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反恐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反恐

相关日志

公交车:售票员下岗,保安上岗
热度 1 zhgzhang 2017-7-24 12:12
上周偶乘 110 路公交车,居然有售票员,很是惊讶。因为不知道从何时起,售票员就被穿制服的保安取代。 有了刷卡机,按说也没有售票员什么事儿了。可开始的时候,还是有售票员的,因为有的人没有公交卡,特别是外地人。 现在,售票员下岗,保安上岗。这个售票员大姐心里很有意见,说是让本地人下岗,让外地人上岗(的确,保安没有几个本地人,一个个还一脸严肃,看谁都像坏人,全然没有售票员那种热情)。 问了公共汽车公司的人,他们说,过去,初中生能当售票员也就不错了。现在,帝都人谁还愿意当售票员?再说,保安工资是市政府的“反恐”经费出,公共汽车公司乐得省钱省心。可那还不是市民交的税! 听说文革时期,拿着一本红宝书给乘客念语录,就可以坐在售票员的位置上免费乘车。当然那是自愿的,没工资。现在,穿个制服在车上坐着,连话也不用说就可以拿工资了。呵呵。
3625 次阅读|2 个评论
生活是科学(八):不可谈判?(图)
热度 1 wengjuyang 2017-1-8 13:25
今天上午 7点,美国公共广播电台播出了一个题为“视线无限”的节目。 它报道说,英国记者约翰·坎特利被伊斯兰国囚禁已经四年多了。约翰·坎特利在伊斯兰国发布的视频中说:“我是约翰·坎特利,我是伊斯兰国家的囚犯,英国政府放弃了对我这个英国公民的责任。”画面上的他批评奥巴马的军事战略,批评伊拉克军队,并说反叙利亚政府军的自由叙利亚军队腐败和无效率。 美国政府和英国政府都既不与绑架者谈判也不支付绑架者任何赎金。 政府官员们说,这是不可谈判的。 他们要求被绑架者的家人不要声张。 与美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在内的欧洲大陆国家已直接向绑架者支付赎金(英国独立新闻社)。然而,没有证据表明被扣押的美国和英国人质比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少。 其它国家的人质回去了,而美国和英国的人质们被杀害或继续被羁押。 相应地,中国政府也有不可谈判的题目。 2016年12月13日新华社发表了一个英文评论,题目是“一个中国不可谈判”。 它写道:“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作为一个为自己的商业谈判能力而自豪的资深商人,他应该很熟悉这个词语,谈判破坏者。” 然而,正如我在《生命是科学 (七)》中所谈到的,一个中国的政策并没有改变美国和许多发达国家给了台湾游客免签,而没有给中国大陆游客免签。 刊登在《脑心智杂志》第一卷第二期的我给奥巴马的第二封公开信,我认为大脑没有绝对的对和绝对的错(见信的表一)。 谈判和妥协对于世界上的所有题目都是必要的,因为在自然界中没有什么是绝对正确的。下面我只给几个众所周知的例子。 1. 所有人起先认为牛顿力学绝对正确。但不是如此,尤其是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 。 2. 绝对的平均并不存在。为了达成妥协,一个人可能只有张部分票。 美国1787年的宪法第1条第2节实际上宣布了,在计算国会中的代表数时,每个黑人奴隶被计算为白人的五分之三。 3. 反恐不是绝对的。恐怖分子的产生起源于西方政府官员们对国家作用的误解。例如,他们违反了政教分离原则。这种误解制造了意识形态上的国家的敌人,如伊斯兰国和朝鲜。它们根本就不应该是任何国家的敌人。 正如我以前写的,是美国及其盟国创造了伊斯兰国。 4. 殖民地反而吸引中国移民。例如,1842年,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把香港岛租给了英国。 然而,自1949年以来的几十年里,成千上万的中国人逃离中国大陆定居在香港这个殖民地,成为逃港潮。 5. 威胁起相反效果。东方世界只有在西方世界对他们不那么敌对之后才改革了。例如,我的书《自然和人工智能》的第 11章群智能认为正是理查德·尼克松访问中国触发了台湾终止戒严法、柏林墙的倒塌和苏联解体和改革,而不是靠西方国家的敌意和威胁。 我建议所有政府不应该过于僵化,因为任何僵化的政策是因为缺乏智能,导致相反效果。 2017年1月7日
个人分类: 生活科学|2148 次阅读|2 个评论
欧洲911将深刻改变世界
热度 13 lvnaiji 2015-11-16 10:16
吕乃基 法国1113恐怖事件一时震惊世界。全世界声讨恐怖分子,为法国人民祈福。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从不同角度反思恐怖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美国的中东政策和颜色革命、美元阴谋、西欧特别是法国盲目跟随美国、西欧与穆斯林生育率的巨大反差、欧洲的福利政策及其培育的惰性、移民尤其是“移二代”受到的歧视与未能融入当地社会,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的深层差异,以及在两种文明交往的“实体界面”的疏漏与冲撞,等等,都成为影响不一的幕后推手。上述的每一点都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合起来就是皇皇巨著。 本文暂且不论原因,而是预测这一事件可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首先,恐怖袭击将进一步重创本已处于弱势的欧洲。金融危机导致的欧债危机的阴霾犹在,乌克兰危机的硝烟还在漂荡,难民潮正在持续蔓延,恐怖袭击雪上加霜。追根溯源,凡此种种,美国或多或少都脱不了干系。西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学革命和两次工业革命,人类史上一次次伟大事件的发祥地,经历过两次大战的磨难而后生,是否会在21世纪走向衰退?美国,如果真要打击欧元与欧盟,当欧洲真的衰退,没有了欧洲只剩下美国的西方世界,是否还称得上是“西方世界”? 其次,恐怖袭击将重创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业已建构起来并运作十余年或更长时间的全球产业链顷刻瓦解,世界各国在一夜之间进入了普里戈金分岔图的分岔点,进入风雨飘摇的不确定之中。恐怖袭击进一步加大不确定性,推迟经济复苏,把世界拖向混乱、无序和危险的境地。 复次,美国是否会真心实意投入反恐,西欧诸国,西班牙曾经在恐怖分子的要挟下退出反恐,法国是否坚持下去,西方与俄罗斯是否会联手,以及中国将如何参与主流社会的反恐,在反恐的舞台上,将上演一幕幕或各有所图,或为了人类命运的大戏。 中国,似乎远离恐怖活动的漩涡中心,但绝非置身度外。发生在中国的恐怖活动,虽然武器原始,但凶残程度毫不逊色,可能会受到发生在法国的恐怖袭击的鼓舞和启发。 不同文明之间究竟如何相处,何以普适价值等现代性的理念难以渗入伊斯兰文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有待对自己的言行深刻反思,譬如颜色革命,譬如《查理周刊》的傲慢与偏见。反恐,治标与治本兼行,硬实力与软实力同时并举。从根本上说,在反恐中有必要发挥伊斯兰文明中的主流的作用。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3876 次阅读|27 个评论
令恐怖分子胆寒的十大新式反恐武器
热度 1 xbyang 2014-9-9 15:05
  我们不时会在新闻上看到恐怖分子爆炸、砍杀等制造社会恐慌的事件,为了打击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世界各国都在想办法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开发新式反恐新装备。这些反恐利器有的已经进入实战阶段,在保卫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而有的尚在研发之中,但是这些融入了高新技术的装备很快就会成为令恐怖分子胆寒的利器。 1可投掷机器人   美国反恐特警、刑警和消防队员开始用上了一种小型、可抛掷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仅重0.5公斤,长20厘米,可以像手榴弹一样被投掷出去。这种机器人能在建筑设施、汽车等物体的掩护下悄悄移动到恐怖分子的活动区域,并将拍摄的录像传回300米外的指挥所。机器人由一名操作员通过简单遥控器进行控制,遥控器上的小型显示屏可显示机器人的视野。 2微小型无人机   微型或小型无人机可以悄无声息地潜入到恐怖分子活动区域的上空展开侦察。挪威一家公司开发出净重不到20克的“黑色大黄蜂”旋翼机,旋翼直径为10厘米。该机安装有微型摄像机,拍摄到的画面能即时传送到手持式控制终端上。“黑色大黄蜂”能以近乎无声的状态飞行800米,最长连续滞空时间约30分钟。     3反恐机器蚂蚁   美国科学家打造出反恐机器蚂蚁。每个机器蚁的宽度只有2毫米,可以借助一台中央电脑进行单个控制。机器蚂蚁可以独立地在多种地形上行动,包括攀爬墙壁、楼梯等“艰难任务”,甚至能够完成建造任务。反恐特警可以远程指挥机器蚂蚁,源源不断地把侦察设备的零件运送到恐怖分子的活动区域,然后在隐蔽角落里把监控设备悄悄地组装起来,这样不会引起恐怖分子的注意,减少恐怖分子对监控设备的破坏。     4拆弹机器人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名为“魔爪”的拆弹机器人,它可以非常从容地走到炸弹旁,迅速抓起炸弹,把它扔进一旁的防爆罐内。把防爆罐移到空旷地段后,拆弹机器人再把炸弹取出来,按照反恐人员的指令拆除引爆装置。几分钟内,一场爆炸灾难消于无形。 5拐弯枪   在光线昏暗、空间狭窄的街道和房间里,反恐特警可能被藏在暗处的恐怖分子袭击。以色列研究人员开发出拐弯枪,解决了这个“致命的问题”。拐弯枪让士兵可以绕过一堵墙或者一扇门,准确地向暗藏的恐怖分子开火。该枪的枪筒和瞄准器可以向左或向右折叠63度,枪管上的摄像机把战场图像传输给躲在墙壁后的射手。    6防刀枪内衣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黄蓉、韦小宝等人拥有刀剑不入的背心,它们都是世所罕见的宝物。如今,不少反恐特警都配备了防刀枪内衣。这些内衣大多是用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制成,不仅能抵挡子弹,而且能抵挡刀具的劈砍、穿刺、切割。利用这种材料还可制成防刀手套,戴上它就可以徒手抓住凶犯的刀刃,而自己的手丝毫不会受伤,这种手套在对付持刀砍杀的恐怖分子有着独特的作用。    7“炸药探测狗”   这种仪器的科学名称叫离子迁移谱检测仪,可检测出挥发在空气中微量的爆炸物分子。当检测出哪怕少量几个爆炸物分子时,仪器也会发出强烈的报警信号。虽然我们的鼻子也能闻到硝烟味,但是对于那些尚未爆炸的炸弹我们是闻不到气味的,而这种仪器就可以闻到,因此反恐人员亲切地称它为“炸药探测狗”。 8基因大头照   我们知道,要发布有效的通缉令,嫌疑人的头像十分重要。传统的方法是通过监控探头或者目击证人的描述来绘制嫌疑人的头像,然而在这两种资料都缺乏的情况下,利用案发现场收集到的DNA绘制面部图像就十分重要了。这种技术就是DNA面部重现技术,也称为“基因大头照”技术。 9大数据分析追踪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任何人的出行都会在网络上留下痕迹,恐怖分子也不例外。利用目前已经成熟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寻找到恐怖分子的蛛丝马迹。目前,通过综合利用恐怖分子平时产生的各种信息,包括通话、交通、购物、交友、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等,对恐怖行为发生前进行预警和事后分析排查,越来越成为多国重要的反恐手段之一。 10区域警戒系统   近年来,美国微软公司和纽约市警察局联合开发了区域警戒系统,可为恐怖活动热点地区预防和打击恐怖袭击提供有效线索。目前,纽约市警察局已将3000部街头监视摄像机同警方数据库结合起来,为警方提供“一站式服务”,跟踪潜在的恐怖分子或犯罪分子。这套系统已经在最近的一个案例中证明其实用价值。警方在纽约市皇后区通过一个嫌犯的车辆找到谋杀嫌犯的位置,而那部车是被纽约市警察局的车牌阅读器记录下来的。 (本文已经发表于《科学画报》微信,请关注《科学画报》微信kxhbcx,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加以关注,每日都可以获得更多精彩科普内容。)
719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搜狐新闻:反控之战,情报为王
热度 1 bfzhao2001 2014-6-19 10:31
个人分类: 情报学|1175 次阅读|1 个评论
强烈推荐罗援将军雄文:制定反恐战略刻不容缓 把恐袭杜绝在源头
bfzhao2001 2014-3-24 08:37
罗援:制定反恐战略刻不容缓 把恐袭杜绝在源头 发布时间: 2014-03-21   马航MH370失联事件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虽然尚无确凿证据证明这是一起恐怖袭击事件,但恐怖袭击的阴影已经笼罩在人们的心头。   联想到最近发生的金水桥恐怖袭击事件和昆明恐怖袭击事件,使“恐怖袭击”这个看似抽象的名词具体化了,使这个似乎遥远的“传说”变成随时随地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的危险。   一场没有硝烟但充满血腥的战争已经悄然在我们身边爆发。这场 恐怖活动呈现出作案主体底层化、作案动机多元化、袭击对象平民化、袭击性质残忍化、袭击方式流动化、袭击手段原始化等新特点 ,恐怖活动的作案地点一般选择在人群密集地区或具有政治象征意义的标志性地区,作案时机一般选择在敏感时期或者人们疏于戒备的时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通常以血腥命案达成较大的轰动效应,引发社会恐慌。   上述恐怖活动的作案动机和作案特点增加了预防的难度,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尽快制定反恐战略。   我们的反恐战略应搞好顶层设计,与国家安全战略接轨,纳入国家整体安全框架之内。反恐应该是国家行为,成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项重要职责, 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下设国家反恐中心 ,依托国家战略资源来处置恐怖突发事件。   还要 尽快制定国家反恐法 ,在法律层面界定什么是恐怖分子、什么属于恐怖袭击?对恐怖分子有什么样的惩治手段?恐怖分子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对纵容和包庇恐怖分子的人又要追加什么样的法律责任?专业反恐力量和普通民众在反击恐怖袭击时有什么权利和义务,可动用什么手段?这样才能给公民以明确的法律支援和保护,给恐怖分子以法律上的震慑。   同时,我们还应 以武警为骨干成立武警反恐特种部队,专司反恐任务 。武警有这方面的优势,因为武警本身就有反恐职责和使命,人员素质高,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相对于一般的公安干警,武警部队常年成建制生活工作执勤,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有利于提高反恐的实效性。   另外,我们还要 强化公安干警的反恐职能,使他们接受必要的训练,配备必要的枪械和自卫、防护设施 。   与此同时,还要 加强民兵预备役反恐训练,让他们参与反恐巡逻和协防 。在各级军分区、武装部下应该成立反恐应急小分队,随时准备配合武警、公安反恐专业部队处置恐怖突发事件。   我认为,反恐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采取 区域联防式部署,分片负责 。   首先,应该 把恐怖袭击杜绝在源头,防患于未然,御敌于国门之外 。现在境外某些地方已经成为“三股恶势力”的集散地和藏身地,我们应该在征得相关国家的同意和配合下,在尊重对方主权的前提下, 对恐怖主义的集结基地、恐怖思想的传播地、指挥中心、通信情报枢纽、装备供应地给予定点清除,对恐怖袭击的策划者和要犯应张榜公示,全球缉拿。凡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我们在军事上仍然奉行“后发制人”的方针,但反恐战争有其特殊性,它是非战争军事行动,我们 不必拘泥“不打第一枪”的原则,恐怖分子已经向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大开杀戒,这就是打响了第一枪 ,我们在掌握确凿信息的情况下,进行 任何追杀、清除都是自卫行动,都是合理正当的 。因此,我们应该尽快制定《境外非战争军事行动法》,使我们的定点清除有法可依。   其次,我们要把我们的国境线建设成为反恐警戒线,严防死守,决不允许恐怖嫌疑人和作案器械出入。   对“三股恶势力”猖獗的重灾区和敏感地区要 加强军民联防 ,在加大军力警力投入的同时,更要依靠当地政府和民众对危险人物加强监管,对凶杀器械严格收缴。对提供重大线索的人员要奖赏鼓励,对包庇、窝藏犯罪嫌疑人的人员要绳之以法。要高度警惕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将恐怖袭击与民族问题混为一谈,制造、利用、激化民族矛盾。广大少数民族同胞同样是恐怖袭击的受害者,反恐离不开少数民族同胞的理解和支持。   