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青城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深入基层知行合一,乡村振兴点滴践行
热度 1 uestc2014xiaoyu 2018-9-26 01:26
今年5月份,四川省委统战部、四川欧美同学会·四川留学人员联谊会发起了“我为改革发展献策建言”活动,当时虽然是政治任务,需要我们这些“海归”写一些文字,但是也确实是自己最近一年的心路历程和一点点感悟。加之,5月28日我们举办的“蓉漂●未来派”的博士论坛活动,我也深感自己身处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潮之中。马上国庆节了,最近我服务的街子古镇即将迎来又一个客流高峰期,所以,我贴出这篇文章,算是一点献礼。 \0 摘要: 作为留学回国人员,我们应该传承留学报国的优良传统,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立足自身专业积淀和国际视野,充分发挥智力资源,走出象牙塔,学以致用,切实推进产学研新探索。作者义务智力服务基层,深入开展调研,先后走访 11 个行政村、 3 万余名群众,基于大数据和智慧旅游等专业方向,立足乡村振兴战略,从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等几个方面,凝练提出 5 条谏言建议。衷心希望能够为乡村振兴的科学推进,贡献绵薄之力! —————————————————————————————— —————— \0 2018 年 3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 “ 三农 ” 工作的总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乡村振兴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作为一名“小海归”,作为大家眼中“学有所成”的人,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一员,似乎天天泡在研究室里、课堂上、论文里,才是正常的人生状态。然而,同样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当我在美国求学的时候,当我戴上博士帽的那一瞬间,当我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时候,当我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总觉得有种天然的使命在召唤。冥冥中告诉我,我需要走出象牙塔,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需要把更多的学识转变为另一种智慧的力量,输出、服务于生我养我的中华大地。 自 2014 年毕业至今,我主要从事大数据研究、量子计算探索、智慧系统产业规划、大学生双创等工作。很荣幸 2017 年受聘为街子镇的科技顾问,有机会深入到基层,参与到乡村振兴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并将大数据的很多专业知识服务于可爱、美丽的街子镇,践行了科技振兴乡村、智慧驱动全域旅游的理念。在最近几年的时光里,我从思想学习到俯身做事,从知识凝练到学以致用,从岗位敬业到时代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对于高层次人才如何走出实验室,走进基层;如何面对专业认知几乎为零的群众时,将“高深”的理论变为“接地气”的家常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同时,针对于乡村的产业业态,如何因地制宜的引导和建设,而不至于陷入二次的“供需失衡”;针对于乡村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如何能被吸引到基层,等等,这些都是切实的问题。 根据自身的经历以及深度走访,如果高层次人才想要真正的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里面去,站在人才自身的角度,有如下三点建议: 1 、走出象牙塔,亲身摸底调研,获得基础数据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应该是从基本情况摸底和调研开始。例如:这次担任街子科技顾问期间,我用了近三个月时间,走访了街子镇 11 个村、社区,对辖区内 3 万多群众的发展痛点、资源现状有了大致清晰的把握和梳理。同时,紧密联系镇政府领导班子,了解市上、镇上已有的规划,尽量做到资源嫁接整合,避免盲目指导、一刀切、浪费资源等情况。大数据时代,数据背后的业务逻辑更加重要,否则数据只是一堆数字和符号,没有更多的商业价值和意义。 2 、不断学习、探索发展模式、智力输出 保持学习的态度,不纸上谈兵,用做科研的精神,来搞科技服务。大数据研究的灵魂和生命力,在于去伪存真,量身定制于业务和行业领域。每每和街子镇很多有思想的村干部、商家、居住在街子的老街坊聊天,总能切身感受到大家爱街子、有资源、想做事,但没有清晰的方向,没有科学规划和指导。所以,我学习、思考、凝练关于古镇旅游、民俗文化、休闲农业、康养农家乐、特色民宿、精准扶贫等相关主题,逐步建立相对科学、系统的发展建议,并量体裁衣为各个点位做智力服务和支撑。如,与古寺村沟通如何打造新时代康养农家乐,与唐公别院李阿姨交流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智慧民宿,与镇政府沟通进一步挖掘街子镇的文化资源、适当恢复民俗文化等。