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水电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考察表明云南龙江水电站建在活动断裂带上
热度 13 Majorite 2012-11-27 22:48
考察表明云南龙江水电站建在活动断裂带上
考察表明云南龙江水电站建在活动断裂带上 嵇少丞 考察组的部分人员 本人正在云南芒市地质考察,近日发现大( 1 )型Ⅰ等工程——该市龙江水电站正好建在一条活动断裂带上,这条断裂就是著名的“龙陵 - 瑞丽”断裂及其延伸部分。 图1. 龙江水电站建成典礼(2007) 在水库下游不远处,我看到明显的近代强震的遗迹:洁白的大理岩中发育近垂直的、宽几十公分到一米的碎裂带,内部充填岩石角砾与松散土壤,没有压实胶结(图2-3),初步估计其形成时间可能不过 200 年, 对应的震级在 7.5 级左右。“龙陵 - 瑞丽”断裂带是一条左旋走滑断裂,有发生 7.5 级 左右的强 震的能力。 图2. 大理岩由近代强震形成的高倾角的破碎带(铁锤所在处)。 图3. 强震造成的岩石碎裂。这样重要的地质证据在植被后、风化严重的当地地表是看不到的,只有在新开采的采石场才能见到。 龙江水电站正好建在“龙陵 - 瑞丽”断裂带的一个左旋拉分区域,发震几率非常高的地方。不知道,开建之前大坝与水库地震安全方面是如此论证的? 龙江水电站由混凝土双曲拱坝、左岸引水系统及地面引水式厂房组成。总库容 12.17 亿立方米,为大( 1 )型Ⅰ等工程。大坝全长 472 m ,坝顶高程 875 m ,最大坝高 115 m 。泄水坝段布置 3 个 溢流 孔,在 810 m 高程设 2 孔放水深孔;引水洞一条,断面为圆形,直径 11m ;厂房尺寸 109 m×25.4 m×47.35 m( 长 × 宽 × 高 ) 。电站 装机容量 240 MW 。 龙江水库大坝离中缅边境约50 公里。 最大坝高 115 m,一旦发生地震,造成溃坝,下游云南居民与缅甸居民不免要遭殃。希望国务院、水利部、云南省委、德宏州政府等有关方面重新认识地震可能对龙江水库及其大坝的影响,做好一旦发生地震造成溃坝的紧急预案工作。 2003 年 12 月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新华公司董事长王文珂带人专程来云南,与云南省委副书记王学仁,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杨应楠,副省长孔垂柱和州长孟必光、副州长刘正华等共商龙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开发事宜,并达成了由水利部新华公司负责该项目开发的共识。 2007 年 7 月 1 日开工建设, 2009 年 8 月 1 日下闸蓄水, 2009 年 12 月底工程完工。 图4。 距龙江水电站一公里下游的龙江。发源于高黎贡山西麓的龙江 —— 瑞丽江由北向南,然后在这里打一个弯穿过。 大坝建成后,下游水位变低了,曾引起50公里外的边境那边的缅甸的抗议,水位变低影响他们水稻种植与生态环境。水库周围, 风景优美,氧气充足。 图5. 地质构造图。 蓝色为水库所在地,红色为我发现的近代地震遗址地点。 图6. 考察中,博主躺在一块江石上小息。 图7. 博主与部分从事滇西活动构造与地壳稳定性研究的同事在瑞丽中缅边境合影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4727 次阅读|28 个评论
不能颠倒上下
热度 3 zhushiao 2012-11-24 20:58
不能颠倒上下
不能颠倒上下 朱诗鳌 常说不能颠倒黑白,其实上下也颠倒不得。 在巴西与巴拉圭交界处的巴拉那 (Parana) 河上,很古的时候就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塞特克达斯 (SeteQuedas) 瀑布。该瀑布 是一个由18个瀑布组成的瀑布群。她有110多万年的历史, 汛期流量超过30000m 3 /s,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之一。瀑布总落差达114m。巴拉那河水从山壑飞泻而下, 隆隆巨响传至30多公里外, 气势非凡, 如图1所示。 塞特克达斯瀑布景色优美 , 很长时间里都 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图1 昔日的塞特克达斯瀑布 (引自 samecity.wordpress.com ) 为了开发巴拉那河的水力资源,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在塞特克达斯瀑布下游约200km处建造了一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工程于 1982 年开始蓄水。所建的大坝是一座当今世界最高的大头坝, 坝高196m。水电站装机容量为 1260 万 kW 。在我国三峡水电站建成之前 , 该电站一直是世界水电站的巨无霸。 由于大坝很高,塞特克达斯瀑布就被淹没在水库之中, 图2是淹没前后的示意图。昔日喧腾而恢弘的瀑布景观随之销声匿迹。 图2 塞特克达斯瀑布被淹前后的情况(示意图) 1 - 塞特克达斯瀑布 ; 2 - 巴拉那河 ; 3 -伊泰普水电 站 奇怪的是, 现在网络上竟流传有这样一种错误说法,称 塞特克达斯瀑布不复存在的原因,是由于瀑布地处伊泰普水电站的下游 (而不是前述的上游) ,大坝把河水拦住了,断绝了瀑布水源。还说是由于河道两岸的工厂用水毫无节制,以及两岸森林被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使瀑布逐渐枯竭。更玄乎的是,说是科学家们预测,过不了几年,瀑布将完全消失。 我们姑且不说瀑布根本就不在 伊泰普水电站的下游而是在上游,只看上述几点牵强附会的使瀑布枯竭的 “ 理由 ” ,就令人啼笑不得。比如说,即使瀑布在坝的下游,大坝蓄水后电站还要发电,尾水还要流向瀑布所在地,何况溢洪道泄洪时,流量更大,瀑布怎么会枯竭呢? 作者认为,网上这类文章应予以删除,以免 以讹传讹,贻误后人。 这上游下游不能颠倒。
个人分类: 水利工程|5623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水力发电百年简史》连载
hncszwj 2012-10-23 22:40
2012年,中国水力发电走过了100年的沧海桑田。我在1985~2001年间从事《水电站自动化》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填补湖南境内该领域高教空白)时,除全面地深入细化外,如1980年代研读国家水利电力部1984年版《水电站机电二次设计手册》和东北电管局关于水轮机的细部结构教材,1994年提出“不延时自动向转轮室补入与关导叶造成水流量减小值近似等体积的等压气体”治理水轮机组甩负荷抬机,2002年~2004年提出“空间操作化平面操作”的“四重斜流转桨式水轮机”概念,还长时间用人工法(当时没网络)查阅现刊、年鉴等,关注、研究了全国水电站的历史和动态,遂于近年撰写了《中国水力发电百年简史》,国家水利部刊物分十一期连载(2011——08、10、11、12;2012——02、03、04、05、06、08、09),刊发至约1800个县。 以此对一段情报室查阅岁月给予真实模拟。 网上可进行不完全下载: ① http://www.cnwwp.com/zazhicontent.asp?id=4774 ; ② http://www.cnwwp.com/zazhicontent.asp?id=4810 ; ③ http://www.cnwwp.com/zazhicontent.asp?id=4831 ; ⑤ http://www.cnwwp.com/zazhicontent.asp?id=4864 ; ⑥ http://www.cnwwp.com/zazhicontent.asp?id=4848 ; ⑦ http://www.cnwwp.com/zazhicontent.asp?id=4882 ; ⑧ http://www.cnwwp.com/zazhicontent.asp?id=4899 ; ⑩ http://www.cnwwp.com/zazhicontent.asp?id=4972 ; ⑾ http://www.cnwwp.com/zazhicontent.asp?id=4995 。 七律(仄起) ● 彩云之南 ● 2012年2月21日 为 中国水力发电百年而作 彩云之南彩云飞, 腾空跃起敢作为。 心中俯视澜沧水, 八库如珠替电煤。 再忆螳川 石笼坝, 洪波涌起百年雷。 嘉炀 师表垂联大, 思绪无边在楚归。 m 注: 螳川:指滇池螳螂川; 嘉炀:指施嘉炀教授。
43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汉江流域干流大型水电站
oaringlis 2012-10-10 14:54
====安康水电站、 旬阳 水电站、石泉水电站 ====研究论文名称: 1\汉江上游梯级电站远方集中控制系统研究 2\ 加快汉江上游水电开发模式探讨 3\ 南水北调下的汉江流域 4\ 汉 江 流 域 规 划 汉江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流经汉中、安康两地区至白河进入湖北省。汉江上游干流长448km,流域面积95200km2,水力资源丰富。汉江上游在陕西省境内可开发水力资源装机容量3724MW。其中,干流2085MW,支流1639MW。   汉江干流梯级开发在陕西省境内规划了7级水电站,自上而下为黄金峡、石泉、喜河、安康、旬阳、蜀河、夹河。 汉江上游主要支流有褒河、旬河、任河、岚河等,已建和在建水电站容量约160MW。   褒河全长175.5km,流域面积3940km2,河东店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43.4m3/s,江西营以下至石门为峡谷河段,是褒河主要水电资源河段,该河段长81.2km,天然落差356m,河段平均比降0.438%。根据西勘院《褒河干流梯级开发补充规划报告》,规划布置了鲁家坝、界牌关、马道、青桥铺、石门等5座梯级电站,装机容量合计165.4MW,另规划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600MW。其中界牌关水库具有多年调节性能,并有常规水电开发和常规水电加抽水蓄能两种开发方案。目前褒河干流已开发的只有石门水利枢纽。   任河发源于重庆市城口县境内大巴山南麓的大燕山,是汉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也是汉江水系唯一发源于大巴山南麓的一条支流。自东南流向西北转东北向,流经重庆市城口县、四川省万源市大竹区、陕西省紫阳县,于紫阳县城西南任河咀注入汉江。干流全长212km,总落差1555m,流域面积4893km2,多年平均流量122m3/s。任河水力资源较丰富,西勘院《任河干流梯级开发规划报告》按高望、赵家坪、巴山、大竹河、白杨溪、毛坝关、香水沟等7级开发。其中毛坝关电站工程已开工。   岚河全长151.2km,总落差2073m,六口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45.0m3/s,总流域面积2128km2。西勘院1998年对岚河花里乡以下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滔河的漳河坪以下河段和四季河进行了梯级开发规划,在岚河花里乡以下布置有滴水岩、黄家垭、蔺河口、黑湾、新春、花坝共6级电站。滔河漳河坪以下布置了泥坪、齐园子、金淌和肖家坡等4个梯级。四季河跨流域引至滔河、岚河发电,布置金淌和方家垭两级电站。其中,在建的蔺河口电站装机规模较大,并有季调节性能。已建及在建的还有新春、齐园子、花坝、金淌等电站。   表1 汉江流域干流上游梯级水电站主要指标表      旬河是汉江上游第二大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流经柞水、镇安、旬阳3县,流域面积6544km2,多年平均流量74m3/s。西勘院1997年开展了前期规划,在旬河干流共布置了包家垭、柴坪(回马石)、沙沟口、季家坪、钟家坪等5个梯级,目前均未开发。其中,柴坪、季家坪梯级具有较好的调节性能。 安康水电站是我国十大水电站工程之一。 坝址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汉江上游,距安康市西18km,距上游石泉水电站170 km ,距下游丹江口水电站260 km。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防洪、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电枢纽工程。电站于1978年正式开工,1989年12月下闸蓄水,1990年12月12日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1992年12月25日机组全部投产, 1995年工程竣工。枢纽建筑物由混凝土折线重力坝,坝后式厂房、升压变电站、泄洪建筑物和过船设施等组成。最大坝高 128 m,坝长541m,坝顶海拔高程338m 电站装有 4台单机容量20万kW的机组,总装机容量为85万kW,水库总库容为25.8亿m3,正常蓄水位330 m,年发电量 28.57亿 kW?h。由于安康水库的调节作用,使下游旬阳、蜀河、夹河3个梯级水电站的保证出力提高到16万kW。当发生5-20年一遇洪水时,可削减洪峰 3400-4800 m3/s,提高下游的防洪能力。电站以330 kV双回线和5条110 kV两个等级出线电压与西北电网联网,为陕西工农业生产、襄渝、阳安、西康3条电气化铁路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截至1999年底已累计发电159亿kW?h,1997年创安全生产运行1637天的记录,为西北和陕西电网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发挥了积极作用。由集团公司水电三局承担主要施工任务。
28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四川泥石流冲毁水电站工地约40人失去联系
热度 1 杨学祥 2012-6-28 16:53
四川泥石流冲毁水电站工地约40人失去联系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8日13:50 四川在线 宁南县白鹤滩水电站所处位置 白鹤滩水电站模拟图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胡佳丽)记者13时35分从省政府应急办获悉,据三峡公司白鹤滩电站筹备组报告,6月28日6:14时左右,凉山州宁南县百鹤滩镇和倮格乡境内因局地暴雨,在百鹤滩电站施工区附近发生泥石流灾害,已造成三峡公司白鹤滩电站施工区人员失踪38人至41人。 p .contentPlayer{margin-top:10px;} .contentPlayer{float:left;width:336px;height:322px;background:url(http://i0.sinaimg.cn/cj/video_bg.png) no-repeat 0 0;margin:0 10px 10px -10px;*margin-right:7px;padding:1px 10px;_display:inline} .contentPlayer a{text-decoration:underline;font-size:12px!important;} .cp_player{padding:14px 0 0;text-align:center;height:249px;display:block;} .cp_tit{padding:10px 0 0 18px;font-size:12px!important;line-height:20px!important;display:block;} .cp_from{padding:0 0 0 18px;font-size:12px!important;line-height:20px!important;display:block;} 视频:四川泥石流冲毁施工营地 多人失去联系 来源:CCTV新闻频道 var sinaBokePlayerConfig_o = { container: "p_player", //Div容器的id playerWidth:298, //宽 playerHeight:250, //高 autoLoad: 0, //自动加载 autoPlay: 0, //自动播放 as: 0, //广告 tj:0 //推荐 }; // 将播放器初始化代码“SinaBokePlayer_o.showFlashPlayer();”放到这个回调方法里面可以保证异步初始化不出问题。 // 注意回调方法名是固定的,为:__onloadFun__,命名空间为window顶级对象,保证没有其他覆盖。 // 此方法的声明最好放到detectbrowserplayer.js的引入上面,保证调用没有问题。(查看下面一行的script文件引入) window.__onloadFun__ = function(){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Load = 0;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Play =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id", 8024604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as", 1); SinaBokePlayer_o.addVars("logo",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pid", 1); SinaBokePlayer_o.addVars("he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blog", 2); SinaBokePlayer_o.addVars("singleRss", "http://video.sina.com.cn/iframe/fourlists/p/news/c/v/2012-06-28/143261790751.xml"); SinaBokePlayer_o.addVars('HTML5Player_autoChangeBGColor', false); //可以加入这行,播放器就不会自动修改容器背景色,和flash播放器保持一致了。这行代码不会对flash播放器有影响。 SinaBokePlayer_o.showFlashPlayer(); }   接报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立即作出重要批示。刘奇葆指出,要立即安排救灾,抢救伤员,安置群众,处理善后,同时要求全省各地都要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切实抓好值班值勤,预报预警,及时转移可能受灾的群众和各类施工人员,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蒋巨峰要求迅速调集专家和设备,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搜救失踪人员,做好事故原因调查和相关善后工作。常务副省长魏宏已率省政府应急办、省国土资源厅、省民政厅、省水利厅、省安监局、四川电监办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省政府救灾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救援工作。    白鹤滩水电站简介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与云南省巧家县交界的金沙江峡谷,上游与乌东德梯级电站相接,下游尾水与溪洛渡梯级电站相连,是金沙江下游(雅砻江口~宜宾)河段4个梯级开发的第二级,距宁南县城75公里。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拦沙、防洪、航运、灌溉等综合效益。工程筹建期3年零6个月,总工期12年,静态投资424.6亿,动态投资567.7亿。工程完全竣工后将淹没耕地6006.01Km2,搬迁人口6.9万人。   电站坝址处控制流域面积430308万km2,多年平均来水量4140m3/s。水库正常蓄水位820m,相应库容179亿m3,死水位760m以下库容79亿m3,总库容188亿m3。汛限水位790m,预留防洪库容56亿m3。调节库容达100亿m3,具有季调节能力,可增加下游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4级电站枯水期保证出力220万kW,增加枯期电量55亿kW h。上游回水180km接乌东德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与乌东德水电站尾水位(805.5m)重叠14.5m,是本河段水头重叠最大的水库。   工程枢纽由拦河坝、泄洪消洪设施、引水发电系统等组成。拦河坝为双曲拱坝,高277m,坝顶高程827m,顶宽13m,最大底宽72m。地下厂房装有16台75万kW的混流式机组,总装机容量1200万kW,年发电量515亿kW h,保证出力355万kW。在上游虎跳峡龙头水库建成后,可扩机至1500万kW,年发电量568.7亿kWh,保证出力492.6万kW。最大水头228.8m。以4回750kV送出。   工程于1992年开始由国家水电部华东勘测设计院勘测设计,已进行了库区勘测、大坝初设、水位定位、实物指标调查等工作,2003年底预可研已基本完成,目前已进入坝址勘选关键期,预计2007年全面完成可研工作,2008年正式开工建设。 http://news.sina.com.cn/c/2012-06-28/135024674886.s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212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电力出版社即将出版《S7-200 PLC编程及应用》
hncszwj 2012-5-9 23:54
一、作者主要教学经历(授课名称、课程类别、授课对象、授课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等);主要实践教学经历(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1.《水电站自动化》:1986年~2001年专科授课、实习,填补了湖南省境内高校该领域的高教空白,于1987年参加水利电力部教育司教学会议,制定了全国《水电站自动化》应用教学大纲,1986年~1996年间足迹遍布三湘四水,深入50多个水电站现场指导学生实习(含参观); 2.《电力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2001年~2005年专、本科授课; 3.其他相关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若干。 二、作者主要科研经历(项目名称、来源、署名次序、项目立项与结题时间、鉴定结论、获奖情况等) 1.《水轮机防抬措施探讨》1993年立项,1994年国家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刊载,被姚庄等水电站应用;《S7-200 PLC治理水力机组甩负荷抬机》:引入高新PLC后,对甩负荷后的转轮室水压实施恒压变气量补气PID控制,再度创新控制策略与技术路线,获“2005西门子自动化专家”荣誉称号!另刊载2005年10月第十期《中国水利水电市场》(ISSN 1684-4696)P27~30;《S7-200 PLC控制调相压水系统并与治理甩负荷抬机合成一个神经元》:2006年(8月18日被通知)入选《第一届水力发电技术国际会议论文集》(ISBN 7-5083-4874-5),2007/2008年度西门子自动化教育合作项目“我和西门子SIMATIC实验室”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刊载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年联载于3、4月第三、四期《中国水利水电市场》(ISSN 1684-4696)。 2.此外已用多本著作彰显了对治理甩负荷抬机的新思路、新方法,呼吁避免叶尼塞河萨彦●舒申斯克2009年8月17日的悲剧在我国重演。 三、作者曾经编写过的教材(教材名称、出版时间、页数、出版社、获奖情况等) 1.编著《S7-200 PLC 编程设计与案例分析》(页数488);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1-28311-9);出版日期:2010年1月,精品图书; 2.编著《S7-300/400 PLC 编程设计与案例分析》(页数592);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号:978-7-111-27976-1);出版日期:2010年1月,精品图书; 3.编著《S7-1200 PLC 编程设计与案例分析》(页数480);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1-33335-7);出版日期:2011年5月,精品图书。 四、编著原则、特点等 1.开发西部水力发电、实施西电东送是党和政府绘就的宏伟蓝图,把外国先进技术中国化是每个炎黄子孙的夙愿。为宏扬三峡旋律,以水电站自动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发电、供电、用电及其他工厂分层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全面建设,分解、剖析基础控制器之一的S7-200 PLC,编制、解析若干控制程序,使读者能举一反三地应用到各个工业领域。 2.本书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深入本质、切中要点,不拖泥带水,结构合理严谨,概念准确,便于消化吸收,从而应用于工程实践。本书可作为各种自动化专业尤其是发电自动化专业的高专、本科、研究生各层次的课程教材、毕业设计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电气工程师的参考用书。 五、本书特色 1.主题:以水电站自动化带动工业化,促进西电东送工程的发电、供电、用电及其他工厂分层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全面建设。 2.中心内容:以分层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一种基础控制器S7-200 PLC为叙述内容,从工作原理、硬件特性、编程软件、指令系统、控制网络几方面对其进行分解、剖析。 3.具体特色:编制并解析若干水电站自动化的应用控制程序,使读者了解其高度综合性并举一反三地拓展应用领域。 六、《S7-200 PLC编程及应用》目录 第1章 PLC基础知识 1.1 PLC的产生与发展 1.1.1 PLC的产生、定义 1.1.2 PLC的主要功能及特点 1.1.3 PLC的分类 1.1.4 PLC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1.2 PLC的基本结构 1.2.1 中央处理单元 1.2.2 存储器单元 1.2.3 电源单元 1.2.4 输入/输出单元 1.2.5 接口单元 1.2.6 外部设备 1.2.7 PLC的软件系统 1.3 PLC的工作原理 1.3.1 PLC对继电器控制系统的仿真 1.3.2 PLC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 1.3.3 PLC的编程语言 1.4 PLC网络与通信 1.4.1 PLC网络的几种拓扑结构 1.4.2 PLC网络的几种通信方式 1.4.3 S7-200 PLC的网络通信 1.5 PLC的性能指标 1.5.1 PLC的基本性能 1.5.2 常用PLC性能简介 1.5.3 S7-200 PLC性能指标体系 1.6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与步骤 1.6.1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1.6.2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1.6.3 PLC应用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第2章 S7-200PLC的硬件、软件与系统配置 2.1 S7-200的硬件 2.1.1 S7-200的基本单元 2.1.2 S7-200的扩展单元 2.1.3 S7-200的其他组成 2.2 STEP 7-Micro/WIN编程软件 2.2.1 安装STEP7-Micro/WIN编程软件 2.2.2 STEP 7-Micro/WIN编程软件的功能 2.2.3 STEP 7-Micro/WIN编程软件的基本操作 2.2.4 STEP 7-Micro/WIN用于用户程序调试及运行监控 2.3 S7-200的系统配置 2.3.1 允许主机所带模块的数量 2.3.2 CPU输入、输出映像区的大小 2.3.3 内部电源的负载能力 2.3.4 S7-200系统的详细配置 2.4 S7-200的编程基础 2.4.1 S7-200编程语言的国际标准 2.4.2 S7-200的数据类型 2.4.3 S7-200的存储器区域 2.4.4 S7-200的寻址方式 2.4.5 S7-200用户程序的结构 第3章 S7-200 PLC的编程指令 3.1 S7-200的基本指令及编程 3.1.1 位逻辑指令 3.1.2 定时器和计数器指令 3.1.3 顺序控制继电器指令 3.1.4 移位寄存器指令、比较操作指令 3.2 S7-200的功能指令 3.2.1 数据传送指令 3.2.2 数学运算指令 3.2.3 逻辑运算指令 3.2.4 移位操作指令 3.2.5 数据转换操作指令 3.2.6 程序控制指令 3.3 S7-200的特殊功能指令 3.4.1 中断操作指令 3.4.2 通信操作指令 3.4.3 高速计数器操作指令 3.4.4 高速脉冲指令 3.4.5 PID操作指令 3.4.6 时钟操作指令 第4章 编制并解析S7-200控制程序 4.1 S7-200控制水电站油压装置的初步设计 4.1.1 油压装置自动化的必要性与控制要求 4.1.2 油压装置S7-200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4.1.3 油压装置S7-1200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 4.2 S7-200控制水电站进水口快速事故闸门的初步设计 4.2.1 进水口快速闸门的液压系统与自动控制要求 4.2.2 进水口快速闸门S7-200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 4.3 S7-200控制水轮发电机组润滑、冷却、制动及调相压水系统的初步设计 4.3.1 机组润滑和冷却系统的自动化 4.3.2 机组制动系统的自动化 4.3.3 机组调相压水系统的自动化 4.4 S7-200 PLC治理水力机组甩负荷抬机并与控制调相压水系统合成 4.4.1 治理水轮机组甩负荷抬机的必要性与正确思路 4.4.2 治理水轮机组甩负荷抬机的S7-200 PLC控制系统设计 4.4.3 治理甩负荷抬机与控制调相压水合成为一个神经元 4.5 S7-200 PLC控制水轮发电机组 4.5.1 水轮发电机组自动控制程序的拟定 4.5.2 机组自动控制程序的解析 4.5.3 机组事故保护及故障信号系统
2574 次阅读|0 个评论
探讨密松水电站停建的有关问题
热度 1 zbt92 2012-4-25 20:23
