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雅鲁藏布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林芝周边一日游(7): 沿雅鲁藏布江驶回
xucq45 2019-3-29 08:21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北起米林县派镇 大渡卡村 (海拔 3000 米),经 排龙乡 的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南到 墨脱县 巴昔卡 村 (海拔 115 米,在 藏南地区 靠近印度 阿萨姆邦 的地方), 全长 504.6 千米,最深处 6009 米, 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远远大于全球第二的 帕隆藏布大峡谷 及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和 秘鲁 的 科尔卡大峡谷 。 从墨脱县甘登乡多卡村往上,一直到米林县派镇加拉村,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无人区。 (摘自百度) 2018年9月下旬,我们参加了林芝周边一日游。我们先后游览了佛掌沙丘、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起点(大渡卡遗址)、门巴民俗村和林芝千年桑树,最后来到了本次旅游的终点,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大拐弯处。看罢,沿着 雅鲁藏布江 驶回,在大峡谷景区旅客中心就午餐。 林芝周边一日游 (1)佛掌沙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68074.html (2)驶向雅鲁藏布大峡谷起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69107.html (3)门巴民俗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69174.html (4)千年桑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69292.html (5)南迦巴瓦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69652.html (6)雅鲁藏布江峡谷大拐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69854.html (7)沿雅鲁藏布江驶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70259.html (8)两江汇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70458.html (9)鲁朗林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70669.html (10)色季拉山口: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170860.html (11)尼洋风光: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quickforward=1id=1171092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358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大工程瓜分雅鲁藏布江之水
热度 1 fanxiaoyingz 2018-3-25 23:09
三大工程瓜分雅鲁藏布江之水 我在《天赐水源为何不用?》《藏水入疆比较理想的隧道路径》《 多卡水库超级重力坝初步设计方案 》等文章中忽略了易贡藏布江的河床高差问题,在以前提出的工程设想中修建的水坝可能太高。尤其是设计的多卡水库,虽然具有汇水面积大,一次完成的功效,但是这样的工程的确是有很大风险的。所以能不能设计由几个工程组合,调取藏南不同地区的水,最后把藏南的水充分利用的设计呢?经过在谷歌地球上艰难的勘察,最终找到了这样的地方,能够全程自流。我非常信赖谷歌地球,它比别人使用的地形图和遥感卫星准确很多,它是由多个卫星在不同的轨道上、不同的海拔上拍摄的实景照片的拼合,对于一个点的三维定位(经度、纬度和海拔)都非常准确,也可以在不同高度上、不同角度上查看地形,所以我非常信赖谷歌地球。而这一切研究都是在谷歌地球上完成的。 我对藏青超长隧洞的修改最终认同从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处格则(北纬 29 ° 25 ′ 54 ″,东经 94 ° 28 ′ 29 ″海拔 2920 米)到格尔木(北纬 36 ° 28 ′ 47 ″,东经 95 ° 04 ′ 42 ″海拔 1780 米)的引水口。当然,进水口可以在格则附近变化,根据调水量的大小调整远近,一旦确定不能更改,可以在派镇附近修筑水库。而在易贡藏布江上的进水口只有一点,就是雄鸡村附近(北纬 30 ° 24 ′ 38 ″,东经 94 ° 20 ′ 44 ″海拔 2900 米),当然这一带可以修建多个隧洞。一个隧洞的调水量在 200 亿— 300 亿立方之间,冬季和夏季有很大不同。而两个隧洞则足够柴达木盆地使用了。 但是这样一来,不能完全利用帕隆藏布江的水资源,也不能把水调到陇东高原、甘南和宁夏等地。相信,几个工程联合行动,既互不干涉,又能够利用先前的经验,还能够有独立的利益体系,会充分利用水资源。所以我们划片调水。把派镇以上的水调到柴达木盆地;把帕隆藏布江的水调到怒江,组成红旗河的一部分;把察隅河的水调到长江。这样的设计是完全有可能的。 藏青隧洞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那么如何从帕隆藏布江调水到怒江呢?在帕隆藏布江上选择海拔合适,不漏水的地点非常重要。选择进水口的关键是选择帕隆藏布江的河床海拔和 2900 米海拔的交汇点,但是交汇点数量很少。符合条件的交汇点有些水量严重不足,有些在支叉上,有些汇水面积很少。为了能够弥补这些不足,往往需要附加一个水库抬升水位,但是水库的高程必须控制在技术可行范围内。所以,在帕隆藏布江上找到的符合要求的引水点不多。我对红旗河的修改如下:从帕隆藏布江和易贡藏布江的交汇点(北纬 30 ° 05 ′ 44 ″,东经 95 ° 03 ′ 49 ″海拔 2030 米)下的唐灯村附近(北纬 30 ° 00 ′ 48 ″,东经 95 ° 01 ′ 45 ″海拔 1998 米)修筑水坝,坝高 200 米,把高程提升到海拔 2200 米,从帕隆藏布江的干道卧削村(北纬 30 ° 24 ′ 38 ″,东经 94 ° 20 ′ 44 ″海拔 2900 米)附近修筑进水口,出口在云南得荣县(北纬 28 ° 42 ′ 47 ″,东经 99 ° 17 ′ 13 ″海拔 2405 米)以西 120 公里的怒江上(北纬 28 ° 51 ′ 16 ″,东经 98 ° 09 ′ 33 ″海拔 2036 米)。唐灯村进水口附近海拔 1998 米,怒江上海拔 2036 米,两者相差 38 米,但是水库抬升水头接近 200 米,所以水能够自流进入怒江。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隧洞长度 325 公里。然后,按照红旗河设计的路线修建,海拔恰好相合。也可以和我在博文《试探滇水入蒙路线 》设计的路线修建,路线也恰好相合。 为了更好地利用雅鲁藏布江的水,但是避免像多扎水库那样的巨无霸出现,我的设计是分海拔利用雅鲁藏布江的水。通过以上两个从帕隆藏布江到格尔木的隧洞(利用高程 2900 米),一个从帕隆藏布江到怒江的隧洞(利用高程 2200 米)已经引走了相当一部分水,但是许多水依然没有被利用。因此在海拔 1600 米处再设计一个隧洞,这个隧洞的开口在察隅河东支察隅河主流桑曲和西支贡日嘎布曲的交汇处(北纬 28 ° 27 ′ 26 ″,东经 97 ° 02 ′ 42 ″海拔 1553 米),流域面积 1.7827 万平方公里,这里都是雪山峡谷,向东横穿缅甸边境的地下(或者可以向东北到察隅县城(北纬 28 ° 39 ′ 43 ″,东经 97 ° 27 ′ 59 ″海拔 2387 米),然后由此向怒江)到怒江出水口,出水口选择在云南省和四川省交界处的怒江上的麻马洛(前后)(北纬 28 ° 08 ′ 42 ″,东经 98 ° 28 ′ 53 ″海拔 1665 米),从察隅河末到麻马洛的隧洞长度为 175 公里。水头落差 112 米,所以修建一座 150 米高的水库就可以调取全部察隅河的水到怒江。然后在怒江下游落差在 500 米处维独村附近(北纬 26 ° 48 ′ 08 ″,东经 98 ° 52 ′ 52 ″海拔 1156 米)开凿隧洞,向东方偏南穿过澜沧江的下面,再过鹤庆县(北纬 26 ° 32 ′ 52 ″,东经 100 ° 10 ′ 58 ″海拔 2211 米),在金沙江上的龙开口水库以南(北纬 26 ° 29 ′ 02 ″,东经 100 ° 24 ′ 59 ″海拔 1232 米)注入长江。注入长江的水通过三峡水库到丹江口水库的隧洞(进口在秭归市兴山县的高阳镇(北纬 31 ° 13’ 40 ” ,东经 110 ° 45 ’ 24 ”)的香溪河上,出口选择在丹江口市的浪河镇(北纬 32 ° 25 ’ 38 ”,东经 111 ° 14 ’ 53 ”,全长 125 公里)进入南水北调中线补充水分。而因为该隧洞入口和澜沧江的交汇处(北纬 26 ° 44 ′ 56 ″,东经 99 ° 09 ′ 01 ″海拔 1550 米)海拔相差 394 米,和金沙江上的出水口海拔相差 76 米,因此在维独村附近(北纬 26 ° 48 ′ 08 ″,东经 98 ° 52 ′ 52 ″海拔 1156 米)修建一座 100 米高程的水库就可以,但是水不能流入澜沧江,为了把澜沧江中游的水调入长江,只需要开凿一条深度为 300 米的垂直隧洞就可以。这样一个完美的调水路线就成功了!从察隅河到长江只需要两条隧洞,一个垂直隧洞,其它的都是天然河道,隧洞总长度为 175 公里 +157 公里 +300 米 =332.3 公里。这条路线的巧妙之处有两个,一个是从澜沧江的地下 300 米处穿过,不需要抬高降低;第二个是和遥远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连成一体,成为一个系统,可以保证有充足的水调到华北平原。而且,察隅河的交叉口海拔是 1458 米,而雅鲁藏布江和帕隆藏布江的交汇点(北纬 29 ° 52 ′ 30 ″,东经 95 ° 07 ′ 20 ″海拔 1566 米)的海拔是 1566 米,雅帕交汇点的海拔比察隅河的海拔高 108 米,如果沿着波密—察隅雪山修建隧洞,则不会漏水,全程自流,能够和我们设计的系统连接在一起,隧洞长度 242 公里。 这样我们就设计了三条引水隧洞,一条从雅鲁藏布江主干道通过林芝把水调到柴达木盆地,控制海拔是 2900 米;一条从帕隆藏布江和易贡藏布江附近把水引到怒江,注入设想的红旗河工程,控制海拔是 2000 米,另一条可以从雅鲁藏布江和帕隆藏布江的交汇处,先引水到察隅河的交叉口,再引入到怒江,又从怒江直接引水到金沙江,从地下穿过澜沧江,最后和丹江口水库连接,控制高程是1500米。这样设计出来的三条路线,分别把丰富的藏南水引到了青海、甘肃和北京。路线设计巧妙而且科学。
