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倾倒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既然是“生态炸弹” ,怎么不立案侦查?
热度 1 jiasf 2015-4-7 05:57
刚看到新华社消息:皖北涡阳县6年5中“生态炸弹” 跨界污染防不胜防。 所谓“生态炸弹”,指的是废水污染! 令人震惊的是:除了一起是上游排下来的,其他4起竟然是外省跨境偷运过来倾倒的!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地官员基本理清了5次“中弹”的来龙去脉,但又说查不清楚! 消息语焉不详,具体情况不十分清楚。但对主管部门说的查不清楚充满疑惑!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既然有那么多线索,怎么会查不出来?即使环保部门力量不够,对于这样严重的污染事件,还可以报公安部门立案侦查! 总去不了主管部门不作为的感觉! 新华网合肥4月6日电(“中国网事”记者杨丁淼 白斌)8个月过去了,邓士清依然觉得自己生活在“毒气室”之中。   去年7月,地处皖北的涡阳县标里镇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跨省倾倒危险废物事件,邓士清就是这起事件的举报人。尽管涡阳县有关部门花费了巨大代价进行生态修复,但浓烈的化工废气影响犹在,附近农民难以正常生产生活。   “不堪其扰,深受其害”,当地环境执法人员表示,这已经是6年来,涡阳第5次成为跨界污染的受害者,而由于政策上没有追责依据、技术上缺乏有力手段,每次都只能被动应对。   如今当地村民生存环境如何?跨界污染处置还面临哪些障碍?污染“恶性转移”现象究竟如何遏制?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无辜:“有的病,有的搬,半年了咋还这么大味儿”   位于安徽北部的涡阳县隶属亳州市,毗邻河南永城市,地处豫皖苏鲁要冲,淮河的一级支流涡河在这里穿城而过。2014年7月底,涡阳县标里镇柏华村附近一池塘内被倾倒桶状液体(据估算约20余吨),散发刺鼻气味。后经查实,这些倾倒物来自江苏常州一家化工公司,是含有二氯苯酚和三氯苯酚的危险废物,当地环保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这种苯酚类物质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很难降解消除,具有毒性和致癌性,对人体呼吸系统、皮肤有损伤。   当时发现并举报该事件的村民邓士清介绍,这个池塘里原本是周边几十亩地的灌溉用水,现在别说灌溉,家禽喝了渗流出去的水很快就死了;三个月内,这个池塘旁没人敢走路,熏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学生上学宁可多走两里路也要绕过这里。   涡阳县环保局出示的检测报告显示,2014年8月初处置后的水体、土壤经检测已低于危废标准,至10月底已几乎检测不出危废成分。检测报告的确出自具有认证资质的检测机构,然而群众的真实感受显然无法用“达标”二字解释。   记者在事发地看到,池塘的水呈黑褐色,水面中央间歇性冒着气泡,一股浓烈的化工废物味道扑面而来。记者在池塘边站了不到十分钟喉咙就有异物感,头晕不已,而就在池塘直线距离的数百米之外,有一家即将开班的幼儿园。   记者观察到紧挨着池塘的两亩地已经抛荒,据当地村民介绍,这片土地的主人由于在池塘边“干一天农活一个星期都缓不过来”,现已举家迁往江苏务工。村民马玉兰说,“每个季节的风向不同,周边各个村仍然深受其害,种的菜不敢吃,井水不敢喝,我因为头疼胸闷住院治疗,三个娃全都送到了县城。”邻村村民马连玉指着池塘边的沟渠告诉记者,几场大雨之后污水已沿着沟渠流向周边村落。连乡镇干部都表示,到现场勘查后“中午饭吃不下去,落在衣服上的味道几天都散不掉。”    无奈:6年5次“中招” 跨界污染防不胜防   这场困扰柏华村村民的“生态噩梦”对于涡阳县来说并非首次。涡阳县环保局局长赵云超回忆,算上这次,6年时间内,涡阳已经5次被“生态炸弹”异地“偷袭”。   ——2009年末,来自浙江省一家制药公司1000多桶含有二氯乙烷、甲醇、甲烷等成分的废弃有毒化学危险品被涡阳、利辛等本地农民工运回倾倒,造成阜涡河长达10公里约11万立方米水量的水质受污染。   ——2012年,涡阳县环保局在城东一家煤场内查出80多个危化品铁桶,偷运人竟想把这些易燃易爆的危废当作燃料处理,所幸发现及时并未酿成恶果。   ——2013年初,大量氨氮严重超标的污染水体由河南下泄,涡河安徽亳州境内水质由三类恶化为劣五类,大批网箱养鱼死亡,淮河干流蚌埠市区及怀远县城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2014年6月底,在涡阳县三星化工码头发现2000吨化工污泥,调查证实这些污泥来自江苏宿迁某化工园区。   回顾历次跨界污染,除了河南污水团下泄事件有气候和事故因素外,其他均是企业为了降低环保成本,将危废恶意倾倒,且有三个较为明显的特征:一是形成操作隐秘、分工细化的黑色利益链条,生产企业将危废擅自处理给下线,打着无害化处理的幌子转手到偏远农村,再联络当地“熟人”找地方倾倒。生产企业正常危废处理费用为每吨4000-6000元,而污染转嫁“成本”只要每吨1000多元。   二是发达地区污染向落后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转移。多起事件或是利用农村地区疏于防范,或是利用在外务工农民环保意识不强、不了解危废危害和贪图小利的特点,将江苏、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化工废物倾倒至皖北偏远农村。   三是污染一旦形成,破坏大,影响时间长,生态修复极为困难。安徽民间环保组织“绿满江淮”危废项目组今年初探访了2009年的危废倾倒点,项目负责人凌艳雪告诉记者,尽管表面看不出什么区别,挖开泥土就能看到原来的黄土已经发红,且带有化工废物的味道。    何解:亟待多方合力遏制污染“上山下乡”   涡阳县近年来遭受的跨界污染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环保部门认为,危险废弃物监管困难和障碍主要来自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多个方面。   从危废特性上来说,危险废物产生企业点多面广,转移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很大。安徽省环保厅固体废物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董道明介绍,目前安徽省危废产生单位已达3000余家,而危险废物非法倾倒都是在离厂区很远且人迹罕至的地方,因此除非抓到现行,否则很难追踪到污染源头。   相关政策有待完善。董道明认为,打击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配套政策以及具体实施细则还不完善。“两高”《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虽已出台,但由于相应的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和规范不完善,导致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办理案件缺乏规范性。   处置资金负担沉重。据了解,此次涡阳事故县财政垫付60万元,并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妥善处置”,但最后仅污水处置费就要300多万元,如果最后找不到责任企业,事故成了“悬案”,这笔钱就只能从县财政“抠”出来,这绝非长久之计。   监管机构能力亟待加强。安徽省16个市中仅有5个市成立了固体废物管理机构,县级连专职管理人员都没有。危废管理越往基层能力越不足,形成了“倒金字塔型”,只能疲于应付,难以适应工作要求。   此外,地方保护也给违法企业增加了底气。基层官员向记者诉苦,由于部分企业是当地纳税大户,与政府关系密切,调查经常遇到阻力。   环境保护专家和基层环保工作人员认为,要遏制污染“上山下乡”,需要发挥政府、学界和民众的三方合力。涡阳县环保局局长赵云超表示,应加强源头监管和全过程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严惩,污染企业所在地的政府监管不力也应追责。同时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防治污染的区域联动机制。   安徽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合肥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汪家权说,环境修复往往涉及很多问题,环保部门由于缺乏专业性,在衍生伤害的评估上并不完善,要建立专业的专家学者队伍,引入第三方机构,协助对环境民事、刑事纠纷进行处理和判断。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849 次阅读|1 个评论
