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经济学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国大学的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与商学院,以及经管学院、管经学院
热度 14 陈安博士 2012-6-8 06:14
   我国的经济与管理的关系很混乱,我的理解,在西方的学科体系里,经济和管理有时候可以算作交叉性很强的学科,而商学则是另外一个概念。    但是,到了我国,似乎这两个就得分开,而且还分得相当开。    我国的大学里,有同时有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的,如我硕士生时在的母校山东大学就是这样。    还有从管理学院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的,如我博士生时的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是这样。    还有管理与经济学院,听北理工的人说,他们的这个学院是全国唯一把管理放在经济前面的。    有不少大学则叫商学院,但是也有从商学院再改到管理学院的,如我大学时的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是这样。    此外,还有公共管理学院与经济管理学院并存的,好像大家都在修饰管理似的,实际上经济管理学院更是“经济与管理 ” 学院的意思,而公共管理学院倒真是“公共的管理”学院。    为什么叫管理学院?又为什吗叫经济管理学院?    根据我的了解,所以叫经济管理学院,把经济和管理两者混在一起,是因为该学院的教授们一部分是做经济学的,另外一部分则是做管理学的,不好忽略其中的一方,就把两个名字堆在了一起。其实两拨人还是各玩各的,相互几乎没有啥关系。    而北理工的管理与经济学院则是管理方面的教授以压倒的优势超过经济学方面的教授,那就毫不客气地叫成现在的这个名字,说实话,从汉字的组合上说,这样叫是真有点别扭,但是又确实是现状的描述,那就叫吧。    今天和学生讨论,说到西方的经济学领域的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但是商学院的却每每被高薪聘走。中国则恰恰相反,管理学院毕业生找工作明显不如经济学院,而其本质,我开玩笑地说:“如果是一个老板要招聘,哦,你管理学院毕业啊,到我这里来,你究竟想管谁啊?呸!一边去!小小年纪和资历,不被管还想管人,哼哼。”大致如此了。    管理也作为名词,也作为动词存在,但是,会被人混淆,结果可能是两面不落好。    此外,我还见过一所大学有“文经政法学院”,可谓极品了吧?
个人分类: 物论|6752 次阅读|24 个评论
数学:经济学子绕不过的坎
热度 1 estudy 2010-7-23 21:42
7月15日开到上海财经大学参加现代经济学暑期学校,可选的课程有三高(高级微观经济学Ⅰ、高级宏观经济学Ⅰ、高级计量经济学Ⅰ)及经济数学。原想一口气4门课全学了(虽然学校规定每生之多选修1门,但其他课程可旁听),三天下来,发现每次课的内容都需要课外花不少时间消化,4门课通吃则几乎全无课外时间了,比消化不良,于是决定只修前三天已经开课了的高微、高宏和经济数学,放弃尚未开始上课的高计。保留经济数学的原因在于:1、此前我一直未系统地学习过这类课程,而数学无疑是经济学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田教授领衔下海归遍布的上财经院当是学习数学的上佳之处。2、从头几次课来看,这门课和高微有诸多互补相通之处,此两课同时学习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3、主讲的孙宁教授(上财经院海归派的翘楚,2篇国际顶级期刊论文在握)儒雅谦逊,学养甚高。 第四天(7月19日)下午照例是温文尔雅的孙教授讲的经济数学课,内容是分离定理(Separation Theorem),教授分三种情形证明这一定理,由于难度实在太大,在场近百名学生多数听得如云雾萦首,加上教授节奏平缓、运气温和,颇具催眠效应,不少学生坠入梦乡。课间时分,不少学生逃也似的溜之大吉,留守死撑者也无不叫苦连天。而我上课前十分钟还能跟着老师的思路尽可能地展开抽象思维,把握问题的要义,曾一度闪出自己颇有学习数学天赋的念头,可也只是一闪而过,这念头很快被接踵而至的一个又一个问号驱散,下半场也开始昏昏欲睡。 下课后,我们一群在数学课堂被打击得遍体鳞伤的同学跑到食堂谈论下午三个小时的痛苦遭遇,从一次课而想到一生求学之路的艰难,无不感慨万千。晚上是高计的第一次课,我本不打算上的,而拿这个时间来复习经济数学,可是一位热心的同学力劝我去听一听,他言之凿凿,我被说服从命。看了这门课的教学安排、听完第一次课,发现这门课比经济数学实用得多,更重要的是我更有信心学好,加之老师也更有趣些,于是在回寝室的路上我做出决定:经济数学不上了,这个暑假认真学好三高。 翌日与邻寝室学长史兄(师拜艾教授)一同吃午餐,谈及我的学习计划,立刻受到他的严正告诫,要搞经济学,必须学好数学,即便现在放弃了,将来也一样要学,而且要学深入,除非今后研究的是经济思想史或政治经济学(这类学问用数学少些,边干边学即可)。这一忠告让我顿觉,这数学真是经济学学生挥之不去的乌云啊! 经济学滥用数学的现象一直饱受诟病,批判之声始终有增无减,而与此同时,各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的数学要求也是节节攀升,从上财经院博士招生的情况即可见一斑。去年招的7名博士中有2名是有数学背景的,这两位现在分别是上财经院一号人物田教授和二号人物艾教授收入门下(本人有幸和这二位同住一厅,前者赵师兄本科、硕士皆习数学,和我同住一室;后者史师兄本科毕业于复旦数学系,在隔壁寝室)。而今年招的博士据说全部都有数学北京,本科或硕士不学数学的一概不收。也难怪学校有这样的要求,现在学界风气如此,不得不从。就发表论文而言,欲问鼎高水期刊非有精彩的数学演绎不能。前文提及孙宁教授两篇文章发在Econometrica,他本人学数学、教数学,写起文章来自然用数学,其数学功底在经院无人能及,所以他发表的论文是经院海归派中级别最高的。 入了哪一行的门庭,就得遵哪一行的规矩。数学是一个想做经济学的人绕不过的坎,因此逃得了今日今时,逃不了一世,把三高拿下来以后就得着手研习数学,虽然在研究可以不特别侧重于数理分析,但能够登堂入室的数学水平还是要具备的。诚如CCER原林教头所言,数学是进入经济学俱乐部的门票,先要把票拿到手方能进得了圈子。 现在,21日下午4点,本是经济数学的上课时间,我终究没有再走进这数学课堂,看了会格林的计量还是有点忐忑,遂写下此文记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095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