智力输出是我们的优势! 3 、助推大学生双创示范,注入科技气质,焕发乡村活力 立足乡村,运用科技和智慧,需要逐步跨界融合。借助大学生双创的东风,首先积极宣传、推动、物色更多的大学生双创项目植入乡村发展,潜移默化让乡村具有科技气质!呼吁更多与振兴乡村、古镇旅游、文创相关的大学生创业到乡村,例如,田博士在做的旅游景区新零售,就把各种旅游文创产品、当地特色农副产品作为 OMO 的载体。 站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当地政府、当地群众的角度,如果想要真正的用科技、人才、市场、需求去振兴乡村,个人有如下两点建议: 1 、招贤纳士,吸引人才,遴选人才,留住人才 作为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更离不开互联网时代的高端人才。所以当地政府或者对应的政府职能部门,建议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快速、精准建立招贤纳士的人才政策和系列举措。首先,招揽、吸引更多的人才关注并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来;其次,从创业空间、子女教育、配套措施等多方面,留住人才,让他们的智力持续融入到乡村振兴;第三,建立不同层面的人才结构矩阵体系,这个体系里面有核心的智力人才,有兼职的服务型人才,有外围松散式的人才池。 2 、窗口效应,对接社会资源,形成示范样本 虹吸效应和杠杆效应,对于当前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是个不错的启示。很多人喜欢“凑热闹”,所以前期如何让大家对于“乡村振兴”感兴趣,并且能够对这个“热闹”感到好奇,将会是比较重要的一环。万事开头难,首先打造几个窗口工程,从大学生的双创入手,梳理几个典范,让更多的人才看到乡村振兴还可以这样搞!吸引的人多了,进而再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比如资金、市场、技术等等。对于每个点位的乡村振兴,逐步打造鲜明标签:国际化、科技感、道养、文创标杆、民俗文化体验地、智慧民宿聚集地等。以点带面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文创引领,打造绿色、生态、数字文化经济,弱化商业气息和走马花式的旅游方式,作为城市田园综合体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倡导者,挖掘本土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规划点位和业态,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怪圈。期间把好的模式、建议、项目固化下来,形成一套相对完整、可行的社会力量共建美丽乡村的办法。 作为留学回国人员,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如果真的能把自己的所学运用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上,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所以,如何真正做到“深入基层知行合一,乡村振兴点滴践行”,需要千千万万颗赤子之心,共同努力!衷心希望自己的浅薄认知,能够为党、为政府的科学决策起到一点点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本刊特约报告员 .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时事报告 , 2018(2). 参考文献 . 董进智 .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 农村工作通讯 , 2017(22). 郑风田 . 乡村振兴需注意五个问题 . 农村经营管理 , 2018(1). 链接: 街子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在崇州城西北 25 公里的凤栖山下,与青城后山连接。有以晋代古刹光严禅院为中心的 32 座寺庙等古迹。街子古镇,五代时名 “ 横渠镇 ” ,因横于味江河畔而得名。 境内有晋代古刹 —— 光严禅院、凤栖山旅游风景区、千亩原始森林、千年银杏、千年古楠、清代古塔、清末民初古建一条街、宋代民族英雄王小波起义遗址、唐代一瓢诗人 —— 唐求故居,华阳国志馆、有古龙潭、五柜沱、云雾洞等,全镇各种文物古迹二十余处。 崇州街子镇西距成都 50 公里,地处邛崃山脉。它坐落于崇州城西北 25 公里的凤栖山下,毗邻青城后山和九龙山,街子镇东北与都江堰接壤。岷江的支流味江流经地势平缓的街子镇口,形成一泓碧潭 —— 龙潭。古镇水系发达,地下水丰富,石板路两侧及屋前院后,常年清水不断,因而有 “ 川西水乡 ” 之名、 “ 青城后花园 ” 之称,更有“日游青城、夜宿街子”的美誉。
个人分类: 乡村振兴|14507 次阅读|2 个评论
青城后山小溪流
ssglwu 2018-9-17 07:56
记青城后山小溪流 20180917 吴国林 今年暑假回到四川,也去了成都,见了自己的导师和朋友。众所周知,青城天下幽。一日与几位亲戚,前去青城山。临时决定去青城后山。去后山时,人太多,车太多,又临时决定,就在后山找一小溪停留,看一看水,看一看山,也算没有来过,再吃点山水泡的青茶。 正如有人说, 成都是一个去了不想走的地方! 我看,还是有一点道理,当然,如果还有远方,成都也可暂时离开,他日再返!