对敏感地区以外区域的反恐 应该“内紧外松”,张弛有度 。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内部管理,要加强对危险分子的排查、监控。对当地居民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教育,一线公安干警要配枪上岗;二线武警特种部队要配备快速机动工具,如直升机、防暴突击车、警务摩托等,以便形成动态威慑,一旦发生恐怖袭击,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抵达现场。   第三,要构建 情报互通互联系统 。情报是及时发现、预防、处置恐怖袭击事件的前提。要在“反恐法”的授权范围内, 动用一切人工和技术手段对重点人物和目标加强监控 。同时在国家反恐中心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情报进行整合、鉴别、精确分发,提高情报的时效性、有效性。   最后, 要加强反恐国际合作 。恐怖主义现在已经是人类公敌,必须全世界联手才能将其挫败。在国际反恐中,大国合作尤为重要。因为大国拥有优势的反恐资源和手段,又往往是恐怖袭击的目标国,理应担当更大的反恐责任。   大国合作主要是两个层次,天灾和人祸。人祸是第一层次,大多表现为传统安全领域。但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对人祸的界定产生分歧,甚至对立。因此,在这一层面的大国关系,基本是以竞争为主。   天灾是非人类因素造成的,大多属于非传统安全领域。面对天灾,人类不论国籍、政见如何,都显得那么无助无奈。因此,在这一层面的大国关系是以合作为主。   恐怖袭击则介于天灾、人祸之间,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天灾”,既属于传统安全,又属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因此,在这一层面的大国关系,基本是又竞争,又合作。但是, 由于某些大国对恐怖主义的界定采取双重标准,增大了合作的难度 。   需要指出的是,反恐必须标本兼治。要根除恐怖主义必须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包括 消除贫富差距,解决社会不公,尊重不同文化和宗教,各民族平等互利、和睦相处,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程度,扫除迷信和愚昧……只有从文化、制度、法律和安全层面综合治理,才能根除恐怖主义,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 。   (罗援 作者是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个人分类: 情报学|15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像美国那样反恐和保护海外公民——美行(八十五)
热度 1 jlxt33 2014-3-14 19:45
近一段时间,总是有灾难性事件揉搓中国人的心,甚至揉的支离破碎。先是昆明暴恐,然后是飞机失联,今天武汉再次发生砍人事件。都是揪心的,这个话题想了很久,除了最近确实忙之外,主要是这些事都不是愉快的事,但是在反恐和保护海外中国公民上,我们还是要像美国学习。 首先我们要像美国那样将对待恐怖主义的态度作为区分朋友和敌人的标准。“9.11”后,布什总统说过,在反恐这事上,要么跟美国站在一起反恐,要么跟恐怖主义站在一起。那些对中国反恐说三道四、无端指责的国家和机构要严词警告。 其次我们要像美国那样动用金融手段,冻结恐怖组织机构银行存款,要求其他国家必须配合,否则就是支持恐怖主义。当然这里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国和英国,昆明暴恐及以前的很多同一组织制造的恐怖事件,都有英美支持的影子。美国每年动用数百万到千万美元的纳税人的钱去资助这样的组织怎么能通过呢?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只要能遏制中国稳定和平地发展的事都是可以做的。那么怎么冻结这样的资金确实有难度,不过难也得做啊,否则不就是拿无辜人民的生命开玩笑嘛? 再次我们要像美国那样强化硬件建设,这是最容易的,因为这是钱的问题。美国签证时要留指纹,入境时要验指纹,美国不是最讲人权吗?这时也不讲了,我们为什么不做呢?机场安检时,外套、鞋子统统脱下,手表、首饰、腰带统统摘下,还有那个人站在里面大箱子就是脱光了检查,这个箱子我们怎么就不能装上呢?还有前面曾经出现过求救设备,原来以为是学校的设施,后来才发现在大街上和车站都有这个家伙的身影。 第四,警察和安保人员的配备要足以震慑蓄意制造恐怖事件者。比如说UTA校园中的警察就是警察,可不是我国学校中的保安哦。他们装备精良,各种交通工具齐全,经常性地在学校巡查,有时随时会出现。比如,一天中午看到两名学生模样的人在户外楼梯下的空地上吸烟,心想UTA整个校园禁烟,这个怎么能吸烟呢?还没琢磨完,警察就开着这种一人站里在上面的电动车出现了,罚单立即开出。真不知他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更令人意外的是临走前花5刀乘坐公交和火车的经历,车票是一日票,车站上也有自动售票机,所以验票是在车上,您能想到验票员是配枪配棍的警察吗?虽然在美国随时随地拍照,但对于武装人员还是心生畏惧,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从来没拍过他们。无论列车时刻表还是每节车厢上都有这张图,既让乘客安心,也让坏人惊心。 我们周围的警察真的很少,为什么要在意别人说什么呢?警察多些、训练有素的保安多些,安心的是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凭什么要听那些对我们说三道四的外国人的话,减少我们安保措施呢?我们还没有强大到,飞机失联后,马上就有附近的军事基地的航母出动,马上就能派出飞机搜救。但在自己的国土上加强安保总可以不理会他国的指责吧? 第五,我们要像美国那样使用各种情报手段,将暴恐事件扼杀在摇篮中。美国为了自己的安全,可以去监听他国国家领导人的电话,引起公愤,虽然承诺改革,但至今连皮毛都没改了,也许换个汤,也许更高超更隐蔽,反正他们有最先进的技术。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全面去监控呢,国安系统的任务不就是这吗?维稳经费不必减少,但不要用在拦阻上访人员上。真正的维稳是预防暴恐的发生。 第六,我们要像美国那样不断告诉人民我们已经面临着被攻击。让我们的百姓知道自己面临的危险,并且知道一旦遇到这样的危险该怎样保护自己。至少不会在机场安检时因为程序繁琐而不满甚至大发雷霆了。昆明事件后,发出了指引,但总是晚了些。我们总会有种歌舞升平天下太平的错觉,以为那些极端恐怖的事情都在国门之外。中国人民是勇敢的内心强大的,不会因为知道了面临的危险而惶惶不可终日,只会更加热爱生命,珍惜和平。 心里还有很多话,暂时就说这些吧。总之,以国家利益的名义、以人民生命安全的名义、以正义的名义,就可以顶住国内外的多重压力,也最终会赢得人民的理解和拥护。 我们的小编美眉为了看似正确的政治,不敢将这些重要的观点放在首页上。不过公安部还是从善如流的,今天(3.16)有报道说: “公安部: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摆上街面”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447 次阅读|2 个评论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抗癌方法谈
热度 2 sheep021 2013-11-1 15:52
两年前的旧文,发在别处的。最后的结论越看越有意思。忍不住贴过来,回味一下。 ----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抗癌方法谈 (2011-09-09) 见到一个巧妙的杀死癌细胞的办法。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杀伐手段也是无穷的,但是奇怪的是,这个世界上人类的敌人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真有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感觉。 以前只知道有疯牛病,艾滋病,后来有了让人闻之色变的果子狸(非典病毒携带源),猪流感、禽流感,最近又听说: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于2010年 12月17日做羊的剖腹产实验,19日应用技术学院做羊的解剖实验。此羊被重复使用,致使27名同学、1名教师被感染布鲁氏菌病。此病潜伏期可长达一年之久,常因误诊误治而转成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对少数患者可导致死亡。 27名同学中症状最明显的患者王某,在寒假期间就有关节疼痛症状,严重时不能行走,被误诊为骶髂关节炎。另一位患者姜某出现阶段性高烧不退,经复查五次后才被确诊为布病,致使他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还有许多同学发病初期出现持续高烧不退、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布病的复发率较高。引起复发的根本原因是在细胞内寄生的布氏菌没有被杀灭,在一定条件下再次进入血流的结果。此外劳累、寒冷、精神刺激等因素也是引起此病复发的主要原因。患者已经完成三个疗程的抗菌治疗,即便血清学转为阴性,也会引发各种合并症,后果难以预料。三个疗程结束后学校并未给患者合理的答复,患者感到很无助 这才知道,原来羊也不总是“软绵绵的”,而是有可能“极其凶狠的”,“疯狂的” 前几天,上海浦东一个疯狗连续咬伤16人。这已经是今年同一地区多次出现的狗无端咬人事件,值得警惕! 至于为了一点小事,疯狂杀人的案件,更是屡见不鲜,不用举例子了。 这年头,到底咋了,动物疯了,人也疯了,难道天地也疯了? 怎一个“杀”字了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佛让人一心向善,不要杀生。人却自作聪明,想把自己不喜欢的统统杀光。 回到这个最新发明的杀死癌细胞的方法,看似高明,其实,思路已经有问题,有点缘木求鱼,南辕北辙了。其实,癌细胞也是正常细胞变的,他不去研究如何阻止癌细胞的产生,而是想着如何杀光癌细胞。那好吧,等癌细胞死光了,正常细胞还有吗?人还能活吗?这与放疗、化疗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手段更高级而已。 防癌如反恐, 和谐是大道,杀伐是下策。 美国反恐十几年了,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越反越恐。最终,怕是真误了卿卿性命。 ----------------------------------------------------- 杀癌细胞新方法 土壤中常见物质可激活抗癌药物 2011-09-07 10:24:35 科技日报 找到杀死癌细胞方法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5日报道,科学家在美国纽约大学举办的普通微生物学学会秋季会议上表示,土壤中非常常见的梭状芽孢杆菌可激活抗癌药物,让抗癌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杀死肿瘤细胞,临床试验有望于2013年进行。   科学家们解释道,将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注入人体后,其只会在实体肿瘤内生存,并于肿瘤内产生一种酶。随后,人们再单独将一种抗癌药注入病人体内,当抗癌药物到达肿瘤所在之处时,这种细菌酶会激活药物,允许药物只杀死其邻近范围内的肿瘤细胞,而让健康细胞毫发无伤。因此,这种细菌有望成为新的抗癌卫士。   有鉴于此,英国诺丁汉大学和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基因改造,制造出了一种改良过的酶,并将得到的酶整合入梭状芽孢杆菌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中。随后,肿瘤内会大量制造出这种改良酶,改良酶的数量远远多于以前的酶,而且,其在激活药物的抗癌性方面效率更高。   对于任何新形式的癌症疗法来说,一个基本需求是该疗法能在有效杀死癌细胞的同时放过其他健康的细胞。该研究的领导者奈杰尔·明顿教授表示,最新疗法满足了这一需求。他说:“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细菌,在地球上出现富含氧气的空气之前其就已经出现,因此,它能在低氧环境下存活。当其芽孢进入癌症病人体内后,它们只会在肿瘤中央的厌氧环境下生存,这完全是一种天然现象,不需要任何修改,非常精巧且具有排他性,我们能利用这种排他性杀死肿瘤细胞,同时让正常健康的细胞毫发无伤。”   科学家们指出,这项简单安全的抗癌疗法将杀死所有的肿瘤细胞,其优于常规手术,对很多高危病人或肿瘤位置很难确定的病人来说更是如此。   明顿说:“我们希望能于2013年开始临床试验,如果这种方法与其他更传统方法协作取得成功,将大大增加人类在对抗癌症这场战役中的胜算率。”(刘霞)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60 次阅读|2 个评论
指纹采集是有罪推定的产物,是出于监管便利的需要,是开历史倒车
热度 1 wya 2013-5-27 09:58
指纹等人体生物信息采集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政府监管的方便,多数情况下,只有那些犯罪可能性较大的群体才会被留存指纹信息,以方便监管和调查。 1、英国 http://gb.cri.cn/2201/2004/12/23/145@400586.htm 身份证对中国老百姓来说最熟悉不过了,可对当今英国人来说应该算是个新鲜玩意。 自从1952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废除了身份证制度,英国老百姓就再也没有拥有过身份证了 。日前,英国议会下议院原则上通过了身份证法案,使民众拥有新身份证指日可待。   目前,有关身份证的法案要想顺利通过,英国工党政府必须继续解决好5个方面问题:推行这一制度的目的; 有关技术能否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和非法移民; 工党政府是否有能力推行这一制度;费用问题;以及保护持证人的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等。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3002.htm 英国签证局局长马克·赛德威尔表示,英国先在斯里兰卡等国进行了指纹签证试点, 并逐步扩展到47个国家,中国只是其中之一 。 英国有关人士在不同场合表示, 英国此举并非专门针对中国申请者 ,而是一个全球性的行为。 她同时说:“ 英国这一政策目前只对部分国家的公民实施 ,让人感觉还是不大好。” 英国政府不对一般民众强制搜集指纹资料,因此全国指纹档案局的数据库,主要是利用警方送来曾遭逮 捕、起诉、定罪判刑者 的指纹予以建档。 如果遭起诉的人经法院判决无罪而开释,警方会自动将其指纹从数据库中取出销毁 。另一部分的指纹档案则是取自犯罪现场,仍待查证的指纹数据、尚未辨认出身份的受害人指纹以及失踪人口的指纹数据。 2、美国 2004年3月22日,美国驻华使馆签证处开始对非移民签证申请人进行指纹扫描。在此之前,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公民申请进入美国时,已被要求留下指纹并拍摄数码照片。但引起广泛注意的是, 英国、加拿大、日本等28个国家被免于适用这一政策。 美国区别对待不同国家的做法,引起了不少国家的不满。据报道,中国人民大学一位当时出访美国的教授谈及感受时说:“有点不愉快,有点歧视的味道。”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026/14/7942243_159318675.shtml 美国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指纹数据库。全国主要有四大体系,一是 移民 局指纹数据库,二是 联邦调查局 指纹数据库,三是司法部全国犯罪资料中心贮存所有 罪犯 的指纹数据库,四是美国国家 反恐 中心数据库。 联邦公路安全署1997年曾委托研究使用指纹申请驾照一事。不久之后,美国机动车辆管理人协会建议使用新电子科技搜集所有驾照申请人的指纹建档,作为将来辨识身份之用。 这些举措立即引起人权团体的反对呼声 。他们强调,虽然推动采用生物测定辨识科技和数据化照片驾照的动机,显然是为了达成标准化以便各核发驾照单位之间交换资料,但无论是要求按指纹或拍照申请驾照,实际上将建立各级执法单位随时可以利用的一个数据库 ,结果是让每个人都变成可能的“嫌犯”。 3、德国 德国政府在“9·11”事件之后,就开始计划在身份证件及护照上增加指纹或其他人体生物特征,以 有效打击犯罪,维护国家及民众的安全 。 但是也有许多人士及人权团体强调,要求国民留下指纹或人体生物特征是违反基本人权的行为,强烈反对该项法案,并猛烈批评德国政府开民主倒车。 在欧盟内政部长会议上,有人提出建立欧盟共同边防警察及 欧盟以外其他国家公民进入欧盟 时,必须留下指纹或人体特征,以便有效整合罪犯信息及打击国际恐怖分子,但因 各国意见不同而无法达成共识。 