个人分类: 气候生态|5899 次阅读|3 个评论
冈底斯山的水如何流到长江
jiangming800403 2018-3-23 18:20
冈底斯山的水如何流到长江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104754.html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101350.html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著名的水汽通道,给藏东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区带来了充沛的降水,拉萨河汇入雅鲁藏布江不久后的杨村水位站,年径流只有300多亿立方米,而汇入大峡谷的滔滔江水已经有1200亿之巨。当然当地有一个特点,海拔越高降水越多,河谷里降水并不多,林芝、波密一带降水只有五六百mm,而尼洋河、帕隆藏布、易贡藏布的径流深都在800-1000mm甚至更多。 从雅鲁藏布江向怒江的调水方案最初是郭开在朔天运河构想中提出来的,构想是曲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以上干支流3500米以上海拔的水,源头取水口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亦即今天的藏木水电站附近引水穿过冈底斯山,进入尼洋河中游 ,过尼洋河以后,引水向东,横绝北岸支,入巴松错,再向东沿着念青唐古拉山南麓,流入易贡藏布八盖上游的水库,再向东进入帕隆藏布支流——波堆藏布、亚龙藏布,过分水岭,到八宿县注入怒江;同时可以在帕隆藏布干流松宗附近筑坝,并打隧洞向北调水入怒江。 郭开朔天运河方案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不论怒江以东,还是怒江以西的选线都是巧妙和合理的,但是两者在怒江无法衔接。从雅鲁藏布江3500米附近调水,无论如何是不可能自流到海拔3400多米的黄河第一湾松潘草地的。只能是沿着怒江南流到滇西北三江并流地方,大隧洞穿分水岭向东进入澜沧江、金沙江。这样,从雅鲁藏布江到怒江的路线,就可以下移到3200-3000米,以取得更多的水量。当然调水路线不一定延伸到雅鲁藏布江中游。 “红旗河”提出了一个低海拔的引水草案。雅江-怒江沟通工程的起点,大概是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曲汇合口以下,然后向东北通过冈底斯山余脉,到达易贡藏布中游(易贡藏布汇入帕隆藏布的汇合口通麦镇海拔才1900米,太低了),做水库横绝易贡藏布,从易贡藏布左岸,沿着念青唐古拉山麓向东打洞,引水到帕隆藏布右岸,在帕隆藏布中游,大概在波密县古乡附近,做水库,截断帕隆藏布,汇集以上四条江河河水,再从帕隆藏布右岸打隧洞到岗日嘎布南坡,向东沟通察隅上游贡日嘎布曲、桑曲干支流;再向东穿过伯舒拉岭到达左贡县,在下林卡附近,进入怒江,放水顺江直下,到达玉曲汇入怒江河口后不远,也就是察隅县察瓦龙附近,向东打隧洞过梅里雪山,进入澜沧江,最后金沙江 “红旗河”工程进入黄河流域的海拔大概在1800米左右,因此在陇南白水江、白龙江流域大概是1800-1900米,在川西北岷江上游大概1900-2000米,大渡河中游大概在2000米以上,雅砻江中游大概在2100米以上,也就是大渡河规划中的丹巴水电站,雅砻江规划中的杨房沟水电站是两个重要的节点。再上述金沙江的取水口应该在2200米左右,超过了虎跳峡的设计水位,也就是需要在虎跳峡上游在修一级电站。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104754.html 上一篇: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 下一篇: 冈底斯山的水如何流到长江
个人分类: 水利工程与水域生态|3735 次阅读|0 个评论
红旗河的最大问题是太烧钱
热度 11 fanxiaoyingz 2018-3-21 16:30
红旗河的最大问题是太烧钱 去年年底在调水方面出现了一个红旗河规划,规划一公开,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赞誉之声不绝,质疑之声欠缺。其实从调水路线上来说,我也比较赞成这个方案。因为的确象调水规划上说的,该路线避免了高海拔冻融地区,该路线能够调取更多的水资源,该路线一路下坡全程自流。但是,技术的可行性也有多种选择,技术的进步可以把不可能转变为可能,技术上路线上可行也不能代表经济上可行。所以,我还是愿意把我对这个规划的疑问写出来。 首先,这个工程规划的路线太长,完全没有必要。红旗河工程的总长度为 6188 公里,调水量是 600 亿立方,恰好相当于一条黄河。而黄河的总长度为 5464 公里,流域面积约 75.3 万平方公里。红旗河工程的总长度居然要比黄河还长 724 公里。 工程规划的路线太长会引起以下问题:第一,横穿的河流太多,工程难度增大。第二,工程本身破坏原生水系,破坏原生生态,引起水生态和群落生态问题。第三,工程工期太长,工期长并不是好事。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再过 5 年也许在某些方面就会获得重大突破,所以工程还没有完成就可能被抛弃。这一点是完全可能的。例如藏青超长隧道,直线距离只有 700 公里,实际上现有的技术条件就可以打通,目前每月掘进一公里已经实现,但是由于人们期待更快的速度,希望能够月掘进 5 公里以上,所以才对超长隧道小心翼翼。一旦藏青超长隧道打通,那么调水距离缩短 2000 多公里,从甘肃西部到塔里木盆地的一段红旗河将全部报废。第四,由于工程太长,没有把握住要点,不具备经济可行性。我不明白,既然把水已经调到了甘肃,为什么不就地治理荒漠化,给民勤、中卫、陇西一带用水,却要舍近求远,把水调到塔里木?实际上如果把红旗河工程分开,成为两个工程,一个是藏青超长隧道工程,一个是滇水入甘工程,那么引水路线的主干道可以缩短 3000 多公里。 其次,这个工程设计的穿越藏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方法似乎并不科学。工程上所说的雅鲁藏布江上海拔在 2588 的地方在哪里?从谷歌地球上看,这个地方在派镇(北纬 29 ° 30 ′ 14 ″,东经 94 ° 51 ′ 02 ″海拔 3036 米)以东 50 公里的地方(北纬 29 ° 45 ′ 54 ″,东经 95 ° 02 ′ 53 ″海拔 2588 米),雅鲁藏布江的主干道上再不能找到第二个地方。但是这个地方南面和北面都是雪山,更不可能的是从这个地方引水要两次穿过雅鲁藏布江主干道,所以基本不可能。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有三个控制点,一个是雅鲁藏布江和帕隆藏布江的交汇点(北纬 29 ° 52 ′ 31 ″,东经 95 ° 07 ′ 21 ″海拔 1575 米),尽管这里水量丰富,但是这里的江面海拔只有 1575 米,不可能实现江水自流,而且红旗河要向东引水,也要两次穿过雅鲁藏布江主干道。一般来说,一个理想的引水点需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 1 ,引水点高程高于目的地高程,这样会形成自流。 2 ,引水点应该处在丰水区或者几个河流的交汇点,这样才能够有水, 3 ,从引水点到受水点中间的工程量少,弯路少。 4 ,施工点交通方便,场地开阔,便于施工。但是,当我们用以上四个标准来衡量的时候,发现藏南到怒江很难有这样的引水地点。说实在,要做到第一条也很难。所以,我对红旗河的藏南引水点很怀疑。我的观点和霍有光老师的观点基本相同。 第三,这个工程工期长,太烧钱,并不具备经济可行性。虽然红旗河目前的选线是比较合理的,但是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可以有若干个取代工程,而该工程长度比黄河长,投资预算更加高达 4 万亿。投资额度相当于中国每一个人投资 3500 元,是三峡水库投资额的 33 倍。但是,收益却并不明确。如果用此投资额去除以调水量,可以发现每一立方的水的投资额达到了 67 元,至少需要 20 年才能够收回成本。我们已经计算过,藏青超长隧道全长 700 公里,如果按照每公里 3 亿元的投资,那么只需要 2000 亿元就可以建成,是红旗河工程的百分之五。一般隧道的修建成本是每公里不足一亿元。而红旗河的隧道总长度超过了 700 公里,仅仅从怒江到渭河上游的隧道长度就超过 900 公里。红旗河宣称可以再造 20 万平方公里的良田,但是我看藏青超长隧道的引水量也可以再造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和河西走廊 20 万平方公里良田。 第四,红旗河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经济性仅仅只有部分路段。在我看来,红旗河工程只有从怒江到甘肃这 1700 公里是科学合理的,其它的路线设计均不合理。我也看中了海拔 2000 米左右的高程线。我写了一篇文章专门研究了这条调水路线。这条从怒江到甘肃的引水思路是这样,以甘肃陇西高原的高点渭源县县城的海拔 1900 米高程为控制点,向怒江方向寻找水源地,确保每一个路段都高于 1900 米,而且需要频繁向河流河谷靠拢,最后到达怒江的地点在 (北纬 28° 52 ′ 25 ″,东经98° 08 ′ 43 ″海拔 2050 米) 左右,路途上避开了海拔只有 1500多米的岷江河谷和大渡河河谷 。而红旗河规划大体上和我的思路规划的路线一致,可以断定,他们也是使用高程控制法和河流交汇的。目前看,由于陇西高原的海拔普遍在 1900左右,所以以1900米为最低控制高程是合理的,可以最大幅度地减少隧洞的长度,也可以最大程度地让缺水地区的大多数使用调来的水,避免钱正英所说的“水在山下,人在山下,无法用水”的问题。2000米高程上可以避免冻融,经过的河流丰水区也多,而且可以有效绕着青藏高原东边缘规划路线,同时能够全程自流,所以说这一段路线是合理的。低于这个海拔就不可能全程自流,甚至不可能拼凑到一起,海拔也会忽高忽低。但是除过这一段以外,红旗河的规划就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了。首先,舍近求远调水是不合理的。