(2012-4-25 20:17:15) 来自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张博庭2012年4月25日在2012(西南)水电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概况:密松水电站是中国投资兴建的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密支那以上流域7个梯级电站中的第一座,位于迈迪开江与恩梅开江汇合处,装机容量600万千瓦,总工期8年,计划于2017年首台机组发电。但开工后于2011年9月30日被缅甸政府叫停。 一、谁在反对密松水电站建设? 1.1、反对水电开发,国际反坝组织的一贯宗旨 国际反水坝组织一贯资助各国的反水坝活动,包括我国国内的反坝活动,也都是由这些组织背后支持的。前几天颁布的戈德曼环保奖,第一位获奖者IkalAngelei就是由于反水坝有功。根据介绍他获奖的原因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抗议肯尼亚的Gibe3大型水坝的修建”。 总之,国际反水坝组织总是打着保护生态和保卫当地民众利益的幌子,用传播谣言,欺骗误导公众的方式来达到反对发展中国家的大坝建设和水利水电开发的目的。不过,客观的说在密松的问题上,我国国内的绝大多数环保组织,还是有爱国心的。他们在密松问题上的表现普遍比较克制,很少参与国外的造谣宣传。 1.2国际地缘政治博弈的结果 中国的快速发展确实已经构成对西方传统霸权的挑战。发达国家遏制中国发展的策略之一,就是挑拨和激化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例如,最近的南海问题等等。 在缅甸总统发布声明之后,美国国务院女发言人纽兰说,欢迎缅甸政府暂停密松坝建设的决定。美国的维基揭秘网站也披露:美国向阻挠密松坝项目的团体提供了资助。英国《卫报》网站说,美国的一条外交电报显示,美国驻仰光大使馆资助了缅甸的一些社团,后者迫使政府暂停在伊洛瓦底江建设的大坝。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西方势力而言,搁置密松水电站决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停建密松之后中方在缅甸的其他水电站也未必就能顺利建设。包括中缅油气管道在内的其他重大中缅合作项目今后将会受到进一步的攻击。如名为“地球权利国际”的NGO多次发表颠倒黑白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在国际社会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其发布的报告内容常常与实际情况出入很大。有西方背景的“瑞天然气运动”以保证缅甸天然气为缅甸人民所用为借口,也散布了大量违背事实的言论。 1.3缅甸国内“民主化”进程的代价 缅甸的民主化进步令人瞩目,然而,由于民众的科学素养还普遍不高,科普宣传滞后,所以,在民主化的过程中就难免要付出代价。 例如,著名的民主人士昂山素季在保护伊洛瓦底江的请愿书中,清醒地指出了伊江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的现状,并强调了伊江保护对缅甸的重要。但是,她却还不知道,缅甸经济发展与伊江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只能用科学发展的方式解决。这是国际上所有国家保护河流生态不二的选择。看到连缅甸国内这样最著名的民主人士,都不能科学地理解密松水电开发对缅甸的重要作用,可见,如果不进行科普宣传,我们怎么可能指望争取民主的缅甸普通公众,理解和支持密松水电站的建设呢? 目前密松的困境,主要是我们的科普宣传缺位造成的。别说缅甸,就是我们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也是非常低的,2011年的统计结果只有3.3%。如果不注意加强科普的宣传,要求公众能科学地理解河流开发的意义,是不大可能的。 回顾历史我们中国也曾有过民众群情激愤的扒铁路、烧电线杆子等的缺乏科学的“民主”教训。最后,我国甚至出现过暴力排外的义和团。 目前,缅甸的民主运动的发展态势总体还是比较好的。我么曾经看到昂山素季在回答南方周末记者的“恨不恨军政府?”的提问时,曾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可见他们还是提倡理性的非暴力民主。 但是,缅甸现在的民主,也并非是健全的。至少在在对待密松电站的科学问题上,很多缅甸人就不敢自由的表态。很人了解具体情况的人知道密松建设对缅甸的重要性,但嘴上却不敢说。例如,当初参与BOT谈判的有关人员,都已经不敢说话了。目前在缅甸任何支持密松的表态,都要遭到舆论的谴责。 缅甸的民主人士们应该想想,一个让人不敢说真话的民主,能会是真正的民主吗?在追求民主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保持客观和理性。在密松电站的科学问题上,民主的前提应该容许各种意见的自由表达,更应该容许人们揭露不符合实际的伪科学谣言。否则的话,我们的民主很可能成为,类似中国历史上群情激愤的扒铁路、烧电线杆的愚蠢。受损的一定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二、如何理解和应对密松被叫停 2.1用科学和事实揭露反坝宣传 国际反坝宣传的特点,主要是宣扬水电大坝破坏了生态环境。但,实际情况却完全相反。走遍全世界我们看到的总是水电开发成度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越好。所以,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事实揭露谎言。 具体到缅甸,最著名的民主人士昂山素季女士在关于伊洛瓦底江的请愿书中,谈到了伊江上游目前森林砍伐、水土流失,雨季洪水、旱季缺水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已经遭受极大破坏的现状。尽管她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解决这一切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只能是进行科学的水利水电开发。但是,这个伊江的现实是不容否认的。 我们到那里考察之后,也发现随着缅甸社会的发展,伊洛瓦底江的生态环境确实已经遭受了极大威胁和破坏。淘金、砍柴、挖玉,伊江地区群众赖以生存的主要方式,无一例外的对伊江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破坏。如不尽快开发,后果将非常严重。 这张图是密松三江口附近的淘金场地。村民说,淘金让伊江水严重污染,已经不能再直接饮用。 这张图是缅甸村民伐树后截成一小段、一小段,然后去烧成炭的场面。据一位缅甸的商人介绍,他的一个普通的饼干作坊,一天就要烧掉200棵树的木炭。这样下去伊江的生态环境能好得了吗? 此外,伊江的洪水灾害与旱季的缺水,也是非常严重的。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密支那市已经被淹过7次。一位移民告诉我,2004年的发洪水时的水位淹没,几乎与密松电站建成蓄水后的水位相接近。由旱季的干旱缺水造成的问题也非常严重。例如,航运困难、海水倒灌,咸潮上溯都严重的影响当地的稻谷耕种。目前世界的很多河口地区防止海水入侵的办法,都是依靠上游水库加大放水来解决的。所以,与昂山素季所担心的情况正好相反,只有科学的开发伊江的水电,才是解决河口地区海水入侵,提高缅甸水稻产量的最有效的办法。 一条河流的开发,如果不考虑水资源的调控,只想让它发电,那么最好是不建设大水库,分多级开发,在取得的相等的发电量的同时,水库的淹没损失几乎没有。而针对目前伊洛瓦底江的生态环境的问题来看,建设大水库的任务应该比开发利用水能更加迫切。所以,密松大坝的建设,决不是什么破坏生态环境,而是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缅甸媒体曾担心,位于坝址以西仅100公里的实皆断裂可能很快出现重大移位。作为水电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看到这一报道之后,我们反倒感到非常的欣慰。因为,报道的记者可能不知道。我们中国的西南地区有很多地震断裂带。所以,我们的建筑规范要求我们的大坝必须要躲开活动的地震断层一段距离。在实际中大坝能避开地震断层几公里、十几公里,就已经不错了。 相比之下,密松大坝以西100公里的断裂,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特别是2008年的汶川8级大地震,震中距离紫坪铺大坝,只有17公里。紫坪铺大坝的坝型与密松完全一样,坝高也比较接近(密松139米,紫坪铺156米)。通过8级大地震的实践检验证明,依靠现代的水坝建设技术,密松这样的大坝完全可以抵御大地震的袭击。 2.2强调减排作用回击挑拨中缅关系炒作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都在积极地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目前,由于太阳能的发电成本较高,太阳能的实际发电量还很小。而风能的发电已经比较接近商业化的水平。因此,世界各国都把积极开发利用风力发电,替代尽可能多的化石能源,看成是自己国家对整个人类的一份责任和贡献。经过多年的努力,风力发电已经在很多国家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成为全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经连续多年实现了风力发电的翻番增长。目前中国的风电,已超过美国为全球第一。 然而,即使像中国、美国这样的大国多年来举全国之力开发的风力发电所取得的实际减排效果,也还没有缅甸密松及梯级水电的开发利用对全球减排的作用更大。也就是说,停建伊江水电站的行为,不仅不利于中缅两国经济,而且对全球减排所造成的损失将超过目前任何国家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全部投入。 我们可以到联合国的气候大会上,让大家去讨论一下,是否愿意为了诋毁中国,就让全人类遭受如此之大的损失。 2.3澄清中国投资帮助缅甸发展的事实 对于缅甸国内来说,最能挑拨缅甸民众情绪的,是关于缅甸的军政府出卖了缅甸的自然资源,讨好中国的欺骗宣传。然而,事实截然相反,利用外资开发水电,也许是缅甸军政府为缅甸人民办的最大好事。 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搞清楚2个基本概念。一个是前面2.1节中提到过的,随着缅甸的发展伊江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受巨大的威胁,急需尽快的通过科学的开发加以保护。第二个概念是可在再生资源的特性与化石能源完全不同。它是时间的函数,开发利用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绝。不开发利用,就等于零。简言之: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 对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不开发、少开发才能留给我们的后代使用。而对于可再生能能源则完全相反,只有我们开发它、利用它,才能谈得上留给后代使用。例如,挪威、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早就非常充分的开发利用了水能资源。多少代人之后的今天,今挪威的99%的电力还是来自水电。法国的水能资源尽管总量非常有限,却几乎百分之百的得到了开发利用。而缅甸的水能资源得到利用的,目前只有百分之二点几。 过去一百多年来缅甸对比法国相当于流逝掉了大约200亿吨煤炭,如果我们今天不开发利用它,还将这样下去。通俗的说:过去一个世纪多以来发达国家的水能“用了也白用”,而我们缅甸(也包括中国)则是“不用白不用”。这也是为什么人家富,我们穷的根原因之一。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今天不尽快的开发利用这些水能,不但我们自己利用不了它,我们的后代同样也还是利用不了它。而挪威、法国人的后代,则可以永远的享用他们前辈所开发利用着水能资源。 因此,缅甸政府采用bot开发密松梯级水电这个资源的决策,就相当于在自己没有钱的情况下,开始要把目前缅甸“不用白不用”的资源,变成了“用了也白用”的财富。 那么这个财富的量有多大呢?根据密松梯级电站发出的一千多亿度电,每年可相当于5000万吨煤炭,折合人民币约200亿,缅币大约2万多亿。 当然,这个资源财富要想在缅甸兑现,首先是要有开发的投资,其次还要找到稳固的电力市场。过去一百多年以来,缅甸水能资源不能开发利用,财富白白流失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没有市场保障,没人敢投资。 而缅甸现政府的精明之处,就在于它抓住了周边中国快速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中国对清洁能源迫切需求,通过签订BOT合同,成功的同时解决了缅甸水电开发的资金和市场问题。 当然,中国企业帮助临近的缅甸发展经济也不是无偿的,必须要满足商业投资的基本回报。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也受到了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自己也希望能多使用一些缅甸的清洁能源,于是就积极投入了伊江水电的开发。 为了能在BOT期间内,缅甸无需任何投入的就开始大幅度获利。合同规定,除了正常的税收之外,中方还给缅方15%的干股,同时为了保障缅甸发展的电力需要,发电之后还要先给缅甸10%的免费电量,然后才考虑用余下90%卖电的收入还贷。核算下来,BOT的时间自然就会长一些。 凡是接触过电力投资的同志都知道,无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由于电力产品不可储存的特殊性,电力投资的最重要保证是要拿到售电合同。其实,很长时间以来,缅甸的水电长期不能得到开发,最主要还不是投资的问题,而是电力市场的保障问题。而只有紧靠着缅甸,而且快速发展着的中国有能力同时解决资金和市场的问题。 为了能在投资缅甸水电的同时,解决好售电市场的难题,把缅甸丰富的水电开发出来之后顺利的销售出去,中方企业不得不大幅度的增加投资。特地规划建设一条从密松到中国广州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这虽然会增加投资成本,拉长还贷的时间,但却可以让投资的收益得到了保障,使得开发成为可能。 除此之外,由于缅甸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当的落后,中方企业开发水电必须先建设一系列基础设施。例如,为完成合同和保障安全中方大约需建设750公里的高等级公路,数十座桥梁,以及大量的水文、气象、地震检测台站。然而,中缅双方的这种极大付出努力的合作,却被一些人炒作成了90%的电力将输往中国的掠夺资源。很多缅甸民众根本就不清楚10%的电力是免费提供的,只有90%的电力是可以用来正常投资还贷的。更不知道缅方还有无需投资的干股。 此外,中缅之间的电力份额分配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协议,如果缅甸自留10%免费电量用不了,还可以打包卖给中国换取外汇。如果随着发展缅甸10%的电量不够用了,可以适当的增加缅甸的用电份额。 除了这种90%的电力要归中国的欺骗性宣传,再加上“由于水库泥沙的淤积,50年后当中国企业把电站交给缅甸之后,已经变成了一座不能再发电的死库”的谣言。如果听到这种合作的结局,没有一个缅甸人,能不义愤填膺。能不怀疑是缅甸军政府出卖资源,讨好中国。 而实际上,不仅密松水库的正常运行根本就不可能产生很大泥沙淤积,而其即便就是水电站的水库完全被淤积满了之后,只影响水电站的调节能力,而丝毫不会影响该水电站的发电效率。中国黄河上的青铜峡水电站运行来近半个世纪,水库泥沙的淤积程度已经超过了90%,但是,由于该电站的上游还有调节水库,所以,黄河青铜峡水电站的发电效率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 50年BOT结束后,中方交还给缅甸的密松梯级电站的发电能力一点都不会降低。 总之,停止密松等梯级水电的建设绝对是缅甸人民的巨大损失。生态环境、减排温室气体等方面的效益都不说,仅从经济上看,每晚开发一年,就相当于每个缅甸人每年要多交了3万多缅币的税金。我们不知道真正追求民主的人士,在了解了这些实际情况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想法?而目前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强科普宣传。让缅甸人民了解真相后,自己去选择。 三、国内学者的不当解读误导公众 密松被叫停之后,我在国内看到过一篇清华大学的历史学者秦晖教授的“密松之惑”的长文。当时,感觉还不错。然而,最近我们到缅甸亲自走了一趟之后,才发现秦晖教授的文章,无形中起到了帮助缅甸的反坝宣传误导国内公众的作用。 例如,秦辉教授介绍的“两水夹一山”是缅甸克钦文化象征的说法就是不准确的。实际上“两水夹一山”完全是反水坝组织有计划的反坝宣传炒作。 我们到缅甸后发现,密松的“三江口”在当地确实非常有名。但是,“两水夹一山”则是反坝组织炒作的说法之一。那张照片的拍摄和炒作方式几乎与中国的环保组织当年炒作中国的怒江大拐弯一样。完全是在听说中国要帮助缅甸建设密松大坝之后,才开宣传始炒作的。除了在旅游景点卖这类照片之外,在国外资金的支持下,反坝环保组织们还到处发放“两水夹一山”的照片。并且声称这个美景很快就要消失了。 我们遇到的一位缅甸民众说,环保组织发给他们的时候,叮嘱要保存好这张照片,留给你们的子孙后代。 其实,“三江口”在缅甸文化中确实很有文化内涵,但是,“三江口”的说法不便于反坝炒作。严格的讲,密松那里并不是三条江的汇合口,而是,迈迪开江与恩梅开江两条江汇合后统称为伊洛瓦底江的地方。所以,严格意义的“两水夹一山”只能是指迈迪开江与恩梅开江之间夹的那座山。 然而,根据“两水夹一山”的图片来看,根本就不是指的两水之间夹的那座山,而是伊洛瓦底江和其上游的恩梅开江这一条江自己形成一个大拐弯。不过,由于这个大拐弯的景色,比起怒江、金沙江的大拐弯差得太远了。所以,要是再用“大拐弯”来炒作就难免会让人觉得太乏味。因此,他们就发明了“两水夹一山”的新名词进行炒作。事实上,那根本就不是什么“两水夹一山”,而只不过是在伊洛瓦底江上的某一个特殊角度上,所看到的类似“大拐弯”罢了。 直到现在,大多数缅甸人对密松的“三江口”耳熟能详,但是,对那个牵强附会的“两水夹一山”却几乎不怎么知道。然而,秦辉教授的文章却成功的让反水坝的谣言在我国国内传播。国内的民众几乎都不知道密松有著名的“三江口”,而只知道密松有“两水夹一山”。密松大坝建成后,尽管水位要上升很多,但“三江口”毕竟还是“三江口”。然而,那个在特殊角度上航拍下来的“两水夹一山”景观,确实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化。所以,由于秦辉教授的不准确的解释,导致很多中国公众的思想上所认为的密松大坝对缅甸传统文化的影响,似乎要比缅甸公众还要严重得多。 我个人感觉,反水坝势力要想真正篡改或者改变当地的传统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但是,他们所制造的谎言,却能通过不够严谨的中国学者,成功欺骗了我们中国人。 因此,密松电站被叫停之后,不仅缅甸民众的反坝情绪高涨,包括我国很多人对项目的恢复也失去了信心。事实上,迄今为止除了对民众的宣传上的欠缺,我们自己并没做错过什么。然而,因为我们自己的某些错误解读,使得我们国内民众对密松被叫停的看法不够准确。 对于密松,我们不能指望国际上政治博弈的对手在短期内改变对中国的敌视态度,我们也没有能力去处理缅甸政府与克钦武装之间的民族矛盾冲突。但是,这也绝不是说,恢复密松电站的建设就完全没有可能。 我们必须认识到:民主化是全球的大趋势,势不可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取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对此,我们水电人必须调整自己,学会打舆论战,用科学和事实揭露一切居心叵测的欺骗和谎言,缺的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应该相信,绝大多数缅甸内部政治博弈的对手和一些民族矛盾的对立方,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国家利益受损。即使有个别居心叵测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已经到了利令智昏、不惜牺牲缅甸人民的长远利益,故意诋毁密松电站建设的程度,但是,他们也绝对不敢把自己的目的如实的说出来。他们只能靠误导宣传蒙蔽缅甸的民众,让民众相信密松水电站的建设,只有利于缅甸政府,而损害了缅甸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 此时此刻,我们并不指望博弈对手改变态度,也不能奢求缅甸的民族矛盾得以完全化解。然而,我们完全应该有能力通过正面宣传,让缅甸人民了解到事实真相,让他们知道密松水电开发对于缅甸、中国和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做出自己明智的选择。 谢谢大家!
3070 次阅读|1 个评论
对小南海水电站的建设不仅要关注,更要开动脑筋
热度 6 zbt92 2012-3-29 15:24
文 / 水博 原来供职于《南方周末》著名反水坝记者刘鉴强,最近虽然离开了南方报系媒体,但是,其反水坝的情怀一点都没有变。最近,刘鉴强在网络上发表的《为小南海电站投注你的眼光》一文,仍然引起了不少网络的关注。本来对于这种非正式发表的造谣文章,我们大可不必理睬他,但是,一些同志觉得刘鉴强的说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非让我对这篇文章做出些评论。没有办法,我这里只能再做一回无情揭露伪环保造谣者的“恶人”了。 刘鉴强说“长江上的重庆小南海电站后期工程,几多天后就要动工。倘使你再不发声,良多珍稀的长江鱼类就要灭绝在咱们中国人手里。请包涵我诲人不倦地向你注明这些究竟:” 刘 先生不必客气,你哪里是什么“诲人不倦”?分明是在“毁人不倦”嘛! 先看看刘鉴强的所谓“良多珍稀的长江鱼类就要灭绝在咱们中国人手里”的实际内容是什么?根据刘鉴强配合文章提供的一张图片,他说“ 1989 年,葛洲坝水电站建成,完全隔绝了中华鲟的洄游通道,使其在长江上游绝迹。”。不大了解情况的人,一定以为葛洲坝的建设已经对中华鲟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然而,事实却是:在葛洲坝的建设前,中华鲟确实已经到了濒临灭的濒危程度。所以,我们当年建设葛洲坝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要保护好中华鲟。为此我们建立了专门的中华鲟研究所和繁育基地。 葛洲坝建成后几十年来,通过,增值培养人工培育的中华鲟的数量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中华鲟不仅数量没有减少,反而比葛洲坝建设前的时候,已经大幅度的增加。不仅人工繁育的中华鲟得到了大发展,而且,中华鲟自身也开始适应了新的环境,在葛洲坝的下游建立的新的自然繁殖场。 至于为什么千百年来中华鲟总是要多游上千公里的距离,到长江上游地区产卵?专业人员给出的解释是:三峡、葛洲坝建设前,只有长江上游高山峡谷中,才具有中华鲟产卵所需要的较低水温和较高的含氧量。然而,三峡和葛洲坝建成后,水库的蓄水降低水温作用和集中下泄所产生的如同上游激流一样的“加气”作用,让现在长江下游的某些水体,已经具备了中华鲟可以产卵的条件。所以,一些中华鲟已经不必再沿着长江奔袭上千公里,而可以直接在长江下游就完成产卵了。大幅度的缩短洄游的距离,不仅节省了产卵中华鲟的体力,而且还大大增加了中华鲟幼鱼的成活几率。这对在海里生长必须到淡水中产卵的中华鲟来说,本来是天大的好事,但是,我们善于反坝宣传的刘鉴强,却隐瞒了中华鲟数量已经大幅度增加的事实,而故意“毁人不倦”强调说“葛洲坝水电站建成,完全隔绝了中华鲟的洄游通道,使其在长江上游绝迹”。 看到刘鉴强的文章,稍不注意的,还以为中华鲟因为葛洲坝的建设已经绝迹了。然而事实却和当年葛洲坝建成后,很多中华鲟为了能洄游产卵,不断的撞击大坝的惨烈情况完全相反,现在几乎没有一条中华鲟还会去撞击葛洲坝大坝。这说明了什么呢?是不是能说明长江下游的产卵场,对中华鲟来说是更方便的呢? 也就是说正因为三峡和葛洲坝的建设,相当于把原来长江上游才可能有的水温和水质(主要指含氧量)条件,搬到了下游,极大的方便了中华鲟的繁殖。所以,中华鲟已经不必再长途奔袭上千公里去寻找产卵场地了。这对濒临灭绝的中华鲟来说,不能说不是一种福音。加上中华鲟人工繁育增殖的成功,中华鲟的种群数量的恢复,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了。这就是科学的水坝建设对珍稀鱼类的真正影响。 请注意,刘鉴强所说的“葛洲坝水电站建成,完全隔绝了中华鲟的洄游通道,使其在长江上游绝迹”虽然不能说是造谣,但却有明显的误导公众的嫌疑。因为造成现在的“在长江上游绝迹”的现象对于中华鲟来说,不仅不是什么坏事,而是它们增加成活率的福音。也可以说,不是在长江上游绝迹,而是中华鲟已经不必再更多的费力气,冒更大的风险去寻找更远的产卵场。特别是现实情况,也反映出了三峡葛洲坝建成之后,中华鲟的种群数量也确实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这就是反坝组织欺骗公众的技巧。同样的道理,刘鉴强的“ 20 年来,因为密集的水电开发,长江上游的珍稀特有鱼类的栖息地被迫从葛洲坝退到三峡,从三峡退到溪洛渡,从溪洛渡退到小南海。现在,位于小南海附近的保护区已经成为长江鱼类最后的避难所。为了修建小南海电站,这个保护区又要遭劫,若如此,长江特有珍稀鱼类很快将被赶尽杀绝。 ”。也是和说中华鲟的绝迹一样的骗人。 我们承认,在河流中建设水坝确实会影响鱼类的自然洄游,但是,这个问题并非是不可解决的矛盾。不仅我国的中华鲟在长江下游建立了新的自然繁殖场,种群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通过采取辅助措施德国的莱茵河上游,也出现了大批鲑鱼产卵的踪迹。我国的很多水电站的建设,都把保护珍稀鱼类作为必须要达到的重要指标。几乎每一条流域的水电开发都建设有珍稀鱼类的增值放流站。所以,几年来我国水电大坝的建设,不仅没有让珍稀鱼类灭绝,反而让很多珍稀鱼类得到了明显的保护和增长。 关于小南海的争论,曾经让很多业内外的人士感到非常困惑,为什么巍巍几千公里的长江,只有“ 位于小南海附近的保护区已经成为长江鱼类最后的避难所 ”?后来据知情人士介绍说,因为中国的极端环保组织们曾经多次开会把反对小南海水电的建设作为一个他们的奋斗目标。为此,小南海也就自然的被反坝组织渲染成了“ 长江鱼类最后的避难所”。其实,反水坝组织编造的这种谎言,真的很愚蠢。看看地图大家就知道了,小南海的坝址几乎已经进入了重庆的主城区。那里不仅当地大量的蔬菜耕种,使得农业面源的污染非常严重,而且还不乏城镇的排污管道出水口。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怎么可能成为长江鱼类的最后栖息地?莫非极端环保人士以为,长江的鱼类也和他们一样的傻?有那么多的好地方不去,非喜欢在污水口附近栖息? 反坝组织为了达到阻碍小南海建设的目地,还喜欢拿小南海的发电效率做文章。刘鉴强的这篇文章中就说过“这个灭绝众多物种的电站到底有多大经济效益?其设计年平均发电量仅仅是与其相邻的金沙江下游四个梯级和三峡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的 3% 。其单位千瓦投资规模高达几个相邻电站的 24 倍。在中国工程建设史上,少有这样的工程,经济效益如此有限,却同时危胁数十种物种的生存。” 我们不管刘鉴强的说法是否属实。其实,反坝组织的这种宣传真是非常愚蠢。发电的效率如此低下,一个以赚钱为目的利益集团为什么还非要去开发?这恰恰说明:首先,小南海根本就不是什么长江鱼类的最后栖息地,其次,水电开发的目的决不仅仅是单纯的发电赚钱。而是要全面的服务于社会发展。虽然小南海的发电效率不高,但是,它紧邻重庆市区,对重庆的防洪、供水的调节作用极为重要。以至于早在上个世纪,我国就曾经开工建设过小南海水电站。只不过由于当时的资金不足,而被迫下马了。除此之外,小南海电站还是长江梯级水电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小南海这个梯级,整个长江的航运就不能得到保障。 至于刘鉴强的“ 2005 年,在该保护区因金沙江下游大型水电站修建而被迫调整时,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明确指出:‘在规划修编与建设中应明确调整后的保护区内不得再进行水利水电开发活动。’而这次保护区范围再次被调整,是对法律尊严与政府信誉的严重损害,背离了科学发展观,是环境保护进程中可耻的记录。”说法,就更为可笑了。 国家法律中明确规定自然保护区可以调整,但调整的期限不能少于 5 年。也就是说,我们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也必须尊重科学和事实。一旦发现了问题,不能因为保护区已经建立了,就不能再更改。这次大家发现处于重庆主城区的小南海被错误的划进保护区之后,也并没有急于修改,而是根据国家的法律,等到满五年之后才进行的调整。这是依法行政的典型体现。至于刘鉴强所说的“国家环保总局明确指出:‘在规划修编与建设中应明确调整后的保护区内不得再进行水利水电开发活动。’”的说法,是否真实可靠?我们不得而知。尽管很多反水坝环保组织都这样大肆炒作,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都看不到相关的文件。目前,我们既不能排除有环保组织故意造谣的可能,也不能说没有个别不负责任的环保官员,曾经私下作过类似的表态。总之,无论如何,这种不准调整保护区的表述都是违法的。 可以说在小南海水电站的问题上造成“对法律尊严与政府信誉的严重损害,背离了科学发展观,是环境保护进程中可耻的记录”的不是别人,正是像刘鉴强这样的一批造谣惑众的伪环保。 参考文章《为小南海电站投注你的眼光》 1989 年,葛洲坝水电站建成,完好隔绝了中华鲟的洄游通道,使其在长江上游绝迹。 刘曙松 摄 专栏作家:刘鉴强   长江上的重庆小南海电站前期工程,几天后就要开工。如果你再不发声,许多珍稀的长江鱼类就要灭绝在我们中国人手里。   请原谅我不厌其烦地向你说明这些事实:    20 年来,因为密集的水电开发,长江上游的珍稀特有鱼类的栖息地被迫从葛洲坝退到三峡,从三峡退到溪洛渡,从溪洛渡退到小南海。现在,位于小南海附近的保护区已经成为长江鱼类最后的避难所。为了修建小南海电站,这个保护区又要遭劫,若如此,长江特有珍稀鱼类很快将被赶尽杀绝。   长江鱼类的危机比大熊猫、藏羚羊等公众熟知的生物严重得多,而长江鱼类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大熊猫、藏羚羊等珍稀物种。鱼类灭绝,养育中华民族的长江也就死了。   但这个灭绝众多物种的电站到底有多大经济效益?其设计年平均发电量仅仅是与其相邻的金沙江下游四个梯级和三峡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的 3% 。其单位千瓦投资规模高达几个相邻电站的 24 倍。在中国工程建设史上,少有这样的工程,经济效益如此有限,却同时危胁数十种物种的生存。   但环保人士发现,与有关主管部门的沟通,几乎是无效的。理性、科学的呼吁,全被冷漠击碎:   有关部门为了建电站,先要调整保护区 ( 把部分保护区说成是不值得保护的区域 ) 。重庆市政府去年与环保组织见面,谎称调整保护区是为了航运和灌溉。而现在,保护区一旦调整后,图穷匕首见,立即大张旗鼓地建电站了。   环保部出尔反尔。这个部门比谁都清楚,保护区调整是不应该的。 2005 年,在该保护区因金沙江下游大型水电站修建而被迫调整时,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明确指出: “ 在规划修编与建设中应明确调整后的保护区内不得再进行水利水电开发活动。 ” 而这次保护区范围再次被调整,是对法律尊严与政府信誉的严重损害,背离了科学发展观,是环境保护进程中可耻的记录。   最近几天,环境工作者与记者与重庆政府负责小南海电站的环保局领导交谈,这位领导说,旧的物种灭绝了,一定有新物种再生,这就是 “ 物竞天择 ” 。这一宏论,与我上篇专栏中那位水电工程专家所说: “ 人不吃鱼,会死吗?” ,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长江委前保护局局长翁立达说,这不是专业问题,而是常识问题。其实在我看来,这也不是常识问题,而是利益问题、道德问题、法制问题。不应为了一已之私而破坏长江、毁灭物种,这种常识,几乎人人皆知。但在特殊利益集团眼里,为了私利,常识皆可践踏。   只与特殊利益集团进行对话是艰难的,因为他们已将长江据为人质,放不放出来,全凭是不是良心发现。长江是所有中国人的长江,公众应该发言,你不发言,就会被默认为支持这一灭绝物种行为。   环保工作者孙姗说: “ 一个小南海,表面是断送了 ‘ 几条鱼 ’ ,可是这些鱼的消失见证的是人类面临灾难时缺乏智慧和勇气。请大家打破冷漠,为小南海投注你的眼光。因为这个故事和你息息相关。 ”   公民表达自声音有多种途径,以前有通过代表、委员提交议案,环保组织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写公开信,媒体报道。我们亦可更个人化地表达声音,比如地质学家范晓发表自己的声明、重庆市民余剑锋依法要求重庆发改委公开有关信息。作为公民,你也可以给环保部、重庆市、三峡总公司打电话。当然,你也可以用微博。总之,请发出你的声音: “ 我不愿别人以我的名义,灭绝鱼类。 ”
