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博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的好友是大家
liux831 2010-1-11 19:34
我的博客好友多是大家,大科学家,大思想家。 我点击的也多是大家博客。 在关系中,一是看给对方(读者)多少欢乐。 我的一位博友问我:很忙吗? 的确很忙。但是,这不是主要的。 这也需要互动。 我的一位好友认为我写的美女处长活灵活现,大大激发了我写美女的热情。 我写过一篇博士是一种经历,点击超过10000,所以,我愿意结集出版我的博客短文。 有博客好友认为我思维跳跃,我认为思维跳跃多是因为聪明。 博友也是一种关系,在这关系中,我只给对方欢乐。 在关系中,二要看如何match. 我有博友多多,多是很有层次的。 正是共同的追求,和一些博友多有进一步的来往,有的邮件往来,有的博友相聚,有的形成了合作。 这正是match.
个人分类: 未分类|175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北京博友们见面可能很快就会成为现实
famingkuang 2010-1-2 20:21
发发历时三四年,花费二三十万人民币(非狂币)的一项发明前几天终于攻破了核心堡垒被拿下来了。 发发在研究快速蒸汽发生器的时候 ,希望在最低水位上让蒸汽发生器工作,因为这样才能保证从生火到出汽的时间最短(初始加热的水越少出汽越快),从而达到快速出汽的目的,但考虑到蒸汽发生器的安全性,补水装置最为关键,当然这方面的技术目前市场上已经很成熟了,但发发想要的是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没有抽水机,没有高水位)让处于低水位的水源给蒸汽发生器自动补水,并保持稳定的水位。这一核心技术难题就这几天被发发无意中攻克了真所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无电抽水机? 无动力抽水机? 使用范围: 一: 利用太阳光照射将地下水抽取上来,即太阳能抽水机(全无电的哟)或叫温差抽水机(只要有温度变化就能自动抽水),样品正在试制之中。 二:快速蒸汽发生器。 目前已经成功做出微型超快速蒸汽发生器(一、两分钟内出蒸汽),并成功应用到民用炉灶上做鼓风助燃器,其使用效果比电鼓风机还理想,并且无需用电,燃料燃烧充分,火力比液化气炉还要大好几倍,是广大农村最为理想的做饭用炉灶。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东南亚地区等等具有非常庞大的市场需求。 现在发发正在进一步完善样品,并准备 在适当的时候带上样品到北京去,让北京的网友们先睹为快,顺便寻找合伙人共同开发这一产品。成本非常低,利润空间十分强大的哟。哈哈哈。 也许很快就能与北京的网友见面了,好期待。。。。。。 并请朋友们帮发发出出主意。因为发发对招商引资可真是一窍不通的啦。 注: 因为此技术目前还没有申请专利,所以不便做更为详细的说明,在此发发深表欠意。
个人分类: 博客风云|5658 次阅读|44 个评论
收到沈老师的书及其他
cyaninelotus 2009-12-21 20:54
曾经发过一篇帖子被绝热功难住了。这是我关于教学问题的一个请教,受到很多博友的留言指导。沈卫国先生为此还给我寄来了两本书《论熵、不可逆过程及数学中的无穷》和《论自然科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帮助我进一步理解一些教学上、乃至基础科学领域至今不白的概念和观点。上周五在办公室拆封包装的时候,同事们都围在一起看,大家和我一样高兴。 我知道今天我首要说明的是我们的谢意。因为这样的事情,受益者不只是我一个教师,它还有我身后的学生和学校。沈老师除了赠书给我,也给我校图书馆捐赠了该书。这事说来也不大,但是意义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不为名不为利,默默做着许多事,大概不是惊天大事,也没有耀眼的光束照耀着他说出什么豪言壮语,而他的思想和语言却能穿过空间影响到别人,他的精神却可以以文字为载体照亮别人的困惑。这样的人们,就是沉默中的明星。套用时下一句话低调是最牛的炫耀! 我在科学网上见到的有很多都是这样的人,大家在这里不谋名利,不过是传播和交流思想,正本清源,去浊寻虹。 而我,我就是一个真实的受益者。他们,武夷山、吕喆、武际可、王德华、杨玲、发明狂.........许许多多的作者,他们的报告我没有机会听到,跟他们聊天更不可能,却可以在有时间的时候在这里阅读他们的文章,可以心无旁骛地品评文字的色彩和诱惑,每篇文章都不一样,分析和表述的色彩、音响都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气质都在博客里那么立体地凸现出来,就像我在自己家里游览思维的博物馆一样,这是一件多么优美而高尚的事情。可这些,全拜每位博主所赐,这是精神的盛宴。 并且,在这里我在自己的教学上也受到好多老师帮助和带动。我这学期教的是基础物理,一般都是中规中矩讲解内容,结果导致的是理论和实际脱轨很远,有许多东西都是自己很少去分析的,比如蒸包子是下面的先熟还是上面的先熟(吕老师博文)、霜的形成(吕老师博文)等,关于这些问题的博文讨论会首先促使老师去关注它,那么,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就会有更大的机会得到这些信息。另一方面,我有一些教学问题发表在博文上,收到好多富有意义的分析指导,我要非常感谢这些给我留言的老师:张树风、沈卫国、吕喆、刘迎、游客mirror等等,当然还有我的学生们。 也许我是一个拙于语言的人,一般都比较沉默。这段时间虽然很忙,但随时都关注着科学网,这里有一片精神的栖息地,有自由的交流和真诚的语言。可是,却总是看到默默的离去和伤感的告别。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做为一个教师,我很关心教育。