陇西高原也很缺水,河西走廊也很缺水,宁夏也很缺水,内蒙古西部也很缺水,为什么舍近求远把水调到塔里木盆地?第二,这些工程需要穿过多条河流,钻很长的浅埋隧道,架设多个渡槽,工程的难度很大。从陇西高原到塔里木盆地西部长度超过2500公里,全部是干旱区,随着河渠的延长,水渠的工程难度加大,水渠本身对于当地的交通、河流和村镇的阻碍不便越来越明显。将来的维护成本也会居高不下。 第五点质疑是规划者对于调水量的计算和用水量的计算非常不匹配。红旗河计划每年调水 600亿立方,相当于一条黄河,经过魏建宏复核计算,基本能够达到规划水量。但是,在我看来,尽管调水量600亿立方可以保证,但是用水量计算并不科学。如果这些水用来供给各个城市的生活和工业用水,那么水量无疑足够了。但是,用来浇灌农田就远远不够了。如果按照胡焕庸线的标准,即400毫米灌溉标准,每亩地每年用水250立方,那么600亿立方水全部用来浇灌,能够满足16万平方公里的需求,使用节能措施则可以满足20万平方公里良田需求。但是这是全部水量,工业和生活用水会接近一半。所以只可能灌溉10万平方公里农田。而西北的荒漠化和沙漠土地面积远远超过50万平方公里,干旱区缺水地区更是在130万平方公里以上。所以,引水成功以后依然会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得不到水,因此有些渠段必然报废。最有可能报废的是“春风河”河段,因为这一段的政治意义不大,经济效益没有向东流的河段的好。“红延河”和“漠北河”部分报废的可能性也很大。 第六点质疑是隧洞的调水量有限问题。按照每年 0.32亿秒计算,每年调水量600亿立方,在陇南地区的隧洞每秒就需要流淌1875立方的水,假如水流速度为5米每秒,那么隧道的截面积就达到了375平方。这时候的隧洞半径需要达到11米,直径需要22米。这样大的直径国内目前没有。如果考虑到洪水期和枯水期的区别,那么很显然,一个隧洞不能解决问题。一般需要2—4个隧洞。同样,渠道的宽度也一般地需要200米宽。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需要更多的占地,特别是基本无法通过城市和峡谷,沿途会引起严重的土壤侵蚀。要防止土壤侵蚀,则需要更高的施工标准,更大的费用。 第七点担心是水渠的破损问题。如此大量的调水,其水渠的截面积如此之大,工程量如此之大,水渠很宽很深,当这些水渠需要沿着等高线逐渐下降的时候,必然修建悬空的河床,但是悬空河的最大的缺点是容易破损漏水。而且,这种悬空河的修建难度非常大, 3米深的悬空河就需要125米宽,4米深的悬空河就需要94米宽,这样宽这样深的悬空河历史上没有。即便不是悬空河,其水量也会给象白龙江、渭河等中小河流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太阳暴晒、冬春冻融、白天夜晚张裂、地震等等原因,这种水渠的漏水问题几乎不可能解决。因此沿途损失不可避免,长期的土壤侵蚀,基地塌陷不可避免。 第八个问题,按照红旗河调水工程的方案,柴达木盆地和西藏将不会得到一点点水,尤其是青海。这很显然是一种水资源分配的不合理。中国的淡水资源是极其有限的,只有长江、雅鲁藏布江和怒江澜沧江,如果把有限的水资源偏向性的分配,那么其它地区将永远失去发展机会。所以我认为,调水不应该一篮子解决问题。 鉴于以上理由,鉴于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我认为红旗河工程应该有几个取代工程,然后均匀分配水资源。这样既有利于水资源的均匀分配,又有利于分解单个工程的巨大难度和压力。
个人分类: 气候生态|18807 次阅读|29 个评论
印度没有必要在中国西藏水资源开发问题上杞人忧天
热度 5 jiangming800403 2018-2-21 10:38
印度在中国西藏水资源开发问题上杞人忧天,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即“中国威胁论”又一个变种。某种意义上,印度 某些民族主义媒体的鼓噪 是无理取闹。中国即使能把雅鲁藏布江的水全调走,也不超过布拉马普特拉河水量的1/5。 从青藏高原流入印度的水量有限 雅鲁藏布江从墨脱县巴昔卡附近流入印度的阿萨姆。进入印度后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又由东向西流入孟加拉国,称贾木那河,在达卡附近先后与恒河、梅克纳河汇合,向南注入孟加拉湾。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阿萨姆-孟加拉地区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年降雨量能淹没四层楼(13000多mm)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就在当地,因此,出境后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量迅速增加,下游的孟加拉年年闹水灾,恒河实际入海水量每年5000多亿,布河超过七千亿,梅克纳河一千多亿。所以,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梅克纳河超级水系的总水量接近1.4万亿,是长江的1.5倍,超过了印度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0%。因此,印度也有把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恒河水调往缺水的西部和南部德干高原腹地的”北水南调”构想。当然,中国水文学家,一般把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克纳河看成是三条河流,所以长江是世界第四大河,而不是第五大河。 雅鲁藏布江和藏南诸河总水量接近每年3700亿立方米,约占南亚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克纳河超级水系径流总量的约1/4,接近全印水资源的1/5;其中:约1/3源于大峡谷以上青藏高原面上,约2/3来源于大喜马拉雅山南坡。从青藏高原流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水,不超过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克纳河超级水系总水量的1/10。 藏水北调在资源上和技术上是可行的 当然,中国也不大可能从雅鲁藏布江往缺水的北方地区调走,因为这在经济上得不偿失。我之所以不赞同“红旗河”之类的“藏水济疆”工程,并不是因为没有水源或者工程技术上不可能。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是东亚、南亚和中亚很多大河的发源地。西藏的水资源接近4500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6,高居各省区之首,人均水资源更是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区。西藏区内水资源地区差异显著,冈底斯山以北、青藏铁路以西的藏北内陆河和藏西诸河(印度河源头)地区,占据了高原的主体部分,但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喜马拉雅山南坡面积不到自治区的1/10(大部分属于中印争议地区),但水资源接近2000亿,相当于全西藏水资源的四成五。冈底斯山、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金、澜、怒、雅四江总水量在2000亿以上,占西藏总水量的一半。林芝(海拔2900m)附近雅鲁藏布江奴下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约601亿立方米。奴下以下、大峡谷以上还有帕隆-易贡藏布江、尼洋曲、拉月河等大小支流。林芝附近处于著名大峡谷水汽通道的末端,降水量充沛,而且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量随着海拔增加而增加,高山地区径流深超过1000mm。帕隆-易贡藏布是雅鲁藏布江第一大支流,径流总量在300亿以上,超过奴下水文站径流的一半。大峡谷以上的高原面汇集的径流超过1000亿立方米。藏东横断山金、澜、怒三江的水量也接近每年100亿立方米,大部分在2500米左右的等高线以上。川西高原金沙、雅砻两江,大渡河以及岷江、涪江的源头地区也有约2000亿的水资源。南水北调西线水源区的总水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其中以上怒江、澜沧、金沙、雅砻江和大渡河四江一河3500米以上可以自流进入黄河河曲草地的水量在800亿立方米左右,最大可调水量约400亿-500亿。 青藏高原边缘地形起伏剧烈,雪山凭立、峡谷深切。主要通过隧洞调水,逢山打洞,逢谷修坝,并通过库渠结合横绝江河,尽量利用河道和库区回水输水、衔接隧洞进出口。以我国目前的隧道技术,输水隧道最大大概可能做到年过水百亿方。大规模调水需要平行开凿多条隧洞。按照红旗河构想,从藏东南环绕半个青藏高原到黄河上游和新疆。隧道总长度大概上万公里,一公里隧道造价以2亿元计算,工程总投资大概需要2万亿这样大的一个数字。当然横绝江河的大坝,本来就是水电规划中已经有的,并不需要单独投资。因此“红旗河”的要害不是水资源,也不是工程技术。近些年的水电开发和交通建设,我们已经在西南大山里积累了许多打洞的经验,只要有钱,只要有时间,一万公里的洞子早晚也能打通。而且青藏高原边缘地形破碎、河谷切割,便于自然分段,长洞短打。但是,地下工程会遇到很多不确定性。特别是如果地质勘探工程做的不够深入,断层破碎带、软弱岩层、涌水涌泥、瓦斯突出、地热等都是地下工程当中的拦路虎。兰渝铁路胡麻岭隧洞、大瑞铁路隧洞都打了十年八年甚至十几年,最艰难的时候,平均一天只能掘进几厘米。地下工程的这种不确定性是西线工程最大的技术风险。 “藏水入疆”必然是赔钱的工程 我不赞同“藏水入疆”是因为它根本没有经济可行性,投入远远大于产出。汉江水到京津的口门价格大概是每立方米2-3元,从金沙、澜沧、怒江向黄河上游调水和把黄河水送入新疆的成本不会低于此。而引雅鲁藏布江水到黄河和从黄河引水到喀什的成本可能又会倍之。因此,从雅鲁藏布江引水到喀什的成本必然会在每立方米10元以上,到敦煌和楼兰可能在每立方米5-6元,是当地农灌用水价格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农民和绿洲生态根本用不起。而西北地区人口稀少,工业和城镇用水量有限,不需要大量调水。 上一篇: 西线南水北调(续4):新疆无需变江南——兼与檀成龙老师探讨 下一篇: 粮食安全:转基因or农田环境改良?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6722 次阅读|15 个评论
天赐水源为何不用?