5165 次阅读|19 个评论
对小南海水电站环评时间的质疑不成立
zbt92 2012-3-11 08:14
文 / 水博 看到财新网的《重庆小南海水电站环评“神奇速度”引争议》一文,感到非常的可笑。记者根据重庆小南海水电站“三通一平”环评第一次公示尚未结束,第二次公示已经开始,就认为该项目可能在短短十多天内即完成环评工作,堪称神奇速度。 我看了看该记者认为速度神奇的理由是“苏州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中心主任朱谦认为,两次信息公告的时间间隔如此之短,反映出小南海电站环评工作要么仓促,要么违规。他解释说,法律要求第一次信息公告在建设单位与环评单位签订环评协议之后 7 日内进行。两次信息公告的间隔 10 天不到,这说明小南海电站的环评工作最多持续 17 天,或者是在协议签订之前环评即已违规提前展开。” 朱谦的这种说法,在别的电站也许是成立的,但是,对于小南海却未必。因为,重庆的小南海电站是一个曾经在上个世纪就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开工建设的项目,后来由于建设资金得不到落实被迫下马。当年,虽然国家没有要求建设项目一定要有环境影响评价,但是,电力部对水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还是有很多行业规定的,必须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此后,在 2005 年又有了小南海电站的坝址,一度被错误的划进了自然保护区的插曲,直到去年才得以更正。 所以,小南海水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不仅不是什么十几天,而完全可能是十几年。此外,所谓“在协议签订之前环评即已违规提前展开”的说法也是不成立的。因为,该电站此前已经被批准过,即使提前开展过环评也并不违规。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项目环评第一次公示的内容是项目概况、评价单位名称和环评工作程序等。第二次公示的内容主要是环评报告简本。此外,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 10 日。 由此可见,小南海 3 月 2 日 公布环评报告征求意见并无任何不妥。至今还在环评意见的收集期内,极端环保人士们可以使出浑身的解述赶紧去提意见。何必非要掩盖事实的在程序问题上浪费时间呢? 大家也许不知道,阻止小南海水电站的建设早就是国内外极端反坝组织的既定目标。此前,为达此目的,它们多次开会“沟通”制定了诸多“造谣诬蔑小南海的计划”,可惜这些“行动”都已经在事实面前一一破灭了。现在,知道理屈词穷,但又不甘心,所以,就利用大家不知道小南海电站特殊的历史,来在程序问题上诬蔑小南海的建设。 总之,小南海水电站其实是一个恢复建设的水电站,其环评程序并不存在违规问题。看到“自然之友公众参与议题负责人常成也在微博上分析,‘掐头去尾(形成文本和上网的时间),真正的评价时间也就 15 天, 10 个工作日。长江所恐怕根本就没有做什么基础调研和实地考察吧?’”的报道,对比当年自然之友等组织在小南海的问题上的上窜下跳,真觉得特别可笑。这位负责人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表演,还演得跟真的似的。 附:《重庆小南海水电站环评“神奇速度”引争议 》 2012 年 03 月 05 日 来源于 财新网    小南海水电站“三通一平”两次环评公示时间上的蹊跷,说明环评工作可能最多持续了 17 天,或者是委托协议签订之前即已违规提前展开环评   【财新网】(记者 崔筝)重庆小南海水电站“三通一平”环评第一次公示尚未结束,第二次公示已经开始。专家指此举并不违法,但根据公示材料和相关法律,该项目可能在短短十多天内即完成环评工作,堪称神奇速度。    3 月 2 日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官方网站发布重庆长江小南海水电站“三通一平”环评公众参与第二次信息公告,并公布环评报告简本。   此时,该项目第一次公示并未结束。 2 月 22 日 ,作为环评单位的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院,在官方网站发布了重庆长江小南海水电站“三通一平”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信息公告,其公示时间为 2 月 23 日 至 3 月 3 日 。”   自然之友总干事李波在其微博上表示不解:“按理说第二次(公示)应在第一次收集公众意见之后。没想到第二次已在 3 月 2 日 公示了环评简本。   小南海水电站位于长江宜宾至重庆河段重庆境内,在重庆江津珞璜镇下游约 1.0 公里 ,上距江津几江城区约 38.5 公里 。电站建设单位为三峡集团公司,其多年平均发电量 85.84 亿度,是重庆统调电网中投资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小南海水电站“三通一平”工程位于调整后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干流江段的下游,其中防渗工程距离保护区下边界仅 4.5 公里 。   一年多以前,重庆市申请缩小该保护区的范围,并成功获得环保部的批准。多位环保人士认为,保护区缩小,主要是为小南海水电站扫清障碍。在自然保护区内,法律明文禁止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    2011 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生态学会理事长盛连喜原本打算提交提案,建议慎重对待保护区调整。但重庆市发改委人士找到他沟通后,他认为保护区调整是合理理的,遂撤回了提案。   盛连喜当时告诉财新,从资料上看,保护区核心区压在重庆市城区内,说明保护区原来的划定是有问题的。此外,在重庆市提出的调整申请中,有包括鱼类专家在内的专家论证,手续齐全规范,并提出了诸如修建鱼道等保护补偿措施。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项目环评第一次公示的内容是项目概况、评价单位名称和环评工作程序等。第二次公示的内容主要是环评报告简本。此外,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 10 日。   财新记者 3 月 5 日下午 致电三峡集团公司,其联系人江志远表示项目的两次公示时间间隔符合相关规定,“就是按照 10 天弄的。”他补充说,如果算上网站公布当天( 2 月 22 日 ),算下来刚好是 10 天。   苏州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中心主任朱谦告诉财新记者,从两次信息公开的内容看,确实没有明确的违法之处。因为这两次信息公开目的不同,并没有法律规定它们之间一定要有多长时间的间隔。   然而,朱谦认为,两次信息公告的时间间隔如此之短,反映出小南海电站环评工作要么仓促,要么违规。   他解释说,法律要求第一次信息公告在建设单位与环评单位签订环评协议之后 7 日内进行。两次信息公告的间隔 10 天不到,这说明小南海电站的环评工作最多持续 17 天,或者是在协议签订之前环评即已违规提前展开。   自然之友公众参与议题负责人常成也在微博上分析,“掐头去尾(形成文本和上网的时间),真正的评价时间也就 15 天, 10 个工作日。长江所恐怕根本就没有做什么基础调研和实地考察吧?”■
6867 次阅读|0 个评论
破解缅甸总统吴登盛对密松电站的担忧
热度 2 zbt92 2012-1-9 15:29
文 / 水博 缅甸新光报 10 月 1 日全文刊载了缅甸总统吴登盛在 9 月 30 日第一届联邦议会第二次会议的民族议院、人民议院主席致函,其中就密松水电项目提出了五点担忧,并强调缅甸政府是人民选出来的政府,要十分重视人民的意愿,解决人民提出的问题,决定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将搁置伊洛瓦底江密松水电站项目建设。 众所周知,吴登盛总统的这一致函,为缅甸社会长期以来关于密松电站的争论,划上了一个暂时的休止符。然而,密松电站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因为这个电站项目是缅甸政府,甚至可以说吴登盛总统本人与中国国有公司签署的正式合作合同项目。从政治上看,这个合同执行与否,将直接影响两国间政府间的关系。从经济上看,合同的履约情况,将直接反应缅甸政府的商业信誉。为此,缅甸政府在暂停了密松电站之后,已经多次与中国政府进行高层次的接触,尽可能的消除叫停密松电站对两国关系和缅甸政府形象的影响。 我们高兴的看到最近以来缅甸政府已经做出一系列的努力,不断地扭转着自己的国际形象。缅甸政府正从过去的强权和专制,向着民主与法治转变。然而,尽管叫停密松电站的行为是政府尊重民意的“民主”体现,但是,在尊重民意的追求“民主”的同时如何解决好政府的信誉和法治的问题,确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一般来说,缅甸这种民主与法治对立的情况,是不应该发生的。因为,没有一个政府不愿意自己的国家兴旺发达,在这一点上政府的决策绝对不应该与民众中的大多数发生矛盾。现在的缅甸在并没有发生政府的更迭的情况下,居然发生了要中止自己以前签订的合同的事件,是不是说明当时的缅甸政府在签订合同时,没有考虑到缅甸绝大多数人意愿和国家的利益呢? 我觉得结论是否定的,缅甸总统吴登盛的致函中已经非常清楚的解释了缅甸政府要开发密松等水电站的必要性。并且还再次明确的强调缅甸“未来还要修建 64 座水电站和 3 座火电站,总装机容量为 4000 万千瓦”。而暂停密松建设唯一的原因是由于“目前国民对此项目有以下几点担忧”。也就是说缅甸政府之所以要叫停密松电站,是因为政府包括总统本人都没有能力合理的解释民众的这些担忧。所以,不得不做出尊重民意的重大让步。这种尊重“民主”的态度,对于长期以来以集权和专制而著称的缅甸政府,当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变化。然而,当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却不仅仅需要有民主,还特别需要科学。如果我们为了满足所谓的“民主”,就忽视科学,那么我们的社会发展必将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具体在密松电站的问题上,缅甸政府应该如何兼顾民主和科学呢?我觉得首先是要实事求是的判别民众的担忧,是否是科学的。当然,在对这一问还不能做出最后的判断的情况下,总统暂时叫停密松电的建设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旦最后发现密松电站的建设确实会严重地损害缅甸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话,这样可以减少一部分损失。不过,要知道总统暂停施工的决定,也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最后证明密松电站的建设完全符合缅甸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话,我们就不得不承受因为叫停密松电站而造成的一系列损失。所以,当前缅甸政府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对密松和其他一系列水电站建设的科学性进行综合评估,明确的解答缅甸人民对密松电站建设的担忧是否真有道理? 由于总统本人并非是专业的科技人员,很难对密松电站的担忧做出科学的判断,所以,要准确的回答民众所担忧的问题,应该是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的责任。为此,本文将根据吴登盛总统在致函中提出的五点担忧,分别进行尽可能科学的解释,是否有道理,请大家特别是缅甸方面的水利水电专业人员进行评判。 1 、关于“( 1 )大自然赋予克钦邦和整个缅甸的密松自然风光将要消失;”的问题,很有代表性。世界上的反水坝组织,都喜欢用这种说法来鼓动公众的反坝情绪。但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中国的三峡在建设之前,也曾经有很多人担心三峡美景将在大坝建成后不复存在。但是,现在三峡建成了之后的事实证明了一切。不仅原来的三峡依然健在,而且还出现了很多新的、更吸引人的美景。当然,也有人会强调说自然的风光与人造的风光不一样。但是,客观的分析水库建成之后人造的景观只限于大坝附近,而在整个水库的淹没范围内,所形成的风光与自然形成的湖泊湿地,并没有任何本质的差别。 在很多情况下,影响自然风光的并不是水库蓄水形成的湿地,而是水库的建成后所伴随的现代化导致的人口的聚集。中国有一个著名的世界遗产地叫“九寨沟”。那就是由于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截断河流后所形成的大量堰塞湖。对比附近没有受到堰塞坝群影响的岷江以及大渡河,我们不能看出来,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物种的丰富程度,九寨沟湿地都要比奔腾的河流优越得多。这就是在没有人的干扰情况下的水坝对河流景观的实际影响。这些也足以充分说明,某些自然风光的消失,不是由于什么水坝的建设,而是人的活动的影响。如果某个水坝建成后,人口的自然聚集和活动受到一定的约束,那么那里的自然的风光不仅不会消失,而且肯定会比原来变得更丰富、更美好。 世界上很多实例都已经说明,科学的水电建设更有利于自然风光的发掘与保护。目前中国的三峡已经成为中国国内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今年的旅游人数超过了 170 万。而中国最古老的旅游胜地,千百年来都号称是人间天堂的杭州的年旅游人数才不过 300 万。三峡水库建成正常蓄水仅仅才三年,其旅游人数就直逼千年美景的“人间天堂”。这难道是自然风光消失的结果吗?不仅如此,事实上因建设水电站而形成世界级的自然风光旅游景点的情况比比皆是,如中国的千岛湖、赞比亚的卡里巴,埃及的阿斯旺、南美洲的伊泰普,美国的胡佛的米德湖等。据了解,它们中有些项目的旅游收益已经超过了发电的收益。 总之,今后密松和伊洛瓦底江美丽的自然风景会不会消失,并不是取决于建不建设密松水库和电站,而是那一地区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程度。目前电站尚未建成,昂山素季女士的请愿书中已经明确的例举了密松和伊洛瓦底江地区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的困境。如何才能保护好伊洛瓦底江的自然风光,我们不能只听信极端环保人士反坝宣传的炒作,而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充分参考国际社会的普遍经验,做出科学的判断。我们相信,就像当年中国的三峡美景会不会消失的争论一样,未来的事实一定会回答人们对伊洛瓦底江的自然风光会不会消失的疑问。 2 、关于“( 2 )上游村庄因被淹,村民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生计;”的担忧,完全可以理解。这是世界上反水坝组织最常用的煽情手段之一。不过,水电开发的实际情况却并非是这样。尽管水库移民常被称为非自愿移民,但是,世界银行的官员在中国的多年调查却发现,很多当地的百姓都非常盼望通过水库的淹没搬迁改变命运。根据这一情况,联合国已经把开发水电作为,人类摆脱贫困的千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缅甸密松电站的移民安置,我们似乎更没有理由怀疑它的脱贫作用。 首先,规划开发密松的机构就是成功规划和开发了中国三峡的长江水利规划院,对他们来说解决密松移民的问题难度,大约只相当于三峡工程百分之一。投资方从项目一开始规划就高度重视移民安置问题,一直有信心妥善安置好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其次,目前的密松电站已经开工建设,人们已经可以看到部分密松水库移民的命运,到底是什么样子了。 目前密松工程区需要迁移的 2146 位居民均已入住移民新村。移民新村学校、医院、教堂等设施齐全,生活条件较原来有很大改善。中国的云南电力网的《密松电站移民新村及公路建成》的新闻 http://www.yunnanpower.cn/showinfo.asp?id=10471 ,曾图文并茂的报道了移民新村的一些情况。大家可见到密松水电移民新驻地,生活设施几乎与中国的一些高档别墅小区无异。 2011 年 4 月 10 日,以美国驻缅大使馆武官斯洛恩( Brey R Sloan )上校(女)为团长的外国驻缅武官及家属,参观访问了密松水电站工地及昂明达移民示范村,他们已经亲眼见证了密松电站建设带给移民的巨大变化。 目前,密松水电开发所能带给移民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已经摆在那里了。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已经搬迁的移民与尚未搬迁的当地居民之间的巨大差距。对于这些移民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我们可以结合下一个问题一起回答。 3 、关于“( 3 )一些私人投资种植的橡胶园、柚木园等经济园林将遭到破坏;”的担忧,本质上与上面的移民生计的问题是同一的。要回答这个疑问,需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缅甸为什么非要建大水库,淹没那么多的土地?其次,就是水库和电站的经济效益能否补偿原有淹没区的经济收入? 在此前关于密松电站的研讨会上,克钦邦的民众代表吴载勇吴就提出过,为什么不能把一个密松大电站分级开发的办法,减小淹没的损失,并获得同样的清洁电力?我们的专家曾回答说:对于水流量季节性变化不大的河流,以及只有单纯发电任务的水电站,可以采用这种办法。那样的话,不仅可以获得同样多的电力,而且还能大大的节约投资。然而,伊洛瓦底江的洪水季节性很强,每年 5-10 月的雨季,伊江的水量占到了 80% 以上。这样伊江不仅有旱季缺水的问题,同样也有雨季洪涝成灾的问题。根据水文数据统计,最近 30 多年来,密支那地区已经遭遇过 7 次洪涝灾害。由于大量的水资源集中在了雨季,所以,旱季里的江水流量就变得十分有限量了。一方面已经严重的影响伊洛瓦底江的航运。另一方面(根据昂山素季的请愿书披露)也已经出现了旱季缺水的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目前的人类社会解决旱季缺水的问题,除了通过水库的调蓄,把雨季里的洪水保存下来一部分留到旱季里使用,几乎没有别的任何办法。这也就是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河流都无一例外的建有水坝、水库的根本原因。如果进行专业的分析,就不难发现缅甸开发伊洛瓦底江的目的绝不仅是为了发电,而且也要解决洪涝、干旱灾害和航运的问题。只不过发电的效益是解决全部问题的一种契机和保障。美国的胡佛和中国三峡工程都有类似的特点。项目的开始都是从发电角度考虑开发建设的可行性,但是,建成之后其最重要作用反倒不是发电,而是调控水资源了。况且,调控水资源还能提高发电效率。因为如果不能调控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洪水太大时电站往往来不及发电,只能大量的弃水。而枯水期,没有多少水量可供发电。所以,目前密松的开发方式是经过专业机构慎重论证的,是最科学的,也是对缅甸人民和开发商都有利的最佳选择。 从经济上看,密松等项目对缅甸经济社会的作用,远远超过目前淹没区内所能创造的产值。根据投资方的中电投负责人陆启洲披露“双方 BOT 协议,伊江上游水电项目建成后,中电投集团负责运营 50 年之后无偿移交给缅甸政府。在特许经营期内,缅甸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免费电量、股权分利等,获取 540 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收益。项目移交后,缅甸政府不但可一次性再增加数百亿美金的固定资产,并可再获得上千亿美元的运营收益。此外,配套建设的 750 公里公路和水文、气象和地震观测站网也将为改善当地民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在项目建设高峰期,用工将超过 4 万人,能显著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大致的估算出来,在密松等项目投产的初期,当地每个移民的平均年产值就将超过一万美元。特许经营期过后,这个效益更是成倍的上涨。如此巨大的项目经济效益,难道我们还需要担忧“私人投资”的收益以及仅仅万余移民的生计问题吗?事实上,缅甸政府以前之所以急切的希望中国的公司帮助开发伊江,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电力。恐怕更是想通过开发水电资源所创造效益,促进缅甸经济的全面发展并支撑对伊洛瓦底江水资源的调控设施的建设,早日解决伊江目前的旱、涝交替成灾的生态日益恶化的难题。 总之,水电开发的效益巨大是不容置疑的。不过,一些缅甸民众对未来的生计还存在担忧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创造出了更多财富也不一定就有社会的公平。但是,缅甸政府则不应该担忧,能把财富创造出来是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前提,至于怎样分配才能体现公平正义,那是政府的执政能力问题。所以,缅甸政府需要担忧的是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否真实可靠,而不应该是效益的分配是否合理。 4 、关于“( 4 )如果发生气候反常导致的北部冰山融化、洪水、强震,最后致使密松大坝决堤,下游人民的生命将受到威胁;”的忧虑,可以说是总统的最大的忧虑。不过,这些担忧中的逻辑关系,我们先要搞清楚。如果气候反常是导致的冰山融化、洪水、强震的原因的话,那么我们就应该首先避免原因的出现,从而尽可能的减少自然灾害的结果的出现。 众所周知,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最大的生态难题,而极端气候频发又是气候变化的必然表现。所以,当前我们减少气候反常最重要的办法之一,就是要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水电是人类当前替代化石能源的第一主力,因此国际社会已经把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水电开发,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也可以说,当前的全球气候反常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很多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利用造成的。以中国为例,工业化以来中国未被利用而流失的水能资源相当于上千亿吨煤炭,总量超过了中国已经开采使用的全部煤炭。 过去中国由于受到经济能力的限制,长期未能开发利用水电的情况,目前正在缅甸上演。不过,缅甸比中国的幸运之处在于,目前全世界都已经意识到了温室气体排放对全人类的威胁,并且都在积极采取措施。相邻的中国由于受到减排的压力,愿意投资缅甸的水电。这不仅让缅甸的水能资源,在自己的国家还暂时开发和应用不了的情况下,得到了提前的开发应用,而且还解决了缅甸自己电力和投资都比较缺乏的困境。从全球的角度看,缅甸的水能早一天开发利用起来,就是减少了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就能降低极端气候的威胁。相反,如果不开发利用伊江的水电,中国和缅甸都要使用更多的化石能源,排放更多的温室气体,让极端季候和相应的冰山融化和洪水等灾害加剧。所以,我们减少气候反常的重要办法之一。就是开发利用水电。因此,开发建设密松等梯级水电站,恰恰是解决吴登盛总统所担心的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手段。 除此之外,对于“冰山融化、洪水、强震 ” 等自然灾害,水库大坝的作用和风险也需要辩证的分析。本来建设水库大坝的人类文明活动目的,就是要抗拒“冰山融化、洪水、强震”等一类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的威胁,然而,人类文明的特点之一就是现代化的文明进步与危险的程度同步增长。以我们的交通出行为例。步行的危险小于骑马;骑马的危险小于汽车;汽车的危险小于飞机。这些交通措施的特点,显然是随着出行效率的提高,一旦发生意外的危险程度,都在不断的增加。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事实上人类文明的发展并不会增加人类生存的风险,因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发生意外的概率却在不断的降低。 水库大坝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世界各国都普遍接受的人类文明活动,就是因为它也具有现代人类的文明的“高效率、高危险、小概率”的普遍特点。以交通为例,如果我们的飞机发生事故的概率与人走路摔跟头一样频繁,那么飞机肯定是没人敢座的。那也就不会有航空工业的人类文明。密松梯级水电站开发建设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降低“冰山融化、洪水、强震”等自然灾害对缅甸社会所造成的伤害。对于水库大坝的防洪作用,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对于水库大坝减少地震危害的重要作用,我们过去强调的不多。事实上,水库大坝在地震中的抗灾作用非常重要。 2008 年 5 月 12 日 在中国四川省的紫坪铺水电站的十几公里处的汶川,发生了 8 级特大地震。震区内几乎所有的道路都被阻塞,而震中附近的紫坪铺水库的宽阔水面成为当地抗震救灾的一条重要通道。很多地震的幸存者,就是通过这条生命通路得以救助的。地震发生之后,一些由于紫坪铺水库电站建设而搬迁走的居民,曾经敲锣打鼓的回来向电站的建设者们表示感激。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是紫坪铺水电站的建设,他们几乎难以逃过这场灭顶之灾。 由于紫坪铺水电站的建设所采取的工程措施,让周围的山体得到了保护,有效地减少了地震灾害的现象并非是个例。根据中国 512 震后的调查发现:震区内所有的两千多座水电站,不仅没有一座发生溃坝,带来次生灾害的,而且,所有的在水电站建设中采取了工程保护措施的山体,也没有一处发生滑坡的。因此,在这场特大地震中,很多水电站都成为当地群众避难的重要场所。 当代的水坝建设的科技水平,能够抵御大地震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过由于地震导致水电站垮坝而造成次生灾害的记录。最近日本发生的 9 级大地震,不仅没有一座水电站垮塌,而且,在 9 级地震后的 3 天内,只有日本的水电站全都恢复了供电,成为当地抗震救灾的最重要的保障。总之,全世界的现实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科学的水电建设不仅能够有效地抵御地震灾害,而且还能发挥重要的减灾作用。当然,这也绝不是说,我们已经可以对大型水坝的安全问题掉以轻心了。只不过,要是这种不考虑发生概率的担心都能成立的话,不仅,全世界连一座大坝都不能建设,而且任何人类文明(例如飞机)都是不能容忍的。因为任何一座大型水坝的失事都将是人类社会难以接受的灾难。 比较有说服力的是密松水电站是由设计中国的长江三峡的同一个单位。众所周知,中国三峡的库容更大,一旦垮坝威胁的人口更多。我们应该相信,既然三峡的建设者已经有保护长江下游上千万人口生命财产安全的信心和实践,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建设出一个安全的密松水电站,来应对缅甸的“冰山融化、洪水、强震”等自然灾害呢?难道全世界的河流开发,只有缅甸会是例外吗? 5 、最后,关于“( 5 )伊洛瓦底江将会受到影响。”的担忧,几乎是徒劳的。因为,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伊洛瓦底江将会受到影响”一定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早在昂山素季女士关于拯救伊落瓦底江的请愿书中,我们已经注意到了目前伊落瓦底江的现状是“ 河岸上的平原和森林为此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森林减少造成的水土流失使河床上升,产生沙丘。这还不考虑桥梁地址和设计的建设使流失和沙化的问题加重。几十年以来,干季饮用水的取水变得愈加困难。同时,由于缺少及时有效的行动(进行防护),气候变化作为一个附加因素在评估对伊洛瓦底江已产生和将会产生的损害时不容忽视。最近,污染也逐渐成为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过去十年以来工厂的增加和未加管制的淘金带来的废弃物对稀有鱼类,包括著名的伊洛瓦底江豚,以及依靠河流饮水吃饭的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 对比伊落瓦底江目前已经受到的影响的现状,密松水电站的建设当然也会对伊落瓦底江产生某种变化和影响,不过这种变化和影响应该是积极的、有利的、可控的。