作为一个母亲,我很关心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谁都说教育让人无能为力,谁都对民族的教育忧心忡忡。然而,忧心和痛心都无济于事,我们也都是凡夫俗子,能够做的是什么? 也许没有更多的更大的能力。但是,如果可以多说两句,在自己还可以说的时候,我宁愿多说两句。虽然人微言轻,也许那些话它都是种子,也许它就是星火,最不行,我也不过是为两句话而碰一鼻子灰,寻常事了,但这样至少可以减轻自己内心因为学习冷漠而产生的内疚感。 因此,我希望那些明丽的文字在科学网常驻。因为他们的文字比我的那俩句话更具杀伤力,我需要借助这些富有生命和灵魂的文字得到自己的两句话,从而源源不断地在讲台上唾液横飞。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29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个人的博客之最及感悟
boxcar 2009-11-19 20:37
刚才看到,我的科学网博客点击过了10万,特发帖纪念。 我的科学网博客之最: 1、本人2008年12月9日在科学网开博,耗费半小时精心撰写的第一篇博文因操作失误不幸成了白纸一张,但竟以一张白纸,好作文章的态度赢得了科学网网友(博友)们的数百点击,颇有骗取点击率的嫌疑,令本人深感惭愧和不安 。感慨:小心操作,及时保存。 2、鉴于发帖不易,此后的5个月中本人一直再未发表新帖,直到2009年5月11日,才发表了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博文《 博士生发表文章的背后也来说说博士生发文章这事儿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1242 ),该文发表后不久即得到了博友的推荐,并有幸成为编辑部推荐博文上了科学网博客首页,令本人颇受鼓舞。该文迄今点击过4000次,已超过本人在Sina网的博客100篇博文的总点击次数。 感慨:博文应该是写给属于同一共同体的感兴趣的博友和网友看的,不该埋没在受众广大的门户网站的博文堆里 。 3、点击次数最高的博文《 不牛的人如何做导师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8126 。作为一个土鳖出身的普通导师(被我简称BN),在牛人崇拜盛行的时代里,长期以来一直有些话憋在心里,不吐不快,这其中就包括像我这样不牛的人应该如何做导师,当看到牛人做导师时很难让人佩服的表现( 杜平武兄的博文《 牛人是如何做导师的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7937 ) )时,终于迸发出这样一篇博文。这篇被点击10000多次博文先后登上了周排行榜和月排行榜,甚至在极短暂的时间里占据过首位 。 感慨:原来不牛的人偶尔也可以受一把关注呀! 4、回帖评论最多的博文《 一个挑战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问题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1355 )。博文回帖58个,在物理圈子的讨论区里面也讨论了多日,评论众多。这是一个近20年前同学提出的问题,放在今天和本网的各位大侠(张树风、王云平、tingeMM、侯吉旋、曹天德、陈钊、金拓、黄老邪等)讨论,碰撞出那么多的火花,让我几乎推翻自己已有的结论,终于把自己以为想明白的问题真正看明白了,认知上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大有获益,算是真正做到了抛砖引玉。窃喜中 。。。感慨:科学网藏龙卧虎,高手如云,是一个进行学术讨论的好地方! 5、博友推荐最多博文《 细品钱学森对温总理说的话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7239 )。推荐数45,迄今点击数9745,也上了网站首页(头条)和周月排行榜。这篇算是借着纪念钱学森的机会又一次说了自己憋了好久的话 。感慨:人微言轻的时候,说句话想让人听似乎也需要机会。 6、最失落的博文《转载旧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6456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8735 )。这两篇其实是我自认为的此前众多博文中的精品,是有些自己独到的思想的,但苦于一直点击数不多,推荐更寡。究其根由,估计是一看旧字,网友们避之不及而不愿意看了,虽然这些观点其实你再别处根本没看过。没办法,后来我在转自己以前的博文或者BBS回帖时再不敢明目张胆地在标题里声明是旧文(正文里还是要说明的)了 。感慨:在喜新厌旧的时代,就算没学会当标题党,也要在写下标题的时候注意分寸。 7、最成系列的博文关于研究生指导的系列博文和关于人才的流体力学系列博文(未完待续)。这些博文写下去可以把一些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从一个人的视角分析透彻,但既需要作者慢慢地梳理,也需要读者细心地领悟。 感慨:系列~细细地列。。。 以上之最,也算是在网上发表博文的一些个人的感悟,供广大科学网博友分享。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5581 次阅读|13 个评论
暂别科学网:后会不知期
suqing1961 2009-10-23 11:49