“桶”说
热度 2 boxcar 2010-7-24 19:41
今天中午顶着大太阳、拖着疲惫在俺们科学园里走路的时候,忽然无意间想起有个著名的木桶原理,思考了 10 分钟之后,略有心得,决定就这个话题写篇博文。考虑到这个原理实在是太有著名,几乎快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文理皆信、工商尽服的地步了,想必思考、反驳、演绎和发挥的文章一定也有不少,如果我要讲的都被人说过了,那就很没有意思,所以,该当查查文献先。这一查,发现借这个话题发挥的文章也颇有几篇,确实有不少人提出了对此原理的质疑和演绎。不过没有关系,我既然拿我自己的脑袋亲自想了 10 分钟,总有和别人不同的感悟。于是,我终于下定决心,落笔写下这片标题超级短的博文桶说。 本文的标题既然定名为桶说,却不叫木桶说、铁桶说、魏德罗说(据说是桶的俄语音)、洋提了(洋铁桶的民间称呼)说,更没叫塑料桶说,甚至马桶说或饭桶说(这些不雅的不说也罢),原因只在于俺的思维又不小心发散了,从木桶拐到别的各种桶(但不是总统)上去了。只好笼统地来个桶说,其实是通说(但不是通货紧缩那个通缩)把它们的特点贯通起来说。 木桶原理的标准说法是 木桶理论的最初含义是指: 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子。 【 1 】此外,还有新的发展,衍生出了新木桶原理和斜木桶原理 【 1 】。 新木桶原理 说 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正常情况下(指木桶的大小是一定的,也不斜放等)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是每一块木板的长度,最短的木板决定盛水量。第二、是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第三、是有一个很好的桶底。第一个因素大家好理解;但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也无法装满水;同样如果没有好的桶底,盛水只能是空想 ...... ; 斜木桶原理 又说 把木桶斜一下,就是把你所具备而别人没有的的长处发挥到极致,而不是一味地去补 短板 。就是你最大的职业竞争力。 看到这里,其实我老佩服提出研究这个问题、给出新的原理的人了,因为他早就把俺想变着法说的一部分话替俺说了(自大一下,这也是英雄所见略同!)。 俺当然不会把思路局限在做起来费劲、用着也有些笨拙的老木桶上,很快就跳到了铁桶上,结果发现,也有人写过 企业走远:把 木桶 变成 铁桶 【 2 】 。太英明了!把木桶换成铁桶,这样短板的问题不复存在,而且新木桶原理的思想放光芒呀! 其实,也有人指出了 木桶原理 其实是误入歧途的 【 3 】。因为这个原理虽然算的上是很静电的原理(很吸引人,说起来做起来都很让人来电),但绝对算不上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经典原理。原因在于该文的作者曾经认真检索过,没有哪个够量级的大牛的作品或著名的专著中提及这个木桶原理,所以这个原理其实是名不见经传的非经典理论。而且,这个原理其实会对人产生某些误导作用。 综述完了部分相关文献,下面言归正传,发表我的桶说。就让我们先从木桶的木板说起。木桶的板子很少,就屈指可数那么几块,所以, 一个木桶如果有所谓短板,那一定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而之所以能说桶板的长短,其实是因为我们对每一块板的长短都有比较明确的标准、考核指标或者心理预期值够长的就合格,不够长的就不合格。所以要弥补短板,其实也容易,就按照考核指标去努力好了,至于这个指标本身是否合理,有时没多少人真正关注,或者只能很无奈地接受霸王标准。例如,以前听过一个笑话, 县政府大院招募俩木匠干木工活,结果来了一大帮扛着工具包的师傅。做个小木器考核之后,发现居然仍难分伯仲,县府的秘书很有办法,随即提出加试一门外语,这样立马敲定了木匠人选 。