热度 1 fanxiaoyingz 2017-11-28 01:45
天赐水源为何不用? 前几天看了北京师范大学刘里远博士提出一个藏水入疆隧道工程建议,觉得很经济,很有意义,于是提出了我的修改意见,但是实际上,这个修改意见本身也吓了我一跳。 首先,要打通一个能够自己流动的隧道,整个隧道的高度必然要高于出水口的海拔,而进水口的海拔也必然高于整个隧道海拔。而最理想的出水口的确在格尔木地区。这里最低也在 2700米左右,实际上整个柴达木盆地的海拔也在2700米以上,2700—2800比较常见。所以,出水口控制在2800非常合适。而格尔木是通往西藏的最重要的中转站,它又处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正北方向,能够做到距离最短。所以,格尔木是引水隧道的唯一出口点。 这样一来,进水口的海拔必须控制在 2900左右。天赐良地,我们发现林芝的格则(北纬29°25′54″,东经94°28′29″海拔2920米)处在雅鲁藏布江的主干道上,这里江面宽阔,宽度3公里,交通方便,海拔恰好。是比较合适的进水口。但是,格则作为进水口有两个严重缺点,第一个是格则的北面有帕隆藏布江,它的河床海拔在2700米以下,从格则打通隧道就必须在帕隆藏布江上修建一个实际200 米,高程在2950以上的水坝,用于抬高水头。这样的引水可以引到雅鲁藏布江主干道的水。第二个缺点是从格则引水,其引水水量不到雅鲁藏布江下游水量的十分之一,很小。 要有巨量引水量必须在雅鲁藏布江的下游打主意,因此我最后把坝址选在了墨脱县的雅鲁藏布江主干道的多卡村附近(北纬 29°49′30″,东经95°15′10″海拔1190米),我称它为“重力坝坝址”。这里的径流量基本能够满足调水要求。但是同时出现了一个技术难题。这个难题就是这里的河床海拔只有1190米,而我们调水的水头要求是2900米,落差居然高达1710米,坝顶的实际高度在2920米左右,所以实际落差是1730米。这么高的落差,能不能修建一座超级水坝?这个问题使得我这几天彻夜难眠。 所以,藏水北调的关键有两个,一个是开凿长度为 700公里的一个超长隧道,而且隧道的埋深在1500米,另外一个是修建一个超级水坝,水坝的高度达到1730米。这是两个世纪难题。我们能否克服并且实现呢? 超长隧洞在技术上目前已经可以克服,最大的困难据说是 “岩爆”问题。岩爆是隧道打通以后,由于隧道周围的应力发生巨大变化而出现的岩石崩塌现象,岩爆一般在隧道打通以后24小时之内发生,所以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间歇施工”“工程处理”的方式来防止。虽然间歇施工会让施工期加长,但是能够安全通达最为重要,二十年打通也是可以的。埋深在1500米以下的岩石应该都是坚硬的岩浆岩或者变质岩,所以隧道的牢固程度和加固我倒是不担心。 最为困难的是高程 1730米超高水坝。那么这样的水坝仅仅是理想吗?它有可能建成吗?如果建设不成功就把引水点改变为格则。因为从格则打隧道通过帕隆藏布江的时候修建的水坝只需要200多米高程,现有的技术条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其缺点依然是水量较少,所以我们依然希望在“重力坝坝址”修建一座超级水坝。在这个地方修建水坝需要1730米高程,很显然,钢筋水泥坝很难完成这个任务,最为理想的是重力坝。重力坝的核心使用钢筋水泥做坝体,然后坝前坝后堆填岩石,夯实坝基。按照1:2的坡降,坝顶宽度200米,坝前坝后总长度接近4000米,土方量非常巨大。那么有没有必要修建这么巨大的一个水库呢?很有必要。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总长度 5464公里,但是黄河的年径流量平均在580亿立方米以下,花园口站多年观测量为563.4亿立方米。就是这560亿立方米的水养育了整个中华民族。但是雅鲁藏布江墨脱段的径流量是多少呢?年径流量达1400多亿立方米,水能占雅鲁藏布江全部水能的2/3,占中国水能蕴藏量的1/10。墨脱县的年降雨量最低是2500毫米,最高点是5000毫米,水资源特别丰富。所以这里,包括“阿鲁拉恰尔邦”终年云雾缭绕,阴雨绵绵,水量丰沛,径流量巨大。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水源地,水塔。雅鲁藏布江的径流量是黄河的2.4倍,这样的水资源如何不用? 有人说,利用雅鲁藏布江的水会引起印度不满,引起国际纠纷。这个问题需要大家取得一致意见。由于 “阿鲁拉恰尔邦”降雨量太大,这个地区几乎不能利用,由于雅鲁藏布江的径流量太大,几乎给下游人造成四季灾难,从谷歌地图上看,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河道宽度都在15公里到25公里以上,季节性河床宽度在30公里以上,河床以外30公里几乎无法居住,所以其实雅鲁藏布江下游是一条真正的桀骜不驯的河流,印度人利用的很少,大量的水资源白白浪费掉了。河边的居民由于受到季节性洪水的祸害,生活艰苦,居住条件差。另外如果不算中国境内的径流量,仅仅是9万平方公里的阿鲁拉恰尔邦产生的降雨量和径流量也足够印度的这一带本地人使用了,因为这里的年降雨量也在2500毫米以上。中国如果利用雅鲁藏布江的水,由于它的年径流量为1400多亿立方米,中国最多在夏季洪水季节利用,也只能利用不超过其30%,即就是一个黄河的水量,不会也不可能超过这个水量。所以,中国可以完全不用理会印度的抗议。恰恰相反,这里丰沛的水量是天赐水源,让我国西北解决干旱问题。 所以修建 “多卡巨型水库”很有必要,无论有多大困难都应该修建。修建以后会不会有危险?这个问题不仅是我担心的,而且是各位都担心的。现在我想不会有危险。因为,从林芝到墨脱,河床的海拔从2920米降到1180米,虽然降幅很大,但是距离只有200多公里,也就是说这里的河床非常狭窄,有足够的泥沙沉积空间。一旦大坝修建成功,泥沙沉积在库区,河床在十几年之内可能抬升1000米,河床达到2200米左右,这样大坝就逐渐更加安全。 中国的藏南地区由于山高水深,降雨量巨大,这里一直是交通禁区,中国一直到 2013年才通达了到墨脱县城的公路。所以藏南地区虽然降雨量巨大,山高水深,森林覆盖率超过70%,但是一直交通不便,无法利用。如果建成了“多卡水库”,那么可以形成从多卡到林芝200多公里的水路,更加有利于中国保卫国土建设墨脱,控制边境。1730米的落差,可以修建多个大型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会是三峡水库发电量的五倍以上,有充足的电力供应西藏和四川。长江电力去年的发电收入为485亿元,净利润295亿元,按照这个利润比,那么 多卡水库的年营业额可以超过3000亿元,净利润会超过1500亿元。如果投资万亿,十年以内也可以收回成本。 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院士主持了一个空中调水研究工程,想开辟一条空中水汽通道,名称叫 “玉树—墨脱水汽通道”。如果 “多卡水库”修建成功,那么可能极大地增加水汽进入青藏高原的量,这些水汽一定会沿着现有的“玉树—墨脱水汽通道”到达中国的甘南和川西北地区,给那里带去较大的降水量。这一点可以肯定。 “多卡水库”位于原始森林地区,施工非常困难。大坝截留也有一定困难。但是好处是雅鲁藏布江藏南地区的降雨和径流有极大的季节特点,一般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4月,长达半年时间水量很小,而从4月到10月水量非常大。所以,最好的施工季节是冬季和春季。另外,藏南地区处在北纬30度以南,年平均气温高于0度,尤其是海拔2000米以下,常年可以施工。雪线在3200米左右。所以坝址高度选择为2920米非常合适,不会有冻害。“多卡水库”的坝址周围被高山环绕,在河床两岸十多公里的范围内,海拔就从1200抬升到3100米以上,所以这个地方是天赐的优良坝址。这些都是工程有利的一面。重力坝水库需要大量的土方石料?这些土方石料从哪里来?从坝址向雅鲁藏布江上游恰恰是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这里有大约100平方公里的山区,常 年不会冰冻,从这里取土非常合适。取土以后,水库修建成功以后,这里将成为淹没区,形成巨大的库容。 藏水北调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天赐水源为何不用?