写完 10 月 15 日 那篇博文时,我就有暂时退出科学网的意向。 10 月 18 日 ,看到发发三别科学网 爱你无极限博文,更是坚定了自己暂时退出的想法。无奈 10 月 13 日 曾接到本次学术期刊博文大赛组织者之一的王志明老师的短消息,他希望我支持这次大赛,积极撰文参赛,因而只能兑现我的诺言,等到大赛结束后再收笔。我当然得支持这次大赛,我自己就是学术期刊工作者不说,当时建立学术期刊圈时,科学网编辑和王志明老师就邀请我加入组织者行列,我答应了他们,但却没有做过任何工作,我只能通过这次参赛积极撰文来弥补我的失信和歉疚。 现在我可以心安理得与科学网暂别了。 我是 2007 年 6 月 8 日 在科学网注册开博的,至今已发布 319 篇博文,算得上比较勤奋。前两年,我基本上只自己发文,很少看文,更鲜评论博友的博文,中间也断续过一两个月。最近 5 个月,我写博较勤,读博友的文章也多起来,偶尔也会很谨慎地评论几句。科学网藏龙卧虎,每位博主都身怀绝技,与各位博主交流我可谓诚惶诚恐,第一次交往言必称对方老师,只是熟悉后可能会有点放肆,或直呼其名,或称兄道弟以示亲切。 在科学网上开博,我受益匪浅,学得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交结了新朋,开拓了稿源,推进了工作。因此,我首先要感谢科学网为我和广大博主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平台,我还要感谢那些曾经用你们智慧的文字给过我教诲和帮助的博主们。我会努力记住这一切的。 我对现在的科学网是不满意的,我个人认为科学网今后需要做以下两方面的改进。这也算是我对科学网的一点小小建议和希冀吧。 一是应该严格实行实名开博制。 科学网上的博主即使实名开博,仍然会出现争论问题时失去理智泼妇骂街现象;穿上马甲后,一些人的文字和灵魂丑陋更是肆无忌惮地表露无疑。在我 10 月 20 日 写的 娄成后院士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那篇悼念性的博文后面,竟然也会出现好几只马甲前来骚扰,即便我予以了警告也仍然无济于事。科学网博客如果四处都有这样无德的痞子横行,我继续撰写博文,只会感到恶心。 二是应该建立退出机制。 申请开博要有条件,博主应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建议科学网和广大博主协商,制订博文发布和网上讨论等方面的公约;《公约》定下来后,大家都应遵守,确保科学网博客可持续发展。对违反《公约》者,科学网可做警告、停博反省、开除博籍等相应处理。 尽管暂时别离科学网博客,但我还会天天关顾它,看到好的博文,我仍会通过短消息向博主约稿,还望广大博友继续支持。为避免由于约稿带来的不必要麻烦,现把《科技导报》版权页醒目位置刊登的 谨致作者公布如下: 敬请本刊作者允诺:稿件中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或其他权利的内容;投寄给本刊的稿件(论文、评论、图表、照片等, 读者之声栏目刊登的文字除外 )自发表之日起,其专有出版权和网络传播权即授予本刊,并许可本刊在本刊网站和本刊授权的网站上传播。对于上述合作条件若有异议者,请在来稿时申明;未作申明者,本刊将视为同意。谢谢合作,并致诚挚敬意。 向发发学习: 对 本文发布后的所有评论,博主将一概不予回复,请评论者三思并见谅。
个人分类: 信笔涂鸦|6051 次阅读|18 个评论
博友与Nice
liux831 2009-10-14 21:04
一个博友对我的博文点评: 好文章,篇篇经典,富有哲理和韵味,深受启发,好喜欢你的文字,字里行间流淌着美丽和智慧。 我感谢博友。博友的Nice(友好相处,友好合作)有多方面体现。 一个美国教授认为,对国际化的认识,从人的表现可以看出来。 一位博友点评:你写的美女处长活灵活现。 博客又叫网络日记。 因为友好,我们在此相聚。 博友唯一的希望是友好。 对于博文,10000次点击的几篇博文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我愿意和网友交流,思想的,学习的,经验的,需求的,网友要求的,我多努力去做,满足朋友们。 饶毅以50篇短文结集出版了《饶议科学》。读了以后,很有收获。 适当时机,我也结集出版我的博文。出版时,我将加上部分新作。 《美女生物学》、《博士是一种经历》、《教授的功能》、《远程效益》,都在准备之中。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导报》与科学网博主的缘分
suqing1961 2009-9-16 18:18
我是 2007 年 6 月 8 日 在科学网上开的博,之前的博客一直在新浪网上现已和新浪离婚,专心与科学网结秦晋之好。我在科学网上开博,刚开始完全是出于工作的考虑科学网上有许多专家学者,便于我约稿;科学网主要讨论科技问题,便于我学知识、开眼界、长见识。 2 年多来,断断续续放上去了 280 多篇博文,结识了不少新老朋友,确实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提供了许多信息,《科技导报》由此也与许多博主结下了良缘。 武夷山: 我和武老师认识比较早,但真正密切交往还是 2007 年下半年请他主持《科技导报》科技纵横捭阖栏目之后。武老师不仅知识渊博,文笔优美,涉猎广泛,而且人品非常好,讲信用,守时间,重诺言。每次他都会提前几天在约定的时间交稿,他的文字基本不用修改,字数也控制得很好。对于我和主编冯长根教授给出的命题作文,他也尽可能地支持、配合。武老师为这个栏目奉献了许多美文,我希望他长期主持下去,但 2008 年下半年他感到身体不适,提出请辞,并非常负责地推荐了后任主持人。尽管退出了主持人的位置,但武老师还是经常为科技纵横捭阖栏目撰稿。我和武老师君子之交淡如水,没事从不打电话,只要打电话,一定有收获。 任胜利: 任博士是科技期刊界的大腕,可谓德才兼备,我特别欣赏他性格温和、待人诚恳、处事低调的风格。他在国家自然基金委工作,从事的又是科技期刊编辑和研究, 2008 年我把《科技导报》欲开设科技基金申请漫谈栏目的想法和他交谈后,立刻得到了他的相应和支持。我也死皮赖脸地缠上了他来主持这个栏目。任胜利确实够朋友,这个栏目 2009 年开设后没有再让我操一点心。 