4、法国  战后人权运动高涨,基于对个人隐私权的尊重, 治安机关囿于法律的限制, 不能向社会大众广泛采集指纹及遗传基因 。依1981年相关法律规定,为证明身份, 且经法院检察官及预审法官发出传票的情况下,检调人员才可以向民众或可疑分子要求印证指纹及照相 。此一明文规定,限制了治安机关人员滥有职权求取指纹,侵犯个人的隐私。 国际知名度高的企业,为防止产业间谍偷窃信息,对人事管理越来越严密,发给身份证明文件上以电子扫瞄方式记录个人基因,有时连父母身份资料都记载其中。有的甚至将个人影像、声音及指纹等输入计算机管理,作为出入识别的工具。 这些都涉及社会伦理及个人法律权益,引起社会舆论争议,更为工会所反对。 5、 日本 日本未设全国指纹数据库 ,只有犯罪者才需按指纹 。按指纹问题曾在日本引起很大的反弹,理由是日本法务省过去规定在日本停留90天以上的外国人需向居住地的区公所办理外国人登记,居留超过一年的16岁以上外国人申请“外国人登录证”时需按指纹, 这项制度于后来被全面废止。   执法部门认为,日本并无规定国民有必须按指纹的义务,一般而言,只有警方才可要求犯罪者按指纹,法务省及属下的机构无权要求一般国民按指纹,也无诸如全民性的“指纹数据库”的机构存在。日本国内对按指纹的反应敏感,通常只有犯罪者才按指纹,因此申请“外国人登录证”时必须按指纹的规定引起外国人的强烈反对。 法务省很早就有意废除这种制度,但警方基于治安上的观点而表示为难,因此迟迟未能加以实现 。这项与日本国民不同的 差别待遇 引起旅日外国人的不满,有人不惜拒按指纹而选择公庭抗争,引起日本国内媒体报道的重视。法务省终于在1992年修改外国人登录法,1993年1月起废除外国人永久居住者按指纹的规定。法务省在2000年4月进一步对申请“外国人登录证”所有旅居日本的 外国人全面废止按指纹制度 ,将按指纹的手续改成签名和登记家族有关事项,这项决定凸显日本对按指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 6、 意大利  2002年,为有效管理非欧盟国家移民,意大利内阁在提出新移民法令时,就加入记录指纹的相关条文, 结果这一举动引起国内人权团体和在野党的强烈抨击,认为是在开民主的倒车。 事实上,外来移民是否会影响社会治安,在意大利始终受到争议,但是移民进入意大利之后,最后大多数成为非法移民确是不争的事实。意大利政府在饱受国会和朝野官员相互抨击之后,为平息国内舆论,内政部和外交部随即举行联席会,并在会后宣布指纹记录将扩大到意大利公民。到此全案确定,意大利指纹记录法令将对移民和公民一视同仁。照拟议中的全民指纹法令,非欧盟成员国移民在申请或延长意大利居留时,将留下指纹记录,而此前的意大利公民则在申请办理磁卡式身份证时进行。也就是说,所有在意大利长期居住的公民都必须记录指纹。不过,规定中仍有漏网之鱼,居住在意大利境内的其他欧盟成员国公民,比如西班牙人、德国人、法国人,则不必办理有关证件,是否依需要按各国规定办理有关证件,仍有不同意见。同时,神职人员和外籍球员是否不必进行指纹记录,也在讨论之列。对于短期签证游客、商务考察人员和接受短期培训的学生将不记录指纹,居留超过三个月者则必须记录指纹。鉴于意大利公民将于5年内全面更换磁卡式身份证,而且目前许多警察部门也没有配备数字化仪器,培训的人力也暂时无法负荷如此繁重的工作 ,因此,意大利实施全民指纹仍有一段漫长的过渡期。 7、 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虽然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规定所有的新加坡人必须向政府留下指纹,但是通过申领身份证的行政措施,实际上, 新加坡政府已经建立起全民指纹数据库,有助于遏制犯罪案件的发生 。新加坡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新加坡公民必须向政府机关注册他们的指纹。和许多西方国家一样,在新加坡 ,签名 是一项广泛用来确认身份的方式。但例外的是,按照新加坡的刑事法典规定,凡是 刑事罪犯, 警方就有必要“强制”留下他们的照片和指纹作为存档。 照规定,新加坡公民到12岁以上,必须申请身份证。政府以行政规定,所有申领身份证的公民必须留下他们的指纹。虽然申领身份证并不是强制性的。可是如果过了12岁以上,没有身份证,不但会在处理日常生活事务上处处不便,还会受到警方的警告和告发。因此,最终全民都会申领身份证,而新加坡政府借着身份证这项行政上的措施,也间接建立了全民指纹数据库,有效地打击罪案的发生。 北京市公安局:6月起市民领身份证需采指纹 http://news.163.com/13/0527/02/8VRLE1DN00014AED.html 新京报讯 昨天,“北京市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工作宣传周”启动,依据公安部、北京市公安局的统一部署,北京公安机关将于2013年6月1日起,全面实施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工作。居民新领、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时,均需采集登记指纹信息。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390 次阅读|2 个评论
满纸荒唐:(1)反恐与调控
热度 3 geobob 2013-4-16 23:38
题记 :记得当我从偏僻的家乡到上海读书,正是低年级的懵懂年龄,还不具备识别整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眼里噙着泪水’的政客们并不高明演技的能力,曾经激昂地觉得中华民族复兴梦并不是那么遥远。过去十年,我们宣布实现了所谓的小康,GDP也成功地跃居全球第二,然而我看到的各个角落并没有像政客口中的这些数字描绘得那样富丽堂皇,相反连基本的底线都在节节败退,我渐渐地意识到政客大概都是丑陋的,或者至少是个骗子。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就不大再对国事关心了,与其关注钓岛南海之类,还不如看部世界文明史更有意义呢。 今天看到新闻里的波士顿恐怖袭击事件,无辜的平民再次成为被杀戮的目标,这种反人道的行为理应受到严厉的惩罚,而底层百姓永远都是受害者。震惊之余,我仔细地想了下,发现美国的反恐和中国的调控似乎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差不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特例,两者具有通解。 我感觉美国的反恐政策和中国的房价调控一样,根子上就走歪了,总体思路就是错误的,因而结果和中国空调也类似,中国的房价是越调越高,而美国的反恐则是越反越不安全,两者都陷入了恶性循环。中国房价调控的错误在于采取了抑制需求的高压封堵而不是扩大供应的开源疏导,美国的反恐则是采取了高压封锁和武力逼迫,缺乏对‘邪恶国家’的平等交流与意识形态包容。 中国的房价调控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打压过分可能对经济和财政造成不小冲击,如果不打压则影响社会稳定;美国的反恐也有类似境况,如果过分严格的审查监听可能破坏美国的民主自由精神,如果不够严格则民众安全诉求无法保障;中国的政客宣称如果没有连续的调控,那么房价肯定比现在不知道要高多少呢;美国的政客则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么多年的反恐战争,那么美国人民的安全诉求可能更加得不到保障;中国的大腕发誓一定要为人民解决高房价民生问题,结果誓言变成了笑话;美国奥巴马的誓言同样也不会对民众的安全保障产生实质的改变,两者无非都是让百姓在期望之下得到了暂时的一点点心理安慰罢了,仅此而已。 而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的既得利益决策者可能就根本没想过降房价,不过是想从飞涨的房价中掠取巨额的财富罢了;那么美国会不会也存在同样的可能呢?那就是既得利益集团可能根本没把反恐当会事认真对待,不过是借着反恐名义利用了民众的安全诉求心理而闷声发大财罢了。 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中国的房价调控问题如果从美国人的角度来看,可能很容易就会指出中国调控的思路错误,正如美国之前建议中国应该改善民生,让民众拥有消费能力,实业得到发展壮大,自然对地产依赖性降低,房价就会回归合理了。美国的反恐政策,或许中国的角度更容易产生好的思路。不过事实可能是,这两个问题各自决策者都知晓怎么做,只不过是不愿意那么做罢了。 他们不愿意那么做的结果很自然地就是无辜百姓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管中国还是美国。 (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用途)
个人分类: 呐喊彷徨--不知所云|3737 次阅读|5 个评论
9.11事件对我国反恐政策的启示
热度 1 lbxian 2012-9-11 20:49
  9.11事件让人类看到恐怖主义的恐怖性、危害性,虽然过去十一年了,但是此次恐怖事件,伤害最大的是那些经历过此次事件的受害者。从这次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问题。 (1)如何处理危机状态下的应急物资调度问题。  恐怖事件发生后,危机的事后处理是非常关键的,毕竟恐怖事件已经发生,我们必须合理调度各种资源让损失降到最低,这些资源应该如何调度呢? (2)情报侦测与预警。  情报的侦测与预警是防范恐怖主义的最佳手段,那么如何获取有用的情报?如何预警呢?情报的失误是9.11事件最大的失误,正是这一失误造成了更大的悲剧与伤亡? (3)如何消除民众的恐慌?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恐怖主义制造恐怖事件的一个最大目的制造恐怖气氛。当恐怖事件发生后,民众从不同渠道获取了信息,这些信息中,小道消息,死亡人数的多少,信息的透明度,风险的感知能力等,对民众的情绪影响非常大,这时如何处理好恐慌,让民众不再恐慌? (4)是武力反恐有效还是柔性反恐?  武力反恐在短期内是消除恐怖主义的最有效手段,可是武力反恐将会越反越恐。美国消灭了本拉DENG,可现在恐怖组织一样存在。他们更加活跃?原因在于:复仇思想。(这只是个人的认为)。从长期效果来说,预警是逐步消灭恐怖主义的最佳手段,在这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相关人员及组织进行打击,然后对其资源进行干扰,从而消除恐怖主义。不然越反越恐。柔性反恐在一定的时期内,对国家安全与稳定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可是当有一天恐怖组织壮大到可以消灭我们时,柔性政策也就走到了尽头。 (5)在不久的将来,恐怖主义将会发动什么的战争模式?  核战争,这太恐怖了吧?但有可能吧?信息战,这个可能性大一些,毕竟恐怖分子的成员越来越年轻,招到电脑高手的能力远比得到核武器容易多了。生物战,这个我不知道?未来的战争模式是什么呢?一体化联合作战,这太可笑了吧?可能吗?在恐怖组织成员越来越高智商化的背景下,恐怖组织将来会发动什么样的战争? (6)现在的恐怖主义在那里,他们发展得如何?   经过多年的打击,目前我们面对的恐怖主义威胁越来越小,真实的情况真是这样的吗?他们现在发展得如何?这个我不知道 (7)什么是恐怖主义?恐怖主义能彻底消除吗?   恐怖主义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各个国家都能接受的定义,妄图给恐怖主义下一个大家都接受的定义那是梦想。只有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法律条文,下一个适合于自己本国或是一个地区的恐怖主义定义是一定可行的。国家利益至上,这是影响恐怖主义定义的关键性要素。恐怖主义能彻底消除吗?这是一定能消除的,但前提是消除贫困、失业,复仇。真正做到人人平等。但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那消除恐怖主义就不可能?任何武力打击,只会导致更疯狂的报复。武力反恐的效用是短期的。 (8)联合反恐能实现吗?公共地悲剧在反恐战争中如何消除?如果能消除其均衡点在那里?    联合反恐是不可能实现的,原因在于国家利益及各个国家对恐怖主义的看法。公共地悲剧在反恐战争是可以消除的,但当你推导了无数的数学公式,建立了无数的博弈模型后,才发现,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也行能得个诺奖。毕竟对人类来说,这个贡献不小,找到均衡点是容易的,但能实现这个均衡点吗? (9)网络科学在反恐战争中的作用是什么?还是起不到任何作用?    网络科学在反恐战争是有效的,其作用在于可以理解恐怖组织内部是如何演化的?其演化的动力是什么?针对这些网络的特点,我们可以找出打击策略,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定政策时,我们可以从GAME THEORY的角度,找到一个均衡点?打击网络时,可以利用现有网络科学取得的成绩,科学分析出网络中的弱点,从而逐步消除恐怖组织建立网络的动机。那么说这么多,其实网络科学在反恐中最主要的作用还是起到预防与预警的作用。当然也有人怀疑,网络科学的科学性?毕竟现实战争是,你告诉我恐怖组织在那里,我直接派兵去打就行。如果任何研究都能做到这个水平上,那恐怖主义也许不用再研究了。   那么从9.11事件中,对我国反恐政策的制定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 (1)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警与侦察能力。 (2)恐怖事件下的应急资源调度问题必须引起关注。在打击东突恐怖主义战争中,如何把资源分配到最优,从而实现其反恐 目的? (3)切断“东突”的资源是打击东突恐怖主义的最有力武器。东突的主体在国外,如果他想发动恐怖事件,必然要策划,在策划过程中,信息的传输主要是网络及日常通讯工具?东突也要满足其基本的生存问题,那他的钱如何来?我们有必要建立其监测网吗? (4)建立犯罪数据库。犯罪数据库的建立已经不能再等了,当建立以后,如何分析与应用那也是关键。不过我们国家有那么多专家,分析与应用应该不成问题,关键是投入资金?    你的观点是什么呢?如何预警与打击东突?为维护国家安全与我国的边疆稳定作出你的贡献。 在我国恐怖主义定量分析方面,好像《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专家相当权威,我也非常想听听这些专家的意见,学习学习,提高一下自己?    文中之观点只是个人观点,不对之处,请专家指正与补充。
1115 次阅读|2 个评论
[动作] [劫机惊魂:劫持][BD1280/1.3G/中字][2012美国动作反恐猛
lcj2212916 2012-9-6 20:20
講述了一名特務,他正在想方百計要挽回前女友的心。前女友登上了一架飛機,沒想到飛機卻被人劫持,而劫持事件的幕後主導正是這名特工在追查的一名黑幫大佬。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9324504
27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反恐监测系统
热度 1 lbxian 2012-9-1 17:02
在反恐战争中,无论你建立多么完美的网络,如果没有抓住恐怖分子,那么你建立的网络的实际价值将会打折.但不可否认,应用社会网络技术或是复杂网络的相关技术来研究恐怖主义课题是有一定的价值,美军在全球反恐中一些成功案例也证明,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特别是在对恐怖主义行动的预防与打击方面. 在反恐这场战争中,要真正消除恐怖主义,只能消除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这些根源与贫困\经济不平等等等具有较大的关系,要想消除这些根源还需要很长的路.在无法消除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时,人类所能做的是对风险的预警,预防与打击恐怖主义,以减缓恐怖主义对人类的伤害.在预防与打击过程中,建立情报监测系统是预防与打击恐怖主义的一个良好工具,在这方面,美军已经展开了很多研究,具体可以见我前面的一些博文. 在反恐这场战争中,我国一直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但目前中国没有发生真正的恐怖事件---达到9.11事件的规模,造成较大人员伤亡.但是不排除在未来我国将会发生一定规模的恐怖事件.除非我们现在积极行动起来,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反恐的综合技术手段,以监测"东突""恐怖主义的行动,做好预警工作.在监测系统方面,由于我国没有建立全联通的犯罪数据库,导致信息共享滞后,信息分析技术在其他领域得到长足发展,但却很少有人关注恐怖主义.虽然没有完美的数据库,但我们也可以应用一些数据挖掘技术,社会网络\复杂网络\GIS技术等其他技术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共同努力,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反恐疫情监测系统,预防与打击东突恐怖主义,为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与边疆稳定提供一定的决策指导. 很想听一听各位专家们的意见.十分感谢.