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几乎都是沿着河流发展起来的。然而,是科学的发展,实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利用河流?还是,任凭当地民众自发的、无序的发展,同时对河流环境无休止的索取和破坏,则是我们每一个国家不得不面对的选择。迄今为止,世界上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采用在开发中保护和在保护中开发的科学开发的方式,才最终成功的解决了河流保护与文明发展的矛盾。所以,我们今天走遍全世界看到的普遍现实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越发达、生态环境也越好。 欧洲的多瑙河、莱茵河,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中国的长江,没有一条江河的生态保护与文明发展的矛盾,不是通过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开发(建水坝)才得以解决的。相反中国的怒江、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以及印度的恒河等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河流,却往往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还缺乏必要的水利水电设施,水土流失、洪涝干旱、水质污染等类的矛盾都显得十分突出。 目前的缅甸伊洛瓦底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中国的很多江河一样,主要是由于上游人类活动的增加,植被遭受破坏所引起发的。主要表现为上游的水土流失加重,这些流失的水土又会在河流的下游沉积起来,造成下游河道淤积,使得周期性洪水和干旱的威胁越来越严重。而建设水库大坝之后,这种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河道淤积的趋势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由于水坝的阻拦上游河水流速的减慢,将使得上游的水土流失程度大幅度的降低。通过大坝之后的水流加速,又会把原来已经沉积在河道内的泥沙逐渐携带到大海中去。从而可以保证下游河道的长久通畅。 对于下游的冲刷,还有人曾担心密松大坝建成后,伊落瓦底江的河口海水入侵,其实这完全不必。所有河口出现海水倒灌,几乎都是由于季节性的变化河水的流量减少造成的。而当我们建设了大水库,具备了一定的水资源调控能力之后,我们就可以控制洪水期的洪水入海流量,把大部分的洪水储存在河道的水库里,等到枯水期的时候再逐渐放出来。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干旱季节海水入侵的出现。而且也能同时解决雨季的洪水泛滥和干旱季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昂山素季女士所担忧伊江的“ 几十年以来,干季饮用水的取水变得愈加困难 ”的问题。 对于河流水质污染的问题,很多反坝人士总是片面的强调水库的流速减慢会降低河流的自净能力加剧水污染。然而,事实上水污染的本质是来自污染物的过度排放,任何把河流当成下水道的作法,都是下游水质严重污染的元凶。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河流,虽然没有大坝的拦截,但是水污染的问题却非常严重(例如印度的恒河)。但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已经完全梯级胡、渠道化的河流却很好的控制了水污染。中国的三峡工程建设前也有很多人担心,拦河大坝的建设将会加剧长江的水污染。但是,由于三峡的建设迫使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水污染的治理,所以,我们配合三峡的建设在长江的上游建设了上百座污水处理厂,从而使得长江的水污染加剧的势头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目前长江是中国的七大流域中水质最好一条河流,这充分证明防止河流水污染的途径是治理污染物的排放,而不应该是反对建设水库大坝。 总之,根据世界各国河流开发的经验来看,水库大坝建设对河流的不利影响是可以通过采取不同的科学措施加以控制的,而结果通常是积极的、有益的。相反不准开发或者不能科学的开发,任凭人群对河流的无序索取,则往往是对河流的最大伤害。所以,密松大坝的建设对伊落瓦底江的影响,我们完全不必担忧,而应该高度关注密松大坝建设方式方法的科学性,有针对性的解决好伊落瓦底江流域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还应该利用好这一历史机遇,在开发和保护好伊落瓦底江同时,促进缅甸社会全面的现代化发展和全人类的温室气体减排。
1784 次阅读|2 个评论
即将消逝的祁连天生桥景区——2012的千古绝唱(1)
热度 20 dkysdc 2012-1-7 13:18
即将消逝的祁连天生桥景区——2012的千古绝唱(1)
祁连山西麓有一个四面环山的天然小盆地——昌马盆地。西北著名的疏勒河流经昌马盆地,在当地亦称昌马河。昌马四面环山,周围山体中汇集的雪水和雨水长年向流经盆地的疏勒河汇集,亦给昌马盆地提供了丰沛的水源,因而昌马是中国西部少有的盛产水稻的鱼米之乡。盆地内耕地 2 万余亩,大多为水浇地。盆地内水草丰盛,自古就是养马放牧的好地方,也因此自古得名昌马。 疏勒河水常年不断,量大流急,最大流量每秒 400 立方米。携带的大量石沙常年累月冲刷河床,加之受青藏高原总体仍然不断隆升的影响,河流周围的地势还在不断抬升,因而河流的下切作用还在持续进行中,河床还在不断加深,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天生桥。 这一丰沛的水源,也自然成为当地政府的致富源泉。疏勒河流出祁连山的地方已经建了一座现代化的水库和电站,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农业基础,也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距离水库上游 15 公里的天生桥景区现在也成了当地的政府的盘中餐,桥下大约一千米的地方正在筑坝建洞,一个新的水电项目马上完成。电站建成后,强烈侵蚀作用形成的特殊地貌将有一大部分淹没于水下,壮观的天生桥景区将成 2012 的千古绝唱。 我理解发展带来的代价,理解当地政府与百姓急于致富的心情。也无意批评地方政府的行为。但是明明处于一个仍然快速隆升的环境,相关材料却说即将建设的电站地质环境稳定。不知道谁做的结论,也不知对当地景观、环境的长期影响做过科学的评估没有。现在发出这样的疑问对于天生桥已属马后炮。 在国际上正在逐步减少水电建设项目的大趋势下,从国家层面,这种行为还是越少越好。 这样的美景如果广大的科学网博友欣赏不到,实在也是憾事一件。 2005 年和 2011 年 10 月,本人有幸到访这个地方,以下照片多为 2011 年 10 月所照。为大家方便,本辑大部分照片尽可能调整为 1920 的分辨率,为宣示版权,只在右下角加了一个很小的 LOGO ,绝对不影响美观。 急流撞击巨石,涛声震耳欲聋,场面极为震撼。 河流不断下切,两侧岩石不断崩塌,露出了隐藏于地下的彩色岩石。 这种彩色的石头如果大面积暴露于地表,就会变成新的五彩湾。 参见孟津老师的“五彩滩的那一边”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699do=blogid=526250 看到右下角的机器没有,正在施工中。 河流两侧崖壁上数以万计的野鸽子。 河流两侧崖壁上数以万计的野鸽子。 河流两侧崖壁上数以万计的野鸽子。 河流两侧崖壁上数以万计的野鸽子。 河流两侧崖壁上数以万计的野鸽子。 河流两侧崖壁上数以万计的野鸽子。 远处的天生桥已经被铁桥取代,但风景仍然。 远处的天生桥已经被铁桥取代,但风景仍然。 几年前去河底取样要绕很长的小路。 现在为施工方便已经修了一条简易公路。 施工中的涵洞。将来的河水要通过这个洞来发电。
个人分类: 地学科普|5625 次阅读|42 个评论
解读昂山素季拯救伊洛瓦底江的请愿书
热度 2 zbt92 2011-12-31 10:36
密松电站缘何没能被缅甸人民理解和接受? ( 3 ) 解读昂山素季拯救伊洛瓦底江的请愿书 文 / 水博 2011 年 8 月 11 日 ,缅甸著名的民主人士昂山素季发表了一篇“关于拯救伊洛瓦底江的请愿书”呼吁缅甸各界团结起来,拯救伊洛瓦底江。昂山素季女士在请愿书中首先强调了伊洛瓦底江对缅甸人民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她说伊洛瓦底江“ 是我国最显著的地理风貌,是自然而成的高速公路,充沛食物的源泉,众多水产植物和花卉的家园,是传统生活方式的载体,以及引发无数散文诗歌灵感的缪斯。 ” 紧接着,昂山素季客观的分析了伊江的现状。她指出“ 今天,伊洛瓦底江正面临着威胁。有效计划的不足,必要环保法律落实的失败,以及生态意识的欠缺已造成了许多的问题。非法伐木和木炭生产正以一个令人警醒的速度进行,河岸上的平原和森林为此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森林减少造成的水土流失使河床上升,产生沙丘。这还不考虑桥梁地址和设计的建设使流失和沙化的问题加重。几十年以来,干季饮用水的取水变得愈加困难。同时,由于缺少及时有效的行动(进行防护),气候变化作为一个附加因素在评估对伊洛瓦底江已产生和将会产生的损害时不容忽视。最近,污染也逐渐成为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过去十年以来工厂的增加和未加管制的淘金带来的废弃物对稀有鱼类,包括著名的伊洛瓦底江豚,以及依靠河流饮水吃饭的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 看到这份情请愿书,不禁让人对昂山素季女士肃然起敬。她不愧是缅甸人民的杰出代表,她之所以敢在强权面前以自己柔弱的身躯坚持真理和社会正义,也许就是因为她能比别人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周围的现实。在昂山素季之前,我们所听到的所有关于伊洛瓦底江的评论,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说缅甸的伊洛瓦底江,目前还是如何如何的美好,而密松等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将会破坏伊江的这一切。然而,现在通过昂山素季坦诚的请愿书,却终让世人看到了,伊洛瓦底江的现实并非像有些人描述的那样,而是像世界上所有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河流一样,正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保护与开发的挑战。 缅甸的伊洛瓦底江并非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由于人的存在和生存发展的需要,必然要向大自然进行索取,因此,目前伊江的生态退化、旱季缺水、水土流失以及水质污染的问题,也已经变得日益严重。然而,客观地认识到这些问题,承认这些问题的存在,才是我们解决伊江问题的基本前提。 缅甸的这种情况和中国的怒江开发非常相似。曾几何时一些由发达国家资助的极端环保组织,总是在故意掩盖欠发达地区人民生活贫困和生态环境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严重破坏的现实。为了反对怒江的开发,他们完全无视怒江几十万人生存多年,砍伐林木、陡坡耕种,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发,河谷地带生态环境已经遭到极大破坏的现实,曾经利用媒体欺骗公众说:怒江是世界上最后的生态江。事实上,现在光是解决怒江周围当地几十万人的烧柴,每年就要砍伐近百万立方米的林木。目前,怒江沿岸 1500 米下的植被几乎已经荡然无存,随着当地人口的增加和生产生活需求的不断上升,如果再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生态破坏的影响一定会逐渐的向高海拔蔓延。怒江的生态保护已经到了非常危机的时刻。 如何解决怒江地区尖锐的生存和保护矛盾?无非是两种办法,一个是把河流周围的人都搬迁出去,避免人群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另一个就是科学的发展,实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彻底结束当地群众自发的无序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无休止的索取和破坏。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几乎都是沿着河流发展起来的,因此,为了保护某条河流,幻想把某一条河流居民整体搬迁出去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世界上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采用在开发中保护和在保护中开发的科学发展方式,来解决河流保护与文明发展的矛盾。 欧洲的多瑙河、莱茵河,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中国的长江,没有一条江河的生态保护与文明发展的矛盾,不是通过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开发(建水坝)才得以解决的。相反中国的怒江、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以及印度的恒河等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河流,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还缺乏必要的水利水电设施,水土流失、洪涝干旱、水质污染等类的矛盾都显得十分突出。目前,全世界的现实都已经证明,只有科学的水坝建设,才是解决河流生态难题的最佳选择。这一结论对于伊洛瓦底江也决不会例外。昂山素季女士所担心的水土流失、旱季缺水、气候变化以及水质污染的问题,都只能通过科学的开发伊江建设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例如,旱季的缺水与雨季的洪涝通常是不可分割的问题。这是由于伊江的水量主要集中在雨季。每年 5-10 月的雨季,伊江的水量占到了 82% 。这样伊江不仅有旱季缺水的问题,同样也有雨季洪涝成灾的问题。根据伊江现有的水文数据统计,最近 30 多年来,密支那地区已经遭遇过 7 次洪涝灾害。由于大量的水资源集中在了雨季,所以,旱季里的江水流量就变得十分有限量了。随着伊江流域的人口和水资源需求的增长,旱季的缺水就成为伊江不可避免的难题。然而,水是生命之源,目前的人类社会解决旱季缺水的问题,除了通过水库的调蓄,把雨季里的洪水保存下来一部分留到旱季里使用,几乎没有别的任何办法。这也就是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河流都无一例外的建有水坝、水库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缅甸政府目前之所以急切的希望中国的公司帮助开发伊江,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电力。恐怕更是想通过水力发电所创造效益,支撑对伊江水资源的调控设施的建设,早日解决伊江目前的旱、涝交替成灾的生态日益恶化的难题。对此,很多缅甸民众似乎并不理解,认为我们缅甸目前还不需要那么多的电力,建个小电站就足够了,何必要建设密松那么大电站,造成那么大的淹没损失?现在,昂山素季所披露的伊江的现状,向我们揭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要想解决伊江的生态难题,只有建造大型的水库解决伊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尖锐矛盾。建小电站、分级开发或许只能暂时的解决电力供应的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拯救伊洛瓦底江。 当然,昂山素季女士虽然客观地认识到了伊洛瓦底江生态问题的严酷现实,但她毕竟不是专业人员,还不能全面地、准确地评价水电大坝建设的利弊。在承认水电大坝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她认为“ 大坝和水电站的建设也有负面的作用。河道被分成许多部分,减弱了河流的力量,沉积的减少又加重了流失的问题。尽管水流变清了,却又使更多不清洁物质集中 ”的说法,就显得不够专业了。 诚然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好事,大坝建设和所有的人类文明活动一样,存在着负面作用是肯定的。但是,所谓“减弱了河流的力量,沉积的减少又加重了流失”的说法,是非常模糊和混乱的。大坝建成后,水流的速度减慢,这时河流的力量并没有减弱,而是水能可以被人们集中起来进行发电了。这将使得河流在大坝的上游产生沉积,而在河流的下游加速冲刷。根据中国江河开发的经验,我们认为这种变化对于目前的伊洛瓦底江的生态保护将是极为有利的。 因为,目前的伊洛瓦底江的生态问题,和中国的很多江河一样主要是由于上游人类活动的增加,植被遭受破坏所引起发的。主要表现为上游的水土流失加重,这些流失的水土又会在河流的下游沉积起来,造成下游河道淤积,使得周期性洪水和干旱的威胁越来越严重。而建设水库大坝之后,这种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河道淤积的规律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由于水坝的阻拦上游河水流速的减慢,将使得上游的水土流失程度大幅度的降低。通过大坝之后的水流加速,又会把原来已经沉积在河道内的泥沙逐渐携带到大海中去。从而可以保证下游河道的长久通畅。 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河流建坝后的这种变化不是无止境的,一般经过若干年的治理适应之后都会达到新的冲淤平衡(冲刷和淤积平衡),最终一定会稳定下来。否则的话,河流开发已经有接近百年的历史的欧美国家的河流,岂不早已不存在了? 昂山素季所担心的“ 在建设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工业废物,造成对环境的掠夺和对河流的污染 ”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根据中国的法律,这些水电施工期的环境保护问题,都必须明确的写近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在建设的过程中,让工业废物污染河流的行为是必须禁止的违法行为。这就如同我们其他任何工业生产一样,几乎没有什么行业不会产生工业废物。但是,我们不可能禁止一切现代化的生产,而只能通过法律规范生产者的行为。况且,修建水坝的过程并不会产生化学废物,施工的渣土等处理起来几乎不存在什么难度。 最应该澄清和说明的是,昂山素季的“ 伊洛瓦底河流量减少造成的特别严重问题是海水对河口三角洲的入侵,这对于稻谷生产是致命的打击,并影响到以水稻为主粮的整个全国人民。水稻也是我们四大出口作物之一,产量的任何减少都会直接影响到外贸收入。 ”的说法。因为,与昂山素季的忧虑完全相反,建设密松这样大型水电站的目的之一,恰恰就是要通过调蓄水资源,解决河口海岸地区海水倒灌的问题。 一条河流的开发,如果不考虑水资源的调控,只想让它发电,那么最好是不建设大水库,分多级开发,在取得的相等的发电量的同时,水库的淹没损失几乎没有。曾经就有克钦邦的民众代表提议,密松电站最好采用多级开发的方案。为什么这种意见没能接受呢?就是因为缅甸开发伊洛瓦底江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发电,而且还要解决防洪、供水和航运等一系列的河流生态问题。包括昂山素季所担心的流量减少引起的海水入侵。 科学的看,所有河口出现海水倒灌几乎都是由于季节性的变化,河水的流量减少造成的。而当我们建设了大水库,具备了一定的水资源调控能力之后,我们就可以控制洪水期的洪水入海流量,把大部分的洪水储存在河道的水库里。而等到枯水期的时候再逐渐放出来。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防止干旱季节海水入侵的出现。目前世界的很多河口地区防止海水入侵的办法,都是依靠上游水库加大放水来解决的。所以,与昂山素季所担心的情况正好相反,只有科学的开发伊江的水电,才是解决河口地区海水入侵,提高缅甸水稻产量的最有效的办法。 此外,让昂山素季忧心忡忡的“ 临近水坝的断裂带和陡峭庞大的水库带来了灾难的隐患,一旦地震发生,破坏程度将令人震惊 ”的说法,也特别需要解释。临近水坝的断裂带确实只能给我们带来灾害的隐患,但陡峭庞大的水库则是:即可以带来隐患,也可以成为防灾减灾的机遇。虽然,地震断裂带的存在是我们控制不了的,但是,修建什么样的水库可以在地震中起到防灾减灾的作用,却是世在人为。 中国的西南地区几乎都处在地震断裂带上,临近断裂带建大水库的问题,曾经引发过社会各界的激烈的争论。其中有一座著名的紫坪铺水坝( 156 米)正处在龙门山断裂带上。反水坝的组织总是以此为例的警告说一旦发生 7 级大地震后果如何如何不堪设想。但是,水坝工程技术人员却坚定的答复他们,现代科学的水坝建设技术可以经受大地震的考验,紫坪铺也不可能例外。凑巧 2008 年 5 月 12 日就在紫坪铺水库的十几公里处的汶川,发生了 8 级特大地震。而紫坪铺水库和大坝不仅没有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而且还在地震中发挥出了极其重要防灾救灾作用。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震区内几乎所有的道路都被阻塞,而紫坪铺水库的宽阔水面成为当地抗震救灾的一条重要通道。很多地震的幸存者,就是通过这条生命通路得以救助的。地震发生之后,一些由于紫坪铺水库建设而搬迁走的居民,曾经敲锣打鼓的回来向水库的建设者们表示感激。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是紫坪铺水电站的建设,他们几乎难以逃过这场灭顶之灾。 事实上,由于紫坪铺水库的建设,让水电站周围的山体得到了保护,有效地减少了地震灾害的现象并非是个例。根据 512 震后的调查发现:震区内所有的两千多座水电站,不仅没有一座发生溃坝,带来次生灾害的,而且,所有的在水电站建设中采取了工程保护措施的山体,也没有一处发生滑坡的。因此,在这场特大地震中,很多水电站都成为当地群众避难的重要场所。 当代的水坝建设的科技水平,能够抵御大地震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最近日本发生的 9 级大地震,不仅同样也没有一座水电站垮塌,而且,在 9 级地震后的 3 天内,只有日本的水电站全都恢复了供电,成为当地抗震救灾的最重要的保障。总之,现实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科学的水电建设不仅能够有效地抵御地震灾害,而且还能发挥重要的减灾作用。相反,如果没有科学的水坝建设,反倒有可能出现昂山素季所担心的“一旦地震发生,破坏程度将令人震惊”的现象。 另外,关于昂山素季所疑虑的“ 周围六十四个村庄的村民们被迫迁移。这些村民能否收到与他们损失相当的费用,以补偿生活来源和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破坏,还是一个谜。 ”的问题,其实早就有了答案。在发展中国家,水电移民可以当地群众成为脱贫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一个共识。正因为此,联合国才会把水电开发作为国际社会千年脱贫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各国家的水库移民的脱贫致富并不是必然的,需要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和相应的保障措施。不过,我们对伊江的移民脱贫致富应该有足够的信心。因为密松等几座中国公司承建的梯级水电站的发电量,超过了世界上最大的三峡水电站。三峡工程用发电收益,已经成功地解决了 130 多万移民的搬迁问题。而密松等梯级水电站超过三峡的发电效益,所需要解决的移民数量,大约只占三峡的百分之一。我们知道三峡移民的成功经验,已经被世界银行当作典型在发展中国家推广了,难度只有三峡移民百分之一的密松电站的移民问题,解决起来还能成问题吗? 要知道具体规划密松等水电站移民问题的,就是中国当年规划三峡移民的问题的同一机构。目前,他们移民的工作的出色成果,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证实。因为密松工程区需要迁移的二千多居民早已入住新建的移民新村。移民新村学校、医院、教堂等设施齐全,生活条件较原来有很大改善。为了让社会各界了解密松移民的实际情况, 2011 年 4 月 10 日,以美国驻缅大使馆武官斯洛恩( Brey R Sloan )上校(女)为团长的外国驻缅武官及家属,曾参观访问了密松水电站工地及昂明达移民示范村。参观之后武官们都非常赞赏密松电站建设带给移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我们所见到的密松水电移民新驻地,几乎可以与一些中国的高档别墅小区媲美。现在我们甚至可以乐观的预计,密松电站的移民很有可能会成为联合国千年计划中水电扶贫的一个最成功的典型案例。 最后,我们要说昂山素季女士提出的拯救伊洛瓦底江的建议非常好。她的“ 伊洛瓦底江河上的生态变化会影响所有与伟大河流相连的生命,从我们国家最北部的民族到河口三角洲从事水稻种植的社群。保护伊洛瓦底河就是保护经济,环境,和我们的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共同为保护河流付出努力可以让分裂的力量团结起来,达到更好的相互理解和实质合作。 ”的呼吁,我们应该积极响应。不过,我们千万不要为了把拯救伊洛瓦底江变成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手段,反倒让我们的伊洛瓦底江得不到必要的拯救。 我们应该认识到:对比发达国家河流治理的成功的经验,中国的怒江、缅甸的伊洛瓦底江、印度的恒河等发展中国家的河流的生态问题,都是主动的科学开发不足,和自发的无序的破坏过度造成的。此时此刻,我们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拯救和保护伊洛瓦底江不能光靠喊口号的热情,更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才是昂山素季女士请愿书中所期待的“ 解决伊洛瓦底河上生态,经济,技术和政治问题的解决办法 ”。 如果我们的目的真是要拯救伊洛瓦底江,那么我们就应该充分尊重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纵观全世界,梯级开发作为发达国家无一例外的河流保护的科学措施,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条重要河流的保护,能够离开科学的开发建设。因此,我们拯救伊洛瓦底江的建议,不仅不是要反对和搁置密松水电站,而应该是促使它更科学的开发建设,早日造福于缅甸社会并有利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这才是我们对昂山素季建议的正确解读。 附: 昂山素季拯救伊洛瓦底江的请愿书 2010 年 8 月 11 日 伊洛瓦底江,又称 “ 伟大河流 ” ,是缅甸最主要的河道。它始于缅甸北部克钦邦迈立开江和恩梅开江的汇流处,稳步向南流淌,在注入印度洋之前,分散成一系列网状的溪流,灌溉了肥沃的三角洲。她是我国最显著的地理风貌,自然而成的高速公路,充沛食物的源泉,众多水产植物和花卉的家园,传统生活方式的载体,以及引发无数散文诗歌灵感的缪斯。 今天,伊洛瓦底江正面临着威胁。有效计划的不足,必要环保法律落实的失败,以及生态意识的欠缺已造成了许多的问题。非法伐木和木炭生产正以一个令人警醒的速度进行,河岸上的平原和森林为此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森林减退造成的水土流失使河床上涨,沙丘产生。不考虑桥梁地址和设计的建设使流失和沙化的问题加重。几十年以来,干季饮用水的航道和采购变得愈加困难。气候变化作为一个附加的因素,由于缺少及时有效的行动,在评估对伊洛瓦底江已产生和将会产生的损害时不容忽视。 最近,污染也逐渐成为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过去十年以来工厂的增加和未管制的淘金带来的废弃物对稀有鱼类,包括著名的伊洛瓦底豚,以及依靠河流饮水吃饭的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水坝和水电站的建设带来了诸如河道的管制和可持续电能的有效利用等益处。然而,这些项目也有负面的作用。水道被分成许多部分,减弱了河流的力量,沉积的减少又加重了流失的问题。尽管水流变清了,却又使更多不清洁物质集中;在建设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工业废物,造成对环境的掠夺和对河流的污染。 伊洛瓦底河流量减少造成的特别严重问题是盐水对河口三角洲的入侵。这对于稻谷生产是致命的打击,并影响到以水稻为主粮的整个国家的人口。水稻也是我们四大出口作物之一,产量的任何减少都会直接影响到外贸收入。 八座水坝计划 于 2010 年开始的水坝建设,是中缅合资 “ 八座水坝 ” 即密松水电站的序幕。这个项目带来的问题不限于上文中提到的水坝建设的普遍问题。对项目的环境影响测评报告使人忧心忡忡,尤其是安全问题。临近水坝的断层线和陡峭庞大的水库带来了灾难的隐患,一旦地震发生,破坏程度将令人震惊。同时,周围六十四个村庄的村民们被迫迁移。这些村民能否收到与他们损失相当的费用,以补偿生活来源和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破坏,还是一个谜。 作为友好邻邦,缅甸和中国有着互相尊重友谊的传统。我们相信,心存双方国家的利益,双方政府应该努力避免使生命和家庭濒临危险的结果。自从密松水电站的开始,克钦人民已加深了他们长期持有的印象,认为历届缅甸政府无视克钦人民利益。在认识到大笔款项已用于项目实施的同时,我们呼吁各相关集团考虑到国内和国际的和谐相处,重新评估此计划,合作找寻可以阻止不宜后果的解决方案,从而减轻我们所有想急切保护伊洛瓦蒂河的人的恐惧。 救救伊洛瓦底河 伊洛瓦底河上的生态变化会影响所有与伟大河流相连的生命,从我们国家最北部的民族到河口三角洲从事水稻种植的社群。保护伊洛瓦底河就是保护经济,环境,和我们的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共同为保护河流付出努力可以让分裂的力量团结起来,达到更好的相互理解和实际合作。许多个人和组织在伊洛瓦底河上进行了很有价值的研究,可以作为保护计划基础的信息和实际建议也并不缺乏。其实仅仅是严格执行现今存在有关保护森林和河流的法律规定,即可作出很多的贡献。因此,我们向环境专家,保护主义者,和各地所有爱护自然,和平以及和谐的人们呼吁,请一起加入我们的运动,让全世界都意识到亚洲最重要河流之一所面临的危险。同心协力,我们才可以找到解决伊洛瓦底河上生态,经济,技术和政治问题的解决办法。 昂山素季 仰光市巴罕区大学路 54-56 号 (非正式翻译 S.Y.)