个人分类: 旅游与摄影作品|2595 次阅读|0 个评论
游青城山
陈小斌 2018-2-22 10:58
莫羡峨嵋秀,青城天下幽。 飞岩临瀑远,曲水绕人疏。 翠映湖边雨,白云寺里钟。 遗尘思羽化,忽尔到成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诗词三首
热度 1 zhigangwu 2015-12-18 00:29
五律·青城山 丹梯绕翠峰,云海筑青城。 飘渺老君殿,晦明玄圣灯。 乾坤元鼎炼,性命浩劫存。 万物出无有,此身幻亦真。 西江月·杜甫草堂 诗圣草堂何处?浣花溪畔茅屋。 丛菊烂漫掩松竹,楼榭幽然梅树。 石像千秋风雨,诗章万种孤独。 山河壮丽海荒芜,天地沉浮鸥鹭。 五 古 · 大雨登峨眉 大雨登峨眉, 浩荡观翠微 。 灵猴松涧戏,鸣禽 槭 岩黑。 山风吹骤雨,訇然战鼓擂。 闪身入古刹,老僧 开 玄扉。 问询缘法妙,逍遥书剑陪。 青灯收雾霭,钟罄止风雷。 霁日 出云海 ,佛光冠磪嵬。 振衣临绝壁,连峰浮碧醅。 回首世间 路 ,慷慨欢 亦 悲。 人生汲朝露,无涯望夕霏。 远霞游天外,海月孤鸿飞。 飘飘何所系,万年寺中梅。 2011 年 7月,与友同游峨眉山、青城山、杜甫草堂、武侯祠。 2013年秋,Arvada
个人分类: 古典诗词|2708 次阅读|1 个评论
青城山的野蘑菇
热度 1 jawa 2015-10-3 22:29
从圣母洞九天玄女宫入口到出口之间,不到500米的山林中有几十种野蘑菇。我都不认识,求指点。
个人分类: 自游自在|24222 次阅读|2 个评论
青城山的野花与野果
热度 2 jawa 2015-10-3 22:07
打破碗碗花 (照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后,表姐先后说了两句话:“打破碗花花好多年没看到咯!”、“四川人不认识打破碗花花?第一张就是咯”。于是这才知道了 这种野花的名字 。其实以前经常在四川山区,如彭州白鹿看到的,也拍摄过。感谢表姐指点。不过,还是在青城山拍的这张最可爱,因为碗碗中间有只可爱的小蜜蜂。我听青城山本地人称呼是:野棉花。) 鸭跖草 一种茶花? 松鼠留下的板栗 白果满地谁人拾? 柿子满树难摘,鸟儿不请自来。 一种萢儿,求指点
个人分类: 自游自在|23768 次阅读|3 个评论
震前美丽 2008-06-07 16:03
taodeng 2014-2-6 21:13
都江堰 岷江春水突重山,欲下平原荡广川。 安浪桥旁声势烈,飞沙堰口水波寒。 李家父子真神谋,蜀国黎民自美谈。 尽吸宝瓶随我意,千年犹祭伏龙观。 青城雨后 红垂风过杏,绿跃草惊蛙。 拂晓溪流急,高波卷落花。
个人分类: 行旅之诗|204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秋雨過青城山
热度 5 yonglie 2013-10-19 09:27
雨中青城,煙雲如夢,萬壑皆空,三清一氣,眾妙歸心。多年往來上下,今日偶然覺悟。不識道家氣象,請在雨中登山。聊為短句,兼和湘明 兄 。 青城龝氣遠,絳闕渺無形。 煙雨生幽谷,雲鐘向鶴鳴。 他山七色重,此地萬峰輕。 未解黃庭意,還來夢裏行。 【湘明兄短信发来《深秋》】 白露约风起,萧骚客梦惊。 幽兰怡水岸,丹桂醉云亭。 几道流霞远,一行归雁轻。 秋思寄明月,明月照空澄。
个人分类: 诗歌|3516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七绝 登上青城山
热度 1 lzl2431 2013-10-4 12:41
古云:“ 峨眉天下秀。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天下秀、天下雄,早已游览过了, 还接到觉得不过如斯而已!可此次一揽天下幽,顿时,便觉得如此三者之间,彼此相得益彰,雄者更雄;秀者更秀,优者更优;同时觉得雄者不幽秀,幽者不雄秀,秀者不雄幽,矣! 七绝 登上青城山 2015年10月2日 —————————————————————————— 我今挥汗上青城,满眼苍茫薄雾腾。 山景无边无限意,饱餐幽色不虚行。 路边小亭小坐 山涧瀑布 飞泉沟门口 在途中。即将上下此石梯。 在索道运行途中 途中小坐 山间 味河 】
个人分类: 诗词近作|2814 次阅读|2 个评论
九眼桥上震过桥
热度 1 yejian 2013-4-16 08:21
