed rather than ignored. No new results or terms should be introduced in the discussion section; all findings should be described in the results section and relevant terms will all have been introduced in the introduction section. Finally, any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study should be explained. Peer reviewers are likely to comment on such limitations anyway, so it is best to be ‘up front’ about them and state what they were; doing so might even improve your chances of a positive peer review and thereby shorten the time to publication. The fact that your study has certain limitations is not a problem in itself, and most studies have limitations of some sort.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acknowledge these and describe how they can be addressed in future research. For this reason, the description of limitations is usually followed by a description of future research. Some journals have a separate conclusions section, but even in those that don’t, the same content should be merged with the discussion and contained in the last paragraph. This final section/paragraph should briefly restate the key finding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describing how your study represents an advance in the field, but avoiding direct repetition. The novel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se findings should be mentioned, but again, it is important not to over-emphasize either of these. Future studies should be mentioned where relevant, and can be the subject of the final sentence if the current study is preliminary. If your study is not preliminary, end with a strong statement that summarizes the impact of the study without over-stating its importance. Example The figure below, showing excerpts from the discussion section of paper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doi:10.1172/JCI37622;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shows som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a discussion section and the concluding paragraph at the end. Checklist 1. Start by restating the problem/research question and then state the main findings of your study 2. Describe results in the past tense, but implications in the present tense 3. Put findings in the context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o describe their implications 4. Describe the implications of all results obtained; do not ignore ‘inconvenient’ ones 5. Avoid repetition, introducing new terms or results, and making grand statement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your findings 6. Describe the limitations of your study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in the field 7. End with a strong statement describing the relevance and significance of your study Dr Daniel McGowan 分子神经学博士 理文编辑学术总监
376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SCI文章写作与相关资料、工具等(不定期更新)
jiaaniu 2012-5-13 09:03
来源 1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748553 1.StyleWriter (润色首推) 嵌入 word 使用。主要功能:检查拼写、语法等错误,润色文章。 本软件的诱人之处在于润色文章,可以有提示你对同义词做选择,让你的文章更地道。 http://www.editorsoftware.com/downloads/DWSWT.html 另外还有统计文章特征的功能,详见李泳老师的博文:从 Stylewriter 看英文写作 2.Triivi (检查首选) 英文输入软件,免费开源,具备词频调整、智能纠错,根据已经输入的字母猜出想写点词或短语,提高英文输入速度!标准版具有 50 万词汇量 , 专业词库 ( 约 20 万词汇 ). http://www.triivi.com/ 3.Intellicomplete( 推荐 ) 虽没有 triivi 专业词汇丰富,但定义性较强,且自定义语库方便,只需要一个快捷键 Ctrl+Alt+J 。 http://www.download.com/IntelliComplete/3000-2079_4-10062169.html 4.As-U-Type 是一款英文输入单词自动校正软件,根据软件自带的和自定义的校正词典,当你编辑文档输入的单词有误是,它会自动帮你校正。 此软件是在输入后按空格键后给出提示,没有实时提醒功能,这个很遗憾。 http://www.asutype.com/files/asutype-setup.exe 5.TypeTip 与 As-U-Type 功能雷同的辅助录入软件,具有实时提示及校正功能,但不能输入词组 phrase, 不过兼容性较好。 http://www.sharewareconnection.com/typetip.htm 6. 金山写作助手 金山词霸自带工具。编写英文文档时,常常会遭遇当前语境不知该用哪个单词的尴尬,这时你会怎么办?打开词霸查找一通?哦,那太麻烦了。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快速按动两下 Alt 键。这时词霸将自动弹出一个特别设计的 “ 写作助手 ” 模块,试着输入一下中文词汇吧。看到了吗?软件将自动弹出一组与搜索词对应的英文单词,如果感觉片面的解释无法帮助判断,还可以继续输入一个 “ 分号 ” ,这时 “ 写作助手 ” 将会在翻译结果中自动加入精选例句。 7.Bullfighter 可用作微软 Word 和 PowerPoint 的插件 ( www.fightthebull.com/bullfighter.asp) ,不过它只能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中运行。 Bullfighter 的目标是找到并且删除你文章中那些难懂的部分。 8.whitesomke, WriteExperss 虽然 WhiteSmoke 也向中国和印度的母语非英语者推销这款产品,但公司表示他们最大的目标客户群仍是那些想让自己的文笔变得典雅一些的以英语为母语者。 http://www.jz5u.com/Soft/teach/waiyu/13557.html 来源 2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669411 各位虫友们,各位科研工作者们大家好,对于大家来说成果最后都是要通过文章来表现出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成果,所以科研论文写作,尤其是外文科研论文的写作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由我向大家推荐本版关于论文写作的一些优秀的帖子,其中包括中外大牛或大数据库机构对论文写作的经验和建议。 1 ,首先是国外的一些大牛们的宝贵的经验和建议,帖子如下: 【教程】大牛教你写论文(哈佛大学);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514631fpage=1 【素材】从科研到写作(国外教授教你如何写论文);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484927fpage=1 【课件】如何写科技论文(哈佛大学);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390211fpage=1 【素材】如何写论文(剑桥大学);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572060fpage=1 2 ,接下来是一些著名的论坛和数据库们的经验和建议,帖子如下: 【教程】 Secrets to Writing Better Scientific Articles ( ACP );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665940fpage=1 【素材】 Paper 论文实用手册(上海交大 BBS );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663948fpage=1 【课件】 Writing for Success ;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227958fpage=2 3 ,然后就是一些关于论文写作的分步解析和常见问题解析,帖子如下: 【课件】如何写好一篇 SCI 论文的题名 SCI 高被引论文题名分析;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437674fpage=1 【素材】科技论文写作分步解析;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538342fpage=1 【课件】论文常见问题及成因辨析;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637978fpage=2 4 ,然后就是关于英语写作和翻译方面的一些心得和建议,帖子如下: 【素材】科技英语翻译和写作;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568684fpage=1 【教程】中国人英文可以论文最容易犯的 200 个错误;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094989fpage=2 【素材】英文论文写作 - 很不错的;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651857fpage=2 【教程】英文文章的写作心得分享;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420259fpage=2 5 ,最后是一些英语论文写作的惯用句式句型和一个英语写作的润色软件,帖子如下: 【素材】写外文论文的一些惯用句式;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437640fpage=1 【素材】写英文论文常用句型;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482914fpage=2 【原创】强烈推荐一款英文润色软件 WhiteSmoke2010 带破解方法;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290563fpage=2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推荐,想要获取更多更好的科研素材精华资源,请链接到下面的地址: http://emuch.net/bbs/forumdisplay.php?fid=300view=digest 。 来源 3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329206fpage=1 小弟不才,迄今才撰写了三篇英文文章,但写作过程中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不敢敝帚自珍,今天也斗胆向各位虫友贡献一下。我这几篇文章,不论内容如何,但每次审稿人对于语言的评价都是还不错的, well written ,总结起来不外有三个小窍门: 一是平时多积累。我在日常读文献的时候,如果发现很好的句子句式,都会记录在一个文档里面,如下面的一段话,就是我在一篇文章的摘要中发现的: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sensor networks which has been made viable by the convergence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technolog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digital electronics. First, the sensing tasks and the potential sensor networks applications are explored, and a review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sign of sensor networks is provided. Then, the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for sensor networks is outlined, and the algorithms and protocols developed for each layer in the literature are explored. Open research issue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sensor networks are also discussed. 文章用词忌重复,中文如此,英文亦然。特别是动词的使用,如在一段话中出现了几个相同的动词,感觉文章就跌价不少,而如果用了几个意思相近而又贴切的词,自然就会增色几分。如上文中的 describe , explore , provide , outline 和 discuss ,就使得文章有了文采,值得学习和收藏。坚持收集例句,素材多了,自然自己的造句的时候就有底子了。此外,还要注意,在收集例句的过程,随着例句的增多,也需要对例句进行整理和分类,方便学习和检索。 二是注意行文中 Transition words 的使用。 Transition words 就是在行文过程中,连接意义相关句子的词,如 Therefore , thus , in particular 等等。使用这些词,会使得文章连贯性好,逻辑性强,读起来一气呵成,自然会给审稿人好印象。下面是一个关于 Transition words 的一个总结,供各位虫友参考: Transitions Study Sheet Transitions for time: before, afterward, after, next, then, as soon as, later, until, when, finally, last, meanwhile, during, at times, sometimes, oftentimes Example: WWII broke out in Europe in 1939. During this time the United States remained neutral. It wasn’t until 1941, after Japan bombed Pearl Harbor, that the United States entered the war. After its entry, it was only a matter of time before the Allies defeated Germany and the Axis powers. Transitions for place: in the background, in the distance, beyond, behind, above, below, in front of, elsewhere, in the middle, to the left, to the right Example: My favorite painting is Botticelli’s Birth of Venus. In the middle of the painting stands Venus, the Roman goddess of love, standing on a seashell. She floats majestically above the beautiful water below her. To her left a figure representing wind blows fierce clouds of wind in her direction. To her right a figure behind her attempts to cover her with a blanket and protect her. It is a truly breath-taking piece of art. Transitions for examples: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as an example, like, specifically, consider as an illustration, that is, such as, similar, similarly Example: Oftentimes people who study from history fail to learn from the mistakes of the past. For example, during WWII Hitler decided to invade Russia just before wintertime. This decision was the same decision Napoleon made over a hundred years earlier, and Hitler’s army met a similar fate. Had he learned from his history, Hitler might have avoided making this costly mistake and the outcome for the war might have been different. For instance, if Hitler had decided to invade England by sea rather than Russia by land, he might well have won the war. Transitions for emphasis: chiefly, equally, indeed, even more important, in particular, most important, without a doubt, indubitably, unquestionably, definitely Example: Without a doubt, Chinese food is one of my favorite cuisines. Although I find Japanese and Thai food equally delicious at times, Chinese food is definitely my favorite Asian cuisine. In particular I enjoy the spicy Szechuan style of cooking commonly found in Chinese food. Transitions for restatement: in short, that is, in effect, in other words Example: When I asked my girlfriend to marry me she said, in effect, that she wouldn’t be ready for marriage until after she completed her PhD program. At first I was crushed, that is, I felt like she said no because she didn’t love me anymore. However, after she explained her reasons to me I felt better and agreed with her. In other words, I came away feeling better than I had anticipated. Transitions for comparison: similarly, likewise, also, the same as, different than, opposite, unlike, instead Example: When my older brother was deciding where to go to college he spoke to my father about where he should go. Not surprisingly he went to the same school my father did, MIT. When it was time for me to choose a college I did the exact opposite. I didn’t ask my father where I should go, and as a result, I didn’t also go to MIT like he and my brother did. Instead I went to UCLA. Transitions for concession: although, of course, admittedly, true, doubtless, granted that, no doubt, indubitably, without a doubt, definitely, certainly Example: Some people might be surprised to learn that the two most successful NBA teams of all-time are the Boston Celtics and the Los Angeles Lakers. Although neither of these teams is very good right now, they are the two teams with the most champions in NBA history. The Celtics definitely had the best streak of these two teams; winning eight championships in a row at one point. Admittedly there is always the chance that some future team could break this record, but this seems unlikely. Of course no one can predict the future with any certainty. Transitions for consequence: thus, so, then, it follows, as a result, therefore, hence, consequently, accordingly, because Example: I’m sorry, but I can’t let you turn in your homework late because it wouldn’t be fair to the other students. As a result your grade has dropped lower and you are now failing the class. Consequently you need to get 100% on the final so you can pass the class and then graduate from CAS. Therefore, I suggest you study very hard so I don’t have to fail you. Good luck! Transitions for conclusion: to sum up, in summary, finally, therefore, thus, in conclusion, to conclude Example: Finally, Beijing has a lot of nice places to shop that appeal to tourists. To sum up then, Beijing is a wonderful place to visit because it has beautiful parks and historical monuments, friendly people and lots of nice places to shop. Thus any travelers who are planning to come to China should definitely visit Beijing during their stay. Transitions for addition: furthermore, in addition, besides, next, first, second, moreover Example: UCLA is a wonderful university to attend as an undergraduate. First, it is respected academically and is well-known for its high standards of education. Furthermore, UCLA has a strong network of alumni who often recruit students to come work for them. Moreover students who do such work as undergraduates often receive jobs with these same companies once they graduate. In addition to these two benefits, UCLA also has exciting sports teams that are fun to watch. Besides, with so many good reasons to go to UCLA, why would you want to go anywhere else? 我的第三条经验就是句酷网站, www.jukuu.com ,一个专门找例句的网站,也许有些虫友也知道。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很自然会想到一些中文的表达方法,但是常常苦于找不到贴切的英文表达,查电子词典,往往凑出来的句子也是面目全非。句酷网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查找例句的渠道(不是广告奥,呵呵),你可以通过中英文关键字,找到很多例句。比如,我想说 “ 值得指出的是 ” ,在句酷里面查了一下,找到了如下几个句子: It is worth emphasizing that... it is worth pointing out that ... A point worth emphasizing is that... 感觉都还不错,都可以选用。更为关键的是,这些例句一般都会有出处,这样就可以根据例句内容和出处来选择比较地道的表述了。我的一个经验是,对于来自 cnki.net 的例句就得小心点,这些都是国内兄弟写的文章中的句子,常常不是很合适。 今天起得早,又睡不着,写这点东西,希望能对大家有一点点启发。上个月自己的第一篇 trans 的 minor revision 刚刚投出去,这些天一直在焦急的等待中,写点东西与大家分享,也顺便给自己祈祈福。第一次在小木虫写帖子,希望大家能喜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批评指正,谢谢!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5 次阅读|0 个评论
怎样从资料中发现自己的研究方向
xuxiujiang 2012-5-10 15:28
1、 按照自己对本学科的理解,对本学科的核心问题做分类,并根据分类后获得的两级关键词,设定资料查询范围 2、 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查找相关文献,并对文献来源与研究者作出初步判断 3、 遴选文献,淘汰不相关的和意义不大的文献 4、 在梳理资料的过程中上,发现问题,培养研究者的问题意识。 (1) 这一学科领域主要研究了那些问题,每个问题的代表性作品, (2) 围绕这些主要问题进行了那些研究,这些研究采用什么方法,是否产生了研究分支 (3) 围绕这些主要问题及其分支形成了什么理论? (4) 这些理论是否完善,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优点和缺点的评价 (5) 这些问题对你有什么样的启发? (6) 还有哪些你认为重要的问题被忽略了? (7) 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本学科的核心问题做分类 (8) 哪些可做,哪些不可做(暂时不掌握材料); (9) 可以研究的问题应采用什么方法,不能研究的问题主要障碍是什么(知识、资料、还是方法 5、 确定你要研究的问题 6、 根据你的研究需要,补充其它学科的资料。
26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聪明 OR 太聪明了?
热度 3 mdzhao 2012-5-8 16:45
今天点开咨询台看提交给我的问题,又是一个极不愿意回复的问题:“你好,我想查找《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比较》相关的外文文献,麻烦您传递一下文献,谢谢。 ”类似提问近两年已经越来越多,刚开始还会遮遮掩掩,比如“老师,我想找一些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比较方面的参考文献,您能推荐一些吗?最好推荐几篇外文参考文献”,或者“我实在找不到关于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比较的外文文献,您能告诉我怎么查找吗?” 其实我知道这是学生要做毕业论文时找参考文献的求助,因为一般有对外文参考文献的要求,而他们确实不会找也不想找外文资料,于是向各种咨询平台的求助成为一些学生投机取巧的捷径。也可能确有不少学生从这些咨询平台的提问中尝到了甜头,所以提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学习检索方法发展到要求提供文献信息,再到要求提供文献全文,而且直接就给你论文的题目,恨不得找到几篇完全与标题相同的文献,以后是否会索性要求帮助撰写论文了?只是他们是否想过,别人论文都写出来了还要你去写,去研究干吗? 翻了一下以前的咨询回复,发现一个更可笑的提问:“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浙江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找不到相关的外文文献,希望帮忙推荐几篇外文文献。”我的回复是:“研究浙江居民储蓄的外文文献估计是没有的,即使有也只能是国内的人所写,还不如直接看中文文献。找参考文献要根据论文写作的需要,所以要先确定国外学者的哪些研究可能有助于自己的研究,再到外文数据库中检索。比如论述其他国家居民储蓄的论文等,但一定不会是浙江居民储蓄。找了两篇这方面的外文文献供参考。”当时是找了几篇外文文献的,不过后来有点后悔,觉得不应该直接给外文文献,估计那个学生直接就把这几篇文献列到参考文献中,可能根本不会去找到原文,更不会去认真的阅读。他们只为完成任务,有外文参考文献,而指导老师估计也不会认真检查学生是否看了外文文献。 后来遇到类似的咨询,我一般只告诉方法或思路,不直接提供文献信息。 不过今天的问题,说实在我觉得选题就有问题,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有比较的必要吗?比较的目的是什么?国外学者会有这样的研究吗?想了半天,给出了这样的回复:“参考文献一定是论文写作中自己看过且论文有引用和参考价值的文献,所以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先确定这篇论文从什么角度去研究,要说明一些什么观点。如果不明确建议先从看中文文献入手,而且最好是看一些关于新闻写作方面的图书。推荐图书《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 (作者:(美)卡罗尔·里奇著 页数:460 出版社: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4 )” 由此想到,现在网络的发达,各种咨询系统的出现和热心网友的参与,确让不少人觉得网络几乎无所不能,要什么东西都能从网上得到。记得我女儿就经常在偷懒的时候到网上搜作业的答案,基本上都能找到,但这却助长了学生投机取巧之心,自己不想钻研,也懒得动脑子,却能轻松对付作业和任务。这些从小与电脑打交道的学生,真的太聪明了。只是没了自己钻研学问的动力,电脑真的能什么都帮你搞定吗?以后到了工作岗位,恐怕要吃到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苦头了。
个人分类: 参考咨询|3224 次阅读|6 个评论
地震资料——印尼强震时地球自转速度变化
热度 2 lishuangshuang 2012-5-7 11:32
地震资料——印尼强震时地球自转速度变化
2012年4月11日印度尼西亚发生8.6强震。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可能是触发强震发生的诱因,这个相关研究已经很多。 1、环太平洋地震带, 1.1 太平洋东岸,自转减速,由于惯性,板块还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触发强震发生的概率较高; 1.2 太平洋西岸,自转加速,由于惯性,强震触发概率较高; 2、板内强震也有关系,但是规律比较复杂 3、最近印尼强震地球自转情况 地球自转数据来源于IERS。
4287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实验室常用技术参数资料(3)
charles08 2012-5-7 11:06
三、常用酶的配制   1.溶菌酶   用水配制成50mg/ml的溶菌酶溶液,分装成小份并保存于-20℃。每一小份一经使用后便予丢弃。   2.蛋白水解酶类   贮存液 贮存温度 反应浓度 反应缓冲液 温度 预处理   0.01mol/L Tris(pH7.8)   链霉蛋白酶 a 20mg/ml -20℃(溶于水) 1mg/ml 0.01mol/L EDTA 37℃ 自消化 b   0.5% SDS     0.01mol/L Tris(pH7.8)   蛋白酶K c 20mg/ml -20℃(溶于水) 50μg/ml 0.005mol/L EDTA 37~56℃ 无须预处理   0.5% SDS     a:链霉蛋白酶是从链球菌(Streptomyces griseus)中分离到的一种丝氨酸酶和酸性蛋白酶的混合物。   b:自消化可消除DNA酶和RNA酶的污染,经自消化的链酶蛋白酶的配制方法如下:把该酶的粉末溶解于10mmol./l Tris·HCl(pH7.5)、10mmol/l NaCl中,配成20mg/ml浓度,于37℃温育1h。经消化的链霉蛋白酶分装成小份放在密封试管中,保存-20℃。   c:蛋白酶K是一种枯草蛋白酶类的高活性蛋白酶,从林伯氏白色念球菌(Tritirachium album Limber)中纯化得到。该酶有两个Ca 2+ 结合位点,它们离酶的活性中心有一定距离,与催化机理并无直接关系。然而,如果从该酶中除去Ca 2+ ,由于出现远程的结构变化,催化活性将丧失80%左右,但其剩余活性通常已足以降解在一般情况下污染酸制品的蛋白质。所以,蛋白酶K消化过程中通常加入EDTA(以抑制依赖于Mg 2+ 的核酸酶的作用)。但是,如果要消化对蛋白酶K具有较强耐性的蛋白,如角蛋白一类,则可能需要使用含有1mmol/l Ca 2+ 而不含EDTA的缓冲液。在消化完毕后、纯化核酸前要加入EGT(pH8.0)至终浓度为2mmol/L,以鳌合Ca 2+ 。   3.无DNA酶的RNA酶   将胰RNA酶(RNA酶A)溶于10mmol/l Tris·HCl(pH7.5)、15mmol/l NaCl中,配成10mg/ml的浓度,于100℃加热15min,缓慢冷却至室温,分装成小份保存于-20℃。   四、常用抗生素溶液 抗生素 贮存液 a 工作浓度 浓度 保存条件 严紧型质粒 松弛型质粒 氨苄青霉素 50mg/ml(溶于水) -20℃ 20μg/ml 60μg/ml 羧苄青霉素 50mg/ml(溶于水) -20℃ 20μg/ml 60μg/ml 氯霉素 34mg/ml(溶于乙醇) -20℃ 25μg/ml 170μg/ml 卡那霉素 10mg/ml(溶于水) -20℃ 10μg/ml 50μg/ml 链霉素 10mg/ml(溶于水) -20℃ 10μg/ml 50μg/ml 四环素 b 5mg/ml(溶于乙醇) -20℃ 10μg/ml 50μg/ml   a:以水为溶剂的抗生素贮存液通过0.22μm滤器过滤除菌。以乙醇为溶剂的抗生素溶液无须除菌处理。所有抗生素溶液均应放于不透光的容器保存。   b:镁离子是四环素的拮抗剂,四环素抗性菌的筛选应使用不含镁盐的培养基(如LB培养基)。
个人分类: 科研资源|20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实验室常用技术参数资料(2)
charles08 2012-5-7 11:05
二、常用缓冲液   1.分子克隆常用缓冲液   2.磷酸缓冲液   (1)25℃下0.1mol/L磷酸钾缓冲液的配制 ※ pH 1mol/L K 2 HPO 4 (ml) 1mol/L KH 2 PO 4 (ml) 5.8 8.5 91.5 6.0 13.2 86.8 6.2 19.2 80.8 6.4 27.8 72.2 6.6 38.1 61.9 6.8 49.7 50.3 7.0 61.5 38.5 7.2 71.7 28.3 7.4 80.2 19.8 7.6 86.6 13.4 7.8 90.8 9.2 8.0 94.0 6.2   (2)25℃下0.1mol/L磷酸钠缓冲液的配制 ※ pH 1mol/L Na 2 HPO 4 (ml) 1mol/L NaH 2 PO 4 (ml) 5.8 7.9 92.1 6.0 12.0 88.0 6.2 17.8 82.2 6.4 25.5 74.5 6.6 35.2 64.8 6.8 46.3 53.7 7.0 57.7 42.3 7.2 68.4 31.6 7.4 77.4 22.6 7.6 84.5 15.5 7.8 89.6 10.4 8.0 93.2 6.8   ※:用蒸馏水将混合的两种1mol/L贮存液稀释至1000ml,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计算其pH值:   pH=pK’+1g( / )   在此,pK’=6.86(25℃)。   3.电泳缓冲液   测序凝胶加样缓冲液   98%去离子甲酰胺   10mol/L EDTA(pH8.0)   0.025%二甲苯青FF   0.025%溴酚蓝   甲酰胺:许多批号的试剂级甲酰胺,其纯度符合使用要求,无须再进行处理。不过,一旦略呈黄色,则应用在磁力搅拌器上将甲酰胺与Dowex XG 8 混合床树脂共同搅拌1小时进行去离子处理,并用Whatman 1号滤纸过滤2次,去离子甲酰胺分装成小份,充氮存于-70℃。 常用的电泳缓冲液 缓冲液 使用液 浓贮存液(每升) Tris-乙酸(TAE) 1×:0.04mol/L Tris-乙酸 50×:242g Tris碱   0.001mol/L EDTA 57.1ml冰乙酸     100ml 0.5mol/L EDTA(pH8.0) Tris-磷酸(TPE) 1×:0.09mol/L Tris-磷酸 10×:10g Tris碱   0.002mol/L EDTA 15.5ml85%磷酸(1.679g/ml)     40ml 0.5mol/L EDTA(pH8.0) Tris-硼酸(TBE) a 0.5×0.045mol/L Tris-硼酸 5×:54g Tris碱   0.001mol/L EDTA 27.5硼酸     20ml 0.5mol/L EDTA(pH8.0) 碱性缓冲液 b 1×:50mmol/L NaOH 1×:5ml 10mol/L NaOH   1mmol/L EDTA 2ml 0.5mmol/L EDTA(pH8.0) Tris-甘氨酸 c 1×:25mmol/L Tris 5×:15.1g Tris   250mmol/L 甘氨酸 94g 苷氨酸(电泳级)(pH8.3)   0.1% SDS 50ml 10% SDS(电泳级)   说明:   ①TBE溶液长时间存放后会形成沉淀物,为避免这一问题,可在室温下用玻璃瓶保存5×溶液,出现沉淀后则予以废弃。   以片都以1×TBE作为使用液(即1:5稀释浓贮液)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但0.5×的使用液已具备足够的缓冲容量。目前几乎所有的琼脂糖胶电泳都以1:10稀释的贮存液作为使用液。   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槽的缓冲液槽较小, 故通过缓冲液的电流量通常较大,需要使用1×TBE以提供足够的缓冲容量。   ②碱性电泳缓冲液应现用现配。   ③Tris-甘氨酸缓冲液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SDS凝胶加样缓冲液:   100mmol/L Tris·HCl(6.8)   200mmol/L二硫苏糖醇(DTT)   4%SDS(电泳级)   0.2%溴酚蓝   20%甘油   不含DTT的2×SDS凝胶加样缓冲液可保存于室温,应在临用前取1mol/L贮存液现加于上述缓冲液中。   4.凝胶加样缓冲液 缓冲液类型 6×缓冲液 贮存温度 Ⅰ 0.25%溴酚蓝 4℃ 0.25%二甲苯青FF 40%(W/V)蔗糖水溶液 Ⅱ 0.25溴酚蓝 室温 0.25%二甲苯青FF 15%聚蔗糖(Ficoll400) Ⅲ 0.25%溴酚蓝 4℃ 0.25%二甲苯青FF 30%甘油水溶液 Ⅳ 0.25%溴酚蓝 4℃ 40%(W/V)蔗糖水溶液   碱性加样缓冲液:   300mmol/L NaOH 6mmol/L EDTA Ⅴ 18%聚蔗糖(Ficoll400) 4℃ 0.15%溴甲酚绿 0.25%二甲苯青FF   使用以上凝胶加样缓冲液的目的有三:增大样品密度;以确保DNA均匀进入样品孔内;使样品呈现颜色,从而使加样操作更为便利,含有在电块中能以可预知速率向阳极泳动的染料。溴酚蓝在琼脂糖中移动的速率约为二甲苯青FF的2.2倍,而与琼脂糖浓度无关。以0.5×TBF作电泳液时,溴酚蓝在琼脂糖中的泳动速率约与长300bp的双链线状DNA相同,而二甲苯青FF的泳动则与长4kb的双链线状DNA相同。在琼脂糖浓度为0.5%~1.4%的范围内,这些对应关系受凝胶浓度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   选用哪一种加样染料纯属个人喜恶。但是,对于碱性凝胶应当使用溴甲酚绿作为示踪染料,因为在碱性pH条件下其显色较溴酚更蓝为鲜明。   5.各种pH值的Tris缓冲液的配制 各种pH值的Tris缓冲液的配制  所需pH值(25℃) 0.1mol/L HCl的体积 7.1 45.7 7.2 44.7 7.3 43.4 7.4 42.0 7.5 40.3 7.6 38.5 7.7 36.6 7.8 34.5 7.9 32.0 8.0 29.2 8.1 26.2 8.2 22.9 8.3 19.9 8.4 17.2 8.5 14.7 8.6 12.4 8.7 10.3 8.8 8.5 8.9 7.0   某一特定pH值的0.05mol/L Tris缓冲液的配制:将50ml 0.1mol/L Tris碱溶液与上表所示相应体积(单位:ml)的0.1ml/L HCl混合,加水将体积调至100ml   (2)温度对50mmol/L Tris·HCl液pH值的影响 4℃ 25℃ 37℃ 8.1 7.5 7.2 8.2 7.6 7.3 8.3 7.7 7.4 8.4 7.8 7.5 8.5 7.9 7.6 8.6 8.0 7.7 8.7 8.1 7.8 8.8 8.2 7.9 8.9 8.3 8.0 9.0 8.4 8.1 9.1 8.5 8.2 9.2 8.6 8.3 9.3 8.7 8.4 9.4 8.8 8.5   (6)常用缓冲液的pKa值 缓冲液 分子量 pKa值 缓冲范围 Tris a 12.1 8.08 7.1~7.9 HEPES b 283.3 7.47 7.2~8.2 MPOS c 209.3 7.15 6.6~7.8 PIPES d 304.3 6.76 6.2~7.3 MES e 195.2 6.09 5.4~6.8   a:三羟甲基氨基甲烷;b:N-2-羟乙基哌嗪-N’-2-乙磷酸;c:3-(N-吗啉代)丙磺酸;d:N,N’-双(2-乙磺酸)哌嗪;e:2-(N-吗啉代)乙磺酸。   7.温度对常用缓冲液pH的影响 缓冲体系 pKa(20℃) △pKa/10℃ Mes 6.15 -0.110 Ada 6.60 -0.110 PiPes 6.80 -0.085 Aces 6.90 -0.200 Bes 7.15 -0.160 Mops 7.20 -0.013 Tes 7.50 -0.200 Hepes 7.55 -0.014 Tricine 8.15 -0.210 Tris 8.30 -0.310 Bicine 8.35 -0.180 Glycylglycine 8.40 -0.280
个人分类: 科研资源|18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实验室常用技术参数资料(1)
charles08 2012-5-7 11:05
一、核酸及蛋白质常用数据 1.核苷三磷酸的物理常数 化合物 分子量 λmax(pH7.0) 1摩尔溶液(pH7.0)中λmax时的最大吸收值 OD 280 /OD 260 ATP 507 259 15400 0.15 CTP 483 271 9000 0.97 GTP 523 253 13700 0.66 UTP 484 262 10000 0.38 dATP 494 259 15200 0.15 dCTP 467 271 9300 0.98 dGTP 507 253 13700 0.66 dTTP 482 267 9600 0.71 2.常用核酸的长度与分子量 核酸 核苷酸数 分子量 λDNA 48502(双链环状) 3.0×10 7 pBR322 4363(双链) 2.8×10 6 28SrRNA 4800 1.6×10 6 23SrRNA 3700 1.2×10 6 18SrRNA 1900 6.1×10 5 19SrRNA 1700 5.5×10 5 5SrRNA 120 3.6×10 4 tRNA(大肠杆菌) 75 2.5×10 4 3.常用核酸蛋白换算数据   (1)重量换算   1μg=10 -6 g      1pg=10 -12 g   1ng=10 -9 g      1fg=10 -15 g   (2)分光光度换算:   1A 260 双链DNA=50μg/ml   1A 260 单链DNA=30μg/ml   1A 260 单链RNA=40μg/ml   (3)DNA摩尔换算:   1μg 100bp DNA=1.52pmol=3.03pmol末端   1μg pBR322 DNA=0.36pmol   1pmol 1000bp DNA=0.66μg   1pmol pBR322=2.8μg   1kb双链DNA(钠盐)=6.6×10 5 道尔顿   1kb单链DNA(钠盐)=3.3×10 5 道尔顿   1kb单链RNA(钠盐)=3.4×10 5 道尔顿   (4)蛋白摩尔换算:   100pmol分子量100,000蛋白质=10μg   100pmol分子量50,000蛋白质=5μg   100pmol分子量10,000蛋白质=1μg   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26.7道尔顿   (5)蛋白质/DNA换算:   1kb DNA=333 个氨基酸编码容量=3.7×10 4 MW蛋白质   10,000MW蛋白质=270bp DNA   30,000MW蛋白质=810bp DNA   50,000MW蛋白质=1.35kb   100,000MW蛋白质=2.7kb DNA 4.常用蛋白质分子量标准参照物 (1)高分子量标准参照 (2)中分子量标准参照 (3)低分子量标准参照 肌球蛋白 分子量 磷酸化酶B 97,400 碳酸酐酶 31,00 肌球蛋白 212,000 牛血清白蛋白 66,200 大豆脻蛋白酶 21,500 β-半乳糖甘酶B 116,000 谷氨酶脱氢酶 55,000 抑制剂   磷酸化酶B 97,400 卵白蛋白 42,700 马心肌球蛋白 16,900 牛血清白蛋白 66,200 醛缩酶 40,000 溶菌酶 14,400 过氧化氢酶` 57,000 碳酸酐酶 31,000 肌球蛋白(F1) 8,100 醛缩酶 40,000 大豆脻蛋白酶 21,500 肌球蛋白(F2) 6,200     抑制剂   肌球蛋白(F3) 2,500     溶菌酶 14,400     5.常用DNA分子量标准参照物 λDNA/HindⅢ λDNA/EcoRⅠ λ/HindⅢ+EcoRⅠ pBR322/HaeⅢ 23130 21226 21227 587 123 9416 7421 5148 405 104 6557 5804 4973 504 89 4361 5643 4268 458 80 2322 4843 3530 434 64 2027 3530 2027 267 57 564   1904 234 51 125   1584 213 21     1375 192 18     974 184 11     831 124 7     564         125     续上表 pBR322/HinfⅠ φχ174/HinfⅠ φχ174/Hae Ⅲ φχ174/TapⅠ 1631 726 140 1353 2914 517 713 118 1078 1175 506 553 100 872 404 396 500 82 603 327 344 417 66 310 231 298 413 48 281 141 221 311 42 271 87 220 249 40 234 54 154 200 24 194 33 75 151   118 20       72  
个人分类: 科研资源|1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资料阅读
lishuangshuang 2012-4-30 22:05
积累的力量是无穷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 学,则易者亦难矣。 结论:学,还不学? 学,就是累积。 学,则易,不学,则难; 学,则金石可镂; 学,须坚持不懈。 学什么? 鱼 鱼 鱼 渔 渔 渔。 不怕质疑。 “科学不怕批评” “如果有问题,请随时质疑。科学不怕批评。”走进2012年,研究地震半个多世纪的许绍燮,在一次地震预测预报研讨会上这样开场。 许绍燮在不同场合表示:研究人员更多地对地震预测预报的科学问题开展更深入的剖析。 他说,长期以来,关于地震预测预报,国际上一直存在着分歧和争论。尤其在日本大地震后,学术界对于地震预测预报的可能性再次表现出动摇。尽管中国地震学家孜孜以求,但一些消极思潮正在影响人们的思想,尤其影响年轻一代。 步入80周岁这一年,许绍燮收集整理了40年来他自己分析研究的关于地震预测预报的论文资料,编撰成册,出版了《地震应可预测》专著。他特别希望人们认真讨论专著中的观点和涉及的问题。 许绍燮认为:“地球不同分层控制着不同的地震震级事件。”自古至今,中国大陆内部高震级地震大多集中在距离地面10~25公里深度范围内,强烈地震在浅于10~15公里层很少发生,在深于25或30公里层面,也很少发生。同时,与地震在垂直方向非常局限相对应的是,强烈地震在水平方向的扩展却极为广阔,经常千百公里连绵不绝。强烈地震在分布范围极广而深度并不厚的薄壳中发生。 这种薄壳结构受力后很容易屈曲变形,其屈曲变形波控制着地震分布地点与地震震级。 《中国科学报》 (2012-04-30 B2 人物)
个人分类: 生活|1906 次阅读|0 个评论
求助遇到的几类人
热度 2 pingcn 2012-4-28 17:28
在工作中,正在着手做从未做过的工作,因为“无知”,无可避免地要向别人求助。 近来发现,你向不同的人求助,会得到很不一样的回应—— 有些人会给你一堆文献,说,“喏,这是所有的相关资料,你看看就知道了”。 然后,你就在资料堆里摸爬滚打吧。 另一些人会把资料和他总结的东西告诉你,说“我以前做过,方法有几种,不太好做的,你试试吧” 然后,你就trial and error,again and again... 还有一些人,会和你一起做一遍给你看,说“你看,就是这样,中间需要注意的是A、B、C,你有神马问题吗?” 你问的,他就会讲给你,你不问,他也不发表过多的评论。 最后一类人,不厌其烦地演示给你看,但是,会从原理事无巨细地讲到注意事项,blabla…… 对于天资比较差的,比如我,前两种人的帮助下,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才能“上道” 对于耐性比较差的人,blabla类型的人会让他“皱眉”,甚至以后敬而远之,不再向那种人求助。 如果有人向我求助,我也是愿意帮忙的,但是,偶尔会有点极端——像第一种和最后一种那样。 感悟是:以后,就算是好心帮忙,也要注意方式,嘻嘻。
88 次阅读|6 个评论
“循证科技政策研究研讨班”资料免费下载
热度 9 Wuyishan 2012-4-25 08:21
“循证科技政策研究研讨班”资料免费下载 武夷山 2012 年 3 月 28 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爱思唯尔公司、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循证科技政策研究研讨班”,有 100 多人出席。应一些网友的请求,现将会上四位外宾的报告内容上传,供大家免费下载。 点击以下链接, http://www.istic.ac.cn/ 进入本所主页。 点击主页左栏最上方的“科学评价”,进入“科学评价”专栏: 在该页 的右侧有“相关下载”栏目,其中包括“循证科技政策研究研讨班”的 4 份资料,欢迎浏览。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学研究|4313 次阅读|17 个评论
自考 大学物理 试卷及答案+复习资料大纲
eddy7777 2012-4-24 13:54
2007年10月全国自考物理(工)历年真题参考答案.doc 2008年10月全国自考物理(工)真题参考答案.doc 全国2009年10月自考物理(工)试题及答案.doc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理(工)试题及答案.doc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物理(工)试题及答案.doc 自考物理2012.doc 物理(工)自考本科复习资料精华.doc 自考_物理(工)复习指导.doc 自考物理(工)串讲笔记.doc 这是历年的物理自考试卷,附有答案,做会这些题目,可以帮助你掌握物理科学
个人分类: 物理 化学|5964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物信息学 助力 临床数据挖掘
phenome 2012-4-24 09:14
生物信息学 助力 临床数据挖掘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临床数据挖掘新技术.pdf 通过疾病样本+表型追踪资料,我能发现新marker吗? --生物信息学助力临床数据挖掘
个人分类: 转化医学|5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什么是箱线图
热度 1 linpandr 2012-4-22 19:39
什么是箱线图 箱线图在文献中经常见到,是对数据分布的一种常用表示方法。但是所见资料中往往说的不是特别清楚,因此需要了解一下箱线图的绘制过程,与部分的意义。 计算过程: 1 计算上四分位数,中位数,下四分位数 2 计算上四分位数和下四分位数之间的差值,即四分位数差(IQR,interquartile range) 3 绘制箱线图的上下范围,上限为上四分位数,下限为下四分位数。在箱子内部中位数的位置绘制横线。 4 大于上四分位数1.5倍四分位数差的值,或者小于下四分位数1.5倍四分位数差的值,划为异常值(outliers)。 5 异常值之外,最靠近上边缘和下边缘的两个值处,画横线,作为箱线图的触须。 6 极端异常值,即超出四分位数差3倍距离的异常值,用实心点表示;较为温和的异常值,即处于1.5倍-3倍四分位数差之间的异常值,用空心点表示。 7 为箱线图添加名称,数轴等。 在SPSS,SigmaPlot, R,SPlus,Origin等软件中,绘制箱线图非常方便。 下面是R中的一个箱线图举例 箱线图举例: 在R软件中输入如下命令: x-c(25, 45, 50, 54, 55, 61, 64, 68, 72, 75, 75,78, 79, 81, 83, 84, 84, 84, 85, 86, 86, 86, 87, 89, 89, 89, 90, 91, 91, 92, 100) boxplot(x) 对c向量绘制箱线图。 clear all close all a=rand(5)*100 %figure To create default box plot of matlab subplot 221 h=boxplot(a) %figure To change the linewidth of the box plot, subplot 222 hl=boxplot(a) for ih=1:6 set(hl(ih,:),'LineWidth',2); end %figure To change the color of the blox plot, here green is used subplot 223 hc=boxplot(a,'Color','g') %figure, To change colour as well as linewidth subplot 224 hlc=boxplot(a,'Color','r') for ih=1:6 set(hlc(ih,:),'LineWidth',2); end EF -1 EF -2 EF -3 EF -4 7.62E+01 8.51E+01 7.36E+01 6.24E+01 6.41E+01 6.31E+01 5.99E+01 7.01E+01 6.35E+01 5.61E+01 7.48E+01 7.08E+01 6.62E+01 5.79E+01 5.77E+01 6.77E+01 7.75E+01 6.41E+01 5.07E+01 5.82E+01 5.23E+01 7.91E+01 7.43E+01 6.98E+01 7.85E+01 6.70E+01 7.78E+01 8.14E+01 6.09E+01 7.93E+01 8.35E+01 7.68E+01 6.85E+01 8.24E+01 9.34E+01 9.28E+01 6.19E+01 8.32E+01 7.37E+01 6.86E+01 clear;clc X = ; p = anova1(X); fplot('MarkerFaceColor', ); title('npivc') xlabel('Different Classes'); ylabel('Metric');
个人分类: ANOVA|486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国内从事CV相关的企业
hailuo0112 2012-4-21 16:23
常碰到朋友问我国内从事计算机视觉(CV)领域的公司的发展情况,产品情况,甚至找工作等问题,这里,我给出自己收集的国内从事CV相关领域的公司网址及其主要产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另外,资料整理的不是很完善,后续我会继续更新和添加,并及时在我博客进行更新(blog.csdn.net/carson2005)。(1) 北京北方猎波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northwh.com/beifangliebo/main1.html 红外探测成像产品(2)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http://www.superd.com.cn 立体显示设备(3) 深圳尤利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http://www.unier.com.cn/index.asp 森林防火,监狱报警监控(4) 深圳市宜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http://www.easou.com/index.html 中文手机搜索引擎(5) 北京六所华胜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ce6.com.cn/default.aspx 通信,医疗电子、半导体(6) 佳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http://www.canon-ib.com.cn/ 相机、扫描仪、OCR(7) 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http://www.canon-ib.com.cn/ 图像芯片(8) 北京凌云光视数字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lusterinc.com/ 工业相机,机器视觉软件(9) 北京京天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lusterinc.com/ 铁路车辆行业相关软件及智能视频分析软件(10) 北京金菩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gpmedical.com.cn/ 医疗诊断设备、试剂、生物传感器(11) 北京中天荣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romtek.cn/ 测控与信息技术、飞行器零部件综合优化设计、图像处理、软件系统综合开发等 (12) 北京和为永泰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hewei110.com/ 安防、安检、防爆、排爆、反恐侦察、刑侦设备等设备研制及经营(13) 北京多维视通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visystem.cn/ 警用图像分析、视频侦测、人像分析;(14) 北京智安邦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zanb.com.cn/ 智能视频分析、监控(15) 北京东方红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dfhh.net/ 智能交通、监控、人的行为分析;(16) 北京竞业达集团: http://www.jyd.com.cn/ 楼宇监控、智能交通(17) 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irisking.com/index.html 虹膜识别(18) 北京思比科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superpix.com.cn/cn/index.asp 图像传感器芯片(19) 北京汉泽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hanzetech.com/ 智能交通(20) 北京吉威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geoway.com.cn/ 遥感、航拍(21) 中国大恒图像: http://www.daheng-image.com/index.html 视频采集卡、智能相机、工业检测、医疗图像;(22) 北京硅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sishield.com.cn/ 监控、3D视觉浏览(23) 北京思创贯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http://www.crealifemed.com/index.html 医学图像(24) 北京云加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cloudacc.cn/ 智能视频分析、高清网络相机(25) 北京汇影医疗: http://www.unimaging.com/_d1479.htm 核磁共振、彩超(26) 辉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http://www.wisland-tech.com/ 高清相机、监控(27) 新博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symbowmed.com/cn/ 医疗图像、医疗器械(28) 中科宇图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mapuni.com/index.htm 遥感图像(29) 北京科天健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rocketech.com.cn/index.asp 工业相机(30) 纳通医疗集团: http://www.naton.cn/index.asp 医学图像(31) 航天光达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casic27.com/index1.html 监控、智能视频分析(32) 北京国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http://www.epri.sgcc.com.cn/gwfd/ 电力监控(33) 北京中科卓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http://www.visione.com.cn/ 智能交通、安防(34) 苏州海博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http://www.hierstar.com/ 身份识别(35) 中兴智能交通无锡有限公司: http://www.zte-its.com/ 智能交通、监控(36) 北京文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vion-tech.com/ 智能交通、安防(37) 理光软件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 http://www.ricoh.com/srcb/cn/ 投影仪、打印机、传真机(38) 北京京威时代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www.geoway.com.cn 遥感图像、地理信息(39) 北京清网华科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thnet.com.cn/ 人脸识别、车辆故障检测、图像自动识别(40) 北京中电万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cevlink.com/index.html RFID、无限网络监控(41) 北京声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www.telesound.com.cn 安防(42) 北京赢销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www.winchannel.net 安防、监控(43) 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www.dayang.com.cn 高清数字电视(44) 北京博瑞凯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boruikaicheng.com/Ch/Index.html 智能交通(45) 北京信路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signalway.com.cn 智能交通(46) 百度: http://hr.baidu.com/static/index.html 图片检索分类(47) 北京光达光电新技术公司: http://www.casic27.com/ 智能交通、天网、人脸识别、安防;(48) 北京黄金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gev.net.cn/ 硬盘刻录机、视频服务器、安防、智能交通(49) 上海汇纳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winnerinf.com/ 流量统计、安防;(50)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hikvision.com/ 安防、监控、智能交通;(51) 中视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www.vrp3d.com 增强现实;(52) 上海先锋商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www.pioneer.co.jp DVD刻录、车辆主动安全(53) 上海视龙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visualon.com/ 手机多媒体应用(54) 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hite.com.cn/ 监控、智能交通;(55) 科达通信集团上海研发中心: www.kedacom.com 视频编解码(56) 四川华雁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www.whayer.cn 监控、安防(57)浙江创亿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zjcywl.com 数字高清电视(58)杭州龙鑫科技有限公司: www.longx.com.cn 医疗器械(59)杭州图酷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tucue.com 监控、安防(60) 杭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nationalchip.com 数字电视芯片、数字电视接收终端(61) 美国虹软公司: http://arcsoft.com.cn 数码多媒体(62)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jieshun.cn/list.php?catid=40 停车场、门禁系统、安防(63)成都之维安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cdzvan.com/ 系统集成、安防、智能交通(64)四川浩特通信: http://telecom.haotel.com/ 系统集成、安防(65)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dahuatech.com/ 系统集成、安防、监控(66) 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seisys.cn/ 系统集成、安防、监控、智能交通(67) 成都术有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holdtecs.com/ 缺陷检测、工业检测、视觉测量(68) 深圳市蓝盾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landuntec.com/ 智能交通、系统集成、雷达测速(69) 深圳市银之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yinzhijie.com/cn/index.asp 票据印验(70) 成都奥泰医疗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http://www.alltechmed.com/ 核磁共振 (71) 成都恒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http://www.everimaging.cn/index.htm 图像处理软件(72) 福特安苏州图像管理公司: http://www.photoann.cn/ 图像管理软件(73)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 http://www.its.cn/ 智能交通、系统集成(74) 北京原力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forcetech.net/ 视频会议(75) 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geostar.com.cn/Index.shtml 遥感图像(76) 深圳中兴力维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ztenv.com.cn/ 系统集成、监控(77) 合肥博微安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brainwaretech.net/default.asp 安防、智能交通(78) 北京百联智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vroad.com.cn/index.aspx 视频监控(79) 重庆港宇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http://www.camyu.net/2010/ 工业相机(80) 杭州藏愚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sharpwisdom.com/ 安防、智能交通(81) 成都聚思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synnex.com/ 单据分类、字符识别、软件外包;(82) 杭州联图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liantu.com.cn/ 智能交通;(83) 北京易华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ehualu.com/ 系统集成、安防、智能交通、数字城市;(84) 北京宇航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yuhangshidai.com/ 卡口、电子警察(85) 成都威路特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百联智达): http://www.vroad.com.cn/ 卡口、电子警察、事件检测(86) 上海波创电气有限公司: http://www.botrong.com/ 工业相机、(87) 上海银晨智能识别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isvision.com/cn/index/ 人脸检测、人脸识别(88) 北京数字奥森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authenmetric.com/ 人脸识别、人脸检索(89) 广东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xtnet.com.cn/zh-CN/index.html 高清网络相机、视频服务器,智能安防(90) 先进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http://www.asmpacific.com/asmpt/index.htm 机器视觉,半导体集成封装(91) 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crystalcg.com/en/index.aspx 增强现实、人际交互(92) 广州浩云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haoyuntech.cn/ 人脸检测、人脸识别、大屏幕拼接、硬盘录像机、网络相机(93) 博康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bocom.cn/cn/ 安防、摄像机、事件检测、车载监控(94) 欧蒙(北京)医学诊断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oumeng.com.cn/ 医疗诊断(95) 北京中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www.zksoftware.com/ 指纹识别(96) 南京云创存储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cstor.cn/ 云视频监控、云存储(97) 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sinodata.net.cn/ 数据中心、票据验证(98)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nuctech.com/index.aspx 辐射成像技术(99) 腾讯: http://www.tencent.com/zh-cn/index.shtml 图片检索、识别、分类(100) 北京海鑫科金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hisign.com.cn/ 指纹识别、掌纹识别、人脸识别
个人分类: 机器视觉|2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资料阅读
热度 1 lishuangshuang 2012-4-21 10:28
地震资料阅读
早上看到一篇《 Nature 》地震报道,没看太懂,但是摘要有一句很惊人,先摘下来,以后慢慢看。 Traditional views based on elastic models, such as coseismic deformation being a mirror image of interseismic deformation, are being thoroughly revised. Abstract: Subduction zones produce the largest earthquakes.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space geodesy has revolutionized our view of crustal deformation between consecutive earthquakes. The short time span of modern measurements necessitates comparative studies of subduction zones that ar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eformation cycle. Piecing together geodetic ‘snapshots’ from different subduction zones leads to a unifying picture in which the deformation is controlled by both the short-term (years) and long-term (decades and centuries) viscous behaviour of the mantle. Traditional views based on elastic models, such as coseismic deformation being a mirror image of interseismic deformation, are being thoroughly revised.