1781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密松电站回答吴载勇吴代表克钦邦人民的提问
热度 2 zbt92 2011-12-28 09:26
密松电站缘何没能被缅甸人民理解和接受? --- ( 2 )回答民族议会代表吴载勇吴代表克钦邦人民关于密松电站的提问 开发密松电站研讨会之后, 2011 年 9 月 19 日缅甸的《 The HOT NEWS 》周报(作者: MA MA )刊发了《民族议会代表吴载勇吴代表克钦邦人民向 CPIYN 公司李光华总经理要求给予承诺》一文。也许是由于语言交流的障碍,中方参会的代表,未能全面的回答克钦邦人民代表的提问,以至于让这篇文章的内容,严重的误导了缅甸的议会和公众对伊江密松开发建设的认识。甚至可以说这些就是最终造成了缅甸公众和议会的大多数成员都反对密松电站开发建设,以至于缅甸政府暂时叫停了密松电站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澄清事实,消除缅甸民众对密松电站的误解,本文特地对原来民族议会代表的提问详细答复一次,以便让大家了解相关的实际情况。 议会代表吴载勇吴 问:大家好,我会言简意赅的进行提问。我作为 20 多万将近 30 万人民的代表,我要传达他们的意愿。我们感觉, CPIYN 为了获取利益,建设密松水电站,仿佛要把缅甸人民的危险置之于外。我想请问,能否停止密松水电站的建设,以在恩梅开江、迈立开江修建大量中型项目来取代它?同样的,我曾听村里的老人们提起,在 1800 时曾发生大地震,整个葡萄被大水淹没,大量人及生物不幸遇难。当时人们都是往山上走才得以生还。 1950 年也在河流发源地处发生过大地震,山崩地裂,树林倒塌,大量人、鱼死亡。我也想请问李光华先生,如果不停止建设, CPIYN 是否会为大坝建设引起的自然灾害进行补偿? 【 答复:关于“ 我们感觉, CPIYN 为了获取利益,建设密松水电站,仿佛要把缅甸人民的危险置之于外。 ”的说法非常不合适。这是一种不利于缅甸社会融入国际社会的不良情绪。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也有很多人对引进外资抱有这种不开放的反感心理。认为外国投资者的目的肯定只是赚钱,所以,认为引进外资的结果一定是引狼入室。然而,当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后的今天,再回过头来看感觉则完全不一样了。从当年的国民经济接近崩溃的边缘,到现在中国不仅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且还是世界经济的巨大推进器。从当年的物资极度匮乏,很多人甚至担心未来世界谁来养活中国?到现在不仅在中国国内各种商品供应充足,而且,成为世界很多商品的最大供应商。中国之所以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改革开放。 缅甸现在的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目前也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部分国民对引进外资发展经济还不够理解,甚至非常担心都是正常的。但是,实际上思想上的改革开放非常重要。改革开放与接受外援不一样。很多发展中国家接受了很多外援,但是本国经济却一致没有能发展起来。而中国引进外资的改革开放,尽管让外资也在中国赚到了钱,我们却学会了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经济,从而就取得了比单纯接受外援更大的实际收获。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接受外援是“鱼”,改革开放的引进外资则更像是“渔”。我们不要对外资企业也要赚钱的投资行为耿耿于怀,如果连老师自己都不会“打鱼”,怎么能教会我们“打鱼”的方法呢? 此外,所谓“把缅甸人民的危险置之于外”的说法也不符合逻辑。投资商不可能把水电站搬走离开缅甸,如果缅甸人民有危险的话,投资商的投资也同样存在危险。在大坝建设的风险面前,投资商和缅甸人民一定是利益共同体。这也是引进的外资“要赚钱”不想赔钱,所带来的巨大好处之一。 关于“ 能否停止密松水电站的建设,以在恩梅开江、迈立开江修建大量中型项目来取代它? ”的问题,我们可以明确地回答,肯定不行。您的提法在社会上很有普遍性,确实有很多国家通过采取把一个大电站分级开发的办法,取得了在减小淹没损失的同时,获得同样的清洁电力的效果。但是,这个办法不是万能的,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水流量季节性变化不大的河流,以及只有单纯发电任务的水电站,可以采用您说的办法。那样的话,不仅可以获得同样多的电力,而且还能大大的节约投资。然而,伊洛瓦底江的洪水季节性很强,每年 5 至 10 月汛期的径流量达到了全年的 80% 。事实上,从伊洛瓦底江近 30 年来的历史纪录来看,不仅洪涝灾害频发,而且冬季的水量也很小,严重的影响伊洛瓦底江的航运。 缅甸开发伊洛瓦底江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发电,而且也要解决洪涝灾害和航运的问题。美国的胡佛和中国三峡工程都有类似的特点,项目的开始都是从发电角度考虑才要开发建设,但是,建成之后其最重要作用反倒不是发电,而是调控水资源了。况且,调控水资源还能提高发电效率。因为如果不能调控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洪水太大时电站往往来不及发电,只能大量的弃水。而枯水期,没有多少水量可供发电。所以,并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套用把一个大电站分级开发的方式的。目前伊江的开发方式是经过慎重论证、是最科学的,也是对缅甸人民和开发商都有利的最佳选择。 关于历史上“ 河流发源地处发生过大地震,山崩地裂,树林倒塌,大量人、鱼死亡。我也想请问李光华先生,如果不停止建设, CPIYN 是否会为大坝建设引起的自然灾害进行补偿? ”的提问,提得非常好。这非常有助于让缅甸人民了解到水电站建设对于减灾防灾的重要作用。 我们先要搞清楚地震为什么会引发大规模的次生灾害。中国的四川也处于地震高发区,历史上多次发生 7 级以上的大地震。地震导致大量的山体滑坡堵塞了河道,形成了堰塞坝,有些堰塞坝可以最终稳定下来,而有些则可能在河水漫过堰塞坝顶之后发生溃决。所以,中国四川历史上的多次大地震所造成的最大损失,往往不是地震本身,而是地震之后的堰塞坝造成的淹没和溃决。这种情况在 2008 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由于当代的水坝建设科学技术,足以抵抗大地震,所以,在 2008 年中国发生汶川 8 级大地震时,震区内有二千多座水电站,没有一个出现溃决的;根据世界通行的设计原理,大型水电工程的抗震设计等级更高,论证更严格,科学建设的大型水电站,不仅能抵御特大地震,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减灾手段。例如,汶川地震后也产生了大量的堰塞坝,阻断了河流,形成了巨大的灾害隐患。但是,有些地方却因为有了大型水库的保护,使我们不必遭受堰塞坝溃决的威胁。例如,成都市的上游有了紫坪铺十几亿库容的水库保护,则只需把水库水位降低一些,而根本就无须担心上游堰塞坝的溃决。而中国四川的另一座城市绵阳市则没有这么幸运了。由于绵阳市的上面没有大水库电站,只有两个较小的水库,不足以拦蓄堰塞坝溃决所产生的瞬时洪水。所以,在上游唐家山堰塞坝的泄洪期间,全城老百姓都不得不一连数天转移到周围的山上去躲避洪水。这就是地震发生后,大型水库的减灾作用的实际情况。 根据上述事实,我们现在最应该问的问题,不应该是“如果不停止密松水电站的建设,灾害损失谁来补偿的问题”,而是“如果不建设密松电站,不采取现代化的手段主动地降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损失,谁能为那里今后的自然灾害的受灾居民进行补偿?”的问题。 】 议会代表吴载勇吴 问:请允许我继续提问。我不只是葡萄镇孙布拉蚌葡萄区、马羌勃、瑙莫、广朗普人民的代表,也是一位在葡萄长大的村民,因此,见到过洪水中的大坝。目前很多地区未对河水进行截流,若截流后,位于河流上游的 99 个村庄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居民将被水淹没。请问李光华先生是否负责对此存在的损失呢? 【 答复:修建水库要淹没土地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因为当今的世界上的土地资源是非常宝贵的,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提高,我们对土地的需求肯定会越来越高。我们需要建更多的道路、我们需要建更好住宅,同时我们必须也需要为我们的水资源调控,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存储。不管是任何国家、任何地方的人民都必须要在享受现代化生活和不准改变现状之间做出选择。开发伊洛瓦底江是缅甸政府按照国家整体利益做出的决定,是保障缅甸人民能够实现现代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于缅甸来说这个占用土地的矛盾并不算十分突出。要知道中国为了解决长江中下游的水资源调控问题,所建设的三峡工程曾经迁移了一百多万人。而开发伊洛瓦底江的水电在获取比三峡还多的电力的同时,大约只需要迁移三峡移民数量的百分之一。因为水库的经济收益主要是来自于发电,所以,将来密松等水电站所产生的发电效益,与中国的三峡水电站接近。中国能够依靠三峡的发电效益成功地解决了百万移民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缅甸就不能用同样的发电效益解决好百分之一人数移民问题呢? 相比其它很多大型水电项目,伊江上游水电开发的移民并不是很多,缅甸政府和投资方从项目一开始规划就高度重视移民安置问题,一直有信心、有能力妥善安置好移民的生产和生活。事实上目前密松工程区需要迁移的 2146 位居民均已入住移民新村。移民新村学校、医院、教堂等设施齐全,生活条件较原来有很大改善。 2011 年 4 月 10 日,以美国驻缅大使馆武官斯洛恩( Brey R Sloan )上校(女)为团长的外国驻缅武官及家属参观访问了密松水电站工地及昂明达移民示范村,武官们高度赞赏密松电站建设带给移民的巨大福利。 通过云南电力网的《密松电站移民新村及公路建成》的新闻报道 http://www.yunnanpower.cn/showinfo.asp?id=10471 大家可见到相应的密松水电移民新驻地,几乎与北京的高档别墅小区无异。总之,伊江水电开发所能带给移民的巨大福利,已经摆在那里了。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已经搬迁的移民与尚未搬迁的当地居民之间的巨大差距。我们可以负责任地回答吴载勇吴代表,密松电站的移民不仅一定会告别洪水的困扰,而且将开始现代化的新生活。】 吴载勇吴 问:密松截流,原有的密松不可能存在了。珍贵的伊洛瓦底江、传统文化、自然风景、自然资源将会消逝,请问会对它进行取代吗?将以什么取代这些呢? 【 答复:请注意所谓“ 密松截流,原有的密松不可能存在了。珍贵的伊洛瓦底江、传统文化、自然风景、自然资源将会消逝 ”的说法,并不成立。世界上的反水坝组织,都喜欢用这种说法来鼓动公众的反水坝情绪。但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中国的三峡在建设之前,也曾经有很多人担心三峡美景将在大坝建成后不复存在。但是,现在三峡建成了之后的事实证明了一切。不仅雄伟的三峡依然健在,而且还出现了很多新的、更吸引人的美景。目前的三峡已经成为中国国内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的旅游人数超过了百万。这个变化,在以前是人们连想都不敢想的。 事实上,因建设水电站而形成世界级的旅游景点的情况比比皆是,如中国的千岛湖、赞比亚的卡里巴,南美洲的伊泰普,美国的大古力等,它们中有些旅游收益已经超过了发电收益。 总之,无论是谁,现在说什么,都不可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即密松、伊洛瓦底江、自然风景和自然灾源不仅不可能会因为水电开发而消失,而且一定会变得更好、更美和更丰富。就像当年中国的三峡美景会不会消失的争论一样,未来的事实将会回答这一切疑问。 至于传统文化,更不可能由于某个水库的修建和移民整体搬迁后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消失掉。我们在修建水库的移民搬迁的过程中,当然要特别注意传统文化的保护。例如,受影响的佛塔等也将随之被搬迁等。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当地的居民,只要这些人还在,传统文化怎么会因为一部分人的居住地的改变而消失呢?当然,由于伊江的水电开发将带动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特点也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文化虽然不可能消失,但是一定会发展和进步。一些与过去的贫穷和愚昧相联系的旧文化、旧习俗肯定会成为历史。例如,当代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就是在改变了当地土著部落旧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当年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就没有今天的美国。中国的西藏也是一个传统文化特点非常浓厚地域,西藏的发展取决于当地群众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绝大多数西藏人民会做出自己的选择,有些传统文化必然会成为历史。例如,西藏的农奴制度。虽然有少数西藏的农奴主,总希望把农奴制度也作为西藏的传统文化加以保留,但是,广大的西藏人民是不会同意的。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文化一定也会发展和进步的。缅甸的传统文化今后具体将会怎么样变化,完全取决于绝大多数缅甸人民的意愿。密松电站的建设,只能为缅甸人民生活的现代化提供一种帮助和可能。 】 吴载勇吴 问:那将如何能取代世世代代的文化遗产呢?怎么能与原来的形态相比呢,密松蓄水后将在库区形成部分小岛,岛上的道路及民众生活设施将受到影响,请问 CPIYN 是否有计划为这些留着岛上居住的人们提供交通及其它补偿? 【 答复:对于传统和文化遗产,我们要有一种正确的理解。为什么我们很多国家要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呢?就是因为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旧的东西,都要永久保留下去。任何国家都要发展建设,要修建新房子、道路,在这一过程中确有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东西,需要作为文化遗产进行特殊的保护,所以,联合国才要建立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据我们所知,目前密松地区还没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如果有,我们的开发建设绝对要百分之百的保护好。即便对于没有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有一定的文化遗产价值的建筑物,例如,某些佛塔(寺庙)我们也完全按原貌进行了搬迁重建。 不过,我们一定要避免有人用保护文化遗产的口号反对和阻碍社会的正常进步。例如,不能用保护世世代代的文化遗产的理由,保持美国的黑奴和西藏的农奴制。也不能用保护世世代代文化遗产的理由,就禁止所有的缅甸人民盖新房,让他们都永远只能居住在自己的祖屋里。 至于库区形成的小岛上的居民的交通和出行,请大家放心,我们和缅甸政府一定会采取措施,决不会让任何一户居民因为水库的建设而与世隔绝起来。要知道伊江水电项目的建设,会同时修建总长约 600 公里的高等级公路,未来流域内的居民,包括岛上的居民的交通出行,一定会变得比以前住在深山老林中方便得多。 】 在该文章随后的“和密松相关的有趣的谈话”部分中,吴载勇吴代表还提出了一些更为严肃的有关 CPIYN 偷挖盗采缅甸资源的问题。例如: 1 、 B: 我看到,砍伐树木,开采地下资源。还听说,在目前遗弃的密松地区内挖金。这仿佛就是当地人民不允许开采,而允许 CPI 开采。土地拥有者因此感到气愤。 2 、 B: 是的。据说,中国公司们带走了大量稀有动物象牙、象肉、熊爪、老虎、长臂猿、穿山甲、蛤蚧及其它生物、树木、草本。 3 、 B: 我知道位于伊江上游一带,在哪都可开挖处玉石、红宝、水晶、石棉、玛瑙、金、白金。其他还很多的,我就不知道了。 4 、 B: 我是知道。 1993-2004 年,曾用 14 辆挖机挖走 250 吨金并运往中国。担心国家和我们的人民遭受损失。 【 答复:这段对话中的很多内容与前面相同,涉及到已经作出答复的问题就不再重复了。吴载勇吴代表新提出来的主要是怀疑在密松开发的过程中,中电投云南公司( CIPIYN )涉嫌盗采其它资源。这的确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原则性问题。遗憾的是吴载勇吴代表没有能在会议上直接向 CPI 的人员当面提出来。我们觉得之所以吴载勇吴当面不提,不大可能是害怕打击报复,而很可能是因为是道听途说的,没有足够的证据。 我认为吴载勇吴所阐述的信息可能有这几方面的问题。首先,看到砍伐森林的情况,可能与水库的清理有关。为了避免原有的林木被淹没在水下之后,腐烂变质后散发大量的甲烷气体,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一般都要求在蓄水前清理水库库区(砍伐水线以下的所有林木)。其次,中缅之间的边境贸易非常发达,我们并不能排除在 CPIYN 之外,中缅之间还有其它边境贸易项目实施的可能。 特别是根据“ 1993-2004 年,曾用 14 辆挖机挖走 250 吨金并运往中国” 的叙述。我们发现吴载勇吴代表所担心和怀疑的事情,只有两种可能。一个是 CPIYN 之外的公司,所开展的其它贸易项目;另一个就是道听途说的内容根本就不可靠。 因为 CPI 公司是在 2003 年才成立的,而 GPIYN 公司更是在 2008 年底才成立的。由吴载勇吴所说的( 1993-2004 年 )时间段可见,以上关于 CPIYN 盗挖缅甸资源的说法,绝对是不可能成立的。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此前曾经有违法的走私分子盗挖过缅甸的自然资源。他们或许是中国人或许是曾经通过中国的边境走私的缅甸人。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在没有调查、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把这些走私犯罪的行为,强加在项目开发商身上。 总之,议会代表吴载勇吴最后所提供的这个时间,足已说明这些盗窃行为不可能是 CPI 所为。要知道 CPI 是中国政府全资的国有企业,受到国家和政府的严格的监管,它们公开走私违法的事情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为此,希望缅甸警方能认真的调查克钦邦代表吴载勇吴反映的此类事件,还 CPIYN 一个公道。不要让一些人用望风扑影的猜测诬蔑开发商,更不能让人以此种方式来挑拨中缅两国间的正常关系。 】 附:缅甸新闻报道原文 民族议会代表吴载勇吴代表克钦邦人民 向 CPIYN 公司李光华总经理要求给予承诺 来自《 The HOT NEWS 》周报,作者: MA MA 议会代表吴载勇吴与 CPIYN 公司李光华先生的问答 问:大家好,我会言简意赅的进行提问。我作为 20 多万将近 30 万人民的代表,我要传达他们的意愿。我们感觉, CPIYN 为了获取利益,建设密松水电站,仿佛要把缅甸人民的危险置之于外。我想请问,能否停止密松水电站的建设,以在恩梅开江、迈立开江修建大量中型项目来取代它?同样的,我曾听村里的老人们提起,在 1800 时曾发生大地震,整个葡萄被大水淹没,大量人及生物不幸遇难。当时人们都是往山上走才得以生还。 1950 年也在河流发源地处发生过大地震,山崩地裂,树林倒塌,大量人、鱼死亡。我也想请问李光华先生,如果不停止建设, CPIYN 是否会为大坝建设引起的自然灾害进行补偿? 答: CPIYN 肯定会负责。密松项目的建设是严格按照中国的标准进行的。目前用于移民房屋建设的费用将近 3 万亿(译者注:原文有误)。密松水电项目不算是很大的项目,在中国有比这个更大的水电站,经历四川 8 级地震也未受到任何影响。 问:请允许我继续提问。我不只是葡萄镇孙布拉蚌葡萄区、马羌勃、瑙莫、广朗普人民的代表,也是一位在葡萄长大的村民,因此,见到过洪水中的大坝。目前很多地区未对河水进行截流,若截流后,位于河流上游的 99 个村庄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居民将被水淹没。请问李光华先生是否负责对此存在的损失呢? 答:是的。目前对于因密松项目受影响的村庄、居民,我们都修建大量房屋、佛塔等进行安置。在中国也是这么做的。 问:密松截流,原有的密松不可能存在了。珍贵的伊洛瓦底江、传统文化、自然风景、自然资源将会消逝,请问会对它进行取代吗?将以什么取代这些呢? 答:我们会做(转移安置工作)的。之前提到,在密松没存在很多的传统文化、自然遗产等。 问:那将如何能取代世世代代的文化遗产呢?怎么能与原来的形态相比呢,密松蓄水后将在库区形成部分小岛,岛上的道路及民众生活设施将受到影响,请问 CPIYN 是否有计划为这些留着岛上居住的人们提供交通及其它补偿? 答:当然,我们一定会对你所述的所有受项目直接影响的人们进行交通等各方面的必要的补偿。 和密松相关的有趣的谈话 ( A: 此篇文章的作者 ma ma B: 议会代表吴载勇吴 , C: 记者吴威剖敏 D: 议会代表吴朋敏昂) A: 作为克钦邦人民,你肯定知道和密松项目相关的感受 B: 我作为当地村民是这样感受的, CPIYN 为了获取利益,建设密松水电站,仿佛把缅甸人民的危险置之于外。在研讨会上,我也是这样问过 CPI 公司的。 A: 克钦邦在以前曾发生过多少的灾难呢?这些灾难的可怕性仍延续至今吗? B: 是的。有过很多灾难。我所记的都是从爷爷奶奶那听到的。 1800 年葡萄镇曾发生过大地震。之后葡萄平原曾被大水淹没,大部分人和生物死亡。山崩地裂,河面都是倒塌的树木,人类和河里的鱼类大量死去。 2006 年金凯水电站( 译者注:此电站为当地修建的一个小水电 )也曾垮坝。 A: 现在克钦人民担心修建密松水电站和刚刚说的灾难相关吗? B: 有关系。若现在修建的水电站因自然灾害跨坝,那大量的人们肯定不幸遇难,这就是克钦人民担心的。因此,我也曾问过 CPI, 若发生现在的灾难, CPI 是否负责补偿呢 ? A: 我听到这样回答的,将按照中国的标准进行补偿。对于房屋的迁移, CPI 已经用掉了将近 30 亿。 B: 是的。 CPI 回答,他们会负责。 A :我也听到你说,希望 CPI 遵守承诺 , 不是吗? C :召开了与密松水电项目相关的( 3/2011 )研讨会,作为一位议会代表,是否有提议在议会讨论的安排呢? B :有的。曾在 2011/8/22 提议中提交了这一事宜。 C :就 CPI 在密松地区建设水电项目事宜上,可看到的还有什么情况? B :我认为,现在我和媒体们见面,将当地人民的所见所想表达出来,才能保护国家和克钦邦内拥有的自然资源。如果我不说,这些不应该被破坏的资源将大量遭受破坏。 C :目前 CPI 正在建设这个项目,可以告诉我们它对于当地人民的益处和其他方面的益处和弊处吗? B: 我看到,砍伐树木,开采地下资源。还听说,在目前遗弃的密松地区内挖金。这仿佛就是当地人民不允许开采,而允许 CPI 开采。土地拥有者因此感到气愤。 C: 我是一位专业的建筑工人。只想了解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知道你是一名工业相关的学生。每当建设一个项目,工程师们都要进行前期工作。因此,对场地进行清理的时候,要对地上地下的生物进行清理,那这些是否该进行呢? B: 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根据中国人所说的,在河流一边半径为 45 英里约 180 英里范围内要清理场地,为了大坝的牢固而作的提前保护工作。在现场清理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不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破坏。 A :受到破坏的是和资源有关吗? B: 是的。据说,中国公司们带走了大量稀有动物象牙、象肉、熊爪、老虎、长臂猿、穿山甲、蛤蚧及其它生物、树木、草本。 A :还听说那些稀少的物种后代被带走呢? B: 据说,去年一只小小的熊嘴和稀少的一种物种被买走。一只活着的猴子则可以 10 万(缅币)购买。一只长臂猿的头则是 5 万购买,同时贩卖人口的现场也不少。听到这些消息,我们当地村民只能感觉到自己是遭到了欺辱。 C: 如此一来,也曾作为职员的我建议:你、吴朋敏昂基议会代表们,应该将这些事情呈报至议会。 B :你表达说的非常坦诚,和大家解释后我们有必要组成一个小组,将应该保护的方面进行保护,应该阻止的方面进行阻止。我也是想这么说的。我不是嫉妒 CPIYN 。不使国家、人民、自己的一水一土、自然根源、矿产受到损失是最重要的。 D: 因为你们想和吴载勇吴谈话,所以我把他叫来了。现在的谈话对我也有好处。我虽然是一名议会代表,但是不是当地人民。因此,刚刚才知道这么多的事。大家当然要一起努力了。 A: 再想想看,比这更能运走的物品还有哪些呢? B: 我知道位于伊江上游一带,在哪都可开挖处玉石、红宝、水晶、石棉、玛瑙、金、白金。其他还很多的,我就不知道了。 A: 我也听说外国公司来这边挖金后运外国外,因此我们损失很大。你从哪里获知这些消息是确实的呢? B: 我是知道。 1993-2004 年,曾用 14 辆挖机挖走 250 吨金并运往中国。担心国家和我们的人民遭受损失。 A: 过去的两年我曾去过密松。你说的话仿佛激起我再次想去的欲望。我觉得是应该去一趟的。 B: 你现在去的话也进去不了。项目现场不允许外人进入。 A: 那就是说,我现在去密松,观看恩梅开江、迈立开江的权利也没有了,是吗? B: 是的。我知道, 作者总结 “在平常的季节里,下大雨的时候雨水可以淹没至佛塔的脚下。和专家认真测量后,答案就会出来了。(注解:若是雨季下大雨,很可能就是淹没村庄了,所以是否面临水灾的答案就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这些对话,无论是作为一名杂志记者听到这些观点,还是作为一名人民听到这些,我认为有责任心的人员和认知责任的人民们将明白自己要做的事了。与密松相关的环境影响和自然灾害的舆论不断增多。因此,我也聆听了国家在内比都召开的研讨会内容,获知了密松相关的信息。国家认可的专家们为人民清楚的解释了拥有长久利益的水电站的政策、法律和实施的相关情况。因为我对于专家们解释的要点理解有限,故无法参与讨论。参与汇报的 BANCA 丁拉博士就自然环境影响和社会环境影响相关的益处和弊处都已形成报告。他还提到“ BANCA 在未获得合同甲方的批准,不允许透露报告相关内容。第一电力部和 CPI 应该将此报告公之于众。同时,环评工作的开展应该延续至工程建设的结束”。吴梭登部长(第一和第二工业部)也提到, 包括我在内,谁都不是长生不老的,无法避免生老病死。现在的职位、权力也不是永远拥有的,就如泡影般短暂。只有缅甸民主共和国和人民是世代永存的。不要因为此事(伊江环评)影响民族的团结。 第一电力部部长吴佐敏说到, 第一电力部按照中央政府授予的职责,在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后实施水电项目。我们会按照中央政府及国会的指示,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基础,依照现行法律推进水电项目建设。 但是,据我所知,目前对其它项目拥有决策权的部委及专家却对密松项目没有明确的决定权及相关责任。这一点,与会议会代表、专家、媒体们、公司及国家公务人员都知晓。 研讨会结束后,在回来的路上,我产生了一些和密松相关的想法,但是至今仍未找到答案。 我不想让国家和人民间对于密松水电项目产生巨大的理解误差。 作为一名国民,我认为,此事应该是出现在国家议会中需要解决的事宜的时候了。内阁和议会若意见一致,项目则能继续建设。若意见分歧,项目则无法继续。若议会之外不满意之声继续产生,则谁有责任呢?是议会的责任吗?还是政府的责任呢? 这个项目对于国民有益处,当然也有弊处。 随着历史发展,只希望看到伊洛瓦底江不受破坏且自然的永久的流淌着。 和人民利益相关的话,则是获得电量及收入。同样的,其他国家也想并肩齐驱的促进本国的发展。这是国民能接受的事实,但是又想让伊洛瓦底江远离破坏的危险。为此,国家政府、专家学者和人民、理解者们应该一起商讨,使其获取更多的好处的情况下进行。 目前也从议会代表吴载勇吴那获知克钦邦人民相关的信息。 为了促使有责任的人和国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我特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在了纸上。 从议会代表吴载勇吴那获知的信息为依据,我相信人民保护伊洛瓦底江减少损失的欲望会更加的浓烈。 国家的利益和要面临的弊处相比,哪个更占优胜地位?若益处大于弊处,包含我在内的人民们将欣然接受它应该继续建设的事实。 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当出现一个问题,无论民族存在怎样的差异,此时全国人民将一致保护不使国家受损;无论观念存在怎样的区别,此时全国人民只有一个信念,全国人民将全部存在。 研讨会上为了使人民同意此项目,吴梭登部长提出了一个建议,应该重新考虑一个令人民接受的办法。因此,第一电力部部长吴佐敏同意考虑他的说法,通过政府和人民的交流使密松水电建设相关的争论减少及停止,希望建立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营造一种人民和政府间牢固的信任感。
2092 次阅读|5 个评论
山西省第一座水力发电站
zhangwb2010 2011-10-13 16:05
山西省第一座水力发电站,竟是家乡的明姜水电站。而且还是北方(甚至全国,待考)第一座农村小型水电站。 水电站位于明姜镇师屯村,广胜寺出露的泉水霍泉灌区北干渠上。1955年9月25日开工,同年12月1日建成发电。初期装机容量48kW,至1977年已发展成三处5台总装机548kW,其中,1959年增加1处,装机容量2*125kW,1977年再增加一处,装机容量同样是2*125kW,由明姜公社统一经营管理,1980年全部并入系统大电网运行。 水电站的建立,有大背景,也有小背景。大背景是1955年,根据中央指示,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提出积极试办小型水电站,并选定山西霍泉灌区为全国农村电气化的试点。小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籍著名水利专家曹瑞芝先生回到山西,极力倡导开发山西水力资源,首先开发晋南清水灌区的小水力资源,并选定霍泉灌区北干渠明姜村附近跌水发电,利用其剩余泉水扩大南垣灌区的灌溉面积。1950年8月,山西省水利局成立水力机械,主要负责小水电资源的开发,首要任务即是查勘、规划霍泉灌区的水电开发。 1956年水电站投产,对全县、晋南地区的小水电建设起了积极推动作用。1960年2月7日,农业部决定全国11个省市小水电会议在洪洞县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内蒙古。黑龙江、四川、浙江、新疆、北京、农业部等,共计214人,明姜水电站为重点参观对象。 1957年,邓小平也曾参观过该水电站。1959年,由山西著名作家马蜂、西戎创作,苏里执导的影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取景背景就是明姜水电站。该影片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主题曲由郭兰英演唱。
