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银杏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时光的背影
pingguo 2019-3-11 19:17
深秋的府河, 一排金黄的银杏树站在风中—— 在成都多年, 却是第一次见到这景象。 风,不紧不慢地吹过银杏树, 吹过我们。 这段不长的路, 与我们走过的所有的路都不同。 我为此写下一首美好的诗, 与时光相连。 我想当然地以为, 以后每年都可以见到这情景, 来走一走, 拍几张照片。 一转眼多年过去, 我难以写出同样美好的诗, 与存在相连。 诗的美好不等于我, 我远比一首诗复杂得多。 生活,像一列一去不返的 绿皮车厢, 摇摇晃晃有一点陈旧, 有一点缓慢, 可是,再也望不见背影。 2019-03-06
个人分类: 诗歌|231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将留意它在四季里做什么
pingguo 2015-5-1 16:37
从五楼的阳台看出去, 银杏树恰好与我对视。 它怎么看我,不得而知。 不久前它还是光秃秃的, 三两个艳阳,三两场雨, 它已变得如此茂密, 不好说是为了夏日。 很多时候我会问目的意义价值, 从岁月之舟掉入词语的漩涡。 银杏树不会问这些问题, 它显然克服了词语的障碍。 对照起来,我们热衷于命名, 热衷于伸缩万物的尺度, 无异于热衷某种局限。 我将留意它在四季里做什么, 为它自己,也为穿越它的风。 2015-05-01
个人分类: 诗歌|15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西安古寺千年银杏落叶宛若黄金毯
jxz1963 2014-11-28 17:12
2014年11月27日,位于西安市长安区东大街办罗汉洞村的秦岭古观音禅寺后面,一棵140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下落满黄叶,像金黄的地毯铺了一地,来看落叶的人络绎不绝。 据传,这棵银杏树是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栽种,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已被国家列为古树名木保护名录。
个人分类: 推荐|2721 次阅读|0 个评论
皇城根下秋色浓
热度 9 shannuzuode 2014-11-12 20:51
皇城根遗址公园,是北京城内最大的街心公园,公园南起长安街,北至平安大街,长2.4公里,总面积达7.4万平方米。 漫步在皇城根遗址公园,重新唤醒了人们对北京皇城的回忆。 历史上的北京城,由紫禁城、皇城、外城组成。至今,紫禁城保存完好,外城虽已被拆除,但人们仍知道它的位置,惟有皇城,在民国初年拆除,许多人已没有概念了。 今天的遗址公园,选取东安门、五四路口、四合院等节点,运用恢复小段城墙,展现部分地下遗址的手段,使老北京的历史文脉得到充分展示。 这里不光沉淀着北京厚重的历史,更是给北京老百姓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之处。 秋去冬来,金黄的银杏树,把秋天的厚重涂抹得淋漓尽致,前来这里赏秋的人们络绎不绝。 1 2 3 4 5 6 7 8 9
个人分类: 行摄旅游|3718 次阅读|15 个评论
不一样的金秋-香山的金秋
热度 1 DrSun 2014-11-12 16:16
上回说到这个时候观赏香山的红叶是有点儿晚了;此时最抢眼的反而是那一株株古老的银杏树。 据说香山拥有北京地区最多的古树,其中就有银杏树。 新闻报道说APEC之夜银杏树成了天然的布景。 银杏树是这个不一样的金秋的主角。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2620 次阅读|1 个评论
天坛之秋亦精彩
热度 7 shannuzuode 2014-11-6 14:56
天坛除了祈年殿、回音壁之外,其秋色也精彩。 银杏树金黄,五角枫泛红,光影婆娑中夹杂着秋风扫落叶的凄凉。 但确实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甚好,甚好! 1 2 3 4 5 6 7 8 9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3508 次阅读|11 个评论