2762 次阅读|3 个评论
nerd眼中的摄影技巧(一):背景虚化
热度 8 taol 2012-4-21 00:06
nerd眼中的摄影技巧(一):背景虚化
我承认我标题党了…… 最近开始学习摄影,发现摄影不但是“艺术活”,还是“技术活”。这点貌似和学建筑有几分相似吧,想出好作品,不但是“工程师”还得是“艺术家”。作为“初哥”必然不能免俗地先学习一些摄影技巧,经常看到的是告诉你“怎么拍”就能拍出来啥效果,然而要作为一名合格的nerd也必然要不能免俗地问一句“why啊?”。赶巧组里面有个光学博士,所以我前段时间有机会与请教他这些问题,自己也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说得不好,大师们轻拍:) 1、背景虚化效果怎样炼成的? 先看看背景虚化是啥样?what? 上面张图都做到了背景虚化,主体突出。但是why啊?看下面两个图就明白了。 所谓“虚化”,就是某点的反射光在像平面成像不再是“点”而变成了有一定大小的“光斑”。当然,这个“光斑”尺寸很小时——直径小于弥散圆直径——人眼分辨不出来,仍然认为是一个“清晰的点”。能成“清晰的点”的范围就是所谓的“景深”。当物体在“景深”之外时,“光斑”尺寸大到人眼能分辨的时候,效果出来了,虚了……当然从上面两个图也可以看出来,“背景”可以虚化,“前景”一样可以虚化。 咋拍?how啊?这个一般网上和书上都会告诉你: ①镜头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②镜头焦距: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③拍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接着问why?还是看图说话: 光圈的影响: 焦距的影响: 结合虚化效果的原理图来看上面的两个图也就明白为什么大光圈、长焦距虚化效果好了。 当然,上面说的都是“技术那点事”,要拍出来好照片那就是“艺术活”了,反正我是“初哥”,修炼中:) 下面有几张有意思得图片。 其实里面一样有“技术活”——透视。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一并致谢:)
个人分类: 摄影|13185 次阅读|14 个评论
学术讲座:学术创新的几个问题
热度 1 wmy9039 2012-4-18 21:59
4月18日 16:00,原《新华文摘》总编张耀铭在望江校区研究生院1-104做了一场题为《学术创新的几个问题》报告,张耀铭主要阐述了提高学术创新能力的七个关键:一要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问题;二要提出新的思路、新的观点;三要运用新的工具,采用新的方法;四要掌握新的资料,重视学术积累;五要关注重大的现实问题,关心国家大事,尊重事实;六要关注学术规范,重视学术批评;七要让学术走进百姓视野。他认为,学术在强调庄严性、深刻性、严格性的同时,要展现人文魅力,要像阳光一样照亮大多数人的生活。
个人分类: 科研资料|2656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NCEP资料介绍
yanghang 2012-4-16 15:15
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联合执行的全球大气40年资料再分析计划通过CDC(Climate Dianogistic Center)利用磁带的形式向外发行。南京大气资料服务中心通过NCEP朱跃建获得了磁带形式的40年再分析逐日资料。现在把资料的基本情况作一简单的介绍。 1 资料分类 该资料集分:等压面资料、地面资料、通量资料 1 .1等压面资料 资料格距:2.5 0 *2.5 0 的经纬网格 网格点数:144* 73个格点 资料范围:90 0 N~90 0 S,O 0 E~357.5 0 E 等压面层:共17层(hPa),1000,925,850,700,600,500,400,300,250,200,150,100,70,50,30,20,10 资料文件:文件名由变量名的缩写和年份组成,如:air.83,表示1983年各等压面温度。 资料内容:各资料的说明见表1 资料存放方式:每一个要素一年为一个数据文件;在文件中,先存放第1天第1层(l000)的值、…、第17层(10)的值;第2天第1~17层的值、…、该年最后一天第1~17层的值。 1 .2地面资料 资料格距:2.5 0 *2.5 0 的经纬网格 网格点数:144 *73个格点 资料范围:90 0 N~90 0 S,0 0 E~357.5 0 E 资料层:地面或近地层(0.995层) 表1 等压面资料说明 变量名缩写 物理量 单位 air 温度 0.1K hgt 位势高度 m rhum 相对湿度 % shum 比湿 0.00001 kg/kg omega 垂直速度 0.001 Pa/s uwnd 纬向风速 0.1m/s vwnd 经向风速 0.1m/s 资料文件:文件名由变量名的缩写、层和年份组成,如:air.Sig995.83,表示1983年地面温度。 资料内容:各资料的说明见表2 资料存放方式:每一个要素一年为一个数据文件;在文件中,先存放第1天的值、第2天的值、…、该年最后一天的值。 表2 地面资料说明 变量名缩写和层 物理量 单位 air.sig995 温度 0.1K lftx.sfc 地面抬升指数 0.1K lftx4.sfc 最佳(4层)地面抬升指数 0.1K omega.sig995 垂直速度 0.001Pa/s pottmp.sig995 位温 0.1K pr-wtr.eatm 可降水量(整层气柱) 0.1kg/m 2 pres.sfc 地面气压 10Pa rhum.sig995 相对湿度 % slp 海平面气压 10Pa uwnd.Sig995 纬向风速 0.1m/s vwnd.sig995 经向风速 0.1m/s hgt.sfc 地形高度 m land 海陆分布 1 .3通量资料 资料网格:T62高斯格点,192 *94个格点 资料范围:88.542 0 N~88.542 0 S,0 0 E~358.125 0 E 资料文件:文件名由变量名的缩写和年份组成,如:pres.hcb.83,表示1983年高云底的气压。 资料内容:各资料的说明见表3 资料存放方式:每一个要素一年为一个数据文件;在文件中,先存放第1天的值、第2大的值、…、该年最后一天的值。 表3 通量资料说明 变量名缩写和层 物理量 单位 csulf.ntat 净空向上长波通量 W/m 2 csusf.ntat 净空向上短波通量 W/m 2 dswrf.ntat 向下短波辐射通量 W/m 2 pres.hcb 高云底气压 10Pa pres.hct 高云顶气压 10Pa pres.lcb 低云底气压 10Pa pres.lct 底云顶气压 10Pa pres.mcb 中云底气压 10Pa pres.mct 中云顶气压 10Pa tcdc.eatm 总云量 % ulwrf.ntat 向上长波辐射通量 W/m 2 uswrf.ntat 向上短波辐射通量 W/m 2 2 资料使用 以上资料用netCDF(Netware Communication Data Format)格式以压缩二进制的形式存储。 在机器上安装支持netCDF格式的GrADS绘图系统,我们以两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如何使用该资料集。 例1:显示1960年5月3日500 hPa高度场,假设该资料文件:hgt.60已在当前目录,进入CrADS: ga>sdfopen hgt.60 〈回车〉 (扫开支件) gaset z 6 回车 (第6层为500 hPa) ga>set t 123 回车 (第123日为5月3日) gad hgt 回车 (d表示显示水,hgt是变量缩写) 此时屏幕显示的是1960年5月3日500hPa高度图。 例2:读出1960年5月3日~10日共8日的北半球500hPa位势高度场,进入GrADS: ga>sdfopen hgt.60 回车 (打开文件) ga>set x l l44 回车 (X方向整个纬圈) ga>set y 37 73 回车 (纬度0~90 0 N) ga>set z 6 回车 (第6层为500hpa) ga>set t 123 130 〈回乍〉 (第123~130日为5月3~10日) ga>set fwrite h500.grd 〈回车〉 (设置输出文件名为:h500.grd) ga>set gxout fwrite 〈回车〉 (设置输出) ga>d hgt 〈回车〉 (d表示显示,hgt是变量缩写) 此时,文件:h500.grd中包含了l960年5月3日~10日共8日的北半球500hpa位势高度场资料,相应的可以用如下的FORTRAN程序把它读出: DIMENSION H(144,37,8) OPEN(1,FILE=‘H500.GRD’,FORM=‘UNFORMATTED’,ACCESS=‘DIRECT’,RECL=144*37*8*4) READ(1,REC=1)H . . . STOP END nc格式文件的读取 下面给出使用Grads读取nc格式文件的一个范例脚本文件(.gs文件): 以位势高度场为例(红色字体为解释说明语句;蓝色字体为输入的命令,也就是gs文件的内容) ‘reinit’ ‘sdfopen d:\xxxx\hgt.mon.mean.nc ‘ (打开需要的nc文件,注意路径) ‘set gxout fwrite’ ‘set fwrite d:\xxxxxx\hgt.bin’ (指定要输出的二进制文件名和路径) ‘set lon 0 357.5’ ‘set lat -90 90 ‘ (设定写出区域范围,这是全球范围,第一句是必需的,如果是用默认,则会在x方向输出为145个点,要注意) ‘set lev 1000’ (设定要输出的层次) ‘set t 1 640’ (设定时间范围) ‘d hgt’ (输出) ‘reinit’ 这样就生成了需要的二进制文件,其对应的ctl文件需要另外给出。 以上是输出单层的二进制文件,把多层的数据放在同一个二进制文件中,就要使用循环,根据grads规定的数据存放次序(依次为经度、纬度、高度、变量、时次),如下: ‘reinit’ ‘sdfopen d:\xxxx\hgt.mon.mean.nc’ (打开需要的nc文件,注意路径) ‘set gxout fwrite’ ‘set fwrite d:\xxxxxx\hgt.bin’ (指定要输出的二进制文件名和路径) ‘set lon 0 357.5’ ‘set lat -90 90’ (设定写出区域范围,这是全球范围,第一句是必需的,如果用默认set lon 0 360,则会在x方向输出为145个点,要注意) t=a (a为起始时次) while(t=b) (开始循环,b为结束时次) ‘set t’ t (设定时次) ‘set lev 1000’ (设定要输出的层次) ‘d hgt ‘ (输出) ‘set lev 925’ (设定要输出的层次) ‘d hgt ‘ (输出) ‘set lev 850’ (设定要输出的层次) ‘d hgt ‘ (输出) ‘set lev 700’ (设定要输出的层次) ‘d hgt ‘ (输出) ‘set lev 600’ (设定要输出的层次) ‘d hgt ‘ (输出) ‘set lev 500’ (设定要输出的层次) ‘d hgt ‘ (输出) 。 。 。 (可以添加任意的层次) 。 (由于高度分布不连续而且数量有限,所以用这种方法) 。 t=t 1 endwhile (结束循环) ‘reinit’ 继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联合推出月平均再分析资料(1949-01)和日平均再分析资料(1958-01-01)后,最近又正式对外发布逐6h再分析资料集(1958-01-01T00),这为研究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系统变化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能为中尺度数值模式及区域气候模式提供初始场和侧边界条件。 该资料以netCDF(netware Common Data Form)的形式存储,通常可用COLA发展的自由软件GrADS或PMEL发展的可视化自由软件FERRET和RSI提供的商用软件包IDL进行操作处理,逐6h再分析资料集包括7个基本气象要素,根据变量名逐年生成独立文件。气温、位势高度、纬向风和经向风文件容量均为521Mb/a(17层);相对湿度和比湿文件容量均为245Mb/a(8层);垂自速度文件容量为367Mb/a(12层)。因此全部42年7要素逐6h再分析资料需要124Gb的介质存储,资料量极其庞大。中心近期已获得1969、1980、1991和1998年完整的资料集(注:这些年份是在近30年来长江流域4个降水正异常年份。 NcEP /NCAR全球逐6h再分析资料一览表 光盘编号 变量名 文件名 文件容量(Mb) 单位 比率 A 气温 air 521 K 10 -1 B 位势高度 hgt 521 m 10 0 C 相对湿度 rhum 245 % 10 0 C 比湿 shum 245 kg.kg -1 10 -5 D 垂直速度 omega 367 Pa.s -1 10 -1 E 纬向风 uwnd 521 m.s -1 10 -1 F 经向风 vwnd 521 m.s -1 10 -1
4839 次阅读|0 个评论
陈浩元的郑重声明(麻烦互传)
热度 2 zhaodl 2012-4-12 14:23
陈浩元的郑重声明(麻烦互传)
  昨天在广州参加南方科技论坛会议时,接到陈浩元老师的“投诉”,说有人告诉他:社会上有人冒充他的名义,编辑出版了一套上下两册的“高校学报”什么规范之类的书,现正在全国范围内征订。今天我受陈浩元委托和授权,收集到了证据。据查,的确在网上有人推销以“主编陈浩元的”名义出版有资料。资料名称是《高校学报期刊发展规划创新及编辑操作规范与选题策划科学指导手册》,16开,精装上下卷,定价﹕598元,联系人:刘婷,电话:13613398825。通过题目可以看出,不可能是我所认识的陈浩元的作品,“发展规划创新”——面面俱到,“选题策划科学指导”——口气到不小。   即此,我想起来我也曾经多次接到过电话,开口就是“我是教育部高教司综合处的”,后边好像推销的资料就是这本书。   在此,我代表陈浩元郑重声明如下:   (1)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审、《编辑学报》主编陈浩元,十分关注学术期刊特别是高校学报的出版,但是没有牵头编辑出版也没有授权任何人以他的名义编辑出版过类似的图书或者资料。请编辑出版界的朋友相互转告,不要上当受骗。   (2)请相关的出版单位和发行单位,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这不仅是一种名誉侵权行为,也涉及“非法出版”或者刑事诈骗。否则,将通过法律途径,追求其法律责任。 昨天陈老师委托的,麻烦相互转告,陈老师不怕打官司,但他担心朋友被骗。谁有样本,提供更详细的资料和线索。
个人分类: 社会生活|6937 次阅读|2 个评论
65G的D盘资料没了,惨痛教训!
热度 5 wdkingyong 2012-4-8 22:20
惨痛 教训! 65G的D盘,因为加密不当,被格式化了。 里面有我所收藏的,比如书籍,软件,电影,电视剧,音乐,个人总结,还有一些我现在无法记起的…… 幸哉幸哉! 我的实验资料都存放在另一个盘中,安好如初。因前段时间对D盘整理过,把其中一部分的资料刻录了,这也不至于完全崩溃。 我的教训: 1、对一个软件不熟悉之前,不要瞎捣鼓。慎思慎行! 2、该备份自己的重要资料,特别是那些不可复制的资料。以防万一!该攒点钱买一个移动硬盘,同时将那些实验数据上传到网络硬盘上去了。 希望大家能以此为鉴!
3962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复杂系统与经济物理 论坛资料
castorh 2012-4-8 14:02
http://www.shphs.org.cn/node/87
17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任何科研
热度 1 qinzm1997 2012-3-30 13:19
科研课题六原则 1.向识途者请教; 2.正确选择科研题目; 3.进行艰苦的资料收集; 4.积极参加学术交流; 5.做科研贵在坚持; 6.在写作上要狠下工夫。 正确选择科研题目五条建议: 1)题目宜小不宜大; 2)观点宜高不宜低; 3)格调宜新不宜旧; 4)内容宜熟不宜生; 5)角度宜宽不宜窄。
2789 次阅读|1 个评论
隐形抄袭【闲话】
热度 1 huangfuqiang 2012-3-29 10:15
我有看国外相关论文与资料的习惯,发现国外论文有被国内学者跟风与抄袭现象,抄袭的特点就是DIY性的翻译与集成。有的专家报告也存在同样问题,反复报告的是国外学者已经研究或涉及的问题,受众误以为是专家的提法与提炼,鹦鹉学舌不可取。计算机相关教材也存在类似情况。跟随性研究可以,请不要轻易地就指出前人研究成果的局限性(特别是不充分的模拟、仿真、验证经历),有的论文数据描述有问题,只画画曲线,做到神似!
个人分类: 其它方面|3128 次阅读|2 个评论
开始看英文期刊
热度 3 gisbase 2012-3-27 18:53
有个问题,思考了好长时间,做了简单的实验。论文的初稿也得到反馈,正在修改。 郁闷的发现,近期一个相关论文已经发表,想法与我的类似。 自己一直看国内文章,很少阅读国外的资料,这是个致命的弱点。 每天阅读一点外文论文,紧盯顶尖期刊。 让自己站在科研的前沿,努力,努力!
2690 次阅读|3 个评论
复杂系统与经济物理 论坛资料
热度 1 马红孺 2012-3-22 13:36
感谢上海市科协的大力支持,感谢黄吉平教授的精心组织,上海市物理学会和复旦大学去年底成功举办了一次 复杂系统与经济物理 论坛,论坛的报告已经上网,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从中受益。资料网页 http://www.shphs.org.cn/node/84 今年六月份,上海市物理学会将于上海交大办第二次论坛,论坛的主题是 库伦多体系统 , 欢迎参加,欢迎围观。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5066 次阅读|1 个评论
过去10年是谁使我校农业科学进入前1%?
热度 1 st69786 2012-3-16 13:51
近期汤森路透更新其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我校农业科学总引用进入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之列,由于我校没有农业科学相关二级机构,一些人对此结果产生疑惑。 为此,我结合过去对这个指标的追踪研究和手边的资料初步研究了并回答了过去10年是哪个单位发表的论文被引使得我校 农业科学 进入前1%这个问题? 1、检索了ESI农学类302种期刊(2011年6月的期刊列表),初步检索出北大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文章134篇(包含北大是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和参与的全部论文,ESI公布的数据是137篇,可能与其期刊列表的更新有关)。 2、这些文章至少被引用1次以上的有104篇,截止3月13日总被引1043次。 按照各学院(医学部)总引用次数降序排列如下: 医学部 454 化学 200 环工 129 城环 106 地空 105 生命 25 人口所 13 深圳研究生院 9 工学院 1 政府学院 1 3、按照各单位每一篇文章的被引次数降序排列如下: 地空 99 化学 79 药学 65 城环 42 环工 38 公卫 37 生殖医学 35 化学 30 医学部 28 医学部 27 人民医院 22 环工 21 城环 20 药学 20 化学 20 化学 18 环工 17 环工 17 公卫 15 化学 15 生命 14 化学 13 生殖医学 13 人口所 13 环工 12 化学 11 公卫 11 公卫 11 药学 10 城环 9 肿瘤医院 9 化学 9 深圳研究生院 9 医学部神经所 7 公卫 7 城环 7 遥感所 6 公卫 6 公卫 6 药学院 6 药学院 6 环工 6 城环 6 公卫 6 生殖医学 6 环工 6 公卫 5 医学部 5 化学 5 药学院 5 城环 5 环工 5 公卫 5 基础医学院 5 城环 4 医学部 4 公卫 4 公卫 4 第三医院 4 药学院 4 公卫 4 环工 4 城环 4 公卫 3 公卫 3 公卫 3 公卫 3 生命 3 医学部 3 生命 3 公卫 3 环工 3 城环 2 公卫 2 公卫 2 公卫 2 药学院 2 公卫 2 药学院 2 北医三院 2 生命 2 城环 2 公卫 2 肿瘤 2 生命 2 临床医学所 2 医学部 2 城环 2 城环 2 城环 1 公卫 1 公卫 1 公卫 1 药学院 1 工学院 1 公卫 1 公卫 1 公卫 1 公卫 1 药学院 1 医学部 1 生殖医学 1 政府学院 1 北大医院 1 生命 1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学|4022 次阅读|1 个评论
活动着的大地—中国长水管地倾斜资料动态演化
热度 2 shenxzh 2012-3-11 17:57
全国大量布设了观测定点形变资料的很多仪器,用来监视大地的形变,以期寻找地震前兆。到目前为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长期的观测资料,这些资料中清晰记录了大地形变的一些动态过程。这几天和俄罗斯科学院的Gitis教授工作了一周多,利用他们开发的软件处理了中国大陆水管倾斜仪的资料,得到了一些动画,放在浏览器中看着还挺眩的,这个结果虽然粗略但是直观的显示了我们的大地不是静止的,而是一直活动的。以后的杂志应该整点哈利波特风格的,能把这种动态演化的结果炫出来。 东西向地倾斜结果动态演化-2005-2011 南北向地倾斜结果动态演化-2005-2011 地倾斜矢量场动态演化-2005-2011
个人分类: Resear note|3584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中科院管理学院课件 MBA学习资料
dongzg101 2012-3-8 23:27
管理经济学(2 管理经济学-02.pdf )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1611 次阅读|0 个评论
整理资料
Kupeprntlkn 2012-3-1 09:02
最近开始整理资料,把三年做的课题项目总结下,精彩稍后...
个人分类: 科研相关|1287 次阅读|0 个评论
面对“跑腿”,我该有怎样的心态呢?请教各位前辈们!
热度 1 wdkingyong 2012-2-29 16:47
先说明我的情况。我是研一的学子,课题已经定了,自己正忙得慌,系统性地学习基础知识,设计试验,需要学习的东西挺多的,并已经有了自己的规划。而现在小老师(师兄)经常(以后应该是的)要我帮他查很多与我的课题毫不相关的资料整理好,有时要我帮他跑财务报账,一个晚上我的时间就没了,一个下午我的时间又没了,而我自己的事情一点也没干。有时还吃力不讨好,干得太快,他还怀疑我干得不好。并不是我没用心,而是我把我自己兴头上的事给撇下,集中精力做着他分配给我的任务,丝毫没有耽搁,完成之后才可以安心做自己的事情。 我很清楚,时而帮帮忙是可以的,这也是我十分乐意的。但如果总是在我自己正忙的时刻,他要我做跑腿,“研一跑腿”,我打心底是不情愿的,因为我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干。有人会说,你只要换个思考方式即可,不要觉得是“跑腿”,把他当成自己分内的事就可以了,可我当不了,我也不想强迫自己去那样想。有人也会说,跑腿在另一个程度上,可以扩充自己的能力与思维,是的,我也明白,至少此刻我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心理好受多了,但我觉得总是把我的时间打散(如果经常报账这样的活),我还是愿意做我自己的事,不要那些意外的能力与思维。 如果我选择做,那么我要做一年,至少。而我又得忍气吞声,即便是自己不愿意,还要装着挺高兴。此外,当你做了很久之后,别人就会把这样一项本不属于你的事当成你的事,被视为“理所当然”,一时不高兴还挑你的刺,到时闹翻不如此刻果断。 真不知道该咋办,希望得到你殷切的帮助。谢谢!
231 次阅读|2 个评论
作文章的思路
fireworking 2012-2-29 10:19
下文所述思路步骤适用于人文理科类。 1.有个初步的Idea Beta。 2.搜集文献,确定得Idea V1。 3.依Idea补充搜集、阅读文献,修正得Idea V2。 4.重得上一步至少3次,得定型的Idea Final。 5.依Idea Final搜集资料,包括:资讯、数据、文献、方法模型等。 6.整理资料形成文档:整理资讯、文献得前言,整理数据、方法模型得数据和方法说明。 7.设计并着手实验,分析结果;据需修正实验(调整数据、模型参数等),进一步分析结果,循环至得到满足分析需要的结果。 8.得到有吸引力的结论,成文。
个人分类: 科研入门|26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方舟子活着的意义就是搞臭别人
热度 12 zhanghuatian 2012-2-28 11:18
方舟子打假经常借助所谓“孤证”,也就是说,对于只有一个消息渠道来源的举报信息,不作其他核实调查的工夫,贸然便公开发表,并据此指控有关人士“涉嫌造假”。张某不是科研人士,但是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只有能够稳定重复并且是由不同的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下操作都能稳定重复的事件,才能被认定为科学事实。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虽然没有这么严格,但一般也排斥“孤证”。这才是是科学的态度。比如新闻学原则上要求对于缺乏权威性的消息,要有两个以上的消息来源核实。但方舟子主办的“打假”网站上,长年累月,数以千万计,一直在大量公开发布此类只有一个来源的所谓“资料”。这种做法,说轻了是缺乏起码学术态度,说重了就是涉嫌公开传播谣言。 当然,如果用孤证质疑公权力,那就另当别论了。 有些乡愿公知搞笑的认为:“对付方舟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说实话、说真话。” 在方舟子的学术“打假”中,他几乎从来不会因为自己弄错了事实,而哪怕是暂时地放弃对方“造假”的指控。相反,他经常是立刻找出另外的“事实”来,继续指责对方造假。直白地说:你对他的一个谣言进行辟谣,他马上会接上另一个。无论你多少次证明他们的某个“事实”是错误的,他们也决不认错,而是再找出另外十个、百个更多的“事实”。最终,你不得不放弃和他辩论,此时他便会洋洋得意地宣布:“我胜利了”! 事实是对付一个就要搞臭你、有话语权的流氓,你讲什么都没用的。 张某的老朋友李剑芒最近也参与了和方舟子的微博大战。他的一条微博说的很对: “你们现在对韩寒干的事。简单来讲就是:你们明知道抓不到证据,但你们的目的是搞臭他,证据不证据根本不是你们考虑的范畴。” 流氓不可怕。对流氓手软,为流氓场唱赞歌的社会才可怕。
874 次阅读|13 个评论
辞职了,专心著书
热度 112 ljry8044 2012-2-27 08:59
月初,跟好友说,我不能这样下去了,得赶紧编一本实用的接地书籍,否则,卓越的专业水平和多年的一线工程经验就浪费了,而且,诺大的中国竟没有一本像样的实用接地教程(虽然高质量工程技术书籍的匮乏是中国的普遍现象,可是接地领域的严重性简直无法想象,一些工程师甚至只能通过学习企事业的宣传册、说明书来提升自己,尽管这些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基本上是被利益所左右),让我们广大工程技术员情何以堪。如果辞去手中工作全力以赴,三个月时间即可,我需要经费。 朋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只是警告我要慎重考虑好。我说,不用了,我没的选择,最宝贵的几年青春都用来作其它事情了,去年才回头,我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多做一些成就出来,我已不再年轻,拖不起了。 我很感激,生命中能有这样一位知己的朋友,数年前,作为我们领域最大的跨国公司的中国首席执行官,他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加盟,并表示可以送我去美国学习一两年英语,他们承担费用。那时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那时可是雄心壮志,一心想在健身、养生领域作出一番大事业出来。可有事了还是去麻烦他,一次、两次……谁让他是我的一位知心好友呢。他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提供关键的帮助。一如此次一样,否则,我就不敢如此涉险,生命也就不可能如此精彩。真正的好友无须多少,几个即可,但须知己,可以常年不联系,但总能一见如故。很庆幸能有几个这样的好友。 于是,我辞职了。开始作准备工作,购买书籍,到学校下载资料……从而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一心一意编书。 我不知道该高风险决定会给我带来多少实际价值,我只能确信,该决定可以对整个行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中国必须有一本融合了大用工程方案的实用接地书籍。 事实上,我的一些文章、论文已经起到相当作用了。 作为一一线技术员,面对降阻剂、接地模块各种伪劣产品造成的触目惊心的国家损失,我痛心疾首,曝了一些内幕,虽偏激、意气,但很有深度,再加上相当的技术含量,很快在行业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文章被大量企事业下载学习。后来则在朋友的鼓励下以论文的形式予以发表。对整个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地方都开始禁止接地模块、降阻剂,一些企业因此调整了产业结构。整个国家每年或可因此可减少损失上千万元。 当然,我也收获了被控告和扔到长江的威胁…… 多个朋友跟我说,丛老师,太谢谢你的文章了,没有你文章的指引,对我们新手来说,简直不敢想象,不知道得浪费多少时间。 我赶紧解释,我不是老师。可他们仍然坚持叫我丛老师,因为他们学校里从来学不到这些非常现实的知识。 推动一个社会的力量得有两种,爱与恨,缺一不可。缺乏了爱的社会无法想象,少了恨,则正义不存,善良终被邪恶吞噬,所以这个社会必须有警察、军队等的存在,当然也就必须有批判、抱怨等各种反面声音的存在。 不过,爱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不破则不立,可不立,破了也是白破。所以,我真正能对接地行业产生深远作用意义的,还是接下来三个月即将编写的接地书籍。 无关高尚,我只是想作为一工程技术员能多一些尊严。
个人分类: 中华民族|12698 次阅读|243 个评论
[转载]教你复制那些复制不了的网页文字,平时找资料是很有用啊!
yxwdi 2012-2-25 17:47
1,网页中嵌入了javascript语言,通过编程手段屏蔽了复制。   只要点击IE的“工具”→“Internet选项”菜单,进入“安全”标签页,选择“自定义级别”,将所有脚本全部禁用,然后按F5键刷新网页,这时你就会发现那些无法选取的文字可以选取了   在采集到了自己需要的内容后,一定要给脚本“解禁”,否则会影响到我们浏览网页。   2,有些网站为了防止别人使用他的内容把它禁掉了,除了上述同志们的说法,你还可以试试这一方法:单击IE窗口中“文件”菜单,选择“使用 Microsoft FrontPage编辑”,在FrontPage中复制,还不行就用“文件”“另存为”,然后在FrontPage中打开。   3,打开要复制的网页,点“查看”-“源文件”—复制你需要的文字即可   4,点击ie的文件菜单,里面有一项“用excel(word)分析”即可。   5,把这个网页从“文件”菜单里的“另存为”中把你想要的网页内容给下载下来!这个保存的路径你一定要清楚,不然你忘了,没有办法找到的啊,找到合适的路径你就下载下来。下载之后你用WORD打开就行了啊,一般的只要要在WORD可以打开看到的就可以复制,排版了!   6,现在市面有很多电子档的说明书加了锁,有时想把其中的文字复制下来供自己参考,但很多人可能会发现用鼠标选选不中文字,右击不出现菜单,按下Ctrl+C键也无效。这时,怎么办呢?帮你搞定!   首先保证你打开着不能复制文字的电子书的情况下(如图1)   图1 打开一本电子书   然后打开一个Word文档。将你的鼠标放在此电子书文本的右下方,按住“Shift”单机鼠标右键,再点击鼠标左键就会出现(如图2)    图2 用上文方法选中文字   接下来是最简单的一步了!在选中的文本上方点住鼠标左键,将其拖拽到Word文档中,OK搞定了(如图3)!   图3 将其拖拽到Word文档   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不能被复制。   当前很多网页制做者都不想让自己网页中的内容直接就让人给复制去,有的是为了版权、有的是为了让人再回来看这段文字,提高他的访问量等等,具体原因我也说不清的啦^_^。他们一般会在网页代码 中加入以下一个或多个代码:   onpaste="return false" 不准粘贴   oncopy="return false;" 不准复制   oncut="return false;" 防止剪切   onselectstart = "return false" 不准选择   例如:,这是一个典型的不让选择复制的语句。   好啦,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不能被复制了,那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代码下药了。   第一步:打开你想要复制的那个网站   第二步:将该网页另存到你的电脑上(文件|另存为)   第三步:用记事本打开你刚保存的网页,找到这段代码(不一定完全是这样的),你把里面的代码(除body)全部删除,最后就剩,保存文件。   第四步:双击你刚保存的文件,也就打开民你的那张网页。   到此,所有步骤全部结束了,用鼠标选择你想要的那些文字,是不是可以选择并且复制下来了? (function(w, d, g, J) { var e = J.stringify || J.encode; d = d || {}; d = d || function() { w.postMessage(e({'msg': {'g': g, 'm':'s'}}), location.href); } })(window, document, '__huaban', JSON); 采集到花瓣
个人分类: 电脑相关|0 个评论
[转载]为什么功分器(尤其腔体)不能替代合路器
Indoor 2012-2-25 01:28
作者:wanyuan072 如果要分上下行去分析的话,还是存在区别: mscbsc 移动通信论坛拥有30万通信专业人员,超过50万份GSM/3G等通信技术资料,是国内领先专注于通信技术和通信人生活的社区。9N:N$h:{P2w#|5e%_ 移动通信,通信工程师的家园,通信人才,求职招聘,网络优化,通信工程,出差住宿,通信企业黑名单5e$H)@9O/E/I 第一基于链路方向: 对于下行(功分):输入信号分配给输出信号,分配损耗3dB,并没有能量损失(不考虑插损); 对于上行(合路):输出端口输入信号时,将有25%的功率被反射,25%的功率进入另一输出端口,实际从输入端口输出的信号只有50%,能量损失的50%则是3dB信号损耗。 mscbsc 移动通信论坛拥有30万通信专业人员,超过50万份GSM/3G等通信技术资料,是国内领先专注于通信技术和通信人生活的社区。*h4j b6^5v*f www.mscbsc.com"S4I2[-k4V8H!`#IW 第二基于器件结构: 微带滤波器用微带线实现各种谐振及耦合单元,腔体滤波器由谐振腔、调谐螺钉等组成,腔体功分和微带的不同在于腔体没有端口隔离; 第三基于功能: 功分器虽然有些地方可以代替合路器,但仅限于同频合路而已,而且普通微带功分器承载功率为50W,而合路器最小为100W,因此即使用功分器代替合路器也仅能在较小功率下进行同频合路。对于双频合路器,由于需求隔离度较高,功分器是无法替代的(双频合路器隔离度≥ 80dB,而二功分隔离度仅≥ 25dB),如果仍坚持替代则易造成交调,杂散等指标恶化; |国内领先的通信技术论坛:a7s:b,}0I$B3v9r 第四基于作用: MSCBSC 移动通信论坛"Q%C#e`/`.D1G 首先功分器是对同一个信号的功率进行分配,反接也只是对同一信号的进行合并,而由于同一信号上行的时延及功率分配的原因,相同功率的信号反接入功分器后也不能达到1+1=2的效果。合路器是对不同系统不同频段信号的合路比如说GSM+CDMA信号的合路,和功分器的作用是两个作用。 窄带也一样的。当两路信号为不相干情况时,在合成输出端接匹配负载的情况下,反向传输损耗约等于功分器的正向插损,损耗的功率由隔离电阻消耗,对于窄带电路,可以选择合适的功率电阻,而对于宽带电路,由于多级大功率电阻的寄生参量无法在宽频带内得到有效的补偿,从而导致功分器不能满足频带内的技术指标要求。 作者:9fei 是的,我的同意你,以工分当合路是有很多问题的。我们再讨论一下好吗? MSCBSC 移动通信论坛%E(l;f4^!W2o4C MSCBSC 移动通信论坛/s/M,z6r'x H0N/B,Q 不过,也不代表就不行,例如在天线端我经常这样合路gsm dcs wcdma wlan。特别在有源系统。 50万份GSM/3G等通信技术资料,是国内领先专注于通信技术和通信人生活的社区。)L7X2h2Y$|;W7T |5J"V [ 基于进出链路,能量没有损耗,不理插损,能量守恒。 MSCBSC 移动通信论坛%|-{8P'a,q"eO'b/O 基于器件结构,我同意没有端口隔离,如果不牵涉到gsm cdma的系统就没有问题,可以用。指标差一点,成本低很多。 基于功能,如果是在天线端合路,上行功率很低,指标问题就不大。异频一样可以合路。 基于作用 我就干脆同意啦。 移动通信,通信工程师的家园,通信人才,求职招聘,网络优化,通信工程,出差住宿,通信企业黑名单)n.{$@ Q#Jy0\'H$T8{ 单 总的来说,如果在基站端或设备端、机房合路,特别是无缘分布,我会用合路器。数量不多,成本就没打区别。 移动通信,通信工程师的家园,通信人才,求职招聘,网络优化,通信工程,出差住宿,通信企业黑名单0T!f!|"H!a$k8X www.mscbsc.com j!R0O:Z!Y8H 如果在天线端合路,或是有源分布及数码系统,我会考虑用功分器做合路。一套省500 再 x 天线数量;就客观了。 另:再解析一下,有源分布在天线端把信号转换,隔离不过没关系,主机会做数码滤波。插损也没有关系,这是有源系统特点。 www.mscbsc.com;H4[\3w2j8L#m MSCBSC 移动通信论坛5E,y5~"C$ho2m 当然,最后都是成本+技术+市场的综合决定,没有绝对的对错。
5322 次阅读|0 个评论
32岁的杰青
热度 2 JianTang 2012-2-24 14:37
2011.11月去上海,见到大学一哥们,说,我们的大学同学赵永生,已经是博导了,当时我很惊讶。 今天查资料,遇到赵的大学,突发奇想,搜了一下: 博导,杰青,最年轻的杰青,32岁。 http://yszhao.iccas.ac.cn/ 这位仁兄,我班大学期间成绩最好,乒乓球最好之一,最胖之一...