王飞跃: 王飞跃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的副所长、研究员,也是引进的大海龟,他既是《科技导报》的编委,又是我们刊物的老作者。飞跃兄思想飞跃,文思泉涌,给我们投的学术论文常能引起读者和科技媒体的关注。我请他做《科技导报》 2009 年下半年开设的科学博客栏目主持人,自认为最合适,他为人痛快,毫不犹疑就答应了。他出手的前两篇博文 会议还是期刊,这也是个问题? 和 申办 IJCAI 记事 在科学网上的点击次数都接近 7000 。 何毓琦: 何院士是科学网上的巨无霸之一。作为华裔科学家,他看待科学技术问题的视角很独特,我也一直关注他的文章。 2008 年,我特意让编辑部的英文编辑黄永明(现已被《南方周末》挖走)与何老联系,约得他的大作 科学为何保守, 翻译后在当年第 13 期《科技导报》刊载。最近,王飞跃又向何老约了一篇科学博客栏目的文章,即将在我刊发表。 郝柏林: 郝院士是一位非常有性格的大科学家,我没有和他见过面,不少人和我说他不好打交道,但仅仅通过电子邮件我竟然就约得他为《科技导报》卷首语栏目写文章。他的大作 老老实实做研究 发表在我刊 2006 年第 1 期。其实,人与人之间只要以诚相待,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好打交道的。我以后会专门写博文谈向院士约稿的经历,这里暂不赘述。 石耀霖: 石院士给《科技导报》投过好几篇学术论文,今年就发表过他和别人合作的一篇有关地震研究的论文。 2004 年第 4 期的《科技导报》封面刊登了一幅木星及其卫星的照片,我把木星的卫星爱莪( Io )误作木卫二,后来接到石老师的来信,专门指出爱莪( Io )应该是木卫一,木卫二的名字叫 Europa 。石院士的严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李 淼: 李老师是科学家里面最早开博客的,他现在已不在科学网上写博文了,但他停博的那篇博文就有 2 万多的点击,停了一年半的博,他的博客在总排行榜上仍高居第 38 位,总点击量近 50 万,可见如何了得。我刚到《科技导报》时,他给我们写过几篇有关暗能量和弦论方面的综述,按他自己的说法算是高级科普,后来还帮我们组织过诺贝尔奖研究成果专题方面的学术论文。这些年他可能有点不太顺,没再为我们写稿。衷心地祝愿他一切顺心。 刘兵、刘华杰: 刘兵和华杰是我在10年前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当社长时交的朋友,两人都是极为勤奋、著述颇丰的科技传播和科技哲学领域的知名学者。我负责《科技导报》工作后,一直想把科技类学术期刊加入一些人文方面的内容,最初得到了他俩的不少支持。尤其是刘兵,应我之约写过好几篇好文章。 2008 年,刘兵还为我们刊物输送了一位优秀编辑李娜刘兵带的硕士毕业生。 杨学祥: 汶川地震发生后,我马上决定出版汶川地震特刊,并在科学网上征稿,杨老师是第一个响应的。他的应急短文 我们能为抗震救灾做些什么 发表在《科技导报》 2008 年第 10 期汶川地震特刊。 张莹、 朱林: 这两位科学网博主 同时响应并支持汶川地震特刊, 他们的短文也在那一期刊登。 王德华: 我从小在地质队长大,看到王老师的博文 野外科技工作是原始性创新的重要源泉, 感到非常亲切,于是,征得他同意,这篇博文刊登在《科技导报》 2009 年第 14 期读者之声栏目。 马 臻: 马臻博士年轻有为,前途不可估量。他的博文我非常喜欢,我已经向他约了两篇博文,一篇 在美国做博士后 已经在今年第 16 期《科技导报》走向职场栏目发表,另一篇 在申请教职中再造自己 即将在同一栏目刊载。马臻是一个非常负责且悟性极高的人,他对自己的行文很讲究,经修改后的博文更加完美,也更经得起后人品味、推敲。 唐常杰: 唐老师从照片上看温文尔雅,他的博文 可言春耕时节的那道风景线基金漫谈 题目就很雅致,被我发现后也经任胜利联系在《科技导报》2009年第16期发表。 嵇少丞: 嵇老师在科学网上卷入过多次论争,我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他的博文 凭什么让人尊重教授 让我耳目一新。于是,在嵇教授的支持下,这篇点击量很大的博文在《科技导报》今年第 16 期科学博客栏目发表了。只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我自作主张把题目改成了比较温和的是什么让人尊重大学教授。希望嵇教授予以理解。 徐 坚: 和嵇少丞老师同期发表的另一篇博文,就是徐坚老师写的 自己的名字不应该被别人滥用 (发表在科技纵横捭阖栏目)。这篇博文在当前学术不端行为屡现的情况下发表,我认为很有现实意义。我和徐老师很有缘,在科学网博客总排行版上,我们两人的名字现在就骠在一起。不过,对于我的竞争,徐老师的博文是以一当十,我根本不是他的对手。看来我只能运用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战术,才有可能超过他。 方锦清: 方老师是我们的老作者, 2006 年第 12 期《科技导报》就刊登过他的学术论文网络科学的理论模型探索及其进展。最近,我又看中了他一篇有关科学基金申请建议方面的博文,委托任胜利博士向他约来了修改后的稿件。 王 铮: 王老师可能不认识我,我却记得他。大约是前年夏季,中科院地理所组织过一场有关科学和文化的学术沙龙,我作为嘉宾和媒体双重身份出席了那次讨论会。王老师的直率、犀利和执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后,《科技导报》在学术聚焦栏目专门报道了那次沙龙的讨论内容,里面自然少不了王老师的发言。 武际可: 武老师的科普文章写得巨好。他和我们《科技导报》编辑部主任小齐很熟,小齐曾在武老师手下工作,和我说过武老师的一些传奇和趣事。他的博文 1920 年以前力学发展史上的 100 篇重要文献 足见文献功力,我约得后发表在今年第 10 期《科技导报》上。