荷花池旁,剥雄蕊的采花女 脸蛋儿和油菜花一样娇艳 理科楼里,小罗老张的二重唱 歌声一天却比一天伤感 李晓鹏的躁狂,蓝萝卜的梦想 世界杯的包间,阿贝买的香烟 烟圈儿散尽,绵竹喝干 乱哄哄定格在九四年那个夏天 滨江路的麻辣烫,六舍后的鲫鱼汤 九三路的煸肥肠,街边边的串串香 吴丁丁的猪蹄水,杜天棒的征婚榜 培根路的歪录像,陈阿标的大包场 队列里的阿黄,练兵场的首长 两广盛产标兵,雄赳赳的丹英 实验室的冰啤,考研前的牌局 趴上铺观战,观牌不语的老余 看三家指挥,含恨而去的侯皮 生理课的积极,找考场的着急 罗春勤的笔记,女生楼的神秘 梦中的艳遇,像罗岫泉的太极 外文系的美女,209的婚礼 刘老师的兔子,李老师的鸡 还有的人看了录像就说自己不是东西 望江楼上发过痴,薛涛井边题过诗 水井坊里喝过酒,浣花溪边牵过手 锦江边上种过菜,武侯祠里打过牌 川大之春出过彩,狗腿子演得尤其跩 磨子桥上练过摊,葩耳朵上耍过蛮 青城山上扯过草,九眼桥上震过桥 上铺床板试过刀,老师面前发过飙 足球场上扯过拐,兄弟感情不要摆 土地坡上掉过泪,长城屋头行过贿 卧谈会后装过疯,考场里面发过懵 莉女侠的江湖大,黄辣丁的吹功凶 阿香拳法有点松,春来香功臭烘烘 还有的人两百多斤逢喝必醉几个人都抬不动 久违的事想起还是辣的 久违的你一不留神霸占了我毕业纪念册的初页 二十年后我们相约重回校园 依然鲜活的是同学们的糗事同学们的笑脸 但,再过二十年 我们早老的痴呆能否经得住时光的考验 让我们一起留下一本书吧 记住当年唱过的歌 记住当年搂过的腰 记住朝夕相伴的人 记住我们共同的岁月和青春 川大90生化班毕业20周年大聚纪念文集开始征文 纪念册主编:罗春勤同学 纪念册副主编:待定(据贡献情况定) 征文对象:全班同学 征文要求:每人至少1篇,3000字打底上不封顶,请能者一定多劳 征文主题:与90生化有关的一切国事家事、鸡毛蒜皮 配图要求:请尽量找一些自己珍藏的实物和图片资料 征文体裁不限
3988 次阅读|1 个评论
青城山之道
热度 4 yonglie 2012-12-31 08:49
青城山之道
青城山 -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那文化当然就是“道”了。这儿的口号是“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虽然词儿听起来很俗(至少不是好诗句或好对联),但意思到了,也好。如果说青城山是道源(至少是之一),那么都江堰是它的流。两家组合成一个文化,是天然互补的。 杜甫来过青城山,也是为着它的“幽”:“ 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 (传说黄帝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 至于它的道,在瞿塘峡那儿写出来了:“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瞿塘怀古》),而这句话恰好可以用来说都江堰工程:疏凿之功是借自然之力,借力之法恰是自然之功。所以,从这块土地生出的 道,与我们今天追求的“自然法则”是一样的。
个人分类: 随想|4417 次阅读|8 个评论
《七律.问道青城山》
热度 5 lixia1962 2012-4-9 22:00
《七律.问道青城山》
2012年4月7-8日应志林邀请赴成都开会。会后一览龙泉桃花和青城山。但来的时间不对,桃花已于早些时候开了。似乎桃花不等人,只能看到冷冷清清的残花,倒是看到了大片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 接着去青城山。青城山,又称“丈人山”。它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68公里。青城山背靠岷江雪岭,面向川西平原,群峰环绕。是中国的道教名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写下了佳句: 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 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 这次游览有感,也做诗一首纪念: 《七律.问道青城山》 黄花当道桃花谢, 古庙风残换主人。 欲问青城仙在哪, 丹梯过后径幽深。 绿竹箨落得空性, 老道披蓑何是真? 几响钟声惊百燕, 无言冷雨溅丝芬。 黎夏 2012年4月8日作于四川青城山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4926 次阅读|12 个评论