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长江三峡水电站
热度 2 heshang11 2011-1-19 15:33
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简介   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600多公里,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现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   它的建成投产,必将标志着中国人用智慧和力量铸就了又一个奇迹。 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   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   水电站大坝高185米,蓄水高175米,水库长600余公里,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是全世界最大的(装机容量)水力发电站。   2010年7月,三峡电站机组实现了电站1820万千瓦满出力168小时运行试验目标。(日发电量可突破4.3亿度电!占全国日发电量的5%左右)。1949年,中国总发电量仅为43亿度。   三峡电站初期的规划是26台70万千瓦的机组,也就是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度。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建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在加上三峡电站自身的两台5万千瓦的电源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000亿度(5倍于葛洲坝,10倍于大亚湾核电,约占全国年发电总量的3%,水力发电的20%)。 从设想到开工   在 长江三峡 建造大坝的设想最早可追溯至中华民国的开创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建国方略》(1919年发表)一书中认为长江“自宜昌以上,入峡行”的这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利”(第二计划第四部庚)。按此设想,194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与美国垦务局签约,准备利用美国资金建设水电站,并邀请该局总工程师、世界知名水利专家萨凡奇(John Lucian Sovage)来华考察。萨凡奇在三度实地考察三峡地区后,写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可行,并安排开展前期工作,但后因中国内战,此事无果而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长江上游频发洪水,屡屡威胁武汉等长江中游城市的安危,因此三峡工程被重提。毛泽东1953年初,视察三峡时,曾说:“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又作“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水调歌头·游泳》)的词句表示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并指定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督办。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开始了三峡工程的勘探、设计、论证工作,并邀请了苏联的水利专家参与。当时水利领域内支持工程上马的林一山等人,和反对方黄万里、李锐等人,争论得非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并考虑国力、技术和国内国际形势等其他因素,毛泽东最终决定暂缓实施三峡工程,“积极准备,充分可靠”,先修建葛洲坝水电站,作为三峡水电站的实验工程。   葛洲坝水电站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区,1971年开工,“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但不久后就因为施工-{zh-tw:品质;zh-cn:质量}-实在不合格而停工。在多次修改设计和施工方案后,于1974年复工,1981年实现长江截流,1988年全部建成。电站为无调节能力的径流式水电站,共安装19台12.5万千瓦和2台17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一度是中国最大的发电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口号,要兴建一批骨干工程以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三峡工程于是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1983年水利电力部提交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着手进行前期准备。1984年国务院批准了这份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是在1985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以周培源、李锐等为首的许多政协委员表示了强烈反对。于是,从1986年到1988年,国务院又召集张光-{斗}-、陆佑楣等412位专业人士,分十四个专题对三峡工程进行全面重新论证,结论认为技术方面可行、经济方面合理,“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更为有利”。不过这之后争论非但没有平息,各方反对的声浪更大,李鹏等国务院领导人看到在难以取得比较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将工程议案提交给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继1955年三门峡水电站之后第二件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工程建设议案。1992年4月3日该议案获得通过,标志着三峡工程正式进入建设期。 工程基本情况   三峡大坝的选址最初有南津关、太平溪、三-{斗}-坪等多个候选坝址。最终选定的三-{斗}-坪坝址,位于葛洲坝水电站上游38千米处,地势开阔,地质条件为较坚硬的花岗岩,地震烈度小。江中有一沙洲中堡岛,将长江一分为二,左侧为宽约900米的大江和江岸边的小山坛子岭,右侧为宽约300米的后河,可为分期施工提供便利。   关于大坝的坝高,在筹划中曾有低坝、中坝、高坝三种方案。1950年代,在苏联专家的影响下,各方多支持高坝方案。到了1980年代初,“短、平、快”的思路占了主流,因而低坝方案非常流行。但是,出于为重庆改善航运条件的考虑,各方最终同意建设中坝。   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它坝长2335米,底部宽115米,顶部宽40米,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大坝坝体可抵御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下泄流量可达每秒钟10万立方米。整个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2800万立方米,耗用钢材59.3万吨。水库全长600余千米,水面平均宽度1.1千米,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调节能力为季调节型。   三峡水电站的机组布置在大坝的后侧,共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地下6台,另外还有2台5万千瓦的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远远超过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 伊泰普水电站 。机组设备主要由德国伏伊特(VOITH)公司、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组成的VGS联营体和法国阿尔斯通(ALSTOM)公司、瑞士ABB公司组成的ALSTOM联营体提供。它们在签订供货协议时,都已承诺将相关技术无偿转让给中国国内的电机制造企业。三峡水电站的输变电系统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预计共安装15回50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连接至各区域电网。   三峡工程在建设中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以确保工程质量。为了实现竞争,还把主要建设项目拆成单项进行招标。三峡工程的业主是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设计单位和主要监理单位都是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要施工单位有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葛洲坝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安能建设总公司(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部队)、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联营体)、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 (联营体)、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联营体)等,这些企业曾经承担了包括葛洲坝水电站、 二滩水电站 、引滦入津工程在内的许多大型水利工程建设。   三峡工程预测的静态总投资大约为900亿元人民币(1993年5月末价格),其中工程投资500亿元,移民安置400亿元。预测动态总投资将可能达到2039亿元,估计实际总投资约1800亿元左右。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即电费附加费。国务院1992年规定,全国人民每使用1千瓦时电能便需附加上交0.003元以投入三峡工程,此后这一数字又被多次调升,有的省份甚至达到0.0124元。1994年起,葛洲坝水电站的利润也被直接转为三峡建设资金。到2002年,以葛洲坝电厂为主体的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掌管葛洲坝和三峡的所有发电资产。该公司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其募集的资金和此后获得的发电利润也成为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此外,三峡总公司还发行了数期国内债券募集资金。 动工直到建成   在全国人大通过兴建议案后,1993年,国务院设立了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为工程的最高决策机构,由国务院总理兼任委员会主任。此后,工程项目法人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成立,实行国家计划单列,由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直接管理。1994年12月14日,各方在三峡坝址举行了开工典礼,宣告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工程共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17年,目前已全部完工。   一期工程从1993年初开始,利用江中的中堡岛,围护住其右侧后河,筑起土石围堰深挖基坑,并修建导流明渠。在此期间,大江继续过流,同时在左侧岸边修建临时船闸。1997年导流明渠正式通航,同年11月8日实现大江截流,标志着一期工程达到预定目标。   二期工程从大江截流后的1998年开始,在大江河段浇筑土石围堰,开工建设泄洪坝段、左岸大坝、左岸电厂和永久船闸。在这一阶段,水流通过导流明渠下泄,船舶可从导流明渠或者临时船闸通过。到2002年中,左岸大坝上下游的围堰先后被打破,三峡大坝开始正式挡水。2002年11月6日实现导流明渠截流,标志着三峡全线截流,江水只能通过泄洪坝段下泄。2003年6月1日起,三峡大坝开始下闸蓄水,到6月10日蓄水至135米,永久船闸开始通航。7月10日,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到当年11月,首批4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标志着三峡二期工程结束。   三期工程在二期工程的导流明渠截流后就开始了,首先是抢修加高一期时在右岸修建的土石围堰,并在其保护下修建右岸大坝、右岸电站和地下电站、电源电站,同时继续安装左岸电站,将临时船闸改建为泄沙通道。整个工程已全部完工。 建设过程中的负面事件   2003年 三峡水库 蓄水前,国务院三峡工程验收组在大坝表面发现了80多条裂缝,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引起社会上对三峡工程质量的纷纷议论。但据验收组副组长潘家铮解释,这些裂缝的确存在,但极为细微,最宽不超过0.2毫米,对大坝安全几乎没有影响,而且这些裂缝的产生均为技术问题,绝非质量问题,世界上其他一切水电站也都存在这种裂缝。   2005年1月,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了三十个未办理环保手续就违规开工的工程项目名单,其中包括三峡电源电站和三峡地下电站。三峡总公司一开始对此极力争辩,并不顾环保总局的停工命令,继续施工,双方形成顶牛之势。后来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调解下,三峡总公司被迫认错停工,缴纳罚款。直到2005年4月,在补办完所有手续后,方又重新开工。   三峡工程自开工以来,就一直有媒体报道其中存在部分贪污腐败现象。到2004年末,查处的贪污资金已有4000多万,大部分都是挪用或者侵占移民款。 三峡电厂组织结构   三峡电厂不是独立法人,她是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单位。三峡枢纽除通航建筑以外的所有设备设施均由三峡电厂管理,包括左岸电站、右岸电站、地下电站、电源电站、泄洪设施、大坝水工建筑等。   三峡左岸电站全部14台机组均已投产,总装机容量达到了980万千瓦。右岸电站预计在2007-2008年完成全部12台机组的安装。左岸电站机组投产情况如下:   左岸1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3年11月22日投产发电。   左岸2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3年7月10日投产发电。   左岸3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3年8月18日投产发电。   左岸4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3年10月28日投产发电。   左岸5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3年7月16日投产发电。   左岸6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3年8月31日投产发电。   左岸7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4年4月20日投产发电。   左岸8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4年8月24日投产发电。   左岸9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5年9月7日投产发电。   左岸10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4年4月7日投产发电。   左岸11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4年7月26日投产发电。   左岸12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4年11月22日投产发电。   左岸13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5年4月24日投产发电。   左岸14号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2005年7月21日投产发电。   三峡电站左右岸机组现已全部投产,2010年7月20日8时,三峡枢纽迎来大坝建成以来最大洪峰,三峡电站按照上级调度安排,从容应对,精心组织电力生产。7月21日21时,三峡电站机组达到了满出力运行的水头和水量条件,26台机组开始满出力运行试验;7月28日21时10分,实现了电站1820万千瓦满出力168小时运行试验目标。 三峡工程的影响、争议和对策   从三峡工程筹建的那一刻起,它就与各种争议相伴。早期的不同意见多偏重于经济和技术因素,普遍认为经济上无法支撑,技术上也无法也难以实现预定目标,并且移民的难度极大。   到了19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中国国内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更加广泛,涵盖了政治、经济、移民、环境、文物、旅游等各个方面。   三峡工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例如,究竟要投入多少资金,资金从何筹集,如何调拨,如何使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贪腐?再如,建设质量如何保证,出现过多少裂缝和其他事故、隐患?——迄今公众没有看到过相关报告,他们只是从官员们在“胜利取得什么什么进展”的宣布中偶然透露的片言只语里隐约知道曾经有过裂缝或其它。   中国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说,一些媒体在报道中笼统地讲今年三峡大坝可防御百年一遇的洪水是不准确的,这必须到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才能办到。——为什么媒体会向公众发出不准确的信息?这正是因为媒体自己也不明白真实的三峡工程。以己之昏昏,欲令人之昭昭,只能助长不知情所带来的风险。   这位官员又说,即便三峡工程完全建成也不能完全解决长江的超额洪量问题。三峡大坝以下还有八十万平方公里的汇水面积。遇1954年型大洪水时,即使三峡工程完全竣工、发挥最终防洪效益,长江中下游仍有三百多亿立方米的超额洪水需靠分洪解决。——这种说法再一次重创公众的期待。原来三峡工程并不能彻底解除长江中下游的水患。   我们可以表示理解并且接受这样的事实,即无论一个水库多么巨大和先进,也未必能彻底解决广袤地区的水患。但是,是什么理由妨碍了官方将事实早一点告知公众呢?是什么理由使得官方不愿意把三峡工程的利弊大大方方讲出来呢?是什么理由要让公众在工程完工以后才能知道工程的利弊呢?是什么理由不能让公众参与讨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建设呢?最后,关于三峡工程,还有多少资讯公众仍不知晓?   在环保方面,在清淤方面,在移民方面,在设计方面,在监理方面,在安全方面……公众迄今只知道主建派的说辞,方方面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问题严重性如何?解决方案是否可行?有何缺漏?如何弥补?公众有权提出疑虑,同时有权知道如何解除这些疑虑。如果不知道,疑虑就无法消除,这就产生巨大的风险。   建设三峡工程是全民大事,它的代价是由全民来承担,那么,当全民对工程所知寥寥或者只能得到片面信息之时,他们对工程的信心也就非常脆弱,对工程的风险也就缺乏足够的承受力。如果公众蒙在鼓里,只能靠零零星星的资讯来拼凑真相,他们就永远不会相信掌握了真相,事实与盲目的信心期待之落差就会越来越大,从而酝酿出越来越大的风险。一旦信心被颠覆,就将是巨大的危险。 政治争议   三峡工程的支持者们相信该工程将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能拉动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反对者们则认为该工程劳民伤财,是政府领导人好大喜功、打算青史留名的表现。   1992年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三峡工程建设议案的举动,便被广泛质疑是李鹏等领导人刻意要把三峡工程办成“铁案”。当时有人认为人大代表多非专业人士,由他们来决定工程的命运并不合适。而即使在审议过程中,人大代表们也普遍反映国务院提交议案中的可行与不可行理由严重不对称,甚至还抱怨官方用种种手段干扰和影响人大代表的决策。1992年4月7日该议案终于进入表决程序,共有2633名人大代表参与表决,结果是赞成1767票,反对177票,弃权664票,未按表决器的有25人。表决虽然获得通过,但赞成票只占总票数的三分之二左右(67%),是迄今为止中国全国人大所通过的得票率最低的议案。   国务院向各省强制征收三峡工程建设基金的做法,曾一度受到一些省份的抵制,后来在国务院的三令五申下,才勉强募集到位。   2009年12月31日,财政部印发经国务院同意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向重大水利基金平稳过渡,保持三峡工程建设基金现行征收政策基本不变”,“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同时停止征收”。 据此,从2010年1月1日起,三峡基金已随三峡工程基本完工而停止征收,但为其筹资的电价附加并未取消,继续以新设立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的名义征收,征收期为10年,其用途包括“解决三峡工程后续问题”。   来自甘肃的“80后”公民任星辉此前已闻三峡基金将转化为其他基金的传言,2009年2月,他执笔为一民间组织上书全国人大,以工程基本完工为由,要求国务院取消三峡基金,以减轻全国民众的电费负担,并特别提醒,“防止改头换面保留该基金作为它用的情况发生。”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法案室原主任俞光远向记者表示:按现行制度,与税收不一样,政府性基金的设立、调整、取消在政府的权限之内,无须通过代议机关。   另外,由于三峡工程引发的许多环保问题,也让它在国际上备受指责,从而难以在海外筹集资金。   在国防安全方面,有人担心一旦中国卷入战争或者遭受恐怖主义袭击时,三峡大坝将成为受袭的目标。不过乐观者认为,轰炸这种关系数亿人民生命的民用目标是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在现代战争中当不会出现,而三峡大坝极其庞大,一般恐怖组织所使用的手段都难以对大坝造成整体性损毁,即使是炸较薄弱的船闸,由于有五级船闸,而且建于与大坝并不相连的坛子岭,因此也不会引起溃坝。 预期效益和实际情况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历史上,长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时,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荆江)都要采取分洪措施,淹没乡村和农田,以保障武汉的安全。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   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发电。它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非常靠近华东、华南等电力负荷中心,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电网的广东省。三峡的上网电价按照各受电省份的电厂平均上网电价确定,在扣除相应的电网输电费用后,约为0.25元。由于三峡电站是水电机组,它的成本主要是折旧和贷款的财务费用,因此利润非常高。由于长江属于季节性变化较大的河流,尽管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大于伊泰普水电站,但其发电量却少于后者。   在三峡建设的早期,曾经有人认为三峡建成后,其强大的发电能力将会造成电力供大于求。但现在看来,即使三峡水电站全部建成,其装机容量也仅及到那时中国总装机容量的3%,并不会对整个国家的电力供需形势产生多大影响。而且自2003年起,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煤炭价格飙升,三峡机组适逢其时开始发电,在它运行的头两年里,发电量均超过了预定计划,供不应求。   自古以来,长江三峡段下行湍急,唐代诗人李白曾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的千古名句。但同时,船只向上游航行的难度也非常大,并且宜昌至重庆之间仅可通行三千吨级的船舶,所以三峡的水运一直以单向为主。到三峡工程建成后,该段长江将成为湖泊,水势平缓,万吨轮可从上海通达重庆。而且通过水库的放水,还可改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枯水季节的航运条件。不过由于永久船闸分为五级,因此通行速度较为缓慢,理论上过闸要2小时40分钟,在目前实际运行中,往往需要4个小时以上才能通过。 移民问题   移民是三峡工程最大的难点,在工程总投资中,用于移民安置的经费便占到了45%。当三峡蓄水完成后,将会淹没129座城镇,其中包括万州、涪陵等两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会产生113万移民,在世界工程史上绝无仅有,并且如果库尾水位超出预计,还会再增加新的移民数量。移民的安置主要通过就地后靠或者就近搬迁来解决,但后来发现,水库淹没了大量耕地,从而导致整个库区人多地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于是对农村人口又增加了一种移民方式,就是由政府安排,举家外迁至其他省份居住,目前已经有大约14万名库区移民迁到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库区外)、湖南、广东、重庆(库区外)、四川等省市生活。   为解决移民问题,政府在1980年代中期曾筹备设立三峡省予以统筹管理,但后来考虑到该地区较为贫困,新成立的省恐难以实现经济自立,并且湖北省抵制情绪严重,方案最终只得作罢。到了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后,为促进占库区移民总数85%的重庆市在移民问题上的积极性和主导性,中央政府决定推动重庆升格为直辖市,并在1997年3月14日由全国人大以88%的赞成票通过。重庆直辖市于当年6月14日正式成立,包括了原四川省的重庆、万州、涪陵和黔江四个地区的范围,因此它虽然被称为市,但实质上更接近于省。   三峡工程实行“开发性移民”模式,即在移民的同时,也伴随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造和产业建设,根本目的是要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其经费除了由三峡建设基金拨付外,三峡总公司在电站投产后的若干年内每年也要支付给地方政府一笔资金用于移民安置。此外,国家还要求全国的二十一个省市,每个省对口支援 三峡库区 的一个县。但目前的现状是,虽然移民城镇的基础建设较快,但是工业发展较差,大批搬迁的企业破产倒闭,库区整体呈现出一种产业空心化的状态,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较高,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导致数万人包围政府机关的“万州事件”。 泥沙淤积和水位问题   由于有三门峡水电站的前车之鉴,因此泥沙问题始终是三峡工程技术讨论的重中之重。据测算,长江上游江水每立方米含沙1.2千克左右,每年通过坝址的沙量在5亿吨以上。在三峡工程未建前,这些泥沙大量淤积在曲折的荆江河段,抬高了河床水位,并危胁到整个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安危。   当三峡水库形成后,受水势变缓和库尾地区回水影响,泥沙必然会在水库内尤其是大坝和库尾(回水的影响)淤积。不过乐观者认为,长江的含沙量有季节性差异,汛期江水中的含沙比例比枯水期来得大,因此三峡水电站可以采用“蓄清排浑”的方法来应对,即在汛期时加大排水量使浑水出库,在枯水季节大量蓄积清水,便可以减少泥沙在水库内的淤积,这种方式与目前水电站的一般运行方式基本一致,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三峡的泥沙淤积问题。他们认为在三峡蓄水的初期,排沙比例只有30%至40%,将发生轻度淤积,但主要是填充死库容,影响不大,随着水库运行时间的增长,排沙比例会逐渐提高,在80至100年后,将基本达到平衡,不再出现新的淤积,旧有淤积也可以通过由临时船闸改建的泄沙通道和加强疏浚等方法清理。那时水库将依然保持90%左右的库容,不会对发电、航运以及沿岸城镇尤其是重庆造成大的不良影响,而且随着长江上游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工作的进展,江水的泥沙含量也将缓慢下降。   但是工程的反对者如黄万里等认为,长江上游河流所携裹的除了泥沙,还有颗粒较大的鹅卵石,在三峡大坝筑起后将极难排出,会造成堵塞,并向上游延伸,进而影响重庆。此后在2002年10月,国务院批准由三峡总公司承建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上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等四座巨型水电站,其建设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分担三峡库区的泥沙淤积,减缓三峡库区的泥沙淤积速度,这也再度引起某些人们对三峡泥沙问题的担忧。   与泥沙淤积问题同样极具争议的,还有水位问题。在三峡蓄水至135米后,有人发现从大坝到库尾之间的水位落差多达34.7米,远远超过了工程论证报告认为的0.4米,因此担忧重庆可能会在三峡完全蓄水后被淹没。不过三峡验收组副组长潘家铮对此解释,论证报告中计算的是满蓄水后的情况,而现在的库尾水位其实是天然水位,它和大坝水位目前存在着巨大落差并不令人意外。