之后,我一直试图在数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领域约类似稿件,但无人肯应允。我找了许多大科学家,他们都说这个题目太难,没法完成。我自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也很有意义,如果能做成系列文章发表,效果一定很好。博友们谁肯帮我这个忙,我将感激不尽。 刘明亮: 刘老师的博文 澳大利亚坝归来谈创新与找矿 是我在科学网博客上用于《科技导报》的第一篇文章。刘老师好像不爱交往,文章发表后,我看他在长沙一所高校任教,自认为是老乡,给他留言套近乎,没有被搭理。 杨延丽: 小杨是华中农业大学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想必现在已经在中科院过程所开始读研究生了。她这么年轻,可博文却非常老到,实在是难得。她那篇 不要满足于做 technician 被我相中后,自然也逃不掉被收进《科技导报》第 16 期读者之声栏目。 周家喜: 周博士是一位非常热心的年轻学者,我向他约干细胞方面的论文稿件,他向我推荐了他的导师和其他研究组的信息。很感动。 陈绥阳、左正伟: 他们两人的博文也即将在《科技导报》发表。 科学网博友太多,一些平时不太爱露头的博友或许与《科技导报》颇有缘分,我又没有发现,这里也没点到,还望你们多多海涵。最好请你们在此留言告诉我一声,让我一同向支持我工作、关心和帮助《科技导报》成长的所有博友道一声谢,问一声好。 感谢你们,我亲爱的博友。 感谢科学网,为我提供了如此多的方便。
个人分类: 学者风采|5096 次阅读|6 个评论
科学网博友记忆中的青水洋
jxz1963 2009-9-8 13:44
科学网博友记忆中的青水洋 在《科学网》开博的博友中,唯有青 水洋 先生是用笔名或化名的,这在当时《科学网》的解释中,青 水洋 先生是一位癌症患者,不愿受到打扰、不方便公布其真实的姓名,而后公布了青水洋是杨汝清先生时,大概也是在今年初的事情了! 记忆中的青 水洋 先生的博文是十分讨人喜欢的,可以说青 水洋 先生的大多数博文我都阅读了,有些还记忆犹新呢?例如他的近作 水变油 避不开的话题(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6977 ),学习王瑛!(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5269 ),温总理赞美的胡杨(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2794 ),以及写普通大学教师们治学严谨的博文第一次严重的迟到让人有一种感动得掉泪的冲动(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0327 )。青 水洋 先生的我忽悠了赵本山一把(上、下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8570 )和幼教老师的高招(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442 )读后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还有描写文革中一些事件的博文,如 我经历的林彪一号命令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3168 )和 我经历的文革抢枪事件(上、中、下) 等博文,都是读来让人难以忘却的佳作。 在我博客友情链接的26位学者中,青水洋先生是我的一位良师益友,特别是大师上次病后,我们一直期待着他的新作,在他的新作我回来了,让我当时感到大师的病已经痊愈了! 今天在《科学网》哈见到的消息,让人心头一惊:大师青水洋已去,一滴水终于汇集到海洋去了! 愿青水洋大师的在天之灵永存、永放光芒! 愿《科学网》的博友永远记住一个响亮的名字青水洋!
个人分类: 人生阅历|3693 次阅读|2 个评论
深切悼念博友杨汝清先生
黄安年 2009-9-8 13:06
深切悼念博友杨汝清先生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9 月 8 日发布 对杨汝清先生我并不认识 , 也从未和杨先生见过面 , 只是从科学网上知道青水洋的文章 , 如果不是科学网编辑部《悼念远行的博友》的通报 , 我不知道杨先生是在患有绝症的情况下一边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写下了 152 篇博文的。这使我极感震撼 , 很后悔没有认真地读他的每一篇博文。昨天 9 时 40 分,杨汝清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再也没有机会读先生的新博文了。 杨汝清先生病魔缠身 , 却念念不忘博友、网友,多次在病榻上口述博文,请家人代为上传。 他的《最后的博文》,成为唯一的公告和仪式,免去任何其它形式的公告和仪式,可见先生对于科学网博客怀有深厚的感情。杨汝清先生在和生命搏斗的最后时刻,还用心、用力来写每一篇博文 , 还关心科学网的博客,这种精神着实令人感动,值得我们每位博主深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自己的每一篇博文 , 也是对于先生的一个纪念。 杨汝清先生一路走好 , 我们永远想着您 ! 杨汝清先生的家属节哀!
个人分类: 个人所思所想(09)|4443 次阅读|3 个评论
今天第一次见到了科学网上的博友
qlms 2009-9-4 21:46