个人分类: 气候生态|3506 次阅读|4 个评论
青山绿水侠客行之二:绿水无痕(上)
张海霞 2017-8-6 19:01
青山绿水侠客行之二:绿水无痕 上篇:高原哈达—雅鲁藏布江 在西藏自驾的一路上,总在与雅鲁藏布江同行: 珠峰-日喀则-江孜的往返路上:有奔流而下的雅江一路作伴; 从拉萨到泽当的山南线上:更是滋润藏文化数千年的富饶雅江河谷; 从拉萨-林芝的路上先是美丽的尼洋河一路欢唱,然后是泾渭分明的江河汇流,再就是著名的雅鲁藏布大拐弯横空出世! 仔细一查才发现:发源于西藏西南部 喜马拉雅山 北麓的 杰马央宗冰川 的 雅鲁藏布 江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由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绕过 喜马拉雅山脉 最东端的 南迦巴瓦峰 转向南流出中国境,流入印度后,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孟加拉国后,改称贾木纳河,在其境内与恒河相汇后,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全长共2104千米,西藏境内的河长是2057千米,总落差5435米!难怪这一路会与雅江作伴,原来它就像一条洁白哈达,从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奔腾而下,贯穿了从藏北到藏南的西藏腹地,那一路上遇到的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和青稞都是在它的无声滋润之下啊! 最喜欢的还是在林芝派镇的这一段,号称 世界第一大峡谷的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不是因为它获得中国世界纪录协会的世界最深 大峡谷 、世界最长大峡谷两项世界纪录的认证,而是因为它真的是壮观和令人叹为观止!从林芝出发,一路沿着尼洋河谷而下就到了,你会被南迦巴瓦的气势做震慑,我们到小镇的时候抬头就看到了雪山:真像是直刺南天之矛,锐利、帅气、充满仙风道骨,可惜村人说那是雪山、不是南迦巴瓦峰!不管怎样要去看看最深的峡谷、最大的拐弯,坐着景区的巴士听古老的传说、上到山上俯瞰峡谷、下到水边看咆哮而下的江水、直到最后一个据说可以看到南迦巴瓦峰的景点停下,抬头看到了云山雾罩之中的雪山一角,正在考虑是不是跟大家一样“排队等返程的景区巴士”的时候,先生说话了:这里是直白村,我上次来的时候住在这里,我们一直走下去就可以看到真正的雅鲁藏布大拐弯啦!去还是不去?当然要去看了这真正的大拐弯了!走!三个人开始走!没想到这才是真正的开始: 正午,阳光直射,穿过直白村牛粪遍布的小路,起起落落的房子,偶尔有犬吠,却是没有行人,也没有路牌,好在只有一条路,还修得很不错的公路走下去,路边野花摇曳,却看不到水也听不到刚才的水声隆隆,转过来一看才发现这里悬挂在半山腰的原野风光:大片的平整土地,青青的应该是青稞,灿烂的无疑是油菜花,与散落在田间颇有历史感的巨树和巨石相映成趣,健硕的牛羊和马儿在悠闲地吃草,红红的拖拉机停在田头,远处还有袅袅的炊烟和一群群唱着牧歌的快乐村民,好一副田园牧歌的美景!宛如常常在电影里看到的澳洲和新西兰的风光!走在这小路上,看着这美景,想着前方还有大拐弯的壮丽,真的是一种享受! 一路走走停停,下了一个坡有翻过了一道道坎儿,路边居然还有人家!路还在继续,逐渐开始听到水声,还看不到水,再走,再翻过一道山梁:对岸和侧面的悬崖峭壁一览无余,水声开始轰鸣,头上是绿绿的青山,脚下是陡直的绝壁,呼啸而下的江水在这里陡壁上碰撞折返拐了一个大U型弯!这就是传说中的雅鲁藏布大拐弯啦! 站在这陡崖之上,任江风习习拂面,听江水惊涛裂岸,看江岸斧削刀砍,不禁感叹鬼斧神工的大自然,你究竟是如何在这茫茫大山之间切出如此美丽的弧线?! 在西藏行走,更多的感慨和在这里一样: 山无言,水无痕,万年不变!唯有道法自然,因为再问,也没有答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青藏高原所揭示冈底斯砾岩的沉积时代及其对雅鲁藏布江演化过程的
YF2015 2015-7-13 22:13
我要分 新浪微博 微信 QQ好友 人人网 !-- 更多... -- 文章来源:青藏高原研究所   冈底斯砾岩带分布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是拉萨地块上最早发现源自缝合带南侧地体碎屑物质的地层单元,其沉积时代曾被用于限定印度-欧亚板块初始碰撞时代的上限,因此具有重要的构造意义。且这套地层是现今雅鲁藏布江河谷保存的最早的河流相沉积,记录了雅鲁藏布江早期演化的信息。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丁林课题组(博士生李顺为第一作者)野外观察并实测了冈底斯砾岩带10条剖面,并结合实验室内碎屑锆石U-Pb年龄和砂岩碎屑统计分析,得出以下主要成果:(1)冈底斯砾岩的沉积时代可以从渐新世末一直延续到上新世初;(2)在不同地区,冈底斯砾岩沉积于不同的构造背景,在冈仁波齐地区,主要沉积于与喀喇昆仑断裂活动有关的拉张或张扭性应力背景下,后期则沉积于与大反冲断裂活动有关的挤压应力背景下;在日喀则和泽当地区,其沉积先后受到冈底斯断裂和大反冲断裂活动的控制,沉积于挤压应力背景下;(3)基于日喀则地区秋乌砾岩地层中记录的古流向和源区信息,雅鲁藏布江水系的演化被分为三个阶段:古新世-中新世初,南向水流阶段;中新世初-中新世中期,西向水流阶段;中新世中期-至今,东向水流阶段。   以上成果于近期发表于期刊 Gondwana Research (Li, S., Ding, L., Xu, Q., Wang, H., Yue, Y., Baral, U., 2015. The evolution of Yarlung Tsangpo River: Constraints from the age and provenance of the Gangdese Conglomerates, southern Tibet. Gondwana Research (In press))。    论文链接 图1 藏南地区构造简图,指示冈底斯砾岩带的分布以及研究区的位置 图2 雅鲁藏布江演化过程示意图,指示了雅江水系的初始贯通和流向反转
个人分类: 地质|40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前印军总长写小说:2029年中印水战
热度 5 jiasf 2014-11-26 13:55
昨天有朋友发来邮件,告知前印军总参谋长帕蒂马纳班将军(G. Sundararajan Padmanabhan )刚出版了一本书:“ Next China-India War: World’s First Water War-2029” 《下次中印战争:世界首次水战2029》。 说是中国在2029年缺水严重,要建造从雅鲁藏布江调水到中国北方的巨型调水工程,将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布拉马普特拉河印度和孟加拉国的用水造成严重影响,于是印度向联合国提出抗议、向国际法庭提出仲裁,但均被以雅鲁藏布江开发是中国主权的理由驳回。印度认为为了打破中国的主权理由,就必须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战略行动,两国到了核战争的边缘。 显然,如此高级别的军官写这样的书,很让人震惊。 从客观事实来说,雅江中国境内的水资源量只占恒河三角洲水系(包括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梅格纳河 )总水资源量的不到10%,用水量占的比例更可以忽略,中国境内的水资源开发对下游印度和孟加拉国影响实在很小。印度国内还在计划从布拉马普特拉河调水到南部干旱地区,也说明雅鲁藏布江下游布拉马普特拉河总水量不缺。该地区用水矛盾不在中国和印度之间,而在于印度和孟加拉国之间。在干季,印度从恒河Faraka闸引水到流域外的港口冲沙,使恒河河口来水减少、咸水倒灌,使孟加拉国出现了用水、土地盐碱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因为中国用水对下游影响微乎其微,水资源开发本身根本不会成为中印之间开战的理由! 但偏偏有很多印度人拿水来说事!我只能理解为那些人都是别有用心找借口而已。或许他们军队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找一个或真实或虚构的对手! 帕蒂马纳班将军was the Chief of Army Staff of the Indian Army succeeded General V.P. Malik on September 30, 2000, and etired on 31 December 2002。He commanded Operation Parakram and earned a reputation as a tough, aggressive commander in Kashmir. 帕蒂马纳班将军已经写了两本小说。除了这本,另一本是 the 2004 novel Writing on the Wall , the plot of which involves India fighting a war simultaneously with Pakistan while improving relations with China.
个人分类: 水是杂谈|3592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我国在雅鲁藏布江干流首座大型水电站投产发
xjtuhyg 2014-11-23 17:54
我国在雅鲁藏布江干流首座大型水电站投产发 藏木水电站位于海拔3300米以上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南地区加查县境内,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设计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是西藏第一座大型水电站。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梯级电站,大西线调水工程,陆海统筹,海水西调, 2014 年11月23日15:22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c/2014-11-23/152231189584.shtml    新华网西藏加查11月23日电 (记者刘洪明 安娜)23日,历时近8年、总投资96亿元的藏木水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这是中国在雅鲁藏布江干流上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6台机组总装机容量51万千瓦。藏木水电站第二台机组将于下月中旬发电,6台机组明年全部投产发电 。    藏木水电站位于 海拔3300米 以上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南地区加查县境内 ,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设计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是西藏第一座大型水电站。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说,从西藏乃至全国范围来看,“藏木水电站的建成,不仅为藏中电网提供了强大电源支撑,对推进藏电外送、加快西南水电开发也具有重要意义”。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西藏全区人均发电装机容量0.4千瓦,人均用电量1187千瓦时,分别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7%和30%。   藏木水电站是西藏电力发展史上由10万千瓦级到50万千瓦级的标志性工程。“藏木水电站的投产,将从根本上解决藏中电网的供电难题,特别是在眼下冬季缺电的当口,无疑是雪中送炭。”中国国家电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明说。   西藏自治区发改委能源办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底,西藏全区电网装机容量148万千瓦。藏木电站6台机组2015年全部投产发电后,将占据西藏目前全区电网装机容量的34.46%。   