939 次阅读|1 个评论
反恐课题值得研究吗?
热度 3 lbxian 2012-8-26 17:36
做反恐方面的课题研究也有二年多了,其中读了上千文章,文章主要关注国外的,毕竟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少,特别是定量分析的。也许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没有发生真正的恐怖主义事件,恐怖主义离我们很远。不可否认,我国存在恐怖主义问题,联合2002年把“东突”加入了世界恐怖组织的名单之中。研究过程中,也写了一些小文章,但目前有点困惑了,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吗?就我一个人的力量,这研究难度真大。可都到了这个时候,我还有退路吗?没有,坚持下去吧!
1364 次阅读|5 个评论
网络科学在反恐中的应用概述
热度 1 lbxian 2012-7-4 19:24
社会网络在反恐战争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对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反恐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并对社会网络分析在反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讨论.文中不成熟的观点请各位专家指正.感谢 文章附后: 社会网络分析在反恐中的应用.pdf
1860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术自由、科学进步与反恐的矛盾?(关于人造禽流感病毒的争论)
热度 8 yanjx45 2012-2-18 17:34
-------关于人造禽流感病毒的争论 (一) 关于人造禽流感病毒争论的最新进展 : 《科学》杂志可能全文发表关于人造禽流感病毒的论文。 《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艾伯茨 ( Bruce Alberts) 博士 2 月 17 日说,该杂志将发表有关人造禽流感 H5N1 病毒论文的完整版本。艾伯茨在美国科学促进协会温哥华会议上发表评论: “我们的立场是,科学家和卫生官员需要设计新的治疗方法和疫苗来保护广大人群,他们有权获取最新信息。在没有可靠的机制以确保他们能及时获取信息的情况下,我们一贯的立场是全文发表”。 英国 BBC 新闻写道,艾伯茨说,让监测该病毒的科学家和卫生官员尽快了解这些研究结果十分重要。 最新消息:世卫组织 (WHO) 已决定推迟决定是否公布 H5N1 禽流感的数据。 参加 WHO 日内瓦会议的 22 位科学家和相关杂志的代表同意,部分发表研究论文无济于事。 ( 二 ) 争论的由来和发展 去年下半年,美国和荷兰的两个实验小组先后宣布培育出了人造H5N1型禽流感变种病毒,这种病毒能够在 雪貂 间快速传播。论文分别投寄给《科学》和《自然》杂志。 去年 11 月 , 美国国家生物安全科学顾问委员会 ( National Science Advisory Board for Biosecurity , NSABB ) 下令要求这两个实验室不要公布 人造禽流感病毒 具体研究细节。该委员会由若干美国科学家和政府安全官员组成。这是该委员会自2005年成立以来第一次作出一项决定。 数月来,围绕该项实验和 NSABB 的决定,在全球科学界和社会各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争论至今方兴未艾。 《自然》杂志主编菲利普·坎贝尔称 NSABB 这一建议“前所未有”。他在一份声明中说,研究人员获知其他人员的研究细节对公共卫生至关重要。《自然》杂志现阶段正在讨论如何让研究人员合理、可行地获取科研方法和数据。 《科学》杂志主编艾伯茨拒绝发表“缩略版”研究报告,他 希望发表该项研究工作的全部细节,除非有其他方式能将这些发现的细节告知真正需要的科学家。 两家杂志呼吁政府部门“另辟蹊径”,建立专门系统,让国际研究人员获取实验室培育病毒变种的全部信息。  WHO是第一个对双方争辩置评的国际机构。WHO说,这方面的研究必须继续,要坚持WHO关于 《大流行性流感防范框架公约》中关于信息共享的规定。 但同时需清楚,这类可变异成更加危险形式的病毒存在风险。 WHO于本月16日至17日在日内瓦召开专家小组会议,专门商讨有关问题。WHO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在会议结束后说,科学界应对禽流感病毒给予高度关注,通过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该病毒的认识。禽流感病毒的传播能力非常强,因此加强对病毒的监控和研究非常重要。会议同时决定,继续暂停对H5N1型禽流感变种病毒人际传播的研究,但对自然发生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研究将继续进行。会议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通过宣传增进公众对这一研究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需要从生物研究安全性方面对实验室的研究进行评审。 WHO近期将再次召开会议,就是否继续开展H5N1型禽流感变种病毒人际传播研究的问题进行磋商。 届时,参会者的人数和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 ( 三 ) 争论的几个焦点 (1) 誰有资格审查研究论文? 科学界和各国政府部门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焦点是:应经过何种程序来决定研究论文中的哪些资料应当删除,誰有资格来作出此类决定。 起初,美国政府曾建议,美国科学家以及有合作关系的外国研究人员有权管理与发表相关的程序。 但在本周, WHO 声称,作为国际卫生机构,他们与此事的关系更密切,由美国政府来做这件事是不适当的。 《 科学》主编艾伯茨博士说,“我们希望, WHO 的这次会议将形成一个国际性决议,如何有选择地使那些需要和应当知道的人获得信息,这样才能使我们能够坚持按 NSABB 的建议行事”。 (2) 限制全文发表到底限制了誰? 流感专家、前 WHO 卫生安全顾问戴维·海曼说,即便禁止研究信息公布,“流氓科学家”依旧能够想方设法得到相关信息。 WHO 会议最好能够促成各方达成一致,“就如何展开研究和向他人提供信息明确最佳操作框架”。 有人指出,相关科学家们已经在学术会议上介绍了他们的工作,这些细节实际上已经广为流传,所以删节发表该论文已毫无意义,全文发表反而利大于弊,能快速增强反恐阵营的实力。 (3) 有争议的论文并未证明禽流感病毒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病毒学家 Vincent Racaniello 认为 ,该人造 “H5N1 禽流感病毒能在雪貂之间传播 , 并不意味着该病毒将同样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而且不可能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 2009 年的大流行 H1N1 病毒在一些雪貂研究中可造成严重感染,但在人类却相对温和。 H5N1 禽流感病毒在雪貂中传代将会削弱其对人类的毒性,这种可能性却被人们忽略了。 ”“ 实验室改造的病毒极不可能在人类引起可广泛传播的疾病。自然更善于生产杀人的病毒 ―― 而认为人类可以重复在自然界发生的巨大多样性和选择压力,是人类科学的最典型的傲慢与偏见。 ” 1918 年的流感病毒其实是 “ 目前已知的最有效的生物恐怖武器 ” ,其序列在 2005 年就公开发表了。生物恐怖分子其实用不着使用实验室改造的 H5N1 禽流感病毒。 (4) 禽流感对人的致死率可能被WHO严重高估 WHO 的官方言论至今仍断言,自从在 1997 年发现 H5N1 病毒以来,它对人的致死率超过 50 %。这种说法是 没有科学依据的 ,它集中反映了对这种病毒广泛流行的盲目恐惧心理。  这里被误解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禽流感的感染人数是未知的。誰能肯定地说,该病毒只感染了约 600 人?目前对我们已知事实的确切表述应当是: 在 600 个因感染 H5N1 流感病毒而住院治疗的重症病人中,超过半数最终死亡。    要计算 H5N1 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死亡率,我们需要将死亡人数除以感染人数。事实上,目前我们并不全面掌握感染人数,但可合理地推测此数字可能相当大,十余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感染人数应当远远多于 600 人。 最近在泰国农村村民中进行了一项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其中占 9.1 %参加者对两种不同 H5N1 毒株之一有抗体。另有已发表的多篇论文得到类似结果。如果亚洲农村人口的 9 %发生 H5N1 禽流感病毒株引起的亚临床感染,这将极大地改变我们对该病毒致病性的认识。这个比例即使仅为 1% ,绝对人数也相当多。所以必须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中进行更广泛的血清学研究,以全面掌握人类感染 H5N1 禽流感病毒的程度。   世界顶级流感专家 Peter Palese 等认为, 在我们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曾感染 H5N1 禽流感之前,我们对该病毒的致病性必须避免贸然下骇人听闻的结论。 这样做只会导致相关学术界和管理部门误入歧途:担心 H5N1 禽流感病毒可能被用来作为生物恐怖武器,从而无根据地限制关于该病毒的科学论文的出版。盲目恐惧将妨碍对禽流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作者:严家新)
个人分类: 流感防治|6462 次阅读|30 个评论
反恐问题应该如何研究
热度 1 lbxian 2012-2-5 21:52
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采取一定的措施打击恐怖主义,许多学者也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可是恐怖主义问题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政策问题?从技术角度应该如何研究恐怖主义?复杂网络?社会网络?平行系统?目前本人的研究主要想从上面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不知道网上的各位高手如何看这个问题?
742 次阅读|1 个评论
植物也能反恐吗?
热度 6 gaojianguo 2011-11-27 09:42
植物也能反恐吗?
植物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粮食和治疗疾病的药物,植物自身的防御和对环境的响应一直以来是科学家感兴趣的话题。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 Medford 教授等人发现植物也可以用于反恐,他们基于 GUS 报告基因标记、表观现象、叶绿素荧光和定量反转录 PCR 等技术 系统研究了植物反恐的机理。植物叶片暴漏在 TNT( 一种烈性炸药 ) 的环境中会迅速脱色,由绿色变成了白色,并且脱色的程度随着 TNT 浓度的增大和暴漏时间的延长而加剧,当移除 TNT 炸药时叶片又恢复成绿色,就像变色龙一样。植物的这种特性让我想起了《植物大战僵尸》里的胆小菇,呵呵。 在机场安检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警犬嗅来嗅去的,它们主要是在检测有没有爆炸物和一些危险品,警犬一经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就会汪汪叫,从而协助安检人员解除危险。相比于狗狗,我们的植物丝毫也不逊色,如狗狗能检测爆炸物的浓度是 10 个 ppb 至 500 个 ppt ( ? ) ,而经过改造的植物其灵敏度优于或者接近狗狗的鼻子。但在 Medford 教授 等人研究论文中需要至少整整 24 小时才能明显的发现 TNT ,这显然不能够用于实战,要知道恐怖分子要不几分钟就能造成很大的破坏,从这个角度来讲植物反恐好像不靠谱。但五角大楼的决策官员比较乐观,美国国防部已经拨款 790 万美元与她们研究组开展合作研究,这种反恐植物或许在未来的三年内就能用于安检。 由于 TNT 的化学成分是三硝基甲苯,一些药品或许就含有类似的成分,如果一个病人在机场携带了包含此类物质的药品而被当成恐怖分子抓起来是很尴尬的,会造成秩序的混论和其它不必要的麻烦。 Medford 教授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她在回复我的邮件中解释说她们的研究还相当基础 (Our work is pretty basic right now) 。举一个不太雅观和夸张的例子,如果一个消化系统不太好的人在机场放了一个臭屁,都有可能被这种比狗鼻子还灵敏的植物误判为恐怖分子,我们知道屁的成分相当复杂,包含大量的有害和有毒气体成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一般会有很大的差距,缩小这种差距是不同层面科学家的梦想。近日,她们的研究论文" Programmable Ligand Detection System in Plants through a Synthetic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发表在 PLoS ONE 上。 除了整个研究思路具有新颖性以外,老外的科普工作做的也相当漂亮,值得所有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学习。论文中 GUS 报告基因表达鉴定和定量反转录 PCR 这些分子生物学的东西我不大了解,但对她们采用的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是略知一二的。上图中彩色的漂亮图片就是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由于快速、无损和灵敏等特点已经被广泛用于植物生理生态的研究中。上图也是刊载在 Daily Mail 上的科普图片,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已经转入感受爆炸物基因的烟草、没有转入感受爆炸物基因的阴性对照和普通烟草对爆炸物的反应,左边两排植株是肉眼可见的表观现象,右边两排就是叶绿素荧光成像的照片,这篇 Daily Mail 的作者没有解释这是一种什么技术,只是告诉普通大众这是在电脑帮助下的机器成像,省去了读者理解上的麻烦。下图是研究论文的截图,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不仅有具体的植株材料标注和处理时间,还有成像伪色条码,以及光系统 2 潜在的最大的光化学效率的线条图,科学性是有了,但理解起来需要专业知识,显然不是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我很荣幸被推荐为科学网第三届顾问博主委员会成员,理应为科学网发展献计献策,现在也是科网五周年庆祝的骨节眼上,我认为所有的科网博主有责任有能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生动活泼的科普文章,而科学网也应该努力扩大博主工作的影响,特别是那些做出了很漂亮工作的博主。“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和“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些教人含蓄的哲理对于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已经不合时宜了,再说花着纳税人的钱,难倒不应该让纳税人知道您做的到底是什么东东吗?科网允许开博的准入条件是很高的,大部分都是研究生以上的科研人员,如果稍加培养博主的这种精神,科网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最优秀的科技资讯平台是指日可待的。而这,无论于科网,还是于科网博主都是两全其美的扩大影响力的绝好机会。 相关阅读: Daily Mail 报道: The latest weapon in the fight against terrorism: How scientists have developed plants that can detect bombs PLoS ONE 全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213 次阅读|11 个评论
南海之争的天时地利人和
热度 4 杨学祥 2011-10-27 14:28
“天时”已过(美国发动两伊战争和反恐战争之时对我有利,现在美国将撤出伊拉克,重点转向亚洲,时机已失),不占“地利”(争议地区敌近我远,并对我形成半包围之势),现在只剩下“人和”了。 诸葛亮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力主刘备占人和,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孙刘联合拒曹而有火烧赤壁之胜;曹孙联手,人和尽失,蜀必亡。今日之事,小异大同。 附件: 瓜分海洋的阴谋已经逼近中国:7年前的预测被证实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01453
个人分类: 杂谈|3495 次阅读|5 个评论
不确定:反恐心中的梦魇——写在911十周年之际
热度 15 lvnaiji 2011-9-11 09:58
吕乃基 “不确定性消除的意义,在于对于主体生存和发展的价值。” 博主在上一篇“ 不确定及其消除 ”中引了这句话。遗憾的是,此文此言几乎未在科学网的湖面上引起任何涟漪。 记不清这是那位学者在什么场合说的一句话。在 911 十周年之际,这句话仿佛在耳畔震响。 不对称,这是包括美国、中国在内世界各国对付恐怖分子共同面对的课题。有很多不对称,例如武器装备。恐怖分子无疑“技不如人”,但也有绝招,例如对方的民航客机,自己的人肉炸弹,以及某种具有震撼力的意识形态,等等。 博主认为,所有这些,还不是最大的王牌。恐怖分子手上所握有的最大的王牌,是“不确定”! 现代国与国之间的交战,双方或各方至少在表面上遵循游戏规则,例如宣战(虽然也有不宣而战),不滥杀无辜平民,不使用禁止的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但是恐怖分子与国家之间一直处于交战状态,国家不知道这样的不对称战争会在何时何地降临到什么人的头上;不讲究游戏规则,恐怖分子所针对的就是满世界无助的平民,可以使用任何武器——套用中国的一句话: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以及以任何方式。 国家不得不因此而绷紧神经,甚至要“想恐怖分子所想”。然而,能做到绷紧每一根神经,能做到每时每刻,把戒严变为常态吗?即使国家能做到,它的人民呢,能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例如,买酱油时都“时刻准备着”吗? 持续,以及高强度地生活在不确定之中,必然威胁到主体生存和发展。 911 是恐怖的,持续生活在 911 的阴影之中更为恐怖。在这样的不确定中纪念 911 十周年,本身凸显了反恐的长期、复杂和艰巨。 不确定,是恐怖分子的王牌,也是各国反恐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个人分类: 杂谈|4773 次阅读|20 个评论
[转载]张召忠:美国战略转折从反恐到对付中国
chenmingliang 2011-8-17 05:42