今天第一次见到了科学网上的博友,是科学网上为数不多的 85 后,邢进同学。 邢进今年 7 月底来我们学校电力与电子工程学院读硕士。虽然来之前就在科学网认识,来之后也有过几次沟通,但是因为大家都比较忙,所以一直没有机会见面。 今天正好彼此有空,我们就在离我们两个都很近的食堂一起喝了点饮料。尊重她的爱好,我给她要了咖啡,我自己来了杯可乐。 虽然第一次见面,她也从来没有见过我照片,但是彼此好像并没有多少陌生感。她到的时候,我冲她挥一挥手,她对我微微一笑,然后就去买饮料了。 坐下聊的时候,首先聊了一下她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怎么如何能尽快的博士入学。她说她喜欢读书,喜欢科研,喜欢高校,喜欢读博士。邢进具有典型的 85 后特点,自信,可爱,迷茫。。。我则从我的角度,让她作出选择的时候要谨慎一些,从时间,生活,家庭,气候等多方面考虑一下。不过好像她已经下定决心,读博士估计是不可避免的。 然后聊了一些科学网上的人和事,她说自己是科学网上菜鸟级别的人物,对各位老师只有尊重和崇拜的份,最喜欢的科学网博主是迟菲。她说迟菲是她的偶像,她是迟菲的粉丝。她最喜欢的还有吴怡老师。。。。 接下来带着她到我的办公室和实验室溜达了一圈,给她在我的办公室和实验室照了一些照片,经过批准,可以发一张上来(照片在正文下)。 她是典型的路盲,虽然她的实验室和我的实验室挨着,距离不超过 100 米,我还是要把她送到她的实验室门口,她才能找到自己的归宿,呵呵。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4766 次阅读|23 个评论
我的科学网上好友
suqing1961 2009-7-30 11:32
在科学网上注册不久,先是注意到了友情链接栏目,鉴于之前自己已在新浪网上注册博客,《科技导报》开博不久,于是,自我品推品牌推荐,把我和导报的博客都友情链接了一把。 后来,请武夷山老师帮助主持《科技导报》科技纵横捭阖栏目,武老师为人和为文我都敬佩,就把他也友情链接进去了。 想到友情链接自我吹捧或互相吹捧的嫌疑较大,开始注意到了博主好友。 科学网上的博主我不认识几个,刚开始只和武夷山老师、任胜利博士熟悉,和王铮老师一起开过一次会,我记住了他,但不知道他是否记住了我;武老师已经在友情链接里面有了,于是,好友中就列进了认识的这两位,外加李小文、何毓琦和王鸿飞这三位科学网上的巨无霸我喜欢他们的文章。 如此看来,所谓博主好友,并非博主真正的好朋友。我和李、何、王三位老师从未谋面,更谈不上什么交情。如果说友情,何毓琦院士能扯得上一点,我曾让英文好的同事黄永明向何老约稿,何教授很给面子,大作后来被翻译成中文发表在《科技导报》2008年第13期卷首语栏目。自作多情把他们三位放进博主好友,着实忐忑了几天;之后见无事,胆子也就大了。 小刺猬刘玉平笔勤文美图好看,人缘也好;周春雷是优秀的同道;张志东老师伊辛一把,精神可嘉;武际可老师是我见过的把生活中的科普写得最好的作家;周可真高产,蒋高明忧国忧民,王德华老师常有惊人之作,杨秀海满身灵气,松鼠会是我当中国十大科普事件评委时力荐的博主,我都喜欢,也都佩服。自然把他们也拽进好友之列。 还有许多博主的文章我也非常喜欢,如王宝山、杨玲、马臻、蒋劲松、马文光,等等,但他们的注册名和博客名不一致,我嫌麻烦,没功夫核对,只好让他们与我的好友无缘。 其实,网络本来就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的好友不过是彼此惺惺相惜罢了,甚至单恋一把也无妨。就像我的博主好友里,有些博主可能还不知道他的文章已被我经常关注。 写到这,发现最熟悉的武夷山没在好友之列,赶紧把他转过来。 补记: 经好友点拨,才发现链接博主好友如此简单。我以前都是通过好友管理来增加好友的。由此,赶紧增加自己喜欢的博主好友。
个人分类: 亲友情谊|4500 次阅读|7 个评论
博友聚会印象记——博友篇【转】
dongping2009 2009-7-30 09:39
这次博友聚会见到好多博友,很开心。在说博友之前先说一件让我很高兴的事情:好几个博友见了我之后说我本人比我博客照片漂亮,这让我乐了一番。 先说说liuli老师。这是我第二次见到liuli老师,liuli老师总是笑眯眯的(这一点不用我多介绍,从liuli老师的任何照片中都可以看出来的),并且性格也是特别和蔼的。liuli老师的博文风格让我感觉他是非常老成稳重严肃的人。而现实中跟liuli老师交流,没有见到长辈的那种很拘束的感觉,感觉就像同龄的朋友似的,可以聊得比较随意,跟我以前认为的感觉完全不同。我记得第一次跟liuli老师在科学网上打交道是因为我看了liuli老师的名博聚会的博文,liuli老师刚贴出照片的时候,我是科学网的菜菜鸟,初来乍到,对科学网的大牛博主们可是万分敬仰,就评论说我也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名博聚会,而这次聚会实现了我的梦想。 陈老师。我之前见过几次陈老师,半个多月之前还去参加了陈老师的应急管理的暑假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心得体会我明天再写,敬请关注),所以对陈老师比较熟悉。陈老师跟liuli老师一样都是特别爱笑的人,尤其是陈老师更爱笑,陈老师也是很和蔼的老师,并且很喜欢开玩笑,有时候说话比较有趣,讲课也是同样的风格。陈老师让我的感觉也像是同龄的朋友,可以随便聊很多事情。 杨师兄。这是我第二次见到杨师兄以及杨师嫂。杨师兄对杨师嫂可好了,博友聚会总是带着夫人参加,并且美丽的杨师嫂可以给他增添不少光彩,杨师兄。杨师兄比我年龄大不了多少,并且我们有很多想法挺像的,不过我没有他的想法更成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有事情就经常向他请教。杨师兄真的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很让我佩服。我加入了杨师兄创立的无趣派,我觉得无趣这个名字很好,比起有趣好多了。杨师兄自称无趣,实际上是一个很有品味很有趣的人,这个是科学网上人人都知道的。无趣派的名字跟我以前在科苑星空上创立的bb N人组的名称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我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魏老师。