4702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想写Review啦
热度 1 Geohazard 2012-2-23 15:11
受Thinking-Sharing-Learning兄的启发,突生写一篇REVIEW的想法。下面找到的一篇博文 http://old.blog.edu.cn/user2/hgyong/archives/2006/1348188.shtml 第一部分 什么是综述? 综述,其中综是综合,述,更多的不是叙述,而是评述和述评。只评述还不够,还要就观点、材料和方法进行综述。“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 第二部分 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有两种,一种是“大综述”,就一个领域的文献的总结。另一种是“小综述”。这个综述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向其他人介绍前沿,而是为了推出自己的论述和模型,是以述带论,就是说明现有的研究状况如何,缺在哪里,我准备做的贡献是什么。所以,这种综述并不强求非常全面细致,而应该侧重介绍与自己的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 第三部分 综述的写作过程和方法 怎样写文献综述?形式可大可小,看8-10篇与科研课题相关的文献,进行高度的总和、概述、分析,从概念到理论,不要出现摘要堆积;在内容上,与科研课题结合起来。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经验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第四部分 综述的基本写作要求 文献综述特征 1.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 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第五部分 综述的写作技巧 1 题目 1.1 如果文章为结果论文 标题格式 a) Effect of (因素) on(观测项目)in(研究对象)Progress b) (观测对象)in (研究对象) Progress c) 无固定格式 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 标题格式 d) Methods for … Progress 2 摘要常用句型 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 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3 关键词 指能代表整篇综述意义的3~5个词语。 4 前言 4.1 内容: 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 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4.2 常用句式 …是…的重要研究内容 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深度上)… (广度上)… (有争论的问题)… 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 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 正文 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第五句 第六句 主题句 陈述理论1 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 研究支持2 ,等。 主题句 研究支持1 研究支持2 研究支持3,等。例外情况 研究意义 主题句 研究支持1 说明理论1,等。主题句 5.2 纵横结合式写法 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 5.3 相关研究不必全部列举,每一个主题举2-5个有代表意义的研究。 5.4 常用句式 了解…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对认识…有重要的意义 …的特征可用…来描述,其中常用的有… 由于…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研究者通过…来描述各因素对…的影响 影响…的因素很多,下面就…进行论述 …不仅取决于…,而且受到…的制约 …与…有关 …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研究表明… 产生…的原因有… 6 结语 一般为展望结构,如果是开题报告前的文献综述,需要把想做什么阐述清楚。
1629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北斗卫星激光测距的PPT
热度 1 jlpemail 2012-2-21 10:31
关于北斗卫星激光测距的PPT
这个PPT,制造在2011年8月。 和两个老朋友用英文写的,我进行了模拟演讲,大约一刻钟。 数码相机录制的音像资料太大,效果一般,未上传。 本来是准备9月份出外讲的,未果。与朋友共享. laser ranging contributions to compass-m1.rar
个人分类: 北斗导航|4302 次阅读|0 个评论
Western blot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liuhuiying945 2012-2-20 12:55
一.实验步骤 1. 组织块称重 2. 利用液氮、研钵粉碎组织块 3. 加入RIPA缓冲液(每克组织3 ml RIPA),PMSF(每克组织30μl,10 mg/ml PMSF),利用Polytron进一步匀浆(15,000转/分*1分钟)维持4℃ 4. 加入PMSF(每克组织30μl,10 mg/ml PMSF),冰上孵育30分钟 5. 移入离心管4℃ 约20,000 g(约15,000转)15分钟 6. 上清液为细胞裂解液可分装-20℃保存 7. 进行Bradford比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8. 取相同质量的细胞裂解液(体积*蛋白质浓度),并加等体积的2×电泳加样缓冲液 9. 沸水浴中3分钟 10. 上样 11. 电泳(浓缩胶20mA,分离胶35mA) 12. 电转膜仪转膜(100mA 40分钟) 13. 膜用丽春红染色,胶用考马斯亮蓝染色 14. Westernblot 试剂盒显色 15. 分析比较记录 western blot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的资料 1. 把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蛋白质电泳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 1)转移缓冲液洗涤凝胶和硝酸纤维素膜,将硝酸纤维素膜铺在凝胶上,用5ml移液管在凝胶上来回滚动去除所有的气泡。 2)在凝胶/滤膜外再包一张3mm滤纸(预先用转移缓冲液浸湿),将凝胶夹在中间,保持湿润和没有气泡。 3)将此滤纸/凝胶/薄膜滤纸按照厂家建议方法放入电泳装置中,凝胶面向阴极。 4)将上述装置放入缓冲液槽中,并灌满转移缓冲液以淹没凝胶。 5)按照厂家所示接通电源开始电泳转移。 6)转移结束后,取出薄膜和凝胶,弃去凝胶。 2. 将薄膜漂在氨基黑中快速染色,直至分子量标准显现时取出,记录下标准位置。 3. 用100ml水洗涤纤维素膜,必要时可用脱色缓冲液。 4. 膜置印迹缓冲液中于37℃保温1小时。 5. 室温下,用PBS-Tween缓冲液洗涤薄膜。 6. 用封口机将薄膜封入塑料袋中,尽可能不留空气。 7.袋的一角剪一缓冲液的小口,用透析袋夹紧。 8.混合:NGS(100微升),印迹缓冲液中的抗体(10毫升),加在装薄膜的袋中,于室温下摇动2小时(或4℃过夜) 9.用总体积300ml PBS-Tween缓冲液,分4次在一浅盘中洗涤薄膜,每次75ml。 10. 将连接生物素的羊抗兔IgG(40微升溶于10毫升印迹缓冲液/100微升 NGS)加在袋内,于室温下摇动1小时。 11.按步骤9洗涤。 12.加入抗生素蛋白-HRP(40微升溶于10毫升印迹缓冲液/100微升 NGS),于室温下摇动。 注意事项: western blot中转移在膜上的蛋白处于变性状态,空间结构改变,因此那些识别空间表位的抗体不能用于western blot检测。这种情况可以将表达目的蛋白的细胞或细胞裂解液中的所有蛋白先生物素化,再用酶标记亲和素进行western blot。实验中取胶和膜需带手套。 Western可以参考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1.收集蛋白样品(Protein sample preparation) 可以使用适当的裂解液,例如碧云天生产的Western及IP细胞裂解液,裂解贴壁细胞、悬浮细胞或组织样品。对于某些特定的亚细胞组份蛋白,例如细胞核蛋白、细胞浆蛋白、线粒体蛋白等,可以参考相关文献提取这些亚细胞组份蛋白,也可以使用试剂盒进行抽提,例如碧云天生产的细胞核蛋白与细胞浆蛋白抽提试剂盒。收集完蛋白样品后,为确保每个蛋白样品的上样量一致,需要测定每个蛋白样品的蛋白浓度。根据所使用的裂解液的不同,需要采用适当的蛋白浓度测定方法。因为不同的蛋白浓度测定方法对于一些去垢剂和还原剂等的兼容性差别很大。如果使用碧云天生产的Western及IP细胞裂解液,可以使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 2. 电泳(Electrophoresis) (1) SDS-PAGE凝胶配制 SDS-PAGE凝胶可以参考一些文献资料进行配制,也可以使用碧云天生产的SDS-PAGE凝胶配制试剂盒。该试剂盒提供了除水和配胶器具外的所有试剂以及配制各种浓度SDS-PAGE的配方。 (2) 样品处理 在收集的蛋白样品中加入适量浓缩的SDS-PAGE蛋白上样缓冲液。例如2X或5X的SDS-PAGE蛋白上样缓冲液。使用5X的SDS-PAGE蛋白上样缓冲液可以减小上样体积,在相同体积的上样孔内可以上样更多的蛋白样品。5X的SDS-PAGE蛋白上样缓冲液可以参考相关文献资料配制,也可以使用碧云天生产的SDS-PAGE蛋白上样缓冲液(5X)。 100℃或沸水浴加热3-5分钟,以充分变性蛋白. (3) 上样与电泳 冷却到室温后,把蛋白样品直接上样到SDS-PAGE胶加样孔内即可。为了便于观察电泳效果和转膜效果,以及判断蛋白分子量大小,最好使用预染蛋白质分子量标准。 电泳时通常推荐在上层胶时使用低电压恒压电泳,而在溴酚蓝进入下层胶时使用高电压恒压电泳。对于Bio-Rad的标准电泳装置或类似电泳装置,低电压可以设置在80-100V,高电压可以设置在120V左右。SDS-PAGE可以采用普通的电泳仪就可以满足要求,也可以采用碧云天的多功能电泳仪(带定时)。为了电泳方便起见,也可以采用整个SDS-PAGE过程恒压的方式,通常把电压设置在100V,然后设定定时时间为90-120分钟。设置定时可以避免经常发生的电泳过头。通常电泳时溴酚蓝到达胶的底端处附近即可停止电泳,或者可以根据预染蛋白质分子量标准的电泳情况,预计目的蛋白已经被适当分离后即可停止电泳。 3. 转膜(Transfer) 我们推荐在Western实验中选用PVDF膜。硝酸纤维素膜(NC膜)也可以使用,但硝酸纤维素膜比较脆,在操作过程中特别是用镊子夹取等过程中容易裂开。膜的使用请参考生产商的推荐使用步骤。 通常如果使用Bio-Rad的标准湿式转膜装置,可以设定转膜电流为300-400mA,转膜时间为30-60分钟。也可以在15-20mA转膜过夜。转膜时也可以使用碧云天的多功能电泳仪(带定时)。具体的转膜时间要根据目的蛋白的大小而定,目的蛋白的分子量越大,需要的转膜时间越长,目的蛋白的分子量越小,需要的转膜时间越短。 在转膜过程中,特别是高电流快速转膜时,通常会有非常严重的发热现象,最好把转膜槽放置在冰浴中进行转膜。 转膜的效果可以观察所使用的预染蛋白质分子量标准,通常分子量最大的1-2条带较难全部转到膜上。转膜的效果也可以用丽春红染色液对膜进行染色,以观察实际的转膜效果。也可以用考马斯亮蓝快速染色液对完成转膜的SDS-PAGE胶进行染色,以观察蛋白的残留情况。 4. 封闭(Blocking) 转膜完毕后,立即把蛋白膜放置到预先准备好的Western洗涤液中,漂洗1-2分钟,以洗去膜上的转膜液。从转膜完毕后所有的步骤,一定要注意膜的保湿,避免膜的干燥,否则极易产生较高的背景。 用微型台式真空泵吸尽洗涤液,加入Western封闭液,在摇床上缓慢摇动,室温封闭60分钟。对于一些背景较高的抗体,可以在4℃ 封闭过夜。在整个Western过程中我们推荐使用碧云天生产的侧摆摇床,侧向摆动速度比较缓慢,而且也容易让溶液覆盖蛋白膜。 5. 一抗孵育(Primary antibody incubation) 参考一抗的说明书,按照适当比例用Western一抗稀释液稀释一抗。 用微型台式真空泵吸尽封闭液,立即加入稀释好的一抗,室温或4℃在侧摆摇床上缓慢摇动孵育一小时。如果一抗孵育一小时效果不佳,可以在4℃缓慢摇动孵育过夜。 回收一抗。加入Western洗涤液,在侧摆摇床上缓慢摇动洗涤5-10分钟。吸尽洗涤液后,再加入洗涤液,洗涤5-10分钟。共洗涤3次。如果结果背景较高可以适当延长洗涤时间并增加洗涤次数。 6. 二抗孵育(Secondary antibody inucubation) 参考二抗的说明书,按照适当比例用Western二抗稀释液稀释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二抗。用微型台式真空泵吸尽洗涤液,立即加入稀释好的二抗,室温或4℃在侧摆摇床上缓慢摇动孵育一小时。 回收二抗。加入Western洗涤液,在侧摆摇床上缓慢摇动洗涤5-10分钟。吸尽洗涤液后,再加入洗涤液,洗涤5-10分钟。共洗涤3次。如果结果背景较高可以适当延长洗涤时间并增加洗涤次数。 7. 蛋白检测(Detection of proteins) 参考相关说明书,使用BeyoECL, Western 荧光检测试剂等ECL类试剂来检测蛋白。 洗片时可以使用X光片自动洗片机。如果没有自动洗片机,可以用显影定影试剂盒自行配制显影液和定影液进行手工洗片。 8. 膜的重复利用(Membrane recovery) 如果蛋白样品非常宝贵,可以使用Western一抗二抗去除液处理蛋白膜,以重复利用蛋白膜。
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导师 请你慢一点
热度 4 pacificdeng 2012-2-13 12:53
今天收到JPET的proof了,我的第一篇文章被接收了,心情十分激动。但我却觉得少了什么。我回过头看这篇paper的诞生过程,从接到课题,查文献资料,讨论,做实验,到最后的撰写,似乎一切都很正常,也很规范。但中间的过程早已变味了,我完成这篇论文的动力不是来自对科研的兴趣,而是毕业的压力。 从始至终,我的导师都只关心结果,只是一遍一遍的问我结果怎么样,从不问为什么。一切我都感谢我的师兄师姐们,在和他们的学习中、讨论中,我明白了一篇论文应该怎么去做。当实验结果出来了,我的导师只要把它拿走去写项目。在他眼中只有这样的项目,那样的基金,只是去要钱。他或许根本不知道他的研究是为了什么,根本不知道他的学生做了些什么。就是为了发文章,交差,再申请项目。在这过程中,导师是充满了成就感,而学生的感受是什么。 导师,请你慢一点。放下手中论七八糟的项目书,看看你的学生在做什么。
3699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略谈matlab中S函数的概念及使用
willzhang198 2012-2-9 22:27
最近看了一下无刷直流电机的相关概念及仿真,看到大多数的文献仿真中都使用到了S函数,因此下了点资料看了一番,在本博文中简单地说一下S函数的概念及使用。 S 函数即系统函数 System Function 的意思,为什么要使用 S 函数呢?是因为在研究中,有时需要用到复杂的算法设计等,而这些算法因为其复杂性不适合用普通的 Simulink 模块来搭建,即 matlab 所提供的 Simulink 模块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用编程的形式设计出 S 函数模块,将其嵌入到系统中。如果恰当地使用 S 函数,理论上,可以在 Simulink 下对任意复杂的系统进行仿真。 S函数具有固定的程序格式,用matlab语言可以编写S函数,此外还允许用户使用C、C++、Fortran和Ada等语言进行编写,用非matlab语言进行编写时,需要采用编译器生成动态链接库DLL文件。 在主窗口中输入 sfundemos ,或者点击 Simulink-User-Defined Functions-S-Function Examples ,即可出现如图 1 所示的界面,可以选择对应的编程语言查看演示文件。 图1 S函数范例库 Matlab为了用户使用方便,有一个S函数的模板sfuntmpl.m,一般来说,我们仅需要在sfuntmpl.m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即可。在主窗口输入edit sfuntmpl即可出现模板函数的内容,可以详细地观察其帮助说明以便更好地了解S函数的工作原理。模板函数的定义形式为function =sfuntmpl(t,x,u,flag),一般来说,S函数的定义形式为 =sfunc(t,x,u,flag,p1,…Pn),其中的sfunc为自己定义的函数名称,以上参数中,t、x、u分别对应时间、状态、输入信号,flag为标志位,其取值不同,S函数执行的任务和返回的数据也是不同的,pn为额外的参数,sys为一个通用的返回参数值,其数值根据flag的不同而不同,x0为状态初始数值,str在目前为止的matlab版本中并没有什么作用,一般str= ,那么每个连续的采样时间步都运行, 则表示按照所连接的模块的采样速率进行, 表示仿真开始的0.1s后每0.25s运行一次,采样时间点为TimeHit=n*period+offset。 S函数的使用过程中有2个概念值得注意:1、direct feedthrough,系统的输出是否直接和输入相关联,即输入是否出现在输出端的标志,若是为1,否则为0,一般可以根据在flag=3的时候,mdlOutputs函数是否调用输入u来判断是否直接馈通。2、dynamically sized inputs,主要给出连续状态的个数、离散状态的个数、输入数目、输出数目和直接馈通否。 S函数中目前支持的flag选择有0、1、2、3、4、9等几个数值,下面说一下在不同的flag情况下S函数的执行情况。1)flag=0。进行系统的初始化过程,调用mdlInitializeSizes函数,对参数进行初始化设置,比如离散状态个数、连续状态个数、模块输入和输出的路数、模块的采样周期个数、状态变量初始数值等。2)flag=1。进行连续状态变量的更新,调用mdlDerivatives函数。3)flag=2。进行离散状态变量的更新,调用mdlUpdate函数。4)flag=3。求取系统的输出信号,调用mdlOutputs函数。5)flag=4。调用mdlGetTimeOfNextVarHit函数,计算下一仿真时刻,由sys返回。6)flag=9。终止仿真过程,调用mdlTerminate函数。 图2 不同flag情况下S函数执行情况 在实际仿真过程中,Simulink会自动将flag设置为0,进行初始化过程,然后将flag的数值设置为3,计算模块的输出,一个仿真周期后,Simulink将flag的数值先后设置为1和2,更新系统的连续和离散状态,再将其设置为3,计算模块的输出,如此循环直至仿真结束条件满足。 在S函数的编写过程中,首先需要搞清楚模块中有多少个连续和离散状态,离散模块的采样周期是如何的,同时需要了解模块的连续和离散的状态方程分别是什么,输出如何表示。下面以实例说明S函数的具体应用。 实例一 :在进行 BLDC 的速度电流双闭环控制时候,如果电流采用滞缓控制,那么速度环的输出作为参考电流的输入 Is , A 、 B 、 C 三相的参考电流分别为 I_ar 、 I_br 、 I_cr ,转子的位置记为 Pos ,那么转子位置和三相参考电流之间的关系表如图 3 所示。 图3 转子位置和三相参考电流的关系表 分析系统情况:输入为两路,一是角度Angle,通过mod(angle,2*pi)转化为Pos,二是参考电流输入Is,输出为三路,分别为A、B、C的三相参考电流,离散和连续的状态均为0,输入端出现在输出端,将S函数命名为given_current,其程序代码如下所示: %参考电流模块 %Author:dingqian12345@126.com %很明显:2个输入分别为角度和速度控制器的输出、3个输出为三相电流的参考电流、为直通模型 function =cemf(t,x,u,flag) clc; switch flag case 0 =mdlInitializeSizes; %初始化 case 1 sys= ; %离散状态的更新 case 3 sys=mdlOutputs(u); %求取系统的输出信号 case 4 sys= ; %终止仿真 otherwise error( ); end %%%%%在flag=0的时候进行整个系统的初始化 function =mdlInitializeSizes sizes = simsizes; %读入初始化参数模板 sizes.NumContStates = 0; %连续状态个数 sizes.NumDiscStates = 0; %离散状态个数 sizes.NumOutputs = 3; %输出变量个数 sizes.NumInputs = 2; %输入信号个数 sizes.DirFeedthrough = 1; %输入直接传入输出信号否 sizes.NumSampleTimes = 1; % at least one sample time is neededWO 一般来说为1个 sys = simsizes(sizes); x0= ; ts= ; %采样周期若写成-1表示继承其输入信号 %%%%%%在flag=1的时候进行连续系统状态的更新 function sys=mdlDerivatives(t,x,u) sys = ; 如果某个flag对应的函数不起作用 ,我们将其所调用的函数设为空或者 sys= =comp(t,x,u,flag) clc; global Cflag; global Cont; global T0; Cont=20; T0=1.5; switch flag case 0 =mdlInitializeSizes; %初始化 case 1 sys=mdlDerivatives(t,x,u); %连续状态的更新 case 2 sys=mdlUpdates(t,x,u); %离散状态的更新 case 3 sys=mdlOutputs(t,x,u); %求取系统的输出信号 case 4 sys=mdlGetTimeOfNextVarHit(t,x,u); %计算下一时刻的仿真时间 case 9 sys=mdlTerminate(t,x,u); %终止仿真 otherwise error( ); end %%%%%在flag=0的时候进行整个系统的初始化 function =mdlInitializeSizes sizes = simsizes; %读入初始化参数模板 sizes.NumContStates = 0; %连续状态个数 sizes.NumDiscStates = 2; %离散状态个数 sizes.NumOutputs = 1; %输出变量个数 sizes.NumInputs = 1; %输入信号个数 sizes.DirFeedthrough = 0; %输入直接传入输出信号否 sizes.NumSampleTimes = 1; % at least one sample time is neededWO 一般来说为1个 sys = simsizes(sizes); x0= ; %状态初始化 str= ; %采样周期若写成-1表示继承其输入信号 %%%%%%在flag=1的时候进行连续系统状态的更新 function sys=mdlDerivatives(t,x,u) sys = ; 可以看出,这里的S函数比实例1的S函数多用到了离散状态更新函数mdlUpdates,注意状态的更新方程的写法,sys=x(n+1),可以通过help sfuntmpl查看。在以上代码中,在flag=2的时候调用了自编的子程序m=comp_decide(t,x,u),comp_decide的代码如下: %%%%%%用户自定义子程序 function cc=comp_decide(t,x,u) cc=0; if u0 x(1)=0 cc=1; end; if u0 x(1)=0 cc=-1; end; 最后,将S函数嵌入到Simulink中,所搭建的补偿仿真框图如图7所示,我们通过Scope4观察控制量U和补偿Ucomp,其中cont为20,To=1.5。图8为补偿系统中U和Ucomp仿真结果局部放大图,可见,系统可以捕捉到控制量过零点的时刻并给出相应的补偿量。 图7 补偿系统Simulink仿真框图 图8 补偿系统中U和Ucomp仿真结果局部放大图 参考文献 薛定宇 著.控制系统仿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09. 很好的S函数学习资料-Simulink的S-Function编写指导 . http://www.ilovematlab.cn/thread-71226-1-1.html . . Simulink-s_function使用及应用举例 . http://www.ilovematlab.cn/thread-62299-1-1.html . . 祁麟.交流伺服系统齿隙非线性控制及其网络化研究 .硕士论文.南京理工大学,2006. 2010年12月26日晚上完成于njust 电工楼 310房间 CopyRight:版权所有若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作者 Email:dingqian12345@126.com
59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英语飙升的好方法
热度 1 viviantjy73 2012-2-4 09:02
听 : 网上比较有代表性的论坛是普特 www.putclub.com 上面的听力资源很丰富,沪江 www.hjenglish.com  和旺旺 www.wwenglish.com 上一些材料的也很不错,从中间随便挑一个网站坚持即可。但是千万不要一个个都听过来。记住,开始阶段 100 篇文章听一遍,不如一篇文章听 100 遍。如果基础比较弱,那么每天慢速 VOA (大概比四级听力稍难一些)听两篇,每篇 10 遍以后再看原文,弄清楚每个单词的意思,看完以后再听 10 遍以上。保证两周以后你回去听四六级听力会很不耐烦。过了慢速就可以听常速了,还是精听为主泛听为辅。 常速还不过瘾,可以去找 talkshow 来听,譬如 SaturdayNight ,在优酷或者土豆上都有。 不要问这样做有没有效果,我坚持了三个月,以后看美剧大部分时间不需要看字幕。 顺便说下论坛的作用,上论坛不要问这个词什么意思这类低级问题,不要指望别人替你查字典,别人的时间也是时间。但是一个句子弄不懂,就不要自个儿纠结了,尽管去问。另外要懂得投桃报李,有能力也尽量去回答别人的问题,教学相长。 说 : 说起来很奇妙,我起初也只是打算先过听力关,按照上面的步骤坚持了 3 个 月,不过在听的同时跟着读,后来因为听的太烂太无聊,会跟着录音一起背,两个月下来发现开口说英语变成了很自然的事情。回头来看,英语的口语真的是看似入 门很难,但是真的进去了也就那么回事。不过高口训练的英汉对译还是很有用的,实际上拿新概念的材料就可以做,无非是看这英文说汉语看着汉语说英文,然后再 对照原文进行纠正。 再强调一下,我不是生来语言高手,四级考了两次,现在周围人觉得我英语很牛,实际上只要我的方法谁都能学会,看你能不能坚持。 读 : 读的一个基础是单词量,单词不够的话读书是痛苦不是享受。四级单词是最最最起码的要求,有了四级基础,语法还凑合的话,建议直接看上国外报纸网站看文章,建议看经济学人, www.economist.com ,或者纽约时报 www.nytimes.com 每天不要看多,看一篇就够了。开始碰到生词会很多,感觉很难受,但是一定要坚持,碰到所有不会的单词,都要记下来弄懂。碰到不会的单词怎么办,查谷歌字典 http://dict.google.com ,或者韦试辞典的在线版 www.merriam-webster.com/ 单词如果今天记住明天忘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找本专门的本子记下来,不要大本子,要可以随身带的那种;如果能经常上网,也可以试一下一起背单词这个网站 www.17bdc.com ,可以让你在线背单词,跟本子比最大好处就是不怕学习记录丢了,而且它有记忆曲线的功能可以提醒你复习。 再说一点,英语阅读材料中,最简单的是专业文章,其次是新闻,最难的是小说。我花了一年多时间就毫不费力的可以读懂纽约时报,但是很久以后才能勉强读完 DaVinciCode 。但是真的读完一本几百页的小说,带来的成就感是读几篇文章难以比拟的。 写 : 这个其实要看个人目标了,如果是达到和他人书信 email 交流的目的,其实前面 3 个步骤下来,写已经完全不是问题了。 如果还要追求文笔,可以去看看华尔街日报中文版 http://www.cn.wsj.com/ 上的双语内容,可以通过比较来学习如何用于英语来进行正确和优美的表达。另外译言 www.yeeyan.com 也是不错的选择。 每当看到这样的文字,都会激情澎湃,但是往往三分钟热度才会如此平庸 . 坚持坚持! 加油! ↖ (^ ω ^) ↗ 太棒了!想学英语的好好留着 ( 转)这些网站是从新东方尹圆圆老师的博客上找来的,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1. http://www.texun.cn/addrso/index.htm 特训网: EnglishLearningWebsites 2. http://broadcast-live.com/Live RadioandTVfromAroundtheWorld 3. http://www.nxenglish.com/voa01_1.aspxVOA SpecialEnglishIntroduction 4. http://www.vocaboly.com/vocabulary-test/Various VocabularyTestonline 20-40quick-medium – thoroughdifferentlevelsoftest 5. http://www.tomx.com/listen/vocabulary/1402.htmlVOA SpecialEnglishVocabulary1500 6. http://tv.etshow.net/ETSHOW 网络电视其次推荐我和同事们一起收集的网址:(特别要强调一点:希望大家对这些资源要取之,学之,用之!因为 Ifyoudon ’ tuseit,youwillloseit! ) adventuretv, 提供视频资料,内容多是各地的风土人情,很不错: http://www.adventuretv.com/ 纽约时报,网上看新闻的好地方 http://www.nytimes.com/ 英文 MP3 下载的好地方 http://www.mp3raid.com/archive/archive/m/2/ 英文剧本下载的好地方 http://huajun.com/juben.htm 一个个人主页,从这里可以在线收听新东方的 25 盘磁带 http://www.intron.ac/study/toefl.html 英文锁定,每日读图 http://www.icansay.com/index.php?ChannelID=12 英文锁定,综合学习网站,全面的英语教堂 www.icansay.com 旺旺英语网,英语语音电子杂志 www.wwenglish.org Englishtown ,专业英语培训 www.englishtown.com 新东方网络课堂,名校在线 class.tol24.com 疯狂英语俱乐部,李阳疯狂英语 www.crazyenglish.org 天英语,词汇中心 english.chinaschool.net 时尚英语,丰富的学习资料 www.oh100.com/huayuan/english 当当当,免费英语学习资料 www.downdowndown.net 英语时空,英语文章大全 www.yysk.net 英语麦当劳,英语教学快餐 english23.6to23.com 听世界,各级听力训练 www.icanlisten.com BeBeyond ,英美风土人情 www.bebeyond.com.cn 洪恩,英语学习的好去处 www.hongen.com 空中美语 http://www.englishtide.com 英国教育部和中国教育部联合搞的免费学习网站,适合初学英语者 http://www.in2english.com.cn/ GARFIELD 官方网站 www.garfield.com 语法 http://www.dailygrammar.com/ 大量的資料﹐非常不錯 http://www.english.ac.cn/ 无忧雅思 http://211.147.1.40; 雅思的官方网站 http://www.ielts.org/ 雅思考试网东西不多 http://www.ieltsnet.net/index.htm 关于雅思的一些资料 http://www.rotolife.com/cgi-bin/newarticle/list.cgi?class=1type=4; 英文电影剧本站专题提供 14 部电影英文剧本 http://snowbear.3322.net/spelling/film.htm 提供了 24 部英文电影剧本 http://www.c2000.com.cn/mov/m4.asp 提供了 10 部英文电影剧本 http://goldnets.myrice.com/navi/50250.html 子曰电影网的电影剧本下载太多了 http://www.ziyue.com/downloads/s.php?type=s|http://www.21zx.net/movie/m4.htm 银海网下载电影剧本好多啊 http://www.filmsea.com/download/_index.asp?swzm=a Screenplay 电影剧本 http://www.babelcn.com/ebook/screen/index1.htm 这里的囊括了现在流行电影的剧本 http://www.english.ac.cn/movies/playwright.htm 一个教育网站提供的英文剧本下载 http://www.dreamabroad.net/chinese/html/download/movie_01.html 看电影学英语 http://211.154.143.185/gate/gb/www.chenhen.com/html/english/speech/movie-english.htm 听力专题 一个很不错的英语学习网站, VOA 资料很全 http://zflyingbird.myetang.com/index.htm http://www.quancheng.org/tabwork/catelist.asp?cateid=23 一些 VOA 新闻的文本 http://www.icanlisten.com/standard_english/index.htm 有一部分听力 http://www.englishabc.net/ae/ 《美国习惯用语 WordsIdiom 》是 VoiceofAmerica 推出的免费广播讲座 http://mpfree.org/english/voamain.htm 自由 MP3 的 VOA 资料下载不少哦 http://edu.china.com/zh_cn/elearn/second/test/index.html 中华网关于 VOA 的听力技巧的一些文章,当然也有别的好东东 http://www.cgeng.com/memberarea/listen/listen.asp 很不错的听力网站,有初级中级高级 http://www.22av.net/ 免费的听力新闻,带文本 http://www.xsrtvu.com/jiao/lgs/wangye/VOA1.htmVOA 英语广播收听技巧听 VOA 的朋友可以看看 http://www.100steps.net/newsshow.php?serial=311good= % CA % C72002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听力样题录音下载 http://www.xsrtvu.com/jiao/lgs/wangye/VOA1.htmVOA 英语广播收听技巧很不错的技巧文本 http://www.english.ac.cn/listen/index.htm 超酷的英语听力站,也是个老站点了,有如下内容 : 新概念英语听力入门现代文阅读 ESL-Lab 分级测试 CNNSF 新闻测试《圣经》在线,强烈推荐 http://putclub.6to23.com/ 普特英语听力网站 http://www.oeol.net/ “ 牛津英语在线 ” ( OxfordEnglishOnline ) http://www.putclub.com/ 英语新闻听力 PutEnglishClub, 网站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 A. 新闻英语; B. 英语教程; C. 资料下载; D. 科技英语; E. 普特论坛 通用英语百句 ( 视频 )*** http://www.ol.com.cn/class/train/english.htm CNN 英语学习资源 ***** http://literacynet.org/cnnsf/ 现代交际英语 ( 视频 )**** http://www.gz.supergnet.com/local_content/zhang/edu/index.html
180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历史资料
byk0104 2012-2-2 20:28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历史资料 http://blog.sina.com.cn/guanho2010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16 次阅读|0 个评论
黎加厚的新浪博客目录资料下载(2009年11月-2012年1月)
Jiahou 2012-1-27 14:10
黎加厚的新浪博客目录资料下载: 黎加厚教授博客 东行记200910-201201备份.rar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478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地震趋势估计的若干基础资料(5)
热度 1 seisman 2012-1-11 23:46
中国地震趋势估计的若干基础资料(5)
中国地震趋势估计的若干基础资料 ( 5 ) Seisman “地震地热说原理与应用”课题得到中国地震局老专家科研基金资助。课题旨在运用地震地热说原理进行地震趋势估计和壳内强震与火山预测的方法性研究。本文为起始篇,着重于基础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2011.12.12 4 中国的壳内强震活动 4.3 大陆东区的壳内强震活动 大陆东区 1970 ~ 2011.9 的 3 级以上地震空间分布和 M-t 图分别见图 13a 和图 13b 。 40 多年来,除了 1970 年代中期的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再未发生 7 级以上地震。 图 13a 大陆东区 3 级以上地震分布图 (据 C01 目录, 1970 ~ 2011.9 ) 图 13b 大陆东区 3 级以上地震 M-t 图 (据 C01 目录, 1970 ~ 2011.9 ) 大陆东区 1970 ~ 2011.9 的 2 级以上地震震源深度时序图和壳下地震的震源深度时序图分别见图 13c 和图 13d 。 中国东部地壳厚度约 33 ~ 35km , 35km 以下应视为壳下地震活动。 1970 年代初期,尽管当时地震目录还很不完善,依然显示在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之前是有壳下地震活动的。 图 13d 中有一种奇怪现象,自 2009 年 7 月以后的 2 年多时间内没有壳下地震活动,在 40 多年的地震观测史中是罕见的。 图 13c 大陆东区 2 级以上地震震源深度时序图 (据 C01 目录, 1970 ~ 2011.9 ) 图 13d 大陆东区 2 级以上壳下地震震源深度时序图 (据 C01 目录, 1970 ~ 2011.9 ) 另一个罕见的现象是,大致以 2000 年为界, 2000 年以前的壳下地震活动集中分布在北纬 35 °线以北(图 13e ), 2000 年以后则转移到北纬 40 °线以南(图 13f ),而且在辽东半岛以东、黄海(长江入海口)、鄂南湘北以及东南沿海一线出现 4 个密集区或条带,引人注目。 因此,大陆东区的地震活动趋势是值得密切关注的。 图 13d 大陆东区 2 级以上壳下地震分布图 (据 C01 目录, 1970 ~ 1999.12 ) 图 13d 大陆东区 2 级以上壳下地震分布图 (据 C01 目录, 2000 ~ 2011.9 ) (全文待续) ( 2012.1.11 初稿)
4907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佬,鼻头高
热度 1 xupeiyang 2012-1-10 08:00
美国佬,鼻头高
个人分类: 军事科学|244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wgrib的使用
xiaoxinghe 2012-1-7 21:36
实时资料使用说明 1) 格点资料(GRIB格式) 数据内容:采用NCEP的实时格点资料,(1.0X1.0或2.5X2.5)网格,4月16日前的数据为16层,4月16日以后的数据为26层,主要的变量包括:TMP、HGT、UGRD、VGRD、RH、VVEL等。 文件名的组织方法 文件以gribyyyymmddhh格式来存放,其中yyyy为4位的年,mm为2位的月,dd为2位的日期,hh为2位的时次。wgrib.big目录用来存放(1.0X1.0)网格数据,wgrib目录用来存放(2.5X2.5)网格数据 2)台站资料(BUFR格式) 数据内容:包括全球的地面,高空,卫星观测报 文件的组织方法 文件以bufryyyymmddhh格式来存放,其中yyyy为4位的年,mm为2位的月,dd为2位的日期,hh为2位的时次。 wbufr目录用来存放台站数据 解码方法 A wgrib的使用(见附录) B 主页上的调用方法 联到 http://subnic1.iap.ac.cn:8888 ,利用填写选单的办法传取数据。 C 定制 对于特殊要求的用户或要大量解码的数据可以向信息中心说明所需的数据内容,由信息中心帮助进行解码。 D ebufr的使用(见附录) 附录 解码的参考文件和例子 wgrib v1.6.0 Wesley Ebisuzaki Portable Grib decoder "Wgrib" is a portable program to read grib files that were created by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Project. Of course, the program is not restricted to Reanalysis files but Eugenia Kalnay is happy whenever she sees the phrase "NCEP/NCAR Reanalysis". The documentation for wgrib is spread over several files, readme, readme.dos, formats.txt, grib2ieee.txt, notice, porting.txt, tricks.wgrib and usertables.txt and changes. Running wgrib without any arguments displays a short help message. Portable Grib decoder for NCEP Operations etc. it slices, dices v1.6.0 prelim 2 (7-01-97) Wesley Ebisuzaki usage: ./wgrib Inventory/diagnostic output selection -s/-v/-V short inventory/verbose inventory/very verbose non-inventory (default) regular inventory Options for inventory/diagnostic output -PDS/-PDS10/-GDS/-GDS10 print PDS/GDS in hex/dec -verf print forecast verification time -4yr/-ncep_opn/-ncep_rean see documentation Decoding Grib selection -d dump record number -p dump record at byte position -i dump controlled by stdin (inventory list) (none) no decode .. inventory only Options for decoding Grib -text/-ieee/-bin/-grib dump to a text/ieee/bin/grib file -h/-nh dump will have headers (default)/no headers -H dump will include PDS and GDS (-bin/-ieee only) -append append to dump file -o output file name, 'dump' is default *** Standard Inventory *** WGRIB's first duty is create an inventory. This inventory also serves as an index file. Using the test file land.grb you should be able to enter: % wgrib land.grb Using NCEP reanalysis table, see -ncep_opn, -ncep_rean options 1:0:d=87010100:LAND:kpds5=81:kpds6=1:kpds7=0:TR=0:P1=0:P2=0:TimeU=1:sfc:anl:NAve=1 The first line indicates that wgrib couldn't figure out whether to use the reanalysis or operational grib tables. Since land.grb is from reanalysis, we should use the reanalysis tables. Trying again, we get % wgrib land.grb -ncep_rean 1:0:d=87010100:LAND:kpds5=81:kpds6=1:kpds7=0:TR=0:P1=0:P2=0:TimeU=1:sfc:anl:NAve=1 The inventory consists of several fields separated by colons. The contents of the fields are: 1. Record number 2. Position in bytes 3. Date (YYMMDDHH). 4. Parameter name (LAND=land/sea mask) 5. Indicator of parameter and units (grib PDS octet 9) 6. Type of level/layer (grib PDS octet 10) 7. Height, pressure, etc (grib PDS octets 11-12) 8. Time Range (grib PDS octet 21) 9. Period of time 1, (grib PDS octet 19) 10. Period of time 2, (grib PDS octet 20) 11. Forecast time unit (grib PDS octet 18) 12. level 13. anl=analysis, fcst=forecast 14. NAve (number of grids used to make average) *** Short Inventory *** The short inventory can be obtained using the -s option. This inventory is easier to read the the previous inventory and can also be used as an index file. %wgrib -s land.grb -ncep_rean 1:0:d=87010100:LAND:sfc:anl:NAve=1 1. Record number 2. Position in bytes 3. Date (YYMMDDHH). 4. Parameter name (LAND=land/sea mask) 6. Type of level/layer (grib PDS octet 10) 7. Forecasts, analysis, etc 8. For an average, the number of fields averaged together *** Verbose Inventory *** The small verbose inventory can be obtained using the -v option. This inventory can be used as an index file. % wgrib -v land.grb -ncep_rean 1:0:D=1987010100:LAND:kpds=81,1,0:sfc:anl:"Land-sea mask 1. Record number 2. Position in bytes 3. Date (YYYYMMDDHH). 4. Parameter name (LAND=land/sea mask) 5. KPDS5, KPDS6, KDPS7 (PDS Octets 9, 10, 11-12) 6. Type of level/layer (grib PDS octet 10) 7. Forecasts, analysis, etc 8. Description of parameter type *** Verbose Description *** The fourth type of file description can not be used as an index file. However, it is more human readable. It gives you information that is not normally available such as grid dimensions. Using the test file land.grb, you should be able to enter: %wgrib land.grb -V -ncep_rean rec 1:0:date 1987010100 LAND kpds5=81 kpds6=1 kpds7=0 levels=(0,0) grid=255 sfc anl: LAND=Land-sea mask timerange 0 P1 0 P2 0 TimeU 1 nx 192 ny 94 GDS grid 4 num_in_ave 1 missing 0 center 7 subcenter 0 process 80 Table 2 gaussian: lat 88.542000 to -88.542000 long 0.000000 to -1.875000 by 1.875000, (192 x 94) scan 0 bdsgrid 1 min/max data 0 1 num bits 4 BDS_Ref 0 DecScale 1 BinScale 0 The first line states the record 1 starts at byte position 0 the initial date is January 1, 1987 at 00Z the parameter is "LAND" (numeric code 81, PDS octet 9) with a level type 1 (kdps6=1, PDS octet 10) and value 0 (PDS octets 11-12) or levels(0,0) (PDS octet 11, PDS octet 12) with a user defined grid (grid=255) and it is a surface analysis The second line is a further description of the parameter type The third line describes timerange (PDS octet 21) P1 (PDS octet 19) P2 (PDS octet 20) TimeU (PDS octet 14) nx ny grid size as used by wgrib GDS grid (GDS octet 6) num_in_ave (PDS octet 22-23) number missing from average (PDS octet 24) The fourth line describes center (PDS octet 5) subcenter (PDS octet 26) process (PDS octet 6) parameter table version (PDS octet 4) The fifth and sixth lines describe the grid type The last line describes minimum and maximum values of the data the number of bits used to store the data the minimum value the decimal and binary scaling used Most of the information within this description will only make sense if you have a copy of the GRIB definition as reference. If you want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record N, try the command: %wgrib land.grib -V -d N This command also writes a binary dump of the record but it's quick. If you don't want a binary dump, try (on a UNIX machine), %wgrib land.grib -V -d N -o /dev/null *** Extracting Data *** The second major function of wgrib is to extract data from a grib file. The output can be binary, IEEE (big endian), grib and text. All output formats except grib can be written with or without a header. See FORMATS.TXT for more information. The '-append' option appends the extracted data and the '-o ' allows you to set the default output file which is normally "dump". Note: binary format with a header is often compatible with fortran code. Note: IEEE output is "big-endian". Note: writing in binary is faster than writing ieee. Note: using a binary format is faster, more precise and uses less disk space than the text format. Note: The standard NCEP convention is that the arrays are stored in fortran order starting from the north and 0E. The following data goes south and eastward. *** How to select data to be extracted *** 1) by record number wgrib land.grib -d 1 (extract first record) 2) by position wgrib land.grib -p 0 ( extract record starting at byte 0) 3) by (machine readable) inventory (UNIX/AMIGA/MS-DOS) wgrib land.grb | wgrib -i land.grb -o output.bin The third method is the most powerful one. Suppose you have a grib file with many different fields. You want to extract all the zonal winds (UGRD in NCEP files), you could type at a Unix machine: wgrib grib_file | grep ":UGRD:" | wgrib grib_file -i Suppose you want to extract the 500 mb U winds, then you could type at a Unix machine: wgrib grib_file -s | grep ":UGRD:" | grep ":500 mb:" | wgrib -i grib_file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how to write ieee, binary, text and grib files see the file FORMATS.TXT. *** Some Output Formats *** Binary with a f77-style header Suppose you wish to convert all the 500 mb heights (HGT in NCEP files) to binary with a header. The following line would convert "infile" to "outfile". % wgrib -s infile | grep ":HGT:500 mb:" | wgrib -i infile -o outfile The "outfile" is often compatible with the fortran compiler. Binary with no header Suppose you wish to convert all the 500 mb heights (HGT) to binary with a NO header. The following line would convert "infile" to "outfile". % wgrib -s infile | grep ":HGT:500 mb:" | wgrib -i -nh infile -o outfile The "outfile" is often compatible with fortran direct-access I/O. Text Converting a grib file into a text file is slow (reading and writing), takes up much more disk space and can have less precision. Nevertheless it has its uses. % wgrib -s infile | grep ":HGT:500 mb:" | wgrib -i -text infile -o outfile IEEE Most workstations computers use big-endian IEEE as their binary format.For these machines, one should not use the -ieee option as it is slower and could lose some precision. However, the following line will create a big-endian IEEE with f77-style headers. % wgrib -s infile | grep ":HGT:500 mb:" | wgrib -i -ieee infile -o outfile Without headers, one would use % wgrib -s infile | grep ":HGT:500 mb:" | wgrib -i -nh -ieee infile -o outfile GRIB Suppose you have a large file with every variable imaginable. But you are a simple person with limited means. You only want the 500 mb heights and you have limited disk space. The following will extract the 500 mb heights as a grib file. % wgrib -s infile | grep ":HGT:500 mb:" | wgrib -i -grib infile -o outfile
个人分类: wgrib|51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当前城市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
whyhoo 2012-1-7 11:42
【内容提要】依据对北京业主群体的抽样调查资料,可从四个维度对当前城市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进行描述,并对“体制内中产阶层”和“体制外中产阶层”政治态度的差异进行比较。调查表明,当前城市中产阶层在政治态度上相对比较保守;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成员认为其政治地位低于其经济地位,其内部政治功效意识高于其外部功效意识;体制内中产阶层和体制外中产阶层在社会秩序偏好和社会地位不一致性认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摘 要 题】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英文摘要】Employing the data from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home owners in Beijing,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among the middle class in urban China from four dimensions and compares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within the system and outside the system. The survey shows that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among the middle class are quite conservative; however, a large number of the respondents believe their political statuses are lower than their own economic ones, and consider their internal political efficacy is higher than their external efficacy; the middle class within the system and outside the system have striking differences in their acknowledgement of the preference to social order and the status inconsistency.   【关 键 词】中产阶层/政治态度/政治功效意识   middle class/political attitudes/political efficacy   中图分类号:D69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860(2010)06-0094-07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方法   关于中产阶层①政治性格及社会功能的探讨,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PP206-207)进入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社会变迁的加速,新兴的中产阶级成为了政治和社会分析的一个重要主题。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米尔斯认为,美国的新中产阶级从整体上来看具有“政治后卫”与“消费前卫”的特征。 (PP326-327)亨廷顿则强调指出,“在大多数处于现代化的社会里,真正的革命阶级当然是中产阶级。此乃城市中反政府力量的主要源泉。正是这个集团的政治态度和价值观支配着城市的政治” (PP263-264)。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中国新兴的中产阶层也开始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陈捷和布鲁斯·迪克森指出,从总体来看,中国中产阶级倾向于支持现有的政治体系,民主价值观、生活满意度、政府政策绩效以及对官员腐败程度的评估这四个指标直接影响到民营企业家对现有政治结构的评价。 (PP 780-784)李春玲发现,新中产阶级对于政治民主则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们普遍赞赏西方的政治民主体制……另外一方面,较少有人认为中国需要立即推行西方的民主制度。” 与陈捷和李春玲的观点不同,张翼认为,与其他各阶级阶层相比,中产阶层的社会批判意识渐趋显化,其政治态度也并不保守,而在中产阶层内部,“新中产阶级”比“老中产阶级”更具“社会改造”的风险。 李路路和李升区分了两种类型的中产阶级,即“内源中产阶级”和“外源中产阶级”,他们认为,前者在政治意识和消费意识方面相对保守,而后者在政治意识上会较为激进,在消费意识上也会较为前卫。   上述文献为我们认识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提供了启发,然而现有研究存在如下两方面不足:其一,在进行操作化测量时,有些研究者选取的指标并不能对政治态度这一核心概念进行有效测量。例如“对社会公平程度的评价”、“个人生活感受”、“安全感”等指标可以用于对政治态度进行解释,但是其本身并不能直接用于测量政治态度。其二,各项研究之间的操作化指标缺乏比较和积累,从而使研究结论缺乏足够可比性。   本文将以对北京业主群体的实证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当前城市中产阶层政治态度的基本特征,并探讨体制内中产阶层和体制外中产阶层在政治态度上的异同,从而深化中国学术界关于中产阶层的研究。首先,在借鉴现有操作化指标的基础上,本文选择如下四个方面的指标对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进行测量:(1)关于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看法;(2)关于政治发展路径的看法;(3)关于地位不一致性的评价;(4)政治效能感。   其次,笔者选择商品住宅社区的业主进行问卷调查,以便从一个侧面了解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如何界定中产阶层,学术界尚未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大体而言,客观指标包括收入水平、资产占有量、消费水准、受教育程度、权力等等;而主观指标则包括他人的认定和自我的认同两个维度。 本文将居住在商品住宅之中的业主群体作为北京中产阶层的典型代表,有三个方面的依据:其一,在当前中国,拥有舒适宽敞的住房,被认为是中产阶级最重要的身份标志 ;其二,从职业来看,94.2%的被调查者主要从事非体力劳动,具有中产阶级的典型特征;其三,从自我认同来看,高达83%的业主自认为是属于中产阶层,这说明我们所界定的中产阶层与其自身的阶层认同具有高度的相关性。②   对北京业主群体进行调查之时,采取了两阶段抽样方法。第一阶段,我们依据社区规模、建设年限和住宅类型三个因素,采取配额抽样的方法成功抽取了23个小区;第二阶段,进入小区以后,我们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业主进行调查。问卷调查于2008年7月进行,8-9月进行问卷复查、录入和补充调查工作。共发放问卷693份,回收问卷622份,其中有效问卷606份,有效回收率占发放问卷总数的87.4%。问卷回收后,我们先用Excel录入数据,然后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当前城市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   1.关于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看法   依据对北京业主群体的调查,在提及“集会游行容易造成社会混乱和影响社会稳定”这一说法时,表示“同意”和“说不清”的,高达61.7%,只有38.7%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同意”;在提及“成立各种非政府组织会破坏社会和谐”这一说法时,表示“同意”和“说不清”的高达54.3%,只有45.7%的被调查者不同意这一说法;在提及“政府领导人就像一家之长”时,表示“同意”和“说不清”的占52.4%,表示“不同意”的占47.6%(参见表1左栏数据)。   调查问卷还设计了这么一道问题:“有人担心个人自由较多就容易破坏社会秩序,另一些人认为只有个人可以自由发展,社会才能充满活力。您更同意哪种说法?”调查结果显示,高达61.9%的被调查者表示社会秩序是最重要的,而只有12.5%的被调查者表示个人自由是最重要的,此外,有22.8%的被调查者选择“说不清”。   由此可见,从总体上来看,当前中产阶层在对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的关系进行评价时,更加强调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而将个人自由置于次要考虑的位置。   在涉及到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关系的三个指标上,我们的调查问卷和陈捷等人的调查问卷完全一致,而调查结论也与陈捷等人的研究发现大体相同。在2006下半年至2007年上半年,陈捷和迪克森组织的课题组对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的民营企业家进行了抽样调查,分别列举了A1—A3所示三种表述,请被访者进行选择。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明确表示“不同意”这三种说法的分别占17.3%、31.9%、39.9%(参见表1右栏数据)。由此可见,无论是北京商品房住宅的业主群体,还是东南沿海五省的民营企业家,他们都优先强调社会秩序,而非个人自由;不过,东南沿海的民营企业家群体更加强调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价值,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民营企业家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依赖于稳定的社会环境。    2.关于政治发展路径的看法   依据对北京业主群体的调查,在提及“党政一元化领导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的发展,最适合中国的国情”这一说法时,表示“同意”和“说不清”的,高达80.0%,只有20.0%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同意”;在提及“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个政党竞争参政,会导致政治混乱”这一说法时,表示“同意”和“说不清”的高达61.3%,而有38.7%的被调查者不同意这一说法;在提及“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应以差额选举的方式选出”时,表示“同意”的比率占60.4%,而表示“不同意”和“说不清”者占39.6%(参见表2左栏数据)。   表2数据还显示,在涉及到政治发展路径的三个指标上,我们的调查结论也与陈捷等人的研究发现完全一致。陈捷和迪克森请被访的民营企业家分别对B1—B3所示三种表述进行选择,表示“不同意”B1和B2两种说法的分别占13.2%、28.4%,而同意B3说法者高达80.4%(参见表2右栏数据)。   在对北京业主进行调查时,我们还请被访者评估了经济发展和民主发展的优先性问题。有38.1%的被调查者表示经济发展更重要,而有31.0%的被调查者表示民主发展更重要,此外,有27.2%的被调查者选择“说不清”。尽管有超过三成的被调查者将民主发展置于优先选择,将经济发展作为优先选择的业主仍然占主导地位。   北京的多数被调查者并不认为素质是制约选举发展的因素。在提及“中国人素质不高,搞不了选举”之时,有高达52.7%的被调查者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赞成者只有13.7%;在提及“竞选只会把秩序搞乱”之时,有44.4%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同意,而同意者只占13.4%。   综合以上数据,大致可以得到如下初步结论,即在现有政治制度框架内,增强选举的竞争性,逐步扩大参与,是广大中产阶层比较赞同的政治发展路径。    3.关于地位不一致性的认知   地位不一致性这一范畴,来源于社会学的多元分层理论。依据马克斯·韦伯开创的分层研究传统,可以依据财富、声望与权力等标准对个人的阶层归属进行划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在这三个分层维度之间具有相同的位置,不同维度、不同类型的地位之间完全地相互对等并不是恒常的现象,这样就出现了地位不一致的问题。著名的社会学家伦斯基和戈夫曼都对地位不一致的社会政治效应进行了探讨。 (PP405-413)(PP275-281)伦斯基指出,地位不一致者可能会在社会运动中充当领导者;一个充满地位不一致的社会是不稳定的,会产生使其变动的压力;而戈夫曼认为,地位不一致性与社会中改变权力分配的倾向相关,地位不一致者表现出比地位一致者更大的变动偏好。   在对北京业主进行调查时,我们分别询问了他们对自身经济地位的认同和对自身政治地位的认同,从而测算了业主群体对自身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不一致性的主观认知(参见表3数据)。   表3显示,在被调查者中,有超过一半的人(52.5%)认为其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完全一致,甚至有5.9%的被调查者认为,其政治地位高于经济地位;与此同时,接近四成的被访者(37.5%)表示,其政治地位低于其经济地位。   根据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得到如下发现:(1)认为其政治地位低于其经济地位的业主,对于经济发展的偏好,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偏好与其他业主没有显著差异;(2)在衡量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关系的三个指标上,他们更多地赞同依法游行示威表达诉求,更加赞同通过成立社会组织来表达诉求,更多地反对家长式的决策模式;(3)在关于政治发展路径的三个指标上,认为经济地位低于政治地位的这部分业主更多地赞成增强选举的竞争性,更多认为现有政治领导选举机制具有改革的空间。这表明,自认为政治地位低于经济地位的这部分中产者,可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积极推动者。    4.政治功效意识   政治功效意识(political efficacy)是指“个人认为其政治行为对整个政治过程具有影响力的一种感受” (P107)。政治功效意识是预测公众政治参与模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民众评价政府和评价本身政治能力的一个重要依据。政治功效意识的高低,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民众参与政治事务的意愿,也会影响政治运作的合法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功效意识已经成为了当代民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有研究者指出,在“民众政治态度的研究上,政治功效意识是仅次于政党认同而被广泛研究的一个主题” 。   在问卷调查之中,涉及到政治功效意识的有如下指标:   D1我觉得自己很有能力参与政治;   D2政治太复杂了,我们老百姓实在搞不懂;   D3现在像我这样的人也可以影响到政府的决策;   D4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党和政府的责任,而不是老百姓;   D5如果可以自荐竞选的话,我觉得自己有能力当选人大代表。   调查数据显示,业主群体的政治功效意识从整体上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在对C1—C5所列五个陈述进行评价时,高政治功效意识者所占比率分别为26.9%、33.6%、17.3%、43.6%和26.0%。   笔者所在课题组在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曾经对北京城区917名居民的被调查者进行调查,有四个测量指标与2008年度业主调查的测量指标完全一致。由表4可知,在测量政治功效意识的主要指标上,北京业主群体和北京城区居民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就是说,业主对自身政治参与能力的评估,以及业主对政府回应公民需求的预期,与普通北京市民无显著差异。而在自荐竞选人大代表的能力这一指标上,业主群体的评估还显著低于普通市民,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业主之中有高达27.5%的被调查者不具有北京户籍,他们以外地选民身份来竞选基层人大代表,具有诸多制度上的障碍,而且,他们在北京所具有可调动的资源也相对比较有限;其二是,有部分小区的业主在2003年和2006年曾经以自荐候选人的身份参选人大代表选举,但是成功率非常低,这使他们对自己竞选成功的预期相对比较低。   政治功效意识有两个维度的区分,一个维度是内在政治功效意识,主要是指个人对自我认知、理解和参与政治的能力的评估;另一个维度是外在政治功效意识,主要是指个人对政府回应公民的诉求的能力的认知和感觉。依据这种区分,我们可以识别出四种类型的政治行动者:(1)低内在功效意识,低外在功效意识;(2)低内在功效意识,高外在功效意识;(3)高内在功效意识,低外在功效意识;(4)高内在功效意识,高外在功效意识。依据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到表5:   依据表5数据,我们可以大致得出如下判断:(1)中产阶层中的多数成员是典型的政治疏远者,他们对于自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政府回应政治参与的能力的评价都比较低。从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任职能力两个维度来看,有超过60%的被访者为政治疏远者,而从政治理解能力和政治使命感维度来看,大约50%的被访者为政治疏远者;(2)对内在功效意识和外在功效意识的评价都比较高的业主,所占比例也比较低,无论依据哪个维度进行测算,均低于10%。换言之,在中产阶层中,现有政治模式的坚定支持者所占比率相对比较低;(3)中产阶层中,有一部分成员对自己参与政治的能力评价比较高,而对政府回应政治参与的能力评价比较低,依据四种维度进行测算,这部分人的规模大约在15%-35%之间。    三、两类中产阶层政治态度之比较   当前中国中产阶层并不是一个同质性的群体,不同类型的中产阶层在社会历程上存在较大差异,其生活境遇也各不相同。李路路和李升依据“再分配-市场”的二元分析框架,将中产阶级区分为“内源中产阶级”和“外生中产阶级”,前者是指在国有部门中的管理、技术和事务人员,而后者是指在非国有部门中的管理、技术和事务人员以及私营企业家。 这种区分方式对于揭示中产阶层政治态度的复杂性具有重要意义。   借用李路路和李升的分析框架,本文以被访者工作单位的类型为依据,将中产阶层区分为“体制内中产阶层”和“体制外中产阶层”,前者是指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集体企业工作的业主,约占57.8%;后者主要是指在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个体工商企业工作的业主,约占42.2%。表6数据展现了两种类型的中产阶层在政治态度各主要指标上的异同。   依据表6数据,可以得到如下判断:   第一,在对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的关系进行评价时,体制内中产阶层和体制外中产阶层存在显著差异。体制内中产阶层更加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相对而言,体制外中产阶层将个人自由置于比较优先考虑的位置。   第二,在对地位不一致性的认知上,体制内中产阶层和体制外中产阶层也存在显著差异。在体制内中产阶层中,高达61.2%的人认为“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一致”,认为“政治地位低于经济地位”的只占31.3%;而在体制外中产阶层中,认为“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一致”的只占45.9%,认为“政治地位低于经济地位”的占49.6%。换言之,体制外中产阶层更多体认到地位不一致性。   第三,在衡量政治功效意识的主要指标上,体制内中产阶层和体制外中产阶层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第四,在就政治发展路径发表意见时,体制内中产阶层和体制外中产阶层也不存在显著差异。换言之,两者都赞成在现有政治制度框架内,通过逐渐增强选举的竞争性和逐步扩大参与来推进政治发展。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体制内中产阶层更加赞成“政府主要领导人应该以差额选举的方式选出”,对这一说法表示“同意”的占64.4%;而体制外中产阶层中,这一说法的赞同率只有54.9%。体制内的中产阶层更加赞成差额选举,这一现象可能与近年来党内民主建设和公推直选试点的广泛开展有关,其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四、总结与讨论   依据对北京商品住宅社区业主群体的抽样调查资料,本文从四个维度对当前城市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进行了描述,并对“体制内中产阶层”和“体制外中产阶层”政治态度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现将有关发现强调如下:   1.当前城市中产阶层是一个在政治态度上比较保守的群体。从总体上来说,他们对社会秩序的追求优先于个人自由的追求,他们对发展经济的渴望甚于发展民主的偏好;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基本一致;依据多个指标的衡量,中产阶层在政治功效意识上与普通的北京市民没有显著差异;在发展民主的路径上,他们更加赞成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增加选举的竞争性。这些结论与陈捷、李春玲的调查发现基本吻合,而与张翼的判断存在一些差异。   作为一个还在成长的阶层,北京的中产阶层所显现的这种保守性格,可能与以下四个因素有关:第一,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城市,北京的中产阶级形成了相对比较大的规模;第二,由于地处首善之区,基层行政机构的财政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中产阶层合法权益受侵害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少,即使受到侵害,北京的中产阶层捍卫权益的渠道相对比较多;第三,现在的中产阶层多为第一代中产,大多数人是从一个普通城市居民或者农村居民变成了中产阶层的一员,其社会地位实际上是有所上升,而相对剥夺感不是很强烈;第四,本文以拥有房产作为界定中产的标志,事实上没有将一些无房产的“准中产”纳入考察范围,有些“准中产”无论是从职业性质来看,还是收入层次来看,也是典型的中产者,他们的政治态度如何,有待深入研究。   2.城市中产阶层的保守性是有条件和限度的。调查显示,在城市新兴的中产阶层中,有超过30%的成员认为其政治地位低于其经济地位,大约15%-35%的成员认为其自身具有比较强的政治参与能力,但是其诉求没有得到政府的有效回应。这种社会地位认知的不一致性,以及内在政治功效意识和外在功效意识的不对称性,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中产阶层参与集体行动、积极表达利益诉求的基本动力。在2003年和2006年深圳、北京区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过程之中,在2007年厦门PX项目选址过程中,以及2008年上海磁悬浮规划所引发的散步事件中,部分业主通过和平有序的方式积极、理性而有效地表达其诉求,便是典型案例。在这些案例中,中产阶层集体行动的目标都有明确的经济利益取向,均属于低政治化的行动。由于“大众抗议式的集体行动的发生频率在中国都市环境中有日益增长的趋势” ,如何通过优化基层治理结构,引导广大市民更为有序地表达其利益要求,更为有效地吸纳其合理诉求,从而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时间紧迫性。   注释:   ①在当前中国的学术语境中,多数学者所使用“中产阶层”一词,大致等同于西方学者所使用的“中产阶级”(middle class)。本文在多数表述中均使用中产阶层,而在引述他人文献时,则遵照原文表述,使用中产阶级。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中产阶级调查”课题组在2007年进行的另外一项调查,也是先抽取15个中高档商品房社区,然后进入社区进行随机抽样,共完成450个样本。参见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 .杨小东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1989.    Chen, Jie Bruce J. Dickson. 2008. "Allies of the State: Democratic Support and Regime Support among China's Private Entrepreneurs," The China Quarterly, 196.    李春玲.中国中产阶级的增长及其现状 .江苏社会科学,2008,(5).    张翼.当前中国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 .中国社会科学,2008,(2).    李路路,李升.“殊途异类”:当代中国城镇中产阶级的类型化分析 .社会学研究,2007,(6).    李培林,张翼.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认同和社会态度 .社会,2008,(2).    Lenski, Gerhard E.1954. "Status Crystallization: A Non-Vertical Dimension of Social Statu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    Goffman, Irving W. 1957. "Status Consistency and Preference for Change in Power Distribu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2.    Campbell, Angus, Gerald Gurin, and Warren E. Miller. 1954. The Voter Decides. Evanston, IL: Row Peterson.    王靖兴,王德育.台湾民众的政治参与对其政治功效意识之影响:以2004年总统选举为例 .台湾政治学刊,2007,11(1).    刘能.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 .开放时代,2004,(4). 【作 者】孙龙 原文见 http://theory.gmw.cn/2011-11/07/content_2924029.htm
个人分类: 政治|1217 次阅读|0 个评论
SAS 推荐资料
bzsy911 2011-12-31 10:23
SAS博客列表 http://saslist.com/home SAS考证解析 http://saslist.net/archives/173 SAS入门 http://saslist.net/archives/200 http://blog.csdn.net/tjyhello/article/details/6331290 SAS程序举例 http://blogs.sas.com/content/iml/ http://saslist.com/sxlion/ http://www.jiangtanghu.com/blog/category/sas/page/2/ SAS论坛 http://forum.epiman.cn/forum-26-1.html 有好的SAS资源,欢迎补充~
个人分类: SAS|6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跑十几个部门,盖十几枚印章,你最快需要多少时间?