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争议   三峡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非常广,其中对库区的影响最直接和显著,对长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响,甚至还有人认为三峡工程将会使得全球的气候和海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库区人们对三峡工程影响环境的最大担忧来自于水库的污染。目前三峡两岸城镇和游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在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物不能及时下泻而蓄积在水库中,因此已经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部分城镇已在其他水源采集生活用水。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对此,当地政府正在大力兴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以期解决污染问题,如果发现污染过于严重,也可能会采取大坝增加下泄流量来实现换水。   三峡水库库容极大,因此必然会增加库区地震的频率。但支持工程的人士认为,当时论证坝址时,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就是地质条件,三-{斗}-坪附近的岩体比较完整,断裂少,历史上也极少发生有感地震,因此不大可能发生破坏剧烈的强震。三-{斗}-坪的上游地区,地质条件主要是碳酸盐岩,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较大,但烈度估计最高也不会超过6级,而三峡的主要建筑物都是按照防7级地震烈度来设计的。由于三峡两岸山体下部未来长期处于浸泡之中,因此发生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频率会有所增加,这将是三峡工程所能造成的主要地质灾害。而工程的反对者们则质疑论证过程只考虑了地质的静态状况,没有考虑蓄水后可能带来的地质条件质变。   根据葛洲坝水电站的运行经验,三峡工程将会对周边生态造成严重的冲击。因为有大坝阻隔,鱼类无法正常通过三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遗传等会发生变异。三峡完全蓄水后将淹没560多种陆生珍稀植物,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淹没线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两种完全在淹没线以下,现均已迁植。   三峡蓄水后,水域面积扩大,水的蒸发量上升,因此会造成附近地区日夜温差缩小,改变库区的气候环境。由于水势和含沙量的变化,三峡还可能改变下游河段的河水流向和冲积程度,甚至可能会对东海产生一些影响,并进而改变全球的环境。但是考虑到海洋的互通性,以及长江在三峡以下的一千多公里流程中还有湘江、汉江、赣江等多条重要支流的水量汇入,因此估计不会对全球海洋和气候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环境的变化是由多种可变因素交织形成的,极其复杂,所以也无法确定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明细程度。   除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三峡工程也会对环境产生有益的作用。水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三峡水电站的建设,将会代替大批火电机组,使每年的煤炭消耗减少5000万吨,并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和引起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间接实现了环保。 对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的影响   长江三峡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它起自重庆奉节县白帝城,蜿蜒约200千米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沿途地形险峻,山川秀丽,古迹众多。在水库满蓄水后,三峡的峡谷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削弱,但是三峡两岸山势原本高拔陡峭,“夔门天下雄”等山峦多在1000米以上,因此视觉观感并不会差异太多。同时,蓄水后,原先一些幽深的景区也将更加便于游人探访。不过,由于旅游机构在1990年代广泛宣传了“告别三峡游”,使得人们普遍认为蓄水后的三峡景致不再,因此自2003年以来,三峡的旅游业便一落千丈。   三峡周边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地。水库淹没区已探明的文物点有1200多个,从1992年起文物部门便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预计可在2009年蓄水完成前抢救、保护完毕。此外,政府还对其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重要古建筑文物设立专案、拨给专款予以保护。   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涪陵区城北长江江面上,是一组天然石梁,长度约1600米,有题刻165段,石鱼18尾,揭示当地自唐代至清代间的72个年份的枯水资料,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水文题刻。三峡蓄水完成后,白鹤梁将永远淹没水中,文物部门已经在其周围建设了巨大的水下无压透明容器以方便游客观赏和学者研究,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水下的博物馆。   张桓侯祠位于重庆云阳县县城的对岸,依山傍水,是纪念三国名将张飞的巨大祠庙建筑群,古建、碑刻等颇多。庙前有“江上风清”四个大字,从长江上抬眼望去,极其宏伟。2002年至2003年,文物部门按照“整旧如旧”原则对张桓侯祠实施了整体搬迁,新址在新云阳县城的对岸,东距原址32千米。   石宝寨位于重庆市忠县石宝镇,其35米高的寨楼,是中国唯一一座穿-{斗}-式构架的高层木建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寨后有山,拔地而起,四面陡峭如印,名“玉印山”,山与寨浑然一体。由于地势较高,石宝寨在三峡蓄水后将会成为一座孤岛,四面被水环绕。但是由于水位的抬高,使其下的山石有可能软化、崩解,因此文物部门在其周围建造了一道巨型围堤,包围住整个山寨。   丁房阙—无铭阙均为位于重庆忠县境内的汉代石阙。丁房阙为双阙,坐落在忠县县城,是罕见的庙前阙。无铭阙位于忠县县城外的古驿道旁,原为双阙,今仅存右阙。现在这两组汉阙现在都已搬到了地势较高的忠县白公祠内。   此外,地方政府还对千年古镇大昌镇和屈原祠等实行了整体搬迁,对原本的三面临水的白帝城实施原址保护,使之成为一座江中岛,而夔州古城(奉节县城)等无法搬迁保护的就只能永埋水底了。 三峡的组成   三峡是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下面是介绍这三峡 瞿塘峡   全长8公里,西起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景色最为雄伟险峻。主要景点有奉节古城,八阵图,鱼复塔,古栈道,风箱峡,粉壁墙,孟良梯,犀牛望月。   瞿塘峡,又名夔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约8公里。在长江三峡中,虽然它最短,却最为雄伟险峻。   奔腾咆哮的长江,一进峡谷便遇上气势赫赫的夔门。夔门两岸的山峰,陡削如壁,拔地而起,把滔滔大江逼成一条细带,蜿蜒于深谷之中。这里河宽只有一、二百米,最窄处不过几十米;而两岸主要山峰可高达1000-1500米。这里峡深水急的江流,绵延不断的山峦,构成了一幅极为壮丽的画卷。正如郭沫若《过瞿塘峡》一诗所云:“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   瞿塘峡的名胜古迹,多而集中,游览者称便。峡口的上游有奉节古城、八阵图、鱼复塔。峡内北岸山顶有文物珍藏甚多的白帝城,惊险万状的古栈道,神秘莫测的风箱峡;南岸有题刻满壁的粉壁墙,富于传说的孟良梯、倒吊和尚、盔甲洞,洞幽泉甘的凤凰饮泉等。在风箱峡下游不远处的南岸,有一座奇形异状的山峰,突起江边,人称“犀牛望月”,惟妙惟肖。出瞿塘峡,峡口南岸的大溪文化遗址,是考古工作者最感兴趣的地方。距白帝城仅几公里的杜甫草堂遗址,更是诗人流连忘返之处。 巫峡   重庆巫山和湖北巴东两县境内,西起重庆市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迄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绵延四十公里余,包括金蓝银甲峡和铁棺峡,峡谷特别幽深曲折,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的。 巫峡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与湖北省巴东县之间,全长42公里,山高入云,有巫山十二峰擅奇天下。巴东属段22公里。西起边域溪,东至县境官渡口镇,古又称巴峡。   巫山十二峰分别坐落在巫峡的南北两岸,是巫峡最著名的风景点。它们上干云霄,壁立千仞,下临不测,直插江底;峡中云雾轻盈舒卷,飘荡缭绕,变幻莫测,为它们平添了几分绰约的风姿;而流传至今的种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更增添了奇异浪漫的诗情。   巫峡名胜古迹众多,除有十二峰外,还有陆游古洞、大禹授书台、神女庙遗址、孔明石碑以及那悬崖绝壁上的夔巫栈道、川鄂边界边域溪及“楚蜀鸿沟”题刻,还有那刻在江岸岩石上的累累纤痕等,无不充满诗情画意。滋润了历代迁客骚人的生花妙笔,留下了灿若繁星的诗章。   巫峡谷深狭长,日照时短,峡中湿气蒸郁不散,容易成云致雾,云雾千姿万态,有的似飞马走龙,有的擦地蠕动,有的像瀑布一样垂挂绝壁,有时又聚成滔滔云纱,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巫峡佛光,因而古人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绝唱。   三峡水库到达175米以后,巫峡水位仅提高80米,对幽深秀丽的峡谷风光没有大的影响,相反地有杉木壤溪、神女溪等更幽深的峡谷景观可以开发,给游览巫峡增添更多的奇情野趣。 西陵峡   西陵峡西起巴东县的官渡口,东到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26公里。以宜昌市的西陵山得名,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自上而下,共分4段:香溪宽谷,西陵峡上段宽谷,庙南宽谷,西陵峡下段峡谷。沿江有巴东、秭归、宜昌3座城市。   西陵峡可谓大峡套小峡,峡中还有峡,如破水峡、兵书宝剑峡、白狗峡、镇山峡、米仓峡、牛肝马肺峡、灯影峡等等。西陵峡两岸有许多著名的溪、泉、石、洞,屈原、昭君、陆羽、白居易、元稹、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寇准、陆游、冯玉祥等众多的历史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诗赋。 西陵峡以滩多水急著称,著名的新滩,崆岭滩等,这些险滩,有的是两岸山岩崩落而成,有的是上游砂石冲积所致,有的是岸边伸出的岩脉,有的是江底突起的礁石。滩险处,水流如沸,泡漩翻滚,汹涌激荡,惊险万状。   西陵峡为三峡最险处,礁石林立,浪涛汹涌,两岸怪石横陈,滩多流急,峡北的秭归为屈原的故乡、相邻有汉代王昭君的故里。   现在的西陵经整治后早已今非昔比。江中千帆飞驰,两岸橘林遍坡,黄绿相映,硕果累累,峡风阵阵,醉人心扉,奇险的景观与悠久的人文历史令海内外游客留连忘返。 国防安全问题   巨大的三峡会成为敌对国家或恐怖组织的袭击目标。   但是针对这些怀疑,支持者就认为,三峡水电站能够疏解中国东部紧张的电力供应问题,而且拥有很强的蓄洪能力,减缓几乎每年夏季都会发生的长江洪涝灾害。另外水电站由于大坝体积浩大,需要威力非常强大的炸药才可能摧毁或损坏大坝,因此单独的恐怖主义活动无法危机大坝安全。而战争中袭击他国民用水利设施则是违反国际法的严重行为,肯定会遭到最严厉的反击。 重要日期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1932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派出的一支长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队在三峡进行了为期约两个月的勘查和测量,编写了一份《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测勘报告》,拟定了葛洲坝、黄陵庙两处低坝方案。这是我国专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进行的第一次勘测和设计工作。   1944年,在当时的中国战时生产局内任专家的美国人潘绥写了一份《利用美贷款筹建中国水力发电厂与清偿贷款方法》的报告。   1944年,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萨凡奇到三峡实地勘查后,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即著名的"萨凡奇计划"。   1945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成立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技术研究委员会、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及三峡勘测处。   1946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与美国垦务局正式签订合约,由该局代为进行三峡大坝的设计;中国派遣技术人员前往美国参加设计工作。有关部门初步进行了坝址及库区测量、地质调查与钻探、经济调查、规划及设计工作等。   1947年5月,面临崩溃的国民政府,中止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的实施,撤回在美的全部技术人员。   1949年,长江流域遭遇大洪水,荆江大堤险象环生。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引起了重视。   1950年初,国务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在武汉成立。三年后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   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他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先修那个三峡大坝怎么样?!”   1953年10月,长江水利委员会上游局党组向西南局财委的报告中提出,将来三峡水库的蓄水高度可能在190米左右,请西南局向沿江城市和有关单位打招呼,不要在190米高程以下设厂或建较重要的工程。西南局财委同意了这个意见。   1954年汛期,长江流域发生了20世纪以来的最大洪水,江汉平原、洞庭湖区损失惨重。这次大水再次警示:消除中下游严重洪水灾害的威胁乃是治理长江首要而紧迫的任务。   1954年9月,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在《关于治江计划基本方案的报告》中提出三峡坝址拟选在黄陵庙地区,蓄水位拟选为191·5米。   1955年起,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有关部门和各方面人士通力合作,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科研、设计与论证工作。3月,在莫斯科签订了技术援助合同,第一批苏联专家6月到达武汉。长委所属4台钻机和第七地形测量队先后进入三峡地区,开展测量工作。   1955年12月,周恩来在北京主持会议,在听取长委和苏联专家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后,肯定了国内专家的意见,正式提出,三峡水利枢纽有着“对上可以调蓄、对下可以补偿”的独特作用,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规划的主体。   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著名诗句。   1957年12月3日,周恩来总理为全国电力会议题词:“为充分利用中国五亿四千万千瓦的水力资源和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远大目标而奋斗。”   1958年3月,周恩来总理在中共中央成都会议上作了关于长江流域和三峡工程的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明确提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应当采取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方针进行工作。”当月,周恩来总理登上三斗坪中堡岛,与随行专家共同研究三峡工程坝址优选方案。   1958年3月30日,毛泽东主席视察葛洲坝坝址。   1958年6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第一次科研会议在武汉召开,82个相关单位的268人参加,会后向中央报送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科学技术研究会议的报告》。   1958年8月,周恩来总理主持了北戴河的长江三峡会议,更具体地研究了进一步加快三峡设计及准备工作的有关问题,要求1958年底完成三峡初设要点报告。   1959年5月,在武昌对《三峡初设要点报告》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讨论,一致通过选用三斗坪坝址,大坝可按正常蓄水位200米设计。   1960年4月,水电部组织了水电系统的苏联专家18人及国内有关单位的专家100余人在三峡查勘,研究选择坝址。同月,中共中央中南局在广州召开经济协作会,讨论了在“二五”期间投资4亿元、准备1961年三峡工程开工的问题。由于暂时经济困难和国际形势影响,三峡建设步伐得到调整。8月苏联政府撤回了有关专家。   1970年,中央决定先建作为三峡总体工程一部分的葛洲坝工程,一方面解决华中用电供应问题,一方面为三峡工程作准备。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作了亲笔批示:“赞成兴建此坝。”   1970年12月30日,葛洲坝工程开工。   1979年,水利部向国务院报告关于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议,建议中央尽早决策。   1980年7月,邓小平副总理从重庆乘船视察了三峡坝址、葛州坝工地和荆江大堤,听取了三峡工程的汇报。   1981年1月4日,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胜利合龙。   1981年12月,葛洲坝水利枢纽二江电站一二号机组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产。   1982年11月,邓小平副总理在听取兴建三峡工程的汇报时果断表态:“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1984年4月,国务院原则批准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编制的《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确定三峡工程实施蓄水位为150米的低坝方案。   1984年底,重庆市对三峡工程实施低坝方案提出异议,认为这一方案的回水末端仅止于涪陵、忠县间180公里的河段内,重庆以下较长一段川江航道得不到改善,万吨级船队仍然不能直抵重庆。   1986年3月,邓小平接见美国《中报》董事长傅朝枢时表示:对兴建三峡工程这样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中国政府一定会周密考虑,有了一个好处最大、坏处最小的方案时,才会决定开工,是决不会草率从事的。   1986年6月,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扩大论证,责成水利部重新提出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以钱正英为组长的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成立了14个专家组,进行了长达两年八个月的论证。   1989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重新编制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报告推荐的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三峡工程的实施方案确定坝高为185米,蓄水位为175米。   1989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到湖北宜昌,考察了三斗坪坝址。   1989年底,葛洲坝工程全面竣工,通过国家验收。   1990年7月,以邹家华为主任的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成立;至1991年8月,委员会通过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国务院审批,并提请第七届全国人大审议。   1991年9月,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视察三峡大坝坝址。   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视察三峡大坝坝址。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以67%的赞成票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标志着建设三峡工程已获得法律上的许可。   1993年1月3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成立,它是三峡工程的最高决策机构。   1993年8月19日,国务院颁布《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   1993年9月27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成立,它是三峡工程的业主单位。   1994年3月18日,葛洲坝水电站划归三峡总公司,其利润成为三峡建设资金。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6年8月10日,西陵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该桥位于三峡大坝下游4.5千米处。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该市承担了整个三峡工程85%的移民人数。   1997年6月24日,左岸14台机组开标。   1997年10月6日,导流明渠正式通航,大江截流前的工程准备已完成。   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标志着一期工程完成,二期工程开始。   1998年5月1日,三峡临时船闸开始通航。   2000年7月17日,重庆云阳县150户居民集体搬迁至上海崇明县,这是三峡库区首批外迁的移民。   2001年1月15日,国务院颁布了修订后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   2002年5月1日,左岸上游围堰被打破,三峡大坝开始正式挡水。   2002年10月21日,泄洪坝段全线浇筑至185米高程,宣告建成。   2002年10月26日,左岸大坝全线浇筑至185米高程。   2002年11月4日,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2年11月6日,导流明渠截流,至此三峡工程全线截流。   2003年5月5日,三峡至华东电网的输电线路开始运行,起讫点从湖北宜昌至江苏常州。   2003年6月1日,三峡水电站开始下闸蓄水。   2003年6月10日,水库蓄水至135米,具备发电条件。   2003年6月16日,永久船闸开始通航。   2003年7月10日,左岸2号机组投产发电,是三峡第一台发电的机组。   2003年10月15日,右岸电厂12台机组开标。   2003年11月18日,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其募集资金用于收购三峡机组。   2003年11月22日,左岸1号机组投产发电,至此首批机组全部投产,标志着二期工程的目标全部实现。   2003年12月2日,三峡至南方电网的输电线路开始运行,起讫点从湖北宜昌至广东惠州。   2003年12月29日,三峡电源电站开工。   2005年1月18日,三峡地下电站和电源电站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勒令停工,在补办完各项环保手续后,于三个月后复工.。   2006年5月11日,三峡电站首次开启14台机组。   2006年5月20日,185米大坝豪迈封顶,三峡大坝全线建成。   2006年6月6日,三峡三期围堰爆破成功。   2006年9月20日,水库实现156米蓄水,标志三峡工程转向初期运行期。   2006年10月10日,三峡大坝泄洪坝开始泄洪,调节蓄水进度   2007年2月28日,三峡右岸下游围堰成功爆破。   2010年7月20日   三峡20日晨迎来7万立方米/秒特大洪峰 规模超1998年   月19日下午,三峡大坝开启7个泄洪深孔和2个排漂孔泄洪。7月19日至20日上午,三峡水库将迎来峰值接近每秒7万立方米的洪水,是三峡工程建成以来的最大规模的洪水。据了解,19日下午2:00,三峡库区入库流量已达每秒66500立方米,出库流量达每秒38100立方米;到17:00,坝前水位147.74米。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新华网宜昌7月20日电(记者 刘紫凌 冯国栋 吴植)20日8时,三峡工程迎来流量达7万立方米/秒的大规模洪峰,刷新了1998年以来通过宜昌的最大峰值记录,这也是三峡去年基本建成之后迎来的第一次特大洪水。   为减轻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三峡工程积极发挥削峰、错峰作用,避免此次洪峰和下游洪水叠加在一起给下游造成安全威胁。洪水经由三峡大坝拦截后,出库流量减少到4万立方米/秒,相当于三峡工程利用防汛库容拦截了3万立方米/秒的流量。   19日,洪峰突破5万立方米/秒和6万立方米/秒两大关口。由于拦蓄洪水,三峡水库水位上涨迅速,连续攀高。19日8时至20日8时,三峡坝前水位由146.93米抬升至149.81米,24小时内上涨了近3米,平均每8小时上涨一米,拦水约15亿立方米,有效缓解特大洪峰对中下游河道的冲击。   目前三峡工程已启动相应预案,为保护船闸免遭特大洪水侵袭,按调度规程要求,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已于19日11时停航。三峡专用公路19日15时正式对载货汽车开放,载货汽车滚装船翻坝转运工作顺利启动。
个人分类: 杂谈|2911 次阅读|2 个评论
澄清公众对三峡水库“逆调节”的误解
热度 1 zbt92 2010-7-25 09:47