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洛桑江村表示,水电建设是发展清洁能源的良好体现,藏木水电站投产后将很大程度缓解西藏电源紧缺问题, 对推进雅江中游梯级电站开发、构建藏中能源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    西藏年均水资源量448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总理论蕴藏量达20136万千瓦,占全国的29%, 是中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和 西电东送 的重要能源接续基地 。   记者驱车沿雅鲁藏布江中游一路东下,沿途绿水荡漾,雪山耀眼,茂密的松树增添了一抹冬绿,美不盛收。记者到达藏木水电站工地时,只见 116 米高的大坝 夹在两山之间,砂石骨料长距离运输胶带机器、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一应俱全。   “在中国雅鲁藏布江上建水电站,对生态保护的要求比其他省份更高,藏木水电站在生态保护方面可以说是西藏水电站建设的一个示范。”参加蓄水阶段环境保护验收的西藏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柏伦章说。   记者了解到,华能集团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的要求,前后投入3.2亿元建设过鱼设施(鱼道)、鱼类增殖站、太阳能光热系统、污水处理厂、垃圾回收站等生态环保设施。 学术争鸣有助于科学进步! 调查与思考: 《绸缪中国水战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获西安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http://xjtunews.xjtu.edu.cn/zhxw/2012-10/1349687369d38900.shtml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874321 (当当网) http://www.suning.com/emall/prd_10052_22001_-7_3257368_.html (苏宁购物图书馆) http://www.wl.cn/7794859 (买书就上蔚蓝网) 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9IEBLIE/ref=fs_rd_1/477-6488282-5724467 (亚马逊网) http://www.winxuan.com/product/1200423101 (文轩网) http://yuedu.baidu.com/ebook/e0592dc52cc58bd63186bd35.html(百度阅读 )
164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印为什么应停止在雅鲁藏布江的水电竞争
热度 1 zbt92 2014-3-10 16:49
原文来源:《中外对话》杂志 转载者按: 《中外对话》一直持有反水坝、反水电的观点,所以,他们的心态可以理解。然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都不应该停止在雅鲁藏布江开发水电。因为,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发水电,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和能源危机,这是联合国的号召。水电开发的作用主要是替代化石能源,减少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雅鲁藏布江的水能开发之后,全球每年大约可以因此减排3亿吨二氧化碳。不仅如此,水电开发之后,还可以对雅鲁藏布江水量的丰枯进行调控,以便中国和印度更有效的利用好宝贵的水资源。至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水量分配问题,完全可以根据国际法的普遍原则协商解决。 作者所担心的地震问题,可能是由于作者不懂地震科学。日本曾爆发了9级的地震,但是,日本同样可以建设高楼大厦。因为,当代的科学技术已经能够科学的抵御地震。只要躲开同震错动的活动断裂,并让建筑物具有一定的抗震强度。有了这两条,强地震的高发区,同样可以建高楼大厦。既然相对单薄的高楼大厦都能建设,粗大的水坝安全性还用但心吗? 不仅如此,目前雅江流域的自然灾害主要是由山谷中的洪水造成的,水电开发之后,洪水得到了控制,山洪灾害自然也就会消失。总之,《中外对话》的作者,不过是用自己的无知和偏见,杞人忧天的进行反水电炒作宣传。关于地震的作用,大家请参看《地震高发区水坝的抗震安全有保障》一文。 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7966 中印为什么应停止在雅鲁藏布江的水电竞争 作者:普雷姆尚卡尔杰哈 来源:《中外对话》 中印两国争相推进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电计划,此举无疑是引火烧身。 中外对话子网站第三极(thethirdpole.net)推出雅鲁藏布江系列文章特辑,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最大的跨界河流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 2012年10月,印度人听说中国已经开始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上修建一座发电量70万千瓦的大坝。这个消息引起了巨大的担忧,印度担心中国不仅要利用河水发电,还要把这里的水调往干旱的北方地区。这一可能性早在1986年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的全球基础设施基金首次国际会议上就提出了。尽管中国官员对此说法不屑一顾,因为实施起来的预期代价实在太过高昂,但他们并没有排除在雅鲁藏布江上修建大坝发电的可能。中国的这种摇摆引发了孟加拉国和印度可以理解的警惕,但中国也努力减轻两国的忧虑,向其保证将要修建的大坝是径流式的,只会改变河水的流动,决不会阻挡其流入印、孟两国。 但是,中国的一再保证并未能阻止中印在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不宣而战,开始水力发电竞争。中国决策者在2005年开始制订开发雅鲁藏布江水电资源的计划,但印度的计划可能开始得更早,即在2003年李伶的《西藏之水救中国》一书出版后就开始了。作为下游国家,印度希望能够确立其所声称的对水流不受干扰的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最优使用权。在国际法中,最优使用权的确立要依赖一项完工的工程,因此印度要在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修建的工程数量迅速增加,从印度中央电力局2007年公布的一项十年水电规划中的146座猛增到目前的约200座。此外,印度正在用多头并进的方式,尽可能多地开始这些工程的建设。 中国的规划和落实也毫不落后。在从2012年开始的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强调为了削减碳排放,重新将焦点放在了大型水电项目上。中国水电建设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开发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电资源。中国总共打算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上修建40座大坝,其中20座位于雅鲁藏布江干流上的水电站总发电量将达到6000万千瓦,而另外20座位于支流上的总发电量为500万千瓦。雅鲁藏布江干流上的20座中,有11座将修建在从源头到大拐弯之间。所谓的大拐弯是指雅鲁藏布江到此出现了一个巨大的U形拐弯,河水折向北流,同时从3500米的青藏高原迅速下落到海拔700米的印度阿鲁纳恰尔邦(译者按:原文如此,该地区实为中国藏南领土,现被印度侵占)。这11座电站的发电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剩下的4000万千瓦都将依靠大拐弯处的发电。雅鲁藏布江的这些大坝均由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承建,该公司计划在分开大拐弯的山脊下建一个巨大的隧洞,这样每年可以让500亿立方米流向西北的河水转道东南,在其上的9座大坝总共就可以发电4000万千瓦。而印度方面则计划通过位于阿鲁纳恰尔邦(藏南)布拉马普特拉河上的两座巨型大坝发电2200万千瓦,通过支流上的电站发电1000万千瓦。因此,中印两国在各自境内的计划发电量总共达到9700万千瓦。 中印这种雄心勃勃且相互冲突的建设计划必然会引发政治反响。首先是在胡锦涛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前几天中国驻印大使的一次讲话,其中声明印度东北部阿鲁纳恰尔邦全境都是西藏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一贯立场的再次重申,这些立场在1994年以来的一系列中印双边谈判中被不断强调,中国准备对现有临时边界,即实际控制线的某些部分进行重大调整。中国的这项声明让印度政府大吃一惊,并且造成了接下来三年中边界紧张的不断加剧。中国开始将阿纳鲁恰尔邦称为藏南,并将位于达旺的达旺寺列为仅次于拉萨大昭寺的西藏第二大寺庙。中印边界紧张一直持续,直到中国总理温家宝和印度总理辛格 2009年10月在泰国华欣专门举行的会晤后才缓解,避免了其外溢成为军事冲突。 近在眼前的灾难 这些计划是让工程师们发狂的梦想。如果让他们放手去干的话,在斜度达到60度的陡峭山坡上将会出现360座大坝,而这里是三座世界上最年轻、也最不稳定的山脉的汇合点。但是,无论中国还是印度政府甚至没有对其水电计划的地质影响进行基本的评估。这里要挖出数十亿立方米的石头和泥土来修建大坝、隧道和公路,而且将要蓄水数百万、甚至数十亿立方米,将对该地区地壳的稳定产生影响。 这就是无视自然一意孤行。中印两国政府必须清楚喜马拉雅地区在有记录以来经常发生世界上最严重的地震。仅仅从1897年到1950年的53年中就发生了四次里氏7.8到7.9级的地震。其中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就发生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南边和西边。1897年的地震为里氏7.8级,强度相当于760万吨炸药或者一颗中型氢弹爆炸,造成了所谓上阿萨姆地区的巨大破坏和大量死亡。这次地震是由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相互挤压造成的。 1950年地震是喜马拉雅山区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这次的震中位于西藏察隅,距离1897年地震点不远。此次地震强度高达8.7级,被列为世界有记录以来的十大地震之一。它的震源仍然位于印度板块冲入亚欧板块的裂纹线上。震区的幸存者报告说,泥石流阻塞了河流,造成了巨大的洪水,当堰塞湖决口时,大量的沙、泥、树木、巨大的砾石和各种碎块被一冲而下。 这些既非孤立事件也非特例。喜马拉雅地区的地震常常引发泥石流,从而阻塞河道,造成河水上涨,直到所积蓄的水的压力突破阻塞,形成一场巨大的山洪,给行洪道路上的村镇带来巨大破坏。1950年地震造成的山体崩塌阻塞了好几条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支流,在迪邦山谷的一个堰塞坝很快决口,造成的损害相对较小。但苏班西里的另一个堰塞坝在八天后才决口,形成了高达7米的大浪,淹没了好几个村庄,造成532人死亡。包括对在表面发现的沙子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在内的地质研究表明,在同一个地区至少发生过1548年的一次大地震,在喜马拉雅中段还发生过另外两次严重地震,其强度足以让地表断裂。其中第一次发生于1255年,第二次则是毁灭性的1934年比哈尔邦地震。 1934年地震为里氏8.1级,震中位于珠穆朗玛峰以南10公里处。它毁灭了印度比哈尔邦的北部和尼泊尔东部的大片地区,造成3万人死亡。在没有大坝的时候,地震造成的死亡尚且如此众多。泥石流形成的堰塞坝是由泥浆和砾石堆成的,几天后就会崩决。但如此强度的地震几乎毫无疑问会对混凝土大坝造成严重破坏,要知道,里氏是一个对数级别。 也就是说,8.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7.8级地震的3倍,而8.7级则是其27倍。如果中印两国正在考虑建造的巨型大坝发生断裂的话,由水、泥和砾石形成的巨浪将造成数百万人的死亡,冲毁下游西藏、印度和孟加拉国数万平方英里的土地。而其中绝大多数的死亡者都将是印度和孟加拉人。 印度已经吃过上游雅鲁藏布江流域山洪暴发的苦头,山洪一下就彻底冲毁了布拉马普特拉河中的整个岛屿,住在上面的人几乎死光了。中国的水文学者们知道会发生这次洪水,但并没有警告他们的印度同行。就在2013年6月,印度还吃过另一次山洪的苦头。6月中旬,连续三天的淫雨造成了泥石流,阻塞了恒河两大支流之一的帕吉勒提河,第三天堰塞坝决口时,作为朝圣之地的达尔纳特镇整个被毁,在短短几小时内5000到10000名朝圣者死亡。如果帕吉勒提河两侧的山坡不因特里水电站的大坝和隧道建设而遭到破坏的话,这场灾难可能就不会发生。 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9座巨型阶梯水电站相比,特里水电站可谓小巫见大巫,因为其发电能力仅有100万千瓦。由此算来,这些巨型大坝一旦断裂,造成的死亡人数就会达到数百万之众。如果中印两国政府通过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大修水电站的规划,整个地区将面临随时发生的灾难。