横扫雾霾——银杏金黄染帝都
热度 20 shannuzuode 2014-11-3 22:38
又是一年中银杏叶醉美的时候,钓鱼台的银杏树这时也是京城的一景了,每天上班路过这美景因时间的关系只是痒痒地欣赏着。 连日雾霾,让久困帝都之人萎靡不振。 一时间,人们企盼西北风的到来。 西北风到了张北,却迟迟过不了坝上这个坎,那遍布张北的大风车懒洋洋的转着,对着北京城龇牙咧嘴,不屑一顾。 老百姓过去求过雨,拜过龙王,今天拜谁呐?拜诸葛亮借东风吗,恐怕诸葛亮也无能为力。 也许真该搞一个大风车矩阵,让大风车排着队,向北京送风,一直把风向南吹,吹到东南方的大海,也许这不是幻想。 在冥冥之中,西北风终于从张北坝上吹了过来,京城迎来了难得的蓝天。今天特意比平日早些从家里出来,捕捉着蓝天下的银杏叶。 1 2 3 4 5 6 7 8 9
个人分类: 行摄旅游|5509 次阅读|34 个评论
印象重庆
xuxfyuwp 2014-5-4 16:52
近十年来去了几次重庆,每次去都能感受到不小的变化,总的印象是那里充满了生机,特别是城市建设,在山水间修建的高速公路、隧道桥梁、高层建筑等已将这座山城的外观打造得很现代了。 无论是在重庆市区,还是在周边的区县,都可以看到路边栽种着成排的银杏树,据说是按前领导人的要求做的,这一决策显然有些问题。 一是银杏树不是本地树种,需要从外地购买,经济上负担较大。重庆为此确实付出了代价,因要求全市统一栽种银杏树,使树苗稀缺,购置一棵树苗从开始的几千元上升到几万元,粗一些的可以达二、三十万元,给地方财政造成不小负担。 二是银杏树是落叶树,到冬天就见不到绿色了,与山城的景观很不协调。重庆地处亚热带,是可以四季常青的。记得前不久在昆明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在昆明市区街道两边可以见到不少梧桐树,一到冬天,梧桐叶落了满地,大煞风景,不知当初的决策者是如何为四季如春的昆明选上这类树种的。种树绿化城市是好事,但违背天气气候规律,想当然地去选择,效果就会事与愿违了。 2007年6月27日,在新西兰基督城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全票通过了“中国南方喀斯特”为世界自然遗产项目,项目包括了重庆武隆喀斯特与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喀斯特。武隆此次成功获得世界自然遗产称号的景区包括芙蓉洞、天生桥群、后坪天坑。 芙蓉洞是1993年5月在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芙蓉江边发现的一个溶洞。经专家考察,被评价为:“世界奇观,一级洞穴景点”,“一座地下艺术宫殿和洞穴科学博物馆”。 进入芙蓉洞,确有“别有洞天”之感。我不懂地质学,只能看热闹,各种类型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包括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幕、石瀑布、石旗、珊瑚晶花等,据说其种类、质地分布之广泛,在目前世界发现的溶洞中也是很稀有的。 在欣赏着这些大自然创造的世间精品时,也感到其中掺有虚假成分,主要指那些五彩斑斓的灯光。这些色彩与洞内景观辉映,增添了美的效果,但毕竟不是原生态,使自然遗产的展示缺少了些自然,不知我的感觉是否有些苛刻了。 相比之下,同样位于武隆县,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天生三桥则显得更自然一些。所谓桥,是在山间由石灰岩架起的天然桥梁,也被称为世界级的喀斯特奇观。桥有三座,故称为三桥,分别为为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据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天生桥群。 