观音菩萨是个引进人才
xiaomagecc 2011-10-2 09:42
青城山上有供奉慈航真人,就是观音菩萨,观里的师父说是先道后佛。看来人才只要是真有料,大家都要争相引进的啊! 并非不敬。
个人分类: 感言杂谈|3600 次阅读|0 个评论
伴我同游青城山
热度 2 xucq45 2011-10-1 21:05
伴我同游青城山 青城山为 中国道教 发源地之一,有 “ 青城天下幽 ” 之美誉。青城山是 中国 著名的历史名山和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 2000 年同 都江堰 一起共同被列入 世界遗产 名录。 2008 年 汶川地震 中,青城山受影响较大。 刚才看到马磊老师在科学网发表了一篇博文“问道青城山”,遗憾的是文中只提供了一张照片。 7-8 年前,我在成都参加 8 年制病理生理学规划教材编审会后曾游览青城山,并拍摄了不少照片。于是,翻出来整理一下,上传到网上,一来作为马老师博文的补充,二来让博友有机会看看汶川地震前的青城山。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道游览一下 地震前的青城山: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3722 次阅读|4 个评论
问道青城山
热度 2 xiaomagecc 2011-10-1 08:58
话说这是两年里头第三次去青城山,早上出发时市区雾蒙蒙的,像是要下雨,因此并不期待。山上游人却出奇地少,感觉好极了,路上喝的苦丁茶也不错。YC老师要是来,可以写一篇“青城青城那么幽”。花了不到两小时登顶,于我是有史以来最快的一次,其实就是第一次 。Steven比我年长11岁,登山步履如飞,看来我们还是要加强锻炼啊! 没带单反,一路上多在闲聊,只在山顶上拍了几张到此一游像。
个人分类: 大好河山|3344 次阅读|4 个评论
【一周世界遗产秀】【四】青城山和都江堰
menglingzong 2011-3-21 21:26
【一周世界遗产秀】【四】青城山和都江堰
评价: 【一】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属于道教名山。建福宫,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天然图画坊,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 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 夔门 之雄齐名,有“ 青城天下幽 ”之美誉 2008年 汶川地震 中青城山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古称丈人山。 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 栈道通幽 林间飞瀑 古木森森 飞瀑流水 猴趣,正所谓:有山有水有猴子 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 名人篇: 【1】 张天师,张陵( 34-156 ),五斗米道创立者,尊老子为教主。 青城山做为我国道教的重要发源地,不仅在历朝历代都受到重视,不论是在皇家还是在道家都居有重要地位,而且其山中道教宫观建筑群,不仅集中体现了历朝代以来的道教建筑特色,而且还保有西南地方建筑的独有风格,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宗教意义和建筑内涵。 青城山作为我国著名道教名山,其道教宫观建筑群,以及各类造像、雕塑、文物、碑刻等等也保存完好。 青城山道教的历代教派,从张天师创天师道正一派,经历了源于东晋时期以陶弘景为首的上清派;形成于北宋年间,流行于元朝的清微派;北宋间的丹鼎派南宗;元朝的全真道龙门派;清代末年的青城派。 青城派在 20 世纪五十年代后一直是中国道教的重要道派。 1957 年 “ 中国道教协会 ” 正北京成立,青城山道长易心莹山席大会,被推选为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当年又被推选为四川道教协会会长。 