174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雅鲁藏布江或为红河的支流
ephedra 2013-1-16 16:27
文章来自: http://www.kib.cas.cn/xwzx/kyjz/201210/t20121026_3667595.html 我国西南地区山川壮阔,三江并流地区更是以其高山峡谷的自然景观闻名遐迩。但在地质历史上这些河流都是红河的支流,流入南中国海,而雅鲁藏布江是否也是红河的支流,目前还是有争议的。 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课题组联合孙卫邦课题组研究人员在研究了皱叶醉鱼草(Buddleja crispa)居群遗传结构之后发现,该物种位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的居群与位于怒江、澜沧江上游和滇中高原附近居群在遗传背景上形成一个谱系组。各个谱系组的分布模式表明皱叶醉鱼草的居群结构与古红河水系的假说结构高度吻合。这个结果第一次从植物学的角度上证明,远在西藏的雅鲁藏布江上游也曾经是古红河的一条支流,两大水系在距今两百万年前分开,进而形成现在的河流模式。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植物学报》(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上(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99(10): 1726–1735. 2012.)。 醉鱼草
个人分类: 植物分类学|23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真正的HIFI(高品质音乐)发烧友只用雅鲁藏布江的水电听音乐
sincos 2012-8-21 21:11
优点:功放有一个就行,玩音响最后就是玩电源。 用火电的力度大点,声音偏暖,用水电的声底偏冷,但解析力很高,水电中,以葛州坝的电音色最好,火电中以北仑电厂的电音质最好,因为烧的无烟煤的比例最 高。2)同一套器材,晚上8点到10点的时候音色就感觉有点偏冷,晚上11点之后声音明显偏暖,后来才发现高峰电用的是外省的水电,低谷电以本地火电为 主,铁证如山! 不足:3)风力发的电层次感很差,听感朦胧,听菜可妇司机的A大调B小调,音场明显收缩,小提琴部都混在一起 。 总 结:4)风力发电的单机功率在500w以下的音色都偏薄,电是三相和两相和音色关系不大,关键是平衡感,三相电播放大编制的交响乐阵脚明显比两相的要稳! 核电适合播放《终结者》之类的大片伴音。 但遗憾水、火、风、核电都并在了国家电网上了,所以放什么声音都是混论一片。 回复(1)购买日期:2010-08-15此评价对我有用(0)没用(0) 1 carsonzhao 回复说: 有位烧友为此从上海搬家到广州,声音好很多,因为南方电网以大亚湾核电和两广水电为主,音响既有力度,又比较清澈。最近准备投资建设独立不并网的雅鲁藏布 江水电站,高山雪原的天水,将使音响脱胎换骨。但可研报告遭到印度的反对。太阳能发电,有何不同?声音偏向温暖,不冷,但是有点薄! 有个自翔为国内最资深的耳机发烧友,一日试听铁三角AT-HA25D耳放配(audio-technica)AD2000耳机,听着听着突然摘下耳机说 “今天没法听了,一定是水电站的水位又涨了”, 令在场其他烧友目瞪口呆! 还有跟贴更狠: 真正资深的发烧友不用交流 电源,因为整流滤波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会使人脑震荡,必须用电池供电。而且不能用充电电池,因为充电过程中积累了电网波动带来的电压起伏,还有电网谐波会在 充电过程中使电解液活性增大,影响放电效果。所以用充电电池听音,虽然低音和中音尚可,但高音有些刺耳,不能听音乐,只能听赵本山的小品,而且只能是和范 伟合作的那几个。 能用的只有干电池,由于干电池特性稍干涩,高音不亮,一般都配以水浴加热,一般至87.35度最好。而且干电池体功率越大越好,放音是声音饱满雄浑。骨灰级的发烧友都是订做干电池,用得最多的,直径200多毫米,高300多毫米。 后来电池厂家把生产电池的模具,报废后卖给了水桶厂。黑心水桶厂用这套做电池的模具开发了一种新型水桶,容量5加仑,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桶装水的水桶。这套模具原来是做电池的,有汞污染,所以桶装水喝起来都有一股水银味。 最大号的干电池直接参照原油桶规格,近160升的大家伙,20只串联在一起,放1812的时候,连各国的侦查卫星纷纷报警。美国那次的军用卫星掉下来,还装 模作样的用导弹打了一下,是为了掩人耳目。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有2个发烧友同时放1812,而且都是用的顶级电池,炮声太大,震的。由于发烧友规模越来越 大,大号干电池需求量大增,装原油的桶生产不过来,导致油价暴涨。很多人不明就里,以为缺油,实际上是缺桶。 Source: http://www.kaixin001.com/repaste/59632161_3574288204.html
5598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雅鲁藏布
热度 15 yourjoe 2012-6-23 09:57
我的雅鲁藏布
一:日照雪山 东方将欲晓,初夏雪山红日照,彩云朵朵高。 在林芝,我第一次看到旭日照雪山的景色,我深深地被震撼,我想到了上面的“俳句”。句子虽不佳,但基本可以描摹所见的惊艳美景。 其实,我当时没看到太阳,看到的只是雪山顶上的金色的阳光,一缕缕,一片片,既感觉瑰丽惊心,更感觉神秘慑人。 二:江河交汇 雅鲁藏布江从南北两山间开阔的河谷地浩浩汤汤流过来。 尼洋河从东西两山间同样开阔的河谷地洋洋洒洒涌过去。 尼洋河清流汇入雅江浊水后逆势而上,欲兴风作浪,但终不敌雅江声势浩大,尼洋河最终融入雅江,与后者相濡以沫,合二为一。 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这样的交汇我曾在黄河与其支流无定河交汇时见到过,但这里的场面要大得多。 雅江和尼洋河交汇后更宽阔,它们相携相伴,扬长而去,直奔南迦巴瓦。 三:南迦巴瓦 南迦巴瓦,众神降临聚会的圣地。 神们在南迦巴瓦干什么? 听说他们也在煨桑。 雅鲁藏布江直奔南迦巴瓦又是为了什么? 我曾经从好几个角度观察过南迦巴瓦,感觉并不想传说中的那样神秘,路远一些,山高一些,峰竣一些,烟云多一些。 我眼里的南迦巴瓦更像一座巨型冰雕。 南迦巴瓦海拔 7782 米,全球排名第十五,七字头里是老大。 四:雅江泛彩 我遇到的这段雅江眉清目秀,崇光泛彩。 挟带了尼洋河的雅鲁藏布江向南迦巴瓦奔去,似凤凰飞,如百灵鸣,巧笑三百枚,风情十万种。 南迦巴瓦是雅江高峻的背景,雅江是南迦巴瓦灵动的舞者。南迦巴瓦玉树临风,雅鲁藏布婀娜飘逸。 在雅江的带动下,山生动,树美丽,麦苗绿,菜花黄。 翻过喜马拉雅是墨脱,那个至今仍神秘的地方。雅鲁藏布江绕过南迦巴瓦后会掉头流过来。所以,我所到达的地方,比如格嘎村,左也是雅江,右也是雅江,前面还是雅江。 地球在转,雅江在流,珠峰在长高。 帷幕徐徐拉开 彩云朵朵高 江河交汇 浩浩汤汤 挟带了尼洋河的雅江 南迦巴瓦冰雕玉琢 南迦巴瓦藏起来了 南迦巴瓦怒气冲天 雅江泛彩 菜花儿黄
5172 次阅读|31 个评论
国家核能发展的紧迫性2:雅鲁藏布江上的大坝
laserdai 2012-3-3 03:02
以前看到 何祚庥老先生疯狂的“反何”声音 ,在科学网上得到了很多支持,这是由于普通民众对核电的很多技术细节根本不可能了解所导致的无端的担心和顾虑,这种情况在世界哪个国家都几乎一样,其实没有必要杞人忧天。此外,这位被普通民众当作院士而尊崇的“反何”先生,自称懂得很多高深的高能物理和理论物理竟然也是这样,令很多专业人士贻笑大方。因此,我写了三篇博文,说明国家核电建设的必要性: 现阶段必需核能工业稳步快速发展 , 其中简单提到了 雅鲁藏布江 上的水电站问题。 国家核能发展的紧迫性:伊朗停止向英法出口石油油价促升 , 谈到国家经济发展的石油供应太容易受到国际的影响而不稳定。 请给何祚庥一点鼓励:世界最老核电站关闭 (这篇博文说明英国也在加强核电的建设) 现在关注到了雅鲁藏布江上的水电站问题,于是作为新的一篇博,继续论述。 外交部周五( 2012年3月2日 )否认有关在雅鲁藏布江上游修建水电站会导致印度境内水资源缺乏的说法。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流入印度境内后,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 印度的一位议员达比周四对法新社表示,他们猜测中国在上游分流部分河水或进行人工截流蓄水。造成帕希加特地区目前的流量比正常情况减少了40%。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说,“ 我们的建设项目还没有影响到下游地区,其中包括印度 。” 他还说,中国对中印跨境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总体很低。兼顾上下游的利益,未对包括印度在内的周边邻国造成影响。 洪磊还说, 2010年在雅鲁藏布江中段开建藏木水电站 。该水电站容量不大,没有调蓄能力。水电站建成后,不会使干流下游流量产生大的变化,不会影响下游防洪减灾和生态环境。 另外洪磊指出,中国已经通知了印度官员有关在雅鲁藏布江建水坝的做法。 而达比早些时候则指出,当地人震惊地发现,在靠近帕希加特(Pasighat)的很长一段河段,河水陡然减少,已经可以看到原本是河床的部分沙石。 除了印度方面表达不满之外,中国也曾因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湄公河和怒江上游建设水电站 引起几个东南亚国家的不满。 其他相关的报导和评论: 印度极度不安:证据显示中国终于开始在雅鲁藏布江建坝 印度媒体称中国正在雅鲁藏布江修建大坝 印媒:中国否认引水工程 印度终于松了口气 增补: 2012年3月3日, 印度水资源部官员否认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上游修建水电站使印度境内下游河流水资源缺乏的说法。 法新社引述印度 水资源部高级官员 说,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水流“正常”,“水流并无减少”。 这位不具名的印度高级官员说,据印度中央水资源委员会的监测,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水流没有出现突然变化,印度因此没有必要担忧或恐慌。 早些时候,中国外交部星期五已否认西藏建设水电站影响到下游地区,其中包括印度。
个人分类: 高技术与经济|3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没有雅鲁藏布江学者和天山学者呢?