在三桥区内,可以看到一个由若干平房组成的庭院,被称为古驿站,张艺谋当初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时,将天生三桥景区定为唯一外景拍摄地,古驿站则成为其中重要场所。因此,现在在驿站的一间房子里,重复播放着该影片中的一些镜头,选择了在驿站中发生的打斗场景。 不知是否因为张艺谋对武隆留下了深刻印象,最近又在武隆策划了名为“印象武隆”的大型外景演出,有些类似广西的《印象·刘三姐》,于4月25日开演,并将于每晚持续演下去,成为了武隆县的一个旅游新亮点。 (原文写于2012-05-09 13:26:24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记|22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爱银杏治病救人之美
wyc 2012-11-7 06:42
银杏树黄了的时候——银杏大道之一 已有 167 次阅读 2012-11-6 21:21 | 个人分类: 花草动物 | 系统分类: 生活其它 | 关键词:钓鱼台 银杏树 旅游 摄影 钓鱼台的银杏树在京城的摄友中是个难以割舍的景点,在十八大开幕之际,钓鱼台的银杏树黄了,似乎特意要给给深秋的北京来点绚丽的色彩。其实,每年这个时候,银杏树都会一片金黄,只是今年猴急早到的一场秋雪,让银杏树早早地披上黄金外衣,不信,您看看! 万木凋零独逍遥, 金甲加身做战袍。 斗罢寒冬三秋雪, 金鳞抛洒落九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45360-629897.html function errorhandle_clickhandle(message, values) { if(values ) { showCreditPrompt(); show_click(values , values , values ); } }
个人分类: 未分类|1550 次阅读|0 个评论
银杏叶黄了的时候——银杏大道
热度 11 shannuzuode 2012-11-6 21:21
银杏叶黄了的时候——银杏大道
钓鱼台的银杏树在京城的摄友中是个难以割舍的景点,在十八大开幕之际,钓鱼台的银杏树黄了,似乎特意要给深秋的北京来点绚丽的色彩。其实,每年这个时候,银杏树都会一片金黄,只是今年猴急早到的一场秋雪,让银杏树早早地披上黄金外衣,不信,您看看! 万木凋零独逍遥, 金甲加身做战袍。 斗罢严霜三秋雪, 龙鳞抛洒落九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个人分类: 花草动物|3661 次阅读|22 个评论
校园内的银杏树也有结果的
热度 2 liuxuxia126 2012-10-8 10:54
小区的花园里有一排银杏树,近20棵,我只发现一棵结了果。我在这棵树下拣了几十粒银杏果,将它掩埋在一个小坑里,不知道会不会发芽,长出小树来。 校园的广场里也有一片银杏树。栽种的时间不长。我仔细观察了整片树林,只有5-6棵挂果。因为挂果的树都被观赏灌木包围着,估计那些银杏果都掉落在灌木中间了。 银杏树分雌树和雄树,在它们还没有长大结果的时候,怎么分辨它们是雌雄呢?
个人分类: 植物故事|2827 次阅读|4 个评论
九一八:旧文重发:那婉转绵延的琴声啊!《钢琴师》2002
热度 2 caoxiaojing 2012-9-18 08:21
周日的清晨,小区里安详宁静,只有淅淅沥沥的雨声连绵不断。推开窗,满眼都是油光发亮的绿色,窗前的银杏树密密丛丛的扇形小叶正在由绿渐黄、金黄的小果在枝蔓间隐隐约约;漂亮的栾树迎风飘摇,以绛红金黄为主调的微小花朵铺满一地,代之以浅绿转红的“小灯笼”挂满一树。 阳光下的绿色校园 《钢琴师》剧照 随手翻出一张旧碟子《钢琴师》: 这个片子蛮长的,近两个半小时。是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Roman Polanski )根据波兰钢琴家瓦拉斯蒂罗· 斯皮曼 (Wladyslaw Szpilman) ( 1911 — 2000 )的自传体小说《死亡的城市》( 1946 )改编的。 主要讲述的就是作为犹太人的波兰 钢琴家斯皮曼在二战中九死一生的故事。