1986 年,在中国道协第四届代表会议上,傅元天道长当选副会长, 1992 年 3 月又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 【2】 唐代 “诗圣” 杜甫 来到青城山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3】 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 张大千 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六十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 巴西 圣保罗画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晚年自云:"看山还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终身对故乡青城仙山充满着眷恋之情。 传说: 普照寺早期叫“金花庙”,供奉的是蓥华祖师,是由一座家族弃祠改建而成的贫穷小庙,“无食以养僧,无房以妥神”。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穷庙子,却在乾隆三十年以后,突然大兴土木,广置田产,到道光二十九年前后,经百余年间的连续扩建,普照寺一跃成为川西四大丛林之一,远近闻名。据估算,这段时间普照寺修建费用在万两金银以上,而普照寺碑文载:未受捐施,不假募助。那么,这巨大的耗资从何而来呢?这便是令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普照寺突然兴旺之谜。 按正规渠道的说法,是因为有神相助。(别逗了,都马上共产主义社会了) 张献忠的藏宝。(有点靠谱,张献忠的藏宝至今未曾挖掘出来) 【二】都江堰 评价: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200 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位于 四川 省 都江堰市 城西,是 中国 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战国版图 1、岷江 鱼嘴分水工程 2、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3、宝瓶口引水工程 “ 鱼嘴 ” 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 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 “ 金马河 ” ,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鱼嘴以下的长堤,即分内、外二江的堤叫金刚堤。堤下段与内江左岸虎头岸相对的地方,有一低平的地段,这里春、秋、冬、三季是人们往返于离堆公园与索桥之间的行道的坦途,洪水季节这里浪花飞溅,是内江的泄洪道。泄洪道,唐朝名 “ 侍郎堰 ” 、 “ 金提 ” ,后又名 “ 减水河 ” ,它固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 “ 飞沙堰 ” 。 宝瓶口,是前山 ( 今名灌口山、玉垒山 ) 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宝瓶口宽度和底高都有极严格的控制,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条分划,取名 “ 水 ” ,那是我国最早的水位标尺。
个人分类: 一周世界遗产秀|25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山里人家
ywang69 2010-7-22 23:25
我们决定就在这户农家吃饭 正宗的农家乐 楚瑜如斯走在前面 爬山涉水 圈养的小鸭子 山里的孩子 山泉洗桃 爬山途中小憩 大快朵颐
个人分类: 游山玩水|3867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