美国感觉上当了,说我们到处打仗,结果中国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反而发展了,美国说不行我也要把重点放在国内,放在国内发展经济、搞好民生,然后才是反恐,先反国内的恐,阿拉伯裔的美国人在国内搞动乱,先抓这帮人,先搞定我内部,防止把全世界的恐怖分子都消灭了,美国内部反而很乱,恐怖袭击这是一个很重大的转折,就是先把自己的内部的安全问题搞好,国内的稳定搞好,民生搞起来,就业率上去,国外的两场战争逐渐逐渐结束,加速撤军,尤其是阿富汗加速撤军,撤军后就把伸出去的两个拳头收回来,收回来干啥呢?要对付那些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 比如说中国 。说这是它下一步进行战略转变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15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拉登死后,中国西部的反恐、安全形势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5-9 13:44
拉登死后,中国西部的反恐、安全形势 巴基斯坦 国防 大学 国际问题专家胡马勇说:“现在基地组织成员正在逃窜,他们在失去自己的阵营……”,这似乎与 中国 无关, 但据 5 月 7 日 报道:阿富汗巴米扬警察厅厅长纳兹里将军警告:“请把我这番话转达给中国政府机构, 10 年之内,一些从阿富汗回去的‘东突’分子会让你们感到头痛,如果不及时把他们按住,后果会很严重。”,这个声音就让人警醒, 还有人对此形势作了些分析、建议。 现简介、分析于下: 虽然阿富汗这片中国西部之外的贫瘠之地,太偏僻,很少被国人关注。而且拉登之死似乎和国内面临的恐怖威胁也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国的恐怖威胁主要来自试图分裂 国家 的“东突”势力。但一切都难以预料,中国无疑要警惕后拉登时代带来的“副产品”,即:恐怖因素“外溢”进西部的可能。 中国新疆和阿富汗巴达赫尚省之间有一条东西向的狭长地带,它叫瓦罕走廊,又称阿富汗走廊或者瓦罕帕米尔。这个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山谷,也是恐怖势力悄然渗透的走廊。 而从阿富汗到阿巴边境,许多“基地”组织训练的“东突”分子不是为了去打仗牺牲,而是去学习战斗经验和“游击化”运作方式,寻找自己可能的栖身之所。 事实上,中国和周边国家每年进行反恐演习,就是希望自己的反恐力量,遇到真正的恐怖事件时可以有合格的表现。 与拉登死后恐怖分子在中国西部“渗透”相伴随的,还有另外一种威胁。即: 阿富汗因其位置,在几百年来便是各种势力角逐之地。 从 18 世纪前开始,阿富汗就一直处于战乱纷争状态,入侵阿富汗的有:波斯人、希腊人、萨特人、匈奴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和蒙古人等。 近代以来,一些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更希望把阿富汗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而遭到长期、顽强的抵抗。 19 世纪,阿富汗人在几十年间先后成功抵御了 英国 的三次入侵。 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也遭到长期的抵抗,付出惨重的代价后,也黯然撤出。 几百年受欺凌、入侵的 战争 状态,使得阿富汗成为滋生塔利班这种宗教极端势力的土壤,也使阿富汗成为“基地”组织、“东突”等恐怖势力的避难所,同时也给大国势力插手阿富汗政局提供了条件和借口。 美国 当初挥师阿富汗,对内,是出于对“ 9.11 事件”进行报复的需要,誓言抓住本 . 拉登才能一解心头之恨;对外,则是借机向中亚渗透,通过推行“大中亚”计划,而在这一地区立足。 拉登死后,美国前一个目的已经达到。而后一个目的,或许将会清晰浮现。 如今, 美军 将公路修到邻近中国的瓦罕走廊。 一位阿富汗政府的高官曾警示说:“要警惕美军坦克开到中国边境上。”这已经不再是耸人听闻,因为驻阿富汗的美军长期 军事 存在的实质,无疑是为要控制 俄罗斯 、 印度 、巴基斯坦、中国地缘政治的主导权。 与中国东部海域的热闹与紧张相比,从中国西部有所动作似乎更为有利。这里是中国的肋部位,向新疆和西藏派坦克,会比向黄海派 航母 更为敏感。 所以,拉登死后,美军现在在阿富汗的行动态势,让一些中国的军事形势就颇为复杂。 一方面,中国自身就有反恐问题,如果美军在阿富汗反恐,也包括东突,客观上,就是帮助中国清除了一个东突势力的避难所和家门口的祸源。 那么中国现在的明智策略,就应鼓励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必要时可提供情报等方面的合作。 但另一方面,如果美军在阿富汗地区的影响日深,是否会借助反恐之便利,而有其他动作,就需谨慎观察、适当应对。 总之,恐怖主义的滋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阿富汗战争的现状说明美国仅凭一己之武力很难解决极为复杂的社会难题。未来阿富汗问题的解决,还需有赖于包括 中美 合作在内的国际社会的长期共同努力。对于中国来说,积极应对,谨慎观察,或许才是维护军事安全的正道。
个人分类: 其它|36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恐怖头目拉丹死了,还须解决它的根源:战争政策和霸权主义
热度 4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5-2 20:57
恐怖头目 拉丹死了,还须解决它的根源:战争政策和霸权主义 美国总统奥巴马1日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乌萨马·本·拉丹死于美军当天的军事行动。 本·拉丹之死结束了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即对他展开的追捕,自然是美国反恐战争的一大胜利。 但是,近年来本·拉丹只作为“基地”组织精神领袖存在,很少直接指挥恐怖袭击。他的死难以使美国走出“反恐战争越反越恐”的怪圈。 乌萨马·本·拉丹1955年生于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其父是沙特建筑业大亨。拉丹早年在吉达求学,后毕业于利雅得大学经济管理系。 他当过工程师,从石油和建筑业赚取了巨资。他在西方拥有数家公司,涉及建筑、石油、制造和宝石等诸多行业,个人财产估计达数十亿美元。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拉丹参加了美国支持的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并与他人合建“圣战者服务中心”。1988年他在阿建立“基地”军事大本营及训练营地。 1989年苏联从阿撤军后,拉丹与其追随者返回沙特。1990年海湾危机时,他因不满沙特邀请美国驻扎军队而离开那里。海湾战争结束后,他又流亡到苏丹。由于他涉嫌暗中资助恐怖活动,沙特阿拉伯于1994年2月正式剥夺了他的公民资格。 1995年在利雅得的美国军用建筑物遭袭击,1996年6月沙特阿拉伯宰赫兰的美国兵营遭卡车炸弹袭击,美国认为拉丹是这两起事件的主谋。1999年6月,美国悬赏500万美元捉拿拉丹。 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等地遭恐怖袭击后,美国认定拉丹是头号嫌疑犯。 1988年,本·拉丹在阿富汗建立了“基地”组织。成立之初,其目的是为了训练和指挥阿富汗义勇军抗击侵阿苏军,但是从苏军撤退后的1991年前后开始,该组织将目标转为打倒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腐败政权”。 目前,“基地”组织在也门、伊拉克和北非地区均有分支机构。它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和联络,从中亚、南亚、东南亚、中东、非洲甚至欧洲招揽成员,并将他们送往阿富汗境内十余处基地接受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学习原教旨主义教义和武器使用。 据估算,从80年代初至2001年,曾在“基地”受训的人数就已超过3万。时至今日,具体受训人数已无从查证。 自1992年起,“基地”组织资助、策划和指导实施了多起恐怖袭击。 其中最严重的一起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美国民航4架客机,两架撞坍了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大厦”,一架撞毁华盛顿五角大楼的一角,一架坠毁。 这一系列袭击导致3000多人死亡,并造成数千亿美元经济损失。 该组织最近一起被破获的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发生于2009年12月25日。一名尼日利亚青年搭乘美国达美航空公司航班由荷兰阿姆斯特丹飞往美国底特律,在飞机着陆前20分钟试图引爆随身携带的爆炸装置未遂。 现在,“基地”组织已被包括美国、英国和俄罗斯在内的多个国家、以及联合国安理会、北约等国际组织列入恐怖组织名单。 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等地遭恐怖袭击后,本·拉丹成为美国头号敌人。 近10年间,美国先后以反恐名义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推翻塔利班与萨达姆政权,同时也给这两个国家带去深重的灾难。 奥巴马上任后,力图结束伊拉克战争,但又向阿富汗增兵。 战争政策没有为美国带来安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恐怖威胁:“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在也门兴起;美国土生土长的恐怖嫌疑人不断出现。 尤其是2009年12月的袭击航班未遂事件和去年的纽约时报广场袭击阴谋,更令全美风声鹤唳。 这些情况都表明,“基地”组织并未被消灭,反而有增强之势,而本·拉丹等高层领导被迫藏匿,无法直接指挥恐怖袭击,则使该组织的分支开始各行其是,更难防范。 十年反恐,越反越恐,美国民众深感无奈。 1日晚在白宫外欢庆本·拉丹之死的美国学生本·波特对新华社记者说,希望本·拉丹之死能够结束冲突,开启一个更为和平的新时代。 然而,本·拉丹死后,美国采取的第一条措施耐人寻味。 美国国务院1日深夜发布公告,提醒出国旅游或在境外居住的美国公民提高戒备,防范本·拉丹之死引发的反美袭击。 《华盛顿邮报》在刊登本·拉丹之死的新闻网页上链接了一个小调查,问读者是否因本·拉丹的死亡而感到更安全? 调查开始时,正反两方的读者数量几乎相等,随后持否定态度的读者比例攀升,在奥巴马宣布消息大约两小时后达到57%。 十年战争,越反越恐。滋养恐怖主义这头怪兽的恰恰是战争政策和霸权主义种下的仇恨。 击败恐怖主义,依靠的不是以暴易暴的导弹和枪炮,而是铸剑为犁的决心与行动。只有正视这一点,美国才能真正赢得对恐怖主义的胜利。
个人分类: 其它|3240 次阅读|4 个评论
一样的心情,表现的方式不同罢了
liwei999 2010-12-13 23:13
一样的心情,表现的方式不同罢了。 作者: mirror 日期: 12/10/2010 16:19:51 美国人是防恐怖。搞得人们在机场很恐怖。 国人是防 演变。自己变没有关系,不允许被变。连犯了错误都要自己纠正,而且还因为是自己纠正了就更证明是伟光正了。这个心情,在镜某看来与美国人的是等价的。 担心这个事情,是个心态的问题。没有办法。比如说劝老爷子出去走走,老爷子就说,家里东西被人偷走了怎么办?话到这个份儿上,就只有整天在家看守着了。道理是说不通的。 这类事情影响和谐,还是不论为好。自己的孩子在健康上没有问题就知足了吧。孩子有些疾病的家长们就苦了。他们的苦是多重的。其中一个就是社会的不理解。要有一些理解能力,对有钱人以及对没有钱的人、有权的人和没有权的人。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李大钊也是这样被抓、被杀的。 作者: mirror 日期: 12/10/2010 16:44:03 不论是红色的、白色的,恐怖都是恐怖。 既然让人们爱做不到,那么不妨做到让人们恐惧。这个格言并不是镜某 的发明。有权力意识的人都是能本能地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问题是自己都不喜欢自己,但是还要生活下去。也是很痛苦的。因此也见不得别人的幸福。 这类人也占了人类的百分之几。一个组织里一旦这样的人掌权,就是该组织命运中的不幸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0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一个人什么都要防的时候,脑子大约就要坏了。
liwei999 2010-11-29 10:33
当一个人什么都要防的时候,脑子大约就要坏了。 (484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November 28, 2010 11:17AM 飞机本来是个挺方便、快的交通工具。可是世界上有某个国家总是担心人家惦记着自己,那叫一个防啊。 鞋脱了不说,对人体还要用太赫兹的电磁波扫描。这机器也不便宜,算是相当前沿的高科技了。居然就要每个机场的都要装备,每个旅客都要被扫描。这个费用到底是谁来负担呢?这时间也耽搁不起呢。 镜某呼吁,所有的国际会议、国际展销会都不要在某国举办了。倒要看看这位自我感觉良好的国家能挺多久。 一个家里的老人怀疑媳妇偷东西的话,最好是领着去医院看看。不要掉以轻心。对人是这样,对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2884,72884#msg-72884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00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医特种部队,深山密林反恐记
sheep021 2010-9-5 10:47
上世纪某年间,一伙强悍盗寇,盘踞深山密林之中,祸害百姓达二十余年,江苏地方武装历次围剿,皆以失败告终。百姓苦不堪言,多以热粥度日,油腻厚味皆为难得。 本文记录了一个名不见经传太仓草医 王雨三 率一直精悍特种部队进入深山密林一举将其剿灭的一段佳话。 行动队队长: 太仓草医 王雨三 王雨三 (1877-1945) 江苏太仓县浏河北三里桥人。字汝霖。幼好学,及成人,鉴于当地医学乏才,民死于非命者甚众,济世之念油然而生。遂博览医书,上自《内经》、《伤寒》、《金匮》,下至历代先贤著述,数年寒窗竟自通岐黄,悬壶家门,为民诊病。其于脉理,独具见解。其治病,或补虚,或扶正祛邪,或攻补兼施,无不处人以顾全元气。著有《治病法轨》一书行世。曾在上海兴办王雨三中药大药房,其址在大世界附近,自制中成药达500余剂,其中有丸、散、膏、丹、液等成药,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当时沪上首推。后因军阀混战,被迫停业,损失惨重。旋即返里,与药师等人,将残存之中草药,再行加工炮制,为乡民服务。遇贫病者,不取酬,反送以药。   唯一著作:《治病法轨》,上海中医书局1955年版。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 行动队队员: 巴豆霜,7厘,即0.21克 ( 1厘 =0.03g ) 服装: 白关纸一张,(用来包巴豆霜) 行动方案: 某日早晨,尚未吃早饭时,轻装乘水而入,如精勇之奇军自天而降,将盘踞深山幽谷之盗寇,一扫而净,永绝后患。 解密档案: 嘉定农民银行行长潘指行夫人,年30余岁。患休息痢疾二十余年,若食生冷油腻厚味等物,立即发作。江苏名医,皆治之无效。 予因其脉右关弦滑且迟,知系寒积积滞于肠胃幽坳处,犹如盗寇盘踞于深山幽谷之中。若非自天而降之奇兵,焉能剿灭干净? 予即用巴豆霜七厘,包于白关纸内,嘱其清晨空腹时用白滚烫吞之,吞后亦不可再食其他食物。 此即如自天而降之奇兵,将盗寇盘踞于深山幽谷中之盗寇,一扫而尽也。 从此二十余年屡治不愈之痼疾,永除后患也。 见:《治病法轨》 备注: 巴豆 又名: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 【性味】辛,热,有大毒。 【功能主治】种子:泻下祛积,逐水消肿。用于寒积停滞,胸腹胀满;外用蚀疱。用于恶疮疥癣,疣痣,白喉,疟疾,肠梗阻。根:温中散寒,祛风活络。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毒蛇咬伤。叶:外用治冻疮,并可杀孑孓、蝇蛆。 巴豆霜 取净巴豆仁,碾碎,用多层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炕,压榨去油,每隔2天取出复研和换纸1次,如上法压榨六、七次至油尽为度,取出,碾细,过筛。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本品辛热大毒,温通峻泻,善除胃肠间陈寒痼冷,攻痰逐水,药力刚猛,故有刚子之称。主治冷积,腹水,痰壅实证。1.泻下冷积本品辛热,可泻寒实冷积、腹满胀痛,为治疗便结属寒证的药物。2.逐水消肿可用于治疗腹水肢肿。 ----------------------《本草备要》: 王好古曰:去心皮膜油生用,为急治水谷道路之剂。炒去烟令紫黑用,为缓治消坚磨积之剂。可以通肠,可以止泻,世所不知也。 时珍曰:一妇年六十余,溏泻五载,犯生冷、油腻肉食即作痛,服升涩药,泻反甚,脉沉而滑,此乃脾胃久伤,积冷凝滞,法当发热下之。用蜡匮巴豆丸五十粒,服二日,不利而愈。自是每用治泻痢,愈者近百人。 ------------------------
个人分类: 奇闻怪病|660 次阅读|3 个评论
TIMES SQUARE:時報廣場與時代廣場
LEOLAND 2010-5-4 09:09
曲津華 昨日媒體的一大新聞是美國紐約成功地破解了一次恐怖襲擊,在時報廣場起獲了未及爆炸的諸多爆炸物。 縱觀世界各地,有很多以 TIMES SQUARE 命名的廣場,如紐約,如香港,也如深圳。紐約和香港的 TIMES SQUARE 都是城市地標,都是戶外人流高度密集之處,每年當地的新年倒計時中心活動基本都是在此處舉辦。深圳的這個廣場極不入流,不提也罷。 想世界各地的 TIMES SQUARE 譯成中文,多按慣例成為時代廣場,唯紐約的這個是例外,而這個例外卻極容易被忽視很多媒體把紐約的這一個地標想當然地、錯誤地叫了多年。應該說,紐約的這一個 TIMES SQUARE 是源自當地的紐約時報大樓,所以從根子上就是時報廣場,至今也是。 當下世界的一些大城市街景都有實時的視頻被播放在網上,讓人們可以隨時窺視其端倪。如果你對這種直播交流方式感興趣,或者對紐約時報廣場的現狀感興趣,推薦一個live cam網頁,自己看吧。 http://www.earthcam.com/usa/newyork/timessquare/ 2010-05-04
个人分类: 闲读偶得|3702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反恐与中国能源安全
姜振飞 2009-12-31 22:19