影片开始起自于 1939 年华沙即将被德国入侵之际,斯皮曼作为波兰最年轻的钢琴家正在华沙电台为听众弹奏钢琴;突然,德军的炮弹飞来,演播室、电台里一片恐慌混乱,大家急于逃命;只有斯皮曼临危不惧、陶醉地弹琴,直到炮弹的碎片将其轻微震伤。紧接着,他回到家中,一家人都在收拾行李,从此,这个有着一对父母两个儿子两个女儿的幸福温暖大家庭踏上了犹太人的流浪死亡之旅。 和好莱坞曾经非常轰动的类似题材电影,如《辛德勒的名单》( 1993 )等相比,该片稍显单调沉闷,它没有太多的戏剧性情节和铺垫预设的高潮迭起,而更多纪实性不加渲染的冷峻与客观,正如导演所言:“ 该片以令人吃惊的客观笔触描述了那段时期的真实情况,客观到了近乎冷酷和精确的地步。其中波兰人有好有坏,犹太人有好有坏,德国人也有好有坏 …… ” 片中 很多纳粹杀人、虐待犹太人令人发指的真实细节呈现比戏剧性的铺排更具震撼和控诉纳粹的镜头张力。尤其是斯皮曼从燃烧的德军医院大楼翻墙逃命,翻过墙之后的那片空旷、了无生机的废墟场景在视觉上极震撼地传达了力透银幕的悲凉与绝望,令人恐怖惊心。片中没有太多人物,主要人物就是斯皮曼,前半部分他还和家人在一起被囚禁、被奴役,后来家人被送往了集中营与其他成千百万的犹太人一起被悄然杀害。而他,由于朋友们的救助得以幸免逃生。 他一个人的辗转孤独逃亡是影片的叙事主线,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有认识与不认识的朋友为其提供救助 。尤其是最后,他艰难地幸存到苏联红军即将进入华沙取得反纳粹胜利前夕,他在一所空房子里寻找食物时被一位德国军官发现;幸运的是,他的琴声打动了热爱音乐的军官,军官冒死为他提供食物和安全,直到华沙被解放。影片结束于战后的华沙,斯皮曼来到战后曾经停留过德国战俘(当然也包括那位冒死救助他的德国军官)的郊外想寻找那位军官,可是已不见踪影。这里恢复了战后的宁静,绿树丛生,金色的阳光在树丛后发出温暖炫目的光芒,字幕告诉我们:那位救助过斯皮曼的德国军官叫威廉 · 贺辛菲特上尉, 1952 年死于苏联战俘营。影片结束于战后众人喜悦盛装出席的音乐会场景:斯皮曼作为二战劫难幸存的钢琴家,又一次在舞台上沉醉地演奏…… 片中钢琴师演奏钢琴的细节大概出现过六余次,前几次都较简短,只有最后两次是很细致抒情的段落 ,一次是他被德国军官发现后,对方听说他是钢琴师,让他弹琴证明自己;一次是战后他又回到了昔日的舞台,为观众演奏,影片也在缓缓流淌的旋律中走向尾声…… 正当这最后的尾声中,凄厉恐怖的警报声突然响起来了,恍惚中以为是片子里的;但是持续时间很长,这才意识到是真实时空的警报。我很恐慌,以为家里的天然气或者小区里出了什么问题,急忙跑到厨房和窗前查看,天然气没有问题,宁静的小区依然宁静,洁净湿润的路面上偶有一两个行人打着雨伞走过,谁家的汽车在雨里缓缓地启动着,什么都没有发生。警报还在凄厉地叫着,看到桌边的日历 : “九·一八”! 荧屏上的琴声和正在耳边长鸣的国耻纪念警报声是如此偶然而又必然地重合在了一起! 琴声与警报声是水火不容的两样声音、两种生活!琴声是安定祥和之生活与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她是无数曾经付出惨痛的血与生命的代价而置换回来的人性之爱与和平温暖。 在《钢琴师》里,在斯皮曼的亲身经历以及作为犹太人的导演波兰斯基的亲身经历中,以及在所有曾经历过人类社会之黑暗与偏见的人生中,唯有对人性之光、对琴声、对艺术、对一切真善美的热爱可以消泯敌我、国族、贫富、身份的种种界限和不公,兄弟姐妹般地友爱互助、辛勤耕耘也许才是人类真正的和平永生之门,但这也许永远都是一个梦想,而艺术就是试图让人们相信和坚守这个梦想。个体卑微渺小、生命有限,但是人类铭刻在自然、艺术、科学之中绵延的精神将会代代相传 , 这也许就是斯皮曼、波兰斯基写这本书、拍这部电影的最大价值和意义! 波兰斯基在战时也是一个和钢琴家一样悲惨的犹太幸存者。他这样谈论这部作品: 这是我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情感上,它不能与我过去的任何作品相比较,因为它把我带回了那个我仍然铭记的时代。…… 音乐是他(指钢琴家)一生的热情,求生是他的生命杰作。钢琴师用音乐和强权进行着征服与反征服。 说明:文中导演波兰斯基话语摘录以及影片图片均来自网上资料 写于2011年9月18日
个人分类: 影史、影视杂谈|2934 次阅读|3 个评论
春华秋实银杏树