热度 28 gfcao 2011-12-27 12:58
如今办公网络化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如果是在过去,你若是跑十几个部门,盖十几枚印章,估计没有几天是完成不了的,因为并非你去了人家就给你盖,需要核对资料,看看有没有什么遗留问题后才能给你盖章,在纸质办公时代,完成这一切需要多少时间不难想象。 有人认为我该恨川大,也有人认为我不该背叛川大,在我的心中,我一直很感激川大。事实上,我感激曾经容纳过我的任何单位,也感激曾经帮助过我的所有人。作为一个平庸之辈,能游历于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没有朋友、长辈的宽容与抬爱是做不到的。在我心中从没有怨恨,哪怕是那些曾经伤害过我的人,我也是付之一笑,合不来,就做个点头之交,彼此各自过自己的生活,如此而已。需要说明的是,我从不做临时工,感谢广州市政府的人才政策,在尚未完全放开的人才政策与体制下开了一条绿色通道,使得如铁桶般的人事制度有了些微的松动,没有档案可以重建档案。事实上,我在川大十年中的几乎所有重要档案资料都在广大的人事档案里有一份拷贝。所以在没有正式调离川大的七、八 年时间里,我是广大的正式职工,享受与其他教职工完全一样的福利待遇,即使不办理正式调动手续也无关紧要,但我觉得川大十年以及之前的一二十年是我人生路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我不希望让它留下丝毫的疑问,所以在朋友的帮助下,我还是最终办理了正式调转手续。 办理调动手续真不是件简单事,需要经过人事、财务、后勤、保卫、设备处等十多个部门签字盖章后才算完成全部的程序,而在办理的过程中,随时可能遭遇白眼、找不到人、查不到资料等令人尴尬的场面,这在过去是司空见惯的,如果你没有平和的心态、极大的耐心,争执是在所难免的。虽然现在所有部门基本上都是网络办公,但仍然偶有发生上述尴尬的事情。多亏了我对川大轻车熟路,各个部门的地理位置基本上清楚,而且现在很多部门相对集中,不必跑太远的路,不能不说现在川大的办公系统大大人性化了,不像若干年前,为了跑两个部门,我可能要穿梭于川大的最南、最北两个角落之间。遇到经办人是故交,双方自然是谈笑风生,说话间事情就办妥了,遇到不熟悉的人可能就不妙了,人家也许正在电话里缠绵着,或者正干着手头的事,电话不打完、手头的事情不干完,你千万别催,否则遭白眼不说,还可能给你点小鞋穿,那你就惨了,毕竟你路途遥远、来去匆匆,耗不起时间呀。 令我欣慰的事,虽然离开经年,许多部门也都物是人非、旧人换新人,但那些部门的旧相识也还记得我,所以办起事来效率自然就高了许多,十几个部门、十几枚公章大半天内搞定,这样的速度如何? 教你学个乖,无论你走到哪里,陌生或者熟悉,也无论你遇到什么尴尬,白眼或者不耐烦,你的态度一定要好,这样办事的效率与成功率必然会大大提高。 2011年12月27日写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个人分类: 随笔|8248 次阅读|84 个评论
碎碎念
热度 4 pingcn 2011-12-26 10:28
最初,发现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去拖地。 把每一寸都拖得干干净净,看着,原来皱皱巴巴的心,会像被熨斗熨过一样舒服。 没有多想过,以为这是自己解压的一种方式而已。 今天拖完办公室的地,也把楼道拖了一下,同事还友情提醒——那不是咱们的卫生区~~ 我笑笑,没解释。 拖完了地,在办公室看资料,然后有一个领导叔叔来访。 等他走时候,一看,哎哟喂~~~~把我地板踩出了花猫脸了~~~~ 于是又拖…… 然后,时间过去了,资料却没看完。 想到,噢,原来,过分爱干净是一种洁癖。 脏了一点点就忍不住去拖地,是一种完美主义。 对于从事科研的人来说,对生活中无关紧要的细节也追求完美,无异于浪费自己的时间。 以后,要有选择性些,在某些无关痛痒的方面,放松一点,放低要求。
72 次阅读|9 个评论
我的圣诞节在看资料中度过啦
haoyuaimama 2011-12-25 16:36
今年的圣诞节还真是充实,周五接到领导通知,说他有个想法想试试报个基金。之前有个课题是关于数据库的,算是有点儿基础,但是貌似和这基金的关系有点儿远呀,虽然我和我们领导都是医药学背景出身,但是毕竟现在都在图书馆工作,报这个基金~~ 上研究生的时候帮助老师改过专利,写过一些小课题的标书,而且毕竟那时候我对研究领域比较了解,说实话还是有些套路的,但是现在,完全一个新的系统,一个新的视角,一个新的领域。我表示很忐忑。 恩,开始到各个论坛寻找资料,科学网,丁香园,小木虫,逐一开始找,看的我是头昏眼花,我想跟领导说说,咱明年再报成不?现在报真是很匆忙呀,没有对课题深层次的挖掘,没有经过积淀和思考,我觉得我这样慢热的同志有点儿应接不暇。 不过不过,考验咱得时候是不是到了?打起120%的精神吧,虽然我觉得95%可能被毙。但是不得不承认领导的洞察力还是很好的,查了查文献,没啥人做过,唉,加油吧。 看攻略实在是看累了,发泄一下下,然后继续伏案奋斗吧。
216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地震趋势估计的若干基础资料(2)
热度 1 seisman 2011-12-22 18:36
中国地震趋势估计的若干基础资料(2)
中国地震趋势估计的若干基础资料 ( 2 ) Seisman “地震地热说原理与应用”课题得到中国地震局老专家科研基金资助。课题旨在运用地震地热说原理进行地震趋势估计和壳内强震与火山预测的方法性研究。本文为起始篇,着重于基础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2011.12.12 4 中国的壳内强震活动 4.1 台湾区的壳内强震活动 台湾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的平面分布和立体图像分别见图 9a 和图 9b 。由图可见,台湾区地震可分为 2 个 Ⅲ 级的地震柱,即北台湾地震柱和南台湾地震柱,分界线大致在 120 ° E 、 26 ° N 至 123 ° E 、 21 ° N 一线。北台湾地震柱的壳内地震活动在南,中等深度地震在中,深部地震活动在北,是由南向北斜插下去的柱状体。南台湾地震柱在 122 ° E 、 20 ° N 附近向北偏西方向走向台湾东海岸,呈直立的条带状柱体。 人们常常喜欢谈论琉球海沟,其实琉球海沟不过是近地表构造,真正的深部构造正是这两个中深源地震活动的柱状体,琉球海沟或许只能对壳内地震活动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 至少,南投地震与琉球海沟是没有太多瓜葛的。 图 9a 台湾区地震活动的平面分布 图 9b 台湾区地震活动的三维立体图像 北台湾地震柱的 M-t 图和时序图分别见图 9c 和图 9d 。由图可见,北台湾地震柱大致以 1980 年和 1998 年为节点呈现 3 个活跃期。第一个活跃期,即 1970 年代,地震较为活跃,第三个活跃期可能接近尾声,但能量似乎尚未释放殆尽。第二个活跃期详后讨论。 图 9c 北台湾地震柱的 M-t 图 图 9d 北台湾地震柱的时序图 南台湾地震柱的 M-t 图和时序图分别见图 9e 和图 9f 。由图可见,南台湾地震柱大致以 1980 年和 1999 年为节点呈现 3 个活跃期。第一个活跃期,即 1970 年代,地震较为活跃,第三个活跃期似乎仍在发育之中。 图 9e 南台湾地震柱的 M-t 图 图 9f 南台湾地震柱的时序图 北台湾地震柱和南台湾地震柱具有共同的第二活跃期,而且有共同的壳内强震,即 1986 年 11 月 14 日 花莲 7.8 级地震,似乎显示该活跃期内两个地震柱的交互作用,或者说复合作用。 1980.1 — 1986.12 台湾区 4 级以上地震活动的平面分布、立体图和时序图分别见图 9h —图 9j 。由这 3 张图可见,花莲位于这两个地震柱的分界线附近,这个时期两个地震柱的深部地震都较为活跃,什么原因使得两个地震柱的能量汇聚到花莲的一点之上,是值得深究的。 图 9h 台湾区 1980.1 — 1986.12 南、北两地震柱的地震平面分布 图 9i 台湾区 1980.1 — 1986.12 南、北两地震柱的地震立体图 图 9j 台湾区 1980.1 — 1986.12 南、北两地震柱的地震时序图 总而言之,作者力图换一种角度来研究台湾区的壳内地震活动规律。是否可行,要靠对未来地震活动趋势估计的实践检验。 (本节完,全文待续) 本文地震资料取自 http://www.ncedc.org/ 网页的 ANSS 地震目录,火山资料取自 http://www.volcano.si.edu/ 网页的 GVP 火山月报,谨此致谢。 ( 2011.12.22 初稿)
517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地震趋势估计的若干基础资料(1)
seisman 2011-12-22 10:18
中国地震趋势估计的若干基础资料(1)
中国地震趋势估计的若干基础资料 ( 1 ) Seisman “地震地热说原理与应用”课题得到中国地震局老专家科研基金资助。课题旨在运用地震地热说原理进行地震趋势估计和壳内强震与火山预测的方法性研究。本文为起始篇,着重于基础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2011.12.12 1 全球地震柱的分布 根据地震地热说原理,全球共计定义了 Ⅰ级地震柱 21 个,Ⅱ级地震柱 3 个,合计 24 个,并在Ⅰ级和Ⅱ级地震柱中划分了 26 个Ⅲ级地震柱,详见图 1 和表 1 。 这些地震柱可以控制全球 95% 以上 7 级或 7.5 级以上的壳内强震(依各地震柱的活动水平而异)和 85% 以上的活火山活动。 图 1 全球地震柱的分布 表 1 全球地震柱命名(修订版) Ⅲ级(单树型构造) Ⅰ级 01 南智利地震柱 011 南智利 Southern Chili 012 拉巴斯 La Paz 02 北智利地震柱 021 秘鲁 Peru 022 厄瓜多尔 Ecuador 023 哥伦比亚 Colombia 024 委内瑞拉 Venezuela 03 危地马拉地震柱 031 危地马拉 Guatemala 032 墨西哥 Mexico 04 海地地震柱 041 马提尼克岛 Martinique 042 普利茅斯 Plymouth 043 海地 Haiti 05 白令海地震柱 051 阿拉斯加 Alaska 052 布里斯托尔湾 Bristol Bay 053 白令海西 West Bering Sea 06 鄂霍次克海地震柱 07 日本地震柱 08 中国珲春地震柱 09 北马里亚纳地震柱 10 南马里亚纳地震柱 11 台湾及琉球地震柱 111 北台湾 N orthern Taiwan 112 琉球 Ryukyu 113 九州 Kyushu 12 菲律宾地震柱 13 所罗门地震柱 14 西汤加地震柱 15 东汤加地震柱 16 印尼地震柱 161 班达海 Banda Sea 162 巴厘海 Bali Sea 163 爪哇 Java Sea 164 雅加达 Jakarta 17 缅甸地震柱 18 兴都库什地震柱 19 地中海地震柱 191 意大利 Italy 192 土耳其 Turkey 193 伊朗 Iran 20 地中海西口地震柱 21 南桑威奇地震柱 Ⅱ级 F1 马尼拉地震柱 F11 马尼拉 Manila F12 南台湾 Sorthern Taiwan F2 安达曼地震柱 F3 北美洲地震柱 2 中国及周边的地震柱 中国及周边共有 5 个地震柱,即 08 号中国珲春地震柱、 11 号台湾及琉球地震柱、 F1 马尼拉地震柱、 17 号缅甸地震柱和 18 号兴都库什地震柱。这 5 个地震柱的平面分布如图 2 ,其三维立体图像如图 3 。 5 个地震柱中唯有珲春为深源地震柱,其余均为中深源的地震柱。 5 个地震柱将中国东、南、西三方包围住。 图 2 中国及周边的地震柱分布 图 3 中国及周边地震柱的三维立体图像 3 中国及周边的地震柱各论 中国及周边 5 个地震柱的三维立体图像如图 4 ~图 8 所示。 图 4a 珲春地震柱的三维立体图像 图 4b 珲春地震柱的活动时序图 图 5a 台湾及琉球地震柱的三维立体图像 图 5b 台湾及琉球地震柱的活动时序图 图 6a 马尼拉地震柱的三维立体图像 图 6b 马尼拉地震柱的活动时序图 图 7a 缅甸地震柱的三维立体图像 图 7b 缅甸地震柱的活动时序图 图 8a 兴都库什地震柱的三维立体图像 图 8b 兴都库什地震柱的活动时序图 由图 4 ~图 8 可以总结如下几个特征: 1 )除珲春地震柱外,各地震柱均表现为自下而上逐层驱动的态势,深部地震活动先于壳内活动。 2 )除珲春地震柱外,各地震柱大致以 1980 年和 2000 年为节点经历了三个活跃期。 3 )第三个活跃期均尚未结束。 4 )活跃期的末期壳内强震与火山活动较为强烈。 5 )带有分支的地震柱时序图显得杂乱一些,比如台湾及琉球地震柱和马尼拉地震柱,需要分离分支来讨论。 6 )缅甸地震柱和兴都库什地震柱在深度 100km 以内带有葡萄串状的结构,需要做深度分布研究。 7 )中国地震活动趋势估计拟分三个区域研究,即台湾区、东部大陆区和西部大陆区,分别研究三区地震活动与 5 个地震柱的关联。 (待续) 本文地震资料取自 http://www.ncedc.org/ 网页的 ANSS 地震目录,火山资料取自 http://www.volcano.si.edu/ 网页的 GVP 火山月报,谨此致谢。 ( 2011.12.12 初稿)
3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性学习
热度 1 zxj368 2011-12-19 11:54
北京的高中很多学校都有研究性学习,对于孩子算是一课,给学分的。 儿子上高一后便开始了他的研学之路。因为他选择的课题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同,所以和其他同学算组了一组,被选中课题的同学任组长,儿子是组员。 最后一段时间,儿子在上面没有少下功夫,他很认真负责地完成了他的那一部分,然后发给组长。 这个周末,儿子告诉我,他们组长好像不负责任,于是,他让组长把东西全发给他,由他来最后定稿,他周末用了很多时间在找资料。 昨天儿子告诉我,他觉着里面还缺少东西,已经发给他们组长了,有必要让组长再加一些内容,然后再发给他来看。 通过这件小事,我发现正阳不仅是认真负责,而且还算是善于组织协调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知道该由谁做什么。可惜我儿子没有当组长,作为组员他还这么用心、负责地组织协调呢,我需要对儿子高看一眼了。 研究性学习,的确可以锻炼儿子的能力,从这件事上我看出来对我儿子成长的好处啦。 我表扬了儿子:你不仅是认真负责的人,而且是善于组织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有关系,很有领导才能。如果让你当班干部,一定会做得很好。这是我第一次表扬儿子的“领导才能”,也是他第一次表现出来,希望这样的鼓励能够对儿子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 !-- function showMiniAd(){ var vn = "tinfo"; var dataURL = "http://t.sohu.com/third/user.jsp?passport="+window._xpt+"&vn="+vn; new LinkFile(dataURL, { type: 'script', noCache: false, callBack: { variable: vn, onLoad: function(){ var data = eval("(" + vn + ")") if(data != null && data.status == 1){ var userLink = data.url; //var userLink = data.icon; $('miniAd').innerHTML = " 我正在玩搜狐微博,快来“关注”我,了解我的最新动态吧。 "+userLink+" "; $('miniAd').show(); } }, onFailure: function(){} }}); } showMiniAd(); /script--
个人分类: 杂谈|384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NS2学习资料网站
zouhongwei 2011-12-15 22:04
一、 常用资料:( 参看下面公用信箱 )   欢迎大家踊跃共享NS资料:)   可以将资料发给我的信箱 nsshare@126.com    声明: 所有资料均为网友自愿上传,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自行删除,与本网站以及信箱提供者无任何关系,请大家不要上传盗版资料,如果需要请自行购买,谢谢。 信箱地址: nsshare@163.com 密码:123456 位置:我的文件夹/NS资料 2006 5月讲座 ppt 资料列表 :   1.NS29问之SeaSon解答 2月9日 (四) 359.61K   2.TCLTK语言简介 12月11日 (日) 2.77M   4.Ns与网络模拟(pdf版) 12月1日 (四) 20.13M   5.ns mannal 中文版 11月22日 (二) 4.96M   6.NS与网络模拟 10月20日 (四) 4.50M   7.gdb调试说明 (2006-7-11重新写的资料-多图)   8.《Ns与网络模拟》书中源程序   9. 新手资料 by yinag   10. Bryan'sNS-2DSRFAQ   11. 一个trace分析工具:tracegraph by gamepause   12. AODV中各函数的简介 by ruonan    13. NS2入门指导 by SeaSon crabhit(2006-8-7) updated 2006-4-11   13. NS下的TCP协议(tcp.cc)分析 by microbi 二、QQ群汇总 (以下的为我测试可加入的,如果有人新建群后给我发消息,我添加到下面,方便更多人加入)   NS群:32204108( NEW 2006-12-1 )   NS社区:14366184   NS仿真:19145282   NS交流:21296736( NEW 2006-4-27 )   NS 群:19054061 ( NEW 2006-4-28 )   ns 群:27347151( NEW 2006-7-11)   ns 群:7243381    ns 群:15815061    ns 群:6655771    ns 群:15755478 三、常用网站资源   说明:以下的仅是在我学习NS过程中搜集到的一些有用的网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如果发现比较好的网站,也希望向我提供,让更多的朋友受益,谢谢:) (一). NS常用基本网站   1. Maillist个人觉得是寻求问题答案最好的地方。    http://mailman.isi.edu/pipermail/ns-users/   2. 柯老师的网站,包含很多非常实用资源:安装,trace文件分析,源代码分析,添加新协议的途径等    http://140.116.72.80/~smallko/ns2/ns2.htm   3. NS本身的一些bug等信息,如果你的问题怎么都解决不了,可以来这里看看,或许会使你豁然开朗:)    http://www.isi.edu/nsnam/ns/ns-problems.html   4. NS by example-入门必读,强烈推荐!!!    http://nile.wpi.edu/NS/   5. ns_tutorial-入门的经典资料    http://www.isi.edu/nsnam/ns/tutorial/   6. ns-FAQ(极其经典,强烈推荐!!!包括:trace分析,Threshold,多场景模拟等)   7. NS2的trace格式分析,包括各个字段的含义    http://www.k-lug.org/~griswold/NS2/ns2-trace-formats.html   8. NS@WPI FAQ一些常见问题    http://nile.wpi.edu/NS/FAQ.html   9. 这里有很多有用的资源,推荐!    http://web.syr.edu/~dchen02/resources.htm   10. 卸载NS    http://mailman.isi.edu/pipermail/ns-users/2004-December/046262.html (二). 常用结果分析工具   1. Gnuplot使用介绍   1) Gnuplot导读:    http://learn.tsinghua.edu.cn/homepage/2001214728/Manual/95006/index.htm   2) Gnuplot详细说明:    http://gnuplot.sourceforge.net/docs_4.1/node1.html   3) GNUPlot介绍:      http://yinjilong.blogbus.com/logs/2004/11/509772.html    4) Gnuplot FAQ:    http://www.gnuplot.info/faq/faq.html     2.Gawk使用介绍   awk详解:    http://linux.chinaunix.net/doc/program/2005-02-03/1085.shtml   3.gcc使用说明   gcc使用指南:    http://www.61ic.com/embed/kfhj/qt/200505/1330.html   4.Xgraph使用说明     XGRAPH:    http://www.atl.external.lmco.com/projects/csim/xgraph/xgraph.html#anch1 (三). 怎样添加新协议   1.Step by step教你怎样添加新协议,包括怎样修改trace格式,非常经典!    http://ants.dif.um.es/masimum/nsrt-howto/html/nsrt-howto.html   2.怎样添加应用层协议,或者路由协议。   我正在写一个非常简单的入门级协议,马上就会发布。 (四). 已经实现但尚未添加到NS的协议    1. 这个网站拥有大量的资源,包括各层协议源码,可以直接下载安装。    http://www.isi.edu/nsnam/ns/ns-contributed.html   2. MAC 802.15.4 协议实现    http://ees2cy.engr.ccny.cuny.edu/zheng/pub/   3. 多播协议扩展    http://www.monarch.cs.cmu.edu/multicast_extensions.html   4. AODV-UU 协议下载    http://www.docs.uu.se/docs/research/projects/scanet/aodv/aodvuu.shtml   5.Leach协议    http://www.internetworkflow.com/downloads/ns2 leach /mit.tar.gz   6.Cluster Based Routing Protocol    http://www.comp.nus.edu.sg/%7Etayyc/cbrp/
个人分类: 重要网址|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级数学软件实习相关资料
热度 1 sobolev 2011-12-13 15:58
10MSP.rar 附件里是有关数学软件实习的内容,包括: 软件实习时间安排,教学大纲,论文撰写规范,论文模板等 请10级信科系各班同学下载并仔细阅读。 姜玉山
2687 次阅读|1 个评论
知道难,我还想试一试
pinehu 2011-12-12 20:51
我以后可能要进行分子模拟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从师兄师姐口中得知,这不是件简单的工作。但是我还是想试一试,因为在任何尝试之前说不,应该不是我的作风。 目前所有的一切是从零开始。我正在四处寻找资料和师长、朋友的帮助,并渴望得到更多人的指点,快速喜欢上这份研究工作。
25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埃及日记 — 后记
热度 8 liangjin 2011-12-7 13:55
埃及日记终于整理完毕。从2010年11月19日发的第一篇开始,历行一年,加上序言和后记,共写了32篇。 由于迎合网络文化短平快的特点,我坚持每篇博文不要太长的原则。加上其它杂事,写起来有一搭没一搭,断断续续地, 我没有想到这十来天的经历会搞出个这么长的系列。 我很感激大家居然以备受考验的耐心陪我走完这趟埃及。而我自己更是收获多多,由于要确认当时的记载,我查了很多资料。 所以我不仅重游了一遍埃及风情,重温了在古老文化滋润下的人情世故,重赏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更进一步明白了一些当时 没有听懂的埃及历史,也领会了许多当时没有深入触摸的人类发展的脉络。 在日记中留下了一些悬念是网友们很关心的。96年1月29日,我搭乘埃航从卢克索回到伦敦,然后坐火车回到爱丁堡。 火车再次出了问题,途中抛锚了好几个小时,抵达爱丁堡时已是深夜。几辆大巴在车站等着晚到的旅客,然后把他们 直接送回家。司机告诉我,这是他的第二份工作,他和铁路局签了合同,平时没事,一旦有了像今晚这种事,他们随时被召唤。 对我来说,我还没有从埃及完全回来,加上时差还有点懵懵懂懂,所以也没有太多抱怨。虽然在路上丢了几小时,现在 直接被送回家还是很爽的。不过原打算一回爱丁堡就去学校上网的计划却彻底没戏了,我不得不再多花几个小时的耐心。 第二天一早,我就赶往学校,网络已然成瘾,十几天的绝网生活已让我急不可耐。我急着要找Odysseus, 看看他有没有给我留言, 同时感谢他的Offer,并告诉他我为什么没有Take这个Offer,也要谈谈我游埃及的心得,以及对贵族问题的新的看法。 然而,网络却让我领教了另一类的失落。在我休假期间,系里的计算机遭到病毒侵袭,很多文件受损,包括我与Odysseus的 聊天记录。更糟糕的是我连那个newsgroup的地址也丢了。我虽然到网上漫无边际地找了一圈,却再也没有找到那个newsgroup。 说不定它也关掉了吧。网络就是这样闪进闪出,似真似幻地影响着我们的真实生活。就这样Odysseus 的字影永远地消失在了茫茫的网海中... 至于我们的团友,那些美国的、澳大利亚的、加拿大的、新西兰的等等,以后我们都没有再听到他们的消息。而英国和爱尔兰的后来 由John发起在伦敦聚过几次,可惜我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赴约。而John每次都会把聚会的情况用email告诉我,我也由此知道一些诸如 Colin毕业了, John 换工作了,Gill当奶奶了(当然Geroge 就当爷爷了)等消息。埃及之游是我们生活长河的交汇中的一个浪花。我们的生活 还在以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航道上杨帆行进着。不过后来这聚会越来越稀,最后大家各忙各的也没了继续。然而我每次想起他们, 心里都暖暖的,因为那是缘份,连着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鼓励和捧场! (埃及日记系列完)
个人分类: 埃及日记|5381 次阅读|16 个评论
野外条件下的研究为什么要大量地运用资料?
热度 2 csiro 2011-12-5 13:59
我想论述一下我的一个观点:在地学、生态学、农学等野外条件下的研究中要大量运用资料、数据。 今天同博士生谈研究,这个结果非常有意思,出乎意料。但是即使你的结果是对的,你还需要,下大工夫,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运用一些可能的资料,可以想到的资料,去进行旁证博引,支持你的结论。这是大家将来做论文的时候要考虑的。 即便你的结果是对的,你还需要更多更好的资料支撑你的结论。这是为什么呢?野外条件下的环境科学,不同于基础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这些基础科学的一个特点是:实验具有可重复性。如果一个实验结果,到了别的实验室,人家重复不出来,你的结果就受到怀疑。 但是野外实验不具备可重复性,包括自然地理、生态、农学等很多实验,都不具备可重复性。就是说今年的结果与去年的可能不一样,甚至相反。原因是自然条件下,影响研究对象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是不可控的。今年这样,明年那样。所以几十年前农学类的杂志,要求论文具有 3 年以上实验。但是现在放松了。因为不具备可重复性,就需要更多的资料,就需要不同来源的数据去证实。 另外一方面,就是前面说过的“为审稿人想想”,为读者想想,人家不做这方面的研究,如何相信你的结果?数据多一些更具备说服力。所以,尽可能多地、大量地运用资料、数据,是生态学、地学、农学研究中的一个需要铭记在心的技巧。
个人分类: 交流篇|3490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习相关
muxiny 2011-12-4 22:03
说实话 我还没想好 关于学习,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1.中文论文需要修改 2.英文paper需要开始写 3.PL研究需要读很多文献和资料 4.很多专业专著没读,基础知识很差 5.英语需要学习
个人分类: Science|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怎么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热度 1 zdpbeauty 2011-12-4 12:52
一、研究生必备四本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一定要首先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作为研究生下面这几个本子是必不可少的 1,实验记录本(包括试验准备本),这当然首当其冲必不可少,我就不多说了; 2, Idea记录本,每次看文献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先记下,由此产生的idea更不能放过,这可是做研究的本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后翻翻会更有想法的; 3,专业概念以及理论进展记录本,每个人不可能对自己领域的概念都了如指掌,初入门者更是如此,这时候小小一个本子的作用就大了; 4,讲座记录本,这本本子可能有些零杂,记录听到的内容,更要记录瞬间的灵感,以及不懂的地方,不可小视! 这四本是你必不可少的,不过作为我们这些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还有一个应该具备的本子就是英语好句记录本。 二、论文写作要点 1、选题要小,开掘要深;不要题目很大,内容却很单薄。 2、写作前要读好书、翻阅大量资料、注意学术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利用网络,特别是一些专业数据库 3、“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的三新原则(老板教导的) 4、“新题新做”和“小题大做 总之,一点之见即成文。 三、如何撰写实验研究论文 论文发表意识:基础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是否急于发表(创新与严谨的关系);发表的论文与学位论文的区别( 反映科学事实 而不是反映作者水平) 论文格式:原著、快报、简报、摘要。 不同于教科书、讲义,更不同于工作总结 。 撰写前的准备工作:复习和准备好相关文献;再次审定实验目的(学术思想,Idea);实验资料完整并再次审核 1. Introduction: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现状及背景;以前工作基础;本工作的目的;思路(可提假说);对象;方法;结果。在… 模型上,观察 … 指标, 以探讨 … (目的) 2. M M ⑴ 材料的写法和意义,伦理. ⑵ 程序与指标。操作程序:能序贯,可操作性;方法: 多指标方法的排序;引出参照文献简述;改良之处;哪些详或简? ⑶ 统计学处理 3. Results ⑴指标归类描述,忌流水帐。不分析不解释,但要体现思路 ⑵ 文字、图、表相对独立,但避免重复 ⑶ 避免统计错误:对照,均衡,随即,重复。计量-计数、绝对值-相对值、专一指标—综合指标的转换。盲判与非盲判。技术资料直接概率法与卡方检验;多组资料 与两组资料;等级相关与直线相关;多因素与单因素分析;配对资料与独立样本资料;非正态分布资料;例数不当;平行管,混合样本;突出差异(绝对值, Δ值,变化%; 联合×、÷比值,分亚组等)有效位数的保留。统计学结论与专业结论。 4. Discussion ⑴ 背景材料:展开问题的提出;有关本研究的一些基本知识内容(不要离题太远) ⑵ 本实验结果分析:各指标的意义(与文献值比较),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⑶ 进一步对结果机理分析:结合文献 ⑷ 本工作的意义、结语或小结,进一步提出的新问题 其它注意点: ① 引证讨论文献知识太多(不同于学位论文),掩盖了本工作的贡献 ② 分析不合逻辑,结论不当 ③ 讨论太浮浅,文献知识不熟悉 ④ 写成工作总结,缺乏学术高度 ⑤ 要正确使用缩写词,尤其是组别缩写词 5. 参考文献:为什么要引文献 ⑴ 立论依据的文献:新,权威性文献,不用快报或摘要 ⑵ 自己工作的自引:工作连续性 ⑶ 实验结果与文献资料比较:新,可用快报, 会议及个人咨询资料 ⑷ 方法学:经典文献,注意引文准确,不要转引 6. 摘要: 问题的提出(Background);本工作目的;对象;方法(指标,分组);主要结果(数据,统计);结论与展望 7.再推敲文章题目:不切题,过大、过小 8.投稿:按杂志稿约修定(留底).引用该杂志文章.忌一稿两投 9.致命伤:目的不明确;重复性工作无创新;方法学问题致结果不可信.临床研究:伦理;病例和对照选择;临床关系充分分析 四、如何写好论文讨论部分: 科学论文的讨论需要结构化建议科学论文讨论部分使用的结构:陈述主要发现,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同其它研究比较的长处和短处;特别要讨论结果中的差别、研 究的意义、未解答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讨论一开始要重新说明主要发现,用一个句子表示较为理想。接着全面说明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两者不可偏废。实际 上,编辑和读者最注意研究的短处,这是所有医学研究不可避免的。编辑和读者一旦发现研究的短处,而作者未加讨论,他们对文章的信任会发生动摇,心生疑窦: 是否还有他们和作者都未发现的其它弱点呢?   其次,将该研究与以前的工作联系起来,不炫耀自己的工作比以前的工作如何好,而是比较其优劣。与其它研究进行对照,切忌将自己的缺陷掩盖起来。重要的 是应该讨论为什么会得出不同于别人的结论,作者可以放开去推测;但是如果弄不清自己的研究结果为什么与别人的结果有差别,就不便作这种推测,也不该断言自 已的研究结果正确,而别人的错误。   接着应该讨论自己的研究“表明”什么,如何解释自己的研究发现,以及对临床医生或决策者有什么意义?此刻,作者的境地是危险的,多数编辑和读者能够理 解作者的谨慎,不逾实证界限。由读者自己去判断研究的意义:他们是会做到的。作者甚至可以指出研究结果证明不了什么,防止读者得出过度、不实的结论。最 后,应点明哪些问题尚未解答,以及要继续做的工作。显然,编辑和读者不喜欢夸大的作法。事实上,作者对论文的这一部分常常写得乱糟糟的。虽然无法阻止作者 写一篇充满推测的文章,但切不可因推测而毁了证据。   讨论部分有时也许需要别的小标题,但我们以为,现在提出的结构适合大多数研究论文。尽管统一结构有难度,甚至受限制,我们相信这种结构会降低总的文字 长度,防止不恰当的推测和重复,减少报道偏差,提高报道的总体质量。这种设想是完全经得起检验的。我们欢迎BMJ的作者和读者发表观点,如果反映好,我们 将使用结构式讨论。 五、关于写英文文章的秘诀 我老板平均每个毕业的博士都有6篇以上的SCI,他从来不强求学生发文章,只教如何做研究。下面的问题,他只和我说过一次,之后我的行动与之不相符就会被骂。现在成了习惯来这样思考,做事,发现真是事半功倍。 1. 你在做研究之前,想过结果能不能发表没有?往哪里发? 2. 写文章的高手是先把文章大框写好,空出数据来,等做完实验,填完空就可以发了。正谓心中有沟壑。 3. 在想不清楚要写什么,要发到哪里去,自己做的与同行做的有什么出色之处,之前,就不要动手做事。去看文献,去想。想不清楚就做,不如不做要想这样子做,就 得先看文献不是?要知道如何把文章架起来,要知道别人是如何讨论的,要知道你自己的数据是不是说明了与别人不一样的东东或别人没有做过。这个过程就是看文 献,想的过程,这些搞清楚了,写就简单了。要是先做事,做完发现别人做过,或无法用理论解释,岂不是冤大头? 六、写论文的技巧 优秀论文的要素: 1、正确选题; 2、合适的切入点; 3、简洁明了; 4、 说清自己的贡献; 5、可靠的/可重现的结果; 6、可重复的过程; 7、好的文章结构和逻辑流程; 8、精选的考文献 优秀论文的误区: 1、Idea越多越好; 2、一味追求革命性的,突破性的成果; 3、数学、理论和公式越复杂越好——显示自己的聪明; 4、追求最好,史无前例; 5、显示权威性,引文中大量引用自己的论文。 写文章的条件: 1、与研究工作相关,确实有了好的想法,不是为了写而写; 2、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对学术界有贡献; 3、实验成熟,经得起检验; 4、已经需要记录下来和其他人分享 写论文的要点: 1、写出3~4层的纲要反复修改多次。 2、从Introduction开写,回顾已有的工作。 3、要声明文章结构,不要直接进入细节。 4、声明工作的动机和基本原理,提出潜在的问题,自己进行回答。 5、讲明自己工作与前人的不同,说明自己的贡献及其实际应用前景。 6、最后写Summary和Abstract,反复斟酌后确定标题。 Reviewer Check List: 1、论文是否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或者给出了已有问题的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2、论文的主要结果是什么? 3、实验结果是否充分? 4、论文技术含量如何? 5、论文是否对所提出的技术/结果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评价? 6、论文写作是否清晰,从而令本行业内多数研究人员可读? 7、论文是否适当地引用和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文献? 8、论文是否应该给予嘉奖? IEEE Transactions on CSVT Review form: 1、在多大的程度上满足本期刊读者的兴趣? 2、论文所使用的方法的评价? 3、结果是否具有新颖性? 4、主要结果是否正确? 5、论述是否清晰? 6、是否具有一致性(前/后,论述/结果)? 7、引文是否充足? 8、Reviewer的意见:(Accept / Accept after a minor revision / Reject / Reject but resubmit after a major revision / Submit to another journal)。 七、论文写作技巧: 1、宣传自己——说明论文的重要性。流程: a)问题X是重要的; b)前人的工作A、B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 c)A、B有一些缺陷; d)我们提出了方法D; e)对D进行实验,和A、B进行比较; f)实验证明D比A、B优越; g)解释为什么D是更优的,而其他的思路(比如E)是不行的; h)阐述D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i)对D进一步发展的讨论。要点: j)简洁最重要; k)不犯粗心的错误,仔细验证结果和适当选择用词。 2、细心修改。步骤: a)30%的时间细心思考,70%的时间认真写作初稿; b)把写好的论文放一段时间; c)逐字逐句地阅读论文; d)请其他人帮助阅读和修改; e)在修改的时候,从别人的角度来审视论文(Reviewer / boss / colleagues / proof-reader); f)仔细修改的次数 3;修改的总次数 5。 要点: g)自己读自己的论文很乏味,并且不易找到错误; h)为了论文的小的层次提升,要付出大量劳动。 3、优化英语。步骤:a)自顶向下地组织论文(大纲/逻辑/流程); b)用其他的优秀论文(尤其是同期刊/同系列的论文,优秀书籍)作为范例; c)请别人帮满阅读和修改语法和用词; d)记录自己用词和语法的错误,进行积累。要点: e)用词和语法固然重要,但是结构和逻辑更加重要。 八、优秀论文结构范例: 1、Abstract—— 对自己工作及其贡献的总结: a)阐述问题; b)说明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结果。 2、Introduction——背景,以及文章的大纲: a)题X是重要的; b)前人的工作A、B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 c)A、B有一些缺陷; d)我们提出了方法D; e)D的基本特征,和A、B进行比较; f)实验证明D比A、B优越; g)文章的基本结构,大纲。 3、Previous Work——说明自己与前人的不同: a)将历史上前人的工作分成类别; b)对每项重要的历史工作进行简短的回顾(一到几句),注意要回顾正确,抓住要点,避免歧义; c)和自己提出的工作进行比较; d)不要忽略前人的重要工作,要公正评价前人的工作,不要过于苛刻; e)强调自己的工作和前人工作的不同,最好举出各自适用例子。 4、Our Work——描述自己的工作,可分成多个部分: a)从读者角度阐明定义和表示法; b)提供算法的伪码,图解和相应解释; c)用设问的方式回答读者可能提出的潜在问题; d)复杂的冗长的证明和细节可以放在附录中,这里关键是把问题阐述清楚; e)特例和例外应该在脚注中给予说明。 5、Experiments——验证提出的方法和思路: a)合理地设计实验(简洁的实验和详尽的实验步骤); b)必要的比较,突出科学性; c)讨论,说明结果的意义; d)给出结论。 6、Conclusion——总结、前景及结文: a)快速简短的总结; b)未来工作的展望; c)结束全文。 7、References——对相关重要背景文献的全面引用: a)选择引文(众所周知的结论不必引用,其他人的工作要引用); b)与前文保持一致。 8、Others——致谢、附录、脚注。 处理被拒: 1、理解被国际权威期刊拒稿是一件正常的事情(70%以上被拒),保持良好心态。 2、感谢编辑和Reviewer的意见和工作。 3、询问副主编,自己可以怎样处理这篇论文最合适(重投/改投/撤回)。 4、继续新的研究或补充修改后改投其他杂志。 常见问题: 1、是否可以一稿多投?千万不要!但是一篇会议论文经过修改以后可以再投期刊。 2、是否可以建议副主编如何处理自己的论文呢?不行,但可建议他别让某人评阅。 3、如4月都未收到副主编回复怎么办?写一封友好的询问信,别催得太紧,别找主编。 4、如和副主编意见严重不和怎么办?可以找主编,但是别经常这样做。 5、如果和主编的最终决定严重不和怎么办?没有办法了。
个人分类: 论文交流|4723 次阅读|1 个评论
换一种方式想问题
热度 1 pingcn 2011-11-22 11:36
有些人,无论自己做了什么事,做了怎样的选择,后来总会后悔、责备自己。 比如,买柚子。 如果回来后,吃了,是甜的,就会后悔,怎么才买了1个?怎么不多买点? 如果回来后,吃了,很酸或者老了不好吃,又会后悔,怎么买这么大一个? 这样,不管吃的是甜柚子、酸柚子、老柚子,总会心里犯嘀咕。 其实可以换一种逻辑—— 如果买了甜的,就高兴——幸亏买了,好有眼光噢。 如果买了不好的,就高兴——幸亏没多买,还好还好。 这样想,每天都多一点开心啦,呵呵。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1 次阅读|7 个评论
药监局,腐败重灾区
热度 7 xupeiyang 2011-11-21 16:51
枪毙局长也没管用,药价还是奇高。 局长郑筱萸死刑 副局长张敬礼 什么刑?