美国反恐与中国能源安全 姜振飞 摘要 : 9 11 事件后,随着反恐斗争的展开,美国开始把其反恐矛头重点指向世界主要油气产区,如中东、中亚和东南亚等,加强了它在上述地区的 政治、军事存在。 由于美国反恐重点地区和中国能源进口主要来源地出现了惊人的重合,美国的反恐斗争不可避免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一些影响。而中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源地和海上运输通道与美国的反恐重点地区重合,这并不仅仅是出于偶然,从更深意义上剖析,这一情况的出现与美国全球战略的变化、新保守主义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以及美国的地区战略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面临美国借反恐从能源方面对中国进行遏制所导致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中国应积极采取包括实行能源多元化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在内的对策。 关键词 :反恐;中国能源安全; 对策 9 11 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名,先后发动了阿富汗、伊拉克战争,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的原有格局,加强了美国对世界上一些油气资源丰富地区和重要海上能源运输通道的政治和军事控制。这些地区和能源运输通道与中国能源安全密切相关。故而探讨美国反恐与中国能源安全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 从 1993 年开始,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能源的对外依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已达到 50% 左右。根据国际能源机构( IEA )的预测,到 2010 年,中国的石油进口将达到 60% , 2030 年将达到 80% 。 ① 而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地主要有中东、中亚和东南亚等地区,它们在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一,中东地区一向是中国能源进口的一个主要地区。 2001 年,中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的原油份额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占原由进口总量的 56.2% 。即便是 2005 年,排在我国石油进口国前 10 位的仍有 3 个是中东国家。 ② 第二,在中亚地区,随着中国和中亚国家经济合作关系的加强以及中国越来越重视与中亚国家开展能源合作,中亚地区在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003 年,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宣布共同营建从哈萨克斯坦到中国新疆的石油通道,全长 3088 公里 ,预计总造价为 30 亿美元。第三,至于东南亚地区,则是中国石油进口的主要通道。特别是作为这个地区咽喉的马六甲海峡,则是中国的海上石油生命线。例如,中国进口的进口原油的 4/5 左右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从上面可以看出,中国能源进口存在的一个重大缺陷是: 中国 能源来源过于集中在地缘政治复杂多变的地区,而且,中国 对能源进口海上运输通道控制薄弱 。随着美国越来越把中国视为其最大潜在竞争对手和把攫取中东等地区的丰富能源作为其反恐斗争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加大了利用其在欧亚地缘战略中的主导地位从能源方面遏制中国的步伐,中国能源安全形势也随之变得严峻起来。 冷战结束后, 在其 国家安全战略中,美国把它所面临的威胁分为两类:其一,美国所谓的其潜在全球性竞争对手对其超级大国地位构成的威胁。虽然在后冷战时代美国失去了前苏联这个最重要的全球性竞争对手,但它所推行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对外战略中仍然残留着冷战思维。 1997 年 5 月,美国克林顿政府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就首次明确提出: 2015 年之后俄罗斯和中国可能成为美国的全球性竞争对手。 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全球竞争对手,其基本考虑是布什政府在 2001 年 9 月底出台的《国防战略审查报告》和《 2025 年的亚洲》这两份重要文件中。从美国政府的言行来看,美国最有可能把中国当成最大的全球竞争对手。其二,美国所谓的无赖国家和恐怖主义势力对其构成的 不对称威胁 。 1997 年 5 月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首次提出美国面临着严重的 不对称威胁 的直接挑战。所谓 不对称威胁 ,是指那些绝对军事实力与美国极不相称的敌对国家或敌对势力利用非常规手段给美国带来巨大危险的种种威胁,诸如恐怖主义等。 2001 年的 9 11 事件突出了恐怖主义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从而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首先, 9 11 事件后美国开始高度重视本土安全问题。 2002 年 11 月 25 日 ,美国 总统 布什在 白宫 签署《 2002 年国土安全法》,宣布成立国土安全部 。 这也是美国 1947 年成立国防部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 政府 机构调整。 其次,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前述两类威胁在其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排序发生了一定变化。恐怖主义和一些与美国有较深矛盾的地区性国家开始代替中俄等大国被美国视为其所面临的首要和直接威胁。当然,美国并不是简单地以此威胁代替彼威胁,而是在更深层次上,通过反恐把这两种威胁结合起来予以应对。再次, 9 11 事件给美国利用反恐加强自己的全球超强地位提供了一个绝佳机会。 9 11 事件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美国的霸气,却强化了美国的势力,因为它给美国提供了难得的加强自己全球霸主地位的历史机遇。最后, 9 11 事件也推动了美国反恐和反扩散政策的结合。美国开始把与其有矛盾的一些国家污蔑为邪恶轴心国家,借口它们支持恐怖主义势力和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它们推行军事打击和强制外交相结合的政策。按照《国防战略审查报告》的表述,尽管美国在近期不会面对势均力敌的对手,但地区强国仍有可能发展足以威胁地区稳定的能力,在这些地区,美国也有重要利益。 ① 随着反恐斗争的展开,美国开始把其反恐矛头重点指向世界主要油气产区,如中东、中亚和东南亚等,从而加强了它在上述地区的 政治、军事存在。 由于美国反恐重点地区和中国能源进口主要来源地出现了惊人的重合,美国的反恐斗争不可避免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一些影响: 1 、美国在中东等世界主要油气产地的反恐斗争所导致的地区紧张形势成为推动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使得世界产油大国伊拉克陷入持续动乱甚至内战,不但其石油出口下降,并且存在扩大为地区战争的危险。美国迄今仍未放弃对伊朗全面制裁和军事打击计划,伊朗的油气生产和外运存在遭到严重破坏的极大危险。 这在很大程度成为推动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能源消费越来越依赖于进口,中国被迫为国际石油价格的高企付出越来越多的代价。 2 、美国借口反恐扩大了自己在世界主要油气产区的政治和经济影响。伊、阿战争打破了世界上主要油气产区的地缘政治格局,美国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 在对这些地区能源的控制方面, 在中亚,美国借反恐占领并驻军阿富汗,瞄准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从军事和政治上控制了里海油气资源;在中东,通过伊拉克战争,美国最终征服了世界第二大石油资源国,使得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 54% 、排名居前四位的沙特、伊拉克、阿联酋和科威特尽在美国的掌控之下。 而美国在上述地区政治和经济影响的扩大,也成为它在能源战略方面遏制其他大国的重要途径, 例如,随着美国控制了伊拉克的能源,中国在伊拉克的能源利益受到美国的严重挤压和排斥。 3 、美国借口反恐加大与其他大国争夺石油资源的力度。例如,美国在中亚反恐背后所存在的与其他大国争夺石油资源的战略考量,不可避免会对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产生严重影响。 4 、美国借口反恐加强其对世界上重要交通线和交通枢纽的控制,也使中国石油海上运输安全受到很大挑战。如,近几年来,美国借口反恐加强了其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其背后的战略考量之一无疑是企图掌控马六甲海峡中国重要的石油海上运输通道。故而如何降低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就成为中国对外能源合作的重点之一。 总之,中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源地和海上运输通道与美国的反恐重点地区重合,这并不仅仅是出于偶然,从更深意义上剖析,这一情况的出现与美国全球战略的变化、新保守主义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以及美国的地区战略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 美国利用反恐之机加紧对世界主要油气产区的控制,并借以控制中国的能源来源和海上能源通道,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首先,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冷战时期,国际战略格局的最大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分别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对峙局面,这一时期美国全球战略的根本目标是与前苏联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冷战结束后,随着前苏联解体和美国成为世界上仅存的超级大国,国际战略格局也随之演变为美国一超独大的局面。国际战略格局的这一根本性变化无疑为美国推行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1990 年 9 月,在海湾危机爆发后不久,美国总统布什即正式提出建立 世界新秩序 的战略构想,其根本目的是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所谓 世界新秩序 。 1994 年 7 月,克林顿政府在上任后发表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里,提出了 参与和扩展战略 ① ,企图利用冷战后对美国总体有利的国际形势,加强介入和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力度,实现美国的 世界领导地位 。 1997 年 5 月,美国政府又发表了《面向新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在 参与和扩展战略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 塑造 反应 准备 三位一体的战略新构想,首次明确提出 2015 年之后俄罗斯和中国可能成为美国的全球性竞争对手。这样,美国全球战略逐步完成了从 冷战型 向 冷战后型 的转轨,并确立了面向新世纪的全球战略的基本架构。 小布什政府上台后,也和老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一样,继续把维护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主要目标。 9 . 11 事件发生后,尽管美国对其全球战略进行了枝节上的调整,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冷战结束后它所确立的全球战略,即美国仍然谋求建立单极世界秩序。 美国的反恐斗争在影响其全球战略的同时,反过来,反恐自身也成了布什政府实现其 全球 战略目标的一种有力工具,其反恐的重点和方向也取决于美国的全球战略需要。 2002 年 1 月 29 日 , 布什总统在国情咨文中说:除了消除威胁和制止怨恨之外 , 我们还有更远大的目标。我们在反恐战争之外寻求建立一个公正和平的世界。 ② 布什在 2002 年 9 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说 : 在领导反恐战争中 , 我们正在打造新的富有成效的国际关系 , 并重新规划现有的国际关系。 ③ 布什寻求的 世界 , 就是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全球战略一直追求的战略目标 , 就是要运用美国军事力量优势 , 建立美国一家主宰、遏制所有竞争对手、把美国价值观强加于全世界、美国独霸全球的单极世界。美国借反恐打造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重要表现之一 就是把反恐与防范其他美国认为 可能对美国主导地位挑战的大国竞争对手相结合。 2005 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认为:几个关键国家在全球和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中的作用面临某些基本抉择,这些抉择可能改变它们在世界的战略地位,以及它们同美国的关系。这种不确定性对美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潜在的挑战。美国对大国竞相复兴的可能性保持警惕。 ① 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美国深陷反恐战争泥潭,而中俄却迅速崛起和复兴,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大增强,这些因素都大大加剧了小布什政府维持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紧迫感和焦虑感。因此,中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源地和海上运输通道与美国的反恐重点地区重合,也就不令人奇怪了。 其次,新保守主义的影响是美国借反恐在能源方面遏制中国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的新保守主义主要是指主导美国政坛的以 鹰派 为代表的 新保守派 所持的战略理念和政策主张。美国新保守主义的战略理念是 :1. 应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 新世界秩序 。新保守派精英、《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查尔斯 克劳塞默就认为 , 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 , 若美国再 退却 和 推卸责任 , 留下的只能是一片混乱。所以 , 美国责无旁贷 , 必须承担起缔造一个 新世界秩序 的责任。 ② 2. 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应该是建立并尽可能长久地维持美国世界上的霸权地位。新保守主义分子小克里斯托尔和罗伯特 卡根于 1996 年在《外交》的 7 8 月合刊上发文鼓吹采取 新里根政策 , 建立一个 仁慈的全球霸权 。他们认为 : (1) 美国的军事力量存在于世界上的所有重要地区; (2) 美国居于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地位; (3) 美国的观念和文化在数据库上有普遍而又深入的影响; (4) 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 ( 欧洲和日本 ) 欢迎美国的 全球参与 , 喜欢美国的仁慈霸权而非其他选择 。 美国的霸权才是防范和平和国际秩序崩溃惟一可靠的措施 。 ③ 3. 美国的外交政策应该贯穿一种明确的道德目标。小克里斯托尔和罗伯特 卡根认为 : 美国之所以能赢得现在的强大地位 , 就是通过在国外积极地促进美国的统治原则 民主、自由市场和自由 。 在全世界支持美国的原则只能通过不断地运用美国的影响来维持 。在一些情况下 , 通过对落后国家的援助 , 可以获得这些影响。但 有些时候 , 这意味着不仅支持美国的朋友和向其他国家施加不大但连续的压力 , 还要在伊朗、古巴或中国采取积极主动的政策 最终的目的是带来政权的变更 。 ④ 4. 反共是新保守主义的本质特征。冷战时期 , 共产主义威胁是新保守派团结的基础。新保守派强调专制制度是苏联威胁的根源。他们认为 , 苏联同第三世界的集权政权有本质区别 , 其行为更受意识形态因素的支配 , 制度本身的稳定性也更强。 ⑤ 新保守派在冷战时期积极敦促里根政府与苏联对抗 , 支持东欧国家的民主运动。冷战后他们继续视社会主义国家为美国的威胁。 实际上,防止出现一个美国的全球性的竞争对手一直是美国新保守主义者的基本信条。他们在冷战后仍然坚持冷战思维,并通过积极寻找一个敌人的办法来界定美国的外交政策。新保守主义分子欧文 克里斯托尔就认为,半个世纪以来是我们的敌人界定了我们的外交政策。现在界定的任务落到了我们自己的身上缺乏值得一提的敌人时,很难明确制定外交政策。毕竟,是国家的敌人帮助定义了国家利益,无论定义时用什么样的形式。如果没有这样的敌人,国家就会在大量相当琐碎的或者至少是边缘的选择中踌躇。 ① 早在老布什政府时期的 1992 年,当时国防部的第三号人物、负责政策的副部长保罗 沃尔福威茨为首的由三个新保守主义者组成的工作小组,草拟了一份在大战略的层次上考虑美国冷战后的外交政策的报告。这份被《华盛顿邮报》称为意在设定国家下世纪方向的秘密蓝图的指南就指出,美国冷战后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首要目标应是防止一个敌对性超级大国兴起。我们的第一目标是防止再度出现一个新的敌人。这是指导新地区安全战略的主导性考虑,它要求我们努力防止任何敌对力量控制这样的地区,该地区的资源若在稳固控制下足以产生一个全球性力量,这些地区包括西欧、东亚、前苏联和西南亚。 ② 随着中国在美国全球战略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 ③ 在新保守主义分子眼里 , 中国已取代衰落的俄罗斯成了美国全球霸权的潜在的最大威胁。狂热的中国威胁论鼓吹者新保守主义分子查尔斯克劳塞默 1995 年在《我们为什么必须遏制中国》一文中,就把中国比喻成 19 世纪末的德国,呼吁在中国的四周组成一个反华同盟,并耸人听闻地说:西方没有能遏制崛起的德国 , 结果是两次世界大战。我们不能因为正在形成的 21 世纪的巨人而让历史重演。 9 11 事件的发生使新保守主义者获得了影响美国外交的绝佳机会。过去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新保守主义,现在开始在战略层面上进入美国的权力中心。他们在美国政府内外大张旗鼓地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新保守主义的战略理念和政策主张 , 并按照自己的理念绘制了美国改造世界的蓝图。新保守派所掌握的思想库新美国世纪计划于 2000 年发布了《重建美国的防御》报告,新保守主义者在这份报告中提出的美国外交和防务战略的具体目标就包括:为维持美国治下的和平和一个单极的 21 世纪,美国必须完成的四大使命是巩固和扩展民主和平主导的地区、阻止新的大国竞争者的出现、控制关键地区 ( 欧洲、东亚和中东 ) 和积极推动美国军队和战争的转型。 ④ 布什政府出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蓝本则是前面提到的新保守主义者三人工作小组所草拟的那份在大战略的层次上考虑美国冷战后的外交政策的报告。布什政府开始接受了新保守主义关于中国是美国最大潜在竞争对手的观点,并采取措施对中国进行遏制。 2001 年 9 月美国国防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说 : 在亚洲地区将可能出现一个拥有雄厚资源基础的军事竞争对手。东亚沿海地带 从孟加拉湾到日本海 构成一个特别具有挑战性的区域。 ① 2005 年 3 月 18 日 公布的《美国国防战略》报告也认为,在崛起的新兴国家中,预期能对国际关系发挥重大影响的国家是中国;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战略的十字路口。 ② 因此,美国在集中力量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在反恐的旗帜下,继续编织遏制中国的战略包围圈。而且,美国政府认为,由于中国目前尚不能构成美国的现实威胁,正是对它实施遏制战略的最佳时期。在上面的大背景下,利用反恐控制世界主要油气产区以在能源方面强制中国就成了美国的一种战略手段。 再次,美国把其地区战略作为推行其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美国全球战略和地区战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全球战略 是建立在其 地区战略 的基础之上,并依赖其 地区战略来实现的;美国地区战略又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服从并服务于其全球战略。美国的反恐政策则是把美国全球和地区战略联系在一起的一条红线。故而利用反恐之机加强美国对世界主要油气产地的控制,从能源来源方面遏制其地区和全球性竞争对手,就成为美国地区战略服务于其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表现。美国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在其《大棋局》一书中就指出:美国在发挥全球主导作用时应认识到政治地理仍然是影响国际事务的关键因素。一个国家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力量越强,它在重要地缘政治利益、影响和参与方面的覆盖面也就越大。 ③ 在中国快速崛起的大背景下,美国在利用其反恐政策打压伊朗等国家的同时,又为应付中国的崛起,加大了利用其反恐政策在中亚、中东和东南亚等地区进行预防性地缘战略部署的力度。而美国的这种地缘战略部署毫无疑问会影响到中国的能源安全。 1 、作为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陆地桥梁,中东地区由于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被美国视为其欧亚地缘战略一个重要支点。在经济方面,如果美国完全控制了中东地区,美国就可以 通过掌控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来影响国际能源格局, 控制其潜在竞争对手特别是中国的能源来源, 获得牵制它们的战略手段。实际上,美国对这个地区的政策一直是在保证石油流向西方的同时,设法剥夺敌人获取石油的机会。 ④ 现任美国副总统切尼 1990 年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时说 , 谁控制了波斯湾石油的流量 , 谁就有了不仅对美国经济 , 而且 还对世界其他大多数国家经济 的 钳制 力。 ① 美国学者克莱尔在其所著《资源战争》一书中就指出:在控制伊拉克的过程中,石油作为力量之源的分量超过了它作为燃料的分量控制了海湾,就等于控制了欧洲、日本和中国,等于让我们的手握住了水龙头。 ② 显然 , 美国控制了这片石油产地 , 也就有了对日益依赖进口中东石油的中国的 钳制 力。 第二,中亚地区则既是石油资源丰富地区又是美国欧亚大陆战略的一个重要支点。中亚地处中俄两个欧亚大国之间,美国在这个地区建立立足点后,既可以向西与北约一起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又可以向东与日美同盟相互呼应,对中国构成两面夹击之势。同时,中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根据美国能源部的预估,光是里海邻国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两国的石油蕴藏量加在一起,就是美国石油储备的三倍之多。在 1998 年担任石油龙头哈里伯顿公司总裁的现任副总统切尼就曾说, 我想不出有哪个地方像里海一样,突然崛起成为重要的战略区域。 2001 年身为副总统的切尼还曾指点布什总统,里海正快速成长为新的石油供应来源。因此,作为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中亚地区由于具有战略地位的油气资源,成了美国和中俄能源争夺的重点地区。美国自 2001 年以反恐为名来满足美国在中亚的石油利益,开始在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设立空军基地,并与哈萨克斯坦有军事合作。而且,美国也把里海油气纳入了自己的能源发展战略计划。这也是历史上美国第一次把自己触角深入欧亚大陆。美国的举措不可能不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产生一些影响。 第三,至于东南亚地区,特别是这个地区的马六甲海峡,从国际战略的角度来看,马六甲海峡无疑也是美国抢占地缘优势、抑制大国崛起以及掌握世界能源流向的关键水域。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美军积极推行 两洋战略 以图掌握全球 16 条海上要道 ( 即加勒比海和北美的航道、佛罗里达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卡特加特海峡、好望角航线、巴拿马运河、格陵兰 冰岛 联合王国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和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朝鲜海峡和太平洋上通过阿拉斯加湾的北航线 ) 。马六甲海峡是美国多年来志在必得的一个战略要地。对中国而言,马六甲海峡则是海上石油生命线。美国控制了这个海峡就等于扼制住了中国的能源通道。在东南亚地区,根据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法戈透露,美军方将制定名为《区域海事安全计划》的反恐新方案。根据计划,美国将向马六甲海峡派驻海军陆战队和特种部队,以防止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的战略意图在于:马六甲海峡毗邻中国,是中国的南大门和重要的能源供应航线,马六甲海峡又与台湾海峡、南中国海相距较近,而只要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就将永远成为中国崛起的 绊脚石 。 总之,中东等地区除了在地缘政治方面对实现美国的全球战略具体极端重要性外,这些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既是美国掠夺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它借以遏制中国等其他竞争对手的手段。对美国来说,利用反恐控制中东等地区和这些地区的能源, 不仅是为了扫除它在这个地区面临的现实障碍和后顾之忧,确保它在这个地区的现实利益,更是为了使自己在未来能更好地应对其他主要战略力量所做的战略准备。 三 面临美国借反恐从能源方面对中国进行遏制所导致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中国所应采取的对策有: 一、通过实行能源多元化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降低对石油进口的依赖。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由于产业结构相对滞后,更多依赖能源密集型产业推动经济增长,这意味着国际油价高涨将使我国承受更大的压力。根据海关总署数据计算, 2008 年一季度我国净进口原油 4495 万吨,同比增长 14.9 %;成品油净进口量达 547 万吨,同比增长 31.8 %。进口原油和成品油造成的贸易逆差累计近 331 亿美元。 ① 鉴于国际油价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不能不给我国经济带来沉重负担。据有关部门测算,国际油价每桶变动 1 美元,将影响进口用汇 46 亿元人民币,直接影响 GDP 增长 0.043 个百分点。因此,我国应该通过实行能源多元化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降低对石油进口的依赖。 1 、争取使我国的能源多元化,包括大力发展水电、核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和海洋能等。目前,我国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已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产业,风力发电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利用等技术领域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可以预计,未来二、三十年内,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新型产业之一。中国生物质能源主要有农林废弃物、粮食加工废弃物、木材加工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其中农业秸秆年产量 6 亿吨,加上薪柴及林业废弃物等,折合能量 7.5 亿吨标准煤,但利用率极低。中国要把利用生物能源作为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予以发展。核电是清洁高效的能源。中国已投产核电装机容量约 900 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 1.3% ,比例很低。目前,世界各国核电站总发电量的比例平均为 16% ,法国、日本、美国等国的比例更高。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我国核电发展潜力很大。风力发电,发展潜力较大。 2007 年,风电装机累计已达到 605 万千瓦,在建的 420 万千瓦,目前风电规模居世界第五位。下一步是中国要加快百万千瓦风电厂的建设,带动风电设备研发制造产业的发展,尽快形成每年 1000 万千瓦的自主装备能力。另一个是水力发电。中国水电资源很丰富,可开发的资源量大约 5.4 亿千瓦。 2006 年底装机容量已经达到 1.3 亿千瓦,开发利用程度仅仅只有 24% ,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② 我们应该加快水电开发建设。 2 、大力发展煤制油产业和洁净煤技术,降低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中国煤炭储量丰富,在常规化石能源中,煤炭资源占 90% 以上。目前已标明的煤炭保有储量超过 1 万亿吨,可采储量在 1100 亿吨以上。煤多油少是能源赋存结构的基本特点。确立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必须从这一基本条件出发。目前,在中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 67% 。解决石油储量不足和燃料油供给问题,要立足于从煤炭液化技术找出路。中国从七十年代末开始进行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研究,并同国外有关研究机构开展了合作。目前,年产 500 万吨成品油、总投资 250 亿元的直接液化项目已在神华集团神东矿区开工建设。但总起来看,发展煤制油产业,在中国虽酝酿已久,但进展缓慢。根据目前国际石油价格暴涨和中国石油进口剧增的新形势,应当进一步抓紧发展煤制油产业的有关工作,从而使中国油品供应和价格稳定建立在主要依靠国内生产的基础之上。 3 、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每单位能源消耗生产的 GDP ,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 1/4 左右。例如,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为日本的 1.7 倍,但 GDP 总量仅相当于日本的 28% 。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关键在于产业结构低度化,高耗能的产业如钢铁、电解铝、水泥等比重过高,而低耗能、高附加值的产业如电子信息、精密制造和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由于长期以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产品数量,忽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形成了以高消耗、高投入、低效益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在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急速增长的同时,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精细化工业和第三产业以及农业等明显投入不足。如软件产业占 GDP 的比重不足 1% ,印度已达 16.7% ,但软件产业的投资增长缓慢,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要求。改变这种投资结构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背离的状况,既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供求平衡的当务之急,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二、加大中国在近海和远海的石油勘探开发力度。随着世界上工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矿产资源消耗量急剧增加,陆地矿产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日趋短缺、衰竭。人们唯有把占地球表面积 71 %以上的海洋,作为未来的矿产来源。特别是近几年来,国际能源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历史变化,国际油价持续上升,屡创历史新高,各方在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纷纷将目光投向未来国际石油资源的重要领域 海洋石油,中国亦把海洋油气产业放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国内石油企业加入到海上开采的大军中,所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更多的应该是能源战略价值。近四十多年来海上石油勘探工作查明,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 1979 年统计,世界近海海底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为 220 亿吨,天然气储量为 17 万亿立方米,占当年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探明总可采储量的 24 %和 23 %。在世界范围内,深海油气勘探的步伐非常迅速。世界海洋石油资源量,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 34 %, BP 、埃克森美孚、壳牌、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等 10 个大公司拥有 73 %的深水储量。在此背景下,我国必须大踏步地进入世界海洋石油市场。 我国沿海和各岛屿附近海域的海底,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例如,我国 南海 大陆架,是一个很大的沉积盆地,新生代地层约 2000 ~ 3000 米 ,有的达 6000 ~ 7000 米 ,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岩系。生油岩层厚达 1000 ~ 4000 米 ,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 6 . 4 亿吨,天然气储量 9800 亿立方米,是世界海底石油的富集区。并且,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周边国家都在南海开采石油,钻井 1000 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 200 多个和油气田 180 个,年采石油量超过 5000 万吨,早已形成了事实上的开发热。而我国在南沙海域的开发基本是一片空白,仅仅进行了路线概查和局部地区的地球物理普查。目前我国深海油气开发技术掌握很有限,仅能在 300 米 水深之内进行,而国外已达万米以上。尽管近年我国石油工业国际开拓的进程不断加快,海洋油气开发仍然是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因此,我国应该加强海洋油气开发技术研究工作。政府在协调、组织深海石油勘探开采时,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石油公司向深海海域进军,例如可以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必要时可以设立相应的海外深海油气资源风险基金,以降低企业深海海域勘探开发的风险等,将有助于我国海上采油早出成果。 三、积极与有关国家合作,开辟中国陆上能源通道,以规避海上石油运输通道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对外能源投资力度。开辟多元化的进口来源和运输通道,提高石油供给的安全程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战略问题。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目前中国主要自中东、亚太和西非地区进口原油。 ① 其中,中国石油进口的半数以上来自中东。而中东被美国视为其传统势力范围。在推翻萨达姆政权、控制伊拉克石油资源后,美国试图推进其 大中东计划 ,欲通过实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改革,把中东彻底变为符合美国利益的附庸。而石油供应来源单一以及主要通过海路运输,使中国能源安全面临潜在危机。一旦出现战争、恐怖势力袭击等紧急状态,影响到石油生产,中国自中东进口石油的海运线路极易被当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控制,经济发展将承受严重打击,政治上也将严重受制于人。因此,中国需要加大拓宽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的力度,保障石油供给的安全。 在中国西北方向,俄罗斯和中亚地区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1996 年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的统计,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三国的石油蕴藏量总计高达 250 亿桶,近似于或高于阿拉斯加北坡和北海探明的蕴藏量的总和。 ② 仅哈萨克斯坦一国 2005 年的石油探明储量就达 54 亿吨,石油年产量达到 6300 万吨。 ① 2004年,俄罗斯石油产量已达到4.58亿吨,同时还出口石油2.85亿吨。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达到5880万吨,两国均创下近10年来石油产量和出口的最高水平。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的天然气资源也很可观,其中土库曼斯坦是中亚最大的天然气资源国,天然气储量排名世界第五。