热度 8 shannuzuode 2011-11-21 23:00
春华秋实银杏树
钓鱼台外的银杏树是京城秋季的一景,但对我来说,一年四季都是景,每天上班路过真是一件幸事,路上不再感到枯燥、匆忙。骑自行车上下班也成为了一种享受 ,既锻炼身体又低碳,还可以慢慢地欣赏着路边的银杏树,偶尔坐公共汽车,我会提前下车,特地在银杏树下走走,享受着独处的静谧,任由思绪和想象自由驰骋。 春天银杏树慢慢地长出绿叶散发着生机,夏季银杏树枝繁叶茂、绿叶覆盖,生机勃勃,然而冬、春、夏的银杏树并没有人关注,只有零星的人在树下练练拳。随着秋季的到来,来这里的人会络绎不绝,初秋的一场小雨就会吸引一些人在树下捡银杏,有时也想随着人们捡这白来的果实,但又不愿意耽误上班的宝贵时间,想想自己也不会有这样的好眼力,金晃晃的地上,一眼能看见哪个是银杏,即使捡到既不会吃,也想不起吃,还是比较理性地没有白费功夫。 今年的秋季,十一放假后上班的路上我就更注意观察银杏叶。银杏叶一天天由绿变黄,但是天公并不做美,总是阴着天,不想错过一年一度银杏叶最佳时期的色友们只能在阴天雾霾的天气下进行拍摄。 11 月 5 日下午开始天气总算好了,出太阳了,开始了一年最热闹的几天,就连驴友群也把这里作为一个景点,赏景拍照。一般的拍照自不必说了,婚纱照,儿童照、模特照、宠物照,还有在这凑景练太极拳照,有时一个小姑娘,甚至一条小狗儿也会围着很多人拍照。 11月17日一场秋雨过后,凛冽的寒风吹过,树叶凋零,热闹的银杏大道沉寂下来。
个人分类: 花草动物|3770 次阅读|14 个评论
交大的银杏树
热度 6 ywang69 2011-11-21 19:23
交大的银杏树
从土木馆出来时还不到四点钟。天气是清朗的,似乎并没有那种成都常有的连日阴霾所形成的沉浊之气。 电气馆往行政楼的小路旁有一排的银杏,黄叶落得很漂亮,黄熟的叶子不时簌簌地落着,很快便在地下铺了新的一层,保洁工人似乎也不忍心清扫,让美丽的落叶给人留影,偶尔还有找不到风景的人来此照婚纱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94年到交大读书,不知不觉在九里校区度过了17年的光阴,这些当年的小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 据说新校区专门划了一块地辟为校友林,已经种下不少银杏树。 10年之后,又会是什么光景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122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初春的银杏
热度 13 gfcao 2011-4-21 10:25
初春的银杏
大哥搞了个银杏林,前几年种植银杏树是为了采摘银杏果(白果),这几年不知是不是从重庆开始的,一些城市把银杏树当成了风景树,现在的农村人倒也跟得快,大家都种起了“风景”银杏树。所谓“风景”银杏树就是不结果的银杏树,也称为“公”银杏树,倒也形象。我问大哥如何判断银杏树的公与母?大哥说,一根“筋”直着往上长的就是公的,有树杈就是母的。那如何得到公银杏树呢?大哥嘲笑于我:“尽管你读的书比我多,但也有不如我的,只要不嫁接,就是公的银杏树。” 据说一棵直径 50 公分 左右的银杏树价值数千元,大哥的这片林子至少有数百棵银杏,他想把他作为永久的树林,我劝他道:“你还是省省吧,就这么大点地方,你孩子又不在家,谁能保证让它永久存在?你一旦去见上帝,它会马上跟着你消失,还是找适当的时机把它们卖了,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这一点你不如我懂。”
个人分类: 社会|4548 次阅读|30 个评论
颐和园踏雪迎春
yangyongtian 2011-2-13 18:12
颐和园踏雪迎春
踏雪迎春急出庐, 漫天洁白耀双目。 春节宫市纳宾客, 冬庆皇家出新路。 白冠白袍白皮松, 银甲银铠银杏树。 时值六九第九天, 颐和园内雪景酷。 佛香阁远眺 石舫 牌坊与亭台 苏州街皇家春节宫市 苏州街 谐趣园 谐趣园7 谐趣园14
个人分类: 诗配画|87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京城秋景(二):银杏
热度 1 cherrylu1960 2010-11-7 00:19