个人分类: 公共卫生|2066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机械工程学会认证相关资料
热度 1 outcrop 2011-11-17 15:59
3 机械工程学会认证参考资料 3.1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试点用卷 3.2 2004年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试题与答案 3.3 2005年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试题与答案 3.4 2006年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试题与答案 3.5 2007年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模拟题 3.6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 1 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有关问题的解答 1.1 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的目的是什么? 1.2 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的原则和特点是什么? 1.3 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是什么性质? 1.4 什么样的人可以申请认证? 1.5 “资格认证”有几种类型? 1.6 目前专业工程师都有哪些? 1.7 如何申请资格认证? 1.8 “综合素质与技能”考试的考试时间和报名截至日期是什么? 1.9 报考者必须参加培训吗? 1.10 申报者如何填写“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申请表”? 1.11 获得资格认证后还有什么要求? 1.12 再注册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1.13 现在哪些地区开展这项工作,如何联系? 2 机械工程学会各分会联系方式 2.1 北京机械工程学会 2.2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2.3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河北省分中心 2.4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山西省分中心 2.5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辽宁省分中心 2.6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黑龙江省分中心 2.7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上海市分中心 2.8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江苏省分中心 2.9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浙江省分中心 2.10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江西省分中心 2.11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福建省分中心 2.12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山东省分中心 2.13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河南省分中心 2.14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湖北省分中心 2.15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湖南省分中心 2.16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广东省分中心 2.17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广西分中心 2.18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四川省分中心 2.19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重庆市分中心 2.20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贵州省分中心 2.21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陕西省分中心 2.22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甘肃省分中心 2.23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中心 2.24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海南省分中心 2.25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分中心 2.26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包头市分中心 2.27 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 2.28 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 2.29 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 2.30 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
个人分类: 机电工程|3150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附书稿目录]网络科学网上资料更新
热度 3 Fangjinqin 2011-11-15 17:05
[新附书稿目录]网络科学网上资料更新
书稿目录20101028.doc 网络科学网上资料更新: http://www.ee.cityu.edu.hk/~gchen/ComplexNetworks.htm
个人分类: 学术文章|3661 次阅读|5 个评论
3G的入门资料,保存在这里一下。
zhangenzhan 2011-11-15 14:16
3G的基本知识,还有一个怎样做ppt。很经典,就两句话,两幅图片。 3g入门级资料.doc How to write a lab report.pptx.pptx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洋数据资料网站及其下载方法(搜集更新……)
热度 1 baixx87 2011-11-14 23:18
自己做研究的方面与海洋相关,先收集一些数据资料的下载中心吧。先存在这里,自己有了新的发现就更新一下吧。路过的朋友也可以在你们的留言中粘贴一两个你们常用的链接 (一). ********************************************************************************* 海洋数据下载中心:IRI--The International Reseach Institute for Climate and Society 海洋数据 资料 : http://iridl.ldeo.columbia.edu/SOURCES/.CARTON-GIESE/.SODA/.v2p0p2-4/ 下载方法: 1、先选中你要的变量“Temperature” 2、进入下一个页面后,选择最上栏的“Data Selection” 3、在Setting Ranges中填写经纬度、深度及时间范围,填好后,点击Restrict Ranges,这时候上面的Data Selection中一栏里就会显示你的数据范围,然后点击Stop Selecting,返回上一页面 4、在最上栏Export Mode中点击Data Files,进入下载数据页面,它提供了几种数据下载,可选用nc格式的数据,比如:Netcdf,点击右键用迅雷下载即可。 转载自:气象家园 转载链接: http://bbs.06climat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483extra=page%3D1 (二). ********************************************************************************* 马里兰大学FTP数据库: ftp://ftp.glcf.umiacs.umd.edu/ Landsat TM数据下载 http://glcf.umiacs.umd.edu/data/landsat/ CBERS数据下载 http://219.143.215.20/uss/index.jsp MSS数据下载 http://www.geodata.cn ASTER数据下载 http://glcf.umiacs.umd.edu/data/aster/ IKONOS数据下载 http://glcf.umiacs.umd.edu/data/ikonos/index.shtml QuickBird数据下载 http://glcf.umiacs.umd.edu/data/ikonos/index.shtml NOAA/AVHRR图像下载 http://www.ers.ac.cn/ FY-1图像下载 http://www.ers.ac.cn/ MODIS数据下载 http://ladsweb.nascom.nasa.gov/data/search.html OrbView数据下载 http://glcf.umiacs.umd.edu/data/orbview/ SRTM数据下载 http://glcf.umiacs.umd.edu/data/srtm/ (三). ********************************************************************************* Nino 3.4 区(5N-5S, 120-170W)海温距平 NCEP官网上的Nino 3.4 区(5N-5S, 120-170W)海温距平监测海温距平监测,从1950年至今,采用3个月平均,按月滑动计算,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http://www.cpc.ncep.noaa.gov/products/analysis_monitoring/ensostuff/ensoyears.shtml (四). ********************************************************************************* 下面几个是我收藏夹里的 法空局-AVISO,他的CNES模型是科研中使用较多的。 http://www.aviso.oceanobs.com/en/home/index.html NASA的JPL的海洋数据同化中心的一个链接 http://ecco.jpl.nasa.gov/external/posters.php NOAA 的 http://www.noaa.gov/ 还有一个是,DTU的,丹麦科技大学空间中心的 http://www.space.dtu.dk/English/Research/Scientific_data_and_models/Global_Mean_sea_surface.aspx (五). ********************************************************************************* 全球降雨数据下载,nasa网站的一个站点 http://precip.gsfc.nasa.gov/
个人分类: Learning NOTE|8147 次阅读|2 个评论
论正直学生之培养,导师之责任
热度 3 kangjianli 2011-11-14 14:19
最近关于胡钱斗案,在网上很热闹,各种观点纷纷扰扰,刚才看了廖俊林博主的“做学生要正直,做老师要厚道”的博文,感觉很有意思,因此跟进一篇。顺便介绍一下,本人为刚进高校的“青椒”,没有培养过学生,只是去年拿了个青年基金,今年向别人借了个学生一起来做。因此不可能以做导师的经验来谈论论学生培养之导师责任,有空谈之嫌疑。那就在此空谈一番吧,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博友指正。这也是本博主的第一篇博文,以此为念。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在此我们不谈论胡同学和钱教授谁对谁错得问题,只说学生培养。在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胡同学的本科毕业设计是跟着钱教授做的,钱教授对其的成长负有直接责任。我们知道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学习独立研究的开始,其学风品格的形成以此为始。就像幼儿学舌一样,如果大人说的都是脏话教得都是脏话,那么很难想象这个孩子会成为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同理,如果一个学生在一个不良学风的影响下,很难想象他会成为一个正直的学生!按钱教授的说法,在胡同学毕业时就知道了他的论文有问题,要求他改正,这是负责任的,但后来发现胡同学没有改正,却没有坚决让他改正,而是让他的承诺来抵消,这会让胡产生一种不良的错觉:即抄袭(假设成立)不是什么非常严重的问题,这就是对学生培养严重不负责任了!说严重点这与当前社会所深恶痛绝的行贿受贿贪污腐败几无二致,甚至更坏!这是在教学生做利益交换,请问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谈何正直二字?上梁不正如何教导下梁正?既然钱教授认为抄袭是不可饶恕的非常严重的品行问题,那为何不把此信念传授给学生?而是让他认为有通融的可能?如果以后他再犯下相同的或更严重的错误,能说钱教授没有过错吗?如果刚开始就告诉他抄袭行为没有一丝一毫的通融,正确的学风学品是科学研究的基石,恐怕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了,有可能还会对其以后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就像告诉一个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一样,孩子是难免犯错的,但如果不告诉他这是错的,那他就会一直错下去,这就是“父之过”;如果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就是“师之惰”。这点钱教授应该是很明显的了。 师生交易的危害-榜样的失范 前段时间科学网上讨论了师道传承的问题,研究大师们的“家族血统”,发现绝大部分的大师都是出自前辈大师之门,很少有“寒门”出身的,真是应了那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粗俗了点)。但想想也有一定道理,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除了本身聪明以外,更重要的应该是他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与众不同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和做事的习惯。学生以他为榜样,去学习这一习惯就形成了传统。这一传统是大师成长的精华所在,自然更容易造就新的大师了。我们再回头来看钱教授这个榜样,钱教授说因为他承诺了读博,所以就没有再追究他抄袭的问题,也就是说再严重的问题也是可以商量的,只要你给我足够的利益!门下弟子自然也以此为榜样,在利益面前没有原则,更谈何道德!这也就不难理解钱教授门下会出胡同学这样的弟子了:在出国这样的大利益面前,谈道德岂不可笑!钱教授既然已经做出了这样的榜样,能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学生做忠贞义士呢?岂不成了“只需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因为这是钱教授的师门传统,学生继承传统又有何错?进入社会后,进行权钱交易之类的事情恐怕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社会风气不败坏就没天理了!因此,要想自己的门下不出这样的“不肖弟子”不做世风败坏的帮凶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好好建设和维护自己师门的优良传统!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榜样,才能师生共荣!让我们共勉!
3220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资料集
ppthelion 2011-11-14 09:45
转自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4493extra=page%3D5ordertype=1 大气数据 名称: NASA's Global Change Master Directory (GCMD) 链接: http://gcmd.nasa.gov/index.html 描述: 提供超过15,000个地球科学数据库的分类及搜索服务,内容涉及农业,大气,生物 ,气候,冰雪,人类活动,水文,地表,海洋,地质,古气候,遥感,太阳活动等多个方 面。 添加时间:2005年12月28日 名称: the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website (NCDC) 链接: http://www.ncdc.noaa.gov/oa/ncdc.html 描述: 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提供美国和全球气候数据集,但主要针对美国国内。该中 心的资料广泛用于农业,空气质量,建筑,教育,能源,工程,林业,卫生,保险,园林 设计,畜牧,制造业,休闲旅游,零售,运输,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关于数据产品的介绍 见 http://www5.ncdc.noaa.gov/cgi-bin/script/webcat.pl?action=ALL 。 状态: 少部分数据可免费使用。 添加时间:2006年1月12日 名称: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 Data Server 链接: http://data.ecmwf.int/data/ 描述: 主要提供15年(ERA-15)和40年(ERA-40)两种再分析资料。ERA-15覆盖时间从19 78年12月至1994年2月,模式采用 T106L31谱模式,同化方法采用优化插值。ERA-40覆盖时 间从1957年9月至2002年8月,模式采用T159L60谱模式,使用三维变分同化技术。两种资料 提供grib和netcdf两种数据格式。 状态: 填上使用协议后可免费下载。 添加时间:2005年12 月28日 名称: NOAA Climate Diagnostics Center (CDC) 链接: http://www.cdc.noaa.gov/index.html 描述: CDC提供了大约25种气候数据集,数据集的描述见 http://www.cdc.noaa.gov/Publi cData/data_descriptions.html。较为常用的有NCEP/NCAR再分析资料,覆盖时间1948年至 今。 状态: 可免费从ftp下载。 添加时间:2005年12月 28日 名称: Unisys weather Hurricane/Tropical Data 链接: http://weather.unisys.com/hurricane/ 描述: Unisys 是一家为商务活动提供解决方案的机构,该机构网站提供了大西洋,东太平 洋,西太平洋,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北印度洋上的及时和历史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 。 状态: 可免费下载。 添加时间:2005年12月28日 名称: 中国科学院大气数据服务 链接: 描述: 维护ds083.2分析资料。该资料从1999年9月15日开始至今,每天4次,水平分辨率为 1.0x1.0 度,为grib格式,可用于数值模拟初始场。 状态: 可下载 添加时间:2005年12月28日 名称: CISL's Research Data Archive,NCAR 链接: http://dss.ucar.edu 描述: 维护有大气,海洋,地球物理,水文,格点分析资料以及MM5模式输入数据,所有数 据的介绍见 http://dss.ucar.edu/catalogs/summaries.html 。 状态: 部分数据集可免费使用 添加时间:2005年1月7日 名称: IPCC Model Output 链接: 描述: 各种大气数值模式试验得到的数据 状态: 数据集可免费使用 添加时间:2005年1月14日 名称: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链接: http://daac.gsfc.nasa.gov/MODIS/index.shtml 描述: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is the key inst rument aboard the Terra and Aqua satellites. It is an optical scanner that vie ws the Earth in 36 channels with spatial resolution ranging from 250 meters to 1 kilometer. MODIS yields unique amounts and quality of data on the the three spheres that human life depend on: Land, Oceans, and Atmosphere. 状态:可在 http://g0dup05u.ecs.nasa.gov /Giovanni/网址上画图和下载MODIS数据产品 。 添加时间:2006年8月4日 名称:GFDL's Data Portal 链接: http://nomads.gfdl.noaa.gov/dods-data/ 描述:Model output and documentation from a set of multi-century experiments pe rformed using GFDL's CM2.0 and CM2.1 models. 添加时间:2006年11月31日 数值模式 名称: Program for Climate Model Diagnosis and Intercomparison (PCMDI) 链接: http://www-pcmdi.llnl.gov/index.php 描述: PCMDI由美国国家能源部的气候变化研究机构于1989年创立。 任务: PCMDI的任务是为诊断和比较大气环流模式对气候的模拟提供方法和工具。 添加时间:2005年1月14日 名称: Red Ibérica para la investigación 链接: http://redibericamm5.uib.es/ 描述: MM5模式的后处理程序集合,非常有用。 状态: 有详细的说明文档和程序下载。 添加时间:2006年9月14日 名称: SOO/STRC WRF Environmental Modeling System 链接: http://strc.comet.ucar.edu/wrf/index.htm 描述: The SOO/STRC WRF EMS is a complete, full-physics, numerical weather pred iction (NWP) package that incorporates dynamical cores from both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AR) Advanced Research WRF (ARW) and the Nat 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s' (NCEP) Non-hydrostatic Mesoscale M odel (NMM-WRF) releases into a single end-to-end forecasting system. Nearly al l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individual NCEP and NCAR packages are retained withi n the STRC EMS; however, installation, configuration, and running of the NCEP and NCAR versions has been greatly simplified to encourage its use by NWS fore cast offices and the University community. No compilers are necessary as stati cally-linked x32 and x64 binaries are provided for both distributed and shared memory Linux systems. The SOO/STRC WRF EMS is easy to run on most Linux works tations; it should be possible for those with limited modeling experience to h ave the system installed and running in less than 1 hour. 状态: 需要索取DVD 添加时间:2007年1月4日 名称: storm laboratory 链接: http://www.stormlab.net/ 描述: MeteOS 2007 is a tool to run the WRF weather model under Windows. It use s the VMware Player. In a few minutes you will be able to run WRF for your are a and produce forecast weather maps. 状态: 可以下载试用 添加时间:2007年1月4日 名称: National Evironmental Satellite, Data,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NESDIS) 链接: http://www.nesdis.noaa.gov/ 描述: NEDIS 是美国NOAA国家卫星资料中心,拥有四套卫星系统:GOES,POES,DMSP,NP OESS。其两颗静止卫星在距地球 22,450英里处,追踪灾害性天气和太阳活动。450英里处两 颗极轨环绕地球,观测大气风场和温度,为运行预报模式准备,此外还观测海温用于气候 研究。详细产品见 http://www.nesdis.noaa.gov/About/onepagers/onepagers.html 状态: 提供丰富的卫星图像 添加时间:2006年1月12日 名称: NEDIS Operational Significant Event Imagery (OSEI) 链接: http://www.osei.noaa.gov/ 描述: 提供灾害性天气事件的卫星图像,包括沙尘,火灾,水涝,冰盖,风暴,热带气旋 ,火山等。 状态: 提供全球的卫星图像 添加时间:2006年1月12日 名称: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TRMM) 链接: http://trmm.gsfc.nasa.gov/ 描述: TRMM卫星用于监测和研究热带降水 状态: 提供卫星资料 添加时间:2006年1月12日 名称: Global Land Cover Facility (GLCF) 链接: http://glcf.umiacs.umd.edu/index.shtml 描述: The Global Land Cover Facility is a research center focusing on the inve stigation of land cover dynamics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produ cts that explain aspects of land cover and land cover change. 提供高精度的海拔 高度遥感数据. 状态: 可免费下载. 添加时间: 2006年12月17日 软件及数值计算包 名称: Unidata 链接: http://www.unidata.ucar.edu 描述: Unidata由UCAR(University Corporation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管理,并 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主要提供地球科学数据管理,分析以及可视化研究和软件 。提供了现在通用的netCDF数据格式标准,以及多种分析软件,对于地球科学数据网上管 理提供了解决方案。 状态: 提供所有的应用软件 添加时间:2006年1月6日 名称: PCMDI Software Portal 链接: http://www-pcmdi.llnl.gov/software-portal 描述: PCMDI开发和维护几种用于气候研究的软件包。最常用的基于python语言的CDAT (C limate Data Analysis Tools) 软件包,有数据分析,制图等强大功能。 状态: 提供所有的应用软件 添加时间:2006年1月12日 名称: A Library of IDL Programs (Stone) 链接: http://www-atm.physics.ox.ac.uk/Fuser/stoned/Fidl_lib/Fidl_lib.html 描述: The IDL routines available from this page of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Cl imate Dynamics Group are free for non-commercial use. 状态: 提供所有的应用软件 添加时间:2006年2月23日 名称: U of W Astronomy IDL Page 链接: http://www.astro.washington.edu/deutsch/idl 描述: This site makes available a few contributions from people at this depart ment, provides a few links to other stuff on the Web, and also provides a simp le search engine for many public domain libraries. 状态: 提供所有的应用软件 添加时间:2006年2月23日 教育及研究机构 名称: the Glossary of Meteorology 链接: http://amsglossary.allenpress.com/glossary 描述: Containing 7900 terms, more than 10,000 copies have been sold over four decades through five printings. 添加时间:2006年1月20日 名称: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链接: http://www.ametsoc.org/ 描述: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and issemina tion of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on the atmospheric and related oceanic and h ydrologic sciences and the advancement of their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s. Fou nded in 1919, AMS has a membership of more than 11,000 professionals, professo rs, students, and weather enthusiasts. AMS publishes nine atmospheric and rela ted oceanic and hydrologic journals — in print and online — sponsors more th an 12 conferences annually, and offers numerous programs and services. 添加时间:2006年4月25日 名称: MathWorld 链接: http://mathworld.wolfram.com/ 描述: the web's most extensive mathematics resources 添加时间:2006年1月20日 名称: Meteorology Education amp; Training 链接: http://meted.ucar.edu 描述: 提供气象专业方面的网上教育和培训课程 状态: 提供网上课程资料 添加时间:2006年1月6日 名称: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AR) 链接: http://www.ncar.ucar.edu 描述: 为大气和地球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工具(如飞机,雷达),技术和协助,包括超级计 算机,数值模式和用户指导。 任务: 研究任务包括大气化学,气候,天气,太阳和地球相互作用,计算机技术创新和人 类与天气气候的相互影响。 添加时间:2006年1月7日 名称: the University Corporation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UCAR) 链接: http://www.ucar.edu 描述: 成立于1960年,属于北美非盈利性的大学联盟协定团体,主要专注于大气以及相关 学科。 任务: 支持和加强大学之间的国家以及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研究大气科学和相关领域,以 及推动大气科学的普及。 添加时间:2006年1月7日 名称: UCAR Office of Programs (UOP) 链接: http://www.uop.ucar.edu 描述: 通过大气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项目和计划,加强大气科学教育和研究水平。 任务: 帮组组织科学研究计划,支持地球和大气的卫星观测,提供实时的天气数据,管理 博士后学位,联系大学和业务预报部门,培训最新气象研究领域的人员。 添加时间:2006年1月7日 名称: Department of atmosphere sciences college of geoscience, Texas Aamp;M Unive rsity 链接: http://www.met.tamu.edu/courses 描述: Texas Aamp;M 大学大气科学系开设的大气科学课程,涉及大气动力,雷达,气候,数 值预报等本科以及研究生课程。 状态: 部分课程的讲稿可以下载。 添加时间:2006年1月7日 名称: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Problems of the Environment 链接: www.icsu-scope.org 描述: An interdisciplinary body of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 expertise focuse d on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operating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scientifi c and decision-making instances. A worldwide network of scientists and scienti fic institutions developing syntheses and review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on c urrent or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ssues. 添加时间:2006年2月22日 名称: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 Tues, Russian 链接: http://ics.org.ru/ 描述:The main goals of ICS's research are: 1.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syst ems for solving both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problems in the theory of dynam ical systems and 2.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exploration of dynamical systems using advanced computer methods. 添加时间:2006年5月2日 名称 eCaria's Personal Homepage 链接: http://www.atmos.millersville.edu/metall/html/decaria.htm 描述:提供近十二门气象学方面的课程。 添加时间:2006年5月2日 文献资料 名称 ocument Library of NOAA 链接:docs.lib.noaa.gov 描述:存有Monthly weather review刊物的早期文章 添加时间:2006年4月25日 名称:AMS Journals online 链接: http://ams.allenpress.com 描述:12中大气科学期刊内容 添加时间:2006年4月25日 名称 ENNSTATE electronic Thesis and Dissertations 链接: http://etda.libraries.ps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描述:This archive is the collection of all Penn State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 ssertations. 添加时间:2006年5月2日 热带气旋 http://cimss.ssec.wisc.edu/tropic/tropic.html 提供卫星数据、云图 卫星资料 http://www.kma.go.kr/kmas/kma/english/inforser/inforser03_03.html 江苏气象信息平台 http://218.94.36.42/document/ NASA http://www.nasa.gov/externalflash/nasa_gen/index.html IPCC 官方网站 http://www.ipcc.ch/ KMA http://www.kma.go.kr/eng/index.jsp 韩国的气象网站 NCEP http://www.emc.ncep.noaa.gov/data/ ECMWF http://www.ecmwf.int/ 欧洲 science/AAAS http://www.sciencemag.org/ ceop http://www.ceop.net/ clivar calendar http://www.clivar.org/calendar/calendar_all.php 全球气候变化相关会议列表 MAIRS http://www.mairs-essp.org/ Monsoon Asia Integrated Regional Study 台风所模式产品 http://weather.sti.org.cn/ 热带气旋 http://cimss.ssec.wisc.edu/tropic/tropic.html 提供卫星数据、云图 卫星资料 http://www.kma.go.kr/kmas/kma/english/inforser/inforser03_03.html 江苏气象信息平台 http://218.94.36.42/document/ NASA http://www.nasa.gov/externalflash/nasa_gen/index.html IPCC 官方网站 http://www.ipcc.ch/ KMA http://www.kma.go.kr/eng/index.jsp 韩国的气象网站 NCEP http://www.emc.ncep.noaa.gov/data/ ECMWF http://www.ecmwf.int/ 欧洲 science/AAAS http://www.sciencemag.org/ ceop http://www.ceop.net/ clivar calendar http://www.clivar.org/calendar/calendar_all.php 全球气候变化相关会议列表 MAIRS http://www.mairs-essp.org/ Monsoon Asia Integrated Regional Study 台风所模式产品 http://weather.sti.org.cn/
18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脊柱畸形患者的福音
热度 2 liuziqiang7606 2011-11-13 21:08
脊柱畸形患者的福音
最近我科在主任的带领下,请了梁益健博士开展了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刚开始我还没有意识到这对病人来说是多么的好,因我刚到骨科不久,只想学习自己喜欢的创伤。但昨晚值班和一个病人交谈后,才发现这手术治疗对病人来说是多么的不易。强直性脊柱炎后期导致脊柱畸形,COBB角在70度至180度不等,理论上大于140度为手术禁忌。这些病人在身体、心理上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全国各处求医,结果钱花了,病却没有治疗好,用这病人的话说“平时家里都不要镜子,就怕看见自己的样子,在绝望的时候偶然看到四川卫视播放的节目,看到梁博士治疗的病人,突然觉得眼前一亮,是上天来拯救我了。所以从云南到四川来。”听到此话,我感到了做医生是多么的神圣,发自心里对梁益健博士的敬佩,做医生,就要做这样的!真后悔没有将刚来我院的几个病人的资料留下,如今再想照他们的畸形照片,只有看病人以前自己的照片了(如果他们留了照片)。现在,这病人的影响资料将好好保存,希望对更多患者有好处。附:术前大体照、检查片,以后再将手术后的照片附上。 大体照 三维ct中的部分 三维ct 大体照 手术中 手术中 手术中
个人分类: 从医笔记|6100 次阅读|5 个评论
金冬雁先生“博主回复”的整理阅读
热度 3 twsliu 2011-11-12 16:22
【说明:一些有关《中国523项目和抗疟新药史实研究》资料将会陆续发表,在此之前先整理一些理性撰写的相关“博主回复”和“读者留言”,供参看和思考。】 金冬雁先生《 屠呦呦为什么当不了院士 》博文后博主回复的内容整理如下,敬请详见原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6627do=blogid=486753 博主回复 (2011-9-22 23:24) : “ 他们 ” 指的就是 Louis 和苏,所以完全是就事论事,并没有特别针对饶毅。其他多是我朋友,当然要讲朋友之道。我虽对饶毅有意见,但并无私愤也非逢饶必反,他有些观点我还是十分赞成的。他点我的名和我争论,我也只是被动应战,摆事实讲道理。饶文列出了其他人,我是赞同和肯定的。在你讲到的人中,只有饶号称对科学史有兴趣,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应该离真相更近一些。但饶了解基本争议和事实后,仍然没有肯定余亚纲和顾国明在发现青蒿抗疟和提出乙醇提取方案的重要和原创性贡献。而且饶主张屠是 PI ,也没有肯定钟裕蓉是独立设计并完成提取青蒿素活性单体的工作,而屠在该工作中并无实质贡献。这些方面我认为饶都有失公允,所以以此为根据提出批评。 博主回复 (2011-9-20 16:54) :李国桥并无原创性贡献,并没理由得奖。如果余亚纲和钟裕蓉同意他们可由屠呦呦代表,屠应该可以得奖,否则应该先解决争议,决定谁的贡献大。李和周对分现青蒿抗疟及分离活性单体无实质贡献,连争议方都不是,所以也没有比别人更大的发言权。李国桥的访谈我看的是南方日报,他确实说了我引的话,也说了 “ 就事论事 ” 。李国桥在青蒿素临床方面较有发言权,但按他的说法屠五例临床成功了一例,这可能是青蒿素吗?如果屠五例临床只成功一例,凭什么给她奖?李访谈的内容见下: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1-09/20/content_7007972.htm 博主回复 (2011-9-20 13:41) :李只负责临床,我认为他搞的是抽象肯定具体否定。他说屠用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乙醚萃取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但五例临床试验只成功了一例。并解释说: “ 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从南到北逐渐下降,屠呦呦的临床试验失败可能是由于北方黄花蒿中青蒿素过少所致。 ” 至少这与屠的自述的百分百有效完全不同。如果屠的临床试验如此失败她拿到的应该不是青蒿素,也不应该得奖。至于提出青蒿素乙醇提取法和取得青蒿素活性单体,李没有多少发言权。我个人看法是,按目前公开的资料,屠的主要贡献是在乙醇提取法的基础上作出了重大改进,如果能与其他人共同得奖已经是很不错了。如果另两位发现青蒿抗疟并提出乙醇提取法的同事也说屠实至名归,那么屠才算是在发现青蒿素中作出关键贡献。至于首先取得活性单体及首先决定其结构的人士,则应有机会分享荣誉。 博主回复 (2011-9-18 23:11) :相比提出乙醇提取方案并取得初步成功但被组织调走的同事,屠已经取得无数的荣誉和奖项,也得到国家和政府的充分肯定,现在连世界大奖都拿到手了。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屠应当更加积极地肯定自己的同事。她如果这样做至少会赢得包括我在内更多人的赞赏。看了这个访谈,我内心是有一点不舒服。如果年轻 20 岁,我会找 Louis 讲清楚我的观点和看法的。可我已经不再是 20 年前的我。今天我已看惯了形形色色的人,也学会了宽容待人,哪怕是自己不太喜欢的人;还懂得多欣赏别人的优点多肯定别人的贡献,也不必让别人都接受自己的观点。还是让 Louis 多留一点对中国学者的良好印象吧。 博主回复 (2011-9-18 22:49) :从头到尾都是自己,从一开始就要找全新结构类型的药,完全没有提任何有重要贡献的同事。整理古籍从中发现青蒿是另一位同事,并没有提。结构分析总算说了屠及其同事,其实屠对此并无实质贡献。最不可接受的是借 Louis 的话贬低别人,说是因为青蒿提取物只有四成或六成有效,所以别人都放弃了,只有屠坚持下来最后得以成功。这与现有文献记载的事实不符。青蒿素可溶于乙醇,在屠之前别人用乙醇提取物有效率已达六至八成,口头上说曾达九成。这是别人的独立工作,与屠无关,别人不是放弃,而是被组织分配去做气管炎的新任务。屠是在别人的基础上按别人的思路并接受别人的帮助,由组织指派继续进行研究,屠个人的贡献是将乙醇改为乙醚在 60 度提取,这是个有一定价值的重要贡献。屠可以讲自己的贡献,但也应当讲清楚前人的工作基础,特别是该同事以后因组织的指派不再有机会作青蒿素的工作,是真正的无名英雄。屠不但不讲,反而提供材料让 Louis 说其他同事因为效果不好就放弃以致半途而废,只有屠因为锲而不舍( perservance )而成功。这不是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又是什么? 博主回复 (2011-9-17 21:33) :网上过去就有介绍过,最近也有。我并不是知情人,没有第一手资料,所以不辨真假。但隐约记得有些地方也是当时调查的重点,所以感觉还是靠谱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6469do=blogid=365064 博主回复 (2011-9-17 21:17) :我写本文就是凭记忆和良心将多年前院士遴选时发生争议的大致经过和观点介绍出来,作为一种平衡。我已尽力介绍,也尽量做到客观。因为已过去多年,我也不是做化学药的,不可能记得很精确。出于你可以理解的原因,我不想点名也不想做维基解密,更不想被封博或惹官非。我讲如果有人将所掌握的全部情况介绍给评委,指的是目前已在国内外中文网站公开的资料,例如有人指出最早发现青蒿提取物抗鼠疟的另有其人,取得活性单体的也另有其人,而且屠并不是其他两人的导师对两项工作也无实质贡献。我记忆中当时官方调查的结论也与此类似。 博主回复 (2011-9-17 17:14) :争议不可能也不应该在授奖后结束。要解决争议,最基本是搞清事实。现在事实还没有完全搞清,争议就不能解决。我曾和在 Cell 上介绍屠的作者在同一栋楼工作过,对他们怀有敬意。但他们在西方接受训练,完全根据现有的文字材料来研究青蒿素的发现,并不理解文革期间中国科研机构的基本情况和人物关系。他们以及北大牛人将当时中药所全部人的贡献都归于屠,认为屠是 PI ,而其他人是在 PI 指导下工作,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我认为,如果中国在国家领导人明确指示要肯定屠的背景下,由官方机构正式调查,由亲历文革并参与过文革特殊任务的资深学者主持,仍然没有达成肯定屠的结论,那么由国际同行根据文献研究得出屠应得到 “major credit” 的结论也未必经得住考验。历史上很多例子就算得了诺奖仍然有很多争议,并不是由哪一个奖就可一锤定音。科学和科学家最重证据,屠要说服异议者就要拿出证据来。如果 Lasker 评审委员得到全面的资讯,评选结果也可能不一样。 博主回复 (2011-9-17 10:06) :屠如果如实介绍其真正贡献,应该当选。问题是她用了错误的方法,材料言过其实,过于突出自己,以及用国家领导来压学部。因此她落选是杯具。但院士评选制度和评选的着重点也有改进的空间。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屠当选,只能说服现有院士接受一个有缺陷但也有重要贡献的人。 博主回复 (2011-9-17 10:25) :屠自己在 Nature Medicine 是将发现和合成作为最重要的两步并列介绍的,认为自己 “have been fortunate to travel both routes" 。她还认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在于取得有效提取物。原文如下: “On 4 October 1971, we obtained a nontoxic, neutral extract that was 100% effective against parasitemia in mice infected with Plasmodium berghei and in monkeys infected with Plasmodium cynomolgi. This finding represented the breakthrough in the discovery of artemisinin.” 在此,她也强调了分离完全有效和无毒成分的重要性,尽管提取物还不是纯的单体。所以说,分离纯化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验证提取方法的重要环节。提出了提取方法,还需要验证其有效性。我认为,如果有确凿的证据支持是她提出、实施并完成这部分工作,这就是她的贡献。但根据现有资料,这部分确实也是有争议的。 博主回复 (2011-9-16 23:49) :致谢写得比采访词要好一些,至少肯定了别人的贡献,但还不够。 博主回复 (2011-9-17 00:10) :我不大同意你的观点。认为朱贡献很大的中国数学家好像并不多,这一点中外学者似乎并没有很大差别。 Lasker 授奖主要是基于青蒿素的重要性。对屠的肯定主要通过文献及某些有心人的介绍,就算来作实地访问也是蜻蜓点水。讲得不好听是某些掌握了部分话语权的国人挟洋自重。我并不认为老外有什么过人之处,可以在事实的认定方面超过中国学者和同行。如果有人将所掌握的全部情况向评委作介绍,结果就会不一样。在这方面中外学者也没有差别。造成目前中外认知差别的主要原因只是信息不对称。无论中外,学术界归根结底是讲正气的。 博主回复 (2011-9-17 00:29) :根据现有资料和常识,分离到活性单体与测定结构并不是常规工作,同样需要灵感和创造性,一点也不比提出提取方法次要。并不是提一个提取方法就等于找到青蒿素。据称南斯拉夫学者当时也会提取也拿到单体,但结构测错了,从另一方面说明结构测定不只是技术活。其实我也同意确定活性单体的抗疟活性也很重要,但可以说是一个验证性的工作。问题是,现在连谁最早提出有效的提取方法也有争议。我记得当初领导上调查的结果也是这样,只是为了照顾国家领导的面子和保护屠才没有公布也没有追究。 博主回复 (2011-9-16 17:46) :没有纯品,没有结构,应该也没有青蒿素。 博主回复 (2011-9-16 11:55) :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简单,有人认为屠很长时间内没有拿到纯品或拿到的是有心脏毒性的青蒿素 II 。取得单晶和测定结构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也不是顺着乙醚提取就一定能够成功。更何况云南学者连乙醚提取也没有用。青蒿抗疟中医古籍就有记载,总不能因提出青蒿就是首创。 PCR 的思路 Khorana ( 早年的诺奖得主)早就提出,但没有做成,结果以后的专利和诺奖都给了 Mullis ,并没有 Khorana 的份。 博主回复 (2011-9-16 10:38) :如果重大的学术思想由学生提出,学生当然应分享。历史上由学生和博士后分享诺奖的例子很多。具体说到青蒿素,没有协作组就没有青蒿素,这是事实。提出提取方法、分到单晶与测定结构都是发现青蒿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都是重要的学术贡献,不应割裂。 博主回复 (2011-9-16 08:24) :不学无术者当选主要靠包装和旁门左道,反映的是现有院士的素质。本人两篇旧文有更深入的分析: 中国学术评审的问题在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6627do=blogid=337336 中国院士选举的荒腔走板: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6627do=blogid=276296 博主回复 (2011-9-16 03:00) : ‘ 呦呦鹿鸣 , 食野之蒿 ’ 的说法近似天方夜谭,只能当笑话。就算屠是实至名归的发现者,以我的专业判断这件工作是没有什么可能得到诺奖的,不信你可以放眼看。其意义和影响与青霉素的发现并不能相提并论。无论如何,屠成功甚至是辉煌的人生已经接近尾声。后人可总结的地方似乎不是什么奖,而是如何组织和从事开创性的新药研究。我不同意屠被掩盖抹杀了好多年,至少她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全力支持。至于她为何得不到中国同行的普遍认同,也值得研究和分析。 博主回复 (2011-9-16 02:25) :既然没有文献也没有出版记录,大部分的原始资料仍然没有解密,主要的调查研究对象只能是当时的参与者。海归大牛也好, Cell 也好, Lasker Foundation 也好,并没有比中国同行更直接的条件来调查真相,也没有比当年参与者更高的权威或说服力。在确凿的证据未出现前,我选择相信当年的参与者,而不是别的什么人。要说服我,需要证据表明屠确实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首先得到单晶。
5113 次阅读|4 个评论
今晚将要考试,先把资料贴上
hulinhdlg 2011-11-9 14:34
三 世说新语中最喜欢的人物是什么?结合其所处时代和行为特征进行分析。 阮籍: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北朝时南朝宋宗室刘义庆聘请文士集体纂辑而成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这本书采集前代趣闻轶事,共分三十六门。其中所涉及到的重要人物不下五六百人,上至帝王卿相,达官贵人,下至士庶僧徒,平民百姓。因书中记叙的大多是上流士人的言行举止,所以此书被人们称为当时知识分子的教科书。在众多的士人中,名冠竹林七贤之首的阮籍,颇能代表当时部分士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 阮籍(公元210-263),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他生活的时代,正是魏晋易代之际。当时代表士族大地主利益的司马氏,在逐渐掌握魏国的军政大权之后,与曹魏集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政权的斗争。在这样的时代中,阮籍表现了一种特异的生活态度。世说新语中有关阮籍的条目共有28条,而归在任诞这一门的条目就有十条,占了他事迹的三分之一还要多。由此可大概看出世说新语对阮籍形象的描述是定位在任诞之上的。他的任诞表现为不拘礼法,饮酒昏酣。世说新语中说阮籍不愿当官,可听说了步兵校尉中藏有酒,于是就请求去当步兵校尉,近水楼台,痛快的饮酒,以致于被人在竹林七贤论中谣传为在步兵校尉厨中大醉而死。外表的任诞旷达,放浪形骸只是阮籍内心情感的一种异样外化。他绝非是一个快乐无忧,寻欢觅乐的浪子。仔细深入的挖掘,我们可以看出忧郁,痛苦时时在煎熬着他的心灵。阮籍是在借酒浇愁。在当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魏政权岌岌可危的形势下,文人们稍不小心就会招致杀身之祸。不长时间之前,孔融,杨修都已经以为持不同政见而被杀害,这些鲜红的血渍仍然使众多的文人们触目惊心。何去何从,如何选择政治生活道路是和各个政治派系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文人们面临的严峻考验。阮籍选择了远避政治,全身远祸。但是在阮籍的内心深处,一团炽热的火焰在燃烧。表面上的率意而为,不崇礼法,行为怪诞,而骨子里,他是多么的信儒重礼,至情至性!他所追求的是内在精神的真诚信仰,至高无上,而不是外在形式。这种从骨子里透露出真诚的人怎么可能在天下大乱之时对世事心如死灰,无动于衷呢?对于威势日上,炙手可热的司马氏政权,他其实是持不合作,甚至是反对的态度的。他的不愿做官,不愿和司马死联姻都很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不合作与对抗是必要地,然而大胆直露地和司马氏政权交锋,有无异于以卵击石,阮籍处于一种朝不保夕,如履薄冰的生活环境之中,横祸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飞来。为了保存实力,阮籍采取了小心谨慎的生活态度。阮籍说话模棱两可,从不议论别人的是非过失。这样无法,不能自由说话的谨慎生活给阮籍带来了多么大的内心痛苦。从他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忧思独伤这样悲哀沉痛的文字。心中的痛苦是这样的如海洋沉郁广阔,无法排遣,阮籍常常独驾小车茫无目的出行,车子走到路的尽头无路可走,他就放声大哭,哭罢返回。这种口不能言的窒息生活使阮籍陷入了如此深重的痛苦之中,一个是非鲜明,情感饱满的人又满肚子话要说,却只能讲畅所欲言化作满胸块磊。长期抑郁的精神苦恼,如果不经发泄势必如洪水一样,蓄满则溢,酿成大祸。所以,放诞的行为就被阮籍所采取,一放诞古怪的行为作为不满情绪的发泄口和遮盖衣。这样对政治不满意的危险行为就被转换成一种弘人生活习性的放诞,而他这种放诞的行为方式又曲折的反应了他内心的反抗以及被压抑的痛苦。正因为内心有着那样强烈的痛苦,他才会呈现出那样放诞的外表。阮籍的形象是那个时代一部分士人的典型代表看,一个个性强烈,满溢真情真性而又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人生活得如此悲痛而无奈,欲呐喊而力渺,欲抗争而无奈,只能通过变相的方式曲折反映出来,这是那个特定时代中人生的悲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狂狷,放达,任诞的形象才折射出光辉的异彩。 嵇康: 世说新语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较早而重要的笔记体小说,是一部反映魏晋风流的故事集。通过潇洒风流的名士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魏晋士人的狂狷,任诞等诸种骇俗之举,更是这其中浸渍的那个时代文人的无奈,悲哀,苦痛和血泪。嵇康是当时魏晋名士的代表。他们惊世骇俗,天马行空的思想,特立独行,自由奔放的个性,是对魏晋风度的最好诠释。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这种复杂的情形成就了后人所声誉和向往的魏晋风度。魏晋人士的狂傲任诞,落拓不羁不仅仅是一种风度,更是他们向假礼教和黑暗现实发出的愤激反抗。他们痛心于明教的堕落,从而对礼法采取了排斥的态度,喊出了礼岂为我辈设也越名教而任自然地响亮口号,转而追求情性之真。人在世间漂泊,生命无根却有八面来风,只有坚守对自我的期许,才能证明生命确认是高贵的。嵇康临死弹琴展现了一个优美的姿态,它表达了对世间的邪恶与强暴的藐视,对人格完美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一往情深。在嵇康身上,至始至终有一种优雅与从容。嵇康博极群书,尤喜老庄,并且公开宣称老子,庄周,吾之师也。这也是身处当时特定政治环境之下而采取的一种策略。他再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表白自己"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他为自己设计的人生道路则是“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新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显然是他对当时风波不定的政治气候的深刻认识之后,从老,庄哲学中汲取了向慕自由,不羡荣名思想营养之后而作出的人生选择。然而,我们又从他的养生论中认识到他热爱人生的另一面。他喜欢服用“五石散”,追求长生久视,因而主张的养生之法是静心怡性与服食良药的结合。他认为应当做到不营名位以保神,不贪厚味以全身,把心里修养和生理锻炼结合起来。但嵇康是一个锋芒难掩之士,任侠尚气,嫉恶如仇。而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观点,自然石对儒家的礼法思想和伦理道德的挑战,加之嵇康缺乏阮籍那样的处世之法,有意无意的得罪司马死集团中的权贵,司马氏集团终于选择了吕安事件把嵇康逮捕下狱,予以迫害。当嵇康被捕之后,引起了朝野的广泛关注。当时京城太学生3000多人,集体上书请愿,请求宽免嵇康,并且要拜嵇康为师。更有不少的名士向朝廷表示抗议,愿意跟随嵇康入狱。朝野舆论的支持,原本是向司马氏集团施加影响,以免宽免嵇康,谁知适得其反,倒使司马氏进一步认识到嵇康的声望及危害。作为一代名流,魏晋风度之翘楚的嵇康,就这样惨死在司马氏的屠刀之下。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都有些接近的阮籍和嵇康,生活的时代也是大体重合的,两人的结局却有很大的差异。这原因当时是十分复杂的,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不乏真知灼见“后来阮籍竟做到口不臧否人物的地步,嵇康却全不改变。结果阮得终其天年,而嵇康竟丧于司马氏之手。这大概是因为吃药和吃酒之分的缘故吃药可以成仙,仙是可以骄视俗人的,饮酒不会成仙,所以敷衍人事”
3421 次阅读|0 个评论
慢慢就变了
热度 8 pingcn 2011-11-5 14:55
大约10年前,我觉得,做研究是:感兴趣--查资料--申请课题--深入研究…… 在5年前到前不久,变成了:有个课题--去查资料--让自己感兴趣--深入研究…… 不久前,发现自己到了一个“太轻松”的地方,如果没啥追求,每天只要签到、混日子就行。 这么年纪轻轻的,就开始“养老”,心里,还是有点惴惴、恐慌的。 想做点什么。 想到了自己曾经的理想(or梦想),于是想,如果我想做科研,那么,应该是这样的吧—— 想个问题--查资料--分析--写申请--研究…… 给领导汇报时候,被温柔地打击—— “有想法是好的,但是,你要考虑一下条件、可行性。” 可是,某些东西,我还是感兴趣啊;可是,我还是不甘心不到30就开始过得像退休了的人啊。 于是,自顾自的查资料、整理想法。 心里暗暗想,也许说不定有可能,我可以这样—— 某个地方提供的条件不能让我尝试、实现想法,我向外看,找一个可以让我尝试、实现我想法的地方? 从前还想着,到一个地方了,就踏踏实实,好好干,怎样怎样。 可是,可是,可是,让那些好不容易才想好的想法夭折,我舍不得啊……、 昨天看了一个关于“忠诚”的电视剧。 心里有一些感慨。 从前,受到的教育是,要忠于**,忠于**,一旦认定,一生不变。 可是现在想的是,应该忠于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学会观察、思考、随机应变,否则,就是愚忠!