我在科学网博客上看魏老师的头像,以为魏老师就比我大个几岁或者同龄,原来是1981年参加高考的啊,原来比我大这么多啊。现实中魏老师也是看起来很年轻的,大概是因为魏老师皮肤比较好以及脸型比较年轻的缘故吧!我从魏老师写博文的风格推测,魏老师可能是一个很严肃的人,结果见了面发现他跟陈老师和liuli老师一样喜欢笑眯眯的,很亲切,并且是很热心很好心的人。直到现在,魏老师给我的感觉怎么也不像是81年高考的人,还是像是比我大几岁的人。 老祖。老祖在现实中的风格跟我原来想象的一样,是个很有趣的人,并且现实中比我想象得更有趣。老祖的穿着打扮很有艺术家的气息(本来就是艺术家),并且也很会开玩笑,也一点儿架子也没有,有点顽童的气质。跟老祖一起开玩笑聊天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有了老祖的地方就有了欢笑。其实刚在科学网博客上认识老祖的时候,当时看老祖的照片,以为老祖就像菩提老祖一样是一个很庄重很老道的人物,后来通过评论等方式交流了几次,就发现其实性格不像菩提老祖的。此外,上次聚会没有机会向老祖好好请教一下画画,应该以后找机会再好好请教。 蒋老师。蒋老师在科学网上博文很严肃,让我以为蒋老师是个很严肃的人。刚见到蒋老师,我还是以为蒋老师是个很严肃的人,后来大家聊多了,发现其实蒋老师也是很会开玩笑很好相处的人。这次liuli老师拍的蒋老师的照片看起来也很严肃,看起来像是拿块板砖想拍人,估计有不少博友心里也是认为蒋老师是个很严肃的人吧!以前跟蒋老师交流不多,现在见面混熟了,方便以后多多交流。 liufeng老师。刚见到liufeng老师的时候觉得很面熟,后来想起来原来是在liuli老师贴的他们以前博友聚会的照片里见到liufeng老师。所以就对liufeng老师有印象。聚会之后,我和liufeng老师同路,便一起走,我们走到保福寺桥西站牌的时候,我看到了我的一位朋友石头,我向他打招呼,他很惊奇地跟我们说,没想到我和liufeng老师居然在一起走路。liufeng老师是他在其他地方认识的朋友,没想到他的两位朋友居然也是朋友。让我们感叹这世界真小。 博友聚会篇暂时到此。
个人分类: 分享图文|4838 次阅读|15 个评论
与博友分享几点写博文的经验
famingkuang 2009-5-18 19:39
在读博文的时候,让发发最头痛的事莫过于一些博文的字体过小排版过密这件事了。 发发不明白的一点就是,这些博友难道认为读者个个都是火眼金睛不成?要不然怎么可能有耐心读完自己不但长而且象块锅巴样的文章呢?这样的结果是 再好的文章也只能石沉大海,我想这也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吧。 我想也许是他们碰到了一些技术问题了吧,因为刚开始时,发发也一样的。 下面发发介绍一下自己在写博时的一些常用方法。 1 , 选字号与行间距 发发的字体和大小选宋体四号,行间距选 2.5 倍,如下图所示。 2 ,文章上传 排好版后,全选文章,右键单击选复制。打开科学网上的文章编辑器,右键单击空白处。选择粘贴,此时出现一个选择框里面有两个选项确定和取消您就选择取消吧。 3 ,使用超级链接。 在博文上使用超级链接有两种方法。 ( 1 )是在 WORD 上进行,其具体方法是:选择要链接的文字,然后右键单击它,在右键菜单中选择超级链接。 就会出现一个菜单如下图。 ( 2 )是在科学网博文编辑器里,先打开您想要被链接的网页,比如网页《 科学网博客 》,复制它的URL。选择科学网博客这几个字,再点击上方的超级链接图标,将您刚复制到的URL粘贴上去。如下图所示。点击确定即可。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84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学网博友来访
热度 1 guoxiangyun 2009-2-12 23:12
自从在科学网上开博后,结识了不少新朋友。不过大多数朋友还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身。 前几天,科学网上留着大胡子的博主王宝忠,给我发了段消息,说11号在太原转车想见我,问我在不在太原。平时连学生找我都是敲声门,不等我答应就推门了,甚至以前还有学生连敲都不敲就破门而入了。现在居然有人提前预约,我感觉有点受宠若惊了。赶紧把一年都没有收拾过的办公桌子收拾了收拾,让学生把地拖了拖。自己又在办公室转了两圈,审视了一番,没找到什么大问题,觉得才有点像研究员办公的地方。不然的话,办公室乱的一塌糊涂,怎么像迎客人的样子呢? 小王来后,我让学生到门口去接。我告诉学生,去下面接一个留着大胡子、拖着行李箱的人。小王上来后,我发现自己全错了:人家的大胡子已刮得干干净净,也没有拖行李箱,只提了一个小手提袋,里面给我带了两盒家乡的土特产食品。 我多年前就告诉学生不要给我带任何东西,学生都很听话,所以我也许多年没有收到过他乡的土特产了。人家小王又不是我的学生,不用听我的话,所以只好笑纳了。 因为小王还要赶车,在我办公室只呆了几分钟就走了。我要在这里感谢小王,也感谢科学网,因为科学网使我认识了小王以及许多还未曾谋面的朋友了。当然了,感谢科学网,还有别的很多原因,用温总理的话就是众所周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07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参加博客大赛典礼之博友印象篇
cutefay 2008-12-20 00:38