热度 4 pinjianlu 2011-11-25 11:59
似乎除了教育部的长江学者之外,每个省还有自己的江河湖海学者,但不知道西藏有没有雅鲁藏布江学者,而新疆就设立天山学者呢?光这名字就够酷的了,呵呵!
个人分类: 心路历程|4273 次阅读|13 个评论
支教中接机墨脱科考队员
热度 5 李丕鹏 2011-11-12 22:37
支教中接机墨脱科考队员
很高兴又有朋友来墨脱科考,而且还是校友。虽然按其话说我应该是他老师,因为他上研究生时我已经在系上任教了。客气归客气,能在高原接校友的机,是我的荣幸。更值得高兴的是从墨脱也传来佳音,印证了吴老师前几年对我说过的一句话:要研究墨脱的两栖动物,一年四季都要去,最好能呆一年以上。因为他们给我采集到了就盼的蝌蚪等等。明年我们在墨脱过年,这话已经说了好几个月好几次了……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其实从8号回来这些天天气一直很好,中午热得如同在酷夏。一路的好风光,也是我第一次能在往返机场的路上下车仔细观赏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进入峡谷前的风景。 尤其是在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汇合处,我和校友更是浏览往返于公路旁的大河沿上,校友还即时的将照片彩信给内地的朋友啊!哈哈,肯定羡煞力很大!
2874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罗哲文:运河保护应当是“活生生的”
xushui 2011-7-25 21:24
文物专家罗哲文   早报讯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与郑孝燮、朱炳仁三人早在2005年即首次联名向京杭大运河沿岸17个城市的市长发出书面呼吁:加快大运河申遗工作进程。三人因而被誉为“运河三老”。对于大运河申遗终于迎来的“提速时代”,罗哲文此前表示,他认为应该理性对待大运河保护。运河与长城不同,大运河不能仅作为一般的历史文化遗产保存,而是活生生的、还在流淌着的财富,必须发挥其实际的作用。因此,大运河的保护方式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创新。   罗哲文呼吁,保护大运河,首先要真正了解大运河,要深入到大运河实地去了解。让文化遗产与普通人的生活发生越来越亲密的接触,应该是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重要指向。   对于大运河的长度,世人常说京杭大运河是1794公里或3600多里,罗哲文认为其实也不是很准确,“我从山东一张清代‘德县全境河渠图’上看见的运河不止‘九曲十八弯’,还有许多支渠相连,从文物特别是遗产的角度来看,这些支渠也要算大运河的一部分。就以吴王夫差最早开凿的邗沟来说,以后很多个朝代都改道开凿过。有好几条并不在原来的原址上,似乎也需要分别加以计算。这3600多里的长度,还未加上从杭州到宁波的浙东运河。此外还有古代运河如广西灵渠,陕西郑国渠,四川都江堰灌溉渠,宁夏秦渠、汉伯渠、唐徕渠……长达数千里,加上支流渠道,不可胜计。就以隋代大运河而言,尚有已不通航废弃的永济渠、通济渠的段落,也有2000多里,不能不计算在内。中国大运河何止万里,尚待进一步科学的测定。”   罗哲文说,大运河“半是天工,半是人为”这一点可能历史上没有人特别强调提出过,但只要仔细考察,可以发现大运河的身躯,并非都是人工开凿的。“我们在沿京杭大运河区段考察时,看到很多段落,都很难分辨人工与自然的界限,到了淮安、扬州、湖州等等地段,水网纵横、河渠交错。天工、人巧交融在一起,难解难分,这也正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中国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应该结合这样突出的特点加以发挥。”
个人分类: 水利|12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截断雅鲁藏布江”之说是最荒诞的国际玩笑
zbt92 2010-11-21 09:57
图为藏木水电站围堰截流的现场情况,围堰合拢后雅鲁藏布江水将从右侧预留的导流明渠中流过。 文 / 水博 随着西藏的经济发展,西藏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正在逐步的告别传统的农耕生活进入现代化社会。然而,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西藏的发展也迫切的需要电力能源。如果不能及时的开发利用当地清洁可再生的水电,西藏的发展只能燃烧更多的化石能源。这样不仅会对西藏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也必然会增加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 幸运的是西藏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不仅完全能够满足西藏发展的自身需要,而且,还能为全球的减排温室气体做出巨大的贡献。由于水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一旦开发利用之后,就可以永续不断、永久利用。因此,开发利用西藏的水能对全人类的贡献,无论从能源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会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的石油生产国的全部石油。为此,根据西藏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已经及时地批准了在雅鲁藏布江上建设第一座大型水电站。 11 月 12 日 ,藏木水电站已经顺利截流,并正式开工建设。 然而,对这样一件非常有利于西藏和全世界的大好事,却遭到了一些不满中国的发展和喜欢挑拨中印关系的组织和人士的非难。其中最可笑的莫过于制造截断雅鲁藏布江的谎言了。从字面上看,既然你们说电站已经截流,我当然就可以说你们是截断了雅鲁藏布江了。但是,这种骗人的逻辑,无论从科学道理上还是从常识上看,都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荒诞的国际玩笑。 从科学道理上看,物质不灭的定律就决定了任何一条河流都不可能被截断,除非你把水引走,或者消耗掉。否则,中国历史上就不会有大禹治水的故事和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名言了。 从常识上看,我们的社会对水电站建设中的大江截流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例如,十几年前著名的三峡大坝截流时,中央电视台曾经向全世界的观众现场直播了几个小时。然而,从那时起到现在,似乎还没有什么人认为过三峡大坝的截流就是截断了长江。否则,如果 1997 年三峡大坝截流时,长江就被截断了,为什么 1998 年长江还能发生特大洪水?为什么今天的长江还依然流淌?由此可见,为了方便施工的水电站截流,并不是什么截断河流,应该是一个常识。 有意思的是,对于这种藏木水电站将会截断雅鲁藏布江的荒诞的国际玩笑,我们的媒体还需要专门请专家出来解释西藏修建水电站不会截断雅鲁藏布江。这足以说明我们整个社会的科学素质,距离现代化社会的需要还有多巨大的差距。 本月初,在福州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开幕式上的致辞中,用了非常大的篇幅,阐述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性。韩启德说 公民科学素质不高,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 看来,不仅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的确是我们国家的当务之急,而且,根据截断雅鲁藏布江这种荒诞国际玩笑也能大肆流行的现实,我们似乎还应该在科协主席所列举的种种危害中,补充上:公民科学素质不高,还会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国际关系,以及我们作为一个崛起中的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形象。
个人分类: 三峡|587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印并不存在争水大战
热度 1 jiasf 2010-7-27 19:36
据环球网报道, 印度《印度时报》 7 月 26 日发表了题为争水大战印度,中国 最大的渴求的文章,说到 位于孟买的研究机构战略前瞻组织( SFG )发起了一个名为喜马拉雅的挑战的研究,认为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喜马拉雅次大陆四国印度、尼泊尔、中国、孟加拉国,对一年生水资源的消耗量将达 2750 亿立方米。又说为什么拥有长江、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这样的大河,这一地区仍会干旱呢?因为这些河流都发源于青藏高原,其水量与融化的冰川攸息相关,而气候变暖使高原冰川行将用尽。水赤字将会对农业生产、水利发电、粮食供给以及居民生活产生日积月累的、毁灭性的打击。这迫使这四个国家将竭力保水,甚至可能越过边境找水,从而造成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印媒和战略前瞻组织炒作中印争水大战,就像前些时候捏造中印边境发生冲突一样,纯粹是无事生非;而环球网报道采用的中文题目 印媒:中印应协商解决争水大战 ,也有落入圈套的嫌疑。 这里所谓战略前瞻组织,笔者曾有过接触,或许应翻译成战略远见集团( Strategic Foresight Group ),是位于印度孟买的一家国际性战略咨询公司,成立于 2002 年。该公司或许擅长的是国际和平、国家安全等战略咨询,但对水资源则缺乏专业背景。他们的喜马拉雅的挑战研究结果有几处严重错误。其一是错误地认为喜马拉雅地区气候变暖使高原冰川行将用尽。实际上即使在未来一百年全球变暖温度上升 6 ℃ ,喜马拉雅地区的大部分冰川也仍会存在。而且冰川融化所提供的水量在喜马拉雅地区几条大河的总径流量中并不占很大的比例,对于大河而言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其二是错误地认为中国与印度之间存在争水的矛盾、会发生争水大战。实际上一方面从中国境内的产水量占整个流域的产水量的比例而言并不高,例如雅鲁藏布江(出境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中国境内的产水量只占恒河 - 布拉马普特拉河 - 梅格沙河复合入海口总水量的约 12% ;另一方面中国在包括雅鲁藏布江流域在内的喜马拉雅地区用水非常少,境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只有 2% ,所以中国的用水对下游的影响微乎其微,中国用水造成的总水量的减少不会超过 0.5% 。所以印度根本没必要担心中国会与下游地区争水。至于印方担心中国可能从雅江调水到西北,笔者曾当面对他们说明中国政府已经正式否决了一些专家的个人建议,因为没有经济可行性。而且印度的专业人士也认为对调水( water diversion, 这里应翻译成调水,而不是中文报道里的河流改道)的担忧被过度夸张了,因为当地地形使这几乎不可能实现。至于中国规划在雅江修水电站,因为水电站并不耗水,所以对下游的水量也不会有多少影响。而且中国规划在境内修水电站属于中国的权利,又可以提供可持续的干净能源、有利于减少碳排放、减缓包括喜马拉雅地区在内的全球温度上升,印方不应该反对和干涉。 印方媒体还说印度不缺关于水的双边协议。它与尼泊尔和孟加拉国有关于马哈卡利河的开发以及恒河水资源共享等协约,只是与北京没有。这话似乎有责备中国的意思。其实中国与印度之间不存在争水的矛盾,倒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与印度之间的争水矛盾很突出。喜马拉雅地区水资源矛盾的焦点是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印度河水资源矛盾、印度和孟加拉国之间的恒河水资源矛盾。
个人分类: 水是杂谈|5410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