143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国外地质资料网址
zhanzhanshi 2011-11-5 10:24
哈佛大学地质系 http://www-eps.harvard.edu/ 康奈尔大学地质科学系 http://www.eas.cornell.edu/ 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UniversityDepartmentofgeosciences http://geoweb.princeton.edu/ 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ofWashington EarthandSpaceSciences(Geology,Geophysics,GeologicalSciences) http://www.vsc.washington.edu/ 耶鲁大学地质系与地球物理系 DepartmentofGeologyandGeophysics http://www.geology.yale.edu/ 斯坦福大学 http://www.stanford.edu/ GeologicalEnvironmentalSciencesDepartment http://pangea.stanford.edu/GES/GES.html 斯坦福大学地球物理系 GeophysicsDepartment http://pangea.stanford.edu/GP/ 斯坦福大学能源与资源工程系 EnergyResourcesEngineering http://pangea.stanford.edu/ERE/ 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 SCHOOLOFENGINEERING http://soe.stanford.edu/home/index.html 斯坦福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SCHOOLOFEARTHSCIENCES http://pangea.stanford.edu/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UCLA) http://www.ucla.edu/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DepartmentofEarthandSpaceSciences http://www.ess.ucla.edu/index.asp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http://www.fsu.edu/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地球科学系 DepartmentofGeologicalScience http://www.gly.fsu.edu/ 普林斯顿 http://www.princeton.edu/main/ 密歇根大学 http://www.umich.edu/ 自然资源与环境 NaturalResourcesEnvironment http://www.snre.umich.edu/ 火山世界 http://volcano.und.nodak.edu/ 麻省理工学院地球资源实验室 http://ixta.mit.edu/erl/ 地质与板块 http://www.gps.caltech.edu/ 密歇根理工大学 MichiganTechnologicalUniversityVolcanoesPage http://www.geo.mtu.edu/volcanoes/ 极光 http://www.geo.mtu.edu/weather/aurora/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 GeologyandGeophysics,UniversityofCalgary http://www.ucalgary.ca/geoscience/ 石油天然气技术交流 http://baervan.nmt.edu/ 密苏里 - 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系 http://web.missouri.edu/~umcasgeolwww/ 地质与板块科学 http://www.gps.caltech.edu/ 试验岩石学 http://expet.gps.caltech.edu/ 芝加哥大学地球物理系 http://geosci.uchicago.edu/ 斯坦福地热计划 http://pangea.stanford.edu/ERE/research/geoth/ MTU 火山专页 http://www.geo.mtu.edu/volcanoes/ 爱丁堡大学地质系 http://www.geos.ed.ac.uk/ 夏威夷大学海洋地质科技学校 http://www.soest.hawaii.edu/ 地质网 http://geology.com/ 地球科学世界 http://geology.geoscienceworld.org/ 美国矿物学会 http://www.minsocam.org/ 美国地质调查 http://www.usgs.gov/
1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学习与思考——双语教学、教学与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热度 3 yatou 2011-11-1 20:33
研究生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心得和体会 作者: 刘新建肖艳阳    高等学校要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能否进行双语教学,能否通过双语教学的开展达到教学目的,最核心的因素是教师。因此,要把培养双语教师作为一件紧迫的任务来抓。要舍得花本钱把教师送出国学习。将教师派到国外学习,一方面能使教师学到本学科最新前沿科学成就,掌握科学研究与发展的动态,另一方面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为回国从事双语教学打下基础。要建立双语教学的激励机制,对双语教学的老师进行资格认证,并从教学工作量和待遇上有所区分。   任课教师的英文素质和教学能力是研究生双语教学取得优良效果的基本保证。首先要能说一口相对流利的英语,发音要尽可能标准。另外,要学会如何用英文表达和口授。我在留学期间,跟班听课,除学习他们的 教学内容 和 教学体系 之外,还有意学习教授们用英文授课的 组织表达方式 , 开场 和 过渡衔接 的常用语句和词汇。   要针对本课程需要 选择好教材 ,在双语教学中,最好有 外国原版教材, (1)国外教材突出的特点是系统性、理论性和实用性强,语言地道。 (2) 国外教材中还 大量配有各种案例,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我给研究生开设专业课程,在英国留学期间,特意买了四本AIAA系列的最新专业课教材和参考书,书中图文并茂,实例具体,生动形象,特别是内容丰富,并且反映了当前国际上所取得的最新技术成就与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要精心准备好双语教学的电子讲稿,并尽可能图文并茂,减少视觉疲劳。 用通俗易懂的英文描述并看图口授,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叫上几个学生上台就可以用英文进行复述。学生们从看图说话的教学中可以揣摩语意,学习教师的语言表达组词造句,也容易记住专业词汇。用英文讲授专业课,抽象语言是应忌讳使用的。   对于专业课的原版教材,由于学生们专业词汇的不足,有些地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即使最好的学生,阅读起来仍可能存在一定困难。我在开课之前,将原版教材中主要讲授的重点章节进行了翻译,每次英文授课之后发给学生们,英汉对照作为复习时的参考,特别是生僻的专业词汇加以注明。学生们的习题甚至考题也有部分是用英文出的,这对他们有一定的压力,但这恰恰又是学习的动力。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英语口授量应该循序渐进 ,开始要相对少一些,让学生们有个适应过程,然后逐步加大。口授中避免使用长句,并且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句,决不能说一句,翻译一句,因为会单调乏味,浪费时间,反而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要 抓住重点章节讲授 ,次要内容留给学生自学,英汉对照进行辅助,老师在课外辅导和答疑时对学生也可使用双语。 总之,双语教学只要方法得当,准备充分是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 个人学习小结: (1)英文原版教材----购买,还需要自组织一些与章节紧密相关的内容。利用好图书馆资源。 (2)电子讲稿——图文并茂。 (3)词汇量不足——这个好办。原来曾给学生上过专业英语课,词汇的问题可以在 PPT页面上以小字作为备注就解决得挺好。所以不必过于拘束于作者提醒的“循序渐进”的作法,可以于开始就敞开量讲。 (4)结合本课程准备情况看,原版教材有些偏简单,适合本科生学习。可以借用其书中原有的授课体系,于细处深入下去探究,体现在电子讲稿与授课内容上。这样授完完整的几次课后可以形成适合于本课程体系的新的教材。 (5)针对研究生的全英文授课,如果单纯采用全堂灌的模式,就没有了启发性与互动性。更远离了“研究型大学”的做法。本科生的知识构建应在于基本原理的掌握与运用上,而研究生阶段则是对于相关领域基本理论的掌握与探究。如此而来,就需要凝练一到两个方向,因为功能材料所涉及的功能领域是五花八门的,任课教师无力将高分子涉足的诸多领域背后的原理都讲清楚谈明白。如此,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凝练一两个对其背景理论非常熟悉的领域,讲透这一两个领域内高分子的研究历史、发展、方法,就达到了以一通百的目的。所以,凝练主题领域当是授此课程的第一个环节。 (6)第二个环节则是针对主攻领域做文献与经典教材的考究。对于经典教材的考察,无非是要讲明原理。光电何以光电,色谱何以色谱,其背后的物理与化学的机理是什么,要通过对于经典的研读而搞透。而对于文献的考察,则是要通过文献,直接展示给研究生们活生生的研究实例,使他们于课程中,在对材料的了解中,就开始了科研的熏陶。这无疑是对其即将开始的科研工作有益的。 (7)另外一个值得借鉴的做法: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1942.shtm 记者9月2日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随着美国北卡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化学”全英文联合课程的网络远程互动教学在中国科大推出,两校大学生实现了“穿越时空”的跨地域同堂上课。 据中国科大教务处负责人介绍,高分子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近年来该领域发展迅猛,但目前中国国内该课程的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材与教学模式。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让大学生能同步学习国外知名高校的最新教学内容,接受国际先进模式的课堂教学,经各方反复协商和探索,中国科大首次尝试采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授课,通过视频会议终端设备,经由网络实时传输北卡大学与中国科大课堂教学的视、音频,同时使用计算机桌面共享技术传输对方授课的PPT内容,实现两校学生跨地域同堂上课。 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是美国著名的公立高校,其高分子科学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此次两校推出的课程所用教材均是美国北卡大学使用的《聚合反应原理》,课程考核也将采用美国大学考试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双方将各派出5名授课老师,采用全英文教学。其中,北卡大学有两位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亲自参与授课,中国科大也将派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世勇等。两所大学的同学不仅能够同时听课、即时提问,两国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老师之间还能够在课间进行及时的交流,较好地实现了课程同步互动教学。 据悉,该课程每周三次,美方教师讲授三分之二的内容,中方讲授三分之一。 (8)其实,无论是双语教学,还是全英语研究生课,归根结底还是两个字儿:上课。所以,正确掌握上课的方式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兹援引一段中国科技大学国家精品课程中线性代数这门课中学生对于李尚志老师上课的评价。这个评价可以促使人去思考,如何才可以真正上好一门课。当然,所例举之例挂一漏万是必然。但相信,不断地撷英拾贝,不断地向优秀的教师学习他们精良授课方法与认真的上课态度,定会于日积月累中得以提高。 自2000年以来中国科大教务处每学期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分。在此期间李尚志教授有6个学期讲授数学专业的《线性代数》课, 每学期的评分都在全校700门以上课程中名列前10名之内:其中两个学期全校第一,两个学期全校第二,其余两学期分别为全校第3和第9。(参见中国科大教务处2000年以来的教学简报)。对于线性代数这样学生不易学懂的理论基础课,受到学生如此一致的欢迎很难得的。 以下一位少年班同学在中国科大BBS上发的一篇文章,代表了很多学生的心声: 发 表 人:Sun_Shi(雪绒花在科大) 版面名称:SCGY 文章提要:回忆李尚志老师和99级在一起的日子 源 发 站:中国科大BBS站(Sun, 18 Mar 2001 20:06:17) 李老师的课有几大特点。 首先,清晰! 众所周知,我们学的那本线性代数乃科大有名的难书之一!其中理论证明语言晦涩到了极点,一个大定理的证明往往横贯整个章节,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上李老师的课不用着急,他会调整证明思路,从这本“亚洲第一难书”中寻找缺口,将定理彻底击溃,而且让我们竟然能够在烦琐的证明中领悟著者智慧的亮点!例如JORDAN标准形的证明,开始他就没有按照书上的几何证明的思路讲,而是先运用矩阵打洞技巧证明了几个引理,这样就比较清楚明了!让我们知道他在干什么,等到把矩阵方法说完了,他再回来说书上的证明几何意义也就不那么难懂了:-))。所以课前预习时不用为那些细节所困,李老师会带你轻松跨过去的,前提是要认真听课。 其次:紧凑! 李老师上新课前总会将上节课内容简短解说一遍,当中不乏一些精辟的总结,随后他会自然地引出本节正题,即他说的每一句话(可能有些夸张,但也差不多)都有可能套出另一个知识点,所以你上课时是不敢怠慢的!鄙人曾经尝过他的厉害,不小心打了一会儿瞌睡就不知其所云了!但是你千万别紧张,上课认真听讲是基本要求,只要...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PS:只要晚上没有“活动”即可:-))!再看下面这点,你会感觉为了听好课损失一点活动时间还是很值得的! 第三,风趣幽默! 前面已经提到他的课非常形象,这关键在于他能够将一个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比喻点出要害,例如他将正交变换的反射比作“兔子照镜子”,这便让人容易理解反射与旋转的区别!!还有我们做过一道题,有个条件是AC=CB,他比作成米老鼠经过一道神奇的幕变成了唐老鸭,有几个老鼠就变过去几只鸭子,所以(A^N)*C=C*(B^N)就是很显然的了!!其他精彩的比喻更是数不胜数。他还会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名词告诫我们要好好学习,他对降龙十八掌情有独钟,什么亢龙有悔,飞龙在天呀都很经典!! 但你千万不要误解,以为他只是和咱们开玩笑,这正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对线代的理解已经超乎寻常的熟练,也正象他自己说的那样,把书越读越薄了!线性代数本来就是一门极其智慧的学科,有很多思想都打破了数和形的界限,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出奇制胜般的获得结果。由这样一位老师讲解如此有趣的课实在是我的幸福,我要真心的道上一句:谢谢您,李老师! ※ 来源: 中国科大BBS站 (待继续思考) (2011.11.1)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4407 次阅读|8 个评论
负氢离子资料追踪
热度 2 孙学军 2011-10-18 23:08
关于负氢离子的最经典文献:从英文名字上看容易误解,但我不知道这个粉末是什么东西,请化学领域的老师给指点。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物质,是否真的可以吸附负氢离子,这个东西会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这个东西自然界是否存在等。 Synthesis of a novel anionic hydride organosiloxane presenting biochemical properties.pdf 商业宣传有时候会误导信息的传播,所谓负氢离子,我查找源头,结果发现就是 silica hydride ,中文翻译应该是四氢化硅,但从原始文献中发现不是这个东西。具体要请化学领域的老师解释了。治疗疾病方面的研究也有一些,但不是很多。现在整理如下。以让医学生物学领域的同行对这个东西深入了解。弄清楚这个东西是否真的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是否有临床证据,治疗疾病的真正机制是什么,是否真的是负氢离子,或者只是一个幌子。 如果把该物质作为食物添加剂,消费者必须首先了解的信息是: Silica hydride is a colloidal mineral compound containing silicon, oxygen, and hydrogen.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ers of this supplement, silica hydride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loosely bound electrons that are available to help neutralize potentially dangerous free radicals. Test tube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silica hydride does neutralize free radicals and preserves the health of cells exposed to these radicals. However, whether silica hydride can be absorbed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whether it will affect the health of animals or humans has not been adequately tested.资料来源: http://www.evitamins.com/encyclopedia/assets/nutritional-supplement/silica-hydride/~default 该物质是含硅氧和氢的胶体,根据发明者的说法,该物质具有中和自由基的作用,证据来自体外试验和暴露在自由基的细胞学研究。但是是否这种物质可以被人体胃肠道吸收,是否对人和动物的健康有好处,没有足够的试验。 这是来自台湾的最新研究报道,证明可以治疗四氯化碳诱导的肝脏损伤。研究采用经典肝脏损伤模型,给动物每天吃 100-500mg/Kg 体重的该药物( 60 公斤人体相当于 5-30 克)。经过 8 周模型后,检测肝脏功能、氧化指标和肝脏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该药物具有保护大鼠肝脏的作用。 Food Chem Toxicol. 2010 Jun;48(6):1644-53. Epub 2010 Mar 27. Protective effects of silica hydride against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mice. Hsu YW , Tsai CF , Chuang WC , Chen WK , Ho YC , Lu FJ . Source Department of Applied Chemistry,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Taichung City, Taiwan. Abstract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MegaHydrate silica hydride against liver damage were evaluated by its attenuation of 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mice. Male ICR mice were orally treated with silica hydride (104, 208 and 520 mg/kg) or silymarin (200 mg/kg) daily, with administration of CCl(4) (1 mL/kg, 20% CCl4 in olive oil) twice a week for eight week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ilica hydrid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elevated serum level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triglyceride (TG), and cholesterol and the level of malondialdehyde (MDA) in the liver that were induced by CCl(4) in mice. Moreover, the silica-hydride treatment was also found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catalase,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as well as increase the GSH content, in the liver. Liver histopathology also showed that silica hydride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liver lesions induced by CCl(4).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ilica hydride exhibits potent hepatoprotective effects on CCl(4)-induced liver damage in mice, likely due to both the increase of antioxidant-defense system activity and the inhibition of lipid peroxidation. Copyright 2010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这是来自发明人的最近研究,证明该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特别是具有清除毒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能力。采用电子自旋、线粒体膜电位等检测手段,证明具有抗氧化作用。 J Med Food. 2003 Fall;6(3):249-53. Evaluation of hydroxyl radical-scavenging abilities of silica hydride, an antioxidant compound, by a Fe2+-EDTA-induced 2-hydroxyterephthalate fluorometric analysis. Stephanson CJ , Stephanson AM , Flanagan GP . Source Flantech Group, Watsonville, California 95076, USA. Abstract The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and efficacy of a novel organosiliceous anionic hydride compound, silica hydride, were quantified by a recently developed method. The method measures a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capability of the antioxidant compound and the linear decrease in signal from a fluorescent 2-hydroxyterephthalate product created by reacting an Fe(2+)-EDTA complex in the presence of a potential radical scavenger. A fluorescence signal half-inhibition, IC(50), value of 1.4 +/- 0.1 muM was obtained for silica hydride compounds. The validity of the analysis was verified by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pectroscopy, spectrophotometric analysis of NAD(+)/NADH ratios,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easurements, and assays of both cytochrome c (Fe(3+)) to cytochrome c (Fe(2+)) and epinephrine to adenochrome reductions. 发明人关于该物质抗氧化作用的细胞学试验,发表在比较好的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这个文章说明这个物质确实具有抗氧化作用。 Original contribution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silica hydride: a combinational photosensitization and fluorescence detection assay Cory J.Stephanson * , a , G.PatrickFlanagan * , , a , Purchase function getIssnIsbn() { var ddJrnlStr = $("#ddJrnl").attr("href"); if(ddJrnlStr) { var parts = ddJrnlStr.split("/"); return parts ; } return null; } function getDOI() { var ddDOIStr = $("#ddDoi").attr("href"); if(ddDOIStr) { return ddDOIStr.replace("http://dx.doi.org/", ""); } return null; } function buildDD() { var issn = getIssnIsbn(); var doi = unescape(getDOI()); if(issn==null || doi== null) {return;} var prices = new Array(); prices ="/scidirimg/DeepDyve_SD_499.gif"; prices ="/scidirimg/DeepDyve_SD_399.gif"; prices ="/scidirimg/DeepDyve_SD_299.gif"; prices ="/scidirimg/DeepDyve_SD_199.gif"; prices ="/scidirimg/DeepDyve_SD_099.gif"; var dd = "http://www.deepdyve.com/rental-link"; dd += "?docId=" + doi; dd += "journal=" + issn; dd += "fieldName=journal_doi"; dd += "affiliateId=elsevierformat=jsonpcallback=?"; $.getJSON(dd, function(data) { if (data.status === "ok") { if (prices ) { $("#dd_img").attr("src",prices ); $("#dd_href").attr("href",data.url); $("#deepdyve").show(); } } } ); } buildDD(); * Flantech Group, Watsonville, CA, USA Received 24 April 2003; revised 27 June 2003; Accepted 24 July 2003. Available online 14 October 2003. Abstract Utilizing a novel combinational technique incorporating spectrafluorometry and photosensitization, this analysis determined cell viability and cytotoxicity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measurement of plasma membrane integrity. Chinese hamster ovary and mouse hybridoma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silica hydride after being photosensitized with singlet oxygen, hydroxyl/superoxide, and hydroxy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through the use of rose Bengal diacetate, malachite green, and N,N′-bis(2-hydroperoxy-2-methoxyethyl)-1,4,5,8-naphthaldiimide, respectively. The analysis resulted in an easy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quantify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eduction and characterized the radical reduction efficacy of silica hydride at 97% (± 0.68%, σ = 0.84) against singlet oxygen species and over 87% (± 0.56%, σ = 0.70) for the combination of hydroxyl and superoxide reactive species, and 98% (± 0.37%, σ = 0.47) effective for hydroxyl radical species. Nontreated photosensitized controls showed less than 1% viability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Loader.rt("abs_end"); Loader.feature('lp_embed').qCode("loadEmbedContent(EMBED_APC, 'embedAPCModule');") Keywords: Oxygen; Free radicals; Photosensitization; Silica; Hydride; Fluorescence; Antioxidant Article Outline · Introduction · Materials and methods · o Chemicals o Cell preparation o Singlet oxygen ROS introduction o Hydroxyl and superoxide ROS introduction o Hydroxyl radical introduction o Cell viability and cytotoxicity staining o Control preparation o Silica hydride preparation o Experimental · Results · Discussion · Acknowledgements · References Fig. 1. A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graph (STEM) image of the silica hydride compound (A), as taken by a Phillips CM30 STEM illustrates the small organosiliceous spheres that act as colloidal carriers for the hydride anions of silica hydride. The simple drawing of silica hydride (B) illustrates the silsesquioxane, caged-structure that the hydride anions are interstitially embedded into through a plasma-generated reaction. View Within Article Fig. 2. The photosensitizers used in this analysis. N,N′-bis(2-hydroperoxy-2-methoxyethyl)-1,4,5,8-naphthaldiimide (NP-III), also known as a photo-Fenton reagent, produces near quantitative hydroxyl radicals. Malachite Green isothiocyanate (MG) produces a mixture of superoxide anions and hydroxyl radicals when excited. Rose Bengal diacetate (RBDA) produces near quantitative amounts of singlet oxygen ROS. View Within Article Fig. 3. The photochemical mechanisms of the photosensitizers. The Type-I photochemical mechanism malachite green (A), stimulates the ground-state, MG 0 with 632 nm light producing the excited state, MG 1 , which transfers a hydrogen or an electron, producing hydroxyl radicals or superoxide ROS, respectively. (B) The rose Bengal ground-state, RBDA 0 , is excited as a Type-II mechanism by 543 nm light producing RBDA 1 , which further binds with molecular oxygen to produce singlet oxygen ROS. (C) The ground-state N,N′-bis(2-hydroperoxy-2-methoxyethyl)-1,4,5,8-naphthaldiimide, NP-III 0, is excited as a Type-I mechanism to NP-III 1 at 355 nm to directly transfer a hydrogen to produce hydroxyl radicals. View Within Article Fig. 4. Chart of the percent viability of silica hydride treated NS-1 and CHO cells as determined by calcein AM spectrafluorometric analysis at 530 nm.: (■) NS-1 RBDA, (□) CHO RBDA, ( ▴ ) NS-1 MG, ( ▵ )CHO MG, (•) NS-1 NP-III, and (○) CHO NP-III assays were performed in six replicates with consistent overall results, 87.9% (± 0.56%, σ = 0.70) for MG, 97.1% (± 0.68%, σ = 0.84) for RBDA and 98.2% (± 0.37%, σ = 0.47) for NP-III, cumulatively, for both cell types. View Within Article Fig. 5. Chart of percent viability of the photosensitized, but nontreated CHO and NS-1 cells.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cells are as follows: (■) NS-1 RBDA, (□) CHO RBDA, ( ▴ ) NS-1 MG, ( ▵ ) CHO MG, (•) NS-1 NP-III, and (○) CHO NP-III. The overall viability statistics for RBDA, MG, and NP-III, respectively, are 0.70% ± 0.46% (σ = 0.45), 0.51% ± 0.31% (σ = 0.40) and 0.50% ± 0.41% (σ = 0.55). View Within Article Fig. 6. In an aqueous solution, the interstitially embedded hydride anions dissociate (A) into the solution where the 1 s' electron of the anion is donated (B) to the unpaired electron of the radical species, in this example, the hydroxyl radical. The product of this reaction (C) produces water from the neutralized postradical species. View Within Article Table 1. Overview of 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for the Analysis View Within Article Table 2. Results of the Photosensitization Assay for the Analysis of ROS Reduction by the Silica Hydride Compound View Within Article 网络上关于该物质的资料 http://www.tuberose.com/Hydrogen_and_Oxygen.html Everyone knows that the body needs oxygen in order to live. So much emphasis has been placed on oxygen as the essential element allowing us to exist on the planet, that we tend to forget the other equally essential element namely hydrogen . Without hydrogen to combine with oxygen we wouldn't have water. Oxygen burns hydrogen in the living system, releasing the energy that runs our bodies. Hydrogen is "the fuel of life." It is essential to most biological processes in its atomic form, positive proton form or negative ion form.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human body stores hydrogen in its tissues. As we age, tissue hydrogen-depletion may lead to many of the symptoms of the aging process. This may cause sub-clinical dehydration since it appears that hydrogen may play a role in hydrating our cells. Hydrogen makes up 90% of the matter in the known Universe; helium makes up 9%. All the other elements in the Universe are found in the remaining 1%. Since hydrogen is so abundant, you would think that we know all there is to know about it, but we are just now learning about its importance in the living system. The word hydrogen comes from the Greek language and it means "water-former." Indeed, we all know that water, the matrix or mother of life, is made from hydrogen and oxygen. In fact, water is formed when hydrogen is burned by oxygen. We create pure water every day as a product of our metabolism. When we burn hydrogen in our cells, the energy that is released is used to run our bodies. Hydrogen is the lightest and smallest element known to science. Due to its small size, hydrogen easily travels throughout the body. It can also loosely hold another electron (in its outer shell), in which case it is called H minus (H-) or reduced hydrogen . No electron moves in the living system unless it is accompanied by hydrogen. In the absence of an adequate supply of negative hydrogen ions, intracellular f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and energy production are inhibited, toxins and free radicals accumulate and health deteriorates. ATP Inside all cells are varying numbers of small energy factories, known as mitochondria . The more active the tissue the greater the number of mitochondria. These mitochondria produce the energy currency of the body called ATP ( adenosine triphosphate ). Adenosine triphosphate is a biochemical energy battery that supplies almost all the energy needs of the human body. Hydrogen produces ATP molecules by moving electrons along the mitochondrial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Our purpose of eating food is to ultimately create ATP, which could be called the source of life's energy. Hydrogen from food supplies the needed protons and electrons for the mitochondrial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to make ATP. We each use about one-half pound of pure hydrogen every day just for the production of ATP. Attaching hydrogen to a molecule means lending energy to it. Since in hydrogen the electron and proton are loosely coupled, by attaching a hydrogen we essentially attach an electron. Free Radicals and Antioxidants High levels of free radicals are a major cause of aging, as well as many acute and chronic diseases. A free radical is a toxic compound that has lost a negatively charged electron, produced in the body as a by-product of metabolic oxidation. It therefore carries a positive charge and is unstable. It is capable of attracting an electron away from a vital cellular site such as the electron-rich DNA. Loss of an electron can damage a cell and alter its ability to perform its special function or to replicate itself normally. Levels of free radicals are higher in people exposed to air or water pollution, commercial animal products, toxic chemicals, or cigarette smoke. An antioxidant is a compound, which has a weak attraction to one of its electrons. It therefore readily surrenders an electron to a free radical, stabilizing and neutralizing the free radical, which then becomes a stable compound. Having surrendered an electron, the antioxidant itself may temporarily become a free radical, but a less aggressive one until it captures an electron from another antioxidant, to replace the one given up, in a cascade of electron transfers to milder, and milder, and less damaging compounds. Mega Hydrate , however, is the one, unique antioxidant that does not become a free radical. The electron it surrenders is an extra electron. The hydrogen ion in Mega Hydrate becomes stable hydrogen, balanced with one electron and one proton. Antioxidant compounds are produced by the body, but are also obtained either from food or from dietary supplements. Vitamin C, Beta-carotene, vitamin E, and selenium are well known as water and fat soluble antioxidants, found in fruits, vegetables and phytonutrient supplements such as spirulina plankton. Another antioxidant compound is proanthocyanidins , extracted from grape seeds, or pine bark. It is significant to this discussion to realize that each molecule of an antioxidant compound, no matter how large the molecule, surrenders only one electron. The hydrogen atom is the smallest of all elements and has as much antioxidant power as the large, complex compounds described above. Since the H- form is prevalent in nature it could be called an ever present antioxidant. Hydrogen when in the hydride (H-) state is found in most fresh fruits and vegetables, as well as in actively moving water. Cellular Conductivity The living system contains numerous chemical messengers that carry information and trigger events in metabolism. Virtually every action that takes place in the body requires communication of chemical messages from one cell to another, conducted by electrons passing through extra cellular fluids. An optimal level of conductivity in these fluids is essential to life and all activity. Abert Sent-Gyorgyi, the Nobel laureate who discovered Vitamin C, found that the tissues of the animal body store hydrogen in vast quantities. Different organ tissues "pool" hydrogen in different amounts. For example, he found that the order of hydrogen-pooling is the following: Liver Intestine Kidney Heart Lung Spleen Liver tissues store the most hydrogen, while the spleen stores the least. This is interesting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liver is the body's first line of defense and needs a supply of the most antioxidants in order to do its work of detoxification. Aging Transport of hydrogen is the missing factor in the search for the cause of the aging process and the secret to age reversal. As we grow older, our cells become dehydrated and our hydrogen pool becomes depleted. The hydrogen pool protects our cells from free-radical damage. Free radical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aging process. There is a paradox in medicine, and that is the fact that oxygen is the source of all life and is also the major cause of aging. Much effort is being expended to find powerful antioxidants that may control or reverse cell damage by oxidative free-radicals. The single factor that is common to all antioxidants is that they are sources of hydrogen. Hydrogen is the ultimate antioxidant. Carbon Cycle We have all heard about the carbon cycle in biology. The carbon cycle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plants use sunlight and water to create carbohydrates and other food stuffs. These are then used as food by animals who eat the plants. Animals exhale carbon dioxide gas which is then taken up by plants. The plants then use the carbon to make more carbohydrates, proteins and lipids (fats) which then serve as animal food. The carbon cycle could actually be renamed the hydrogen cycle . Plants create carbohydrates, proteins and lipids by attaching hydrogen to carbon atoms like hats on a hat-rack. Carbohydrates contain an equal amount of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We can say that all the foods that nourish us are primarily sources of hydrogen. We can see that the life cycle is really a hydrogen cycle. The "burning of the hydrogen" is a secret of life. Life energy is controlled by burning hydrogen. Free hydrogen that is released from the carbohydrates, proteins and lipids are carried into the mitochondria (power plant in each cells) by a process known as the hydrogen shuttle where they are used to make ATP. In this process, hydrogen is burned by oxygen, releasing energy. The final product from the burning of hydrogen is water. This extra water is eliminated from the body and is eventually taken up by plants and split by photosynthesis to make more carbohydrates, proteins and lipids. In biological systems, hydrogen and electrons travel together in pairs. When this combination meets up with a positively charged cell-damaging free radical, the hydrogen may react with the free radical and neutralize it so that no further cell damage may occur. By consuming large quantities every day a new transport system is created that makes hydrogen available to the cells without first having to be attached to food. These electrons are available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o neutralize free radicals that occur from poor digestion and microbial imbalance. Since hydrogen bonds are the "glue" that holds together the molecules in the DNA double helix, these bonds can be activated and energized. As we age, the DNA helix coils tighter and tighter, loosing flexibility. This contraction of the DNA coil may reduce the number of times that our cells can divide. Normally, our cells can only divide about 50 times before they cease reproduction. If we are able to loosen the DNA helix by activating the DNA hydrogen bonds, it will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our ability to increase the regeneration of our cells. The DNA helix floats in water and is therefore hydrated. The tightening of the helix with aging may be a reflection of the loss of the hydrogen pool with aging. By restoring a plentiful supply of the hydrogen pool, these spirals naturally unwind and regain their ability to stimulate cellular reproduction. Symptoms of hydrogen depletion include chronic fatigue, depression, hormone imbalances and indigestion. As our tissues are depleted of hydrogen, they become stiff and lose flexibility. Dehydrated tendons and muscles tear more easily, and dehydrated bones become brittle. Loss of lung flexibility leads to loss of oxygen. By replenishing our hydrogen stores, we can relieve many of these conditions brought about by hydrogen depletion. Colloidal Mineral Clusters Colloid minerals are minerals that are insoluble in water. Colloidal minerals are not ionized into anions and cations like mineral salts. Colloid minerals are so tiny that they cannot be seen except with powerful microscopes. Instead of being ionized, they're suspended in water by a force known as zeta potential . Zeta potential represents a basic law of Nature, and it plays a vital role in all forms of plant and animal life. It is the force that maintains the discreteness of the billions of circulating cells which nourish the organism. If zeta potential is low, toxins cannot be suspended for elimination, and nutrients cannot be suspended for transportation to the cells. The whole system becomes clogged. Mega H- In 1984 Patrick and Gael Crystal Flannagan created a new type of colloidal mineral cluster that is only 50 angstroms in diameter. These minerals are so small (10 to 12 atoms in diameter) that 1,600 of them would fit side by side on a red blood cell. These have since been trade marketed under the name of Mega H- . These clusters act like tiny magnets, drawing water molecules to their surface, creating liquid crystals in the process. The electrical charge on these minerals alters the properties of water so that they produce the properties of Hunza water (the Hunza normally live to more than 100 years)--that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water found anywhere else. A new emerging science, known as cluster chemistry , has shown that minerals in this size range have profound, unusual properties not found in any other form of matter. These tiny mineral clusters energize practically all nutrients with which they come in contact. When a substance is reduced in size to this dimension, electrons travel all over the surface of the mineral instead of being confined to localized areas like electrons found on ordinary colloids. These electron clouds form a zeta potential or negative electrical charge that attracts and organizes water molecules, thus building a liquid crystal structure. Negatively ionized hydrogen atoms are not found in ordinary water. All water contains hydrogen atoms with a positive charge. The hydrogen protons that are found in ordinary water control the pH or acid-alkaline balance. The negatively charged hydrogen protons are the most powerful electron donors known to chemistry. These atoms are extremely powerful free-radical scavengers. This can be measured with a pH meter . Water Together, hydrogen and oxygen combine to create water (H 2 O). Water constitutes four-fifths (80%) of the body's weight and performs and supports the internal functions of animals and plants. Body temperature is regulated through water. Water makes up 92% of the blood of the body and nearly 98% of intestinal, gastric, salivary and pancreatic juices. Water holds all nutritive factors in solution and acts as a transportation medium of these substances. Water is necessary for proper digestion of food. On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of water is to flush toxins and salt from the body. Negative hydrogen ions are normally found in the fluids of healthy living systems rather than water that is found in ordinary mineral or tap water. When we drink ordinary water, we have to convert it into cellular water before the cells can use it. If we cannot convert water into the structure of cellular water, it passes through our bodies and may leave our cells dehydrated. The consumption of oxidized foods and beverages tend to affect unfavorably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dy fluids. Many foods and beverages are highly oxidized and devoid of electrons. Likewise, the addition to one's diet of negative hydrogen ions, found to be especially high in organically grown vegetables, tends to affect the body fluids in a favorable manner. Water has been called the mother and matrix of all life . Water is so much a part of life that we tend to ignore it and look elsewhere for the magic bullet, the secret herb or nutrient that will increase health and vigor and extend life-span. Water affects our health more than any other nutrient. Recent discoveries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water and its function in the living system may forever change our view of water. All the symptoms of aging are in one way or another accompanied by slow dehydration of the cells of vital tissues associated with free-radical oxidative damage. Dr. Alexis Carrel received the Nobel prize for keeping the cells of a chicken heart alive for 34 years. Dr. Carrel said: "The cell is immortal. It is merely the fluid (water) in which it floats that degenerates. Renew this fluid at intervals, give the cells what they require for nutrition, and as far as we know, the pulsation of life may go on forever." No matter how much tap water we drink, we cannot seem to slow down the inevitable starvation of vital tissues for the fluid; that is everywhere. There is much more to tissue hydration than simply drinking ordinary water. Tissue water is as different from spring water as milk is from apple juice.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The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ORP) is a measurement of the potential for a reaction to occur, and represents electron concentration and activity level. An ORP in the plus range indicates oxidation , i.e. the absence of energy, and an inability to perform additional chemical reactions. An ORP in the negative range indicates chemical reduction , i.e. the presence of electrons, potential energy, and the ability to generate additional chemical reactions. ORP is therefore a measure of energy potential. The more negative the ORP, the more electrons present (in relation to the number of protons), and the more energy available. Biological redox reactions are a result of hydrogen being the essential electron donor, and oxygen being the essential electron acceptor. This can be measured with an ORP meter . The water we drink from the tap differs substantially from the water which bathes the tissues and cells in our bodies. Tap water has a surface tension of approximately 73 dynes/cm. The water around our cells has a surface tension of approximately 45 dynes/cm. It is necessary, therefore, that the body reduce the surface tension of water we consume in order for nutrients to pass through cell walls, and for toxins to pass out of the cells. Mega H- in water expedites this process. The negative hydride ions in Mega H- alter the water consumed with the food and supplements in our diet, to have a lower surface tension and an increased conductivity. A low surface tension in the extra cellular fluids is also important in the removal of toxins from the cells and into lymph and venous blood for removal from the body. When one 250 mg capsule of Mega H- is added to water the pH increases to approximately 8.5 and the ORP decreases to -650 millivolts, having tremendous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First the increased alkaline pH neutralizes the acid terrain of the body, so prevalent due to today's artificial and fast paced life style. Second, the -650 millivolts means the solution is rich in electrons loosely bound to hydrogen. When these special colloidal mineral clusters are added to ordinary distilled water, a number of extremely complex physical changes occur, including: 1) The high zeta potential attracts water molecules to the vicinity of the colloid where the water molecules are strongly polarized into forming hollow cages that resemble geodesic domes. 2) This ordering of molecules reduces the entropy of water. This means that there is an increase in free energy in water and the water can now support chemical reactions more easily and with less energy than before. 3) The surface tension or energy required to break the surface of water is greatly reduce. The phenomenon known as "wetting" is dependent on surface tension. The lower the surface tension the wetter the water. This means that the water requires less energy to wet substances. 4) The colloidal mineral cluster can act as vast reservoirs of negatively ionized hydrogen atoms. When these mineral clusters are taken on a daily basi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both aerobic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performance is experienced. Also, due to increased mitochondrial efficiency, one experiences rapid recovery from infections, inflammations and injuries, both acute and chronic. These geodesic dome-like cages were first predicted by two-time Nobel Prize winner, Linus Pauling, in 1959 in his classic book, The Hydrogen Bond . The following test has been performed and replicated by several groups of scientists with the same results. It provides yet more data indicating that Mega H- is a contributor to good health. _ PHOTO 1 below shows a microscopic view of a blood sample from a subject with low zeta potential. The blood cells are clustered together and trap waste elements between them. Note the clustering effect may be a result of dehydration from caffeine, alcohol, heat, and stress: all commonly found in people today. _ The test subject was given 500 mg (or two 250 mg capsules) of Silica Hydride - the active ingredient in Mega H- - mixed with 8 oz of water. _ Twenty minutes later, another blood sample taken from the test subject was viewed under a microscope (as seen in PHOTO 2 below). The evenly-dispersed blood cells indicates high zeta potential. The blood cells appear pristine, as if the substances trapped between the cells have been cleansed.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cells has increased allowing exponentially more nutrients into the cells and more toxins to be removed. _ __ Mega H-’s Silica Hydride is the only known supplement to dramatically increase zeta potential. _ Nationwide Food Consumption Surveys have shown that a 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may be dehydrated. Why do people lack hydration? This may be due to a poor thirst mechanism as we get older,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taste of water, the consumption of caffeine and alcohol, climate controlled environments (both heated and air conditioned), and excessive exercise. With water loss at 2% of body weight, individuals experience impaired physiological and mental performance. Double blind placebo studies clearly demonstrate that the Silica Hydride in Mega H- dramatically increases total body water in just four weeks! 负氢离子的本质:名字是四氢化硅,但好像不是这个东西。发明人最早的文献表明是一个类似苯环的结构。文献见:
个人分类: 氢气生物学|807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EsriENVI培训班讲义与视频、IDL培训班讲义与视频
dongyanqing 2011-10-14 22:38
2011年EsriENVI培训班讲义与视频、IDL培训班讲义与视频
好消息,ftp更新资料啦,2011年ENVI培训班讲义与视频、IDL培训班讲义与视频、2011Esri用户大会遥感专场讲座资料已经上传。 可参考置顶帖ENVIIDL资料下载FTP(新增2011年ENVI+IDL培训班与用户大会遥感专场讲座资料) http://bbs.esrichina-bj.cn/ESRI/thread-51726-1-1.html FTP地址:124.205.245.98 当前目录文件列表为:
个人分类: ENVI|6734 次阅读|0 个评论
点滴写作,慢慢积累。
热度 2 lilylz2010 2011-9-27 17:29
最近写一县域十二五规划思路的稿子,从提纲到正文,来回折腾,去县上调研过多次,资料也不少,但总觉得自己很容易被资料淹了,或者说看资料中说的有道理,却是写这份材料的人说的有道理,我如此说了就没道理了。说得艺术一点,自己驾驭不了这些文字,感觉自己被一堆文字压住了!小时候听说一些写小说的人因为中间痛苦活活把自己挣死了,咋远远没有这样的境界,但是觉得把一个东西写好、写实,别人一看,至少这是你自己写的,当然能让人认可你的想法与写法,确实也是一件不简单也不能超越痛苦的过程。 很期待自己不论啥时候、看到什么材料,自己脑子都有成型的不易改变的想法,并且能立足自己想法的基础上,借助别人的观点,提炼出自己想要的结论性东西,相信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很难想象,以前没有电脑和互联网时代的文字工作,虽然字数少,本子也不多,但也许字字会渗透相关工作人员的脑中,也会随之改变相应的实践活动。如今我们可以看到五花八门的体例、想法、格式,搞个东西借助电脑、互联网可以搞得要颜色有颜色,要厚度有厚度、甚至要多快有多快,当然要价格也有价格!但是实践中产生的具体效用有多大,不得而知了。 写点有价值的东西,不止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运用,一个人的经验积累、观点积累、知识积累甚至很重要的工作积累都是离不开的重要支撑力量。不能急于求成,但是适时的积累是必要的。相信功夫用到,每个人自然应该会有自己的视角和高度。
3067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于阿尔伯特.拉斯克奖的一些背景资料
xie44025 2011-9-13 13:29
关于阿尔伯特 . 拉斯克奖的一些背景资料 阿尔伯特 . 拉斯克( Albert D.Lasker )出身于 1879 年,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他创建的芝加哥的 Lord & Thomas 广告公司的董事会主席( President ),百万富翁。 1942 年他决定关闭公司,转而投身于艺术、政治和健康事业,成立了以他和他妻子 Mary.Lasker 共同署名的“ The Albert and Mary Lasker Fandation ”(阿尔伯特、玛丽拉斯克基金会),玛丽 . 拉斯克担任基金会主席。基金会每年给“在诸如引起病人死亡或残疾的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 Who have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in basic or clinical research in diseases which are the main causes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颁发拉斯克奖。拉斯克奖的颁发范围后来又有所扩大,包括医学新闻事业( Medical Journalism )奖,以鼓励报刊和电视报道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 1950 年拉斯克不幸患上肠癌,手术 2 年后,于 1952 年 5 月 30 日去世。拉斯克在慈善事业上的巨大声望,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妻子玛丽 . 拉斯克有关。玛丽 . 沃达( Mary Woodard ,即玛丽 . 拉斯克) !900 年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卅的沃特镇( Watertown )。她父亲是一亇成功的银行家。玛丽 1923 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艺术史系,后去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回美国后在纽约从事艺术品交易( Art dealer ),在经济大消条时期,她因开发了廉价的好莱坞式的服装成为一个成功的女商人( Businesswoman )。 1939 年玛丽结识了拉斯克,一年后二人结成夫妻。这是玛丽的第二次婚姻,而拉斯克则是第三次了,那时他已 60 岁。拉斯克死后,把遗产完全交给拉斯克夫人管理。她从小体弱多病,并深感当时医学的落后。她也看到,大多数病人都得不到适当的治疗,往往一个家庭的所有储蓄都为一个家人的长期患病而消费怠尽。因而特別热衷于医学事业。 丈夫死于癌症使地决心投身于征服癌症的事业。在地周围逐步聚集了一群热情、能干的社会活动家和科学家。在他们不懈游说国会的努力下,终于使国会通过了国家癌症法案( National Act On Cancer ), 1971 年尼克松总统莶署了这个法案,启动了规摸巨大,并延续至今的“抗癌圣战”( Cancer Crusade )。 关于拉斯克奖对推动医学科学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已有许多介绍,本文不再赘述。今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对青嵩素的研究,首获此崇高奖项。上世记 80 年代后期,我的实验室曾与屠先生在青嵩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面有过很好的合作。对此喜讯表示衷心的祝贺。 注:本文资料来自 Richard A.Retting 著的“ Cancer Crusade : The story of the national cancer Act of 1971 , 1977 published b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一书。
4904 次阅读|0 个评论
湖北历史地震资料
热度 2 qsqhopeiggcas 2011-9-11 11:01
新华网北京 9 月 10 日 电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消息,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交界地区,北京时间 10 日 23 时 20 分,发生里氏 4.6 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 29.7 、东经 115.4 ,震源深度 17 公里 。 引自: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09/11/c_122018660.htm 由湖北历史地震目录(表 1 )知,在 788 年曾发生过一次 6.5 级地震, 1856 年曾发生过一次 6.25 级地震, 1932 年曾发生过一次 6.0 级地震。 2011 年 9 月 10 日 Ms4.6 级地震位于 1932 年 6.0 级地震附近, 1932 年以后距 6.0 级地震震中不远,曾在 1954 年发生过一次 4.75 级地震。 表 1 湖北历史地震目录 年份 月 日 纬度 经度 震源深度 ( km ) 震级 Ms 地点 震中 烈度 BC 143 6 7 32.1 110.1 7 5 湖北竹山西南 Ⅵ 788 3 12 32.4 109.9 7 6.5 湖北房县西北 Ⅷ 1336 3 9 30.2 116 4 4.75 安徽宿松、湖北黄梅间 Ⅵ 1407 -- -- 31.2 112.6 7 5.5 湖北钟祥 Ⅶ 1469 11 13 31.2 112.6 7 5.5 湖北钟祥 Ⅶ 1470 1 17 30.1 113.2 7 5 湖北武汉西南 1603 5 30 31.2 112.6 7 5 湖北钟祥 Ⅵ 1605 6 8 30.8 113 7 5 湖北钟祥东南 1620 3 5 31.1 112.7 7 5 湖北钟祥东南 1629 4 -- 30.3 115.1 7 4.75 湖北黄冈蕲州间 Ⅵ 1630 10 14 30.2 113.2 7 5 湖北沔阳沔城 Ⅵ 1630 夏 30.7 113.5 7 5 湖北天门汉川一带 Ⅵ 1632 -- -- 32.4 109.7 7 5 湖北竹溪 Ⅵ 1633 4 6 30.6 114.9 7 4.75 湖北黄冈 1634 3 30 30.7 115.4 7 5.5 湖北罗田 Ⅶ 1640 9 -- 30.5 114.9 7 5 湖北黄冈 Ⅵ 1742 -- -- 32.1 110.8 7 5 湖北房县 Ⅵ 1850 5 9 29.9 112.3 7 4.75 湖北公安东南 1856 6 10 29.7 108.8 7 6.25 湖北咸丰、四川黔江间 Ⅷ 1887 -- -- 32.4 111 7 4.75 湖北武当山 Ⅵ 1897 1 5 29.9 115.2 7 5 湖北阳新 Ⅵ 1913 2 7 31.2 115 7 5 湖北麻城 Ⅵ 1931 7 1 30.1 108.967 7 5 湖北利川南 Ⅵ 1932 4 6 31.3667 115.067 7 6 湖北麻城北 Ⅷ 1948 2 19 31.9 111.4 7 4.75 湖北保康 Ⅵ 1954 2 8 29.7 113.9 7 4.75 湖北蒲圻 Ⅵ 1961 3 8 30.2833 111.2 7 4.9 湖北宜都西 Ⅶ 1964 9 5 33.2 110.7 7 4.9 湖北郧西 Ⅶ 1969 1 2 31.5 111.2 7 4.8 湖北保康 Ⅵ 1979 5 22 31.0833 110.5 7 5.1 湖北秭归 Ⅶ 资料引自: 顾功述主编,中国地震目录。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4998 次阅读|7 个评论
中国知网里会出现这样的广告
热度 1 胡颖 2011-9-9 17:17
中国知网里会出现这样的广告
今天上网到中国知网里查一些资料,没想到的是会偶然看到这样的低俗广告。原本在自己看来,中国知网是一个科技性论文文献查阅服务网站,那就是说一般人看来,还是一个很严肃谨慎的地方,可这则广告的出现便使人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不可思议,也有点不可理喻了。 再看看今天整个的一个社会环境吧,物欲横流,广告这东西也是只要有钱便想投放在哪里就投放在哪里,无孔不入。除了对于查资料找清静的研究者来说没一点好处外,对于中国知网来说,所造成的社会印象与社会效益也是极差的吧。难道只是眼睛里盯着几个小钱,忘记了网站的长远定位与发展?此情此景,令人反思! 剪切图
个人分类: 大声说出|5688 次阅读|1 个评论
VASP资料
bshao 2011-9-9 15:35
VASP workshop slides http://cms.mpi.univie.ac.at/vasp-workshop/slides/documentation.htm
个人分类: VASP|2084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谈基金!