水博 众所周知,人们建设水库的最主要目的是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因此,从总体上说任何一座水库的修建目的都是要蓄洪补枯(或称蓄丰补枯)。但是,对于不同的河流以及不同的水库具体情况,蓄丰补枯的表现方式也会有不同。实际上任何一座蓄丰补枯的水库,也并不会总是简单的表现为汛期蓄水、枯期放水。特别是像三峡这样以防洪和抗旱为首要目标的大水库,就更是这样。 从总体上看三峡水库的作用绝对是要蓄丰补枯的,它总是要在每一年的汛期结束时保持最高水位,从而在整个枯水期内发挥抗旱补水的作用。而到了汛期开始的时候,它也应该正好完成补水作用并降到最低的水位。随后在整个汛期保持低水位,随时准备拦蓄大洪水发挥出重要的防洪作用。如果我们对比一下三峡建成前后的长江水位记录图,我们就会发现三峡水库具有明显的消峰填谷作用。因此,笼统地说 三峡水库是逆调节的表述,其实并不够准确 。 尽管三峡水库的作用从宏观上看绝对是蓄丰补枯,但是具体到每一时段的水库调度操作并非总是表现为汛期里蓄水、枯期放水。这里的根本原因是是由于三峡水库的库容与长江的年径流量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三峡水库的可调节库容还不到于长江年径流量的 3% ,而长江汛期的水量则高达径流量的百分之七、八十。显然,由于 3% 三峡库容根本就无法拦蓄百分之八十的汛期洪水,所以,如果我们机械的采取蓄丰补枯的水库调度,那么其结果必然是三峡水库在刚一进入汛期就会被洪水蓄满,而在接下来的整个汛期三峡就再也无法发挥出防洪的作用了。 为了保障三峡水库能在整个汛期都的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出防洪作用,三峡水库就必须在整个汛期尽量保持在低水位。这样当汛期洪水来临,三峡水库的发电设备全部投入发电也不能降低三峡水库水位的时候,水库调度机构就必须命令三峡水电厂放弃发电利益采取弃水泄洪措施,以保障三峡水库的水位降低。以便在汛期随时能够发挥出三峡水库的防洪作用。这就是所谓的汛期泄洪,当然,不管在任何时候一旦遭遇到特大洪水,三峡水库是一定要蓄水滞洪的,否则,我们修建三峡水库和平时汛期泄水的防洪调度就都失去了意义。 一般强况下,只有到了每年的讯期过后( 10 月份)三峡水库才能起开始蓄水。将水库水位从 145 米 ,迅速提升到 175 米 。并且要让水库从十月底到次年四月,尽量维持在较高的水位,这是为了保证在这枯水的五、六个月的时间内,一旦出现干旱,有能力适量加大下泄流量,以备下游通航和供水之需。这就是所谓的枯期蓄水调度。不过,三峡的枯期蓄水也只是暂时的、相对的,三峡水库最终还是要在枯水期内选择最合理的时机,把水库里所蓄的水全部放下去的。否则,如果不腾空库容到了第二年的汛期来临,水库必然无法再发挥防洪的作用。 由此可见所谓汛期泄水和枯期蓄水,都是一种保障三峡发挥防洪和抗旱功能的所必须采取的调度方式。然而,我们在微观上利用汛期泄水和枯期蓄水的调度方式保障三峡的防洪和抗旱作用的同时,又必须要保障三峡水库宏观上发挥出汛期蓄水和枯期补水的蓄丰补枯作用。也就是说,对于像三峡这样库容与河流年径流量差距巨大的水库调度,必须在微观上采取汛期泄水和枯期蓄水的反调节措施,才能保障它在蓄丰补枯的同时发挥出防洪和抗旱功能。 这个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如果我们在汛期不肯泄洪降低水库水位,由于水库的总库容有限,显然就不能再吸纳突然增加的洪水发挥出防洪的作用。如果我们在枯水期不保持蓄水在高水位,而是早早的就把库水都放掉,那么由于整个枯水期的自然涞水都非常少,一旦遭遇到干旱和突发事件,三峡水库肯定将无法再发挥出补水和抗旱的作用。我国三峡建成之后几年的实践也已经充分证明了只有采取汛期泄水和枯期蓄水的反调节措施,保持三峡水库的汛期低水位和枯水期高水位,才能发挥出三峡的防洪和抗旱功能。 例如,今年我国长江流域普遍出现暴雨,不仅长江下游和鄱阳湖、洞庭湖都持续保持高水位,而且,还在 7 月 20 日 左右,汉江和长江上游出现了超过 1954 和 1998 年的巨大洪峰。如果没有三峡水库的有效拦蓄、错峰,长江中下游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我们都很难预计。三峡水库的补水抗旱作用就更明显了。自从我们建成了三峡水库之后,长江中下游所出现的任何枯水问题,都已经进入了我们人为可控的范围。无论是以往自然枯水引发的长江断航还是长江口的海水倒灌,我们都可以通过加大三峡水库的下泄流量轻而易举的加以解决。特别是 2008 年三、四月间,太湖流域爆发的严重蓝藻污染,最后也是通过加大长江水的置换才得以解决的。设想如果我们没有三峡水库,那个季节正是长江的严重枯水期,我们恐怕很难通过补水、换水的方式来解救太湖的严重水污染。 从另一方面看,采取汛期泄水和枯期蓄水的反调节措施,保障三峡水库的防洪和抗旱首要功能,也要求我们的水库调度具有较高的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在每年的汛期与枯期转化期间,三峡水库的调度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我们三峡水库的作用和形象。我们必须承认,前几年由于我们国家对三峡的定位是以防洪为主,所以,我们在三峡水库汛后蓄水的环节上也曾出现过某种不应该有的失误。由于过于偏重保障防洪,调度常常不得不让三峡水库的汛后蓄水的时间过晚、过急。为此,确实也曾经给长江下游造成过人为的枯水困难。特别是去年,由于三峡蓄水的同时南方也遭遇到严重干旱,蓄水对下游的枯水影响一度非常严重,三峡水库不得不在还没有完成蓄水任务的情况下,就改为向下游补水抗旱。因此,不仅,三峡没有能按期实现蓄水 175 米 的既定目标,而且,也在不同程度上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三峡建设的误解和不满。 针对三峡水库调度由于缺乏经验和功能定位过于重涝轻旱所出现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及时更正了三峡水库的作用和定位,明确要把抗旱也作为三峡的主要功能与防洪并列排在首位。我们可以相信随着我国对三峡水库调度的科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三峡工程将一定能越来越好的发挥出水资源调节作用,更有效的造福于全流域、全社会。 除此之外,社会上也曾有人怀疑三峡水库的汛期泄水和枯期蓄水的反调节措施,是由于三峡把发电赚钱放在了第一位。其实,事实恰恰相反,我们三峡水库的逆调节绝对是以三峡电站发电的巨额损失为代价的。不仅泄洪弃水会让大量的水能没有发挥发电作用就白白被浪费掉了,就是汛期三峡水库为了防洪而降低的水位,也会给三峡发电厂带来巨额损失。据测算,三峡水库汛期的水库水位每降低 一米 ,三峡水电站的发电损失就相当于好几座装机 5 万千瓦的中型电站一年的发电量。可见我国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和抗旱决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它是以我国三峡发电站每年上百亿的电量损失为代价的。 我们要改变目前这种局面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加速我国长江流域的水利水电开发建设。通过建造更多的水库、水电站,增加长江流域水库群的总体蓄水能力。只有当水库的蓄水总量达到长江年径流量的较高的比例之后,我们才有可能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联合调度,彻底改变目前我们不得不把洪水视为灾祸,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在第一时间内把它排到海里去的作法。彻底结束我们的三峡水库调度不得不实施逆调节的被动局面。
个人分类: 三峡|7620 次阅读|12 个评论
虎跳峡修电站与否,虎跳景观都不会改变
热度 1 zbt92 2010-2-22 08:16
文 / 水博 看到科学网的博主李学宽在科学网博客上发布的《惊涛骇浪虎跳峡》一文受到很多网友的推荐。我也感觉他拍摄的照片不错,但是他关于虎跳峡工程情况和有关修建电站后虎跳景观问题的介绍有很大的出入,特别需要予以澄清。 例如,李文说据说此处要修建水电站,当地人正在想方设法与国有电力公司斗争,以阻止这项破坏环境的工程。也许不久虎跳峡景观将不复存在。这是我 2008 年去云南拍摄的,如果修建水电站,也算一个纪念吧。 首先,所谓当地人正在想方设法与国有电力公司斗争,以阻止这项破坏环境的工程。的情况已经过时了。 关于水电工程破坏环境的说法,绝对是一些极端环保组织编造的谎言。世界上从来没有对环境没有影响的人类文明活动,水电建设的生态环境作用非常重要,没有它就不可能现代社会的文明。因此,目前全世界普遍的现实都是,水电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越好。 例如,今年我国云南遭遇到了特大干旱,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当地的生态环境都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但是,如果虎跳峡电站已经建成,我们就可以依靠计划中的滇中调水来彻底解决云南昆明地区的水资源问题。 这也就是为什么全世界都是水电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越好的根本原因之一。 反对建电站的消息已经过时,当地人现在正在积极争取虎跳峡工程,因为工程带给他们的利益是巨大的。在决定虎跳下上马之前,我曾经到当地考察过,亲身感受过当地居民强烈支持虎跳下上马的热情。因为几乎所有的水电工程都是这样,在山高水急的山区当地群众的生活一般都是十分贫困的。水库移民几乎是他们迅速改变命运的最好机遇。不过,后来当国家批准了虎跳峡的建设规划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国内外的反水坝组织的宣传鼓动下,很多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开始附和反水坝组织的说法,都说自己不支持虎跳峡建设。甚至还发生了当地群众扣押了勘测人员和前来解救的政府官员,非要把他们捆在大石头上晒死的暴力事件。 没想到我们现在的政府已经是一个顺应民意的政府。看到这种局面国家决定实施对比方案在上游另建一座电站替代虎跳峡。这样虎跳峡地区就再也不需要成为移民了。此消息一出,当地的一些群众立刻意识到,自己即将到手的巨大利益可能将会付之东流。于是,群众对虎跳峡的态度已经开始大变。就连那个曾经扣押勘测人员的村庄,也已经主动给勘测部门寄去了道歉信,表示他们是坚决支持虎跳峡的建设。目前这样的情况,反倒让我们这个强调执政为民的政府有点难以决策了。 虎跳峡出现的这种情况非常有普遍意义。印尼就出现过某各水库的移民,在反坝组织的鼓动下爆发了反对建水库的动乱。后来印尼政府所幸取消了该建设计划。当地群众本来是想通过表示反对建水电站多要一点利益,没想到最后 反倒让已经煮在锅里的鸭子飞掉了 竹篮打水一场空。此时再去追问那些曾经承诺要帮助他们致富的反坝煽动者他们该怎么办好?那些人早就逃得无影无踪了。当地群众这才意识到,自己是被人利用了。不过此时后悔,也已经晚了。这也许就是人性中的贪得无厌的弱点,经常可以被一些反政府、反社会的极端组织所利用。其实,我们现在的很多城市拆迁的情况也是一样。分明是获得了利益,但是嘴上还要说自己吃了大亏。事实上,现实当中的任何一种拆迁、移民,如果不让绝大多数被拆迁者从中获得一定的额外收益,这个拆迁绝对难以实施。 此外,李文中关于这是我 2008 年去云南拍摄的,如果修建水电站,也算一个纪念吧。的说法,也是一种错误的理解。我们虎跳峡电站的修建规划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峡谷的景观问题,水库完全建在峡谷以上的地带。包括虎跳石在内的所有的虎跳峡谷都是原封不动的予以保留的。所以,即便按原规划修建了虎跳峡水电站,大家根本就不必有 也许不久虎跳峡景观将不复存在 的担心。 总之,无论虎跳峡修建电站与否,我们的虎跳峡谷都还是要存在的。不仅如此,一旦有了上游水库对水量的调节、控制,无论在什么季节来到虎跳,我们都可以看到虎跳峡最壮观的满天星景观。
个人分类: 三峡|4709 次阅读|3 个评论
第聂伯河水电站的苦难经历
zhushiao 2009-6-16 23:07
第聂伯河水电站的苦难经历 朱诗鳌 第聂伯( Dnieper )河水电站位于乌克兰下第聂伯河上 , 在扎波罗热市附近 , 距基辅 400 多公里 , 是第聂伯河上 16 个梯级电站之一。电站大坝是一座混凝土拱形溢流重力坝 , 最大坝高 60m, 坝顶总长 1101m 。 1927 年始建 , 1932 年第一台机组投入运行 , 装机容量 55.8 万 kW, 1939 年工程竣工。见图 1 。 第聂伯河水电站当时被誉为苏联工业化最伟大成就之一。可是 , 它的一生却充满了苦难。 图 1 施工中的第聂伯河水电站( 1930 年) (引自 en.wikipedia.org ) 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40 年德军征服北欧、西欧诸国之后 , 即着手入侵苏联。 1941 年 6 月 22 日拂晓 , 德国法西斯撕毀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动用了 190 个师的兵力、近 5000 架飞机和 3410 辆坦克 , 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军仓促应战 , 西部边防迅速崩溃。 9 月底 , 德军入侵斯摩棱斯克(现为俄罗斯城市)和基辅(现为乌克兰首都)等城市。考虑到第聂伯河水电站的战略重要性 , 苏军在德军入侵之前开始撤退时 , 便部分地炸毀了电站大坝,并疏散或毀坏了水电站的机械与设备。 苏军在坝体廊道内放置了 90t 炸药。爆炸后 , 在坝的上部炸开了一个宽约 200m 的缺口 , 库水通过缺口时的最大流量达 35700m 3 /s, 比河道的最大天然流量( 20400m 3 /s )还大 75% ,可见这一炸坝措施造成的洪灾之大。 战争进行到 1943 年 , 苏军完全掌握了主动权 , 德军彻底丧失战略进攻能力。德军入侵之初 , 为了获得电力 , 曾部分地修复过电站。但德军在这年遭到惨败并开始撤退时 , 也炸了大坝。至此 , 第聂伯河水电站已破损不堪 , 几乎全被毀坏。 在 1944 年 , 苏联开始修复第聂伯河水电站。 1947 年第一台机组投入运行 , 装机容量增加到 65 万 kW, 修复工程于 1950 年竣工。 1950 年恢复发电 , 装机为 75 万 kW 。 1969 ~ 1975 年还扩建了第二座水电站 , 其装机容量为 82.8 万 kW 。至此 , 电站总装机容量为 147.8 万 kW 。 图 2 修复后的第聂伯河水电站( 1947 年) (引自 en.wikipedia.org ) 图 3 当今的第聂伯河水电站 (引自 commons.wikimedia.org ) 图 2 是 1947 年修复后的第聂伯河水电站。现在的第聂伯河水电站 , 如图 3 所示 , 正是旧貌换新颜 , 气势壮观。 参 考 文 献 1 Edward Gruner. Dam Disaster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January, 1963
个人分类: 水坝与军事|12592 次阅读|0 个评论
龙门山断裂带 震后水电重建争议
yangcm 2008-9-12 13:32
核心提示: 汶川地震之后,民间关于西南水电重新评估的建议重提。上周,19家NGO和46位专家学者、民间环保人士公布联合呼吁书《建议对西南不稳定地区大坝水库项目安全性重新评估》,建议在有关部门不能回答相关问题之前,应该停止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对西南诸河上的水电开发一向持有质疑态度的民间环保人士们认为,总结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是反思水电开发的一次契机。不过,以中国水力发电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为代表的专业人士表示并不认同非专业人士的意见,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汶川地震反而会加强在高山峡谷修筑电站的信心。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某部门了解到,这次电站的重建规划中,岷江流域的小水电会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调整,但方案还没确定,水电站的重建方案会和灾区整体重建方案一起出台。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不会因为地震停止西南地区的水电开发。但在电站的重建方案中,将更注重保护周边环境,特别注重评估地震对山区地质条件产生的影响。 经受考验的紫坪铺水库   事实是紫坪铺经受了考验,四川省水力发电学会理事长马怀新说,但不能说它经受住了考验,要不然就不应该整体沉陷   地震当天,范晓在成都市,开着车,突然感觉车飘了起来。只见到路边的大楼里,人们满脸惊恐地跑出。范晓是四川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他当时就明白,靠成都很近的地方,发生了大地震。一小时后,他走在四川大学的校园里,迎面一个学生骑着自行车过来,说,汶川,7.8级。   范晓害怕自己担心的事情发生,他想到的是位于汶川下游的紫坪铺水库。紫坪铺曾被称为四川省一号工程,它库容11亿立方,直接关系成都平原安危。距离有两千年历史的都江堰只有5公里,自2001年正式开工以来,围绕紫坪铺的争议从未停止,在民间反对声中,紫坪铺的反调节水库杨柳湖工程暂停。   自都江堰以上,岷江流域为上游,共有29座规模电站,10座分布在岷江干流,19座分布在岷江支流。范晓曾指出,紫坪铺上面还有一系列梯级大坝,面对岷江上游曾多次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强震区和大规模山崩堵江溃坝的历史背景,一旦类似上世纪叠溪、松潘大地震的事件重演,后果将不堪设想。   有史可查,1933年,在位于茂县北部的叠溪,曾发生7.5级地震,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在45天后崩决,形成了地震史上罕见的次生水灾。   岷江上游可能发生大地震的担心成了现实,事实是,此次汶川地震,能量超过叠溪、松潘地震。而且震中就在映秀,紧邻紫坪铺库区。   但幸运的是,地震发生时,恰好是紫坪铺腾空库容防汛期,只装了1/3库容,虽然地震后,紫坪铺曾经一度打不开出水闸门,导致水位上升,但险情很快排除。溃坝、水漫堤并未出现。5月12日当天下午5点,紫坪铺公司就发布了消息,经查明,大坝局部受损,但整体无恙。   事实是紫坪铺经受了考验,四川省水力发电学会理事长马怀新说,紫坪铺修筑按照7级烈度、8级设防。汶川地震已经远远超出它的抗震标准,但它并未垮塌。   不过汶川地震对这座大坝依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关于紫坪铺的局部受损的情况说明显示:初步查明,大坝整体沉陷20-30厘米。坝顶与溢洪道连接处出现裂缝,坝顶防渗墙有断裂。   紫坪铺是经受了考验,但不能说它经受住了考验,要不然就不应该整体沉陷,马怀新说,这座关系成都平原安危的大坝应该加紧抢修,确保雨季安全。马怀新有丰富的水电项目经验,他主导设计过岷江上游多座电站,如太平驿(装机26万千瓦)、福堂(装机36万千瓦),作为专业人士,他对岷江水电开发有比较客观的看法。   非专业人士的忧虑   19家NGO和46位专家学者、民间环保人士联合呼吁书《建议对西南不稳定地区大坝水库项目安全性重新评估》公布;然而,非专业人士的忧虑并未得到专业人士的响应   被水电专业人士称为非专业人士的范晓,也对紫坪铺安危异常关注。   几天前,范晓又去了紫坪铺大坝,他看到工人正在修补水坝的斜坡面,在裂缝位置重新用钢筋混凝土浇注。有一只小船,停在水库水面,用仪器探测大坝水面以下的情况。范晓不知道水下发生了什么,他只看到紫坪铺坝顶的楼房已经被震裂。   事实证明,紫坪铺按照抗7级烈度设计,按照8度设防的标准还是偏低了,范晓说。所以紫坪铺的经历证明,西南山区修建水电站面临的风险甚至比想象中大,对这些项目的科学性应该重新评估。   汶川地震之后,民间关于西南水电重新评估的建议重提。   上周,19家NGO和46位专家学者、民间环保人士联合呼吁书《建议对西南不稳定地区大坝水库项目安全性重新评估》公布,他们认为,汶川地震凸现出西南地区水坝建设的三个重要问题:地质断裂带上是否适合修建高坝大库;在水库设计过程中对地震烈度的评估是否存在错误?在活动断裂带上修建高坝大库是否有诱发强震和巨震的可能性?   这份民间呼吁书建言,在有关部门不能回答上述问题之前,应该停止西南地区水电开发。   46位专家学者、民间环保人士包括:清华大学教授郭于华、刘兵,北京大学教授刘东、吕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念群,斯德哥尔摩国际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李来来,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沈孝辉、中科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展江、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等。   四川区域地质勘探大队总工程师范晓、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杨勇、绿家园志愿者召集人汪永晨也在这个名单之列。他们对西南诸河上的水电开发一向持有质疑态度,他们认为总结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是反思水电开发的一次契机。   然而,非专业人士的忧虑并未得到专业人士的响应。   关于紫坪铺水库在抗震中的表现,中国水力发电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就有截然相反的意见。张博庭有个网名叫水博,水博经常在打假论坛新语丝上发文,他是水电科学开发的坚定支持者。   本月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并不认同非专业人士的意见,他说,汶川地震反而会加强在高山峡谷修筑电站的信心,以前没有发生8级地震,说水电站经不起地震,他还没有证据来反驳,这次地震之后他就可以说了。将近11级的地震烈度已经远远超出紫坪铺的抗震设计标准,况且紫坪铺水库的背面是堆石坝,相比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比较不抗震的一种坝,但它最终还是稳住了,这说明大坝可以承受高烈度的地震。   地震带上是否适合建电站   19家NGO和46位专家学者的意见是,在这次地震之后,地震带上是否适合建电站值得重新研究;相反意见是:如果断裂带上不能开发,整个中国西南的水电站都不能开发了   汶川地震震中在龙门山中央断裂带,此前,这条断裂带的活跃程度远不如松潘断裂带、炉霍断裂带,也比不上大渡河上的鲜水河断裂带。统计表明,鲜水河18-20世纪发生过3-4次7级以上地震;松潘地震带建国后发生过两次7级以上地震。而龙门山断裂带,在512地震前,发生过的最大地震是6.5级。但这次地震使龙门山断裂带变成了更大的断裂带,一条长200-300公里,深10多公里的大断裂在地底形成。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矿所研究员陈智梁也很关注岷江流域的小水电,他说,水电站和断裂带往往有天然的联系,这是自然的逻辑,断裂带都是高山峡谷,地貌利于水电开发。而岷江是密集型开发的极端,从干流到支流遍布电站。   岷江河谷的生成,从映秀到紫坪铺大坝的一段异常曲折蜿蜒,范晓说,曲折的那一段恰好是断层,河流喜欢寻找松软的断裂次生谷。而这段曲折的河谷现在恰好是紫坪铺的库区。   除了岷江,正在开发的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都分布在地震活动带。大渡河水电开发地处鲜水河地震活动带,雅砻江水电开发与安宁河则木河地震活动带相邻,金沙江溪洛渡电站位于雷波永善地震活动带,澜沧江怒江水电站规划电站群位于三江并流构造活动带。   19家NGO和46位专家学者的意见是,在这次地震之后,地震带上是否适合建电站值得重新研究。这意味着,正在如火如荼动工的西南水电建设应该重新审视。   如果断裂带上不能开发,整个中国西南的水电站都不能开发了,马怀新说,因为西南山区本身就是若干个断裂组成的,关键问题是把地质结构进一步搞清楚。如果不是深大的断层,而是浅表断层,即使是发生地震,也不会是6级以上地震。这是历次经验证明的。   断层上不可以修房子,但不是整个断裂带都不能修房子。水博认为,不可能不在断裂带上建造工程,他举的例子是唐山重建的时候,探明的断层周围就修了中心花园,边上修的才是楼房。   重新审视的意思是,如果要修,也要挑好地方,范晓说,断层上固然不要修,大的断裂带上的水电分布规划也应该重新审视,特别是大库容的水电站,因为关系下游安全,修筑应该特别慎重。关于这个问题的阐述,他已有一篇文章发表在《中国国家地理》。   水电站和地震无必然联系   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朱兵同时补充,修建水电站是否对地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辅助作用,接下来将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   水库修在断裂带上是否安全,只是可能存在的风险之一。水库是否会诱发地震,成为了另一个焦点。   水库会诱发地震,这一点张博庭并不否认。但他认为,此次汶川8级地震绝不可能是水库蓄水诱发。事实证明,水库诱发最大的地震级数都小于6.5级。而汶川地震是8级,能量相差将近500倍。   他有两个基本观点,一个是水库确实可能是导致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但大多是低于6度的小震。第二个观点是,断裂带上的水库,可能影响地震,但影响的不是发生多大的地震,而是何时发生地震。张博庭说,水库蓄水,会减小断层摩擦,可能使地震能量提前释放,就等于是把一次大地震分解成若干次小地震,如果真有影响,反而应该是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   水库不会延后地震的发生,只会让它提前。这种说法范晓不认可,他认为龙门山断裂带的造山运动方向,在和水接触的面上是朝上的,11亿立方库容的紫坪铺压力朝下,可能压制这种朝上的运动。而在压制一旦减轻,就是腾空库容的时候,可能诱发地震。   张博庭也不认同范晓的说法,他认为水的重量和山相比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他说,现在关于水库诱发地震的讨论都是猜测。   而范晓也期待有关部门的研究,能够解答他心中的疑问。   四川水多,水电站多,省地震局有一个专门机构,水库地震研究所,研究水库和地震之间的关系。和任何一个大型水库一样,紫坪铺水库也有地震监测台网,有关数据会交回相关部门分析研究。   目前最权威的说法来自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朱兵,他曾向媒体表明,水电站的修建和地震没有必然联系。他同时补充,修建水电站是否对地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辅助作用,接下来将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   电站重建方案还没确定   被震坏的小水电不计其数,但民间重新投资水电站的热情正在灾后重建的前景中恢复;不过这种意愿并未得到支持   在专家学者为水电站利弊争得不可开交时,此次汶川地震之后,被损毁的水电站要不要重建,已确定的水电站规划要不要重新调整,被各方关注。   岷江流域小水电受损情况正在统计中,紫坪铺靠近震中,但它并不是唯一受到地震冲击的电站。在紫坪铺上游,映秀湾发电总厂42万千瓦机组被损毁。岷江上游大大小小电站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以上市公司岷江水电为例,下辖草坡、铜钟、沙牌、下庄、南新5座水电站位于汶川附近,靠近地震中心,据公司5月27日发布公告,截至5月26日共造成损失2.69亿元,这并不包括全部损失。   彭州、理县等地,被震坏的小水电不计其数,但民间重新投资水电站的热情正在灾后重建的前景中恢复。不少私人老板已经表达出追加投资的重建意愿。   然而,这种意愿并未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支持。以彭州为例,记者向当地发改委核实过,目前基本政策是,在尚未调查清楚情况之前,电站重建暂缓。   而规模水电站的重建,科学评估的程序更为慎重。映秀湾水电总厂本月中旬已经召开了重建工作会议,记者在该厂采访了解到,虽然有90来人的伤亡,但职工的重建意愿依然强烈。   成都勘测设计院负责西南地区水电设计工作。党委办公室主任李占锋告诉南都记者,目前该院已派出三支分队,分路前往岷江流域,勘测队是中旬出发的,真正的雨季将至,时间很紧迫。经过实地勘察,岷江上水电站的受损情况和周围地质环境会有一个诊断结果。得到这个结果后,他们会和各家发电公司业主商议,再向发改委上报。商议的结果,将作为最后岷江流域水电站规划会不会修编和调整的决策依据。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某部门了解到,这次电站的重建规划中,岷江流域的小水电会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调整,但方案还没确定,水电站的重建方案会和灾区整体重建方案一起出台。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不会因为地震停止西南地区的水电开发。但在电站的重建方案中,将更注重保护周边环境,特别注重评估地震对山区地质条件产生的影响。   水电站功过   岷江上游无序开发的水电站加剧了岷江两岸山体破碎;但在这次抗震救险中,紫坪铺成为了冲锋舟最安全的救生通道   我个人觉得如果损毁已经很严重的电站,还有周边地质条件已经变得很坏的电站,就不一定再原址修复,四川省水力发电学会理事长马怀新说,这两种情况投资太大,比重新建还复杂,如果山体滑坡很厉害,重建要花好多钱,即使重建了,电站也是在危险状态中运行,不值得。   岷江的水电开发,大家本来就不满意,水电专业人士张博庭认为,断裂带不说,主要是生态影响太坏了。这次地震震坏了一批电站,恰好可以对整个流域做个调整。   岷江可能是四川开发得最深入但却最无序的一条河流。一年前,记者自岷江而上,经汶川转向支流杂谷脑河,见沿途水电开发正如火如荼。公路交通不断被泥石流阻断,河道脱水断流严重。   在这次地震中,岷江两岸破碎的山体加剧了救援的难度。从都江堰到映秀被抬高的公路,正好和紫坪铺库区平行,不停被滚落的山石阻断。   最近几年,岷江上游包括支流变成水电站投资的天堂。新开发的水电站、新开发的公路,加剧了岷江两岸山体破碎,马怀新也坦言,断裂带上本身就很松散,在这里动项目,如果不注意保护,事实就是会增加次生灾害可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以电代柴,小水电在农村提供了廉价和便利的能源。一位什邝市红白镇村民就曾告诉记者,冬天山里冷,他们那里都用电炉,自己村子发的,电才一毛多一度。他现在很担心,因为村里的电站被冲毁了,他不知道今年冬天还有没有便宜的电来抵御严寒。   水电站多了,带来的问题就是管理不善。马怀新就发现好多小水电动了山体,却根本没有治理边坡,只依赖不断的自然垮塌恢复。   即使是此次争议最大的紫坪铺,也如硬币般有其正反面。在这次抗震救险中,紫坪铺成为了冲锋舟最安全的救生通道。映秀的幸存者,就是乘坐这些冲锋舟,沿着宽阔的紫坪铺水库,被运送到都江堰。   这次地震前,马怀新看到自己家里的鹦鹉乱飞乱叫。之后每次有大的余震,他养的鹦鹉就乱叫。马怀新很羡慕这只鹦鹉,他说目前还不可能预报地震,但又不可能不开发水电,地震之后,重新研究,增加这些水电站和下游的安全系数,将是一个更现实的问题。   震中映秀发展史   水电站带动下,这个小镇一点点成长,最后变成了阿坝州的小上海;几乎所有在电厂工作的人都知道龙门山是断裂带,人们把地震叫做漂漂水   在位于震中的映秀湾发电总厂,灾后重建被具体化为一系列数字。地震吞没了近100人的生命,吞没了办公楼,吞没了家属区,侵蚀了机器。映秀湾总厂42万千瓦机组被损,发电能力尚未恢复,具体损失仍在测算。据估计损失超过10亿元。   映秀湾发电总厂的经历就是岷江上游水电站的微观史。这个电厂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下辖映秀湾电站、耿达电站、渔子溪电站,是四川的老电站。三线建设时期,人们在靠近河谷的地下挖了厂房,电站机组埋在厂房里。在更高的河道里拦个坝,在紧靠水坝的山里挖隧道,被坝阻挡的河水最终通过隧洞,进入地下厂房的发电机组。   映秀位于岷江和渔子溪交汇之地,沿两江河谷而生,风光秀丽,在岷江水电开发的带动下,引入耗能产业,已经成为阿坝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种模式被阿坝州其它地区克隆。理县的杂谷脑河开发,正是借鉴汶川映秀的发展模式。在岷江支流,大大小小的水电站正在兴建,正在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   王国琼今年54岁,退休前是映秀湾发电厂的医生,到映秀已经有33年。1975年的映秀还是一个小山村,要发展电厂只能从外地招工。王国琼是第二批招入电厂的职工。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在她们进去之前,映秀镇还没有人穿裙子,王国琼和女工友们把裙子带到了映秀,也把活力带到了映秀。   这些年,她看着学校、医院一点点在映秀生根,四面八方来的工友,人越来越多,镇上的房子也越盖越多。能源吸引了更多工厂,阿坝铝厂也建在映秀。这个小镇一点点成长,最后变成了阿坝州的小上海。   关于地震的记忆,映秀的人们并不陌生。几乎所有在电厂工作的人都知道,龙门山是断裂带,人们把地震叫做漂漂水。轻轻晃晃,就过去了。1986年,在经历了一次较大的地震后,映秀厂区的房子还作了加固。   1976是唐山大地震,远在龙门山脉的映秀,余震也不断。这年是王国琼第二年上山,就和同事们一起住进了帐篷。32年过去了,汶川大地震来了,王国琼又住进了帐篷。   姜綦川的父亲在汶川部队,1982年转业后去了映秀湾水电总厂,姜綦川从7岁开始就在映秀长大,出山读完大学,又回到了映秀。姜綦川在映秀经历了若干次小地震,每年都可以感觉到一两次。在姜綦川的记忆里,他能记清楚、感觉到的地震发生过20多次。   今年3月,映电花园多位职工家属都有感觉,龙门山发生了一次地震。那是发生在夜里,突然楼晃了三次,打开阳台,只看到栽的花在轻轻摇动。第二天有人打电话到地震局,问是不是地震了,地震局说是,发生了3点多级地震。   映秀湾电站对地震的想法仍然不具体。直到5月12日那天下午,地面变成波涛翻滚的海洋。   □采写:本报记者 杨传敏
个人分类: 科学报道|478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