在这个故事中,外语不行就是大多数木匠拿不到这单生意的主要原因,饶是张三的手艺堪比祖师爷鲁班,能把两块木板接得水气不透,他也弥补不了外语不行这块短板。要想下次能拿到这份工,只好放下手里的木工工具,回家恶补外语,但是他们谁能预测下次秘书大人又会提出什么高明的考核遴选办法呢? 再说拿桶装水这事儿。其实, 有时候并不见的桶里面装的水越多就越好 。如果给桶里面装上水让一个少年去提,他的力气不够大,装得太高、太满可能提不动(我小的时候有切身经历的);装得太满,水还很容易荡出来。与桶装水类似,如果把人比作了桶,里面装的水其实是人所承担的职责或者拥有的权力,板长的桶装水多,相当于实力均衡的人能担当更大的责任(可以做更大的官)或者能达到更高的地位。问题是,很多人的仕途可能都有一个阶段是顺风顺水的,但升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就很难再上升了,就是所说的到了短板的高度。但不幸额度是,即使板子都超级长,木桶也不可以随意地装很多的水达到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高水位。原因很简单,下面的铁丝箍不住啦!甚至超出了木板自身的强度,如果一定要坚持往里面多装,这桶就一定会破坏掉。这应了木桶原理的演变之 木桶的最终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使用状态和相互配合 。 【 4 】其实,只要承认材料强度这一说,任何材质的桶(包括最结实的铁桶),都不可以无限制地装水;人也一样,精力、体力和能力也都是有限度的,所以不该无限制地追求地位、权势和金钱,贪多的结果,可能是付出惨重的代价。 水能不能装到桶里面去,其实因素也很多 。如果这个桶是上面开口的,稳稳当当地放在地上,装水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桶是侧倒在地上的,或者倒扣在地上的,那就没法往里面装水了,如果坚持一定要装,结果必然是水洒得遍地都是,桶也仅仅是内 / 外壁润湿一点儿而已,这和板的长短、桶漏不漏没有关系。人也差不多,如果要把某项职责托给一个人,必须先看这个人的状态,是否有足够的准备来承担这项职责,状态不对就不能放心地把职责托付给他(或她),哪怕这个人是没有短板和瑕疵的,否则,过后只好慨叹所托非人了。所以,用人之际首要的要把人摆正位置,被用之人自己必须端正态度。 桶里面装的可能不只是水,还可以是其他的东西 。例如,我们也可以把一些腐蚀性的液体(例如稀硫酸)装到桶里面,这时候桶的材质就非常重要,有的材料(例如塑料)没有任何问题,如果用洋铁桶去装,大概很快就被腐蚀坏了。人也一样,如果没有耐腐蚀腐败的能力,摆到一些官位上很快就会出问题,这似乎和有没有短板没关(如果意志不坚定这条不能作为可量化的短板的话)。 即使是倒扣过来的桶,长短板问题一样不容忽视 。倒扣过来的桶不能装水,但可以临时客串一下凳子或者墩子。这时候,如果只有一块短板,无论它多短,一般都能完成好客串的这项任务。但如果短板太多,而且都偏在一侧,就连客串凳子、墩子的机会都没了。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缺点不多、短板稀少,即使没有太多机会让你去装水,还是可以找到能胜任的位置,但如果短板太多、太集中了,或许一两个长板再突出也没用,很多临时客串的机会都会轻易失去。所以, 还是尽量减少短板才好 。 一番忙碌之余,终于在即将放暑假的时候得到了片刻闲暇,就赶紧来一桶 ,大家可以把它像方便面一样和水吞下去,也可以慢慢品味其中的道理和滋味。寻常的人,没机会当总统之类的统治者,但从我上面的分析大家不难看出,很多人的很多事情,拿桶和水的关系来比喻,大概还是基本上靠谱的。 ~~~~~~~~~~~~~~~~~~~~~~~~~~~~~~~~~~~~~~~~~~~~~ 参考: 【 1 】新木桶原理, http://baike.baidu.com/view/2516334.htm 【 2 】 企业走远:把 木桶 变成 铁桶 http://gz.jxcn.cn/NEWS/2004-11/2004119105858.htm 【 3 】 误入歧途的 木桶原理 http://www.m448.com/filelist/library/Clause_101034.html 【 4 】 木桶原理 的启示 http://www.zbswx.com/?artid=3385F=view.html
个人分类: 科学网|6382 次阅读|1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