热度 2 jiahongtao 2011-8-19 21:21
今年的基金结果出来了,自然是几家欢乐,更多的是疑问! 我一直认为,写基金就是买彩票,中之我幸,不中我命! 就拿今年来说吧,有个同事刚开始不愿意报,最后仓促上阵,最终也批了!! 我的本子虽然不是精心准备,却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查资料,反复修改了很多遍,最终没获得批准!具体意见还不得而知! 同事中了,应该祝贺!! 自己没中,继续努力!! 今年没中,从现在开始准备!! 也许是运气不好,也许是没有对准专家的胃口,没有太多的也许...... 关键还是心态,希望没中的,继续努力!中了的好好做,毕竟基金不是所有人能拿上的!! 无论中与不中,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还是要一如既往!坚持,难能可贵!!
4932 次阅读|3 个评论
占有了不等于吸收了
热度 4 plpbeckham 2011-4-24 23:25
今天是悲剧的:笔记本坏了——硬盘格了——资料没了——做的东西也丢了……最后:花的时间浪费掉了!回想自己硬盘里辛辛苦苦搜集整理的资料顷刻间灰飞烟灭,不禁感叹神伤…… 伤感之余,突闪念头——占有了不等于吸收了,自己好好反省了一下,的确那样:硬盘里的几十G自己专业方向或者兴趣资料包括电子书、软件程序、软件教程以及一些汽车、足球视频等,一直接触、访问的就是那么一点点的东西,而其他的只是静静地待在那,好几个月都不会打开它;还有我的那些文档,各种手册图册、教材、图纸、论文等,下载下来时来者不拒,略叫挑选就统统保存,回想起来自己又完整的看过(或浏览过)几本呢,图书馆的书都看不完,何况是这些更多的?拿学软件来说吧,对于工程上的大型软件,一般网络上都开有一些专门的论坛,一些好心人会上传很多该方面的资料,你可以随心所欲的下载,那时的心理很简单——多多益善;另外就是去图书馆,疯狂的搜集该方面的书籍,借上一摞,那时的心里也很简单——有总比没有好。可是等你真正开始学习时,哪有那么多时间每个都细看(或浏览),而且你占有了就等于人家没有了,你占有了却不能发挥这书的价值,更是浪费资源。犹记得一位学者来我们学校讲座,提到研究生怎么读研时,特地提到了许多研究生下载很多论文却没能细细研究这些论文,称其“纯粹浪费时间”。所以我现在(这个习惯开始不久)对于某一方面的知识的索取最多是精挑细选地借两本这方面的书籍,再从网上稍微下载点经典的网友都推荐的好的资料,学好并掌握吸收就是达到目的:一来就算下次硬盘再出问题资料丢失了,自己也不会损失那么大;二来占有的量小一点是为了拥有的更多一点。 虽然这次,很悲剧,硬盘里的资料全没了,但细想一下,感觉这正好是让自己从头开始,从简而获多。
个人分类: 研究生生涯|1352 次阅读|3 个评论
实用且权威的数据挖掘资料!
douglee1986 2011-3-4 11:21
数据挖掘方面的好资料很多,但如果每个人都自己去搜集,那会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鉴于此,我通过一些方法和技巧搜索这方面的资料,且特地总结了这些信息,希望能给挚友们节省一些宝贵的时间。同时,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如果你也有不错的资料,希望你通过评论给予告诉,我会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综合信息: Knowledge Discovery Mine (KDNuggets) UCI KDD Archive Introduction to Data Mining(很多综述性文献!) - 周志华教授 Reference: ACM SIGKDD Journal: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 Springer IEEE/TKDE ACM/TKDD Journals - KDnuggets Researchers: 周志华教授 - 南大 Jiawei Han Data Sets: UCI Machine Learning Repository DBLP Data Set LAMDA - 数据集 Papers: Mahout - Algorithms Case Studies: Case Studies in Business,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Statistics Implementation Code: Apache Mahout (用于海量数据集挖掘的分布式算法实现!) Weka 3 LAMDA - 代码(最新算法实现!) Others: Jiawei Han - Other Interested Info(极具价值的资料库、公司研究院等!) LADMA - 链接(在线资源等!) Weka - Machine Learning Group
个人分类: 数据挖掘|37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快乐写作与投稿 —SCI、SSCI数据库在科研中的价值与应用
LuDoor 2010-12-12 16:20
http://bbs.sciencenet.cn/showtopic-111470.aspx
个人分类: 科研方法|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界数据库使用说明大全
LuDoor 2010-12-12 16:06
世界数据库使用说明大全
个人分类: 科研方法|7 次阅读|0 个评论
致谢
KpWu 2010-10-13 14:09
1+12 为我提供资料的老师们表示感谢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史研究会资料(备忘,1992年)
黄安年 2010-9-5 07:25
美国史研究会资料(备忘, 1992 年)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5 日发布 在笔者 90 年代初期主持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工作期间 , 某些工作资料是笔者在电脑上起草并保存在电脑硬盘中的,这些硬盘一直放在老式台式电脑中 , 其中许多文件还是用的 WPS 系统 , 前不久将老式台式电脑处理掉 , 保留了 320G 的硬盘 , 最近将它的文件打开再现了 90 年代所撰写的许多中文文件,其中就有关于美国史研究会的许多工作资料 , 估计这些纸质文字资料保存在美国史研究者手里不会很多 , 因而通过个人博客发布,有利于回顾美国史研究会的工作回顾。 已经在纸质出版物上发布的有 : 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主编的《美国史研究会通讯》 1992 年第 1 期(总第 54 期)中,刊登了秘书处《关于召开第七届年会设想的通知》( 1992 年 3 月 15 日)、秘书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在京理事长、秘书长工作会议纪要》( 1992 年 3 月 15 日)、秘书处《关于近期工作的说明》( 1992 年 3 月 15 日)。《美国史研究会通讯》 1992 年第 2 期(总第 55 期)中,刊登笔者执笔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京津地区理事会议纪要》( 1992 年 6 月);笔者执笔的《在京津地区理事长、秘书长工作会议纪要》( 1992 年 8 月)。《美国史研究会通讯》 1992 年第 3 期(总第 56 期)中,刊登秘书处《关于在 1993 年中国美国史年会期间举办美国问题专业书展的通知》( 1992 年 7 月 31 日)。《美国史研究会通讯》 1992 年第 4 期(总第 57 期)中,刊登秘书处《关于美国史研讨办讲员的通知》( 1992 年 11 月 14 日)。 以下部分在通讯上的发布,另一部分则没有发布。 ******************************8 通知 兹定于 6 月 13 日 ( 星期六 ) 下午 1:30 在北京大学燕京美国研究中心 ( 图书馆 407 室 ) 召开京津地区理事会议 . 会议议题 : 1. 关于第七届中国美国史年会 (1993) 的筹备方案 2. 关于办好《美国史研究通讯》 3. 关于组织中国美国史研究信息网络 如你因故不能前来 , 请事先将你的意见告秘书处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 1992.5.29 *********************************88 先生 : 您好 ! 6 月 13 日京津地区理事会已就组织中国美国史信息网络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会议认为 , 及时系统地收集整理 , 并向广大会员提供有关中国美国史研究的信息 , 建立中国美国史信息网络是十分必要的。为逐步做好这项工作 , 会议建议责成秘书处和《美国史研究通讯》编辑组负责组织这项工作。作为第一步 , 即着手组织力量通过《美国史研究通讯》定期公布最新发表的美国史论文资料目录索引 ; 有关美国史著译作书目 ; 硕士和博士论文目录 ; 有关学术活动 , 学术会议的大事记要 ; 美国史研究会会员变动情况 ; 美国史教学开设新课情况 ; 美国史研究机构变动情况等。为办好《通讯》这一刊物 , 理事会还提议由每届年会的理事长任主编 , 秘书长和常务副秘书长任副主编 ,1992-1993 年《美国史研究通讯》主编是张友伦 , 副主编是黄安年、李剑鸣 , 《通讯》编辑组由李剑鸣兼任负责人。有关会议的详细纪要 , 不日即可印出寄达给您。 由于《美国历史杂志》编辑 David Thelen 是直接写信和您联系而并未和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直接联系此事,因此会议认为理事会不便介入此事,但是理事会组织的信息网络成果则会为您的工作提供方便。相同内容的信件 , 已函告 先生和  先生。 即颂 夏安 黄安年 1992.6.15 关于填写调查教学研究情况的通知 为了系统的了解 1990 年以来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的教学研究情况 , 我们拟定了下述调查提纲 , 请您逐项填写 , 务于 1993 年 5 月 1 日前寄秘书处 , 以便汇总通报我会会员。 一 . 基本情况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日 , 职称 , 职务 , 单位 , 通讯地址 , 邮编号码 , 家庭通讯地址。 在学术团体中任职。 二 . 研究成果 1990 年以来发表的著作 , 译作 , 教材 , 论文和资料 , 注明出版社或报刊名称 , 出版年 月 , 字数 , 是否公开出版。合著中本人所写部分。 三 . 教学成果 1990 年以来所开课程名称 , 开设对象 , 学时 , 是否新课。 四 . 研究生培养 1990 年以来毕业的研究生 : 姓名 , 专业 , 博硕士论文题目,正在培养的研究生 : 姓名 , 专业 , 入学时间 五 . 学术交流情况 1990 年以来出国 , 访问 , 进修 , 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情况 : 时间 , 地点 , 主要内容。 1990 年以来在国内访问 , 进修 , 讲学和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 时间 , 地点 , 主要内容。 六 . 获奖情况 七 . 近期准备发表的研究成果 ( 注明出版社或报刊名称 ) ( 备注 : 如您不在规定时间内将上述提纲所列内容寄秘书处 , 我们在 1993 年 7 月印出的《中国美国史学术信息汇要》中因未能反应您的情况而非常遗憾。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 1992 年 7 月 31 日 (载《美国史研究通讯》 1992 年第 3 期第 30-31 页) 关于举办美国史研讨班的通知 1992 年 7 月 17 日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秘书长会议研究 , 在 1993 年夏,拟举办美国史研讨班,现通知如下: 一 . 宗旨 : 为了推动中国美国史的教学和研究 , 活跃学术空气 , 交流研究心得 , 在中国美国史年会举行的前后 , 拟举办美国史研讨班。 二 . 时间 : 1993 年 7,8 月间中国美国史年会举行的前五天和后五天进行 , 共十天。 三 . 地点 : 山东省威海市 四 . 内容 : 邀请国内外著名美国史专家和中年学者讲授有关美国现代化发展的十五讲专题 . 详细内容另定。 五 . 对象 : 在读研究生和青年史学工作者 , 青年教师 , 及事业单位 , 社会学术团体对美国历史有兴趣的人员。 六 . 报名 : 自即日起即可向秘书处报名 . 凡系统听完美国史研讨班的研究生学员 , 可由秘书处开证明 , 经研究生导师同意 , 可作为研究生学术讲座课程成绩 , 按一学分计算。凡本会会员报名者 , 每人交听课费 80 元人民币 , 非本会会员 , 每人交报名听课费 120 元人民币 . 报名地点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 七 . 费用 : 往返交通费和食宿费自理 , 凡要求按学生宿舍标准安排的可从低收费。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 1992 年 7 月 31 日 (载《美国史研究通讯》 1992 年第 3 期第 32 页) 中国美国史学术信息汇要提纲 (1990.1--1993.4) 经 1992 年 7 月 17 日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秘书长会议研究 , 拟在 1993 年上半年编印《中国美国史学术信息汇要提纲 (1990.1--1993.4) 》,先特将通报如下,请广大会员大力以支持。 一 . 著作 , 译作 , 教材和资料书 , 工具书目录 (1990--1993.4) 作者 , 译者 , 编者 , 书名 , 页数 , 出版社 , 出版年 , 月;合作者注明本人撰写的部分字数及主编姓名。 二 . 论文 , 译文 , 及资料目录 (1990--1993.4) 作者 , 译者 , 文章名 , 报刊名 , 发表日期。 三 . 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目录 (1990--1993.4) 作者 , 导师 , 论文题目 , 学校 , 答辩日期。 四 . 中国美国史学术会议和活动纪要 (1990--1993.4) 时间 , 地点 , 参加人 , 主要内容。 五 . 高校和研究机构开设的美国史课程 (1990--1993.4)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型 , 讲课教师。 六 . 学术交流情况 (1990--1993.4) 出国讲学 , 进修情况和在国内讲学情况。 时间 , 地点 , 主要内容。 七 . 会员基本情况统计 (1990--1993.4) 人数及分类 : 性别 , 年龄 , 地区 , 职业 , 职称。 八 . 附 : 历届年会提交的论文目录 (1979--1990) 姓名 , 单位 , 题目 , 年会时间 , 已否发表。 九 . 在国外的会员情况 . 说明 :1. 上述汇要的收集整理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组织进行。 2. 上述汇要成果之一为 : 《美国史研究通讯》特刊〈中国美国史学术信息会汇要 (1990.1--1993.4)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 1992.7.31. (载《美国史研究通讯》 1992 年第 3 期第 31 页) 关于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留美会员的若干规定 经 1992 年 7 月 17 日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和秘书长会议研究 , 对留美会员特作如下规定 : 一 . 凡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留美会员 , 须恪守本学术团体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章程 , 以促进中国美国史教学和科研发展为宗旨 , 推动美国史学术研究和交流为业务活动范围。非经理事会委托 , 不得代表本会在美国进行不符合本会章程的活动。 二 . 凡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 , 在留美一年后的一年内须向秘书处交纳会费 , 否则属自动退会 , 由秘书处从会员名册上除名。 凡留美会员 , 在美期间交纳会费的标准为 : 无正式工作的会员每年交 5.00US$, 一次交纳 1992 及 1993 年的会费共 10.00US$. 凡有正式工作的会员每年交 15.00US$, 一次交纳 1992 及 1993 年的会费共 30.00US$ 。凡出国前已经按国内标准交纳会费的 , 从出国后第二年开始 , 须按在国外的标准交纳。国外会员可委托代理人交纳。上述交纳会费的规定 , 从 1992 年起开始实行。 三 . 凡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留美会员 , 与国内会员一样享有会章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中国美国史研究通讯》等资料可委托代理人领取。 四 . 为了系统了解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 1990 年以来的研究和教学情况 , 留美会员与国内会员一样 , 亦要填写调查提纲所列内容 : 1.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日 , 学习或工作单位 ( 注明英文 ), 职务 , 职称 , 通讯地址 ( 注明英文 ), 邮编号码 , 家庭地址 ( 注明英文 ) 和邮编号码,电话号码,出国前所在单位及职称。 2. 1990 年以来发表的著作 , 译著 , 教材 , 论文和资料 , 注明出版社或报刊名称 , 出版年月 , 字数 , 是否公开发表 , 合著中本人所写部分。 3. 1990 年以来所开课程名称 , 开设对象 , 学时。 4. 博士论文题目和导师。 5. 学术交流情况: 参加国际会议情况 . 时间 , 地点 , 内容。 6. 获奖情况。 7.  近期准备发表的研究成果。 以上情况请务于 1993 年 5 月 1 日前寄达或托人带给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 , 地址 : 中国 , 天津市 , 邮编 :300071, 南开大学历史所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 , 马梅秀女士 (Ms.Meixiu Ma, History Institute,NankaiUniversity,AMERICAN HISTORY RESEARCH ASSOCAITION OF CHINA, Tian Jin, 300071, P.R.China) 五 . 凡留美中国美国历史学者 , 欲申请加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 , 须提出申请 , 并有两名会员 , 其中一名为理事或顾问推荐 , 由秘书处办理入会手续 ( 由理事会常委会审批 ), 在交纳会费后 , 放可确认入会。 六 . 明年七 , 八月间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将在山东威海举行第七届中国美国史年会 , 同时争取召开国际学术讨论会 , 欢迎我会留美会员参加。 凡申请参加年会和国际会议的会员 , 请于 1993 年 3 月 1 日前向大会秘书处提出申请 , 报告提交论文的题目 , 并附简要的提纲。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 1992 年 7 月 31 日 (载《美国史研究通讯》 1992 年第 3 期第 33 , 14 页) 致中国留美历史学会理事会的一封信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拟争取于 1993 年 7,8 月间在山东威海市召开美国历史的国际学术讨论会 , 主题是美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 会期四天。同时还将举行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 , 举办美国史研讨班和美国史专业书展。我们除组织专题研讨外 , 还准备编印《中国美国史学术信息汇要 (1990.1--1993.4) 》 , 并出版 1993 年中国美国史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我们热烈欢迎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留美会员 , 参加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和我们共同举办研讨班 , 为此目的 , 经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和秘书长会议研究 , 特请中国留美历史学会新任理事长和理事在美国就上述计划 , 协同筹措资助经费。  愿我们共同为争取开成中国美国史学界第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 , 和研讨班等活动而努力   即颂   夏安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代理事长 严四光   秘书长黄安年   1992 年 8 月 4 日  关于公开召聘美国史研讨班讲员的通知 1992 年 11 月 15 日 今年 7 月 31 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已经通知 , 在明年中国美国史年会前后拟举办美国史研讨班 , 邀请国内外美国史学家讲授有关美国史专题 , 对象为在读研究生和青年史学工作者 , 青年教师及企事业单位 , 社会学术团体对美国史有兴趣的人员。为了办好这次研讨班, 我们对讲员采取公开召聘的办法,现通知如下:     ( 一 ) 凡自愿在这次研讨班上讲学的讲员 ( 限会员 ) 需向秘书处提出 ,  并附一简要提纲 , 截止时间为 1993 年 3 月 31 日 ( 以邮件收发日期为准 ) 。     ( 二 ) 讲授题目和主题自定 , 文责自负。     ( 三 ) 秘书处有权根据报名情况与报名的讲员商定是否聘定讲学 ,  凡聘定的讲员需在 1993 年 7 月 1 日前向秘书处提交讲授的详细讲授提纲或讲稿 ( 均需附一主要书目 ) 一份。 谢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30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记录--资料备份
Kupeprntlkn 2010-9-1 23:25
今天还在继续写上周没写完的东西,因为本身写的东西要不断写写改改,所以这周来就一直没有及时备份,每天都在前次的基础上改。结果晚上过来后还真是发现犯了相当大的个错误,今天一天做的东西,不知下午走时操作失误,过来后弄了大半天发现东西不对,一看根本不是自己今天下午走的的结果,这时想回复已不可能。一天的东西就这样没了,当在写时,发现有些地方很好的灵感却已不在,真痛苦。多少年来,由于本身专业出身的原故,一直对数据资料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从来都是备份备份在备货,很少失误,今天却犯了这么严重的个错误。所以东西只能凭记忆继续往上写的,写下来一写要给自己以后提个醒!!
个人分类: 随想记事|12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土地矿产类专业论坛
imthere 2010-9-1 14:09
土地矿产类专业论坛,可以下载到好多资料。如有需要,可看看。 http://bbs.hxland.com/?fromuser=zhouzhh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六款开源的图书资料管理系统
outcrop 2010-7-19 18:59
看到一篇介绍图书管理系统的文章,关注了下,这些系统对个人或者组织的图书文献管理应该有一定的帮助,不过有的配置还是比较复杂。简单整理下,就不翻译了: VuFind Library resource portal designed and developed for libraries by libraries。 Koha Serves more than 1000 academic, public, and private libraries Evergreen Consortial-quality library software Greenstone Comprehensive digital library creation, management, and distribution package OpenBiblio Library administration web interface PMB Library automation system based on PHP and MySQL 都是开源、可以在linux下运行的系统,点击链接直接访问网站,基于Web的比如VuFind有在线demo。 消息来源: http://www.linuxlinks.com/article/20100712163238358/LibraryManagementSystems.html
个人分类: 个人知识管理|17935 次阅读|1 个评论
高校教师岗位设置资料汇总(长江大学)
毛宁波 2010-6-10 12:48
下面是长江大学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设置的资料汇编及其进展情况,请大家参考! 1、关于召开长江大学岗位设置管理研讨会的通知 (2010-5-22) 2、关于印发《长江大学首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试行办法》等七个试行办法和试行细则的通知 (2010-6-3)(可下载文件) 3、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流程 (2010-6-8) 1 )、应聘专业技术本岗位(最低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流程图 : 2 )、应聘专业技术高一级岗位流程图 4、 岗位设置科研支撑材料认定办事流程 (2010-6-9) 1)、教师本人准备各种科研支撑材料; 2)、持科研支撑材料到相关科室进行认定签字:科研项目(包括纵横向)到行政楼319#项目管理科; 科研成果(奖励、论文、著作)到行政楼322#成果管理科;专利到行政楼417#科技产业管理办公室;3)、经认定签字的材料到行政楼321#综合管理科盖章。 5、 岗位设置管理表格 (2010-6-10)
个人分类: 中国大学逸事|5256 次阅读|1 个评论
《古植物学的故事》资料补充与更正
livingfossil 2010-5-28 09:43
《古植物学的故事》资料补充与更正 1. 《古植物学的故事(6)》补充以下资料: 耶鲁大学 Peabody自然历史博物馆古植物部收藏植物化石已有20万份(以往公开数据为15万),2002年将标本从博物馆地下室搬放到新建的ESC大楼三层,并安装了mobile compact storage system。因此,馆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促进了标本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无论是ESC的整体设计还是mobile compact storage system的精心考虑,许多至关重要的技术细节均体现了耶鲁同行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关于ESC建设、mobile compact storage system安装以及标本搬迁等工作,Leo Hickey教授保存有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有些经验值得中国同行借鉴学习。 The Class of 1954 Environmental Science Center http://www.peabody.yale.edu/collections/esc/index.html 《古植物学的故事( 6)》的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2455
个人分类: 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4595 次阅读|0 个评论
梅西最新资料
eaglezxw 2010-5-25 15:30
个人档案 英文名:Lionel Andrs Messi   中文名:里奥安德列斯梅西   昵称:leo(小名)、pulga(西班牙)、rere(阿根廷)   外号:小跳蚤形容其完美的一对一能力   国籍: 阿根廷   俱乐部: 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   位置:右边锋 前腰 影子前锋 右前卫   出生日期:1987年6月24日   出生体重及身长:3公斤,47公分   星座:巨蟹座   出生地:阿根廷 圣菲省 罗萨里奥 市   用脚:左脚    国家队号码:10   俱乐部号码:10   效力俱乐部历史:   1995-2000 阿根廷 纽维尔老男孩足球俱乐部   2000-2004 西班牙 巴塞罗那B队   2004至今 巴塞罗那队   国家队生涯:阿根廷   家庭状况双亲:豪尔赫和西里娅,大哥,嫂子,侄子和侄女,二哥,小妹妹   年薪:1100万欧元+300万浮动   2009总收入2860万欧元 集体荣誉  巴塞罗那俱乐部   2009-10赛季 西班牙甲级联赛冠军  2008-09赛季 欧洲超级杯冠军 2009赛季 世界俱乐部杯冠军   2008/09赛季 西班牙超级杯   2008-09赛季 欧洲冠军联赛冠军   2008-09赛季 西班牙甲级联赛冠军   2008-09赛季 西班牙国王杯   2006-07赛季 西班牙超级杯   2005-06赛季 欧洲冠军联赛冠军   2005-06赛季 西甲冠军   2005-06赛季 西班牙超级杯 阿根廷国家队   2005年U20足球锦标赛冠军 阿根廷国奥队   2008年奥运会足球冠军 个人荣誉 2005年世青赛最佳射手,最佳球员   05/06欧洲21岁以下金球奖 金童奖 ( 都灵体育报 )   2005年阿根廷足球先生   05/06欧冠最佳新人   05/06FIFPro 最佳新人   06/07入选欧足联评选最佳阵容   06/07年度最佳西甲拉美球员 梅 西 庆 祝 进 球 2007年世界足球先生第二名   2007年金球奖第三名   06/07西班牙最佳外援   06/07阿根廷最佳海外球员   06/07体育画报最佳运动员   意大利体育邮报2007度世界最佳阵容,南美最佳阵容   欧洲著名时尚杂志《GQ》2007年度西班牙最性感先生   2007年欧洲最佳新秀奖(米兰体育报)   2007年度最有价值球员(每日体育报)   06-07赛季西甲最佳拉丁美洲球员   连过五人的进球在06-07赛季以及2007年度各项进球排行榜上均列首位   2007年度西班牙国家体育奖最佳拉美运动员   07/08西班牙《公众报》评选的最佳外援   入选体坛周报07/08赛季西甲最佳阵容及欧洲体育欧洲最佳阵容   2007/2008赛季FIFPro(国际职业球员联盟)年度最佳阵容。   2008年度 欧洲金球奖 评选第二位(银球奖)   2008年世界足球先生第二名   08/09西班牙国王杯金靴奖   08/09欧洲冠军联赛金靴奖(9球)   2008-09赛季西甲最佳外籍球员    2008-09赛季欧洲体育杂志联盟(ESM)公布了2008/09赛季欧洲最佳   2008-09第二屇迪斯蒂法诺杯得主   2008-09年度拉美最佳运动员奖   2008-09赛季欧洲冠军联赛最佳前锋   2008-09赛季欧洲冠军联赛最佳球员   2008-09赛季西甲联赛最佳球员   2008-09赛季西甲联赛最佳前锋   2009年欧洲金球奖得主 2009年世界足球先生 2009-10赛季欧洲冠军联赛金靴奖 2009-10赛季欧洲冠军联赛最佳阵容(右边锋) 2009-10赛季西甲联赛最佳射手(34球) 2009-10赛季欧洲金靴奖(8球)
个人分类: 体育世界|2935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5届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研讨会资料下载[部分]
mazheng 2010-5-11 17:32
第5届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研讨会于4月末在长沙成功召开,以下列出部分主题报告的发言资料,与大家分享。 国际化期刊的运营模式和范例 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评价 英文版期刊的编辑组织与实践经验 英文版科技期刊为我国论文走向世界做出的贡献 期刊编辑如何应对新时代?从几个视角看问题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学|4478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中国人常翻译错的英语句子
麦立强 2010-5-4 22:24
1. 我很喜欢它。 False: I very like it. True: I like it very much. 2. 这个价格对我挺合适的。 False: The price is very suitable for me. True: The price is right. suitable(合适的、相配的)最常见的用法是以否定的形式出现在告示或通知上,如:下列节目儿童不宜。The following programme is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在这组句子中用后面的说法会更合适。    3.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False: Whats your job? True: 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 whats your job这种说法难道也有毛病吗?是的。因为如果您的谈话对象刚刚失业,如此直接的问法会让对方有失面子,所以您要问:目前您是在上班吗,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接下来您才问:目前您在哪儿工作呢, where are you working these days,或者您从事哪个行业呢,What line of work are you in,顺带说一下,回答这类问题时不妨说得具体一点,不要只是说经理或者秘书。   4. 用英语怎么说? False: How to say in English? True: How do you say this in English? How to say是在中国最为泛滥成灾的中国式英语之一,这决不是地道的英语说法。同样的句子有:请问这个词如何拼写,How do you spell that please,请问这个单词怎么读,How do you pronounce this word。    5. 明天我有事情要做。 False: I have something to do tomorrow. True: Sorry but I am tied up all day tomorrow. 用I have something to do来表示您很忙,这也完全是中国式的说法。因为每时每刻我们都有事情要做,躺在那里睡大觉也是事情。所以您可以说我很忙,脱不开身:Im tied up.还有其他的说法:Im afraid I cant make it at that time. I,d love to, but I cant,I have to stay at home. 6. 我没有英文名。 False: I havent English name. True: I dont have an English name. 许多人讲英语犯这样的错误,从语法角度来分析,可能是语法功底欠缺,因为have在这里是实义动词,而并不是在现在完成时里面那个没有意义的助动词。所以,这句话由肯定句变成否定句要加助动词。 明白道理是一回事,习惯是另一回事,请您再说几话: 我没有钱;I dont have any money. 我没有兄弟姐妹;I dont have any brothers or sisters. 我没有车。I dont have a car.    7. 我想我不行。 False: I think I cant. True: I dont think I can. 这一组然是个习惯问题,在语法上称为否定前置,这就是汉语里面说我想我不会的时候,英语里面总是说我不认为我会。以后您在说类似的英语句子的时候,只要您留心,也会习惯英语的说法的。    8. 我的舞也跳得不好。 False: I dont dance well too. True: I am not a very good dancer either. 当我们说不擅长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英语里面通常用not good at something,英语的思维甚至直接踊跃到:我不是一个好的舞者。 9. 现在几点钟了? False: What time is it now? True: What time is it, please? What time is it now这是一个直接从汉语翻译过的句子,讲英语的时候没有必要说now,因为您不可能问what time was it yesterday或者what time is it tommorow。所以符合英语习惯的说法是:请问现在几点了?还有一种说法是:how are we doing for time这句话在有时间限制的时候特别合适    10. 我的英语很糟糕。 False: My English is poor. True: I am not 100% fluent, but at least I am improving. 有人开玩笑说,全中国人最擅长的一句英文是:My English is poor实话说,我从来没有遇到一个美国人对我说:My Chinese is poor。无论他们的汉语是好是坏,他们会说: I am still having a few problem, but I'm getting better。当您告诉外国人,您的英语很poor,so what(那又怎么样呢) 是要让别人当场施舍给我们一些英语呢,还是说我的英语不好,咱们不谈了吧。另外一个更大的弊端是,一边不停的学英语,一边不停地说自己的英语很poor,这正像有个人一边给车胎充气,又一边在车胎上扎孔放气。 我坚信,如果现在就苦下功夫,把EPTIP系列教材吃通吃透,您的IT职业英语水平立即就会迅速的提高。您以后和外国IT同行交流时再也不用说:我的英语很poor。您可以实事求事地说,我的英语还不算十分流利,但至少我在进步。    11. 你愿意参加我们的晚会吗? False:Would you like to join our party on Friday? True: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our party on Friday night? join往往是指参加俱乐部或者协会,如:join a health club; join the Communist Party。事实上,常常与party搭配的动词的come 或者go。如go a wild party,或者come to a Christmas Party。    12. 我没有经验。 False:I have no experience. True: I am afraid I dont know much about that. I have no experience这句话听起来古里古怪,因为您只需要说:那方面我懂得不多,或者这方面我不在行,就行了。I am not really an expert in this area.    13. 我没有男朋友。 False: I have no boyfriend. True: I dont have a boyfriend.    14. 他的身体很健康。 False: His body is healthy. True: He is in good health. You can also say: Hes healthy.    15. 价钱很昂贵/便宜。 False: The price is too expensive/cheap. True: The price is too high/ rather low. 16. 我们下了车。 False: We got off the car. True: We got out of the car.    17. 车速快了。 False: The speed of the car is fast. True: The car is speeding. Or The car is going too fast.    18. 这个春节你回家吗? Will you be going back home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False: 是的,我回去。Of course! (这一句是错的) True: 当然。Sure. / Certainly.(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使用of course的频率要比中国的学生低得多,只有在回答一些众所周知的问题时才说of course。因为of course后面隐含的一句话是当然我知道啦!难道我是一个傻瓜吗?因此,of course带有挑衅的意味。在交谈时,用sure或certainly效果会好得多。同时,of course not也具挑衅的意味。正常情况下语气温和的说法是certainly not。    19. 我觉得右手很疼。 False:I feel very painful in my right hand. True: My right hand is very painful.Or My right hand hurts(aches).    20. 他看到她很惊讶。 False: He looked at her and felt surprised. True: He looked at her in surprise.    21. 我读过你的小说但是没料到你这么年轻。 False: I have read your novels but I didn't think you could be so young. True: After having read your novel,I expected you would be older.    22. 她脸红了,让我看穿了她的心思。 False:Her red face made me see through her mind. True: Her red face told me what she was thinking.    23. 看到这幅画让我想到了我的童年时代。 False:The sight of these pictures made me remember my own childhood. True: Seeing these pictures reminded me of my own childhood.    24. 别理她。 False: Don't pay attention to her. True: Leave her alone.    25. 我在大学里学到了许多知识。 False: I get a lot of knowledge in the university. True: I learned a lot in universit http://conanufo.blog.163.com/blog/static/23590191200841114052601/
个人分类: 英语之路|2573 次阅读|0 个评论
Ontology【ZZ】
timy 2009-12-29 20:13
From: http://www.langware.com/index.php?/content/view/30/45/ Ontology http://en.wikipedia.org/wiki/Ontology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In philosophy, ontology is the study of being or existence. http://en.wikipedia.org/wiki/Ontology_(computer_science) Ontology (computer science)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In both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n ontology is a data model that represents a set of concepts within a domain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ose concepts. It is used to reason about the objects within that domain. http://www-ksl.stanford.edu/kst/what-is-an-ontology.html What is an Ontology? Short answer: An ontology is a specification of a conceptualization. http://www.jfsowa.com/ontology/ The subject of ont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categories of things that exist or may exist in some domain. The product of such a study, called an ontology, is a catalog of the types of things that are assumed to exist in a domain of interest 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person who uses a language L for the purpose of talking about D. http://www.formalontology.it/ Ontology is the theory of objects and their ties. Ontology provides criteria for distinguishing various types of objects (concrete and abstract, existent and non-existent, real and ideal, independent and dependent) and their ties (relations, dependences and predication). http://ontology.buffalo.edu/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Ontology http://www.newadvent.org/cathen/11258a.htm Ontology is not a subjective science as Kant describes it (Ub. d. Fortschr. d. Met., 98) nor an inferential Psychology, as Hamilton regards it (Metaphysics, Lect. VII); nor yet a knowledge of the absolute (theology); nor of some ultimate reality whether conceived as matter or as spirit, which Monists suppose to underlie and produce individual real beings and their manifestations. http://pespmc1.vub.ac.be/ONTOLI.html Ontology (the science of being) is a word, like metaphysics, that is used in many different senses. It is sometimes considered to be identical to metaphysics, but we prefer to use it in a more specific sense, as that part of metaphysics that specifies the most fundamental categories of existence, the elementary substances or structures out of which the world is made. http://www.aaai.org/AITopics/html/ontol.html Ontological analysis clarifies the structure of knowledge. Given a domain, its ontology forms the heart of any system of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for that domain. Without ontologies, or the conceptualizations that underlie knowledge, there cannot be a vocabulary for representing knowledge....Second, ontologies enable knowledge sharing. -from What Are Ontologies, and Why Do We Need Them? B. Chandrasekaran, Jorn R. Josephson, V. and Richard Benjamins http://www.daml.org/ontologies/ DAML Ontology Library http://ontology.buffalo.edu/smith/articles/ontologies.htm Ontology as a branch of philosophy is the science of what is, of the kinds and structures of the objects, properties and relations in every area of reality. Ontology in this sense is often used in such a way as to be synonymous with metaphysics. In simple terms it seek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ntities.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re arises what we might call the Tower of Babel problem. http://www.linguistics-ontology.org/ The GOLD Community is a vision to bring together those interested in the best-practice encoding of linguistic data. http://emeld.org/documents/GLOT-LinguisticOntology.pdf A linguistic ontology for the semantic web http://www.formalontology.it/linguistic-relativity.htm Language and Thought: Ontological Problems Ontology and the Linguistic Relativity (Sapir-Whorf) Hypothesis http://ontology.teknowledge.com/ This site contains information about the SUMO (Suggested Upper Merged Ontology). This ontology is being created as part of the IEEE Standard Upper Ontology Working Group. The goal of this Working Group is to develop a standard upper ontology that will promote data interoperability, information search and retrieval, automated inferencing, and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he SUMO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various representation formats, but the language of development is a variant of KIF (a version of the first-order predicate calculus). http://www.fb10.uni-bremen.de/anglistik/langpro/webspace/jb/info-pages/ ontology/ontology-root.htm This page is a collection of starting points for information on ontologies gathered together for ease of reference for our own ontology-related projects. It is made available as is in case it is of use to anyone else. http://www.cs.vu.nl/~guus/papers/Hage05a.pdf A Method to Combine Linguistic Ontology-Mapping Techniques We discuss four linguistic ontology-mapping techniques and evaluate them on real-life ontologies in the domain of food. Furthermore we propose a method to combine ontology-mapping techniques with high Precision and Recall to reduce the necessary amount of manual labor and computation. http://zimmer.csufresno.edu/~wlewis/projects/DDLOD.html Data-Driven Linguistic Ontology Development Universitt Bremen The intent of the DDLOD project is to semi-automatically capture a picture of the semantic space of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and use this snapshot to make the Generalized Ontology for Linguistic Description (GOLD) as complete and comprehensive as possible. http://linguistlist.org/emeld/tools/ontology.cfm Markup: Linguistic Ontology Traditionally markup has been defined as systematic annotation designed to reveal a text's typographical and informational structure. Linguistic markup might be broadly described as annotation representing: (a)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 text couched in the focus language and (b) the structure of documents presenting a linguistic description or analysis of such text. http://www.aifb.uni-karlsruhe.de/WBS/pci/annotation.pdf Ontology-based linguistic annotation Institute AIFB; University of Karlsruhe http://zimmer.csufresno.edu/~wlewis/projects/DDLOD-overview.html The World Wide Web has become a primary source for disseminating data on the worlds languages, with a variety of language data regularly posted to the Web, including large numbers of scholarly papers on language. Often embedded in these documents are enriched language data encoded in the form of Interlinear Glossed Text (IGT). IGT is a standard method for presenting linguistic data, and consists of a line of language data, usually broken down by morpheme, a line of grammatical and gloss information aligned with the text in the first line, and a line representing the translation. http://cogprints.org/4009/ The ontology of signs as linguistic and non-linguistic entities: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http://www.phil.uni-passau.de/linguistik/linguistik_urls/urls.php?CAT=computing: Software:Ontology+Engineering Linguistics Links Database Computing Software Ontology Engineering JATKE (unified platform for ontology learning) OntoLT (middleware for ontology extraction from text) Protg (ontology editor and knowledge-base editor) Text2Onto (framework for ontology learning from text) TextToOnto (ontology construction using text mining techniques) http://www.phil.uni-passau.de/linguistik/linguistik_urls/urls.php?CAT=computing:Software Linguistics Links Database Department of General Linguist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Passau. http://www.cs.utexas.edu/users/mfkb/related.html Some Ongoing KBS/Ontology Projects and Groups Knowledge-Base Projects, Groups, and Related Material http://sigart.acm.org/ai/ontology.html A lot of stuff for linguistics, networks and computers. http://www.essex.ac.uk/linguistics/clmt/other_sites/index_1.html A lot of links for linguistics, networks and computers. No longer maintained. http://www.sim.hcuge.ch/ontology/03_MedicalLinguistics.htm The Service d'Informatique Mdicale (SIM) is part of the Radiology and Medical Informatics Department of the University Hospitals of Geneva, This entity is in charge of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pplications like patient record, medical orders and other knowledge based applications. A group of SIM has been long specialized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http://linguistlist.org/emeld/school/classroom/ontology/index.html E-MELD school of best practices in digital language documentation http://linguistlist.org/emeld/workshop/2005/papers/saulwick-paper.doc . Semantic relations in ontology mediated linguistic data integration http://llc.oxfordjournals.org/cgi/content/abstract/21/suppl_1/29 Oxford Journals Literary and Linguistic Computing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an Ontology for Logic and Linguistics http://www.legenden.dk/blog/2003/12/links.html Online Philosophy List of philosophers with online papers about: Language, Linguistics, Metaphysics, Epistemology, Logic and Mathematics http://www.let.uu.nl/linguistics/log/ EBoLi - an E-Book for Linguistics http://suo.ieee.org/email/msg12240.html Multi-Source Ontology (MSO) Draft Ballot Question http://xml.coverpages.org/xml.ht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 and links for ontology. http://www.onlineoriginals.com/showitem.asp?itemID=287articleID=10 A GENETIC INTERPRETATION OF RICOEUR'S PHILOSOPHY OF LANGUAGE Furnishing Ricoeur's theory of language with an ontology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his own assumptions http://www.clres.com/dict.html ACL SIGLEX Resource Links http://swik.net/ontology?index ontology Pages Filter by Tag related to ontology http://www.cs.brandeis.edu/~jamesp/arda/time/readings.html The site contains References and Links; General References; Ontology WG; Corpus WG; TimeML WG http://nlp.shef.ac.uk/links.html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group http://www.imi.uni-luebeck.de/~ingenerf/terminology/Term-oth.html Materials about Basic Sciences and; Terminology; Ont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Information Retrieval http://citeseer.ist.psu.edu/704251.html Introduction The World Wide Web has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a primary source for storing and accessing linguistic data, including data of the sort that are routinely collected by field linguists. Having large amounts of linguistic data on the Web will give linguists, indigenous communities, and language learners access to resources that have hitherto been difficult to obtain. For linguists, scientific data from the world's languages will be just as accessible as information in on-line http://citeseer.ist.psu.edu/760180.html Class Relation Predicate GrammaticalRelation Aspect Tense Case Agreement Attribute GrammaticalAttribute Gender Person Number 7 4.2 Details of the Ontology As much as possible we tried to use existing elements of the SUMO. First of all SUMO already includes a good semiotics architecture for the representation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information in general. Expanded from the original SUMO somewhat are the basic segments of language, which are classified as LinguisticExpressions http://www.loa-cnr.it/Files/SOIA.pdf SOIA Semantics and Ontology of InterAction Joint project ISTC - IRIT (CNRS-UPS, Toulouse, France) http://opim-sun.wharton.upenn.edu/~asa28//useful_semiotics_research_links.htm Useful Semiotics, linguistics, semantics, syntactics, controlled language, domain-specific language, etc. Research Links http://links.jstor.org/sici?sici=0097-8507(198309)59%3A3%3C708%3AEILO%3E2.0.CO%3B2-L Essays in Linguistic Ontology http://www.jfsowa.com/ontology/lexicon.htm The lexicon is the bridge between a language and the knowledge expressed in that language. Every language has a different vocabulary, but every language provides the grammatical mechanisms for combining its stock of words to express an open-ended range of concepts. Different languages, however, differ in the grammar, the words, and the concepts they express. http://www.cs.bilkent.edu.tr/~erayo/ontology/html/bookmarks/Ontologies/ Linguistics_Oriented/index.html Annotated Ontology Resources: Linguistics Oriented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_ob=ArticleURL_udi=B6V0N-47TFMYT-5 _user=10_coverDate=11%2F15%2F2002_rdoc=1_fmt=_orig=search_ sort=dview=c_acct=C000050221_version=1_urlVersion=0_userid=10md5 =85bb0f32be97f1d75abcbd7652951834 Linguistic kleptomania in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cs, Aristotle University, Thessaloniki, Greece http://www.fi.muni.cz/gwc2004/proc/118.pdf One Dead Armadillo on WordNet's Speedway to Ontology Institute for Formal Ontology and Med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University of Leipzig http://www.ling.su.se/DaLi/research/index.htm Research i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t SU http://xml.coverpages.org/muleco.html Multilingual Upper-Level Electronic Commerce Ontology (MULECO) http://xml.coverpages.org/oil.html Ontology Interchange Language (OIL) http://xml.coverpages.org/owl.html OWL Web Ontology Language http://xml.coverpages.org/oml.html Ontology and Conceptual Knowledge Markup Languages http://xml.coverpages.org/shoe.html Simple HTML Ontology Extensions (SHOE) http://xml.coverpages.org/xol.html XOL - XML-Based Ontology Exchange Language http://www.cstr.ed.ac.uk/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The Centre for Speech Technology Research http://www.cl.cam.ac.uk/research/nl/index.html Natural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Group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Computer Laboratory; NLIP Group Computer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个人分类: 自然语言处理|8516 次阅读|5 个评论