今天博客大赛颁奖典礼上,见到了好几位博友。我觉得有些博友的形象跟博客上的文字风格形象是很一致的,而有些博友则感觉跟博客上的风格不大一样,或者说,是跟我想象中的不一样。 要说形象跟博客上的文字风格最一致的,那当属吴宝俊了。这位老兄无论在台上还是在台下都是很幽默的,或者说古灵精怪,很有意思的一个人。印象最深的是结束后在领奖处的地方遇到这位老兄的时候使劲地握手,打招呼的方式挺特别的,呵呵。 博客比赛颁奖典礼上首先见到的以前没有见过的博友是郭向云老师,也是跟我想象中的形象是一样的,成熟稳重和蔼亲切的老师。我们在典礼结束之后照了好几张合影。他从山西赶过来参加博客比赛颁奖典礼真不容易,在去玉泉的汽车上,我还向于英豪问起郭老师会不会来,当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我心里最盼望着见到的博友就是郭老师了。 后来典礼结束之后,还见到了王军、孟令宗、张晋东、高孟绪等人,几人一起合影留念,后来我们有几人一起去等校车,坐校车,聊得比较多一些。博客大赛的这些人都很亲切,很容易相处。来去匆匆,大家刚刚认识又要分开,有些没聊得尽兴的感觉。我觉得博友们应该找个时间来个聚会,再互相认识一下。 在这篇博文的最后做两个公告: 公告一:12月23日(下周二)晚上7:00在过程工程所主楼311举办圣诞化妆舞会,是我组织的,欢迎各位博友前去相聚。我觉得去跳不跳舞无所谓,关键是大家一起聚聚聊聊天,很开心。舞会上提供羽毛面具、圣诞帽、甜点、水果、饮料等。舞曲都是比较简单的交谊舞以及好玩的集体舞,即使没有学过跳舞,也保证能玩得很高兴。并且如果谁想现场学舞,我可以负责教大家。这个公告也算是科学网博客大赛博友聚会号召贴。 公告二:谁的相机上有我的照片,请把照片发到我的邮箱chifeispirit#163.com(自行把#改成@)。 期待着下周二见到大家以及早些看到大家发给我的照片。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2888 次阅读|0 个评论
深情的博友
jxz1963 2008-11-12 23:40
出差的日子是愉快的,不光在北京拜了佛,参观了朝思暮想的鸟巢和水立方,乘坐了城际高铁,漫步在津门的大街小巷,品偿着美味的狗不理包子,约会着久未谋面的男女朋友,还稀里糊涂的过了一个记者节和光棍节。这不,今晚又如约见到了科学网上那个牛编辑任胜利博士和王应宽博士。 昨天上午,任博就打我手机,说他从厦门回来了,可以约个时间会会面,可由于我一直在开会讨论那个规划的部分内容,因而一直拖到今天才见到了任博,更巧的是,王应宽博士今天中午也回京了,正好一起见个面。 想着即将同时和两个博士编辑见面,心里的压力聚然增大,对于高学历和大学问的人,我从来都是有些惧怕的,总感到心里的压力太大。虽说在陕西期间也经常与全国的博士们打交道,但想起了是博士编辑,心里总是有些发怵。还好,两位博士编辑并没有一点架子,这让我悬着的心慢慢放下来了。 任博首先来到我的住处,他朴素的外表及和蔼的言谈,加之长期在基金委工作,言谈中充满着正直、科学及合理的理念。仅就这一点,就给人一种与人为善的和谐感来。 王博是陕西汉中人,在他的言谈举至中都有一些陕西的味道,这让人感到了老乡的亲近,特别是王博所办的期刊,更是与我们这个行业息息相关,单从这一点讲,就多少有了一点私心杂念。 这几天朋友的频频造访,着实让这个小小的宾馆服务员有些纳闷:先生,有一位V朋友找您,您见不见!我当即说:见。急忙出门相迎,来的都是客,何况还都是一些久未谋面的朋友和博友、网友。 这次和任博王博会面的同时,还有我在西安时的一位老同事,她调北京后,每次到京她都要到宾馆和我聊一会儿,在西安都是临居了,几年不见,除了相互关心的话语就是说不完的北京西安情况对比了。 如果说几个男人在一起谈些博友和网友的事,似乎有些干吧吧的,但加上一位女士,那话题可就广泛了许多,不论是编辑的话题,学界的话题,还是诸如食品安全、科博文脉,男士说上三句加上女士的一句,就会构成一句俗人成语。 为啥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可能就是基于这样一个道理吧。 说起现在科技期刊编辑界的一些情况,诸如期刊影响因子、文献计量统计等情况任博是如数家珍;王博则更注重科技期刊的编辑工程,特别是SCI、EI等方面的话题,更能激起编辑人的激情。 由于两位博友都是开着车子来的,白酒是没办法喝了,他们两位只能喝些无醇的,我和老同事喝点有醇的,边喝边聊,边聊边喝,话语无拘无束,话题随时可以纠偏,更可以大幅跳动,只要是关心的都可以聊得很深入。 在和两位博友交谈时,不得不说到刘玉平先生,谈到了他的诗,他的字,还有他的人。上次与祖兄杨玲夫妇聊天时,也谈到了刘玉平先生,这个科学网上的活宝,一会儿诗句满篇,一会儿宝石成堆,一会儿又是人在旅途。科博有玉平真是一大幸呀! 在北京能两次和博友相聚,是我没有想到的,这不仅是因为我的行程一改再改,更重要的,这是我与科学网博友的一种缘份,不知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和到位呢? 祝科学网越办越红火,是科学网给我搭建了认识这么多朋友的一个平台。 祝科学网上的博友、网友们心想事成,早日成为科学界的参天大树!
个人分类: 趣味人生|3272 次阅读|3 个评论
七律·国庆博友相聚有感
刘玉平 2008-10-5 14:55
七律国庆博友相聚有感 ( 2008 年 10 月 5 日 ) 国庆佳节,携小儿进京旅游,蒙众位博友厚爱,备以珍馐佳酿。有感而作,亦表答谢! 此处,用百寻代替百尺,以合格律。不当之处,请予斧正! 科媒网妁结佳缘,海角天涯一线牵 。 往昔荧屏传友信,今朝美酒映欢颜。 激扬文字善真美,指点江山道理禅。 倍感高朋予厚爱,自当不止百寻竿。 (由外及里)左:柏松兄,大傻兄,二傻兄,亚辉兄,应宽兄;右:祖兄,考兄,考兄夫人 小刺猬和立哥 小刺猬和安哥 (由左而右)考兄,考兄夫人,苹果姐姐,小苹果,亚辉兄女儿 ( 还有一位博友盛情款待,尊重其意见,就不上传照片了。在此说一声:谢谢! )
个人分类: 诗词书画音|5100 次阅读|25 个评论
给我最在乎的博友
jxz1963 2008-9-13 00:44
给我最在乎的博友    明天就是中秋了,在这团圆的时刻,送几句祝福的话给博友: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花好月圆人团聚,   祝福声中伴你行!    我最在乎的朋友:中秋快乐!
个人分类: 趣味人生|297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