小时候不晓得赏秋,只知道秋风扫落叶的秋天有些凄凉。小时候眼中没有色彩斑斓,只有日复一日色彩单调的生活。 小时候在京城很少见到银杏树。 不知从哪个秋天开始,从三里河钓鱼台国宾馆外经过,突然发现多了很多人,多了很多热闹,原来人们都在赏秋天的银杏,拍落叶后一地金黄的银杏大道。 从此,每年这个时候,去钓鱼台墙外拍银杏,赏这一片金黄的世界,已成为一种习惯。 周五去气象局搞完活动,正好有些闲暇,来到三里河,没想到天色渐晚,又不是周未,这里的游人、拍客还是那么多,哎,照不了地上,只好镜头往高了抬了。满眼全是人,拍照受到极大局限。不过想还是上传几张留个记忆。 这张拍自国家气象局院里,一阵风吹来,金黄色的树叶飘飘洒洒,悠然落下 银杏原本是非常珍贵的树种,是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被成为活化石。并与雪松、南洋杉、金钱松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园艺学家们亲切把它与把牡丹、兰花并称为园林三宝家们。银杏又称为公孙树,意为爷爷栽树,孙子结果,可见其生长周期漫长。银杏树中的老寿星也很多,最长可活数千年呢。当然,他还有个最常用的名字,就是白果树,因为干果的颜色是白色的。 人常说物以稀为贵,按说银杏树这么珍贵,应该不常见的,可育苗技术改进了,又有了速生矮化技术,这几年北京种植数量猛增,南南北北,公园路边,到处都是银杏树的身影。远不只三里河一景。到了秋天,叶子变成金黄色的高高低低的银杏树,实在是京城的一大美景呢。 记得多年前给山东郯城出过一本银杏栽培和加工的书,作者来北京,在北京三里河国宾馆墙外看到那么多银杏树,叶子飘落都没有拾,很是心痛,因为在他们那里,银杏树就是摇钱树,每一片叶子都可以换钱。他们那里,几乎家家院子里都栽银杏,县里街道边、苗圃里也到处都是银杏,主要还不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卖银杏叶,一公斤干叶可以卖上好几块钱,关键是省事,投入不多。干叶出口到欧洲一些等国家,用于提取治心血管病的黄酮甙。难怪,觉得京城人太奢侈,只看不知道叶子还能换钱。 银杏树的适应性强,药用功效大,经济价值亦非常可观。银杏树的果实--白果,品味甘美,医食俱佳。经过加工之后,可以制成色泽鲜艳,气味浓郁,香甜可口的各种风味饮料和老幼皆宜的保健食品。银杏的根、叶、皮也含多种药物成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下一篇:通洲运河文化广场
个人分类: 原创摄影|4179 次阅读|2 个评论
秋探浙北山区乡村的银杏
陈龙珠 2010-10-18 13:33
这个周末,应邀去浙北对一个深度10米有余的基坑工程围护体系进行选型技术讨论。与钻孔灌注桩加2道内支撑体系相比,从工程安全、地下工程施工空间和工期、工程造价等几个重要方面考虑,上海近些年研发并已有许多成功案例的 水泥搅拌旋喷加劲桩技术 ,再在对坑边地基土位移控制要求更高的区段于坑内增设斜抛撑,具有综合优势。 会后于回程中,看看时间还早,便临时决定改道去紧邻浙苏皖交界的长兴小浦镇,看看那里据说 延绵十里的乡村银杏树 。现在浙北地区的交通,与以前我在浙大工作时乘长途汽车回安庆乡下老家途经长兴、广德的路况相比,已是今非昔比。东西向平行于318国道的沪苏浙皖高速,其南面与之平行的申嘉湖高速,与南北方向的杭宁高速在湖州-长兴一带会合,已基本形成了三省交汇地区四通八达的快速公路交通网络。 长兴小浦镇边八都岕的银杏树,散落于乡村公路两侧每家农居的庭院内外,看似当初并非刻意为了开放旅游。虽然听说长兴的乡镇企业对周边有一定的污染,但在这个被小山环绕、沿乡间马路两侧坐落的村庄,环境颇为自然而且幽静,周日傍晚那里的游客稀少,走走看看,犹如世外桃源。傍晚时分,到一家整洁的农户家,请他们炒了新鲜的白果、蘑菇和蒿菜,再要了半只清炖土鸡,坐在天上挂着半轮月亮的院子里,与九十余岁的老太和她七十二岁的儿子聊天、吃饭,轻松而愉快。 晚饭后,告别了那家不曾相识的农户,重上高速公路。二小时又半,便回到了上海东南郊的校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08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