学术交流网刊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三篇资料
黄安年 2009-12-27 18:05
学术交流网刊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三篇资料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2 月 27 日发布 今天学术交流网转载了反映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30 历程的三篇资料 , 即《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大事记( 1978-2009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历届理事会名单》、《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设立的奖学金和科研奖( 1993-2008 )》。笔者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大事记( 1978-2009 )》一文按语中写道 : 原载《美国史研究通讯》 2009 年第 1 期第 37-44 页,征得秘书处同意在此转载,编后记中写道 : 研究会大事记的编写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琐碎繁复。研究会 30 年的发展历程,究竟发生了哪些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究竟哪些事件应载入史册,是颇费周章的事情。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武汉大学秘书处时期保留下来的珍贵资料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数月的艰辛努力,几易其稿。随后秘书处征询常务理事会的意见,对大事记进行了多次修改,最终定稿。 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历届理事会名单》一文按语中写道 : 原载《美国史研究通讯》 2009 年第 1 期第 45-49 页,征得秘书处同意在此转载,编后记中写道 : 今年是我会成立 30 周年,在李剑鸣理事长和黄安年顾问的倡议下,常务理事会决定采取编写我会大事记和采访我会顾问,以及在研究会网站上开辟专栏的方式来庆祝研究会的而立之年。回顾过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   我会顾问的访谈工作,是很多会员期盼的,秘书处也筹划许久。此前黄柯可顾问等曾多次提及采访老一辈学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深以为然。此次借我会成立 30 周年之东风,秘书处组织了对我会顾问的访谈活动。秘书处致函各地的顾问和理事,布置采访工作。接受委托的理事们积极行动,不顾自身事务繁忙,以多种方式配合秘书处圆满完成了访谈工作。对于一些不便安排当面采访的,秘书处直接通过长途电话采访(包括同步录音)。很多顾问年事已高,但仍积极配合,令我们感动。顾问访谈成功,当然要感谢各位顾问前辈对访谈工作的大力支持,北京的孟庆龙、王立新和高国荣,天津的赵学功,武汉的潘迎春,上海的王春来等会员,奔走联络,登门造访,录音录像,也功不可没。当然,由于各种原因,还有 4 位顾问未及访谈,希望以后有机会加以弥补。此次刊录的访谈,我们尽量保持原滋原味,只是在极个别地方进行了技术性处理。另外,这些访谈,除笔谈外,均有录音,还有部分照片和录像,秘书处会选择部分内容放在网站上,与会员分享。   从研究会老一辈的回顾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创立之不易,成长之艰辛。研究会能有今日之规模和影响,有多少前辈同仁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从老一辈的回顾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传承至今的光荣传统,前辈们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不争名逐利、以大局为重的团结作风,都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老一辈的话语中,我们更感受到了肩上责任之重大,他们为研究会的工作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我们唯有更加努力,做好研究会的工作,才能不辜负老一辈学者和全体会员的信任和期待。 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设立的奖学金和科研奖( 1993-2008 )》一文按语中 , 笔者写道 : 原载《美国史研究通讯》 2009 年第 1 期第 50-51 页,征得秘书处同意在此转载。笔者作为万心蕙奖学金捐赠人的代理人和评审委员会委员 , 对此深感设立这个奖学金来之不易,评审和管理需要倾注大量心血,万心蕙奖学金捐赠人已经作古 , 作为代理人,笔者的心愿是把这项工作做好。 以上内容全文请见学术交流网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4425cid=31 ;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4428cid=21 ;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4427cid=31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09)|4460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liwei999 2009-12-25 02:52
李老夫子(李咸昇,號學香)是我的曾祖父。《李老夫子遺墨》(現代文言,又稱時文)收集了其徒子徒孫傳抄的李老夫子遺作,包括詩詞歌賦、喜壽輓聯、序傳雜文等,由他的門生編輯成冊,內部發行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 家傳孤本掃描上網。除了對我們傢具有獨特意義外,亦具有一定的文史資料價值。掃描版本不甚清晰,我將逐篇陸續輸入校對,以利永久保存和流傳。 附錄還收錄了我的兩位叔爺(伯祖父李應文和叔祖父李應會)的作品。曾祖父非常開明,重視教育,不惜變賣田產送孩子(我的叔爺)去日本留學深造。但我的爺爺(李應期,行二)被曾祖父留下來幫助理家,失去了留學機會。據說,我爺爺當年每年去南京一趟,將家產變賣的銀子匯款到日本,供給兩個兄弟的學業。兩位叔爺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初(?)分別獲得明治大學法學士和政學士學位歸國。在那個年代,有這樣教育背景的人才很難得,本可做一番大事業。他們後來的建樹不大(與其教育水平不成比例),影響止於本地,我猜想原因有三:一是年代不濟,中國自上世紀初開始,兵荒馬亂不斷;二是曾祖父淡泊名利,進而要求孩子們繼承父業,在家鄉興辦教育,而不是鼓勵孩子們出去闖天下;三是兩位叔爺身體都不大好,沒有革命的本錢:伯祖父久卧病榻,是鄉間生活使他休養生息,逐漸康復;叔祖父更是不幸,英年早逝(見本書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但是從他們所著文字,可以看出,他們思想開明,關註時事。除了鄉居閑篇如李應文-哀死鴿文外,也不乏豪情熱血之作,如李應會-抗日會宣言(仿討武曌檄),李應文-王君加入義勇軍序。 我爺爺在我出生那年死於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的大飢荒。三兄弟中,就數伯祖父李應文比較幸運,1965年在老家壽終正寢(遺像見下)。李家所有晚輩全部到齊,舉行隆重葬禮(李家合影見下)。還記得我們孫兒輩,在棺柩落地後,每人輪流掬一捧黃土。伯祖父生前作為開明紳士和統戰對象,受到當地政府的禮遇,曾經當選為縣人大代表(證書見下),幸免於政治運動的波及。仙逝於文革前一年,更是大幸,否則,以他歷史上的複雜經歷,文革中少吃不了苦頭。(一直看顧我們長大的外祖母在文革中,就被揪鬥,每日掛著地主分子的牌子,受盡羞辱,給我們幼小心靈也蒙上陰影。) 以上可算是我的書香門第背景。只不過,到我父親這一輩,由於國家內憂外患(抗日和內戰),連年戰亂,家道中落,生活日漸艱難。我父親小時候忍飢挨凍的事常有。想當年,李家崇實學校在當地可是富有盛名,桃李滿天下。不過,家道衰落倒成為一件好事:共產黨當道後的土改,家庭由此被定為小土地出租,而不是地主、富農這樣的四類分子(指的是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四類,後來又加上57年劃分的右派),使得我們後輩少受政治運動的衝擊。 說到家庭成分小土地出租,還有一些故事。在我們小時候,家庭成分是一個很重要的政治標簽:貧下中農子弟被認為天生革命,根正苗紅,高人一等;而地、富、反、壞、右子弟受到極端的社會歧視,被剝奪很多機會(招工、上學等),而且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受欺侮。還記得我們小學時班上有一個女生,家庭出生地主,很可憐的樣子,總是抬不起頭,就這樣,還常常有同學羞辱她。在這樣的環境裡,我們每個人對家庭出身自然很敏感。我家情況不是很妙,母親出身地主(是個可憐的土地主:外祖父做小生意賺了點錢,捨不得吃和穿,一家人勒緊褲腰帶,卯足勁置辦田產,以期小康,換來了一個地主帽子),成了我們的一個死守的秘密。好在子女家庭出身隨父,所以我們每次填表,家庭成分欄都是小土地出租。問題出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搞不清這個比較偏僻拗口的成分的政治含義,心裡不免惴惴。記得在班上,有幾個同學議論我家這個奇怪的出身,其中一個自作聰明地說:小土地出租,就是小地主(其實這個理解不算離譜),一下子把我們推到階級敵人陣營,讓我們無地自容。我的堂兄揚縝也有同樣的煩惱。有一天,他很高興地宣佈,經過深入研究,學習毛主席著作和有關黨的政策文件,發現小土地出租大體相當於上中農,屬於革命隊伍的團結對象。而且黨的主席毛澤東也出身於上中農家庭。(實際上嚴格說起來,毛家顯然已經進入富農級別,印象中毛在跟斯諾交談時對此供認不諱。說他出身上中農好象是後來革命群眾為領袖諱的變通。一個在韶山衝這種窮鄉僻壤的上中農是很難蓋上毛家那間著名的大瓦屋的。我們對這個大瓦屋象天安門一樣熟悉,它成為人們瞻仰紅太陽誕生的聖地。)這些偉大發現使我們大大松了一口氣。 背景資料: 在那個荒唐年代,所有人被階級出身劃分為不同等級。跟所有分類一樣,這些級差是連續的,有模糊地帶,但大體分為敵、我、友三類:革命階級(以無產階級、貧農、雇農、下中農為代錶),團結對象(以中農為代錶,民族資本家曾經一度被看作是團結對象),革命對象(即階級敵人,以地主、富農和官僚、買辦資本家為代錶)。而上中農和小土地出租這樣的成分就屬於敵友之間的模糊地帶:這就是煩擾我們多年的原因所在。 2004年10月12日,記於美國水牛城 補記:現在象《李老夫子遺墨》這樣自成一體的資料已經很少了,它的文史價值是可以肯定的,反映了那個劇烈變遷的時代(從前清到民國)以及南方山城繁昌的一個側面。有些作品也具有一定的文學和娛樂價值。我大學畢業後在繁中教書的時候,從同在繁中的大伯處借來他收藏的一本殘缺不全的《李老夫子遺墨》,工工整整手抄下來,並試圖添加註釋(掃描件選附在有關章節後),可惜註釋工程沒有完成。手抄本後還有四種相關的附錄,附錄一是我父親撰寫的生平回憶 《人生記憶-風雨幾春秋》 (其中有家史的回顧)。附錄二是我的遠房叔爺 李應繁的詩詞選集 。李應繁年少時闖蕩江湖,憑著過人才氣,解放前也曾供職上層(曾任顧祝同抗日時期的秘書),有很多傳奇故事。他是我見到的一個少有的樂觀豁達的年邁智者。他儘管年衰背駝,但精神矍鑠,態度謙和,手住拐杖,背負行囊,來去無蹤,很有高僧仙道的風採。他出口成章,無處不詩,令我心折,遂亦從大伯處借來他的詩歌,手抄留存,現掃描上網,以為紀念。附錄三是我堂兄 撰文 介紹的書法家郭俊峰老先生。郭先生早年曾在李家崇實學校讀書,書法啓蒙於我的大叔爺體罰式教育(這種教育是私塾和半私塾的常規教育方式)。 郭老先生的書法 現在早已名揚四海,飲水思源,他還歸功於當年李家學堂的嚴格教育呢。最後一個附錄是 我自己早年的學文選輯 (照貓畫虎,當然很幼稚)
个人分类: 夫子遗墨|60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会利用资料
ljbxyp 2009-12-17 23:49
写不出文章,就怪罪于没资料,实际上是一种心虚。怕真的面对一堆资料的时候却没有思路。 通过这几天帮着别人整理博士毕业论文,锻炼了思路。 要学会利用资料,思路最重要!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78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应凡诗词真迹》(1)
liwei999 2009-12-17 09:28
《李应凡诗词真迹》(1) (4945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October 14, 2009 07:14PM 《李应凡诗词真迹》 立委按:不求速进,不时植字数首,细细把玩,与同好分享。字迹模糊的地方,没有信心辨认猜测。【】为缺字(字迹不清,功力不够,务请各位帮忙填空),【?】为疑字(务请指正)。多谢 Lao Xiao, JXH, 老何,师姐等老友不吝指教。 《晚兴集》卷七:诗歌 名实贤侄留念 李应凡 立委注:名实是我大伯父。李家的辈分:世应名扬,立委是扬字辈(本应叫立扬委),父辈为名辈,应为祖父辈,所以李应凡叫我伯父贤侄。李老夫子是我的曾祖父,是世字辈。 From 李应凡诗词遗墨(真迹孤本,卷一) 小引 调寄《忆江南》 诗歌咏,背景是农村,两户经营都富裕,三中政策尽英明,谱写万家春。 诗歌咏,四载记残痕,问舍求田无可采,高山流水有知音,欲借运风斤。 1984年12月应凡书于石冲 From 李应凡诗词遗墨(真迹孤本,卷一) 1942(立委校:1982)年诗歌目录 1. 辟园种蔬七绝一首 2. 过鸟金岭七绝三首 3. 与俞定涵医师相见 4. 悼吴竟成医生七绝四首 5. 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 6. 中国女排荣获世界冠军 7. 参加马坝乡人代会 8. 救活溺婴 9. 为父母立碑 10. 为马坝人代会赋诗 11. 大雪歌 12. 我队分山有感 13. 春节偶成 14. 去青沙洲探亲 15. 喜晤洪君振南 16. 释儿买千家诗 17. 草木篇有感七绝二首 18. 摘帽有感七律一首 19. 修桥未成有感 20. 前冲唱戏有感 21. 孝女歌 22. 咏月五律一首 23. 春雨有感七律一首 24. 访李应双书记 25. 孙女送杜鹃花 26. 来去歌赠万亚心兄 27. 合肥之行诗一组 28. 和观昙花诗一首 29. 栗树埂某女夜奔 30. 咏明末英雄夏完淳 31. 江上吟 32. 给郭君珍仁 From 李应凡诗词遗墨(真迹孤本,卷一) 33. 夜雨五律一首 34. 读《阅微草堂笔记》 35. 曹操烧书 36. 遣怀五律一首 1. 辟园种蔬七绝一首 新辟荒坡地数弓,满园豆架与瓜棚 傍圹近水勤耕种,日日盘飧食不空 2. 1982年三月过鸟金岭七绝三首 五十年前越此山,一骑白马两支枪 而今扶杖佝偻过,回忆当年似黄粱 登山无力时时休,石级如梯似上楼 一路幽篁笑我老,风吹相对尽摇头 穿岭越壑步行难,荆棘丛生路两旁 回首高山欣已过,前途不再是羊肠 3. 与俞定涵医师相见 家学渊源仰令尊,名医又见长桑君 活人广具岐黄术,济世早知佗鹊名 一夕青灯欣聚首,七旬白首喜谈心 相逢虽晚何愁晚,从此天涯若比邻 From 李应凡诗词遗墨(真迹孤本,卷一) 注: 1 俞医生之父俞炳麟,为我县清末文学家 2 长桑君,古良医,扁鹊少时,为人舍长。长桑君过其舍,扁鹊优待它,长桑君乃以怀中药与扁鹊,并以禁方尽予之,扁鹊饮药三十日,能见垣外人物,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以诊脉为名。 3 岐黄:医家之祖,即岐伯与黄帝 4 佗鹊:即华佗与扁鹊 5 王勃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From 李应凡诗词遗墨(真迹孤本,卷一) 《李应繁诗词》真迹孤本上网: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54556
个人分类: 叔爷诗词|5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基金申请资料一:[原创]基金申请之三两语
zlyang 2009-9-17 09:51
为今后学习方便,转引下文。谢谢 geodynamics ! 文章作者 :geodynamics 2009-9-9 22:29:09 原发在: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62970 自博士毕业以来,申请了不同层次的几个项目都还上了,这次青基也不例外。但是这次唯一的不同是返回了评审意见,想必大家都收到了评审意见。因此在大家看到评审意见的同时,也难免会产生多样的情绪。人与人的思想不同,人与人的科研经历也会差别,因此分歧在所难免。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何最小化这种分歧,才是走向基金申请的成功的正确途径。 大家都知道, 现在一些大牛们都不评审项目了(包括自然科学基金),没时间啊 ~ 但是毕竟是牛人啊,基金委不找这些人是不能服众的,因此评审任务还照样下达,鉴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大牛们也定当应承下来。因此,大牛们自然把这些任务们分派给各自的徒子徒孙们, 而这些 徒子徒孙在基础研究领域涉世未深,甚至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因此, 你的基金一定要达到让这些徒子徒孙们感觉高深莫测的地步 ,似乎在他们眼里你是最适合的人选,也是第一个看到这个问题的人。如果连他们都能够想到的话,不成你这个基金是没戏了,因为他们会千方百计地挑你的错误以显示自己多么的有水平,因此一些拙劣的意见就出来了,因为你是准备了一年或更长时的标书,他才看了多长时间啊,所以你很容易就能看到他的意见是多么的没水准。 也许你看了 100 篇文献,而他只看了 1 篇相关领域的文献,然而他就敢扣上你查文献不全的帽子, 呵呵,估计这个不少人会遇到过,这就是典型的找茬来显示自己比你还聪明。 在这里就要来个建议,你大牛分配任务下去,到最后你也得把把关,是吧?因为我一直相信大牛之所以能成为大牛,在于他的知识面,在于他把握了整个森林而不是几根树木。 今年没申请上也不要泄气,人生路还长着呢,我们都还年轻!科研路还长着呢,你我都刚上路,等到积蓄到一定力量的时候,定能百发百中的! 最后还是重述许多人说过的一句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中国相对来说算是最公正的了! ------------------------------------------------------------ 以下为回应跟帖朋友的话 : 感谢推荐以及各位的跟贴讨论 . 其实什么事情旁观者看得很清楚 . 受过教育的人自然是属于鲁迅比下的先醒悟的那一批 , 或者被当作 fen 青时也得坚持下去 . 但德赛先生来到中国还不到一百年 , 所以要达到别的国家的规范制度委实有点为难了 . 官本位等封建余毒的思想不是靠喊 为人民服务 的口号就能解决的 , 所以贪者心安理得 . 不过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推进 , 这些相继都会被历史洪流所淹没 , 当然不会完全绝迹 . 所以好的社会风气需要方方面面的改进才能达到 . 同志们 , 需要记住 时间 这一维和这一因素在这里所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 教育能使全民素质提高 , 全民素质的提高就能极大地遏制住那些歪风邪气 . 但一切需要时间 , 时间 , 不可能一蹴而就 ~~~~~~~ 具体到基金项目评审也是如此 , 在中国最公整的基金评审中 , 也会存在一些不道德因素 , 只有制度以及科学家本身的觉悟和道德的提高才是可行的途径 , 一味地与 NSF 等评审相比较实际上是犯了形而上的老毛病 , 是不足取的 . 因为中国毕竟科学的春天是从 1978 年才到来嘛 , 而且这与一国的传统历史和主流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后记一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先生于 2007 年 4 月 29 日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没有听说 袁隆平 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据说 袁隆平 先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走后门、领导批条子才上去的! 袁隆平遇上好领导了啊!千里马遇上了伯乐! http://www.gdkepu.com/n2754c326.aspx 袁隆平 1994 年以前曾经两次申报中国科学院院士均落选, 1994 年中国工程院成立时申报工程院院士落选,直到 1995 年,在湖南省第四次推荐后,在 李鹏 总理干预下才最终当选。 为世界水稻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的袁隆平,没能得到足够的票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却在去年以全票当选筛选条件更为严格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引起广泛议论。 袁隆平回忆说,那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事情:那次我没当选中科院院士,当时就有人对我说,你没当选比当选引起的震动更大。 他笑着说:当时我的想法是,没有被选上,说明我的水平不够,因此今后我要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但是我努力工作,努力学习的目标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就是这样的态度。 袁隆平还澄清说,自己从来没有申请过要当院士。我并没有追求当什么院士,美国科学院的院士,我也从来没有申请过,是人家推荐我的,而且是全票当选。我是搞研究的,能出新成果,能为粮食安全做贡献,这就是我最大的安慰了。现在国际上给我的奖励是 14 个,估计在农业方面我是最多的,但我并不以此为骄傲。 至今袁隆平仍未被中科院接纳,却获得了拥有 200 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称号。与其类似, 2007 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 李爱珍 女士,在国内也没有一顶院士头衔。她先后参加 1999 、 2001 、 2005 年的科学院增选和 2003 年的工程院增选,均落选。 袁隆平夹着尾巴做人 让哪些人汗颜?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3/7030917.html 但是我并不以此为骄傲,特别是不能翘尾巴,还要夹着尾巴做人啊,哈哈 !( 3 月 20 日 《羊城晚报》) 后记二 我们努力工作,努力学习的目标 就是 为了得到基金(和各种经费)。 否则编辑部会因为您没有交版面费,而不发表您的文章。 衷心感谢李鹏同志! 敬爱的李鹏同志,您千万不要夹着尾巴做人啊! 祝李鹏同志健康快乐长寿!
个人分类: 科研|3518 次阅读|1 个评论
介绍一个查文献资料,分析领域专家合作情况的好网站!
hongkuan15 2009-9-11 14:50
近日,发现一个很不错的网站,在网站上可以查询某一领域的科学家,最新的研究进展,更为新奇的是搜索结果能够以直观的世界地图的模式标示出科学家所在的国家,城市等,而且还可以分析各个科学家之间的相关性,也是以网络形式展示出来,很直观。对于我们查资料来说是个不错的网站,有益于快速寻找相关领域研究者以及分析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情况。 网址: http://www.biomedexperts.com 技术支持网站: http://www.collexis.com , Powered by DELL. 然而,在分类搜索中还没有中国呢,也很少中国大陆科学家在里面,香港,台湾以及海外学者较多,我知道生物领域的邓兴旺,朱健康等都在其中。希望国内的科学家能够积极注册,尽快的将自己的研究结果让更多的人知道。 不知道国内有没有互联网公司愿意开发此类搜索网站,有利于分析和掌握科研信息。 期待。。。。。
个人分类: 未分类|42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七届全国初等数学研究学术交流会资料
梁卷明 2009-8-31 23:02
第七届全国初等数学研究学术交流会资料
个人分类: 学术会议信息|15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21世纪中国的光荣与梦想 (部分资料题录)
livingfossil 2009-8-26 11:25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21 世纪中国的光荣与梦想 ( 部分资料题录)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国;资料目录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1505 发表于 2009-8-26 11:25:12 ------------------------------------ 1.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序言 http://edu.sina.com.cn/l/2005-01-10/ba97565.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5/01/10 14:00 北大出版社 http://edu.sina.com.cn/focus/reform/ 丁学良 : 我对在中国的土地上 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抱着宗教般的热忱 。至于你要问我为什么会对这个话题如此入迷,我却很难给你提供一个穷尽其缘由的清单。也许这跟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文化氛围有关: 我的故乡是皖南,那儿除了盛产穷人外,还盛产文人,因 “文”而名垂青史者历朝历代都不缺乏,这其中就包括二十世纪初从美国名校留学归国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的胡适之博士。在我们皖南学童幼稚的心灵里,著名学校的魅力, 无异于虔诚信徒心目中的本教圣殿。 2. 南方周末:到底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图) http://edu.sina.com.cn/l/2005-01-14/98107.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5/01/14 10:44 南方周末 3.中国能不能办出世界一流大学 http://edu.sina.com.cn/l/2005-01-10/97655.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5/01/10 17:53 21世纪经济报道 4. 关注中国大学命运:钱学森的建言(转贴) 钱学森: “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 , 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 , 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 , 老是 ‘ 冒 ’ 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 引自: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 年 09 月 01 日 07:39 来源 http://www.cctv.com/news/china/20050901/100027.shtml 5. 关注中国大学命运:杨振宁认为“ 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 (转贴) 引自: 红网评:杨振宁的肯定与钱学森的忠言 慧聪网 2005 年8 月16 日11 时36 分 信息来源:新华网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 6. 关注中国大学命运:施一公和饶毅的建言(转贴) 饶毅 -- 科学网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482 (文章转引自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education/misc/shijieyiliu2.txt ) 7. 关注中国大学命运:网友对“施一公和饶毅的建言”之评论荟萃(转贴) 所有评论来源下文跟帖: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482 发表于 2008-4-4 10:34:40 8. 关注中国大学命运:教育厅长痛批八大问题(转贴) 原题:大学越来越不像学术单位 (文章引自 http://learning.sohu.com/20081217/n261257072.shtml ) 9. 关注中国大学命运:《何东昌论教育》出版座谈会举行(转贴) 引自: 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47/info1247980168368347.htm 10. 关注中国大学命运:教育部部长 周济在《何东昌论教育》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转贴) 引自: 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48/info1248044279135348.htm 11. 关注中国大学命运: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谈“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转贴) 全文参见: http://www.pep.com.cn/xgjy/jyyj/jyzx/200907/t20090721_578924.htm 12. 关注中国大学命运:滕藤谈“ 办世界一流大学” (转贴) 全文参见: http://www.pep.com.cn/xgjy/jyyj/jyzx/200907/t20090721_578926.htm -------------------------- 下面(No.13—41)是清华大学新闻中心自2001年以来刊发或转发的一组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部分文章题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访问该中心网页,进行深入阅读。 13. 向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前进 担当重任确定建设目标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404 ------------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04月28日) 14.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行健不息须自强 ——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702 ------------- 2001/05/0717:10新华网 15. 清华表示要在未来十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933 ------------ 16. 全力支持清华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957 -------------- 光明日报2001年5月10日 17. 向世界一流大学挺进 本报记者 汪大勇 本报通讯员 张莉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974 --------------- 18. 耶鲁校长理查德?莱温――世界一流大学应有全球化意识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963 ---------------- 2001-08-04光明日报 19. 自觉肩负历史重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1441 宋晓梦 --------------- (新华网2002.03.1508:11:21) 20. 我们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2662 --------------- 2002年暑期中层党政干部会动员全校 21. 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坚定不移地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团结奋进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3552 --------------- 光明日报2002年9月16日 22. 向世界一流大学挺进 本报记者丰捷蔡闯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3767 --------------- 光明日报2003年5月22日 23. 王大中与清华一同走向世界一流 本报记者 丰捷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5557 --------------- 2004-8-9 24. 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校长谈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教育报2004-8-9唐景莉黄蔚卢丽君杨晨光吕夺印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8332 --------------- 2004-11-2 25. 世界一流大学看好中国优质生源 科技日报2004-11-2仇方迎李凝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9005 --------------- 2004-11-21 26. 中国拥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已有实现的可能 新华社2004-11-21战艳王英诚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9200 --------------- 2005-2-23 27. 北大清华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光明日报2005-2-23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9725 -------------- 28. 稳定规模 提高质量  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顾秉林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13221 ------------- 29. 耶鲁校长:中国大学进入国际一流只是时间问题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15344 -------------- 2007-9-11 30. 学术盛宴下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图景 《科学时报》2007-9-11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16175 -------------- 2007-11-07 31. 杨卫:步入世界一流大学有三道门槛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16582 ------------- 2008-04-02 32. 靠什么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施一公饶毅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17636 ------------- 2008年4月10日 33.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清华大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17743 ------------ 34. 杨福家教授谈一流大学的启示(一)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17748 ------------ 35. 杨福家教授谈一流大学的启示(二)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17784 ----------- 36. 如何快步迈向世界一流大学 ——首批“985工程”高校校长纵论一流大学建设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19204 ----------- 37. 王大中: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确立跨越式发展的办学理念 ●新闻中心记者张莞昀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19745 -------------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20233 38. 清华大学举办“解放思想大讨论——一流大学建设与学科发展论坛” -------------- 39. 清华大学举办一流大学建设与人才培养论坛 【新闻中心讯通讯员郭大勇记者欣研摄影崔凯】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20290 --------------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20347 40. 科学发展迈向一流 ●新闻中心特约记者靳闻  学科建设注重提高质量和水平向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迈进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20347 --------------- 41 人才培养质量:一流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 清华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若干意见 【新闻中心讯记者程曦通讯员张文雪摄影郭海军】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20667 …… 42. 关注中国大学命运:刘道玉先生直言要“ 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 原文出处 http://www.infzm.com/content/24467 作者:刘道玉 【南方周末】 发表时间:2009-02-2519:37:47 43. 关注中国大学命运:发自网民内心的呼唤与呐喊(转贴) 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 作者 : 刘道玉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 http://www.infzm.com/content/24467 44.关注中国大学命运:一个丧失学术良知的大学绝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转贴一文+一个补充) 杨福泉:呼唤科学研究的社会诚信和学术良知 转自 http://www.snzg.net/article/show.php?itemid-14961/page-1.html 45. 关注中国大学命运:看看美国的博士学位种类(转贴) 资料转引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22607.htm 46. 关注中国大学命运:让我们追问 — 什么叫“ university ”?(转贴) 在现代西方科学与教育文化历史中,“ university ”、“ professor ”和“ doctor ”是三个常见的基本术语。 下面是 wikipedia 关于“ university ”的解释 ----- 资料来源: http://en.wikipedia.org/wiki/University 47. 关注中国大学命运:让我们追问—什么叫“professor”?(转贴) 引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ofessor 48. 关注中国大学命运:让我们追问—什么叫“doctor”? 引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Doctor_(title) 49 .关注中国大学命运:以校长为切入点对中国大学的体制结构进行初步解剖(转贴) 原文参见《科学时报》,原题:大学校长的蜕变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7/221845.shtm 荻园 来源: 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7-28 8:43:50 50 . 关注中国大学命运:中国五路科研大军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宏观问题与转贴一文) 从国家层面看,我认为中国目前“五路科研大军”构成如下: 一、拥有“国”字号的科研院所,主要由中国科学院各个研究所、研究中心、研究院系“正规军”,俗称“国家队”;还有国家各部委所属的研究机构,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等等。 二、高等院校科研队伍很庞大,俗称“重要方面军”。 三、军队系统科研队伍(包括军事院校和研究院),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等。 四、地方科研队伍,主要是各省市及建设兵团的科研院所,俗称“地方军”。 五、企业部门科研队伍,主要是大企业的科研院所。 问题: 这 五路科研大军是如何形成的?在目前格局下如何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对目前中国的科研体制将产生什么样的深刻影响? 下面转贴 一篇文章 ---- --------- 论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式“大科学”体制 段治文/钟学敏 原载《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51. 关注中国大学命运:在“ 三个面向” 的旗帜下再出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0015 发表于 2009-8-18 1:45:19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首先要从建设实用而卫生的一流厕所做起。 第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重塑学术良知,严惩学术腐败。 第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从娃娃抓起”。 第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解放思想”,要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第五、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如果有一种正常机制允许学界同仁公开推举像饶毅博士这样的学者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但与所谓的“副部级”之类的行政级别永远脱钩),那么,这也许是学者个人迈出的“一小步”,却是我们教育体制改革迈出的“一大步”。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势在必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任重而道远。立足当今,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我们的教育事业要 在“三个面向”的旗帜下再出发! 52.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科学院怎么办?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0491 发表于 2009-8-20 12:27:55 ---- 2009年8月29日添加 53. 世界一流大学展示:牛津大学(转贴) 中文资料引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9720.htm ,仅供参阅。 详细英文资料,请参阅 --- http://www.ox.ac.uk/ http://en.wikipedia.org/wiki/University_of_Oxford 54. 世界一流大学展示--剑桥大学(转贴) 中文资料引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13714.htm ,仅供参阅。 详细英文资料,请参阅 --- http://www.cam.ac.uk/ http://en.wikipedia.org/wiki/University_of_Cambridge 55. 世界一流大学展示-- 哈佛大学 (转贴) 详细英文资料,请参阅 --- http://www.harvard.edu/ http://en.wikipedia.org/wiki/Harvard_University 中文资料引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04.htm 56. 世界一流大学展示--耶鲁大学(转贴) 详细英文资料,请参阅 --- http://www.yale.edu/ http://en.wikipedia.org/wiki/Yale_University 中文资料引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21360.htm 57. 从耶鲁看中国 ----- “ 失去中国学生,耶鲁将黯然失色” (转贴) 原题:耶鲁与中国 引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21360.htm 2009年8月30日添加 58. 世界一流大学离我们有多远?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3486 发表于 2009-3-30 23:53:37
个人分类: 杂集Others|28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彻底防止硬盘泄密?
chrujun 2009-3-31 21:43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对硬盘重新分区、重新格式化、甚至把硬盘砸坏,都无法有效删除硬盘数据,防止硬盘泄密。这里根据硬盘是否正常工作,提供两种彻底删除硬盘数据,无论如何也无法恢复硬盘数据的方法。 一、硬盘正常工作情况 在硬盘正常工作情况下,可以采用数据覆盖法。有效的方法是对整个硬盘进行数据填充。首先在整个硬盘上写入十六进制数0,然后在整个硬盘上写入十六进制FF。有个软件叫WINHEX,里面有对整个物理硬盘填充数据功能。先填充0,再填充FF。软件完成任务时间与硬盘容量和速度有关,典型时间为几小时至几十小时。经过上述处理后,美国CIA也没有办法恢复数据。 二、硬盘损坏情况 当硬盘不工作后,如果里面有保密数据,千万不能直接把硬盘扔掉。世界上有很多机构可以把硬盘磁片上的数据恢复,保密信息在这些机构手段下会一览无余。有效的方法是把硬盘打开,把里面的磁片取出来,用火烧掉。或是把里面的磁片取出来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1805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关美国30年代大危机时期的几份资料
热度 2 黄安年 2008-12-26 16:17
有关美国 30 年代大危机时期的几份资料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26 日发布 了解 80 年前的美国 1929-1933 年大危机 , 在今天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大的关注 , 然而近几十年来 , 人们对大危机的视线实际上很少涉及 , 现在谈论当年大危机的情景往往语焉不详。现在我们可以从美国总统公文集胡佛卷和小罗斯福卷 , 从胡佛政府文件实录和罗斯福文献集 , 从胡佛图书馆和罗斯福图书馆里 , 从许多涉及 1929-1933 年间的历史文献和论著中 , 发现许多重要资料 , 只是迄今我们在这里领域里的翻译著作极少。其中原因恐怕和我们历来重视翻译不够有关。 1985 年起,黄德禄教授(已于 1986 年 7 月 10 日病故)和我组织一些年轻学者编译了《 1917-1939 年的美国》一书 , 作为世界史丛刊的现代史部分中的一册,共 14 万字 , 于 1990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该丛刊世界现代史主编齐世荣要求按照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和近代历史的分界线,尽管这一分期既不符合现代世界的实际 , 也难以符合美国的实际 , 然而本分册只能按照 1917-1939 年的时限来选编资料 , 分册的字数限制也使得经济大危机的部分内容不可能选译太多内容。尽管如此 , 迄今保留的部分译文依然有着研究价值。 现在附上的几份扫描资料 , 可以看出 30 年代大危机前和危机期间,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 这种价值观对于面对史无前例的大危机采取不作为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 , 今天面对 2008 年秋以来的全球经济危机 , 同样有一个价值观念的转变问题 , 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47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资料的加工分析和公民的知情权
杨学祥 2008-9-10 09:49
在目前的条件下,准确的临震预测很困难,一旦错报或漏报,都将造成极大的损失。为了清除漏报造成的不信任阴云,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公布地震数据和震情分析,让公众了解震情,增加防震意识,为公众自己作出判断留有余地。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有些台站公布的地震数据不及时,大部分地震台站没有震情分析。数据仅仅是地震仪测量的结果,它不会直接告诉我们下一个地震会发生在哪里。地震台应该根据数据作异常分析和能量分析,给出直观的图表,让不同水准的公众一眼就能对震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旱涝异常、气温异常、海温异常的报告和预报是气象预报的重要内容,也是公众宏观掌握天气变化趋势的基本途径。地震频率异常、地震能量释放异常也是公众掌握地方震情的主要依据,做好相关分时应该是地方地震局和地震台站的重要任务。 加强地震预防不仅仅是增多地震观测仪器,更重要的是增多地震研究分析的高素质人才和把地震数据变为高层管理人员和公众看得懂的震情趋势分析和历史地震数据的规律性总结。增强分析力量和培训相关人员迫在眉睫。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 2008 年 1 月 10 日 开始的中国南方冰雪冻灾、 2008 年 5 月 2 日 登陆缅甸的热带风暴灾害、 2008 年 5 月 12 日 中国四川汶川 8 级地震,全球灾害频发呼唤灾害预警 。 四川汶川大地震拉开了中国地震活跃期的序幕,中国的地震预报预测战略战术应该有所改变 。 2000 年全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强震进入频发期, 2004 年印尼地震海啸拉开了全球强震频发的序幕, 2008 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拉开了中国地震活跃期的序幕。 2008-2018 年是全球特大地震频发时期。地震预测落后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带来巨大的损失 。 我们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前给出 3 次中长期宏观预警,都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公众对预警也没有足够的重视。直到地震发生后,点击量才开始逐渐增多 。 3 次预警都是在地震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作出的。 第一次预警: 根据我国的统计资料, 1889-1978 年,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 拉马德雷 冷位相 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 拉马德雷 暖位相 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 拉马德雷 冷位相 及其边界发生 11 次,在 1978-1999 年 拉马德雷 暖位相 发生 0 次 。 根据国外的统计资料, 20 世纪以来 8.5 级地震在 1900-1924 年发生 2 次, 1925-1946 年发生 1 次, 1947-1976 年发生 7 次, 1977-2003 年发生 0 次 。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在 2004-2007 年已发生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 2004-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 第二次预警: 2007 年 7 月 21 日 我们在《正在逼近的地震灾害:全球强震周期和中国地震周期》一文中指出,从 2007 年太阳黑子最低值到 2011 年太阳黑子最高值,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交替频繁发生,是中国地震平静幕与强震幕的转折时期,中国内陆有很高的强震发生几率,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按照地震专家马宗晋的划分,中国强震约有 20-30 年准周期,其中,中国强震幕持续时间为 11-17 年,平静幕持续时间为 8-11 年。 1991~2002 年为第五强震幕 ,按一般规律,中国第六强震幕将在 2010 年开始。全球强震高发期与中国强震幕重合时期是中国强震最强烈的爆发时期。在 1966-1976 年重合期,中国 7 级以上地震 11 年共发生 22 次,平均每年两次。在 1946-1957 年重合期的 12 年中共发生 23 次,平均每年近 2 次。 2010 年至 2020 年可能发生类似情况。在 1958-1965 年平静期的 8 年中 7 级以上地震共发生 6 次,平均每年不到 1 次。 2002-2009 年平静期的 8 年中, 7 级以上地震在 2006 年前只发生了 1 次。 2002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共 4 年没有发生 7 级以上强震。所以, 2007-2009 年平均每年发生 1 次 7 级以上地震的概率极大 。 第三次预警: 我们在汶川大震前两天 2008 年 5 月 10 日 指出,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 。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 17 年左右,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 第四次预警:鉴于强震频发的紧迫形势,我们给出了短期趋势预警: 2008 年 5-6 月为强震高发期。 我在 2 月 21 日 和 22 日相继指出,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08 年 2 月 20 日 16 时 08 分 ,在印尼苏门答腊(北纬 2 . 8 度,东经 96 . 0 度)发生 7 . 7 级地震。这是 2008 年第二次 7 级以上强震。北京时间 2008 年 2 月 8 日 17 时 38 分 ,在中大西洋海岭 ( 北纬 10.7 度,西经 41.9 度 ) 发生 7.3 级地震。两次强震都发生在强潮汐时段。在经过 1 月的 7 级地震间歇后, 2 月 7 级地震开始增多。 2008 年 1-3 月为弱潮汐时期, 4-7 月为强潮汐时期。强震在 5-6 月将达到高潮 。 在总结 2008 年 2-3 月强潮汐与地震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在 4 月 14 日 指出, 从春分( 3 月 20-22 日)到夏至( 6 月 21-22 日),从秋分( 9 月 22-24 日)到冬至( 12 月 21-23 日),太阳潮高潮区由赤道移到南北回归线,潮汐南北震荡逐渐加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之叠加,易发生强震;从冬至到春分,,从夏至到秋分,太阳潮高潮区由南北回归线移到赤道,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与之叠加,形成赤道潮汐高潮叠加区,易发生强震。 2008 年 5 月 8 日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62531 度。这意味着 5 月 8 日 附近中高纬度地区地震风险增强。 我在 2008 年 2 月 17 日 指出,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08 年 2 月 14 日 18 时 09 分 22.4 秒在希腊南部 ( 北纬 36.75, 东经 21.75) 发生 6.9 级地震。这一预测得到证实。希腊位于阿尔卑斯 - 喜马拉雅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正交,是世界第二大地震带。中国处于两地震带交叉地区,是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四川泸定县 ( 北纬 29.55, 东经 102.0) 发生 4.0 级地震 (2008-02-16 14:00:11) ,值得关注 。 我在 2008 年 2 月 22 日 再次强调,希腊位于阿尔卑斯 - 喜马拉雅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正交,是世界第二大地震带。中国处于两地震带交叉地区,是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四川泸定县 ( 北纬 29.55, 东经 102.0) 发生 4.0 级地震 (2008-02-16 14:00:11) ,值得关注。印尼苏门答腊发生7.7级地震是 2008 年第二次 7 级以上强震。北京时间 2008 年 2 月 8 日 17 时 38 分 ,在中大西洋海岭 ( 北纬 10.7 度,西经 41.9 度 ) 发生 7.3 级地震。两次强震都发生在强潮汐时段(见表 1 )。在经过 1 月的 7 级地震间歇后, 2 月 7 级地震开始增多。 2008 年 1-3 月为弱潮汐时期, 4-7 月为强潮汐时期。强震在 5-6 月将达到高潮。新一轮强震正在到来: 5-6 月达到高峰 。 我们在 5 月 9 日 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的时间定为 2008 年 5 月 6 日 至 10 日,正处于 2008 年 5-6 月全球地震高潮时期和 5 月 5-8 日强潮汐时期。日本是一个地震频繁的国家, 谁注意到了国家主席访日的地震安全 ? 就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的前三天,我们再次发出《全球特大灾害频发呼唤灾害预警》的呼吁 。    一些权威专家认为,在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类似地震这样的极端灾害事件会趋多,事前预警体系急待建立。目前对于各种灾害是否能够预测存在一些争议,但应做好预警工作得到业内人士一致认可。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表示,应急救灾是不够的,提前预警机制建立非常必要 。 滕吉文指出,要迅速实施与加强防震抗灾研究,也就是要不断地对地震预测的探索进程中,应强化防震抗灾这是当务之急。他表示,应当正视并改变地震预测实际上的封闭状态,广泛深入地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地震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促成资料共享,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便利条件,建立没有围墙的、虚拟的、分布式的联合研究中心,使得从事地震预测的研究人员,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分专业机构内外,都能使用仪器设备,获取观测资料,使用计算设施和资料,方便与同行交流 。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 全球特大灾害频发呼唤灾害预警 . 刊发时间: 2008-05-09 15:55:46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5/09/content_771622.htm 2. 杨学祥 . 地震预报的战略战术应该有所改变 . 发表于 2008-5-23 7:14:0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369 3. 杨学祥 . 地震预报的战略战术应该有所改变 . 刊发时间: 2008-05-23 17:12:19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学术新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5/23/content_779600.htm 4. 杨学祥 . 预测灾害的曙光:灾害预警刻不容缓 . 刊发时间: 2008-05-29 09:42:53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学术新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5/29/content_782114.htm 5. 杨学祥,杨冬红 . 2004-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发表于 2008-5-10 11:08:2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736 6. 杨冬红,杨学祥。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国际地震动态。 2005 ,( 12 ): 37-43 7.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8.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9. 杨学祥 . 全球变暖还是变冷 . 《科技潮》 2006 年 9 期: 20-22 http://www.bestinfo.net.cn/wcm/bjkw/ztrd/ztrd_wz.jsp?art_id=39833mag_id=153year=2006issue=9 10.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3 ): 1-8 。 11.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12.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13. 杨学祥,杨冬红 . 正在逼近的地震灾害:全球强震周期和中国地震周期 . 2007-7-21 8:02: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1490 14. 杨学祥,杨冬红 . 正在逼近的地震灾害:全球强震周期和中国地震周期(重发) . 发表于 2008-6-2 20:52:0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575 15. 马宗晋 , 杜品仁 . 1995, 现今地壳运动问题 .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 10, 99-102. 16. 杨学祥 . 阿尔卑斯 - 喜马拉雅地震带:希腊南部发生 6.9 级地震 . 2008-2-17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209.htm 17. 杨学祥 . 新一轮强震正在到来: 5-6 月达到高峰 . 2008-2-22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224.htm 18. 杨学祥 . 谁注意到了国家主席访日的地震安全? 2008-5-9 7:25 :1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627 19. 定军,林美玉。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将出台 变被动研究为主动研究。 2008 年 05 月 29 日 01:16 21 世纪经济。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9/011615638066.shtml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415 次阅读|1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8: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