丰富的能源以及合作的不断加强,使得中国从这些国家得到急需的能源成为可能。建设西部陆上能源大通道,对于遏制美国对中国的能源遏制和在未来战争中掌握战略上的主动权极为有利,可以使我国在面临发生不可避免的与美国等西方军事强国的威胁面前拥有充足战略性资源供应的战略后方,保持战略上的主动,因为一旦出现战争状态,军事战略上的主动权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能源和其它战略性资源的控制权方面。向西开放参与中亚能源开发利用,符合我国和中亚国家的利益,可以实现双赢互利。对于中亚国家而言,一是中国政局稳定,与中亚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二是中国经济正在崛起,石油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三是中国介入中亚石油能源市场,将对俄美在该地区的力量起到均衡作用,对改变中亚受单方控制,保持该地区稳定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为规避海上能源运输风险,中国应该加强与中亚、俄罗斯等新兴产油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积极营造多元化能源外交格局,并积极开辟陆上能源通道,以减少对海路石油运输的依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能源供给安全。 在中国西南方向,中国则可以考虑与缅甸或巴基斯坦合作,修筑一条通向中东或中亚油气产区的管道。中国可以考虑修建一条西起巴基斯坦瓜达尔,东到中国新疆喀什的中巴石油管道的可行性。这是一个可以用来替代中国海上石油命脉 马六甲海峡 的新出口,将会成为中国石油南向战略的桥头堡。还有一条与此类似的线路是中缅石油管道。把来自中东和非洲的石油,经远洋油轮从印度洋运至缅甸实兑港输送上岸,再通过长达 900 公里的输油管线经过缅甸曼德勒、云南瑞丽,直达昆明。它可以把中国从中东及非洲地区采购的石油,直接从印度洋经缅甸过境进入中国。 ② 总之,只要中国对美国的能源遏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中国是有可能最大程度降低美国反恐对中国能源安全的负面影响的。 U.S. Anti-Terrorism and China s Energy Security Jiang Zhenfei Abstract: After the September 11 attack, with the carrying out of the struggle against terrorism,U.S. puts its emphasis of this struggle in such areas as Middle East, Middle Asia and south-east Asia ,which are rich in petroleum and gas, and strengthens its political and military existence in these areas. Since the areas where U.S. carries out its struggle against terrorism surprisingly coincides with the areas where China mainly imports petroleum, U.S. struggle against terrorism unavoidably influences Chinas energy security . The areas from which China mainly imports petroleum and Chinas main marine petroleum transportation channel coincides with the areas where U.S. carries out its struggle.This phenomenon is not by chance,furtherly,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is phenomenon closely relates to the changes of U.S. global strategy,the influence of neo-conservatism upon US. foreign policies and U.S regional strategy.Facing this situation that U.S makes use of its struggle against terrorism to keep China within limits leadling to the serious challenges that China s energy security, China should actively adopt such countermeasures as exploiting various energies and improving its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①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4 ,http://www.worldenergyoutlook.org/. ② 2005 年排在前 10 位我国进口原油的国家分别是:沙特( 2218 万吨)、安哥拉( 1746 万吨)、伊朗( 1427 万吨)、俄罗斯( 1278 万吨)、阿曼( 1084 万吨)、也门( 684 万吨)、苏丹( 662 万吨)、刚果( 553 万吨)、印尼( 409 万吨)和赤道几内亚( 370 万吨)。 ① 美国国防部:《国防战略审查报告》,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1 年 10 月版,第 7 页。 ① The White House,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Engagement and Enlargement,July 1994. ② 布什向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发表的国情咨文, 2002 年 1 月 29 日 。 ③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hite House, September 20,2002, P.III,IV,29,30. ① 刘华秋、王连成:《 2005 年 美国国防战略 要点与评析》,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2005/Mar/821336.htm , 2005 年 3 月 25 日 。 ② Charles Krauthammer ,Bless our Pax Americans, The Washington Post ,March 25 ,1991,A. 25. ③ William Kristol and Robert Kagan , Toward a Neo -Reaganite Foreign Policy, Foreign Affairs , July/ August1996 ,pp. 18 - 28. ④ 同上。 ⑤ 元简: 《新保守派的外交思想及其在美国的影响》 ,载于《国际问题研究》 1998 年第 2 期。 ① Irving Kristol ,The Map of the World Has Changed, in Wall Street Journal , January 3 , 1990 ; Irving Kristol ,In Search of Our National Interest, in Wall Street Journal , June 7 ,1990. ② Excerpts From 1992Defense Planning Guidance, see http://www.pbs . /Org/wgbh/ages/frontline/shows/iraq/etc/wolf . html. ③ 陆建人:《布什的新亚太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2001 年 7 月 5 日 , http://www. zaobao.com/special/china/sino_us/pages2/sino_us050701b.html 。 ④ http ://www. newamericancentury.Org/iraqclintonletter.html ; Donald Kagan ,Gary Schmitt ,and Thomas Donnelly, Rebuilding American Defenses : Strategy , Forces and Resources For A New Century, A Report of The Project for the New American Century(Washington , D. C. : The Project for the New American Century ,2000) . ① Rumsfeld, Donald H..,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Washington:September 30,2001,p.4. ② 刘华秋、王连成:《 2005 年 美国国防战略 要点与评析》,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2005/Mar/821336.htm , 2005 年 3 月 25 日 。 ③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51 页。 ④ Shibely Telhami and Fiona Hill, America s Vital Stakes in Saudi Arabia , Foreign Affairs, November/December 2002, p.170. ① 欧洲消费的石油中 60% 依赖进口,进口石油中 60% 来自中东。 2001 年欧盟委员会预测, 2030 年欧盟 70% 。 ② 迈克尔克莱尔:《资源战争全球冲突的新场景》,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年版。 ① 国际油价持续高位势头不减 增加我国通胀压力, http://www.china5e.com/news/oil/200805/200805070003.html 。 ② 特别策划:能源战略转变,中国必须做出的抉择, http://www.people.com.cn/GB/jingji/1041/2232621.html 。 ① 李希琼、 徐滨:中国能源战略 石油角色更显重要, http://www.people.com.cn/GB/jingji/1038/2193531.html 。 ② Key issue:Control of Central Asia Oil Reserves.Oil Gas Journal, Mar.11,1996,p.104// 吴磊:中国石油安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 186 。 ① BP.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国际资料信息, 2006 ( 9 ): 43 。 ② 朱力: 谁成中国石油南向战略桥头堡, http://www.china5e.com/news/zonghe/200611/200611060074.html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7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将复杂网络应用于反恐的悖论
yangfanman 2009-11-19 09:50
将复杂网络应用于反恐的悖论 Science的复杂网络特刊里面争论最大的应该是应用在反恐方面。报道的争议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使用这种方法到底有多大效果,还有就是获取数据的合法性。 我在想,有人将复杂网络应用于反恐战争,其理论基础或前提应该是像文章中所说的那样,一个恐怖组织本质上就是一个项目团队,这跟平常的团队是一样的, 但我觉得,进行恐怖战争的团体(或贩毒集团、间谍网络等)有他们内在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决定了使用复杂网络手段进行研究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个悖论,那就是:已经得到的信息,那就没有必要使用复杂网络进行研究;得不到的信息,使用复杂网络进行研究也挖掘不出来。 比如说,现在在世界的某个地方,有N个人正在进行某项秘密活动,你现在要使用复杂网络对他们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我希望大家能承认,正像文章中已经说过的那样,我们的网络必须是动态的,单单一个静态网络无法抓住整个集团的动态活动,这个前提我相信要大家接受应该不会有异议的。那么问题来了,你能否收集到这个犯罪集团的所有动态信息? 答案1:你能收集到(他们的各项犯罪证据),那么你还用和他们费什么话建立一个复杂网络出来呀!直接抓人和猎头就完了。 答案2:要是收集不到的话,那么你建立的这个网络无疑没有很好的表现出网络中这些成员的关系,那么分析好像也没有什么用了吧。 你可能会继续争辩,虽然我拥有的是局部动态信息,但有就比没有强,多多少少肯定是会有一些insights的。 可是,这太难了吧。搞地下活动最重要的就是保密了,尽量让信息不外泄这点觉悟估计人家还是有的。事实上,我们平常如果仅仅看着两个人走进房间,然后人家关上们,过了一个小时,一个人出来了,你能知道他们两个人一个小时内讲了什么吗?就是整天天天见的人,中国不是也有句话,叫知人知面不知心吗? 对于恐怖网络的研究,最难的应该就是信息的收集。我们在收集恐怖信息的时候,对象是非合作的。单单从表面现象上去发现成员之间真正的社会关系,这简直不是人干的事。看几盘录像带就搞定人际关系了,这有点太托大了。即使是中性对象,infer一下好像也很难,不信你试试从CCTV的新闻联播节目中发现一下我们几个常委之间的关系情况试试?美国人可以通过录像带分析分析国内的领导人关系嘛。推不出来别抱怨数据质量不行,难道领导人的信息收集起来比拉登还困难?有用数据收集起来太困难了,在某些场合甚至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报道中怀疑要大量军方问询平民的原因。抗日影片里面日本鬼子不都这么干吗?可问题是,如果鬼子进了根据地,老百姓就是不合作,你不还是没办法,除非有汉奸出来兴风作浪,拿着复杂网络的牛刀你想杀鸡还真挺难(不但找不到鸡,连找点鸡毛分析分析去向都难)。可换句话说,鬼子藏到了老乡家里,结果八路军杀来了,老百姓人人都争先恐后的告诉你,谁谁是阶级敌人,我领你去抓他,那么还用建立和分析网络干什么。人心所向收集数据的最大困难(这好像变成了一个社会学问题),也间接决定了复杂网络应用到这一问题的两难境地。 从实际行为来看,社会网络中具有弱链接的强作用,因此单单从网络的拓扑结构出发,来猜测人家的密室之谋,太难了吧。我们现在可是小学一年级水平,连分析网络结构,来预测一下谁给你介绍了工作都做不好呀。否则香港的警匪片里面,还要卧底干什么?经典情节往往是明明知道人家是黑道的,但是没有证据呀,然后派一个卧底进去。现在不用派卧底进去了,在老大家门口安个摄像机,看看他和谁来往就可以了,你信吗? 使用复杂网络来反恐,不能说一定不行,而应该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个问题上,你只能叫复杂网络锦上添花。比如分析出已知网络中那个节点是最重要的,这样的工作在事后当当诸葛亮是可以的。但是想让它雪中送炭帮你一把,自己感觉比较难。CIA与其定下一个宏伟目标:建立一个基地组织的恐怖集团网络;还不如先弄清楚谁是基地成员,现在到底躲在哪里现实些吧。 最后说一点,反恐问题是相互联系的人类各种群间相互不能理解和沟通造成的严重社会问题。人与人相互之间不能理解,不能沟通,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高智慧生物的最大问题和悲哀。大的如伊斯兰和西方世界之间,国内如汉族和维吾尔族、藏族兄弟之间;小的如杨佳和上海警察之间。我们常常做得就是会自以为是的指责另一族群的卑鄙,然而却很少有人能看到对方眼里的自己是什么样子。虽然我们这个世界有太多太多这样的悲剧,然而能安静下来去体谅别人的不幸和痛苦的人却没有几个。从 长远上看,大家与其站在柏林墙的两面,采用高压政策,使用各种杀手锏(如复杂网络)研究怎么对付别人,还不如研究研究能否能推倒墙,然后和睦相处。只有消除问题存在的土壤,问题才最终有解决的可能。这方面一个比较好的范例可能是中国在金三角搞得替代种植( http://www.taixing.cn/show.php?contentid-26919.html ),让老百姓种植粮食虽然不能搞掉贩毒网络,但是可以消除鸦片。水都没有了,鱼儿们只有渴死的份了。
个人分类: 时效网络|4438 次阅读|4 个评论
搞笑:央视大火的军事意义及其对未来反恐形势的影响
yangfanman 2009-2-11 13:16
尽管中国有四大发明,但是对火药的使用却一直被诟病:外国人总说中国人只懂得放烟花开心,不懂得将其改良作用于钢枪铁炮。结果西方人使用中国人传过去的火药,通过军舰大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而造成千千万万中国人在近代史上的苦难。2009年元宵节央视的一场大火却让国人重新认识了烟花的威力,我们不禁要问,谁说烟花的威力比炸弹小?小小的烟花里面蕴含着大学问,深深改变了国际友人对中国人的成见。央视的烟花武器试验很成功,其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将应用于军事领域,也会深深影响未来的反恐形势。 通过烟花武器的实验,中国人向世界证明了我们不仅能搞成原子弹,能将神7送上天,更能将不起眼的小烟花的威力发挥极致。小小的烟花,其经济成本和几百斤的炸弹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但威力却有过之而不及。据传闻,美国军方看过央视大火以后,几个炸弹专家抱头痛哭,他们绞尽脑汁而研发不出这么先进的武器。大家都称赞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不禁举起大拇指夸道:这真是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技术呀,根据现场火势预测,其威力绝对不逊色于美国的炸弹之母,和俄罗瑟的炸弹之父有一拼。 中国烟花不仅仅将来可以应用于未来的高科技战争中,而且也将深远地影响未来国际的反恐形势。据消息灵通人士消息,本拉登等人蠢蠢欲动,都希望潜入中国,向中国相关人员请教烟花制作、燃放的全套技术。他满怀深情地对手下人说,我们的911行动和中国人的成就比起来相差太远了,而且这个武器很喜庆,很经济。我们一定要虚心向中国人民学习烟花武器技术,打赢今后的翻身仗。 后记:仅以此文调侃一下这场人祸,这场大火烧掉了好多财富和一条宝贵的生命 http://news.qq.com/a/20090210/001828.htm 。向火灾中牺牲和受伤的消防战士致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以为央视从上到下都得为这件事情付点责任吧?
个人分类: 时效网络|4009 次阅读|0 个评论
911后,你在想什么?
jxz1963 2008-9-11 00:13
试看: 每年的911,都是美国人心中的痛! 每年的911,地球跟着美国一起震动。 911后,美国在变,世界也在变。 911后,美国的霸权受到了挑战。 试问: 911后,美国在想什么? 911后,世界在想什么? 911后,北约在想什么? 911后,拉登在想什么? 试想: 想想吧,全地球的人类, 想想吧,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的人们, 想想吧,只要生存的人们, 想想吧,世界人民要活着!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335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